2008-11-29

你知道你中風了嗎?

Do you know you're having a stroke?
http://www.physorg.com/news146854156.html

November 25, 2008

Mayo 診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中風病患並不認為他們有中風 -- 而其結果就是 -- 耽擱了治療,直到他們的狀況更加惡化。這項發現出現在本期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上。

研究者研究了 400 位在 Mayo 診所急救部門被診斷出急性缺血性中風(acute ischemic stroke)或是暫時性腦缺血(TIA)的病患。

不到一半的病患 -- 42% -- 認為他們中風了。事實上,當症狀顯現時,此研究中絕大多人並沒有前往急診室。從症狀開始到抵達醫院的中位數時間超過 3.5 個小時。絕大多數人表示,他們認為這些症狀終將會消失。在尋求醫療協助的延誤上,男女均相同。

當問及他們對中風症狀知道多少時,將近 1/5 的人表示,他們認為中風總是逐步到來。恰巧超過一半(51.9%)的人表示,他們認為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很重要。

這些發現的重要性

"在中風治療上,時間至關緊要," Latha Stead, M.D. 說,急救醫療專家,同時也是本研究的領導作者。"每一個個人的醫療背景不盡相同,且會影響復原,但一般來說,一位正經歷中風的病患抵達醫療照護的時間愈短,能使中風受限的可能性就愈高,而且症狀能被控制以避免更進一步的危害並改善復原。" 研究者表示,他們的發現明確地指出,大眾對於中風的症狀了解愈多,將導致更迅速的反應與更好的結果。

你該知道什麼

中風能迅速發生,或花數小時以上的時間產生,同時症狀會不停的惡化。引起中風的血栓或血凝塊能屢次被分解或瓦解,故血液能再度流向腦部。在這樣的例子中,立即治療有別於輕傷與重大失能。有趣的是,僅 20.8% 的參與者知道有關這樣的治療。藉由血管支架、藥物與其他技術的使用,病患能阻止中風擴散並大幅限制損害。中風的症狀包括:

-- 突然麻木、虛弱或著你臉部、手臂或腿的痲痹。
-- 通常是在身體的某一側。
-- 說話或理解說話突然覺得有困難(失語症,aphasia)。
-- 視力突然模糊,複視或視力退化。
-- 突然頭昏眼花、失去平衡或失去協調性。
-- 突然冒出來的嚴重頭痛或是不尋常的頭痛,那也許伴隨著頸僵硬、面部疼痛、兩眼間的疼痛、嘔吐或意識狀態的改變。
-- 記憶、空間性定位、或感覺出現混淆或問題。

在這樣的例子中,並無中風徵兆產生。不過對一個即將發生的中風來說,可能的徵兆之一是 TIA。TIA 的徵象與症狀與中風相同,不過它們持續的時間較短 -- 從數分鐘到幾小時 -- 並接著消失,並不會留下顯而易見的永久性效應。你可能會有一次以上的 TIA,而且徵象與症狀也許類似或不同。TIA 指出一種嚴重的風險:一個充分發展的中風也許會跟著到來。

※ 中風不可隨便亂放血,相關報導:

* Knowledge of signs, treatment and need for urgent management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 prospective study
http://emj.bmj.com/cgi/content/abstract/25/11/735
L G Stead, L Vaidyanathan, M F Bellolio, R Kashyap, A Bhagra,
R M Gilmore, W W Decker, S Enduri, S Suravaram, S Mishra,
D Nash, H M Wood, A S Yassa, A M Hoff, R D Brown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2008;25:735-739;
doi: 10.1136/emj.2008.058206
* 十大死因腦中風居高不下威脅銀髮族 - 「頸」要關頭部落格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neckcare/index_at1091.html

身材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 是肝脂肪
新發現可能導致以免疫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防治 ABCs 123s
偏頭痛與靜脈中的血凝塊有關
超音波經證明能「遙控」腦部迴路
成年人的腦神經元可重塑連結
逐漸消失的嗅覺也許是帕金森氏症開始的訊號
高血壓也許使年長者的思路難以清晰

5 則留言:

fsj 提到...

血脂肪多少上網算算看 科技人3成血脂高

* 血脂肪多少 上網算算看
* 青壯科技人 3成血脂高
* 氣溫驟降 心血管病患注意保暖
* 老婦心臟病發 三國中生機警救命

◆ 血脂肪多少 上網算算看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08.11.29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秘書長何奕倫說,不少人愛批自己的流年,不如多瞭解自己的血脂肪,可上網或詢問醫師,藉由Framingham公式預測自己心血管疾病風險,透過控制飲食、體重、規律作息與運動改善,已有高膽固醇者,也可透過降血脂藥物等治療改善。

何奕倫說,根據研究,人在清晨3到5點(寅時)的血壓會加速標高,有心血管疾病者在日出前後3小時宜避免過度運動,留意保暖、觀測血壓,可減少猝死機會。

〔生死計算機網路版〕Framingham 公式 http://hp2010.nhlbihin.net/atpiii/calculator.asp?usertype=prof0



◆ 青壯科技人 3成血脂高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08.11.29

一項針對近千名科學園區工作者的血脂調查發現,正值青壯年的科技人工時長又經常熬夜,九成多外食,又缺乏運動,約有3成血脂異常,超過5成過重,估計10年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比同齡民眾增加近5成。

34歲的張先生在科學園區工作,因為長得瘦高,他酷愛麻辣火鍋一點也不擔心體重與血脂,沒想到上個月體檢發現膽固醇異常,醫師提醒他,60歲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達2成3,於是開始乖乖聽醫師話節制飲食了。

38歲科技公司主管的洪先生,近年健檢報告滿江紅,去年晨起突然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發現心臟左冠狀動脈嚴重堵塞,並放了兩支心臟血管支架,想到45歲的同事之前不幸猝死車內,讓他不敢掉以輕心。

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副教授簡國龍說,血中膽固醇堆積過多,長期累積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阻塞,最後導致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或腦中風。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秘書長何奕倫表示,根據醫學會調查近千名科技人的血脂調查,發現他們總膽固醇異常比率比過去普查結果高出近3倍,尤以女性血脂肪異常比例更為明顯。

特別是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的膽固醇)青壯年異常比率比普查高了5倍,也就是說,幾乎每5個人就有1人過高。

由於臨床發現,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超過5,意即在10年內得到中風、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機率,比同齡者高出近5成,簡國龍說,高膽固醇與飲食、體質相關,而三酸甘油脂異常則是與運動、體重相關,因此要避免罹患心血管疾病,首要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

何奕倫說,這些受訪的科技人有9成不清楚膽固醇正常值,也無暇照顧自己的健康,他提醒,儘管多數人無法立即改善熬夜、少運動的習慣,但至少應時時瞭解血脂的高低,若出現異常,應積極治療。



◆ 氣溫驟降 心血管病患注意保暖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8.11.28

強烈冷氣團來了!全台氣溫驟降,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潰瘍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應注意保暖,以免低溫來襲致血管收縮發病;民眾也切勿緊閉門窗,以免瓦斯燃燒不完全,釋出一氧化碳而中毒。

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羅鴻舜指出,天氣瞬間變冷,對人體都是壓力,若有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病史者,冷天時從暖被窩裏起床,務必多穿衣服保暖;過去有不少心血管病患,即是因晨起運動疏於保暖或熱身,病倒路上。

羅鴻舜表示,氣溫下降還會使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除保暖外,心血管疾病者還須加倍保健,如保持情緒穩定,按時服藥以控制病情,否則容易突發心肌梗塞或中風;若覺過冷,可使用電暖器調節室內溫度。糖尿病患則要當心末梢神經較遲鈍,冷要留意腳部凍傷,使用電毯,則要留意皮膚接觸過久,卻無知覺而燙傷。

馬偕醫院急救加護醫學科主任張文瀚則表示,本來有呼吸道疾病、氣喘及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冬天也易舊疾復發,氣溫若持續下探,寧可做足保暖措施;避免冷空氣直吹,不妨戴上圍巾和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天冷季節總會出現多起一氧化碳中毒個案,多是因家戶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肇禍。張文瀚提醒,洗澡或烹煮食物務必保持屋內通風,切勿門窗緊閉或在陽台曬滿衣服,阻隔屋內空氣對流。若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心悸、四肢無力、嗜睡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 老婦心臟病發 三國中生機警救命

【廖肇祥/南投報導】2008-11-29 中國時報

埔里鎮宏仁國中蒲泰丞、潘柏林、林俊英廿六日放學時,見一位老太太倚靠在校園圍牆,喊著心臟悶痛,立即主動照顧老太太,先言語鼓勵,再撥手機叫救護車,將老太太順利送醫急救撿回一命,家屬廿八日請校方表揚,並致贈小禮物。

三名見義勇為的少年並非同班同學,只是放學正好走在一塊,蒲泰丞表示,當時老太太看起來相當痛苦,蹲在地上喊救命,三人蹲著觀察,發現不是假裝的,趕緊用手機撥打一一九,但一時忘記側門路名為中華路,救護車跑錯地方。

只聽到救護車蜂鳴聲,卻見不到車影,三人心急如焚,蒲泰丞請兩位同學留在現場,為老太太加油鼓勵,自己飛奔至三百公尺遠的樹人三街,引導救護車至正確地點。老太太送醫後,三人跟往常一樣上下課,並未向學校報告,但老太太在病塌上特別交代女兒黃玉蘭,一定要當面謝謝救命恩人。

昨日宏仁國中舉辦全校運動大會,黃玉蘭帶著小禮物,請訓導處廣播找來三位同學,黃玉蘭不但握手感謝,還來個大大的擁抱,而校長李枝桃則在全校同學面前表揚義行,還送三人紅包。

李枝桃表示,三位同學年紀雖小,但面對問題不逃避,還懂得如何處理,值得大家效法。蒲泰丞表示,最值得高興的不是拿到紅包,而是知道阿嬤沒事,人們說為善最樂,果然是真的。

fsj 提到...

神奇幹細胞茶包奏效 中風患者再度開口說話

中央社 2008.12.04

英國媒體今天報導,醫師在一項全球首例的手術中,利用革命性的幹細胞療法,讓中風病患拜斯特(Walter Bast)重拾語言能力。拜斯特接受手術、在腦內植入具有藥效的幹細胞後,也再度能夠使喚右手。

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報導,拜斯特在手術過後一週開口說話,他說:「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報導指出,若往後試驗證實該藥確有療效,最快五年內就能上市,為患者重燃希望。英國每年有4萬5000人發生出血性中風。

目前唯一的療法是手術,不過結果有好有壞。半數病患在一個月後死亡,20個病患中僅有一人能達到拜斯特的復原程度。拜斯特今年49歲,是一名技工。

報導說,英國專家描述這項手術「大有可為」。這項「細胞珠」(CellBeads)療法,是英國莎麗(Surrey)郡法楠(Farnham)地區Biocompatibles醫藥科技公司科學家集思而成的心血。

這項療法的重點是一個茶包狀的小袋,裡面裝著微小膠囊,每個膠囊約含100萬個幹細胞。這些抽自骨髓的幹細胞,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後,製成避免腦細胞死亡的藥物。腦細胞因此得以更新,修復中風造成的創傷。

每日郵報指出,這些幹細胞製成球形置入膠囊中,以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並確保不會遭到人體排斥。這枚兩平方公分大的「茶包」囊括所有藥物在內。療程結束後,醫生能夠輕鬆取出。

報導說,居住在德國不來梅(Bremen)地區附近的拜斯特,在短期間內接連兩度中風後,同意成為接受此項實驗手術的第一人。漢諾威(Hanover)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Institute)的醫師,將茶包植入拜斯特的腦中兩周,而幹細胞便自名為CM1的藥物中滲透出來。現在,他的身體在手術六周後,幾乎恢復正常。

拜斯特的醫師布林克(Thomas Brinker)說:「僅有一小部分的病患能有這般良好的恢復情形,這是令人十分振奮的開端。重要的是,我們沒有發現副作用。」

fsj 提到...

妙齡18 女生腦中風

自由時報 2008-12-13

〔記者黃美珠/竹市報導〕中風竟然年輕化!衛生署新竹醫院日前收診1名18歲女病患,對方主訴頭痛、呼吸喘、嘔吐等,原以為是酮酸中毒,後經詳細檢查赫然發現竟是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經復健治療已可行動自如。

醫師:年輕也會中風

這起罕見的18歲妙齡女子中風個案,其主治醫師、衛生署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呂菁說,患者罹患甲狀腺亢進和第一型糖尿病多年,平日注射胰島素,並沒有肥胖、高血壓或高血脂的現象,不過血糖控制情況並不穩定,也欠缺規律運動的習慣。

她說,患者當初是因頭痛、呼吸會喘及嘔吐等酮酸中毒現象被送醫,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後神志恢復清醒,卻發現其左手無力、左腳完全不能動,經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是梗塞性的腦中風。

抽菸、家族病史高危險

呂菁說,這幾年她發現國內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其中45歲以下的年輕型中風患者,已經佔掉腦中風病例的5%~10%。

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有抽菸習慣和家族病史的高危險群,大概就佔了年輕型中風發生原因的一半以上,值得年輕朋友們注意。

fsj 提到...

氣溫驟降 慎防血壓上升誘發腦中風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08.12.16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昨天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天氣一直冷或一直熱,誘發腦中風的情況並不明顯,但在氣溫變化時,尤其是由熱突然轉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就很容易發生腦中風。

林慧娟醫師表示,一般健康的人並不會因氣溫突然轉變,就突然發生腦中風,但如有潛在危險因子,如年紀大、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問題,或曾中風及抽菸者,就得留意因氣候變化、氣溫驟降,誘發腦中風;其他誘發腦中風的因子尚包括便秘、突然用力、激烈運動及處於緊張或興奮狀態等。

林慧娟醫師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都表示,多喝水、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李青蓉建議,每天喝1500-2000cc水分,適度運動及多攝取高纖食物,並養成定期排便習慣,如每天一次或兩天一次。

李青蓉強調,便秘問題不單是在冬天或只有老人才需特別注意,老年人及年輕人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臨床也有年輕人中風,是個需從年輕到老注意的問題,尤其如果日常飲食都吃夠多,卻都沒便意,則最好就診腸胃科,看是否有痔瘡等問題。

冬天民眾肉吃得多,相較蔬菜吃得少,李青蓉指出,想預防便秘,先要求自己是否達到天天五蔬果,至於富含纖維食物則包括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如全麥、燕麥、糙米等,她也要求民眾吃蔬菜時,別只吃嫩葉的部份,因該連皮、根都一起吃,越粗的部份纖維越多。

※ 所謂的「突然用力」包括大號、搬重物等。

fsj 提到...

11歲小女生喊頭痛 中風不治

* 11歲小女生喊頭痛 中風不治
* 兒童型中風》頭痛、抽筋 常被誤認需收驚
* 喉嚨痛 竟是腦血管中風

◆ 11歲小女生喊頭痛 中風不治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嘉義縣報導】 2008.12.23

「媽媽,我的頭好痛!」嘉義縣新港鄉十一歲小六女童闕蓉沂十八日放學回家,吃完餅乾後向母親哭訴頭很痛,家人以為感冒引起,要她在椅子上休息,不到半小時,口鼻流血送醫不治。檢方昨天解剖,是出血性中風。

闕蓉沂的母親黃淑貞難過地說,家族成員都沒有高血壓或腦血管病史,女兒身體一向很健康,也沒有頭痛病歷,最近亦未生過大病,只有本月初感冒時曾說頭痛,看醫生吃藥後,就沒再聽女兒喊頭痛,「很難接受女兒竟死於中風」。

闕蓉沂七日曾從高約一百五十公分的書櫃上摔下,黃淑貞一度懷疑女兒的死和這次跌倒有關,但昨天解剖證實她頭部沒有外力撞擊痕跡。

法醫石台平表示,闕蓉沂小腦內有許多血塊,有的血塊竟跟一枚五十元硬幣一樣大,確認她是因為先天性血管異常破裂後,造成小腦出血性中風。

黃淑貞表示,十八日下午四時許,女兒吃完點心後,用手按住後腦大聲哭喊「頭很痛」,因女兒一周前曾感冒,當時直覺認為可能是感冒引起,要女兒在沙發上休息一下,晚點再帶她去看醫生。

「媽媽快點來,妹妹昏倒了。」不到半小時,她在二樓聽到兒子驚呼趕緊下樓,發現女兒口鼻流血、口吐白沫;欲喚醒女兒,但女兒已失去意識,家人緊急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急救。醫師莊欽翔表示,闕蓉沂到院時心跳已停止,急救卅分鐘不治。

黃淑貞難過地說,「不能接受還是得接受」。談起十一年母女情緣結束,「還是非常不甘」。今後她會特別留意身邊親友,「不能再這樣失去親人!」

長相清秀的闕蓉沂個性文靜、乖巧,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班上人緣相當好,她因中風死亡,同學都相當不捨。

出血型 常因血管異常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錦章說,十五歲以下就中風,屬於兒童型中風,這類病人大多是出血型中風,通常是血管先天異常,例如長了血管瘤,一旦血管瘤破裂,血塊會瀰漫在腦內。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文彬說,他曾看過小病人心臟畸形,有先天性心臟卵圓孔閉鎖不全,血流方向不對,後來血塊跑到腦部造成阻塞型腦中風。

黃錦章指出,年紀輕輕就中風,原因是病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也有的病人有自體免疫病或凝血功能異常,少數孕婦因荷爾蒙改變血管變窄,也會發生中風。



◆ 兒童型中風》頭痛、抽筋 常被誤認需收驚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李恩慈/連線報導】 2008.12.23

「中風非中老年人專利!」高醫大附設醫院上周才有一名未滿一歲的男嬰中風;醫師指出,兒童中風多因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防不勝防」,主要症狀為頭痛、抽筋,常被家長誤認受到驚嚇,帶去收驚延誤就醫。

高雄醫學大學外科副教授羅永欽表示,中風的男嬰因突然吐奶、抽筋,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男嬰腦部血管畸形導致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手術清除血塊,並切除異常血管後已出院,是否有後遺症還要追蹤。

羅永欽說,根據他臨床接觸,這名男嬰還不是年齡最小的中風者,他曾收治出生十個月女嬰,也是因為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導致出血性中風。二個月前,一名十一歲男童在學校打籃球,被同學推倒造成腦出血,檢查結果也是動脈畸形出血,惜急救不治。

他表示,動靜脈畸形症狀不明顯,主要症狀是頭痛、抽筋,但嬰幼兒不會表達,往往被忽略,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受到驚嚇,帶去收驚,等發現不對再回頭送醫,多數都已太晚。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蘇詠程表示,一般人以為中風或「爆血筋」是老人病,其實兒童一樣有中風危機。中風分缺血性及出血性,缺血性中風指血管阻塞,多發生在成人身上,病因和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有關。出血性中風則指腦血管爆裂,發生在成人與未成年身上。

有沒有辦法預防?羅永欽與蘇詠程都說,動靜脈畸形在胚胎時就已成形,大多沒有家族史,平時亦無症狀,一般人很難察覺。



◆ 喉嚨痛 竟是腦血管中風

【聯合報╱記者鄭文正/台中報導】 2008.12.23

台中市一名55歲男子因吞東西時右邊喉嚨會痛,誤以為是假牙脫落刮傷喉嚨,後來又出現其他奇怪症狀,台中澄清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罕見的大腦血管中風影響到喉嚨。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急診室主任蔡哲宏指出,這名55歲的男子日前看急診,告訴他「喉嚨會痛」,詢問得知患者在3、4天前發現假牙斷裂,隔日又覺得右邊喉嚨吞東西會痛,以為是另一片斷裂的假牙不小心吞下肚內,造成喉嚨刮傷。

後來患者又出現右手臂痠麻,且無力持物,右腳提高跨越障礙,容易跌倒,結果蔡哲宏詳細檢查,發現左側大腦有一塊中風瘀血,血塊堵塞血管,研判應是長期勞累加上腦血管病變,引發中風症狀。

蔡哲宏為患者安排由頸部至腹部的X光攝影,都未發現有假牙的影像,懷疑是很罕見的中風,影響到單側喉部肌肉活動。

雖然旁觀者聽患者說話仍很清楚,但病患覺得言語能力不如以前流利順暢,再做腦部檢查,竟發現左側大腦有一大塊血塊。

蔡哲宏認為,部分病人其實很早就出現類似中風症狀,但根據研究發現,病人從發病到實際就醫的時間有7成以上都超過「3小時」,一旦造成腦部細胞壞死,這個區域的神經就永久性失去功能。

若病患能在自覺發作症狀3小時內立刻就醫,用藥物打入血管將血栓打通,讓神經免於發生永久性壞死,還有機會恢復功能。

他表示,病患可能長期照顧中風多年的雙親,過於勞累,加上沒有注意腦血管病變,才引發中風,所幸即早發現,即時醫療,現在患者已經出院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