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36715913.html
July 31, 2008
低濃度、天然發生的抗體也許代表發展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尤其是男性中風。這項發現,發表在學術期刊 Atherosclerosis 上,現在導致企圖要開發一種免疫法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症(Atherosclerosis)是一種發炎性疾病,在其中,血管壁變粗且較無彈性。它能導致血液堵塞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目前無法確切了解是什麼導致動脈硬化,但免疫系統也許扮演一種重要的角色。研究科學家懷疑,所謂壞膽固醇(LDL)的各種氧化形態能促使這種疾病的發展。一個來自於 Karolinska Institutet 的研究團隊,在與 Lund 大學的合作下,現在證明一種天然發生的抗體,anti-PC,會以 LDL 分子的脂質部份為目標,在心血管疾病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些發現證明,一個人若有低量的 anti-PC 就可能處於增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中。這種風險在形成中風的男性身上特別高,幾乎增加 4 倍。
這個新發現的風險因子,低濃度的 anti-PC,獨立於先前已知的風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吸菸。
"我們的發現指出,anti-PC 能當作傳統風險因子的補足之物以改善診斷與治療。此外,我們目前正把 anti-PC 發展成一種動脈硬化症與心血管疾病的疫苗," Johan Frostegard 教授說,他指導這項研究。
這項研究是基於 349 個人,他們在大約超過 12 年的期間中遭逢心臟病或中風,與 693 位沒有心血管疾病症狀者的資料。這項研究是在歐盟聯盟 CVDIMMUNE(http://www.cvdimmune.com/)底下完成,那由 Karolinska Institutet 的 Johan Frostegard 所領導。
※ 相關報導:
* Low levels of IgM antibodies against phosphorylcholine - a potential risk marker for ischemic stroke in men
http://dx.doi.org/10.1016/j.atherosclerosis.2008.07.009
Beatrice G. Sjoberg, Jun Su, Ingrid Dahlbom, Hans Gronlund,* 發炎:大肚楠與心臟病之間的遺失環節?
Max Wikstrom, Bo Hedblad, Goran Berglund, Ulf de Faire and
Johan Frostegard
Atherosclerosis, Article in Press
doi: 10.1016/j.atherosclerosis.2008.07.009
* 亞洲女性輕微超重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 消費者多誤解營養標示上的反式脂肪資訊
* 綠茶能減少一種重要心臟病風險因子的衝擊
* 短暫、劇烈的運動對心臟有益?
* 晝夜節律與新陳代謝之間的關連找到了
* 科學家確認壓力與免疫之間的關聯
* 同時逆轉高血壓、胰島素抗性與免疫抑制
* 子癇前症(妊娠血毒症):一種自體免疫?
* 瘧疾寄生生物如何綁架人類的紅血球?
* 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展「生化人工程」
* 新免疫療法使阿茲海默症獲得迅速改善
* 抗體分子成像技術 導致疾病治療進步
* 能偵測致病微生物與毒素的新一代感應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