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9

瘧疾寄生生物如何綁架人類的紅血球?

How the malaria parasite hijacks human red blood cells
http://www.physorg.com/news134749116.html

July 08, 2008

一項新研究 -- 其規模大於先前在瘧疾(malaria)領域中的任何嘗試 -- 發現一種由瘧疾寄生生物所產生的蛋白質堆積,這讓它能夠綁架並重新塑造人類紅血球細胞,讓這種運送氧氣的細胞變硬且有黏性。這些對於紅血球(erythrocytes)的影響,在瘧疾的發展中(這種疾病每年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扮演一種主要角色,研究者在 7/11 當期的 Cell 期刊中報告。

"那是生物學中美好的一塊,揭露了寄生生物如何存活,並澈底改變了紅血球細胞," Alan Cowman 說,來自澳洲 The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現在,這些玩家已經被找到了,"這裡也許有某種以藥物,或可能是種活疫苗,阻斷這些過程的方法。"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鐮狀瘧原蟲)在人身上引發最嚴重的瘧疾形態,每年造成 100 - 300 萬人死亡,研究者說。一但在血液中,寄生生物在紅血球細胞當中的繁殖,導致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嚴重性及死亡率。

在寄生生物入侵後,紅血球遭遇全然的結構與形態學變化,大幅改變其生理學特性並損害循環。與正常的紅血球相較,被寄生的細胞較為堅硬且黏附在血管內襯以及其他類型的細胞上。

這些改變已知是由寄生生物所產生的蛋白質所致,這些蛋白在其宿主細胞內部製造,並穿過紅血球本身數層的膜而輸出。早期研究證明,二種重要的成份: P. falciparum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PfEMP1,惡性瘧原蟲紅血球膜蛋白),那讓受感染的細胞能黏附在血管上,而以第二種蛋白(knob associated histidine-rich protein,KAHRP,與疣突相關之富含組胺酸蛋白)所組成的疣突(knobs)藉由 PfEMP1 固定在紅血球表面上。

他們篩選出 8 種蛋白質編碼基因,那為輸出 PfEMP1 以及組成疣突所需。此外,他們證明多種蛋白在產生愈來愈硬的受感染紅血球中,扮演了某種角色。

"總而言之," 研究者寫道,"我們利用一種基因剔除方法,其規模在這種生物上前所未見,來應付惡性瘧原蟲蛋白的角色,那輸出到受寄生生物感染的紅血球。整體來說,這些蛋白作用如細菌中的分泌系統,其中致病性來自其所分泌的蛋白,那透過直接注射或透過它們在胞外環境(milieu)的出現而與宿主細胞互動。 ...那或許值得採用已在細菌中試驗過的方法,其中這些(分泌)系統是新治療方式的目標,以最小化病原體毒性為目標。"

然而,Cowman 補充,雖然他們知道數種涉入其中的蛋白質本尊,不過他們仍不清楚這些蛋白到底做了什麼事。這些問題,Cowman 的團隊現在計畫要追蹤更深入的細節。

※ 相關報導:

* Exported Proteins Required for Virulence and Rigidity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Infected Human Erythrocytes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08)00691-0
Alexander G. Maier, Melanie Rug, Matthew T. O'Neill,
Monica Brown, Srabasti Chakravorty, Tadge Szestak,
Joanne Chesson, Yang Wu, Katie Hughes, Ross L. Coppel,
Chris Newbold, James G. Beeson, Alister Craig,
Brendan S. Crabb and Alan F. Cowman
Cell, Volume 134, Issue 1, 48-61, 11 July 2008
doi: 10.1016/j.cell.2008.04.051
* WEHI Research Faculty - Professor Alan Cowman
http://www.wehi.edu.au/facweb/indexresearch.php?id=16

基因改造蚊子或能徹底消滅登革熱
台灣科學家揭開登革熱致命奧秘
Wikipedia 人類基因線上圖書館開張
最衰者生存

寄生生物將螞蟻變形為成熟的紅苺果
抗寄生蟲藥物或能提供攻擊 HIV 的新方法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旅美菲裔教授 發明新型瘧疾疫苗

中央社 2010.01.31

美國1名菲律賓裔教授最近開發出新型瘧疾疫苗,理論上可直接將瘧疾病原體鎖在蚊子體內,無法在為害人類,這種新疫苗可望在5 至10年內問世。

「時代週刊」網站1月15日在「Hopes for a NewKind of Malaria Vaccine」的報導指出,新型的「傳染封阻疫苗」(TBV)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Public Health)教授丁拉山(Rhoel Dinglasan)開發。

來自菲律賓的丁拉山,接受菲國電視台採訪時說明,他模擬瘧疫抗體在人體產生方式,開發出AnAPN1抗原,可以阻止瘧疾病原體「瘧原蟲」在蚊子體內成長,進而使它無法感染人類。

傳統的瘧疾疫苗是將抗原注射到人體內,然後人體免疫系統會在偵測出抗原後製造抗體,等強力的瘧疾病原體入侵時,人體已經擁有對抗能力。

但新疫苗則反其道而行,在蚊子叮咬接種疫苗的人以後,抗原就會進入蚊子體內並產生作用,把瘧原蟲「鎖」在蚊子的內臟裏,這樣一來,蚊子再叮人時,就無法傳播瘧疾病原體。

丁拉山說,未來兩年將專注於新疫苗的臨床前準備工作,以確定是否能製造出足夠的疫苗進行臨床實驗。但估計真正大規模推出新疫苗,可能還需要5年到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