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NASA 與 ESA 敲定外行星任務

NASA and ESA prioritize outer planet missions
http://www.physorg.com/news154190705.html

February 18th, 2009

在上週三的一場會議中,NASA 與 ESA 官員決定首先進行一項任務,要研究木星及其四大衛星,並且計畫另一項任務造訪土星二個最大的衛星,土衛六(Titan,泰坦)與土衛二(Enceladus,恩克拉多斯)

所提議的計畫具有崇高的企圖,那替未來的行星科學研究作好準備。這些外行星(outer-planet)旗艦任務最終可能回答有關「我們的太陽系如何形成」以及「太陽系中是否有其他適合居住的環境存在」這樣的問題。

這些任務,稱為 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歐羅巴木星系統任務)以及 Titan Saturn System Mission(泰坦土星系統任務)是 NASA 與 ESA 各自任務概念合併的結果。NASA 在 2007 年原先研究四項任務概念,那在 2008 年縮減為二項提案。決選者之一是 Europa 軌道衛星(orbiter),要來探索木星這顆冰凍衛星及其表面水海洋。另一項是 Titan 軌道衛星,要造訪土星的月亮。

其間(在 2007 年),ESA 也開始進行一場競選,要為其 Cosmic Vision 2015 - 2025 的科學計畫時槽(slot)挑出它們的旗艦任務。

二項決選任務,稱為 Laplace(拉普拉斯)與 Tandem(坦頓),獲選供進一步研究。 Laplace 乙案提出一組環繞木星的太空船,最終會繞行,甚至有可能會降落在木衛二(Europa,歐羅巴)上。Tandem 乙案則提出一組太空船,在探索土星另一個月亮土衛二(Enceladus)的表面後繞行並探索土衛六(Titan)的表面。

NASA 與 ESA 工程師及科學家仔細研究這些任務,為上週會議做準備。基於這些研究以及嚴格的獨立評估檢視,US 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美歐木星系統任務),在歐洲被稱為 Laplace,在技術上更可率先實作。然而,ESA 的太陽系工作小組做出結論表示,這二項任務的科學價值(merits)不能被分開。該小組公開宣稱,而 NASA 也同意,這二項任務都應當向前邁進,供更進一步的研究與實作。

NASA 科學任務董事會的副主管 Ed Weiler 表示,這項決定對各方面而言是種雙贏的局面,雖然木星系統任務已被選定要著手進行一項較早的飛行機會,土星系統任務對科學社群而言,也明顯具有高度優先性。 ESA 科學與自動探索主任(Director of Science and Robotic Exploration) David Southwood 則表示這項合作是種美妙的新探索挑戰,將會是 21 世紀行星科學的里程碑。


木星與土星的新探索挑戰

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 將使用二具 robotic orbiters (自動軌道衛星)對這木星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及其月亮:木衛一(Io,艾歐)、木衛二(Europa,歐羅巴)、木衛三(Ganymede,嘎米德,發音有點像 Garmin)以及木衛四(Callisto,喀里斯多)進行空前詳細的研究。NASA 將建立一艘太空船,初步命名為 Jupiter Europa Orbiter(木星歐羅巴軌道衛星)。ESA 將打造另一艘太空船,初步命名為 Jupiter Ganymede Orbiter(木星嘎米德軌道衛星)。這兩艘太空船預計在 2020 年自二處不同發射場的二種不同發射載具發射。它們將在 2026 年底達木星系統,然後花三年時間進行研究。

木衛二(Europa),擁有其推定的海洋,是一個研究此氣體巨人周圍可居住性(habitability,可棲性)的獨特目標。木衛三(Ganymede),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也是唯一一個已知具有內部產生磁場的衛星,且可能有個很深的表面下水體海洋(undersurface water ocean)。科學家長久以來都在試圖理解這種磁場的起因。木衛一(Io),太陽系中火山最活躍的天體,以及木衛四(Callisto),其表面有密集的坑洞且古老,提供太陽系早期歷史事件的記錄,也都是木星系統任務的關鍵目標。

這二具軌道衛星將分別花上一年繞行木衛二(Europa)與木衛三(Ganymede)。它們將協同處理木星系統的科學,以便更了解木星(Jovian)系統的形成與演化。

Titan Saturn System Mission 將由一具 NASA 軌道衛星以及一套 ESA 登陸器(lander)與研究氣球組成。這項複合任務引起數種技術性挑戰,那需要重要的研究與技術發展。NASA 將引領研究與發展這些技術。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正開始將 NASA 新行星任務的路線圖拼湊起來,以便在 2013 年後開始。在歐洲這一邊,感興趣的科學家將在 Cosmic Vision 計畫裡的下個任務提案機會中重新提交 Titan 任務。歐洲的科學與自動探索董事會將負責管理歐洲對木星任務的貢獻。NASA 的 JPL 將負責管理 NASA 的部份。

※ 相關報導:

* Outer Planet Flagship Mission: 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 (EJSM)
http://opfm.jpl.nasa.gov/europajupitersystemmissionejsm/

* Titan Saturn System Mission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tan_Explorer

著2001太空漫遊 克拉克辭世
重回歐羅巴: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卡西尼在土星發現神祕的極光
卡西尼太空船發現土衛六外殼下可能有海洋
NASA 科學家發現生命源於太空的線索
化學家領會地球上生命的第一個基石

哈伯最終SM4將升空 白宮令重新檢視星座計畫
ESA 將發射二太空望遠鏡:Planck 與 Herschel

2 則留言:

fsj 提到...

中科院預測:2050年載人登火星

【陳筑君/綜合報導】 2009-06-12 中國時報

中國首位阿姆斯壯何時將會誕生?在中國科學院昨日公布的科技發展路線圖中明確指出,二○三○年前後將實踐載人登月、二○五○年左右則會實施載人登陸火星;同時,該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首位。

中國科學院昨日在北京發布《創新二○五○:科技革命與中國的未來》系列報告,為中國擘畫了四十年後的科技發展路線圖;該報告為中科院近六十名院士、逾三百位高科技、管理和情報專家經兩年的研究成果。

根據這份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當今世界科技正處在革命性變革的前夜,今後的十至廿年間,全球將可能發生一場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為主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而隨著這波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格局將產生巨大調整,加速新科技革命的到來。

不過,該份涉及十八個領域的系列報告,最受人矚目的應為中科院提出的太陽系探測路線圖。

據該路線圖指出,二○二○年左右,發射行星科學實驗室將展開行星就地探測;二○二五年前後,實踐火星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二○三○年左右,實施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二○三三年前後,實踐首次火星採樣返回;二○三五年左右,實現木星以遠的行星、衛星及小天體探測;二○四○年前後,建立首個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二○五○年左右,實施首次載人登陸火星。

中科院稱,制定此太陽系探測發展路線圖,旨在探索太陽系最初十億年的歷史記錄,研究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歷史,開展生命及相關物質的探測與研究,使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能取得突破,另外,對深空可利用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評估,將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此發展路線圖還預測,二○五○年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首位,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則會位居世界前列;現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居美、日之後,排名世界第三。

fsj 提到...

國產太空照相機 3年後升空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2.02

在國科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整合下,多個國內頂尖研究單位與高科技廠商組成的研究團隊今天正式成軍,預計3年後將國人首度自製的「光學遙測酬載」發射到太空軌道,執行對地觀測任務,為台灣太空科技發展跨出重要的一步。

國研院太空中心副主任、福爾摩沙衛星5號 (福衛5號)計畫主持人張桂祥表示,台灣於多年前發射升空的福衛2號上,也有一個俗稱「光學照相機」的光學遙測酬載,去年88水災時,更曾拍攝很多災區土石流及堰塞湖等清晰影像回來,協助防救災。

但這枚光學遙測酬載是向法國採購,台灣無法取得關鍵技術,處處受制於人,年前原要公開招標採購另一枚光學遙測酬載時,也因價格太高、技術轉移比率不高、出口管制及外國廠商意願低落等因素,連續流標兩次。

於是太空中心決定由國人自製第一枚光學遙測衛星取像儀的構想,研發團隊今天正式成軍,成員包括太空中心、國研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微像科技公司、鑫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和漢翔航空公司。預計3年內打造第一枚國產光學遙測酬載。

這枚揹負國人期許的光學遙測酬載,全色相的對地解析度為2米,多頻譜的對地解析度4米,在720公里高的太空軌道上運行時,可清楚觀測到地面上的房子及河川地貌,預計民國102年由福衛5號發射升空後,即可接手對地觀測任務,守護台灣。

張桂祥表示,透過台灣超強的半導體科技,我們還是可以研發出領先全球的CMOS 突破性技術,讓我們的太空科技更有台灣特色,也更有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