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9

益菌助消毒、墨魚藏好墨、最大肉食植物

◆ 學者研發新菌 籲別亂噴藥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市報導】2009.08.19

風災過後農民搶收倖存作物,以減少損失,但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主任蔡東纂提醒農民,不同作物有不同拯救法,盲目噴灑農藥,無法抑制病害蔓延。

八八水災後,蔡東纂到屏東看木瓜園,「統統泡水,腐爛的根蒂造成蒂腐病,迅速擴散到所有木瓜。」農民看到果園泡水,搶收僅存果實,隨即買農藥狂噴,擔心病菌蔓延。

蔡東纂說,盲目噴灑農藥,不同作物噴同一種,根治不了病害;農民應清除枯枝落葉、落果,避免滋長病菌,儘快清園消毒,杜絕病菌透過水、空氣、土壤入侵。

以木瓜為例,他說,農民應撿拾落果,將死亡植株移出園外,避免孳生病菌;否則炭疽病、蒂腐病等病害會蔓延;存活的果實多曝露陽光下,再塗上輕質碳酸鈣。

他說,葉菜類要降低農損,最好選耐水品種的作物,如空心菜及葉用番薯,加深畦溝、築高畦股,提高排水功能,防止根部浸水;雲嘉地區茶園受損,須迅速補充土壤養分。

蔡東纂研發放射線益菌「蔡十八菌」,能幫助植株的根快速生長,因技術已轉移,他將募款購買,免費送給災區農民。有農作物受損問題或索取「蔡十八菌」,可電洽○九二八八七六四四五。

他並在部落格提供九種農作物拯救方法,http://tw.myblog.yahoo.com/nchutsai18/。若農民請他親自診斷作物,廿二日上午九時在中興大學農環大樓十樓免費諮詢。



◆ 墨魚化石藏好墨 一億五千萬年墨色如新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09-08-19

墨魚的墨經過了一億五千多萬年,顏色依舊黑乎乎的。

英國科學家在威特郡海底,挖掘出了一具一億五千五百萬年前的墨魚化石。他們取出墨囊裡的墨,繪製出了這隻墨魚的素描。

負責挖掘的英國地理學會會員威爾比博士說,通常只有動物的堅硬的部份有機會變成化石。多數的軟質部分都會在成為化石以前就分解掉了。

不過,這具墨魚化石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急速變成化石,所以,墨囊和裡面的墨汁還能保存了下來。他研判,這隻墨魚是幾天以內就成了化石的。

威爾比說,經過分析,他們發現墨魚的墨汁一億多年以來品質都很固定。一億多年前墨魚墨汁的成分跟今天的幾乎完全一樣。



◆ 菲律賓發現世界最大肉食性植物

中央社 2009/08/19

(中央社台北19日電)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植物學家相信他們已在東南亞發現世界最大之一的肉食性植物。

由英國植物學家麥佛遜(Stewart McPherson)所率領的團隊,在菲律賓中部的巴拉旺島(Palawan)發現這株巨型囊葉植物(pitcher plant)。

為紀念英國著名的自然歷史節目主持人艾坦勃勞(David Attenborough),這個第二大肉食性植物品種現已被命名為「艾坦勃勞豬籠草」(Nepenthesattenboroughii)。

這株新發現植物的囊葉直徑約30公分,狀如一個巨大的杯子。麥佛遜表示,杯中充滿液體及酸性酵素。

被一種甜漿氣味吸引來的獵物一旦掉落杯中,即受困於滑溜的臘質葉面無法逃脫,並因而溺斃。

CNN報導,此次田野調查麥佛遜的團隊共發現了20種囊葉植物新品種,以及兩項再發現。

「迪尼亞納豬籠草」(Nepenthes deaniana)於1907年首次被發現,但後來因「菲律賓國立博物館」(Philippine National Herbarium)在二次大戰末期遭轟炸而遺失。

麥佛遜和他的團隊相信,經過一個多世紀後,他們又首次在野外發現這種植物。

迪尼亞納豬籠草能長出一個如足球大小的壯觀囊葉,足以獵捕昆蟲及小型動物。

這群植物學家在許多杯狀囊葉中都發現巨型蜈蚣及體長10公分的蜘蛛等。

「美國植物學會」(Botanical Society ofAmerica)表示,全球約有600種囊葉植物,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捕蠅草(Venus Flytrap)。但較大的品種如前述艾坦勃勞及迪尼亞納兩種豬籠草,則能夠獵捕老鼠等小型動物。

※ 相關報導:

農業生技 寫綠色奇蹟
超尺寸的冰凍碳沈積物威脅氣候變遷

台灣編生物誌聲名遠播
新研究:所有章魚都是有毒的

楓樹種子與動物利用相同的飛行技巧
馬利筋vs. 毛蟲:以迅速修復反擊胃口
中興大學研究:芬多精能安眠鎮痛

15 則留言:

fsj 提到...

大雪山 發現最古老棕櫚科植物化石

自由時報 2009.08.22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東方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李慶堯在大雪山中高海拔處,首次發現台灣歷史最久(四千萬年前)的「似沙巴櫚屬未定名種」棕櫚科植物化石,熱帶植物出現在高山,驗證三百萬年前蓬萊造山運動才形成台灣島。

台灣島3百萬年前形成

李慶堯專門研究台灣中新世紀植物群化石,台灣石頭學會八月舉辦植物化石特展,他提供十餘年來採集研究化石的成果,其中最特別的是「似沙巴櫚屬未定名種」棕櫚科植物化石,部分是化石實體,最完整的展品是拓模複製的棕櫚葉化石(保護化石完整性不採集)。

李慶堯指出,過去文獻在新竹尖石、台南新化低海拔區曾發現「似沙巴櫚屬未定名種」棕櫚科植物化石,但在中高海拔係首度發現,大雪山林道海拔二千三百公尺處的路旁,肉眼就可以看到六處這種化石。

大雪山植物化石地層屬於「漸新世白冷層」,年代約四千萬年前,岩層主要由頁岩、泥頁岩與砂岩組成,含多量炭質物、樹葉化石,偶爾可見貝類化石,顯示堆積時為熱帶或亞熱帶洪泛沖積平原、河口至三角洲一帶的淺海沉積環境。

李慶堯表示,大雪山林道發現的棕櫚科植物葉片印痕化石已鑑定出三種不同形態的種類,會認定為「似沙巴櫚屬」,係因葉柄有尖形特徵,如何定種尚有待研究。

這些棕櫚科植物原生長在海邊,因為造山運動被擠上高山,顯示大雪山曾有台灣最古老植物化石等豐富地質資料,建議東勢林管處列為重要觀光資源保護及導覽。



◆ 雪霸部分登山路線 恢復開放

自由時報 2009.08.22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雪霸國家公園園區登山路線昨天起恢復雪山主東峰線、志佳陽線、武陵四秀線、聖稜O線入園申請;雪霸處說,因步道沿途有零星坍方及倒木,持續清理中,入園從事登山活動請注意自身安全,園區開放相關訊息請上(http://www.spnp.gov.tw/)網站。

雪霸處秘書楊金臻說,大霸尖山線因大鹿林道東線沿途有多處坍方、樹木倒塌及積水情形,基於安全考量,持續暫停入園申請。

雪見遊憩區的聯外道路司馬限林道、士象道路與梅象道路,因多處土石流及坍方落石道路中斷,目前還在搶通,暫時休園,請遊客近期內勿前往。

楊金臻說,颱風過後園區內土石鬆軟易崩塌,且山區不時出現陣雨,請遊客及山友務必注意自身安全,若遇新崩危險路況請立即撤返。



◆ 植物化石展 洞察台灣地質演變

【陳世宗/中縣報導】2009-08-22 中國時報

從植物化石就能洞察台灣的地質演變!國內首創以植物化石為主題的「化石特展」,廿一日起於豐原市藝文館二樓展覽廳展出;李慶堯博士於東勢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路邊,發現似沙巴櫚葉的化石中,隱約可見台灣是在四千萬年前,蓬萊造山運動中隆起的島嶼。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房屋、植物及居民等,慘遭三層樓高土石撲天覆地吞噬!豐原市藝文館二樓展覽廳,特舉辦「花容葉貌─植物化石特展」,展出國內難得一見植物化石精品;從化石來探討台灣歷史,並聘內國內研究植物化石權威李慶堯博士擔任學術指導。

展出的化石中,包括金門樹葉化石、桃園縣龜山及復興鄉木化石,新竹縣尖石的樹葉化石、關西的藻類化石、鳳山溪的木化石;苗栗縣火炎山生物群的碳化木及樹葉化石、苑裡疑似花朵的化石等,琳瑯滿目。

最引人注目的「相思葉片化石」,因從日據時代起,對於台灣相思樹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般都認為是引進外來種;最近台南市社區大學教授發現,相思樹在台灣存活年代,可斷定在一萬年前到一百八十萬年前間,並非由日人所引進。

近期從台中縣豐原情人谷出土的棕櫚科化石,及苗栗火炎山出土的楓葉化石,隱約透露地質時代,台灣中部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訊息,八八水災後,再度吸引專家學者研究的興趣。

fsj 提到...

不是每種蘆薈 都能清熱解毒

【聯合報╱朱姿樺/東港鎮診所藥師】2009.10.24

街道巷尾都可看到家戶種植花草,常見的有蘆薈。一般我們對蘆薈的了解,黃褐色汁液接觸空氣氧化成黑色中藥材,可內服或外用。西醫常用來緩解燒燙傷和皮膚發炎,故許多民眾會在家裡種植蘆薈,以備不時之需。

如何使用才安全?蘆薈上百種,但僅有三種可藥用: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索哥得拉蘆薈(aloe perryi),以及庫拉索蘆薈(aloe vera)。

國內常見的,葉片肥厚無花紋或白點的窄葉蘆薈,屬可食用種類,但要注意有花市販賣的小盆栽蘆薈,屬於觀賞用,葉片薄、花紋多且深,不具藥效也不能食用。

但是,蘆薈綠皮中含有毒的大黃素,容易刺激皮膚和腸胃道系統,造成紅腫及腸絞痛,無論外用或內服,最好去皮再用。

蘆薈屬性寒涼,易腹瀉,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尤其怕冷、月經中、孕婦及體質虛寒的人更不建議。

其實只要選對品種、運用得宜,無論內服外用,蘆薈是很好的清熱解毒良方。

目前研究得知蘆薈有許多藥效:獨特的苦味是因其有蘆薈素(Alo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等成分,會促進胃液分泌。切蘆薈時流出的黏液能抗潰瘍,也有能消炎的蘆薈烏羅辛(Aloeulcin)成分,能覆蓋胃潰瘍等潰瘍部分、改善症狀,並幫助血液凝固,對因糜爛性胃炎的胃壁出血也很有效。

蘆薈米秦(Alomicin)能提高免疫力;蘆薈秦(Aloecin)能抗菌,對切傷和燙傷有效;蘆薈布朗(Aloeboran)能降低血糖;黏液素(Mucin)能為乾燥肌膚補給水分。蘆薈有皂素(Saponin)、黏多糖類、葉綠素、維生素A、B12、C和E等營養素。

蘆薈透明膠質富含水分,可以鎮靜消炎,並緩解曬傷、燙傷或蚊蟲叮咬產生的皮膚疼痛發紅,尤其是剛燙傷時,可以直接採摘新鮮蘆薈,取透明膠質部份直接敷在傷口上,殺菌又可保濕。唯若有傷口,不要自行使用鮮蘆薈。因為蘆薈處理不當反會造成傷口感染發炎。

處理方法:將新鮮蘆薈用塑膠刀或不鏽鋼刀(不可使用金屬刀,會造成氧化變質)剖開,取出透明膠質分裝成小盒,然後放入冷凍庫中。需要時拿出小盒退冰即可塗抹。

fsj 提到...

灰面鷲過境 破25年紀錄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09.11.26

每年10月過境恆春半島的「國慶鳥」灰面鵟鷹(俗稱灰面鷲),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今年再創4萬9000多隻過境的新紀錄,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調查25年來最多的1次,讓墾管處振奮。

墾管處長林青說,國家公園區25年來日行性猛禽由16種增至31種,赤腹鷹的數量和去年相當,讓人振奮的是灰面鵟鷹數量由10年前的1萬隻左右,近2年增至3萬至4萬多隻,今年數量再創新高。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技士蔡乙榮說,從北方大陸南下的灰面鵟鷹10月會過境墾丁國家公園,過境期約20天,主要棲地在滿州鄉里德山區,今年的過境數量比去年多了6000隻,研判是10月未遇颱風,加上警方在滿州鄉強力執行護鷹政策見效。



◆ 抗老防癌變聰明? 寵物飼料好瞎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11.26

消保會調查市售寵物飼料,發現高達八成四飼料宛如「萬靈丹」,宣稱的療效可治療貓狗全身疾病。由於寵物飼料沒有專法規範,農委會表示,擬修改動保法,最快明年可對誇大宣稱療效的飼料業者開罰。

消保會抽查五十款市售寵物飼料,發現四十二件在飼料外包裝上宣稱療效。消保官王德明指出,飼料業者宣稱從預防毛髮脫落、目盲、牙結石、牙周病、膀胱結石、便秘、骨骼疏鬆等都可治療,還可抗老防癌、排毒,甚至還能讓寵物變聰明,讓消保官直呼「扯很大」。

調查指出,寵物飼料標示混亂,部分產品標示不僅中英文夾雜、缺乏製造地、製造日期等資訊。消保官吳政學表示,有一件在台製造、販售的貓飼料,外觀完全沒有中文標示。

調查發現,有業者宣稱一包飼料就能治療寵物全身疾病。消保會提醒飼主不要將飼料當成藥品,輕信包裝所宣稱的療效,也不要購買標示不全的飼料,寵物生病一定要找獸醫治療。

農委會畜牧處牧場管理科技正葉昇炎表示,目前農委會已擬出動保法修法草案,未來針對寵物飼料的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質、標示等部分都可依法開罰。目前無法規範寵物飼料,農委會針對消保會此次抽查的飼料業者會先行勸導,未來若違反動保法規定,可罰五萬到十五萬元。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黃慶榮則批評農委會草率行事。黃慶榮表示,去年寵物飼料爆發黃麴毒素時,農委會計畫訂定寵物食品管理法,以專法規範寵物食品。當時監察委員程仁宏提出糾正案,農委會連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都已擬定,卻礙於寵物飼料業者強烈反彈,專法最後胎死腹中,僅修改動保法規範寵物飼料,規範明顯不足。



◆ 其實動物權也是人權

【費昌勇】2009-11-26 中國時報

最近常常看到虐待動物的新聞,其實動物權與人權是一體的兩面,愛動物與愛人也是一體的兩面。生命教育的對象除了人類之外,也包括了弱勢的動物。目前台灣虐待動物的事件若升高,那麼虐待幼童或家暴的事件應該也會同步升高,如果我們只注意人卻不注意動物,對人也會有遺漏之處。

動物在過去一直被視為「物品」,人類可以隨意處置;但近年來腦神經與認知科學的研究,發現動物也是有感覺與感情的,牠們跟我們一樣會有身體與心靈上的苦與樂。此外,動物的社會互動也與人類一樣是互利關係勝過強勢關係。然而動物因為智力差故淪為弱勢,只有任憑人類處置,像是被活剝皮製做皮草供人炫耀,或是被做為賭博、謀利、與娛樂等工具。

動物們只能不明就裡的受苦或自殘(常見於表演用海豚與馬戲團動物),令人不忍。人類道德的演化是循著「人道(性)」的原則進行,當人類的知識逐漸進步時,道德規則也會隨之改進。如果人類的道德原則是正義與公平,那麼我們目前對待動物的做法是否合乎我們自己的道德原則?如果剝削弱勢是合理的,那麼婦女、殘障、兒童是否也可以予以合法的剝削凌虐?

這樣的覺醒,在人權觀念先進的歐盟、瑞士、北美等工業化國家都已經以強烈的且有系統性的法律介入。因為「一個國家的強盛與道德程度,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來判斷之─(聖哲甘地名言)」。而且「動物權運動是人權運動的一部分,二者有相同的基礎,因此動物權的運動者也是人權的運動者─(美國動物權教授湯姆雷根論述)」解放的美國總統林肯也曾說:「我對於動物權的議題和人權議題的動力是一樣的。」

動物權思想在誕生的初期,曾受到極大的打壓,因為阻擋了人類的既得利益,這跟當年林肯解放黑奴的過程一樣。但近年來,動物權思想在西方國家已經發生了影響:全美有一八○所法律學院,近年來已經有一一三個法律學院開設動物法律課程。美國的三百多所醫學院,目前也已經有一百多所醫學系廢除藥理學實驗,理由是醫師的訓練有別於藥師,只要懂理論會開處方即可,不需要浪費實驗動物做教學;美國之獸醫學院也開始改革,如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在數年前即已廢除藥理學實驗。

至於歐洲議會更早在一九八七年即已通過法案,確立「人有尊重一切生靈之義務…(歐盟一二五號條約)」。聯合國的協力組織「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從二○○八年開始,每年在中國舉辦大學教師動物福利研討會,盡全力幫助提升中國保護動物的教育內涵(筆者也一直受聘擔任講員)。近日,印度政府亦已禁止在動物園與馬戲團內使用大象。以上事實證明全球人類都在對動物伸張道德的正義。

動物權利的道德基礎並不複雜,就是牠們跟人類一樣具有感受「痛」的能力,凡具有這樣能力的生靈,自然就具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古代亞述帝國對謀反的以色列人都以鐵環套住四肢釘在牆上,施以剝皮酷刑,受刑人在行刑前,其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至於動物,如果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炫耀或是發洩憤怒,就要遭受剝皮的酷刑是不符合人性與道德的。美國之研究已經發現虐待動物與虐待人通常會同步發生(同步發生說),因此在美國凡是發生虐待動物的家庭也同時要被調查是否有家暴,反之亦同。此外,美國的社區安全是警察與動物警察合併成警網,二者之無線電頻率相同。

如果人類能夠敞開心胸去用心體會動物權的精神,將更能反觀到人權的內在價值。所謂人權,並非僅是法律的標準作業程序,還應該要有人文的內涵才是。

(作者為台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

fsj 提到...

雀鯛等新魚種 墾丁現蹤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09.12.09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珊瑚礁學會,在後壁湖海域調查魚種,沒想到竟發現了西太平洋罕見的三斑刻齒雀鯛,這種魚過去僅在綠島海域發現過。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十年前起,每年調查墾丁海域魚種,今年調查重點,放在南灣與貓鼻頭間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不但找到四種台灣新紀錄和九種墾丁新紀錄魚種;海生館助理研究員陳正平並拍攝到三斑刻齒雀鯛。

墾管處長林青說,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四年多前設立後,限制捕魚、遊憩等人為活動,今年發現諸多新紀錄魚種,代表海洋環境受到完善保護,使生物呈現多樣性。

珊瑚礁學會在後壁湖海域調查到四十七科三百六十六種魚類,有四種台灣新紀錄魚種,包括威氏壯牙鰕虎、點斑櫛鰕虎、羅氏刻齒雀鯛和胸斑雀鯛;九種墾丁海域首度登錄的魚種,分別是黃面蓋刺魚、斑鰭紡綞鰕虎、波氏燕魚、縱帶鰺、卡氏副唇魚、桔帶裸頰鯛、黑尾刺尾鯛、細點磯塘鱧和三斑刻齒雀鯛。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說,三斑刻齒雀鯛是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極稀有魚種,台灣以往僅在綠島海域發現過一次,當時沒有拍下照片,台灣魚類圖庫中雖有記載,但從未正式發表過。



◆ 陽台迷你森林 野鳥育鶵全紀錄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09.12.09

成大電機工程系教授戴政祺的研究室陽台有一座迷你森林,經常有鳥兒來築巢,他近距離拍攝鳥兒從求偶到育鶵的過程,體驗都市水泥叢林中的自然驚奇。

「戴老師的辦公室可以看到小鳥耶!」最近成為成大電機系熱門話題,辦公室多了許多來看鳥的人,能這麼近的觀察鳥兒,覺得有趣,也奇怪「鳥兒怎麼都不怕人啊?」。

專長在生物電子儀器及無線網路儀器系統等的戴政祺,雖然每天接觸的是冰冷的機電,但從小生長在鄉下,爬樹、掏鳥蛋等是家常便飯,因為想要在辦公室增添綠意,幾年前開始在研究室的陽台種植栽,安置各種撿來的植物,工作忙無暇照顧,植物卻愈長愈好,成為一座迷你森林,連陽台的門都幾乎打不開。

戴政祺表示,3年前開始發現有鳥兒選中他的小森林築巢,地點就貼著辦公室,非常驚喜,辦公室出入的人少,平日只有他一人偶而澆水,鳥兒似乎習慣,看到他也不飛走,從求偶、築巢、下蛋、育雛,甚至離巢後還會返回夜宿,有時是麻雀、有時斑鳩,一季裡甚至幼鳥才剛離巢,又馬上有新鳥來築巢,相當熱鬧。

他說,家裡的孩子也喜愛,還備妥鳥巢等鳥來,鳥卻不來,他的陽台可說是意外的驚喜,他拍攝過程與家人及朋友分享,還有人聞訊指名要看他辦公室的小鳥,目前則是一對已長大的斑鳩幼鳥,胖胖地擠在小小的巢裡,模樣非常可愛。

人鳥間距離最近約可在1公尺,靠太近時,鳥兒會以警戒的眼神望過來,大家就知道靠太近了,再把距離拉遠一些,雙方維持一種自然的和諧。



◆ 觀念平台-我們體內有條魚

【潘震澤】2009-12-09 中國時報

生物學家認為:地球現存生物都源自同一共祖。這個觀點似與人的直覺不符,但從胚胎發生、同源器官與痕跡器官的型態學證據,再到蛋白質與基因的分子層面,都指向同一結論。根據這個論點,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魚到兩棲、再到爬蟲,以至於鳥及哺乳動物,都該有處於過渡期的物種存在才是。發掘這些環節物種的化石,就成了古生物學的重要工作。

最近讀了本新書:《我們的身體裡有條魚》(Your Inner Fish),除了學到不少考古及古生物學的知識,還讓我重新復習了一遍大學時期修了一整年、但完全抓不到重點的「比較解剖學」。該書讓我了解到,為什麼當年比較解剖那門課老師教不好、我學不通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只談構造,卻沒有功能及演化做指引,不但課上起來枯燥,也絕對說不出個道理來。

該書作者舒賓(Neil Shubin)大學學的是考古,他參與了某個河岸紙廠的遺址發掘,領悟到結合出土文物與現存史料的紀錄,可以更完整地重建歷史。念研究所時,他發現生命的歷史才是更大的奧祕,於是改行專攻古生物學,以研究物種起源為志業,發掘生物化石也就成了主要工作。

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古生物學,都有大量的田野工作,得不畏風霜雪雨、酷熱嚴寒,長時間在野外尋找化石及趴在地面挖掘,那絕非任何人願意做及想做就能夠做好的事。舒賓的考古學訓練,讓他養成事先做功課的好習慣。由於他想要尋找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環節物種,就必須在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到三億八千萬年前的地層尋找;同時該地層還必須要有裸露在地表的沉積岩才行。

從地質學的課本裡,他發現北美洲有三處地點符合條件:一處已被研究甚詳,一處地表大部分已鋪滿植被或人類建築物,剩下的一處位於加拿大北極地區,符合所有條件,但一年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勉強適合工作。

在荒無人煙的極地工作,不單危險,且極花錢,所有人員裝備補給以及挖出帶有化石的岩塊,都得以直升機運送。一趟六周餘的花費就要十幾萬美元。舒賓團隊在鍥而不捨遠征六回(也就是說前五年都沒有重大發現)、幾乎耗盡所有資源之後,終於在二○○四年發現了三個新種魚類化石,都具有爬蟲動物的扁形頭部、脖子以及類似四肢的魚鰭。這個以當地因努特人語「大淡水魚」命名的提克塔利克魚(Tiktaalik),正是舒賓夢寐以求的發現:介於魚類及兩棲類之間的過渡物種。

除了田野工作外,舒賓還有許多專長:他的解剖學訓練能勝任醫學院大體解剖的教學,他的實驗室也從事基因、蛋白質以及胚胎發生的研究。有興趣了解我們體內為什麼有條魚(甚至是海葵、果蠅、蝌蚪)的讀者,幸勿錯過這本好書。

(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fsj 提到...

空中攝影師齊柏林 用鏡頭守護台灣

中央社 2009.12.10

空中攝影師齊柏林用鏡頭記錄台灣地景變化約20年,八八風災期間更不畏風雨,直入荖濃溪流域捕捉受創河山。他說,因為愛這片土地,他選擇用鏡頭揭露台灣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

因名字常讓人想到德國20世紀初的齊柏林飛船,5年級生齊柏林似乎天生註定要當空中攝影師。他說,約20年前開始從事空中攝影,長年記錄台灣大自然環境如何因過度開發被破壞。他在受訪過程中不斷強調,許多令人心情沉重的景象,只能藉空中鳥瞰目擊。

2009年聯合國環保大使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 rand)於6月推出呼籲國際社會正視環保議題的紀錄片及圖文書「Home」。紀錄片曾於台灣上映,書的中文版則於近日上市。

齊柏林說,和亞祖貝彤記錄全球環保爭議地區的空中攝影作品比起來,八八風災過後的台灣,自空中鳥瞰簡直「慘不忍睹」,比他曾空拍記錄過的921災後景象更令他難過。

8月11日,齊柏林無視猛烈風雨,乘坐直升機進入高雄縣荖濃溪流域試圖捕捉災區畫面,當天,1架搜救直升機在屏東霧台墜毀。齊柏林說,他聽到消息後,本想打道回府,但考慮已克服萬難說服飛行員與他一同冒險工作,就挺下來了。

齊柏林說,空中攝影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天候,尤其台灣上空因空氣污染及氣候因素容易霧茫茫一片,讓攝影團隊白忙一場。不過,這和讓他差點墜海或在空中不斷翻騰的強烈氣流比起來,不算什麼。

齊柏林說,瀕臨生死關頭,他只怕相機墜落,不擔心個人安危。之所以願冒生命危險長年空拍記錄台灣地景,是因很愛這片土地,且「越看到它『不堪』的一面,就越想愛護它」。

他表示,他以房地產廣告攝影起家,但基於商業利益考量不得不美化的照片拍多了,反而有要「拍出真實」的衝動。

齊柏林目前正進行紀錄片「台灣土地故事」的攝製,可望在明年國際書展時放映。他說,空拍紀錄片成本很高,以此片為例,直升機1小時租金為新台幣10萬元,國外設備7週使用費為200萬元。另外,飛行時間中,預計只有3/5是適合用於攝影的。齊柏林說,他準備自掏腰包負擔所有費用,因為他「不知道要怎麼籌錢啊」。

齊柏林曾舉行數次展覽及出版作品集,包括2006年的「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及2005年、緊接在亞祖貝彤「從空中看地球攝影展」後,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上天下地看台灣攝影展」。



◆ 北市生物多樣性 建資料庫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09.12.10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委託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進行「北市生物多樣性指標調查計畫」,更首創「台北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包括鳥類、蝴蝶、蜻蜓、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原生植物等,民眾只要上網就可查詢北市生物的資料。

根據3年調查及記錄,淡水河系共有25種淡水魚類;蛙類則以木柵貓空地區種類最多,金面山區的蝴蝶物種豐富度最高,蜻蜓則以陽明山鹿角坑溪數量最多。

「台北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已上線開放瀏覽、查詢,網址是http://www.biodiv.ed.taipei.gov.tw,除可查詢各種生物的基本資料及習性,還可以透過圖示了解生物分布的區域,未來更計畫開放民眾將自已觀察到生物登陸到資料庫中。

96年開始,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培芬,帶領研究團隊,將北市分為陸域、水域,並各自建立五大類型的調查區。

陸域包含300公尺以下山區、300公尺以上山區、都市綠地、農地及溼地;水域則針對鹿角坑溪流域、雙溪流域、基隆河流域、新店溪流域、景美溪流域進行調查,共35個調查樣區。

相關調查資訊或資料庫訊息,有興趣民眾可寫E-mail,向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培芬洽詢,信箱如下︰leepf@ntu.edu.tw。

※ 相關報導:

* 大安森林公園 紅耳泥龜入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10/today-taipei9.htm



◆ 嘉縣山區又傳毒魚赤蘭溪魚蝦遭殃

【中廣新聞/龐清廉】2009-12-10

嘉義縣山區又傳毒魚事件,中埔鄉「赤蘭溪」南二高下方河段,大小魚兒浮屍河面,慘不忍睹,嘉義縣環保局現場勘查後,已經採樣化驗,並報請警方偵辦中。

嘉義縣竹崎山區日前接連發生兩起毒魚事件,牛稠溪上游清水溪等處河段,魚蝦幾乎全被毒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地方人士多天巡邏圍捕,並沒有抓到毒魚的不肖人士。

不料,中埔鄉赤蘭溪10日又遭慘毒手 ,一名當地民眾上午帶著釣竿要到赤蘭溪南二高下方河段釣魚,赫然看到溪面上處處是魚屍,不僅小鱸鰻、溪哥、吳昌魚等全都翻了白肚,連生命力旺盛的吳郭魚,也無一倖存,同時原本清澈的水面上,還浮著一層泡沬。

嘉義縣環保局據報趕到現場,初步勘查認為,並不是天候因素所造成,而是有人在河水裡施放毒物,除採集摻雜泡沫的溪水及魚屍帶回化驗,也已經通知河川局協助處理受污染的溪水。

地方人士表示,嘉義縣山區溪流魚蝦資源豐富,許多社區也都積極投入進行護魚,但就是有人不顧生態,下手破壞,令人痛心,為遏止毒魚歪風再起,確保野溪生態,要求警方一定要全力偵辦,早日揪出毒魚的不肖之徒。



◆ 雙拖網漁船進港解禁? 漁民抗議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將軍報導】2009.12.10

台南縣將軍漁港漁民70多人不滿將軍鄉公所、鄉代會,要求解除雙拖網漁船進入將軍漁港禁令,昨天上午前往所會抗議,部分情緒激動漁民拍桌怒嗆表達不滿。縣政府農業處說,地方意見不一,左右為難。

將軍漁港雙拖網漁船上周不滿縣府禁止進港,引爆「封港」風波,雙拖網漁船漁民讓步,同意卸貨後離港。鄉公所及鄉代會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縣府不讓雙拖網漁船進港,事先並未通知鄉公所、鄉代會,完全不尊重地方,除要求解除禁令,也希望積極取締雙拖網違法濫捕。

消息傳出馬沙溝漁民群情激憤,昨天上午動員70多人前往鄉公所、代表會抗議。

反雙拖網自救會會長吳連可等人不滿說,自從雙拖網漁船在沿海大肆撈捕「大小通吃」,魚源更為枯竭,在地漁民都已經要餓死了,好不容易經過陳情、抗爭,農委會漁業署才發佈禁令禁止雙拖網靠港,鄉公所、代表會的聲明罔顧漁民權益,他也批評縣府態度反覆,自失立場。

將軍鄉長陳進財、鄉代會主席黃世隆表示,公所、代表會是以「維護漁港最大利益」,繁榮地方為優先考量,也主張政府要積極取締非法雙拖網漁船。不過漁民難以接受,還有人衝上前拍桌怒嗆,會場氣氛一度緊繃。

陳進財說,漁業署以研究調查之名讓拖網漁船在3到12浬海域作業,是造成爭議的源頭,應該盡速解決,如果漁民要北上陳情抗議他一定陪同到底。

縣府農業處長郭伊彬無奈說,地方意見仍未整合,縣府也很為難;雖然再度同意雙拖網漁船進港,仍會持續和反對的漁民溝通,希望找出解決方案。

fsj 提到...

林務局出版天然植群圖集 有如植物藏寶圖

中央社 2009.12.17

為了解台灣植物群生態,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花費 7年時間,將各地植群集結成「台灣現生天然植群圖集」,堪稱台灣植物「藏寶圖」,也可作為生態保育和國土規劃參考。

林務局今天在台北市長官邸舉辦「台灣現生天然植群圖集」新書發表會,這本花費 7年時間策劃執行的圖集,也是國內第一次依照「國家植群分類系統」建構完成的圖集。

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說,植群圖像是張藏寶圖,知道植群分布在什麼地方,只要按圖索驥,就可進行各種保育規劃,例如透過植群圖,增加劃設保護區域。

李桃生指出,農委會從2003年開始,經過 6年野外調查,再以 1年時間彙集成書,全部製圖區域面積約162萬餘公頃,其中有67萬餘公頃已被劃為保護區域。

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謝長富表示,植群圖像是龐大資料庫,可讓登山者、動植物生態研究人員早一步瞭解山林,植群與動物棲息資料。

李桃生表示,植群圖集的完成,將可成為台灣植群生態學、植物分類學、生態學與環境管理學等研究的範本,也會對生態保育、國土規劃和環境教育具有貢獻。

fsj 提到...

獅子對人肉的好惡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25654

知識通訊評論 2009/12/22

分析非洲肯亞一對噬人獅子遺骸,科學家對這種社會性獵食動物習性有了新的看法,但也引爭議。

一百多年前,一對噬人的野獅,聯手在肯亞的建築工人營逞凶。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頭獅子對人肉的好惡不盡相同,而兩頭獅子仍是聯手作惡,說明獅子的社交關係相當具備彈性,這點出乎科學家意料之外。

一八九八年三月至十二月,一對獅子在肯亞查沃地區吃掉二十八到一百三十五人。為還原當時真相,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生態學家耶戈( Justin Yeakel)和同事以這對獅子的屍體進行研究,發現牠們大概將三十五人吞吃入腹,不過,多數是其中一隻吃的,另一隻仍是以獅子傳統嗜吃的食物為主。

耶戈與團隊預期,既然兩隻獅子是合作的結盟關係,牠們的食物應該大致相同,結果卻非如此。耶戈研究團隊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報告指出,這意謂獅子的行為較科學家原先設想的更複雜和有彈性。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兩隻社會性的肉食動物儘管結盟一起行動,卻有不同的食物偏好。

獅子通常以啃食動物斑馬、牛羚為食,一八九八年乾旱、鼠疫嚴重,加上動物遭到大量獵殺,獅子在查沃地區變得覓食困難,恰好當時英國政府徵召了一批工人前往該地修築鐵路。

兩頭獅子趁夜偷襲,將人從營帳拖走,確知有二十八名工人入了獅口,至於當地土著泰塔人有多少人祭了獅子的五臟廟,數目不詳,從零到一百零七均有可能。九個月後,兩頭獅子才遭到獵殺。

耶戈分析獅子細胞組織的碳同位素比值,藉此了解牠們獵物的同位素比值。野食動物如長頸鹿、羚羊的碳同位素比值與餵養動物的不同,主要是因食物的差別,野食動物吃的是灌木與樹的嫩葉,而餵養動物則是吃草,兩者食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

也在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任職,研究團隊的領導人杜米尼( Nathaniel Dominy)指出,這項研究同時需要人類的同位素比值,而研究團隊非常僥倖能取得這項數字。二十世紀初,一名考古學家在肯亞的一處聖地發現一百多個泰塔人的頭骨,並將它們運往英國。耶戈和杜米尼取得這些頭骨,發現泰塔人的氮同位素比值與草食動物不同。

而兩隻獅子的屍體,協助耶戈了解牠們在兩個時間點的食物偏好,一是從再生速度很快的尾毛,了解牠們活著最後二至三個月的進食情況,二是從骨頭的膠原蛋白,了解牠們活時平均一般的食物選擇。耶戈接著以兩頭獅子的同位素比值,模擬牠們的獵物組合。

結果顯示,在兩頭獅子的整個生命中,仍是以野生的草食動物為主食。直到最後數月,一隻繼續以野食動物為食物,偶爾才吃人,另一隻則改吃咬食動物和人。

從同位素比值,作者推斷並做成結論,在九個月的期間,兩頭獅子可能各別吃了十點五與二十四點二個人,或總共三十五人。

杜米尼對兩頭獅子聯手獵物,卻不分而食之感到意外。他了解獅子具備聯合防守地盤的習性,但是合作的團體如此極端地各吃各的,卻是前所未見的事。除了環境壓力, 嗜吃人肉的那頭獅子口部、下巴嚴重受傷,可能是他改以人類為獵物的原因。

明尼亞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動物行為學家帕克(Craig Packer)說,因為兩隻獅子的食物南轅北轍是它的最大特徵,因此很難據此類推出獅子的其他特性。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人類學家安布洛斯(Stanley Ambrose)對上述的結論存疑,他指出不同的獵物可能有類似的同位素比值,因此許多獵物都可能是這兩隻獅子同位素比值的來源,而在牠們還未開始大開殺戒吃人以前,可能已開始吃人或完全不吃人。

耶戈坦承食物的組合非常多,例如模型顯示嗜吃人類的那頭獅子,食物中的人肉比例從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十六不等,但是它們的或然率也不同。人類占這頭獅子食物的比例大致是百分之三十。

無論數字為何,耶戈認為,這項發現說明,環境出現重大變遷時,生物體為適應環境,行為的可塑性也會隨著改變。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六期】

fsj 提到...

台灣黑熊寶寶周歲 大啖黑糖蛋糕

中央社 2009.12.27

台灣黑熊寶寶「黑糖」滿1歲了,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今天為「黑糖」舉辦生日派對,特地為牠準備「黑糖蔬果蛋糕」;在生日快樂歌與眾人祝福下,「黑糖」開心享用豐盛的生日大餐。

「黑糖」生日派對上,許多姓名中有「熊」字的民眾,以及生日是12月30日、與牠同天出生的民眾都到場祝賀。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為讓「黑糖」擁有美好的生日,園方特地準備專屬的「黑糖蔬果蛋糕」,讓牠大快朵頤。

這座「黑糖蔬果蛋糕」共有2層,由葡萄、蘋果、柳丁、玉米與小黃瓜等「黑糖」平日愛吃的蔬果堆疊而成,中間綴以今天才出爐、從澎湖空運來台的黑糖糕。此外,園方將紅蘿蔔雕刻成黑熊造型的蠟燭,蠟燭上還貼心地淋了蜂蜜。色、香、味俱全的生日大餐,讓「黑糖」吃得很過癮。

木柵動物園台灣動物區區長鄭世嘉表示,台灣黑熊目前瀕臨絕種,是園方積極復育的物種。目前園方透過保種計畫、借殖計畫,為台灣黑熊尋找適當的配對時機與對象,希望讓台灣黑熊得以繁衍。

鄭世嘉指出,1歲的「黑糖」相當於人類年齡的15歲,已經是「青壯年」了。園方已為「黑糖」鎖定對象,未來將安排牠與居住在高雄壽山動物園、今年2歲的台灣黑熊「貝兒」結為連理,繁衍後代。

動物園表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已將台灣黑熊列為易受威脅物種;此外,台灣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已將台灣黑熊公告為台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法保育。



◆ 團團沒轉大人 生子要到後年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12.27

貓熊團團、圓圓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已經一年了,在專屬營養師照顧下,牠們吃得多、運動也多,但只長高不長胖,身材剛剛好,也被訓練得肯乖乖量血壓、打針、照超音波。至於民眾最關心的「傳宗接代」,公貓熊團團還沒「轉大人」,恐怕要等到後年才有「性」趣和圓圓入洞房。

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說,貓熊一年才發情一次,母貓熊圓圓明年2、3月一定會發情,無奈公貓熊團團還沒「轉大人」,生殖器官還沒長成熟,明年要入洞房可能有困難。一般來說,公貓熊要到6歲半生殖器官才會長好,但團團今年才滿5歲,要把團團圓圓真正送入洞房,可能要等到100年初春。但葉傑生說,「不用急啦」,因為貓熊的生育期有十幾年。

團團、圓圓去年12月23日抵台,當時身高分別為113公分和118公分;如今都長高至170公分,團團增重4公斤至112公斤,圓圓則略減0.4公斤至109公斤。葉傑生說,對貓熊來說,這樣的身材剛剛好。

葉傑生說,想要小朋友乖乖吃藥、打針,醫生會給糖吃;醫護人員讓貓熊乖乖量血壓、打針、照超音波的祕密武器是蘋果。現在團團、圓圓在蘋果的誘惑下,都願伸手10分鐘,讓醫護人員健康檢查。

fsj 提到...

全國第8座 台江國家公園揭牌

中央社 2009.12.28

台灣第8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揭牌,內政部長江宜樺說,台江國家公園結合人文、歷史、生態保育,且是第1座由地方發起向中央爭取,協力合作而成的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北以台南縣將軍鄉青山漁港南堤為界,南至台南市鹽水溪南岸安平堤防,東側沿著台南縣七股潟湖堤防,西邊至各沿海沙洲。陸域面積4905公頃、海域3萬4405公頃,合計總面積3萬9310公頃。

出席揭牌典禮的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說,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是環境保育的重要里程碑。台江國家公園結合當地製鹽等生態,是一座結合生態與產業的國家公園。

江宜樺表示,台江國家公園內有濕地、潟湖等生態景觀,還有黑面琵鷺、紅樹林等上百種珍貴物種。台江國家公園是第1座由下而上,由地方發起向中央爭取,之後協力合作成功的國家公園。

台南縣長蘇煥智指出,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代表濱南工業區開發案被駁回,歷史懸案終於有定論,這也是他決定將七股潟湖與黑面琵鷺保護區劃入台江國家公園的重要考量。

台南市長許添財也說,生態復育是他的既定政策目標,會全力推動。



◆ 美麗台江 兩個第一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南報導】2009.12.28

台灣第8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上午正式揭牌。台江國家公園與之前的七座國家公園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規畫之初,即納入共生概念,訴求人與自然共生的同時,更力求環保與地方產業的共生共榮。

台江國家公園不僅擁有先民移墾歷史、蘊涵台灣歷史獨特文化資產,更具備國際級濕地的重要生態資源,是一座具備歷史、自然、產業特色的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雖是台灣第8座、卻也是第1座「由下而上」,由地方主導催生的國家公園。

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自豪的指出,台江國家公園設立過程,幾乎沒有引發地方任何的抗爭,除了台江國家公園是首座由地方發起,中央接手的國家公園外,並特別引進地方力量,邀集社區代表、專家學者與地方機關代表以及基層民代共組諮詢會,做為決策輔助與執行監督的外部制衡力量,並形成參與式經營管理機制,建構永續經營發展的基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呂登元表示,涵蓋海、陸總面積達3萬9310公頃的台江國家公園,內有七股潟湖、黑面琵鷺保護區,以及曾文溪口濕地與四草濕地這兩個國際級濕地,但其中也有台江地區住民賴以維生的近海漁業與鹽業,近海養殖漁塭,更是黑面琵鷺重要的覓食地點,為了避免住民追求高經濟效益,破壞黑面琵鷺棲地與覓食,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以補助或輔導轉業等方式,讓國家公園發展與地方產業達到共生共榮的目標。

台江國家公園目前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與一般管制區、海域一般管制區等5種分區。生態保護區包含黑面琵鷺保護區與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包含綱仔寮沙洲區、頂頭額沙洲區、水股重要野鳥棲地區與濕地景觀區。史蹟保存區則包含南、北竹筏港溪及四草砲台區。遊憩區包含六孔碼頭服務區與南灣碼頭服務區。一般管制區則包含七股潟湖區、城西保安林區、鹿耳門溪沿岸區、鹽田生態文化村與漁塭區。



◆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元旦開放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即時報導】2009.12.28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是墾丁國家公園境內人為開發較少的低海拔闊葉季風森林,堪稱國境之南的陸域精華處,全區海拔高度變化不大,但地形起伏多變,又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會處,加上長年東北季風的影響,孕育多樣的動植物,形成複雜的生態系。

為使遊客瞭解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珍貴的生態,體驗南仁湖的幽靜,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特於99年1月1日至3日,及1月份的每周六、日,於上午8:30及9:30,於南仁山管理站集合,由墾管處培訓之滿州社區解說員提供免費解說導覽。

由於步道仍有部份路段路面狹窄、僅設置簡易棧橋,未有人工安全設施,申請進入之民眾須特別注意自身安全。預計行程約3至4小時,有興趣者可上http://www.ktnp.gov.tw查詢詳情。



◆ 光豐花海 開到春節

【聯合報╱記者簡獻宗/光復報導】2009.12.28

花蓮縣光豐地區農會「花艷大和」花海節昨天開幕,在富豐社區台9線省道旁25公頃的波斯菊盛開,遊客徜徉在花海間,拍下與花爭艷的美景,並在當地市集開心採購農特產品。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在彩繪花海區畫出美麗花朵後,忍不住也站在花海前拍照留念,他說,沿著台9線省道在花東縱谷一路南下,看到漂亮的花海,讓人心曠神怡。

花蓮縣政府農業發展處長陳德惠說,農糧署輔導在花蓮縣種植的冬季景觀花海,除波斯菊有200公頃外,另有油菜花田3780公頃,將陸續在台9省道、193縣道沿途綻放,將持續至農曆春節假期。

光豐地區以「花艷大和」為主題,配合天氣放晴,吸引大批路過的遊客停車賞花,從台北到花蓮旅遊的邱小姐,與男友在花海間合影。慈濟大學大二女生李蕊伶與大四學姊林怡儂背著攝影器材,在花海間取景,李蕊伶刻意讓學姊拍下她「與花爭艷」的倩影,她說,家住台北市,利用假日首次到花東縱谷賞花。

光豐地區農會總幹事林清水表示,富豐社區是純樸的客家庄,花海節期間還設有市集,展售在地農特產品。

fsj 提到...

全球黑琵普查 8日同步展開

中央社 2010.01.04

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持續穩定成長。台南市野鳥學會今天表示,全球黑琵普查將於8日同步展開,為期3天,由香港觀鳥會統計後再發布。

全球黑琵普查多在每年1 月展開,去年全球黑琵普查,台灣數量為1151隻,刷新歷年紀錄,今年台灣普查是否再創新高,讓保育人士相當期待。

台南縣市保育團體最新調查,台南沿海黑琵數量為1099隻,其中台南市四草保護區257 隻,台南縣黑琵保護區及周遭區域842 隻。

鳥會幹部說,黑琵每年中秋前後南下度冬,約有5成停留在台南縣黑琵保護區,直到隔年1 月,黑琵族群開始擴散,飛往台南市或嘉義縣,主因是覓食。

鳥會幹部表示,黑琵南下度冬的隔年1月至3月,覓食量大幅增加,以儲存北返體力及繁殖力,才會從台南縣黑琵保護區擴散到鄰近縣市,到了3 月北返前,台南市四草保護區黑琵數量往往超過台南縣黑琵保護區。



◆ 世界新種螃蟹 墾丁海域現蹤

中央社 2010.01.04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表示,墾丁海域發現外型猶如熟透草莓的「新花瓣蟹屬」螃蟹,發現螃蟹的海洋大學助理教授何平合調查文獻後,確定是世界文獻還沒有紀錄的新種類。

98年6月,外籍油輪可倫坡皇后號在墾丁佳樂水海域擱淺,接受墾管處委託執行「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長期生態研究計畫」的何平合,馬上啟動進行海域生態損壞的調查,結果發現2隻外型像熟透草莓的螃蟹。

何平合查閱相關文獻,比對這種螃蟹的長相與花紋,形態類似扇蟹科的柔毛新花瓣蟹 (NeoliomeraPubescens),但還是跟已知新花瓣蟹屬的所有成員長得不一樣,確認是世界新種螃蟹。

何平合說,這2隻螃蟹頭胸甲寬約2.5公分,全身鮮紅色配上白色斑點,猶如熟透的新鮮草莓,有人一看到馬上喊出「草莓蟹」。不過,現在還沒有為這新種螃蟹取名。

截至98年底計畫結束為止,何平合團隊雖然有進行更多次調查,但這種螃蟹只在6月底那一次調查發現2隻標本,而且都是雌性。何平合說,雄性的交接器是分類鑑定特徵,希望能在正式的新種報告發表前,有機會找到雄性標本,讓報告更有說服力。

何平合表示,這種螃蟹在台灣是稀有種類,能在墾丁海域發現新種螃蟹,代表墾丁國家公園對整個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有持續的保育成效。

98年期間,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不論是鳥類或是螃蟹都陸續發現多種新(紀錄)物種。墾管處長林青表示,這是對墾丁國家公園、台灣及全世界在物種多樣性維護上的貢獻,也是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年投注在保育研究及生態維護的使命之一。



◆ 觀念平台-忽忽,曾經有你真好

【黃宗慧】2010-01-04 中國時報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作家忽忽因車禍不治過世,報紙的一角簡介了這位「知名愛貓人」出版過的小說集與舞台劇經歷。雖然篇幅不大,但對同樣關心流浪動物生存議題的人來說,她出門餵貓時被摩托車撞傷、繼而昏迷離世的消息,卻是一個震撼彈。這條人跡罕至的動保路,就此少了一個溫柔又堅強的同伴。

即使同樣關心街貓,但我並不認識忽忽,我只是她中時部落格「忽忽亂彈」的一名訪客,默默閱讀她的文字、感動於她對淡水街貓的付出。在我眼中,她為街貓所做的事不只是出自一個「愛貓人」的身分,也展現了TNR志工的堅持身影。悼念這位不相識的貓友之際,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她曾從事的街貓TNR是什麼樣的工作,藉以延續這份關懷。

所謂的TNR,是以誘捕(Trap)、絕育(Neuter)及放回原地(Return)來控制流浪動物的數量。儘管有些人會認為,流浪動物的生命很短,與其讓牠們露宿街頭艱難度日,撲殺未必是壞事;但人們眼中的短暫,對牠們而言仍是唯一僅有的此生!TNR的志工們基於這樣的信念,始終堅持著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而台北市幾年前開始也在若干里試辦街貓TNR,於是流浪動物除了進收容所等死這種下場之外,才有了點生機。

然而投身於TNR的志工仍不時要面對這樣的質疑:「為什麼只因為你們喜歡貓,我們就要忍受環境中有貓?」乍聽之下似乎很有道理,我想志工們大概也不會否認:願意做這麼辛苦的事情的確是因為喜歡貓。因為喜歡,所以願意承擔這些被忽視或遺棄的生命,願意在長期餵食與街貓建立感情後,自己負責扮「黑臉」用誘捕籠把貓抓去絕育,然後再把無法送養的貓剪耳標記放回原地,繼續風雨無阻地照顧,並隨著牠們的出現或消失時而歡喜時而擔憂。

但街貓問題卻不是因為志工的「喜歡」才產生的。街貓存在已久,TNR志工所努力的方向,是尋找人與街貓和諧共存的可能,而非製造問題:為街貓絕育可以減少貓打架或叫春的問題,定點餵養的已絕育街貓則會因其地盤性,讓該區的貓口維持在固定的數目,不至於陷入抓走一批又來一批的狀態;且志工對於街貓健康狀況的監控,也可以降低有些人所擔憂的,跳蚤或其他傳染疾病的問題。

在此並不是要宣揚志工們多偉大多有愛心。有時他們最怕的,就是被外界認為做這些事是為了凸顯自己的愛心、或是希望自己被視為正義之士。其實若要追求「好有愛心」的贊美或贏得認同,有太多其他的方式遠比這從A咖到C咖的官員都不在乎的動保要來得有效!重述這些在動保團體的網頁或去年四月出版的《貓咪小學堂》中早已更詳細解說過的資訊,只是希望能讓一些因為不了解TNR而反對的人,知道包括忽忽在內的志工們所堅持的理由,進而願意給街貓一點生存的空間;當然,也是為了想代淡水的街貓與關心動保的人,對忽忽說一聲,曾經有你,真好。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fsj 提到...

忽忽走了 塑像永遠守護淡水街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34900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縣報導】2010.01.06

筆名「忽忽」的愛貓女作家林蔚伶,上個月晚間在淡水河畔餵完街貓,返家途中遭機車撞傷不治,今天下午舉辦告別式。作家朱天心等貓友建議在淡水河畔為忽忽立像,已獲得台北縣長周錫瑋支持;希望藉此彰顯人與動物的感情,不要任意棄養寵物。

本報前年曾經報導忽忽搶救淡水街貓的故事,忽忽、朱天心等貓友向周錫瑋請命,希望停止捕捉淡水老街街貓,周錫瑋立即下令停止捕捉,縣府觀光旅遊局並為淡水街貓拍攝宣導片,將淡水街貓轉化為觀光資源;林蔚伶也為街貓製作地圖日記,轟動文化界,傳為愛貓族美談。

不幸的是,忽忽上月廿二日晚間出門餵貓徒步返家,在鄧公國小附近遭淡江大學張姓學生騎機車撞成重傷昏迷,儘管許多藝文界好友、貓友為她祈禱,五天後仍死亡。作家朱天心上月廿九日在本報副刊撰文悼念,並呼籲縣府為她塑像,已獲縣府支持,未來忽忽的塑像將與馬偕醫師塑像同為淡水街景。

得年四十九歲的林蔚伶,原名林岱維,因當初戶政登記時漏了「岱」字,又叫林維,其父林適存是筆名「南郭」的老報人,父女在文壇齊享盛名。林蔚伶從事影視、廣播、文學創作,並設立「忽忽亂彈」部落格,點閱率極高。

前年十一月,因淡水老街一家餐廳要求鎮公所捕捉街貓,忽忽、朱天心等貓友向縣府抗議,同月八日邀周錫瑋到淡水老街「有河書店」與十多位貓友座談,說明動物收容所內不人道的環境,以及淡水街貓都經貓友TNR(捕捉、絕育、放回),應發展為觀光資源而非街貓。該次會談後,周錫瑋立即回應停止捕捉。

親友今天下午一時在板橋長江路一段十二號為忽忽舉辦告別式,作家袁瓊瓊、張大春預定出席,會上將播放忽忽演出的舞台劇、生活照及與貓互動的影片。忽忽遺體火化後將安厝新店四十張靈骨塔。

周錫瑋說,他讀高中時就與林家認識,只是多年未聯絡,前年為了淡水街貓才又碰頭;上月他在上海訪問時,友人打電話告訴他噩耗,他非常震驚,今天會出席告別式。

周錫瑋說,貓友想為忽忽立塑像,他全力支持,已請水利局擇定淡水捷運站後方公園、榕堤餐廳後方公園兩塊高灘地,至於塑像內容、經費等,尊重貓友想法。 (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她的「貓散步地圖」 另類淡水觀光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1.06

忽忽對她四年來餵食的街貓如數家珍,曾製作「淡水貓散步」地圖,為遊客一一介紹途中可能碰到的貓咪。無論晴雨,忽忽總帶著食物到淡水餵街貓,馬殺雞、斑斑、碎碎、空空、小畢葛妹妹、小麻花馬二、小皮球…每隻都是她的寶。

「有時候,忽忽看見街貓餓好久,餵著餵著眼淚就流下來。」貓咪攝影師小賢說,忽忽不捨街貓挨餓,即使自由作家收入不穩定,卻從不間斷餵貓,看見貓咪太餓,急著拿出食物,口中喃喃說,「怎麼會餓成這樣呢…。」

前年九月記者因報導搶救淡水街貓的消息,曾訪問忽忽。當時忽忽發現她到重建街一帶餵養的五、六隻街貓不見蹤影,擔心被捕捉的街貓可能遭撲殺,呼籲政府以結紮後原地放養的方式代替撲殺,以人道方式逐年減少貓群數量。忽忽生前曾多次與本報聯繫,每次都是為了爭取街貓的生存權。

「朋友跟我說,不要再對捕貓事件說話了,如果惹惱清潔隊,不保證停車場的馬家貓(我餵的)會發生什麼事…。」忽忽當時很堅定地說,她不會停止關注淡水捕貓事件,不然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網友說,「忽忽,妳是天使,在我們心中,在每隻街貓的生命中,永遠的天使。」

fsj 提到...

保育海戰/日捕鯨船 撞毀世界第一快船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6日電】2010.01.07

在南極海域進行「調查捕鯨」的日本捕鯨船隊,和一艘前來騷擾的紐西蘭籍高科技反捕鯨船「艾迪吉爾號」相撞,曾以61天繞地球一周創下世界最快紀錄的「艾迪吉爾號」船頭被撞出一個大洞進水,逐漸沉沒,幸而6名船員都被救起。這是近年來日本捕鯨船和反捕鯨團體爆發最嚴重的衝突事件。

日本政府和「艾迪吉爾號(Ady Gil)」所屬的反捕鯨團體「海上守護者」互控對方要為這次意外負責。

「海上守護者」指控日本「第2昭南丸」號故意突然加速,撞上「艾迪吉爾」船首部位2. 4公尺處,該船因而嚴重進水逐漸下沉。

日本政府反控艾迪吉爾號刻意貼近日本捕鯨船,從「第2昭南丸」船頭經過時故意減速,導致撞船。日本漁業署說:「這種破壞行為非常危險,威脅到我國捕鯨船和船員安全。」

雙方公布的錄影畫面顯示,艾迪吉爾號的確相當貼近「第2昭南丸」,日本船動用水龍朝艾迪吉爾號噴水想將其驅離,接著就發生撞船意外。

另一艘抗議船「史蒂夫爾溫」號船長鮑爾華特森說,「日本的捕鯨船升高了這場戰爭,我們絕對不會輕易撤退」,表明將會繼續留在當地海域進行抗爭。

海上保護者從這一季開始,除了過去就有的「史蒂夫爾溫」號之外,還動員了「艾迪吉爾」號與「波布巴克」號兩艘船,共三艘加入了抗爭的行列。他們過去6年一直阻擋日本捕鯨船作業,並宣稱救了數以百計鯨魚生命。

日本媒體說,抗議船除了阻擾日本捕鯨船的去路之外,還動用其他工具,包括投擲了裝有惡臭藥品的臭彈到日本船甲板,讓船員因惡臭無法作業。

日本政府支持的捕鯨船隊,目標是於南半球夏季之際,在南極海捕殺列為瀕危的935頭小鬚鯨和50頭長鬚鯨。

1986年的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日本以研究和監控對魚群影響為由持續捕殺鯨魚,反駁反捕鯨國家如澳洲、英國和紐西蘭的指責。



◆ 遭下毒 澎湖60萬粒九孔苗死亡

自由時報 2010.01.07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肩負澎湖海洋資源復育重任的種苗繁殖場,日前發現24池、60萬粒小九孔苗,全數遭人毒殺死亡,由於水質呈現藍色,初步研判為硫酸銅中毒,由於硫酸銅使用者應為具有專業養殖背景人士,警方展開全面清查,也不排除內賊所為。

24池九孔苗 全數死亡

位在馬公蒔裡的澎湖縣種苗繁殖場,歷年來,每年放流百萬粒以上魚介貝苗,包括沙蟹、黃錫雕、馬糞海膽、象牙鳳螺及九孔苗等,成為復育澎湖海洋資源的重鎮,尤其澎湖九孔曾遭中國東山型病毒肆虐,一度讓養殖業者損失慘重,所幸種苗繁殖場持續繁養,才保住澎湖九孔王國的美譽。

日前澎湖種苗繁殖場24池的九孔苗,赫然發現全數死亡,同時水質呈現藍色,應是坊間使用的硫酸銅,更令人奇怪的是,九孔池分成南北兩邊,下毒者竟然精通門路,專挑九孔池下手,其他養殖池安然無恙,因此警方也不排除內賊所為。

這批60萬粒的九孔苗,已長至1公分左右,預計今年放流澎湖海域,卻遭人惡意毒害,震驚澎湖各界。

馬公警分局長吳新武表示,警方已調閱路口監視器畫面,並朝具養殖專業背景人士方向調查,由藥品來源追查嫌犯。



◆ 立院三讀 惡意散播虐待動物影像要坐牢

中央社 2010.01.07

散播虐待動物影像將要坐牢。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修正「動物保護法」,未來如果惡意散布、播送虐待動物的影像,最高將可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 3萬元以下罰金。

媒體常報導不肖人士透過網路惡意散布傷害或虐待動物影片,但現行法令無「法」可罰。立法院為了嚇阻這種行為擴散,下午三讀通過修正「動物保護法」,將上述行為納入動物保護法規範,並新增罰則。散布、播送虐待動物的影像、聲音、圖畫、文字等,可處最高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為了加強保護動物,流浪動物超過 7天無人認領則安樂死的「7日安樂死」規定,立法院也修正現行法令,延長期限至12日。

立法院也修正飼主年齡,從15歲提高到20歲,避免未成年人在不了解如何照顧動物時就購買動物,待失去興趣時,動物就遭虐待或拋棄。立法院認為,年滿20歲的成年人有完全責任能力,較能負起管理、照顧動物的責任。

同時,立法院也修正通過,未來買賣、轉讓寵物時如果沒有植入晶片,將處罰 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 神托夢尋寶 挖出巨型山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7/today-south3.htm

自由時報 2010.01.07

〔記者吳俊鋒/關廟報導〕主祀池王爺的南縣關廟鄉布袋村代清府神明向信徒托夢「尋寶」,村民吳財寶依照指示在附近山區果真挖到大山藥,長度超過180公分,相當罕見,讓地方稱奇。

吳財寶夢見神明顯靈,前天一早起床就拿著鋤頭、圓鍬,朝住家南邊徒步進入山裡,走了兩公里,來到一處荒廢的林地,看到長滿鬚根的枝幹冒出土壤,好像王爺帽,立刻挖掘,挖了一個人深,終於將奇怪的枝幹取出,竟是野生的大山藥,隨即扛回家裡,秤重後,有25公斤,附近民眾聞訊爭睹。

吳財寶將山藥獻給代清府,開放參觀,他表示,既然是王爺公指引,應為吉祥寶物,未來請示神明後,將讓信眾分食,「吃平安」。

※ 超大

fsj 提到...

1185隻 黑琵普查新紀錄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0.01.11

台南地區黑面琵鷺數量普查昨天完成,共有1185隻,比去年多出104隻,也高於去年全國總量,再度刷新紀錄。

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經普查結果台南地區黑面琵鷺共有1185隻,其中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有383隻,台南縣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護區604隻、東魚塭15隻、北魚塭66隻、頂山地區42隻、龍山地區54隻,八掌溪邊21隻。

去年全球的黑面琵鷺普查,台灣地區共有1104隻,其中台南縣市1081 隻,約占全球數量5成。今年台南地區的數量已超越去年台灣地區的數量,顯示台南地區的環境因維護得宜,逐年吸引更多黑面琵鷺來此度冬。

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台灣地區黑琵總量,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計,全球黑琵數量由香港觀鳥會發布,預定下個月可知結果。全球黑面琵鷺本月8日展開,為期3天,台南地區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台南縣河川巡守隊共同調查。



◆ 雲南李仙江流域發現華吸鰍新物種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即時報導】2010.01.11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所生態系統與地理學研究組科研人員日前在雲南李仙江流域發現兩個華吸鰍新物種-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這一發現使分佈於中國的華吸鰍物種增加到十三個。

科研人員在整理採自雲南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該區域存在四個迥然不同的物種,它們在口部結構、體色、側線鱗數目、鰭條數目等方面差別極大,經過與中國及越南紅河水系已報導過的華吸鰍物種詳盡對比之後,確定其中有兩個為新種-分別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

華吸鰍也叫雙吸盤、琵琶清道夫,屬隸屬於鯉形目爬鰍科,在此研究之前,共記錄有效物種十九個,分佈於中國西南的長江上游、珠江上游、李仙江、元江、台灣各水系,越南北部山區的紅河和馬江水系。

華吸鰍是一種小型魚,生長在無汙染的清徹水體中,要求高氧環境。喜歡吸伏在急水的岩石下,野生環境下以石頭上的藻類為食,是自然水體環境下的第一階梯魚種。



◆ 江西成立娃娃魚生態園 保育兼賺觀光財

中央社 2010.01.11

俗稱「娃娃魚」的大觬是珍稀野生兩棲動物,也是中國的國寶之一,江西省最近成立了大鯢生態園,在保育的同時,也藉此賺取觀光財。

首座娃娃魚生態園座落江西省靖安縣高湖鎮山口村。新華社介紹,生態園集娃娃魚資源保護、繁養增殖、旅遊觀賞、文化交流為一體,在全中國開創了綜合性保護、開發、利用大鯢資源的先河。

娃娃魚生態園總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園內佔地面積10萬平方公尺,是中國農業部重點建設項目。

這座生態園每年可繁育大鯢幼苗10萬尾、年產娃娃魚5萬公斤,帶動周邊1000戶農民發展娃娃魚的養殖,每年可接待20萬人次以上遊客。

娃娃魚(學名:Andrias davidianus)為大鯢屬的一種,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目前最早的化石出土自中國內蒙,距今約1.65億年。

1988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娃娃魚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 千年古梅 「宮粉」花海似紅霞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01.11

隆冬時節,在廣東梅州潮塘崗頂上,樹齡達一千多年、廣東至今發現樹齡最老的梅花「潮塘宮粉」恣意怒放,盛況空前,吸引眾多遊人前來觀賞。

中新社報導,潮塘崗鄉民表示,賞梅最好時間為每年一月八日至十一日,這時古梅齊花怒放,最為壯觀。古梅奇特多姿,遍枝粉嫩嫣紅、燦若霞錦,醉人的淡紅,典雅極致的「宮粉」,令人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潮塘山區土地貧瘠,缺水少肥,千年古梅僅其一樹傲然挺立。據測算,古梅樹高約十公尺,冠幅十六公尺,主幹直徑75公分,距地面50公分處分成雙幹,兩幹直徑分別為49公分和31公分。梅樹花色粉紅、重瓣、馨香,花徑約2.2公分,花期為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

這株千年古梅是國家一級古樹,屬真梅系直梅類宮粉花梅,據專家考證為「宋梅」,被「梅國際登陸年報」定名為「潮塘宮粉」,為梅花專一品種,極具保存、研究和觀賞價值。

據資料介紹,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梅樹為湖北黃梅縣蔡山的「晉梅」,其次為浙江天台國清寺的「隋梅」,潮塘崗的「宋梅」居三。雖樹齡略遜,但價值卻超其上。因前二者均不是原木古梅,而是原木之分木,或是後人所培植。潮塘古梅則為原木成長,故顯得尤為珍貴。



◆ 在公園 「花」現國寶級植物

自由時報 2010.01.11

〔記者謝武雄/八德報導〕八德市埤塘生態公園內廣達2公頃面積的生態緩衝帶,最近開滿了各種顏色的波斯菊,整個山頭點綴得更為漂亮;此外,國寶級的「大安水蓑衣」已經開花,花朵不到1公分,很像紫色蝴蝶蘭,更不能錯過。

面積近6公頃的埤塘生態公園規劃當時,擔心興豐路車流量很大,會帶來污染,才在中間設置生態緩衝帶,以山坡阻絕污染,並開發成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

以往生態緩衝帶種草皮,今年則種草花,周邊是顏色鮮豔的黃波斯菊,中間則是大波斯菊,有白、粉紅、紅等多種顏色,花期可延續到農曆春節前後。

公園路燈管理所所長黃剛強說,除了漂亮的波斯菊,生態池的大安水蓑衣最近也正值花期,只是花朵小,要仔細觀察。

大安水蓑衣 花如蝴蝶蘭

他說,大安水蓑衣是台灣特有種水生植物,為在台中縣大安鄉發現而命名,早期遍佈台中縣西海岸,如今棲息地被破壞,只剩台中縣大安鄉少許濱海濕地看得到蹤影,也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絕滅植物。

大安水蓑衣可以減低日照強度,防止水中藻類滋生,減少優養化程度,埤塘公園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特有的功能過濾水質,也希望提供瀕臨絕滅的植物良好的生長空間。

fsj 提到...

台灣狐蝠家族 龜山島現蹤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1.12

被專家認為已經在野外絕跡的台灣狐蝠,在宜蘭龜山島重現蹤跡!農委會林務局經過一年調查,在龜山島發現20隻以上的台灣狐蝠族群,棲息狀態非常穩定,研究人員成功記錄到台灣狐蝠野外繞飛、樹上倒掛休息、理毛、覓食、排泄、鳴叫、以及個體間互動行為的生態紀錄,有助於國人進一步瞭解台灣狐蝠。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表示,民國60年代,民眾大量獵捕台灣狐蝠當寵物,甚至當作野味,造成數量銳減瀕臨絕種,保育專家已有30年不曾在野外發現野生台灣狐蝠的蹤跡。近年在花東縱谷、高雄零星接獲民眾通報,綠島也有三隻族群穩定成長,這次在龜山島發現的族群,是歷年來最大,也最完整的。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中心博士陳湘繁說,原來在龜山島做龜殼花調查,沒想到意外發現台灣狐蝠蹤跡,數量竟然有20隻以上。研究人員在台灣狐蝠身上裝設無線電發報器,長期追蹤台灣狐蝠的活動範圍。

陳湘繁說,台灣狐蝠是體型最大的蝙蝠,雙翼展開可長達一公尺,飛得又高又遠,要「追蝙蝠」相當不容易,研究人員經要睡在野外觀察。

林務局局長顏仁德表示,未來將繼續投入人力研究,與宜蘭縣政府規畫保育區,一方面可解開台灣狐蝠之謎,另一方面達到保育目的。

台灣狐蝠小百科

●台灣唯一的大型蝙蝠,雙翼展開可長達一公尺。

●頸部有一圈黃色的毛,有一雙大眼睛,夜晚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主要生活在綠島,其他包括台東、花蓮、蘭嶼也有零星的發現記錄。



◆ 台灣狐蝠龜山島現蹤 將設生態區繁殖

中央社 2010.01.12

長得毛茸茸的台灣狐蝠,因被捕食或當寵物養,約自民國65年即消失無蹤;農委會林務局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研究發現,龜山島出現20隻,將規劃設生態區保育繁殖;另綠島有4隻。

農委會今天召開「瀕臨絕種台灣狐蝠驚喜現蹤!」記者會,由台北市立動物園與林務局合作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近一年對於台灣狐蝠行為研究的成果。

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指出,由於民眾捕食,以及60年起興起寵物飼養風潮,出現商業捕捉壓力,約自65年之後(至今30多年),幾乎已無人在野外見過牠們的蹤影。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技正陳湘繁指出,林務局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組的研究團隊,94年在綠島發現3隻倖存的野生台灣狐蝠;持續追蹤下,98年4月再觀察到母蝙蝠抱著小蝙蝠活動,顯示綠島上仍有繁殖潛力,不過全島僅4隻,容易因天災等因素而消失。

她說,研究團隊另於95年在龜山島發現台灣狐蝠蹤跡,而且數量有20隻,豢養可活20年;記者會現場亦有一隻台灣狐蝠的標本,是由台北市立動物園飼養16年死亡後製成,野生壽命則稍微短一點。

她並播放研究團隊拍攝的影片,她說,台灣狐蝠英文名為Flying Fox,與其他蝙蝠不同的是全身毛茸茸,夜間倒掛在樹上整毛,若牠像體操選手一樣出現掛單槓一樣轉正立姿勢,就是要小號了。

她並配合影片說,團隊發現一棵樹上有3隻台灣狐蝠,其中一隻還會移至另一隻身邊,要驅趕別隻離開,有意獨占棲息處所。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說,台灣狐蝠不像其他蝙蝠會發出超音波,他們的溝通是透過叫聲進行,繁殖期一年只生一胎。

林華慶說,去年11月有觀察到交配行為,目前所知約3、4歲進入亞成體(人類的青少年期),可開始繁殖,但生育至幾歲,尚待觀察。陳湘繁說,每年秋季交配、春季生,參考物種相近的琉球狐蝠所知是每胎懷孕期6個月。

林務局長顏仁德說,研究團隊真的花了好多年時間才有此成果,將進一步規劃龜山島成為台灣狐蝠生態保育區,助益繁殖增加數量。



◆ 七星潭風景區開發 環團籲保育鯨豚海域

中央社 2010.01.12

浪漫美麗的七星潭海岸,未來擬規劃成風景區。環保人士今天憂心,政府開發計畫中未提海洋資源及海洋生態保育,盼開發單位能保育這個鯨豚常出現的海域。

環保署舉辦「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公聽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張泰迪會後受訪表示,鯨豚是保育類動物,不能捕抓或騷擾,花蓮七星潭海域常可見熱帶斑海豚、花紋海豚、飛旋海豚、弗式海豚等,甚至還可見到喙鯨等深海鯨豚。

張泰迪說,七星潭是台灣賞鯨好地點,根據他們在賞鯨船上的統計,有9成以上的機率,出海都能看到鯨豚。

張泰迪表示,花蓮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案劃出8000公頃的區域,其中海洋佔60%,若加上河川,總共佔70%,但開發單位相關說明的焦點卻集中在陸地開發,對海洋與河川著墨很少,甚至沒有附近海域的生態調查資料等。

張泰迪說,七星潭附近海域就可看到鯨豚,還曾經有10幾隻抹香鯨停留過,附近還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態,新開發案計畫書缺乏生態資源調查等資料,應有完整生態調查資料才對。



◆ 救中華白海豚 阻建大度攔河堰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0.01.12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昨天在彰化縣政府第二辦公大樓舉辦大度攔河堰工程計畫公開說明會,生態環保團體演行動劇諷刺政府不顧農漁民生計與生態環境,攔水供應特定財團發展工業;中區水資局副局長江明郎說,各方意見將納入二期環評,送環保署審查。

中區水資源計畫攔取大肚溪每日80萬噸溪水,經由66公里輸水管路,供水給彰濱工業區、大城工業區、中科二林園區、二林精機工業區,工程與用水影響11個鄉鎮市,完工後長期影響農業、漁業、潮間帶與海洋生態。

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質疑,大肚溪枯水期每日取水80萬噸,等於取走一半以上水源,嚴重影響北彰化農業和民生用水,是不公不義的政策。

伸港鄉公所主任秘書曾書銘說,大肚溪水被引走,河川浮覆地裸露與河口濕地陸化將更惡化,伸港鄉將半年處於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還面臨地下水層涵養不足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因此伸港鄉反對興建大度攔河堰。

彰雲搶救環境聯盟、彰化縣公害防治協會等團體批判,政府不辭路途遙遠北水南引,大肚溪下游水源銳減將使漂沙淤積更惡化。和美鎮中寮里民陳耀楨要求大度攔河堰移向西南方,降低衝擊環境。溪州鄉居民廖冠貿說,濁水溪水供應六輕,造成雲林縣沒水灌溉農業凋蔽,值得彰化借鏡。

彰化縣環保聯盟在大樓前演出行動劇,為全球存殘約100隻的中華白海豚請命,拜託不要興建攔河堰改變河口生態。中區水資局副局長江明郎說,二期環評將調查伸港鄉地下水位、水質、河口漂沙與飛沙、洄游生物、河口濕地、中華白海豚食物來源影響,並增辦公開說明會讓民眾充分了解大度攔河堰的功能。



◆ 產前月餘 無尾熊袋中死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0.01.12

台北市立動物園10歲大的無尾熊「珍珠」,去年12月傳出懷孕生子的喜訊,原本預計在2、3月就可和民眾見面的小無尾熊,卻在昨天清晨被發現在育兒袋中死亡。

市立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表示,小無尾熊死亡可能和珍珠頭次生產缺乏育兒經驗有關,也有可能是小無尾熊身體發育不順利,終止發育導致死亡。

動物園表示,9日下午,管理員餵食時,還觀察到育兒袋內有蠕動,沒想到10日清晨,小無尾熊外露的四肢顏色已從粉紅轉變為略黑紫,育兒袋內也靜悄悄,管理員立刻緊急通知獸醫師檢查。

獸醫師檢查育兒袋時,發現袋中的小無尾熊已死亡。為避免影響到珍珠,獸醫師除進行育兒袋微生物採樣,檢測育兒袋環境是否正常外,也對育兒袋消毒。

為釐清小無尾熊的死因,動物園昨天上午會同台大獸醫學院教授張本恆,為無尾熊仔獸進行解剖。

園方表示,珍珠的幼仔已達96日齡,體重有51.06公克,頭長4公分、體長14公分。解剖後發現小無尾熊外觀完整,腸胃道內沒有食物,臟器也沒有明顯異常。

至於未來是否會繼續讓珍珠和園內其他3隻無尾熊派翠克、Q比、Q弟配對,金仕謙表示,為了替園內的無尾熊家族增添新血緣,仍會讓3隻公無尾熊輪流跟珍珠配對。



◆ 泰同一海岸三次產卵 罕見革龜生下321個蛋

中央社 2010.01.12

罕見的革龜(又稱稜皮龜,leatherback turtle)最近跑到泰國安達曼海岸產卵,這隻40歲的海龜是第三次回到這個海岸產卵,連同這次共生下321個蛋。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今天報導,泰國攀牙省的(Phangnga)泰蒙海灘考蘭皮國家公園( KhaoLam Pee-Had Thai Muang National Park )園長瓦他納(Wattana Pornprasert)表示,這隻海龜重約300公斤,昨天在普吉一個沙灘產下109個蛋。

累計昨天的109個蛋,這隻海龜在這個岸上共產下321個蛋。根據紀錄追蹤,這隻海龜去年1月24日第一次上岸下蛋,那次下了99個蛋;第二次下了113個蛋,這次下了321個蛋。

瓦他納表示,國家公園官員已經把最後生下的這批蛋送到安全的地方,以免這些蛋被吃掉或被偷,預計60天內會孵出幼龜。

革龜已有10年不曾在海灘上下蛋,因為海灘附近到處興建飯店和發展度假勝地。

瓦他納預測,由於天氣很好,今年會有更多革龜跑來泰蒙海灘下蛋。不過,他也很擔心海龜數量減少。

fsj 提到...

23動環保團體籲連署 拒吃超商預購魚翅年菜

中央社 2010.01.24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台灣年捕7萬噸鯊魚,還進口3千噸鯊魚翅,不知大西洋沿岸鯊魚已絕跡,4大超商預購年菜還推鯊魚翅,23個動環保團體呼籲連署拒吃,讓海洋年年有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農曆春節將至,年菜菜餚多會有一道魚,以與「有餘」諧音呼應,象徵年年都有「餘糧」,祈願來年生活豐足、永續。

她說,但如果年菜中的魚,是已瀕臨滅絕,或者來源的漁獲方式是殘忍,且會造成海洋生態無法永續的手段得之;那麼應該拒絕食用,才能真正讓自己以及後代子孫得以保有「年年有魚(餘)」的美好未來。

她指出,農曆年前卻發現台灣四大超商「7-11、全家、萊爾富、OK」所推出的預購年菜菜單裡,都提供「鯊魚翅」;並以7-11及萊爾富提供4道魚翅料理的選擇項目最多。

她強調,當然不只超商推魚翅菜單,台灣一年已捕6、7萬噸鯊魚還不夠,每年還進口3000噸魚翅,換算成鯊魚量約1000萬隻,當中並包含幼鯊;不知大西洋沿岸鯊魚已經絕跡,使得魟魚大量增加,進而吃光近百年當地海洋生態的貝類,生態失衡;人類再這樣捕魚,到2048年恐怕年菜上只剩水母這道海產。

她重申,魚翅年菜預購已引發23個國內外環保、動保團體齊聲反對。

包括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全球綠人台灣之友、地球公民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等聯合呼籲民眾拒絕買這些對環境永續不友善、殘害野生動物,加速其滅絕的菜餚。

她呼籲民眾到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網站http:/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296連署拒吃魚翅,並寫信給4大超商,要求他們不要再賣有害海洋生態的商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 中華白海豚僅70隻 創新低

自由時報 2010.01.24

〔記者陳燦坤、鍾麗華/綜合報導〕根據最新調查,台灣海峽附近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剩七十隻,創下新低紀錄!

台灣永續聯盟與雲林縣政府推動中華白海豚保育,昨日發表新書「活著」,以實境模擬闡述生長在台灣海峽的海豚,遭受人為誤捕、工業區開發棲地消失、環境污染、食物來源短缺等問題。

本書作者、聯盟秘書長張恒嘉指出,雲林沿海白海豚最常出沒的範圍在麥寮、台西交界,偏偏這一帶相繼出現兩個濱海工業區,導致棲地緊縮。往年還發現一百二十多隻,但據台灣媽祖魚保護聯盟去年調查結果,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數量只剩七十隻。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由於白海豚會游來游去,加上牽涉到調查方法的不同,因此與保育團體調查數據出現落差,希望年底前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或「漁業保護區」,實施禁漁。

張恒嘉表示,與麥寮一溪之隔的彰化西南國光石化工業區計畫抽砂造陸三千公頃,如果這片海域是白海豚重要獵食或育幼區,日後恐怕無法靠「生態補償措施」來補救。

中華白海豚屬鯨目、海豚科,是第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可以長到三公尺,體重約一百五十公斤到二百公斤。



◆ 八八風災 珊瑚重創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0.01.25

去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墾丁海域珊瑚前所未有的傷害,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三的珊瑚礁健康狀態處於受壓迫或衰退狀態;遊憩、漁業等人為活動也是干擾因素。

知名珊瑚生態專家戴昌鳳去年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依國際珊瑚總體檢標準調查墾丁海域珊瑚。

在十二個地點設置的廿四個測站中,僅六個測站的覆蓋率達代表健康狀態良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高達四分之三低於五十,代表處於受壓迫或衰退;九處甚至在卅以下。

和三年前調查資料比較,墾丁後壁湖海洋生態保護區內的兩個地點和香蕉灣海域,珊瑚覆蓋率有上升,但大多數地點均下滑。調查顯示八八風災影響巨大,向風面的萬里桐、合界和眺石海域,珊瑚受損尤其嚴重。

研究團隊說,向風面海域的分枝型和葉片型珊瑚受損最嚴重,團塊型不易受損,卻仍可見到整株翻倒沙地;伴隨大量降雨流入的陸源汙染,泥沙沉積物覆蓋在礁體上,使珊瑚群體白化、分解或死亡,懸浮物也阻礙光合作用,加上溢出的養殖石斑魚外來物種,多方面衝擊。

此外,在萬里桐珊瑚礁區廢棄漁網覆蓋造成珊瑚死亡情形嚴重,鄰近社區旅館汙水排放和淺水域遊憩活動,也可能迫害珊瑚礁。團隊建議增設海洋資源保護區,適度管制人為活動,儘速移除半年前擱淺在佳樂水岸邊的油輪,以免持續造成破壞。



◆ 百年銀葉板根禁坐 長高5公分

自由時報 2010.01.24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來訪恆春半島必到的墾丁森林遊樂區,五、六年級生幾乎都拍攝過坐在銀葉板根上的照片,早年遭民眾頻繁坐壓,讓板根成長速度減緩,近年來禁止民眾坐上板根後,意外發現板根竟又往上成長,令屏東林管處人員相當驚訝。

堪稱墾丁森林遊樂區「鎮區寶樹」之一的銀葉板根樹,樹齡近百年,因為熱帶地區多雨且土壤表層淺薄,板根為了適應熱帶環境,穩固樹體,根部逐漸演化,突出呈現翼狀三角形增加抓地面積。

屏東林區管理處處長簡益章說,民國八十六年間,板根因為長期遭大量遊客觸摸、坐壓,出現萎縮現象,林管處擔心銀葉板根損傷,著手栽植綠籬作為保護,最近林管處人員前往觀察時,發現板根竟往上長了約五公分高。

林管處恆春工作站主任廖國棟表示,遊客過度踩踏或坐壓,的確會影響板根的成長速度,板根上明顯的顏色區分,便可看出它的成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