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10.04.16
立法院今晚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接續已經「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立法院下週將處理配合產創條例修改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營所稅可望降到17%。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去年12月31日落日,當時產創條例沒能在立法院及時通過銜接。
今天立法院會表決產創條例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出17個爭議條文、2個章名,但民進黨團所提全部遭到否決。
因表決和立委登記發言,從早上一直馬拉松式審議,產創條例直到接近晚上10時才完成三讀。
產業創新條例通過後,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得訂定地方產業發展策略,各中央主管機關可以進行獎勵或補助,並可設立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並不僅限於工業區,還包括醫療、文化、創意、環保、科技等園區都可以設立。
條例中還規定,產業園區內土地開發,產業用地不得低於土地面積的60%、公共設施用地不得低於20%、社區用地不得超過10%。
原本產業創新條例中有4項租稅優惠,但在府院敲定營所稅降至17%以後,只剩下創新研發1項租稅優惠。條例中規定,公司在投資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的15% 內,可抵減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以不超過30%為限,該項優惠可回溯自民國99年1月1日起,至民國108年12月31日為止。
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改善人力結構、創造國民就業機會,產業創新條例中也規定,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補助,但相關資格、額度,都授權中央勞工主管機關訂定。
此外,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產創條例也規定行政院應設置國家發展基金,不僅可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對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的重要事業或計畫,進行投資或融貸資金,還可以協助政府辦理計畫與推動計畫的相關支出,相關基金管理及運用辦法,都由行政院定之。
至於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所提出的500大企業營運總部租稅優惠,以及國民黨籍立委張嘉郡所提出的工業港轉工商綜合港,都沒有納入產創條例條文中。
營所稅調降的部分,需要所得稅法配合進行修正,民進黨團提出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營所稅調降為17.5%,上午在立法院院會逕付二讀,國民黨團也預計在下周提出17%的版本,屆時再與民進黨團版本併案處理。
※ 相關報導:
* 產創條例表決 民進黨團版全軍覆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42228.shtml
* 產創三讀 中小企業大利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42409.shtml
降營所稅對大企業來說,因為很多大企業適用於其他租稅減免的法令,實際繳納的營所稅約為13%,這次調降對這些大企業幾無影響,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25%降到17%是最實質的受益。
◆ 國家財政需有內建的把關機制
【聯合報╱社論】2010.04.16
「產創條例」立法爭議僵持數月之後,該案近日有出人意表的一百八十度轉向。以國民黨在國會的優勢,要將產創條例如何修理應都會在立法院通過;問題在於,執政黨黨內的協調與馬總統決策形成的過程,是否禁得起檢驗。
令人遺憾的是,由此次產創條例政策大轉彎,凸顯出馬總統及其府院幕僚在財經政策研析的嚴重疏漏。我們想藉這一系列社論,說明財經決策的幾點基本理則,其實也是對總統本人及其周邊財經幕僚陣容、決策機制、政策方向的整體評論。產創條例的爭議焦點之一是「稅」,因此我們先從「稅」這個特定領域,逐漸延伸做更廣泛的批評。
產創條例原本送到立法院的版本,是經過經濟部與財政部討論、也經過賦稅改革委員專案計畫核算、更經過行政院院會通過的版本。之所以要經過這麼縝密的討論與核算,就是因為財經事務的衝擊極為複雜,又涉及相當專業的考量,往往不是一般「庶民」所能理解。企業與人民當然希望降稅多多益善,因此財經事務訴諸民粹或民意代表,結論必然是降稅一途。一般而言,由於工商業大老闆較薪水階級長於行政與立法遊說,故在專業退位、國家整體利益缺乏捍衛的情況下,民粹式的財經政策或立法不但會向資本家傾斜,也往往不利於經濟的整體發展。
我們在此特別強調「國家」財政的重要性,其實並非新論,而是所有涉及大金額財務收支經濟團體的共同特徵。茲以一個眾所熟悉的法律內容,來說明財政與財務的重要性。證交法第十四條規定,上市公司一定要由若干獨立董事設置「審計委員會」,而該會之最重要任務,就是選任公司之財務長與總稽核。若將國家比喻為公司,則財務長與總稽核就像是國家的財政部長、主計長與審計長。依據證交法十四條規範之意旨,上市公司的財務與稽核等專業主管,應該要相當獨立,不但不是公司總經理所任命,甚至也不受公司董事長所節制。一般上市公司對於財務人員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如此堅持,國家又焉能背道而馳?準此,國家的財政主計首長,尤其需要專業夠強、理念清晰,甚至要不太受行政院長(總經理)與總統(董事長)之節制,而行政院長與總統則應充分尊重財政主計首長的權限。
法律不對一般企業的財稽人員專業性有所規範,卻只對上市的大公司規範,主要就是因為公司越大、財務出問題的後果就越嚴重。不只如此,公司若在平順時期,不需太過憂心財務問題,但若是公司在擴張業務期間、或面臨多事之秋,則財務管控的重要性就格外凸顯。以台灣的情況來看,我們現任的財政主計首長,顯然是服從性大於專業性。正因為如此,他們對於產創條例的噤聲,就反映出台灣財政把關的輕忽了。
當前的台灣面臨了兩方面的挑戰:其一是馬政府信誓旦旦要推愛台十二建設,需要八年四兆的預算,金額十分驚人。其二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台灣每年夏秋都可能遭逢天災侵襲,動輒需要數千億預算的支援。在這雙重預算壓力之下,國家財政負擔之重可想而知,主事者自應戰戰兢兢,焉能輕忽怠慢?馬政府原本有大好的機會,以前年七月成立的賦稅改革委員會做完整的、宏觀的、長期的規劃,以穩健的財務步伐,配合國家建設的推動。可惜的是,賦改會捨此不圖,卻以倉促的、零碎的、救急的政策與法案,將台灣的財政結構弄得滿目瘡痍,令專家學者心情沉重。
經過二○○九年一整年的胡亂降稅,馬政府至今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財政赤字的嚴重性,對產創條例修正仍然一副「十七%喊價定局面」的民粹媚俗態勢,這是非常令國人憂慮的現象。台灣財政之所以每下愈況、被國際信評屢次降等、被藍綠媒體重批,追根究柢,就是國家領導人嚴重欠缺財務與財政的基本觀念。這是馬政府在財經決策上亟需補強的第一個闕漏。
※ 相關報導:
* 去二蛇足 添上雙翼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540644.shtml
爭議不休的產業創新條例最近急轉直下,意外地在朝野兩黨間達成輕稅簡政的共識,令纏綿半世紀的獎勵投資、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終於走出減稅、優惠、政府干預的窠臼,迎向全球低稅負、高自由的新潮... 執政黨應斷然去此蛇足,代之以更積極、主動、靈活、多樣的「產業創新專案」,擴大範圍,引進多種輔導獎勵方式,向「科專」看齊,花費不多但成效卓著。
※ 相關報導:
* 觀念平台:亞洲投機大戰
*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 大幻覺 -- 全球經濟整合能避免戰爭?
* 搞垮經濟的十個辦法
* 財經漫遊-強權來了 非洲更窮了
* 歐巴馬救民調 揮金改大刀
* 南歐危機的真相
* 救希臘 歐盟要具體方案
* 房地產市場的虛實議題
* 文化≠產業 別把國寶當搖錢樹
* 歐盟憲法翻版 里斯本條約草案通過
* 當企業悄悄接管了國家
22 則留言:
美科技業搶人 就業市場點火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道瓊社十六日電】2010.04.17
華爾街日報16日報導,隨著獲利迅速回升,Google、英特爾等科技大廠正大舉招兵買馬,引領美國就業成長,有助加快經濟復甦腳步。
企業和消費者擴大科技支出,帶動美國科技公司上季業績大幅反彈,如網路巨擘Google獲利躍增37%,晶片大廠超微營收大增34%至創紀錄的水準,英特爾上季獲利更暴增近三倍。標準普爾公司預期,科技業上季盈餘可望比一年前激增79%。
業績成長促使科技業者再次增聘人手、甚至開始搶人才,與去年接連裁員的情況相較,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去年部分科技大廠為安度經濟衰退,不得不展開歷來首見的大規模裁員,微軟就是一例。
去年底科技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回穩,科技業於是開始招募新兵,當時Google執行長史密特即表示準備增加支出,包括增聘人力的費用。
Google15日發布財報時宣布,第一季新增786名員工,而這只是開始。
Google財務長皮切特告訴分析師說:「我們預期今年會大舉徵才,有大批工程及行銷專才供我們選擇,我們會提供這些人入職培訓,讓他們儘快投入推動公司成長的計畫。」
本周稍早,英特爾公布五年來首見的大規模徵才計畫,打算在今年內招募1,000至2,000人。英特爾自2006年來大砍2萬人,截止2009年底擁有 7.98萬名員工。
思科系統公司(Cisco)2月宣布計劃增聘2,000至3,000人,該公司員工在截至1月23日的三個月內已增加2,100人,其中大多是收購別家公司後新增的人力。
不只科技巨擘開始招聘,矽谷知名小型公司也加入搶人大戰,令人想起1990年代科技榮景期的景象。微型部落格推特公司(Twitter)執行長威廉斯說,推特自去年5月來新增125名員工,總員工數增至170人,未來將招募更多人。
商業社群網站LinkedIn公司表示,去年招募184人,使總人力增至約500人,今年來又新增154名員工,今年全年計劃共增聘300人。 LinkedIn副總裁卡迪根說:「好的人才非常搶手。」
跡象顯示科技業求才若渴,科技求職網站Dice.com指出,目前該網站刊有逾6.2萬筆科技職缺,比一年前的5.1萬筆多了近22%,且3月職缺數出現 2007年12月來首見的年成長。
◆ 申報綜所稅 7大錯誤必罰
【記者陳懷瑜/台北報導】2010-04-17 工商時報
為避免民眾因為錯誤申報,不小心變成逃漏稅或者短報,而有補稅或遭罰鍰困擾,南區國稅局長邱正茂昨日整理常見7大錯誤申報案例,提醒納稅人,在5月申報綜所稅時,不要再犯錯,以免遭罰。
邱正茂說,在扶養親屬部份,最常見有7種情況,包括:(1)誤報超過20歲無工作、未在學、服役中或在大陸就學子女之免稅額,例如誤報 21歲於補習中無正式學籍的子女,,由於稅法上無法證明,20歲以上無工作者,就無謀生能力,因此,若非就讀中子女,20歲以上不可再申報扶養。
(2)誤報所得年度前已死亡親屬之免稅額。
(3)所得年度無婚姻關係誤報為夫妻,例如99年2月才結婚,98年度綜所稅結算申報列報配偶免稅額。邱正茂說,此為真實案例,雖然合併申報通常較為不利,但因不符稅法,遭罰以補稅金額0.2倍。
(4)年滿70歲以上其他親屬,例如叔、伯、舅等免稅額,誤以為可比照直系尊親屬適用增加50%。
(5)重複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例如子女同時列報扶養父母,此種案例最為常見,國稅局會要求子女間自行協調申報扶養者,否則就以最先申報者為主。
(6)未實際扶養之其他親屬或家屬,例如姪、甥,或其他親屬或家屬之父或母有所得或財產,不符合民法第1115條負扶養義務順序規定者,卻誤報該其他親屬或家屬之免稅額。此種狀況最為常見,尤其出現在高所得身上,會申報許多非直系血親,申報扶養親屬數多者,最容易遭國稅局發現,並遭剔除補稅。
(7)誤報受扶養親屬、兄弟姊妹、其他親屬或家屬其父或母為免稅所得者之免稅額。例如現役軍人、托兒所、幼稚園、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私立小學及私立初級中學之教職員等免稅所得者之子女。
至於其他常見問題,邱正茂說,若分居的夫妻,務必要在「□夫妻分居者」勾選,否則容易被誤解是夫妻刻意漏稅而分開申報者;另外,教育學費扣除額中,只限子女可以適用,1人可扣除2.5萬元,若本人、配偶或受扶養的兄弟姐妹,則不在此內。
邱正茂強調,須申報執業或者其他所得身分者,如職業律師、補習班負責人等,千萬不要抱著逃漏稅的想法,故意不填寫此部份,因為若未填寫就變成逃漏稅,會有罰則,但若少填寫,則可視為短報,只需補稅,可以不罰。
◆ 向富人讓利 先顧弱勢
【謝世民】2010-04-17 中國時報
在民主社會中,政府降稅向大企業、財團和富人讓利必然引起各界的批評,幾乎沒有例外。最近的「產創」一案(營所稅從二五%降為一七%)也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批評,政府典型的辯護是:「這是不得已的策略,否則企業財團或富翁們會出走,因為其它國家的稅率更低,屆時失業問題將更形嚴重、稅收不增反減,對社會整體不利;反之,降營所稅可以讓政府課到更多的稅(因為會有更多人就業)。」降稅如此,其它有利於留住企業的誘因(例如,寬鬆的勞動條件、環保規範等等),往往也是循著這套邏輯而得到正當化。
政府無能,有許多種,難以列舉窮盡,不過,如果這是政府降稅的理由,那麼在一般人民的眼中,政府(在面對企業財團富翁的威脅時)確實是無能的。「有為」的政府(包括立法機關)一定要想辦法從這種資本出走的威脅邏輯中掙脫出來。不過,在政府想出好辦法之前,政府仍有必要向人民證明,向企業財團讓利,短期或長期而言,真的會為社會帶來預期的好處。但要如何證明呢?
透過某種模型估算,以GDP的預期增加做為證明,最容易(加一些假設、調整一下參數,我們總是可以把數字硬「煮」出來,至於事後實情如何,大家也無力追究了),但恐怕也最不具說服力。理想的做法是,政府向富人讓利的當下,同時也通過提升「社會處境最不利者」之福祉的一些法案或措施(其內容可以視具體的情況而定),而向富人讓利的額外稅收當然就是這些法案和措施的財源,一旦額外稅收不如預期(政府和企業都犯了錯誤),那麼政府就必須回頭向受益的企業籌措,讓他們補足(至少一半的)缺口。這樣的做法可以讓相關企業和政府雙方謹慎估算「向富人讓利」的正面效益,避免信口開河,損人利己,同時也可以讓大家看到,在社會各方競相逐利的過程中,處境最不利者的利益無論如何都不會被犧牲掉。
沒錯,這樣的構想是羅爾斯(John Rawls)式的。大家應該還記得,當代著名哲學家羅爾斯在他的《正義論》指出,社會可以允許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僅當大家在競爭資源時享有公平的機會,而且僅當整個資源分配的架構對獲得最少資源者而言,也是最有利的。在台灣社會開始不斷地為資源分配起爭執時,羅爾斯的正義論對我們極具啟發性。積極地說,這種優先以社會處境最不利者為念的政治,可以被視為是整個社會向每個人表達「不離不棄」的同胞愛最直接的方式(誰能確定自己或自己的子孫不會陷入最不利的境地呢?),長期而言,也會有助於增進台灣社會內部極度欠缺的互信感和團結感。
消極地說,以社會處境最不利者為念的政治至少是合理的政治。因為,當政府修法向富人讓利時,政府等於調整了社會經濟資源的分配架構,但是這樣的調整並不必然會讓獲得最少資源者也獲利,更不用說會讓他們獲得最大的利益了。不過,如果政府在向富人讓利的同時也能夠將資源分配的架構做適當的調整,讓社會處境最不利者的人生前景得到最大的改善,那麼這些人也就不能合理地抱怨或控訴社會不公或不義了,而當社會處境最不利者不能合理抱怨時,任何處境比他們好的族群還能合理抱怨嗎?恐怕很難。
(作者為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馬總統:沒有貿易 沒有台灣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04.17
經濟部長施顏祥上午在兩岸經濟協議座談會表示,只要簽了兩岸經濟協議後,我國一定能跟東南亞、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政府官員首次以如此確切的口吻表達明確肯定的態度。馬英九總統說,各國壓力降低,誘因增加,更有機會簽FTA。沒有貿易就沒有台灣,這不是現在才這樣,而是鄭成功時代就這樣。
這場由國民黨立委林德福主辦的座談會,永和市民眾約有近兩千人參加。馬英九率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施顏祥、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等人出席。
施顏祥日前才與馬來西亞的部長會面,今天顯得充滿信心,施顏祥表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就是自由貿易協定的一種,是分次到位的FTA,唯有我國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才能打開所有市場。只要與大陸簽了ECFA,一定可以跟美、日、東協國家、與歐盟各國簽署FTA。
馬英九說,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多個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但杜哈回合受阻,多邊回到雙邊,亞洲在2000年時只有三個自由貿易協定,但到去年已增加到58個,增加19倍,台灣與北韓成了區域內僅剩的兩個沒有簽署的國家。對於能否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他表示,各國壓力降低、誘因增加之後,簽署的機會就會增加。
他表示,他競選時提出他要將台灣變成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以及台商籌資中心,立法院通過產業創新條例是為創新中心打了一劑強心針,外商將更願投資台灣。他要將台灣變成經貿樞紐、區域的跳板,不論美國商、歐洲商會、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競爭力大師波特,都眾口一致,這是台灣面對全球競爭,簽署 ECFA是唯一必走的路。
馬英九對公投問題表示,政府不是怕公投,也不是反公投,只要依法辦理,不會去干預。
◆ 正視財經幕僚空洞化的危機
【聯合報╱社論】2010.04.17
昨天我們以產創條例為例,指出府院高層欠缺財務財政的基本觀念,今天則要繼續以該法案為例,解說馬政府反覆搖擺的政策、不尊重專業的態度,以及政商雜處的政策研議機制,將造成財經人才的疏離,逐漸形成府院財經人才的「空洞化」。
在去年十月,產創條例在賦改會討論時,原本有兩個版本,甲案是營所稅率降至廿%、保留四項功能性租稅減免,乙案則是營所稅率降至十七‧五%,但取消四項功能減稅。這甲乙二案孰優孰劣當然可以討論,而當時也確實做了詳細的研商。賦改會的成員中有數位諮詢委員為企業界龍頭,也包含立院財經委員會的朝野立委,總共加起來廿餘人。既然當初討論過後決定甲案,也由財經部會送行政院院會通過,照理說,這法案該有它的莊嚴性與論述基礎才是,怎麼會到了立法院,卻任由當初在賦改會未發言反對的企業代表與立法委員起鬨,就把甲案丟到垃圾桶呢?
我們要在此嚴正的指出,財政部、經濟部都是憲法上明定的財經主管部會,而賦改會更是行政院正式發聘的合法任務編組;當總統輕率地將體制內詳細討論的法案丟到字紙簍時,其實也不啻將所有這合法研議的程序和參與者的集體才智丟進了字紙簍。當今檯面上財經閣員中,大概沒有一人會像楊志良一樣,在總統發言後挺起胸膛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說嚴重一點,我們甚至很難看到財經閣員有自己的政策理念可資辯護。如果閣員沒有中心思想,亦即沒有產業理念、財經藍圖、經濟方向,所有政策都是呈送總統或院長裁定,台灣的財經發展會有前途嗎?財經閣員與法定任務編組的體制內意見不受尊重,則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再有意見或不會再想參與。坦白說,沒有中心思想、沒有政策方向的官員,顯然只有事務官的格局,一切都聽今上聖明裁示,這就是馬政府的財經危機。
馬總統也許會說,他也成立了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也常聽財經幕僚的意見。但容我們坦率直言,財經諮詢小組的組成與運作都大有問題,這其實也是今日台灣財經問題的亂源之一。
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其總統經濟顧問小組(CEA)的設計可堪借鏡。歐巴馬的CEA只有三位委員,分別是柏克萊、芝加哥、普林斯頓大學的傑出經濟學者。除了學術研究外,他們或亦有政府服務的經驗,卻沒有任何利益色彩。但台灣的總統財經諮詢小組卻有十數人,組成複雜,其中甚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業相關人士。在過去一年半之中,至少十號公報、遺贈稅、服務業發展重點等重大案件,都是在小組少數人短暫發言之後就倉促定案。美國的CEA由三位委員分別下轄若干專業的研究人員,對特定議題進行研議,必要時亦會找企業界人士公聽。但無論如何,有利益色彩的企業或人士只能透過公聽會去影響國家政策,而不該以總統或副總統顧問的方式與聞國政。但在台灣,我們卻沒有這條防線,以至於幾乎所有的財經政策都是向企業傾斜。
財經政策往往有其複雜性,也都需要細膩的推演與思考。美國前任與現任聯準會主席是著名的總體計量經濟學者,對數據推演掌握嫻熟。所有歷任美國CEA委員,也都是思慮綿密的大學者,其中還有數人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但是台灣的財經諮詢小組,不僅成員參差,且運作亦以短打為主。每次開會由內閣財經中階官員準備資料,簡報完畢後十數人短暫發言討論,往往立刻就能做成政策結論,甚至發放新聞稿。這是何其草率的決策方式?
我們要誠懇地告訴馬總統,財經決策不是這樣做的;這樣的所謂幕僚會議不但做不出有品質的決策,更有使內閣各部會噤口或自願「做小」的後遺症。財經原非馬總統的專長,當然要仰賴財經幕僚的研議與建言;可是,以目前府院財經幕僚的成員、運作與表現觀之,我們深以為憂。這是馬政府亟須補強的第二個面向。
◆ 美證交會告高盛詐欺
【潘勛/綜合華盛頓十六日外電報導】2010-04-17 中國時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十六日以民事詐欺罪嫌起訴「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及其副總裁杜爾(Fabrice Tourre),指稱該公司包裝並販售連動債,從而助長廿世紀初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景氣衰退。
證券交易委員會指出,美國房市開始崩盤之際,高盛對一項與次級房貸有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抵押債務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隱匿並不實呈報其關鍵事實。委員會另指出,投資人因購買該房貸連動債券,據估損失逾十億美元。
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高盛涉嫌包裹、販售以次級房貸為根本的這種抵押債務證券;當避險基金「Paulson & Co.」看衰這種債券時,高盛知情但不透露。因為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高盛,該公司股價在紐約股市上午十一時下跌一一%,報一六三.九一美元。
※ 相關報導:
* 高盛栽了 美證管會控告詐欺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542700.shtml
美國證管會說:「這項產品相當新,相當複雜,但是涉及的欺詐與利益衝突卻相當古老,相當單純。
解危 歐元區擬建永久機制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10-04-18 工商時報
在歐盟為了拯救負債累累的希臘,正準備展開史無前例的援助行動之際,歐元區財長16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集會時取得初步共識,將以希臘問題為鑑,建立一套永久機制來因應歐元區的經濟危機。
但另一方面美國券商摩根士丹利指出,希臘債務危機恐使整個歐元區淪為「財政揮霍」地區,可能讓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興起退出歐元區的念頭,轉而成立小規模的貨幣聯盟。
擔任馬德里歐元區財長會議主席的盧森堡總理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我們一致認為,建立一套化解危機的永久機制有其必要。」
歐盟執委會計畫5月12日針對此議題提案,容克的發言透露出,歐盟迫於金融市場壓力不得不提出援助希臘方案,但也因此促使歐盟擘劃一個更廣泛全面的危機處理機制。
被負債壓得喘不過氣而亟需國際奧援的希臘,15日向媒體披露,正在尋求與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磋商他們日前允諾的450億歐元援助計畫。歐盟執委會、歐洲銀行及IMF19日(周一)將派員前往雅典討論金援希臘細節。
即便如此,金融市場對希臘的債償能力仍瀰漫不安感,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16日攀升至7.3%。希臘今年內須清償530億歐元公債,其中大部份將於5月19日到期。
另外,據彭博社報導,摩根士丹利駐倫敦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菲爾斯(Joachim Fels)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援助希臘的舉措「為其他歐元區成員樹立壞榜樣,很可能使歐元區淪落為財政揮霍地區,假以時日還會出現歐元走軟及通膨壓力升高的後遺症。」
菲爾斯說,「如此一來,像德國這類以穩定物價為先的國家,或許認為朝向小規模但更穩固的貨幣聯盟發展會更好。」
◆ 台灣財政很好嗎?
【于國欽】2010-04-18 工商時報
全世界,哪個國家稅率最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各國從中央到地方的稅目繁複,有些國家所得稅率高,遺產稅率低;有些國家所得稅、遺產稅都不高,但也許得支付加值稅;有些國家課高額的資本利得稅,有些國家資本利得免稅;有些國家消費稅很低,有些國家關稅較重,有些國家實施兩稅合一等等,因此實在不宜以某一項稅的稅率的高低,來評判一國的稅負壓力。
過去在談遺產稅該不該降的時候,主張降稅者就拿美國、香港為例,認為台灣的遺產稅率偏高。如今談營所稅率該不該調降的時候,主張降稅的人又拿香港、新加坡來比較,認為台灣企業負擔過重。這樣的比較方式看似客觀,其實不然,因為各國的經濟環境不同,稅收來源自然也就不可能一致。用這種比較方式,主張降稅者,永遠可以找到兩三個國家的營所稅率比台灣低,主張加稅者也一定可以找到一兩個國家的消費稅率比台灣高,但這樣的比較有什麼意義?
比較可行的方式是把舉國一年所徵來的稅收除以GDP,即可大略看出該國國民的稅負壓力,這項指標也被稱為「賦稅負擔率」,這項指標很週延的把一國林林總總的稅收全納進來了,以其進行跨國比較,顯然客觀多了。
台灣的賦稅負擔率於1980年為19.2%,遠在日、韓之上,但隨著《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實施,在科技業獲大幅減稅下,台灣2009年的賦稅負擔率已降至12.2%,這個賦稅負擔率不但低於韓國21%、日本18%,也和全世界稅負最低的港、星在伯仲之間。
這項資料告訴我們,直至今日,美歐的整體賦稅負擔率仍逾2成,英國甚至直逼3成,所謂台灣營所稅率過高,須降稅才有競爭力的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
台灣的財政究竟如何?從賦稅負擔率年年下滑即可了解,這些年台灣稅收是停滯的,更糟的是,近年台灣忽而受網路泡沫衝擊、忽而受金融海嘯波及,為振興經濟,政府大肆舉債建設、發消費券,在稅收成長停滯,舉債逐年增加下,台灣財政怎可能好得起來?
評判一國財政是否健全,必須看政府債務,但政府的債務究竟有多少?可謂眾說紛紜,有人把公保、退撫、勞保及農保未實現的潛在債務算進來,初估已超過13兆元,這幾乎是一項天文數字。但即使不計入這個潛在債務,政府債務餘額增加的速度也極為驚人,僅中央政府即已達4.1兆元,加計地方,各級政府債務已達4.8兆元,占GDP的比率短短十年間更由23.6%升至38.6%,國債成長速度,為歷年各時期所僅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公債定義迄今仍未與國際接軌,許多政府債務仍隱藏在上百個非營業基金裡,而依國際貨幣基金對政府債務的定義,政府所屬的非營業基金債務、短期債務皆應計入。主計處曾依國際公債定義試算過2006年我國的國債,結果是5.1兆元(同年依我國公債法定義的各級政府債務僅 4.2兆元)。據此推計,2009年我國依國際定義所計算的債務應已達6兆元,占GDP已達48%,這個數字雖仍遠低於日本的170%,但已是嚴重的警訊。
這些年全台許多的蚊子館,說明政府支出確實過於浮濫,但造成台灣財政惡化的根本原因恐怕不在於支出的浮濫,而在收入的停滯,而收入停滯的根本原因則是政府凌亂隨興的降稅。如果這個選舉式的降稅思維不徹底根除,那麼也許日本的今天,就將是台灣的明天。
※ 相關報導:
* 財經政策:須有中心思想 始有論述能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543995.shtml
...馬政府的台灣經濟大方向究竟為何?國人實在摸不著頭緒。馬總統千萬不要以為競選時倉促討論的政策白皮書就是論述,也不要以為白皮書彙總起來就是方向。坦白說,那些離成熟的論述還遠得很,既不能在基本面起經濟之衰,也不能在操作面振總統之威。總之,我們既為總統流失的威信憂心,更為台灣流失的經濟機會焦急。
被控詐欺連環查 高盛效應恐爆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18
美股震撼彈 財報好也擋不住
高盛遭美國證管會指控在包裝及銷售債務抵押債券(CDO)時涉嫌詐欺,上周五對美股投下震撼彈,今天傳出德國政府也可能考慮對高盛採取法律行動,讓華爾街股市下周開盤時烏雲蓋頂,預定公布財報的美國公司即使成績不錯,恐怕也敵不過空頭拖累。
美國證管會指控高盛出售房貸投資產品,卻沒有向投資者充分說明風險,購買這種產品的包括IKB德國工業銀行,當初投資的1.5億美元幾乎全部賠光,讓 IKB在金融風暴中率先瀕臨倒閉,迫使國營的KfW開發銀行和其他機構出手援救,IKB 在2008年由總部設在達拉斯的孤星基金收購。
德國《周日世界報》引用德國總理梅爾克的發言人的話報導,德國金融監管局將向美國證管會索取有關資料,「仔細評估後,將檢討可能的法律步驟」。德國政府對相關報導尚無回應。
S&P500指數1天內跌掉1周漲幅
而美國證管會也將調查其他金融公司是否進行過類似的CDO 交易,高盛效應可能擴大。
美股在財季第一周原本一帆風順,直到周五傳出高盛遭遇麻煩,S&P 500指數在一天內跌掉一周的漲幅,7周來首次收黑,Google和美國銀行(BoA)的季報表現都不敵利空襲擊,高盛問題可能影響美國當局加強金融管制,預料未來一周也是高盛風波拖累企業財報的情況。
下周財報→IBM、蘋果、微軟…
下周將有11支道瓊成分股和123支S&P 500成分股將公布財報,包括數家股價震盪劇烈的股票,例如定周三公布財報的SanDisk在業績公布之後股價通常上下震盪12%、周四登場的亞馬遜曾有震盪11.3%的紀錄、雅虎和DeVry也屬於劇烈波動型股票,都可能加重股市的震幅。
預計下周發表財報的企業還包括IBM、蘋果、可口可樂、波音、微軟和AT&T。
※ 相關報導:
* 高盛案 詐傷金融與商品市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44090.shtml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將繼續調查其他與美國房市連結的複雜證券商品,16日對高盛的民事控告可能只是開端。金融股紛紛重挫,並拖累石油、黃金等商品市場大跌。
* 高盛再爆弊端 高層子女占高薪肥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44625.shtml
美國金融界圈內人士與部落格說,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向外搶錢高人一等,對內落實「肥水不落外人田」也不落人後,層峰主管紛紛把自己的子女弄進公司占缺領高薪,包括執行長布蘭克梵、法律總顧問史泰徹,以及財務長溫尼爾。
* 禍首托爾 Google搜尋竄第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44624.shtml
Google形容托爾爆紅的程度有如冰島火山爆發,顯見許多對他充滿好奇,這位出身法國名校的數學高材生,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2001年7月進入高盛,據說他法語流利、家世一流、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幽默風趣、品味高檔、喜歡熱鬧派對,可想而知人緣絕佳。
◆ 歐巴馬添動能 美金改案加快腳步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18
高盛16日被控涉及金融詐欺案,應能助美國歐巴馬政府和民主黨國會議員一臂之力,讓金融改革法案加速通過。歐巴馬表示,如果國會通過的法案不夠嚴格,他一定否決,不會簽署。
美國證管會(SEC)控告高盛案,在時機上對歐巴馬政府非常有利。參議院本周將就金改法案進行辯論,而在高盛遭控告的同一天,歐巴馬正和顧問討論到如何強化金融衍生性商品的監管。
歐巴馬強調,如果這項法案未對衍生性商品訂出新規範,他會否決。
參院農業委員會主席、民主黨阿肯色州議員林肯(Blanche Lincoln)16日提出厚達336頁的草案,要求大部分的交換合約要在受規範的交易所交易,並在結算所清算。商業終端使用者得以豁免,但從事交易的金融機構必得遵守此規定。
另外,草案也禁止動用包括聯邦存款保險和聯準會(Fed)的貼現窗口等聯邦資源,來協助從事交換合約交易的機構,否則他們就得分拆交換的業務。
高盛和摩根大通等華爾街交易商的獲利,勢必會因此法案大受衝擊。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上周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會正在醞釀的衍生商品市場規則,可能讓公司損失「7億到數十億美元」。
根據Fed的報告和熟悉內情人士說法,去年全美衍生商品市場前大五家交易商,從衍生商品交易中賺取280億美元。這五家交易商都是商業銀行。
紐約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費里曼表示,高盛案此刻爆發,可能有助白宮爭取到共和黨內還在觀望的議員。
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表示,高盛案讓國會更有理由要在「今年通過強大的華爾街改革法案」。共和黨41名參議員16日全數聯名致函瑞德,表示仍反對民主黨版的金改法案。
費里曼還說,一連串反華爾街的新聞都繞著高盛轉,在這關鍵時刻瞄準高盛,最能提供當局所需的宣傳。證管會發言人奈斯特表示,高盛案的公布時機沒有政治動機,與金改也無關。
高盛案只是美證管會的第一槍!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4.19
前不久,高盛執行長布蘭克梵還得意說,高盛做的是上帝的工作,但高盛的運氣似乎用完了,美國聯邦證管會 (SEC)控告這家141年歷史的老店,開整頓金融業的第一槍,說明SEC 不再當紙老虎,歐巴馬金改是玩真的。
白宮已經抓緊時機,以高盛為全盤金改確有必要之例,展開廣告攻勢。專家說,接下來幾個月,各界可以睜大眼睛看SEC對美國投資銀行採取的行動,SEC引發的訟案可能如洪水般淹過華爾街。
美國的金改風聲近來頻頻被譏雷大雨小,甚至無雨,金改案在國會陷入兩黨政治口角泥淖,華爾街遊說團說,金融大戶已從金融危機裡學乖,立地成佛了,沒有文章給白宮和國會做了。高盛也以為雲收雨散,準備近日發天文紅利。冷不防,SEC遞出訴狀。
高盛的氣焰,人所共知,它和JP摩根並列2008金融崩盤裡的兩大贏家。《滾石》雜誌曾有生動的形容:高盛是「一隻巨大的吸血鬼烏賊,盤捲在人類臉上,將吸血漏斗伸入每一個有金錢氣味的孔隙」。
高盛被指控的CDO詐欺手法,翻譯成白話就是:「高盛在投機泡泡裡占取居中位置,賣他們明知形同垃圾的投資,由個自縛手腳的、腐朽、讓他們自己撰寫金融規則的金管當局協助,從社會中下層吸取巨利。最後,泡泡爆了,無數普通百姓走投無路時,他們把整個過程再玩一遍,以救難騎士之姿長驅而入,拯救眾生,其實是把本來就是你我的錢借給我們,收利息,還自稱不貪不求。」
《金融時報》18日評論,與其說高盛是吸血鬼烏賊,其生態更像恐怖的阿米巴原蟲。
《新聞周刊》說,布希政府派任的三個SEC主席其實是看守雞舍的狐狸,終於害了群雞性命。過去十年,SEC查案不少,九成和解了事,包括美國銀行隱瞞美林巨額虧損。
歐巴馬派任的SEC主席瑪麗‧夏丕洛,上任年餘被指光說不練,現在回顧,她其實和SEC執法主管庫札米鴨子划水,謀定後動。她的前任在2008年8月告知高盛要調查,即無下文,因此SEC上周開火,一直等待SEC和解的高盛頗吃一驚。
這場鬥法,不少法界人士說高盛密不透風,SEC不容易得手。但SEC有備而來,也不會善罷。
※ 相關報導:
* 這回,寶森等高盛幫沒轍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546282.shtml
也不能說寶森只圖高盛之利,因為他來自高盛,可能因此認為高盛的盛衰攸關美國甚至全球金融體系安危。
◆ 托爾明知山有虎 還讓客戶爬
【經濟日報╱編譯 莊雅婷】2010.04.19
次級房貸市場2007年開始瓦解時,高盛集團惡棍交易員托爾(Fabrice Tourre)沾沾自喜地形容自己「是唯一可能的倖存者」。諷刺的是,他卻成為美國證管會(SEC)控告高盛詐欺一案中,唯一被點名起訴的人。
SEC在起訴書中,指控這名現年31歲的法國籍交易員,儘管已預見房貸市場即將爆發危機,仍誤導投資人購買抵押擔保證券(MBS)。這些交易可追溯到 2007年,當時托爾是高盛紐約總部結構商品交易部門的副總裁。他在給同事的信中寫道:「整個體系的槓桿愈來愈高,建築物隨時都會倒塌。」
然而,高盛內部沒有人把托爾視為惡棍交易員。根據SEC,高盛的房貸資本委員會批准了交易申請。
該委員成員包含資深管理階層,顯示職位比托爾高的人士也涉入其中。
在同事眼中,擅長從事放空交易的托爾有種傻氣的幽默感。2007年房市蓬勃發展之際,他一躍成為紐約辦公室行情炙手可熱的交易員。當時高盛房貸部門擁有 400名員工,每年靠作空高風險房貸證券賺進大把鈔票。
托爾的學歷背景或許能解釋日後在金融交易部門大放異彩的原因。他從小就念名校,2000年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數學系,隔年又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碩士。
2001年7月托爾加入高盛,在房貸市場交投熱絡期間,憑著所學把高風險房貸證券包裝成名為「珠算」(Abacus)的金融商品,並成功兜售給法人投資機構,之後仕途扶搖直上。
由於表現傑出,他2007年賺進超過200萬美元的年薪,後來轉調倫敦分公司擔任執行董事。
SEC在起訴書中指稱,托爾要為這類金融產品的結構和行銷負起大部分責任,他明知房市瀕臨瓦解,仍協助進行交易。
托爾日前受訪時,拒絕對SEC的控訴發表評論。高盛則在聲明中表示,投資「珠算」導致公司虧損9,000萬美元,遠超過經手相關交易所賺的1,500萬美元手續費。高盛並強調,事前都有向客戶「廣泛揭露」房貸證券蘊藏的風險。(綜合外電)
◆ 朱敬一:「降稅救經濟」─是放屁!
【聯合報╱朱敬一】2010.04.19
這篇文章大概是報端出現「屁」字甚多的首例。大學教授怎麼可以口出穢言呢?我得先要釐清:「放屁」不盡然是粗鄙的語言,有時卻是醍醐灌頂的智慧開示呢。引一則小故事吧:
大禪師 放屁開示
宋代大學者蘇東坡自覺禪定功夫了得,以「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自喻,將兩句寄送給佛印禪師指教。禪師在信上寫了「放屁」二字送回。東坡大怒,過江質問,惟禪師已外出雲遊,留下「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對句,讓東坡自知受教。你看,「放屁」是智慧言語吧!
話說「降稅救經濟」的放屁邏輯,大約是出自美國前總統雷根時代,當時冠之以「供給面經濟學」之名。這些學說更原始的源頭,則是出自所謂的拉弗曲線(Laffer curve)。這名詞需要向讀者做一番解說。
拉弗教授指出,當所得稅率是零時,政府的總稅收必然是零,但是當所得稅率是一○○%時,由於個人所賺的每一毛錢都要完全課稅,個人全無淨收入,此時或則人人不想賺錢,或則賺了錢也不申報,故政府稅收很可能也是零。既然稅率為零與稅率一百%都得到稅收為零的結論,而現行十幾廿趴的稅率卻有正稅收,這表示若將「稅率」放橫軸、「稅收」放縱軸,其間的關係是「倒U」字型的;這就是拉弗曲線。
降稅論 皆在君側
雷根時代的若干經濟學者指出,當時稅率過高,已經越過了倒U型的頂點,故降稅反而能擴大稅基、增加稅收。但前述推論的關鍵假設是:「現行稅率已經過高,且超越倒U頂點」。經濟學文獻顯示,這是一個全無佐證的「放屁」言論。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托賓(J. Tobin)確實也用胡說八道(nonsense)總結其批評,議成禪師語言就是「放屁」。
既然沒有任何降稅救經濟的證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信誓旦旦地說這些屁話呢?答案很簡單:你得分辨一下,講這些話的人是誰?通常,能夠到府院高層身旁咬耳朵的都是些商人、企業家,他們不主張降稅,那才是活見鬼。但是,倘若府院高層竟然不察覺自己周邊民意抽樣的偏差,誤以為大老闆「降稅救經濟」是金枝玉葉的真理,那麼外界實在不能怪這些講屁話的人,而要責備那些誤將屁話當真理的政治人物。
救台灣 摒棄C咖
讓我明明白白、斬釘截鐵地這樣說:拉弗曲線只是邏輯概念上的論述,而降稅會使稅收增加也完全沒有實證基礎。業者找歪理為自己降稅做主張可以理解—那是自利。但若哪位學者竟然胡說八道地主張或呼應「降稅救經濟」這種乖論,那麼幾可斷言—那是放屁。如果還有政客要以「降稅救經濟」這劑爛藥去傷害台灣—那是智商太低。無論如何,降稅的結果是—台灣人民遭到遺棄。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IMF示警 主權債務威脅全球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彭博資訊二十日電】2010.04.21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警告,各國政府堆積如山的債務已取代金融業的壓力,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威脅。IMF同時也將資產減值預估下修19%。
IMF20日在其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2007年以來銀行減少了2.28兆美元貸款與證券的價值,其中三分之二已在2009 年底列損,低於IMF去年10月預估的2.81兆美元。美國銀行減損的資產約占其中39%、歐元區占29%,英國占20%。
儘管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增強,且金融體系的風險趨緩,但先進國家為紓困銀行而發行的債券,引發愈來愈多的疑慮,政府需要提出可信的中期計畫削減赤字,部分國家甚至需祭出更多重振信用的措施,並刺激成長。
IMF在報告中說:「財政收支的惡化與公共債務快速累積,已改變全球風險結構,政府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引發的疑慮已愈發成為動盪的根源。」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管理業者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今年曾指明美國、義大利、法國、希臘、日本與英國等為坐在「火圈」內的經濟體,這些國家的債務都超過,或很快有可能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0%。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指出,自信貸危機爆發開始,各國政府與央行已支出逾11兆美元援助金融業。投資人轉移風險時,首當其衝的是財政過度擴張且金融市場壓力久不退散的國家,IMF的報告說:「希臘是這些壓力下的明證。」
該報告說:「主權債信危機擴散到銀行並蔓延至經濟,恐將損害全球金融的穩定。」此外「整體信用可能將緩慢、不紮實且不均勻地復甦」。
IMF說,亞洲的不動產市場榮景已造成「金融體系穩定的風險,因為銀行已愈來愈經不起價格修正的傷害」。亞洲的房貸多數採浮動利率,IMF認為這個因素可能意味著亞洲地區「普遍預期的升息將增加家戶資產負債表的負擔」。
IMF也指出,「中國許多省的預算有極度依賴出售土地收入的傾向,不動產市場的下滑可能使這些地方的財政情況陷入危機」。
※ 相關報導:
* 印鈔票救急 恐釀更大危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576&f_ART_ID=242276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各國不按牌理出牌,印鈔票、撒銀子至今已1年多了,再不趕快恢復金融秩序,副作用就要一一出現了。
◆ 放空雷曼害它倒? 美要查高盛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550152.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4.21
美國高盛公司禍不單行,在被美國證管會控告詐欺後,又遭美國法院開傳票,要求高盛交付相關文件,以調查是否涉及放空雷曼兄弟股票導致雷曼倒閉。
在次級房貸市場崩盤時,一些銀行放空彼此的股票以求避險,降低損失。高盛是否放空雷曼股票以及是否因此導致雷曼倒閉,仍需司法單位釐清。
另一項對高盛不利的新發展,是美國國際集團(AIG)因買了高盛詐欺案中的次級房貸抵押債務債券(CDO)而虧損20億美元,考慮對高盛提告,求償60億美元。
高盛案已把金融業搞得七上八下,業者指出,許多大型銀行也銷售類似高盛的次貸商品,他們是否會面臨類似指控,外界都等著看。
一名了解內情的銀行界人士說,在房市狂飆時卯勁大賣CDO的大型銀行包括現在屬於美國銀行的美林公司、花旗集團、瑞士銀行(UBS)和德意志銀行等。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表的最新報告中,將已發行186.5億美元CDO的美林,列為「官司風險」榜首。(餘詳見原站)
◆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 突破五成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4.21
經濟部統計處昨(20)日指出,今年3月,我製造業在海外生產比重首度突破五成。該數據雖表明台商布局海外有成,但也顯示台灣有過半的外銷訂單產能,是在海外完成,對我出口及就業市場形成威脅。其中以資通訊、電子產品在海外生產比重較高。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一向是多數台灣出口業者長年運作模式,不過,以往台灣業者的外銷訂單中,有半數以上生產是在台灣完成,由此帶動台灣出口以及就業機會。不過,經濟部最新統計,卻翻轉了「主力生產在台灣」的態勢。
有官員憂心,台商在大陸等海外生產基地逐步建立上中游產業供應鏈後,可能造成台灣的原材料出口減少,由此也會對台灣製造業發展造成衝擊。
經濟部統計處昨指出,3月製造業在海外生產比重,首度突破五成,來到50.69%,這意味著,台灣製造業者的外銷訂單中,有過半的接單產能都不在台灣製造。其中,以資通訊產品在海外生產比重最高,達到86.94%;電子產品海外生產比,也在3月升高至50.36%。
過去兩年,製造業在海外生產比重逐步逼近50%,從2008年一路在46%、47%、48%間上下波動,去年10月站上49.09%,隨後更在今年3月突破50%。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長黃吉實表示,一下子衝得這麼快,是因為包括鴻海、仁寶等電子、資通訊大廠,在海外產能一下子拉高,使得海外生產比重跟著拉上來,但他不願意評論,海外生產比重超過50%,到底是良性還是不健康。
外銷訂單一向是判定我出口表現的領先指標,不過,近幾年來,出口金額占外銷訂單金額比重,卻是逐年下滑,從2000年的99%,一路下滑到2005年的 77%,及去年的63%。在海外生產比重突破50%後,外銷訂單能否再如實反映我出口情況,成一大問號。
也有經濟學者質疑,國人此後是否能在亮麗的外銷接單表現中,分享實際的經濟成長果實。經濟部一位官員表示,現在還難以判斷海外生產比率攀升,是否可解讀為國內產業空洞化,「目前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七成,只要把餅作大,經濟成長果實依然可利益均霑。」
◆ 歐洲空運罩烏雲 亞洲企業亂了套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4.21
歐洲航線大亂使亞洲企業蒙受損失,日本壽司饕客將嚐不到新鮮的挪威鮭魚,而衣服、手機等各種依賴空運的貨品也堆積如山。中國廣東省數千家工廠的手表、珠寶與高級時尚精品等空運產品遲延出貨, 急得主管直跺腳卻無可奈何。
孟加拉的主要機場也堆放了約35萬公斤重的衣服,這個貧窮國家的主要外銷產品也困在機場動彈不得。孟加拉成衣製造與出口協會總裁穆謝迪(Abdus Salam Murshedy)說:「這些衣服已落後進度,如今又因空運問題被留滯,我們擔心買家將因延遲過久而退貨。」
南韓電子產品巨擘三星電子與樂金(LG)表示,兩家公司每日約20萬支手機無法經由空運出貨,每日總值3,000萬美元,超過兩家公司每日電子產品出口的 20%。南韓政府官員表示,南韓微晶片每日出貨量的損失約為50億韓元(450萬美元)。
香港工業總會行政總裁邱達宏(Dennis Yau)表示,香港的豪華酒店與高級餐廳也面臨奢侈品短缺,如比利時巧克力、荷蘭現採鮮花與法國乳酪等。邱達宏說:「所幸出貨旺季通常從5月開始,但若情況維持至下周,將出現問題。」香港半島酒店發言人表示,若空運補給再不恢復,這家豪華酒店可能很快就將被迫把德國蘆筍與羊排撤下菜單。
日本的魚市場與壽司店也開始感到危機。築地市場的商家以往都從挪威進口鮭魚,但現下店中僅擺出三條乾癟的鮭魚肉。店家表示,儘管挪威鮭魚是極品,但23日起將被迫改從紐西蘭進貨。
部分紐西蘭業者表示,空中交通混亂使來自亞洲與中東國家的冷凍肉品、鮮花與漁貨訂單激增,他們欣然接受這筆意外之財。
航班大亂也打亂了亞洲金融業的行程。香港華富國際董事長包利華(Bernard Pouliot)說,他上周要從英國倫敦轉機去瑞典斯德哥爾摩,但是無法成行,卡在倫敦。另兩位華富國際的員工則卡在斯德哥爾摩。
包利華指出,交通問題可能為遠端視訊會議設備產業帶來暫時性的刺激。包利華說:「這種狀況總是能為視訊會議業者帶來新生意,就像 SARS那時。不過到頭來,大家總還是希望能夠親自會面。」
※ 相關報導:
* 郭台銘:未來三天 科技業關鍵
http://udn.com/NEWS/WORLD/WOR1/5550032.shtml
* 蘋果驚奇 首季獲利飆升9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0893.shtml
* 日時裝UNIQLO 搶進紐約第五大道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0788.shtml
防偽鈔 美百元大鈔整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22
隨著複印技術日益發展和更多美元從美國流到外國,美國印鈔部門採用高科技,為100美元大鈔重新「美容」,給它添加了變換顏色的自由鐘圖案和奇妙的防偽色帶,以防堵偽造美鈔。
美國財政部長蓋納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1日在美國財政部舉行儀式,展示這種百元大鈔的新貌。蓋納表示:「如同過去重新設計的美鈔,這種美鈔的設計採用了最新科技,以確保我們走在偽造者的前面。」
新的百元美鈔依然有富蘭克林頭像,但添加了自由鐘的圖案,隨著角度不同,可從銅色變成綠色;另外還有一條由數千個微型透鏡組成的藍色防偽色帶,它具有奇妙放大功能,能產生3-D效果圖像。如果轉動鈔票,色帶上的鐘形圖案會變成「100」的字樣。
新的百元大鈔將於明年2月10日才開始流通,因為美國政府需要時間向美國和全世界公眾介紹新鈔票的特點。柏南克說:「據我們估計,三分之二的百元大鈔是在美國以外的地方流通。」他還說,目前發行的65億張百元大鈔將繼續流通。政府準備了25種語言的教育資源,以宣導新鈔。
百元大鈔是市面上一般使用的面額最大的美鈔。美國聯邦鑄印局從1996年開始為美鈔「美容」,在2003年在20美元、50美元、10美元和5美元美鈔上增加一系列更複雜的防偽技術特點。
所有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偽造。偽造者現在擁有非常高級的電腦、掃描器和彩色復印機。外國偽造者最喜歡偽造一百美元大鈔。
※ 相關報導:
* 蔣中正退位 10元硬幣大改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099x112010042200099,00.html
◆ 危機蔓延 希臘公債崩 葡萄牙跟跌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4.22
在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21日展開會商希臘問題之際,投資人紛紛拋售財政體質較弱的南歐諸國債券。希臘債券連續第三日崩跌,殖利率飆上空前新高,葡萄牙債券也大幅下挫。
希臘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21日一早開始與來自歐盟、歐洲央行(ECB)以及IMF的代表會商,希望達成總額400億到450億歐元的紓困方案細節。談判可能為時兩周才會結束,但帕帕康斯坦丁努表示,不排除在談判結束前就申請紓困。
不過帕帕康斯坦丁努繼續強調,此刻希臘並沒有申請救援。
投資人繼續對希臘財政施加壓力,基準的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21日盤中飆上8.3%,比前市暴升42個基點,再創十年前加入歐元來最高記錄。
希臘10年期公債與德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更一舉飆破5個百分點,高達532個基點,是12年來最高。
倫敦一位債券交易員說,如果市場壓力繼續擴大,希臘與歐盟可能將被迫放棄假裝「沒有問題」,採取行動。
投資人還憂心希臘債信問題已經蔓延到同樣赤字偏高的葡萄牙。
葡萄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21日盤中一度暴漲17個基點,與德國公債的利差增至166個基點。
擔保希臘與葡萄牙債券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價格也急速攀高,各增至488個基點與231個基點。
Threadneedle公司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哈維說,論者認為希臘債務重整恐怕將不可避免,而不確定何時、如何重整,讓市場的信心更為低落。債務重整通常包括削減償債本金,降低利息,使債券投資人蒙受損失。
歐盟與IMF對希臘21日開始展開的晤談,可能對希臘要求更為嚴峻的財務節約措施,影響層面擴及退休金與社福支出。觀察家質疑,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能否在國會推動通過這些更嚴苛的條件,使金援希臘案更添變數。
葡萄牙經濟增長率在2002到2007年間都落後歐元區平均。不過投資人還不擔心葡萄牙無法發債支持逾8%的財政赤字。
但如果希臘紓困案破局,葡萄牙與西班牙債市就可能陷入嚴重恐慌。歐盟能否及時紓困希臘將成為控制恐慌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英政府舉債1634億英鎊 2戰以來最高紀錄
http://www.udn.com/2010/4/22/NEWS/WORLD/BREAKINGNEWS5/5554284.shtml
1634億英鎊預算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6%。
◆ 信用卡違約金 只能連收3期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2010.04.22
信用卡持卡人權益更有保障了。金管會昨天發布多項信用卡新措施,其中與持卡人關係較密切者,包括:信用卡違約金連續收取期數不能超過三期,且必須採固定金額收取;銀行信用卡紅利點數使用如要變更,必須60天前通知持卡人。
官員指出,目前卡友忘了如期繳信用卡費,常被罰高額違約金;未來,銀行收取違約金統一採取固定金額,不得累計或累加,而且違約金只能連續收3期,超過3期就不能再收了。
另外,銀行收違約金必須是「固定金額」,不能因遲繳金額不同,違約金高低有別。官員還說,銀行訂定違約金時,必須考量遲繳作業成本,不得浮報或帶有懲罰性色彩。新規定將在6個月後生效實施。
銀行主管說,信用卡遲繳卡費,銀行都會收取一定額度的違約金,不過,各家銀行違約金計算方式不一樣,有的依照欠款金額多寡計收(級距式計收)例如中信銀、花旗銀或北富銀等,違約金從150元到4000元不等。
有的銀行依逾期期數收費,逾期期愈多、違約金額愈大,從100元到700元不等,例如兆豐銀、台企銀與玉山銀等,甚至有銀行比照信用循環信用利率來計收違約金。
金管會官員說,銀行收違約金方式千奇百怪,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也考慮衡平原則,從今天起,違約金部採定額收取,由於銀行訂定違約金,仍須行政作業時間,新規定6個月後才上路。
另外,官方也明訂,信用卡的紅利點數使用範圍,只能用在兌換商品、折抵刷卡金額或消費金額、信用卡循環信用利息或相關費用等,不能用在與信用卡使用無關的項目上。
◆ 6萬家未登記工廠 7年內輔導合法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4.22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草案,除給予未登記工廠7年輔導期間外,低汙染的未登記工廠只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可於兩年內繳交回饋金、補辦臨時工廠登記。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初步清查,全台未登記工廠計有6萬多家,就業人數約有40萬人,希望能在該法實施後,兼顧加強工廠安全管理、簡化工業行政作業,及保障現有工作機會的多重功能。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較重要者包括,授權經濟部會同相關機關,在7年的輔導期間內,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繼續經營,並納入管理。
國民黨立委蕭景田也提出修正動議,希望讓既有的低汙染未登記工廠,在符合環保、消防、水利、水土保持等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可以在本法修正後,兩年內向地方主管機關繳交登記回饋金,申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
此外,如果工廠製造、加工或使用危險物品超過管制數量,應向縣市政府申報,並應善盡安全管理責任,如果發生重大環境汙染或工安事故影響民眾安全,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要求停工改善,改善後可申請復工。
不過,民進黨立委翁金珠、田秋堇都對未登記工廠就地合法持有不同意見。
田秋堇要求,經濟部應邀集環保署、衛生署、農委會等相關單位,並納入民間團體的意見彙整後,提出低汙染工廠的定義;翁金珠則認為,主管機關應針對工廠家數、分布區域以及產業類別等進行通盤調查。
黃重球也承諾,將盡速邀集相關主管單位與地方環保團體,討論低汙染認定標準,並於一個月內邀集各縣市政府進行事前會商。
黃重球表示,修正條文公布實施後兩個月內,也會完成各縣市工廠家數、分布區域及產業類的通盤調查。
研究:孩子做家事 長大後較會理財
中央社 2010.04.23
美國嘉信投資公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平常在家裏較常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有理財概念,非常了解自己的財務責任。
美國嘉信投資公司(Charles Schwab)最新公布的「2010年家庭與金錢民調報告」,受訪對象是全美各地1000名家長,受訪者必須育有至少1名年齡在23歲至28歲之間的孩子,而且受訪者自己的雙親當中至少1人仍在世。據統計,這1000名家長平均年齡為53歲。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孩子從小在家裏固定要做4件以上家事的話,這些孩子的家長當中有53%認為如今他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子女「非常瞭解自己的財務責任」。
相較之下,如果孩子從小在家都不必做任何家事,這些孩子的家長中,認為如今他們子女非常瞭解自身財務責任的比例,只有39%。如果孩子從小固定要做1件至 3件的家事,這些孩子的家長認為如今子女非常瞭解自身財務責任的比例為46%。
嘉信投資基金會主席史瓦布波莫爾雷茲(Carrie Schwab-Pomerantz)指出,孩子從小做家事與成年之後懂得擔負自我財務責任,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應被忽視。
她指出,家長們不但要與孩子分享財金知識,而且要培養孩子有責任感,這將能啟發孩子們長大後做出正確的理財行為。
◆ 大陸:東協10+3 條件成熟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0.04.23
大陸商務部副部長易小准表示,東協10+3自貿區研究已歷時五年,「加快東亞經貿合作條件已基本成熟」。他指出,中國近期將向各個成員提出一份行動倡議,以期早日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易小准日前在天津舉行的「第三屆10+3媒體合作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人民網刊登演講全文,易小准表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0+3」(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三國)合作機制臨危受命。經過八年努力,今年1月1日,中國與東協實現了90%的貿易商品零關稅。
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對東協出口成長46.7%,東協對中國的出口成長更達76.6%,顯示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建成,已有效提升雙方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的能力。
與此同時,中日韓的經貿合作也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中國已是日本和韓國的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易小准說,自2005年起,10+3自貿區的研究已歷時五年,形成了大量具體並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建議。
※ 相關報導:
* 反傾銷來 反傾銷去…美中又緊張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5324.shtml
美中連續兩天來就無縫鋼管、鋁、尼龍和光纖產品,相繼宣布對彼此的反傾銷措施,可能使得雙方最近才在貿易和貨幣問題上緩和的關係再度緊張起來。
◆ 台灣 應爭取與泰越簽FTA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2010.04.23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指出,當前整個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很明顯是以東協為軸心,ECFA可作為台灣加入東亞區域整合的敲門磚。在兩岸簽署ECFA後,若純以經濟效益考量,越南與泰國是台灣爭取洽簽FTA的首要對象。
顧瑩華昨(22)日在中華經濟研究院內部演講中指出,目前整個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很明顯是以東協為軸心。東協已與中國、日本、韓國、澳紐、印度分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醞釀中的還有東協+三(東協+中、日、韓)與東協+六(東協+中、日、韓、澳、紐、印度)。
顧瑩華表示,東協與東亞個別國家簽署FTA對台灣的衝擊尚不明顯。若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不能儘速完成,未來一旦東協+3,甚至東協+6完成,台灣將遭受非常大的衝擊。
國內不少人質疑,即便兩岸簽署ECFA,大陸未必就不會阻擾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顧瑩華指出,有跡象可以相信,ECFA能成為台灣加入東亞區域整合的敲門磚。
首先,大陸商務部在2008年5月公佈關於規範「自由貿易區」表述的內函指出,「自由貿易區」可以是由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簽署。
此外,今年3月29日香港與紐西蘭正式簽署FTA,這也是香港對中國以外國家洽簽的第一份FTA。
顧瑩華認為,以獨立關稅領域簽署FTA是可以被大陸所接受。兩岸若能簽署ECFA,將可降低各國與台灣洽簽FTA的疑慮。且在ECFA之後,台灣未來還是應該以東協作為優先洽簽FTA的對象。
顧瑩華表示,根據研究分析結果,台灣在面對以東協為軸心的區域整合時,不僅出口貿易將受到影響,投資政策也可能面臨兩難的局面。與東協或東協個別國家簽署 FTA,對於台灣GDP的貢獻都是最大。在東協各國中,因新加坡已與大陸簽署FTA,未來與台灣簽署FTA的可能性最高。不過,顧瑩華表示,若純粹以經濟效益考量,在東協個別國家中,越南及泰國應該是台灣下一階段洽簽FTA的首要對象。
◆ 還債大限逼近 希臘恐尋求過渡性融資度難關
中央社 2010.04.23
希臘官員表示,鑑於高達113億美元的債務下月到期,及舉債成本飆抵1998年來高點,希臘政府準備向歐盟乞援,要求提供過渡性融資。
根據彭博報導,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前天躍增81個基點至8.97%,市場投資人焦急等待希臘和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IMF)達成450億歐元(600 億美元)金援協議。
以歐盟為首的金援磋商可能耗時3週,希臘的救命符恐難以在5月19日債務大限前發出。因政府政策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尚未作成任何過渡性融資的決定。
雅典談判的焦點在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Papandreou)必須做出那些讓步,才能獲歐盟馳援。市場盛傳希臘必須重整債務,希臘國內勞工則因政府過度緊縮財政支出,而展開抗議活動。
希臘和德國公債殖利率差前天升抵575個基點,創1999年歐元上路以來最大差距。
荷蘭富通銀行(Fortis Bank Nederland)首席歐洲經濟師考尼斯(Nick Kounis)指出,為了避免債務重整,希臘必須做出很大的努力,即便如此,歐元區也必須提供額外援助。
昨飛抵美國華府出席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的希臘財長巴帕康斯坦迪諾(GeorgePapaconstantinou)在4月20日表示,歐元區盟友會快速提供希臘過渡性融資的援助。巴帕康斯坦迪諾將在華府會見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
巴帕康斯坦迪諾表示,「倘若我們國家決定要求啟動過渡性融資,很快將獲通過,我們的盟友表明短期融資的承諾。」
◆ 大額存款年底恐搬風 金管會緊盯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10.04.23
存款全額保障年底將屆滿,為因應6月過後可能出現的資金大搬風,金管會擬增訂三項金融監理強化措施,包括緊盯1億元以上大額存款,占存款結構比重高達三成以上的銀行等,以穩定金融體系。
為因應金融海嘯衝擊採取的存款全額保障措施將在年底屆滿,財金單位評估,存款全額保障的保護傘一旦拿掉,體質較弱的金融機構可能面臨存款流動風險,必須強化監理。
金管會官員昨(22)日表示,為因應存款全額保障延長到年底,金管會打算新增三項金融監理強化措施,第一項是加強銀行負債結構管理,避免大額存款比重偏高,一旦有風吹草動,容易引發流動性問題。
所謂大額存款通常指1億元以上的存款,目前金融機構大額存款在存款結構的比重平均是二、三成,如果高於這個比重,就屬偏高,金管會、存保公司及中央銀行會特別緊盯。
尤其是6月以後到期的存款,財金單位評估因年底全額保障將屆滿,有可能出現資金大搬風,因此將注意銀行大額存款比重是否偏高。
官員表示,多數壽險公司、政府基金及投信基金等法人大額存款,在存款到期後,會評估金融機構的風險,決定動向。在存款全保期間,各銀行都是零風險,因此法人存在哪一家銀行都沒差;但全額保障退場後,這些大額存款可能「蠢蠢欲動」,考慮要不要搬家。
根據財金單位掌握的資訊,目前仍有幾家民營銀行的大額存款比重偏高,達總存款的三、四成以上,財金單位已密切注意這幾家銀行的流動性。
第二項監理強化措施,是加強對資本適足率足夠,但經營風險較高金融機構的監理,包括緊盯對利害關係人授信、重大投資案等,避免風險再度擴大。第三項措施則是對資本適足率不足的銀行,加強透過銀行法第44條、62條及64條規定,來督促銀行改善。
包括依銀行法第44條規定,採取立即糾正措施,促使銀行強化財務結構,以及對於虧損逾資本三分之一的銀行,限期命其補足資本。
克魯曼專欄/別為華爾街哭泣
【經濟日報╱吳國卿譯】2010.04.24
歐巴馬總統周四在曼哈頓呼籲一群華爾街的聽眾支持金融改革,他說:「我相信這些改革最後不僅符合我們國家的利益,也符合金融業的利益。」
我真希望他沒這麼說—不只因為就政治來說,他必須和銀行家保持距離,也因為歐巴馬應該做對國家有利的事—就只要如此。如果這麼做會傷害銀行家,那也無妨。
不只如此,改革真的應該傷害銀行家。愈來愈多分析顯示,過度膨脹的金融業正傷害廣泛的經濟。限縮過大的金融業不會討好華爾街,但對華爾街不利的事卻對美國有好處。
金融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先從現代金融業創造龐大的獲利和薪酬、但只帶來很少有形利益談起。
記得1987年的電影《華爾街》裡蓋柯(Gordon Gekko)說「貪婪是好事」嗎?以今日的標準,蓋柯不夠看。在2008年的危機前幾年,金融業占總國內獲利的三分之一,比率是20年前的兩倍。
我們都聽說,這種獲利是合理的,因為金融業為經濟作出莫大貢獻,金融業供輸資本到生產性的用途,分散風險,增進金融穩定。但這些都不是事實。
資本並非供輸給創造就業的創新者,而是挹注了無以為繼的房市泡沫;風險未見分散,反而集中;當房市泡沫破滅,金融體系隨之內爆,並造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衰退。
為什麼銀行家這麼容易撈錢?我和許多金融經濟學家的看法是,因為他們用別人的錢賭博。金融業用借來的資本作高風險的豪賭,而且資金成本低廉,因為投資人不了解這個產業有多脆弱。
華爾街自詡的金融創新利益呢?我贊成經濟學家薛樂弗(Andrei Shleifer)和韋希尼(Robert Vishny)說的,許多這種創新為了製造安全的幻象,和提供投資人「假替代品」以取代銀行存款等舊式資產。最後這些幻象破滅,造成災難性的金融危機。
現在金融業的獲利已再度激增,業者很可能就快要重新玩起老把戲。那該怎麼辦?我支持歐巴馬政府提議的改革,但這些改革只是第一步,我們還必須限縮金融業的規模。
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建議G20國家,針對金融業的獲利和薪酬課徵金融活動稅(FAT),藉以「減少過度的涉險」,且「可縮小金融業規模」。儘管 IMF的提議相當溫和,卻是邁向務實的一步。
實際上,我們已耗費太多財富、太多人才在這個設計、兜售複雜金融產品的產業,而這些產品卻反過來會炸掉我們的經濟。結束這種狀態將傷害到金融業。那又如何?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吳國卿譯)
※ 相關報導:
* 巴菲特入股 高盛董事洩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6893.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高盛公司董事古伯塔(Rajat Gupta)把巴菲特入股高盛的交易事先洩露給大帆避險基金(Galleon),不但使大帆的內線交易案出現重大新發展,已遭美國證管會控告詐欺的高盛,恐將捲進美國史上最大的避險基金內線交易醜聞,內控備受質疑。
* 告高盛CEO! 投資人提訴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7163.shtml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 (SEC)4月16日對高盛和Abacus主要設計者托爾提出民事詐欺訴訟後,法律專家就預期高盛會面對更多的官司,以及集體訴訟。
SEC表示,高盛沒有讓客戶知道,他們購買的證券是避險基金投資者波森創造,如果這些證券的價值折損,波森反而能夠蒙獲利益。波森後來從Abacus商品中獲利約10億美元,大致和其他投資人損失的金額相當。
* 社論-冰島的灰燼與高盛的沉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42400361,00.html
全球金融風暴好不容易遠颺,但4月以來幾樁超級天災人禍再度震撼世人驚魂甫定的心:波蘭統治精英集體死於空難、青海玉樹7.1大震造成逾兩千人慘死、冰島艾雅法拉冰河火山在休眠近兩百年後「春吶」癱瘓全歐空運、華爾街王牌高盛遭控詐欺又棒喝全球股市。接下來,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不可思議的事,大概都不足為奇了,只是這些爛攤子怎麼收,當事者與為政者的考驗才開始!
◆ 美紓困成本沒那麼高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二十三日電】2010.04.24
美國財政部長蓋納23日告訴國會,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實施的紓困行動,最後成本可能只有870億美元。
蓋納在給國會領袖的信函中提出上述估計,國會即將表決金改法案,授權歐巴馬總統對華爾街加強管理,以防止新一輪世界金融危機。
蓋納最新估計中,最大的虧損來自政府對房貸業者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房地美(Freddie Mac)的援助。該計畫將虧損850億美元,其次是幫助屋主擺脫法拍屋困擾計畫帶來的490億美元損失。
蓋納預計,政府對保險業者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紓困行動將損失480億美元,對其他金融機構、通用汽車及克萊斯勒的援助中,還會虧損280億美元。
彌補這些虧損的收入,主要將來自聯準會為金融系統提供流動資金的非常規措施獲得的1150億美元收益。
民主黨初步設定在下周一對於參院的金融改革法案進行投票。眾院已經先通過1930年底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法案。
一年前,財政部預計紓困行動的成本將高達5000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5%。蓋納表示,新的估計將使成本降至GDP的1%以下。
◆ 恐撐不過5月…希臘開口求援了
【聯合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4.24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23日宣布,已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申請啟用450億歐元紓困資金。歐盟表示將「儘快」敲定紓困細節。
巴本德里歐說,由於歐盟先前提出的擔保希臘方案沒有獲得市場正面反應,他必須正式向歐盟與IMF提出紓困申請。他說:「是時候了。我們無法在市場取得的寬限時間,將由歐元區提供。我們有必要正式請求歐盟夥伴啟動我們共同創造的支援機制。」
與希臘共同使用歐元的歐盟各國,本月已承諾將提供希臘300億歐元紓困貸款。加上IMF的紓困金,總紓困金額可能達450億歐元(約1.9兆台幣)。
市場一度做出正面反應,連日暴跌的希臘債券價格一度暴漲,歐元短暫回彈。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23日盤中一度大跌90個基點,降到8%以下;歐元對美元匯價一度上漲0.4%至1.3346美元。但歐盟的後續反應卻沒有澄清紓困案細節,希臘債與歐元匯價漲幅隨後回吐。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表示,執委會將與歐洲央行(ECB)共同審核希臘的紓困申請,然後把意見提交給歐元區財長組成的歐元集團(Eurogroup),以正式啟動紓困機制。歐盟官員說,歐盟將儘快處理這件事,不會花上「數周」才能做出決定。
匿名的希臘官員向道瓊社說,希臘財政部預期IMF的紓困款會比歐盟紓困款先到。這名官員說,希臘有充足現金可以度過4月,但是缺錢應付5月19日到期的 85億歐元債券。
法國財長拉加德表示,她希望法國會在5月3日到6日期間通過對希臘的撥款。德國財長蕭伯樂則將在26日會晤國會議員,他表示不預期能在「幾日內」達成重大決定。目前德國民意一面倒反對紓困希臘,德國紓困希臘也恐遇上憲法問題。
在3,000億美元的債務重擔下,以及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13%的財政赤字,投資人憂慮希臘將無力償還債務,使希臘公債殖利率在今年暴增 200%。信評機構穆迪公司調降希臘債信評等,使希臘公債對德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急速擴大,擔保希臘債務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價格也再創歷史新高。
給年輕人一個夢
【經濟日報╱社論】2010.04.24
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公布的就業薪資統計顯示,3月失業率小降,1、2月受僱員工平均薪資也明顯增加,就業市場同時出現質量並升的喜訊。總體來看,就業市場的情勢已在改善之中,政府要再接再厲;尤其是年輕人就業的問題,指標顯示情勢依然險峻,政府千萬不可輕忽。
根據統計,3月失業率為5.67%,比2月及去年同月都下降;但以下降速度言,高中(職)程度以下的失業率都已低於去年同期,而大專以上,尤其是大學以上程度的失業率,仍高出去年同期0.24個百分點,達5.86%。再對比年齡層的失業率,15-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達13.19%,更是平均失業率的兩倍以上,可看出台灣高學歷年輕人就業問題的嚴重性。
在受僱員工薪資方面,工業及服務業今年前二月的平均薪資為60,44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2%,這主要是去年初金融海嘯狂襲,不僅經常性薪資下降,年終獎金也大縮水,屬低基期下的正常成長,且此一薪資亦尚未回到2006年6.1萬多元的水準;再者,不含獎金及加班費的經常性薪資為35,912元,雖回到2007年水準,但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64%,與其他指標動輒二位數的成長難以相提並論。再連結平均工時,亦可發現景氣雖見回升,但企業多先以加班因應,且新增的就業以低教育程度為主。因此,平均薪資增幅高於經常性薪資,並對高教育程度員工的增加仍顯保守。
這樣的情形會否只是短暫性,目前尚難斷言;因為從生產面來看,許多產業的生產指數不斷創新高,意味即使沒有那些減少的員工(尤其是高學歷),廠商的生產與訂單仍能創新高,這讓企業主如何看待那些過去員工的價值?又怎麼看未來新進的高學歷員工?
先前,政府在金融海嘯期間曾推出22K方案,每名剛畢業但失業的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教育部補助26,190元補助,每個大專畢業生實拿約22,000元。這原是善意的政策,避免社會新鮮人一進入職場就因不景氣而受挫,影響未來的職涯發展,之後卻形成勞委會主委與年輕人對嗆、企業主滿意度也不高的奇特現象。
如果只把年輕人的憤怒視為「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僅扭曲了年輕人的訴求,也輕忽了年輕人就業問題的嚴重性。2005年法國發生青少年暴動事件,主因即是當時的法國全國青少年失業率達到20.7% ,而暴亂當地的青少年失業率更達40%以上;從媒體的報導中,可以感受到當地青少年那種苦無工作、永無翻身機會的苦悶與徬徨。
好在我們的年輕人相對理性,大多只是在網路上表達憤怒與發洩情緒,但這些年輕人對就業前景的徬徨,不會因為22K方案的退場或修正而消失,對未來的願景也依然缺乏想像力。如果年輕人連夢想都沒了,國家的希望在哪裡?更要問的是,這個國家又給了當下年輕人什麼樣的願景?上一世代的年輕人只要打拚就會贏,電子新貴與白手起家者比比皆是,這是過去台灣貧富差距沒有拉大的重要原因,因為年輕人存在機會與希望。台灣一直擔心人口將減少,勞動力會不足等問題,但沒有想想該如何多善待一點今天的年輕人。
其他國家也歷經了金融海嘯,也有年輕人就業發展的問題,韓國喊出要在短期內培育10萬名可引導經濟成長之未來產業的年輕領導人才,範圍涵括綠色、尖端、資通訊統合、文化內容、尖端醫療及知識服務等產業;相較之下,韓國年輕人何其幸運,國家至少給了他們一個夢。但台灣呢?
◆ 財經漫遊-金字塔底的吶喊
【沈雲驄】2010-04-24 中國時報
你也許問過自己,有什麼核心競爭力?但你很可能不知道,「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這個名詞,是出自管理名師普拉哈拉德(C. K. Pralahad)的手筆。
普拉哈拉德在四月十六日驟逝的消息傳出,讓企管界既驚訝又感傷。驚訝的是,普拉哈拉德今年才六十八歲,一直以來也沒傳出有什麼大病,會突然因肺病去世,連他的家人都很意外。至於感傷,自然是因為他是過去三十年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學者之一。他出生成長於印度,受教於哈佛大學,終其一生在密西根大學任教,並且穿梭於各大企業之間。多年來,管理學界朗朗上口的管理概念,有不少是來自他的主張。
核心競爭力,就是出自他在一九九○年的文章。他認為,企業不能只想著什麼產品好賣、哪一行的生意好賺,就直接跳進去。相反的,應該問問自己:什麼是我的強項?然後,再試圖利用自己的強項,創造好的業績。
這個道理現在聽起來,你也許會覺得很普通。但是回到二十年前他發表這個概念的年代,企業並不是這樣想的。那時候,很多經營者沒有把自己的專長弄清楚,大家都想著要更大、更多角化,都不滿足於自己原有的生意版圖,都肖想著在別人的碗中分一杯羹。
問題是,隔行如隔山,想要投入與自己專長不符、與自己本行不同的產業,談何容易?結果是,許多企業在本行中所賺的錢,全賠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更多經營者在錯誤方向上疲於奔命,無法專注本業,反而自毀前程。
普拉哈拉德這個觀點,等於為那些失敗的多角化經營者,寫下診斷書。在那之後,大家紛紛回頭,珍惜自己的本行,參照普拉哈拉德所提出的方法,找出自己最擅長事情,發揚光大。今天,從最高層的經營者到基層的小上班族,只要多讀幾本管理書,都會懂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道理。美國如此,新興國家也是這樣。
而說到新興國家,就不能不談到普拉哈拉德所提另一個重要概念:金字塔底的商機。
誰都知道,地球上有數十億的窮人,處於財富金字塔的最下層。平常只有非營利組織會去關心,很少企業會正眼瞧他們。原因很簡單:這些人沒錢可消費,無利可圖。但普拉哈拉德說,錯了。就像他在自己的家鄉──印度──所看到的:窮人不是沒需求,只是買不起金額太高的產品。如果有一種生活上需要、又買得起的東西,他們照樣會消費。
而當這些窮人開始消費,普拉哈拉德說,個別看消費力低,但加起來,這四十億人口卻是龐大市場。誰能善用科技,努力創新,找出服務這群消費者的生意模式,就能發窮人財。發窮人財,照他看來,也是在做好事。因透過滿足窮人生活需求,也能改善貧窮所造成問題。
既能發財,又能做好事,誰不想呢?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金字塔底的財富》出版以後,許多大企業紛紛找上非營利組織合作,試圖理解窮人市場;熱心的非營利組織義工們,也一度把這本書視為強心大補帖。
然而十幾年過去,普拉哈拉德的主張帶來了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結果。喜的是,當企業瞄準窮人市場,為窮人帶來過去所享受不到的產品與服務。從汽車到洗髮精,普拉哈拉德間接催生了無數又小又便宜的產品,改善了窮人的生活。憂的,則是當大企業瞄準小窮人,有時未必是窮人之福。算盤打得精的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往往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勢,對金字塔下層的人口予取予求。表面上,是這些大企業為窮人服務,實際上卻更像是窮人在被大企業搾取金錢。
搾取窮人,當然不是普拉哈拉德的本意。要改善貧窮問題,他的論點雖然不是唯一的答案,但至少喚起更多人願意傾聽來自金字塔底的吶喊聲。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記取米酒和美牛的教訓
【經濟日報╱社論】2010.04.25
十多年前我國在談判要加入世貿組織(WTO)時,承諾國產酒和進口酒要用同樣的標準課稅,使得國內原本極為廉價的米酒,竟和高價的進口威士忌等蒸餾酒課徵同樣的稅。結果,米酒的售價暴增,使用米酒的弱勢民眾苦不堪言。米酒生產成本和市價間的鉅額差距,也引來許多私酒和假酒,而對人民造成不少傷害。這些問題歷經兩次政黨輪替都無法完全解決,最近立法院想修法將米酒改列為食用酒類以降低稅率,但政府認為這有違入世承諾而很難辦到。這事件顯示,各種政策特別是國際協定,若一開始沒有充分的思考和討論,事後要改正將十分困難。
當初台灣會承諾對米酒和高價進口蒸餾酒課相同的高稅率,也許是為了加入WTO而不得不做的承諾。但既已承諾,現在已難反悔。尤其是不久前,我國才在和美國簽約同意開放內臟等美國牛肉產品進口後,又用立法方式禁止其中的部分產品輸入,因而財政部反對再立法降低米酒稅,認為這可能引起貿易摩擦甚至制裁;於是立法院又改為要求政府六個月內向WTO提出協商,以達到降稅的目的。然而,這種協商不只不易成功,也依然會被認為沒有信用,甚至可能要以接受其他要求做為補償。
由此可見,國際協議絕非兒戲,也不像國內政策那樣容易朝令夕改。未來各種國際協定在簽訂前,一定要有更多的研究,而且也要和利益關係人及一般人民做更深入的溝通,一方面藉以找出政府官員和決策者可能忽略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民意做為談判時的後盾。
國際協議乃是十分複雜的事,政府官員不太可能知道所有相關的問題和利弊得失。以美牛案為例,當初簽署時人民和利害關係人都被蒙在鼓裡,因此公布後出現強大的反彈;而且,即使這種看來相當簡單的產品,上周政府允許美國牛舌進口後,社會立即又質疑牛舌到底算不算已立法禁止進口的內臟,而爭議各方都有不同的主張;後續問題複雜的程度,遠超過簽約准許進口和立法禁止進口時的想像。單一項牛肉品都有這麼複雜的問題,更全面性或更大規模的協議當然要更小心,也要更仔細和人民及利害關係人討論。
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正負面影響評估為例,各個部門或領域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例如政府高層估算的關稅節省效益比財政部的估算高;也有學者認為,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因ECFA簽署所增加的26.5萬個就業機會,可能只有計算出口增加的貢獻而忽略了進口增加的衝擊;此外,投資流入與投資流出的效果能否允當衡量,也有不同聲音。由米酒和美牛的例子來看,不管ECFA或其他國際協定,我們都希望政府和各界能更小心地釐清楚其中的數據和各種可能問題,以免未來衍生許多像米酒和美牛這樣難解的困擾和傷害。
我們也要對學理和自身利益有更仔細的瞭解,而不要隨便附和流行。我國16年前為加入WTO而承諾開放國際資金自由進出,當時中央銀行總裁梁國樹及本報和其他輿論都有保留意見,但自由化被當成不可違抗的潮流。等到亞洲金融風暴時國際資金流動重創各國,馬來西亞的管制政策仍遭譏笑。直到金融海嘯之後,大家總算知道金融自由化的傷害,連世界銀行也直言管制資金進出的必要性。但我國已有1,700億美元的外資在股市,不管利弊如何,中央銀行必須閒置更多外匯準備,以防外資忽然撤出時對國家經濟造成的傷害。基於這些經驗,我們希望我國的各種政策和國際協定都能更謹慎而不冒進。
金援 希臘開口要450億歐元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4.25
希臘財政部長巴巴康斯坦提諾周末致函歐盟,要求挹注450億歐元(台幣1兆8870億元),拯救不勝債務重壓,並且由於被國際投資人視為危邦而加速下沉的希臘。
人人知道希臘急需挹注。只有金額多少敲不定,現在希臘終於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開出數字,歐盟隨即著手審議,不過,希臘從拿到這筆款子開始,多年的經濟苦日子也夠受的。
金融市場數周以來就已斷定,希臘需要拉拔,問題在下一步,亦即援款什麼時候會撥下來,IMF會不會要求比希臘自己承諾的更嚴酷的經濟犧牲,以及最要命的一點,這450億歐元就救得了希臘嗎,或者只是苟延希臘的清算大限?
情況尚難明朗。歐元又對美元升值了,但希臘債券再告失利,顯示投資人認為,希臘就算拿到紓困金,但終於還是會被債台壓垮而倒帳。也就是說,歐盟和IMF如果想預防給了錢,希臘仍然要倒,一定會更嚴格要求希臘砍赤字,要希臘政府厲行「經濟節食」。
由於希臘預算赤字烏雲日益變濃,加上希臘政府連續被揭發做假帳,投資人對希臘債券退避三舍已達一年。上周歐盟的統計部門再度算出希臘的預算赤字比希臘歷次承認的要更大,投資人閃得更快。結果,希臘的十年期債券殖益率飆到9%,幾乎是德國政府借債成本的三倍。
歐盟和IMF只好做好人,歐盟將借給希臘300億歐元,利息5%,IMF負責150億,利息更低。
希臘急死了:5月19日必須償還85億歐元債券,目前還不曉得哪裡去找錢。歐洲領袖說,希臘應該會在這個期限前拿到援款。不過,支票出現以前,有些關卡。歐盟執委會說,歐洲央行不可能24小時就把錢數好交到希臘手裡。
德國是一道大關卡。援希案在德國國會將面臨一場苦戰,而且德國有些組織已揚言要提出法律挑戰。為外國紓困,德國人向來面有難色,以歐盟承諾的300億歐元為例,德國擔子最重,要扛84億。
希臘的債務,去年上升到GDP的115%,目前比例還在增加,主因是希臘政府花的錢仍比賺的錢多,以及希臘的經濟成長率鬧貧血,比不過借款利率。
專家說,450億歐元只是「急救的繃帶」,不是癒疾的靈藥。而且可能需要更多繃帶。除非天降經濟奇蹟,否則希臘明年將需要更多錢,後年也一樣。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中央社報導,歐洲聯盟理事會主席范宏畢24日說,歐元區國家正採取必要的步驟,以便能夠對他們債台高築的夥伴國家希臘提供「快速援助」。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23日在電視演說中說,這項援助是「國家性的需要」,希臘財政部長則說,他預期這些錢在「未來數天內」就會到位。
范宏畢說,15個「其他歐元區成員國將會決定支援的數目和條件」。不過他在聲明中強調,這些歐元區成員國「已在國家的層級上採取必要的步驟,以便能夠對希臘提出快速援助」。
※ 相關報導:
* 亂世六投資 抗通膨防通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8269.shtml
1. 防禦產業股 2. 新興市場股 3. 高現金部位績優股 4. 通膨連動債 5. 非美國債券 6. 商品與房產 專家力薦
◆ 參院調查文件:高盛做空房市 發災難財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4.25
美國參議院的調查文件顯示,高盛公司主管在2007年次級房貸證券崩盤時相互慶賀,很高興靠做空房市賺到大錢。
參議院24日發表的文件顯示,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在2007年11 月寄給其他主管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們當然沒有避開房貸災難。我們虧了錢,然後靠放空賺到更多錢。而且這還沒完呢,誰知道最後還會變得如何。」
發表報告的參議院調查委員會主席列文指控,高盛與其他投資銀行絕不只是搓合交易的「造市者」,而是「自私自利地推動高風險的複雜金融交易,從而觸發了這場危機。」
貝蘭克梵等數名高盛主管將出席27日的參院聽證會,接受列文的委員會質問。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貝蘭克梵一貫辯護說高盛是造市者,未蓄意放空美國房市。高盛已因銷售房市相關證券時隱匿關鍵事實,而遭美國證管會指控詐欺。
◆ 住帝寶、開名車不必繳稅?「無業富人」到處都是
天下雜誌/文/賀桂芬、研究/賴建宇 2010/04/22
住帝寶、開名車不必繳稅?「無業富人」到處都是
台灣的財政,已是八年來最糟,而減稅大筆仍揮不停,利富政策給不停。「台灣是個不義之島。」一個中產階級的心聲,和《天下》稅改民調,都反映出受薪階級的憤怒。
減稅真可救經濟?過去二十年來,從沒發生過。這種說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直指「愚蠢、不誠實」。
五月一日,台灣九百萬勞工過節。五月一日,也是報稅的第一天。在台灣,稅與勞工,這兩者的關係令人格外不悅,很多數字足資佐證。這些數字都不是新聞,但過去兩年,情況更糟了。
在台灣,九百萬勞工,負擔全國72%的所得稅,比美國的薪水階級苦命很多,他們只負擔國家所得稅的 56%。富國俱樂部OECD的薪水階級,平均更只負擔49%的所得稅。
【玩錢的人不必繳稅?】
「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檯面上你看到的這些人,而是住在像帝寶那種地方很多默默無名的人,」前財金官員指出。財政部只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很多人繳的稅,和他的所得極不相稱,」經濟學家馬凱說。很多人財富的累積,靠的是房地產和證券交易,這些所得,絕大多數都不必繳稅。就算是要繳稅的收入,也有很多合法或灰色辦法避稅節稅。包括把錢變成不用繳稅的資本利得,就連現在馬路上到處可見的特殊車牌高級轎車,都是節稅的工具。
在台灣,企業愈賺錢,稅負愈輕。《天下雜誌》最新統計,已公布2009年財報的上市櫃企業,最賺錢的十家,賺的錢只繳了9.97%的所得稅。十五家獲利三十億以上的企業,稅率也不到一○%。有獲利但沒繳一毛錢稅,甚至有退稅的企業,有五十四家。比一般上班族動輒高達21%至30%的所得稅率,低得可以。
這麼多數字,只為了說明一件事:勞工稅重,企業和富人稅輕。而今天,政府告訴民眾,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為了減稅救經濟,企業稅負還要再減。
【《天下》2010稅改大調查 民眾認為政府不照顧一般百姓】
四月十四至十七日,《天下雜誌》調查中心抽樣電訪1084位二十歲以上民眾,結果顯示,有79%的人同意有所得就該繳稅。但有54%的受訪民眾,認為稅制不公,只有24%的人認為公平。
對於政府將營所稅從25%一舉降到17%的新政策,有43%的受訪民眾認為不公平。並有七成的人認為,這兩年來的稅改,對企業和有錢人愈來愈有利。而且,有近六成的人認為這兩年政府不照顧一般老百姓。
※ 相關報導:
* 稅制破網 台灣淪為不義之島
http://www.cw.com.tw/article/pr.jsp?page=5&id=40716
一位批評者指出,台灣的稅制,問題不在稅率,而是在於不公平、租稅優惠太多和漏洞太多。而企業租稅優惠、股票和不動產交易所得這三個大洞,一日不補,一般民眾的被剝削感一日難除。後兩種稅,先進國家沒有一個不課。
打擊網路低價賤賣 LV可禁售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4.26
消費者在網上買三折名牌衣服、香水、包包的日子快結束了,歐盟日前通過新法規,6月起Burberry、LV、 Giorgio Armani等名牌,可以禁止沒有實體商店的網上折扣店出售他們的設計師名品。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報導,這項新規是奢侈品廠商的一大勝利,他們投入鉅資打廣告、請明星名流使用他們的產品,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品牌認同」,卻被網路折扣店坐享其成,部分網路折扣店所售的名品甚至低到建議售價的三折。
例如Fashionindulgence.com出售的LV Reporter包只賣339 英鎊 (台幣1.6萬),是建議售價的55折,一款Gucci肩包售價130英鎊,折扣打到33折。
香水網路商店Cheapsmells.com出售三宅一生的A Scent香水,100ml容量瓶僅售46.30英鎊,為建議售價64英鎊的72折。Cheapsmells.com發言人表示,已請律師研究歐盟的新規定。
名牌廠商辛苦建立品牌價值,卻眼睜睜被網路折扣店「作賤」。因此聘請遊說團體,促請歐盟通過保護法規。不願具名的遊說人士表示,網路也是名牌廠商的行銷利器,但他們不希望為人作嫁,也不希望消費者有逛地攤的感覺。
除了名牌廠商,從音樂到電子產品的廠商也希望防止網路新行銷模式剝奪他們的生產利潤。
預料新禁令並不會影響亞馬遜、eBay等大型網路商店,但想在小型網上商店尋寶的「名牌族」以後可能再難找到折扣好康。
旗下擁有Moet & Chandon、LV、Fendi、CD等名牌的LVMH集團發言人表示,新法規將使他們能夠確保產品只在商譽卓著的網路出售,符合品牌形象,也確保良好的售後服務。
※ 相關報導:
* 為何歐洲會是贏家?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528&f_ART_ID=245515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這份讓人驚訝的數據指出,綜觀近10年的全球經濟表現,歐洲整體的出口總值約占全世界的17%,而且連續幾年都能穩定維持在這個比例,但是美國的出口總值卻從17%下降到11%,衰退了將近三分之一。
* 13億美元 聯想買Palm機會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59690.shtml
台灣宏達電和華為科技無意收購智慧手機製造商Palm後,聯想(Lenovo)已成為最可能的買主;以目前市值估算,收購Palm可能得花上13億美元。
◆ 美金改法案 可能協商出折衷版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26
美國參議院訂26日對民主黨版金融改革法案進行程序投票,目前民主共和兩黨仍在協商大型金融機構的紓困和衍生性金融商品規範等有重大歧見的議題,但能否達成協議仍有變數。參院要進行表決的這份金改提案,是由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起草,厚度將近1,400頁。共和黨本來一致堅決反對此版本,協商進度原本相當緩慢,後來爆發高盛涉嫌詐欺客戶案,加深各界對華爾街的反感,或許會讓共和黨態度稍微軟化。
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華納(Mark Warner)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代表,會提出一個最終能贏得「數名」共和黨議員支持的協議。
他說,金融風暴發生後18個月,很難不贊成金融改革,「還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我認為有80%的機率,我們會得出一個兩黨協商後的折衷法案。」
陶德25日接受NBC訪問時表示,他和共和黨的主要協商代表參議員薛比,對金改提案「在觀念上已經非常、非常接近」。薛比表示,他和陶德還會繼續協商,但他認為共和黨41位參議員都會投票反對開始辯論法案,除非他和陶德達成協議,只是他也很懷疑會有什麼結果。
陶德也承認,民主黨恐怕很難得到任何共和黨議員的支持。他需要60張同意票,但目前只確定能拿到59票。
目前兩黨主要的爭議焦點,首先是如何確保納稅人不再需要被迫金援金融機構。陶德版法案中認為要由資產額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型機構出資,成立一個500億美元的基金,以便作為大型機構出現問題時清算和接管的成本。共和黨認為這等於是永久紓困基金,變相鼓勵大型銀行冒險。
如何規範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是爭議所在。參院可能會要求大多數店頭市場(OTC)衍生性金融商品,要到清算所交易,以限制大型、高風險的交易對經濟造成骨牌效應。
目前還不清楚的則是嚴格限制大型銀行進行這類交易的提案,是否會出現在參院的最終金改法案版本。
參院農業委員會主席林肯,日前提案進一步限縮銀行進行衍生性商品的交易,要求放款機構分割交換交易部門,震撼市場。陶德版的法案的規定倒沒有這麼嚴格。
◆ 洽簽FTA 馬總統親自領軍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4.26
馬英九總統昨(25)日在「ECFA雙英辯」中宣示,要立即提升政府FTA(自由貿易協定)小組層級,由他親自領軍,以加速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他公開呼籲對岸,「不要阻撓台灣與貿易夥伴洽簽FTA」。
馬總統並強調,「要帶領台灣找回失落的八年、開展黃金十年」、「簽了會打通經貿任督二脈,台灣會變成一尾活龍!」但他也說,若兩岸經濟協議(ECFA)不能讓台灣經濟獲益,「寧可破局,也在所不惜」。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認為,大陸集權體制和武力威脅,很多亞洲國家十分憂心,馬總統不要一派天真,「以為簽ECFA就有美好日子,整個地區就變成天堂」。
ECFA「雙英辯」昨天下午2時登場,馬總統與蔡英文的這場辯論,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總統與在野黨主席第一次針對單一政策進行論辯。雙英經過20回合、近兩個半小時交鋒,兩人各自陳述兩岸經貿主張,著重於政策攻防,但二人對簽署ECFA仍無交集。
馬總統表示,簽ECFA是布局全球的一環,政府會分散投資風險,但「最大的籃子不能只放幾顆蛋」;他還說,將提升政府FTA小組層級,親自領軍,加速推動台灣主要貿易夥伴之間洽簽FTA。
馬總統在辯論中承認,簽訂ECFA後會有大陸廉價商品進來、衝擊傳統弱勢產業,但「政府已經看到、且做好準備」,會分十年編950億元預算因應;他並多次強調ECFA會循序漸進,不是一步到位。
蔡英文則主張,台灣應維持在世貿體系下與世界接軌,例如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就是好的結構,台灣可以用「堆積木」方式來談,直到有一天排除政治障礙。
◆ FTA小組升級 星馬美歐優先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4.26
馬總統昨(25)日在雙英辯論的結辯時宣示,要將政府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小組升級,由他親自領軍。據瞭解,目前在行政院與經濟部的層級都設有FTA小組,在FTA小組上升到「總統級」後,台灣對外的FTA路徑圖將更加呼之欲出,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泰國將是台灣洽簽FTA的優先目標。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在雙英辯論會後說,馬總統很重視台灣對外洽簽FTA的工作;在經濟部這一層,是由他擔任召集人,不定期地邀集國貿局、經貿談判辦公室等相關單位,為台灣對外洽簽FTA與兩岸經濟協議(ECFA)獻策與做研究規劃。
他坦言,他是看到辯論會內容,才得知馬總統要親自領軍,而他非常樂見這樣的發展。
經濟部在施顏祥接掌經濟部長後,即設立FTA專案小組,由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與國貿局等單位,負責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的工作。在行政院這一級,自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是由行政院副院長領軍的「國際經貿策略聯盟布局小組」運作,主要是部會間的政策協調。
經濟部FTA專案小組已經針對不同地區及國家進行基本資料的研究分析,並且透過雙邊諮商或是雙邊部長會議時,向對方提出洽簽FTA的訴求,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泰國等,都是台灣希望洽簽FTA的主要貿易夥伴。
知情人士說,未來在總統親自領軍FTA小組後,台灣對外洽簽FTA的路徑圖將會愈來愈清晰,一邊與大陸洽簽ECFA的同時,還要一邊向其他國家敲門、協商 FTA;至於部會級、政院級、總統級三層FTA小組將如何分工及運作,或會否整合,目前尚未做細部討論,但提及到總統級後,府院黨的政策協調納入,自然更有利於FTA的推動。
世銀改革 中國躍居第三大股東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4.27
世界銀行的186個成員國25日給予開發中國家更大的發言權,將中國對世銀營運和貸款業務的投票權提高60%,由原本的2.77%提高到4.42%,成為世銀第三大股東,僅次於美國與日本,高於德國、英國和法國。第二大股東日本的投票權則調降約10%,降至6.84%,降幅最大,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投票權也略微調降。
世銀總裁佐立克表示,世銀提高中國的投票權,反映中國在世界經濟比重的成長。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國一向抱怨美國和歐洲國家控制世銀的決策權。
世銀通過投票權改革方案,給予新興和開發中國家更高的發言權,巴西、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國的投票權均提高,使其整體投票權從原本的44.06%提高到 47.19%。
改革後,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仍享有世銀最大投票權,占15.85%。
日本則成為最大輸家,同意降低投票權,而其競爭對手中國的投票權大幅提高,顯示日本的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這是日本1952年加入世銀以來首度降低投票權。
世銀並通過增資51億美元,這是世銀20多年來首次增資。據改革後的投票權比重,開發中國家將增資16億美元,美國增資5.86億美元。
自2008年7月金融危機發生後,世銀已對其會員國提供1050億美元貸款,增資是為了維持金融危機前的援助計畫。開發中國家原本希望增資更多,但遭到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反對,這些國家的財務吃緊。
在改革後投票權被稀釋的國家,如南非和一些開發中和貧窮國家則表示不滿,認為世銀未守信保護最貧窮國家的發言權。
佐立克說:「投票權改革是承認我們需要把過時觀念,如『第三世界』交還歷史,今天世界正移向新的、快速發展的多極經濟。新興經濟國家是經濟復甦重要需求國。」
※ 相關報導:
* 世銀平等發言? 美日歐還是強!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561772.shtml
◆ 十年計畫 打造後ECFA產業鏈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2010.04.27
經建會正研擬十年國家願景計畫,訂名為「2020國家願景計畫」。經建會主委蔡勳雄說,四年經建計畫已不足以因應當前變局,政府必須有更長期的發展戰略。在經濟方面,將提出後ECFA時代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
ECFA雙英辯論中,總統馬英九提到台灣將展開「黃金十年」,邁向新局。經建會也正積極進行「2020國家願景計畫」,將在7月間提出具體計畫,明年啟動。
配合總統任期,經建會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提出為期四年的計畫,而且是以經濟建設計畫為主。這一次計畫罕見地推出十年計畫,規劃面向更擴及社會面和環境面。經建會已開始向學界請益,勾勒出台灣未來十年的美麗願景,總經費將以公務預算支應。
官員表示,政府組織改造後,經建會將成為國家發展委員會,「要有比較宏觀的做法,看到的不應該只有經濟層面,至少社會層面、環保層面都要考慮到。」尤其要針對趨勢性問題作深入的觀察、分析,並提出長遠規劃的策略、政策。
蔡勳雄說,在經濟面,經濟板塊東移,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比其他區域都快,加入亞洲區域經濟整合是必然趨勢,其間將面對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
他表示,台灣的產業鏈雖然完整,但三角貿易越趨熱絡、中國大陸市場快速成長、東亞新興產業興起等因素,將導致有一些貿易移轉或投資移轉,「要讓台商回來,投資環境要更國際化。」還要提升傳產與中小企業競爭力、解決結構性失業等。
在環境面,經建會官員說,2025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要回到2000年水準,需要的不只是四年或六年的計畫。
蔡勳雄指出,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是既定大方向,雖然方向明確,但時間緊迫,需要政府引導和作為,如果沒有趕快調整,我們能源90%以上都仰賴進口,「壓力會愈來愈大」。
少子化趨勢使台灣老年化社會提早來臨,涉及的未來勞動力供給問題、養老問題和財政健全問題,社會面已衝擊到經濟,蔡勳雄說,人口老化是很多國家共同的問題,但台灣的速度會特別快,台灣相對的因應也必須儘早規畫因應。
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陸續提出國家長期發展計畫,經建會官員指出,這是因應全球經濟大變局的必然結果,我國的十年計畫也將成形。
※ 相關報導:
* 社論-ECFA對台「讓利」應讓到節骨眼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42700229,00.html
◆ 明年稅收恐少千億 預算逼縮5%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04.27
政府一連串減稅拚經濟的措施,讓稅收大失血,民國一百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恐將入不敷出,預算可能編不出來!財政單位估計,明年稅收至少短收一千兩百億元,主計處已發文各部會,要求統一縮減經常門百分之五預算,幅度之大歷年罕見。
財主官員坦承,五月的所得稅收將是觀察指標,如果稅收不如預期,明年各單位都得勒緊褲帶。
財主單位正進行一百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概算作業,官員私下表示,明年預算「很難編」,因為稅收減少、支出增加。其中以營所稅將從百分之廿五大降為百分之十七衝擊最大,降了八個百分點,稅收將少掉一千二百八十億元。
個人綜所稅的末三級稅率,明年各降一個百分點,成為百分之五、十二和廿,財政部估計稅收損失約一百七十億元。
收入減少,但明年支出增加。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新法上路,中央政府得失血近六百八十億元;中央還要幫地方負擔勞健保費,預計要多花三百零四億元;又有九百八十二億元的赤字。
擔心明年預算編不出來的主計處,已發文各部會,除科技預算外(國科會與中研院),一律縮減百分之五經常門支出(人事費用除外)。
財主單位指出,希望明年度預算能控制在一兆七千億元之下(今年預算為一兆七千三百四十九億元),但由於歲入大幅縮減,明年度為平衡經常門的舉債金額恐將逼近兩千億元。
◆ 克魯曼專欄/信評機構 信用掃地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0.04.27
這幾天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公布取自華爾街的電子郵件,不斷成為新聞焦點,但該注意的其實是信評機構員工的電子郵件。
信評機構給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可疑資產最高等級的信用評等,但後來這些資產幾乎悉數變成有毒廢物。這一點都不誇張,2006年發行的AAA級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如今有93%淪為垃圾等級。
那些電郵披露的是一個腐敗系統,而這套系統是目前金改提案沒改到的地方。
信評機構起初是以市場研究者之姿出現,銷售公司債的評估給考慮買那些債券的投資人。不過最後他們變成受僱於要賣債券的人,為那些債券提供保證。
這些保證在整個金融體系扮演要角,尤其是對退休基金等的機構投資人,他們只買最高等級的債券。
這套系統表面上看來崇高偉大,但潛藏龐大的利益衝突。發債者可以從多家信評機構中,挑選最有利他們的打交道,甚至威脅如果「太認真」,就不和他們做生意。愈來愈常見的發債者是華爾街機構,他們把次貸這類債券層層拆解,再包裝成證券來賣。整個過程有沒有問題,再明顯也不過。
參院調查小組把重點放在穆迪和標準普爾這兩家最大信評機構,結果其中一封電郵顯示,一名標普員工解釋有必要開會「討論調整標準」,以評估房屋抵押證券,「因為目前正面臨丟掉生意的威脅」。另一封郵件則抱怨要使用資源「美化次貸和alt-A房貸的數字,以保住市占率。」這些信評業者顯然在扭曲他們的評估,只為取悅客戶。
結果這些不忠實的評判,讓金融體系承擔過高風險。如何防範這類情況重現?
即將在參院表決的金改法案,唯一一個可能有辦法治這些信評業者的條款只有更容易讓他們吃上官司,但這絕對不夠,需要徹底改變對信評業者的誘因,不能再讓他們靠販賣統計數字來賺錢,甚至該從根本結束這種發債者付費的制度。
紐約大學理查森和懷特教授的提議值得參考。他們建議發債公司要繼續付費給信評機構,評斷這些債券,但由證管會(SEC)決定哪家機構能做到生意。
我們可以假裝金融危機不過是誠實的錯誤所致,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個腐敗的系統造成,信評機構是其中很大一環。(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編譯廖玉玲)
※ 相關報導:
* 金援希臘 德總理梅克爾提嚴苛條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562120.shtml
下一個希臘? 葡萄牙剉咧等!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4.28
金融時報報導,希臘跌跤,遠在伊比利半島上的另一個歐元國家葡萄牙跟著搖搖晃晃。希臘債信被打成垃圾級,葡萄牙債信也被調降,十年期政府債券殖益率飆過5.6%。相對於德國,投資人對葡萄牙國家債券要求的殖益高出5.86個百分點。這差距愈大,表示投資人對葡萄牙愈沒信心。
葡萄牙如同希臘,在歐元區算是一個比較屬於外圍的經濟體,而且大致上同病相憐,競爭力低落,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債台高築,信用評級也被調降。標準普爾將葡萄牙的長期債信從A+降為A-,短期債信從A-1降為A-2。
葡萄牙厲行撙節,包括公務員薪資凍結四年,希望到2013年能將預算赤字對GDP的比例從目前的8.3%降到2.8%,但資本市場不相信當局有辦法和決心落實真正必要的整頓。
歐盟執委會表示,葡萄牙政府今、明兩年經濟將會成長的假設有點樂觀過頭。專業研究顯示,今後兩年,葡萄牙經濟將萎縮0.5%。而且,葡萄牙家戶和企業負債偏高,而且過度依賴鄰居西班牙,都可能妨礙葡萄牙經濟復甦。
歐洲第五大經濟體西班牙尚未擺脫衰退陰影,甚至名列可能被希臘債信危機旋渦拖下水的名單。
希臘的預算赤字在2009年達到GDP的13.6%,債務則為2734億歐元,相當於GDP的115.1%。
葡萄牙的預算赤字去年是GDP的9.4%,債務是1260億歐元,占GDP的76.6%,今年預估1420億歐元,是GDP的86%。
大體看來,葡萄牙情況比希臘好。葡萄牙債信被降級而國債成本劇升後,財政部憤怒指斥「市場的攻擊」,表示葡萄牙和希臘情況不同,不能將葡萄牙視為和希臘半斤八兩。
比起希臘,葡萄牙最有利的是政府迄今尚未被迫為本國銀行提供巨額挹注,而且債信仍然遠優於希臘,加上如果真能落實撙節方案,大幅砍削赤字,那就更有希望脫離希臘下沉造成的旋渦。
※ 相關報導:
* 債務黑洞燒 IMF擬增援希臘100億歐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64955.shtml
希臘財政和債務危機快速升高,歐盟上周末粗估的450億歐元 (台幣1兆8633億元)援希金額可能不足以協助希臘紓困,國際貨幣基金 (IMF)計畫將IMF在該筆援款中分擔的150億歐元之外,增加100億。
◆ 高盛 恐面臨更多官司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4.28
包括執行長貝蘭克梵在內,高盛公司包括執行長貝蘭克梵等八名主管27日赴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詐欺指控不實,高盛並未蓄意放空客戶牟利。但參院提出的報告顯示高盛恐將面臨更多官司。
目前唯一遭到證管會起訴,現任高盛結構商品交易部門執行總裁的托爾(Fabrice Tourre)說:「我斷然否認SEC的指控。我將在法庭對這些不實指控替自己辯護。」
托爾在書面發表的證詞中,他從未誤導投資人,鮑森避險基金在他銷售的CDO產品持有看多部位。相反地,他有提醒投資人,鮑森對這些CDO部位買進信用違約交換(CDS),也就是說鮑森是在看空這些部位。
貝蘭克梵的證詞則繼續強調高盛並未蓄意放空美國房市,因為高盛當時並不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會如何;高盛更沒有做空客戶以牟利。貝蘭克梵的證詞:「我們對房市並沒有大規模的空頭部位。我們更確定沒有做空我們的客戶。」
證管會指控高盛公司與托爾,在銷售「Abacus 2007-AC1」這檔CDO時,誤導投資人,沒有如實陳述這檔CDO其實是鮑森避險基金影響下設計用來放空投資人的產品。高盛與托爾否認這項指控。
但參議院調查委員會更進一步指控,高盛用來放空客戶的複雜衍生性金融產品,不只是Abacus 2007-AC1這一檔而已,而是一系列放空美國房市的金融武器。
參院調查委員戶主席列文(Carl Levin),在召開27日的聽證會之前說:「證據顯示,高盛一再地把自己的利益與獲利放在他們的客戶之上。」
列文的報告中,提出另五筆與Abacus類似的做空客戶產品。其中一款20億美元,稱為「哈德遜中層」(Hudson Mezzanine)的合成CDO,在2006年秋季銷售為了就是幫高盛創造更多的做空部位。
當時銷售「哈德遜中層」的高盛人員去年12月對紐約時報說:「我們在賣這玩意兒,但是我們認為市場是朝反方向前進。」參院的報告還研究了稱為「安德遜中層」(Anderson Mezzanine 2007-1)與灰狼一號(Timberwolf I)兩檔2007 年初的CDO產品。兩檔CDO總值13億美元,而高盛對這些CDO 持有3.8億美元做空部位。
※ 相關報導:
* 高盛詐欺主腦 情書變罪證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564134.shtml
從他與女友的書信往來可以看出,這名涉案當時年僅28歲的法國菁英學院畢業生,對自己從事的交易,在良心與理性上都感到相當不安。
◆ 美國這本爛帳… 歐巴馬急擬對策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華盛頓27日電】2010.04.28
就在歐洲債務危機擴大之際,歐巴馬總統27日告訴國家財政責任委員會 (NCFR),要考量所有可能的救濟措施,引導美國邁向健全的財政坦途。
包含18位跨黨派成員的NCDR 27日舉行首次會議,該小組由歐巴馬創立,主要功能是要集思廣益,抑制不斷膨脹的美國預算赤字。
歐巴馬說,NCFR可以毫不受限制地放手研議對策,但他拒絕討論委員會可能提出何種增加歲收或縮減支出的方案。
歐巴馬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委員會檢討或建議的方向不能有任何限制,一切考量都是可行的。」
美國2009年的赤字高達1.4兆美元,接近經濟產值的10%,今年預料還會攀得更高。民眾對赤字與政府支出激增的憂慮,在11月的國會選舉中勢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共和黨將藉此大作文章,以從民主黨手中奪回國會的控制權。
歐巴馬說,當前的財政情勢要求「我們必須把政治擱置一旁,要多想想我們的下一代,少去想下一次選舉。」
標準普爾公司27日把希臘債券降為垃圾級,負債累累的葡萄牙債信也被連降兩級,造成歐洲、美國的金融市場都告大跌。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7日也告訴該委員會,美國的財政不可能再這樣走下去,「我們國家必須很快找出一套可信的方法,將赤字降到可以維續的水準。」
NCFR由民主黨籍的前柯林頓總統白宮幕僚長包爾斯,以及前共和黨參議員辛普森擔任共同主席。該委員會被要求在12月1日以前,也就是國會選舉結束的幾周後提出建議方案。
末日博士:政府償債違約恐引爆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4.29
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說,從美國、日本到希臘的各國主權債務,最終都會帶動通貨膨脹升高,或引爆政府的償債違約。
彭博公司的報導指出,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羅比尼在洛杉磯希爾頓飯店舉行的一場金融討論會說:「希臘現在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希臘只是廣泛財金問題的冰山一角。」他說,增稅不足以解決麻煩。
羅比尼的評論凸顯許多財經官員的憂慮,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就認為,全球經濟依舊面臨風險。希臘、葡萄牙與西班牙在兩天之內,連續遭信評公司降低債信評等,更讓全球投資人擔憂歐洲赤字危機正不斷擴散,可能形成決策者必須擴大紓困計畫的沈重壓力。
羅比尼在「2010米爾肯協會全球研討會」中說:「我擔心的是主權債務的累增。」如果這個問題未解決,許多國家可能就無法履行償債義務,要不就是讓他們的債務「貨幣化」(monetize) ,亦即不斷增印鈔票來填補資金缺口,並造成通貨膨脹的飆升。
米爾肯協會的創辦人是靠垃圾債券發跡的億萬富豪米爾肯,他說,美國仍然能夠持續出售各項公私債券,因為目前的市場仍有流動性。
希臘債券27日被打落成垃圾債,投資人擔憂公共債務危機會造成許多國家拖欠債務,破壞經濟復甦,導致全球股市暴跌、歐元重挫,一日之間被抹除的市值將近1 兆美元。
羅比尼說:「美國的財政問題最終仍會浮上檯面。」他說,除非有債券市場的逼壓,華府一直沒有意願採取行動,「美國未來兩、三年內發生某些重大問題的風險不小」。
◆ 防希臘危機蔓延 恐要花24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4.29
希臘財政危機恐會蔓延,高盛、摩根大通、皇家蘇格蘭銀行集團的多位經濟學家28日一致指出,歐洲決策者可能必須對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希臘提供多達六千億歐元 (台幣24兆8900億元),用於直接援助,或用來購買政府債券,才能挽救這場財政危機。
學者促決策者採空前手段
希臘的預算亂局,傳染市場的範圍西起馬德里,東至羅馬,各路經濟學家促請德國總理梅克爾、歐洲央行 (ECB)總裁特里謝等高層官員採取空前手段救難。經濟學家表示,其他措施可以包括政府出手擔保債券、ECB放寬抵押規則,以及恢復對銀行無限制貸款。
「死亡率近100%的伊波拉病毒」
過去一周來,梅克爾政府延宕批准希臘紓困方案,標準普爾則調降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的債信評級,諸多不利因素交相作用之下,歐洲債券和股市一片倒聲。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 (OECD)秘書長古利亞甚至將這場財政危機比喻為死亡率將近100%的伊波拉病毒。
經濟學家表示,危機極為嚴重,歐洲可能有必要師法美國紓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地引爆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政府拿出非常手段,緊急成立七千億美元 (台幣21兆9800億元)的「問題資產解決方案」 (TARP)。
摩根大通駐倫敦經濟學家馬奇表示:「當前的主權危機走到如此地步,也許應該考慮最不得已的政策選項了。歐元區現在可能必須積極作為,才能防止一場範圍廣遠的金融危機又把歐洲推回衰退裡。」
到28日,救希臘的價碼已升高到1200億歐元,但馬奇表示,單單處理希臘,可能不足以防止危機傳染到整個歐元區,因此可能必須提出一套地毯式計畫,打點整個區域。
馬奇估計,以最壞情況判斷,要扶起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希臘,可能要花費其他歐元區國家GDP的8%,也就是六千億歐元。
※ 相關報導:
* 1200億歐元金援 希臘有救了
http://www.udn.com/2010/4/29/NEWS/WORLD/WOR3/5566560.shtml
* 希臘若倒債 危及歐央行資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418x122010042900172,00.html
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歐洲央行(ECB) 目前在奮力阻止希臘債務問題延燒到整個歐洲金融機構之際,還得應付另一項危機,就是這把火恐會燒到自家門口,使得ECB持有的希臘公債相關資產大受損傷,損及資產負債表的健全。
* 亞洲經濟衝擊小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418x122010042900171,00.html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出示的資料,截至去年底,亞洲開發中國家銀行持有的外國債權中,即便將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總在一起所佔比例仍不到1%。
◆ 全球觀點 管理歐洲債務國 要靠鐵的紀律
【蕭美惠】2010-04-29 工商時報
德國智庫Ifo經濟研究院院長辛恩(Hans-Werner Sinn)周三在Project Syndicate網站撰文表示,雖然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IMF)同意提供希臘緊急貸款,但是,希臘還有一個大問題:目前其經常帳赤字佔國民所得淨額(NNI)的13%,換言之,希臘每年要藉由借貸或出售資產籌募270億歐元的資金。
由於國際投資人不再願意融資希臘經常帳赤字,甚至不願再融資既有的希臘債務,如今只剩下3種可能性:
1.歐盟以永久性方式提供必需要的資金,設立「歐洲撥款聯盟」(European Transfer Union)以協助赤字國,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和義大利。
2.希臘陷入經濟衰退,削減薪資及物價。
3.希臘退出歐元區,讓貨幣貶值。
這位現任慕尼黑大學經濟及公共財政學教授指出,這3種選項都很痛苦。第1種對比較安定的歐盟國家而言是不可承受的,因為他們將被剝奪財富,被捲入危機的財政漩渦。第2種將引發希臘街頭更多暴動,政治後果難以預測。第3種將毀掉歐元,甚至造成其他歐盟國家發生擠兌。目前的情況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希臘悲劇。
政客們以為對希臘施加更嚴格的預算紀律,將是第4種可能性。實則不然。唯有把希臘逼到陷入經濟衰退,藉由薪資與物價下跌造成實質的貶值,預算紀律才能發揮效用,而這也就是第2種可能性。雖然如此可以振興國內旅遊業和房地產銷售,但是普通人聽起來簡單容易的事,卻反而成為希臘最為棘手的解決方案,因為國內抗議將愈演愈烈,直到動搖地中海東部。
我們由這場危機學到的教訓是,貨幣聯盟需要鋼鐵般的預算紀律,方能避免繁榮而後衰退的循環。同樣地,在這方面,有3種可能性值得考慮:
第一,美國體系。美國沒有紓困機制和州政府之間的貸款。揮霍浪費的州走投無路之下只得破產。市場會對政府債券索取更高的利率,進而適時地鼓勵州政府嚴守債務紀律。這套體系自19世紀以來運作良好,雖然其間有不少州政府破產。就加州財政岌岌可危來看,很快就會面臨破產。
第一,德國體系。在德國,邦政府的預算必須經由「穩定理事會」(stability council)許可。依據德國憲法,德國各邦在2020年之後就不得出現預算赤字,並且必須採行財政調整以達成此一目標。在例外的情況下,邦政府得以採取赤字,但其累計總額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如果超出GDP的1%,超支的金額將由隔年的預算中扣除,假設經濟成長且產出缺口(output gap)縮減的話。
第一,新的歐盟體系。依循歐盟現今運用的紓困策略邏輯,擴大套用,並且納入「債務罪人」的自動罰款。有必要的話,其他歐盟國家將提供貸款,形式為國家擔保債券,以民營化國家資產做為擔保品。貸款累計不得超過GDP的10%。萬一有了這些貸款,還是有國家倒債,他們就得退出歐元區,讓貨幣貶值。
辛恩說明,所謂自動罰款是指,凡是國債占GDP比率超馬斯垂克條約規定的60%上限,或是預算赤字超出佔GDP 3%的限制,這些國家就要挨罰。罰款應該等同於在沒有獲得金援下,這些國家公債的利率加碼幅度,如此才能確保歐元區所有會員國享受到歐元重新恢復穩定的好處,而不是只有財政揮霍的會員國佔到便宜。為了預防債務罪人陷入債務陷阱,罰金形式應為國家擔保債券,以民營化國家資產做為擔保品。
最後作者強調,凡此種種都令人不悅,也不吸引那些滿懷夢想的政客。但單憑白日夢無法驅散歐洲債務危機。現在歐洲應該面對事實,才能保持歐元及歐盟的穩定。
歐美股債 面臨黑暗十年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三十日電】2010.05.01
基金經理人表示,美國、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負債增加,未來恐將傷害股市和債券的收益,且時間可能長達十年,部份市場的前景也將蒙上陰影。
彭博社的資料顯示,標準普爾(S&P)公司27日將希臘公債打入垃圾等級,市場憂心主權債務違約風暴可能蔓延開來、進而危害全球經濟,當日全球股市市值蒸發近1兆美元。標準普爾同日也調降葡萄牙的評等,隔日再下調西班牙評級。
Baillie Gifford公司副投資長史密斯(Gerald Smith)表示:「這將改變未來十年內的相對報酬率。由各國財政狀況來看,前景高下立判,英國就是前景欠佳的例子。」該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約620億英鎊。
Martin Currie投資管理公司全球股市經理人羅伯森(Neil Robson)也說,2010年以後股市將處於「黯淡的情況」,「投資人選股時須更加謹慎」。
管理118億英鎊資產的Martin Currie公司預估,代表全球股市表現指標的MSCI世界指數,今年將出現「二位數」成長,但受希臘和英國等主權債務膨脹拖累,2011年後走勢將轉弱。
根據彭博資訊的資料,美國、英國、希臘、西班牙和愛爾蘭目前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都超過10%。
各國政府為因應金融海嘯大舉發債並使債務激增,已成各方關注焦點,包括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等人,都已對此提出警告。
史密斯認為,經濟衰退前累積的壞帳問題已見惡化,這很可能意味著未來政府公債的報酬率不如其他資產,「在成長率較高,而且增稅壓力較小的國家,政府公債可能較佳」。
他並認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及主權債務問題的浮現,很可能成為繼1970年代末期中國崛起、1990年代第一次波灣戰爭以來,世界經濟另一個新的轉捩點。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歐元陷阱 綁死成員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71268.shtml
歐元本身是否陷於險境?簡單的說,是。如果歐洲領導人不快採取更強力措施,提供希臘足夠避免災難的協助,勢必引發一場始於希臘違約的連鎖反應,並很可能以範圍遠為廣泛的破壞收場。
* 希臘擬大砍支出 換金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71278.shtml
* 西班牙失業率 上季升破20%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71279.shtml
◆ 金融時報-歐洲債務危機需要B計畫
【本報訊】2010-05-01 工商時報
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教授盧比尼(Nouriel Roubini)周五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希臘債務危機的A計畫-希臘同意大幅削減財政支出,換取國際貨幣基金(IMF)和歐盟的紓困貸款,是一項極可能失敗的高風險賭注。
本周以來,金融市場和信評機構已對這項計畫投下反對票,並開始反映希臘可能重整公共債務以及債務危機可能蔓延到歐元區周邊國家。光是擴大希臘紓困額度,如IMF建議的1千億到2千億歐元,也沒有用。
盧比尼認為,最好是改採B計畫。所謂B計畫包括:希臘進行預防性債務重整、歐元區周邊國家加強財政調整、深入的結構改革、擴大IMF和歐盟紓困計畫以援助希臘及阻止危機蔓延、歐洲央行進一步貨幣寬鬆、德國實施財政與內需振興措施,以及各國共同解決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機構性弱點。
外界時常援引比利時在1990年代成功的調整財政,以佐證現今的作法。可是,當時比利時享受到全球經濟繁榮及利率下跌的好處。相反地,希臘及歐元區周邊國家目前面對歐洲內部嚴重分歧、喪失競爭力、實質利率大幅上揚和經濟復甦脆弱的挑戰。
A計畫要求嚴苛的財政緊縮以使債務回復到可維持的水準。近期將導致失業攀高,但在未來將可恢復競爭力。它將加劇南歐的通縮和政治壓力,長期內將迫使利率升高。它也將加深市場的償債恐懼:IMF越是提供更多金援,萬一將來仍無法避免債務重整,民間債權人將被削減更多債權。
因此,A計畫可能造成混亂失序的倒債和金融危機。但是,B計畫-藉由以債換股進行預防性債務重整,只要早期實行,並獲得足夠官方財政和政治支持,就會成功,案例包括1999年的巴基斯坦和烏克蘭,2002年的烏干達,以及2005年的多明尼加共和國。
盧比尼表示,只要採取下列措施,想要避免失序的危機仍為時未晚。第一,將以前新興市場的經驗做為主權債務重整的藍本。第二,提出以債換股方案,備齊多種選項供民間債權人選擇。第三,拿出部份的預定紓困貸款來強化新公共債務的信用等級;再用剩餘貸款去融通既有的赤字,但附加合理的利率。第四,利用延長債務期限以及削減債務現值所爭取到的時間,實施大規模結構改革計畫以提升競爭力。
在採取以上措施的同時,其他歐元區周邊國家必須進行類似的財政調整和結構改革,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IMF擴大金援、設定條件和加強監督,對這項計畫亦有助益。歐洲央行必須從旁提供融資,以阻止希臘銀行業遭到擠兌;寬鬆貨幣政策以使歐元走低,進而協助恢復競爭力和預防通縮;同時為大量曝險的第三國銀行設立流動性機制。最後,必須採行措施刺激德國和其他北歐國家的內需,協助歐元區重返均衡成長。
最後,盧比尼指出,B計畫有很高的成功機率,並且證明歐洲可以由過去學到教訓,即使是新興市場的經驗。遺憾的是,雖然B計畫益發迫切,卻未必會被接受。目前,政府部門頑固地堅持必然失敗的A計畫,即使IMF提供更多協助也無法解決其潛在缺陷。(蕭美惠整理)
◆ 高盛案刑事伺候 美股大跌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5.01
高盛面臨刑事調查以及美國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幅度不如預期等因素下,華爾街股市30日大跌,本周行情也創1月以來最大跌幅。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8.71點或1.42%、以11008.61點作收。史坦普500指數下跌20.10點或1.67%、達1186.68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50.73點或2.02%、以2461.19點作收。
高盛遭美國證管會民事訴訟後二周,紐約聯邦檢察官也展開刑事調查,使得這椿備受矚目的華爾街詐欺案案情升高,高盛股價重挫9.4%,令人擔憂其他銀行業者也將受到波及,連帶拖累金融銀行類股及大盤行情。摩根士丹利及JP摩根大通股價各下跌3%以上。
美國上季GDP連續第三季成長,但3.2%的年率不如分析師預期,令投資人失望,此外,路透/密西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下降,雙雙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南韓半導體業者三星表示下半年存貨可能增加,受此影響,美國各大半導體業者股價應聲下跌。英特爾下跌2.8%、美光下跌8.4%、超微下跌 6.7%。
美股本周劇烈震盪,道瓊工業指數共有三個交易日出現三位數漲跌。三大指數一周行情全面下跌,跌幅分別是道指1.2%、史坦普2.5%、那斯達克2.7%,創下1月24日當周以來最大單周跌幅;道指過去連續八周的上漲趨勢嘎然而止。
不過,4月份單月行情連續第三個月上漲。漲幅依序為道指1.4%、史坦普1.5%、那斯達克2.6%。
※ 相關報導:
* 美小5生炒股 比理專還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571296.shtml
* 慘!日本CPI連跌13個月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11050401x122010050100211,00.html
上月日本經濟各項指標好壞參半,儘管工業生產、家庭支出略有起色,但物價顯示通貨緊縮持續惡化,失業率也告揚升。
金改法審議中 要逼華爾街減薪籌資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4.30
市場分析師說,美國參議院審議中的金融改革法案,將逼迫摩根大通、高盛集團等美國大型投資銀行必須籌資2500億美元,削減主管薪酬,並處分若干旗下獲利最豐厚的事業。
改變40家大型投資銀行結構
在厚達1558頁的金改法案中,有兩頁條文將改變約40家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的結構,要求他們必須拆解旗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事業。本月新增的另一措施,並且規定衍生性商品交易商必須維持對地方政府、年金、退休計畫投資人的信託責任,分析師認為,此舉更可能將這個部分的市場整個抹除。
曾在費城聯邦準備銀行任職的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米勒表示,金融改革已成為選民關切的重要議題。華爾街現在才搞懂,法案中有這麼多的內容。
摩根大通證券的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要求分割衍生金融商品事業的規定,將讓八家規模最大的全球投資銀行出現85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該項規定也阻止衍生商品交易商獲得任何聯邦援助,包括不能使用聯準會貼現窗口,或享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存款保險。
衍生商品 要分割到子公司
分析師說,金改法案要求銀行至少必須將旗下的衍生商品事業分割到另一家自有資本的子公司。
賓州Chatham金融公司分析師朱布洛德說,「這項規定會全面改變金融體系,卻在11天前才提出,沒有先舉行聽證會,也沒有針對可能的衝擊進行評估。」
分析師表示,這項規定一旦過關,衍生金融商品業務將落入一些沒有在美國吸收存款的外國經紀商手中,例如法國興業銀行等。
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預估,金改法可能迫使投資銀行必須籌集達2500億美元的新資本。
◆ 國務院確定2010年九大改革 深化壟斷行業改革 推出資源稅改革方案等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2010-04-30 旺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關於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會議確定今年九大重點改革任務,強調要深化水、電、燃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包括推出資源稅改革方案。
資源稅是對在大陸境內從事資源開採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稅種。大陸現行資源稅是從量計徵,徵稅範圍僅限於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等7個項目。資源稅由現行從量開徵,改為從價開徵模式,已經傳聞很久,國務院納入今年度九大重點改革任務,也意味資源稅從價開徵,今年確定出爐!
資源稅改革 今年出台
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今年9大項重點經濟改革任務。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資源稅改革方案的推出時間。會議明確指出,今年要推出資源稅改革方案,以及完善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制度。
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官員透露,資源稅改革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資源稅徵收方式由從量徵收改為從價徵收,建立稅收收入與資源價格同步上漲的機制。二是提高資源稅稅率,三是擴大資源稅徵收範圍。
除資源稅外,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也強調要深化水、電、燃油、天然氣等價格改革,實施城市汙水、垃圾和醫療廢物等處理收費制度。
另外,會議表示今年要修訂推出《貸款通則》,加快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啟動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試點。
至於在經濟方式轉變方面,會議要求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製度性障礙,完善鼓勵中小企業政策,國有資本要把投資重點放在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產業領域上。
而且,會議還特別提出,加快推進大型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股份制改革;以及推進電力、鐵路、鹽業管理體制和郵政主業改革。
加大國企股份改革
溫家寶並在會中宣示,「今年是節能減排的決戰年!」他指出,「十一五」規畫只有8個月的時間了,今年各級政府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採取強有力、見效快的措施,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會議也強調,今年是應對金融危機和保持經濟發展的關鍵年,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改革民生,讓「保增長」和「調結構」取得平衡。
◆ 欠稅大戶公布 神祕富豪曝光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曾桂香/台北報導】2010.05.01
全國欠稅大戶今天全部現形! 財政部今天應立院決議要求,公布個人欠綜所稅、遺產及贈與稅逾1千萬元、企業欠營業及營所稅逾5千萬元欠稅大戶名單,其中個人共900位,企業658家,共1558件,欠稅金額及罰鍰計1308億元,素人級的神祕富豪也曝光,像中區有一位林天財,欠了11億8751萬元的贈與稅,財政部曾在民國91年公布欠稅大戶名單,今天是第二次公布。
但今天則是首次國稅與地方稅同步公布,各地稅捐稽徵處也在上午公布地方稅欠稅大戶,積欠的稅目是地價稅、房屋稅及土地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今天公布結果,個人欠稅大戶以黃任中家族最多,總計黃任中、夏黃新平及黃任中兒子黃若谷三人,積欠的稅目包括綜所稅及罰鍰近27億元、遺產稅及罰鍰17.1億元,總計欠稅44.1億元。企業欠稅有環亞飯店及環亞公司欠下營業稅及營所稅超過23億元,著名的國產汽車張朝喨家族積欠營所稅、營業稅及罰鍰計7.69億元,高雄的朱安雄及吳德美家族的鋼鐵事業安鋒等公司也欠下逾8億元的營業及營所稅。
綜合而言,今天公布的欠稅大戶都是已經走完行政救濟等程序,目前已經移送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中,因此欠稅案件都屬舊案,欠稅前幾名都是老面孔,包括大家熟知的廣三集團曾正仁3.3億元,侯西峰1.1億元。至於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欠稅案,因為尚在行政救濟中,不在今天公布名單之列。
「孫道存現象」引發社會議論,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月因而決議,財政部每年應定期公布欠稅大戶,財政部今天上午同步在五區國稅局公布國稅欠稅大戶,各縣市稅捐稽徵處則公布地方稅欠稅名單,未來將在每年7月1日定期公布,公布內容包括納稅義務人、地址、欠稅稅目、年度、欠稅金額及罰鍰。財政部表示,民國91年公布的是個人欠稅逾1千萬元,營利事業欠稅逾1億元,今年因為立院要求,縮小欠稅金額範圍,營利事業只要欠稅逾5千萬元即公告。
◆ 可惡!欠稅企業到處下蛋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5.01
北、中、南及台北、高雄市全省五個國稅局公布企業積欠營業稅、營所稅彙整名單,從這些資料中,不難發現,企業欠稅手法幾乎如出一轍,都是用不同負責人名義,廣設公司,而不同的公司因為各自有負責人,徒增國家催討欠稅作業困難。
與國際級的企業相比,台灣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很多公司經營者廣設公司行號,本來可能是為了避稅目的,但一旦經營出現困境,卻成為欠稅、躲避國稅局或地方稅捐稽查人員查稅的方法之一。
以台北市國稅局公布的企業欠稅資料來看,光是國產汽車集團,就有國產汽車、世祺、豐禾、禾豐、永鴻等公司,每家公司欠下的營業稅、營所稅從上億到 6000、8000萬元不等;而像安鋒集團吳德美雖有振安鋼鐵的負責人名義,但其安鋒鋼鐵則由選任的管理人來擔任負責人,這讓政府查稅人員追稅無門,相當頭痛。
很多公司資本額本來就都只有數百萬、數千萬元,其中企業的營運流動現金水位也偏低;政府想從這些小司的資產去查扣欠稅,也有如緣木求魚。
金融業 納ECFA三次協商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2010.04.30
金管會主委陳冲昨(29)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指出,金融業已確定列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三次協商,金管會更被通知要隨時standby(待命)。
陳冲更強調,金融業一直都在早期收穫清單,至今沒有改變;且在ECFA正式協商前,雙方金融主管機關會持續交換意見,包括藉機會碰面、電話、傳電子郵件等。
金管會公布兩岸金融三法後,到昨天為止,已有13家金融機構向金管會遞件申設大陸分支機構,預計審查期間兩個月。由於富邦證、統一證送件早,銀行業多半上周才送件,以兩個月推算,第一批核准登陸名單最慢6月底前出爐。
針對國銀申請到大陸設分支機構,陳冲說,一般而言,金融機構申設海外據點的審查時間約兩個月,但銀行文件要準備齊全,金管會才能實質審查,例如銀行營業計畫,應該包括不能作和可以作人民幣業務時的不同因應,讓金管會感受銀行已充分考慮所有狀況。
包括一銀、華銀、彰銀、合庫、土銀、國泰世華等六家銀行,上周一已申請將大陸辦事處升格分行,台企銀則申請設立大陸辦事處;中信銀昨天也向金管會遞件申設上海子行。
證券業的部分,富邦證、統一證已遞件申設大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第一金證則申請設立大陸辦事處。投信業則有寶來投信、復華投信申設大陸辦事處。金管會指出,保險業因為過去早就開放赴大陸設立子行、辦事處,因此在兩岸金融三法公布後,沒有新申請案。
◆ 再見!台灣製造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442&f_ART_ID=245918
財訊 2010/04/29
為什麼IMF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是四小龍最高,失業率也最高?台灣海外生產比重首度破五○%大關,這代表什麼意義?馬英九、蔡英文辯論ECFA,不論贊成或反對,都說是想幫台灣創造或留住工作機會。如果高經濟成長帶來的卻是薪資不漲、就業不增、貧富差距更大,那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大力氣、砸那麼多錢去拉抬經濟成長率?
最近有三個經濟數字很「魔術」,亮麗的數字成長背後,卻有著政府說不出口的隱憂。(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 》345期)
※ 相關報導:
* 柯南出版商 日本小學館進駐高軟
http://www.udn.com/2010/4/30/NEWS/FINANCE/FIN1/5568843.shtml
◆ 社論-財政部這回總該有主張了吧!
【本報訊】2010-04-30 工商時報
在國民黨「17%加1加1」的政策定調下,產業創新條例(產創)上週於立法院審議通過。營所稅稅率的調降須修正所得稅法,但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所提的修正案,都只是將營所稅稅率往下調降而已,並未考慮到營所稅與綜所稅間的稅率差異結構問題。幸好尚有少數立委具備專業,適時提出一些補救措施。其中,賴士葆委員建議將未分配盈餘加徵稅率從10%提高至15%;羅淑蕾委員則建議公司未分配盈餘達資本額一半以上時,須強制分配。兩位委員的版本雖然不同,但關切的問題焦點卻是一致的。
企業的獲利,除了繳納營所稅之外,若將其盈餘分配給個人股東,尚須繳納綜所稅。而根據租稅理論,為了避免對個人的投資利得造成重複課稅,政府可以實施「兩稅合一」,允許企業繳納的營所稅在個人獲配股利課徵綜所稅時扣抵回來,我國目前即採用此制。但不論是否實施「兩稅合一」,對企業課稅還有一困擾的問題,那就是營所稅率若比綜所稅率低,個人股東會有誘因延遲拿取股利,藉以減輕或規避其應納稅負。除了透過時間差的安排,享受租稅遞延的好處之外,如果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則藉用企業保留盈餘的增加,提高淨值與股價,再轉手賣出股票,將「股利所得」轉變成「證券交易所得」,更可巧妙地達到完全逃避課稅的效果。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各國大都以對企業未分配盈餘課稅,縮減企業與個人之間的稅率差距來因應。我國目前亦是如此做法,企業的保留盈餘須加徵10%的營所稅。
我國營所稅稅率原為25%,假設企業獲利100元,營所稅負為25元。若其餘全數分配股利給個人股東,以綜所稅最高邊際稅率40%計算,則在兩稅合一下,投資所得的最終稅負為40元;但若所剩盈餘全數保留在企業,則須加徵課稅7.5元(75元×10%),合計稅負為32.5元(25 元+7.5元),企業分配股利與否的稅負差異為7.5元(40元-32.5元)。如果沒有對未分配盈餘加徵,則稅負差距將擴大為15元(40元-25 元),顯然會有鼓勵企業保留盈餘的誘因效果。由此可見,在兩稅稅率差距過大的情況下,對企業保留盈餘加徵課稅,乃是一項避免租稅造成企業決策扭曲的中性措施,而其要旨即在於縮減兩稅稅率的差距。如今政府決定將營所稅稅率一口氣降至17%,企業稅負從25元變為17元,若所剩盈餘全數保留在企業,加徵課稅 8.3元(83元×10%)後,合計稅負將降為25.3元(17元+8.3元)。尤有甚者,兩稅的稅負差異將提高至14.7元(40元-25.3元),比原來多出7.2元(14.7元-7.5元),勢必大幅增加企業保留盈餘的誘因。
根據估算,在現行企業盈餘分配決策下,我國營所稅平均用於抵減綜所稅的比率大約為三分之一。因此,在兩稅合一下,營所稅稅率調降為 17%,稅收損失的估算,應該將營所稅與綜所稅合併考量才對。在這次產創降稅爭議中,財政部只提供外界營所稅的金額,作為不同版本的稅損比較,未將綜所稅的影響納入,乃係一項不符合兩稅合一專業要求的做法。如上所述,兩稅稅率差異的擴大將改變企業盈餘分配決策,從而更會影響到綜所稅的抵減金額與整體稅收損失的估計。尤有甚者,由於股利是高所得者的主要所得來源,股利發放金額的減少將對高所得者有利,尤其是當這些高所得者把原須課稅的股利轉變成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時,對所得分配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嚴重。這固然是一個高度專業與複雜的問題,但當高層拍板決定調降營所稅稅率至17%時,我們卻從來沒有看到財政部為此提出精確的估算或表達專業的意見。
其實,甫於去年底結束的賦改會對這些問題都曾經有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而亦正因如此才不敢在促產減免稅取消後,一下子將營所稅稅率降得太低。當然,欲減縮兩稅稅率差距,除了加徵保留盈餘稅外,也可以調降綜所稅稅率。但是,這個方法在我國目前的租稅環境下,更是行不通:一方面是會增加控制稅損的困難度,對政府財政產生過大的衝擊,另一方面則是會降低綜所稅量能課稅的效果,對所得分配的惡化火上加油。除非政府願意大刀闊斧地改革,徹底取消所有不合理的減免稅,擴大稅基,恢復綜所稅應有的課稅功能,否則,面對兩稅稅率差距過大的問題,我們只有採用加徵營所稅的方式解決。
為了解決營所稅降至17%所引起的兩稅稅率差距擴大問題,不論是賴委員提高未分配盈餘稅率或是羅委員的強制分配建議,都是可行的做法。只是前者會被解釋成「加稅」;後者則會被解釋成「走回頭路」(因為以前我國曾經實施過),故來自企業的壓力必然很大。我們希望財政部不要再以「樂觀其成」的態度敷衍,而是積極提出主張與辦法。至少,回頭看看賦改會的報告吧!
※ 相關報導:
* 社論-財經首長可別把自己做小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50100375,00.html
台灣大老闆們如此出言恫嚇政府、放話貶抑官員,不但是台灣數十年來不曾見的景象,也是全世界民主先進國家少有,值得嚴肅檢視。
欠稅1308億 財部拚2年內追回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昨公告國內欠稅大戶名單,總計1558件、總欠稅金額1308億元,其中不乏曾經叱吒商場的政商名流,但究竟政府要如何追回這1308億元?財政部賦稅署主秘黃鱺鯤表示,這些欠稅大戶的欠稅總額,只占全國總徵收稅款的2%至3%,占比極低,而且並非所有的追稅有效期限都在101年3月5日,會積極在這兩年內追討。
財稅官員私下坦言,這些欠稅大戶有的潛逃國外、有的已經身故,欠稅追回來的機率微乎其微,恐怕會一筆勾銷。
小老百姓誠實納稅,欠稅大戶卻逃之夭夭,翻開昨天財政部所公布的欠稅大戶名單,大多是老案子,由於立法院在96年3月5日修改稅捐稽徵法,明定政府追討欠稅的時限不得超過15年,此法並訂定為「大赦條款」,因此有些在96年3月5日以前的欠稅老案件,在近一、兩年若未追回,統統一筆勾銷,因此有些欠稅大戶只要再撐一年多,欠稅全將自動歸零。
黃鱺鯤指出,財政部昨天公告欠稅名單,是希望透過輿論力量逼稅,加上國稅局已成立「追追追」專案小組,會針對大額欠稅進行跟監,查看是否有奢華的消費行為,以抓出其隱匿的財產,提報法院或執行處,進行拘提管收,達到催稅的效果。他舉例說,孫道存就是因為欠稅不繳、又生活豪奢,才會向法院聲請管收。
黃鱺鯤強調,昨天公布的欠稅大戶全都已被限制出境,而且不是每一位的追稅期限都是在101年3月5日截止,因為課稅是採分年起算,所以只有在96年3月5 日前的有些欠稅老案件,若未能於101年3月5日前追回,才會面臨過期要註銷,一律不能追討情形。至於96年3月5日後,欠稅大戶每年新增的稅款仍存在,財政部會以限制出境、禁止財產移轉等方式,努力把欠稅款追回。
◆ 冷眼集/欠稅追追追! 政府責無旁貸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特稿】2010.05.02
昨天是所得稅申報起跑日,財政部同步對外公布欠稅大戶「黑名單」,令誠實納稅的小老百姓一陣嘩然,因為富人欠稅,竟然可以在欠稅「大赦條款」保護下,讓巨額的欠稅款不但愈墊愈高,有些拖過15年的黃金追討期,又全部一筆勾銷。讓小老百姓忍不住想問政府,「我也可以欠稅抗稅嗎?」
憲法明文規定,人民有納稅之基本義務。基於此原則下,奉公守法的小老百姓,因擔心一不小心欠稅就會被追繳罰款,只能乖乖誠實納稅,但有些欠稅的政商名流不但債多不愁,欠了一屁股稅,卻照常過著豪奢生活,出入有名車代步,進駐高級豪宅,政府除了亮出黑名單外,可否拿出魄力更具體落實追討。
財政部昨公告的欠稅大戶共1558件,總欠稅金額1308億元,雖然欠稅比例僅占全國徵收稅款5%以下,對國庫稅收衝擊有限,但政府應當明白,真正的衝擊不在於「稅收占比」,而在於「公平正義」原則。
國內的整體徵收總額,豈不是全國逾500萬戶納稅人,一點一滴貢獻累積而起,因此當財政部長李述德,總把稅制改革或調整,須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掛在嘴邊時,小老百忍不住想問,相當於全國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10年費用的欠稅總額,怎能因稅收占比過低、影響有限,而讓這些欠稅大咖長期逍遙法外呢?人民在乎的絕不是欠稅大戶的欠稅總額占比,而是有沒有和小老百姓一樣誠實繳稅罷了。
◆ 欠稅大戶公布 祭「孫道存」條款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公布欠稅大戶名單,外界更關切政府追稅績效。行政執行署指出,目前已將欠稅逾一千萬元的大戶列為「禁奢觀察名單」,如發現有人欠稅不繳、又生活豪奢,將向法院聲請管收。
官員表示,針對欠稅大戶孫道存就是祭出「不繳就管收」的手段,讓國家順利追回三億多元的稅金。過去也曾有股市名人欠稅,被執行處人員傳喚到案,原本堅決不繳,聽到執行官要聲請管收,馬上請家人來繳錢。
不過,財政部昨天公布的前幾名欠稅大戶,有些是已倒閉公司的人頭,有人則是逃亡或死亡,執行人員就算想祭出管收手段也無效。日前一名積欠數億元稅款的民眾被執行處人員聲請管收獲准,最長的半年管收期滿,仍查不到他名下有財產可繳。
排名欠稅大戶第一的黃若谷長年定居美國,又辦理「限定繼承」,行政執行署僅追討到黃若谷名下財產五千多元。
黃任中生前名下無財產,遭管收後,陸續提出土地及花蓮縣長傅←萁、長億集團楊天生等人欠他的債務作擔保;但因當事人提出異議,國稅局對於要不要打官司追討又有諸多顧慮,至今難以執行。
行政執行署強調,欠稅大戶都已專案列管,立法院今年一月通過行政執行法修正案增列「禁奢條款」,可用於限制欠稅、欠罰鍰大戶的日常生活開銷,違禁令者最重可拘提、管收,目前已將欠稅一千萬元以上者列入禁奢觀察名單,將一一檢視。
【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台北市稅捐處副處長林錫祺表示,北市欠稅大戶積欠項目多半是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地價稅等,雖是陳年舊案,但大多有標的物可拍賣,目前台北行政執行處多半都採分期、逐月繳納,不致於變成爛帳。
林錫祺表示,北市企業欠稅最大戶的環亞大飯店,積欠八十七至九十五年度房屋、地價稅共二億四千多萬元,因前負責人經營不善、倒閉,目前行政執行處要求飯店採按月分期繳納。
其次聯業建設欠八十八年至九十七年度房屋稅、地價稅二億二千多萬元,同樣也採分期繳納。
林錫祺說,聯業應是因合建案有糾紛,部分建案賣不出去或是已賣出卻有產權登記問題。
◆ 法部:孫道存條款 未必奏效
【聯合晚報╱記者吳志雲/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昨天公布欠稅大戶名單,之後,相關單位要如何追稅?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官員指出,對於有錢卻不繳稅,又提不出還款計劃的欠稅大戶,執行人員會施以管收手段,讓欠稅戶感受壓力,進而繳交積欠稅款。
日前,行政執行署對於欠稅大戶孫道存祭出「不繳就管收」的手段,讓國庫順利收回三億多元的稅款,由於效果不錯,引發民眾好奇:「政府為何不都這樣做?」但據了解,財政部昨天公布的前幾名欠稅大戶,有些是已倒閉公司的人頭,有人則是逃亡或死亡,因此,即使施以「管收」手段,也未必奏效。
對有些欠稅大戶的欠稅款,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雖有查封、拍賣、限制出境等手段,但欠稅戶若名下沒有不動產等,政府追稅仍是難上加難。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官員說,如果欠稅人無財產可強制執行,只好暫時發出「債權憑證」,待欠稅人有工作或財產時,可以該憑證續行強制執行。行政執行處官員表示,剩下不到兩年的追稅時間,要追討逾千億元的欠稅金額確有難度,對於欠稅大戶動輒「隱匿財產」的情況,仍有賴民眾勇於檢舉。
◆ 曾雅妮的叔叔欠23.7億 名下早沒半毛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縣報導】2010.05.02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昨天公布欠稅大戶名單,茂橘、茂裕兩家公司負責人曾茂昭逃漏貨物稅、營所稅及營業稅合計積欠廿三億七千多萬元,是北區國稅局最大欠稅戶,他也是高球女將曾雅妮的叔叔。
另外,知名鴻禧育樂公司負責人張秀政個人、公司逃漏地價稅、娛樂稅二億三千多萬元,是桃園縣地方稅務局公布的欠稅大戶。
北區國稅局公布北部九縣市欠稅大戶,包括個人一百五十五人、公司一百八十四家,欠稅達三百零四億六千多萬元,其中曾茂昭積欠廿三億七千萬元最多;早年知名的小美食品負責人曾士能在八十九至九十五年間逃漏營所稅、營業稅,積欠七千五百多萬元。
熟悉曾茂昭的地方人士表示,曾茂昭欠稅是十多年前的事,多年前他因欠稅太多,曾被管收半年多,後來曾一度上班,每月薪水被扣三分之一抵稅,但也只還了九牛一毛,現在他名下無財產,欠稅恐難討回。
欠稅1308億 財部拚2年內追回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昨公告國內欠稅大戶名單,總計1558件、總欠稅金額1308億元,其中不乏曾經叱吒商場的政商名流,但究竟政府要如何追回這1308億元?財政部賦稅署主秘黃鱺鯤表示,這些欠稅大戶的欠稅總額,只占全國總徵收稅款的2%至3%,占比極低,而且並非所有的追稅有效期限都在101年3月5日,會積極在這兩年內追討。
財稅官員私下坦言,這些欠稅大戶有的潛逃國外、有的已經身故,欠稅追回來的機率微乎其微,恐怕會一筆勾銷。
小老百姓誠實納稅,欠稅大戶卻逃之夭夭,翻開昨天財政部所公布的欠稅大戶名單,大多是老案子,由於立法院在96年3月5日修改稅捐稽徵法,明定政府追討欠稅的時限不得超過15年,此法並訂定為「大赦條款」,因此有些在96年3月5日以前的欠稅老案件,在近一、兩年若未追回,統統一筆勾銷,因此有些欠稅大戶只要再撐一年多,欠稅全將自動歸零。
黃鱺鯤指出,財政部昨天公告欠稅名單,是希望透過輿論力量逼稅,加上國稅局已成立「追追追」專案小組,會針對大額欠稅進行跟監,查看是否有奢華的消費行為,以抓出其隱匿的財產,提報法院或執行處,進行拘提管收,達到催稅的效果。他舉例說,孫道存就是因為欠稅不繳、又生活豪奢,才會向法院聲請管收。
黃鱺鯤強調,昨天公布的欠稅大戶全都已被限制出境,而且不是每一位的追稅期限都是在101年3月5日截止,因為課稅是採分年起算,所以只有在96年3月5 日前的有些欠稅老案件,若未能於101年3月5日前追回,才會面臨過期要註銷,一律不能追討情形。至於96年3月5日後,欠稅大戶每年新增的稅款仍存在,財政部會以限制出境、禁止財產移轉等方式,努力把欠稅款追回。
◆ 冷眼集/欠稅追追追! 政府責無旁貸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特稿】2010.05.02
昨天是所得稅申報起跑日,財政部同步對外公布欠稅大戶「黑名單」,令誠實納稅的小老百姓一陣嘩然,因為富人欠稅,竟然可以在欠稅「大赦條款」保護下,讓巨額的欠稅款不但愈墊愈高,有些拖過15年的黃金追討期,又全部一筆勾銷。讓小老百姓忍不住想問政府,「我也可以欠稅抗稅嗎?」
憲法明文規定,人民有納稅之基本義務。基於此原則下,奉公守法的小老百姓,因擔心一不小心欠稅就會被追繳罰款,只能乖乖誠實納稅,但有些欠稅的政商名流不但債多不愁,欠了一屁股稅,卻照常過著豪奢生活,出入有名車代步,進駐高級豪宅,政府除了亮出黑名單外,可否拿出魄力更具體落實追討。
財政部昨公告的欠稅大戶共1558件,總欠稅金額1308億元,雖然欠稅比例僅占全國徵收稅款5%以下,對國庫稅收衝擊有限,但政府應當明白,真正的衝擊不在於「稅收占比」,而在於「公平正義」原則。
國內的整體徵收總額,豈不是全國逾500萬戶納稅人,一點一滴貢獻累積而起,因此當財政部長李述德,總把稅制改革或調整,須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掛在嘴邊時,小老百忍不住想問,相當於全國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10年費用的欠稅總額,怎能因稅收占比過低、影響有限,而讓這些欠稅大咖長期逍遙法外呢?人民在乎的絕不是欠稅大戶的欠稅總額占比,而是有沒有和小老百姓一樣誠實繳稅罷了。
◆ 欠稅大戶公布 祭「孫道存」條款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公布欠稅大戶名單,外界更關切政府追稅績效。行政執行署指出,目前已將欠稅逾一千萬元的大戶列為「禁奢觀察名單」,如發現有人欠稅不繳、又生活豪奢,將向法院聲請管收。
官員表示,針對欠稅大戶孫道存就是祭出「不繳就管收」的手段,讓國家順利追回三億多元的稅金。過去也曾有股市名人欠稅,被執行處人員傳喚到案,原本堅決不繳,聽到執行官要聲請管收,馬上請家人來繳錢。
不過,財政部昨天公布的前幾名欠稅大戶,有些是已倒閉公司的人頭,有人則是逃亡或死亡,執行人員就算想祭出管收手段也無效。日前一名積欠數億元稅款的民眾被執行處人員聲請管收獲准,最長的半年管收期滿,仍查不到他名下有財產可繳。
排名欠稅大戶第一的黃若谷長年定居美國,又辦理「限定繼承」,行政執行署僅追討到黃若谷名下財產五千多元。
黃任中生前名下無財產,遭管收後,陸續提出土地及花蓮縣長傅←萁、長億集團楊天生等人欠他的債務作擔保;但因當事人提出異議,國稅局對於要不要打官司追討又有諸多顧慮,至今難以執行。
行政執行署強調,欠稅大戶都已專案列管,立法院今年一月通過行政執行法修正案增列「禁奢條款」,可用於限制欠稅、欠罰鍰大戶的日常生活開銷,違禁令者最重可拘提、管收,目前已將欠稅一千萬元以上者列入禁奢觀察名單,將一一檢視。
【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台北市稅捐處副處長林錫祺表示,北市欠稅大戶積欠項目多半是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地價稅等,雖是陳年舊案,但大多有標的物可拍賣,目前台北行政執行處多半都採分期、逐月繳納,不致於變成爛帳。
林錫祺表示,北市企業欠稅最大戶的環亞大飯店,積欠八十七至九十五年度房屋、地價稅共二億四千多萬元,因前負責人經營不善、倒閉,目前行政執行處要求飯店採按月分期繳納。
其次聯業建設欠八十八年至九十七年度房屋稅、地價稅二億二千多萬元,同樣也採分期繳納。
林錫祺說,聯業應是因合建案有糾紛,部分建案賣不出去或是已賣出卻有產權登記問題。
◆ 法部:孫道存條款 未必奏效
【聯合晚報╱記者吳志雲/台北報導】2010.05.02
財政部昨天公布欠稅大戶名單,之後,相關單位要如何追稅?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官員指出,對於有錢卻不繳稅,又提不出還款計劃的欠稅大戶,執行人員會施以管收手段,讓欠稅戶感受壓力,進而繳交積欠稅款。
日前,行政執行署對於欠稅大戶孫道存祭出「不繳就管收」的手段,讓國庫順利收回三億多元的稅款,由於效果不錯,引發民眾好奇:「政府為何不都這樣做?」但據了解,財政部昨天公布的前幾名欠稅大戶,有些是已倒閉公司的人頭,有人則是逃亡或死亡,因此,即使施以「管收」手段,也未必奏效。
對有些欠稅大戶的欠稅款,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雖有查封、拍賣、限制出境等手段,但欠稅戶若名下沒有不動產等,政府追稅仍是難上加難。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官員說,如果欠稅人無財產可強制執行,只好暫時發出「債權憑證」,待欠稅人有工作或財產時,可以該憑證續行強制執行。行政執行處官員表示,剩下不到兩年的追稅時間,要追討逾千億元的欠稅金額確有難度,對於欠稅大戶動輒「隱匿財產」的情況,仍有賴民眾勇於檢舉。
◆ 曾雅妮的叔叔欠23.7億 名下早沒半毛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縣報導】2010.05.02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昨天公布欠稅大戶名單,茂橘、茂裕兩家公司負責人曾茂昭逃漏貨物稅、營所稅及營業稅合計積欠廿三億七千多萬元,是北區國稅局最大欠稅戶,他也是高球女將曾雅妮的叔叔。
另外,知名鴻禧育樂公司負責人張秀政個人、公司逃漏地價稅、娛樂稅二億三千多萬元,是桃園縣地方稅務局公布的欠稅大戶。
北區國稅局公布北部九縣市欠稅大戶,包括個人一百五十五人、公司一百八十四家,欠稅達三百零四億六千多萬元,其中曾茂昭積欠廿三億七千萬元最多;早年知名的小美食品負責人曾士能在八十九至九十五年間逃漏營所稅、營業稅,積欠七千五百多萬元。
熟悉曾茂昭的地方人士表示,曾茂昭欠稅是十多年前的事,多年前他因欠稅太多,曾被管收半年多,後來曾一度上班,每月薪水被扣三分之一抵稅,但也只還了九牛一毛,現在他名下無財產,欠稅恐難討回。
希臘人1年逃漏稅30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5.02
紐約時報1日報導,希臘雖然債務危機深重,希臘富翁的財富卻四處可見,但就是不會在報稅單上露臉,根據各項研究,希臘民眾一年的逃漏稅金額可能多達300億美元,足讓危機大為緩和。
報導中指出,雅典北郊的富豪集中地區,夏季氣溫動輒攝氏三十五、六度以上,但申報住宅內有游泳池的居民只有324 位。稅務調查員於是動用衛星勘查,結果發現隱藏在豪宅大門後的游泳池多達1萬6974個。
但雖然財富到處可見,根據希臘財政部的統計,去年報稅的1100萬民眾中,申報所得超過13.2萬美元的人,卻只有區區數千人。包括希臘工業聯盟在內所做的各項調查估計指出,政府每年因為逃漏稅損失的稅收可能多達300億美元。
一位報攤的主人普拉柯普洛斯說:「我們必須長大,學習不要欺騙別人,或讓別人欺騙我們。」根據上個月通過的新稅法,希臘的報攤現在必須使用收銀機,開收據給買報紙的消費者。
然而,要改變現況並不容易。專家指出,包羅廣闊的賄賂與貪汙文化在希臘已經根深蒂固,逃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普拉柯普洛斯承認,他和他的朋友過去都會想盡辦法漏稅,但他現在支持政府的新措施。
希臘民眾為了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看病通常會以信封裝現金付給醫生。賄賂官員的行情往往也有一定的行情,例如要獲得廢氣排放的檢驗貼紙,價格是300美元。
專家說,最積極的逃稅者是數目龐眾的小型企業,或經濟個體戶,包括計程車司機、餐館老板、水電工、工程師、建築師、律師與醫生等。
◆ 政府漠視…勞工政策黑洞
【聯合報╱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嘉縣民雄)】2010.05.02
「勞工反貧窮五一大遊行」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下午登場了,反對派遣則是此次遊行重點之一。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表示,政府重視勞工權益,且已責成勞委會與相關部會研擬勞動派遣相關法令;但若非勞工自主集結、遊行,展現團結的力量,政府可能仍採漠視、推諉的作法,不會正視勞工們的訴求。另一方面,我們也關切政府機關的冷漠才是制訂與落實勞工政策的黑洞。
政府相關單位長期漠視公路運輸駕駛嚴重超時工作的事實,直到發生重大事故才急切的檢討;兼職人員時薪長期偏低,直到勞工團體發動抗爭,才於調整基本工資時一併處理;對於弱勢與殘障勞工的進用,懲罰企業不手軟,豈知公部門才是繳交最多罰鍰的金主;人事行政局原本決定自九十八年起,剔除臨時人員領取年終工作獎金,而在引發臨時人員反彈、吳揆關切後,方同意比照公務人員發給年終工作獎金。
若以機構別而論,巧立各種名義,如約用、外包、派遣、承攬等使用彈性勞動力者,公部門的單位數量和比例應大幅領先民營機構;若以單一雇主而言,政府更是彈性勞動力的最大雇主。但每次處理重大勞工議題時,常以優勢的修法地位刻意切割公部門的彈性勞動力,或以行政命令方式便宜處理,視公部門弱勢勞工之權力於無物。
使用彈性勞動力確實是世界潮流,但對勞工所造成的風險和傷害應有相關的保障與協助機制,以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勞委會長期關注日本勞動派遣產業和政府政策的發展,當鳩山內閣考慮「製造業禁止僱用派遣勞工」、勞委會準備修訂勞基法之時,本人支持勞團「政府公部門不應帶頭大量使用派遣」的主張,而且應該由主管全國勞工事務的勞委會各級單位做起(不要忘了,大量的就業服務人員幾乎全是派遣勞工)。如果勞委會「冷漠地」看待自己和其他政府機構所僱用的彈性勞動力,還有立場面對企業和民眾夸談任何勞工政策嗎?
我們期望吳院長不只是感謝勞工在金融海嘯之後的努力,更能督促相關部會真正關注庶民勞工的基本權益,否則勞工們應會給政府更震撼的「教訓」。
◆ 工作貧窮化 勞工下一個難題
自由時報 2010.05.02
〔記者洪素卿、林恕暉/台北報導〕景氣連亮三顆紅燈,政府持續放送「利多」消息,勞工卻群起上街頭、反貧窮,這並非毫無道理。
工時相同 薪資持續降低
主計處資料顯示,景氣復甦下,台灣勞工工時雖然恢復金融海嘯前水準,但平均每小時工作可得的薪資卻持續降低。勞工付出相同的工時、卻無法換取過去的生活水準,工作貧窮化確實可能成為台灣勞工下一個難題。
平均薪資 比前年降低1200元
根據主計處資料,去年十二月我國勞工平均工時達到一百九十一點一小時,已經遠超過九十六年十二月的一百八十三點九小時。雖然工時上揚,但今年十二月受雇員工平均薪資卻未隨之上升,平均薪資四萬兩千七百九十二元,甚至比前年同期降低將近一千兩百元。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要觀察是否有工作貧窮化的問題,可以從勞工每天賺取的報酬、也就是平均薪資來觀察,同時考量其工時是否縮減或增加。如果工時延長、薪資卻沒有相符的加成,但消費指數卻持續上揚,勞工自然就可能面對工作貧窮。
辛炳隆解釋,當工時增加時,若雇主依法給予加班費,照道理,工資增加的幅度應該會高過工時增加的幅度,但現在我國的狀況卻非如此。
22K計畫 拉低大學生起薪
歸咎其原因,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表示,除了因為大學生企業實習(也就是俗稱22K計畫)拉低大學生起薪水準之外,派遣勞工盛行也是重要原因。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勞團要上街頭反派遣。
派遣勞工 年年重當新人
一名隸屬於派遣公司的勞工劉小姐表示,她現在的工作已經做了兩年多,但是因為要派單位跟派遣公司每年簽一次約,也因此,每年她都得重新當一次新人,從「體檢」開始,然後試用期三個月,等一年契約到期,再重新換約。
雖然年年從新人當起,但她聽說有些人情況更遭,因為派遣公司要競標、標到的價錢一年比一年低,結果薪水一年比一年還少。
職訓局 用了不少派遣工
事實上,連勞委會職訓局都用了不少派遣人力。立委林淑芬指出,勞委會把常態性的職業災害服務、訴願業務、政風助理、會計業務都委外,讓仲介公司抽成賺錢,更使勞工工作不穩定,變相規避雇主責任。
另外,林淑芬批評說,坐在職訓局就業服務中心櫃檯者多數都是派遣員工,「未來沒有工作的人,要幫人找工作」,非常荒謬、錯亂,不僅使輔導就業品質下降,職訓、就業服務角色也混淆不清。
人事精簡 業務只好外包
職訓局表示,相關業務外包主要是因應業務執行的實際需要,但為了配合行政院組織編制人事精簡規定,只好委外辦理。但職訓局對於得標廠商都有明確規範,廠商所進用的派駐人力工作權益應依勞基法保障,包括勞、健保以及工資、工時、福利等應有的權益保障,就是要讓這些員工得以穩定工作,順利推動業務。由於這些業務需求確實存在,受雇勞工多數會持續雇用。
◆ 吳揆:派遣制度 6、7年前就有了 綠委轟勞委會去年委外逾6成
【陳文信、單厚之、盧金足/綜合報導】2010-05-02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日回應勞工遊行表示,派遣制度不是這兩年產生,早在六、七年就有這種制度。他強調政府一向重視勞工權益,勞工團體的訴求都會請勞委會仔細研究,凡是能改進的一定改進。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則抨擊,勞委會自己就是剝削勞工最嚴重的部會,其去年委外勞務就占勞務成本的六十一.二%;勞委會下轄的職訓局,委外比例高達七十一.四%。
林淑芬說,各地區職訓中心與就業服務中心,去年度人事決算為九億二千多萬元,勞務採購決標金額卻高達廿三億一千多萬元。民進黨立委黃淑英也批評,政府藉此規避雇主責任,帶頭破壞勞僱關係的穩定性。
黃淑英強調,派遣員工有如過去的「人肉市場」,把勞工稱斤論兩販賣,卻無勞動保障,她要求政府立即檢討政府部門用人制度,避免政府機關繼續假借派遣之名、行真僱用之實。勞委會也應以身作則,不要帶頭踐踏勞工權益,成為推動勞務派遣化的最大幕後黑手。
吳敦義昨日回應勞工遊行表示,陳水扁總統八年任內,外勞人數達到高峰,反而這兩年外勞人數有相當程度減少,這是因為國民黨政府有比較更完整、嚴謹的配套。
對於工會團體質疑政府消滅工會,吳敦義則表示,工會不可能被消滅,雖然工會領導人希望所有人都強制入會,但勞委會考量勞工權益和工會要求,已經在工會法中加入宣示性的條文,要求勞工應加入工會,已經非常妥適。
馬英九總統昨天到中興大學參加「二○一○徵鮮卓越就業徵才活動」時表示,今年失業率目標是拚到五%以下,雖然很困難,但不做不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