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8

研究額顳葉退化症 中研院解開失憶、失智之謎

◆ 額顳葉退化症 致病機制解謎

中央社 2010.08.27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首創以老鼠模式,成功揭開額顳葉退化症致病機制,並加速開發治療的藥物與方法,對額顳葉退化症病患的治療帶來希望。

參與研究團隊的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訪問學者、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坤哲受訪表示,額顳葉退化症為失憶症主要導因之一,造成腦的額葉與顳葉萎縮、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仍無藥可醫。

蔡坤哲指出,額顳葉退化症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中,是第4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而在不到65歲的族群,卻是第2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

蔡坤哲說,研究團隊從額顳葉退化症患者腦部發現有不正常蛋白質堆積,此蛋白質為一種可影響神經細胞活性,稱為TDP-43,原本應存於細胞核內,卻錯位在細胞質堆積。

他說,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將TDP-43的基因大量顯現於實驗鼠的前腦,觀察顯示這些老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比正常老鼠差,且運動功能會因為年齡增長而退化。

對於藉由動物模式誘發額顳葉退化症,蔡坤哲表示,此對瞭解與治癒TDP-43蛋白異常新陳代謝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重大突破。透過此研究模式,科學家將能研發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來醫治額顳葉退化症。

蔡坤哲說,目前已與澳洲實驗室進行藥物篩選合作,而由中研院院士沈哲鯤領導的此一團隊也正在測試一些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

此研究以基因工程首創的疾病動物模式,其成果已於2010年7月27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 治失智症 中研院試新藥

自由時報 2010.08.28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治療失智症又有新契機!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成功從額顳葉退化症的老鼠身上發現,TDP-43蛋白錯位與過度表現為失智症致病主因,已進行測試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

發現TDP-43蛋白錯位為致病主因

腦部額顳葉主管學習記憶,額顳葉退化症將造成失憶、言語喪失,甚至併發成漸凍人。而同樣會出現失智症狀的阿茲海默症,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族群,額顳葉退化症卻多提前在四十至五十歲階段就會發生。

二○○六年的「科學(Science)」期刊刊登美國科學家研究出TDP-43蛋白會影響神經細胞活性,如果人體新陳代謝異常,將會影響數個重要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額顳葉退化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中研院分生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院士帶領的台灣研究團隊,根據這份報告進一步將TDP-43蛋白控制在實驗鼠特定區域的前腦區,克服了基因工程最困難的全身反應情況,觀察到其所呈現的病因,成功藉由動物模式誘發額顳葉退化症,成果刊登在國際「實驗醫學期刊」。

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坤哲表示,額顳葉帶有TDP-43蛋白的老鼠,細胞學的觀察上發現「錯位」現象,也就是原來應存在於細胞核的TDP-43 卻異常堆積在細胞質;利用核磁共振發現實驗鼠的額顳葉體肌萎縮,行為學上觀察也發現運動能力下降,學習記憶功能也比正常老鼠差。

蔡坤哲並指出,此研究另一個重大突破在於揭示了TDP-43的「過度表現」可引發神經病變,科學家將能以抑制TDP-43的藥物進行研發與治療,研究團隊已與澳洲一座實驗室進行藥物篩選合作,測試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

蔡坤哲說,額顳葉退化症未來可望將有專屬藥物醫治,不必再像現行採用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但對於失智症的症狀,可能可以通用治療。



◆ 中研院 解開失憶、失智之謎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8.27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院士率領的本土研究團隊,花了4年時間培養出罹患額顳葉退化症的病態老鼠,同時也解開失憶、失智、失語及肌肉萎縮等退化性疾病的致病機制,有助於研發藥物,緩解這些疾病帶來的痛苦。

這篇研究論文已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坤哲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長久以來失憶症無藥可醫的窘境,將可獲得解決。

蔡坤哲表示,額顳葉退化症是造成大腦額葉與顳葉萎縮,進而引發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俗稱「漸涷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主要原因。 2006年美國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DP-43」的蛋白,會影響神經細胞活性,一旦這蛋白新陳代謝異常,會引發額顳葉退化症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但卻不知其致病機制為何。

中研院研究團隊從中找到契機,先培養病態老鼠,在老鼠前腦區的海馬迴、大腦皮質區等特定部位,產生過量TDP-43,再測試觀察非神經細胞增生及不正常蛋白表現等情形。結果發現這些老鼠變笨、肌肉也明顯無力。

研究並發現,有助於老鼠學習記憶的蛋白減少,抑制學習記憶的蛋白則異常增加。非神經細胞數量也增加,以及蛋白出現在不該出現的錯誤地方,導致大腦萎縮,大腦重量變輕,大腦神經細胞數量變少,在在顯示在過量TDP-43的作用下,牠們確實變笨。

蔡坤哲表示,目前臨床上治療失憶、失智及失語等額顳葉退化症,均採用阿茲海默氏症藥物來症狀治療,效果非常有限,病患症狀持續惡化,束手無策。

但如今中研院揭開額顳葉退化症致病機制的老鼠模式後,蔡坤哲認為,今後科學家可研發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治療額顳葉退化症引發的失憶、失智、失語及肌肉萎縮等大腦退化性疾病。

據了解,中研院已和澳洲某實驗室進行藥物篩選合作,並開始測試一些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

※ 相關報導︰

* Elevated expression of TDP-43 in the forebrain of mice is sufficient to cause neur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mimicking FTLD-U
http://jem.rupress.org/content/207/8/1661.abstract?sid=51c7f36c-ff82-4849-a3c1-4fe9f223c681
Kuen-Jer Tsai, Chun-Hung Yang, Yen-Hsin Fang, Kuan-Hung Cho,
Wei-Lin Chien, Wei-Ting Wang, Tzu-Wei Wu, Ching-Po Lin,
Wen-Mei Fu, and Che-Kun James Shen
JEM vol. 207no. 81661-1673
Published July 26, 2010,
doi: 10.1084/jem.20092164
科學家在漸凍人症上的突破
「跳躍基因」或促成早衰症候群
華裔科學家確認 ALS 相關基因
科學家揭開新生兒第一個字的祕密

腦部海馬迴縮水先於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研究發現維持適當腦功能需要 amyloid-beta
研究證明阿茲海默症、唐氏症與動脈硬化症之間關連
耶魯發現 amyloid-beta 與 prion 在阿茲海默症中的關係
美阿茲海默症新診斷標準 納入生物標記

減掉脂肪保持精瘦的新方法
老化基因主宰壽命、免疫與恢復力
青少年少吃鹽成年後高血壓機率降30%

1 則留言:

fsj 提到...

高錕罹患失智症 妻:好想早點認識失智症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11.29

高錕,光纖之父,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研院院士高錕,終其一生致力於光纖通訊,被譽為光纖之父,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但現在的他罹患失智症,模樣就跟一般失智老人一樣。高錕夫人黃美芸下午在一場專題演說中感嘆,要是自己能早些認識失智症,就能早點幫助夫婿。

在夫人陪同下,罹患失智症多年的高錕近日抵台。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失智症,黃美芸接受國科會邀請,下午發表專題演講「失智症對個人及家庭之衝擊」為題。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指出,高錕教授努力奮鬥歷程,足以成為國內學子的榜樣,儘管不幸罹患失智症,但高夫人化悲痛為力量,站出來呼籲世人應重視失智早期徵兆,讓人欽佩。

黃美芸感傷地說,夫婿2003年罹患失智症,但之前幾年,他常忘東忘西,出門前總是找不到鑰匙及錢包。家人本以為只是迷糊,還會開他玩笑,完全沒想到這就是失智症的前兆。

黃美芸指出,當時全家人都認為高錕是個迷糊教授,這些迷糊應該都是正常老化與健忘,直到失智症狀越來越嚴重,她陪夫婿就醫才發現失智症,但已經太晚了。

得知先生罹患失智症時,黃美芸簡直無法置信,滿是憤怒與難過,儘管先生身體健康,人就在身邊,但她感到另一半的靈魂不見了,就像是陌生人。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人逐漸改變,從一個天資聰穎、敏銳機智的全球知名科技教授,變成失智症患者,剛剛才說過,轉個身馬上就忘記,連家人也都快認不得,讓黃美芸相當痛心。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遺憾沒能早些認識失智症,是許許多多的家屬共同的心聲。這次高夫人就是希望藉由自身慘痛經驗,喚起民眾對於失智症的重視。

能夠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智商應該遠高於常人,經常動腦筋,為何還會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協會顧問劉秀枝教授指出,多動腦、多唸書確實可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生,但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她也說多唸書、多動腦,能夠提高「知能存款」,有效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時間,並降低症狀。但如果這個人原本就會罹患失智症,儘管多動腦筋,常與人互動,還是會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