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2

歐桿菌奪命 元凶非西班牙黃瓜

◆ 歐桿菌奪命 元凶非西班牙黃瓜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81535

公視新聞 2011.06.01

歐洲的毒黃瓜危機持續擴大,死亡總數已經達到16人。不過出人意料的是: 德國漢堡的衛生單位宣布, 一直被當作禍首的西班牙黃瓜經過檢查, 發現它帶有的大腸桿菌, 跟引發嚴重疫情的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不一樣;也就是說, 到現在還無法確定致命的病原, 到底從哪裡來, 讓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德國漢堡衛生當局表示,他們在兩條西班牙小黃瓜上發現的大腸桿菌,跟患者糞便樣本中分離出來的O104大腸桿菌並不一樣。所以到底是什麼產品上所帶有的O104大腸桿菌,在歐洲釀成這波嚴重的腸炎,和致命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目前仍然沒有確切答案。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省農業部長,31號前往被德國指為汙染源頭之一的阿爾梅里亞,帶頭生吃當地溫室產的小黃瓜,控訴德國和歐盟沒有明確證據,就把責任扣在西班牙小黃瓜頭上,製造恐慌。西班牙農業部長更要求德國漢堡當局把所有的調查資料公開。

歐盟表示,雖然德國初步分析出,大腸桿菌來自西班牙阿爾梅里亞,馬拉加兩地,以及荷蘭或丹麥的小黃瓜,但由於運送路途遙遠,也不排除是在途中受到大腸桿菌汙染。

這波大腸桿菌汙染規模前所未見,目前德國境內已經有超過千人感染,其中超過三百人感染的是毒性較強的O104大腸桿菌,31號德國和瑞典各有一名患者因而死亡,總死亡病罹攀升到16人。瑞典患者也成為德國以外第一個致命的病例。而根據歐盟統計,瑞典已經有將近40個病例,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和瑞士也都陸續出現病例。俄羅斯30號已經宣布,暫時禁止進口西班牙和德國進口的小黃瓜,番茄和生菜,德國也持續呼籲民眾,不要生吃這類的蔬菜。

※ 相關報導:

* 新華網:德國腸病感染源霧裏看花 致病菌十年內毒性倍增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01/c_121484096.htm

實驗室化驗已初步證實感染源並非西班牙黃瓜,衛生防疫當局不得不重新開始探尋感染源。同時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說,導致德國這次疫情的特殊病菌過去10年間毒性增加了兩至三倍。正在對本次疫情致病菌整個基因序列進行研究的卡希還說,新菌株堪比希臘神話中羊身、獅首的神獸,因為它集多種病原體的基因特徵於一身,具體原因仍需調查。他領導的研究團隊預計可於本週末公佈病菌基因序列研究結果。

* 難以阻擋的抗藥性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234&f_ART_ID=321278

治療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方法有限,製藥公司目前只有生產少數新類型的抗生素,而對於變化多端又頑強的革蘭氏陰性細菌,目前的研發線上根本沒有任何新藥。這些不利的因素都意味著,醫療中心的大災難可能很快就會波及到其他更多的群眾。



◆ 歐奪命大腸桿菌 元凶非西班牙黃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today-int3.htm

西班牙撂話控告並索賠

自由 2011.06.02

〔編譯羅彥傑、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綜合報導〕德國疾病管制局一日表示,致命性大腸桿菌疫情在德國持續蔓延擴大,感染者已超過一千五百人,且最嚴重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患者一天內就多了近百人。同時,在德國漢堡市當局承認西班牙黃瓜不是此波大腸桿菌污染源後,西班牙已揚言控告漢堡索賠。

德國科學家與衛生官員表示,已找出此波大腸桿菌疫情的病毒株,但尚無法說明病源。農業部長艾格納說:「大多數生病的患者都吃了黃瓜、番茄與葉萵苣,而且主要在德國北部。現在必須回溯運送路徑,查出這些蔬果是如何送到那裏。」

德國當局仍找不到汙染源頭

德國當局一開始直指一些黃瓜來自西班牙,但漢堡市衛生局一日坦承,進一步化驗顯示,西班牙黃瓜不是元凶。由於西班牙十五萬公噸的農產品在歐洲恐慌下滯銷,估計損失超過八十二億台幣,西班牙揚言可能要控告漢堡當局。

大腸桿菌是許多國家食物污染疫情的禍首,但「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會造成更嚴重症狀,從出血性腹瀉到罕見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被命名為HUSEC041 (或是 O 104:H4)的變種大腸桿菌,被德國醫界認為是「稀有新變種」,一九九六年就出現在德國一位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患者身上,但當時並未造成重大擴散感染。目前已經確認這波病毒株是從二○○一年在科隆出現過的一起大腸桿菌株而來,但十年來它不但變成可以對抗所有現存的抗生素,也發展出比原先更毒上兩到三倍的新變種。

至一日為止,德國共四百七十人出現HUS,EHEC病例也增為一千零六十四件;死亡人數十七人,包括十六名德國人與一名最近去過德國的瑞典婦女。世衛表示,包括奧、丹、德、荷、西、挪威、瑞典、瑞士與英國等九國,均傳EHEC病例。除兩件病例外,其餘都是德國人,或者最近到過德北的人。



◆ 大腸菌愛女生?感染者多為女性

中央社 2011-06-01

歐洲出現的超嚴重大腸桿菌菌種令人費解地方之一是,大部分受害者為女性。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過去疫情爆發的受害者多為兒童,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出抵抗食物毒素的功能;但此次德國的狀況是,受害者多為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成年人。

科學家們不明就裡。

其中1個說法為,感染大腸桿菌者多半喜愛食用他們認為健康的食品,因為這些食物熱量較低(如黃瓜),或因為它們是有機農產品。

然而科學家警告,這種看法太過想當然爾。

柏林夏里特(Charite)醫院葛柏(Ulf Goebel)醫師表示,原因可能僅在於女性體質較男性更適合這種特定的菌種(生存)。

美國1994年曾出現這種罕見大腸桿菌菌種的病例,且同樣地受害者多為平均年齡為36歲的女性。目前研究人員正進行大量精密的工作,以確認大腸桿菌的起源,比如研究這個菌種的DNA。

然而葛柏醫師表示,要想獲得真正突破,就必須如同偵採一般,也就是直接詢問所有存活病患,他們吃了什麼,以及食用的時間,並加以比較,以出其中的模式。(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 護國人健康 8塑毒擬升級列管

中央社 2011.06.01

環保署今天召開學者專家毒諮會,會議建議結論出爐,擬將8種塑化劑全數列管,DMP、DOP、DINP、DIDP、DEP列管為第1類毒化物;DBP、DEHP、BBP列管為第1、2類毒化物。

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包含DBP、DMP、DOP、DEHP、DINP、BBP、DIDP、DEP,原本環保署將DOP列管為第1類毒化物,DBP、DEHP、DMP列為第4類毒化物,其他4種(DINP、BBP、DIDP、DEP)尚未列管。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分析,這8種塑化劑中具定香劑功能的是DBP、DEHP、DMP、DEP;被廣泛用為塑化功能的有DBP、DEHP、DOP、BBP、DINP、DIDP,其中DINP、DIDP能取代毒性較強的DEHP功能。

環保署於今天下午召開毒性化學物質學者專家諮詢會議,會後於晚間公布會議建議結論:DBP、DEHP從第4類改納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DMP從第4類改納為第1類毒性化學物質管理,並新增BBP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DINP、DIDP及DEP為第1類毒性化學物質。

環保署說明,DEHP、DBP及BBP目前在歐盟列為生殖毒性物質,其餘PAEs雖生殖毒性沒有那麼強,但該類物質在環境中有不易分解及累積的特性,仍會危害國內環境及國人健康。

學者專家做出上述建議結論,環保署長沈世宏說,有必要從嚴管制疑慮塑化劑,給民眾有更安全的環境。至於提高塑化劑列管類別,會否影響塑膠工業業者?他說,從嚴監督列管毒化物是環保署應該要做的事,盼透過更嚴謹的制度,來小心維護民眾飲食與環境的安全。

環保署目前列管毒化物類別,包括第1類、第2類、第3類、第4類。

環保署表示,毒諮會後將儘速辦理預告、公聽研商、公告等行政作業程序。

※ 相關報導:

* 哪些產品有塑毒?關鍵搜尋馬上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3111.shtml

資策會緊急建置「起雲(塑化)劑檢測站 」,整合官方與民間的檢測結果,讓民眾隨時都可查到最新結果及相關報導。

食品添加物「起雲劑」竟含「塑化劑 」
你吃的菜乾淨嗎? 清洗蔬果四步驟
本土洋桔梗新品種 花色更粉嫩

超級細菌奪命 恐襲全球
科學家確認讓病毒變致命的血液成份
研究者發現輪狀病毒治療方法的漏洞
霍亂弧菌如何變得具有傳染性?
超級病菌:C-diff 為何如此致命?
結核桿菌利用體內幹細胞來保護自身

使細菌的抗藥性逆轉
中研院研發更強抗生素 再戰頑強細菌
微波轟炸 殺死外來入侵物種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檢方 擴大追8類塑化劑流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276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1.06.01

食品、飲料含塑化劑事件越演越烈。檢調單位決定擴大追查。高雄地檢署今天發函給環保署,要求提供塑化劑製造商、進口商名單資料,從最上游擴大追查塑化劑流向。檢調追查重點除已知違法使用的DEHP、DINP,也包括其他六種塑化劑,把所有可能被添加的塑化劑都列入。

高雄地檢署上午以最速件方式,發函給環保署要求提供8種塑化劑的製造商、進口商名單,供檢調警人員追查其流向,是否有使用於飲料、食品、化妝品、香水中,追查塑化劑項目除DEHP、DINP外,也包括DBP、BBZP 、DMP、DBP、DOP、DEP等。

根據環保署列管資料,目前DEHP等塑化劑被列為第四類毒化物控管,製造商、進口商只需以年為單位向環保署報備使用數量,國內約有製造商、進口商、公私立檢驗單位、化工原料行340多家,去年約使用200多公噸塑化劑,雖然環保署清查流向後認為除昱伸、賓漢外,列管的製造商、進口商塑化劑流向並無不法,但檢方仍決定再擴大追查。

環保署已政策決定,把塑化劑由第四類毒化物改列為第二類毒化物,為加快列管腳步,提前於今天下午召集專家學者召開毒化物諮詢會議。

應邀出席的成大教授、環評委員李俊璋,在實驗中已證實有添加塑化劑的妊娠霜,可能透過胎盤、羊水影響胎兒,早已力主應將塑化劑改列為第二類毒化物。預料下午的會議將無異通過將塑化劑改列為第二類毒化物,環保署也將後續再召開跨部會協調會、公聽會,預料最快一個月可完改列作業,並完成公告。



◆ 追查塑化劑 香精原料也受污染

中廣 2011/06/01

追查塑化劑污染,又有新發現!衛生單位鎖定香精原料深入調查,發現宜蘭縣境果醬製造商「臻傳統企業公司」,因為使用千賓的香精原料,導致所生產的「鳳梨醬」與「百香果醬」也受污染,宜蘭縣衛生局漏夜稽查,現場查扣已遭污染的果醬外,並勒令業者將剩餘原料立即退回千賓香精原料有限公司,目前正就產品進貨、出貨資料,持續追查果醬的販售流向。

※ 相關報導:

* 賓漢下游千賓 毒果汁賣12縣市
http://www.nownews.com/2011/05/31/11490-2716727.htm

板檢從千賓帶回97公斤起雲劑,以及100多公斤濃縮果汁,而千賓公司先前轉賣地區,其實早就遍及12個縣市、20多個更下游的廠商。

* 千賓香料製魚餌 釣客:魚愛吃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5310294&pType0=aALL&pTypeSel=0

新北市衛生局密集清查毒塑起雲劑,稽查過程卻有令人噴飯的有趣發現,魚兒似乎也愛吃塑化劑,釣客的密訣就是用千賓公司的香料製作魚餌,還指定鳳梨口味,魚兒愛吃易上鉤。

* 卡車滿載果汁落跑 金果王滅證?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2124.shtml

金果王公司昨天企圖湮滅證據,檢調緊急搜索,追回、查扣被運走的二噸以上可疑果汁,立即查封金果王相關人員財產,並以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罪嫌,連夜偵訊業者陳阿和、次子陳益全及卡車司機等三人。

* 50嵐塑汙源 來自「大湖草莓農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3122.shtml

業者說,百香果濃縮汁他們送驗過並沒有驗出塑化劑,懷疑可能是裝濃縮汁的塑膠桶或是塑膠袋出了問題。

* 牛樟菇含塑? 長庚生技喊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2774.shtml

台塑集團上午發布新聞稿澄清,並強調將針對食工所5月31日針對同一樣品複驗,檢驗結果與其第一次檢驗有極大出入,兩次檢驗結果前後矛盾事件提出質疑,並懷疑食工所進行的第二次檢驗受到污染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長庚生技已正式向食工所進行申訴,展開行政救濟程序。

* 中油美妍產品 也含塑化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2737.shtml

衛生局稽查人員是在上午前往嘉義市民生南路的中油煉製所,驗出中油生產的美妍生物科技產品中,含有DEHP及DINP兩種塑化劑,因而緊急要求下架,並對庫存產品予以封存。



◆ 鱒魚 鱸魚 驗出致癌禁藥

自由 2011.06.0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塑化劑查驗才剛開始,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又在市售的鱒魚以及加州鱸魚身上分別驗出不得檢出的動物用藥—硝基呋喃代謝物以及磺胺嘧啶。

衛生署已請地方衛生局會同農業機關,追查供應來源,其中,鱒魚來自苗栗縣高山青養鱒場;加州鱸魚則是來自新北市十全水產行。

衛生署這次是在例行執行市售食品動物用藥殘留監測中發現上述違法案例。這次四月份的聯合監測,共抽驗香魚、田雞、牛蛙、鱒魚以及鱸魚等共35件,發現兩件有違法殘留。其中鱒魚檢出硝基呋喃代謝物0.01ppm,一件加州鱸魚檢出磺胺嘧啶殘留達0.313ppm。

衛生署中區管理中心周秀冠指出,硝基呋喃代謝物為廣效性抗菌劑,其致癌性及致基因突變性風險不可忽視,歐盟及美國等國家已公告禁止使用於產食動物,我國農委會也已經公告全面禁用,在食品中不得檢出。

磺胺嘧啶也是抗菌劑,雖然聯合國糧農組織針對磺胺劑於雞肉、牛羊豬等組織,訂定每日可接受攝取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每公斤體重零到50微克。不過,依據我國「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水產品中鱸魚的殘留規定為「不得檢出」。



◆ 從頭堵塑害 食品業者需設專業人員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6.01

塑化劑風暴打趴了食品、飲料業,衛生署提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已送到行政院,最快下午完成行政院版。衛生署透露,為了遏止類似昱伸、賓漢的黑心業者,修正案中要求,一定規模的食品業者需設置食品專業技術人員,同時也加重違規罰責,最高罰1000萬元、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塑化劑風暴攪的全台灣天翻地覆,從知名大廠到夜市小攤都難倖免,外界也質疑,對於始作俑者的昱伸、賓漢,現行的食品衛生管理法處罰過輕,僅能處罰款6萬到30萬元,刑責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立法院國民、民進黨團及行政院已有共識,要趕在6月14日前立院本會期結束前通過修法,對不肖業者加重處罰。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表示,昨天衛生署已趕在一天內跑完流程,將修正案送到行政院,行政院最快今天下午定案。

蔡淑貞說,修正案中最大的改變在加重罰責,提高罰款金額,可能提高為100萬到1000萬元,同時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蔡淑貞也表示,罰責不可能無限上綱,因為食品衛生管理法畢竟是行政法,處分不可能比刑法重,否則違反比例原則。

這次昱伸原料轉賣中、下游業者,整體產業鏈受傷慘重,修正案也增列對於一定規模的食品業者,必須設置食品專業技術人員。蔡淑貞說,希望改變現行食品添加物僅出於化工人員之手,可能忽略或不瞭解食品特質。

蔡淑貞也說,衛生署已經公告,要求民國101年加入HACCP認證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的餐飲業、水產業、肉類加工食品業,都要設有食品專業技術人員,這次修法將擴大要求更多業者納入,例如可能包括這次的飲料、膠囊錠粉狀等五大類食品。



◆ 成大:台灣室內灰塵DEHP 世界最高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即時報導】2011.06.01

成功大學昨天發表研究指出,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最常用的塑化劑之一)含量「全世界最高」;木質地板或打蠟也會使室內塑化劑濃度變高;過度使用塑膠容器還會提高孩童氣喘機率,或讓女童性早熟。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呼籲政府,在化妝品、保養品內應該全面禁用塑化劑,器皿則要訂溶出標準,民眾在生活習慣上也要「自我覺醒」、少用塑膠。

※ 相關報導:

* 爸媽別慌! 「小弟弟」不到2公分再就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2030.shtml

兒童保健食品相繼「淪陷」,不少家長擔心兒子「小雞雞」太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新生兒陰莖長度未達兩公分,女童不到八歲就有第二性徵,男孩十四歲還不見第二性徵,才需就醫。

* 紙杯餐盒99.9%有毒!業者爆:幾乎都用工業油墨
http://www.nownews.com/2011/05/31/327-2716690.htm

現在有印刷業者爆料,不只是塑膠品,坊間隨處可見的便當盒、飲料杯等紙製容器中,「有99.9%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工業用油墨」,此外,「食用級」油墨每公斤要價2千元,比「工業用」貴了超過6倍

fsj 提到...

家中塑毒濃度 台灣冠全球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1-06-02 中國時報

塑化劑DEHP不但會造成「小弟弟」發育不良,也會引發女童性早熟!成大研究團隊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台灣居家環境因高度塑膠化,室內DEHP濃度遠高於世界各國,其中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占九十%;居家環境過度使用塑膠製品,導致女童性早熟及兒童罹患過敏氣喘風險升高。

成大副校長蘇慧貞及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領導研究團隊,從民國九十六年七月起,對一九三名二到十二歲兒童,展開三年追蹤研究,這是我國首度對室內DEHP暴露,對兒童健康影響進行有系統的大規模調查評估。

李俊璋指出,DEHP普遍應用在各種生活用品,從各種塑膠製品、化妝品、清潔劑、衣服、玩具、地板等,無所不在。

研究團隊分析比較一般兒童、性早熟女童及有過敏氣喘兒童的尿液發現,性早熟女童的DEHP代謝物濃度竟是一般兒童的四.五倍;過敏氣喘兒童是一般兒童的一.三到二倍。證實居家環境過度使用塑膠製品,女童性早熟及兒童罹患過敏氣喘風險會明顯升高。

研究團隊並追蹤發現,台灣一般居家環境灰塵,每克灰塵含DEHP平均濃度高達含一.三七毫克,居全球之冠。李俊璋說,國際間發表的研究報告,很少國家超過一毫克,「我們的濃度是全世界最高」,灰塵中物質高達九十%是DEHP。地板經常打蠟,或父母在塑膠、橡膠、油漆、殺蟲劑或化妝品等工廠上班,家裡DEHP濃度也顯著偏高,最高可達一般家庭的二倍。

李俊璋指出,各種家品電纜線使用時或待機狀況下,溫度升高也會釋放出DEHP;使用微波爐加熱保鮮膜包裝食品也是居家室內DEHP濃度升高的主要汙染源。



◆ 成大教授:台灣過度塑化 自我覺醒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4419.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1.06.02

塑化劑風波延燒,成功大學昨天發表研究指出,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最常用的塑化劑之一)含量「全世界最高」;木質地板或打蠟也會使室內塑化劑濃度變高;過度使用塑膠容器還會提高孩童氣喘機率,或讓女童性早熟。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呼籲政府,在化妝品、保養品內應該全面禁用塑化劑,器皿要訂溶出標準,民眾在生活習慣上也要「自我覺醒」、少用塑膠。

這項研究由成大副校長蘇慧貞、環醫所教授李俊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李家偉等人共同合作,在國科會「永續發展整合研究成果發表會」上發表。他們從大台南地區挑選一百九十三戶,每戶挑選幼兒最常活動的五個地方採樣;李俊璋指出,從中位數看來,每克的灰塵含了1.23微克DEHP,比起十五年內歐洲、美國的研究都高出許多。

研究團隊另採七十一位性早熟女童的尿液分析,發現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濃度是正常女童尿液中的一點三至兩倍,李俊璋認為,DEHP會刺激女童大腦神經中樞,讓她們第二性徵提早發育。

李俊璋指出,不少室內裝潢採用木質地板,上面的亮光漆和防水層就可能有塑化劑,打蠟時蠟油中也可能有。李家偉則說,電器的電線外皮有塑化劑,如果疏於打掃,通電時電線溫度提高,塑化劑可能揮發附著在灰塵上,或逸散到空氣中。建議大家電器不用時就拔掉插頭,「不只節能減碳,也保護身體健康。」

「台灣已經過度『塑化』。」李俊璋認為,某些攤販不想洗盤子,就在盤子外面套一層塑膠袋,「塑膠袋耐熱是保證『不變形』,不代表『不溶出』塑化劑!」他也不建議用塑膠奶瓶幫小孩泡牛奶,萬一洗瓶子刮傷內壁,下次泡就溶出更多。要吃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最好買回家倒在盤子裡,「用那種容器我不敢吃!」

李俊璋強調,他不是希望政府「全部禁掉(塑膠)」。他舉例,化妝品、保養品的定香劑可用天然產物取代,就應該禁用塑化劑;器皿方面,政府應對所有常用塑化劑訂定溶出標準、作「正面表列」,告訴廠商什麼能用。

※ 表解詳見原站。



◆ 藥品檢出塑化劑 限3天自清

中央社 2011.06.02

生達製藥和中國化學的藥品相繼檢出塑化劑,問題藥品下架回收,行政院衛生署限令製藥業界3天內自清,請製藥公會通知160多家本土藥廠清查原料是否遭黑心起雲劑入侵。

生達化學製藥生產的抗胃酸劑「保胃懸乳液」及中國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益胃片」昨天分別被澳門、香港驗出塑化劑DIBP、DEHP,問題藥品均被要求下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今天指出,已行文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通知160多家cGMP藥廠,從源頭徹查製藥原料是否含昱伸、賓漢起雲劑,這將比檢查每項成藥是否含塑化劑,來得有效率。

衛生署也透過駐外單位,向澳門政府了解生達「保胃懸乳液」的塑化劑DIBP檢出量,也請廠商儘量重驗藥品,儘快釐清真相。

※ 相關報導:

* 生產、申報差很大 消失塑化劑哪去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5171.shtml

南亞、聯成是我國生產塑化劑DEHP的主要廠商,南亞光在98年就製造33萬噸,然而到了去年實際申報總量卻驟降至8.9萬噸,且全台業者的塑化劑製造總量為10.9萬噸,相差甚大,環保署今天上午要求南亞提出說明。

* 塑化劑未申報 告發20廠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5845.shtml

全台灣僅有南亞、聯成和溢倫3家製造塑化劑DEHP廠商,其中聯成下游廠商有18家未合法申報使用,加上隱匿未報的意勝和金童公司,環保單位共告發20家廠商。



◆ 義美 六千萬實驗室逃過風暴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桃園縣報導】2011.06.02

黑心塑化劑食品風暴席捲全台,老牌食品大廠紛紛中箭,老字號的義美食品當年安然度過三聚氰胺毒奶事件,這次也未受波及,廠內斥資六千萬打造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功不可沒。

義美六年前購進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為原料把關,義美協理蔡永富表示,所有原料都必須經過食品安全研究室檢測,確定無害後,才會進入生產線,「塑化劑食品爆發前,公司早已嚴格把關多年。」

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表示,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可檢測到百萬分之一的細小微粒,瘦肉精、三聚氰胺、防腐劑和塑化劑等都無所遁形,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也是全台廿一個衛生署認證可檢驗塑化劑的實驗室之一。



◆ 台灣塑毒品繞地球跑 15國警戒

【黃天如/台北報導】2011-06-02 中國時報

台灣為全球首例發現在食品中添加塑化劑的國家,衛生署證實,截至目前清查結果,共有六十七種含塑化劑的產品,分別出口到全球十五個國家或地區,我國均已個別通知,並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署指出,這十五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歐盟、香港、越南、菲律賓、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南非、阿根廷、埃及、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門。

王嘉源、楊芬瑩/綜合報導

台灣食品遭塑化劑汙染危機在國際間延燒,南韓、菲律賓及馬來西亞一日都宣布禁止銷售遭汙染的台灣食品,菲、馬兩國並決定禁止進口相關產品。美國與加拿大食品檢驗局也高度警戒,要求進口商及零售商提防遭塑化劑汙染的台灣飲品及食品。

大陸國家質檢總局公告,六月一日起按台灣主動通報的塑化劑汙染品項,暫停進口九家企業共十八項產品,包括昱伸、賓漢公司的添加劑,統一、家鄉等公司果汁與運動飲料。同日,港府也宣布,今日中午十二時起,禁止輸入台灣成偉食品生產的盛香珍蒟蒻椰果(香芋口味)果凍,因其含有塑化劑。

※ 相關報導:

* 金果王明知有毒仍出貨 又爆8塑毒果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5140.shtml

士林地檢署追查金果王公司下游廠商,上午會同台北市衛生局人員搜索民權東路2段「開元」公司。檢調發現金果王疑似摻有塑化劑的產品,由6項增至14項,流向至少19個下游廠商,分布在台北市、新北市外,還有基隆、桃園等地。

* 中油柔妍膠囊的DBP 比DEHP更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5176.shtml

受到塑化劑污染的原料是從以色列進口的紅藻,目前還不能確定紅藻受塑化劑污染是從買來時就污染,還是運送裝填材料時受到污染。

* 陸學者:速食麵或含塑化劑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7183/132011060200745.html

中國大陸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最近在論文中指出,大陸市售的速食麵和速食米粉,多數被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和鄰苯二甲酸二酯 (DEHP)不同程度污染。

* 塑化劑污染 五類應檢驗食品是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5137.shtml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整理出常見食品分類,希望幫民眾解惑。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食品藥物管理 缺錢缺人

【吳豐山】2011-06-02 中國時報

台灣諸多飲料和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劑,近日來搞得人心惶惶,市場秩序大亂,進而貽羞國際,令人痛心。此次事件因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主動揭發公布,所以政府一時沒有成為各方抨擊的箭靶,可是徹底追究原因的話,筆者仍然要沉痛的指出: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和人力嚴重不足,才是根本的病灶。

九十七年上任伊始,筆者追隨來自消基會的程仁宏委員和來自行政院消保會的楊美鈴委員,針對我國食品衛生管理的經費、人力和建制,立案展開長達半年的深入調查。九十八年,筆者追隨具醫療專業背景的尹祚芊委員和錢林慧君委員,針對政府對偽藥、劣藥、禁藥的管理經費、人力和建制,立案展開調查,發現藥物管理績效比食品管理更加不堪,不法藥物流竄市面令人怵目驚心,最後提出調查報告,並經內政及財經兩委員會聯席會議決議向行政院提出糾正案。

二案調查期間,我們知悉政府有意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單位仿美國例,組成食品藥物管理局,同仁咸感興奮,認為嚴重不足的管理經費和人力,在管理局成立時應會有效大幅提升。後來管理局果然成立了,也針對被糾正事項做了一些改進,但對最主要的經費和人力不足,卻八風吹不動,令人費解。

筆者淺見以為,一個國家的治理,勢需與時俱進;以中華民國為例,六十幾年前制憲的時候,中央政府在中國大陸,那時的中國大陸是個農業社會國家,所以明文行政院設八部二會。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以後,國家規模蛻變,台灣一地的社會結構與中國大陸截然不同,原有的政府建置已嚴重互不相宜。到了民國八十年代台灣工業化、都市化以後,一大堆新生事務,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務,可是幾十年來,對於這些關係民生的第一等要務,政府卻仍只做象徵性的管理,在經費編列和員額編制上,能少則少,政府主其事者之遠見和魄力,低下到令人搖頭的地步。

經費多少或人力多少是形容詞,不與先進國家比較,易陷於無謂爭論。同仁一起撰寫的兩份調查報告,明載美國、日本乃至於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其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和人力(折算人口比例後)都比我國多出幾十倍乃至於百倍。台灣幅員雖小,但人口眾多,產業發達,廠家萬千,改制食品藥物管理局之後,用在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一年三兩億,人力幾十名;正因為經費人力嚴重不足,所以塑化劑不列在例常查驗項目之列,一朝出事,才驚覺破了那麼大的洞。

坦白以道,不「動員戡亂」後,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已完全沒有必要;假如青年救國團仍然存在,行政院青輔會是不需要的;假如真正講究族群和諧,族群政務可以設個族群委員會,否則有原民會、客委會,為什麼沒有外省人會、河洛人會、新移民會?不需要的機構一大堆,反而現代國家第一要務的食品藥物管理竟只給一丁點錢、幾十名人力,瑟縮在署內的一個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日昨監察院財經委員會巡察食品藥物管理局,發現明年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後,整個部八司六處四署一局一所總員額仍只有八百三十一名,食品衛生管理局雖然同步升級為部內之署,但經費、員額看不出會有什麼長進。當初二案調查完成後,同仁曾認真研析是否應該彈劾?可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十年來換了八個行政院長、九個衛生署長,您說要彈劾誰?更何況責任另半在立法怠惰和司法縱放!

筆者坦言,這種治理國家的要領如果不改,有毒塑化劑為害眾生不會是最後一個滔天大案!我不是江州司馬,但每思及此,同樣淚濕青衫。 (作者為監察委員)



◆ 近四成高年級學童 每天至少一瓶飲料

自由 2011.06.02

〔記者謝文華、胡清暉/台北報導〕飲料加入塑化劑事件震驚社會,兒福聯盟去年針對國內高年級學童調查顯示,近四成學童每天至少喝一瓶飲料,超過七成孩子透露,「爸媽」最常買飲料給他們喝,遠高於孩子自己去買(五成八)的比率。兒盟執行長王育敏昨天受訪呼籲家庭、學校推動喝白開水運動,減少孩童攝入過多的香料和糖分,也遠離塑化劑的危害。

兒盟推喝白開水運動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已要求各級學校如查有可疑產品均立即下架,教育部六月起將不定期稽查,九月起進行第二波抽查。

兒福聯盟二○○七年公布的「兒童日常飲品與飲水習慣調查報告」顯示,四成五國小學童每天至少喝一瓶飲料,有孩子甚至一天喝超過三瓶飲料。對照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台灣孩子每天喝飲料的比率高居世界第二,更有兩成的台灣孩子每天喝的飲料比水還多。調查亦發現,孩子們最愛喝珍珠奶茶和思樂冰。無論男生女生,最常買「奶茶類」,比率逾六成。

兒盟去年另調查孩子的飲品習慣發現,三成九的孩子每天至少喝一瓶飲料,雖比○七年稍減緩,仍高居世界第四,僅次於保加利亞(五成)、以色列(四成一)和馬爾他(三成九),而高於美國(三成二)和法國(二成二)。

兒盟提醒,孩子喝進過多的香料和糖分,對身體造成負擔,美國有研究即指,每天喝一瓶含糖飲料,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一.六倍。

教育部表示,國中小學校園依規定不能販售含糖飲品,限定販賣純果汁、鮮乳、保久乳、豆漿、優酪乳、包裝飲用水、礦泉水等七類產品,果汁則必須是百分百純果汁才可販售。同時,學校對於外訂團膳、餐盒禁止附贈含糖飲料。

王俊權說,教育部每年至少訪視一百間學校,要求各縣市政府配合每學年抽查十%的學校,並列入統合視導項目,作為經費補助參考依據,也會納入校長考績參考,未來將持續加強學校衛生教育宣導。

※ 相關報導:

* 熱門話題-打造多喝水的友善環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60200521.html

對照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各國兒童喝飲料習慣的結果,台灣孩子每天喝飲料的比例高居世界第四,比美國、法國還要來得高。



◆ 家用保鮮膜禁含PVC 102年起實施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1.06.02

生活中吃的用的喝的,連灰塵都有塑化劑,民眾該怎麼辦?環保署今天表示,將在一到三個月內提升塑化劑列管強度;至於在廢棄物管理部分,為避免戴奧辛釋出,未來家庭用的保鮮膜等產品,已公告預計自102年元旦起,禁用PVC、PVDC等材質。

塑化劑風暴持續蔓延,環保署表示,最好避免方法就是「減塑」,民眾在處理食品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袋等製品。

原塑化劑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環保署表示,國內管制強度與歐、美、日、加等國同步,但昨日已開會決定,將塑化劑提升到第一類來管制,採正面表列方式,其他已知的鄰苯二甲酸脂類統統列入第四類管制。

環保署昨日決議,DEHP、DB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M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理;並新增公告BBP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INP、DIDP及DEP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上述7種及DNOP共計8種以外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悉數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環保署預計將於一周內公告,並在一到三個月完成程序後實施。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未來將強化塑化劑的管理,至於查獲產品銷毀部分,已選定北、中、南共6個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液體部分,固體部分送去焚化爐銷毀,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在保鮮膜部分,環保署依據廢棄物管理角度,於去年9月公告,將自102年元旦起,禁止家庭使用的保鮮膜,或零售業者如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消費合作社、雜貨店,或是無實體店面,禁止銷售含PVC、PVDC材質的保鮮膜。

這項公告草案將再經專家小組會議達成共識,並經公聽會等程序後,才會做成最後定案。



◆ 淡水河的魚 檢驗含微量砷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1.06.02

淡水河魚類傳出有重金屬汙染,新北市、台北市上月27日公告禁捕流域,並撈捕4種11條魚送驗,檢驗結果昨天出爐,全部未檢出鉛、鎘等重金屬,但有微量砷,數值在0.43至0.98ppm(百萬分之一)間,立即將結果送交衛生署參考。

市府說,雖然目前世界各國的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都未將魚體含砷納入規範,而且11條魚被檢出的數值低於英國食品規範砷含量的1ppm,不過日前已公告的禁捕令,目前不打算解禁。

日前傳出淡水河因水質染汙,有漁民撈捕遭砷汙染的烏魚、吳郭魚,透過漁市銷售全台。市府農業局雖認為淡水河烏魚、吳郭魚等漁獲量1年僅數百斤,非主力魚種,數量恐難銷售全台,但仍主動到關渡大橋水域,捕撈2條花身雞魚及黑鯛、石鱸和金鯧各3條,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鉛、鎘、甲基汞及砷,以了解河裡的魚受汙染程度。

新北市政府說,上月27日與北市府公告淡水河管制河段,禁止民眾使用網具(流刺網、投網)採捕魚類,若民眾違反規定,將依漁業法處3萬至15萬元罰鍰。

fsj 提到...

歐洲致命大腸桿菌 超毒超抗藥

中央社 2011/06/03

(中央社巴黎2日綜合外電報導)實驗室今天指出,DNA顯示,德國致命大腸桿菌是新菌株,基因組成能解釋毒性為何如此劇烈。

中國華大基因研究院告訴法新社,基因序列顯示1種「全新超毒大腸桿菌菌株」,也發現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華大基因指出,這是種新的血清型菌株,「無關乎先前的」任何大腸桿菌疫情。

華大基因從深圳發布聲明稿指出,正與德國北部的漢堡-艾本德大學醫院(University Clinic Hamburg-Eppendorf)合作,這所大學位處18死、超過2000人感染的疫情中心點。

華大基因指出,初步分析顯示,基因序列有93%類似腸聚集性大腸桿菌O104菌株,只出現在中非共和國,已知會造成嚴重腹瀉。

不過根據華大基因,這種細菌也含有另一種稱作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基因。

衛生專家告訴路透社說,這種新型大腸桿菌或許是人類史上最致命。

這種具高度傳染性的菌株以前從未感染人類,美國也傳出疫情之際,全球各地消費者神經緊繃。

上周起便與德國衛生官員合作的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陶克斯(Robert Tauxe)博士說,這種菌株很可能是歷來最致命。

他說:「我相信是。」不過他說,不清楚細菌為何如此抗藥,沒有證據顯示抗生素會有幫助,「我們很好奇竟然會如此抗藥。」



◆ 錯怪西班牙黃瓜 德國願賠償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6.03

西班牙政府表示,德國誤將歐洲爆發的出血性大腸桿菌(E.Coli)疫源栽在西班牙頭上,現在願意補償西班牙農民的損失。

西班牙總理辦公室聲明說,疫情一爆發,德國和歐盟就說疫源在西班牙,在西班牙反擊之後,德國終於為當初的指控負起責任,願意考慮補償西班牙農夫損失。

聲明表示,德國總理梅克爾告訴西班牙總理薩巴德洛,對西班牙農夫蒙受損失感到遺憾,願意依循歐盟法律尋求解決。兩位領袖同意未來幾天開始雙邊對話,並諮詢歐盟有關當局,共同解決爭議。

西班牙農民被指為疫情源頭以來,每周損失二百萬歐元,可能已有七萬人失業。西班牙一直揚言將採取法律行動求償。

抗生素拿致病菌沒輒

神秘的致命大腸桿菌主要肆虐德國,重災區漢一家醫院2日表示,將致病菌株的基因組定序後,發現它對抗生素有獨特的抵抗力。

漢堡-艾本朵夫大學醫院和中國「華大基因研究院」 (BGI)合作,破解這種致命大腸桿菌菌株的基因密碼。兩國研究人員說,新的大腸桿菌變種以好幾基因構成對抗生素的抵抗力,而且使新變種攻擊力更強,毒性更猛。初步的基因定序顯示,新的抗藥超毒變種是兩種不同大腸桿菌的全新結合,可以解釋這波疫情為什麼如此重大又危險。

目前為止,疫情已蔓延歐洲至少十個國家,18人喪生,將近二千個病例,499人有腎衰竭併發症。

另外,醫學期刊《刺胳針傳染病》報導,研究人員在英國和丹麥的牛乳和人身上發現超級病毒MRSA(抗樂性金黃色葡萄菌)的全新變種。報導引述劍橋大學預防獸醫學資深研究員霍姆斯的話說,這個全新的MRSA變種對公共衛生構成「潛在威脅」。報導說,新病毒對經過高溫殺菌的牛乳、肉和乳製品安全大致上不構成威脅,但乳品農場的工人可能風險較高。



◆ 歐洲毒菌渡海 美發現疑似病例

中央社 2011/06/03

(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在歐洲已造成18人喪生的致命大腸桿菌恐已渡過大西洋,美國衛生官員今天表示,境內有3個人在前往德國旅遊後,疑似因感染大腸桿菌而生病,但並無生命危險。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發言人史肯納(TomSkinner )表示,還在等待血液樣本的檢驗結果,目前尚無法證實此事。這些疑似病例沒有生命危險。

英國健康保護局(Health Protection Agency)稍早表示,英國有7人受到大腸桿菌感染,病例全和德國有關,包括4名德國人和最近去過德國的3名英國人。

在當局調查神秘致死細菌病原的同時,官員今天表示,德國又傳出1起大腸桿菌感染死亡案例,使歐洲的死亡人數攀升到18人,僅1個死亡病例是在德國以外。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巴蒂亞塞維(Aphaluck Bhatiasevi)今天表示,德國這波致命大腸桿菌疫情的肇禍菌株,先前從未在任何疫情中出現過。

官員相信這種大腸桿菌是透過生鮮蔬菜傳播,至於它是否是種新菌株,或者是罕見但已知的菌株首度引發疫情,目前看法不一。



◆ 新型MRSA超級細菌 牛和人類都驗出

路透 2011/06/03

(路透倫敦3日電)英國研究人員在牛隻及一批人類檢體中發現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新種超級細菌,並表示,無法利用標準檢驗法驗出這類病菌。

研究人員表示,對這項新發現感到「憂心」,但進一步指出,可能對某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這種病菌,不太可能經牛乳進入食物鏈造成感染。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學者霍姆斯(Mark Holmes)等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是在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時發現這新細菌。前述知名細菌可能引發乳牛感染乳腺炎致死。

這項新發現今天刊登於「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霍姆斯同僚賈西亞─阿爾瓦雷茲(Laura Garcia-Alvarez)表示:「在人類和牛隻身上都發現新種病菌當然令人擔心,但經殺菌處理的牛乳可避免任何經由食物鏈感染風險。」

金黃色葡萄球菌每年在美國估計造成1萬9000人死亡,遠高於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愛滋病死亡人數;歐洲感染致死數字也類似。



◆ 廣東染色血燕 檢出致癌物

【世界日報╱廣州3日電】2011.06.03

廣東檢驗檢疫局表示,該局承擔的「燕窩及其製品的真假鑑別方法研究」項目課題組首次從一些所謂「血燕」、「黃燕」等染色燕窩中檢出高濃度的亞硝酸鹽,有的含量甚至達到幾千毫克/公斤,對人體危害相當大!據此,各地海關銷毀、退運了多批「血燕」。亞硝酸鹽,也被稱為工業食鹽,在食品生產中亦用作食品著色劑和防腐劑。但是具有很強的毒性,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將會增加患癌風險。

廣州日報報導,查獲的染色燕窩,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窩染色而成,「而且為了追逐更高的利潤,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窩都是質量差、外觀不好看的低價白燕窩,所含的亞硝酸鹽的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達到了幾千毫克/公斤,對人體危害很大。」不過,並不確定是直接用亞硝酸鹽染色,還是染色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而殘留的。

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嚴格限制亞硝酸鹽僅作為肉類等少量食品的護色劑,限量為70毫克/公斤,其他食品(包括燕窩)不允許添加。

「廣州市面上銷售的血燕,確實也有由白燕窩染色而成的情況存在。因為白燕窩和血燕的平均差價,每公斤達到1000至2000元。」廣州海味乾果商會秘書長伍惠漢直接指出,如果街坊購買燕窩,不推薦購買血燕。

據檢驗檢疫系統的專家提醒市民,購買血燕,一定要警惕顏色很均勻的,很鮮紅的,真正的血燕應該是褐色的,顏色不均勻的。「現在燕窩染色的工藝很先進,而且不會掉色,在印尼,5000美金就可以學習燕窩染色。」「燕窩及其製品的真假鑑別方法研究」這一科技專案課題組近一兩年多次從送檢的一些所謂「血燕」、「黃燕」等染色燕窩中檢出高濃度的亞硝酸鹽,而該研究結果也是該課題組全國首次發現的。

※ 相關報導:

* 北京黑心粽子 添加甜蜜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377108.shtml

fsj 提到...

喝調味果汁 且慢 金果王 再爆12種塑毒果汁

【張嘉文/台北報導】2011-06-03 中國時報

士林地檢署偵辦「金果王」產品添加塑化劑,發現收押的負責人陳阿和刻意隱瞞,直到其長子張益誌前晚到案,才再爆公司還有十二種產品有問題,連同之前已知者,至少有高達十九種調味果汁有問題。檢方已緊急兵分十九路前往五股等地工廠、廠商查扣相關產品,追查下游廠商的流向。

據了解,金果王的產品近兩百種,目前已知驗有塑化劑的有黃蘋果蜜、楊桃蜜汁、紅酸梅原汁、阿婆特調酸梅湯、上A柳丁蜜汁和青蘋果汁、金桔檸檬汁、鳳梨汁、水蜜桃汁、杏仁蜜汁、芒果汁、藍莓汁、紅莓蜜汁、紅莓醬、原色酸梅等十五種;另哈密瓜汁、藍莓果粒、玫瑰香蜜及荔枝蜜四種待化驗,共十九種產品有問題。

檢方並查出,彰化地檢署五月廿七日會同新北市衛生局到金果王五股工廠,查出六種有塑化劑的產品,但金果王在上個月的廿三到卅日都還有出貨紀錄,範圍遍及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和基隆。

昨天凌晨,檢方複訊負責調劑原料的負責人長子張益誌、員工陳協曾和知道原料調劑方式的會計林美惠,三人才被突破心防,分別供出除了已被查出的六種果汁原料有摻昱伸公司的起雲劑,公司內還有十二種產品也摻有含塑化劑的起雲劑。三人隨即改列被告,依違法食品管理法和詐欺罪嫌,分別被裁以新台幣十至十五萬元交保候傳。

檢方同時認為此訊息影響民眾權益甚鉅,立刻將有毒的產品名單提供給北市衛生局,通報並追查下游廠商。

※ 相關報導:

* 開元、金果王檢追交易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7347.shtml

桃園縣衛生局繼續追查金果王塑毒果汁流向,衛生局已將開元食品代購的金果王黑心濃縮果汁5860罐,封存在楊梅市的僑泰物流倉庫,但今天進一步查出這批塑毒果汁,已透過開元代購經銷商流入市面或民眾喝下。

* 開元代購含塑果汁 流向800家大餐廳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7355.shtml

檢調單位查出金果王含塑化劑的特調果汁流向開元食品公司等19家業者後,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請該公司到案說明經手果汁流向。初步了解,總計7、800家下游餐飲業向開元食品進貨,包括圓山飯店、西華飯店、美麗信飯店、台南遠東國際飯店及福華飯店等知名飯店和餐飲業者,影響層面相當廣。

* 無法再信任開元 圓山:全面退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7362.shtml

圓山也在5月25號就要求廠商提出檢驗報告,當時開元不但有出示報告,還在5月31日提出產品切結書,保證產品沒有問題,沒想到昨日傳出有問題,讓圓山已無法再信任開元,已全面將開元原料退貨下架。

* 染塑產品近900項 牽扯廠商高達341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7374.shtml

截至中午為止,被驗出塑化劑的品項累積至848項,被牽扯在內的廠商高達341家,回收下架產品已超過百萬件。衛生署擔心,部分遭污染果醬製品恐怕早已製成烘焙麵包、蛋糕,或是流入冰品店,影響民眾健康。



◆ 申報不實 罰聯成下游20廠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1.06.03

環保署追查塑化劑流向有重大發現,查出聯成公司下游廠商約有20家業者,雖向聯成公司購買DEHP產品,卻未依法申報流向,環保署已決定對這20家廠商開罰,每家違規廠商都被處以10萬元至50萬元不等罰鍰。

環保署毒管處長林建輝說,經清查,目前南亞、聯成兩家生產、銷售及流向都有證明,但其中是否仍有偽造不實紀錄或擅自修改數據情況,仍有待調查。

林建輝說,聯成公司98年製造2.2萬噸,99年2萬噸,申報數量也與環保署紀錄一致。但環保署追查發現,有20家廠商向聯成購買DEHP後,卻未申報紀錄其購得的DEHP銷往何處? 與毒管法規定不符,環保署各稽查大隊已將名單交由各縣市環保局處開出處分書。

林建輝說,這20家廠商包括化工材料行、塑化加工業者,由於無法確定其中是否有人轉賣給食品、飲料、化妝品或藥品業者,所以只能先針對其未紀錄申報開罰,也無法公布業者行號。

※ 相關報導:

* 出口須附證明 MIT形象大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64/112011060300076.html

塑化劑讓MIT商品形象蒙上灰!香港和韓國主動要求我國輸出五大類食品都要附上檢驗合格證明,經濟部國貿局昨日表示,即日起公告實施出口商都要附上檢驗證明。我國食品的主要出口國家有十五國,都陸續來關切台灣塑化劑狀況,儘管年出口產值僅逾二千萬美元,但已讓台灣貨形象受創。



◆ 泡麵也毒? 學者︰醬包可能溶出

自由 2011.06.03

〔記者魏怡嘉、洪素卿/綜合報導〕中國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最近在論文中指出,中國大陸市售的速食麵和速食米粉,多數被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不同程度污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表示,我國並未有相關調查研究。

中國市售產品驗出

據南方網資訊,去年十月,柳春紅研究團隊從廣州市各大型超市隨機採購不同品牌和口味的五十六份速食麵和二十五份速食米粉進行檢驗,結果顯示,DBP、DEHP的檢出率超過一半。

其中,DBP和DEHP在速食麵調味醬料中的最高含量達每千克59.38毫克和172.15毫克,速食麵麵體中的最高含量分別為每千克9.28毫克和1.08毫克,速食米粉調味醬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別為每千克16.52毫克和44.75毫克。

論文指出,食品中的塑化劑污染主要來自塑膠包裝材料,另一方面是這類物質擴散到環境中,再反過來污染食物。

柳春紅指出,這篇論文早就寫好,和台灣最近發生的食品飲料添加塑化劑事件並沒有關聯。

中國速食麵消費量已達每年數百億包,論文建議,大陸官方應訂定規範,制定塑化劑標準,加強監測,並展開人群暴露的風險評價。

依歐盟規定,以一個六十公斤的成人來說,一天攝取不能超過三毫克,美國環保署則是規定六十公斤成人,一天不能攝取超過一.二毫克。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速食麵的麵體及醬料都用塑膠包材,麵體經油炸有油,醬料則有油脂,很容易將包材中的塑化劑溶出。台大食科所教授葉安義也說,在泡麵內附的調味油包,多是使用塑膠包裝,即使是鋁箔包、也會使用塑膠內膜,當然有可能溶出。

李俊璋表示,國內速食麵的塑化劑是否也過量?等這波塑化劑事件之後,相關單位可以做全面了解。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蔣丙煌則說,麵體雖經油炸,但其本身是乾的,理應不會自包材中溶出塑化劑,相對來說,醬包是比較有可能溶出塑化劑的,他也支持未來相關單位應對食品中的塑化劑狀況做進一步的全盤了解。

fsj 提到...

昱伸、千賓毒果醬 流入10餘縣市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陳秋雲/綜合報導】2011.06.05

塑毒風暴擴大,烘焙業也遭殃。禍首昱伸、千賓不只製造黑心起雲劑,還自製「問題果醬」,賣至十多個縣市、逾卅家小型烘焙、食品材料與冰品業者。

中華食品安全管理協會昨天邀請全台食品廠商業者在台中舉辦安全研討會,產官學一致呼籲,衛生署應恢復食品添加物全面查驗許可,從源頭查起,嚴格把關。

與會的洪姓業者說,國內食品安全管理多頭馬車,行政院應整合追溯食品來源的系統,從原物料就有效管理,如果塑化劑事件還沒給中央一個教訓,就可見政府漠視民生安全的心態,「年底還要投給這種團隊嗎?」

台中衛生局稽查科長陳元科說,以前認為大陸食品管理落後台灣,但塑化劑事件後,「現在已經不敢說了」。

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目前掌握的問題果醬麵包,源頭來自昱伸與千賓,儘管受害的多是小型麵包店,但黑心麵包關鍵在果醬,會從源頭追查產品流向,範圍不限夜市的十元麵包攤販或店面,但不會特別針對麵包展開稽查。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前所長劉廷英表示,製作蛋糕、麵包的蛋白與蛋黃,不靠起雲劑就有很好的乳化效果,起雲劑一般不會用在製造蛋糕麵包上,若真有使用,多是指麵包蛋糕內的果醬。

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表示,已下架的問題產品,都封存在各縣市衛生局裡,將擇日銷毀,過程會錄影、錄音。至於民眾的損害賠償問題,新聞局長楊永明表示,將參考國際作法,會同消保會研擬求償機制。

※ 相關報導:

* 果醬麵包已染塑 昱伸才撤照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77/112011060500111.html

* 香精染塑 恐更多食品業淪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0601.shtml

黃美娜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香醬並非果醬,是添加於食品內的香精,屬於調味香料,香醬「實在做得太成功了」,香氣及口味都相當濃郁,可能添加在各種調味食品內,影響層面廣泛,她擔心更多的食品業恐將淪陷。

* 中共掃塑毒 逮昱伸東莞代表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78778.shtml

大陸全面掃蕩有毒塑化劑,廣東食品安全辦公室(食安辦)昨天通報,昱伸公司投資的東莞昱延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國東已遭逮捕。

* 金果王老闆 五股大地主涉逃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8773.shtml

檢調追查金果王銷售毒果漿案,查出負責人陳阿和不但是房產大戶,還將子公司金吉王的工廠分租給精品界龍頭LVMH集團,等於是果汁商兼LV房東,每月坐收近百萬元租金。

* 開元下游 逾千家餐廳遭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78819.shtml

塑化劑風暴再扯出金吉王(金果王子公司)的下游業者─開元食品也中鏢,北市府衛生局調查,全國約一千一百家餐廳、咖啡飲品店都遭殃。

* 30年老字號 中盤瑋駿遭塑 流通42家下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72/112011060400116.html

瑋駿公司向大湖草莓農場購買原料,查到「金棗果片」遭塑化劑汙染,已回收封存。瑋駿是卅年老商號,客戶分布台北、桃園和基隆等各大、小夜市,多為剉冰、果汁攤業者,屬於中盤商性質。



◆ 昱伸再爆 麵包糕餅也有塑化劑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彰化縣報導】2011.06.04

被羈押在看守所的昱伸香料負責人賴俊傑,昨天提訊時,拋出一枚震撼彈,主動向檢察官供出,國內有七家知名的果醬、麵包及糕餅烘焙業者,也是他塑化劑的主要客戶。

據了解,檢察官聽了大吃一驚,要求賴俊傑進一步提供下游業者資料,賴也相當配合。檢方庭訊結束,立即關門緊急研商對策,為免問題果醬、麵包擴散,再度重擊消費者信心,決定近日內會同衛生、國稅單位,在北部、中部同步追查。

不願具名的辦案人士指出,果醬和麵包、糕餅市場非常大,尤其都會區,麵包糕點幾乎已取代米飯,成為許多人的主食,如果也含塑化劑,影響非同小可。

彰化檢方昨天再度提訊賴俊傑,同時傳訊賴妻簡玲媛、兒子賴昱伸和賴昱廷,釐清產銷疑點。賴俊傑庭訊時,主動向檢察官表明,他願意再說出一個「業界都知道的商業秘密!」

檢察官追問,賴供稱,使用起雲劑的除飲料和保健食品外,用來塗麵包的各種果醬,為讓「產品」更濃稠、均勻,也都有添加起雲劑。蛋糕、餅乾業為讓產品鬆軟、香濃可口,賣相更好,也普遍在麵粉團、餡料裡添加。

賴俊傑透露,起雲劑只是昱伸的一項產品,他每個月除生產起雲劑外,另向上游金童企業社進貨DEHP塑化劑約五公噸,調製成其他香料香精和食用色素,除賣給協成化工等廠商,也賣給國內果醬、麵包糕點烘焙業者,檢方已掌握七家名單追查。

昨天訊問時,賴妻簡玲媛、兒子賴昱伸、賴昱廷,都同意讓檢方查扣他們名下不動產並凍結帳戶。襄閱主任檢察官陳德芳說,賴家四人名下有十五個帳戶、存款五百多萬元,及十一筆房地。

※ 相關報導:

* 麵包添塑化劑?專家憂被拿來「定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0376.shtml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分析,塑化劑是一種定香劑,可能被不肖業者使用,讓麵包味道更香郁。如麵包出爐一段時間,香味仍濃郁,即可能有問題。



◆ 麵包、餅乾、蛋糕可能都塑化(節錄)

【聯合晚報╱記者林宛諭/員林報導】2011.06.05

塑化劑風暴愈滾愈大,彰化地檢署提訊昱伸負責人賴俊傑供出,含有塑化劑的起雲劑也用到果醬香料,檢方查出果醬香料也流向烘焙業,烘焙品項可能包括麵包、餅乾、蛋糕等商品。且有的起雲劑就是加入麵粉麵糰中,製作麵包、餅干等品項,因此,將進一步確定這些品項中是否也含塑化劑。

彰化地檢署上午召開記者會,襄閱主任檢察官陳德芳表示,前天提訊賴俊傑,他又供出,出貨起雲劑的下游三家廠商有將起雲劑用於果醬香料,即是將果醬香料用於烘焙業。

黑心起雲劑若用於烘焙業事態將更嚴重,檢方隨即通報衛生署食品藥物衛生管理局,大規模前往下游廠商搜索。

三家摻有昱伸黑心起雲劑的廠商包括彰化縣大村鄉揚聖公司、台中大里東甲永業、台北北投區好量公司,已委請台中地檢署、士林地檢署前往三家公司查扣相關資料及抽驗原料。

陳德芳表示,這些果醬香料被用於麵包、餅乾做為定色劑,果醬香料的口味包括芒果、草莓、木瓜、檸檬、鳳梨、橘子六種口味。另外,麵粉麵糰中也加用起雲劑,但是否也被「塑化」,有待進一步檢驗。

據了解,彰化地檢署前往「揚聖」搜索現場時,已無存貨,據瞭解揚聖向昱伸進貨至少一年,檢方查扣其下游廠商資料,發現其下游廠商有7家,其中彰化有2家,廠商還高雄、苗栗、台中等地。

陳德芳表示,揚聖、東甲永業、好量三家公司產品檢驗報告目前都還未出爐,最快希望能在今天出爐,後續將請衛生單位行政稽查果醬香料流落到哪些烘培焙者。



◆ 塑化劑風暴/「卡士達」也塑 起雲劑增香、稠?現場實驗

TVBS 2011/06/05

查出中部烘焙業是昱伸的下游,赫然發現昱伸也製造常加在泡芙、奶油麵包的卡士達醬,TVBS記者現場實驗,起雲劑加入新鮮卡士達醬,並不會讓醬料變得比較濃稠,懷疑可能是卡士達醬調味時,疑似可能加入塑化的香料,才會被污染,除了甜點類,傳出連義大利麵醬料,可能也會使用類似卡士達的白醬。

傳出卡士達醬可能加入問題起雲劑,「取代」部分原料,現場請麵包店師傅試做正常版。合格麵包坊師傅:「這都真材實料,不加一滴水。」

用天然原料現場示範,卡士達醬成分很簡單,只要用牛奶、蛋、砂糖、奶油、玉米粉,依序加進材料攪拌,再加進熱鮮奶,不到30分鐘,卡士達醬大功告成。

TVBS記者賴妤翎:「現在這兩鍋都是新鮮剛做好的卡士達醬,我們來加入起雲劑看看,卡士達醬會不會變得比較濃稠。」

實驗組倒進起雲劑,攪拌過後比一比,發現正常「卡士達醬」挖起來感覺濃稠,反而加進起雲劑實驗版,看起來比較「稀」。

合格烘焙店師傅:「(起雲劑)如果是增加它(卡士達醬)物體的濃稠而已,可能它沒有像玉米粉那樣會勾成芡。」

其實起雲劑用在卡士達醬裡,主要功能可能是口味,加入不同的香精,就可以做出不同味道的卡士達醬,這次塑化卡士達醬,就是從昱伸下游的某間中部食品加工廠「查到」,進一步發現昱伸也自製「蛋牛奶醬」,可能加進塑化香料,但很多麵包店堅持天然現做。

麵包店老闆娘:「像椰子醬那些都是果醬自己做的,都是新鮮每天現做的。」

泡芙奶油內餡驚傳含有塑化劑,醬料越香,越有可能加入問題香料,就連義大利麵業者,也曾聽使用「卡士達醬」,就擔心塑化風暴,讓其他食品業再淪陷。

fsj 提到...

「太恐怖」塑化劑入侵 竹科咖啡廳淪陷

TVBS 2011/06/04 侯力元

塑化劑真的無孔不入,台灣高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淪陷了,因為經過清查發現,包括台積電、友達等大廠的咖啡廳,也都透過開元食品訂購金果王的金桔檸檬濃縮果汁,內含塑化劑,通通必須下架,受害的咖啡店高達40家,不少竹科工程師說現在真的不敢喝了,算一算從6月2日開元爆發代售有毒濃縮果汁到4日,短短3天業績瞬間掉了2成,讓店家直呼被害慘了。

打開大冰箱裡頭擺滿滿的,全是罐裝和鋁箔包飲料,種類有果汁、有茶,因為店家特調的果汁傳出都是用開元代售的金果王金桔檸檬濃縮果汁調製,現在根本乏人問津,竹科一共有400間大廠,有50家在工廠內附設咖啡廳,其中40家向開元進貨,結果中箭。

其中包含台積電、友達等大廠,店家抱怨辛苦建立的商譽全毀在開元手上,即使接獲訊息第一時間,將所有含塑化劑的果汁停用,也秀出檢驗合格書,但客人就是有疑慮。竹科咖啡店業者:「開元本身生產的都沒有問題。」

從開元被爆代售金果王生產的塑化濃縮果汁給咖啡店業者後,算一算從6月2日至4日短短3天,業績瞬間掉2成,沒人敢碰特調果汁。竹科員工:「報紙一公佈之後,大家現在每個人都嚇的要死。」

現在店家改賣現打果汁強調純天然,希望能夠挽回消費者,讓下滑的業績快快止跌回升。

※ 相關報導:

* 塑毒果汁流竄 涮涮鍋也失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72/112011060400113.html

塑化劑每日一爆,除了五星級飯店遭殃,連國民小吃「涮涮鍋」也淪陷。新北市衛生局三日會同檢調人員查察「金果王」黑心起雲劑使用狀況,發現淡水竹圍「錢都」、板橋信義街「四季虹」等連鎖涮涮鍋店提供的果汁,也使用遭塑化劑汙染原料。

* 塑化劑風波 17日前清查學校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77/132011060500588.html

食品添加塑化劑風波越演越烈,教育部次長吳財順今天說,從小學到大學,將配合衛生署政策,將相關產品下架,17日前由督學、食品相關學系學校等,全面清查各級學校校內食品。



◆ 濃純香豆漿 遭塑毒池魚之殃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洪敬浤、白錫鏗/南屯報導】2011.06.04

「塑化劑」風暴停不了,民眾成了驚弓之鳥,強調「濃純香」古早味的豆漿、杏仁茶店被質疑太濃疑有塑化劑,老闆無奈地說「是不是要摻水咧?」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張耀中說,依食品安全衛生法,應追究食品業、零售業者的過失;他呼籲政府應成立受害者基金會,要求出問題的業者捐款,提供健檢、醫療與法律協助。

台中市衛生局昨受理的送檢塑化劑物品超過60件,創收件來的新高,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民眾疑慮還是存在,為了安民心,截止日再延到6月10日;有位女校長打電話詢問「保險套有塑化劑嗎?」還怕摩擦生熱會出問題。

塑化劑近日成了「流行語」!1名逢甲大學歷史研究所的學生在臉書上說「現在食品股要不要改為塑化股」,中學生打趣向老師反映「午餐很難吃,一定沒加塑化劑!」國小1年級的男生告訴媽媽,好想喝某種已被檢出塑化劑的飲料,大人說「小鳥會變小」,他回說,只要能小便就好啦!

摻塑化劑可讓飲料「濃純香」,坊間強調產品「濃純香」的店家意外遭池魚之殃;豐原區標榜古早味豆漿專賣店的江姓老闆說,他們的豆漿都按古法磨製,真正濃純香,但消費者卻擔心這麼濃是不是加了塑化劑,讓他很無奈。

另1家網路知名的古早味杏仁茶,業者也反映生意不升反降,因消費者認為「這麼香,很怪!」老闆叫屈說,真正的杏仁味兒與化學香料調出來的大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科長陳淑惠說,塑化風暴起於昱伸、賓漢等業者,在起雲劑加入不該加的塑化劑,目前食品業應回收產品,零售業應將問題產品下架,不配合者才究責;至於食品、零售業是否該為整起事件負責?將請示衛生署。

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吳祚延表示,產品經檢驗出問題,致危害人體健康者,媒體報導後大眾皆知,業者明知產品危害人體健康,卻不下架依然販賣,這不是過失,是明知故犯,檢方將依法偵辦。



◆ 7年前的發現 超商便當微波溶出塑化劑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史榮恩/台北報導】2011.06.04

環保署近期重新評估塑化劑分類列管標準,其實早在二○○四年,國科會專題研究就已發現部分冷藏、冷凍食品及超商便當都會溶出塑化劑。微波餐盒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久、與保鮮膜接觸越緊密,塑化劑溶出量越多。

超商業者表示,依食品衛生管理局的要求,相關容器一直都在監控中,每年都會定期檢測,DEHP必須在一‧五ppm以下,DBP要在○‧三ppm以下,至今檢測結果都合格。

統一超商表示,店員用微波加熱時會依包裝指示操作,就怕消費者拿回家自行加熱時會有疏忽,也提醒消費者在家加熱時一定要依包裝指示,方可安心食用。

全家超商表示,超商使用的包材近年來沒有太多變化,且會參考日本同業的使用方式,目前使用容器以PP及OPS材質為主,耐熱達攝氏一百二十度,在耐熱測試中除看食物中心及表面溫度外,也會觀察外觀是否變形。通路使用的容器在今年四月才送SGS做過檢測,均未測出塑化劑。

關於國科會二○○四年的研究,兩家超商公關部門都表示,沒有相關單位對此指正的記憶,現所使用的便當容器一切合乎政府的塑化劑安全認定。

國科會在二○○四年間委託陽明大學環境衛食研究所檢驗超商便當、冷藏火腿等廿五種冷藏、冷凍食品,結果全數檢出塑化劑。其中六款取自便利商店的微波便當,檢出六種塑化劑DEHP、DBP、DOP、BBP、DEP、DMP;就算依指示加熱,DEHP溶出量還會激增數十倍。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目前歐盟建議的塑化劑每日容許量,每公斤體重的DEHP容許量為五十微克,美國環保署建議不得超過二十微克。若以六十公斤成人計算,每日DEHP攝入量最好低於一千兩百微克或三千微克。

研究發現,一個附有保鮮膜的四百克超商便當,冷藏時DEHP溶出量為四十二微克,加熱三分鐘後,DEHP溶出量會高到一千七百微克;若以美國標準,已超過成人一日限值。

※ 相關報導:

* 劣質指甲油 易摻塑化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0375.shtml

長期專研化妝品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指出,依照目前衛生法規,指甲油不得添加用塑化劑,但每年各地衛生局派員稽查,還是找出一堆含有塑化劑的指甲油。

fsj 提到...

我們都是塑化劑千面人?

【羅珮瑩】2011-06-05 中時電子報

毒塑化劑食品包山包海,台灣大概已無人倖免被塑化。我算是最不需要恐慌的那一小部分人口了,一來我沒小孩,不必擔心男生小雞雞女生性早熟,二來我不喝包裝飲料,不喝街頭茶店賣的冰水,什麼有名的剉冰芒果冰也吸引不了我,以前還會吃吃維他命,也很久不吃了。不過,每天擦在臉上的保養品原來也難逃毒網,真是天羅地網,無所不毒啊!

前些天在電梯裡碰到樓上鄰居,見她提著便當和幾瓶包裝飲料,我隨口問:「妳也愛喝這些?」「是小孩要喝啦!」她說。 「可是那些都是色素加糖水,喝多了很不好耶!」當時我還不知道有塑化劑或起雲劑這些東東。 「沒辦法,我不買他們也會自己買。」她無奈地說。

這就是包裝飲料和街頭茶店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我是喝母奶、帶水壼和便當長大的LKK,現在的小孩喝母奶長大的已經很少,媽媽多數要上班,沒空做便當,於是在學校吃有抗生素的雞肉和死豬肉做的「營養」午餐,喝慣了有糖還有各種口味的飲料,叫他們喝水簡直像喝藥。而現在的父母通常管不了也捨不得管小孩吃什麼喝什麼,甚至還會拚命買各種「健康」食品給小孩補身補腦。小孩嬌生慣養過度保護的結果,長大後好吃懶做,過得了今天就不管明天,只要喝下後沒有立即的危險,對身體有沒有害他們既無知也不想知。

於是昱伸加賓漢兩家黑心小香料廠就可以毒遍全台灣二三十年,說是動搖國本都不誇張,這反映的其實是一種文化,一種只圖眼前方便和只重表象的習慣,一種極端好逸惡勞的生活方式,一種「大家都在鬼混」的人生態度。

台中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我向來不覺得那種除了QQ以外沒什麼味道的粉圓有什麼好吃(原來我有先見之明,老覺得這和嚼塑膠粒有何差別?)後來知道奶精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後,對珍珠奶茶更是碰也不碰。不過早期的泡沫紅茶店除了茶飲料,還賣些蘿蔔糕豆干之類的茶點,可以和三五好友聚會聊天,現在的茶店越開越多,但都只賣「茶」,不給坐,連冷氣也省了,甚至主要做外送,一通電話涼的就送到家,一杯不過二、三十元,懶人福音啊!

不過,為什麼這些愛喝涼的人不想一想,一家茶店老是只看到兩個工讀生或一個老闆站在櫃台把「茶」往杯裡裝,還要跑外送,卻可以應付多達三、四十種的口味,還號稱「手作」,他們是哈利波特還是有三頭六臂?一斤茶葉少說要八百一千,一斤芒果百來元,一杯二十元能喝到什麼茶,還要加什麼芒果百香果?

現在答案揭曉,原來只要一滴神奇的化學香料加一滴色素,再摻點起雲劑,就可以調製出一大盤草莓或芒果剉冰,比哈利波特還厲害啊!而那些茶攤更有金果王之類的巫師幫他們「傳便便」,調製各種口味的濃縮汁,基本上只要準備幾個茶桶和冰塊,有自來水,就可以開業了。現在失業年輕人又多,難怪茶攤真叫三步路一家啊!

看到電視上請來化工教授現場示範如何調製草莓剉冰或百香果汁,還喝得下吃得下的人大概很少,更不可思議的是,用起雲劑製造假草莓假芒果冰已經很暴利了,他們竟然連這個也要假也要省!還敢用那麼毒的塑化劑替代!

大廠牌的包裝飲料總有些品管,比較可靠吧?很多人這麼想。不過,你只要想一想,一瓶二十元的飲料,包裝少說花掉三、四塊錢,電視打廣告要花多少錢?請林志玲拍廣告少說要花幾百萬吧?行銷研發人員需要多少薪水?一瓶飲料從出廠經過幾手才到你手上?每一手賺個五趴十趴就好,所以你實際買到的飲料原料成本大概不到一塊錢,一塊錢除了買幾滴化學香料、色素加起雲劑,頂多再加幾粒點綴用的果粒,還能買什麼?

所以會去買的消費者不是自欺,就是既懶得動四肢,更懶得動大腦。而那些東窗事發後自稱也是受害者的大牌廠商,進料品管本來就責無旁貸,為了賺取暴利,同樣泯滅良知,反正只要砸錢打廣告花言巧語一番,願者上鉤啊!反正大家都這樣搞嘛!不加這些有的沒的,沒人買啊!集體共犯結構稀釋了罪惡感,日子一久就麻木了。

共犯結構還包括政府和民代,我們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令和人力已經嚴重跟不上時代,竟然還有民代為廠商護航,還在扁政府時代把這種最黑暗的食品複方添加物修法為免驗,讓消費者陷於各種無所不在的毒害中又處於完全的資訊不對稱。

總算還有一位有良心的公務員,衛生署的楊媽媽是個異數,她在例行的檢驗中發現異常後,肯實事求是地去追蹤真相,才讓這個人神共憤的集體千面人事件曝了光。這位公務員是台灣的英雄加拯救世界的超人,而她不過是比「一般人」更有良心更認真一點而已!

「認真」這個品質在台灣正日漸稀有,尤其當認真不是用來追名逐利時就更加難能可貴了。而整個社會的集體鬼混文化助長了黑心者的貪婪,讓台灣變成良心破產的貪婪之島!在這種「你什麼都敢加,我啥米攏嘸驚」的文化下,誰敢說除了塑化劑,食品中不會有其他可怕的添加物?加上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膠袋和塑膠餐具,我們簡直是天天給自己下毒的千面人嘛!

我準備開一家「什麼都不加」,最安全又有良心的店。是的,店面都租好了,當然是玩真的。我計畫開這家店其實已經快一年了,因為學校一直很忙,學期末更忙,所以最快也要六月底才開張了。碰上此波塑化劑集體千面人事件純屬巧合。至於我為什麼突發奇想要去開店賣吃的,起初是被一個小學就認識到現在的死黨拖下水的,不過她很快就宣布放棄了,我則是患了一種「一旦起心動念就一發不可收拾非要完成它不可」的怪病,於是就繼續玩下去,終於要付諸實現了。

「什麼都不加」,這能下嚥嗎?我到底要賣什麼東東?且看下回分解。

※ 相關報導:

* 社論-反璞歸真 徹底擺脫「塑化人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60500337.html

台灣人長期愛使用塑化製品、在食物中添加有毒的塑化劑,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台灣是個講究速度的社會,對很多事的要求是「能在最快時間內達成目的就好。」不重視品質的結果,讓台灣出現各式各樣粗製濫造、虛假不實的東西。這種集體的應急心態也讓黑心商人更加肆無忌憚。塑化劑事件甚至戳破了部分台灣美食文化的假相,許多令人難忘的「獨家美味」裡頭原來是有「毒門功夫」。

fsj 提到...

台處理明快 大陸消費者肯定

【特派記者洪肇君/特稿】2011-06-05 旺報

台灣飲料含塑化劑事件在大陸鬧得滿城風雨,但台灣業者在第一時間果斷認錯,馬上下架接受退貨,當局設定停損點,要求廠商改依出貨日期為判斷標準。整個處理程序明快而有效率,基本還是受到大陸消費者稱讚的。

大陸許多媒體記者報導塑化劑案,都是從網路上瀏覽或轉載台灣的報導,他們都看出來,台灣的新聞進度非常快,官方不僅在第一時間承認此事,售貨方也依據衛生署公布名單立即下架,司法機關出動,逮捕添加塑化劑的出貨商並予羈押,同時扣押財產防止脫產。大陸記者大開眼界,因為在大陸,「即使抓貪官也沒這麼果斷。」

台灣廠商銷往大陸的商品,也馬上接受退貨,不管有汙染沒汙染,消費者要退就可以退,絕不扯皮,與當年的大陸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企業的危機處理,其實首重一個「誠」字,誠實面對,至少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後續處理或者賠償事宜,以後再說。就這一點而言,台灣飲料界廠商已經贏得大陸消費者的信任。



◆ 受害業者可申請減免稅額

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1-06-04 中國時報

塑化劑風暴愈滾愈大,從上游原料製造,到下游飲料店,紛紛遭到退貨與下架的營業損失衝擊。財政部昨日表示,受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影響的業者,若發生商品銷毀或退貨等情形,可申請貨物稅、營業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扣減。

財政部指出,對塑化毒飲事件,上游生產飲料的業者,因已課徵貨物稅的飲料,含有黑心起雲劑而不能賣出,業者可提出原完稅照、存置地點、處理方法及日期,在稽徵機關派員會同銷毀後,申請退還原繳納貨物稅。

若飲料業者最近一年沒欠稅或違章紀錄,且申請銷毀貨物的數量不超過同期間貨物出廠數量一%,不用請稽徵機關派員監毀。

此外,販賣飲料或食品業者,在塑毒事件爆發後,被消費者退貨,業者可在銷貨退回當期或次期,向國稅局提出申報扣減銷項稅額;營所稅部分,退回商品可依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申請報廢損失認定;至於小店面營收下降部分,則可向國稅局申請減免當季營業稅查定稅額。

※ 相關報導:

* 臉書設提告求償中心 逾600媽媽串連參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4/today-fo14.htm

六百多位媽媽因誤買含塑化劑的保健食品給小孩吃而自責不已,她們在「臉書」串連發起「受害者家長聯合提告求償活動中心」,呼籲政府採取必要措施,並將集體向廠商提告求償。

* 提出醫師證明 產險公會:產品責任險最高理賠4百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872/112011060400122.html

只要消費者拿出身體不適、損害,是因「塑毒」引起,就可要求投保的食品業者向產險公司提出求償,保額最高新台幣四百萬元。



◆ 北京觀察-陸食安危機幕後推手:通膨

【林琮盛】2011-06-04 旺報

大陸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最近3、4年,毒奶粉、毒饅頭、毒麵條、地溝油、牛肉膏.、膨大劑等等現象更越演越烈,甚至到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地步。

問題的關鍵,除了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憤慨中國商人「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外,另一個催化有毒食物叢生的經濟因素就是「通貨膨脹」。

07年下半年後,大陸的通貨膨脹就顯現不太對勁的苗頭,導致07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4.8%。08年,CPI漲幅更飆到5.9%。其中,原物料漲勢最為凶猛。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就認為,「通貨膨脹極有可能增加街頭商販和農民添加違法物質、出售有毒食品的可能性,因為他們能降低成本贏取利潤」。

原因是,分散的小農作坊作假的機會成本小。在成本壓力下,缺乏議價能力的它們只好採造假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降低成本。同時,現代工業技術的化學藥劑日新月異,更讓造假的問題食品「以假亂真」,使食安危害更大、更隱蔽。

即便大陸官方在08年的毒奶粉事件後,09年頒佈《食品安全法》。但廠商在面臨高通膨和壓低成本的兩面作戰下,非法使用膨大劑、催熟劑、牛肉膏或其他有毒添加劑,早成為行業的公開秘密。

屋漏偏逢連夜雨。三年來,大陸乾旱頻傳,重要糧食因而絕收,農糧價格蠢蠢欲動。儘管大陸官方信心喊話不斷,但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作為民生必需品的糧食價格,躍升為拉抬通膨漲勢的最大元兇。

去年大陸社會戲稱的「豆」你玩、「蒜」你狠、「蘋」什麼等現象,正是活生生刻畫出大陸糧食短缺、人為炒作的景象。

因此,若大陸欲減少食品安全的亂象,道德喊話和嚴厲查核恐僅於「治標」。降低食品糧食價格,緩和通膨漲勢才是食品安全背後的經濟藥方。

fsj 提到...

台灣孕婦DBP高 專家籲徹查

中央社 2011/06/05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5日電)塑化劑DEHP風波引發民眾恐慌,專家今天表示,DBP塑化劑對生殖系統毒性較強,且國內孕婦尿液研究發現,DBP濃度比國外孕婦高;專家說,「事出必有因」,政府應徹底追查。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受訪表示,根據成大曾在2007年發表於國外人類生殖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針對70多名孕婦研究,結果發現,國內孕婦尿中的DEH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12倍,DBP則為其5倍。

林杰樑說,這次塑化劑DEHP風波找出為何孕婦尿中DEHP濃度比國外孕婦高,但值得憂心的是,為何連DBP濃度都比國外孕婦高,他認為「事出必有因」。

林杰樑說,DBP的對生殖系統毒性,比DEHP還要強,美國FDA規範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DEHP容許量在0.02毫克,歐盟則規範DBP為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容許量為0.01毫克,標準更為嚴格。

林杰樑說,若是DBP主要非用於起雲劑,那麼到底被用於何處?因此,他呼籲政府下一步應針對DBP徹查,找出DBP被當做何種用途。

另外,他說,國外疑似檢驗到台灣的藥品也微量含有塑化劑,他呼籲政府也應該針對藥品徹查。



◆ 塑化劑殘留 恐致子宮疾病

台灣新生報 2011/06/05

塑化劑除了可能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發育之外,若殘留在女性體內,也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瘜肉,甚至導致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醫師建議多吃天然食材、喝白開水及運動來排毒。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洪英俊昨天表示,塑化劑如果殘留在女性體內,除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瘜肉、甚至子宮內膜癌之外,也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惡化等後遺症。

洪英俊指出,由於塑化劑具有雌激素作用,如果殘存在女性體內,就會對一些器官產生荷爾蒙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包括子宮、子宮內膜與乳房等器官。

他說,塑化劑不僅會刺激子宮,讓子宮肌瘤變大,也會使子宮內膜變厚,同時會刺激乳房組織,讓乳房腫瘤變大。此外,由於代謝是經由肝臟,因此也容易造成肝臟腫瘤。



◆ 蟲蟲危機 男性精蟲數和品質逐年下降

文/許富順 2011.06.04 自由

隨著晚婚、生活壓力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現代男性的精蟲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形成「蟲蟲危機」。

根據美國布朗大學5月17日在今年度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年度大會發表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約有15%的夫妻苦於不孕症。當一對夫妻正常性生活下一年以上都未曾懷孕者,即符合不孕症的診斷。若太太經過詳細檢查都無異常,表示問題可能是男方。

大規模的男性精液檢查統計結果發現,現代男性的精蟲數目和品質正在逐年下降。因此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發表的最新精液檢查正常值(第五版),較1999年的第四版有相當落差。雖然精液量同樣在1.5cc以上,但精蟲濃度由每cc2000萬下修到1500萬,正常精子活動力的比率由50%以上下修到40%,正常型態比率更是由14%調降到4%的水準。這個新的參考標準,是根據可正常受孕夫妻的男性精液檢查的95%信賴區間得到的。

至於男性不孕症的原因,布朗大學研究顯示,最常見的原因為精索靜脈曲張、輸精管堵塞、副睪炎和攝護腺炎;少數則是荷爾蒙(睪固酮低下)、基因異常、睪丸腫瘤等。

環境當中的熱、化學和輻射污染及自由基都會破壞精蟲的DNA,還有抽菸和泌尿道感染也都是蟲蟲危機的主要影響因子,都應該要避免。

不孕症的男性都應該經過泌尿專科醫師的理學檢查、抽血檢查和超音波檢查等,找出可治療的疾病,如精索靜脈曲張、睪固酮低下、攝護腺炎等,再加上個人健康管理,作息正常不熬夜、戒菸、每週至少運動3次、規律的性生活(每週兩次以上),還是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擁有自己的下一代。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



◆ DEHP傷精子 高科大研究登國際

張立勳/高雄報導 2011-06-04 中國時報

全台陷入塑化劑風暴,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安系師生研究發現,塑膠粒工廠作業環境中DEHP空氣濃度對精子傷害、活動力下降有顯著相關,論文將於七、八月國際期刊《生殖與不孕》刊登,他們也建議政府應設立勞工作業場所DEHP曝露恕限值。

不孕症人口愈來愈多,該校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許昺奇長期深入研究,發現環境中有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動物內分泌功能造成不孕,他與博士班學生黃莉萍察覺塑膠粒工廠製造過程中有添加DEHP,職業曝露恐怕影響精子品質。

他說,每增加個人空氣中DEHP濃度每立方公尺十微克,精子活動力下降二點三%;若個人空氣DEHP濃度每立方公尺增到二六○微克,會使原本一○○%精子活動力降至WHO規範正常男性精子活動力的標準底線四○%。許昺奇建議政府應建立曝露恕限值,保護勞工生殖健康。



◆ 小雞雞危機!標準尺寸照過來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11-06-03 中國時報

有鑑於塑化劑引爆下一代「小雞雞」危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二日公開該院過去建立的台灣地區○至五歲男童陰莖長度資料庫。在正確測量下,零到一歲男嬰刺激陰莖勃起長度小於二.二公分就是過短,一到三歲則不得短於二.六公分,三到五歲短於二.七公分就有問題。

中國醫藥大學兒科學教授彭慶添說,這項數據可讓父母對孩子的陰莖長度有標準可循。兒科部醫學遺傳科醫師王仲興指出,連日來兒科、家醫門診湧入許多諮詢陰莖大小病患,數量至少暴增兩成。為避免民眾恐慌性就醫,兒科醫學會訂出男童陰莖小於兩公分就可能是異常的標準,中國附醫則更精準依年齡建立各年齡層男童陰莖長度參考值。

王仲興指出,中國附醫小兒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療團隊,二○○六年在國際兒科認可SCI雜誌《台灣兒科醫學會台兒醫誌》發表相關論文。該院歷時兩年搜羅在該院出生或就醫二一二六名男童陰莖長度統計,歸納出台灣五歲前男童陰莖長度正常下限分別為,新生兒一.九公分,一個月大到一歲為二.二公分,一到三歲則為二.六公分,三到五歲是二.七公分。

王仲興指出,測量陰莖長度一定要先刺激神精量勃起時總長,量尺一端要抵到恥骨,另一端量到龜頭尖端。



◆ 俄3月大女嬰 月經來潮還長陰毛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6.05

最近因為塑化劑風暴讓不少父母親憂心忡忡自己的女兒因「中劑」而出現性早熟,俄羅斯最近就發生了一起奇特的臨床案例。一名才3個月大的女嬰蜜拉娜(Milana)竟然出現青春期徵兆,不僅胸部開始發育,還有月經跟陰毛。這樣的情形連醫生都覺得困惑。

蜜拉娜目前已經7個月大,正在莫斯科接受治療中。性癥出現時,醫生還以為是腫瘤造成,曾建議蜜拉娜的父母親讓她接受化療,但被拒絕,後來轉往莫斯科的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蜜拉娜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比成年女性高出五倍。

截至目前為止,蜜拉娜的主治醫師仍不確定到底是什麼院原因造成她性早熟,醫師為她安排為期12年的治療計畫,希望藉由施打激素抑制不正常的荷爾蒙量。但這筆醫藥費用相當龐大,估計至少要3.2萬英鎊,折合台幣約150萬元,蜜拉娜的父親以開車維生,擔心無力負擔往後12年的醫藥費用。

根據過去性早熟案例資料,全球確認最早進入青春期的女性個案,是一位5歲大的女童。3個月大的女嬰出現青春期性癥,蜜拉娜是全球首例。

fsj 提到...

食品使用期限 可能造成浪費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3日電】2011.06.05

生活科學網站說,全球正面對嚴重糧荒、糧價飛漲、饑民充斥,美國人卻對丟棄食物習以為常,每年浪費3400萬噸食物,成為垃圾掩埋場和焚化爐最大宗的固體垃圾。

美國人購買的食物有14%白白丟棄,其中許多是長時間放在冰箱裡壞掉。暴殄天物雖然可能引起罪惡感,可是食品中毒的新聞不斷出現,讓人不願冒險食用過期的優酪乳、牛奶或雞蛋。

但是,食品包裝上的使用期限,已成為造成浪費的最主要原因,導致許多完全沒有問題的食物淪為垃圾。專家強調使用期限僅供參考,最好還是利用自己的常識。

愛阿華州立大學食物風險模式和政策實驗室主任赫德(Scott Hurd)說:「我在正式場合會聲明不要使用過期的東西,可是這樣做其實很愚蠢。我自己就經常使用過期的食物。」

赫德解釋說,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對食品腐壞情況的標準研究結果,訂定出售期限(sell-by)、使用期限 (se-by)和最佳使用期限(best-before)。出售期限表示產品可能開始腐壞的時間,使用期限或失效期限(expiration)則是產品預計開始腐壞的時間。最佳使用期限則關乎產品的風味,與健康比較不相干。

赫德說,這些日期只能視為一般準則或建議,不必太執著。事實上這也是FDA的立場:除了嬰兒奶粉和一些嬰兒食品之外,食品包裝上的使用期限只是一般準則,不是絕對的法規。

赫德建議利用嗅覺和味覺決定食品好壞。例如,已接近或到了失效期限的牛奶,只要沒有怪味,通常大可放心飲用,不必忙著倒掉。



◆ 食品安全未獲重視/林杰樑:食管局成立「根本是個騙局」

食管預算僅1.2億 比去年還少

自由 2011.06.05

〔記者魏怡嘉、洪素卿/台北報導〕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衛生署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為全民的食品藥物安全把關,但今年TFDA編列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僅有一.二億元,還較去年少了○.三億,平均每個國人只分到五.二一元,歷經塑化劑風暴,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便批評,TFDA的升級只是換湯不換藥,人力不足、預算也不夠,「根本就是一個騙局」。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翻開預算書,文建會今年補助各地政府辦理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就編了五.七億元,相較之下TFDA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實在是少得可憐,讓人質疑政府真的重視食品的安全管理嗎?

立委批預算不足 影響執行力

TFDA一年的預算只有二十二億到二十三億左右,分給二千三百萬人,一人分不到一百元,且這一百元之中,食品只佔一部分,還要包括藥妝及檢驗;直接與食品管理相關預算更只有約一.二億元,平均下來每人更只有五.二一元。林杰樑搖頭說:「我們的業者如此不可信,這樣的經費真的太少了。」

依據監院調查報告,二○○八年美國每位國民分配到的食品衛生管理費用為一六○元、英國一五八元、香港四五八元。台灣每人不到一百元的預算,已差其他國家一大截,更何況是每人五.二一元的食品管理預算。

今年TFDA編列食品管理業務相關預算不僅較去年一.五億減少○.三億,在「推動國內食品業管理業務」項目,預算僅編列二千萬元,較去年五千三百多萬腰斬了一大半;「加強進口食品安全」項目方面,預算由去年的二千二百萬元,增加到今年的四千六百萬元。但自預算的編列看來,TFDA的食品管理業務,「根本是重邊境進口,輕國內食品」。

管理業務多 人力失調問題大

國內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除預算不足,還有後天的人力失調。立委黃淑英表示,衛生署一再表示,TFDA成立之後,共增加了一百一十三名人力,但仔細分析發現食品組的人力從改制前的二十九人,到改制後只增加十四人。這十四人中,多為處理目前標檢局執行的業務,實際處理食品衛生業務的人力,估計最多增加五人,這五人所處理的業務又以餐飲衛生為主,與食品安全業務無關。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TFDA成立前,藥物食品檢驗局包括各檢站人力還有一百九十九人,TFDA成立後,檢驗人力還少了一人。事實上,過去由標檢局進行的食品檢驗工作若移至TFDA執行需要多少人力,並未經過完整評估,衛署認為需要一百人,標檢局評估只要三十人,其間的差距甚大。

林杰樑形容TFDA的成立,「根本就是一個騙局」,本以為食品安全會更受到重視,結果主管機關只能每年選幾個產品來抽驗,不然經費不夠,如果做一次食品戴奧辛抽驗,當年可能其他產品都驗不了,因為太貴。「要給他們人力、物力、設備,出了事來檢討他們才站得住腳。不然,事情多到做不完,以後大家只想把份內事情快做完,『雞婆』只會越來越少。」

衛生署長邱文達則表示,接下來衛生福利部要成立,TFDA也會升級成為食品藥物衛生署,他會盡力去「喬」、爭取人力及預算。

新聞局長楊永明表示,在多次跨部會會議中,都曾討論食品安全如何簡化管理、強化監督,像目前關注的源頭管理及食品安全的重建,也都是未來規劃重點。衛署也計畫舉辦食品安全大會,邀集專家、討論未來的修正方向。



◆ 衛生署:努力檢討人力經費問題

中央社 2011-06-05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5日電)行政院衛生署今天說,食品相關預算還包括科技費、檢驗研究費等,至於外界質疑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少,目前確實正努力檢討人力、經費問題。

外界質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預算少,且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僅新台幣1.2億元。

衛生署長邱文達下午在記者會表示,人力、經費問題正努力討論中,監察院也曾提出這方面問題,但這次塑化劑事件,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衛生署醫事處等人力都投入支援,人力不會不足。

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食品相關預算除業務費用,還包括科技費用、檢驗研究費等,實際上沒那麼少,當然預算還可再增加。

他說,地方政府經費還沒被算進來,且稽查工作主要都在地方衛生局,但仍希望未來可逐漸增加經費與人力。



◆ 塑化劑無處不在 京汙染嚴重

【記者李蜚鴻/綜合報導】2011-06-04 旺報

塑化劑在台灣引發飲食安全大風暴,研究人員發現,塑化劑早已滲入北京的地面水體與空氣之中,部分水體汙染嚴重,DEHP超標2至3倍。這還僅是北京一市的測量結果。

而受到汙染的水體不只是相對靜止的公園湖水。已有研究成果顯示,三峽庫區DEHP最高濃度已達到5.421μg/L。而黃河部分河段中DEHP濃度高達109.93μg/L,超出大陸《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13倍。

大陸《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中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限值為8μg/L,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為3μg/L。

湖水受PAEs嚴重汙染

在工業用途上,DEHP是塑化劑最主要的一種,被普遍應用於醫用血袋和膠管、驅蟲劑、化妝品、香味品、潤滑劑、潤滑油和去汙劑等數百種產品。而台灣地區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卻將這種塑化劑摻入乳化劑中,作為食品添加劑出售。

6月1日,大陸衛生部將17種PAEs列入可能用於食品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該機構已接到多家飲料企業自檢樣品,但送檢企業要求將檢測的項目集中於7種,而非全部被列入「黑名單」的PAEs物質。

2010年6月,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鐘嶷盛、陳莎等人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們採樣了北京市11個公園湖水水樣,「結果發現PAEs普遍比較高,說明北京公園水體受PAEs的汙染比較嚴重」。他們檢測出的主要汙染物即為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簡稱DBP)。

鐘嶷盛等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朝陽公園、玉淵潭公園、蓮花池公園、紅領巾公園湖水DBP超標2倍,窯窪湖公園和頤和園超標3倍。人定湖和頤和園DEHP超標2倍,窯窪湖公園超標3倍。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0年6月的《中國環境監測》雜誌上,對於PAEs超標原因,作者認為,自2004年起,北京市區湖泊補水由密雲水庫改為官廳水庫,而官廳水庫此前汙染嚴重,一直達不到飲用水標準,再經過沿途的排汙汙染,到達市區湖泊的水基本是V類或劣V類水,並且公園普遍1年換水1次,流動性差,加上遊人丟棄的食品包裝盒、塑料袋、飲料瓶等,造成了北京公園水中PAEs汙染嚴重的現象。

根據公開資料,早在1982年,就有學者對北京市大氣、湖泊和水庫進行了PAEs測定,結果顯示「北京市的大氣和水均已受到PAEs的汙染。北京市地面水中PAEs濃度比其它國家地面水中PAEs的濃度高10倍」。

PAEs 土壤也有

相比於水體,土壤也是接受汙染物的重要自然載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名研究人員表示,塑料薄膜中的DEHP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可從塑料中滲出進入環境,隨著農用塑料薄膜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成土壤中DEHP的一個主要來源。一項對中國23個城市耕地土壤的抽樣檢測報告顯示,DEHP的檢出率為100%,含量範圍為0.20-7.11mg/kg。而北方土壤中PAEs的含量高於南方,這與農業地膜的使用呈現相關關係。

fsj 提到...

追蹤毒菌源頭 餐廳上游成可疑目標

TVBS 2011/06/05

德國大腸桿菌風波感染源,一路循線追蹤,依據病人所提供的資料,目前有17名病患曾經在德國北部一家餐廳用餐,初步判斷食物污染問題應該就在餐廳的上游供應商。

蔬果攤上擺滿了新鮮翠綠的蔬果,讓歐洲人人自危的出血性大腸桿菌病源,到底來自哪裡,科學家持續朝上游供應商追蹤源頭。

大口吃下生菜,餐廳老闆要證明自己餐廳的食品安全無虞,科學家依據染病病患資料,循線找到位於德國北部律柏克的這家餐廳。

5月12至14日之間,總共有17名顧客在這家餐廳用餐後生病,其中許多人都出現溶血性尿毒症。餐廳老闆:「他們可能在其他地方用過餐,他們可能待過其他飯店,這個消息對我們來說,真的是晴天霹靂。」

餐廳老闆大聲抱屈,擔心這個消息會影響生意,而專家也表示,其實這家餐廳並不是桿菌的源頭,問題可能出在食品供應商,研究人員另一個搜尋重點,則是5月初在漢堡港口所舉辦的活動。記者:「感染者極有可能是在漢堡的大型節慶活動中遭到感染,數週之前在漢堡港就有一個慶祝活動。」 根據外媒報導,5月6日到8日之間,吸引150萬名遊客參與的漢堡港口節,疑似也和大腸桿菌疫情爆發有關,就在港口節過後一星期,漢堡市大學醫院就接獲首宗EHEC病例,這正好符合大腸桿菌的7天潛伏期。

究竟這兩處大腸桿菌疫情爆發地點有何關聯,病源從何而來,相信很快就能找出答案。



◆ 大腸桿菌疫情延燒!逾3500人感染 35人死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6.04

世衛組織3日指出,德國上月中旬爆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目前已蔓延其他11國,包括美國及英、法等歐洲10國,至今逾3500人感染、35人病亡。

聯合國3日發布新聞,引述世衛最新訊息指出,至6月2日,德國有1733人染病,17人死亡,僅5月31日至6月2日就有199新增病例。

此外,奧地利、丹麥、法國、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捷克、美國等11國也出現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例,至6月2日共有1823人染病,18人死亡。

世衛稱,德國大腸桿菌疫情分離出的菌株十分罕見,未曾見於人體,也首次發生這種疫情大爆發,感染源至今未確定。

世衛對這次疫情,尚未提出新治療建議,但提醒民眾,應加強衛生意識,如飯前便後洗手;任何人若發現便血和腹痛,或者近期去過德國北部或接觸來自那裡的人,應立刻諮詢醫生。

世衛流行病學專家艾里斯在日內瓦召開的記者會中,答覆記者提問時表示,支持避免使用抗生素的建議,因為自行用藥只會增加病菌的抗藥性。艾里斯也提醒,更應避免使用止瀉藥,否則只會讓病菌滯留在體內。

這次疫情的主要感染群多為青壯年,而非幼兒與老年人,並以婦女居多。世衛根據病菌的基因序列資料初步研判,引發這次疫情的病菌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大腸桿菌基因重組形成,毒性很強。

世衛發言人柴伊布表示,在德國發現的這種菌株非常罕見,早已被人類發現,不過是首度在疫情中被發現。



◆ WHO:不宜倉促使用抗生素

中央社 2011-06-04

德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治療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病患,不宜倉促服用抗生素。

據外電報導,WHO流行病學專家艾里斯(AndreaEllis)在WHO總部日內瓦召開的記者會中,答覆記者提問時表示,支持當前避免使用抗生素的建議,自行用藥只會增加病菌的抗藥性。

艾里斯也提醒,更應避免使用止瀉藥,否則只會讓病菌滯留在體內。

此外,不同於一般所認知,幼童與老年人較易感染大腸桿菌,這波源自德國的疫情,患者多是青壯年、尤以女性居多,艾里斯解釋,這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

她說,有可能某種食物是女性所偏好,以致婦女攝取比較多,且任何食源性的疾病疫情,都與攝取的食物有關,改變主要感染群的對象。

根據WHO發布的最新疫情通報,截至2日止,已有捷克、美國、德國、丹麥、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奧地利、法國傳出疫情。

累計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患者共有552人,其中12人不幸死亡,出血性大腸桿菌患者累計1271人,有6人不幸死亡。

WHO提醒,隨著這波疫情蔓延,務必勤洗手及妥善料理食物,以防交叉感染,尤其任何生食置放在料理檯上,可能會感染其他食物,也會使細菌藉此為媒介,感染其他的食物。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微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若置放1000萬個大腸桿菌於乾燥的銅面上,10分鐘內全部死光,若置放於潮濕的銅面,大腸桿菌也將於45分鐘內死亡。

WHO說,在配置食物的區域置放銅,可有效消滅病原體,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並防止感染擴散。

fsj 提到...

稽查11000商家 塑化人生何時下檔?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謝蕙蓮/台北報導】2011.06.06

衛生單位自5月31日發起D-day行動,要求果汁等五大類食品要附檢驗證明;衛生署表示,截至昨天,各縣市已稽查1萬1000多家商店,產品遭下架的家數有1182家,但未發現重大違規。對於廠商的自主切結書,衛生局人員覺得有疑慮者,已抽驗172件,目前送驗已完成47件都合格。

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6月3日端午連假前,台北市就已稽查516家的4萬2051件商品,有六個品項47件商品下架。

另外,塑化劑污染食品,嚴重打擊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不少縣市衛生局開放民眾送驗包裝食品,台北市衛生局短短幾天的收案量就破千件,台中市衛生局到這周末累計受理件數將近930件,以膠囊錠狀粉狀食品居多。

高雄市衛生局在五天內也已有1200多件送驗,即使不屬於五大類食品,不少民眾還是心驚膽跳,送驗了才敢繼續吃。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說,D-day之後,五大類食品需提出檢驗證明,或是切結書,如果衛生局人員在現場稽查時,覺得自主切結書不夠完整等疑慮,就會抽驗產品,目前已送驗172件,完成47件,皆未篩檢出塑化劑。許銘能說,如果抽驗不合格,廠商得負起偽造文書的責任。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黑心起雲劑風波愈演烈,衛生局追查昱伸下游廠商時發現,向昱伸進貨問題起雲劑或果醬香料的大盤商業者,經常故意隱匿不報,讓衛生單位非常頭痛 。

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就表示,衛生局稽查人員沒有司法警察權,讓業者不願意和盤托出。例如當業者知道衛生局已經查到中下游廠商時,就先報個幾家;但也有業者採用烏賊策略,故意提供錯誤或不正確資訊誤導稽查人員。

台北市衛生局主任祕書姜郁美今天也呼籲,昱伸或好量公司的下游業者,只要手上還有問題果醬香料要趕快退貨,千萬不要再製造新的問題商品,才能讓消費者恢復信心。民眾想了解稽查情況,也可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網址是:http://www.health.gov.tw。

※ 相關報導:

* 連環爆 塑化風暴變連續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1683.shtml

現行食品衛生法對於業者「知情不報、規避稽查」,只能開罰3到15萬元。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罰款3到15 萬元,對業者根本是九牛一毛,完全沒有遏止作用。

* 化學調濃縮果汁 沒有一樣水果做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1378.shtml

葉彥伯說,只要人工香料、香精、色素合法,劑量合格,食品衛生法無法可罰,他建議中央應該要求這類生產及飲料店業者,清楚在產品上標示「不含水果成分」,禁止業者繼續欺騙消費者。

* 11種毒醬 餵北基20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1321.shtml

北市大盤商好量向昱伸購買十一種香料醬,再銷售給基隆的中盤商嘉美,以及台北市的中盤商皇品與佛祥。據估計,昱伸毒香料醬也流入大台北地區麵包店,包括基隆最大的烘焙業者溫莎堡等逾十九家。

* 香精染塑 流向8縣市12業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1871.shtml

昱伸公司遭污染的香精產品流入台中市東甲公司,再轉賣給下游烘焙業者,東甲公司負責人葉長賢今天坦承已供貨12家,遍及北中南東8個縣市。

* 甜點也塑到 辦桌喜宴全淪陷
http://tech.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1060600076.html

昱伸下游東甲永業公司銷往彰化兩家老字號烘焙原料行的產品,已確定檢出摻塑化劑,且銷往喜宴點心製造商,進一步做成喜宴餐桌上的毒甜點,供應對象上至高檔餐廳,下至一般的「辦桌」,塑毒範圍極廣。

* 大潤發中鏢 5吋提拉米蘇染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6/today-fo7.htm

大潤發自主性的抽檢賣場二十支烘焙商品,昨日檢驗結果出爐,五吋的提拉米蘇蛋糕竟被驗出含有3.6ppm的塑化劑(DINP)。DINP雖然日前才被環保署改為第一類的毒化物,但之前並未被列管,由於其毒性低,是業界新興的塑化劑,包括食品容器、包材都有使用。

* 買氣差 平價麵包業績掉5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6/today-fo9.htm

台中市「粉紅巴黎手感烘焙坊」主廚師傅紀宏霖說,歐式、法式麵包強調原味的麥香,連雞蛋、牛奶、糖、奶油都不加,傳出毒果醬、毒香精後,歐法麵包這幾天賣得特別好。



◆ 料理攏是假! 食品添加物多

民視 2011/06/05

原本使用在塑膠原料加工時的塑化劑,卻被發現加在食物裡頭,造成人心惶惶,其實我們每天吃的東西,裡頭也有許多不自然的「食品添加物」,像是讓食物顏色更鮮豔的「色素」,還有「加味劑」,這些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來了解。

在日本擁有「食品添加物之神」封號的安部司先生,從瓶瓶罐罐裡頭,加點蛋白質水解物和雞肉粉,還有其他10幾種化學藥劑,最後用熱水攪拌,居然就是市售的豚谷拉麵湯,媽媽們又聞又喝,日本主婦們讚不絕口,其實在外面買的食物,有豐富的香氣或口感,就是添加了俗稱的加味劑,中式料理很常見,像是嫩精就是其中之一。

有沒有加嫩精,老經驗的師傅說,外行人很難分辨,不過為了保持蝦子脆度,黑心業者會加硼砂,看外表就有差,更不要說烹調過,蝦子嚐起來的口感甜的嚇人。

加嫩精或硼砂,是要突顯肉類的香味,不過讓蛋糕吸引人,就是要放色素,五顏六色的色素只要加一點,不只賣相變好,對業者來說,成本也相對減輕不少。食物講求色香味具全,添加物因此被黑心業者「廣泛應用」,不過當吃的、喝的攏是假,民眾怎麼安心。



◆ 好廠商是「孤獨的守法者」?

【聯合晚報╱社論】2011.06.06

塑化劑事件越演越烈,有不可收拾的趨勢,令人擔心台灣「美食王國」的名聲是否就此玩完。

從五大類食品受到污染,接著是營養品、果醬有毒,現在連麵包、蛋糕、餅乾、冰淇淋到辦桌食材,都有塑化劑的蹤跡,可確定這已是全面污染了。台灣未受毒害的消費者幾希!

黑心廠商靠著有毒濃縮果汁粉賺大錢,其供貨對象從五星級飯店到夜市攤販,濃縮果汁原來完全不含果汁!如此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五星級飯店卻和小攤販同出一轍,難道這就是「美食王國」的真相?

貪小便宜的五大類食品大廠商,自稱「不小心」進到受污染的原料。麵包和蛋糕業者在產品裡加入本來不必要的「定香劑」,只為了讓麵包更香、更好賣,並視為「業界公開的秘密」。政府還寧可相信,這些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嗎?

「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規定: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或異物」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這說明了上、中、下游業者都應自主管理其經手之食品安全衛生。而法律明文規定毒物不能添加到食品裡,卻因過去主管機關不檢驗食品裡是否含有塑化劑,以致釀成今日大災禍。

違反這項規定者,根據該法第31條,可處5至30萬罰款,致危害人體健康者,則依據第34條,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現在政府曲解法令,只處罰上游業者;並認同中、下游業者「無辜受害」的說法,甚至還在第一時間通報,給予受「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影響之業者租稅減免,這不但讓受害民眾無法服氣,未來也不能保證會不會有另一種的有毒黑心食品事件發生。

老字號的義美食品公司,斥資6000萬元建立食品安全實驗室,因而能夠安然度過三年前三聚氰胺事件,以及這次塑化劑毒化風波。這樣謹守政府法令、為消費者健康著想的好廠商,難道只是「孤獨的守法者」?政府不要求所有業者見賢思齊,卻還要拿納稅人的錢,用減稅去貼補那些自稱無辜的食品財團,真是荒腔走板、匪夷所思了!

※ 相關報導:

* 塑化劑商品退稅 財部急喊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81687.shtml

財政部日前就決定退還塑化劑相關貨品內含的貨物稅與營業稅款給廠商,讓民眾聽聞後氣炸並大表不滿,社會輿論也大肆批評。財政部今上午緊急「喊卡」,強調塑化劑事件仍在調查偵辦中,政府決定等責任釐清後,再由國稅局辦理無責任的廠商退稅相關事宜。

* 官員:退稅對象是消費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81696.shtml

商品消費稅和貨物稅,其實都是由消費者負擔,但產出的廠商在產品一出廠就先代消費者繳納8-15%的貨物稅,賣到最終端消費者的售價,除了貨物稅外,又再加上5% 的營業稅。所以財政部官員才會不斷強調,退稅款不是要給銷售廠商

fsj 提到...

屏科大研發:果皮萃取果膠 才起雲劑半價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縣報導】2011.06.06

塑化劑風暴延燒,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吳明昌等人花兩年時間,研發出從水果皮、果肉萃取「酵素修飾性果膠(PET-P)」,不僅可取代起雲劑等乳化劑,還可增加免疫力,價格約為起雲劑一半,研究團隊將申請專利。

這項研究由吳明昌與醒吾技術學院餐旅系副教授王裕泰共同指導博士候選人黃評脩執行,由國科會補助三年,今年是第二年。

「發現酵素修飾性果膠效用,是個美麗意外!」黃評脩說,當初提研究計畫時,主因是大多數民眾每天吃一堆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大多是膠囊、藥錠,「好像在吞藥丸」,研究團隊希望能找出「食材本身就是保健食品」,不用再「吞藥丸」。

研究過程中,在製作德式香腸時遇到乳化問題,決將酵素修飾性果膠與其他蛋白質乳化力,做進一步研究,發現酵素修飾性果膠「好處多多」。

吳明昌說,冰淇淋、蛋糕、即溶咖啡、調味奶精等,都必須添加乳化劑,用棕櫚油成本高,一公斤要四百元,且產品不穩定,不肖業者為減少成本,使用一公斤只要六十到一百元的塑化劑。團隊研究發現,若使用酵素修飾性果膠,一公斤只要二百元,價格比使用棕櫚油便宜一半。



◆ 防塑毒 食品安全履歷上路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2011-06-06 工商時報

為食品安全把關,行政院決正式啟動食品安全履歷制度。行政院政委朱敬一明天(7日)將召開跨部會議,從農產品初級原料、食品加工業、食品添加物三路並進,從源頭至產品端所有製程流向資料公開上網。

其中經濟部負責的食品加工業的食品履歷6月中旬可望陸續上路,擬從飲料、乳製品、罐頭、冷凍、冷藏、調理食品、麵粉等7大類食品加工業,400多家GMP認證工廠做起,期藉此重建供應商及消費者信心,殺出活路。

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已指示農委會、衛生署、工業局採取三路分頭並進方式,開始起步建立食品履歷制度,其中農委會負責農林漁牧初級產品,衛生署負責食品添加物,而工業局著手食品加工業。

陳冲表示,食品履歷制度建立比藥品難上好幾倍,食品供應鏈相當長,要做到很精緻,必須花費數年時間才能辦到,他指示各單位選擇與民眾日常生活攸關項目重點切入。

陳冲認為,農林漁牧可篩選重點項目,例如雞蛋,像德國可以從雞蛋代碼追蹤出雞蛋所生產的開放或閉密養雞房,有機或無機飼料等履歷資料,應屬高價或低價雞蛋。

食品添加物部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食品類別加上進口項目,種類達30、40萬種,食品添加劑項目登記有7、8千種,若加上配方即達上萬種,衛生署擬先從公告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糖漿果漿類,以及膠、錠/粉狀5大類食品添加物著手。

政委朱敬一本週二(7日)將召開跨部會議,研商食品履歷制度建置與分工。其中工業局優先從7大類食品加工,400多家GMP認證工廠率先建立,年底前陸續建置完成,最快一批6月中旬先行上路。

工業局民生化工組長傅偉祥表示,將先以ICT平台,將7大類,400多家食品加工業的成品、製程到原料所有資料庫全程公開上網,從源頭控管食品安全,如此上中下游製程供應鏈及原料來源,一目了然。

惟通路涉及業者供應對象的行銷通路,主要競爭對手在那裡會被洞悉,下週將與商業司研商如何將資料庫連結至通路商,建置完整食品履歷。

此外原料組成、技術配方或技術權從國外採購來源等也涉及商業機密,未來會以代碼隱藏,只能在後台資料庫供政府單位查核,不會公開供查詢。

傅偉祥說,目前並無強制業者全面建置食品履歷制度的法源,除非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強制業者公開資料。政府盼從優良廠商率先自主建立,若跟不上的業者恐被市場淘汰。



◆ 溯源! 問題豆芽來自德北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6.06

德國農業官員5日表示,最近這波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大腸桿菌疫情,來源可能是德國北部一處有機農園的豆芽或其他芽菜。

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邦」的農業部長林德曼表示,疫情來源還沒有確定的證據,但當局已在目前所有主要疫情爆發點之間找到關連。

德國的疫情主要在北部五邦,林德曼表示,初步檢驗發現,傳染的源頭是盧恩堡市 (Lueneburg)郊外一座村落的有機農園,當地位於漢堡南方約80公里。該有機農園生產的豆苗和其他芽菜可能是疫源。

該問題農園有兩名女員工感染大腸桿菌,都嚴重腹瀉,其中一人診斷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林德曼表示,「過去數小時裡,愈來愈多跡象使我們聚焦於這家農園」。他說,疫源是否已經確定,6日應該會有答案。

涉嫌的豆芽和其他芽菜經常使用於餐館裡的沙拉。那家農園生產的豆芽和其他芽菜間接或直接供應德國北部五邦。林德曼呼籲,在進一步澄清疫情之前,德國人別吃豆芽或芽菜。又由於無法排除其他傳染源,民眾最好少吃生蕃茄、小黃瓜和萵苣。

問題農園已被關閉,所有產品召回,包括生鮮香菜、水果、花、馬鈴薯。林德曼表示,園中有18種豆、苗或芽菜,都列入嫌疑,包括綠豆、花椰菜、萵苣、紫花苜蓿、扁豆,其中有些是從海外進口。

林德曼表示,農園用桶子培養芽苗,桶內溫度攝氏38度,是細菌繁殖的理想環境。可能是農園的水被大腸桿菌污染,也有可能是農園所用種子含有大腸桿菌。

過去的大腸桿菌爆發,大多是由於有機農場使用糞肥,但林德曼表示,這次的問題農園沒有使用這類肥料。

歐洲疾病防治中心 (ECDC)統計,疫情迄今已造成22人死亡,21人在德國。2153人感染,其中627人感染的是會導至腎衰竭的EHEC菌型。

※ 現在似乎又發現芽菜不是來源。



◆ 毒菌延燒 歐盟7日開緊急會議

中央社 2011.06.06

歐洲聯盟(EU)主席發言人今天表示,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將於明天針對致命大腸桿菌疫情和對蔬菜生產者的影響,召開緊急會議。

報導引述因致命大腸桿菌疫情面臨質疑的一座德國農場負責人的話表示,外界指控他的農場所生產豆芽可能是疫情禍首,令他無法理解。

「葛納霍夫比嫩比特爾」(GaertnerhofBienenbuettel)負責人維貝(Klaus Verbeck)告訴「新奧斯納布律報」(Neue Osnabruecker Zeitung),他生產豆苗,並未使用肥料,他的有機農場內也無任何動物。

德國官員昨天表示,那座農場所生產的豆芽可能是大腸桿菌疫情爆發的源頭。這波疫情已造成歐洲22人喪生,逾2200人遭感染。那座農場已關閉,並回收產品,進一步檢驗結果預計今天出爐。

維貝告訴新奧斯納布律報:「我無法理解這裡的生產過程竟然可能和這些指控有關。這些用於沙拉的豆芽僅以種子和水培育,完全不經施肥。這座農場的其他區域也未使用任何動物肥料。」

※ 相關報導:

* 德疫情蔓延 「不排除是恐攻」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381330.shtml

柏林的維萬提斯醫院主治醫師札斯托呼籲調查是否有人蓄意散播這種大腸桿菌,意圖造成社會混亂。

fsj 提到...

豆芽也清白 德疫情源頭仍是謎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1.06.07

歐洲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禍源調查再度陷入謎團。德國官員原本懷疑西北部下薩克森邦一座有機農場的豆芽或其他芽菜可能是禍源,但6日公布豆芽的初步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並未遭汙染。不過,德國農業部仍建議暫時不要吃豆芽。

下薩克森邦農業廳長林德曼5日指出,疫情的源頭可能是北部呂內堡市郊外一座有機農場生產的豆芽。農場被迫關閉,回收產品送驗。農場主人一再喊冤,表示生產的沙拉用豆芽僅以種子和水培育,完全未施肥,且農場未飼養任何動物。以往的大腸桿菌疫情,多與有機農場使用糞肥有關。

林德曼說,農場用桶子培養芽苗,桶內溫度攝氏38度,是細菌繁殖的理想環境。可能是農場的水遭汙染,也可能是農場所用種子含有大腸桿菌。農場有兩名女員工感染大腸桿菌病倒,其中一人確定感染的是出血性大腸桿菌。

但豆芽初步檢驗未受病菌汙染,疫情調查可能又必須重頭查起。儘管如此,德國農業部長伊爾塞‧艾格納6日還是呼籲暫時別吃豆芽,生番茄、小黃瓜、萵苣也少吃。

大腸桿菌疫情6日再添1名死亡病例,是一名德國90歲老婦,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後,死於會出現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在歐洲14國爆發的疫情已造成23人死亡,22人在德國,迄今逾2200人感染。

※ 相關報導:

* 大腸桿菌肆虐 加拿大也淪陷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382811.shtml

染病的是一名男子,住在多倫多西方的皮爾郡(Peel Region)。今年春天曾赴德國,並食用當地的沙拉。



◆ 毒菌奪23命 歐檢討警示制度

中央社 2011/06/07

(中央社盧森堡7日綜合外電報導)肆虐歐洲的大腸桿菌疫情已造成23人死亡,病原仍舊不明,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各國農業部長今天在盧森堡召開緊急會談,將檢討食品安全警示制度,避免誤傷無辜。

法新社報導,大腸桿菌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23人,包括德國22人和瑞典1人。

鑑於消費者越來越擔心大腸桿菌疫情,導致農民種植的蔬菜銷不出去,歐洲各國部長將討論提供補助,這個敏感議題可能引發激烈爭議。

歐盟主管衛生事務執行委員達立(John Dalli)表示,與會部長將檢討歐盟食品安全警示制度,確保獲得「科學根據和證據」後,才對大眾發布警告。

達立表示,要求檢討警示制度的是西班牙。先前傳出大腸桿菌疫情與西班牙有機黃瓜可能有關連,這些錯誤警訊嚴重衝擊西班牙農業。

西班牙蔬果出口聯盟FEPEX估算,危機爆發以來,每週損失2億2500萬歐元(3億2800萬歐元)。馬德里當局表示,將要求德國全額賠償。

德國聯邦農業部長艾格納(Ilse Aigner)表示,在確定病原以前,柏林將維持勿食用豆芽菜、蕃茄、萵苣及黃瓜的警示,特別是在北部地區。

捷克國家獸醫主管機關官員今天表示,捷克也開始檢驗自德國進口的牛肉及豬肉。

該機關公共衛生部門主管瓦納(Jan Vana)表示,獸醫主管機關計畫檢驗30個進口牛肉及豬肉的樣本。

瓦納表示:「我們剛展開對牛肉及豬肉取樣的特別行動,週末將知道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大腸桿菌在德國造成21人死亡、重症病例達2231人,瑞典則有1人死亡、及46個重症病例。

丹麥18人感染重症,英國11人,法國10人,荷蘭8人,瑞士3人。奧地利、西班牙及美國各有2人。捷克、盧森堡、挪威、波蘭等國各有1個重症病例。(譯者:中央社林亭儀)



◆ 大腸桿菌免驚 美國建議輻射殺菌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六日電】2011.06.07

實驗證明用微量輻射微波食物,能殺死危險的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而且無損食物安全,美國食物安全專家說,最近歐洲爆發大腸桿菌疫情,顯示消費者應該給這種既有效又安全的食物處理法一個機會。

歐洲大腸桿菌疫情到6日已造成23人死亡,其中22人在德國。德國當局6日表示,大腸桿菌的來源還在追查。

美國政府已批准以輻射處理好幾類食物,包括肉類、香料、一些進口水果、用來生長芽、苗的種子,以及做沙拉常用的生菜。如所這麼處理之後,食物不會變輻射食物。

可是市面上買不到經過殺菌的葉菜,輻射處理食物的銷售量也一直不見起色。「美國雜貨製造業協會」很失望,認為是店家擔心消費者不信任所致。明尼蘇達州大學傳染病學家歐斯特霍姆博士說:「食物輻射處理法為我們增加的輻射微不足道,增加的安全卻不可以道里計。」

輻射處理法是用電子束照射食物,原理如同電視機裡的映象管,或者用伽瑪射線、X光線,如同醫療產品的消毒。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三年前批准輻射處理生鮮菠菜和萵苣,不但安全殺死細菌,還能延長賞味期,又無損其組織、味道和養分。

輻射處理的肉類也已經行之多年,尤其是大腸桿菌最愛藏身的絞牛肉。美國每年大約以輻射處理1500萬到1800萬鎊(七百萬到八百萬公斤)的絞牛肉,只占全美所售漢堡肉一小部分,而且必須清楚標示,以便消費者有所選擇,有些零售商甚至以輻射處理漢堡肉來吸引客人,因為保證安全。透徹的調理能夠殺死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但民眾吃到的肉並不都夠熱。

美國民眾不大光顧輻射處理食物,但他們吃下去的數量多過他們所知。「食品輻射處理聯盟」顧問尤斯提斯表示,市售香料(加工食品裡使用)約三分之一經過輻射處理。

美國每年進口大約三千萬磅(1400萬公斤)農產品,大多是芭樂和芒果,會經過低劑量輻射處理,目前所用劑量足夠殺死任何外來昆蟲,但殺不死細菌。

用來培養生豆芽或生芽菜的種子,儘管政府的研究證明輻射處理安全,還是不普及。有些菜農用潔白溶液洗種子。



◆ 陸鮮亮粽葉 多用硫酸銅泡的

【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2011-06-07 旺報

昨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按照習俗一定要吃上粽子,用新鮮粽葉包成的粽子味道也會更好。但昨日大陸媒體驚傳市面出現「黑心粽葉」,商家為保持粽葉鮮亮,將已經枯萎變黃的粽葉,浸泡在硫酸銅裡,食用過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腎衰竭。

據《半島都市報》報導,青島發現「黑心粽葉」,由於包粽子的竹葉容易發黃、保存不易,因此,有部分商人為了要讓賣相好看,便將竹葉浸泡在硫酸銅溶液裡,如此竹葉不但能夠保存較久,蒸出來的也能夠呈現出漂亮的綠色。

事實上,竹葉的採摘季節多半是在每年的7月到10月,是在當年的端午節之後,也就是說,當年包粽子用的很多都是上一年產的竹葉,而在自然狀態下,竹葉在光、熱的作用下,葉綠素降解,形成黃色或橄欖褐色。而為了要讓竹葉重新變成新鮮的綠色,因此不肖商人用硫酸銅、氯化銅等工業原料重新加工之。

業者死性不改 繼續賣

事實上,染色粽葉包出來、蒸出來的粽子很好看,但是民眾要是誤食則身體容易出問題。一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硫酸銅多用於農業殺毒和工業防腐,且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因此,「一旦食用過量,就會導致急性胃腸炎,黃疸,嚴重時還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名從事十多年粽葉販賣的小販表示,青島本地人包粽子多半是用蘆葦葉,由於價格低廉加上產地都是臨近地區,所以都非常新鮮,根本不需要再去染色,但一般外地人用的竹葉就不同了,竹葉都被泡過藥水,所以他建議,最好選擇那些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鮮艷,而聞上去卻是新鮮的。

除了粽葉有問題外,此前北京、南京、東莞都發現了「黑心粽」,還傳出孕婦因為誤食發霉粽子而流產事件,雖大陸業者已展開自清,但仍無法挽回消費者信心。

由於粽子不僅是應景食品,平時也是消費者主食之一,利潤高、巿場大,就算執法單位查得再緊,業者仍然會鑽法律漏洞,之前東莞的業者被查獲後,仍持續生產「黑心粽」。

fsj 提到...

你的保健食品 不如1顆蛋

【聯合報╱李寬容/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新竹市)】2011.06.07

這次塑化劑事件,消費者及食品業都得到教訓。即便如此,筆者體認到部分食品業不會有真正反省的能力,指望少數不肯從良的業者反躬自省是緣木求魚,不如嚴格把關,修法加重罰款與刑責,否則這次塑化劑事件結束,加上消費者健忘,又將故態復萌。

除了塑化劑,台灣食品安全死角還很多。大家都記得常有食物被黃麴毒素、戴奧辛、重金屬等汙染的報導,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也不當使用。筆者呼籲食管局:乳製品和保健食品也是超級大死角,要列為長期加強檢驗、長期抗戰的項目。

先講被大家忽視、屬於心血管(或肝腎)毒物的固態「氫化植物奶油」,俗稱乳瑪琳,以下簡稱氫化油。選用氫化油主因是避免攝取到動物奶油所含的膽固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講究健康的家庭都以氫化油塗三明治,殊不知效果正好相反。

植物油氫化的過程會將部分天然的順式不飽和脂肪酸,變成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因為無法正常代謝,所以漸漸累積在肝臟或血管壁,久之就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二○○三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勿超過總攝取熱量的百分之一。紐約市二○○六年通過禁止使用反式不飽和脂肪酸。

氫化油的使用範圍包羅萬象,是大多數烘焙製品、蛋糕、餅乾、冰淇淋、冰品和乳製品的成份。脂肪酸代謝異常可能會引起神經發育的問題(或智育遲緩)。市售氫化油所含的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大約占百分之八至四十,視氫化過程的溫度、壓力及反應時間而定,只要超過百分之十就嚇死人了。

我建議食品藥物管理局仿效紐約市,禁止使用反式不飽和脂肪酸,而且製造商應該立刻提出食品內不含塑化劑,以及明確標示反式不飽和脂肪酸的重量百分比,不要隨便四捨五入寫個「○」。食管局應增加預算或動用預備金,趕緊查緝食品中的塑化劑、反式不飽和脂肪酸、黃麴毒素,以及超過含量、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防腐劑。

筆者曾建議兩點:一、食品安全及標示要重新規定,成份說明一定要符合一般消費者理解的程度。尤其是限制性添加物。例如:「苯甲酸」應當仿照外國,明白標示用途或性質,標示為「苯甲酸(防腐劑)」,就像香菸標示「吸菸有害健康」一樣。畢竟大部分消費者不知道什麼是苯甲酸。二、據實標示食品含有多少反式不飽和脂肪酸。目前一些標示零公克的食品,是否大包化小包、化整為零?或者是儀器太差?

我也要向消費者說明:市售大多數動物來源、宣稱有效的保健食品(酵素、激素或荷爾蒙類)是未經證實有生理活性的。如果有活性就應該由醫生指示使用。消費者花大錢得到的營養價值可能比一顆雞蛋還不如。

對於講得天花亂墜的廣告,我建議消費者存疑,凡事要經過政府公信單位以及專業素養的醫師來驗證。一顆雞蛋孵化出來的小雞,其雞肉及羽毛就是蛋白質所構成,骨骼就是由含鈣的磷酸鈣所構成;生物個體的養分都具備了。雞蛋的營養應該比你們所買的保健食品更多。



◆ 多吃蒜、薑、蜆、菇、紅棗 強化代謝功能 減緩塑化劑危害

自由 2011.06.07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塑毒風暴愈演愈烈,不少含塑化劑食品已被民眾吃下肚,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沈立言呼籲,民眾不妨多吃新鮮蔬果,及食用能強化肝臟解毒代謝功能的食物,如大蒜、薑黃、薑、蜆、紅棗、洛神花和菇菌類等,並配合均衡飲食,可提升肝臟解毒代謝能力,即能減緩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

多吃新鮮蔬果少危害

沈立言指出,一般塑化劑停留在體內,正常情況下約在四十八小時後就會代謝排除,最近聽聞很多朋友恐慌、憂鬱得什麼都不敢吃了,他呼籲民眾無須過度驚恐,多攝取能提升肝臟解毒代謝能力的食物。

沈立言表示,各國訂出每人每日攝取DEHP的容許攝取量為一.二至八.四毫克不等,國內衛生署目前公布的檢測飲料,就有一瓶六百CC飲料有些含量遠超出上述的DEHP容許攝取量,甚至達到二十毫克,實在令人關切。

但他提醒,目前被檢出含有塑化劑的食物,要看所含塑化劑的量有多少,像吃外食、打包辦桌食物,常以塑膠盛具裝熱湯、熱食,則包裝在內的食物,就可能釋出塑化劑,所以必須釐清食物是製成時即含塑化劑,或遭盛具污染。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建議,民眾應重新習慣天然食物的味道,勿將「把關健康」的責任交給別人。



◆ 汙水廠除DEHP 環署掛保證

中央社 2011.06.07

遭塑化劑汙染飲品送至汙水處理廠處理,有學者質疑汙水處理廠難以妥善處理遭汙染飲品。環保署今天表示,汙水處理廠去除DEHP效率達9成,沒有二次汙染疑慮。

衛生署長邱文達今天表示,查獲添加塑化劑產品數噸下架產品分2類銷毀,液體由汙水處理廠辦理,固體以焚化爐方式處理,所有查封下架產品依環保署所提方式處理,絕不會再回流到市場。

台大教授吳焜裕提出質疑,汙水廠是否真能處理遭塑化劑汙染的飲品?環保署晚間表示,據丹麥、芬蘭和澳洲的國家環境研究中心期刊研究指出,一般汙水處理廠對塑化劑DEHP有極高去除率,效率達94%至98%,而工業局建議優先收受處理塑化劑的6處工業區汙水處理廠都有足夠能力處理。

環保署表示,收受含塑化劑相關飲品期間,工業區汙水處理廠會加強原水及放流水檢測,環保署督察大隊也會加強督查,確保遭塑化劑汙染的相關飲品有妥善處理。

環保署說,廢水處理所產生汙泥統一送到焚化廠處理,高溫焚化後產生二氧化碳與水,無空氣汙染的問題。環保署強調,遭塑化劑汙染的相關液體飲品經汙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的放流水,應不會有二次汙染疑慮。



◆ 防塑溶出 陸檢測食用油桶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2011-06-07 旺報

因塑化劑事件,大陸衛生部現在連裝食用油的桶子都要列入檢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食品所研究員劉兆平表示,今年已把塑化劑納入風險監測中,主要檢測家庭食用油裡是否含有塑化劑。

先前大陸抽驗速食麵時發現,半數以上的調味包內含塑化劑都超標,由於很多塑化劑都是脂溶性,塑膠包裝的塑化劑可能會隨著油溶出;大陸《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使用增塑劑的包裝材料或容器不能用於包裝脂肪性食品。

劉兆平表示,如果是正規廠商按照正常標準生產的塑膠包裝,其溶出的含量應該是微量的,通過監測食用油就可以查出來,所以將針對家庭桶裝食用油,對油桶的塑化劑溶出情況進行摸底。

不過青島市糧食局5月開始在青島市糧油綜合批發交易市場檢查油糧,油沒發生問題,但又在48批次的小麥麵粉中抓到1批次含有增白劑,目前已被強制退市。

fsj 提到...

社論:塑化劑污染的教訓

台灣立報 2011/06/07 社論

塑化劑風暴愈演愈烈,被污染的範圍不斷擴大,幾乎涵蓋各種食品,旁及化妝品、藥品等。如此大範圍的污染是如何產生的?能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我們從這個慘痛的經驗,得到了什麼教訓?

對於事件原因,輿論主要歸諸兩點:其一,廠商沒有良心。不但最上游的昱伸公司黑心,大量中下游的飲料、食品等等製造商也都缺乏應有的道德責任,未對採購原料嚴格把關。有些廠商甚至自認是受害者。誠然,那些塑化的商品報廢了,因此有了損失;但是作為商品製造者,而不是個人消費者,負有公共安全與衛生的責任,必須確保使用的原料沒有問題。然而,這些廠商未曾把關,貪圖廉價原料以謀求更大利潤。多年來,這些不負責的廠商不知因此多賺了多少錢,與上游廠商形成共犯結構,卻還大叫是受害者。

其二,政府法令落後。這些毒物並未列入衛生署的檢查清單內,據說是它不是食品,而是工業品,因此多年來橫行各種飲料食品,不曾被發覺。如果不是那位衛生署基層檢驗員多管閒事,台灣人民還得繼續食用這些毒物。另外,環保署雖然認定它是毒物,卻只列入第四類毒物,必須申請採購數量與流出對象,只需報備即可。如此不僅容易氾濫使用,也不易追蹤它的流向。檢調人員主要依靠廠商賬本提供線索。但是,許多廠商為了逃稅,買賣來往未必入賬。不難想像,依靠賬本追蹤,必然有許多漏網之魚。在民意壓力下,環保署已經修法要將DEHP塑化劑列為第二類毒物;但是衛生署並未相應修法。如此,不屬於食品原料的工業毒物被誤用於生產食品,也不會被衛生署檢驗出來。

道德良心與法律是對付黑心食品的辦法。但是,這兩者合起來並不能萬無一失。黑心食品事件層出不窮,說明道德與法律並不足以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因為消費者無法確保商品的品質,特別當商品品質造成的危害是慢性的,因果關係不明顯。資本家為追求最大利潤,可能使用廉價的替代原料。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通常無力維持一個嚴格的品質管制部門。不幸台灣的食品業多數是中小規模。此外,一些大型名牌企業同樣「塑化」,說明台灣的大企業經營觀念還是中小企業的心態。

有沒有進一步的預防之道?我們想不出萬全之計。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社會,追求利潤是經濟以及社會運作的基本動力。資本家總會想方設法節省開支。同時,資本主義又是高度商品化社會,商品只有交易關係,沒有道德責任。勉強的解決之道:飲食減少商品化,儘量在家自己煮。

※ 相關報導:

* 邱文達撂重話:隱匿不報將撤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3454.shtml

邱文達再次強調,今後一旦查出這些廠商隱匿不報,或是規避稽查,一定處以停業甚至撤照的嚴厲處分,絕不寬貸。他希望所有食品業者不要再抱僥倖心理,一定要主動向衛生單位通報哪些產品摻有塑化劑,以及這些產品流向哪些中下游廠商。

* 塑毒黑心商 將求刑30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82702.shtml

對禍首昱伸公司按次裁罰,每次最高卅萬元;至於負責人賴俊傑,檢方查出交易次數超過二百次,將依刑法一罪一罰究辦,最高可求處卅年刑期。

* 衛生局:崑龍未用昱伸好量香料果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3491.shtml

其他3家業者包括崑龍食品、萊成公司、棋美點心屋、都只有購買昱伸代工的玉米澱粉,沒有購買其他昱伸公司的香料(醬)。

* 安滅菌疑也中「塑」 台大、榮總等停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3660.shtml

衛生署下午公開說明,就GSK粉劑所測出的塑化劑DIDP含量,低於人體一日可承受的劑量,所以對人體並不會造成立即傷害。衛生署食管局長康照洲說,衛生署將持續追查安滅菌為何會含有塑化劑DIDP,並釐清原因。



◆ 食物過分色香味 小心中「毒」

自由 2011.06.07

〔記者謝文華、鍾麗華、高嘉和/綜合報導〕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透露,在爆發飲料加入塑化劑後,他早就預料,只要不是「從土裡長出」的新鮮食品,舉凡液態、固態的加工食品,愈是過分「色香味」,愈可能「中獎」,甚至「豆漿」、「牛奶」都可能被檢出,風暴勢必會再擴大!

吳家誠指出,人們所吃的食物,其色澤、香味、口感,都可以在實驗室中以化學物質調配出來,例如柳橙口味的飲料裡,可能完全沒有柳丁的成分,草莓口味的果醬裡,可能完全沒有草莓的成分,連鹽巴、味素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化學物質。「只要是愈過分的色香味食物吃下肚,就愈要承受人工調味、塑化劑風險!」

吳家誠說,塑化劑能使油質與水分結合,既能使加入的人工調味料、香料、香精結合、均勻分佈,又具有安定效果,例如,烘焙的麵包或化妝品的香味,若是天然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揮發,香味就不見了,塑化劑能使香味安定持久。

事實上,彰化縣衛生局追查塑化劑,就發現昱伸下游金饌與揚聖企業販售的各種濃縮果醬,「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全是化學香料與色素調製而成。

含原汁10%以上 才能標示果汁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薛復琴表示,無論是包裝或散裝食品,只要品名標示為果汁,就必須要有十%以上的原汁,低於此一比率,就涉及標示不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四萬到二十萬元。而市面上的飲料店只要在菜單上標示為果汁,也必須符合規定。

依照標檢局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飲料(已包裝)」國家標準的定義,「天然果汁」為由新鮮成熟果實直接榨出未經稀釋發酵之純果汁;「還原果(蔬菜)汁」是由天然果(蔬菜)汁濃縮製成之濃縮果(蔬菜)汁稀釋復原,且其可溶性固形物須達一定標準以上之果(蔬菜)汁。

食管局指出,目前市面上商品廣告所謂的「百分之百濃縮還原果汁」,可能是將濃縮五倍的一份濃縮果汁,加上四份的水,還原為比照原本正常濃度的果汁,所以還是可以稱為百分之百的果汁,只要標示清楚,沒有違法問題。

飲料業者表示,市售包裝果汁,幾乎沒有鮮榨百分之百果汁,就算標榜一百%原汁也是濃縮還原果汁,且在包裝上明白標示,假如原汁含量不是百分之百,也得標示是稀釋果汁(含原汁三十%以上)或是清淡果汁(含原汁十到三十%)。



◆ 消基會:吃塑毒產品 可登記求償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1.06.07

塑化劑風暴持續延燒!消基會今表示,下周將邀集各食品大廠對談,討論建立「消費者保護基金」,作為賠償金額。此外,消基會提醒消費者,曾食用過衛生署公布毒產品的人,可以上消基會網站下載表格,透過書面方式向消基會登記求償。而消基會也認為,消費者很難舉證,且購買商品的金額不高,因此團體訴訟會是一個最後手段。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消保基金由各廠商出錢,但出資方式及比率、管道,都等下周開會後再擬定細節,而初步設計會先委由消基會管理,專款專用。此外,消基會將提案,政府也要有一個以政府名義設立的消保基金,預計7月到立法院遊說民代,並拜見院長王金平,要求研議消保基金相關法律訂定。

蘇錦霞表示,塑化劑事件發生後,截至目前為止消基會接到至少500通的申訴電話,顯示民眾相當恐慌。而依法論法,目前消保法第7和第8條規定,業者如果提供對消費者有害的產品,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但現在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賠償機制都尚未建立。

蘇錦霞提醒消費者,曾食用塑化劑毒產品的民眾,可上消基會網站下載表格,如果有檢附完整購買憑證,並提出受塑化劑損害證明的消費者,可先進入和廠商調解的程序。

消基會前董事長謝天仁表示,為了避免廠商質疑消基會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所以有提出具體損害證明的消費者,在與廠商的調解部分,將由「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協助,一旦調解不成功,再進入仲裁程序。至於絕大部分無法證明是否受塑化劑影響的消費者,同樣可以用書面提出購買證明(包括發票、包裝盒罐),並在信封上標註:「塑化劑毒食品求償資料」,寄到消基會。消基會將整理所有申訴信件,並向廠商提出賠償要求。

至於有民代提出,消費者可委由消基會提出「團體訴訟」主張。蘇錦霞強調,由於消費者舉證自身的損害程度有困難,再加上購買金額不高,且訴訟時間曠日費時,所以團體訴訟是最後的手段。

食品業者:不清楚內容 無法回應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包括統一企業、名牌食品、金車和丹堤咖啡等都表示,對於消費者保護基金的規畫內容,目前都尚未看到實質內容,至於是否加入此基金,也得再研究,所以現在暫無法回應。

統一企業表示,日前已收到開會的通知,但通知書上並沒有詳細說明要討論此基金的成立,因不清楚消費者保護基金的組織規模和運作情況,所以暫時無法回應對此基金成立的看法,是否願參與,仍要研究看看。生產悅氏飲料的名牌食品總經理特別助理陳芸甄表示,有收到開會通知,但不清楚內容,必須等到開會時,聆聽各食品大廠的意見,目前則無法回應。

金車企業發言人馬明皓和丹堤咖啡副總經理徐恆鈞都指出,未收到開會通知,不清楚內容,所以無法回應。

fsj 提到...

連鎖茶飲"杯樂" 塑化劑超量百倍

公視新聞 2011.06.08

在各地有一百多家連鎖店的飲料業者「杯樂」也被台中市衛生局在濃縮蘆筍汁當中驗出超標百倍的塑化劑。

這一家分店對原料來源交待不清只說是用快遞送來;事實上提供原料的廠商已經歇業負責人跑到中國去了,而再上游的來源就是昱伸。

這一桶桶擺在地上的都是濃縮果汁原料,出問題的蘆筍果汁,還擺在店內。業者強調,早在衛生局上門抽查時,有問題的濃縮蘆筍汁早就停用。

氣急敗壞的業者忙著自清,店門口擺了檢驗合格單,還聲明強調店內的果汁飲品都是合格不含塑化劑,但是卻無法交待上游貨源,平時親自送貨,被查出含塑化劑後,現在連叫貨都是用快遞送來。

全國擁有110家連鎖店的杯樂,台中大里新仁店被驗出蘆筍濃糖果汁原料,塑化劑含量高達131ppm,超出正常標準?100倍。彰化檢方及台中市衛生局調查,杯樂的上游是?鑫,而它的上游是宗亮,每公斤140元購入,黑心起雲劑發生後,位於新北市的宗亮公司,已經歇業,負責人在中國。

杯樂總公司雖然連絡上游供貨廠商宗亮,負責人透過越洋電話表示原料來自昱伸,但是卻不肯出面說明,衛生單位不排除是避風頭;是否還有未曝光的第三家添加塑化劑的黑心業者,已經交由檢方深入調查。

※ 相關報導:

* 中市「杯樂」含塑蘆筍濃糖果汁 原料來自昱伸
http://www.nownews.com/2011/06/08/11464-2718661.htm

杯樂上游湶鑫公司向供應商宗亮公司查證,目前在大陸的宗亮負責人透過電話表示,原料是從昱伸進貨,他們只是轉售。

* 回收毒果汁 雲丞賠慘7月關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8/today-center6.htm

埔里鎮雲丞有限公司採用昱伸公司有毒起雲劑製造的濃縮果汁,預定十日集中送南崗工業區污水處理廠銷毀,除了國內產品要自費銷毀外,外銷美國的產品也得比照辦理,受此重創後,這家營運逾卅年的小公司決定,最快於七月結束營業。

* 進口原料意外含塑 捲心酥下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6715.shtml

衛生局表示,今天接獲位於新莊的台灣威化企業公司主動通報,業者自行送驗發現草莓、花生及黑糖等口味的捲心酥,含有1ppm到2ppm不等的塑化劑DEHP。衛生局指出,根據調查,威化公司不是使用昱伸、賓漢及其下游業者所提供原料者,其所採用原料多為進口,應與昱伸公司或賓漢公司含塑化劑的黑心起雲劑無關



◆ 誰通風報信 搜索昱伸帳冊全不見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彰化縣報導】2011.06.08

彰化檢方清查昱伸公司進銷貨資料,發現重要帳冊都不見了,懷疑檢警上月搜索昱伸時,昱伸負責人賴俊傑早已風聞消息提前「因應」。

據透露,檢方上月十九日先搜索協成化工,即有人向賴俊傑示警,不僅要他趕決「處理」相關帳冊,還要求更改起雲劑配方明細,造成檢方未能查扣昱伸完整帳冊與憑證資料。

國稅局連日協助檢方,清查、比對昱伸與下游十六家盤商、及銷貨通路業者進銷貨憑證,發現似有環環相扣作假帳行為,交叉比對後,漏報銷貨、逃漏營業稅金額都很可觀。

以昱伸、協成化工和金饌為例,發現並非單純上、下游關係,像去年一月到今年初,協成化工向昱伸進貨金額約九十四萬多元,昱伸也向協成化工進貨四十萬八千多元;協成出貨給金饌四百六十五萬元,又向金饌進貨九十一萬多元。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台中市衛生局五月底抽驗連鎖冷飲店「杯樂」台中新仁店,檢驗結果昨天出爐,其中蘆筍濃糖果汁原料檢出塑化劑DEHP,總公司表示稽查前已通知加盟店回收原料,供應原料商新北市宗亮公司人去樓空,衛生局已通知檢調追查。

※ 相關報導:

* 下游早知? 賓漢客製起雲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85192.shtml

據了解,賓漢公司二樓,有一間辦公室門口掛著「起雲劑」牌子;陳哲雄供稱,他就在這裡調配起雲劑,他不知道塑化劑有毒,但承認起雲劑加塑化劑後,產品賣相更好,會應客戶需求調整塑化劑比例。



◆ 小兒抗生素「安滅菌」 衛署再驗仍有塑

中央社 2011.06.08

民眾將葛蘭素史克藥廠的藥物「安滅菌」送驗,地方衛生局檢出塑化劑,行政院衛生署複檢及自行抽驗,也都檢出。衛生署暫未要求問題藥物下架,而是請藥廠拿出自清行動。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今天下午指出,各國對藥品的磷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沒有特別規定,而是依藥品劑型、毒理資料、最後攝取量做最後評估,「(葛蘭素史克)藥廠應該自清,證明藥品製程未遭污染,且公開聲明」。

康照洲說,塑化劑可用於緩釋劑型、膜衣錠等藥品,葛蘭素史克相關藥品的塑化劑含量,遠低於每次攝取量2微克,約為歐盟規定每人每天限量9毫克的4500分之1,不會造成人體危害,衛生署並沒有要求下架。

安滅菌是兒童常用口服抗生素,日前民眾將此藥品送交地方衛生局化驗,初步檢出塑化劑DIDP高於10ppm,衛生署複檢,檢出量達到50到100ppm,後來衛生署自行檢驗,也檢出約9到13.7ppm。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說,衛生署將邀請毒理、藥理等專家,進行藥品DIDP塑化劑的健康風險評估,在結論出來前,協調葛蘭素藥廠自行將安滅菌下架。



◆ 董氏:成分標示果子醬…就是起雲劑!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09

塑化劑風暴前,一般民眾根本沒聽過「起雲劑」,董氏基金會今天指出,調查市售34款運動飲料,發現僅有一款標明添加起雲劑,有的還以「果子醬」代替。基金會批評,廠商對成分標示玩文字花樣,讓消費者根本看不出端倪。

董氏基金會調查從98年12月起至99年2月,以及今年5月底,共抽樣市售34款運動飲料品項,但僅有「生活運動飲料系列790」,可以清楚在包裝上看到「起雲劑」三個字。其他品項如已下架的統一寶健、以及「清境運動瓦特補給飲料」、「悅氏運動飲料」等,都看不出來。

同時今年5月底抽樣的「舒跑C water」的檸檬、黑加侖、石榴等口味,則標示添加「果子醬」,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經瞭解「果子醬」其實就是一種起雲劑,但卻會讓人誤解是水果醬。

許惠玉認為,廠商標示讓人「有看沒有懂」,同時也發現,明明衛生署規定,食品成分應由多到少標示,運動飲料應該是水為最主要成分,但如「老虎牙子」,卻把刺五加蔘標在最前面。

許多廠商以牽涉到商業機密為理由,不願將包裝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一一列出,或以「複方食品添加物」標示。但許惠玉說,目前衛生署沒有強制要求複方食品添加物進行查驗登記,很難知道調配複方的原料到底有沒有問題。



◆ 世衛:塑化劑無立即危害 學者批名嘴亂扯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陳惠惠/台北報導】2011.06.08

塑化劑風暴延燒,電視談話節目也跟這個議題繞,食品學者認為,連WHO都認為塑化劑不致有立即危害,但許多電視名嘴不專業,談論內容誇張,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應管制,以免造成國人恐慌。

名嘴不斷在談話性節目中討論塑化劑,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評,談話節目這個議題已講到每個人看到都煩;既然喝都喝了,名嘴一直講,會搞到大家心理不健康,「電視台應該要改播其他連續劇」,他開玩笑說。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孫寶年說,「談話性節目也很黑心」,邀請許多來賓根本不專業,他們的言論太誇張,「看了會火大」。

孫寶年認為,部份來賓言論不僅會引發國人對食品安全疑慮與恐慌,還會打擊民眾對飲食安全信心。名嘴或談話性節目來賓不該有言論豁免權,NCC必須出面管管,以免民眾對食品安全恐慌加劇。

「檢驗無法解決一切問題。」楊志良說,食品可檢驗項目太多,光是有毒物質就有數百種,若每一種項目都要檢驗,不僅耗費金錢,也可能會沒東西可吃。他強調,塑化劑事件是很好的起頭,國人若想政府投入更多人力與金錢在食品安全上,也應考慮出錢、幫忙負擔。

【中央社/布魯塞爾六日電】塑化劑食品毒害全台又外銷國際,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預警暨因應組」發言人哈特爾表示,塑化劑雖有致癌風險且有害生殖系統,但不致對人體有立即危害。

哈特爾(Gregory Hartl)表示,全球預警暨因應組確實從國際的觀點看待這個事件,並與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衛生主管當局交換資訊。

世衛出版的「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指出,含有塑化劑的產品相當多元,每個人接觸的途徑不盡相同,但食物通常為主要來源。此外,世衛的刊物「飲用水標準」也提到,無論飲用水或被汙染的地表水、地下水中,都含有塑化劑。

世衛表示,塑化劑並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立即危害,持續攝取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影響。

fsj 提到...

消保官:含塑產品可全額退費

自由 2011.06.08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受塑毒污染產品每天不斷增加,台北市府主任消保官陳碧珠在議會市政總質詢時表示,將協助消費者退貨,沒使用過的食品,還沒拆封或完全沒有吃的產品,可以要求業者全額退貨還錢;但如果已經吃完的部分,則會與消基會研擬如何統一求償。

台北市法規會主委葉慶元說,塑化劑風暴涉及龐大民眾,法令即構成集體求償,消費者兩年內都有求償權,比照亞力山大健身中心消費者糾紛,由消保官、士林地檢署、台北地檢署確定求償對象(如金果王、昱伸),目前北市消保官已受理廿個申訴案件,涉及七家廠商。

台北市長郝龍斌說,衛生局在七天內可檢驗出民眾認為有安全疑慮的食品;此外一九九九專線開放民眾申訴,卅天內將建立塑化劑申訴的清冊、項目。

陳碧珠坦言,從五月卅一日有塑化劑申訴案以來,與北市廠商積極協調、溝通,呼籲廠商釋出善意,主動賠償,但目前沒有積極成果。

※ 相關報導:

* 消基會怒:黑心廠商 不是受害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385200.shtml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近日已接到超過五百通品申訴電話,很多人因廠商自稱「受害者」,政府部門無視消費者食品安全與健康求償感到氣憤,「這件事沒有受害廠商,沒有!起碼都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 錢流‧毒流‧物流層層鬆散 追蹤體系形同「盲流」

記者洪素卿/特稿 2011.06.08 自由

昱伸塑化起雲劑事件爆發迄今超過半個月,昱伸與賓漢下游廠商還是一日數爆。很多人不解,究竟台灣的食品衛生管理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問題不只是食品衛生管理系統,從環境毒化物管理,到稅捐管理,層層管理都鬆散,才會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此話怎說?食品衛生主管機關在事發第一時間,完全沒有辦法把上下游廠商如同拉「粽串」般,連根拔起,問題就在於出貨、進貨間的記載,全部都是廠商自主管理。

也就是說,即使是食品GMP廠商,他跟誰買原料、添加物?這些添加物的上手是誰?他賣給了哪些店家?這些店家又轉手賣給了誰?這些全無追蹤體系。加上我國中小企業眾多,食品業更有不少兩人、三人的迷你家庭工廠,平日紀錄常常是想到才寫,一旦出事,面對這些七零八落的記載文件,本來就嫌不足的人力,處理起來自然更顯手足無措。

比起紐西蘭奇異果公司的科學管理,以科技島自稱的台灣,真的該汗顏。紐西蘭奇異果成熟時,果農會通知採收包裝公司到農場採收,包裝公司會為每個農場的每批奇異果標上特有的條碼,建檔記錄。果農隨時都可以查詢追蹤自己生產的奇異果,有多少量被淘汰?是什麼原因淘汰?現在是否已經上船託運?到了哪個國家?不久前發生該國奇異果樹傳出染菌,第一時間就能查出是哪個農場?哪棵樹生病了?有沒有出產水果到哪些國家?

這種簡單的條碼管理,難道台灣做不到?當然不可能。問題在於如何落實管理。首先,做生意無非為了賺錢,廠商間進出貨自然有金流往來,稅捐機關難道都不該要求相關資料?此外,這件事情發生前,第四類毒化物的管理,只靠廠商的書面紀錄,在這個電腦年代,每月記錄一次的書面資料、每年登錄一次,想也知道,象徵意義大過實質管理。

不論是錢流、毒流、貨物流,該管這三流的財政部、環保署、衛生署及經濟部等各層主管機關在事發都無法讓流向制度化、透明化。出了事才來找「盲流」,自然兵荒馬亂、雜亂無章。

※ 相關報導:

* 透過稅務資料 可掌握進出貨供應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8/today-fo5.htm

塑化劑風暴持續擴大,受波及廠商不斷增加,似乎查不到盡頭,其實透過稅務資料也可掌握供應鏈。國稅局表示,廠商的報稅資料都有進貨及銷貨對象,若廠商不願配合或隱匿資料,透過稅務資料查核確實是方法之一,相關單位若有需要,國稅局將依法配合提供。



◆ 衛署管控差 監院提糾正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1.06.08

監察院今天表示,衛生署沒有落實電腦斷層掃描品質管理規範,發現影像品質不佳的案例之後,沒有進行後續查處,導致民眾重複檢查,增加暴露在輻射當中的風險,且根據國外研究,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會增加人體罹癌的風險,通過監委程仁宏、錢林慧君提案,糾正衛生署。

監察院表示,電腦斷層掃描以X光為放射源,對人體進行連續性輻射暴露,再經由數據運算及影像組合,獲取臨床診斷資訊,近年已經成為臨床診斷利器。然而,根據國外研究,人體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時,所吸收的輻射量是一般放射線檢查的10到100倍,恐將增加受檢者的罹癌風險,臨床上必須特別小心,避免民眾受到不必要的輻射傷害。

監察院表示,衛生署沒有落實管理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品質,儘管有法源可以淘汰產出不良影像的老舊設備,各縣市衛生局卻從來不曾因為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品質不佳,要求醫院停止使用。導致民眾有時必須重複檢查,增加暴露在輻射當中的風險,影響診療權益與安全。

監察院表示,民國95到99年間,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大約有半數沒有建立影像品管機制,其中,有一成左右的電腦斷層掃描品質不清晰,導致同一名病患必須重複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



◆ 菊花農藥多 糾正農委會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1.06.08

監察院今天表示,行政院消保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市售花草茶產品與乾菊花,發現農藥超標,不合格率高達九成,農委會對市售食用花卉栽種源頭的農藥管理鬆散,又無法掌握觀賞及食用花卉的栽種資訊,通過監委楊美鈴、程仁宏的提案,糾正農委會。

監察院指出,民國97年11 月,消保會在大賣場、商店及中藥店,針對市售花草茶抽驗24件檢體,其中11件檢體,驗出不得檢出的農藥。

監察院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在民國100年農曆年前,到超市、傳統市場、食品販售場所,針對白木耳、乾菊花等農產加工品專案抽驗,發現12件乾菊花當中,有11件不符規定,含有殘留農藥,不合格率91.7%。

監察院表示,農委會是農政管理的主政機關,乾燥菊花等食用花卉驗出農藥殘留超標、花卉施用未經核准使用的農藥等事件也一再發生,農委會在源頭管理的專業輔導及宣導用藥安全上無具體成效。



◆ 衛生署:已實施影像交換平台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6.08

市售乾燥菊花的農藥殘留量過高,以及民眾質疑電腦斷層掃瞄管控鬆散,監察院今天對衛生署提出糾正案。衛生署表示,乾燥菊花的管理,正等農委會提出栽種時適用的農藥項目,衛生署再提出殘留量標準;至於電腦斷層,健保局也已提出醫院間的影像交換平台計畫。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表示,國內台東、苗栗有菊花產銷班,但因目目前農委會沒有訂出對菊花准用的農藥項目,因此衛生署難以訂定農藥殘留量標準,只要農委會提出規範,衛生署會立刻改善。

蔡淑鈴說,對區域級以上醫院,健保局已實施影像交換平台,甲醫院的檢查結果可以在乙醫院判讀,若因此減少檢查一次,甲乙醫院都可以獲得獎勵。影像分享無法強制醫院進行,因為患者跨院就醫,可能因為病情變化需要再做檢查,同時第二家醫院也可能因為怕有醫療糾紛,而再作檢查。

fsj 提到...

太香、太白一撕就斷! 吐司勿買

東森新聞 2011/06/07

檢調追查,千賓食品所賣的塑化劑香精,疑似也流入烘焙業!很多人買吐司都喜歡選顏色又白又香的,但麵包師傅說,裡頭可大有文章!因為正常用麵粉加雞蛋做的吐司,應該是乳白色,要是用了漂白麵粉就會變純白色,而且還會加入香精,聞起來有牛奶味。

把麵粉、水、雞蛋和自製胡蘿蔔醬,丟進攪拌機後準備開始製作麵糰,揉柔成圓滾滾麵糰再放進烤箱烤,就可以製成美味的白吐司,看了讓人想吃,原料安全沒有問題,但這樣的吐司現在卻傳出可能被塑化劑污染,就在揉麵糰時加入含有塑化劑香精。

我們實際買了夜市的吐司和門市吐司有什麼差別,麵包師傅交你分辨。麵包師傅 何政聰:「這個比較深色,麥的顏色,如果有添加一些比如說漂白劑的話,它可能會慘白色。」

從外觀可以看到兩種土司顏色不同,除了用看的甚至也可以用聞的。麵包師傅 何政聰:「這個麵包有加牛奶香精,所以你聞起來,它的牛奶味很重,但一般牛奶你喝牛奶怎麼喝都不會有這麼重味道。」

這味道就差很多實際比一比,夜市的呈現純白色,門市的乳白色,而且夜市的有牛奶味跟正常的麥味香差很大,甚至一撕也是馬上斷掉,很有可能加入塑化劑。麵包師傅 何政聰:「這是我們的吐司它原本就有彈性、很綿密,那夜市的一撕就斷掉。」 用看、聞、摸來分辨可能有化學成分吐司,大部分都沒問題,但師傅說最好再查看店家有沒有檢驗合格的單據更有保障,畢竟東西是要吃下肚,店家自律,民眾多用點心才不會吃到問題麵包。



◆ 天然麵包怎麼挑 外觀粗糙顏色較淡

【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報導】2011.06.08

塑化劑風暴引起人心惶惶,許多消費者不知如何選擇購買較沒有色素、香料等食品添加物的麵包,導致烘焙業者業績大受影響。有業者就跳出來教導消費者,分辨天然和加工麵包的區別。

台中市「粉紅巴黎」烘焙業者徐宇辰說,歐式、法式麵包多強調天然製作,成分只有麵粉和水,沒有添加人工香料和色素的麵包,外觀看起來比較粗糙、顏色較淡;有較多食品添加物的麵包,看起來則比較鮮豔、較有色澤。

至於口感方面,天然原料製作的麵包聞起來味道較淡,入口味道雖不會很濃郁,但嚼久了就會感覺到甜味;較多食品添加物的麵包剛入口味道就強,有加香精的水果麵包,聞起來也有強烈的氣味。

「御菓子」烘焙坊業者何政聰表示,添加人工色素和香料的麵包成本較低,因此建議購買麵包時,盡量不要挑選價錢太低的麵包。

除了麵包之外,天然和人工果醬的分辨也有撇步,許宇辰指出,人工果醬在光線下比較透光,加入水中攪拌後,水質較清且不會變色;天然的果醬則較不透光,加入水中攪拌,可看見水裡會漂浮許多水果的纖維,且放置數分鐘後,因為水果氧化,顏色就會漸漸變淡。不過市面上較少買得到完全天然調製的果醬,因天然果醬多只有數天的保存期限,因此在選購果醬時,建議消費者挑選保存期限較短的。



◆ 天然vs.加工果醬 教你輕鬆分辨

民視 2011/06/08

塑化劑風暴,讓很多民眾現在什麼都不敢吃、不敢買,要買也只買天然的,不過坊間標榜的天然果醬,真的純天然嗎?專業麵包師傅教你,怎麼分辨出加工和天然果醬。

藍莓果醬抹在土司上,酸酸甜甜很好吃,不過民眾擔心會一起把塑化劑吃下肚,麵包師傅教你,怎麼分辨天然的或加工果醬。

除了把果醬放在日光燈下看看,會不會透光,抹在土司上右邊顏色淺,容易均勻推開的就是加工果醬,而另一邊顏色深,比較濃稠的,則是天然果醬,也可以加水攪拌看看天然的有纖維,顏色深,而加工果醬加水攪拌後,呈現淡紫色,幾乎看不到沉澱物,兩杯放在一起,一目了然。

師傅說,天然的藍莓果醬,和加工的,價格相差有10倍之多,蘋果派的價差也很大,把蘋果切丁加入白砂糖和白蘭地調味後,在鍋裡拌炒入味,加入蘋果香精,光用看的,還看不出變化。

師傅說,水果經過烹煮,味道會變得比較淡,加入香精後,就聞得到濃郁的蘋果香味,民眾吃下肚前,不妨看仔細,或聞久就一點,就能分辨出天然和加工的差別。(民視新聞黃?萱 連澤仁 台中報導)



◆ 北美陷入恐慌! 歐大腸桿菌飄洋過海 美2歲女童死亡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1.06.08

歐洲神秘的大腸桿菌橫越大西洋,北美陷入恐慌:一名維吉尼亞的2歲女童在上周末不治身亡,為美國首起的致死案例;加拿大一名男子也出現疑似病例,並曾在今年春天前往德國,食用當地沙拉,當地醫院證實,這名男子體內的大腸桿菌確實與肆虐歐洲的大腸桿菌相同。

死亡的美國女童疑似是在游泳池中受到感染,腹瀉出血後送醫不治。而她的一名兄弟也出現類似症狀,目前還在觀察當中。除此以外,一名田納西州的孩童也因為大腸桿菌感染而住院治療,還有另外7位在密切觀察當中。

加拿大染病的男子住在多倫多皮爾區 (Peel Region),曾在先前造訪德國,並有食用當地生菜的紀錄。當地衛生官員表示,初步檢驗確定這名男子的確遭歐洲大腸桿菌感染,最終結果還要過幾天才能確定。這名男子已出院,不過相關單位正密切觀察當中。

這場大腸桿菌疫情,目前單在德國就已有25人喪生,然而當局卻遲遲無法揪出元兇,還錯指西班牙黃瓜以及德國豆芽菜為病源。不過衛生局長Daniel Bahr在7日樂觀地表示,疫情已有緩和的趨勢,雖然還是有新的病例,也有人因此死亡,但感染人數已日漸趨減。

※ 相關報導:

* 德大腸桿菌攻陷美? 美1人確定感染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385927.shtml

當局針對食物傳染疾病的全國性監測系統,去年已發現有愈來愈多的病例,是由一組與目前肆虐德國的高毒性菌株有關的罕見大腸桿菌(e. coli)所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