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失和 基因才是元凶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484678.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08
親子關係鬧僵,不少父母常認為是孩子難管教,多歸咎孩子叛逆、不懂事;但醫界發現基因遺傳才是造成孩子固執、叛逆的因素,尤其父母與孩子有相同基因,更是家庭失和的主因。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表示,醫界已證實情緒性精神疾病與遺傳有關,但目前無法確定是那些基因致病。通常具有這種特殊基因的孩子,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固執等行為;如果一周內因小事發脾氣超過三次,父母就需特別注意。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父母有情感性精神疾病,逾五成會遺傳給孩子;但親子失和的問題複雜,必須全盤考慮夫妻關係、親子互動才能判斷。若確定是基因影響,愈早就醫諮商愈好,以免長大後行為定型。
臧汝芬建議,家長與孩子必須一起接受心理諮商,除可增進互動,也提供彼此了解機會。她說,無論是否為基因因素影響,雙方都有一半責任。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侯南隆說,家庭失和鬧上法院,不見得是最佳解決方法,「畢竟法律講的是法理,但家庭需要的是情感」。親子間應學習面對自己情緒,找到情緒管理方法,才能降低衝突。
※ 相關報導:
* 教授媽告恐嚇 台大兒反指母揮菜刀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484685.shtml
俞姓女教授認為就讀台灣大學的兒子出言不遜,甚至揚言要殺她,要求警方依恐嚇罪現行犯逮捕;兒子說母親多次拿菜刀作勢砍他,房門還有刀痕,根本不敢對她怎麼樣。台北地檢署將挨告的兒子,責付給父親。
俞姓女教授在某私立大學任教,她的謝姓丈夫也是知名國立大學的教授,兩人都在中央機關兼任委員。謝教授夾在「告訴人」妻子和「被告」兒子間,痛苦又無奈,當天一路陪著兒子應訊。
◆ 我身邊的大陸人-上海姑娘惹不起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10800499.html
【(林士清/高雄市)】2012-11-08 旺報
上海女人惹不起,這是許多旅居上海的台灣人給的忠告。
每當得知要去一趟上海,我心裡總會有個牽掛,牽掛到讓我撥起電話,給一位我十年前認識的上海姑娘,這個上海姑娘每次都會用一種冷淡又無奈的口氣說:你又來了!這次又是那個單位邀請?照慣例她會抽空赴約,然後吃完飯後買單,十足上海女人的大氣,她秉持的理由也很瀟灑:我不想欠男人,何況是台灣男人。
她的家鄉來自瀋陽,改革開放後舉家遷至上海,長相非常標緻,舉止非常瀟灑,貌似90年代的大陸歌手艾敬,大學時專攻外文,她說家世背景稱不上顯赫,但足以支持她出國攻讀學位,利用固定寒暑周遊列國。他打扮和品味,典型國際風尚,心情好說普通話,心情不好就說英文,總說上海和香港比台北時尚。
十年前,我參與一個香港的交流活動,第一眼看到她那銳利的眼神,似乎暗示:別來惹本姑娘。但相處後發現,她孤傲,讓人難以親近;但她漂亮也心善,讓人難以忘懷。那是一個開放卻說不上熱絡的時代,學子受兩岸政治環境的影響,依舊有難解的心結,政治禁忌話題不可聊。當台灣和香港同學每晚都不知道跑去哪玩的時候,大陸的帶團老師則會召集大陸同學開個行前會,提醒大陸同學參訪活動的注意事項,同時交代她們此行所兼具的「任務」。
那種氛圍之下,她自然是不理我,我為了吸引她的注意,也只好獻出殷勤和厚臉皮的一面,我每天都將早餐和宵夜準備好交給她室友,透過她室友的好言相勸,讓他知道台灣男生也有可愛的一面。
每當我在她面前說起冷笑話,她會冷不防地回我一句:「我覺得吳宗憲說得都比你好,你還是回頭照顧一下台灣女生,台灣女生都被你們男生晾在一旁了。」
交流參訪從一開始的生疏,到活動進行到中後半段的熱絡,參訪團成員的心防逐漸卸下,大陸和海外的學子的友情終於可以建立,相約日後交流的基礎,她最後還是留下一道門檻說:「你來上海可以找我,但這也是為了在兩岸交流的基礎上。」她這番客套話,反而變成我每次去上海都會約她的理由,上海姑娘也可愛在這點,面子說什麼還是重要,我總是會消遣地說:「好歹妳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上海女生。」
現在,她不僅拿到了國外學位,也在外資企業身居要職,從招待豫園小吃到浦東的高級餐廳,消費和品味逐漸提升,變成有產階級的上海小資女,有時抱怨在大陸上繳的稅金重,但熟女和剩女的話題則是禁忌,每次見面不免損我幾句:都畢業幾年了,還一副大學生裝扮,偶爾說起身邊也不乏職等高和學歷高的男人環繞,就算要相親也是很搶手,但為何小姑獨處?終歸一句,品味高了,眼光自然高,單身那麼多年,一個上海女人的職涯、生活、旅行,其實也習慣了,習慣了愛自己。我說她的現況,讓我想起張愛玲,她又一副不以為然地說:「台灣男人都聽蔡依林,懂什麼張愛玲? 」
聊著、聊著她抽起了一根菸,我問她何時學會抽菸?她說已經會抽很久了,只是很少在眾人面前抽。女人會在男人面前點菸,有著心理學上的含意,我暗自在想:我到底又築起妳的心防,還是卸下妳的心防了?寒夜卻熱鬧的上海新天地旁,我問她大概何時結婚?她立刻扳起臉孔回道:「關你什麼事?兩岸統一啦?台灣男生還管起上海姑娘來!」
◆ 學者:女性在戰場 與男性一樣勇敢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85674.shtml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11.08
歷史上可能有更多的聖女貞德!據西班牙歷史學家的研究,女性一直以來都與男性在戰場上並肩作戰。學者指出,美國的南北戰爭、西班牙內戰、法國大革命,都有許多女性投入前線戰場,但因為沒有軍事單位完整的紀錄,使得她們的事蹟遭到抹滅。
戰士是男性,持家的是女性,是多數現代人的觀念。然而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女性在戰場的地位,大多被歷史學家抹滅。馬德里大學歷史教授哈葛特(Montserrat Huguet)表示,過去有許多女性在戰場上表現得與男性一樣勇敢,但並沒有得到她們應得的表彰。
哈葛特教授解釋說:「如同許多技巧一樣,戰爭是學習來的,與性別沒有任何關聯。」哈葛特的研究發現,女性在過去及現代一直都出現於戰場上,但通常被描述為戰爭裡的受害者。
雖然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女性如同男性一樣拿起武器,哈葛特教授指出,當時因相關軍事單位對女性的參戰感到困惑,而沒有將她們的事蹟紀錄下來,導致之後歷史學者在寫作時沒有充份的資料。但哈葛特教授找到了資料,她說:「很幸運的,廣泛的圖書資料來源讓我們可以逐漸重建女性在戰爭裡的活動及作為。」
學者指出,女性常常是鼓吹起義的煽動者,如領導「法國大革命」的瑪麗安娜成為法國自由及理性的象徵。另外,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也有許多女性參戰,在「平等主義」的理想下,她們自願投入戰場,且即使上方下令她們離開軍隊,仍有一些女性堅持留在戰場,與男人們並肩作戰。
哈葛特教授說,即使世界歷史的研究已經非常發達,學者仍沒有給予女性她們應得的表彰。她說,女性在世界歷史上的紛爭、談判及和平上都有做出重要貢獻,歷史學家應當重視女性在歷史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她們在社會活動的參與,還有對國家的保衛。
◆ 21世紀男性友誼:依賴不吝露真情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84167.shtml
【Upaper╱中央社】2012.11.08
根據研究男性友誼的最新報告,男性一般有6種類型朋友,像是領導人、磐石型、探險者、智者、英雄與教練等類,大多數男性依賴這些朋友作為道德導師與精神支柱。
這份「友誼演化」報告,根據問卷調查與訪問專家學者,外加訪談紐約、上海、倫敦、莫斯科、墨西哥市等各地男性,探討21世紀男性友誼如何轉變。
報告主張,為因應愈趨複雜的世界,對現代男性而言,和一群核心友人建立深刻友誼變得更加重要,此外,男性也更關心彼此感受。
倫敦心理學家伊柯諾馬基斯在報告指出,現代男性已揚棄嚴格的交友規則,愈來愈願意展現自身情感脆弱的部分。伊柯諾馬基斯表示:「我看到很多年輕男性不會害怕說:『我剛和別人有爭執,而我哭了』、或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愛他』。」
報告主張,男性友誼從19、20世紀比較保留的模式,在21世紀轉為連結較強的形態,像是電影「婚禮終結者」(Wedding Crashers)中,兩個朋友公開對彼此的情感依賴。
報告稱男性友誼轉變為「救火隊情誼」,基本成員4至5人,彼此看顧照應。報告並稱男性和友人愈親近,就愈快樂、健康和富有。
※ 相關報導:
* 三年後…台灣嬰兒潮退休
* 莫讓人生成為慢性自殺
* 英國每8個孩子 就有1人挨餓
* 改變生活方式有益身心健康
* 嬰兒潮世代健康不如上一代
* 簡單規律生活 就可排毒
* 改變2習慣健康邁大步
* 研究:獨居或孤單的人健康狀況較差
* 對侵略行為的反應會相互影響青少年
* 孩子偏差行為? 嬰兒養育是關鍵
* 全球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主宰身體健康
* 研究:童年時期的虐待與女性精神病的開始相關
* 嬰兒腦筋比想像中好
* 老師、媽媽不同調品德教育聽誰的?
* 讀書靠天分家長醒醒吧
*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 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
* 體罰讓孩子變壞、變笨
* 溺愛期請無條件關愛孩子!
* 龍子寵過頭變成無尾熊
* 少子化的世代必須互動學習
* 洪蘭:成功的人格特質
21 則留言:
南港社區安全把關 為孤老加裝防滑墊、夜燈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11.09
為增進年長者居家安全,南港社區安全與健康促進會結合公部門及社區資源,去年大規模訪視101戶獨居長者,發現其家中不安全點,並加裝防滑墊、防撞角、夜燈等。
南港社區安全與健康促進會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會,現場並有民間團體帶來樂器及戒菸表演。
促進會理事長鄭金福說,他們總共結合21公私部門及團體,依據居家安全、交通安全、休閒運動安全等6大議題,積極深入社區發現問題並改善環境。
在居家安全方面,南港區65歲以上年長者有1萬3056人,占全體總人口11.24%,屬於高齡化社區。依去年南港區事故傷害監測資料顯示,跌落事故中,有高達75%長者發生於居家環境中。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許怡平說,結合南港老人服務中心、南港社區大學,去年針對101戶65歲以上獨居長者進行居家訪視,共發現1106處不安全點,改善44個不安全點,包括加裝防滑墊、防撞角、防護鎖、放置緊急聯絡電話、加裝插座保護、移除不安全用物等。
南港老人服務中心社工督導蔡璧徽說,經訪視發現獨居長者最易因浴室地板濕滑跌倒,或因被浴缸絆倒,所以常會加裝防滑墊等。
此外,夜晚視線不佳,長者也易於如廁時跌倒,也會協助其加裝小夜燈、並移開走道雜物等。
◆ 孕婦發專屬標章 打造中壢好「孕」環境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2.11.09
中壢市民代表葉碧雯建議中壢市公所印製「孕婦媽媽愛心標章」,讓孕婦索取佩帶,搭車民眾看到標章願意禮讓,讓孕婦受到尊重,同時全面檢討公共場所哺乳室不足等問題,關心孕婦從生產前開始,才能有效解決少子化問題。
葉碧雯昨天在代表會總質詢表示,少子化問題嚴重,今年設籍中壢市的出生人口,至10月僅有2897人,而96年有3658人、97年3577人、98年3282人、99年2874人、100年3184人,今年與前5年的平均出生人數3315人相比,有減少現象。
她又說,少子化的原因,一是獎勵生養育的社會福利政策沒有誘因,二是育兒環境有待加強。
葉碧雯指出,她發現中壢市區的公園幾乎沒有哺乳室,免費市民公車的座位太狹小,孕婦幾乎無法乘坐。況且,新手媽媽若搭公車或火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嬰兒車很難上公車、車廂無放置嬰兒車的空間,或帶小孩與物品根本擠不進車廂」。
中壢市長魯明哲表示,他同意在公共空間盡速調整或增設哺乳室,全面落實友善媽媽的措施,讓媽媽在餵食寶寶時,有舒適的空間與隱密性。
他說,明年若經費允許,中壢市公所可考慮設計一個明顯、好認的「孕婦媽媽愛心標章」,讓孕婦主動到社會課索取佩帶。
◆ 管教打兩下 八歲女找阿公告母家暴
【鄭緯武/高雄報導】2012-11-09 中國時報
楊姓婦女更換衣服時,八歲女兒突然打開更衣間,讓她怒火大發,徒手敲打女兒額頭,沒想到祖父竟帶孫女提出傷害告訴,並聲請家暴保護令。楊婦辯稱只敲女兒額頭兩下,並未造成傷害,警方仍依傷害罪嫌將全案函送檢方偵辦。
女童十月卅日由祖父帶往派出所報案,由祖父代為控告她的媽媽涉嫌傷害、家暴。警方通知女童父親是否提告,結果女童父親也同意提告,警方於是受理。
警方調查,楊婦於十月卅日上午七時十五分許,正在更衣間換衣服的時候,她的女兒突然未敲門打開更衣間的門,由於家中還有異性長輩,楊婦對女兒的行為感到氣憤,於是徒手敲打女兒額頭兩下以示處罰。
女童額頭被母親敲打紅腫,祖父看了不忍,帶她到醫院驗傷,然後到派出所控告楊婦傷害,還要向法院聲請家暴令。
女童說,她因為不知道媽媽在更衣間,未敲門就開門,媽媽先是罵她,然後就用拳頭打她的額頭和拍打背部,使得她多處受傷,因此,她請祖父協助提告和申請家暴保護令。
楊婦說,女兒不懂禮儀,不敲門就開更衣室的門,她徒手敲了女兒額頭兩下,並沒有拍打女兒的背部。
楊婦表示,她曾經因為女兒犯錯而打小手,是適當的管教,從來不曾暴力相向。
警方向女童的父親查證,不料,女童的父親也同意控告楊婦,鳳山警分局昨天將全案函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 紓解青少年情緒 CPR三步驟有效
台灣醒報/郭庚儒 2012-11-09
情緒健康不佳、分數不達自我期許、休息時間不足是國內青少年的「3不」痛苦!家扶基金會統計,國內青少年每3人中有1人有情緒困惱,甚至有14.2%嚴重到需要專業人士幫助。心理諮商專家李秀娟表示,若家長發現孩子興趣突然改變、情緒起伏大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尋求專業醫師幫助。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特別提出「CPR救救他3步驟」,關懷(Care),家長應多陪子女,關懷、傾聽其身心狀況;快樂(Pleasure),學校應塑造快樂學習環境,擴充專業導師資;放鬆(Relax),青少年應學會適時紓壓,切勿鑽牛角尖。
家扶基金會針對1835位,15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大孩子健康權調查」,結果發現每3人中就有1人為情緒困擾所苦,甚至近一星期內曾有自殺念頭者佔15.3%,其中壓力來源以課業壓力佔21.2%。另外,有近半數認為老師會因成績而態度有所差異,也有37.6%認為同儕也會因為成績而態度有所差異。
調查也顯示,有自我期許者的情緒困惱是無自我期許者的1.4倍,也就是成績愈好、壓力愈大。另外,青少年在面對壓力時,有9成以上尋求同儕支持,或以睡覺、上網方式因應,僅不到1成尋求學校的專業人士幫助。
「學校、家長共同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友善環境!」家扶基金會研究發展室主任魏季建議,學校、家長共同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友善環境,學校應提供足夠的心理衛生服務、暢通服務資訊與管道,提升青少年對自身心理健康,並鼓勵需要幫助時應求助,家長應適時陪伴、關懷,發覺孩子情緒明顯有異時,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衛生資源協助。
※ 相關報導:
* 家扶:高中生逾3成有情緒困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87930.shtml
現代孩子壓力大,家扶基金會今天發表「大孩子健康權」調查報告指出,國內每三名15至18歲的大孩子中就有一人有情緒困擾問題,且近一周內曾有自殺念頭的孩子,比率逾15%,基測PR值97以上的大孩子自殺念頭比率最高。若依100年度教育部統計高中高職學生數近77萬人推估,全國高達10萬多名大孩子亟需關切。
◆ 富爸爸寫進新聞導言
【聯合報╱黑白集】2012.11.09
涉嫌性侵卅二名女子的李宗瑞被起訴,報紙的新聞導言寫道:前元大金控董事李岳蒼之子李宗瑞……,依加重強制性交等四十五罪起訴。
李宗瑞的新聞,對所有的「富爸爸」都是一個教材。在前引新聞報導中,爸爸李岳蒼的名字尚在李宗瑞之前出現,這顯是對其「養子不教誰之過」的質疑;而李宗瑞一罪一罰,四十五罪加總的刑度竟達二○九年,最後具體求處有期徒刑的法定最重刑三十年,則也足為所有「富二代」之炯戒。
起訴書說,「李宗瑞仰仗父親李岳蒼曾是元大金控董事在外冶遊」,這對作爸爸的李岳蒼是多麼難以承受的因果論斷;畢竟世上比李岳蒼更具財富的「富爸爸」所在多有,為何上天偏偏要給他家出了這個總刑度達二○九年的兒子?
對於「富二代」來說,「富爸爸」是一種支撐,卻也是一種風險。李宗瑞在同儕之間吃得開,這是「支撐」;但他仗著「元大董事小開」的身分,儼然成了夜店裡的採花大盜,這則是「風險」。李岳蒼大概沒有料到,他的社經地位,給兒子李宗瑞的「風險」,居然大過「支撐」。
相對而言,許多「富爸爸」也以子女為「支撐」,寄望他們克紹箕裘、光大門楣;但對李岳蒼而言,李宗瑞卻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大「風險」,一生的成就與名譽儼然皆毀於兒子在夜店的杯觥交錯之間。
起訴書用詞嚴厲,指李宗瑞「價值觀錯亂/道德觀淪喪」,又稱其犯罪動機與目的「令人髮指」。不知李宗瑞對此如何反應,但字字皆可使李岳蒼有心肺之痛。
莫要「窮得只剩下錢」,這是所有「富爸爸」與「富二代」的共同警惕;代間可互為「支撐」,勿互為「風險」。
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有助提高記憶
【中廣新聞/黃玉文】2012.11.09
德國研究發現,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阿滋海默症的治療。研究成果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神經科學學報」上。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或失調,會導致手腳顫動,乃至罹患帕金森氏症。德國的研究人員將年齡介於65歲和75歲間的受測對象分為兩組,一組服用可在大腦轉為「多巴胺」的「L-多巴」,對照組則服用「安慰劑」。幾個小時後,研究人員讓他們參與記憶測試,結果顯示,服用「L-多巴」的一組老人,重新辨識6小時前看過的照片,比另一組老人表現優異。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顯示「多巴胺」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這項研究有助於研發提高記憶力的藥物。
◆ 英實驗:機器人助自閉兒學習
中央社 2012.11.09
根據英國伯明罕托普克利夫小學(Topcliffe Primary School)的試驗證明,自閉兒從機器人身上學習的效果,比從人類老師身上學習的好。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說,如果能證明機器人可以排除困難協助接觸自閉兒,機器人未來可以在主要課程上幫助學生。
邁克斯(Max)與班(Ben)是兩個高度到達膝蓋的人形機器人,可以跳麥可傑克森的「顫慄」(Thriller)舞步、玩遊戲並模仿太極,這兩個機器人自3月起就用來協助托普克利夫小學的學生。
托普克利夫小學有1/4學生是自閉兒,校長羅奧(Ian Lowe)說,這些機器人在協助兒童學習上,表現非常「出色」。
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這些機器人沒有情緒,所以自閉兒覺得它們比老師更不具威脅性,比較容易跟它們玩在一塊。」
托普克利夫是獲得專家資助,在不同課程上使用一系列科技,為自閉兒提供所需的主要小學。
在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協助下,托普克利夫小學正在試驗把這種機器人當作自閉症學童的課堂朋友,改善學童的社交互動與溝通。
研究顯示,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通常覺得電腦與科技能讓人安心、激勵人心與吸引人,尤其是在社交互動與溝通領域上。
這些機器人成本約1萬5000英鎊,是由法國製造商Aldebaran捐贈;在托普克利夫小學正在實驗的一系列創新科技中,這是最新型的一種。
◆ 求快或求對 大腦決定方式異
中央社 2012.11.09
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在倉促做出決定時,使用的過程跟做明智決定時不同。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之前已經有研究辨識出大腦必須在快速與精確之間做出抉擇的得失,不過推斷出大腦在做慎重與快速決定時,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相同。
但是,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新研究指出,大腦在做不同決定時,是使用不同方法。
設計並執行這項研究的海茲(Richard Heitz)教授說:「身為人類,這在我們經驗中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事情。」
海茲說:「如果我們可以了解,在我們被迫快速反應時,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變化,在了解整體決策過程上,我們就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項研究是以單個大腦細胞神經元的活動程度來觀察決策過程,這項研究是第一個質疑這個理論的調查報告。
研究團隊測量猴子單個神經元的活動力,研究人員要猴子從電腦螢幕上的一堆物體挑出目標,要猴子來回做出快速與精確的決定。
在其中一個實驗情況中,猴子得知只有在做出正確反應時,牠們才能獲得獎勵。
在另一個情況下,牠們得知只要決定的快,錯做決定也沒關係。
研究人員監測牠們前額葉皮質區的單一神經元訊號。
海茲說:「我們的測驗就像兩個不同遊戲節目。」
他說:「一個稱為快旋風(Fast Fury),跟(美國益智遊戲節目)『危險境地』(Jeopardy)很像。必須搶先按鈴回答問題。」
他說:「這跟第2個遊戲-稱為高風險攤牌(HighStakes Showdown)-非常不同,在任何時候按鈴,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不過答錯將受到嚴重懲罰。」
海茲說:「我們觀察到的第一件事是,題目還沒念完,快旋風玩家的神經元活動力就急速上升。」
「我們都有準備好的主觀經驗,這似乎反映在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活動力上。」
相較之下,在高風險攤牌中,在玩家等著按鈴時,神經元活動力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這種情況跟目前認為大腦是使用相同過程來做所有決定的理論非常不同。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於「神經元」(Neuron)期刊。
◆ 美專家:大麻合法化像公共實驗
中央社 2012-11-09
科羅拉多州與華盛頓州通過大麻用於休閒娛樂的公投,專家指出,娛樂用大麻的合法化,就像對大麻做一項公共健康實驗,未來將可獲得過去難以取得的許多數據與資料。
科羅拉多州與華盛頓州的公投過關後,未來這兩州的21歲以上成年者將可合法購買娛樂用大麻,州政府也可對擁有合法執照的大麻業者進行檢驗及徵稅。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對於大麻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害,掌握的具體研究資料與數據並不多。學者專家認為,娛樂用大麻合法化之後,未來研究人員將可獲得美國民眾使用大麻之後健康利弊影響的更多資訊。
醫藥健康新聞網站MyHealthNewsDaily今天報導,非營利研究機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藥品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帕庫拉(Rosalie Liccardo Pacula)指出,「這是經驗主義的問題,我們終於將可有資料進行評估。」
帕庫拉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有關大麻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都是針對某些特定族群,例如習慣非法使用大麻者,而不是針對整體一般大眾進行研究。
全家是我家…遊民夜夜聚超商開趴
【聯合報╱記者謝龍田/高雄報導】2012.11.10
都是廣告惹的禍!高雄市一家全家超商外的咖啡座休憩設施,深夜常有街友聚集飲酒,員工規勸,街友卻以「全家就是我家」反嗆。店家只能陪笑臉,改在離峰時收起桌椅,沒想到街友換家超商繼續續攤。
全家超商表示,街友在店內、外休憩區聚集或睡覺,不僅是全家超商有此問題,廿四小時營業的超商都有,只是全家超商員工規勸時,因為街友常以廣告反嗆,「既然全家是我家,為何還要趕人?」讓員工有些尷尬。
這家全家超商新開不久,位在小港區二苓商圈距小港警分局約兩百多公尺,街友看上店外舒適的休憩設備,常深夜呼朋引伴當「窩」,湊錢買瓶米酒、一罐罐頭及一包花生米,飲酒作樂,旁若無人,引起附近住戶反彈。
超商員工抱著「全家就是我家」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貼出寫著「請勿亂吐檳榔汁、亂丟菸蒂」、「晚上十點過後請大家降低音量」的告示,委婉相勸,但街友不理會,還愈聚愈多,甚至有街友酒後失態,休憩區環境大受影響。
面對住戶抗議不斷,這家超商不得已,只好採取「堅壁清野」策略,在深夜離峰時段,收起咖啡座桌椅、活動傘等設施,讓街友知難而退。
沒想到這些街友轉到兩百多尺外的漢民路上另一家全家超商「重起爐灶」,繼續上演「米酒、罐頭加花生」戲碼。這家超商是在騎樓下設置木製桌椅,沒辦法收起來,好在周邊沒有住戶,沒人抗議。
◆ 當老人保母 每月最高補助1萬6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三重報導】2012.11.10
「老人與小孩都需要特別照顧!」新北市社會局積極推動「老人托顧服務」,比照幼兒送到保母家照顧的模式招募托顧家庭,希望讓老人留在熟悉的社區接受照顧,托顧家庭視受託老人狀況,每月最高可獲1萬6200元補助收入。
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長石桂榕表示,首場老人托顧服務說明會昨天在三重區的勞工活動中心舉行,本月15日上午10時在板橋身障協會(文化路2段451號3樓)還有一場,歡迎民眾前往聆聽,踴躍加入托顧家庭行列。
石桂榕說,新北市截至10月止,65歲以上老人多達34萬9400多人,占全市人口8.88%;市府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推出安養、看護、居家服務等措施,最近更積極推動「老人托顧服務」。
石桂榕表示,「老人托顧」是創新服務,希望讓老人留在熟悉的社區中接受照顧,子女白天外出工作,可將家中長者就近送至鄰近托顧家庭,晚上再接回家;托顧家庭每月有數萬元收入,在經濟不景氣當下,不失為另類創業模式。
「老人托顧」依據長期照顧10年計畫辦理,主要提供失能者社區化及家庭式的照顧服務,使失能者獲得妥善照顧,並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托顧家庭需具照顧服務員資格,要先受訓90小時,並有1000小時以上直接服務失能者的經驗,家庭空間和設備也要符合規定,以確保受託老人的舒適和安全。
對失智、失能老人的托顧收費標準,依老人身心情況和經濟狀況評量,「整月全日托」輕度失能1萬1千元、中度1萬3千元、重度1萬6200元,市府視情況補助。
詳情可電洽25417094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他她性別互換 天生一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91091.shtml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11.11
這對情侶看起來就跟一般男女朋友沒有兩樣,不過,他們可是各自變性後,才走到一起。
美國一對少男少女,童年都為性別認同苦惱,飽受嘲笑、欺負,後來他們各自做了變性手術,隨後在奧克拉荷馬州一個變性人後援團體邂逅,立刻墜入愛河。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8歲女孩凱蒂.希爾,15歲之前是名叫魯克的男孩,父親是美軍陸戰隊中校。她的男朋友安德魯斯,現年16歲,之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名叫艾茉洛,擅長跳芭蕾,也贏過選美比賽。
凱蒂說:「我們都是5號身材,所以我們甚至可以把以前媽媽買來、自己討厭得要死的衣服送給對方穿。沒有人看出我們變性過,我們看起來就像天生的男人和女人,這就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我們是天生一對,因為我們都帶著同樣的煩惱長大,現在我們可以分享我們遇過的一切問題。」
※ 相關報導:
* 1111陸2.5億農民工過光棍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72012111100195.html
規模超過2.5億人的大陸農民工,漂泊於城鄉之間,到了生兒育女的年齡,仍難談論婚嫁,個人數不盡的苦楚和無奈,不但讓今天的「光棍節」成了大節日,更凸顯了目前大陸十分嚴重,卻難以解決的問題。
* 金鏟子夯 梁詠琪也想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491453.shtml
新北市政府為了拚生育,特別製作由註生娘娘加持的350支「金鏟子」,明天起要送給結婚三年仍無子的夫妻。消息一出,民政局電話接到手軟,將近400多通詢問電話擠爆熱線。連結婚一年,肚皮還是沒動靜的藝人梁詠琪也慕名而來。
◆ 偷錢少年缺乏愛 大家都想拉一把
【聯合報╱記者王宏舜、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11
一名小偷在公園偷印尼籍女傭塔蒂的皮包,得手後掩面奔逃,警方調閱監視器查到躲進附近市場的黃姓國中生;塔蒂看到小偷只有十五歲,反而不斷幫他求情,錢也不要了,希望警察給小孩一次機會。
學校老師得知黃姓學生又闖禍,都很沮喪。輔導主任說黃有情緒障礙,國一、國二幾乎都在輔導室度過;這學期情緒控管更差,校方為他開設木工、機車保養甚至是魔術課,都是「一對一」教學,感慨他好像聽不進去。但老師說,不會放棄。
塔蒂來台北當看護多年,日前趁陽光露臉,到公園閒坐。黃姓少年突然靠近木椅,伸手拉開塔蒂的皮包拉鍊、偷走一千二百元。塔蒂急忙掏出手機要拍小偷容貌,黃拉高衣服掩面逃竄離去。
警方獲報後調閱沿途監視器,發現這名小偷跑了一公里多,躲進附近市場。警方到場圍捕,抓到竊嫌黃姓少年。員警通知塔蒂指認,她看到嫌犯只是國中生,反打圓場說她因為太生氣了才報警,沒想到對方年紀這麼小,「告不下去」。
警方調查,黃姓少年在八歲以前,由南部的阿公帶大,阿公過世後被父母接來台北;但母親智能不足,父親又常打他,有一餐沒一餐,隔壁賣滷味的阿姨覺得可憐常接濟他。不過,黃姓少年卻偷走她的腳踏車,傷透她的心。
校方則指出,曾訪視黃家,讓他們的熱忱涼一截。少年母親開設家庭理髮店,裡頭卻堆滿資源回收物,沒什麼客人。老師希望能改善黃姓少年的學習環境,允諾若黃母將多餘的雜物清除,就贈送她理髮椅,但黃母「不為所動」。
台北市警方偵訊後,最近依竊盜罪將黃姓少年移送台北地院少年法庭審理。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侯南隆說,人都需要被愛、被肯定,何況是成長中的青少年;若缺乏家庭依附,青少年易有偏差行為;也容易誘發過動、憂鬱及躁鬱等情緒性疾病。
※ 相關報導:
* 母親臥床 少女居服員侍病如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90883.shtml
19歲單親少女徐孝慈因為母親車禍癱瘓,迫使她不得不休學在家照顧母親,但小妹的學費、家裡生活費不能沒有著落,她只好兼差做居家服務員賺取微薄收入,由於母親臥病在床,讓小慈在照顧他人時更有感觸,「侍病如親」的態度贏得不少托顧家庭好評。
* 關注女童受教權 聯合國訂「馬拉拉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91079.shtml
聯合國宣布11月10日是支持馬拉拉.約塞夫扎的全球行動日,一群巴基斯坦學生拿著馬拉拉的肖像參加集會,支持「馬拉拉日」。15歲巴基斯坦女童馬拉拉因倡議女性受教權,10月遭神學士組織槍擊頭部,目前仍在英國接受治療。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將補助貧童家庭接受教育。
◆ 不愛洗澡常鬱卒 失智提早拉警報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2.11.11
有一名五十多歲的婦女,被認為是憂鬱症,三年後才知道是早發性失智症;也有個上班族,還可出差到印尼工作,但卻不想常換衣服和洗澡,才被發現是早發性失智症作祟。
失智症大多發生在六十五歲以後,所以稱為老年失智症;但也有六十五歲以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每十萬名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人口中,就有六十七到八十一人會發生。
醫師臨床門診中,還有廿、卅多歲的年輕人發病,這些家屬都很難接受,心理壓力非常大。由於有的患者還可以工作,所以家人常不會警覺是失智症。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達夫昨在台灣醫學周演講「早發性失智症」。他說,早發性失智症患者臨床症狀,和老年性失智症不一樣。以阿茲海默症為例,早發性患者會出現精神症狀,且病情惡化快、治療效果差,易被誤診為精神疾病,事實上卻是罹患失智症。
但陳達夫強調,不是所有憂鬱症患者,都可能是早發性失智症;要看患者有否智力減退跡象,而每六、七百名早發性失智症病人中,約有六、七人被誤為是精神疾病。
陳達夫說,這些年紀輕輕的患者,有的還是家中經濟支柱,有人會因病面臨離婚問題,很令人心疼。
這些患者往往四肢健全,但智能不好,常有行為問題,很多機構也不願意收,家屬照顧起來壓力非常大,有六成家屬有焦慮情緒,特別是女性。而家屬因照顧患者而有憂鬱症,也非常普遍。
◆ 遺體修復 記住最後容顏
中央社 2012-11-11
因為口腔癌往生,老人的臉殘缺一大塊,看著修復過後的遺體容貌,老人的太太愣了30秒,淡淡地說「好像,謝謝」。就是這簡單的謝謝,讓法醫楊敏昇不悔走上遺體修復之路。
接觸屍體是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平日的工作,原本拿解剖刀的手,是為了從屍體找真相;但因為攻讀生死學碩士,因緣際會接觸遺體美容,讓他對對屍體解剖有了不同想法。
楊敏昇說,中國人常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然而,往生者的容貌和活著時一定有差異,更遑論生前遭遇病體折磨,甚至意外致死造成的形體扭曲。死者的最後一面常常讓人不忍卒睹,見與不見,對活著的人都是折磨與考驗。
回想自己當年陪著岳母去弔唁死者的場景,楊敏昇記得,要看死者容貌前,岳母的手緊緊握著他,不是因為心理害怕,只是擔心「疾病造成的身體浮腫,會不會破壞那原本美好的印象?」
「對家人的最後一眼,決定了往後的印象」,楊敏昇說,遺體容貌的扭曲、變形常對家人造成殘存陰影,而遺體修復,不僅尊重亡者,也是對家人最好的悲傷輔導。
正因為瞭解最後一面的重要,楊敏昇不僅利用工作餘暇協助遺體修復,進行法醫解剖時也更為謹慎,每次下刀、縫補,他都用心計算,因為他知道「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漂亮地走」。
投入遺體修復10多年,楊敏昇把每具遺體都視為大體老師,他分文不取,因為每次經驗都能讓他學習。
2008年他協助陸軍601旅空難意外8名罹難官兵遺體修復,家屬感激地包了新台幣3600元紅包,他卻回包3700元奠儀,堅持不收酬勞。
他說,「我只是做我該做的,這是他們的福報,當然不能收錢」。楊敏昇把紅包退還給家屬,只留下紅包袋當平安符,即使換了皮夾,他仍細心地將紅包袋平整地放進裡面,提醒自己不忘當初投入遺體修復的初心。
就像所有著迷柯南、福爾摩斯辦案的孩子一樣,對科學辦案的憧憬,引領楊敏昇走入法醫這一行,然而,長期與屍相伴卻讓他從「急著破案的年輕人,變成尊重屍體的中年人」,進而投入遺體修復推廣,「不只幫死者找公道,更要讓他有個善終」。
別讓青少年次文化再「抓茫」
【聯合報╱柯俊銘/心理師(高雄市)】2012.11.12
由於在監所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常有機會和這些未成年的孩子談話,除關心適應情形,也了解其在外頭的特殊經驗或次文化。
前些時候意外得知校園裡流傳一種名為「抓茫」(台語發音)的潛遊戲,又有人稱死亡遊戲、缺氧遊戲、昏迷遊戲、壓心臟、太空人等。於是從年中便開始針對機關內與新收的青少年進行例行性調查,瞭解他們有無抓茫相關經驗,並上網搜集資料,結果令人震驚。
在這些孩子口中的抓茫,實際上就是國外已流行多年的窒息遊戲。遊戲者在短暫失去知覺的過程中,普遍會經驗到各類幻覺,或許覺得新奇刺激,有些人還玩到上癮。該遊戲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除容易誘發中風、癲癇、心臟病、精神病與腦傷等後遺症外,操作不慎恐有致命之虞,歐美每年有數百人因此發生意外死亡。
最可怕的是在網路上有許多青少年自拍上傳的遊戲過程實錄,另外在一些社群網站與部落格也有玩過者的體驗分享。
訪談至今,有抓茫相關經驗者(確實玩過、看過別人玩與知道該遊戲且知道有人在玩)就超過五成以上,且遊戲地點以學校教室、走廊、廁所居多,玩法也相當多元,甚至發展為比賽或霸凌形式,而學校老師與家長幾乎都不知情。
為避免該玩命的遊戲在校園蔓延,建議教育、衛生部門要積極宣導,強調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家長也應注意孩子的作息與交友狀況,避免其因好奇或在同儕壓力下貿然嘗試。
◆ 壓心臟追求快感 勿因好奇嘗試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蔡容喬/連線報導】2012.11.12
「抓茫」傳到國內,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認為並不意外,過去國內青少年尋求刺激,多靠藥物或毒品,從生理反映到心理,近年國內控管毒品、藥物,反過來變成「心理刺激生理!」
彭懷真說,青少年認知透過藥物這類的外在機制尋求刺激,風險性高,還涉及金錢交易,成本也高;而窒息遊戲只要同儕三五成群起鬨就能達到刺激效果,不用金錢成本。
彭懷真說,窒息瞬間,呼吸系統變化會誘發產生幻覺、幻聽、幻視,類似吸食強力膠產生的效果,青少年如果著迷這樣的快感,很容易傳開來,一群人在一起玩,比濫用毒物還可怕,按壓心臟若「刺激過度」直接危害生命,非常危險。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曾華源表示,抓茫遊戲在國內報導的不多,但不能因此掉以輕心,認為這個行為或遊戲不會在青少年間流行。
「就像抽菸一樣,青少年覺得好奇,會想嘗試,不會考慮後果或危害性。」曾華源說,這種心態類似許多小朋友覺得好玩,會趁同學要坐下來時,把椅子突然拉開,老師應該要宣導。
耕心療癒診所精神科醫師郭彥麟分析,青少年階段還不太懂得排解壓力,對於低學習成就學生而言,在缺乏成就感情況下,窒息遊戲就像吸毒,會產生不真實、靈魂脫離身體的「解離感」,更讓他們一試成癮。
※ 提醒您:危險動作 請勿模仿
◆ 上海男士相親 最盼「AA制」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2.11.12
大陸年輕男女流行相親找對象,相親就難免要涉及吃飯、看電影等花費。根據一項網路調查,上海男性最希望相親時採用AA制(即男與女各付各的),而上海女性最討厭相親時遇到有體味的男性。
調查指出,80%左右的相親者認為第一次見面的花費應該由男性埋單,但「90後」及以戀愛為目的的女性對AA制的接受程度,顯著高於其他人群,而希望相親時採用AA制的上海男生占比居全大陸之首。
對相親話題的選擇,男性和女性基本一致,都不願回答與財產、前任(男友、女友)相關的問題。女性最喜歡有思想、有理想,同時具備溫柔體貼特質及紳士風度的男性;而表現得溫柔體貼的女性,最容易讓男性對其產生好感。
在相親過程中,超過3/4的男性對約會對象即使不是十分滿意也會堅持聊一會,60%以上女性也表示會堅持。調查顯示,男士對遲到的容忍度較大。71%的男士認為女方可以遲到半小時以上,甚至有1/4的男士願意等1小時以上。
◆ 大陸人看台灣-請許我的感情一個未來
【安心/北京】2012-11-12 旺報
我和男朋友已經認識5年了,真正相戀到現在卻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前3年也不是不愛,只是因為我在大陸,而他在海峽對岸的台灣,而我們都是如此渺小的普通民眾。
5年前,我們相遇於麗江這座神奇而又有吸引力的城市。那時,我還是一個大三的學生,代表學校赴台參加兩岸高校夏令營活動。之後我們學校邀請對方學校休閒保健系和觀光系的同學來麗江進行「海外實習」。我理所當然被安排接待他們。我們就是這個時候認識的,但是並沒有開始戀愛,雖然彼此都有好感。因為,我們還太小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握,又如何給對方承諾?我們也很清楚起碼那個時候在一起是不會有結果的。
他回去後不久就去當兵了,而我也留校當了老師。我一直在心裡告訴自己,我要優秀一點,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在第3年我如願考到北京的研究所,有了北京的集體戶口,可以參加自由行了。他也努力的工作,與大陸這邊的業務往來也越來越多,可以經常往返於兩地。我們終於給自己創造好了條件,給了彼此一次機會。去年年初,我們在一起了。一切都是那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現在我們感情穩定,他有著台灣男孩的溫柔和細緻,很照顧我。今年6月,我去過他家裡見過家長了,他的家人都很和藹。過年的時候,他也要來見我的父母了,消除我父母心中的疑慮。我們能走到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一年就能見3、4次,但是這一年半以來每天不管多晚多累,我們都會視頻,看看對方,聊聊一天都發生了什麼。
如今,我即將畢業,擺在面前的是工作問題。據我瞭解,即使我的學校是「985」碩士學歷,到台灣沒有取得身分證之前也是沒有合法工作的權利的。身邊嫁過去的朋友基本都在家裡做全職太太。這一點讓我很苦惱,但是我們這一輩是在自食其力,努力向上的氛圍中長大的,做一個全職太太我在心裡上接受起來就比較難。
雖然男友也不介意我有沒有工作,也說能夠養活我一輩子。但是女性也是需要在工作中認識自我實現的成就。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家庭雖然是重要的,事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一直希望能夠做一名大學老師,本打算碩士畢業後去台灣讀一個博士,以後能否做相關工作。最近得知由於戶口不在沿海6省市,我連申請讀博士的資格都沒有。甚至我們都不可以進高校做老師。
這段感情走的並不容易,我們彼此珍惜著。只希望台灣能拋開對大陸的偏見,為我們這樣一批人爭取更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權利,許我們一個更好的未來。
廖玉蕙:期待參加一場準時的婚禮
【聯合報╱廖玉蕙】2012.11.13
前些天,去參加一場婚禮,惹了一肚子氣回來。喜帖上明載著:「六點卅分觀禮,七點入席」,卻似乎沒人當真。致詞者好像參加演講比賽,誰也不甘落後地講得落落長;而賓客也似默契十足的姍姍來遲,喜宴於是拖到八點半過後才開席,沒上幾道菜,我便意興闌珊地提前走人。回來後,跟朋友抱怨,朋友卻說我大驚小怪,婚禮無法準時已成為台灣民間文化的常態,會準時才怪!
婚禮遲遲不能開場,我自然領教過無數,甚至對這樣的文化,曾做過長期觀察。少數固然是因為缺乏經驗所導致,譬如:忘了攜帶婚戒、圖章,使得婚禮無法順暢進行。大多時候是家長總希望能請到有頭有臉的高官、政要或民代前來證婚,以示交遊廣闊或家世不凡。偏偏這些炙手可熱的貴賓有的拿喬,有的遊走於眾家婚宴場合,趕場者眾,交情淺的,自然得鵠候較多時間;若非如此,則多半是應邀致詞的長官習於長篇訓話或退休賓客因許久不曾逮到說話機會而趁機霸占講台、大談老掉牙的婚姻箴言!
幾次下來,許多準時赴會的朋友覺得被耽擱了,因此學乖,乾脆在下回的婚宴上遲到,免得像傻瓜般乾坐。而因為賓客未能準時,又造成另一種的延遲原因—客人沒來齊,如何能開席?如此主客兩相耽誤、互為因果,期待婚宴準時進行,自然就愈來愈沒有指望!
婚禮是何等莊嚴的盛事!將各路人馬集合共襄盛舉並接受祝福!卻讓滿堂賀客枯坐、嗑瓜子,讓一屋子的小朋友無聊地滿場奔跑嬉鬧,讓因飢餓而血糖下降的老先生呆若木雞,讓放下繁忙工作前來致賀的朋友心焦如焚、頻頻看表…如此這般的婚宴習俗習焉不察,彷彿並未引起大眾反省,只能說台灣人的忍耐功夫真是了得。
很奇特的是,喪禮倒多半是準時的。喪禮之所以能夠較為準時,其原因也許是受限於殯儀館廳堂的租賃時間,也或者跟典禮後續還有許多必須講究時辰的禮俗有關。婚禮則不然,由出席的賓客身分看來,當事人新郎、新娘的朋友通常僅是少數,因雙方父母關係而蒞臨的可能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更近似雙方家長的同學會或懇親會。反正老人時間多,藉機聯誼,誰曰不宜!導致常常本末倒置,根本不知恭賀的是朋友的女兒或兒子;回家後,反芻的是當天的菜色,研究的是哪個老朋友缺席,感嘆的是生死無常。
除了遲到的狀況嚴重外,台灣婚禮的陋習還真不少。一是新娘通常得濃妝豔抹如演戲的明星,搞得面目全非,濃妝程度以讓爹娘都不認得親生骨肉為標準。二是幾乎所有新娘都得在筵席間頻頻起身更衣,和模特兒走秀如出一轍,我一直想不透此舉意義何在?三是近年來,還發展出一種新的行業—婚禮司儀,有專人用插科打諢的方式營造熱鬧氛圍,出席幾場下來,發現手法複製就算了,千篇一律的裝熟語氣才真教人不敢恭維。
真希望能發展出這樣的婚禮—婚宴如時舉行,簡單溫暖;不請下語不能自休或胡亂開黃腔的來賓致詞;紅帖子不亂撒,邀請參與的賓客至少得是看著新娘或新郎長大的長輩或朋友;不用計較禮金、只要帶來誠心的祝福;新娘新郎只需薄施脂粉,恢復本色;新娘穿著只要從一而終,毋須換上換下,免去無限麻煩。
台灣已然進入開發國家,研發出更文明的婚宴儀式以因應時代需求勢所必然,我期待這樣一場溫馨動人的婚禮。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 相關報導:
* 研究:美持駕照人數 女多於男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1130363-1.aspx
現在,美國女性持有駕照的人數超過男性,扭轉了長期以來的性別差距。專家表示,這對美國道路安全和經濟來說,可能隱含某些意義。
美聯社報導,如果當前的趨勢持續下去,男女持有駕照人數差距還將繼續擴大。
....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席瓦克(Michael Sivak)表示:「性別人口統計上的改變,將對美國車輛需求的性能、能源消耗和道路安全產生重大意義。」
他說,比起男性,女性可能喜愛選購更小型、安全性更高、更省油的車款,而她們開車時間較少,在遠距離駕駛過程中的死亡率也較低。
◆ 彰基醫母血胎兒基因檢測唐氏兒 準確度百分百
【中廣新聞/李河錫】2012-11-13
醫學研究發現,高齡產婦容易產下唐氏症兒,以往透過母血篩檢只有八成準確度,進行羊膜穿刺、準確度雖百分百,卻有孕婦擔心會流產,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母血中微量的胎兒基因片段,可大幅提高母血篩檢準確度,將廣為推廣嘉惠更多準媽媽。
唐氏症是人體二十一號染色體異常所造成,根據醫學研究,新生兒的發生率約七百分之一,如果是超過三十五歲的高齡產婦,產下唐氏症兒的機率則倍增,因此,以往一般婦產科都會建議高齡產婦先進行母血篩檢,因具有八成準確度,如果指數偏高,再進行準確度可高達百分百的羊膜穿刺,但不少孕婦卻害怕羊膜穿刺會影響胎兒健康,或質疑會造成流產、產下畸形兒而放棄,常造成遺憾;然而彰基醫院基因醫學部,在陳明醫師率領醫療團隊研究下,透過引進新儀器,經抽取母血後,利用母血中微量的胎兒基因片段,來達成對胎兒唐氏症或其他遺傳疾病的篩檢,經多起臨床檢測後,已正式開發成功,大幅提高母血篩檢準確性,幾乎與羊膜穿刺相同、逼近有百分百的準確度。
陳明醫師表示,這項本土檢測唐氏症兒新技術的成功,可嘉惠更多準媽媽,不需遠赴海外,可節省大幅醫療費用,並降低侵襲性檢測危及胎兒健康的高風險,希望能夠廣為推廣,為孕育健康的下一代貢獻心力。
◆ 安撫寶寶哭不停 試試角色扮演引導
【聯合報╱陳心語/宏恩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2012/11/13
是否曾遇到孩子哭鬧不休,不論怎麼哄,就是無法停止?嬰幼兒的情緒調控能力,不但影響行為表現,更與日後社交互動能力息息相關。
天生氣質、腦部神經系統整合程度及後續認知發展、環境和經驗,尤其與照顧者的互動,皆影響孩子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根據孩子不同年齡,家長應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針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嬰幼兒,先排除生理因素,如肚子餓、大小便、生病、想睡,再以感覺統合的方式介入,如給予抱抱、撫摸等觸覺、輕輕搖晃等前庭覺,這些感覺刺激,可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產生穩定情緒的效果,也可以用玩具或物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針對3歲以上、已發展出語言理解能力的孩子。用是非題,如「你是不是…」幫助孩子定義和說出情緒;用選擇題找出原因,再用「那你是不是可以…」的問句示範可接受的處理策略,來控制與解決問題。
照顧者平時可以先觀察,哪些情境會引發孩子負面情緒,再塑造類似但程度較輕微的情境,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引導孩童面對,反覆教導孩子可以接受的反應。
不要一次要求能表達又能控制,可以分段練習,並隨時給予正向的回饋,如讚美,再慢慢增加不同的情境及策略學習。
提醒家長,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以堅定的口吻協助他,生氣與責罵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助長無助感、增加負向情緒。
若孩子只是想獲得大人的注意,尤其1歲以上幼童,一味安撫,反而讓孩子學到用哭鬧來獲得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單一方法可以解決所有情緒調節困難孩童的問題,家屬必須仔細觀察孩子特性,選擇一套準則,並且堅守此準則,讓孩子不會無所適從,這是教育孩子的不變通則。
※ 相關報導:
* 媽咪發奶 忌寒涼蔬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3966
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生活和飲食小細節,母乳哺餵並不難。針對乳汁分泌不足,中醫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可搭配茶飲調理。
氣血虛弱型:產後乳汁很少甚至全無,乳房柔軟,沒有脹的感覺,常感精神疲倦,食欲減少,臉色蒼白或萎黃。治療以補養氣血,生乳通乳為原則,可以益氣通乳湯食療。
肝氣鬱滯型: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但乳汁看起來較濃稠,乳汁量易受情緒影響,出現胸悶、乳房脹痛、情緒鬱悶、飲食不振、便秘等情況。治療以疏肝解鬱,通絡下乳為原則,可以疏鬱通乳茶食療。
* 產後脹奶 刮痧可舒緩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95836.shtml
腫脹發硬,身體發熱,雙乳有如大鉛球,許多女性都有產後乳房腫脹的困擾,一項研究發現,只要輕刮乳房附近四大穴位,就能減輕脹奶的疼痛,疼痛感可從原本八分降低至四分;而傳統熱敷按摩僅能從八分降至七分,幫助不大。
台灣護理學會今天舉辦「護理研究(期刊)榮登國際學術殿堂」記者會,慶祝由該學會發行的護理研究雜誌(JNR)成為華人世界第一本獲得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護理專業期刊。
....刮痧位置包括胃經膺窗穴、任脈膻中穴、胃經乳根穴、脾經食竇穴等四個穴位,分別輕刮七次,共計二個循環....高美玲表示,輕刮這四個穴位即可增加催產素的分泌,刺激乳房產生噴乳反應。
植物人 有想法有心事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14
植物人可能被證明有自我意識,推翻長久以來大眾的想法。腦部嚴重受損進入昏迷成為植物人,在一般的認知中,就算他們眼睛睜著大大的,臉上做出許多的表情,都是無意識的反射性動作,但是英國神經學歐文教授卻表示,在他的研究中,能證明植物人不是沒有意識,經過多次的檢查,能夠證明植物人有想法,心理想著心事。
歐文解釋,研究了一個車禍腦部受創的男子,被醫生判定為植物人,長達十二年之久,經過腦部斷層或電波掃瞄,大腦活動顯示,他能選擇回答研究人員所問的問題,而且研究團隊相信,他知道他是誰,在哪裡,身體怎麼了,病患的父母一直認為,兒子的動動手指,或者移動眼球,都是想要表達內心的想法,但是一直不被醫護人員接受。
倫敦大學布萊恩博士表示,對於這項研究覺得非常驚訝,這位病患在臨床醫學中,被判訂為植物人,不會有自主的反應和肢體運動,但是研究卻顯示病患會有認知反應,這項研究看起來非常有意義,許多的醫學教科書,可能要重新定義植物人,更新寫法來教授醫學生。
英國BBC的節目中,曾在加拿大測試一個植物人,病患的妹妹在他腦部受創後的五年,生了一個女兒,在實驗中問他是否有一個姪女,在各項檢測中,能判定他反應「是」,病患證明他植物人期間,能夠有新的記憶,也能夠有自己的思考。
※ 相關報導:
* 植物人能思考溝通 他說「不覺得痛苦」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97686.shtml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加拿大男子羅特里呈植物人狀態超過10年,最近能夠向科學家表示,他絲毫不感覺痛苦。這是失去溝通能力的嚴重腦損病人可回答臨床診治問題的全球首例。
◆ 研究:手機輻射 影響胎兒發展
台灣醒報/劉運 2012-11-14
懷孕女性請放下妳的手機吧!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顯示,手機輻射會影響胎兒腦部的發展,且可能使孩子長大後有過動症。學者指出,懷孕的女性最好別讓手機太靠近身體,以避免傷害到胎兒腦部。非營利組織環境健康信託也表示,消費者應該留心手機的使用方式。
非營利組織環境健康信託總裁戴維斯(Devra Davis)博士表示:「手機業者以書面告知人們拿手機時不要太靠近身體,然而在所有的廣告裡,模特兒使用手時都是非常接近身體,人們必須了解到這一個顯著的差異。」
為了探討手機對懷孕女性的影響,耶魯大學婦產科及生殖學教授泰勒(Hugh Taylor)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員將手機放在懷孕老鼠的籠子上,在母鼠生下小老鼠後,等小老鼠長為成鼠時測量牠們的行為。研究員表示,有接觸到手機的老鼠比較有過動傾向,且記憶力較差。
泰勒博士表示:「這些老鼠時常撞到籠子外圍,且對於週遭環境顯得莫不在乎。」泰勒表示,此研究顯示手機對於懷孕的影響有「生物基礎」,因此建議懷孕女性不要讓手機太靠近身體。
手機業者包括黑莓機及蘋果公司都表示,因為手機潛在的安全風險,使用者應該不要太靠近手機,但是因為這些警告通常只出現在說明書內,所以常常沒受到消費者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1年表示,手機可能造成癌症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要求。因為手機的潛在風險,世界上一些國家如法國,都已經禁止手機業者對孩童打廣告。
◆ 【腦科學最新研究】打電玩30分鐘 宅男控制力下降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2012.11.14 自由
每天在大眾運輸工具上,都可以看到不分男女老幼拿著手機打電玩,有的是可愛角色闖關,有的是模擬殺敵戰爭,人人都是一方之霸,甚至可以為台灣爭光。但暴力電玩對於身心是否有負面影響,各界還有爭議。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打暴力電玩和一般電玩到底有什麼分別呢?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本月在國際期刊發表最新研究,不論暴力或非暴力電玩,大學生玩了30分鐘之後,掌管解決問題、複雜思考、情緒控制的腦區血液量都下降。在男性身上,更發現暴力電玩裡殺人越多,掌管攻擊行為的腦區下降越多。
這項研究找來平均20歲出頭的18名男生、12名女生,讓他們先玩30分鐘不強調戰略、以砍殺為主的暴力電玩,再玩30分鐘以收集寶物闖關為主的非暴力電玩,並以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 (SPECT )記錄玩兩種電玩前後的腦血流分佈。
結果顯示,兩種電玩都會導致掌管解決問題、複雜思考、情緒控制的大腦前額葉血流量下降,研究也發現,男生在暴力電玩殺人越多、掌管攻擊行為的前扣帶迴血流下降越多。
建議半小時寫作業 半小時打電玩
周元華表示,打電動不分暴力與否,均造成前額葉血流量下降,可能與兒童語言能力下降、思考簡單化有關,一般人打電玩絕對不只30分鐘,影響可能更大,令人憂心。他建議,用間隔方式協助孩子管理時間,例如半小時寫作業、半小時打電玩,不讓時間累積太長。
針對暴力電玩部分,周元華解釋,據估計約3%到7%的兒童及青少年有攻擊行為,其成因複雜,所以「玩暴力電玩的人很多,也不是人人都有攻擊行為」,但透過研究,可以更了解與暴力相關大腦構造,進而及早預防。
周元華提醒,其實包括與成長過程中的忽略,心理不正常的對待、父母管教、媒體訊息、鉛的暴露、其他潛在精神疾病,都是可能原因。
◆ 研究:雙胞胎 基因差異多達359個
台灣醒報/劉運 2012.11.14
雙胞胎雖有相同的DNA,科學家最近發現新證據,指出細胞在早期的發展期,可能發生些微的基因改變,讓雙胞胎在長大後出現差異。專家表示,這個研究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雙胞胎裡有一人患得癌症,但另一人卻能夠保持健康。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雙胞胎在母體內的發展初期,因細胞上常發生突變,所以可能會造成多達359個基因差異,造成日後成人發展的不同。但學者也指出,此研究只觀察血液細胞,由於體內其它細胞分裂次數更高,所以雙胞胎的差異性可能更高。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李博士(Rui Li)指出,雙胞胎基因上的差異可能比人們想得還要大,基因上的改變可能在胎兒的發展初期發生,這是所謂的「複製錯誤」,也就是基因上的一種突變。
學者研究92對雙胞胎的基因組,尋找並比較他們DNA裡字母的差異,例如雙胞胎裡其中一個人可能帶有A,另一人則帶有C。研究員在胎兒成長的初期找到此差異,而此差異在胎兒長大後會存在體內的每個細胞中。
因為人體內的細胞分裂達數兆次之多,學者指出,雙胞胎平均發展初期就可能就有359個基因差異。此研究只觀察血液細胞的突變率,研究員指出,人體內的其它細胞分裂頻率更高,因此雙胞胎體內可能有更多的差異。
此研究結果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提出。
※ 相關報導:
* 唐氏症篩檢 驗母血準確率99%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217
唐氏症在人類胎兒發生率是700分之1,針對高危險群高齡孕婦,國內都是都是採絨毛穿刺和羊膜穿刺篩檢,彰化基督教醫院最近引進全國第一部抽母血的檢測儀器,準確率達99%,費用約2萬4000元。
◆ 偶吐奶別擔心 亂換奶粉恐更糟
中央社 2012-11-14
醫師今天說,吃配方奶粉的寶寶大約6到7成曾吐奶、便秘或腹瀉,偶而如此就不必擔心,隨便換奶粉恐弄巧成拙,甚至耽誤病情。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宏昌今天指出,曾有4個月大男嬰吐奶,家長換了好幾種奶粉,孩子卻愈吃愈瘦,最後才發現問題是胃扭結導致逆流,小孩當然食不下嚥。
李宏昌說,也有家長習慣1匙奶粉配上固定水量,卻沒有注意每家廠牌奶粉每匙容量不同,造成奶粉泡得太稀,寶寶營養不良;也有幼兒對牛奶蛋白過敏,問題不在配方奶粉,而是同時哺育母乳的媽媽喝了牛奶,孩子從母奶喝到過敏原。
李宏昌說,嬰幼兒消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哺餵配方奶粉發生消化不良,多數情況下生長發育沒有異狀,可是心急的家長往往聽信非專業意見,隨便換奶粉,換出問題來。
這個問題也引起國際專家的重視,第4屆世界小兒消化醫學會今年首度在台灣主辦,今天會中公布「小兒腸胃問題臨床診斷處理原則」,兒科醫師可以釐清小兒便秘、溢吐奶、腹絞痛、脹氣伴隨哭鬧、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找出原因,正確處理。
與會的墨西哥國立小兒科研究所研究主任古提瑞茲.卡斯得隆(Pedro Gutierrez- Castrellon)以腹絞痛為例說明,在沒有腸胃出血、家族史、發育遲緩等情況下,親子互動默契不佳、媽媽過於焦慮也可能影響小寶寶,讓寶寶肚子痛。
帥哥靠邊站 女生更愛看女生
中央社 2012.11.15
是否有感覺到男朋友跟妳在一起時,眼神卻是飄往其他女人身上呢?不過別太過氣餒,這個習慣可能是跟妳學來的。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比起看帥哥補眼睛,女生花更多時間在偷瞟同性。
根據調查,女生熱衷於打量「對手們」的穿著、髮型、身材以及她們皮下脂肪的多寡。
調查發現,女生通常都會觀察其他女生的身高、鞋子樣式、身上包包的牌子,以及她們是否有整形。
也有人會拿自己和其他女生比較,看看自己有沒有比別人胖,另外也會注意其他女生手上是否戴有婚戒。
網路零售業者Swimwear 365調查2000名婦女,半數人表示,她們喜歡和同事、姊妹淘及路人比較。
沙灘更是大部分女性觀摩比較的好去處,80%的受調者表示,她們喜歡看其他女生曬日光浴。
10%的女生表示,她們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其他女生漂亮,但有40%的女生說,她們不會帶著敵意地和其他女生做比較。
將近半數女生表示,她們會讚美不認識的女生,多半都是誇獎她們的穿著品味。
Swimwear365造型師鮑以爾(Helen Boyle)說:「女生會端詳其他同性,因為設身處地,她們知道保持體態苗條及健康秀髮有多不容易。」
※ 相關報導:
* 7成青少年 更重視親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00986.shtml
第一次接觸異性,最想了解對方哪些事?新浪微博的調查顯示,兩岸青少年最希望了解對方興趣、喜好(65.2%)、有沒有交往的對象(25.8%)、人際關係(14.6%)、未來的生涯規劃(13.5%)、家庭背景(11.2%)。
....新浪微博的調查發現,當愛情與友情發生衝突需抉擇時,高達71.7%的受訪網友認為,友情和愛情都不重要,家人的感受比較重要;也有20.8%認為友情比較重要;只有7.5%的網友認為愛情最重要。
....大陸來台交換生劉臻說,友情比愛情踏實可靠,她曾經談戀愛談到不理朋友,和父母嚴重爭吵,分手時才發現友情和家人是支持的力量。
◆ 小兒科醫師:父母雙臂 別當嬰兒安全帶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1.15
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張龍昨天表示,不少家庭歡喜迎接新生兒,卻在離開醫院搭車時由母親抱於懷中。其實大人的臂膀不足以當嬰幼兒的安全帶,正確作法是讓兩歲以下嬰幼兒的臉朝車後方躺臥在汽車安全座椅內,才能確保嬰幼兒乘車的安全。
馬偕醫院昨舉辦「安心生產,安全回家」公益活動,張龍表示,許多家長總忙著張羅衣服及尿布,卻疏於準備嬰兒需要安全座椅;他說,有人覺得新生兒這麼小,在車上緊緊抱著,反忽略兒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張龍指出,新生兒頸椎脆弱,如果沒有安全座椅的保護,可能會因車禍瞬間的撞擊力道,造成頸椎嚴重傷害。他說,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兩歲以下嬰幼兒乘坐汽車安全座椅時,應固定於車後座並且臉朝向車後,才能有效吸收突然剎車的力道,許多家長把安全座椅朝前置放,其實是錯誤的。
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該院獲國內嬰兒車製造商捐贈卅台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將自本月廿日起提供新生兒出院可免費租借安全座椅服務。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也說,將把這項服務擴大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吃生菜、優格等生冷偏濕食物 傷生育力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11/15
肥胖女性想懷孕生子,除了減重以外,也要多注意飲食。中醫師王貞琪表示,肥胖女性如有不孕問題,體質以虛寒居多,建議減重過程盡量別吃生菜沙拉等生冷食物,或優格等偏濕食物,以免傷害生育能力。
王貞琪醫師指出,肥胖女性減重要多顧及消化能力,避免食用冰冷食品、糕點等精製加工食品,以及油脂含量過多的食物。也要少吃海鮮類、貝殼類與乳製品。
在歐美國家,優格很受歡迎。王貞琪醫師分析,歐美地區環境較為乾燥,加上當地民眾喜歡吃烘烤食物,所以吃優格剛好可以保持身體平衡。但在台灣,氣候較為潮濕,水分較多,此時吃優格就不太適合。東方肥胖女性有時也帶有痰濕體質,一旦吃太多優格,就會比較無法消化,容易造成水腫等問題。
虛寒體質夾帶痰濕體質的人也不適合多吃海鮮類食物,吃太多海鮮類食物的話,循環會變慢,對減重大大不利。不只如此,海鮮偏寒,為水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皮膚過敏反應。
中醫治療虛寒、痰濕體質患者時,多注重排濕,促進身體循環、代謝,讓身體暖和起來。規律運動、充足睡眠都能幫助減重、提升生育能力。王貞琪醫師建議,一天最好能健走四十分鐘到一小時,多接觸陽光,如果身體熱能不夠,就很容易復胖。
王貞琪醫師叮嚀,有些女性背負過重傳宗接代壓力,反而不容易達成目的,可以試著改變想法,這樣或可幫助紓解壓力,提高懷孕成功機率。
◆ 研究:舊鈔票、髒鈔票 最快脫手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6
皺皺的舊鈔票使用率高!加拿大一所大學研究發現,手上分別持有新舊鈔票的民眾,消費時最容易先使用破舊或已磨損的鈔票,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一旦身旁有其他重要或心儀人士在場,這時民眾則改用新鈔,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希望引起他人注意。
這項由加拿大貴湖大學與溫尼伯大學進行的研究,透過五種方式觀察民眾在消費時使用鈔票的習慣,發現民眾最容易先使用破舊的鈔票,而其中的共同點都是「不願再繼續持有別人曾使用過的鈔票」,研究者諾思維斯表示,「只要別人摸過的鈔票,一般人心理上都不願意再碰到。」
不過,一旦週遭有「重要人士」在場,即便手上持有面額較大的舊鈔,研究者諾思維斯發現民眾反而傾向使用白花花、面額較小的新鈔,無非是希望贏得他人注意。諾思維斯表示,「基本上鈔票的外觀會影響到民眾使用鈔票的習慣,而且遠超過傳統認知。」
另一名研究者迪莫魯表示,這就像「推拉理論」一樣,「手上握有舊鈔的民眾會傾向消費,但是相反的一旦新鈔在手上,消費的意願會降低,但是情況換成旁邊有人在看,消費時使用新鈔的機率又遠高於舊鈔。」
研究者也指出,美國聯準會回收舊鈔票,不只是使用過久,通常「污垢含量」過高,也就是有衛生問題的情況下也必須回收舊鈔,不在市場上繼續流通。
愛情魔力有多大 科學揭開腦內變化
【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2.11.16
愛情,總是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愛情巨大的魔力最近經英國科學家以儀器掃描後證實:人在墜入情網後,腦內組織會發生部分變化,導致出現「失去理性」與「上癮」的現象發生。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薩米爾札基設計出一套實驗,讓受試者觀看兩種極端人物的照片,「愛人」與「仇人」,以檢視大腦活動現象,進而解釋愛情讓人「盲目」的現象。
結果顯示,當受試者觀看愛人照片時,大腦中負責判斷與推理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降低。這意味著受試者對照片內的人像不再懷疑或持批評態度。反之,當看到仇人照片時,大腦前額葉皮層變得活躍。
換言之,當人看到愛戀的對象時,大腦內的某些區域仍處於活躍狀態,但另一個更廣闊的區域則會變得十分沉寂。不過,即使戀愛會降低人的判斷與推理能力,但研究結論指出,熱戀中的人不至於完全「盲目」,仍有能力做出重大決策,例如說完成一筆商業交易。
另外,這項研究還顯示,戀愛中的人,大腦中多巴胺分泌處於較高水準,而血清素分泌反而減少。多巴胺為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資訊;血清素則是人體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當血清素降低至一定水平以下時,人體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計劃與組織能力下降,並伴隨壓力與厭倦感。
除此之外,人體因戀愛發生而產生明顯變化的是腎上腺素,情緒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例如人在緊張或興奮時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增加。
總結,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在熱戀的人身上所形成的影響有如「毒品」般,戀人盼望見到雙方的心情相當類似於癮君子對毒品的渴望。
圖說:科學家透過儀器掃描大腦發現,人在墜入情網後,腦內組織會發生部分變化,導致出現「失去理性」與「上癮」的現象發生。(Photo by Kuwait-Ra'ed Qutena in flickr)
◆ 吸入催產素 已婚男保忠貞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11.16
德國波昂大學的研究發現,催產素可協助已婚或擁有「承諾關係」的男性保持忠貞,讓他們與異性誘惑對象保持距離。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讓自願的男性受試者吸入催產素噴劑後,與一名嫵媚動人的女性研究員共處一室。
結果發現,吸入噴劑的已婚或擁有「承諾關係」的男性受試者,與女性研究員保持一定距離時,覺得比較自在;若女性研究員假借提問而靠近他們,就會覺得不自在。不過,吸入噴劑的單身男性和服用安慰劑的已婚男性,在女性研究員靠近他們的時候,則不會覺得不自在。
波昂大學教授赫勒曼說:「催產素可增加信任,我們原本預期男性在噴劑的影響下,會讓女性研究員更靠近一些,但結果恰巧相反。過去研究顯示田鼠在催產素影響下會表現忠貞,我們首度證實催產素對人的效果雷同。」研究顯示,催產素濃度與男性認為誘惑對象性感與否,以及雙方是否避免眼神接觸等因素無關。
催產素是人類腦部下視丘自然分泌的荷爾蒙,負責控制社交互動,會影響人的信任度。
◆ 孕婦即使喝少量酒 寶寶智商仍會低
【Upaper╱中央社】2012.11.16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孕婦即便飲用少量酒精,也可能使寶寶智商降低。
對於孕婦的飲酒建議向來不一;有的準則建議整個孕期滴酒不沾,但部分又表示偶爾喝1杯仍屬安全。
英國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母親與寶寶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母親懷孕期間每週飲用1至6單位酒精的寶寶,到了8歲時智商會較低。
率領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路易斯說:「就算是一般認為無害的攝取量,我們也能偵測到胎兒智商的差異。兒童智商取決於胎兒時期代謝酒精的能力。」
這項研究使用新技術,能分析調整酒精暴露影響程度的基因變異。研究顯示,這4167名兒童的酒精代謝基因中,有4組變異與8歲兒童智商較低強烈相關,每組變異平均使智商降低近兩分。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影響僅出現在母親孕期適度飲酒的兒童,懷孕時滴酒不沾的母親則沒有明顯影響,強烈顯示在子宮內暴露於酒精會導致胎兒智商的差異。
路易斯說:「這是就算孕期只是適度飲酒,也會影響胎兒大腦發展的證據。」
◆ 產後血崩 微創手術保子宮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1.16
早年常用俗語「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 形容媽媽生產過程的危險。龍年龍子多,產後媽媽出現大出血併發症的案例也增多,過去醫師為挽救產後血崩媽媽,會不惜把子宮切除保命。亞東醫院近期接獲兩個產後大出血病例,醫師用內視鏡微創手術,清楚、快速找到產婦的出血點,不僅保住性命,也保住子宮。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莊乙真表示,產後大出血原因主要分為三類,一為婦女產後子宮收縮不良;二為曾有肌瘤開過刀或曾墮過胎,導致胎盤剝離不完全;三是自然產產道損傷、撕裂傷太嚴重,因此導致產後大出血。若無法即時找到出血點,產婦失血過多不僅會休克、腦死,嚴重者恐會喪命。
這兩名大血崩的病患,一名是在診所生產的30歲產婦,因產後大出血轉送亞東,到院前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情況一度危急。莊乙真表示,由於產婦產道沒裂傷、胎盤也完整,使用藥物、按摩子宮都不見好轉,最後用內視鏡發現媽媽產後子宮外翻、收縮不良引起出血,手術後止血保住一命。
另一位產婦則是生產完後肚子痛,且心跳加速、血壓下降,但電腦斷層都找不出原因,檢查陰道沒出血、產道也未裂傷。最後也是經由內視鏡,才發現產婦腹腔積血,而且從子宮底淹到肝臟、橫隔膜,最後醫師才在子宮旁發現一條動脈血管斷裂,緊急止血才救回媽媽性命,也保住子宮。
醫師呼籲,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會承受許多未知風險,家屬在產婦生產完後,應多關心媽媽的健康狀況,若產婦有肚子不正常疼痛,且神智出現變化、異常,或是陰道出血、臉色發白、血壓降低等症狀,都應該盡早就醫治療。
產後血崩有時在生產後24小時內即發生,但也有生完後一個半月出現延遲性血崩的案例,醫師提醒產婦與家屬都應該多留意。
台灣精神疾病 20年增1倍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1/16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過去20年來,失業、離婚、自殺率上升,精神疾病盛行率也倍增,台灣人真的很「鬱卒」!中研院統計分析1990到2010年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從11.5%倍增到23.8%,與同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及自殺率有高度相關性。研究論文刊登在最新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上,引起國際關注。
負責這項研究分析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常見精神疾病」泛指非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鬱症等)的憂鬱症和焦慮症,占所有精神疾病的90%以上。分析發現,從1990年到2010年,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去20年來倍增,同時期失業率和離婚率幾乎增加兩倍,自殺率多了一倍多,顯示民眾心裡真的很不安。
大環境、經濟不穩定增罹患風險
鄭泰安表示,根據各國研究,憂鬱症和焦慮症大多出現在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健康不佳者,20年來這些憂鬱、焦慮的危險因子仍存在,但這份調查分析研究可看出大環境不穩定、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會增加罹患憂鬱和焦慮的風險。
鄭泰安直言,過去20年來,台灣經濟起飛、工業升級,卻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心理健康。他解釋,台灣經濟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加上這幾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但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時,對人民心理健康的維持並沒有未雨綢繆,民眾失業、對未來不安、焦慮預期心理,已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鄭泰安說,現在高科技產業蕭條,有太多人失業、放無薪假,民眾什麼時候被裁員都不知道,就連媒體業也很波動,併購來併購去的,員工不知道明天在哪裡、老闆到底是誰,經濟壓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是增加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風險,政府應該積極介入而非放任不管。
鄭泰安建議,政府不能片面注意經濟成長與起飛,勞工的勞動條件和民眾的生活問題也需要多留意,應努力進行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否則大環境惡化,民眾太過鬱卒,將對社會造成更多隱憂與問題。
※ 相關報導:
* 怎甩憂鬱? 深呼吸 寫快樂日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750
....長庚精神科系主任劉嘉逸表示,社會環境變遷,造成罹患憂鬱、焦慮症者增多,但壓力大並非造成焦慮、憂鬱的主因,只是比較容易誘發這類精神疾病。他認為,一個人是否罹患精神疾病與體質和環境互動有關,建議民眾生活規律、正常飲食,多做健康快樂的事,多和人互動不孤立,可以減少憂鬱。
....楊聰財建議,現代人不可能沒有壓力,但要學習如何在高壓社會中,找到抒壓、抗壓的方式,最好能睡、能動、能吃也能笑。他建議民眾每天四次,每次做80次深呼吸,並抽空在每天睡覺前寫下心情的快樂日記。另外,親友間彼此相互扶持、丟丟心情垃圾,也能抒壓減少孤獨感,對身心有幫助。
◆ 女師失控掌摑5歲童 塞進水桶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中壢報導】2012.11.16
中壢市環東幼稚園林姓女老師,本月9日早上發現班上朱姓男童與另一名同學打鬧,情緒失控打了朱童一巴掌,又把他整個人塞到水桶裡面,男童回家後感到不舒服嘔吐,臉上還有巴掌痕,身心受創,至今仍不敢上學。家長提告後,幼稚園已開除女老師。
朱姓男童的家長昨天由議員梁為超陪同指出,林姓老師看到孩子與同學打鬧倒在地上,沒問清楚就認為是孩子太頑皮,把他帶到隔壁的音樂教室處罰,先是摑巴掌,再將他抱起塞到與男童等高的水桶裡,要他自己爬出來。
媽媽放學來接人時,發現孩子小小臉蛋上有兩道明顯瘀青傷痕。當晚男童感到很不舒服,出現嘔吐症狀,媽媽才驚覺事情嚴重趕緊送醫,詢問同班的表妹後才明白受虐經過。
男童媽媽事後問幼稚園為何要打小孩,但園方聽信女老師說法「只是摸了臉頰一下」,態度敷衍,逼得她只好求助里長和民代,前天報警提告,幼稚園才開始認真調查。
「早上打巴掌,到放學還有瘀青,還辯解是『摸』,會不會偏袒得太離譜?」男童母親泣訴兒子遭虐不僅是身體上傷害,塞水桶更是嚴重傷及自尊,痛批老師「有必要這樣對一個5歲小孩嗎?」
園長張育慈解釋,第一時間選擇相信老師說法,直到男童媽媽拿出驗傷單及照片才驚覺被老師欺騙,立即決定開除老師,另外會負擔男童全額醫藥費及一年內可能引起後遺症的相關費用。
張園長說,女老師將男童塞到水桶裡,並沒有要囚禁或羞辱的意思,只是一時情緒失控,水桶則是平時給小朋友練習敲擊樂器的乾淨水桶。
※ 相關報導:
* 兒盟統計:重大兒虐 7成未通報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501018.shtml
兒童福利聯盟今天公布殺子自殺及重大兒虐統計,今年迄今全台已經發生73起重大兒虐和殺子自殺案件,造成28個孩子死亡。相較去年整年共有45起,今年還沒過完已是去年的1.6倍之多,且其中四成受害者是3歲以下幼童,甚至有14人是未滿1歲的嬰兒。
* 親子天下》白目孩子毒舌派,怎麼辦?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72012111600756.html
孩子有話老實說,但往往不分場合,也看不懂別人臉色?面對讓人尷尬無比的「童言童語」,甚至「白目毒舌」,父母怎麼辦?
交通尖峰時間,一位滿臉痘痘的女高中生上了車,剛好就站在小光母子前面。七歲小光抬頭看了看她,大聲脫口而出:「媽媽,這位阿姨的臉好奇怪,好醜喔!」
只見這位女學生嘴角下垂、臉色難看,但小光卻依然睜著無邪大眼看著對方,渾然不知有什麼不對勁。媽媽則面露尷尬苦笑,巴不得有個地洞立刻鑽進去……
....針對「神經大條」、「對他人感受麻木」的孩子,玻芭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察覺他人感受,學會判讀「情緒線索」,並經常問孩子「你的朋友覺得如何」,幫助他們思考他人感受、需求與考量,深化「從對方觀點看事情」的同理心。
增強對他人的情緒感受能力,是提升同理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平時多教導孩子,人在不同情緒下,會有不同的臉部表情、聲音語調和姿勢舉止,練習用具體方式,描述周遭人的情緒:「你注意到表哥的臉嗎?剛剛你們聊天時,他皺起眉頭,握緊拳頭,我想他可能在生氣」。多利用書籍、新聞、電視劇、卡通電影或真實生活中的情境,丟出類似「你覺得○○○現在有什麼感覺?」的問題,「愈鼓勵孩子留意別人感受,他的敏感度就愈可能增加,」玻芭指出。
◆ 我有話說-長照社區化 維繫人倫
【張國偉/中市(社會工作)】2012-11-16 中國時報
日前(十四日)報載,嘉義大林鎮一位親友眼中的孝子,因無法承受長期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壓力,痛下殺手勒斃母親,這是繼上月廿三日署立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大火,造成十二名臥病的高齡者死亡,又一震驚社會的新聞。
這兩則新聞都是以血淋淋的事實告訴社會,老人照護的問題。依筆者長期的觀察,其實最理想的照護場所是在社區。因為老年人最念舊了,最能讓他放心住的地方就是他自己的家,一些獨居老人,寧可孤獨一人守著破舊的老厝,也不肯被安置到可遮風避雨的遠方,有眷屬的老人怕的是子孫不理會他,怕被排斥,怕到陌生的地方住。台中市有幾家護理之家就設在社區中,上班族的子女早晚會到護理之家向老人家請安,逢年過節或假日就帶回去照顧,而平常社區有行動能力的老友也會到中心陪他們聊聊天,社區有活動時護理之家的看護工陪伴他們參加,讓他們的晚年過得並不寂寞。這些照顧上的優點,讓關心老人安養的社團都呼籲政府要大力輔導護理之家社區化。
如果各社區都有長期照護的場所,也不致於一個醫院的護理之家一個樓面就住上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而居家附近就有長照的場所,子女也不必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照顧行動不便的父母。為遏止不同形態的悲劇不斷發生,筆者認為社區性的長照,政府應大力倡導、輔導。
未滿37週即早產 7成媽不知
中央社 2012-11-17
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公布全球調查發現,媽媽們對早產認知不足,逾7成答不出早產是指未滿37週。
這份跨國的早產兒現況調查是在今年中針對全球19國、1949名受訪者透過網路與面訪式問卷調查,收集早產兒、足月兒家長及孕婦的想法,以瞭解早產所帶來的短期、長期風險認知。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楊生湳表示,調查顯示在台灣只有30%足月產媽媽、27%早產兒媽媽與13%孕婦能正確知道「早產」是指未滿37週的生產。他說,台灣媽媽與準媽媽對「早產」認知仍待加強。
產下早產兒的媽媽身心負擔重,楊生湳表示,早產除了可能帶來死亡威脅,同時也伴隨各種急、慢性問題,因此早產兒媽媽身心負擔重。
楊生湳表示,在台灣足月產媽媽有63%產後有感覺到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不過,只有23%早產兒媽媽有此喜悅,同時早產兒媽媽也比足月媽媽更有罪惡感、孤獨與挫折。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李宏昌說,早產兒肺部與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整,若感染較容易誘發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併發症,建議寶寶在媽媽子宮內能待越久越好、懷孕婦女身心要放鬆、多休息、工作量不要過大。
也是早產兒的楊生湳談到自己經驗說,早期對早產兒認知且醫療資源也有限,小時候學習比較慢,還到隔壁班問第一名的同學「為什麼你比我聰明」,不過自小就喜歡運動,透過運動能促進神經再生並讓身體健康。
※ 相關報導:
* 代孕立法 台灣已經孵八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7505037.shtml
連惠心赴美透過代理孕母喜獲三女,本身不孕的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陳昭姿聞訊後表示,希望這場喜事,能讓國內快點推動代理孕母制度。
* 美國代孕400萬起跳 超過40歲…成功率2成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7505034.shtml
....代理孕母是指:由夫妻雙方分別提供精子、卵子,在體外受精之後,再植入代理孕母的子宮。在國內代孕生殖法仍未合法前,不孕症夫妻只能遠渡重洋,到海外尋找代理孕母。
....找到海外代孕者,代孕成功機率也非百分之百。據統計,就算卅歲年輕女性,卵子能順利在代孕者子宮著床,也僅有五成機率。李茂盛說,卵子健康程度與代孕成功機率成正比,四十歲以上婦女,代孕成功機率僅兩成。
* 怕代孕變買賣 台灣婦團鼓勵多認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7505036.shtml
「生命無法代理,孕母不是工具。」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指出,在國內相關配套、環境沒有改善前,婦女團體堅決反對開放國內實施代理孕母制度,主張以收養代替孕母。....林實芳說,國外很多代理孕母制度,到最後都變成「商業代孕」,讓窮苦婦女為了生活,「出賣子宮」賺錢,有剝削、人權失衡問題。
◆ 女墮胎遭拒而死 愛萬人抗議
中央社 2012.11.17
約1萬人今天走上愛爾蘭街頭,哀悼1名因無法合法墮胎而死的印度裔女子,並要求政府制定更明確的墮胎規範。
來自印度的31歲牙醫哈拉帕那瓦(Savita Halappanavar),流產後短短幾天就在加威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Galway)過世。家人說,哈拉帕那瓦曾因痛苦多次要求墮胎。
今天超過1萬人參加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遊行,遊行群眾默哀1分鐘,支持墮胎團體接著發表演說要求修法。
在哈拉帕那瓦與工程師夫婿普瑞文(Praveen)居住的愛爾蘭西岸城市加威(Galway),儘管傍晚氣候嚴寒,仍有數百人拿著蠟燭走上市區艾爾廣場(Eyre Square)。
冷風中,民眾葛瑞吉提(Margaret Geraghty)用手護著燭火說:「我是既生氣、難過又失望地來這裡。我母親50年前死於類似情況。」
「這整週讓我回想起那件事,我只是不能相信現在的世界還有同樣的情況發生,我真的很高興普瑞文有勇氣告訴世人這件事。」
哈拉帕那瓦10月初在懷孕17週時因背痛住院,醫師告訴她胎兒保不住,哈拉帕那瓦因此要求墮胎,不過醫師直到胎兒心跳停止數天後才動手術取出胎兒,哈拉帕那瓦不久後因敗血症死亡。
普瑞文表示,醫師不顧哈拉帕那瓦要求,以胎兒有心跳、且愛爾蘭是天主教國家為由拒絕墮胎,而延誤墮胎就是導致哈拉帕那瓦10月28日死於敗血症的原因。
愛爾蘭法律並未明定胎兒威脅母親生命或健康到何種程度時可以墮胎,一切都交由醫師決定。批評者認為,法律沒有規定,代表醫師的個人信仰會決定一切。(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 相關報導:
* 全球最多產 英婦代孕13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2111700121.html
全球最多產的代理孕母,據說是四十六歲的英國婦女卡洛.赫洛克。她迄今已順利為九對夫婦產下十二名嬰孩,目前還懷有五個月身孕,但在明年四月為一對義大利夫婦產生孩子後,將正式結束代理孕母的工作。之前四十七歲英國婦女吉兒.霍金斯,在廿年來替人生下十名小孩後,七月間也決定退出本行業。
* 北市10月新生兒 創11年來單月新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7/today-taipei5.htm
台北市今年十月出生人數達二千九百七十二人,創下民國九十年以來單月出生人數新高,今年一至十月出生人數為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人,亦較去年同期增加十六.七六%,民政局推測應與去年十月的結婚潮、龍年生肖以及北市推動「助妳好孕」補助政策有關。
* 70萬寶寶報到 英爆嬰兒潮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04587.shtml
由於移民媽媽人數勁升,生育率又高,英國今年爆發40年來最大的嬰兒潮,在英國削減全國衛生服務 (NHS,即英國健保) 預算之際,引起產房荒和助產士荒。資料顯示,今年英國會有70萬個新生兒,寫下1971年以來新高。
懷孕壓力大 孩子易暴力傾向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18
一項研究追蹤在台大醫院生產的一百八十六名懷孕婦女發現,孕婦產前如果工作壓力大,孩子出生後易有攻擊傾向、注意力不集中及神經發展遲緩現象。
這項研究由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主持,研究團隊自二○○四年開始追蹤,要求婦女產後三日內填寫心理評估量表,兩年後記錄幼兒行為量表,測量孩子的內在及外在行為,找出產前壓力與幼兒異常行為關連。
調查發現,常處於工作壓力下婦女產下的孩子,外在行為易有負面傾向。研究團隊認為,可能與孕婦釋放「壓力荷爾蒙可體松」有關。研究計畫將追蹤這些孩童至青少年時期,希望找出孩子疾病與環境關連。
陳保中說,環境荷爾蒙、重金屬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幼兒健康。
台大公衛學院生殖危害實驗室博士林靜君表示,孕婦工作壓力可能影響下一代神經發展,導致幼兒對外在環境反應變差。
國外類似研究也發現,孕婦面臨壓力時,腎臟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會影響胎兒行為發展。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醫師蘇泓洸說,荷爾蒙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造成幼兒行為失調。
不過,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江漢光認為,孕婦工作壓力與幼兒行為異常的因果關係仍不明確,但提醒婦女不要累積過度壓力,需慎選懷孕時間。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詹長權表示,日韓政府全力支持新生兒健康調查,台灣應重視此議題。
陳保中研究團隊與大陸、日本、韓國及星馬等國成立「亞洲出生世代研究團隊」(Birth Cohort Consortium of Asia),昨天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行首次會議,陳保中說,未來會統一研究方法,進行跨國新生兒健康比較。
※ 相關報導:
* 考試壓力大 大學生半臉麻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06530.shtml
熬夜準備期中考,一名女大學生某日醒來發現,右半邊臉不能動,還以為中風了。醫師說,熬夜或考試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病毒入侵, 恐致顏面神經麻痺。
◆ 青春期慎防中二病 家長要多關心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2012.11.17 自由
現在流行「中二病」?青春期叛逆行為,日本漫畫又稱「中二病」,陳姓國中女學生因不滿父母叨唸及功課壓力,割腕自傷,甚至離家出走與男網友同住,幸好父母及時尋獲,送醫治療才改善。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即精神科)醫師黃尚堅說,青春期的孩子為求認同及與眾不同,容易產生特殊行為、思想及價值觀,父母若未能及時引導,恐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黃尚堅說,「中二病」是從日本動畫衍生而來的名詞,泛指青春期少男少女在「轉大人」過程的行為表徵,因該行為好發在國中二年級,所以稱為「中二病」,即台灣俗稱的「青春期」、「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常因小事鬧彆扭或憤恨難消,父母更需關心了解,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研究指出,「家」和「學校」是青少年最好的健康發展場所,孩子中輟或離家很容易步入歧途。
黃尚堅指出,「叛逆期」為人體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交互影響所引起,大多發生在12到18歲,20歲後腦神經系統發展完成,行為模式與思考也會趨向成熟。
提醒家長,若孩子不願上學或出現情緒失控,應適時關心,並注意是否有憂鬱傾向,嚴重時應尋求醫療幫助,每天都要陪孩子說說話,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及尊重,並以「關心、鼓勵、支持、讚美、溫暖、提醒」代替「禁止、責罵」。
◆ 貴州5流浪兒 垃圾箱取暖悶死
中央社 2012.11.18
大陸貴州5名流浪男童16日疑似為避寒在路邊垃圾箱中死亡,大陸網友稱此事與中共18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口號對比,顯得諷刺。
新京報報導,5名身分不詳的男童16日清晨被發現在垃圾箱中窒息死亡,事發地點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環東路人行道,距離畢節市流倉橋街道辦事處不到100公尺。
報導引述畢節市委宣傳部表示,5個死亡的男童年齡不等,最大約13歲,最小約7歲,目前遺體已送畢節市殯儀館。當地警方成立的調查組正在展開調查,因15日氣溫降至攝氏6度且飄雨,初步研判5名男童是為避寒躲至垃圾箱內窒息死亡,排除他殺可能。
報導另外引述附近民眾說,垃圾箱旁邊是一個拆遷工地,「孩子們在拆遷工地圍牆裡面,用一些寫有廣告語的塑膠篷布、水泥磚和三合板圍起來,並在裡面住了好幾天」;幾天前也有居民看見幾個孩子在垃圾箱裡撿到一個破舊皮球,在圍牆裡玩耍。
這件事引起大陸社會關注,網友「安東尼」說:「就在這樣一個『中國即將步入中等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社會冷暖自知。」
◆ 不堪照顧壓力 八成曾動念自殺
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2-11-17 中國時報
嘉義一名男子,辭去工作在家照顧肝硬化的八旬老母親,卻因不堪照顧和經濟壓力,日前用延長線勒斃母親,震撼社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昨天說,社會還潛藏很多這類情事,甚至高達八成照顧者曾有輕生念頭,籲政府應提供照顧者周休喘息服務和造冊關懷。
家總舉辦記者會指出,全國家庭照顧者已從去年的七十多萬人攀升到今年的九十萬人,平均每天要照顧家中失能或生病親人十四小時,但長照壓力大,照顧者有苦難言,平均每月都會發生一到兩件照顧者悲劇。家總研究顯示,八成照顧者曾有自殺念頭。
家總發現,國內照顧者面臨三化現象,不僅有老人照顧老人的「高齡化」問題,擔負照顧責任若是男性,礙於面子還有不敢對外求助的「男性化」問題,甚至因此出現「激烈化」的照顧手段。
長期負責照顧者失智父親的孫櫻芳說,自己現在也滿身病痛,上個廁所才關上門,父親就焦急呼喚,坦言腦海確曾閃過自殺念頭,一周喘息一日「真的很需要」;政大社工所副教授王增勇副教授也呼籲,政府應比照獨居老人服務,普查列冊主動關懷照顧者。
※ 相關報導:
* 而今聽雨僧廬下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11800368.html
台灣於1993年老年人口比重7.1%,進入「高齡化社會」,今年升至11.2%,推計2018年將升至14.6%邁入「高齡社會」,2025年更將升至20.0%成為「超高齡社會」。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南宋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一詞,對少年的輕狂、壯年的奔忙、老年的淒涼寫得入木三分。這不但道出作者對少年時光的追憶,也流露出步入晚景的哀傷,詞裡的三階段同樣可以用來形容人類社會結構的變化。
....在2040年的地球上,大概有三分之一是老人,不只台灣處處可見老人,日本、南韓、歐洲、美國亦然。人類可以扭轉產業、扭轉政治,讓專制走向民主,讓野蠻走向文明,但卻無法阻止人類邁入超高齡社會,而這樣社會所可能引發的家庭、糧食、經濟、醫療、財政等問題,也都是前所未見,可能也是身處今日的我們,難以想像的。
◆ 老態畢現?研究:能購物就不老
中央社 2012.11.17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一個人有多老該由魚尾紋等生理狀態判斷,還是人只要過了一定年齡就算日薄西山了呢?新研究表示,行為舉止及獨立程度才是界定老化狀態的重要指標。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根據研究,一個人如果無法自行購物、獨力完成家事或開車,就算是「老了」。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研究員巴恩哈特(Michelle Barnhart)認為,衡量一個人獨立程度的一些活動,是判斷年齡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美國許多地區,有沒有辦法開車、購物、或是親手下廚,攸關這個人是否獨立。因為這些不成文的看法,年長者只要提不動購物袋或是虛弱到無法開車,旁人就會認為他處於暮年。
巴恩哈特為了研究,與80多歲的年長者、照護人員及家庭成員做深入訪談。完整的研究報告將刊登在明年4月的「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
研究:孩子早學游泳 運動發展佳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9
「小孩越早學游泳,日後各項學習較出色!」澳洲一所大學研究發現,越早學習游泳的兒童,長大後在運動發展程度較一般沒有學習游泳的兒童來得佳,稍早挪威大學也針對剛出生的嬰兒學習游泳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這些嬰兒長大後在平衡與抓東西的動作上較成熟與熟練。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訪問七千位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家中有五歲以下兒童的家長,以及讓180位年紀5歲以下的兒童參與實驗。研究者發現,小時候曾學習游泳的兒童在剪紙、畫線、塗線與畫形狀等視動項目上表現明顯比沒有學過游泳的同年齡兒童佳,除此之外,在數學相關任務以及口說能力上表現也較佳。
研究者喬治森表示,早期就學習游泳的兒童,日後在技能發展的時間都較一般兒童來得早,他表示,「這些技能包括能幫助兒童在進入幼稚園或學校時等學習環境的所需之技能。」
澳洲統計局稍早也公布數據,5到14歲的澳洲兒童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是以游泳居冠,18%的人今年都曾游泳過,其次則為踢足球,佔14%。
另一份刊登在《Current Biology》期刊的研究結果也指出,包括游泳在內的運動,的確有助於動作行為的發展。
2010年挪威科技大學觀察19位從出生3個月就開始學游泳的嬰兒,以及沒有學游泳的嬰兒,當他們在五歲時,研究者再次觀察他們墊腳尖走路或是單腳平衡、跳繩、滾球以及玩接沙包等動作上差別,結果發現曾學過游泳的嬰兒,長大後在平衡與接東西動作都較佳。
研究者西格曼德森表示,「人類發展其實不斷是透過熟練、成長與經驗及練習等交互結合,這次研究結果令人訝異地發現,在嬰兒階段就提供特殊訓練,對其長大後會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
※ 相關報導:
* 孩子過動沒問題? 延誤治療苦一生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2111900067.html
我家孩子只是調皮了點、好動了些,絕對不是過動兒!根據研究推估,在台灣,每100個孩子當中,就有7至8人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問題,唯有及早使用藥物和行為治療,才能避免後遺症,但精神科醫師臨床觀察卻發現,絕大多數父母竟有錯誤心態,拒絕就醫用藥,耽誤治療黃金期,恐苦了孩子一輩子。
◆ 懷孕13周 完整產檢揪疾病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1/19
國內婦產科醫界昨提出「倒三角式產前照護」,孕婦最好在懷孕第十一至十三周接受完整產檢,可篩檢九成胎兒異常,避免日後母子出現高風險疾病。
台大醫院前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指出,目前衛生署提供的產檢是金字塔式,即懷孕前七個月內每月產檢一次,第廿八至卅六周改為每兩周一次,卅六周後每周一次,主要認為「胎兒愈大、問題可能愈多」,著眼於懷孕後期。
不過,超音波及基因診斷科技進步,產婦及胎兒的許多疾病其實能早期偵測,尤其現代人晚婚且多半只生一胎,需要量身訂做的產檢模式。以孕婦子癲前症為例,蘇怡寧說,過去一發現可能胎死腹中;但透過高層次超音波可早期發現孕婦的胎盤是否有血流異常情形,及早用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台大醫院前婦產科醫師林思宏表示,英國周產期專家倡導「倒三角式產前照護」,鼓勵懷孕第十一到十三周的婦女接受完整產檢,將高風險族群篩檢出來,並在第廿周接受高層次超音波,若無異常,第卅七周再評估胎位與準備待產即可。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說,對於醫界建議修改產檢的篩檢項目及時程,目前已委託婦產科醫學會檢討。
◆ 代理孕母 匍匐在立法路上
【于蕙清】2012-11-19 中國時報
王芷蕾與連惠心當媽媽,使代理孕母成為熱門話題。其實,代理孕母立法已拖延八年,遲遲無法立法乃因社會有疑慮而產生爭議。九月份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社會系林國明副教授辦理公民會議,以蒐集社會意見。本人忝為二十名參與的公民之一,願將過程分享。
在參與前,我對代理孕母是懷著疑慮的,理由與目前社會質疑的原因大致相符,主要是不願見到婦女變成生產工具,有錢人剝削窮人的子宮,或是主張不孕夫妻以認養小孩代替代孕等等。但隨著公民會議之課程進行,與會者看到各國實施經驗及研究報告,漸漸化解疑慮,而使意見逐漸收斂。即使細節上仍有不同意見,但大方向已獲致共識。
首先,若事先經過專業人士的評估與諮詢,可以讓委託人與代孕人了解法律上之權利義務,並剔除身、心條件不適合委託與代孕者,如此可使糾紛與爭議降到零星之個案。
其次,國內有許多渴求孩子的夫妻,與其讓他們非法在國內找代孕者,或花大錢至他國尋找代孕者,不如開放國內代孕,造福委託者。正因委託者是不孕夫妻,且這些夫妻也可能不想要孩子。因此,開放了代理孕母,並不會創造市場需求,只是滿足苦無管道成為父母的夫妻而已。只要限制代孕次數,實不必擔心弱勢者為錢而不斷出借子宮。
第三,公民會議中曾邀請陳昭姿女士參與,我問她,「既然你和養子感情很好,為何不鼓勵不孕夫妻也認養孩子呢?」由她的回答中才知道,認養也會產生許多問題。例如,原生家庭不斷要求探視孩子,或是孩子的作業要求填寫「媽媽懷我時,重了幾公斤」,或「我遺傳了媽媽哪些基因」等。認養造成的困擾,並非局外人能體會。
第四,觀諸各國經驗,有償或無償只是名稱不同,付出金錢是差不多的。公民會議時我們得出「無償」的共識,乃不願被人斷章取義,而在媒體上出現聳動標題,如「國內開放嬰兒交易」。如此易使不明究理者產生疑慮而反對。
第五,今天代理孕母理立法之一再延宕,乃因無法化解某些疑慮之故。試問,我們看到馬路上有一些洞,樹起了禁止通行的標誌。接下來應該是設法把洞填平,而不是因為洞的存在而永遠禁止通行。代理孕母的議題也是一樣,的確有一些疑慮之洞,但我們盡量立法填平之,讓這條路可通行,而不是用可能的後果而全面否定,並絕不妥協地表示「此路不通」。
生育究竟是不是基本人權,容或有所討論,但公民會議時也提醒立法者需注意經費的來源。因為在目前國民健康局與中央健康保險局的經費均吃緊的情況下,不太可能、也並不適宜全由政府埋單,因為這會排擠目前應支付的項目。委託人該負擔多少比重的醫療費用,也值得深思。(作者為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幫政府墊錢 長照單位快破產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11.20
家有失智、失能者,可向政府申請居家喘息服務。
但政府預算年年不足,逼迫居家服務單位先替政府代墊經費,面臨快破產命運,失能者的居服品質也大受影響。
立委劉建國昨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指出,長照十年計畫編列八百億元,平均每年編列八十億元,但九十八年起每年編不到廿億元,不足部分常由居家服務單位代墊,再編列第二預備金支應,已讓部分居服單位面臨倒閉,政府應從一百零三年起補足預算。
全國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秘書長詹琬純說,九十七年開辦長照計畫後,國內有一百四十四個民間非營利居家服務組織,照顧服務三萬六千名失能老人。
但政府預算不足,造成供需失調。詹琬純舉例,一百年長照預算缺口達三億多元,使得各地照顧管理中心開始控管審核,服務量較前一年下降一成六。
該聯盟就接獲民眾反應,明明家中失能者有中度需求,每月可申請四十小時喘息服務;卻被評定為輕度需求,服務時數硬被折成廿小時,「甚至還有失能者,被核定一個月只能有五小時服務。」
經濟能力好的民眾,還可轉求外籍看護工;經濟不佳者,就發生如嘉義一名男子因不堪照顧失智老母,用電線勒斃母親的人倫悲劇。
詹琬純指出,居家服務員時薪一百五十元,但隱形成本如訓練費和交通費,都由居家服務單位自付;居服單位每服務一個個案,平均替政府代墊九千多元,甚至還有單位的理監事抵押自己房子向銀行借錢代墊。
內政部次長曾中明表示,會檢討預算不足問題。
◆ 貼心! 北市獨老送餐 依健康特製喔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11.20
北市聯醫和社區協會、各區老人服務中心、里辦公處合作,針對腎臟病、吞嚥困難者等不同需求的獨居長者,打造特製的午、晚餐便當,並透過志工送餐到府。
依內政部統計,至去年底,北市獨居老人有5072名。聯醫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說,餐盒主要分普通飲食及治療飲食。
其中定期透過營養師聯絡、社工家訪,得知獨居長者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吞嚥困難者、素食者等,設計出約不同種類的營養午、晚餐。
金惠民指出,餐盒都有主菜肉食、半葷菜、小菜、全素菜等,並搭配水果、湯類等,每個餐盒控制約700大卡。
金惠民說,像腎臟病患者,餐盒要注意蛋白質含量,並搭配低蛋白質的點心,減少肉類,並也要控制納、鉀的攝取量。此外,根據研究,楊桃中的成分會引發神經毒性,腎臟病人水果也要避免楊桃。
目前每天送餐服務,其中和平婦幼院區120人次、陽明院區70人次、中興院區140人次、仁愛院區95人次,另外忠孝院區最近也新加入這項服務。
合作單位有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保德社區發展協會、中正老人服務中心,士林老人福利服務中心、新鄰江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忠勤里、愛國里等里辦公處等。
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林宜芬說,院區針對獨居長者午餐,就有10多種不同種類。其中糖尿病患者餐盒,主菜肉類避免用煎烤,像蒸魚、滷雞腿;在半葷菜類,像是油豆腐等;開味小菜,像雪裡紅、冬瓜等。
林宜芬表示,獨居長者午餐都會搭配水果,晚餐則會有飲品,像是低脂奶、豆漿等。
◆ 醫師:吃安眠藥失憶? 應觀察病史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台北報導】2012.11.2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指出,官姓男子自稱服用的該款安眠藥屬第四級管制藥品,因服用後常見患者「失憶」,健保局管制越來越嚴格,並曾討論要改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不過仍要觀察官過去病史,並進行精神鑑定,才能確認官行為時是否失憶。
服用該藥產生失憶被稱為「逆行性失憶症」,大部分都是患者服藥後沒馬上睡覺而做其他事,一覺醒來卻不知道做過什麼事、說過什麼話;「夢遊」是通俗的說法。
國內外曾發生過服藥後煎牛排吃,隔天卻問家人誰吃東西沒洗盤子;也曾有患者服藥後開車去超商買東西,自己沒印象,家人拿出發票才知道是自己所為。
劉宗憲指出,患者雖會失憶,但不代表做這些事情時沒有意識,只是精神比較恍惚;就像喝酒後仍將車子開回家,但一覺醒來卻不知自己怎麼回家,甚至忘了車子停在哪;判定患者說法真假,要調閱病歷了解過去是否有失憶病史,並進行精神鑑定、測謊。
◆ 第3代超迷你手術 解婦漏尿苦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2012.11.20 自由
熱愛運動的48歲黃小姐,近1年來運動走路動輒尿失禁,她被逼得要沿路找廁所,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以第3代超迷你型尿失禁手術才解除困擾,此手術只要5至10分鐘就完成,對於有尿失禁困擾的婦女是一大福音。
黃小姐指出,她生完第2個小孩後也曾短暫尿失禁,不久就好了,沒想到隔7年後竟又開始漏尿,快走或跑步時尿液就滲出,感覺很糗,除非她在走路時縮小腹或提肛,或是一直找廁所,每幾分鐘就上一次,才能稍微避免,搞得生活大亂。
彰基醫院婦產科主任孫茂榮表示,有尿失禁疾病的婦女約占4成,40至60歲的婦女個案最多,咳嗽、打噴嚏或突然用力,尿就不由自主漏出的情況最多,運動也需要用力,漏尿情況也常見。
彰基醫院引進第3代超迷你型尿失禁手術(MiniArc),主要用於用力型的尿失禁患者、經保守的藥物治療無效者,目前約已完成100個案例,成效很好,臨床經驗日前登上國際婦女泌尿醫學期刊,是亞洲第一個發表者。
手術是利用特殊材質的無張力懸吊帶,從陰道口進入固定於兩邊的閉鎖孔肌肉上,懸吊帶放置於尿道中段的下方,以此壓迫尿道,讓尿道不因用力而鬆弛漏尿。
10分鐘內完成、傷口小
孫茂榮指出,這種第3代手術只有尿道口下方的陰道傷口,第1代及第2代手術則會在大腿內側陰部多2個傷口,相較之下,第3代手術傷口小、出血少、單一傷口、復原快,手術時間只要5至10分鐘,成功率高,合併症機率低;不過,醫材部分健保沒有給付,患者需自費2萬多元。
研究:樂能致富 投資快樂最好
中央社 2012.11.20
研究指出,快樂的小孩長大後較有可能成為富人,讓孩子擁有快樂幸福的成長環境,或許就是最好的投資。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家分析美國1萬5000名年輕成人的資料發現,生活滿意度較高者,所領的薪水也比鬱鬱寡歡者高。
這並非沒有來由,性格樂觀開朗的人,通常也比較外向,較容易取得學位、找到工作,升遷速度也比別人快。
這是第一個對快樂與收入關聯性所做的深入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22歲者的生活滿意度只要增加1分(總分5分),往後7年期間,每年幾乎都比別人多賺2000美元。
研究共同撰稿人戴奈維(Dr Jan-Emmanuel DeNeve)表示:「這些研究發現對學者、決策者及普羅大眾有重大含義。」
戴奈維又說,研究發現顯示,小孩過得幸福安康,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他呼籲家長營造及維持身心健全的成長環境。
※ 相關報導:
* 爸媽離婚沒告訴他… 成大男跳樓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0/today-so8.htm
林生的父母獲悉兒子噩耗後趕到南市警一分局,夫妻2人面對兒子死訊難以置信地說「怎麼會這樣?」沒想到他們的離婚會對兒子造成如此大的打擊,2人在警局裡淚如雨下。
* 避免虐兒悲劇 靜3秒、叩家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510276.shtml
家扶呼籲,如果面臨生活困境、照顧管教問題,冷靜三秒鐘,拿起電話撥打家扶專線0800-078585,讓家扶專業社工提供諮詢、協助及必要的社會資源,減少遺憾及悲劇發生。
◆ 台灣人很blue 21到30歲最憂鬱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20
工作超時、物價飛漲,台灣人的心情很blue。根據一份網路調查顯示,國人每五人就有一人有憂鬱情緒,其中又以21到30歲的年輕族群最憂鬱。董氏基金會推 出了「憂鬱情緒檢測APP」,今起提供免費下載,希望民眾手指動一動,平時多檢測,提醒自己適時紓壓。
中研院日前發表研究,台灣20年來憂鬱症與焦慮症患者比率倍增,董氏基金會最近對近5000名、18至70歲的網友進行篩檢,發現19%的民眾有憂鬱情緒,比2004年時篩檢的12%高出近六成。
進一步分析受訪者的職業,無業、農林漁牧、家管,是最「悶」的前三族群,若從年齡層來看,21到30歲間的青年憂鬱情緒最高。隨年紀增長,憂鬱情緒較低。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可能是大環境不景氣,起薪22K的陰影籠罩,對未來的徬徨感、不確定增加,使得年輕人有點鬱卒。
葉雅馨說,有憂鬱情緒不代表憂鬱症,但應該適時替積壓的情緒找出口,她建議運動紓壓是最簡單的方式,因為運動可以激發體內的正向激素,分泌類似抗憂鬱藥物的成分。民眾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例如慢跑、健走,或是找個伴學太極拳等,避免憂鬱情緒越演越烈。
董氏基金會與業者合作開發「憂鬱檢測APP」,將紙本的篩檢量表數位化,針對青少年、大專學生、一般成人提供三種篩檢量表,建議每周檢測一次,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並依照檢測結果推薦好心情秘方。今天起民眾可上Apple APP Store,免費下載應用軟體。
「憂鬱檢測APP」還能自動搜尋、顯示使用者所在位置周邊的心理衛生協助資源據點,讓民眾更方便選擇「支持性團體」、「心理諮詢單位」、「醫療協助單位」等服務。
◆ 小心歧視/不婚成風潮 多子歧視更可怕
【聯合報╱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台北市)】2012.11.20
在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所說「不婚不子」成為普遍風潮的年代,說「小心,單身歧視!」給人有時空錯置之感。
筆者雖有三個小孩,但一對夫婦朋友敘述其與五個子女上街的經歷,才讓我充分見識到賣場、餐廳、藝廊、圖書館等的「多子歧視」。不但所到之處,四周投射過來的目光特別應接不暇;連服務人員也都亦步亦趨緊迫盯人,彷彿進來的是一批干擾地球人安寧的外星訪客。
不僅民間如此,政府官員亦然。台灣開始實施強制小客車後座繫安全帶時,我曾聽到有三個孩子的父母致電廣播電台,請教上節目的交通警政官員:「家裡孩子多,經濟壓力大,沒有能力換車,但以前買的舊車沒有後座第三人的安全帶,該怎麼辦?」沒想到官員的答覆是:「依規定必須駕駛有全家五人安全帶的車輛,否則請改搭大眾交通工具。」
言下之意,孩子多是你們的問題,國家社會不需要幫你解決。
文明國家的處理方式不同。孩子是下一世代的納稅者,因此是社會的公共財。扶養孩子的成本應由所有的家庭共同分擔,所以小孩成年之前的許多費用由國家承擔,例如小孩成年之前搭乘公共運輸交通費用全免。然而在台灣,孩子搭捷運不但沒打折,還全票伺候。
整個社會瀰漫多子歧視的風氣,也難怪台灣出生率比歐美日先進國家還低。
德國最高法院在一項判決中認定,在帶有隨收隨付制性質的社會保險中,無子嗣者負擔較高的稅率,符合世代公義的原則。因為有孩子的家庭為財政赤字的政府扶養了下一世代的納稅人,相當於補貼了無子嗣者的社會保險福利。從生育率懸崖帶來嚴峻的人口挑戰來看,類似的立法措施將同一代人的社會保險,昇華到了世代契約的含意與境界。
當國債鐘響亟需年輕人多生孩子的時候,我們卻要獨自承受教養孩子的成本與責任。當我們在沖牛奶、換尿布、半夜帶發燒孩子急診之間打轉,忙得像是「籠子裡的松鼠」時,頂客族和單身貴族卻可以自在悠閒地享受文藝、電影、音樂會活動。當飽受升等壓力的男女教授因生子而延宕了升等機會,無子嗣的同儕卻有更多時間上位掌握更多權力資源,成為眾人欣羨的布爾喬亞菁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小心,歧視!」的議題,別搞錯重點了。
◆ 撿養野貓… 少婦流產3次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2012.11.20 自由
新竹市傳出臨床醫學上極為罕見的案例,竹科一名34歲女工程師結婚後不久,將路邊撿到的野貓帶回家養,在一年內竟連續流產3次,最後才發現是野貓身上的弓漿蟲作祟,經服用抗生素治療,目前第4胎已經順利懷孕半年!
新竹市好孕診所院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正凱說,在竹科上班的陳小姐99年底結婚,因為年紀已屆高齡產婦,夫妻希望馬上生小孩,完全沒有避孕,不久就順利懷第一胎,沒想到竟在7週就流產。
事隔不久,陳女懷的第2胎也在不到8週時就因胚囊萎縮而流產。夫妻再接再厲,去年底懷第3胎,原本8週還聽得見胎兒心跳,夫妻加倍小心安胎,不料仍在10週時再度流產。
血中有弓漿蟲反應
一年內連續流產3次,對陳女夫妻的身體與心理都是極大的打擊,夫妻求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經深入做「習慣性流產」的檢查,夫妻一切正常,唯獨在罕見傳染病項目的調查當中,有一項引起醫師的注意,那就是陳女說在婚後不久,她在住家路旁發現一隻出生不久的野貓,楚楚可憐,一時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將貓帶回家飼養。
林正凱為陳女與貓咪做血液檢查,赫然發現飼主與貓血中都有弓漿蟲反應,於是要陳女回家以抗生素治療6週,先將體內弓漿蟲全數殺死,並於半年之後,身體狀況準備好以後再計畫懷孕。
抗生素治療後順利懷孕
日前陳女順利懷孕第4胎,上週產檢,寶寶已經將近6個月大,且後續母體與胎兒追蹤,都沒有弓漿蟲反應,目前陳女已經滿心準備迎接新生命的來臨!
至於無辜的「元兇」貓咪,儘管孕婦懷孕環境應儘量避免寵物,但陳女在確定貓兒體內的弓漿蟲已經全數撲殺後,也著手改善居家飼養環境,還是決定留養這隻原本是野貓的家貓。
※ 相關報導:
* 卵子冷凍12年 生下雙胞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0/today-t3.htm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現年四十五歲的婦人,用冷凍十二年的卵子成功受孕並生下一對雙胞胎,改寫保存時間最久的冷凍卵子產子紀錄,此前的紀錄是七年。
* 美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15~65歲應篩檢HIV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11157.shtml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應該對全美15歲到65歲的所有國民篩檢會引發愛滋病(AIDS)的HIV病毒,以減少新病例的增加。
對孩童說「耶誕老人不存在」酒醉男遭逮
中央社 2012.11.21
加拿大安大略省金士頓市(Kingston)1名男子,17日在耶誕老人大遊行時,向旁觀的孩童表示世上並無耶誕老人,被警方逮捕,罪名是他涉嫌在公共場合酒醉並製造不安。
金士頓警方表示,這名將頭髮捲成鹿角形狀的男子,穿過觀看耶誕老人大遊行的人群,並告訴在場孩童,耶誕老人純屬虛構,世上並無此人,讓孩童的耶誕夢碎。
巡警吉柏曼(Steve Koopman)表示,在這種時節,告訴孩子們耶誕老人並不存在,實在很可惡。他進一步說,警方自然相信耶誕老人是存在的。
在加拿大,雖然不過節並不違法,但在公共場合酒醉是違法行徑。在公共集會地點,蓄意騷擾他人,也屬違法。
耶誕老人究竟存不存在,一直是各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加拿大雅虎新聞部落格作家庫茨(Matthew Coutts)今天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北美航太防衛司令部(NORAD)每年12月都會追蹤並報告耶誕老人行蹤。北美航太防衛司令部在1955年時由於電話意外出現在1則報紙廣告中,此後每到耶誕節期間,都有人打電話來詢問耶誕老人行蹤。
庫茨表示,歷年來最有名的辯護耶誕老人存在事實的文章,出現於1897年紐約「太陽報」(Sun)的1篇社論。社論向當年才8歲的歐漢倫(Virginia O'Hanlon)保證,耶誕老人確實存在,文稿中「是的,維吉尼亞,耶誕老人確實存在」(Yes, Virginia, there is aSanta Claus)這句回答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 相關報導:
* 三讀通過 精神凌虐也算虐童 可判5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1/today-p2.htm
立法院院會昨天通過「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條文修正案」等八項議案,對於未滿十六歲之人,施以凌虐或以他法「足以妨害其身心之健全或發育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教部辭典涉歧視 預算遭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7513826.shtml
教育部國語辭典近年頻頻惹來歧視爭議,日前又爆發辭典收錄「單身公害」,解釋為「未婚女性卻與已婚男子發生姦情」。立法院今審查教育部明年度預算,決定凍結涉及國語辭典編修的終身教育行政及督導預算2000萬。教育部長蔣偉寧回應,會在一年內全面檢討辭典內容。
◆ 研究:一夜好眠 記憶力更佳
【台灣醒報╱台北報導】2012.11.21
睡一覺過後事情反而記得更清楚!新的研究顯示,一夜的好眠可以有效地幫助孩童記住新學的字彙,也就是睡眠可以「加強記憶」,甚至克服孩童的自閉症及識字困難。學者指出,學習新知在12小時過後的記憶效果最佳,但是這中間必須要有睡眠。
研究學者一直以來相信,孩童的語言能力因為還在發展,他們比成人更能領略及記住新的字彙發音,但是在一個針對7-12歲孩童的新研究顯示,孩童的記憶力可能沒有比成人好,早餐時間記住的單字可能下午茶時間就已經忘記。
然而,記憶的消失只是短暫的。研究員發現,在睡眠過後,學童可以回憶起更多之前所學的字彙。如同成人一樣,記憶的形成需要一段時間,而為了記住新的字彙,一夜的好眠更是重要。
英國約克大學與雪菲爾哈倫大學的學者以53名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一天以30到60分的時間讓孩子學習新的單字。孩子若是早上學習,在12個小時過後幾乎已忘光所學的東西。然而,孩子若是晚上學習,隔天能記住更多單字。同樣的,若是早上學習,在經過一晚的睡眠後,仍可見到同樣的效果。
心理學學者指出,這個研究結果令人感到興奮,它為語言發展學習開啟了一道新的研究角度。學者指出,字彙由於發音相近容易搞混,但睡眠可以解決此問題。雪菲爾哈倫大學的維和博士指出,因為睡眠可以保護新學的知識,所以隔天會記得更清楚。
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漢德森說,孩童記憶及認出新字彙的能力,在學習的12小時過後效果較佳,但這期間必須要有睡眠,此記憶效果在一週後仍然可以維持,顯示新學的字彙是存在大腦的長期記憶中。
◆ 後中年失業 增加心臟病風險
嚴思祺/綜合報導 2012-11-21 中國時報
最新一期醫學期刊《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五十歲多歲到六十歲開外時因裁員而失業,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程度就和吸菸差不多。專家認為這是裁員帶來的壓力作祟,建議可以用運動來減壓。
這項研究由美國杜克大學所做,對象為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一位美國男女,年齡從五十一歲至七十五歲,研究時間長達近廿年,其間共有超過一千人罹患心臟病。研究結果顯示,裁員失業後的第一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二五%,風險並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裁員而遞增。自願離職的人則未出現類似的情況。
先前研究已顯示,工作壓力大、吸菸或肥胖,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英國心臟基金會則表示,雖然壓力可能增加罹病的風險,但壓力本身並不是導致心臟病的直接原因。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摒除上述已知的罹病因子後,發現失業亦和罹患心臟病有相關。根據其研究,不論職業類別,甫遭裁員而失業的人中,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未失業的人高出二七%。這樣的效應是會累積的,遭到裁員而失業的次數在四次或是以上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至三分之二,達到六三%。而對於吸菸者來說,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者要高出近一半(四四%)。
杜克大學研究員琳達.喬治表示:「我們認為失業帶來的壓力或可解釋此一現象。或許失業的影響還勝過工作壓力」。
◆ 活在當下 老得慢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21
常分心、容易想東想西的人最好改變習慣,讓自己多活在當下,多專注於眼前事物。美國一項基礎研究顯示,若一個人老是分心、想東想西,細胞染色體尾端(又稱為端粒)會比較短,這代表細胞老化程度較嚴重。反之,若總是活在當下,專注於眼前事物,細胞老化速度就沒有那麼快。
細胞染色體尾端長短常被當成細胞、身體老化指標,染色體尾端長度越短,表示細胞老化程度越嚴重。
共有兩百三十九名健康女性參與研究計畫,年齡介於五十到六十五歲,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觀察她們的染色體尾端長度,結果得到上述結論。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臨床心理科學」期刊。研究人員發現,越常分心、想東想西,細胞染色體尾端長度就越短。相反地,越常活在當下,越專注於當下事物,細胞染色體尾端長度也就越長,即使調整身心壓力等變數,結果還是一樣。
細胞染色體尾端會隨著年齡而逐漸縮短,細胞染色體尾端長度也會反應生理、心理壓力狀況。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過去曾進行實驗發現,從染色體尾端縮短情形,可以預測某些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
研究人員不太清楚究竟是分心導致染色體尾端變短,還是染色體尾端變短會讓人較容易分心,或者也可能是某一原因同時造成這兩種現象。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進行一些冥想、注意力訓練,可讓人更專注於當下,這樣身體或許就會更加健康。
要當好領導 罪惡感是條件
【Upaper╱中央社】2012.11.22
1個好的領袖人物,其特質包括:果決、自信和聰明。但有研究指出,還須「有感」,也就是罪惡感。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對罪惡感的感受度大不相同,而這樣的負面情緒會驅策我們採取行動。例如周五晚上大家回家放鬆的同時,會有人為完成工作而加班,因為他知道若不把事情做完,就會因罪惡感而無法好好享受周末。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研究生桑伯格說:「就是這種對罪惡感的預期心理,使人挺身而出,或承擔領導角色。」他們針對自願者進行問卷調查、測量他們的「罪惡感傾向」後發現,罪惡感傾向愈高的人愈容易自願擔任領袖。
調查也發現,在管理階層的受測者中,罪惡感傾向高的人比較可能領導有方。桑伯格認為,原因可能在於,罪惡感傾向高的人容易覺得對他人有責任,同時他們也較能夠警覺過去所犯的錯誤。
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員柯恩的研究發現,高罪惡感傾向者較不會做出不道德行為,這可作為選擇工作和愛情夥伴的參考。她寫道:「挑選新夥伴和伴侶時, 若是想找個好人,聰明的作法是注意他們的罪惡感傾向。」
◆ 德國一資訊公司 專用亞斯伯格症患者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11-22
39歲的菲利普從小就知道自己與眾不同,他經常不懂別人,別人也不懂他,他被當成麻煩人物,一直到他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大家才知道是怎麼回事。菲利普很幸運的找到了一份完全適合他的工作,他在柏林一家資訊科技公司,專門負責抓電腦程式中的錯誤。
亞斯伯格症是自閉症的一種,它屬於高功能自閉症,患者通常都有某種特殊天賦,不過在強調團隊合作、溝通以及循規蹈矩的社會中,他們經常被當成異類,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菲利普的老闆穆勒先生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他瞭解他們的痛苦,幫助這樣的人,成為他創業的動機,他的公司專門幫軟體除錯,這樣的工作對於喜歡細節、追求完美以及可以長時間高度專注的亞斯伯格症患者,是再適合也不過,這家公司現在聘請了12名工程師,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 我見我思-婆婆媽媽真偉大
【謝錦芳】2012-11-22 中國時報
百貨周年慶期間,台北貴婦們出手闊綽,刷卡動輒千萬;遺憾的是,此刻屏東高樹鄉有五十多位小朋友即將沒早餐吃。這個消息日前經本報獨家報導之後,引發各界重視,許多熱心民眾詢問如何提供協助,反而政府單位感到訝異,甚至還質疑「怎麼可能沒早餐吃?」其實,官員們不必忙著反駁與卸責,只要親自到元氣館走一趟,真相就大白了。
元氣館的存在,顯示台灣許多偏鄉的隔代教養、貧富差距惡化問題,如果不是婆婆媽媽們這麼熱心,這些孩子下課後沒人照顧,甚至有一餐沒一餐,很可能學壞,形成新的社會問題。事實上,元氣館不僅活化了閒置蚊子館,更主動協助改善社會問題,官員感謝都來不及,怎還忍心說風涼話?
屏東之外,台中石岡也有一群熱心的婆婆媽媽,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成立「石岡傳統美食小鋪」,她們以合作社方式經營,推出許多客家傳統美食,並研發創新糕點如蜂巢蛋糕,由於美味又可口,生意超乎預期,為地方創造許多工作機會,也帶來了新商機。
石岡媽媽們希望透過美食讓大家認識客家精神,主動和當地小學合作,讓學童從美食認識客家文化,也將盈餘用於補助當地貧困學童的營養午餐與課輔費用。如此一來,「美食小鋪」變成在地文化的傳承者,也算是成功的社區企業。
社區企業在英國有悠久歷史。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社會企業的黃西誼教授指出,英國許多社區企業是自發性的公司組織,由社區居民入股,扮演政府與民間之間的橋梁角色,許多社區重建計畫由社區企業進行,效率比政府高,也較能符合民意。以倫敦市中心一家成立卅年的柏丁頓社區企業為例,主要從事老人照護與手工藝品製作,社區民眾發揮互助合作精神,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社區企業是社會企業的一種形式,不以營利為目的。黃西誼指出,英國許多企業登記為社會企業之後,政府提供相關輔導,包括經費與人才培育,民間企業也適時提供專業人才的培訓與支援。不過,在台灣,這樣的合作並不普遍。
以元氣館的例子來看,婆婆媽媽們熱心感人,但靠政府補助或各界捐款畢竟有限,也無法永續。如果政府或企業界能夠提供專業協助,例如輔導元氣館的媽媽們生產無毒蔬果賣到更好的價錢,建立新的營運模式,早日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成為一個真正可以永續的社會企業,反而比靠捐款維持運作更有意義。
◆ 心臟外露美國女嬰 復原力驚人
【Upaper╱中央社】2012.11.22
當卡德納斯懷孕16周時,醫師產檢發現她的寶寶奧德娜很可能罹患先天心臟缺損,於是給了卡德納斯3個困難選項。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子公司Kvue電視台網站,醫師告知卡德納斯,1是等到寶寶出生後提供安寧療護,靜待寶寶離開人世;2是選擇在寶寶一出生即接受高風險手術;3是有鑑於寶寶存活率僅1成,不如選擇現在終止妊娠。
卡德納斯後來選擇接受高風險手術。當卡德納斯5 周前剖腹產生下奧德娜時,她罹患心臟長在體外、稱作「心臟異位」的罕見心臟病,德州兒童醫院外科團隊隨即為她手術。
新生兒出現心臟異位的機率是百萬分之8,其中90%寶寶不是死產就是在出生頭3天內夭折。奧德娜1/3心臟突出在胸腔皮膚外。
奧德娜在10月16日一出生,醫師立即為她動6小時的開心手術,重塑胸腔好挪出空間讓心臟歸位,再予以縫合。
德州兒童醫院外科主任佛瑞塞說說:「奧德娜是真正的鬥士,手術能成功,我們相當興奮。」
被問到是否做了正確決定時,卡德納斯說:「沒錯,她是我迄今最好的決定。」
整形外科主任荷理說:「她的狀況不錯,希望她很快就能從加護病房轉出。」僅管目前住在心臟外科加護病房的奧德娜預後看來不錯,但媽媽還沒抱到她。醫師表示,如果奧德娜病情持續好轉,下個月就能跟著媽媽回家。
◆ 聯合國報告 菲愛滋病逆向增加
中央社 2012-11-22
在全球人類感染愛滋病毒(HIV)病例呈減少趨勢之際,菲律賓卻是逆向增加,成為病毒繼續擴散的9個國家之一。
根據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最近公布的報告,2001年至2011年間,全球愛滋病毒感染事件大幅下滑了50%,但有9個國家的15歲至49歲國民,在這10年之間愛滋感染病例卻呈上升走勢。
這9個國家分別為菲律賓、孟加拉、喬治亞、幾內亞比索、印尼、哈薩克、吉爾吉斯、摩爾多瓦和斯里蘭卡。
UNAIDS菲律賓辦事處引述報告說,菲律賓於1984年發現首名HIV病例,到目前為止,已有353名菲律賓人死於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
就今年而言,菲律賓平均每天都還有9人感染HIV病毒,從1984年到今年8月,菲律賓的HIV患者估計已達2萬1837人。
菲律賓衛生部全國流行病學中心主任泰雅戈(EricTayag)坦承這是值得擔憂的問題。他在本月稍早時將愛滋病毒的急速擴散,歸因於無防護措施性行為、受汙染注射針頭、母子傳染、不安全輸血和社交網站的盛行。
※ 相關報導:
* 舊金山禁裸體 引來脫衣抗議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515692.shtml
舊金山最引以為傲的自由精神受到了「一點」限制,當地市議會20日以6票對5票通過法案,禁止在公共場合裸露下體。
澳男大罵法女觀光客 網路瘋傳
【Upaper╱中央社】2012.11.23
1名法國籍女性在墨爾本1 輛巴士上遭到連串威脅以及種族歧視辱罵,有人將現場情況錄下並在YouTube網站造成瘋傳,警方22日表示,正在調查此案。
受害女性與朋友離開海灘,其中1人回程在擁擠的巴士上唱起法文歌,舉動激怒某些乘客。1人凶狠地要求她「說英文否則就去死」,接著揚言要切掉她的胸部。另名推著嬰兒車的男子也加入大吼:「我現在就要他X的砍妳,混蛋。」
接著這名法籍女性又聽到有人說,「巴士上每個人都想殺妳」,最後還有人砸了巴士窗戶。
受害女性蒂桑裘爾斯告訴「世紀報」,她和朋友們都害怕會遭肢體攻擊。她說:「我知道我可能不該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唱歌,但他們那種反應太瘋狂,大家都是成年人。」
「費爾法克斯媒體」在評論報導中表示,最使人憂心的是當下沒什麼人發聲為這名女子辯護。報導說:「多數乘客保持沉默且被動,可能暗自希望自己此時不在巴士上。」
同車的1名喜劇演員拍下部分經過,上傳到YouTube ,已經吸引超過100萬次點閱,法國媒體也報導此事件。
※ 相關報導:
* 精障正名…別逼我天天寫日記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422&pno=0
聯合報願景工程「小心,歧視!」系列專題獲熱烈回響。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黃敏偉說,精神障礙者所背負的歧視,一為疾病歧視,是民眾對於疾病的無知與誤解導致的歧視;二為社會歧視,是社會對於病患者就醫、就學、居住與工作的歧視。
◆ 我嬰幼童死亡率 工業先進國家第2高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2.11.23
多位朝野立委今天與台灣兒童青少年健康聯盟會表示,台灣近5年1到9歲嬰兒及兒童死亡率,在工業先進國家中排名第2高,死亡最大原因為「事故與傷害」。立委呼籲,應盡快成立有研究能力的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共同守護「我們的傳家寶」。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趙天麟、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蘇清泉及兒童青少年健康聯盟總召集人、台大醫學系教授呂鴻基等人,今天於立法院召開「別讓傳家寶破碎了」記者會,呼籲社會正視嬰兒及兒童健康問題。
根據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呂宗學研究,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先進國家相較,近五年台灣1到9 歲嬰兒及兒童死亡率排名第2高。2010年台灣嬰兒死亡率為4.2/1000,若依照聯合國千禧年目標(MDG4),台灣嬰兒死亡率在2015年目標值應降到2.5/1000。
呂鴻基表示,台灣嬰幼兒死亡最大原因為「事故與傷害」,其次為「慢性病與癌症」等,但沒有更深入研究,目前還無法知道為何這些因素會是嬰幼兒死亡最大殺手。也有研究指出,每投資兒童醫學中心1元,醫療支出可因此節省3元支出,所以有其設立必要。
◆ 孩童瘋減重 便當只挖一角…
【聯合報╱陳思穎/大學生(桃縣中壢)】2012.11.23
台灣的紙片人文化已經深植於大眾心中,三不五時總是會聽到女性友人體重明顯過瘦,卻嚷著要減重以求體態更為輕盈。但去年到偏遠地區國小舉辦冬令營時,才發現這種價值觀已深入國小孩童的心裡。
鐘聲一響,令人期待的營養午餐時刻到來,許多男孩衝向便當盒準備飽餐一頓。在幫忙學童整裡廚餘時,卻發現很多女孩便當盒跟剛送來的沒兩樣,一塊完整的排骨、一顆滷蛋和些許青菜仍然完好無缺的躺在餐盒裡,只有飯盒角落的白飯缺口,顯示它不是新的便當。
我非常困惑地詢問,為何還留下那麼多,女孩們紛紛表示怕胖。這群女孩中有體態十分纖瘦的,也有體態較豐腴的,但我在她們身上卻看不出任何一絲肥胖的影子。
我接著再問為什麼要減肥,她們一點都不胖,但她們卻說:「我想要變得和少女時代一樣漂亮。」
正值發育的小學時期,卻受到媒體或是社會灌輸的偏差價值觀影響,追求身材的纖細。這種情況在生活周遭不斷地發生,身旁的朋友為了減肥導致經期不規律、寧願挨餓也要追求體重機上數字的下降,減掉了體重是否也減掉了健康?
這種唯瘦是美的機械式價值觀,在廣告中不斷出現,前陣子在某個女性節目中,主持人對來賓講到:「妳的小腿肌就是妳身上的缺陷。」缺陷的字眼豈可這樣濫用,女性腿部的不纖細,就被稱為缺陷,這種心態才是真正對女性外表不尊重的缺陷。
◆ 拐騙孩童脅迫行搶 大陸逮90人
【Upaper╱中央社 】2012.11.23
「中國日報」昨天報導,警方在中國大陸各地共逮捕涉案嫌犯90人,並釋放28名孩童,據稱這些孩童在偏遠西部地區遭到綁架後,被帶到各大城市偷竊行搶。
報導援引公安部發言人的話報導:「涉案犯罪集團嫌犯『毆打、虐待或威脅』這些孩童,強迫他們在公共場所偷竊或行搶。」
發言人表示,他們犯案的地點包括購物中心、地下道及車站等地。
當局上個月在北京及全國各省區進行上述查緝行動。更早在去年4月,當局就展開掃蕩,至今已逮捕2700 名嫌犯,並拯救了2300名孩童。
刑事調查專家戴鵬表示,犯罪集團通常鎖定新疆地區的孩童並加以綁架,因為當地少數民族維吾爾族人使用不同語言,警方辦案難度更高。
協助警方調查的維吾爾族口譯員表示,犯罪集團通常也鎖定中輟生,誆騙會帶他們到別的城市去過好日子。但跟著他們離開的孩童,卻被脅迫在外地乞討或是當扒手。「這已經變成能賺錢的產業。
孩童必須捧著一定金額的錢回去交差,要不然會遭老闆毒打一頓。」
◆ 大陸50後 偏愛時尚養老
【經濟日報╱記者蘇珮儀/台北報導】2012.11.23
大陸規模最大的全程化養老業者北京太陽城集團,昨(22)日在貿協舉辦的論壇上指出,大陸人口快速老化,高齡市場的確商機無窮,但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合台商,建議業者應避開「紅海」市場,前進「藍海」市場。
北京太陽城集團董事局主席朱鳳泊稱,現在市場渾濁、方向不明確,正是切入好時機。
朱鳳泊、台資企業北京達福康公司總經理葉雲繡、大陸市調機構廣州卓越市場研究公司經理李秀玲的意見相當一致,他們建議台灣廠商,「輪椅、助行器、血壓計、血糖儀」這類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已經「打到要爛掉了,千萬不要進去!」
相對於上述銀髮產品領域,上述幾家業者並指出還很有發展前景的「藍海」產品範疇。
朱鳳泊解釋,大陸高齡族群並非鐵板一塊,依特性可區分幾個族群,需求各有差異。
商機最大的是50後(1950年後出生)這群,將成為今後一、二十年的高齡消費主體。這群人追求文化、娛樂、旅遊的「時尚養老」生活,偏好與三五好友相約養老,養老機構應針對其需求設計,也將他們可引領到台灣就醫。
朱鳳泊也指出,大陸還有做養老機構的台資建築事務所,但日企在這方面已非常活躍;同時,社區也很缺日間照料型的「老年人飯桌」,可考慮開辦「老年餐工廠」;而先進的醫療機構、智慧型老年社區軟體開發也很欠缺。
特別的是,朱鳳泊還建議有意進軍大陸房地產的台灣企業,可透過推動養老事業,切入房地產。
葉雲繡解釋,輪椅、助行器、坐便椅、拐杖這類老年輔具因為走低價路線,台商已無法與本地業者競爭,勢必會淪為虧本經營;如果非得要做,則可以取高價位、功能性的路線經營。
狂舞停不了 罕病患者甩鬱卒變頑童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52054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24
「我是麥可傑克森。」五十七歲的歐世良在罕見疾病基金會的公益廣告中,如此稱呼自己。他在廣告中手舞足蹈,像極一流舞者,但這些「舞動」不全然出自自願,因為他是亨丁頓舞蹈症患者。
亨丁頓舞蹈症全台盛行率不到萬分之一,結巴、四肢與軀幹不由自主舞動,是罹病患者最大特徵。歐世良看著廣告中的自己,全身舞蹈細胞瞬間喚醒,在鼓勵下,攜著歐太太即興演出。
歐世良笑得開懷,其實過去他曾有自殺念頭。歐太太表示,歐世良七年前發病辭去工作後,常覺得對不起家人,個性也越來越封閉;歐世良參加罕見疾病合唱班後,才逐漸找回遺失的笑容。
昨天罕見疾病基金會公布兩支公益廣告,首次捨棄名人代言,直接由罕病患者擔任主角。除了歐世良外,罕病基金會也邀請罹患「纖維性骨失養症」,毅然截肢的魏益群入鏡。
這支公益廣告是歐世良的處女作,他希望透過這支廣告,讓社會大眾認識罕病,也期盼有能力的人大力支持罕病患者,因為「你們都是罕病患者的活菩薩。」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台灣有兩百多種罕見疾病,但社會對疾病的認識仍模糊,逾七成罕病無法治癒,希望透過廣告喚起社會支持。她說,「罕病雖然罕見,但不能不被看見。」
這支公益廣告昨天起在各大電視台、youtube及臉書上播出。陳莉茵希望網友多加轉載,讓罕病病患的心聲傳遍全台。
歐世良全家昨天從台南趕赴台北參加廣告首映,育有一子的歐太太笑說,好像帶了一個老頑童及小頑童來台北。她說,歐世良現在比以前開朗,是家中的開心果,這或許是生病的「優點」。
◆ 憂鬱天使的求救信號
◎ 盧孳艷 2012.11.24
多災多難的一年尚未過完,昨天已經有第九位護理人員輕生,根據報導這些個案大都是「工作壓力大」、「睡眠障礙」問題所致!香港針對此問題的研究分析指出,在職人士的平均自殺率為每十萬人有七.八三人,並發現護士的自殺率高於此平均數。認為護士在社會上為助人角色,常面對社會的高期望,因此多不願意向他人求助,再加上此行業以輪班制工作,社交圈子較小,遇有心理問題或壓力過大時難以找人傾訴,甚至有人會擔心接受精神健康輔導會留下紀錄,影響升遷或續約等,故多壓抑自己。台灣護理人員的自殺卻尚未引起相關主管單位注意。我們不禁要問,台灣護理勞動尊嚴與正義何在?
台灣研究指出高達六十七%護理人員認為工作負荷很重,造成慢性頭痛及憂鬱,而重度憂鬱高達八.七%,而且工作資歷越長,其憂鬱程度越嚴重。五十二.二%的受訪護理人員在過去一個月內曾服用藥物以減輕身體不適,藥物類型包括安眠藥、鎮定劑、止痛劑。憂鬱症患者其自殺率高達十五%,憂鬱症造成的失能嚴重,聯合國也預估二○二○年將是排名第二高負擔疾病,護理勞動職場逼迫護理人員需要藉由「危險的安眠鎮定藥物」處理,終至死亡,惡性循環職場人力越形短缺,照護品質急速下降,惡劣的護理勞動條件早已嚴重威脅民眾安全,然而我們看到政府相關單位持續放任醫院財團剝削護理人員,藐視護理職場權益。
我們呼籲衛生署及勞委會應儘速制訂「職災補償強制險」,鄭雅文教授曾指出台灣職業健康保護制度毫無規範,更未針對「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建立調查與監測機制,因此建議應該學習歐洲國家,單獨立法,促使雇主負擔全額保險費,並以推動預防職場心理危害方案、發展改善工作負荷之有效策略,例如降低護理人員照顧病患比率至一︰七,每週日夜輪班不可超過二次等等。
(作者為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
生在那最好 台灣全球排第14
中央社 2012.11.24
有人相信出生時辰會決定一生命運,但出生地點可能也同樣重要,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發現,2013年出生在瑞士的寶寶最好運,台灣則排名第14,領先美國、德國、南韓及日本等國家。
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基於直至2030年的長期經濟預測,在80個國家和地區中,選出明年最佳出生地,澳洲及挪威分居榜眼和探花(第二和第三)。
中國大陸排名第49。
第4名至第10名分別是挪約、瑞典、丹麥、新加坡、紐西蘭、荷蘭、加拿大及香港。南韓排第19,日本排第25。
前10名國家有一半都落在歐洲,但荷蘭是唯一打進前10的歐元區國家。
希臘(34)、葡萄牙(30)及西班牙(28)等南歐國家雖然氣候宜人,但因為債務危機擾局,排名不是很前面。
歐洲各大經濟體的排名也不是很出色,法國及英國分居第26、27。德國及美國則共居第16。
「經濟學人週刊」(Economist)關係機構EIU評比的80個國家中,奈及利亞墊底,肯亞及烏克蘭分居倒數第2、第3。
金磚四國(BRIC)的經濟雖然充滿活力,但排名並不出色,巴西排第37、俄羅斯第72、印度第66。
※ 相關報導:
* 黑娃娃兄妹檔 樂當台灣之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4/today-life9.htm
雖然一身黝黑的皮膚,國語卻說得比在地人還標準,簡單的台語也難不倒他們。擁有蓋亞那血統的李尼希米、李貝兒兄妹,是屏東市勝利國小最特別的學生,在台灣出生、和台灣小朋友一起長大,他們說︰「在台灣很快樂,我們喜歡住在這裡!」
* 我從哪來 3成2自認垃圾桶撿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72012112400221.html
一句「我是從哪裡來的?」,日前勾起大陸網友思想起小時候那久遠的記憶,也再度對父母親的答案感到好笑。大陸央視以此話題做街頭訪問,結果「買奶粉附送」、「賣烤紅薯的大叔抱來」、「大水沖來的」、「田裡挖到的」等答案無奇不有,而回答從「垃圾桶撿來」的比率,竟高達32.57%。
* 蓋洛普調查150國 新加坡人最「淡定」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20501.shtml
美國蓋洛普調查機構21日公布,新加坡人是最不易表達心底情感的國家,不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僅有36%受訪者表達「是」或「不是」。在這項調查中,菲律賓是最高分,每十人中有六人願意告訴你昨天過得好不好。
* 瑞典 玩玩具也要性別中立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20847.shtml
瑞典最大玩具連鎖店Top Toy今年耶誕節產品型錄裡的洋娃娃畫面看不到女孩子,只看到男孩子抱著洋娃娃,公司高層解釋說,這是因為Top Toy的玩具如今是「性別中立」的。
* 學者:網路盛行易增劈腿比率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1240133-1.aspx
網路也在愛情中扮演重要角色,詹昭能說,近幾年觀察發現,網路有隱匿性,透過網路交友,好處是可保護自己,壞處是看不清對方面貌,很多人會隱瞞身分交友;加上在網路留言或發文,回應又快又多,不少人從中獲得滿足感,因此網路盛行也使劈腿比率明顯增加。
◆ 幼兒園主任虐童 家長錄影揭發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縣報導】2012.11.24
屏縣某國小附設幼兒園張姓主任,對幼童體罰、強迫餵食灌水,導致幼童被罰站嚇到尿褲子。經家長錄影蒐證揭發,並發現這位教師五年前就因類似虐童情事,但當年僅以考績打乙等處理。
人本教育基金會南區辦公室主任張萍說,五年前這位老師就曾被投訴虐童,對頂嘴的小孩,竟拿鐵碗塞嘴、強迫學童吃完午餐,甚至拿塑膠袋裝廚餘,用繩子掛脖子上罰站。「若當年教育處負起責任,積極督導學校解聘老師,就不會再讓事情一再上演」。
三名家長昨天公布蒐證虐童影片,影片中,張老師強拉學童衣領,用手猛打幼童屁股,然後再拿三明治給學童吃,接著不斷訓斥學童,並要脅說「回家敢講今天在學校被老師打,有本事你講看看」。
陳媽媽說,影片中她兒子被老師嚇到「挫尿」,還有小朋友捧著飯碗罰站一整天都沒吃飯。「孩子現在看到飯,都會流眼淚,嚇怕了!」還有學童甚至到學校卻不敢走進教室。
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看完蒐證畫面後向家長們道歉,他表示,張老師的手段和方法非常不恰當。
校方昨召開教評會,張老師辯稱這是她的管教方式,前天已向家長們道歉,但教評會決定先請張姓老師暫離教學現場。
校方表示,五年前的投訴虐童案件,因沒有物證,只有人證,校方僅召開考績委員會,將張老師考績列乙等,並記兩小過處分,但老師申訴有理,後來兩小過未記。
家長並未接受老師道歉,認為這已不是第一次,不曉得還有多少學童受害,希望學校解聘不適任教師,捍衛學生受教權。
※ 相關報導:
* 幼托午餐集中營 師毒打灌水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4/112012112400153.html
人本教育基金會主任張萍指出,家長反映後,校長說會處理卻不要看影片。五年前這位張老師就被投訴虐童,包含午餐被迫吃完,吃到吐也要把嘔吐物吞下去,家長若反映,這位老師便說「我實施的是逆向教育,家長不接受可以轉學。」
◆ 特殊教育不能只靠愛心支撐
【聯合晚報╱社論】2012.11.24
前兩天,一位桃園啟智學校的特教老師帶著學生去就醫,學生突然情緒失控重毆老師,老師右眼球破裂受傷嚴重,但這位女老師為孩子辯護,說孩子失控時就像「受傷的野獸」,怎忍心責怪。特教難為的新聞無獨有偶,最近媒體還報導了南投竹山的一位「修女奶奶」,40年前就創立了啟能中心,教過上千位特教生,愛心讓人動容。
這兩條新聞並不是只關於兩位教育家偉大的愛而已,而是暴露了台灣特殊教育的沈痾。細思一下,何以女老師會被毆?又何以修女奶奶已78歲了,還得繼續教這些特教生?答案很簡單,台灣特教學校很少,而學校裡頭的師資人力又嚴重不足。
以首善的台北市為例,特教學校收受的都是重度、極重度障礙的學生,其編制大約是一班十位學生,卻只有一名導師,再搭配一名助理教師,雖另有科任老師,卻不負責照顧孩子。這樣一個班裡,可能有數位重度的自閉症、腦性麻痺患者,還可能有身體非常虛弱的罕見疾病孩子,這麼危殆的局面,只編派了兩名老師負責應付可能包括排泄、餵食、情緒失控等例行任務或突發事件。而這種分班,正是典型的牛驥同皁,一個隨時會情緒失控的學生,不無可能重創另個猶如殘燭的罕病兒。
這就是如今台灣仍極其落後的特殊教育的現況,凸顯其邊陲的地位。兩個禮拜前,各種障礙的孩子走上街頭,要求平等的教育權,其中的重大訴求,正是聘雇充足的助理員,協助他們受教,處理例如聽障生能否有人替他們抄筆記這類需求。特教生人數並不太多,這個訴求只要多編些預算就能辦到,但這個微弱的呼聲卻傳送不到決策者的耳裡,也使得這些孩子被很不友善的制度所歧視和限制了發展機會。
先進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於特殊教育,視為保障孩子的受教權,美國甚至有一所專為聽障者設立的大學,全部課程和校園服務都是為聾人或弱聽學生所設。台灣的特教卻還要靠少數人的「愛心」支撐,社會尚未能認知這是一個制度性問題,我們要自誇人權國家,還欠缺一大步才能趕上。
◆ 全台第2隻 導聾犬Amber誠徵主人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2.11.24
聽障朋友好夥伴,全台第二隻導聾犬Amber要找主人了!屏東科技大學工作犬訓練中心訓練師林明勤說,Amber是一隻體型偏小的拉不拉多獵犬,經過一年多培訓,已準備好工作,黝黑的毛色,貪吃又撒嬌,看見人還會開心地咬著牽繩扭屁股走過去打招呼。歡迎聽障朋友申請,台灣協助犬協會再進行配對。
Amber1歲10個月大,個性溫和,Amber原本訓練做肢輔犬(協助身障者),但在訓練過程中發現,Amber對聽覺相當敏感,因此近幾個月改訓練為導聾犬。
林明勤說,導聾犬是工作犬也是寵物,狗狗會陪伴一起生活,有意願申請導聾犬的聽障朋友(需年滿18歲),歡迎與台灣協助犬協會聯絡,申請日期到12月7日截止,欲申請的聽障朋友,可填妥申請表及健康自述表,傳真或電郵方式送交協會,傳真(08)7740170,電郵tada.qa@gmail.com,申請表及健康自述表下載位置http://www.tada-taiwan.com/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15 ,或電洽社工專線(08)7740523。
愛滋「零歧視」 要多多加油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2.01
今天是世界愛滋日,這幾年來,聯合國要求愛滋「零歧視、零成長、零死亡」,不過,光在零歧視部分,台大醫院感染科謝思民醫師認為,目前台灣社會對於愛滋感染還是有深深的歧視、誤解,以及莫名的恐慌。
從接觸第一個愛滋感染個案至今超過20年,謝思民表示,這20年來,社會大眾已逐漸不再認為愛滋感染是所謂的天譴、活該,也逐漸瞭解愛滋感染是整個社會須共同面對的議題。
但從一些媒體報導或政府相關單位發言,甚至某些醫學中心資深醫師意見,仍透露對愛滋感染的歧視或誤解,對社會大眾可能還是會造成誤導,讓投身在第一線的愛滋醫療,防治,或宣導工作人員感到不少挫折。
前陣子,一封匿名的愛滋檢舉信,點燃校園的愛滋恐懼,迫使被檢舉的老師得「自願」接受篩檢,以證明「清白」。
謝思民無奈地說,從媒體報導中,看見民眾、媒體身為人師的教育人員對於疾病及相關人權的認知不足,導致不必要的恐慌,及對學生不適當示範,顯示社會仍需正確的衛生訊息及醫學常識。
謝思民提醒,唯有大家正確認識愛滋感染途徑及風險,降低對感染者的汙名化,並去除歧視,才能正視真正問題所在,落實有效防治措施。
尤其民眾對愛滋的歧視,有時會影響感染者服藥的順從性;謝思民強調,因為歧視讓許多感染者心虛,認為自己工作時服藥會被發現感染身分,以致他們服藥不規律。
謝思民建議,若有感染者沒能規則服藥,醫師和個案管理師勿一味指責感染者,應幫助感染者找出原因並提供幫助,讓感染者能維持長期健康,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謝思民認為,現階段應鼓勵媒體、官員,知名醫療專家或其他公眾人物,有機會與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完善資訊交流及知識傳達,藉由他們的影響力,讓社會對感染者更友善,達到愛滋零歧視;不只是為了感染者,更是為了完成整個社會愛滋防治的目標。
◆ 大馬愛滋患者多因性交感染
中央社 2012.12.01
馬來西亞衛生部疾病傳染部總監張志強透露,大馬因性交或濫交而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士有增加趨勢,甚至超越因注射藥物而染上愛滋病的人數。
他在馬來西亞愛滋病理事會主辦的「世界愛滋病日」活動上表示,共用針筒不再是愛滋病感染主因,欠缺安全性行為的知識才是傳染禍首。而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也開始深入青年族群探討這項課題,宣導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
他認為,雖然性工作者、濫交、變性或同性戀者罹患愛滋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但是民眾不應專注或歧視上述人士,反而應正視感染愛滋病的主因及如何有效遏制等問題。
他說,「預防勝於治療」,並希望官方投入更多預算來預防愛滋病。
另外,大馬衛生部公布今年愛滋病日主題為「向零愛滋病死亡率前進」,並公布自1986年發現首宗愛滋病病例以來,累計至今的病例共有9萬7385宗,其中的1萬8704宗是愛滋病確診患者,死亡病例則有1萬5506宗。
衛生部表示,大馬愛滋病患人數曾在2002年攀上高峰,當時每10萬名大馬人中就有28.5人感染愛滋病,不過自從大馬政府在2003年採取全面防範措施後,愛滋病新增病例已逐漸減少。
官方希望在2015年時大馬罹患愛滋病比例可降至每10萬人只有11宗病例。
※ 相關報導:
* 泰男同志愛滋病毒感染率增加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2010186-1.aspx
泰國公共衛生部今天指出,過去24年來,男同性戀愛滋病毒感染率成長了11%。泰國希望能在2016年以前達到零愛滋感染率的目標....公衛部次長那隆(Narong Sahametapat)表示,感染愛滋病毒新增病例中,62%的人是性工作者、使用毒品者與男同性戀。
* 泰外籍工悲歌 染愛滋沒保險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2010092-1.aspx
泰國英文報刊「民族報」(The Nation)系列世界愛滋日特別報導今天指出,泰國的外籍移工多數沒有醫療保險,若感染愛滋病,不但無法接受治療,恐也會失去工作。報導指出,泰國法律規定所有雇主都要為員工投保社會福利,但境內100萬外籍移工只有1/3享有社福,因為許多雇主不想支付這筆費用。
◆ 衛署:台灣是愛滋友善國 全額補助用藥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楊欣潔/台北報導】2012.12.01
針對專家與愛滋團體指控,台灣愛滋病人權落後,衛生署表示,台灣是少數免費提供愛滋用藥的國家,若開放外籍人士入境,愛滋經費恐不堪負荷。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台灣是國際上少數政府全額補助愛滋用藥的國家,很多已開發國家如美國,都未如此友善對待愛滋病患。唯國內愛滋病用藥經費已是大幅超出預算,若再開放外籍愛滋病患居留,政府恐無法負擔龐大愛滋醫療費用。
迄二○一一年,國內累計愛滋病毒染者通報人數已有兩萬兩千零廿人。周志浩說,發病者每年藥費約卅萬元,以持續服藥四十年計算,即耗用千萬元藥費。迄今政府累計的預算差額缺口仍有廿三億。
周志浩說,外籍人士長期居留台灣,享有健保資源,不可能不補助其愛滋用藥。若開放,難免有更多愛滋病患居留台灣,享受免費資源。疾管局也希望能朝開放方向努力,唯仍需社會討論取得共識,並擬定開放外籍愛滋病患後的相關措施。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宜民則建議,其實當愛滋感染者恢復到體內測不到病毒量時,就不再列為法定傳染病的管控對象,政府就不需再負擔沉重藥費。
另外,也有專家擔心為治病救急,部分愛滋感染者可能使用未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通過的進口藥物,藥物安全令人擔憂。對此,衛生署食藥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說,這些藥物已取得國外許可,所以食藥管理局基於人道立場,專案審查,特別許可,安全性應無問題。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說,目前國內合法進口的愛滋病藥物約十多種,不少患者服藥不規則,出現抗藥性,或一開始就感染有抗藥性病毒,可用藥物恐愈來愈少。
疾管局組長陳昶勳說,目前尚未有感染者因多重抗藥性問題無藥可用,若發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醫師可向疾管局申請審查,或參加國外臨床試驗用藥治療。
※ 相關報導:
* 遣送外籍愛滋病患 學者批沒人權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36432.shtml
今天是國際愛滋病日。雖然馬總統宣示台灣是人權國家,不過專家質疑,至今台灣仍是少數限制外籍愛滋病患自由進出的國家之一,且長期管制帶原者,有歧視愛滋人權之虞。
一九九七年感染愛滋病毒的美國職籃明星魔術強生訪台宣導愛滋防治,被衛生署以當時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拒於國門外,引發軒然大波。雖然當時的禁令在愛滋人權團體奔走下,已放寬到可以入境旅遊三個月以內。不過,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中心主任陳宜民抨擊,「這還是個違反人權的法規」。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