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6

偏頭痛與靜脈中的血凝塊有關

Migraine linked to blood clots in vein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0713345.html

September 15, 2008

根據一項發表在 9/16 當期 Neurology(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的研究表示,有偏頭痛的人也許更有可能在他們的靜脈中形成血凝塊。

在這種症狀中,稱為靜脈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或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會限制血流並導致膨脹與疼痛。這些凝塊接著自靜脈被逐出並移動到心臟與肺臟,那可是相當致命。

為了這項研究,有 574 位居住在義大利,年紀在 55 歲以上的人接受訪談,以決定他們是否有偏頭痛的歷史,或是在評估時是否有偏頭痛,而他們的醫療記錄也經過檢視,看是否有靜脈血栓形成的例子。他們的頸動脈與股動脈也以超音波掃描,以檢查是否有動脈硬化症。

參與者中,111 人有偏頭痛。總共有 21 人除了偏頭痛之外也有一種以上的靜脈血栓形成實例,佔 19%。相較下,35% 沒有偏頭痛者也有這種症狀,佔 8%。

研究者並不知道為何偏頭痛與靜脈血栓形成有所關聯。一種理論是,有偏頭痛者的血液也許更容易凝結成塊。

這項研究亦發現有偏頭痛的人,不太可能有動脈硬化或窄化,那與目前的理論相反。

"(當前理論的)想法是那樣:因為有偏頭痛的人更可能有中風與其他心血管問題,他們也將有更嚴重與早期的動脈硬化症" Stefan Kiechl, MD,奧地利 Innsbruck 醫學大學。"這項研究是第一個使用高解析度超音波來檢查這種理論,而且它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來反駁它。"

※ 相關報導:

* Burde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http://www.neurology.org/cgi/content/abstract/71/12/937
J. Schwaiger, MD, S. Kiechl, MD, H. Stockner, MD,
M. Knoflach, MD, P. Werner, MD, G. Rungger, MD, A. Gasperi, MD
and J. Willeit, MD
NEUROLOGY 2008;71:937-943
超音波經證明能「遙控」腦部迴路
可攜式 TMS 裝置能有效治療偏頭痛

禪修使頭腦在分心後迅速恢復
寂寞會侵蝕健康與精神上的安適感
阿茲海默症患者子女顯示早期的腦部變化

NO 被誤解的重要角色浮現
可可會是種對糖尿病患者有益處的治療
綠茶能減少一種重要心臟病風險因子的衝擊
二顆雞蛋飲食粉碎膽固醇問題
子癇前症(妊娠血毒症):一種自體免疫?
柴油引擎未受管制的奈米粒子會抑制肺臟
新發現可能導致以免疫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30 年的研究證明葡萄糖控制的益處

3 則留言:

fsj 提到...

榮總:常頭痛青少年 2成有自殺風險

◆ 台北榮總研究發現 常頭痛青少年 2成有自殺風險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11.11 中國時報

別輕忽孩子的頭痛問題!台北榮總研究發現,半數有慢性頭痛的青少年出現至少一種以上精神疾病,以憂鬱症、恐慌症最常見;兩成有高度自殺風險,家長及老師千萬不能太大意。

台北榮總昨天舉辦醫師節慶祝大會,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以「青少年慢性每日頭痛的精神病症及自殺風險」獲得「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首獎。

王署君表示,他從五所公立國中共七九○○名學生(男生四一六八名、女生三七三二名)中,找出一二二名慢性頭痛病患,他們每月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日子都頭痛,平均每天痛兩小時以上,持續至少三個月,均由神經科專科醫師確診為慢性偏頭痛。

研究發現,半數有慢性偏頭痛的青少年評估至少有一種精神疾病,憂鬱症比率最多,高達廿一%,即每五個慢性頭痛學生中,有一人罹患憂鬱症;有恐慌症的也不少,比例達十九%。而統計同齡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約○.七%至四.八%、焦慮症盛行率為三.一%至九.二%。有慢性偏頭痛的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明顯較高。

他進一步以自殺想法或行為模組評量青少年自殺風險的高低,結果,兩成有慢性頭痛青少年具高度的自殺風險,常有輕生的念頭;罹患「預兆」偏頭痛的學生,他們的自殺意念會更高。

王署君說,預兆偏頭痛是頭痛之前,眼睛看見閃光亮點,身體一側沒力氣、或突然說不出話。這項研究首次發現預兆性偏頭痛與憂鬱症、自殺有較高關聯性。

王署君強調,只要發生偏頭痛,不論發生天數或時間長短,都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

他建議,小孩如果經常頭痛,應盡速帶至神經內科就醫,透過預防性投藥治療,減少頭痛發生。若出現憂鬱或恐慌等精神疾病,須配合至精神科評估追蹤。

fsj 提到...

血液神經傳導蛋白致痛素 頭痛程度新指標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09.07.26 自由時報

過去頭痛程度只能透過「量表」主觀表達,且何時會發生也很難掌握,台北榮總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究發現,當病患出現頭痛時,血液中的神經傳導蛋白致痛素(Nociceptin)較正常人低,但下視丘素(Orexin)反而會較高,未來醫師只要抽血就可以瞭解病患頭痛的程度,也可用於頭痛病患的追蹤治療。

神經傳導蛋白致痛素變低

研究團隊表示,如果能再進一步找出致痛素,及下視丘素的受體,將有助於相關抑制劑,或預防頭痛藥物的研發。

下視丘素變高

北榮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表示,頭痛病患大部分都是原發性頭痛,其中又以叢發性頭痛及偏頭痛病患為多;這個研究主要針對近300位叢發性頭痛及偏頭痛病患進行抽血,量測其血中神經傳導蛋白質物質,再與正常人做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每個病患的表現不盡相同,但整體趨勢看來,當病患出現頭痛時,血液中的神經傳導蛋白致痛素(Nociceptin)較正常人低,但下視丘素(Orexin)反而會較高,不過,在兒童的研究結果,在下視丘素方面與成人研究結果一致,但在致痛素部分,卻沒有太大的差別。

王署君進一步指出,過去在診治病患的頭痛程度時,只能透過病人的主觀表達用量表評估,但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並不相同,也影響了疼痛程度的表達。有了這個研究結果,未來醫師對病患的頭痛程度可以透過抽血檢測,而有一個客觀的衡量。

另外,對慢性頭痛病患而言,何時頭痛會再來?一直是病患最擔心的事,這個研究也可用於慢性頭痛的預測發生,及追蹤治療,甚至是未來預防頭痛藥物的研發。

fsj 提到...

長期貧血頭暈 原來是腦膜瘤作祟

中央社 2009.10.23

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長期嚴重的貧血及伴隨頭暈症狀,署立台中醫院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左側小腦橋腦角有腫瘤,手術切除後已痊癒,病理檢查為腦膜瘤。

台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玉琍今天表示,患者在頭暈發作時,先出現陣發性的天旋地轉,之後轉為持續性的頭暈,還有左耳陣發性的耳鳴症狀。

張玉琍指出,患者因貧血,在最近一次輸血治療住院當中, 因耳鳴頭暈安排耳鼻喉科會診,由於患者耳膜及外耳道外觀正常,沒有眼振現象,聽力檢查兩側也正常,但因單側耳鳴,予以安排聽神經腦幹反射檢查。

這名患者最後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張玉琍說,檢查結果發現左側小腦橋腦角有腫瘤,伴隨壓迫左側第五對、第七對及第八對腦神經,病患之後經手術切除腫瘤已痊癒,病理結果顯示為腦膜瘤。

張玉琍提醒,嚴重貧血是引發頭暈的原因之一,但要小心腦部腫瘤的可能性;如果有持續單側的耳鳴,應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張玉琍說,聽力檢查及聽神經腦幹反射檢查異常者,應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是否有小腦橋腦角腫瘤;即使聽力檢查及聽神經腦幹反射檢查正常,也應每半年接受追蹤複檢,以免遺漏小腦橋腦角腫瘤的診斷。

※ 相關報導:

* 紓解經前頭痛 妳能自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1772&f_ART_ID=2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