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9

在高壓電場中水會形成「漂浮水橋」

Water forms floating 'bridge' when exposed to high voltage
http://www.physorg.com/news110191847.html

By Lisa Zyga
September 28, 2007

雖然它是地球上最重要與最充足的化學化合物之一,水對於科學家來說,仍是個「謎」。有很多研究都是要揭開水在 H2O 尺度之外的結構,這被認為是水有這麼多獨特特性的緣故。然而,這種結構的本質(由氫鍵所主宰),目前仍是未知。

"水毫無疑問是世上最重要的化學物質," Elmar Fuchs 以及來自於奧地利 Graz 科技大學的同僚在最近一向研究中解釋。"水與電場的交互作用近幾年來熱切地被探索著。我們報告液態水暴露在直流電電場時,另一種不尋常的效應:「漂浮水橋」。"

當暴露在高壓電場中,二個燒杯中的水會「爬」出燒杯,然後橫跨二個燒杯之間的空隙彼此相會,形成一座水橋。這個液態橋樑,會盤旋在空中,在人眼之前公然反抗重力。

在研究這種現象時,科學家發現水正從一個燒杯被傳送到另一個,通常是從正極燒杯到負極燒杯。這種圓柱形的水橋,直徑約 1 - 3 mm,當兩燒杯距離拉開至 25 mm 時,依然完整無缺。

為何水會以這種方式作用,仍令人十分驚訝,Fuchs 說。不過該小組的分析顯示,其中的解釋或許就在水結構的本質中。起先,橋樑因水表面的電荷改變而形成。電場接著集中(concentrates)內部的水,排列水分子以形成高度規律的微結構(microstructure)。這個微結構會保持穩定,持續進行架橋互動。

科學家在觀察到水在燒杯邊緣與水橋中央之間的密度改變後,得到這個微結構假說。像水分子那樣排列所構成的微結構,能具有類似的密度變化。

在他們的實驗中,科學家亦發現燒杯內產生高頻振盪,而且他們使用高速攝影機與視覺化系統後,亦觀察到相符的內部結構。

不像緩慢許多的表面波,這些高頻振盪被非由表面張力所引起。相反的,科學家預料這種振盪結構,是因所施加電壓本身的波動起伏而觸發。

研究者注意到內部結構具有一種模式:每次實驗中,會以單一內部結構開始,在操作幾分鐘後,那接著會衰退(decay)成額外的結構。該小組認為,這種衰退不是因為塵埃污染,就或水橋在電場中溫度增加所致。當水溫從 攝氏 20 度增加到超過 60 度時 -- 這花了 45 分鐘 -- 水橋就塌陷了。

科學家解釋,這種不尋常的漂浮水橋作用,以及他們在水與電場的互動中所觀察到的微結構,可能是水結構之謎當中的另一部份。該小組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研究,高度規律的微結構如何解釋水橋中的密度改變,結果將出現在未來的刊物中。

※ 相關報導:

* The floating water bridge
http://www.iop.org/EJ/abstract/0022-3727/40/19/052
Elmar C Fuchs, Jakob Woisetschläger, Karl Gatterer,
Eugen Maier, René Pecnik, Gert Holler and Helmut Eisenkölbl
J. Phys. D: Appl. Phys. 40 6112-6114
doi:10.1088/0022-3727/40/19/052
冰塊如何融化:長久以來的謎終於解開
『冰』生『閃電』
最小的一塊冰揭露自然本質
奈米尺度的水如糖漿般流動
膠體中粒子混合的新洞見
科學家發現研究奈米結構的新方法
闡明古代物理的靜電實驗卻惹出更多問題
實驗室觀測到物質、反物質的電子偶素分子
科學家扭轉對「中子」電性的看法
科學家發現石墨薄片像撞球桌
表面電漿提高奈米結構的潛在價值

以陽光將水分裂成氫與氧
「熱」冰將有醫療應用
植物「手足」在旁 吸收養料水分會節制
神奇水膠可修補、再生人類組織
可程式的『水電腦』
在水面行走的機器人
以伸縮晶體製成的彈性彩色顯示器
科學家首次以超導匯流排連接量子晶片

瓶裝水大戰自來水 全美發燒
大氣水份增加與人類活動相關
研究者重新評價地球大氣形成理論
諾貝爾桂冠:生物燃料以「笑氣」加速全球暖化
三峽大壩隱憂浮現 代誌大條
海底插管治暖化 讓地球自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