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4

印度國際太空會議放眼未來

Global space congress looks to the future
http://news.yahoo.com/s/afp/20070924/sc_afp/spaceconferenceindia

by Anil Penna
2007.09.24

印度 Hyderabad(海德拉巴)(法新社)-- 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50 年後,全球太空產業的關鍵玩家週一將齊聚一堂,尋求新方法,使人類自太空探索中獲益。

前往月球與火星的任務、國際太空站將在 2010 年完成,以及透過太空科技,盡力使地球避開小行星與自然災害,都名列長達一週的議程中。

在衛星發射與廣播中,幾十億美元的商機亦會被 2000 名,在南印度人高科技樞紐 Hyderabad 與會的會議代表所討論。

"代表大會讓全球太空產業的股東們齊聚一堂," K.R. Sridhara Murthi 說,Antrix Corp. 的頭,印度太空總署的行銷部門。

"目前有幾項關於衛星發射與通訊、推進及導航系統以及地球觀測的商業努力正在進行中,這些代表大會都將會考察," Murthi 說。

數百名警力已部署在 Hyderabad 國際會議中心四周,以提供這個受到良好保護的犯罪地點額外的安全。八月時,這裡曾發生過二起爆炸案,43 人在此罹難。

總理 Manmohan Singh,最近經歷過攝護腺手術之後,已取消週一安排好的公開露面行程,K. Satish,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的發言人說。

這個國際性航太代表大會在太空時代開始 50 年後舉行,象徵性的 Sputnik-1(史潑尼克一號、伴侶一號)人造衛星所傳送的嗶-嗶-嗶聲引導進入。該衛星於 1957 年 10 月 4 日由蘇聯發射升空。

莫斯科的領先,刺激美國在其後一年創立 NASA,並使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爆發。

太空科學家將利用 Hyderabad 會議紀念開創性的發射,細數(take stock )他們的產業迄今已到達多遠,並描繪出未來的展望,包括行星間任務(inter-planetary missions)與深太空探測。印度預計在明年發射一個探測器。

"月球探測將會是一場國際性的努力,火星會更多," Philippe Willekens 說,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 的執行董事。

"印度不只是主要的太空玩家,而且有新科技,例如 IT,這使得它成為這場全球合作的一部份。"

專家將討論太空技術如何藉由設立連結衛星的農村資源中心,以提供消息、氣象資料、災難警告與市場趨勢,來協助農人。

在印度,每年有數千位農人因為反覆再三的收成失敗而自殺,而且該國多達 65 萬個村莊都被遺忘在通訊革命之外。

"如果有國民特別擔心關於生活品質提升的話,那一定是印度," Willekens 說。

"印度不只夠格談論關於人道主義的需求,也知道該如何以太空科技回應這些需求。"

印度,其太空計畫可回溯至 1963 年,已經發射衛星繪製天然資源圖、預測天氣並提升農村地區的電信。

與會者亦將爭論如何在未來 10 年,太空產業所預期的強烈成長中獲益。

巴黎的市場研究公司 Euroconsult 估計,未來 10 年,這個區塊將從 1997-2006 的 1 千 1 百 6 十億美元成長到 1 千 4 百 5 十億美元。

※ 這篇報導指的是 IAC-2007,今年第58屆。

* IAC 2007 - Hyderabad
http://www.iac2007.org.in/index.aspx

著2001太空漫遊 克拉克辭世
航海家太空船 30 週年慶
福衛3號掛一半 各國探月計劃揭秘
4 年了,火星漫遊者繼續讓人驚嘆
美鳳凰號升空 火星北極圈找生物
NASA 曙光號將探測小行星:穀神與灶神星
中俄09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光子雷射推進器號稱一週內可抵達火星
Mini-Mag Orion 核能磁壓太空船

Deep Impact 開始搜索外星世界
科學家開始搜索「嗜極生物」
哈佛發現常見水生動物能抗輻射
月球種植物?金盞花開了
「太空光頻梳」協助尋找可維持生命的行星

軟體無線電將填滿手機缺口
推崇一個人 推薦一本書
天降毒物 俄「航太村」補償杯水車薪
強烈證據指出:地球近日點改變會觸發冰河期
衛星見證史上面積最小的北極冰
隕石擊中祕魯村莊 200 居民出現不適
研究者重新評價地球大氣形成理論
研究者挑戰地球深處的模型

6 則留言:

fsj 提到...

印度登月先鋒 明年四月發射首艘月球探測器

中央社 2007-09-27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十七日專電)印度官方太空研究組織(ISRO)表示,印度明年四月九日將發射「月球首航一號」探測器,利用一系列遙感儀器繪製月球地表地圖。這也是印度整個登月計畫的開路先鋒,隨後三年還將發射「月球首航二號」無人太空船登陸月球,進行月表取樣實驗,為後續載人登陸月球計畫鋪路。

據印度半官方「新聞信託社」今天報導,ISRO主席奈爾與月球首航一號計畫主任安納杜萊,是在印度南部科技重鎮海得拉巴市舉行的第五十八屆國際太空會議中,作了上述的表示。

印度這項雄心勃勃的登月首航計畫,也將促使國際太空大國進入群雄並起時代。本月十四日,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測衛星順利升空,標誌著日本的太空探索邁進新的平台;接著中國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也計劃今年稍後發射;其他如美國和俄羅斯也都準備著發射月球探測器。

ISRO表示,月球首航一號(Chandrayaan-I) 探測器將由印度自製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再由推進系統轉入月球軌道。探測器運載六項印度的遙感儀器與六項來自其他國家的科技儀器,主要任務是蒐集和繒製月球地表資料和地圖。

據美國太空總署網頁報告,印度的月球首航探測器將攜帶美國太空總署的兩個科學裝置,包括一座微型合成孔徑雷達,負責繪製月球極地的冰質沉積,另一個是月球礦物測繪儀,評估月球上的礦物資源。

月球首航載運的其他科技儀器,還包括了英國、德國、法國及瑞典在內的歐洲太空總署三項及保加利亞一項的科學裝置。月球首航一號在月球軌道中的淨重為五百二十五公斤,服役壽命兩年。

據報導,月球首航一號裝備有一部長五公尺的空間解析度地形測繪攝像機、一部超光譜成像儀、一部月球鐳射距離修正儀、一部用來測量月球表面散發出來的螢光X射線的低能X射線頻譜儀、和一部高能X 射線測繪照相機。

奈爾表示,未來三年內進行的登月第二階段計畫,將發射月球首航二號(Chandrayaan-2) 探測器,將裝配更先進的設備,具備登陸月球和地表運動的功能;主要任務是蒐集、取樣月球地表的地質資料,為計劃二零一五年執行的第三階段載人登月計畫鋪路。

「Chandrayaan」是梵語,意思即是「月球飛行器」。

印度為實現大國的夢想,早在一九六二年便擬定太空發展計畫,而登月計畫是印度最終的目標。今年初,印度首度成功發射返回式太空艙後,信心大增。

在同時,印、中兩國近年在經濟領域的互相競爭,也帶動了雙方在太空領域的競爭,例如中國近年也積極展開與印度月球首航計畫類似的嫦娥工程探月計畫。

fsj 提到...

蘇聯丟了諾貝爾 輸了登月賽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報導】 2007.10.03

蘇聯在一九五七年發射全球首枚人造衛星史潑尼克,本來可望贏得諾貝爾獎;但當時領導人赫魯雪夫擔心引發研究團隊內訌,予以阻撓,結果獎沒了,爭功內鬥仍不斷,十年後在登月競賽中敗給美國。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兒子瑟蓋.赫魯雪夫二日在英國衛報發表專文透露,原本在太空競賽領先美國的蘇聯,是因自亂陣腳,才讓美國搶先登陸月球。

瑟蓋目前在美國布朗大學華頓國際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他表示,蘇聯科學家一九五六年開始設計史潑尼克人造衛星,計畫用自一九五四年即部署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來發射。世人對蘇聯這項含糊其詞的計畫並未多加注意,因為除了蘇聯,國際上都認為美國會發射全球首枚衛星。

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史潑尼克發射成功,真理報在頭版刊登這則消息,卻未以橫跨全版的大標題大肆渲染,原因很簡單:蘇聯舉國都認為蘇聯科學本來就發達,且一步步踏實的進行太空研究,已經逐漸領先美國,發射史潑尼克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蘇聯媒體也沒有公布史潑尼克首席設計師柯洛雷夫的名字,倒不是為了保密,而是國安單位認為,西方敵國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妨讓他們浪費資源去探查這個不是秘密的秘密。

瑟蓋說,他父親審慎衡量過各種反應,動機不在保密,而是知道負責太空計畫的委員會人人嫉妒成性,偏又個個自命不凡,野心勃勃,如果只讓柯洛雷夫獨享光環,其他人會在大怒之下拒絕和他合作,一個組織嚴密的機構可能就此瓦解,毀掉未來太空研究的希望。

基於這項考量,雖然諾貝爾委員會打算頒獎給史潑尼克的首席設計師,赫魯雪夫仍不願透露柯洛雷夫的身分,只說,全體蘇聯人都為史潑尼克貢獻心力,人人都有資格得獎。諾貝爾委員會不得要領,最後把獎頒給別人。

瑟蓋說,遺憾的是,他父親雖然費盡心機想維繫太空研究團隊,其他工程師仍對柯洛雷夫不滿。液體推進引擎專家古魯希科最先發難,把柯洛雷夫的火箭貶抑為「一片金屬」,兩人因而不和。他父親調解也無效,古魯希科雖然繼續奉命為柯洛雷夫設計引擎,成品卻不怎麼樣,十年後,蘇聯終於在登月競賽中敗下陣來。

fsj 提到...

台灣衛星夢 政策搖擺16年

李宗祐/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04

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發射升空屆滿五十周年之際,國家太空中心也修訂完成太空科技第二期十五年長期發展計畫,決定在二○一○年以我國研發的火箭,發射第一枚大學自製微衛星,在我國發展太空科技屆滿廿周年時,一圓台灣自行發射衛星的最初夢想!

相對於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以及冷戰結束後,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為了國防戰略目標競相投入太空科技研發;也有別於歐盟各國和日本為躋身科技強國,從民生用途投入衛星及發射載具(火箭)的研發;我國最初決定發展太空科技,卻是基於「國恩家慶」的封建思想。

李登輝研發 為國運「沖喜」

一九八八年,在先總統蔣經國病逝,威權體制瓦解的情形下,前總統李登輝倉促繼任,為凝聚國人對台灣發展信心,便指示經濟部評估我國自行發射衛星的可行性,希望透過太空計畫,提升台灣國際形象,營造全民歡騰氣氛,頗有藉衛星發射升空為國運「沖喜」的味道。

但經濟部隔年提出的評估報告,卻潑李登輝一盆冷水,直指「自行發射衛星及自製衛星」經濟效益不明確。反倒國科會越俎代庖,提出以七十億到一百億元在三年到五年內,自行發射國人自製科學衛星的計畫。這個計畫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贊成和反對學者各自發起大規模連署,連當時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的前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也發表文章反對。

郝柏村拍板 催生太空中心

我國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就在學術界正反意見激辯不休的情形下,於一九九一年在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任內拍板定案,決定由國科會成立太空計畫室(現改為國家太空中心),以一三六億元、十五年內研發三枚衛星,希望在第一期十五年計畫結束後,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由國人自製衛星的目標。至於自行研發火箭執行發射任務的部分,因美國強烈反對而作罷。

然而,我國太空計畫卻未因此步上坦途,反而因缺乏明確國家政策和系統性規劃,走得風雨飄搖。在國家太空中心任職超過十年的資深專家認為,政策朝令夕改,是我國太空科技能力無法持續累積的最大致命傷。第一期計畫核定時的國科會主委夏漢民主張從科學衛星切入,建立我國太空科技自主能力,把福衛一號定位為科學衛星;郭南宏接掌國科會後,主張發展實用衛星為基礎,報請行政院核定福衛二號朝寬頻通訊衛星發展。

計畫變變變 驚爆採購弊案

計畫還沒執行,內閣又改組,劉兆玄出任國科會主委,取消寬頻衛星計畫,改為遙測衛星;黃鎮台接掌國科會,福衛三號被定位為氣象科學衛星,導致第一期太空計畫屢因國科會主委異動,政策搖擺不定。

到了第二期太空計畫依舊搖擺。二○○四年報請行政院核定以二七○億元推動第二期計畫,原本規畫十五年內研製三到五枚微衛星,同時研製兩枚遙測衛星接續福衛二號退役後,繼續執行遙測任務,並把第一期計畫取消的寬頻通訊衛星重新納入。

國家太空中心前主任吳作樂在三年前上任後,幾乎把第二期計畫全部推翻,三到五枚微衛星變成自主衛星ARGO計畫,兩枚遙測衛星變成預算高達一百億元的「獨眼龍」,寬頻通訊衛星因與「獨眼龍」預算排擠,目前已形同擱置。第二期計畫自行研製衛星的任務目標也全被拋在腦後,ARGO和「獨眼龍」計畫還是樣樣向國外採購。ARGO更在今年五月爆發採購弊案,吳作樂因此被迫去職。

痛定思痛 三年後圓發射夢

去年四月十五日,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從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發射升空,我國第一期十五年太空計畫寫下百分之百發射成功的紀錄,前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當時曾傲人地說:「這樣的成績舉世罕見!」但標榜技術自主的ARGO衛星卻爆發採購弊案,不但使二期計畫全面停擺,更戳破台灣的太空科技已經可以自己當家做主的假象。

國家太空中心經過四個月的痛定思痛後,重新修訂第二期計畫,決定利用過去九年發射探空火箭,執行次軌道科學實驗的經驗,在二○一○年完成利用我國自行研發的火箭,把三十到五十公斤級的微衛星(由國內大學研製造)發射到五百公里高的太空軌道,重拾國人對我國發展太空科技的信心,也實現台灣自行發射衛星的太空夢想!

fsj 提到...

第二波登月競賽?
Photos: Japan probe approaches moon; who's next? | CNET News.com
http://www.news.com/2300-11397_3-6211234.html

The Kayuga spacecraft, aka Selene, was launched September 14 by the Japanese Space Agency and is expected to reach lunar orbit Thursday. This is the first of many planned trips to the moon by a new cast of space explorers.

China is expected to launch its first lunar exploration satellite later this month; India has plans for a moon launch in April 2008; the next U.S. moon mission is slated for 2008; and Russia could be flying private citizens around the moon and back as early as 2009. All of those countries are making plans to land a spacecraft on the moon by 2012--with astronauts and cosmonauts to follow soon after. Reports say Germany is also interested in joining the space community. Meanwhile, Google is offering $30 million to encourage private teams to land a rover on the moon by December 2012.

JAXA and the Japanes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released the furthest high-definition image of the earth (left)--from about 68,000 miles away. It was taken by the Kayuga explorer from the halfway point of its journey to the moon.

Please visit CNET News.com's special coverage celebrating the anniversary of Sputnik's launch.

fsj 提到...

印度火箭 一次送10衛星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法新社印度邦加羅爾28日電】 2008.04.29

印度28日發射一枚火箭,一舉把10枚人造衛星送上地球軌道,刷新單一任務載送最多衛星的世界紀錄,顯示印度已成為太空市場的主要競爭者。

印度媒體報導,這次任務打破之前俄羅斯火箭一次將8枚人造衛星送上軌道的紀錄。

邦加羅爾的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說,重230噸,編號PSLV-C9的極軌運載火箭在當地時間早上9時20分從印度南部的斯里哈里科塔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搭載總重量824公斤的10枚衛星。發射14分鐘後,陸續將衛星投入地球軌道,每枚衛星進入軌道的時間僅相隔幾分鐘。

ISRO主席奈爾表示:「初步訊號顯示所有衛星運作良好。」

印度發展太空計畫已有45年歷史,正尋求從中獲取商業利益,這次任務的成功,顯示印度有能力把多枚人造衛星,準確地投入軌道。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說,這是PSLV火箭的第13次任務,「一再證明它是可靠、多功能,又耐操的運載火箭」。

這枚火箭首先將一枚690公斤重的印度製「Cartosat-2A 」遙測衛星置入軌道,衛星上裝有高畫質攝影機,可在太空中記錄清晰畫面。

接著是一枚83公斤重的印度製迷你衛星(IMS-1),之後是8枚所謂的「奈米衛星」(超迷你衛星),每枚衛星的重量在3到16公斤之間,來自加拿大、荷蘭、丹麥、德國。

印度為外國機構發射超迷你衛星要收費,但收費只有其他太空機構的六到七成。印度希望在提供商用衛星發射服務方面,與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烏克蘭和歐洲太空總署競爭。

fsj 提到...

解禁!日將展開軍事太空計畫

中時電子報╱黃菁菁/東京廿一日電 2008-05-22

日本參院於廿一日通過「太空基本法」,此法規定日本可在防衛範圍內,非侵略目的之下,展開軍事用途的太空開發,意即日本今後可擁有用來偵測彈道飛彈發射,飛彈防禦系統中的早期預警衛星以及高解像度的偵察衛星,也可與美國共同開發防衛目的之衛星。

太空基本法中特別強調,聯合國太空條約禁止各國在太空部署核武,以及日本憲法的「專守防衛」和平理念,日本必須在這些前提下進行太空開發,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消除對人類生存的威脅、維持國際社會的和平及日本的安全保障等。

日本為加強太空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新設「太空開發戰略本部」,由首相擔任本部長,並指派閣僚來統籌、推動太空開發計畫,此法施行後一年後預定在內閣府設立「太空局」。

此法相關配套措施也規定促進民間業者投資的稅制和金融措施等,以加強太空產業技術力,將太空開發的成果轉移到民間。

日本國會於一九六九年曾通過決議,規定日本的太空開發僅限於「和平目的」,日本政府過去也一直堅持限定「非軍事用途」,但有鑑於歐美、中國、印度都將太空開發當成國家戰略,再加上北韓發射彈道飛彈等問題,讓日本開始產生危機意識。

日本朝野政黨大多認為,日本必須要擁有早期預警衛星,因此在廿一日參院院會中,執政的自民、公明黨以及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三黨的多數贊成之下通過太空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