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0

刑案鑑證突破 貓、狗毛也能緝凶

趙國明/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0

國內飼養貓、狗寵物極為普遍,各類犯罪現場也不乏貓、狗留下的體毛,當可作為犯罪證據的鑑定。法務部調查局最近完成貓、狗毛DNA鑑識,除了性別、血統,今後尚能支援相關犯罪現場證據的調查鑑定。

調查局研究貓、狗寵物DNA鑑定是法務部提升科技鑑識能力計劃的一部分,今年初,由調查局科技鑑識處展開專案研究,已完成研究鑑識,並著手撰寫研究報告,預計明年初便可支援相關犯罪現場調查鑑定。

科技鑑識處技正蒲長恩指出,法務部是基於現今犯罪行為者為規避追查和法律制裁,現場「毀屍滅跡」相當常見,增加調查採證困難。

但因家庭飼養貓、狗相當普遍,一旦發生犯罪案件,根據國外的科技鑑識能力,現場貓、狗留下的體毛都可透過DNA鑑定,查出犯罪的直接證據。因此法務部交付調查局研發貓、狗毛及唾液DNA鑑識,使犯罪現場調查鑑識能夠鉅細靡遺。

今年初,調查局科技鑑識處開始由動物醫院及同仁協助,共蒐集具有代表性的一百隻狗和五十隻貓的體毛和唾液為檢體,分別與原來的檢體進行DNA交叉鑑識比對,正確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這項成果將可支援相關刑事案件調查鑑定。

蒲長恩說,刑事案件鑑識採用貓、狗的檢體,是觀念上的問題,不單單是犯罪現場所留下的指紋、血跡、鞋印等跡證,周邊的事物也須注意。尤其貓、狗相當普遍,牠們的檢體能夠拿來作證據調查鑑定,是國內科技鑑識上的一大突破。



◆ 檢體與犯罪現場有關 足為心證

趙國明、吳俊陵/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0

貓、狗身上採集的DNA檢體,應用到犯罪調查鑑定方面是否適宜?司法官與民間律師都認為,只要與犯罪現場有關,仍會形成重要的自由心證基礎。

刑事警察局鑑識中心主任程曉桂說,刑事局鑑驗比對動物毛髮的技術不成問題,但警方每天負擔的刑案物件鑑識工作量很龐大,實在沒有餘力進行動物毛鑑驗;若有需要,則委託警察大學協助鑑識,並視偵辦案件需求,提供偵辦單位建立資料,以利偵辦。刑事局目前沒有動物毛的DNA資料檔庫。

國外雖有從嫌疑犯身上採獲被害人家中寵物貓狗毛而破案的例子,但國內尚無因一根貓毛或狗毛而破案的刑案。

高檢署台南高分檢檢察官蘇南桓表示,以犯罪現場的貓、狗體毛作為犯罪調查證據,歐美國家因有這類科學驗證機制與案例,具有證據力。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又無前例,最好能提出與人類DNA相符的科學依據以及驗證技術的精確度,才能獲得相關單位肯定,應用才不至於有爭議。

不過,即便國內還沒有案例,但採集到的檢體與案件主體或周邊的調查有關,蘇南桓認為鑑定結果應該可視為有證據力。

律師杜英達表示,作為犯罪證據調查,只要精確度具有公信力,都可形成司法調查證據的重要依據。

杜英達舉例,如果貓、狗毛的DNA鑑定與沾粘在犯罪嫌疑人身上的相同,且案件屬突發性,雙方又沒有任何瓜葛,則涉嫌人衣物何以會有被害人寵物體毛?即使動物DNA鑑定,在國內也未到成熟或被接受的階段。以他擔任檢察官多年的經驗,鑑定報告足以影響司法官,視為犯罪證據的自由心證。反之,若雙方有來往關係,便有證據調查和辯解的空間,必須就案件周邊證據來支持查證,但仍會被視為犯罪調查的參考佐證。



◆ 加州兩案 靠寵物DNA破案

趙國明/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0

利用貓、狗毛為檢體鑑定出犯罪證據因而破案,國內尚無案例,在科技鑑識先進的歐美國家則層出不窮。

美國鑑識專家在調查局舉辦的鑑識年會上,曾講述運用動物DNA檢體,偵破發生在美國加州的兩起刑案。調查局科技鑑識處技正蒲長恩轉述,去年中,加州發生一起侵入民宅的強盜殺人案,警方幾經搜索,雖然查獲被害人遭搶的財物,但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嫌犯所為,無法將他移送定罪。

在強盜命案現場,有一隻狗與歹徒格鬥後被擊斃,警方採集狗之體毛,並做DNA鑑定存檔。案發半年後,警方鍥而不捨的搜查出歹徒作案後丟棄的衣物,在衣物上採集到狗毛,DNA鑑定比對,果然與被害人家中遇害的狗相符。

由於歹徒與被害人沒有任何淵源,無法交待被害人家的狗毛為何會出現在其衣物上,歹徒只有俯首認罪,這起駭人的強盜殺人案因而宣布破案。

另一件是竊盜闖豪宅空門,竊走大批珠寶財物,警方現場蒐證,在從未飼養過貓的被害人家中,採到數根貓毛。警方過濾犯有竊盜前科的疑犯,發現其中一名前科犯家裡養貓,便將該貓的體毛與犯罪現場採集的貓毛鑑定比對,DNA驗證結果絲毫不差,順利偵破。

蒲長恩指出,貓、狗身上的體毛新陳代謝很快,也很容易沾粘到人體衣物上,而且DNA鑑識比對結果與人類一樣,精確度極高,歐美國家均採信鑑定結果。國內因尚屬研發完成階段,沒有科學數據統計,應用在犯罪證據的調查鑑定,可能要一段時間驗證。

※ 現在講出來,壞人的寵物可能先倒霉...

「毛髮」解開長毛象之謎 -- 復原基因組的新方法
能瞬間將 DNA、細胞、分子分離的新技術
在電腦內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

臍帶血幹細胞療法的奇怪現象
某物種的基因組在其他物種內被發現
合成染色體 製出人造生物

1 則留言:

fsj 提到...

CSI啟發 3國中生發現全新血跡鑑定法

自由 2011.05.08

〔記者邱紹雯、邱俊福/綜合報導〕一滴血滴在半座泳池中,還有辦法測出血跡反應嗎?台北市私立薇閣中學三名國二生,在CSI影集與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啟發下,一頭鑽進實驗室中研究血跡鑑定試驗,找到全新的亞甲藍鑑定法,對血跡反應比刑事局現行的酚(酉太)加上雙氧水測試反應更靈敏。

染劑亞甲藍搭雙氧水 反應更靈敏

薇閣中學學生林建諭、張紘齊、詹柏呈,三人愛看影集「CSI犯罪現場」,對警方抽絲剝繭的破案劇情十分有興趣。詹柏呈說,尤其是如何在看似空無一物的現場找出血跡反應,同學們因此希望能找出更有效的方式。

在化學老師蔡清蘭指導下,三人以「刑案現場大發現─那是血跡嗎?」為題,測試出以染劑亞甲藍搭配雙氧水的新型血跡鑑定方式,有別於現行警界利用酚(酉太)加上雙氧水(過氧化氫)的檢驗方式,鑑別度更高;創新研究也獲北市國中小學科展化學科特優、創意獎。

林建諭形容,刑事局現行的血跡鑑識只能測出一滴血滴在浴缸內的稀釋程度,透過亞甲藍鑑定法,將一滴血滴在半座游泳池內也可以檢驗出來,同學們也考慮將此發明申請專利。

為了做人血測試,老師蔡清蘭甚至抽取自己的鮮血實驗;平常容易流鼻血的林建諭,鼻血剛好也納入實驗。

蔡清蘭說,同學們的新試劑,找出最佳比例,是利用○.○○○五%的亞甲藍加上六%的雙氧水,並以一比七的比例融合測試,當試劑從藍變無色,即呈現血跡反應,靈敏度更高。

新北市瑞芳分局副隊長林子祥說,刑案現場百百種,需要多種方式鑑定工具,不排除實際實驗,也鼓勵同學未來報考警大,將會是優秀的刑事鑑定人才。

刑事局法醫室研究員柳國蘭則解釋,刑事鑑定著重「專一性」,並非「靈敏度」,酚(酉太)法是專一性很高的檢測方式,只要能檢測出陽性反應,大部分便能有足夠的檢體,執行進一步的DNA比對,才對刑事鑑定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