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是臨床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凝血調節素的「類凝集素」結構,可抑制發炎反應,預估最快4、5年後將可發展為藥物,應用於預防或治療患者因細菌感染,引發嚴重發炎,導致菌血症,甚至導致死亡。
這項研究由成功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華林主持的研究團隊所發現,並獲國科會卓越計畫補助,於8月18日刊登在「血液」期刊(Blood)網路版。
成大研究領先全球,首先發現凝血調節素的「類凝集素」(lectin)結構,可與細菌外層的脂多醣體(LPS)上的路易士Y抗原結合,中和細菌引發的發炎反應,具有抑制發炎效果。
吳華林說,細胞表面有一種醣蛋白──凝血調節素,是血管內皮細胞控制血液凝結反應的重要因子,部分結構具有多重不同的生理功能。吳華林說,世界上沒有什麼人在研究凝血調節素,也沒人知道它具有這樣重要的功能。
他解釋,脂多醣體就是內毒素,分布在細菌的最外層,是引起細胞發炎反應的重要因素。研究團隊經由活體外實驗證明,類凝集素經由與路易士Y抗原結合,而與大腸桿菌、克雷白氏肺炎桿菌等格蘭氏陰性菌結合,使得細菌不易穿透細胞,能減低發炎效果。
研究團隊也首度發現,類凝集素可以聚集細菌,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細菌能力,同時也能抑制內毒素刺激巨噬細胞引發的發炎反應。
動物實驗則證明,類凝集素可以提升內毒素及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在小鼠體內的消除速率,約增加二到三倍。小鼠24小時死亡率也從100%降到只有三到四成,還可以加速傷口癒合。
吳華林說,由於腫瘤細胞、還有其他非細菌感染的發炎反應中,都可以找到路易士Y抗原,因此類凝集素有極高的發展潛力。
他說,類凝集素可說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禦機制,平時感染也會產生作用,只是不夠快,量也不夠多。現在研究團隊正在了解類凝集素在人體中扮演的角色,未來應可以發展成預防或治療發炎反應的藥物。
※ 相關報導:
* Lectin-like domain of thrombomodulin binds to its specific ligand Lewis Y antigen and neutraliz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http://bloodjournal.hematologylibrary.org/cgi/content/abstract/blood-2008-03-142760v1
Chung-Sheng Shi, Guey-Yueh Shi, Shi-Ming Hsiao,* 科學家確認壓力與免疫之間的關聯
Yuan-Chung Kao, Kuan-Lin Kuo, Chih-Yuan Ma, Cheng-Hsiang Kuo,
Bi-Ing Chang, Chuan-Fa Chang, Chun-Hung Lin, Chi-Huey Wong,
and Hua-Lin Wu
Blood First Edition, August 18, 2008;
DOI: 10.1182/blood-2008-03-142760
* 我們的皮膚防護何時出現破綻?
* 研究者發現細胞的「品管」機制
* 自然殺手細胞的新角色
* 解構端粒酶:開啟癌症與老化治療的新途徑
* 質子通道抑制過敏反應期間的組織胺釋出
* 新研究證明益生菌的好處能擴展到全身
* 病毒將自身織入 DNA 中由父母傳給嬰兒
* 病態脂肪,脂肪的創造並不全都相等
* 新發現可能導致以免疫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 新免疫策略使阻止病毒擴散的劑量減半
* 細胞移除技術將導致更便宜的藥物
* 形狀也會影響新興奈米藥物的效力
1 則留言:
Thanks for collecting all this awesome news. I love your blog!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