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景氣 得胃潰瘍的大增
* 偽藥前3名→威而鋼、維骨力、諾美婷
* 台胞自費看病 上海「一卡通」
* 有些問題你不能問
* CEDAW台灣國家報告:懷孕歧視問題仍在
*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136原則
* 一個國中女生之死
◆ 不景氣 得胃潰瘍的大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3.27
金融風暴也吹亂了國內藥物銷售排行榜!一項最新的台灣銷售藥物排行榜顯示,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用藥仍穩居前三名,但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藥物卻異軍突起,從前年的23名躍升至11名。
這項藥品銷售排行榜顯示,去年藥品銷售排行前20名中,光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用藥,就幾乎占了一半,分居前三名的「脈優」、「得安穩」以及「立普妥」,分別用來治療高血壓及高血脂。
胃潰瘍藥耐適恩 躍升至11名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似乎讓胃潰瘍病患變多了。治療幽門桿菌,保護胃壁的胃潰瘍用藥「耐適恩」銷售量大增,從前年的23名,一舉躍升至去年的11名。
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指出,「耐適恩」屬於質子幫浦抑制劑的一種,經常用來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許多人壓力沈重,最近一年來,胃食道逆流個案明顯增加,讓此藥物銷售量往前大幅躍進。
減肥藥諾美婷 意外跌出榜外
另外,從排行榜名次的消長,似乎也可反映出經濟不景氣,前年擠入前20名的減肥藥物「諾美婷」,這次跌出榜外。柯明道認為,如果日子都快過不下去,是否過胖,似乎就沒有那麼重要。
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IMS)最近公布了去年國內藥品銷售排行榜前20名,雖然已經過了專利期,但高血壓用藥「脈優」卻還是蟬聯銷售冠軍,銷售金額接近30億元,而第二名「得安穩」銷售金額為14億4800多萬元,只有「脈優」的一半。
前20名藥物中,除「脈優」、「得安穩」及「立普妥」外,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相關藥物,還包括「瑪爾胰」(第7名、高血糖用藥)、「冠脂妥」(第9名,高血脂用藥)、「可悅您」(第12名,高血壓用藥)、「可保安穩」(第17 名,高血壓用藥)、「安普諾維」(第19名,高血壓用藥)。
藥師柯明道指出,國人每年花在降血壓和降血脂藥物的藥費上,遠遠超過其他疾病的總和,顯示國內罹患心血管疾病人數眾多,才會每一年花數百億元在這些藥物。
※ 相關報導:
* 低鹽 也能吃出好味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813453.shtml
* 減肥不當身體受創 牢記十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813457.shtml
◆ 偽藥前3名→威而鋼、維骨力、諾美婷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3.27
你買過假藥嗎?調查發現,近一成藥師及民眾曾發現或買過偽藥。藥師最常發現偽藥的前三名為威而鋼、維骨力、諾美婷。民眾則最常買到假的諾美婷、維骨力、大幸正露丸,而這些都是坊間相當暢銷的藥品。
為了解國內目前偽藥盛行的情形,社團法人台灣打擊不法藥物聯盟去年底展開調查,對藥局藥師發出501份問卷,一般民眾發出502份問卷,其中藥師回收458份,民眾回收476份,回收率都超過九成。
結果發現,8%藥師曾經發現偽藥,最常被仿冒的藥物有保健產品,包括壯陽、減肥、關節用藥、腸胃藥、維他命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偽藥前三名,分別為威而鋼、維骨力、諾美婷。
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秘書長謝明杰表示,這些藥物因為銷售量高,且單價不便宜,部分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取得不易,造成偽藥盛行,民眾購買時,得提高警覺。
在民眾購買偽藥方面,調查顯示,諾美婷、維骨力、大幸正露丸等三種藥物,是一般民眾最常買到的三種偽藥。開業藥師柯明道指出,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維骨力」、減肥用藥「諾美婷」,以及治療腹瀉與消化系統疾病的「大幸正露丸」,都相當受到民眾歡迎,可說是藥房的熱門品項,才會成為熱門偽藥。
太便宜的藥 幾乎都有問題
謝明杰則說,許多腸胃不適習慣買正露丸,但坊間正露丸品牌眾多,可能有一、二十種,很容易就買到其他廠牌的產品,則很難說是「偽藥」。
如何避免買到偽藥?柯明道認為,凡是價格太便宜的藥物幾乎都有問題,以維骨力為例,一瓶500顆裝的維骨力進價就要4300元左右,市價賣五千,如果只賣2、3000元,那極可能就是偽藥。
調查也發現,南部地區,充斥著許多以賣藥維生的地下電台,因此,偽藥發現比率偏高,從案例總數來看,就占了七成,遠高於北部及中部地區。
為加強國內偽藥查緝,聯盟引進最新的近紅外線偵測技術,透過藥物光譜比對,只需三至五分鐘,就能判別真偽,最近就可協助各縣市衛生局查緝偽藥。
◆ 台胞自費看病 上海「一卡通」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 2009.03.27
台胞在大陸看病由於沒有醫保必須自費,如果到不同醫院就醫時須重複檢查、重複處方十分麻煩。上海市23家市級醫院近日統一製定醫聯卡,自費病人手持同一張卡,即可在各家市級醫院看病暢通無阻。
目前台胞在上海看病除了在台商開設的辰新醫院、市立長寧中心醫院、三甲中山醫院等少數醫院,採取先自費再回台辦理健保審核退費外,絕大多數醫院都採自費就醫。
以往上海各家醫療機構自費就醫卡五花八門,就醫紀錄冊「各自為政」,每次換醫院就診各類手續皆要從頭來過,還要隨身攜帶多家醫院的就醫紀錄冊病史,重複辦卡不但增加患者的就醫環節和費用,更不利於診療信息的共享。
針對自費病人看病的煩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統一製定醫聯卡,每張醫聯卡皆有統一的編碼,各家醫院將對自費病人就診實施即時更新。
未來自費病人只要在一家醫院辦理,即可在23家市級醫院通行使用。
與此同時,主診醫師可透過醫聯卡查閱患者在他院的就診紀錄、門診處方以及各項檢驗檢查結果,病人也可登錄醫聯網(www.shdc.org.cn)查詢近期在市級醫院所做的檢驗報告。
◆ 有些問題你不能問
【聯合報╱林松青】 2009.03.27
一名年輕產婦即將生產第三胎,自行到署立桃園醫院待產,醫病之間在辦就診程序中起了爭執;產婦覺得醫師看她穿著寒酸,問出她只有國中學歷,是瞧不起她,氣得回家自行生產。事後產婦家人找到議員開記者會,公開抨擊署桃和看診醫師;衛生局也要調查這件公案。
未來,不論查的結果如何,署桃和當事醫師眼前已挨批;這件糾紛與現行制度、環境脫不了關係,更攸關心性,即使是醫師,向病患提問,也得掌握分寸、語氣。
醫病之間因為提問唐突,而不愉快的事例,必不只這一樁。有一名醫師看診時,未顧及年輕女病患有男友陪在一旁,直接問她是否已有性經驗,造成女友在新男友面前非常難堪。夫妻陪伴看診時,醫師隨口問一句是否電燒過,讓丈夫隱瞞很久的嫖妓史曝了光。
在平民百姓認知裡,去醫院看診,小病靠自己,大病靠關係;能託到關係,醫師會仔細看,用力醫。從現實面看,醫院裡確實是大人物有特權,醫院和醫師對有身份地位的病患,表現出來的慎重將事,就是與對待一般病患不一樣。久而久之,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權貴是尚,小民悲哀;在這種氛圍下,社經地位不高的病患尤其容易受傷,格外容易反彈。
其實,醫院也有委屈,醫師也會遇到嚴重傷害職業尊嚴的事,像社會上常見病患家屬抬棺抗議,撒冥紙羞辱醫師;每當發生醫療糾紛時,醫師常被認為有錢有專業,應該退讓,花錢消災。現實環境既如此,醫師那能不求自保,提高警覺性,稍覺會惹麻煩的病患,即推往別家醫院,要不然也會等手續完備再施診。這樣循環下去,對醫病雙方都未必有利。
所以看待署桃這次所謂把產婦踢出醫院的案例,何妨多考慮人性,先想一想是否問了不該問、不必問的事,引為鑑戒。
※ 延伸閱讀》臨盆就醫起口角 哭著騎車回家生
http://www.udn.com/2009/3/26/NEWS/SOCIETY/SOC7/4811046.shtml
◆ CEDAW台灣國家報告:懷孕歧視問題仍在
中央社 2009-03-27
內政部公布的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台灣國家報告指出,懷孕歧視問題仍在,仍有雇主假藉其他理由,對懷孕員工減薪、解僱,未來應持續努力宣導平等觀念。 內政部上午公布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台灣國家報告,從歧視定義、消除歧視、有關性別角色的陳規、定型觀念和偏見等面向,探討台灣婦女權益的現況、努力與今後任務。
改變職場性別歧視方面,報告談到,女性因生產、育嬰而在工作職場遭雇主以不當方式減薪、調職甚至解僱,女性在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以薪資差異及陞遷機會最多。
報告表示,雖然政府制定性別平等工作法、就業服務法等法律規範因應,也建立申訴管道機制,並透過媒體宣導,但執行面上卻遭遇,懷孕歧視問題仍在、傳統觀念不易破除等困境。
報告說,未來應持續努力宣導平等觀念,要求地方政府將平等法令納入勞動檢查的範圍,並進行「同值同酬」實務上的認定標準研究,且規劃設置性別平等專屬網站,充實支援管道。
報告指出,部分政府部門單位因工作性質,如國防、海岸巡防、警察等,有職業領域性別不平均情形,相關部門也提出建立友善環境、晉升機會均等、改革考選制度等措施因應。
報告認為,政府雖然逐步解除這些工作與性別刻板印象和傳統角色的關連,仍有部分女性進入工作領域後,有無法適應的情況,這是相關政府單位必須面對的問題。
生育率逐年下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調查,台灣婦女總生育率至2003年僅為1.23人,是世界上所謂「超低生育率」國家之一,2006年總生育率下跌到1.12人的新低點。
報告說,台灣少子化因應對策並非指國家介入以提高生育率,相對地,希望建構完善的家庭政策,讓國民能夠在家務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以降低家庭養兒育女的各項負擔;至於生育率上升,乃是家庭功能完善下的結果。最終期望能平衡家庭與工作關係,讓女性不至於單獨承受家庭的約束,有助於提升婦女在就業市場的參與意願。
至於平等參與政府政策制訂及擔任公職部分,報告說,雖然行政部門推動實踐性別主流化,促進女性參與決策,但至2009年1月,481個委員會中,任一性別比例未達1/3者有79個,約占16%,改善各委員會性別比例仍需努力。
報告認為,未來應持續改善性別比例、增進性別意識,逐步取消所有國家考試的性別限制,研議併採多元考試方向選取適任人才,落實考評訓練成效,建立退場機制,兼顧機關任務的特殊需求與性別平權。
◆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136原則
文/許志煌 2009.03.27 自由時報
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學走,牙牙學語,應是父母最大的快樂!我永遠記得小孩靜靜地看著我,聽著聲音,第一次對我喊出爸爸時,心中的雀躍真是無法形容!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定要先聽清楚,正確學習,才能說得明白。因此,聽力和語言,以及課業學習密切相關。
然而聽力障礙是一個沈默的疾病,等到發現不對了,往往也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小朋友若有語言學習遲緩,一定要先排除聽力異常,甚至有些被判斷為智力障礙的兒童,檢查後,才發現是聽力的問題,無關智商,而經過適當治療,學習能力就會明顯提升。
患有聽力障礙的寶寶人數之多,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據國內外的統計,約千分之6的新生兒患有聽力障礙,其中3成是「雙耳聽障」,會嚴重影響學習。
現今有許多方法可以早期診斷,最重要的就是新生兒聽力篩檢。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一種非侵襲性的檢查,操作時,並不會造成寶寶不適。檢測方法可分成兩大類,一是耳聲傳導(OAE),一是自動聽力誘發電位(AABR)。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優缺點,但準確度及專一性都很高。美國鑑於新生兒聽障不易診斷,許多州都已強制立法,要求新生兒出生後,都需接受聽力檢查。台灣目前亦在研究是否全面普及篩檢。但在全面普檢前,目前仍屬自費檢查項目。
檢測時間為出生後滿36小時,等嬰兒耳道乾燥後,即可施行。一般採取「一三六」的原則:也就是滿一個月大前,必須進行第一次聽力檢查,滿3個月大前,確立診斷,最遲於寶寶6個月大前,必須接受治療。一歲前是寶寶聽力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旦錯過這個黃金時間,治療會更加困難。
另外,強調的是,有些聽力障礙是後天性的,如反覆中耳炎、遺傳疾病等等。這些病患出生時,可能會通過聽力檢查,後來才發生聽力障礙。所以就算寶寶通過聽力檢查,也需注意語言發展,必要時,再次複檢。
只要早期診斷,患有聽力障礙並不會讓人生變成黑白,經過適當治療與特殊教育仍可正常生活,而且擁有傑出表現。今年台北市有幸舉辦第廿一屆聽障奧運,讓我們一起為聽障選手加油時,也不要忘了為自己的聽力健康把關。
(作者為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
◆ 一個國中女生之死
【中時電子報/陳南宗綜合報導】2009-03-27
二○○七年九月九日,台北縣一位十四歲的泰雅族國三女學生,在家中浴室昏倒,被送往醫學中心急救,煎熬四天,最終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而不幸身亡。
女孩的因病過世看似為「個案」,但事實真相是,罹患開放性肺結核的父親將病菌傳染給女兒,卻因家境貧寒沒錢持續看病,待病情加重而納保就醫時,卻又被診斷為感冒,也未進行胸部X光片檢查,一連串的人為疏漏,終導致悲劇發生。
一個國中女生之死,透露了台灣結核病防治體系問題。從全民健保、社工、學校、傳染病偵防機構到醫療院所,台灣的公衛系統在疫情銜接上似乎出現破綻,基層公衛在衛生教育工作上,「有進步的空間,而這樣的進步是有機會提早診斷,減少重症或死亡」。
原住民家庭的弱勢社經地位,也是間接殺死少女的元兇。因為經濟貧困,使得結核病的發現與治療上都受到相當的延誤,在台灣三十個所謂「山地鄉」當中,祇有霧台、烏來、獅子、蘭嶼四鄉的結核病發生率低於全國發生率,其中發生率超過兩百的有十三個「山地鄉」,甚至有高達四百的地區,原住民地區的死亡率也遠高於全國平均。原住民部落經濟崩解所帶來的人口外流、失業等,以及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正是問題的本源。
除了弱勢族群的問題,台灣公衛體系過度偏重醫療,不注重以社會集體力量來預防疾病,同時醫療部門又過度市場化,以追求利潤為考量,而非以維護社會大眾的健康權利為目標,也是本案癥結所在。
年輕的原住民女孩,她用寶貴的生命提醒我們,醫療改革之路仍漫長,豈只結核病防治而已。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愛心 因細膩而偉大
* 大腦健康操 賺你的健康護照
* 世界癌症日 讓孩童遠離肥胖
* 果糖由腦部代謝會增加食物攝取及肥胖
* 低維生素 D 濃度與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相關
* 暈眩症與骨質疏鬆症有關?
* 老人照護後年開辦 強制納保
* 再見了~針頭,以「果昔」傳遞疫苗
* 全球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主宰身體健康
* 無論貧富,不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不利
23 則留言:
「反正隨時會死就對了... 」
* 「反正隨時會死就對了... 」
* 血崩、酒癮... 孕婦照護漏網
* 七萬人健保中斷 歷年最慘
* 預防癌症 最好40歲篩檢
* 熱門話題-散裝食品標示 貫徹到底!
* 台灣逾113萬人是視障高危險群
* 家有慢飛天使 療育中心成立
* 搭機不適?可能是機艙毒氣症候群
◆ 「反正隨時會死就對了... 」
【聯合報╱李雅靖/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助理教授(高縣鳳山)】 2009.03.28
近日呂姓婦人被趕出醫院一事,引起討論,筆者的小孩是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患者,協會中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經驗。
一位家長表示,她第一次帶小孩去看某大醫院醫師時,醫師對她說:「結節硬化症!好。那你們就注意癲癇吧!用一種最簡單的說法來解釋給你聽,就是會發展遲緩、癲癇啦。」他說,結節硬化症的孩子體內的器官都會長腫瘤,體外的皮膚也都會長。他還說:「你的孩子活不到一年啦!就算活了,你也要有心理準備他可能一輩子智障…你要有心理準備他隨時會離開。」他看家長不知道什麼叫「離開」(因為剎那時間沒有辦法聯想離開等於死亡)。他狠狠地又補了一句「反正隨時都會死就對了!」
該家長跟她先生整整抱頭痛哭了兩天,怎麼也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可能隨時會離父母而去。後來,筆者朋友的小孩癲癇發作,便心跳停止,沒有辦法自己呼吸。醫生建議讓小孩換一顆心臟。他說,因為小孩心臟還有很多小小的腫瘤,要割太麻煩了,乾脆換一顆心。還好心臟科醫師建議不用立即換心,先觀察看看。現在七年過去了,心臟好得很。
還有家長在回診的時候,剛好有一些媒體要採訪醫生,醫師就當著這些記者的面前說該小孩的病情,事先沒有徵求家屬的同意,一點也不注重病患的隱私,又在家長面前複誦一次小孩會遲緩啊、離開啦等等令人傷心的話。
另外,有些復建治療人員的態度也令人不敢恭維。有家長在大醫院遇過一個職能治療師,把不照著他的話做的小孩,綁在一個檯子上面,任由他哭。即使家長告訴他小孩的病況與心臟不能負荷哭那麼久、會癲癇發作,他也堅持此種方式教導。小孩哭了半個小時後,果然癲癇發作了!誰知道那個職能治療師還指責家長說:「你們這些爸爸媽媽就是太寵孩子了啦!所以他就不會進步... 」小孩後來因此轉急診,職能治療師連一聲道歉都沒有。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能遇上好醫師真的很幸運。醫師的溝通與態度有時沒有顧及到家屬的感覺!醫學教育實在該將醫病溝通與傳播,列入必修中。像有些醫生未經病人同意,即將病人病情散佈予第三者,是非常不專業的舉止。網路上有許多醫德的討論,業者通常會抱怨要看的病人太多,說醫德太沉重、不切實際。可是我們病人要求的,是把我們當人對待。
尊重他人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嗎?病人與家屬期待醫師詳細解釋病況(最好與最壞的情況評估)、病情、分析,給予中肯建議,但非每個醫師如此。家長與病人只能加強正確醫病關係常識,善用醫院與醫學會、政府申訴管道,反應不合理狀況。
◆ 血崩、酒癮... 孕婦照護漏網
【聯合報╱季瑋珠/台大公衛系、預防醫學所教授(北縣新店)】 2009.03.29
近日二則孕產婦新聞,透露出台灣十分自豪的婦幼衛生和家庭計畫,還是潛藏不少問題。
第一則是署桃醫院和家住楊梅的產婦發生爭執,醫院盤問產婦具有歧視性的問題,致使產婦負氣騎車回家生產。仔細閱讀該則新聞,導火線其實是這名產婦只在其他醫院做過二次產前檢查,沒有預約進一步的產檢,更沒有安排生產照護。
根據全民健保的預防保健服務,孕婦有十次免費產前檢查,其中有二次抽血檢查,一次超音波,還有補助特殊檢查;此外,會發給孕婦一本手冊,裡面有每次檢查記錄、預約時間,並提供懷孕、生產、產後照護(鉅細靡遺到花生燉豬腳都有說明)、新生兒照護等的衛生教育。只要與健保局簽約的婦產科、家醫科醫療院所,包括衛生所,都可以實施。各衛生所的公衛護士,也有責任發現及照顧服務區域內的孕產婦及嬰兒。為什麼這位已經是第三胎,過去還發生過血崩的產婦,這一胎只做過二次產前檢查?這位並非住得很偏遠的產婦顯然是漏網之魚,沒有得到足夠產前照護與生產安排。
第二則是彰化的一位孕婦,已經連續生了七胎,因為家貧又有酒癮,只能靠捐贈的奶粉,不然就要買糖水餵新生兒。家庭計畫似乎因為少子化顯得不合時宜,但根據人口學,「兩個恰恰好」還是達到人口合理成長的理想生育數,對於刻意不生、少生的家庭不妨鼓勵,而對於生育過多以致於無法妥善養育的,也應該及早輔導加以節制。這位孕婦居住地的衛生所,怎麼沒有及早且有效輔導這個生育過多的個案?
提倡母乳哺育的今天,為何僅接受善心人士捐贈奶粉,而不去輔導她用更經濟和健康的方法戒除酒癮,改善自己的營養,哺育母乳?這位孕婦,恐怕比上一位更為漏網。
台灣的婦幼衛生和家庭計畫,有輝煌的歷史,和傲人的成就,但是由這兩則新聞可以發現,我們還是有弱勢團體,經濟的弱勢導致知識的弱勢以及醫療保健的弱勢。仿效美國的「好,還要更好」(Better than the best)的目標,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達成。或許一般民眾已經有足夠的醫療保健資源,但是政府的基層醫療保健單位,如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台北市過去的衛生所),永遠有發現並照顧弱勢團體的責任,經濟不景氣的時期,更需要主動出擊。不要放棄過去溫馨的家訪,不要只依賴戶籍登記和電話訪問,走入社區,會幫我們發現更多陰暗的角落,也能幫我們找到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醫療院所既然有簽約提供套裝的預防保健服務,每次服務都有固定的給付,就應主動發現需要幫助的個案,及時伸出援手。基層的努力也許只能將統計數字改善一點點,但卻會使我們的社會更為完美。
※ 台灣的公衛或許已死。
◆ 七萬人健保中斷 歷年最慘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03-28 中國時報
國內經濟環境惡化,失業人口大增,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目前共有七萬人健保中斷,停保人數創歷年新高。健保局呼籲,若因工作異動或失業,在轉換投保身分時,最好別中斷應馬上加保,有經濟困難者,政府目前提供紓困基金,供民眾無息貸款或分期繳交保費,以免影響就醫權益。
衛生署健保監理委員會昨天開會討論新年度預算,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發現,受景氣失業潮影響,投保轉換類別的人數異於往常,以第一類即一般受薪上班族身分投保的人數,足足少了九萬人,較過去平均三萬人的異動大幅成長三倍。
轉換到第二類職業工會的投保人,則增加了二萬多人,以第六類其他地區人口投保的人數,光是二月就增加了四千人。更值得警惕的是,中斷投保的人創歷年新高,目前有七萬人無法使用健保就醫,健康權益受影響。
健保局承保處經理鄧世輝表示,為協助經濟弱勢民眾繳納健保欠費,目前除有紓困基金貸款,尚有分期攤繳保險費及轉介公益團體代繳保險費等協助措施。另外,內政部也擴大十八歲以上中低收入戶均納入補助範圍。
對於停保期的民眾,碰到緊急傷病,仍可先就醫,並輔導重新納保,真的有健保費繳納困難者,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30-598協助處理。
◆ 預防癌症 最好40歲篩檢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2009.03.29
乳癌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台中榮總副院長、放射科醫師李三剛昨在醫學年會呼籲,政府應把婦女乳癌篩檢年齡的下限,從50歲降低至40歲,並搭配乳房超音波篩檢,才能及早發現。
國民健康局提供50歲至69歲婦女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但據統計,國人未養成篩檢習慣,零期至第一期乳癌的發現率遠低於美國,且乳癌好發年齡為40歲至50歲,因沒有納入篩檢範圍,延誤治療時機。
中華民國放射科醫學會昨起舉行兩天年會,李三剛建議,國健局應把乳房篩檢年齡下限降低至40歲,通常乳癌的10年存活率達60%,第一期達80%,零期更接近100%,讓好發族群接受免費篩檢,可及早找出病灶。
台中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葉大成說,女性自我檢查時,腫瘤超過1.5公分才摸得出來,乳房超音波可篩檢出0.5公分腫瘤,乳房攝影可找出鈣化的乳房細胞,有可能轉變成癌症。葉大成建議,女性除每月自我檢查,20歲至40歲每2至3年得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至50歲則改為每1至2年篩檢,50歲以上得每年篩檢。
◆ 熱門話題-散裝食品標示 貫徹到底!
【陳招池/苗栗頭份(國小校長)】2009-03-29 中國時報
衛生署決定從明年元旦起,將針對散裝食品標示不實的業者有所規範,主動為國人的健康把關。
現在兩岸已達成通商、通航等協議,台灣的商品,能大量進軍大陸廣大消費市場,賺足對岸的錢;但也不免擔心大陸劣值商品混進來。像這樣市場越開放,可預見的問題也將愈嚴重,因此政府就應未雨綢繆,嚴格管制食品標示,以減少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紛爭。但衛生署只對賣場和行號做要求,似乎不夠誠意,也不夠積極,更無考慮全民的消費習慣,因為大多數民眾採購食品,喜歡到傳統市場的流動攤販,那裡的東西有多樣化的選擇,如果這些地方不列入監控的範圍,等於讓制度開了一個後門讓不法業者進入,試問政府到底為誰把關?
扭轉陋習應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全面推動散裝食品標示,可能面對諸多問題,如稽查人員不足,難以負荷稽查任務。也許可以設置獎勵辦法,獎勵全民共同監督食品不實的標示,用全民的力量來維護大家的健康,總比政府薄弱的人力有效。
◆ 台灣逾113萬人是視障高危險群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9.03.28
國人視覺功能如江河日下,令人憂心!愛盲基金會今天提出警告說,台灣的低視能人口,已超過113萬人,更可怕的是這些低視能人口,都是可能轉換成視障者的高危險群。為及早發現並幫助低視能者,全台唯一的「愛盲低視能中心」今天成立。
金馬獎影帝陳松勇日前因併發症引起白內障而「右眼盲左眼茫」、緊急開刀搶救,受各界關注。主持人李濤也曾因左眼視網膜剝離開刀,名模隋棠、偶像藝人鄭元暢、蘇有朋等,更公開表示自己深受高度近視所苦。愛盲基金會董事長謝邦俊表示,這些因為視覺功能低下影響生活者,皆屬於廣義的低視能者。
謝邦俊說,根據內政部97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視障人口約有55,569人。但台灣駕照體檢矯正視力值規定必須在0.6以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標準為0.2以下。中華民國免役標準則是0.1,若包含這些視力受到限制的廣義低視能人口,在台灣竟然高達1,138,073人!更可怕的是,這些低視能人口,都是可能轉換成視障的高危險群!
謝邦俊表示,愛盲目前服務的「視障者」,多達三分之二以上都還有剩餘視力。這些人不但無法透過一般矯正來改善視力,又因未達法定視障標準,而無法受到社會福利資源協助。透過愛盲與醫療體系的接軌,可以協助他們仔細的評估視力和輔具配合等,及早正確認識自己的視力、善用剩餘視力,延緩視力惡化,預防視覺障礙。
全台唯一「低視能服務中心」今天成立,設有「情境式功能性視覺評估室」。以個別化服務讓這些低視能朋友們從初步的視覺功能檢查、視覺訓練、輔具選配,一直到後期生活環境改善與適應、職業訓練等等。幫助視障者仍可正常閱讀、工作、生活自理。
◆ 家有慢飛天使 療育中心成立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板橋報導】 2009.03.29
為協助發展遲緩兒達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目標,台北縣領先全國成立「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只要縣內有新生兒出生,就會主動追蹤幼兒是否定期做健康篩檢,協助發展遲緩兒儘早回復正常發展。
社會局統計,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推算,台灣應有約4萬2500名遲緩兒,但內政部兒童局96年統計,遲緩兒通報數僅約1萬6千名,未被發現的遲緩兒比率高達6成3;北縣發展遲緩兒通報人數截至2月底有1萬5102人,其中6374人接受療育。
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科股長林妏燕指出,往年發展遲緩兒的療育過程,都是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單位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後,「被動」展開介入輔導療育,但不少個案因家長送幼兒就醫時間過晚,甚至上了小學才發覺,已失去0至6歲就醫的「黃金療育期」,療育效果有限。
北縣「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將整合戶政、衛生醫療、社會福利、特殊教育等單位,將各醫療院所通報的新生兒資料輸入系統,依中央訂頒的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主動追蹤嬰幼兒是否按表實施健康篩檢,並要求醫院落實嬰幼兒篩檢結果通報,一發現疑似遲緩兒,立即介入療育。
遇發展遲緩情況較嚴重的幼兒,兒健中心就會啟動特殊教育機制,為遲緩兒展開特教課程,協助遲緩兒提早適應特教環境、改善生活自理與團體生活適應能力。
林妏燕說,「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將設於三峽鎮衛生所樓下,同時提供篩檢、療育與托育服務,未來不排除於其他鄉鎮市成立分處就近服務民眾,並提供身障兒童口腔保健訓練課程,讓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得到更完整的照顧。
◆ 搭機不適?可能是機艙毒氣症候群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9.03.29
37歲的英國婦人艾蜜莉‧葛雷姆與家人搭機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州旅行。飛行途中,6歲女兒抱怨機上有怪味,接著人馬上不舒服。後來的幾天,全家人皆病倒,愛蜜莉本人出現嚴重的類似感冒症狀,且呼吸困難。
艾蜜莉以為全家人感染了某種病毒,搭機返英與其他乘客聊起,這才發現至少40人有相同症狀。艾蜜莉一返家即就醫,醫生不認為是食物中毒或病毒感染引起。
一再追查後,愛蜜莉現在相信,導致全家不適的,是所謂的「機艙毒氣症候群」(aerotoxic syndrome)。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是指機艙空氣遭到飛機引擎的化學物汙染,乘客因此吸入有毒氣體而感到不適。這種毒氣對人體的影響與神經毒氣類似,吸入後,會產生立即與持久性的不適。愛蜜莉告訴航空公司這項問題,對方否認有這種事,這點不令人意外。
客艙的空氣有一半是再循環使用,這部分的空氣是以通風與過濾系統清潔後再使用,並無問題。易產生的問題的,是從引擎送進客艙的空氣。它是在燃料注入與燃燒前,從引擎抽出的空氣,這些空氣先送到機身加以冷卻後,再送進機艙,中間並無任何過濾過程。
換句話說,從引擎抽取的空氣若有化學物或毒素,將會被直接送到客艙。亦即,若有引擎漏油,幾秒內,有毒氣體即會充滿客艙。若是正副機長吸入,後果不堪設想。壓力團體指出,這是飛機已存在50年的設計瑕疵。
機艙毒氣問題,上月在瑞士與德國電視報導後,再度受到重視。記者在數家大航空公司客機上,以31支棉花棒拭樣,交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毒物學家內登分析。其中28支棉花棒檢出含有危險高濃度的四氯鄰苯二甲酸(TCP),最高者達154.9微克,是人體安全標準的1000倍。
解決之道
加裝過濾器?麻煩又花錢
【編譯王麗娟/報導】某幾種飛機似乎較容易產生有毒空氣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解決之道有兩種,一是所有客機全換成即將正式升空的新波音787夢幻客機(Dreamliner)那樣的設計,使用電子壓縮空氣,從飛機外、而非從引擎抽取空氣使用。
第二種方法是加裝過濾裝置,清潔從引擎抽取的熱空氣。每日郵報說,聽起來簡單,但政府與航空公司遲遲不願承認引擎熱空氣是個問題,因為除了加裝過濾裝置所費不貲外,這還意謂所有飛機均需重新接受檢定。
英國運輸部否認報導的說法,指出不裝過濾器,是因無人確切知道要過濾何物。
每日郵報報導,似乎較容易出現有毒空氣的機型包括英國航太146客機、波音757、空中巴士A319以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145。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健保藥重症窮人剉咧等 抗大腸癌減肉減油
* 健保藥無效 重症窮人剉咧等
* 婆婆中風、全家陷困 居家服務拉一把
*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
◆ 健保藥無效 重症窮人剉咧等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 2009.03.30
「健保藥祇能用在最經濟、最有效的地方!」既是醫療保險、又帶著社會福利色彩的健保給付制度,讓不少生病的窮人有藥醫,但也讓不少生重病的窮人得「燒香拜佛」,否則一旦給付的健保藥無效時,只能「坐以待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挽救胞弟郭台成,曾花好幾億元,儘管最後還是不治,但郭台成延長近一年的生命,對郭家來說,這筆錢應當用得非常有價值
隨著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蕭條,失業率直升,很多有錢人也變窮了,更別說「窮到連生病都生不起的人」也多起來。
一位從事兩岸貿易的40歲婦人於長在左胸的良性腫瘤,前年回院追蹤,告知為第3期乳癌,有如青天霹靂,她與家人協商後決定一開始就用乳癌標靶藥來治療,雖然一年花掉150萬元的醫藥費,但癌細胞也獲得控制,病情改善很多。
相較之下,比這位患者年長5歲的表姊就沒那麼幸運;在她摸到硬塊時,雖是第2期但因腫瘤位置腋下淋巴處,有轉移現象,醫師建議服用標靶藥,但她未婚,收入微薄,又須養老母,根本沒餘錢付醫藥費,治療情形比表妹還差。
在政府經援下,現今健保虧損仍可以負擔廣大民眾基本醫療費用,但對同樣繳健保費的窮人來說,一旦生重病時,所能獲得的健保給付與有錢病患相同,表面上看來符合醫療保險精神,但有錢病患可以自費購買更好的藥物,誰能說:「生命是無價的」?
◆ 婆婆中風、全家陷困 居家服務拉一把
【聯合報╱李瓊音/新店耕莘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2009.03.30
如花(化名)婚後一直和喪偶多年的婆婆同住,是位人人稱讚的好媳婦。如花先生擔任建築工人,收入不多,兩人尚有房貸負擔,為了貼補家用,如花平日在住家附近黃昏市場裡幫忙賣菜,兩個讀小學的孩子放學後由婆婆幫忙帶,經濟雖不寬裕,但家庭氣氛和樂,生活平安踏實。
但不料,年初身體原本硬朗的婆婆突然中風住院,雖然醫師評估預後狀況不差,住院治療也已無大礙,但左半側較無力,生活功能受影響。
由於婆婆仍有希望藉由長期復健回復原有功能,因此如花不得不暫停到市場賣菜,生活重心轉移至照顧婆婆及協助復健。但工作收入減少,卻使家中經濟陷入困頓。
正當如花為此苦惱時,某日在醫院布告欄上,如花看到「居家服務」的介紹。在醫院社服室協助下,如花申請到居家服務。婆婆出院後,如花白天全心投入幫忙婆婆復健,下午至黃昏市場賣菜到先生下班回來這段時間,由居家服務員到家中幫忙照顧婆婆。如花家的生活步調終於回復到往常一樣,經濟狀況未受到太大影響,婆婆復健狀況也漸入佳境,日趨穩定。
居家服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50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僅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失能且獨居長者;49歲以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日常生活功能需他人協助之居家身心障礙者。
居家服務項目有兩大項:1.家務及日常生活照顧,如換洗衣物洗滌、修補,居家環境改善,家務助理,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需品,陪同就醫,聯絡醫療機關,友善訪視,電話問安等。2.身體照顧服務,協助沐浴、穿換衣物、進食、服藥、翻身、拍背、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散步、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
民眾若想暸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請條件,可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公所或各地長照中心分站申請,申請後將由長照中心的「照顧管理專員」到府評估可符合服務時數,並委託居家服務單位提供服務。若以自費的方式申請居家服務,實際金額以每家機構訂定為準,有人一小時收費250元左右,但要看該機構是否有人力可以接案。
目前各縣市政府已成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有需求民眾可以請洽詢,或上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
◆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3.30 中國時報
預防大腸癌,減肉減油飲食革命啟動!衛生署最新統計,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破萬,居十大癌症首位,醫界認為這是國人飲食習慣的「警訊」。高油脂西式食物和嗜吃紅肉及燒烤油炸的不當烹調,導致罹癌人數直線上升,醫界正醞釀從各醫學會推動「減肉減油」。
大腸直腸醫學會前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幾年前即預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將竄升到第一,醫界也預估大腸直腸癌人數今年「破萬」。沒想到衛生署公布九十五年度數據,人數已達一○二四八人,足足提早了兩年達成,醫界憂心忡忡。
大腸癌人數已破萬 十大癌症首位
台大腫瘤部謝銘鈞醫師指出,研究發現,越開發的國家,大腸癌、乳癌患者增加越快,因為這兩種癌症和飲食有極大相關。美國警覺到問題,這幾年不斷宣導健康飲食及早期篩檢,台灣民眾再不改變飲食,大腸直腸癌恐怕繼續上飆。
王輝明表示,吃太多紅肉及高油脂食物容易增加罹癌風險,尤其高蛋白食物經高溫燒烤、油炸、煙燻後,易產生異環胺致癌物質。他從十多年前受戒後開始吃素,也一概要求求診病患不准吃肉、盡量吃素。
王輝明分析,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他計畫在醫學會提案,推動國人飲食改造計畫,及早防範大腸癌。
六年前被診斷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形容自己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很少吃蔬菜水果,錯過吃飯時間隨便吃鹽酥雞,上館子也選燒烤、火鍋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醫師自身抗癌經驗 鼓吹方便素
罹癌前,他大便出血一直以為是痔瘡,拖了五個月後確診,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他選擇放射性治療,並以氣功、生機素食、營養調理等自然療法,目前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他以自身的例子大力鼓吹民眾吃方便素。
謝銘鈞則建議民眾掌握「多運動、多喝水、多纖維」及「少鹽、少油、少吃」三多三少的生活原則,現代人普遍吃太多,會造成身體負荷,他個人每天步行萬步,還選訂每周一天進行「斷食清腸」,只喝水或吃青菜,類似回教每周一次齋戒日。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你累了嗎? 乾癬會通知
* 你累了嗎? 乾癬會通知
* 幼兒麻疹疫苗接種 提前至一歲
* 10萬尾食蚊魚 高雄防治登革熱新招
◆ 你累了嗎? 乾癬會通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7025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整理;諮詢醫師/開業中醫師袁國山】
2009/03/31
問:先生年紀才30歲出頭,由於早晚加班,生活忙碌,作息不正常,前些日子,手、腳外側皮膚開始出現許多紅色斑點,而且奇癢無比,只要一抓,就會皮屑剝落,最近症狀日漸嚴重,甚至影響到他的工作。
由於先生是家中經濟支柱,根本無法請假,好好休息一陣子。請問這到底是什麼引起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症狀盡快消失嗎?看中醫還是西醫好呢?(台北縣、新店市、30歲、陳小姐)
答:從來信內容看來,該名讀者的先生極可能罹患了乾癬,也就是俗稱的牛皮癬。這種皮膚疾病不會傳染給旁人,但外觀呈現紅色斑塊,實在不好看,有時會影響人際關係。
造成乾癬的主要原因為免疫功能失調和壓力有關,氣候變化太大、感冒等都可能誘發乾癬。發作時,奇癢無比,病灶還會脫屑,好發於四肢側邊的皮膚,腋窩、背部等部位。
該名讀者的先生的罹病原因,應該是長期生活作息不規律、疲勞加上壓力過大引起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建議,他應該盡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來治療。
至於中、西醫何種較好?則是因人而異。皮膚科醫師治療乾癬,較常使用類固醇,或是維他命A酸,來控制病情,減少搔癢感,但長期服藥,對於肝、腎臟的代謝,多少造成負擔。
如果以中醫來治療乾癬,則主要是以調節風寒濕、血熱、血燥、血瘀及肝腎不足。從中醫觀點來看,乾癬是因免疫系統失調,透過不同藥材或是針灸、穴位埋針等方式,可以活絡經脈,提高免疫力。
飲食方面也需注意,如果皮膚出現乾癬,除了就醫之外,平常應少吃油炸物、燒烤物、辛辣物及糯米,另外,魚、肉、、蛋、奶、花生、蝦蟹等刺激食物,也少吃為妙。有空就多曬曬太陽。最重要的還是,生活作息要正常,因為熬夜、工作時數過長、情緒壓力過大都會誘發乾癬。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股癬》股癬最忌... 亂買藥 亂停藥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6844
◆ 幼兒麻疹疫苗接種 提前至一歲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4.01
麻疹病例持續增加,短短三個月,病例數幾乎是過去三年總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專家討論後決定,提早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接種時程,從原本出生後滿12到15個月,提早到滿一歲就接種。
除了麻疹疫情,中部還出現桿菌性痢疾群聚感染個案,祖孫三代都遭感染。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一名32歲男子前往柬埔寨工作,在當地就曾因為腹瀉、腹痛就醫,原以為已痊癒,不料返國後,還是傳染給同住的奶奶跟父親。
據疾管局統計,今年至今,麻疹病例數已達30例,其中5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其餘25例都是本土病例。周志浩說,5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大陸及越南,除了一名境外移入病例未傳染給他人外,其餘4名個案在國內共造成22人感染。
在台北地區,一名1歲1個月大的男童,因為跟從越南返台的麻疹嬰兒同住一間病房,因此感染。周志浩說,這名男童雖曾接種疫苗,但接種次日就出現麻疹症狀,疫苗根本來不及發揮保護力。
國內原訂MMR接種時程為出生後12到15個月,周志浩說,擔心家長拖到幼兒13、14個月大,才接種疫苗,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日前決議,提前到滿12個月就施打。
由於大陸、越南都有麻疹流行,若家長想帶未滿一歲幼兒前往,周志浩說,最好先與醫師討論,評估要不要先接種疫苗,但他建議,若能延後前往,最好等滿一歲,打完接種疫苗後再去。
◆ 10萬尾食蚊魚 高雄防治登革熱新招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09.04.01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擔心過度濫用環境衛生用藥,會加速蚊蟲體產生抗藥性,改用「登革熱生物(食蚊魚)防治模式」。疾管處準備了10萬尾大肚魚和孔雀魚,將投放在長期積水不退的地下室、陰井等處,希望把病媒蚊幼蟲吃光光。
疾管處衛生人員現場在玻璃魚缸內,共同放入大肚魚、孔雀魚等食蚊魚,還有蚊子幼蟲孑孓,食蚊蟲立即開始獵食孑孓。副市長李永得和衛生局長何啟功,對這些小魚兒寄與厚望,希望新的防治模式能有效抑制病媒蚊孳生源。
衛生人員隨後前往苓雅區正仁里一處近千坪的積水地下室,里長和社區民眾已將雜亂的地下室整理清空,還是有多處積水無法排除,孳生許多病媒蚊;雖然定期巡察、投藥,但基於化學製藥有效期限制,而且過度用藥易造成抗藥性的考量下,衛生局決定採用食蚊魚生物防治模式,最經濟、效果也最久。
疾病管制處已準備了10萬尾大肚魚和孔雀魚,將陸續投放在市區長年積水的地方。民眾如要索取,可前往各區公所及衛生所,留下聯絡資訊就可領取。
疾管處科長陳朝東表示,若以空間來估計,1立方公尺大概放2至5尾大肚魚或孔雀魚,就可達到抑制病媒蚊孳生的效果。
衛生局同時也會給民眾標籤貼紙,可貼在放養食蚊魚的積水處或容器旁。這樣衛生人員就會知道此處已放養,便不會再噴藥消毒。
八成一民眾餐前不洗手 健保透析的三低威脅
* 預防腸病毒:八成一民眾餐前不洗手
* 腎病新國病》健保透析的三低威脅
* 腎病「新國病」 病人成長與健保預算不符
* 過敏性鼻炎 害孩子黑眼圈
* 「泳圈」愈大 聽力退化愈快
◆ 預防腸病毒:八成一民眾餐前不洗手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5574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09.04.03
腸病毒疫情逐漸增溫,養成勤洗手習慣,可以預防腸病毒上身。根據一項「洗手認知調查」發現,民眾用餐前會洗手的比例竟不到二成,會使用肥皂及洗手乳來洗手的人更少,還不到一成,僅有百分之九。
為了讓小朋友落實洗手的習慣,疾病管制局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合作,昨天進入台北市永樂國小教導學童洗手觀念,疾管局寶寶與300多名小朋友一同大唱洗手歌、跳洗手舞,希望腸病毒快快走。
疾管局、「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最近分別展開洗手調查,疾管局針對家中有幼童之照顧者進行「洗手認知調查」;而基金會則實地觀察餐廳內用餐者於「用餐前」及「如廁後」等洗手行為。
調查發現,超過九成以上幼童照顧者,也就是家裡大人,都能明確指出「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後」、「與小朋友玩前」為洗手的五個重要時機,高達九成四的人,能說出正確洗手方式。不過,知易行難,調查人員實地觀察洗手調查,結果發現,民眾用餐前會洗手的比例竟不到二成,會使用肥皂及洗手乳來洗手的人更少,僅有百分之九。
另外,九成九民眾在如廁後會洗手,但是使用肥皂及洗手乳的比率還是偏低,只有二成六,可見餐前及便後正確洗手的觀念仍不夠落實,有待加強。
疾管局資料統計,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4月進入流行季,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截至今年4月1日為止,腸病毒重症個案共計10例。
化身為「洗手007情報員」的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強調,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是落實「洗手」,而家裡大人的洗手態度與習慣,對小朋友有絕對的影響力。
因此,今年洗手巡迴宣導將將主題訂為「一起洗手趣--大人勤洗手、保護小朋友」,將洗手教育對象從幼童擴展到成年人,除了國小與幼稚園之外,宣導的觸角亦同步自全台麥當勞餐廳開始,與成年人溝通洗手觀念,希望落實於民眾日常行為中。
多年來,疾管局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合作辦理腸病毒防治宣導,為政府與民間公益團體防疫資源的結合,樹立良好合作典範,期望今後能有更多民間企業參與,共同為全體國民的健康而努力。
※ 以前都提倡公筷母匙,現在呢?剛剛查到,似乎是孫先生率先提出?
* 白髮和情書 - 孫觀漢:友人眼中之孫觀漢/好友論孫觀漢教授彙整
http://archives.lib.nthu.edu.tw/sun/others02-36.htm
◆ 腎病新國病》健保透析的三低威脅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03
腎病堪稱新國病,腎臟病在台灣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高達世界第一,洗腎人口密度也是全世界最高。病友擔心,目前面臨「三低危機」:健保點值創新低、總額成長率最低、點數降低,恐怕間接影響洗腎品質。
國內各透析醫療相關的醫學中心、基層院所及病友團體最近為了健保透析醫療預算面臨「點值創新低、總額成長率最低、點數降低」的「三低危機」而緊張不已。
病友說,洗腎病患每周平均要接受三次透析治療,一年下來光扎針就超過300次,即使只是針頭和導管變得粗糙,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對腎友都是很大的傷害。
洗腎多年的褚先生說,若是因為預算不足,而影響到洗腎醫療品質,對腎友的傷害非常嚴重。洗腎品質不好,腎友將會有噁心與食慾降低、頭部及胸部疼痛、手腳麻木、暈眩無力、痙攣的現象。
身為腎友家屬,中研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黃啟瑞呼籲,洗腎與其他科別不同,「醫得越好、病人越多」,現在洗腎病人成長率約6%,但洗腎預算成長率卻不到3%,「已經有3%的腎友權益被徹底犧牲了!」
有錢才有品質!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盧國城估算,目前透析平均給付是3630元,包括紅血球生成素、鈣片、維他命D,人工腎臟的耗材、檢驗費、人事費、還有折舊費用等成本,每次治療成本約為3900元,毫無利潤,近四成透析醫療院所正處於難以損益兩平的困境中。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峯表示,長期壓抑洗腎總額,最後將惡化品質,透析病患無法使用優質的透析耗材及藥品,影響腎友存活率。
林裕峯表示,腎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八名,十大疾病第二名,雖然在腎臟醫學界與健保局的共同努力下,腎臟病成長率由每年的10%降至6%,但良好的腎病防治卻不能代替透析醫療。
◆ 腎病「新國病」 病人成長與健保預算不符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03
「請不要帶走腎友僅存的一片陽光」連署活動開跑!七大腎病學會、協會聯手推動連署活動,今天提出三大訴求—「與病人成長率相符的健保預算」、「爭取費協會中實質協商代表、成立獨立透析總額」、「編列特別腎病防治預算、擴大腎病衛教宣傳」。
今天出席連署活動的包括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峯、台北榮總腎臟科主治醫師楊五常、台灣腎臟護理學會理事長鄒海月、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周進興、中華民國腎友協會理事長黃立庭、中華腎臟病協會祕書長尚雲栗、立法委員林鴻池、吳育昇等人。吳育昇指出,腎臟病患已經落入「633危機」,腎臟病患人數以每年6%的速度成長,健保預算成長卻只有3%,有3%的腎友醫療權益受損。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峯進一步解釋,全台慢性腎臟病患有200萬人,其中洗腎人口有5萬8000人,每年以6%的速度成長,每年增加3000人洗腎,但是健保成長率只有2.88%。
健保預算成長跟不上病人成長速度,林裕峯說,原本洗腎給付4100點,隨著點值打八八折,每洗一次腎只有實領3600元,已經有四成的診所無法損益兩平,如果醫療院所關門,病患就要奔波更遠的地方洗腎。他認為,健保預算應該與病人成長率相符,才能保障洗腎病患的權益不受損。
林鴻池:防治預算較去年萎縮3%
此外,林鴻池指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腎病預防僅編列5800萬元,更離譜的是,防治預算還比去年萎縮3%。衛生署根本本末倒置!衛生署應該加強預防保健,避免民眾成為腎病候選人,病患越少,就可以花越少的洗腎錢。
對於已經進入洗腎階段的病患,林鴻池說,如果洗腎預算不足,將使洗腎品質無法使用更優質的洗腎耗材和藥品,伴隨而來的,是增加其他醫療及社會成本。
楊五常呼籲,衛生署應該編列腎病防治預算、擴大腎病衛教宣傳。林裕峯說,民眾使用來路不明藥物、偏方,仍是導致腎臟病的一大主因,對於偏遠地區民眾應該加強宣導,別讓病患把腎給吃壞了。
林裕峯說,應該先成立一個獨立的透析總額,便可據此要求費協會中應,該有腎臟學會的代表擔任委員。連署活動已經開跑,將於4月30日截止,希望募集一萬份連署書,把腎友的訴求轉交給衛生署,以爭取權益。
◆ 過敏性鼻炎 害孩子黑眼圈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9.04.03
台大醫院和中央警察大學運用電腦影像分析技術,首度證實,小朋友的過敏性鼻炎和黑眼圈有關聯性,症狀愈嚴重、罹病時間愈久,眼圈就愈明顯。
這項研究上月刊登於國際過敏學研究排名第一的「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台大醫院小兒部暨過敏免疫中心主任江伯倫指出,過去醫界對黑眼圈與過敏症的關係,僅止於目測,這次透過數位影像分析,客觀測定黑眼圈顏色深度和範圍,再印證是否有過敏性鼻炎,準確率達百分之百,「論文投到美國過敏及氣喘學會,不到三周就被接受,還特別撰文介紹。」
這項研究由台大小兒科兼任醫師、敏盛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建翰執行,他表示,過敏性鼻炎病童常因局部發炎、水腫,使鼻腔附近血流阻塞,靜脈血液回堵到眼睛周圍,恰巧下眼袋皮膚較薄,進而形成黑眼圈。
台大收集一百廿三名正常孩童及一百廿六名有過敏性鼻炎的國小學童,先一一拍照,再由警大鑑識科教授溫哲彥做影像分析,統計黑眼圈顏色深淺及暗沈面積大小,證實正常小孩有黑眼圈比例只有一到二成,但過敏性鼻炎病童則七、八成有黑眼圈。
此外,如果病童黑眼圈顏色夠深、面積夠大,也可印證該學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病程越久、症狀越嚴重。
如何改善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黑眼圈?台大醫院小兒過敏科主治醫師林于燦表示,要先改善過敏症狀,青春期前病童若用第二代抗組織胺,可改善鼻塞和流鼻水,才能淡化黑眼圈。
江伯倫表示,台大開發電腦軟體,可在患者拍完照後立刻確認,將來也可作為治療是否有效的參考。他也打算和該院睡眠中心合作,針對經常熬夜、失眠者的黑眼圈,進行後續研究。
◆ 「泳圈」愈大 聽力退化愈快
呂妍庭/嘉義報導 2009.04.03 中國時報
胖起來要人命,有聽過胖起來損聽力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俊豪研究發現,中廣型身材的民眾腰圍愈寬,聽力退化愈快,且男性退化程度是女性三倍,研究成果顛覆一般傳統觀念,獨步全球獲刊登在「美國肥胖醫學會」肥胖醫學期刊,引發學術界重視。
黃俊豪和台大醫療團隊合作,針對六百九十名,年齡介於三十五歲到八十六歲的中老年人,測量其純音聽力、身高、體重進行研究,發現中廣型肥胖在中壯年時期,開始對聽力產生負面影響,其中男性腰圍每增加一公分,高音頻少○.二九分貝,低音頻少○.二七分貝,且聽力比起同年齡男性較差。
而女性在五十五歲前影響較不明顯,停經後少了女性賀爾蒙保護,聽力隨腰圍變胖而迅速惡化,且主要是高音頻受損程度較多,腰圍多一公分,高音頻少○.○九分貝,研究顯示,腰圍與聽力退化有高度相關,腰圍比MBI(身高、體重比)重要,中廣型肥胖對男性聽力退化影響程度是女性三倍。
「小心肥胖造成聽力退化!」黃俊豪建議,男性標準腰圍最好在九十公分以內、女性在八十公分以內,別讓肚子上的泳圈成為日後的負擔,尤其長期缺乏外界聲音刺激,也會增加老年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
出院與等死 美人與白骨 藥物濫用與超級細菌
* 8重症童改居家照護 家屬泣訴出院﹦等死
* 異議文化-暴食症的春天 美人與白骨
* 陸濫用抗生素 10年後超級細菌肆虐
◆ 8重症童改居家照護 家屬泣訴出院﹦等死
自由時報 2009.04.04
〔記者羅正明/中壢報導〕中壢巿祐民醫院8名呼吸重症病童,被中央健保局核定病情趨穩須改居家照護,昨天家屬不滿,還泣訴孩子不會自主呼吸,家裡無機器,出院等於回家等死。他們找立法委員吳志揚主持公道。
健保局解釋,全國有1萬多位呼吸重症病患,每月都委由專業醫師群審核,病情穩定者才會改採居家照護,這8名病童家屬若有異議可以提申訴,他們會另行委託不同醫師群審核,不過他們希望有限醫療資源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8名病童大多是腦傷、遺傳疾病或家暴受虐無法說話、沒有意識像植物人,有的還須仰賴機器呼吸,一旦拔管就窒息死亡。
有名病童媽媽說,女兒出生5個月就出現腦病變,住院9年來沒叫她一聲媽媽,但她仍期盼女兒好轉。她的房貸壓力沈重,和先生都要工作,她沒能力、也沒機器可以維持女兒生命。
祐民醫院副院長王麗卿說,病童的治療費用過去都採實報實銷,嚴重者每月需11萬到13萬元,採居家照護後健保局將核刪醫療費,每天剩900元,院方無法繼續照護,家屬又沒能力收,病童恐淪為人球。
吳志揚昨邀北區健保局副經理施志和、費用組長陳薇鸚協調,兩人都強調,家屬可以申訴,如有必要仍可繼續住院治療。
※ 等申訴完小朋友說不定已經掛了!這些官員真冷血。
◆ 異議文化-暴食症的春天 美人與白骨
【張小虹】2009-04-04 中國時報
八○年代末期崛起的英國超級名模凱特.摩絲,十四歲入行,號稱世界上最瘦的模特兒,其瘦骨嶙峋的廣告照片,曾被抗議人士以塗鴉方式噴上「餵食我」(Feed me)的大字,頓時讓時尚工業凸顯的青春骨感與飢餓難民、厭食症患者的孱弱形象,相互塌陷,合為一體。但當時她的經紀人馬上跳出來表示,摩絲的胃口又大又好,完全沒有飲食失序的問題(似乎暗示有些人就是天生麗質,怎麼吃都吃不胖)。一直到去年年底接受時尚媒體專訪時,摩絲才首次坦承當年實在太瘦,很長的時間都不吃東西,但堅決強調自己沒有厭食症,只是工作環境(攝影棚、飛機客艙與秀場)的特殊狀況,沒有東西可以「餵食我」。
摩絲的出現,讓「少女」發育不良的嶙峋骨感,一夕間置換掉對比之下略顯豐腴飽滿的「女人」形象,而二十年來此青春期骨感美學變本加厲,名模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瘦,終於導致了「紙片人」的悲劇,當數名「皮包骨」的世界名模,先後因嚴重飲食失序而送命,時尚界終於被迫開始重新規範模特兒的體脂標準。而此次摩絲的告白,乃是在這種論述氛圍中的順勢發言,讓始作俑者也開始辯稱是時尚工業讓她變得「太瘦」。
然而在當代談論「飲食失序」所引發的厭食症與暴食症時,卻出現了批判論述無以為繼的窘狀。長久以來女性主義強調的「父權陰謀論」(以苗條瘦身美貌神話宰制女人的身體)早已變得老生常談而無新意,雖然以美國為例,每年還是有數十萬的女性死於厭食症,但除了高喊「反肥胖歧視」、「奪回身體自主權」、「瘦身纖體是理論,厭食暴食是實踐」或拿已故的女歌手卡本特或戴安娜王妃為例外,我們還能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戰略模式呢?而在性別身體政治之外,家族遺傳的醫學觀點或是現代性的自我管理觀點也越來越聲勢浩大,一個強調腦部缺陷或家庭特殊教養方式,一個凸顯自我監控與自我規訓的身體管理「失能」,都讓當代的厭食暴食論述無法定於性別宰制的一尊。而最新統計資料亦顯示,男性厭食症的比例狂增(以英國為例,過去五年男性厭食症的增加率為六七%),而飲食失序的性別比例也由原先的一:十調整為一:四,看來越來越多的男人也步上女人以節食控制體重的命運。
反倒是最近的一則新聞,誤打誤撞出一個「大胃王」與「暴食症」的有趣連結。報載一名體重不到四十公斤的十五歲少女,被多家吃到飽餐廳視為拒絕往來戶,只因少女狼吞虎嚥的功力,嚇壞了業者。這則先由平面媒體添油再由電子媒體加醋的報導,第一回合乃是成功挪用「大胃王美少女」的刻板形象進行描繪:不要小覷她外表的瘦弱嬌小,食量卻可以如無底之洞,抵得過好幾個彪形大漢。再加上一些些撈本吃到飽、吃到吐的「奧客」暗示,一齣通俗劇戲碼就可以順勢推出。但在第二回合的追蹤報導中,少女因減肥過當而引發的厭食暴食徵候才被揭露,但此時整個形象卻變得猶疑模糊來起來,鏡頭不斷特寫少女拿起礦泉水、夾起食物的細小手腕,但厭食暴食的身體失能,卻只能透過少女冷靜的語言描繪進行,無法被熟悉視覺化。
身處在一個不斷用超瘦酷炫影像強迫「餵食」我們的時代,是否該反問那厭食暴食的身體影像又何在呢?在這波反紙片人的風潮中,一些時尚攝影師開始本著社會道德良心,拍攝厭食暴食症患者如何瘦到皮包骨的「驚恐」畫面,但似乎總是少了臨門一腳的力道,因為攝影照片終究無法解釋為何脫去華服後的「白骨」,可以在穿上華服後變成「美人」。反倒是這次新聞報導,提醒了另一種「視覺化」暴食症的方式:我們看不到偷偷躲起來暴飲暴食的女孩,我們卻看得到一群一群為競賽獎金而狼吞虎嚥、上吐下瀉的準大胃王們,在鏡頭前痛苦狂亂地把食物強行塞入口中。只是厭食暴食症少女的身體賭注,不是獎金,而是那一個永遠無法企及的完美身體形象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 陸濫用抗生素 10年後超級細菌肆虐
【林克倫/綜合報導】 2009-04-04 中國時報
拿消炎藥當家庭常備藥,當心送命,在大陸俗稱「消炎藥」的抗生素,因殺菌效果極佳,早成為民眾必備仙丹妙藥,但醫學專家研究指出,濫用抗生素導致中國的細菌抗藥性遠高於歐美,不僅大陸醫院不能隨便住院,未來十年也將出現無藥可醫的超級細菌到處肆虐。
「超級細菌」是指對所有抗生素均有抵抗能力的細菌,而濫用抗生素是禍首,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最近一份有關中國抗生素濫用問題的研究發現,目前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在院內感染的分離率高達六成,而一九七八年僅五%,亦即,大陸醫院病人體內,有超過六成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藥性」。
抗藥性越強,代表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負責該調查的北大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紅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國家,在中國,細菌整體的耐藥率高達四五%,遠高於歐美國家水準,而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因抗藥菌感染的病死率為一一.七%,要比普通感染的病死率五.四%,整整高出一倍多。
依據一九九五至二○○七年的疾病分類調查,中國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總發病數的四九%,其中細菌性感染性佔全部疾病的一八至二一%,亦即,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數不到二成,有八成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而中國人均抗生素年消費量一三八公克,高出美國民眾整整十倍。
從醫院角度看,藥品占醫院收入五成,其中抗生素又佔所有藥品收入二五%,醫生多開抗生素等於廣闢財源,就意味著廣開財路,而大陸民眾也將抗生素視為「萬能」仙丹妙藥,甚至還會「主動建議」醫生多開一些,醫病兩方交相賊、何樂不為。
更嚴重者,大陸醫院使用最多的十種抗生素,竟有超過半數都是用於嚴重感染、挽救重症會者生命的新型抗生素,肖永紅教授即警告指出:「新的『超級細菌』還會陸續出現,或許十至廿年內,現在所有的抗生素將對『超級細菌』失去效力。」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面對生命的絆腳石 菸捐政府「新」挑戰
◆ 白色巨塔-面對生命的絆腳石
本文作者為天晴身心診所 李慧玟醫師 2009.04.05 中國時報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門診的表情浮在眼前, 那種無助失望、甚至於有點絕望的眼神讓我倒抽一口氣,她問我先生過世了,唯一的女兒嫁了,而這個兒子又生這種病(精神分裂病),該怎麼辦?如果她死了他又該怎麼辦?要不要幫他娶個太太來照顧他?
好像這是為人父母者一直認為的『理所當然』,孩子出生後先是希望他健康平安,然後就是成績優異、良好穩定的工作、光宗耀祖,接下來照顧我們到老。於是在這條理所當然的生命歷程中,任一段落出現挫折、問題時,總想著以後的種種規劃都歸零了,失落涵蓋許多情緒,懊悔、生氣、害怕、恐懼、羞愧、焦慮甚或憂鬱,這些情緒不是只來一天,一些訊息總易再度牽起萬江水。
門診中,他們的無助總讓我不捨,但有時他們對生病錯誤認知也會讓我焦急,我想人吃五穀雜糧不生病很難,生命旅程中的岔路不一定就是坎坷,只是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與腦力去探索。
首先,是否生病當然要先看醫生,經過診斷才知道。有時一開始只是失眠,想想方便性會去藥房買安眠藥,但是如果吃了藥2-3天還是不行甚至病情更加重,會聽到一些聲音、情緒變得很浮躁,又時而說話顛三倒四,那就不要遲疑,到醫院精神科評估診斷。
確認診斷後帶來的是另一些困頓,是不是要吃藥吃一輩子?可不可以用別的治療方法?譬如說求神問卜、中藥或草藥、風水改運或是沖喜…..。諸如此類的想法,絕對不是只有少數人會,包括我在內也會在碰到困頓時,想到一些事後自己也不能接受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
因此有一些觀念要提醒
(1)既然看醫生了,那就把自己的疑惑一一拿出來與他討論,得到正確資訊。
(2)你向醫師的請益代表你信任他、需要他的幫助,這對醫師來說是種榮耀。
(3)你的問題會讓醫師更精進,因為你的問題可能讓他增廣見聞。
(4)把醫師當成你們具有專業的朋友,與他攜手共同面對疾病的挑戰。
(5)生病不是罪惡,也不是懲罰,只是身體某部分器官功能失常。
如果你感冒時不會問自己哪裡作錯了?那麼精神疾病當然不是罪過的結果
◆ 癲癇患者 須要安全的家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4.05 中國時報
癲癇病人應遵照指示按時服藥,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適當運動,更要做好居家安全
家是最安全的堡壘?對於病情控制較差或無法透過藥物控制的頑固型癲癇病患,無預警的發作,即使在家裡,都可能因意外受傷,甚至危及生命。
曾有一名20歲女孩,在家煮麵時,想移動鍋子,誰知癲癇突然發作,手上鍋子內的熱水竟往自己胸口倒,滾燙的熱水燙傷她的胸口,家人緊急將她送醫,判斷為三級燙傷。
另一悲劇發生在一名35歲小姐身上,她放好熱水準備泡澡,癲癇無預警發作,整個人跌進浴缸,雙腿泡在高溫的熱水中,等到家人發現,已嚴重燙傷,需進行植皮手術。
醫師表示,臨床上碰到的這類案例,實在不少,全台20萬、盛行率約1%的癲癇患者,一不小心都可能陷入生死關頭。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關尚勇醫師表示,家中若有癲癇患者,在使用電器,廚房、家具、臥室等場所的安全措施須特別小心,依過去問診經驗,他累積出一些心得,提供癲癇患者做為居家防護。
■浴室:
浴室是癲癇患者最常發生意外的地點,癲癇患者要洗澡時,一定要先告知他人,以便家人或朋友注意浴室動靜。浴室門最好採外開式,或特殊安全鎖,突發狀況時,外人可以由外面打開門搶救。
沐浴應避免使用過深的浴盆,溫度不宜過高,應將水龍頭關上後再進入浴盆,不要一邊注入水一邊洗澡,以免發作時溺水。
水溫上,宜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節。選擇淋浴方式的患者,建議採用固定式的蓮蓬頭,以免發作時拉扯或掉落。
■電視、電腦:
有些患者會因為強烈及高頻率(50- 60赫茲)的閃光而誘發癲癇發作,所以看電視或使用電腦時,觀賞螢幕時間不宜過長,距離至少3公尺以上,螢幕上方可放置一盞小燈,增加亮度減少誘發癲癇的機率。
■家具類:
居家環境應盡量保持簡潔寬敞,避免擺放具有銳角的家具,以及不宜擺放過多易碎的飾品,或可以將具有銳角的家具以柔軟的物品保護起來,像是軟布、泡棉等,這樣才能減少發作時可能產生的碰撞。
■電器類:
癲癇患者發作時,不小心拉扯電線或拉動電器用品,可能導致意外傷害,所以應將電線過長部分收置於隱密處,或使用無電線的電器。
■門窗類:
購買時應選用不易破裂的材質,同時應在玻璃門窗上貼安全膠帶,避免患者因碰撞割傷自己。
■廚房:
烹煮食物時,鍋柄不要朝向自己,避免鍋中滾燙食物燙到自己。選擇餐具上,少用玻璃、瓷器等易碎餐具,改用塑膠材質或不銹鋼材質,避免打破造成傷害。
■臥室:
在寢具的選擇上,枕頭不宜太過柔軟,避免趴睡,以免發作時悶住而窒息。另外,嚴禁在床上抽菸,以免菸頭引發火災。
■樓梯:
癲癇患者生活範圍盡量安排在同一層樓,以免上下樓梯,另外也可以在樓梯上、下方設立樓梯門,避免意外產生。
常發作或頑固型癲癇病患,要特別留意避免爬高、單獨在家或外出,及操作危險器具,以免癲癇無預警發作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醫師強調,癲癇病人應定期回診,並遵照指示按時服藥,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從事正當社交活動,更要做好居家安全,讓癲癇獲得良好的控制,進而提高痊癒機率。
※ 請改用「伊比力斯症」。
◆ 癌患看中醫 不必偷偷摸摸了
【聯合晚報╱韋麗文】 2009.04.05
「你要是去看中醫,就不用回來找我了!」部分西醫師不希望癌症病患尋求中醫治療,癌症病患只好偷偷摸摸,私下尋求中醫治療。為了幫助癌症病患,健保局推出試辦計畫,針對癌症病患手術、化療、放療後的不適,提供中醫會診的輔助治療,整合中西醫治療。
由於健保總額將中醫、西醫畫分為兩大區塊,因此在西醫醫院住院的癌症病患,就無法找中醫前來會診。若是病患想要同時看中、西醫,只好自己請假出院,也不能刷健保卡,只能以自費身分看中醫。
或是西醫的主治醫師擔心,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有衝突,要求病患不要看中醫,但是偏偏病患又私下尋求中醫協助,也不敢告知主治醫師。自己同時進行中醫治療,在家偷燉中藥吃。
健保局醫管處李純馥指出,為了整合中西醫治療,今年起試辦全民健保腦血管疾病及腫瘤患者手術、化療、放射線療法後,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輔助醫療試辦計畫。
長庚中醫針灸科主任孫茂峰指出,在癌症領域中,中醫扮演輔助的角色,對於癌症引發的疼痛,或是化療、放療治療後的副作用,如無食慾、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下降時,中醫介入,可減緩副作用。
孫茂峰說,有些癌症病患疼痛難當,痛到想撞牆,靠嗎啡也無法止痛。但研究已經證實,使用針灸治療,可以減少嗎啡用量,協助病患止痛,提高生活品質。
或是化療之後,白血球指數偏低,遲遲無法進行下一階段化療,若是使用中醫治療,可以提升白血球指數,讓病患及早進行治療。
中西醫整合是個巨大工程,過去,中醫說這裡虛、那裡寒,西醫根本聽不懂。或是傳統中醫缺乏西醫知識,無法與西醫溝通。孫茂峰說,現代中醫師多受過西醫訓練,西醫也漸漸接受中醫原理,雙方才能合作。
目前,參與腫瘤中醫輔助醫療試辦計畫的醫院包括,台北市聯合醫院、長庚林口分院、長庚基隆分院、北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奇美柳營分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長庚高雄分院、長庚嘉義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慈濟、慈濟大林分院、慈濟台中分院、高醫中和醫院、義大、秀傳醫院。病患在上述醫院治療時,可以要求中醫前來會診。
孫茂峰說,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中醫可以對中風後復建、癌症治療副作用、小兒腦性麻痺、氣喘,達到緩解效果。
◆ 癌患看中醫》注意!中藥≠偏方
【聯合晚報╱韋麗文】 2009.04.05
罹患胰臟結腸癌第四期的陳永峻,進行化療時,「一進醫院就開始吐,吐到整個療程結束才停止。」他很幸運,他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治療,本來就是中醫的大本營,主治醫師同意讓他吃中藥緩解症狀。
希望協會大腸經俱樂部中區會長陳永峻說,他罹患胰臟結腸癌,而且發現時已經有肝轉移,必須先進行化療,待半年後才能進行肝腫瘤切除。
但是化療期間,他吐得異常猛烈,整個化療期間不斷的嘔吐,毫無食慾,整個人瘦得不成人形。他聽其他病友提到吃中藥可以緩和副作用。
他怯生生的問主治醫師,可不可以吃中藥?徵得主治醫師同意之後,陳永峻就開始自費買中藥的水藥煎煮。因為病歷在同一醫院,因此也不必擔心藥性相衝的問題。
他說,臨床上,很多病友都想要吃中藥緩解副作用,但是很多西醫會反對,甚至曾有醫師告訴病患,「那些東西有用,我的招牌讓你放在地上踩。」讓病友左右為難。但是副作用實在太難受,還是偷偷的跑去看中醫,吃中藥。
陳永峻強調,癌友要找合格中醫,絕對不吃偏方,偏方是絕對不能碰的!如今中西醫整合之後,病患就不必偷偷看中醫。健保還有給付,對病患是一大福音。
◆ 社論-菸捐調漲對政府的「新」挑戰
【本報訊】2009-04-05 工商時報
日前立法院修法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將菸品健康福利捐課徵金額從目前的10元增加至20元,預料將會造成一波菸價變動。政府提高菸捐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捐稅負擔的增加提高菸價,以達到抑制菸品消費的效果。換言之,菸捐只是政府一項「寓禁於徵」的工具而已。但是由於其中涉及菸價的變動與調整,使得政府擔心菸捐調漲造成市場價格混亂,以致法律雖然已經通過,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卻遲遲不敢公布正式的實施日期,陷入決策上的猶豫與困擾。
回顧菸捐的調漲歷史,民國95年菸捐第一次調漲後市面上出現繳納舊捐的菸品存貨亦按新菸價銷售,民眾認為這是菸商藉機謀取「不當利益」,從而引發許多交易糾紛,造成消費者權益的損害。由於民怨不斷擴大,政府遂趕緊出面解決,一方面宣布舊菸存貨不准按新價銷售,另一方面則規定菸商將已售菸品的差價利益退回給消費者,無法退回者則繳交國庫專戶保管。這種補救性的做法雖快速止住了爭議的蔓延,但整個社會已為此付出了許多成本,更是對政府公信力的一大打擊。如今再次碰到菸捐調漲,如何預先採取一些防患未然的配套措施,對國健局來講,毋寧是一項嚴厲的考驗。
其實,菸品的市場特性與其他商品並無不同。在現實社會裡,舊存貨按市場新價格銷售的例子比比皆是。民眾雖習慣於其他商品的市場調整機制,卻獨不能接受菸品舊貨按新價格銷售的事實。探其緣由,主要乃是因為民眾對廠商成本的變動金額知之甚詳所致。消費者對生產成本資訊的掌握越明確,就越有能力分辨與判斷舊存貨售價的「合理性」,當然亦會要求商品價格反映成本的不同。政府每次調漲菸捐時,都很清楚的告訴民眾每包菸的捐稅金額增加多少,廠商完全無法隱藏其新舊菸品的成本差異,故民眾在購置香菸時,自會擔心可能因買到「舊菸」而多付了「冤枉錢」。再加上民眾對於新舊菸品的辨識能力不足,無法在交易中與廠商抗衡,最後就必定會將矛頭轉至始作俑者身上,對政府產生埋怨。政府在面對此問題時,當然可以選擇推給市場去解決,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囤積套利與民怨情緒,相信很少有政府甘冒這個風險,國健局自亦不例外。
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對舊菸存貨按新捐額補課健康捐,讓所有菸品捐額成本一致,如此消費者便無須擔心被菸商「剝削」而買到低捐舊菸。惟此須配合修法,目前似乎緩不濟急,且政府對存貨資料要能確實掌控,否則便難以防止低報或匿報的流弊。由此觀之,政府或可將菸品視同一般商品,任由市場價格機制調整解決,但國健局須承擔過程中的政治風險;政府或可對舊菸存貨加徵菸捐,所有菸品一律按新價銷售,但卻因須先取得法源而曠日廢時;政府又或可強制規定舊菸品不准漲價,違者處罰並退回不當得利,但此複製95年的做法顯然無法為「受驚」過的社會所接受。因此,國健局似乎只剩採取印製或貼標籤一途可走,用幫助消費者區分菸品新舊做為短期應急之解決方法。
對國健局而言,這是一項「新」的業務,因為95年事件當時的主角是財政部而非衛生署,所以生手上路、分外緊張。其次是國健局既已決定嘗試「新」的做法,則標記防偽與重貼撕用的防弊工作一定要做好。國健局不必為標籤圖案太傷腦筋,反正其只是因應短期的需要。如果廠商願意採用印製,就直接將菸捐打在上面即可,如此做法還可為未來若再次調漲菸捐預作準備,長短問題併同解決,一石二鳥。倒是若廠商只願意黏貼標籤,則國健局應該協調財政部同時根據菸酒管理法,公告菸品包裝須增加標示「菸捐(稅)金額」,依法18個月以後自動生效實施,未來消費者只要根據菸捐金額便可輕易判斷新舊菸品,徹底解決菸捐調漲問題,一勞永逸。
至於這次應急措施造成廠商成本的增加,政府允宜給予適當補助。國健局只要能協助消費者辨識新舊菸品並全力防止可能發生的弊端,降低民眾對菸價紊亂的抱怨與被不當剝削的不滿,則這項「新」挑戰當不難巧妙地轉化為衛生署的「新」政績。
6成重症兒 經濟、醫療陷困境
* 6成重症兒 經濟、醫療陷困境
* 中醫藥、芳療... 台大整合醫學今開張
* 癌患西醫住院、中醫會診 享健保
* 預防大腸癌 50歲以上要做大腸鏡檢查
* 回響 美厭食死亡女性 應非數十萬人
◆ 6成重症兒 經濟、醫療陷困境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9.04.06
「比起其他重症兒,小舷已經算很幸運的了!」1歲8月大的小舷出生時被診斷罹患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已動過三次手術,醫生也曾搖頭,要小舷父母有心理準備,但強韌的小生命不放棄。她的父母更說,就算未來還要動刀、復健,只要小舷的情況愈來愈好,再辛苦都沒有關係。
「一人生病、全家受苦。」麥當勞兒童基金會今天公布「環境景氣對於重症病童家庭的衝擊」調查報告。結果發現,高達6成6的重症兒家庭有遠地就醫需求。進一步分析發現,有6成的重症兒家庭表示受到經濟不景氣衝擊,有人被迫放無薪假,或是遭減薪、裁員。
小舷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小舷爸爸從事水電工作,原本一個月可以賺3萬多元,但近半年來景氣不佳,幾乎沒有收入。為了賺取一家人的生活費,小舷爸爸最近花6萬元租魚塭,準備轉業養蛤蜊。
小舷出生就被診斷出罹患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成長的道路走得比其他小孩辛苦。小舷媽媽哽咽的說,剛開始很難接受,但現在已慢慢釋懷。雖然家中經濟情況不佳,連小舷最近一次動手術的1萬2000元手術費都是向親友借來了。但小舷媽媽表示,只要女兒慢慢好,手頭緊一些沒關係。
患有肺血鐵質沉積症的小錳也是努力對抗病魔。小錳肺部鐵質沉積狀況嚴重,造成呼吸困難,現年3歲半的他已做了氣切手術,氧氣筒和呼吸器刻不離身,還需要經常北中往返出入台大醫院就診。小錳爸爸說,他們不知道這個病會不會好,但唯一確定的是不會輕易放棄。
麥當勞兒童基金會執行長曹昌傑說,不景氣衝擊重症兒家庭,提供重症兒與父母住宿的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入住率達到高峰。為了幫助更多重症兒家庭,將發起「發獻愛-捐發票獻愛心」活動,希望達到每個月募100萬張發票的目標。
◆ 中醫藥、芳療... 台大整合醫學今開張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04.06
台大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今天正式開張,打破台大百年來僅提供西醫診療傳統,讓中醫藥及替代療法有機會進駐診間,並由宗教界人士提供靈性諮詢。
西方國家日漸重視「另類醫療」或「整合醫學」,台大院方表示,只要對病人有幫助,台大願意踏出第一步。台大日前已在網站公告整合醫學中心諮詢門診,患者必須於兩周前預約,初期不收費,但以台大癌症病友及慢性疼痛病友為優先,非癌症及慢性疼痛患者要等預約未滿才能遞補。
國內不少醫院設有佛堂、祈禱室等,讓有信仰人士尋求心靈慰籍,台大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更進一步請到宗惇法師「駐診」,提供佛教靈性諮詢,其他時段也有基督教人士提供諮詢。另外,還有中草藥諮詢、藝術治療、芳香療法和靈性諮詢等門診。
台大指出,目前以健康促進整合性諮詢門診預約人數最多,這一個診至少有四位專業人士,包括台大藥理學研究所教授蕭水銀、專長物理治療學的台大副教授曹昭懿及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社工室主任周玲玲等提供服務,已有多位病友預約。
由台大內科主治醫師蔡兆勳駐診的「中草藥」諮詢,詢問民眾也不少,台大整合醫學中心主任余家利表示,蔡兆勳是家醫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有中醫師資格,很適合解答對中草藥有疑惑的病友。不過,台大也強調,該中草藥諮詢並非中醫門診,所以不會開立醫囑處方給病人。
而原訂開設的針灸及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的藥膳養生,後來都未開診。余家利說,因邀請開診醫師時間配合等因素,目前暫時不開診。另外,原由台大教授溫振源要開的太極拳和氣功,現在只保留太極拳。
◆ 癌患西醫住院、中醫會診 享健保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09.04.06
癌症患者接受化、放療後不適,也可透過中醫會診降低副作用,且是健保給付。中央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經理沈茂庭昨(五)日指出,西醫住院中醫會診是個試辦計畫,早先從中風後復健,由西醫主治,再合併中醫治療,衍生到去年新增納入癌症加入試辦,該試辦每年約花8500萬。
中央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經理沈茂庭指出,西醫住院、中醫會診計劃其實已試辦2-3年,一開始先從長庚醫院、北市聯合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2-3家醫院率先加入試辦,西醫住院中醫會診項目也從氣喘、中風後復健,逐漸新增納入癌症。
經理沈茂庭說,過去每年約有8500萬的經費,但今年則有上億的費用,但他坦言,不是每個氣喘、中風後復健或癌症患者都能無條件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受試者會有一定條件限制,需交由中醫師評估,認定可能有效才會收治,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該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權利;加上不是每家醫院都有加入試辦,且因經費有限,一個醫院有固定限定的名額,不是人人都能做。
沈茂庭舉例說,以中風後復健患者為例,治療以西醫為主,並合併中醫針灸治療,期增加復健效果;至於癌症患者的治療副作用,亦可透過中醫介入,減輕化、放療後的副作用,疼痛。
◆ 預防大腸癌 50歲以上要做大腸鏡檢查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09.04.06
結直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近幾個月大腸鏡健檢個案,發現每5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由於8成的結直腸癌是由大腸息肉衍生而來,醫生呼籲50歲以上民眾,最好能作一次大腸鏡檢查。
北醫附設醫院的前任和現任院長潘憲、吳志雄,都是這兩年第一次作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大腸息肉,而且立即切除。兩人今天共同呼籲民眾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北醫健康管理中心新完成最近幾個月完成626例大腸鏡健檢個案,發現高達93%的受檢民眾有痔瘡,21%有大腸息肉,也就是受檢者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大腸息肉。
該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森德說,結直腸癌就是俗稱的大腸癌,痔瘡和大腸癌沒有因果關係,但高達八成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成的。雖然大腸息肉大多數是良性,但早期發現,有助於提早預防和追蹤治療。
吳志雄去年5月第一次作大腸鏡檢查,就發現超過2 公分的大腸息肉,並立即切除;行醫師近40年的前院長、胃腸肝膽科教授潘憲,則是兩年前第一次作大腸鏡時,發現3公分的大腸息肉,並予以切除。
潘憲說,他過去因為工作太忙,加上飲食正常、也沒有特別症狀,年近65歲從來都沒作過大腸鏡檢查。因為太太一直有排便困擾,前年他為了鼓勵太太作大腸鏡檢查,於是自己也一起檢查,沒想到太太檢查結果正常,反倒是他被檢查出有大腸息肉,其中一個還有3公分大。
王森德強調,衛生署目前補助年滿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可以作一次免費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提早篩檢民眾是否有大腸癌。如果民眾經濟許可,建議50歲以上,「至少作一次大腸鏡」,之後5到10年再作一次檢查。
如果檢查出有大腸息肉症,或是家族成員有大腸癌病史,務必每一到三年追蹤檢查一次,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遠離大腸癌。
◆ 回響 美厭食死亡女性 應非數十萬人
■周自翔/台灣大學物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2009-04-06 中國時報
四月四日時論廣場台大外文系張小虹教授的「暴食症的春天 美人與白骨」,文中敘述的「雖然以美國為例,每年仍有數十萬女性死於厭食症」,並不符事實。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出版之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五十六期文章,由Hsiang-Ching Kung博士等撰寫之「Deaths:Final Data for 2005」中,記載了一些重要數據。二○○五年美國全年死亡人口總數約為二四四.八萬人,其中女性總數約一二四萬人,十五歲至三十九歲女性約為三.二八萬人。
若美國每年有數十萬女性死於厭食症為真,姑且算二十萬人好了,會出現以下可怕的數據:一、每六名死亡女性中,就有一名死於厭食症;二、因厭食症死亡之女性總數為年輕女性死亡總數的六倍;三、如果用美國女性人口一.五億人來除,則每十萬女性因厭食症的死亡率約為一四○人,而每十萬美國住民意外死亡率為三十九.七人、糖尿病為二十五.三人。這樣誇張的數據代表非常嚴重的社會與健康問題,以上數字顯然不合理。
事實上該單位做過相關統計,二○○五年因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為主因或間接造成死亡的總數為一三四人。那數十萬女性是從哪來的?根據該單位之國家健康營養檢驗追蹤調查,二○○三至二○○六年間,每年約有二十二.一三萬美國人因飲食疾患向門診求助,或許是這個數字的出處吧?無論如何,我們對於這些數字應更謹慎對待。
醫療糾紛將可申訴 大腸鏡檢驗暴增
* 醫療糾紛 將可上網申訴
* 怕癌症找上門 大腸鏡檢驗暴增
* 大腸鏡檢驗》無痛檢查 有麻醉風險
* 大腸鏡污染 美萬餘退伍軍人有感染愛滋疑慮
* 今年腸病毒尚未高峰 死亡及重症已11人
◆ 醫療糾紛 將可上網申訴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4.07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昨天通過主決議,要求衛生署六個月內設置醫療紛爭申訴網站及專線,接受民眾醫療糾紛申訴,保障病人權益。
衛生署長葉金川承諾,年底前將提出醫療傷害救濟制度,一旦發生預期以外的醫療行為不良結果,民眾有機會獲得補償,衛生署目前傾向朝不論醫師有、無過失,一律給予補償的方向規畫。
立院昨天審查通過,未來醫師、醫療院所給病人藥物時,藥袋上須強制標示作用或適應症、警語、副作用及調劑者姓名等。
◆ 怕癌症找上門 大腸鏡檢驗暴增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04.07
害怕得大腸癌,最近上醫院檢查的人愈來愈多。醫師提醒,年過五十歲和有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
「我想做大腸鏡檢查,要排多久才輪得到?」自衛生署公布大腸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醫院大腸直腸科門診人數暴增,大腸鏡成了熱門檢驗項目。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說,不少兩三年前被檢出糞便潛血陽性的患者,原本未回診,最近紛紛回醫院報到,而且希望愈早做大腸鏡愈好。
邱瀚模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病例中,約三成可能是大腸癌,但若超過五十歲、糞便潛血陽性,或糞便潛血檢查一次陰性、一次陽性者,都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確認。
北醫健檢中心則統計,近幾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六百多名民眾,發現有三例大腸癌,患者年齡都超過五十歲;另外,每五個受檢者,就有一人有大腸息肉,男多於女。
有人一聽到有大腸息肉,就擔心是不是癌症?張君照表示,大腸息肉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性息肉,腺性息肉變成癌症的機率較大,超過八成的大腸癌與腺性息肉有關,另外,腺性息肉愈大,愈有可能變成癌症,如超過三公分,會有兩到三成機會轉成大腸癌。
書田診所主任醫師胡煒明指出,增生型息肉通常較小且平滑,像山丘狀,腺性息肉則像乳頭狀,常比較大;但如果是較大的增生形息肉或較小的腺性息肉,檢查時容易令人混淆,不易診斷出來。
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森德說,有息肉不必驚慌,但最好徵詢醫師,依據息肉大小、細胞形態、過去病史與家族史,規畫後續追蹤。
他也提醒,家族中若有一位一等親是大腸癌患者,則罹病率是一般人二到四倍;若兩位一等親是大腸癌患者,罹病率更提高到一般人的三到六倍,最好提前四十歲就做檢查。
◆ 大腸鏡檢驗》無痛檢查 有麻醉風險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04.07
怕痛,不少人選擇先麻醉再做無痛大腸鏡檢和乙狀結腸鏡,但醫師強調,無痛鏡檢要面臨麻醉風險,而乙狀結腸鏡無法一窺大腸全貌。
目前大腸癌篩選,坊間多以糞便潛血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為套裝組合,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說,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報告,若只做這兩種檢查,仍有兩成五患者無法發現罹患的大腸癌。
張君照指出,這是因一部分大腸癌發生位置,是在右側大腸(包括升結腸及盲腸),而乙狀結腸鏡檢查無法深入此處。日本國立癌症中心也報告,近年右側大腸癌發生率也有增加情形,若要做大腸鏡篩檢,以全大腸鏡為宜。
張君照表示,無痛大腸鏡檢查,患者也可能因此不會反應疼痛,相對增加腸穿孔風險,而年長者也需擔心麻醉會抑制心肺功能。
過去也曾有民眾做大腸鏡後,發生急性大腸炎的病例。張君照指出,做大腸鏡前,應徹底清腸,將殘留的糞便完全清除,做大腸鏡比較不會痛。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說,無痛及傳統大腸鏡檢查,對有經驗的醫師差異不大,但如因容易焦慮,或腹部曾開刀有沾黏的人,會建議選擇無痛大腸鏡。
※ 等藥丸型攝影機上市吧。
◆ 大腸鏡污染 美萬餘退伍軍人有感染愛滋疑慮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09-04-07
美國一位退伍軍人疑似被污染的醫檢設備,傳染愛滋病毒,之前,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曾接獲16起疑似污染醫療儀器傳播肝炎的案例通報,愛滋病則未曾有過,不過,官員說,這十多起病例和污染儀器之間是否確有關係,還要調查。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幾個月前,通知一萬多名曾經接受過大腸鏡檢查的退伍軍人去驗血,因為它們發現田納西和邁阿密兩家退伍軍人醫院的大腸鏡檢查儀器,以及喬治亞的奧古斯塔退伍軍人醫院,用於耳鼻喉檢查的內視鏡,因為消毒不完全,有傳播愛滋病毒之虞。
目前為止,有感染疑慮的一萬多名退伍軍人當中,只有三分之一完成驗血,其中有五個人被驗出B型肝炎,11個人有C型肝炎,唯一的一起愛滋病例當初是在哪家醫院做的檢查,當局沒有透露。
退伍軍人部還在嘗試和其餘沒有回應的病患連絡。據報導,三家有傳播愛滋病毒之虞的退伍軍人醫院,使用的是Olympus美國廠生產的內視鏡,因為輔助水管消毒不完全,病患有可能接觸到其他人的體液。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宣稱已經對全美所有退伍軍人醫院,完成檢查和安全訓練,類似的問題不會再發生。
◆ 今年腸病毒尚未高峰 死亡及重症已11人
中央社 2009.04.07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今年迄今有11個腸病毒重症,多數在中南部,其中1人死亡,成為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病例,提醒雲嘉南民眾要提高警覺。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死亡病例是雲林縣2歲5個月大的小男孩,從感染腸病毒71型發病到4月5日死於併發腦炎、肺水腫,只有6天。
經疫調追蹤,男童家中三代同堂有6人,男童的5歲哥哥曾感染腸病毒的手足口症,已經痊癒,哥哥在嘉義讀幼稚園,園方已全面消毒環境及全員天天量體溫,沒有其他幼兒出現感染症狀。
施文儀說,今年以來的8男3女共11個腸病毒重症病例,都是感染71型,嘉義縣市佔4例,雲林的1例即死亡案例,疫情並沒有嚴重或提早的現象,但疫情尚未進入高峰期,即有病童死亡,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計算食物熱量手掌當工具 WHO離我更近
* 計算食物熱量 手掌當工具
* 香菜》入湯熱熱喝 緩解初期感冒
* 不舉? 小心腦中風
* IHR達陣 WHO離我更近
◆ 計算食物熱量 手掌當工具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09.04.08
用手掌就能測量食物熱量!奇美醫院營養科最近編寫「如何做個營養精算師」的衛教手冊,教大家利用自己的手掌及身邊能輕易拿到的免洗湯匙、碗等,輕鬆計算每日進食份量。
奇美營養科組長涂美瑜表示,過去測量食物份量,多使用磅秤、尺等工具,病人往往會覺得工具取得不便,不久後就放棄使用。
營養師邱敏甄表示,例如過去教病人每天吃的肉類份量,除了以工具測量外,較方便的是「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大小算1份」,但每個人手伸出來的3根指頭大小差很多,份量往往無法正確掌握。
而目前不只是包括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須重視飲食份量,現代人吃肉類太多、蔬果卻太少,造成許多疾病;為了達了每日五蔬果,每個人也都應該重視自己到底吃進哪些東西到肚子裡。
奇美編寫的手冊,以簡單方式計算食物份量與熱量,邱敏甄表示,手掌就是最好的工具,手冊有不同大小手掌的圖型,比比看就知道自己的手是3兩手、4兩手或5兩手,3兩手的人約占手掌1/3大小的肉就算是1份,4兩手就是1/4,5兩手是1/5,每1份熱量約75大卡。
手冊也指導如何計算每天應吃的熱量,而依不同的熱量,每種食物的份量也不同,就能輕易算出自己該吃些什麼,不會發胖又健康;手冊在醫院營養科販售,每本200元。
◆ 香菜》入湯熱熱喝 緩解初期感冒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8296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2009/04/08
香菜又名芫荽、胡荽、香荽。在菜肴裡,大多是小配角,裝飾之餘,還能去腥、增添香氣。
在台灣,不管是肉圓、筒仔米糕、粽子等各式小吃,或是貢丸湯、蘿蔔湯、肉羹湯裡,都能瞧見切碎的香菜蹤影。
助發汗透疹 利血液循環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香菜傳入中國,是漢朝時張遷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因此,在古代,香菜也稱胡荽。唐朝《食療本草》、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裡,都有關於香菜的記載。
香菜性溫、味辛,對肺、脾有幫助,在麻疹、水痘快要發疹卻還沒發出來時,吃一些香菜,有助於發汗透疹,讓疹子可以順利發出來。
香菜有特殊香氣,加上味辛,可以理氣,讓血液循環更好。胃口不好,胃腸容易脹氣的人,也可以吃一點香菜,增進食欲。
解頭昏腦鈍 用量不能少
坊間相信相傳,香菜可以調養初期感冒。主要是因為香菜能幫助血液循環,緩解感冒初期的頭痛,或頭昏昏、腦鈍鈍的症狀。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在熱粥裡撒一些碎香菜,或在蘿蔔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跟薑,熱熱地喝,一方面幫助發汗,也能順道補充能量。
不過,要調理感冒,緩解頭痛,香菜的用量可不能太少,大約要放3到5公克。此外,因為香菜裡的精油成分,遇熱後極易遭破壞,拿香菜熬湯後飲用是沒效的。
吃中藥補身 香菜宜避免
雖然香菜有上述好處,但吃十全大補湯等中藥方劑顧身體的人,最好暫時不要吃香菜,以免香菜抑制、破解藥材的效果。
有狐臭、腳臭困擾的人,因香菜能刺激發汗,汗臭可能讓狐臭、腳臭味更難聞,最好少吃一點。有潰瘍、長膿瘡的人最好也別食用。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不舉? 小心腦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9.04.08
「小頭不硬,大頭不保。」泌尿科醫師提醒成年男性,如果已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就要留意心臟血管的健康狀況,及早防範,免得併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腦中風。
「小頭指的是龜頭。」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表示,陰莖的動脈血管和心臟類似,都沒有側支循環,就像是一條通到底的封閉型高速公路,一旦塞住了,沒有替代道路可走,後果可想而知。
所幸,陰莖動脈的直徑約1~2毫米,只有心臟冠狀動脈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出現狹窄或硬化時,通常比較容易出現症狀,因此可當成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標。
簡邦平指出,勃起功能障礙的「鳥不起」,就是偵測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的最佳指標。青壯年男性出現陽萎或不舉時,千萬別只顧垂頭喪氣,反應趁此機會就醫檢查,及早找出問題。不久前,他就看到一名40歲的未婚工程師,一再抱怨最近和女朋友親熱時,常力不從心,沒兩三下就完事了,搞得兩人「性」趣全無。經抽血檢查發現,這位工程師膽固醇高得離譜,陰莖動脈及心血管都明顯狹窄,陰莖海棉體得不到充分血流供應,當然「鳥不起」。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日前看到一名年紀更小的病例,只有30歲左右,也是勃起功能障礙來就診,抽血檢查赫然發現,病人血糖值竟已飆高到每百毫升血液300毫克以上,陰莖動脈受損,難怪「小頭」軟趴趴的,硬不起來。
如果壓力大增,努力工作之餘,運動量減少,飲食也不正常,如果還有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血脂、血糖及血壓就悄悄往上升,導致血管狹窄及硬化。
黃世聰舉國外研究指出,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若完全不在意此事,7年後有5%會出現心血管疾病,比正常男性高出兩、三倍。
◆ IHR達陣 WHO離我更近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4.08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昨晚表示,疾管局已取得「國際衛生條例」(IHR)的公衛事件資訊平台密碼,完成參與世衛組織(WHO)IHR的程序。
施文儀說,獲准加入IHR,取得公衛事件資訊平台密碼後,透過這平台,WHO可以直接跟台灣指定窗口連繫,不必再透過大陸,能在第一時間取得國際重大疫情,台灣已正式納入全球防疫體系。
台灣十二度叩關世界衛生大會(WHA)失敗,隨著兩岸關係解凍,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一月十三日來函,同意讓台灣加入IHR運作。加入IHR運作後,台灣跟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距離愈來愈近,五月於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中,台灣將再度叩關,希望成功申請為世衛組織觀察員。
在台灣取得IHR密碼後,立即參與運作。日前WHO已第一次透過平台直接溝通,施文儀說,WHO詢問的是一起病理解剖個案,解剖結果證實與疫情無關。疾管局說,未來台灣若發生國際公衛緊急事件,像SARS、禽流感時,WHO也可直接派遣專家協助。
IHR於○五年五月在第五十八屆世界衛生大會修正通過,○七年六月十五日生效,台灣在修訂過程中就積極推動,在條文中納入「普世適用」原則,為台灣日後參與的法律後盾。
我曾於二○○六及二○○七年兩度去函WHO,要求被納入,均未獲正面回應,直到今年一月接獲WHO來函,同意接納台灣加入IHR運作。
專家指出,取得公衛資訊事件平台的密碼後,台灣已實質達成了參與IHR的要件,正式納入運作體系,對台灣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具重大意義。
從器官移植存活率排行到早「洩」桃花
* 換心肝腎存活率 醫院排行出爐
* 坐月子忙減肥 影響身體復原
* 平衡孕婦體內荷爾蒙 能防早產
* 神奇噴劑 嘿咻持久6倍
* 『桃花癲』發病 導致性慾大增
◆ 換心肝腎存活率 醫院排行出爐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04-09 中國時報
國內器官移植存活率,那家醫院成績最好?中央健保局八日公布十年來器官移植各醫院存活率排行榜,換心、換腎、換肝第一名分別由振興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長庚勝出。健保局醫審暨藥材小組組長曾玟富指出,國內器官移植技術已非常純熟,存活率與先進國家相當,肝臟移植存活率甚至比美國高。
健保局建議民眾,選擇品質好、執行案例多的醫院參考。健保局統計一九九七到二○○七年,健保給付的三八七五件器官移植案件,心臟移植六二三例,腎臟移植二○五四例,肝臟移植一一一九例,肺臟移植七九例。
病人手術後五年存活率,換心平均為六九%,換腎九三%,換肝八十%,換肺廿四%。
各醫院器官移植存活率排行榜上,換心病人術後三年存活率以振興醫院的七九%居首,其次是林口長庚、三總、台大、台北榮總。
振興、高雄長庚、台大勝出
高雄長庚以九一%存活率在換肝方面奪冠,其次是三總、台大、成大、彰基、中國附醫、中榮、林口長庚、北榮、慈濟。
換腎五年存活率以台大醫院九六%最高,其他依次是高榮、中榮、大林慈濟、奇美、北榮、中國附醫、高雄長庚、林口長庚、成大。
肝臟移植存活率 比美國高
換心排名第一的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認為,七成九的三年存活率還需要加油,他的前一百例換心第三年存活率達八成五以上。現在國內器官分配有問題,病情穩定的病人等不到心臟,才使成功率比往年低。
肝臟移植存活率排名第一的高雄長庚院長陳肇隆表示,高雄長庚的成績受國際肯定,近年已有上百位各國醫師來台受訓,不少病患從美、日等國跨海專程來台就醫。
器官移植 年耗健保五.四億
台大腎臟移植醫療團隊則對腎臟移植存活率奪冠相當低調,表示做得越多,就需戒慎恐懼,妥善照顧好每一個病患。
器官移植花費相當可觀,光是九十六年,健保就支付五億四千多萬元,肝臟移植最昂貴,平均每人給付一四五萬元,心臟和肺臟移植每件平均上百萬元,腎臟移植每例給付卅六萬。
◆ 坐月子忙減肥 影響身體復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4.09
女性產後坐月子期間,不用急於減重瘦身,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應先將身體調養完全,並注意熱量的攝取即可,才不會影響身體的復原情形;若採取錯誤減肥法,造成營養失衡,影響哺乳。
陳玫妃醫師指出,懷孕期間所增加的體重是經過10個月的累積下來的,所以不宜採取過於激烈的減重方法,以至於影響身體的健康,特別是有哺乳的媽媽,更不可因為錯誤的瘦身方法,造成乳汁營養不足,有礙於寶寶的成長發育。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多少較為適當?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一般而言,懷孕第一期體重勿超過3公斤,第二第三期勿超過4.5公斤,如果在懷孕期間可以適度的控制體重,讓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的體重數字保持在10~14公斤之內,產後瘦身就不會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人在懷孕期間往往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即使生產後減去寶寶和胎盤約5、6公斤的重量,身上仍有10~20公斤以上的贅肉。
醫師指出,懷孕期間,攝取均衡的營養和維持適當的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減少產後身的難度,還可以避免妊娠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併發症的發生,並讓生產的過程更順利。
※ 已有研究指出熱量過多反而對母親與胎兒不好。
◆ 平衡孕婦體內荷爾蒙 能防早產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09.04.09
孕婦體內荷爾蒙平衡,能預防早產危機。據澳洲最新研究指出,兩種不同種類的雌激素與位於胎盤的皮質釋放激素交互作用,能讓身體產生生產反應。這項發現可以更有效率地治療、預防孕婦早產。
澳洲約翰航特醫院的羅傑史密斯醫師解釋,雌激素種類當中,雌二醇、雌三醇決定產婦產程。當雌二醇、雌三醇濃度相當的時候,孕婦暫時不會生產,但一旦兩種雌激素濃度不平衡,孕婦就會開始出現生產反應。
史密斯醫師指出,過去研究發現,在胎盤有一種稱為皮質釋放激素(CRH)的荷爾蒙,在婦女懷孕期間,皮質釋放激素快速增加,到了生產之時,孕婦體內的皮質釋放激素濃度到達巔峰。孕婦早產時,皮質釋放激素就會提前增多,相反地,當分娩時間延遲,皮質釋放激素便延後分泌。皮質釋放激素控制著產程長短。
研究發現,孕婦生產前一周,其血液中的皮質釋放激素濃度和雌三醇濃度高低大有關聯。研究人員經分析後作出結論:皮質釋放激素會促進雌三醇的分泌。
研究人員解釋,皮質釋放激素會促使胎盤分泌類固醇類荷爾蒙,進而讓雌三醇濃度高過雌二醇,因此皮質釋放激素可能就是觸發生產反應的媒介。未來也許可以檢測雌二醇、雌三醇比例,以便精準預測預產期。或者也可以透過調整雌二醇、雌三醇比例將生產過程提前或延遲。
◆ 神奇噴劑 嘿咻持久6倍
自由時報 2009.04.0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專家估計,多達四成男性都有早洩的性功能障礙,最近英國一個研究小組聲稱研發了一種可延長男性性交時間六倍之多的「持久」噴劑,期能為早洩男帶來更滿意的性福生活。
由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皇家維多利亞醫院研發的「PSD502」噴劑含有局部麻醉劑,可有效預防早洩、延後射精時間,預計幾年後便可上市。
研究人員發表在四月號《英國國際泌尿學研究》期刊的報告中說,PSD502噴劑一次用量含有七.五毫克的利多卡因(lidocaine)和二.五毫克的丙胺卡因(prilocaine),性交前五分鐘使用,平均可延長男人做愛時間六.三倍。
研究人員將三百名早洩男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的二百人使用PSD502,另外一百人則是安慰劑組。
讓早洩男更有擋頭
研究發現,研究對象的性高潮時間本來平均只短短三十六秒,但治療組在陰莖上噴了PSD502後,時間延長至三.八分鐘;安慰劑組則在心理作用的幫助下,射精延遲至一分鐘出頭。換言之,治療組的表現實質上改善了六.三倍,安慰劑組只改善了一.七倍。測試過後,治療組有九成人能在插入後至少一分鐘才射精,安慰劑組只有五十四%的人能撐過一分鐘。
延後射精時間增至兩分鐘或以上的,兩組比例分別為七十四%和二十二%。測試結束三個月後,治療組有六十二%的人形容自己的性高潮「良好」和「非常好」。
※ 相關報導:
* Premature Ejaculation Spray Enables Men To Last Six Times Longer After Penetration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9/04/090406073541.htm
◆ 『桃花癲』發病 導致性慾大增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254
優活健康網 2009/04/08
羅東博愛醫院最近發現,隨著春天的腳步接近,氣候變化不定,因為精神疾病前來求診的病患也明顯增多。精神科黃鈞蔚醫師提醒民眾,春天,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同時也是『桃花癲』發病高峰期,患者及家屬都應該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相關病症應及早就醫,尋求協助。
在臨床上,黃醫師就曾遇過打扮的花枝招展,塗上大紅色的腮紅與口紅的『桃花癲』患者,走進診間,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對醫師毛手毛腳,完全不受控制;也有病患因為『桃花癲』發作,不斷的出門或上網尋求一夜情的對象。黃鈞蔚醫師指出,『桃花癲』其實就是我們常聽的精神疾病--『躁鬱症』。由於20%-30%的躁鬱症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性慾會大增,好交朋友,對異性來者不拒等症狀,正好跟「桃花」特質不謀而合,因此,『躁鬱症』才會有『桃花癲』這樣的別名。
黃鈞蔚醫師進一步表示,『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的精神疾病,患者會有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與過度低落的症狀。而『桃花癲』就是患者在躁期的表現。在這個時期患者會有情緒高昂、多話、自大;睡眠需求減少;計劃變多,開始規劃許多事情等特徵。每一位病患在躁期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約有20-30%的躁鬱症患者會出現性慾大增的情況,也有50%的患者會出現無法自制的購物衝動。由於大部分的躁鬱症患者在鬱期不太容易被發現,因此,許多患者都是在躁期發病時,被家屬強制送醫。
事實上,約有70%的『躁鬱症』可獲得完全的控制,只要定期接受治療,都能有很好的療效。黃醫師提醒民眾,躁期有許多的症狀包括有情緒過度興奮、愉悅、睡覺減少、到處亂跑、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或具超能力、話多、滔滔不絕地大談不切實際的事、易與人起衝突、易怒、不斷招惹事端、干擾或破壞的行為、甚至攻擊別人。家屬如果發現朋友或友人有上述的症狀,可立即到精神科門診求助評估,以免延誤病情。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拔呼吸器腦殘娃活過來 女人的性感之鑰
* 10歲女童鬧自殺 爸媽不當回事
* 拔掉呼吸器 腦殘娃活過來
* 新生兒接觸奈丸 引發急性溶血
* 糖尿病患 可適度補充菇類
* 女人站著尿尿 輔助杯開賣
* 陰蒂 女人的性感之鑰
* 登革熱蠢動 屏縣民當心
◆ 10歲女童鬧自殺 爸媽不當回事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09-04-10 中國時報
小孩鬧自殺,小心玩真的!一名十歲女童在家以衣架上吊,親友發現後帶她就醫,心理師發現女童父母感情不睦經常吵架,還常遷怒她和妹妹,讓她怕得想去死,建議父母和女童一起做家庭心理諮商,無奈爸媽不當一回事,就此不再回診。
澄清醫院身心科心理師譚利光,最近透過院內刊物及精神科醫學會刊物,提醒民眾重視小孩自殺問題,不要以為小朋友鬧自殺是鬧著玩的,忽視兒童背後無助的心聲。
經常被遷怒 怕得以衣架上吊
譚利光指出,日前一名十歲女童由阿公帶來就醫,阿公說,女童在家以衣架上吊自殺未遂,父母親發現她脖子勒痕,請阿公帶她就醫,經過協談發現,女童自幼由阿公阿媽扶養,直到八歲入學後被父母帶回,因為教養落差讓她適應不良。
父母管教嚴厲,且感情不睦,經常吵架,還經常遷怒她和妹妹,每一回只要父母發脾氣,她就相當恐懼,甚至想要放棄生命,才會企圖上吊自殺。
逕罵她胡鬧 拒絕陪女兒回診
譚利光發現女童小小年紀,內心卻相當無助與不快樂,他試著開導她「父母吵架,不是你的錯」,要她一發現氣氛不對,不妨轉換環境,遠離風暴;也建議阿公,下回回診時,請爸媽一起來做家庭諮商,沒想到父母親不當一回事,只是責罵女童「十歲就學人鬧自殺」。
開業精神科醫師徐宏銘指出,兒童自殺多半有跡可尋,大多數被解讀為弄假成真,忽略了小朋友是真的想死,只是從電視或是其他媒體學到方法去死。
譚利光說,企圖自殺的孩童,不會主動表達問題,但多少會釋放出自殺線索,如在日記或是作文中出現自殺相關文字,口語威脅要去死,功課退步、逃學、打架、偷東西等偏差行為,都是警訊。徐宏銘建議,家長或師長發現異狀,應立即採取預防措施,最好轉介心理專業人員進行輔導。
◆ 拔掉呼吸器 腦殘娃活過來
【聯合報╱國際中心/法新社渥太華8日電】 2009.04.10
加拿大一個腦部畸形女嬰的父母同意放棄自己的孩子,捐出她的心臟去救另一病童。卻沒想到維生系統才剛拔掉,醫師就宣布女嬰已開始自行呼吸,令女嬰的父母難以置信,也讓兩個家庭都陷入新的困境。
醫生說,兩個月大的凱莉‧華里斯(Kaylee Wallace)天生腦部變形,若無醫療協助,應該無法自行呼吸。
凱莉住在「多倫多病童醫院」,她的父母獲悉同院另一嬰兒身罹重症後,決定捐出凱莉的心臟給這個嬰兒。不料院方發現,不同於醫生原先的診斷,凱莉已可自行呼吸,而且情況穩定,不再列為器官捐贈候選人。
醫師萊特告訴加拿大公共電視台(CBC):「這對兩個家庭而言,顯然都很不幸,兩家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凱莉的父親華里斯告訴記者,他原已打算放棄孩子,新的診斷出來以後,他又不拿不定主意了。他說:「留不住我們的孩子沒關係,我能體諒,但是我不想讓兩個孩子都保不住。」
萊特醫生說,原本要接受凱莉心臟的新生兒剛滿月,目前情況穩定。
◆ 新生兒接觸奈丸 引發急性溶血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09.04.10
出生1周男嬰接觸奈丸,竟引發急性溶血,日後可能出現發展遲緩,需進一步追蹤。北市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玉娟昨日指出,男嬰的家庭早在迎接新生命前便清了家中的奈丸,不料孩子接觸到殘留的揮發物,仍出問題。
林玉娟醫師表示,該男嬰是嚴重的蠶豆症患者,而接觸奈丸正是蠶豆症的禁忌之一,該男嬰到家時接觸到奈丸揮發物後全身發黃,家長緊急帶他回診。
小小奈丸的殺傷力如此大,令家長訝異。林玉娟表示,奈丸常被稱為樟腦丸,這根本是錯用名稱,奈丸為石油或煤焦油提煉的揮發性有毒物質,並非提煉自樟樹,真正的天然樟腦丸無如此的毒性,但因價格貴,才以奈丸魚目混珠。
統計顯示,台灣每百名新生兒中就有3名患蠶豆症,屬於遺傳疾病,客家人發生率較高,男嬰患病程度往往比女嬰嚴重。
患者紅血球由於缺乏酵素,血球本身抗氧化能力不佳,如接觸化學物質(如奈丸,Naphthalene等)、藥物、感染,紅血球就會破裂崩解(溶血);除了造成貧血,釋出的血色素也會轉化成間接型膽色素。
醫師指出,新生兒紅血球總數較成人多,肝臟功能不成熟,所以急性溶血會造成大量間接型膽色素沉積於體內;嚴重時造成中樞神經病變,造成嬰兒日後發展遲緩、語言動作障礙、聽力受損、癲癇等後遺症。
醫師因而提醒,清除後若仍「聞得到」奈丸的臭味,代表奈丸成分還存在於環境中,就算沒有蠶豆症的一般民眾也不宜接觸;尤其新生兒遺傳疾病篩檢結果出來前(出生後約2~3周才有報告),嚴禁接觸蠶豆、奈丸,連聞到都不行。
◆ 糖尿病患 可適度補充菇類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09.04.10 自由時報
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肝臟、肉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部分素食者擔心攝取不足。醫師指出,香菇、洋菇類等蕈類食物,也含有不少維他命B12。不吃奶蛋的素食民眾,若擔心維他命B12不足,不妨適度吃些菇類食物。
家醫科醫師熊仲川指出,正常狀況下,一般人並不會缺乏維他命B12。因為大腸內的細菌可以幫助製造B12。只有某些特別狀況和因素,像是濫用抗生素、或是胃幽門附近經手術切除或是全素者,或是部份服用第一線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的患者,比較可能出現B12低下的問題。
熊仲川解釋,Metformin是常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由於它會抑制維生素B12在腸胃的吸收,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現B12不足的問題。因此,患者不妨從飲食上適度補足。
但由於維他命B12主要的來源為動物性食物,一般素食者除可透過奶、蛋提高維他命B12的攝取外,全素者可多吃香菇、草菇等蕈類食物。此外,包括紫色、深色蔬果,也一樣含有維他命B12。
此外,腸道內益生菌可以幫忙製造B12,適度補充益生菌也有幫助。
不過,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芝認為,雖然菇類確實含有維他命B12,但比起奶蛋類食物或動物性食物,含量還是相對少。對於有缺乏維他命B12問題的人,光吃菇類食物可能要吃很多才能達到所需標準。
長庚醫院臨床藥師則指出,B12缺乏雖然是Metformin的副作用,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有這個問題。因為一般人可以從膳食中獲取足夠的B12。
◆ 女人站著尿尿 輔助杯開賣
自由時報 2009.04.10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樣站著「方便」!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解決女性登山客在野外小便的問題,去年研發「多功能尿斗」,今年初開賣。玉管處認為,除可用在登山、露營時,外出塞車也不用再憋尿,甚至因膝蓋疼痛、無法蹲坐馬桶者也同樣適用。
玉山一個月賣出十餘個
女廁數量和空間長期不足,使得廁所前經常大排長龍,而且環境髒亂,女性朋友也擔心馬桶衛生問題,有不少人乾脆站在坐式馬桶上,避免直接接觸馬桶;如果到郊外爬山、露營更麻煩,只能憋尿,也容易憋出病來,若真的忍不住,躲在草叢,恐怕曝光,還會有蚊蟲咬屁股。
玉管處員工消費合作社經理江秀真在國外登山時,發現國外女山友小便時,並沒有蹲在草叢裡,反而都站著尿尿,詢問後才知道是使用特殊設備,江秀真回國後與廠商合作,經過六個月的改良,設計出適合台灣人尺寸的產品。
一開始好笑 用了很自然
使用過三、四次的合作社工作人員汪真鈺說,尿斗可直接套接寶特瓶、塑膠袋,使用尿斗時,直接貼近女性的大陰唇即可,只要貼緊,尿液就不會漏出,尿斗的小管子設計等於代替男性陰莖功能,角度略微傾斜即可。而且女性只要撥開內褲,外褲也不必全脫,跟男性如廁時差不多。
一位使用過的女登山客就說:「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一開始覺得很好笑,用了以後,才發現一切是這麼自然。」
售價一個一百五十元
汪真鈺表示,客人看到尿斗都很好奇,合作社也會特別向登山女性介紹此產品,接受度還算高。一支尿斗成本約一百元,定價為一百五十元,目前僅玉管處合作社有賣,一個月約賣出一、二十支。
事實上,三年多前台大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女學生曾發起「姊姊妹妹站起來」女生站著尿尿體驗活動,當時則提供體驗的女學生紙型「小便器」。
如廁空間不足 問題癥結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指出,男女的身體構造不同,「方便」習慣也不一樣,男人在「情急之下」可隨意小解,女人基於隱私必須忍耐,即使未來可以站著尿,恐也會引來異樣眼光。女性使用輔助工具小便,或可暫時解決憋尿的健康問題,但對廁所空間不足與安全焦慮仍存在,玉管處應真正改善女山友如廁問題,不是光用尿斗就可解決。
◆ 陰蒂 女人的性感之鑰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8297
【元氣周報/文/譚興;資料來源/賴宗炫醫師、《海蒂報告》、《嗨!克莉特絲》】 2009/04/10
故事從一段發生在國外的邂逅談起,有人上網分享朋友的驚奇豔遇。朋友有機會和一位拉丁美洲裔美女共度良宵,一時天雷勾動地火,正當發展到最期待的步驟之際,他忽然發現,眼前這位奶大腰細的俏妞,陰蒂長度竟然比他過去看過的都長,「大約有5到6公分呢!」
艷遇女主角 竟有6公分
剎時,當事人滿腔欲火化為滿頭疑惑,顧不得艷遇得來不易,草草收場。接下來當然就是,謝謝再聯絡!回到住處,當事人愈想愈不對,那是陰蒂嗎?男人要是稍微短一些,豈不是連女人都比不過?
他忍不住上網查,女人的陰蒂,到底有多大?網海浩瀚,但無法解答他的疑惑。倒是朋友把他的經驗PO上網後,眾網友們嘖嘖驚嘆!有人懷疑:「應該是碰上傳說中的雙性人吧!」有人說得直接:「你朋友是上錯車了吧?」
陰蒂如陰莖 有大有小
有人試著提供比較科學的解釋,男生陰莖與女生陰蒂,胚胎期源於同一組織,如果「小弟弟」有長短之分,女生陰蒂也可以有大小之分呀!
的確,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解釋,我們常看到的陰蒂,並非全貌,上方大約還有2、3公分,才是整個陰蒂,在胚胎發育初期,男女都有這一塊,男生發展成陰莖,女生則成陰蒂,和男性陰囊相對應的部位是女性陰唇;睪丸則和卵巢也是同一組織發育而成。
最敏感部位 也會勃起
而我們平常看到的外露陰蒂,相當於男性的龜頭,同樣是會充血的敏感地帶。如同男性的龜頭以包皮包覆,包裹女性陰蒂的皮膚其實也稱為包皮,和陰莖一樣,陰蒂也會勃起,是大多數女性最容易感到敏感的部位。
陰蒂到底有多大?賴宗炫說,一般來說,外露的陰蒂部分直徑約0.3至1公分,但個別差異很大,如同陰莖有長有短。
賴宗炫說,有的女性陰蒂只有0.3公分,但也有人像是指甲般大小。既然陰莖和陰蒂系出同源,「小弟弟」若有高低大小不同,陰蒂有大小之分,也不足為奇。不過,臨床上的確沒看過陰蒂長達5至6公分的案例。
殘酷割禮 終身難高潮
但相較於陰莖是不容挑戰的陽性象徵,陽具崇拜是人類重要文化,陰蒂卻被視為不潔,在某些時空、地域,成為罪惡和骯髒的代表,讓女性承受痛苦,甚至死亡。
在西方獵殺女巫的年代,女巫獵人翻看女性身上最私密的縫隙,只是形狀較大的陰蒂,都足以視為邪惡的記號,讓她被綁上木樁燒死。女巫已是歷史,目前仍真實存在的是「女性割禮」,是指將女性陰蒂、大小陰唇全部割掉,少女在未成年時就接受殘酷血腥的私處切割,不但有生命危險,而且終身無法享受性的快感。
陰蒂是女孩子最私密的部位,在被忽視,甚至汙名之後,探索陰蒂,成為男女都應修習的功課。
陰蒂小常識
●陰蒂直到1950年才被法醫發現。
●陰蒂神經密度比男性龜頭周圍組織多出6到10倍。
●單單刺激陰蒂就可以達到性高潮。
●陰蒂是人類身體中,唯一為了體驗快感而存在的器官。
●陰蒂興奮時會勃起,因此有「Mini Penis(迷你小弟弟)」之稱。
如何愛撫陰蒂
1.多數女性一開始喜歡緩慢而輕柔碰觸,再漸漸把力量加上去。
2.最好運用手掌輔助,別只用一指神功。
3.除了用手,也可以試試其他「道具」,像羽毛等柔軟物品。
4.兩人依默契找出刺激陰蒂的體位姿勢。
5.陰蒂非常敏感,千萬不可太用力,否則會使女性感到疼痛。
如何呵護陰蒂
陰蒂和男生包皮一樣易藏汙納垢,洗澡時應稍微洗一下,不要因為不好意思碰那裡就不洗。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登革熱蠢動 屏縣民當心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2009.04.11 1
屏東縣本月起已先後接獲2起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與去年零件相較,令衛生局擔心,已會同環保單位啟動病媒蚊監測、噴藥等相關防治措施,杜絕疫情擴散,呼籲民眾清除孳生源,全力防範。
衛生局表示,第一位個案為印尼籍看護工,本月5日出現不適症狀,她是當日搭機來台,經高雄小港機場入境監測採血確認,目前居住於竹田鄉雇主家中。
第二位個案住新園鄉,於上月12日至4月3日因私人工作前往菲律賓,3月30日起出現發燒、頭痛、骨頭痠痛等不適症狀,於4月3日返國後到醫療院所就醫,經醫院通報檢驗確定。
衛生局說,每年夏季是登革熱流行期,南部縣市更是好發流行地區,加上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日益嚴重,國內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已累計45例,較去年同期27例增加66%,且高雄縣已出現本土性病例,較以往6、7月才會出現本土性病例時間提早3個月,顯現今年疫情之嚴峻,一旦病毒入侵,若未及時防堵隨時有爆發流行的危機。
該局呼籲國人若前往東南亞國家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蟲叮咬,返國後若有發燒、頭痛、肌肉痛或關節痠痛、出疹等登革熱症狀,應迅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醫師診斷。醫療院所發現疑似登革熱病例,盡速通報衛生單位,以採取防疫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北縣幼兒免費健檢 普洱茶兒茶素最高
◆ 3~4歲幼兒 北縣即起免費健檢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板橋報導】 2009.04.12
為及早發現幼兒身心健康問題,北縣衛生局即日起至年底,免費提供3到4歲(94年全年內出生者)「學齡前兒童健康篩檢」,篩檢項目包括心智發展、視力、牙齒及心肺功能等,各鄉鎮市衛生所並接受幼托機構申請,派員前往幼托機構為幼兒做篩檢,詳洽22577155轉1429查詢。
衛生局長許銘能表示,依據95年對縣內3萬餘名5歲幼童實施健康篩檢結果,身心健康異常需轉介療育個案共3027人,平均每100名5歲幼童就有9名健康異常,其中以視力異常、齲齒、心雜音及疝氣最多。
許銘能表示,幼兒若出現身心發展異常狀況,0至6歲是「黃金療育期」,其中又以0至3歲開始療育的效果最顯著。
但國民健康局統計97年度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使用率雖高達7成,3至4歲幼兒健康檢查服務使用率卻僅33.32%,即多達近7成的3至4歲幼兒未做健康檢查,相當可惜。
許銘能說,北縣衛生局即日起提供全縣3至4歲幼兒免費健康篩檢,94年全年內出生的3萬2414名幼兒,不論立案或未立案幼托機構,均可向鄉鎮市衛生所申請幼兒團體篩檢服務,家長也可帶幼兒直接到衛生所健兒門診掛號篩檢。
經篩檢發現異常的幼兒,衛生所將開立異常個案轉介單,由家長帶幼兒就醫矯治,衛生所也會進行個案追蹤,及早協助幼兒身心回復正常發展。
◆ 好心醫院網 保護被害人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桃園報導】 2009.04.12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本月起和縣內多家醫院合作建構「好心醫院關懷網」,由第一線醫護人員協助犯罪被害人通報,讓他們獲得保護資源和重生力量。
「我們有這麼好的社會資源,但受傷就醫的犯罪被害人多不知利用,太可惜了!」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桃園分會主任委員王忠訓說,協會可提供犯罪被害人請領補償金、心理輔導、法律協助,家境困難者,也有緊急支助金和協助生活重建,然而高達八至九成的受傷犯罪被害人不知有此協助機制。
他說,刑案或車禍受傷的被害人,擔心遭報復等因素,讓保護協會關懷的心和溫暖的手無法伸展;建構「好心醫院關懷網」機制,因為醫院是治療「有形傷口」的第一線,藉由第一線醫護人員協助犯罪被害人和協會接洽,是最直接且最快速的途徑。
「沒有實際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一件死亡和重傷車禍,被害人和家屬除了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還要面對漫長的刑事和民事求償官司。」王忠訓說,協會10年來已服務了一萬多人次,發放補償金額高達億餘元,但說實在的,很多人還是不知利用。
加入好心醫院及好心學校的有林口長庚、署桃醫院、榮民醫院桃園分院、敏盛經國總院、聖保祿、桃新、天成、大明、振生、德仁、新國民和長庚技術學院;王忠訓希望有更多醫院、診所和學校成為伙伴,藉由「好心關懷網」發揮力量。
◆ 學者研究 紅麴萃取物具抑制肺癌潛力
中央社 2009.04.12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潘子明今天發表研究指出,老鼠在餵食紅麴米或紅麴萃取物之後,肺癌細胞縮小一半,紅麴可能含有抗癌成份,有待進一步研究。
潘子明今天在台大集思國際會議廳登場的食品及化學癌症預防國際會議上,發表紅麴相關研究,他表示,紅麴是傳統降血脂的中藥材,主要用於降血壓及膽固醇,近年的研究指出,紅麴具有抗腫瘤和抑制癌細胞活性的效用。
在研究中,潘子明以代號NTU 568的紅麴菌株發酵酒粕為原料,萃取出聚縮酮類(polyketide)化合物,這是多樣性自然結構的化合物,屬於真菌及絲狀菌等微生物所產生的二次代謝物,具有多樣的生理活性,其中包括會造成肝腎毒性的橘黴素。
他說,實驗組老鼠在3個星期自由攝食添加2%紅麴米的飼料,或是強迫灌食紅麴萃取物之後,肺腫瘤組織比未攝食紅麴的對照組老鼠縮小51.1%,而且紅麴萃取物一方面會干擾介白素IL-6的表現,進而抑制癌細胞侵襲和轉移相關基因,可誘發癌細胞凋亡,減少癌細胞的侵襲。
他認為,紅麴米和紅麴萃取物中含有活性物質,他將利用動物試驗,探討紅麴萃取物應用於輔助癌症化療的效應,由於紅麴是具有高度潛力的中藥,值得應用於癌症治療相關研究。
◆ 台大研究發現 普洱茶具健康與減肥功效
中央社 2009.04.12
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林仁混研究發現,普洱茶的兒茶素與茶黃素含量是所有茶類中最高的,具有降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以及降體重功效,健康療效最大。
台灣健康食品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食品及化學癌症預防國際會議:基礎和臨床研究」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多位醫學與食品相關學系學者,針對癌症預防與食品保健議題討論。
林仁混教授表示,一般市面廣告過度強調綠茶的健康療效,其實普洱茶中的兒茶素與茶黃素含量都較其他茶類更高,經過動物實驗後發現,具有降體重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以健康保健療效來說,普洱茶的健康療效最高,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後才是綠茶。
林仁混教授說,茶還是要喝自己泡的最好,因為市售的罐裝茶在製造過程會將茶多酚沉澱物過濾掉,而失去保健功能。他認為茶類與茶類相關保健產品的健康功效都是輔助的功能,若要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與定期運動。
腸道保健24個祕訣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
* 不能沒腸識》腸道保健24個祕訣
* 吃薏仁飯抗癌?宜搭配均衡飲食
*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e化啟動
* 北高勞保欠費 中央修法解套
* 葉金川大力推動:給照護好的診所回饋金
* 加強醫療院所公共安全 災害應變納醫院評核
* 醫學系研議改制 仿照美加學士後攻讀
* 幾歲開始學醫才算成熟?
* 台灣移植醫學的困境
* 觀念平台-中國醫改的創新與挑戰
◆ 不能沒腸識》腸道保健24個祕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298
【元氣周報/記者林宜靜/整理;資料來源/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 2009/04/13
《飲食篇》
1.每天喝6杯以上的水
2.每天攝取足量乳酸菌
3.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纖維質
4.細嚼慢嚥
5.吃八分飽就好
6.天天檢視自己吃了什麼
《規律生活篇》
7.天天一定吃早餐
8.早一小時睡,早一小時起床
9.三餐定時定量
10.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做運動
《運動篇》
11.每天定時做20分鐘的腸道運動操
12.每周快走3到4次,每次30分鐘
13.經常做經絡按摩
14.練習腹式呼吸
15.隨時注意姿勢正確
《壓力篇》
16.隨時評估自己的壓力程度
17.尋求最喜歡、適合的解壓方法
18.利用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解壓
19.假日安排休閒活動
《排便篇》
20.努力早上排便
21.固定大號時間,沒便意也要去
22.仔細觀察便便,記錄便便的健康訊息
23.尊重便意,想上就必須上
《腸道健檢篇》
24.排定未來五年的健檢時間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大腸癌 最愛找上誰?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308
◆ 吃薏仁飯抗癌?宜搭配均衡飲食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4.13
動物試驗顯示,薏仁有助抑制肺癌、大腸癌及慢性發炎反應。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說,高雄醫學大學明年將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以薏仁減輕乳癌術後放療的不適。
昨天在食品及化學癌症預防國際會議上,江文章指出,以糙薏仁(即紅薏仁)餵食有大腸癌、肺癌的老鼠一個月,就可以看到薏仁在抑制癌細胞增生及轉移上的效果,腫瘤不但縮小,數量也變少。
研究還發現,以鈷六十照射罹患肺癌的老鼠,再給予糙薏仁及其萃取物21天,不只可以降低老鼠血清中的發炎反應,因照射鈷六十而受傷的表皮,還長出茂密的毛。
江文章說,目前薏仁抗癌研究仍停留在動物、細胞階段,待進行毒理試驗,確定安全性後,高雄醫學大學將針對術後乳癌患者進行臨床試驗,觀察薏仁是否可減輕放療副作用,像放療性皮膚炎、濕性脫屑等皮膚病變,並改善食欲及生活品質等。
以老鼠的食用量估算,江文章說,要達到抗癌效果,重約60公斤成年人每天要吃100克左右薏仁,煮熟後食用,約有一大碗。他建議,民眾可以薏仁取代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米飯,長期食用,他自己就已經吃了十多年。
但江文章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薏仁能抗癌,就只吃薏仁,要注意飲食均衡。
對薏仁的抑制腫瘤及抗發炎研究,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的王正旭說,在動物試驗上所看到的成效,人體試驗後不見得有相同效果,尤其是血液裡的究竟要達到多少濃度,才能順利抵到皮膚組織,也是一個問號。
王正旭說,經過人體試驗,才能證實薏仁是否有抑制癌細胞或發炎反應的效果,大量吃是否真的有益無害,也需要進一步研究。他指出,癌症患者需要各種不同能量,才能與病魔對抗,在吃薏仁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其他食物,均衡飲食,才不會排擠其他營養。
※ 孕婦也要注意。
◆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e化啟動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2009.04.13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昨天進入驗血e化新紀元,透過華碩與宏碁捐購60部電腦與相關器材,為骨髓捐贈配對加速升級。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石明煌表示,從填寫捐髓同意書到找到配對者,時間可能長達7到10年,全面電子化落實節能減碳,也縮短幹細胞配對時間。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997年成立,到上月底已累計32萬1,433人志願捐贈者,台灣人的「髓」緣遍布五大洲、27個國家,共有1,859人受惠。
石明煌表示,中國人傳統以為捐髓是「抽龍骨水」的錯誤觀念,早期推展捐髓遭遇很多挫折。其實從2001年起,超過七成是捐周邊血,過程有如捐血、打點滴,也不需要麻醉,經過這幾年努力,民風漸開,經常可以看到全家一起來捐髓的畫面,顯示台灣人的愛心與慷慨。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網站:http://www2.tzuchi.org.tw/marrow/index.htm
◆ 北高勞保欠費 中央修法解套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4.13
中央與北高兩市為了勞保費欠費問題,多次隔空過招,為了徹底解決北高欠費問題,行政院指示勞委會修正勞保條例第15條有關經費分擔規定,將勞保費用有關政府補助部分,全部改由中央全額負擔,直轄市政府不必再分擔勞保費用。勞委會已經完成修法,近日將送行政院審議。
此舉雖可為直轄市欠費解套,但因勞保欠費爭議源自馬英九總統在台北市任內與中央槓上,如今政黨輪替,「馬市長」變成「馬總統」後,行政院即主動指示勞委會修法解套,動機可能引發外界質疑。
勞委會則強調,修法歸修法,目前北高兩市積欠的勞保費用477億元「前債」,勞保局仍將持續追討,不會因修法而「一筆勾銷」。
現行勞保條例第15條規定,勞保費用除了勞工、雇主負擔一定比例之外,政府負擔的部分,若公司機關位處直轄市,由中央、直轄市負擔各半。以最多保險人的受僱勞工保險為例,規定勞工自行負擔20%,雇主負擔70%,其餘10%,在省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在直轄市,則由直轄市負擔5%,中央負擔5%。其他各類被保險人,若屬在直轄市,則其由政府負擔部分,則全由直轄市負擔。
由於上述規定以「投保單位」為計算基礎,而非「設籍居民」,馬英九在民國92年總統擔任台北市長時,就曾以台北市政府不應負擔非設籍人口勞保費為由,拒繳勞健保費,當時中央民進黨執政,馬英九一怒之下決定打行政訴訟,北高兩市積欠勞健保費用爭議,持續發酵,直到去年底最高行政法院做出最後判決,確認台北市政府敗訴,此案才終告結束,勞、健保局則持續對北高兩市政府持續追討欠費。
最近在行政院指示下,勞委會已經修改勞保條例第15條修正案,將第4條勞保主管機關,原本「中央為勞委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全部改為「勞委會」,第15條有關保費負擔部分,原為「直轄市」部分,也全部數改由中央全額負擔。如此一來,未來勞保費用政府補助部分,將統籌由中央補助,直轄市政府不必再分擔保費,未來不會再上演中央與直轄市為保費互槓的戲碼。
勞委會表示,勞保費欠費問題不只勞保,健保也會配合修法,原因是除了北高兩市有欠費問題,台北縣在去年1月修法成為「準直轄市」後,依法也應負擔勞保費分擔,但台北縣至今已積欠37億元,日後一旦愈來愈多縣市升格直轄市,欠費爭議也跟著增加,為了勞保基金穩定性,才決定修法徹底解決問題。
◆ 葉金川大力推動:給照護好的診所回饋金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9.04.12
「有本事,就來拿錢。」衛生署長葉金川今天強調,今後將大力推動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給予照護品質很好的基層醫療院所適當的回饋金,回歸「小病看小醫院,大病看大醫院」的基本醫療型態,確保民眾醫療權益。
葉金川指出,全民健保開辦後,健保政策已逐漸由「看愈多,領愈多」的論量計酬制,改到「看愈好,領愈多」的論質計酬制。今後醫療院所若能把就診民眾健康照顧得愈好,就可獲得愈多給付,而不只是拚命看病,論量衝業績。
國人向來迷信大醫院,認為唯有到大醫院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葉金川說,國內老人大都有好幾種慢性疾病,到大醫院就診,每次只能看一科,要把全身疾病看完,恐怕得花很多時間,也花很多錢。若能到有組織的基層醫療院所看病,由於醫師通常和病患熟識,很清楚他們的健康狀況,不管有多少毛病,都可一次解決,方便多了。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表示,目前全台灣有324個基層的社區醫療群,都是由社區家庭醫學科、內科、小兒科、耳鼻喉科及婦產科醫師組成。每群大約有5至8家診所互相支援,民眾到這些醫療群就醫,可以獲得更貼心且周全的服務。
為了鼓勵更多醫療院所加入醫療群,健保局推出「健康回饋金」獎勵制度,讓做得好的醫師得到更多回饋。他舉例,陳老先生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平均每年花10萬元健保醫療費,經醫療群醫師細心照護,一年只花5萬元,節省下來的5萬元健保局將轉換為點數,年終換成等值的錢,回饋給基層醫療院所,鼓勵更多醫師走入基層,民眾也不必大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
自從推出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及健康回饋金後,健保局台北分局統計發現,有31.25%婦女會到醫療群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近50%成人會接受預防保健檢查,比其他醫療院所的24%及27%高。
◆ 加強醫療院所公共安全 災害應變納醫院評核
【聯合晚報╱記者陶煥昌/台北報導】 2009.04.13
去年底及今年初,台北市內台大及馬偕醫院先後發生火災,民眾心裡怕怕,不禁疑問「連上醫院看病都不安全?」為提升醫療院所公安品質,北市消防局與衛生局要將災害緊急應變處理機制納入醫院評核,進一步保障民眾安全。
消防局長熊光華與衛生局長邱文祥今天上午在莊敬路北市災害應變中心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這項措施將自今年半下年起實施,未來會聘請消防專業人士為評核小組成員之一,將災害時緊急應變處理機制等動態作為納入評核範圍。
消防局說,去年12月17日臺大醫院、今年1月10日馬偕醫院接連於開刀房發生火災,造成社會大眾對醫療院所的公共安全感到憂心。
消防鑑識分析,2起火災都是電氣用品短路造成,因開刀房內放置許多醫療器材等可燃物,使得火勢及濃煙蔓延,停留在內的除醫護人員外,多為重症等待開刀、或正在進行手術的病患,逃生不易,導致人員傷亡,外界十分關注。
消防局指出,火災發生並不侷限於任何時間、地點,醫療院所任何角落也都有可能發生,對院內人員、收容病患及家屬安全都會造成極大威脅。
醫療院所收容的病患自主行動能力差、內部電氣使用量龐大複雜、可燃氣體維生管線多、建築空間用途高層化與複合化、場所使用時間為全年無休不能中斷;相關的公安問題,平時即有必要詳細規畫和定期演練,並進行相關評核。
◆ 醫學系研議改制 仿照美加學士後攻讀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9.04.13
教育部委託學者研議後建議,把高中畢業後就考的七年制醫學系,仿照美加等國改為大學畢業後再考的「學士後醫學系」,一共要讀十年才能執業。
教育部委託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問卷調查,發現七成六的公私立醫學院院長都贊成將醫學系學制改為「學士後醫學系」,四年大學畢業後再考醫學院,念四年後,再經兩年一般醫學訓練,才能執業。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表示,將以這項調查結果為基礎,研議醫學系學制改革,如果各界都有共識,即可修訂大學法、學位授予法,讓國內醫學系學制與國際接軌。
林其和也是醫學校院長會議所指定學制改革小組的召集人,他表示,由目前七年制醫學系改為學士後醫學系,需要許多配套措施,未來可望在過渡期先轉型為六年制,也就是六年醫學院再加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再逐步改為學士後醫學系。
但教育部指出,學制改革須在入學前公告,即使今年公告改變,最快也要六年後才會實施。
為何要進行學制改革?林其和說,目前高中畢業就考醫學系,許多學生性向未定;但學士後制度招來的學生比較成熟,未來與病人、家屬溝通也會更好。
另一原因則是符合國際潮流,美、加等國都是高中畢業先讀預醫科,再考醫學院,原採取高中後入學的澳洲也有九成、韓國有一半醫學院已改為學士後,只有日本還維持高中畢業入學的七年制。
但林其和也坦承,問卷調查顯示,想念醫學系的學生及家長多反對改為學士後,「台灣家長都太認真了,努力培養孩子上明星高中、再考上醫學系,責任就完成;如要等到大學畢業再考,家長都覺得很累。」也有人擔心會助長專攻學士後醫學系的補習教育,「為上醫學院,大學四年都在補。」
過去台大、成大等醫學院也曾開設學士後醫學系,但都失敗了。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認為,當初失敗是因與七年制雙軌併行,學士後的學生被視為「次等」,以後如果全國一致都改為學士後,就能避免重蹈覆轍。
◆ 幾歲開始學醫才算成熟?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4.13
教育部考慮修改學制,將醫學教育改為學士後,這使得醫學院學生和開始當醫生的年齡都要延後了。這項重大變革如果推出,對於未來醫師人力和醫療制度將有深遠影響。
教育部有此學制改革構想,出於兩個理由。第一是為了和美加學制接軌。第二是可以招收到心智比較成熟的學生,在臨床以及和病人、家屬互動上,可以有較好的表現。目前醫學院招收高中畢業生讀七年,固然其中有人年少即有大志,堅定心願行醫救人,但也有些高中生性向並不確定,甚至有很多是在家長壓力下勉強選讀醫學系。如果是學士後才招收進來的學生,生涯選擇經過仔細探索,應較能避免這些問題。而如果出於家長壓力才念醫學院的學生,也可能有較成熟的心志可自主選擇。所以,醫學院的行政主管多半贊成這項改革。
但在問卷調查裡,家長和有志於念醫的高中生幾乎都反對這項改革。對家長和學生來說,學士後才開始醫學教育,所投注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變高了。而醫界本身也有一些不同聲音,譬如有人認為,國際間的醫學教育制度並非完全一致。另外,就算是學士後招收進來的學生,也一樣會有些因為「收入動機」而來報考,這個因素不因延後入學而改變。
除了這些正反聲音之外,任何學制改革都要注意一些可能的後遺症。例如因為在台灣念醫學院的時間拉長了,所以想當醫師者,可能會改到較短時間內可以念完的地區接受醫學教育;而學制改變也可能造成醫師人力短缺和銜接問題。此外,在報考醫學院之前的一般大學教育,是否提供如同國外的醫學「預科」訓練?換言之,配套措施還是要考慮。
我國的師範教育歷經變革;而法律教育目前也開設「學士後」課程,成果受到矚目。這幾個所謂的「專業」,還包括建築師、獸醫師等在內,都牽涉到應有成熟的心智和豐富的社會閱歷,在美國都是學士後才開始提供專業教育。台灣的學制並非一定要向美國看齊,但任何改革都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部如果有此規畫,應集思廣益並提出配套措施,逐步說服社會消除疑慮,則這項醫學教育改革應是值得期待的。
◆ 台灣移植醫學的困境
■ 李伯璋 2009-04-13 中國時報
健保局日前公布「一九九七至二○○七年全民健保器官移植存活率統計」,造成各界不同的解讀。我們同仁無法得知健保局所公布之數據是依照病患是存活或死亡,還是移植器官是否仍具功能來計算存活率之高低,無法正確解讀這份數據,社會大眾又如何探討統計學上的意義與排名的價值?但不妨藉此檢視台灣移植醫學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移植醫學追求的成績正如同健保局提供的長期存活率,然而腎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假如移植腎產生慢性排斥而失去功能時,這些病人依然可以接受血液透析來治療尿毒症,而不會因為移植手術而立即死亡,所以病人存活率一定比移植腎存活率好。可知腎臟移植的病人存活率與移植腎是不同的意義。個人的實務經驗臆測健保局應該是由資料中得知那些病人在那個醫院有申報接受移植手術、再檢視此移植病人是存活或死亡。因此在肝、心、肺移植的成績是病人存活率與移植器官存活率;而腎臟移植的成績應該是病人存活率,而非移植腎存活率。
其實國內移植手術技與病患追蹤照顧均有世界水準,然政府還無法體認移植醫學在醫療政策重要性,它似乎成為各醫院評鑑時的花瓶,移植醫師須有大愛理念支持下,才能在這種人力不足的環境中奮戰不懈。
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至今日,等待器官移植者已達六四二一人,但礙於器官捐贈來源缺乏,而每年僅一百餘人捐贈器官;身為台灣人平均要等待三十三年才能換得到器官,與國外三、五年等待時間相比,真是對病人極為不公平的醫療現象。再根據一九九九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分析,美國洗腎病人一年的死亡率十六.一%,換腎病人則為三.八%;洗腎病人的預期生命平均約為十年,而換腎病人的則為二十年。
國人在糖尿病與高血壓影響下,預估每年有六%洗腎人口增加。九十七年尿毒症病人佔二.四三%健保加保人口,門診洗腎費用已達三三○億,佔健保所有費用四四○○億的七.五%。實際上,健保局已統計過,一位尿毒症洗腎病人一年要花六十五萬元,而一位換腎病人術後一年的醫藥費用則為十一萬元。以一位腎臟移植病人九年存活率醫療效益,在台灣至少節省健保三八三萬元。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洗腎病人因為身體狀況不易找到工作機會,洗腎又須家人陪伴,這些都是社會人力損失。腎臟移植是唯一能為健保節省大筆醫療費用、紓解健保支出成長壓力、同時可為尿毒症病人帶來真正健康的方式,值得政府投入金錢人力來建置。
但在現實環境中推動腎臟移植遇到很大的困難。身為一個台灣的公民,往往只能默默接受這不合理且荒誕的制度與環境:因器捐來源有限,故鼓勵洗腎,而非移植。
在美國的醫療制度下,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整個醫療團隊在過程中,都傳達了一個清楚的意念:「別灰心,洗腎階段是過渡期。很快地,移植將讓你重生」。根據美國聯邦法律活體器官捐贈,可發生在任何人之間,也就是說不受三等親的限制,朋友、鄰居、甚至是陌生人都可成為捐贈來源。大大提供了活體器官移植之流動率與受贈率。甚至有十多對移植對象因網路串聯,而集體換腎成功的美談,因而彌補原先受贈者因交叉試驗陽性而無法捐贈的遺憾。
面對國人對移植器官的強烈需求,這將是國內倫理、法律與醫界可能要探討的問題。腦死後器官捐贈來源除了宗教觀念不同外,最根本且重要的原因還是制度面。
在美國,決定你往生後是否可器官捐贈的方法既簡單又聰明,就是在你考駕照時就須做出決定,並會在你的駕照執照上註記。所以,在你發生意外死亡後,鑑定單位及可做出最快的判斷,並將器捐以最快的速度,送至最需要的人身上。即使只有三成的人願意器捐,但是以全國擁有駕照人數來作為分母的話,這個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器捐的人數。期待政府也能建立出以完善的制度面與相關法律規定,以提供一個更充滿希望的移植環境。
(作者為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
◆ 觀念平台-中國醫改的創新與挑戰
【吳挺鋒】2009-04-13 中國時報
相較於先前的九兆人民幣擴大內需、G20博奕等重量級新聞,中國剛公布將於未來三年投入八千五百億人民幣的醫改方案則明顯被冷落。
這是中國從一九七八年年市場改革開放後,醫療保健被「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教條凌遲到體無完膚後的遲來覺悟。年均GDP成長率的耀眼數據不但未能澤及人民的醫療基本需要,同時「看病難、看病貴」的民怨更讓人警惕到這隻崛起於廿世紀末的成長巨龍,不過是復古地依賴十九世紀的血汗勞動這個難堪事實。
然而,新一輪的中國醫保實踐必將成為國際矚目的試點櫥窗,其意義恐不下於早先赤腳醫生在國際醫療衛生的里程碑意義。之所以如此言謂,倒非慶祝醫保烏托邦的來臨,實際上還早,而是中國醫保改革所代表的創新性眾所矚目,無論結果是成是敗。
如果從德國俾斯麥推行醫療保險起算,人類的醫療保障制度才不過「試行」逾百年未久,而這段短促的歲月更一直處在跌跌撞撞的摸著石頭過河階段。於今,無論是德國的醫療保險模式、英國的稅收公醫制度,仍在既有的包袱上尋求改革;至於篤信市場決定人命貴賤的美國,也終於在歐巴馬的新年度預算裡,啟動了全民健保的長期改革計畫。
簡言之,人類的健康維護、促進如何使之可欲與可行,目前仍沒有任何一套模式具有壟斷性的解答能力。在此,政府職責與市場配置、預防與醫療;這些攸關人類健康的政治函數,都藉由中國醫改這個論劍平台再次獲得了活化。
當然,中國醫改的創新性與它的挑戰是一體兩面。我們現所熟知的西方醫療保障制度,如果拿人口規模來和中國相比,都只是「小國寡民」。然而,這些「小國寡民」仍飽受醫療成本失控到舉步維艱的折磨。相形之下,如何設計出一套可以全面覆蓋十三億人口的巨型醫療保健制度,同時還能夠永續可行、兼顧公平與效率,不啻超級任務。
準此,本世紀人類如何尋求制度性保障與促進健康的集體解謎活動,將無可避免得對這套實驗性模式進行評價。尤其高成本,而且往往不具高效率的西方醫保模式,已被證明無法被多數開發中國家所援用,故中國版本所具有的參考性不在話下。相較於中國成長模式被痛批到體無完膚,中國醫改模式倒是可能在這個混沌年代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倘若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話。
台灣總算在上個世紀末打造了全民健保的列車。雖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有過美言,我們甚至希望他下個月的訪台能夠順道扮演超級推銷員。但捫心自問,與健保平行發展的是公衛退潮、醫療爭議不斷、公立醫院實質解組等問題,我們毫無理由佯裝太平。
在這個國際性的醫改浪頭下,台灣應該積極對話、自省,完善自己的未竟之業。然而,日前宣布將擇定卅家醫療院所發展國際醫療業務的馬英九總統,似乎仍誤以為台灣是少數止於至善的國際醫療綠洲。
(作者為成大醫學院科技與社會中心助理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蔓越莓汁抑制尿液細菌 登革熱疫情壓力空前
* 尿道炎》喝蔓越莓汁 抑制尿液細菌孳長
* 胃黏膜發炎、糜爛出血 當心慢性胃炎
* 蛀牙不是病? 果然要了人命
* 罕見病例 8歲童患黃斑部病變
* 登革熱疫情壓力空前 今年恐再創新高
* 澳洲人體疾病博物館 對外開放
◆ 尿道炎》喝蔓越莓汁 抑制尿液細菌孳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338【元氣周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姿吟;記者林宜靜/採訪整理】2009/04/14
憋尿時,尿液在膀胱裡囤積,就像一池臭水溝裡的死水,如果不設法清洗、排除,自然會孳生細菌。
女性的尿道短,比男性更易罹患尿道炎,泌尿器官與肛門很近,尿道炎細菌約80%屬於大腸桿菌,保持肛門清潔,對遠離尿道炎十分重要。
除了憋尿,做愛次數頻繁,事後未注意清潔,也容易造成感染,由於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新婚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尿道炎又稱蜜月型尿道炎 (Honeymoon ureyhritis)。為了改善這種現象,建議性行為之前不妨多喝一些水。
最近國外研究發現,蔓越莓裡有特殊成分可有效抑制尿液裡細菌孳長,建議泌尿道感染患者可以喝一些蔓越莓汁,但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糖分攝取或選擇低糖產品。
另外,更年期或停經婦女因尿道黏膜萎縮,也會造成解尿困難,可以配合荷爾蒙治療到局部症狀改善為止,但最長不可超過3個月。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尿道炎 別和我纏綿一輩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341◆ 胃黏膜發炎、糜爛出血 當心慢性胃炎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9.04.14
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當心罹患慢性胃炎。中醫師吳國斌表示,由於現代人生活、飲食紊亂及工作壓力大,以致於罹患胃病的人愈來愈多,尤其是慢性胃炎往往反復發作且不易痊癒。從中醫角度來看,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內傷容易導致胃腸疾病,例如「憂思傷脾」、「肝鬱犯胃」、「肝氣乘脾」(肝木剋脾土)等都是。
吳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導致胃部發炎的因素主要有飲食及生活失調、生理失調、心理失調等三類。飲食及生活的失調部份,包括飲食沒有節制、飲食無定時、過食生冷食物、早午晚飲食失節、吃飯時用腦等皆屬之;生理失調部份包括胃部功能虛弱、胃酸過多等;心理失調部份,包括悲傷、憂心、緊張、忿怒等。
胃病從臨床角度來看,大部份都是由心理因素(七情)所導致,所以治胃病的藥物及食療,功效常僅居小半。因此,許多心理上的失調,需要靠患者自行糾正,才能改善病情。例如個性上容易憂心、悲傷、忿怒、緊張,這些心理因素不去除的話,即使服藥後病情好轉,仍容易復發而不易根除。所以「修身養性」才是改善胃腸疾病的重要方法,千萬不可忽視。
預防保健方面,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奶類、蛋、花生、油膩食品)、澱粉類食物(蕃薯、馬鈴薯、芋頭、豆類),以及香蕉、蘋果(可以燉熟吃)等水果,汽水、太冷、太甜、太酸、辛辣、刺激性強等食品也應少碰為妙。
古籍《黃帝內經》有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意思是說飲食均衡對調養身體是很重要的,其中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中,以五穀最為重要。吳醫師指出,以中國人的飲食來說,一日三餐中至少要有一餐是以米飯類為主食,這是補養胃氣最好、最簡單的方法。
保養方面,有胃潰瘍的患者,可多吃含黏液質的食品,例如秋葵等以保護胃壁。此外,可用烏賊骨粉三兩、杏仁粉一兩或烏賊粉三兩半、甘草粉六兩半等中藥粉來進行保養。在胃炎急性發作時,先經適當治療,等到疼痛停止後的第二日,再開始服用這些粉末。
服用時間,最好在早晨未進早餐之前即進食粉末二湯匙,用開水調成厚糊狀,吞嚥入胃,再隔十分鐘後開始吃早餐,這對慢性胃炎有潰瘍性疾病的患者,有幫助修復胃黏膜的效果(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也適用)。
◆ 蛀牙不是病? 果然要了人命
【中時電子報/梁惠明綜合報導】2009-04-14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耳鼻喉科公佈一項驚人病例。一名年約四十歲的男子,平日身體健康而且沒有糖尿病等免疫方面的病史,卻因為蛀牙未及診治,導致細菌侵犯牙根底部的牙骨,進而擴散到頸部深處,最後細菌竟然進入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症而身亡。
根據院方表示,這名男子日前到該院急診,當時還意識清醒,只是略有發燒症狀,但是頸部已經明顯腫脹,嘴巴開闔也有困難,連吞口水或進食都相當疼痛,患者才急忙就醫。院方當時就為他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之後發現,頸部肌肉和組織之間已經充滿膿液,並且向下流到胸腔,已經形成嚴重的頸部深處感染。
院方發現患者病況相當緊急,馬上進行手術,引出膿液並且投以抗生素治療,但是由於患者從牙痛到就診,拖了太長的時間,因此細菌仍舊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於住院一周後引發敗血症身亡。
醫師表示,人體口腔內有無數的細菌,平均一c.c.的唾液,細菌含量就有10億以上,因此有蛀牙、牙周病或是口腔黏膜時常受傷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只要有所症狀,盡快就醫,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牙醫公會也呼籲,民眾每年應該至少檢查一次口腔,並可利用健保局給付每半年免費洗牙一次的機會,做好牙齒保健。
◆ 罕見病例 8歲童患黃斑部病變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09.04.14 自由時報
一般眼球黃斑部病變多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或是高度近視的年輕族群及上班族,新光醫院日前出現一名8歲女童,左眼不明原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罕見病例。
這名女童的父親表示,孩子在一年多前視力檢查發現左眼有近視,裸視視力為0.6,右眼則有一點近視及閃光,當時也配了眼鏡矯正,沒想到今年才過了一個寒假,裸視視力就掉到0.1,孩子只能看到視力檢查表上面最大的一個字,他發覺不對,於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聽到是黃斑部病變,自己也嚇了一跳。
新光醫院眼科主任鄭成國表示,這名女童沒有高度近視,視力7、8歲才出現急劇變化,先天性黃斑部病變的機會並不大,比較有可能是後天病毒感染,一般來說,這類病患遭野貓或家貓身上寄生蟲感染「弓蟲症」的機會是有的,但經驗血後,卻未發現這類寄生蟲的感染,也驗不出有任何病毒的存在。
鄭成國進一步指出,目前女童黃斑部病變的病因不明,不排除過去視網膜曾遭到病毒感染發炎,導致新生血管結疤在黃斑部,造成黃斑部的傷害,而現在這個病毒已經消失不存在女童身上,因而檢驗不出來。
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亦表示,排除先天性的可能,才8歲即因後天因素導致黃斑部病變,臨床上的確不多見,一般來說,這類病患常肇因於後天病毒感染或是外力撞擊,不過外力撞擊可以在眼球上看到裂傷,並不難判斷。
至於後天感染,呂大文指出,有些病毒本來就存在人體內,當人體免疫力變弱時,便順著血流跑到全身,而眼球脈絡膜是血流非常豐沛之處,此時如果加上有些病毒為亞急型,雖然侵犯到眼球,但症狀卻不明顯,就很難察覺。
鄭成國表示,由於這名女童黃斑部病變發現的較晚,治療效果並不樂觀,他強調,眼睛有兩隻,會互相支援,其中一眼視力有狀況時,平時不易察覺,建議民眾有空的時候,就用單眼看有直線條的物體,如果發現線條是歪的,就要小心,趕緊到醫院檢查,尤其是小孩,多不會主動表達眼睛的不適,父母更要留心。
小辭典
多吃深色蔬果 預防黃斑部病變
視網膜就像是照相機感光的底片可感受影像,而黃斑部就在視網膜中心部份,為視覺功能最敏感的地區,因其含有黃色素,所以稱為黃斑部,眼睛的色彩辨別、閱讀及從事精細工作的視力都須靠黃斑部。
黃斑部遭受傷害稱為黃斑部病變,會引起影像模糊不清,且部分色彩會轉為昏暗,直線也會變扭曲。65歲以上的高齡者及高血壓病患,是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年齡愈大、罹患機率愈大,而高齡女性受到雌激素影響,罹患機率為高齡男性兩倍之多。
依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黃斑部病變可能與視網膜長期接受光的照射,導致退化有關,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眼睛受強光傷害,外出時可準備帽子或陽傘等防曬工具,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平日可多吃深綠色的蔬菜或黃色及橘色的水果,如菠菜、甘藍及玉米等,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
(記者魏怡嘉整理)
※ 小女孩家裡或學校使用何種燈具?
◆ 登革熱疫情壓力空前 今年恐再創新高
中廣新聞網 2009.04.14
專業信用風險評估服務經驗豐富,全面保障全球貿易信用風險,確保交易安全!
國內登革熱境外移入疫情「壓力空前」!依據衛生署疾管局監測資料,截至目前,境外登革熱病例數累計已達45例,比起去年同期的27例增加不少,再加上國內今年本土登革熱首例出現得比往年提早2~3個月,時序漸熱,疾管局憂心,國內今年的登革熱疫情恐怕會比起往年來的多,民眾要格外小心。
依據疾管局監測,國內從2006年起,每年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數,都屢創新高,目前國內登革熱病例數共累計有46例,其中1例為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餘45例都是境外移入,特別以印尼、越南等地的境外移入病例居多,呼籲國人出國洽公旅遊,務必要小心,必要時穿著長袖衣褲,噴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
◆ 澳洲人體疾病博物館 對外開放
【新華社╱坎培拉4月14日電】 2009.04.14
澳洲人體疾病博物館日前對公眾正式開放。該博物館內展出了各種患病人體器官和部位等,使參觀者能親眼目睹人患病後的情況。該博物館館長羅伯特·蘭斯當說,開辦人體疾病博物館很有教育意義,人們能親眼目睹吸煙、吃高脂肪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
據當地媒體報導,人體疾病博物館位於雪梨東郊新南威爾士大學校園內,展品原本供這所大學的醫科學生學習所用。館內展出的2000多個人體患病器官和部位,有些雖已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但看起來仍然鮮活。
參觀者能在博物館看到吸煙者黑色的肺、腫大的甲狀腺、雞蛋大小的乳腺癌腫塊、因患關節炎而畸形的膝蓋等。博物館還提供語音講解服務,參觀者可以戴上耳機,一邊參觀一邊聽病理學家講解相關展品的錄音。
蘭斯當說:「只需看看展品,就能了解死者生前是否曾吸煙或肥胖。無論是對普通大眾還是對病理學家或醫生來說,了解這些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親眼看到它們。」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子宮頸癌防治工程周末啟動 肺裏長出松樹?
* 子宮頸癌防治 希望工程周末啟動
* 腸病毒疫情下周拉警報
* 如此情景 怎麼救人? 北縣六家救護車業者 倒了四家
* 醫龍「開心」 擄獲醫師心
* 俄國男子 肺裏長出松樹
◆ 子宮頸癌防治 希望工程周末啟動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2009.04.15
由台灣女性癌症協會、聯合報系及立法委員黃昭順服務處合辦的「愛在高雄、健康在我~子宮頸癌防治希望工程」活動,18日上午10時至11時40分,在高雄市鹽埕區工商展覽場所6樓會議室舉行。
活動中將進行連署心願卡繪製比賽,並藉由心手相連行動,促政府推動「抹片+疫苗」的子宮頸癌防治政策。
活動並邀請高雄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任余堅忍,傳授防治子宮頸癌的小撇步--「打擊子宮頸癌罩門的兩個武器」;阮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簡婉儀亦將公布子宮頸癌認知的民調結果。
子宮頸癌是婦女生殖道癌症頭號殺手,所幸子宮頸癌可早期診治,完全治療;「子宮頸抹片」能較早發現子宮頸病變;「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能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
主辦單位提醒,婦女朋友不要輕忽子宮頸癌,並積極認識子宮頸癌的各項預防方法,一方面響應5月為子宮頸癌防治月的訴求,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機關正視子宮頸癌防治的問題。
現場備有心願卡繪製比賽、有獎徵答活動,歡迎關心女性健康的朋友共同參加,或上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頻道/癌症防制專題,支持連署活動http://act.udn.com/women_cancer/。
◆ 腸病毒疫情下周拉警報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04.15
腸病毒疫情下周拉警報!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腸病毒疫情下周將超過「預警值」,屆時將依「傳染病防制法」正式發布腸病毒「警報」,提醒全國家長與學校全面戒備;另外,今年大陸地區多項疫情升溫,赴大陸的民眾須提高警覺。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根據定點醫師監測資料,上周每百位就醫的兒童中,已有一.七四人罹患腸病毒,估計下周會突破二.○二的法定的預警值,腸病毒疫情將正式拉警報。疾管局預估,腸病毒疫情將在五月進入流行期,六月中達到高峰。
另外,疾管局也發布大陸疫情,根據中國衛生部日前公布資料顯示,今年一至三月傳染病共通報約一一八萬一千例,死亡二五八五人,肝炎、肺結核、手足口病、梅毒和痢疾是發病數最多的前五名;但愛滋病、肺結核和狂犬病則造成最多人死亡。
中國大陸今年至四月七日止,已累計十一萬五千多例手足口病,重症七七三例,五十例死亡。病例多集中在河南、山東、江蘇、廣西、安徽、廣東、河北、湖北、湖南和浙江十省的農村地區,目前疫情仍繼續上升,預計五至七月達到高峰。
疾管局表示,今年一至三月共有九十五例境外移入傳染病個案,其中五例是在中國感染,包括麻疹二例及B型肝炎、退伍軍人症、傷寒各一例。提醒往來大陸民眾,加強防疫措施,包括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安全性行為、避免不必要輸血、避免接觸動物、防止蚊蟲叮咬及用肥皂洗手等,以杜絕感染。
◆ 如此情景 怎麼救人? 北縣六家救護車業者 倒了四家
【林金池/北縣報導】2009-04-15 中國時報
經濟不景氣,北縣六家救護車公司最近一年倒了四家,其中一家還因積欠地下錢莊債務,遭幫派份子冒名頂替近半年,危險載運病人數十車次,衛生局醫事管理僅罰款了事,引發民眾質疑。
景氣不好連救護業者也大受影響,自八十九年公布「民間救護車機構管理辦法」以來,北縣陸續有六家救護車公司成立,總車數多達五十多輛,約佔北縣總救護車的四分之一。
受大環境影響,加上地區醫院品質提高,轉診人數愈來愈少,造成近一年來六家民營業者中倒了四家,比例高達六成七,其中一家負責人去年五月因積欠地下錢莊債務「跑路」,幫派份子竟冒名頂替半年多,沒有隨車專業醫護人員卻四處載客牟利。
據了解,北縣警局海山警分局去年獲報後,九月就破案並逮捕幫派份子,但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遲至警方破案才發現,年底才註銷業者執照,這段空窗期,非法業者搭載數十次轉診病患,民眾質疑縣府衛生局管理疏失。
醫事管理科長楊耀城表示,已對非法頂替業者裁罰十萬並註銷業者執照,其餘非法業者既屬非法,醫管課也無可奈何,況且債務部分也非權限管理範圍。
◆ 醫龍「開心」 擄獲醫師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4849323.shtml【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15
日劇「醫龍」描述一群醫療人員,為心臟衰竭病患進行一種稱為「Batista」的左心室容積縮小術,寫實又精采的劇情,創下高收視率後,也風行至台灣的心臟外科界,連醫師也愛看。心臟外科大老級的醫師也幾乎全都看過醫龍,但有的讚歎有的罵。最近醫師們還接著轉攻韓劇「嶄新的心」。
Batista手術是針對心臟擴大的心臟衰竭病患,因為無法進行心臟移植,劇中的天才外科醫師朝田龍太郎將病患部分心肌切除,再把心臟縫合起來,原本太大的心臟就會縮小。劇中指稱,手術後,可以讓病患心臟正常運作。
國內心臟移植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部主任魏崢不僅看了醫龍的日劇版,也看了漫畫版。他說,日劇中的手術畫面,拍得很逼真,而漫畫中的手術示意圖,與真實的情況滿相似的,確實有點教育意義。
他說,Batista手術不是很難的手術,他也幫兩個病患施行過,但是他認為效果並不好,他說,「Batista是一種早就被放棄的手術方式」。因為日本當時不能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才會覺得Batisca很神奇。但是魏崢認為,劇中強調團隊工作和醫院鬥爭情節,倒是頗為寫實。
由於日劇把Batista手術過度神化,甚至有醫學生、住院醫生前來詢問魏崢,「真有那麼神嗎?」均得到否定的答案。不過,倒不曾有病患想要施行該手術。
一名院長級的心臟外科權威醫師也看了醫龍,而且耐心的把整套都看完,只有一句評語,「沒那麼神啦!」另外一名也是院長級的心臟外科權威醫師,他也看過醫龍,甚至聽聞有些醫師頗為著迷該手術,但是他認為,讓病患冒如此大的風險,手術效果卻不如預期,不是一種好的治療方式。
另一名心臟移植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雖然沒有看過醫龍,卻聽過其他醫師談論。朱樹勳笑說,那種手術沒什麼,他笑說,他創下的三心人手術紀錄困難多了,畫成漫畫會比醫龍更好看。
振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蘇上豪說,醫龍中手術畫面滿逼真的,動作也很貼近真實。另外,韓劇的「嶄新的心」也是以心臟外科為主題,描述醫院間的鉤心鬥角,非常貼近人性,精采不輸「白色巨塔」。
不僅醫師愛看日本醫界漫畫、日劇,甚至連中央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也是日本漫畫迷,他最喜歡的是「醫界風雲」。主角實習醫生齊藤英二郎,是個菜鳥醫師,受訓時,看到急診人球等陋習,揭發日本醫療結構問題,當時國內剛好發生邱小妹人球事件,讓他非常有感觸。
※ 延伸閱讀詳見原站。沒人看黑傑克呀?
◆ 俄國男子 肺裏長出松樹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09-04-15
俄國出現了一個人的肺裡長樹的怪事。
二十八歲的席多金肺不舒服,經常咳血。到醫院檢查,肺裡有異物。照了X光,醫生研判是腫瘤。昨天,開刀割瘤。結果發現,在席多金肺裡作祟的竟然是一棵五公分高的小松樹。
醫生研判,大概是席多金在戶外,把一顆松樹種子吸進了肺裡。種子在肺裡發芽,茁壯,長成了一棵小樹。
醫生判斷,松樹的針葉戳破了席多金的肺部,引發他咳。知道自己肺裡長了一棵樹,雖然覺得怪的,但是確定不是腫瘤,還是讓席多金鬆了一口氣。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預防小孩誤食中毒 雙人瑜伽元氣倍增
* 預防小孩誤食中毒 家長做好準備了嗎?
* 黑心廠商!菜脯含200ppm甲醛 把消費者當標本
* 女星晚生 台灣女性受影響
* 養不起小孩 美國男性結紮暴增
* 雙人瑜伽 元氣倍增
* 俄男切腫瘤 赫見肺裡長耶誕樹
◆ 預防小孩誤食中毒 家長做好準備了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584【文/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醫師 陳建翰醫師】 2009/04/15
頑皮的小朋友可能會隨時翻開你的櫃子,並把危險物品塞進嘴裡,家庭醫師將告訴你,如何輕易辨識常見的危險物品,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你家有頑皮的小孩,老是將嘴邊的東西往口裡塞?你知道家中有多少危險物品是小朋友可以輕易的取得並塞進肚子裡,因而導致中毒?對於預防小兒誤食意外,你做好應有的準備了嗎?家庭醫師將告訴你,如何輕易辨識常見的危險物品,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首先,要先認識家中的潛在性危險物品,如成人常用藥品,酒精,清潔劑,室內盆栽等等。舉例來說,成人常常使用的綜合維他命裡面含有的鐵質及其他重金屬(鎂,鋅,銅,硒等),只要五顆,就有讓小孩中毒,甚至致命的高危險性。其他的藥品像高血壓的治療用藥,小兒誤食會導致休克;未經過足夠的高溫處理之碗盤,可導致慢性鉛中毒。清潔劑如含氯的漂白劑,不但可經由誤食和接觸而中毒,其揮發性氣體若吸入過量,也會導致全身性的中毒症狀。此外要提醒有許多室內盆栽的父母們,大多數的室內盆栽的葉子是有毒的,且小兒容易取得,不可不慎!
其次,可以採用一些簡單且有用的預防措施。如購買具有安全裝置瓶蓋的藥品,巿面上很多藥瓶上有讓小孩無法輕易打開的安全設施(像打開瓶蓋前要先下壓並同時轉開的設計)。清潔劑儘量選用無毒性的環保商品,儘可能的將藥品及清潔劑裝在原來的包裝裡,而不是把它們拿出來放在其他的容器內,原因是因為既有的容器會標示有毒的成分及中毒後的緊急處理,萬一不幸發生時,也可以提供醫師作為治療的依據。此外,不要任意的混合清潔劑,以避免化學作用而產生有毒氣體。如果可以購買非濃縮產品就能夠減少因劑量所導致的中毒機會。最後別忘了,頑皮的小朋友可能會隨時翻開你的櫃子,並把上述這些危險物品塞進嘴裡,因此,儘可能地把危險物品鎖起來,或置於高處(至少180公分以上)。當要使用這些物品時,請勿把它們裝進喝飲料的杯子裡,以避免家中的任何一位成員誤食(不只是小朋友喔!)
如果不幸的中毒事件發生了,你能分辨你的小孩是否中毒了嗎?辨識中毒症狀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中毒症狀:
1. 非休息時間但小孩卻非常嗜睡
2. 眼神無法專注而飄移不定
3. 嘴角有燒灼傷口或不尋常的染色,舌頭腫脹
4. 口中散發怪異的味道
5. 嚴重時小孩可能會拒絕進食,甚至嘔吐或抽搐
當有發現以上症狀時請立即就醫,或撥打台北榮總毒物諮詢專線(02-2875-7525)詢求幫助,求診時最好能主動告知小孩的年齡,體重,症狀,和誤食了什麼,誤食的量是多少,誤食了多久,及你已經做了什麼樣的處置。
小兒意外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平時生活多用一點心做好預防措施,及早發現並立即送醫,有很多不幸是絶對可以避免的!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黑心廠商!菜脯含200ppm甲醛 把消費者當標本
自由時報 2009.04.16
〔記者黃淑莉、俞泊霖/綜合報導〕食用的菜脯竟然添加用來做動物標本的工業用防腐劑甲醛,且含量高達二百ppm,雲林縣衛生局稽查人員直呼簡直把人當標本,吃多恐致命。
縣府衛生局上月抽驗縣內各商店、賣場販售及學校使用的菜脯,總計抽驗十七件,檢驗己二稀酸、去水醋酸及苯甲酸等防腐劑、工業用防腐劑甲醛、殺菌劑(過氧化氫)、漂白劑(二氧化硫),檢驗發現有兩件不符規定,一件苯甲酸超量、一件則是驗出不得添加的甲醛。
衛生局表示,甲醛是工業用防腐劑,主要用於動物標本、木材防腐,禁止添加於食品,食入甲醛溶液後,口、喉、食道、消化道及胃的表面粘膜會受到嚴重刺激,造成劇痛、嘔吐、腹瀉及發炎,身體吸收甲醛後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暈眩、抑鬱、劇烈腹痛,甚至昏迷、死亡。
苯甲酸雖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過量則可能會有流口水、腹瀉、肚子痛、心跳快等不適。
衛生局指出,被檢出含甲醛的產品,來源廠商「順伍意貿易有限公司」位在台中縣烏日鄉,除通知縣內各販賣業者將該產品下架,並移請台中縣衛生局依法辦理。
順伍意公司則喊冤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該公司約兩年前開始向雲林的李姓業者進貨,約供應七、八間市場的零售業者,會暫停出貨並回收。
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選購菜脯產品時,若顏色太白、聞起來有剌激的味道,可能使用過量漂白劑、防腐劑,為食用安全考量,烹調前宜多次用水浸泡沖洗。
◆ 女星晚生 台灣女性受影響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09.04.16
女藝人晚婚、晚生,也影響台灣女性愈來愈晚生。台灣生殖醫學會委託成功大學調查結果顯示,受女藝人晚生影響,對人工生殖技術抱持過高信心,加上普遍晚婚,等到真正想生孩子時,往往已錯失時機。
這項針對台灣24-44歲民眾的生育知識與態度調查,是在2006年訪問1033名民眾。婦產科醫師劉志鴻指出,曾有一名四十多歲的企業女CEO來看他的不孕門診,堅持要靠氣功調養,「等調個兩年,等身體好了再懷孕」,後來再來找他,表示自己的身體調好了,「全身發熱,連晚上都熱乎乎的」。結果一診斷才發現是已到了更年期才會發熱,要懷孕已非常困難。
成大醫院不孕及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表示,女性在34歲後,生育能力就大打折扣,以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來看,35歲以下約47.3%,但41-49歲降到15.5%。調查顯示多數未婚者計畫在30-34歲結婚,婚後多數打算2-3年內懷孕,因此懷孕時已在34歲左右,生育力明顯開始走下坡。
調查也發現,民眾多知道人工生殖技術,但對於何時女性生育能力明顯下降並不清楚,有四成的受訪者答覆「不清楚」及「50歲之後才下降」,認知錯誤,特別是學歷愈高者、答錯的比率愈高,女性答錯的比率比男性高。
至於不想生小孩的原因,最主要是經濟負擔太重及教育問題,並認為改善教育制度與經濟是較有效鼓勵生育的方法。
◆ 養不起小孩 美國男性結紮暴增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 2009.04.16
金融海嘯與經濟不景氣,對你我生活形態產生的衝擊無所不在。繼海邊廢棄遊艇暴增、自己代表自己打官司後,另一新的社會現象是美國男性害怕養不起小孩,動結紮手術的比率明顯上升。
養到17歲 要花26萬美元
據美國泌尿學期刊2006年的最近一次統計,全美每年約有52.7萬人接受男性結紮手術。最近三年雖然缺乏全國性的統計數字,但從各種資料來看,金融海嘯後男性結紮比率直線上升,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生育率驟降的趨勢遙相呼應。
由於經濟前景令人憂心忡忡,大多數人普遍認為此刻生小孩須再三考慮。據統計,2006年出生的嬰兒成長至17 歲,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平均得花費26萬美元,這還不算令人頭皮發麻的大學學費。
國際計畫生育聯盟(Planned Parenthood)南加州辦事處統計,今年前三個月,在聖地牙哥與河濱郡,要求動結紮手術的民眾比去年第一季至少增加30%。結紮數字暴增的另一個原因,是依據加州低收入戶家庭計畫方案,失業男子可以免費接受結紮手術。
在金融海嘯震央紐約市曼哈頓,紐約長老派教會醫院男性生殖科主任戈斯坦醫師表示,過去五個月內他平均每月操刀的結紮手術有九件,之前每個月平均約六件。他說:「我在這行執業已經超過30年,從沒看過病人如此暴增。我的病人很多來自金融業,對家庭增添小孩的開銷感到焦慮。」
西雅圖市結紮專業醫師威爾遜表示,過去半年內他每個月平均要動123次手術,比前一年同時期多出13%。他說:「有些病人因為失業後時間變多,就想趁機動手術;也有人害怕失業後保險不再給付結紮手術,趕快來開刀。」
失業閒閒 趁機動動手術
成立已十年的男性結紮專業網站Vasectomy.com指出,第一季的點閱率比去年同期成長17.5%,而透過該網站連結拜訪專業醫師的流量也暴增40%,顯示網友不只是想瞭解結紮手術,很多人打算採取行動。
專家同意,從實際與經濟觀點來看,男性結紮手術確實是節育的理想方式:手術只要局部麻醉,20分鐘內就可完成,花費約500至1,000美元。
◆ 雙人瑜伽 元氣倍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369【Upaper/文/記者林宛吟;圖/記者陳俊吉】 2009/04/16
一個人做瑜伽怕孤單?拉家人一起來伸展!雙人瑜伽能在互助情形下,輕鬆達到伸展放鬆的目的,更有助於彼此熟悉,是最健康的情感增溫劑喔!
達人檔案
陳佳苓:邱素貞瑜伽天地教練;3歲開始接觸瑜伽,擅長哈達、動感瑜伽。
林育嫺:邱素貞瑜伽天地老師,擅長靜坐、冥想、心瑜伽。
說到瑜伽運動,很多人易有「瑜伽一定很難」的誤解,殊不知瑜伽有許多生活化、易上手的動作,平時在家就可練習;尤其近年火紅的雙人瑜伽,不僅能促進家人感情,比起一個人做瑜伽,雙人瑜伽可相互提醒與鼓勵,做操動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邱素貞瑜伽天地教練陳佳苓表示,雙人瑜伽進行過程中,不僅要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還要去感受對方的呼吸;發現對方呼吸急促時,代表已達動作限制,此時搭檔必須用身體去帶領他放鬆,其中涵蓋的貼心情感更勝言語,有助於培養彼此默契。
除了增進家人間的互動,陳佳苓提醒進行雙人瑜伽的朋友,運動過程務必放慢速度、不要快,以緩慢動作加上溝通,才不會忽略細節、給予對方壓力。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俄男切腫瘤 赫見肺裡長耶誕樹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4.16
28歲的俄羅斯男子希鐸金(Artyom Sidorkin)日前胸部劇痛,出現咳血症狀。醫師診斷認為罹患肺癌,必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想不到,從希鐸金肺中取出的竟是一棵發育良好的5公分樅樹。
樅樹是可用來當作耶誕樹的樹種,其針狀葉子方便用來吊掛飾物。不過醫療人員相信,就是因為樅樹的針狀樹葉在希鐸金體內生長,才刺傷了他的血管,導致他胸部劇痛咳血。
肺部長出小樹聽來不可思議,希鐸金的醫生卡瑪雪夫認為,應該是希鐸金不知何故吸入了樅樹種子,導致種子在他肺部發芽生長。
回憶起希鐸金就診之初,烏拉爾區首府伊熱夫斯克的卡瑪雪夫表示,「我們做了X光檢查,發現看來和腫瘤完全相同的東西。我們百分之百確定。這種案例我之前見過數百遍了,所以我們決定動手術。」
而就在卡瑪雪夫進行術前切片檢查時,5公分的小樹活生生地出現在他眼前。卡瑪雪夫說,「我想我眼花了,我瞇著眼睛看了三遍。我實在不敢相信,叫一旁的助理也來看看這是不是一棵樹,他驚訝的點頭。」
俄羅斯國營新聞社引述共青團日報的報導說,肺裡長樹連希鐸金本人也嚇了一跳,他表示,「那很痛,但坦白說,我不覺得有任何異物在我的體內」,不過「知道那不是癌細胞真讓我鬆了一口氣」。目前,被針葉嵌入的部分肺部已動手術成功移除。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你了解你的腎嗎? 男性不育與空污有關
* 你了解你的腎嗎? 六警訊教你顧好腎
* 糖尿病新藥 台灣最看好賺錢本土藥誕生
* 壓力大 小四生腸穿孔
* 醫學再度證實男性不育與空氣污染有關
* 成大創333 縮短求子路
* 《便宜也有好貨》衛生所保險套 每打25元
◆ 你了解你的腎嗎? 六警訊教你顧好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9813【文/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陳彥成】 2009/04/17
腎臟的功能是非常複雜的,它的目的是使身體上各部份的器官得以平衡,所以當腎臟受到傷害而無法運作的時候,你身體上每一個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必須好好保護你的腎臟。
腎臟疾病包括了尿道感染到嚴重的尿毒症,過去四十幾年科學的發達,使得我們可以早期診斷腎臟疾病以及早期治療腎臟病,最重要的一個成就就是發展了人工腎臟,以及腎臟移植,使尿毒症得到治療。多年前尿毒症是無藥可治,是一種絕症,目前由於透析治療以及腎臟移植的發達,尿毒症已經可以有效的得以治療而不再是一種絕症了。雖然醫師以及科學家不停的研究與進步,但是對腎臟病我們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需要繼續的研究。
為什麼腎臟是一個重要的器官?
大部份人都知道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身體上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份,目的是要維持身體上化學物質的一個平衡,例如酸鹼的平衡、例如鉀跟鈉、電解質的平衡。此外腎臟也可以產生不同的賀爾蒙以及維他命,使其他器官得以正常的運作。綜合來說,腎臟是一個重要的化學工廠,它的功能有:
一、清除身體上的廢物
二、維持身體上水份的平衡
三、產生賀爾蒙控制血壓
四、產生活性維他命D控制身體的生長
五、產生紅血球生血素維持紅血球的正常代謝
腎臟疾病分做幾種?
腎臟疾病通常侵犯兩個腎臟,如果腎臟病嚴重的時候則無法清除身體上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份,而造成嚴重的尿毒症,這個時候身體會產生水腫、惡心、嘔吐、以及氣喘等症狀。腎臟疾病有很多種,主要可區分為先天性的以及後天性的疾病。
一、先天性的疾病是經由父母親遺傳下來的,它發病的年齡通常在青少年的時候就發生了,最常見的遺傳疾病是多囊性腎臟病,其它還有遺傳性的腎炎。此外尿道的生長異常也是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二、後天性腎臟病。後天性的腎臟病種類非常的多:
1.一般最常發生的稱為腎炎,這表示說腎臟有發炎的意思,最常見的腎炎就是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炎的原因很多,有原因清楚的也有原因不明的。
2.腎臟結石也是一個常見的疾病,腎臟結石可以使你產生背痛,腎臟結石的原因可能是遺傳的,可能是生長異常,也可能是發炎造成的結石。腎結石造成的背痛可以是非常尖銳的痛,而且是一波一波的,很快的來也很快的去。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找到腎臟結石的原因,如果腎臟結石卡在尿道的時候,有時必須使用碎石機把石頭震碎才能排出。那什麼石頭需要使用碎石機什麼石頭不需要使用碎石機?必需請教腎臟科專科醫師、或是泌尿科的專科醫師。
3.腎病症候群,就是由於小便裡有太多的蛋白尿造成的,同時發生下肢水腫、高血膽固醇以及低血中白蛋白。腎臟症候群可以是原發性的腎臟病,也可以是續發性的腎臟病,原發性的腎臟病就是說腎臟是原本發生的地方,續發性的腎臟病就是說腎臟是續發於其他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等。當你有腎臟症候群的時後必須要請教腎臟科的專科醫生,目前大部份的腎臟症候群都可以有效的治療。
4.高血壓。腎臟病也可以造成高血壓,因腎臟病做成的高血壓較難控制,血壓太高會加速腎臟衰竭以及引發其他併發症。
5.藥物與毒物、止痛劑是造成腎臟衰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其他,重金屬以及毒品都可以造成腎臟衰竭。
腎臟病是否可以治療呢?
早期發現的腎臟病大部份都可以經由藥物治療,可是目前很多腎臟病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而無法治療。一個腎臟是由一百萬個腎元組成,人身體上有兩個腎臟,大約有兩百萬個腎元,這些腎元正常在工作時只有五十萬個在工作,而一百五十萬個腎元是交替的工作。因為這些腎元很容易受到破壞而硬化,當你年紀大的時候,剩下來大概只有一百萬個腎元,如果腎臟病加速了腎元的破壞,到腎臟無法正常有效正常的工作的時候,就造成了所謂的尿毒症。
那我們怎麼知道已經發生了尿毒症呢?身體上血中的尿毒素是一個很好的指標,目前最常用測定尿毒素的方法是肌酸酣,肌酸酣可以作為腎臟衰竭的一個指標,正常的肌酸酣是1.5左右,如果高於6-8 以上就表示已經到了尿毒症,必須進行透析治療,如果在10以上的話,對你的生命就有危險,利用測定血中的肌酸酣,可以知道我們腎臟功能的情形。
早期的腎臟病如果腎臟功能還是完整的時候,治療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目前大部份的腎臟症候群、高血壓以及藥物引起的腎臟病都可以有效的控制與治療,所以必須要在早期治療與預防尿毒症的發生是我們第一的目標。
如何治療腎臟衰竭?
治療腎臟衰竭可分為治療尿毒症發生併發症的前期及尿毒症發生的晚期,在尿毒症發生以前我們治療的目的是減緩尿毒症的發生,以至避免發生尿毒症。目前我們可以利用藥物及食物的調整以減緩尿毒症的發生,目前世界正進行各種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找出有效預防尿毒症的方法。
一旦發生到了尿毒症的時候就必需使用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目前有效治療尿毒症的方法有:一.血液透析、二.腹膜透析、三.腎臟移植。血液透析也是利用人工腎臟在血液透析中心進行,血液透析必需一週進行三次。腹膜透析是利用你身體的腹膜作為人工腎臟。每天在家裡自行交換透析液體。腎臟移植可以避免透析的麻煩,可是目前由於腎臟的來源缺乏,腎臟移植的機率減低。以上三種方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他們使腎臟病友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也就是說這三種方法治療的療效都相當好。
腎臟病的警訊
一、小便次數增加或有灼熱感
二、小便中有血、有泡泡
三、下肢或眼臉水腫
四、高血壓
五、貧血
六、倦怠
當發生上述六種訊號的時候,最好請教一下腎臟科的專任醫師,早期找尋是否患有腎臟病,進行早期治療以避免尿毒症的發生。
※ 其餘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糖尿病新藥 台灣最看好賺錢本土藥誕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4.17
六藥廠聯盟 政院促成生技投資首例
國內新藥研發有了重大突破!在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術轉移下,國家共有六家藥廠組成產業聯盟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了糖尿病新藥臨床前毒理實驗,預定兩年內進行臨床人體試驗,在行政院「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上拔得頭籌,市場潛力無窮。
以健亞生技公司為首的產業聯盟,成員包括了中化、南光、永信、台灣東洋、信東等國內製藥公司,在國衛院的協助下,委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何橈通做為共同主持人,日前完成「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計畫申請。
耗時三、四年,國衛院研究團隊分析設計了500多種特殊結構化合物,終於在2007年研發出「新穎抗糖尿病候選藥物DPP-IV抑制劑」,現已經取得美、日、歐洲等國家的專利權,如果順利上市,將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一顆本土新藥。
DBPR108新藥效果勝Merck藥物
到底這顆由台灣自行開發的糖尿病藥物可帶來多少的利潤?目前全球只有美國Merck藥廠,以及另一家Novartis藥廠開發出能夠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對於胰島素敏感度的新藥,而Merck藥廠的藥物已在全球上市,2008年銷售額高達14億美元。
對於代號為DBPR108新藥的競爭力,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主任趙宇生相當有自信。研究團隊比較Merck藥廠藥物與DBPR108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顯示,這顆本土新藥大獲全勝。
在同一劑量下,DBPR108藥效更強,糖尿病老鼠的胰島素靈敏度明顯提高,吃東西後的半小時,原本偏高的血糖,也顯著下降,不管是血糖分泌量或是分泌速度都降低許多。
據了解,趙宇生曾是Merck藥廠新藥研發的重要級人士,幾年前被國衛院網羅回國,盡管昔日老東家的降血糖藥物治療效果不錯,但他硬是找到了更好的藥物。
一天吃一粒就能有效控制血糖
趙宇生強調,關於糖尿病的治療,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需要依賴口服降低血糖藥物,或是靠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不過,大部分藥物效果有限且耐受性不佳,還伴隨發胖、噁心等副作用,因此,醫藥界努力開發新型的治療方法或藥物。
趙宇生指出,希望這項新藥能在兩年內用在人體臨床試驗,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顆藥物,就能有效控制血糖,免除洗腎的威脅。
◆ 壓力大 小四生腸穿孔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板橋報導】 2009.04.17
就讀板橋市某國小4年級的鍾小弟弟,因對課業成績的自我要求過高,飲食作息不正常,引發12指腸潰瘍並導致穿孔,經縣立醫院醫師孫立文開刀搶救,從鬼門關前才救回一命,創下縣立醫院院史上,年齡最小的12指腸穿孔手術患者。
鍾媽媽說,孩子功課在班上都是前3名,還主動要求去上安親班、美語班,幾乎放學後都接著去補習,直到晚上9點多才回到家,囫圇吞棗吃剩下的飯菜或麵包裹腹。
鍾媽媽指出,孩子4月3日就說肚子很不舒服,但吃了藥病況並未改善,7日孩子上課時腹痛如絞、臉色蒼白,送往縣立醫院急診。
醫師孫立文說,診斷鍾小弟弟罹患腹膜炎,為避免敗血症導致死亡,立刻安排開刀,沒想到竟在腹腔12指腸部位發現一處0.5公分的破洞,研判為潰瘍穿孔,趕緊做12指腸縫合術,手術順利,鍾小弟弟已脫離險境,目前住院休養中。
他說,12指腸潰瘍的患者通常是中高年齡者,鍾小弟弟才小四就罹患且引發穿孔,是相當罕見病例,讓他感嘆「現在孩子課業壓力怎麼這麼重?」
鍾媽媽心疼表示,以後會注意孩子飲食作息,也不會再讓孩子每天補習,課業成績順其自然。
◆ 醫學再度證實男性不育與空氣污染有關
中央社 2009-04-17
空氣污染導致男性不育的醫學說法由來已久,科學家今天公布一項調查再度證實,在印度空氣污染嚴重的第三大城加爾各答(Kolkata),男性罹患不育症與空氣污染有直接關係。
加爾各答是全球幾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印度「國立癌症協會」曾在2007年一份報告中指出,空氣污染與加爾各答居民罹患肺癌高居全國第一有關。此外,加爾各答警察局都配備氧氣筒,供交通警察感覺不適時吸氧緩和。
今天公布的一份由美國克利夫蘭醫療中心(TheCleveland Clinic)、印度國立加爾各答大學和加爾各答非政府高級醫療保險暨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的調查報告則指出,加爾各答地區男女不孕案例,有40%至50%與男性不育有關,而男性不育又與吸入有毒氣體有直接關聯。
公布報告的高級醫療保險暨研究中心首席胚胎學專家瓦吉斯(Alex Varghese)表示,這項研究目的在求證都市化和車輛污染,與亞洲及印度不孕案例增加之間的關係。他表示,這項研究長期觀察了加爾各答4000名男性的精子數目。
據國立加爾各答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巴塔查雅(Asok Bhattacharya)警告,車輛排放的有毒物質會滲透男性生殖系統,與又稱遺傳微粒的染色體主要化學成分去氧核醣核酸(DNA)混合,透過男性精子破壞胚胎的基因,導致生育缺陷。
報告同時指出,加爾各答空氣中含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的比例,自1970年代以來即逐年增加。這又與使用二行程計程三輪車增加有關,因為二行程三輪車使用有高度毒性的混合燃料,在城市中釋放有毒氣體。
◆ 成大創333 縮短求子路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09.04.16
成大醫院婦產部與台南縣市的基層診所合作,首創333協助生育計畫,將不孕女性尋求人工生殖的過程,從過去的2到3年,縮短到半年到1年間,幫助她們提早達成生育目標。
負責這項計畫的成醫試管嬰兒室負責人潘咸安表示,333計畫是將人工生殖的三階段做改善,第一個口服排卵藥階段,只要經歷3個排卵周期,第二階段人工授精(將精子殖入母體內)也是只做3次,第三階段試管嬰兒,只要母體兩側卵巢有超過3顆成熟濾泡,就可考慮做體外受精及胚胎植入。三階段歷程約要半年到1年,過去往往要花2到3年。以免年紀大的不孕女性治療期花太久時間,錯失生育機會。
成醫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指出表示,生殖科技進步,對30多歲不孕女性的幫助最大,一旦40多歲後,幫助就有限,因此懷孕年齡是最重要的。
◆ 《便宜也有好貨》衛生所保險套 每打25元
自由時報 2009.04.17
〔記者蔡偉祺/北縣報導〕誰說便宜沒有好東西?台灣婦幼衛生協會與各衛生所合作推廣的保險套,每打只賣25元,曾創下年銷200多萬打的紀錄。不過,衛生所人員卻說,現在銷量差很多,有時整天業績還掛零,且購買者以年過40中壯年居多,幾乎不見年輕人上門。
有保險套廠商宣稱因為金融風暴讓銷量大幅成長,但反觀各衛生所的保險套銷量卻每況愈下;台北縣板橋市衛生所人員說,過去保險套的通路不多,且衛生所配合政策極力宣導節育,所以保險套賣得相當好,一天業績就能上萬元,現在有上千塊就算不錯。
板橋市衛生所護理師何瓊芳說,最近1年每月平均賣出約2000打,其中很多是醫療院所或檳榔攤大量採購用來轉售或贈送,真正有需求的一般民眾很少,像元月甚至只有100人次購買。
她說,會到衛生所買保險套幾乎都是老顧客,且以中高齡居多,衛生所的保險套樣式普通,不像其他廠商製造有很多不同的「花樣」,可能也因此比較不受年輕人的青睞,加上沒有宣傳,銷量逐漸被侵蝕而萎縮。
但衛生所人員保證她們賣的保險套便宜又安全,比起一般市售產品價格便宜數十倍,在不景氣的時代,應該更容易受消費者青睞。
發生醫療糾紛 40%民眾不知所措
* 花東健保20大用戶 醫療支出近億
* 安樂死爭議大 醫界改推自然死
* 發生醫療糾紛 40%民眾不知所措
* 醫師雙修法律 因... 被告怕了
* 防治子宮頸癌 希望工程起跑
◆ 花東健保20大用戶 醫療支出近億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09.04.18
健保局東區分局經理呂穎悟昨天指出,花東地區前20名高利用患者,絕大多數是身心障礙弱勢者,去年一共繳不到4萬元健保費,健保局卻支付近億元醫療支出,其中多屬遺傳性疾病,甚至有2名新生兒,未來將面臨坎坷的人生道路。
呂穎悟說,20名患者中,包括一對罹患第八凝血因子異常的游姓兄弟,以及一對去年才出生的嬰兒。高居第一名的彭姓患者是身心重度障礙者,今年50歲,去年使用1403萬元以上醫療費用,多年來使用的健保支出已經超過億元。
他表示,雖然有外界的資助,但健保基金還是不敷使用。去年共收到近150萬元捐款,但提供出去的紓困、分期付款金額就近3億5000萬元。
呂穎悟表示,捐款者之中,有位匿名人士一口氣就捐50萬元,健保局李姓員工也捐出原先要給女兒的婚嫁基金20萬元,雖然對總體支出而言是杯水車薪,但依舊讓人感動不已。
他說,探訪過的患者中,有一名罹患脂肪代謝障礙的林姓男子,病情發作時,全身關節會麻癢不止,像是被千萬隻螞蟻叮咬一樣,其中的痛苦,可能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最高利用的彭姓男子,家族也已經多人因相同病症死亡。
另外2名新生兒,分別罹患性骨髓性白血病及第八凝血因子異常,也使用了500萬元以上醫療費用,隨著他們逐漸長大,金額會暴增3倍,光是他們要打的針,每劑就要十多萬。其中雖然有人能夠工作,但未來如果婚嫁,有很高機率會再遺傳給下一代。
※ 對於需要長期治療的病患,如果未來有一種很貴且能夠治好的特效藥出現,健保或許應採個案處理,儘速治好患者,以節省成本支出。
◆ 安樂死爭議大 醫界改推自然死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18
「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具有高度爭議性,究竟是慈悲?還是殺人?至今仍爭論不休。但是爭議外的現實世界,是末期病患被家屬帶回家拔管的實況,此情讓醫師更不忍,醫界今天提出「自然死」觀念,希望讓臨終病患在醫療的協助下,平靜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亞東醫院今天舉辦「安樂死研討會」辯論安樂死應否合法化,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彭福祥擔任正反方辯士。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輔仁大學神父艾立勤、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宋維村、耕莘醫院社醫科主任王志嘉主任,分別就宗教、醫學及法律的角度,深入探討安樂死。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直言,現代醫學進步,「想死,還真不容易」。他不斷在急診加護病房看到,已經是生命末期的病患,還在接受不需要的心肺復甦術,其實「應該讓生命有尊嚴的離開。」
朱樹勳說,國內沒有立法同意執行安樂死。雖無立法,但是很多瀕臨死亡病患的家屬會要求自動出院,回家後,自己再把病患的氣管內管拔掉,「這是可以做,不可以說的真實情況。」
即使,安樂死在國內還不合法,但是絕大多數醫院、醫師早就遊走在法律邊緣,停止給予臨終病患強心劑、升壓劑,讓病患心跳漸漸平緩,自然而然地走向死亡。
許多躺在呼吸治療病房,沒有意識的病患,仍靠著維生系統,日復一日地活著。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王浩元指出,介於安樂死與安寧療護的「自然死」是現實所需。
王浩元建議,民眾在健康時就該表明,當自己病危時,授權給哪一個家屬,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拔除氣管,或是停止使用治療藥物,也就是自然死,並把自然死的意願註記在健保卡上。
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彭福祥則認為,如果安樂死的目的,在於解除病患的痛苦,死亡並不是唯一的途徑。他說,如果20年前就立法通過安樂死,醫界就不會發展出緩和醫療,利用身心靈等措施安撫癌末病患的疼痛。
彭福祥也憂心,只要一通過安樂死,會出現滑坡效應,即使不符合安樂死要件的病人,只要自覺痛苦,就會要求安樂死,「一開了頭,就沒完沒了。」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說,國內應有條件開放安樂死,讓病患可以「被動自願安樂死」,也就是在病患可以預知自己死亡在及簽下同意書,放棄或停止各種延續生命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 發生醫療糾紛 40%民眾不知所措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18
發生醫療糾紛,病家只能抬棺抗議、撒冥紙示威嗎?根據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近四成民眾會先透過院內申訴,四成民眾完全不知所措。顯示醫療糾紛中的病家多處於資訊缺乏以及無助的處境,只有少數會以「自力救濟」或「媒體爆料」處理。
醫改會指出,沒有疏失的醫療傷害,應該定位為醫療風險,採取快速賠償,讓病家和醫療人員衝突降到最低。但是若有疏失在其中,就必須追究責任,也可作為醫院、醫師不再犯同樣錯誤的殷鑑。
當醫療糾紛一發生,醫師害怕被告,多會在第一時間拉高姿態,不願意溝通,甚至避不見面。而病家也滿腹委屈,因此很容易起衝突或「法院見」。醫改會統計,近四成民眾會先循正常的管道,先透過院內申訴,四成民眾會完全不知所措。醫改會指出,在接受醫改會諮詢後,二成民眾與醫院和解成功,在縣市衛生局調處,有1/3成功率,可見醫療糾紛和平落幕是可行的。
但是,目前醫療糾紛處理管道,完全沒有相關法規提供解決方法,發生醫療糾紛後,民眾求助無門,只是會讓不法之徒有機可趁,製造混亂而獲取自身利益,使醫病雙方蒙受傷害和誤解。醫改會呼籲,政府和醫療院所一定要建立健全透明的處理窗口和機制,宣導正確求助資訊,轉介民眾採用合適的管道,讓醫糾不用透過訴訟,也能妥善處理。
※ 政府應該設立一個仲裁機構,同時有法院、醫院、病人的專業代表協助仲裁與調解。
◆ 醫師雙修法律 因... 被告怕了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4.18
全台灣有30多個醫師修讀法律學位,其中有五、六人既是醫師也是律師。但先別急著羨慕他們,醫界指出,這些醫師多是遇上醫療糾紛,心有所感,才重新念書,攻讀法律學位。醫界推估,每兩個醫師有一個曾被告,醫療糾紛是醫師心中的痛,更是不可說的祕密。
病患害怕碰到醫療糾紛,其實,醫療糾紛也是醫師的夢魘,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家、醫師大多不知所措,往往告上法庭、雙方纏訟數年,不得解脫。台北榮總今天舉辦「台北醫法論壇-醫療糾紛案例學術研討會」,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葛謹說,國內已有超過30個「醫法雙修」的醫師,其中更有五、六人已考取律師執照;修習法律學位的醫師人數逐年增加中。這些醫師多非純然愛讀書,而是遭遇過醫療糾紛,纏訟數年,索性自己攻讀法律學位。
葛謹說,「你去問醫師有沒有醫療糾紛,相信每個都說自己沒有醫療糾紛的問題。其實醫療糾紛多到令人難以想像,醫療糾紛是醫師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不敢說出口的祕密。」
葛謹推算,跟他同一屆畢業的醫學院同學一共有119人,就有六個當醫師後,因為醫療糾紛被判刑確定。如果以醫師敗訴率9.7%計算,回推他的同學中應有60人被告,也就是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曾被告。
例如,前衛生署醫政處處長薛瑞元,曾是掌管醫療法規的最高主管。他原在嘉義開業的診所醫師,一名病患經過多次不同醫師開刀,後來在肚中發現紗布,就指稱是他開刀時所遺留,因此發生醫療糾紛訴訟,一告就是三、四年。後來即使他贏了官司,但是病家還是糾纏不清,整天到門診鬧事,他無法繼續開業,他乾脆重考大學念法律系。後來他不但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法律系,而且還是狀元,並順利考取律師執照。
不僅是醫師,其他醫療人員也常捲入醫療糾紛中。有一名護士為病患注射針劑後,病患發生過敏休克,原本是單純的藥品導致的藥害問題,應該尋求藥害救濟,但是病家仍堅持告上法庭,最後護士被判刑一年。
另一名急診室醫師,在家屬沒有簽字同意下,為90歲的慢性阻塞性肺炎老太太插管,救活了老太太。沒想到病家很不諒解醫師不尊重病人「想死」的意願,最後還控告醫師,病家甚至拿刀追殺醫師。
葛謹憂心,醫療糾紛缺乏正常解決管道,法律解釋又標準不一,醫療訴訟搞得兩敗俱傷,醫界開始產生「攻擊性醫療」,就算病患亟需醫療協助,但是沒有家屬簽名,醫師寧可看病人死,就是不肯出手治療。他嘆,「台灣怎麼會變成這樣?」
◆ 防治子宮頸癌 希望工程起跑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09.04.19
「子宮頸癌防治希望工程」昨天在高雄市起跑,許多婦女戴上防治絲帶,在心願卡上連署。高雄榮總婦產部主任余堅忍表示,打擊子宮頸癌的兩項武器,一是防癌抹片、另一為子宮頸癌疫苗。
「愛在高雄、健康在我~子宮頸癌防治希望工程」活動由台灣女性癌症協會、聯合報系及立法委員黃昭順服務處主辦。台灣女性癌症協會呼籲政府,將5月訂為「子宮頸癌防治月」,並優先補助弱勢女性免費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余堅忍指出,子宮頸癌是婦女生殖道癌症頭號殺手,還好子宮頸癌可早期診治,完全治療。「子宮頸抹片」能較早發現子宮頸病變,篩檢率在87.5%,連續兩年作抹片檢查的篩檢率,更在95%以上;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能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但目前還是自費項目。
病友吳金葉昨天與大家分享抗癌之路心得。擔任志工的她,是在今年3月的一次免費體檢中,檢查出罹患子宮頸癌初期,立即就醫,先生成最堅強的精神支柱。她鼓勵親友和民眾,一定要定期做抹片檢查。
參加活動的民眾,藉由心手相連行動,促政府推動「抹片+疫苗」的子宮頸癌防治政策。民眾可上網路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頻道/癌症防制專題,支持連署活動 http://act.udn.com/women_cancer/。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國際醫療應一國兩制 語言治療師不足
* 朱敬一:推動國際醫療 最好能「一國兩制」
* 台北慈濟率先獲ISO認證 締造醫界新紀錄
* 眼科裡 看白內障的人最多
* 感冒糖漿止痛 喝20年59歲失智
* 濫喝感冒糖漿 可能微中風
* 下雨天壞人心情 卻能強化大腦記憶
◆ 朱敬一:推動國際醫療 最好能「一國兩制」
【聯合報╱朱敬一】 2009.04.20 0
台灣因為種種歷史因素,使得醫學系成為許多家長最希望子女就讀的科系;而在聯考與學測的篩選機制下,歷年來醫學系都能招到相當聰明的學生,經年累月也儲備了相當好的醫療人才與實力。既然有此利基,台灣就有推動醫療服務產業的本錢。
醫療服務 內外有別
但是在當前環境下,我們討論醫療服務業的推展恐怕須「內外有別」。台灣是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因此國內的醫療項目絕大多數都受健保涵蓋,並不容易在這樣既有的大架構下另創新局。此外,除了美容與健檢等,一般的醫療項目也不太容易「拓展」;畢竟人民要有疾病才有醫療需求,供給面很難有效刺激內需。
準此,台灣比較可能推展的醫療服務,是對外國人,謂之「國際醫療」。一旦放眼國際,則陽光乍現,所能開展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研究資料顯示,就項目而言,台灣的國際醫療有兩個拓展可能,其一是美容健檢等輕度服務,其二是急症重症的醫療手術。就來台就醫的客源而言,則健檢美容客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但部分重症醫療則不容許長途飛行或國外排刀甚久,其客源較有地域性。了解前述幾種病患與客源地域分類之後,接下來的產業策略規劃就比較有方向了。
不同品項 訴求大異
就健檢、美容而言,絕大多數的國外健保都不會涵蓋,因此客源大都自費。他們當然對醫療水準在乎,但是也許更在意親切感與品質感,甚至不排斥在健檢之後順道觀光。因此,國際健檢與美容的訴求,就要更著重醫療附帶的配套。至於重症手術,則最關鍵的還是醫技醫術,恐怕沒幾個人有興趣在動大刀之後還去日月潭游泳。此外,重症手術所費不貲,絕大多數人要靠國外健保給付而非自費,故台灣辦理國際醫療,就必須要得到國外大保險公司的認證。這些準備功夫,都要靠國內醫院自己去設法、努力。
當然,國內確實有些法規不利於國際醫療的推動。例如,國內的醫院不能做廣告、不能請外國(操流利英語或日語)的醫生或護士,這當然不利於外籍病患的吸引與照料。有些國際醫療的推動者就希望政府能對這些規定予以修法,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如本文前段所述,國際醫療與國內醫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與市場,甚至兩者之間連「文化」都不太一樣。一般而言,我們不會希望因為可能的國外少數病患,而去改變國內的醫療法規與文化。讀者可以想像,如果台大榮總等各知名醫院內都是國內外醫師護士雜處、東牆打廣告、西廂禁張貼,那不天下大亂才怪。
國際醫療 重點突破
此外,國內的醫院都是財團法人,而非營利公司,體質上也不利於向外招攬病患牟利。這樣的法制設計,恐怕也與醫界文化、救世濟人的民間傳統觀念有關。如果為了國際醫療而要將醫院全改為公司,恐怕又是一場混仗,短期內注定不會有共識。
我認為,這種國內外文化、體制、法規、營運的歧異性,短期間不是不能解決。而解決之道就是設置一、兩個國際醫療的「特區」,只在特區內容許醫療例外,而特區之外的全國各地都依循舊制。由於是特區,所以其內的「治外法權」可以為產業目的而專案規劃,不至於影響台灣現制,也不會與區外的國內文化有扞格。特區當然可能是實質規劃的新地區,但也不排除是重新規劃的舊有獨立建築。只要與國內醫療文化能有效區隔,那就沒什麼不可以的。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 台北慈濟率先獲ISO認證 締造醫界新紀錄
中廣新聞/徐韻翔 2009-04-20
ISO國際標準組織從去年正式公告發行ISO9001:2008正式版,台北慈濟醫院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家接受台灣檢驗公司(SGS)轉版驗證並且通過的醫院,並獲得英國有關單位UKAS頒發給醫療院所第一張「ISO9001:2008」轉版通過證書,今天國際品質驗證公司(SGS)到台北慈濟醫院正式舉行授證典禮,肯定慈濟醫院表現。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ISO9001是品保系統的國際標準,2008年版是最新版本,強調以流程為導向,著重環境風險的因應、外包管理、發展職能等,慈濟醫院從去年12月起,全面重新審視品質系統,進行員工教育訓練,希望能合力為病患的健康把關,獲得這項認證,締造了台灣醫界新紀錄。
◆ 眼科裡 看白內障的人最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90438【元氣周報/記者孟祥傑、彭芸芳/報導】 2009/04/20
「我怎麼運氣那麼不好,會得白內障!老王怎麼就不會呢?」
如果您有此感慨,其實心理可以平衡一下,因為白內障人人都會得,只不過情況輕重而已,就好像老花一樣,都是眼睛老化所造成,只不過老花來得早,平均40歲左右開始出現,白內障則晚至約55歲。
所以如果已到此年齡,眼睛開始覺得看不清楚,快找眼科醫師檢查吧!
數字會說話》全球致盲率第一
1.白內障是全球致盲率排名第一的眼疾。
2.全球約1800萬人因罹患白內障而失明,占全球失明人口約一半。
3.台灣就診率第一名的眼疾。
4.每年做白內障手術案例,約為10~11萬人
5.台灣87~95年人民健保資料顯示,8年間白內障就診人數成長25%。
(資料/台北縣立醫院眼科部主任陳裕芳提供)
李家同 為何眼睛這麼好?
「老天爺不會遺忘你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醫師蔡裕棋說,白內障其實是人人有獎的,但常做戶外運動卻未戴墨鏡或帽子等防曬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
有少數人到老仍視力頗佳,像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在演講時常提到,家族中沒有人老花,他已七十多歲仍不必戴眼鏡,遠的近的都看得輕輕鬆鬆,其實除了天生體質好之外,是因他還有淺度數的近視所致。
白內障是怎麼形成的?
每個人瞳孔內都有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是一個透明的雙凸形透明體,當光線透過角膜後,必須經過水晶體折射,才能將影像清晰地呈現在視網膜上,就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一樣。
但若因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導致水晶體逐漸變混濁時,會阻擋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就是「白內障」。
白內障有多少種類?
台北縣立醫院眼科部主任陳裕芳指出,白內障有許多種類,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
1.老年性白內障:國內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約占所有白內障病患8至9成之多,主要是因為水晶體隨著年齡增長老化,且水晶體內氧化廢物堆積,導致水晶體內的蛋白質變性,使水晶體逐漸混濁引發白內障。
2.先天性白內障:由於遺傳性、基因性、染色體變異、胎內感染等所引起,嬰兒瞳孔內已可見到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
3.外傷性白內障:包括車禍、鈍器傷害、尖銳物品刺傷所引起。
4.藥物性白內障:通常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例如長期、頻繁使用類固醇含量偏高的點眼劑,或者是長時間服用含有類固醇內服藥劑,罹患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所服用的藥物通常都會含有類固醇,因此這類患者罹患白內障的比率也較其他疾病患者偏高。
哪些人容易罹患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患者因代謝機能異常,容易罹患白內障;高度近視、青光眼、虹彩炎、視網膜色素病變等患者,也是白內障的高危險群。
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虹彩炎等患者,因部分藥物類固醇含量偏高,容易提早引發白內障;青光眼常用治療藥物「毛果芸香鹼」也易使白內障提早形成。
虹彩炎是指虹膜以及睫狀體的急性發炎,目前醫學界對發病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道主要是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不過有極高比率的僵直性脊椎炎或相關疾病患者,會併發眼部虹彩炎。
白內障發生率
50歲約74%
60歲80%
70歲90%
80歲以上幾近100%
白內障自我評估
● 視覺逐漸模糊
● 覺得光線周圍出現光圈
● 覺得影像色彩不夠鮮明
● 眼睛會怕光
● 眼前有黑點
● 視物有複視現象
● 只能辨別眼前手指數或對光有反應而已。
(資料提供/林浤裕醫師)
◆ 感冒糖漿止痛 喝20年59歲失智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04.21
一名婦人每當月經快來就偏頭痛,20多年靠喝感冒糖漿止痛,上醫院求診才發現已有可待因成癮,59歲就罹患早發性失智症。
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說,這名女病人50多歲因更年期問題來看診,女病人說,從20多歲開始,當經期快來就偏頭痛,起初吃止痛藥紓解不適,又以為生病,開始喝感冒糖漿,後來不喝更不舒服,嚴重時一天要喝到24瓶。
蕭美君指出,女病人家屬發現家中垃圾筒有很多感冒糖漿空瓶擬勸阻。該女病人乾脆就在藥房喝完才回家。後來更出現失智症,唯是否和喝感冒糖漿有關不敢斷定,但蕭美君強調,頭痛靠喝感冒糖漿止痛並不正確。
「妳大姨媽是不是快來了?」不少女性情緒有所波動時,常被旁人質疑是否月經快來。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謝燦堂說,有人吃巧克力,或服用阿斯匹靈,來紓解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效果如何見仁見智,其實是受荷爾蒙影響。
謝燦堂表示,女性排卵時,卵泡受黃體刺激素影響而形成黃體,14天的黃體期到月經來時結束,而黃體期間,包括醛固酮、泌乳激素增加、神經傳送血清素,及前列腺素等變化,都可能造成女性身心不適感,以憂鬱、易怒、水腫、乳房腫脹、食欲增加等較常見。
蕭美君表示,門診中常見男友或家人帶患者就醫,問診後才發現女性的情緒問題與月經周期有關,在調整生活無法改善症狀,身心科有時會使用SSRI類抗憂鬱劑治療重度經前不適症,但因可能有思考緩慢和活動力降低等副作用,現在也會使用新劑型的口服避孕藥改善症狀。
◆ 濫喝感冒糖漿 可能微中風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2009.04.2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醫師楊慎絢表示,各家廠牌的感冒糖漿成分不一,但大致都含有類似咖啡因、麻黃素等促進交感神經亢進成分,長期服用易造成心血管收縮,有人會出現類似微中風現象。
由於感冒糖漿取得容易、價格低廉,不少人出現頭痛、感冒等現象,會喝感冒糖漿來舒緩症狀;楊慎絢醫師指出,長期服用感冒糖漿,會產生心理依賴現象,會覺得喝一瓶不夠,症狀好像壓不下來,結果越喝越多,但一天喝到12瓶以上,是太離譜了。
值得注意的是,醫師提醒,由於感冒糖漿成分包含鎮痛解熱、止咳、發熱等症狀,屬於複方藥品,治療機轉有如「亂槍打鳥」,服用後症狀可能獲改善,以為有效,但無法獲悉病灶是什麼,不建議長期服用,有病還是要看醫生。
至於喝感冒糖漿是否與出現早期失智有關?楊慎絢認為,臨床上沒有這樣的數據研究,但感冒糖漿成分中一些會刺激交感神經亢進的成分,長期服用影響血心管收縮,血管失去彈性,出現說話不清、動作反應遲緩等中風現象。
※ 感冒藥被國外青少年當毒品來用。
◆ 下雨天壞人心情 卻能強化大腦記憶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09.04.20
天氣差,往往讓人心情變差。不過凡事總有光明面,根據澳洲研究顯示,潮濕的下雨天雖然可能讓人心情灰暗,卻能強化大腦記憶,也更能喚起回憶。相反地,雖然有些人會因天氣好就心情大好,但這些人記憶當時場景的能力卻顯得較為薄弱。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實證心理學期刊。
主導研究的喬依弗格斯(JoeFor-gas)教授解釋,這有點矛盾,但若心情有點哀傷,反而可能是一件好事。當天氣較差的時候,人們常帶著一點負面情緒,在這種狀態下若進行記憶測試,則成績往往較為優異。不過如果是在晴朗、陽光普照的日子,人們似乎比較開心、隨性,而記憶測試的成績也比較不好。
研究場地位於澳洲雪梨一間商店,研究對象則是商店中的消費者。研究人員隨機在收銀台放置一些裝飾物品,像塑膠動物裝飾、玩具大砲、四台火柴盒大小的玩具車等。
當下雨天的時候,商店中播放的音樂較為傷感,節奏也比較緩慢。而好天氣的時候,商店中的音樂則比較輕快。當買完東西,研究人員會詢問消費者是否記得收銀台上放有哪些東西。研究人員發現下雨天時,消費者所得測試分數是晴天消費者的3倍。
研究人員解釋,人們的情緒會影響思考、記憶的精準度,而負面情緒似乎讓人擁有較好的記憶力與分辨能力。心情不好,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對附近環境的注意力也會變得較好。人們思考事情時會較為周全、謹慎,而快樂情緒會增強自信,卻也讓人更容易忘東忘西。
◆ 年增400病患 語言治療師不足
朱芳瑤、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4-20 中國時報
台灣每年有四百個唇顎裂小朋友出生,中華唇顎裂兒童基金會發現,愈來愈多唇顎裂青年前來求助,多半是因為幼時未妥善接受語言治療,「口齒不清」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求學、求職頻頻受挫。基金會呼籲,語言治療愈早愈好,長大後矯正將事倍功半。
長庚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表示,唇顎裂治療是結合口腔外科、齒顎矯正科、整形外科、語言治療、社會工作師等多科團隊合作,多數唇顎裂兒在一歲時可開始手術重建,三歲半之後需要配合其他的語言治療,才能在上小學前學習「把話說清楚」,以免影響人際互動和表達能力。
唇顎裂患者「小平」藉語言治療,找回說話的自信與光采。資深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說,小平過去廿年來鮮少開口講話,倒也成了一種「幸運」,因錯誤的發音方式還未根深蒂固,兩年治療下來成效顯著,幾乎與正常人無異。
目前唇顎裂患者在健保屬重大傷病,就醫只須給付掛號費,但國內語言治療師人力普遍不足,陳國鼎坦承,許多孩子須等候數個月甚至一年才能排到語言治療,極可能錯過矯正治療黃金期。李淑娥指出,私人提供的語言治療,一小時收費一千元至一千五百元不等;且但多半在都會區的醫院才有門診,突顯資源取分配的城鄉差距,對經濟弱勢家庭亦是沈重的負擔,政府應伸出援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手術到一半 才知要自費
自由時報 2009.05.31
消保官建議訂規範
〔記者謝鳳秋、徐夏蓮/台中報導〕健保總額制度下,醫院想盡辦法開發自費項目開拓財源,但最為人詬病的是,病人躺在手術檯或要做檢查時,有的醫生才說選擇健保給付、品質不保證,想用較好材料必須自費,台中縣政府消保官翟威甯建議行政院消保會訂規範原則。
事先不講 有損信任感
翟威甯近來接獲不少醫院消費糾紛投訴案,問題都出在院方事前不講清楚,等病人住院準備手術,醫師和護士才說出選擇健保給付材料品質不保證,要選擇較好的材料必須自費。
台中市林小姐抱怨,車禍感覺頭暈,診所醫師建議她去醫院做電腦斷層檢查,到醫院躺下準備做檢查時,護士告訴她:「健保給付的顯影劑,可能一打下去即造成過敏休克致死,自費兩千元打的顯影劑則不會有這種情形。」
林小姐心想,如果健保給付的顯影劑會打死人,那還得了,氣得說:「我要打健保給付的,看會不會當場死亡。」但很多病患,為防萬一,被迫多花兩千元。
賴先生的父親到台中縣一間區域醫院裝脊椎人工支架,門診時醫師說健保會給付,住院後卻拿自費同意書要家屬簽名,一看需要七萬元,醫師口氣嚴厲說:「你們不簽,手術也沒有用,只會打壞我的名聲。」最後選擇付八千多元住院費轉院治療。
醫界最常見自費收費項目大致有心臟支架、骨材、藥物、針劑、特殊癌劑等,醫院開發自費項目,讓經濟能力佳的病人有更好的選擇,但的確也會造成部分民眾心理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台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蔡金宏指出,手術到一半出現「追加預算」動作,會讓病人及家屬對醫師的信賴感瞬間瓦解。偶爾難免會發生手術時,發現情況比預期嚴重,可能需要自費,但如果病人或家屬反彈,醫院也會尊重病患選擇。
翟威甯表示,醫病關係明顯存在消費「資訊不對稱」,醫師有專業判斷能力,病患及家屬卻難以了解差別在那裡,醫院應在門診告知要手術時,就說明清楚健保給付和自費的優缺點。
部分醫院以此賺錢
台中縣衛生局長祝年豐坦承,縣內乃至全國部分區域醫院級以下醫療院所,確實常常利用類似手法增加醫院收入。不過各項收費說明列入醫學中心評鑑項目,醫學中心多數說明較清楚,至於公立醫院也比較不敢鼓吹病患使用自費材料或針劑。
藥師「機器」 12秒打發1個病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6.13
看完病,到藥局領藥,你計算過藥師平均花多少時間把藥交到你手上?答案是26.4秒!調查發現,國內醫學中心藥師有如調劑超人,平均每個藥師一個上午就得服務450名患者,忙到連頭都沒能抬起來;6.3%藥師在沒有確認病人姓名的情況下,就交付藥劑,嚴重影響用藥品質。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在今年1月間,針對國內20家醫學中心進行實地調查,由觀察員站在領藥窗口,計算領藥人數,結果發現,領藥窗口的第一線藥師工作量實在大到驚人。
超過四分之一的藥師忙到無法提供病患領藥時的用藥諮詢。即使提供諮詢,幾乎都是病人主動開口,藥師才被動回應,能提供諮詢時間平均只有35秒。公立醫學中心的病患較多,藥師服務時間更短,平均每名藥師在一個上午就得服務571名領藥者,平均每人只有21.6秒。
其中最誇張的是某醫學中心,該醫院一名藥師在150分鐘內,居然發放775人次的藥袋,平均一個病人不到12秒,動作之快,有如發藥機器,根本沒有時間與病人對話。
調查也發現,6.3%藥師在沒有確認病人姓名的情況下,就交付藥劑,嚴重違反調劑的規定,有誤發、誤用藥品的風險,影響病患的用藥安全。
◆ 多久才合理? 1張處方箋要7分32秒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6.13
究竟一個藥師每日要調劑多少處方用藥,才算合理?成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教授高雅慧的研究發現,醫師每調劑一張處方箋至少需要7分32秒,其中用藥教育諮詢應需2分9秒,由此推估,一名藥師每天調劑處方的合理上限為64張。
不過,一天只調劑64張處方,只是理想標準。藥改會表示,中央健康保險局於93年推估國內每名藥事人員平均每2.9分鐘完成一張處方箋,一日工作以八小時計算,應為165張。這次調查的數字是健保局公布的兩倍多。
藥改會秘書長余雯世指出,在健保總額支付的壓力下,每家醫院都想盡辦法節省成本,藥師人力並不在醫院評鑑的必要項目中,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幾乎所有醫院藥師人力都不足。
余雯世建議,健保局應該採取嚴格的方式,來維持藥師的調劑品質,例如,將藥事作業納入醫院評鑑評分之必要項目,以及限制藥師每天調製處方的張數,一旦超過額度,醫院除了拿不到調劑費用之外,連藥費都無法申請健保給付。
※ 健保也要檢討。
病歷何必中文化?
【聯合報╱李秉穎/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台北市)】2009.07.20
主張病歷中文化的理由,包括英文會導致「筆錄不實」而虛報健保費、病人無從瞭解病情、有礙於醫療糾紛的判定。其實病歷紀錄是否正確跟語言根本無關,難道錯誤病歷或虛報費用只發生在英語系國家?
病歷記載的正確性繫乎詳細的病史詢問、完整的身體檢查與精確的文字紀錄,前二者有賴於醫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例如不具兒科知識的醫師診治兒童病患,即有判斷錯誤的危險。國內病歷的常見缺失為紀錄太簡略,這跟所用語言無關,卻也部分反映出醫師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文書作業上,以免干擾醫療作業。
病情解釋的要點在於用民眾能夠瞭解的通用語言口頭解釋,必要時可輔以衛教資料。要病人瞭解滿是專業用語的中文病歷,只是緣木求魚。醫療糾紛的判定也有賴專業知識,並非中文化以後就可免除專業判斷。例如診斷為「滲出性扁桃腺炎」,無論民眾或法律界人士都無法單從這名詞瞭解病情,口語的解釋當如:扁桃腺有化膿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A群鏈球菌、腺病毒、腸病毒等各種病毒。A群鏈球菌在二歲以上兒童大約佔了百分之十到廿,用適當抗生素後四十八小時內會退燒;其他病毒沒有特效藥,這些感染比其他病毒兇一點,有時會持續發燒一星期或更久。
中文的書寫需時較久,讓醫師耗費許多時間在文字書寫上,反而會壓縮解釋病情的時間。即使在書寫英文的現況下,幾乎所有醫師都常用縮寫以節省時間,例如PE代表physical examination(身體檢查)。一旦要求中文化,醫師們勢必寫出一些「龍飛鳳舞」的中文,反而可能讓病歷更不容易被理解。
大陸施行病歷中文化多年,筆者除了惑於那些潦草字跡之外,更覺得大陸醫師因而不容易跟國際接軌。這是因為大陸許多醫師都不瞭解英文專有名詞,無論講述或聽講都造成許多困擾。許多台灣醫師看不懂鮑曼氏不動桿菌,許多大陸醫師看不懂Acinetobacter baumannii,民眾則兩者都不懂。對民眾解釋這些同義詞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對許多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病歷中文化對民眾病情的瞭解不見得有益,只是讓醫師必須花許多無謂的時間在文書作業上而已。
代理孕母懷八胞胎 醫師判賠
【聯合報╱記者熊迺群/台中市報導】2009.10.16
台中市劉姓少婦擔任代理孕母,第一次失敗流產後,為提高受孕率,醫師涉嫌一次植入十個以上受精卵,導致她懷八胞胎,子宮受損流產甚至不孕;法官認為醫師違反人工生殖法,判賠五十一萬元。
「他們求子,我們求財,但代理孕母犧牲太大了。」劉姓少婦說,難以接受判決結果,但飽受煎熬,「很累,希望到此為止。」她提醒有意擔任代理孕母的女性,打消念頭,「壓力與責任絕不是錢能衡量的。」
記者訪問醫師,他們對一次植入那麼多受精卵,都認為不可思議,判賠五十一萬元,也感覺是輕判。而這名傅姓醫師並不在衛生署公布的人工生殖合格醫師名單內。
卅歲的劉姓少婦,原在診所任掛號護士,丈夫是水電工,前年底產下女嬰,面對房貸與養育費很吃力。友人介紹蔡姓夫婦找代理孕母,她與丈夫商議後,同意以一百萬元接下孕母任務,沒想到卻是惡夢的開始。
判決指出,蔡姓夫婦前年底找傅姓醫師,幫劉植入他們夫婦的受精卵,但七周後流產,劉婦拿到十萬元。因蔡姓夫婦苦求,想到每月兩萬元酬勞可付房貸,同意再次做代理人工生殖。
蔡姓夫婦為提高受孕率,去年要求醫師一次植入超過十個受精卵,結果劉婦懷了八胞胎,出現嘔吐、大出血,陸續送醫接受六次減胎手術。
蔡姓夫婦想保留減胎後僅存的兩個胎兒,但劉婦子宮持續出血,胎兒陸續流掉,代理孕母又失敗,蔡姓夫婦給她廿五萬元;但她身體機能受損,已難再孕,認為是蔡姓夫妻與醫師過度植入受精卵造成,提起連帶損害賠償告訴,要求賠償二百萬元。
傅姓醫師辯稱,未違反人工生殖法每次不得植入五個以上胚胎的規定,也不能因流產以致不易受孕,就說是他疏失。蔡姓夫婦則否認要醫師植入多枚受精卵。
法官根據法醫研究所鑑定胚胎檢體認定,傅確實在劉婦體內植入超過八個以上受精卵,而蔡姓夫婦無法主導醫師植入量,認定傅違反人工生殖規定,審酌精神慰撫與醫療費用,應給付劉婦五十一萬多元。
◆ 代孕女:命撿回 卻搞到不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197054.shtml
【聯合報╱記者熊迺群、李奕昕/連線報導】2009.10.16
「懷胎一再流產,真的很內疚,現在與老公努力做人,卻連懷孕的機會都沒有…。」劉姓少婦回想代理孕母期間身心所受煎熬說:「我這條命是撿回來的。」
委託劉姓婦人做孕母的蔡姓夫婦電話受訪時情緒激動地說,隨便對方怎麼講,反正判決結果出來了,傷害已造成,「有什麼事去問她」。訪談過程中,不時傳來幼兒哭聲,蔡妻說:「我還要照顧小孩,不希望再被打擾。」即掛斷電話。
劉姓少婦表示,要不是為了錢,不會那麼天真以為只是「租借」肚子,因為懷的不是自己孩子,擔心會毀了委託夫妻的希望,「感覺肚子裡的胎兒就像不定時炸彈」。
她回憶第一次植入胚胎確定懷孕時,蔡姓夫婦幾乎每天十幾通電話,問她胎兒有無異常、身體怎麼樣?如果隨意走動或吃東西,蔡姓夫婦都有意見,「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感覺」,讓她快崩潰。
「我能體諒蔡妻想當母親的心情,且家中真的很需要錢。」劉姓少婦說,第一次植入流產三個月後,還沒休息好就第二次植入。「我不知道他們為了懷孕率植入那麼多受精卵」,聽到懷八胎嚇傻了。
劉姓少婦說,醫師說一切在掌控中,接著不斷打安胎針,「雙手腕、臂都打滿了,屁股也都是打針留下的瘀血,沒血管可打,只好朝腳掌打,人家看我滿手針孔還以為是毒犯」。
因為異常出血,她兩個月做了六次減胎術,她說很難過,但委託的蔡姓夫婦只關心胎兒剩餘數量,甭提照顧她,還批評她只為錢,沒好好照顧身體。
「每次送入手術房,我想到萬一死了,丈夫與兩歲女兒怎麼辦?代孕接連失敗,除了撿回一條命,其他什麼都沒有。」劉姓少婦說,很後悔,誠心奉勸女性朋友,「別出賣自己,沒有什麼比健康與生命更可貴。」
※ 代孕過程詳見原站。
◆ 衛生署研擬代孕生殖法 不預設立場
中央社 2009.10.16
台中市爆發醫師替代理孕母植入受精卵事件,衛生署今天指出,這是違法行為,但還有人轉入地下去越南找孕母,國民健康局正在草擬代孕生殖法,交由各界討論是否開放代孕。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今天表示,人工生殖法立法之初,即與代孕生殖切割,目前即便是人工生殖醫界,對代孕行為分正反兩派,婦女、兒童及社福界歧見更多,衛生署對是否開放代理孕母,未預設立場。
國健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長黃蔚綱指出,衛生署在查證不孕夫妻與精卵捐贈的親屬關係時,曾發現捐贈者與不孕夫妻似乎有姊妹、兄弟的四親等內近親捐贈情況,由於違反人工生殖法不得指定捐贈對象的規定,依法不得執行。
這些被打回票的不孕夫妻是否轉入地下,國健局並不清楚,但確實找到仲介代孕的網站。據黃蔚綱的了解,網域登記在越南,是台灣民眾在越南仲介代孕,只要台灣這邊風聲緊,這個網站會暫時關閉,風聲過了又開張,有門道的人還是找得到。
黃蔚綱指出,對於醫療人員違法執行或仲介代孕生殖,衛生署立場是只罰醫療人員,不罰不孕夫妻和代孕媽媽,畢竟先要有醫療介入,才能施行人工生殖。
他說,台中這起事件中的傅姓醫師未經合格訓練,執業的診所也非合法立案的人工生殖機構,卻涉嫌仲介劉姓女子的卵子,將不具夫妻關係的劉女與蔡姓男子的人工受精卵子,植入劉女子宮代孕,台中市衛生局已展開調查。
黃蔚綱說,傅姓醫師明顯違反人工生殖法,將面臨新台幣10萬到50萬元罰鍰,並依醫師法規定移付懲戒,最嚴重狀況是醫師證照被吊銷,同時還要吃上民、刑法的官司。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