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9

剛剛的地震 2009.12.19 21:02

※ 相關報導:

追蹤地震的新方法
大地震使紐西蘭往澳洲靠近30 公分
地球磁場逆轉可由小核心波動解釋
太空時代 宇宙射線達到高峰
以地震雜訊拼湊出過去的氣候

28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還真即時@@

fsj 提到...

並沒有很快... 那時大塞車,很難連進去... :D

fsj 提到...

震後 快查梁柱有沒有X記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5318674.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2009.12.20

昨晚花蓮磯崎地區測到七級震度,讓建築結構專家捏一把冷汗。設計台北一○一大樓的結構技師甘錫瀅說,如果七級震度發生在台北,搖晃時間再拉長一點,就不敢保證超耐震的一○一大樓會不會受損。台灣省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蔡榮根建議民眾,震後檢查大樓梁、柱兩端有無X形或約四十五度角的裂縫,確認大樓的耐度能力。

甘錫瀅表示,九二一大地震在南投震央也出現七級震度,當時台灣震度分級只到六級,但實際的地震力已「破表」到七級,這次花蓮地區測到七級震度,的確相當罕見,也讓人擔心它的破壞力。

甘錫瀅說,台北一○一大樓可耐震六級以上,即使七級震度發生在台北,大樓「應該挺得住」,但如果七級震度搭配搖晃時間超過一分鐘,就不敢保證不受損。

震後的大樓耐震力才是民眾該關切的,蔡榮根指出,民眾除了看自宅結構有無裂縫,整棟公寓、大樓的大梁和柱子兩端,也要查看是否出現裂縫,特別是X字型的裂縫和大約四十五度的裂縫,都必須請專業技師進一步檢查、修補。

※ 相關報導:

* 今年最大震規模6.8 全台搖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5318715.shtml



◆ 中華電也傳地震災情 光纜及海纜受損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即時報導】2009.12.20

昨晚發生的花蓮東南方外海芮氏規模六點八強烈地震,中華電信也傳出「災情」。中華電信表示,花蓮天祥中橫公路路基坍塌導致光纜中斷,造成該區域廿台基地台倒台,受損光纜預計今天深夜可以完成搶修,恢復正常通信服務。

國際通信網路部分,今天凌晨1:58分中華電信所擁有一條經過花蓮外海的法新歐亞三號海纜(SMW3)南段發生故障,直接影響台灣對汕頭及香港地區部份數據與語音通信電路,中華電信懷疑也跟這次地震有關。中華電信緊急以亞太海纜網路、中美海纜網路以及亞太海纜網路二號支援,今天清晨八時已恢復所有重要電路,中華電信正聯繫安排國外海纜船前來進行檢修,預估在兩周內可完成檢修作業。



◆ 關東百餘震 未脫離東海強震周期?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12/18

日本東京南部的伊豆地區,18日早上連續發生兩起規模超過五的有感地震,並伴隨100多起餘震,而且往後10天還會繼續搖,這是否意味日本關東地區,還沒有脫離每100到150年就會發生規模八以上的強震週期?

日本關東地區18日早上8點45分發生芮氏規模5.2的地震,東京、神奈川、千葉地區都感受的到。震央位於東京西南方90公里的伊豆半島外海,20多棟建築物受損,部分地區被斷水,至少7人受傷。

伊豆半島出現規模五的地震,是過去12年多來首次,日本氣象廳估計未來10天還會繼續搖,而這和日本人最擔心害怕的東海大地震,有沒有關係呢?所謂東海大地震,就是根據地震史推算出來的週期,每100到150年在日本的駿河灣附近,會發生激烈的逆斷層地震,規模超過八以上,上一次發生在1984 年,規模8.4,造成3千多人死亡,換算一下,日本在1954年到2004年左右是發生第二次強震的危險期。

果不其然1995年1月17日大阪與神戶區地牛翻身,規模7.2的強震持續20幾秒,幾萬棟房屋瞬間成廢墟一片,造成6400多人死亡的慘重災情,也寫下日本地震史上第二嚴重傷亡紀錄。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縣,又發生規模6.8地震,震度和阪神地震幾乎相同,不過所幸死亡人數大幅減少為27人,一個多月後又有北海道的規模7.1地震。

以地震週期理論來看,所謂每百年發生的強震,日本應該在2004年脫離危險期,而這次伊豆半島的一連串餘震,日本氣象廳判斷,屬於典型的群發性地震,應該和東海大地震無關,只是餘震不斷,還是讓關東居民非常緊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祁傳璽)

fsj 提到...

氣象局地震簡訊大卡機 決拉專線「專送」

【中廣新聞/彭群弼】2009-12-22

上週末花蓮強震引發氣象局地震簡訊系統卡機,以及網頁塞爆事件,中華電信與氣象局今天開會討論解決之道。初步考慮,將傳送簡訊的路徑進行調整,直接與簡訊發送的中華電信行動電話系統連接,並修改相關軟體。

花蓮強震引發負責地震資訊發佈的氣象局網路塞機,通知消防及媒體的地震簡訊速報系統「卡機」的事件。經過這幾天的追蹤,目前尚未釐清原因,不過,有一點確定的是,負責聯外的中華電信必須想辦法解決

。中華電信原本推稱氣象局的簡訊系統並非委託中華電信發送,但實際上,目前氣象局預報中心及地震中心提供消防單位及媒體的簡訊系統,都是中華電信Hinet所提供的網路簡訊服務:Hi-call。

與一般用戶不同的是,氣象局必須大量發送,簡訊內容也必須從天氣預報或地震測報的作業過程中,直接轉換發送,不需要人工輸入擅打,因此 Hi-call提供應用程式介面(API),氣象局撰寫相關的程式,將資料自動轉入Hi-call系統,進行發送。上百萬通簡訊發送都沒有出過問題,為何僅四百多通的簡訊卻從11月初的南投名間地震開始,接連兩次強震都發生簡訊漏失的怪象?

對此,中華電信與氣象局相關人員週二開會討論,雖然真正問題的癥結仍然無法確知,不過,雙方討論後,決定不再迂迴進入Hinet,而是直接與簡訊發送的中華電信行動電話系統連接,並且以專線直通負責簡訊傳送,位於台中的中華電信機房,「直接送進」傳送簡訊的伺服器。

事實上,今年11月初南投名間地震時,類似的問題也曾經發生,氣象局當時已經接洽民營電信業者,擔任傳真系統的備援任務,氣象局目前除了簡訊之外,也會發送天氣特報及地震訊息的傳真,給地方政府及消防單位。因此未來也不排除開闢「其他管道」,提供訊息發送。

fsj 提到...

強震 海地數千人活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363407.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3

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海地在當地時間12日下午4時53分(台北時間今早5點43分)遭到200多年來最強烈的地震襲擊,通訊隨即中斷,零星傳出的消息顯示,首都太子港的總統府、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總部、和許多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政府、民間建築均損壞,可能有數千人被埋在瓦礫堆中。

太子港的電力供應也告中斷,入夜後陷入一片黑暗。外國志工表示,在貫穿太子港的主要街道戴瑪斯路,倒塌的房子比未倒的還多。

美國地質測量所表示,芮氏規模7.0的強烈地震,震央在首都太子港以西15公里處,深度僅8公里。美國地質學家馬拉諾表示,這是海地1770以來最強烈的地震。由於震央接近地表、而且距人口稠密的太子港不遠,預料造成嚴重死傷。

遠在360公里外的古巴東部都有強烈震感,海地、古巴、巴哈馬群島和多明尼加都發出海嘯警告,但稍後解除。在強震之後又發生了十餘次餘震,其中三次規模在5以上。

在海地工作的一名美國包商表示,地震持續35秒至40秒,太子港立刻灰塵滿天,有20多分鐘看不清楚東西。

強震發生後不久,海地與外界所有的通訊都中斷,使得死傷情形難以立即獲知。海地駐美國大使約瑟夫向CNN表示,他和海地總統府幕僚長龍千普通話獲悉,海地總統府受損,但總統普雷瓦和夫人安然無恙。當地一片狼籍,由於地震發生的時間已近傍晚,約瑟夫表示:「現有只有等待天亮,大家也只有祈禱。」但隨後電訊中斷,他未能再度聯絡海地。

天主教救濟服務在太子港的代表茲林卡在電話中斷前告訴美國同事說,必定有「數以千計」的人死亡,到處混亂不堪。世界展望會海地分會表示,展望會人員沒有傷亡,但想要出城,卻因房屋倒塌阻路而無法通行。

太子港當地媒體報導,總統府、國會、財政部、公共工程部、通訊與文化部、一座天主教堂都倒塌或嚴重損壞。在各國外交官和聯合國代表團成員居住的太子港東部派森維爾,有一棟醫院倒塌。

有報導指出,太子港對外唯一的道路已中斷,海地機場的塔台也倒塌,使得外國救援物資和人員可能無法及時送達。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國家,900萬人口中有八成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當地建築漫無安全標準,太子港市長曾估計,有六成的房屋即使在一般情況下也不夠安全。

海地近年來並遭受一連串的天災,2008年受到四個強烈颶風的侵襲,造成793人死亡、300多人失蹤,該國2008年也面對緊張的政治對峙,和糧食價格飆升引發的暴動。



◆ 海地強震災情難估 建物偷工減料民眾枉死

中央社 2010.01.13

加勒比海貧國海地昨天發生200多年來規模最大的強震,數千棟建築物傾頹坍塌,連總統府和聯合國總部都難逃強震威力。無數民眾仍被困在幾噸重的斷垣殘壁之下。首都滿目瘡痍的街道上,散亂一具具罹難者的屍體。茫然無助和受傷的民眾,在逐漸低垂的夜幕中,仍枯坐在街道上等待援助。

海地昨天下午發生規模7.0的強烈地震後,人口200萬的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舉目所望都是殘破不堪的景象,損害程度仍無法得知。除了坍塌建築物旁陳躺的死者,全國死傷人數難以估計。

富麗堂皇的總統府嚴重損毀,聯合國維和任務總部成了一堆廢墟,大片的簡陋房舍搖搖欲墜。建築物倒塌所引起的漫天塵土,籠罩在首都太子港上空達數小時之久。

海地長期遭受天災人禍的蹂躪,民不聊生。儘管如此,美聯社記者目睹強震過後的慘狀,仍感到怵目驚心。

大地震後接連發生數起餘震,首都陷入一片恐慌;全身覆滿塵土的婦女,從瓦礫推中奮力爬出來,嚎啕痛哭。驚慌失措的民眾,牽著手在街上漫無目的遊蕩。時至夜深,數以千計的民眾仍然聚集在公共廣場上合唱聖詩。

這起強震造成千上萬的民眾無家可歸,市區偷工減料的建築,平日已是危機重重,地震時應聲倒塌,許多人無辜喪生。

曾任海地國會議員的吉勒斯(Louis-GerardGilles)醫師忙著協助生還者,他表示:「這裡的醫院沒辦法應付這麼多罹難者。海地需要禱告,我們都需要一同禱告。」

美聯社攝影師目擊貝松市(Petionville)一家殘破的醫院裡,眾多傷者哀嚎求助。貝松市是太子港的高級住宅區,許多外交人員和海地富人居住於此,但也不乏窮人蹤影。

在一棟傾頹的四層樓公寓旁,一名年約16歲的女孩站在車子頂端,努力往頹牆的裂縫中窺視;同時間有數名男子,拖拉著一條伸出瓦礫堆的腿。女孩說她的家人被困在裡面。

聯合國總部所在的五層樓大樓,如今夷為平地。聯合國維和人員在大樓廢墟中尋找生還者,負責人李洛伊(Alain Le Roy)昨天深夜表示:「到我們通話為止,還沒有人生還。」

李洛伊指出,聯合國許多人員下落不明,包括聯合國駐海地維和特派團指揮官阿納比(Hedi Annabi),強震襲擊時他還在總部內。2004年海地發生暴動,當時的總統被趕下台。此後聯合國前後共有9000多名維和士兵駐派海地。

海地的總統府建築,大部分在強震中崩塌損毀。但海地駐墨西哥大使曼紐爾(Robert Manuel)表示,總統浦雷華(Rene Preval)和夫人逃過一劫。曼紐爾未提供進一步消息。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指出,這場規模7.0的強烈地震,於當地時間下午4時53分來襲,震央位於太子港西方約15公里處,地震深度僅8公里之淺。 USGS地球物理學家瑪拉諾(Kristin Marano)表示,這是1770年以來,海地所遭遇規模最大的地震。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地震專家喬登(TomJordan)指出,地震沿著「走向滑移斷層」(strike-slip fault)爆發,起因是垂直斷層的一側,水平滑過另一個斷層所致。

喬登表示,地震的威力相當強大,再加上震央距離太子港很近,因此很容易造成建物損毀和嚴重傷亡。

喬登說:「這次死傷人數將會很慘重。」

海地全國人口約900萬,大多生活在赤貧狀態。海地歷經多年的政治動盪,政府未曾有效訂定建築標準,貝松市曾於2008年11月發生學校倒塌事件。太子港市長估計,全市約有60%的建築都是偷工減料的成果,在一般情況下都不見得安全。

同樣位於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 Island)的鄰國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也感受這起強震的威力,但該國並未傳出災情。古巴東南部的房舍也隨之晃動,但沒有傳出重大損傷。

國際紅十字會(International Red Cross)發言人康涅利(Paul Conneally)預估,海地可能有300萬人受到強震影響,大概需要1到2天的時間,才能夠了解災情的嚴重程度。

路透從太子港傳回的畫面顯示,首都街道上陷入一片混亂,不知所措的民眾在廢墟中嗚咽啜泣。

天主教救濟服務組織(Catholic ReliefServices, CRS)發言人法哈度(Sara Fajardo)向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表示,該組織駐海地的代表說,死亡人數可能高達數千人。



◆ P波┼S波 海地太子港地震死傷慘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0/01/13

海地太子港這次的強震,早在2008年有位哈瓦那大學的教授即預測到。不過為什麼會造成嚴重的死傷,除了屬於淺層地震之外,還有就是同時發生S波和P波的震動,加上當地因為貧窮,豆腐渣工程很多,也讓整個災情雪上加霜。

2008年10月前哈瓦那大學教授查爾斯,在海地媒體刊登文章,預測太子港會發生規模7.2大地震,而如今發生的強震規模7.0,似乎相差不多。而地震之所以造成嚴重災情,主要因為它是同時發生P波和S波,P波也就是壓力波,就是像連環車禍的連鎖反應,最後撞到第一輛車,這是最先到達的地震波。

而S波更是造成巨大災難,因為S型的震動讓建築物非常難以承受,在強震中上下晃動,結果上層塌陷,整棟建築就完全倒塌,這就是「煎餅效應」。此外海地因為貧窮,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很多,面對強震的侵襲,多變成斷垣殘壁,也是這次地震災情如此嚴重的關鍵因素。(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許瑜菁)



◆ 海地強震 台大使瓦礫堆6小時脫困

中央社 2010.01.13

海地發生強震,總統馬英九今天說,「很高興聽到外交部長告訴我,駐海地的大使跟公使在瓦礫堆6小時總算能逃生」,但有1名工作人員眷屬狀況不是很好。

馬總統晚間在台北賓館與駐外館長舉行「東亞區域會報」,提到海地強震,特別說明使館人員脫困的情況。

根據中華民國駐多明尼加大使館得到的消息,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館不僅館舍全毀,大使徐勉生也受傷骨折,已送醫治療,其他館員則都平安。

外交部晚間發佈新聞稿表示,這次海地地震,駐海地大使館建築體受創,大使館、技術團員眷及旅居海地僑胞等雖有受到輕傷或骨折者,但均無大礙。目前有1位台商尚待聯繫確認。

外交部已指示鄰近駐館,即刻派員前往海地災區瞭解相關情形,並就近提供駐當地人員各項協助。

外交部獲悉訊息後啟動「防救災緊急應變機制」,並成立專責小組處理聯繫各項事宜,同時與慈濟基金會、世界展望會、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等相關機構聯繫,協助海地救難工作。

此外,內政部也已指派「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共23名成員、攜帶2000公斤裝備以及2隻搜救犬,將於今晚11 時40分搭乘華航班機前往海地馳援。

* 世界展望會調查7500名認養兒童安全狀況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3/n2785619.htm

fsj 提到...

海地總理:地震喪生人數 可能遠超過十萬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364958.shtml

【中央社、聯合報╱綜合報導】2010.01.14

【中央社華盛頓13日專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引述海地總理貝爾利弗(Jean-MaxBellerive)的話說,昨天大地震喪生人數,可能遠遠超過10萬人。

海地駐紐約總領事奧古斯丁(Felix Augustin)也告訴媒體,超過10萬人可能在這次地震中死亡。

無疆界醫師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說,他們在海地約有800名醫生,許多醫生現在下落不明。該組織在海地有三所醫療中心,全部都在地震中震垮,無法運作。

許多在海地有親友的美國民眾,因電話、網路不通,聯絡不上親友,心急如焚。歐巴馬總統呼籲要尋找親友的人,打國務院免費電話888-407-4747,請求查詢。

在現場採訪的CNN記者古柏(Anderson Cooper)說,唯一可以與海地震災相比的,只有卡崔娜(Katrina)風災。他說,從他抵達太子港(Port-au-Prince)的30分鐘內,他在街上就看到了20至25具屍體。

在海地約有4萬至4萬5000名美國人,美國大使館至13日美東時間下午1時(台灣時間14日凌晨2時)為止,只聯絡上約40人,有10幾人受傷,無人死亡。

報導說,聯合國駐海地維和部隊至少有15人在這次地震中喪生。聯合國駐海地代表機構有100多位職員地震後失聯。

此外,因國家監獄倒塌,許多囚犯趁機逃跑。軍警因忙於救災,無法追捕。

美國國務院說,海地的最大機場仍可讓飛機起降。

各國民間搜救隊可望從今天下午起陸續抵達海地。目前己知美國派有3支,中國和台灣各派1支搜救隊。


■ 規模7震垮總統府 海地近萬人活埋

【編譯田思怡/綜合13日外電報導】美洲最窮的國家海地在當地時間12日下午4點53分發生芮氏規模7的兩百多年來最大地震,首都太子港的主要建築,包括總統府、政府大樓、大飯店及無數商店和民宅坍塌,聯合國駐海地總部也嚴重受損,百餘人失蹤,由於通訊完全中斷,死傷難以估計,可能數以千計。地震後從空中透過衛星俯瞰,首都上空被建築倒塌揚起的厚重灰塵籠罩,宛如發生大爆炸一般。

美國地質測量所表示,震央在太子港西方15公里處,深度只有8公里,是目前海地所在位置自1770年來最大地震,也是自1984年規模6.7地震以來第一個強震。

強震後又發生規模5.9、5.5和5.1餘震,美國對附近的古巴、巴哈馬群島和多明尼加發出海嘯警告,但隨即解除。

有目擊者說,地震長達35秒,也有人說1分鐘,由於震央接近地表,並接近人口稠密的都市,因此災情慘重。雄偉的總統府大部分倒塌,所幸普雷瓦總統和夫人未受傷。另外國會、財政部、公共工程部、通訊與文化部和一座天主教堂也倒塌或嚴重損壞。

據CNN報導,海地總統夫人表示,首都太子港幾乎全毀,許多政府機構都被震垮,全國三分之人口—約300萬成為地震災民。

人口約2百萬的太子港到處混亂不堪,灰塵彌漫,幾千棟建築物倒塌,民眾在廢墟中搜救親人,入夜後,因電力中斷一片黑暗,一臉茫然的災民坐在街上尋求協助。

五層樓高的聯合國駐海地總部倒塌,一百多人下落不明,初步的搜救行動不樂觀,維和部隊司令安納比可能已喪生,另外已知有8名中國維和人員死亡,10人失蹤。

聯合國現駐海地九千多人,包括七千名多國軍隊和二千名警察,四百多名文職人員,以及兩百多名志工,他們在海地2004年發生推翻總統亞里斯提德的動亂之後進駐,對遏止暴力與犯罪有很大功勞。

美國和其他國家開始動員救援行動,派遣搜救隊和收集物資。美國總統歐巴馬為災民祈禱,表示美國已準備好提供協助。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呼籲各界慷慨伸出援手。

※ 相關報導:

* 海地遭遇200年來最強地震 恐致數十萬人死亡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14/content_12805867.htm

* 通訊中斷… 海地災情靠推特傳出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364737.shtml



◆ 搶救海地!美國大動員
http://www.udn.com/2010/1/14/NEWS/WORLD/WORS1/5365736.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4

美國因地理位置關係,可扮演海地震災救援主角,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立即取消南太平洋國家的訪問行程,趕回華府協調國際與美國國內的救災後勤支援,美國防部長蓋玆也延後訪問澳洲行程,留在華府指揮軍方救災。

美國海岸防衛隊快艇已抵達海地協助疏散傷者,一架C130 運輸機也載軍方小組抵達,以評估需要哪些軍事資源應急。「文森號」航空母艦預定14日下午趕到。

美國海軍可能出動一艘大型兩棲作業船艦載運陸戰隊特遣隊前往協助救災,82空降師一個旅的數千名軍人也在北卡羅來納州基地待命。海地首都太子港廣大地區淪為一片廢墟,不過機場還可以使用。(各國救援情況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飛車6小時 美CBS前記者瓦礫堆搶救愛妻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629+132010011401692,00.html



◆ 台灣搜救隊抵洛杉磯 美海關禮遇通關

中央社 2010.01.14

海地發生強震,台灣搜救隊今晚抵達洛杉磯,預計搭乘稍晚航班轉赴多明尼加。美國海關特別提供搜救隊成員與救難物資禮遇通關,讓他們能趕上轉乘飛機,趕赴海地救災。

台灣搜救隊一行23人,連同2隻搜救犬、6個貨櫃與3000公斤搜救裝備,今晚6時40分(當地時間)抵達洛杉磯機場。美國海關特別禮遇通關,讓搜救隊得以盡早轉機,趕赴海地。

不過由於海地對外交通中斷,加上美國國內航班機位不足,搜救隊部分成員轉飛邁阿密,部分飛往波多黎各,預計當地時間明天下午2時45分(當地時間),在多明尼加會合。再由中華民國駐多明尼加大使館安排,經海路轉往海地。

搜救隊帶隊官林謙志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次主要攜帶的救援設備包括破壞器材、建築支撐設施與生命搜索裝備,希望能趕上黃金救援時間,協助救災。

至於抵達後會著重在搜救的哪個環節,林謙志說,還必須等到達現場,實地瞭解海地災情後,才能知道哪個部分的救援最為急切,也必須和聯合國現場指揮中心以及當地政府溝通,瞭解他們的救援情況,才能提供協助。

曾經參與「921地震」與「88風災」救援的林謙志也說,希望能將台灣的技術、經驗帶到當地,也提供更完善、先進的救援裝備,救出更多人。



◆ 海地災情 誤傳罹難受困台籍女童仍未尋獲

【仇佩芬/台北報導】2010-01-15 中國時報

外交部昨天澄清稍早誤發的訊息,指在海地強震中受困的台籍女童,目前仍未尋獲,救援人員仍在持續搜救,並非稍早所說的罹難。為協助海地政府救災,我方除追加卅萬美元捐款之外,同時整備醫療隊,待駐外人員與海地聯繫之後即可出發。

海地強震進入災後第三天,我方政府再增加馳援人力物力,除消防署救援隊於台北時間十五日抵達海地之外,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要求外交部協調衛生署及慈善團體,組成醫療隊前往救援。目前醫療隊已經整備,隨時可以出發。

稍早傳出台灣駐海地海外工程公司人員張永忠的十歲女兒,因被壓在瓦礫堆中,不幸罹難,外交部更在媒體報導後立即證實。昨晚證實是一場烏龍。我駐多明尼加大使館新聞參事查岱明表示,根據現場回報訊息,張姓女童確實被困瓦礫堆中尚未尋獲,救援人員仍未放棄搜救,並非外傳的罹難。

查岱明表示,我駐多明尼加使館已派出四名人員前往太子港協助,目前已經與當地共七名台商取得聯繫,人員均安。而受傷的駐海地大使徐勉生與公使齊王德,目前正在多明尼加醫院救治,兩人除受到重大驚嚇之外,身體狀況尚屬穩定。其中齊王德背部及肋骨骨折,頭部遭到撞擊,並有撕裂傷,傷勢較重,需要進一步觀察。

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及外交部長楊進添均迅速致電向海地政府及人民慰問;楊部長亦於十四日接見海地駐台代辦舒錄德(Hon. Mario Chouloute),再度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誠摯關切與慰問。我國政府除已於第一時間捐贈廿萬美元外,十四日再追加卅萬美元協助海地救災,未來將再視當地災情酌調援助額度與方式。

fsj 提到...

震死10萬?50萬人? 海地恐怖才開始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1.15

救援物資、人道工作人員、首批搜救隊伍十四日開始抵達震災後的海地,眼前的亂象與慘狀令人震懾。海地總統普雷瓦稱死亡人數三到五萬,總理貝爾利弗說有十萬,一名國會議員更估計達五十萬。

普雷瓦稱災情「難以想像」,形容自己踏越屍體巡視災情,聽見受困者哀嚎。地震沒有放過任何人,總統無家可歸,大主教喪生。

取消訪問南太平洋行程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表示,海地災情之慘可與二○○四年南亞大海嘯相比。災區街頭有傷者躺了廿四小時仍未獲處理。一名十三歲少女活埋十八小時後獲救,但她的姑姑和另外三位親人罹難。

第一批軍機十四日於首都太子港重新啟用的機場降落,緊接著展開空中搜救。新披露的畫面顯示,海地的恐怖才剛開始,滿目瘡痍而且打家劫舍層出不窮,街頭還有槍響。目前災情難以估計,紅十字會預估受災人數三百萬人,亦即近半數人口為災民;兩百萬人為孩童。

美國總統歐巴馬承諾展開援助總動員,美國第八十二空降師將有三千五百名官兵派赴海地,佐以三百醫護人員。美國前總統布希加入前總統柯林頓,共同領導美國對海地救災任務。法國、德國、南美國家已派遣搜救隊與救難團隊、物資前往災區。聯合國表示將動員卅支國際救難小組。

聯合國辦公室指出,第一要務是救出困在瓦礫堆中的人。其次為供應災民食物、飲水。薩爾瓦多的救災指揮官波夫說:「從未見過如此慘狀。人口稠密區坍塌嚴重,得花數周清理挖掘。」

海地死傷遍地,隨處可見半埋半露於瓦礫堆的屍體,也隨處可見海地人徒手或拿著找得到的工具賣力挖掘,希望找到親友。聯合國在海地的總部全毀,官員說有二十二名員工死亡,五十六人受傷,一百五十人失蹤,代表團團長下落不明。



◆ 海地治安蕩然無存 幫派份子持刀街頭橫行

中央社 2010.01.16

遭地震重創的海地人企盼外援高漲,失去耐心的民眾怒氣不斷升高。然而幫派份子持大刀街頭橫行,計畫運送食物、飲水和其他補給品到太子港(Port-au- Prince)災區的救難工作人員今天提出警告,救援工作必須配合更多的安全護衛。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海地太子港目前治安蕩然無存,雖然有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守,記者在當地見證,幫派份子在街上手持大砍刀,逕行叢林法則,宰制各大小街道。

根據報導,在首都巡邏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說,由於救援物資無法迅速分送,民眾怒氣不斷升高。巴西部隊警告,救援車隊應增加維安措施,提高防衛並預防打劫。



◆ 海地孤島交通斷 物資難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5

海地大地震傷亡慘重,國際救災行動十萬火急。世界各國政府14日派出滿載救濟物資的飛機趕往飽受地震蹂躪的海地,但救援作業立即遇到瓶頸,包括受損的機場無法應付源源而至的飛機、沒有塔台、無法為離境飛機提供燃料。即使物資運到,又因道路和海港受損,運送、分配困難,災民已感不耐,怨聲四起。

至少30國伸援手

美國國務院表示,全球許多國家動起來,至少有30國已經或準備派出救援隊伍。歐、亞、美洲各國政府及聯合國與民間援助團體都派出飛機,運送高能量餅乾和其他食物、帳篷、毛毯、飲水淨化器、移除垃圾的重裝備、直升機、其他運輸工具、數以百計的搜救人員、醫療及其他專家,馳援海地。

14日中午,大約有60架援助飛機抵達,但受損的太子港機場無法應付,一度有11架飛機被迫在機場上空盤旋,無法降落。即使飛機能夠降落,機場也無足夠的上下飛機的舷梯。機場能為離境飛機提供的燃料十分有限。

鑑於海地領空飛機爆滿,美國航空管理局 (FAA)應海地政府要求,上午一度暫停所有飛往海地的民用飛機。機場塔台在地震中損壞更使空中交通難以處理受阻。不過,民用飛機後來獲准恢復飛航。

即使救濟物資運抵地面,運送給到災民仍困難重重。道路不足、路況甚差,有的被廢墟堵住,有的被求助的災民封堵。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人員說,海港被地震損毀,已無法用船隻運送救濟物資。

死傷人數8天後才明朗

12日的大地震死亡人數究竟多少,至今無法確認,最高曾傳出50萬人罹難一說。但海地紅十字會14日說,可能有4萬5000至5萬人喪生,傷者和無家可歸者多達300萬人。海地駐西班牙大使艾澤-查爾斯表示,海地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可能要至少8天才會明朗。

援救人員警告說,如果數以萬計受傷災民這一、兩天內未能獲得初步醫療,死亡人數會迅速增加。

海地總統浦雷華表示,大地震至今,約7000名罹難者的遺體已下葬。



◆ Google繪海地震災圖像 供救難團體使用

中央社 2010.01.16

媒體報導,網路巨擘Google與衛星影像公司GeoEye合作,在前天晚間更新遭受地震蹂躪的海地影像。

美國雜誌「資訊週刊」(Information Week)昨天報導,救援組織不斷尋求海地的最近影像,Google回應他們的需求。

在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上午10點27分拍攝的影像,可自Google地球取得KML圖層,在Google地球上開啟,也可在Google地圖上觀看。

海地街道在地震前與地震後的影像,可證明地震重創的程度:整個街區成了一片廢墟。

Google加入許多科技公司的行列,協助救援行動,並承諾捐出100萬美元救災。Google已建立一個網頁,為海地災民籌募金錢援助。

Google也號召網友伸出援手,協助繪製海地地圖,讓救援人員取得最新的地理資訊。

※ 相關報導:

* Haiti imagery layer now available
http://google-latlong.blogspot.com/2010/01/haiti-imagery-layer-now-available.html



◆ 無國界醫生安排7架專機陸續前往海地救援

中央社 2010.01.15

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今天表示,無國界醫生已安排7架專機,準備運送80名醫護人員及醫療和救援物資到海地太子港,治療地震中的傷者。

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新聞及公共事務高級主任何麗庭對中央社記者表示,無國界醫生已在太子港附近用帳幕搭建4個醫療中心,超過1000名病人前往求醫,包括骨折、頭部受傷及其他受重傷的病人。

她說,無國界醫生已安排7架專機準備運送醫護人員及醫療和救援物資到海地太子港,包括80名外科醫護人員及麻醉師,以及吹氣帳篷醫、災難應變醫療套、毛氈、塑料防水帆布、衛生用品等。

7架專機將分別由巴拿馬、美國及法國等地出發,其中1架專機已抵達太子港,1架專機今天抵達,其餘5架專機等候出發。

何麗庭指出,目前無國界醫生在海地救援工作遇到最大問題是,創傷治療和大型手術需求龐大,已超出負荷,而且當地缺少食物、食水、帳篷物資及汽油等。

此外,由於海地通訊極為困難,無國界醫生仍未能確定所有海地籍員工的下落,因為地震發生時,在無國界醫生醫院內的部分病人至今下落未明。

另外,無國界醫生在香港設立海地緊急捐款戶口,「匯豐銀行002-6-398222」,呼籲港人踴躍捐款。



◆ 一波三折 台灣救難隊前進海地受阻

中央社 2010.01.16

經過數千公里的飛行,兩天的等候,台灣搜救隊到了地球的另一半,但截至台北時間15日深夜,他們仍在距海地首都太子港200多公里的多明尼加機場,焦急地等著進入災區。

這個由23人組成的搜救隊,今天一早就開到首都聖多明各的機場,但就在眾人準備登機的時刻,傳出設備超重和始終無法獲得海地降落許可的消息。

設備超重事小,但已經由美軍接管的太子港機場不發出許可,這頭的飛機就無法起飛。

據中華民國駐多明尼加大使館官員表示,大使館已經緊急請駐美台北代表處協助,請美國國務院出面協調,讓太子港機場航管官員儘早讓台灣搜救隊成行。

台灣搜救隊在隊長林謙志率領下,台北時間13日深夜從桃園出發,原本希望經美國洛杉磯、邁阿密飛到太子港投入震災的搜救工作,搶救瓦礫之下殘存的性命。

但因為太子港機場受損關閉等因素,搜救隊在本地時間昨天下午轉到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各,希望馬上轉赴海地,後來改在今天一早啟程,不料計畫再次生變。

政府由駐多明尼加大使館出面,共租了4架小型飛機,兩架載運23名搜救隊員和趕來採訪的台灣媒體記者,另外兩架載運搜救設備、飲水與食物。

因為計算誤差等問題,搜隊隊和其他工作人員上午有很多時間在計算和調整準備運往太子港的貨物,最後決定放棄部份飲水和食物,但最終還是未能成行。

駐多國大使館正在研究另一個方案,就是讓飛機降落在海地靠近多明尼加邊界的機場,接著轉陸路前往太子港,但涉及的接駁問題仍待解決。

就這樣,急於搶救性命的熱血隊員、兩隻搜救犬和8名記者,繼續在聖多明各機場的貴賓室焦急地等著。

fsj 提到...

止血後…海地如何重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6

除了緊急救難物質外,海地需要何種援助?海地基礎設施脆弱,政治一向腐敗,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究竟要怎樣把海地需要的援助,送到海地人手中,《紐約時報》報導,專家學者的建議如下:

建立新政府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所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法頓生長於海地太子港,他說,毀滅性的大地震使海地已經惡劣的經濟和政治情況雪上加霜。海地人認為,大地震使「海地不再存在」。但「非常破壞」卻為海地帶來浴火重生的機會,現在是建立一個全新和民主政府最佳的時機。

重建農村

華府三一大學國際事務副教授麥奎爾表示,過去30年來,海地農村人口一直被海地政府和國際捐助組織忽略,因此必須設法重建農村經濟,恢復農村活力。

與海地政府合作

海地人權律師康侃能表示,為了提供快速的救難協助,短期間越過海地政府可能效果較為明顯;但越過政府可能使海地政府未來還是無法面對天然災害。康侃能是「海地正義和民主機構」主任。

醫藥

「無國界醫生組織」在海地的營運作經理邁克芬表示,該組織早先建立的三處醫療中心已遭地震摧毀,無法使用。該組織只好架設帳篷,提供急救和穩定性傷勢的醫療,但無法提供重傷醫療。



◆ 台灣搜救隊前進海地 隨即投入救難

中央社 2010.01.15

台灣搜救隊出發近48小時之後,今天終於從與海地接壤的多明尼加轉往亟待國際伸出援手的海地首都太子港,最快在當地時間今天中午(台北16日零時)前後投入搜救行列。

這支由23人組成的隊伍,加上兩隻救難犬和重2000公斤的裝備,分乘4架小型包機,上午9時許從多明尼加聖多明各的機場起飛前往太子港,預計40分鐘之後即可抵達。

搜救隊抵達之後,首先將向國際救援組織報到,接受任務指派,預料最快中午可以展開救援行動。

隊長林謙志稍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希望能趕快抵達現場,對災民提供協助。

他說,搜救隊將分搜索、醫療及救援3個組,每組5個人,分頭展開救難工作,其他8人則負責通訊及聯絡工作。

他表示,搜救隊成員參加過台灣921大地震、88水災以及伊朗和印尼地震的搜救工作,累積很多經驗,對在現場狀況的運用上將很有幫助。

林謙志一行是在13日深夜從台北出發,昨天抵達聖多明各,原本計劃馬上轉搭包機前往海地,但太子港國際機場因設施在大地震中受損而限制起降,搜救隊被迫在聖多明各停留一晚。



◆ 美接管海地機場 民航機限制飛往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0-01-15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下令所有飛往海地的民航班機在(美東時間)週四暫停八小時,因為目前海地機場人貨擁擠,曾導致十多架班機在海地上空盤旋的數小時,還無法降落。

這項暫時禁航令從(美東時間)週四正午前,一直持續到當地晚間七點30分。將近八小時。

在此之前,不少運送物資的班機為了在「太子港」降落,在空中盤繞了兩個多小時,甚至更久,導致有些飛機降落卸貨後,沒有燃料起飛離境,有的則被迫轉降鄰國「多明尼加」,有的甚至返回美國「佛羅里達州」。

目前海地機場已由美軍特殊任務空軍中隊協助接管,一名軍官表示,他們正在清理機場跑道,並建立24小時航空管制。這名軍官說,目前已有數十架貨機飛走,但是機場因地震扭曲傾斜,或路面拱起的部分,就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修復。美國空軍已經運送重機具前往協助。



◆ 美萬人醫療團、陸軍救援隊 馳援海地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0-01-15

美國政府已經下令要求1萬2千名醫療人員,隨時待命準備前往海地進行震後救援工作,其中第一批300人已經前往。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指出,包括美國國家災難醫療系統和美國公共衛生署的醫生、護士、應急醫療技師和其他醫療人員正準備前往海地,向傷者提供醫療護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也將派遣醫療專家前往海地,對震後可能發生的傳染病蔓延進行監測。

美國陸軍也將派遣一個3千5百人的救援隊前往海地。

另外,美國國際開發署宣布,將向海地提供1萬4千多噸的食品援助,總值約1800萬美元,將可供120萬災民兩個星期的需求。



◆ 海地孤兒 南佛州願安置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5

天主教慈善機構和其他南佛羅里達州移民權利團體打算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把可能高達數千人的海地地震孤兒送到南佛州。此舉類似1960年代的小飛俠行動 (Operation Pedro Pan)。

《邁阿密先鋒報》報導,天主教慈善機構法律服務主任麥格洛迪在國會眾議員狄艾斯-巴拉特的辦公室舉行記者會表示:「我們會使用40年前小飛俠行動的模式,來把這些孤兒帶到美國,好讓他們有一線生機,有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麥格洛迪指出,由於海地地震災情慘重,把這些孤兒帶來美國是當務之急。邁阿密大教區和其他地方組織已在布羅瓦郡找到一個臨時收容所安置這些兒童,而且尋求歐巴馬政府協助,向這些兒童提供人道簽證。

小飛俠行動於1960年12月26日秘密展開,把兒童送出卡斯楚開始統治的古巴。該行動22個月後結束,把1萬4048名5至17歲的古巴兒童帶到美國,美國政府秘密資助這項行動,並允許免簽證,天主教會則承諾照顧兒童。



◆ 海地在台32留學生 醫護背景者願回國救災

中央社 2010.01.15

台灣在中美洲的友邦海地發生強震,人員及財務損失極大。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台灣的海地留學生有32人,其中3人具醫護背景;他們表示,如有必要,願隨台灣醫療團回國救災。

海地強震,聯合國及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提出各項人道援助;例如派遣救援團協助挖掘仍在倒塌建築物下待援助的災民,以及捐助各種醫療用品、食物和飲用水等。台灣也不例外,日前已宣佈將捐贈200公噸白米供受災百姓食用。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海地學生在台就讀者包括獲得台灣政府獎學金生共24名(含學位生16名及8名語言生),自費生8名(語言生),以上合計32名,分別就讀於臺灣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等13所大專校院。

為表示對旅台的海地學生關懷,教育部長吳清基指示國際文教處,一一打電話與海地在台學生聯繫,轉達政府對其家園遭逢劇變的關切及慰問心意,並指示各學校對海地學生提供生活所需必要協助。

教育部表示,海地學生名單中有3人具有醫護背景,包括醫學系及公共衛生學系等,其中2人有海地合格醫師執照,他們十分掛心故鄉親人安危,如有必要,願意跟隨台灣醫療團赴海地救災。

教育部表示,除配合政府整體救災政策外,將持續關懷現在台灣就讀的海地學生,視情況協助他們與海外家人聯繫。



◆ 方便安全 簡訊捐款爆紅

【蔡鵑如/綜合外電報導】2010-01-15 中國時報

海地地震災區百廢待舉,災民亟待救援,手機簡訊扮演了快速奉獻愛心的關鍵角色。

海地嘻哈歌手懷克里夫.金(Wyclef Jean),透過「推特」呼籲世界幫幫海地。他在推特上寫道:「請以手機輸入Yele,傳送至五○一五○一,捐五美元到『YELE海地』基金會,您的捐款將能用於救災,幫助急需救援的災民。」

美國「紅十字會」同樣藉簡訊募款到海地,短短一天內已籌得八十萬美金。「YELE海地」執行主任洛克表示,這是此類科技,首度廣泛用於重大天災救援。

利用簡訊捐款快速、方便,金額通常只有五或十元美金。合法慈善團體收到捐款人簡訊後,會再以簡訊詢問是否確認捐款,倘若反悔仍可取消。另一好處是捐款人不必提供信用卡號碼,捐獻金額將自動加在下一期手機帳單,沒有資料外流顧慮。



◆ 救海地美民間慷慨解囊 呼籲不要捐給政府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0-01-15

海地地震再度激發世界村「民胞物與」的精神,美國從最有錢的華爾街金融業到一般民眾都慷慨解囊,目前為止,粗估募款已經超過一千六百萬美元。民間慈善團體提醒,錢最好不要捐給海地政府。

美國一個獨立慈善團體在網站上刊出警告,說海地是個腐敗的國家,地震過後,政府機器更是已經全面癱瘓;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服大家不要把錢捐給政府,聲明再提醒他們,依據美國的稅法,捐錢給外國政府是不能抵稅的。

包括高盛、摩根史丹利等多家金融業者,以及可口可樂、微軟和UPS快遞等龍頭企業,多數捐款都以一百萬美元起跳。

紅十字會開放的捐款專線在災後36小時內捐款就突破三百萬美元,美國航空威士卡提供五十美元捐款可以換250英里飛行里程的辦法;聯合航空則可以捐飛行里程。



◆ 國合會將提供海地「以工代賑」援助

中廣新聞 2010-01-15

海地發生重大地震災害,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正規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海地受災民眾「以工代賑」的援助計畫。未來還將配合政府參與海地緊急救助跟災後復甦相關計畫。

另外,國合會駐海地技術團,也已開始籌備收購合作農戶約50噸的稻米,作為賑災及提供國際救援組織所需。

國合會駐海地技術團,過去一段期間一直在當地積極推動稻米增產計畫,以新品種與新栽培方法來協助海地農民解決多年來水稻生產不足的問題。

※ 給魚吃,不如教他們怎麼釣魚。

fsj 提到...

海地無政府 美統籌救災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在海地政府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均因強震遭受重創之際,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其政府十四日採取行動,出面統籌領導海地救災事務,出動近六千名士兵與陸戰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約六艘軍艦,並提供救援物資,試圖恢復海地的秩序。

華府謹慎 避免給人接管印象

海地總統蒲雷華領導的政府脆弱且資源匱乏,完全無力應付危機,到處都看不到官員的人影;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歐巴馬兩度試圖要聯繫蒲雷華,但都未成功。直到十五日兩人才通上電話,歐巴馬承諾支持海地重建。

雖然美國的救援行動形同接管海地,但是華府十分謹慎,竭力避免給人接管印象,以免影響蒲雷華政府未來的統治。美國政府官員不斷強調,他們是「和海地政府合作並透過海地政府救災。」

對歐巴馬而言,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面臨大規模人道救災任務的考驗。儘管面臨預算以及軍方人力吃緊的壓力,但他仍下令進行空前的救災動員,矢言先投入一億美元,之後可能還會加碼。

動員六千兵力 試圖恢復秩序

由於體認到前總統布希在卡崔娜風災時救災不力所付出慘痛政治代價,白宮這次費盡心思展現歐巴馬在海地地震後積極任事的態度,幾乎每小時就對外公佈他的最新動態。

歐巴馬在國會大廈誓言:「我將無法忍受我們有任何藉口,在此一悲劇時刻不能做到最好。」他宣稱,美國第一波救災行動已經就緒,其中兩支搜救小組已抵達地面,海岸巡防隊巡邏快艇也在港口,美國南區指揮部控制海地機場及運送救援物資與傷患的飛機起降。

美軍官員表示,被派往海地加入救援任務的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雖是專為戰鬥設計,但也適合用於海地人道救援工作。該艦配備淨水設備、數十張病床、三間手術室。卡爾文森號靠著兩部核反應爐與淨水器,每天可提供四十萬加侖飲用水,這對目前缺水缺糧食的海地非常重要。



◆ 缺水恐爆大規模疫情

自由時報 2010.01.17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衛生專家指出,海地首都太子港目前最需要的是清潔用水與抗生素。由於太子港人口逾兩百萬,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平均需飲用一加侖(約三.七八五四公升)的水以維持生存;若加上洗滌、烹調等基本需求,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得再增加三加侖。

隨著援助行動進入下一個階段,上述數字凸顯出國際救援單位可能遭遇的阻礙:缺乏乾淨的水恐將導致倖存者嚴重脫水,以及爆發水污染所導致的大規模疫情等的危機。泛美洲衛生組織(PAHO)的副主任安德拉斯指出,水供應一旦遭到破壞或污染,情況就會更複雜,「水是當務之急。」

缺水除了可能導致脫水死亡,還可能會引爆痢疾、霍亂、傷寒等疾病的大流行。安德拉斯說,若爆發痢疾疫情,將會構成極大問題。

海地原本就沒有完善的水淨化與衛生系統,地震後管線破裂、廁所毀損,幫浦無法運轉,導致現有水供應遭到污染,淨水與衛生系統狀況變得更糟。除了私人捐贈的瓶裝水,美國國際開發署準備提供海地估計十萬桶十公升裝的飲用水,但此舉幫助不大,特別是當地道路嚴重毀損,運送包裝水困難重重。

聯合國機構與其他組織已開始提供水處理化學物質與藥片,好讓民眾能用來淨化少量的水。但專家表示,這種方式很難持續正確使用,也無法大量提供乾淨水。因此,美方已打算以船運盡快提供大型水淨化系統,但這些淨化系統通常相當複雜,使用成本也很高,不少後勤問題,如是否有足夠燃料啟動淨水系統、是否有專業人士能操作,以及如何把水運到需要的人手上,也有待解決。



◆ 美軍空投物資 群眾揮刀搶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7

隆隆作響的美國直升機16日在遭強震摧毀的海地首都太子港,首度以空投方式發放物資,造成數以百計民眾為搶奪配給攀爬廢墟的驚險場面。

當直升機低空緩慢飛過太子港,它就像「魔笛」般吸引數以百計飢餓、絕望的大人小孩爭相追逐。

直升機在達瑪斯體育場舞台前方盤旋數秒,離地僅20公尺。在槳葉和引擎噪音下,群眾登上半坍舞台,有些人甚至爬上2公尺高的牆上。

穿制服的士兵往機門外丟擲一箱箱裝有10多包食糧的包裹,有些落在體育館附近坍塌建築的屋頂上。

法新社記者目睹兩名揮舞著開山刀的男子,撲身在屋頂上搶奪包裹。隨著重量增加,受損屋頂開始搖搖晃晃。

體育館內,幾近瘋狂的群眾情急扭打搶食物,有些人直接搶走別人手中的包裹。

有民眾失望地說:「這很不好,一點也不好。他們應該降落在體育館中間,向每一個人發放食物。只有一部分人得到配給。」他說:「我以為會有人來幫我們,而不是直升機。」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6日表示,海地政府已經給予美國政府一些空間應付緊急情況。如果海地國會通過賦予總統浦雷華更大的緊急權力,他可能委託美國在海地實施宵禁。

正在海地進行一天訪問的希拉蕊在抵達海地前告訴隨行記者,為因應震災後的治安,美國可能接受海地政府的要求,協助當局在首都太子港實施宵禁。

希拉蕊16日先從華盛頓飛往波多黎各,然後從波多黎各改搭C-130運輸機轉赴太子港。運輸機上載滿食物、飲水、牙膏、牙刷、內衣褲等補給品,供應美國大使館人員。

【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16日電】

應美國總統歐巴馬之邀,卸任的前總統布希與柯林頓重返白宮,同意接下一項新成立的海地救難基金會工作,協調各界捐款,並以卸任總統身份,保證捐款全數善用在海地救災工作上。



◆ 海地缺水、缺糧 暴動一觸即發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6

海地首都太子港出現揮舞大刀行搶的暴徒,讓已經陷入山窮水盡的災民更加驚恐,而救援物資遲遲無法送到災民手中,使得缺水少糧、得不到醫療的災民由驚恐轉為憤怒,暴動一觸即發。

巴西國防部長喬賓表示,巴西將運送發射橡膠子彈的槍枝和其他非致命武器到海地,以預防暴動。喬賓到海地視察兩天後說:「只要災民沒水喝、沒東西吃,只要我們沒有辦法提供遮風蔽雨的地方,暴動隨時可能發生。」

海地警察體系崩潰

海地警察體系在地震中崩潰,治安完全仰賴巴西指揮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同時,美國也加派軍隊赴海地救災,預料三天內可增至1萬人,美國指揮官不排除必要時加入維安任務。

一名災民表示,他的母親和妹妹的腿都被壓斷,等了三天三夜,也得不到任何醫療。災後第4天,最安分的海地人也按捺不住,至少在兩處地點堆屍抗議,屍臭不但讓災情更嚴重,而且造成公共衛生問題。

監獄震垮 4千受刑人流竄街頭

更讓災民驚恐的是,海地監獄震垮後,監獄中的4000名受刑人如今肆虐街頭。救援人員天一黑就不敢繼續搜救工作,擔心可能遭到攻擊。也有災民表示,到了晚上,揮舞大刀的男子到處出沒,把災民僅有東西搶走。

在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駛抵海地後,情況稍見改善,卡爾文森號可充當海地的第二座機場,艦上19架直升機也投入運送運送清水、食物與藥品。

太子港足球場 擬暫充野戰醫院

海地醫院的太平間外有1500具屍體無法處理,一處集體埋葬場掩埋了7000具屍體,許多地區的屍體則乾脆就地火化。國際紅十字會估計,有5萬人喪生、 150萬無家可歸。世界糧食計畫組織正規畫,如何供應200萬人一個月的食物,聯合國則計畫把太子港足球場變成一座大型野戰醫院。



◆ 美國從海地全面撤僑 台灣有限度跟進

【劉屏/海地邊境十七日電】2010-01-17 中時電子報

在美國宣布全面從海地撤僑後,中華民國政府今天宣布採行「預防性措施」,外交官留守當地,但眷屬及台商自由撤離。

海地與美國關係一向密切,在海地的美僑約有四萬至四萬五千人、鑑於當地情勢混亂,美國政府決定全面撤僑,動用軍艦、飛機、車輛及租用的民間飛機等,以最快速度把僑民撤運至多明尼加等安全地區。

中華民國採行「預防性措施(precautionary measure)」,外交官、技術團、台商均留駐海地,但他們的眷屬八人在當地時間十六日上午(台北時間周六晚上)循陸路撤往海地鄰國多明尼加。這是海地發生嚴重地震後,第一批撤離海地的台灣僑民。

這八位眷屬抵達海地與多明尼加邊境後,稍作停留,未幾,中華民國特搜隊通過邊境進入海地。二支隊伍寒暄後,互道珍重。

護送眷屬的是駐海地大使館秘書鄭鴻基。他在邊界與自己的妻女相擁而別,妻女進入多明尼加,預計再行車六小時,抵達首都聖多明各。鄭鴻基則獨自回頭,護送特搜隊前往二小時車程之外的首都太子港。

法務部調查局派駐多明尼加大使館的秘書陳秀銘護送特搜隊至邊境,然後由鄭鴻基接手。由於海地不靖,所以駐海地大使館安排了六位全副武裝的警衛,配備M-16等長短槍枝,乘坐吉普車在前開道。

在邊界迎接特搜隊的還有中華民國駐海地技術團團長向水松。他告訴特搜隊,海地的鄉村尚好,城市秩序較為紊亂,最大問題是缺乏燃油,用水也有些問題。向水松的妻子鄭郵香表示,眷屬們撤離海地,是要讓夫婿免於後顧之憂。鄭鴻基的妻子表示,

與廿三位特搜隊同行的,有二隻搜救犬及八位記者。他們原規畫包租飛機前往海地,但由於海地機場狀況混亂,包機始終無法取得降落許可,因此在駐海地臨時代辦張台輔建議下,改乘車輛前往海地。

fsj 提到...

台灣救難隊挺進海地 首批台灣人撤離

自由時報 2010.01.17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原先因飛機無法降落海地而在多明尼加待命的台灣首批救難隊,在改行陸路後,已於台灣時間十六日晚間十一點進入海地,預計十七日凌晨一點抵達太子港。

此外,十六日也有第一批台灣人士撤離海地,他們是駐海地外交官、技術團及台商的八名眷屬,因為不想影響館員和團員的工作而決定離開。他們與台灣搜救隊在海地邊境會合後,前往多明尼加。

根據在邊境迎接台灣救難隊的駐海地技術團長向水松表示,目前海地鄉村狀況還好,但城市較亂,最大問題是缺乏飲水、燃油。

為保護台灣救難隊及隨行記者的安全,駐海地大使館安排了六名全副武裝的警察陪同。搜救隊抵達太子港後,將向聯合國國際救援指揮中心報到,接受任務指派。

台商辦公室 提供大使館運作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外交部次長沈呂巡昨日表示,雖然我國駐海地大使館的建築倒塌,但目前已使用當地台商工程公司的辦公室,升起國旗做為臨時大使館使用,繼續運作。

沈指出,現在海地的治安很亂,幾乎是無政府狀態,外館除了台商與僑民外,還要確保救援隊的安全與飲水、住宿等問題。

沈呂巡昨日多次感謝多明尼加的台商,表示多虧當地台商提供小飛機,並靠關係飛進太子港機場,才能載走負傷的海地大使徐勉生與公使齊王德。

沈說,經過X光檢查,徐勉生沒有骨折,但被埋在瓦礫中六個小時,心理與元氣受傷很重,但徐仍堅持返回海地。至於齊王德則是傷勢較重,被墜落的石塊打破頭殼,導致骨頭刺到眼睛。

另外,沈呂巡表示,我國海地大使館人員在沒有車沒有油的狀況下,走路走了三個小時去確認當地一名台商的安全,很幸運地,後來回報確認那位台商一切平安無恙。



◆ 海地地震 失蹤台商女兒證實已死亡

中央社 2010.01.17

在海地12日大地震中失蹤的一名台商稚齡女兒,今天證實已經死亡,成為地震中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台灣遇難者。

死者的遺體早在地震發生後不久,就在住家附近一所倒塌的學校瓦礫堆中被法國與加拿大搜救隊發現,但女孩的母親一直不相信4歲的愛女已經死亡的事實,並想在自家的瓦礫堆中尋找奇蹟。

經過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館及僑胞連日來不斷協助搜尋仍無結果之後,女孩的母親才說出自己曾看到的情況。死者的父親,即在海外工程公司擔任股長的張永忠,隨後才循線找到愛女的屍體。

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徐勉生與公使齊王德也在此次地震中受傷,目前已被送至多明尼加接受治療。



◆ 中國維和軍 8遺體尋獲

【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太子港16日電】2010.01.17

經過60個小時的搜救,海地強震中被埋的八名中國高級警官和駐海地維和防暴警察的遺體,16日全部找到,將儘快護送回國。中國已調派資深遺體整容師前往海地,為八名罹者整理遺容。

新華社引述中國搜救隊總領隊黃建發說,搜救隊於海地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挖出第一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根據衣服等特徵初步判斷為公安部裝備財務局調研員王樹林;早晨7時12分挖出第二具,根據胸牌姓名確認為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員鍾薦勤;接著,救援隊挖出第三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根據胸牌姓名確認為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政委李欽;第四具遺體根據體貌特徵初步認定為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郭寶山;第五具遺體根據胸牌確認為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和志虹(女);第六具遺體被挖出後,初步判斷為公安部國際合作局維和警察工作處主任科員李曉明;接下來,中國駐海地維和警隊隊長趙化宇的遺體依據胸牌也得到確認;14時58分,八具遺體全部挖出,最後一具遺體已確認為公安部裝備財物局局長朱曉平。

報導說,上述每位官兵的遺體被挖出時,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和中國搜救隊員都面向遺體列隊默哀,並致以三鞠躬。面對曾朝夕相處的隊友的遺容,許多維和警察防暴隊員都紅了眼圈。

一位搜救隊員一直舉著一塊「戰友!我們接您回家!」的牌子,顯得十分不捨。

目前中國搜救隊已離開聯合國海地維和團總部大樓廢墟,轉戰其他營救現場。

報導說,受中國國家民政部委派,浙江杭州殯儀館國家一級遺體防腐化妝師許康飛,已隨身攜帶兩大箱遺體防腐設備和用品,16日乘公安部專機趕赴海地地震災區,為地震遇難者進行遺體防腐和化妝。中國公安部表示,八名遇難者都將按照11年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的規格,被追授為「革命烈士」。



◆ 巨額國際捐款 恐難善用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十五日電】2010.01.16

海地大地震,全球湧到巨額援款,這大筆錢流向何處? 損款者又如何知道捐款獲得善用? 歷史經驗顯示此事難以樂觀。

全球政府和慈善組織慷慨解囊,用意不只想拉拔海地早日從這場天災裡站起來,還希望有助海地從非人的貧窮中冒出頭來。但貪污嚴重、竊盜橫行、種種安全問題,以及幾乎完全缺乏可靠的道路、電話線、電線和金融體系,都令人擔心國際援款的命運。

已往的類似努力並不愉快。2004年9月熱帶暴風雨「珍妮」造成海地2000死、2600傷,30萬人無家可歸,美國捐助4500 萬美元 (台幣14億元)。2005和2006年,美國國會派員了解援款運用的進度,發現海地處處綁架、暴力,危險之至,無功而返,美國國務院的「國際開發總署」隨即撤人。

海地之窮,舉世少見,基礎設施談不上,大多人民每日生活費不到2美元,九百萬人口有一半文盲,政府更已久無寧日。國內民眾無從知道外援是否用在刀口上,援助國也無從追蹤援款去向,包括向來對海地援助最多的美國。

專家說,海地沉痾太多,積弊太深,美國和國際歷年來的幫忙都像在水泥地上播種,毫無效果。這回地震,萬事莫急於搜人和救災及加強公共衛生,但這階段過後,一切難說。歐巴馬政府承諾至少再給1億美元,國會預定再加2億8200萬美元。

2008年12月蓋洛普民調,60%海地人說一年裡有好多次沒錢吃飯,51%說經常找不到棲身之所。援助歸援助,「具體成果」不知何處尋。

※ 相關報導:

* 送愛心到災區 各界籲捐輸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369267.shtml



◆ 台灣是海地大債主 法籲減免

【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15日電】2010.01.16

海峽兩岸政府積極捐贈款項和物資,支援海地賑災。中國商務部15日表示,為進一步幫助海地抗震救災,中國大陸決定除捐款100萬美元外,再提供海地價值人民幣3000萬元(約440萬美元)的人道緊急援助,首批物資將於16日上午包機啟運。中華民國外交部則表示,目前台灣已對海地捐款500萬美元,將視需要繼續增加。

一個由60餘人組成的中國搜救隊,已在海地進行50多小時的搜救工作。台灣派出的第一支23人消防署搜救隊,於台北時間15日午夜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第二支33人救援隊伍,15日晚帶著兩隻搜救犬,搭乘華航班機前往多明尼加,轉往海地協助救災。

編譯中心綜合15日電

路透報導,法國經濟部長克莉絲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15日表示,法國已聯絡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成員,商討減免海地債務。

拉加德表示,她正籲請台灣和委內瑞拉協助免除海地的債務。台灣和委內瑞拉是海地的主要債權國,但並非巴黎俱樂部成員。巴黎俱樂部去年7月已達成共識,取消海地全部的債務,但各國仍需簽署協定,以落實該協議。

世界銀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事務副總裁潘蜜拉‧考克斯(Pamela Cox)15日指出,海地遭強震重創後,國內生產毛額(GDP)恐減少逾15%。



◆ 台灣應如何關心海地

【聯合晚報╱社論】2010.01.17

海地發生規模七級的強烈地震,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國際間已透過各種方式伸出援手。作為友邦國的台灣,當然不容缺席。這不僅因為海地是我國的友邦,更重要的,台灣同為地震帶國家,亦曾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的創痛,絕對能體會那種災難後的極度震撼,以及對外界支援的渴望。此時是台灣善盡國際社會成員責任的時候,當然該盡全力幫忙海地。

不過,對於馬英九總統是否該趁月底出訪宏都拉斯,參加該國新任總統就職典禮之便,順道前往海地,或轉道多明尼加就近表達慰問之意,顯然國內各界反應不一。總統府目前仍在仔細評估。馬總統自己說,不去關心說不過去,但顯然也顧慮如何才能不對海地政府造成困擾,故遲遲未發布最後決定。

海地畢竟是我為數不多的友邦國家,平常鞏固邦誼、感謝支持都來不及了,何況是對方「家中遭難」之際。而馬總統又剛好有中南美行程,「已經到了人家家門口」,趁便致意問候,本是人之常情。但老實說,現在確實是海地的非常時期,馬總統就算真心想前往表示關切,技術面也未必能夠成行。海地現在形勢混亂,萬事莫如救災急,此時前往,不啻增加友邦政府的壓力。即便馬總統進入路線的維安工作,亦較往常更為艱困,變數極大。國際新聞以「人間地獄」形容海地現況,該政府維持正常運轉已屬不易,遑論要分出人手接待友邦元首的蒞臨!

除此之外,反對聲浪恐怕更看到一點,那就是擔心此時重蹈陳水扁時期「外交轉內銷」的模式。最終若讓人感覺台灣趁機進行國際文宣的意圖,變成有點像是「消費」友邦國家的災難,而無法真正達成協助困局的目的,則一番美意反而可能引發負面效果。

關心海地,方法不少,總以實質上有幫助為重點。也許比較適宜的方式,是馬總統夫婦能親自號召民眾與企業,募集救災與重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讓海地能早點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這才是「台灣友誼」在此過程中應扮演的適切角色。

fsj 提到...

科學家警告海地及鄰國 可能再發生大地震

【中廣新聞/陶泰山】2010-01-17

科學家警告,海地日前發生7.0強震後,當地及鄰國可能會受到更多地震威脅。由於海地北部有另外一處斷層,一直延續到鄰國多明尼加,它在過去8百年都沒有爆發過,迄今已積聚了足夠能量,可能引發規模7.5強震。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德州大學地球物理學研究人員曼恩警告,海地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絕不能掉以輕心,以為地震危機已過。

曼恩指出:這次太子港附近發生強震雖然紓緩了相連斷層帶的壓力,但卻增加鄰近斷層的壓力。

相關人員正在研究這次地震發生後的斷層能量改變,如何影響相鄰的斷層區段。曼恩說,整條斷層帶有數百公里長,這次爆發的只有80公里。

他解釋,同一條斷層帶有許多區段,過去數百年都沒有爆發過,因此不斷積聚能量;理論上來說,任何一個區段都有可能發生類似這次地震規模的強震。



◆ 海地強震 氣象局:台北不怕強震 怕久搖

中央社 2010.01.17

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芮氏規模7強震,連總統府都震垮,有民眾擔心強震震央如果出現在台北,後果難想像。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表示,台北不怕震很大,卻怕搖很久。

辛在勤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談到最近聽到不少人討論如果海地強震發生在台北,會造成多大的破壞。他覺得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已不正確,因為台北不易有發生規模7以上的地震條件。

辛在勤指出,規模達到7以上的地震,斷層至少都有70到80公里長。像921地震震央所在的車籠埔斷層,就有150公里,而台北附近的小斷層都只有10到20多公里。

辛在勤說,以台北地質條件來看,如果是淺層地震,較大規模約4到5,搖晃時間都不會很長。

辛在勤進一步說明,台北多數建築物的結構都耐強震,基本上台北較不怕震央就在附近的強震;但台北是個盆地,如果強震來自東部或中部,在盆地效應下,反而會讓台北搖很久;而台北地底下是沉積地層,發生地震時就有如房屋在果凍上搖晃,老舊低矮的建築不易受影響,高樓層的建物搖久後,就像橡皮筋因彈性疲乏而斷裂,所以台北不怕震,而是要擔心搖很久。



◆ 日蝕導致天災? 史上例子多不盛舉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0/01/15

本世紀第一次,也是最長的日環蝕將在15日登場。從歷史紀錄來看,當太陽、月亮、地球連成一線時,世界各地都會出現重大天災,像5年前的南亞大海嘯,去年四川大地震都是明顯的例子。連這次海地地震也是在日環蝕前發生,這一連串的巧合,不禁讓人懷疑,難道這些天災都跟日蝕有關嗎?

在中國民間有所謂「三星連珠必有大事發生」的說法,從歷史來看,這種說法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像6年前的南亞大海嘯奪走22萬條人命,2天後當地就出現日全蝕,跟海地地震的情況十分相似。

其實日全蝕前後引發的天災案例,在台灣也有例可循。就在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的前一個月,台灣上空就有日全蝕的情況。

由於歷史上有太多起有日蝕就有天災的巧合,所以就有人提出「日蝕地震理論」,他們認為當太陽、月亮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兩者的引力同時影響下,地球板塊就有可能引發大地震,進而引起氣候異象。

不過,這種說法已被科學專家斥為無稽之談,因為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只會引起潮流變化,根本就不足以造成地殼變動。而至於日蝕是否會影響天氣,目前也還沒有完整科學研究能證明。(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引力或多或少有影響。

fsj 提到...

醫生不眠不食 2天救海地數百人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2010.01.18

海地強震造成慘重傷亡,但醫生與醫藥奇缺,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名哈佛醫學院畢業的傳染病專家,在地震後48小時不眠不休工作,搶救了數百傷患,只因為她是在場唯一的醫生。

CNN報導,身為傳染病專家的埃佛斯(Louise Ivers)12日下午到太子港聯合國機構總部,參加一個世界糧食計畫的會議,強震過後她逃到聯合國大樓的車道上,幸運的未受傷害,但幾分鐘後,她發現自己被350個以上的海地傷患包圍,這些災民湧到聯合國機構,試圖尋求醫療。

埃佛斯毫不猶疑的立即挽起袖子救人,她回憶說,她先為幾個大出血的傷患止血,一個女孩前臂以下皮膚全部剝離,血肉模糊。一名焦急的父親抱著傷重垂死的嬰兒,她無計可施,只能向心碎的父親說聲抱歉。

身為海地健康夥伴計畫(Haiti for Partners in Health)負責人,這位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與她的研究助理柯倫(Kim Cullen),開始收集一切可用的物資,當成醫療器材變通使用。

她們把路邊汽車的牌照取下,當成夾板,為斷肢者固定傷處;把襯衫撕成條,當成止血帶,克難的度過第一晚。

13日早晨,埃佛斯聽說聯合國機構在太子港機場旁設立了一座臨時醫院,帳篷內收容了50名傷患,於是她把自己手邊初步包紮的100名病患集合起來,到臨時醫院求助。到了臨時醫院,她開口問:「這裡由誰負責」時,只聽到傷患回答說,「你」。因為,她是那裡唯一的醫生。

14日晚間,帳篷又湧到約50名傷患,使埃佛斯親手處理的病患超過200人,其間也有少數其他醫生加入,但主要還是由她獨立支撐。在海地工作七年的埃佛斯說,登門求助的全是外傷病人,在沒有醫療器材、沒有止痛藥的情形下,要處理這麼多傷患,其間經歷將使她畢生難忘。

直到14日下午5時,邁阿密大學醫院的兩名外科醫生攜帶外科醫療器材趕到,埃佛斯才首次為災民看到一絲希望,但她仍堅守崗位,不肯後撤。直到15日凌晨2時,埃佛斯第一次坐了下來,前後48小時她不眠不食,甚至沒有時間坐下來喘一口氣。



◆ 乾糧果腹UN部隊維安 台搜救隊救出2人

中央社 2010.01.18

海地發生芮氏規模7的強震,災後資源匱乏且治安惡劣。台灣搜救隊靠乾糧打發3餐,在聯合國維和部隊警戒下,在震災發生多日後成功自瓦礫堆中救出2生還者,打響台灣人權旗號。

海地在台北時間13日凌晨發生強震,對外聯繫中斷,來自國際的救援人力、物資湧入海地鄰國多明尼加的聖多明哥機場。台灣派出消防署與台北市2支特種搜救隊赴海地搜救,一開始也堵在海地境外進不去,後改由陸路攜帶裝備日夜兼程趕路,進到災區。

帶隊的消防署特種搜救隊科長林謙志透過衛星電話表示,由於當地秩序混亂,全隊進入海地首都太子港後,即有當地武裝人員戒護,一路上感受緊張氣氛。

林謙志表示,海地當地氣溫接近台灣,目前搜救隊每天都是全員出動,負責搜索被聯合國人道救援搜救現場協調中心(OSOCC)分配到的4個區域。搜救隊員1天3餐都是靠著自行攜帶的乾糧包解決,頂多晚餐有簡易的加熱罐頭食品。

由於災區已呈失序狀態,根據林謙志回報,搜救隊每天一早6時由OSOCC派車接送前往災區,由聯合國維和部隊全副武裝全程戒護,直到一天任務全部結束;這種「邊救人邊要人保護」的經驗,也是參加過多次國外搜救任務的台灣隊員,第1次體驗到。

這次未親赴第一線災區的北市搜救隊隊長許志敏,改在台灣擔任支援協調角色。

參加過2003年伊朗震災、2004年印尼海嘯、2008年大陸四川大地震救援的許志敏表示,經驗告訴他,除攜帶生命搜索器材、破壞救助器材、醫療器材外,每名隊員一定要帶夠7天份完全自給自足的飲水和乾糧,否則難以發揮搜救能量。

台灣搜救隊台北時間17日深夜到18日凌晨,先與美國搜救隊合作救出1法籍生還者,再救出1名海地籍生還者,創下中華民國救援隊參與國際搜救,首度救出人命的紀錄,在舉世矚目的海地震災中,無疑為台灣「人權外交」做最佳詮釋。



◆ 與美一度衝突 台灣搜救隊仍成功救援

中央社 2010.01.18

台灣搜救隊今天在海地不僅創救難佳績,成功地救出一名被困在坍塌的大樓內近5天的海地籍警衛,更表現出高超的專業技能與不卑不亢的精神,贏得合作夥伴的敬佩。

先前有報導說這名生還者是法國籍。

台灣搜救隊在無預期的情況下,一個早上連趕聯合國駐海地總部、維和部隊總部與所屬的警察宿舍等3個處所,迅速地標定兩名被埋在瓦礫堆中的倖存者所處的位置,並成功地救出其中一人。

台灣搜救隊在營救被困的倖存者方面,能熟悉地操作聲納探測器,又快又準地標定出受困者所在的位置,令合作救人的薩爾瓦多救難人員讚佩不已。

薩爾瓦多搜救隊隊長阿瓦倫加(LisandroAlvarenga)說,台灣搜救隊能很快地精確標定待援者所在的位置,是營救成功的關鍵因素。他更羨慕台灣搜救隊能配備此一精密的救人工具。

在搶救進程中,由於美國紐約搜救隊後到,又想要蠻橫地搶奪主導地位,更不顧已經進入倒塌樓層內的台灣搜救人員與受困者的安全,堅持在最頂層混凝土樓板打一個圓洞進入下一層,引來台灣搜救隊的嚴重抗議,並一度威脅要撤離。

此一意外插曲最後經雙方協調,圓滿解決,並成功地從台灣搜救隊開挖的地點救出倖存者。

美國搜救隊代表在營救活動告一段落後,特別跑到台灣搜救隊隊員集中的地方,向他們致意,同時對此次與台灣搜救隊合作表示高興。他說:「這是一次完美的團隊合作。」(Great Teamwork,perfect!)

台灣搜救隊是首次接受聯合國搜救現場協調中心派遣就創造佳績,值得驕傲。



◆ 鍾薦勤遇難 海地維和日記曝光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17日電】2010.01.17

在12日海地強震中遇難的鍾薦勤,先後兩次到海地參與維和任務,擔任維和防暴隊新聞官。35歲的他是個作家,第一次海地維和歸國後,出版過長篇小說「唯有情牽」。

去年6月19日他的女兒出生時,他已在海地執行任務,直至遇難,他都未見過自己剛過半歲的女兒。

「人民網」16日披露他的「維和日記」,他在日記中除表示對海地貧富差距的震驚外,還描述了維和工作的危險,表示要珍惜生命,珍惜現在。

他在日記中說,在海地這樣動亂的國度,危險如影隨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每一個黑洞洞的窗戶都隱藏著危機,叫人防不勝防。就連負責後勤的採購員上街買菜都得帶上至少三個護衛。

他說,維和的征程總是伴隨著奉獻與犧牲。

去年4月4日,他經歷人生第一次戰火的洗禮,在危城萊卡的十天裡,與武裝匪徒的交火時常發生,那些日子連睡覺都是抱著自動步槍和衣而眠。他在維和中認識的多位別國戰友就被匪徒槍殺。

他在日記中還表示要在每天繁重的勤務之餘堅持文學創作,完成他的小說「唯有情牽」續篇。



◆ 海地政府也「垮」 震央如臨末日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1.18

聯合國表示,海地地震後地方政府架構和基礎設施蕩然無存,是聯合國有史以來面對的最嚴重災難和人道危機,比南亞海嘯還慘。而在地震後第六天,首都太子港出現暴民在商店內大肆搜刮和搶奪救援物資的無政府狀態,連總統都被迫暫時搬到警察局辦公。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發言人伊莉莎白.貝爾斯說:「這是歷史性災難,在聯合國紀錄中,從未遭遇過這樣的災難,沒有類似案例。」

貝爾斯指出,2004年底大海嘯襲擊印尼亞齊省後,至少地方政府的架構還在;而在海地,以位於地震震央的利奧甘尼鎮(Leogane)為例,地震摧毀了所有公共機構。她說,地震有如「將城市斬首」,使得協調救災工作更困難。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位於震央的利奧甘尼鎮災情比太子港更恐怖,九成房子倒塌,宛如世界末日。從太子港前往該鎮約一小時車程,沿途房子全倒,到處有災民求救,已見到兩個萬人塚,更多屍體堆在第三個萬人塚中,估計該鎮死亡人數達兩到三萬人。

太子港則已無法紀可言,民眾爭搶救援物資,16日有上千名男子在商店內大肆搶劫,為爭奪T恤、包包和其他商品大打出手,有人甚至拿出刀子、冰鑽和釘錘。而為數不多的警察只能對空鳴槍,做出驅散暴民的樣子。17日暴亂擴大,警方開槍打死一名30多歲男子。

海地總統府被震垮,政府被迫搬到機場附近一座警察局作業。

蒲雷華總統說:「我們決定暫時把總統府和政府搬到這些警察局內,以接近我們的國際夥伴。」

神情疲憊、眼圈發黑的蒲雷華說:「政府已失去適當運作的能力,不過沒有崩潰。」

※ 相關報導:

* 震災後… 養老院老人 猶如在等死
http://www.udn.com/2010/1/18/NEWS/WORLD/WORS1/5372641.shtml

fsj 提到...

「劫」難 海地實施宵禁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8

夜間禁止上街 直升機不能起降

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警察和聯合國維護穩定代表團(UN Stablising Mission),為應付大地震後日益惡化的法律與秩序情況,17日宣布,從當晚6時起實施宵禁。

海地街頭搶劫者日益橫行,記者目擊在一次衝突中,一名警察開槍打死一名搶劫者。美國南區指揮部司令基恩說,對搶劫者和強盜的恐懼感是使援助減緩的原因之一。

新華社引述多明尼加共和國媒體的報導說,海地人民被迫搶劫是因為缺乏必需物品。根據宵禁規定,當地時間下午6時後,除警察和維和軍人,所有人禁止上街;同時,下午6時22分以後,所有直升機也不能起降。

自從地震後,安全日益令人擔心,太子港警察局和海地司法部都在地震中倒塌,據信數以百計警察已經死亡。數以千計的搶劫者16日和17日在太子港街頭,與警察玩起致命的貓捉老鼠遊戲,他們在市中心逐街進入商店和建築物,搶劫罐頭食品、洗濯盆和其他用品。

這些搶劫暴民大部分是年輕男人,也有一些婦女,而警察的人數遠不及他們,警察有時停車對搶劫者開數槍,或逮捕一兩名搶劫者。記者目擊在一次衝突中,警察開了數槍,一名搶劫者頭部中彈,倒地死亡,其他搶劫者爬上一棟倒塌的建築,顯然是一個雜貨店,向下面的人丟出各樣物品,包括洗髮精和肥皂,街上的人則搶成一堆。

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

領導美國救濟行動的南區指揮部司令基恩說,提供人道援助需要安全和穩定的環境,海地的暴力行動妨礙了美國支持海地政府和解決該國面對挑戰的能力。他說,1000名美軍已經抵達海地,另有3000名在船上工作,還有1萬2000人預期18日將抵達海地。目前海地是由9000名聯合國維和部隊與國際警察負責維護安全,美軍部隊將與聯合國維和部隊與當地警察合作,協助維安。

法新社17日引用海地政府的消息來源報導,18日起成立的緊急中心,主要設立在首都太子港和六個鄰近的鄉鎮,每個中心將利用附近的學校、教堂或政府機關建築成立收容所,接納震後暫時無處可去的災民。



◆ 美霸機場撤僑 他國援機不准降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1.18

法國官員指稱,由美國空軍接管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國際機場以撤離美國僑民為優先,幾乎變成美國人專用機場,連其他國家的救援飛機也不許降落。一架載運野戰醫院設備的法國飛機15日未獲准降落,令法國政府氣炸了,法國外長已正式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抗議。

法國駐海地大使勒布赫特說,太子港機場已不再是供國際社會使用的機場,而是「被美國占領」。他說:「我們被告知災區極需要野戰醫院,若不是被美國擋在門外,我們也許能救活很多人。」

另外,十幾名法國公民和擁有法國和海地雙重國籍人士16日在機場等候搭乘一架飛機前往法屬瓜德羅普島(Guadeloupe),但眼巴巴地看著一批批美國公民順利升空,他們卻不被允許登機。

憤怒的法國人高喊:「他們只讓美國人回去,其他人都免談」、「我們要占據跑道」、「我們必須把訊息傳到白宮,讓歐巴馬知道」。

法新社報導,美國霸占機場的情況至17日仍未改善,仍有載運救援物資的飛機被拒絕降落,但美國駐海地大使館否認機場以撤離美僑為優先。海地約有4萬5000名美僑。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6日訪問海地。忙著接待希拉蕊的海地總統蒲雷華在戶外召開內閣會議後,呼籲救援國家停止爭吵。他說:「這是極艱困的時刻,我們必須冷靜協調,不要彼此指責。」



◆ 海地災區狀況持續混亂 美軍主導救援受質疑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0年01月19日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九日電 題:災區狀況持續混亂 美軍主導救援受質疑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國際社會十八日繼續加緊救援海地,而災區的暴力事件有增無減,人道主義危機空前加劇。美軍成為主導這次救災活動的力量之一,但受到不少國家的質疑。如何進一步開展救援,成了美軍的大難題。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十八日承認,災區食品和交通費用飆升,暴力和搶掠事件層出不窮。在首都太子港,販賣食品的小販開始在街頭露面,但他們也對局勢提心吊膽。視頻顯示,持槍者隨處可見。多名劫掠者已經在混亂中被擊斃。

有報導稱,災民哄搶最多的物品是酒和牙膏,因為在災區人們難以找到消毒物品。情急之中的災民還瘋狂在廢墟中尋找美國簽證,希望有一線希望逃離海地。而一度簇擁在美國使館外的難民被驅逐。

面對日益嚴峻的治安惡化情況,仍處於癱瘓狀態中的海地政府還是在十七日宣佈災區進入緊急狀態,宵禁將至少持續到本月末。兩千兩百名美海軍陸戰隊士兵十八日登陸海地。美軍南方司令部稱,美軍士兵一萬人將被派往海地。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和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等人質疑美軍在海地的角色。查韋斯稱,美軍在利用地震「佔領當地」。法國援外事務部長若昂泰(Alain Joyandet)十八日更要求聯合國出面調查美國。

美國防部長蓋茨十八日對美軍的作用特別做了一番解釋,稱美軍無意在災區「起到警察的作用」,而只是去保護「無辜的海地人」。

法新社報導稱,駐紮在太子港郊外的美軍竟無一人在市中心維持治安。報導還說,由美國控制的太子港機場幾乎變成「美國人專用機場」,優先撤離美國公民,引起法國等國不滿。

美國駐海地大使館否認機場以撤離美國人為先。聯合國副秘書長霍姆斯十八日則表示,聯合國方面同控制太子港機場塔台的美國方面經過磋商,已經開始實施一項「分配降落位次」的制度。

另外,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十八日仍停在海地外海。按原計劃,部分傷員應轉移到「卡爾·文森號」上治療。美軍官員當天卻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傷員被允許轉移到艦上。

聯合國秘書長海地問題特使、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十八日到訪海地,對救援情況深表憂慮。他視察了災區的主要醫療設施,他說,如果在未來四十八小時內仍不能有效為災區提供更多的食品和飲用水,越來越多的災民就會陷入絕望。

美軍海岸警衛隊官員十八日承認,目前向災區運送必需品的唯一有效途徑仍是空投,他表示,恢復太子港港口設施還需要時間。聯合國方面十八日說,目前只有百分之十的災民獲得了救援物資。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十八日建議安理會向災區增派三千五百名維和人員。目前,聯合國在海地部署七千名維和軍人和兩千一百名國際警察。(完)



◆ 海地要求 歡迎美國協助維持治安

中央社 2010.01.18

美國白宮於昨天深夜公佈,海地總統浦雷華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於17日簽署聯合聲明。浦雷華代表海地人民,歡迎美國對海地的立即救災及未來的長期重建。

浦雷華並要求美國協助,增加災區必要的安全維護工作。

白宮也公佈,至17日中午為止,海地太子港國際機場已開放14小時營運,每天飛機起降量已從16日的60架次,提高到17日的100架次。

機場已接到超過600噸的各類救濟物資。

美國動用30架直昇機,載運救濟物資到4個定點降落,並在5個地點空投。

目前美國已派5800名軍人在陸地上或在船上,協助救災。另有7500名將於18日抵達,加入救災行列。

衛生部徵召的250名醫護人員,已經抵達海地展開工作。另有600名預定於20日抵達加入行列。兩架飛機已載來各類藥品及器材,第三架飛機可望於18日抵達。

美軍已協助撤離1760位美國公民。

共有27支不同國家的個民間搜救隊,在災區展開搜救工作,其中6支來自美國的維吉尼亞州、加州、佛羅里達州和紐約州。至目前為止,美國搜救隊已救出26人。

※ 相關報導:

* 陸以正專欄-你所不知道的海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11800322,00.html

為什麼多明尼加是白人,而海地則都是皮膚漆黑的非洲人後裔呢?

fsj 提到...

海地震災 公衛專家說最糟的狀況還沒來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0-01-19

海地地震可能有多達20萬人罹難,這種規模的天災,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應該都很恐怖,而發生在海地,這個愛滋病、肺結核及瘧疾疫病橫行、兒童營養不良,公共衛生水準已經很落後的國家,它有可能演變成史上最嚴重的醫療災難。

國際醫療團正在搶進海地,架設野戰醫院,不過卻遠遠無法應付不斷湧入的傷患,醫生說,最壞的狀況還沒有出現,等到傳染病開始蔓延的時候,情況會更糟。

海地官員估計,這次地震罹難人數介於十萬到二十萬人之間,他們還來不及關心究竟有多少人受傷,泛美衛生組織的醫療專家安德魯斯說,許多傷患受到多重骨折和內傷,不趕快治療,傷口會感染,進而引發破傷風導致組織壞死。

骯髒的環境和擁擠也提供了傳染病最好的溫床。乾淨飲水目前是災區最迫切需要的,否則恐怕會有很多抵抗力比較弱的兒童和老人,因為痢疾死亡,在正常狀況下,痢疾只要補充水分和口服鹽就可以治療。

對於大批的罹難者屍體被焚燒或是集體掩埋,安德魯斯醫生說,其實這是不必要的,這麼做對活著的人,也是一種傷害。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預測地震後,海地傳染病疫情一定無法避免,不過從好的方向想,國際上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替海地重整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讓它有能力可以應付颶風或是地震帶來的傷害,紐澳良就是個最好的例子,2005年,紐澳良在卡崔娜颶風後幾乎毀城,歷經重建,紐澳良現在的公共衛生系統比風災前進步了。



◆ 海地屍臭刺鼻 美軍估計:20萬死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1.19

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焚屍味,搶財物搶紅了眼,曝曬街頭的屍體流出黃色液體,是海地此刻的街景。國際紅十字會十八日說,海地災民面臨「危急」情勢,收容所、廁所、飲水、糧食、醫療照護仍嚴重不足;海地地震進入第七天,數以萬計災民仍在到處找水喝、找食物吃,有人甚至連杯子也沒有。

首都太子港的警察和聯合國代表團考量震後治安嚴重惡化,十七日宣布當天夜晚六時起實施宵禁,除警察和維和軍人,所有人禁止上街,直升機也不能起降。海地街頭搶劫日益凶狠,記者目擊一名警察當街開槍格斃一名搶徒。搶匪橫行霸道同時導致援助減緩。

海地地震的死亡人數仍難以估算,美軍估計死亡人數將達廿萬人,另有廿五萬人受傷,截至十七日已將七萬人埋進萬人塚。罹難者包括來自全世界廿四個國家公民,最多受害人的是加拿大,一百一十一人失蹤。

國際紅十字會發言人索爾諾十八日指出,太子港不僅醫院擠滿傷患,「災民大部分人都曝曬在太陽下,尿液的臭味非常難聞。靠海邊的街道擠滿了人,餘震不斷,沒有人願意待在僅存的幾棟建築物內」。索爾諾說,露宿街頭的人情況困苦,太子港市立養老院倖存的八十五名老人,因缺乏食物、水、藥品,宛如等死。

太子港街道垃圾成堆也令人掩鼻。總統府前的花園「戰神廣場」,震後是數以萬計倖存者臨時搭帳篷居住的家,沒過幾天,此地垃圾堆積如山,尿臭難聞。地震後,全太子港約有四十個地點有這種克難「營區」。

四十歲男子歐西帶著妻子、六個孩子、妻舅、岳母和一個外孫,在總統府前紮營棲身,五天來沒洗過澡。地震初時,他們還可從攤販買到食物,但很快就買不到任何吃的。這兩天他們全靠空投和排隊領配給的水和食物裹腹,最怕武裝暴徒找上門。



◆ 海地無政府亂象 太子港暴徒橫行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9

海地地震過去近一周,街頭暴民已集結成數百人一夥,在首都太子港趁火打劫,不僅搶奪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水,而且從球鞋、衛生紙、音響,凡是仍堪用的東西無所不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他在剛結束的安理會閉門會議中建議,向海地增派3500名維持和平部隊。災民盼不到維持秩序的軍警,太子港成為弱肉強食的世界。

美洲開發銀行已宣布免除海地4.8億美元債務,並準備撥款3.64億美元協助海地重建。歐盟委員會也承諾大幅增加對海地的各類援助,總額將超過6億歐元。

世界糧食組織和人道團體已由多明尼加運來10萬份口糧和兩萬座帳篷,可望收容15萬災民,但許多災民表示,糧食根本不夠這麼多災民吃。

太子港街頭偶爾可看到一兩名警察對空鳴槍,試圖驅散行搶的成群暴民,卻寡不敵眾。所有受損較輕微的商店都成劫掠的對象,記者看見10名蒙面男子闖進一家布店,扛著布匹跑掉。

一名老人家絕望的說:「他們搶走我的米、麵條和牛奶。」另一位男子希望能從廢墟中翻出護照和簽證,好離開海地,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對男女把從他家挖出來的洗髮精搶走。



◆ 救難大英雄 CNN記者古塔開刀救人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9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明星醫藥記者古塔(Sanjay Gupta)18日放下麥克風,拿起手術刀,在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上為一名12歲的海地女孩動手術,取出她頭蓋骨中的水泥碎片。

古塔是執業的神經外科醫生,曾是總統歐巴馬考慮的衛生署長人選,但他放不下對新聞工作和醫學的熱愛,拒絕了提名。這次海地地震,古塔也趕赴太子港採訪。

卡爾文森號15日抵達滿目瘡痍的海地,加入救援工作,由於海地處於救災的極度混亂中,卡爾文森號的醫生人手嚴重不足。船醫發現這名女孩的頭部卡入一塊1.2公分大小的水泥塊,需要緊急手術,靈機一動想到就近向古塔求助。

透過CNN製作人的幫忙,卡爾文森號聯絡CNN在亞特蘭大的總部,輾轉傳話給古塔。40歲的古塔表示:「有人打到CNN國際新聞部,說卡爾文森號有緊急電話。我回電過去,知道他們需要動腦部手術。」

古塔二話不說,在洛杉磯外科醫生福特和艦上醫官的協助下順利完成手術。古塔和福特都說,這個小女孩應該可以完全康復。古塔隨後表示:「能幫上忙讓我深感榮幸。」

古塔抵達太子港後,除了傳回令人難忘的報導,更積極幫忙救人,包括為一名15天大的女嬰處理頭部嚴重割傷。上周六,來自比利時的醫療小組因為安全顧慮而撤出一處臨時醫院,古塔並自告奮勇,接手照顧20名重傷傷患,CNN攝影師也放下攝影機幫忙。



◆ 拒當官 拚勁醫生古塔愛衝第一線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9

去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徵詢古塔擔任衛生署長的意願,古塔長考兩個月後婉拒提名,因為他不想成為「每天通勤上班的平凡老爸」。

頂著神經外科醫師,他於2001年進入CNN,主跑醫藥新聞。專業知識讓他對醫藥新聞有深入獨到的報導,曾深入全球最先傳出新流感疫情的墨西哥,追查到據稱為全球第一名病例的5歲男童,還混入封鎖的墨西哥醫院作第一手報導。

古塔是第二代印度移民,畢業於密西根大學醫學院,2003年曾隨美軍到伊拉克採訪,並為受傷的伊拉克小孩動腦部手術,美軍陸戰隊也找他幫忙。當年並入選「時人」雜誌「性感男性」名單。

他的拚勁使他聲名大噪,個人的「推特」微網誌訂閱人數暴增至兩萬人。並吸引CBS新聞特別和CNN情商,讓古塔一年為CBS客串十篇報導。另外,古塔也為「時代」雜誌寫專欄,他的著作「Chasing Life」是紐約時報暢銷書。



◆ 海地震災 北市搜救隊今2路救援

中央社 2010-01-19

在消防署聯合搜救隊結束海地震災任務後,北市搜救隊今天兵分兩路,1 組在聯合國武裝人員保護下,前往TELMAS區救災;另1 組在墨西哥軍隊保護下,與墨西哥合作執行搜救。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國際搜救隊帶隊官郭恩書今天上午回報指出,經聯合國人道救援組織分配行程,海地時間18日原本與德國搜救隊共同執行「家樂福區」搜救任務。

郭恩書說,這個地區人口原約有40萬,靠近震央,屬低收入的貧民區,18日上午又傳出民眾暴動事件,基於人身安全考量,在沒有武裝人員保護下,聯合國指揮部不希望救援隊伍離開基地。

至於今天的搜救行動,郭恩書回報,當地時間上午7時,10名搜救人員、6名醫療人員與德國搜救隊共同前往TELMAS區域執行醫療及勘查勤務,由聯合國派出4 名武裝人員保護;另外11人在墨西哥軍隊保護下,由中隊長謝彬來帶隊與墨西哥合組搜救小組執行人命救援工作。

馳援海地首都太子港震災的消防署聯合搜救隊,在搜救工作告一段落後,台灣時間今天凌晨4 時30分全隊整裝完畢,前往多明尼加機場準備返國,預計22日清晨6時返抵桃園機場。



◆ 8海地地震罹難遺體返中國 北京高規格迎靈

中央社 2010.01.19

載有8名海地地震罹難人員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包機,今天上午9時許返抵北京,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到機場迎靈。公安部20日上午9時將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告別儀式。

綜合新華社快訊等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凌晨致電公安部表示哀悼,並慰問遇難家屬;身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到機場迎靈,向罹難者靈柩3鞠躬。

迎靈儀式由中國公安部長孟建柱主持。儀式結束後,孟建柱宣佈起靈,8位遇難者靈柩被緩緩放上靈車,全體人員行注目禮,11時15分目送靈車遠去。靈車將經過北京市區經長安街達八寶山公墓。

  海地13日強烈地震造成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倒塌,當時正在樓內與聯合國官員舉行商談的4名公安部赴海地維和工作組人員及4名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全部遇難。

他們是朱曉平、郭寶山、王樹林、李曉明、趙化宇、李欽、鐘薦勤、和志虹 (女)。這8人將根據相關條例批准為烈士,按規定予以撫恤。

在確定8人罹難後,胡錦濤、溫家寶等人分表哀悼,公安部也隨即組成治喪委員會、設置悼念堂,官方網站首頁以黑白2色示哀,並張貼8人遺照、簡歷供人憑弔,公安部今天依照規定下半旗致哀。

據香港大公報稱,有逾40萬民眾透過網路獻花、數千人留言致敬。

fsj 提到...

海地重建 還缺百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19

美洲開發銀行準備撥款3.64億美元協助海地重建,歐盟委員會也承諾大幅增加對海地的各類援助,總額將超過6億歐元。海地發生大地震後,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迄今海地已收到數十億美元捐款。但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茲估計,要讓海地走上重建之路,5年內需要花費100億美元。

強震後,各國政府與私人企業紛紛伸出援手,世界銀行已允諾提供1億美元,聯合國也從20個國家與企業組織募得2.68 億美元的善款,並計畫再籌募5.5億美元。

英國慈善組織「人道建築」負責人兼建築師辛克萊合計,海地重建將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讓海地恢復元氣。而預料災後海地國內生產毛額 (GDP)恐減少15%以上,原本國民所得平均每天就只有一美元,未來更是迫切需要外援。

海地背負的外債超過19億美元,每年的到期債務有5000多萬美元,在海地百廢待舉中,美洲開發銀行宣布免除海地4.8 億美元債務,法國則呼籲由全球最富裕國家財經官員組成的非正式組織「巴黎俱樂部」,商討加快免債事宜。



◆ 免除海地債務?馬:已要求檢討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1.19

針對協助開發中國家的巴黎俱樂部,呼籲台灣免除對海地債務,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中華民國婦女總會代表大會致詞時主動提及說,海地的債務不是欠中華民國政府,而是銀行,他已經要求外交部去做必要檢討,以幫忙海地度過難關。

馬總統表示,他看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利曼17日發表的文章,指過去兩年中,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居然出現和解氣氛,很多國際衝突與危機,美國應讓當地人想法子解決,儘管美國在台灣扮演重要角色,但重要的還是兩岸自己解決長期以來的問題,效果會更好。

馬總統又說,另一篇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指出,兩岸在海地進行人道救援,未互挖邦交國;雙方都未搞政治,是真正在救援。

馬總統表示,這次台灣搜救隊前進海地,救出兩名生還者,這是台灣搜救隊首次在國際救難中找到生還者,搜救隊參與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局的活動,並受中國大陸的維和部隊保護,是兩岸共同參與救援工作。

馬總統說,他上任後穩定台海和平,讓台灣的國際空間更為寬廣,他希望讓世人看到台灣愛好和平,努力推動人道援助的形象。

馬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在世界上受到注意,提供的援助,是有用的,且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而台灣幫忙海地,不是因為是邦交國,而是純考量人道救援。



◆ 減免海地債務? 由銀行研議可行性

中央社 2010-01-19

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呼籲台灣免除海地債務。政府官員今天指出,台灣目前有2家銀行提供海地政府商業性貸款,相關單位將請銀行研議海地債務重整的可能性。

根據路透15日報導,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法國已聯絡巴黎俱樂部其他成員國,商討儘快減免海地債務一事,並正在聯絡台灣及委內瑞拉,希望共同加入免除海地債務。台灣和委內瑞拉是海地的主要債權國,但兩國均非巴黎俱樂部成員。

外交部今天表示,海地被國際金融組織核定為高度貧窮負債國(Heavily Indebted Poor Countries,HIPC),在2009年曾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與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IDB)核減12億美元外債。

外交部指出,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成員國同意在雙邊協議架構下給予海地外債減免,但台灣並非巴黎俱樂部的成員國,也未受IMF、世界銀行或IDB會員國機制之邀,參與對海地減免債務的相關作業。

據了解,台灣目前有2家銀行提供海地政府商業性貸款,相關單位將請業者研議海地債務重整的可能性。

巴黎俱樂部去年7月已達成共識,取消海地的6273萬美元債務,同時承諾在雙邊協定和自願的基礎下,進一步免除海地1億5200萬美元的債務。



◆ 免除債務? 恐引發友邦骨牌效應

自由時報 2010.01.19

〔記者范正祥、許紹軒/台北報導〕巴黎俱樂部希望台灣免除海地債務,馬總統昨稱已指示外交部做必要檢討,看如何協助海地,但政府官員卻「抱頭燒」,指是否減免友邦債務,只能私下想辦法幫助,「總統不宜公開講」,會引發其他邦交國要求比照的骨牌效應,徒增外交困擾!

總統公開講 官員抱頭燒

外交部發言人陳銘政則說,外交部會在既有合作基礎上,積極研議各種可行方案,希望協助海地從廢墟中站起來。至於外債金額,他說,「雙邊合作計畫不適合拿到檯面上和大家分享。」

有官員憂心,馬總統是要檢討免除海地債務?還是檢討如何協助海地?這會引起國際對台灣政府是否免除海地債務的不切實際想像,其他邦交國也會有期待,恐有後遺症。

據了解,儘管馬總統下達指示,但行政部門未來仍是將重點務實擺在「如何協助海地救災與災後重建」,而非「檢討免除海地債務」這個目前做不到、也不可能會有結論的問題。

行政部門坦言:目前做不到

官員強調,是否減免友邦債務,茲事體大,也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簡單答應就可立即完成處理。雖對高負債貧窮國減免外債是先進國家趨勢,但也應參考國際標準及衡酌雙邊關係的特殊性,並得併同其他國家的例子一起考慮。

官員透露,過去曾直接或間接表達希望台灣免除其債務的友邦將近十個,其中包括巴拉圭、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等國,外交敏感度高;友邦有的明白向台灣要求希望減免積欠部分外債,有的委婉提議希望能用補貼或其他無償援助方式取代債務。

官員表示,此事一直沒有結論,相關方案細節既未完成詳細規劃配套,也還沒有獲得國會及人民支持。過去一些希望台灣減免債務的友邦,甚至過半根本不符合巴黎俱樂部所訂的重債貧窮國家減債計畫(HIPC)的標準。



◆ 一個海地‧兩個世界!海地版比佛利 菁英聚落毫髮無傷

自由時報 2010.01.19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經年累月的動盪,有錢有勢的海地菁英已學到在這個堪稱地球上最紛亂國家的生存之道︰定居海地版的比佛利山—貝松市。

貝松市建物屹立不搖

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強震震毀太子港許多建物,但貝松市的建物大多屹立不搖,落戶此處的有前總統、國會議員、經營海地最大樂透彩公司的企業家、連鎖超商老闆、進口車代理商、控制港口的家族等,專屬司機與保全人員十七日開車載著他們在街上疾馳而過。

經營賣場,裡面堆滿美酒與從邁阿密、法國進口食物的貝索德說︰「我們這裡很好,準備開張,……需要維安,派些陸戰隊來好嗎?」

除了鐵絲網外,貝松市家家戶戶警衛森嚴的景象類似比佛利山。企業家亞伯拉罕的生活不受強震影響,他打開豪宅大門,腰際有把手槍,加長版休旅車灌滿汽油,有台發電機足以供應一家小飯店的電力,還有現磨咖啡歡迎賓客。雖然窮人現在貧無立錐之地,但有錢人就是有存貨可以悠哉生活。

貝松鮮少爆發搶劫,因為警局設備充足、警方正常運作。街道上一些藥局仍然營業,三名海地警察持槍戒備,一次只讓一名顧客進入買藥。政商關係良好的貝松市居民預料將獲得一大部分來自國際的救援與重建資金。



◆ 海地總理:總統盼和馬英九見面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2010.01.19

馬英九總統擬在月底出訪時轉往多明尼加,贈送友邦海地救援物資,海地總理貝勒福今天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海地總統蒲雷華相當樂意與馬總統見面,但確切時程還在協商安排中。

馬總統25日將出訪宏都拉斯,參加27日宏國新任總統就職典禮,目前我外交單位正規劃讓出訪專機轉往多明尼加卸下救援物資,但此一行程尚未正式對外宣布。

貝勒福今天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海地方面還試著跟(中華民國)大使館在協商安排,看是不是能夠安排台灣總統跟海地總統的會面,海地總統其實是有意願和台灣總統會面的,但現在還不知道確定的時程。(後略)

fsj 提到...

官員:海地地震後 首都貧民窟治安未惡化

中央社 2010.01.20

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MINUSTAH)高層昨天在巴西軍隊基地召開記者會表示,首都太子港的貧民窟「太陽城」的治安,並未在地震發生後惡化。

太陽城(Cite Soleil)是太子港市郊規模最大的貧民窟,地震發生前就因貧窮與槍枝氾濫而惡名昭彰,居民約30萬人。

MINUSTAH司令、巴西陸軍上將白旭多(Floriano Peixoto)表示,軍隊的力量足以遏止任何想趁機重新組織起來的黑幫行動,指稱國際電視媒體捕捉到貧民區居民搶劫的畫面,在發生地震前就已經常出現。

自從太子港監獄因地震倒塌,約3000名犯人集體逃跑後,就傳出犯罪份子組成的黑幫可能趁亂重新控制貧民窟的說法。

隨軍進入貧民窟的巴西記者描述,沒有一次受到威脅或看到有人手持武器。但或許是因為在白天,且身邊跟著武裝警察,入夜後,在無任何燈光照明下,情況或許就不一樣。

巴西記者指出,貧民窟並未因地震受到太大損失,因為根本沒有什麼可以損失。放眼望去,那裡只有成千上萬用紙板和木板搭成的克難屋、塑膠棚和看似行屍走肉的災民。

巴西駐海地大使克普曼(Igor Kipman)表示,他的妻子依然繼續在太陽城推動社教計畫,並未因外傳貧民窟治安惡化而停下來。

巴西媒體指出,軍方和外交高層當然不可能承認MINUSTAH在治安範圍的努力不夠,而海地的社會暴力問題或許真的沒有那麼嚴重。但無論有沒有發生地震,太陽城不具備讓民眾安居樂業的條件,依然是不爭的事實。

※ 相關報導:

* 海地再發生6.1強震 居民驚恐大叫
http://www.nownews.com/2010/01/20/91-2561052.htm



◆ 一天救出10人 地震搜救最高紀錄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1.20

海地地震雖已發生一周,但奇蹟不斷出現,搜救人員18日從一所大學震垮的廢墟救出一名女學生,美國搜救隊更於17日創紀錄地救出10人。兒童組織呼籲各國加速認養海地孤兒程序,已有許多善心家庭伸出援手。

秘魯搜救隊接獲通報,有人從瓦礫堆中傳出求救簡訊,搜救人員趕到挖掘,18日救出23歲的大一學生梅克心‧法倫。

法倫被救出時一度失去知覺,醫生表示,法倫身上多處有傷,器官也有嚴重創傷。法倫表示她被埋期間不斷禱告,祈求自己能被救出。18日稍早,也有一名6歲女童被太子港居民救出送醫。

來自美國洛杉磯、邁阿密和佛羅里達三地搜救隊,17日合力救出破紀錄的10人,為數十年來地震搜救工作中,單日救出人數最高紀錄。

目前有43支國際隊伍在海地參與救援,共1739名搜救人員和161隻救難犬,已搜索60%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前往海地支援的美國救難人員超過500名,共救出39人,國際救難團體也救出71人。

一名約18個月大的女嬰,被活埋6天後奇蹟獲救,女嬰被送到海地太子港綜合醫院治療時,護士們情不自禁為她鼓掌。女嬰除了滿身灰塵外,一切無恙。救難人員推測,她家人恐在住家倒塌時全部罹難。

在這個無名女嬰之前,搜救人員也救出另一名被活埋5天的8個月大男嬰布拉姆茲。房屋倒塌時,布拉姆茲的父親和哥哥幸運逃出,但是他卻一直被活埋,直到鄰居聽見哭聲,通報聯合國維和人員後才被救出。

英國「拯救兒童」組織估計,海地地震後,估計高達200萬名兒童將成為孤兒或與親人分離,且身分證明毀於地震。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18日呼籲各國,以人道方式讓孤兒不需身分證明文件便能被領養,已有許多國家的善心家庭申請領養海地孤兒。

太子港搶劫與暴力頻傳,但大多數生還兒童缺乏庇護,直接睡在路邊與遍地屍體為伍,也缺乏飲水和食物。



◆ 載醫藥飛機降落海地受阻 無國界醫師抱怨

中央社 2010.01.20

無國界醫師組織(MSF)今天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抱怨,海地太子港機場的管理全無章法,載運震災救援物資和人員的飛機一再被拒絕降落,導致傷患等不到救援而死亡。

WHO執行委員會今天下午討論海地災情,MSF的代表發言指出,過去72小時內,屬於MSF的兩架載運醫藥和器材跟四架載運救援人員的飛機無法降落太子港,但昨天卻有三架載著「重要人物」的飛機得以降落。

他因此詢問,「聯合國機構及其合作單位設定的優先順序究竟為何?」他要求聯合國跟世衛負起領導責任,排除困難,使災民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援。

太子港機場目前主要由美國掌管。

WHO秘書長陳馮富珍表示同意MSF的關切,必須找出問題所在,但她也說「有時候確實需要高層政治領袖來提振團結」,他們的親抵現場有其作用。

前幾天訪問海地的重要人物依序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特使柯林頓(Bill Clinton)等。

MSF在聲明中指出,即使先前已確認有能力降落太子港機場,MSF的飛機仍一再被要求轉到鄰國多明尼加降落。這種情形從14日以來已發生在載運共85噸補給的五架次飛機。

MSF在太子港的一名緊急協調官費里皮(Loris deFilippi)說,在某間醫院,就有五名傷患因等不到機上的醫療物資而死亡。

費里皮說,「我從來沒看過這種事;我每次一走出手術室,就看到一堆人無助地要求動手術」。他說,光在他所待的醫院,今天就有12人需要救命的截肢手術,「我們不得不到市場上去買一把鋸子來繼續進行」。

聲明說,「我們不能接受當我們的病人死去時,載著救命醫藥和器材的飛機卻被支開」;「醫療補給應該優先進入海地」。

MSF現有約700人在太子港及其周邊搶救地震生還者,醫療團隊部署在五間醫院,並且正在搭建一處有100床的充氣帳篷醫院。

在世衛執委會中,大多數國家都發言讚許世衛在海地的工作,及報告自己國家投入的協助。俄羅斯則對於災區醫院缺乏資源表示關切。

陳馮富珍則說各國對世衛的讚許有所溢美。她說,事實上,因為毀損太嚴重,連世衛在海地的人員都無家可歸,「最初幾天,他們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事情進行得很緩慢,不像你能期待在還有建築物跟交通運輸的地方能進行的那樣」。



◆ 醫援海地 台灣醫療團陸續出發

中央社 2010.01.20

海地強震,繼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與路竹會分別派遣醫療團後,衛生署與國防部醫療團隊以及國合會行動醫療團將分別於26日及2月6日前往海地,提供緊急醫療服務。

外交部中南美司副司長林正惠今天上午受訪表示,前往海地救援的台灣搜救隊結束任務,預計22日上午搭機返台。搜救隊救出聯合國法籍職員及海地籍警衛,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致函感謝。

紅十字會總會搜救醫療團與路竹會行動醫療團已出發前往海地。林正惠說,衛生署「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及國防部醫療小組約16人在26日出發,將協調接力於海地太子港及多明尼加與海地兩國邊境等地設緊急醫療中心。國合會行動醫療團2月6日出發,提供醫療服務。

此外,海地總理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談到,海地總統相當樂意與總統馬英九會面,外交部是否有規劃,林正惠說,因海地總統忙於救災,必須考量雙方時間能否配合,「只要時間配合,可以來規劃」。

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呼籲台灣免除海地債務,外交部副發言人章計平說,台灣有銀行提供海地商務性貸款,正在研議各種債務重整的可行方案,以減輕海地財務壓力。

章計平不願透露哪幾家債權銀行及外債規模。研議方案是否會在馬總統出訪前出爐,他說,沒有時間表,有具體結果會對外公布。

海地是否已向台灣提出減免外債請求,林正惠未正面回應。



◆ 減免海地外債 外交部與銀行溝通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李明賢/台北報導】2010.01.20

友邦海地遭強震重創,台灣是海地主要債權國,馬英九總統昨表示,海地是欠銀行債務,而非中華民國政府,他已指示外交部檢討,協助友邦度過難關。

巴黎俱樂部呼籲台灣免除海地外債,目前外交部正與銀行溝通,希望能「部分減免」。

海地欠我外債金額外交部不願透露。知情人士指出,金額「不到一億美金,而且海地也有陸續還過」;但金額一旦曝光,恐怕引起其他舉債友邦不滿,「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據了解,我政府對海地的援助計畫,包括協助海地向我國銀行低利借款,由外交部作保;由於外交部不是海地的債權人,所以收到巴黎俱樂部的詢問時,第一時間無法決定。

據指出,馬總統指示後,外交部與銀行協調,但銀行不願意無償吃下呆帳;若政府同意減免海地外債,等於國庫要編預算幫海地還錢,對政府財政是一大負擔。



◆ 國際瞭望-美國接管海地了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672+112010012000152,00.html

fsj 提到...

海地強震/奇蹟! 23天大女嬰撐7天獲救

自由時報 2010.01.2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太子港二十日外電報導〕海地大地震十九日屆滿一周,救援行動再傳捷報,墨西哥與法國救難隊十九與二十日先後救出三名生還者,讓先前認為受困者沒水沒食物,頂多只能存活三天的專家跌破眼鏡。

美軍進駐 太子港暴亂略有改善

目前首都地區因為有美軍的進駐巡邏與分送物資,暴亂與劫掠的情況略有減少。救援工作持續的同時,海地二十日再度發生餘震,當地清晨六時三分(台灣時間二十日晚間七時三分),再傳芮氏規模六.一的地震,震央在太子港西北方約五十六公里處,地震深度二十二公里。這是十二日主震發生後最強的餘震,驚恐的民眾逃到開闊處避難,之前許多民眾因為擔心餘震,睡在太子港街頭。這起強烈餘震可能讓許多搖搖欲墜的危樓進一步受創,讓被埋在瓦礫堆中的生還者更沒有獲救希望。根據聯合國統計,過去一周國際救援團隊已救出一百二十一人。

十九日下午,墨西哥救難隊在太子港一座天主教堂的廢墟中,拉出已受困整整七天的六十九歲老婦齊琪。齊琪被救出時意識清醒,嘴裡還唱著歌感謝天主,除了脫水與斷了一條腿之外並無大礙。

震後七天 再尋獲三名生還者

救援人員表示,他們發現齊琪之後,「一直和她對話,並用管子餵她水喝」,齊琪被救出時,救援人員忍不住激動地相擁而泣。

大地震當時,齊琪正在教堂聚會。齊琪表示,她被埋的前幾天,原本神父還能與她交談,但過不久就再也聽不到神父的聲音了。之後她靠著不斷禱告,熬過漫長的等待時間。

齊琪被救出之後,十九日午夜,法國救難組織「無國界搜救人員」在貝松市一間倒塌商店救出二十六歲女子洛撒納,二十日又在南部的雅克梅勒,救出僅二十三天大的女嬰伊麗莎白。截至二十日為止,海地已有超過九十人獲救,當中約二十人是在被埋五到六天後才救出。

過去全球不乏在大地震中奇蹟生還的案例,如一九八五年墨西哥大地震,有兩名嬰兒在瓦礫堆中受困九天後獲救;二○○四年伊朗大地震,一名五十六歲男子受困十三天後獲救。二 ○○五年的巴基斯坦大地震,一名四十歲女子,靠雨水與腐爛食物維生,在受困兩個月後獲救。



◆ 海地運送不便 台駐多明尼加公使籲改捐錢

中央社 2010.01.21

台灣路竹會醫療團65人今天上午整裝,從多明尼加前往海地。台灣駐多明尼加公使陳家駿、海地台商劉俊謀都表示,國內民眾如要幫助海地,在運送和倉儲的考量下,應改捐錢。

陳家駿表示,海地機場由美國軍方控制,空運物資相當不便,港口的倉儲也有問題。如果台灣熱心捐輸的民眾繼續捐物資,這些救援物資要從台灣運到海地,就產品的價值而言,可能比不上運費貴。

陳家駿說,民眾應該捨物資,改以金錢捐給台灣的救援組織,例如紅十字會、台灣路竹會、慈濟等團體。因為這些團體在第一時間就派員進入海地,了解當地的需求。

在海地從事成衣業10多年的台商劉俊謀表示,海地政府目前還未恢復運作,由於以往海地很多活動,都是由非政府組織(NGO)協助,目前海地的狀況,也多是 NGO團體在幫忙。因此,台灣的民眾要發揮愛心,應該把錢捐給NGO團體。

劉俊謀指出,慈濟昨天已派駐美國的執行人員進入海地,預備在當地港口、首都等地成立運補站。不過,目前遇到的瓶頸是維安的問題,一旦龐大的物資運抵,安全維護成為一大要務。



◆ 柯林頓全家 投入海地賑災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1.21

柯林頓 聯合國海地特使

海地12日地震後,全球政府、組織、企業、私人投入救災或援助,但像柯林頓這樣全家三口子投入,堪稱絕無僅有。而且美國和聯合國是救災最大組合,這個組合又由柯林頓和希拉蕊夫婦領導,也史無前例。

地震消息傳出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從夏威夷趕回華府,14日走透全美六大電視新聞,號召每人簡訊捐助10美元,「有心幫忙的觀眾,請打簡訊給 90999捐款」。她馬上募得三百萬美元 (台幣9570萬元)給紅十字會。

希拉蕊16日代表美國政府前往海地,實地了解災情,從此擔起統籌美國救災援海地工作的大任。

柯林頓則與前總統布希受歐巴馬之託,成立「柯林頓布希海地基金」,和他自己的「柯林頓基金」共同募款,並在紐約會晤50位慈善家、金融鉅子、非政府組織領袖,共商重建海地。

看見災民 柯林頓流淚

然後在18日,柯林頓帶著女兒雀兒喜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降落,父女倆一落地,就到停機坪貨機那裡動手搬運救濟品,然後到醫院探視災民。目睹海地最大的醫院傷患遍地躺,哀聲盈耳,柯林頓不禁落淚。

海地對希拉蕊和柯林頓意義深重。1975年兩人結婚,在海地渡蜜月,看海地人慶祝獨立紀念日,遊賞海明威居停之處,坐在如今已震成廢墟的國家大教堂,兩人的「海地之戀」就此開始,他們立志為這個國家做很多事。

20年後,柯林頓成為小羅斯福 (1934)以來首位訪問海地的美國總統,並對海地多方協助,但次年共和黨主控國會,取消柯林頓對海地的一切協助,成為柯林頓海地政策最大遺憾。但他離開白宮以來,三不五時往訪海地,當地幾乎無人不識這個老友。2009年,聯合國借重他的海地緣,任命他為聯合國海地特使。

希拉蕊去年春天出任美國國務卿,上任頭件大事之一就是到華府的「捐助海地會議」演說,慨談她一家三口子對海地和海地人民的深刻承諾。

柯林頓說,聽見海地地震,他五內激動,希拉蕊更是身心俱痛。海地對他們不只是人道使命,還情牽全家。



◆ 美艦封鎖線 堵海地難民潮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10.01.21

海地20日又遭到芮氏規模6.1的強烈餘震侵襲,嚇得災民四處奔逃,幸好並未造成太嚴重的新災情。由於餘震不斷、治安惡化加上拿不到救濟物資的災民紛紛想要逃往外國,美國停泊在海地外海的航空母艦文森號和其他船艦,已成為阻止災民偷渡的封鎖線。

20日的餘震震央在首都太子港西南方60公里,可能導致在8天前規模7強震中受損的建築物更加不穩,但尚未傳出明顯的新災情。自12日海地發生大地震至 20日,各國搜救隊共由海地的斷垣殘壁下救出了121人。

美國駐海地大使莫頓(Kenneth Merten)19日說,海地在震災後的慘狀有如核戰浩劫後;美國官員已擬定海陸空聯防的緊急計畫,以應付海地難民可能大規模外移的危機,並清理出拘留和收容中心,包括古巴關達納摩灣的海軍基地,準備應付可能抵達美國海岸的海地難民。

美國官員制定了代號「機警哨兵」(Vigilant Sentry)的史無前例陸海空聯防行動,在海地外海的美國航空母艦文森號和海軍及海岸防衛隊的其他船艦,除了對海地提供緊急補給和醫療援助外,也作為阻止海地人可能乘船航行1100公里前往邁阿密的封鎖線。

海岸防衛隊司令歐尼爾說:「目標是在海上阻止他們,並加以遣返。」



◆ 海地債務減免 外交部交國安評估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2010.01.21

海地積欠我外債減免案,外交部昨天將評估案送交國安高層。據指出,對於高達九千多萬美元的海地外債,外交部初步擬定數項方案,包括協商銀行部分減免貸款本金,或調降利息,讓海地政府有充裕資金重建。

這也是我國首次對邦交國「債務減免」,以往頂多是協助邦交國與貸款銀行「債務重整」,且前提是邦交國請求,我方確認有正當性後,再代向銀行提出申請。

據指出,外交部見海地震災受創極重,政府運作短期難以恢復,曾主動提報高層「海地償債會有困難」;在巴黎俱樂部與我接觸前,外交部已著手和海地債權銀行協商,探詢債務重整或債務減免的可能性。

考量海地現況,政府財政十年內恢復到過往水準恐有困難,且海地過去的債信相當良好,因此外交部希望能與銀行達成降低債務本金的共識。



◆ 海地救援 台灣第3波團隊抵多明尼加

中央社 2010-01-21

台灣路竹會海地醫療團65人今天下午抵達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尼各市。台灣駐多明尼加公使陳家駿陪同醫療團員通過海關時指出,這是海地強震後,台灣第3波救援團隊抵達。

陳家駿表示,第1 波是內政部消防署、台中縣消防局等組成的23人2犬搜救隊,第1波搜救隊已完成任務返國;第2 波是由紅十字會、台北市國際搜救隊、三軍總醫院組成33人的搜救隊,即將在2天後返國。

路竹會長劉啟群說,醫療團明天將從陸路包3 輛車進入海地,其中2輛為人員、1輛為醫療器材和物資。這次前進海地的醫療團,救援能量相當於1個中型醫院。

劉啟群表示,到了海地,將視當地狀況評估,再決定是否繼續出動更多的醫療團。路竹會醫療團遇到最大的問題不是人員,因為國內醫護人員個個充滿愛心,只要一號召,名額就爆滿,目前最需克服的是行李超重的問題。

fsj 提到...

海地大遷徙 50萬災民遷離太子港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22

海地當局21日展開規模龐大的作業,準備從已淪為廢墟的首都太子港,把幾十萬無家可歸災民遷往市區外,醫療人員則忙著救治無數傷患。

海地政府估計在12日的強震中,有50萬災民失去住所,政府希望把他們從臭氣沖天的污穢帳篷區,遷移到太子港外圍安頓。海地內政部長說:「政府已為民眾安排免費交通工具。龐大作業正在展開,我們正遷徙流離失所的民眾。」

政府雇用大約34輛巴士,把災民送到太子港以南和以北匆促設立的村落,每個村子可收容一萬人,並正與當地主管合作尋找適當的安頓地點。

美軍也在積極清理,希望讓太子港的主要港口在22日重新開放作業,以展開大規模救災活動,把援助物資分送到海地全國各地。目前已有四座機場用於運送救災補給。

目前,大難不死的海地民眾還在為活命艱苦掙扎。成千上萬嚴重傷患在用帳篷架設的臨時醫院等待救治,由於天氣炎熱,壞疽病已開始在許多傷患身上擴散。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1日與海地事務特使、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會談,會後舉行記者會表示,聯合國正在與國際合作伙伴一起著手準備海地的災重建事宜,他和柯林頓共同認為,對於海地的援助應側重三個主要方面,即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維護安全與穩定,以及幫助重建海地經濟。

潘基文請柯林頓協助推動「以工代賑」,以每天五美元雇用海地民眾清理廢墟,最後目標是雇用22萬人,希望有助海地經濟恢復活力。



◆ 海地首都 爆逃難潮

規模5.9餘震 千萬人奔逃

〔編譯魏國金/綜合二十一日外電報導〕海地二十日發生芮氏規模五.九的餘震,這是十二日規模七強震襲擊以來,威力最大的餘震,也讓成千上萬恐慌的倖存者爭相奔逃。這起餘震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然而一些原已搖搖欲墜的危樓則被震垮,而同一天也傳出令人振奮的奇蹟─在瓦礫中救出兩名被埋八天的孩童。

由於包括比利時、盧森堡與英國等國際救難隊已經開始撤離,美軍決定加派四千名兵力前往海地,使總兵力達到一萬六千人。美軍表示,目前有超過一千架次飛機等候降落海地,他們已經緊急開闢第三機場以因應需求。目前太子港的治安狀況略有好轉,部份地區手機恢復通訊,也有部分路段的交通號誌恢復運作,但大部份地區仍然斷電,最基本的民生物資供應仍都仰賴救濟。

150萬人 無家可歸

根據估計,太子港至少有一百到一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在難以維持生活的情況下,紐約時報報導,太子港出現歷史性人口大流出,無數的難民開始設法回到鄉下,扭轉了過去十年太子港人口不斷增加的趨勢。報導說,太子港人口外逃的這個趨勢對海地長遠來說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太子港根本無力容納三百萬人口;未來國際援助若能用到鄉村並促進發展,海地農業或許能再現生機。

太子港周邊多座集體墳場二十日埋屍人數已達八萬人。美聯社報導,墳場工人聲稱一天之內收到一萬具屍體,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為死者舉行任何宗教儀式,只能夠盡快把屍首扔進八公尺深的坑裡,再堆土掩埋起來。

重建困難多 至少需25年

在蒙特婁舉行的國際援助海地會議上,海地駐西班牙大使阿澤查爾斯說,海地要花二十五年才能完成地震重建。目前太子港猶如帳篷市,幫助災民在五月雨季來臨前找到居所將是一大挑戰;海地內政部說,他們從二十一日開始遷移難民工作,在北部和南部設立村莊,希望每個村莊至少能容納一萬人。

兩童埋8天 奇蹟被救出

二十日的餘震對許多埋在瓦礫堆裡的人來說,可能會是最後一擊,專家評估倖存者未來將會非常罕見。不過二十日仍出現兩名孩童獲救的奇蹟。在太子港,救難隊從廢墟中救出一名五歲男童。男童的叔叔說,他在倒塌房屋的小縫隙中發現男童,孩子的雙親據信已喪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報導,男童有脫水、焦躁不安的現象,他在國際醫療團內受到很好的照顧。

另一名獲救的十一歲女童叫做曼吉.沙儂。她的母親克勒潔是聯合國海地機關的清潔婦,十二日強震發生時,兩層樓的家倒塌,五個孩子中有一死兩傷,但就是找不到曼吉。直到二十日鄰居大叫聽到她女兒的聲音後,趕緊與鄰居挖掘,曼吉被拉出後向母親說她不斷祈禱,並要牛奶與玉米片,之後就昏了過去。法國野戰醫院的醫師尚恩說:「這是真正的奇蹟,她一點一點的恢復生氣,她蒙神祝福。」



◆ 我國民間團體響應捐贈海地救援物資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即時報導】2010.01.22

海地發生嚴重地震後,外交部接到許多民間團體熱烈捐款以及援贈物資。首批援贈人道救援物資的民間組織,包括佛光山佛光會、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法鼓山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靈鷲山佛教基金會等,這批物質重量約84公噸,價值新台幣1200萬元。為爭取時效,1月18日晚間8 時30分將第一批70噸的物資由FedEx班機運往駐多明尼加大使館,1月20日晚間抵達多國。



◆ 慈善機構呼籲 海地救災急需現金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0-01-22

在海地救災的慈善機構呼籲,現金捐款是目前救助海地災民最好的方式,因為海地機場港口已堆滿了糧食衣物及醫藥品,但這些物資有些不符需求,又阻礙救災速度,甚至可能造成危險。

「國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許莫芬妮」表示,海地在強烈地震襲擊後,國際慷慨捐贈的物資已經佔據了機場港口珍貴的空間,同時也浪費了救災人員的時間去加以分類。甚至運送這些物資的費用比在當地採購還要貴,而且不適用的醫藥可能造成危險。「許莫芬妮」呼籲,目前最實用的捐贈就是現金。

曾在南亞海嘯之後,在泰國負責指導救災的「許莫芬妮」說,南亞海嘯發生在聖誕節假期,因此許多捐贈品都是冬天厚重的衣物,但是對於東南亞民眾而言,一點也不實用。而且大量物資阻礙了救災的速度,同時救災機構為了讓這些物資通關,運到災區,花的金錢比在當地直接採購還要貴。

另外,各國捐贈的醫藥品也不一定符合災區需要,而且藥物可能因為無法妥善保存,或因藥瓶上的外文標籤可能導致使用劑量的錯誤,而造成危險。

另外,如果國際捐贈的醫藥不符需求,可能被丟棄,這樣一來,有可能被拾荒者拿來轉賣,危及無辜,或者可能被沖下馬桶,污染水源。

救災組織表示,他們在災區最清楚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尤其是海地有些地區並未受災,而且緊鄰海地的「多明尼加」也沒有遭地震襲擊,因此從當地直接採買所需物資,不僅花費降低,運送也更快捷。所以現金是目前對海地災民最有彈性且最實用的捐贈。

※ 請將現金捐給有在做事的 NGO(非政府組織)。



◆ 發災難財 海地物價貴如羅馬

【聯合報╱國際中心/法新社太子港21日電】2010.01.22

海地震災慘絕人寰,首都太子港許多人卻趁機發災難財。

12日的大地震導致物價全面飛漲,從飲水、汽油、電話卡乃至計程車資漲幅都破紀錄,因為太子港缺乏物資,又湧進大批攜帶美金的外國人。

在太子港,任何人手頭有多餘食物、汽油或香菸,現在都能迅速致富。飲水和無酒精飲料價格已上漲超過一倍。一袋250毫升水原值1塊海地幣,現賣3塊。原本 10塊海地幣的汽水現賣20塊。電話卡、香菸和酒也都漲一倍。

用推車賣飲料的康妮悲嘆地說:「價格漲成這樣,當然人們就直接去搶半倒的超市,然後轉賣。」

旅館業者面對大批記者,當然也漫天要價。

一名要求匿名的太子港旅館經理說:「19日房價訂70美元,20日變200美元。我們不是在搶錢,我們在一座什麼都沒有的城市提供服務。記者成為我們唯一的客戶,我們試圖提供飲水、電力和網路服務。這些都要錢的。」

在一個所有餐廳和90%超市都遭摧毀或關閉的城市,每天可好好吃一頓飯已是一種奢華,因為價格不斷飛漲。一盤番茄炒馬鈴薯賣11美元,炒蛋13美元。

這個美洲第一窮國首都的物價,目前可媲美義大利羅馬。



◆ 美電影製作人埋了3天 靠iPhone救命

【聯合晚報╱法新社邁阿密二十一日電】2010.01.22

一名被困在海地廢墟之下近三天的美國電影製作人接受電視訪問時說,他之所以能活下來,有一部分要感謝其iPhone手機中的急救應用程式。

強震12日侵襲太子港時,伍利正在當地為公益組織拍攝一個有關海地貧窮情況的紀錄片,他被埋在下榻飯店的斷垣殘壁之下,一條腿骨折,頭部受傷鮮血直流。

39歲的伍利在邁阿密接受MSNBC記者訪問時說:「幸好我隨身帶的手機中有一個醫學應用程式,我從它查到了大量出血和多重骨折的處理方法。」他用襯衫包紮腿部,並用襪子套住頭部止血。該程式也警告他不要睡著,所以伍利使用iPhone的傳統功能來設定鬧鐘,每20分鐘響一次,讓自己大部分時間保持清醒。

伍利在受困大約66小時之後,終於被法國救援隊成功救出,但一名工作夥伴迄今仍下落不明。 伍利在醫院治療數日後,已於19日出院回家休養。

fsj 提到...

台灣馳援海地 時代雜誌專文肯定

中央社 2010.01.23

行政院新聞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美國「時代雜誌」(Time)網路版21日刊出「馳援海地,台灣站上國際舞台」專文,肯定台灣對海地的救災行動。

新聞局表示,時代雜誌指出,台灣政府已對海地承諾500萬美元援助,及近100噸人道救援物資。更重要的,在援助專家及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建議下,政府官員正在考慮減免海地外債的可能性。

時代雜誌指出,台灣擁有許多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工程師與醫生,這次幫助海地重建,是展現國家能力的好機會。台灣官員去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是北京立場軟化的跡象,也是對數十年來一直被冷落的台灣一項重大勝利。

時代雜誌說,馬政府執政以來,對大陸採取重要的和解措施,除了避開被北京視為挑釁的行為外,也促進與大陸的經濟關係,包括重啟數十年來首度兩岸直航。雙方關係的解凍,也使台灣受益。

新聞局表示,時代雜誌全球發行量約 325萬份,讀者多為知識菁英及意見領袖,被譽為當代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刊物。近幾年來,該週刊配合數位時代的來臨推出網路版,擴大讀者層面,進一步提升全球傳播影響力。

海地發生強震,台灣第1批搜救隊赴災區救出2名生還者,昨天結束任務返抵台灣。包括紅十字會總會、路竹會等單位組成的醫療團也都赴海地,提供緊急醫療服務。

※ 相關報導:

* For Taiwan, Helping Haiti Offers Rare Moment on World Stage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1953379_1953494_1955502,00.html



◆ 兩岸學者合作 「鑽」研地震科學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0-01-23 中國時報

在分別經歷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慘重災情後,海峽兩岸地球科學領域學者在國科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下,決定攜手合作研究地震活動機制,由我方提供車籠埔斷層鑽井經驗,協助對岸鑽探龍門山斷層,希望能在三年內解開地震活動機制。

日前率領國內地球科學界赴大陸參訪的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指出,兩岸雖然地質條件不同,但同樣都面臨地震威脅,台灣在一九九九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對岸在二○○八年發生汶川大地震,都造成慘重災情。經過數度協商後,雙方決定以對等合作的方式,由我方出資一千萬新台幣,對岸出資二百五十萬人民幣,共同研究地震活動機制。

「這項計畫是兩岸至今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陳正宏表示,我方所有與地球科學有關的大學和中央研究院都會參與這項為期三年的合作計畫,對岸則由國家地震局統籌地質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同投入。

陳正宏舉例,台灣學者於九二一大地震後,沿著車籠埔斷層鑽探廿個口井及槽溝,找到很多與地震活動機制有關的研究資料,大陸希望能借重車籠埔斷層鑽井經歷,包括如何選擇鑽探場址,以及如何從鑽取的岩心找到有用的研究資料等,解開引發汶川大地震的活動機制。此外,我方也會把減震工程、震災評估和災後重建等研究成果和經驗提供給對岸學者專家參考。

fsj 提到...

大震10天132奇蹟 海地停止搜救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1.24

海地大地震的救災任務22日進入第10天,也再度傳出奇蹟獲救的好消息,有一名84歲的老嫗和一名22歲的男子從廢墟中被挖掘出來。不過聯合國23日表示,海地政府已停止搜救任務。

救難任務持續10天後,國際搜救人員陸續打包撤離。聯合國指出,共有132名災民從瓦礫中被救出,但「政府已經宣布,搜救階段結束。」海地政府在當地時間 22日下午4點做此宣布。

海地內政部22日說,地震已證實的死亡人數達到11萬1499人,傷者超過19.3萬人,另有60.9萬人住在臨時的帳篷裡。

22日獲救的2名災民分別是84歲的瑪莉‧羅曼和22歲的布索。羅曼的兒子伊夫和醫師告訴記者,她被埋在地下10天之後,許多朋友徒手將她從太子港的自宅瓦礫堆下救出。不過,她目前還在醫院急救。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的急診志工班傑明說:「我努力想出幫助她活下去的方法,她的胸腔受到擠壓,上面還有許多蛆。」班傑明補充說:「只要能夠救她,什麼嘗試都值得。」

此外,以色列軍方搜救隊22日也發表聲明指出,搜救隊在太子港總統府附近救出22歲男子布索,已轉送以軍設在海地的野戰醫院。這名男子情況穩定。

聲明引述搜救人員的話說:「美國和法國醫師無法幫受困男子脫困,請求以色列搜救隊協助。搜救人員半小時內就從一個2.5至3公尺深的坑道內救出這名大致無恙的男子。」

搜救行動雖然停止,糧食配發則繼續進行。巴西與聯合國維和人員22日在倒塌的總統府附近,分送10公噸的口糧與2.2萬公升的飲水,成千上萬的災民必須排隊數小時領取物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也在足球場與市中心的德瑪斯區配發救濟品,預計可供應食物給2.7萬災民。

聯合國救援團的發言人普里斯說,情勢逐漸改善,整個地區大致平靜,許多超市下周就會開業,將近三分之一的加油站會重新供油。



◆ 災民遷移安置 太子港重新開放

【楊明暐/綜合廿二日外電報導】2010-01-23 中國時報

海地震災搶救生還者的工作已接近尾聲,當局開始計畫將首都太子港無家可歸的災民遷離市區安置。美軍也正搶修太子港港口被震毀的設施,並從廿二日起逐步開放,這有助於大批國際救援物資進入災區。

海地內政部長賓艾姆表示,政府將租用卅餘輛巴士,把太子港近四十萬災民載往海地北部和南部。當局將會同地方首長勘察合適的地點,建立安置災民的村落,每個村落可居住一萬人。

這項暫時計畫是為了防止傳染病蔓延。災民目前居住在帳篷或防水布搭建的棲身所內,甚至露宿街頭,根本沒有衛生設備。他們即將前去的地方,起碼還有些適當的設施。而重新安置工作可能月底就會展開。

海地強震發生迄已十天,尋獲生還者的希望愈來愈渺茫,有些國外救難隊已準備束裝返國。如今重點是讓災民活下去。為此,美軍正極力搶修太子港唯一還能運作的工業用碼頭。

相較於幾天前的混亂局面,太子港社會秩序正逐漸恢復,海地中央銀行廿一日設置臨時櫃檯,供客戶存取現金和支票。若干小型食品雜貨店和藥房也開始營業,部分地區已有清潔工人展開清理。不過仍有零星的劫掠發生。

廿日夜間,一家孤兒院遭到廿名武裝男子打劫,鄰近的另一家孤兒院連日來已被劫掠過幾次。

廿一日,兩名男子扛起一輛卡車丟下的幾袋米,路過的警察懷疑他們偷竊,朝他們開槍,其中一名廿歲木匠被射殺身亡,另一人受傷。一名警官表示,他們並未下令對劫掠者格殺勿論,警方已針對此事件展開調查。

另一方面,「世界銀行」宣布免除海地未來五年應償還該行的三千八百萬美元債務,世銀也正在考慮是否免除海地五年後所需償還的剩餘債務。



◆ 慈濟、路竹會 接棒救海地

【劉屏/多明尼加聖多明各廿二日電】2010-01-23 中國時報

台灣第二支救援隊伍離開海地的途中,台灣第三、第四支救援隊伍開進海地,源源不斷的協助災民。

第二支救援隊在即將駛出海地時,碰到慈濟的先遣人員,車上插著慈濟的旗幟。當時正好碰到塞車,雙方都動彈不得,也讓慈濟的人員有機會聽取救援隊的經驗。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葛濟捨告訴媒體,在海地的慈濟志工說,海地目前非常缺乏日常用品,因此「我們要盡最大努力,提供他們日常所需的用品」,必要時,可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從多明尼加把一些生活用品送過來。

離開海地,剛踏上多明尼加的土地不久,在路邊的休息區碰上台灣「路竹會」醫療團。會長劉啟群表示,醫療團共有醫、護、志工六十六人,還帶了卅多張病床,「規模相當於一個中型醫院」。他說,地震災區需要大量骨科方面的救護工作,所以團裡不但有骨科醫生,還準備了大量相關器材,一位骨科醫師說,「準備要縫合三百位傷患」。



◆ 路竹會醫援 海地3留學生返鄉看診

中央社 2010.01.23

台灣路竹會今晚表示,援助海地救災的醫療團,目前在當地運作正常,義診第1天就服務500名病患。隨團的3名海地來台留學生返家探視後,也已回到醫療團協助為同胞看診。

路竹會表示,會長劉啟群從海地傳回消息,外傳3名隨路竹會回鄉的海地醫學生中途「落跑」是不正確的傳聞。3名醫學生因心繫家裡的災情,經劉啟群同意後,先回家鄉探視親人;3人今天已返回醫療團位於太子港的基地。

劉啟群表示,隨行的3名醫學生,包括StanisasGalbaud及妹妹Guethina Galbaud、NadjyJoseph。他們都是在海地有執照的家醫科醫師,來台在高雄、陽明、台北醫學大學進修。因海地發生大地震,決定回鄉協助同胞醫療照顧。

路竹會表示,醫療團目前駐紮在海地太子港的海外工程公司(簡稱OECC)營區,此處為海外投資開發公司(OIDC)的子公司,有保全人員,安全無虞。

海外投資公司總經理夏培麟表示,將全力協助路竹會所需的水電、運補、食宿、交通後勤物資,讓救災人員可以全力發揮。

路竹會表示,醫援行動首日為海地災民看診500人,其中1名高齡91歲的老翁,由家人護送到路竹會醫療團接受治療。此外,有些患者獲贈嬰兒奶粉等物資。



◆ 91歲老翁獲救 送台灣醫療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23

海地一名91歲的老翁22日由家人護送到台灣路竹會醫療團接受治療。老翁女兒表示,她父親在強震當天受困失蹤,直到21日下午才由消防隊員和搜救犬救出。

「這是奇蹟!」老翁的女兒向醫護人員說,她爸爸在強震失蹤後,家人遍尋不著,直到消防隊員帶搜救犬到她家,找到父親遭埋的位置,眾人合力挖出受困9天、奄奄一息的爸爸。

中央社報導,老翁的女兒指出,海地各醫院已經爆滿,沒有地方可去,22日上午從姪子處得知台灣有個醫療團開設臨時醫院,於是由家人開車,從太子港市中心護送父親到台灣醫療團的基地就醫。

老翁送到台灣醫療團時,生命狀況相當微弱,注射2 袋點滴後,生命狀況好轉。不過,右骨盆上方有骨折、左腿部也有受傷。

骨科醫師陳俞志表示,老翁年事已高、身體虛弱,再加上有發燒的情況,目前不適合開刀,應先恢復體能再做進一步治療。

心臟科醫師楊明倫說,91歲老翁竟然能夠在受困9天又沒吃沒喝的情況下活了過來,這真是一個奇蹟。不過,部分醫療團成員則對老翁在強震受困9天後存活的說法存疑,因為依照老翁女兒所說,老翁若是由消防隊員和搜救犬救出,這應該是特種搜救人員,他們都應來自海外,如果真有受困多天救出的事情,外電媒體應該早就大肆報導,但目前並沒有。

老翁是否受困9天獲救,以目前海地的社會狀況,要進一步查證有困難。台灣醫療團成員多數選擇相信,因為不管如何,老翁能倖存就是好事。



◆ 慈善團體:防被拐騙 暫停領養災童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10.01.23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醫院收留的部分兒童無故失蹤,令人擔心不肖分子可能將災童拐賣國外,供人領養牟利。

基金會的一名顧問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在海地工作多年,知道兒童遭人拐賣的現象早就已存在。

遺憾的是,許多人口販運集團與國際領養『市場』掛鉤。」慈善團體21日呼籲各國立即中止領養災童的作業,表示首要之務應是協助災童與可能仍然健在的家人團聚。

海地震災各國救援隊伍在聯合國主導及協調下,22日改變工作重點,由原來的搶救受困災民改為對陷入絕望的數十萬倖存者提供及時的必要協助。

12日的強震至少已造成7.5萬人罹難,100萬人無家可歸。聯合國表示,部分救援隊伍已經「精疲力竭」,開始「束裝返國」。一名女發言人表示:「救援隊伍已經開始把對待援災民提供人道援助當成重點。」她又說,留下來的救援隊伍配置重裝備,準備繼續「挖掘罹難者的遺體」。

海地政府22日開始將受創嚴重的首都太子港50萬名災民送至郊區,以接受暫時的安置。海地政府已雇巴士將災民送至海地北部及南部地區,以當地臨時建立的村落收容,每村可容納1萬人。

首都太子港的主要港口22日恢復開放,源源運到的救援物資得以通關運送到災區,國際機場的的沉重壓力得以紓解。

美國聯邦參議院21日無異議通過法案,讓美國納稅人得將震災捐款自2009年度的申報所得扣除,而非等到明年才能申報扣抵。

海地銀行恢復電匯服務後,海地人22日在銀行大排長龍,以收取匯款。部分海地人表示,他們因為手中無現金而無法購買任何食物。

fsj 提到...

震後第11天 他靠可樂、零食活下來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24

正好困在雜貨店廢墟

海地強震後11天,就在政府宣布取消搜救任務後,救難人員23日從廢墟中成功救出25歲男子艾克森塔斯,他被困在工作的雜貨店廢墟裡,靠可口可樂和零食活了下來。

法國、美國和希臘搜救隊合力用擔架將埃克森塔斯抬出廢墟,他身體狀況良好,還對救援人員說說謝謝,圍觀人群對搜救隊給予熱烈掌聲。

艾克森塔斯在醫院病床上以克里奧爾語告訴法新社記者:「我覺得不錯。」他說,地震發生時他躲在一張書桌下,隨即失去知覺,醒來後發現被困,只能左右稍微動一下。

不斷祈禱 並敲打東西

他說:「我靠喝可口可樂活了下來,每天都喝可口可樂、吃一些零食。」他表示,他並沒有呼救,但不斷祈禱,並敲打東西,希望引起注意。

艾克森塔斯的兄弟表示,由於趁火打劫的強徒在附近地區劫掠,該區被警察封鎖,他無法接近雜貨店廢墟,但一直不放棄希望,昨天晚上還夢到埃克森塔斯,最後他向一支希臘搜救隊求援。

還有六人活著?

搜救隊說,艾克森塔斯被埋在5公尺多深的廢墟下,救援人員花了兩個半小時挖開一條通道,由兩名救援人員把他救出。艾克森塔斯表示,他被困的建築中有六人還活著,但救援人員並未找到其他生還者。

法國救難隊指揮官雷諾中校表示:「這真是奇蹟,也希望不是最後一起。」在22日,有一名85歲的婦人和一名21歲男子獲救;12日強震發生以來,救難隊已從太子港廢墟中救出132人。

在艾克森塔斯獲救前數小時,聯合國前宣布,海地政府決定停止搜救,以便讓救援人員專心發放物資給60萬無家可歸的災民,但60餘支國際救難隊伍不予理會,繼續搜尋生命跡象。



◆ 海地屋矮又無雨 讓受困者存生機

中央社 2010.01.24

台灣路竹會抵達海地建立醫療站第2天,看診近1000名病患,也發現很多受災者受困多天,仍能存活。台灣駐海地工作人員表示,海地樓房不高,加上旱季無雨,反成為受困者生機。

海外工程公司OECC(Overse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副總經理張士錡表示,海地的樓房不高,市區內除了一些工業區廠房和特殊建築外,看不到3層樓以上建築,這樣的建築崩塌後,有許多空隙,很多傷患僅是輕傷受困,仍可順利呼吸,並非遭活埋。

他引述一些搜救隊員的說法指出,在搜救1名受困海地警察時,崩落的建物裡面傳出多發槍聲,搜救隊員一度懷疑受困人員舉槍自盡,後來才知道,這名警察聽到外面有人,連開多槍標示自己的位置。

駐海地的台灣成衣商人劉俊謀指出,這次海地大震後,幸好是海地的旱季期間,沒有下雨,不然,鬆動的土石流滑落下來,恐將造成更多的傷亡,去年海地一場颶風造成的土石流,就奪去1個村落數千條人命。

隨同路竹會前往海地的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醫師何秉聖表示,旱季無雨、白天高溫,反倒成為疫情能受控制的優勢,在這種天氣下,病菌不易滋生,不過後續的醫療衛生仍必須持續加強,災民飲用水尤須注意。

目前海地自來水處於停擺狀態,市區的災民都靠聯合國、各國救援隊伍補給的飲水,或當地其他民眾到水源區載運的水維生。停靠海地外海的美國航空母艦也大量進行海水淡化,持續供應災民和各國搜救人員所需。

海地郊區和鄉下的災民則利用政府設置的公共水井維生,這些公共水井建造在社區中心位置,使用不鏽鋼材質,以人力上下壓,將地下井水抽出,所以郊區和鄉下的民眾,目前飲用水供應大致正常。

比較特殊供水則是哥倫比亞搜救隊伍,他們在營地搭起10噸容量的臨時水塔,抽取海水再以逆滲透方式,過濾成可以飲用的水。

哥倫比亞搜救隊告訴記者,10噸鹽水經過2小時30分不斷循環、逆滲透過濾後,就可以將鹽分去除,成為飲用水。發放水源時,搜救隊員還用英語問災民「這個水好喝嗎?」災民聽不懂,不過,提水桶的災民早就大排長龍。

※ 相關報導:

* 大震10天132奇蹟 海地停止搜救
http://www.udn.com/2010/1/24/NEWS/WORLD/WORS1/5384114.shtml



◆ 海地震災 死逾15萬人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1.25

海地地震之後第12天,法國搜索隊仍不放棄希望,在偵側到動靜的一棟倒塌建築物努力挖掘,希望能救出生還者。同時,海地通訊部長拉塞格則表示,地震確認的死亡人數已突破15萬人,而且廢墟瓦礫堆下恐怕還埋了20萬人。

拉塞格表示,衛生官員告訴他,已經尋獲並清點過的死難者遺體突破了15萬人。海地衛生官員之前公布的數字為11萬2000人罹難。

12日短短數秒的地震讓海地倒退百年,數十萬災民迄今仍急需食物、飲水和住處,有數千災民24日聚集在國家教堂廢墟齊聲祈禱,而太子港以西41公里處又發生芮氏規模5.5的餘震,讓驚魂未定的災民膽戰心驚。

拉塞格說,廢墟下到底埋了多少,誰也不清楚,可能有20 萬、也可能有30萬,有些人已由親人埋葬,確實死亡人數無從估算。而且這只是首都太子港,海地其他地方也可能有成千上萬的人罹難。

難民厭倦於露宿街頭,已出現逃離太子港的難民潮,到外地尋找棲身之處。聯合國官員表示,已有13萬人離開太子港,海地政府並提供巴士,把災民載到海地西南部和北部災情較輕的地區。但海地鄉下缺乏基礎建設,而且十分貧困,災民照樣面臨困境。



◆ 馬總統今出訪 7噸物資援海地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2010.01.25

馬英九總統今天深夜啟程前往中美洲訪問,這趟代號「久博之旅」的訪問,除了參加宏都拉斯新任總統羅柏的就職典禮外,專機更載運七噸救難物資,為海地提供災後賑濟。

馬總統預計今晚十一點五十五分搭乘華航波音七四七—四○○型客機訪問宏都拉斯,此行將轉赴多明尼加,去回分別過境美西舊金山、洛杉磯。

依據規畫,這批救援物資將於台北時間廿八日晚十一時,降落多明尼加機場,經陸運運往海地首都太子港。

【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外交部昨天深夜發布新聞稿,經美軍基地中轉加油前往海地馳援的我空軍C-130運輸機,於多明尼加時間廿四日上午十一時卅分(台北時間廿四日晚間十一時卅分),抵達多國機場。

在我國駐館人員安排下,該批救援物資,將循陸路運至海地。



◆ 親自救災 美富豪添購直升機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美聯社多明尼加吉馬尼22日電】2010.01.24

從電視報導目睹海地震災慘狀後,美國猶他州的富豪強森認為拿起電話捐款還不夠,他得親自上陣救災才行。

於是他開始號召一些富朋友與商業夥伴加入賑災行列,三天內即開始從海地的鄰國多明尼加運送糧食、醫生、醫藥進入海地災區,運輸工具則是他個人的兩架噴射機,以及臨時添購的兩架直升機。

強森救災可是來真的,他在吉馬尼一個灰塵瀰漫的足球場紮營,營內擺了張桌子,上方是一張海地與多明尼加所在西班牙島的地圖。球場上是一大箱一大箱的尿片、奶粉、燕麥片、瓶裝水、睡袋等。

在營帳外一個發電機的運轉聲中,數十名義工有人清點物資、有人將物資扛上直升機、有人收發捐贈者的電子郵件。所有人均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中作業,在攝氏30 度的高溫下,僅有幾台風扇送涼,一台小冰箱內冰著飲料。

四名工作人員和他一起下機。唯一讓人看得出他們也睡覺休息的,是一大塊防雨布頂下,堆在一角的幾個充氣睡墊與枕頭。

fsj 提到...

海地緊急援助會議 於蒙特婁召開

【聯合報╱記者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1.26

國際社會25日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海地緊急援助會議,與會者包括海地總理貝爾利弗、加拿大總理哈柏、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聯合國官員、法國外長庫奇納。與會者將討論如在糧食、飲用水、醫藥供應上達到最高效率。

與此同時,聯合國25日表示,目前已接獲國際逾2億7000萬美元對海地的援款承諾。(法新社25日電)



◆ 修復港口是救援及重建海地的關鍵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0-01-26

海地遭強震襲擊後,災區殘破,雖然國際救援物資源源不絕地運抵,但因機場港口慘遭重創,使得消化這些物資的作業受到延誤,國際救難組織深切盼望海地港口能夠趕緊修復,以加速救災作業。

一個國際救難組織表示,希望海地首都「太子港」到二月中旬前,可以修復到一天能夠處理七百艘貨櫃輪的貨運量。但在當地指揮救災的美國海軍將領「裴瑞茲」說,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端賴機具設備何時運抵。他說,港口受損的程度遠超過原先的認知,預計,港口的修復可能需要10到12個星期,目前港口卸貨作業與整修工程同步進行,所以港口現階段吞吐量只有地震前的百分之30 ,一天最高限度只能消化兩百到250艘船隻的貨運量,而且由於瓦礫碎片堆積,使得體積較大的船隻無法進港。潛水夫這幾天已經加速清理港口,並設置新的浮標,以引導船隻安全進港。

另外,美國海軍也已著手在「太子港」設置改良的駁運系統及水上浮動平台,以便將大貨輪上的物資轉到小船上,間接運抵岸邊。這樣一來,就可以機動增加「太子港」的吞吐量。

國際救援組織指出,目前海地港口首務主要是消化救災物資,一旦階段性任務結束後,各港口碼頭將要處理進出口貿易商品,而這將是重建海地經濟的關鍵,因此港口的修復至關重要。



◆ 路竹會醫援海地 1夜處理400人急診

中央社 2010.01.27

台灣路竹會今天表示,海地醫療救援任務,從早產的雙胞胎嬰兒到91歲老翁都受到照顧,不但要接生,還協助縫合因震災被棄置的產婦傷口。醫師創下1夜處理400多名急診病患紀錄。

路竹會人道救援友邦海地,動員台灣與美國兩地,40多名醫師和護士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在台灣海外工程公司(OECC)場地架設醫療站。

路竹會4天的義診,共服務上千名病患,其中包括為數眾多的急診病人。設於醫療站基地的野戰式開刀房,透過醫療技術與控管,成功進行手指、腳掌截肢手術。

另外,醫療團的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楊明倫醫師,也帶領團隊前往海地大學綜合醫院支援夜間急診及小兒科病房。支援醫師Jason與Kevin兩人一夜忙碌下來,與另外兩名醫師共同創下處理400多名急診病患的紀錄。

在4天義診中,1名在震災中受困獲救的28歲產婦,抱著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請求健檢。路竹醫護人員意外發現,她產後的傷口尚未完全縫合,因地震來襲,被海地醫護人員棄置於產房。

這名剖腹產的產婦被施行半身麻醉躺在手術檯上,地震來時,瞪著尚未縫合完的傷口,不知所措。她後來掙扎著滾下手術檯,抱起身旁剛生下來的女嬰,最後終於獲救。

路竹醫療團也為2名32週早產雙胞胎男嬰治療,嬰兒體重都只有2公斤,瘦弱的身軀與四肢,相當惹人憐愛。男嬰哥哥有肺炎及營養不良,雖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情況惡化,經過 2次急救,已經轉送美軍醫療船艦繼續治療;雙胞胎弟弟繼續留在台灣醫療站接受照護。

在地震後被困在倒塌住宅 9天才獲救的91歲老翁,經醫師治療後,神智已恢復清醒。顧慮到他年邁體衰、生活條件艱困,醫療團將他留置照護。

路竹會表示,有許多病患傷口發炎化膿,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及腔室症候群,經骨科醫師陳俞志診斷手術,免於被截肢的危機。

進入海地市區採購蔬菜食物的團員描述,海地居民搶物資的事雖然偶有所聞,但沿途觀察,治安還算良好,沒有看到混亂場面。

路竹會表示,海地目前已有多國醫生前往,只是缺乏整合;根據觀察,各國來的醫療團體各行其是,還有很多三五成群的小團體。

路竹會表示,將照既定行程於28日結束義診,並由後續前往的三軍總醫院醫護人員、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接手海地臨時醫護站。



◆ 海地賑災 慈濟:規劃短中長期計畫

中央社 2010.01.26

慈濟志工今天第 2度前往海地災區,分批分頭探勘。先遣人員評估,災損人數和面積很多,未來將設短、中、長期 3階段計畫,包括設立大愛村、興建學校等可能性都不排除。

慈濟志工今天與台灣路竹會醫療團、海地當地台商、海外工程公司人員等交換救災、賑災等相關意見。

慈濟志工指出,經初步評估後,慈濟未來將有短、中、長期計畫。其中,短期內先將把國內存貨的35萬包沖水即可食用的「香積飯」空運到多明尼加,再分批以卡車運到海地,並將派遣慈濟醫師到海地義診。

慈濟志工表示,中期計畫則是發放大量賑災物資,由於以往有發放物資引發騷動的經驗,慈濟這次發放物資前,將小心審慎,可能進行區域或局部發放,藉由區域的意見領袖或有聲望的人士輔導和帶領下進行。

慈濟志工說,長期計畫是興建學校、育幼院和大愛村等規劃,任何的可能性都不排除。

不過,慈濟志工也指出困難點,目前海地的機場由美軍控制,評估要等到2 月下旬,美軍才會對外開放民航機降落,海地太子港的碼頭也還未整修完成,中期和長期計畫所需的物資,都需大型貨櫃直抵海地,中長期計畫將隨機應變。



◆ 八天繞半個地球 破空軍多項紀錄

【吳明杰/台北報導】2010-01-26 中國時報

為對邦交國海地震災進行人道救援,國軍祕密派遣的C-130運輸機在長途飛越太平洋後,已於廿四日抵達多明尼加,並經陸路送交物資給海地政府。由於這次航程來回超過四萬公里,形同繞地球一圈,單趟飛行累計超過四十小時、耗時八天,同時也打破了空軍飛航多項紀錄。

空軍這架人道救援專機在機上指揮官張海濱上校帶領下,已於廿五日飛離多明尼加,回程因逆風因素,飛行航程將更加耗時,預計月底返國。

空軍副司令吳健行昨天在國防部表示,這次海地人道救援的飛航任務難度很高,為顧及安全,這架C-130運輸專機從台灣飛抵多明尼加的過程,是採白天飛行、夜間休息的模式,每次航程考量中轉地點遠近從四到八小時不等,前後飛行累計超過四十小時,單趟航程就達兩萬公里,是C-130成軍以來絕無僅有的紀錄。

對於為何專機花了八天才飛抵多明尼加,國防部作戰計畫次長王世塗表示,由於這次任務是前所未有的新航線,中途還遭遇加州地區暴風雪,航程延誤了兩天,不過這也在計畫之中。

吳健行說,由於途中經過非邦交國中轉機場,飛官必須具備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加上全無這些機場的起落經驗,因此空軍特別選派包括五名有赴美受訓並具備正駕駛資格的機組員擔負任務,另有維修人員等共廿餘人,分成兩組隨機,輪流擔負這的飛航任務。

他表示,其中有駕駛必須一次飛行超過八小時,需要有很好的體力和耐力,事前空軍為順利達成這項任務,特別要求參與任務的駕駛先通過沿途中轉機場落地的模擬機測驗,並由副參謀總長嚴明親自驗收通過才放行。

吳健行說,國防部在接獲外交部請派專機赴海地人道救援的命令後,一天多時間就完成整備,由於必須考量中轉加油地點的距離,以及C-130 運輸機的每次搭載六萬磅油料和五萬五千磅的載重能力,還要加上機組員的重量,最後這架專機共搭載五點三頓、約兩百多箱的醫療物資順利送達多明尼加。

fsj 提到...

海地賑災 台灣購50噸當地白米活絡經濟

中央社 2010-01-27

海地強震後,台灣動員各界力量馳援,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ICDF)台灣駐海地技術團銜命,先捐贈5萬美金並在當地收購50噸白米援助,救災的同時,也促進海地經濟。

台灣駐海地技術團長向水松表示,這50噸的白米,都是在有海地穀倉之稱的阿狄波尼平原生產的白米,稻種為「台中秈10號」,是由台灣駐海地技術團推廣農業技術3000公頃內的海地居民種植。

向水松說,ICDF平時在海地推廣台灣農業技術,海地的中部以種植為主,廣達3萬2000公頃的阿狄波尼平原農田,都是未來發展的目標,目前接受台灣技術團輔導的有3000公頃;海地的南部,則推行養殖業,將台灣的養殖技術帶到海地。

他表示,國際捐贈物資只能救海地的燃眉之急,卻也同時傷害海地的經濟,持續發給災民物資,讓多明尼加和其他海地鄰近國家的經濟在海地這場災難中得益。

向水松表示,最好的援助,是在海地採購,如果無法在當地購得的商品,才到其他國家採購,要讓農民的作物有銷路、商人的貨品有人買,否則,持續的供給海地補給品,不僅壞了海地經濟,也讓災民無工作意願,因為只要每天排隊等,就有免費物資可領。



◆ 海地總統籲各國提供更多帳棚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0-01-27

就在國際聚集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會議、討論如何協助海地賑災的同時,海地總統「普雷華」表示,海地從五月開始進入雨季,因此在雨季之前,急需二十萬個帳棚,安置災民。

出席「蒙特婁」會議的海地總理「貝勒里福」表示,海地政府有能力主導災後重建,但需要國際大量的援助。

海地這個月12號發生規模7.0強烈地震,可能造成20萬人死亡,三百萬人受傷或流離失所。各捐助國代表已同意三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再度召開會議討論救災事宜。

海地總統「普雷華」在地震後,也無家可歸,他計畫在總統府草坪上搭建帳棚,暫時居住。另外,海地政府也打算在首都「太子港」外設置臨時帳棚村,安置四十萬災民。不過,救難人員根據經驗提出警告說,如果難民營太大,會有安全疑慮。災民可能遭到強暴、搶劫及幫派械鬥波及。

另外,救災組織依舊設法為災民提供足夠的糧食飲水而努力,許多重傷患者也需要緊急醫療。災區急需大量護士及物理治療師。

fsj 提到...

奇蹟又一樁 海地少女埋15天獲救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28

海地強烈地震使首都太子港許多建築物淪為廢墟15天後,法國援救人員27日奇蹟般地又從一座倒塌的房子裡救出一位少女。

經過半月的掩埋後,這名少女嚴重脫水,還有一條腿受傷,可是神志清楚,在這場劫難中飽受驚嚇,獲救後激動得哭泣不已。

援救人員馬拉甘說,這名女孩名叫達玲.艾提尼,年紀大概是16歲。他說:「我不知道她怎麼能夠撐這麼久,這真是奇蹟。」

廢墟中救人 圍觀民眾歡呼

法國救難人員救出一名16歲少女後豎起大拇指。
美聯社
法國援救人員沙達克說,有人聽到她的聲音,急忙通知紅十字會和有關單位馬上派遣搜救隊到現場,90分鐘後就把她從廢墟裡拉出來,大批圍觀的鄰居興奮地歡呼不已。

一名男子立刻拿糖果讓她補充體力,隨後救護車把她送到醫院救治。

這個少女被困在一堵倒塌的牆壁和一扇門中間。沙達克說,她沒有被磚石壓到,被困的地方也有空間讓她躺下來,所以才能倖存。

援救人員不知道這段期間她有沒有食物或水,不過即使有,數量也非常有限。地震後,救難隊大約自廢墟中救出130多人,目前海地災民要求救難隊不要放棄,到不同的廢墟繼續努力。

fsj 提到...

三方會談/4項援助 我捐海地千萬美元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陳志平/多明尼加報導】2010.01.29

馬英九總統在多明尼加總統府與多國總統費南德斯、海地總理貝勒福,就援助海地計劃進行三方會談,稍後與貝勒福舉行國際記者會,宣布台灣提出四項的援助方案,希望成為國際協助海地重建的先導計畫(Pilot Project),在台灣拋磚引玉後,世界各國能共襄盛舉。

這四項援助方案,涵蓋公衛醫療、帳篷房屋、職業訓練就業輔導、以及海地孤兒認養,希望在捐錢給海地外,能協助長達5至10年的重建工作。對此貝勒福與費南德斯高度讚賞,費南德斯當場邀請台灣參與4月14、15日於多國舉形的全球救援海地國際會議,認為台灣在全球救援行動中,能扮演非常重要的推動角色。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台灣原已承諾捐給海地500萬美元,加上即將投入的四項計畫,估計台灣第一年援助海地將投入1000萬美元。

馬總統指出,海地震災後續的重建挑戰更嚴峻,台灣將後續援助,第一是公衛與醫療,台灣將派遣公衛及醫療團隊到海地,協助海地防疫,建立簡易醫療所。第二為帳篷與房屋。馬總統說,此次震災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台灣將在海地選定有基礎水電處所後,提供所需帳篷,初步安置災民,後續再贈送組合屋。

馬總統進一步提出由台灣認養組合屋聚落「希望村」構想,初期台灣承諾認捐200戶、1000人。未來不排除提高認捐1000戶、5000人。第三為職訓與就業輔導,馬總統表示,台灣將在希望村旁開闢農場或興建工廠,派農業專家協助種水稻,飼養蛋雞。未來製作組合屋或帳篷工廠選定設在海地,將可提供海地人民工作機會,如設在多國,也會與多國政府協調用一定比例海地人民。

馬總統說,第四是認養孤兒,這次震災讓海地出現數以萬計孤兒,台灣民眾透過世界展望會與家扶基金會,在全球認養近20萬貧童,政府會協調發起共同認養孤兒計畫,請這些非政府組織到海地來建立組織。

王郁琦表示,台灣雖很小,資源有限,作為國際社會一份子,台灣此舉是拋磚引玉,希望我們的計畫能化為全球性行動。

多明尼加訂於4月舉行的救援海地國際會議,已邀請歐盟、美加地區、中美洲國家、阿拉伯及非洲國家與會,馬總統表示希望屆時台灣的救援先導計畫已經成形。



◆ 10噸物資落地 「這是來自台灣的愛」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陳志平/多明尼加報導】2010.01.29

馬英九總統今天結束宏都拉斯訪問行程,轉赴多明尼加展開關懷海地的人道之旅,專機於抵達多國機場後,卸下10噸賑災物資,其中包括台灣製的衛星電話,馬總統對海地總理貝勒福表示,這是來自台灣的愛。

馬總統在抵達多國後,先赴多國總統府與多國總統費南德斯、海地總理貝勒福,就如何救援海地進行三方會談,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會談焦點鎖定在如何協助海地,多國沒有提出關於該國的合作需求,貝勒福也沒有要求台灣免除海地外債。

由華航專機自台灣運送到多明尼加的賑災物資共10噸、1776 箱,專機從宏都拉斯飛往多明尼加前,還因海地上空擁擠,重新申請航線,在機場等候了近一個小時,專機抵達多國後,機場上也有其他正在卸下救援物資的他國飛機。

三方會談後,馬總統與貝勒福一同回到多國機場進行物資捐贈儀式,考量到海地災後通訊中斷,物資還包括台灣製的衛星電話,其他救援物資則包括醫療用品、奶粉、餅乾及玉米罐頭,馬總統請貝勒福轉交一封給海地總統蒲雷華的信函。

貝勒福表示,今天的三方會議中,唯一的主題就是如何關懷海地,他對台灣與多明尼加如此關心海地,表示誠摯感謝,海地政府也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將執行的四項具體重建計畫。

原訂馬總統將赴醫院探視在海地強震中受傷的中華民國駐海地公使齊王德,但齊王德因復原良好,今天現身機場,馬總統慰問齊王德的傷勢,也當場致電在美國就醫的駐海地大使徐勉生。



◆ 地震恐慌 籠罩江蘇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上海29日電】2010.01.29

南京、無錫、蘇州等地連續出現疑似「地震雲」,南京六合古井漫溢,安徽馬鞍山蛇群出動——江蘇及其周邊地區近來「怪事」不少,俗話說「三人成虎」,有網民據此猜測,「江蘇是否要大地震了?」這些奇異現象引發了江蘇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不少民眾對此「深感不安」。

報導指出,前幾日,南京六合區新篁鎮營村口,一口百年古井突然井水滿溢,周邊兩個水井水位也上升了2米左右。

有網民也上傳了兩張奇怪雲朵的照片,一張是網民在江蘇拍攝的「排骨雲」。有不少人都稱在當日看到了這種形狀的雲朵。

另有安徽馬鞍山市民發現該市佳山東南側山坡上有成群赤鏈蛇在爬行,被捕捉到的蛇大的有1米多長,小的有一尺半。



◆ 地震 10年奪46萬條命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二十八日電】2010.01.29

海地震災全球關注,聯合國28日指出,過去10年,地震是最致命的自然災害,震災導致死亡人數居自然災害總死亡人數60%。

聯合國統計顯示,過去10年全球共發生3852起自然災害,導致78萬人死亡,20多億人受災,造成經濟損失逾9600億美元。因地震死亡人數逾46萬人。

亞洲受自然災害打擊最重,過去10年因自然災害死亡人數佔全球總死亡數85%。過去10年最嚴重自然災害包括: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22萬 6408人死亡)、2008年緬甸颶風(13萬8366人死亡)、同年四川汶山地震(8萬7476人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7萬3338人死)等,都發生在亞洲。

聯合國發布「減災國際戰略」(U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與「災害傳染病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CRED)最新研究,作上述表示。

UNISDR聯合國特別代表華斯鍾28日指出,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中,8個地處地震斷層線上,地震是過去十年致命自然災害之首,將繼續嚴重威脅各國。處地震斷層線8大都會是:東京、墨西哥、紐約、孟買、德里、上海、加爾各達、雅加達。

華斯鍾說,所幸地震不常發生,但它最致命,在數秒內奪去大量生命並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她強調,減少震災害風險是每一個地震多發城市不可或缺的投資。



◆ 香港塌樓事件 至少造成3死2傷

中央社 2010.01.29

香港土瓜灣一幢舊樓今天下午倒塌後,消防員仍在現場挖掘失蹤者,到晚上10時,已證實至少3人死亡2人受傷,仍有3人失蹤。

近百名消防員今晚繼續在土瓜灣馬頭圍道塌樓現場搜救失蹤者,到晚上7時許,消防員搜救出1名41歲男子,當場證實死亡。

消防員於晚上8時前又在倒塌現場發現1名失蹤者,經過近2小時用挖土機及徒手挖掘,到晚上10時許,將1名被活埋超過8小時的60多歲的男子挖出,但他已無生命跡象。

塌樓事件已造成至少3死2傷,3名死者分別2男1女,年齡由40歲至60歲,仍有3人報稱失蹤。

2名男傷者分別56歲及79歲,傷者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當中56歲男傷者已出院。

九龍區消防總長李洪森說,生命探測器偵測顯示,瓦礫表層沒有發現生命跡象,搜索會通宵進行。

據41歲男死者的家人表示,倒塌的樓宇近日正進行拆卸工程,她中午發覺租住的房屋大門移位,到1時半地產代理致電通知她立即離開,她抱著嬰兒衝出下樓後,整幢樓就倒塌,但公公未能逃離。

為安置受塌樓事件影響的居民,香港民政事務署設立臨時庇護中心,已有超過40人登記入住,當局為他們派發食物、礦泉水及毛毯等。

民政署發言人表示,如有需要,民政署會協助他們申請緊急援助,包括華人慈善基金的緊急撥款。

紅磡馬頭圍道1幢有58年歷史的舊樓下午1時許突然倒塌,事發後,當局立刻封鎖塌樓現場及隔鄰的2幢舊樓,並疏散倒塌樓宇及隔鄰兩幢樓宇的住戶。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下午先到塌樓現場視察,晚上再到聖匠堂社區中心探訪受影響的災民。他表示,塌樓事件反映舊樓維修的重要,當局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倒塌的大樓與隔鄰的1排大樓約於1952年落成,結構相同,已要求屋宇署立即巡查整條馬頭圍道的舊樓,並要求檢查全港樓齡 50年以上的舊樓,估計約100幢。

fsj 提到...

遂寧5.0地震 1死15傷4千宅受損 

NOWnews.com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0/01/31

四川、重慶交界的遂寧31日凌晨5時36分,發生規模5的有感地震,地震深度只有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但造成1人死亡、15人受傷、4千戶民宅受損,這場地震也讓當地民眾餘悸猶存,有許多人還因此重新想起2008年造成7萬人死亡的汶川大地震。

散落一地的磚塊滿目瘡痍,這場地震威力驚人。由於震央四川遂寧磨溪鎮的建築,多半屬於木造或磚造平房,因此倒塌情況嚴重,驚魂未定的廖先生說,家裡的牆都倒了,「我一看我的孫女被埋了,我就把她抱出來,她一直發抖,抖得很厲害。」

武警官兵一磚一瓦接力搶救受困民眾,至於僥倖死裡逃生的災民,一邊搶救貴重物品,一邊在寒天凍地中搭起帳棚。而在此時,也有很多人想起2008年 5月12日,汶川天搖地動,剎那間成為人間煉獄。

汶川大震的規模高達8.0,相當於256顆原子彈,死亡人數更高達7萬人。與31日發生地震的遂寧,兩者相隔近2年時間,震央位置則相距216公里遠,但遂寧不在斷層帶上,專家認為,沒有直接關聯,至於怎麼會突然大地震,專家已經前往當地進行調查。(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李怡靜、張俊忠、陳湘宜)



◆ 美中央與地方對醫援海地有爭議 傷患後送作業暫停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0-01-31

美國佛州州長要求聯邦政府分擔一部份治療海地地震傷患的費用,因為雙方沒有共識,美軍暫停傷患後送作業,這在災區引發恐慌。

海地震災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百名重傷患者被送到美國就醫,佛州因為與海地距離最近,多數傷患都被送到當地,這對佛州醫療體系構成很大的負擔,幾天前,佛州州長致函中央,表明佛州沒有能力獨立承擔治療海地傷患的花費,要求中央負擔一部份,因為爭議沒有解決,傷患後送作業暫時停止。

另外,有十個美國人因為企圖走私海地兒童,而被逮捕,這十個隸屬愛達荷一個慈善團體的男女,星期五晚上帶著33名海地兒童,在多明尼加邊界被攔阻,因為他們拿不出文件,可以證明這些兒童是被認養或是地震孤兒,十個人被拘押偵訊。

fsj 提到...

台灣援助海地 防疫公衛長期接力

中央社 2010.02.02

海地震災發生後,台灣救難醫療隊接力挺進救災,連加恩、莊佳璋等醫療防疫人員今天自海地傳回消息,今後將以防疫及公衛的長期重建為重點,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

台灣先後有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路竹會、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等單位的救難隊醫療隊馳援救災,以台灣駐海地OECC公司為服務據點,也和各國團隊擠在聯合國帳蓬中站著討論分工救災。

連加恩是防疫醫師,莊加璋是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HA)的隊長,兩人今天透過越洋電話,向衛生署國際合作處長阮娟娟、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報告海地救災現況,甫自海地回台的疾管局境外防疫大隊長何秉聖在場補充說明。

連、莊兩人指出,台灣醫衛行動團隊除了白天定點醫療援助之外,還支援海地國立大學附設醫院的急診,災民疾病型態已有改變,多數是上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以及災後心理創傷。

連加恩並發揮防疫偵探專長,在當地排除兩起疑似麻疹傳染病例。他表示,無國界醫師組織最近評估,災民該開的刀都開了,由於海地雨季將屆,防疫體系急待建立疫病監測體系。

莊佳璋說,海地的破傷風、白喉的疫苗接種率僅4、5成,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協調各國認養疫苗捐贈計畫,各國醫療隊都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登記,但世衛和各救災隊的橫向整合並不順利,接下來將有婦嬰健康、傷患安裝義肢及復健等工作,都需各國合作,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互相轉介資源。

疾管局長郭旭崧指出,海地震災後的急性醫療需求期過後,未來3到5年,需要公共衛生重建,防疫體系是其中一環,這將是台灣投入醫療防疫外交以來,首次投入長期的防疫援助計畫,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下週將派團前往海地評估需求。

fsj 提到...

海地奇蹟再現 28歲男子震後活埋4週獲救

中央社 2010.02.09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海地一名28歲男子昨天從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 e)倒塌建築的瓦礫中被救出,醫生表示,這名生還者可能自上月12日發生大地震後就一直受困其中。

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野戰醫院的醫生表示,名叫伊凡‧曼西(Evan Muncie)的男子在自己賣米的市場瓦礫下被發現,雖然有嚴重的脫水和營養不良症狀,但是似乎沒有明顯的壓傷。

醫生康納利(Mike Connelly)說:「他很虛弱,已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進食,身上有開放性傷口,腳兩側都在化膿。」

他表示,把曼西送往醫院的民眾透露,他們是在清理市場廢墟時發現曼西。

曼西告訴醫生,當他受困時有人曾拿水給他喝,但醫生對CNN表示,曼西思維有些混亂,有時還以為自己仍受困瓦礫下。康納利表示,曼西在過去一個月期間,一定有喝水才能活到現在,但他不確定曼西是如何得到水的。

康納利說:「我確定剛開始他可能神志清醒,所以也許他能找到一些資源。」

CNN報導,曼西是在海地上月12日遭規模7.0地震襲擊後近一個月獲救,這次地震估計超過20萬人罹難。

海地政府在上月23日宣佈終止搜救行動,但至27日仍有生還者從廢墟中獲救。(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 地震活埋生存 水是關鍵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即時報導】2010.02.09

海地大地震一名男子被埋了近一個月,奇蹟式生還,國內急診科醫師說,埋在瓦礫堆裡,不吃東西沒關係,但只要有涓滴之水可喝,都能讓人活下去。

「被埋男子有沒有喝水?」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日昌說,人不吃東西,可以撐個一、二十天都沒關係,但不喝水,通常三天就不行,五天後可能脫水、腎臟衰竭,撐不下去。

陳日昌說,一般人平常一天需要喝兩千西西的水,如果水不夠多,至少也要喝到一千西西,實在沒水,一點一滴的雨水,甚至是被活埋者喝自己的尿液,都可算是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