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2

前進311災區 福島縣已淪「輻」島縣

◆ 前進311災區 福島縣已淪「輻」島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0/today-life1.htm

自由 2012.03.10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三一一福島核災明天滿一週年,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二月底前進福島災區觀察。他表示,福島縣已淪為「輻島縣」,災區自殺率增加一成,超過七千家工商業受災,以福島核電廠為中心二十公里緊急撤離區成為空城,福島核災對環境、社會甚至政治影響,逐漸浮現。

王俊秀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二月兩度前往福島災區,親眼見到災情之可怕,他說,二十公里緊急撤離區成為空城,災民有家歸不得,只能申請回家拿東西,一次兩個小時,就要趕緊離開,不然感染到的輻射會超量。

災害廢棄物至今處理不到五%

另外,災害廢棄物高達二二五三萬公噸,至今處理不到五%,受到輻射污染的土壤約一千五百萬至兩千八百萬立方公尺,因處理極度困難,預計最快二○一五年才能處理。

官方最新數據也出爐,三一一大海嘯造成一萬五千多人死亡、三千二百多人失蹤、三十四萬人避難。雖然災後編列六.七兆日圓重建預算,但目前執行率只有五十五%,復興之路仍艱難。

但他也看見災民展現堅韌的生命力,譬如災民在組合屋中餐廳、商店重新營業。我們總統大選時有「三隻小豬」,日本災區有「不認輸象」運動,災民在組合屋中以毛巾編織「不認輸象」並對外銷售,重新站起來,面對重建漫長道路。

環保聯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徐光蓉表示,從日本福島經驗,一旦發生類似福島核安災害,基隆、新北市、台北市、桃園、新竹都會受到波及,千百年不得居住。日本原有五十四座核電機組,福島事件之後,各地擔心淪為福島第二,紛紛關閉核電機組,目前僅有兩座運轉,都可供台灣借鏡。

環保聯盟前會長施信民表示,環保聯盟積極推動新北市反核公投連署,並希望立法方式,讓台灣成為非核家園。

※ 相關報導:

* 輻射、瓦礫清除難 日本重建…路迢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1/today-fo5.htm

這場地震帶來空前的大海嘯,波高平均十公尺,最大波高達到四十公尺,海嘯之外,地震所造成各地土地液化、地盤下陷、水壩崩壞、震後瓦礫處理、輻射塵清除、災民安頓,及復興財源供應,到震災滿一年進展都未如預期,令災區居民深感不滿。

* 走過311 長壽村變輻射村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3100041.aspx

「如果廢爐要等40年,我那時都快120歲了」 渡邊幸所住的福島縣飯館村原被視為長壽村,現在卻成了輻射污染最嚴重的村莊,她嘆口氣說「前途一片黑暗」。

* 311日震1年了 自殺、孤獨死悄悄蔓延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952945.shtml

日本東北部去年3月11日發生空前大地震、海嘯,轉眼將滿一年。儘管清理工作持續進行,重建進度緩慢。當局表示,即使能夠完全重建,至少也需時10年。其他的可怕後遺症包括自殺人數增多,「孤獨死」在災民當中蔓延。

* 日本核災大事記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952761.shtml



◆ 日靜默迎新生 只聞反核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54327.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2.03.11

今天是東日本地震周年,日本政府定今天下午在首都東京皇宮前的國立劇場舉行追悼儀式,日本全國各地也有相關紀念和哀悼儀式,在福島核電廠核災區和附近的郡山市,則有有數萬人參加反核抗議活動。

當地時間今天下午2時46分那一刻

日本當地時間今天下午2時46分,也就是去年311東日本地震來襲的那一刻,日本全國默哀,一切公眾活動暫時停止,悼念在9.0強震和海嘯中喪生的1萬5854人和至今下落不明的3274人。

在2時46分,東京主要商圈的公共交通系統停駛,數百列電車同時停車。銀座商區的和光百貨大樓將鳴鐘11響,購物民眾將停下腳步,一分鐘默哀後再次鳴鐘11響。同時,在皇宮前的國立劇場,政府開始進行追悼儀式,三周前剛動過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日皇明仁和首相野田佳彥領導與會者默哀。考慮到78高齡的日皇身體狀況,一小時的儀式,明仁列席20分鐘。

官方啟動「日本‧謝謝你」活動

東京日比谷公園內的「Peace On Earth」活動也登場,音樂家‧本龍一和人類學家中澤新一發表演講。日本觀光廳和政府觀光局啟動「日本‧謝謝你」活動,以一系列活動向外國遊客感謝各國對日本的支持。

福島核電廠核災也引爆反核意識,在福島和附近的郡山市,有數萬人參加反核抗議活動,呼籲各界記取福島第一核電廠危機的教訓,終結核能發電。

而在海嘯威力下摧枯拉朽的沿海地區也各自舉行追悼儀式,許多大難不死的人今天將到墳前上香。在新潟縣全村疏散的山古志村(現為長岡市),居民將敲響「希望之鍾」,悼念者划船出海,施放水燈。

目前34萬人疏散各地 3274人仍失蹤

包括東大寺等佛寺紛紛辦法會,大阪佛寺點燃1萬6000枝有遇難者姓名的蠟燭,神戶市UNIVER圓頂體育館使用阪神大地震紀念活動時點燃的蠟燭放水燈祈福。

這場災難改變了數十萬人的生活,目前約有34萬人疏散到各地,3274人名列失蹤名單,其中1/3住在受重創的岩手縣,300名警力和80名海岸巡防人員昨天展開三天的遺體搜尋工作。

※ 相關報導:

* 福島反核 1萬6千人大串連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3110185.aspx

在福島縣的1場反核活動集結了1萬6000多人,參加民眾認為,強震、海嘯是天災,但核災是人災,災民成了棄民。

* 輻射歧視 福島人的另一種痛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54326.shtml

日本是唯一曾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對輻射格外敏感,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許多婦女嫁不出去,就是因為被貼上輻射標韱。現在這種社會烙印似乎再度浮現。

* 刨輻土 建家園「這是天大的工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54318.shtml

穿著橡膠靴的工人用力刨地,把一戶人家院子遭受輻射的表土刨掉五公分,總共刨60噸。刨完這家,要刨另外好幾千家。風和雨容易撒播輻射,因此刨好的地面可能得再刨一次。這是天大的工程:日本希望把輻射污染的社區變成又能住人,使至少大約十萬撤離的居民能重返家園。但這工作既花錢,又不確定有沒有效。...環境部預測至少會刮起一億立方公尺的廢土,足夠填滿80座棒球體育館。目前這些輻射土裝袋,丟到密封坑,官員希望三年內找到比較妥善的處理辦法。



◆ 鹽化土造磚 蓋拖車住宅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5397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3.11

「三一一讓日本重新調整價值觀,往下一階段邁進!」日本建築師山下保博昨天來台發表新書「聆聽材料的聲音」。他認為,三一一地震喚醒日本人對在地精神的重視,不再一味追求全球化與經濟成就。

山下保博一九六○年生於日本鹿兒島,一九九五年成立天工人建築事務所。當年遇上阪神大地震,他思考災後重建與一般民眾建造住屋的合理預算,推動建築公共計畫「住宅一千專案」。此案蒐集建築工程經費一千萬日幣(約三百六十萬台幣)以下的獨棟小住宅設計案,整理成專書,供大眾參考。

三一一地震後,山下與學術單位合作研發環保磚材。他們以土壤加氧化鎂,實驗出無須燒製卻相當堅硬,足以做為建築結構體的土磚。這種土磚原料來自土壤,世上任一角落都可輕易找到,敲碎後便回歸大地;讓建築的興建和拆卸,不必耗費運輸工具的碳足跡。

三一一時遭海嘯襲擊的災區農田,土壤鹽化後不能再耕作。山下發現,這些遭鹽化的土壤形同「加上氧化鎂的土壤」,正是土磚的好材料。山下將造磚技術教給當地居民,讓他們以土地為材料,自己建造自己的房子,「這正是在地精神的發揚」。

東北災區因土壤質變,許多地區都不能蓋房子。山下保博結合拖車屋協會,為災民設計「拖車住宅」。

這種住宅上面是傳統住宅,下面則是拖車;只要把住宅從車上卸下,加上基礎固定,就是一座可使用卅年以上的房屋。

「它移動時是車輛,停下來就是建築。」山下認為,這是符合廿一世紀「環保、移動」價值的新型態建築。

※ 相關報導:

* 非核路迢迢全球仍觀望
* 正視政府決策的三大盲點
* 輻射威脅日本飲食文化
* 核融合+核分裂→供獻給無碳能源的未來
* NIF 核融合更進一步:百萬焦耳雷射 

低劑量輻射有益健康?
新方法可洞悉輻射對於DNA 的傷害
* 從核能發電廠移除放射性物質的化合物
* 抗氧化物展現出有希望的抗輻射特性 
* 研究者發現細菌如何固定鈾

* 日本放棄核電發展計畫將衝刺再生能源
巴菲特攻太陽能 完美時機
* 大陸考慮增設「超級能源部」
* 能源稅要更精密規劃
* 人定勝天的國家?

6 則留言:

fsj 提到...

日政府「空談危機」 民間憤怒自救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3.12

美國的日本專家薩繆斯在去年「三一一」之後的三個月來到日本,計畫寫一本名為「一個國家的重生」的書;但經過幾個月查訪後,他將書名改為「空談危機」。日本民間由於對政府的失望與憤怒,已經展開自力救濟的省思與行動。

日本在經歷大地震、海嘯及核能災變的三重打擊一年後,顯然尚未從政治與經濟上的麻木不仁中警醒過來。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薩繆斯指出:「截至目前,日本對於『改變』仍是談得多,做得少。一切都還在整理階段。」

日本政府負債持續堆高,重大決策一再拖延。國會仍在「營造共識」,以及政治交易。各主要政黨內部派閥互鬥,無法展現出領導能力;政黨仍熱中於年年「推翻首相」的遊戲,與經濟及民生攸關的消費稅及社會福利法案卻遭到擱置。

一年來日本的確已有所改變,但卻缺乏大手筆之作。帶動改變的主要力量,卻是來自於不信任,以及對他們的無能所產生的憤怒。這股怒氣正醞釀在日本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個層面掀起激烈的改變。

最明顯的,是對核能安全及清潔的神話徹底破滅。「貝克」及「西弗」等輻射計量單位已成為日常用語,部分地區更家家必備蓋氏輻射計算器,節約用電也成為全年的工作。全日本五十四座核電反應爐也將於夏天全部關閉。

個人與企業也開始自動自發,不再依賴官僚。例如日本最大的Aeon連鎖超商採取比政府規定更嚴格的輻射標準,更宣布絕不銷售輻射汙染商品。許多私人企業在震災後也自行蒐集救援物資及調度志工赴災區協助。

另外,日本年輕人也開始談論政府政策,以往完全聽不到這種討論。

※ 相關報導:

* 該何去何從 家當…一片瓷磚、10年房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708/112012031200064.html

佐佐木說,沒住過組合屋真的無法體會住組合屋的辛勞,風沙太大,壁面和地板不是鐵皮就是木板,在下雪的寒冬非常冷,他們又怕再發生地震時會引起火災,也不敢用電暖爐或燒油的暖爐;而且一開暖氣,鐵板的屋頂就會結露滴水!因此晚上只好多穿點,多蓋幾床棉被忍耐著睡覺。

* 最晚離開的英雄…我搜救隊 赴日共哀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955393.shtml

日本三一一地震,中華民國搜救總隊卅五人搜救隊前進重災區岩手縣救援,是第二支抵達、最晚離開的外國救難隊,當地「本增寺」住持昨邀隊員參加岩手縣追思儀式,「要向這卅五名英雄致謝」。



◆ 日福島核災 考驗美危機處理

中央社 2012.03.12

日本311大地震與福島輻射外洩危機屆滿一週年,美國前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回憶指出,當時白宮對撤僑和基地安全意見紛歧,美國處理多重危機的能力面臨考驗。

貝德(Jeffrey Bader)在「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雜誌撰文,回憶1年前在國家安全會議任職期間,日本發生突如其來的天災和輻射外洩等多重危機,白宮當時緊急應變處理的過程。

在福島核電廠傳出反應爐高溫爆炸的消息後,外界懷疑日本政府未能充分掌控危機,各界人心惶惶,美方也急欲知道真實情況,歐巴馬總統的科學顧問侯德倫(John Holdren)當時表示,所有反應爐內的監視裝備都無法運作,消息不完整。

接連幾天陸續傳出2號和3號反應爐出事,日方引導海水降低核心溫度也未見效果,全球食物、土壤、空氣和飛行安全都遭質疑,美國國務院相關機構包括運輸部、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等集會,討論應變措施。

貝德回憶,那是他印象中美國最多部會集會商議的情景。

美國接著面臨宣布輻射外洩可能影響區域和是否撤僑的考驗,根據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uclearRegulatory Commission)標準,撤離範圍為50哩,和日本公布的12哩差距甚遠,當時引起日本政府和媒體反彈,因為日本政府沒有能力處理數百萬居民撤遷的能力。

美方隨即得決定9萬名居住在東京的美僑、橫須賀港海軍基地的安全狀況以及是否全面撤僑等問題,美國駐日大使羅思(John Roos)和美軍指揮官都面臨極大的壓力。

但白宮認為,輻射影響東京都的說法缺乏科學根據,拒絕下令撤僑和調動部隊,侯德倫也不認為輻射會威脅東京和美軍基地。

侯德倫與美國國家實驗室進行密集研究,推演最糟的狀況,建立據說服力的科學模式,做為政策決定的依據。美國在3月16日宣布,外交官家屬及軍眷可以自願離開東京,日方反應不大。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官員與科學家,晝夜不停的研商對策,根據侯德倫提出的報告,福島輻射外洩對東京影響的嚴重性比預測低,白宮根據他的結果做出判斷,貝德說:「結果使得美方沒有做出不必要和災難性的決定,影響重大。」

但美方還是準備了最壞的撤僑打算,一如預期,太平洋司令部在計劃期間消息走漏,又引起媒體一陣騷動,軍方在貝德建議下召開記者會,說明美軍哪兒也不去,計畫純屬預防性措施。

貝德認為,處理危機需要全面和嚴肅的整合程序與科學評估,專家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提出意見。由福島核災經驗看來,唯有審慎應對才能避免輕率決定。

fsj 提到...

新台灣壁畫隊 為白屋穿新衣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2012.03.12

去年走遍台灣「移地創作」的新台灣壁畫隊,在日本311大地震滿周年,到南投縣埔里紙教堂,展開「台灣之心移地創作」,並為5月前進日本311重災區石卷市的移地創作暖身。

新台灣壁畫隊發起人李俊賢2年前在高雄市「橋仔頭」糖廠成立藝術村,透過「蓋白屋」行動藝術,以一幢木構造白厔邀請台灣圖像意識畫家共同創作,從高雄開始,先後到台北、雲林、台東移地創作,至今已125位視覺藝術創作者參與。

新台灣壁畫隊移地創作策展人蔣耀賢指出,這次在台灣之心埔里的移地創作,將在一周內完成48幅創作,將還空白的「白屋」牆壁變得多彩繽紛,這也是新台灣壁畫隊在台灣「蓋白屋」的最終回。

蔣耀賢說,新台灣壁畫隊希望將「蓋白屋」的精神,如同紙教堂在阪神大地震後,從日本移到921大地震後的埔里一樣,計畫5月會將白屋木料結構船運到日本,並邀請當地和台灣藝術家共同創作。

昨天台灣之心移地創作「開筆」,包括埔里在地藝術家孫少英、梁坤明及桃米畫班素人畫家鄭張選格、巫桂鶯都到場響應作畫,還循古禮,請來高雄錦飛鳳傀儡戲為台灣之心移地創作的白屋灑淨祈福。



◆ 天堂不撤守-重建手攜手 謙卑對天災

【陳長文】2012-03-12 中國時報

「重建之路又長且艱辛,但我們已覺悟並做好準備了」,這是前天才收到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佐藤町長感謝台灣紅十字會數度專程到訪南三陸町,希望我們放心的謝函部分內容。日本三一一複合式災難周年前兩個星期,我們再度踏上懸念不已的災區,不同去年五月所見的滿目瘡痍,眼前一片白雪靄靄,但卻遮掩不住一種靜默的悲戚,所幸,災區的朋友們已體認到重建是一條艱辛但堅定的路。

去年此時,地震海嘯襲捲日本,台灣民眾發 動愛心捐款,令人感動。一年來,紅十字會同仁多次往返岩手、宮城與福島重災縣,與日本紅十字會、市町政府研商重建計畫,終於在去年底確認了援建公民福祉館、醫院(宮城縣南三陸町唯一的市立醫院)、公營住宅、保育園與課輔中心(岩手縣大槌町和山田町)、老人住宅(福島縣)等六項計畫,預計今年五月到二○一五年三月陸續完工。

這樣的進程是得之不易的。尤其當我們置身災區,儘管嚴冬,仍可看到挖土機在殘垣瓦礫中穿梭,沒有停歇。據告,災區約九一.三%的廢棄物已經移除,但依照廢棄物處理辦法處置的僅有八%,在我們到訪期間,也聽到非災區民眾抗議拒收來自災區的廢棄物,對災區而言,復原重建的第一步就走得辛苦,更遑論人口外移、土壤液化、地層下陷以及土地取得困難等問題。

此外,日本高齡化問題存在已久,這現象在災區更明顯,許多年輕人因為工作被迫外移,地方政府也因產業停擺而歲收銳減,但留下來的老人與小孩所需的社會照顧卻是有增無減。在我們造訪大槌町老人照顧中心裡,老人家看到我們和隨同的泰武國小小朋友都感動的流淚。一位老奶奶抱著泰武國小的小朋友說:「你讓我想起我的孫子!」紅十字會顧問立委李鴻鈞告訴我,當我們要走的時候,另一位老奶奶抱著他說:「 你可不可以不要離開?」讓李鴻鈞無言以對。

為因應老年化問題,避免發生孤獨老死的二次災難,福島縣相馬市立谷市長規劃了「井戶端長屋」的公營住宅,全屋仿造五十年前日本人的生活型態,採用挑高木造建築,每座長屋可容納十二戶,設有用餐及洗衣等公共空間,讓獨居或身障老人既可保留自己的空間,也可享有相互照應的生活。台灣紅十字會將在相馬市援建四座(四八戶)長屋,第一座預定五月即可落成。

此行印象深刻的是日本民眾對防災的落實。我們援建的山田町保育園長告訴我,海嘯來前園內剛實施災難逃生演練,當海嘯警報發佈時,她讓五歲的大朋友牽著小小朋友,重做之前演練的情境,所有小朋友都安全地移到高處避難。由小見大,日本民眾將備災工作納入生活中實踐,值得我們效法。

值得一提的,還有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這群來自屏東北大武山下,經歷莫拉克風災重新站起來的排灣族小朋友,透過純真的演出,讓日本的孩子和老人為之動容。而當我看到日本孩子和泰武孩子愉快共舞時,大家都看到了希望。而這也讓我想到山田町的保育園園長告訴我,他感謝台灣民眾的愛心,等孩子長大,他會告訴他們台灣同胞的幫助,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學習幫助別人。

一路走來,讓我想到去年有少數網友質疑紅十字會沒有一次將款項捐出的做法,回首思考,我確信紅十字會的堅持是對的,幫助別人有很多方式,唯有真心把對方當作和家人一樣的理解,並且給予支持,這樣才能讓愛的力量擴大。

最後,這一趟日本行,看起來我們在協助日本「災後重建」,但實際上,卻也是在做台灣的「災前準備」。包括從重建中認識天災無情而學習面對謙卑,在手攜手過程中,認知到跨國界友誼的重要,那是人類面對黑暗最大的心靈支持。我們無法讓災難不來臨,但可以做好面對災難的準備,不只是硬體上的準備,更包括人心感情上的準備。(作者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 相關報導:

* 絆…關連社會 自然共生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955367.shtml

他們對於大自然、生命、文化的認識,與其是用邏輯去建構或者用理念去理解,不如說是用感受去體驗。「絆」(kizuna)正是這種感受的向心力與離心力。...明治維新使日本圖強,卻走向個人主義,遺失自然共生的古訓,人際疏離感。先天位於地震帶的地理關係,自然災難與文明建構必然同時推移發展。不斷災難,不斷復興,必定循環不已。文明不再是物質的追求而已,而是與自然共生,方能使族群永續生存。台灣除了積極的人道關懷之外,我們從中學習到什麼課題?



◆ 桃市陽明公園 可望成防災公園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2012.03.12

日本311大地震昨天屆滿周年,桃園縣消防局決定參考日本設置「防災公園」,迅速安置災民,足以容納7千人的桃園市陽明公園,可望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的疏散避難據點。

消防局昨天出版「桃園縣100年災害防救白皮書」,局長謝景旭指出,最快下半年建置全縣首座防災公園,可能選在921當天舉行大規模疏散、安置演練。

依城鄉發展局統計資料,桃園市陽明公園實際開闢面積達7.88公頃,可容納7千人,全縣最多,其次是新屋鄉下埔運動公園和大溪鎮慈湖紀念公園的5千人,中壢市中正公園也可收容4600人。

謝景旭指出,防災公園能在都會區發揮最大效益,但目前公園受限面積,只適合疏散避難使用3天。

完善的防災公園還必須包括足夠的安置登記站、醫護站、播音站、物資管理站、器材倉庫、指揮中心、伙食區、淋浴區、曬衣場、公廁、公共電話、蓄水池等設施。

謝景旭說,震後3小時內,防災公園可做避難所,3天內可提供飲水糧食、能源及醫療補給,直到災害應變中心和救援體制正常運作。

他表示,日本大地震更讓台灣民眾未雨綢繆,城鄉發展局去年已提出規畫,讓桃縣可望繼北市後,成為台灣第二座有防災公園的城市。

桃園縣副縣長、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黃宏斌指出,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依地震、海嘯、山崩、洪水、暴風雨等天災整體損失,將台灣、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列為「極高風險」前4名,未來只有更加重視災害防救,才能化險為夷。



◆ 中國若發生核事故 輻射塵六小時抵台

自由 2012.03.12

最大威脅來自中國核電廠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國內反核聲浪不止,但氣象學者及前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都提醒,台灣核事故最大威脅來自中國核電廠。歐陽敏盛表示,若中國核電廠發生嚴重核事故,「台灣一定躲不過」。

福建兩核電廠最靠近台灣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就說,中國福建省的寧德及福清兩座核電廠首期四個反應爐兩年內將完工,一旦發生核事故,輻射塵六小時就會抵台。彭啟明解釋,核輻射外洩時劑量暴露最高區域是距離核電廠周遭的五到卅公里區域,而福建省的兩座核電廠距離金門僅卅公里。接著輻射塵會隨大氣傳送,包括像是碘或銫的傳送、擴散及稀釋,在東北季風盛行或梅雨鋒面期間,最快六小時內輻射塵就會抵達三百公里外的台北市。以台灣現行核災作業通報方式恐難以應付中國核事故對台灣的衝擊。

歐陽敏盛表示,而且一旦核輻射進入西風帶,高山地區像是阿里山可能比馬祖先監測到核輻射。

天氣風險公司現與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全球及區域輻射擴散應變模式系統(http://nuclear.tenki.tw),該系統與美國海洋及大氣科學總署空氣資源實驗室合作,可以針對核擴散提出預警推估。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也表示,中國一旦發生核事故,「百分之百一定影響台灣」。現在由原能會進行監測,氣象局只要估計風向和風速,就能掌握輻射塵抵台時間,爭取第一時間的應變。

fsj 提到...

社論-溫暖的感謝vs.恐懼的憤怒

【本報訊】2012-03-13 中國時報

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滿一周年,台灣的媒體上,除了相關的災後系列報導之外,還多了兩種聲音,一是日本交流協會刊登、播放感謝台灣的廣告和影片,另一個則是台灣對核電的激烈思辯。「溫暖的感謝」與「恐懼的憤怒」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遂串起了台灣對日本三一一的複雜感受。

三一一是人類首見的「地震、海嘯、輻射外洩」三合一災難。據日本官方統計,死亡暨失蹤人數近兩萬人,曾有二十萬人遭到撤離,是非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遷移行動;在現代化的日本,災民的逃難之苦與物資缺乏的慘狀,令人難以想像。

因為歷史上的關聯,加上同屬多災地區,台灣對日本震災有強烈的感受,大力捐輸近六十億元新台幣,總額與人均都寫下世界紀錄,但是前首相菅直人於災後在各國媒體刊登的感謝廣告,竟然沒有提到台灣。日本官方嚴重忽視台灣民眾善意的行為,連日本人都非常感冒,民間發起募款,刊登感謝台灣的廣告,並促使日本官方的態度轉趨積極。新任首相野田佳彥在接受質詢時,公開表達對台灣的感謝。一年後,日本電視台邀集災民拍攝感謝影片,於三一一一周年紀念日開始在台灣播放。

日本有難時,台灣的「超規格」友誼,令日本人感到了無比的鼓舞;而日本人慎重、真誠的感謝,也讓長期在國際上倍感孤獨、不受重視的台灣,增加不少自信心與正面的自我評價;畢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日本是比台灣富裕且先進的國家,如今台灣竟然能夠給予日本這麼大的支援力,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台灣人的熱情與善心,甚至成為日本人民在災後重新站起來的力量之一;這樁不幸的天災讓台灣人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到自己的能量,也體會到,發自內心的真誠情感可以跨越國際政治的現實,將人與人連結起來。

當然,與日本地理如此相近的台灣,對三一一的感受不會只有情感層面,另一種更嚴峻的「感同身受」是:如果日本會發生這樣恐怖的災難,台灣難道不會發生嗎?三一一之後,關於氣候變遷、地震海嘯,以及核能發電政策等,對台灣而言,都已是無從逃避的迫切議題;反核訴求因而受到愈來愈多人關切。

反核與擁核,基本的信念都是希望能夠使用更乾淨、安全的能源,減少對地球的負擔與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只是如何兼顧不同的目標,不同主張的人或許對廢核與停核,有時間進程表上的不同考慮。事實上,要不要使用核能,關乎整個國家的能源與經濟發展政策,需要有整全且長期的規畫。有關到底要不要興建核電廠、要使用多少核電,過去對很多台灣人來講,可能是個「重要但朦朧」的議題,「福島核危」卻彷彿扯開了舞台上的布幕,真實的人間悲劇在觀眾眼前演出,讓人感受到巨大的震撼;事實上,更大的恐慌來自於觀眾理解到、至少想像得到,或許自己不會只是觀眾,說不定哪一天,舞台上的主角就換成了你我他。

因此,世人不得不省思:一直以來,「使用更多能源以利於更多發展」的邏輯與模式是對的嗎?人類創造文明的方式有沒有不一樣的可能?答案或許言人人殊,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選擇、爆發衝突、引發紛爭,但畢竟已經有愈來愈多人體認到面對大自然的反撲,已使得人類的處境如同站在火線上一般的急迫,必須要更積極地尋求解答,不能再因循拖延了。

每個改變,都需要良好完整的政策引導,也會經歷一段長長的適應期,並非一蹴可幾,更不是呼呼口號問題就能夠解決,但總要開始行動。日本三一一災難的創痛仍未過去,甚至很多災區都還是一片廢墟,日本人再節制、忍耐,也難以否認低效率的政府延長並加劇了人民的苦情;然而,這樣的三合一災難也實在是超過了許多執政者的能耐與經驗,日本換了首相,卻仍在徬徨之中──面對日本的慘狀,台灣人當然不得不憂心,從政府到民間,台灣不見得比日本更有應變的本事與本錢,那麼,台灣怎能禁受得起如此的災變?

三一一激發了人性的光明面,讓人們懂得互相幫助、懂得要感恩;但苦難的意義不只於此。人類更該追蹤造成苦難的源頭,從調整價值觀與行為的基本面做起。



◆ 17億未捐出 李鴻源︰紅會有瑕疵

自由 2012.03.13

〔記者陳慧萍、謝文華/台北報導〕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已屆滿週年,日本交流協會還特別刊登感謝台灣的廣告,不過內政部長李鴻源昨證實,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對三一一日本震災共募得廿五億七千一百五十一萬元,用了八億多元,仍有十六億九千零九十八萬元尚未捐出。李鴻源坦承紅十字會在處理善款的程序上確有瑕疵,未來將就募款透明化部分開會討論監督。

紅會︰所有款項 依日方實際需求付款

紅十字會昨發表聲明指出,日本賑災所有款項撥付,都依照日本紅十字會的實際需求,經雙方商議後付款,不能因分批撥付就說款項不清。近十七億餘款將專款用於六項硬體援建,包括醫院、公營住宅、公民福祉館、老人住宅、保育園及課輔中心。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昨天質詢時指出,紅十字總會有多位理監事都是政府指派,內政部常務次長曾中明也是其中之一,去年四月紅十字總會被社會質疑日本震災捐款流向,政府為什麼不說話?

李鴻源答詢表示,紅十字會之所以會分批交付捐款金額,是為了配合災區當地的救災進度,並非執行效率出現延宕。但他也坦承,紅十字會在處理善款的程序上確實有瑕疵,運作內容細項也不夠透明化,未來將就此議題和紅十字會開會討論。

段宜康表示,每一個捐款的人,莫不希望能趕快把錢送到災區去,紅十字會募款時是否向民眾說明「錢不是一次給,而是慢慢給」?過去也曾發生紅十字總會發動募款,卻無法監督分支會代收捐款的流向,他主張廢除「紅十字會法」,回歸人團法的規範。

fsj 提到...

東大研究:核災遍及東京 每10萬嬰3罹癌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3日電】2012.03.14

日本東京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預估日本核災發生後,福島核電廠事故的一年後,人們在攝取的飲食會引發體內輻射,東京都的嬰幼兒每10萬人中有2至3人,終其一生會罹患甲狀腺癌。

研究報告指出,事故影響不僅止於日本東北地區,連住在數百公里外的東京兒童,也會遭到核災的波及。

這個研究小組的成員、特聘講師村上道夫說,雖然體內輻射的影響小於外部輻射,但罹患癌症概率的高低卻因人而異。

研究小組根據厚生勞動省公布的食品和自來水放射性物質濃度及單日食品攝取量所獲得的數據,對通過飲食造成的東京都居民體內輻射量,及終其一生會患癌的風險進行預估。

研究小組說,碘131對兒童影響較大,每10萬人種罹患甲狀腺癌的概率為嬰兒3人,幼兒2人,成人0.3人。致死的概率為嬰兒0.2人,幼兒0.1人。

從全年齡段來看,每10萬人中,因銫134和銫137而患癌的概率為0.3人,致死概率為0.08人。

※ 相關報導:

* 深入福島核災第一線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228&f_ART_ID=377499

CNN今年1月報導,禁區成了死城,雜貨店裡物品過期,時間在這裡停止,剩下的,只有流浪動物。 雖說政府已劃定禁區,保護民眾,但輻射物質卻會隨著風向、雲霧雨雪等氣象條件,飄到不同地方,形成輻射熱點(hot spot),令人難安。旅日作家劉黎兒在著作《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中寫道,距離福島250公里外的東京,有部分地區成為輻射熱點。連700公里外的大阪河川也測到輻射物——銫。她認為,核災問題將會纏繞日本至少未來100年,日本只好變成與輻射共生的社會。



◆ 日東北又2起規模逾6強震 幸無重大災情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4日電】2012.03.15

日本北海道與東北地區14日晚間6時9分,發生了規模芮氏6.8規模強震,9時5分時東京附近的茨城也發生6.1規模的地震,都讓首都東京感覺搖晃,不過沒有發生海嘯與太大的災情。

鑑於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帶來的巨大災害,日本氣象廳在這兩次地震後,都特別注意有無海嘯發生,也引起了全日本的高度警戒;幸好東北地區的地震只發生一個約10公分左右的海嘯,震區內的核電設施也沒有傳出異狀。

6時9分的地震發生於日本的三陸海域,深度約10公里,震度約芮氏6.8規模。青森縣的八戶市及北海道的釧路町觀測到震度4的搖晃,連東京地區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搖晃。

9時5分的茨城與千葉的地震,震央深度也是10公里左右,規模為芮氏6.1規模,由於離東京較近,感覺到的搖晃也比較大,不過氣象廳說,沒有海嘯的顧慮。

「日本放送協會」(NHK)記取去年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教訓,加強播報海嘯訊息頻率,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到海邊。

NHK說,福島第一電廠與第二電廠目前都完好,沒有事故發生。其他宮城縣正處於定期檢修的女川核電廠及青森縣的核電廠、核廢料處理廠等設施,都沒有異狀。

fsj 提到...

東京風向球-扶桑花女孩 舞出福島生機

【黃菁菁】2012-03-24 中國時報

《扶桑花女孩》(Hula Girls)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溫馨喜劇片,描寫位於福島縣磐城市的「夏威夷溫泉度假村」創立過程。一群礦工女兒,用她們的堅毅熱情與曼妙舞姿,為日漸沒落的煤礦小鎮舞出一線生機。三一一震災後,扶桑花女孩再度站出來,矢言要讓受災的福島重現往日的生氣。

去年東日本大地震及核災,使福島縣磐城市這個昔日的煤礦鎮再度陷入危機。此時,由卅四名舞者組成的「扶桑花女孩草裙舞團」決定忍著自家受災的悲痛,到日本全國一百廿四地舉行二百四十五場巡迴公演。

扶桑花女孩所到之處都有人為她們加油、打氣,「扶桑花女孩草裙舞團」的人氣逐漸遍及全日本,後故事也被拍成紀錄片《加油!扶桑花女孩》。人們在她們身上看到的是,像《扶桑花女孩》電影的宣傳詞「未來,我絕不放棄!」的堅強訊息。

福島縣位於日本東北地方的南邊,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山脈及湖沼,有飯阪、吾妻高湯、土湯等一百五十多座溫泉,還有豬苗代湖、磐梯高原、會津若松的鶴城、磐城市的夏威夷度假村等名景點。

夏威夷度假村的所在地原本有日本最大的常磐礦坑,昭和四十年(一九六五年)以採礦維生的城鎮越來越蕭條,礦坑也接連關門,當地民眾眼看就要集體失業,煤礦公司老闆及鎮長便出奇招,興建「夏威夷溫泉度假村」,以「扶桑花女孩草裙舞團」製造噱頭,奇蹟似地拯救這個礦城。

一九六六年一月開幕的「夏威夷度假村」迄今已有四十六年的歷史,當年的第一批椰子樹便是從台灣運來的。負責經營的「常磐興產」公司社長齋藤一彥指出,夏威夷渡假村在三一一震災後因部分設施受損一直歇業到九月底,十月一日重新營業,今年二月八日全館才重新開幕。

齋藤說:「福島現在除了靠近福島核電廠的地區外,大多地區都很安全。磐城市現在的輻射量平均約為○.一七微西弗,對人體不會影響。」

我國政府於三一一震災的一周年,宣布解除福島第一核電廠半徑卅公里內區域及部分區域以外的紅色旅遊警示。我駐日代表馮寄台隨即於三月十九、廿日訪問福島縣的磐城市。

磐城市市長渡邊敬夫向馮寄台表示,「一九六六年一月開幕的『夏威夷溫泉度假村』過去四十多年來,是讓因煤礦業沒落的磐城重新站起的象徵,期望今後四十年,也能成為磐城從震災重新站起、重建的象徵。」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福島的觀光一落千丈,連離核電廠遠、輻射量極低的觀光景點都冷冷清清,因此台灣伸援手、解除紅色警示一事對福島而言意義非凡。渡邊說:「台灣是世界第一個解除福島紅色旅遊警示的國家,真的非常感謝。」

馮寄台率團訪問福島時,所到之處的民眾都不停道謝,小名濱漁市場的銷售人員還比手劃腳地用生硬的中文說:「謝謝台灣!我愛台灣!」「扶桑花女孩草裙舞團」的團員大森梨江也透過台灣媒體向台灣民眾說:「台灣,我們感謝您!」

即將卸任的馮寄台感性地回憶說,這次算是他的畢業旅行,他與福島相當有緣,三年多前剛到任時,首度外訪就是福島,震災後一直想為福島盡些力,這次配合政府的政策走訪福島,在增進地方交流的任務上也算是有始有終。馮寄台也欣賞了扶桑花女孩們的表演,她們扭腰擺臀的功力讓台下掌聲如雷,馮寄台也直呼:「這比在夏威夷看到的草裙舞還要精彩!」

fsj 提到...

日本重建另一股力量 主婦孩童一起掃廁所

【游婉琪/仙台採訪報導】2012-03-25 中國時報

日本歌謠「廁所之神」相信廁所裡住著美麗女神,只要把廁所打掃乾淨,身心也會跟著變美麗。三一一強震已過周年,當時遭海嘯襲擊最嚴重的仙台市石卷地區,至今仍有大量的廢棄物尚未清除。長期推動「掃廁所淨化人心」的日本美化協會到當地成立營區,號召志工定期前往災區學校掃除,盼藉由廁所之神的力量,幫助居民心靈重建。

原本是一名家庭主婦的淺野仁美,震災過後與女兒相依住在避難所長達半年,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為了不讓傳染病蔓延,她串聯其他家長輪班擔任「廁所天使」,維護公用廁所的清潔。在她心中,災後每一天都格外珍貴,唯有專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忘記失去家園與親人的傷痛。

東日本強震讓淺野仁美失去了五位親人,起初避難所內沒水沒電,環境整潔堪憂,她號召其他家長組成「廁所天使」大隊,因緣際會下,接觸日本美化協會,協會堅持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掃除精神鼓舞了她的熱情。

仙台國際美容專門學校理事長、日本美化協會宮城分會會長太田昌浩,在石卷當地經營六間美容院與一間保育園,他目睹海水淹到脖子高度。當下他立刻決定,絕不資遣任何一名生還員工,並且要在最短時間讓石卷恢復原狀。在他的號召下,來自日本各地的美化協會成員開始入駐災區,一年多來已發起五十八場災區廢棄物掃除與廁所清潔行動,最大規模的場次共有五百七十多位志工參加。

仙台市教育長青沼一民從擔任校長期間接觸美化協會,深受協會精神所感,多年來持續響應掃除行動,卸下政府官員身分,默默清掃著災區小學。他預估,仙台市內學校至少仍需三到五年,才有辦法恢復原狀。



◆ 預防核危機 反恐與防災需並重

中央社 2012.03.25

美國先前曾多次告訴日本,若遭遇類似911的恐怖攻擊,日本核電廠有哪些地方會無法承受。事實證明,華府正確預判日本核電廠的弱點,但卻誤判了來襲的敵人。

大自然去年以毀滅性的海嘯摧殘日本時,就可看出美國的許多建言確實有先見之明。華府指出,日本核電廠若受到攻擊,最脆弱的地方是廢燃料棒儲存池、冷卻系統和備用發電機,而事實證明,這的確是日本在海嘯後受創最嚴重的部份。

美國根據自己的建議,在美國的核電廠採取了安全措施,但日本官員認為,日本核電廠遭恐怖分子駕駛飛機攻擊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東京當局一直並未理會這些建議。

然而,各國領袖前往首爾參與本週的核子安全高峰會時,日本福島核電廠災難成為活生生的例子,說明防止恐怖攻擊的堅實保護措施與天然災害防護並行不悖。

這場峰會主軸在於討論如何防止恐怖分子取得核子原料,但日本政府計劃根據福島核災的經驗,提出一連串建議措施,以加強緊急備用電源系統,並提倡使反恐安全和一般安全議題更加緊密結合。

日本外務省軍備控制和裁減軍備部門主管、日本代表團成員吉田謙介(Kensuke Yoshida)告訴美聯社:「我們必須設想難以想像的事。」

吉田說:「一旦事件爆發,不論是由天然災害或恐怖分子所引起,後果都將極為嚴重。」

美國歷經911攻擊事件後,核子管理委員會(U.S.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針對恐怖份子挾持飛機攻擊核電廠的可能性進行檢討,並根據檢討結果對美國核子工業下達多項指示。

核子管理委員會擔心這類攻擊可能損壞核電廠的電力系統,因此提議要使可攜式的柴油驅動泵浦、可攜式的電力供應系統和水管設備能夠隨時派上用場,以便維持反應爐核心溫度,避免核心熔毀,導致輻射外洩。核子管理委員會也建議為脆弱的廢燃料儲存池提供備用冷卻水。

日本前外交官員和日本原子能委員會(JAEC)副主席遠藤哲也(Tetsuya Endo)表示,美方多次提供這些建議給日本,但東京當局並未理會,因為日方視這些建議為恐怖主義問題的建議事項,且不認為日本會面臨重大恐怖威脅。

最近在向國會指派的調查委員會作證時,核子物理學家和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NSC)主席班目春樹(Haruki Madarame)坦承,日本早該正視美國的建議。

他說:「儘管我們意識到此問題,並知道他們正採取措施,但我們什麼也沒做。當其他國家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只是在浪費時間,找藉口不去做那些事。」



◆ 福島核災嚇不怕╱新興市場核電需求 不減反增

自由 2012.03.25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儘管福島核災殷鑑不遠,然而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包括中國、越南等「求電若渴」的發展中國家,仍全速發展核能發電。

福島核災之後,德國、義大利、瑞士皆允諾減少核能發電或甚至終止核電計畫。即使在核電大國法國,總統候選人歐蘭德也承諾要逐步減少對核電的倚賴。美國發展核電的計畫也因福島核災後的新安全規定,興建成本大增,遭遇經濟阻礙。儘管美國在上月同意喬治亞州興建兩座新反應爐,但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核電廠興建計畫已經比二○○八年金融海嘯前減少許多,現在也只有兩座核電廠繼續興建計畫。

全球仍有六十座反應爐興建中

然而,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統計,目前全球仍有六十座反應爐在興建當中,一百六十三座反應爐在規劃當中,數字和福島核災前相差不大,顯示全球核電產業發展並未如外界預期的陷入停滯。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Rosatom發言人諾維科夫也表示,日本核災後,公司還沒損失過任何一張訂單,國際訂單還不降反升,從二○一○年的十一座核電廠訂單,成長至二○一一年的二十一座。

中國、越南與其他新興市場,由於正在發展鋁、玻璃等需要大量電力的產業,因此急需用電;而南韓等生活水準急速提升的國家,不論是自動浴室水龍頭,或是平板電腦,樣樣生活產品都需要用電,電力需求也因此大量增加。

國際能源總署預測,未來二十年電力需求將以每年二.四%的速度成長,至二○三五年,成長將超過八十%。而中國與印度的電力需求每年也將以四%與五.四%的速度成長,相較之下,歐盟與美國成長速度則分別只有○.九%與一%,顯示全球的電力需求將往亞洲移動。也因為如此,即使日本與歐洲各國已經準備好要關閉或閒置核電廠,開發中國家仍大力推動核能發電。

日本核電廠設備製造商三菱重工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產業在災後受到不小衝擊,但國外的需求卻未見衰退。另外兩大製造商日立與東芝也表示,仍會依照災前宣布的計畫,在海外擴展核電事業。日本國會也通過核電公司將核電出口至約旦、越南等國的協議。中國則是已協助鄰近的巴基斯坦建造兩座核子反應爐,還有意投資羅馬尼亞與南非的核電設施計畫。

許多專家相當擔憂,質疑若日本如此先進的國家尚且無法阻止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害發生,其他國家是否有處理核事故的能力。台灣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處長陳宜彬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我一直和日本人說,把日本的核子反應爐出口到越南是不道德的。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基礎建設來讓反應爐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