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DNA 通過地球大氣層的考驗

DNA survives critical entry into Earth's atmosphere
http://phys.org/news/2014-11-dna-survives-critical-entry-earth.html

2014.11.26

將遺傳物質 DNA 送上外太空,接著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後依然能夠倖存,而且仍可傳遞遺傳資訊。一個來自 UZH 的科學家團隊在 TEXUS-49 研究火箭任務獲上的一項實驗期間獲得這些驚人結果。

以移液管(pipettes)附在火箭酬載段的外殼上,一段微小、雙股的 DNA 分子,從地球飛到太空,然後再返回地球。在發射、太空飛行、重返地球大氣層然後著陸,這個所謂的質體 DNA(plasmid DNA)分子,仍可在 TEXUS-49 任務火箭上的所有應用點(application points)上被發現。而且這不是唯一驚人之處:被打撈起來的 DNA 絕大部分仍可傳遞遺傳資訊到細菌與結締組織細胞。"這項研究提供了實驗性證據:DNA 的遺傳資訊在本質上能從太空與重返地球稠密大氣的極端狀態中倖存," 研究領導者,來自 Zurich 大學解剖學研究所的 Oliver Ullrich 教授表示。


自發的二次任務

這項實驗稱為 DARE (DNA atmospheric re-entry experiment,DNA 大氣重返實驗) ,源自於一個自然產生的點子:UZH 科學家 Cora Thiel 博士以及 Ullrich 教授在 TEXUS-49 任務中進行實驗,使用火箭酬載中的遙控硬體來研究人類細胞中,重力在基因表現調控上所扮演的角色。在任務準備期間,他們開始擔憂火箭的外部結構是否適合穩定測試所謂的生物特徵(biosignatures)。"生物特徵是一些分子,那能證明過去或現在外星生命的存在," Thiel 博士解釋。所以這二位 UZH 研究者在歐洲火箭站 Esrange(位於北極圈以北的 Kiruna) 發射了小規模的二次任務。


DNA 在最極端的條件中倖存

這個快速構思的額外實驗本來是要進行一次預試,以檢查生物標記在太空航行與重返大氣期間的穩定性。Thiel 博士並沒有預料到它所產生的結果:"對於發現這麼多鈍化以及在功能上活化的 DNA,我們都感到十分驚訝。" 這項實驗揭露,來自 DNA 的遺傳資訊在本質上能夠禁得起最極端的環境。

有不同的科學家相信, DNA 無疑能從外太空抵達我們,因為地球並不孤單:例如,由塵埃與隕石所構成的外星材料,每天約有 100 噸擊中我們的星球。

DNA 在太空環境中非凡的穩定性,也將成為詮釋外星生命搜尋結果的必要因素之一:"這些結果證明(儘管看起來不太可能,但為了安全得要謹慎):太空船也會將地表上的 DNA 攜帶到它們的著陸地點。我們在搜尋外星生命時這一點需要受到控制," Ullrich 指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Functional Activity of Plasmid DNA after Entry into the Atmosphere of Earth Investigated by a New Biomarker Stability Assay for Ballistic Spaceflight Experiments
http://dx.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12979
Cora S. Thiel mail, Svantje Tauber, Andreas Schütte,
Burkhard Schmitz, Harald Nuesse, Ralf Moeller,
Oliver Ullrich.
PLoS ONE 9(11): e112979.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2979
生態危機
常見土壤礦物分解近乎無敵的prion
新方法可洞悉輻射對於 DNA 的傷害
哈佛發現常見水生動物能抗輻射

楊定一推翻奈米級細菌定義
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包含6 種DNA 鹼基的生物

安全微波你的食物!
你吃的菜乾淨嗎? 清洗蔬果四步驟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小行星墜內蒙 比滿月更閃亮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MAINLAND/MAI2/9096894.shtml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北京28日電】2014.11.29

本月初,一顆小行星墜落內蒙古,並在空中爆炸的消息流傳,之後有機構證實這枚小行星墜落內蒙古。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地小天體網站公布,這顆爆炸的小行星估計最大亮度應在-21等左右,比滿月還要亮得多。正北方網報導,專家說,這可能是中共建政後第二次小行星掉落事件。而小行星墜落內蒙古直徑在三至四米,並不會產生破壞性影響。

據報導,「北京時間5日凌晨4時14分左右,一顆疑似小行星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上空爆炸,釋放能量相當於500噸TNT炸藥。請問各位可有目擊線索?」微博上認證為「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專業研究生,科學松鼠會會員」小龍哈勃24日發布的這條微博,引發網路熱傳。

報導指出,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也在微博徵集目擊報告。據他說,從公布情況看,這應該是中共建政後以來的第二次小行星掉落事件。他說,根據產生的能量等情況看,這個小行星「個頭」比公交車要小一點,這種級別的小行星,每年都要有幾個掉入地球,大部分都掉在海洋裡,或者是一些偏遠地區。

報導指出,假如一顆直徑1200英尺(約合365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那將產生超過百萬噸級當量的爆炸威力,足以摧毀一座城市。今年6月就有一顆這樣的小行星從很近的距離上掠過地球。這顆被稱作「野獸」的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時還不到100萬英里(約合160萬公里)。

報導稱,王思潮表示,中共建政以來第一次隕石事件發生在1976年3月8日。當日下午3時1分59秒,一顆隕星在吉林市金珠鄉上空發生爆炸,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重量為1770公斤,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隕石。



◆ 寵物公會:檢舉棄養有獎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9000460-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9日 楊宗灝/桃園報導

龍潭鄉26日疑遭繁殖場業者惡意遺棄39隻種犬,桃園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昨前往新屋動保園區,探視收容犬隻。理事長陳秋榮籲業者建立「在園終養」觀念,對遺棄行為願意提供檢舉獎金。

縣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園長簡稚澄說,遭惡意棄養的39隻種犬中,以貴賓數量30隻最多,其他則有博美、馬爾濟斯及混約克夏,甚至有13隻貴賓是6個月以下的幼犬。園區獸醫師目前除施打疫苗外,也已做好妥善安置。

桃園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昨前往新屋動保園區,探視遭繁殖場惡意遺棄的犬隻。總幹事謝傑昌說,被遺棄的39隻種犬全都沒有植入晶片,可見業者惡意遺棄可惡心態。

謝傑昌說,桃園縣鄰近的新竹、新北、台北縣市目前鮮少核發犬隻繁殖場合法執照,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造成地下狗場肆意棄養。公會計畫年底與台北市友會成立認領養網站,希望藉由公開平台,提供合法繁殖場業者送養管道。

公會理事長陳秋榮說,會員有許多是合法繁殖業者,由於都有在園終養、認養共識,讓犬隻都能有好的歸宿。獲悉39隻種犬遭人惡意遺棄,內心相當不捨,也主動協調飼料供應商提供所需犬食,希望能妥善照護這些「毛小孩」。

陳秋榮說,公會計畫建置認養平台外,也提供民眾檢舉棄養獎金,希望能遏止非法繁殖場業者任意棄養歪風。



◆ 百萬蟲蟲大軍入侵麥寮/小孩不敢睡 水攻火攻都沒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4752

自由 2014-11-30

〔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蟲蟲大軍入侵雲林縣麥寮鄉崙後村,不計其數的蟲蟲從荒廢農田雜草叢中沿著水泥溝爬進住家,入夜後蟲蟲更直接爬上床,嚇得小孩一夜無法睡覺。

麥寮鄉崙後村台17線沿線76公里附近路旁農田,因長期荒廢,長出數以百萬計的蟲蟲,體積比一般紅色小螞蟻略小,每天清晨太陽升起,蟲蟲大軍開始沿水泥溝緣往南前進,不僅爬進鄰近住家門庭、翻上牆壁,更穿越小巷持續往南邊住戶進擊。

住在崙後村的李雲卿在門口賣檳榔10幾年,她說,蟲蟲體積非常小,但爬行能力超強,不僅爬上檳榔攤的玻璃櫥窗,甚至能鑽進屋內,密密麻麻的小蟲不僅佈滿地面、爬上屋子牆壁,櫥窗玻璃、廚房餐桌、檳榔工作檯到處都是,連床鋪都不放過,她兒子一夜都不敢睡覺。

李雲卿的鄰居曾採取火攻,把靠近住家的一片長滿雜草的農地燒個精光,但蟲蟲繼續沿著路旁水泥溝向南前進,根本無法阻攔。

環保局昨天派員了解後,認為情況嚴重,但也不清楚是什麼蟲,還無法找到防治辦法,暫時不建議用火燒;清潔隊則立即派員前來噴灑除蟲劑,更找來消防水車對著草叢處大量噴水,但蟲蟲只暫時被阻攔,並未被消滅。縣府將儘速請求農委會支援,先查明蟲蟲的種類,再謀求徹底除蟲之道。

fsj 提到...

解說在地生態 土城景保協會深耕10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5576

自由 2014-12-02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每逢週末假日,土城桐花公園內的涼亭裡,便會搭起一面面解說牌,穿著綠色制服的「自然景觀保護協會」解說員,為遊客講解當地的動、植物生態,兩度獲市府頒發推展社會有功團體獎,他們十年不中斷的毅力,只為了推廣愛地球、愛土地的觀念。

「大自然的美,真的讓人驚呼連連!」協會理事長王月嬌表示,目前協會有近百位會員,不少人初來報到時,很怕蟲,也不懂一大片綠草有什麼好看,直到靜下心與大自然共處久了,開始體會到幼蟲化蛹、蜘蛛吐絲的奇妙變化,常因觀察生態而忘了時間,五體投地只為拍攝一隻小蜜蜂,有人笑稱這就叫「開天眼」。

大自然的奇妙需要有人引領才能一窺奧秘,協會訓練志工們解說技巧,每週末固定在桐花公園「開講」,也配合學校或機關團體到各個山林步道、特色景點做生態導覽,推廣保護自然景觀的觀念,王月嬌說:「如果只是宣導不要亂丟垃圾,成效不大,藉由認識自然、瞭解自然,才會讓人根深柢固的愛護這塊土地。」

協會資深解說員洪翠琴指出,擔任解說員已有五年,不僅口條變好、人際關係也有進展,有時看到路人在觀察植物,總忍不住「雞婆」過去做介紹。

洪翠琴說,有一次在鳶山導覽時,介紹蕨類植物「海金沙」可以當做刷子使用,現場民眾直呼不相信,沒想到一位阿嬤跳出來說,小時候就是用這種植物來洗碗,「像這種書本上的知識獲得印證的不少,導覽時也常碰到年長者分享自身經驗」,大家教學相長、分享知識,是擔任志工最有趣的地方。

※ 相關報導:

* 4700年銀杏王 遊客駐足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03375.shtml

中國大陸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天台村,有一棵4700年樹齡「中華銀杏王」。每當入冬,銀杏葉一片金黃,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拍照。



◆ 紅火蟻入侵松機 活動地點百餘處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5353

自由 2014-12-02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農委會昨證實台北松山機場首度遭紅火蟻入侵!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指出,松山機場跑道管制區草坪有一百多處發現紅火蟻活動,已啟動緊急撲滅措施,不影響飛航安全,非機場人員也不能進入管制區,請民眾放心,另呼籲民眾若發現可疑蟻丘,不要靠近、接觸,儘速通報。

入侵紅火蟻原分佈於南美洲,後傳至美國,台灣最早在二○○九年九月於桃園、嘉義發現、證實紅火蟻蹤跡,之後在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佈,防檢局長期監測,希望將紅火蟻控制在大漢溪與頭前溪之間,卻越過大漢溪以北的台北,防治計畫破功!

防檢局廿五日接獲機場人員通報,隔天會勘研商對策。馮海東說,為避免受害面積擴大,即刻啟動緊急防治,除以藥劑灌注蟻丘,全區施用百利普芬餌劑強化防治功效,滅蟻後,須監測半年才能解除列管。

馮海東指出,台北包括北投地區及松山機場北邊的大佳河濱公園,今年陸續發現有零星紅火蟻活動,已進行列管防治,初步研判,松山機場的紅火蟻應不是從境外移入,可能是透過土方移動或新植株夾帶,已採集紅火蟻樣本做DNA分析比對,釐清入侵來源。

他強調,紅火蟻築巢處,可見凸出於地面如小山的蟻丘,國外報告顯示,若不去理會它,蟻丘直徑可大到三、四公尺,高達一公尺;被紅火蟻螫到,可能出現過敏、休克反應,甚至死亡,國外曾有紅火蟻螫死人的案例,國內則曾有農民被螫傷。

民眾若發現可疑蟻丘或螞蟻,可撥打免付費專線○八○○─○九五五九○,向紅火蟻中心通報。

※ 相關報導:

* 蟲蟲大軍侵門踏戶 初判椿象幼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5397

麥寮鄉崙後村出現百萬蟲蟲大軍入侵民宅、困擾居民,經本報獨家報導後,防疫與農政單位昨天緊急前往採樣送樣。初步判斷,蟲蟲大軍應為椿象幼蟲,成蟲對農作物影響極大,需緊急全面撲殺。

※ 撲殺就能了事嗎?



◆ 救流浪幼貓犬 女獸醫用愛照顧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5469

自由 2014-12-02

養到能獨立 再送回中途之家

〔記者朱則瑋/宜蘭報導〕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中途之家女獸醫師曹芳萍,捨不得未滿月的幼貓、幼犬因照顧不易就得被安樂死,決定扛起照護責任,把犬、貓帶回家照顧,長大點再送回中途之家等候認養,最多曾同時照顧十二隻貓、犬,一年來拯救逾百隻,她說,只想給牠們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曹芳萍一年救上百隻

曹芳萍去年十二月來到中途之家,發現收容的幼貓、幼犬很虛弱,不是安樂死就是病死,看了很心疼;她犧牲休假與睡眠,將未滿月的貓犬帶回家照顧,每四小時得餵食一次,半夜也不例外,約三個月大,貓、犬有獨立能力,再送回中途之家。

曹芳萍用滿滿的愛心把牠們當做自己小孩照顧,備電毯、奶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八月颱風夜,撿到一隻剛出生的幼貓,全身被雨淋濕脫水失溫,她努力搶救,當幼貓脫離險境時,高興得差點哭出來,她把幼貓取名「寶寶」,希望未來領養的人可以當成心肝寶貝對待。

曹芳萍表示,她本來就有養小貓,對於動物有很多的愛,希望民眾養寵物就要有責任,不要隨意棄養,很多善心人士捐贈奶粉等物資給中途之家,讓她可以有更多資源照顧貓犬,看到照顧的幼貓、犬平安長大,如同自己孩子長大,也希望牠們被認養後能有好歸宿。

fsj 提到...

海研五號沉沒 理賠金15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0724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12.03

海研五號國慶日當天在澎湖外海沉沒,嚴重衝擊海洋研究,目前僅剩小噸位的海研一、二、三號,外海研究全部停擺,科技部上周通過國家實驗研究院董事會提案,海研五號委付保險公司,如全額理賠可拿回15億元,將先赴國外購買一艘中古船應急,避免海洋研究停擺。

據了解,國研院院長羅清華已經組團到亞洲鄰近國家洽談,計畫購買一艘約2000噸左右的研究船應急,價格約8億元,最快明年底投入研究。

海研五號為2700噸級,造價近15億元,沉沒後所有排定的研究計畫全部擱置,國研院緊急規畫方案應急,除了向國外購買中古船應急,未來預計花三年時間在國內建造一艘3000噸級海洋研究船,屆時台灣將會有兩艘大噸位研究船,避免一發生事故研究全數停止。

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上午證實,正在亞洲鄰近國家洽談購買研究船,但不能透露哪個國家,避免賣方刻意哄抬價格;原則上希望能買一艘2000噸級研究船,如果價格合理也不排除買新船,但一切要看是否有合適的船隻,希望能在明年底就恢復停擺的海洋研究。

綦振瀛表示,國研院董事會也決定海研五號進行委付,就是將海研五號轉移給保險公司,並請求保險公司支付全部保險金額,如果順利將可獲得15億元的全額理賠。

海研五號沉沒後,一度傳出國防部精密儀器也在船上,但遭官方否認。不過國防部對建造海研船一直非常關注,力勸科技部海研船國造,但迫於海洋研究不能中斷太久,科技部仍決定先向國外買船應急。

據了解,國防部曾申請使用海研五號,針對九鵬基地的飛彈試射進行軌跡分析,完成任務後就把儀器拆走;若向國外買船,機密儀器可能沒地方擺,據指出,這也是國防部反對向國外購買研究船的主因。

但國家實驗研究院董事會最後仍決定,先向國外買船,且中古船或新船都列入考慮。



◆ 王道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106428.shtml

【聯合報╱王道環】2014.12.03

盧貝松的暑期大片「露西」,再度以聲光影像特效提醒世人:先進的技術只會凸顯創意的貧乏。「露西」的故事源自一個關於腦子的迷思,那就是: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十的腦子,要是把腦子十足開發了,可不得了。樊梨花移山倒海之能,都不過是腦子的力量。

這個迷思並不新鮮,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美國特有的自助產業。積極思考、以科學方法開發潛能,都是這新興產業招徠顧客的關鍵詞。

其實宣稱人有潛能,與宣稱「人肚子餓了就要吃飯」一樣是廢話。教育的目的就是開發潛能,有源遠流長的自然史,不是人類的發明。哺乳動物斷奶之後,就必須學習求生本領。有複雜社會生活的靈長類,還必須學習社交技巧,才能生存與生殖。在人類社會中,這種本領叫做處世藝術。

不過我們稱為「藝術」的技能,並不指它們與音樂、美術同科,而是強調知與行的鴻溝:即使知道了原理,仍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難處。事實上,學習任何技能都得面對這個「藝術」問題,不只「處世」。在實行國民教育的國家,每個人從小就要受藝術的折磨。例如數學,背誦原理容易,應用原理就困難了。學校的考試,有些考題測驗的就是學生在各種情況中辨認出相關原理的能力,大部分人栽在這裡。補習班因而誕生,宣稱能夠傳授解題技巧。可惜任何值得費心學習的技巧都有「藝術」。補習班畢業生即使拿下高分,也證明不了他們學到的技巧是得分唯一關鍵。何況更多人上過同樣的課,成績依舊不如意。

既然心那麼難以捉摸,就有人將生意眼轉到腦子,於是補腦藥物、訓練腦子的科學方法紛紛上市。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十的腦子,是個以訛傳訛的迷思,反映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物質決定論。資本主義與科學都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只不過在工業革命之前,科學家研究物質(包括人體與人腦),仍出自唯心的信念。

西方神經科學的第一個突破,完成於西元二世紀。希臘醫師蓋倫以動物實驗證明:全身神經都發源於大腦。但是西方的大腦科學沒有從此起飛。西方人解剖人腦,依然為的觀察腦子中的空洞,即腦室。因為他們相信,腦室是靈魂的居所;靈魂才是人身、人心的主宰。中國人自古講補腦,著眼點在養生、駐顏、抗衰老,而不是強化腦子以增強人的能力。

補腦的現代藥物與技術,一開始仍然以協助學習為賣點:學習時專心致志,學習後記憶常駐。到了知識爆發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吸收、消化大量知識、資訊,才能應付工作,而過勞、睡眠不足是生活常態,學習成為越來越難以實踐的精神境界。於是我們渴望以物質手段解決問題:將腦子當做可以用藥物升級的電腦。

現代大腦科學以物質術語重新詮釋「心」,對這種需求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學習成了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發現了學習能改變相關神經元,例如增加神經元之間的傳訊管道,提升那些管道的靈敏程度。而且大腦的可塑性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一九九九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錢卓的團隊,在小鼠基因組中添加了一個固有基因,結果小鼠的學習能力大幅提升,轟動一時,為「聰明藥」提供了現成的想像基礎。

只是將人腦視為電腦的想像,總是忘了垃圾定理—垃圾進,垃圾出。硬體再高明也無法化腐朽為神奇。那可是藝術。偏偏科學對於藝術,連描述都做不到,更談不上電腦模擬了。以影像展現心的活動,是藝術。李安的「少年Pi」與盧貝松的「露西」都動用了先進的影像技術,哪一片是藝術?觀眾心裡有數。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 相關報導:

* 忠心護主!行車糾紛 愛犬跳出擋子彈喪命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106609.shtml

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甚至可以賣命,只為了保護主人的安全!日前國外發生一起行車糾紛,期間一男子突然拿槍攻擊對方,就在這時,一隻寵物犬竟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為主人擋下子彈,最後中槍的牠雖然成功保護主人,卻因傷重不幸喪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在美國亞特蘭大市(ATLANTA)發生一起道路行車糾紛,一名駕駛疑因開車時差點擦撞到另一輛車,導致雙方發生衝突,期間一男子竟掏出手槍朝對方車上開槍,當時車內坐有一位婦人、三名小孩與一隻寵物牧羊犬。據悉就在男子開槍的瞬間,牧羊犬竟應聲跳起來保護車上小孩的安全。

* 鳥兒就愛動次動!拍拍都到位 超有節奏感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106610.shtml

你見過會跳舞的鳥嗎?又是踏腳又是扭動身體,而且每一個動作都與音樂節拍吻合,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牠是天生的跳舞好手!外國網友上傳了一段十分可愛的影片,影片中只見一隻小鳥隨著音樂不斷扭動牠的身軀,模樣真的非常討喜。

fsj 提到...

理查三世DNA揭密 英王脈500年前已斷?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36101

自由 2014-12-04

英國王位繼承正統性 出現爭議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二日刊出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十五世紀英格蘭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的遺骸,經DNA檢驗為真,但科學家同時發現另一個歷史謎團,即理查三世和都鐸王朝創立者亨利七世並無血緣關係,導致英國王位繼承的正統性產生問號,甚至連目前代表英國的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也遭到質疑。

理查三世在位期間為一四八三至一四八五年,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中戰敗身亡,享年卅二歲,為金雀花王朝劃上句點。理查三世的遺骸消失了五百年,直到二○一二年九月才在英格蘭中部萊斯特(Leicester)一處修道院的停車場內被發現。

據歷史記載,理查三世原與英格蘭王位無緣,憑藉篡奪姪子愛德華五世(Edward V)的王位而立,但隨即爆發大規模叛亂,擊敗理查三世的亨利.都鐸後來即位為亨利七世(Henry VII),開創知名的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他的兒子亨利八世(Henry VIII)創立英國國教,孫女就是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女王。

理查三世藍眼、金髮

萊斯特大學遺傳學家金恩(Turi King)領導的團隊,截取部分遺骸進行DNA粒線體(mitochondrial DNA)檢測,發現與理查三世後代的DNA完全符合。DNA檢測也指出,理查三世有雙藍色瞳孔,以及有如孩童般的金色頭髮,但髮色可能在成年後轉深。

研究人員金還做了遺傳基因Y染色體比對,發現理查三世的基因只與母系後裔相符,與父系後裔並不連貫,這可能表示自理查三世和亨利.都鐸的共同祖先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以來的血脈出現斷裂,可能至少有一世的男性乃其母親婚外情所生,理論上並無王位繼承權,百年前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繼承王位的正統性因而出現爭議,都鐸王朝的歷史或將改寫。

至於溫莎王室的正統性,譜系學家舒勒(Kevin Shürer)認為應無問題:「儘管如此,英國王位繼承不會因此遭到質疑,王位繼承並非父母子女相傳,且歷史上已出現過幾次轉折。」

※ 世上只有成者為王。

* 家裡沒大人!5歲小蘿莉把牛偷渡進家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109720.shtml

國外一位媽媽回到家時,竟發現家中除了原本飼養的大黑狗外,更多了一大團「黑色生物」,仔細看才發現這團黑色的東西竟然是一頭牛。對於這頭在家中客廳休息的牛,她決定要找來待在家裡年僅5歲的女兒Breanna,詢問這件事情的起末。

fsj 提到...

東海岸第一排 環團憂BOT破壞生態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73849

自由 2014-12-05

〔記者蔡穎/台北報導〕「山也BOT、海也BOT!」台東美麗灣渡假村BOT案因規避環評引起國人重視,環保團體昨整理花東沿岸規劃或進行中的開發案,發現「海岸第一排」已被各種觀光旅館、遊樂區佔據,共有十一處開發案,總開發面積超過一百四十公頃,其中以三仙台和杉原灣地區最為嚴重,學者憂心沿海珊瑚礁生態恐遭人類破壞。

三仙台、杉原灣開發最嚴重

由於全國區域計畫修正在即,地球公民基金會昨整理出花東沿岸大型開發案,赫然發現「海岸第一排」已被十一個遊樂區、旅館計畫佔據,總投資金額達一百四十四‧七億元,三仙台、杉原灣地區就各有四處;花蓮居民黃苑蓉說,「很多當地部落人不知道開發案」,一直到美麗灣事件爆發後,東海岸保護才開始受到重視。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指出,台東卑南溪以北有珊瑚礁和藻礁發育,而杉原灣附近就是主要珊瑚礁群的所在地,往北過都蘭鼻也有珊瑚礁存在,非常擔心沿海珊瑚礁生態遭人類破壞。

環團籲區域計畫明確列管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研究員黃斐悅表示,目前劃設的「花東沿海保護區」並無足夠的法源管理依據,僅分為一般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其中較有爭議的開發案多沿著一般保護區規劃,對於全國區域計畫修正後將被劃分為有條件開發的一般保護區(即二級敏感地),等同是「沒有牙齒」的象徵工具。

黃斐悅呼籲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時,營建署和花東縣府應對沿海保護區訂出更明確的列管細則,立法院也應儘速推動「海岸法」,讓海岸保護有明確的法源依據。

※ 相關報導:

* 溪口濕地 專家建議列環境教育場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6547

卑南溪口濕地是台東重要的休憩、生態所在,縣府委託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資源調查,昨天發表初步成果,已紀錄到卅八種鳥類、另有爬蟲類、兩生類及蝶類等豐富生態,計畫主持人趙仁方建議,可結合鄰近社區人文特色,朝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方向發展。



◆ 土埆厝牆面洞洞多 土蜂鑽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10739.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富里報導】2014.12.05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一座近百年土埆厝,歷史悠久,雖已無住人,但社區發展協會申請經費維護,在院前空地舉辦活動,該棟土埆厝牆面滿布洞孔,好似子彈肆虐,屋主解釋,原來是土蜂鑽的。

土埆厝為屋主陳義雄今年10月無償借給社區製108年,提供社區做為互動交流的空間,社區發展協會也向水保局申請經費,修繕部分屋頂,院子空間寬闊,也成為民眾休憩地點。

土角厝牆面及地面皆為泥土堆疊製成,牆面則布滿大大小小的洞孔,不時還有蜂類在洞口游移;陳義雄表示,自己從小在土埆厝長大,屋子因泥土的特殊性,冬暖夏涼,但後來土蜂越來越多,不勝其擾,才搬離現址,暫時讓蜂群們棲息也不錯。

社區導覽員彭文洲表示,土蜂在清明節後在土牆上鑿洞產卵、孵化,土埆厝周遭也時常有各類蜂出沒,一直到端午節後才會結束。



◆ 金剛在印尼 古代巨猩化石現蹤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040158-1.aspx

中央社 2014.12.04

好萊塢電影「金剛」中的巨種黑猩猩,遠古時曾出現在印尼。印尼考古團隊在中爪哇發現古代巨猩化石。據推測,這種巨猿身高3公尺,這是印尼首度發現滅絕的古代巨猿。

印尼「羅盤報」(Kompas)、「時代報」(Tempo)等多家媒體引述印尼日惹考古中心主任席思旺托(Siswanto)報導,中爪哇直葛(Tegal)西曼多(Semedo)當地居民日前發現巨猩的下顎化石。

起初人們以為那是人類化石,不過,當研究人員分析兩個大臼齒的尺寸時,考古中心認為這些化石不是人類,而是屬於某種巨猩。

這些臼齒有2公分寬,化石下顎部分有10公分長。席思旺托指出,根據形態測定的結果,這些化石屬於已滅絕的「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古生物學者推測成年步氏巨猿身高超過3公尺高,重達550公斤,牠們在10萬年前滅絕。

考古團隊把發現的巨猿化石稱為「爪哇金剛」(King Kong Java),存放在梭羅市的博物館。

席思旺托宣稱「爪哇金剛」是項大發現,過去只有在中國大陸、印度和越南邊境發現過這種古代巨猿,這是印尼境內首度發現這種巨猿。

他表示,「爪哇金剛」大約是20萬年前棲息在爪哇島,後來因為氣候變遷滅絕。

席思旺托認為,印尼不只有爪哇島有這種巨猿化石,蘇門答臘(Sumatra)及加里曼丹(Kalimantan)應該也有巨猿化石。1031204

fsj 提到...

黑猩猩沒「人權」 釋放官司敗訴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12706.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2.06

美國紐約州法院駁回動保團體要求釋放一隻黑猩猩的官司。法官判決指出,黑猩猩並非人類,無法享有「人權」。而「法人」這個詞,也不能擴及黑猩猩。

事件是發生在一隻26歲的黑猩猩「湯美」身上,飼主養牠約有10年。飼主說,牠雖然被關在籠裏,但一直得到良好照顧,有玩具也可以看電視。

但保育團體認為,黑猩猩應該與人類一樣,享有「基本人權」,要求將牠轉送到保育區。法院最後裁定動保團體敗訴。

法官皮特斯在判決書中指出,黑猩猩不像人類,無法承擔任何法律義務、服從社會責任,或是為自己的行為被追究法律責任。保護動物團體表明會再上訴。這也是全球首宗上訴法庭被要求賦予動物人權的案例。

※ 相關報導:

* 西印度擬立法 宰駱駝關7年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060287-1.aspx

西印度著名沙漠省份拉吉斯坦省走私駱駝猖獗,省政府正起草1項立法,通過之後,宰駱駝將遭處跟宰牛一樣的7年徒刑。

駱駝是印度瞪羚之外,拉吉斯坦(Rajasthan)省的另1種「省獸」。但拉省「沙漠之舟」走私到外省的情況猖獗。



◆ 首例 蜂螫休克 新增用藥搶救成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6828

自由 2014-12-06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台東縣消防局十月份開放高級救護員(EMTP)新增用藥,關山大隊關山分隊創首例,高級救護技術員現場給予遭虎頭蜂螫過敏休克患者Epinephrine (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及時將患者從鬼門關前救回,康復返家;消防局表示,將積極發展緊急救護,提供更專業的到院前緊急救護服務。

關山分隊獲報,轄區一家冷凍工廠前有男子遭虎頭蜂螫導致意識不清,小隊長王耀輝及隊員胡聖輝立刻趕往馳援,抵達現場發現患者呈現半昏迷,僅對疼痛刺激有反應,臉部右下顎部位腫脹,旋即給予患者高濃度氧氣,靜脈注射等處置,經詢問現場友人,患者被蜂螫隨即意識改變。

患者生命跡象穩定 當日出院

救護人員檢視患者腫脹部位,確認無殘留蜜蜂刺針及毒囊後,給予清潔傷口,隨後根據症狀及病史顯現研判,已產生威脅生命的過敏性反應,狀況危急,符合因蜂螫導致休克給藥狀況,立刻給予今年新增急救藥物Epinephrine肌肉注射零點五毫克、心律監測等急救處置並送醫。男子到院時意識逐漸清醒,能與他人正常應答,生命徵象穩定,成功脫離蜂螫導致休克的危險,當日中午就出院返家。


◆ 醉話資料庫 聽音防酒駕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13521.shtml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4.12.06

德國研究人員已創造出一套酒醉語言模式的資料庫,能從語音訊息中測知酒醉情況,未來或許可用以阻止駕駛酒後開車,防範車禍的發生。

根據統計,約40%的道路死亡事故是酒精引起,如何阻止酒後駕車,也成為各國重要的研究議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德國研究人員2007到2009年間,製作了這套名為「酒精語錄」的資料庫,他們先讓受測對象喝下過量的酒精飲料,然後在靜止的汽車上,錄下駕駛的談話。

該資料庫目前收集了162位德國男女的酒後語音資料,負責建立資料庫的是慕尼黑陸維希.麥西米里安大學和法醫研究所的專家,而紐約皇后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再依據該資料庫,開發出一套能夠從言詞含糊模式中偵知酒醉情況的演算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像辨識車禍事故一樣,偵知酒醉語言的模式。他們指出,酒醉語言的特徵包括說起話結結巴巴,音調傾向於升高,用字接著變得含糊。

研究人員希望以這套軟體和車鎖、電路阻斷器配合應用,例如詢問他們幾個問題,然後分析駕駛的語音,或許就能阻止駕駛在酒醉後開車。

專家解釋說:「未來的汽車可能會先傾聽駕駛的聲音,然後判別開車者是否酒醉,必要時並阻止汽車發動。」



◆ 印度拚經濟 環評15分鐘過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113042.shtml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4.12.06

紐約時報報導,印度新任總理莫迪的政府為了拚經濟,正以飛快速度將環保法規鬆綁,負責檢視環境法規並提出修改建議的的委員會更在上周指出,為了減少公文往返,加快開發案的核准速度,應取消政府審核機制,讓業者自行揭露汙染程度,並自行落實環保措施,這就是「最大善意原則」。環保人士憂心,這會讓印度的環保規範消失殆盡。

環保團體「支援環境組織」幹部薩丹哈批評:「政府會在收稅時運用最大善意原則嗎?才不會。政府不想多管環保,因為他們要的是經濟成長。」

新任環境部長雅瓦德卡爾說,審核迅速就是新政府的作風。全國野生動物委員會負責審核保護區內外的開發案,八月中旬,新任委員只用了兩天就批准一百四十案,有委員透露,他們平均十五到卅分鐘就通過一案。

印度新政府大幅修訂環保法規:小的煤礦場享有一次機會,不用舉辦公聽會就可擴張;森林開發案不須原住民部落同意;面積不到一百公頃的小型採礦案不須環境部審核;某些種類開發案一經中央政府批准,可馬上動工。

雅瓦德卡爾說,「以後,九成的開發案都不需要我同意」,新政府並非不重視環保,只是「以前號稱保護環境的措施,其實都是在阻礙發展」。

雅瓦德卡爾九月時說,現在印度經濟重回成長軌道,投資人信心恢復,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望重回百分之八點四或更高。印度去年GDP成長率估計為百分之三點二。

fsj 提到...

客家基因溯源計畫 用DNA尋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15812.shtml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王慧瑛/新竹報導】2014.12.08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與生物科技學院進行客家基因溯源與疾病關聯性分析,促成社會學與生物學對話,累積基因資料後,將提供「系譜/祖先基因檢測」服務,受試者提供檢體,透過DNA特徵追溯祖先來源,為客家身分解謎。

客家族群是台灣第二大族群,探索客家源流,大陸學者羅香林提出客家「中原南遷論」,學者房學嘉則主張「南方起源論」;在台灣,林媽利醫師從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分析,認為客家人、閩南人是南方民族後代,不是大陸北方漢人。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張維安表示,客家基因溯源計畫將在通過研究倫理審查後,蒐集台灣五大客語人群的生物基因資料,瞭解客語人群間生物面的相同性與相異性,進一步與社會科學的族群理論對話。這些資料可用來與台灣的閩南人基因資料比較分析,而台灣的「漢人」資料,又可進一步和更大範圍的資料比較分析。

研究採立意抽樣,包含四縣、海陸、大埔、饒平及詔安五種客家腔調各抽樣60人,目標對象是自身、父母、祖父母都說同一腔調的客家人,採唾液作DNA分析。計畫待人體試驗委員會通過後,就能開始執行。

張維安認為,客家基因溯源計畫至少可以釐清「客家人」到底是一個社會文化概念,還是一個「生物/血緣概念」。除族群溯源議題,研究也將針對客家族群的疾病關聯性分析,生物科技學院院長鐘育志提到,研究分析結果將有助於控管相關疾病的風險,促進健康管理。

交大生物科技學院將逐步建立台灣「客家」、「閩南」乃至中國客家、海外客家的基因資料庫,累積一定基礎後,將提供「系譜/祖先基因檢測」服務,借助科學回溯祖先來源。



◆ 關於「毛小孩的父母」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16151.shtml

【聯合報╱黑白集】2014.12.08

台灣近年流行將貓狗等寵物稱為「毛小孩」,凸顯很多人將飼養的動物視同家庭成員。但最近新聞報導出現一個殘忍的故事,桃園龍潭一河堤邊發現了近四十隻被棄養的老狗,雖多為名種,卻都體弱多病,有些甚且被割掉聲帶,可能是動物繁殖場惡意棄養。

類似事件其實發生過不知多少回了。台灣人虐待動物的聲名遠播,不少流浪犬須遠送國外才能為人收養,甚至連公立收容所都不時被揭露不人道環境,和高得嚇人的安樂死比率。電影「十二夜」清楚說明一切。

照理說,再怎麼殘虐動物的故事,我們也看慣、聽慣了。但這次新聞報導的標題特別聳動,因為這批被棄養的狗可能是作為繁殖之用,所以媒體提醒:很可能牠們是「你家狗狗的父母」!這應可啟發很多飼主思考一下:你想過家裡的「毛小孩」來自何方嗎?

台灣有《動物保護法》,但既執行無力,對養殖場的管理法規更形同真空。追根究柢,「寵物買賣」的交易,可謂問題的源頭。國際間對動物保護的概念,瑞士的法律視動物為「生命」(beings),而非「東西」(things);德國更將動物保護法令納入其基本法,貓狗不能買賣只能認養,其程序和限制直如認養孩子一般嚴謹。而台灣處理流浪動物的工作,主要落在清潔隊手上,視同「廢棄物」。

也因此,當民眾津津樂道「毛小孩」的流行說法,或不嫌肉麻地對著家中寵物自稱「爸爸」、「媽媽」的同時,也許該想想「毛小孩的生身父母」這個問題。「台灣人如何看待生命」的議題,還有很多教育工作待努力。如果孩子不該用「買」的,也許對「毛小孩」的地位也該賦予同等的思維和待遇,這應是衡量台灣進步的指標之一。



◆ 40年訪兩岸117神木 里長伯出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15815.shtml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新竹報導】2014.12.08

新竹市軍功里長方存忠四十多年來走訪台灣與大陸上百棵神木,登過五嶽,也到過內蒙古、西藏等地,詳細記載各地神木山況、路徑等資訊,搭配照片寫成「素人登山書」,盼與更多人分享登山的心得。

「走進巨木的世界,有如跨越時光」方存忠常背著重裝備遠赴大陸深山,搭火車轉公車再坐上機車,就算路面顛簸,衛生環境差,他總是發揮軍人「堅持到底」的性格,千里迢迢只為瞻仰巨大的神木。

每次一看見神木,他總興奮地拍照記錄,測量樹圍,觀察神木的生長狀況,多年前他曾發現台灣最大的九芎樹遭颱風吹倒,生命垂危,與聯合報記者聯繫透過報導,居民、專家及政府全力搶救,讓老樹活過來。後來他還上山探望老樹,直說「看到神木活了,很感動!」

方存忠說,尋覓樹王、神木的過程,經歷許多曲折過程,為尋覓「世界野生棗樹王」,深入中國深山一度迷路;由於兩岸神木樹王的資料不齊全,他為尋找「貴州桑樹王」,搞混「黃泥塘鄉」、「黃泥鄉」兩地,辛苦多走了一整天的路。

「一棵都不能遺漏!」方存忠說,台灣許多神木他幾乎造訪超過3次,有的甚至相隔40年再度探訪,神木依然屹立不搖,使他學到敬畏自然,他常帶家人或帶領社區民眾登山探險,「希望更多人重視生態、保護巨樹。」

他詳細記錄整理出兩岸117棵神木所在的山況、地圖等資料,還有神木的相片寫成「素人登山書」,將出版與更多人分享心得。



◆ 世界新奇觀 菲地底河人氣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15534.shtml

【中央社╱馬尼拉特稿】2014.12.08

菲律賓最後處女地巴拉旺島,最近獲知名旅遊雜誌康泰納仕票選為全球最佳島嶼,而鎮島之寶─地底河,拿下世界新7大自然奇觀頭銜後,雖交通不便,遊客仍然絡繹不絕,人氣直飆。

在地底河的入口處,還可與猴子、蜥蜴等野生動物做近距離接觸,算是加值的驚喜。

打敗夏威夷毛伊島、印尼峇里島、馬爾地夫、南卡羅來納州開瓦島,巴拉旺島獲知名旅遊雜誌康泰納仕票選為2014年全球最佳島嶼,而巴拉旺的鎮島之寶是地底河。

從巴拉旺島省會、號稱「永生神之城」的公主港市驅車北上,約1個半小時後可達沙邦(Sabang)碼頭,再換乘極具特色的螃蟹船,20分鐘後就能抵達聖保羅山洞地底河國家公園。

雖然路途遙遠,但以欣賞原始風光的心情旅行,前一秒還在遠眺綠地良田,下一刻卻已置身藍天碧海,也是難得的體驗。

在地方政府全力推廣觀光業之前,巴拉旺省居民多以盜林炸魚為生,對生態環境傷很大,如今,「山老鼠」改行當司機、導遊,原本用於炸漁的漁船,成為遊客的渡船,漁夫變成船夫,讓巴拉旺省可以永續發展。

到達地底河國家公園,首先暖場的是四處遊盪的野猴和大蜥蜴,帶給遊客加值的驚喜;穿越叢林,便是淡水鹹水交會的潟湖,眼界豁然開朗,從這裏乘木舟,就可進入地底河。

拿著船家提供的手電筒照射,洞裏鐘乳石、石筍林立,各個都經大自然數千萬年的光陰雕琢而成,在居民的想像力之下,整條河道被冠上動物區、超級市場區、教堂區和高速公路區等名堂。

顧名思義,動物區裏可見狀似北京烤鴨、暴龍、魚、男性器官的鐘乳石;超級市場區可見多種「蔬菜」,做為天主教國徒居多的國家,耶穌、聖母與三王朝聖等,當然一個也不能少。

因為原住民相信洞裏充滿靈界物,因此岩壁上也能看到用來鎮邪的手繪十字架。

地底河全長8.2公里,但只有前面2公里給遊客參觀,若有學術研究需要,可以向當局申請,繼續深入探險。

1999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2011年獲選「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國內外遊客以倍數成長,目前每天平均有500到700人次,但這也使得環保條件告急,因此管理單位也定出不得傷害或盜取野生動物、不可抽菸與游泳等規定。

巴拉旺省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三輪車與小巴士和出租摩托車,但如果想到地底河,在省會公主港市跟旅行社購買旅行配套,即可搭冷氣休旅車前往,十分方便。

fsj 提到...

重創澳洲經濟 狐狸變害獸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37450

自由 2014-12-09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8日公布有害動物防治令,首度將狐狸列為有害物種,據估計狐狸每年對澳洲生態環境與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澳幣2億2750萬元(約台幣59.4億元),這項命令將讓地方土地服務局(LLS)更容易防治狐狸,並控制哪些人能夠圈養狐狸。

新南威爾斯州初級產業部部長霍金森表示,狐狸並非澳洲原生物種,這項針對歐洲紅狐所發佈的有害動物防治令,讓新州與澳洲其他各州立場一致,確保地主必須控制土地上的狐狸數量,並增加控制有害物種的防治手段,讓地方土地服務局能更有效地在局部地區採取防治狐狸措施。

霍金森指出,狐狸並非同伴動物,這項有害物種防治令明確指出,狐狸是有害動物而非寵物,狐狸對畜牧業者造成極大損失,研究顯示狐狸帶來的羔羊損失可高達3成,未來新發現的狐狸不得再被圈養,遭遺棄或受傷的幼狐必須接受安樂死,已飼養馴化狐狸的民眾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才能繼續飼養。

數年來一直致力於救援和安置受傷或孤兒幼狐的新州慈善組織「雪梨狐狸救援隊」則說,該組織提供的服務僅是諸多控制狐狸數量的手段之一,所有被救援安置的狐狸都會接受絕育手術,救援隊並不反對防治令,但強迫救援隊關門的新法,卻排除唯一一種不殺生的防治方法,只會導致更多人非法飼養狐狸,危害動物福利,最終也無法達成有效減少野生狐狸數量的目標。

※ 相關報導:

* 國際動物組織關切 警破賭鴿集團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118335.shtml

台中地檢署、刑事局二日會同苗栗警方,查獲台中市某鴿友會以賽鴿名義,涉嫌供鴿友對賭,「鴿王」一等獎可獲轎車一輛;警方並發現有賽鴿的鴿爪瘀青疑虐鴿,全案依違反賭博、動保法函送。

檢警昨查獲這一鴿友會,冬季賽彩金及累積三關的總賭金高達七千萬元,檢方已凍結尚未發放的一千八百萬元賭資。

台灣賽鴿風氣夯引起國際注意,警政署六、七月間接獲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 US)」檢舉,指台灣賽鴿活動涉嫌賭博及虐鴿,通令展開掃蕩。刑事局十月在高雄查獲第一宗賭鴿案,凍結賭金一億二千萬元,有鴿友會聞風取消鴿賽,往年這個時節的冬季賽轉趨低調。



◆ 老街溪出海口 棚架、魚網限期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17906.shtml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大園報導】2014.12.09

大園鄉老街溪出海口海堤區內,漁民為捕撈鰻苗搭建棚架、魚網、建物,縣政府水務局日前行文要求漁民自行拆除,否則將於25日後強制拆除,漁民紛紛向桃園區漁會、縣議員徐其萬陳情,希望緩拆,等鰻苗撈捕季結束後自行拆除。

水務局長戎威昨天表示,漁民在河川出海口設置架子、魚網撈捕,但為避免影響汛期水流,趁非汛期公告漁民了解,目的不在執行拆除,而是希望漁民依規定合法申請,不只老街溪,連小飯壢溪、新屋溪等多條河川出海口也都公告,希望漁民遵行。

縣府最近公告老街溪出海口的棚架、魚網,違反水利法規定,要求漁民在本月25日前自行拆除,否則縣府依法執行拆除,有的漁民認為目前正值鰻苗捕撈期,縣府的作為影響他們生計

多位漁民指出,每年冬季為捕撈鰻苗季節,漁民在河流出海口處架設網架或棚架,進行捕撈鰻苗,每年就這麼一次撈捕機會,可以補貼家用,縣府選在這個時刻要求自行拆除,簡直不顧漁民生計,盼暫緩執行拆除,等到鰻苗捕撈結束,漁民再自行拆除。

徐其萬說,他了解漁民家計的現實需要,捕撈鰻苗大都在12月到隔年2月底,搭設架子、魚網是暫時性設施,希望縣府緩拆,他將協調縣府水務局、農業局及漁會討論,在不影響汛期水流,請縣府暫緩拆除,等鰻苗捕撈季結束後,再請漁民自行拆除和合法申請。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志工出錢出力 「貓花公園」搭貓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7560

民生東路巷弄間的民有二號公園,因有許多街貓常駐,又有美麗的花卉草木,被愛貓人士暱稱為「貓花公園」,卻屢傳出流浪狗咬傷街貓事件,有志工因此自掏腰包,到處奔走與區公所、里長溝通,終於在今年八月成功搭建給貓咪走的天空步道「貓橋」,成為台北市首座貓橋,近來更在橋的延伸段架設可遮風蔽雨的小貓屋,提供街貓一個溫暖的處所避冬。



◆ 藝術咖投身環保 復育原生植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7558

自由 2014-12-09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獲得新北市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特優的江翠國小老師邱慶元,原本是從台北藝術大學畢業的「藝術咖」,因緣際會接觸環境教育,開啟長達九年的「環保工作」,帶著雙溪國小、江翠國小的學生動手復育原生植物;邱慶元笑說,儘管一開始不適應,卻漸漸因植物愛上了這片土地。

「台灣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下一代卻認識不深」,邱慶元從事教職十五年,他坦言學生如果不認識環境,就不會珍惜,因此從民國九十五年開始,帶著雙溪國小學生復育一百多種原生植物,如建立蝴蝶復育基地很重要的澤蘭。

邱慶元說,植物可以讓人心平靜下來,一株小小的花草有很大的學問,希望帶小朋友走入社區關心環境議題,培育更多環保種子。

fsj 提到...

雙子座流星雨 周日晚間登場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2146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即時報導】2014.12.10

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即將於本周日晚間登場,台北市立天文館預測,今年的極大值發生在14日晚間20時,預估流星數量最高時可達到每小時120顆,天文館建議,接近午夜月亮才會升起,上半夜觀測時不受月光影響,只要在無光的空曠地區都有機會用肉眼就能看到流星。

天文館表示,雙子座流星雨不但流星數量多,也是唯一被確認流星體來源為小行星的流星雨,而且特色是速度稍慢、亮度中等,只要在周日晚間朝著東方觀察,就有機會看到流星雨。

天文館也提醒民眾,欣賞流星雨不用任何觀測器材,只要挑選視野開闊、光害稀少的地方,用肉眼觀賞即可,如果能到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減少光害和水氣影響,觀賞條件更佳。



◆ 觀念平台-回收≠環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0000076-260202

工商時報 2014年12月10日 周俊吉信義房屋董事長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委員會(IPCC)上月初發表最終報告指出,日趨明顯的氣候變遷幾乎可以完全歸咎於人類活動,目前全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含量,已改寫至少80萬年來的新高紀錄。IPCC示警,人類必須在本世紀末前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零,才有可能抑制全球暖化帶來「嚴重、大規模、不可逆」的嚴重災害。

不知是這份聲明措詞之強烈,足以驚醒中美兩國領導人,亦或是雙方錦囊中其實各有盤算;總之,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利用上月中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場合進行會談,就節能減碳行動目標與降低全球溫室效應達成重要協議。

根據雙方事後公布的《美中氣候變遷共同聲明》,美國承諾在2025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比2005年排放量低26%至28%的水準。中國大陸則承諾,2030年後不再增加排碳量,同時將非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提高至20%。由於中、美分屬世界第一、二大排碳國,合計兩國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比率超過40%,因此這項聯合聲明格外受到世人關注。

但支票人人會開,是否或如何兌現才是未來觀察重點。美國向來對減排努力興趣不大,近年來其境內頁岩油開採發展迅速,或許是促使白宮願意鬆口明定減排目標的原因之一。而中國自我設限的處境又更為艱鉅,《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中國承諾的減量目標意味:在2030年前,必須增加8億到10億千瓦的核能、風力、太陽能等乾淨能源,相當於目前全美發電量的總和,也超過目前全大陸的燃煤火力發電總量,挑戰性十足。

其實,不論國際間在對抗全球暖化一事上如何合縱連橫、分進合擊,更重要的是全球民眾環保意識的普遍覺醒,當每個人、每個時刻所做的每個決定,都能妥善發揮綠色消費功能,進而掀起一場真正的綠色革命,後世子孫才能擁有一個尚堪使用的生活環境。

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想起近來的食安風暴起因於廢油回收。長久以來,人們以為「回收」等於環保、等於愛地球、等於永續發展;事實上,回收量愈大,表示廢棄物愈多、碳排放量愈高、汙染環境的程度愈深。幾年前,有一則流傳甚廣的網路影片「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充分詮釋出「回收」的環保意義。

如果人類超限使用自然、製造商品,透過不夠環保的方式運送並銷售商品,部分商品最後成為大自然無法承受的廢棄物,在這個生生不息的消費循環中,「回收」其實是扮演一個降低人們剝削自然速度的緩衝角色,是一種相對廉價的環保道德,在若干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招致促進生產的反效果:讓消費者因為「可回收」而大肆消費一次性紙餐具、塑膠瓶、保利龍等可能造成環保災難的商品。

簡言之,消費者必須清楚認知:回收只是環保的一小部分,輔以減少不必要浪費(老舊器具搭配適當維護與創意巧思提高使用效率)、掌握完整產品生命周期(從生產、製造、運輸到銷售等過程盡可能降低衝擊環境)、監督業者提高生產品質/良率(避免生產過剩與過多庫存浪費資源,並積極減少產品瑕疵),才是真正與大地之母共生共榮的積極做法。

人們為什麼「消費」?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水準與品質。如果因為過度消費犧牲了平衡而健康的生態環境,縱使事後的廢棄物回收再精準、再徹底,無疑還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如何內化環保意識並改變消費型態,建立一個從根本節約資源、有效避免浪費的完整觀念,是人類社會得以永續發展的首要之務。

建議各位,下一回再遇上周年慶、光棍節時,衝動消費前不妨仔細想想。




◆ 狗狗友善健行日 耶誕花車票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0000425-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10日 江慧珺/台北報導

台北市狗狗友善健行日21日將在花博圓山公園登場,除有寵物健康諮詢、疫苗注射等活動外,更推出寵物耶誕花車票選大遊行,另在健行活動前,推出寵物行為講座,教導飼主做好籠內訓練與散步須知等,全程免費。

北市動物保護處與寵物友善協會市獸醫師公會及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2014台北市狗狗友善健行日─愛你一世汪星人」活動,邀請民眾帶著毛小孩前來大會師,並有免費寵物健檢、施打狂犬病疫苗等。

本次活動也推出「寵物耶誕花車票選大遊行」,只要寵物及推車上有耶誕造型裝飾即可參加,需先上寵物友善協會網站報名,限額20組。另活動當天也有導盲犬現場示範教學,並介紹打造無障礙生活空間的「開路天使」計畫,讓民眾對導盲犬有進一步認識。

寵物友善協會執行長路易斯將於14日下午2點30分,在動保處1樓會議室開講,教導飼主如何做好寵物的籠內訓練,開放40個名額免費參加。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讓牠飛更快?竟餵賽鴿壯陽藥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120763.shtml

劉姓男子涉嫌成立鴿會暗中從事賽鴿賭博,日前集結六百多隻賽鴿準備放飛開賭時,被刑事局在集鴿處攔截查獲;警方在現場發現「犀力士」壯陽藥包裝盒,懷疑有鴿主為了強化鴿子飛行速度,餵藥「虐鴿」,正進一步追查。



◆ 護岸砍老樹? 五河局:一棵都不會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20492.shtml

【聯合報╱記者林伯驊/中埔報導】2014.12.10

嘉義縣中埔鄉頂六村頂中下街一處野溪,本月執行護岸改建,危及原本生態,老樹甚至恐遭腰斬,讓常前往休憩垂釣的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臧汀生不捨,呼籲能保留。經本報報導後,祖厝在附近的郭先生也出面指「移植等於砍掉,生態會不見」,他盼至少保留7成以上樹木。

「一棵樹都不會死!」第五河川局秘書孔祥嘉說,前天才剛開工,將以樹木現地保留為第一原則,若與工程衝突,也會做適當移植,但現場尚未放樣,還不確定施工影響範圍。

頂中下街野溪距阿里山公路僅100公尺,屬後庄排水系統,利用石頭堆砌的生態工法堤岸,樹木從中自然生長,岸邊還有近百年的3層樓高老龍眼樹,樟樹與芒果樹罕見莖部共生,溪水清澈見底,生態豐富。

郭先生說,「這條溪是小時候的回憶!」近來常有大樹遭不當修剪引發民怨,生態意識抬頭,居然為了做水泥護岸,犧牲得來不易樹群,希望不要只把防汛當成環境唯一考量。他堅決反對移植或砍除,「移植就算存活,也是活在別的地方,不是本地了」。

孔祥嘉說,屆時野溪雙邊各施工500公尺,做混泥土堤岸、排水門,發包後已與工地主任達成共識,盡量保留原貌,原有堆砌石頭留在溪中,將影響降至最低,也會再與附近居民協商。

fsj 提到...

海上超市!5兆件塑膠垃圾進攻海洋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23925.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徐偉真/綜合報導】2014.12.11

跨國科學家團隊10日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從過去六年的觀察和研究推算,全球海洋汙染嚴重,五大副熱帶環流區約有5兆2500億件大小塑膠垃圾,重量達約26萬9千公噸,相當於兩艘遊輪的重量,約可裝滿3萬8500輛垃圾車。

這項研究刊登在期刊《PLOS ONE》,主要作者為美國洛杉磯「五大環流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易克森;該機構致力於減少海中塑膠垃圾量。

2007年開始,研究團隊連續六年在五個副熱帶環流區、孟加拉灣、澳洲海岸和地中海以網子撈捕小型塑膠垃圾,人員目測海面上的大型塑膠垃圾,最後用電腦綜合兩者數目推算出結果。

環流區是海洋中海水漩渦式流動的區域,容易聚集垃圾形成「垃圾帶」,其中最多是塑膠品;五大環流區位於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和印度洋。

研究指出,5兆多件塑膠垃圾中,92%都是小物體,是大物件經過日曬、海浪衝擊、海中生物啃咬分解而成。海中的塑膠垃圾種類眾多,例如塑膠袋、玩具公仔、奶嘴、牙刷、雨傘柄和馬桶蓋。易克森說:「任何你想得到的塑膠品都有,可以說是漂流版的海上超市。」

近年來科學家頻頻警告,塑膠垃圾造成海鳥、海中哺乳動物誤食而死,海豚、海龜和其他動物也因被廢棄漁網纏住而死,對海洋生態系統傷害很大;塑膠垃圾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和DDT在分解時進入海洋生物食物鏈中,被海中生物吃下後吸收。



◆ 「破壞生態」 高美濕地水泥步道挨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2914.shtml

【聯合報╱記者余采瀅/清水報導】2014.12.11

有民眾最近到高美濕地北邊的番仔寮沙灘附近遊玩,發現多了一條長100多公尺步道,民眾指高美明明是野生動物保護區,設水泥步道疑已破壞生態;海資所表示,步道採用空心磚填置細沙,以自然工法處理,已盡量避免破壞生態。

高北里長白銀堂指出,漁民下海作業,有時需搬運一些漁網等重型機具,農業局因此設置該步道,讓漁民可以騎乘機車搬運器具,方便下海作業,省時又省力。

民眾指出,農業局當初要施作步道,地方人士就強烈建議希望就地取材,撿拾沙灘上的卵石舖設步道,降低人為破壞,結果施作完成,卻仍是「水泥步道」,不僅破壞生態,且與當地景觀很不搭。

農業局海資所長陳英琮表示,漁民原本從高美濕地棧道附近下海作業,但今年5月棧道完工,為避免造成高美濕地硬化,禁止漁民從濕地進出,改從北側番仔寮下海作業,為方便漁民搬運器具,上月才舖設長約150公尺的步道,總經費約170萬元。

陳英琮強調,番仔寮步道位於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不可使用水泥工法,農業局原本採用細沙及卵石等舖設,因海浪沖刷容易帶走細沙,造成移位,才改以空心磚填置細沙,仍是以自然工法施作,減少破壞生態。

※ 相關報導:

* 黑琵造訪 菜園溼地生態驚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1000672-260107

又到候鳥過境季節,澎湖菜園溼地生態園區引來國寶級珍禽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造訪,澎縣府為加強宣導生態保育,13日起邀請野鳥學會專家舉辦生態宣導及解說活動,讓大家認識大自然之美。  全球氣候變化大,近年來離島澎湖成候鳥過境棲息地,馬公市菜園溼地、山水溼地接連發現珍貴保育類鳥類縱影。

* 霧峰農工枯葉做堆肥 聞香又省清運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22840.shtml

霧峰農工的校園樹木很多,經常掉落樹葉、枯枝,每年得花6、7萬元請人清運,校長江耀宗想到廢物利用,以這些落葉、枯枝做成堆肥,經向草屯商工「取經」,經1年實作,為該校省下清運費,還有天然堆肥可用。



◆ 「用眼神殺死你」 比特混土狗擁粉絲團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8195

自由 2014-12-11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達仁鄉土坂部落族人謝藍保飼養一隻比特混土狗「荷蘭妲」,天生黑眼珠小、眼白多,殺氣騰騰的面貌令人不寒而慄,有人還特地為牠成立「用眼神殺死你」的粉絲團,鄉民轉貼紛說讚!謝藍保說,雖然荷蘭妲看似兇狠,但事實上卻是相當討喜的「小女生」,個性十分溫馴。

長相兇狠 其實個性溫馴

有別於一般狗黑眼珠大、眼白小,荷蘭妲卻是明顯相反,強烈的對比讓不少人初接觸時,都會被荷蘭妲抬頭皺眉的狠勁嚇到,但很快的就會了解牠的個性與外貌成反比。謝藍保說,荷蘭妲是比特犬混土狗,只有六個月大,雖然流有比特犬好狩獵的兇狠血脈,但從小就與人零距離親近,個性非常溫和,就算不熟的友人抱牠,也不會脫序吠叫。荷蘭妲在排灣族語的意思是「荷蘭人」,主要是因為荷蘭妲的白眼球偏藍,家人才會為牠取了個洋名字,部落族人全都認識牠。

謝藍保說,每每巡視小米和紅藜田時,都會帶著荷蘭妲同往,但牠就如過動兒般,到處蹦跳搞破壞,日前還因此出車禍撞斷腿骨,還好復原狀況良好,又恢復以往的活潑,套用趙傳的成名曲「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荷蘭妲真的是「我雖然看起很兇,但真的很溫柔」,十分討喜受歡迎。

fsj 提到...

針灸療法奏效 小貓頭鷹展翅飛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120206-1.aspx

中央社 2014.12.12

西班牙馬德里1位病人的腿部接受針灸治療,當針灸師插入4根細針,病人黃色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卻不吭一聲,不過,這位病人不是人,是隻小貓頭鷹。

牠的眼睛從沒睜得這麼大過,看不出來是不是出於驚訝。牠已經不是第1次接受針灸治療了。

法新社報導,2個月前,這隻身長25公分的「小貓頭鷹」(又稱縱紋腹小鴞)弟弟,誤闖馬德里東部1間工廠的火爐煙囪管時傷到背部。馬德里位處山地高原,有許多這樣的禽鳥。

救援人士將小貓頭鷹送到馬德里西部1座公園內設置的貓頭鷹救援慈善機構「樹苗」(Brinzal)。

現在牠躺著接受針灸刺激神經系統的幾個穴位,褐白斑點的胸部隨著呼吸上下起伏。

負責治療牠的針灸師柯內荷(Edurne Cornejo)說:「牠第1次來的時候站都不能站,後來開始慢慢能走,現在終於又能飛了。」

柯內荷已為這隻無名小貓頭鷹施行10週的針灸療程,她說:「針灸能刺激生物的自體療癒機制,而且不會引起副作用。」

根據1974年創立於美國的「國際獸醫針灸協會」(International Veterinary Acupuncture Society),全球愈來愈盛行在動物身上採用這種中國古代技術療法。

獸醫針灸師建議有肌肉和關節毛病的動物可以嘗試針灸,像這隻小貓頭鷹受傷的背部,另外也能用於治療神經、皮膚、呼吸和腸胃疾病。

※ 相關報導:

* 香山溼地41種鳥類 楊樹森影像捕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8350

「在卅幾度高溫躲在隱蔽帳等候鳥出現,在冷冽的寒風守候鳥類過境棲息」,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教授楊樹森花數十年時間完成香山溼地四十一種鳥類影片拍攝,更將一百七十三分鐘的影片捐出來免費做環境教育宣導,鼓勵新竹人多親近「她」。

講到香山溼地各種候鳥眼睛就發亮的楊樹森,是竹縣新豐海邊人,從小看著海邊生物長大,從大學就投入野鳥攝影,卅年來,已拍了數百種鳥類棲息生長的過程,並錄製各種影片,他了解香山溼地的生態豐富,也了解環境生態教育要扎根,因此得知環保局要開辦環境教育中心時,二話不說,答應將他數十年典藏的鳥類影片紀錄捐出來做環教宣導。

* 防車闖入 桃園大嵙崁濕地圍起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25096.shtml

大溪鎮大嵙崁人工濕地10月初啟用,因風景優美吸引不少遊客,但不少汽機車也直接闖入,為了防範意外,桃園縣環保局日前圍起圍欄。

* 落石壓垮鐵棚 玉山主峰暫路斷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25072.shtml

玉山主峰線風口處上方山溝碎石持續堆積,壓垮支撐鋼架造成鐵棚塌陷,主峰線登山路被阻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昨宣布暫停攀登玉山主峰,已動員搶修,預估下周二修復,已申請者可退費。原申請玉山主、北、東峰線或玉山主峰單日往返者,可調整行程,改登玉山西峰,籲請登山民眾配合,以免危險。



◆ 戀戀鹿港 日本阿公來種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5067.shtml

【聯合報╱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2014.12.12

79歲日本阿公柳川陽史是日治時期鹿港街長(鎮長)田口茂雄的外孫,柳川感念兒時在鹿港生活時,鹿港民眾對他很照顧,也感謝台灣在日本311地震伸出援手,連續兩年他都到鹿港種樹,紀念這份情誼。

柳川陽史國小一年級時來台,與外祖父住在街長宿舍(鹿港鎮史館),就讀鹿港公學校直至四年級,日本戰敗後與外祖父回國。但他感念台灣,結婚時還到鹿港度蜜月。

柳川說,他在台灣期間,到圖書館看書,認識很多台灣朋友,大家把他作為知心好友,陪他讀書、遊戲,日本311地震時台灣民眾熱心捐款幫助災民,他也相當感動,兩年前贈「友情之花」大理石碑,感謝台灣人。

柳川陽史昨天回到鹿港,並種下桂花樹,他說,鎮史館旁的楊桃樹,是外公與他照顧,如今長得很好,去年他在楊桃樹前種桂花樹,今年再種一棵桂花樹,象徵中日友誼長存。

鹿港鎮長黃振彥陪他參觀鹿港鎮史館,柳川還向大家解說當時宿舍內的擺設,「武士刀放在這裡、外祖父的房間在那、書法就掛在這」,柳川回憶,自己小時候太調皮,拿著外祖父的武士刀揮舞玩樂,跌倒撞到頭,記憶深刻。

黃振彥表示,鹿港鎮史館揭牌時,柳川還贈送外祖父收藏的武士刀,並捐贈20萬日幣維護鎮史館,很用心,也歡迎他繼續來台作客。



◆ 纏訟十幾年 RCA案終於一審辯論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9125090.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12.12

纏訟十幾年的美商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簡稱RCA)致癌工傷案,涉及千名勞工權益,今天將進入一審民事庭最後言詞辯論,昨天來自台大、陽明等多名學者專家出面呼籲社會須正視此議題。

根據自救會在1998年蒐集到的1451名員工名單當中,有上千人罹患癌症,並且至少260人死亡,但是至今沒有任何人獲得補償。此案經過多次纏訟之後,終於要進入一審民事庭辯論決戰。

法律扶助基金會秘書長陳為祥說,2004年RCA汙染受害者自救會共500多名成員按鈴申告RCA、美國奇異、法國湯姆笙等公司,展開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訴訟。

不過,陳為祥說,因為資料遭焚毀、法律程序等問題,法院遲至2009年才首次傳喚被害人。

他說,跨國公司有龐大的資源和資料,讓受害勞工背負這麼沉重的舉證責任,「顯然非常不合理」。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也說,RCA案凸顯出台灣法律跟不上現況,很多化學物品並非立即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但時間一久可能會導致受害者的健康壽命縮短、身體功能損害,司法卻無法對因長期遭受汙染引起的人體中低度傷害進行規範。

fsj 提到...

慈禧愛吃的宮廷雞 陸滅絕台復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7304.shtml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2014.12.13

聽過「宮廷雞」嗎?這是慈禧太后御膳的佳餚,也是大陸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保育的雞種,一場雞瘟全數滅絕,因緣際會在台灣延續血脈,成為台灣植物保種中心第一個保種動物。

台灣座落屏東高樹鄉的植物保種中心,又被稱為植物的「諾亞方舟」。宮廷雞的「進駐」,讓保種中心「正式」邁入動物保種,目前列入保種的還有食蛇龜。

「北京宮廷雞的血脈就在台灣!」中心執行長李家維教授表示,保種中心前年啟動「保雞計畫」。大陸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因雞瘟滅絕的宮廷雞,得以在台灣沿續血脈,故事相當曲折。

宮廷雞原籍北京,鮮紅的雞冠、通體潔白,兼具觀賞和食用價值。清朝年間特別討慈禧太后的喜愛,又名「太后雞」。據說,宮廷雞肉質鮮美,燉煮時不浮油,以雞湯加磨菇是當時的宮廷八大名菜之一。

李家維表示,大清王朝結束後,宮廷雞的命運變得多舛,因數量愈來愈少,大陸研究單位廿多年前展開繁殖計畫。

他說,十多年前,參加兩岸鳥類研討會的台灣專家,見了這批僅存的十餘隻宮廷雞和一盤蛋,答應以珍禽換六顆受精蛋,成功孵化出四隻小雞;未料隔年就傳出大陸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所飼養的宮廷雞,因雞瘟全數滅絕,輾轉來台孵化的宮廷雞,成了唯一血脈。

育成的四隻宮廷雞,在台歷經十多年的演變。李家維說,宮廷雞後來在宜蘭及屏東都有玩家飼養,前年保種中心啟動保雞計畫後,玩家主動送上宮廷雞後代,希望純種宮廷雞有機會在「方舟」內延續血脈。

植物保種中心原以打造「植物諾亞方舟」為目標,李家維說「既然可以保植物,為什麼不能保動物?」人類早在八千年前年就已馴養雞,關係十分親近,因此選擇以「保雞」為首波對象。

李家維說,宮廷雞十分嬌貴,育成成雞平均要二百廿天,生長期比一般雞種來得長,且一直有近親交配的問題,不易繁殖。

中心的工作人員說,中心內的宮廷雞原先來自宜蘭,後來來自屏東,目前有四隻,已養至第二代,但要解決近親交配問題,至少要三個世代以上才能解決,中心仍在努力。

閱讀秘書/宮廷雞 貴在哪?

宮廷雞外貌特徵為頭頂鳳毛、腳生羽翼,頜下有鬍鬚,肌肉纖維細膩,體型比普通肉雞小,不論公母,全身羽翼纖細如兔毫。

肉質鮮美,烹煮後無油脂、無需加調味料,雞湯清而鮮甜,因數量稀少,已成珍貴雞種。

※ 相關報導:

* 2顆蛋結緣 歐俊欣伺候「太后雞」十多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7309.shtml

宮廷雞六顆蛋的「奇異之旅」,屏東玩家歐俊欣十多年前曾輾轉取得兩顆,剛好是一公一母,從此與宮廷雞結緣,前年他獲悉保種中心的「保雞計畫」,不但送雞還協助飼養。

歐俊欣透露,十多年前台灣的雉雞協會到對岸交流,當時一位台灣的老師傅獲對岸人士贈送兩顆宮廷雞的受精蛋,回台後,老師傅交給他孵化飼養。「當初是只是把這個任務當成單純挑戰」,沒想到竟成了宮廷雞海外的珍貴血脈。幾年前他繁殖成功的消息傳出,曾有大陸人士特別來他的雞舍了解,盼迎回飼養,但至今沒有進一步行動。

* 黑琵比主棲地多 頂山擬設賞鳥亭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8747

七股頂山棲息處的黑面琵鷺數量達到三百八十九隻,甚至比主棲地多,還有超過兩千隻濱鷸、六百多隻裡海燕鷗、一千兩百隻黑腹燕鷗,鳥況豐富,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鄭榮峰為之驚豔,明年將爭取經費設置賞鳥亭,未來並將串聯周邊的鹽博館、扇形鹽田等景點,方便遊客觀察生態,同時認識沿海產業景觀與風情。



◆ 主人坐牢狗挨餓 今破門救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9127277.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昕穎、王慧瑛/新竹市報導】2014.12.13

徐姓男子上月廿一日入監,留下一隻瑪爾濟斯犬在家,愛狗人士三周來透過電動門縫餵食,本報報導後,檢察官投書指破門搶救要快,愛狗人士昨取得屋主同意書,今天將破門救狗。

徐姓男子上月入監,留下瑪爾濟斯犬在家,因大門深鎖,愛狗人士擔心狗狗挨餓,透過電動門縫投餵,也向民代、警方等單位反映,得到回應都是「未經屋主允許,貿然侵入恐會吃官司」。

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也接獲投訴,所方當時說,這是有飼主的狗,在自宅房子內有私權問題,無法採破壞、強制進入,但仍會請相關單位協助聯絡屋主親友協助取得屋主同意。

本報九日獨家見報後,當天愛狗人士和家畜所、警方達成「要取得屋主同意」的共識,愛狗人士彭先生主動聯絡徐姓男子服刑的雲林虎尾監獄,獄方答應協助取得徐的同意書。

台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忠義十日投書本報民意論壇,指若動物生命有迫切危害,根據行政執行法的即時強制及刑法為他人財產的緊急避難,動保員可以強制進行稽查及動物救護,應該找鎖匠開門,「要快哦,以免徒留憾事!」

林忠義的投書更激勵愛狗人士,主動寄限時掛號信給徐姓男子,昨天下午收到徐寄回來的同意書,今天將破門救狗。

fsj 提到...

志工護清水溝溪30年 保住原生種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28380.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香珊/鹿谷報導】2014.12.14

南投縣鹿谷鄉瑞田村民為保護河川生態,自發性組成志工團體維護清水溝溪30多年,成功保育不少原生種魚蝦,但民間團體資源有限,盼政府能適時給予輔導與補助,並協助封溪護魚,讓溪流生態更完善。

「別忘了釣完魚要帶走垃圾。」巡溪志工頂著豔陽走在清水溝溪溪床上,不時彎腰撿拾垃圾,看見釣客則熱心叮嚀,請他們共同愛護溪流生態。

清水溝溪源自鳳凰瀑布上游,是濁水溪主要支流之一,全長約17.5公里。流域面積達68平方公里,沿途景觀秀麗,生態多元,當地居民為響應生態保育,民國70年就成立「魚蝦保育區榮生會」,專職保育清水溝溪的自然生態。

清水溝溪榮生會推動河川保育已30多年,除設置巡檢隊巡視河流主線和分支外,也對水質進行濁度、酸鹼值等檢測,更調查溪內魚類,移除外來魚種,藉此保育溪哥仔、台灣石賓等原生種魚類。

理事長陳炳煌表示,地方民眾投入巡溪復育到周邊美化都需要經費,政府補助經費卻逐年減少,甚至時有時無,申請封溪禁釣也未能獲准,讓志工越做越感嘆,希望公部門正視問題,協助改善。

清水溝溪沒有明令禁止封溪,無法阻止民眾釣魚,只能透過呼籲和行動維護溪流整潔。陳炳煌說,每年協會投注大量人力護溪,還邀請國內專家學者每月進行定點調查,志工想封溪保育進行更完整調查,讓生態更完善,希望官方能與民間合作,溪流保育才能更具效益。



◆ 蒲桃伴老樟 苗栗三灣「公婆樹」見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28421.shtml

【聯合報╱記者張裕珍/苗栗縣報導】2014.12.14

苗栗縣三灣鄉北埔村百年「公婆樹」,大樟樹是阿公,相伴老樟的「蒲桃」香果樹年年結果,成了阿婆;無償捐地的地主暨新柯北埔村長古清源說,「公婆樹是父母留下來的資產,希望大家都能共享」,因此爭取經費打造木棧道與石板步道,歡迎大家來樹下乘涼聊天。

古清源說,95歲鄰居張黃恩妹對公婆樹歷史瞭若指掌,早年樟樹、香果樹種在前崖處,下方供奉土地公,是地方信仰中心;光緒年間逢台灣日治時期,日人不許地方祭祀土地公,兩棵老樹落得遭砍命運。

百餘年前,地方人默默將土地公遷來村內下林坪地區,古家人在自家用地重新栽種樟樹、香果樹,樹下依然供奉土地公。

古清源說,時空變遷,居民向外遷居,香火不盛,樹下的土地公24年前再遷往村內池塘處,由四處土地公「聯合辦公」,但這兩棵老樹仍屹立不搖,枝幹碩大的樟樹就像阿公,「蒲桃」香果樹會結果,理所當然成了阿婆。

古家人把這兩棵樹喚作「公婆」樹,古清源說,只要香果樹結果,小孩子都聞香來採果。

公婆樹為古家所有,為方便社區長者乘涼休憩,古清源手足無償捐出後,還特別爭取水保局經費,打造成公婆樹公園,樹旁設置木棧道和休憩桌椅與導覽牌,入口處還以石板鋪成緩坡,方便年長者造訪,歡迎大家一起來飽覽三灣美景。



◆ 楠梓樹木銀行完工 10年要種百萬株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28455.shtml

【聯合報╱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2014.12.14

為活化閒置學校用地,高雄市政府選定楠梓區高雄大學特定區設置樹木銀行,市長陳菊昨天出席完工典禮時說,市府預計在10年內植樹百萬株,讓高雄綠意盎然。

市府於去年選定高雄大學特定區內內的文中、文小以及國立第一科大旁的文小校園用地,共有9.66公頃設置樹木銀行,培育開花樹種及綠蔭樹種約1萬株各種規格的苗木,除可增值,未來也將提供全市各項公共工程植樹綠化。

陳菊表示,養工處花3千萬元,種植風鈴木、楝樹、鳳凰木、阿勃勒、大花紫薇、美人樹、艷紫荊,及樟樹、黃連木、茄苳、大葉欖仁、桃花心木、印度紫檀、光臘樹、雨豆樹等具有經濟價值的苗木。

陳菊說,每多種1棵樹,就可多吸附一些二氧化碳,市府從民國101年起發起「1年種10萬、10年種百萬株樹」活動,至今種植將近50萬棵喬木。養工處預計10年內可達到植樹百萬棵的目標,「屆時養工處作美綠化就不必再花錢買樹,直接從樹木銀行挪樹過去即可」。

此外,楠梓區樹木銀行園區外圍,養工處有規劃步道以及照明設備,民眾可前往休閒散步,園區內則是管制進出。

fsj 提到...

臉書16萬個讚 貴婦成護樹達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0030.shtml

【聯合報╱記者程遠述/台中報導】2014.12.15

46歲的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丈夫是醫生,原本過著愜意的貴婦生活,直到2年多前,因有民眾抱怨她家門前一排30棵的黑板樹落葉太多,要移除「再補種小樹」。張美惠為救樹,開啟她的護樹之路。

「當時想到大樹無端被砍,3天睡不著」,心疼樹木的張美惠,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從買書、上課加入網路社團,學習有關樹木知識;她帶著相機,到處去拍樹,越是親近自然,也越堅定護樹決心。

張美惠從此把生活重心放到護樹上,2012年底發起台灣護樹團體聯盟,也成立臉書粉絲團,現在已累積16萬個讚,串連過松菸護樹、台中神岡圳前護樹、全台許多救樹運動。她帶領護樹盟相關成員,到處奔走,常和政府官員槓上,「了解情況後,才發現政府對樹木有多惡劣。」

一場砍樹工程,改變張美惠人生,現在已成護樹達人的她,一眼就能斷定樹木品種,滔滔不絕說出有沒有「病因」;張美惠自承幸運,家裡不需她操心,讓她能放手護樹,但更重要的是,她熱愛環境生態議題,又能堅持下去,讓她從貴婦變為社運家。



◆ 移植後缺照護 台中樹銀行變樹墳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0028.shtml

【聯合報╱記者程遠述/台中報導】2014.12.15

台中市府去年12月,在南屯區成立台中市樹木銀行,標榜移植到此保存的樹木,存活率高達96%。但民間團體直斥政府說謊,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指出,市府將樹木移植工作,委外給包商,移植手法粗糙,之後也沒有妥善照護,樹紛紛死光。

記者實地到台中市樹木銀行,5公頃園區僅設置一名管理人,且不見水管等澆灌系統,許多樹葉子掉光,如一根木棍插在土上,有些樹皮剝落、倒臥地上沒人處理,這些樹在移植過程受傷,只靠自身養分「假活」,幾個月內就會死亡。

中市建設局景觀工程科科長梁維仁回應,移植樹木會和包商訂下保固契約,1年內樹由移植的包商照顧,並非樹木銀行負責,管理人只需統計樹的種類數量。

梁維仁說,存活率指的是保固後的數字,現在仍高於9成;如樹在1年內死亡,會要求廠商根據合約,重種一棵或賠償,「平均1個月約有2棵樹木重種」。

護樹聯盟抨擊,建設局把責任推給廠商,不管樹的死活;如台中市漢口路及柳陽西街口,移植32棵掌葉蘋婆到台中新鎮和路旁空地存放,這些樹樹齡30多年,1個月內都死光,也未見市府向廠商求償。

除管理不當,建設局也沒執行正確的樹木移植程序。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指出,移植樹木須在半年前開始「養根球」,培養出可吸水的細根,才能保持樹木健康,但移植廠商,往往因成本考量不做,是移植失敗主因。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批評,樹木銀行可容納1200棵樹,原意是先暫存無家可歸的樹木,等到有需要時取出;但管理單位建設局把移植責任推給包商,未嚴加監督,也沒建立適當的缺樹管理系統,斥資1600萬打造的樹木銀行,淪為「樹木墳場」。



◆ 路樹壓死人 妻怒討國賠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39109

自由 2014-12-15

〔記者林子翔/桃園報導〕桃園縣38歲男子文慶志,本月4日清晨騎車行經八德市新興路,1棵腐朽路樹突然倒下,文男頭部受嚴重撞擊,於前天不治;事發至今,死者機車仍在現場,家屬昨才知,死者另一隻運動鞋還卡在樹中;警方發現,倒塌樹木樹幹斷裂處,明顯有腐爛情形,家屬指控政府怠惰,讓路樹殺人,將提國家賠償。

工務局稱路樹無異狀

工務局長江南志說,出事道路屬工務局管轄,但路樹權責為八德市公所。八德市公所農經課長林曉君說,路樹每月都有定期檢查,該路段路樹10月才做過樹木修剪,外觀正常,無病徵且樹葉翠綠,更無倒塌徵象。縣府工務局昨也回應,現場查看路樹外觀沒有異狀,事前並無倒塌徵兆。

文男妻子張佩霞不滿地說:「什麼叫做外觀看不出來?」她認為,縣府相關單位敷衍,沒誠意 ,也不重視路樹問題,她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並提出國家賠償。

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則說,倒塌路樹上方鋪滿柏油,可能就是柏油讓樹根無法吸收養分,基盤不穩才倒塌,顯示相關單位對路樹的維護都是草率行事。

消防人員表示,當時文男側躺在路旁,頭部受到嚴重撞擊,頭頂有一小顆血腫,意識模糊,昏迷指數7,緊急將他送醫。

警方檢視事發現場,發現該路段路樹根基都被柏油鋪滿,樹穴空間狹小,倒塌樹木樹幹斷裂處明顯有腐爛情形,1隻黃色球鞋還卡樹上。

八德市竹園里長王聖諸表示,該路段的路樹至少有2、30年,因樹木種得較淺,不時有被大風吹倒的情形,今年中該路段才重新鋪柏油。

張佩霞說,事發當天雖風雨大,但不至於將樹吹倒,希望政府找出意外原因,給死者家屬交代,並質疑「倒一棵,其他的不會倒嗎?」

工務局說,縣內路樹保有公共意外險,且會定期修剪,避免吹倒,將邀集農業局等相關單位共同釐清原因,若路樹有病蟲害,將進行整排路樹檢查。並提供家屬法律、經濟、喪葬等協助。

仲誠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永來表示公有樹木維護有疏失,造成民眾損害,可依「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

fsj 提到...

丹麥向聯合國提聲明 宣告北極主權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3455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2014.12.17

丹麥向聯合國提出正式聲明,表示擁有北極點周邊區域的主權,丹麥外長里德嘉(Martin Lidegaard)指出,這對丹麥而言是歷史性里程碑。

北極地底蘊含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物,挪威,俄羅斯與加拿大均宣稱自身擁有北極部分區域主權。2008年的美國研究指出,世上未經開採的資源有22%蘊藏於北極圈。

橫越北冰洋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成為爭議的關鍵。丹麥斥資5,500億美元與12年光陰,證實這條長1,800公里的海底山脈為格陵蘭大陸架的延伸。

丹麥因此宣稱對格陵蘭領海底下近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主權,規模為丹麥本身的20倍大。丹麥加入挪威,俄羅斯與加拿大的腳步,靜候聯合國大會依據海洋法公約做出裁決。

※ 詳見原站。



◆ 果皮變清潔劑 動物園廁所飄香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34314.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12.17

動物吃剩的果皮、蔬菜,也能變成廁所清潔劑。台北市立動物園有258個廁間,卻只有19名清潔人員疲於奔命,動物園今年試辦將鳥園、靈長類吃剩的果皮和蔬菜,回收製成環保清潔劑,不但減少化學藥劑使用,也讓廁所飄散水果清香,還能減少園區廚餘量,成為國內無毒廁所模範。

動物園環境組組長陳博惠說,動物園兩年前通過環境場域認證後推動「無毒公廁」,從水果行、菜市場收集剩餘的果皮,由清潔人員將其切碎,拌入黑糖和水,發酵3個月後製成「環保酵素」。

雖然清潔成效良好,但製作時間冗長。陳博惠結合過去經驗改良環保酵素,改為3天就能製作完成的「環保清潔劑」。

陳博惠說,環保清潔劑可以輕易清洗小便斗、洗臉盆或門板汙垢,也能避免使用漂白劑等化學藥劑。不過因動物吃剩的廚餘有限,目前仍要搭配菜市場的剩餘果皮,初期在可愛動物區外的「諾亞方舟」廁所試辦。

環保署昨發表「幸福守廁─便所王國奇幻旅程」有聲電子書。

※ 相關報導:

* 熊貓3胞胎 取名萌帥酷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33079.shtml

「熊貓三胞胎樂遇李雲迪」主題活動15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大熊貓中心舉行,並宣布三胞胎名字,大姐叫萌萌,二弟叫帥帥,三弟叫酷酷。鋼琴男神李雲迪現場為全球唯一的大熊貓三胞胎演奏,送上祝福。

fsj 提到...

宜縣望龍埤不見魚… 原來被偷了!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9136788.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4.12.18

宜蘭縣望龍埤是知名景點,水池魚多,生態豐富,遊客可享受餵食樂趣;但最近卻是撒了飼料,不見魚群來吃,追查發現竟是被人趁著黑夜,下網網走魚兒,員山鄉長江永和昨天說,要報警追查,絕不寬貸。

「魚兒不見了!」鄉長江永和昨天接獲宜蘭農田水利會水利小組長林春生反映,望龍埤的魚群消失不見,他趕往水畔察看,發現原本撒下飼料後,大群魚兒會聚集搶食,現在卻看不到魚兒,只能望水興嘆。

林春生說,他常會到望龍埤餵魚,看大群魚兒悠游,也因常餵食,魚兒似乎習慣,每次撒下飼料,不但聚集爭食,有的還有魚躍水面;因餵食得知,望龍埤中的大小魚群多,甚至包括烏鰡等大型魚種。

不過,林春生氣憤地說,上周五過後,原本大群魚兒突然消失,就連餵魚的遊客也覺得奇怪:「怎麼魚兒都不來了?」原本以為是因鴨子、水鳥會搶食飼料,讓魚兒不敢靠近,但是不可能都看不到魚,魚群消失一定另有原因。

林春生查訪發現,原來這幾天來,每天晚上都有人趁著望龍埤畔沒燈,黑夜撒下大網網魚,連續幾天,幾乎把魚全都網走,讓望龍埤有水、沒有魚。

員山鄉長江永和說,望龍埤有豐富的生態,水中是禁止捕魚,甚至連垂釣都不行;早年曾發現過有人網魚,加以勸導後,沒再發生。

江永和說,沒想到今年又來了,讓人遺憾!他為杜絕事件發生,將報警究辦,不再寬貸。

江永和說,望龍埤是宜蘭縣很夯的人氣景點,更是許多外縣市社區到此觀摩與取經的據點,呼籲大家不要破壞,共同守護公共資產。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鹿港魚群暴斃 疑電鍍廢水偷排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36914.shtml

鹿港鎮洋仔厝溪頭汴埤制水閘門口處,昨天水面漂浮暴斃魚群,居民懷疑河川遭汙染導致魚群死亡,彰化縣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林三能表示,魚群暴斃原因是因河川水中溶氧量偏低,魚類無法呼吸死亡,不排除是附近電鍍業者廢水沒處理直接排放到洋仔厝溪,將追查汙染源。



◆ 兩頭「普亭虎」 暫回黑瞎子島俄境內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36927.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12.18

十月非法入境中國領土的俄總統普亭「放生虎」,追蹤項圈顯示,「庫賈」與「烏斯京」已分別回到黑瞎子島的俄羅斯境內,然因領地觀念已建立,兩頭東北虎恐將再造訪中國。

今年五月,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俄羅斯阿莫爾州野放「庫賈、伊洛娜、鮑里亞」三頭東北虎,隔月,俄方又在猶太自治州野放「烏斯京、斯維特拉雅」兩頭東北虎,而庫賈與烏斯京分別於十月、十一月越過中俄邊境來到中國。

新華社引述大陸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明海表示,「烏斯京」於十二月十四日凌晨三時左右,從黑瞎子島中方境內越過邊境線回到黑瞎子島俄方境內,根據東北虎的習性規律,「烏斯京」有可能再度回到中國。

至於最先非法入境中國領土的「總統虎」庫賈,在黑龍江邊境遊盪近三月後,已提前於十二月初返回俄羅斯境內;對於兩頭野放東北虎的「表現」,野生動物專家則對「烏斯京」頗感失望。

「烏斯京」自十一月入境後,甚少捕食野生動物,反而經常偷襲咬食家畜,更在縣城附近與人類近距離「對視」。

對於「烏斯京」造成的牲畜損失,鑑於東北虎是瀕臨滅絕動物,並考量中俄戰略夥伴關係;黑龍江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人員表示,將按照市場價格賠償。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猩猩裹被禦寒 網路上瘋傳!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9847

好冷喔!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裡的紅毛猩猩們抓起保暖衣物、棉被,把自己緊緊裹住,可愛的模樣在網路上瘋傳。

fsj 提到...

埃及千年墓地 驚埋百萬具木乃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38458.shtml

【中央社╱開羅1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12.19

考古學家表示,埃及中部一處墓地埋有超過100萬具木乃伊。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已在埃及法雍區(Faiyum)乾燥炎熱沙漠的這座墓地,挖掘出超過1700具木乃伊。法雍區位於開羅以南約96公里處。

外界認為這些木乃伊在1至7世紀間,約1500年前下葬,當時埃及歸羅馬拜占庭帝國統治。

這些木乃伊不像眾多在埃及發現的有名木乃伊,他們葬於萬人塚內,而且似乎是平民,而非王室或重要人物。

考古學家還挖掘出一系列奇異的木乃伊,包括一具身高超過213公分的男性木乃伊。

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挖掘計畫負責人穆勒斯坦教授(Kerry Muhlestein)表示:「我們相當確定這座墓地內埋有超過100萬具木乃伊,這是座很大且遺體密集的墓地。」



◆ 地下2.4公里 有10至25億年的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9000910-260108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19日 諶悠文/綜合報導

加拿大和英國的科學家表示,封存在地球地殼深處的世界最古老的水,含量比原先以為的高出很多,估計約有1100萬立方公里,比全世界的河流、沼澤和湖泊的總水量還多。

這些世界最古老的水在加拿大一處礦場地下2.4公里深處被發現,已經有10億年至25億年的歷史。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液態水與岩石發生化學反應,釋出氫,氫可能是一種食物來源,這也意味著這些水可能有生命存在。

大陸地殼中數量龐大的岩石,有些是地球最古老的岩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地球科學教授洛拉兒表示,人類有時會忽略歷史悠久的岩石保存了液體的紀錄,和地球形成最初期的大氣,能夠透露過去的種種過程,也提供有關支持生命的化學物質訊息。

可是隨著科學家深入探究,調查各地的礦井,他們發現幾乎與岩石一樣古老的水。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巴倫丁說,他最驚訝的是那裡的水的年代如此久遠。

巴倫丁教授表示,原本估計大陸地殼中氫元素含量接近零,可以忽略,但最近他們的研究顯示,大陸地殼的氫含量與海洋地殼相當,這使得地球的氫含量多了一倍。這篇論文發表在《自然》期刊。

fsj 提到...

5萬個毛小孩 找到溫暖的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0000426-260114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0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國人動保意識抬頭,認領養寵物數量增加。農委會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認養數已突破5萬隻,認養率提升至57%,比去年提升17%。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呼籲大家「以認養代替購買」、「認養不要棄養」,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農委會去年起推動多元認養收容動物計畫,建立網路平台整合公布全國待認養動物資訊,在全台辦理150場送養活動,昨舉辦愛心飼主回娘家,並頒發認養貓狗網路選秀會前三名,每隻「毛小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8歲的「吉第」以7000多票拿下第一名,牠的飼主、世新大學學生吳佳臻說,原本家裡不准她養狗,直到去年領養「吉第」,讓她從一隻沒自信、看到掃把就害怕的棄犬,脫胎換骨成為一隻漂亮的紅貴賓,現在爸媽比她還寵牠,吉第的地位已無法取代。

飼主林合銘表示,他認養的喜馬拉雅貓「嘟嘟」剛到他家時有嚴重的憂鬱症,每天都蹲在廁所門口「哭」,眼睛都瞇成一條線、淚痕明顯,經過他2年細心呵護,現在變成大眼貓。

拿下貓咪組第一名的飼主賴泓瑜說,去年從臉書認養米克斯貓「李庫樂」,牠相當黏人,喜歡黏在他的肩膀當「圍巾」,還會在門口等主人下班。

「狗當小朋友養,貓要當野蠻女友養!」犬類行為專家「熊爸」王昱智說,養寵物一定要花時間陪伴、滿足牠們的需求。「遇見我的愛」全台巡迴認養平台:http://www.meetmylove.com.tw



◆ 割喉活剝…狗皮廠日殺200犬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39989.shtml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北京19日電】2014.12.20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PETA Asia)近日到中國華東地區調查暗訪,揭露當地狗皮產業的殘忍真相。據其公布的視頻,畫面血腥可怕,有數百隻狗在屠宰場,遭到棒打、割喉、活生生被剝皮等冷血對待,這些被扒下的皮毛,據說被製成時尚手套等商品,並出口到全世界。

視頻中,一隻接一隻狗先被工人以鐵鉗夾著頸部,再被棍棒擊頭,場面血腥。有狗隻昏厥倒下,有些則大聲哀嚎,劇痛抽搐;有些在被割喉、剝皮時,仍然喘著大氣。

一旁即將被屠宰的狗悲鳴、叫喊,工人則是對他們施以拳打腳踢,試圖拖慢他們的腳步。許多狗驚懼不已,在「等待區」內互相踩踏在對方身上,絕望地想要逃離。

視頻中顯示出一名工人正在剝狗皮,另一名工人則將狗開腸破肚取出內臟。工作人員告訴PETA Asia調查員,這所屠宰場每天要殺100至200隻狗,當場則有差不多300隻活狗等著被屠宰。

一名PETA Asia的調查員2014年11月,拜訪了中國的狗皮工廠,記錄了狗皮被做成女性時尚手套、工作手套以及其他配件。一名工廠老闆告訴調查員,當時現場有3萬張狗皮半完成品,都是在這些工廠生產並賣到全世界的。



◆ 最深深海魚 海下8145公尺生活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40525

自由 2014-12-20

〔編譯張沛元/綜合19日外電報導〕一支研究團隊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平面下8145公尺處,拍攝到長相古怪的新品種獅子魚,比先前的紀錄還深將近500公尺。此外,研究人員還拍攝到其他多種新品種魚類,以及體積超級大的甲殼亞門動物。哈達爾生態研究小組搭乘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船佛爾克號,在深度達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30天研究,把無人著陸器放置到深度從5000到1萬600公尺海面下92次,記錄下超過100小時的深海影片。

之前最深的深海魚是在日本海溝被發現的鈍口擬獅子魚(Pseudoliparis amblystomopsis),深度為海平面下7700公尺。此後科學家開始在其他深海海溝尋找同類生物,發現每個海溝都有其獨特的獅子魚品種;當他們在馬里亞納海溝深度超過8000公尺處發現一隻獅子魚,認為這是新品種的獅子魚。

研究團隊原本以為已打破深海魚深度紀錄,未料在海面下8145公尺處,又有一隻獅子魚跑來吃著陸器提供的飼料。英國亞伯丁大學海洋實驗室的傑米森說,他們覺得這是一隻獅子魚,因為長相太奇怪了,但究竟是什麼魚還有待商榷;只能確定該魚格外脆弱,牠游動時身後彷彿飄著濕掉的衛生紙;口鼻部分也很奇怪,像是卡通中的狗鼻子。這條破紀錄的魚所在深度,已逼近科學家認為魚類可以存活的海洋深度。

研究人員還拍攝到其他奇特生物,包括體積龐大的甲殼亞門的片腳類動物。片腳類的長度通常只有2、3公分,但科學家們拍攝到的片腳類卻長達30公分。

fsj 提到...

獼猴不列保育? 動保團體反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318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2.21

台灣獼猴是三級保育類動物,但獼猴惹禍,且族群數量這麼多,還需保育嗎?動保團體和學者表示,台灣獼猴分布集中在某些區域,整體來看,數量仍不足,且國際上的靈長類都是保育類動物,國內將其列為保育類動物,還是有必要的。

「台灣獼猴仍有保育價值。」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全台灣的台灣獼猴粗估約25萬隻,但為害農作物、侵擾民宅的僅有3000至5000隻,大多數的獼猴都在山林生活,和人類沒有太多交集。獼猴是靈長類,具有高經濟價值,可作為醫療、科學研究上非常好用的實驗動物,若從保育類名單剔除,民眾將可飼養、捕捉、任意捕捉,屆時可能棄養、雜交、刻意繁殖買賣,屆時台灣獼猴面臨的保育困境,將大於現在的獼猴危害。

根據野保法規定,保育類動物未經許可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輸入、輸出,以及飼養繁殖,違者可依野保法最重處五年以下,併科150萬罰金。台灣獼猴屬於靈長目、獼猴科、獼猴屬,是台灣特有種動物,也是除人類以外,唯一台灣本土產靈長類動物,因此當初被政府列為保育類動物。

雖然法令明定予以保育,但依據野保法21條,野生動物「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者」,得予以獵捕或宰殺。林國彰說,台灣獼猴若在公共區域活動,是不得侵害獵捕,但若是獼猴已經侵犯私領域,或主動攻擊人,依法是可以捕捉移除。

根據林務局規畫,未來若要為台灣獼猴結紮,將由林務局召開專家會議,根據會議決議,由野生動物專家、獸醫至現場捕捉獼猴和結紮。關懷生命協會專員呂紫維表示,台灣獼猴因為人類不斷餵食,導致局部族群數量攀升,但整個台灣獼猴族群數量不足。

※ 相關報導:

* 農作物被吃 農委會啟動驅猴大作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3183.shtml

宜蘭金柑現為產季,甜美果實常吸引獼猴群在清晨下山採食,農民叫苦連天;美濃地區農民騎車經過黃蝶翠谷產業道路,被猴群攻擊流血受傷;中山大學學生宿舍,被獼猴入侵,取走學生衣物…台灣不少地區長期遭受獼猴危害,獼猴成群結隊下山覓食,破壞農作物、入侵民宅,讓人類相當困擾。

農委會明年1月起展開驅猴大作戰,執行驅趕、結紮和捕捉移除等三階段計畫,希望找出人猴間相處的平衡點,兼顧民眾權益生計與動物保育。明天(22日)舉行全國猴害防制論壇,邀請學者專家、農會、農民共同研商驅猴對策。



◆ 田鱉、石虎牽線 生態解說員變農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318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4.12.21

李璟泓原本只是一名喜愛觀察鳥類及動物的生態解說員,二年前與朋友在苗栗通霄老農劉定峰「田鱉伯」的稻田上發現大田鱉及石虎的蹤跡,與田鱉伯結下不解之緣;他鼓勵田鱉伯改種不使用農藥的「田鱉米」,造成大轟動,最近他在「田鱉伯」的稻田旁買下兩分地,他說「總要給孩留下一塊可以觀察動物的地方」。

今年44歲的李璟泓,從小喜愛觀察鳥類與物,從事生態解說,足蹤遍及全台各地。前年5月,他在苗栗通霄一帶調查生態,經過73歲農民劉定峰的池塘,眼尖的夥伴瞥到一隻蟲趴在池塘的蘆葦上,發現了在台灣幾近消失的「大田鱉」。

大田鱉為台灣體形最大水生昆蟲,長度可達10公分,肉食性。雄蟲有護卵行為,是屬於純淨良好水田、埤塘的指標生物。

李璟泓說,因常與田鱉伯夫婦互動,建立起如親人般的情感,發現兩老因為堅持「菜是要給兒孫吃的」,所以菜園從不使用農藥,因此建議田鱉伯種植稻米時時,也不要用農藥、化肥,今年上半年孕育出自然農法的生態米「田鱉米」。令人驚喜的是,包括蝌蚪、龍蝨、紅娘華、蜘蛛、螳螂、蜻蜓及蝴蝶等生物居然在水田裡出現。

此外,李璟泓今年在田鱉伯稻田上拍到一隻年輕石虎,由於石虎具有地域性,只要發現自己棲地遭別的石虎入侵,就會強力護衛,他研判,附近地區一定還有其他石虎。

李璟泓說,為了就近觀察田鱉、石虎及其他豐富生態,他在通霄買了兩分地,和田鱉伯做鄰居,下田當農夫;他有兩個女兒,各為五歲、三歲,當農夫種田,是當宅爸的最好方式。

「田鱉、石虎改變了我」李璟泓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涯規畫,而他的農夫之路,完全是受田鱉、石虎影響。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李璟泓:台灣之美 12個月都不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3187.shtml

「其實只要細細體會,台灣四季都有許多可欣賞的動物、植物。」多年來從事生態解說,李璟泓希望國人都能體會台灣之美。

憑著帶團多年的經驗,李璟泓依月分列出台灣最美的動植物,如1月適合到七股、鰲鼓、高美濕地賞鳥,可欣賞鳥類可能高達上百種。2月時,可組帶親子團,去台中大坑、南投魚池等地欣賞貓頭鷹等夜間動物、大雪山賞鳥....



◆ 墨國濫捕黑鮪幼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1000115-260210

工商時報 2014年12月21日 蕭麗君

黑鮪魚被視為頂級的生魚片食材,但由於過量漁撈,讓黑鮪魚慘遭絕種危機。這除了歸咎日本民眾大量食用黑鮪魚外,墨西哥漁民捕捉圈養幼魚,更加深黑鮪魚的悲慘命運。

■The overfishing and increasing scarcity of Pacific bluefin tuna has created an opportunity for "tuna ranchers" who live young fish, fatten them up, and sell them to the global sushi market at premium prices.

在食用魚的世界中,黑鮪魚日益稀少已成為一大危機。日本民眾不惜付高價大啖黑鮪魚,雖然是造成該魚類面臨枯竭的禍首,但墨西哥漁民為牟暴利大量捕捉圈養幼魚也難辭其咎。

黑鮪魚過去因濫捕導致數量銳減,這也為墨西哥漁民創造圈養幼魚的大好機會。

不過不同於一般水產養殖業者,是將魚類圈養在漁場中繁殖,墨西哥的鮪魚圈養是透過圍捕未成熟的幼魚,將牠們拖至漁場養肥養大,之後再以高價將牠們賣到全球壽司市場牟利。

人工養肥後高價牟利

這些圈養鮪魚的漁場多數位在墨西哥南岸,而且墨西哥撈捕的多是太平洋黑鮪魚幼魚,數量相當龐大。

太平洋黑鮪魚是目前在全球海洋中迅速消失的鮪魚種類之一。由於牠們被視為生魚片當中的最高檔食材,因此格外受到老饕的歡迎。特別是黑鮪魚的肚肉富含脂肪,肉質肥美鮮甜,可媲美松露與魚子醬,讓牠迅速成為國際頂級的精緻菜餚,在日本與全球壽司餐廳都可賣到極高價格。

儘管日本是目前太平洋黑鮪魚的最大市場,全球約有8成黑鮪魚都進入日本人的肚子中,但是墨西哥漁民在該市場也扮演相當罕見的角色。

墨西哥是全球捕撈太平洋鮪魚的主要國家之一。該國一些漁業公司經營面積龐大的漁場,他們把捕捉來的鮪魚幼魚運送到墨西哥恩賽納達(Ensenada)附近的漁場,之後再進行圈養,直到這些幼魚長大後,將牠們賣到全球各地的高檔餐館,最遠可抵達東京。

不過漁民的濫捕,也讓大平洋黑鮪魚快速減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今年11月已把該魚列為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另外日本人酷愛食用的有毒河豚也名列其中。

然而黑鮪魚的昂貴價格更讓問題嚴重性更為加劇。負責IUCN紅色名單的魚類科學家科萊特(Bruce Collette)認為,墨西哥漁民用漁網捕捉眾多幼魚、再接手圈養的整個移轉過程並不經濟。他指出若黑鮪魚不是如此昂貴,該作法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

他表示太平洋黑鮪魚儘管可存活在冰冷與溫暖的海水裡,但大多數還是更偏愛溫暖的水域。由於牠們可以游得相當遠,因此墨西哥漁民更容易捕獲它們。這些遭捕獲的黑鮪魚多在日本或韓國附近海域出生。

澳洲地中海也搶商機

黑鮪魚體型之大,成魚體長可達1輛小型汽車的車身。據報導,一條黑鮪魚去年在日本東京魚市場以170萬美元的高價被拍賣出去。根據IUCN的報告指出,黑鮪魚的最大威脅是年輕幼魚遭到過度撈捕,然而牠們尚未繁衍下一代。

然而墨西哥並非是唯一養殖黑鮪魚幼魚國家,澳洲南岸與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地中海部份水域)也都進行類似的圈養幼魚活動。科萊特表示,為能在黑鮪魚商機中分食大餅,許多漁船爭相濫捕,已使全球黑鮪魚的總數量自1958年以來已經遽減8到9成。科萊特表示,這是「有太多漁船企圖捕撈數量有限的鮪魚」。

fsj 提到...

「反」動物實驗產品 她打貼紙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3844.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易昌/淡水報導】2014.12.22

淡水古蹟博物館與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合作,策畫探討人類與動物間的價值問題,就讀碩三的陳瑞比自行創作動物實驗貼紙,用游擊戰方式將貼紙貼在有經動物實驗產品上,她說,「做這種事心臟一定要強,不要軟弱!」

形容自己還滿執著的陳瑞比,就讀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三年級,念高中時就開始塗鴉創作,直到大學畢業時,無意間被一篇網友分享的「我使用無動物實驗產品」的文章震懾。

陳瑞比開始想幫助這些動物,讓更多民眾了解動物實驗議題,所以結合自身的創作,以貼紙或塗鴉方式,用最貼近生活、最顯眼的方式讓民眾一眼就看見議題本身,進而去了解。

她認為,人類與動物間應該是同等地位,人類不該自以為高等,就對動物濫作傷害的事。

此次陳瑞比與其他6名藝術家,應淡水古蹟博物館之邀,即日起至104年3月1日,在淡水滬水一方藝文空間「Ani-mall:生猛購物中心」特展展出。



◆ 猴害農損 「民眾別再亂餵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483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2.22

台灣部分地區的獼猴為害嚴重,為了降低危害,農委會林務局今天舉行全國防治台灣獼猴危害農作論壇,學者專家建議仿效日本架設電網,並針對二水、東河等獼猴嚴重危害區域建立「準備線」,當猴群越過界線就強制移除,減少農作損害。

學者也警告,民眾餵食是造成台灣獼猴族群擴張的重要原因,民眾需要再教育,地方政府也應訂定因地制宜的法令。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對驅猴政策持保留態度,質疑野保法21條雖然規定,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水產養殖,在緊急狀態下可以獵捕或宰殺,但危害的認定和舉證責任都很難判定,政府應該解釋清楚。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因為猴子是母系社會,建議猴群數量超過50隻時,就應該驅趕、移除、射殺,避免母系猴群分裂,原本一群變成兩群。他也建議針對猴群較多的區域,可以畫出一條警備界線,將猴群限制在某一區域,超出範圍的猴群應該立刻被驅趕。

林良恭說,猴子的模仿力強,移除猴群除了捕捉獵殺,也可以先抓起來,再野放到更深山處;他也提到,民眾不應該餵食野生獼猴,因為餵食會讓獼猴數量越來越多。

他表示,日本政府去年編列60億日元防治猴害,NPO預算也有500萬日元,補助農家50%至70%經費設立防護電柵欄,並提供驅趕資訊教導農民如何驅趕、捕捉獼猴,建議國內也可仿照日本作法。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代表林岱瑾表示,人類誘捕、餵食、對待動物的態度,應該列入社會科學家、社會心理學家討論,也可像發展「石虎米」一樣,輔導農民生產友善獼猴作物,或許也可將獼猴危害轉為經濟財。

※ 相關報導:

* 東京有狸隧道 20年來漸被遺忘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43647.shtml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東京都町田市成瀨的市道底下有座小隧道,這隧道連結兩旁山林,是專門給狸通行的,已有20年歷史,但目前幾乎沒人在管理。

這座狸隧道是1994年在町田市當地居民請求之下,町田市公所建造,當時號稱是「世界首座狸專用隧道」。



◆ 宜蘭縣烏石港養灘 竟養出垃圾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44014.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林縉明/宜蘭報導】2014.12.22

美麗沙灘竟變成垃圾山!烏石港北側是人氣高的衝浪熱區,因南側沙灘遭侵蝕,宜蘭縣政府兩年前以漁港清出的淤土養灘,沒想到被夾帶大量垃圾,養灘不成,卻養出了垃圾山,縣政府原本不知道捅了個大樓子,是因潮來潮往,海浪從沙灘裡淘出垃圾,縣政府才緊急善後,清出多達24公噸垃圾,縣環保局要追查元凶。

宜蘭縣烏石港南堤、大坑風景區旁沙灘,宜蘭縣政府2年多前以護灘為由,堆放漁港清淤出來的土方,最近經過海浪沖刷,裸露大量垃圾,土堆間夾雜塑膠袋、鋼筋等廢棄物,懷疑有人把沙灘當成垃圾掩埋場。

根據當地居民指出,土堆原本只是少量、小面積,但日積月累,數百公尺沙灘竟出現高度近一層樓的沙丘,沙灘美景被土堆及垃圾取代,他們一度懷疑遭有心人士惡意清倒廢土,多次向宜蘭縣政府檢舉,得到答案是「該地在進行養灘工程」。

住戶多次發現砂石車載運垃圾傾倒,自行組成「守護沙灘自救會」蒐證,要揪出破壞沙灘的幕後凶手,今年4月再度發現可疑車輛出入海灘,把大量黃土夾雜垃圾推在海邊,當場拍照向負責主管的縣府漁業管理所檢舉。

漁管所表示,該處屬於烏石漁港計畫用地,因考量海岸線逐年內縮,向漁業署申請進行養灘工程,配合漁港疏濬工程,委託發包廠商把土方送往堆置,承包商卻未依規定篩檢垃圾再堆放。

「沙灘怎麼可以掩埋垃圾! 」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怒斥,海洋資源一旦遭受破壞就很難恢復,尤其是土壤若遭到廢棄物汙染,經海浪侵蝕流入大海,後果難以想像,已派人前往採樣、蒐證,將依法對行為人開罰。

據了解,縣府近期派人重新篩檢土方,清運出高達24噸垃圾,形同小型垃圾掩埋場,但根據環保局調查,土推內雖然含有大量垃圾,卻無法證明直接汙染海洋,不適用責罰較重的海洋汙染防治法,僅能以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對行為人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民眾痛批不合理,「還我美麗沙灘! 」自救會成員何小姐表示,美麗海岸線不見了,換來的卻是垃圾山,罰則還如此輕,凸顯出法令問題面,呼籲相關單位重視,盡速把垃圾山移出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