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9

孔德成辭世 享壽89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李光儀/台北縣報導】 2008.10.29

至聖先師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前考試院長孔德成昨天辭世,享壽八十九歲。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孔德成是在十月二十日上午因肺炎併發敗血症送台北慈濟醫院救治。院方將孔德成的血液作細菌培養,發現他血液內和痰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也都呈陽性反應,診斷是他肺炎發作又合併感染敗血症。雖然暫藉藥物及呼吸器穩住生命,但因腦部缺氧嚴重,昨天上午病情惡化,心肺功能衰竭。

在黎明技術學院通識中心任教的孔德成次子孔維寧表示,包括侄子孔垂長等親屬都隨侍在側。家屬都認為孔德成可以更長壽,因此對噩耗都感意外,一時無法接受。

孔維寧說,家屬生前就已規畫一旦孔德成辭世,將以土葬方式,葬在三峽的墓園,至於何時出殯,有待家族會議決定。靈堂暫設在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地下二樓助念堂。

曾任考試院簡任秘書的龔鄞說,他印象中孔德成是個「很好的長者,不可多得的長輩」;當時他擔任總務工作,孔德成非常清廉、節省,擔任院長期間,都住在自己買的公寓裡,沒有住官舍。民國八十二年,輿論有逼退孔德成的聲音,當時他二話不說,就主動請辭,第二個任期的考試院長只作了一半,這種風骨,讓人欽佩。

龔鄞表示,孔德成沒有長官的架子,倒像是個風度翩翩的長者、長輩;他的家裡非常儉樸,「看起來比我家還簡單」,遇到同仁,也總是搶先打招呼、行禮鞠躬;孔德成過世,實在讓人感到很惋惜,也很難過。



◆ 孔德成桃李滿天下 再沒回大陸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光儀】 2008.10.29

前考試院長孔德成昨天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他集學者、書法家、美食家,甚至國大代表等多種身分於一身,一生豐沛。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在孔德成的身上可清晰尋得孔子的身影。

未百日 就接衍聖公爵位

做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裔,孔德成擔任奉祀官看似順理成章,但當年卻曾經引發不小的危機。孔德成出生於民國九年二月,他出生前的三個月,世襲的「衍聖公」孔令貽病故;孔令貽的正室未留子嗣,妾室則生了兩個女兒,因此這個第三個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就成了當時全國都關注的大事。

當孔德成出生消息傳出後,「衍聖公」確定後繼有人,當時山東曲阜全城都還鳴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也鳴放禮炮十三響。還未滿百日的孔德成,接下「衍聖公」的世襲爵位。民國二十四年,時年僅十五歲的孔德成,有感世襲爵位不宜存於民國,主動請求國民政府撤銷「衍聖公」。

十五歲 成最年輕特任官

但基於孔家道統不可廢,孔德成也從「衍聖公」變成國府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成為國府最年輕的特任官,這個紀錄迄今尚無人打破。

民國廿六年底,曲阜淪陷,國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免孔德成淪為日軍階下囚,派七十二師師長孫桐萱親自將孔德成護送到武漢,後來再遷居重慶。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易幟,孔德成又隨國府來台。

掌試院 學術生涯的意外

雖然擔任「奉祀官」,但孔德成一向以學者自居,與學界的關係較諸政界深厚得多。在民國七十三年接任考試院長前,與政治比較沾得上邊的職務,也只有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職務。即使近年,被問到前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問題時,他也強調自己「是個教書的人,只談學術」。

擔任考試院長,對孔德成也是個意外。中共在文革期間批孔揚秦,但一九八二年重新把孔家人抬出來,任命孔德成的姊姊孔德懋擔任政協委員。當時在台灣的國民政府考試院長出缺,故總統蔣經國本來屬意由別人接任,但據說蔣夫人宋美齡親自打電話給蔣經國,要他讓孔德成接任,以示中華民國更重視孔孟道統。於是這個位子就落到了孔德成的身上,連任九年。

教三禮 精通美食與書法

孔德成來台後,自民國四十四年起,就在台大教授「三禮研究」、「金文」、「青銅彝器」,桃李滿天下。不僅僅是有聖人遺風的孔子嫡孫和翩翩君子風度的學者,孔德成還是個自成一格的書法家、美食家。

不過惜字如金的孔德成不輕易揮毫,他的學生只能找老師一起吃飯,酒酣耳熱之際,再請老師揮毫。孔德成發現後也不以為忤,嘴巴上說自己上當,但還是會爽快的提筆揮毫。

孔德成本身也是非常講究的美食家;儘管求字不易,孔德成倒是非常喜愛到台北的各北方餐館吃飯,而且不吝於給餐館一些對於孔府家菜的指導。

守道統 孔墓被掘最遺憾

儘管兩岸開放多年,但孔德成自從離開大陸後,再也沒有踏上故里一步。除了對道統的堅持外,一般都認為這與文革期間,孔家墓園包括孔子和孔德成父母的墳墓,都被紅衛兵掘開。中共官方對此始終沒有給一個交代,也沒有道歉,恐怕也是孔德成晚年很大的一個遺憾。



◆ 台大教書半世紀 孔常請學生吃麵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周美惠、湯雅雯/台北報導】 2008.10.29

孔德成桃李滿天下,在台大教了半世紀,不少中文系教授都是他的門生,昨天聽聞老師逝世,有人哽咽紅了眼眶,推崇他不愧是孔家後代,好學有禮,上課只談學問,不談政治,「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上課嚴格,下課對學生很好,就像家人,會請窮學生吃麵,且有好酒量。

孔德成的專長是「三禮研究」、「金文研究」及「殷周青銅彝器研究」,他從一九五五年起,在台大中文系和人類學系擔任兼任教授;並曾與臺靜農、王靜芝、王北嶽、吳平等著名書法家成立「六修書畫會」,他的金文、楷書最為書法界稱道。

台大文學院院長葉國良指出,孔德成身體一直很不錯,聲如洪鐘,直到上學期中才因病無法到台大上課。他和學生像家人一樣,直到今年初,都還常和學生聚會。

「孔德成代表文化典範的象徵,他的逝世是台灣學術文化的損失。」當過台大中文系主任的考試委員何寄澎聽聞孔老師去世,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也被孔德成教過的台大中文系教授周鳳五說,孔德成一輩子都在追求學問,跟學生只談學問,從來不涉及政治。他印象很深的是,還是窮學生時期,老師除了勉勵他們要用功外,下課還常帶他們去吃飯吃麵。

世新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黃啟方說,孔德成學問淵博,雖然學中國古禮,對西洋也很懂,觀念很新,當時他已是研究所學生,但修孔德成的課會「怕」,因為孔德成上課很嚴格,常要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真的是「學不厭也教不倦」。

年輕時曾和孔德成一同赴日本舉辦書法展的張炳煌說,一般人只知道孔德成研究金文、他的金文寫得好,但不知道他的楷書也是一絕。



◆ 誰接奉祀官? 次子或長孫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楊芷茜、陳志豪/台北報導】 2008.10.29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病故,誰繼承奉祀官之職?內政部研議的方案有二,一是孔德成的次子孔維寧繼承,一是由孔德成的長孫孔垂長繼承,內政部將再討論。

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表示,自國民政府遷台迄今,尚未發生過奉祀官繼承問題。內政部在孔德成住進加護病房時,即開始研議。這主要是一種禮制,一種禮儀的承續,並非法律。

內政部官員指出,奉祀官是依「孔子嫡子裔生為大成至聖先師」的行政命令,是為了每年一次祭孔所設置,與一般政府官位不同,從民國二十四年元月十八日設置至今。

內政部官員表示,孔德成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嫡長子孔維益已經過世,但孔維益遺有一子,也就是孔德成的長孫孔垂長,依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孔垂長有候選人資格。

官員表示,孔德成的次子孔維寧在長子孔維益過世後,應該也具有繼承第七十七代奉祀官的資格,但他並非嫡長子。不過,孔垂長並非第七十八代,嚴格說是第七十九代。

台北市孔廟每年九月廿八日舉辦祭孔大典,典禮分別在大成殿與崇聖祠進行。大成殿為孔廟主殿,也是釋奠典禮舉行場地。

崇聖祠奉祀孔子五代祖先,為孔子後代家祭處,祭祀過程不對外開放。孔德成從民國卅九年起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崇聖祠祭典的「主祭官」。

台北孔廟指出,崇聖祠為奉祀孔子五代祖先殿堂,包括肇聖王木金父公、裕聖王祈父公、詒聖王防叔公、昌聖王伯夏公與啟聖王叔梁紇公;一旁還配祀孔子的兄長、四配之父與先儒先賢之父等。



◆ 姊弟分離四十年 孔德懋感傷

【王銘義/北京報導】2008-10-29 中國時報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九十二歲高齡的孔德懋女士,昨天在北京家中聽到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在台北逝世。她在回憶多年前和胞弟孔德成相逢時的情景時,不勝唏噓。

孔家曾被喻為「天下第一家族」。在中國歷史上,唯有孔家不受改朝換代影響,傳承上千年,形成獨一無二的孔府世家。孔德懋是孔德成的胞姐,是見證這個歷史家族的代表人物。

山東曲阜的孔府世家傳承至七十七代嫡孫,原有姐弟三人。二十世紀中葉,世道巨變,大女兒孔德齊早已去世;小兒子孔德成一九四九年去了臺灣,留在大陸的就是二女兒孔德懋。

在大陸文革「批林批孔」時期,孔德懋等孔家族人受到嚴重波及,北京粉碎「四人幫」之後,孔德懋獲得平反,隨後曾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擔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等工作。

孔德懋小的時候,孔府的主人只有四個人,但包括管家在內的僕人數百名,最多時達到七百多人。孔府的僕人大多是世襲的,祖祖輩輩在孔府當差。

孔家這對胞姐弟在經歷四十年分離後,直到一九九○年底,兩人才在日本首次相會。孔德成是應邀前往麗澤大學講學,孔德懋也剛好應日本倫理研究所丸山竹秋理事長的邀請前往日本訪問,因此,兩人才安排在日本東京見面。

一九九三年,孔德成寫了《風雨一盃酒,江山萬里心》的條幅,託人從台灣寄給了在北京姐姐孔德懋。孔女士將胞弟的條幅用鏡框裝好後,掛在客廳的牆上。昨天,她聽聞「衍聖公」在台逝世,在孔德成題贈的條幅前,睹物思人,神情哀戚。



◆ 曲阜孔家 盼來弔祭孔德成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汪莉絹/台北酖曲阜報導】 2008.10.29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昨天表示,他們獲悉孔德成過世消息,非常惋惜與難過,山東濟寧市與曲阜孔氏家族希望能派員到台灣,弔祭孔德成。

孔德墉說,曲阜多年來一直邀請孔德成能回老家看看,他與孔德成也一直保持聯絡,但近三年來,孔德成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終未能回到曲阜,他們感到遺憾。

「孔子世家譜」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著既定的輩分,從輩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因繁衍時間之長、族系複雜,二○○五年還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最長家譜」。

近年來,中共官方對孔子態度一夕丕變、今是昨非,不僅不再提「批孔運動」,還流行「尊孔」運動,在某些領域,孔子還成為振興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代言人。

一九七一年文革中期,中共發動「批林批孔」,把孔子和儒家思想批判得一文不值。三十年後的今天,大陸官方恢復對孔子的尊敬和推崇,孔子重新列位中華文化重要代表人物。

※ 相關報導:

孔子後代 台灣有3000人

5 則留言:

fsj 提到...

嫡長孫壓力大 孔垂長禿髮

【聯合報╱記者汪士淳/台北報導】 2008.11.03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這幾個月來壓力極大,大到頭髮禿了一塊。在祖父靈堂裡,一襲黑喪服的孔垂長謹慎地說:「我知道祖父遺下的奉祀官職務,不論歷史、文化的責任都很重大,不過今後該怎麼做我還不很清楚,家族裡和政府應該會討論一下!」

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辭世了,由於孔德成長子孔維益已於民國七十八年去世,內政部對於誰繼承奉祀官之職有兩個方案:由孔德成的次子孔維寧繼承,或者長孫孔垂長繼承。

不過,不論孔維寧或孔垂長,態度都很低調。目前在黎明技術學院教授國文的孔維寧說:「目前言之過早,父親才過去,也不好談。」

奉祀官的存續,過去朝野立委曾有異議。贊成維持者認為這是中華民國政府維護固有民族文化的象徵,而且世界各國都知道孔子後人在台灣,當前兩岸實力消長,以及微妙的道統傳承思考之下,更應維持對孔子嫡系的尊崇。

邁入現代,孔垂長當前的情況恰好反映了時代。相對於祖父、父親及叔叔對於國學的精研,他從商,而且是在一家台商公司。孔垂長解釋:「我所以會從商,是因為祖父那一代和我們這一代的環境及想法都有落差,我學商的想法是因為以後出社會,會比較實用。」

孔垂長今年卅三歲,講起話來輕聲細語、沒有商界氣息,但長久以來優游自在地過著平凡的生活。對於自己特殊血脈的文化意義,他坦言:「在成長過程中知道自己有個與生俱來的使命時,我內心裡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無奈接受,這就是命運吧。」

而孔德成與長孫同住廿餘年,對孔垂長是否應鑽研孔學一直沒什麼要求,一切順其自然。長媳于曰潔說:「這是因為公公是謙謙君子,連對自己孫子講話都很客氣,什麼事都不明著講!」

孔德成因為身體不好,已有數年未代表孔家參與孔子誕辰釋奠大典。

據了解,孔廟崇聖祠的家祭原先是由次子孔維寧主祭,民國九十三年起孔德成卻指示改由長孫主祭及代他參加釋奠祭典,並說:「我這是有用意的!」

「然而母親和我都認為,爺爺還在時,擔任釋奠大典的奉祀官名不正、言不順!」孔垂長回憶。他因此只在孔廟釋奠大典之前崇聖祠的家祭擔任主祭官。孔維寧則解釋,原先由他主祭,但孔垂長大了之後,家祭理所當然地改由孔垂長主祭。

孔垂長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孔子嫡長孫的身分,這是不能輕忽的,他決心多涉獵儒家學說,自我養成。

這幾個月來,孔垂長眼見爺爺的身體狀況愈來愈不好,他心疼老人家即將離去,又思及爺爺在學術專精及成就,自己遠遠不及,壓力就上了心頭,頭髮也因此大量掉落,左耳上方禿了一塊。

雖說如此,一向低調的孔垂長對於未來的發展,言辭間依然平和。他說,要以平常心面對未來,他會繼續留在原先的工作崗位。

【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病故,誰繼承奉祀官之職?內政部表示將等孔家完成治喪之後,再與家屬討論決定。

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表示,奉祀官的設置是民國廿四年行政院發布的命令,至今時空環境有很大的變化,而奉祀官領的是部長級的待遇,這些都有加以討論的必要,不過在孔家治喪期間,不宜討論這些問題。

※ 應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這件事。

fsj 提到...

孔子世家譜完成 收錄200萬人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9.09.19

耗資人民幣上千萬元、歷時十年的第五次「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近日全部完成,全譜共八十冊,四十三萬頁,約二千萬字,收錄孔氏族人超過二百萬人,預計九月底問世。

台灣方面也有很多孔子後人,除原有的以外,分布在屏東、龍潭、桃園等地二百多年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以及失散在山西省昔陽和河南省洛寧超過千年的兩支族人,這次全部收進新譜。

中新社報導,從二千五百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八十三代,根據「孔子世家譜」最新登記情況,從任何一代都能上推至孔子。如今孔氏族人遍布世界各地,這本家譜也是聯繫全球孔子後人的紐帶,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

「孔子世家譜」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是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的家譜,以記錄的連續性、完整性及嚴謹的體例、翔實的資料,二○○五年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

最早的孔子家譜源於司馬遷的「史記」,記錄十幾代族人,被稱為第一部孔子家譜。

fsj 提到...

孔子家譜續修 台灣千人納編

【陳筑君/綜合報導】2009-09-25 中國時報

世上傳承時間最長的家譜譜牒《孔子世家譜》,耗時十年大修後昨在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孔廟舉行頒譜儀式,是有史以來第五次續修。包括分布在台灣桃園、龍潭、屏東等地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皆被錄入新譜,在冊後裔人數超過兩百萬人。另外,此次修譜還首度將女性族人載進譜中,打破男尊女卑觀念。

昨日上午九時整,《孔子世家譜》續修告成頒譜儀式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孔子後裔代表、政府官員及學者專家等逾一千人共同參與。揭譜後,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還將整套《孔子世家譜》增送給大陸國圖、台灣國圖、曲阜市人民政府。

在冊後裔人數 超過兩百萬

據了解,《孔子世家譜》在明朝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約定,但受戰亂等歷史條件限制,這部「世界最長家譜」僅大修過四次,分別是明朝天啟年間、清朝康熙年間、乾隆年間,最近一次在一九三七年民國時期。

孔德墉說,續修家譜歷來是孔氏族人大事,家譜、正史和方史共成國史三大支柱,《孔子世家譜》更是如此,堪稱國之瑰寶,因此,這次續修肩負搶救斷續瑰寶的任務。

續修工作協會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表示,這部最新版的《孔子世家譜》共收錄五十六萬筆舊譜記載,和一百四十多萬新增後裔資料。全譜共八十冊,四.三萬頁,約兩千多萬字,採特製七十克水文紙印刷,總重量達一百二十多公斤,耗資千萬元人民幣。

顛覆性別觀念 女性也入列

他同時介紹,最早從大陸遷至台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早前這些後裔僅被記錄在各支系族譜中,從未被錄入過總譜,此次台灣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是首度被載入譜中,而經初步考證,屏東孔氏族人是浙江衢州派長支的後裔,現大多從事農、漁業生產。

另外,新譜在錄入孔氏族人時,還首次打破性別、民族、國籍限制,將女性、回、苗、水、哈尼、藏族等少數民族、流寓海外領他國國籍的孔氏後裔納入。據統計,新譜至少包括十四個少數民族、約廿萬女性,及近五萬名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後裔。

fsj 提到...

孔子79代孫孔垂長 明首任奉祀官祭孔

中央社 2009-09-27

35歲的孔子第79代裔孫孔垂長明天將首度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身分,參與孔子2559週年誕辰釋奠典禮,若獲總統馬英九敦聘為總統府資政,也可能成為最年輕的總統府資政。

孔子第77代裔、前考試院長孔德成去年辭世後,奉祀官制度引發討論,內政部後來修改奉祀官為榮譽職,且通盤考量奉祀官角色、文化傳承,並與孔家後代商議後,由孔垂長繼任奉祀官,除參與祭典,孔垂長將肩負孔孟文化交流及相關參訪活動任務,明天也將出席總統府的中樞紀念孔子誕辰典禮。

內政部上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過去孔德成健康狀況不好時,會指派考試院人士代理參與祭孔典禮,家祭則由嫡長孫孔垂長代理。

內政部說,報請行政院轉呈馬總統聘任孔垂長為奉祀官時,曾提報奉祀官檢討制度座談會會議記錄,有與會人士建議馬總統可比照往例,敦聘終身職的祭祀官為總統府資政以示尊崇,總統府方面未反對這項想法。

若孔垂長獲敦聘為總統府資政,將會是目前最年輕的總統府資政。

內政部表示,曾留學澳洲,目前任職於私人企業的孔垂長對奉祀官制度有相當的認識與了解,孔家後代也都對這項傳承有相當認知,也知道明天可能會引起媒體關注,已有心理準備,平常心看待。

內政部說,目前已有規劃,未來奉祀官不一定是由嫡長子或嫡長孫繼承,而是由孔家「後代」,即不排除女性承襲奉祀官可能性,即雖由孔家傳承,但有平權觀念。

不過,內政部不諱言,由於奉祀官制度沿襲已久,很多海內外尊孔人士都已認定既然孔德成辭世,長子也已不在人世,基於「長孫先於次子」,理應由孔垂長繼任,「心裡想的就是孔垂長,情感上就認定是他」。

而孔家後代女性也可繼任為奉祀官的想法,內政部說,甚至還有孔姓女士寄e-mail到內政部反對,顯見奉祀官制度轉變過程中,「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

fsj 提到...

孔子後裔/孔氏行輩用字 皇帝賜頒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台北報導】2010.03.23

孔氏歷代修譜都極嚴格,第二次清朝康熙時修譜規定更詳細:凡不孝、不悌、犯義、僧道、邪巫、優卒、賤役等,都被認為是「辱祖玷宗、喪名敗節」,皆不准入譜。

孔氏子孫不僅行輩字有一定規定,即使用字也隨行輩而定,不准亂用。孔氏家族規定,不准隨意取名,嚴格按照皇帝賜給的行輩取名。孔氏行輩字,明洪武年間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清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年)再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第七十五代「祥」字輩,即為續修世家譜的台灣分會長孔祥祺。

清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再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已故的前考試院長孔德成即為第七十七代的「德」字輩,目前在大陸的孔氏宗族已進入第八十代的「佑」字輩。

一九一九年北洋政府再續了廿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這廿個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孫至一百零五代孫的行輩,用心可謂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