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克魯曼:政府應投資教育社福

* 克魯曼:政府應投資教育社福
* 觀念平台-利率政策失靈之後
* G20峰會 成果恐不如預期
* 試卜G20峰會成敗
* 打破重來!歐巴馬救汽車祭絕招
* 中美外匯戰爭 恐一觸即發
* 社論-「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
* 經部全台訪查 助中小企業貸款
* 「窮人保單」值得鼓勵推動

◆ 克魯曼:政府應投資教育社福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3.30

許多經濟學家都用「兩隻手」預測未來:一手告訴你如何如何(on the one hand),一手指著相反的地方(on the other hand)。但克魯曼是少數只伸一隻手的經濟學家,他確切指出,全球經濟將持續衰退至2011年。

膿沒擠掉 金融癒合無期

克魯曼憂心全球無法擺脫衰退的兩大理由,一是全球政府的財政措施太零碎、規模太小,一是銀行壞帳沒有透明迅速地清理。華爾街不願坦承自己的爛瘡,政壇居然也配合脅迫修改會計準則,還拿納稅人的錢幫銀行粉飾帳面。膿沒擠掉,金融體系的癒合更遙遙無期。

15年前,克魯曼是帶頭質疑「亞洲經濟奇蹟」的學者,當年的亞洲也與今日的華爾街患有相同的病:龐大資源虛耗在資本投入的遊戲,經濟效率卻沒有改善。

當年,亞洲權貴利用政治黑幕,五鬼搬運;今日,華爾街銀行家玩弄複雜的金融迷障,掩蓋真正的風險。這兩大「不透明」都摧毀了信任的基礎,毒害經濟發展的根莖。金融家與亞洲獨夫也都吹噓自己功夫高強,無可取代。

克魯曼從不吝於給出確切數字,但他真正關切的是數字代表的實際生活,他最關心的是怎樣緩和經濟危機可能造成的苦難(human suffering)。

社會福利 蓄積復甦能量

克魯曼極度讚揚歐洲慷慨、完整的社會福利。這種社會緩衝對經濟非常重要,當景氣波動不會動輒摧毀普通人的一生,不讓失業毀滅成千上萬的家庭,這樣的社會才能為下一個榮景蓄積復甦的力量。換句話說,加強社會福利體系,也正是世界任何政府現在擴大支出、支撐經濟需求時最好的投資。

但克魯曼也憂心,歐洲人或許對這套世上最好的社會緩衝機制過於自滿,使得政府對增加開支過於猶豫。連美國都提出近7,00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歐盟至今卻只提出2,000億歐元(2,500億美元)財政方案,遠低於估計所需的至少5,000億歐元。

糧食危機 農業投資奇缺

他的另一關注焦點是糧食危機,廣大的第三世界人口將承受更嚴重的痛苦。克魯曼指出,大宗糧食不易囤積,因此去年上半年的糧價飆漲不單是投機炒作所能解釋,背後其實是更深的供需失衡。在金融遊戲橫行的過去20多年,全球農業長期投資不足,政府帶頭補救刻不容緩。

15年前克魯曼還指出了另一個數字:美國的資本市場如此龐大熱絡,經濟發展仍舊有80%來自技術革新,僅20%來自資本投入。現在,科學、教育、社會福利與農業全都嗷嗷待哺,要復興世界經濟,政府須帶頭回去投資這「80%經濟」。



◆ 觀念平台-利率政策失靈之後

【吳挺鋒】2009-03-30 中國時報

上周五,央行停止了去年九月以來的連七次降息。對於這個煞車動作,央行總裁彭淮南再三聲言與景氣春燕無關,但走到這個地步,傳統的利率政策確實已經力氣放盡。

彭淮南說得很清楚,台灣無論是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或房貸利率,不但是史上最低,甚至還比同一時期的主要國家來得低。換句話說,如果繼續降息,那幾乎跟繼續對臨終病人施以無效治療沒兩樣,毫無邊際效果可言。

我們的確毋須再對利率政策抱以太大的期望。過去之所以對利率政策的魔力深信不疑,係因葛林斯潘神話所致。實際上,若無新自由主義所打造的畸形社會經濟結構,則九○年代的葛林斯潘光環也不可能誕生。

葛林斯潘過去的崇隆聲望與其長期將利率壓在低檔有關。在葛氏任內,新自由主義化的美國資本主義早就問題重重:財政調節功能嚴重停擺、勞工薪資呈現停滯或衰退,而其結果則是潛在的生產過剩問題成了棘手包袱。是以葛氏的長期低利率政策遂成以短支長的飲鴆止渴:透過鼓勵借貸,來彌補勞工實質薪資下滑的消費力;訴諸低借貸成本,撩撥製造業的購併胃口,消化過剩產能;當然,這更包括了金融資本穿梭雙方,並且玩起本小利多的投機遊戲。

因此,葛氏所創造的低利率環境,乃在政治上極其保守,其目的僅是為了維繫或強化這種空洞化結構。正由於這個畸形結構具有本質上的不穩定性,故葛氏的利率調控是否精確才會備受關切。就此而言,葛氏的利率指揮棒之所以惹人注意並非它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毋寧是擔心它何時會失靈?一旦被打回原形,即是我們今日所看到的災難。

要收拾這個殘局,則再訴諸更低的利率政策,卻無改實體經濟分毫,無疑重複了過去的老路子,最好的狀況也只是短多長空。

眼前更糟的是,當實質消費力萎縮這個老問題被徹底暴露之後,似乎連油門踩到底的零利率都讓人們興趣缺缺。可以想見,這個結不解,則生產過剩的負擔便愈形惡化,企業的資本支出也只能跟著緊縮。由於根本就沒有人願意消化這堆閒置貨幣,故利率壓得再低也沒意義。

要消化這些超額供給的爛頭寸,最終還是得訴諸擴大內需的刺激方案。問題是,假如連起碼的分配正義都付之闕如,則鋪橋造路式的擴大內需不啻和產業紓困沒兩樣,政府只是強制將全體納稅人抵押給資本,以便後者預先實現利潤罷了,其結果則是日本失落十年的寫照:長期的零利率、大量閒置的基礎建設、國債財政掛帥,以及低迷卻步的國民消費。

現在人們已經對於如何管制金融體系頗有共識,但光這個層次的談論還不夠;我們應該直探這個脆弱結構的根源,以稅改、教育、醫療等社會需要來消化這批龐大的閒置貨幣,以公平經濟的理念來駕馭不斷出籠的擴大內需。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國家被資本綁架的亂局。

(作者為成大醫學院科技與社會中心助理教授)



◆ G20峰會 成果恐不如預期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 2009.03.30

20國集團(G20)訂4月2日在倫敦舉行高峰會,各國領袖將在會中針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各自提出主張,主辦國英國勢須運用高超文字技巧,美化各國間的歧見,掩飾這次高峰會成就應該遠不如世人預期的事實。

高峰會開幕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各國加強振興經濟、英國首相布朗呼籲全球團結一致,推動全球性新政,改革國際貨幣基金(IMF);法國總統沙克吉與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張「再造資本市場」。

中國大陸則敦促各國推動國際金融改革;巴西希望加強監理全球金融體系;南非、阿根廷、沙烏地阿拉伯等大國各有主張。

今天全球經濟十分脆弱,各國人民對這次高峰會期望頗高,會議成就如不符預期,勢必震撼金融市場、投資人與消費者,也可能深化經濟民族主義,破壞主要大國間行之已久、得來不易的政策協調。

承平時期跨國協調本已極為困難,何況目前全球財經形勢極度困難,政治情勢高度不確定,20國集團這樣的鬆散組織要協調出有效的一致立場,的確極為不易。

最重要的是,各國歧見極深。

美國不希望歐洲國家搭美國龐大振興經濟方案順風車,希望歐盟自行加碼刺激經濟,卻遭到德法兩國拒絕;歐盟希望美國加強全球金融監理;歐美都擔心中國增加出口補貼,巴西卻希望重開歐巴馬徹底反對的全球貿易談判。

因此20國集團高峰會頂多只能針對全球金融改革,宣布一些可行的實質目標。

在協助開發中國家方面,宣布大幅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的資金;也會要求世界貿易組織致力對付貿易保護主義。

20國領袖應該要求成立部長級組織,在三個月內,提出加強管理全球金融體系的建議,明訂指導原則。

涵蓋包括避險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在內等各種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理機制。

各國領袖最大的挑戰是為市場與大眾帶來希望,知道高峰會可以達成有限的目標,知道各國領袖和政府官員在龐大國內壓力下,仍然致力在真正需要全球協調之際,努力進行國際協調。



◆ 試卜G20峰會成敗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30

G20高峰會將於本周四登場,巧合地選在1933年世界經濟高峰會的地點──倫敦;但那時各國對抗大蕭條的努力失敗了,歷史會否重演,正揪著市場的心。尤其是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峰會前密集拋出另立儲備貨幣、挑戰美元霸權的話題,加上各方立場相持不下,讓G20峰會暗潮洶湧;預言失敗的論調正快速擴散。

G20準備討論的議題非常多,包括美國主張擴大刺激經濟規模、加速清理金融體系不良資產;歐洲提議改革國際金融監管架構、規範;中國領頭的新興經濟體,則疾言要求提升國際金融體系的發言權,俄羅斯等更將提案重建國際貨幣體系等。僅僅是這些議題的討論順序,就可能讓與會領袖互不相讓,更別說還有聯合國等外部要求加入的議題,例如將G20擴大為聯合國旗下的經濟理事會等。因此,要在短短兩天排定優先目標、達成共識、決定對策,還要安排一對一的雙邊峰會,也真是期望過高了,當然也就更容易失望。

事實上,G20過度承載了各方「一次到位」的期望,金融危機非旦夕生成,自不能期待在這樣一個慣於做不出任何具約束力承諾的場合,拿出立解全球之危的對策。所有振興經濟、強健金融資本及重建金融監管架構的努力,仍須回歸各個國家的特殊性及積極作為,再由下而上尋求國際合作。誠然,全球化之後,經濟問題多具有全球性,國際協商是必要的,但看看世界貿易組織、京都議定書的運作就知道,企圖以全球治理解決問題是多麼漫長又困難的過程。因而對G20峰會應要更務實些,與會領導人只要展現出解決問題的意願與決心,就已算是踏上正確的道路。

目前看來,美歐中三方立場還沒有具體的交集,但也出現緩衝的空間。美國對G20成員應至少以國內生產毛額(GDP)2%規模刺激需求的立場,最近沒有再提,轉而強調清理不良資產的重要性,但也未積極回應歐洲強化金融監管的主張;另方面,在中國接連挑戰美元地位後,向為美國傳聲筒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快速宣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革貸款項目、增加不設附加條款的貸款等,也對擴大發行以特別提款權(SDR)為計價單位的證券資產,持開放態度。原本美國對於IMF自行發債籌資有些遲疑,因這會稀釋美國在此一組織的主導權,但如今已有些軟化。

總體而言,考量擴大財政政策、增強跨國金融監理、發展綠色經濟、反對保護主義等議題的個別利害差異性,G20很可能以籠統模糊的聲明做出宣示,做為長遠改革的起點;但推進IMF改革,則可能成為這次峰會唯一具體、短期可見的成果。G20財長會議已有提高IMF規模的共識,但將提高幅度留給峰會決定,目的之一即是預防峰會無法達成其他共識時之用。

此外,這次中國提出以SDR做為新儲備貨幣基礎的構想,應是為明年IMF重新檢討SDR內含貨幣種類及權值比重鋪路,這也是改變IMF投票權結構的重要入口。畢竟,改變儲備貨幣是高度複雜的工程,不只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將面臨考驗,移轉過程中的國際金融秩序也有失控之虞,不只是知易行難,更非短期可及。但改革IMF就可行得多,唯一需要妥協的是美國。因此,G20峰會若能為IMF改革訂下議程,已是一項非凡成就,為預防再次危機所必須。

※ 大拜拜吧。



◆ 打破重來!歐巴馬救汽車祭絕招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30

美國總統歐巴馬30日將公布拯救汽車業方案,29日接受電視訪問時強調,美國汽車業要大規模改革,才有資格領取援助。官員表示,歐巴馬政府計畫給予通用足夠援助,在60天內進行重整,克萊斯勒則需在30天內達成和義大利飛雅特(Fiat SpA)結盟的協議,才能獲得60億美元紓困。

歐巴馬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問時強調,美國汽車業仍不具競爭力,包括管理階層、工人、股東、債權人、供應商及代理商,所有各方都得作犧牲。

歐巴馬政府表示,在通用重整之前,無法確知通用需要多少資金。官員說,拯救汽車業方案要求各方犧牲,但汽車業仍有可能破產。

美國政府為挽救通用和克萊斯勒公司,去年12月同意提供174億美元緊急貸款,但這兩家車廠已要求美國政府追加216 億美元紓困資金。

通用汽車與克萊斯勒必須在31日限期前提交最後重整方案,必須提出能顯示未來邁向獲利之路的可行性計畫,包括必須擴大裁員、與工會達成削減成本新協議等。

去年通用汽車虧損309億美元,接受政府134億美元緊急貸款,並尋求政府提供額外166億美元貸款,並表示最快在下個月就需要新貸款以避免現金枯竭。克萊斯勒要求在已獲得的40億美元之外,追加50億美元。



◆ 中美外匯戰爭 恐一觸即發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 2009.03.30

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外匯戰爭」升高,中國領導人可能在20國集團高峰會中,要求美國採取明確行動,保護中國超過1兆的美元資產,以免中國資產在美國財政政策風險引發的外匯戰爭中遭殃。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3月18日宣布,要購買高達3,00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上周美國又宣布要購買高達1兆美元的銀行不良資產的計畫,造成美元開始走跌。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向陽最近在北京的一場研討會中指出,美國購買公債的行為「不負責任」,「中國領導人可能向美國領導人強烈表達憂慮之意,並要求美國領導人採取明確措施。」

美國總統歐巴馬依靠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公債,融通美國政府需要近8,00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資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在4月2日的20國集團高峰會中,會晤歐巴馬。

前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謝國忠說:「中國是人質,中國是美國的銀行,美國基本上說,你對我無可奈何,如果我完了,你別想拿到錢。」

以人民幣計算,美國公債投資人今年以來虧損1.6%。

過去兩年內,美國金融業者申報1.2兆美元的虧損,比較安全的美國公債一直獲得投資人的支持。

中國從2007年中開始,投資美國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與TPG等金融業者105億美元,虧損超過50億美元,但仍然繼續提高持有的美國公債部位。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外匯管理的副行長胡曉煉23日指出,中國會繼續購買美國公債,支持美元的全球地位。

李向陽說,因為美元的全球準備貨幣地位,也因為如果美元匯率繼續下跌,其他國家的貨幣可能對美元貶值,Fed購買國庫公債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李向陽是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研究創設穩定的「超國家準備貨幣」、避免受個別國家影響後,提出上述看法。

李向陽說,中國的外匯準備中,大約有1兆至1.2兆美元投資在美元資產中。

根據美國政府的資料,2008年內,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增加46%,目前大約持有7,400億美元。

李向陽也說中國是「人質」。

李向陽說:「過去中國官員和學者和美國談判時,在心理上總是覺得占上風,因為他們可以輕易的威脅說不買美國公債,現在這種談判籌碼已經被奪走了。」



◆ 社論-「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

【本報訊】2009-03-30 中國時報

什麼是「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之思考?是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即中國央行總裁)周小川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文中最勁爆者當然是周小川在文末,提出「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建議,核心其實就是削弱美元做為全球貿易計價結算之貨幣,大幅提升特別提款權的地位與作用。論者認為「中共準備撼動美元霸權」。雖然衡諸現實,美元霸權不可能在可見的幾年內被撼動,但畢竟是「有人開了第一槍」。

周小川文章發表時間非常有意思。不久前,大陸領導階層才「含蓄」的點醒美國,認為這波金融海嘯起自美國,美政府要加強金融監理;而美國則出現「大陸等開發中國家儲蓄率過高是引發金融海嘯的原因」。本月十八日美國政府才公布上兆美元的「買債救市」措施,簡單講就是大印美元來挽救美國的金融與經濟。廿四日人民銀行官網上就出現了這篇周小川具名寫的文章,其意義與針對性不言而喻。

這篇文章先反駁「東亞和產油國儲蓄率過高是全球失衡與危機的主因之一」的說法,強調這些國家儲蓄率高有多種原因;而在分析諸多原因之餘,還不忘再倒打一耙,指出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亞儲蓄率高有影響;周文指出,東亞國家的高儲蓄率與外匯儲備,「是對掠奪性投機的被動防範」;東亞人民「對這類投機行為充滿痛恨」。

周文並指出,危機後,不乏觀點認為對此掠奪性投機「希望國際社會加以必要監管」,「但部分國家出於種種考慮不主張監管... 」,最後才迫使東亞國家累積外匯儲備以自保。這段所指那個國家,可謂「呼之欲出」。文中還強調,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沒有採取人民幣貶值的政策,並為此付出代價... 」。

文章最後提出幾個「建言」,除了要求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對投機資本的監管外,也建議要「合理引導」多餘的儲蓄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這顯然是對海嘯後,國際資金仍大筆回流美國的抗議與反正。

當然,最重要者是最後一段提出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周文說「全球外匯資產過度集中於單一貨幣,容易出現事與願違的異常現象。」什麼是「事與願違的異常現象」,文中未再說明,不過,顯然是指這種美國人過度舉債消費、爛用信用,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結果,美國透過狂印鈔票把所有「金融毒素」送給全球,美元與美元資產還能一度走強的詭異現象。而世界各國,都被迫不能不去挺美國與美元資產。

其實,大陸經濟日益上揚,與美國的關係就處於「密切中的矛盾」。美國是大陸最重要的出口國與外資來源;但大陸興起、同時把亞洲其它國家逐漸拉到其經濟與政治勢力,又讓美國這個傳統上的太平洋盆地的霸主寢食難安。大陸對美國更是總有著「被打壓算計」之反應。幾年前,美國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時,有鑑於「廣場協定」壓迫日圓升值後,最後對日本經濟的傷害,大陸民間就不斷發出「記取日本在廣場協定後下場」的聲音。大陸對老美也是忌憚得很,而貨幣霸權對各經濟體的影響,也由此可見。大陸趁這次海嘯後,發出「撼動美元霸權」之議,期望掙脫美元霸權的束縛,不難理解。

不過,衡諸實際的國際政經情勢,實力原則是唯一的標準;中國雖然號稱「大國崛起」,但美國在政治與軍事上仍是最大的霸權。至於經濟,中國縱然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深入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量,美國的十四兆多美元,遠壓過中國的四兆左右。除非中國能聯合其它經濟大國一起撼動美元霸權,否則仍難成事。

不過,所謂GDP破兆元(或接近兆元)的經濟大國,其實就是以所謂的「歐美先進國家」為主,如英、德、法、義、紐、澳、加... 等;其它地域者,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雖是亞洲國家,卻是百分之百的美國「追隨者」,以地緣政治而言,更不可能讓鄰近中國崛起;巴西則是美國「後院」的國家。大陸就算拉了俄羅斯作伴,也發揮不了作用。其它小型經濟體,就算拉了幾十個,也是「壯壯聲勢」,對撼動美元霸權起不了作用。

大陸當然對此情勢了解,美元霸權在可預見的十幾年內都很難被替代。但發出此「不平之聲」,至少可能在其它方面取得讓步與利益;開了第一槍,就算是邁開第一步,未來,再走著瞧。



◆ 經部全台訪查 助中小企業貸款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2009.03.30

為對抗金融海嘯,落實三挺政策,經濟部一月推出「在地關懷主動服務中小企業專案」,第一次主動地毯式的一家家探訪各地中小企業,動員了近一千多人力,二個月來處理了二千八百餘家企業的增貸或貸款展延案。

許多企業向政府反映,銀行都在抽銀根,根本沒有落實「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行政院長劉兆玄於一月時責成相關單位成立「在地關懷主動服務中小企業專案」。經濟部官員表示,這應該是全球首創的中小企業實地普查,經由電話、實地訪查、政策說明會等機會,實際面對面去跟各地中小企業主溝通,或將問題轉介給相關單位。

官員表示,為建立綿密訪查網,訪查至少六十萬家的中小企業,必須與地方工、協會合作,取得在地企業主的信任,全台一共動員了千名人力。相關人員天天加班,官員忙到幾個月沒看到自己的孩子。

截至三月中旬,至少已有二千八百七十七家的企業,因此得到銀行增貸、或是取得貸款展延,處理金額為新台幣五千餘億。信保部分則受理四萬四千件,協助企業取得融資九百八十餘億元。

官員指出,以案件狀況來說,廠商目前最常反映的是訂單不足的問題,其次才是融資問題。不過,中小企業主常在遇到困難時不知如何尋找協助,或是說不清楚自己遇到的困難為何。例如日前曾有業主反映,打電話到「馬上辦中心」竟然無人理會,後來發現,業主一直以為政府的紓困是「直接撥一筆錢到戶頭」,又無法清楚表達自己遇到的困境,以致讓協助人員束手無策。

官員說,其實這次的全台訪查,就是充當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翻譯」,協助企業理清問題、詢求資源。



◆ 「窮人保單」值得鼓勵推動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30

金管會規畫推動「微型保險」,這個構想模仿自印度的「窮人銀行」,如果真能順利推出,對此時經濟寒冬中的貧窮人口會有很大助益。

孟加拉學者尤努斯設立「鄉村銀行」,有人稱「窮人銀行」,是專門針對窮人提供「微型貸款」,讓不富裕者透過小金額貸款進行創業,以此脫離貧窮。「窮人銀行」造福無數窮人,尤努斯因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久前就曾有立委建議政府,仿照「窮人銀行」成立微型貸款機構。目前規畫的雖不是微型貸款,而是微型保險,但這個構想可能是更有幫助的。

印度有龐大的貧窮人口,微型貸款可發揮很大作用,助人脫貧。台灣當然也有窮人,不過人口數量和比例沒有那麼高,而且已存在各式各樣的社會救助和創業型貸款。而這幾年因經濟不景氣,讓更多人淪為「近貧」,這些家庭收入本來就不多,通常也沒有足夠的儲蓄,如果遇上疾病或意外事件造成額外支出,很快就會進入貧窮的惡性循環當中。所謂「防患於未然」,怎樣讓近貧家庭免於淪為貧窮,比這些家庭淪入貧窮之後再去救助,要更為迫切而有用。

台灣目前雖有社會救助體系和健保、勞保等社會保險,但對近貧家庭來說,社會救助體系涵蓋不到這些人;而疾病造成的住院費用等,又不全在健保給付範圍。麻煩的是,近貧者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和生活環境,往往具有較高的風險,所以他們可能比一般中上階級更需要各類型保險,但用來承擔這些風險的商業保險,卻是近貧者買不起的。「微型保險」正是銜接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縫隙,用極小的金額,就能讓近貧者擁有一年十數萬或數十萬的保額,面對可能發生的因疾病或意外事件造成的額外支出,讓近貧家庭免於淪為貧窮。

報紙的小廣告,路邊散發的小傳單,充斥著各種民間小額貸款的廣告。和這些民間小額貸款打交道的,不是軋頭寸的生意人,就是遇到急難需要借錢應急者。號稱「窮人保單」的微型保險上路,正可以幫助後者。孟加拉的微型貸款幫助窮人脫離貧窮,台灣的微型保險若真能推動,幫助近貧者應付風險,免於落入貧窮。在急難中助人脫險,這樣的功效豈不美哉!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殭屍銀行儘速處理 拚經濟政府先點火
無論貧富,不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不利
研究:氣候臨界點本世紀很有可能被超越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國際經濟體系須大改革 美國,經濟的馬多夫?

* G20擬議 賣403噸黃金救窮國
* BBC調查:化解危機 國際經濟體系須大改革
* 撬起這個世界
* 克魯曼專欄》金融惹禍 美國彷彿經濟的馬多夫
* 重整汽車業 歐巴馬採「精準手術」
* 日本2月失業率竄升至4.4% 家庭支出縮水3.5%
* 社論-台灣貿易全球排名創新低的警訊
* 學者肯定:為台商回流做準備
* 金管會:問題保險業 設退場機制
* 微型保單》業者意願 成功關鍵
* 七月畢業潮 失業率恐破6%
* 育才! 交大鑽石計畫亮出鑽石陣容
* TMC 突延後公布合作對象
* 國際專欄-要向左轉了嗎?
* 南方朔觀點-我們在打仗,你別只開BB玩具槍!

◆ G20擬議 賣403噸黃金救窮國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31

全球經濟風暴衝擊窮國,即將在倫敦集會的G20領袖將討論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出售黃金計畫的收益,把貸款窮國的基金增加一倍,以幫助窮國應付當前危機。

消息人士指出,這個構想在G20集團及IMF內部還有爭議,原因是IMF給予窮國的低利貸款並無法產生足夠收益,來挹注進一步貸款。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將在會中建議,成立IMF的新借貸機構,讓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可以在寬鬆條件下獲得貸款。麻生並將建議,採取出售黃金等措施來增加IMF基金。IMF的黃金庫存估計價值達860億美元。

去年5月 黃金售價估約11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取得的G20公報草案,IMF會被要求在春季會議前提交以黃金銷售所得窮國的建議。IMF在去年5月通過,把3217噸黃金庫存出售403噸(1300萬英兩)以鞏固財政,約占IMF黃金庫存的12%,當時估計黃金出售所得可達110億美元左右。

由於這項措施需要IMF會員國的立法機構認可,包括美國國會在內,估計需時數月,所以IMF一直強調,出售黃金計畫不涉及針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短期融資。但最近IMF對發展中國家借貸額激增,使得這一計畫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

全球經濟衰退,出口減少,財政原本就困窘的窮國受創尤其嚴重,殷切盼望IMF伸出援手。非洲國家表示,將在G20峰會上提出建議,允許IMF出售部分黃金以緩解全球經濟危機對非洲造成的衝擊。



◆ BBC調查:化解危機 國際經濟體系須大改革

中央社 2009-03-31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最新公布的全球調查,70%受訪的29國民眾認為,為解決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國際經濟體系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

BBC委託民調公司GlobeScan對澳洲、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巴西等29國2萬9913名民眾進行調查,68%的受訪者認為,他們自己國家的經濟也需要進行改革。

調查顯示,62%的受訪者坦承,全球經濟衰退已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不小影響,31%的民眾則表示,生活因經濟衰退受到很大影響。

44%的民眾表示,房貸信用及其它貸款減少,使他們個人受到頗多影響,20%的民眾則說受到很大影響。

調查指出,開發中國家因經濟衰退受到的衝擊比富有國家嚴重。74%的肯亞人,64%的埃及人、55%的菲律賓人,50%的土耳其人,都表示個人的生活因經濟衰退受到重創。

被詢問預期經濟何時能反彈復甦?生活遭重創的民眾出現兩派意見,45%認為至少要再等二年多,46%則認為不至於要等二年多。

調查同時顯示,雖然食品價格最近回跌,但高食品價格支出持續對民眾生活帶來負面衝擊,程度甚至高於經濟衰退。76%的民眾表示,高食品價格對他們造成不小影響,47%表示,對他們造成極大影響。開發中國家民眾受害情況同樣較嚴重。

GlobeScan公司總裁米勒(Doug Miller)指出,調查結果清楚顯示,本週在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需要採取重大行動,許多民眾認為全球經濟體系有瑕疵,同時凸顯高食品價格對不少民眾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這項調查是於2008年11月24日到今年2月27日進行



◆ 撬起這個世界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31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只要給我一個著力點,我就可以撬起這個世界!」這個著力點似乎真的出現了。

二次大戰結束的前夕,關鍵性的諾曼第登陸之後一個月,站在勝利一方的44國齊聚美國新罕普什爾州的布列頓森林,共商為戰後的世界重建金融秩序,以緊釘黃金的美元做為唯一的國際儲備貨幣與清償手段。於是透過承諾無限量兌換黃金的美元,全球經濟重新拾起戰前即已殘破不堪的金本位制的功能;而且由於紙幣化的優勢,更能不受金礦開採的制約,以更大的彈性,肆應國際貿易蓬勃成長衍生的流動性需求。

美國一方面以其地大物博、本土未受戰火摧殘而睥睨群倫,一方面美元一躍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只要印製鈔票即能動用全球資源,因而忽然成為舉世之雄,動見觀瞻、號令天下。1971年,受韓戰與越戰的拖累,美國國力大不如前,不願再承擔無限兌換黃金的承諾,尼克森總統片面宣布美元大幅貶值並與黃金脫鉤,一舉毀滅了布列頓森林會議所建立的國際金融體制;但美元反而有如脫韁的野馬,可以肆意增減而完全不受外在桎梏,於是整個世界落在美國政府的股掌之上,各國富源都任由美國的印鈔機宰制。

因此,認真地說,65年前創建的國際金融新體制,此時已然一腳踏入墳墓,其後37年,只不過是將錯就錯、泥足日深,為世界經濟埋下禍根、抽芽滋長,卻令美國予取予求、占盡便宜。人類的愚蠢由此見其一斑;但至愚莫過於美國。美國由於可印鈔票而肆意需索,一方面其國力與其經濟競爭力落差日大,另一方面印鈔而藉赤字流溢海外的每一筆帳,都是美國欠這個世界必得清償的債務。65年來美國欠下的債務已如天文數字,根本無力償還,一朝債主群來索討,就是美國的末日。

這一個末日的喪鐘已經敲響。此次由於美國政府與聯準會的顢頇放縱,任令華爾街的騙徒橫行,世界諸國罕有能逃脫其狡詐手段者;當這個詐騙集團終於失風破敗,不僅讓美國的金融體系土崩魚爛,更掀起全球經濟一次令人聞風喪膽的巨變;因而要求加強以美國為首的監管體制之效率、確保流溢四海以美元計值的資產價值,便成為各國有志一同的要求。

然而釜底抽薪之計,無非是要求早已毀棄承諾的美元放棄其做為唯一乃至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要責,將這個附骨之疽早日清除,重新審慎建立一個公平、有效、謹守分寸,足以與全球貿易共消長的國際儲備貨幣與清算手段。去年下半年在華盛頓召開的G20會議,其主旨即在於此;4月1日的G20高峰會開會前夕,以中、俄為首的非西方國家更砲火猛烈地抨擊跛足的既有金融體制,要求建立新金融體制的呼聲響徹雲霄,另以SDR(特別提款權)或新創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的大勢已莫可遏逆。

但一旦此事成真,整個世界都將為之改觀。美國固將為其數十年的揮霍付出慘重代價;目前高呼美元退位的新興國家,受害也不少遜。

因為數十年來,從亞洲四小龍首創加工出口發展模式,到近20年從中國大陸到印度乃至非洲各國風起雲湧,一皆踩著相同的腳步前進,都無法逃脫一個共同的成功要件:對美國大量出超,以廉價勞動換取寶貴的美元外匯,藉以成長壯大。

一旦美國被剝除了印鈔揮霍的特權,舉世無人能替。則這個數十億人仰賴的成功要件頓然消逝無蹤,經濟發展動力消餒,整個世界都要普受其害;區區金融海嘯,倏來倏去,豈能及其萬一。

我們找到了著力點,要用美元退位撬起整個世界,現在已經欲罷不能;但翻轉的世界,又要如何歸正?



◆ 克魯曼專欄》金融惹禍 美國彷彿經濟的馬多夫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2009.03.31

十年前,時代雜誌以當時的美國財長魯賓、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副財長桑莫斯三人為封面人物,將他們譽為「解救全球委員會」,盛讚三人攜手領導全球安然度過當時看來非常駭人的危機,儘管那一次與當前危機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

他們都是美國人,然而沒有人認為這值得大驚小怪。畢竟,1999年的美國是公認能以具體措施因應全球危機的領導者。這種領導角色部分來自於美國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美國身為模範的地位。各方公認,美國是知道如何妥善處理金融問題的國家。

時代的改變何其巨大。

「解救全球委員會」的其中兩人似乎應驗了所謂的雜誌封面咒詛,就是被媒體吹捧後聲譽常會一落千丈。(唯一例外的桑莫斯現任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聲望仍然崇高)。這還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貫聲稱美國金融體系非常健全,每當要求其他國家改變政策時我們經常提出這種說詞,如今證明這是空話。

的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彷彿經濟的馬多夫。多年來,它一直受到尊重甚至敬畏。事實證明,它始終是騙子。

桑莫斯曾在1990年代的經濟危機逐漸平息時,於2000年初發表一次重要的演說。今天,這次演說的內容讀來令人特別痛苦。他在討論那場危機的原因時,提出受到危機衝擊的各國所欠缺的條件。言下之意是,美國具備這些條件,其中包括「資本結構良好並受到監督的銀行」,以及可靠而透明的企業會計帳目。噢,好吧。

順便一提,桑莫斯在這次演說中引用的分析師之一是經濟學者強森(Simon Johnson)。強森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者,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在本期「太平洋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當前的美國危機「竟然足以令人聯想到」俄羅斯、阿根廷等地曾出現的危機,其中包括親貴資本家扮演的關鍵角色。

強森指出,一如第三世界,在美國,「精英企業界人士─以美國的例子而言是金融家─在政府默許下,所下的賭注越來越大,直到無可避免的最後瓦解來臨為止。他們在危機醞釀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更驚人的是,他們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阻撓盡快拉抬經濟以免其直線下墜所需的改革」。

難怪紐約時報昨天的一篇文章談到歐巴馬總統在歐洲可能受到何種待遇的話題時,將標題取為「說英語的資本主義接受審判」。

老實說,我們必須指出,美國並不是銀行有如脫韁野馬的唯一一個國家。歐洲經濟與金融問題嚴重性可能不下於美國,而且許多歐洲領袖還不承認。雖然歐洲國家擁有比較強韌的社會安全網,這意味美國人可能在這波危機中會承受較大的痛苦。問題是,這場危機已使美國失去威信與領導能力。

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和許多經濟學家一樣,我不斷重溫大蕭條的歷史教訓,急於找出或許有助於我們重蹈覆轍的教訓。這段歷史的一個明顯教訓是,全球各國的危機因應由於幾個經濟大國未能通力合作而癱瘓。

當前危機的細節迥然不同,合作的必要性卻絲毫不減。歐巴馬總統上個星期說的對。他表示:「我們必須以具體行動刺激經濟。我們不希望目睹某些國家全力以赴,其他國家卻袖手旁觀。」

這正是我們當前的處境。我不認為美國的處置之策適當,然而它們遠遠超過多數富裕國家願意為之的程度。

這個星期的G20高峰會應該是歐巴馬得以名正言順要求歐洲領袖完成個別任務的場合。

然而即使美國人言之有理,各國領袖最近卻無心聽取美國官員的告誡。

金融危機代價很多,美國聲望受損是其一。它是正當我們與全世界迫切需要時卻失去的資產。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重整汽車業 歐巴馬採「精準手術」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3.31

歐巴馬對通用(GM)與克萊斯勒兩大車廠下最後通牒,必須急速提出可行重整計畫,否則就要讓兩車廠聲請破產。通用執行長華戈納遭歐巴馬祭旗,29 日被迫宣布辭職。克萊斯勒必須迅速與義大利飛雅特聯姻,否則就沒有政府金援。

全球股市30日因此大跌,道瓊工業指數30日早盤重挫300點或3.8%,跌至7,475點,通用股價也崩跌33%至每股2.4美元。

歐巴馬30日宣布,克萊斯勒必須30天內與飛雅特車廠結盟,或者找到另一個結盟車廠,否則得不到美國政府追加的60億美元貸款。通用則需在60天內研擬出新的重整計畫。歐巴馬說,美國政府將提供這兩家車廠限期內的所需資金,但他也強調,美國政府無意經營車廠,政府不可能無限拿納稅人的錢注資失敗企業。

歐巴馬說,破產重整可以為通用與克萊斯勒帶來「嶄新的開始」。美國政府即日起將擔保兩家車廠所有汽車的保固責任,希望消費者放心繼續購買兩家車廠的產品。

消息人士說,歐巴馬提出的是「快速、精準手術式」、預先安排好的破產。歐巴馬說,美國政府不會讓兩廠直接停業清算,也不會讓兩家公司卡在法庭數年,漫長地重整。消息人士說,歐巴馬政府的計畫是用30天快速走完破產重整程序。

為了減緩因此造成的大規模解雇與關廠痛苦,歐巴馬宣布設立「汽車工人復原總監」(Director of Recovery for Auto Communities and Workers)一職。指派曾任勞工部副部長的經濟學家蒙哥馬利(Edward Montgomery)擔任。歐巴馬強調,美國汽車業的問題不是這些工人的罪過。

歐巴馬批評,美國車廠對於節能環保汽車的反應太慢,在數十年的領導層與政府錯誤決策下,喪失對外國車廠的競爭力。華戈納與其他通用高層長期都被批評,他們使通用過度倚賴耗油的休旅車與卡車,因此禁不起油價飆漲與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



◆ 日本2月失業率竄升至4.4% 家庭支出縮水3.5%

【法新社】2009-03-31

日本政府今天發布,由於公司裁員和關閉工廠以因應日益加深的經濟衰退,2月份失業率從1月份的4.1%上升到4.4%。

2月份失業數據較市場平均預測4.3%稍高,但在預期的4.1%到4.5%的範圍內。

總務省說,失業人數增加至299萬人,較1年前增加33萬人,為連續第4個月增加。

另外,官方數字顯示,由於經濟惡化,民眾看緊荷包、撙節支出,2月份日本家庭支出較去年同期減少3.5%。

總務省說,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也較1年前減少2.4%,成為46萬4665日圓(4744美元)。

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是26萬6044日圓,是連續第12個月下降,這種趨勢自從去年全球經濟衰退嚴重打擊日本以來已經加速。



◆ 社論-台灣貿易全球排名創新低的警訊

【本報訊】2009-03-31 工商時報

世貿組織(WTO)日前公布2008年全球貿易排名,台灣的「商品出口」排名降至第18名,「服務輸出」更降至第28名,同創歷年最低的排名。進一步比較,亞洲主要國家排名或有提升,或有小落,但卻無一國像台灣滑落速度如此之快,這是極嚴重的警訊。

一般而言,貿易可分為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兩部分,各國每月公布的海關統計,談的是商品貿易,而服務貿易則按季公布於國際收支帳裡,所呈現的是觀光、專利、商標、保險、通訊、文化休閒及海空運的收支情況。台灣的商品出口排名由2000年的全球第14降至如今的第18,服務輸出更由第18驟降至第28,現在不論商品貿易或服務貿易,在四小龍中皆敬陪末座,昔日台灣經濟奇蹟衰弱至此,讓人直有繁華落盡,不勝唏噓之嘆。

回想1971年,台灣商品出口總額還是南韓的1.9倍,即使至1991年還是南韓的1.1倍,直到1994年首次為南韓超越。近15年這個差距愈拉愈大,2008年台灣出口2,556億美元,僅是南韓出口4,224億美元的60%,如今南韓出口排名依舊維持於2000年的第12名,遙遙領先台灣。近20年台灣由領先而落後,由小幅落後而至大幅落後,究竟原因何在?殊值探討。

如同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其實外貿實力也是產業實力的延伸,台韓外貿的彼長我消,說明台灣近年經濟政策的失當。這些年台灣的經濟政策以舉國之力獎勵高科技產業,但迄今核心技術依舊仰人鼻息,這種徒具形式的產業升級,根本無法因應新興國家的挑戰,致使台灣貿易條件惡化、附加價值率年年下滑。解決之道本應是致力於產業實質的升級才是,但多年來執政者捨此不為,反而時有劃定特區引進外勞、減免稅賦之議,這樣的政策非但扭曲了均衡的要素價格,虛構了企業獲利的假象,更延遲了產業升級的契機,是以這些年台灣的貿易條件豈能轉好?出口排名又怎能不年年滑落?

遺憾的是,近期政府當局又在研議經貿營運特區,採用的方法依舊是擴大外勞引進比例,調降進駐廠商的稅率。主政者必須明白,今天政府的決策不僅要著眼於近1、2年的景氣走向,更要宏觀台灣未來10年、20年的產業貿易競爭力,因此應該從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經貿營運特區一案,萬不可為爭取短暫的投資熱絡,而營造出一個讓台灣產業永遠無法實質升級的困境。果若如此,其罪大矣!

產業無法升級除了會影響台灣「商品出口」的排名之外,更影響台灣「服務輸出」的排名。2008年我國專利、商標的權利金收入不足2億美元,比2000年的3.7億美元還少,但支付給外國人的權利金卻高逾30億美元。此一權利金的收入即是「服務輸出」,而權利金的支出即「服務輸入」,美國2008年享有5,220億美元的服務輸出,半數即來自權利金及相關金融服務的收入;亞洲國家中如南韓服務輸出排名第15、日本第5、香港第12、新加坡第17,皆領先台灣10名以上,顯示產業未能實質升級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之大,關聯效果之強,超乎想像。

造成台灣服務輸出排名驟降,除了肇因於權利金收入逐年下滑外,外國人來台觀光旅行的人數過少、海空運服務規模過小、海外營建訂單稀少,也都是原因。自2004年行政院浩浩蕩蕩召開全國服務業發展會議,誓言讓服務業升級以來,服務輸出的排名不升反降,顯示開會擬計畫根本無濟於事。劉內閣應以此為鑑,只有堅定的執行力才能成事,沒有堅定的執行力,再多的宣誓,召開再多的全國會議,也屬徒然。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的是,亞洲的經貿整合,對台灣外貿競爭力的影響確實極為巨大,而台灣與中國大陸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確屬必要,但須知這不是萬靈丹。若台灣產業依然仰賴代工,技術依然仰人鼻息,產業的獲利依然依靠外勞及減稅,即令台灣能於一年內與每個亞洲國家簽署協定,恐亦無法化解當前台灣經濟的困境,出口排名肯定還是會繼續下滑的。



◆ 學者肯定:為台商回流做準備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9.03.31

經濟部全球採購夥伴大會希望吸引買家擴大採購,財政部也研擬擴大外銷零關稅優惠,種種措施都是為了救出口,希望這隻燕子不要飛走,學者坦承出口不好救,目前這個節骨眼上,政府願意多做事都是好事。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台灣未來第二、三季外銷狀況如何,還是要看美國方面存貨去化的情形,根據他目前掌握的情況,美國存貨還正在去化階段,批發端的存貨尚未去化,距離結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全球經濟目前確實正在往落底的方向前進,大家要有心理準備,經濟落底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第四季能落底就算不錯了。

賦改會擬擴大課稅區銷往科學園區和自由貿易港區貨物享有外銷零關稅,楊家彥認為是給予台商方便,為台商回流做準備。但是台商回來還是必須要進行根本的提升與轉型,才能恢復競爭力。台灣要解決出口衰退的問題,則必須在分散產品和市場;產品不要過度集中電子產業,市場不要過度集中美國和中國。

經濟學者馬凱表示,經濟不好出口衰退,政府願意多做一些事情都是好事,不過台灣的出口要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國出口嚴重受傷主要原因來自對岸。我國出口以電子產業和石化業為主,這些都是中國大陸加工出口業向我購買的原料。對岸現在的政策是否定比較卑微的出口加工業,一心想要發展更高階的產業,他們要擺脫加工出口業,我們的外銷當然會受傷,結果造成雙方經濟兩敗俱傷的局面。

馬凱表示,現在中國官方中央已經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有所省思,但是地方政府仍執迷不悟。他建議趁著目前這個時機,我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可以合力挽救加工出口業,不要瞧不起加工出口業,揚棄它等同是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飛,如果能把加工出口救起來,甚至不用打高空去談什麼ECFA ,台灣出口就會有起色。



◆ 金管會:問題保險業 設退場機制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雷盈、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9.03.31

金管會昨(30)日公告「保險安定基金組織及管理辦法」4月1日施行,產、壽險安定基金合併計畫上路。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也指出,已密切注意部分財務經營欠佳的保險公司,擬定「優先觀察名單」,並將依保險法規定設計相關退場機制。對於日前流標的慶豐銀標售案,金管會支持由台銀買下慶豐銀。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查金融機構合併法修正案,立委黃偉哲質詢金管會主委陳冲是否有金融業觀察名單,陳冲回答,金管會對任何金融業都有觀察名單,內部有一些財務分析系統會產出一些名單,依不同指標注意不同的事情,每一個行業(指銀行、保險或證券)都會有一、兩家。

黃偉哲並問陳冲,依照金管會標準,保險業是否有觀察名單,或各項指標都有問題的「優先觀察名單」。陳冲表示,的確有些是要特別密切注意的。至於有未雨綢繆的作法,陳冲說,金管會有在規劃進駐機制,依保險法規定規劃程序。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保險法第149條,保險局已訂有接管、監管辦法,採取接管主要是要進入退場機制。至於是否要採取監管,例如更換整個經營團隊,或由金管會派人監管等,都是方式之一,但目前尚無具體想法。

金管會官員並指出,產、壽險安定基金合併後,將建置場外監控機制與保險業預警系統,協助保險局監督各公司經營風險。安定基金也將扮演保險公司的接管人、清理人、清算人。未來保險局一旦接管保險公司,安定基金將有充分人力處理。

目前產險安定基金20億元、壽險安定基金146億元,由於產、壽險安定基金是由產險業與壽險業分別提存在不同專戶,兩者不會相互流通。

針對立委廖正井關切流標的慶豐銀Good Bank(銀行本體)是否由台銀承接?陳冲表示,慶豐銀的海外分行及信用卡業務,對台銀會有幫助,若台銀與金融重建基金(RTC)談好,金管會原則上會支持。



◆ 微型保單》業者意願 成功關鍵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 2009.03.31

金管會正在研議微型保險,讓中低收入戶可以得到保險保障。這類保單「保額低、保費便宜、理賠快」,唯一缺點是保障範圍較有限。

依據國外發展經驗,微型保單的保額,大約只有一、二十萬元,主要是在保戶發生事故後,讓其家人可以領到一筆起碼的理賠金。不過,對正常保戶來說,這樣的保額遠低於應有的保障。

再以保費便宜來看,依據實踐大學保險系系主任彭金隆提出的計畫,微型保險保費最便宜可以降至正常保單的五分之一。但壽險公會自行計算,微型保單保費最多僅能降到正常保單的四到五成。

最後再看保障範圍,一分錢一分貨,微型保險僅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因此保障範圍相對正常保單較有限。好處則是微型保險不需要體檢,保戶出事時也可以較快速理賠,能幫助中低收入戶解決燃眉之急。

不少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微型保險,例如印度、菲律賓、肯亞和孟加拉等。

微型保險是微型金融的一環,由於保險公司開辦微型保險幾乎沒有利潤,台灣市場能否成功發展微型保險,關鍵還是保險公司的配合意願。



◆ 七月畢業潮 失業率恐破6%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林政忠/台北報導】 2009.03.31

畢業季將近,勞委會預估今年會有廿八萬人畢業,將增加七萬三千名失業者,失業率增加零點六六個百分點。若以近期失業率計算,七月恐怕飆破百分之六的大關,再創歷年新高。

「每年七、八月都是失業率最高的時候。」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每年有廿八萬畢業生,其中超過十三萬人進入勞動市場。勞委會預估,每一萬一千個失業者將增加零點一個百分點失業率,今年這波畢業潮將產生零點六六個百分點的失業率。

「三月的失業給付金額與上月相當,預估廿億元。」勞委會勞工保險局總經理蔡吉安指出,今年一月初次請領失業給付者共三萬三千人,二月達到三萬五千人,三月至廿六日共兩萬三千人。但因失業給付最長可領六個月,領給付的人數有累進效果,三月總給付金額才會與二月同樣超過廿億元。

二月平均失業周期約為六個月,比民國九十一、九十二年網路泡沫時的平均失業周期少八個月。王如玄表示,是否延長失業給付,還需審慎評估。

昨天多位立委質疑勞委會四月四場就業博覽會釋出職缺有灌水之嫌,王如玄「掛保證」,重申「數字明確」,「絕對保證有五萬六千個職缺!」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昨天則指出,馬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中,提供十個月到一年的短期就業機會就有九萬多個、占就業機會總數近七成以上,真正長期就業機會卻只有三萬多個,這是「真安撫、假就業」。

管碧玲說,教育部花兩百多億元進行「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提供十一萬個工作機會,卻限制大學畢業三年內者才可申請。她說,王如玄昨天答詢時改口說三年限制已放寬,「這是朝令夕改」,預算案還在立法院就改計畫,希望教育部補救,找出有主軸的就業方案。



◆ 育才! 交大鑽石計畫亮出鑽石陣容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3.31

交通大學今天公布「鑽石計畫」,與高科技業界、上海交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結盟,成立生醫工程、光電、晶片系統、資訊通訊、能源與環境等重點實驗室,培養未來產業需要的人才。

「鑽石計畫」得到多家高科技產業的支持,交大成立「鑽石計畫產業指導委員會」,召集人是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悅智顧問公司董事長黃河明擔任執行秘書,委員有前交大校長郭南宏、交大講座教授、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研華電子董事長劉克振及宏齊科技董事長汪秉龍。

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今年8月先成立生醫及光電兩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每年投入1億元經費、配置30名研究員,其中生醫工程實驗室將和兩岸多家醫院結盟,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義守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馬偕醫院,及上海交大附設醫院,研發高階及健康的醫療器材,瞄準廣大的華人醫療市場。

吳重雨表示,他從比爾蓋茲的一席話中,得到此次創新改革的啟示,比爾蓋茲呼籲美國政府,教育是振興經濟的根本,越是不景氣越要讓優秀的教育與頂尖研究機構加速前進,美國經濟才可望復甦。他指出,「鑽石計畫」可讓交大在研究能量與產業合作上有更驚人的突破,將引進MIT實驗室導向的研究人才培育模式,和MIT頂尖實驗室合作研究、交流人才,也將吸引大陸頂尖學生加入研究團隊,快速提升交大的研究能量。MIT CSAIL實驗室主任、也是中研院院士的舒維都博士,已承諾出任交大鑽石計畫首席顧問。

此外,交大將與上海交通大學策略聯盟,提供獎學金吸引大陸頂尖研究生加入「鑽石計畫」,大陸研究生可來台修課並參與台灣科技產業與MIT合作的研究;交大也將結合上海交大醫學院的研究資源,從事生醫科技的研發。

吳重雨表示,將廣邀全球的交大校友及高科技業者參與鑽石計畫,以會員制方式,每家公司每年投入500萬台幣為單位,至少連續投資三年。交大將成立「維基夥伴基金」,每學年提供1000萬元支持500名大學部大二以上學生,在畢業前至少參與一學期的實驗室計畫。

他表示,鑽石計畫的經費,主要來自5年500億頂尖大學計畫、經濟部、國科會及產業界,希望未來業界經費來源能達到50%。



◆ TMC 突延後公布合作對象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何孟奎、陳秀蘭、何易霖/綜合報導】 2009.03.31

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原訂今(31)日公布技術合作夥伴計畫生變。經濟部昨日突然宣布,今天不會公布TMC合作對象;TMC辦公室也改口指出,今天會先給「進度報告」,取消公布合作對象的規劃。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明確表示,月底不會公布TMC合作對象。尹啟銘強調:「技術合作夥伴屬重大政策,TMC必須先與經濟部、行政院溝通後才能決定。」截至昨天為止,尚未接到TMC召集人宣明智送交的報告。

尹啟銘說,宣明智從美國考察回來後,目前還沒見過面;據他的了解,宣明智並沒有預定今天要公布TMC的技術合作夥伴,應只是談談到美國與DRAM業者洽談的情形。

工業局昨天也以發新聞稿方式,否認今天將公布TMC技術合作夥伴的時程。相關官員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這幾天將聽取TMC的進度報告,但尚未選定合作對象,現在距宣布合作夥伴的時間「還早」,「三個月內公布技術合作對象」(即5月底前)才是官方的計畫時程。

據指出,目前TMC仍與可能的合作對象美國美光(Micron)與日本爾必達(Elpida)洽談合作條件中,一度傳出可能是「程咬金」的德國奇夢達(Qimonda),則不在合作名單內,確定出局。

至於原本釋出今天公布合作對象的TMC辦公室,昨天也改口指出,今天將以揭露「進度報告」為主,不會公布對象;至於為何臨時改變計劃,以及今天要公布的「進度報告」內容都不願多談,僅透露希望大家能「耐心等一等」。

對原訂今天公布TMC合作對象的計畫生變,本土DRAM廠反應不一。隸屬爾必達陣營的力晶仍強調「不與TMC為伍」的態度,強調會繼續「自救」以挺過景氣寒冬。

華邦電則對加入TMC抱持開放態度;至於美光聯盟下的南科、華亞科,對TMC取消今天公布合作對象則感到吃驚。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表示,先前與美光提出的整併計畫便是以「五合一」與「八合一」為主軸,希望業界能一起合作,不排斥美光、爾必達由競爭轉為合作。

高啟全指出,若TMC必須「二擇一」,且最後決定不利於美光聯盟,那美光聯盟成員會選擇走自己的路。



◆ 國際專欄-要向左轉了嗎?

■ 張瑞昌 2009-03-31 中國時報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察,若林舉人力派遣崩解(美聯社)的社會現象,藉以說明新自由主義對日本造成的裂痕。

「這是台灣民主的悲哀,也是台灣歷史的悲哀」,在東京大學駒場校區旁的咖啡廳,對於我提出「你怎麼看扁案」的問題,他如此微笑以對。從一九八○年代前往台灣適逢林宅血案發生以來,東大教養部教授若林正丈不僅是日本少數研究台灣的權威專家,也被視為是對台灣相當友好的日本學者。

初識若林教授時,他剛提出「中華民國第二共和」的概念不久,對於李登輝主政下推動多次修憲後的「中華民國台灣化」,有深入的論述。一九九三年入冬,我在南部巡迴縣市長選舉採訪,若林偕同哈佛大學教授等國際學者組成的觀選團抵達嘉義,銜命負責地陪的我,成為他們一行人初次體驗台灣三溫暖的嚮導。

此後,在台北、東京多次重逢,若林正丈關注台灣問題的腳步未曾間歇。今年春天,若林與我談起台灣研究,卻落寞地說「我發覺台灣問題的研究已經做得差不多,該換年輕人接棒了」。從一九七三年首度訪台,一路走來,看盡黨外崛起、威權轉型、政黨輪替及兩岸關係的演變,寫下《「去內戰化」的政治》、《分裂國家與民主化》等多本與台灣相關的重要著作,這位台灣通卻向我興起揮別縱橫卅年的南國研究之念。

「如何治療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傷痕,將是冷戰解體後,全世界民主國家所共同面臨的課題」,若林正丈描述的是著名經濟學家、慶應大學教授竹中平藏,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反省。他的開場頗吸引人,沒有急著談論自己在長野《信濃每日新聞》評論馬政權是「外優內憂」的近作,反倒是關切日本未來在政策方向、意識形態上亟需展開的一場大辯論。「這好比是馬克思成了顯學,而世界開始向左轉」,我直覺式的回應他。

若林口中的竹中平藏,曾出任小泉內閣時期主管宏觀經濟運作及改革的財政大臣,並兼任金融、郵政民營化及總務等大臣,他是小泉構造改革的總設計師(或經改沙皇)、新自由主義學派理論的代言人。若林說,新自由主義將日本社會的經濟隔差擴大了,那種經濟政策主導下的自由市場是「資本家自由」,不是勞工自由。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察,若林舉人力派遣崩解的社會現象,藉以說明新自由主義對日本造成的裂痕。

「派遣人員」是日本各大企業視為節省成本的最佳人力資源。冷戰終結後,拜全球化的影響,以及考量和中國廉價勞工的競爭,無須給予社會保障,大幅削減勞動成本的派遣制度,成為大企業的最愛。若林說,人力派遣業減弱工會的力量,淪為保護大公司的棋子。但諷刺的是,在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派遣人員卻成了企業率先裁員的目標,包括豐田、日產、本田等汽車業龍頭,松下、新力及NEC等知名電子集團,相繼宣布大規模裁員,並且不約而同地對約聘員工開刀。根據調查預估,日本製造業至三月底將會有四十萬名非正式員工,面臨失業命運。

若林以兩本暢銷書指出當前社會思潮的轉變,一是已故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再度引起熱烈討論。這本書描寫的是一群被騙到船上參加捕蟹和製造罐頭的工農群眾,在監工迫害與非人道的勞動過程中覺醒,進而起身抗爭卻遭到無情鎮壓、最終以失敗收場的血淚故事。另一是東京大學畢業卻投入社會運動的湯淺誠新作《反貧困》,他分析貧困問題讓日本社會像溜滑梯一樣,成為影響各政黨政策的熱門書。

無產階級文學的熱賣,像是對美國老大哥跌跤後的社會省思,若林還提及行動電話導致傳統社會基礎消失的問題,他說,人手一機、無所不在的通訊方式,將產生截然不同的人際關係。在禁止手機通話的日本電車上,無論男女老幼莫不專注地收發簡訊,那種埋首大哥大的畫面已取代過去日本最為人稱道的閱讀書報。「這是新的文明課題」,若林認為,人與人直接溝通的信任或互助倘若被改變,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疏離乃至欺騙、犯罪,他擔心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二○一○年代的大討論將是分配問題」,若林說,現在政府幾乎沒有什麼政治功能,缺少令人鼓舞的意識形態,市民團體更是弱化,這也是東京街頭不太有激情的原因,他期待能從新自由主義的反省中找到新生力量。其實,我的擔憂更勝於若林,因為台灣社會還沒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就像桌上那杯被遺忘的咖啡,驀然回首,才發現熱度已退,甘醇不再。



◆ 南方朔觀點-我們在打仗,你別只開BB玩具槍!

■ 南方朔 2009-03-31 中國時報

美國人無論任何黨,絕大多數人都承認,卡特無論人品、行為、才學,都是個好人。但他幸而當選總統卻是個一點也不美麗的誤會。他上任不久即行情跌到谷底,而且再也無法恢復,只幹了一任就無法蟬聯。卸任後他恢復好人身分,聲望才告回升。好人,但卻是不好的領袖,卡特是近代最足以說明的例證。

卡特真的是好人,他自己開農莊種花生,做個小州喬治亞的州長反正也沒有大挑戰,平平就已算優秀。後來他參加大選,自己拎著西裝套到處趕場,這種平民作風也討人喜歡。他笑容親切、待人謙虛、說話輕聲,這些都是他當選的本錢。

但甫告就職,卡特那種不夠格的特性立即表露無遺。套用法國南希大學決策研究教授波里昂(Christian Bourion)在近著《情感邏輯和決策》裡的理論,卡特具有「逃避挑戰型人格」(The Avoiding Personality)的特質。任何挑戰和難題他都覺得麻煩而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他根本不想碰也不願碰。他上任時,「後越戰」的美國共識凌亂,他不去碰。當時第二次能源危機造成的傷害未復,他也不想碰。他逃避問題的方法乃是只講空話大道理,以及表現他和善的那一面。後來美國評論家喬克萊(Joe Klein)遂在著作《失去的政治》裡指責他是「以風格代替實質」,他的助選功臣,後來在民主黨智囊界極有成就的羅勃席恩(Robert Shrum)在他當選後立即請辭,他在辭職信裡說道「你甚麼也不介意,你只介意你自己」。

而最離譜的是,他就任後美國百孔千瘡,曾在大衛營廣邀民主黨政要菁英希望制定時間表。開了十天會,大家談的問題他沒興趣,好像也聽不太懂,中間還一度覺得乏味而落跑,找個農家去話家常。十天會後,他毫無啟發,當然沒有決策,全體人們期待的會議在他的空話中落幕。當時共和黨的智囊沃斯琳(Richard Wirthlin)聽了他的講話後立即鐵口直斷:「這個人玩完了。」有一個民主黨的州長則氣得大罵:「我們正要進行一場道德戰爭,你卻只會開BB玩具槍!」

因此,卡特是個讓人既惋惜又痛恨的人物。他是個好人,當個天下本無事的小州州長也就可以了。但時來運轉,他卻要擔起重建美國這個他完全無能力無準備的大任。民主黨期望他成為一個「突破」和「轉型」的總統,這是他承擔不起的重。當心態、能力與準備不能與責任相匹配,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逃離責任。卡特很少談具體難題,不願在做選擇後被另外的人批評,只想靠「風格」得到肯定。他的四年做得痛苦,美國人民更痛苦。

今天回頭再看卡特,他最大的失敗其實是整個民主黨都被拖累。他當選時正值民主黨主流不振,共和黨則被越戰搞得全民反感之際,他以民主黨非主流身分當選,如果他真有能力和遠見,那真是千載難逢重建共識的好時機。但他這個不敢,那個不懂,更多的則是不願。一九七七至八一這關鍵的四年在他手中被蹉跎。他把這個機會丟給了雷根,也給了共和黨後來長期主導美國的機會。從黨派政治及美國發展的角度看,卡特其實是民主黨的罪人!

卡特是個好人,他誠實和藹謙虛、會寫童話、小說與詩,全部著作多達數十本。他閒暇喜歡自己動手做,造房子和修房子皆本領一流,他也常去做造房子義工。此外,他也關心國際公義,喜歡替弱者鳴不平。如果美國有一種職務叫和平親善大使,他是不二人選,這也是他後來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但卡特可以做許多職位,卻就是不夠資格擔當美國的總統,卡特只會去做普遍好評的事,這種事只有義工可以,做總統則絕不可能。

好人和好領袖有別,有少數好人也可以是好領袖,但也有些好人因為放錯了位置而淪為壞領袖。由卡特這個好人但卻是極糟糕的領袖,它其實已等於提示我們,這兩者之間並無等號關係,卡特這種例子還是少一點比較好!(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砸錢就能救美國經濟? 銀行不是有執照的地下錢莊

* 社論-砸錢就能救美國經濟?
* 歐胡會 「決定全世界走出蕭條速度」
* 中國 金融海嘯救世主?
* 唱衰美元? 中國意在與美爭霸
* 中國重砲 要美交出印鈔機
* 英學者:G20未邀台灣 不可原諒
* 美法就是不對盤
* 歐元恐成G20大輸家
* 陸委會:江陳預備性磋商4月中舉行 溝通ECFA

* 失業烏雲罩頂 老美很憂鬱
* 日德失業率 同步飆高
* 育嬰津貼有了 失業給付多了
* 跨過5月 失業給付可多領
* 付育嬰津貼 就保基金10年破產
* 排擠失業給付財源》藍綠雙贏 人民贏了嗎?
* 社會探索-不正義的利益一介不取
* 青少年找工作 北縣勞工局「幫您」
* 銀行不是有執照的地下錢莊

* 宣明智:TMC三人行 聯美日抗韓
* 宣明智:TMC 2年內達成最佳化製程開發
* TMC與美日聯姻 1+1>2
* 開發智慧型系統 工研院扶植安全產業
* 英特爾推出45奈米伺服器處理器
* Google創投 跨足生技

* 克魯曼開砲 歐巴馬頭痛

◆ 社論-砸錢就能救美國經濟?

【本報訊】2009-04-01 工商時報

上週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甫宣佈將動用金額高達1.2兆美元來購買目前在市場上的「有毒」金融資產,現在歐巴馬政府又正考慮如何出資拯救汽車業。然而從去年來美國採取一連串的擴張政策,是否能讓這場全球「金融海嘯」逐漸消弭,景氣是否已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仍存在重大的變數,值得持續密切觀察。

談起這次的「金融海嘯」,真是一筆爛帳。源頭起於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緊接著2001年又發生「911事件」,重創美國經濟與信心,使原本已相當疲軟的經濟呈現進一步陷入嚴重衰退的危機。為了挽救經濟免於崩潰,於是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採取了「空前而非絕後」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銀行資金氾濫,造就了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這原本是正常且合理的「政策工具」,但問題出在「寬鬆」的程度過大,且時間拉得太長。金融機構為了創造利潤,於是降低對住宅及其他貸款業務的審核標準,從而促使「次級房貸」業務蓬勃發展。

所謂「次級房貸」,可分成三個層面來看。其一是申請住宅貸款者屬於「次級」,還款能力薄弱;其二是放款的金融機構屬於「次級」,因此對「貸款違約」而形成「呆帳」的承受能力薄弱;其三則是住宅本身屬於「次級」,使銀行在將「違約」之住宅沒入後不易轉賣。因此「次級房貸」原本就是屬於高風險的金融業務。加上「不動產證券化」的興起,利用住宅「抵押權」再發行債券籌集更多的資金,生意就能如「滾雪球」般愈做愈大,甚至吸引大型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入「次貸」市場;另外一些投資機構也針對與「次貸」相關的證券,開發出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並以「連動債」的形式向全球各國推銷;更有保險公司發明了「貸款違約保險(CDS)」業務,為貸款合約提供擔保。這場房地產與金融「泡沫」總有破滅之時,一旦最初申請房貸的購屋者無力償還貸款本息,金融機構便無法對發行的債券還本付息,「連動債」的發行機構也就跟著出問題,而保險公司更是難以支付保金。影響所及,自然是全球股市暴跌,民間財富嚴重縮水,信用緊絀,原物料價格大跌,通貨緊縮,失業激增,終於使國際經濟陷入衰退的深淵。

為了挽救經濟,美國與各國政府唯一的一帖藥方,就是拚命「砸錢」。財政政策方面包括減稅與擴大基礎建設支出,貨幣政策方面則是將銀行利率降到接近於0。各國央行更相繼對銀行入股,形成銀行「準國有化」,並直接進入信用市場買進商業票據;最近英、美、日等國央行又開始買進公債,美國政府甚且決定買進「有毒」資產。這種「民營企業國有化」、「私人負債國家化」的作法,短期間絕對能產生相當程度的刺激效果,但卻使政府負債急速增加。

美國政府的籌碼是擁有國際「鑄幣權」,理論上Fed不需依靠外匯存底,便能夠無限制的「印鈔票」來購買美國公債,但條件是美國金融機構能夠恢復正常運作,帶動景氣迅速復甦,讓美國內部以及外國投資人與政府對美國經濟仍能維持信心。然而美國政府目前的作法,顯然傾向於對經濟體系普遍性的「加肥(reflation)」。這是一場「豪賭」,運作得好,固然有可能使經濟穩健復甦,但如果施行不力,再次出現「過度消費」與「不當投資」,則將使金融市場沈疴難解,經濟復甦遲緩,並導致各國對美經濟的信心動搖。其結果,勢必造成美國公債暴跌,市場利率上升,美元亦將大幅貶值,美國消費能力減弱,而全球經濟若非陷入「二次衰退」,便是「長期嚴重衰退」。

引發當前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是「消費不足」,但更深一層來看則是由於之前的「過度消費」,以及對房地產部門的「過度投資」所造成。治本之道,自然應該在短期間約束消費,並避免不當投資。政府採取的財政與貨幣擴張政策,可作為輔助工具。只要假以時日,經濟體系便能逐漸恢復元氣,穩步走向復甦。其實美國一般大眾非常清楚這點,目前美國的儲蓄率已由原先的負數回升到5%左右,而房地產開發商也縮減新屋開工的戶數。但值得擔憂的是歐巴馬在就職演說時曾指出:「美國人不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是依據此一原則來制定及施行政策,則該擔心的便不僅僅是中國總理溫家寶而已了。

歐巴馬目前「積極因應問題」的任事態度,應予肯定,但美國及全球經濟能否靠「砸錢」就能逐步復甦,還得觀察各項政策的落實能力,以及美國民眾對政府作為的反應模式而定。消費迅速回升,未必就好;緩步復甦,才更健康。



◆ 歐胡會 「決定全世界走出蕭條速度」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01

G20高峰會倫敦時間2日正式開始,1日先有一場重頭戲登場,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首次「歐胡會」,全球第一強國和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領袖,將在美國駐英大使官邸會談一個小時。

這兩位元首掌握鉅額振興經濟經費,加起來高達1.4兆美元,他們聯手,可望減輕金融風暴的災情。媒體甚至認為,歐巴馬和胡錦濤的首次會晤,比G20峰會更重要,甚至「將決定全世界走出蕭條的速度」。

雙方官員指出,兩位元首將就中美關係、伊朗核問題、北韓核問題以及雙方關切的其他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包括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機制問題;範圍涵蓋經濟、政治和戰略等,但如何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無疑是最重要的焦點。

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一周前提出成立新國際儲備貨幣,挑戰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使這個話題在G20高峰會前一路延燒,顯示中方希望在會中進行討論。但歐、胡會是否會討論這個問題,美方官員則不願鬆口。

由於中、美雙方均表達合作意願,分析家預料歐、胡不會劍拔弩張,但也很難開誠布公。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有些擔心」美國揮霍無度的支出可能危及中國在美國的上兆資產,美國財長蓋納批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美國貿易代表抨擊中國對美國商品設貿易壁壘,中國船艦企圖在南海挑釁美國偵查船,都讓歐胡會暗潮洶湧。

歐巴馬政府曾表示希望擴大雙方關係,例如氣候變遷就是歐巴馬強調的焦點。而中方除了想藉這次會談一探歐巴馬的態度,也希望趁機較勁,落實中、美平起平坐的印象。



◆ 中國 金融海嘯救世主?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01

這次G20高峰會中,「中國效應」備受矚目,中國經濟在30 年間發展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許多人更指望擁有2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成為金融海嘯的救世主。專家指出,這次峰會名義上是群雄聚集的G20,實際中國聲勢直逼美國,隱然形成和美國雙掛頭牌的G2「雙雄會」。

金融危機仍在繼續惡化,目前是「現金為王」,在倫敦高峰會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增資和改革是重要議題,很多人針對中國的鉅額外匯存底,主張中國多向IMF捐資,救助那些經濟和金融面臨危機的國家。

中國則把目標放在爭取更多表決權,中國以第3大經濟體的地位,在IMF僅有3.7%的表決權,遠不如美國的17%。美國則主張,中國要擴張表決權,必須出資1000億美元,以增加IMF的資金。

中國讓中國地位水漲船高的,除了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大筆資金,還有就是歐洲國家相對的不彰。歐盟經濟規模和美國相當,G20高峰會由英國擔任主席,英、法、德、義和歐盟派代表與會,卻沒有統一的歐洲聲音。

金融海嘯引起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歐洲的回應虛弱而分散,中國和美國都端出大盤的財政刺激方案,歐洲的出手簡直微不足道,美國經濟振興方案占GDP的12%,歐洲卻僅區區1.5%,說起話來自然是有氣無力。

相對的,中國厚植國力,而且對爭取國際地位的態度也出現極大轉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保持相當低調,並未在國際舞台擔任領導角色,而今中國態度已由韜光養晦轉為積極開放,爭取參與金融制度的改革。

在G20高峰會前,中國政府高層接連發表言論,吸引世界的目光成功轉向中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建議用超主權儲備貨幣來抗衡美元的地位,中國聲音讓各方洗耳恭聽。政治分析家指出,中國要在G20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挾經濟力量,進一步在國際政治和安全事務上爭取發言權。

【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31日報導】

美國前主管台海兩岸事務的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現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部門負責人傅瑞偉指出,這次歐胡會將著重確保持續的戰略經濟議題交往,但預計不會有太重大的結果。



◆ 唱衰美元? 中國意在與美爭霸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三十日電】 2009.04.01

倫敦G20峰會召開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議,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用途,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華府智庫的學者卅日指出,中國是持有美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沒有理由唱衰美元,背後動機是中國放眼數十年後與美國的競爭。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卅日舉行倫敦G20峰會會前討論。經濟學家佛思特在會上表示,不必太重視周小川的建議,中國不了解儲備貨幣是由市場決定,非政府決定。市場決定選擇美元而不用歐元。他說,只要市場願意,美元仍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

他說,中國選擇「特別提款權」作為主力論證相當奇怪。他指出,「特別提款權」並非貨幣。中國不要選任何一種貨幣,因此選擇了非貨幣。佛思特指出,中國持有極多的美元儲備,但卻唱衰美元,自貶身價,對中國不利。

佛思特認為,他覺得中國是放眼十年、廿年、卅年後與美國的競爭。

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賴曲曼則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蓋納未能提出讓人信服的建議,中國於是由周小川在G20峰會召開之前,採取政治行動。

賴曲曼也指中國沒有理由唱衰美元。他認為「特別提款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特別提款權」的決定需要主要國家同意,美國擁有否決權,而且還須美國國會通過。

賴曲曼指出,世界經濟太不平衡。美國過度消費有巨額赤字。中國則有過多的外匯儲備。他說,中國應增加消費、增加社會保護網,讓人民幣升值。而美國應增加儲蓄。

他說,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如果世界經濟體系崩垮,中國將是最大輸家。因此中國的責任很大,有必要扮演更具建設性的角色。



◆ 中國重砲 要美交出印鈔機

【聯合報╱歐陽承新/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台北市】 2009.04.01

廿國集團(G20)第二屆高峰會即將在倫敦召開,會前大國間的角力已如火如荼展開。歐盟與美國爆發應加強金融監管或應優先紓困的爭議;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四國力陳應啟用「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作為國際準備貨幣的主張,美方強烈反對;中國支持華盛頓提議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本額的構想,不過基於權責相符原則,要求同時提高其在董事會的表決權;等此,針鋒相對的立場表白,雖然為峰會炒熱了氣氛,卻也同時預告,凡涉及大國根本利益的議題都難以取得共識。

由中俄所倡導用SDR或功能類似「超主權國」準備貨幣,取代「主權國」準備貨幣的主張,無異挑戰美元霸權,全面動搖美國國本的革命性震撼彈!

僚氣濃厚、有錢貸不出去、貸放活動固守教條的IMF,已是千瘡百孔,早應改組或歇業,至於積弱不振的美元也已喪失了作為首要準備貨幣的條件。對此,國際社會出現異聲,由來已久,並不奇怪,值得省思的是:中國為何在此時高調唱衰美元,同時有條件的支持IMF發揮應有的功能。

全球金融大海嘯爆發來,北京決策圈不斷推出擴大內需、上調出口退稅率和退稅範圍,但維持人民幣不貶值的自救措施。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隨後劍橋大學的演說中,溫家寶總理強調面對因人禍引起的金融大海嘯,應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銀行金融體系的監管、重建國際經濟秩序,並敦促美方維護中國所持有美債的安全。

歐巴馬總統隨即正面回應,表示中國所持有的美債絕對安全。然而就在人行持續買入美債以解美國之危的同時,聯準會卻大手筆推出規模高達兆美元收購國債和房貸抵押債券計畫,導致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和美元同步重挫,中國人行因而蒙受巨大的帳面損失。

為救濟經濟無計可施的美國聯準會採用「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原本無可厚非,然而聯準會的信用,是建立在中、日等亞太國家和產油國面對微利與風險別無選擇、只能加碼美國公債的政策考慮,這些國家的央行被迫成為聯準會的央行,對後者保釋紓困,實出於無奈;更確切的說,目前這種完全違背貨幣借貸倫理、單向依存、畸型的國際金融秩序,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存在,那就是「美元本位制」。

在美元本位制的架構下,債權人將印鈔機無償交由債務人根據自身的國內經濟情勢制定貨幣政策,致使債權人只能按照債務人主控的借貸條件被動面對獎懲,還要遵循外部(美國)的借貸條件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從而喪失其作為「央行」應有的貨幣自主權!尤為離奇的是:被債權國當作壓箱寶的美元,竟是透過本身不斷對聯準會融資、價位才得以維繫的「債務工具」,倒果為因至此,試問哪一個債權國會甘之如飴?

上述系統性的權責逆反現象,中國人行自然了然於胸,其所以在倫敦峰會前接續重砲轟擊,道理只有一個:美國應交出印鈔機,而不應趁金融大海嘯方興未艾之際干擾國際金融秩序,繼續禍害全球。



◆ 英學者:G20未邀台灣 不可原諒

【江靜玲/倫敦專訪】2009-04-01 中國時報

「廿國集團」(G20)會議將於四月二日在倫敦正式登場。此次會議正逢全球金融危機肆虐,與會領袖能否攜手合作獲致挽救全球衰頹經濟之良方,各國莫不殷切關注,但英國經濟學者認為,G20未能涵蓋世界重要經濟體之一的台灣,是「不可原諒」(inexcusable)的事。

倫敦政經學院(LSE)經濟系主任柯成興(Denny Quah)日前即在一項有關「廿國集團」峰會的座談會中,公開倡議,G20應邀請台灣與會。

廿大富裕經濟體 竟未涵蓋

同時擔任世界銀行、英格蘭銀行和新加坡貨幣局顧問的柯成興接受本報專訪時,進一步重申了這項立場。他表示,台灣排名世界前廿名最富裕經濟體,應該參與「廿國集團」。在他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事。

柯成興指出,「廿國集團」集會的主要目標,在於強化全球經濟,這次的倫敦峰會,對全球經濟的未來發展更是至為重要,「廿國集團」卻因「政治正確」因素,未將經濟實力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台灣涵蓋在內,在他看來,是「不可原諒」的事。

救金融危機 廿國集思廣益

對中國和東亞區域經濟著力甚深,柯成興是今年在吉隆坡舉行的「世界經濟亞洲論壇」主講人之一。他並將在今年五月於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就「未來屬於印度,不是中國」(The future belongs to India , not China),與其他學者專家進行公開辯論。

針對外界對中國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以及胡錦濤出席本周倫敦「廿國集團」峰會的期待,柯成興指出,觀察世界主要大國的振興方案,中國的振興經濟案,迄今是比較成功的,股市反應也遠比美國和歐洲好。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仍有持續成長的跡象。

振興景氣 中國可扮火車頭

但是,柯成興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必須在全球經濟重新恢復平衡後,才能有效投入。他評估,目前西方政府提出的財經方案,只會使全球經濟更加失衡,振興方案或許可以刺激經濟呈現暫時性的成長,但卻足以造成下一波的金融危機。

至於如何步出目前的金融危機惡性循環,柯成興表示,這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國際領導力量來帶領。

柯成興認為,中國和東亞其他擁有儲蓄基礎的國家,可以適時扮演這樣的角色,促進國際金融體系大改革。



◆ 美法就是不對盤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特稿】 2009.04.01

法國總統沙克吉揚言要讓會場留下一張空椅,讓G20高峰會未開議就先蒙上陰影,也把美國與歐洲在解決金融危機上的歧議搬上檯面。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31日向BBC證實,沙克吉不想參加一場只是塗塗抹抹的會議,如達不到他要的結果,他會退出,也不會簽署會議聲明。

羅馬的美國大學教授華斯頓說:「他可能只是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也可能是真心想驅策大家做些事。這是有點民粹式的作法,他要爭取法國選民的認同,也想贏得所有對政客不放心的民眾支持。」

法國最近發生連串示威、罷工,憤怒的失業勞工圍堵企業老板的風波時有所聞,沙克吉在這樣的情勢下表態爭取民眾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事。

但根本癥結仍在歐洲與美國處理金融危機的立場差異。美國主張挹注更多公共資金到經濟體系,拉拔陷落的景氣回升,也敦促世界各國共襄盛舉,以收到協同作戰的功效。

不過,以法國與德國為首的歐洲集團,則懷疑毫不節制地支出能夠帶來期待的效果,他們主張針對引發金融風暴的弊端對症下藥,從加強金融體系的規範著手。

沙克吉要求授權國際貨幣基金(IMF)更大的監管權限,並成立一個機構,集合各國金融當局的財金官員與代表,加強監督國際金融體系。

即使一向都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的英國首相布朗,也哀歎金融業近年來疏於規範,他在聖保羅大教堂演說時說:「自由市場宛若神明般獲得崇拜,但這個神明卻是冒牌貨。」

美無疑仍信奉自由市場的神明,但歐洲卻已急著想驗清神明的正身,最低程度也要把祂身旁的神棍掃除乾淨。



◆ 歐元恐成G20大輸家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2009-04-01 工商時報

歐元有可能是此次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大輸家,不只因與會領袖難以達成任何新的倡議,還因歐元區國家財政赤字暴增,以及歐洲央行有可能是下一個採取量化寬鬆措施的中央銀行。

本周一開始,即見在美國與歐洲對G20高峰會各有計畫、歧見難解下,歐元面臨強大貶值壓力。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明確表示,他將尋求各國採取齊一步驟來共同對抗這場全球性大蕭條,但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同樣明確表示無意進一步撒錢。

根據德國明鏡(Der Speigel)周刊取得的G20高峰會公報最終版本,不但顯示歐、美之間的歧見擴大,且雙方甚至在對明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上都不能取得一致看法。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外匯策略師提出警告,如果這份公報提出的預測成長率偏低或一如所料地並未提出任何預測數據,引發的失望情緒將導致股市重挫。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把利率調降50個基點至1.0%。然而,究竟該央行在本周四召開的決策會議是會否跟進採取激進的量化寬鬆措施,才是市場觀察的重點。

雖然歐洲央行仍無意踏上與美國聯準會及瑞士央行相同的路,但該央行有些官員已在前幾周暗示,該央行可能會考慮用自己的方法來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在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份經濟景氣指數創新低下,此一可能性已大增。

根據EBS電子交易系統,歐元於周一紐約匯市尾盤升至1.3253美元,並於周二歐洲匯市盤初小幅上揚,但在愛爾蘭與匈牙利信評遭調降下,歐元承受不小的貶值壓力。



◆ 陸委會:江陳預備性磋商4月中舉行 溝通ECFA

中央社 2009-04-0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今天表示,第三次江陳會談的預備性磋商預計在4月中旬展開,溝通議題、時間與地點,也會和大陸就ECFA是否納入會談交換意見。

賴幸媛說,第三次江陳(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會談,將針對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合作、定期航班與陸資來台4項協議進行談判。目前業務溝通仍在持續進行,如果一切順利,不排除在4月中旬展開預備性磋商,地點原則在台灣。

除了4項議題與會談時間、地點外,賴幸媛說,外界關切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可望在預備性磋商或其他適當場合提出。一旦確定雙方都有意願洽談ECFA,不排除納入第三次江陳會談的高層對話內容。

不過,賴幸媛也強調,ECFA必須先取得國內共識。經濟部已經針對ECFA展開產業評估,瞭解業者的需求。在產業報告出爐後,政府也會開始與利害團體、國會溝通,取得國內共識,「目前還沒有到可以兩岸協商的地步」。

賴幸媛同時表示,就陸委會的瞭解,大陸方面對ECFA也還在內部研究階段,雙方何時可以展開ECFA 溝通,要看各自準備情況而定。但她也表示,ECFA議題在第四次江陳會一定會觸及。



◆ 失業烏雲罩頂 老美很憂鬱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1

美國主要都會區房價在1月時繼續加速下墜,一年跌掉近五分之一,創下歷來最大的降幅紀錄。此外,美國消費者信心3月雖自谷底回升,仍盤旋在歷來最低水準,可能找不到工作成為半數美國人擔心的問題。

標準普爾/凱斯席勒調查的20個美國都會區房價指數,1月時比去年同期重挫19%,比去年12月的18.6%跌幅加速,也創該指數2001年開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這顯示美國房市仍處於嚴重的衰退期。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31日公布的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26,略比2月修正後的25.3回升,2月的讀數是1967年該信心指數調查以來最糟紀錄。

經濟瞭望集團全球主經濟師寶莫說:「我們看到一點經濟改善的跡象,但很細微。我們沒看到消費者情緒有任何重大轉變。」

美國存屋仍舊嚴重過剩,法拍屋急增也重創房價。但先前的數據顯示2月新屋開工意外大增22%,成屋與新屋銷售也都上揚,顯示房市有望在政府強力支撐房貸市場、利率創新低的情況下,吸引買氣回籠撿便宜,讓已進入第四年衰退期的美國房市見底。

美國20大都會的房價在1月全面下滑,其中以鳳凰城房價比前一年重挫35%最為慘烈,其次為拉斯維加斯的32.5%。若只看前十大都會區,房價在1月比前一年下滑19.6%。

相較於2006年中的高峰期,美國20大城的房價修正幅度已達29%,十大都會房價已跌30%。

整體而言,美國房價已經回到2003年的水準。

經濟研究聯合會的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認為目前很難找到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48.7%,比2月的46.9%再增。對當前經濟局勢的信心指數從2月的22.3降至21.5,但未來預期指數從27.3增至28.9。

這顯示失業憂慮是讓美國人不敢消費的最大主因。美國2月失業率數字為8.1%,處於1983年底以來最高水準;根據湯森路透訪調經濟師結果,3月失業率預期還會再增至8.5%,並將再裁員65.1萬人。



◆ 日德失業率 同步飆高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4.01

全球經濟衰退重創勞動市場,日本和德國失業率雙雙走高。日本2月失業率升至三年來新高的4.4%,首相麻生太郎下令政府研究第三套經濟振興方案,而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3月失業率更高達8.6%。

日本厚生勞動省31日公布,2月失業率由1月的4.1%增至4.4%,是2006年1月來最高,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激增12.4%至33萬人。

工作機會與求職者的比率從0.65驟降至0.59,也就是市場只提供59個職缺給每100名找工作的人。

2月出口跌幅達創紀錄的49.4%,迫使製造商減產及降低工時,薪資收入因而下滑2.7%。

家庭支出也縮減3.5%,是連續第12個月下墜,國內需求顯然無從彌補出口衰退。

巴克萊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森田恭平說:「失業率還沒到頂,製造業將繼續裁員以刪減支出。」他預估失業率今年將創紀錄達5.7%。

兩天後就要參加20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宣布,要以「大膽構想」救經濟。

麻生太郎表示:「我指示政府及執政黨提出一套解決經濟困境的方法,包括追加預算。」

麻生未說明新方案規模,但財相與謝野馨曾暗示可能需要高達20 兆日圓。日本媒體預估,麻生的目標是創造60兆日圓(6,120 億美元)的需求及200萬個工作機會。自去年9月上台以來,麻生已推出兩波經濟振興方案,總值10兆日圓(1,020 億美元)。

德國聯邦勞工局(Federal Labor Agency)同日公布,3月失業率從2月的8.5%再攀升至8.6%,共有逾358萬人失業,比上月增加3.4萬人。經過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則從2月的8%上升至8.1%,多出6.9 萬人丟工作,超過經濟學家預估的增加5.2萬人。

德國從去年第三季起陷入衰退,政府正計劃推出總值820億歐元(1,08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

根據RWI經濟研究院預估,德國今年經濟萎縮幅度可能高達4.3%。

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麥珂恩指出:「衰退從海外市場和產業界向外擴散,看樣子消費者支出仍將走弱,復甦還很遙遠。」



◆ 育嬰津貼有了 失業給付多了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9.04.01

立法院昨(31)日三讀通過就業保險法修正案,育有三歲以下子女,每一子女,父母可各請領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月領月投保薪資六成,但不可同時請領,估計未來請育嬰假的人數將增多,但這也將增加企業人力調度難度與人力成本支出。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說,希望5月實施。昨天也通過授權勞委會延長失業給付的期限,最長為一年。

勞委會估算新增育嬰津貼支出,一年最多約80億元,由就保基金支出。就業保險費率目前為1%,依法可調升到2%,但昨天勞委會指出,基金支應沒有問題,目前尚無調漲費率打算。就業保險費絕大部份由雇主支付。

王如玄昨天表示,就業保險基金規模1,000餘億元,扣除由勞保基金借入的383億元,還剩600餘億元,加上年增200億元保費收入,預估新措施開辦後,基金支應「今年沒有問題」。

王如玄表示,若以最大額度估算,亦即投保女性勞工有一半都來領津貼,將會年增40.5億元支出,若再加上男性(父親)勞工,年共增約80億元。

勞委會指出,目前有六成企業實施育嬰留職停薪假,在未提供的四成企業內,也有六成表示若員工符資格願意提供,過去一年平均請育嬰假人數在5,000餘人。

不少勞工聽到通過育嬰津貼非常興奮,一位黃姓勞工指出,領六成薪、省掉保母費,經濟條件並未減損,當然想自己帶小孩。相對來說,企業人力調度和訓練上就需要費心,勞委會表示,企業在員工育嬰留停期間,政府將提供短期人力資料庫、職訓等措施,幫助尋求替代人力。

朝野立委認為,在婦幼節前夕完成修法格外有意義。國民黨團書記長楊瓊櫻說,三讀落實了馬英九總統的政見。

該法也通過附帶決議,公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經費來源應比照勞工,以公教人員保險基金支應。

勞委會表示,根據國外研究報告,多數國家都以就業保險基金支應育嬰留職津貼,其中日本分兩次發給,給付額為薪資四成,加拿大則為薪資55%,但其就保費率都較我國為高。北歐國家給付額雖都在六到八成以上,稅捐相當可觀。

在失業給付方面,昨天修法,授權給勞委會依失業率等經濟指標等緊急情事時,可審酌延長至九個月,必要時可再延長,但以12個月為上限。



◆ 跨過5月 失業給付可多領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9.04.01

就保法修正通過,四十五歲以上或身心障礙的勞工,失業給付由六個月延至九個月;如有受扶養眷屬,每一人可以多增百分之十的給付,最多兩人。

新法將於五月實施,如符合上述條件、且正在請領失業給付的勞工,可以考慮暫停給付,等到正式上路後再繼續申請,就可望享受「多領三個月」或「多領兩成」的福利。

根據就業保險法,參加就保一年之後的勞工,若遭遇非自願失業,就有權領取失業給付,領完發放期限(目前是六個月)後,就保年資就歸零。至於這一波新制上路的銜接,勞委會勞保處長石發基表示,預計總統府將在五月公布施行,屆時若就保年資沒有歸零者,就可以適用新制。



◆ 付育嬰津貼 就保基金10年破產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4.01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就業保險法修正案,雖然送給女性勞工一個大禮,但是就業保險基金馬上出現重大危機。目前就保基金才600億元,據估算,勞工一年生育近7萬人,3歲以下子女都可請,第一年符合資格者可能高達21萬人,若以半數可能請領,加上父母雙領,潛在領取津貼人數21萬人,第一年可能領掉224億元,即使第二年後恢復正常,就保基金光支付育嬰津貼,不到10年就破產,成為勞保基金翻版。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下午面對媒體詢問就保基金財務問題時,顯得避重就輕,只強調就保基金「今年財務不會有問題」。但是勞委會官員上午再度面對此一議題,態度就顯得非常謹慎,除了強調「不會有那麼多人申請留職停薪」,也坦承「一旦全面延長失業給付,就保基金可能就有問題」。

目前就業保險基金雖名義上仍有1054億,但是扣除必須歸還勞保基金383億元,等於就保基金只剩不到700億元。王如玄說,就保基金每年收入200億元,但每年支出近100多億元,雖然未透支,但今年以來失業給付節節升高,一年短絀數億元,如果再加上育嬰津貼,基金規模立即出問題。

勞委會昨天對育嬰津貼每年估計金額明顯低估。勞委會以每年勞保生育給付件數為7萬多件,也就是勞工每年生7萬多個小孩,初估約半數可能領取,也就是每年3.5萬名勞工申請育嬰津貼,若父母都請,一年支出約81億元。但是實際情形是,3歲以下子女都可請領,因此第一年育有3歲以下子女者應是21萬人,若是半數可能請領,則有10.5萬件,加上父母皆可領,第一年潛在符合資格者達21萬人。

勞委會官員表示,第一年符合資格者的確可能較多,但因為之前沒有基礎可以推估,以每年7萬件中半數申領推估的81 億元,已經採「寬估」,第二年之後,就會恢復正常,因此每年81億元,已經是可能的最多支出。至於財務是否有危機,官員不願正面答覆,還是搬出「所以主委才說若要延長失業給付就要從長計議嗎? 」



◆ 排擠失業給付財源》藍綠雙贏 人民贏了嗎?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9.04.01

平日效率不彰的立法院,昨天像吃了大力丸一樣,一舉通過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延長失業給付等利多法案,看似為人民創造福利,檯面下則是一齣藍綠各取所需的政治利益交換,結果可能育嬰津貼反客為主,排擠失業給付財源,不但沒有解決弱勢勞工問題,反而只為優勢勞工錦上添花。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在立院上會期吵翻天,就因為國民黨立委侯彩鳳堅決反對育嬰津貼財源來自就業保險基金,此舉不但排除未受僱的200多萬勞工申請育嬰津貼的權利,更可能排擠就業保險基金用途,影響失業給付財源,以去年以來失業給付請領潮來看,就保基金的財務危機的確顯現,因此當時連民進黨立委也持保留態度。

事隔2個多月,同樣的疑慮未解,朝野態度丕變,原因為何?答案就出在就業保險法修正案同時綁了「育嬰津貼」與「失業給付」。「育嬰津貼」是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政見,加上來自婦運的王如玄視此為個人重要政績,國民黨有不得不兌現的壓力,剛好民進黨最近主攻「延長失業給付」,急於藉此議題表功,兩黨在此時機點找到「交集」,據說最後出動馬總統說服立場難以捍動的侯彩鳳,侯彩鳳昨天果然「缺席」,就業保險法終於過關斬將。

藍綠雙贏,代表人民贏了嗎?育嬰津貼的完成立法,到底誰得利?兩性平法實施7年來,生育給付每年有7萬多件,但每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勞工只有3千件左右,比例不到5%。其中又以國營事業勞工比例居多,如今留職停薪還有津貼可拿,除了再次拉大國營事業勞工與一般勞工福利,如今裁員當道,弱勢女性勞工恐怕更擔心雇主優先對女性下手。

對勞委會來說,育嬰津貼此刻真的非過不可嗎? 這項政策是對王如玄個人政績有特殊意義,還是對多數女性勞工真的有利? 以致即使可能排擠全面延長失業給付的財源,出現「反客為主」的不合理現象,也無法扭轉王如玄個人意志? 而除非勞委會無意全面延長失業給付,否則就保基金馬上就面臨破產危機,屆時最弱勢的失業勞工要向誰追討失業給付?



◆ 社會探索-不正義的利益一介不取

【林萬億】2009-04-01 中國時報

從本學期開始,軍公教員工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不再享有學期五百元的教育補助費。這雖是小錢,但仍有部分軍公教員工不爽,原因是幹麼從這個小錢下手,而且已經領了才要求退回。

行政院於去年六月底修正「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將子女教育補助表修正,雖還保留有國中小補助額度,但修改其中的說明欄第五點,將全免或減免學雜費者列入不得申請教育補助。就此,施行超過半個世紀的軍公教員工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的學雜費補助不再。這是遲來的正義。

國民中小學是國民義務教育,學費全免,本來就不該再得到補助。然而,這項小改革仍是為德不卒。真正的大條經費是高中職以上的補助,每年花掉六十幾億中的大部分。看在非軍公教員工眼裡,真是五味雜陳,尤其是廣大的勞工家庭,在經濟不景氣時一面要擔心無薪假上身,一面要咬緊牙關讓孩子受教育,就因為職業身分不同,自己的子女就得全額付學費,這是典型的一個國家兩個社會。

今天的「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是民國七十九年訂定的,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抗戰時期的「全國軍公教人員婚喪醫藥生育災害及子女教育補助辦法」。一脈相承,立法意旨都是為安定軍公教人員生活。也許戰時,或戰後復原初期,這個立法目的尚稱良善。但是,時過境遷,軍公教人員的薪資待遇一般都比廣大勞工家庭來得好了,為何還保留此種造成社會分裂的補助辦法呢?

其實,兩年多前我擔任政務委員時,行政院在處理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現役軍人之薪餉及第二款托兒所、幼稚園、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私立小學及私立初級中學之教職員薪資免稅修正時,許多軍公教人員是贊成依法量能課稅,不要有例外。可惜已經談妥的所得稅法修正案,讓軍公教人員去汙名化,不再享有如同前述的子女教育補助費一樣的不光彩特權,在當時的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少數委員的干擾下,修法不能如願,轉型正義不能彰顯。如今,人民天天仍叨唸著這種不正義的資源分配。

同屬不光彩特權利益的還有「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辦法」。依全民健保法規定,榮民眷屬保險費已由退輔會補助七成。再依這個辦法規定,凡具榮民身分不論有無職業至榮民醫院系統看病一律免掛號費;有職業榮民至榮民醫院看病健保自付額依階級補助;無職業榮民至榮民醫院住院之伙食費、全民健保給付之外的裝具、護理之家、榮譽國民之家醫療費用也補助,且不限次數;無職業榮民至非榮民醫院系統就醫時,其健保自付額由退輔會補助,非健保給付項目才不補助。這些補助林林總總,以兩年多以前蘇貞昌院長指示檢討改革時的經費計算一年要三十六億,獲利的榮民及眷屬有五十萬餘。

當年我奉命主持協調會議,擬將高階榮民的補助取消,才不會造成高階軍官已領取優渥的退休撫卹,還要終身獲得醫療補助,非常不公平。至於掛號費補助亦取消,減少非必要的就診;並制訂合理的就醫補助次數。這樣的改革計畫也無法獲得國民黨立法委員的支持,以致改革胎死腹中。

至於爭議更大的優惠利息十八趴問題,當時也是經由考試院、行政院協商完成,且獲得大多數教師團體支持。但是,仍然敵不過立法院少數自詡為軍公教爭取利益,換取選票的委員的干擾,改革無望。如今考試院又重啟爐灶,何苦來哉。

目前國民黨在立法院擁有絕對多數,除拿掉軍公教子女國民中小學學費補助這種小改革之外,真正要改的還很多。舉凡不正義的既得利益,都該一項一項還給人民。這些不當利益都是在前次國民黨執政時期留下來的,民進黨八年執政,沒有改掉,是屬不該,但也無奈。就留給國民黨自己去完成歷史的任務了,希望這是可能的。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 青少年找工作 北縣勞工局「幫您」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2009.04.01

台北縣政府統計北縣17至24歲青年學子約有60萬人,勞工局本月起將主動進入校園,進行職涯講座、求職防騙話劇宣導、勞工教育及校園徵才。

勞工局長高寶華說,青少年工作經驗不足,勞工局已建置求職管道,青少年可透過縣府就業服務中心以及所屬各就業服務站台查詢了解,也可以上「台北縣人力網」(網址:www.goodjob.nat.gov.tw)或全國就業E網(網址:http://www.ejob.gov.tw),尋找合適工作,另外也可撥打就業諮詢專線0800-091-580(您就業,我幫您)諮詢。



◆ 銀行不是有執照的地下錢莊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1

失業率飆高,為幫助經濟困窘者,立委透過修改民法調降雙卡利率上限,引發業界、學者一陣撻伐,認為下修利率,反不利弱勢族群,使他們只能從地下金融管道借錢;而與其調降利率,不如由政府設立消費者信用保證基金,給予信用不佳者信用保證,銀行自然就會降低利率。這裡涉及兩個基本問題,一是銀行的角色,另一則是信用卡的功能。

就銀行角色而言,對高風險族群,銀行是否應該藉由收取高額利息提供其資金?金管會顯然採肯定立場。在其處理卡債問題報告中,強調由於雙卡債務人很多係無穩定收入的邊際客戶,相對風險較高,頗須仰賴雙卡以短期週轉,故不宜橫加不必要之限制,以免迫使此類消費者轉向求助地下金融。

我們必須問,銀行與地下錢莊究竟有何區別?倘若我國民法並無利率上限規定,似乎對金管會來講,銀行也可收取三分或四分利,以滿足更多「邊際客戶」資金週轉的需求。本次金融海嘯正是由於銀行不負責任的擴張信用,以及主管機關怠於監理而起。對於無法合理預期能清償債務的消費者,不論利息多高,銀行都不應貸放,這正是銀行之所以有別於地下錢莊。縱然某些消費者會轉向地下管道融資,充其量不過是一家的不幸,但銀行若盲目追逐市場,卻會形成系統性風險,導致整個社會動盪不安;我國前波卡債風暴恰見證此點。

立院財委會調降利率上限方向是正確的。第一,央行近年來不斷調降利率,銀行資金成本大幅下降,雙卡利率卻未見對應的調降。銀行動輒以其存放利差已低,獲利薄弱為由,主張調降空間極為有限。但這是因為銀行經營無效率所致;2007年全球銀行業競爭力調查,在131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14名。我國銀行為何缺乏競爭力,是否肇因於家數過多或可討論,但彼此太像則毋庸置疑。大家都經營同樣業務,自然壓縮獲利空間。政府下修雙卡利率不但幫助困窘的家庭鬆一口氣,更可迫使業者進一步強化風險控管能力,積極進行產品差異化,發展本身獨特利基。

同時,由於消費者處於經濟及資訊弱勢,銀行乃得將自己無效率的成本轉由消費者負擔,各國政府多在此時介入,平衡雙方利益。例如德國實務上即發展出約定之循環利率高於市場一般無擔保放款利率百分之百時,約定即無效。又,當持卡人無法按時繳款,依德國法律規定,銀行僅得請求基礎利率加計五個百分點的遲延利息。換句話說,自消費者違約時起,銀行就不能再主張高額的循環利息,防範惡性循環致債務人債台高築走投無路。故,立院調降方向並無錯誤,應考慮的是採浮動方式計算利率上限,以免利率揚升時又要修法。

第二個問題是信用卡功能為何。在目前失業率高漲,家計艱難之際,是否適合設立信用保證基金,透過信用卡利率的降低或額度的增高,提供消費者所需資金?在世界各國,信用卡首要都是提供消費者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便利;其次則是短期週轉,以利消費或解決一時的手頭不便。但無論如何,不應利用信用卡為工具以短支長,譬如借錢投資;或救助變故急難,譬如借錢支付龐大醫療費用。政府要幫助失業者,可以透過失業給付,創業貸款,擴大短期就業方案,以及社會救助等方式,但藉由信用卡供應資金,無異飲鴆止渴。

一個無法合理預期能償還貸款者,不應自銀行體系取得資金,正是地上與地下金融的區別。更何況,考量前波卡債風暴,民國94年高點時,循環信用餘額為4,947億元,去年底已降至2,536億元,政府保證基金一出,考量目前游資氾濫,餘額必急遽衝高,埋下另一波卡債風暴因子,豈能不慎?



◆ 宣明智:TMC三人行 聯美日抗韓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新竹報導】 2009.04.01

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召集人宣明智今召開記者會,會中宣布TMC未來的技術合作對象為日商爾必達 (Elipda)與美商美光 (Micron)兩家,其中爾必達已經確定,美光則在與現有合作夥伴南科同意後,才會進一步確認,有關合作細節,TMC將立刻與兩公司討論與安排。

宣明智今公布TMC技術合作對象,結果爾必達與美光雙雙獲選,目前爾必達已進行細節協商,已確定合作,美光則需要現有技術合作夥伴南科的同意後再參與。

對於TMC初期架構,TMC的角色是類似Fabless(無晶圓廠公司),負責DRAM製程開發、設計、技術授權,然後提供給技術合作夥伴美光與爾必達資金、產能、產品,接著將製造技術授權給國內的DRAM公司如力晶、南科等,而國內的IC設計公司也可以委託TMC設計,在資金方面,則由民間及政府出資各半。

對DRAM公司質疑TMC是沒有產能的公司,宣明智表示,產能不是現階段的問題,初期TMC並不需要,等到找到好的產品,再利用產能,國內任何一家DRAM公司都可以合作,前提是在有利潤的情況下,所以產能問題會等到正式成軍後再考慮。



◆ 宣明智:TMC 2年內達成最佳化製程開發

中央社 2009.04.01

台灣記憶體公司 (TMC)召集人宣明智今天表示,TMC首期發展目標是產品設計及最佳化製程開發,運用台灣既有DRAM產能,建立台灣DRAM自主技術能力,預計 2年內能夠達成。

宣明智指出,TMC營運思維是找出能夠利用現有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產能的最好方式,與現有DRAM廠並不衝突。

TMC未來將提供合作夥伴資金及集結台灣研發的資源,宣明智說,TMC則將自爾必達及美光取得矽智財(IP)、製程、產品設計及商標等資源。

宣明智表示,TMC將定位為具技術的DRAM產品公司,主要投入DRAM製程開發及產品開發設計,未來可能授權或委託現有DRAM廠生產製造,及委由封測廠封裝測試。

另外,TMC也將與晶豪科及鈺創等記憶體設計公司合作產品設計。

宣明智指出,TMC與現有DRAM廠並不衝突,TMC未來將是國內現有DRAM廠另一個合作選擇。

宣明智同時宣布TMC的6項自律守則,包括TMC不會加入產能競賽、不會投入惡性價格戰,也不會出售次級品,破壞市場秩序;也不會為了業績塞貨給客戶和經銷商。

另外,TMC將投入創新製造作為市場區隔,並充分利用台灣現有產能,同時TMC也不會只求降低成本而開發先進製程。



◆ TMC與美日聯姻 1+1>2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 2009.04.01

台灣記憶體公司(TMC)的技術合作夥伴今出爐,結果之前爭的你死我活的兩大陣營爾必達與美光,誰都沒被淘汰,也算出乎市場意料之外,不過,這樣的結果,反而對DRAM廠商不痛不癢,儘管TMC召集人宣明智對於有兩大陣營力挺,表達樂觀態度,但隨DRAM景氣的復甦,及兩大陣營技術整合的問題仍待解決,TMC的任務是否逐步弱化,值得觀察。

TMC技術合作夥伴出現戲劇性變化,與當初宣明智表示,因為整合難度高,將二擇一的說法,最後有了大轉彎,兩大陣營都在表達強烈意願後,成為TMC的合作夥伴,難道當初大家認為的技術整合問題,現已不是問題?

事實上,爾必達在這場角逐戰中,始終是TMC的首選,但最後美光穿越重重關卡,也取得一張門票,不禁讓人猜測,是否有台美之間的政治角力運作所致,不過,這樣的結果,不也是當初政府成立TMC所樂見,期待對台灣DRAM產業的長期發展有利。

目前全球的DRAM技術掌握在少數幾家大廠手中,除了德商奇夢達的技術是溝槽式外,包括三星、海力士、三星及美光現都已殊途同歸,全部清一色都是堆疊式技術,儘管每家公司的技術仍有很大差異,但嚴格來說,DRAM技術進入奈米級後,各家公司的研發也面臨資金與設備的瓶頸,在DRAM不景氣的時候,在資金有限下,大家都希望可以合作開發。

反之,當DRAM景氣好時,各家公司擺脫資金壓力,就會馬上擺出一付自有技術的高姿態,沒有技術只有產能的公司,只好花錢付權利金,這就是台灣業者長期以來的根本問題。



◆ 開發智慧型系統 工研院扶植安全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9.04.01

金融海嘯掀起產業結構的大洗牌風,智慧化安全產業由於具備智慧判讀及立即預警功能,被視為2011年即可超越個人電腦市場的明星產業,產業發展逆勢成長。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工研院透過與美國Telcordia(原貝爾實驗室)公司的合作,共同開發智慧型安全系統,並協助台灣廠進軍國際安全市場。

李鍾熙指出,911事件後,全球恐怖攻擊事件頻仍,僅管全球面臨景氣低迷衝擊,但安全防護仍然是國家與個人的最基本需求。

他舉美國為例,其國土安全市場由2002年的593億美元,快速成長到2005年的1,933億美元,其中以監測及入口控制(Surveillance & Access Control)每年674億美元、以及生物反恐每年650億美元為最大宗。

資訊與網路安全方面也快速成長,預計到2015年,全球不含國防的安全支出將高達5,180億美元。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全球安全產業2008年市場規模約2,220億美元,較2007年成長約2.5%;2009年可望達2,303億美元。台灣安全產業2008年產值約860億元,預估2010年可成長至2,100億元。預測2011年時全球安全產業市場規模將達2,759億美元,即超過個人電腦市場,接近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產業之一。

李鍾熙分析指出,台灣向來是全球監控設備的生產重鎮,但確大多以代工生產為主,附加價值較低。其實,安全產業中結合軟體和硬體的「系統整合」,才是安全產業的產值及附加價值最高領域。

然而,安全系統整合所需的軟體技術門檻高,這是台灣以設備元件製造為主的中小企業,最不易切入系統整合領域的障礙。台灣大多數廠商面臨缺乏系統整合技術與國際行銷通路的「兩難」,遲遲難以進軍高利潤的系統整合市場。

為協助台灣廠商解決瓶頸,李鍾熙說,工研院與美國Telcordia公司合作,就是希望藉Telcrdia系統整合的豐富經驗與技術能量,結合台灣產業既有於IC/ICT產業在產品設計、製造的優勢,共同開發智慧型安全系統。

經由透過跨國際的合作模式,協助我國安全監控設備業從「組件生產製造者」,提升為「智慧型前端設備/次系統」提供者,在全球市場中創造新產品與新機會。

未來,還可藉由Telcordia公司的品牌形象與國際通路,進一步開拓國際高階安全系統市場。



◆ 英特爾推出45奈米伺服器處理器

【涂志豪/台北報導】 2009-04-01 工商時報

英特爾處理器在去年推出首顆Nehalem架構桌上型四核心處理器Bloomfield後,昨(31)日在台宣佈推出17款45奈米Nehalem架構Xeon 5500系列伺服器處理器,包括宏碁、華碩、技嘉、微星等國內OEM電腦大廠,均表示將推出內建新款Xeon處理器的伺服器、工作站電腦、主機板等產品。

英特爾繼1995年推出Pentium Pro伺服器處理器後,昨日推出採用最新45奈米Nehalem架構的Xeon 5500系列處理器。英特爾表示,當時採用英特爾架構的Pentium Pro處理器的伺服器銷售量尚不及75萬台,僅佔伺服器市場整體硬體採購總收入的10%,但現在每10台伺服器中就有8台採用英特爾處理器,新款Xeon 5500系列處理器,將為高效能到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等應用帶來最大的益處。

英特爾Xeon 5500處理器包括多項突破性功能,包括英特爾雙路平台(2-socket)伺服器的效能,超越英特爾先前推出的任何一款Xeon處理器,比前一代的5400系列相較,在各種工作負載下其效能可望提升70%至125%。此外,新款晶片可自動調整至特定的電源使用程度,並加速資料中心交易和客戶資料中心查詢,降低電費的同時,能提供更高的電源使用效率。



◆ Google創投 跨足生技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4.01

知情人士透露,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已正式宣布成立受高度期待的Google創投基金,計畫在未來一年投入1億美元,投資的產業將橫跨軟體業到生技業。

Google聘請創業家兼投資人馬利斯(William Maris)協助成立該創投基金,並且任命Google手機部門前經理麥納(Rich Miner)共同管理該基金。馬利斯和麥納在聲明中表示,Google創投基金投資的產業將涵蓋消費導向的網路、軟硬體、潔能科技,以及健康照護等領域,將以Google獨特的科技專業及品牌,尋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促使它們發展為成功企業。

投資多元化 追求獲利開發技術

知情人士透露,Google創投將有別於支援公司相關產品線的傳統企業創投部門,而是以獲利為考量,考慮廣泛投資。馬利斯說:「以投資領域而言,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我們認為長遠看來有利可圖。」

目前Google創投已投資兩家公司,分別是研發管理電網技術的Silver Spring Networks公司和Pixazza公司,後者的新技術可以讓線上圖片連結到相關產品販售處,幫助網路出版商從中獲利。但Google拒絕透露投資金額。

由於許多企業近來刪減廣告經費,迫使Google必須裁員以撙節成本,因此該公司也希望創投基金能幫助Google開發能嘉惠該公司的新技術,並增加獲利。

員工來幫忙 協助挑選投資標的

Google在此時投入創投產業,也為資金乾涸的創投市場注入新血。根據美國創業投資協會(NVCA)的統計數據,經濟衰退使得大學、基金會及其他投資人對新創公司敬而遠之,去年第四季全美新創業者的集資驟減71%。

馬利斯表示,不景氣並不影響創業家想出能賺錢的好點子,許多好公司都是在經濟衰退時成立,他說:「Google也是在經濟衰退時開始起飛。」Google的員工也是很好的資源,可以幫助該創投基金挑選有潛力的投資及評量特定公司。麥納說,Google約有5,000名員工擁有博士學位,他們也許也有想創業的朋友。

Google過去是透過業務發展部門及慈善非營利部門Google.org投資,現在該公司正重新思考Google.org的定位,Google.org過去主要從事能源產業投資,未來也將轉移到Google創投。



◆ 克魯曼開砲 歐巴馬頭痛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1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登上美國最新一期新聞周刊的封面人物,標題是:「歐巴馬錯了」。報導指出,歐巴馬政府對克魯曼敬而遠之,克魯曼則成了歐巴馬經濟政策最難纏的批評者。

對於自己登上美國版新聞周刊封面,克魯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自嘲:「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把他放上新聞周刊封面。」他打趣地說,實證研究顯示,執行長被捧上雜誌封面後,表現明顯會走下坡,這種「封面詛咒」也許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者。因此他對讀者說:「你可被警告過囉。」

克魯曼與歐巴馬政府最大的歧見,就是克魯曼強力主張美國大銀行已成一堆「殭屍」,應暫時全部收歸國有,好清理爛攤子,進行結構改革;但美國財政部官員認為,這種作法根本不可行,財政部沒這種人力與資源運作美國逾8,000家銀行。

克魯曼接受新聞周刊訪問時說,白宮從未認真諮詢過他的意見,他從沒親自接觸過歐巴馬。事實上,歐巴馬在一場記者會中,以略帶惱怒的聲調邀請克魯曼提供修補銀行體系更好的計畫時,還把克魯曼的名字唸錯了。

克魯曼目前游離在華府權力圈以外的狀況,與他在民主黨自由派支持者中顯赫的聲勢成極度反比,也與他另一位老友桑莫斯的境遇大不相同。克魯曼與桑莫斯27年前同在雷根的經濟顧問諮詢委員會裡共事,兩人年紀相當(桑莫斯小他一歲)、才氣縱橫,同樣都不到30歲就躋身美國頂尖經濟學者之林。

但桑莫斯是一路爬上體制內的高梯,從柯林頓的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到現在成為歐巴馬最倚重的經濟智囊首腦。克魯曼則與啟蒙偶像凱因斯一樣,喜歡繼續做體制外的「公共知識份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形容自己「天生反骨」而且「生性悲觀」,但有個「大嗓門」。

克魯曼說,他對桑莫斯與歐巴馬仍有信心,雖然他覺得桑莫斯傾向相信市場,但他傾向政府干預。目前,這仍舊是場布希政府留下的爛攤子;不過隨著解決問題的時機急速消失,歐巴馬最終也要承擔他的那一份責任。

他指出,相信自私自利可以帶來整體利益的哲學根本錯誤,現實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他是從知識角度反對放任的市場。

精通國際貿易的克魯曼目前仍在普林斯頓教授兩堂課,他在課堂上顯得比寫專欄溫和許多,但一針見血的幽默仍不改其色,他說:中美貿易就是「他們給我們有毒產品,我們送他們一堆廢紙。」

克魯曼大師論壇@台灣 http://2009master.uml.tw/

※ 有嗆聲表示有希望。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G2歐胡會啟動經濟對話 台灣的背更駝了

* G20賽局 IMF勁爆大贏家
* G2歐胡會啟動經濟對話
* 社論-中國對全球發動金融攻勢的虛虛實實
* 金改紅線不退讓 沙克吉、梅克爾嗆歐巴馬
* 社論-G20千萬別淪為國際大拜拜
* 政府注意到G20了嗎?
* 近80年最長 美製造業連14月萎縮
* 日企業信心惡化 日圓哀嚎
* 中國採購指數跌 復甦挑戰仍大
* 遏止台灣經貿全球排名倒退之道
* 全民減稅 最低稅率降為5%
* 今年,稅收短收估逾千億!
* 台灣的背更駝了...
* 7元飲料捨不得買 母子抱頭哭
* TMC組織圖 架構DRAM一條鞭
* TMC未來路 外資一團疑霧
* 銀行規模小、惡性競爭 致命雙殺
* 郵局撐不住 停售三儲蓄險

◆ G20賽局 IMF勁爆大贏家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4.02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日刊出「誰是G20博弈的大贏家?」專欄,指出為對抗全球經濟危機所舉行的G20倫敦高峰會,由於各方立場和利益訴求分歧,已演變成一場多方博弈。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沙克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各下重注,而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是意想不到的大贏家。

專欄指出,下注最多的歐巴馬上任以來首次重大出訪,面臨國內、國際的雙重考驗。但因為美國背負金融危機始作俑者的惡名,加上歐巴馬的振興經濟計畫遲遲未奏效,逼使歐巴馬以退為進,淡化促成與會國同意加大財政刺激力度的目標,轉而追求歐洲關心的金融監管問題。歐巴馬旨在風險控制而不是贏利,所以幾乎不可能成為大贏家。

最敢下注的當數法國總統沙克吉。法國官員已經放話,如果G20峰會沒有在歐元區最關心的全球金融監管方面取得進展,沙克吉不會在公報上簽字。因為金融監管肯定是會議的主要議題,沙克吉不會全盤皆輸。

手中籌碼最多的顯然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峰會的主要議題上,中國既用實際行動對歐巴馬的經濟振興目標表示支持,又支持歐洲加強全球金融監管的訴求,可謂左右逢源。美中不足的是,中國的籌碼可能過於分散。北京在峰會前挑戰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等於另闢戰場,中國在G20中的地位可能進一步加強,但不會有突破性的收穫。

各方相持不下,都將目光投向IMF,希望通過IMF實現自己的目的,比如加強金融監管或者通過注資擴大發言權。IMF在這次危機中一直默默無聞,無所作為,如今突然坐收漁翁之利。



◆ G2歐胡會啟動經濟對話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02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日在倫敦舉行首次「歐胡會」,雙方同意建立策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經濟學人雜誌稱,這次峰會應當關注的不是G20而是G2,即中國和美國。


歐巴馬和胡錦濤於G20峰會前一天在美國駐英大使官邸會談,白宮在會後發表聲明,中美兩國領袖同意,要加強中美合作關係。此時最重要的議題是維繫全球經濟健全發展,中美需維持密切合作關係,未來依然如此。

此外,中美將建立新的策略與經濟對話小組,訂今夏在華盛頓舉行第一次會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將負責策略面,經濟面則由美國財長蓋納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負責。

歐巴馬也欣然接受胡錦濤邀請,訂下半年訪問中國大陸。

據白宮的聲明稿,胡錦濤強調,中國會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和擴大內需。中美兩國領袖並同意加強經濟和金融合作,共同提振全球經濟成長,強化金融體系。雙方也支持全球貿易、促進投資、共同對抗保護主義,確保中美貿易關係健全而穩定,讓所有人利益均霑。

歐胡兩人掌握鉅額振興經濟經費,加起來高達1.4兆美元。兩人聯手可望減輕金融風暴的災情。媒體甚至認為,歐巴馬和胡錦濤的首次會晤,比G20峰會更重要,甚至「將決定全世界走出蕭條的速度」。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成立新國際準備貨幣,挑戰美元獨大的地位,使這個話題在G20峰會前一路延燒。

白宮在1日的聲明稿中未提到匯率問題,但說歐巴馬重申其削減赤字的承諾,表示經濟一旦復甦,會努力使美國的預算赤字縮減一半。

中國經濟實力提升,中國觀點足以讓G20洗耳恭聽。短期內,各國未必能就此達成共識,但中國的地位提高,將有助於提高開發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發言權,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 社論-中國對全球發動金融攻勢的虛虛實實

【本報訊】2009-04-02 工商時報

G20高峰會將於今天起在倫敦舉行。此次會議最熱門話題,除了共謀挽救全球經濟危機之道外,就是中國趁機提出的重建國際準備貨幣倡議。中國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接連發表多篇文章,除宣傳中國政策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部署外,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在文章中,對現行國際金融體制大加批評,進而主張建立新的國際準備貨幣,以取代美元的地位。這已充分展現了中國對全球金融的攻勢,並在國際金融領域造成了陣陣波瀾。聯想到本次倫敦高峰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馬,中國並已擺明在會中將主攻金融議題,不免讓人深感好奇:中國為何這樣做,還有,中國究竟要達到何種目的。

其實,周小川的這項表態,和中國總理溫家寶稍早的公開說法是連成一氣的。溫家寶上個月在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記者會中,雖然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能否達成「保八」的問題,公開承認「有困難」,但另方面,他卻對中國蘊蓄的金融實力,頗為自豪。當時溫家寶這樣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10年多的改革,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是健康和穩定的。中國沒有拿財政的錢去補金融的窟窿,相反地,金融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溫家寶並指美國、歐洲,正面對著金融領域、實體經濟兩條戰線的作戰,中國卻只是防範未發作的金融風險,相對單純。他還對中國在美金融資產的安全性,表達了憂心,要求美國保持信用,信守承諾。這些話,人們記憶猶新。

溫家寶曾於10年前,在朱鎔基麾下,帶領中共中央的金融專案編組,對抗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人民幣之堅持不貶,背後有他在頂著。2005年,他主導了「721」人民幣匯率改革。去年年初,他又趕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前,對籌劃中的開放投資香港股市「直通車」,急踩煞車。總的來看,溫家寶和他現在領導的內閣,過去應對國際金融震盪的經驗堪稱豐富,因而,現在其對國際金融體系顯露出「鬥性」,可說其來有自。

更重要的動因是,現在中國擁有一套「國家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集中了全國政經社力量作支撐,對外有如一支正規編組的部隊,每能在國際金融亂局中,堅守住要塞,已在聲勢上,逐步把西方那些規模碩大,但紀律不整的金融機構隊伍,比了下去。

中國這套金融體系的內涵,是讓西方人看不懂的。明明10年前,中國各大銀行都是呆帳嚴重,客觀上瀕於倒閉,後來卻見中國政府勇於豪賭,注入巨額財政投資,硬是將這些銀行通通扶過惡水區。還有,中國加入WTO之後,雖說開放外資參股銀行,實際上外資也成群結隊投入了,但最近,這些外資已有部份退出,原因除國際金融海嘯之牽拖外,顯然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社會主義的架構,加上資本主義的方法,這就是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基本樣態。講到社會主義,人們第一個要聯想的名言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現在,這支集中了力量的金融部隊,果真要在國際上出擊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體制差異,中國銀行體系不易取代西方的模式,他們對西方銀行體系,有參股與「共治」的興趣,卻從未表露單方主宰的意向。事實上,中國也怕西方那一套,滲透進中國金融的深層結構,使中國失去了獨立自主性。更何況,中國國際收支資本帳尚未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也遙遙無期。因此,中國當前的金融攻勢,根本目的,與其說是為了金融業的開疆拓土,不如說是要以「銀彈」當籌碼,為國家爭取更大的對外影響力和發言權。

中國金融充滿著「國家主義」,它表現在中國國內金融實務方面的,是公家控股、政策保障銀行存貸利差、存款大眾信賴國家而不太挑剔銀行信用、公營機構貸款具高度優勢等現象。連我們台商要貸款,都需當地官府的推薦函。這是「官本位」的金融體系,既算「經濟帳」,也算「政治帳」。因此,正在熱中大陸市場的台灣銀行家們,一定要好好研修中國金融體系裡的「政治經濟學」,以深入探索「中國特色」,否則最終恐怕也難免「水土不服」的結果。



◆ 金改紅線不退讓 沙克吉、梅克爾嗆歐巴馬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02

20國集團(G20)經濟危機峰會2日正式登場前夕,出現法、德聯手,和美、英對壘的局面,讓G20的歧見白熱化。法國總統沙克吉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召開聯合記者會,緊咬「徹底改革全球金融規定」議題,表示「沒有討價還價餘地」,並揚言如果未達法、德的「紅線」(red line),兩國將拒絕簽峰會公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1日進行雙邊會談後,在記者會上口徑一致的淡化G20失和之說,對峰會成果堅定表示樂觀,相信必能產生重大全球協議,應付日益深化的經濟衰退。布朗並向媒體保證,峰會攸關重要,相信沙克吉不會中途退席。

但儘管英美敦促團結,盟國失和的跡象繼續浮現。沙克吉與梅克爾逕自舉行聯合記者會,較勁意味十足。兩人齊嗆聲,堅持對金融機構、主管紅利、避險基金及境外避稅天堂等必須嚴加管理,這些問題是兩國「紅線」。沙克吉強調,歐洲不會遵行美國的經濟方向,言下有意要逼美國讓步;他並表示,峰會必須妥善處理加強金融管制的問題後,德、法才願意討論其他問題。

梅克爾則指出,德、法希望倫敦峰會能夠達成「改變世界」的成果。梅克爾說,金融危機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一場人為災害,為了避免危機重演,這次高峰會必須制定國際金融新體系,高峰會公報必須列出非常具體的步驟,決不能留待下次會議。

對於美國主張G20國家再提出新的財政刺激方案,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衰退,沙克吉和梅克爾都明確表示反對。

德、法領袖聯手,雖然對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帶來嚴格挑戰,但官員指出,刺激經濟和金融管制本來就是公報草案的兩大重點,其實梅克爾和沙克吉的數項訴求已經包括在草案中,公報內容幾乎已達成共識,沙、梅其實是擺姿態,好在會後回國邀功。

沙克吉1日晚間和其他G20領袖都前往唐寧街10號首相府,參加布朗作東的晚宴,這是30位政府領袖與國際組織代表在G20高峰會前第一次全體進餐。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安排坐在布朗的右手邊,梅克爾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比鄰而坐。



◆ 社論-G20千萬別淪為國際大拜拜

【本報訊】2009-04-02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肆虐下,眾所注目的G20領袖高峰會今天將在倫敦揭幕,美國總統歐巴馬將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而擔任地主國的英國首相布朗則積極鼓吹「全球新政」,力圖重振個人政治聲望;儘管外界並不看好G20高峰會真正能夠為振興世界經濟開出新的藥方,不過,國際領袖們至少應帶給世人新希望與信心,千萬別讓G20淪為一場國際大拜拜。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全球二十個經濟體於一九九九年組成G20,最初是一個國際經濟論壇,各國央行總裁與財長共同討論如何進行國際合作以對抗金融危機。G20的成員國總人口達全球的三分之二,經濟規模加總起來達全球的八十五%,主要成員國除了以美、英等已開發國家,另加入中、印、巴西、俄羅斯、阿根廷、澳洲、印尼、墨西哥、南韓、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開發中國家。

面對一九三○年經濟大蕭條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成為眾矢之的,這次以美、英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經濟受重創,更需要結合開發中國家共同對抗金融大海嘯,讓全球經濟早日邁向復甦之路。這次G20高峰會被視為是繼一九四四年在美國華府召開討論世界金融新秩序的「布列敦森林會議」之後,新一輪的「布列敦森林會議」,而過去以八大工業國為主的G8高峰會的重要性也將逐漸被G20取代。

這次高峰會主要議題包括新的經濟振興方案,歐巴馬與布朗均呼籲擴大財政支出以振興景氣,不過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奇已表態反對;其次是新一波金融改革,歐盟國家呼籲應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理以防範下一次的危機,包括嚴加管理免稅天堂與對沖基金等。法國總統薩科奇已強硬表態說,如果加強全球金融監理機制無法達成共識,他將拒絕簽署其他任何協議。

G20高峰會另一項重要且爭議極大的議題是提出未來全球金融體系的新藍圖,包括針對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的改革,給予開發中國家享有更大的發言權與投票權。中國日前提議創立「超主權的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俄羅斯亦提出建立新的國際貨幣以取代以美元為主的儲備貨幣系統,此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利茲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亦支持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種種聲浪均強烈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

除了以上三大議題,眼前最棘手的莫過於保護主義的興起。國際貿易組織(WTO)預期今年全球貿易將衰退九%,這是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貿易的崩潰,部分來自於全球化的後遺症。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問題的癥結是許多國家開始提高關稅保護國內產業,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各國政府均鼓勵民眾愛用國產品,G20中就有高達十七個國家提高關稅,例如,俄羅斯、印度都針對不同產品提高進口關稅,中國則以安全理由禁止進口愛爾蘭豬肉和義大利白蘭地酒。目前最大的隱憂是,如果主要國家均築起貿易壁壘,那麼勢必延緩經濟復甦的日子。在這次G20峰會上,如何凝聚共識以消弭各國的保護主義,成為當務之急。

這次G20高峰會舉辦之際,歐洲各大城市的示威遊行抗議不斷,抗議人潮高舉「資本主義已死」、「還給窮人正義」等標語,要求各國政府應維護經濟正義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確保窮人的生活,發展綠能產業等,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積壓已久的意見不應被忽略。參與G20高峰會的領袖們,亦應仔細傾聽人民的聲音。

儘管各界對於G20高峰會有不同的期待,這些國家領導人要在短短幾天內就重大議題達成具體共識,恐怕也相當困難,更何況許多重大的改革亦非一蹴可幾,不過,這次高峰會亦不能流於空談,至少要給世人帶來改革的新希望與契機。



◆ 政府注意到G20了嗎?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4.02

G20高峰會開幕,受到舉世注意。全球化快速發展以來,第一波真正讓全世界都逃不開其影響的經濟不景氣,壓得世人喘不過氣來,確切感受到非要有全球協同的做法,才能處理這種規模的風暴。G20畢竟是當前最能進行全球經濟措施整合的機制,備受期待。

這次高峰會,有三大具體問題有待討論與決策。一是各國政府的緊急救援計畫;二是如何重建國際金融市場紀律的辦法;三是尋找一套新的國際貨幣機制,避免全世界經濟再次受美金及美國經濟拖累。這三大議題彼此牽連,然而內在又有不同國家利益的緊張衝突。美國最在意援救計畫,歐盟最在意金融紀律,新興國家則最在意新國際貨幣。三大集團如何協商取得共識,關係著G20會議的成就與影響力。

有英國學者指出,依照經濟與貿易地位,台灣應獲邀參加這次高峰會。這樣的聲音有其道理上的正當性,在現實國際政治上卻也有窒礙難行處。台灣儘管經貿地位重要,在國際政治上卻有時被迫「隱形」,或只能循其他管道發聲。在兩岸關係進一步巨大突破出現前,台灣角色在國際論壇會議仍多所受限。

不過,英國學者的意見,也從另一個方向提醒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怠惰偷懶。G20討論的議題,每一個都跟台灣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G20得到的任何經貿結論,都直接影響台灣,我們沒有理由不密切觀察並關心G20會議的進展;更重要的,不能不對G20的議題與可能結論,有所準備。

這些當然是政府的責任,事前就應分析這些議題可能如何影響台灣,準備應採取的立場與態度,進而對會議走向研判,就可能結論提早評估與研擬對策。正因為不能參加會議,政府更需要認真做好這些工作。

但至今為止,政府的態度不明,民眾也完全得不到官方反應的相關訊息。這是否只是出於外界的不了解,或說政府對外溝通不夠?如果顯示了政府完全沒有察覺這種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政府以為G20事不關己,純粹觀望等待,那麼台灣的處境就更危險,甚至可說是自甘邊緣化了。面對G20,政府不能沒有反應!



◆ 近80年最長 美製造業連14月萎縮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 2009.04.02

最新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製造業指數雖然比預期稍佳,但由於工廠持續縮減產能,仍連續第14個月出現萎縮,創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長紀錄。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統計的3月製造業指數,從2月的35.8上升至36.3,高於經濟專家先前預估的36。指數低於50就代表生產萎縮。

全球金融與信用危機加上房地產崩盤,讓市場商品需求銳減,工廠被迫裁員、減薪或停工,縮小產能與降低投資。

儘管消費者支出稍早出現反彈跡象,但連續14個月製造業指數出現萎縮,已經超越1970與1980年代的那一波衰退。

ISM的新訂單指數則由33.1上升至41.2,外銷訂單指數也由2月份的37.5小升至39。2月份創下ISM自1948年開始統計以來26.1最低單月雇用指數,3月也回升至28.1。

至於依據2月簽約數字推算出的營建支出/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則從1月的80.4小幅成長2.1%至82.1。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分析師西瑞布里亞科夫表示:「營建支出的指數雖然重要性較低,但是新數字還是比預期要好。最近雖然陸續出現一些比預期稍好的數據,但想要藉此斷言景氣循環將出現反轉,時機還太早。」

紐約標準普爾公司(S&P)首席經濟學家懷斯(David Wyss)則表示:「生產指數下降的幅度已經緩了下來,這點很重要。現在來談反彈或復甦為時過早,不過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說情況並沒有像稍早一樣,持續且快速惡化。」

多倫多CIBC世界市場公司資深經濟學家申費德(Avery Shenfeld)表示:「除非庫存可以馬上消化掉,閒置的生產線立即開動,我們看不到情況會有任何改善。」

申費德是這次受訪的學者中,對於3月份製造業景氣看法最樂觀的一位,他原本預期3月份的數字可以上看39。



◆ 日企業信心惡化 日圓哀嚎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4.02

日本銀行(央行)短觀報告顯示,上一季日本大型製造商信心指數跌至歷史低點,日圓對美元應聲走貶,延續2001年來最壞的單季表現。日圓第一季貶值幅度近9%。

最受注目的大型製造商擴散指數3月份降至負58,是央行自1974年編纂該指數以來的谷底,也比經濟學家預測的負55更糟;與12月時的負24相較,降幅也創下紀錄。

企業信心惡化反映出口銳減的打擊。

受出口大幅萎縮拖累,日本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換算成年率為負12.1%,預料今年第一仍將出現兩位數的負成長。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CED)31日預測,日本經濟今年將萎縮6.6%,是1945年以來最糟,也不如歐元區的負4.1%與美國的負4%,是已開發國家中最糟。

受此衝擊,日圓應聲走跌。1日盤中最低來到99.47日圓兌1美元,低於紐約前市收盤的98.96日圓,延續自2001年第四季以來的最糟單季表現。

今年首季日圓兌美元貶值8.4%,兌歐元貶值3.5%,是去年6月以來首見。

雪梨澳洲ICAP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卡爾說:「日本經濟情勢似乎比其他國家更糟,而短觀報告絕對凸顯減持日圓的理由」。

不過,報告內容也透露經濟在第一季可能已經落底的徵兆。

製造商預期6月份信心指數可望改善,升至負51;非製造業信心指數也將從3月的負31上升至負30。

資本支出減幅也沒有預期那麼大,大企業預期自4月1日起的2009會計年度將減少資本支出6.6%,沒有經濟學家預期的10.95%那麼深,但仍是2002年3月以來的最悲觀預測。

東方匯理證券公司東京首席經濟學家加藤進說,預期6月短觀數據會好轉,「意味著景氣可能已在第一季落底,雖然復甦還很微弱」。

製造業預期,今年稅前獲利將萎縮19.7%,比去年的62.7%減幅改善;非製造業預期獲利萎縮6.4%,程度也較去年的23.2%減輕。



◆ 中國採購指數跌 復甦挑戰仍大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9-04-02 中國時報

中國製造業採購指數(PMI),在連續三個月反彈後,三月分指數,從上月的45.1分下跌到44.8分,是連續八個月低於50分的門檻,顯示製造部門仍處於收縮狀態,彭博社報導,中國人行為了協助製造業,未來有可能繼續降息。

里昂證券昨日公佈PMI指數,在考慮季節性微調後,指數仍比一月下滑0.3分,其中,其中,新訂單指數從上月的44.2降為43.6,但就業指數,從46.6小幅成漲到47.1,總產出也呈現小幅復甦。

景氣不振 連8個月低於50分

里昂證券亞洲區經濟學家Eric Fishwick分析,三月分PMI指數下滑,主要是受鋼鐵價格大幅下滑導致,中國熱軋鋼價格,二月初站上每立方噸3,592人民幣高點後,目前已經下跌13.9%。

Eric Fishwick表示上一波製造業採購增溫,可能是廠商預期政府擴大內需方案,可能帶動內需,所帶動的生產,這樣的預期心理,和需求真正復甦畢竟有一段差距,他預估中國PMI指數,四月分可能會繼續走弱。

摩根大通證券市場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三月分PMI指數走軟,顯示出中國製造業仍面臨相當大挑戰,「目前中國經濟復甦還處於『一檔』狀態」。

麥格理證券經濟學家卡維(Paul Cavey)表示,中國大陸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彈升,主要是反映歐美廠商聖誕節後,拉高存貨的現象,但是這個現象現在已逐漸告尾聲,由於接下來幾個月接單狀況,將攸關全球經濟下半年能否反彈,未來幾個月PMI指數頗為關鍵。

人行可能再降0.54個百分點

由於製造業表現持續不振,卡維預估,中國人行持續降息與調降存款準備率的動作仍將繼續,他預估人行上半年可能將降息0.54個百分點。目前中國放款基準利率約5.31%,銀行存款準備率為15.5%,小型金融機構則是13.5%。

所幸大陸內需目前仍支撐經濟免於衰退,彭博社報導,中國大陸城市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前二個月仍大幅成長26.5%,銀行新承做貸款二月分成長四倍,汽車銷售量也大幅成長25%。

中國發改委預估,中國今年出口可能衰退10%,進口可能衰退5%,由於不動產交易與銀行信用持續擴張,卡維對中國經濟下半年復甦的看法,仍然維持不變。



◆ 遏止台灣經貿全球排名倒退之道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82432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2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公布2008年全球貿易排名,台灣出口自前年的第16名,去年降為第18名,一年倒退兩名,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與過去長期比較,若台灣出口全球排名節節敗退,對台灣經濟而言,早是嚴重的問題;但新政府上任後,舊爛攤子還來不及收拾,又碰上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大衰退,忙著因應,似沒有時間顧及此長期問題。不過台灣出口問題若不能突破,全靠內需的擴展,要恢復過去繁榮局面,那將是緣木求魚!

台灣早在1985—87年連續三年高居全球第11名出口大國,當年香港及韓國分列第12及13名緊追在後,新加坡更排第19名,台灣出口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台灣倒退七名之多,而韓國晉升第12位,香港倒退一名排第13位,新加坡大幅晉升五名排第14位,台灣出口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再與中國大陸出口排名比較,1987年時,才排第16名,落後台灣五名之多;去年卻躍升至全球第二出口大國。這20年來,與三小龍及大陸比較,彼長我消如此嚴重,怎不令人感慨!

台灣一向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出口的消長與整體經濟的榮枯,關係極為密切。在出口全球排名衰退下,台灣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在全世界排名,更是急轉直下;就以最近八年而言,1999年尚居全球第30名,至2007年倒退至第38名,平均每年倒退一名,衰退速度之快,令人憂心。此一趨勢如不能早日遏止,今後台灣在世界市場,還有立足之地嗎?

近20年來,台灣經貿在全球排名衰退之快,其原因雖極複雜,但主要有三:

一是國家領導者及執政當局不務正業;自過去「經濟掛帥」改為「政治掛帥」,不僅以意識形態治國,更採取鎖國主義,且不時挑起朝野對立,分裂族群,影響社會治安,嚴重破壞投資與生活環境,衝擊投資與消費,致內需不振。

二是海內外環境變化,產業外移;20年前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時,還有高科技產業興起支撐;當後期電子資訊產業外移時,國內沒有新興產業接替,產業結構調整鈍化,加以原有高科技產業迄未培養自有的核心,技術仰人鼻息,致出口競爭力相對落後對手國家。

三是在多邊貿易談判失敗後,區域整合及雙邊貿易合作盛行,而台灣被排除在外,對台灣出口競爭力影響至鉅。就以「東協+1(中國大陸)」貿易協定而言,明年才正式上路,但在進行過程中,東協輸往大陸產品,已有多項早已開始降低進口關稅。

因此,即使台灣在文化、語言及地理區位上與大陸關係都優於東協,但過去十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增加5.2倍,仍然敵不過東協對大陸出口增加8.3倍。若明年「東協+1」貿易協定正式簽署執行,其對台灣的影響將更大。

幸好,去年政權再度輪替,新政府上台後,即以「開放與鬆綁」拚經濟為第一要務,扭轉了過去20年的「政治掛帥」,恢復追求「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不過政府在因應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大衰退,救火同時,對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及未來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乃至培養產業的核心技術等,均應早作全面性的規劃。還有政府正在推動的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確有必要,但政府在國內應加強溝通獲得「共識」後,更要爭取與其他主要貿易對象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定(FTA)。

今後台灣經貿在全球排名,是否不再下滑,甚至還有所提升,就考驗執政當局對以上各點的溝通、協商及執行能力了。

※ 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全民減稅 最低稅率降為5%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4.02

全民減稅案今上午在立院財委會歷經近5個小時攻防,終於通過初審。財政部再發送「大紅包」,除了個人所得稅率從現行6%、13%、21%,分別降到5%、12%、20%之外,為了照顧中低收入戶民眾,最低課稅級距也從41萬元調高到50萬元,稅損約7億元。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將有7成以上民眾、逾300 萬戶受惠,每戶將可少繳4000元至4萬元不等,預計明年5月報稅就可適用。

為了合理調降綜合所得稅之課稅級距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上漲程度調整門檻,經過與立委們協商討論後,也將從現行的10%調降至3%。李述德指出,調降至3%除了可以反映物價上漲程度,還能合理降低綜合所得稅的負擔。

根據行政院版本,個人所得稅率自6%到21%三個級距,稅率均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再加上立委協商討論後,達成加碼調高最低課稅級距的共識,從原本的41萬元調至50萬元,在累進稅率設計下,全國超過300萬所得稅申報戶能享受到降稅好處,而國庫的稅收也將擴大到短少180億元。

李述德強調,綜所稅稅率調降1個百分點,加上最低課稅級距調高,將有助於提高民眾的消費力,增加民間投資,以活絡經濟,除了可以促進租稅公平,還可減輕中低所得及薪資所得者的租稅負擔,初估至少有300萬戶可受惠,每戶將可減少4000元至4萬元的租稅負擔。

此外,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將由現行25%調降至20%,採行單一稅率,並將起徵額由現行5萬元提高至12萬元。李述德指出,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調降至20%,將可對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的影響較大,而促產落日後將保留研發、人才培訓等四項功能性減免獎勵,預計明年度起施行。



◆ 今年,稅收短收估逾千億!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4.02

政府祭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造成稅收短徵嚴重,引發立委關切,認為未來若發生重大財政缺口,何時應辦理追加減預算呢?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今年預估至少短收1000億元,但一切都還在掌控範圍內,是否追加減政府預算,需等待6月或7月後再考量。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上午審查「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表示,今年1月稅收短徵,如果財政有重大缺口時,應如何因應?立委賴士葆指出,今年收入預算減少1000億元,財政部應提出解決之道,建議可考慮從消耗性支出、國防部人事支出和國營事業盈餘等來彌補短收。

李述德指出,今年1月份因營業日短稅款未入帳,2月已有改善,累計至2月稅收約新台幣1300億元,與預算差200億元左右,全年估計最少短收1000億元。他說,預算籌編會有差距,預算處理也有彈性,如何精簡、開源,一定會去做,如果調度不過來,依據預算法有追減預算程序,會審慎觀察之。

李述德進一步強調,目前的財政狀況都還在掌控範圍中,若有重大缺口,就要報請行政院做必要精簡措施,再不行,就要開源,若還是行不通,就要辦理追加減預算。



◆ 台灣的背更駝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9.04.02

搭上經濟不景氣的順風車,政府各部會與立委諸公們不但拚命製造利多政策,更要「減稅救台灣」。利多、減稅人人都愛,政府首長得到愛戴,立委得到討好人民美名,但是利多也罷、減稅也好,只要沒有精算與配套措施,最大的受害者卻是社會公義與國庫,問問民意要那一樣?

因為景氣衰退、失業問題嚴重,行政院猛推各種利多措施,每個方案特色都是錢愈撒愈多,效果則是「待觀察」。例如教育部動用300億元振興經濟預算搶救青年就業,做法不是檢討教育制度出了什麼問題,而是挑最簡單的方法,先是拿錢補助大學鼓勵畢業生「延畢」,再來出錢補助企業僱用社會新鮮人,薪水由國家付。此舉除了延後失業數字發酵,對大學生長遠就業能力有何提升? 鴻海集團負責人郭台銘含蓄提醒,畢業生要勇於求職,不要躲在學校,似是當頭棒喝。

經濟活動低迷,人民痛苦指數高,合理化政府舉債擴大內需,「減稅部長」、「舉債部長」當之有理。財政部長李述德好像拿到一張沒有抬頭、也沒有金額上限的舉債、減稅支票,上任不到一年,已經減稅數千億元,動輒大降企業與富人稅,中產階級、小老百姓也得罪不得,來個全民大降稅,失業者、無薪假尤其不能不關懷,緩繳所得稅也可以考慮。

行政部門的討好法案,到了立委手上,豈能示弱,加碼還是小事,公理正義蕩然無存事大。例如財政部此法原本只想調降個人所得稅,但是立委就提案加碼取消企業保留盈餘加徵稅率,結果促產條例落日的社會正義還未實現,立委又要搶當「濫好人」,全案一過,國庫整整大減1600億元。

擁有權力者,最好做的事,莫過於討好眾人,但此事誰來做都可以。最有貢獻,能為世人流傳者,卻是得罪人的事,這就需要有擔當、有道德勇氣的人才做得到。國家經濟面臨重大危機,減稅、利多,固然是提振民心之必要,但是檢討稅制公平性、加稅增加財源的配套更不能少,否則政客口中被「造福」的人民,心裡感受未必相同。



◆ 7元飲料捨不得買 母子抱頭哭

TVBS╱林志偉 2009-04-02

看到父親激動落淚,5歲和2歲的兩個孩子相當體貼、懂事,拿出衛生紙,幫父親擦淚。陳小姐:「他(丈夫)坐起來的那一天,他自己哭著跟我說,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夫妻倆真的要感謝很多很多的人。」

陳小姐和躺在病榻上的謝先生,5年前因故被迫辦離婚手續,卻一直住在一起,但就在第3個孩子誕生後,謝先生卻因為過勞,中風癱瘓。陳小姐:「孩子一個一個出來,然後突然他就這樣(中風癱瘓)。」

陳小姐不離不棄,24小時照顧前夫,還要扶養3名孩子,生活陷入困難。有一次,她帶著3個孩子出門,最小的女兒看到喜歡喝的乳酸菌飲料想買,才7元,但陳小姐身上沒有多餘的錢,只好斥責女兒,但話一說完,4個人卻抱頭痛哭。陳小姐大女兒:「我問媽媽,媽媽要我們(錢)留著讀書。」

陳小姐現在靠著每個月1萬多元的低收入補助,養活一家人,但繳完房租後,錢真的剩不多,支持她們一路走下去的,大概就是一家人堅強的愛了。



◆ TMC組織圖 架構DRAM一條鞭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林巧雁/新竹報導】 2009.04.02

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召集人宣明智昨(1)日宣布,希望與美國美光(Micron)、日本爾必達(Elpida)兩大聯盟共同合作,除標準型記憶體(DRAM)外,TMC也把晶豪、鈺創等本土記憶體設計公司納入,搶攻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領域。

宣明智坦承,TMC與爾必達已有初步共識,雙方會「相當徹底」的合作;美光雖然意願也很高,但仍需與南科、華亞科兩家合作夥伴協商後,才能進一步談。

市場過去關注TMC焦點著重統合本土力晶、南科等DRAM晶片製造商,以及下游力成、日月鴻等封測廠,如今TMC將設計公司一併納入考量,等於將全台灣記憶體設計、製造與封測等產業鏈「一條鞭式」全部抓住,虛擬整合格局更加完整。

宣明智指出,TMC不做標準型DRAM的流血價格戰,行動記憶體將能創造更多應用與商機,潛力無窮。他透露,與晶豪等設計商都是「老朋友」,這段期間他也親自拜會各公司高層,獲得蠻正面回應。

宣明智透露,TMC迄今一切進度順利,預計本月中旬提出營運計畫書,5月正式成立,待資金進駐後,就會與技術合作夥伴簽訂合作意向書。

他說,大家可以把TMC看成是「無晶圓公司(fabless)」,與設計公司之間是「合作大於競爭」,結合後可以讓設計公司技術更精進,尤其是3C產品應用行動記憶體日益增加,如果TMC有一個好的方案出爐,設計商加入可以更強化彼此競爭力。

至於市場關注的TMC產能來源問題,宣明智說,這不是目前最重要的考量。他強調,TMC希望能有效率的分配使用台灣閒置DRAM產能,歡迎台灣DRAM廠加入,若景氣反轉使業者無閒置產能,更是好事一樁,TMC計畫也可以終止。

宣明智強調,TMC不自建產能,也不會加入產能軍備競賽,首期目標會善用台灣業者產能,因此絕對不會與既有DRAM廠競爭。

他認為,TMC只要有技術與好產品就會賺錢,不排除有自己的品牌,或使用合作夥伴品牌;在技術授權考量方面,會爭取合作夥伴最大的授權範圍,超出的部分,就靠自己努力。

在TMC資金來源部分,則仍未定調;投資銀行界盛傳,目前有興趣投資TMC的人很多,除大型私募基金,不乏IC設計、手機、GPS等業者,這點與TMC有意投入行動記憶體領域的規劃不謀而合。

宣明智則表示,原則上政府與民間會出資各半,但目前還沒找投資人,預計4月中會提出投資企劃案,基本上政府資金希望小於或相當於50%,現已有很多有興趣的投資人在詢問。

宣明智說,由於尚未進入實際籌資階段,因此無法透露TMC成立初期資本額會多大,目前仍是依先前規劃,也就是政府出資300億元以內,其餘資金來自民間。



◆ TMC未來路 外資一團疑霧

【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台北報導】 2009.04.02

對於TMC的新進展,外資分析師普遍認為,和爾必達達成合作協議早在預期中,但在營運計畫進一步出爐前,並不容易判斷TMC究竟能不能成功,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分析師王安亞並強調,TMC未必會是其他台灣DRAM業者的救星。

德意志證券認為,宣明智雖然表示TMC初期將以技術授權為主,但也不排除可能會生產DRAM,這樣的作法不免會引起疑慮,初期可能必須要刻意採取模糊策略,但未來如果TMC生產DRAM,一定會和採用其IP的客戶帶來利益衝突,因此必須等待TMC的營運計畫,才能瞭解究竟TMC要採取什麼樣的經營策略。

大和總研也對TMC初期採取IC設計的業務模式能否成功抱持懷疑態度,並且認為光靠政府的資金絕對不夠用,而假如政府沒有提供擔保,私人資金願不願意投入也是一大問題。

王安亞認為,TMC同時和美光和爾必達進行技術上的策略聯盟合作方式,可以同時避免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及侵權問題,而且TMC專攻行動和特殊記憶體,這也是台灣廠商落後給韓國廠商的領域。

但對於近期DRAM族群的大漲,王安亞認為是錯的股票因為錯的原因而上漲。因這將是一場零合遊戲,TMC將和其他台灣DRAM業者競爭資金,而TMC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具優勢的營運模式下,享有獨特的競爭地位,TMC未必會是其他業者的救星,包括力晶和南科等仍然得面臨籌資的壓力。

不過,瑞銀證券則認為,TMC的發展顯示台灣政府最終會讓所有DRAM業者都獲得抒困,這個趨勢不但對於韓國廠商,甚至於整個DRAM產業都會是壞消息,因為代表還會有新的產能將會出現。



◆ 銀行規模小、惡性競爭 致命雙殺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特稿】 2009.04.02

台灣銀行業體質不成問題有信評公司作背書,足以度過金融海嘯的衝擊,可是獲利能力卻令人搖頭。有外資SAC作背書的萬泰銀努力一年後最終還是難逃大舉裁撤10餘家據點的命運,國內銀行龍頭台灣銀行今年也出現罕見的連2月虧損窘境,而銀行人士說,3月邁入房貸季度調整期,情況將更為嚴峻,股市雖然大漲,但銀行難敵景氣低潮與雙卡逾放升高的呆帳提列壓力,經營仍陷困境。

國內金融業者雖然平安逃過86年亞洲金融風暴、雙卡呆帳風暴與去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儘管政府陸續接管一些不良體質銀行,但是經歷一、二次金改,還爆發弊端,但至今仍然沒有解決國內銀行氾濫、家數過多爭的根本性結構問題。

中國大陸銀行業近三年來成長率約15%,反觀台灣仍有over-banking問題,成長率僅2.5%。但國內銀行資本額最大的台灣銀行連全球百大都排不上,規模小、分行眾多、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過去承平時期的授信浮濫,關鍵時又緊縮銀根,造成大舉呆帳問題與企業還債風險,尤其景氣仍陷低潮、失業率大增,更讓銀行的違約風險大增。

雖經歷雙卡2、3年大舉打呆後,整體逾放比漸趨合理水準,但是獲利微薄苦不堪言,是台灣銀行體系致命弱點,台灣銀行業獲利水準一向偏低,去年銀行業平均「資產報酬率」、ROA只有0.16%,2007年只有0.14%。加上央行去年來7次降息,利差大減讓營運是雪上加霜。台灣銀行過去三年銀行放款成長率在2.5~2.7%,相較中國大陸的15.2~16.5%,可看出差距。而且台灣銀行存款利差平均才1.61%,而大陸銀行存放利差約台灣的兩倍,也可看出利差有極大差距。

現在銀行最害怕的是景氣長期低迷、失業率會讓逾放升高,使銀行帳面更難看,尤其立院一旦下修信用卡法定利率上限,銀行業勢必會被迫縮小其高利潤產品的規模,借款違約率和銀行呆帳都會因此飆高。過去三年,信用卡及現金卡業務,僅占國內銀行放款部位的1%到2%,但銀行針對雙卡業務,提列的備抵呆帳準備,卻高達提存前獲利的10%,風險不小。台銀也證實前2月虧損除了利差減少外,提列呆帳準備升高也是主要原因,呆帳風險是銀行最大敵人。



◆ 郵局撐不住 停售三儲蓄險

黃如萍/台北報導 2009.04.02 中國時報

存款利率不斷調降,中華郵政公司終於撐不住了,日昨悄悄公告,四月一日起,一口氣停售年年如意、吉祥及鴻運高照等三種儲蓄型保單,停售保單規模達三分之一,刷新紀錄。

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閻永安表示,短期內不考慮推出新壽險商品,但計畫今年下半年開辦第一張健康險保單。健康險保單屬附約,民眾必須購買郵局發售的儲蓄險、傷害險或壽險保單主約,才能加購。

中華郵政壽險處副處長洪光義表示,這次停售的三張保單都屬儲蓄型,分別是年年如意、吉祥及鴻運高照,三者有效保單數共約四萬四千人。

保單利率前兩者為二.七五%,第三項為二.五%,均比目前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七四%、機動利率一.○五%高甚多。

洪光義分析,年年如意保單提供壽險戶繳費期間每兩年六%利率,繳期額滿每年提供六%利率;吉祥保單享有一.廿五%至一.五%的複利率,利率高,保費資金需求壓力大,因而決定暫停販售。

年年如意保單從九十四年七月開始銷售,有效保單一萬九千件,保費總額四十七億兩千六百萬元;吉祥保單從民國九十三年九月開始販售,有效保單一萬六千多張,保費總額九十四億五千萬元。

鴻運高照保單屬分紅型保單,九十五年七月開始販售,有效保單約八千八百件,保費總額二十四億四千萬元。

洪光義指出,該保單面臨無紅利分發的窘境,郵局無奈只好停售。

fsj 提到...

G20一場9億元大秀 鐵飯碗裡的幸福

* 14分鐘救世界 一場9億元大秀
* 美元的霸權地位有何問題?
* 美闖禍全球倒楣 還讓他做莊?
* G20投1.1兆美元救經濟
* G20成員國 允諾執行史上最大振興案
* G20決議 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
* G20峰會結論 救經濟多箭齊發
* 美浮現雙呆帳危機
* 不穩定的台幣 將成常態
* 減稅撒錢 討好選民 輸掉未來
* 單親爸隔代教養 納入補助
* 公務人員18趴新制與配套 一起推出
* 鐵飯碗裡的幸福

◆ 14分鐘救世界 一場9億元大秀

【聯合報╱編譯陳家齊/報導】 2009.04.03

子宮頸癌防治廣告:六分鐘護一生。G20高峰會口號則該是:14分鐘救世界。

如果你攤開G20高峰會的議程表,從上午8時30分共進早餐、10時大合照、10時20分開始第一場正式會議、下午1時午餐、2時30分開第二次會議、3時30分結束,粗略估算,總議程時間只有七小時。扣掉用餐、拍照等時程,真正開會只剩不到4小時。

有多少代表要瓜分這四小時?G20固定成員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義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

而由於G20希望能廣納更多意見,東南亞國協、非洲團結組織、西班牙、荷蘭等代表也都受邀,這還不提國際貨幣組織(IMF)、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這些本來就定出席的國際組織代表。

所以,每位代表獲得的時間也就只是粗略14分鐘,發表一些外交辭令;而且,嗯,這些廢話現場還需要翻譯。在全球金融風暴侵襲下,世界就期望這些領袖們,能用14分鐘救世界。

當然,如果你曾追過這類國際高峰會新聞,你就知道這一大堆國際會議開會時都只是一種表演,一種儀式。真正的公報是外交官好幾周前就開始殫精竭慮,來回討論,字斟句酌敲出來的。而這最後敲定的公報,多半也是通篇外交辭令,含糊的廢話。

但是我們就該否定這場國際廟會嗎?在大蕭條席捲全球、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幽暗年代,世界強權是競相詆毀退出國際會議;現在,代表世界逾90%經濟產值、80%貿易量的領袖仍願齊聚一堂,簽字聲明保障國際自由貿易自由,團結對抗經濟危機,全球股市受此激勵也一片長紅。也許,這場燒掉2,7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的秀還不算太貴。

※ 碳足跡沒算進去。



◆ 美元的霸權地位有何問題?

【歐洲日報社論】2009/04/03

就在倫敦G20峰會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公開撰文,呼籲國際間必須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最終取代美元,並能長保幣值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就國際貨幣秩序而言,周小川的呼籲等於是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其後續發展值得密切注意。

自從布列頓森林協議瓦解,美國以其獨大地位撐起美元的信用迄今,所謂的「美元時代」即持續累積弊端,並在目前的金融海嘯及全球深度衰退中正式引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其犖犖大者有如下數端:

首先,美國得以持續用強迫或半強迫方式,不斷發行公債或政府擔保的抵押債券,讓對美貿易順差國以其外匯灌救美國的負債。這在效果上,等於是美國持續擴大債務,用債務製造出的過度貨幣供給來使美元貶值,俾稀釋掉它的債務壓力。

其次,美元的持續過度供給,已使得過去以黃金為紐帶的固定匯率時代並不存在的匯率市場每日交易額,由一九八九年的五千億美元暴增為二點二兆美元。美國有多達四千個避險基金,在這個市場從事美元保值、炒作匯率的交易。近年來多起重大的英鎊危機、盧布危機、披索危機、亞洲金融風暴,都和匯率市場及美國避險基金的操作有著密切關係。

其三,美國持續擴增負債,除了對外製造輸出通膨、美元貶值、全球動盪這種「美元泡沫化」的危機外;在對內方面,則是美元過度供給,信用日益寬鬆,因而造成內部的「資產泡沫化」。這也就是說,「美元泡沫化」和「資產泡沫化」乃是互為因果的一體兩面,它們也正是當今全球金融危機的樞紐。

其四,為了維繫美元的霸主地位,方便外匯的炒作操弄,近年來頗受全球詬病的所謂「境外金融中心」,其實亦是「境外避稅天堂」,自然也就在變相的鼓勵下,日趨發達。對美國富人及公司而言,這些中心則成了每年逃避平均三千億美元賦稅的通路,故惡化了美國的負債。

由上述「美元時代」的積弊,人們已可看出若單一主權貨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風險是如何巨大了。這個問題在金融海嘯及全球衰退後,美英用盡一切手段擴大赤字,甚至印鈔票救經濟,同時又軟硬兼施,要求中俄印度及中東產油國以外匯存底增購美債及國際貨幣基金債務,終於招致全球多數國家的不滿。德法兩大國認為美英的作法是通膨輸出,將使全球金融體系受害;歐盟輪值主席、捷克總理托波拉尼克則抨擊說是「通往地獄之路」;歐盟已決定不理會美國要求各國擴大赤字救經濟的要求。而被美英要求貢獻出外匯存底的國家,自然更加不滿。周小川所發出的呼籲,可以說一定程度反映了美英日這個集團之外,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心聲。這項呼籲迅速得到俄國、國際貨幣基金,以及主要新興經濟體的認同,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類似周小川這樣的主張,過去並非毫無前例。一九六○年代,美元赤字大增,貶值加速,法國總理戴高樂即抨擊美元享受到「各種離譜的特權」,並主張重訂國際貨幣新秩序。只是當時美元獨霸,並無其他選擇,此議只能作罷。而到了今天,由於國際多邊政經勢力漸起,全球又都受美元之害,這樣的聲音當然就有了走上國際談判桌的機會。

周小川主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而形成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這不失為一項具有可能性的選擇。但我們也深知此議言之容易,實施卻難;因為國際金融秩序本質上乃是政治秩序的延長,企圖以新的儲備貨幣取代美元,雖然只是稀釋掉美元局部的「離譜特權」,但對美國的全球支配力仍有重大影響。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反對,即是例證。因此,其難度之大已可想而知。

不過,周小川的提議畢竟獲得多方呼應,至少顯示舊的「美元時代」已難以為繼,在可見的未來,必將面對更多類似的挑戰。這不是美國整頓它自己的金融秩序,或稀釋出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的表決權即可解決的。國際貨幣新秩序,除了必須有新的儲備及清算貨幣外,還涉及國際貿易、赤字、以及整個金融交易制度的改變。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即已明言,倡議新的儲備貨幣乃是合理的意見,並可能在未來數月進行討論。只是美國必須在政治上對此做出某些承諾。這是(G20)峰會上,歐巴馬必須面對的課題!



◆ 美闖禍全球倒楣 還讓他做莊?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09.04.03

參加G20倫敦峰會的經濟體包括了全球國民生產總值90%,會上要共同找出解決全球經濟危機對策。無庸置疑,靈丹妙藥當然沒有,但是有開始總是比沒有開始要好得多。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即然過去一向以盎格魯撒克遜經濟模式運作的全球經濟出現了危機,那麼還能再以過去那套華爾街和倫敦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嗎?至少,柏林、莫斯科和巴黎的政治人物都不再這麼認為了。

美國和英國聯手要解決經濟危機的心意甚殷,因為美國要推動7870億美元的景氣刺激方案,而英國必須和美國站在一起,保證過去的英格魯撒克遜經濟模式可繼續運作。日本基本上是英美的老夥伴。

但法國總統沙克吉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對美國刺激景氣方案沒有興趣,二人關心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全球金融監管制度。俄國總統更激進,不但要建立新的金融財政制度,且最好另立新的世界貨幣來取代美元,歐巴馬就算是唯一被英國女王找去喝下午茶的領袖,面對歐洲元首的種種看法,怎麼可能笑得出來?

從柏林看倫敦,德國媒體開始問,為什麼美國銀行出了問題,全世界要跟著倒楣?為什麼義大利的債和賬總是讓別人來買單?而且,中國已是全球銀行存底最多的國家,未來全球經濟需要中國之處甚多,為什麼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不由中國人直接來當,還讓法國人當下去?

而且世界貿易組織是幹什麼用的?打擊保護主義不是WTO的宗旨和職責嗎?

會讓這20個領袖坐在倫敦開會,只有一個原因,大家都知道,此波全球經濟危機太嚴重了,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同時,任何國家也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面對國內經濟,各國都有自己的作法,而面對全球經濟,不少領袖開始懷疑,盎格魯撒克遜經濟模式體仍然穩穩坐莊嗎?還是全球經濟已然在這次的高峰會重新洗牌了?



◆ G20投1.1兆美元救經濟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倫敦二日外電報導】 2009.04.03

全球關注的廿國集團(G20)峰會二日在倫敦落幕,與會領袖達成多項決議,包括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對全球經濟再投入一點一兆美元,並加強規範金融體系。美股受到激勵,早盤升破八千點。

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宣布會議結論,G20承諾在明年之前執行五兆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是史上最大規模振興經濟行動。

各國領袖同意將IMF用於協助陷入經濟困境國家的資金提高三倍,從兩千五百億美元增至七千五百億美元,多出五千億美元,另外挹注IMF特別提款權兩千五百億美元,並在兩年內提供兩千五百億美元促進全球貿易,加上世銀獲得一千億美元,合計一點一兆美元。其中,中國將出資四百億美元,日本和歐盟各出資一千億美元,IMF不排除從國際資金市場借錢。

各國領袖首度把大型避險基金納入金管,並將「金融穩定論壇」升級為「金融穩定委員會」,督察全球金融體系。

布朗說,各國同意公布避稅天堂黑名單,加強規範避險基金和信用評等機構,並採取緊急行動,結束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

在會前強烈主張打擊避稅天堂,並揚言不達目的不惜退席的法國總統沙克吉表示,會談結果超乎想像,顯示他很滿意。



◆ G20成員國 允諾執行史上最大振興案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3

20國集團(G20)領袖2日達成協議,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機構,投下1.1兆美元彈藥,振興全球經濟。各國允諾,明年前將執行5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規模歷來最大。

道瓊工業指數應聲暴漲3.6%,突破8,000點。

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說,G20國家已承諾在2010年之前執行5兆美元的振興經濟刺激方案,此舉將為全球注入4%的經濟成長。

布朗宣布,G20領袖已經同意為IMF的紓困資金增資5,000億美元至7,500億美元,並發行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使IMF獲得1兆美元銀彈。

為了捍衛自由貿易繼續發展,G20成員也將在兩年內提供2,500億美元貸款額度,供國際貿易所需。G20聲言,將「指名譴責」執行貿易保護政策的國家,展現防止貿易壁壘復熾的決心。

總計IMF將獲得增加7,500億美元,加上貿易融資2,500億美元以及世界銀行獲得1,000億美元,G20為全球經濟投下1.1兆美元。

G20也建議IMF出售黃金,為窮國提供500億美元援助。

這些具體措施大幅激勵市場信心,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大漲282點至8,044點,歐洲股市普遍勁揚5%。國際油價亦大幅翻漲8%至52美元價位,國際金價則跌破900美元。

對於歐洲國家最重視的金融監管,峰會領袖同意2日公開「避稅天堂」的黑名單。避險基金將首次必須向各國政府註冊,接受監管,執行長薪酬也將受到限制,避免激勵不當風險。



◆ G20決議 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03

20國集團(G20)高峰會順利落幕,同意不追求競爭性的貨幣貶值,這項承諾可能讓個別國家更難透過貶值措施來支撐經濟。而中國提議的超主權貨幣,則延到下次會議再討論。

G20領袖在2日發布的聯合公報中說,他們會「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並且推動穩定、適當運作的國際貨幣制度」。

貨幣強勢和貨幣緊縮有相同的效應,會對央行寬鬆銀根的努力構成威脅。幣值下滑則能讓出口商以較低的價格擴展海外市場,使進口物資變得昂貴,協助國內製造商在本國市場取得競爭優勢。

貨幣貶值對尋求扶持低迷經濟的國家,無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G20的協議將迫使個別國家不能採取明顯的貶值措施,以免招惹全球的公憤。

GFT貨幣研究中心主任連凱西說:「除非他們甘冒面對其他19國批判的風險,我認為所有G20國家都會遵守承諾,避免從事競爭性的貶值。」

她說:「這表示不論是瑞士或英國,都不會獲准透過口頭或實際的干預,促成本國貨幣的貶值。」上個月,瑞士央行宣稱要買進外匯,以阻止瑞士法郎對歐元的漲升後,瑞郎幣值隨即大幅下滑。

紐約布朗兄弟公司的全球外匯策略主任錢德勒說,明確的貨幣承諾和不採行保護主義的保證不同,比較可能獲得尊重。他指出,G20成員中已有17個國家通過保護性質的立法。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曾提議創立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在高峰會上主張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與合理化。

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在記者會上說,與會領袖看了中國的相關提議,但並沒有具體的主張,可能得等到下次的G20高峰會再討論。



◆ G20峰會結論 救經濟多箭齊發

中央社 2009-04-03

20國集團高峰會昨天落幕,英國首相布朗說,會議結論將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與會領袖對金融管理、管制避稅天堂、全球貿易、國際貨幣基金及拒絕保護主義等都達成共識。

20國集團(G20)高峰會公報的重點內容包括:

一、金融管理法規:

─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Board)將取代金融穩定論壇(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金融法規與監督將援用到所有的金融機構、投資工具及市場,對沖基金等金融商品將第一次列入全球管理。 ─會員國承諾將對全球金融機構的主管薪資及紅利進行新的嚴格規定。 ─訂立國際會計標準。 ─對信用評等機構進行管理,以排除利益衝突。 ─同意清除「不良資產」的共同方式。

二、國際貨幣基金(IMF):

─提供給IMF的資金達7500億美元,是原本計劃2500億美元的三倍。 ─包括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2500億美元。 ─出售IMF黃金獲得的額外60億美元資金,將提供貸款給最貧窮國家。 ─G20支持由多邊發展銀行增加放款給世界最貧窮的國家,金額至少1000億美元。

三、管制避稅天堂:

─對於不配合提供資料的避稅天堂,將予以制裁。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已根據全球論壇(Global Forum)依國際稅務資訊交換標準進行評估,列出避稅天堂國家名單。

四、財政刺激:

雖然公報未再提出新的財政刺激方案,布朗表示,G20國家已施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總體經濟振興方案,預估到明年底將挹注5兆美元,經濟產出增加約達4%。IMF預估到2010年底,全球經濟實質成長將達2%。

五、拒絕保護主義:

─G20國家誓言拒絕保護主義。 ─對於違反自由貿易法規的國家,將公布國家名稱並予以譴責。 ─對於任何可能限制全球資金流動的措施,G20將知會世界貿易組織(WTO);由WTO進行監控,並於每個季度進行公開報告。

六、全球貿易:

─未來2年將提撥2500億美元推動貿易融資。 ─將透過投資局、多邊發展銀行等機構推動;並請各國主管機構放寬對貿易融資的資金要求規定。

布朗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會後都表示,G20高峰會的結論對提振全球經濟很重要,但也強調,全球經濟要邁向復甦仍需要時間,不會立即扭轉。



◆ 美浮現雙呆帳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4.03

美國商用不動產放款呆帳第一季大增43%,市場人士認為這波景氣衰退對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衝擊還未完全發酵,最壞的情況還在後頭。雪上加霜的是2月信用卡呆帳激增至空前最高水準,美國的雙呆帳危機隱然浮現。

據Real Capital Analytics公司的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商用不動產放款呆帳,由去年第四季的460億美元攀升至659億美元,主因是經濟衰退導致閒置率攀高,以及信用危機阻礙再融資。

美國商辦價格2007年觸及歷史高點後,至今至少已修正30%。

德意志銀行上周發布報告預測,隨著商用不動產放款違約情況惡化,更多物件遭銀行強制回收拍賣,今年商辦價格可能還會再跌11%。Dewey & Leboeuf公司合夥人塞夫特指出,這波景氣衰退對商用不動產市場最嚴重的衝擊尚未浮現,未來市況還可能更糟。Real Capital研究主管寇勒尼說,商用不動產放款呆帳增加的情況至少還會延續一年。

此外,信用評等機構穆迪公司(Moody's)1日說,2月信用卡呆帳的打消和減計攀至8.82%,為穆迪信用卡指數問世20 年以來最高,也是連續第六個月走高,2月的水準比一年前高出逾300個基點。

穆迪說,近幾個月失業率節節攀高,許多大型發卡商的呆帳也激增,「我們預期這項信用卡呆帳打消指數在年底前恐升至雙位數,因為經濟今年料將持續惡化」。穆迪預測,這項指數明年上半年將攀至10.5%的頂峰,失業率會升至10%。

2月信用卡違約率也勁揚,穆迪的違約率指數升破6%關卡至6.14%。

但穆迪說,違約率通常會呈現季節因素,每年的前幾個月通常是違約率最高的時候,接下來違約率會下滑,部分原因是春季退稅。

衡量持卡人償還卡債意願與能力的穆迪本金償還率指數,在2月重挫至15.16%。穆迪預測2009年的清償率將持續走低。



◆ 不穩定的台幣 將成常態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 2009.04.03

新台幣昨天盤中狂升6.43角,一改平時央行「相對穩定」的步伐,讓不少出口商跌破眼鏡。但從近期央行操作策略觀察,過去新台幣一天波動不超過1角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加劇、外資進出金額擴大,廠商要逐漸習慣愈來愈不穩定的新台幣匯率。

身為市場秩序維持者,央行當然希望價格波動愈穩愈好,以免傷及廠商,這也是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親自坐鎮外匯局交易室操盤的主因。但是國際市場大起大落,讓央行穩定匯價必須付出比過去更高的成本,教育廠商自行學會面對匯價風險,是央行必須要走的路。

新台幣匯價每次劇烈波動,除了和外資脫不了關係,廠商羊群效應對價格助漲助跌也是關鍵。彭淮南便不止一次提醒,廠商不要只在新台幣升值時避險,新台幣貶值時也要避險。

更何況,目前銀行外幣存款逾新台幣2兆元,其中不少是廠商存款,當廠商出現恐慌美元賣盤而集體殺進殺出,對匯市的衝擊絕對不亞於外資;但長期以來,廠商都依賴央行穩定價格,不願老老實實避險固定成本,還想找機會賺匯差,讓央行也十分無力。

放眼國際成熟金融市場,日圓、美元和歐元單日都常出現大幅波動,主要便是主管機關的職責應是維持市場秩序而非價格。身為5A級總裁,彭淮南要讓台灣金融市場更成熟、更國際化,勢必要先讓廠商可以適應變化,長此以往,新台幣單日波動達1元,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 減稅撒錢 討好選民 輸掉未來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 2009.04.03

全民減稅案昨天在立院財委會通過初審,財政部再發送「大紅包」,除了降低個人所得稅率外,最低課稅級距也從四十一萬元調高到五十萬元。固然因為景氣衰退、失業問題嚴重,行政院不得不猛推各種利多措施,且每個方案特色都是錢愈撒愈多,但即使這些減稅和灑錢的措施能夠有效,恐怕也只是「皮拉斯王的勝利」,贏得了這場戰役,卻輸掉整個的戰爭。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該做兩件事,一是維持人民的基本生活,二是加緊基礎的建設,而且這兩件事更要想辦法結合在一起。有一個笑話說政府雇用臨時工做事,有一天記者去觀察報導,只見一個人在馬路旁挖洞,另一個人馬上把它填補起來,記者問他們在做什麼,原來是在種樹,只是第二個人今天沒有來。

所以說如果沒有好好規劃,政府的撒錢手段如果少了真正種樹的人,那麼錢只是暫時延緩經濟不景氣炸彈的爆發,錢用完之後依然一片淒慘。例如現在教育部為配合「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所規劃的「大專校院研究人才延攬方案」,補助各校進用博士後研究人員及研究助理,最長可以聘一年。一年後這些人依然失業,學校的研究業務也不會因這些人加入一年而有任何成就,絕對會感嘆說一開始沒有這些人反而好些。

因此政府應該深思那些是國家未來需要的基礎建設,然後將錢用在這些方面。以大家出國都要去的國際機場為例,桃園機場的落後大家有目共睹,如何為國家規劃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就是很重要的基礎建設,筆者想像如果能在淡水河的出海口興建世界級的國際機場一定很棒。另外又如台灣東部的基礎建設落後西部太多,花蓮台東之間五十年來只有一條兩線道的台九線,政府也可以思考如何來改善。

撒錢和減稅很容易討好,但卻可能傷害國家。美國幽默作家羅傑斯曾說:「民主讓我們必須養一個政府四年,不管它做了什麼。」但更更悲慘的,可能是四年後,國家可能需要四十年來回復元氣,任何負責任的從政者,能不慎乎?



◆ 單親爸隔代教養 納入補助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9.04.03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環委員會昨天上午初審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擴大協助就業輔導對象,包括單親爸爸及隔代教養可獲得免費職訓、生活津貼、求職交通津貼等補助。

現行就業服務法第廿四條明訂政府對負擔家計婦女、中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及經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享有免費職訓、職訓生活津貼及求職交通津貼、臨時工作津津貼等措施。

但包括國民黨立委林鴻池、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認為,現行法未涵蓋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且目前單親負擔家計者已不限婦女,因此提案修正就業服法第廿四條,擴大特定對象的範圍,增加「長期失業者」及「獨力負擔家計者」。

初審通過的條文,明定「長期失業者」定義為,失業期間達一年以上、保險年資滿六個月、最近一個月曾到公立就服機構求職登記。

至於「獨立負擔家計者」,根據勞委會的函釋,只要有獨自扶養在學或無工作能力的直系血親、配偶之直系血親等,包括配偶死亡、配偶失蹤六個月以上、離婚、家暴、配偶入獄服刑、配偶身障或罹患重大傷病、致不能工作者等。

勞委會原先並未將「隔代教養」納入,國民黨立委黃義交的堅持下,增列「隔代教養」列入補助對象。

勞委會表示,根據初審通的條文,長期失業者將增加四千零廿五人,獨力負擔家計者增加兩千零一十四人,兩者合計增加經費支出四點四億元。

勞委會表示,職訓生活津貼為參加職訓期間可月領投保薪資六成,最長領六個月;求職交通津貼一次五百元,一年最多四次;臨時工作津貼為一小時一百元,一個月最多一百七十六小時。



◆ 公務人員18趴新制與配套 一起推出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9.04.03

考試院會昨天一口氣通過九項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改革案,除了優惠存款十八趴新制外,銓敘部還推出「延後退休年資採計上限」、「取消五十五歲自願退休加發一次退休金」等規定。

銓敘部推動「十八趴改革」,遭外界質疑比民進黨政府時代推動的現制花費更高,銓敘部長張哲琛說,整個制度是配套一起上路,估計一年至少可以為國庫省下四十三億元。

至於外界質疑,歐美國家退休公務人員的月退俸,所得替代率都只有八成、八成五,十八趴改革卻訂在九成七,並不合理。

對此張哲琛表示,只有極少數可以達到九成七,平均的所得替代率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

另外,銓敘部推出的其他配套政策,除了「月退金起支七五制改八五制」、「退休人員不得領雙薪」、「不適任公務員淘汰機制」、「提高退撫金法定提撥率」以外,另增四項新制度。

其中最重要者,是將現行公務員服務卅五年上限延長到四十年,而且四十年才退休的公務員,一次請領的退休金可以從現在的五十三個基數,增加到六十個;假如領的是月退俸,所得替代率也從百分之七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

現行不設限的「退休人員配偶月撫慰金」,未來新增「配偶必須在退休人員申請退休當時,即與退休人員存有婚姻關係兩年以上、且年滿五十五歲或無法自謀生活」者,才可領取終身月撫慰金。

此外,銓敘部依循往例,配合政策提早申請退休者,加發七個月慰助金;但過去「五十五歲申請自願退休,可加發五個基數的一次退休金」的優惠將取消。

考試院會昨天通過的相關修法原則,將納入「公務人員退休法」的修法條文裡,送交立法院審議後,最快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立法。



◆ 鐵飯碗裡的幸福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3

政府官員做事向來只講究表面工夫,即將在5月1日勞動節全面實施的育嬰假津貼,又添了一個令人歎息的實例。

既為了落實馬總統的「政見」,更為了替自己添一個偉大的政績,勞委會主委卯足全力推促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將對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勞工給予投保薪資六成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這使得七年前「性別工作平等法」給予女性勞工育嬰假的德政不再是空包彈,如今有真槍實彈的育嬰津貼,讓育嬰的母親外加父親都能在照顧嬰兒時不慮家庭收入大減,理應使其成效大為改善。

92年實施的育嬰假,成效低得驚人。勞工申請生育給付的,每年高達7萬,但申請育嬰停薪留職者只有區區3,000件,相去何其懸殊。根據婦女團體的分析,主要的關鍵在於請假期間收入頓失,加上育嬰費用昂貴,因而許多勞工媽媽都不敢問津。一旦有了還算豐厚的津貼,樂觀的勞委會官員預估申請育嬰假者會暴增十倍以上,達到每年3.5萬人;許多專家乃擔心,這樣多人請領,一年就保基金就要流失224億元,可能讓就保基金十年之內破產。

不過這顯然是杞人憂天。且不論目前時機歹歹,百業蕭條,能保住一個噉飯之處即已幸甚,誰還敢向老闆要求留職停薪半年?半年之後,不但原有工作已十分生疏,與同儕之間可能格格不入,甚至連雇主是否還有意願長久僱用,都可能出現風險。

因此,除非嬰兒的雙親緊握著鐵飯碗,不論請假多久,工作都絲毫不受影響,則不論空包彈的育嬰假,還是比較實惠的育嬰津貼,才視若天上掉下來的大禮,不請白不請。

揆諸七年來的育嬰假申請者背景,絕大多數是公營事業勞工,即知此說不虛;如今錦上添花,讓這一群被人羨煞的鐵飯碗工作者再得額外的優惠,或許能讓他們更努力生兒育女;但那些不那麼幸運的民營企業勞工豈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相信,就保基金絕不會因此而破產,那些可憐的勞工媽媽們絕大多數還是只能艷羨公營事業勞工吃香喝辣,敢申請的仍然寥寥無幾。

但這不就辜負了政府鼓勵生兒育女、扶持育嬰的勞工家庭減輕負擔、更妥善撫養幼兒的一片美意?其實從幾年來政府面對台灣生育率以驚人速度下降的嚴重問題所採取的措施來看,政府官員從來都不在意;只要通過某些法規、撥出若干款項、提供某種機會得以炫耀仁心仁政、美化業績,於願足矣,何曾期望它會發生什麼實效、真能力挽狂瀾?

那些仁民愛物的官員們通過種種法規之後,可曾捫心自問:當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勞工父母不敢停薪留職,也不敢申請育嬰津貼時,他們跟過去完全一樣地辛勤工作還要照顧幼兒,卻領不到一點政府的津貼,他們的辛苦憑誰聞問?那些家中唯賴一個薪資來源,襁褓幼兒的母親原本就沒有薪酬,增添了一個乃至更多子女,經濟更加困窘,他們的苦況,又有誰可以分擔?更多想要事業與家庭兩全,期望在工作場所附近安全可靠地育兒、托兒,能得到若干補助以分攤昂貴的托兒費用的媽媽們,何時能讓如此謙卑的心願獲得滿足?

同為婦女的勞委會主委與婦女團體領袖,怎麼不能將心比心地關懷這些婦女同胞的苦衷與辛勞,卻只會站在幸運者的一邊,為他們錦上添花,為自己論功行賞?我們早說過,政見一文不值;如果王主委能讓申請育嬰津貼的比率從不到5%升到一半或更高,同時能讓其餘好幾萬勞工媽媽及幼兒都能安心地享受天倫之樂,更多勞工家庭願意生兒育女,那才真正值得大書特書、青史留名!

※ 如果大家都歸國家養會怎樣?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銀行保密時代終結?台灣出口機會在哪裡?

* 克魯曼專欄》中國掉進美元陷阱 怨不得人
* G20峰會 大舉清掃金融汙垢
* 沙胡互槓 歐巴馬巧妙化解
* 避稅天堂名單公布 4國面臨制裁
* 我見我思-銀行保密時代終結?
* 奢華國度杜拜「泡沫終於破滅了」
* 台灣出口機會在哪裡?
* 多點外匯存底 多點信心
* 不變的價值》靠70公噸黃金 台灣戰火重生
* 滿手現金 壽險搶地
* IBM買昇陽 將砸70億美元

◆ 克魯曼專欄》中國掉進美元陷阱 怨不得人

【經濟日報╱田思怡/譯】 2009.04.04

回到這次金融危機的初期,愛說笑的人打趣道,我們與中國的貿易總算變得公平而且平衡了:他們賣給我們有毒玩具和受汙染的海產;我們賣給他們詐欺證券。

但這些日子來,這筆交易的兩造都撐不下去了。一方面,全球對中國產品的胃口大減。這幾個月中國出口重挫,比一年前衰退26%。另一方面,中國人顯然對這些證券愈來愈焦慮。

但中國似乎仍有不切實際的期待。這是我們大家的問題。

上周的大新聞是中國央行總裁周小川的演說,他呼籲建立一種新的「超主權儲備貨幣」。

共和黨中的偏執狂立刻警告,這是要美國放棄美元的卑鄙陰謀。但周小川的演說其實只是承認中國的弱點。他等於在說中國把自已趕入了美元陷阱,既不能脫身,又不能改變當初讓中國掉入陷阱的政策。

以下為一些背景:在這個十年的頭幾年,中國開始有大量貿易順差,並開始吸引相當大量的外資流入。如果中國像加拿大那樣有浮動匯率,會使其貨幣升值,從而使出口成長減緩。

但中國選擇維持讓人民幣大致釘住美元。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把大量流入中國的美元全部買下。隨著時間過去,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中國累積的外國資產也增多。

這個有關詐欺債券的玩笑其實不公平,除了最近欠考慮的一頭栽進(市場最上層的)股票基金外,中國大體上是累積很安全的資產,以美國國庫券(簡稱為T-bills)占大部分。雖然國庫券是地球上最不可能違約的債券,但報酬率很低。

大量累積低報酬率資產的背後有深沉的策略嗎?大概沒有。中國取得2兆美元存底,把人民共和國變成T-bills共和國,與英國取得王朝的方式相同:無心插柳。

似乎就在前幾天,中國領導人一覺醒來,發現不對勁。

他們對低殖利率似乎不以為意,即便現在也如此。但他們顯然擔心這些資產約有70%是美元計價,因此,未來美元若貶值,中國將蒙受巨額資金損失。因此周小川提議以國際貨幣基金會用來記帳的特別提款權為基礎,邁向新的儲備貨幣。

但這裡暗藏玄機又沒什麼玄機。特別提款權不是真的錢,是記帳的單位,價值由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組成的一籃貨幣決定。而且沒有什麼能阻止中國分散美元儲備,持有和特別提款權組合相同的一籃儲備貨幣。沒有什麼能阻止,除了一項事實以外,就是中國現在持有太多美元,不能大舉拋出而不使美元貶值,造成其領導人擔心的資金損失。

因此周小川的提議其實是請求某人把中國從它自己投資錯誤造成的後果中解救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呼籲以神奇的方法解決中國持有過多美元的問題,也有弦外之音:中國領導人還不明白,遊戲規則已徹底改變。

兩年前,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中國可以儲蓄遠多於投資,並在美國處理多餘的儲蓄。那個世界已遠去。

但是在周小川發表新儲備貨幣演說的隔天,他又發表另一篇演說,他似乎主張,中國的超高儲蓄率是不能改變的,是受儒家「反對鋪張浪費」思想影響的結果。同時,現在不是美國人增加儲蓄的正確時機,換句話說,讓我們和過去一樣浪費。

這也不會發生。

問題的根本在於,中國尚未面對應付這次全球危機必須做的痛苦改變。當然,這種說法也適用於日本人、歐洲人和我們。

儘管略有一些好消息,像是G20高峰會的成就比我原以為的多,無法正視新現實卻是危機大概還會持續好幾年的最大原因。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G20峰會 大舉清掃金融汙垢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4

20國集團(G20)倫敦高峰會在邁向世界新秩序跨出一大步,美國主導全球事務的地位下降,國際機構與新興國家的角色將更為吃重,金融業會受到嚴格規範。

新架構將大幅改革漏洞百出、藏污納垢的國際金融體系,控管整體金融風險,直搗本次金融風暴的核心。億萬避險基金投資人索羅斯說,各國領袖真正體會到目前金監體制的問題,盛讚這次會議達成一個「轉捩點」。

未來金融機構將面臨新跨國超級機構的監管。原本只為聯絡協調各國財金官員而成立的金融穩定論壇(FSF),現將更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擁有監督銀行與國際市場的實權。

FSF立即在2日頒佈六大工作要點,核心目標是監控金融槓桿與市場的整體風險。首先,銀行家薪酬必須反映投資風險,高風險投資不可再獲巨額現金獎金,目前盲目鼓勵銀行家涉險的薪酬結構必須廢除。第二,避險基金必須揭露金融槓桿,供主管機關評估其負債狀況。第三,信用衍生性商品不能再任由銀行或公司私下「櫃臺交易」,必須在中央交易所清算交割。

第四,FSF將推動全面廢除「根據市場估價」的會計規則,讓銀行的資產減值不會擴大恐慌波動。第五,對有毒資產信評把關不力的的穆迪、標準普爾等信評公司,現須接受嚴格監督。最後,FSF也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合作預警經濟與金融危機。

另一獲得大幅擴權的國際機構是IMF,IMF將擴大全球監管角色,並取得7,500億美元新資,使規模擴至1兆美元。

對於清理銀行問題資產,G20領袖表示他們已取得共識,將「積極」處理。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呼籲清理壞帳才能避免重蹈「失落十年」的經驗。為防範未然,G20表示銀行的國際規範將大幅翻修,要求銀行提列更高的資本準備。

儘管英美未能說服歐陸國家實施新的財政刺激方案,英國首相布朗說,G20成員2010年前執行的刺激方案總計5兆美元,規模「史無前例」。各國央行也將維持寬鬆貨幣環境。



◆ 沙胡互槓 歐巴馬巧妙化解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4.04

G20倫敦高峰會險因中法兩位領袖當眾槓上而使公報無法出爐,幸賴美國總統歐巴馬從旁化解,才得以圓滿落幕。 

與會領袖於峰會前一天,都在「喬」公報內容,最後梗在法國和中國的梁子。到晚上10點半雙方還互不相讓,法國總統沙克吉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顧不得元首尊嚴,當眾槓上了。

癥結在法國認為港澳是該嚴打的避稅天堂,沙克吉要列入避黑名單,等於要中國為北京並非會員的OECD制裁辦法背書,令胡怒形於色。

歐巴馬一看不是辦法,起身當調人,帶著口譯員,先把沙克吉和他的口譯員拉到角落商量,把結果帶給胡錦濤,胡拒絕,歐巴馬將胡請到另一角落,磨蹭許久,歐巴馬意識到進展,將沙克吉請過來,3人頭碰頭,透過各自的口譯員,達成協議。

大家各讓一步,歐巴馬說,大夥多用幾個角度看事情吧,如果老胡不能recognize(承認)OECD 的避稅天堂名單,老沙改用note(注意到)怎麼樣? 胡錦濤不為己甚,見好就收成人之美。最後,港澳免上黑名單。



◆ 避稅天堂名單公布 4國面臨制裁

【聯合報╱國際中心、大陸中心 ╱綜合報導】 2009.04.0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應G20領袖要求,2日公布42個國家或地區的避稅天堂名單,上榜名單中凡拒絕簽署反保密協定者,將面臨被前所未見的全球一致制裁。其中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烏拉圭4國拒絕簽署,名列「黑名單」。另外 38國或地區名列「灰名單」。

G20對黑名單國家可能的制裁包括:不准在避稅天堂投資的個人扣抵開銷、G20會員國重新評估與該四國的財稅協定政策。而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考量境外投資計畫時,對於不合作國家也可能採取抵制措施,或是抽銀根。

名列「灰名單」者代表雖承諾要配合國際查緝逃漏稅,但尚未付諸行動,上榜的38國包括盧森堡、瑞士、新加坡、開曼群島、列支敦士登和摩納哥等。

盧森堡總理容克3日表示,對這種對待表示無法理解;瑞士財政部長發表聲明指出,「這分名單沒有說明依據何在,瑞士不是避稅天堂」;盧森堡則希望從名單中剔除。

此外,根據媒體報導,法國總統沙克吉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曾就是否把香港和澳門列入「黑名單」激辯,最後兩地雖未列入名單,但被列入附註,載明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到目前為止只是「承諾要實行」國際通用的稅務政策。

儘管如此,沙克吉對於促成G20公布避稅天堂名單感到很得意,尤其是公報上記載「金融秘密的時代結束了」這句話。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將香港和澳門列為避稅天堂,因為此舉毫無根據。

G20國家誓言制裁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將以OECD的名單為基礎。這些避稅天堂被指幫助海外投資人保存數以億計的美元,使得投資人的母國當局無從追查。

參加倫敦G20高峰會的領袖表示,銀行秘密帳戶的時代已經結束,他們將採取行動,讓各國亟需的稅收不致流失。

【記者陳競新/香港報導】港府昨天強烈反駁香港是避稅天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說,香港有簡單及清晰的稅制,銀行沒有保密條款,並且積極打擊洗黑錢活動。



◆ 我見我思-銀行保密時代終結?

【呂紹煒】2009-04-04 中國時報

G20峰會結束了,除了短期提振經濟措施與加強金融監理外,還有一項影響深遠的結論:要嚴格管制避稅天堂;英國官員甚至宣稱:「銀行保密時代即將終結」。如果G20真能作到這點,等於把每個國家政府的權力再度「回收上揚」。

在全球化的論述中,一直提到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政府的權力不斷萎縮。例如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甚至做為政府「獨占」且最重要的稅務政策,都因全球化,而讓各國政府的主導性大幅萎縮。一個政府,再也不能閉著眼睛關起門來訂定這些政策,而要與全球各國的情況做互動調整。

以稅務而言,如果政府訂定過高過苛的稅率,結果不是課到更多稅,而是一毛錢都課不到,因為,全球化與自由化,讓資金往外跑,尋找「稅率仁厚低廉」的地方停泊。

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所謂的免稅天堂,扮演最關鍵的角色。正常的國家對國家,許多政府之間簽訂有各項合作協定,透過正常或外交管道,金融資料仍會曝光,免稅天堂則無此顧慮。

也因此,許多企業的利益輸送案、非法投資(過去咱們政府最常想查的大陸投資案)、富豪的資金、黑心政客與獨裁政權的獨夫A的錢(如咱們扁哥、扁嫂的海角N億)... ,時常都是查到免稅天堂就線索中斷。因為,這些免稅天堂的職業倫理與道德,除了極低的稅負外,就是:絕對且百分之百的金融保密。

甚至,合法的企業都可利用免稅天堂的保密與便利性,大玩財務遊戲或移轉定價策略,既可美化帳面、炒作股價,又可節稅,甚至高層管理階層可藉此海撈公司的錢。而在「比價效應」下,有這樣的低稅甚至免稅天堂,各國政府只好拚命降稅以求「提高競爭力」。

事實上,九年前的七大工業國會議中,就曾對免稅天堂提出警告,當時的重點是要求「遵守洗錢防制規範」;去年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也曾研商如何打擊免稅天堂。在這波金融海嘯衝擊下,各主要國家強迫免稅天堂「解密」的力道大幅提高。如美國就不斷施壓,逼迫瑞士銀行公布相關的金融資料。這次G20峰會,只是延續之前的基調。

G20峰會要求未來經營免稅天堂的國家與地區,必須依照OECD規範簽署稅務資訊分享協定,協助國際社會打擊逃漏稅與洗錢犯罪,不合作者會被列入黑名單而受制裁。坦白說,如果G20的國家能夠真正用心合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禁得起GDP佔全球八成多的這廿個國家聯手制裁。銀行保密時代是否真的即將終結,就看廿個政府的決心,與富豪及大企業反彈的鬥爭而定了。



◆ 奢華國度杜拜「泡沫終於破滅了」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4.04

七星級的杜拜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杜拜塔」,這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金融樞紐杜拜給人的深刻印象。不過這個奢華國度現在也面臨金融風暴,經濟成長率預估不到去年的一半。

中央政府截至目前已挹注一百五十億美元至地方的銀行。占杜拜人口八成五以上的外籍人士成千上萬地遷出後,杜拜市擁擠的交通最近幾周大為舒緩。人口外移可能是工作機會減少的跡象,因為一般外國人如果沒有工作簽證,通常不許住在杜拜。

房價的變化也透露一些訊息。杜拜的房租在去年夏天高到讓人無法忍受,現在下跌了至少百分之廿五;不動產的價格從去年八月至今也降了五成。停工或腰斬的建案總金額高達八十億美元。一位美國僑民表示:「泡沫終於破滅了」。



◆ 台灣出口機會在哪裡?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4

世界貿易組織(WTO)3月24日公布去年全球主要國家商品及服務貿易的排名,台灣的商品出口由2007年的第16名連降兩名至18名;而服務貿易出口更降至28名。一時間引起多方的注目。

服務貿易出口的問題,暫且不談,因為全球服務貿易金額大概只有商品貿易金額的23%,即便是全球服務業競爭力最強的美國,占全球總出口比率達14%,順差1,580億美元,但怎麼樣也無法彌補高達7,00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逆差;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就商品出口排名的退步,經濟部的解釋是:2008年沙烏地阿拉伯與西班牙出口金額之所以超過台灣,與去年油價上漲有關;另外,台灣多年來產業發展過度集中於電子資訊,復無法與主要貿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影響我國與各國公平貿易之可能。

把台灣商品出口排名的退步,直接歸咎於油價及他國自由貿易協定,恐怕過於簡化及失焦;關稅的下降,固然可以增加貿易便利性,但貿易的需求與競爭力,應該才是根本。我們看看目前全球前20大商品出口國;其中,香港及新加坡基本上是轉口貿易為主,香港3,700億美元出口中,實際本地出口只有170億美元,而新加坡的3,380億美元,實際本地出口1,760億美元;另外,有三個幅員較小國家,荷蘭、比利時及瑞士,出口金額分別高達6,340、4,770、2,000億美元,其中荷蘭應也受惠於轉口功能,但比利時及瑞士則以精密機械、食品加工及精品製造為主,其餘大國亦有以出口能源為主者;先進國家多以關鍵零組件、高階設備及消費商品為主,而後進國家則以低階最終商品為大宗。

台灣的出口在這前20名當中,最為特殊,幾乎完全依賴下游產業外移投資所帶動的中間財出口效果。這樣的模式,除非海外投資不斷增加,否則出口成長必然受限;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台灣的出口雖還是持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與項目相對較少而集中。也就是說,台灣本地產業發展的型態,留在台灣生產的價值鏈愈來愈短,要彌補生產價值鏈外移的缺口,就得更加大上游零組件的生產規模;我們看到電子業如此,石化、金屬產業也是一樣;而價值鏈延伸到消費端的民生工業及電子終端產品則日趨衰竭。

質言之,以量產中間財供應海外下游的出口模式,台灣幾乎做到了極致;但這樣的模式,在全球景氣繁榮時,最賺錢的不是我們,在不景氣時,最虧錢的,我們卻逃不了。因此,大家也一再呼籲台灣不要只發展量產毛利低的產品,而要生產及出口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問題是,附加價值要怎麼個提高法?再開十個科學園區嗎?所做的若還是片段價值鏈加工,只是重複現在的困境而已。更多中間財項目的大量生產既不是好的解決方案,那台灣未來要賣什麼?當然得開始重新思考再建完整生產價值鏈的可能性。過去,許多人對於下游產業的組裝製造,頗為不屑,認為附加價值很低,所以不需要留在台灣生產;殊不知,同樣是組裝製造,因為品質及品牌的差異,價格可以相差數倍,與中間財生產量愈大價錢愈低的模式完全相反。

繼之而來的問題是,以目前台灣既有的產業的水平聚落及園區型態,是沒有再建完整生產價值鏈的可能性。在這個時間點,過去嗤之以鼻的經貿營運特區,反而可以肩負重塑台灣完整價值鏈的重大任務;無論是落難台商回台,或運用了部分外勞,關鍵要能補強台灣價值鏈的完整性,並組裝製造出品質與品牌遠高於海外的生產,才能彰顯營運特區的貢獻與價值。



◆ 多點外匯存底 多點信心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 2009.04.04

外匯存底愈多愈好嗎?套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話:「那可不一定。」但是,在金融海嘯衝擊下,部分國家面臨破產或財務危機,台灣擁有3,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在此刻看來讓人格外安心,也成了吸引外資的另一種「保證書」。

過去很多人把外匯存底當成國力強弱的象徵,主要是外匯存底其實是由國家收取民眾在外面賺回來的美元,再把等額新台幣給民眾在國內使用,外匯存底愈多,代表民眾賺到的外匯愈多,因此存國家的錢也愈來愈多。

外匯存底的另一個功用,是提供民眾「安全感」。一般來說,外匯存底適當的數量是提供六個月進出口金額所需,但台灣因為不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會員國,加上兩岸關係較特殊,因此會維持外匯存底餘額在比較高的水準,以備不時之需。

另一個外匯存底增加的原因,則是外資投資資金匯入。彭淮南曾說,台灣外匯存底約有五成(約1,500億美元)來自外資匯入,但這些資金短期流動且不穩定,大量進出時可能造成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不過,最近台灣的高額外匯存底卻有點反過來,成了吸引外資匯入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全球金融不穩定,相較之下,台灣沒有外債,又有高額外匯存底,「銀彈豐富」,自然成了外資選擇投資地點的首選。

外匯存底減少,有時候是「還富於民」,把外幣交還給民眾自己去理財、打點,未必不好。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當下,恐怕也沒多少民眾想從央行手中把錢拿回來自己操盤,累積多一點外匯存底,至少還可讓大家多點對抗海嘯的信心。



◆ 不變的價值》靠70公噸黃金 台灣戰火重生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4.04

國民政府民國38年倉皇來台,兵荒馬亂之際不忘運來大量黃金,據說多達70多公噸,也因而穩定了台灣的經濟。風雲變色的年代,黃金被視為最保值的貴重金屬,而由於黃金以美元計價,因此黃金與美元匯價之間的此消彼漲被視為經濟學上的常態,但這項規則卻被眼前的金融風暴攪亂。

黃金、美金(元)、黑金(石油),三者成分迥異,彼此間卻有微妙的互動關係。一般認為,美元升值時,購買黃金的成本增加,而美元貶值時,可用較少的成本購買黃金,因此美元與金價的連動性多為負相關。亦即,當美元上漲時、金價多半下跌,美元下跌時金價幾乎都會逆勢上揚;反之,金價與油價則有正向相關,因此油價大漲,金價拉抬空間也會大增。

暫時撇開石油不談,今年元月以來,國際金價和美元匯價多次出現連袂上漲的現象,引發外界的好奇。彷彿經濟不景氣,美元也成避險工具,而金價則似乎面臨了難以衝破的關卡。

確實,在美國經濟衰退的同時,歐洲、亞洲等多數國家亦未能倖免,難逃一場浩劫,因此相對於美元而言,許多國家的貨幣同樣不值得信任,美元的地位並未嚴重動搖。

美元雖不至崩盤,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功能卻仍然存在,不過由於民眾普遍荷包縮水,大買黃金的動力不敵以拖待變、緊抱現金的觀望心態。

目前看來,黃金保值的地位仍在,但隨著經濟衰退的速度趨緩,短期內美元仍可能和金價同時上漲,但幅度應該都不會太大。



◆ 滿手現金 壽險搶地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 2009.04.04

新光人壽信義A11標售結果還是由擁有豐厚資金的保險財團勝出,但是在大陸經營食品業有成的頂新魏家等也有意在台北市最精華地帶搶地,未來大陸台商回台搶地的動作和實力不容小覷。

信義區素有「台北曼哈頓」之稱,也是台北金融中心,大面積土地吸引財團的就是「稀有性」。各大集團近年來無不積極在此攻城掠地,包括中國信託、國泰、富邦、新光、宏泰等金融及房地產集團都在此各占一席之地,只要有人想要「出場」,一定有人接手。

新光人壽標下A11大樓十二年,總共獲利七十三億元,新光這廂才說要賣,包括國泰人壽及富邦金控董事會,立即決議要參與投標。壽險業投資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困擾,投入國內外股市,可能因為市場還沒落底,隨時會虧,但有穩定租金回報率的房地產市場,相形之下,成為風險低且報酬率高的投資工具。

壽險業者指出,近期銀行紛紛排斥企業大額存款,三、五百萬元以上資金的存款利率,低到只有年息百分之零點一五,讓許多壽險資金沒處去,但保單成本還在百分之二以上。若以安泰人壽投資A11大樓來看,雖然出價高達一百十六億元,但每年租金回報率接近百分之四,不但高過保單成本,且「還有賺」,再加上房地產價格已稍跌,壽險公司此時投資大塊優質土地,是去化資金最佳出路。

壽險業投標土地前,一向低調,頂新集團事前就「高姿態」證明會參與A11大樓投標,作風和其他集團迥異。頂新昨天還派出整隊投資人員與會,雖然最後仍不敵安泰人壽,但頂新集團在大陸投資有成,現在要回台灣在台北金融中心搶占一席之地,未來大陸台商回台搶地,將是維繫都市精華地價的一股穩定力量。



◆ IBM買昇陽 將砸7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4.04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IBM公司計劃6日宣布併購昇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但每股收購價低於原先預期,最後可能以總價70億美元成交。

華爾街日報3日引述消息人士說,併購談判已進入最終階段,IBM提議以每股9.55美元收購昇陽,比昇陽原先預期低了1美元,但和併購消息傳出前的昇陽股價相比,仍溢價近一倍。

按修正後的價格估算,整體收購金額約為70億美元,讓IBM的收購費用大約減少7.5億美元。

另方面,昇陽也要求IBM盡一切努力排除法規阻礙,保證能完成交易。

IBM和昇陽發言人拒絕評論。消息人士說,IBM股東會已同意這樁交易,最後協議可能在下周一公布。

這兩家公司已進行數周的協商,許多律師和分析師對此提出兩大反托辣斯疑慮:IBM和昇陽在高階Unix伺服器市場合計市占率達65%,而且合併後將吃下整個磁帶儲存裝置市場。

為了化解主管當局的顧慮,兩家公司可能同意分割或出售一部份磁帶櫃事業,並以Unix伺服器市場走下坡、消費者有更多替代選擇為由,迎戰當局的反托辣斯審查。此外,進入伺服器市場的門檻降低,可能也是他們的理由之一。

昇陽過去10年業績不振,但仍是伺服器電腦主要銷售商,旗下擁有龐大軟體組合,包括Solaris作業系統、MySQL資料庫和Java程式語言等。

股票分析公司Research Edge科技研究部主管朗克爾說:「昇陽顯然已被遺棄多年,但他們擁有很棒的資產。」她表示,昇陽和IBM都致力推動大型研發計畫,兩者企業文化可望水乳交融。

昇陽的軟體資產豐富,包括備受網路公司歡迎的資料庫軟體MySQL,不僅能融入IBM追求高獲利軟體和服務的長期策略,還能賦予IBM更多優勢和甲骨文(Oracle)競爭。IBM併購昇陽雖然會中斷和甲骨文的合作關係,但能藉大力推銷免費的MySQL軟體,挑戰甲骨文在資料庫市場的勢力。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理性消費當道 山寨機傳奇

* 告別BUY家年代 理性消費當道
* 景氣衰退 地下經濟逆勢暢旺
* 美恐續裁員 失業率降不下來
* 避稅天堂黑名單 烏拉圭除名
* 景氣變數多 中國擬新對策 刺激經濟
* 外勞 二個月大減1.58萬人
* 買新屋還是中古屋?4指標幫你決定
* 生技鑽石案 能去代工束縛?
* 山寨機傳奇
* 跳脫抄襲 搞怪創意樣樣來
* 深圳市長:誓死保護山寨文化
* 買機陷阱多 安全受質疑
* 經濟學人︰全球半導體 恐剩三家存活
* 香江風情-上海崛起 香港優勢何在

◆ 告別BUY家年代 理性消費當道

【鍾玉玨/綜合報導】2009-04-05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迫使消費者一改花錢不手軟的消費習慣,堅定向買個不停說拜拜。據分析,經過這波百年難得一見金融風暴重創後,消費者的心態已徹底改觀,並對未來經濟發展造成長遠影響。在消費者減少消費、疑慮難除下,企業行銷手法也應有所調整。

為了提振買氣,紐約第五大道高檔百貨公司「薩克斯」舉行春季促銷特賣,並將「想要!」(Want It!)斗大廣告詞張貼在櫃台、購物提袋、廣告氣球上,希望挑起消費者的購物慾。不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已在四月一日劃上休止符的春季特賣營收數字不佳,「想要!」其實改成「想要嗎?」更為貼切。

折價抽獎 老式促銷手法失靈

被問及會花錢東買西買嗎?富裕國家的消費者義無反顧地說:「不會。」在金融風暴核心的美國與歐洲,零售業營收萎縮速度之快,令零售商與製造商措手不及。為突破逆境,商家祭出各式各樣促銷手段,折價、滿額送、抽獎、提高廣告預算等,可惜效果不彰。

到底這波經濟衰退對消費行為產生的長遠影響為何?許多人認為,一旦經濟好轉,消費者理應恢復以往的消費習慣,然而進一步探究會發現,經過這波百年難得一見金融風暴重創後,消費者的心態已經徹底改觀。

首先,不亂花錢的好習慣不會因為經濟好轉而告終。除了銀行對消費性貸款嚴格把關之外,也因為許多人開始有了危機意識,這可從儲蓄率大幅攀高得到印證。社會學家也發現,經濟走下坡之前,大眾普遍認為「奢華」是常規,即便口袋空空也要借錢充胖子。而今許多人似乎不再有衝動性消費,不僅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也對「穿金戴銀」的奢華行為產生反感。

奢華不再 量入為出已成王道

美國百貨連鎖店施樂百(Sears)看準家庭儲蓄率升高的趨勢,順勢推出「分期預購」(layaway)服務,亦即消費者可預購某件商品,待分期付清款項後,商品才歸消費者擁有。

消費者也受到世紀騙子馬多夫醜聞、肥貓鉅額分紅等新聞影響,種下反商情結,對大型企業開始抱持懷疑態度,因此日後就算經濟走出谷底,企業管理也必須力求透明,努力打造信譽,否則難挽消費者信心。

在消費者減少消費、疑慮難除的心態下,企業的行銷手法也應有所調整。專家建議,應放下激情(passion),改打同理牌(compassion)。南韓現代汽車今年一月宣布,只要車主在購車後一年內失業,可以無條件退車,此舉大獲好評。

建立口碑 才是最好宣傳方式

此外,企業應善用部落格、聯誼網等社群媒體。由於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互信程度漸趨薄弱,口碑才是最好的宣傳工具與產品保證。

誠如《經濟學人》所言,經濟衰退讓贏家與輸家重新洗牌。贏家能洞察趨勢,隨時調整;輸家只會一味套用老招,拚命要消費者「非買不可!」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 景氣衰退 地下經濟逆勢暢旺

【潘勛/綜合報導】2009-04-05 中國時報

景氣差,各種壓力壓擠獲利,餐廳老闆變成小吃攤主,商店店主變成攤販,想去建築工地找工作,門都沒有!但是,「地下經濟」拜景氣衰退之賜,不僅未受其害,反而鹹魚翻身,暢旺起來。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目前整個經濟體當中有所成長的,或許只有地下經濟。奧地利林茲市約翰克卜勒大學教授施奈德(Friedrich Schneider)是專研本命題專家之一,他表示,地下經濟走衰近十年,目前時來運轉。

施奈德教授統計出「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卅會員國中,廿一國地下經濟的加值現象。一九九九年,地下經濟平均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六.八%;到二○○八年則掉到一三.三%。但他預測,今年地下經濟將成長到佔GDP的一三.八%。施奈德的統計並不包括非法交易。

雖然地下經濟的規模不小,但它善躲易藏,想簡單衡量很不容易。運用報稅資料,找出國民收入帳與支出帳諸多不吻合處,便約略了解合法經濟與地下經濟的消長。

有時候,就業統計也可透露訊息。波蘭三月表示,其登記失業勞工佔勞動人口的比例,二○○八年十二月為九.五%,今年元月升到一○.五%。但波蘭官方進行調查,發現確切的失業人數比率,扣除遊走合法與地下經濟的勞工,其實只稍微增加。波蘭各勞工工會隨後譴責說,都是來自東方未受管制的廉價勞工湧入的關係。

另一種衡量地下經濟的方法,是檢查電力需求;電力需求大致與經濟活動同步增減。假如電力需求高,而GDP卻低迷,那麼地下經濟很可能便猖獗起來。

大多數專家測度地下經濟時,揉合更先進的方法。因為現金是地下經濟的血脈,那麼可以藉著檢查銀行的現金總需求量,比對合法經濟部門的現金持有,其間的差異便可能是地下經濟控有的資金。

施奈德教授使用兩種更複雜的統計方法,據其統計,美國地下經濟規模不到GDP的八%,而在希臘卻達到二五%,在義大利則為二二%。當然,黑手黨在義大利仍賺得肥滋滋,唯一沒有現金問題的就是黑手黨了。



◆ 美恐續裁員 失業率降不下來

自由時報 2009.04.05

〔編譯陳柏誠/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三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六十三萬三千人,失業率創下二十五年新高的八.五%,儘管如此,美國企業未來幾個月仍有可能繼續裁員。

包括Johnson Controls、IBM及快遞公司UPS等多家企業,面對客戶需求衰退,都已宣布裁員的計畫。紐約拉米雷斯公司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雪碧羅表示:「我們預期未來幾個月勞動市場情況仍將駭人。」

風險就在於美國工作持續流失,將引發新一波消費者減少支出,導致去年第四季大幅衰退後,才剛出現回穩徵兆的美國經濟衰退越陷越深。聯準會副主席科恩表示:「我們還沒走出衰退的森林。」美國央行和歐巴瑪政府對於採取進一步措施必須保持彈性和開放,才能幫助經濟復甦。

美國上週五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二○○七年十二月經濟衰退開始以來,美國經濟流失了大約五百一十萬個工作,為二次大戰以來最糟;過去五個月來,有三百三十萬人被裁員,包括二月份的六十五萬一千人,該月失業率達到八.一%。

製造、營建及臨時雇員 最嚴重

工作流失的情況不斷擴散,情況最嚴重的是製造業、營建業及臨時雇員服務業,這三個產業佔了經濟衰退期間的裁員人數將近三分之二。納羅夫經濟公司總裁納羅夫表示:「企業過去對於裁員似乎較為審慎,現在的哲學變成先大砍一番,再看看是否裁得太兇。」

前聯準會官員、華府美國企業研究院經濟學家瑞哈德表示:「汽車和營建等產業的裁員幅度較大,因為他們不預期需求會馬上復甦。」

上週出現一些徵兆,諸如製造業以及房市等一些過去衰退最大的產業,已有復甦跡象,讓人以為對部分產業而言,經濟衰退最糟的階段已經過去;經濟學家表示,儘管如此,如果通用汽車被迫宣布破產,始自一年多之前的這場製造業衰退,可能惡化;德意志銀行證券駐紐約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拉沃格納表示,果真如此,將有多達一百萬個汽車業工作流失,失業率可能升到十一%。

汽車業衰退已在業界產生漣漪,產品包括汽車零件、電池與建築系統的Johnson Controls,上月表示將關閉十家工廠並裁員大約四千人;去年逃過破產的汽車零件生產集團Dana表示,今年裁員人數將增加到五千八百人,比先前發布多八百人,該公司執行長黛維表示:「我們採取一個困難的行動,為繼續存活所必須。」



◆ 避稅天堂黑名單 烏拉圭除名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 2009.04.05

烏拉圭、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哥斯大黎加四國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後,紛紛跳出來自我辯駁,其中烏拉圭在具體保證將遵守國際規範後,已從「黑名單」除名。

名列第二級「灰名單」的新加坡政府則表示,今年以前將完成修法,以便讓星國的法律與OECD有關稅務資訊交換的規範完全接軌。

20國集團(G20)峰會中,法國總統沙克吉曾提議把香港與澳門列入避險天堂名單,但遭中國駁斥,最後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居中斡旋下,港、澳勉強逃過一劫,未被列入名單。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香港已經完成修法,完全符合OECD的相關稅賦通報規範。

在G20高峰會宣誓打擊避稅天堂後,OECD馬上公布名單,把避稅天堂分成三級,其中因不願配合查緝逃稅而名列黑名單的四個國家,不是出面駁斥OECD搞錯了,就是答應改弦易轍。

烏拉圭財政部長賈西亞(Alvaro Garcia)3日馬上正式致函給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表示烏國願意全力配合OECD的稅務資訊交換與通報準則。OECD隨即在官網表示歡迎,並將烏拉圭從「黑名單」除名。

菲律賓總統艾若育發言人表示會全力配合,有信心可達到從黑名單除名的標準。馬來西亞新總理那吉(Najib Razak)3日也強調,該國一直致力於配合OECD稅賦標準,不應該被打入「黑名單」。



◆ 景氣變數多 中國擬新對策 刺激經濟

【楊泰興/綜合報導】2009-04-05 工商時報

被視為經濟復甦先行指標的中國,3月份電力數據仍為負成長,顯示經濟前景仍充滿變數;針對此情況,大陸國務院將在本月15日召開常務會議,檢討今年第一季整體經濟形勢,並研究是否有必要推出新計劃,刺激經濟。

對此,建設銀行旗下建銀國際認為,中國政府推出新經濟刺激方案的可能性大增,其報告指出,由於大陸的通貨緊縮狀況可能持續到第三季底,人民銀行將有調降利率的空間,以刺激民間投資。預計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個基本點,調降存款準備率至少100個基本點。

根據中國金融網與東方早報報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之前,本月10到12日,中國發改委、工信部將分別召集鋼鐵、汽車、煤炭、石化、紡織、建材、機械、物流等多個行業協會的人士,一同研究今年第一季的經濟形勢,其結果將會影響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討論內容。

專家指出,對於中國經濟是否回暖的重要先行指標之一,就是中國大陸的發電量和用電量,但最近公佈的3月份用電數據,卻讓人對經濟前景無法過於樂觀。

其中,國家電網公司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單月全國發電量同比下滑0.7%,今年第一季發電量同比下滑2.25%,全國用電量則同比下滑約2.2%,顯示用電形勢仍不樂觀。

之前的數據也透露出不樂觀的訊息,3月份,廣東電網的數據顯示,用電量下降3%左右,而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5省市的華東電網用電量更下降約4%。大陸電力業界人士解釋,3月份用電數據下滑,主要是因為高耗能行業發展減緩所致。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高級經濟師高偉表示,不但3月份用電數據表現不佳,目前各個上游(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PPI)、中游(流通)、下游產品價格(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都在下跌。

高偉表示:「下幾個月的走勢還要好好觀察,如果PMI指數再上漲幾個月,那麼形勢可以說變好,如果下幾個月出現下降,那就說明,之後還要推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

※ 還是某部份的環保行動奏效?



◆ 外勞 二個月大減1.58萬人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9.04.05

為保本國勞工就業,勞委會年初宣布要裁減3萬外勞,政策宣布才短短兩個月,外勞人數已驟降1.58萬人,達成政策目標的一半。

過去產業外勞人數每月皆會維持數千人成長或持平,但去年11月至今,已連續數月驟減,共少了2.4萬名外勞,製造業減幅最大,2月底國內僅剩16.7萬名產業外勞,比去年同期少了一成。

勞委會職訓局局長陳益民說,去年11、12月的月減幅最明顯,平均在八、九千人,但1到2月減少幅度縮為6,000人,預計3月減幅會再縮小。

勞委會評估,3月起因廠商無薪假人數減緩、訂單回流,外勞人數減幅也可能趨緩,但隨未來廠商舊申請案陸續到期,外勞人數會一直減少。

勞委會預估3月外勞減幅將漸緩,但限縮三班外勞政策不變,年底才會重新檢討開放。

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秘書長蕭華山指出,儘管不景氣,本勞對製造業三班工作的就業意願仍然不高,廠商都很希望再聘外勞減少成本。

目前勞委會規定,製造業三班外勞方面,只要是新申請案一律停止引進;但現有的案件仍可維持原比例。另外,重大投資案(投資額非傳產10億元、傳產5,000萬元以上)三年期滿,引進外勞比率原最高可達35%,將減少至20%。



◆ 買新屋還是中古屋?4指標幫你決定

【馬婉珍/台北報導】 2009-04-05 工商時報

房市看屋潮湧現,買氣回溫,趁此時機積極看屋、比價,用最適切的價格買下愛屋,是最重要的。而目前新成屋湧入市場,中古屋可選擇的物件也不少,專家傳授以下四大撇步,提供購屋人做為買新屋或舊屋的重要指標:

一、新成屋房價較貴,應先評估財力: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提醒,民眾在購屋前,應先評估自身財務實力,再決定要買新成屋或中古屋。由於新成屋是近幾年所建造、完工的,不論是整體設備、建材等,都採用當前最新的規格建造,房價當然較貴,適合收入穩定的雙薪家庭。

倪子仁舉例,淡水的新成屋每坪單價約20萬元,但周邊的中古屋,每坪單價僅約10萬元左右;再以北市大安區為例,中古屋約40萬元,但由於精華區的土地取得困難,新成屋產品難尋,因此每坪單價至少都要80萬元才買得到。

民眾最好先設定想購屋的區域,實地調查該區域中,新屋與舊屋的房價差距,再依自身的財務狀況,做出適當的決定。

二、希望居家實際空間較大,中古屋較適合:信義房屋認為,不景氣時代購屋,更要精打細算、「坪坪計較」,新屋的公設比,動輒30%以上,若買下權狀30坪的房子,公設比32%,則室內實際的居住空間,僅20.4坪,對於四口之家來說,要規劃成三房兩廳的格局,居住空間恐怕有點擠。

而中古屋的公設比較低,花同樣的錢購屋,可享較低的公設比,甚至有不少老舊公寓,更是零公設,實際居住空間就大得多。

信義房屋企研室主任蘇啟榮說,權狀坪數的組成,包括了主建物、陽台、公共設施、花台、露台等,但民眾的實際居住面積,應是「主建物+陽台」才對,所以民眾購屋時應確實掌握「主建物+陽台」的登記坪數。

此外,實用坪不僅影響居住的生活空間,更與平均單價大有關係,信義房屋以客戶王小姐為例,王小姐以總價1,600萬元,在北市精華地段買下27.68坪的花園大廈,換算每坪單價是57.8萬元,但由於主建物+陽台登記坪數僅17坪,公設比高達39%,以真正可使用面積來換算每坪單價,等於是增加到每坪94.1萬元。

民眾選擇中古屋時,可多利用房仲網站的搜尋模式,了解該物件的實際使用坪數,例如信義房屋便創新開發「主建物+陽台登記坪數」的功能,讓網友更能精準地找到符合「實用坪數」的物件。

不過,房仲業者提醒,相較於新成屋提供完善的公共設施、保全管理制度等,老公寓等中古屋,則無法享受這類服務,女性居家安全,就要特別注意。

三、想買在規劃完整的重劃區內,應選擇屋齡愈年輕的新成屋較佳:倪子仁認為,例如北縣新莊副都心、三重重陽重劃區、北市南港重劃區、大直重劃區等,規劃都非常完整,若是長期居住在該地的區域客,或喜愛重劃區內井井有條的規劃者,就應選擇新成屋最佳。

不過選擇新成屋時,為避免未來供給量持續擴大,倪子仁建議,購屋人應選擇屋齡愈年輕的新成屋較佳,較不易加速產品的折舊機會,未來轉手時才有保值空間。

四、評估當地新成屋、中古屋的價差:雖然新成屋的價格陸續修正,且與中古屋的價差已回到三年前水準,拉近達每坪7.4萬元,但仍有些區域,新成屋與中古屋的價差仍過大,房地產業者認為,新成屋未來恐怕仍有一波修正空間,應暫緩考慮。

以北市來看,台灣房屋認為,北市文山區、北投區、內湖區、中正區、士林區等五個區域,與周邊的中古屋價差最小,可在這些區域多比價。



◆ 生技鑽石案 能去代工束縛?

【聯合報╱許英昌/生技公司負責人(台北市)】 2009.04.05

面對金融海嘯,政府啟動鑽石行動方案,成立六百億創投基金,以市場導向帶動生技產業發展,令人振奮。

過去十年來大藥廠研發經費增加兩倍,而新上市產品僅為十年前的一半,相對之下,生技公司經費及產品則均加倍。明顯地,生技研發乃推動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藉由大藥廠帶動生技基礎研發,彼此相輔相成,更是生技製藥產業發展主軸模式。鑽石方案彌補台灣缺乏大藥廠遺憾,也點燃生命科學實力產業化的火種。新生技涵蓋範圍廣闊,如何善用鑽石基金呢?

第一、篩選正確方向,投資引進一流技術、發揮台灣優勢、避開國外競爭,方能扶植產業生根。如以色列了解內在優勢,策略上專注開發奈米醫學,花費一億多元台幣,結合無線傳輸、影像等高新科技,研發「膠囊內視鏡」,可吞服免插管,協助醫生確實找出病源;同理冰島史帝芬生醫師,利用冰島優勢,從血液及家族史中交叉分析找出心臟病、糖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相關基因並開發藥物。

第二、價值鏈整合。生技產業乃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及市場整合,彼此環環相扣。國內從蛇毒蛋白、B型肝炎疫苗,到參予國際基因組解碼,已展現出人才技術上的研發實力,然而產業化薄弱缺乏特色,難吸引國際資金挹注,且國內創投基金數量及規模均小。鑽石方案勢將彌補國內最缺乏的斷層,有利整合,生技產業方有機會。同理,古巴延攬研發人才注入資金成果非凡,但也面對產品行銷困境;單有豐沛資金如阿拉伯產油國家,卻也不見大藥廠出現。科技價值鏈整合方有競爭力。

第三、領導執行力。過去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建議與宣示,往往見樹不見林,預測產值也不斷跳票,暴露出發展生技產業並非易事。此時推動產業更需一名勇於承擔大任的靈魂人物,期能帶領產業走進新藍海。

總之,各國條件不同,經驗更無法傳遞,唯有跳開傳統代工迷思,善用鑽石基金,方能於困境中學習成長。



◆ 山寨機傳奇

【本報訊】2009-04-05 工商時報

走入山寨機發源地之一的深圳遠望數碼商城,萬頭鑽動,一點都看不出經濟不景氣,而一層樓數十個攤位裡,擺放最多的就是仿iPhone手機!攤位上的老闆熱心攬客之餘,一聽到自台灣來的客人就十分殷勤招待,而且一開口就說:「聯發科是你們那很大的電子公司吧?」「謝謝聯發科給我飯吃!」

李純君

親切招待的是年約三十出頭的老闆,他解釋,近年來深圳的數個山寨機主要商場常常能看到台灣客人,由於一買就是3、4台,出手闊綽,因此很受歡迎。但最重要的是,只要一提到山寨機,就一定會想到台灣的聯發科,因為沒有聯發科就沒有今天的山寨機,更別提山寨文化養活了超過20萬的深圳就業人員,已及其背後的百萬個深圳家庭,也因此,時至今日,這些靠山寨機過活的業者,尊稱聯發科為「山寨機之父」。

中國手機產業一度沒指望

老闆回憶,山寨機前身是「黑手機」。大約在2000年時,中國的手機市場是國際品牌諾基亞、MOTO的天下,當時中國最有名的就是TCL的鑽石機,國際品牌動輒3,000多人民幣,一般人買不起,國產的TCL雖然外觀佳但反應慢、又容易當機,且因當時存在牌照制度,售價也不低。

黑手機就在這樣的夾縫中應運而生了!最初是仿照三星的翻蓋機,擁有MP3、彩色螢幕、可折疊等特色、售價是真機的一半,只可惜多採用韓國小公司的晶片解決方案,系統不穩、故障率高,外加生命週期短,因此當時黑手機與大陸國產品牌手機一般差,中國手機產業的發展似乎走入死胡同裡,幾乎沒有指望的,直到聯發科出現。

蔡明介瘋狂 造就山寨機之父

老闆說,「當時大家都覺得聯發科的蔡老板瘋了,但看在我們這些山寨業眼裡,老蔡其實走了一條很天才的路,他把很多晶片整合在一個晶片裡,然後加入軟體整併成一個系統,就是俗稱的公板,買家不必有任何技術層次,只需要把買來的公板外面加上機殼然後鎖緊,放上電池就可以賣了,而且在2006年的時候,這樣的公板一個只買300多人民幣,成本低、也沒有入門障礙。」

爾後,聯發科的整合晶片越來越進步,就像堆積木一樣,聯發科提供核心基座,山寨廠負責主板、附加功能、外觀等設計,以及組裝工作,加上聯發科出貨量超大,系統故障率也就越來越低,一台新款手機只需50- 60天就可以做出來。而聯想和長虹,以及金立跟天語產出的手機很像,就是因為他們都源自聯發科,但其實聯發科系統的手機很好認,多數都是螢幕下方有一排四個功能鍵,黑底白色圖示。

也因此,幾乎中國所有的手機廠都是聯發科的客戶,除了夏新之外,所以去年夏新更因此打出「與眾不同」的廣告。以中國去年2億台山寨機出貨量估算,聯發科的占有率至少75- 85%,而在中國去年整體手機市場中,聯發科的市占率也高達42.8%。

文化質變 掀土洋山寨大戰

時至今日,中國山寨文化越來越壯大,不單只會模仿,更出現所謂的創新!山寨市場裡更出現「土山寨」與「洋山寨」的戰役;所謂的洋山寨,就是全然「模仿」,把外觀與功能做到與國際品牌手機一模一樣,在山寨市場裡俗稱「高仿真」或是「一比一」。反之則為土山寨,就是由有「山寨廠」稱謂的中國的二、三線手機組裝廠生產,手機外觀與功能上並不完全抄襲國際品牌手機,而有加入創新概念與功能的產品。

老闆也透露,其實現在的土山寨手機品質都比洋山寨好很多。因為是自己產出的,成本也比較低、利潤相對好,在售價上彈性也比較大,所以普遍會提供7天的鑑賞期,以及6個月到1年不等的保固期,反之,洋山寨則幾乎沒有任何保障。而近來,山寨市場裡的賣家多半會推薦客戶買土山寨貨,若是以山寨機單月銷售量來估算,品牌大廠手機佔4成,山寨機佔6成,其中土山寨佔比約88%,洋山寨單月銷售量不及1成,顯見土山寨勢力正如日中天。



◆ 跳脫抄襲 搞怪創意樣樣來

【本報訊】2009-04-05 工商時報

其實這一年來,山寨文化已出現質變趨勢,不能單以抄襲、仿冒概念來分析,尤其要知道最近市場流行甚麼,只要走趟山寨機的市場就能一目了然;就像去年因北京奧運的舉辦,而蔚為風潮的水立方、鳥巢機等,至於今年,市場寵兒當然非仿蘋果的iPhone機莫屬了,換言之,昔日的山寨已被顛覆,代之而起的是種新「文化指標」,搞怪創意樣樣來。

最近有名的土山寨貨越來越多,創意一流,就像跑車機,還分成法拉利跑車機、奧迪的TT跑車機,更可以再細分硬頂敞篷或是軟頂敞篷的。還有搞怪一流的馬桶機,不只外型像馬桶,連來電鈴聲都是沖水的聲音。搞怪的還有容尊新推出的容尊758之全球首創剃鬚刀手機,不單號稱用飛利浦晶片,包裝盒上更印上足球明星貝克漢代言的圖片,只可惜真機的外觀一點都不起眼。

此外號稱具備偵探功能的手機也在中國問世了,其特色在於手寫筆具備錄音機功能。因應中國假鈔氾濫,網易有驗鈔手機上市。而愛抽菸的癮君子也可以考慮買外觀仿若菸盒,印有中華、LGIHS字樣的香菸手機。另外還有神舟六號跟七號機。而今年3月初全球第一家芭比娃娃旗艦店正式進駐上海,為了慶祝,山寨廠還做出了芭比娃娃山寨機並在隔周問世,更突顯山寨廠機動力之強。

換言之,不管是去年的水立方、鳥巢機,或是最近的香菸盒機、跑車機、馬桶機等,反正最近中國市場流行甚麼,山寨廠就能發揮其想像造出來。

據山寨業者透露,訂製1台手機只要1- 3萬人民幣不等,只要你付得起錢、想得出來的造型幾乎都能做。山寨廠在取名上也頗富創意,像是有家山寨廠自我命名為「我愛你」,而仿夏普920手機則取名為長江A998與長江A918,搞得像演偵探片。

至於要得知最近市場的流行元素,其實很簡單,走趟深圳的明通數碼城或遠望數碼商城就會知道了!雖然現下未有人統計過仿蘋果的iPhone現有多少山寨機種,但山寨市場的多家攤販老闆透露,如果加上深圳自創的Mini機種,目前的仿iPhone山寨機至少有上百種。

仿iPhone是目前賣得最好的產品,尤其是Mini機種,其外型輕巧可愛很能獲得女性、年輕人與小孩子的青睞,平均一個攤位一個月賣個幾十台絕對不成問題,至於售價部分,體形與原版iPhone相仿的山寨機,約在550- 1,100元人民幣間,一比一的高仿真機可賣到1,050元人民幣,至於Mini機種的售價在400- 650元人民幣不等。



◆ 深圳市長:誓死保護山寨文化

【本報訊】2009-04-05 工商時報

山寨文化向來存在抄襲與創新間的灰色地帶,也因此在今年中國人大政協會議裡,扶正與否的話題,引起產官學界的口水戰,可惜最後結果是不了了之!只是山寨文化涉及深圳至少上百萬個家庭的生計,因此不論外界批評聲浪多大,深圳市已自行築起山寨機的防護網,想藉由地方保護主義自行扶植山寨文化。

山寨雖帶動中國經濟成長,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問題甚多,也因此近來關於「山寨」是否該扶正的問題在中國市場被廣泛的討論,尤其竟成為今年兩會期間人大口水戰的焦點。

贊成扶正的理由,多半是從經濟效益考量,也認為中國山寨文化已從過去的全然抄襲,質變到今日的融入自我特色,但反對方則認為,山寨廠不繳稅,將導致市場出現不正當與不公平的競爭,扶植山寨文化更會引來國際大廠的撻伐。

也因此,在正反雙方各持己見下,山寨文化的扶正與否議題當然就不了了之。只是為了尊重智慧財產權,也為了平息國際大廠對中國仿冒文化的怨氣,中國官方每年還是都會啟動多次的打假運動,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而記者在今年「三一五打假」前走趟深圳山寨機市場,幾乎所有攤販都異口同聲的說,「打假不怕,只查手錶、包包,不查手機!」尤其在深圳,絕不會查到手機市場來,也不需配合打假公休1天。

深圳山寨市場攤販更直接表示,深圳市長已經公開宣示,會誓死保護深圳的山寨文化,要他們寬心做生意,不用擔心打假的問題。

山寨業者也透露,雖然中央基於社會觀感不想讓山寨文化持續做大,但深圳市政府已經告知山寨業者,「中央不支持,深圳自己來!」的訊息,深圳市政府正計劃要讓山寨機就地合法化。

業者更透露,深圳市政府建議山寨業者,在仿冒國際品牌的同時,更換一兩個字母,然後自己再取一個品牌名稱去登記,這樣就算合法了。比如,有一家名為「御爵」的山寨機供應商,把三星的「Anycall」改成「Anycoll」,這樣就算合法了,御爵也就躋身中國的國產手機廠行列,而目前深圳市政府正積極推廣此種做法,希望用地方的勢力,讓深圳的山寨文化持續壯大。



◆ 買機陷阱多 安全受質疑

【本報訊】 2009-04-05 工商時報

山寨機最誘人的地方在於便宜,其次則是款式新穎、噱頭多,尤其很常有明星代言,但相伴而來的問題卻十分的多,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就是電池爆炸傷人事件,另外電池波過高也會影響健康,此外在採購的時候,還可能會遇到手機或是內附記憶卡掉包的問題,因此要買還真得慎選,尤其各地山寨市場價差大,貨比三家不吃虧是必要原則。

在手機市場裡,價格競爭向來十分激烈,尤其山寨機因為不用繳納17%的增值稅,小廠經營不需要登記註冊,甚至不需投入大筆資金購買廠房設備等,再加上採用聯發科的整合晶片,報價僅15美元,明顯低於飛利浦與德儀等手機晶片供應商的售價,另外單一機種的手機產出後也不需要支付動輒20萬人民幣的上網檢測與入網許可費用,每台手機的貼牌價僅20- 30元人民幣,因此單一山寨機的成本至少比國產機低2- 3成,售價也只有國際大廠的一半到三成。

山寨機因為賣價低,因此自2006年起風靡了窮人市場,但這幾年來,對於山寨業者來說,窮人市場已幾近飽和,因此再也無法滿載小小的利基性市場商機,於是透過花俏的行銷模式、產品的多樣化,像是貼上迪士尼卡通等,或是將手機的體積做的更小、更薄、更誘人等,甚至找來郭富城、林志玲等影星代言,希望能逐步搶攻金字塔中間的普羅大眾客群。

只是低價的山寨機真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安全性是最受到質疑的,第一,電池的不安全,正常電池容量約800- 1,200mAh,但山寨機往往超過這個標準6- 10倍,爆炸威力恐怕不小於小型手榴彈。第二,山寨機喇叭過大、電池波過高,均有礙健康。再來,山寨機往往有「怕冷」的問題,天氣轉涼會突然神經質的自行關機。最後,山寨機零件成本低,壞掉了,商家往往會建議「再買一台」。

賣山寨機的商場,也不會有正常的交易模式;比如仿蘋果的iPhone外格上都會標示記憶體容量8G,但山寨機目前的容量普遍在1G左右,只有誠實的商家才會告訴你「這是行銷噱頭」。

另外在買賣的過程中,也得千萬記得要驗貨,因為記憶卡價格逐步上漲,不少賣家會把1- 2G的記憶卡換成512M的卡,還有更可惡的業者,趁買方不注意之時,將手機換成瑕疵貨,吃定遠道而來的客戶無法去換貨。最後則是得提醒買家,深圳因為是山寨發源地,售價是最便宜的,但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同機種售價會多出5成到1倍,因此貨比三家不吃虧。



◆ 經濟學人︰全球半導體 恐剩三家存活

自由時報 2009.04.05

〔編譯陳柏誠/綜合外電報導〕半導體業者虧損急劇擴大,其他產業也都不支倒地,各國政府越來越不願意出手救援,甚至連台灣拯救記憶體晶片業的雄心壯志也有所動搖。

三類公司 未來才能獲利

《經濟學人》指出,主要半導體公司的高層看法雷同,認為長期而言,只有三家公司可以存活,即主導記憶體晶片的三星、專攻微處理器的英特爾、主打晶圓代工的台積電;這三家公司都是業界的翹楚,剩下的業者將需要政府按時紓困,基於國家主義成立的冒險投資。

該文引用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執行長里多的說法,表示未來只有三類半導體公司能夠獲利:一是擁有獨一無二的智慧財產權;二是願意承作商品晶片;三是擁有充裕現金,能夠達到空前經濟規模的業者。

iSuppli指出,即便台灣放任讓業者倒閉,半導體產業供給仍將超過需求。全球記憶體晶片銷售,要到明年才會重新恢復成長,並且要到二○一五年以後,才會重新達到二○○六年的銷售額。

雖然有部分徵兆顯示,半導體業最糟的情況已經結束,產業仍處在五十年經營史上最長衰退之中,如果市場研究機構的說法正確,產業今年將再度萎縮,明年才會恢復成長;iSuppli表示,今年半導體業營收將衰退超過二十%,至二千零五十億美元,其他機構的看法大致相仿。

晶片製造 集中少數公司

根據台灣政府的想法,為合併及紓困台灣六家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過去兩年來,這些業者總共虧損了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累積負債達到一百一十億美元。《經濟學人》指出:「半導體產業早在經濟衰退之前就已出現問題,經濟衰退只是把問題放大,強化產業結構和所有權的變革。」

不管進入破產程序的德國奇夢達(Qimonda),與台灣對手的下場如何,半導體業這場危機,勢必將使得產業長期以來兩個表面上衝突的長期趨勢加速進行—整合;未來晶片製造將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上,產業同時也將繼續進行分拆;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專精在設計上,或放棄晶片生產或代工。

半導體產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產業發展已趨成熟,業績年成長率從一九九○年代中的兩位數,跌落到平均大約五%;自二○○四年以來,晶片公司的獲利率,因為許多公司透過降價擴大市佔率而穩定下降。

歐洲業者 是最大受害者

產業整合後的趨勢將轉向亞洲,美國因仍是許多主要半導體大廠的所在地,受到波及較小;歐洲半導體業者將是最大的受害者,舉凡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及NXP半導體,經營都陷入掙扎,歐洲業者的競爭力將瀕於危險。



◆ 香江風情-上海崛起 香港優勢何在

■ 鄭漢良 2009-04-05 中國時報

香港警察和證監會,近日針對兩宗引起社會極度關注的金融事件,採取高姿態調查行動:其一是上市公司電訊盈科私有化所引起的「種票」疑雲;另外就是中信泰富集團因炒賣外匯導致巨大損失但又沒依法及時通報小股東的事件。由於電訊盈科老闆是財技出眾的李澤楷,中信泰富掌舵人是前中共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兩個都是太子輩,社會大眾都屏息以待調查結果(美聯社)。

香港警察和證監會,近日針對兩宗引起社會極度關注的金融事件,採取高姿態調查行動:其一是上市公司電訊盈科私有化所引起的「種票」疑雲;另外就是中信泰富集團因炒賣外匯導致巨大損失但又沒依法及時通報小股東的事件。由於電訊盈科老闆是財技出眾的李澤楷,中信泰富掌舵人是前中共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兩個都是太子輩,社會大眾都屏息以待調查結果。

在特區政府採取這一連串行動之前,自詡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卻是腹背受敵。首先是,北京中央通過要在二○二○年將上海建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此外,G20經濟高峰會議不久前在倫敦舉行時,法國有意將香港和澳門列入國際洗錢天堂名單,後來經過北京強烈抗爭下,才剔除於名單外。

上月二十五日,中國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原則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在二○二○年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決定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由於大陸正處於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似乎是適當不過的抉擇。

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國務院此際加快建設上海成金融中心,目的是減輕國際金融海嘯導致匯率大幅波動從而危及大陸手上所持的美國國債,因為一旦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不但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目標,幫助北京解決財富管理上的不少困難,更可提升大陸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大國。

姑勿論北京此舉是否可從心所欲,但中央對上海這連番的動作看在香港眼內,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只不過在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會上,才說過要繼續保持香港國際新聞中心的地位。甚至到了三月二十七日舉行的「珠三角發展規劃|香港工商界論壇」,即國務院原則通過加快建設上海的兩天後,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會上仍樂觀的指出,香港與珠三角發展合作能夠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而「香港其中一個最強的優勢,就是我們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陳家強的樂觀似乎已是港府財經官員對外擺出的標準姿態,因為在他之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面對記者的提問時也是輕描淡寫的說:「以中國做為一個大國來說,一、兩個城市做為國際金融中心,來服務不同地區的需要,也不算多,可以更有效的服務國家。」

在表面的樂觀底下,聰明的香港人其實已經洞悉問題的嚴重性。一個大國擁有一、兩個金融中心不算多的說法,恐怕連曾俊華自己都不太相信。當年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荷蘭和英國,因為盛衰消長的關係導致國際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搬到倫敦,然後在第二次大戰之後再從倫敦搬到紐約,世界上在一個時候都一直只有一個金融中心,至於大如美國,迄今也只有紐約是金融中心。

去年十月,榮毅仁主席在中信泰富的業績發布會上承認公司在一個月前已經知道投資澳洲幣遭到重大損失,但卻沒有交代公司拖延了一個月才公開內情的原因。此外,這個金融中心最大的固網商電訊盈科提出私有化計畫,並在今年二月底交由股東大會投票決定,但因事前傳出有人「種票」,而結果又是巧合地出現了大約六百張關鍵的贊成票,致使李澤楷落實了他的私有化計畫。

「香港勝在有廉政公署」,這是港府宣傳香港這個法治廉潔之都的官方口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刻意安排,就在最近,警方對中信泰富以及證監會對電訊盈科的調查加快了腳步,警方派員到中信泰富總部,據了解取走了一批有關外匯買賣文件;證監會也向法院提交調查結果報告,指出電訊盈科大股東盈科拓展的副主席袁天凡,在私有化投票前,向其他人洩露電盈最終提出的收購股價,有內幕交易之嫌。

面對上海崛起的挑戰及國際對這個自詡為金融中心的負面形象,香港似乎忽然間找到了自我,找回優勢所在。除非上海經過根本性改革,就算浦東擁有更高的大樓和更多的人民幣,要取代擁有包括法治和資訊流通等優勢的香港,恐怕一時不易。

fsj 提到...

歐巴馬大賭注 國人仍應謹慎面對

* 佛里曼專欄》羅斯福式實驗 歐巴馬大賭注
* 美修改會計準則 歐盟想跟
* 主導全球經濟 中國扮A咖
* 大陸增資IMF 只是開始
* 走向世界 將譜三部曲
* 1.5代自貿港 法規大鬆綁
* 反失業!8大勞工團體 五一上街頭
* 台灣生技 內定張有德掌舵
* 價格談不攏 IBM收購昇陽案破局
* 7.5兆 大陸3G商機來了
* 社論-全球景氣風險未除 國人仍應謹慎面對


◆ 佛里曼專欄》羅斯福式實驗 歐巴馬大賭注

【聯合報╱陳世欽譯】 2009.04.06

1932年5月22日正值經濟大蕭條,小羅斯福總統當天在亞特蘭大奧格紹普大學發表一項針對該校畢業生的競選演說。其中部分講詞可能足以形容歐巴馬總統當前採取的對策及他所下的巨大賭注。

小羅斯福表示:「除非我誤判情勢,我國迫切需要大膽而持續的實驗。採用一種方法並加以嘗試是常識。如果它無效,我們必須坦白承認,然後再嘗試另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勇於嘗試。」

歐巴馬總統推出的緊急經濟對策包括,總額將近8,000億美元的刺激措施,抵押貸款紓困,集民間與政府之力購買有毒資產,聯準會對金融體系大舉注資,據以降低利率並擴大信用。這些措施構成龐大的實驗。

我們可將這些對策統稱為「歐巴馬拯救計畫第一階段」。它們共同構成一次巨大賭注,歐巴馬行政團隊可能利用它將當前的經濟危機侷限在嚴重的衰退,而非21世紀大蕭條,否則市面上很快就會有一堆「歐巴馬如何贏得大選,卻失去經濟」的書籍出現。

左派陣營認為,歐巴馬過度依賴以市場為基礎的對策,沒有順勢將顯然撐不下去的銀行收歸國有。右派認為,他允許政府介入太甚,不允許市場力量自由發揮。

我的看法是,歐巴馬的包裹方案是遏止體系崩潰所必須的最低條件。在政治層面上,他或許能夠以它說服已經不願為華爾街出任何一毛錢的國會。以現階段而言,這套方案在實際操作上也比較可行,而且不必將華爾街的幾個金融巨擘收歸國有。

歐巴馬團隊成員向我透露,如果確定必須緊急開刀,例如將銀行收歸國有,最好趁早為之。如果認為可能還有其他選擇,認為國有化必然產生若干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誰來經營這些銀行,以及一旦政府接管誰會願意加入經營行列,還有國會不可能再給分毫,那就必須嘗試其他方法。

歐巴馬的假設是,其團隊與聯準會聯手推出的經濟政策將有如放射療法,阻止惡性腫瘤蔓延並使其縮小,防止其繼續蠶食我們的金融體系,同時刺激足夠的新成長與樂觀氣氛,進而使第二階段的規模小到足以取得國會及社會大眾的支持。

美國財長蓋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網訪問時表示:「如果需要更多經費,我們將直接訴諸國會,盡可能提出最具說服力的論點,期使國會明白,為什麼長期而言,大膽採取這種對策的成本比較低。」

不要懷疑,第二階段已經到來。在最好的狀態下,它需要額外的幾千億美元,最嚴重者,超過一兆美元,以清理更多不斷侵蝕經濟的壞帳與有毒資產;我們無法在第一階段完全消化這些問題。由於失業仍在不斷增加中,最初的貸款違約潮將繼以另一波違約潮,前者因為消費者不可能攤還貸款而引爆,後一波的消費者本有能力攤還,卻因為經濟不斷惡化導致他們失去工作、生意或信用額度而暫時力有未逮。

高盛國際副董事長霍梅茨(Robert Hormats)表示,歐巴馬的策略以相互強化的概念為基礎,亦即「如果全部合併,包括資金刺激成長,資金紓解房市的信用緊縮,聯準會注資降息,以及未在銀行國有化的前提下以各種具體措施救銀行,則經濟獲得刺激成長的幅度將大於各部位的總合」。

霍梅茨又說,歐巴馬策略的成功繫於一切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即「財政刺激措施創造更多就業與成長,進而改善房市,紓緩銀行承受的壓力,促成信用活絡,進而有利於房市及企業創造就業機會」。

這就是歐巴馬總統的大賭注,也是他第一次重大的羅斯福式實驗。如果處方錯誤,紓困方案的第二個階段將耗資上兆美元,在國會引發政治惡鬥。如果處方正確,耗資僅需數千億美元;如此國會將比較容易應付,而我們逐漸走出危機時,也許就不會締造太多難堪的經濟歷史。

(作者Thomas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美修改會計準則 歐盟想跟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6

美國修改「依照市場估價」(mark to market)的會計規定,使美國許多銀行的資產價值不必根據市價評估,歐盟各國財長對此4日表達強烈憂慮,呼籲歐洲儘快跟進,以免歐洲銀行業者陷入競爭劣勢。這可能使台灣也適用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將隨美國修改。

義大利財政部長特雷蒙提(Giulio Tremonti)說:「美國人以前支持依照市場估價,現在突然改變主意了;歐洲應該跟進。」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表示:「我們需要公平的競爭環境。」

歐洲各國財長4日在捷克布拉格集會,商討如何執行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決議,翻修全球金融監管架構,而美歐會計準則不同步的問題,立刻成為討論焦點。

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2日通過的修正案,美國的銀行擁有「相當裁量權」,可免於把資產價值依照市價評估減損,改用自己的估價模型評價。

這項修正使花旗、美國銀行等美國大銀行可望減少提列資產減損,歐洲財長擔心,這可能使美國的銀行相對歐洲同業享有「更多彈性」,度過當前的信用危機。

法國財長拉加德說,歐洲各國財長將呼籲歐盟執委會向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施壓,儘速修改規定。

歐盟財長發表聯合聲明說,美國修改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在凍結的市場更精確估算資產價值」。

積極遊說的銀行界人士說,依照市場估價的規定使他們必須用失序市場(distressed market)的異常低價估算資產價值,虛增損失,侵蝕銀行資本,讓銀行無力放款。在歐元區,儘管歐洲央行大幅降息,並注入大批長期的廉價資金,市場信用仍在萎縮,借貸不易。

反對者表示,停止依照市場估價將隱瞞銀行的有毒資產,使金融壞帳更難清除。

德利銀行(Dresdner)發表的報告推測,這讓銀行更沒有動機清理出售壞帳,讓美國財政部長蓋納提出的「官民合資」(PPIP)收購銀行壞帳計畫更難執行。

※ 把爛帳改好看一點就能解決問題嗎?

* 看華爾街的猴子們 如何搞垮世界經濟 - udn閱讀藝文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8&f_SUB_ID=3812&f_ART_ID=186236



◆ 主導全球經濟 中國扮A咖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06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在上周的G20高峰會議傳達強烈的訊息:中國領導人準備更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的塑造。

多年來,中國在國際經濟會議上大致都是冷眼旁觀,但在這次的高峰會卻扮起堅定的角色,一面推動貿易與反保護主義議題,一面也設法淡化環境保護等議題的討論。

這樣的行動說明,中國雖然堅持自己還是開發中國家,不能期待相對貧窮的中國提供大量的國際援助,但同時也要求大家以世界經濟的主要參與者來看待中國。

中國的高姿態和以往的低調外交形成強烈對比,例如,中國動用安理會否決權的次數,就低於其他常任理事國。

中國官方媒體都針對高峰會大事吹捧,描述胡錦濤總理如何在會中提升中國的地位,讓富裕國家恭敬地聆聽。強調高峰會的最具體成就,包括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展機構加強注資的協議等,能讓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蒙獲最大的利益。

西方官員說,北京在淡化環境議題上扮演重大角色,讓英國首相布朗爭取各國政府承諾重視綠色計畫的努力徒勞無功。

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汙染國之一,自然不願環保的綠色主張見諸高峰會公報。最後的公報雖然重申,各國將「致力處理不可逆的氣候變遷威脅」,但仍依中國所願,把嚴肅的討論交給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去傷腦筋。

此外,中國在高峰會之前的暖身活動中,也積極推動非關經濟的長程目標。去年底,布朗的英國政府就宣布政策轉變,首度承認西藏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表示這項轉變的用意在於矯正「不合時宜的理念」。

英國在此之前雖承認北京對西藏的控制權,但並不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他們表示,這項轉變有助兩國的順暢溝通。



◆ 大陸增資IMF 只是開始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9.04.06

中國在G20會前連番發聲,要求建立超主權貨幣,會議結論顯示,中國將增加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注資,初步達成提高在IMF話語權的目標。其實借助參與國際的外力,推動內部人民幣金融市場改革,也是大陸當局這次同步推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報特摘用北京經濟觀察報「增資IMF」專題報導,提供讀者參考。

中國將向IMF增資400億美元,這個增資金額或許和潘英麗的一份研究報告有關,潘英麗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十天前,潘英麗前往北京,向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彙報她剛完成的「國際貨幣體系變革」研究報告。

潘英麗說:「這份報告被要求一定要在 4月2日之前完成,為中國在要求增加IMF比重的談判中增加理論依據和底牌。」

潘英麗在報告中提出「過剩貨幣」概念,也已成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方案之一由央行備案研究,同時也通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帶到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委員會議上,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春認為,這次G20決定將向IMF和世界銀行提供1兆美元資金,其中中國將為IMF增資貢獻400億美元,「4%的比重和我們國力基本相當,人口比率中國超過4%,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相對貧窮國家,從中國GDP在世界上的比重來看是差不多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在IMF的話語權,也是中國在這次G20峰會上的一個目標。在會議召開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長謝旭人,都透過各種管道先後表達改革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議。

聯合國「改革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委員會」主席史蒂格里茲也認為,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游離於制定國際經濟秩序的制定之外。根據IMF規則,由於重要提案需要獲得85%的投票權通過,這讓擁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在IMF重大議題決策上具有「一票否決權」。而中國僅為3.66%,這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極不對稱。

所謂IMF投票權增加帶來最直接的意義在於,IMF規定,每個成員根據備用信貸和中期貸款安排向IMF的借款累計不得超過其比重的300%。這就意味中國可以提高從IMF貸款的額度,也提高了中國可獲得特別提款權 (SDR)分配的數量。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應該客觀謹慎看待這個問題,「對中國而言,投票權的增加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據了解,中國此次增資IMF的4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外匯儲備,張春認為,用外匯儲備注資IMF和持有美國國債比起來,當然前者更長期好處,「但是解決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人民幣國際化」。

潘英麗認為,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其實沒有做好內部準備,但目前的危機環境,和各國對美元無法單獨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預期,給中國帶來反危機中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能。

「這次危機表示,像歐元這樣建立在國家合約基礎上的統一貨幣,實際上有內在缺陷,歐元接下來需要財政一體化的支撐,這也意味亞洲不可能走統一貨幣的道路,亞元不可能出現」,潘英麗認為此時,亞洲國家放棄亞元構想,重新對主權貨幣產生信心,同時不信任美元,正是中國在亞洲地區贏過美元的好時機。

潘英麗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步是推進國際結算,在國際結算過程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清算。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需要人民境外市場給境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轉手的市場,需要中國的銀行跟進,提供便利的低成本的國際結算,存貸款業務,推人民幣業務,更要慢慢為境外投資者開放境內短期金融市場」,潘英麗認為,推進國家結算,首先使人民幣有吸引力,幣值穩定,使用便利,其次要有好的回流機制,讓別人回來投資,同時有能力管理資金的跨境流動。

這其中的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的人民幣金融市場,包括境外市場,擴展中國銀行的海外業務。

潘英麗認為,從中長期看,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一定要有相匹配的國際金融中心。首先要做大做強本土資本市場,即規模足夠大,品種足夠多,成長性足夠好,有比較好的股票發行制度,不斷推進金融創新;資本市場做強了之後才能國際化。

「我原來預測資本帳戶開放,即資本項下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應該是在 2015年,而這之前放開就會產生泡沫,所以資本帳戶開放不是最著急的,關鍵是練好內功。」她說。

所謂內功,就要看未來六年是不是能在反危機的過程中調整經濟結構,完成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否則放開市場只能帶來泡沫」。



◆ 走向世界 將譜三部曲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4.06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指出,人民幣自由化、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三步路要走,中國大陸沒有必要等到條件完全成熟時才去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G20倫敦峰會上周閉幕,中國大陸有關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建言引起熱議,人民幣國際化隨之成為國際政經界焦點話題。

陳昌智最近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說,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突破2兆美元,成為世界貿易第三大國,外匯儲備(存底)為1.95兆美元,經濟總量進入世界經濟的前三位,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沒有相應提高,至今未能成為國際貨幣,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不利。

陳昌智說,人民幣未能成為國際貨幣,但大陸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8%,使用的計價貨幣、結算貨幣幾乎全部為外匯,使外貿企業的經營活動全部暴露在匯率風險下。中國擁有1.95兆美元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是高昂的,帶來的匯率風險、投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已經表露無遺。

陳昌智認為,喪失了貨幣發行收益。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不僅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而且會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借貸貨幣,也是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這就意味著貨幣發行國可以無償地長期佔有另外國家的商品和勞務,這是由當今國際信用本位貨幣的性質決定的。

他指出,現在通過國際貨幣地位無償佔有其他國家商品和勞務的比例大約是美國60%、歐盟20%、日本8%、其他國家和地區12%。人民幣自由化、國際化是一個漸進過程的認識,中國沒有必要等到條件完全成熟才去推進。

由於人民幣既不是自由兌換貨幣,更不是國際貨幣,導致中國對包括美元在內的外匯依賴性非常大。陳昌智建議,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分三步來實施,第一步是中國應積極推進經常專案下用人民幣計價、清算,並為經常專案下人民幣的流出和回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如在出口的買方信貸中,使用人民幣作為借貸貨幣。

第二步是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建立開放式短期外匯借貸市場、人民幣清算市場及外國人民幣債券市場。

第三步是當中國調整結構達到既定目標,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外依存度下降到25%以下時,可以考慮全面開放金融市場,推進人民幣回流機制的全面形成。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主要取決於中國經濟發展水準和經濟結構,取決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水準和開放程度。



◆ 1.5代自貿港 法規大鬆綁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4.06

為發展台灣成為全球發貨中心,行政院會周四(9日)將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大幅加碼包括國外貨主在區內設立的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從事簡易加工後,貨物外銷免營所稅等租稅優惠;提供通關便捷、調降原住民聘僱比率至1%等誘因,全力拚出口。

本周四行政院會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後,將送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已將此案列為本會期優先法案,依修正法案實施的自貿港,功能及租稅優惠大幅提高,可視為「1.5代自由貿易港區」。

這次修正案在鬆綁方面,包括通關便捷化,保稅區、課稅區的流通,由逐筆報關改為按月彙報;取消每年委託會計師年度盤查簽證;原住民進用比率由現行5%大幅調降至1%,和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的3%脫鉤。

目前自由貿易港區的功能以轉口、物流和製造為主;因應大三通,1.5代自由貿易港區將以物流、運籌配銷功能為主,全力吸引國際物流密集度高的產業進駐,在區內進行物流、倉儲、加工組裝、維修。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表示,2008年全球前20大貨櫃港排名,高雄港已從第八名下滑至第12名,吞吐量減少了5.7%。大三通後,大陸的港口也在崛起,台灣應藉大三通,全力發展成為全球發貨中心。

官員強調,1.5代自由貿易港區最大誘因,是國外貨主設立的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從事簡易加工、儲存後,貨物外銷免營所稅,如此才能成為區域的發貨中心。內銷免營所稅比率則比照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只有占內、外銷總額10%可免營所稅,和產業創新條例脫鉤。

在其他租稅優惠方面,包括課稅區出售給區內的貨物、勞務視同出口,得減免、退還相關稅費,包括關稅、貨物稅、菸酒稅、菸品健康福利捐。

與保稅區間貨物、勞務交易免營業稅,包括課稅區或保稅區營業人銷售給港區內事業供營運貨物、自用機器設備;保稅區營業人銷售給外銷廠商、課稅區營業人銷售給保稅區廠商存入港區事業供外銷貨物免營業稅;課稅區或保稅區營業人,銷售給港區事業和營運相關勞務免營業稅。



◆ 反失業!8大勞工團體 五一上街頭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4.06

五一勞動節在即,失業率卻未見緩減,公、民營八大勞工團體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五一發起「萬人反失業大遊行」,強調「大老闆看到春天,但勞工還在寒冬中」,訴求政府及公用事業應禁止派遣及外包、正式納編非典型僱用員工、實施中長期擴大就業服務計畫等,若政府在五一之前未提具體措施,將號召有工作的正休無薪假及失業勞工一起站出來,「開除馬英九」。

勞團表示,主計處本月公布3月失業率就會破6%,但只看到政府提出諸如擴大公共建設、濫發消費券等光怪陸離政策,其他企業紓困、減稅,也只是對財團大開方便之門,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勞團近日將行文總統府、行政院, 若未能提出回應,五一當天的萬人反失業大遊行會將解僱計畫書送給馬總統,代表失業勞工「解僱馬英九政府」。

面對失業潮,八大公、民營勞工團體將首次聯手於五一舉行「反失業萬人大遊行」,喊出「勞工反失業,五一上街頭」、「勞工沒工作,開除馬英九」。八大團體包括教師會、台鐵工會、中華電信工會、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團結工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等。

勞團表示,政府解決失業,應盡力創造就業機會,而非以救濟式的短期工作或實習訓練搪塞,主張政府及民生公用事業應禁止派遣、外包;政府應正式納編非典型僱用員工。勞團也反對類似煙火秀的消費券,若以年薪50萬元計算,可以僱用16萬名專業人士,投入諸如社區老人長期照護、自然保育工作等。



◆ 台灣生技 內定張有德掌舵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4.06

行政院近日將仿照DRAM模式,成立台灣生技公司,以發展生技產業。據了解,台灣生技公司掌舵者鎖定美國矽谷知名醫療創投業Vertical Group創投公司合夥人張有德,未來將由他出任台灣生技公司董事長。

對於張有德是否將出任台灣生技公司董事長,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推手之一、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他還沒被告知,「要由院長(劉兆玄)決定,有些人選在考慮,但尚未最後定案」。他強調,一旦敲定人選,生技起飛方案就會開始執行。

為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生技產業,行政院兩周前通過「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並規劃組織專業團隊,成立台灣生技公司(暫定),仿照DRAM模式,由專業人士操盤,投資國內外高獲利的生技產業。

據指出,除張有德之外,美國Shire公司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暨資深副總裁蘇懷仁,也曾是基金操盤手考慮人選之一。張有德與蘇懷仁都是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去年10月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生技產業發展策略會議」,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擔任主持人,張有德、蘇懷仁曾在會中與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對談,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在場。

知情人士說,台灣生技公司初期將先募集100億元,其中國發基金出資40%,民間出資60%,未來將視執行績效逐漸加碼。基金要導入創投營運精神,組織專業團隊,投資國內外高獲利潛力的案源。據了解,待行政院公布基金操盤手,國發基金便會注資該生技創投基金。

官員指出,台灣產業集中在電子業,雖然半導體、面板、筆記型電腦的市占達全球的六到七成,但都是「薄利多銷」的代工;生技產業若能掌握關鍵技術,獲利率可達70%以上。目前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的市占率只有0.6%到0.7%,如果加強創新研發,預估五年後產值可達3. 5兆元。



◆ 價格談不攏 IBM收購昇陽案破局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06

消息靈通人士說,IBM以約70億美元收購昇陽公司的談判已經破裂,原本可能是今年來最大的科技業交易案,如今瀕臨失敗。

熟悉談判內幕的人士說,昇陽4日通知IBM,將中止與對方的獨家協商,而IBM也收回出價提議。IBM提出的收購價碼是每股9.40美元,如果成交的話,金額將是IBM歷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IBM的出價實際已是上個月收購消息傳出之前,昇陽當時股價的兩倍。但昇陽仍然猶疑不前,除了嫌出價出不夠高之外,也是因為併購合約無法擔保,一旦交易遭遇障礙或延誤,IBM仍將堅持完成併購。

目前仍不清楚雙方的協商已完全終止,或是本周仍將恢復進行。另一位消息人士說,IBM預定6日發表有關收購交易的聲明。

收購消息3月18日傳出時,昇陽股價立即暴漲79%,但後來市場擔憂交易可能生變,股價最多回檔達26%,昇陽股價3日上漲28美分,以每股8.49美元,IBM股價也上揚1.04美元,以102.22美元作收。

昇陽是網路泡沫時代的寵兒,但近十年來一直在尋找適切的市場定位,不斷在龐大虧損與大幅裁員之間掙扎求存。所以,IBM有意收購昇陽的消息傳出時,也讓業界人士大感訝異。

IBM收購昇陽大事紀

-- 3月18日華爾街日報消息報導,IBM可能以65億美元現金收購昇陽電腦。昇陽電腦17日收盤股價每股4.97美元,這代表約100%溢價收購。

-- 收購消息傳出後,昇陽股價18日在華爾街大漲近79%,並以8.89美元作收,漲幅78.87%;IBM則下跌1.03%,收在91.95美元。

-- 昇陽股價4月3日上漲28美分,以每股8.49美元作收,IBM股價也上揚1.04美元,以102.22美元作收。

-- 4月6日傳出因昇陽認為價格太低,收購案宣告破局。



◆ 7.5兆 大陸3G商機來了

【林淑惠、張瀞文、呂俊儀/台北報導】2009-04-06 工商時報

為協助國內產業爭取大陸即將釋出高達1.5兆人民幣的3G商機,在經濟部等單位協調下,初步決定於6月在台成立TD-SCDMA實驗網,相關單位並正向NCC申請TD-SCDMA實驗頻譜中,實驗網將由工研院出面興建,聯發科、手機大廠宏達電及英華達等參與協助,也為未來爭取大陸3G大餅先行佈局。

據透露,大陸方面計畫由大唐電信出面,協助台灣設立TD實驗網,並在之後進一步在台設立TD測試網,幫助台廠直接在台測試後即可輸往大陸供貨,不但保障台廠順利取得1.5兆商機的入場券,大陸方面也希望藉此凝聚台廠在CPE端優勢,將TD-SCDMA導入拉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經濟部透露,兩岸希望在6月兩岸在台召開「搭橋會議」時,TD-SCDMA實驗網也能同步在台成立。此一計畫現由華聚基金會扮演與台商協商橋樑,兩岸近期並將同時針對通訊標準、規格標準、應用服務、通訊產業合作與交流平台及無線智慧城市等議題,進行協商。

大陸3G即將在下個月全面商業運轉,據大唐電信最新估算,大陸在未來5年將投入1.5兆人民幣在3G建設上,等於新台幣7.5兆。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對此表示,台廠在這一波大陸3G商機中,受惠的產業將包括IC設計、半導體、基站設備商等,至於終端消費市場商機,法人預估下半年開始發酵,包括手機、網卡、小筆電及應用在這些終端設備的晶片、觸控螢幕、甚至觸控面板等產品。

許勝雄並估算大陸建設3G將釋出10萬座基地台的採購商機,法人以每座基地台造價新台幣200萬元估算,隱藏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的商機。這波商機將帶動包括上游晶片、半導體、封測、基地台零組件、網通及終端手機用戶換機需求,法人預估相關供應鏈引爆的商機將超過2,000億人民幣。

其中,在基地台相關商機方面,台廠透過大陸中興電訊、華為、大唐以及易利信、阿爾卡特朗訊等5大廠扶植,法人預估台揚、奇鋐、東訊、昇達科、新復興等廠商可望間接受惠。

日前已接到大陸3G基地台網路建設訂單的諾基亞─西門子強調,台商可以分享到的訂單,以基地台網路設備零組件為主,例如電力供應設備、電感、電容、晶片等,包括台達電、聯發科、漢翔工業都在名單之列。

聯發科積極搶攻大陸3G市場,法人認為主要代理商大聯大、及手機晶片測試廠商矽格有可能受惠。



◆ 社論-全球景氣風險未除 國人仍應謹慎面對

【本報訊】2009-04-06 工商時報

受到聯準會即將大買美國政府公債及美國財政部果斷推出規模1.2兆美元的銀行不良資產處理計畫帶動,紐約股市S&P500指數從3月9日起強勁反彈,至 3月31日累計大漲17.6%,近日且已超越800點關卡。同樣地,台股在急單效應題材發酵支撐下,加權股價指數更在3月3日至31日間急漲17.5%,並重新站上5,000點大關。至於中國、歐洲及日本等國際股市也齊聲大漲。從景氣循環的角度來看,股市往往會先於經濟反應,國際股市的上揚,是否意味著全球經濟已逐漸脫離衰退的泥淖?

其實,這種樂觀的氣氛不但瀰漫市場,某些預測機構以及各國官員早就抱定這樣的看法。首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於今年 1月時預測,2010年美國經濟將重返2.5%- 3.3%的正常成長區間;另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及費城聯邦儲備銀行(FRB of Philadelphia)陸續發布的季成長預測,亦認為美國經濟將於第二季落底,第三季起則逐步回溫,至2010年更可望恢復成長動能,並漸朝向長期潛在經濟成長軌跡行進。此外,近日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在其電視專訪中也表示,美國經濟衰退有希望於今年結束,2010年即可復甦。至於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在2月18日發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雖然今年經濟會衰退2.98%,但下半年景氣的狀況會較上半年改善,甚至預測今年第四季經濟就可望走出負成長的陰影,近期許多政府官員更先後發表台灣經濟已顯露復甦跡象的看法。

在各國政府推出各項振興經濟方案後,景氣即將觸底的可能性或已提高,但必須提醒的是,畢竟本波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急速下墜,衰退程度超乎預期,為70年來僅見。儘管全球股市呈現反彈,但在飽受摧殘的全球金融體系尚未完全止穩前,即認定衰退風險已除,其實還言之過早。從2007年次貸風暴爆發以來,各國政府以及主要預測機構皆不斷錯估全球景氣的未來發展。例如,FOMC在去年6月時還認為今年美國經濟會正成長2.0- 2.8%;我國主計處在去年11月預測時,都還認為今年台灣經濟會正成長2.12%。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預測機構都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負成長。

此外,縱然各國政府推出各項振興方案,全球仍存在多個顯而易見的風險因素。首先,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10年底前美國及歐洲金融機構將持續去槓桿化(deleveraging)。也就是說,歐美等金融機構將積極透過加速清理公司資產,並大幅緊縮企業與個人放款,來提高資產負債表中的槓桿比率(capital to asset ratio),可能導致資產價格下跌情況更為加劇,信貸成長也遭到壓縮。值得關切的是,儘管歐美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大規模注資行動,但仍不足以填補金融機構龐大的資金缺口。

其次,專家亦認為2010年底前美國房價都將維持下跌走勢。衡量美國房價的Case-Shiller指數自2006年中達到高峰後,至 2008年底已下跌28%。而以最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發布的期貨數據計算,美國房屋價格仍將繼續下滑,至2010年11月才有可能止穩,屆時累計跌幅將高達37%。因此,市場普遍預期美國房價尚有10%的下跌空間,且從C-S期貨指數觸底時間來看,美國房市至少要到2010年底才會來到底部。由於美國家庭財富隨房價下跌已大幅縮水,導致過去以消費作為動能的經濟成長,正遭逢國內需求嚴重萎縮的打擊,預料在房價尚未止穩前,家庭財富仍將持續縮減,是以美國經濟要能有效恢復成長動能,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最後,儘管包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Krugman)等權威學者不斷呼籲,各國應透過國際合作來協同推出各項拯救經濟措施,但近期從包括G-20高峰會議在內的發展可看出來,美、歐兩大陣營對於協同合作的態度尚不一致。

這一波金融風暴範圍之廣及程度之深遠超過各界的預期,也讓最近的經濟預測頻頻失準,更大幅提高政府制訂政策的困難度。更何況,迄今這波金融風暴的主要風險因素並沒有消除,歐美經濟出現L型衰退的可能性甚至也不能完全排除。雖說在這經濟不景氣年代,政府對未來經濟發展沒有悲觀的權利,而市場在跌深後對利多消息亦展現正面的彈勢,但政府及社會各界仍應謹慎看待當前的經濟金融情勢的發展。

fsj 提到...

全球問題資產恐4兆美元 守著財團或人民

* IMF:全球問題資產恐達4兆美元
* 五國央行 將聯手大換匯
* 慘 歐洲2月零售銷售降4%
* 日本利率維持0.1%

* 醫改方案拍板 商機大
* 生技新藥 電子業布局
* 兩岸電信龍頭 北京談合作
* 誰把台灣推向中國?

* 社論-外匯存底與主權財富
* 3月物價小漲 通縮減緩
* 勞工反失業 5月1日萬人大遊行
* 救失業!資深技藝師 說破江湖一點訣
* 回到標會年代
* 陳冲的專業在民粹中磨損...
* 社論-金管會要守著財團 還是守著人民
* 高鐵愈跑愈賠 累虧675億

◆ IMF:全球問題資產恐達4兆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07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銀行和保險業者的問題資產規模可能膨脹到4兆美元(台幣133.6兆元)。

亞洲、歐洲問題資產也惡化

報導說,IMF曾在1月間估計,源自美國的問題資產規模可能在明年底惡化至2.2兆美元,但IMF預定於4月21日公布的全球經濟評估報告中,將把這個數字調高至3.1兆美元;另外,源於歐洲和亞洲的問題資產也可能增至9000億美元。

銀行和保險業者目前擁有的問題資產估計達1.29兆美元,由於經濟持續衰退,問題可能愈來愈嚴重,使得次級房貸引發的債務水漲船高。IMF的新估計數字可能在本月底之前再度修正,這對已經注資數十億美元到金融體系的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大打擊。

美國投資機構Capital Economics資深分析師艾希華斯指出,最初的損失來自次級房貸抵押和相關投資工具的資產減值,但銀行目前紛紛出售抵押、商業貸款和信用卡損失的基本型交換,問題資產的債務在一、兩年內到底會滾到多大,房地產市場將有關鍵影響。

IMF在1月份的報告中指出,由於問題資產損失加大,未來銀行所需資金也會繼續增加。同時,美國國會對注資金融業的態度也出現劇烈轉變,英國政府也受到整頓金融業的壓力。

經濟學家早就警告,問題資產的問題遠比目前所知來得嚴重,IMF調高對問題資產規模的估計,並不令人意外。RGE Monitor主席洛比尼認為,源自美國的問題資產壞帳將在明年中達到36億美元,計入其他地區資產的壞帳後,這個數字會繼續增加。

※ 錢會蒸發,爛帳不會。



◆ 五國央行 將聯手大換匯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7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其他四大央行已簽署新的換匯協議,將從這四家央行獲取總計近3,000億美元的歐元、英鎊、瑞士法郎與日圓,以供市場不時之需。

此舉一反去年聯準會緊急挹注美元到各國央行的作法,有分析師指出,資金壓力看似已從美元轉移到其他貨幣。

聯準會6日宣布,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英格蘭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SNB)已同意各提供800億歐元(約等於1,073億美元)、10兆日圓(991億美元)、300億英鎊(444 億美元)與400億瑞士法郎(455億美元)的換匯額度,讓聯準會得以提供外幣給需要外匯的美國金融機構。上述換匯額度於今年10月30日到期。聯準會聲明說:「中央銀行將繼續合作,採取適當步驟,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歐、日、英、瑞央行亦同步發表類似的聲明。

摩根士丹利利率策略師龔卡維斯說:「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承認融資問題已不再只以美元為中心。這告訴我籌資問題的『病極』已經轉移。當美元的融資問題正在痊癒,焦點現在改放到這些貨幣以及外國的金融機構。」

瑞士銀行(UBS)匯率分析師于喬瑞(音譯)說,五大央行此舉比較像是預防措施。他說:「美元資金市場已經採取類似的步驟,這是等號另一邊的作法。」他認為這對貨幣市場影響不大,而且他不同意資金短缺問題轉移的看法。

聯準會已在2007年12月與歐洲央行和瑞士的央行簽署換匯協議,當時主要是提供美元換匯。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聯準會更在去年把換匯措施擴大到加拿大、英國與日本央行,還把換匯額度提至無上限,等於向外國央行無限供應美元。



◆ 慘 歐洲2月零售銷售降4%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4.07

歐洲2月零售銷售降幅創紀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跌幅也超過預期,凸顯歐洲區消費者需求疲軟及通貨緊縮風險增加。

歐盟統計處(Eurostat)6日公布,歐元區16國2月零售銷售比前一個月下滑0.6%,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更創歷來最深的4%。路透訪調經濟學家先前預估,零售銷售比前月減少0.4%,比去年同期下挫2.5%。

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麥珂恩指出:「歐元區2月零售銷售下滑證實,通貨膨脹率驟減並未嘉惠支出。雖然家庭財務相對健全,但因為勞動市場快速惡化,消費者支出近期內很可能持續走弱。」

零售銷售代表家庭消費需求,而歐元區陷入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失業率快速攀高,家庭需求因此承受沈重壓力。

歐盟統計處同日指出,歐元區2月PPI比前一個月低0.5%,約符合市場預期,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8%,降幅為1999年4月以來最大,也超過市場預估的1.6%。

生產者物價下跌的主因是原油及瓦斯價格降低,使能源成本減少4.5%。半成品價格下跌3.1%,耐久財及資本財的價格漲勢則連續第四個月放緩。生產者物價的變動稍後會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所以是通貨膨脹壓力的早期指標。歐洲央行(ECB)希望將歐元區通膨率維持在靠近2%的水準。

巴黎銀行經濟學家斯普蘭瑟說:「生產者物價波動趨勢通常會在6至12個月後影響零售價格。最近貨物出廠價格的變動表示核心通膨在未來數月會逐漸放緩,預估明年會轉為負數。」

3月消費者物價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放緩至0.6%,而去年7 月增幅曾高達4%。歐洲央行從去年10月起已將主要貸款利率調降300個基點至1.25%,因為年中可能出現通膨負成長,也暗示5月可能再降息1碼,並採取其他貨幣寬鬆政策。



◆ 日本利率維持0.1%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9.04.07

日本中央銀行今天結束兩天的利率會議,一如預期,宣布基本利率維持0.1%不變。

日本央行另外宣布,將擴大金融機構融資的抵押資產範圍,現在接受金融機構以地方公債抵押借錢。

去年10月以來,日本兩度調降利率,去年12月將利率降至目前超低水準,今天的利率會議以全票決議不調整。日本利率幾乎已無調降空間,只能以其他方式舒緩信用緊縮,例如購買公債和公司債。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受金融風暴影響,去年第四季以12.1%的年率萎縮,為35年來最差。本月底日本將公布半年一度的經濟成長展望報告。

上周的「短觀」調查結果顯示,日本製造業者對未來三個月的信心提高,是2006年來首見改善。日本大型製造業者主管的信心指數,已從3月的負58歷史低點升高至6月的負51。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昨天表示,政府將在10日前提出新的經濟振興方案,金額超過日本GDP的2%。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去年9月上任以來,已提出兩項振興案,總額達10兆日圓(約台幣3.3兆)。

日本央行3月間把每月購買公債的額度,從1.4兆日圓提高到1.8兆日圓。



◆ 醫改方案拍板 商機大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4.07

中共官方昨(6)日透過新華社,公布完整醫療體制改革架構方案,希望在2020年前讓13億人都能負擔基本醫療服務,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

根據新華社公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這項改革的核心原則,是把基本醫療視為提供給民眾的公共服務,因而需要更多的政府預算及監督。

根據「意見」,北京當局將會改善貧窮農村與低開發城市的醫療院所,並且制定必要藥品的價格上限。官方也將大大加強對疾病防治、孕婦健康、心理衛生與急救服務等的重視。

這份長達1.3萬字,分成六大章節的「意見」,並未提到實施細節、時程或總金額。今年1月,中共國務院曾通過未來三年將在醫療改革工作上,投入高達人民幣8,500億元(約合新台幣4.2兆元)龐大經費。

路透報導,在大陸社會福利體系中,醫療衛生、教育與社會安全等三個領域,都亟需大大加強。由於大陸醫療衛生領域遲未出現該有的進步,不僅拖累國內消費,甚至日漸成為民眾情緒不滿的情緒來源。

由於醫療普及率偏低,醫療成本卻迅速飛漲,數百萬大陸家庭被迫儲蓄相當比例的所得,以備家中萬一有人身陷重病之用,進而抑制民眾消費能力。

根據「意見」,北京當局希望藉此「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美聯社報導,目前中共官方的醫療體系,只能照顧到全大陸三成民眾而已,而且經常為人詬病的就是官方提供經費不足。「意見」中還提到,公立醫院將持續扮演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同時官方將把更著重發展城鄉地區基層醫療院所。

中國大陸一直想建立某種形式的全民醫療制度,但建立與支撐如此龐大的體系,經費上是一大難題。



◆ 醫改上路 台資業者搶醫杯羹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9.04.07

國內熟悉中國大陸醫療市場的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大陸醫療改革方案上路,不論是台資醫院、醫療器材業者,甚至是有意至大陸發展的專科醫師,都可望搭上這班順風車,在大陸擁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明基醫院及明基醫管董事長雷輝表示,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大陸推動醫改是要處理全民保險的難題,一方面解決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狀況,一方面讓都會地區民眾只要付得起,就能夠有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雷輝分析,未來大陸醫療市場將出現兩極化發展,讓大家各取所需。

他認為,對有興趣的台資企業來說,中共官方將鼓勵具備相當規模的私人醫療業者投入這塊市場,對有實力的台商將是長期利多。

以明基醫院本身的經驗來說,目前九成以上業務是針對消費水準較高的民眾,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這也可能是未來台資醫院可以發展的方向。

雷輝也提醒,醫院這行的前幾年都在投資與建立品牌,因為口碑在這個行業非常重要,而且醫院是個百年事業,不像資訊等產業一樣。

醫院業者即使只是推出一個服務項目,投資金額都相當大,例如明基醫院一開始就投資1,500床的規模,因此初期就會需要有相當的資本。

台灣最大洗腎通路及產品銷售業者東貿國際副總經理王明勤表示,北京當局開始推動整體醫療改革後,大陸整體醫療需求增加,經營醫院者或許短期不會賺錢,但長期一定會。

在這種情形下,台灣不論是醫院、醫療器材業、醫療人員與專科醫師,在大陸發揮的空間自然寬廣。

從台灣本身的經驗來看,醫療市場就是隨著勞工保險與全民健保制度逐步實施而日漸茁壯,如今中國大陸將踏上台灣走過的道路。

以專科醫師為例,王明勤指出,由於大陸開放台灣專科醫師至大陸執業,未來台灣醫師在大陸的就業機會將會逐漸增加。

至於尚未至大陸佈局的台資業者,他認為現在搶進還不算晚。只要大陸醫療市場處於上升趨勢,台商在對岸醫療產業還是能有一席之地。



◆ 廣達跨領域 搶進醫療電子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9.04.07

看好全球醫療電子商機,電子大廠紛紛搶進布局,其中筆記型電腦(NB)大廠廣達的工廠,已取得衛生署GMP認證,具備生產醫療電子和器材產品的資格,廣達目前並計畫投入、研發疾病診斷系統。

生技醫療產業被視為新世代明星產業,行政院上月底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擬由國發基金和民間共同投資成立600億元的生技創投基金(BPC),要讓生技業產值十年內達到兆元的目標。

政府看好生技醫療產業,電子大廠更是紛紛投入。鴻海上月初宣布,與國內臍帶血廠商訊聯生技合資成立康聯生醫科技公司,進軍生技市場。

廣達更積極布局醫療電子產業,有關投入、布局的醫電產業產品最近逐漸浮上檯面。據了解,廣達已成立醫療電子部門,桃園廠還變更為醫療器材工廠,已向衛生署申請GMP認證獲准,取得生產醫療器材產品的資格,將可投入生產。

廣達一直未公布擬投入的醫療器材產品線,外界研判,主要是因醫藥用醫療器材進入門檻較高,加上廣達擅長消費端產品,廣達應會布局醫療器材類用品。但市場近期傳出,廣達是決定開發疾病診斷系統。

除廣達、鴻海外,面板大廠奇美電已為國際醫療器材大廠代工身體監視器相關產品。大同更在內部設立醫療器材部門,並成立大同生科公司,專門生產製氧機。

據統計,2007年全球製藥產業市場規模約7,120億美元,印度、新加坡、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是成長最大的地區。全球醫療器材規模有1,940億美元,在2006年至2011年間,預期平均成長率6.1%。

台灣生技產業在2007年產值約1,300億元,其中新興生技產業226億元、醫療器材產業515億元、製藥產業568億元。

醫療器材產業產品因生命周期長,只要通過認證,產品可使用數年。



◆ 生技新藥 電子業布局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9.04.07

為享有研發、人才培育及股東投資抵減等優惠,不少生技新藥廠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累計有22家廠商取得生技新藥廠資格,有多家業者具有電子業的背景。

取得生技新藥廠資格廠商,以研發人用新藥產品最多,計有懷特、中天、順天、宇昌、泰宗、鴻亞、台灣微脂體、藥華、因華、基亞、合一、太景、景岳、永昕、德因、保血、國光生技及智擎等18家。

另有投入醫療器材的雙美、研發植物用藥的百泰、兼具人用和動物用藥的聯亞及動物用藥的賽德等,都獲得生技新藥廠資格。

這些生技新藥廠中,有多家具有電子業或傳統產業的轉投資背景,例如鴻亞的大股東中,就有安全監控系統廠云辰及大同轉投資的基亞;台灣微脂體則有DRAM廠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轉投資公司世仁投資的持股。

智擎大股東除有台灣東洋藥品,還有國發基金及筆記型電腦(NB)廠廣達、兆豐銀轉投資的生華創投。

公股的國發基金和耀華玻璃也投資多家生技新藥廠,包括:藥華醫藥、國光生技及聯亞等;永昕生物醫藥廠的大股東中,則有年興紡織和永豐餘轉投資的上智生技創投等。

符合生技新藥條例優惠資格的廠商,對投入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其相關費用的35%,可自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起連續扣抵五年。



◆ 兩岸電信龍頭 北京談合作

【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台北報導】 2009.04.07

兩岸電信一把手齊聚北京,為兩岸電信交流與開放投資暖身。中華電董事長呂學錦、遠傳董事長徐旭東等四大電信業者昨(6)日齊赴北京,將與大陸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與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會晤,加速兩岸合作發展第三代行動通訊,並尋求插旗投資機會。

兩岸目前電信投資管制嚴格,今年可望鬆綁。台灣的四大電信業者都希望,能對等開放兩岸互相投資,既可以與大陸業者形成強有力的策略聯盟,又可以引進更豐沛的資金。大陸業者也對台灣市場很有興趣,若能切入台灣市場,將具有象徵性的插旗意義。

台灣業者對投資大陸三大電信業者的意願較低,有可能以切入某些省份的方式,思考投資部分地區,或是投資大陸的加值服務業等相關產業。

另外,兩岸將會討論漫遊費率再降價,這是大陸業者近年積極推動策略,將有益於兩岸民眾通訊費率更便宜。

此次兩岸電信交流的與會層級拉高到官方層次,台灣由交通部郵電司長鄧添來代表,大陸將由主管電信的工業和信息部部長李毅中接待,雙方今天將展開研討會,也是兩岸通訊官方代表近年來首次接觸,象徵兩岸電信交流來電。

由電信產業發展協會領軍的台灣電信團昨天出發,與會者有威寶總經理張豐雄與台灣大家計事業用戶群營運長鄭俊卿,此外還有中華電副總薛紀健、速博總經理紀竹律,是首次台灣四大電信業者共赴大陸。

大陸將由三大電信業者給予高規格接待,王建宙、常小兵與王曉初將與台灣官員及業者會晤,也為6月經濟部主辦的兩岸電信業搭橋會議暖身。

今年是大陸3G元年,中國聯通將在5月17日開台WCDMA服務,中國移動的TD-SCDMA已在去年試營運,中國電信3月16日開始部分試點CDMA EVDO服務。因此,大陸業者對台灣3G開台後的營運模式,以及加值服務的經營相當有興趣,此外號碼可攜式服務 (NP)的市場,也是大陸業者關心焦點。

大陸三大業者在今年都變成同時經營固網與行動的綜合服務業者,與台灣電信三雄經營事業相近,因此雙方將會討論固網與行動整合的數位匯流服務。



◆ 誰把台灣推向中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7

少數台灣媒體與在野陣營的大聲喧嚷,終於聲揚國外,讓權威的美國政經評論雜誌聽到了。近期的「時代」周刊撰文警告,馬總統可能趁著經濟衰退,把台灣推向中國。

由此可見,理未易明,縱使評論其國內事務鞭辟入裡,越過浩瀚的太平洋,就不容易深切把捉來龍去脈、深藏底蘊,而跟著少數雜音人云亦云,混淆真相。其實內行人才真正看得清,把台灣推向中國的,正是馬總統的前任,李、陳兩位國、民二黨的大權獨攬者。

我們取伊索寓言中北風與太陽的寓意,也打一個比方:在寒風中彳亍而行的人,見到一個熱烘烘的大火爐,巨大的誘惑著實難以抗拒。別有用心的後母剝去他的外衣,當頭澆上一桶冷水,拚命鞭撻,阻止他靠近火爐;但難當的寒冷使他更加無法抗拒火爐的暖熱,甚至不緊抱火爐即無以活命。

李、陳兩前總統十餘年來對台灣所做的事情,不正如此?基於台獨意識形態,以及對中國大陸難掩的恐懼,他們在中國大陸終於走向開放的道路、追尋台灣的足跡,以巨量廉價勞動力變身為世界工廠,成為台灣產業量身訂做的產業鏈終端時,強力阻擋台灣的企業家運用這個天賜良機茁長壯大,竭思盡慮以鎖國綑綁企業的腳步,也同時桎梏了台灣的活力與生機。當台灣將自己放逐到自由市場之外,百業困頓、外商卻步,結果台灣經濟竟唯賴源源向彼岸的加工基地輸出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苟延殘喘。近年來我們的成長率落到令人汗顏的4%上下,而其中絕大部分皆來自對中國大陸的出超快速擴張,這就是鐵證。

正是因為台灣被逼入困局,台灣的命脈繫於兩前總統亟欲割斷的兩岸共生關係,在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時,台灣經濟才會受傷如是慘重;也正因為經濟成長率忽然大降,甚至被權威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舉世最慘不忍睹,當中國大陸以數兆投入「家電下鄉」這種救急手段時,台灣的資訊電子業才最急切地爭搶釋出的商機相濡以沫。時代雜誌不明乎此,只聽到一些雜音、看到膚淺的表象,即遽爾論斷是現在執政的馬總統將台灣推向中國。

事實上馬總統自去年3月投入總統大選到執政十個月,其所做所為看似親中、加強兩岸融合,實質上卻是力改十餘年鑄成的大錯,讓台灣可以昂然面對中國大陸,不但不必搖尾乞憐,更能昂首闊步,勇健地走自己的道路。

再取前面那個比方為例;要這個旅人抗拒火爐的誘惑,只有給他更溫暖厚實的衣物禦寒,讓他攝取豐富的食物增強體力,飽暖之餘,才有充沛的體力大步邁向前程。去掉鎖國的桎梏,卸除橫加在這個靠貿易起家的海島上的種種束縛、顛躓腳步的重重障礙,令百業都能重拾自由施展、快意發展的機會,充滿活力的台灣企業家才能以輕裘再度武裝,以俯拾皆是的商機充實自己,放眼四顧,精準掌握潛力無窮的走向。只有這樣的台灣,才不會眷戀賴以苟延殘喘的唯一支撐,而在對岸加工基地之外,獲得更寬廣、更燦爛的用武之地。

馬總統真該譴責的,是他開放得不夠徹底、執行得不夠大膽,方向儘管正確,步子卻趑趄猶疑,政策總是拖泥帶水、偷斤減兩,更嚴重的是,理直卻氣不壯,不僅不壯,還遮遮掩掩、忸怩作態,生怕不能討好每一個人。

今天除了永遠基於意識形態逢中必反的少數激進分子如何都討好不了之外,那些遠在天邊夸夸其談的外國評論家恐怕也難以討好。但馬總統必須對自己的抉擇深具信心,並且昂然向全世界宣示,雖千萬人吾往矣!



◆ 社論-外匯存底與主權財富

本報訊 2009-04-07 工商時報

外匯存底首度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這項統計肯定會在歷史上留下鮮明的紀錄。

分析外匯存底遽增的原因,央行解釋說:係因歐元與英鎊對美元升值,故以這些幣別持有的外匯,折合成美金後,金額自然增加所致。而外匯市場的解讀是:由於熱錢蜂擁而至,央行為阻升台幣,上個月買匯超過40億美元,所以外匯存底當然破表。再從國際貿易經常帳觀之:外匯存底增加是因為進口萎縮的程度比出口衰退的幅度大,所以儘管經濟蕭條,但是國際貿易依舊出超,外匯存底當然會繼續累積上去。這些現象,皆非常態,本質上屬於短期波動,而非長期趨勢。所以,現在無需高興外匯存底破紀錄,就像將來無須操煩外匯存底跌破3,000億美元一樣。

話雖如此,而且理當如是,但是喜歡望梅止渴,好談春天、燕子與紅酒指數的官員,難保不會把外匯存底創新高這件事,說成「另一隻燕子」。尤其可畏的是,倡導動用外匯存底救經濟的言論,可能又要捲土重來了。

事實上,中央銀行在2月間,剛擊退一波覬覦外匯存底的念頭。當時的說帖很有力,重點有三項。第一,外匯是央行用新台幣買進來的,政府想動用外匯,請拿等值的新台幣來結匯。第二,如果央行將外匯直接送給各級政府,各級政府隨後到指定銀行去賣匯,以換取新台幣支用,這過程對中央銀行而言,無疑是將已經買入過的外匯,再買進來一次。結果一份外匯卻變成兩份新台幣,這跟濫印鈔票無異,不發生通貨膨脹才怪。第三,如果各級政府拿中央銀行所贈與的這筆外匯去國外買產品或技術,則央行先前購買外匯所釋出的新台幣將無法收回,市面上同樣會多出一份與這筆外匯等值的新台幣,還是會發生通貨膨脹。總而言之,政府想動用外匯,老實一點,拿新台幣來換。

央行的說詞,老嫗能解,但是仍有補充的空間。首先,外匯存底對某些國家來說是貨真價實的「主權財富」(sovereign wealth),例如油國;但是對其他國家則否,例如台灣。須知,油礦是國家的財富,油國出口原油,累積成外匯存底,這是將國有的天然資源轉變成金融資產的一個過程。既然原先的石油是國富,後來的外匯存底當然也是國富,所以油國可以動用外匯存底投資與建設自己的國家。至於台灣的外匯則是民間出口所得,所有權私屬,只是交由中央銀行保管而已。所以我們的外匯存底非但不是國富,而且對央行而言,每一單位的外匯存底都對應著等值的新台幣負債。

其次,央行哪來新台幣買匯?來源有二:一是央行發行國庫券、可轉讓定期存單與儲蓄券,從貨幣市場上收新台幣;另一方面則是接受郵政存簿儲金與銀行轉存款,因此有足夠的新台幣可用於買匯。現在若問央行總共花了多少錢買入外匯?答案是:等值於美金3,000億元的新台幣,而且這些部位都是需要支付利息的,例如國庫券的利息、郵局與銀行轉存款的利息等。而央行如何能夠支付這一大筆利息?答案是:運用外匯存底的孳息,以孳息支付利息。

準此,央行不僅有責任保管外匯,更得有效運用外匯,努力孳息,否則就會入不敷出。可惜的是,各國的中央銀行天生就缺乏理財基因,資金運用的本領遠遜於投資銀行。箇中原因在於央行的職責是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外匯存底的配置首重安全性和流動性,獲利性反而不是優先考量所致。

所以,外匯存底豐富的國家,紛紛成立「主權基金」,希望利用外匯存底的一部份,努力孳息,為國創利,以平衡中央銀行保守的避險作風。例如,成立於2007年,資本額高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公司」,以及成立於2005年,資本額200億美元的「韓國投資公司」皆是。這些主權基金皆循下述程序設立:政府在本國發債,集資後成立國營的主權基金公司,然後該公司持這些資金向央行買匯,再投資於外國的資產。這個程序說明,外匯存底絕對不是無償撥付,也絕不可能無償取用。換言之,想動用外匯,政府要先編預算,再拿等值的本國貨幣向央行結匯,否則免談。這對不講財政紀律的財政部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一課。



◆ 3月物價小漲 通縮減緩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4.07

行政院主計處昨(6)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2.95,較去年同期跌了0.15%,較2月微漲0.11%,第三局科長吳昭明指出,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減緩跡象,但壓力仍然存在」。

吳昭明表示,第一季CPI較去年同期微跌0.01%,國內物價持續趨緩。3月批發物價較2月跌0.12%,較去年同期跌9.2%,顯示通縮壓力未消除。

吳昭明說,主計處2月預測,今年全年CPI將較去年下跌0.82%,第一季將年減0.23%,但根據昨天公布的資料,第一季實際僅較去年第一季微跌0.01%。他強調,以現有資訊,無法看出全貌,還要觀察全年的表現。

吳昭明指出,目前CPI年增率為負數,代表需求不振,國際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全球面臨通縮壓力,台灣也一樣,未來將面臨多大的通縮壓力,仍需看其他經濟指標,如股市、失業率等表現。

受到2月菜價低迷,影響農民種植意願影響,3月食物類CPI較2月上漲0.68%。此外,反映國際油價,3月油料費較2月上漲2.33%,3月交通類CPI也因此較2月增0.28%。

3月躉售物價指數(WPI)為100.26,年減率9.2%,為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五個月出現負成長,第一季WPI較去年同期跌9.77%。其中,美元計價進口物價指數年減21.05%、美元計價出口物價指數年減14.98%,兩者皆創歷史最大跌幅。吳昭明說,匯率也屬於進出口廠商成本,因此美元計價進出口物價變動,不如以新台幣計價者來得精準。根據統計,3月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指數,較去年3月下跌11.41%,跌幅與近期表現相當。



◆ 勞工反失業 5月1日萬人大遊行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9.04.07

失業率屢創新高,公、民營勞工團體預計在五一勞動節發起「反失業大遊行」,號召萬人上街頭。該遊行為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反失業遊行,也是近年最重要的公、民營聯合遊行。

「勞工反失業,五一上街頭」、「勞工沒工作,開除馬英九」。全國教師會、台鐵工會、中華電信工會、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團結工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等團體昨天齊呼,若馬政府無法回應訴求,五月一日將對馬英九祭出「解雇令」。

勞團五大訴求包括「政府應創造長期穩定就業」、「嚴格控管非典型雇用」、「落實產業民主」、「重構社會安全體系」與「以公營事業為標竿,提升全體勞工權益」。

「五一遊行當日,全台至少可動員上千位民營工人北上抗議。」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毛振飛表示,本月公布的三月失業率就會飆破六個百分點,國、民營事業同樣遭受失業威脅。團結工聯除動員全省的會員工會,也到就業服務站對失業族發送傳單,「基層勞工響應熱烈。」

勞團大力抨擊企業不雇用正式員工、改聘契約工或派遣工的行為。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召集人陳柏謙呼籲公部門應禁止派遣與外包,以正式雇用的方式創造就業機會。「政府濫發八百億消費券,可讓十六萬人投入自然保育工作與社區老人長期照護等公共領域。振興經濟方案的內容空洞,淪為分贓。」

勞團認為,民營工人飯碗不保,國公營員工的穩定待遇卻成為社會汙名化的箭靶。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認為,民營事業勞工面對更嚴峻的非典型雇用情勢,資方濫用定期契約,並在急單效應下大量使用派遣。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指出,政府應嚴懲非法解雇的企業,讓所有勞工都能享有國公營企業的穩定就業環境,而非打壓國公營勞工,讓勞動條件共同「向下沉淪」。

【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勞委會表示,針對勞工團體所提出的各項訴求,勞委會將積極提供保護勞工的措施,目前也規畫就業服務、職業訓練措施等,以期建構穩定的勞資關係。

勞團認為,政府應嚴格控管非典型雇用。勞委會指出,現階段正在收集各方意見,研商是否制訂派遣法。勞委會呼籲,勞資雙方如有需要,可向各勞工行政主管機關請求協助。



◆ 救失業!資深技藝師 說破江湖一點訣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4.07

挑戰不景氣,除了要擁有一身的好技藝,更要有好的工作價值觀與態度。教育部今天表揚七位資深技藝師傅,他們本身是事業有成的職場長青樹,又能提攜年輕學子,傾囊相授如何成為「職場達人」的祕訣。

七位職場達人工作年資約21至45年,年資最久的是新生精技工業廠長吳昭明和三卯鍛壓工業董事長紀金懷,都是職場長青樹。吳昭明推行技能檢定著力良多,常利用午休與下班時間,替建教生補習數學,鼓勵他們繼續升學、終身學習。紀金懷從事沖壓機械設計45年,擁有30餘項專利,榮獲美國高登大學榮譽博士、彰師大附工傑出校友,為台灣沖床機械產業培育許多傑出技師與研發工程師。他教導技專學生,很多事「除了動手做,要要懂得發現問題」。

漢來大飯店行政總主廚陳萬來,曾擔任520國宴主廚,人稱「阿萬師」,他不吝於將自己37年廚藝心得分享給建教生,要用心、細心,煮出來的料理才會帶給人們幸福的感覺。

王登發年輕時從學徒做起,一路升到經理,靠的就是每天不斷的練習,曾獲得國家工藝獎殊榮,並開發實用與美感兼具的現代東方家具,他勉勵學生,職場除了要精準判斷力和專業技術外,更需要不斷的學習。

專研機械業最專業的制高點─熱處理技術21年的陳江鋤,關懷家庭社經地位較弱勢的學生,深感「脫貧」最好的方法是靠教育「脫愚」 (教育),他願意提供學生迎向未來職場挑戰的專業建議與前瞻規劃。

從事剪、燙、染專業造型技巧26年的劉鑾珠,鼓勵學生要不斷創新學習,才不會被社會淘汰,還帶領學生到醫院幫精神障礙朋友義剪。

從事車架組裝技術22年的張永東,深信百年老店如果沒有創新,就如一灘發臭的死水。他秉持教學相長的信念教育建教生,視建教生為職場的新血與璞玉。



◆ 回到標會年代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09.04.07

雙卡利率上限調降案立法院三讀今天恐生變,但因目前民進黨爭取協商的利率是比國民黨版本12.5%更低的10%,發卡銀行感到空前絕望,有大型發卡銀行無奈地表示,如果立法院執意「壓縮雙卡生存空間」,未來風險系數在12.5%以上、高達330萬戶的雙卡族將「被迫排拒於銀行門外」,大家只好「回到20年前,再靠民間標會、以高利貸借錢維生」。

不過,銀行強調,雙卡利率大幅壓縮,不僅銀行未來無法再從中營業獲利、消費者也將不再獲得銀行提供的額外福利,銀行、消費者「雙輸」,甚至消費力萎縮衝擊到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整體觀察,對國內經濟、金融市場的發展,都將產生重大傷害。

銀行公會也指出,近三年來,整體信用卡、現金卡市場均出現虧損情形,目前局勢仍不好,立法院若執意降低雙卡利率上限至12.5%,將使得銀行營業更為困難。尤其信用卡、現金卡要有一定的「經濟規模」,而且屬於「24小時全天候無休服務」,成本遠遠高過其他正常的銀行擔保放款業務。



◆ 陳冲的專業在民粹中磨損...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9.04.07

專業形象突出的金管會主委陳冲,在接連幾次金融政策爭議中,似乎開始磨損了,上次的銀行收取萬元以下帳戶管理費,專業的陳主委,直言表示此乃國際金融業的慣例,結果陳主委因為專業考量,反受批評,最後由央行出面協調,而這次的雙卡利率事件,也一樣站在專業立場的陳主委,還是妥協於立法力量,同意擴大降幅,身處業務繁雜,又動輒得咎的金管會,經過近來兩次受挫的金融政策,陳主委未來之路可得步步為營。

雙卡利率昨天一夕之間再回到原點,原本大呼不可的金管會突然來個急轉彎,照單全收,立委則是高喊人民萬歲。到底12.5%的上限是不是合理? 對銀行經營成本衝擊如何? 如何處理最弱勢民眾被迫成為地下錢莊剝削對象? 以及眾多乖乖繳費持卡人的權益縮水問題,金管會與立委,都該給個答案。

金管會從一路不贊成修法,到昨日點頭接受,中間經歷的是民意與專業的拉距。信用卡利率攸關數百萬民眾權益,但金管會在這次決策過程,被形塑出來的似乎被逼一步走一步,金管會多次發出新聞稿說明該會對銀行雙卡利率政策的處理態度,細數過去找來銀行協調調降利率過程,只是整個降利率的光環全加在立委身上,讓立委頓時變成重視民意的一方,此際為時已晚,當「金管會只站在銀行一方」主觀印象形成,金管會再多的專業也百口莫辯。

嚴格說來,此案也非全然「專業屈服政治」。金管會與立院抗衡過程,提出的金融專業論述,居然無法說服立委及社會輿論,銀行業者以「風險成本」為理由抗拒調降利率,對外界來說,這樣的解釋是不足夠的。

立委修法以民意挾持官員,早是司空見慣,民粹隨興修法更是隨處可見。立委大降雙卡利率,固然給不願據實公布雙卡利率訂價策略的銀行當頭棒喝,但是若立法行政單位對地下錢莊20%以上高利率吸血行為,拿不出對策,的確讓這一刀雙刃砍下,社會邊緣人可能首先見骨。

雙卡利率大降,除了社會觀感的象徵意義外,實質受惠民眾的確不多,一旦銀行將12.5%以上的適用民眾排除在外,受惠人數更少,乖乖繳納卡費的持卡人,以後可能享受到的銀行信用卡貴賓級禮遇會更少。但此案吵得沸沸揚揚,關鍵在於行政機關應變不及,若只有一般人眼中看到的銀行金融業者的專業傲慢,無法體察民意,最終不但守不住專業,連公信力都賠上。



◆ 社論-金管會要守著財團 還是守著人民

本報訊 2009-04-07 中國時報

古今中外騙子的共通點,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牟取私利。在美國,前證管會主委馬多夫主導超級「龐氏騙局」至少十年以上,震驚各界;在台灣,元大集團負責人因結構債弊案不法套利六.七億元,遭檢方依違反證交法、背信等罪嫌起訴,具體求刑十年。

根據檢方起訴書,元大馬家利用股權轉換與非常規交易,把結構債相關的虧損套給元京證,經過乾坤大挪移,原本應承擔結構債損失的馬家,卻因此獲得大筆不法利益,而讓元京證的小股東莫名其妙地承接巨額損失。針對元大結構債事件,馬家堅稱一切合法;不過,這個超完美的設局,若不是金管會於九十七年底進行金檢時主動發現,並移送檢調單位,投資人迄今都還被蒙在鼓裡。

元大馬家令國人印象深刻的不只結構債事件,先前馬家在陳致中結婚時送出六百萬元大禮;其次,元大金總經理馬維建涉嫌協助吳淑珍,搬運國泰世華銀行保管室裡七.四億元巨款至元大的辦公室;元大金營運長馬維辰則送二億元現金到扁家官邸,兄弟兩人都因扁家洗錢案被列為被告。民眾不禁質疑,為何「專業」的銀行家甘冒風險協助扁家洗錢?馬家的「政治獻金」,為何不學學台積電光明正大捐出,並且領取收據存查?

這次元大結構債遭起訴名單加上先前因洗錢案列為被告者,元大金至少有七人涉案,與先前辜家大少二少的涉案相呼應。無論背信或洗錢,都嚴重違反金融業最重要的誠信原則,也難以讓社會大眾接受。為維護投資人與存款戶權益,我們認為,金管會必須嚴肅檢討金控公司負責人的適格性問題,不能再蹉跎!

自從扁家洗錢案爆發以來,國內許多大型金控與財團爭先恐後前往扁家進貢或協助洗錢的行徑紛紛曝光,看在一般老百姓的眼裡,不難推測財團捐錢的背後,當然另有所圖。不論元大金併復華金、中信辜家入主開發金、開發金併金鼎證、中信金插旗兆豐金、台新金併彰銀等泛二次金改中的案件,未來檢調若查獲有明確不法事證,可能牽涉到股權回復與補償的問題,對此,金管會更必須做好善後處理的準備,還給小股東一個公道。

以美國國際集團(AIG)高階主管領取紅利事件為例,歐巴馬的處理態度提供馬政府一個很好的借鏡。AIG最初聲稱領取紅利是依契約行事,一切合法。不過歐巴馬認為民意絕非如此,要求財長蓋特納全面追回紅利。由於高達二億多美元的紅利已經發出去,為平息民怨,美國國會火速完成立法課徵高額紅利稅,逼得受領者吐出紅利,才化解這次的危機。從AIG的肥貓事件來看,金管會官員應深刻體會:當不公不義的事件激發民眾怒火時,「沒有法源」不能成為藉口;金管人員的心態,才是真正的關鍵。站在華爾街生意人的立場,AIG分紅理所當然。但站在人民的立場,卻萬萬不能接受。蓋特納所被人批評最厲者,就在於他習慣從華爾街看世界。

其實,金管會處理國內金控負責人的適格性問題,確實有足夠的法源。依據金融控股公司法第五十四條,金融控股公司有違反法律、章程或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時,主管機關得予以糾正、限期改善,並得視情節輕重處分,包括解除經理人職務、解除董事、監察人職務或停止其於一定期間內執行職務。重點是:這個行政處分不必、也不應等到法律審判,否則金控法即形同蛇足。

以元大的結構債事件來看,金管會掌握第一手資料最了解內情。其次,馬家兄弟協助扁家洗錢的事證亦非常明確。在這樣的情況下,金管會再不處理,該機關就如同美國的財政部,首長來自金融界,像是大財團的管家,而不是人民的保母。

金融大海嘯發生以來,各國金融賊貓用盡各種手段坑殺小老百姓,還要拿納稅人的血汗錢來發紅利,民眾對於這樣無恥行徑厭惡到了極點。對於國內部分金控財團的胡作非為,金管會究竟是守著財團,還是守著人民?金管會如果認為閉起眼睛就看不見了,採取消極態度因應,那不僅令人民失望,未來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職司金融監理的金管會若無法對為非作歹者予以嚴厲的制裁,最後也必須接受民意嚴厲的檢驗。



◆ 高鐵愈跑愈賠 累虧675億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9.04.07

高鐵愈跑愈虧!高鐵昨天公布去年度財報,累計虧損已達六百七十五億,將近資本額的六成五,淨值只剩三百七十八億;面對財務困境,高鐵設法開源節流,除減班減薪外,最近還將進行「瘦身」,未來不排除二度減班,以減緩財務惡化速度。

高鐵資本額一千零五十三億元,從一九九八年台灣高鐵公司成立,直到二○○六年通車前夕,累計虧損僅一百卅一億元;二○○七年一月正式通車,雖有票務收入,但通車第一年高鐵就大虧了兩百九十四億元,到當年累計虧損也因此爆增到四百二十五億元。

到去年上半年,高鐵已虧掉了半個資本額,累計虧損達到五百卅五億元,下半年高鐵又再虧了一百四十億元,累計六百七十五億元;但比起前年,高鐵去年虧損幅度「略減」至兩百五十億元。

外界無法理解:為何通車兩年多、「生意」很好的高鐵打趴了國內航空,前年進帳一百卅五億元,去年成長到兩百卅億元,赤字卻是愈來愈驚人?沉重的利息負擔及折舊攤提是一大關鍵,高鐵發言人賈先德說,通車後就要開始付折舊攤提費用,光是這兩年的利息加上折舊攤提就高達六百九十八億元,營收拿來支付利息、折舊都不夠。

先前高鐵爭取向外資「借新還舊」,遭到政府否決,賈先德說,高鐵還是要繼續爭取融資架構重整,及折舊攤提年限能夠以設計、使用年限,而非合約年限(卅五年內)攤提完畢。

高鐵對內也展開一連串節流措施。除了減班減薪,賈先德表示,從昨天開始,高鐵把周一到周四原本外包給清潔公司的車上打掃工作改由服勤員負責,也將進行一波「人力結構合理化」,若景氣狀況持續未改善,高鐵不排除二度減班,座位乘載率三成以下的班次「是評估(減班)的基準」。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Fed推遲經濟復甦預測 高鐵問題需及早面對

* 「華人馬多夫」詐遍中美加 吸金25億被訴
* Fed推遲經濟復甦預測 調降今年經濟展望
* 砸307億美元 澳洲打造全國光纖網
* 大陸經濟走勢 專家看法分歧
* 強勢人民幣 難代美元
* 陸資來台 江陳會拍板
* 國安會:正面表列開放陸資
* 3月出口急升 景氣露曙光
* 歐盟中心 5月在台運作
* 姑息課稅怠惰豈有租稅公義?
* 社論-台灣高鐵鉅額虧損必須及早規劃面對

◆ 「華人馬多夫」詐遍中美加 吸金25億被訴

【聯合報╱國際中心/美聯社德州達拉斯6日電】 2009.04.08

美國聯邦證券管理委員會6日說,自稱「華人巴菲特」的加拿大華裔投資顧問唐煒臻(Weizhen Tang) ,因主持類似老鼠會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向華人吸金,詐取數千萬美元,將遭聯邦起訴。

達拉斯聯邦法官上周批准證管會的要求,凍結唐煒臻的財產和若干企業,包括設在德州的雙贏(WinWin)資本管理公司,並指派專人接管。

證管會說,50歲的唐煒臻最晚從2006年以來,就透過他設在加拿大的海外華人合夥人基金公司,從大約200名投資者吸金5000萬至7500萬美元(約台幣24.7億元),並利用這個避險基金進行老鼠會,藉異常高利得吸引投資者源源加入,用以支付利得給早期加入的人。其手法與主持歷來最龐大吸金騙局的馬多夫非常相似。

唐煒臻沒有立即回覆記者的查詢,可是他在公司網站為自己辯護,誓言積極面對官方指控以洗清名譽。他也在網站部落格否認涉及龐氏騙局,宣稱「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會這麼想。你可能心存懷疑,可是不要驟下結論」,並表示他「不怕司法程序」。

他還寫道:「雖然我的財務程序有些做法並不適當,這只是為了證明我的投資哲學,為客戶引進滾滾財源。調查作業會證明這個事實。」

但唐煒臻2月致函投資客戶,承認他在財務報告假造獲利,以隱瞞交易損失和吸引新的投資者,並利用新投資者提供的資金,向早先的投資者支付至少800萬美元不實利得。證管會表示另有960萬美元資金下落不明。

唐煒臻在加拿大也面對類似指控,並已停止他公司的交易資格。證券委員會指稱唐煒臻主持龐氏騙局,在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吸金,而投資者抱怨無法把錢提出來。



◆ Fed推遲經濟復甦預測 調降今年經濟展望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外電 2009/04/09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策官員於上個月會議中,調降了今年內的經濟展望,顯示他們採取前所未見的措施,促進經濟復甦的行動,仍將持續。

根據周三公布的Fed上次政策會議內容顯示,Fed說2009下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持平,明年僅小幅擴張。

Fed亦說,預期失業率將更明顯上升,直至明年初,而後守於高檔。美國3月失業率上升至8.5%,2月為8.1%。

Fed曾於1月預測,GDP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2010年經濟成長率介於2.5%至3.3%之間。Fed並於1月預測今年失業率高點在8.5%至8.8%,2010年下降至8%至8.3%。

該會議內容顯示,部份決策官員較為樂觀,他們相信市場動能仍將帶動經濟於2009年復甦。但其他官員則預期,復甦可能延後,且疲弱。

有關經濟可能惡化到何種程度,Fed又可能採取那些行動,則決策官員意見分歧。

部份官員擔憂通貨緊縮,物價廣泛下跌,可能導致經濟災難。幾位官員要求Fed透過購買長期公債,挹注資金,支撐經濟。亦有官員認為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應是較佳。

最終,央行兩種措施皆採行。先是同意於未來六個月,購買達3000億美元公債,並宣布計劃額外買進抵押貸款擔保證券7500億美元。

Fed並維持基準利率於接近零水平,並重申,預期利率將停在格外低水平一段時間。



◆ 砸307億美元 澳洲打造全國光纖網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4.08

澳洲央行7日降息1碼,基準利率降至49年來最低水準,以因應可能出現1991年來首見的經濟衰退。澳洲政府也宣布,將斥資430億澳元(307億美元),打造快100倍的全國高速光纖寬頻網路。

澳洲總理陸克文宣布將斥資430億澳元,興建傳輸速度比目前快100倍的高速光纖寬頻網路,並設立一家公私合營企業,邀集民間公司參與計畫。該計畫等國會通過後就可執行。

陸克文在國會說:「現在是共體時艱的時刻。今日宣布的計畫是一項歷史性的國家建設投資,著眼於澳洲的長期國家利益。」這項計畫將是澳洲歷來最大公私合營建設計畫,凸顯在全球金融危機侵襲下,陸克文偏向政府干預的立場。

澳洲準備銀行總裁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宣布,把隔夜拆款利率降低0.25個百分點至3%。他指出,包括澳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內的幾個經濟體,已出現「暫時的穩定跡象」,全球金融市場情勢也逐漸改善,但信心仍然脆弱,經濟活動萎縮仍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品質,促使央行把利率降到1960年來的最低水準。

史蒂文斯說,澳洲經濟萎縮程度雖然不如貿易夥伴嚴重,但產能利用率、勞動需求與信用的需求都持續下降,而且通貨膨脹維持溫和,此時是降息的好時機。

澳洲央行副總裁巴特利諾(Ric Battellino)上周說,全球衰退衝擊澳洲天然資源出口,將使澳洲經濟今年陷於20年來首見的衰退,改變央行先前預估可成長0.5%的看法。

澳洲第四季經濟意外萎縮0.5%,為2000年來第一次的季萎縮,零售銷售也減退2%,為近九年來最大減幅。

雪梨麥格理集團(Macquarie)首席經濟學家季布斯指出:「澳洲失業率上升使央行更加堅定降息的決心。」據經濟學家估計,3月的就業人口可能減少2.5萬人,使失業率從5.2%上升到5.4%,為近四年來最高水準。

由於央行降息的幅度比市場預期小,雪梨股市7日不漲反跌,S&P/ASX200指數終場下挫1.3%,收3,706.30點。澳元兌美元匯率在雪梨匯市也跌0.55%,成為1澳元兌0.7137美元。



◆ 大陸經濟走勢 專家看法分歧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9.04.08

大陸及國際多家研究機構表示,大陸經濟已觸底或出現回暖跡象,可能是首個走出全球經濟衰退陰霾的國家。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除非全球經濟反彈,否則高度倚賴出口的大陸經濟不會穩定成長。

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諮詢機構發佈報告指出,大陸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六點五,顯示經濟已經觸底。

野村證券公司大陸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示,大陸強勁的國內需求和充沛的流動性,可以有效阻止經濟進一步下滑。他預計,大陸經濟將於今年第二季開始復甦,GDP將一路走高,從第一季的百分之七,上升到第四季的百分之九點二。

但也有部分專家注意到,大陸經濟回暖的態勢並不穩定。以發電量和用電量為例,三月份各個電網調度中心的數據仍為負成長。

國際經濟期刊「東方經濟學家報告」的主編理查德卡茲認為,大陸經濟復甦情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占GDP成長四成左右的出口仍然萎靡不振。因此,只要全球經濟沒有明顯好轉,大陸經濟也可能好不到哪裡去。

對大陸經濟前景持悲觀看法的經濟學家,常引用珠三角經濟凋敝和二千多萬農民工失業為例證。不過,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萊爾敦認為,如果中共當局能夠控制大規模失業可能引發的社會動亂,大陸經濟將更為強大。



◆ 強勢人民幣 難代美元

【聯合報╱葉國俊、何泰寬/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助理教授、副教授(嘉縣民雄)】 2009.04.08

廿國高峰會前後,國際貨幣多元化改革芻議,引發對特別提款權及美元與人民幣消長的討論。

根據整合理論與歷史,成為國際貨幣主要條件有四:

首先是經濟實力:主要指標為國內生產毛額,即一國貨幣需求的基礎。如果基本需求不足,自無法成為國際貨幣。美國國內產值遠高於中國,後者短期內仍難企及。

其次是金融交易需求:美國金融監控弊病暴露無遺,但這並不會摧毀對金融商品的需求。以美元計價金融資產存量與美國金融創新能力仍首屈一指,惟此次危機後是否會有高級人力外流與金融重心位移現象,仍值觀察。

第三是物價與經濟政策穩定度:這攸關一國幣值穩定與否且眾所樂於持有。美國雖不令人滿意,但經濟政策力度與物價穩定性,仍具一定水準。政府債務已為天文數字,但佔GDP比重(二○○八年約百分之六十二),與歐元區(二○○五年約百分之七十)和近百分之二百的日本相較並未偏高。反觀中國經濟政策操作初上軌道,一九九○年代高物價膨脹殷鑑與目前快速經濟成長能否持續,都是極大考驗。

第四,即使符合上述條件且利益可觀,一國也未必能使其通貨成為國際貨幣並承擔其義務。美元有半數以上在境外流通,若負面衝擊導致美元回流,必使物價飛漲。但美國對於產油國的影響力,使石油交易仍以美元結算,確保全球對美元基本需求,這也是日圓未能在東亞取代美元的主因。

能夠符合以上條件並成為國際貨幣者寥寥可數。歐元可能性很大,但條件二與四暫無法與美元相比。日圓則除條件一外皆有不及之處。

因此強勢貨幣不等於也未必能成為國際貨幣。未來中國也許能夠具備前三項條件,但她是否有意願承擔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義務,或許才是關鍵。

至於強化特別提款權功能與超國家主權貨幣提議,筆者認為除流動性不足外,特別提款權本是一九四○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肇建時,凱因斯「世界單一貨幣」提議遭美國阻撓半途而廢的產物。換言之,只要美國政經實力沒有消退,世界主要通貨加權所得到的一籃子貨幣,根本無法剔除美元影響力,取美元而代之絕無可能。

有關凱因斯另值附帶一提的是,眾議以為美國對中國負債累累,這將是二國此消彼長的關鍵。但最近他為人再次引述的一句話:「要是你欠銀行一百英鎊,那麼你有麻煩了。但若欠銀行一百萬,換銀行麻煩了。」卻值得我們省思債權國與債務國間的角力,後者是否必然落居下風,而前者是否真能引發國際政經板塊的位移。畢竟根據二○○七年國際清算銀行估計,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額即有三兆美元,一國外匯存底在市場力量下實不足恃。美中之間債務關係是否真能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變化,仍須審慎看待。



◆ 陸資來台 江陳會拍板

【劉朱松、徐銀磯/綜合報導】2009-04-08 工商時報

第三次江陳會談可望於5月上旬舉行,本次會談,雙方除了簽署涵蓋銀行、證券及期貨、保險3項監理備忘錄(MOU)、貨幣清算的金融合作協議;定期航班;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3大協議。

此外,由於大陸方面自第二次江陳會談以來,即強烈表達台灣應盡快解除法規限制,實現兩岸雙向投資,為使得此一議題盡早啟動,第三次江陳會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就陸資來台發表「共同聲明」。

賴幸媛昨透露,第三次「江陳會談」日期比原訂6月還會再提前;據權威消息人士透露,北京方面已提出建議,在5月上旬舉行會談,我方可望接受此日程安排。

賴幸媛表示,在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部分,內涵將廣含金融業、證券及期貨業,和保險業3項合作備忘錄(MOU)的共通部分、貨幣清算,及其他金融合作事項。之後,再交由金管會等各金融主管進行合作的細部安排,及3項MOU的後續洽簽。

在完成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與3項MOU簽署之後,雙方進入「市場准入」協商,她表示,兩岸金融往來,也進入嶄新的時代。

在定期航班部份,賴幸媛表示,將就航路的優化、航班、航點的擴增等,進行配套的安排。不過她表示,空運定期航班協議的議題,因為大陸內部意見整合時間較長,部分關鍵問題,仍有待突破。

此外,大陸方面去年即對陸資來台表達高度興趣,已有包括寶鋼、首鋼、國航、中遠、中國海運集團、中移動、中聯通、中石化、中糧油、中國神華等企業來台考察。賴幸媛昨表示,此次會談將把「製造業、服務業、部分的愛台12項建設,及不動產等」開放方式、政策及法令等,列入兩岸溝通及對話內容。而針對東協加一明年正式運作,賴幸媛表示包括石化、機械及汽車等產業,未來兩岸簽署ECFA後,若可優先納入先期關稅減讓實施項目,以保障數萬勞工就業機會。



◆ 國安會:正面表列開放陸資

【譚淑珍/台北報導】2009-04-08 工商時報

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項目已有具體架構,國安會高層指出,在第三次江陳會後,將會以正面表列方式,載明陸資來台投資的產業,而目前經部推動的「兩岸搭橋專案」項目,是製造業來台投資的基本藍圖,在陸資來台參與公共建設類別上,不但有鐵、公路、港埠,還包括新市鎮開發等。

雖然,政府為陸資來台進行政策大鬆綁,但是,國安會高層指出,政府同時也憂心,陸資來台的目的不在台灣企業占有多少股權,而是擔心陸資只想窺探台灣較特殊產業的管理、技術,或是來挖人才,資金來台3、5年後就撤資,因此,在開放的同時,也將有額外的限制。

第三次江陳會將陸資來台列入協商議題,他說,是希望確認對岸有興趣或願意開放來台投資項目,及我方能夠開放多少項目來台投資,如果台灣單方面開放,對方一個投資案都不肯來,就沒開放的意義。

所以,這位國安會高層指出,有關陸資來台項目,將待兩岸進行協商後,以正面表列方式,載明來台投資的產業,他透露,政府擬定的開放項目包含基礎建設、通信、製造業與金融業等,經濟部與大陸商務部等單位已積極進行技術性階層協商。

其中開放陸資來台參與公共建設類別,他指出,羅列了7大項:1、鐵路、公路、大眾捷運系統;2、港埠與其建設-各專業區附加價值作業設施,含廠房、倉儲、加工、運輸等必要設施;3、大型物流中心、國際展覽中心;4、工業區、科學工業園區、育成中心;5、新市鎮開發;6、海水淡化處理設施;7、污水下水道。

在製造業方面,國安會高層指出,由於經部傾向不開放獨占性強及高科技產業,因此目前經部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搭橋專案」項目是陸資來台投資的基本藍圖。

也就是說,包括太陽光電、車載資訊通訊產業、航空產業、LED照明產業、風力發電、車輛產業、食品產業、流通服務業、精密機械產業、以及資訊服務業等,他說,都是雙方未來解除投資法令限制的可能項目。

陸資來台後,這位國安會高層指出,相關大陸地區專業經理人士來台工作與居留、勞健保等問題,也要依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跟著鬆綁。



◆ 3月出口急升 景氣露曙光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4.08

3月出口好轉,出口金額急拉至155億美元,是四個月來最高。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說:「2、3月的出口呈現逐月好轉跡象,若能連續成長,代表景氣正在緩慢回溫。」

急單效應加上庫存回補,3月出進口衰退幅度都減緩,較2月回升23.8%與11.5%。不過,今年第一季出口較上年同期大減約37%、進口減幅也將近50%,首季對外貿易仍是歷年單季最差。

台灣對外貿易是否已經開始回春?林麗貞說,看景氣脈動的話,現在要逐月觀察,看本月與上月比如何。金融海嘯來得又快又急,出口金額因而跌得很快,如果看年增率,以海嘯後和海嘯前比較,只會呈現最壞數據,掌握不到脈動。

以3月為例,林麗貞說,其單日出口值為5.03億美元,較2月單日4.5億美元,已有超過11%的成長率,這也是今年連續第二個月,每月單日平均出口值出現明顯增加的現象。

財政部統計處7日公布3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3月出口總額為155.85億美元,為四個月來最高,與2月比較,出口增幅23.8%,但比上年同月減幅仍達35.7%,相較今年1至2月平均跌幅37.2%、97年12月的跌幅41.9%則呈現縮小趨勢。

單月出口金額增加29.9億美元,其中以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增加13.1億美元最多。我國對大陸地區的出口雖然連續七個月負成長,但占台灣出口比重已從1月的29.9%回升至40.6%。

3月進口總值為121.72億美元,較2月進口增幅11.5%。與上年同月比較,進口值仍大減約120億美元,減幅高達49.5%。

林麗貞分析,進口值減少與礦產品中石油價格下跌、進口量縮減有密切關係。3月石油進口量較上年同月減少33%,每桶進口值也從

去年3月的93.8美元,大降至43.3美元。

財政部昨天公布今年首季貿易統計結果,比行政院主計處預估出口衰減31%的表現略差。今年第一季出口總值405.5億美元、進口總值320.6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36.6%與47.2%,為歷年單季最大跌幅。

累計今年第一季的貿易出超為84.9億美元,則較上年同期增加155.3%。



◆ 歐盟中心 5月在台運作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9.04.08

中華民國在歐洲僅有梵諦岡一個邦交國,外交環境非常緊迫,但是過去一年來,台灣在歐洲的外交處境隨著政府採取務實策略,有著許多的改變。英國給予台灣民眾免簽證待遇,歐盟國家支持台灣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都是台歐關係良好發展的重大指標。

另外,派駐台北的歐洲經貿辦事處(EETO)經過一年的籌畫,將在今年5月22日成立「歐盟中心」,作為全面提升台灣和歐洲雙邊交流與了解的專責管道。這是歐盟在亞太地區設置的第8個歐盟中心,希望透過歐盟中心提升台灣人民對歐盟的認識。

未來歐盟中心將設於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擔任主任,由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蘇宏達與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擔任執行長。

國內參與歐盟中心運作的大學包括台大、政大、輔仁大學、淡江大學、東華大學、中興大學及中山大學等7所學校。這個合作案由歐盟方面負責110萬歐元經費,台大等7所大學提供45萬歐元經費。

馬英九政府推動台歐實質關係開展,在英國對台灣民眾實施免簽證待遇後,得到了成果。目前正繼續推動與歐盟協商給予台灣民眾前往申根國家免簽證待遇,由於歐盟會員國眾多,相關的審查與修法耗時冗長。

今年台灣能夠獲准加入政府採購協定,主要是得到歐盟國家支持,41個GPA簽署國中,歐盟國就有27個。外交部表示,歐盟會員國開放其他GPA簽署國參與投標標案,每年採購金額高達3000億歐元,是我國加入GPA後開放的政府採購市場規模的60倍,對台灣的廠商有很大商機。



◆ 台灣廉政比大陸差? 劉揆:政府概括承受但會有積極作為

【江慧真/台北報導】2009-04-08 中國時報

為落實馬英九總統「反貪反腐政策」,行政院長劉兆玄七日親自主持「中央廉政會議」,法務部長王清峰報告新出爐的「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草案,跳脫傳統「肅貪/防貪」二元思維,打造廉政八大對策,其中特別建立「企業誠信監理機制」,強化企業倫理,不再發生政商勾結貪瀆。

針對亞洲政經風險評估公司發表今年度「貪污評比報告」,台灣的貪污程度比中國還嚴重。劉揆認為,儘管陳前總統影響這個評鑑很大,但政府是延續的,他們必須概括承受,必須有進一步的積極作為,讓台灣廉政一年比一年更好。王清峰強調,「這對台灣而言,仍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警愓!」未來政府要以香港、新加坡為師,務必要做到乾淨廉能的政府。

王清峰在廉政會報中提出檢討報告,擬定「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草案,透過「加強肅貪防貪、落實公務倫理、推動企業誠信、擴大教育宣導、提升效能透明、公開政府採購、促進公平參政、參與國際合作」八大對策。在推動企業誠信方面,王清峰強調,法務部的策略是強化公司法理及企業倫理,例如鼓勵企業設審計委員會,檢討企業董監事酬勞揭露等。

劉揆表示,國家廉政的關鍵,在於政風的質的改善,以及主官態度的上行下效。貪瀆並非是政府公部門才會發生,根據國際組織調查報告和前政府情形,企業和公部門掛鉤在一起,貪瀆反而更嚴重。會中討論,企業誠信傳統自美國恩隆案之後雖設置獨立董事,但內部監督機制還是不夠。

法務部研擬,若企業主動願意來做誠信監督,金管會、財政部、經濟部和工會可以結合,建立企業評鑑機制,強化企業治理,政府也可以提出優惠鼓勵和誘因配套,例如給予更多的補助款、政府採購以最有利標來遴選、企業貸款利率更低等,一旦建構客觀評鑑機制,股東也會有信心,可進而提升股價。

會中也公佈「去年度台灣廉政指標民調」,其中河川砂石管理業務人員被認為最不清廉,民意代表(鄉鎮市民代表、縣市議員、立法委員)表現也吊車尾倒數前三名。



◆ 企業誠信》銀行 營造 藥商 先推動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4.08

肅貪防貪,行政院決定將企業誠信納入八大具體作為之一,法務部官員昨(7)日強調,國際透明組織、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一致認為反貪腐不是只有公部門,包括私部門也應一併納入,這是世界潮流趨勢。

官員指出,公司治理、企業誠信與倫理評鑑,法務部預訂明年上路,並優先鎖定銀行業、營造業和藥商三大行業進行,預訂今年7、8月完成評鑑制度建立。

據了解,中央廉政委員會昨日在討論時,外聘委員陳長文也贊同建立公司治理、企業誠信與倫理評鑑機制,並認為目前三位外聘委員分別來自法界和學界,主張應延攬企業界人士如公司負責人、總經理加入外聘委員行列,共同推動,並獲同意。另兩位外聘委員是學者洪永泰、余致力。

至於為何選定銀行業、營造業和藥商優先推動,官員表示,目前銀行業爆發的弊案較多,藥商行賄案件也不在少數,營造業則是和政府公共工程有關。官員說,法務部在去年2月就已訂定「政風機構協助機關推動企業誠信與倫理實施方案」,希望建立公司治理、企業誠信與倫理評鑑機制,去年是宣導期,今年是宣導與輔導期,明年將開始評鑑。



◆ 姑息課稅怠惰豈有租稅公義?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8

方才擬議開徵奢侈稅,財政部又擬對特種飲食業大幅減稅;看似矛盾的議案,在賦稅改革委員會議中遭到委員質疑,建議將兩者一併納入奢侈稅中研究,但已凸顯出以特種消費稅伸張租稅正義的重要性。

目前一般營業稅稅率為5%。特種飲食業中之夜總會、有娛樂節目的餐飲店營業稅率則為15%;酒家及有女性陪侍之茶室、咖啡廳、酒吧之稅率為25%。此類稅率是否過高,的確值得研究;然而財政部建議大幅調降稅率至5%甚至更低,所持理由竟然是稽徵困難,短漏報嚴重,課不到稅。但查稅本為稅捐稽徵單位之天職,卻以此為理由,實在說不過去。一般營業稅率已為5%,漏開發票規避稅負現象仍處處可見。不思加強稽徵效率,降低逃漏誘因,反擬大降稅率,以收「薄利多銷」之效,不但缺乏具體證據,也與「寓禁於徵」的立法目的背馳。何況漏開發票普遍,縱使稅率降至5%,稽徵若不強化,仍然收不到稅。

其實,特種飲食業之營業稅應否調降甚至取消,應從經濟發展過程、課徵目的、社會期待來檢討。相對課以較重之稅,無非是要達到「寓禁於徵」的政策目的;由於此類消費往往被視為傷風敗俗,在社會價值標準上具劣價財性質;且若沉溺過甚,不免影響正常生活,乃至波及其他人,產生外部不經濟性;何況其所費往往甚高,具有奢侈性與炫燿性;職是之故,多取之而不虐,因而課徵較高稅率,除可適度遏制,也符合量能課稅要求。

然而不容諱言,隨著經濟發展,其中若干已屬平常消費,例如有正常娛樂節目之餐飲,不復有「寓禁於徵」需要,就應檢討,納入一般營業稅課徵。因此,特種飲食業的課稅項目及稅率應否調降,實應納入日前財政部委託之奢侈稅研究計畫中,一併提出可行改革方案,以免造成多頭馬車乃至背道而馳現象。

開徵奢侈稅,本報系社論及學者專家多有提及;最近一次乃學者建議做為遺贈稅率大幅調降的一種配套。如今遺贈稅已修法並經總統公布實施;雖失良機,然而奢侈稅如何開徵?何時開徵?更應慎重評估研究。我們寄望受委託財稅學者秉持專業,從增進租稅公平與正義,矯正外部不經濟性,取得適當稅收,降低徵納成本,有效防止逃漏與走私等方面,尋找出適當的課稅標的與項目;此項稅改的成敗繫於其上。

進言之,首先應對金字塔頂端高所得者所消費的財貨,進行徹底的調查與了解。進而分析這些財貨是否生產集中,是主要來自國內或國外,本身的價格彈性與相關產品代替彈性大小如何;容不容易走私、挾帶或逃漏稅負。其次對加重課稅進行成本效益評估,是否使徵納雙方付出高昂社會成本?是否真能使富人多繳稅,而又不傷及國內就業機會,以及合理稅率如何釐定等。最後則研判如何選定經濟景氣復甦後的開徵時機,以及時移勢易的退場機制等。

凡此種種,必須蒐集資料詳細分析與評估。參考國外實施經驗,貴重手飾及珠寶、名牌包、名表、高級化妝品、豪宅、高價名車、高級筵席、沙龍、高爾夫球具及場敘、遊艇、重型機車等,都可能成為課稅標的,但卻不全然適合我國國情;因而必須慎重篩選,何者恰當?何者不宜?

當所得稅、遺贈稅率大幅調降之際,相對高所得者應該多繳稅更是無庸置疑。未來賦改會除應加強擴大所得稅、財產稅之稅基外,更應強調消費能力也是量能課稅的重要基礎。如何讓金字塔頂端的富人在炫燿之餘也能多繳稅,擔負增進租稅公義的責任,包括奢侈稅或特種飲食業在內的特種消費稅當責無旁貸。



◆ 社論-台灣高鐵鉅額虧損必須及早規劃面對

【本報訊】2009-04-08 工商時報

台灣高鐵公司日昨公告97年度財務報告,累計虧損已超過實收資本額半數。台灣高鐵正式營運迄今不過才兩年,就出現如此鉅額的虧損,不只令人關注未來該公司是否還能正常繼續營運;更因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BOT案,因此台灣高鐵的成敗,也就不只是一個公司的盈虧與能否繼續營運的問題,而是關涉到 BOT模式在台灣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萬一台灣高鐵公司真的經營不下去,所遺攤子政府又將如何收拾善後的嚴肅課題。

回顧台灣高鐵採BOT模式的決策與執行過程,當初主導者曾誇言採用此一模式,一方面政府不必編預算投入高鐵興建,另方面由民間營運又可以不受法令規範凸顯企業效率,而最後在特許年限屆滿後又可無償回歸公有,怎麼看,採用BOT模式,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交通建設,對政府而言都是穩賺不賠的好主意。

然而,政府想要藉BOT不勞而獲的如意算盤,實踐檢驗下來,顯然有相當大的落差。一方面,類似台灣高鐵這種性質的重大公共交通建設案,沒有政府公權力的介入,民間業者光是要劃定路線、取得用地根本就寸步難行。同時,舉凡興建過程的規格、工安,以及營運票價、班次、安全等等,在在也都需要有公權力的介入與監督。另方面,民間業者合組公司承攬高鐵BOT案,所需要的龐大資金,不論是向國內銀行團聯貸,或向國外金融機構舉債借貸,也無一不需要政府的支持擔保。因此,即使高鐵興建營運一切如計畫,政府部門所需要投入的直接、間接成本,其實也不容小覷。

另就民間業者來看,當初合組公司爭取承攬此BOT案,利基的考量之一在於當時台灣的經濟一片榮景、動能十足,為高鐵的營運譜下璀璨遠景;利基之二則在於各站區的土地開發錢途可期。但是高鐵從正式定案開始興建,歷經9年才告完工通車,但這10年來台灣的經濟情勢由盛轉衰,高鐵的正式營運,固然快速地把國內航空業徹底打垮,但經常營收仍不足以彌補鉅額虧損,以致形成兩敗俱傷之局。至於站區開發,同樣受限於經濟基本盤勢不佳,根本無法實現以獲利挹注本業營運的虧損。

真正導致高鐵出現鉅額虧損的關鍵,其實還不在於營運收入的多寡或站區開發不如預期,而是在於其興建過程大肆借錢,因此光是利息支出,07、08兩年就多達319億,而同期的營業總收入也才不過是365億。而除了利息支出,更沉重的財務負擔來自折舊攤提費用,由於高鐵的特許年限是 35年,且是從1998年興建就開始計算,而歷經9年興建,期間只有支出並無收入,也就意謂在剩下的26年營運期間要完成龐大資產的折舊攤提,從而光是 07、08年兩年攤提費用即高達379億元。併同319億的利息支出,減掉365億的營收,不包括營運支出光這兩項兩年之內就要虧損333億元。

從財務結構面分析,高鐵的營運模式根本難以為繼。想要彌補虧損,提高票價以增加營收,既有現實上的困難,而且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其次是強化營運管理,包括已經實施的高階主管減薪等措施,但相對龐大的虧損額,同樣是杯水車薪。真正關鍵在於能否調降利息支出,與改變折舊攤提的計算基期,前者在當前利率不斷調低的情況下本來是大有可為,但即使政府出面協助,與聯貸銀行商議調降利息卻是遲無進展。至於將攤提計算基期拉長,涉及特許年限是否調整延長的問題,顯然也是議而難決、決而難行。

根據這樣的分析,要改善高鐵財務,減少虧損,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如果前景不佳要業者繼續注資更是緣木求魚,而以此速度,不出5年台灣高鐵的累計虧損勢將超過實收資本額。因此,不必等到2033年特許年限屆滿,台灣高鐵公司可能就只有宣告破產,所遺下的攤子看樣子也就只好由政府來接手。台灣高鐵的經營,不只戳破BOT的神話,交通部更要有提前接手的準備,只是不知道是否已在做未雨綢繆的規劃。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要金援壽險業 當心信用不良

* CDS合約 新規範上路
* 打熊市 美5方案嚴禁放空
* 美政府要金援壽險業 激勵類股早盤大漲
* 東亞峰會明天登場 聚焦內需
* 人民幣跨境結算 五城市先行
* 直航船舶 我要求數量對等
* 22部會? 政府規模大美日?
* 社論-劉內閣還需要召開這麼多全國大會嗎?
* 生前契約先收費 仍75%交付信託
* 斯容現身說法 欠卡費13元就信用不良
* 創造台灣黃金年代的總統蔣經國

◆ CDS合約 新規範上路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9

規模龐大、缺乏監管又不透明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被認為是這波金融海嘯的元兇之一。現在,各銀行從本周開始採取新的規範交易CDS合約,變動之大被業界形容為「大爆炸」(Big Bang)。

8日起,連接北美公司的CDS合約將有標準化的付款時程,簡化違約事件出現時的清算流程。

這些規定也將規範企業的違約事件定義,避免一些只是在進行小幅組織重整的公司也要被迫當成違約事件。

這些變動的目標是讓CDS合約更為標準化、透明化,金融監理機關將更容易監管CDS市場。標準化的合約也使得成立CDS集中交易市場的目標更容易達成。

先前的CDS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的合約,採取所謂的「櫃臺買賣」方式。美國財政部長蓋納呼籲成立清算機制,使未來的CDS都必須在集中市場或者一個第三方清算交割,比照現在的股票與期貨市場。8日生效的新規定朝蓋納的理想邁進一步。

CDS合約標準化將使得比價更為便利,可能強化目前CDS市場的跌價壓力。標準化的CDS合約將削弱賣方的獲利能力,需要避險的買方則可能獲益。

新的規定也將鼓勵可以相互抵銷的CDS合約儘速整合,這會讓CDS市場的名目規模縮小,從而減少大眾與主管機關的憂慮。

根據國際交換與衍生性金融商品協會(ISDA)統計,去年上半年時CDS的市場的規模為54.6兆美元。

閱報秘書》CDS

信用違約交換(CDS)是一種轉移違約風險的金融衍生性商品。CDS合約買方按季向賣方支付固定費用,賣方則擔保彌補像是債券違約時,買方的損失。因此CDS常被用來避險或當作對賭企業倒閉的投機工具。

※ 相關報導:

* 黑天鵝效應 十招破解

【經濟日報╱綜合報導】 2009.04.09

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各國政府驚慌失措,迄未提出妥善全盤對策。精研不可預測重大事件與機率的紐約大學理工學院傑出教授泰力布(Nassim Taleb),思考拯救此一危機良方,寫出十大原則,字字珠璣、句句辛辣。全文詳見4月9日經濟日報A5版「FT精選」《黑天鵝效應 十招破解》。

泰力布是老牌交易員,著有《黑天鵝》一書,探討極端罕見重大事件的影響,也根據自己的理論,塑造策略,指導投資業者操作,在去年10月的超級跌勢中大獲全勝。

●經濟日報與英國金融時報合作,獨家推出FT精選的專欄評論與分析,每周三、四、五見報,只在經濟日報紙本刊載。



◆ 打熊市 美5方案嚴禁放空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4.09

針對國會議員、金融公司高層和投資人認為放空造成股市惡化的問題,美國聯邦證管會 (SEC)8日舉行今年首次政策會議,推出多種限制放空的可能辦法。

SEC考慮的做法之一,是恢復大蕭條時代的放空規則,也就是平盤以下禁止放空 (uptick rule),亦即只有在某股最新價格高於前日收盤價的情況下,始准放空。這項規則制訂於1938年,2007年廢除,現在可能復活。國際投資名家索羅斯最近表示支持此法,認為有助打擊熊市。

證管會委員8日通過五個方案選擇,將博採眾議60天,然後研議如何在不一竿子扼殺放空之下,決定最符合投資人利益的方案。

第二案與「出價測試」(bid test)有關,禁止以低於國內最高出價的價格放空。這項禁令適用於很多企業股票,主要實行於那斯達克,也是在2007年由於被認為功效不大而取消。

另外有三種禁令,可以通稱為「停盤機制」(circuit breaker),其中包括,交易日結束前,如果某一股票跌幅超過10%,即不得對之放空。只要停盤機制啟動,在當日收盤之前,交易員對特定股票即受平盤以下禁止放空、出價測試、直接禁止放空等相關限制。

放空一般認為是合法行為,華爾街也廣泛使用,但不少人認為平盤以下禁止放空規則廢棄後,導至投機者尋找財務較弱的公司為攻擊目標,形成惡性操縱,導致那些公司崩盤。

放空的陰影長久籠罩股市,是金融危機裡的過街老鼠之一,但也有學者專家表示,放空之害不容易找到數據實證。SEC官員8日表示,新規則可能不是絕對有效,但SEC希望給投資人信心,說SEC能夠管事,SEC將審慎斟酌,採取對投資人最有利的措施。

※ 相關報導:

* 城國斌 - 美國聯準會何以啟動「重砲級」債券回購計劃?
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0&f_SUB_ID=3138&f_ART_ID=182833



◆ 美政府要金援壽險業 激勵類股早盤大漲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09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繼銀行與汽車業後,美國財政部也將注資救援人壽保險業者,激勵美國壽險類股8日早盤大漲。

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消息來源說,美國財政部長蓋納將在「數日內」發表計畫,把壽險業者也納入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的適用範圍。

美國人壽保險業者的股價今年來已經重挫逾40%,投資人憂慮這些業者銷售的金融產品風險太大。信評機構陸續調降壽險業者的評等,信用市場乾涸,使保險公司籌資更為困難,政府注資可說是及時雨。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將是繼銀行與汽車業之後,第三個直接收受美國政府紓困金的產業。儘管美國政府對保險巨擘美國國際集團(AIG)已傾注千億美元資金,AIG並不是保險部門出了問題,而是金融產品部門出問題,被當成投資銀行拯救。

報導說,這項紓困計畫只適用於經營存放款業務的保險業者。保德信(Prudencial)與大都會人壽(MetLife)都符合這個資格,保德信表示已經申請TARP紓困資金,大都會則未表示意見。Hartford、Genworth與林肯國家公司等多家壽險業者,則是在去年秋季買進銀行存款或貸款,因此也有資格申請。

這些壽險業者將可申請TARP之中一筆2,500億美元的增資基金,接受政府注資以強化資本。

接受政府紓困金的壽險業者也將受到政府的嚴格規範,例如執行長薪酬的限制。

拯救壽險業者有助於穩定金融局勢,因為壽險業是股市、債市、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大戶。一旦壽險業局勢不穩,遭到保戶「擠兌」,迫使業者拋售資產求現將使市場更為惡化。

美國壽險類股8日應聲大漲,道瓊壽險股指數一度勁揚12.7% ,Hartfort飆漲逾30%,保德信金融公司與大都會人壽公司各有逾10%漲幅。

不過,也有分析師質疑此舉的成效。

瑞士銀行(UBS)的研究報告說:「TARP是筆相對便宜的資本,但對大多數人壽業者而言不是那麼關鍵。這可以暫時激勵投資人信心,但是TARP資金並無法解除廣泛的資本與流動性壓力。」瑞銀指出,TARP資金對已經收受的銀行來說也不是萬靈丹。



◆ 東亞峰會明天登場 聚焦內需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4.09

東亞高峰會10日即將在泰國登場,如何提振內需及強化本國金融體系將是討論焦點,不過也有官員擔心,北韓發射火箭的議題可能籠罩會場,使經濟議題失焦。

這場為期三天的高峰會討論議題包含透過擴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降低對西方出口依賴,以及如何使用根據清邁協議設立的1,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基金。

與會16國包含東南亞國協(ASEAN)10國加上中、日、南韓、印度、澳洲以及紐西蘭。上周20國集團(G20)高峰會落幕後,亞洲各國可以提出更大膽的振興方案,因為G20已承諾對全球經濟注入1.1兆美元,而中國也成功取得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更大的發言權。

此外,部分國家,特別是中國,都已投入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振興方案提振內需,以因應對外出口巨幅下滑。

新加坡ING亞洲研究主管康頓(Tim Condon)說:「G20峰會的豐碩成果不斷被吹捧,因此問題是要怎麼超越?許多亞洲國家已經推出振興計畫,大家普遍認為中國的方案比預期更有效。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各國力圖將清邁協議置於更可行的基礎之上。」

此次峰會也是北韓5日發射飛彈之後,區域內領導人第一次有機會共同討論此議題。日本及南韓極可能要求峰會針對北韓發表強烈書面聲明,不過可能遭中國杯葛。

由於亞洲經濟深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部分代表憂心飛彈事件可能使經濟議題失焦。一名菲律賓資深官員匿名表示:「我們希望飛彈事件不要蓋過經濟議題,因為這對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而言,非常的重要。」



◆ 人民幣跨境結算 五城市先行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4.09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8)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由上海市,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等五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是中國推動人民幣走上國際、形成區域流通的重要一步。

國務院會議未直接提及香港,不過,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昨天主動回應指出:「香港方面已經作好相關的技術準備,以成為內地以外第一個配合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地區。我們將與內地有關部門緊密合作,確保試點計劃順利推行。」

新華社指出,中共國務院去年底決定對廣東省和長三角地區對應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對應東盟地區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次上海市和廣東省四城市成為首批落實試點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分管金融的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日前曾透露,將選擇廣東省四個城市300家企業,作為首批試點企業,企業必須在指定銀行開設帳戶,在港澳跨境貿易採用人民幣結算。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針對跨境貿易採用人民幣結算,對於推動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係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析人士稱,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對大陸企業來說,有利規避匯率風險,刺激交易量的大幅增加,香港金融機構將是最大受益者,此政策有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這也是人民幣走上國際、形成區域流通的重要一步。

中共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指得是允許進出口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大陸企業可向國際客戶支付人民幣,並允許國際客戶持有人民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貿易結算。

大陸央行為推動人民幣國際結算,從去年底不斷推動雙邊貨幣互換,大陸央行目前已與韓國、印尼和阿根廷等六個國家,簽訂規模人民幣6,500億元的雙邊貨幣協定,主動提供人民幣給這些國家央行作為外匯儲備,以爭取人民幣在國際使用的空間。

此外,中國與鄰國的邊境貿易早就採用人民幣結算,中國已與越南、蒙古國、寮國、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八國央行簽署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定。

據大陸交通銀行研究指出,實施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衍生最大的問題是外匯管理,中國實施嚴謹的人民幣外匯管制,跨境結算都使用人民幣,可能出現管理混亂,有必要穩定前進。



◆ 直航船舶 我要求數量對等

自由時報 2009.04.09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兩岸海運直航自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實施以來,中國許可船舶數量一直較我方為少,面對核可失衡、恐被對岸掌控的局面,交通部昨天緊急修訂管理辦法,新增「合理安排運力」的規範。航政司長尹承蓬說,至少必須要求數量對等。

許可失衡 我船舶數較中方少

交通部統計,到三月底為止,中國總共許可一百一十七艘,台灣則許可一百三十四艘,其中台灣籍的船舶,我方許可二十四艘,中國卻僅同意十八艘。若以船舶分類來看,像化學船中國准了九艘,台灣卻只有一艘可跑,失衡比例最懸殊。

中國較常以船齡過高或船籍有爭議來「卡」我方申請,交通部航政司指出,台灣、中國的海運規模本就有差異,例如台灣就只有一艘化學船,想要多也沒辦法,亞洲市占率約一成的中國化學船業者投入營運,可和日本、韓國的主力船隊競爭,在價格上對台灣業者反而有利。

不過兩岸許可失衡仍然存在,交通部昨天開會修訂「海運直航許可管理辦法」,將兩岸協議第五條「雙方按照平等參與、有序競爭原則」,新增納入條文,授權交通部得依「海運直航市場需求,依合理安排運力之原則准駁許可」。等於讓交通部有法可循,也能適時「卡」住中國船舶的申請。

未來對岸准一艘 我才准一艘

尹承蓬指出,我方修法後才能有依法行政的籌碼,至少可以要求數量對等,對岸准一艘船,我們也才願意核准一艘。

但中國水運司原本每個月都會公布核可船舶統計,四月起卻突然喊停,就是擔憂被台灣了解許可情形。像海洋拉拉號、麗星郵輪等我方已核准直航的客運船舶,中國卻遲未許可,交通部對於中國會不會准、何時會准也毫無頭緒。

除了中國握有許可數量的主導權外,台灣船舶經營由第三地航行至中國的航運業務,也被中國駁回,迫使交通部不得不在昨天修法中,加入中國船舶也可由第三地航行至台灣的條文。航政司指出,這是為了維護兩岸航運業公平競爭。



◆ 22部會? 政府規模大美日?

【聯合報╱彭錦鵬/台灣競爭力論壇祕書長(台北市)】 2009.04.09

行政院院會將討論「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六十年才修正一次的行政院組織,精簡單位竟然只有八個,實在令人失望。完全執政的國民黨所提改造案,比起民進黨執政時期政黨協商下的十三部、四會還不如,真是令人遺憾。

除了「部」以外,行政院的委員會首長均參加行政院院會,首長待遇也和部長相同,因此部、會之間的地位可說毫無差異。也就是,按照尚未實施過的組織基準法,我國將有十七個部;按照今天的修正版本,則將有廿二個部。相較而言,人口是我國兩倍的南韓只有十五個部,人口是我國五倍多的日本只有十一個部,人口是我國十三倍的美國只有十五個部。難道,我們的行政院院會,規模要比這些國家大嗎?

政府組織再造已規劃超過十年,箭在弦上。高效組織已成國家競爭的必備工具。有鑑於組織改組惰性強韌,因此各國行政重組皆由國家領導人帶頭,加大力度,全力推動。

民進黨時期研考會全力推動,但是總統袖手旁觀,終於失敗。現在國民黨全面執政,馬英九政府如果要擺脫民調低迴,則全力推動政府改造,才能避免當年一、二位國民黨籍立委杯葛政府改造案,前功盡棄的命運。

由於憲法規定,行政院會由部會首長和政務委員組成,行政院重組除了大魄力精簡部會,也要適當減少政務委員人數。目前劉院長倚重政務委員組成的政務會議,並非常態。觀察先進國家的內閣會議人數精簡在廿人上下,部會首長可以面對面討論國家重大政策,而我國行政院院會出席人數高達六十人以上,會議之效率只能用「虛應故事」形容,看在民間企業負責人眼裏,不免可笑。



◆ 社論-劉內閣還需要召開這麼多全國大會嗎?

【本報訊】2009-04-09 工商時報

今年以來行政院開了不少全國大會,1月份召開全國科技會議、3月中旬召開全國公共工程會議、3月下旬接著開國土空間發展策略全國會議,4月中旬即將登場的是全國能源會議。內閣光是忙於這些大會的會務即耗費大半時間,如此一來還有多少精力能好好思考台灣的未來?

十年前台灣難得召開這類的全國大會,但近年來開這樣的全國大會似乎開上癮了。2000年秋核四風暴烏雲罩頂之際,年底即開了一次「全國知識經濟會議」,次年年初再開一次「全國經濟發展會議」;這兩個會議都說要為未來十年的台灣經濟勾勒願景,但大會甫過沒多久,政府決定再開一個更大的會議,這即是赫赫有名的全國經濟發展諮詢會議,簡稱「經發會」。會議足足開了兩個月,在2001年8月的大會中得出洋洋灑灑300多項共識,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在閉幕時承諾將推動開放的兩岸政策,營造政黨合作的平台,並要求秉持「三個決心」和「一個貫徹」執行會議結論。

這幾場大會熱鬧不在話下,但大會的共識並沒有對台灣政經情勢帶來新的契機,政黨間的互信只要碰上選舉立時崩潰。經發會「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經貿政策共識,不久即被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而會中沒有獲得共識的土增稅率減半最後反而被付諸實行。由此看來,開會何用?共識何用?沒有共識又如何?這300項共識到底執行了多少?最後已無人聞問了。

這種開大會的治國方式近年愈來愈密集。2004年政府擬發展服務業,於是又浩浩蕩蕩的召開一次「全國服務業發展會議」,這次大會極為壯觀,選了12項服務業,訂定了13項旗艦計畫及11項主軸措施,宣誓振興影視產業、推動區域金融中心、提升服務業競爭力等。四年過去,如今國內影視產業依然難望日、韓項背,而區域金融中心未成反倒釀出許多金融弊案。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公布2008年全球服務貿易排名,台灣更由2004年的第24落至第28。這份統計說明了這場全國會議所提的計畫,由於沒有徹底落實,至終仍舊難以讓台灣服務業振衰起敝。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2004年秋天才開完服務業發展全國會議,一年後經濟部竟然又召開一次「全國商業發展會議」。商業本是服務業中的最大部門,才開完服務業發展大會,怎麼又來個全國商業發展大會?令人百思不解,但是這場會議照樣又獲得了58項結論,這些結論到底執行情形如何?恐怕早已為百官們所遺忘。

還不僅如此,2006年夏天政府又動員內閣轟轟烈烈召開了一次「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通稱「經續會」。這場大會獲得了516項共識,結論之多創下歷史新紀錄。內閣依據這些共識,規劃出「三三三衝刺方案」,宣稱要讓台灣於2009年平均每人GDP升至2萬美元。惟這些方案隨著內閣改組,自然又是無疾而終。投入龐大資源召開大會後的結局如此,豈不令人浩嘆!

以上的大會,只是舉其犖犖大者。政府每場全國大會總得在全台各區先行召開預備會議,所耗費的時間、人力、預算不在少數,這樣的投入若能使朝野、官商同心,認真執行會議結論,以致讓台灣擺脫困境,大會的召開是值得的。但是歷數近8年大會,合計的共識何止千項,但執行落實的究竟有幾項?持平而論,若真正好好徹底執行其中十分之一的共識,台灣今天經濟的附加價值率豈會年年滑落?出口排名又豈會每況愈下?

馬政府是該傾聽人民的聲音,但傾聽不代表要勞師動眾召開全國大會。過去8年來的經驗再明白不過,開全國大會弄到內閣人仰馬翻,即令最後獲得千項共識,若不能嚴格貫徹,夫復何用?這8年全國經濟大會的經驗告訴我們,努力開大會,不如努力執行已拍板的政策。執行政策時尤須揚棄傳統管考模式及無意義的量化評估,重新建立新而有效的管考機制,才不致使一切政策全進了檔案架。我們認為,當前內閣最迫切的工作絕不是開大會,而是嚴格把關,全心全力掌握政策執行的成效。也惟有如此,才能讓已宣佈的諸多提振景氣對策迅速落實,台灣在這一波變局中也才可以轉危為安。



◆ 生前契約先收費 仍75%交付信託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2009.04.09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中午初審通過「殯葬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為了確保消費者權益,國民黨立委陳杰提案要求,殯葬禮儀服務業者與消費者簽訂生前服務契約,有預先收取費用者,應將該費用90%交付信託業者管理,經過協商還是維持現行的75%。除生前殯葬服務契約之履行、解除、終止,否則不得領取。

目前殯葬管理條例只針對生前契約月管理有相關規定,對於販售生前殯葬服務契約之核准、信託財產之條件及運用範圍、殯葬服務業破產時信託財產處理規定等事項,並無明文規範,經常發生消費糾紛。至於濫葬問題,有妨礙軍事設施、公共衛生、都市發展或其他公共利益之虞者,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實者,應予以遷葬。

對於相關罰則,立委間有不同意見,交朝野協商。至於預收費用交付信託比例,立委擬提高至90%,內政部次長簡太郎表示,參酌美國生前契約管理制度,考量一般營利事業所需之管銷成本約25%,加上業者也有反對聲音,經過協商建議維持現行75%水準。



◆ 斯容現身說法 欠卡費13元就信用不良

【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台北報導】 2009.04.09

現代人幾乎人手一卡,不過有部分銀行因作業疏失,讓消費者莫名成為聯徵中心「黑名單」。消基會表示他們接獲有關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出狀況的77件案例中,未事先告知即提報聯徵中心的就有25件,主附卡聯貸備提報聯徵中心的有12件,而已清償欠債銀行也答應註銷但卻未做到的有18件,因小額欠債導致信用不良的有6件,消費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只欠繳幾塊錢,導致信用破產,非常不合理。

消基會指出,只要被列為聯徵中心的黑名單,消費者可能不只一家銀行的信用卡會被停卡,連其他家銀的信用卡及現金,卡也連帶遭到停卡,嚴重影響銀行評估個人清償能力,將來要重新申請信用卡,甚至是向銀行申請貸款都會困難重重,若消費者正在申請購屋房貸,也可能因為無法申貸成功而造成重大損失。這些資料雖然有揭露期限,期限一過,資料又馬上轉成銀行間的「私房」資料,未來想要再借貸門檻都會提高,或是根本無法借貸。

東森購物專家斯容曾是被公告信用不良的「苦主」之一,兩年前她曾經因為欠了銀行的某筆手續費13元沒繳,莫名其妙被聯徵中心列為信用不良,當她去百貨公司刷卡消費時,被店員告知信用卡停用,她打電話給銀行查了半天才知道自己在未被通知的狀況下變成信用不良,原本她打給銀行申訴但對方態度強硬,後來她請市議員幫忙,事情鬧上報紙之後銀行態度轉為和善,最後銀行也發她一張白金卡作補償。不過不知是否礙於當時已經和解,斯容不願透露是哪家銀行,但她也表示如果今天自己不是公眾人物,也許就會吃悶虧。

※ 相關報導:

* 個人信用不良? 小心房貸難產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10/4827187.shtml



◆ 創造台灣黃金年代的總統蔣經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09

4月13日是故總統蔣經國百齡冥誕,在此全球經濟動盪時刻,更使人懷念他的風範與政績。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曾於其逝世20周年前夕(民國96年底)舉辦民意調查,比較歷任總統對台灣的貢獻,五成受訪者肯定其貢獻最大,不是任何人可以抹滅的。

蔣先生自民國61年接任行政院長,67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迄77年1月13日逝世,主持國家大政近16年;其間國內外政經情勢發生重大變化,對台灣造成極大衝擊。國際方面,蔣經國就任行政院長,正值我國方退出聯合國,組閣四個月後與日本斷交;繼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元大幅貶值,導致國際物價暴漲;且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減產造成全球糧荒,農產品價格倍增;至62年10月中東戰爭再度爆發,波灣產油國家大幅提高石油價格,十年內掀起兩次石油危機,工業國家出現「停滯膨脹」。更嚴重的是民國67年12月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共建交,與我斷絕外交關係;大陸強勢的孤立促談壓力隨之而來;凡此種種無不對台灣政經造成極大衝擊。而在國內方面,勞力密集產業發展遭到瓶頸,基本建設趕不上經濟快速的成長,民主運動聲勢高漲,以及總體經濟失衡等,在在對台灣經濟造成極不利的影響。

不過,在蔣經國沉著穩健地帶領下,以明確的有效對策及高度執行力,凝聚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且在克服各項困難過程中,為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開創新局。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實施穩定經濟方案後,物價相對穩定下來,此時「十項重要建設」全力推動,擴大內需迅即落實,因而能在工業國家經濟還陷於停滯膨脹困境中,台灣領先復甦,民國65年經濟成長率即恢復兩位數成長,至68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1.4%。

於此同時,他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快速調整。在「十項重要建設」積極推動下,運輸設施脫胎換骨完成現代化(如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的興建),能源多元化(核能發電),及工業自勞力密集轉向重化工業發展(如中鋼與石化工業)。

但重化工業的鋼鐵與石化工業,都是能源密集產業,在油價高漲後,不宜做為未來工業發展的主軸。因此,蔣經國於63年初指示,研究產業發展做重大突破,並在行政院設置「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作全盤的規劃研究及有效推動。其後才有全國科技會議的召開,選定電子資訊、光電、生物科技、能源、材料、生產自動化、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等八大重點科技研究發展,並積極推動。

至民國76年底蔣經國主政末期,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大方向與架構大致底定,配套措施與法令規章皆已具備,支援機構如工研院增設電子所,成立新竹科學園區、資策會,及聯電和台積電等先後設立,奠定日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

綜計蔣經國主政的16年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達8.9%、76年出口537億美元,均居四小龍之首,出口每年增加22.6%,僅次於韓國;尤其76年高居全球第11名出口大國,被譽為開發中國家經濟開發的典範。

蔣經國主政期間,除經濟方面在逆境中開創新境界,在政治方面,樹立廉能清明的政治,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開啟民主改革的列車;在社會方面,營造祥和社會,人民安居樂業。該段時期應是台灣歷史的「黃金年代」,堪稱「經國之治」。

撫今思昔,更讓人難以忘懷蔣經國主政期間,勵精圖治,用人唯賢,展現雄才大略的治國能力。而今,國家又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經濟大衰退,如何汲取蔣經國當時治國之道,化危機為轉機,則考驗當今國家領導人及執政團隊的智慧了。

※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毒資產,毒在哪裡? 如何面對美中全球共治

* 肅不了貪是經濟問題
* 看懂天下事》毒資產,毒在哪裡?
* 風險仍多 美擴大金監恐收反效果
* 東亞峰會連開三天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 驚喜 日2月機械訂單增1.4%
* 日追加15兆救市 歐亞股HIGH翻
* 數據報喜 大陸經濟下半年回升
* 大陸缺陷產品 有法管
* 三次江陳會 將在南京舉行
* 創新發達計畫 啟動商機
* 擴大公共建設 銀彈快到手
* 政院瘦身 13部9會
* 改革民氣可用 組織精簡不應打折
* 2萬卡債族聲請 僅1%更生
* TMC困頓》兩大... 總比獨大好
* 啟動生醫園區 帶領醫療產業
* 台灣如何面對興起中的美中全球共治

◆ 肅不了貪是經濟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0

馬政府上任八個月,一個國際機構發表的重要國際評比,台灣政府的清廉度在各國中排名倒數第八,甚至不如中國大陸。馬總統聞訊立即親自召開記者會,對此結果深感「痛心疾首」,並表示貪瀆案件都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但新政府不迴避責任,責成司法及行政部門三個月內就重大弊案及制度改進提出檢討報告。

大丈夫一怒而安天下,我們對馬總統的震怒無寧十分肯定。但徒憤怒不足以成事,將貪瀆一概算在前朝頭上也不公允;因為即使過去八年,不乏泛藍人士參與其中,而八年之前國民黨執政時,亦非弊絕風清,民進黨只不過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而已,如不是政風早已魚爛,豈有可能平白生出許多蠅蛆?

三個月內雷厲風行、劍拔弩張,風頭之下自然宵小奸佞隱忍迴避,看起來弊絕風情,情勢一片大好。但等到運動的高峰一過,緊繃的神經逐漸鬆弛,而原有的生態與結構絲毫未改,則不出多少時日,必定故態復萌,政風再度臭不可聞,清廉程度去我們目為模範的香港、新加坡,仍不可以道里計。

因此,要取法乎上,不能學其皮毛;就像過去數十年來新加坡官員常喜質疑的,我們怎麼每年派一組官員去考察其newtown政策!不論港、星,還是其他政風清廉國家,其實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那就是以經濟手段對治貪腐問題,因為其關鍵即在人性之中趨利避害的傾向。

貪腐最常出現在政府極權而法治不彰的國家。因為政府的每一項管制,如果有效,就會涉及財產權的創造與毀滅,並且干擾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兩者都可能攸關巨大的經濟利益;而決定利益取捨及歸屬的,又常是少數掌握公權力的官員與民代,可為其製造獲利無比的發財機會。如果取財的代價相對偏低,官員火中取栗者必所在多有。

因此,要肅清或減少貪瀆,就要雙管齊下:一邊讓利用公權力牟取利益的機會儘可能減少,一邊則使藉勢藉端牟取私利的成本儘可能提高;一消一長之間,無利可圖,自會謹守分際,潔身自好。

減少運用公權力營私之道無他,就是極力放鬆管制,迴避對市場機制的干擾;不得已而為之,也要公開透明,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十餘年來台灣的自由化本有快速進展,但貪腐橫行如此,表示不當而且隱密的干預仍不在少,馬政府要認真檢討,當從此處下手。

提高貪瀆成本這一邊,說來也不難,一方面要嚴刑峻罰,一方面則必須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讓貪瀆之徒深知法網難逃,而且預期損失慘重,不敢輕易嘗試。

我們的貪汙治罪條例廢除後,刑罰雖然大幅減輕,但與一般民主國家相比,也少遜。問題出在法網太疏,漏網之魚太多,預期會鎯鐺入獄的機率太低,因而令許多不肖之徒無所畏懼,而且屢試屢成,食髓知味,乃至於膽大妄為,無法無天。

要矯正此一疏漏,兩個機制必須建立:一是一個鐵面無私、執法不苟、不受任何既有勢力汙染掣肘的監督機構。香港與新加坡的廉政公署獨當一面又精選從未汙染的新秀擔綱,是肅貪成功的最有力要件。

另一個機制就是財產來源不明罪,直接從官員與民代乃至企業家財產的累積,讓貪腐賄賂無所遁形,因而形成一個全面布建而且全民共同監督的清弊陣線。

台灣貪腐歷史悠久,共犯結構根深柢固,要靠間接民主程序完成這兩個機制都幾乎不可能,從立院處理陽光法案的結果可見一斑。馬總統跨不過這一關,貪汙生態與共犯結構即無以打破,則三個月之後又是風平浪靜,水波不興!



◆ 看懂天下事》毒資產,毒在哪裡?

【聯合報╱林建甫】 2009.04.10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日前引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4月21日將公布的全球經濟評估報告指出,困擾全球銀行與保險公司的有毒資產,由早先1月預期的2.2兆美元將上調至3.1兆美元。若加上歐洲與亞洲產生的毒資產,估計有9000億美元,因此毒資產總額全球是4兆美元。這意味金融機構還需要大幅的打消呆帳,進一步的資金需求可能加大政府的財政負擔,銀行盈利在未來仍將面臨嚴重挑戰。對於為了救市已向銀行體系注資萬億的各國政府來說,IMF的最新預測更加重了肩頭負擔。

信用卡債 銀行新夢饜

資產所以有毒,就是因為原本記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變了質,變壞了,成了不良資產。美國金融機構的毒資產包括住房和商用房屋抵押貸款、貸款證券化的衍生金融產品。

IMF的預測並不是無跡可循,經濟學家早已估計世界壞帳將超出預期。「新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的羅比尼教授就曾預計,到明年中,美國資產的壞帳,將擴大至3.6兆美元。東方匯理證券銀行分析師馬佑(Mike Mayo)也說,美國銀行的貸款損失可能超出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水平。因為不少人認為,美國信用卡債務有可能繼次貸成為另類毒資產。因商業周刊曾報導,高達9500億美元未償還信用卡債,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染毒」,這將是美國金融機構新的夢魘。

消費信貸 步房貸後塵

多年來美國人一直寅吃卯糧,過度樂觀,不曾量入為出。消費主義盛行,擴張信貸和提前享受消費,成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美國經濟研究局研究顯示,美國個人儲蓄率從1981年的12%降至目前幾近於零的水平,而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比率,即負債率,卻不斷上升,反映美國人的消費支出長期以來超出其收入的增長。由於儲蓄偏低,美國居民大數依賴消費信貸或分期付款支付消費。在這種消費模式基礎上,美國信用卡市場得以不斷擴張,但這也推動了經濟成長。

過去幾年,大量消費,消費金融成了金雞母。在美國相關金融機構紛紛涉足或加大信用卡業務,以極為優惠的條件和高信用額度向消費者發行信用卡。據估計,美國人均擁有6張信用卡,每個家庭平均負債逾12000美元,形成一個巨大的消費信貸市場。

在經濟成長穩定時期,持卡人違約個案及銀行呆帳都極少發生,在不景氣及失業率節節高升之際,美國居民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信用卡拖欠率上升,違約風險高度擴大,消費信貸步房貸後塵而陷入困局是必然結果。

過度消費 全球流行病

美國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著世界三分之一的資源。1979年卡特在一次演講中就曾提到:「大多數的美國人崇拜自我放縱與消費。」最近的一本書《告別富裕流感》,英文原名為「富裕流感:過度消費疫情」(Affluenza: Over-Consuming Epidemic),開宗明義更指出過度消費的現象已經成為一種全面的流行病,它也可能是人類生活與地球環境問題,正包括了現今全球經濟危機的真正根源之所在。

看來毒資產背後的毒消費病,更是可怕。

(作者為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 風險仍多 美擴大金監恐收反效果

【陳文和/綜合七日外電報導】2009-04-10 中國時報

《華盛頓郵報》七日引據金融專家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全面擴大金融監理的計畫可能導致反效果,也就是說可能會造成原本打算避免的風險反而變本加厲。

專家們表示,擴大金融監理,可能讓人產生政府將對特定虧損採取防護措施的看法,這實則將鼓勵某些公司更加肆無忌憚地鋌而走險。政府雖將對若干金融工具嚴加控管,但對其他交易工具的監管仍將相對寬鬆,專家們認為,這將會肇致新金融監理漏洞的形成。

此外,有專家指出,擴大金融監理可能會迫使投資人將錢投注到不可靠的投資標的、所知有限的新興市場,以及其他金融監理法規較寬鬆的地方。而人力不足的問題也讓人擔心,美國政府是否真有能力監理龐大且複雜的金融市場。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上個月在國會聽證會揭櫫美國新政府強化金融監理計劃大綱。蓋特納當時呼籲當局設立聯邦專署,負責揪出那些一旦栽跟頭將會對經濟造成廣泛衝擊的金融公司。他也要求賦予政府更大權限,使其得以逐步接管那些陷入經營困境的金融公司。蓋特納同時也提議,針對避險(對沖)基金、創投基金、私募基金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等複雜的金融工具採行新的規範。

這些計劃旨在降減此次百年僅見金融危機暴露的各項金融風險。但若干專家指出,諸如要求避險基金向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並公開營運資訊,可能不僅難以保護投資人免受詐欺與高風險投資之害,反倒會激勵更多人將錢投資到避險基金。而要求「信用違約交換」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在中央票據交換所交易,俾使監理人得以掌握市場動向,也只能規範到標準化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也有讓資金流向風險更高的非標準化信用違約交換之虞。

歐巴馬政府的首要規劃著眼系統性風險監理,而部分專家警告,若賦予監理當局認定特定公司「大到不能倒」的權限,勢必將引發新的金融風險。亦即這可能誘使某些公司恣意冒險擴張,藉以取得政府擔保不會放手任其倒閉。

而一家公司若得到政府的保護承諾,債權人鑒於該公司倒閉風險降低、資金不致有去無回,也就較願意以低於市場的利率水準持續融資該公司。這種誘因會肇致兩個面向的風險,一方面,有些公司會一再地甘冒那些不合理的風險,另一方面,一旦一家公司能取得稀有的低利率融資,其對手無疑將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 東亞峰會連開三天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4.10

10日起在泰國芭達雅舉行三天的年度「東亞高峰會」(EAS),宣言草案9日出爐,與會16國領袖將在宣言中強調恢復金融穩定、促進經濟成長,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另外,地主國泰國9日宣布,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商定各國對亞洲換匯基金的出資額度。

「東亞高峰會」包括好幾環,環環相扣:由10日的ASEAN十國年會打頭陣,接下來是「ASEAN+1」會議,也就是東協和中國; 然後是第十二屆「ASEAN+3」,就是東協和中、日、韓三國會議; 再下來,澳洲、紐西蘭、印度加入。

最後,是周日 (12日)的正式第三屆「東亞高峰會」,此會也將是第一屆「ASEAN全球對話」,因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及國際貨幣基金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世界貿易組織的最高層都將出席。

高峰會宣言草案指出,與會國家承認世界面臨規模空前的全球衰退,呼籲各國採取政策反應以恢復金融穩定,並促進經濟成長和發展。各國領袖並強調「堅決反對保護主義」。

宣言草案稱許EAS成員採取的金融和貨幣刺激措施,並表示各國將繼續採取適當行動以「支撐成長與就業、削減貧窮、恢復信心,及支撐中長程的總體經濟和金融穩定」。

關於換匯基金,亞洲國家今年2月同意將基金由800億美元增加為1200億美元 (台幣4兆元),以因應全球下滑,但當時沒有議定何時正式成立基金。

泰國政府在東亞高峰會前夕宣布,東協各個成員的出資額度終於敲定: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各出47億6000萬美元,菲律賓36億8000萬美元。其他五國,即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則各依其外匯準備的能力來出資。

在1200億美元裡,東協負責出資20%,其餘由中、日、南韓共同補足。



◆ 驚喜 日2月機械訂單增1.4%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10

日本2月的機械訂單意外成長1.4%,扭轉連跌四個月的頹勢,顯示日本經濟惡化的速度可能趨緩。日本執政聯盟9日公布規模超乎預期的15.4兆日圓(1,540億美元)新振興方案,並考慮動用多達50兆日圓的公共基金,進入股市護盤。

日本內閣府9日表示,2月機械訂單意外成長1.4%,遠優於共同社預估的銳減8.1%,也遠優於1月的下滑3.2%,顯示經濟惡化的情況已有緩和跡象。

分析師認為,先前經濟急速衰退已經趨緩,未來幾個月可望反彈。不過若干細部數據仍未見起色,整體機械訂單成長主要歸功於非製造業訂單增加3.3%,製造業訂單仍比1月縮減8.1%。

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長濱認為,除非製造業開始增加資支,否則資本支出不會回升。但2月訂單增加或許是企業投資回穩的跡象,他預估最快可望於4月至6月間觸底,最晚則是7月到9月。

另一方面,日本銀行(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在國會表示,日本經濟很可能繼續惡化,外界對經濟和物價的疑慮仍高。

東京當局準備推出空前的追加預算案,以擴大刺激經濟的規模。執政聯盟的執行小組9日公布的15.4兆日圓振興方案,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比首相麻生太郎19日提出的10兆日圓金額多50%。

執政聯盟將在本月稍晚向國會提出追加預算案,如果國會同意,將是日本歷來金額最高的追加預算,甚至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近兩倍。

財務大臣與謝野馨日前說,新振興計畫將集中在就業市場、企業融資、節約能源科技、補貼地方政府及福利措施等。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執政黨官員說法報導,執政聯盟打算設立新機制,啟動多達50兆日圓的公共基金,在股市大跌時進場護盤。東京股市日經指數9日大漲3.7%。

麻生自去年9月上台至今已推出四項刺激經濟方案,若加上之前公布的支出,規模已達27兆日圓。如果也計算其他非支出性的減稅和貸款擔保等措施,總額更高達56兆日圓。

麻生先前表示,政府可能必須出售公債以籌措新方案所需資金。官員透露,規模約為10兆日圓。日本政府提振經濟的能力受限於龐大的債務負擔,目前債務總額相當於GDP的170%,居已開發經濟體之冠。



◆ 日追加15兆救市 歐亞股HIGH翻

【黃文正/綜合九日外電報導】2009-04-10 中國時報

日本政府與執政聯盟八日晚宣布,計畫在二○○九年度補正預算中追加十五兆日圓(約台幣五兆元)以振興經濟,其規模之大,也創下歷來紀錄。受此利多刺激,東京日經指數九日狂飆近四%,亞洲股市也同步大漲,歐洲主要股市早盤亦開高歡慶。

日本政府與執政聯盟擬定擴大財政支出和減稅雙管齊下的新經濟振興方案,將在二○○九年度補正預算中追加十五兆日圓,約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此振興方案規模超乎市場預期,市場投資人大受鼓舞,日經指數終場狂升三二一.○五點,或三.七%,收八九一六.○六點。

補正預算總額 將突破百兆

這項振興方案的整體規模,包括政府對民間金融機構的住宅貸款提供擔保在內,總金額將達五十六兆五千億日圓。加上原本通過的預算,日本二○○九年度一般會計總額預估將突破一百兆日圓。

日本執政聯盟自民與公明兩黨九日表態支持追加預算後,將於十日敲定具體細節,廿七日正式向國會提出二○○九年度補正預算案及稅制修正相關法案。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八日表示,政府可能須出售十至十一兆日圓新公債,以籌措新振興方案資金。

十五兆日圓振興方案將聚焦於就業市場、社會福利、擴大內需消費和減稅各面向。在社會保障方面,擬追加約一.七兆日圓,包括創設「補助孩童及家族津貼」,小學入學前三年的孩童,每人可獲得三萬六千日圓補貼,實施日期以本年度為限。此外,婦女每人也可免費接受一次乳癌和子宮頸癌健檢。

企業公設及環保 雨露均沾

另外,在就業補導方面,計畫追加約一.九兆日圓,針對實施「工作分攤制」的企業給予補助金。在公共建設部分,擬追加約二.六兆日圓,其中,將提撥七百億日圓讓新幹線的鋪設工程提前施工。

在推動節能環保部分,將追加約一.六兆日圓,對購買環保車輛的民眾給予最高金額廿五萬日圓的補助金。此外,購買節能家電將給予五%的補助、購買無線數位廣播電視,最高可獲一三%的補助,上限為三萬九千日圓。在減稅措施方面,則將減輕贈與稅。此外,企業投資研發費用,以及中小企業交際費的稅額減免上限也將提高。



◆ 數據報喜 大陸經濟下半年回升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9.04.10

大陸昨(9)日公布多項經濟數據,包括企業家信心指數、全國企業景氣指數、消費信心指數、用電量等,均出現回升或止跌跡象,分析師研判,大陸經濟最壞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下半年有機會明顯回升。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季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較上季提升6.5點到101.1,全國企業景氣指數105.6,較上季下滑1.4點,但其跌幅較去年第四季已明顯縮窄。

路透社引述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的看法,指稱企業家信心指數上季94.6已是冰點,結合最近一些行業最新數來看,大陸經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人民日報報導,大陸沿海主要外貿港口中,上海、青島、廣州、秦皇島的吞吐量、船舶進出等指標,都出現回穩或創階段新高。

大陸航運專家吳明華表示,每人民幣1兆元投資可以產生港口吞吐量2.5億噸。由於大陸經濟的持續刺激作用,近期內貿乾散貨運輸市場開始穩步上行;不過,今年第一季大陸主要港口外貿貨櫃吞吐量仍持續下滑,顯示全球經濟不景氣,使大陸出口持續低迷。

同樣也是景氣領先指標的用電量,經過去年10月以來一輪急跌之後,今年前三個月跌幅已見收窄。

上海證券報引用大陸國家電力調度中心的數據指稱,3月大陸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4%,而1、2月用電數據則較去年同期下降4.4%。

不過,此前有數據顯示,3月下旬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專家分析原因是鋼鐵、有色金屬、化工三大主要耗電產業用電非常不穩定。

與消費相關的數據當中,車市與房市的銷售數據明顯回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昨天公佈的數據顯示,大陸3月國產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09.54萬輛與110.97萬,分別較2月大幅成長35.59%及34.10%。

3月大陸住宅市場成交量也出現明顯上升,近九成城市成交面積較2月增加,大陸30個主要城市總成交面積月成長,也連續第二個月超過50%。

另,此前公布的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半年來首次重返50之上,並且是連續第四個月揚升,大陸統計局長馬建堂當時表示,這代表大陸經濟很可能已經回暖。

新華社與中國銀聯昨天公佈的「中國銀行卡消費信心指數」也顯示,今年第一季消費信心回暖至86.95,較去年第四季的86.88微幅上揚。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表示,這顯示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雖然巨大,但尚未對中國城市居民消費信心的基本面構成衝擊。



◆ 大陸缺陷產品 有法管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4.10

中共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布「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送審稿,徵求公開意見。條例規定,生產者隱瞞或虛報產品質量缺陷,未在限期改正,要處以人民幣20到50萬元罰款,未依法執行缺陷產品召回計畫,將被處以貨值金額三倍罰款,嚴重後果將吊銷許可證、撤銷認證證書。

這是中國首次對缺陷產品召回制定管理辦法,明訂行政流程和生產商、通路商的權利和義務,不過,藥品、軍工產品不適用該條例。

條例要求,生產商應在四種情況下主動展開調查,包括消費者投訴、獲知產品人身傷害事故、省級以上質檢部門通知、生產者認為產品可能有健康和安全缺陷。

另兩個單位也可以主動啟動調查,分別是省級以上質檢部門和國務院質檢部門。其中,國務院質檢部門針對產品引發重大傷害事故、國家產品質量不符合健康和安全標準等範疇,可以下令要求生產商或省級質檢部門啟動缺陷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規定監督和要求生產商的地方主管單位是「省級以上質檢部門」,中央是國務院質檢部門。

條例確定生產商責任大於通路商。缺陷產品的召回損失和啟動缺陷調查的各種費用規定由生產商負擔。通路商的義務是配合召回計畫,主動告知消費者停止消費,要保存進貨和銷售資料不得少於兩年,通路商若違反規定,最高將處以人民幣20萬元罰款。

條例規定指出,生產商必需要有保存產品設計、製造和銷售資料的義務,資料保存期限至少要與產品安全期相適應,生產者要製作並保存缺陷控制和消除的記錄,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三年。否則可處人民幣5萬元以下罰款。



◆ 三次江陳會 將在南京舉行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04.10

民進黨預訂明天舉行「民間國是會議」,討論議題包括兩岸政策及「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表示,自己會親自參加。屆時,賴幸媛可能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台聯主席黃昆輝,針對全國關注的ECFA議題,進行第一次接觸。

此外,針對第三次江陳會,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依照慣例,正式會議將在大陸舉行,雙方都有默契,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召開。我方建議的地點是南京,大陸表示必須研究後再商議,「如無意外,應該會在南京召開」。

前天出發前往上海磋商會前會事宜的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昨天下午返台,劉德勳表示,高孔廉一行主要是與海協會成員進行程序性磋商,瞭解目前幾項議題的協商進度。但依現行進度估算,雙方還必須進行數次業務性溝通,江陳會談舉行日期尚無法確定。

劉德勳重申,ECFA應會放入三次江陳會談高層對話議題。但目前仍由經濟部與相關產業、專家學者交換意見,也還在瞭解社會民意。在江陳會正式舉行前,會將重點擺在實質對話溝通。



◆ 創新發達計畫 啟動商機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9.04.10

開創百億創新研發、千億企業商機

為協助產業渡過經濟不景氣難關,更為迎接景復甦預先蓄積企業競爭力能量,經濟部推動「創新發達通計畫」的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上午在副總統蕭萬長的見證下正式啟動,將協助業者開創百億創新研發、千億企業商機。

因應這波經濟低迷不振的衝擊,「創新與研發」係突破困境的關鍵利器,經濟部除延續去年所推動的「地方產業創新引擎啟動計畫」,今天再推動「創新發達通計畫」,整合工研院、中科院、資策會等18個法人及研發機構研究能量,動員科專人力約5500人,依技術專業領域成立12個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又名創新發達通列車),結合各主要產業公協會之網絡協助,全計畫預定於今年度提供關懷輔導服務1萬家廠商、促成1200家廠商組成近百個創新研發聯盟或提出新產品開發計畫、提供研發資金融通申請作業協助、辦理新產品與技術推廣200場次及推動固本研發人力2500位等五大目標。

啟動單一窗口服務中心

「創新發達通計畫—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誓師大會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同時啟動單一窗口服務中心(五服中心,專線電話的服務,與會者包括蕭副總統及六大工商團體理事長及代表等貴賓。

12個產業輔導團,包括金屬產業、機械產業、車輛(運輸)產業、資通訊產業、電子光電產業、資服、數位內容及科技化服務產業、生醫產業、食品及民生產業、紡織產業、石化產業、綠能產業及東部暨離島地區等,透過相關科專計畫的支持,來協助廠商技術升級、轉型創新市場。

中國生產力中心負責「五服中心」

至於由中國生產力中心所負責的「五服中心」,則提供技術關懷、創新個案、聯盟輔導、研發資金融通協助、新產品與技術推廣及研發人才固本與就業媒合等五大服務。



◆ 擴大公共建設 銀彈快到手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9.04.10

「98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今(10)日列為立法院會討論事項第一案,將進入二、三讀程序。立法院昨(9)日朝野黨團協商初步達成共識,減幅1%,減列約15億元,降為1,491億元。

擴大公建特別預算案,被行政院長劉兆玄視為拯救經濟的「子彈」,多次公開向立委喊話,希望獲得支持,也列在立法院本會期優先重要法案。這項預算小刪後,將在今天三讀,但仍有11件民進黨團針對此特別預算的提案,因朝野協商未獲共識,將待院會表決。

這項預算案初審時減列400萬元,立法院長王金平連日來召集朝野協商,昨天決議再刪減1%,減列15億元中以物調款超過工程總經費3%為3.58億最多,但「台鐵台南沙崙支線計畫」、「台鐵新竹內灣支線改善計畫」、「東西向八里新店縣八里五股段計畫」除外。

其次,經濟部、工業局、教育部、研考會及原民會等部會,專案辦公室經費也刪減1.11億元;並刪減一些部會的督導宣導考核經費12%、約7,955萬元,如經濟部「工商憑證委託案管理」、「開店e化輔導之企劃宣傳」等經費被刪減。

朝野未達共識的11件案皆由民進黨團所提,其中一案主張擴大公建計畫中,各機關應依政府採購法辦理外,其金額在新台幣10萬元以上者,應該上網公開招標;辦理採購的決標,不得發統包及最有利標。由於國民黨團今天將甲級動員投票表決,將以人數優勢支持國民黨團的意見,民進黨團所提11案,通過機會不大。

立法院今天及下周二院會,共排入34件討論事項草案,第一案為「98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第二案是「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營業及非營業部分」案等,可望順利處理完成。

至於規範內線交易的「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雖排第四案,協商期也已四個多月,但目前朝野還未達共識,雖可採取表決方式強制通過,但國民黨團願意再繼續朝野協商,現階段應不會二、三讀。



◆ 政院瘦身 13部9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4839667.shtml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4.10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行政院組織三法,現有三十七部會瘦身為二十九個部會,包括十三部、九會、二總處、一行、一附屬機構及三個獨立機關等。未來將有一半的三級機關(部會下的局、署)被精簡,公務人員總員額可能精簡約七千人。

研考會主委江宜樺強調,這次組織再造「我們是玩真的,我們有信心」。馬總統也指示要在第一個任期內積極推動組織改造。若組織法今年能完成立法,新部會架構將在民國一百年啟動。

江宜樺表示,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歷經廿二年,已五次送立院審議,希望這次改組,能讓國家競爭力提升,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比的第十三名推升至世界前十名以內。

中央三十七部會中,被精簡整併部會有八個,包括新聞局併入文化部、教育部及行政院本部、蒙藏委員會併入陸委會、青輔會併入動勞部與教育部、體委會併入教育部、原能會併入國科會、工程會併入交通及建設部、消保會成為行政院消保處、研考會與經建會合併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行政院會還通過「行政院業務組織及功能暫行條例」、「中央機關組織基準法」草案。明定公務員因組織調整,可於明年六月申請離退,加發七個月慰助金。政府公務人員總額將由現行十八萬二千人,逐年精簡至十七萬五千人。

行政院原本規畫將僑委會併入外交部,成為「外交及僑務部」的單一部會,但因僑界反對壓力太大而作罷,僑委會最後仍保留下來。

※ 單位架構表解詳見原站。



◆ 改革民氣可用 組織精簡不應打折

【江慧真/特稿】2009-04-10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上台,揚言砍金融肥貓,再聲言要對紅利課九成重稅,祭出年薪五十萬美元底限。大動作的背後,道理很簡單,非常時期要大改革,靠的不是別的,正是民氣可用。

在金融風暴的節骨眼,馬政府高喊組織改造,少一點疊床架屋、多一點效能彈性,民眾絕對拍手叫好。但光是僑委會要併入外交部,劉內閣研議了好幾個月,馬英九都點頭了,國民黨內有意見,海外僑團大反彈,江宜樺和吳英毅從台北飛到美國紐約和華府,有嘴說到無涎,反撲力道仍大獲全勝,繼蔣委員長之後,絕無僅有的僑務委員長,再度名垂青史。

民主國家想改革,遊戲規則很清楚,拿到政權之前,得衡量選票瞻前顧後;高票當選之後,一切除弊興利,憑藉的就是民意基礎。歐美領袖一上台的施政順序,絕對是把最困難的,放到任期初期來搞定,免得夜長夢多,拖到又要選舉,所有的反撲和阻力,自然又會捲土重來。

馬政府說,歷任政府都喊瘦身,但喊了廿年都沒人做到,馬英九踏出第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以後可以慢慢再改。問題是,總統的意志,才上任第一年就貫徹不了,未來的歧見可能變小嗎?更何況,台灣年年選舉,需要加計的利害衡量,恐怕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馬英九想改革,不妨學學歐巴馬的狠勁。



◆ 2萬卡債族聲請 僅1%更生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4.10

債務清理條例上路滿周年,實際獲得重生的卡債族只有1%!據統計,向法院聲請更生的近2萬件案子,只有222人獲裁定認可更生;聲請清算僅僅只有3人獲准免責。立委徐中雄說,更生案件由民事廳法官審理,很多法官不了解債清條例的立法宗旨和背景,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裁定,他將拜會司法院儘速推動專責法庭。

立委徐中雄與法律扶助基金會上午舉行記者會,卡債受害者阿美現身說法,哭訴「我以為債清條例能給我活下去的路,但法官卻是斬斷我希望的劊子手」。阿美月領2萬6000元月薪,銀行要求每月還款2萬2800元。為了還債,她身兼三份工作最後累倒,只得申請更生。等待3個月法官開庭審理,一開口就限期10天要求她補正10多項資料,一比對發現多項資料早已附上,法官根本沒翻閱就要求補件,還要她先繳交6000元房屋鑑定費,自己連600元都沒有,只能撤案。

根據司法院統計,過去一年向法院聲請更生的1萬9438件案件,只有222人獲裁定認可更生;聲請清算案件共1425件,僅有3人獲准免責。每件更生案件從申請到裁定開始更生到結束,需要227天,長達7個半月。

法扶基金會律師林永頌指出,各地法院對聲請人先行繳交之費用認定不一,台南地院規定每件收費2萬元,無力負擔者只得放棄。案件處理時程過長,高利循環利息繼續計息,更讓債務人負債雪上加霜。多數債務人處於社經弱勢地位,如果讓無法同理債務人處境的法官審理案件,無疑是判債務人死刑。

徐中雄表示,他將在近期內拜會司法院,要求為法官舉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講習課程,加強法官對社經弱勢者的關懷與同理心,不要成為葬送債務人生路的法棍,修法在地方法院成立債清專責法庭,讓債清條例能真正落實,協助債務民眾。

聲請更生、清算 北部最多

【記者董介白/台北報導】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即將在明天施行滿周年,根據法扶會的統計,聲請更生、清算者在地區分布上,目前仍以北部 (含台北縣市)案件量最高,共有9468人申請預約,其次為高雄(含高雄縣)3315人申請、台中(含台中縣)則有2827人申請,位居第三位。

針對立法院修正民法第205條,將把雙卡利率上限調降到12.5%,法律扶助基金會認為,此舉對於遭受不景氣情況的卡債族來說是一大福音,希望能在景氣蕭條的環境中,為卡債族帶來春天的燕子。



◆ TMC困頓》兩大... 總比獨大好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 2009.04.10

台塑集團表態不加入台灣記憶體公司(TMC),並將透過集團動員支持DRAM產業布局,與美光攜手完成三階段任務規劃,勢必讓TMC面臨很大壓力。

就目前狀況來看,台塑結合美光,已擁有技術(美光)、產能(南科、華亞科)、封測(福懋科)的整合優勢,配合台塑集團資金奧援的「黃金組合」,且訂立明確的三階段發展計畫,目標確立後,未來若能配合政府資源,將更能全力以赴。

反觀TMC,不僅公司尚未成立,目前也僅與日商爾必達有技術合作共識,但尚無正式簽約內容,且資金、產能都還沒有著落,整個發展藍圖也還在修正中,尤其最重要的產能部分,在力晶、南科、華亞科都不加入下,未來能選擇對象的有限,如何開創新格局,考驗TMC召集人宣明智的智慧。

台塑這個台灣最大製造業願意力挺DRAM業,有其象徵性意義,也更確立未來DRAM在台灣的重要性。雖然這次TMC無法網羅台塑集團加入,但換個角度來想,未來台灣DRAM業由美光與爾必達兩大聯盟主導的態勢確立,兩大聯盟能有相互競爭制衡的力量,遠比單一聯盟獨大要好得多。



◆ TMC困頓》三強鼎立 TMC腹背受敵

【聯合報╱本報記者丁萬鳴】 2009.04.10

DRAM整併計畫昨天出現戲劇化發展,台塑集團宣布,美光將全面移轉技術給台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南亞科兩家DRAM廠,並公開表示不加入台灣記憶體公司(TMC)。

美光和台塑集團聯姻,徹底打亂了經濟部成立TMC,意圖整併國內DRAM產業的一盤棋。尤其,TMC日後和爾必達完成結盟後,不僅要力抗韓國DRAM業的強大競爭壓力,還要面對台塑集團的正面挑戰,可說腹背受敵。

TMC成立以來,目前僅得到政府承諾提撥300億元的資金挹注,論財力,遠不及台塑「家大業大」,更沒有像台塑如此擁有集團事業群的整體奧援。

日前,TMC董事長宣明智宣布與爾必達結盟時,也公開表明歡迎美光加入;如今美光捨TMC而選擇台塑,可謂其來有自。其實,美光與台塑結盟,早有跡可循。

華亞科的技術原本來自德國奇夢達公司,去年奇夢達倒閉時,美光出資4億美元,收購奇夢達所持有的華亞科股權,其資金來源主要就是由台塑集團提供。在此之前,台塑也多次以資金協助虧損多時的美光,讓美光得以撐過多次財務難關。

台塑出手金援美光,目的就是要進一步綁住美光的技術,確保旗下的華亞科和南亞科無後顧憂;台塑與美光整合後,世界DRAM業仍是三強鼎立之勢,其中,韓國三星實力最強,早在兩年半前即導入50奈米製程。

美光計畫今年第三季導入50奈米製程,不但較爾必達領先,同時,美光還擁有快閃記憶體產品技術,也優於爾必達。台塑整合美光後,將使旗下的華亞科和南亞科在記憶體領域擁有更全面的競爭力,實力遠遠超過TMC和爾必達的結盟。

不過,若沒有經濟部成立TMC的刺激,恐怕也不會有今天台塑和美光的「二合一」。從這個角度看來,TMC成立以來雖一路風風雨雨顛簸不斷,但就拯救台灣DRAM業、建立自主技術而言,已跨出成功的一步。



◆ 啟動生醫園區 帶領醫療產業

【聯合報╱許世明/台大醫學院教授】 2009.04.10

許世明/台大醫學院教授、國科會國際醫療產業研究計畫總主持人(台北市)

馬總統日前至高雄演講宣示政府推動「國際醫療產業」的決心。衛生署表示,台灣的醫療體系價格低廉為一大優勢,例如手術費用僅為美國之二成;將協助全台卅家醫院成立醫療國際中心。

事實上,衛生署低估了台灣的醫療價格,也沒有考慮美、加顧客到台灣如機票之龐大額外負擔,更沒考慮到這卅家醫療國際中心是否具備品牌?能否爭取到國際醫療保險公司的認同?泰國知名某國際醫院,百餘位醫師均有美國醫師執照。另外,台灣醫界津津樂道的健檢或重症醫療如癌症治療等,除不符合經濟效益外,也背離世界銀行之產業分析報告所列近三百項最具潛力的國際醫療服務項目。

從分析國際案例(如杜拜醫療城等)中發現,成功的國際醫療產業需具備國際品牌、為「寡佔型」民間企業、也只有極少數「聚落」能成功。台灣的國際醫療產業絕不能完全依賴大陸市場。要建立國際市場通路,必須深入瞭解市場訂單需求。

台灣正面臨經濟發展的瓶頸,誠如馬總統政見與十二愛台計畫所宣示:發展以國際醫療產業為基礎的創新科技服務型產業是必然的。但是,全世界國際醫療產業的發展,絕無以國營公立醫院或者以財團法人健保醫院來做成的。目前,只有北韓以國營企業來經營服務型產業。

從世界成功的經驗與案例,我國唯有成立具聚落效應的國際醫療城,吸收特色型國際級醫療機構,並結合雙向轉譯醫學研究的優勢。若政府立即宣示「新竹生醫園區」為國際醫療城市,依科學園區管理條例開放國際民間資金投資,建立國際市場通路與集體品牌效應,我們預測未來國際醫療產業年產值將不止一百八十億,應可達十倍或更多,創造數萬人就業機會。

國際醫療產業將連動觀光、保險、文創、智慧生活、電子照護與醫療資訊等相關產業。有利基的產業自會吸引國際資金,政府只要在政策與相關配套依法支持即可。

依寡佔型企業市場經驗法則,可預測百分之七十產值將集中在生醫園區,而百分之卅的散客將分配到其他醫院。世界經驗如此,台灣自無例外。生醫園區的迅速啟動,做為醫療產業的領頭羊,發揮其擴散的效益,才能循序漸進帶動相關產業。全世界從無百花爭放,從北到南都會成功的案例;對國際醫療產業缺乏認知,只會使此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產業胎死腹中。



◆ 台灣如何面對興起中的美中全球共治

【甘逸驊】2009-04-10 中國時報

無論是全球金融海嘯,或是如北韓發射火箭等重大危機,當前國際秩序的形成與維護,似乎都高度依賴全球兩大強權─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合作與折衝。二十國集團高峰會(G20),更確立了美國與中國大陸分別代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兩大陣營的共同領導地位,也反應了當今國際社會權力重分配後的真實狀況。在「後G20時代」,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扮演全球性的強權角色,幾乎成為被普遍接受的事實。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崛起成為全球的強權,並不必然代表美國國勢的衰弱。的確,美國在過去八年所採取的國際單邊主義,疏遠了自己的盟邦,卻壯大了想要對抗的敵人,但在新任總統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正快速扭轉美國的頹勢,以謙卑合作但又自信的態度,再度贏得其盟邦與世人的尊敬,這是美國實力的提升,而非弱化。此次歐巴馬總統所進行其上任後最重要的歐洲之行,所到之處皆受到高度的矚目與讚揚,即可說明美國的全球領導,仍符合多數國家的期望與利益。

至於對大陸的定位,美國歷任政府一直在競爭對手或伙伴間猶疑不定。但無論如何,美國必須務實地正視中國興起的事實。正如同美國新政府的外交戰略所言,美中關係將是廿一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未來全球安定的關鍵因素。美國與中國大陸被世人賦予極高的關切與期待,希望能夠藉由兩者的合作而非對抗,帶領全球走出經濟的困境,並對國際間的重大衝突與問題,例如北韓與伊朗核武計畫議題,發揮負責任的領導角色。

在這次倫敦G20高峰會前夕,在歐巴馬與胡錦濤的對話中,雙方刻意避開具爭議性的議題,例如近來中國大陸提出以新的全球儲備貨幣取代美元之提議,以及美國之前指控中國大陸操弄匯率的問題。相反地,兩國領袖同意國際社會應大幅提昇「國際貨幣基金」的重要性,以協助目前遭遇極大經濟困境的開發中國家,平安度過此波經濟的風暴。各國同意提供國際貨幣基金總額共一兆美元的資金,其中,中國大陸將可能出資四百億美元。此項決定也將改變在國際貨幣基金內,歐美國家決策比例過重的現象,未來將賦予中國大陸更大的發言權,以符合其經濟規模與全球實力。

另一個足以凸顯中國大陸重要性的發展是,國際社會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時,對於中國大陸可能優先復甦的普遍期待。中國大陸領導人在G20高峰會上,大力宣揚其總數四兆人民幣的經濟振興方案,所可能帶給全球經濟復甦的貢獻。儘管有一些西方媒體對於如此說法並不樂觀,因為大陸非自由化的政治與經濟機制,將會扭曲經濟復甦的方向、速度與效率;然而,現在已有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由於大陸的經濟體質異於美歐,中國大陸很可能將成為金融風暴後,第一波復甦的主要經濟體,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將因此受惠。

面對美中全球領導格局的演變,台灣又該如何自處?有人擔心美國過於向中國大陸靠攏,將危及到台灣的利益。如果現今仍是兩岸對峙、美中對抗的年代,亦即「零和遊戲」的狀態,則一方的興起的確有可能被認知為另一方的損失;然而,由於台灣正積極建構兩岸「雙贏」的局面,美國新政府也採取全球和解的大戰略,各方應把握此一歷史契機,在互信互利的共識下,加強自身實力的提升。

從台灣的角度而言,當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實力不斷提升之際,由於台海兩岸經濟上的互利關係,以及地緣政治的戰略優越性,台灣更應務實地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與大陸就「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進行協商。在此同時,我們也應擴大台灣在全球戰略經貿的網絡,畢竟,一個「後G20時代」的全球格局,將著重在各方均贏局面的建構,而台灣的自信與參與,將具有關鍵性的示範作用。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副研究員)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春燕?別高興太早 從G20到東亞峰會

* 保羅.克魯曼專欄-三階段轉折 讓銀行再度沈悶吧
* 財經漫遊-風暴中的肥貓啟示錄
* 春燕? 別高興太早
* 美銀行資金壓力測試 噓... 不能說
* 日救經濟 「軟實力」打硬仗
* 中國3月外匯存底 逼近2兆美元
* 中國超市首度聯合對台採購 休閑食品最夯
* 青年安心成家第二期 六月推出
* 擴大公建 創造22萬工作機會
* 創新發達通 百億研發啟動
* 社論-發展生技產業的優先選擇
* 從G20到東亞峰會

◆ 保羅.克魯曼專欄-三階段轉折 讓銀行再度沈悶吧

【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2009-04-11 中國時報

卅多年前,我是經濟學研究所的學生,班上只有最沒志氣的才想進金融業。即便在那個時代,投資銀行的待遇也高於教書或公家機關─但差距沒現在大,而當時大家都覺得銀行的運作很悶。

接下來這些年,銀行運作變得一點都不悶,金融炒作風氣盛行,待遇三級跳,吸引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投入。他們還信誓旦旦說,美國金融業超級龐大正是繁榮的關鍵。

然而金融業卻變成吞噬世界經濟的怪獸。

經濟學者費里朋(Thomas Philippon)和雷學夫(Ariell Reshef)最近發表論文《美國金融業的薪資與人力資本,一九○九年至二○○六年》,描述美國銀行過去一世紀經歷的三個時代。

一九三○年之前,銀行是個刺激的行業,產生幾位好大喜功的人物,建立龐大金融帝國(有些是以詐欺為根基)。這個竄起的金融業主導了債務的迅速累積,從一次大戰結束到一九二九年,美國家戶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幾乎倍增。

這是炒作金融業的第一個時代,從業者的平均薪資遠高於其他行業。但在大蕭條時期,銀行體系崩潰,金融業風光盡失。

崩潰後重新出發的銀行業受到嚴格監管,風光程度遠不如大蕭條前,銀行家獲利也大不如前。銀行業變得沈悶,部分原因是從業人員對放款非常保守。家戶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在大蕭條至二次大戰間大幅降低,且長期保持在遠低於一九三○年之前的水平。

一九八○年之後,政治風向轉變,解除諸多規範,銀行又變成刺激的行業。家戶負債快速攀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終於和一九二九年差不多。而金融業規模暴漲,二○○○年代中期,獲利已占美國企業整體獲利三分之一。

隨著這些變化,金融業又變成高待遇行業,建立新金融帝國者的報酬更令人歎為觀止。金融業收入飆漲,在創造美國第二個「鍍金年代」中扮演了重大角色。

不用說,這些超級新貴覺得財富是憑本事賺來的。二○○七年,已退休一年的花旗集團前董事長威爾說:「我的財富大部分來自經營公司的成果,此成果證明我的財富是應得的。」很多經濟學者贊同其說。只有少數人警告,這個能量過大的金融體系可能落得壞結局;最有名的烏鴉嘴當推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校長拉堅(Raghuram Rajan),他在二○○五年說,金融業快速成長增加「浩劫式崩潰」的風險。但其他人,包括現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的桑默斯,卻都嗤之以鼻。結果金融業崩潰真的來臨。

金融業當初的表面風光如今看來只是一場幻夢,金融企業接連倒閉重創其他經濟領域,世界貿易和工業產出衰退之快超過大蕭條時期,這場浩劫導致輿論疾呼對金融業嚴加監管。但我覺得,決策者根本還沒準備好做出必要行動─使銀行運作再度沈悶。

部分問題出在沉悶的銀行運作意味從業者收入減少,另外還牽涉到意識形態:大多數掌權者仍把花稍金融手法視同經濟進步。

這些人的想法能改嗎?我們有沒有追求嚴肅金融改革的意志?如果沒有,當前的危機不會只此一次,而是未來不斷重複的模式。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 財經漫遊-風暴中的肥貓啟示錄

【沈雲驄】2009-04-11 中國時報

美國有個植物奶油的牌子,名字很長,叫做「I Can't Believe It's Not Butter!」,直譯成中文是「我真不敢相信,這不是奶油!」也就是說,業者要標榜的是:雖然這不是奶油,但吃起來跟奶油一樣香。

這個牌子的植物奶油到底香不香,當然見仁見智,但美國紐約州眾議員艾克曼不久前在一場聽證會上說,「人家好歹大方承認自己不是真的奶油」,沒有掛羊頭,卻賣著狗肉。看看幾年來金融業者推出的商品,他說,假如公開寫上「我真不敢相信,這不是保險!」或「我真不敢相信,這不是債券!」看看有沒有人敢買?

近來一件又一件的金融醜聞,不管是港台熱賣的連動債,或是鬧不停的肥貓事件,都讓人們打從心底喊出「我真不敢相信」。原來,幾乎整個金融世界運作的方式,都跟人們原先所想像的不一樣。原來,投資人的儲蓄、納稅人的血汗錢,一直被如此糟蹋。

但往好處看,投資者這回可以把長期以來沒弄懂的金融世界看清楚,也要趁著這次機會,改掉過去裝聾作啞的習慣。身為投資人,當然要把經理人的薪資看仔細;身為納稅人,也應要求國營事業把董監事的貢獻講明白。

雖然幾個星期來,肥貓滿街亂竄,但也不要因此就一味地反對高薪。肥貓們都坐享高薪沒錯,但不等於高薪的人都是肥貓。從美國到蘇格蘭,讓人憤怒的肥貓都具備兩個共同特徵:第一,公司賠大錢,自己卻繼續領取很高的報酬;就算做不好而離開,也先海撈一票再走。幾年前黯然下台的菲奧莉娜,全世界都知道她任內績效很爛,但被掃地出門的她,還是領走了十四億新台幣;先前被人砸毀房子名車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前董事長古德溫,害慘了投資人,但同樣撈走超過十億台幣的退休方案。

肥貓的另一個共同特徵,是「貢獻」與「報酬」之間,總是語焉不詳。高雄銀行說,林文淵與何美玥的貢獻很大,年薪不算高,但對於究竟這兩人的貢獻在什麼地方,為經營帶來多少幫助,對股東權益帶來多少好處,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就算真有「不能說的貢獻」吧,一份兩個月開一次會、然後月領十六萬的工作,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肥缺。佔著這種肥缺的人被叫做肥貓,當然「實至名歸」。

肥貓們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早在金融風暴發生前,已故經濟學家高伯瑞就已經提出他的憂心。他認為,當代企業是建築在一股「自我圖利的失控龐大力量」之上的。理論上,經理人的薪水,取決於他能為股東創造多少價值,但實際上,經理人的待遇往往是由那些自己薪水也高得離譜的董事會給的,這些董事有時還身兼其他公司經理人,薪水也是由其他高薪董事們所給。反正小股東不知道,基層員工管不著,這些人也樂得年復一年地相互圖利。

經理人之間如此,經理人與官員之間又何嘗不是?金管會最近說,要「啟動反肥貓條款」,比方說,讓獨立董事來帶領一個「審計委員會」,負責決定銀行董監事的薪資;而獨立董事自己的酬勞,則交給股東會來作主,希望藉此防止肥貓們繼續自肥。聽起來不錯,但你去問問看,獨立董事是由誰挑選的?哪家公司的獨立董事,曾經公開跟主要股東唱反調而又能繼續留在董事會裡?何況,假如反肥貓是對的,難道金管會過去不曉得,要等到今天才發現自己該約束這些肥貓?

也就是說,要與高伯瑞所憂心的「自我圖利的失控龐大力量」對抗,沒想像中容易。肥貓們的存在,是一種對小股東與人民無知的掠奪,也是政府失能下的結果。要杜絕肥貓滋長,需要投資者的共同覺醒:哪家公司有肥貓,掉頭就走;哪個政府縱容肥貓,也不要留情。也許真有那麼一天,換成肥貓們驚呼:「我真不敢相信,這不是過去的人民!」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春燕? 別高興太早

【聯合報╱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2009.04.11

十日歐美財經首長同時預測,國際經濟衰退情勢有趨緩的跡象。美國聯準會主柏南克在理事會後維持樂觀,認為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應該可以漸漸和緩復甦;歐巴馬總統首席經濟學家桑莫斯表示,美國經濟自由落體般下滑走勢,將會在未來幾個月結束;相對地歐洲央行總裁面對媒體時認為,G20倫敦峰會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轉捩點,所有協議事項落實執行,都會決定全球經濟未來一兩年是否止跌回升。

G20峰會達成的協議超乎各方預期,立即掀起全球股市的熱切回應。顯示多數觀察都支持倫敦峰會所確立的全球金融安定機制與充實IMF職能實力的作法。而肥貓及有毒銀行資產,也都在協議中有了制約規範的具體行動。

但是,另有美國及英國所極力爭取實施的搶救當前經濟危局的兩項重大工程,則可能埋下令人不安與戒慎的種子。這一點也正可以有效詮釋,為何峰會後的世界金融市場,迅見高潮迭起,旋又急轉回落的最重要根由。

協議未成的兩項重大搶救經濟工程,一是防制保護主義高升,二是加碼振興經濟措施。在振興經濟措施方面,原本峰會所屬五個工作小組預擬總額五兆美元(全球GDP百分之十)的政府公共支出,透過擴大公共建設、激勵內需市場及紓困產業廠商,以使全球經濟再起。

但是除了美英外的多數國家,對於用擴大公共建設支出救市的凱因斯財政政策手段,是否立即有效,是否有助於經濟永續,還存有相當程度的疑慮;對於美國政府以加倍「印鈔」,用更大泡沫來填補已爆破泡沫的貨幣政策手段,認為所有釘住美元政策之經濟體必將同蒙鉅害為由,更加不敢苟同。因此,提案被擱置。

在新保護主義防制議題,已出現兩個嚴重效應,一是先進國家的「買本國貨」主張,鼓動本國廠商國民要大幅削減商品進品,已使得全球貿易急速萎縮,幅度逼近百分之卅。亞洲國家的出口,更因此而普遍減少逾四成以上,形成為各個區域性製造業的出口災難。

二是先進國家之防阻本國資金流出,美國歐巴馬甚至曾經主張,針對赴外投資的美國廠商要課徵以類似愛國捐的重稅,其影響是,經濟海嘯前十年間,國際直接投資(FDI)資本流動量皆在二兆美元規模,但二○○九年,此一數字已經劇縮到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而已,這表示在未來二至三年間,對外資依存度頗高的亞洲地區國家,都將共同面對資本枯竭危機,整體情況其實是非常嚴峻的。

G20未能達成協議的這兩大提案,所關係到的正是面對經濟海嘯重擊的先進與後進國家政府,為謀自救的幾個關鍵對策,包括提振消費活力、維持產業廠商存續經營、擴大對外貿易與增進吸收外來投資等手段,都會因此失去準據,特別是中型以下開發中國家,政府之擴大內需市場與強化對外經貿均衡的作法,都會因為兩案的未能達成協議,而落空或進一步延宕惡化。因此,難怪歐美兩地的重量級經濟觀察家會在最近這幾天喊出「全球經濟最惡劣的情況尚未浮現」的憂慮;而克魯曼更斷言或許因此而致拖延十年才能真正復甦。

如果全球經濟情勢一時還未能獲致有效紓解控制的話,這兩方面問題的嚴重性,G20可能又要被逼提前集會,也許就在今年夏天,拖不到九月。

反倒是看到國內一周來喜見春燕的成片樂觀氛圍,兩相對映差比,讓人倍感突兀。



◆ 美銀行資金壓力測試 噓... 不能說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11

為了評估銀行的資金需求,美國政府對全美19家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美國總統歐巴馬10日聽取進度報告,但美國政府及銀行界消息人士透露,監管單位已致函19家銀行,要求「績優生」不要在業績報告中公布壓力測試的成績,以免害成績乏善可陳的銀行的股價遭到砍殺。

美國主要銀行將於4月24日之前公布首季業績,率先登場的是高盛(14日)、隨後是摩根大通(16日)、花旗(17日)、摩根士丹利(21日)。

監管單位擔心,表現佳的銀行如果在業績報告中先行揭露壓力測試結果,其他銀行如果沒有值得誇耀的成績,會遭到投資人「懲罰」。因此希望所有銀行在4月底再一起公布結果。

這是美國政府再度利用體質佳的銀行來掩護需要政府援手的銀行,前財政部長寶森就曾強迫九大銀行一併接受政府金援,以免需錢孔急的銀行被烙上岌岌可危的烙印。業者對政府逼迫體質佳的銀行接受「紓困」表示不滿,有些小型銀行不願被政府設下的條件限制,已把紓困款加利息還給政府。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型業者也表示,要儘管償還紓困金。

壓力測試是歐巴馬政府穩定金融業計畫的重點,以測試銀行在經濟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資金。但由於政府對測試項目保持神秘,讓經濟學者感到憂心。據「紐約時報」引述政府官員的話說,19間銀行將全部過關。



◆ 日救經濟 「軟實力」打硬仗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4.11

日本政府10日正式宣布規模15.4兆日圓(1,540億美元)的新振興經濟方案。以愛看漫畫聞名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現在期望依靠虫老原友里等日本流行明星的「軟實力」來振興經濟。

日本政府10日宣布歷來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對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日本政府將減稅以及擴大政府支出,總計15.4兆日圓,接近日本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

日本政府表示,此舉可為4月起算的年度GDP增加二個百分點的增長率,一年內創造40萬到50萬個工作機會。這是日本政府在不到八個月內提出的第四套經濟振興方案。日本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說:「如果我們沒有行動,經濟將在一年內衰退6%到7%。」與謝野馨說,政府將增發至少10兆日圓的公債。

這筆振興方案包括4.9兆日圓的緊急支出、4.3兆日圓振興農村經濟、以及花費6.2兆日圓提振日本產業的競爭力,例如對購買省油汽車或省電冷氣的日本民眾提供補貼,以加強日廠在環保技術的優勢。

在提振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方案中,包含大幅增強日本流行文化產品出口的計畫,目標是使日本的文化「內容」出口金額,從目前總出口額的不到2%,大舉提增至18%。

麻生太郎在9日的記者會中說明這項構想,他對著國際記者揮舞著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出版的流行雜誌,封面刊登著日本風格的模特兒。他也拿出刊有日本第一名模蛯原友里的日本雜誌。

麻生太郎說:「全世界的消費者對日本的文化內容都很有興趣,像是動畫、電玩遊戲以及時裝。不幸的是,這種『軟實力』沒有銜接到海外事業中。藉由把日本流行文化的軟實力注入到商業中,我希望在2020年時創造50萬個新工作,創造20兆到30兆日圓的產值。」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文化廳為推廣「軟實力」已提議斥資117億日圓,在東京興建「國立媒體藝術綜合中心」,作為日本動漫文化的「殿堂」,展示日本當代的漫畫、動畫與電玩文化。文化廳表示確有此意,但仍在評估金額。



◆ 中國3月外匯存底 逼近2兆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11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3月底中國外匯存底為1兆95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6.14%。

3月份外匯存底增加4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億美元。但第一季外匯存底增加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少1462億美元。

中國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一,人民銀行公布的數字比路透請10位經學預估的1.955兆美元略低。去年中國外匯存底增加4178億美元,不如2007年的4619億美元。

分析師相信,中國的外匯存底有70%為美元為主的資產,包括美國國庫券在內。人民銀行為壓低人民幣匯率,買進鉅額貿易盈餘和外資流入產生的美元,使得外匯存底急速膨脹。2005年中國外匯存底為2090億美元、2006年為2473億美元。

全球金融風暴中,中國出口銳減,國內房地產價格暴跌,使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但3月份數據顯示,情況已有緩解。北京已採取減稅、控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等措施;經濟學家認為,這些做法可能增加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緊張。

中國3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是連續第5個月下降,但下降幅度比起2月的25.7%已見改善,海關署表示,貿易資料顯示「明顯改善跡象」。另外,中國進口則下挫25.7%,使中國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由2月的48億美元增至186億美元。

另外,3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額繼續走高,當月增加人民幣1.89兆元(27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1兆。加上前兩個月新增貸款量,第一季人民幣貸款共增加4.58兆,已接近中國政府制定的全年人民幣5兆的目標,顯示銀行熱烈響應官方刺激經濟的呼籲。



◆ 中國超市首度聯合對台採購 休閑食品最夯

中央社 2009-04-11

大陸首個「台灣食品專區」今天現身上海,「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40多家超市會員展開集體大採購,單日成交金額折合新台幣超過69萬元,以台灣休閑食品最為搶手。

外貿協會在大陸設立的首個「台灣食品專區」今天在上海時代廣場的「城市超市」開幕,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旗下的40多家超市、120多位採購經理專程遠從大陸東北、北京等各省市前來考察,並與上海城市超市洽談採購台灣食品。

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顧國建告訴中央社記者說,他們的超市會員分布大陸各城市,都有其特色與強項商品。

他說,上海是1個商品進口口岸,他們的超市會員要採購台灣食品,就是透過上海城市超市,再向台灣的廠商來下訂單。

顧國建說,每年4月底、5月初大陸各地的超市通常開設很多新的分店,他們的超市會員這次就是忙著採購台灣食品,為充實新店貨源預作準備,今天早上就有不少會員當場與上海城市超市簽下合作訂單。

他還說,目前各超市會員對於台灣食品的接觸時間都不長,但是未來很有可能在大陸各省市的超市設立台灣食品專區,今天在展售現場看到的紅麴餅乾、新竹米粉、鳳梨釋迦,還有某些休閑食品,都值得採購。

顧國建說,今天1整天採購總額約有人民幣14萬元,折合新台幣為69萬多元,以沙琪瑪、紅麴餅乾、麻花、台灣啤酒等7個單品為主。

據瞭解,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是由大陸40多家超市公司聯合進行採購的組織,對於購買量大、且能廣泛使用的商品,多半透過該會議秘書處來統一採購。

顧國建舉例說,他們去年就透過不少管道採購了許多台灣水果,另外在廣州商品交易會上也和若干廠商簽下外貿訂單,間接採購不少台灣產品,這樣的運作模式已運行了1年多。

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農產品推廣組組長陳濟棠也告訴中央社記者說,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這次是首度向海外採購商品,也是首度對台灣進行集體採購。該組織在大陸的超市會員總店數超過4000家,規模巨大,對推動台灣商品進入大陸市場而言,是1個非常重要的通路。

他又說,去年12月他曾經向該組織簡報介紹台灣食品,並表達,希望對方未來有機會能夠擴大採購台灣食品以外的商品。

※ 休「閒」吧!應當是繁簡轉換的問題。



◆ 青年安心成家第二期 六月推出

【唐玉麟/台北報導】2009-04-11 中國時報

內政部「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已在三月底申請截止,昨晚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說,第一期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中,購屋利息補貼一萬戶案,申請總人數高達一萬六千九百戶;租屋補貼二萬戶案,申請人數七千二百戶,凡是符合資格條件者,均會滿足申請者需求,且擬在六月再推出第二期青年安心成家專案。

葉世文強調,當初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是一年為一期,總計四年四期,今年度編列預算為一三.八億元,因利率直直落,估算仍有額外剩餘,因此研擬六月再推出第二期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但到底購屋利息補貼是多少戶,尚未定案。

為協助新婚或育有子女的青年家庭減輕負擔,內政部年初推出「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以二十歲至四十歲,除提供前二年二百萬元零利率房貸補貼外,也提供租金補貼,每戶每月最高三千六百元,補貼期間最長二年,自二月十六日開始申請至三月廿七日止。

對民眾申請首期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營建署國宅組長王安強說,由於各縣市政府將對購屋利息補貼申請者,將進行兩個月資格審查,如家庭收入在一定標準(如北市每戶家庭在一百四十七萬以下)、無自用住宅者、年齡在二十歲至四十歲等符合申請資格,預計六月就可核發核定函,且民眾拿到核定函後,一年內可赴未來營建署公告逾三十家公民營銀行承辦此業務銀行辦理。



◆ 擴大公建 創造22萬工作機會

【崔慈悌、于國欽/台北報導】2009-04-11 工商時報

立法院會昨(10)日三讀通過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由於原編訂1506億預算只小刪15億,成為1491億元,多項不利推動興建的項目也未過關,促使營建、鋼鐵等類股昨天都上演慶祝行情。

經建會表示,今年度的這筆特別預算若順利執行後,將可使今年的實質GDP規模較未執行時,提高0.68個百分點,且可以創造19至22萬個工作機會,執行後將提供安全、舒適、便利、準點的都會交通服務,以及直捷、快速的產銷網路;建構安全無虞的環境、提升全民生活與環境品質,以強化國家競爭力。

行政部門預估擴大公建將可創造19萬到22萬個工作機會,今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提高0.68個百分點。

被政院視為拯救經濟藥方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昨在立法院長王金平敲下議事槌後,宣告三讀過關。原本在野黨要求大砍預算,在朝野協商後同意僅刪除1%,刪減後改列為1491.62億元。

刪減項目中,以物價調整款超過工程總經費3%、約3.5億元,刪減最多;專案辦公室經費刪減50%,被砍1.1億元;其他被砍的以宣導費用為主,工程項目被刪減的只有都市雨水下水道建設計畫、加速生活圈交通系統建設計畫等少數幾項,且刪減的金額都很少。

原本民進黨提出11項表決案,包括計畫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公共工程應該公開上網招標、不得統包及開最有利標、教育部「大專畢業生職場實習方案」,應該由企業負擔每名實習生最低基本工資,不足餘額約1萬元由政府補足的方案、專案辦公室全數刪除等11項表決案,被市場認為可能影響發包進度,不過表決後均未過關。

此外,為了避免中央、地方執政政黨不同,影響預算執行,立法院也通過決議,授權中央政府可以跳過縣市政府,直接委託鄉鎮市公所執行預算;行政院在執行特別預算時,則明訂應禁止任用外勞;在原住民地區執行時,要優先聘用原住民。

由於預算案順利通過,昨天與公共建設有關的鋼鐵、水泥、營建等類股紛紛表態上揚,鋼鐵類股整體漲幅更達到6.55%。



◆ 創新發達通 百億研發啟動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4.11

經濟部昨(10)日啟動「創新發達通計畫」,結合工研院、中科院、資策會等18個法人與研發機構研究能量,透過對業界科專加碼以及產業輔導等措施,估計今年誘發上百億元的研發能量,創造千億元商機。經濟部估計業界科專預算需求將比往年增加,將爭取更多的業界科專預算。

經濟部昨天舉行「創新發達通計畫—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誓師大會,邀請副總統蕭萬長及電電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商總理事長張平沼等六大工商團體理事長共襄盛舉。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創新研發是突破困境的關鍵利器,經濟部調查發現,雖然受到經濟衰退衝擊,產業經營困難,但產業研發中心的預算與人力並未因此縮減,去年第四季業界科專申請數37件,比去年第三季的33件還多出四件,今年第一季業界科專申請案件也有35件,成長率94.4%。

因此,經濟部結合工研院、中科院、資策會等18個法人與研發機構研究能量,動員科專人力約5,500人,依技術專業領域成立12 個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也就是創新發達通列車,預定今年度提供1萬家廠商關懷輔導,並促成1,200家廠商組成近百個創新研發聯盟,或提出新產品開發計畫。

此外,發達通計畫並提供廠商研發資金融通的申請作業協助,辦理新產品與技術推廣200場次,及推動固本研發人力2,500位等目標。

經濟部指出,今年業界科專計畫總經費39億元,為協助業者積極進行創新研發,將加碼補助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以及業界科專,其中SBIR加碼原先補助比例的三成;一般業界科專則加碼補助原先補助比例的二成。預估配合創新發達通計畫,今年可創造上百億元的創新研發能量。

創新發達通計畫的12個產業輔導團,包括金屬產業、機械產業、車輛(運輸)產業、資通訊產業、電子光電產業、資服、數位內容及科技化服務產業、生醫產業、食品及民生產業、紡織產業、石化產業、綠能產業及東部暨離島地區等。

昨天中國生產力中心也宣布其所負責的「五服中心」,將提供技術關懷、創新個案、聯盟輔導、研發資金融通協助、新產品與技術推廣及研發人才固本與就業媒合等服務。



◆ 社論-發展生技產業的優先選擇

【本報訊】2009-04-11 工商時報

行政院院會最近通過政務委員張進福所提「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內容包括四大重點: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upra Incubator Center, SIC),提供生技製藥暨醫材產業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法務、智財權、技術及營運等協助;成立「生技創投基金」(Biotechnology Venture Capital, BVC),由行政院國發基金出資40%、民間投入60%,第一階段募集75至100億元,投資國內外高獲利潛力案源;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建構與國際銜接的醫藥法規環境;成立「產業化研發中心」,強化產業化的研發能量。這個行動方案的目標是希望在2012年時,台灣生技產業的產值「翻一番」,倍增至2,600餘億元,而在10年後成為兆元產業。

這項方案中,涵蓋了研發、資金、育成以及國際接軌,舉凡生技產業要能有效發展的各項要件,已經全部兼顧,因此值得加以支持。然而,我們也要提醒政府相關部門:大架構不難規劃,最難的地方在執行的步驟與細節,有句業界耳熟能詳的俗語說:「魔鬼藏在細節裡」,正是這個意思。而且,生技產業的發展計畫,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構想,過去二、三十年來,一直被歷任政府規劃為未來明星產業方向,然而迄今仍然沒有真正起色,個中源由更值得當今政府深入探討。

有關生物科技產業的討論中,多數人常常直接聯想到的就是製藥產業,幾乎把二者畫為等號。然而生技產業範圍極廣,其中製藥產業卻是我國發展生技產業相對上困難最大的一項。在製藥產業裡,若要簡單劃分應是兩大塊:一是新藥開發,二是學名藥的生產。一般人想像中,前者若是開發成功,因有專利期保護,高獲利自然不在話下。然而一個新藥的開發,期間漫長,單是一開始的藥理實驗、毒理實驗等動物實驗的「蹲馬步」練功期間及練功成本,對於一個新設公司來講,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即使全都通過,取得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但那才真是燒錢浩劫的開始。三期的人體試驗,撇開燒掉的龐大資金不說,時間上順利的話約需8到10年,而中途夭折的風險仍然很高。

即使很幸運地一切順利通過,拿到許可及相關專利,還得看這個新藥是不是像「威而剛」那樣具有特異功能,若只是治療某項疾病的各種藥品中的新配方之一,是否會被各醫院採用,仍在未定之數。尤其各醫院的藥品採購,各有其嚴謹程序規範(有人認為是「黑箱作業」),新藥開發若不能被醫院診所廣為採用,前面的努力都是枉然。至於學名藥,雖然由於原廠專利已經過期,只要能通過相關的有效性審查就可以上市,然而一方面競爭者眾,獲利空間被擠壓,另一方面一般民眾(甚至某些醫生)認為學名藥的藥效不如原廠藥品而不願採用,因此也不是一般人想像中那麼容易獲利。

台灣目前生技產業的產值總計約1300億元,其中製藥產業為568億元,醫用器材為515億元,其他約226億元。我們認為在有限的資源下,生技產業的發展之道應有其優先順序,並且應以醫用器材為相對優先輔導協助的重點產業。醫用器材中又應以結合IT技術的的血壓計、心電圖計、呼吸治療器等醫療器材為最優先選項。這樣的考慮一方面延續台灣優勢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則順勢帶出生技產業發展的捷徑。

台灣IT產業在製程技術上,無論效率、良率都可以說是全球名列前茅;不僅交期、成本一直保持領先優勢,而且在主力產品的轉型彈性上,更是超越其他經濟體。舉例來說,台灣的IT產業從最早的PC系統組裝起家,到了PC獲利微薄以後,先是轉移生產基地到大陸,接著就改以NB為產品主流;等到NB遇到類似瓶頸,則迅速改以手機為獲利產品主流。因此IT產業一直是台灣的優勢產業。

至於在生技產業中的血壓計、心電圖計、呼吸治療器等生醫器材產品,本質上是以IT製造技術結合醫療功能。發展此類產品,一方面立基於IT產業的既有優勢,提供其下一波明星產品方向,另一方面可以為前述「生技產業鑽石行動方案」奠定事半功倍的基礎。當然,IT產業切入醫療器材之生產,要面對且需符合相對上更為嚴格的醫療認證規範,而且必須改變其傳統以量產規模取勝的經營模式,才有可能順利進入這個市場。這些調適,豈不正是「生技產業鑽石行動方案」中SIC、BVC及「產業化研發中心」發揮其預期功能之所在嗎?



◆ 從G20到東亞峰會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1

上周在英國倫敦所舉行G20高峰會,獲得了許多具體的共識與結論;其中,各集團最關心議題包括:美英的增加救市及擴大振興經濟措施;德法的強化全球金融監理與公布避稅天堂;以及中國大陸的反對保護主義與設立超主權貨幣的倡議。而其他的國家則可說是上述議題的陪襯者。

最後,包括國際救市、振興經濟措施、強化金融監理及公布避稅天堂等,都得到具體的結論,但中國大陸及亞洲所關心的反對保護主義,只是再度表達宣示性的呼籲,另外,設立超主權貨幣更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議題。也就是說,國際間可以具體推動實現的經濟議題,做為亞洲代表的中國,仍無法從中獲得具體的結論與共識。雖然與過去不同的是,美國獨斷的地位已弱化,必須與德法提案相互妥協,也必須獲得中國大陸不反對的態度,但全球經濟議題的提倡與具體落實,仍然以美歐所關心的訴求為主。

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在美歐所建構以美元為主及歐元為輔的國際貨幣體制之下,中國大陸永遠處於國際經濟議題的被動者,因為全球外匯存底美元的發行量是掌握在美國的手裡,亦即美國貨幣政策相當程度決定了全球外匯存底的價值。中國大陸外匯存底之中美國公債超過7,000億美元,美元資產共達1.5兆美元,在美國不斷匆忙增印鈔票之際,中國大陸當然也急著想脫離美國的控制或影響,並提出了超主權貨幣(主要是IMF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地位的構想。

不過,這個提議並沒有獲得強權的共鳴。事實上,這項提議不僅無法落實,對中國大陸而言也未必有利;因為基本上,IMF本就在美歐的掌握之中,以特別提款權的持有比率來看,中國只有3.68%,但美國卻高達28.60%,其他歐美國家及日本同樣持有很多特別提款權,中國大陸要以此挑戰美元的地位根本做不到。而以此次中國大陸所承諾提供IMF的400億美元,又遠低於美日歐個別超過千億美元的挹注,更將弱化其在IMF的發言權。

另外,倘若果然可以特別提款權兌換美元,當作外匯存底,中國的外匯存底真的會更安全嗎?不會;因為,美國好歹每年GDP可以高達14.3兆美元,也就是美國人努力一個月,幾乎就可以把中國大陸的外匯贖回,但IMF有什麼能力,可以創造中國大陸所需?因此,我們認為,除非中國大陸或亞洲可以發展出自我足夠的最終市場需求,所生產的大部分商品,無須賣到美歐,才有可能逐漸脫離美國及美元的影響。倘若亞洲的產業供應鏈,源頭仍須依賴美國技術的供應,終端則需要美國市場的支撐,無論中間生產端如何反覆貿易,都無法擺脫美元當作交易的媒介。

在G20峰會後一星期,東亞峰會緊接著在泰國登場。據媒體披露,這場為期三天的高峰會討論議題包含透過擴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降低對西方出口依賴,以及如何使用根據清邁協議設立的1,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基金。所提議題,終於觸及亞洲與西方間貿易失衡的問題;的確,倘若不根本解決亞洲最終市場的發展問題,而只想直接去美元化,把美元從大家的外匯存底或貿易支付工具中剔除,只是浪費了16個國家元首峰會的意義與時間。

但問題是如何提升亞洲本身的最終市場呢?目前東亞16國GDP已接近美國,消費能力已不是阻礙,關鍵在於能否發展出有別於西方的主流商品思維,去挖掘這近全球一半人口的真正需求。而台灣產業新的商機便在於此,康師傅方便麵及華碩Eee PC的成功,都是明證。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經濟危機創造企業奇蹟 何不全升格?

* 國際先驅論壇報-經濟危機創造企業奇蹟
* 美股狂飆 漲勢76年來最猛
* 矽谷150大 惠普蟬聯榜首
* 雅虎微軟 擬合攻搜尋事業
* 溫家寶: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不進則退
* 調查:中國農民工失業問題未如預期惡化
* 國際先驅論壇報-南韓救失業 全國一起來
* 政府組織再造是時候嗎?
* 新聞分析-政府管得好 比減併數字多寡重要
* 何不全升格?
* 社論-我們不要殘缺式的「租稅公平」

◆ 國際先驅論壇報-經濟危機創造企業奇蹟

【吳慧珍】2009-04-12 工商時報

美國華爾街投資巨人雷曼兄弟去年9月吹起熄燈號,正式宣布破產倒閉後,進而演變成吞沒全球的金融海嘯災難,面對如此百年罕見的經濟危機,專家學者又開始向歷史借鏡,像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1907年金融大恐慌、1990年日本「失落的十年」及1990年代末瑞典銀行危機等,再度成為鑑往知來的最佳教材。

不過每回向歷史取經,都把焦點放在如何汲取歷史教訓來制定經濟政策和理論,現在不妨換另一角度切入,我們想探討的是,過去這些危機如何形塑企業經營理念和策略?不像物理學有永恆不變的定律和禁得起考驗的理論可依循,企業經營面對各式難以逆料的外力險阻必須隨機應變。

企業鉅子 逆勢而起

管理專家表示,經濟嚴峻時期反而是加速企業革新的大好契機。1929至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股市大崩盤,近萬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關門歇業,但諸如奇異(GE)、杜邦(DuPont)、通用(General Motors)等當代最富盛名的多角化企業,卻在這一片經濟廢墟中誕生。

奇異等企業鉅子之所以能發展成多角經營的大型事業體,主要是拜鐵路、電話、電報等通訊運輸技術成熟所賜。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加持下,企業得以監督與整合各項業務運作,而經濟大蕭條帶來的震撼教育,鞭策企業主事者須有效精簡經營規模來開發國內市場,以確保企業仍屹立不搖。

德勤(Deloitte)顧問諮詢公司旗下的尖端創新中心(Center for Edge Innovation)共同主管海格爾三世(John Hagel III)指出,大蕭條年代企業在科技輔助下展開經營實務與公司組織變革,不久之後將出現現代版。

海格爾表示,當前經濟如重力加速度般急墜,將迫使企業正視業務縮編問題,而非僅刪減成本那麼簡單。大部分公司實際上有三大基本業務,分別為基礎設施管理、產品服務的開發和商品化及顧客關係。

海格爾指出,現今的經濟危機正好為企業分拆業務大開方便之門,藉此達到提升企業效率和獲利能力的目的。他特別提到,愈來愈多專業公司將瑣碎庶務外包,像物流工作委予聯邦快遞和UPS,全球最大電信計費系統供應商Convergys及電子產品承包製造商Flextronics也是許多企業爭相合作的外包業者。

企業三大主要業務之一的新產品開發,其實較適合交由小型創意團隊來執行,若是在大企業反而綁手縛腳難以施展,因此也成了大企業最棘手課題。海格爾以家用產品大廠寶僑公司(Procter&Gamble)為例,指這家企業鉅子就深知業務分拆的好處,訂定了透過授權與夥伴合作,將半數新產品研發工作委外的目標。此外,寶僑大手筆投資網路科技及智慧軟體,藉以分析和經營顧客關係。

對海格爾來說,企業受惠於網路科技一日千里而脫胎換骨,簡直是1930和1940年代企業受益於通訊科技突飛猛進而改頭換面的翻版。他說:「我們可能面臨歷史重演,這回拜數位基礎設施之賜讓企業找到組織經營的新方法。」

製造業革新與銷售模式也常在經濟變動的推波助瀾下應運而生。管理專家特別舉出,日本製造業系統之所以發展出及時制度(just-in-time)並講求精簡效能,是因應戰後貧窮、資金短缺及工廠缺乏土地而來。而中國與印度這兩個近年來炙手可熱的金磚大國在採取擁抱市場經濟政策後,等於對全球化敞開大門。

換腦袋才能活長久

波士頓顧問集團資深顧問史托克指出,當世界經濟脫離當前危機後,全球生產和銷售模式可能產生巨變。假定長期以來平均油價在每桶80美元上下,道路、港口和機場依舊壅塞,在此情況下諸如美國中西部和墨西哥家庭式小工廠,比亞洲工廠更有彈性。史托克說,眾多中國製品恐將不再是優先選項。

經濟風暴也大加改變社會心態與政治氛圍,連帶衍生出新的企業管理模式。舉例來說,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以往的勞資意識型態之爭式微,工會嶄露頭角趁勢崛起,為大企業帶來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

不過工會影響力又被專業經理人取代,哈佛大學已故企業史學家錢德勒在其獲普立茲獎肯定的著作「有形之手:美國企業管理革命」中稱之為管理者資本主義(managerial capitalism),由企業經理人負責兼顧平衡勞工、政府及股東等各方團體利益。

但管理者資本主義盛行到1980年代面臨嚴峻挑戰,此時美國經濟再度陷入蕭條,擔心1970年代石油危機重創企業的噩夢重演,股市報酬率成了衡量企業經營成績主要指標。政治方面,致力經濟改革的雷根政府直指政府不但非經濟問題解藥,簡直是麻煩根源。

哈佛商學院教授庫拉納(Rakesh Khurana)指出,時至今日企業多被視為社會組織,責任範圍早已延伸到華爾街之外。庫拉納教授說,對美國企業的描述已不同以往,政府不再被認為與企業對立,而是和企業站在同一陣線的盟友夥伴。(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吳慧珍摘譯)



◆ 美股狂飆 漲勢76年來最猛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4.12

美國股市連續第五周收紅,出現1933年以來最兇猛的一波漲勢,主要歸功於富國銀行的獲利優於預期,及市場推測銀行將通過政府的壓力測試。本周堪稱是超級財報周,除了摩根大通和高盛等重量級銀行,英特爾、奇異(GE)和Google都將公布財報,美股能否繼續向上攻堅全看這些財報的臉色。

標準普爾500指數上周上漲1.7%至856點。標準普爾分析師希佛布拉特指出,3月9日迄今的23個交易日中,標普500指數飆漲27%,漲幅創大蕭條以來最大;道瓊工業指數一周來小漲0.8%至8,083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揚1.9%至1,652點。

紐約詹森伊林頓顧問公司董事長詹森說:「這對財報季是個好兆頭,銀行不會像前幾季那樣被迫提列鉅額減損。」

標普500指數在一個月前跌至12年谷底,但在花旗集團、美國銀行(BOA)和摩根大通紛紛表示今年初開始賺錢後,該指數隨即展開絕地大反攻。美國財長蓋納宣布志在處理銀行體系多達1兆美元不良資產的計畫,激勵標普500指數在3月23日出現1930年代以來的第四大漲幅。該指數今年來的跌幅已大幅縮小至5.2%。

富國銀行估計第一季獲利30億美元,創首季獲利新高紀錄,令投資人喜出望外,樂觀預期銀行業即將走出低潮。要是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和美林四家大型銀行本周公布令人安心的季報,美股可望進一步上漲。

賓州STAAR金融顧問公司總裁兼執行長韋斯伯說:「市場看起來有意繼續推升這波行情,但關鍵在於有沒有利多消息。我們預測銀行的財報將顯示現金流量已獲得改善。」

市場也將密切關注英特爾、奇異、嬌生(J&J)和Google的財報。奇異幾乎跨足經濟中的各個產業,投資人可從這家指標公司的財報和展望一窺整體經濟的面貌。

經濟數據方面,14日出爐的3月零售銷售與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15日公布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聯準會(Fed)16日公布的褐皮書,也將牽動美股後市。



◆ 矽谷150大 惠普蟬聯榜首

【經濟日報╱本報系記者吳日君/矽谷10日報導】 2009.04.12

美國矽谷150大公司最新排行榜出爐。這份由聖荷西水星報所做統計指出,高科技業景氣持續低迷,由於全球都受不景氣影響,許多科技公司幾年前開始進行全球營運發展,業務也受到全面影響。今年仍有不少華人創辦或負責經營的公司上榜。

排行以2008年度全球營業總額為依據,前三名是惠普、思科(Cisco)、英特爾。惠普以1,186.9億美元蟬聯第一,思科、英特爾分別是395.7億和375.8億,排名與去年對調。第四為330億美元的蘋果(Apple),第五是236億美元的甲骨文(Oracle)。

過去四季當中,董事長為黃德慈的知名全球電腦經銷系統、神通集團旗下的美國「新聚思」(Synnex)和楊致遠共同創辦的雅虎分別排名10和12,新聚思有77. 48億美元銷售額,雅虎則是72億美元。

矽谷150大公司排行榜中,過去與目前由華裔參與創辦公司,黃仁勳創辦的英偉達(Nvidia)排名26,林傑屏創辦的LamResearch排名35,吳聰慶創辦的Atmel排名41,陳志寬擔任總裁的Synopsys排名47。前身為ECAD、由黃炎松創辦凱登斯(Cadence Design)排名51,盧昭信創辦的NetGear第60名。吳日正、洪筱英參與創辦的豪威科技(OmniVision)排名65 ;由梁見後共同創辦的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今年是第二年入榜,排名第69。



◆ 雅虎微軟 擬合攻搜尋事業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 2009.04.12

上季出現七年來首次虧損的雅虎,10日傳出有意與之前出價收購的微軟合作,但範圍限於搜尋引擎與廣告業務。

分析師估計,雅虎這次若能與微軟達成合併搜尋事業的協議,每年將有多達4.5億美元的進帳。

去年微軟提議以475億美元收購雅虎,但遭雅虎三度回絕,但最近矽谷圈內有消息傳出,雙方上周開始恢復接觸,但這次彈的不再是微軟買雅虎的老調,而是雙方在網路搜尋與廣告業務合作的可能性。

在矽谷以消息靈通著稱的部落格「數位包打聽」(All Things Digital)披露,雙方最高層這次親自出馬洽談,微軟為執行長巴爾莫,雅虎則是1月上任的執行長巴茲(Carol Bartz)。

報導說,上周會商的內容還在「初步」階段,但若最後談出結果,將是微軟和雅虎關係的分水嶺,使網路搜尋市場原本三雄並立的局面,變成Google 與微軟/雅虎兩大陣營的對抗。

史福伯登公司分析師林塞說,雅虎的確是微軟唯一的選擇,微軟與雅虎若想繼續留在線上領域,就必須試著達成交易。尤其對雅虎的獲利具有正面影響,每年的息前稅前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可能會有2.5億至4.5億美元。

All Things Digital還透露,雙方最新回合的會談,提到好幾種合作劇本,包括交換廣告資產在內,亦即雙方的搜尋廣告由微軟經營,展示廣告則全部由雅虎打理。

巴茲上月曾說,雅虎和微軟的協商「都是公司和公司之間的協商,也就是雙方私下協商,有什麼結果,大家自然會知道,而且在結果出爐前,我們都不會置評」。對於雙方復談的報導,微軟和雅虎迄今也都拒絕置評。

雅虎在2008年也曾經試圖與Google合作,但是後在美國政府介入並威脅要採取阻撓行動後,Google最後緊急叫停。根據業界最新統計,Google在搜尋市場仍然獨占鰲頭,占有率超過六成;雅虎的市占率約為21%,微軟則是8.5%。



◆ 溫家寶: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不進則退

【連雋偉/綜合報導】2009-04-12 中國時報

繼日前北京決定力推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後,大陸總理溫家寶昨日表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雖不可取代,但中央決定在二○二○年將上海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必須面對外在競爭,「用得上中國一句老話,就是不進則退」。

這是北京領導人首度明確點名上海將直追香港,預料互別苗頭的「雙城記」,未來十年將逐漸白熱化。

肯定不可取代優勢 促加強監管

至泰國參加東協高峰會的溫家寶,昨在當地接受香港記者集體採訪。在談到北京決定將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時,溫家寶說,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取代。他指出,香港有區域優勢,有長遠的金融經營的歷史及完備法規。但他也說,香港金融地位也面對外在競爭,用得上中國一句老話,就是「不進則退」。

溫家寶認為,當務之急,「不是說誰是不是金融中心,而是誰能夠使金融處於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地位」。這就需要加強監管,令金融系統在當前危機中不受到損害。

溫家寶還指出,大陸中央政府最近決定在幾個城市實施人民幣結算試點,這對香港也有好處,也可以促進貿易發展,並進一步活躍香港的金融業務,加強金融中心的地位。

繼前晚強調中國經濟形勢比預期好之後,溫家寶昨日再對香港記者團強調,目前中國大陸內需的各項統計數據都呈現上升,「中央政府的措施正初步顯現出效果,整個經濟呈現積極表現」。

北京高層領導人往昔談到香港地位,皆強調其不可取代的獨特地位,但自今年以來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打破壟斷 明指上海將急起直追

在北京傳出上海呈報的迪士尼樂園興建案獲批後,大陸國務院於三月下旬通過了建設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國際航運中心,近日更開放上海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上海從事外貿包括台外商在內企業,可用人民幣結算,規避美元貶值風險。凡此種種皆顯示,北京當局正打破香港壟斷作為大陸唯一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的國際性大都會的地位。

大陸金融學界認為,如果只有香港成為大陸的國際金融中心,則國家財政得不到挹注,香港對大陸企業的融資需求,不是鞭長莫及就是成本太高,香港出現金融危機,國家仍要鼎力相助。但上海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對國家、地方都可實現利益最大化。人民幣無法在資本帳目下自由兌換,短期內香港地位仍無法取代,但滬港兩地競爭將愈來愈激烈。



◆ 調查:中國農民工失業問題未如預期惡化

中央社 2009-04-12

全球金融風暴引發的失業問題讓各國頭痛,中國官方也頗擔心大量農民工失業將引發社會不安,但專家調查後表示,中國農民工的失業情況比預估的要好,並未出現大量滯留與失業。

「新華網」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今天在1場公開活動中表示,儘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繼續,但據調查,中國大陸農民工群體失業狀況比原先預估的還要好。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最近在四川重慶、河南、安徽等農民工勞力輸出大省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群體並未出現大量滯留農村的情況,約85%的農民工已經返回城市。

此外,調查也顯示,上述返回城市的農民工對勞動力市場變化表現出頗強的適應性,大多數人都找到工作,並未產生先前預估有大量失業的情況。

不過,李培林表示,由於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即使當前的就業形勢好於預期,也不能因此放鬆應有的關注。

他說,短期內農民工的就業緊繃狀況仍會持續,需要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以及各種就業扶持措施的加強落實,才能從根本上穩定農民工的就業情況。

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2月間曾透露,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中國各地約有2000萬名農民工失業或是找不到工作。

據表示,這項結論是依據中國農業部當時在大陸15個省的150個村落所做的抽樣調查而來。

「農民工」是指由農村到城市工作的群體,是大陸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勞動力來源。中國官方估計目前農民工總數約達2億2千萬人。

中國政府更擔心,如果農民工大量失業,有可能引發社會的不安。



◆ 國際先驅論壇報-南韓救失業 全國一起來

【鍾志恒】2009-04-12 工商時報

環顧世界,像新力和通用等全球性的產業巨擘,因為全球經濟衰退削弱市場產品需求而持續裁員。不過,南韓大企業試圖以不同方式聘顧數以千計的工人。

雖然南韓並非唯一一個要求員工減少工時或薪水,意圖防止大規模失業的國家,但卻把捍衛就業化作成國家運動。政府正呼籲工會和企業雙方為經濟利益而放下彼此歧見。總統李明博表示挽救失業是「我們第一目標」。

教訓歷歷在目

這個態度與十年前作對照,當時一場同樣的金融危機席捲亞洲各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主導下,南韓要清理部份龍頭企業和銀行的債務,導致上百萬人加入失業大軍的行列,後來IMF一詞被謔稱「I'M Failure」(我是失敗者)。

「我們從1998年學到教訓」南韓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崔炳勳(Choi Byung-hoon音譯)說:「企業在經濟變壞時裁員,他們將發現當經濟復甦時就出現技術工人短缺。」這個委員會剛在2月把業界團體、工會、民間和宗教組織代表、以及政府聚在一起,達成一個標榜為全國性政策的「社會團結共體時艱」(share pains for social unity)。

雖然這個協定並沒有法律約束力,能否挽救經濟或僅僅延長痛苦還有待觀察,但大企業的員工都因此接受凍薪的待遇。工會承諾不罷工。管理層和新聘職位自我減薪高達30%,並答應把省下來的人力成本去雇用年輕的求職者。

李明博總統申斥銀行家們在力保自己的高薪時,卻要求以納稅人的錢去疏通銀行的現金危機。在3月28日當周,南韓兩大金融集團國民銀行(Kookmin Bank)和新韓銀行(Shinhan)的管理層就退回他們的股票選擇權,以「自發性的行動去共體時艱並對經濟危機負責」。

為了發揮本身的功能,政府將撥出4.9兆韓元(約35億美元)的經費創造55萬個就業機會。學校將會聘用更多臨時教師。

只要小企業以休假來代替裁員、或聘用臨時工的話,政府將給予減稅和支付部份員工薪水作獎勵。

在南韓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裡訴求團結精神是相當自然,於危機時刻「救經濟」就變成愛國真言。在1997-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南韓民眾站在同一陣線獻出他們家裡的金首飾讓政府能夠溶成金塊,來提高極度需要的外匯。

雖然南韓是亞洲各經濟體中率先走出經濟衰退的谷底,但卻付出沈重代價。這慘痛經驗損害到南韓經濟裡最強勁的資產-即工作場合裡團結一致,因為南韓企業學會裁員和彈性勞動市場這些過去陌生的概念,像增加雇用臨時工就深化了收入不平等的情況。

在南韓被迫向IMF伸手要570億美元紓困之前,企業承諾終身顧用,換取員工接受低薪資、超時工作,並對主管的決定絕對服從。「買韓貨」成為公民義務,公司是員工的第二個家。

隨著亞洲金融風暴逐漸瓦解這種社會契約,不信任感破壞了勞資雙方關係,常阻礙公司的作業。工會領袖坐在談判桌上,綁住寫上「我們跟你拚到底!」的紅色頭巾。可是,這一次經濟危機卻讓勞資走在一起,以達到挽救就業和經濟的目的。

「如果我們在1998年的焦點是重建自我的話,那我們現在要強調的是共體時艱和就業,因為這場危機不是我們造成,而是來自外在因素。」崔炳勳說:「我們的做法將促進大家在精神上愛自己公司。」

南韓最高的金融監管單位金融服務委員會(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的常務委員李宗求(Yi Jong-goo音譯)說,目前南韓最大的挑戰不是像美國那樣重建企業,而是恢復消費者支出,如果企業裁員,將會讓這個問題惡化。

失業後的南韓人一向依賴個人儲蓄和家人援助。因為南韓的社會安全網大體上仍不足以容納暴增的失業人數;另一個響起警報的因素,是南韓2月失業率從去年同期的3.5%攀升至3.9%。

共體時艱 恐延長痛苦

但有經濟學家警告,政府要共體時艱的方法可能只會延長痛苦。政府希望創造的大部份職務是給臨時工,他們的合約將在今年底到期。危機是,若經濟其後沒起色,南韓卻在振興經濟方案裡付出39億韓元(約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的代價,而風險是讓國債激增19%至367兆韓元,相當於GDP的38.5%。

南韓大企業因為在十年前經歷過重整而有暫緩裁員的空間,加上韓元疲弱有助出口。但LG電子副董事長南鏞(Nam Yong)最近說,若韓元又開始升值,尤其兌日圓升值的話,恐怕要裁員了。LG集團今年聘用了6,000名員工,是南韓企業裡最多。

儘管南韓社會呼籲團結,但不滿情緒已經在醞釀當中。南韓最大的勞動團體之一韓國民主勞總(Confederation of Korean Trade Unions)拒絕參與由政府主導的工作分享政策。勞總不接受這個計劃,認為是一場「權宜的騙局」並浪費納稅人的錢;還批評它創造就業的成效不大,只是幫大企業減員工薪水,大部份新聘人員根本沒能力跟資方談判。(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鍾志恒摘譯)



◆ 政府組織再造是時候嗎?

【譚淑珍】2009-04-12 工商時報

政府組織再造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要提升行政效率,然而,行政效率的提升,若只是從制度面、業務面的重新畫分與精簡,那只是治標的作法,不論部會數目是增加或是減少,皆無助於行政效率的提升;真正的治本之道,是要有新思維。

面對政府的行政力,廠商最大的痛苦是很多公務員只重視行政程序是否完備,至於是不是符合實質的法律意旨,全然不在他們的思考範疇內。

在公務體系只重視行政程序下,事件的急迫性、時效性,自然也就不是他們的考量重點,他們在意的是如果程序不完備,責任是落在他們身上,也因此,凡是只要牽涉到各部會業務,都要以年為計算單位,要有花上好幾年時間,等待公文旅行的結果。

公務體系行政程序繁瑣
公文旅行動輒好幾年

很多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經驗,在企業體系裡可以很簡單處理的事,即使牽涉到不同部門,只要一個meeting就能解決的事,到了公務體系就得經過漫長的公文旅行。

有時,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明明就是政府的這個單位可以處理的事,卻非要「會」另一個單位,另一個單位又去「會」其他的單位...,「會」來「會」去,時間也就這麼「ㄏㄨㄟ」走了。從這個角度看,政府部門愈精簡,應有利於行政效率的提升。

究其原由,是因為法律的意旨,只會有概略的規範,很多細節是規納在行政命令的實行細則裡,如果是實行細則中沒有明定的事項,他們就去「會」各相關單位,而不去管是不是符合原來的法律意旨。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作法,法律才是根本,實行細則是緣自於母法,沒有母法,那來的實行細則?

缺乏詳盡的施行細則
公務員怕事互相推託

但是,問題是公務員是按施行細則行事,所以,即使事件符合法律宗旨,只要在實行細則沒有很明確的規定時,幾乎都將「決定權」丟出去,丟出去的方法,就是「會」各相關單位,要不就是「會」更高層級的主管。

老實說,公務員的這種心態,也是因為在現在的政治環境中,公務員也是動輒得咎,想要勇於任事,又伯被說是圖利廠商,結果,公務員不敢任事,痛苦的是廠商。

在公務員按章行事,重視程序更重於法律意旨下,只要遇到新狀況,就會多出一條新規定,規定就這麼愈定愈多,愈定愈死,廠商也就被框框、條條的規定愈綁愈緊,毫無彈性空間。在這樣的行政結構體系下,就算政府組織再造了又能發揮多少行政效率?行政體系的結構不變,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其實,對廠商的差別不大。

制度面的修正無助益
改變思維才是根本

被綁的喘不口氣來的企業,被公務體系管到凡是都要以年為計算單位的廠商,在這個光速競爭的年代,碰到龜速的政府效率,企業界當然是想要一個管得愈少愈好,最好是什麼都不要管的「政府」,至於這政府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都沒關係。

其實,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如果公務員的行事法則不變,思維不變,只是將政府的組織重整、業務重組,制度面改一改,是無助於行政效率的提升,正本清源的作法,是必須要先改變思維。(鋼鐵公會理事長林明儒口述,記者譚淑珍紀錄整理)



◆ 新聞分析-政府管得好 比減併數字多寡重要

【呂雪彗】2009-04-12 工商時報

「這次玩真的!」政府高喊20餘年的組織改造,上週四在行政院會通過送立法院審議,這是馬政府跨出組織精簡決心的第一步。但國家競爭力要邁向全球前10大,不在部會裁併多少個,行政效能有決心改革才不致淪為空談。

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部會數多在15個左右,但有些設計是介於2、3級機關間的小部會或獨立機關,更具彈性功能。大陸幅員遼闊,部會只有27個,比台灣要少,各國近年皆朝政府組織精簡方向改革,台灣沒有道理不瘦反增肥。

組織膨脹近年最明顯個案,是美國911恐怖攻擊後成立國土安全部,根據研考會主委江宜樺觀察及研究,美國學校言論自由因此限縮,對外籍人士不信任,付出不少代價。現在各國為因應單一事件而膨脹部會組織的情況已愈來愈少。

經歷兩次政黨輪替,不分藍綠對組織再造議題難得都有高度共識。台灣高喊組織再造已有20餘年,前後歷經11任閣揆,但其間有不少組織膨脹情況,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海巡署等,讓彈丸之地的台灣部會高達37個,功能疊床架屋,一條河川的管理單位都是多頭馬車,已經到了非瘦身不可地步。

其實,政府組織精簡目的是為提升行政效能,提高國家競爭力,與減併多少部會數未必絕對相關,但也不能毫無理想性,在政治角力下一再對功能不彰的組織讓步。理論上組織瘦身應有助層級簡化,有助功能統合,應能提升行政效率,但實務上未必全然如此。

歐商美商多次在馬總統及政府高層面前告狀,指法規鬆綁跟不上國際腳步,也有不少企業反映,一張證照要蓋幾百個章,甚至可以拖一年以上執照沒有下文,台灣政府的行政效能令很多外商及國內企業不敢恭維。肇致如此,有些根本是公務保守文化造成。

江宜樺主委強調,這次組織調整將依循精簡、彈性化及效能等三項原則,並朝功能性統一事權功能進行精實瘦身,將部會間原本不協調橫向與垂直聯繫做得更好,期能大幅提升政府效能。

江主委所言正是組改最基本原則,但不論是小而美的政府或大有為的政府,重要的是要「管得好」,減併數字多寡不意味政府行事會更有彈性或效能更好,若公務保守心態不先革心,組織再造做得再用心,都會大打折扣。

正值金融風暴的衝擊,提升效能是國人對政府高度期待,組改先前敗在功虧一簣,馬政府既然強調組改「玩真的」,這次就是對其是否完全執政,能否展現魄力的一次檢驗。



◆ 何不全升格?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2

縣市首長將於年底改選,立法院又新修正通過地制法,因此縣市爭著升格為院轄市的問題立刻熱門起來。但令我們很難過的是,這些爭論乃至政策,都基於選舉策略或地方利益,幾乎無人考慮地方制度根本的目的是要讓國土更好的規劃利用,讓施政和建設更有效率。這種只為短期政治算計而不顧長期發展的態度,將使未來的地方和國家發展更為困難。

理想的地區劃分,是要讓最需共同規劃建設的地區,同屬一個地方政府之下。在農業時代,地形、河川以及灌溉系統可能是分區最重要的依據。現代社會則有更多經濟和其他活動需要考慮進來。例如,中國大陸採取市轄縣,即是各中心都市管轄周邊非都市地區的做法,就較符合經濟和很多活動是以中心都市為中心的事實,而讓整個地區可以有更符合整體利益的規劃。但我們卻有太多政治算計;本來和周邊各縣合在一起的新竹、嘉義等中心都市被獨立出來,而本來分立的縣市現在則為升格而想合併,國土缺乏整體規劃,而地方制度及建設則亂成一團。

這樣混亂的局面,除選舉的政治算計之外,主要就是因為財政和人事制度的不公平。同一個地方,升格之後即可分更多財源,其員額可以擴增,而且職等和薪水亦同步提高。就是這種不合理的制度,使各地方政府和人民拚命要升格,而沒有人去理會升格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例如台北縣和台中市,若和台北市和高雄市相比,一向受到不少不公平的待遇;但它們卻可能認為爭取讓自己成為院轄市以得到北高兩市的待遇,比爭取所有縣市的公平更為划算,所以政治上更弱勢之地區就更無力爭取公平的待遇。

而這種不公平制度並不是先天必然的不公平,或基於其他更重要目的之必要之惡,而是完全不必要的人為不公平制度。這種按政治位階分錢封官的制度本來就該改正,如今它們又誘發了不恰當的合併升格競爭,而使區域劃分更可能不符合國土整體的規劃,因此亟待改正。

我們建議政府不要為了選舉考量而急於推動某些縣市的合併升格,而應該先把財政收支劃分及人事制度改成真正的公平。我們這麼小一塊土地,凍省之後各縣市實質上都已直屬中央,因而不管叫什麼名稱,財源的分配都該完全公平;不應該叫院轄市或準院轄市就多分一塊,或有固定不和其他地區分享的比例。而所謂公平,應該考慮各地政府服務的需要、財政的情況以及發展的程度等和人民生活及發展有關的實質因素,而非政治位階。人事的員額及職級也應該用同樣的原則來制定。有了公平的制度,我們才能跳脫搶經費和官位的思考,而由真正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需求,重新劃定各地區。

然而政府並未做這些正確的改革,反而錯誤地擴大地方政府的舉債上限,並製造更多不公平。馬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舉債已嚴重危害到財政紀律、後代的權益,甚至四、五年後的政府運作及經濟安定,但政府完全不理民間專業的批評。如今政府又要讓地方政府增加2,700億元的舉債空間。這恐怕已非敗家子所能形容。中央政府舉債過多最後不得已還可以印鈔票用通貨膨脹來解決。地方政府舉債過多,最後不是賴給中央,就是讓地方政府破產而無法做事,所以中央政府不該如此縱容地方舉債。我們切盼政府換一些新腦袋,重新研擬一套公平合理的地方財政及人事制度,然後我們才能有合理的地區重新區劃,以及健全的地方發展。



◆ 社論-我們不要殘缺式的「租稅公平」

【本報訊】2009-04-12 工商時報

立法院日前初審通過所得稅率調降案,將現行綜所稅前三個級距的稅率6%、13%與21%,各調降1個百分點,且將行政院版本稅率5%的課稅級距上限41萬元,加碼調高為50萬元。初步估計,大約有380萬戶家庭可受惠,每戶減少4千元至3萬元的租稅負擔。財政部長李述德說這項綜所稅調降案,不但有助於提高民眾的消費力,以活絡經濟,更可以促進租稅公平,減輕中低所得者的租稅負擔。如果前者是對的,那為何在野黨主張以減稅刺激消費時,行政院卻大加駁斥而採行發放消費券;至於後者,則根本是個殘缺式的租稅改革,我們不要這種「假公平」。

其實,這次行政院提出的綜所稅稅率調降案,乃係賦改會為因應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所擬定的所得稅改革措施中的一部分。行政院的方案構想是,今年底促產條例到期後,除保留研發、人才培育、營運總部及物流中心等四項功能性租稅減免外,其餘租稅優惠項目皆予以取消,同時並將營所稅稅率調降為20%。至於綜所稅的改革,則是因為遺贈稅稅率大幅調降為10%後,行政院顧及社會輿論對租稅不公的批評,故想藉用綜所稅各項扣除額的提高以及低級距稅率的調降二者,來彌補民眾心中對遺贈稅改革的疑慮與不滿。因此,今年的綜所稅已提前將標準、薪資、殘障及教育等扣除額調高,這次的稅率調降乃係此「補救性」綜所稅改革方案中的另一環。

姑且不論遺贈稅調降稅率所造成的公平流失可否因所得稅的局部改革而挽回,更令我們質疑的毋寧是政府稅改理念與邏輯的不合理。行政院先將遺贈稅降低,大幅減輕有錢人的稅負,加深租稅的不公後,再以此不公為理由,進一步調降窮人的所得稅,試圖重塑二者間的稅負「公平」。這種先輕課富人,而後「被迫」再輕課窮人的做法,對窮人而言,不但是一種「嗟來之食」的侮辱,更違背了「量能課稅」的基本原則。由此可見,行政院從來沒有站在租稅公平的角度為綜所稅的改革提出全盤性的規劃,綜所稅的稅率調降或扣除額提高,充其量只是其附屬的政策工具而已。

我國綜所稅課稅所得中百分之70以上為薪資所得,可見非薪資所得之稅基流失情形非常嚴重,包括土地交易所得、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海外所得、保險給付及利息所得等。雖然在累進稅率結構下,高所得者的有效稅率的確高於低所得者,呈現出稅負累進的效果,但只限制在課稅所得的範圍內,真正被課以重稅的「高所得者」其實大多是「高薪資所得者」,對於不以薪資為主的高所得者,現行稅制根本難以發揮累進課稅的功能。換言之,當前綜所稅最大的不公乃係稅基被嚴重的侵蝕,該課稅的所得未課稅,而非稅率高低的問題,調降低級距稅率只是一種鴕鳥式的自欺行為,無助於稅制公平的真正改善。主管當局沒有魄力,立法院缺乏專業,大家合力演了一場「假戲」,把社會大眾當成愚弄的對象,更可悲的是民眾可能還會錯誤的給予掌聲,難怪李部長要一直強調調降稅率有高達380萬戶家庭可以受惠了。

為舒緩稅基破壞造成的不公,我國在民國96年開始即實施最低稅負制,以做為所得稅制未根本改革前之權宜措施。可惜因為個人免稅額600萬元訂的太高,致使實施以來成效未如預期,對租稅公平的提升亦未見彰顯。政府如果真的有心增進所得稅制的公平,在調降低級距稅率或提高級距上限金額時,亦應併同將最低稅負制的免稅額大幅調降至400萬元甚或更低,限縮高所得者享受的租稅優惠,擴大稅基,充裕稅收,進而為未來普遍調降所得稅率做好準備。不此之圖,我國所得稅制的公平理念將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政府基於租稅競爭的考量,不敢重課高所得者,那就應將綜所稅的改革放在稅制結構調整的高度上,重新做更完整與全面的規劃。趕緊建立與強化我國的特種銷售稅制,用以彌補綜所稅重分配功能的流失,維護整體稅制的公平。目前這種殘缺式的做法,民眾或許可能因一時不察而誤以為是政府的「德政」,但所有的不良後果終將為全民所承擔。我們認為,真正有為的政府絕對不會貿然行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經濟回春?克魯曼說No 朱敬一:建構新產業

* 美經濟回春? 克魯曼說No
* 壓力測試將完成 美銀行神經緊繃
* 兩岸貨幣自由兌換 有譜
* 廈門推出與台灣10大產業對接規劃
* ECFA不只是兩岸課題
* 蛋價32.5元 居高不下
* 債清條例嚴苛 反成催收幫凶
* 兒保喪葬費太高 金管會要檢討
* K歌人減 錢櫃林森旗艦店 唱驪歌
* 新增重大投資 綠色優先
* 綠能產業 台灣未來10年新利基
* 朱敬一 建構新產業

◆ 美經濟回春? 克魯曼說No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4.13

美國經濟近來出現一些回穩跡象,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悲觀論調面臨考驗。現在人人急於知道,究竟美國衰退最險惡的階段已經度過,或目前的緩解只是短暫現象?令人「失望」的是,克魯曼並未改變看法。

一般人看經濟較浮面,嚴肅的經濟學家則從歷史法則和結構找答案。克魯曼近日在他的部落格談到,短期的經濟數字不足以判斷經濟回穩,正如1930年代的大蕭條初期,經濟也曾出現短暫緩解,但之後仍再度直線下墜。而且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工業產值劇減的情況看來,他認為第二次大蕭條幾已確定來臨。看來克魯曼這一次的悲觀「準不準」,還得觀察往後的經濟發展才能論斷。

從金融風暴迄今,克魯曼看衰美國經濟的觀點未曾改變,主要是從更大的結構觀察:美國的金融體系已證明徹底潰敗,任何未從根本改變體制的作法,終歸是政治的權宜措施,只會加深經濟衰退或延遲復甦,甚至埋下日後更大危機的伏筆。

克魯曼在近日的專欄,引述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強森(Simon Johnson)的話說,當前的美國危機「竟然足以令人聯想到」俄羅斯、阿根廷等國曾出現的危機,包括親貴資本家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強森指出,美國和第三世界一樣,「精英企業界人士…在政府默許下,所下的賭注越來越大,直到無可避免的最後瓦解來臨為止」,而且他們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阻撓挽救經濟所需的改革。

這個觀點可以解釋,克魯曼對歐巴馬政府救援銀行方案深不以為。歐巴馬的方案將由政府借錢給民間投資人購買不良資產,利用市場來決定這些有毒資產的價值。克魯曼認為這是「現金換垃圾」的政策,他不只感到失望,而是「絕望」。

對於幾乎摧毀全球金融體系的問題銀行,克魯曼一貫的處方是:政府應「暫時」將部分銀行收歸國有。由於「國有化」這三個字似乎令投資人聞之色變,他稱作「前私有化」(preprivatization):由政府擔保銀行債務,並暫時接管已破產的銀行,清理帳目,清理完畢後再賣給民間投資人。

克魯曼主張新凱因斯學派的務實作法,相信目前只有靠大有為的政府,才能儘快讓美國經濟復甦,避免更久、更嚴重的蕭條,而且只有擴大公共支出才是最有效的刺激經濟策略。

他屢次批評美國政府低估危機的嚴重性,認為以危機的規模來看,政府的救市方案太過謹慎保守,振興景氣規模至少該擴大30%。美國經濟缺口未來三年將達到2.9兆美元,歐巴馬的8,000億美元計畫聽起來很多,但要填補這個缺口還差得很遠。(綜合外電)

※ 等 2010 吧。



◆ 壓力測試將完成 美銀行神經緊繃

【潘勛/紐約時報報導】2009-04-13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即將在四月底完成對全美十九大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對此不少銀行界主管開始繃緊神經,準備就歸還紓困貸款、強迫出售不良資產等事宜與政府展開角力。

歐巴馬總統與高級財經幕僚十日開完會後表示,美國整體經濟已開始顯現「希望的光芒」。然而跡象也顯示,針對下階段解救金融市場之道,白宮與美國銀行界間的關係日趨緊張。

某些體質較佳的銀行打算歸還政府的紓困貸款,以避免隨貸款而至的許多限制,例如主管薪酬。只是有些銀行當初向政府要錢時接受了嚴苛條件,現在則猶豫要不要履約付出代價。

歐巴馬政府要求體質較虛的銀行加快行動,減輕資產負債表的不良資產、房貸及房貸擔保債券,但這些東西現在沒人想買。而且低價賣出後須認列鉅額損失,銀行正抗拒政府的壓力。

最後令銀行業焦慮加劇的是,政府可能以十九家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為由,要求撤換管理階層,一如通用汽車公司的案例。

政府不擬公布個別銀行的測試成績,但會在月底公布整體結果。進行壓力測試」旨在了解如果經濟衰退幅度持續惡化,銀行是否能夠繼續承受損失,因此政府也不樂見銀行提前還錢,以免屆時要再度紓困。

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紓困基金已剩一三四○億美元,接下來幾周,快倒的銀行、汽車業甚至保險公司可能要求新的紓困。

美國最大幾家銀行將在四月發布最新一季財報。富國銀行就搶先在十日發布財報表示,第一季獲利達卅億美元。而銀行一賺錢,跟官方討價還價的籌碼就增多。



◆ 兩岸貨幣自由兌換 有譜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09.04.13

兩岸三次江陳會即將登場,據了解,兩岸在貨幣清算議題上已形成共識,大陸中國人民銀(大陸央行)同意為確保台灣人民幣貨源供應穩定,願意回購在台剩餘的人民幣,此舉將是新台幣與人民幣踏上全面自由兌換的第一步。

目前大陸正考慮由中國銀行作為日後的人民幣清算行,我方則暫定台灣銀行作為清算行。未來台灣將可因此大幅降低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兩岸貿易往來也將省下不少經由美元兌換的匯兌成本。

政府在去年6月底配合陸客來台觀光,開放大陸觀光客與國人可在銀行兌換人民幣2萬元以內現鈔。不過因兩岸尚未洽簽清算機制,我銀行業多只能從香港滙豐銀行或美國銀行買入人民幣現鈔,因而始終有貨源不穩定及成本過高等問題。

據了解,兩岸主管機關近期在協商貨幣清算機制時,大陸央行已同意解決人民幣現鈔在台灣貨源不足的問題,也承諾我方一旦提出回購剩餘人民幣時,大陸央行可透過旗下指定清算行,買回人民幣。

相關人士說,人民幣貨源供應不穩定,使得台灣的銀行業者必須以較高成本,才能買到人民幣,這讓更末端的台灣民眾在購買人民幣時,被迫接受較差匯率。

不過,最令人擔心的還是新台幣與人民幣未建立清算機制,一旦人民幣暴跌,持有過多人民幣的台灣,若無法依原路徑拋售,將蒙受巨大損失。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上周曾在廈門表示,由於兩岸缺乏人民幣清算機制,使得台灣的人民幣業務規模不能做大。他引述資料說,目前台灣每家提供人民幣雙向買賣業務的銀行,擁有的人民幣庫存現鈔,僅在人民幣200萬元至2,000萬元之間,這不僅增加銀行的處理成本,也給台灣居民及大陸遊客帶來不便。

近期大陸積極推行人民幣國際化運動,預料兩岸貨幣可正常兌換後,下一步也將朝「貿易結算」或貨幣互換發展。

相關人士說,目前兩岸協商貨幣清算機制,僅單純觸及解決人民幣現鈔不足的問題,下一步仍須視企業與民間的實際需求而定。



◆ 廈門推出與台灣10大產業對接規劃

中央社 2009-04-13

據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市政府近日召開的第62次常務會議披露,廈門推出與台灣10大產業對接規劃,確定廈門與台灣10大產業對接的總體思路、要求及對接方向和目標。

新華社報導,廈門與台灣10大產業對接規劃內容包括:

1.製造業:加強與台灣在電子資訊、機械、石化、紡織、食品、運動器械等6大產業18個行業的對接。到2011年,爭取使台資企業佔廈門市規模工業產值比重提升3%至5%;到2015年,初步把廈門建成在大陸領先的台商聚集地和兩岸產業合作基地。

2.軟體業:加強與台灣在IC設計與嵌入式軟體、數位內容產業、服務外包、IT教育等方面的對接,爭取到2011年,台資軟體企業超過100家,台資軟體企業產值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92億元)。

3.金融業:加強與台灣在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和貨幣流通領域的對接。約7年時間,基本建成海峽兩岸金融產業對接示範基地和金融對台服務基地。

4.服務外包業:加強與台灣在軟體開發及IT服務業務、離岸呼叫中心業務、IC設計、動漫遊戲等方面的產業對接。

根據台廈兩地金融與電信合作與開放情況,爭取發展金融財務、電信增值等其他服務外包產業。爭取用5年時間,使廈門成為台資企業服務外包業務在大陸的重要聚集地。

5.旅遊業:加強與台灣在金廈、澎廈、台廈旅遊方面的產業對接。爭取2009年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金門、澎湖、台灣旅遊人數達到3.5萬人次;台灣赴廈門過夜旅遊者比去年同期增長35%。

6.海上客貨運和航空運輸業:加強與台灣在郵輪客運、航空、海上客貨運和滾裝運輸方面的對接。爭取在2011年前,全面開通海峽兩岸客滾運輸、開闢郵輪業務,或以個案方式開展海上直航郵輪業務。

7.文化創意產業:加強與台灣在文化旅遊會展業、動漫遊戲業、演藝娛樂業、美術工藝品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產業對接,建構台廈兩地的文化產業合作平台。

8.商貿業:加強與台灣在物流平台、涉台會展業、連鎖加盟業及其他商貿項目的產業對接。爭取在5年內,形成4個有特色的兩岸專業市場交易平台。

9.郵政和通信產業:加強與台灣在郵件、包裹、函件業務、電信業務特別是增值業務、網上郵購業務等方面的對接。實現廈門郵件封發局與金門郵件封發局雙向互發郵件總包。

10.農業:加強與台灣在以蔬菜、水果、林業(花卉)、畜牧和水產為主的種子種苗業,以果蔬、飲料為主的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業,以台灣水果、水產品為主的農產品中轉集散,以生態觀光為主的休閒旅遊農業等方面的對接,形成有廈門特色的對台農業合作項目。



◆ ECFA不只是兩岸課題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3

第三次江陳會進入預備性協商,並訂5月上旬或更早,在南京舉行,討論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定期航班、陸資來台及共同打擊犯罪等四項議題。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將納入對話,將是兩岸間首次正式討論經合協議,不只關係兩岸經貿往來,也關係到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的浮沉,影響更為深遠,政府的政策論述應聚焦於此,ECFA才走得下去。

為了推動ECFA,政府近來卯足了勁,透過工商團體、學研機構等,密集向社會強調兩岸簽署ECFA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可是,政策宣導不能驕傲地只從自我出發,變成「我講我的、你講你的」,有溝無通。部分財經首長的政策論述陷入自我意識、用語一成不變,不只無法引發社會共鳴,反而惹來更多質疑,也導致目前的社會討論,將ECFA過度簡化為兩岸終極統一的經濟工具,讓此一議題染上過多的政治色彩,政策還沒開始就被意識形態定型化,未來要說服社會接受,勢將事倍功半。

可是,ECFA是重要的、必要的,而且是有時間壓力的,不容政府再以這種形式上的溝通蹉跎,而須正視社會不解ECFA的事實,講清楚、說明白。第一個要講清楚的,即ECFA不只是為兩岸而生,而是台灣貿易自由化的一環,甚至是必要的起步。說得現實一點,當初政府期待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融入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不被邊緣化的希望,已因多邊貿易體系的失能而落空,目前全球流行的是雙邊或複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雖也積極洽簽,但成功的是有邦交、經濟規模卻不大的國家;無邦交的中大型經濟體則因憚於大陸態度而對與我簽署FTA冷遇;加以台灣經濟規模不到4,000億美元,出口重於進口,亦無與我簽署的急迫性。在此情況下,台灣不能也無法迴避與大陸經貿關係定位的問題,ECFA正是政府化解台灣此一困境的重要嚐試。

第二個要講清楚的,是ECFA僅屬於架構性協議,即先訂定架構及目標,而非一步到位、立即全面開放市場;這也是目前各國洽簽FTA的主要模式。像大陸與東南亞國協於2002年簽署的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共用了八年、四個階段,才於明年完全實現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因此,從架構協議到自貿區的這個過程,是分階段且依彼此需要而展開的,甚至是可中止的,國際間也不乏這類內含煞車機制的FTA談判案例。

第三個要講清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時間壓力。ECFA是馬總統提出的政策,不管名稱怎麼改,主要目的是在解決早就該面對的兩岸經貿往來正常化問題;但迫切性是因東協加三的自貿區將在明年成形。由於此區域內的成員經濟規模已與美國相當,彼此關稅減免,勢將降低區外貨品的價格競爭力;因而受影響的不只是台灣當期貿易表現,更在於由此引發的二次產業外移風暴,而以現今生產要素流動之速,政府若不處理,這將很快發生。因此,洽簽ECFA不是馬政府急,而是過去八年沒做的事必須在短期內因應的結果。

因此,政府必須掌握三次江陳會的對話時機,至少先為ECFA的架構及目標,尋求雙方的交集,並由此探討北京對台灣循由ECFA擴展國際空間的底線。日前本報系參訪團拜會中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時,他已明言兩岸經合協議的名稱可談,甚至對台灣有意加入東協加N自貿區,也釋出都可探討的意向。因此,北京的意向,正可以在談判桌上檢視;相對的,這也是反對ECFA者檢視政府作為的好機會。

※ 延伸閱讀》三次江陳會議題 談陸資來台、金融合作
http://www.udn.com/2009/4/8/NEWS/MAINLAND/MAI1/4835349.shtml



◆ 蛋價32.5元 居高不下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9.04.13

雞蛋價格一路狂漲兩個月,上月中旬創下每台斤批發價32.5元的最高紀錄。農委會原本預估清明過後蛋價將回穩,但如今蛋價仍居高不下,更創下高蛋價的最長紀錄。養雞協會評估,蛋價回穩可能還要再等一陣子。

農委會畜牧處統計,雞蛋價格自2月中旬起一路上漲,產地批發價從每台斤30.5元的高檔,一路漲到3月中旬的32.5元,打破去年因飼料飆漲而創下的31.5元的最高紀錄。

農委會原本評估等清明節過後,市場需求量略降,蛋價可以回穩,但不料如今已4月中旬,產地蛋價還是32.5元,絲毫沒有下滑跡象。畜牧處處長許天來指出,目前全台每天的雞蛋需求量約為8萬6000至8萬8000箱 (每箱200個),但供應量只有8萬2000箱,短少7%左右。

養雞協會分析表示,雞蛋產量不足,主要因為去年上半年飼料價格大漲,養雞成本上升,許多蛋農飼養意願下降,一面淘汰年紀較大、生育率偏低的蛋雞,但也沒有採購新雞。最近半年雖然飼料價格回穩,養雞意願回升,但蛋雞長成至少需時兩三個月,雞蛋產量還是追不上市場需求量。

氣候不穩定,也造成雞蛋產量不足。許天來說,最近這一兩個月,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蛋雞生理上很難調適,因此產蛋率明顯下降,多數蛋農每日的雞蛋供應量都比不上去年同期。養雞協會蛋雞組預估,可能要等氣候完全穩定回暖後,雞蛋產量才會穩定增加 ,蛋價才可能回跌。

※ 最近麵包還是一樣貴。



◆ 債清條例嚴苛 反成催收幫凶

【黃琮淵/台北報導】2009-04-13 中國時報

施行滿周年的債清條例,竟成銀行催收靠山!法界人士透露,由於卡債族聲請更生成功率僅一.一%,已有銀行看準債清條例受惠者寡,與卡債族協商時竟放話「反正你申請更生也不會過」,藉機提高還款金額,變相加重卡債族負擔,讓債清條例不只幫不到卡債族,反倒成銀行幫凶。

法界人士說,債清法施行前,銀行擔心卡債族都去申請更生,要求還款的姿態一度軟化,較願意與卡債族好好談。但近半年,由於聲請更生成功率低,不少銀行態度大變,反拿此當籌碼,要卡債族多還錢,有的要求還款金額甚至超過月收入,相當惡劣。

打官司費時 利息照算傷卡奴

卡債族應如何處理?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長林永頌建議,還是先透過銀行公會債務協商機制,先與債權銀行協商解決;若無法接受,再透過司法途徑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

銀行消金部主管說,「債務協商機制」好處是利率可調降、還款期限延長,但本金不能減免。若透過法院裁決,本金可減免,但曠日費時,且未必打贏。

債清條例效果不彰,與法院多次交手的林永頌認為,一切只能怪法院「太慢、太嚴、太苛、嫌麻煩」,不少法官仍需再教育。而如信用卡名目利率為一九%,但再加違約金等,可能高達三○%,往往支付幾年利息就超過本金,相當不合理,但各法院意見並不一致,有待檢討。他表示,卡債族中當然有揮霍無度者,但是少數,若只將刻板印象一體適用在所有卡債族,對有誠意還款者不公平。

要求消費細目 不可能的任務

他分析,卡債族聲請更生不成,常卡在一些奇怪環節。一是法官不了解民國九十五年債務協商背景,就認定當時卡債族有能力還款,為何事後毀約。其實,當時多數卡債族是被逼的。

二是收費標準不一,無謂加重聲請成本。三是要求聲請人補件,幾近強人所難,如過去兩年「每日」的飲食收據、消費清單,甚至父母扶養費用收據,等於是「不可能的任務」。

據司法院統計,聲請更生成功者僅二二二人,成功率一.一%;聲請清算者僅三人獲准免責,成功率○.二%。從聲請更生到結束,平均需七個半月,但期間銀行不會停止高利計息,債務人壓力有增無減。



◆ 兒保喪葬費太高 金管會要檢討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9-04-13 中國時報

律師陳長文投書本報指陳現行兒童保險「喪葬費」給付兩百萬元太高,恐誘發殺小孩的道德風險;金管會主委陳冲已指示保險局檢討,據悉本周將邀產學代表座談,但因業者反彈大,官員私下坦言雖有下調空間但能否調成「目前不樂觀」。

我國現行法令規定,未滿十四歲的未成年人,若以「被保險人」身分投保人壽保險,其「死亡給付」除喪葬費之外,其餘全部無效,傷害險部分一併適用。

陳長文之怒 兩百萬易有道德風險

這是前立委謝啟大等人為防止不肖父母殺小孩詐領保險金,早在民國九十年就做的規範。一名參與立法人士指出,因全面禁止讓壽險公司大跳腳,當時折衝結果變成只能領「喪葬費」,且開放金額由主管機關訂定,目前最高兩百萬元。

該人提醒,這也代表,兒童保險的「喪葬費」是否下修,並不需要修法,端視金管會如何政策權衡。

兒童保險專家、政大保險系副教授林建智認為,我國兒童保險以「喪葬費」名義替代「死亡給付」,會有這種奇怪的名稱,係道德風險與商業利益妥協下的結果。

他認為,在正本清源探討兒童死亡給付是否有正當性之前,保險局應儘速釐清這喪葬費的性質;畢竟,前者太曠日廢時、緩不濟急。

林建智說,保險局應該儘速發布函令,對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明白:《保險法》第一○七條所講的「喪葬費」,到底是喪葬禮儀所需費用?還是「另類死亡給付」?

陳冲指示保險局 能否下調仍未定

倘若是前者,林建智說,喪葬費給兩百萬的確偏高,屬於「超額填補」,保險局應儘速下修頒布合理水準。

倘若是後者,他認為,這代表金管會的政策立場傾向認為兒童領取死亡給付有其正當性;既然如此,有鑑小孩與大人的生命等值,如此就應修法拿掉「喪葬費」字眼,且應比照成年人領取死亡給付待遇,不必設兩百萬的限制。

保發中心執行副總梁正德也說,兒保喪葬費兩百萬是否合理的爭議,背後其實隱含一個更重要的命題:「是否應給十四歲以下兒童身故保險金?」

對此,前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Christopher Knight)去年五月曾表示,台灣的兒童保險死亡給付讓他這位英國佬印象深刻,因為英國百年以來的法律,係禁止兒童保單附加身故保險金。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等邦聯組成,各邦聯對禁止兒童領取死亡給付的「年齡」規定不一,從十二歲到十八歲都有,但禁止兒童領取的思維則全面一致。

另據主要外商保險公司提供資料,不只英國禁止,包括:法國、韓國、澳門等,也都全面禁止兒童領取死亡給付。

至於其他主要國家,則和台灣一樣,設有給付上限;其中,德國的壽險死亡給付最高僅四十五萬台幣;美國紐約州、中國的死亡給付金額,都不到台灣當前規定的二分之一。



◆ K歌人減 錢櫃林森旗艦店 唱驪歌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9.04.13

民間消費緊縮,娛樂產業首當其衝。台灣KTV業界龍頭錢櫃的台北林森北路旗艦店,本月底租約到期後將結束營業,這是兩年多來,錢櫃結束營業的第五個據點。

另一家業者好樂迪日前也展開節流計畫,基層門市員工實施無薪假外,不少中、高階主管也減薪兩至五成。

不景氣時代,花錢上KTV的人愈來愈少。錢櫃結算去年營收39.45億元,較前年的41.8億元小幅下滑,每股純益也從前年的3.65元降至去年的2.86元。

錢櫃指出,觀察各門市情況發現,今年第一季整體來客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兩成。除來客量縮減,每批來客的消費均價也減少約兩成,從2,500元降至2,000元。

錢櫃主管表示,今年1月時,還有春節檔期與消費券兩大利多加持,讓營收維持在3億元以上;但在2、3月恢復正常營運後,單月營收都不到3億元;第二季是傳統淡季,業績恐怕更難反轉。

觀察這兩年多來錢櫃據點數的變化,也可看出KTV產業營運艱困。全盛時期,錢櫃全台有19店、共1,800多個包廂;雙卡風暴爆發後,消費者荷包愈看愈緊,成為KTV業者的第一個挑戰。錢櫃在2006年底收掉台北林森二店。

2007年中,錢櫃台北中華舊館與高雄中華舊館兩店在租約到期後,由於KTV市場並未明顯好轉,錢櫃高層決定收掉這兩大指標據點;去年初則是台北環亞店結束營業。

林森旗艦店本月底撤點後,錢櫃全台總據點

將降至14個店、共1,450個包廂。錢櫃主管透露,這1,450個包廂加上另一同業好樂迪的2,000個包廂,對目前台灣市場而言,仍供過於求。目前錢櫃平日包廂使用率只有兩成,假日才有較多來客。

錢櫃主管表示,林森旗艦店已開業15年,但此店規劃之初因鎖定PARTY客,因此全部設計為大型包廂,在不景氣時代,坪效並不佳,表現在台北六家店中「吊車尾」,此次租約到期,決定結束據點。

至於好樂迪在全台的據點,也由57店減至55店。好樂迪表示,今年應該可以維持住既有的據點。



◆ 新增重大投資 綠色優先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4.13

行政院決定四年內,將能源研究經費由每年50億元倍增至100億元;為建立低耗能與低碳化的產業結構,未來新增重大投資,應以綠色能源產業及非能源密集產業為優先。

全國能源會議周三(15日)登場。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表示,台灣的LED照明及太陽光電產業如果能夠善用節能減碳契機,結合科技,將可促成新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次會議將就永續發展與能源安全、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能源價格與市場開放、能源科技與產業發展四大議題進行討論,其中能源科技與產業發展備受關注,行政院聽取產官學界建言後,下周院會將提出「新能源產業旗艦計畫」。

全國能源會議日前舉行分組會議建議,推動能源產業可引領台灣現有高科技產業技術、設備,快速轉進到能源產業,帶動產業中長期結構性發展。

此次會議將討論能源稅,在能源稅條例草案中,將優先課徵能源稅,以反映能源使用成本,並實施綠色租稅改革,盼儘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與強制性碳排放交易制度相互補充,提高低碳產業占比。

預料能源稅將採「從量」課徵,以「單位熱值與含碳量」或「單位熱值含碳量」作為課稅基礎。未來實施能源稅後,可考量取消部分油氣類貨物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對低收入戶給予能源津貼等;實施能源稅前,將優先讓國內能源價格反應生產成本,並取消相關石化能源使用的補貼與優惠。

至於核電部分,分組會議建議,我國在2025年時核能電廠的裝置容量可達20-25%;在用過核子燃料方面,可考慮推動境外再處理。



◆ 綠能產業 台灣未來10年新利基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9-04-13 工商時報

綠色能源產業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殺很大」!據估計,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規模預估將從2008年約5.4兆元,2015年倍數成長至16兆元,政府將積極建立新興能源產業鏈,提高台灣在全球新興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佔比,帶領出世界級的綠能新產業。

行政院決定5年內將投入新台幣300億元,成立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充實國內能源研發能量,並利用這次全國能源會議,確立能源科技發展總體策略,篩選國家能源科技重點研發領域,規劃整體國家能源科技發展策略,將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與新能源產業旗艦計畫密切結合,大量導入國際間技術已開發成熟的能源技術。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指出,21世紀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的挑戰,新興綠色能源產業成為各國逐鹿的主流產業。

杜紫宸認為,能源產業需要跨領域人才整合,台灣近10年來,在不同理工科學領域已培養一流的專業人才,特別在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發展過程中,有效整合電機、電子、化工、材料、機械等領域人力與技術及製程經驗,具有轉進綠色能源產業雄厚基礎。也就是說,在全球新興能源產業競賽中,台灣在綠能產業擁有自己的發展優勢。

以台灣現有半導體、面板、光碟等產業生產技術和設備,例如長晶、擴散、均勻塗佈、離子植入、高級封裝等技術,杜紫宸表示,都能夠順利轉進並運用在多晶矽與矽薄膜等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業的生產。

他強調,台灣是全世界能以最快速度將異業整合而建立產業鏈的國家,並將其擴張為群聚效應與產能優勢,綠能產業將成為未來十年除生技產業外,獨領風騷且深具潛力的新興產業,台灣可望善用自己的產業優勢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 朱敬一 建構新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4.13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昨(12)日為2020年的台灣勾勒出願景,認為經濟會相對目前富裕,失業率、經濟衰退也會好轉一些,並看好生技、品牌農業、國際醫療、觀光產業和太陽光電等未來產業。

朱敬一昨日應邀在研考會舉辦的「願景2020世界咖啡館」發表演講,談如何利用當前全球金融海嘯契機,重新建構台灣新產業。

在行政院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中,朱敬一是「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推手之一,他強調,這次政府決定「聚焦」,在生技產品十年加值鏈中,專注投入第二棒產業化研發;再者進行「集資」,結合資金,風險分散,成立600億元大型生技創投基金;最後則是要「打群架」,由政府帶頭整合服務,形成規模經濟。但「政府介入應適可而止」,只做必要的改變,其他留給民間。

要建構台灣新產業,朱敬一認為,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台灣有無利基?二是為何過去做不好?三是現在要怎麼做?能回答這三個問題,就能找到新的產業政策。

朱敬一舉生技產業為例,生技產業在台灣有利基,以往做不好是因為生技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但台灣擅長短打;其次生技產業是高度管制,台灣卻擅長模仿;加上生技產業需要大量資金,台灣卻多屬中小企業,以致做不出成績。

朱敬一表示,台灣經濟有今天,是奠基於30年前發展資通訊產業,這要歸功於曾任經濟部長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建置了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從海外延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前工研院董事長史欽泰回國。30年前台灣獎勵創業,未來台灣的經濟要往何處去,現在要重新建構新產業。

※「前瞻」這二個字很久沒遇到了。

* 生技論壇》江滄炫:不能再走電子代工路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4845055.shtml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道德基金打敗罪惡基金 出口引擎誰能替?

* 寧冒險不認賠 壓力作祟輸更大
* 克魯曼:各國若不改變 第三次經濟大衰退難逃
* 道德基金績效 打敗罪惡基金
* 難逃不景氣 美國2萬律師失業
* 美國街頭報 失業者天堂
* 大企業 支持非洲女生創業
* 入股比亞迪 巴菲特打破原則
* 通縮罩頂 日PPI七年最大跌幅
* 大陸基建資金縮水 保八更難
* 失業黑潮 製造業裁最兇
* 兒童壽險保單》涉龐大利益 阻力超大
* 公司法修正三讀 只要1元可開公司
* 商業司:已有配套
* 產業創新條例 地方可自訂產業政策
* 生技起飛還有機會嗎
* 政府開放採購 市場更透明
* ECFA 朝野未說的真相
* 出口引擎誰能替?
* 社論-避免成為美國「五鬼搬運」與「金蟬脫殼」下的犧牲品

◆ 寧冒險不認賠 壓力作祟輸更大

【潘勛/綜合報導】2009-04-14 中國時報

金融市場裡,大家都不願虧錢,以至於願意冒大險以防止虧損,這種情形眾人知之已久。最近美國一份心理學研究指出壓力會強化上述傾向,遭逢壓力時,證券操盤手或投資人會更加鋌而走險,以至於最後賠得更多。

一般人面臨兩種選項,第一是有九成的機會可賺到一點兒錢,第二是有一成的機會能賺大錢,那麼大多數人會保守地選前者。但是,如果選項是九成可能輸一點錢,而一成可能會輸大錢,大家反而願意賭風險,選擇後者。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分校兩位心理學家波爾切利與戴加多進行實驗,分析人們情緒平靜或遭逢壓力時,願意冒什麼樣的金融風險。他們請學生玩賭博遊戲,為了增加壓力,半數學生把常用的那隻手放進冰水中一段時候,而另一半學生則把手浸在常溫的水中。

接下來學生面臨許多金融抉擇,風險程度及輸贏金額都不相同,例如有八成的機率會輸美元七角五分、兩成機率輸三塊錢,或八成機率贏七角五分、兩成機率贏三塊錢。

兩位專家發現,受測學生如果處於壓力之下,要選擇可能輸的金額大小時,他們會冒更大的險。至於贏錢的時候,情況反而顛倒過來。

兩位專家把研究成果,發表在《心理科學》期刊。這種效應可以可解釋成人類大腦有兩種看待世界的方法,第一種是分析式,另一種則為直覺式。但分析式的能力很容易遭外界的刺激如壓力所切斷,於是在時機不好之際,大腦的直覺觀點便取而代之。

照理來說,證券交易專業人士積多年經驗,遭逢有壓力的處境,應該還能做出理智的決定,因為他們的直覺反應已經接受過磨練。所以,只要環境不要太異常到干擾他們的直覺,他們的正確活動還是能維持下去。

但令人憂心的是:當前的處境完全是未知的險峻領域,在如此的條件下,經驗恐怕派不上用場。理想的狀況是,各國政府讓大家更了解什麼地方出錯,還有如何矯正;但不幸的是,目前政府也茫無頭緒,一如市井小民。於是證券交易老手也像實驗中浸冰水的學生,甘願冒較大的風險,以避免損失,結果反而輸得更慘。



◆ 克魯曼:各國若不改變 第三次經濟大衰退難逃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三日電】 2009.04.14

即將訪問台灣、中國的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13日在紐約指出,這波全球經濟衰退的深廣度直逼1930年代大蕭條,但各國未認知嚴重性;他悲觀指出,如果不改變現行作法,難避免發生「第三次經濟大衰退。」

對台灣近日熱門議題——與中國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克魯曼未評論;但指出,所有自由貿易協定都涉及「部分犧牲。」他對此未進一步說明。

對中國積極重振經濟問題;克魯曼指出,中國宣佈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最近也表示獲成效,「如果這些成效正確,」顯示中國重振經濟確實起了作用,但克魯曼說,「這些成果來的太快,」使他持懷疑態度。

克魯曼13日下午在美國務院紐約「外籍記者中心」對各國媒體作簡報,作上述表示。

克魯曼說,解決當前經濟衰退,並沒有「範本」可循,1930年代大蕭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解決;他點出因應當前經濟衰退二個方向:金融業須大刀闊斧整頓;各國政府應擴大刺激經濟方案。

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預期美經濟衰退今年底落底,克魯曼說「柏南克可能對;」但問題是經濟衰退的痛苦——失業將持續惡化下去;加上消費下挫、房市泡沫化,這些負面因素不會立即解決,即使衰退年底結束,痛苦後遺症不會跟著立即消褪;且不知何時又爆發新災難,如商業地產出問題、某一國又陷絕境等。

克魯曼因此質疑,經濟衰退能否年底結束? 而以往衰退經驗顯示,衰退即使結束,人們仍將承受長期痛苦。

克魯曼對美國(與全球)這波經濟衰退前景悲觀,這是他一貫看法;他批歐巴馬政府救經濟不夠深入有力,他說,如果不改變現今作法,全面改革金融體制與監管機制,自1930年代與這次大衰退之後,很難避免第三次經濟災難不歷史重演。

對於華爾街股市近五週反彈,克魯曼質疑市場是否真正落底翻轉,他認為「仍待時間」驗証。

對4月初倫敦20國集團(G20)峰會成果,克魯曼認為,各國決定挹資強化IMF,G20達成「實質」成果,但各國欲達成相關經貿協議不容易。

克魯曼13日所說,反映他對這波經濟衰退一貫悲觀論調,他一向認為,這波經濟衰退是1930年代大蕭條翻版,近日經濟短暫回穩,不足以証明衰退落底,1930年代大蕭條也有相同「先轉緩後急挫」現象。

克魯曼一直看衰美經濟,認為美金融體系徹底失敗,必須從根本改革,重建體制,否則都僅是權宜措施,救不了經濟,且會埋下日後更大危機。

克魯曼主張以新凱因斯學派作法救經濟: 政府大力擴大公共支出,膨脹預算,刺激需求,如此才能逃離嚴重衰退。

他批評歐巴馬政府低估經濟衰退嚴重性,認為政府救市方案太保守,規模應大幅擴大。

※ 失業問題還沒觸底。



◆ 道德基金績效 打敗罪惡基金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14

投資也講「因果報應」?過去一年來,菸酒與賭博相關類股暴跌,罪惡基金(Vice Fund)績效向下沈淪,反觀遵循天主教戒律決定投資標的萬福瑪麗亞系列基金(Ave Maria),績效就打敗大盤。

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12個月來,投資菸酒和博弈產業的罪惡基金慘賠42%,比標準普爾(S&P)500指數還低四個百分點。但只投資遵循天主教教義企業的萬福瑪麗亞成長基金,雖然也沒有獲利,但至少績效比罪惡基金高九個百分點,比S&P 500高五個百分點。

光憑這點就足以令華爾街人士刮目相看。過去總認為,「罪惡」股在經濟走軟時相當抗跌,因為這類公司的現金流量通常很強,在景氣差時是一大優勢。景氣一旦回升,也會迅速反彈。

不過,這回情況截然不同,而且罪惡股的表現,比罪惡基金還差。永利度假公司(Wynn Resorts)一年來跌掉72%,米高梅幻象(MGM Mirage)重挫91%,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Las Vegas Sands)暴跌95%。

博弈股災情之所以如此慘重,主要是因為業者在先前興盛時期借了太多錢,又四處大興土木,拓展腳步太急太快。

史瓦茲投資顧問公司(Schwartz)2001年推出萬福瑪麗亞基金,旗艦產品萬福瑪麗亞天主教價值觀基金過去一年報酬率為負38%,但比罪惡基金好,和S&P指數不相上下。

萬福瑪麗亞系列基金中,表現最突出的首推萬福瑪麗亞成長基金。該基金不僅這一年來績效卓著,成立這六年來的總報酬率更是大幅超越大盤。這段時間該基金的報酬率為23%左右,S&P 500則跌約7%。

萬福瑪麗亞基金會避開一些違反天主教戒律的股票,大多是與墮胎或計劃生育等議題相關的公司。

萬福瑪麗亞成長基金的操盤手巴蕭(Jim Bashaw)指出,投資組合中的獸醫服務業者VCA Antech和服飾連鎖業者Ross Stores,對基金績效幫助最大,前者股價僅跌13%,後者甚至上漲32%。

【編譯謝璦竹/路透紐約13日電】美國道德村協會(Ethisphere Institute)13日公布年度全球最有道德的99家企業名單,耐吉(Nike)、滙豐控股(HSBC)與寶馬汽車(BMW)等世界知名公司均榜上有名。

這個總部在紐約的國際性智庫組織,是第三年發表全球最有道德企業名單,從35個產業中選出在企業治理、公司社會責任、反貪汙與永續發展等方面有優異表現的企業。

道德村協會執行長布瑞漢(Alex Brigham)表示:「我們以改善企業行為為使命。」

他說,由於各產業條件不同,入選的企業是與業界同行做比較。

此次上榜的企業包括美國工業大廠漢威聯合國際(Honeywell International)、美國特殊衣料製造商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汽車電子零件製造商Johnson Controls,寶馬汽車、滙豐控股、與耐吉等。完整名單見:www.ethisphere.org/wme2009



◆ 難逃不景氣 美國2萬律師失業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十三日電】 2009.04.14

大家或許認為,律師這一行不會受景氣變化影響,但美國這波嚴重的經濟衰退,連律師也難逃一劫:全美大型律師事務所今年第一季共裁員超過3000名律師,並延後雇用新人。

美國勞工部表示,失業律師去年激增66%,高達2萬人,創下十年新高。北卡羅來納州失業律師史密斯說:「很多人走法律這一行,是因為永遠找得到工作,通常不會大規模裁員。我想沒有人料到會發生現在這種情況。」

紐約市律師協會為失業律師提供就業諮詢服務,是成立135 年來首見措施。

Lawshucks.com網站指出,美國今年第一次連續三個上班日都沒有大型律師事務所宣布裁員,出現在3月中旬。今年頭三個月,光是大型律師事務所就砍掉3149名律師。

3月底失業的維吉尼亞州律師布朗說,他的電腦快因為寄求職履歷e-mail而掛掉,而他收到的回覆都是:「履歷知悉,感謝台端。」

律師事務所也延後聘雇法學院的應屆畢業生。法學院學生通常畢業前一年就獲得工作機會,但現在律師事務所寧可付錢給已經被雇用的法學院應屆畢業生,延後他們開始工作的日期。有的事務所通知學生,直到今年稍後,甚至2010年前都不會有正式工作。

許多準律師都面臨這個窘況,「司法正義自願服務律師」組織因此在新澤西州紐瓦克舉辦就業博覽會,幫助畢業生先找臨時工作,等待長期正職降臨。

美國製造業去年裁員94萬5000人,建築業更超過一百萬人失業,律師失業人數相較下並不多,但勞工不必念四年大學,更不用花平均七萬美元的代價念法學研究所。

根據勞工部統計,美國約有一百萬個律師,2007年的平均年薪是11萬8280美元(近台幣397萬)。



◆ 美國街頭報 失業者天堂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4.14

傳統報業面臨史上最冷的寒冬,但由散居全美各大城市遊民產銷的街頭報,卻是欣欣向榮,發行量與營收不減反增,吸引許多失業者加入賣報行列。

街頭報主要仰賴補助金、外界捐款與發行營收支撐營運。隨著經濟陷入衰退,他們獨特的報導內容日漸受讀者青睞,因而吸引新報販蜂擁上門。

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街頭報Street Roots總編輯祖爾說:「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進來就會被錄取,下午馬上開始賺錢,比起應徵餐廳服務生上百人的排隊人潮,可謂天壤之別。」短短幾個月內,該報的單月銷售量已從1.1萬份成長到1.6萬份,而賣報人數也從60人增至100人。

去年12月,西雅圖街頭報Real Change的發行量逼近7.2萬份,為歷年來最高水準;今年2月The Denver Voice舉辦銷售訓練課程,吸引了117人參加。

街頭報的負責人和販商表示,這份工作充滿自由和個人責任感,能幫助無家可歸與貧困者建立重返勞動市場所需的信心。每位報販的成功得靠他們的創新和聰明才智。

過去這些街頭報主要雇用遊民,讓他們勉強糊口過活。但最近半年來,包括Street Roots在內的街頭報商發現了新型態的報販,包括失業的廚師、公園管理員與建築工人等,有些則把賣報當作額外兼差。

街頭報主管指出,新加入的報販通常都有高中或大學學歷,這些人在金融風暴中丟掉飯碗,現在一面賣報平衡收支,一面尋找新工作。去年12月中失業的拜南,就是初入行的生力軍。他從1月開始銷售Street Roots,如果每天工作10小時,一周約可賣出200份報紙,每份售價1美元,再扣除25美分的成本,仍可賺進數百美元,包括老顧客給的小費在內。他說:「賣報改變我的生活,這是人助自助的方式。」

即使經濟狀況如此嚴峻,多數街頭報的捐款收入仍維持穩定。西雅圖Real Change執行董事兼創辦人哈里斯表示,「承蒙外界的鼎力支持」,去年的捐款額增加不少。街頭報國際網絡董事長雷絡特說,街頭報針對貧窮的新聞報導,近來似乎引起廣大迴響。



◆ 大企業 支持非洲女生創業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4.14

關注女性福祉的國際機構除了在開發中國家提供女性創業貸款外,現在還贊助女性攻讀商學院,以提高女性的創業成功機率與經濟地位,此舉可望改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結構。

世界銀行(World Bank)已宣布,要在2012年前增加1億美元商業信用貸款額度,以支持女創業家。同時,高盛集團和電信巨人AT&T等企業也贊助女性商業課程。

高盛研究發現,若女性擁有更佳的創業和管理技巧,「金磚四國」(巴西、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及其他新興市場的人均國民所得可望提高最多14%。高盛分五年提撥1億美元,免費提供商業課程給開發中國家的1萬名合格女性創業者。去年雖遭遇金融危機,但承諾未變。

奈及利亞31歲的歐烏碧看到高盛「1萬名女性」全球創業專案的報紙廣告,馬上抓住機會報名。當時她正為自己剛開張的托兒所招生忙得焦頭爛額,但排除萬難,連續五個月到拉哥斯商學院選修行銷、會計、管理等課程,期滿可取得創業家管理證書。

高盛的創舉難度很高。非洲少有婦女接受商業教育,通常這種機會留給要進入大企業工作的富家子弟。高盛的研究發現,非洲有9億人口,但50所主要商學院的企管碩士課程只收2,600 名女學生。

AT&T公司去年透過基金會捐助12.5萬美元,安排開發中國家女性創業者到美國上三周大專院校商業課程,還可追隨美國女企業主接受一周特訓。



◆ 入股比亞迪 巴菲特打破原則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14

不投資不懂的東西,是「股神」巴菲特著名的投資原則,所以1990年代網路股漲翻天,他仍不為所動。但他去年入股中國電子產品專業代工集團比亞迪卻打破慣例,投資觸角伸入自己不甚瞭解的電動車和電池技術領域。

巴菲特要出手投資前,一定會先聽聽最佳拍檔孟格(Charlie Munger)的意見。如果孟格說:「這真是個很蠢的想法」,代表他百分之百同意。如果他說:「這是我聽過最笨的主意」,代表他認為投資一半就好。

如果孟格說,讓巴菲特決定就好,那代表他根本不贊成該計畫。

不過談到比亞迪時,孟格不尋常地讚美其創辦人王傳福。他對財星雜誌(Fourtune)記者說:「這傢伙就像愛迪生和威爾許的綜合體。他像愛迪生一樣會解決技術問題,像威爾許一樣會完成該做的事。沒見過像這樣的人。」

巴菲特找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執行長索科爾(David Sokol),實地到中國走一趟,看看比亞迪的情況。

他們的結論是:比亞迪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主要是靠銷售電動車,同時也有潛力成為全球太陽能產業龍頭。去年9月底,波克夏以2.3億美元收購比亞迪近10%股權。

入股比亞迪,等於打破巴菲特自己的投資守則。巴菲特坦承:「我一點也不懂手機或電池,也不知道汽車怎麼動的。」但他說,孟格和索科爾很聰明,他們真的了解這些東西。而且比亞迪這14年來的成就,各界有目共睹。

摩根大通證券公司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巴菲特之所以會看上比亞迪,絕對是和電動車與電池技術有關。索科爾就強調,比亞迪所擁有的快速充電與放電技術,可說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特色,他也相信這個技術能夠運用在包括電力儲存等其他應用上。

比亞迪經營團隊的執行力、研發和商業化能力,也讓索科爾和巴菲特給予高度肯定。巴菲特問王傳福:比亞迪何以能遠遠甩開競爭對手?王傳福回答,因為比亞迪是建立在技術知識上。

※ 在太陽能、電池、電動車等綠色技術那方面引起巴菲特注意,鴻海強大對手。



◆ 通縮罩頂 日PPI七年最大跌幅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4.14

日本3月躉售物價指數(PPI)創下2002年來最大跌幅,主因是國內需求不振和商品價格下跌,使通貨緊縮的疑慮進一步加深。

日本銀行(央行)13日公布,3月PPI比去年同期下跌2.2%,大於市場平均預期的負1.8%,是連續第三個月下跌。2月的數字修正為跌1.6%,高於初估的跌1.1%。

分析師說,在利率接近零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必須採取非傳統政策,以協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擺脫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三菱日聯證券公司總經理滕戶則弘說:「日銀的傳統貨幣政策已用到極限,如果價格持續下滑,日銀可能必須擴大購買政府債券,並採取定量寬鬆政策。此外,日銀也得擴大收購企業債券的範圍,例如,放寬信用評級的標準。」

農林中央金庫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三波竹志指出,日銀可能在5月或6月,被迫採取壓抑短期和長期利率的措施,因為屆時企業獲利惡化和消費者物價下跌等因素,將使經濟情勢更加黯淡。

日銀上月表示,將增加政府債券的收購近三分之一,達到21.6兆日圓(2,150億美元)。這作法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呼應,Fed準備在六個月內買進3,000億美元美國公債,以挹注現金到經濟體系。

分析師指出,日本1月和2月的消費者物價出現持平表現後,預定月底公布的3月數字勢必下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首席日本經濟學家西岡說:「消費者物價上半年都會面臨強大的下跌壓力。」

央行對通縮戒慎恐懼,因為通縮可能帶來企業獲利下降和裁員的惡性循環。受更早的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的躉售物價指數從1998/99年度到2003/04年度,曾連續六年下跌,消費者物價指數更連跌七年到2004/05年度。



◆ 大陸基建資金縮水 保八更難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4.14

中共官方在3月兩會時敲定,把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經濟刺激方案中劃歸基礎建設的經費,從中拿出人民幣3,000億元轉作福利建設。專家質疑,若北京降低經濟刺激方案中投入基建的資金,可能使今年經濟保八的難度更高。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北京當局在3月全國人大集會時宣布,將從基礎建設方案中拿走人民幣3,000億元,並從節能建設中拿走1,400億元。

在這批合計人民幣4,400億元(約合新台幣2.16兆元)的經費中,2,100億元將投入技術升級、1,200億元轉至農村公共建設,其餘1,100億元用在多項社會福利措施,例如醫療照護與教育,使得這一部分的預算躍升近四倍,從人民幣400億元擴增至1,500億元(約合新台幣7,388億元)。

摩根士丹利股票研究部執行董事兼中國區策略師婁剛說:「轉移用途的這筆錢(3,000億元)大約是4兆元的10%。就金額來說其實沒那麼大,但方向上的轉變就非常重要。真正的重點在於,中國想要做更多的改革,而不只是投入更多資金。經濟刺激不只是來自政府,也得從消費者出發,所以才會有平價房、醫療與教育等工作。」

婁剛指出,這項轉變意味,未來北京當局將把更多資源放在醫療衛生、教育以及平價住房。

里昂證券亞太區經濟研究部主管Eric Fishwick指出,中南海經濟刺激政策的重心轉變,儘管可以擴大社會安全面的長期效果,但短期難逃弱化經濟保八的可能性。

他說:「北京現在需要舒緩出口劇降的衝擊。把資金從基建轉移至醫療照護及教育,得以處理大陸的長期需求,但會降低短期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

另外中共為了加強擴大內需的政府財政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昨(13)日由財政部公布「關於加強擴大內需投資財政財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在該通知內容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國務院建立名為「中央投資協調小組」的擴大內需投資工作協調機制,由國家發改委為組長單位,財政部為副組長單位,監察部與國土資源部等九個部委共同參加,負責加強對中央投資的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

大陸各地方財政部門以此為平台,積極參與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措施。



◆ 失業黑潮 製造業裁最兇

【經濟日報╱記者 徐碧華、何孟奎】 2009.04.14

這一波金融海嘯非同小可。台灣2月失業率破表,達5.75%,創下歷史新高,失業人數衝破60萬人。失業潮來得又急又猛,從意識到問題至破表不過半年,失業人數增加17萬人,成長近四成。雖然景氣已見落底曙光,裁員、減薪還未結束,失業大潮還在漲...。

去年9月至今年2月,半年內,台灣的雇主減少4.5萬個,減少近一成;民間就業機會減少24萬個;唯一能緩和就業機會流失的是政府部門,政府增加僱用8.8萬人。

行政院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出口、內需產業都受到波及,幾乎各行各業都在生產失業者,失業才會這麼嚴重。」

小英有兩個親戚在DRAM廠上班,年初時在休無薪假,她好擔心。沒錯,這一波最緊張的就業市場是製造業。

引爆這波經濟衰退的是金融產業,裁員最嚴重的卻是製造業,財富縮水導致歐美消費萎縮,重創台灣出口。就業減少、所得下降,又衝擊民間消費,內需產業也跟著受累。


畢業生求職 最衰的一年

製造業就業者多屬男性,這波男性失業率比女性高,引發家計問題比過去嚴重。失業現象源於經濟規模的萎縮而不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職缺釋出很少,社會新鮮人承受最大的苦果。台大校長李嗣涔早早就警告同學:今年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是史上最難的一年。

勞工議價能力空前薄弱,上一波失業潮不過用到「凍薪」這個詞,這一次已到「減薪」的程度。經常性薪資已連續下跌四個月,累計減了約1,500元,減幅達4%。

裁員、減薪要持續到什麼時候?黃建中說:「失業是落後指標,要等景氣回升到企業需要加人了,失業才會顯著改善。」


凍薪變減薪 勞工超心酸

上一波經濟負成長出現在90年,91年回到正成長,但失業率高點是出現在91年。失業率改善到持續見不到5%,那是92年10月以後的事。「上一波是製造業和營造業救了失業。」黃建中拿出數字指出,93年至97上半年增加了81.7萬個就業機會,兩大行業占了一半以上。各國降低利率刺激景氣,國際需求快速回升,製造業擔任起創造就業的角色。

這一次,國際需求顯然無法像上次回升得那麼快,黃建中說:「遍尋不著能擔當創造就業的行業。」他反問:「看得到那個產業要大規模投資嗎?」

要製造業回到2008年經濟規模可能還要一段時間,金融業短期內恐怕也沒有新項業務。可能今年還看不到失業率的高點,退潮的速度也會比上一波慢很多。黃建中說:「政府因應得很早。」去年9月失業率數字出來時,中央銀行就有大動作了。

去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10月22日台灣9月失業率數字出爐,10月30日上午,中央銀行緊急宣布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一個月內第二度降息。央行總裁彭淮南說,按經驗,9月失業率應該下降,結果不降反升,讓他看到景氣下滑的訊號。

黃建中說,年度失業率的最高點幾乎都出現在8月,那是畢業生大舉出校門找工作的時間。上一波失業潮的5.35%失業率歷史紀錄就是91年8月創下的。「9月失業率比8月高,的確不尋常。」

從此,主計處在記者會前兩個小時,主動將失業率數字通報各相關單位,包括行政院、中央銀行、經建會、勞委會等,官員說:「幾個月來都如此。」

藥也下得重,財經官員說,在上一波失業潮91、92年,政府增加僱用約4萬人,這一波至今已加倍超過8萬了。

黃建中說,失業、減薪問題若無法改善,民間消費拉不上來,「創造就業一定得做,中短期都要做。」政府部門現在還擔心一個問題:工作機會向開發中國家移動。一位財經官員說,不景氣下,低價成了王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趨勢還會繼續。


打造新產業 創造新機會

主計處官員指出,台灣掌握零件的能力已經非常強,95年主計處做了調查,「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這所謂三角貿易的收入,已占了製造業收入的四分之一。

政府也在找商機,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說,兩岸簽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台灣如能以大陸市場為腹地,「就大大擴大內需了」。

操之在我的部份也在進行,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說:「如果太陽能產業能發展,就能吸收面板、DRAM產業的失業人口。」 (系列四之一)



◆ 兒童壽險保單》涉龐大利益 阻力超大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 2009.04.14

金管會主委陳冲說,他贊成修法禁止兒童保險死亡給付,雖然這是主委個人主張,但多少也透露金管會的政策風向,但兒童保單涉及保險業者商機,主管機關想修法刪除的阻力相當大。

根據現行保險法第107條規定,以14歲以下兒童保單的死亡給付,除喪葬費用外,其餘無效。目前喪葬費上限是200萬元,換言之,現行作法是以限額方式,准許一定金額的兒童保單死亡給付。

保險法規範的只是兒童保險的死亡給付,至於商機也不小的健康險、生存險,法律則沒有額度限制。

理論上,保險業者即使不作兒童保單的死亡險,也可以推健康險、生存險;但對業者來說,因商品設計多採組合,結合死亡險、健康險等,不論是死亡給付上限的下調,或全面禁止,在兒童保險的業務銷售上,一旦限制愈多,就愈不易促銷。因此,每次只要觸及兒童保單的限制,保險業的反彈力量就相當大。

過去財政部時期,就曾有多次提出保險法修正案,從嚴限制兒童保險的死亡給付,但到了立法院,在壓力團體下,審查結果最後都走了樣。

主管機關顧慮道德風險,想要戰勝保險業的商機,難度相當高,這不僅是觀念論戰爭議,還涉及龐大利益問題。



◆ 公司法修正三讀 只要1元可開公司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4.14

為了鼓勵民眾創業,立法院上午三讀通過修正公司法,取消公司設立最低資本額限制,未來資本額即使只有1元,也可以申請開設公司。

根據現行公司法規定,公司在設立登記時,必須符合最低資本額的要求才可設立,並授權經濟部訂定最低資本額。經濟部在去年曾將資本額減半,其中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最低資本額為新台幣50萬元、有限公司為25萬元。

有助民眾創業 改善經營環境

不過,財力較弱的民眾想設立公司時,為達最低資本額規定,仍是得傷腦筋募集資金,甚至製造假的存款證明,先借錢存到銀行,等完成設立登記後再將錢領出來歸還。此項規定只是徒增民眾困擾,並無法達規範效果,為改善經商環境,行政院將其列為重大優先法案之一。

經濟部次長林聖忠指出,在當前失業率偏高、經濟環境不景氣情況下,業者可用基本開辦成本迅速成立公司,無須閒置多餘基金,將有助於民眾創業,該案修正也可改善國內經營環境。且目前對公司監理的指標,已無需仰賴資本額來嚴格掌控,資本額是公開事項,民眾對公司任何查詢可利用網站來了解,訂定公司設立的最低資本額已無存在必要。

防紙上公司詐騙 立委促輔導並防範

不過,初審時國民黨立委林滄敏、李復興、丁守中等人也提醒政府部門,慎防不肖人士可能藉此成立紙上公司,讓詐騙行為造成新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也說,許多新設公司三年內就倒閉,門檻降低後經濟部應檢討相關輔導措施,以強化業者專業知識。



◆ 商業司:已有配套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9.04.14

今天立法院通過商業登記新制,未來公司最低資本額不設限,立委及會計師擔憂公司設立浮濫,呼籲要有配套,經濟部商業司回應,資本額本來就只是參考,重點是要看該企業的「營業額」。商業司也強調,如果公司6個月內都沒有營業額及營運資料,就將被列入虛設行號的名單,商業司就會取消其公司登記。

立委擔憂的是未來可能空殼公司氾濫,甚至造成詐騙或逃漏稅等問題,經濟部商業司科長吳慶榮強調,雖然新制將最低資本額廢除,但登記事項都可上網查得到,在e化 (電腦化)的改善下,對公司企業的資料一目暸然,更簡便就能查詢,這是便民措施。

吳慶榮說,商業司已做好配套,商業司未來會按照每年商業登記的比例去抽查各家公司,例如資本額登記1萬,但購買辦公室桌椅等就用了2萬,成為「資金不足以致於負債」的狀況,甚至有宣告破產疑慮的公司,就已經違反公司法第211條,行政單位事後抽查,如果發現有這種情形,會取消這些公司的登記。



◆ 產業創新條例 地方可自訂產業政策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4.14

行政院昨(13)日審查通過「產業創新條例」草案部分條文,未來不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可訂定產業發展政策、方向,直轄市、地方政府也可訂定地方產業發展政策及方向。

除了研發、人才培訓、營運總部和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四項功能性租稅獎勵外,草案明訂產業創新活動如研發、產學合作、人才培訓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補助並輔導。「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將送周四行政院會討論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並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

經濟部官員說明,未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可以補助所轄事業體、團體研發、產學合作、人才培訓等的經費,例如補助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民間團體等。至於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內銷免營所稅,以支援產業及其供應鏈發展者為限,不是所有的內銷都免稅,提供最終成品給消費者就不能免稅。

經濟部將進一步會同財政部,訂出國際物流配銷中心的相關子法,定義「供應鏈」。目前國外貨主來台設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內銷貨品百分之百免營所稅,外銷簡易加工要課0.3%。草案規定未來國外貨主來台設國際物流配銷中心,內外銷貨品都免營所稅,但內銷以支援產業及其供應鏈發展者為限。



◆ 生技起飛還有機會嗎

【許世明】2009-04-14 中國時報

行政院為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推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內容涵蓋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成立產業化研發中心、整合育成中心及建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等四大面向。然由於振興方案相關配套與實施細節未公佈,基本面不易在短期內改善,台灣生醫產業短期內並不會因政策而有實質利多。

國際專家一致認為台灣沒有發展新藥的完全環境。雖然台灣擁有優勢的電子產業為奧援,政府初期投資也可能選擇醫療器材產業為投資標的,以目前規畫台灣並無發展高階醫療器材的條件。中、低階醫材又礙於市場侷限,嚴重缺乏投資誘因。中國在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登記的醫材公司數目快速增加,已大幅超過台灣的公司數目與規模。

台灣很難進入高階醫療設備的市場;此類計畫將花費數年研究與發展,並且需要完成許多訓練,結合不同領域,包括醫生參與研究計畫。研究計畫必須聘用可以設計產品的團隊。或許國人自認擁有這些多元化的資源,但是要整合這些資源,從以前到現在都很困難,也沒有成功的經驗。

台灣進入高階醫療的最大障礙應該是「品牌認知」。電腦斷層掃描儀和核磁共振掃描儀的市場是奇異,西門子和飛利浦三強鼎立。連日本東芝和日立都漸漸失去市場地位。中國也開始進入這一影像醫療器材的市場。事實上,他們的產品已回銷美國。最近大陸已有一個電腦斷層掃描儀公司被西門子併購。

台灣原先在超音波的技術,例如核磁共振引導的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或有些機會;但十餘年來研發的整合與資金取得卻困難重重,也鮮少被關照。最近數個中國公司已積極踏入此領域,搶爭先機。

解決上述的積習困境,政府應該檢視現有機構的績效,整合整併,集中力量,找對方向、找對的人來帶領計畫。不應將有限資源平均分配,或舊有機構做不好,又毫無目的地新增機構;也不是成立創投基金就可解決了得。

筆者認為,目前台灣在生醫產業,短期內只有三個領域機會:

一、國際醫療產業:醫療產業並非當前以醫界熟悉「衛生署健保」架構下的形式為之。「國際醫療產業」應該是一種反向性的輸出,要讓顧客到台灣來消費,才有助於「本土」人口就業與整體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因應老人化社會來臨,部分歐美的保險業者有意加速推動「居家醫療及預防醫學」與「顧客責任制的健保」概念,都是加速個人化或居家醫療器材未來成長的助力。台灣應有機會踏入此代工或外包產業。

三、生物商業(Bio-Business):生物商業涵蓋傳統和現代的「農業」、「製造」與「服務業」。其內容亦包括農、漁、畜牧業、食品與食品加工處理業、衛生保健、運動器材、紡織、環保與工業生技業(廢棄物處理)等。生物商業與人類生活、生命和生態有關。(作者為台大醫學院教授,前新竹生醫園區執行長)



◆ 政府開放採購 市場更透明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9.04.14

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委員會採認通過我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決議文案,已排入今天立法院院會議程。由於朝野仍有歧見,外交部期盼這項決議文順利獲得立委支持通過,並在6月9日前完成向WTO的交存加入書手續,台灣將正式成為全球第41個政府採購協定會員。

2001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曾經在入會前承諾加入政府採購協定,當時也與所有政府採購協定的會員完成雙邊諮商,儘管台灣爭取加入GPA多年,因為兩岸與國際政治因素,多年來都無法獲得國際支持完成加入程序,直到去年520馬英九總統就任後,兩岸與國際情勢緩和,台灣才獲准加入政府採購協定。

美市場達7000億美元

由於世界貿易組織同意台灣加入政府採購協定,是在2008年12月9日,依程序六個月後,也就是今年6月9日,若我方沒有完成向WTO交存加入書手續,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委員會的決議將會失效。

外交部正積極遊說立法院,及早將本案完成立法審議後,再由經濟部送外交部報行政院,轉呈馬英九總統頒發加入書,加入書最後送給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完成交存加入手續,30天後,台灣就成為政府採購協定第41個會員。

馬英九政府的這項外交成就,碰上金融海嘯,台灣產業界擔心,開放外商到台灣參與政府採購,會影響他們的生計,產業界的疑慮也在立法院中獲得立委同情,影響到本案推動時效。

不過,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今年3月曾表示,台灣可以進入其他40個會員經濟體的政府採購市場,光是美國聯邦政府就有7000億美元市場。

開放採購金額設門檻

為了化解產業界的疑慮,經濟部估計,所有政府採購協定會員對台灣開放的採購市場規模高達9603億美元,是我國每年開放市場的150倍,同時,政府對於開放採購的金額會設定門檻,只有一定金額以上才會開放外商投標,可降低對台灣中小企業的衝擊,至於像是電力設備與運輸,我方也會爭取工業合作項目。

外交部說,未來開放政府採購後,對於服務業及營造工程等招標案,外國廠商必須在台灣成立辦事處與分公司,這可以創造許多國內的就業機會。至於政府對於採購案設定金額門檻,中央機關勞務採購652萬元以上、工程採購2.5億元以上,才開放外國廠商。非中央機關且非次級政府的其他機關,勞務採購必須在2007萬元以上,工程採購必須在7.53億元以,才准予開放。

外交部表示,台灣加入GPA,預估對於傳統產業的衝擊不大,因為台灣許多傳統產業例如毛巾業,其競爭廠商大都不是GPA的簽署國,即使台灣開放政府採購,傳統產業受衝擊不大。另外,外國機構爭取台灣的服務業務或營建業務時,必須使用到台灣國內的人力,本案也與開放陸勞無關,對台灣內部的勞力就業市場不會有太大的不利影響。



◆ ECFA 朝野未說的真相

【卓慧菀】2009-04-14 中國時報

政府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始終未誠實呈現全貌。在野黨質疑弊害之餘,從未提興利替代方案。一方全面肯定ECFA,另方全面否定,只會撕裂社會。ECFA推動重在「如何」,本文根據WTO規範及國際貿易理論分析ECFA定位與利弊,並建議配套措施。

WTO規範世界貿易活動,我既為其會員,對外貿易行為就受到WTO的約束。WTO的最惠國待遇條款禁止歧視,但仍允許會員間簽訂區域貿易協定(RTA),如自由貿易區(FTA)及關稅同盟(CU),俾成為進一步貿易自由化的踏腳石。RTA會員在無損於對其他WTO會員承諾的前提下,彼此更優惠的待遇不必及於其他會員,是最惠國待遇的例外。

國際貿易理論將WTO定義的CU再依整合程度細分為「關稅同盟」採取共同的對外關稅、「共同市場」允許勞工等生產要素在區域內自由移動,與「經濟同盟」。政府無意與大陸協商共同的對外關稅,也不開放陸勞來台,因此籌議中的兩岸ECFA應係FTA,以及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經濟整合協定」(EIA)。

值得注意的是WTO強調FTA及CU應包含「實質所有貿易」,以避免會員以RTA之名,行歧視之實;也規定FTA及CU區域內關稅應完全消除。但開發中國家所組成「優惠性安排」(PA)則可就若干部門先行自由化,且可只降低關稅。因我係以已開發國家身份加入WTO,沒有權利簽署PA,只能與其他會員簽訂FTA或CU,因此必須包含實質所有貿易,且完全消除關稅。府院不斷強調「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訂協議;有爭議的,透過協商逐步達成共識」,在WTO規範下應是「為形成FTA而簽訂的『過渡性協議』」。WTO要求過渡期間應合理,以十年為原則。

學者估算東協加一或加三將使台灣實質GDP降低○.○一三%到一.一○%;但台灣若能加入,可使實質GDP增加三.二八%到三.四二%。東亞RTA固然會使台灣受損,但台灣未能加入,才真是坐失「可得而未得之大利」。我對大陸貿易依賴遠大於大陸對我依賴,加上大陸對我有主權主張,對於ECFA將進一步擴大此不對稱的互賴,我方不能不戒慎恐懼。然大陸是我最大市場,確是我洽簽RTA的最佳對象。面對兩難,只有落實全球佈局才能因應。因此政府與大陸談判ECFA一定要要求將「雙方樂見彼此依據WTO會員身份與其他會員簽訂RTA,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載入。

我目前仍限制部分大陸產品進口。兩岸談判ECFA,我固然可以堅持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但對WTO嚴格禁止數量限制的一三六五項工業產品勢必要解禁,甚且因ECFA而須降稅、免稅。

任何貿易整合都是自由化,將帶來市場及競爭度的擴大。具競爭力的產業將因市場擴大,提高規模經濟而獲利;但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卻將因競爭度提高而遭淘汰。與兩岸簽署ECFA,國內將產生贏家及輸家。政府固然要為贏家追求更大贏面,也要為輸家減少輸失,更要協助失業者。政府要提高國家競爭力,追求產業升級是第一要務;洽簽RTA使競爭度提高,是迫使各產業積極升級的方法之一,但絕非全部。政府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結合學界積極輔導升級、轉型或轉業,與洽簽ECFA同等迫切。

兩岸ECFA進一步開放我市場,可能造成國內產業的損害,可以設計「特別防衛機制」,針對ECFA自由化所造成的進口突增,允許提高關稅或配額限制,大陸與智利簽署的FTA即包含此條款,並且仍維持WTO全球性防衛措施的權利。在野黨擔心台灣在ECFA中被迫放棄對大陸採行「反傾銷措施」的權利,也無法課徵「平衡稅」,使台灣淪為大陸低價品的傾銷市場。中港及中澳CEPA中,雙方的確放棄此二權利;然大陸與智利FTA中,雙方仍保有此權利;我也應爭取保留此二權利。

政府須報喜也報憂,與各產業共謀對策。在野黨號召遊行固可表達民意,卻未能提振經濟;似更應以監督政府落實配套為己任。(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 出口引擎誰能替?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4

一場金融海嘯,沖出了許多問題,也引出了各種對策。由於美國受創最烈,嚴重損及其消費市場,甚至永久扭轉了消費型態;未來若干年,美國家庭可能從海嘯前的零儲蓄乃至赤字開銷,急轉直下,儲蓄率直線上升;連帶地,美國多年來天文數字的貿易逆差,也將因而大為改善。

但正如凱因斯所楬櫫的總體經濟理論中強調的:於一家有益,家家如此,可能反成禍害;進而還可推為:一國不哭,可能反而國國齊哭。當美國家庭經受慘痛教訓,開始未雨綢繆、積穀防饑,則數十年來靠著對美國大量出超創造經濟成長動力的許多開發中國家,倚為命脈的動力將大為減弱乃至消失,這些國家該怎麼辦?

如果找不到同樣強勁的動力來源,開發中國家生龍活虎一般的蓬勃經濟,將頓成氣息奄奄的病貓。由於這不會是一、二國家之事,就目前的全球化規模來看,近60億人牽扯其中;則全球經濟過去20年來的蓬勃興旺,也將成為明日黃花,這數十億人也會在黃粱一夢之後,不得不退回灰暗貧瘠的老日子。

其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是海峽兩岸多年來依恃出超激增維持基本活力的難兄難弟。台灣自不消說,受意識型態鎖國亭毒,每年區區4%上下的成長率,有八成來自出超擴增。一旦出超不再增長甚至轉為入超,台灣經濟將一落千丈,每年為維持正成長而奮力掙扎。

中國大陸更是一個特例。一個超大的大陸型國家本就難靠出口支撐,這是30年前趙紫陽主政時黯然放棄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發展策略的思維。但不論出口的翅膀能不能撐得起龐大的軀體,大陸出口已占了GDP的三成,而出超更是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引擎。萬一空中折翅,後果不堪設想。

金融海嘯肆虐,翅膀果然摧折,但與外界尤其對岸領導階層所強調的不同;並不是美國的海嘯沖垮了大陸的出口,而是早在海嘯爆發之前,中共就夜郎自大地斷然「騰籠換鳥」,多管齊下摧毀加工出口部門。只是在自戕之際,正好金融海嘯助其一臂之力,讓它更快夭折。

結果的確令人震驚;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占出口六成的機電產品,從去年11月迄2月,每月衰退幅度自4.8%直線上升到22.8%;其出口主力紡織服裝業,2月更比前一年大減35.1%;鋼材、汽車零件等衰退幅度則高達五成。直到3月,出口仍衰退逾17%。中共宣稱情勢已有和緩趨勢,但一個月不足觀;必須見到戕害出口的政策徹底扭轉,同時全球市場擺脫金融海嘯的陰影,而且美國這個開發中國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回復巨大貿易逆差的舊觀,才能論斷大陸出口能否好轉。金融海嘯的陰影很快即將消逝,但美國家庭的消費型態恐怕難復舊觀,中共騰籠換鳥的政策在廣東地區絲毫不見調整,因此即使其他開發中國家尚有吝於以往的出口市場得享雞肋之惠,中國大陸恐怕必須別尋良策了。

以內需替代出口喊得震天價響,但對識者均不值一哂。我們閱歷淺薄,百年來尚未見過一個開發中國家靠內需奮發圖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的。其理至淺,窮國最大乃至唯一的利基,就是廉價的勞動力,而此唯賴出口方能藉工資差價創造競爭優勢,進而換取外國的資本、技術、外匯,擴大國內就業與投資,發揮乘數效果。因此大陸商務部長才指出,出口每增1%,可拉動投資0.74%,消費0.68%,十年前出口增長下滑至3%,消費與投資也隨之減緩。

大陸內需替代不了出口引擎;成長率八成仰賴出超,而出口又針對大陸加工出口業的台灣,豈不更令人憂心?



◆ 社論-避免成為美國「五鬼搬運」與「金蟬脫殼」下的犧牲品

【本報訊】2009-04-14 工商時報

美國為了拯救本身的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自去年第四季起便大幅擴張公共支出,而挹注公共支出的唯一財源便是大量發行公債。據報導,3月份單月以及2009會計年度上半年(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均創同月與同期的歷史新高。此種大膽的舉債動作,不啻是由美國政府「做莊」,公然實施「五鬼搬運法」;如果未來再以「金蟬脫殼法」,來處理龐大的赤字,則對國際經濟與金融所可能造成的衝擊,思之不免令人不寒而慄。

美國3月份聯邦預算赤字達1,923億美元,比去年3月高出近三倍;累計2009年度上半的赤字總額達9,568億美元,也創上半年度的新高。歐巴馬政府更預估全年度赤字為1.75兆美元,比2008年度的4,548億美元亦高出三倍。另外依據國會預算署3月時的估計,歐巴馬政府的預算方案將在未來10年造成9.3兆美元的赤字。美國政府當局對此則不以為然,仍深信未來一旦經濟復甦,稅收自然增加,而政府用於刺激景氣與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亦會減少。這當然是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否能夠如願,還要觀察中、長期間景氣循環的軌跡。然而純粹就金融面來看,預算赤字激增,即代表政府對資金的需求增加,理論上將使市場利率大幅上升,對此美國政府的因應措施便是由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來「印鈔票、買公債」。至於外國投資人(包括外國央行)是否會擔心美國的赤字規模過大,而停止或降低美國公債的買進?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默斯說得好:由於投資人以美國公債為「安全天堂」,反而使公債的需求增加。

觀察美國這套政策,不禁令人聯想到我國已故經濟學大師蔣碩傑先生在20多年前提出的「五鬼搬運法」與「金蟬脫殼法」。蔣先生當時曾撰文指出:如果銀行發行貨幣去放款,就等於銀行幫助借款人施展「五鬼搬運法」搬運別人(存款人)的財物,來供借款人使用,此無異「竊盜」行為。對照當前的情況,所不同者在於並非由銀行來扮演「五鬼」,而是由美國政府擔綱演出;所「搬運」的標的,也不只是美國民眾的存款,還包括外國政府的外匯存底與民間資金。美國所仰仗的是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地位及美元的國際流通能力,迄今仍無可取代;而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仍驚魂未定之際,美元資產仍被認為是相對較安全的避險標的。再加上美國擁有國際「鑄幣權」,由Fed以擴張信用來壓低美國公債的殖利率,使外國政府與投資人須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美國公債,讓美國政府能夠取得廉價的資金,用來擴大公共支出,從而刺激美國經濟復甦。

「五鬼搬運法」的名稱固然不雅,基本上仍屬於「願者上鉤」,畢竟美國政府並未強迫他國購買美國公債。但接下來的「金蟬脫殼法」,則對國際經濟乃至於個人財富的衝擊卻不可忽視。蔣碩傑當時是以此來比喻「通貨膨脹政策」的影響,即由於物價上漲,使債務人所負擔的實質債務減少,形同「金蟬脫殼」,而存款人則成為「金蟬脫殼法」下的受害者,因而造成財富分配的不均與社會的不穩。以當前美國的情況來看,則「金蟬脫殼」的方式不僅有「通貨膨脹」,還有「美元貶值」。如果在美國政府積極擴張財政支出的刺激下,經濟順利復甦,屆時通貨膨脹率自然會比現在高出許多,加上Fed必然調整貨幣政策,市場利率因而回升,公債價格則反向下跌,於是現在買進高價公債的投資人(包括外國央行)便要吃虧。同時經濟復甦後,政府稅收增加,公債發行減少,於是美國政府可以用較低的價格來買回(償還)公債。如果天不從人願,景氣並未順利回升,政府必須持續擴大支出,則公債價格終將重跌,同時還會引發美元貶值。如此一來,現在以高價格、高美元匯率買進美國公債的外國投資人,將會承受價格與匯率的雙重損失;而擁有外國資產的美國企業或個人,將因美元貶值而得利,美國政府亦可間接受惠。兩大法寶巧妙運用,順利完成「金蟬脫殼」,可謂不亦快哉!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資本主義所主導的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原本就是一片殺戮戰場,因此不必以「道德」的角度來評斷財金政策的是非,而應以長期的綜合影響為考量。美國這套政策固然在短期間對經濟復甦有利,但長期間終將侵蝕美國經濟與美元在國際間的地位。最近已有不少國家倡議用其他機制來取代美元的「國際準備貨幣」地位,雖然時機尚不成熟,但也代表一股反思的力量正逐漸抬頭。台灣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固然沒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至少要注意避免成為「五鬼搬運」與「金蟬脫殼」之下的犧牲品。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英特爾Q1獲利 減55% 台灣活在外太空?

* 英特爾Q1獲利 減55%
* eBay推Skype上市
* 林肯一分硬幣 身價看漲
* 美上月零售銷售 意外減少
* 星國首季GDP 銳減19.7%
* 官對官密談業務 兩岸新模式
* 兩岸城市競爭力 高雄退第10
* 我主權評等展望 標普降為負向
* 蕭萬長:失業率恐突破6%
* 公務員捧鐵碗 變台灣新貴
* 教育部將花一.五億育成三百個創業團隊
* 社論-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生機與發展前景
* 台灣活在外太空?

◆ 英特爾Q1獲利 減55%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15

英特爾公司上季獲利萎縮55%,但優於分析師的預期,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並宣稱個人電腦銷售已經觸底;不過,英特爾14日盤後股價仍然重挫5.6%。

英特爾公司在3月28日止的第一季純益達6.47億美元,相當於每股11美分,比去年同季的14.4億美元或每股25美分減少一半以上,不過比分析師預期的每股3美分出色。

第一季的營收也萎縮26%,從去年同季的96.7億美元跌到71.5億美元,但優於分析師預測的69.8億美元。英特爾並預期第二季的營收可達71億美元,和分析師的預測相符。

個人電腦製造商大幅削減晶片訂單,讓英特爾獲利連續兩季重挫。英特爾這次的財報和上回一樣,在營收細目與預估獲利能力方面,都沒有以前的財報來得詳盡,但執行長歐德寧在電話會議中說:「桌上型個人電腦銷售已經觸底,2月以後就開始循著比較正常的模式運作。」

英特爾去年第四季的獲利曾暴減90%,歐德寧說:「經濟環境仍然脆弱,但最近三個月的市場能見度已經改善,讓我們有信心可以說,我們已經看到底部。」他預期未來幾個月的需求會逐漸恢復。

作為第一家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的高科技企業,英特爾的樂觀聲明還是非常值得關注。但是英特爾未能給出一份明確的本季度營收預期,讓投資者大感失望。因為市場無法知曉,是消費者已經開始顯著增加電腦的購買,還是電腦生產業者調整庫存,提高了英特爾上季度的業績。

英特爾股價14日以16.01美元收盤,但財報發布後,盤後交易價大跌89美分,以每股15.12美元成交。顯然投資人對英特爾的財報並不滿意。

晶片訂單雖在1月觸底後有所改善,許多分析師仍說,目前斷定個人電腦需求已經復甦仍然言之過早,因為在耗盡去年的供貨後,許多客戶可能才開始建立庫存。洛杉磯的威布許證券公司分析師派崔克說:「問題在於改善的現象能夠延續嗎?這可能只是補充庫存帶來的效應。」

英特爾的第二季營收通常會比第一季下滑,必須到第三季電腦製造商為因應開學前的旺盛需求加強下單後,才開始回升。

※ 相關報導:

* 金融熱實體冷 全球現「雙面經濟」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326&f_SUB_ID=3004&f_ART_ID=189827



◆ eBay推Skype上市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15

電子灣 (eBay Inc.)準備讓旗下的網路電話事業Skype獨立營業,在2010年上半年透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IPO)上市。

eBay2005年以26億美元的價碼收購Skype,但2007年時將這筆交易的價值減記為12億美元。eBay的聲明說,Skype的IPO上市作業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但實際進度仍需視市場狀況而定。

eBay執行長杜納何說,Skype和公司其他事業融合得不是很好,將Skype獨立釋出,能讓Skype在線上語音與影像傳訊市場更有效地競爭,而電子灣也能聚焦在電子商務的經營。

杜納何在聲明中說:「Skype是極佳的獨立事業,有強勁的基本面與成長動能,但和eBay與PayPal(電子灣的線上付款服務事業)放在一起,顯然產生不了太大的綜效。」

Skype去年營收成長44%,達到5.51億美元,預料到2011年時可以突破10億美元大關。但這項業務只占eBay總營收的6%,杜納何仍然承受股東的強大壓力,要求他必須把Skype 獨立出來,讓eBay專心發展電子商務。

復興資本公司的巴德說:「Skype的業務數字極佳,投資人應該會有很大的興趣。」Skype的IPO案可望為eBay籌資5 到10億美元,但要看電子灣釋出多少股而定。他說,Skype 的市值約在30到50億美元之間。

電子灣股價14日以14.38美元收盤,盤後上漲3.8%,以14.92 美元成交。

紐約時報上周報導,Skype的兩位創辦人曾經和多家私募公司接洽,探尋向電子灣買下Skype的可能性。洛杉磯太陽證券集團的分析師馬丁說:「他們對Skype的選項,應該不會因為IPO而受到限制。」



◆ 林肯一分硬幣 身價看漲

【世界日報╱今日美國報14日電】 2009.04.15

因價值微薄而經常被看不起的一分硬幣,今年找回一些自尊。2009年上市的林肯一分硬幣由於流通緩慢,現在身價看漲。單一硬幣曾賣到超過一元,一捆50分硬幣網路拍賣從兩元起跳,可衝破50元大關。

為紀念林肯200歲冥誕和林肯一分硬幣通行百年,四個新硬幣設計的第一個於今年2月12日,也就是林肯冥誕正式推出,但是聯邦鑄幣廠生產的6億3480萬個硬幣流通範圍不廣。該廠發言人說,新硬幣流通緩慢,因為經濟衰退,商業交易對硬幣的需求較低,銀行不需要太多硬幣,所以聯邦理事會還有大批存貨。

「錢幣新聞」編輯哈柏說,由於罕見,使得新硬幣身價水漲船高。今年新林肯硬幣的四種設計每隔三個月推出,正面還是熟悉的林肯側面像,反面則描繪這位總統一生的不同層面。

第一個硬幣設計展示林肯在肯塔基州Hodgenville出生的小木屋。接下來的設計則描繪他在印第安納州的早年生活、伊利諾州的政治生涯和華府的總統任期。

鑄幣廠也生產特別包裝、一套兩捆的木屋圖樣硬幣,定價為8.95元加4.95元處理費。該廠已賣出9萬6000套。

硬幣短缺使得賣家發了一筆橫財。桑娜‧楊格買了75元的新硬幣,在「電子海灣」 (eBay)網站拍賣,每捆賣得6.95元到50元。



◆ 美上月零售銷售 意外減少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4.15

美國3月零售銷售意外減少,反映失業人口激增使消費者緊縮荷包,對經濟復甦的期待也是一大挫敗。3月躉售物價指數(PPI)也意外下跌,一反前兩個月上漲的情況,顯示經濟衰退紓解通貨膨脹的壓力。

商務部14日公布的3月零售銷售減少1.1%,為三個月來最大跌幅,表現不如分析師預期的增加0.3%。汽車銷售持續大減是主要原因,衣服、家用電器、餐飲和家具的銷售也令人失望。2月零售銷售則從初估的減少0.1%,修正為增加0.3%;1 月的數字是增加1.9%。

麻州IHS Global Insight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高特說:「在就業劇減和信用緊縮的情況下,這個春季家庭的支出將轉趨保守…我們預期第二季的消費者支出還會小幅減少。」

3月零售銷售顯示衰退仍未觸底,新澤西州Forex.com外匯策略師歐比納表示:「這對經濟已經觸底回升的說法無異潑一桶冷水。」他說,只要初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仍高達65萬人,而且每周人數持續增加,經濟就不可能復甦。

3月的汽車銷售減少2.3%,幅度小於2月的減少3%。但3月汽車銷售仍比去年同期銳減23.5%,反映汽車業陷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不含汽車的3月零售銷售減少0.9%,表現不如2月的增加1%,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持平。

另一方面,勞工部公布的3月PPI下跌1.2%,也從之前兩個月的上漲反轉;去除能源與食物項目的核心PPI持平。過去12個月來的PPI己創下近60年來最大跌幅。

躉售物價是支付給工廠、農戶和其他製造商的價格。彭博調查的71名經濟學家平均預測3月PPI會持平。

通膨壓力預料會維持溫和,部分原因是全球衰退抑制能源和其他商品的價格。經濟學家和部分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官員,近來表達對通貨緊縮的關切,擔心物價持續下跌會侵蝕獲利,導致企業和消費者無力償債和延遲支出的惡性循環。

大和證券美國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摩蘭說:「物價上漲壓力現在不太可能出現,下跌的風險反而較大。短期的通膨展望很溫和。」



◆ 星國首季GDP 銳減19.7%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15

新加坡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減19.7%,創歷來最大降幅。星國當局下修今年GDP預估值,萎縮幅度最多達9%,同時放手讓星元貶值。消息人士透露,當局可能再推振興經濟方案,規模上看100億星元(66億美元)。

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14日表示,新加坡上季GDP較去年同期銳減11.5%,比去年第四季的萎縮4.2%還慘,也超過市場預期的負8.6%。如果換算成年率,縮幅更擴大至19.7%,超過去年第四季的16.4%,創歷來最大降幅。

貿工部並下修今年GDP成長率預估值,從萎縮2%到5%調降至負6%到9%,這是該部自去年11月來第四度下修全年經濟表現預估值。

貿工部表示,近幾個月全球貿易萎縮,嚴重衝擊國內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以及交通和儲存業第一季業績。該部並預測,這些產業今年接下來都會籠罩在全球貿易前景黯淡的陰影下。

占新加坡經濟產值近四分之一的製造業,上季萎縮29%,是拖累經濟大幅萎縮的主因。服務業萎縮5.9%,但營建業反彈25.6%。此外,新加坡3月對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成長14%,為連續第二個月成長。

鑒於經濟萎縮腳步加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放寬貨幣政策,放寬星元的交易區間,意味會放手讓星元貶到新區間的最低價,高盛公司估計當局讓星元貶值1.25%。這是MAS自去年10月來第二度放寬貨幣政策。

星元14日小升0.013%,收在1.5009星元兌1美元,顯示新加坡當局放手讓星元貶值幅度不如市場預期。MAS表示,沒有理由讓星元過度貶值,暗示當局可以接受星元目前的匯率水準。

花旗銀行經濟學家鄭基偉(音譯)預期,金管局到明年4月之前可能都會按兵不動,除非經濟又開始加速衰退。

新加坡國會目前休會,總理李顯龍表示,5月18日開議後,政府將制訂新的施政優先順序。CIMBGK經濟學家宋成文(音譯)認為,這代表政府將提出追加預算。華僑銀行(OCBC)策略師瑟琳娜‧林(音譯)也說,星國當局考慮在8月或9月提出追加預算,金額超過100億星元。道瓊社的消息來源也說確有此事,但目前仍無定論。



◆ 官對官密談業務 兩岸新模式

【王銘義/台北報導】2009-04-15 中國時報

第三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將於本周末在台北舉行。其實,兩岸主管金融、民航、警政業務的主管官員,透過新的談判模式,經過連月密商後,已初步敲定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定期航班協議、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的草案內容。

兩岸談判模式,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互信基礎漸趨穩固之後,已呈現互動新局!近幾個月來,兩岸相關主管官員已針對三項協議展開多次「業務溝通」,這項「官方對官方」談判因事涉敏感,雙方刻意採取密談方式進行。

江陳會三協議 多次業務溝通

兩岸官方密談的形成,使得兩岸溝通機制已出現「官方對官方」、「海基會對海協會」、「國民黨對共產黨」三軌並行的新模式;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與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則分別扮演兩岸官方密談的核心樞紐角色。

兩岸官方的「業務溝通」,在年初即已陸續開展。金融合作協議的主談者是金管會與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官員;定期航班協議的主談者是民航局與大陸民航總局官員;打擊犯罪協議主談者是法務部與大陸司法部、公安部。兩岸主管官員直接溝通研擬協議,有別於以往由兩會或民間組織搭建平台的方式。兩岸主管官員在兩會磋商前先行「業務溝通」,雖然是以密談方式進行,但官員直接談判,應是兩岸最具權威性、專業化的「一軌」談判機制。

官員一軌談判 兩會二軌簽署

在兩岸主管官員完成「業務溝通」,初步敲定相關協議文本草案,並獲得各自主管當局核可後,兩岸再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安排公開的預備性磋商,與兩會領導人會談、簽署協議,則是典型授權中介機構談判的「二軌」管道。

其實,兩岸之間的協商機制得以依序開展,關鍵在國共兩黨於二○○五年四月舉行「連胡會談」達成兩岸共同願景。兩岸執政黨所打造的溝通基礎,和後續論壇所倡議的各項議題,即成為兩岸官方與兩岸兩會商談議題的依據。

由於兩岸官方的「業務溝通」已大致敲定各項協議文本,兩會第三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將於本周末啟動。國台辦常務副主任兼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周末率團來台,兩會將於預備商談期間決定「江陳會談」的具體日程與議程。



◆ 兩岸城市競爭力 高雄退第10

【黃淑嫆/綜合報導】2009-04-15 中國時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十四日在北京公布《二○○九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連續五年蟬聯榜首,依然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此外,台北依然位居第五名,而高雄名次卻從二○○八年的第七名退居到第十名。

在《二○○九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中國社科院以人力、資本、科技、環境、文化和政府管理等十二項競爭力指標對中國二百九十四個城市進行評比,評定二○○八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前十名依序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報告顯示,香港在多項指標中皆名列前茅,依然保持其自○五年以來的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榜首地位。然而,其經濟規模、基建設施、科技競爭力方面卻不如上海,而企業管理競爭力也落後於廣東的佛山和中山。

對於上海將構建國際金融中心是否對香港造成威脅一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主編、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倪鵬飛表示,一個國家並非只能建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港滬兩地存在競爭的同時可分工合作。

另一方面,倪鵬飛並分析表示,前十名城市實際上是由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台灣四個地區構成。其中,環渤海地區的競爭力正在迅速提升,前十個城市中就占有三個城市。報告顯示,○八年未進前十強的青島更是一躍擠下當年排行第七的高雄,成為今年的一匹大黑馬,而○八年排名第九的杭州則被擠出了十名外。

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倪鵬飛並指出,「台灣的競爭力已有所上升,有所恢復」。報告顯示,在經濟效率競爭力方面,台灣共有五個城市入榜,○八年排名第二的台北擠下了香港,位居該項目榜首,而高雄、新竹、台中則分居第三、四、五之位,○八年未入榜的台南則位居第十。



◆ 我主權評等展望 標普降為負向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9.04.15

國際最大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昨天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展望,從原先的「穩定」降為「負向」。標準普爾去年在馬英九剛當選總統時才調升台灣主權評等展望,一年後調降原因是台灣政府負債過高、金融業表現太爛。

標準普爾主權評等分析師陳錦榮指出,標普確認台灣主權評等為「AA-」等級不變,但是,台灣政府一連串振興經濟、發放消費券等擴大財政支出,預估到今年底,台灣政府負債將占政府全年歲入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二,幾乎是標普評為「AA-」國家中最高者。例如,香港被評為AA-,但港府的負債比率也沒這麼高。

所謂主權評等,主要是綜合評估各國清償國際債務的能力。陳錦榮說,台灣的國家主權評等近年一直維持AA-不變,除非發生很嚴重的事件,才會調整。至於國家主權評等「展望」,指的是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看法,台灣長期的問題幾乎都是財政惡化。展望負向,代表未來被降評等的機率升高。

財政部昨晚回應,政府舉債救經濟雖導致債務增加,但相關措施都經過成本與效益考量,長期可提高財政收入,達成財政平衡目標。

財政部國庫署官員強調,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底發表專論指出,若經濟需求太少,需要採取財政刺激措施;政府從去年下半年提出的振興經濟方案,並舉債實施多項擴張性措施,和IMF的建議相同。

官員說,我國各級政府未償債務餘額占當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為百分之卅九點四,比美國的百分之七十三、日本的百分之一百七十、法國的百分之七十二等都低,顯示台灣的政府債務管制「仍屬合宜」。

標普是繼惠譽後,第二家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展望的信評公司。惠譽信評在今年元月,將台灣主權評等展望從穩定降為負向,原因也是預期台灣今明兩年的財政赤字會過高。

陳錦榮表示,政府舉債過高,財政赤字在未來三年可能持續是赤字,將造成政府信用不佳。另外,台灣銀行業狀況也很糟,將更弱化台灣國力的表現。



◆ 蕭萬長:失業率恐突破6%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4.15

蕭萬長副總統昨(14)日表示,台灣經濟已走過最困難的那一段,應會慢慢看到曙光,但要注意就業問題;他認為,失業率有可能突破6%,尤其9月會特別嚴重,如何創造就業機會是當務之急。

蕭副總統昨和媒體茶敘,對未來景氣看法轉趨樂觀。他說,全世界經濟衰退幅度已在減緩,這是正面消息,有些國家景氣已經觸底,在走「慢慢回升」的路。台灣經濟復甦要看三個因素:一、政府擴大內需成效;二、美國市場復甦程度;三、有沒有掌握到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機會。

蕭副總統指出,即使現在看到股市起來了,出口訂單慢慢攀升,但並未看到失業減少,反而增加。



◆ 公務員捧鐵碗 變台灣新貴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蘇秀慧】 2009.04.15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製造業,科技公司紛傳虧損裁員,少了分紅的科技人不再是「新貴」。誰是新「新貴」呢?答案是公務員。根據主計處的大分類,公務員是現今待遇最高的行業。

根據考試院銓敘部公布的96年年報,公務員當年單位人事成本是138萬元,這金額居各行業之首。同年的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單位勞動總報酬平均是62萬元,不到公務員的一半;服務業中報酬最高的金融及保險業是104萬元,還差公務員一截。

待遇最高 比下金融保險

「怎麼可能?不會吧。」一位副局長級的中央政府官員這麼說,「我的薪水算高的,年薪也沒有120萬元。」

絕大多數的公務員「不相信」他們拿了這麼好的待遇。但民間都很了解,為了搶端「鐵飯碗」,今年公務員的錄取率又創新低,約千中取四。

138萬元是官方的資料,銓敘部的資料指出,96年的人事費是1兆1,217億元,員額81萬579人,計算出的單位成本138.38萬元。這麼高的水準已維持很多年,員額包括軍公教和國營事業。

人事成本不只薪資,還包括獎金、保費、福利、退休金、資遣費等等。主計處的勞動總報酬也包括了同樣的內涵。

為什麼公務員待遇這般好?倒不是薪資特別高,而是福利超級好,領的福利合計下來比領的薪資還要多。

「悔不當初,當年應該去考高普考。」楚女士是四年級生,具大學學歷,年輕時好不容易才擠進大學窄門,她笑自己傻,「以前公務員待遇沒這樣好啊,誰想得到現在…」

福利超優 領的比薪水多

公務員待遇變得超好是實施健保、「18趴」和月退金制度之後的事,尤其退休金自成體系是關鍵。日前考試院院會已通過退撫制度的改革方案,將送立法院修法,希望能減緩人事成本的膨脹。

一般公務機關人員的退休金內涵有兩層,一層是公保、一層是退撫;勞工也有兩層,一層是勞保、一層是勞退。但退撫新制和勞退新制實施後結果天差地別。

假設甲公務員的本俸一直維持3.5萬元不變,乙勞工的月薪也一直是3.5萬元,同樣工作25年。甲50歲可以開始領退撫,月領3.5萬元,領到死,估計可以領31.15年,合計領了1,308萬元。乙加計自提6%,60歲開始提領,假設收益率設定較高的4%,不過月領1.33萬元,合計領364萬元。

公務員甲幸運的話,在退休前升官,本俸升到4.5萬元,月領就變成4.5萬元,退休金合計1,682萬元。

月退金計算基礎是退休前的本俸。最近傳的軍中買官,升完官就退休;之前某機關頻換副局長,升官後沒多久就退休;有的地方機關主任秘書人事也因頻換而較不穩定...,這些都被認為與退撫制度有關。

月退金不一定死時終止。甲在80歲娶了一個40歲的年輕太太,81歲去世,他的太太可以領甲的半數月退2.25萬元,領到死。這等於甲的退休金又延伸長出1,159萬元。

月退金多 幾乎不必繳稅

這只是甲的一層退休金而已,總的退休金還要加計公保那一層。所領的月退金幾乎不必繳稅。

根據銓敘部資料,近13年來,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資是29年。公務人員平均的退休本俸約3.5萬元,國中小老師約4.5萬元。

「要改革了,現在部分公務員退休金是有些偏高。」銓敘部部長張哲琛說。改革有幾個方向:一、延後月退金提領年齡;二、月退金不能領得比退職前的薪水高;三、減少退休人員老夫少妻現象。

現在考公務員會不會後悔?張哲琛說:「修正法案仍維持確定給付制,給付水準不變,不會改成勞退新制那樣。只是領月退年齡延至55歲。」曾經為了讓公部門與私部門人力自由流通,思考過退休制度改成一樣,離職可以帶著走。 (系列四之二)

※延伸閱讀》失業黑潮 製造業裁最兇

※ 福利這麼優,防治貪腐、績效考核,力道應要更強。



◆ 教育部將花一.五億育成三百個創業團隊

林志成/台北報導 2009.04.15 中國時報

為鼓勵年輕人創業,教育部推出「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最近三年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學生,只要提出創業計畫,並成功進駐學校育成中心,每團隊可獲補助卅五萬至五十萬元。這計畫預計動用一.五億元支持三百個創業團隊,幫助一千個學生就業。

去年從元智大學企管系畢業的劉士豪,曾為圓創業夢想,不惜延畢一年,跟四、五個朋友開網站,要年輕人將看電影、約唱歌等生活訊息放上網一起分享,也可在上面找到升學或就業等資訊。但一群人搞了半年,宣告失敗。

目前正在服役的劉士豪說,創業比想像中難,政府要給創業經費很好,但年輕團隊更需要有經驗人士在一旁專業輔導,才不會瞎忙。他六月退伍後,會先去工作,有幾年社會經驗後,再來想要不要繼續創業。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九十五學年至九十七年學年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提出創業計畫後,經教育部審核認為「可行」,七月起即可進駐學校育成中心,這時教育部會先撥給廿萬元運作經費,團隊運作半年後,可再得到後續十五萬元經費。

最近三年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應在五月向所屬大學或附近有育成中心的大學提出創業計畫書,教育部六月進行審查,通過者,七月可進駐各校育成中心。教育部預計補助三百個創業計畫,每校三至五個創業育成團隊,每個創業團隊由二至五名學生組成。

教育部表示,創業類別以製造業、服務業、文創業三種為主,希望能有十分之一、約卅個學生團隊創業成功,未來再引介至政府創業貸款等資源,幫他們正式成立公司。

大學一致肯定教育部這項計畫。交大研發長李鎮宜說,現在很有名的「無名小站」,原本只是一群交大學生以玩票性質在運作,後來在學校教授輔導下,愈來愈茁壯。教育部補助經費幫助大學畢業生創業,一旦有成功案例出現,未來會帶動年輕人創業風潮。

成大主祕李偉賢說,教育部這項計畫有助於年輕人將創意轉換成商品。元智大學副校長江行全表示,這項計畫有機會產生對國家經濟有重大貢獻的創業團隊。


◆ 社論-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生機與發展前景

【本報訊】2009-04-15 工商時報

經濟部將在今天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趕在會議召開前夕,分別有來台發展10年的德國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針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遲遲未能完成立法,風力發電收購電價偏低,導致英華威幾無獲利空間、融資不易,公開揚言若該條例未能於立院本會期通過,該集團將暫緩未來5年5億歐元的新增投資計畫。無獨有偶地,同一天在由ITIS主辦的「風力發電再造金屬產業新契機論壇」,國內風電聯盟產業聯誼會也針對立院連續7個會期「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都未能過關而發飆,認為將導致政府無法保障國內廠商的營運利基,讓國內的再生能源商機,在等待中流失。

除此之外,國內6大工商團體也同樣選擇在本週一聯袂拜會行政院環保署,要求延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的立法,至少在溫減法通過之前,應先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提高能源效益、研發不排放碳的能源科技,而不是一味地強調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在全國能源會議召開的前夕,分別有不同的業者公開發聲,客觀顯示台灣的確是個民主多元的社會,針對公共議題,不同立場、利害相關者都可以有各自的發聲管道。而從另一方面來觀察,前述三方面的發言,不約而同地都聚焦於立法院遲遲未能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法。看來,再生能源條例的確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不只關係國內外相關業者的投資意願,更成為影響國內再生能源產業,乃至溫室氣體減量相關產業發展商機的關鍵因素。

於此,我們覺得不妨先回顧檢視再生能源條例立法遲滯的原因。就立法宗旨而言,這個法案不像其他法案存有朝野藍綠之間的歧見,包括行政立法與立院各黨派對於完成立法應算是有相當的共識,因此無法突破的癥結並不在於政黨對立,而是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卡住。由於再生能源條例將設有補貼條款,於是各路人馬紛紛搶進,除了風力發電業者,太陽能、水力、生質能業者也都想要分享補貼的好處,甚至連稻殼汽化發電、地熱發電、潮汐發電,也都有人想要開發好爭食補貼大餅。結果就因為各方利益競逐,乃又牽涉到不同類型的再生能源電費計價問題無法獲致共識,以致草案從民國91年送到立法院,迄今已逾7年14個會期,立法院還是無法「喬」好各方都能接受的收購計價公式。

在各方利益無法擺平的情況下,自然導致法案只能持續躺在立法院,但其影響確又未能小覷,一方面如德商英華威就會因為收購價偏低,獲利不如預期,而有凍結投資計畫,乃至於進一步撤資的可能。而如果這種基本情勢無法改變,也不能排除有其他外資或本土業者只好選擇退出。另方面,在面對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兼有資源枯竭與排碳的雙重不利前景下,發展再生能源,其產業前景自然受人矚目。除了直接投資設置各類型再生能源電廠之外,不同類型的再生能源要轉化成為電廠,其所牽涉的技術研發與製程設備本身,自然也是潛力十足的新興產業。甚至為了落實節能減碳,包括提高能源效益、研發不排放碳的能源新科技,以至碳排放權的國際交易機制等,以台灣的科技實力,也都有可以插足開發的空間,但確需要再生能源條例的儘速立法,提供產業發展的誘因與配套,才有茁壯之機。

回顧再生能源條例遲未能完成立法的個案,的確凸顯立法院立法效率不彰的事實。在多元民主的社會,一項公共議題存有不同的意見原屬自然,不過在意見紛陳之餘,如何整合推動則是政府效能良窳的重要指標。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比各國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在55個受評經濟體中雖然還可以排在前三分之一,但在有關政府政策方向的一致性上卻只能排名後段班。全國能源會議的召開也許是個契機,馬政府不論是要實現其在能源方面的競選政見,抑或要展現其完全執政的效能,繼續讓再生能源條例躺在立院絕對只會招致更多的抨擊。這個法案能否在本會期完成立法,的確是觀察評鑑馬政府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 台灣活在外太空?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5

美國一專業機構數年前曾預估,23年之後,全球原油開採量將僅足供大陸一國之需;換言之,早在此前不知多少年,全球66億人已無法充分獲得所需的原油。因此,去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每桶原油暴漲到147美元的天價,並非無因而至;即使其中有許多投機炒作成分,但無風不起浪,若不是原油供求正走向嚴重的缺口而且永不回頭,天價豈是隨便炒得起來?

金融海嘯這一盆冷水當頭潑下,令全球景氣在恐慌之中迅速冷卻,對原油的需求應聲大降,油價急遽回跌;但衰退的陰霾尚未消退,油價已無聲無息回升到50美元。果如我們所料,浮濫的赤字支出與氾濫的寬鬆貨幣幾無止境的拉拔,全球景氣會出現爆炸式的反轉,則原油供不應求的缺口會驟然放大;再加上全球錢淹腳目所觸發的嚴重通貨膨脹,油價直上雲霄之日,可能就在指顧之間。而且由於缺口日大,恐怕節節高升,再也沒有回跌之日。

面對如此可怖的油價,全球暖化等不知何日方至的噩夢,立刻會置之度外。但這一場以價制量的能源爭奪戰,其實是一場攸關生死存亡的殊死戰;那些負擔不起天價原油,或本身能源供應無以自給的,就會慘遭淘汰,再也無法與人一爭短長。

台灣的每人所得勉強得以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或許尚不至於負擔不起日益昂貴的石油;然而原油全賴進口,號稱自給或半自給的能源,就只剩下飽受撻伐的核能發電。但核能發電所需要的鈾仍然來自進口,加上幾乎全仰賴外國的核心機組,仍難逃脫國際市場的箝制;當油價高漲,鈾價及機組成本自亦水漲船高。

真正必須嚴肅面對的不止是沉重的進口成本,而是能源受制於人,我們的競爭地位就大為降低;如果對手的成本遠低而可以供應的數量遠高,經濟命脈繫於國際貿易的台灣,恐怕將走投無路。

但多年來我們全國上下,尤其是掌握公權力的執政者與民意代表,對此毫不措意,好似台灣生活在外太空之中。比我們能源更豐沛、國力更強盛的美歐各國,早已不遺餘力地發展太陽能、風力等各種替代能源;連遠遠落後的中國大陸近年來也急起直追,不論在風力還是太陽能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唯獨台灣,執政者只知空喊口號,拿不出具體的行動,更無決心推展替代能源。民意代表則唯私利是問,既不知善盡督導之責,更極力掣肘,連六年前提出的「再生能源條例」這個基本大法也漠然視之。

明天又要盛大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了;視今日台灣能源發展的遲滯、蠻悍,過去開了多少次的會議顯然只是例行公事乃至徒充場面的大拜拜。今年這場「大拜拜」不僅令人未敢寄予希望,還有許多環保人士會前即強烈懷疑,其議程安排只是為大事發展核電鋪路罷了。

核電在過去八年意識型態執政的扭曲下,趑趄不前,的確造成了無謂的損失;但如前推論,一旦油價暴漲,核電也不是可靠的避風港。唯有開發真正我們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力與太陽能,而且進一步像中國大陸一樣,努力提高其設備機組自製率達到八成以上乃至更高,台灣才能擺脫已近在咫尺的能源大戰戰火的荼毒,甚至搶占制高點居於優勢地位。

能源會議前夕,德國的風力發電廠商以退出台灣進行某種意義的「死諫」,已令舉國高度矚目,行政部門不得不回應以加速疏通立委早日通過再生能源條例。這是一個好的兆頭,但分量遠遠不足;如果當政者明知台灣正一步步走向死亡陷阱,他們可能腳步會加快、心跳也加速些吧!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春來了? 兩岸5月簽MOU 綠色革命找商機

* 春來了?言之過早!
* 首季獲利腰斬 英特爾喊PC觸底
* 美科技人才流失
* 跌破眼鏡 美上月CPI下跌0.1%
* 合併?解散?兩房洞難補
* 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開始動搖!
* 俄將發債50億美元 十年來首見
* 博鰲論壇明登場 兩岸聚焦經貿議題
* 全面提速 兩岸5月簽MOU
* 社論-第三次「江陳會」應可更週延規劃
* 兩岸直航 包機增班陷膠著
* 社論-小心,官僚的怠惰與冷漠會殺人
* 東扣西扣 薪水失速墜落
* 學貸擴及生活費 月可借6千
* 生活費也可學貸 立委:製造新債族
* 6方式繳稅 最快明年免手續費
* 新投資5年免稅月底實施
* 林百里:台灣找新利基 別只想IT
* 經濟會反轉 暖化不歸路 綠色革命找商機

◆ 春來了?言之過早!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6

近兩周來國內外若干經濟指標透露出,此波金融風暴最壞時期已過,景氣衰退漸有觸底跡象;因而不少國家官員對今年內景氣止跌回升,有所期待,台灣亦不例外。但深入探究,全球經濟並非如此樂觀,尤其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更應繼續密切觀察全球景氣的變化,隨時採取必要的因應對策,不能坐等景氣復甦。

就與台灣經濟關係密切的美國與中國大陸最近的經濟情況而言;美國歐巴馬總統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日前即表示,隨著政府的經濟振興方案與紓困計畫逐漸生效,加上廠商的庫存回到正常水準,未來幾個月景氣可望觸底,將不會再有「自由落體」的感覺。華爾街日報最新調查的結果,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衰退會在今年9月結束,第三季會出現0.4%的正成長。甚至有民間研究機構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可能超過先前預期,景氣可望呈V型反轉復甦。

但實際上,美國三月失業率高達8.5%,竄25年來新高,且持續攀高的機率很大;尤其一旦通用及克萊斯勒兩大汽車公司聲請破產,勞工數以百萬計的汽車產業鏈出了狀況,勢必會讓失業率再飆新高。而且美國本周二公布的三月零售額意外大幅下滑,顯示高失業率已衝擊到高占GDP 70%的民間消費,更成為經濟反彈上升的一大阻力。加以近月貿易入超的減少,主要是進口持續縮減的結果;不僅顯示美國內需的不振,亦對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對象國家的景氣復甦不利。因此,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日昨表示,預期美國經濟衰退要到今年底才會落底。這也是全球權威預測機構環球視訊,最近公布對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自2月的-2.7%,再下修到-3.7%,同時也是大幅下修亞洲以出口為導向國家經濟成長率的關鍵所在。

再看中國大陸,國務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已初步見效,整個經濟情勢發展開始顯現出積極變化,甚至比預期的好。三月大陸出口降幅已較1、2月減緩,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企業家信心指數及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確已上升,都出現了好消息。顯係大陸經濟已出現些微改善;但若認為景氣即將復甦,未免太過樂觀。大陸不利的訊息依然很多;如用電量已連續五個月下滑、企業業務緊縮裁員、歇業倒閉的家數不斷擴增、失業情況愈來愈嚴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雙雙下降,顯示內需不振,有陷入通貨緊縮困境之虞;至於出口降幅減緩,仍達-17%,相較過去每年20%以上的成長,仍然是大衰退。尤其進口降幅25%居高不下,而大陸進口是以加工再輸出為主,進口的大縮減,代表對未來出口的不看好。而大陸多年來能維持兩位數經濟成長,出口的快速增加,是最大的支撐;但今年大陸出口勢必轉為負成長,因此,「保八」很難,環球視訊預測大陸今年只有5.7%成長。

回首看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日前表示,美國趨勢專家預測,美國政府大力搶救經濟,預計九月就可見到復甦回春,「台灣應該還更早一點」。經濟部長尹啟銘希望在擴大公共建設努力下,第三季效果就會顯現。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更具體指出,美國經濟應該不會再惡化,加上政府推動多項刺激政策,以及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台灣景氣第三季可觸底反彈。

政府主管機關首長們的樂觀看法,用以激勵民間士氣與信心,可以理解,但實際情況之嚴峻卻不可掉以輕心。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的表現,尤其在進出口及失業方面,比預期更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可能比去年第四季-8.36%更壞。依目前情況觀察,今後數月失業率還要攀高;三月出口金額雖較上月回升,但下降年率仍然高達-35.7%,尤其進口更腰斬49.5%,均顯示內外需持續不振。在此惡劣情況下,即使第三季景氣觸底,也是在谷底擺盪。欲在美國景氣九月回春前,台灣更早一點復甦,或許只能看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內需方案的執行效率了。



◆ 首季獲利腰斬 英特爾喊PC觸底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4.16

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14日公布第一季獲利劇減55%,但優於分析師的預期。執行長歐德寧宣稱,個人電腦銷售已觸底;不過對第二季含糊的展望令華爾街分析師大失所望,使英特爾股價15日在美股早盤下跌5.6%至15.11美元。

英特爾在3月28日止的第一季淨利達6.47億美元,相當於每股11美分,比去年同季的14.4億美元(每股25美分)減少逾半,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3美分,也比英特爾1月中旬的悲觀預估好。

第一季營收萎縮26%至71.5億美元,低於去年同季的96.7億美元,但高於分析師預測的69.8億美元。第一季毛利率為45.6%,低於去年第四季的53.1%。

不過,英特爾以市場展望仍不明朗為由,再度拒絕預估第二季營收的數值範圍,只表示可能與第一季71.5億美元相當。這個預估雖優於傳統上第二季會出現的銷售下滑,但不如部分分析師的樂觀預期。

公布財報後,英特爾股價在盤後交易大跌84美分至15.17美元;稍早該股以漲3美分在那斯達克股市收16.01美元。英特爾股自2月觸抵52周低點後,迄今漲幅達33%。

英特爾財務長史密斯說,公司採取削減成本措施,以及需求轉強使全季訂單增加,尤其是用於消費者筆記型電腦的晶片,使第一季獲利得以優於預估。第一季銷售下滑主因是電腦製造商消化庫存,英特爾預期需求將隨著庫存減少而回升。

執行長歐德寧則表示:「我們看到個人電腦市場已經觸底的跡象。」他說,消費者需求仍比企業需求殷切,且美國和中國的需求似乎會比歐洲、日本和全球各地的新興市場更快復甦。

晶片訂單雖在1月觸底後有所改善,許多分析師仍認為,目前斷定個人電腦需求復甦仍然言之過早,因為在消化完去年的供貨後,許多客戶可能開始建立庫存。洛杉磯的威布許證券公司分析師派崔克說:「問題在於改善的現象能夠延續嗎?這可能只是補充庫存的效應。」

花旗分析師葛林‧楊說,英特爾的財報只表示PC市場已經穩定下來,其中並沒有太多好消息。他說:「英特爾宣稱PC市場觸底,是因為市場差到不可能再差。」



◆ 美科技人才流失

【劉純佑/綜合外電報導】2009-04-16 工商時報

海外技術移民向來是美國科技產業最主要的戰力來源,然而原已十分有限的工作簽證名額,隨著美國經濟衰退,移民和簽證申請標準愈趨複雜及嚴格,使得企業憂心無法留住優秀人才,美國科技業將流失競爭力。

據紐約時報報導,來自中國、印度、俄國和其它國家的技術移民,可謂美國科技重鎮矽谷和各大科技公司的命脈,如Google,技術移民佔員工總數的比率從1970年的10%增加至目前的50%。

據任職於杜克及哈佛大學的移民學者瓦得瓦(Vivek Wadhwa)指出,從1995至2005年這段期間,在矽谷創辦的企業中,半數的企業創辦人出生於海外。

在此之前亦不乏許多海外出生的知名菁英,像匈牙利出生的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Andrew Grove)、台灣出生的雅虎共同創辦人楊致遠、印度出生的昇陽電腦共同創辦人科斯拉(Vinod Khosla)和俄國出生的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但現在卻有許多科技業負責人指出,過度複雜和嚴格的移民簽證限制,已危害到他們雇用更多頂尖工程師的能力。

以Google聘用的工程師馬文克(Sanjay Mavinkurve)為例,他在大學時期曾幫忙架構Facebook網站的基本架構,2003年進入Google,負責發展許多重要計畫,但他現居住於加拿大,因為他雖然有工作簽證,他的老婆卻沒有。

隨著美國經濟情勢的惡化,抨擊企業寧可開除本國勞工也要雇用外國工程師的聲浪也逐漸增加。對此科技業辯駁道,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是造就美國長久不墜的主因。

※ 美國國力靠的正是各位菁英。



◆ 跌破眼鏡 美上月CPI下跌0.1%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4.16

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意外下滑,為逾半世紀來首見,主因是燃料和食品價格下跌所致,但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通貨緊縮。美國廠商持續削減庫存,使3月工業生產減少1.5%,是連續第五個月下滑,降至十年來低點。

美國勞工部15日表示,3月CPI比前月下跌0.1%,不如分析師原先預估的增加0.1%,年率則萎縮0.4%,為1955年來首見的負成長。

不計入食物和能源價格的3月核心CPI增加0.2%,為連續第三個月上揚,主要拜香菸價格大漲11%所賜。這意味如果扣除一次性變動因素,整體物價漲幅仍相當溫和。

麻州IHS Global Insight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高特說:「我們深陷經濟衰退,這將導致物價走跌。儘管通縮風險仍存,但我不認為美國會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

上個月能源價格下跌3%,以汽油和燃油的跌幅最大。食品價格滑落0.1%,原因是乳類和肉類產品的價格降低。從3月的CPI數據研判,通貨緊縮的狀況短期內不會發生,因為價格跌最凶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其他相關產品。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日前發表演說時表示,「我們猜測通膨還有一段時間會維持在低檔。」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5日公布,3月工廠、礦場與公用事業產值比前一個月萎縮1.5%,幅度大於分析師預估的負0.9%。同時,2月工業生產也從減少1.4%下修為減少1.5%。

3月產能利用率也降到69.3%,是1967年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

3月工業生產降至1998年12月以來低點,比去年同期萎縮13%。累計第一季工業產值年率衰退20%,是當前衰退中最大的季度萎縮。

分析師認為,工廠出清庫存是產值下滑的主因,美聯銀行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席爾維亞表示:「製造業特別不景氣,他們仍然在消化庫存,因此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減產幅度相當大。」



◆ 合併?解散?兩房洞難補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4.16

美國房貸龍頭房利美 (Fannie Mae)和房地美 (Freddie Mac)的洞愈補愈大,聯邦政府不勝負荷,彭博網站15日報導,國會正在思考出路,解決辦法大致有二,一是將兩房合併以節省成本,二是將兩房解散,業務由「聯邦住房貸款銀行」接管。

紐約「RBC資本市場」利率策略主管傑西表示:「兩房非常不可能回到從前的老樣子。」不過,無論怎麼做,都牽涉複雜,需要從長計議。

兩房去年虧損1088億美元 (台幣3兆6700億元),9月被聯邦政府接管。從那時以來,財政部已為兩房挹注598億美元緊急資金,其中460億兩周前撥付。財政部如果要兌現給兩房的承諾,到今年12月31日為止,最多總共必須給他們四千億美元。

華府「聯邦金融分析公司」合夥人培特魯說,兩房將會出現大幅改組,成為新的結構。

專家指出,將兩房合併,將是節省成本的最快辦法,合併之後,目前總共1萬1000名的人力可以減少,績效不佳的抵押貸款資產可以拿掉。此外,兩房功能相同,合併之後,官僚作業可以減掉很多。

另外一個辦法是將兩房解散。國會眾議院「住房金融服務委員會」的重量級議員巴克斯表示,他考慮由「聯邦住房貸款銀行」接管兩房的一些債務和業務。聯邦住房貸款銀行有12家,都由政府特許成立,主要業務是以低於市價的利率放款給全美8100多家信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信用合作社,供他們承做抵貸。

去年9月去職的房利美執行長馬德表示,美國需不需要這樣完全只做房貸融資的龐大公司,有必要來一場激烈的政策辯論。



◆ 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開始動搖!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9-04-16 工商時報

英國衛報報導指出,該國對沖基金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過去會以高薪和優渥紅利自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挖來金融專業人員,如今因景氣衰退而取消紅利和實施裁員,這讓金融專業人員聚集的倫敦面臨人才流失危機。

根據會計公司Smith & Williamson的調查,62%受訪者認為,倫敦做為全球頂尖金融中心的地位已動搖。反觀2007年調查結果顯示,約88%受訪者認為倫敦做為頂尖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形鞏固。前述調查顯示,紐約和杜拜是最多受訪者預期將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頂尖金融中心的城市。

英國全國失業人口往上攀升,但首都倫敦的失業人口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少了5%。經濟學家表示,外籍勞工離開英國是因素之一。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至去年6月底的1年期間,離開英國的歐陸人士約有1萬人,使得留在英國的歐陸人士總數下降至84.2萬人。

去年12月遭倫敦一家對沖基金解雇的多米尼克表示,他必須回巴黎,因為在倫敦沒有太多工作機會,且倫敦金融市場呈現分析師供過於求狀態,導致銀行調降給薪。

徵才顧問公司Morgan McKinley的管理董事伊凡茲表示,在過去兩三周,他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企業新人人選返回母國,尤其是澳洲人和紐西蘭人。

傳統上12月是許多留英外籍勞工合約到期、等待換約之時,這些人會返回母國過聖誕節,停留個3至4周再回去倫敦。然而,今年至今,伊凡茲未見返國過聖誕節的外籍勞工全數回英,這是因為有些人並未獲得續聘。

保住飯碗的倫敦外籍勞工的景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方面是紅利沒了,另一方面是倫敦人對他們相當不滿。倫敦一家對沖基金公司的一名來自歐陸之經理人表示,往後住在英國將欠缺紅利補貼,如此一來人才將從英國出走,而法蘭克福、巴黎和馬德里將因此受惠。



◆ 俄將發債50億美元 十年來首見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4.16

俄羅斯政府明年準備發行50億美元國際債券籌資,是俄羅斯十年來首度向外舉債,一方面支應因油價重挫與經濟衰退造成的財政赤字,也為俄羅斯企業對外籌資立下標竿。

俄羅斯財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14日在內閣會議上說,克里姆林宮明年準備發行國際債券向外國銀行借錢,以支應財政赤字。政府今年將展開全球投資說明會,為發債暖身。俄羅斯上一次向外舉債是在2000年,其後俄羅斯在油價飆漲的幫助下,國庫日益充實,已提早還清債務。目前政府公債餘額僅284億美元,遠低於多數國家。在更早的1998年,

市場早有傳言俄羅斯打算發行國際債券來支應赤字,但庫德林這次的發言似乎更認真。他表示,即使還沒制訂發債的政策,政府今年仍將在全球舉行投資說明會,讓投資銀行熟悉俄羅斯的財政。但庫德林也強調,俄羅斯財政穩健,沒有發債的迫切需要。

他指出,政府最多可能發行50億美元國際債券,以幫助企業重返公司債市場。他說:「此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籌措資金彌補財政赤字,而在於為企業舉債設立標竿。」

俄羅斯政府發行國際債券,可望為俄羅斯企業訂出向海外籌資的成本。俄羅斯企業至今仍積欠4,230億美元外債。



◆ 博鰲論壇明登場 兩岸聚焦經貿議題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9.04.16

海南博鰲論壇將於明(17)日至19日舉行,論壇期間,大陸總理溫家寶將與前監察院長錢復等人會晤,雙方會晤內容將聚焦兩岸經貿議題,包括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等內容。

今年海南博鰲論壇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年會,也是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亞洲首次舉行、集政商學三界高規格代表研討應對危機的會議。今年論壇以「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和展望」為主題,商討亞洲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發展前景、金融體制改革走向、企業應對策略等三大議題。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昨天宣布,大陸總理溫家寶將在會上與錢復等台灣代表人員會晤,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也將參加論壇,海南博鰲論壇再次成為兩岸高層的溝通平台。

溫家寶雖不是大陸主管對台政策的領導人,但總攬大陸經貿政策與事務。今年三月,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要「加快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溫家寶與錢復的會晤時,將以兩岸經貿合作議題為主軸,尤其是兩岸綜經協議內容,溫家寶將會仔細了解台灣方面的構想,再作回應。

與去年一樣,今年博鰲論壇也安排一場台灣專場,由台灣代表與大陸財經官員進行座談的圓桌會議。今年的圓桌會議以兩岸金融合作為主題,台灣金融界關心的是「三次江陳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後,大陸主管部門對台灣金融業登陸的具體開放幅度,雙方將就此議題深入討論。

出席海南博鰲論壇的對岸財經官員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發改委主任張平、商務部長陳德銘等人,都是主管兩岸金融、經貿合作部門的「一把手」。

我方代表除錢復外,成員包括: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台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等人。



◆ 全面提速 兩岸5月簽MOU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09.04.16

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昨(15)日宣布,兩岸兩會本周六將就三次江陳會涉及的四大協商議題溝通文本內容。據了解,兩岸全面「提速」,三次江陳會可望在4月底前完成,5月就可商簽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

江陳會在4月底結束,5月初,雙方各金融主管機關就會派出工作小組研商簽定MOU,隨後開展市場開放談判。我方目標是,搶在年底前,讓我銀行業就可在大陸開門做生意。

根據陸委會表訂時程,兩岸兩會原定5月初在南京舉行三次江陳會,不過近期兩岸業務溝通進展順利,幾乎比原定時間提早一周完成,雙方已有默契,本月底前就可安排兩會負責人簽署三次江陳會協議。

馬紹章說,本周五下午,鄭立中將率領海協會談判代表團抵達台北,周六就可舉行副董事長層級的預備性磋商。周六當天,除了分組溝通四大協商議題文本架構外,還會有一組會務人員負責敲定何時、何地舉行三次江陳會。

鄭立中是本次預備性磋商的大陸主談代表,隨團人員包括30多位人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多位局處級首長,馬紹章強調,「沒有副部級官員」。我方主談代表則是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以及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銀行局長張明道、證期局長李啟賢、保險局長黃天牧等。

據了解,在前一輪與議題相關的業務性溝通中,雙方在陸資來台、共同打擊犯罪兩大議題共識度最高,在兩岸金融合作議題與定期航班議題上,雖然還有歧見未解,雙方都同意可分階段解決,現階段能做到、能開放的就先開放。

知情人士說,定期航班議題上雙方對開放客機機腹載貨、增加航班、航點沒有歧見,但在延遠權和畫定南方航線上,還需要磋商;在金融合作議題上,雙方都同意洽簽貨幣清算機制與MOU,只是後續市場開放問題,還有賴協商而定。

馬紹章昨天也公布三次江陳會初步規劃,在五天四夜中,前兩天舉行預備性磋商、江陳會談,及安排江、陳兩人洽簽協議,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會特別南下會見海基會代表團。



◆ 社論-第三次「江陳會」應可更週延規劃

【本報訊】2009-04-16 工商時報

備受各方關注的兩岸第三次「江陳會」,原本依雙方協議,在今年上半年內舉行即可,但最近我方先說要在5月舉行,甚至日前海基會人員去大陸作程序性磋商後,又說不排除比5月上旬更提前舉行,也就是4月份就可登場。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定本週五來台,再度進行程序性磋商,以敲定第三次「江陳會」日期。無論最後定案的日期為何,第三次「江陳會」已給人留下倉促上陣的印象。

這項會議的時程安排,之所以呈現「寧早勿晚」的緊迫感,主要理由應是:上次的第二次「江陳會」,係於去年11月初在台北舉行,距今已有5個多月,主事單位不希望第三次會議拖太久,以免外界對兩岸關係情況,作不必要的猜測聯想。

我們贊同,兩岸關係必須精心維護,節奏、形式、排場、氣氛都不可免。但是,除此之外也要強調,實質內容與成效,重要性理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個角度加以檢視,發現第三次「江陳會」雖然開得很及時,但規劃討論議題的內容,卻過於粗枝大葉,沒有討論到當前最核心的問題,也缺乏讓人眼神一振的「亮點」,如果不加以充實、深化,結果很可能是一篇急就章。若開會時間能緩一緩,而把民眾最關心的問題,適度納列進去,那將會比較週延。

總的來說,目前全民最關切的兩岸課題,毫無疑問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如何簽署。可是,此一課題在第三次「江陳會」中,將不是正式討論項目,雙方對此僅可能做非正式的意見交換。這顯示ECFA之如何成局,在今年上半年內,還是個未知數。

眾所週知,兩岸ECFA簽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兩岸經貿與「東協10加1」發生聯繫,並幫助台灣提升競爭力。雖然日前東協高峰會,因受泰國政治動盪衝擊,沒有開成,但中國仍信誓旦旦,要在明年如期促成東協10加1實現。情勢顯示,我方之面對競爭壓力,情況相當緊迫,必須早作綢繆。如果第三次「江陳會」能好整以暇,慢工細活,「以時間換取空間」,而在會中對ECFA起碼促成「備忘錄」之簽署,則其對台灣廠商而言,將彷如派發一劑「定心丸」。

另一個廣受期待的兩岸金融監管協議(MOU)之課題,在第三次「江陳會」上,只被安排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之框架性文本。至於銀行、保險、證券分業的監管合作協議,則留待日後再議。這樣的安排,將使兩岸金融合作留下很多未決的尾巴,難保不使這方面事務,受到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

還有陸資之開放,雖已被列為第三次「江陳會」的議題,但在上述MOU尚未能擴及分業協議的情況下,大陸金融證券業資金,能否在短期內實際投入台灣市場,也是未知數。

其餘已排定的議題,則均屬「議論已久,僅差臨門一腳」的項目。如兩岸包機要變班機之議題,在包機已穿梭飛行多月的基礎上,其討論內容相對單純,結果應也是水到渠成,不會有波折。還有,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議題,因雙方早在10幾年前已簽訂「金門協議」,在這個基礎上,雙方要達成相關的新協議,實相對容易。

從各項排定議程看來,第三次「江陳會」的功用,主要是延續了雙方「好會連場」的熱絡氣氛,也讓兩岸交流事務,在既定的軌道上,持續向前發展一步。儘管這已耗費了海基、海協兩會人員很多的苦心,但我們從大局加以檢視,仍發現它有結構性的不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經濟拓展國際空間方面,第三次「江陳會」所起的加分作用太小。

ECFA在正式討論議題中的缺位,則是另一個缺失,這使台灣和東協的「掛鉤」,充滿不確定。還有,兩岸包機變班機,雖已排入議程,然而,我方在今年稍早,聲言要爭取的航線「延遠權」,在近日反而不再被提起。為何不趁第三次「江陳會」討論兩岸班機開放的時機,也一併對該延遠權問題達成協議呢?果能如此,我方航空公司,下半年即能通過大陸航點,經營第三地航線。這是最真材實料的「台灣參與國際」。「江陳會」如能對這方面作出貢獻,其功績必然不同凡響。



◆ 兩岸直航 包機增班陷膠著

【經濟日報╱記者陳俍任、盧振昇/台北報導】 2009.04.16

兩岸定班直航談判陷入膠著。民航局長李龍文前天秘密飛往上海協商,據了解,台灣原先期望7月定班直航前、平日包機先增班已被打回票,我方原期望從現在每周108班擴至300班,數字也恐縮水。

據指出,兩岸兩會主導的會前會兩周前就已悄悄在台北密會過一次,在兩岸定期航班部分「不但沒共識」、連我方原先聲稱的提前增班都落空,前天李龍文一行人再赴上海,但包括定班增加的班次全部「卡」住。

據了解,3月中旬以後兩岸平日包機一票難求,陸客團在大陸方面開放下一波波湧入,國籍航空載客率平均高達九成以上,台灣商務客反而常常買不到機票,旅行社與航空業者強烈要求增加航班「愈多愈好」。

交通部日前對外宣稱,要在7月定期航班前就先增班,未來定期航班也期望增至300班。 但雙方上次在台北會前會的結果,交通部宣稱的兩階段增班對方並不接受。



◆ 社論-小心,官僚的怠惰與冷漠會殺人

【本報訊】2009-04-16 中國時報

知名律師陳長文日前投書本報指出,《保險法》第一○七條有關兒童保單的規定,在不景氣時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希望金管會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金管會主委陳冲周一在立法院表示,贊成全面禁止兒童死亡給付。平心而論,這次金管會能夠明快回應,我們予以肯定;不過,我們更擔心的是,若不是大律師提出質疑,金管會官員對一般小老百姓的陳情案也會展現這麼高的效率嗎?

檢視過去《保險法》的修訂,其實早在民國十八年實施《保險法》以來,即明文禁止兒童死亡給付,而且違者處以徒刑。最初的《保險法》規定,「以十二歲以下之未成年人或精神喪失之人為被保險人,而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無效。保險人要保人故意違反前項之規定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五百圓以下之罰金。」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在利益團體遊說下,立法院將此項條文刪除,一直到九十年七月《保險法》大翻修時,再度有立委提案禁止兒童死亡保單,規定十四歲以下的兒童保單,除喪葬費以外,其餘死亡給付無效。至於喪葬費用的保險金額由主管機關訂之,財政部原先公布的上限為一百萬元,後來才調高為兩百萬元。

陳長文向本報投書指出,有一位民眾兩年來不斷向金管會、監察院等四處陳情,得到的只是官僚制式冷漠的回應。今年初金管會以主委陳冲的名義給一個官樣文章的回函:「財政部依法訂定喪葬費用保險金額上限,並未有台端指陳違法失職之情事,未來本會將適時予以檢討」。我們不解,如果陳主委一向反對銷售兒童死亡保單,金管會官員為何會發出這樣的回函?我們擔心,金管會官員長久以來這種敷衍了事的心態,可能使得許多問題喪失改革與解決的先機。

以金管會官員的專業,應當明白金融監理的最高原則是防患未然,如果把敏感的問題掩蓋起來,這些問題不會因此消失,反而埋下日後爆發的種子。以雙卡利率爭議為例,央行自去年九月以來多次降息,銀行雙卡利率卻文風不動高掛二十%,引發消基會抗議。今年初金管會協調銀行降息,銀行只願降○.一個百分點,被消基會批評是「降假的」,最後逼使立法院採取修法的激烈手段。如果當初金管會能夠體會到民意的強烈反彈,早日協調出雙卡的浮動利率機制,或許可化解這場爭議。

其次是連動債事件,去年七月以前就有數百件陳情案湧向銀行公會與金管會,不過,相關官員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一般投訴案處理,直到九月十五日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突然破產,問題一發不可收拾。最關鍵的是,國外許多複雜連動債規定不得賣給散戶,在台灣卻沒有規範;如今,金管會亡羊補牢適時做了規範,但投資人遭遇的損害已難以彌補。

金融海嘯下,各國金融肥貓幾乎變成過街老鼠。在行政院長劉兆玄指示下,金管會上周以罕見超高效率對元大金結構債事件做出懲處,解除元大證券董事長杜麗莊職務。對於金管會的明快處置,我們也予以肯定,不過,我們希望身為獨立監理機關的金管會應是本於職責,為所當為,不是因為上級長官交辦,才有這麼高的效率。更何況,劉揆所指示的「積極處理」乃為通案,未來還有許多涉案的金控肥貓,有待金管會一視同仁並積極處理。

從兒童死亡保單、雙卡利率爭議、連動債事件到金融弊案的行政處分,每一件都與消費者、投資人的權益息息相關,身為全國最高金融監理機關的金管會責無旁貸。面對民眾的陳情與投書,金管會官員如果制式地冷漠以對,其結果可能造成「官僚殺人」的悲劇;金管會官員如果展現勇於任事的熱情,積極處理,不僅可以減少許多悲劇發生,也使得消費者權益有更大的保障。但願金管會官員從兒童死亡保單等例子學到教訓,找回熱情,別再冷漠。

※ 因為沒有適切的績效考核。



◆ 東扣西扣 薪水失速墜落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黃依歆】 2009.04.16

從有薪資調查以來,台灣的固定月薪(經常性薪資)從來都是正成長,今年可能會打破紀錄,首度「倒退嚕」。加掛在月薪上的負擔超重,雇主支出的健保、退休金等,法定費率已超過月薪20%,碰到經濟大衰退,伴隨大失業潮,薪資開始往下落。

經常性薪資 今年倒退嚕

工業和服務業今年1月經常性薪資倒退嚕,減為3萬5,130元,較去年同月下跌4.63%,跌回四年前的水準。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跌幅之大前所未見。」

民國70年代以前,薪資的成長率跟得上經濟成長率;民國80年代,經常性薪資進入低成長,經濟維持中度成長,在這個時期政府開辦全民健保;進入90年代,薪資接近零成長,即使93年經濟成長率達6%以上,當年度的薪資成長率仍不及1%,幾年前政府推出勞退新制;今年看到薪資負成長了,勞保年金元旦開始實施。

如今的薪資負擔較十年前多很多。甲的月薪合計一年50萬元,但這不是雇主的成本,雇主要另繳健保、勞保、勞退新制、勞退舊制、就業保險費等,雇主僱用甲的成本近59萬元。等到勞保費率提高到12%時,成本會加到近61萬元。

預扣近27% 勞工吃不消

甲真正入帳薪資不到50萬元,扣掉自己和扶養一人的健保、勞保提撥、薪資扣繳率6%,再加上自提勞退6%,甲實際拿到手的薪資其實不到42萬元。

不計自提勞退、薪資扣繳,勞雇合計掛在薪資上的負擔約22%,到勞保費率提高到12%等,負擔會升高到約27%。對雇主而言,減薪不只減了薪資,還減掉薪資上的負擔。

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說,應該爭取勞工權益,讓健保與薪資脫勾,健保改掛在「所得」上都比掛在「薪資」上合理。

朱敬一說:「舉我實際碰到的例子,一個獨立董事一年領不少董監酬勞,你猜,他繳多少健保費?是最低水準,按基本工資報繳。為什麼呢?因為董監酬勞不計入健保繳費的計算基礎。這位獨董領的錢比勞工多太多了,繳的健保費卻更少,這不公平。」

朱敬一說:「長期照護要開辦,不應該再附在薪資上繳費。」但勞委會從來沒這麼說。

前不久,立法院通過開辦勞工育嬰津貼,由就業保險基金付錢,勞工團體並沒有為此大肆慶賀。一位勞工說:「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主計處的統計說明這位勞工的看法是無誤。民國94年開辦勞退新制,強制雇主提撥6%,但當年勞動總報酬成長率不過1.9%,和93年的1.8%差不多。

聽到軍公教將比照開辦生育津貼,勞工覺得不妙,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除了要付勞工族群自己的,還得繳稅負擔軍公教的。屬於社會福利的事,為什麼單要由讓勞雇埋單?國民黨立委侯彩鳳也認為不妥,上會期阻礙育嬰津貼通過。

長期照護費 還是你買單

至今勞委會並沒有要為薪資負擔減重的規畫,從現有資料判斷,未來薪資負擔還會更重,有幾項合理的預期:1、勞保基金收益率不如預期,勞保費率還會再漲。勞保局總經理蔡吉安說,這兩年基金操作不差,是國內費率偏低,國外社福體制國家勞保費率都在20%以上。2、失業給付大增、又增加育嬰津貼給付,就業保險費率勢必提高。3、健保保費終歸會漲。4、長期照護要開辦。

薪資已經開始下跌,如果負擔一直加...,一位總經學者擔心,未來幾年,企業圖存,必然嚴格控制總成本,薪資有機會失速。(系列四之三)

※延伸閱讀》
- 公務員捧鐵碗 變台灣新貴
- 失業黑潮 製造業裁最兇



◆ 學貸擴及生活費 月可借6千

自由時報 2009.04.16

每學期最多借3萬元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全國高中職、大專校院學生的「生活費」也可申請就學貸款了!每生每月最多可借六千元,每學期五個月最多可借三萬元;最快九十八學年度即可實施,每年估計有四十萬名學生受惠。

九十六學年就學貸款七十六萬人次,九十七學年預計破八十萬人次,鑑於經濟風暴導致許多學生不僅需貸款付學費,還須為生活費打工甚或休學,許多校長在去年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就提議學貸項目中增列生活費。

昨天王進士等立委拜訪教育部長鄭瑞城再爭取,教育部同意增列,將生活費貸款上限定在每月六千元,凡是家庭年收入一百二十萬以下的學生、或家庭年收入一百二十萬以上,有兩名高中以上子女的均可申貸。

最快98學年度可實施

立委昨日並要求對生活費貸款的利息補貼,應擴及所有家庭年收入一百一十四萬以下的中低收入戶學生;但教育部表示,政府目前一年補貼學貸利息約四億一千萬元,財政有限,因此對生活費貸款部分,只能規劃補助年收入三十萬以下的低收入戶,估計一年僅能補貼三.六萬人次、約兩千五百萬元利息。

本報日前獨家披露,學貸逾期呆帳即將破四十五億,其中越來越多畢業生可能找不到工作或失業而還款困難,立委昨日提議,目前規定畢業或退伍後一年開始還款,月薪二萬五千元以下可展延三年還款,未來應可考慮展延至第五年再還款,利息則由教育部補貼;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研議。

教部挨批應先減學費

教育部下週並將邀請金管會及台銀等四大銀行開會,針對呆帳問題研商對策,希望協助學生免除逾期還款的信用破產危機。教育部指出,就學貸款自去年底已經改採浮動計息,不管申貸時利率為何,都依還款當時的利率計算,目前利率為一.六五%,應有助紓解還款壓力。

但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召集人簡淑慧批評,教育部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問題在大學學費貴得讓許多學生繳不起,承保學貸的銀行每年約可收取三十億元利息,教育部長期只仲介學生貸款,放任畢業生直接面對銀行,並不合理。她建議,教育部比照歐洲,由政府撥款成立基金,銀行中介管理,政府也有籌碼向銀行施壓。

家長協會籲需有配套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則提醒,高中職學生尚未成年,可能輕忽貸款後果,開放生活費可貸款的同時,法規務必周延,不能讓學生把家長蒙在鼓裏。

全家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建議,教育部應建立更多元「代償機制」,讓畢業生可透過偏鄉地區課後輔導、投入較冷門工作、特殊表現等,來折抵貸款金額。



◆ 生活費也可學貸 立委:製造新債族

【中廣新聞/陳映竹】2009-04-16

教育部表示,最快今年起,就學貸款可增貸生活費項目,學生每月最多可借六千元生活費。不過,立委管碧玲認為,教育部應該擴大各級校園內的「緊急紓困助學金」,否則多放寬一項「生活費貸款」,反而讓學生在畢業後債務沉重,成為新背債族。

教育部著手修法在就學貸款當中,增加生活費項目,讓申請就學貸款學生,不用煩惱生活費的下落。

立委管碧玲就質疑,目前各級學校都有「緊急紓困助學金」,如果學生透可以透過助學金拿到六千元,就不用日後畢業背債。管碧玲說,倘若學生大學四年申請就學貸款40萬、生活費貸款24萬,畢業後依現行利率計算,每個約大約還款七千元,連繳八年。但是一個畢業後,月薪兩萬多元的上班族,又要還學貸、又要付房租,怎敢結婚生子?

管碧玲要求,教育部應該仔細模擬教育資源的分配。對此,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將指示高教司盡速研擬。

仍有立委認為,依照現行的經濟狀況,貸款生活費的確是可解決學生的困境,而他們希望,教育部審慎研議讓政策更成熟。



◆ 6方式繳稅 最快明年免手續費

【唐玉麟、顏瓊玉/台北報導】2009-04-16 中國時報

繼明年民眾赴超商繳稅將可免繳六元手續費,財政部再祭出大利多!財政部指出,凡是民眾利用晶片金融卡轉帳、信用卡、電話語音轉帳等六種繳稅方式,繳納綜所稅、營所稅、營業稅、房屋稅、地價稅、牌照稅等,最快明年民眾就可免繳手續費,全由政府負擔吸收,預估一年嘉惠高達八百二十四萬繳稅者。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天指出,目前民眾繳稅管道,除了赴銀行臨櫃繳稅不收費外,主要有六種,其中,繳稅取款委託書及約定轉帳、ATM轉帳等兩種繳稅手續費,現由政府負擔,其餘赴超商、晶片金融卡、電話語音轉帳、信用卡等四種,則由民眾自行負擔手續費,財政部將朝向民眾全部免繳手續費方向研究,儘快努力辦理。

財政部初步估算,以九十七年民眾繳稅六種管道,每筆手續費介於十五元至六元之間、總計八百二十四萬餘筆計,若悉由中央及地方政府負擔補貼,一年政府支出為五千六百四十二萬元。

李述德說,未來民眾繳稅將免繳手續費,對國稅的綜所稅、營所稅、營業稅等部分,則由財政部負擔沒有問題;但涉及地方稅的房屋稅、地價稅、牌照稅等部分,則應由地方政府負擔。

國庫署強調,未來民眾透過六種管道繳稅均將免繳手續費,因涉及代收稅款相關作業要點、預算協調、換約等問題,最快明年才會上路。

立院前天修法通過,民眾赴超商繳稅可免繳手續費,可望在明年上路,政府支出負擔約三千萬元,昨天立委費鴻泰質詢指出,為鼓勵網路報稅,對民眾利用晶片金融卡轉帳繳稅的手續費十元,也應改由政府負擔,以節省紙張成本,李述德說,尚需研究看看。

但費鴻泰持續質詢說,目前ATM不收手續費, 為何晶片金融卡要收手續費,以去年使用晶片金融卡繳稅件數十八萬件、總計手續費計一百八十萬元而已,應改由政府吸收負擔,且今年可否上路?李述德回應說,他會儘快努力辦理。



◆ 新投資5年免稅月底實施

【譚淑珍、沈美幸/台北報導】2009-04-16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後,政府為了提振投資於今年1月下旬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促產條例9條之2修正條文,亦即行政院得「實施短期新增投資5年免稅獎勵措施」。該獎勵措施的實施辦法,經濟部4月初已送行政院審議,預訂4月底即可公佈實施,依據該辦法中,凡是在97年7月1日至98年12月31日止,新擴增或新投資事業,可享5年免稅優惠,而且適用門檻幾乎惠及絕大多數中小企業。

原本依促產條例,只有新興高科技產業才適用5年免稅,同時企業資本額必須達到新台幣2億元,新投資事業也必須達到新台幣1億元,才可適用。

但馬政府去年上任,遇到全球金融風暴,民間投資裹足不前,為提振投資,政院仿效扁政府執政時期的91至92年,曾實施過的短期激勵措施,修正促產條例9條之2,使得中小企業也可適用5年免稅租稅優惠。

在申請適用條件上,經濟部工業局指出,限制製造業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展金額及其全新機器、設備或技術購置金額,應達50萬元;製造業相關的技術服務業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展金額及其全新機器、設備或技術購置金額,應達10萬元。行政院希望這項短期措施可以激出5,000億元民間投資。

至於資金的來源,經濟部工業局指出,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未分配盈餘投資。

據了解,受到中國大陸家電下鄉政策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國內製造業,包括電子零組件、面板、汽車零組件等業者,均感受到景氣有回溫,不像一月時的信心低落,現在業者的投資意願已從谷底好轉,對於政府鼓勵國內製造業擴大對台投資的興趣轉濃,因此期盼政府趕快確定實施辦法,他們一定會響應加碼投資。

包括堤維西董事長吳俊佶昨日率先宣布,今年模具開發費用額外增加2成而達7.2億元;東陽實業也表示,將增加投資。另外裕隆集團也將通知相關事業積極研究適用這項投資的優惠措施。



◆ 林百里:台灣找新利基 別只想IT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4850692.shtml【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9.04.16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昨(15)晚表示,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大蕭條,迄今還沒有看到景氣回春的訊息。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光要補出口衰退的洞很難,但大多數政府官員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情況。

林百里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但是政府與民間的投資,都太過於集中在IT(資訊科技)產業,其實應說再找出新的利基,不要老是只想IT。

他舉前幾天參加教育部召開的技術委員會為例說,被問到如何再培養IT人才。他回答說:「你找錯人了,我們都要裁員了」。林百里還對台下電機系的學生喊話,要他們「考慮要不要轉系?」。

林百里昨天晚上出席清華大學科管學院孫運璿講座,以「台灣2020」為題發表演說,直言批評台灣面臨國際競爭、政府施政、國民教育、以及社會結構等四大隱憂。但是他是提出有四大機會的發展方向,包括:綠色技術、文化創意、保健醫學、精緻農業等。

林百里批評政府施政只想到選票,完全是妥協的政治,沒有是非。他話鋒一轉說,因為台灣的人才,都到企業去了。中國大陸進步快,是因為最好的人才都在政府,而且沒有選票的問題。

因為龍潭科學園區案,近來頻做「證人」的林百里說,他因此了解法院的邏輯,就是把人都當做是壞人,你必需證明自己不是壞人。政府也是一樣,不然為何要談「鬆綁」?施政太沒效率,而且缺乏國際眼光。

林百里對當前的國民教育也相當不滿,來自香港的他說,他原本看不起香港的大學。但香港有三所大學擠進全球百大,台灣居然一所都沒有。

他表示,台灣進入老人化社會,會帶給產業結構改變,也會造成競爭力的消失。政府一年花近900億元,發現任公務人員薪水;卻得給付退休及撫恤金達1,100億元。這些問題不解決,台灣2020會很難看。

林百里認為台灣有四個機會,首先,台灣的天然條件不適合發展綠色能源,但可以做綠色技術。其次,台灣傳承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最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條件。

他強調,台灣可以發展保健醫學,但不要去搞製藥產業,因美國FDA不會輕易讓我們通過的。最後,有機無毒的精緻農業,也是台灣適合發展的機會。

※ 「台灣的天然條件不適合發展綠色能源」此話怎講?影片詳見原站。



◆ 經濟會反轉 暖化不歸路 綠色革命找商機

【聯合報╱彭啟明/氣象主播(台北市)】 2009.04.16

全球暖化議題受到重視,許多人都會想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其實他的搭檔前總統柯林頓也做了不少貢獻。上周他到紐約,和紐約市長彭博宣布帝國大廈的節能改造計畫,預計要花兩千萬美元,在四年內把帝國大廈能源消耗減少四成以上,預估每年可以省下四百四十萬美元成本。帝國大廈的改造將證明,無論大樓有多高,歷史有多老,都可以採取措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仔細看看帝國大廈的節能減碳措施,其實很簡單,包含窗戶翻修、暖氣效率、照明及插座升級、空調更換、冷氣主機翻新、升級自動控制系統及能源管理系統等,這些都是很基礎簡單的工作。而在柯林頓的推動下,全球有四十個大都市透過銀行綠色貸款來獎勵大樓更新,增加了就業率,更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費,省下的錢可以來支付貸款。

相對的,國內六大工商團體在全國能源會議前就公開反對「溫室氣體減量法」,昨天更面見行政院長表達訴求。六大工商團體表示,台灣的減碳標準遠高於美歐等國,減碳會讓國內經濟嚴重倒退,並增加失業率。這和事實明顯有些誤差,台灣過去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成長量高居世界第一名,依照國際減碳標準也面臨極大的壓力。以全球趨勢來說,政府減碳目標頂多是開發中國家的標準,而且還是屬於後段班,就環保來說,根本看不出台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努力的決心,和歐美更相差一大截。

隨著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宣示要重新回到氣候變遷的談判桌上,並取得世界主導權,全球減碳的潮流勢必無法擋,只有越早面對才能夠提高競爭力,企業也可透過節能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綠色貸款也是政府及銀行可以學習的方法。如果節能減碳只是人民的責任,就算每個人都很努力省能,工商團體沒有一起來做,一切都只是空談。

從經濟的循環來看,景氣有高有低,未來全球景氣可能是V、U或悲觀L型,終究還是會回升,但氣候學家對近百年來溫度上升到二一○○年的預估,卻是一致認為將持續上升。從過去百年歷史來看,經濟景氣終會反轉,暖化卻是條會造成氣候異常震盪、溫度上升的不歸路。請大企業家們深思,地球暖化造成危機最糟的時候,不是現在而是未來,很多人只看到明天的經濟,但也有些人從綠色革命中重新找到商機,絕對不要只看到目前短暫逃避的「商」機,卻帶來地球無窮的「傷」機。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投資銀行不死,海嘯不止? TMC是否該退場了?

* 看懂天下事》投資銀行不死,海嘯不止?
* PC市占 惠普全球美國雙霸
* 美房市觸底... 夢一場
* 歐元區 陷衰退泥淖
* 陶冬:中國經濟 冷熱不勻
* 保護智權 大陸硬起來
* 郭董痛斥比亞迪...
* 博鰲論壇 兩岸交流新舞台
* 中經院:第2季經濟成長-6.61% 衰退幅度趨緩
* 產業創新 台灣將成區域發貨中心
* 台勞走出去 證照當護照
* 飯碗難捧 三類上班族最悶
* 勞動二法大修 罷工不必開大會
* 社論-肥貓議題該重視 但不能民粹化
* 我見我思-TMC是否該退場了
* 幸福「違規」金管會官箴掃地
* 社論-台灣對大陸經濟過度傾斜嗎?
* 台灣、大陸超級比一比

◆ 看懂天下事》投資銀行不死,海嘯不止?

【聯合報╱林建甫】 2009.04.17

最近大家都在看燕子。美國的金融類股自3月9日以來到本周一已經飆升了62%,銀行業的業績甚至顯著優於預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高盛第一季財報,淨利高達18.1億美元,超乎外界預期。

高盛是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一直是投資銀行中的翹楚。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證券承銷、股票和債券交易以及提供併購建議、重組及清算業務。投資銀行因為其具體內涵,根據國家和時代的不同有所差別,這個名詞也容易誤導大眾。按照嚴格的定義,投資銀行並不屬於銀行的範疇,反而較像金融事務代辦事務所。在台灣、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比較像證券公司。在歐洲稱為商人銀行。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是經營間接融資業務的,接受大眾存款及承作貸款,利用存放款之間的利差來賺取利潤;而投資銀行,既不接受存款也不發放貸款,經營直接融資業務,在前述業務中抽取傭金。此外,投資銀行還向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並運用自有資本,在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或投機交易。

金融海嘯之所以發生,很多人歸咎次級房貸包裝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就是投資銀行的傑作。投資銀行又因為本身財務槓桿玩得太大,紛紛倒閉或被併購。因此迄今投資銀行除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其他第三名以後的美林(Merrill Lynch)、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以及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和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都已不復存在。

金融海嘯之所以嚴重,普遍的一個看法就是不該讓雷曼兄弟倒掉。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都認為這是2008最愚蠢的事件。像台灣雷曼連動債、香港迷你債,淨值為零,甚至影響到諸多不保本的連動債,跌破下檔保護,都是雷曼害的。雷曼兄弟會倒,有陰謀論一說是當時的美國財長寶森(Henry Paulson)出身高盛。高盛是雷曼的死對頭,所以寶森見死不救。

金融海嘯後,五大投資銀行中碩果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成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兼營商業銀行業務以吸收存款並受美聯儲監管。但最近高盛總裁科恩(Gary Cohn)幾次的公開談話,聲明無意摒棄從投資銀行業務中實現利潤的業務模式。換句話說,高盛仍在堅持其投資銀行業務,不會去尋找能提供存款的客戶。因為直接競爭對手是提供全面服務的銀行,如花旗集團 (Citigroup)、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這些銀行都不是省油的燈,近幾年通過併購進一步擴大了規模。高盛專注他們投資銀行的業務,還是有比較利益。

高盛最近還會有一些大動作,開始發行50億美元股票及償還美國政府的1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資金。金融海嘯下,美國政府的救市,提供資產救助計畫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簡稱TARP)。在去年提供出1650億美元資金,讓八家大型機構安度難關,其中高盛就奉命拿了100億。因為當時各銀行也被告知,每家都必須接受救助資金,這樣就不會顯露出誰最需要資金了。所以現在美國政府,雖借出了錢,卻不希望高盛提前償還。

高盛現在還持有大約1110億美元的現金和等價證券。本來無須發行新股,但為凸顯高盛有別於其他接受救助的金融公司,現在還有能力集資,想要壓倒對手的強烈企圖心卻依然如故,這著棋硬是要下。

看來金融海嘯後的華爾街,還會越來越精彩。(作者為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 PC市占 惠普全球美國雙霸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4.17

市場研究業者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和顧能公司(Gartner)都報告,惠普公司第一季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超越戴爾,已成為全球和美國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雙料冠軍。兩家研究業者也報告第一季全球PC出貨減幅略優於預期,IDC預測PC出貨2010年將漸進復甦。

IDC說,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7.1%至6,340萬台,但減幅小於原先預測的8.2%。

IDC也下修2009年PC出貨預估,認為將減少4.5%至2.82億台,比前次預估的縮減3.8%差;到2010年,PC出貨可望回升到3.009億台。

除了全球出貨優於預期差外,美國市場也比IDC先前預測的強,美國出貨量只減少3.1%,遠低於減8.9%的預測值。根據顧能的數字,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6.5%,美國出貨降幅還不到1%。

IDC主管洛維德先前表示:「美國是金融危機的中心,加上衰退的趨勢,我們擔心需求和成長都會持續下跌。」結果是,美國的PC市場雖然在第四季遭重創,卻受益於激烈的價格競爭和筆記型電腦的需求成長。

IDC和顧能都說,惠普利用這些趨勢,超越戴爾,登上美國PC第一大廠,成為全球和美國雙料冠軍。

惠普靠較低的價格和老牌的地位,將美國市場占有率推升到27.6%,戴爾的市占率跌到26.3%。宏碁在美國的市占率為10.5%,蘋果增加到7.6%,東芝為6.6%。

惠普在美國占有率擴大,顯示戴爾的零售策略未能拉抬銷售。

戴爾在2006年把全球最大PC製造商寶座拱手讓給惠普,主因是該公司的直銷策略漸失吸引力。

戴爾改弦更張,開始透過沃爾瑪等零售商銷售PC,企圖扳回市占率。

就全球市場來說,惠普占有率達20.5%,戴爾跌到13.6%。惠普第一季出貨量增加2.9%,戴爾則重挫16.7%。宏碁以11.6%的全球市占率排第三名。聯想集團占7%,東芝占5.4%。

英特爾14日表示,PC銷售已在第一季觸底,IDC和顧能都表示不敢做這麼大膽的評估,但IDC較為樂觀。IDC的洛維德說:「我想英特爾的意思不是說PC下一季就會大幅回升,而是說我們不會看到成長率再惡化。」



◆ 美房市觸底... 夢一場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4.17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意外下滑,營建許可降至空前新低,無疑為近來房市觸底說澆了一盆冷水。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減少,但持續請領者首度突破600萬人,顯示就業市場依然疲軟。

美國商務部資料顯示,美國3月新屋開工換算成年率後下滑10.8%至51萬戶,不如分析師預期的54萬戶,是史上第二差;營建許可減少9%至51.3萬戶,也低於市場預期的54.9萬戶,創歷史新低。

如今美國房屋市場上充斥著賣不出去的房屋,拖累房價跌跌不休,讓營建商遲遲不敢推出新建案。歐巴馬當局已推出減少房屋法拍的措施,聯準會(Fed)也積極收購房貸證券,期能壓低房貸利率,刺激房市需求。

PNC金融服務集團資深經濟學家戴伊表示,買家似乎較有興趣在成屋市場上撿便宜,對新屋市場顯得較興趣缺缺。目前許多指標顯示市場狀況不佳,營建商自然小心翼翼。

不過各區的狀況不盡一致,上個月新屋開工數減少最多的區域在美國西部和南部,跌幅分別為26%與17%,中西部和東北部則不減反增。

RealtyTrac公司資料顯示,美首季遭查封法拍的房屋升抵歷史新高,共有80.3489萬筆不動產收到違約、拍賣通知或遭查封,比一年前暴增24%。

全美住宅營造商協會/富國銀行的營造商信心指數,4月意外升抵14,3月為9,為半年來最高,增幅則創2003年5月最大,住宅營造業似乎露出觸底跡象。

此外,2月新屋和成屋銷售同步從空前新低反彈,市場也解讀為房市底部開始浮現。然而,失業率不斷攀升,持續抑制需求。

美勞工部16日表示,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降至61萬人,是1月底來最低,也遠低於市場預估的65.5萬人。前兩周的請領人數修正後為66.3萬人。去年同期請領人數為36.9萬人。截至4月3日止的當周,連續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突破600萬,成為602萬人。



◆ 歐元區 陷衰退泥淖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4.17

歐元區2月工業生產跌幅破紀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創空前新低,顯示該區經濟仍深陷衰退泥淖,加重歐洲央行(ECB)的降息或進一步採取非傳統寬鬆政策的壓力。

歐盟統計局16日表示,歐元區2月工業生產比前月減少2.3%,為連續第六個月走下坡。

和去年同月相比則下滑18.4%,降幅為1986年以來最大。分析師原先預估,2月工業生產將下滑18%。

歐洲企業正持續實施減產與裁員,以因應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如今一般家庭避免巨額開支,消費緊縮的疑慮已影響所有製造商。

2月資本財和中間財產出比去年同月減少近25%,是拖累工業生產大跌的主因。2月耐久財產出比去年同月萎縮22.1%,反映消費者需求疲弱現象。

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布萊恩說:「歐元區的出口需求跌到谷底,歐洲央行可望降息至1%。短期間這將是底線。」

統計局的另一份報告則顯示,歐元區3月CPI比前月下滑0.4%,和去年同月相比則萎縮一半,降至0.6%,這是1996年至今以來的最低水準。

3月能源價格較前月下滑1.2%,食品、酒類和香菸的價格也滑落0.1%。不計食物和能源的3月核心則比前月小增0.6%。

歐洲央行希望讓通膨維持在接近2%。若干官員曾表示,雖然目前沒有通縮風險,但央行會採取措施避免通膨率跌破目標值。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范維列特說:「剛出爐的CPI數據提醒我們,歐洲區通膨下滑趨勢已經確立。」

他表示,歐洲央行必須進一步採取非傳統的寬鬆政策,以對抗通膨長期徘徊在目標值以下的威脅。

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降息1碼,將基準利率降至1.25%的空前新低,降幅低於市場預期的2碼。

央行總裁特里謝當時暗示5月份可能再度降息,並祭出非常規措施增加貨幣供給。

ECB去年10月至今已降息4.25個百分點,但比起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和英格蘭銀行(央行),ECB的貨幣政策不算積極。英國央行為了提振經濟,先前已採取非常規措施刺激貨幣供給。



◆ 陶冬:中國經濟 冷熱不勻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2009.04.17

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16)日指出,中國經濟出現「冷熱不勻」問題,中國政府應會針對內需及產業薄弱的部份,再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措施。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宣佈,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成長6.1%,低於前一季的6.8%,也略低於彭博調查的平均值6.2%,創下近十年來最低的經濟成長表現。

陶冬昨天接受記者越洋電話採訪表示,中國GDP成長率的數字,比瑞士信貸預測的6.3%差。其中,出口衰退將近20%、零售銷售數字也疲弱,皆是壞消息。

不過,仍有一些好的數據出現。陶冬表示,3月份工業生產較去年成長8.3%,比前二個月有明顯改善。

陶冬表示,中國自實施人民幣4兆元振興方案以來,除出現由政府政策帶動的「人為」增長,也有一些「非人為」的增長,如股市、房市、汽車消費等,都有過熱的情形。

整體而言,陶冬認為,中國的經濟「冷熱不勻」,房市、股市「熱」,出口及企業投資部分「冷」,有必要從最終消費端帶動新的成長動能。

在今年一季度,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不斷創出新高,其中,有40%的新增貸款是來自票據融資。陶冬認為,票據融資是短期資金需求,僅有助於股市、房市。



◆ 保護智權 大陸硬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4.17

施耐德案有幾項重大意義,第一,大陸專利抬頭,外商成為被告的風險急遽提升;第二,求償金額、和解金額皆創下大陸專利案件最高紀錄,顯示大陸政府對智權保護的力度愈來愈大。

大陸媒體形容,2007年4月,施耐德案開庭,正泰代表站在原告席上顯得非常不自在,因為在過去十多年,正泰代表因為施耐德案,至少15次以上都是站到被告席上。

傳統上,控告侵權的都是外國企業,被告的是大陸公司,而且賠償金額不痛不癢;施耐德案卻徹底顛覆各界的想像,不但原告是大陸企業,而且求償金額跟賠償金額都創下大陸智權史的紀錄。

富理達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專利專家孫嘉鴻說,他常常提醒前往美國、歐洲的陸企「小心被告」,但他從沒這樣提醒過赴陸發展的外商,頂多只建議他們「小心產品被模仿」,但施耐德案爆發後,情況截然不同。

在大陸,新型跟外觀設計專利因為不用實質審查,所以申請的非常氾濫。曾有數據顯示,大陸的「問題專利」和「垃圾專利」占所有專利的50%到80%以上,才導致大陸企業明明手上有專利,但在訴訟時「屢戰屢敗」的怪現象。

此次正泰勝訴,施耐德被迫和解,對外國公司無疑是一道警鐘。但更重要的是給大陸企業一個啟示,不要沉迷虛無的專利數量,而是要重視自主研發與專利保護,才能讓專利能攻、能守,變成真正的武器。

實際上,陸企近年來也更勇於控告外國競爭對手,據統計,浙江法院在2003年到2008年,共受理406件浙江民企和跨國公司的智財官司;幾年前,民企作為原告的比例都在10%以下,但這一、兩年已經達到15%左右。

※ 相關報導:

* 盜版音樂難根除 曼島從課稅下手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093&f_ART_ID=189766◆ 郭董痛斥比亞迪...

【黃智銘/台北報導】2009-04-17 工商時報

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連續第二年在股東會上重砲攻擊對手比亞迪(BYD),他表示,因為比亞迪的抄襲讓鴻海遭受了數百億元損失,除了現在的法律動作外,也考慮在台灣提告。由於比亞迪等在手機市場強力競爭,鴻海大軍也加速開往NB代工領域,近來傳出鴻海NB研發團隊成軍進駐內湖原普立爾大樓。

鴻海與比亞迪纏訟已經進入第3年,由於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具有深圳人大政委身份,對當地法官具有任命權,鴻海因此在香港對比亞迪提出告訴,昨股東會上郭台銘也特別提出書面證據,證明比亞迪的確是有買通鴻海員工竊取機密。

郭台銘說,比亞迪一共竊取了約1萬份鴻海機密文件,由於比亞迪不需研發,因此在市場上殺價,讓鴻海遭受了數百億元的損失,現在政府要與大陸簽訂ECFA協定,郭台銘呼籲政府更要加強保護台商智慧財產權。

而面對對手強力挑戰,鴻海除了在法律上積極爭取自己權益外,多角化佈局也正積極進行,鴻海今年在NB代工上將大為用力,目前NB團隊已經全面就位,鴻海將全力搶入NB代工,除原來的新力、蘋果與華碩訂單外,鴻海也有機會獲得蘋果小筆電訂單。外界預估,今年鴻海NB出貨應該有300萬至400萬台的實力。

另外郭台銘說,現在家電下鄉熱門,其實鴻海早就在「工廠下鄉」了,現在依照各個區鴻海廣設工廠,除了降低成本,更為了往後市場佈局,如果加上未來於歐洲最大通路麥特龍的合作,鴻海可以給客戶一次購足的服務。



◆ 博鰲論壇 兩岸交流新舞台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陳慧敏/十六日博鰲電】 2009.04.17

博鰲亞洲論壇今日開始報到,台灣多位金融業界代表都成為博鰲論壇講者,台灣團副團長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說:「博鰲論壇選定台灣金融業界擔任講者,是希望聽取更多台灣經驗,台灣做得不差,很值得參考。」

兩岸協商今年以金融為主軸,博鰲論壇恰好為整年度的兩岸金融合作議題吹奏序曲,吸引台灣金融業代表組團參加。歐美去年暴發金融海嘯,台灣金融相對穩定,沒有出現信用緊縮現象,我金融業者也將分享經驗。

論壇開始報到,幾位跨國企業代表穿著POLO衫、踩著運動拖鞋,帶著高爾夫球具,從北京、上海、澳洲等地出發,不約而在香港轉機。他們都說:「博鰲論壇是進入中國的通道,我們可以在這裡,見到最重要的中國政治人物。」

博鰲亞洲論壇是跨國企業貼近中國政治圈的通道,吸引跨國企業總裁和首席執行長親自出席。對中國來說,這論壇是國際舞台,亞洲政治領袖和退任政要、跨國企業和學界齊聚於此,展開交流,中國企圖藉此向世界發聲。

分析論壇議程,中共總理溫家寶和越南、蒙古、紐西蘭、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現任領導人共同演講「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和展望」大會主題,中共12位重量級的財經官員「隱身」在12個分場論壇擔任演講嘉賓。

從2003年起、連續第七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詹火生分析,博鰲論壇在北京設有學術研究組,每年跟隨著亞洲當前經濟脈動提出議題,亞洲和國際產官學界進行交流後,再帶回各自國家去,中國由此擴散政經影響力。

詹火生說,台灣極少有這樣的場合,每每到博鰲論壇接觸亞洲區域經濟議題,總感覺到視野擴展,深刻感受趨勢脈動。今年感覺中國企圖把影響力從亞洲延伸到北美、歐洲去,比如,美國前總統布希就出席論壇。微妙的是,隨著兩岸關係溫熱,博鰲亞洲論壇也化身成兩岸互動的平台之一。

2003年起,副總統蕭萬長就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出席論壇,2008年,他以準副總統身分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論壇會晤,各界預期兩岸關係將出現大轉變,博鰲論壇一下子成為國際媒體和台灣媒體關注焦點。詹火生感觸極深,他說:「我們前五年都像苦行僧,默默來這交朋友,沒想到,2008年偶然成為焦點。

詹火生說,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以民間智庫身分,廣交朋友,兩岸政治人物都卸下身分,以民間論壇形式,進行產官學交流的互動,彼此沒有壓力,可以充分表達意見,氣氛更好。



◆ 中經院:第2季經濟成長-6.61% 衰退幅度趨緩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4.17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上午公布2009年第二季台灣經濟預測,預估為-6.61%,衰退幅度較第一季走緩。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指出,預估經濟成長率將遲至第四季才可望轉負為正,預估2009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59%,較去年0.1%,約差距-3.7個百分點。此外,2009全年平均失業率預估為5.88%。

王儷容表示,因為去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比較基期較低,加上景氣略有回溫所致,促使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衰退幅度較第一季走緩,預估為-6.61%,而國內需求和對外貿易部門的成長,仍持續呈現負成長,合計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約-7.87%,其中民間消費年增率-0.06%,國內投資衰退幅度達-29.49%,顯示出國內需求表現仍低迷,而淨輸出仍是經濟成長主要貢獻來源。

王儷容指出,今年第一季國內經濟表現仍延續去年下半年的衰退趨勢,經濟成長率預估為-9.12%,加上因為國際景氣復甦步調較原先預期緩慢,所以預估經濟成長率將會遲至第四季才能由負轉正,預估第3、4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37%和4.12%,2009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59%,較去年差距約-3.7個百分點。

王儷容表示,政府雖然祭出消費券、減稅和中短期促進就業等多項振興經濟方案,加上民眾對於兩岸破冰和兩岸ECFA等政策有多所期待,但要反應到經濟的實質挹注效果仍需時間發酵。她指出,今年民間消費成長預估為0.54%,以及國內投資成長為-14.68%,都創下史上成長率之次低紀錄。此外,民間投資年增率為-24.04%,已連續兩年呈現負值,而CPI 年增率為-0.69%,台幣對美元匯率全年平均價位為33.60元新台幣兌一美元,較去年31.53,貶值2.07元。

至於國內失業率方面,2009全年平均失業率預估5.88%,較去年4.14%,明顯升高。此外,中經院也預估201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3.88%,民間消費成長1.32%,國內投資成長4.81%,將為2005年至2010年之新高,而失業率則可望改善至5.72%。



◆ 產業創新 台灣將成區域發貨中心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4.17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明定企業進行研發、人才培訓、在台設立企業營運總部、發展國際物流配銷中心,仍將在年底促產條例「落日」後享有租稅優惠。這項產業創新專法明訂,未來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必須訂定產業發展方向和計畫,設立產業園區。

因應政府已推動大三通,國外貨主在國內進行簡易加工銷往海外,將給予免稅優惠措施,以吸引跨國大廠將台灣作為區域發貨中心。

政務委員朱雲鵬表示,許多國際大廠頻反應無法成為區域轉運、發貨中心,目前區域發貨中心是15家,新草案通過後,未來預期會快速增加,可改善台灣目前貨運量下滑的問題,行政院長劉兆玄則認為,可進一步讓台灣朝雙營運中心邁進,他裁示草案送立法院審議後,希望99年1月1日可以施行。

為有效促進產業用地的再利用,提升產業競爭優勢,草案明定產業園區的申請、設置及管理。為了協助產業創新發展,在資金方面有所協助,草案也明定行政院應設置國家發展基金,除國庫款,其作業剩餘也可以撥充基金運用。

劉兆玄表示,該草案將原有工業區的劃設理念,轉型為「產業園區」,將可提供更彈性的園區編定與開發方式,讓各種產業可以在各類型園區成長,有利加速產業創新。

為避免產業園區開發時,因景氣變動賣不出去,堆高利息成本,造成土地僵化,朱雲鵬表示,產業創新條例明訂,政府可利用公權力徵收土地後,再與開發商進行契約約定、合作。

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產業是指所有行業別,不只是製造業,包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都適用,除了各主管提出產業發展計畫外,地方政府也可配合提出。



◆ 台勞走出去 證照當護照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徐碧華】 2009.04.17

大失業潮來襲,求職競爭空前激烈。世道不一樣了,現今的職場,本土化不如國際化,擁高學歷不如有證照;以前國人力抗外人來搶工作,現在轉而要求政府開大門交換,能讓台勞走出去。

今年職場上最夯的位置首推公務員,再來就是金融機構的儲備幹部(MA)招考,一考上,月薪從5萬元起跳。要成為儲備幹部,英文能力是基本條件。


儲備幹部夯
ABC變基本功

富邦金控是本土企業,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經理徐正宗在MA招才說明會上說,公司將往大陸華東發展,即便市場主要在華人區,MA一定要接受國際化的訓練,幾年後一定派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學習。

不只是入門,想居要職,國際化經歷也很重要。富邦金副總以上主管具外資資歷的比率快速上升,前年是27%,去年是35%,今(98)年至今已到45%。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有四類職缺一向愛用留學背景人才,除了前述的金融業之外,還有高科技工程研發類、國外業務及設計產業。

104行銷總監邱文仁說,很多理工科畢業生去當國防役、研發替代役,薪水和一般員工一樣多,一邊服役、一邊賺錢,還能卡位,想出國念書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很多科技大廠企業主抱怨找不到國際化人才。

面板公司被控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有同樣地感嘆:「每個大公司都應該有個稍懂國際法務的法務人,現在台灣的公司很少有這種人。」

市場供應不足,索性自己培養。安永與台大會計系合作,出錢送學生到美國唸一年,回國後在安永上班。所長王金來說:「有了這一年的經驗,以後就比較有機會往國際化走。」


八成企業主
相信照得住

不是人人都有語言天分,出國留學也不是多數人能負擔得起,還有其他的求職捷徑嗎?「有,證照」邱文仁說。

根據104調查,有八成的企業主願意給有證照的求職者一個面試的機會。

考照已經非常盛行,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很多文學系所幫學生整班報名來考秘書、人力資源證照。

商學科系、行銷類學系畢業的學生最愛考專案管理師(PMP)和初階商務企劃員(WBSA),這兩者是很熱門的國際證照,代表了企劃、行銷能力。

考照熱是高學歷高失業率下的產物。今年2月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者達14.7萬人,占總失業人口近四分之一。行政院主計處指出,一般到2月時,高學歷者大多已找到工作,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者不到十分之一。

現在企業主徵才還是會先看學歷,但邱文仁強調,假如學歷相當,擁有專業證照可以幫經歷加分。

也有直接要求要有證照的,很多國外企業主要求上台做簡報者一定要有專案管理師(PMP)執照。林由敏日前也去考了PMP,她說:「很怕哪一天我也被淘汰,還是先考起來再說。」

職業證照也很競爭,不少瑜伽老師手中不只擁有一張師資證照,拿國內的還不夠,還拿國外的。

中華民國瑜伽協會理事們年初前往印度進修,副理事長佘雪紅展示拿到的一所印度大學認證執照,她說:「印度是瑜伽的發源地,拿到印度的執照,在職場更具說服性。」

到國外拿照,中國大陸是晚近熱門地區。據非官方統計,近三年台灣人考大陸證照的人次上千。從早期的美容師、餐飲證照,到現在的理財規劃師、證券經紀人員等。


兩岸考照熱
盼雙方認同

因為國內找工作不易,想西進工作者越來越多。這股潮流讓以前不可能的事發生了,券商公會、期貨公會建議兩岸承認彼此證照,納入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在以前,保護國內勞工是王道,承認大陸證照一定會被指責,「情勢不同了,國內失業這麼嚴重,勞工現在是要求政府幫忙走出去。」一位會計師這麼說。

會計師界也開始出現與香港相互承認證照的呼聲,以取得香港上市公司的簽證商機。大失業潮下,等待政府救助是下策,人力業者建議,練好基本功競逐職場才是康莊大道。(系列完)



◆ 飯碗難捧 三類上班族最悶

【馬婉珍/台北報導】2009-04-17 工商時報

工作朝不保夕,已成為上班族普遍的恐懼。今年2月份失業率攀升至5.75%,失業人口總數高達62.4萬人,且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可發現在目前不景氣的情況下,有近8成的上班族,憂心被取代或淘汰的危機,尤以大傳業、金融業、電子業等三類上班族最鬱卒。

根據天下文化與104人力銀行所合作的調查,發現這波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強烈衝擊整體大環境,以往較不受影響的金融業與科技新貴們,同樣無一倖免,這些白領菁英、中高階主管,頓時成為職場中的弱勢族群,深感危機四伏。

調查中發現,目前有75.4%、近8成上班族,憂心自己被取代或淘汰,其中,最愁容滿面的,是大眾傳播業上班族,占比高達86.3%,其次是金融投顧及保險業78.7%,以及占比75.9%的電子資訊相關產業上班族。

而有鑑於目前職場危機四伏,天下文化所出版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新書《再起動》,便鼓勵人遇困境時,以自己的力量破局而出。大前研一在書中提到,多數上班族空等轉機、停滯不前的此刻,正是上班族逆轉進擊的最佳時機。

以目前職場生態來看,中高齡失業的比例愈來愈高,天下文化總經理林天來引用《再起動》一書指出,這類35歲至50歲的上班族,在工作上遭遇瓶頸且陷入無力狀態,稱為「著魔的15年」,這些上班族的普遍特徵是,進入公司已10年以上,大致能掌握一定的工作內容。

但由於目前正值經濟的激變期,他們正陷入適應不良、水土不服的窘境,所以一定要破局而出、再起動。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副局長郭振昌建議,大環境所造成的強烈不確定性,上班族不應過於在意景氣會衰退多久,而是提前儲備戰鬥力,除了提升專業技能外,積極培養創新、人際間的妥善溝通等二大能力,更加重要。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認為,對於中高齡白領菁英而言,勿因自身的年齡而受限,反而應該換個角度思考,「什麼都能做」是勝於他人的強項。



◆ 勞動二法大修 罷工不必開大會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9.04.17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及教師法修正草案,「勞動二法」簡化罷工程序,未來不需透過召開會員大會決議、只要會員無記名投票過半同意,即可罷工;並開放教師可組工會、公務人員可組協會,但都禁止罷工。

這是勞動二法制定八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翻修。這次修正,讓工會成員可減少資方的壓力,使通過罷工決議的可能性提高。

行政院通過的修正草案明定:教師、國防部及其所屬機關、公務人員、學校勞工都禁止罷工。

另一類「限制性罷工」的行業,應由勞資雙方約定「必要服務條款」,工會才能宣告罷工。這類行業以影響大眾生命安全、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事業為主,如自來水事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醫院、經營銀行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的金融資訊服務業與證券期貨交易、結算、保管事業及其他辦理支付系統業務事業,及提供固定通信業務或行動通信業務的第一類電信事業等。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上述被禁止或被限制罷工的爭議解決途徑,當事人一方得申請主管機關交付仲裁,如果是合法正當的爭議行為,勞工還具有民事及刑事免責。

王如玄說,現役軍人與國防部所屬及依法監督的軍火工業員工,不得組織工會,教師僅能組產業工會與職業工會,不得組企業工會,皆無法罷工。一旦發生勞資爭議,可交付主管機關仲裁。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指出,目前國內法令對罷工的規範,要經過調解程序無效後,召開會員大會經全體會員過半數同意,才能罷工。修法通過後,若經調解無效,只要經過工會會員無記名投票,半數同意,即可罷工。

潘世偉指出,電信事業勞工若欲罷工,則需由主管機關NCC定義,需在維持基本通信服務不中斷的前提下,電信事業工會才能宣告罷工。「如一一九、一一○等緊急電話在罷工期間也須維持通信。」

有關勞資爭議處理法的修訂,王如玄表示,去年勞資訴訟案件達兩萬五千件,九成都是權利事項,過去都以打官司解決;修法新增「勞資爭議處理機制」,除了調解、訴訟外,得透過仲裁程序處理,可獲迅速解決,降低對產業的衝擊。



◆ 社論-肥貓議題該重視 但不能民粹化

【本報訊】2009-04-17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之後,華爾街眾多銀行經理人的優厚待遇受到外界的矚目與批評,幾乎激起民眾公憤。美國政府在拯救企業的抒困案時召開了幾次公聽會,若干受補助企業執行長還大剌剌地坐私人飛機前往華府聽證,讓外界清楚看到這些經理人的白目。在AIG接受政府援助後,其內部經理人又領取鉅額紅利,更是令人不齒。自此,「肥貓」二字已然深入人心,百分之分是個討人厭的名詞。

可是即便肥貓令人厭惡,我們也不贊成以民粹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立法委員羅淑蕾等人日前在立法院質詢金管會主委,認為證交所、櫃買中心等單位董事長薪酬過高。這此之前,立法院在審查經濟部附屬單位預算時,也將工研院院長的薪水拿出來批評。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與組長的高薪幾乎是年年搬上檯面討論。在立法院,立委們並沒有提出多少理論分析,只是單純地將這些附屬單位的薪資抬出來與其業務主管部會首長的薪水來比,只要薪資高過部長的,就一律稱之為肥貓,再要求當事人答辯。我們認為,這樣的質詢方式與媒體操作,就是標準的民粹,應該要予以譴責。

貓,照理說是職司捕鼠的;一旦貓兒體型痴肥,當然就無法克盡其捕鼠職守。故肥貓一詞不只指涉某人薪資肥厚,更表示其未能對工作有所貢獻,是尸位素餐的代名詞。因此,要評斷某人是不是肥貓,就一定要先看其工作性質與個人表現。如果這些實質要件一概不論,就只拿部長的薪水做比較基準,就相當草率而民粹。更何況,台灣部會首長的薪水原本就低得可憐,是新加坡的數十分之一。就算某人較部長薪資「比下有餘」,實在也難謂之肥。

我們並不認為證交所、櫃買中心董事長的工作性質比部會首長更具挑戰性,也不否認立委所點名的若干人其能力與資歷頗有可議之處。我們甚至也同意,國民黨內向有安插酬庸的惡質傳統。但是這些都需要周延的立論與說理,而不能在舉證不足的情況下,草率地要當事人「答辯」。

台灣的立委們在國會殿堂橫眉豎目早已不是新聞,久而久之也就將羞辱別人當成習慣,不知道「尊重」二字的意義。在立法院公開質疑當事人薪水,把對方羞辱成肥貓,絕對是有反淘汰效果的。如果有機敏善戰的「瘦虎」被立委指涉為肥貓,他們可能當場勃然而怒、拂袖而去。當然,我們立委可能不會因為受質詢者的忿怒而自我反省,但台灣卻會因此而喪失人才。相反的,如果無論立委如何羞辱都還甘之如貽的,那就很可能是因為薪資豐厚而戀棧不去的肥貓。因此,立委羞辱性的質詢極可能造成「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的反淘汰。如果連國衛院院長這樣的歸國學人都還要被人指東道西,那麼將來不知道還有誰願意返台服務?羅委員來自業界,當不難想像此事的嚴重性。

三十年前,台灣政府為了發展電子產業而從美國延攬了一群業界菁英返台,他們隨後在新竹科學園區開創了今日台灣IC產業的局面。

論薪酬,當年付給這些菁英的給付是今年所謂肥貓者的數倍,但是若沒有這樣的規格與禮遇,根本不可能延攬人才。就成本效益來看,區區數千萬年薪,若能尋得張忠謀這一級的人才,台灣真該謝天謝地才是。因此,立委們若以自己之身型度量他人之體態,則所有的人才都像是貓。反之,如果立委們能夠對位置與條件做客觀的評估,就會發現許多人才其實是瘦虎。

近幾年,台灣的民粹環境實在已經夠扯的了。民粹顧名思義就是「反菁英」。矛盾的是,台灣人民一方面鼓吹民粹,另一方面卻又號稱要推動知識經濟,還宣揚要推動生技、能源等重點產業,想要吸引國外重量級人才回台灣;這真是既諷刺又可笑。國民黨現在是完全執政,行政立法一把抓,但是卻任令黨籍不分區立委找些民粹題材胡亂發揮,真不知這是完全執政還是完全內鬨。

看來,馬總統起心動念想兼黨主席,似乎真的是給黨內自己人拱出來的。



◆ 我見我思-TMC是否該退場了

【呂紹煒】2009-04-17 中國時報

台塑與美光宣布不加入TMC(台灣記憶體公司),決定走自己的路。而之前力晶也已表態「不把產能給TMC」。政府援助DRAM的計畫最後還是成為大家各走各的路。整個事件,其實是「很有啟發性」。

在DRAM廠商最艱困時,各廠都期望政府的「紓困援助」,甚至也向經濟部提交計畫書。雖然計畫書內容未對外公布,無從得知其內涵,但,由政府援救DRAM的方式,跳脫原來業者期望的「直接挹注資金投資」的方式,改另成立TMC,藉著尋找到國外技術奧援後,再利用現在廠商的產能,或透過換股方式併購現有廠商。

經濟部提出的這套模式,當然遠比就拿納稅人錢給企業的方式來得高明,同時也預留迴旋空間。但,從最後台塑、力晶都表明「男兒當自強」的氣魄來看,顯然,廠商仍有自救能力。只是,在當時最低潮時,又逢政府太早掀底牌、表明DRAM「一定要救」,大家才巴望著政府的資金挹注。等到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且加入TMC可能失去自主權後,就決定「走自己的路」。結果,TMC最後可能只是援救了瀕臨倒閉門檻的茂德。

走到這步,換個角度看,TMC是否該見好就收、迅速退場了呢?咱們就一層層來看。

DRAM廠會走到這步,產能過剩是一個根源因素,而國內企業在又缺乏技術自主情況下,就首當其衝、最先倒下。TMC成立的目的,就希望一舉解決這兩個問題。所以要先找到技術來源,再把國內廠商納入其產能中,後者其實就是要控制整個產能。但,現在其它廠商繼續與其合作的國外夥伴一起「打拚」,TMC自己找的技術,現有廠商向國外技術夥伴買技術的方式雷同,充其量就是「條件可能談得比較好一點」;然後其產能似乎變成就是茂德了。請問,如此一來,成立TMC不是白搭一場,一切回到原點嗎?

再者,當時政府強調的是「救產業,不救個別企業」;今天,台塑與力晶都表明了「男兒當自強」,台塑甚至強調已規畫到中長期的技術自主計畫。如果沒有TMC,台灣的DRAM產業顯然還能繼續存活;結果,TMC可能變成為挽救茂德單一企業而存在的公司,這,不是違背當初政府的政策目標?而且,有誰會認為「國營DRAM」廠的TMC,會比台塑更有競爭力?所以,TMC是該退場了。為納稅人省三百到七百億元吧!

而此案最大的啟發是:政府太早擺態要救DRAM,反而干擾市場運作與整併的後果。原本,廠商是有點「賴在地上」等政府救,等到發現政府的「救法」,與原先預估的「拿錢投資」的救法不同,甚至經營權會不保,才開始「自立自強」,嘿,廠商還真是有自救能力耶。而如果政府擺明「市場清理」法則,茂德也許現在已被某家企業吃下了...。一切都不勞政府雞婆,市場終究會解決許多問題。



◆ 幸福「違規」金管會官箴掃地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9-04-17 中國時報

幸福人壽昨創壽險業先例,替金享建「代標」D3二九之七土地,且因交易D3內三塊土地獲利兩億元、卻只被金管會罰四百五十萬,交易手法一再「創新」,市場質疑金管會被一家壽險公司玩到官箴掃地!

保險局副局長曾玉瓊昨在記者會後連忙補充表示,初步認定幸福人壽代標一事「違規」!至於細節還需要進一步瞭解。

幸福人壽淨值呈現負數,按法令規定,不得買入單筆金額超過一億元的不動產,但這家公司卻在去年七月,以十九億餘元,從花旗銀行手上買下D3內的二九、二九之一土地,並且和花旗約定,要以至少二十億元價格標下同樣位在D3內的二九之七土地。

金管會去年底針對此案處罰幸福人壽四百五十萬元,且要求一年內須處分土地,面對幸福人壽可否參與二九之七標案的疑問,金管會多次公開表示,基於「一罪不兩罰」,幸福可參與投標,但總標售金額不能超過三三.八億元。

幸福人壽昨第一次發布新聞稿時指出,金管會原處罰的範圍以三三.八億元為計算限額,且原額度只剩下十億元。但該公司已在十五日將現有二九、二九之一的土地處分掉,代表原支付這兩筆土地的近二十億元買額已消滅不存在,剩下額度應為卅億元,只要投標金額不超過此,並無逾越三三.八億元的原處罰範圍。

市場人士說,幸福等於在告訴金管會:我手邊的兩塊土地,已經搶先一步,在前一天就過戶給金享建設了,以致原本可參與投標的十億元限額,在兩塊土地額度歸零下,可用額度再次從十億變成卅億元,保險局竟放任這家公司這樣任意解讀!

保險界資深人士說,此案疑點重重,金管會必須對外界說清楚:

第一、為何金享建設不自己出面投標?有非得幸福出面不可的理由嗎?第二、根據我國現行法令,保險公司可以從事「代理投標」的業務嗎?第三、買方的資金裡頭,是否有幸福人壽的公司資金?

第四、買方與幸福人壽是否為「關係企業」?第五、幸福人壽賺兩億卻只被罰四百五十萬元,金管會為何允許比例如此懸殊?



◆ 社論-台灣對大陸經濟過度傾斜嗎?

【本報訊】2009-04-17 工商時報

近日有關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事,朝野兩黨吵得沸沸揚揚;在野人士認為台灣經貿已向大陸過度傾斜,若再簽署這一紙協議,將導致台灣更加依賴中國大陸,非但會使台灣面臨巨大的政經風險,更不利於台灣經濟發展。

這是一個極大的迷思,台灣的經貿真的向大陸過度傾斜嗎?我們可以發現全球貿易雖可跨洲進行,但通常與鄰近國家的貿易還是占最大的比重。依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2005年加拿大85%的出口市場在美國,而美國對加拿大的出口依存度也達23%。另外,歐盟內部貿易占67%,亞洲內部貿易也占50%。和鄰國貿易比重所以會比較高,這除了有歷史文化的淵源外,便於區域分工及降低運輸成本,也是重要原因。

台灣去年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比重)為28.9%,我們若以上述美、加、歐這些區域的貿易集中度加以檢視,便會發現這樣的比重仍屬區域貿易的常態。而審視亞洲其他國家對大陸的依賴情況,韓、日分別有22%、16%的出口市場在大陸,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也不遑多讓。

雖然近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一直高於日、韓,但是台灣貨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卻年年下滑。1994年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12.5%,南韓僅6.3%,但2005年台灣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降至11.3%,已為南韓超越;今年甫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占有率進一步降至7.6%,又被美國超越。台灣在大陸市場排名五年內由第2落至第4,這突顯台灣在大陸的既有優勢已不復當年。由此看來,今天台灣真正的危機,實非對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而是台灣外貿競爭力的急速下降。

依常理而言,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居高,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也應維持優勢才是,何以台灣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下滑速度如此之快?從總體指標研判,近年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急速下滑,導致出口競爭優勢驟失,實為主因。若台灣不扭轉現行的代工模式,這種出口依存度升高而市場占有率下滑的矛盾現象,勢將日趨嚴重。若據此片面解讀成台灣對大陸過度傾斜,更非持平之論。

台灣今天該警覺的,不是對大陸出口依賴如何如何高,而是台灣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迅速滑落的問題。從數學算式來看,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係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台灣出口總額的比重,而這項比重升高有兩種可能,一是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太快,一是台灣出口總額成長太慢。若屬前者,即可謂台灣向大陸過度傾斜;若屬後者,即是台灣產業競爭力出了問題。看看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直線下滑的走勢即可了解,台灣今日經濟的困境,根本不在於對大陸過度依賴,而在於自己的產業競爭力已居弱勢。

談到對大陸市場的傾斜,過去幾年,日、韓、美、歐對大陸經濟傾斜的速度遠非我國所能及。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0.4%,南韓對大陸出口成長11.5%,日本成長14.4%,美國成長9.5%,歐盟更成長16.6%。這是各國的海關統計,資料應屬無誤。相較於日、韓、美、歐近年來向中國傾斜的速度,台灣可說是望塵莫及。

兩岸之間的問題,台灣內部素來存有尖銳的政治爭議。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就各項公共議題,本來就可以各抒己見,惟在論及經濟發展時,實應理性對話。把經濟思維置於意識型態之前,而且應就經濟論經濟,這樣才能為台灣尋得最佳的解決方案。持平而論,台灣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五年內由排名第2落至第4,這不正是呼應了台灣全球出口排名五年內由第15滑落至第18的警訊嗎?台灣附加價值率下滑、出口競爭力驟降,這才是台灣當前經濟的大問題。政治人物捨大問題不議,而陷台灣於統獨爭議,其智慧何在?台灣競爭力豈不又要在無止境的遊行、喧鬧中消磨殆盡?

兩岸該不該洽簽ECFA,協議內容該如何安排,這都可以藉由朝野對話共商大計,實不應尚未討論便一概加以否定。面對WTO杜哈回合談判的停滯,可以預見的是區域經濟整合必將加速進行,若不明快因應,台灣除了失去大陸市場的優勢外,在美、日、東協及歐盟的市場占有率,也必將節節下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洽談兩岸ECFA,已不僅是兩岸經貿整合的雙邊問題,而是關乎台灣能否融入全球新競爭體系的大問題。執政黨應如此思考,在野黨也應由正面角度加以檢視。

※ 有人反應不是 28.9% 是 37.5%。



◆ 台灣、大陸超級比一比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7

近幾年來,海峽兩岸在各個領域彼長我消之勢愈趨明顯;最近幾個月,對比格外明顯,不止令人興滄海桑田之歎,更為此地2,000多萬黎民子弟憂,尤其深沉地疑慮台灣的前景恐怕會黯淡無光。

例證俯拾皆是。全球同遭金融海嘯重創,身受重創的大陸,立刻大刀闊斧地採取馬上見效的家電下鄉等手段,不僅令人讚嘆其眼光獨到、行動力高強,讓急速滑落的景氣驟然振奮;而且連台灣的資訊電子產業也深受其惠,從急單到春燕,提前嗅到復甦的氣息。

反觀此岸,也投下近千億鉅資發消費券以提振消費,但漫天撒錢、亂槍打鳥的手法,固然一時間掀起一場超大煙火一般的熱鬧氣氛,但全民有獎的發放方式只引發替代性的消費行為,並未促成明顯的新增消費;因而事後回顧,竟然連1、2月的民間消費也未見顯著增長。此外,喊得震天價響的「愛台12項建設」、「四年5,000億振興方案」,卻由於多涉及前置作業期甚長的公共建設工程,真正發包開工尚不知何年何月,對迫在眉睫的景氣低迷,幾乎毫無助益。而且因為規劃草率、執行無力,連去年5月新政府上任之初即倉促推出的583億「擴大內需方案」,迄今執行率不及七成。

中國大陸挾著4兆人民幣的救市方案與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招搖過市,舉世視之為金融海嘯的救星;其領導人以全球G2兩大巨頭之姿風光出席G20高峰會,鋒頭甚至壓過光芒奪目的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更以美國最大債權人的姿態要求美國善自管理美元,乃至高呼建立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直欲將美元以及美國拉下全球霸主的地位,為中國大陸領導人在全球舞台上樹立了最高的標竿。

反觀台灣,在這一場經濟風暴中不見任何令人耳目一新的做為,只見政府高層掩耳盜鈴、延誤時機,因而經濟表現一瀉而下,被「經濟學人」譏為舉世最不忍卒睹者。而政府救市抓不住要點,卻一味藉機舉債,令財政赤字直線上升,使得國際信評機構因而大降國家主權評等。至於我們的領導者對內飽受抨擊,在外則難有佳作,與對岸簡直無法同日而語。

姑且不論這種種往往流於表象、受制於現實環境的評比,就看看台灣一向驕人的民主與法治,我們也難免汗顏。民主、法治最大的作用,本在選賢與能,而國法昭明,作姦犯科者無所遁形。

新政府上任近年,罕聞能聲;而幾個月來,每天從法庭中傳出種種肆無忌憚的舊政府令人咋舌的貪腐醜行,如今更添加數以百計最高階軍官賣官鬻爵、圍標牟利等膽大妄為的醜事。台灣在國際評比中貪腐等級名列全球第八,甚至超越中國大陸,現在已百口莫辯。

除了面對倏忽而來的金融海嘯衝擊,在應變方面輸人一籌;去年油價大漲所暴露的能源短缺趨勢,世界各國莫不善謀對策,祭出種種誘因,完成長期擘畫,多方發展低碳替代能源,中國大陸也絲毫不敢鬆懈,在各個區域設置太陽能、風力等各種試點,並急起直追,努力自產相關設施器材。反觀台灣,能源幾全賴進口,核能發電在反對者杯葛下,遲遲難以完成核四;但不僅能源政策迄今未見完整規劃,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此一基本大法,也躺在立法院遲遲不能審查。過去歸咎於民進黨少數執政,有心無力;但國民黨一黨獨大,行政、立法大權獨攬,忽忽一年將過,仍無寸進,則未來當油價高漲,台灣將如何立身於這個世界!

再者,一國的希望寄託在年輕的一代;對岸的學生夙興夜寐,只擔心得不到好的教育機會;我們的學生躺著也能上大學,而且日上三竿還高臥不起。恐怕我們連未來也早已輸給了對岸。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看到復甦曙光? 正視主權評等下降的恥辱

* 克魯曼專欄》看到復甦曙光?別自我陶醉了
* 金融市場 離復活還早
* 東京風向球-日本猛加碼 大手筆救景氣
* 南韓政府瘦身 4年裁3萬公務員
* 銀監會驚 2成票據融資空轉
* 新聞分析-易放難收 貸款監管3難
* 溫家寶:設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
* 預備性磋商登場 四大議題今敲定
* 熱鬧的人潮 有限的效果
* 社論-馬總統應正視「主權評等下降」的恥辱
* 不要又是新口號產業

◆ 克魯曼專欄》看到復甦曙光?別自我陶醉了

【經濟日報╱克魯曼】 2009.04.18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見到了春生的新芽,總統歐巴馬說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股市接連上演慶祝行情。

所以已經雨過天青、解除警報了嗎?這裡提出我們應該對經濟前景持審慎態度的4個理由。

一、經濟狀況仍在惡化。工業生產達十年來新低,新屋開工情況依舊疲軟。贖回權取消(法拍屋)在房貸業等待歐巴馬政府拯救房市計畫的細節時,數量一度減少,而今再度飆升。

我們頂多能說,零星的跡象顯示狀況惡化得比較慢,經濟狀況下墜不如以往劇烈,而且跡象還真「零星」。由聯準會定期調查工商產業狀況彙整而成、最新一期褐皮書指出,「本會所屬12個地區分行中,有5區經濟衰退速度已見緩和」。

二、部分好消息不具說服力。近來最大的正面消息來自銀行業,紛紛宣布好得驚人的獲利,但其中部分財報看起來有點... 怪。舉例來說,富國銀行日前宣布歷來單季最佳獲利,然而銀行財報不像銷售額,不是硬梆梆的數字。例如,銀行放款時預留多少準備金,以便填補未來可能的虧損,這就與獲利大有關係。有些分析師也對富國的承受資產及其他會計項目表示相當懷疑。

同時,高盛宣布2008年第四季到2009年第一季,獲利大幅增加,但是分析師馬上注意到,高盛自個兒改變了「季」的定義(為了配合該公司法律狀態的改變)。所以—我可不是開玩笑的—對高盛來說表現很糟的12月,從財報獲利比較中消失了。

我不想在這裡深究這個問題。也許這些銀行真的在空前短的時間內,從鉅額虧損變為獲利滿盈,可是在這個馬多夫年代,會懷疑是很自然的。

至於那些期待財政部的「壓力測試」能讓事情一清二楚的人,白宮發言人吉布斯是這麼說的:「在這些壓力測試的部分結果中,各位將看到一份以系統及協調性的方式,判定及呈現銀行業全體的透明性報告。」不,我也不懂這句話的涵意。

三、可能還有些壞事會發生。即使在大蕭條時期,狀況都沒有一路直線下滑。特別是在經濟開始惡化一年半時,會有一段停頓期-差不多正是我們現在所處位置。但是接著大西洋兩岸傳出一連串銀行危機,再加上各國試圖保衛垂死的金本位制時,實施了一些糟糕的政策,全球經濟又跌下另一個懸崖。

這種情形會再度發生嗎?商用房地產繼續崩跌,信用卡虧損繼續增加,沒有人清楚日本或東歐的情況有多糟。我們或許不致於重演1931年的災難,但要說最壞的時局已經過去,可是八字還沒一撇。

四、就算到災難真的結束時,也不表示它已淫威盡失。2001年的經濟衰退,正式紀錄上只持續8個月,於11月結束,但失業問題仍持續了一年半。1990至1991年的經濟衰退也是一樣,我們絕對可以相信這次也不例外。假使失業率持續攀升直到2010年,亦毋須驚訝。

原因何在?只有當大量的潛在需求存在時,就業率方能止跌回升,這就是「V型復甦」。以1982年為例,房市被高利率壓垮時,聯準會介入調息後,房屋銷售量增加。現在不比當年,目前經濟蕭條,大體而言,我們累積太多負債,興建太多購物中心,但沒有人有花錢的興致。

就業率最終會回到原來水平,一向如此,但大概不會很快。

現在我搞得大家都很沮喪,所以答案到底是什麼?堅持到底。

歷史顯示,面對嚴峻的經濟衰退,過早的樂觀是政策上的一大危險。小羅斯福看到經濟復甦跡象時,應變方式是將工程進度管理署的規模砍半,以及增稅,結果大蕭條馬上全力反撲。日本在失去的10 年進行到一半時,鬆懈了原本的努力,以致經濟又停滯了5年之久。

這些道理歐巴馬政府的經濟學家都懂,他們也談到堅持現狀的所有好處,但有關新芽、曙光的種種說法,真有帶來自滿危機的風險。

因此,我給社會大眾和政策制訂者同樣的建議:經濟尚未真正復甦時,如意算盤別打得太早。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莊蕙嘉譯)



◆ 金融市場 離復活還早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4.18

最近這個財報季,原本看來都奄奄一息的美國大銀行,突然全都生龍活虎,接連發布優異的獲利成績,不禁令人懷疑,美國銀行體系一夕之間復活了嗎?

曾瀕臨毀滅的花旗集團上季大賺16億美元,富國銀行已預告首季獲利將是歷來最佳,摩根大通的財報也和高盛同樣擊敗分析師預期。

其實,這些驚人的獲利是美國政府一波又一波紓困的成果。銀行現在享有Fed近乎免費提供的資金,與政府大量的注資與擔保。近乎於零的基準利率迫使民眾把存款再轉投資到金融市場裡,證券部門因此享有豐厚的手續費。這使銀行有意還錢給政府,早日擺脫政府掌控。

但是這波榮景背後拖著一道長長的陰影。美國的失業率仍在攀升,會有愈來愈多人還不出卡債、車貸、房貸,銀行壞帳無可避免還要增加。商業不動產曾是受害較輕的,但美國最大商業不動產公司「通用成長」16日已聲請破產保護。

RBC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卡西迪說,現在是暴風眼中的寧靜,「住宅問題的最糟狀況已經過去,但商業不動產以及企業貸款仍舊烏雲密佈。」

對於美國19大銀行金融檢查的「壓力測試」,其中一些預設的最糟狀況已經出現,而且可能進一步惡化。

因此銀行仍在積極囤積資金,對抗幾乎必定會到來的新一波損失。聯準會仍以零利率借錢給銀行,但銀行沒有太大意願把錢再借出去。只要資金仍卡在銀行體系中,金融市場遠稱不上已復元。(綜合外電)



◆ 東京風向球-日本猛加碼 大手筆救景氣

【黃菁菁】2009-04-18 中國時報

日本為救景氣,打出十五兆日圓(相當於台幣五兆元)規模追加經濟對策,這筆空前財政支出卻不怎麼受好評,日媒大批是執政黨為爭取眾院選舉的選票而拚命灑錢,非但沒改變日本仰仗外需而受困全球不景氣的經濟構造,還可能為後代留下龐大的負債,後患無窮。

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任內,因銀行相繼破產,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經濟蕭條,而在一九九八年度編列七兆六千億日圓追加預算,結果成效並不如預期理想,而這次麻生太郎首相提出十五兆日圓的追加預算,幾乎是當時的兩倍,到底會不會有成果,讓人既期待又不安。

麻生政府提出的追加經濟對策中包括:創造就業機會等的支援雇用對策,改善看護人員待遇等的醫療支援對策、限○九年度內提供學齡前兒童一年三萬六千日圓(相當於台幣一萬二千元)補助等的育兒教育支援對策,以及支援股市金融、中小企業、農林業等的對策。

日本政府的智庫估算,投下這十五兆日圓可創造廿一兆日圓需求,提高一%到一.五%的GDP,失業率也可從七%降到五.五%,前景似乎一片看好。但相對的,也有不少人質疑,這些經濟對策到底會是哪些對象受惠呢?是一般消費者,還是財經界、執政黨呢?

麻生近來提出日本成長戰略的主軸是低碳革命、創造安心、健康、長壽的社會、發揮日本的魅力,而經濟對策中最受矚目的正是營造低碳社會的相關環保對策。

例如:針對廢棄十三年以上的中古車換購新車,或新購電動車等環保車之車主,提供最多廿五萬日圓(約台幣八萬五千元)的購車補助;購買省能源家電可獲得相當於售價五%的點數,集點可用來購物等。

此外,為推動廣播電視全面數位化,也提供購買可應對數位傳播的薄型電視的補助金,為鼓勵國民購屋置產,針對生前購屋贈予家人者將減免贈與稅,購置居家住宅者可享五百萬日圓(台幣約一百七十萬元)的免課贈與稅等。

這些景氣對策可望勾起消費者的消費意願,直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市場,但是由於實施期間都大多限定在○九年度,也很有可能只造成短暫的消費熱潮,就像百貨公司拍賣一樣,等到拍賣季一過,消費者又再度看緊錢包,賣場上難免要冷清好一陣子。

其實促進環保車的普及不但有助於減碳,也可擴大汽車的內需市場,日本政府還訂立目標,要在二○二○年以前,將環保車的新車銷售量提高到佔所有汽車總銷售量的五成。

對消費者而言,省油、低公害的環保車是不錯的選擇,但環保車的價格仍居高不下,即使有了政府的補助,可以減低不少購車負擔,但是到底多少消費者有換車、購車的需求?日本政府大力支援汽車產業,是否真能創造出新的內需市場?仍有許多人感到並不樂觀。

節能家電產品的對象比較優惠廣,再者,現在市面上的家電幾乎都有節能功能,因此消費者趁此時機換購家電,說不定能掀起一波家電採購熱潮,但是採購熱潮之後的退潮應該如何因應,恐怕又要考驗家電業者了。

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景氣對策,迅速的實施才有希望,因此許多學者都呼籲日本政府不要再光講不練,拖拖拉拉了。



◆ 南韓政府瘦身 4年裁3萬公務員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 2009.04.18

公務員是鐵飯碗?南韓青瓦台(總統府)幕僚17日透露,為了使南韓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展現再起飛願景,必須對公共機關進行瘦身精簡措施,目前打算至2012年為止,在305個公務機關裁減3萬名職員,占南韓所有公家機關職員25萬9000人的11.6%。各機關正制定最低10%、最多裁減15%的裁員方案。

青瓦台幕僚指出,為了使南韓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展現再起飛的願景,必須進行工作崗位分享制度以外的結構精簡調整措施,並研究削減所有新進職員起薪的方案。公家機關裁員方案將於本月經各機關理事會表決,進行最終確定。



◆ 銀監會驚 2成票據融資空轉

【楊泰興/綜合報導】 2009-04-18 工商時報

中國新增貸款狂增,第一季高達4.58兆元人民幣(下同),而第一季票據融資居高不下。權威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在對票據融資的檢查中發現,約有20%的票據融資並未流入實體經濟。

據透露,銀監會將加強對票據貼現篩查,任何沒有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都將被禁止。

據悉,3月份的票據融資已經有相當幅度的下降。

根據「上海證券報」報導,中國政府為求新增貸款發揮拉動實體經濟的功能,進行了金融檢查,卻發現在第一季新增的1.48兆元票據融資中,有少量存在「空轉」的現象。

未流入實體經濟的占比大約在20%。據透露,今後任何沒有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都將被禁止。銀監會也要求商業銀行,要將票據當成信貸一樣管理,銀行櫃檯人員不得與票據中介機構接觸。

另外,人行也將參與到整頓票據融資的工作中來,人行的工作是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整票據貼現率防止票據利率倒掛,減少套利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一位銀行業研究員分析說,人行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票據貼現利率的倒掛現象,如直接對票據融資額度進行限制。降息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這一方法不太可能採用。

人行的數據顯示,包括交行在內的13家股份制銀行的「其他類貸款」成長較快。據瞭解,「其他類貸款」的大宗就是票據。其中,1月份「其他類貸款」成長達3,098億元,而當月各項貸款增加額僅為4,984.5億元;2月份「其他類貸款」成長達1,952.33億元,當月共計新增貸款 2,731.7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年初的大型項目貸款競爭中,中小銀行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可能會多做票據業務。

不過,3月份的票據融資量出現了大幅下降。統計顯示,工、農、中、建四家國有銀行的票據融資量下降不大,主要是股份制銀行的票據融資量下降較快。

國有商業銀行3月份的「其他類貸款」為2,061億元,較2月份約下降460億元;股份制銀行該項數據為737.65億元,較2月份下降較快,下降約1,214.68億元。而這兩類機構,正是票據融資的主力軍。



◆ 新聞分析-易放難收 貸款監管3難

【楊泰興】2009-04-18 工商時報

中國信貸高速增長,錢放不出去頭疼,一下放出去太多,中國政府更擔心貸款者不按照原先貸款目的使用。為此,據傳銀監會將有一系列加強督導貸款業務的措施,目前看來,應只是初步的調查動作與宣示,應該不會有具體的嚴管措施,免得因噎廢食。

何以言之,第一是「不好意思管」,中國政府才剛要求商銀加大放款力度,不但要全力扶助政策性產業,更要扶助中小型企業;才沒2個月又覺得苗頭不對,要加強貸後監管,更要審查票據融資的資格背景,俗語說:「大船難駛彎」,一方面說不太過去,二方面中國這一艘大船,要它一個政策馬上轉向,有其困難度。

第二是「來不及管」,銀監會目前都仍屬調查階段,真要嚴加監管,也需時間醞釀。

最後一點是「實在不好管」,無論是票據融資或者是一般貸款,資金流入企業的資金庫後,要辨明哪一部份錢是炒股的,哪一部份是買機器、原物料的,就如同水進大水庫,實有難度。

儘管總體上我們可算出有20%沒流入實體經濟,但要細究個體面進而防堵,這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更何況3月的票據融資一口氣少了2成,顯見一方面中國的企業短期資金缺口獲得相當疏通,企業備料的動作也可見趨於保守,有沒有必要再大費周章,在正常商業行為上加了新的緊箍咒,也是值得懷疑的。



◆ 溫家寶:設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陳慧敏/博鰲報導】 2009.04.18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以「增強信心 深化合作 實現共贏」為題演講時宣佈,中國決定設立總規模為100億美元的「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支持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溫家寶也對企業喊話,少關廠、少裁員,「希望像一盞明燈,照亮各國、各家企業和世界人民,永不熄滅」。這是他繼「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另一句名言。博鰲亞洲論壇以「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和展望」為主題,由溫家寶與越南總理阮晉勇、紐西蘭總理約翰‧基、蒙古總理巴亞爾、巴基斯坦總統札達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等各國領導人分別致詞演講。

溫家寶提出加強亞洲區域合作的五項主張。一是密切經貿合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更加重視促進自由貿易,擴大區內貿易規模。中國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4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一舉措對促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係必將產生積極作用。

二是加強財金合作,努力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充分發揮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作用,研究擴大互換額度和簽約國範圍。推進亞洲債券市場建設,更好地利用區內資金,促進亞洲經濟發展。三是深化投資合作,發揮投資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鼓勵各國企業在區域內相互投資,加強勞務合作,避免大規模遣返外國勞工。四是推動 "綠色" 合作,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積極有效地協調政策和行動,加強亞洲國家在節能環保、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培育亞洲經濟新的增長點。五是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配合與協調,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此外他也表示,中國政府制訂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計劃,對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強信心、穩定預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以一己之力戰勝這場危機。

溫家寶說,這一系列計畫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標,是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並力求解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各種生產要素的品質和水準,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加強亞洲區域合作

溫家寶五項主張

1. 密切經貿合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2. 加強財金合作,努力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3. 深化投資合作,發揮投資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
4. 推動 "綠色" 合作,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
5. 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配合與協調,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 預備性磋商登場 四大議題今敲定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 2009.04.18

大陸海談判代表團20多人昨(17)日抵台,今起與海基會談判代表在君悅飯店舉行預備性磋商,今將敲定金融合作協議等三項議題的最後文本,並宣布第三次江陳會於本月25日至29日舉行。

外界關注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海基會將在預備性磋商提建議,盼納入江陳高層會談的對話內容,作為日後兩會協商議題。

有關江陳會談的具體時間,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指出,在25日至29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 將安排五天四夜行程。除會談外,江丙坤一行還將前往楊州、蘇州、昆山等地參訪台商,從上海返回台灣。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率領代表團20多人,昨天下午3時30分抵達桃園機場,出席今天舉行的第三次陳江會談預備性磋商。

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前往接機,機場外有零星抗議群眾。

海基會昨晚在君悅飯店設宴為海協會人員接風。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致詞時表示,空運直航為兩岸人民交流,節省很多時間與成本。海運直航也對企業原物料、產品運輸的成本節省、提供企業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他說,空運直航美中不足的是航班不夠,希望能在第三次江陳會談時,讓包機走向正常航班,班次增加,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這是第三次陳江會談前的最後一次業務磋商。按照預定日程,磋商結束後將召開記者會,報告磋商結果。海協會代表團一行人將於19日離台、返回北京。

【記者余麗姿/台北報導】三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今(18)日登場,原本外傳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在我方預備性磋商代表中,陸委會昨天公布的名單卻沒有游芳來,航空界揣測原因是「談判層級」對等,游芳來表示,今天為磋商層級,他本來就沒有參加。

預備性磋商內容將協商兩岸定期航班,今天將參與協商的民航局長李龍文表示,磋商內容主要為敲定「技術性問題」,希望有好結果。



◆ 熱鬧的人潮 有限的效果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9.04.18

兩周四場的就業博覽會熱鬧登場後,今天畫上句點,府院四巨頭分頭並進,展現政府重視失業問題的誠意。但此時景氣低迷,廠商僱人意願低,就博會先天條件不足,加上多數職缺規畫以年輕新鮮人為主,反而排擠負擔家計的中高齡失業者,讓就博會熱鬧有餘,解決失業的效果卻有限。

就業博覽會的源起,來自教育部喊出動員300億元搶救高學歷、高失業,將補助企業提供3萬個工作機會讓畢業生實習,並曾聘研究助理,行政院今年也希望各部會擴大公部門進用臨時人員,因此決定乾脆官方自辦一場大規模的就業博覽會,除了幫教育部解決企業進用難題外,也可以為失業者提供謀職機會。

四場就博會,場場爆滿,顯示民眾急切盼望就業之情。但是就博會解決失業民眾的需求了嗎? 結果顯不相稱。

其一,官方就業博覽會,號稱8.4萬個職缺中,但光是教育部的企業實習、國防部志願役,就佔了6.3萬個,這些職缺幾乎都限定近幾年畢業的新鮮人,排除多數失業民眾,比較像是「青年就業博覽會」。不僅如此,教育部補助企業的3.5 萬個企業實習職缺,因為薪資、勞健保、勞退金全由政府買單,事先就傳出很多企業為了申請教育部的實習職缺,先裁舊人再補新人。如此一來,就博會一手創造工作機會,另一手卻製造中高齡失業問題。

其二,國防部的志願役將近2萬個職缺,但其實就博會只接受現場報名,事後還有考試、體能測驗等關卡,還有職缺則是早已放榜用人,幫助就業的實質功能再打折扣。

官辦就業博覽會未登場,職缺就一直是外界討論點,也是成敗關鍵。事後估算,真正廠商釋出的職缺大約萬餘個,若以媒合率三成五計算,等於只有5、6千人藉這四場就博會找到正職工作,其他如教育部的企業實習機會,只有數千個完成媒合,且薪資只有2.2萬元,實習屆滿能否留用,還是未知數,也不算真正就業。

各界都預言,景氣衰退已近谷底,但失業率是落後指標,失業情況只會更嚴峻,就業博覽會過後,失業問題依舊,政府恐怕還要更努力「拚就業」。



◆ 社論-馬總統應正視「主權評等下降」的恥辱

【本報訊】2009-04-18 中國時報

國際知名的信評公司標準普爾在四月十五日公布許多國家的主權評等,台灣竟然遭到降等,而且是重要國家中唯一遭到降等的;這與去年另一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對台灣的降等不謀而合。如果一家公司遭標準普爾調降評等,則該公司財務長必然要向董事會負責,因此而下台一鞠躬的也是時有所聞,但是台灣卻是例外。財長在立法院答詢時輕描淡寫、不以為意;行政院長與總統也勞頓於眾多行程,似乎一個主權評等下降這麼嚴重的事,只有一天的媒體曝光,而後就如過眼雲煙。在此要提出嚴正的呼籲,希望政府高層務必要做必要的處置,千萬不要輕忽此事。

以前,當金管會被國際機構評定為金融環境在全世界評比殿後時,其主任委員都會講出虛心檢討、敬謹改進之類的話。但是我們的財政部長卻在國會殿堂說,財政惡化是因為舉債救經濟,「全球皆然」,這真是睜眼說瞎話。沒錯,全球各國都在增加政府支出救經濟,有不少國家也都在舉債,但是在標準普爾的評等中,法國、新加坡、英國、美國、香港、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其主權評等展望皆屬「穩定」,只有台灣是雞伏鶴群,列為「負向」。為什麼全世界救經濟、發公債、增支出都沒有問題,唯獨台灣遭到降評等?台灣的財政惡化證據明顯至此,且為全世界唯一的後段生,這樣的成績,實在令台灣人民難以接受。

其實,標準普爾不只是公布評等資料,也對台灣評分下滑的原因做了詳實說明。該機構分析師指出,雖然政府帳面上的債務餘額至今年底佔GDP比率為三七.九%,但由於台灣還有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虧損、國民健保財務赤字,故負債遠高於帳面數字,預估將達今年稅收一四二%。此外今年政府發消費券八百多億、振興經濟預算近一千五百億,更是需錢孔急,但全年稅收短徵預估將超過兩千億。這一進一出的數千億差額,更令人憂心。最重要是,所有國家都在花錢、都發公債,卻都還維持平盤,只有台灣是「負向」,這表示過去這一年台灣財政收支情況就是比別的國家差。財政部主管國家財政,首長才接手一年,就交出這麼難看一張的成績單,難道不知道羞愧嗎?政府高層能夠放任不理嗎?

諷刺的是,國家的支出如此之大、負債如此之高、稅收短徵如此之鉅,但財政部過去一年來卻拼命在減稅。這樣的作為,就像是中年卡奴已經負債累累,卻還向子孫告貸宴客一樣,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促產條例的許多免稅項目,原來就是對企業營運的扭曲,其落日本即合理,且可彌補若干赤字缺口,但若干短視財經官員只擔心這些公司短期的股價表現,卻完全不理會國家財政的長遠健全,遂強烈主張要將營所稅降低。不只如此,幾乎社會各界所有要求要降的稅─遺贈稅、綜所稅、貨物稅,財政部都像是散財童子,來者不拒,而且每次降稅,都興高采烈地宣稱他們「嘉惠」了多少人民,民粹到極點。即使在立法院審查稅制案件時,財政部也幾乎不曾抵擋立委的胡亂加碼,視財政紀律於無物。坦白說,這樣胡作非為地糟踏國家預算,財政赤字焉能不惡化?主權評等又焉能不降?

過去一年,本報社論一再提醒馬政府財政健全重要性,也一再指出:唯有把守財政關卡,才能有效執行國家建設。一家公司財務健全與否,短期並不會影響其損益數字,但卻會嚴重影響其中長期健全經營。雷曼兄弟之所以會在短短數日之內崩潰,就是因其財務槓桿失衡,也忽視財務健全管理重要性。惠譽與標準普爾分別將台灣主權降等,是嚴重不得了警訊,馬政府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若干政府官員視野有限,當然可以嘻皮笑臉以對,把事情拖過去。但是有責任心的政治家,卻不該以「一日新聞」的怠忽態度,輕看此事的影響。如果連主權評等下降都不在乎,國家領導人究竟還在乎什麼?



◆ 不要又是新口號產業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9.04.18

去年底,行政院長劉兆玄才在年終記者會宣示,金融海嘯讓產業結構面臨蛻變,行政院將全力培植能源、通信及生技等上位產業,成為新兆元產業。

大家都還搞不清楚要如何發展及達成,2月份馬總統在總統府主持當前總體經濟情勢及因應對策會議時又有新裁示:對於台灣產業發展規劃,政府應在出口產品多元化、品牌化、關鍵技術取得等面向,在三個月內提出具體策略;尤其對於關鍵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精緻農業等面向,投注更多資源。

不僅政府官員積極找新產業,業者與學者也不遑多讓;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台灣找新利基,別只想IT,並提出綠色技術、文化創意、保健醫學、精緻農業四大機會的發展方向;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看好生技、品牌農業、國際醫療、觀光產業及太陽光電;而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則力推電動車是下一個兆元產業。

如果這些林林總總的產業都要大肆發展,再加上舊有產業也升級擴張,真不知屆時台灣的產業風貌為何?

台灣發展產業的模式,與其他的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產業轉換及結構調整速度比其他的國家都快,1986年許多還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產業,包括鞋子、成衣服飾等,很快地被電子業所取代;電子業產業消長的週期更短,1990年代中期才快速成長的個人電腦相關產業,2000年後,便由電子零組件產業所取代;換產業跟翻書一樣,所以需要不斷地發掘新產業。

第二項特色是,產業發展規劃都是某一個人說了算。從早期人稱台灣科技之父的李國鼎開始,到孫運璿、趙耀東,都有其產業發展的堅持;今天台灣幾項兆元產業,或多或少與當時他們的堅持有關。不過,現在時空背景已完全不同;過去台灣較早加入國際市場,較早累積一些外匯,也能夠較早跨入新產業。但現在,別說上述官員、業者及學者所提之「新」產業,在國外發展早就滿坑滿谷;事實上,早在1982年,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時期,便明訂了「自動化、資訊、材料、能源、生物技術、雷射、肝炎防治、食品加工」等八大重點科技,結果,依維基百科的評論,這八大重點科技的執行方式在當時就受到質疑;包括政府投資補助的對象良莠不齊,八大科技的範圍過於廣泛等。「有的似乎是在科技界多數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少數人『悄悄』列入的。... 這種『本末倒置』的決策方式,已足令人吃驚。」

我們不確定現在政府所推出的關鍵新興產業,是不是少數人「悄悄」決定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既不是依循國外前瞻預測(foresight)方式,也還沒有經過可行性或成功率的正式評估,甚至連產業範疇都還不清楚。

不管如何,三個月將到,這些產業的發展策略都必須先回答:產業的目標市場在哪?是新藍海市場?還是取代舊供應?競爭者有誰?動向如何?我們的競爭利基在何處?過去台灣一直無法突破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政府該扮演什麼角色,投入多少資源?

先不說三個月一到,即可看到耳目一新的革命性策略;若連上述的問題都還無法釐清,又如何說服大家,這些真是台灣下一世代的關鍵產業?尤其是,其中主管部會交通部、衛生署、能源局、文建會及農委會,連什麼是產業化都還搞不清楚,就要他們提出產業發展策略,這不是擺明了浪費時間嗎?因此,在機制上,絕對不能把預算直接匡列在各部會之下;而應類似編列科技預算方式,由各部會提出產業發展需求及計畫,經過客觀審查、預算競爭機制,並負起政策成敗責任。如此,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末路海盜與火紅山寨 產業創新條例創新不足

* 國際先驅論壇報-IMF,別再當影子政府
* 政經觀察-末路海盜與火紅山寨
* 打擊線上盜版 娛樂業大勝利
* 財報沒預期慘 美股掀搶進潮
* 歐巴馬宣布一億美元西半球小額信貸基金計劃
* 16字vs.16字 溫家寶回應馬總統:棄嫌、合作
* 兩岸情勢特殊 蔡拋「台灣人待遇」
* 新聞分析-要給糖吃 也要有糖吃
* 陸資來台 三階段開放
* 瀋陽力圖成為中國北方「光谷」
* 腦袋沒換 馬政府自陷困境
* 打工兼差 職災認定放寬
* 產業創新條例創新不足
* 社論-財政部為什麼總是只有一套說詞?

◆ 國際先驅論壇報-IMF,別再當影子政府

【王曉伯】 2009-04-19 工商時報

四月初,全球最有權勢的國家同意對國際貨幣基金(IMF)挹注數以千億美元的資金。

然而此舉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過去向來要求受援國應緊縮支出的IMF,能否在大筆資金挹注求援國,以助其振興經濟的同時,又期待這些國家不致濫用這些資金?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姜森表示,這是IMF自布列敦森林協議以來最大的挑戰。他說:「光是大筆挹注資金當然不能解決問題。然而話說回來,你若是無法要求受援國緊縮支出,你又有何信用可言?」

IMF誕生於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協議,當時美國、英國領導其他國家成立全球首批國際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的支柱。

20國集團(G20)在四月初的倫敦高峰會同意對全球經濟增加挹注1.1兆美元,其中來自IMF的就高達7,500億美元。而IMF的重要性大增,其實是美國與歐陸國家在追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方面意見紛歧下的妥協。

然而責任加重的IMF,目前也正面臨功能重新定義的挑戰。許多批評IMF的人士指出,IMF要求受援國大幅削減預算、民營化與其他一些市場友善的措施,其實都是因應外國投資人的需求,並沒有考慮到受援國國內人民的需要。不論是IMF的批評者還是支持者都把IMF這樣的要求稱為「華盛頓共識」,即是推動自由市場與嚴守財政紀律。

然而專家認為,這樣的重點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挑戰,實在過於狹隘,而且可能還有一些偽君子的味道。在這波經濟危機的核心美國與英國政府不顧預算赤字大增,一心以擴性貨幣政策尋求以擴大支出與借貸來脫因之際,你又如何要求受援國嚴守財政紀律。

正如英國首相布朗所言:「昔日的華盛頓共識已經結束。」

對IMF而言,放棄此一共識,也就是放棄過去20年來強調財政紀律的說教生涯。然而這樣也產生一個實際的問題:如何確保受援國不致濫用捐贈國的資金。

專家指出,因為如此,IMF需要改變其在誕生時所賦予的角色,當時該組織所扮演的是扶植二次戰後全球金融體系的角色,而並非政策監督者的角色。

經濟學家蘭尼表示,IMF現在所扮演的應是流動性提供者,而不是站在財長身後的影子政府。

事實上,IMF已有若干角色改變的跡象。上個月,IMF宣布調整其放款條件,不再強調評估受援國是否有能力符合所謂「結構性表現」的條件,這類條件包括削減支出與增稅。

支持IMF的人表示,IMF已自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亞洲國家身上學得教訓,現在不會在提供援助的同時還附帶嚴苛的條件。IMF還有一個問題,即是在最近裁員15%的人力之後,該組織目前面臨人手不足的情況。

IMF的角色轉變,可以由其與土耳其間緊張的關係有所改善看出來。在1月中止談判後,土耳其與IMF在最近又恢復協商。多年來,由於預算赤字龐大、通膨率居高不下,以及改革政策無法延續,土耳其一直被IMF視為無法符合協商條件的壞份子。(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王曉伯摘譯)



◆ 政經觀察-末路海盜與火紅山寨

張慧玲 2009.04.19 工商時報

「小威搔搔鼻頭,心生一計,有了!」這是著名卡通《北海小英雄》的代表畫面。小威的維京海盜家族,每每靠著他的機智化險為夷,終能分享努力收割的果實。這個被美化的海盜故事,曾是許多人兒時的勵志教材。在現實世界裡,海盜這行從未消失,然而橫行於公海的惡狀,卻很難讓人與小威的智仁勇聯想在一起。

「山寨大王強搶民女,收為押寨夫人,良民聞風喪膽,嘍囉們歡聲鼓動!」這是傳統戲劇裡有關山寨的必備橋段。然而,在廣袤的大陸市場,各式山寨產品卻長驅直入各家各戶,由於物超所值,又以挑戰強權壟斷為名,買「山寨」幾乎蔚為全民運動。

末路海盜與火紅山寨,呈現的正是當今亂世變局的兩極現象。


索國連年戰亂,
人窮志短,逼良為盜

對於近期慘遭非洲索馬利亞海盜打劫扣押的人船而言,禍從海降自是人間慘劇。因此,看到國際媒體報導,海盜拿到空投贖金即不慎溺斃,聞者莫不發出人為財死的奚落;而當歐美列強各自展示擒盜魄力,又立刻挑起邪不勝正的快感。但是,如果我們像《北海小英雄》那樣,試著從海盜的角度出發,看到的可能是全然不同的故事:何以索國人民前仆後繼,也要投身高風險的海盜「業」?

索馬利亞自1960年脫離列強殖民而獨立建國後,即陷入無止盡的內外爭戰。90年代初,長期軍事獨裁者Siad Barre倒台後,反抗軍內鬨,從此更掀起腥風血雨的軍閥混戰,數百萬人無辜犧牲。2006年,伊斯蘭法院聯盟(ICU)率眾打倒軍閥,結束索國長年無政府狀態,不料卻被西方媒體抹黑為阿富汗塔里班政權的同路人。該年底,宿敵衣索匹亞在美國支持下,入侵索馬利亞,推翻ICU政權,扶植沒有人望的過渡政府,逾900萬百姓又開始民不聊生、顛沛茍活的流年。

儘管今年初,衣索匹亞開始撤軍,政權也重新移轉,但長年只有破壞沒有建設,加上糧荒饑饉頻仍,天災人禍肆虐下的索馬利亞,人均所得只有600美元,全球排名222名,可謂人間煉獄。

人窮志短,遑論羞恥心,明明知道當海盜有今天沒明天,但越來越多的索國人鋌而走險,他們不撕票只求贖金,分贓所得多半用以支應生存所需,少數用以麻醉自己。相較之下,華爾街上貪得無厭的資本家,華服美食,殺人於無形,罪孽又何嘗不比索國海盜深重?

這樣說,並不是在為海盜脫罪。事實上,國際間若有圍剿決心,索國海盜未必沒有銷聲匿跡的一天。但在西方強權算計與國內派閥撕裂夾擊下,索馬利亞要建立「大有為」政府,恐怕比殲滅海盜要難上千萬倍。末路海盜的喧囂,其實正是黑暗大陸的悲鳴!


山寨「創造性破壞」
顛覆國際主流

真實的海盜令人膽顫,昔日台灣卻也曾背負「海盜王國」的罵名。之後靠著政府配合國際掃蕩仿冒,以及產業界研發提升,才終於晉升為「代工王國」。即令如此,科技代工必須以「Wintel」(微軟Window+英特爾Intel的組合字)為圭臬、訂單收放要看國際大廠臉色、某些產業花大錢蓋廠,虧錢也得向外國技轉母廠「上貢」權利金。凡此磨人現實,仍不時洞照島國寡民的悲哀。

然而相隔一、二十年,同樣的仿冒、盜版場面搬到中國大陸,卻出現全然不同的光景。大陸人不僅盜得順理成章、盜得青出於藍,晚近更盜出一套「山寨經濟學」。這種明著佔智財權便宜的舉措,當然讓先進國家咬牙切齒,但多年來國際品牌大廠靠著中國廉價代工,賺取高額利潤,如今又眼見大陸市場崛起,高速成長的消費需求就像流奶與蜜一樣誘人,「打假」也就無法理直氣壯。

以民族主義為靠山的山寨文化看似囂張,其實正是東西強權較勁的展現。也唯有像中國這樣擁有13億人口的新興大國,才能對國際主流「造反」,挑戰米其林的美食口味、Wintel的發展路線圖(roadmap)、歐美精品的作工、好萊塢的西方價值。儘管現階段,山寨文化僅止於「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在金融風暴席捲下,價格破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解構」既得利益的威力不容小覷。

對於台灣科技產業而言,山寨文化也意味著自Wintel魔咒進一步解脫的可能性。才不過幾年前,英特爾每次公布roadmap,微軟Window每次改版,國內專業媒體都要像解讀「聖經」般大版面伺候。明知多數消費者所需只是新增功能的十分之一、明知代工利潤已殺到見骨,但基於「分一杯羹」的想法,台廠總是賣力鼓吹換機潮。

一直到微軟推不動高檔次的Vista版本、華碩低價Eee PC一炮而紅,情勢才有所改觀。後發的宏碁Aspire One與華碩的Eee PC合力拱出小筆電(Netbook,或稱易網機)市場,不止促使國際PC品牌跟進,也逼迫英特爾正視低價CPU區塊。無怪乎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會媳婦熬成婆地宣稱:「在Netbook趨勢成形之後,台灣廠商已取得了與這些大廠(指英特爾、微軟)平起平坐的地位,也開始取得規格主導權。」

如今山寨本的出現,雖不免排擠台灣PC正規軍的商機,卻讓後者又多了與Wintel討價還價的籌碼。雙A近期不顧Wintel「禁令」,強推10吋以上小筆電,就是最新的例證。

山寨文化的存在,對聯發科、威盛兩大IC公司來說,更可說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威盛多年來以「中國芯」苦苦追趕英特爾不成,因為山寨本而多了新的突破點。而從貼牌手機到山寨手機的風行,聯發科傾力扶植、功不可沒。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從一開始排斥「山寨機之父」稱謂,到最近以經濟大師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為山寨理論奠基,也看得出山寨扶正成王的轉折。

一旦如蔡董預言,「今日山寨成為明日主流」,屆時中國會不會如現在的歐美強國般,面臨其他新興國家的山寨威脅?而中國主導的標準,會不會成為另一個Wintel霸權?這些發展都有可能,但那恐怕是一段時日以後才要擔心的事。兩岸產業合則兩利,以大陸市場撼動現今失衡的國際分工,才是當務之急!

※ 海盜與山寨,經濟之必然?



◆ 打擊線上盜版 娛樂業大勝利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4.19

瑞典法院17日判決全球最大檔案分享網站「海盜灣」(Pirate Bay)的四位經營者違反著作權法,各處有期徒刑一年。這項判決使娛樂產業在打擊線上盜版的戰爭中獲得重大勝利。

斯德哥爾摩地方法院17日認定海盜灣的三位創辦人奈吉(Frederik Neij)、瓦格(G.S. Warg)、桑戴(Peter Sun de),以及負責網站經費的藍德斯壯(Carl Lundstrom)協助上千萬名使用者非法下載音樂、電影及遊戲。這四人並須支付3,000萬瑞典克朗(360萬美元)給華納兄弟影業、新力音樂、EMI及哥倫比亞影業,作為損害賠償。

不過四名被告對判決相當不服,表示將會上訴,桑戴更在網路上發布影片表示:「我們不用賠也不會賠。」他舉起一張寫著「I Owe U」(我欠你)的紙條說:「你們只能拿到這個。」

2003年成立的海盜灣,運用Bit Torrent(BT)多點對多點網路檔案下載程式,提供使用者下載電影、音樂及遊戲等,估計有2,200萬名使用者,被娛樂產業視為頭號敵人。

辯方律師認為四名被告應該被判無罪,因為海盜灣並沒有儲存任何版權物,只是提供論壇,讓使用者透過torrent檔下載內容。

瑞典海盜黨領袖法爾溫格也認為這項判決「不公正」,他說:「這不是刑事審訊而是政治審訊,把四個只是提供設備的人判罪實在很噁心。」

但法院認為四名被告經營的網站具有「精密的搜尋功能、簡單的下載和儲存能力,且透過連結該網站的tracker伺服器」,協助使用者違反著作權法。

檢察官表示,本案有數十項作品遭非法下載,包括披頭四及羅比威廉斯的歌曲、電影「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以及電玩遊戲魔獸世界等。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執行長甘迺迪(John Kennedy)認為此判決對於版權的保護極為重要,並且傳達了強烈的訊息,對所有靠創作為生的個人和企業是個大好消息。

電腦專家雷卡森表示,這項判決將鼓勵娛樂產業對網站經營者興訟,威脅他們關閉網站,但他認為檔案分享不會消失,使用者可能會轉向更先進的技術,掩飾下載活動,保護自己避免被抓。

而支持海盜灣網站的數百名群眾,18日在瑞典街頭抗議瑞典法庭的判決。

示威者出現在斯德哥爾摩、戈騰堡、卡爾斯城以及倫德,警方估計斯德哥爾摩的示威有500人規模。組織這場示威的是「海盜黨」,該政黨主張非商業用途的檔案分享行為應享有完全自由。



◆ 財報沒預期慘 美股掀搶進潮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4.19

歐巴馬總統的高級經濟顧問伏克爾說,美國或許沒有陷入「大蕭條」,但肯定處於「大衰退」,經濟復甦將是長夜漫漫路迢遙。
路透

連串「沒有想像中淒慘」的企業財報,上周拉抬美國股市連續第六周上漲,本周的財報重頭戲包括美國銀行、微軟、雅虎、IBM與蘋果,但市場氣氛似已漸趨樂觀。

紐約股市的S&P 500指數3月跌到12年半來的最低谷後,六周來已強勁翻揚28.5%。雖然經濟學家警告,復甦依舊遙遙無期,但投資人押注經濟與金融業已接近穩定,仍然驅動股市在失業率持續攀升之際逆勢勁漲。

哈利斯金融集團的合夥人考克斯說:「投資人過去三個月的反應十分恐慌,彷彿世界末日將屆。如今,同樣這些人卻又爭先恐後地搶進,惟恐錯失良機。」

到目前為止,S&P 500指數成分股己有10%的企業公布第一季財報,平均獲利比去年同季大幅萎縮37.4%。根據湯姆遜路透的最新調查,S&P 500所有10個類股的第一季獲利都將萎縮,最慘的是非必須性的消費類股,獲利可能暴減113%,受害最輕的是健康治療類股,獲利只下滑2%。

本周將有約140家S&P 500成分公司發布財報,占總數的28%,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微軟、雅虎、IBM與蘋果等備受矚目的企業財報,都將在本周陸續登場。以下就是本周公布財報的主要企業與時間表:

周一 (20日):美國銀行在股市開盤前公布財報,分析師預測每股獲利5美分,低於去年同季的每股23美分。IBM將在收盤後公布財報,每股預估盈餘是1.66美元,略優於去年同季的1.65美元。同一天公布財報的還有禮來製藥與德州儀器公司。

周二 (21日):開拓重機、可口可樂、默克、聯合科技將在股市開盤前財報,獲利預料都低於去年水準。雅虎將在股市收盤後公布財報,每估獲利可望從去年同季的每股11美分降到8美分。

周三 (22日):富國銀行將在開盤前公布財報,獲利預料從每股60美分降到41美分,摩根士丹利則會有每股9美分的虧損。盤後公布財的蘋果公司,預料每股可賺1.09美元,低於去年的1.16美元。

周四 (23日):微軟將在盤後發布財報,每股盈餘預料從去年的47美分降到39美分;亞馬遜公司獲利也從34美分減為31 美分。周五 (24日):早盤公布財報的3M公司,每股獲利可能從1.38美元降到86美分。同日公布財報的還有全錄、Honeywell 等公司。



◆ 歐巴馬宣布一億美元西半球小額信貸基金計劃

中廣新聞/陶泰山 2009-04-19

正在加勒比海島千里達首都西班牙港出席第五屆美洲國家高峰會議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宣布,在美國政府推促下,美國和國際投資者將共同籌劃成立一項初期資本為1億美元的西半球小額信貸基金,以幫助西半球的廣大小企業克服金融危機。

歐巴馬在白宮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西半球地區的廣大小企業提供了大多數就業機會,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它們在獲得資金方面面臨很大困難。為緩解這一問題,經美國財政部牽線,有官方背景的美國海外投資公司將與美洲開發銀行旗下的美洲投資公司和多邊投資基金結成夥伴,共同籌劃成立西半球小額信貸基金。

根據計劃,這項基金總部將設在美國,由各合作夥伴共同管理。目前已確認投資1億美元,作為這項基金的初期資本,其中2000萬美元為證券,8000萬美元為借款。這項基金最終籌資目標為2.5億美元。



◆ 16字vs.16字 溫家寶回應馬總統:棄嫌、合作

【白德華/博鰲報導】 2009-04-19 中國時報

博鰲亞洲論壇○九年年會上,兩岸壓軸戲「錢溫會」十八日下午登場,溫家寶明確回應馬英九總統的「十六字箴言」。他說,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此外,針對金融風暴下的兩岸經濟合作,溫家寶說,下一步將從擴大對台採購商品等五方面作出努力。

原定下午四點半開始的「錢溫會」,因各場次延誤直到四點四十五分開始,但原定廿分鐘會見延長了一倍時間,到五點半才結束。溫十八日除會見錢復一行外,前面安排的分別是香港、澳門特首,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及美國前總統布希。

會見開始時,溫家寶一開口便「錢氏家訓」琅琅上口,讓錢復相當感動。他說,「我了解杭州的錢王祠有錢氏家訓,其中說,「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這與中山先生常引用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同一道理。」溫家寶說,錢復此時來,正逢兩岸轉折大好時機,「我希望能牢牢把握兩岸和平發展主題,『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這對兩岸人民有利,也是全世界中國人的願望。」

錢復出發前,馬英九曾提「同舟共濟,彼此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十六字理念,要代表團達成任務。錢復事後「吹風會」說,「我向溫總理提出馬總統說的這四句話,溫家寶馬上說,『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我也做了回應』。」錢復不正面回答這是否算「傳話」,只說是「脫口而出」,溫家寶說法和馬英九說法緊密相扣,顯然有備而來,不過溫家寶回應馬英九文句中的「捐棄前嫌」,是否有深意仍待了解。

錢復在會見中提議,希望未來數年大陸能協助台灣幾樁事,一是增加陸客赴台觀光,二是大陸提出家電下鄉之際,能更多地採購台灣電子產品;三是大陸應更多鼓勵陸資來台,這些說法當場都獲溫家寶回應。

溫家寶說,將採五項努力應對金融危機,一是推動陸企赴台投資,二是擴大對台產品採購,三鼓勵台企到大陸開拓市場,四增加陸客赴台旅遊,五協商建立符合兩岸經濟發展需要、具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他希望台灣為陸企赴台提供便利條件,為大陸商品入台開放市場。

錢復強調,「兩岸不是我們單方面向大陸要求,台灣也可提供大陸一定幫助」。比如慈濟在雅加達的貧民區改善計畫,可移植到大陸進行;新疆羅布泊的古樓蘭遺址恢復,台灣「喜瑪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已在當地做了大量工作,減少當地沙漠化。錢復說,溫家寶聽了後很高興。此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則當面向溫家寶提出他前一晚的說法,即產業投資上,台灣雖不要求完全國民待遇,但也不應把台商視為外國人。



◆ 兩岸情勢特殊 蔡拋「台灣人待遇」

【白德華/特稿】2009-04-19 中國時報

兩岸間許多事本來就很「特殊」,從台北飛北京,叫「兩岸特殊航線」;即將討論的ECFA,按陸委會說法,叫「兩岸特殊的經濟協議」。兩岸的特殊處境,讓很多事在面臨政經不同考量時就出現不同解釋,大陸也不例外。難怪蔡明忠說,大陸不用給台灣超國民待遇,叫「台灣人待遇」就很好。

十七日深夜的一場對話,坐在大陸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李小加等人中間的蔡明忠很有話要說。數年前,富邦銀併購了香港的港基銀行,改名香港富邦銀行後,得以CEPA方式提早進入市場。如今兩岸談ECFA,對蔡明忠來說,相信心中感觸良多。

兩岸在兩千年後分別加入WTO,「國民待遇」已成簽約國互相授予的經濟主權。但就因兩岸「特殊」性,WTO許多規則並未適用,其中包括市場開放及國民待遇。常有人說,大陸給台商比給外商更多優惠政策,但那是優惠,並非「國民待遇」。問題多年來,也並未解決。

於是,就產生了相當吊詭的現象。政治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經濟上,「台灣是外國的一部分」。從營商角度看,蔡明忠會說「請不要把台灣人當外國人」,以及「我們不用超國民待遇,只要台灣人待遇」,也就不難理解。

「台灣人待遇」可看做一種新定位,在兩岸本就吊詭不清的形勢下,做為新的定位訴求。這種訴求道理很簡單,就是有利台灣發展的就去做。面對兩岸問題時,馬政府說再多「國家主權」其實沒什麼用,「只要有利台灣發展」就堅持,這才是真正的王道。



◆ 新聞分析-要給糖吃 也要有糖吃

【潘羿菁、康彰榮】2009-04-19 工商時報

中國總理溫家寶昨天對台灣釋出無比善意,在第三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舉行同時,溫家寶出面推動喊話,要擴大對台採購和陸資企業來台投資,其背後意義只有一個,即對台灣表達,陸資要來台,是與擴大對台採購相輔相成之事。

因應大環境變遷,兩岸談判以經濟議題為優先,但基本上,看得出北京可以擁有更高制高點,要給糖吃,也要有糖吃。

當昨日兩會高層在台北進行江陳會預備性磋商的同時,溫家寶於博鰲論壇會見台灣代表錢復,釋出大陸的誠意,不僅是打算擴大對台灣產品的採購,鼓勵台商到大陸開拓市場,增加陸客來台觀光,積極協商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更是中國政府帶頭推動陸資來台投資。

種種措施都是在擴大台灣經濟規模和讓台商分享大陸內需市場,在各種基礎點上設想雙方能各有所獲的方案,不過既然給糖吃,當然也會要糖吃,再者,當台灣希望陸資企業能來台投資時,身為台灣談判代表,許多力著點也就無法過於堅持。

據談判人士指出,兩岸包機從去年11月啟動後,短短才4個月的光陰,大陸就以「航班太滿,航管單位吃不消」,要求台灣同意增劃一條新航路,這樣的要求,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然而預備性磋商結束後,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則明確拋出將會新增航線的訊息,但是台灣業者最期待航班次數的問題,卻是以「逐步增加」來進行,磋商結果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息,也讓外界相當關注。

姑且不能在此定論,雙方利弊多寡,只是當台灣高調唱著希望陸資來台投資,而大陸官方也給予「善意鼓勵」時,給糖同時也會要糖吃。我方在談判江陳會議題時,有必要再更深一層的琢磨。



◆ 陸資來台 三階段開放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林安妮/台北報導】 2009.04.19

三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陸資來台,我方將按行業別分三階段開放陸資投資;但大陸方面拋出陸企能夠獨享的優惠與權益保障話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說,對陸資來台希望實現兩岸雙向投資,並進一步協商投資保障協議。

據了解,下一步兩岸商談投資保障協議內容,將包括避免雙重課稅與建立爭端解決機制。依照規劃,三次江陳會四大協商議題包括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協議、陸資來台及共同打擊犯罪,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不在原先規劃中,高孔廉這番話,讓外界以為三次江陳會誕生新的議題。

在昨天的預備性磋商中,我方向大陸表達,未來將分三階段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在製造業初步勾選了60多項,未來陸資也將獲准投入愛台12項建設等。大陸在聽取我方規畫後,也提議有意來台的行業別。

我方認為,陸資來台是操之在我議題,可片面公布,不過為爭取更多陸資到台灣,我方雖不同意開放半導體、面板等敏感類項目,但只要大陸現階段有強烈意願,但擺入我第二、三階段開放的項目清單,我方可配合調整。

我方金融小組主談代表的傅棟成也說,在預備性磋商中,雙方確認未來將致力推動兩岸資金往來與人員交流,為求陸資來台政策能更有成效,在第三次江陳會最後的聲明稿中,只會有原則性說明,不會明列開放項目,「沒有正面表列還是負面表列的問題」。

大陸談判代表在前幾次溝通中也表明,希望我方比照大陸在1994年制訂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也設立一個專屬大陸企業能夠獨享的優惠與權益保障。我方認為,可以列入未來的第四次江陳會談來討論解決,但最好是以「雙項投資保障」形式解決。據了解,雙項投資保障將包括台商關心的避免雙重課稅,及發生投資爭端時,雙方如何透過仲裁或法院途徑,解決爭議。



◆ 瀋陽力圖成為中國北方「光谷」

【彭媁琳/台北報導】2009-04-19 工商時報

身為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瀋陽始終發揮著火車頭的角色,帶領著東北地區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基地。進入了21世紀之後,瀋陽也將率先轉型,朝向光電、軟體等高科技領域發展,目標成為中國大陸北方的科技重鎮。

瀋陽地處環渤海灣,並且鄰近日本、韓國的東北亞經濟圈,自古以來交通地位就相當重要,不但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機場,還有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陸空交通都相當便利,因此成為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城市。

近年來,瀋陽更發揮地理優勢,積極進行產業轉型,致力於發展光電、軟體、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2007年春天,瀋陽推出了面積廣達20平方公里的「瀋陽光電信息產業園」,培養光電創業和製造企業,力圖成為中國北方「光谷」。

該產業園區將著重於信息光電產業、能源光電產業、雷射設備製造,以及軟體和訊息服務等4大類產業的發展,瀋陽市政府計畫在5到10年的內,引進相關光電產業研發、製造的廠商達到1,000家,並完成產值1千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另外,瀋陽也積極進行服務業的發展,著重發展金融、物流、資訊和軟體等服務業的發展。2008年瀋陽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743億元人民幣,成長幅度達到15%,是近10年以來成長最快的年度。未來,這個歷史悠久的工業城市,還將致力於成為東北地區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服務外包和動漫產業基地、北方會展中心、北商旅遊文化中心等等,讓現代服務業能夠成為該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 腦袋沒換 馬政府自陷困境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特稿】 2009.04.19

馬政府執政即將滿一年,大陸來台觀光人數也自開放之初的門可羅雀,到五月可望突破每日七千人;惟行政院傳出將調高觀光客來台上限同時,陸委會卻認為現在還沒有需要,行政院和政院所屬的陸委會又不同調,再次凸顯馬政府兩岸政策改弦易轍時,未一併調整政府兩岸官員所自陷的困境。

這已不是陸委會第一次和馬政府唱反調;年初胡錦濤以胡六點回應馬英九主張的兩岸簽署綜合經濟協議時,陸委會第一時間的反應也是大潑冷水,對照下周兩岸第三江陳會即將對ECFA對話,陸委會當初的態度保留,顯然和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走向很有距離。

大陸來台觀光客由三月起人數暴增,四月更突破了四千人,行政院在此時決定五月調整三千人上限,一方面因應實際市場需求,一方面也是實踐馬英九的政見;然而陸委會卻以陸客「來台總量」的角度,認為只要挪用額度不必調高上限。相對於各部會莫不全力實踐馬英九的選舉承諾,陸委會的「老神在在」,也讓人再度見識扁政府時代「太上部會」的氣勢。

只是陸委會技術性考慮,牴忤了總統政見,實是未能清楚認知到台灣已走到經濟必須轉型的關鍵時刻;因為當觀光產業成為政府培植的重點產業,陸客來台已是台灣觀光品質的一環,陸客上限要不要調整,已不只是兩岸政策,更涉及相應旅遊政策配套、台灣旅遊如何提昇等問題;因此,陸委會至今堅持的意識形態,實際無關台灣主權是否被保障,卻實質傷害了台灣觀光的未來。



◆ 打工兼差 職災認定放寬

自由時報 2009.04.19

將納兼差往返、打工至學校路程意外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打工兼差族,職業災害認定範圍將擴大!勞委會修訂職業災害相關審查準則,未來兼差族往返兩個工作地點發生意外,或打工學生奔波學校與公司途中發生事故,都將可視為職業災害。草案經勞委會審定、送交行政院核定後即可施行,預計年底前,超過十萬打工、兼差族等可望受惠。

勞工遭遇職災而致死亡或傷病時,勞保給付標準比普通事故高。以死亡給付為例,一般普通事故依年資發給十到三十個月勞保投保薪資,但若認定為職業災害,則一律發給四十個月,遺屬最多可多領三十個月投保薪資、逾百萬遺屬津貼。因此,是否認定為職業災害,對勞工權益影響甚鉅。

上班途中發生過勞死 亦可視為職業病

一般來說,勞工除在工作場所發生的意外事故可視為職災,依現行規定,上、下班期間發生的意外,只要符合「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認定,一樣可領相對優厚的職災給付。去年一年共有一萬四千九百零五人因上下班通勤期間事故,導致傷病、殘廢、死亡等,申請勞保職災給付。

但由於現行僅認定上班族往返居家到公司途中發生的意外,屬職業災害;若下班後到另外一地方兼差途中發生意外,並未明確界定。對打工學生,也僅明定「夜校生」及「建教合作生」往返學校與公司途中為通勤路線,對一般日校打工學生,保障則明顯不足。

勞委會為符現代人實際工作狀況,著手修改審查準則,放寬對從事兩份以上工作的兼差族,及在學的打工族們相關上下班路程認定。

若新案實施,兼差族往返工作處所,或學生打工在公司到學校間的路途間發生意外,只要在合理路程範圍內,且不是為私人事由,都將可認定為職業災害,估計超過三十五萬部份工時勞工中,約有三成以上、超過十萬五千人可望受惠。

另外,過去有勞工過勞死,卻因死於上班途中,勞保局以「才剛要上班、怎可能過勞」為由駁回,這次新案也明定,只要因果相關明確,上下班期間的猝發疾病,同樣應視為職業病。

勞團批打工族多無勞保「看得到、吃不到」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陳柏謙對修法表示肯定,但憂心打工族們可能「看得到、吃不到」。他指出,企業主普遍未依法為打工兼差族投保勞健保,勞工無法直接從勞保獲得保障,常須依勞基法、透過司法途徑向雇主要求補償。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說,這類沒有勞保的勞工,面對不願依法給補償的雇主,雖可另循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向勞保局提出申請補償,但僅限於死亡或重殘才能獲得給付,且給付標準以最低投保薪資計算,保障明顯不足。

根據目前勞動法令,勞工發生職災時,除可申請勞保職災給付外,還可向雇主要求差額補償,企業主則擔心新法擴及兼差族,雇主責任將因此無限延伸。例如,月薪五萬元的勞工,如果勞保投保薪資是三萬元,一旦發生職災,須休養半年時,勞工除從勞保取得六個月、十八萬元給付,雇主還須給予每月的薪資差額。

目前勞委會擴大職災認定,主要是針對勞保職災給付,雇主若有質疑、不願意給付差額,最後須由法院依據個案事實認定。但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認為,勞委會此舉仍可能擴大雇主必須負擔的責任,使得企業主將來寧可少僱用幾個員工,在失業如此嚴重情況下,對勞工並沒有好處。



◆ 產業創新條例創新不足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4.19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策略也常須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常需法令制度的改變來配合,法令制度的改變更是領導改變的象徵。行政院日前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就是要取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來領導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法案。然而這法案卻令人失望。

四十年前的「獎勵投資條例」,明白指出當時我國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增加投資,而政府的重要手段乃是租稅獎勵。二十年前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明講努力的方向是升級,而租稅獎勵的方式則由產業別的獎勵,改為符合經濟學上補償外部利益原則的功能性獎勵。八年前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明白以知識經濟為努力方向,而以全面改善發展知識經濟之法令和基礎環境為手段。但這次「產業創新條例」的方向卻含混不清,氣勢和事前的討論也不如前三者。

創新是大家都知道也早就在努力的事,卻不能包括所有我們該努力的重要方向。例如,條例中的營運總部和物流配銷中心,就很難用創新來涵蓋。若不是喜新厭舊,則「產業升級」和「知識經濟」,都比「創新」更能形容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而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守住既有產業而避免它們太容易被外國打倒或搶走,以及增加國內就業,都是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希望政府不要因為用了「創新」這口號,就忽略對既有生產和就業的維護。

在政策手段方面,創新條例仍維持以租稅減免來獎勵產業的做法,使許多人覺得改革和創意不足,好像是新瓶舊酒,而其中創新的部分則令人擔心。例如,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總金額的35%可以抵減營所稅;而支出超過前二年平均數時,超過部分得抵減50%;表面上看,好像是鼓勵企業持續增加這兩項支出,但簡單算一下就知道,支出長期穩定的企業所得到的獎勵竟不如支出忽高忽低的企業,顯然不合理。至於對營運中心和物流配銷中心的獎勵,似乎很難用廠商行為的外部利益來解釋,因此好像又回到獎勵投資條例時期被批評的產業別而非功能性獎勵。特別是營運中心已被當成放寬對大陸投資上限的手段,因而定義極度寬鬆,政府更要小心可能的避稅漏洞。

高層官員把這條例說成是革命性和前瞻性的改變,但所舉的例子卻更顯示這條例的新意不足。官員說目前各部會是以管理產業為主,未來除了管理還要協助發展產業。這種說法不僅不符事實,對過去幾十年協助各產業發展的人員和政府單位也極不公平。工業局的英文名稱就叫工業發展局,多少新產業都是它推動出來的。近幾年農委會對休閒和有機農業,文建會對文化創意的推動,也甚有成效,金管會和觀光局的許多政策也都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目的。

官員又說,這條例一改過去以工業或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發展重心。然而獎勵投資條例也獎勵觀光業,亞太營運中心政策涵蓋多種非製造業,知識經濟方案強調對知識服務的獎勵,挑戰2008方案則提出了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概念。所以多年來已絕非只重製造業。官員並說,未來醫療和農業科技也可以設置園區。而事實是,這兩種園區在民進黨執政時就有了。我們希望政府政策真有創新,但千萬別這樣以忽視或否認前人的努力,而將自己的跟隨說成是創新。

而創新也要很小心,這條例將讓政府以公權力徵收土地再由開發商開發,雙方分享利益;賣不掉時由政府補貼開發商而取回土地,或將土地移轉給開發商。這種創意將使政府陷入複雜的政商關係和利益糾葛,也請政府重新思考要不要做這種權責含混的事。



◆ 社論-財政部為什麼總是只有一套說詞?

【本報訊】2009-04-19 工商時報

標準普爾日昨發表台灣主權評等結果,以往後5年政府財政可能惡化等因素,將主權評等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向。這是繼不久前惠譽國際將台灣信用評等降級之後,又一家國際專業信評機構,以財政赤字問題做為調降我國主權評等的理由。政府的財政狀況表現,一向是主權評等考量的最重要因素,最近幾年我國被調降為負向展望的頻率益愈增加。每當碰到這種情況發生,財政部都會對外做一番解釋,這次亦不例外。儘管說詞的內容皆是一些老套,乏善可述,但是這次讓財政部更加振振有詞的,是多了一項舉債救經濟的「正當」理由,似乎因此為自己找到了下台階,進而更淡化了問題的嚴重性。

綜觀本次標準普爾對調降台灣主權評等的說明,其最關心的是台灣出現高度負債,造成信評基礎的弱化。根據標普的估計,台灣今年底總負債比重將是所有AA評級國家中最高者。此外,國營事業與健保的虧損,以及金融體系或有負債升高等,都會對政府財政造成中長期的壓力,這些都是削弱台灣信用基礎的重要隱憂。這個觀點與惠譽國際的分析相似,只是惠譽特別強調台灣政府財政赤字的擴大,且占GDP的比重將超過3%的「安全水準」。令我們不解的是,對於台灣財政惡化問題的擔心,這些國外專業機構似乎遠比台灣政府自己還來得重視與關切。

面對這次主權評等下降,財政部的制式化回應為,「舉債救經濟,全球皆然」,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一樣。其次,便是提出某些外國的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遠高於我國現行的31%,做為我國財務相對健全的證明。我們不斷呼籲財政部,不要再以這種「別人舉債比我們多,所以我們就可以多舉債」的錯誤邏輯,來麻醉自己或欺騙民眾。每一個國家的財政需求與財政能力皆不盡相同,別人借的多,是因為有把握每分錢都花在刀口,用以增進整體社會的福祉,我們有同樣的信心嗎?別人借的多,是因為有充足的還錢能力,不怕以債養債造成國家財政危機,我們有同樣的本事嗎?財政部如果認為國外信評機構對我國財政情況有所誤解,就應該提出更多的數據來證明我國政府的支出效率,以及我國稅制的確具有創收的能力。老是用一套錯誤的說詞與理由,試圖為自己卸責,顯非正辦。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各國政府的確無不卯足全力,擴張政府支出,搶救經濟。但標準普爾並沒有因此而將所有這些國家的信評等級都調降,為何唯獨我國遭到這種對待?由此亦更足以說明面對相同的經濟變局,我國過去這一年的財政表現,真的就是比其他國家差。財政部在以此理由為自己辯駁時,至少應該先找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才對。施政績效的良窳,與決策者處理問題的態度,具有密切的關係,而施政態度的虛實,又與決策者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息息相連。如果財政部不能虛心受教,正視我國的財政問題,則我們的一切提醒都將白費。因為財政部最後一定會想盡辦法,翻遍標準普爾的報告內容,然後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債』不孤,必有鄰」,愛爾蘭前不久亦被標普調降了等級,人家號稱「塞爾提克之虎」,尚且如此,我國算什麼?國人不用因此而太過自責。

國家財政的健全係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即使短期間為了經濟景氣的穩定,或可以容許財政赤字的存在,但一定要有維持長期預算平衡的機制,以免因短害長,侵蝕稅基,破壞財政紀律,導致國家財政危機。財政部長本於職責,應是國家財政健全發展的「守護神」,這是一個扮黑臉的角色,需要有特別的擔當與勇氣。馬政府上任後,對國家財政缺口問題似乎抱著輕忽的態度,不但舉債創新高,對減免稅的要求,更幾近有求必應的地步。尤有甚者,行政院賦改會更已變成爭取減免稅利益團體的「競租」場合,完全無視於國家長期稅制的健全與公平。有關這些我國財政與稅制上的隱憂,我們曾衷心善意的提出許多建言,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始終不見成效。如今國外信評機構再次調降我國主權信用評等,希望「國外的和尚會唸經」,能對馬政府產生振聾發瞶的警示效果。



◆ 書評-從一幅畫,抽絲剝繭看全球貿易

【溫洽溢(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2009-04-19 中國時報

■維梅爾的帽子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黃中憲譯,遠流出版公司,300元;歷史

這是一本絕妙好書,敘事佈局別出心裁。作者漢學家卜正民,透過荷蘭畫家維梅爾畫作中呈現的各種器物作為切入點,以生花妙筆勾勒出17世紀波瀾壯闊的全球貿易文化交流圖象。

這種以全球為視角的歷史書寫,既要免於浮泛,還要能引人入勝,其實並非簡單之事。撰述者不僅要呈現各種歷史事件的千折百迴,並且還能對人類觀念、經驗的無窮變化,賦予單一結構或因果的解釋。所以,全球史敘事之難,就在於如何自我矛盾地講述一個沒有中心的故事,把各種紛陳的歷史事件編織進同一個時間架構裡,並從無數的歷史視野中,客觀地焠煉出若干可以感知的趨勢或模式。

卜正民的敘事教人嘆為觀止之處,不在於仰賴單一的線性故事,亦非倚仗某種分析性概念,如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中心-邊陲」。他像是個「脈絡編織者」(context spinner),透過維梅爾畫作中的器物如海狸皮製的帽子、瓷器、地圖、菸草、白銀,層層疊疊,往來穿梭地交錯出17世紀全球貿易文化交流的網絡。

小說家波赫士說「寫小說就像造迷宮」,而卜正民這位歷史學家,儼然就是個解謎高手,抽絲剝繭地引領他的讀者,迂迴繚繞地走出他所編織全球貿易、文化交流的歧路。

卜正民在這本書中鉤沉的各種貿易文化網絡,追本溯源、萬流歸宗,無不指向歐洲人當時憧憬的東方國度中國。本書各章旨趣看似各自獨立,但讀完全書才恍然大悟,原來卜正民不厭其煩敘述的種種不相干細節,譬如火繩槍的火力、海狸皮製帽子的利潤,其實都與歐洲人尋找通往中國航道有關。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勇氣,只不過是建立在堅信遠颺西行可抵達中國的「虛假力量」之上。

在卜正民的穿針引線下,各種歷史偶然的伏流匯聚,結果卻出奇地造就了歷史的必然。在這東、西互動的劇碼,卜正民告訴我們「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全球貿易往來,雙雙改變了中、西方的文化生活。為求與中國進行貿易,促使歐洲人無畏險阻,漂洋過海自美洲新大陸壓榨白銀以作為與中國貿易的通貨;而就是靠著歐洲人源源不絕輸入的白銀,才支撐起晚明時代中國人的「炫耀性消費」。再者,耶穌會傳教士因其獨特的「調適」傳教策略,出乎意料地扮演了「文化翻譯者」的角色,帶給中、西異質文化的衝撞,在中國締造諸如圓明園建築的中西文化融貫,同時,反過來催生了歐洲「中國熱」的時尚風潮。

值得一提的,西方人撰寫的全球經濟史,在涉及重大歷史轉型的議題上,如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往往將歐美以外地區的經驗,單純視為對歐美歷史的模仿與呼應。近年來,法蘭克(Andre Gunder Frank)、王國斌(R. Bin Wong)、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相繼以中國經濟史為例,試圖破除這種「歐洲中心主義」的典範。而卜正民的這本書,則以一種興味盎然的敘事和佈局,讓讀者輕鬆地切入學術的眾聲喧嘩。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歡迎問倒克魯曼 韓撤資掀中韓大論戰

* 青年論壇開跑 歡迎問倒克魯曼
* 信用卡危機將爆發?歐巴馬要管
* 蘋果電腦 消費者最滿意
* 赤字增加 英預算將大砍7470億
* 汽車鋼鐵領頭 印度向前衝
* 寄望中國全球大廠齊聚上海車展
* 山寨經濟 賣夢想的異勢力
* 戴相龍:銀行業貸款恐難以為繼
* 韓集體撤資 掀中韓大論戰
* 台灣精製產業研發聯盟 誕生
* 社論-審視政府投資TMC的正當性

◆ 青年論壇開跑 歡迎問倒克魯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857451.shtml【聯合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4.20

「克魯曼青年論壇」系列活動起跑,擔任青年論壇主持人的台大副校長湯明哲建議有意爭取在論壇中提問的學子,克魯曼是天才型的教授,「能夠想個問題問倒他最好」,讓克魯曼感覺到思維被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五月中旬即將來台,主辦單位經濟日報、台灣金控將在五月十五日為大專學生舉辦一場論壇,已透過網路展開「青年大哉問,克魯曼來解惑」活動,收集學生想問克魯曼的問題;之後徵選青年對話代表,並票選最想問克魯曼的問題。

活動網站已蒐集了如終結美元、自由貿易、國際資源分配、ECFA和主權問題等。也有人問如果他是美國總統、會如何處理金融危機等。

湯明哲將口試與克魯曼對話的學生,他說,基本要件包括問題要有深度、要了解大師能夠回答什麼問題。他希望出席的學子要有清晰的邏輯,反應要快,用字遣辭精準,英文能力除要能聽以外,也要能清楚表達問題。

湯明哲建議,與克魯曼對談前,須先了解克魯曼的主張與經濟情勢,相較於問克魯曼「資本主義是否已死?」,不如問「資本主義可從哪個方向改善?」「政府要救產業的話,是否應採取部分國營化?」這類問題,緊扣當今情勢,也呼應克魯曼的主張。

湯明哲表示,大師對「very good question」是非常驚喜的,一旦克魯曼發現他從未有的發現,做了一次思維激盪,學子也可以透過與大師的互動,找到對學科的熱情與夢想。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信用卡危機將爆發?歐巴馬要管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4.20

美國總統歐巴馬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席桑莫斯19日說,歐巴馬總統近期內將針對信用卡公司濫發卡和收取超高利息等各項不當行為,加強金融監管。

國家經濟會議主桑莫斯說,歐巴馬總統將對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的欺騙行為,進行管制。桑莫斯和其他官員定23日在白宮會晤信用卡公司高階主管,討論整頓信用卡業的事宜。同時,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正考慮通過信用卡「權利法案」,以限制信用卡公司增加現有卡債利息,並對信用卡借貸加強透明度。白宮表示,會支持國會打擊濫發信用卡的政策。

桑莫斯在NBC「會見新聞界」節目中說,政府需要禁止令人「上癮」的信用卡行銷手法。政府十分關切信用卡公司利用行銷手法,誘使消費者支付超高利息,如果消費者知道真象,就不會借支。

他說,政府需要改善金融監管、而美國人也必須增加儲蓄。這樣美國家庭才能開始存錢,準備孩子念大學、自己退休所需費用。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杜德表示,改革信用卡公司的業務方式,是有利美國家庭和經濟的正確做法。

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曾公開抨擊信用卡公司的消費借貸機制複雜,故意混淆消費者,推高借貸費用。聯準會去年12月加強對信用卡的規範,國會在討論的立法則更進一步。

歐巴馬在競選時即提出信用卡問題,白宮發言人表示,信用卡已列為歐巴馬總統的優先處理事項,白宮期待和國會合作。

美國官員指責信用卡公司的欺騙行為,造成消費者沈重卡債和高利負擔,媒體也報導,美國信用卡問題積弊已深,信用卡危機即將爆發。

截至2008年10月為止,美國人的信用卡債務總額接近1兆美元,17家大型信用卡公司逾期30天未還款的違約帳戶激增26%,未還款總額逾173億美元。同時,信用卡壞帳率上升18%,總額逾9.61億美元,呆壞帳已佔信用卡業務總量的5.5%。



◆ 蘋果電腦 消費者最滿意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4.20

市調業者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17日公布消費者對電腦製造商的滿意度調查,蘋果公司遙遙領先,拔得頭籌,戴爾公司敬陪末座。

蘋果的整體消費者滿意度達到80%,比第二名的捷威(Gateway)整整多出14個百分點,穩坐冠軍寶座。

捷威、惠普、康柏(Compaq)在伯仲間,滿意度分別為66%、64%與63%。最後一名的戴爾(Dell)只得到差強人意的58%。

佛瑞斯特調查4,500位消費者,請他們根據實用性、容易操作以及趣味性三大項回答滿意度。蘋果在三個項目都名列前茅,分別得到82%、86%與72%的成績。

其他各廠都至少有一個項目只得到50%至59%的較差成績,唯一掉到50%以下的只有戴爾,在趣味性這個項目只獲得47%的滿意度。

80%代表滿意度達到「佳」的程度,而58%的滿意度已落到「很差」的範疇。

佛瑞斯特副總裁坦姆金說,個人電腦產業在調查中一敗塗地,分數偏低主要是反映消費者對微軟視窗作業軟體不滿。

他說:「這顯示微軟該醒醒了,他們必須加強與零售商的合作,並調整與所有夥伴的關係。透過沃爾瑪與百思買經銷的運作必須改善,並大舉投資與消費者接觸的零售點。」微軟正規畫成立自有品牌門市,顯示已認知上述問題。

戴爾的糟糕表現反映消費者對戴爾已產生認同危機,坦姆金說:「戴爾向來著力於供應鏈效率,反而忽略消費者。現在他們總算開始著手強化服務的互動,解決品質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Google在韓國為何低迷不振?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326&f_SUB_ID=3045&f_ART_ID=190530在本地化這方面 Google 的確要加強。



◆ 赤字增加 英預算將大砍7470億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4.20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預定周三 (22日)向國會提出2009/2010年度預算案,由於赤字快速增加,達林將宣布設法讓開支減少150億英鎊(約台幣7470億)。

英國去年下半年陷入經濟衰退,為提振經濟,英國政府推出多項振興方案,政府赤字逐漸擴大,專家估計,未來兩年每年可能達1500億英鎊到1750億英鎊,遠高於去年11月預估的1180億英鎊。

如果赤字增至1750億英鎊,與GDP的比例將達12%,高居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點。達林先前表示,將設法使支出減少50 億英鎊,現在將把節流金額提高至150億英鎊,只有教育等重要的經費不會被砍。

泰晤士報報導,達林預算計畫其他重點包括:擔保500億英鎊的新增抵押貸款資產,防範房地產的復甦因信用緊縮而中止;每人補助2000英鎊鼓勵購買新車,花2億英鎊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

另外,達林將宣布投入20億英鎊創造就業機會,在環保方面的開支增加5億英鎊。

為因應公共支出增加,英國政府可能必須加稅,但基於選舉考量,應該會延後宣布加稅。

達林去年11月時預估,英國經濟今年負成長0.75%到1.25%,明年可成長2%,現在大幅下修到今年預估負成長3.5%,明年成長1%。不過,達林的估計可能過於樂觀。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英國今年會負成長3.8%,經濟合作紀發展組織(OECD)的數字是負3.7%。



◆ 汽車鋼鐵領頭 印度向前衝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4.20

印度每年有50萬工程科系學生畢業,晉身工程大國的潛力十足,但這種潛力只表現在服務業和資訊科技業中,供應鏈和工程能力之間的關係卻乏善可陳,製造品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仍低於10%,遠遠不如中國大陸超過三分之一的比率。

印度仍然缺乏最友善的企業環境,設立新事業仍然面臨種種關卡與妨礙,取得設廠所需土地仍然極為困難,不識字與無技術工人、港口與道路壅塞、停電、缺水之類基礎建設問題,在在使現代企業組織退避三舍。

不過印度已經逐漸提升本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汽車、石油探勘與煉製、發電、鋼鐵、消費電子工業的進步尤其突出,卻也面臨不少挑戰。

汽車工業─印度汽車零件業的成功故事舉世聞名,少數廠商準時供應高品質的可靠產品,已經成為汽車工業多國企業採購小型簡單零件的首選供應商,廠商的下一個挑戰是供應複雜的組件與傳輸系統。

汽車零件業的轉型已經展開,國際汽車大廠紛紛加強與本地廠商合作,或是直接在印度設廠生產汽車,供銷世界各國,印度將來應可成為汽車工業主要製造基地,同時國內需求日漸成長,應可鼓勵更多廠商前往印度設廠。

石油探勘與煉油業─印度政府獎勵能源探勘,過去幾年已經發現若干天然氣蘊藏。煉油業擁有世界級產能,但政府的石油補貼和差別訂價政策卻侵蝕業者的利潤。將來印度油氣工業的成長取決於新發現的蘊藏。

印度也希望採用較廉價、環保的替代能源,但政府如果希望加速推動此一政策,勢須提供更多研發與應用獎勵。

發電工業─印度發電產能與輸配電系統86%由政府控制,效率不彰、輸配電與竊電損失嚴重,必須公民營業者協調一致推動合作計畫,改革電費費率政策,確保發電燃料供應無缺,才能促進電力工業成長與供電自給自足。

鋼鐵工業─印度是鐵礦砂主要出口國,本國鋼鐵廠商卻不易獲得鐵礦砂供應。為了促進鋼鐵工業成長,政府應該鼓勵投資新鐵礦砂、煤炭與天然氣產能,短期內,應該限縮鐵礦砂出口,以便供應本國鋼鐵廠商,鼓勵全球鋼鐵大廠和印度鋼鐵業者加強合作。

消費電子工業─印度實施經濟特區政策,以免稅進口與租稅抵減等誘因,鼓勵諾基亞等外國大廠在印度設廠,希望在2010年前達成吸引60億至10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目標。預期今後幾年內,消費電子工業會有長足進步。(綜合外電)



◆ 寄望中國全球大廠齊聚上海車展

【黃文正/綜合報導】2009-04-20 中國時報

金融風暴衝擊之下,全球車市萎靡不振。德國戴姆勒公司決定不參加今年的東京車展,日本日產汽車放棄歐洲最大的法蘭克福車展,而德國高級跑車大廠保時捷也決定不捧底特律車展的場。然而,這些大廠今年都將齊聚二○○九年上海國際車展。

德國保時捷執行長魏德京(Wendelin Wiedeking)將親自出席上海車展為最新跑車「Panamera」舉行全球發表會。戴姆勒執行長柴契(Dieter Zetsche)、福斯執行長溫特康(Martin Winterkorn)、豐田社長渡邊捷昭,統統要向上海車展報到。

十年來市場成長一路狂飆

「全球每一家車廠都把希望寄託在中國」大和總研上海分析師夏理光(Ricon Xia,音譯)說:「不論面對多少困難,他們都必須前往參展,上海肯定是今年最重要的國際車展。」

上海國際車展廿日在新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揭幕,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參展廠商逾一千五百家,創一九八五年開展以來新高紀錄,預計歷時九天的展覽,將可吸引逾六十萬人參觀。

過去十年來,中國汽車市場以平均二○%的速度一路狂飆。儘管如此,今日中國擁有汽車人口的比例,僅為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一,約等同美國一九二五年和日本一九六五年的水準。

在北京當局汽車下鄉及降低零售稅的政策利多刺激下,乘用車銷售量三月成長一○%,達七十七萬二千四百輛,創歷年新高紀錄。相較之下,美國同期下滑三七%,日本也衰退三二%。

中國官方預估,今年汽車銷售可望突破一千萬輛大關。然而全球汽車市場研究機構「CSM Worldwide Inc.」對今年美國汽車銷售的預估,己自年初的一○七○萬輛調降至九七○萬輛,遠低於去年的一三二○萬輛。

在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之際,中國民營車廠也積極朝海外進軍,譬如一年多前,吉利控股集團公司即與福特汽車洽談,打算收購其旗下的富豪(Volvo)汽車。

加碼投資 各廠有志一同

儘管世界各地關廠、裁員頻傳,但各大車廠卻都有志一同,積極加碼投資中國。投資已達九十億美元的福斯,計劃每年推出四款新車,期望在二○一八年前,擴增營運據點數量一倍,年銷售量倍增至二百萬輛。

此外,通用汽車公司準備在二○一三年前關閉美國十五間工廠,今年第一季在美國銷售量驟降四九%,但卻調高中國銷售預估達一倍之多。通用預估,在中國銷售量可倍增至每年二百萬輛,未來五年將陸續推出卅款以上新車。

至於二月時大砍全球銷售目標五成的豐田,依然決定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合資,在長春市成立新的汽車組裝廠,寄望未來可提升產量一一%,至每年一百萬輛。

理特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席勒指出,中國首次購車者的市場潛力驚人,幾有四分之三的購車族都是首次購車者。

他說:「對大部分競爭者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搶進三級和四級城市,那將是決定未來二、三年中國車市成長的主戰場。」



◆ 山寨經濟 賣夢想的異勢力
http://www.udn.com/2009/4/20/NEWS/MAINLAND/MAI2/4857366.shtml【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陳雅蘭、曹正芬、陳信榮/專題報導】 2009.04.20

「山寨」從一個流行語,到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爭相報導的現象,山寨經濟學成為兩岸產業界合作打造的新勢力。

為了解這個風潮,進而剖析能否顛覆產業秩序,本報直接走訪深圳、北京、浙江,製作「山寨大揭秘」專題,分別從產業、官方、學界與消費者等不同面向解構山寨帶來的影響。

從山寨機、山寨本、山寨車到山寨周杰倫,兩岸企業打造出一個賣夢想的山寨經濟體。

山寨風潮自2003、2004年逐漸在中國出現,最早出現在手機產業,以仿冒諾基亞、三星的手機打開市場,後來業者轉型到發展自有品牌,例如大陸最大自有品牌的天宇朗通,打出「追趕諾基亞」的夢想。科技業中的小筆電、MP3、數位相機,全都出現山寨版。


仿冒一條街

後來山寨的DNA開始移植到不同產業與服務上,例如速食店的麥當勞M字招牌,其二扇拱門變成三扇拱門,零售店屈臣氏變成曲同氏,咖啡店星巴克變成巴克星,南京的街道上有山寨一條街,全是模仿知名商店的二級軍團。

直到2008年時,大陸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山寨產品,推動山寨達到最高峰,入侵影視與文化界,出現山寨版的周杰倫、谷歌,只要融入創新的變型即被稱為山寨。甚至央視每年過年的春節晚會也有山寨版,神州無不山寨。

這股山寨文化引發社會正反兩面的爭議。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認為「抄襲只是在浪費時間」,拖延前進的動力。同樣也做自有品牌的中興通訊副總潘勝華則認為,「存在就是合理」,這是不同的市場區隔。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身為最上游的供應商來看,喊出「今日山寨,明日主流」。


打破不可能

不過一年產量超過1億支的山寨機,以及衍生出的山寨經濟學,的確讓四個大夢成真。

最上游晶片供應商聯發科圓了第一個夢,聯發科的產品一直很難攻進諾基亞等大廠,但他以整合式晶片的新技術,促使人人都能進入手機產業,在手機晶片市場殺出一片天,成功瓜分最大廠德州儀器的天下,市場新進業者成功挑戰在位者。蔡明介也因此成為山寨世界的教父、品牌世界的魔鬼。

第二個夢是讓大陸成千上萬的小工廠,都從做手機中賺錢。大陸山寨業者小鄭說,原本採購德儀晶片的手機,要花上百的研發工程師搭配;在採購聯發科的產品後,只要十個工程師就可以搞定,甚至統統外包。在深圳做手機,困難的部分全都有人幫你完成,自己只要做簡單的就好,讓無數的小資階級圓了發財夢。

大陸與台灣廠商聯手打造出第三個夢,有機會改寫產業既定的遊戲規則。在聯發科做手機晶片的領頭羊後,威盛也切入筆電的處理器,要複製聯發科成功的模式。藉由聯發科、威盛的技術優勢,輔以大陸生產製造的能量,再有龐大消費市場作支撐,已經顛覆了近二、三年來的手機市場生態。

諾基亞、三星、LG、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五大廠占有全球八成的手機市場,這種情況隨著山寨機出現而扭轉,量變可能醞釀出一波質變,這有其「內因外緣」。

山寨機本身便宜、多功能的特色是內因,迎合了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印度的喜好;在外緣上則是全球金融海嘯,使得消費者購買力減弱,低價品正好彌補這塊空間。


科技法老王

這種陸皮台骨的山寨科技產品,讓兩岸有機會翻身。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點出,山寨產品在科技產業上有機會促成洗牌效應,大陸不再是產業鏈的工奴,台灣也不再是工頭,聯發科、威盛掌握核心技術的業者結合大陸業者,有機會打破歐美主導科技業的局面,掀起一波階級革命,聯手做全球科技產業的法老王。

甚至以做山寨車起家的吉利、奇瑞等大陸車廠,都曾經被國際媒體點名,可能會出手收購福特集團的豪華車品牌富豪(Volvo),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廣大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更是靠山寨產品圓夢,原本資訊取得相對弱勢的他們,可以藉由低廉的價格取得對外通訊,擷取資訊的管道,幫助他們縮短數位落差。例如每支山寨機都有收音機的功能,讓他們隨時得知外界的最新資訊;甚至河南的小村落中,在民眾都有山寨機後,發展出一套行動廣播系統,民眾用手機打簡訊可以直接向全村廣播訊息。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助研究員李淳說,仿冒可以說是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必然的過程,和保護智財權間會有一套共存之道。如同深圳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所說,大陸對於山寨文化不必自豪,也不要歧視,不能捧上天,不必摔到地,這是多樣化社會中,一股草根性的力量,打造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夢想。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戴相龍:銀行業貸款恐難以為繼

【夏幼文/綜合報導】2009-04-20 工商時報

大陸今年第一季新增貸款暴增近4.6兆元人民幣(下同),引起高度關注。曾任人民銀行行長的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過熱增長讓中國銀行業貸款恐怕難以為繼。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中國今年為「保八」,新增貸款將超過5兆元。

戴相龍在博鰲論壇中指出,外資減少、資本市場融資減少、企業利潤減少等,都會讓中國社會資本形成能力下降,難以支撐貸款超大量的增加。銀行貸款繼續過度增加,會帶來隱憂、不良貸款大量增長。

戴相龍還對中國的出口前景感到擔憂,中國希望今年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增加8%,但今年第一季的外貿總額卻下降24.9%。他認為此次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遠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多了。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先前設定的全年新增加貸款5兆人民幣的目標並不是一個限制,且保住GDP成長到8%的目標十分艱鉅,這將意味著今年新增貸款將會超過5兆元。

就不良貸款的問題,劉明康表示,今年第一季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只有2.04%,比去年年底下降0.3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比去年下降107.7億元。

今年第一季中國新增信貸爆出天量,放貸額度超過全年目標9成,銀監會警告,金融機構要高度關注銀行放貸驟增下積聚的風險隱患,防止不審慎行為。

中新社報導,信貸驟增被視為「不可持續的海嘯」,引起警惕。劉明康曾就此特別強調,金融機構一定要堅守風險管理底線,嚴防票據風險,切實防範各類信貸風險。

同樣也參加博鰲論壇的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格林伍德則表示,中國現在最重要的是保持經濟增長,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當然很重要,但是會不會出現壞帳,還是要取決於經濟是否成長,如果經濟是朝增長發展,就能夠避免壞帳。

他認為,中國目前實行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的改革,確實讓人鼓舞。中國政府很清楚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就是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能完成產業轉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中國絕不能再指望美國繼續大量消費而延續其出口型導向經濟模式。美國人的儲蓄率正在升高,即使金融風暴過後,美國人已經不會像以前一樣揮霍花錢了。中國需要研究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格林伍德認為這就是中國現在積極擴大內需的用意。



◆ 韓集體撤資 掀中韓大論戰

【楊泰興/台北報導】2009-04-20 工商時報

大陸外資企業去年以來掀起惡性倒閉潮,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去年2月以來類似案件增加二成,其中以韓資企業最為人詬病。對此,LG(樂金)前中國區總裁千辰煥表示,中國引資政策改變為「騰籠換鳥」,才導致韓資集體出走。

政大國關中心18、19日舉行「行銷在中國-台日韓商大陸投資跨國經驗比較研討會」,其中「韓資集體撤離中國」問題在研討會上掀起了熱烈的論戰,韓國學者金珍鎬一人舌戰群雄,表示中國在引資政策上沒有一致性,韓資撤退有不得不然的因素,出席的中國官員、學者火力全開回擊,意外地在第三地--台灣掀起一波討論高潮。

這一波外資出逃或放棄企業逃債情形嚴重,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就表示,接到案件中超過半數採取這種「夜半出逃」的手法,案件量去年2月迄今上升了近2成。山東官方數據也顯示,外資撤離事件中以韓資企業數量較多,幾年內非正常撤離的企業超過兩百家。

參加該研討會的前LG中國區總裁千辰煥接受採訪時表示,韓方有不得不然的因素,因渤海灣地區的韓資多屬來料加工,在中國調整一連串投資優惠之後,處境日窘;加上該區域韓商多屬中小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本來就較差,金融風暴一發生就不支倒地了。他認為韓資大企業普遍沒有在山東設廠佈局,但此次風波難免有殃及池魚,傷到品牌形象。

韓國學者金珍鎬則認為,中國在引資時,極力招攬外資進駐卻沒有一致性的政策,幾年過後隨著優惠減免的取消,又發生金融風暴,撤退也是不得不然。分析起來,這有複雜的多方因素,不能簡單歸因。

中國商務部流通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張育林則認為,不管如何,韓資集體撤資、惡性倒閉是相當不應該的行為,任何理由都沒法合理化。

而北京清華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胡左浩則表示,在金融風暴下被迫倒閉落跑的廠商在所多有,台資、港資、甚至中資都不在少數,不獨韓資這樣,但連民工的薪水都耍賴不肯給,難怪引起民情激憤。

不過千辰煥也指出,這波家電下鄉,韓國品牌也受惠不少,詳細的獲益情形要等5月才會清楚,但三星有14個項目得標,LG有11個項目得標,都頗有斬獲。



◆ 台灣精製產業研發聯盟 誕生

【陳惠珍/台南報導】2009-04-20 工商時報

因應全球國際化的採購趨勢,國內特殊鋼材與超合金製造大廠榮剛材料公司,結合精剛精密、寶一科技、駐龍精密、晟田科技、鍛造廠商富成金屬等公司,正式籌組成立「台灣精製產業研發聯盟」;與會的SAFRAN 集團台灣區張新光總經理SAFRAN Taiwan並公開指出,未來國際買家下單,經由該聯盟接洽即能將訂單談定。

在工研院南分院協助推動下,以及經濟部航太小組主任唐鋒、SAFRAN Taiwan總經理張新光及SAFRAN集團公司Aircelle國際採購Charles GARNOT 的見證之下,「台灣精製產業研發聯盟」已於日前正式設立,由榮剛材料公司董事長陳興時,擔任該聯盟發起人代表。

SAFRAN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張新光,也在該會場公開表示,SAFRAN集團除了2009年已對台灣下單6,000萬美元外,他十分樂見台灣將可能產生具有競爭力的航太產業族群,形成供應鏈結合,未來國際買家下單,經由聯盟接洽即把訂單談定。

經濟部航太小組主任唐鋒指出,政府將協助業者結合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機,以及與國際的合作,將實力伸展到全球。



◆ 社論-審視政府投資TMC的正當性

本報訊 2009.04.20 工商時報

為了執行馬英九總統「救DRAM產業」的指示,經濟部3月初宣布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經過一個多月來的規劃,TMC營運架構大致成型,預計本月底向行政院國發基金投資審議委員會遞件,申請給予不超過300億元的投資。在最後決策即將作成之前,我們認為主政當局有必要就這項計畫的正當性,再作一次嚴謹的審視。

在自由經濟社會,任何企業必須為自己經營成敗負責,該倒則倒;除非其存亡影響層面廣泛,若無公部門施予援手,可能造成國家社會更大的傷害,否則政府都沒有介入救助的正當理由。

馬總統在去年年底公開承諾要救DRAM產業,所以獲得民意多數支持,原因有三:第一,DRAM是電腦、手機等相關軟、硬體產業必備的關鍵零組件,如果這個行業垮掉,則國內產值逾兆元的IC產業,將完全受制於韓商;第二,6家DRAM業者對銀行負債高達3千億元,如果倒閉,金融機關將受到嚴重波及;第三,DRAM產業從業員工達數萬人,其工作權益應加考量。以上三點,使得政府出面挽救DRAM產業,具備足夠正當性。

事實上,早在民國66年第四季,國內也曾經發生類似的產業事件。當時台灣紡織產業需要的基本化纖原料,五家生產廠商包括華隆、耐隆、國華、鑫新及寶成,也因景氣衰退、產能過剩,陷入瀕臨破產的危機。與現今DRAM產業相較,雖然行業不同、規模有異,但面對困難則一,也同樣存在技術來源不同的課題。當時在央行總裁俞國華主導下,通過促成五家合併,政府則出資7億5千萬元購買存續公司華隆的特別股,另提出2億元貸款。由於政府援助,五家化纖業者渡過難關,後來央行也分期逐步收回投入的資金。

這次DRAM業者面臨同樣的困難,照理來說,主管部門只要師法上次經驗,提供足夠資金協助的誘因,極有可能促成國內6家DRAM廠商合併,順利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兩家國外技術授權廠商爾必達或美光,由於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同樣陷於營運困境,此時台灣一家完成合併的DRAM公司與其洽談技術合作或共同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也必定極高。

令人意外的是,經濟部並未朝此方向努力,反而提出所謂「台灣DRAM產業再造方案」,決定成立TMC,邀請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負責籌備。宣明智對外直言反對既有DRAM廠商的整併,也不會給予紓困,並強調新公司主要目標是追求技術自主,「將來再尋求產能來源」。TMC如此規劃,立刻引發各界強烈批評,其原因有二:

第一,TMC的籌劃來自經濟部的授權,且將進一步取得政府資金的挹注,其所提經營計畫,自然必須考量既有廠商現存難題的解決,亦即不僅要達成提升自主技術的目標,還要設法協助面臨困難的業者共渡難關,從而一併化解金融機構大額呆帳風險及維護員工工作權益等問題。TMC未能三項目標兼顧,卻要政府提供行政授權及資金協助,正當性明顯不足。

第二,TMC是家新設的公司,不論如何自圓其說,事實上是在既有業者外,再培養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TMC的資金完全來自民間,也沒有政府公權力作後盾,相信外界不會有任異議。如今TMC在經濟部支持下,準備進入已經過度競爭的DRAM市場,而且還擺明等待原本岌岌可危的既有廠商倒閉之後,才來接收其產能。在背後支持的政府,其立場自是難以通過輿論的檢視。

正因以上兩項因素,導致TMC宣布籌劃設立之後,外界質疑聲音不斷。不僅主要廠商之一的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公開強烈反彈,另一陣營的南科、華亞科也與技術授權廠商美光聯袂宣布拒絕加入TMC。看來透過設立TMC整合國內DRAM產業的原始構想,已經扭曲、變形,即使勉強運作下去,也只是接收一部分艱困企業的產能,國內兩大陣營相互對峙的態勢並未改變。在政府投入大筆資金後,能否真正達成技術自主,也仍是一個大問號。事情演變至此,政府繼續在TMC扮演角色,已經欠缺合理的基礎。

我們認為此時政府應該重新檢討:整合DRAM產業的計畫若要繼續執行,就應公平對待各業者,通盤解決現有問題;如果做不到,經濟部即須適時煞車,退出參與籌組TMC的行列。在沒有政府奧援之下,如果民間人士仍對TMC的前景有信心,願意繼續推動投資設立,那已屬市場機能範疇,和政府無關,政府也毋庸承擔立場偏頗、正當性不足的質疑。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財經漫遊-不景氣聲中的快樂族

【沈雲驄】 2009-06-06 中國時報

同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已經辭職,離開目前還算高薪的工作,全家搬到宜蘭。接下來要做什麼?不知道,只知道收入一定比現在少。另一個朋友,已經當soho族有一陣子,收入不穩定,而且只有從前的一半,但是他告訴我,居然覺得快樂多了。

幾年來,我周圍有愈來愈多朋友,選擇了這種方式過生活:放下比較高收入的職業,放下追逐升官加薪的期待,選擇一份收入比較低的工作,過著必須比較省吃儉用、但卻讓自己比較滿意的日子。

這種人,通常很難取得原先同事們的理解,也會讓父母與好友擔心。人都要往高處爬,錢是愈多愈好,怎麼反其道而行?錢少賺,下半輩子怎麼辦?尤其是現在,經濟這麼差,工作這麼難找,未來這麼不確定,頭殼壞去嗎?

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ulia Schor看來,這種被當作「頭殼壞去」的人,可能為數還不少。一九九○年代的美國,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這種人。這種人,Schor稱他們為「下移者」(downshifters,也可譯為「減速者」)──主動選擇改變生活方式,而這種改變會直接造成收入的減少。

不只是美國,澳洲也有過相似的調查。在三○到六○歲的人中,同樣有兩成的人,選擇了較低薪的工作與較簡單的生活。這些人當中,不包含退休老人,但包括了主動換一份較低薪工作的人、主動減少工作時數或是改當soho的上班族。而且除了這群人之外,很多人就算還沒有「下移」,心裡也在做著同樣的盤算。

你可能以為,這些人或許已經賺飽了,或是繼承了什麼遺產,才敢這麼瀟灑。錯了,在美國,大部分做這種選擇的人,都是平均工作時間超長的苦命上班族;在澳洲,這群人的收入往往還低於全國平均薪資。我這些朋友就更別提了,很多都是沒有多少存款的窮光蛋。

那又是為什麼呢?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做,偏要過得比較窮?原因很多,從美國到澳洲,這些下移者的想法其實都很類似:不想為了賺錢,而讓自己的人生持續耗費在工作之中;他們想過「更有意義」的人生,多從事能讓自己心靈滿足的事,例如多陪伴家人、到小鎮行醫等。而如果這麼做的代價,是收入的減少、晚年生活的更不確定,他們也甘願承受。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想「下移」,更多人壓根兒不具備這種條件,但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澳洲學者克立夫漢米爾頓認為,這是現代社會很重要、卻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現象。對很多人來說,收入低,確實很沒安全感,但其實今天讓更多人不安與痛苦的,是孤獨、焦慮、疏離、自我懷疑等感受,以及伴隨著這些感受而來的疾病。

而「下移者」顯然已經發現,這些不安、痛苦與疾病,從來沒有隨著國家的經濟成長而改善,也跟家庭所得的增加沒有必然關係。相反的,透過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型態,往往會帶來較少的焦慮與孤獨,較多的自我肯定與社會參與,並進而打造出新的價值──例如經營很舒服的民宿、教出更好的孩子。至於錢這檔事,當消費減少之後,當不再羨慕天價豪宅、百萬名車與奢華精品之後,負擔,似乎也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嚴重。

真正負擔沉重的,可能還是那些每天得為了餬口,或是為了追逐消費慾望,而陷在無止境的工作中的人。要幫助這群人,漢米爾頓認為,需要一種不同的「政治環境」。比方說,政府不應滿腦子想拿經濟成長率來換選票,只顧著美化看得到的經濟數據;立法者與企業應該針對上班族的困境,提供更能激勵人們產生工作與生活熱情的政策──例如更完善的退休制度,讓人們能在較少的憂慮下,勇敢嘗試改變生涯。

當然還有媒體,應更理解這種下移者現象,而不是繼續在消費主義與奢華潮流中亂舞,舞亂了人心。(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