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1

我見我思-台灣「芬蘭化」

【莊佩璋】2009-12-31 中國時報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一篇文章指出,台灣正快速「芬蘭化」,以配合北京來換取自身的發展和生存。為因應新形勢,美國應停止對台軍售,不再視台灣為盟邦。

一九四七年七月,《外交事務》刊出〈蘇聯當局行為根源〉一文,這篇喬治.肯楠的大作,形塑了「圍堵」政策,開啟冷戰。

這期刊影響力非同小可,台灣不可等閒視之。

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美國派航空母艦介入。從此,中美即互視對方為潛在敵人。反中的李、扁政府時期,台灣毫無疑問被美國視為盟邦,所以小布希才會宣布軍售潛艇。

但是,扁政府並沒有深化台美的盟邦關係,卻反而操弄民粹,不顧美方立場,不斷挑釁對岸。當時,美國的煩惱是:「真要為這樣的盟邦與中國開戰嗎?」

更令布希政府沮喪的是,美國得罪中國,大筆軍售,台灣卻不領情。擺明著要靠美國的保護傘搞法理台獨,衝撞中國。當美中關係改善後,這樣的「盟邦」,其實已是包袱了。但是,美國堅持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儘管再討厭陳水扁,也找不到從台灣這火藥庫脫身的理由。

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果然是「模範生」,絕不惹是生非。不過,打「乖乖牌」,卻換來「芬蘭化」的評價。

別以為美國反對台灣「芬蘭化」,這完全符合美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老美可以從此擺脫與中國開戰的惡夢,而且不傷超級強國的尊嚴。因為美國並沒出賣台灣,這是台灣自己的選擇。所以這篇文章主張美國放手讓台灣繼續親中。

讓台灣「芬蘭化」,當然是美國的「下台階」。其實,作者季禮(Bruce Gilley)心知肚明台灣不可能「芬蘭化」。冷戰時,蘇聯承認芬蘭主權;現在,北京的對台政策則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作者沒說出口的,其實是「香港化」。台灣連「芬蘭化」的資格都沒有。我們是被「香港化」。台灣現在的形勢,已有點像「中英聯合聲明」之後的香港,正慢慢地被中國所「消化」。美國人已看出端倪,《外交事務》這篇文章,應是為「光榮撤退」做思想準備吧!



◆ 名家新論-兩岸經貿 求人不如求己

【洪奇昌】2009-12-31 旺報

毫無疑問,圍繞著「金融海嘯」議題,2009年是台灣與中國之間在兩岸經貿上「空前」緊密往來、談判的一年。

一年前政府決定與大陸簽訂ECFA,正是金融海嘯危機自「金融」而蔓延深入至「實體經濟」的最嚴峻時刻,全球經濟外部需求不足,便對中國企業出口形成莫大壓力;以我國而言,高度依賴外貿,而歐美國家作為最終產品市場(end-user market),因金融風暴導致對中國產品需求降低,便進而波及「台灣對中國出口、中國加工之後外銷至歐美」此一產銷模式。

誰被犧牲誰被交易

即使如此,政府仍將心力放在ECFA的行銷、宣傳上。半年多來,鋪天蓋地的文宣政令宣傳、置入性行銷,不勝枚舉,皆為ECFA的美好;但究其實際,大多數人卻仍舊對內容不甚瞭解。甚至,面對未來進入實質談判時,大家對於是否將成為「被交易、犧牲掉的一群」?充滿恐懼。

除此之外,4月底第三次江陳會達成「金融合作協議」,以及「陸資來台共識」。兩個月內,經濟部便公告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業別100項(製造業64項、服務業25項、公共建設11項);兩岸金融MOU,也在上個月中旬簽署,明年1月16日生效。

但是,政策成效如何呢?

在「陸資來台」方面,經濟部當時強調,未來將依據「循序漸進」、「有成果再擴大」的原則檢討;但截至目前,投資案例僅22例,金額僅新台幣11.9億元,經濟部卻反而決定盡快研擬第二階段的開放項目。至於「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的境況,更是「蕭條」;截至目前為止,僅有35件申請案,核准 10件,核准金額約新台幣 1803 萬,總面積僅約 200 坪。

在「金融監理MOU」方面,事實上需藉由類似ECFA(WTO Plus)的「早期收穫條款」(Early Harvest Clause)談判處理,以利我國銀行業者取得「超外資待遇」。若未能取得「早期收穫」,現行MOU對台灣事實上處於實質不對等;但是,即便取得,在談判中的「取」、「捨」過程,將是如何?誰是「被交易、犧牲掉的一群」?便又回到先前對於ECFA議題的質疑。

不應自己炒作陸資

對照許多媒體動輒宣稱,「ECFA一簽,股市上萬點」、「MOU金融股利多」、「陸資將在台北購買亞洲最便宜的房地產,商機無限」…等等;不禁令人感慨,陸資還沒進來「炒作」台灣經濟,我們自己卻已經開始「炒作陸資」。

一年多以來,執政黨想以「兩岸經貿」刺激台灣經濟成長的態勢相當清楚;然而,「人民是不耐久候的」,經貿開放的利益實現往往耗時、不確定,社會調整成本的負擔卻立即可見(包括,所得分配惡化、短期內失業人數增加)。

金融海嘯是否結束?猶有爭論;中國以政府力量「全面保八」,不是一般民主國家能做到的事,在其力有未逮之餘,想以「兩岸經貿」刺激台灣經濟成長?這是否就是政府施政主軸及整體經貿戰略?令人憂心!政府應該抱著「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方為正辦。(作者為前海基會董事長)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台灣只會被「海水化」。

* Finlandiz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nlandization

財經漫遊 別鬧了 哥本哈根
未來10年 美產業興衰更替

兩岸關係:杯子理論與屋頂理論
食品藥物局成立 人才顯不足
誰是恐怖份子?
搞垮經濟的十個辦法
權力如何影響詮釋

30 則留言:

fsj 提到...

馬政府中間戰略的計算與侷限

【吳玉山】2010-01-01 中國時報

馬政府就任一年多來,在對外關係上受到不少責難,一是被認為太過傾中、一是被認為不能抗拒美國的壓力,讓對人民健康構成風險的牛肉部位進口。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密切相關的。要瞭解它們彼此之間的關連性,必須從馬政府的中間戰略說起。

國民黨於前年重新執政,在戰略規畫上走的是與過去民進黨政府相反的路線。民進黨執政時以激進的認同路線動員本土的支持者,一方面在國內選舉中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優勢,獲得了八年的執政權,另一方面卻也使得國內的政治競爭極端化,重度刺激了北京,又損害了和主要盟友美國之間的互信,可謂「一得三失」。結果台灣獨立的目標沒有達成,國際空間不斷縮減,而多年來賴以維繫國家命脈的經濟發展也光芒盡褪。

馬總統的新路線是針對扁政府的缺失而制定的。他以「九二共識」取得了和對岸改善關係的敲門磚,用兩岸關係的和緩化來抒解美國的憂慮,以停止「去中國化」來爭取藍營的基本支持,又以「不統、不獨、不武」和認同台灣來舒緩民進黨方面的反對。他的路線,基本上就是在國內「立足於藍綠之中」,而在國際上則是「平衡於美中之間」。他雖然出身於傳統上親美反獨的國民黨,但是卻盡力改善和北京的關係、又擁抱台灣主體意識。藍、綠、美、中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可以接受的部分,也都會發現讓自己失望的一塊。相較於扁政府的「一得三失」,馬政府的策略是以中間路線來爭取「四得」。

這個中間路線一開始是有突破的。北京對於台灣出現了不搞台獨的領導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期盼著國民黨真正回到一九九○年代初期制定「國統綱領」時的立場,重新接受「一個中國」。於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當中,盡量配合馬政府的演出,釋放出許多「惠台政策」。在美國方面,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經濟掛帥,在金融風暴的局勢下必須和崛起的中國共商大計,相當程度上接受了北京的特殊地位,當然歡迎台灣有一位務實的、不替美國找麻煩的總統。在國內藍營的支持者總算盼到了不會隨時威脅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新領袖,一吐八年的怨氣。而綠營雖然在敗選後滿懷憤懣,但是馬總統並沒有試圖把台灣帶回傳統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路線。他所強調的是「去意識形態」、「去認同爭議」、維持現狀,與現實主義。

然而,中間路線有其極限。當年陳水扁總統的路線是一點突破、不計其他,而馬政府的新政策則是面面俱到,深怕得罪任一方。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但是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一中」卻戒慎恐懼,抵死不從。難怪大陸的學者智囊到台灣來探空氣時,發現國民黨的重新執政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改變,開始懷疑支持馬政府有多少意義。對於傳統的藍營支持者而言,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珍惜的價值重新受到尊重,而覺得國民黨視他們的選票為理所當然。

對於美國而言,固然支持馬政府與海峽對岸改善關係,但是面對崛起的中國,總是難免嘀咕,害怕台灣立場不穩,會被大陸整個席捲吸納,成為其經濟與政治勢力範圍的一部分。對於民進黨而言,馬政府不論如何誓言對本土效忠,總是難免疑懼,看到對岸中國崛起,成為全球的一霸,更是擔心國民黨和對岸千絲萬縷的聯繫會帶來對台灣的出賣。於是,討好各方面的「中間戰略」在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各方期望的落差,而馬政府也就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下。

中間戰略要搖擺於藍、綠、美、中之間,不走極端的路線以免刺激任一方。但是當各方的利益和價值彼此是零和衝突的時候,不論怎麼走都會有損失與代價,不可能有一個無代價的選擇。馬政府認為改善兩岸關係是挽救台灣經濟的必要之舉,但是他受到國內反對力量的牽扯而步履蹣跚。同樣地他在改善與北京關係之時瞭解美國的憂慮,因此在牛肉進口等議題上特別容易受到美方的壓力,深恐一個處理不好會更破壞與美國的關係。馬政府要在美中之間取一個平衡的地位,在親近大陸之際更拉攏美國,這是美國牛肉事件的戰略指導原則,完全超出了單純的衛生與經濟考量。結果由於處理不當,國內的政治壓力讓台灣背信,政府對美國的善意和期待結果恐怕會帶來相反的效果。這就是中間戰略平衡各方所難以避免的。

在馬政府剩下的兩年多時間當中,可能要在藍綠美中之間排好優先順位,推動一些對國家和國民多數長期而言有重大價值的政策,而承擔一些政治代價。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只求一點突破固然風險極高,而馬政府力求面面俱到卻實在無法面面俱到,也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前瞻性。國家當今最適合的領導風格,應該是在兩者之間。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



◆ 台灣「芬蘭化」?馬總統否認

中廣新聞/張德厚 2010-01-02

國外有學者指出,台灣為了謀取自身的發展和生存而配合北京,已經快速「芬蘭化」,呼籲美國政府應放手台灣,大幅減少對台軍售,以改善美中關係。馬總統強調,台灣沒「芬蘭化」,放手台灣也不是美國的政策。

冷戰時期位於蘇聯旁的芬蘭,因忌憚蘇聯的威嚇,在外交與內政政策作為上有所調整配合。美國「外交事務」期刊日前就登出新銳學者季禮的文章指出,台灣配合北京來換取自身的發展和生存,正快速「芬蘭化」當中,美國應逐漸撒手台海事務,並剔除台灣的參與美國的軍事計劃,以改善美國與大陸間的關係。

對於國外學者提出台灣「芬蘭化」的質疑,馬英九總統日前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兩岸關係不是朝這樣的方向發展,而美國政府的政策也不是要撒手台灣,台灣與芬蘭的情況並不一樣。

馬總統:『事實上兩岸關係不是朝這個方向發展,這也不是美國政府的政策,因為我們一方面透過改善關係來達成兩岸和解,但是另一方面又,我們還是一樣保持各種需要的防衛措施,實際上跟芬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馬總統指出,兩岸和解後確實使得美國壓力減輕,但台美間的安全聯繫也更為增加,美方持續關心台灣安全與兩岸軍事平衡,而美國的目的不是要去跟大陸對抗,是希望台灣能夠繼續以民主、自由、繁榮的方式發展下去,馬總統強調,台灣不可能「芬蘭化」。



◆ 劉曉波部落格被封 「翻牆」網友持續聲援

中央社 2010.01.02

發起「零八憲章」的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去年被中國判刑11年,而在2009年的最後一天,他中國大陸的個人搜狐部落格也遭到封鎖,但一些網友仍突破中國防火牆,用各種活動聲援劉曉波。

劉曉波去年12月25日被北京第一中級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刑期由劉曉波在去年6月中正式被捕開始計算,至2020年6月21日刑滿。

判決書指劉曉波在境外網站發表造謠誹謗文章,又起草及聯署「零八憲章」,煽動推翻中國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儘管劉曉波去年6月就被捕,但當局始終還讓他的個人部落格「劉老俠的不老歌」持續保留,並委託友人管理,內容主要是劉曉波的文章並轉載一些網路文章。

不過去年12月23日劉曉波一審開庭後,新的貼文迅速被關閉,12月31日開始,部落格徹底被封。「自由亞洲電台」1日試著進入部落格時,提示語是「博客 (部落格)已被刪除。」

受劉曉波委託管理這個部落格的張憲表示,這一小小個人空間被當局摧毀,顯示中國政府正竭盡全力消除劉曉波的影響。以中國之大,在重判劉曉波之後,竟不能容下他的這樣一個私人虛擬空間,作為部落格的管理者,「我感到悲哀和憤怒。」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家防火牆以外,一些海外及大陸「翻牆」出來的網友,繼續發起或參與各種網路聲援。在國際交友網站facebook上不但能找到祝劉曉波生日快樂、集體購書支持劉曉波等活動外,一群世界各地的中文用戶建立一個「讓劉曉波回家過年」的群組聲援劉曉波。

在家中一直不被允許上網的劉曉波妻子劉霞,也「翻牆」上了推特 (twitter),短短3天劉霞的推特已經有1500多個跟隨者。

fsj 提到...

聽誰的?歐盟新架構 恐成多頭馬車

編譯羅彥傑/特稿 2010.01.02 自由時報

用來提升歐盟行政效率的全新領導架構於今年元旦正式運作,剛選出的歐盟首任常設主席、比利時總理范宏畢,與歐盟首任外交首長艾許頓將大展拳腳。但在此同時,西班牙總理札帕泰羅也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如果再加上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則檯面上的領導人至少有四位。多頭馬車的多軌領導體制究竟對歐盟是福是禍,恐怕還有待觀察。

歐盟目前的問題一籮筐,不僅各會員國擺脫經濟衰退的成效參差不齊外,包括希臘在內、經濟奄奄一息的國家,也可能讓歐元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危機。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上明顯淪為最大輸家的歐洲,必須設法催生更積極的環境政策。其他的問題還包括中國崛起、與美俄的關係、阿富汗政策未來何去何從,以及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新威脅等。

里斯本條約 元旦正式上路

里斯本條約設立了全新的歐盟理事會主席及外長,並使其與舊制的執委會主席合作(或競爭),共同指揮新的執委會。同時,歐盟保留了過去每半年一任的輪值主席制,因此西班牙政府將在札帕泰羅帶領下,透過輪值主席制領導歐盟。范宏畢將主持歐盟高峰會,艾許頓主持外長理事會。從元旦以迄六月底為止,西班牙政府將主持所有其他的部長級會議,包括財政、內政與環保。到了下半年,又輪到比利時擔任輪值主席國。

除此之外,傳統大國德、法、英的領袖都自視是歐盟「理所當然」的領導人,更別提歐盟還有歐洲議會在旁虎視眈眈。

當年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的大哉問:「我如果要打電話到歐洲,可以打給誰?」促使了歐盟推動里斯本條約;但季辛吉現在可能發現,歐盟的電話簿反而變得更厚。

四大天王權力均衡 需長期磨合

在雙方的君子協定下,范宏畢自十二月初以來一直小心避免踩到輪值主席瑞典的地盤,現在看起來他也同意給西班牙更多施展空間。札帕泰羅已順利在自家地盤安排多場高峰會,當中最受矚目的是歐美高峰會以及與拉丁美洲、地中海聯盟的高峰會。

另外,巴洛索因為最近連任成功而聲勢大漲,也將尋求更大的影響力。他過去五年累積的國際聲望比范宏畢與艾許頓加起來還高,至少一名外交官形容說,可以把他看成是歐盟領導權大風吹遊戲中的「大贏家」。

歐洲政策中心專家密西洛里提醒歐盟要小心「多頭馬車」。他說:「歐盟新的制度架構仍需一段時間才能完全落實,甚至要花更長時間才能達到新的權力均衡。」



◆ 倫敦傳真-歐盟關鍵年 好戲連連

【江靜玲】2010-01-03 中國時報

記得迎千禧年來臨的那刻嗎?轉眼,我們就進入了另一個十年。

二○一○年第一個周末,與一位從布魯塞爾來的友人晤面,忍不住詢問這位同時頂著歐盟資深官員頭銜的外交官,「里斯本條約生效後,你們的工作有很大變化嗎?歐盟真發揮影響力嗎?」

他不改其色的說:「好消息是,我們已進入轉型期;壞消息是,不清楚轉型期有多長」。

至於新上任的歐盟外長艾斯頓(Catherine Ashton),他以英國人一貫的冷幽默說道,「因為外界對艾斯頓的期望很低、很小,所以她沒有表現,變得很正常;反之,外界將會很驚訝,對她將只有讚美!所以,我們不妨稱她為『最符合媒體風險管理的人選』。」

站在二○一○年開端,協商近十年才通過的歐盟《里斯本條約》,毫無疑問的是歐洲邁向未來的分水嶺。《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盟面臨的最大壓力,為如何增加其外交影響力,以期在國際上扮演名符其實的全球角色。未來這一年,包括二十國集團(G20)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內的幾個世界峰會,將是考驗布魯塞爾外交能力的試金石。二○一○年的歐洲,還有以下重要轉折事件與觀察點:

英國二○一○大選。預期將在五月舉行,這是英國自一九九七年來最重要的全國大選,一般預料,在野保守黨將重掌執政權。歐盟各國對英國選舉莫不高度關切,因為保守黨已經宣稱,執政後將重新協商,平衡英國和歐盟間的勢力。

倫敦金融中心將面對歐盟法規約制。不論英國政府和歐盟間的政治折衝如何,向來被視為對英國經濟貢獻最大、最重要的倫敦金融中心,依據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新規範,將史無前例的面臨歐盟法規約制。這表示,倫敦未來將迎接來自歐洲其他城市,尤其是巴黎和法蘭克福的強勁競爭。

歐洲仍難從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復甦。沉重的公共財政赤字,橫掃歐洲,將拖累歐洲各國經濟復甦。其中,英國的經濟因此預期將比其他歐盟主要國家復甦時間落後一年;市場分析家認為,這種情況,將持續衝擊英鎊。另一方面,希臘的經濟情勢,則可能影響歐元。歐元區內其他幾個經濟衰退嚴重的國家,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未來這一年的政經情勢,也都將面對痛苦嚴峻局面。

德國經濟復甦模式是否能成為範例,歐陸各國審慎觀察。歐洲最大的經濟國德國,在去年底步出經濟衰退,德國總理梅克爾採取政府補助手段,確保人民不致失業的策略,受到讚揚。但德國政府這項法案將在二○一○年到期,屆時,梅克爾政府是否可通過削減公共支出,縮小政府預算的政治考驗,成為來年焦點。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將左右北約在阿富汗角色。北約將領和其會員國領袖二○一○年峰會,將就北約在阿富汗角色進行研討。歐洲國家軍隊過去一年在阿富汗傷亡人數暴增,若數目在二○一○年初仍持續上升,北約的歐洲會員國對這個在冷戰時期與美國結盟,對抗前蘇聯,保護歐洲的組織,是否應在冷戰結束後的廿一世紀,繼續隨美國在阿富汗戰爭起舞,勢將發出高度質疑。

波蘭和烏克蘭總統選舉。烏克蘭二○一○元月份總統選舉,將被視為歐洲與俄國來年關係初探,許多歐盟國家對莫斯科和基輔二○○九年時的天然瓦斯管道爭執,記憶猶新,擔心俄國為確保對烏克蘭的影響力強於歐盟,再度藉機找麻煩。

波蘭二○一○年秋天總統選舉,則是這個東歐前共產大國,是否得已完全擺脫過去,轉換融入現代歐洲的指標。過半民意支持的中間偏右改革派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若取代被視為傳統民族主義英雄的現任總統卡申斯基(Lech Kaczynski),顯示波蘭已逐漸走出歷史悲情。

去年底被砸掉兩顆牙齒的義大利總理貝魯史考尼,也將面臨春天的地方選舉。但他二○一○年最大的考驗,在於義大利是否可脫離疲弱經濟成長。法國三月地方選舉,將試探薩科奇政府計畫在二○一○年推動改革退休金制度的反應。

展望歐洲二○一○,強化對歐洲議會工作,取得申根免簽待遇,將是台灣的目標。沈呂巡返台,懸缺的台灣駐歐盟代表,接任人選,應不會再拖太久,即可確定。(clchiangr@yahoo.com)

fsj 提到...

阿富汗驚爆 約旦雙面諜幹的

【陳文和/綜合外電報導】2010-01-06 中國時報

美國官員四日指出,阿富汗東部霍斯特省美軍「查普曼前進作戰基地」七名中央情報局人員與一名約旦情報員在去年十二月卅日遇襲喪生事件,犯案的自殺炸彈客其實是一名雙面間諜,係經約旦策反而吸收的該國伊斯蘭聖戰文膽胡曼.艾巴拉維(Human al-Balawi)。

反美聖戰文膽 當過醫師

當過醫師的艾巴拉維曾數度以「高價值情資」取信約旦與美國,未料竟是雙面諜,他精心設局,以提供「基地」恐怖組織高層最新情資為餌,由約旦情報當局居間牽線及擔保,未經安全檢查即長驅直入美軍基地執行自殺攻擊。

卅六歲的艾巴拉維年輕時拿約旦政府的公費赴土耳其學醫,學成回國後曾以胡拉撒尼(Abu Dujana al-Khurasani)為筆名,在「基地」組織設有密碼保護的「al-Hesbah」網站論壇發表系列文章,鼓吹對美國發動伊斯蘭聖戰引發迴響,被奉為「菁英寫手」。

被捕成美線民 暗中反間

艾巴拉維在二○○七年底遭長期監視「al-Hesbah」網站的約旦情治當局逮捕監禁,接著被吸收為約旦的情報線民,去年派赴阿富汗,用外籍聖戰士的身分當掩護,滲透藏匿阿境的「基地」組織,以掌握「基地」第二號領導人札瓦希利的行蹤。艾巴拉維的線報多次助成約旦與美國聯手的反恐行動,被認定為具有價值且值得信任的情資來源。

據稱,艾巴拉維上周以電話聯繫約旦資深情報官員阿里.賓柴德(Ali bin Zeid),告知已取得札瓦希利的緊急情資要呈報給美方,請其代為安排與美中情局人員會面,以匯報情資。去年十二月卅日,巴拉維由賓柴德陪同,來到阿國東部與巴基斯坦西北邊疆部落區接壤的霍斯特省首府霍斯特,並搭乘美方準備的車輛,且未接受徹底搜身,便直接進入設於霍斯特機場的查普曼前進作戰基地,接著發動自殺式炸彈攻擊,造成慘重傷亡。

以情資為誘餌 大開殺戒

被炸死的中情局人員包括查普曼基地情報據點營運長等四名幹員及三名約僱人員,另有六名中情局人員受傷,包括專程從阿國首都喀布爾趕來聽取情資的喀布爾情報站副站長,可見美方相當重視艾巴拉維的情資。一同喪生的約旦情報官員賓柴德和約旦王室頗有淵源,與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是遠親。

約旦係美國對「基地」反恐戰爭的主要盟國,每年自美收取的反恐相關資金達數百萬美元,二○○六年間,約旦裔的「基地」駐伊拉克最高領導人、「兩河流域基地組織」首腦札卡威被伊境美國空軍發射精準導引炸彈擊斃,當時約旦提供的情資功不可沒。

約旦半數為巴裔 對美反感

然而,約旦有一半人口為巴勒斯坦後裔,對於占領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及支持以國的美國和中情局普遍沒有好感。巴拉維與札卡威為同鄉,兩人都來自約旦的札卡村。

查普曼基地是中情局在阿國東部最主要的情報據點,主要任務在蒐集阿國與巴基斯坦邊境恐怖組織的情資。據信霍斯特機場內的前蘇聯空軍基地,目前被美軍用來調遣無人駕駛遙控飛機,執行空襲恐怖組織的任務,而霍斯特機場跑道也經過整修,已可讓C─130中型戰術運輸機起降。

fsj 提到...

陸以正專欄-你所不知道的葉門

【本報訊】2010-01-11 中國時報

沒去過阿拉伯半島的人,常誤以為葉門只是巴掌大的一塊沙漠,除出產石油外,別無其它資源,因而不屑一顧。其實自南北葉門合併後,全國面積五十二萬七千九百七十平方公里,幾達台灣的十七倍。人口也有二千二百廿三萬人,在阿拉伯世界或中東都稱得上大國了。

明代馬歡一四五一年所著《瀛海勝覽》書中,已述及葉門。馬是回族人,通阿拉伯語,隨三寶太監鄭和於永樂十一年(一四一三)、十九年(一四二一)和宣德六年(一四三一),一共三次下西洋,可證中國和葉門六百年前就有往來。

葉門也並非全是沙漠的不毛之地,它背山面海,仍有少數可耕地。因而葉門人(Yemenis)安土重遷,從公元前十二世紀開始,就是中東最古老文明之一;先後曾受衣索比亞和波斯兩個帝國統治。公元第七世紀起,信奉伊斯蘭教,成為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選錯了邊,葉門趁機獨立。葉海亞教長(Imam Yahya)成為政教合一的國王(Caliph),推行教育、獎勵工商,逐步變成半新半舊的國家。它在一九四六年先加入阿拉伯聯盟,次年再加入聯合國,但國內政權之爭,從未停歇。

一九六二年的內戰,是葉門卅年噩夢的開始。埃及支持的叛軍攻下首都薩那阿(Sanaa),宣布成立葉門阿拉伯共和國,通稱北葉門。而保守的沙烏地和約旦兩國則以軍械、糧食供應效忠王室的部隊,通稱南葉門。南、北兩個葉門打打停停。一九六七年埃及先撤軍,但葉門重新統一之路仍很漫長,實際到一九九○年,內戰才真正結束。

葉門人何辜,要忍受這麼多年的內戰呢?因為它的深水港亞丁,控制了由波斯灣進入紅海的入口,它面臨的海洋就叫做亞丁灣。亞丁是阿拉伯灣最大的深水港,也是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人口有八十萬之多。因為它是自由港,貨物進出均免關稅,中東各國商人趨之若騖,趕都趕不走。

十八、九世紀是英國稱霸全球的時代。早自十七世紀起,大英帝國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當然是印度。保護繞過半個地球的航運路線成為英國海軍最重要的任務。那時蘇彝士運河尚未開挖,英國與印度間往來船隻,必須取道紅海。

位居要衝的亞丁扼住紅海咽喉,從一八三九年起,英國就占領了亞丁,名義上先歸印度管轄,實際則為英國的海軍基地。到一九三七年,為指揮方便,亞丁變成倫敦直轄的屬地。二戰結束後,英國不好意思再以殖民大國姿態出現,表面上准許亞丁自治;一九六二年大英國協在西澳開會,亞丁也派代表參加。

最有價值的領土被英國占據了,南北雙方內戰未息,政府只能將探勘石油礦權交給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簡稱BP),葉門唯一的煉油廠即由BP經營。葉門名為獨立國家,實際仍由英國操縱一切,這也是受過現代教育的葉門人最痛心的事。

殖民時代雖然過去,葉門又被捲入冷戰。在前蘇聯支持下,左派分子成立「國家解放陣線(簡稱NLF)」,沙烏地和約旦則支持右派的「南葉門解放陣線(簡稱FLOSY)」。雙方用盡暗殺、巷戰、與政治鬥爭各種守法,NLF一度獲勝,更名為葉門社會黨,將國家改名為「南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和蘇聯、中國、古巴等建立外交關係。一九八六年再爆發內戰,死傷累累,六萬人逃亡到北部去。

如此受外力影響而自相殘殺,葉門人終於覺悟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兩個葉門的領導人薩勒(Ali Abdullah Saleh)和畢德(Ali Salim al-Bidh)同意恢復八年前簽訂的憲法草案,組織聯合政府,薩勒擔任總統,畢德做副總統。

兩個葉門既然合併,原先爭執不斷的兩國邊界也不必再吵了。一九九○年五月二日,葉門共和國頒布憲法草案,次年五月經公民投票通過。新憲規定,總統府設評議會,由它推薦的內閣總理綜攬政務。單一國會有三百零一席,北葉門選出一五九席,南葉門可選一百十一席,另外卅一席由總統府評議會派任,指派的多為伊斯蘭教長。

這樣的安排能維持多久,無人敢打包票。從那時到現在,葉門內部發生的衝突,至少有八百餘次,我查出的資料長達十二頁。總是沙烏地、約旦、和美國在一方,與埃及、敘利亞、和俄國爭鬥不休,倒楣的是葉門老百姓。

fsj 提到...

東協筆記-宗教種族 新、馬不能碰的禁忌

【梁東屏】2010-01-16 中國時報

由於馬來西亞法庭去年底裁決天主教徒得以用「阿拉」之名稱頌「上帝」,馬國回教徒自一月七日以來連續示威、攻擊各地天主教堂,至今為止,已有九間教堂遭到程度不等的攻擊、損壞,雖然並未造成人員喪生,馬國高層也極力淡化事件的嚴重性。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宗教、種族問題一向敏感,處理不善的話,確有可能釀成更大風波。

目前,一些回教組織已經揚言,如果馬國政府不妥善解決問題,他們準備以後每逢周五禱告後就示威。

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是多種族國家,也分別在一九六四年及一九六五年發生嚴重的流血種族暴動,所以兩國都記取教訓,在種族和諧上下了不少功夫。

這次的事件雖然起於宗教,然而這個區域內的宗教卻與種族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宗教衝突也很容易發展為種族之間的衝突,反之亦然。

舉例而言,曾經發生於印尼加里曼丹島的大雅人屠殺馬都拉人事件,就因為大雅人信奉天主教,馬都拉人信奉回教而染上宗教色彩。

新加坡在一九六四年的事件後,痛定思痛,一直以來都極為重視種族之間的和諧,設立各種機制來維持種族之間的平等,讓居於少數的馬來裔、印裔不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甚至該國目前的總統職位,都是由印裔的納丹出任。

七、八年前,新加坡開放「演說者角落」,讓當地人能有個像倫敦「海德公園」的言論廣場,但另一方面則明文規定,種族、宗教言論不在開放之列。新加坡的媒體也都明白這些禁忌,碰到這方面議題時都格外謹慎、自我檢查。

新加坡在這方面的言論「不自由」,也偶而會受到西方媒體訕笑,但是星國自己明白事件的嚴重性,從來不理會這些批評。

其實,馬國政府支持「阿拉」僅限於回教徒使用,因此也對法院判決提上訴,事件是否能妥善解決,還有待觀察。

「阿拉」這個詞在中東地區都可以用來泛指上帝,甚至東馬沙勞越的天主教徒一直以來也都是用「阿拉」來稱頌上帝,因而此次在馬國引起紛爭是頗不尋常之事,真正的起因是馬國政府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馬國執政聯盟「國陣」裡最大黨「巫統」為了爭取回教徒支持的一項策略。

也有很多人擔心,這個事件會使得回教激進派在馬國進一步抬頭。

就在去年,馬國彭亨州回教法庭才以在公眾場合飲用酒精飲料為由,判處一位新加坡籍、名為喀提卡的女性模特兒鞭笞六下及罰款五千馬幣。這項判決也在馬國引起廣泛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處罰過於嚴厲又無必要,但是宗教學者卻認為有其必要。馬國知名宗教學者札卡瑞亞即指出,「對於喀提卡的處罰旨在羞辱及教育她,也在嚇阻其他的回教徒飲酒」。喀提卡是在馬國夜總會內喝了啤酒,結果遭檢舉、逮捕。

東南亞國家裡,目前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亞齊省實施鞭刑,長久以來都受到國際人權組織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的譴責。

「國際特赦組織」馬國分部執行長勞娜。慕拉特就表示,「鞭刑處罰本身已被定義為酷刑,所以我們(國際特赦組織)絕不會予以寬容」。

除此之外,這項罕見判處女性鞭刑的判決,在馬國內部也引起爭辯。馬國雖以回教人口居多,但是也有為數甚眾的華裔及印度裔,在馬國的大部分區都可以買到酒類飲料,也很少聽說有回教徒因為飲酒而被判刑。

fsj 提到...

冰箱洗衣機 比意識型態重要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0.01.18

智利總統選舉不論是億萬富翁賓耶拉當選,還是前總統佛瑞勝出,都反映出由支持自由市場的務實溫和派當家,已在拉丁美洲蔚為趨勢。

左派候選人曾經大受拉丁美洲的選民歡迎,但對市場友善的溫和派候選人近來人氣扶搖直上。部分溫和派候選人出自右派,如60歲的賓耶拉,這位航空業大亨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前的民調只險勝對手。

政治分析家說,賓耶拉的風格迥異於曾在1994年到2000年擔任總統的佛瑞,但兩人的政見內容差異不大。不管最後選民把票投給誰,智利都不可能偏離帶給國家繁榮的自由市場道路。

分析家說,右派很難在拉丁美洲重整旗鼓,自1998年查維玆就任委內瑞拉總統以來,拉丁美洲國家大多由左派煽動者或歐洲式社會主義者掌權。

近來的民調及政治分析師都指出,相較於鼓吹階級鬥爭及支持國家干預經濟的極端國家主義者,拉丁美洲選民愈來愈屬意溫和派當政。

紐約美洲委員會資深政策主管薩巴提尼說:「選民比我們以為的精明理性,愈來愈多人會投票支持市場經濟和理性的領導人。」

例如,去年5月,與美國關係緊密、重視私人企業的連鎖超市大亨馬丁尼里(Ricardo Martinelli)當選巴拿馬總統;民調顯示,巴西聖保羅省長希拉(Jose Serra)很可能在今年10月的總統選舉擊敗較右傾的對手;民調也顯示,下個月哥斯大黎加選舉的贏家可能是執政黨候選人秦琪拉(Laura Chinchilla),此人預料會貫徹目前政府的市場友好政策。

玻利維亞是少數的例外,莫拉萊斯(Evo Morales)去年12月連任總統,他與美國交惡、與查維玆交好,並把部分礦業國收歸國有。

但去年兩位贏得總統大位的左派人士:烏拉圭總統穆吉卡(Jose Mujica)和薩爾瓦多總統傅內斯(Mauricio Funes)都凸顯了中間路線政策。

智利Latinobarometro民調公司主任拉格斯說:「選民要冰箱和洗衣機,要過好日子,許多人已捨棄意識型態旗幟。」



◆ 尼泊爾兒童兵露曙光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31869

楊仁賢 2010/01/19 聯合新聞網

1月8日,尼泊爾傳來好消息。尼國的執政黨,共產黨毛派陣線 (UCPN-M), 決定釋放近3千多名的兒童兵返回學校,接受教育,或接受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資助所安排的學習課程,協助重返社會。

擔任聯合國兒童與武裝衝突事務的特別代表拉迪卡‧庫馬拉斯瓦米女士 (Radhika Coomaraswamy) 說,這批兒童在2007年被聯合國證實為兒童兵後,已等待了三年,毛派首次釋放兒童兵有助尼國社會走向正面的未來。

尼國共產黨毛派陣線 (UCPN-M) 此舉,是回應了2009年12月16日與聯合國針對加速釋放兒童兵所共同簽署的「行動計劃」(Action Plan);聯合國也將會在未來把毛派從聯合國的招募兒童兵的「黑名單」中移除。

甚麼是兒童兵?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兒童兵是任何參與正規或非正規武裝部隊或武裝組織,從事任何一種工作的18歲以下兒童,包括且不局限廚師、搬運工、通信員和任何輔助這些人工作的兒童。該定義還包括受雇、被迫進行性活動,或被迫結婚的女童。因此,兒童兵不單只是指那些攜帶或曾經攜帶過槍械的兒童。」

對此違反兒童權利的議題,國際法上早已禁止任何召募與徵用低於18歲以下兒童在武裝衝突區域從事任何戰鬥及非戰鬥的行為。尼泊爾不僅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的簽署國之一,尼國政府,包括毛派組織本身,也在雙方內戰期間多次向外保證,會遵守各項國際公約,不從事召募兒童兵的行為。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過去10多年 (1996-2006) 的內戰中,為了補充兵員,毛派組織在全國各地以明暗及軟硬兼施的各種方法,到處招募兒童兵。而為了減低聯合國及國際人道組織的壓力,毛派領導人辯稱,旗下的這些兒童都是部隊裏在戰鬥中犧牲的烈士的孩童,以及農村地區無法自行照顧的小孩,毛派絕不會主動招募兒童兵。

當然無人相信毛派的詭辯。人權觀察組織在實際進入尼泊爾調查並訪談在戰場上遭政府軍捕獲的兒童兵發現,綁架、誘拐、暴力脅迫、以及暴力脅迫學校動員學生接受政治宣導,都是毛派組織募集兒童兵源的主要手段。在其主要根據地的西部高山叢林地區,毛派組織更是規定每戶人家必須獻出一名學童加入組織 (one family, one child program)。

兒童在上下學期間會無故失蹤,有時也在前往接受政治宣傳教育後,被直接要求留在軍營不能回家。為防止脫逃,軍營不僅嚴格監視,對脫逃者懲罰報復,也恐嚇將對脫逃者的家人進行報復。為了在與政府軍交戰時,防止投降的情形發生,毛派領導人也時常灌輸他們,若是投降,會遭到政府軍嚴厲報復的說法,讓其心生恐懼。

這是多麼的沉痛不忍!每當回憶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每位接受訪談的孩童不是渾身顫抖不已,就是哭泣滿面,其小小心靈深處早已破碎且充滿傷痛。 這些訪談紀錄報告,讀者可逕往人權觀察組織 (Human Rights Watch) 的網站免費下載下來,好好研讀。

然而,放下槍枝,離開軍隊,僅是起步而已,後續工作如重返校園、社會、家庭,甚至安排接受訓練,順利工作謀生,才是真正的主菜。這點,尼國政府本身目前根本做不到,一切只有仰賴聯合國等國際人道組織的資源。

爲甚麼做不到?尼泊爾在2008年5月28日成為聯邦共和國,成功廢除將近240年的王室制度,而共產黨毛派組織 (UCPN-M) 更在2008年4月10日的國會大選中,一躍成為佔有國會多數席次的執政黨。

勝選後,它誇言矢志帶領尼泊爾成為亞洲的「瑞士」,「讓尼泊爾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不到3百美元,增至3千美元,成為南亞最富裕的國家」。口號雖喊的震天響,但實情卻是,國民貧窮依舊,也是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須承認,因為貧窮,內戰期間,偏遠貧困的農村孩童在相互取暖及尋找未來生計的心態下,有部分是因此而自願加入毛派軍隊成為兒童兵的。也是因為貧窮貪腐,1996年2月毛派組織決定脫離王室主導下的腐敗政府體制,隱入山林,開始對抗政府的游擊戰。

若不健忘,2001年6月發生震驚國際社會的王室血案。因選妃問題,喝醉酒的王儲竟槍殺自己的父王和多名王室親族成員,最後自己也吞槍自盡。此案的發生,讓王室在民間的聲望一落千丈,更加大毛派推翻貪腐王室,對抗政府的正當性。

以推翻王室打倒貧窮貪腐為號召的共產黨毛派組織,因此迅速贏得人民的支持,一步步擴大自己的權力領域,終在2006年結束內戰,結束王室開啟共和之路,最後還贏得執政黨地位,而其領導人普拉昌達 (Prachanda) 也從恐怖份子首腦的身分,搖身成為尼泊爾聯邦共和國的首任總理。

根據德國弗利德利希艾柏特基金會 (The Friedrich-Ebert-Stiftung. FES) 這月的最新報告,尼泊爾的失業率還是相當的嚴峻 (42%);偏遠地區孩童、婦女的教育、醫療、衛生及食物等資源,也是極度的缺乏;內部政局的穩定性仍脆弱。

已打下江山的共產黨毛派是否真能成功的改善國民經濟與生活,解決貧窮問題,有待觀察。然在釋放孩童兵這事上,它做對了。

fsj 提到...

分裂象徵? 歐洲禁戴回教頭巾

【江靜玲/倫敦十八日電】2010-01-19 中國時報

頭巾威脅民主了嗎?有關回教女性服飾的爭議,近年來在歐洲主要國家逐漸成為焦點。法國政府計畫在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傳統回教婦女服飾,不少歐洲國家也陸續採取類似的政策路線。除了宗教與政治,這個議題與移民和回教徒在西方社會的地位,也難脫關係。

擁有五、六百萬回教徒的法國,是西歐中回教人口最多的國家,佔法國總人口八分之一。法國政府以貫徹政經分離立國原則為由,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禁止「明顯信仰」標幟出現在公共場所。十年後,才得以全面禁止回教女學生戴頭巾上學。

過去幾年,法國國會持續呼籲全面禁止只露出眼晴的回教女性服飾Burqa,及阿富汗帳篷式的Niqab,獲得朝野支持。法國總統薩科奇也表示,不歡迎這些服飾出現在領土。國會的評估報告將在本月底出爐,預料將通過這項禁令。

英國政治領袖也主張在公共場所禁止傳統回教女性服飾。國民黨和獨立黨指稱回教傳統服飾,是分裂英國的象徵,且具潛在安全威脅。但英國政府強調,不會告訴人民在街上如何穿著,公民自由組織也反對立法限制穿著。七五%的倫敦居民認為,人們有權依自己的宗教信仰穿衣服。

荷蘭政府二○○六年開始推動立法禁止穿著傳統服飾回教婦女出現在公共場合,民調顯示,六六%的人支持,反對者只有三二%。

發生回教漫畫追殺事件的丹麥,明令禁止在公家機構服務者穿著回教服飾。但在野保守黨於去年底提案全面禁止回教婦女服飾,獲得其他在野黨歡迎。但執政自由黨聯合政府反對立法全面規定國民服裝。

比利時和德國政府均指出,傳統回教服飾壓抑女性,阻礙社會融合溝通,但因尊重不同文化與信仰,把禁令選擇權交給地方政府。比利時若干城市已全面禁止回教女性在公共場合圍頭巾或穿著傳統服飾。德國十六個邦聯政府,有八個將回教頭巾列為政治符號。

至於天主教國家義大利,回教已成為國內第二大宗教。頭巾和回教婦女服飾,則演變為全國性政治議題,地方反回教移民問題尤其嚴重,一些城市因而全面禁止回教女性頭巾和傳統服飾。



◆ 美俄全球限核 箝制中國崛起

【聯合報╱陳欣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台南市)】2010.01.19

中國近年戰略核子武器成就,乃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指標,但如果中國未能在數年內完成反彈道飛彈系統實戰部署,正在成形中的美俄削減戰略武器與查核機制,將會削弱中國有限戰略核武嚇阻力量,中國持有戰略核武卻拒絕接受國際檢查的正當性,亦面臨被汙名化危機。中國崛起的戰略環境並非想當然爾一帆風順。

目前全球削減核武的機制正在成形。美俄兩國正展開密集的談判,新協議除限制兩國核彈頭數量外,更將限制核彈頭的運載工具數目。兩國正就最終的核查、監控和資訊交換條款進行最後的磋商,預計近日會有結果。

依據當初美國柯林頓總統的規劃,美俄削減戰略武器協議,最終目的是將全球所有核武納入此一機制之內。在簽署美俄削減核武新約後,美國將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推動全球《禁止生產裂變材料條約》,落實「多邊核燃料循環倡議」與「全球核能合作倡議」,掌控全球核子原料的生產、再處理、暨軍事與民間用途流程。最終透過在今年於華盛頓舉行的全球核安全高峰會議,創設限制其他國家核武能力的全球機制,營造擁有核武應受國際監督與查核的正當性。

在有限的核武器與投射載具限制下,擁有一枝獨秀的全球反導系統,將是美俄創建全球削減戰略核武環境後,繼續維持全球軍事優勢的重要基礎;而目前的發展,更凸顯了中國崛起的戰略環境,並非表面上的樂觀。

中國在二○○七年進行的反衛星攔截試驗與今年初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彈攔截技術試驗,曾引起美國關切。但俄國亦感到芒刺在背,去年中俄曾簽署通報發射導彈和火箭的協定,但此次中國反導試驗並沒有通報俄國,而且俄國對中國的武器銷售與軍事技術移轉亦大幅縮減。證諸美俄目前的限制核武數量動作,兩國創建全球限制暨監控戰略核武的氛圍正在成形。

在此並不完全有利情況下,落後於美俄的反導系統開發,以及被美俄排除在創建全球削減核武機制的被動地位,對中國形成極大的挑戰。未來中國將加速反導系統實戰部署,但有關限制暨查核全球戰略核武議題,將成中美俄三邊角力焦點,更牽動中國能否在全面發展前完成和平崛起的成敗。



◆ 國際瞭望-烏克蘭總統選舉「橙色革命」結束

【本報訊】2010-01-19 中國時報

烏克蘭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束,果然不出一般所料。所料有三:一是所有候選人都無人獲得過半數選票而當選。二是進入第二輪決選者是前總理亞努科維奇及總理季莫辛科。三是前總統尤申科必然出局,象徵橙色革命就此結束。

二○○四年美國策動烏克蘭顏色革命,其推動的對象是烏克蘭精英份子,由他們號召和平革命。人民之所以附和,是因經濟環境太差,當西方代理人尤申科號召起事時,選民認為會像西歐人民一般過好日子,所以能風起雲湧。

但是,人民不久便失望了,不但經濟未能搞上去,政治反而更腐敗,橙色革命的領導人物尤申科與季莫辛科互相爭權,根本不理會國家安定否。五年來政治混亂,經濟瀕臨破產,金融危機時,烏克蘭成為東歐最危險的國家,這時選舉,選民還會再追隨尤申科嗎?

反對派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而烏克蘭親俄勢力有其一定的選票,烏東地區人民甚至講俄語。

季莫辛科這位女總理變化莫測,只要能掌權便可以使立場變化,本來是反俄的,看到現實情況,便對俄國採取溫和態度。事實上,僅就能源來講烏國便離不開俄國,這不是西歐所能幫助的,連西歐自己都仰賴俄國的油氣。

烏國人民已看穿難以依靠西歐,但也不願依賴俄國,所以在這次選舉中,候選人都避免主張傾向於那方。但是,不再相信橙色革命帶來的希望卻毫無問題。

將來無論誰擔任總統,其路線都將是中性的,亞努科維奇是靠近俄國而不得罪歐盟,季莫辛科是靠近歐盟而不得罪俄國,只有如此方能在國會取得共識。憲改之後,將來的總統已非過去那樣權威了。

俄國的立場很坦然,外交部發言人說:只希望烏總統選舉結果能改善兩國關係,希望新總統能奉行負責公開尊重和坦誠的對俄政策。

美國就太露骨了,前駐烏大使指名季莫辛科如當選,烏克蘭與美國將保持更平衡關係,將是可以更認真與之開展合作的政府。



◆ 智利向右轉 新總統身價12億美元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1.19

智利大選變天,60歲的保守派億萬富翁品尼拉(Sebastian Pinera)於決選後勝出,擊敗左派候選人傅萊儀,結束智利20年的中間偏左政治。

傅萊儀得票率48%,品尼拉得票率52%,傅萊儀於計票60%時,即對外承認敗選。由於選舉競爭激烈,新科總統品尼拉18日與總統巴契雷特共進早餐,泯滅選舉恩仇。

品尼拉誓言要以商業精神激勵政府效能,創造100萬個工作。富比世雜誌估計,第三度參選的品尼拉身價12億美元。品尼拉當選,為智利自皮諾契特將軍軍事獨裁統治結束後,右翼首次奪回政權。品尼拉靠提供信用卡致富,也投資航空公司、足球隊、電視台。

選戰進行時,對手刻意塑造品尼拉可能成為智利版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的印象,指出政商勾結難免。為化解疑慮,品尼拉去年4月將多數財產交付信託,且承諾3月初出脫他的智利航空股分。

為掃除冷漠形象,品尼拉帶著妻子和四名子女競選,甚至在電視上大跳已故天王麥可傑克森的成名曲「顫慄」(Thriller)。

品尼拉出身智利政治世家,父親曾任智利駐比利時與聯合國大使。品尼拉的支持基礎包括皮諾契特的支持者,因此有媒體稱他是皮諾契特還魂。

但品尼拉僅一再強調自己的實業家形象,刻意與皮諾契特陣營劃清界線。皮諾契特1973年謀殺民選總統阿葉德,開啟17年的血腥鐵腕統治,這段回憶讓右翼在智利民主化之後屢選屢敗。

fsj 提到...

歐巴馬上任一年 帶給美國的十變

中央社 2010.01.19

2008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高舉「變」(Change)字大旗攻入白宮。全世界都在看他能「變」出什麼名堂。執政週年,正是檢驗是否「變」很大的時候。

歐巴馬上任後的第一個「變」,是宣佈一年內關閉關達那摩(Guantanamo)反恐監獄,及禁止對恐怖份子嫌犯刑求逼供。

他的前任小布希(George W. Bush)批評這項決定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前副總統錢尼(DickCheney)則批評歐巴馬只為掌聲,置國家安全和正義於不顧。」

小布希果然沒錯。歐巴馬於11月間公開承認,一年內關閉關達那摩監獄的承諾可能跳票。跳票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害怕一旦關達那摩監獄關閉,恐怖份子囚犯如移到美國本土監禁,將影響本土安全。

歐巴馬政府提出關閉監獄的8000萬美元預算,於5月間遭國會否決。國會要求歐巴馬政府先提出移監計畫,讓國人瞭解240名囚犯將移到何處。

歐巴馬政府已商得一些友邦的同意,收留部份經清查無罪釋放的囚犯。剩下的約110人,歐巴馬政府已決定收購伊利諾州一所閒置監獄,做為移監之用。不過共和黨議員誓言將全力封殺。

歐巴馬的第二個「變」,是宣佈支持婦女自行決定墮胎的權利。

小布希堅決反對最高法院「羅伊對韋德」(Roe v.Wade)判例,認為墮胎無異殺害生命;歐巴馬則讚揚判例保護了婦女的健康和生產自由,強調政府不應介入家庭最隱私部份。

歐巴馬的第三個「變」,是宣佈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解禁。

小布希認為幹細胞研究需要胚胎,胚胎的取得多來自墮胎,因此幹細胞的研究是變相的謀殺生命。

歐巴馬則認為,禁止使用聯邦經費進行幹細胞研究,導致醫療科學停滯,使許多原來可能有救的病人喪命。因此幹細胞研究是救人。

歐巴馬的第四個「變」,是提名波多黎各移民之女索托瑪約(Sonia Sotomayor)出任大法官,使她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拉丁美洲裔大法官,改變了美國最高法院的生態。

歐巴馬的第五個「變」,是支持同性戀權益。他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擴大聯邦政府職員同性戀伴侶的醫療福利制度。

小布希認為,婚姻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之間的事。歐巴馬則認為政府不必管個人隱私。

歐巴馬在參加一個同性戀組織募款餐會時,誓言終結美國軍中「不要問,不要說」政策,讓同性戀者可以公開從軍。

美國軍方從1993年起實施「不要問,不要說」政策,即軍方不主動調查從軍者性向,但同性戀者必須保持性向沈默,一旦同性戀身份曝光,必須退伍。政策實施以來,已有超過1萬2000名軍人為此離開軍隊。

歐巴馬也向同性戀者保證,將廢除「婚姻保護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

美國國會於1996年通過「聯姻保護法」,規定聯邦政府的婚姻定義是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各州不須視同性間的結合為婚姻,即使這種結合在其他州被視為婚姻。

歐巴馬的第六個「變」,是改革健保制度,將政府提供低收入戶的醫療補助(Medicaid)和提供65歲以上老人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擴大為全民健保,使全國人民納保率達到95%。

這項世紀變革法案雖然已分別獲得參眾兩院通過,但兩院版本在關鍵條文部份南轅北轍。例如眾院主張墮胎納入健保,參院則予以排除;眾院主張政府公辦保險,與民營保險競爭,促使提升保險品質及降低保費。

參眾兩院目前仍在為折衷版本協調中,歐巴馬原期待能在上任週年簽署生效實施,不過因協調過程並不順暢,可能還要拖上一些時日。

歐巴馬的第七個「變」,是訂定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撤軍時間表。

小布希認為,訂定撤軍時間表,等於是向恐怖份子投降,也是對盟邦的背叛,國際將不再信任美國。歐巴馬則強調,美國的協助不是空白支票,伊拉克和阿富汗終將為自己的國家負起責任。

歐巴馬已宣佈,美軍在伊拉克的戰鬥任務將於2010年8月31日以前結束,美軍將於2011年底以前全部撤出。美軍也將從2011年7月起,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歐巴馬的第八個「變」,是放棄單邊主義,支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行動。

小布希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美國應採取單邊行動,維護美國最大利益和國家安全;但歐巴馬認為,21世紀的諸多新挑戰,絕不是任何一個領導人,也不是任何一個單一國家,所能單獨面對。美國將更謙卑地與全世界攜手合作。

歐巴馬的第九個「變」,是與國際修好,甚至願向敵國伸手。

歐巴馬上任後,到歐洲、拉丁美洲、中東、亞洲訪問,都展現謙恭的態度,甚至對美國過去的作為表示歉意。

他在法國演說時,承認美國過去有時「未重視歐洲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有時對歐洲表現出傲慢和輕蔑」;「美國與歐洲關係應是夥伴關係,而不是資助人與被資助人的關係」。

在墨西哥演講時,他公開承認,美國過去與拉丁美洲關係有些時候確曾不睦,美國有時會頤指氣使,有時也確曾疏於履行承諾。未來美國與拉丁美洲應「基於彼此尊重、共同利益和分享價值單純交往」。

在開羅發表演說,他向伊斯蘭教世界伸出橄欖枝,呼籲他們終止對美國的懷疑與不和。他告訴伊斯蘭教世界:「我今天來到這裡,是來尋求美國與全世界伊斯蘭教徒的新開始。」

在東京演說時,歐巴馬承認過去美國與一些亞太多邊組織的關係脫節。不過他強調,脫節時代已經過去。美國將擴大參與亞太事務。

歐巴馬的第十個「變」,是準備從今年夏天起,對貪婪的華爾街金融業者開鍘,課徵「金融危機責任費」。

歐巴馬認為,由於華爾街業者不負責任地玩追逐金錢遊戲,導致爆發金融危機。政府花納稅人的錢拯救他們於破產邊緣。如今經濟復甦後,他們理當還錢。

歐巴馬提議,對資本額500億美元以上的金融機構課徵金融危機責任費,其中對全美前10大金融業者,課徵營利稅率可能高達60%。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施政誤判 歐巴馬惹麻煩
http://www.udn.com/2010/1/19/NEWS/WORLD/WOR3/5373946.shtml



◆ 社論-掌握國會多數是一種藝術

【本報訊】2010-01-19 中國時報

二○○八年總統大選前,國民黨已拿下近四分之三的國會多數。民進黨預言,如果馬英九當選,台灣勢必回到老國民黨威權體制、一黨獨大的時代;相反的,國民黨的預言是,民進黨以少數政府一意橫行,不但造成總統獨裁專斷,而且是政局混亂的來源,只有國民黨在行政立法都拿下多數,才能使政局穩定,全心全力拚經濟。

結果,政黨再輪替已超過一年半了,這兩種預言都落空。國民黨並未如民進黨預測的,淪為一黨獨大,也並未回到威權體制。民進黨在國會雖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席次,但卻能阻擋多數的國民黨法案;不只如此,從ECFA到美牛進口政策,民進黨甚至常常成為政策的主導者。

而國民黨在總統大選前標榜的行政、立法合一,可以讓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的目標,卻也沒有實現。總統馬英九常面臨「令不出總統府」的處境。去年的監察院副院長人事案被國會否決,行政立法矛盾就已出現端倪;今年情況更是惡化,即使馬總統兼任黨主席,都無法挽回頹勢。美牛案表決前夕,國會已找不到支持總統的聲音。

確實,即使九八修憲後的憲政體制,仍是傾向雙首長制;但實質運作起來,我們卻已接近美式的總統制。既然是總統制,行政、立法各有支持民意,國會未必事事要買總統的帳。但是,任何總統如果完全無法得到國會的支持,也勢必一事無成,因此,在美國,總統與國會的關係,必然是總統行使權力的核心;同樣的,對馬總統而言,如果他完全無法掌握國會的動向,一定難以避免提前跛腳的命運。

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他對這些不馴的國民黨黨籍立委,基本上是抱持著「以黨輔政」的想法。金溥聰出任國民黨祕書長,當然也是要協助總統達到這個目標。但是,這次的地方制度法協調,不但因為民意的反彈而一周數變;更因為國民黨強勢運作通過地制法,並未與國會議長協調召開臨時會事宜,引發國會議長的反彈。

在金溥聰強勢運作下,地制法昨日在藍綠大戰後過關。民進黨一再拉長戰線、無限制杯葛,國民黨終於硬起來,讓藍營選民一吐悶氣,但是,未來若是面臨如美牛案一樣的民生議題,黨派對決真的可以成為萬靈丹嗎?更何況,金溥聰剛出手,國民黨立委還在觀察他有多少能耐,若是二月二十七日立委補選,成績再不理想,金溥聰能不能如臂使指、領導國民黨立委,都有待觀察。

更重要的是,馬團隊必須學習如何和國會相處。而這絕不只是有如軍中帶隊打仗的動員、指揮、下令,或是工廠生產線的一貫作業。畢竟,任何國家的國會都賦予少數黨議事杯葛的權力,執政黨要動員黨籍立委去反制,必須能言之成理,讓人心服口服。

事實上,要如何說服立委、尋求共識,過去的國民黨也有一套機制。陳水扁擔任總統時代,當時的國民黨擔心民進黨「招降納叛」策略,因此動輒祭出黨紀,以免國民黨分崩離析。但這不見得是國民黨的常態。李登輝時代,已有一套黨政協調機制,來貫徹黨的意志,或聽取基層聲音;更重要的是,李登輝和立法院長必然保持密切的溝通關係,各部會有重大政策,必先告知立法院長;立法院長耳聽八方,對政策的可行性,常能提出重要的建議,可讓行政體系更精確的掌握民意;同時,立法院長更是朝野協商的核心人物,即使總統無法跨黨與在野黨溝通,但立法院長則經常性的扮演溝通者的角色,某個程度可緩和朝野對立。

「總統學大師」紐斯達曾擔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白宮幕僚,有一次一位國會議員向杜魯門抱怨紐斯達的白宮上司態度輕慢,第二天這位上司就不在白宮了!杜魯門歷史上的評價之所以能高於生前,他和國會的關係應是關鍵之一。馬英九也許未必要作到如杜魯門這樣,但是,學習與國會相處的藝術,卻是任何有心的總統必修的一門課。

fsj 提到...

趙紫陽去世5週年 不鎮壓原則獲高度評價

中央社 2010.01.20

中國官方媒體對北京部分民眾自發性紀念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去世5週年,目前尚未有任何評論報導。不過,趙紫陽的秘書鮑彤表示,趙紫陽任總書記時的「不鎮壓」原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趙紫陽在1989年不同意出動軍隊鎮壓示威學生,被撤銷中共總書記職務,隨後一直被軟禁在北京富強胡同家中,直至2005年1月17日病逝,享年85歲。

在趙紫陽逝世5週年之際,鮑彤在北京告訴「美國之音」,趙紫陽20年前寧可被罷官也「不做鎮壓學生的總書記」。

鮑彤表示,「不鎮壓」原則20年後對當代的中國仍有借鑒作用。他說,「不鎮壓」原則不但適用於對學生不鎮壓,而且對一切公民不鎮壓,對知識分子、農民、工人、資本家,對行使法定權利的同胞,不論上訪還是請願,遊行還是示威,批評領導還是表達政見,一律不可鎮壓、不得鎮壓。

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一直信奉毛澤東的所謂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鮑彤說:「中國共產黨把中國人分成兩種,這是非常奇怪的。它在國內宣佈哪一部分人屬於敵人,哪一部分人是朋友。凡是朋友,不管怎麼樣,都是自己人。如果劃成敵人,就要殺、關、管。」

鮑彤又說,趙紫陽雖然沒有說「敵我矛盾」錯誤,但他從來沒有給任何人戴過「敵我矛盾」的帽子,在他的眼中,學生,市民都是自己的同胞。

他說:「印象裡,不管是他擔任國務院總理,還是當總書記時,都沒有聽他講過敵我矛盾必須鎮壓。我想他是把人當作人的。把中國人都當作自己的同胞。」

另外,在趙紫陽逝世5週年之際,又1本關於趙紫陽的書籍在海外出版。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前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的日記「趙紫陽還說過什麼?」,透露趙紫陽晚年思想的細節。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創辦人鮑樸在書評中說,透過趙紫陽的談話,細心的讀者不難獲得這樣的結論:腐敗導致社會不公,腐敗是中國式的經濟改革帶來的副產品,只有在政治制度的層面上才能解決腐敗,只有透過政改才能解決社會不公問題。

fsj 提到...

施政周年民怨沸 歐巴馬坦承脫節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1.22

美國總統歐巴馬施政滿周年,終於必須面對民怨沸騰的問題。20日他接受專訪時表示,上任第一年太專心決策作業,誤以為只要專心決定政策,美國人民就會了解背後的理由,以致與民意脫節。

2008年他靠選民對政府的不滿而入主白宮,可是同樣的民怨也使民主黨在19日的麻州國會參議員補選落敗,歐巴馬認為這場選舉反映了全國的氣氛。

歐巴馬20日在白宮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他說:「如果我對這一年有任何遺憾,那就是我們太忙著做事和應付眼前的危機,因此失去與美國人民直接對話的意識。」

20日是歐巴馬上任一周年,但一連串的政治挫敗,讓歐巴馬及民主黨無心慶祝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的政績。

他認為在第二年,對於與美國人民保持聯繫會做得更好,因為他的政府立場已比一年前穩固。歐巴馬就職一周年前夕的多項民調都顯示,他的民意支持度大幅下滑。

歐巴馬說:「人民感到氣憤灰心,不只是對過去一、兩年的情況感到不滿,而是對過去八年累積的怨氣。」麻州的國會補選結果形同對他推動健保改革的否定,使他異常難堪。政治觀察家都認為,這將迫使歐巴馬面對丕變的國會生態,重新調整施政方向與手法。

歐巴馬表示他了解選民很氣憤政府救濟華爾街金融機構,也知道這在政治上的殺傷力有多大,但堅持這是當務之急。

回顧過去一年,他表示一直在推動「大議題」和設法改變華府之間保持平衡。他宣稱過去一年他對付的大問題「都不是我選擇的」,例如「挽救金融體系並不是我的競選政見」。

這次國會席次的變化,令人懷疑歐巴馬未來能否推動國會通過全球暖化、金融監理改革與移民法改革等重大法案。

fsj 提到...

歐巴馬國情咨文:美國絕不做第2名

【劉屏/華盛頓廿八日電】 2010-01-29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七日晚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他強調重振經濟,要在五年內把出口增加一倍。他說,美國絕不做第二名,當各國都向前進時,美國必須加快步伐。這是歐巴馬第一次發表國情咨文,全長約六十八分鐘,幾乎全都談內政,其中經濟佔了約三分之二篇幅。

兩黨須合作創造光明未來

談到經濟,歐巴馬說,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依然很糟,因此美國人「有人沮喪,有人憤怒」。他說,兩黨必須合作,行政部門和國會必須合作,以創造光明的未來,他對國家的前途「從來沒有像今晚這樣滿懷希望」。

歐巴馬說,過去一年,政府努力減稅,使中低收入家庭及中小企業受惠;而今年的首要目標就是增加工作機會。下一步則是擴大基礎建設,包括高速鐵路。他說:「為什麼歐洲或中國有最快的火車,有新的乾淨能源產品,而美國沒有?明天我就要到佛羅里達州的坦帕,那裡很快就要為高速鐵路破土。」

五年內要把出口增加一倍

歐巴馬說,美國五年內要把出口增加一倍,以創造二百萬個就業機會;而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也同樣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同時政府也要協助農人與中小企業增加出口,並在不違反國家安全前提下放寬出口管制。

他說,幾十年來,華府總是告訴百姓「等一等」,如今情勢惡化至此,「我只問一句,我們還要等多久?」他說,中國不等,德國不等,印度也不等,「他們重視數學與科學課程,他們不要做第二名…我不接受美國變成第二名」。

堅持健保絕對不放棄理想

如何不做第二名?歐巴馬強調第一是完成金融改革,絕不再讓金融機構拿著人民血汗錢投機。第二是鼓勵創新,發展新能源科技、環保科技。第三是增加出口。第四是提升技術和教育水準,所以必須重視社區大學,而且「大學生畢業時,學費貸款的償還額度不超過他們收入的百分之十;所有債務在畢業廿年後一筆勾銷;如果從事於公共服務,十年就全數勾銷」。

有關健改,歐巴馬堅定表示絕不放棄理想:盡最大努力讓每一個美國人享有健保。他說,此刻「比任何時刻都更接近為最大多數美國人的生命提供保障」,希望國會與白宮攜手,完成此一重大使命。

聯邦政府開支將凍結三年

歐巴馬說,下年度起聯邦政府開支將凍結三年,除了國家安全、醫療保險、養老金,其他支出一律不得增加;如果國會與他不同調,他不惜動用否決權。

歐巴馬只用很少時間談對外關係。他說,他對阿富汗增兵,目的是協助阿富汗軍隊早日穩定局勢,讓美軍早日回家。至於伊拉克,「今年八月底以前,我們所有的戰鬥部隊將全數撤離」。

他表示,透過國際合作,「北韓愈來愈孤立,伊朗愈來愈孤立」,因此不論安全、經貿、教育、科技、氣候變遷等議題,美國都將繼續與各國合作。

歐巴馬說,他在選舉時承諾要變革(change),但現在遇到許多挫折,「我知道現在很多美國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還相信我們能改變」。他說,他從來沒有說過變革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也沒有說過單靠他自己就能完成變革,重要的是,絕不放棄希望。



◆ 做對的事 歐巴馬為「領導」下最佳詮釋

【劉屏/華盛頓廿八日電】2010-01-29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一次國情咨文,為「領導」一詞下了最佳註釋:領導人的責任在於「做對的事」,不在於討好選民,也不在於迎合所謂民意。

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健保改革法案被反對黨罵到臭頭,導致歐巴馬的民調支持率不斷下滑。此時發表國情咨文,換了別人,也許會向反對力量交心表態,也許會向選民鞠躬致歉,可是歐巴馬選擇了不同的訴求。

歐巴馬並未迴避現實,他承認「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找不到工作」,「窮人的日子變得更苦」,「家庭的擔子變得更重」。然而,身為領導人,他不但對未來更滿懷希望─因為國家依然強大,更重要的,他堅持立場,「我不去迎合民意,而是為所當為(I wouldn’t just do what was popular, I would do what was necessary)。」

面對國會共和黨的拖延手法,歐巴馬不客氣的問道:「我們還要等多久?等著事態更惡化?」他更告訴民主黨人,最好像他一樣堅持立場,不要對共和黨屈從讓步,否則「送到我桌上的法案若不符改革所需,我會退回去」。

歐巴馬不講空話,而是提出具體方案,諸如強化基礎建設、開發乾淨能源、改革學校課程、協助中小企業、刺激出口等等。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應該做、值得做、馬上要做的。

關於健改,歐巴馬怪自己沒有解釋得更清楚。然而他認為健改政策並沒有錯,他絕不棄人民於不顧,也盼議員勿棄人民於不顧。換言之,唯有通過健改才是苦民所苦。領導人的決心在此表露無遺。

歐巴馬敢於「雖千萬人吾往矣」,有兩大因素。第一是選民的負託。柯林頓把政權交給布希時,國庫盈餘二千億美元;布希移交給歐巴馬時,卻是赤字一兆美元,外加兩場戰爭及經濟危機。人民決定換人做做看;不聽我的,難道還聽你們的?

第二個因素是「府會一家」,參眾兩院都是民主黨居絕對多數。擁有這種優勢下,總統幹什麼扮小媳婦?

歐巴馬說,人民真正不能忍受的是「天天都是選舉日」。他決心改變這種風氣,因為,「人民選我們出來,是要我們解決問題」,如果一心一意想著政治正確,還有什麼領導可言?

fsj 提到...

紐約時報:中國太過強勢 美國開始硬起來

中央社 2010.02.01

過去一年來,中國一再強勢對待美國,為全球經濟危機訓斥美國官員,幕後操控去年11月歐巴馬的訪中行程,在哥本哈根拒絕支持氣候變遷協議,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堅決反對美國的制裁伊朗提議。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天分析報導指稱,歐巴馬政府開始對中國硬起來。一月29日美國宣布對台高達60億美元的軍售,直接對準1972年美國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以來美中最敏感的外交議題重重一擊。

一方面在布希政府2008年才宣布類似軍售案,另一方面,此刻正值北京和台北關係和緩之際,歐巴馬這麼快就宣布對台軍售,雙重激怒了北京。中國專家說,中方立即強硬的反應,包括取消軍事交流,還宣布懲罰性制裁美國公司,顯示中國這次覺得燙到了。更何況美國宣布對台軍售的同一天,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還公開訓斥中國,不肯在制裁伊朗核武議題上更強硬一點。

儘管政府官員對外口徑一致,提醒北京不要讓這個小小勃谿影響中美關係。不過也有一些官員私下透露,對台軍售的時機以及要求對伊朗更強硬,都是有意對北京釋出訊息,中國不要以為歐巴馬會因對美國安全的關切及雙方既存協議,而對中國畢恭畢敬。

歐巴馬政府一名資深官員說,「此舉是要確保外界不致誤會,我們會依自己的國家安全利益行事。」另一名也因這項議題的敏感性而不願具名的官員則明白表示,「不同於前朝政府一直等到下台前才軍售台灣,我們早早就採取行動」。

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歐巴馬的中國政策究竟要走向何方?以及這個新的強硬態度是否預示一個全新方向,且能達成過去一年柔軟身段所未能達成的目標?

除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如何處理美中關係是歐巴馬最大的外交挑戰。中國現在有的是錢,經濟大幅成長,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同時也是對美國越來越挑剔的貿易夥伴,並在國際影響力與經濟實力上成為美國的全球對手。

一位歐巴馬政府資深官員說,「總統主張我們要跟中國維持一個夠成熟的關係,當雙方意見不合時,我們可以坦率表達並堅守立場;意見一致時,雙方則可以全力合作。」他堅持,選擇此刻宣布對台軍售以及國務卿強硬表態,「都意在展現美國的堅定立場,絕非毫無必要」。

柯林頓和布希政府剛上台時,跟中國關係都很緊張。但是「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外交政策主任克萊門斯(Steve Clemons)說:「歐巴馬政府甫上台時則剛好相反。」他說,「無論在經濟問題、氣候變遷、伊朗、北韓等議題上,新政府都需要中國。所以他們一開始想和中國翩翩起舞,問題是成效不彰。」

相對地,中國反打一巴掌。包括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上,歐美國家要求中國同意對排碳目標設立國際監督機制時,中國堅拒。中國總理溫家寶兩度指派部屬代表他和歐巴馬見面,許多外交人士視為中國刻意藉此羞辱歐巴馬。後來歐巴馬到處找溫家寶。當溫家寶和南非、巴西跟印度領袖們在一個會議室見面時,歐巴馬突然出現在門口,把他嚇一跳。美國和中國後來雖取得(碳排放)監控機制的妥協方案,但是整個事件讓歐巴馬政府官員非常不是味道,認為中國故意貶低歐巴馬,而歐巴馬也決心反擊,以重新彰顯美國權威。

對歐巴馬而言,宣布對台軍售只是今年內諸多將觸怒中國案例中的第一件。部分外交政策專家認為,美國政府似乎刻意戮弄中國長期以來在主權議題上的罩門。

希拉蕊上月29日提到,歐巴馬很快會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為避免在歐巴馬訪問中國之前疏離北京,白宮官員去年夏天刻意延後他接見達賴的時間。

克萊門斯說,「中國近來已經很有自信,唯一會抓狂的就是主權議題。所以任何跟台灣和西藏有關的事情都會讓中國跳起來。」

除此之外,歐巴馬政府最近提倡網路自由,也造成與北京的磨擦。

但是美國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並無法改變歐巴馬在許多議題上需要中國合作的事實。除了努力控制伊朗的核武企圖之外,歐巴馬在相同議題上也需要北京一起對付北韓。

而歐巴馬上週發表的國情咨文宣布,計畫在未來5年內加倍美國出口。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說服中國讓人民幣升值40%,以使中國產品在美國更昂貴,並使中國人更買得起美國貨。



◆ 阻捕魚 俄掃射日漁船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2.01

俄羅斯邊境警備隊的直升機29日在北方四島海域向兩艘日本漁船開火射擊,未造成人員傷亡。北方四島自二次大戰後成為日、俄兩國的爭議領土,日本外務省已向俄國抗議。

俄國聲明表示,兩艘日本漁船29日晚間闖入北方四島之一的國後島西北方2.5公里處海域,且未停止航行,俄國警備隊先是發射數枚照明彈警告,隨後直接朝漁船射擊,留下約20處彈痕。兩艘船隻上共搭載15人,所幸無人傷亡。

然而,日本外務省在30日晚間的新聞稿中指出,日方漁船「第58孝丸」與「第63清美丸」是依照兩國的漁業協定,支付作業金給俄國後獲准在海域上執行捕漁作業;俄方舉動可能導致船員傷亡,「非常不恰當」。

日方聲稱,根據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漁船是在被允許的海域作業,受到俄方無理攻擊後,兩艘漁船已駛回北海道羅臼町的港口,船身有被槍擊痕跡。船員受訪時都很低調,表示不願給當局添麻煩。

日本外務省說,日方已向俄羅斯駐日本大使提出嚴正抗議,要求俄方採取措施,防止再發生類似事件。2006年8月16日,日本一艘捕蟹漁船進入北方四島海域,俄國邊防部隊原意開槍示警,但仍意外射死一名日本漁民。

北方四島位於北海道東北部,原屬日本領土,但二次大戰後被前蘇聯占領,兩國因此存在北方四島的領土爭議,也遲遲未能簽署二次大戰的和平條約。

去年7月3日,日本參議院通過「促進北方領土問題解決特別法」修正案,明確記載「北方領土為我國固有領土」,賦予日本擁有北方四島主權的法源依據。俄國立刻表達強烈反對。北方四島是俄國太平洋艦隊控制外國船艦進入鄂霍次克海的樞紐,不可能放棄。



◆ 凱達人體炸彈 炸藥縫進胸、臀…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2.01

恐怖分子向來將炸藥藏在手提袋、鞋子或內衣中,以躲避外人察覺。現在,凱達恐怖分子甚至打算將炸藥置入體內,化身成「人體炸彈客」(body bombers),讓掃描器都無法發現其攻擊意圖。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軍情五處(MI5,英國負責國內反間諜、反恐怖的情報部門)發現,凱達正策劃用手術將炸彈裝入人體,簡稱「手術炸彈」(surgical bombs)。

根據了解,軍情五處透過監視阿拉伯網路聊天室,察覺到這項新的威脅。安全單位認為,各機場紛紛引進人體掃瞄器,促使凱達組織予以反制。

消息來源指出,男性炸彈客可把炸藥「縫入」盲腸附近或臀部內,女性則可放入胸部,就像隆乳填充物一樣。

專家表示,像「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這樣的炸藥,可先裝入小塑膠袋中,再透過手術放進炸彈客體內,手術的切口可當成一般手術傷口縫合起來,等它自行癒合。

專家說,8盎司(226.8公克)的「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即可貫穿5吋(12.7公分)的裝甲,更可輕易在飛機上炸出一個大洞。

安全人士指出,炸彈客只要利用針筒,把「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 )注入裝有炸藥的小塑膠袋,即可引爆。

fsj 提到...

軍售後的美中台關係 難題待解

【本報訊】2010-02-02 中國時報

美國歐巴馬政府日前宣布對台五項軍售,總額近六十四億美元,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一筆。中國政府之前已經多次警告,宣布後更強烈抗議,決定暫停軍事交流以及對參與軍售公司制裁等,外界都在觀察會不會有進一步行動。

去年底歐巴馬訪問北京後,美中關係似乎呈現出從來沒有過的榮景,但是軍售卻讓情勢急轉直下。首先要問的是,美國為什麼要賣?冠冕堂皇的回答當然是,華府必須維持對台灣安全承諾;但是實際上,則是美國希望繼續維持在台灣的影響力。

美國維持影響力,其實對北京,有好也有壞。壞處在於,兩岸情勢發展總也排除不了「國際因素」,十一月歐巴馬在北京時,中國原本以為基本原則確立,美國會尊重中國的主權與核心利益;現在看起來,並不是那麼一回事,美國既然賣給台灣武器,歐巴馬一定也會與達賴見面。

但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從北京觀點來看,也有好的部分。陳水扁當政期間,是靠美國的約束才懸崖勒馬,不致讓兩岸情勢失控;眾所週知,目前北京擔心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走向,可能還是需要靠美國才穩得住。

美國要維持對台灣的影響力,其戰略意圖從近來對日本的政策,可以得到更完整的圖像。

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普天間基地,最近是兩國衝突的焦點。美國堅持鳩山的民主黨政府必須按照先前自民黨政府談妥的協議,把基地遷移到沖繩另一處地點;鳩山政府礙於當地居民反對,加上執政聯盟的社會黨反對,希望延後決定。雙方交涉時,都動了情緒。日方認為美國沒有體諒國內的政治困難;而美國則放話,說日本比中國還難搞。雙方甚至連美日安保締約五十周年慶祝,都草草應付了事。事實上,美國許多人認為,連這點小事都搞不定,美日安保體制已經名存實亡。

普天間基地爭議所反映的,其實是美中日的三角關係演變。民主黨政府上台後,與中國的關係超乎尋常的親密,美國方面對此非常憂心。對華盛頓來說,美日安保是亞太安全的基石。之前是應對蘇聯的威脅,九零年代後,則是應對中國的崛起;如果崛起的中國對美國造成威脅,美日安保會是最重要的避險機制,美國不能任憑日本傾往中國那邊。

而崛起的中國,第一個碰撞點就在台海。美國雖然不願意自己被捲入台海衝突,但同樣不能放手;從自己的戰略利益考慮,也不希望台灣逐步被芬蘭化,喪失防衛自己的能力與主動權,從而被納入中國勢力範圍。在這個考慮下,出售武器可以拉緊與台灣政府的安全紐帶。

大陸指責的炮火,目前都在美國;對台灣當局採取審慎的態度,避免直接攻擊,以免傷及目前和緩的氣氛。但是北京心理是不高興的,私下埋怨馬政府在美中兩邊討好,佔盡便宜。

然而在區分大陸對台的經濟利益與安全威脅後,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ECFA協議上,大陸展現出善意,可是在安全威脅上,卻是一步未讓,不僅沒有承諾不對台動武,部署的飛彈也沒有減少或是遷移。換句話說,大陸並沒有做出減少對台灣威脅的努力,讓台灣沒有選擇,不得不仍要維持自衛的能力。

在經濟協議開始談判之際,大陸敦促台灣應及早進入政治對話,但卻沒有放棄以武力解決,這對期待台灣進入政治談判,是沒有助益的。此外,馬英九總統強調:「軍購可以讓台灣更有安全感與自信心,從而與大陸有更多互動」,並不是敷衍托辭。台灣是民主政體,社會有多元意見,要進入談判必須建立共識,中國一味反對軍售,只會令許多人擔心,中國硬要逼台灣訂城下之盟而已。

軍售決定宣布後,我們看到藍綠一致表示支持,這證明在國家安全上,台灣大多數的主流看法是一致的。在現今流於盲目反對的政策爭議下,軍售是個清新的例外;我們也期待在未來的兩岸政策上,朝野能夠有更多的交集,台灣真正的共同利益才能夠形塑出來。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北京學者:中美關係可能轉為戰略競爭期

中央社 2010.02.04

中美兩國關係最近頻受衝擊,北京學者分析,美國在涉藏問題上若處理不慎,不排除兩國關係由「以戰略合作為主導」,轉為「以戰略競爭為主導」的可能性。

中美關係最近因為美國宣布對台軍售而生波折,隨後不久白宮又再表態稱美國總統歐巴馬本月底將會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

針對歐巴馬將會見達賴喇嘛一事,中國政府嚴詞表示反對。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中方堅決反對達賴竄訪美國,堅決反對美國領導人以任何名義和形式與達賴接觸。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官方之外,大陸學界也有相關分析。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歐巴馬上任後的第一年,在對中國敏感問題上表現較為謹慎務實,但對提升兩國關係產生實質性變化所發生的作用有限。

朱鋒說,雙方在「3T」問題(涉藏、涉台與貿易)上,並未形成有效的解決途徑,兩國的實力差距尚不足以讓美國主動改變行為方式。因此在歐巴馬面臨國內政治窘境時,去年被擱置的敏感性問題,成為他轉移視線的素材。

他進一步表示,若美方一意孤行,不排除兩國關係可能由「以戰略合作為主導」,轉為「以戰略競爭為主導」。

不過,這位學者認為,兩國在貿易金融等方面已形成「戰略捆綁」的態勢下,發生極端性後果的可能性不大。美國在氣候變化、國際反恐、打擊海盜、防止核擴散等眾多領域,還需要中國的合作。

他說,「崛起才是中國最有效的反制。」中國宜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加速軍事現代化,縮小與美國的力量對比,並制定對美外交的長遠戰略目標。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分析家迪恩.程則說,今年美國對中關係將進入動盪的一年。2009 年,美中基本上處於蜜月期,華府與北京都有意拋開圍繞台灣、西藏、人權和匯率政策的分歧,以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危機。

不過,隨著美國即將來臨的國會選舉,新舊問題,包括網路安全、貿易等,今年將接二連三地擾亂雙邊關係。



◆ 齟齬頻生 歐巴馬:需致力發展與中國經貿關係

中央社 2010.02.04

美國總統歐巴馬指出,美國必需持續積極尋求與中國經貿交流,同時還將確保雙邊關係維持平衡。

根據「彭博」報導,歐巴馬在華府參院民主黨政策委員會(Senate Democratic Policy Committee)會議上指出:「美國的未來繫於美國外銷能力,中國有望成為美國最大海外市場。美國若自外於中國市場將是一大錯誤。」

歐巴馬就賓州參議員史派克特(Arlen Specter)的提問作出上述答覆。史派克特正面臨競選連任壓力,他的選區以工會成員佔多數。他向總統詢問,他是否支持修訂或撤銷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協議。

美國是中國首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美國第2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加拿大。中美雙邊貿易於2008年總計高達4092億美元。礙於貿易障礙,加上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升值,美國會議員稱中美關係屬於單邊發展。

歐巴馬矢言將「強力執行現有貿易規範」,並持續施壓,要求中國實施匯率改革。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自2008年7月來就維持在6.83元人民幣兌1美元左右,中國對歐美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均予以冷處理。

他指出,「我們必需尋求國際共同解決的挑戰之一是匯率,以及他們是否合宜,以確保我們的產品價格沒有遭人為高估,他們的產品沒有被人為低估。」

歐巴馬同時還為美國政府為確保與中國公平貿易而採取的諸多措施進行辯護,其中包括對來自中國的18億美元汽車輪胎開徵高達35%關稅等。

他向議員們警告,在公平的規範下,美國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必要畏敵怯戰。

他補充:「若能在公平的競技場上一較高下,美國將穩操勝算。」

中美關係近來齟齬頻生,歐巴馬可能於本月接見達賴喇嘛,美國對中國監控網路也大表不滿。

美國與中國分別為全球第1與第3大經濟體,美中兩國摩擦不斷,美國企業恐遭殃,包括波音 (Boeing)與谷歌 (Google)等企業未來恐將面臨諸多挑戰。(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 台灣的安全感「軟實力」比較重要

【聯合報╱社論】2010.02.06

歐巴馬政府通過對台軍售,台灣方面還沒有太大動作的討論和回應,反而因為中共強烈抗議,形成國際注目焦點。尤其美方最新一篇模擬二○一五年海戰的論文,描繪中共擊沉美國航空母艦情景,予人無限想像。台美間的軍購議題不管如何發展,說到底,永遠要放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來解讀。

美國對台軍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其實直至目前仍如此),被視為美國對台關係承諾程度的一項指標。所以這次歐巴馬總統同意此筆軍售,台灣若買單要付出超過兩千億台幣,馬政府卻要向美國表示「感謝」;而美國也因此必須面對中共的抗議。

但就算這次馬政府行禮如儀感謝美國的軍售,台灣內部和國際間的氣氛還是經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政府角度而言,由於這批軍售並未包括台灣最想要的潛艦和 F16C/D型戰機,有人反而擔心,這更證明了美國繼續偏向「脫台傾中」的立場。從民間而言,由於多年來各種民間團體持續推動反軍武和關注國家預算分配的議題,且這次美方軍售價錢漲得太兇,所以一般民意未見得對於「美國人肯賣武器給我們」表現歡欣感恩。相當程度上,這也是兩岸關係日趨平穩、國人對和平的信心增強的一種反映。

更重要的是,國際間,由於中國崛起,儼然和美國形成並駕齊驅的G2,這兩強之間的抗衡,形成一個新的國際戰略焦點。有人說,超級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機率趨近於零。而萬一真的台海軍事對峙情勢升高,網路上有人譏諷,屆時台灣不管向美國「進貢」多少銀子買來多少武器,但真要用以備戰,恐怕只能達到「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那種程度的功能。此言雖失之刻薄,但台灣並無「以戰止戰」的本錢,恐是不爭的事實。

這樣來看軍購議題,還真是充滿了很多層次的弔詭:第一,台灣捧著銀子,與其說是向美國買武器,不如說是買美國的保護;第二,但美國是否願意保護台灣,還是以美國本身的利益為優先考量;第三,就算買了武器,萬一真有戰事爆發,武備畢竟仍不足以讓台灣自保。這樣說來,美中台三邊架構當中,台灣難道只是「身不由己」的那一方嗎?

卻也未必如此。台灣沒有本錢走向「以戰止戰」的那一步,就必須要用其他方法來避戰,防患於未然。別的沒有,台灣要用「軟實力」來防衛自己,也幫助維護區域穩定。

「軟實力」有很多種。優質的民主當是最重要的軟實力。經貿力量當然亦是其一,雖在中國崛起的對比下,台灣的經貿影響力比重已減弱,但在例如電子產業領域,台灣仍是舉足輕重。這其中,人才和腦力也是台灣重要的實力基礎,甫來訪的國際作家佛里曼就盛讚,人力是台灣最重要的永續資產。再者,文化力量也是其一。馬總統出訪中美洲路過美國時,地主之一的洛杉磯市長就曾面邀馬總統,幫助洛杉磯學生學習中文,這正是台灣文化的利基之一。

但在所有這些條件之上,台灣最必須以高度智慧來運用的一種「軟實力」,就是在中美二強之間作為和平槓桿的功能。台灣過去不是沒有「玩」過這步棋,當年甚至以「鬧得越大越好」的麻煩製造者角色為樂,誤判傾向台獨的立場可以助美遏制中國崛起。但情勢今非昔比。中國的崛起已是定局,美、日等大國的戰略利益考量早在轉變之中。有人說,台美關係穩定,才會兩岸關係穩定。事實上,以美中台三邊關係而言,其中的任二邊關係均屬穩定,這三角關係才會穩定;正因如此,台灣在其中有一個舉重若輕的角色可以扮演。別的不說,至少不再玩以往那種製造麻煩、攪得區域不安的遊戲,兩大之間巧為小,這個角色扮得好,就是一種使台灣安全加分的「軟實力」。

軍售議題沸騰,但台灣可施力處絕不會是戰爭,而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大情境。民主經驗領先所有華人社會的台灣,要明白自己的軟實力何在。



◆ 林中斌:台國防戰略應調整 以游擊戰為主軸

中央社 2010.02.06

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表示,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不包括F16C/D戰機和柴油潛艦,台灣必須調整國防戰略,未來要保衛台灣應改為以游擊戰為主軸。

「讀賣新聞」報導說,美國政府因為顧慮到中國,不出售具有攻擊中國本土基地能力的F16C/D、柴油潛艦給台灣,此事在台灣已出現美國「脫台傾中」、台灣須調整國防戰略的聲浪。

擔任淡江大學教授的林中斌在受訪時表示,台灣空軍在電子戰及反潛能力上僅擁有一點點優勢,至於陸軍、海軍則是中國具優勢。

被問到中國軍事的意圖為何的問題時,他表示,中國光以彈彈就足以完全擊潰台灣,此外還擁有核武,但中國的意圖應該是為了解放台灣,而非擊碎台灣。中國如果對台灣發動登陸作戰,目標應是希望在48小時內完成佔領。

林中斌說,目前台灣的國防力量難以阻止中國解放軍登陸,台灣配備F16C/D、柴油潛艦是防止解放軍登陸的必要條件。台灣以阻止解放軍登陸為主的國防戰略有必要調整,應改為以游擊戰(防衛概念上的)為主軸。

具體而言,應該招募有當兵經驗的民眾在正規軍的特殊部隊的指導下,在各地組成輕武裝游擊部隊。若以台灣人愛鄉愛土的心來看,最多或許可動員人口的5%(約 116萬人)。

他說,即使是美軍,對於伊拉克、阿富汗的近代型游擊戰也感到很棘手。如果讓中國知道解放軍即使登陸台灣也會遭遇游擊戰的話,可遏止解放軍侵略、攻擊。

fsj 提到...

名字叫聖戰 德國男孩看牙醫遭拒

【中廣新聞/劉剛】2010-02-06

一名土耳奇裔的德國少年,到牙醫診所調整牙套,醫生看到他的名字是(吉哈德),就是回教(聖戰)的意思,拒絕為他服務。

這名少年住在德國南部一個小城,日前他去牙醫診所調整牙套,一名女醫生看到他的名字是(吉哈德),感覺這個名字充滿敵意,意圖向非回教徒宣戰,因此拒絕為他服務。

這名少年返家後告訴父親,他父親很生氣。認為在土耳其,很多男孩名字都是(吉哈德),這是一個好聽的名字,他不是因為宗教原因,才給兒子取這個名字。此外,雖然媒體都把(吉哈德)翻譯成(聖戰),但它真正意思是(全心侍奉上帝)。

這名牙醫聽到解釋後,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準備跟這名少年和他家人見面,向他們道歉。



◆ 阿拉爭議 攪亂「一個馬來西亞」

楊仁賢 2010/02/05

馬來西亞高等法院上個月判決國內天主教吉隆坡總教區出版的馬來文版《先鋒報》 (The Herald) 刊物可以使用「阿拉」來稱頌上帝,掀起內部一陣譁然與緊張,充分反映了「一個馬來西亞」的脆弱。

判決一出,立即引發穆斯林團體的不滿,高聲地向政府抗議,也造成多間教堂和基督教學校遭受到攻擊,讓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族群的關係再度緊張不安,也讓各自所代表的政黨之間的競爭頓時尖銳起來。非穆斯林甚至懷疑,穆斯林此次趁機擴大爭端,是否有讓馬國朝向回教化的企圖。

有此疑慮,不足為奇。馬來西亞的人口大概有2千8百多萬人,超過6成的人都是信奉回教的穆斯林,信奉基督只佔百分之九,其餘才是佛教、印度教等其他少數宗教,而主要族裔以馬來人為主,再來才是華人與印度裔等其他少數族裔。

此次最大的爭議就是「阿拉」是否只能侷限在穆斯林中使用?然「阿拉」這個阿拉伯字眼,無論是在中東的埃及、敘利亞等地,乃至印尼,非穆斯林人以阿拉之名來稱呼上帝都未有過任何的爭端。根據馬國天主教教團自己的說法,天主教傳入馬來西亞後,馬來西亞基督徒使用阿拉一語來稱呼上帝,也至少有4百年之久了,一直平和無事。

非穆斯林懷疑,馬國國家安全部在2007年針對使用阿拉一事特向法院提出控告,是居心不良。但,馬國內政部卻僅以「國情有別」來搪塞質疑。有評論家因此猜測,某些政治人物希望藉此議題來挑起爭端,牟取利益,導致執政當局現在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

有如此懷疑,也屬正當。近幾年的馬國選舉,長期掌握優勢的巫統再也不如往常一樣保持壓倒性的勝利,吉蘭丹、檳榔嶼等地方州相繼陷入反對黨的手中,讓巫統大感壓力,為了在選舉中奪回權力失地,挑起敏感的宗教議題,無疑是最廉價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次的阿拉風波,立即引起多數回教徒的同仇敵愾,可見此選舉牌的運用多麼有效!

但此乃雙面刃,如今法院的判決已讓執政當局難堪,若接受法院的判決,勢必引起多數穆斯林的不滿,但若提出上訴‧也必讓問題複雜化,更把基督徒等其他少數族裔推向對立面。反對黨已認為,下次大選時以信奉基督教為多數的沙撈越與沙巴的東部州,將會投向反對黨人民聯盟的懷抱。是否如此,還須觀察。

然為免事態演變趨向嚴重不可收拾,首相納吉 (Mohd Najib Tun Razak) 已呼籲民眾冷靜克制,讓司法來解決問題,而多位回教團體領袖也表示,雖不同意法院的判決,但也願意繼續與其他宗教對談,增進彼此理解的機會。他們雖嘲諷首相納吉「一個馬來西亞」的虛幻,這時卻也讓人嗅到一絲朝野有反暴力的共同語言。

可喜的是,誓言建立回教國,質疑世俗憲政體制正當性,把《可蘭經》視為最高原則的回教黨,竟也在這次事件中採取開放的立場。但,它的論點仍是援引《可蘭經》來證實天啓宗教皆可使用「阿拉」一語。或許回教黨可藉此機會省思它對現存憲政體制的消極態度。因為,先知穆罕穆德曾說過,「宗教無強迫性」,既無強迫,就有與憲法所保障的自由與民主有對話的空間。

2008年3月馬來西亞舉行第12屆大選,反對黨 (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回教黨) 一舉攻下多個地方州,並打破以巫統為首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 (簡稱國陣) 長期的執政優勢。因應此一局勢,馬來西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簡稱巫統) 新任主席納吉在去年4月3日就任首相後提出「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希望異中求同,團結一致,努力實現「一個馬來西亞」。

然而,阿拉風波立刻反映了「一個馬來西亞」理念的脆弱,也其實說明了馬來西亞立國以來,領導人從未真正正視過社會內部多元化的事實。

馬來西亞其實是以馬來人至上論的威權國家,而這馬來人至上的觀念在其獨立之前就已存在,獨立後更是強化,但也造成與少數族裔 (如華裔) 之間的衝突。時任當時人民行動黨主席的李光耀就對當局推動「馬來人至上論」表示不滿,並強調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的態度。

李的觀點,當然並未撼動多數馬來人的觀點,雙方的衝突與矛盾只有不斷的累積。1964年9月,新加坡州終爆發馬來人與華人之間嚴重的種族衝突。雙方矛盾的深化,使得馬來西亞國會決定在1965年8月9日無異議驅逐新加坡;新加坡州遂獨立成為新加坡共和國。

馬來人至上論並未就此結束。馬國進入80年代以後,巫統的執政地位受到回教黨的挑戰,雙方開啟了爭取馬來人選票的競爭,雙方競爭的結果卻使得國家日益有穆斯林化的傾向,使得世俗的憲政體制受到極大的挑戰。時任首相馬哈迪更是引入當時的回教青年領袖安華進入政府體制,使得在野的回教價值與政策逐漸在國家政策上受到落實,例如回教銀行、回教發展局、回教司法局等的設置。 最具指標意義的是,1988年馬國增修《聯邦憲法》宣示,民事法院的管轄權不能及於回教法院。

回教勢力的高漲,引發了馬來人回教國的議題,911事件後,馬哈迪還曾一度宣布馬國為回教國,引發高度爭議。由於種族政治的框架,「一個馬來西亞」理念遂成為馬國內部相當具有話題性的議題,加上08年3月反對黨選舉的勝利,「社會契約」及「回教國」兩議題,至今不斷衝擊與考驗著馬國當局的意識形態。

雖然馬國當局已發表聲明強調,世俗憲法體制的社會契約精神為建國之基礎,但也強調憲法賦予當局捍衛統治者的地位、馬來人的權益、回教為官方宗教、以及馬來文為國文。相信爭議不會在馬國內部停止,「一個馬來西亞」仍將繼續考驗著馬國人民。



◆ 伊朗大逆轉 允交付俄法煉鈾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10.02.04

伊朗3日順利試射一枚可攜載衛星的國造「探險家3號」火箭,並揚言要儘速送人上太空,突破全球霸權宰制的現狀。對伊朗核計畫憂心忡忡的西方國家,可能又得頭疼了。

好消息是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態度大逆轉,表示伊朗「可以」將低度濃縮鈾送往俄羅斯或法國提煉為核子反應爐燃料。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德國一再要求伊朗接受聯合國所提的方案,以化解各國對其核子野心的疑慮。

去年10月的談判中,伊朗原則接受,隨即反對,表示它傾向於在本國國內分階段同時以低度濃縮鈾交換燃料。

阿馬丁加德似乎已經贊成聯合國的方案。他表示:「真的沒問題。有人無故小題大作。我們沒有問題。我們曾經簽署合約。我們給他們3.5%(濃縮鈾),對方4 或5個月後就會給我們20%(濃縮鈾)。」阿馬丁加德多次聲稱,如果西方國家不接受伊朗的提議,伊朗將自行提煉低度濃縮鈾,使其達到可供核子反應爐使用的 20%純度。西方國家不樂見伊朗提煉濃縮鈾,因為除供核子反應爐使用外,濃縮鈾也可用於建造核武。

聯合國提議將伊朗手中7成的低度濃縮鈾交由俄國或法國處理。阿馬丁加德並未說明伊朗準備交付多少。伊朗外長莫塔奇日前表示,伊朗官員曾在達弗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期間,與法國、巴西兩國官員論及有關外界向伊朗供應核燃料的「新構想」。



◆ 這年頭打仗… 得靠網路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2.04

《時代》雜誌(Time)網站3日透露,五角大廈官員私下承認,美國防部正全力研發網路戰攻擊能力,結合隱形、操控、欺敵等特性,「調製」克敵致勝的網路戰「法術」。

報導指出,美、中為Google北京總部網站被「駭」之事發生外交爭執,凸顯網路已成為戰鬥的新戰場。副國防部長林恩(William Lynn)最近警告,不足以與美國龐大傳統軍力匹敵的敵對國家,已發現網路戰是很好的替代辦法,不須花上兆美元打造第五代戰機群,只要透過部署駭客,就能搞垮美國的金融體系、通訊和基礎設施。基於這種認識,許多國家的軍方正研發網路攻擊能力,有些國家甚至已有相當的規模。

不過,美國官員不願承認,五角大廈也在積極研發本身的網路戰能力,甚至開始使用此種能力作戰。除了摧毀敵方網路系統,美國軍方還精心研發結合「隱形、操控與欺敵」特色的戰術,誘使敵方相信掌控了自己的軍力,但實際上他們卻已被秘密「吸收」為美軍的盟友。然而,有些華府人士擔心,當局並未就目前秘密研發的網路戰秘密武器的角色,進行充分辯論與瞭解。

機密資料顯示,軍方最近成立聯邦網路指揮部(U.S. Cyber Command),顯示對網路戰任務非常認真。五角大廈的「資訊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s)手冊指出,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迫切希望獲得摧毀敵方電腦網路的能力,力求使對方電腦網路「不能執行任何功能」。

美國軍方要使敵方「無法獲得、使用重要資訊、重要系統及重要服務」,還要操控其「對現實的理解」,在網路戰中「愚弄」敵方。

fsj 提到...

CIA誤認美機販毒 叫祕魯擊落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5日電】2010.02.07

美國籍傳教士一家四口九多年前乘輕型飛機返回祕魯,祕魯空軍誤認為販毒集團成員開槍射擊,傳教士的妻女因此喪生。當時的錄影帶顯示,配合緝毒的美國中情局(CIA)明知事有蹊蹺卻未及時制止,難脫責任。

2001年4月20日,飛機駕駛唐納森駕西斯納小型水上飛機,載鮑爾斯夫婦和他們六歲的兒子柯里、七個月大的養女夏洛蒂,從巴西返回祕魯的伊奇多。飛行於祕魯上空時,一架美國中情局偵察機尾隨在後兩小時,認為鮑爾斯一行可能涉及毒品走私,於是請求祕魯空軍採取行動。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從中情局取得的錄影帶,當時中情局幹員並不確定鮑爾斯一行的真正身分,反倒是祕魯空軍直指飛機載有毒品。影帶中一名中情局幹員表示,「我覺得我們錯了」;另一名幹員跟著表示同意。但此時祕魯空軍已開火,一名中情局幹員隨後大喊:「叫他停下來。別射了!」

祕魯空軍開火前曾要求小飛機改變航道,表明否則將予擊落。然因操西班牙語,電波頻率又不合,鮑爾斯一行根本沒有聽到警告。根據影帶,當祕魯軍方開火後,駕駛唐納森大喊:「他們要把我們殺了。」

飛機隨後墜落河中,鮑爾斯夫人和養女夏洛蒂因被子彈擊中而喪生,鮑爾斯、柯里、唐納森雖然傷重,但逃過一劫。根據報導,一顆子彈穿過鮑爾斯太太的背部,最後卡在夏洛蒂的頭顱,奪走兩條人命。

美國國會議員胡克斯特拉表示,「要說有什麼正義遲未伸張,或是正義遭到漠視的例子,這就是了」。他說:「這些是在美國政府協助下遭殺害的美國人,情報部門粉飾太平、拖延調查。」

不過中情局4日表示,已有16名中情局人員因此案遭到處分。聲明指出,「中情局官員並未擊落任何飛機」,而且甚至對祕魯的認定提出抗議,但「中情局人員無權指導或禁止那個政府的行動」。

但一名前中情局官員加內特透露:「我對政府感到厭煩了,那裡都是騙子,他們在說謊,在掩蓋事實,有人需要為鮑爾斯家人的死負責,他們應該被送入監獄。」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參院鬧劇 別釀成美國悲劇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0.02.09

眾所周知,美國身為舉世最偉大國家的霸主地位終有結束的一天。不過多數的人認為,一旦美國開始式微,將是具有悲劇意味的大事。

我們目睹的不是悲劇,而是一齣足以致命的鬧劇。美國並不是因為在全球伸出帝國般的觸角而逐漸不支,而是因為程序問題而陷入癱瘓。美國並未步上羅馬帝國衰亡的後塵,而是複製18世紀的波蘭土崩瓦解的前例。

以下是一段扼要的史實。17與18世紀期間,波蘭議會採一致決原則,只要有一名國會議員在議場高喊「我不同意!」,就可以封殺議案。這導致當時的波蘭難以治理,鄰國趁機開始蠶食它的領土。至1795年,波蘭已經消失,一百多年後才復興。

今天,美國聯邦參議院似乎決意青出於藍勝於藍。

經過九個月後,聯邦參議院終於通過瑪莎‧強森出任聯邦政府總務署署長的人事任命案。該署職掌政府建築物及採購,署長是超越黨派的職務。沒有人懷疑瑪莎‧強森的資歷,參院以94票對2票的懸殊表決結果通過該案,然而代表密蘇里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龐德卻對此案附加「前提」,以迫使聯邦政府批准一項堪薩斯市的建築案。

此一可疑的成就可能對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籍參議員薛爾比產生啟示作用。無論如何,薛爾比已經對歐巴馬政府的各項重要人事提名案─大約70個政府高階職務─附加「前提」,直到阿拉巴馬州獲得一紙油槽合約與一個反恐中心為止。

個別參議員如何握有如此的權力?參院的許多議事過程有賴共識:除非全體參議員對程序無異議,任何議程都難以推動。在這種議事傳統下,參議員取得封殺心中所惡重要職務提名人的權力,以換取不一味抵制議事的默契。

以往,參議員甚少使用「前提」。國會研究處在一項報告中指出,這是因為當時的參院「遵守禮讓、互惠及協調的傳統」。那是當年。曾經可行的遊戲規則因為美國的一個主要政黨偏執於無政府主義,認為即使美國因此陷入癱瘓也無大害(政治分贓)而窒礙難行。這種局面有多槽糕?糟到使我開始懷念金瑞契。

讀者可能還記得,1995年擔任聯邦眾議院議長時,金瑞契刪除聯邦政府的預算,迫使政府暫停運作。這種手段醜陋又極端,然而至少金瑞契的要求很明確:他希望美國總統柯林頓同意大幅刪減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預算。

相形之下,如今的共和黨領袖拒絕提出任何明確的構想。他們猛烈抨擊赤字;上個月,共和黨籍參議員投票反對提高聯邦預算赤字上限。若不是當時的民主黨握有 60席,聯邦政府勢必再度癱瘓。不過另一方面,共和黨也反對任何可能足以降低赤字的構想,包括以更明智之策調度使用聯邦醫療保險預算的努力。

在共和黨推卸協助政務順利推動之責的局面下,個別參議員任意挾持全國,直到個人屬意的計畫獲得資助為止的情形也就不足為怪。

事實上,在當前的美國政治生態下,參院運作的方式已經不再與政府是否如常運作有必然的關係。參議員應該認清這個事實,並全力推動修改這些議事規則,包括取消或至少限制以冗長發言阻撓議事的手段。這是他們在參院下次復會的第一天,利用多數決而可為且應為的要務。

不必緊張。局面說明,民主黨人甚至似乎無法因為彰顯對方的阻撓手段而在政治上占得機先。

訊息應該很簡單(也是麻州的核心訊息):無論你對他的觀感如何,共和黨人投下一票,等於為癱瘓投下一票。不過我們已經知道歐巴馬政府如何應付一味阻撓的人:直取個別當事人。白宮新聞秘書吉布斯指責薛爾比「愚蠢」。是的,這一定能夠引起選民的共鳴。

波蘭瓦解後,一名為拿破崙效命的波蘭軍官譜寫一曲歌。它在波蘭於一次大戰結束後復興時,成為波蘭的國歌。它的第一句是,「波蘭尚未逝去」。

美國仍未逝去,然而參院正在促成它逝去。(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fsj 提到...

全球進入政治體制多元競爭時代

【朱雲漢】2010-02-12 中國時報

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們熟悉的歷史座標逐漸模糊。作為後冷戰時期唯一超強的美國,其領導地位出現明顯的動搖;西方國家獨占歷史舞台的時代進入尾聲,非西方世界開始全面崛起;經濟自由主義一枝獨秀的時代也告一段落,強調國家對於市場進行必要管制與干預的思維重獲青睞。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全球民主化的動力明顯消退,各種有別於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活蹦亂跳,並在意識形態領域與民主思潮展開激烈的拔河。

過去三十多年民主化的浪潮曾經橫掃全球;從本世紀開始,不少新興民主陷入掙扎的狀態,甚至出現民主體制崩解。

當前許多新興民主政體出現危機,是因為這些國家實施民主的條件本來就很脆弱,缺乏穩固的民主信念基礎與多元社會環境;多數政治菁英只是把民主程序視為一種奪權遊戲,民主理念從來不是他們的核心價值。同時,在很多新興民主國家,多數民眾一開始總是對民主體制熱烈擁抱,並滿懷憧憬;但是當民主的實施經驗與他們的期待出現嚴重落差,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轉好的可能性時,民眾對民主的信心開始動搖。一旦這些國家內部出現經濟危機,或是過去有利於民主體制運作的外部環境出現逆轉,民主體制就搖搖欲墜。

不久之前,我在智利首都聖底牙哥參加了一場「全球民主動態調查」研討會,來自五大洲各區域民主動態調查的主持人都關注拉丁美洲的民主前景,因為這個地區的數據令人特別困惑。

總部設在紐約的「自由之家」,最近幾年將許多左翼政黨掌權的中南美洲國家,從「自由」的評等調降到「部分自由」,原因是這些國家都出現政治強人,透過公民投票修憲,取消總統不得連任的限制,以及賦予總統大幅改造司法機關的權力。同時,強烈批評政府的新聞媒體受到壓制,選舉的公正性也遭遇反對黨的質疑。例如「自由之家」在二○○八年給予委內瑞拉的評等是:公民自由四分(最高為一、最低為七),政治權利四分,兩項指標在南美洲都是最低的。

但是享有很高的公信力的「拉丁美洲民主動態調查」,在南美洲進行的社會調查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在二○○八年,委內瑞拉公民支持民主的比例是八二%,在南美洲是最高的;委內瑞拉公民對於民主政治運作感到滿意是四九%,雖然只占民眾的半數,但在南美洲卻排名第二,要比該地區三七%的平均滿意度高出很多。

為何「自由之家」認為委內瑞拉的民主出現明顯的倒退,而高比例的委內瑞拉公民卻擁抱他們自己的民主體制,而且仍滿意其運作狀態?最明顯的原因是,查維茲充分運用了新增的總統權力,以及新近收歸國有的土地與石油收益,讓大量具有原住民血統的經濟與社會邊緣團體,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基本生活保障與政治與社會地位提昇。相形之下,在一九九八年查維茲上台之前,雖然委內瑞拉已經實施了將近三十年符合形式要件的憲政民主,但是民主不曾矯正過既有的嚴重社會歧視與不公平問題。

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經濟理事會」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七年十年間,委內瑞拉在兩項指標上於拉丁美洲名列前茅。第一,根據客觀的金尼指數,委內瑞拉在所得分配上改善的程度在拉丁美洲國家中表現最佳;第二、在主觀的所得分配是否公平的指標上,在二○○七年認為所得分配公平的委內瑞拉民眾要比一九九七年足足增加了四二%,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委內瑞拉公民所擁抱的是「社會民主」模式,這個另類民主模式與「自由之家」所推崇的「自由民主」模式,正在這個地區進行激烈的政治拔河。

在可預見的將來,東亞也無法避免多種政治體制競爭的局面。日本的民主體制無力回應經濟停滯與人口老化的難題,泰國與菲律賓陷入嚴重的治理危機,印尼的民主轉型尚未竟全功。新加坡的指導式民主,與中國大陸的發展導向威權體制,度過了政治繼承與及全球金融危機等多重考驗,讓政治學者不得不重新評價其調適能力。下一輪政治體制競賽的重心,在於打造低碳經濟與因應巨型自然災變這兩大挑戰,何種體制能脫穎而出尚難預料。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索國海盜放我漁船 3船員死亡

【聯合報╱記者陳金聲、林沿瑜/連線報導】2010.02.12

高雄籍遠洋漁船穩發一六一號去年四月在西印度洋海域作業時,被索馬利亞海盜挾持近一年,昨天證實已獲釋,創下被索馬利亞海盜挾持最久的紀錄。

監控索馬利亞海域船運活動的「生態地球國際」昨天表示,索馬利亞海盜在取得贖金後,上月廿一日已釋放劫持了十個月的台籍漁船「穩發一六一號」,船員除三人外皆平安獲救。

「生態地球國際」說,死亡三人是非台籍船員,上月因為營養不良、生病且遭到漠視。該船在遭挾持前,被發現在索馬利亞海域非法捕魚,屬於替日本市場非法捕獲鮪魚的船隊。台籍船員都平安。

擁有漁船的穩發漁業公司昨天也表示「船已平安被釋放」,漁業界透露船東付了一百萬美元贖款,但穩發漁業公司未證實,不回應有關問題。人在國外奔走的總經理謝龍豐昨晚表示,人船確實獲釋,相關細節「不便多說」。

被挾持在船上的船長顏勝男,昨晚家裡沒有人應門。輪機長董麟祥的兒子昨晚表示,他個人沒有接到公司或相關單位通知,「人船都能平安釋放,當然很高興。」

穩發一六一號漁船九十五年從高雄港出海,去年初在西印度洋塞席爾島海域作業時,遭索馬利亞海盜挾持,船上有卅名船員,包括兩名台籍幹部、五名大陸船工、六名印尼船工、十七名菲律賓船工。

漁船被挾持後,船公司透過外交部及漁業署營救,並派重要幹部出國奔走,但贖金問題一直喬不定;索國海盜在各國派船艦前往危險水域護航時,還一度以穩發一六一號船及人員作為「人肉盾船」,防止遭到各國船艦的攻擊。



◆ 顛覆罪11年定讞 劉曉波:我無罪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2010.02.12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昨天終審,宣布對諾貝爾和平獎被推薦提名者、大陸知名維權人士劉曉波,仍維持一審判決,他被當局指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審宣判監禁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他的妻子劉霞表示,劉曉波在庭上唯一說的話是「我無罪」。

今年五十四歲的劉曉波,因為起草政治動議、要求實施民主憲政觸怒當局,去年六月遭正式逮捕,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被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十一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但劉曉波不服、提出上訴。

昨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宣布仍維持一審判決,全案就此定讞。劉曉波的辯護律師尚寶軍表示,這項結果早在他們預料之中。獲准進入法院旁聽的劉霞表示,她對高院的決定不感意外,而劉曉波在庭上唯一強調的就是「自己是無罪的」。

儘管對上訴不抱任何期望,劉曉波的弟弟劉曉暄仍感到失望與沈痛,他表示,雖然結果很不公平,家人卻無法改變現實。在法院宣判後,劉霞獲安排和劉曉波見面約二十分鐘。劉霞說,劉曉波精神不錯,他們沒有談到案件的事,兩人閒話家常。

劉霞說,她最後和劉曉波擁抱,感覺丈夫瘦了。劉曉波叮囑她不用擔心。

昨天上午的判決,美國與歐盟駐中國代表都到場關切,但未獲准進入法院聽審。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在法院外宣讀聲明說,華府對北京決定維持原判感到失望。他表示,劉曉波應該立即獲得釋放。北京當局違反國際人權的做法,令美國感到悲痛。

歐盟歐洲委員會駐北京一等秘書夏明(Simon Sharpe)也要求,當局無條件釋放劉曉波,指判刑違反言論自由,又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干擾及騷擾其他同意劉提出的政治動議的簽署人。



◆ 伊朗首度煉出 兩成純度濃縮鈾

自由時報 2010.02.12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就在美國對伊朗革命衛隊推行新制裁的隔天,伊朗總統阿瑪迪尼賈十一日宣稱,該國已提煉出第一批純度為二十%的濃縮鈾,而且有能力讓濃縮鈾純度大幅提升。

阿瑪迪尼賈在首都德黑蘭舉行的一九七九年伊朗宗教革命第三十一週年紀念日,對數十萬名歡欣鼓舞的支持者重申,伊朗現在是「核子國家」,這是他先前就說過的話。他說伊朗有能力提煉純度超過八十%的濃縮鈾,但「我們不會,因為我們不需要」。他還表示,伊朗不會在西方威嚇下,限縮本身的核子計畫。

目前不清楚在伊朗對外宣布重啟濃縮鈾提煉後短短兩天內,實際上已製造出多少濃縮鈾。西方專家則指出,一旦伊朗能夠提煉濃縮鈾至二十%的純度,理論上它就可以用相對更快速度朝著製造武器級燃料之路邁進,但這通常需要九十%的純度。

伊朗在納坦茲核子設施提煉濃縮鈾,是在聯合國核子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核檢人員在場進行,原能總署署長天野之彌說,核檢人員十日抵達納坦茲時,伊朗當局告訴他們,已開始對離心機供給低濃縮鈾(LEU)。他提醒說,目前納坦茲核子設施也只有一台離心機能濃縮LEU到二十%。

fsj 提到...

哈瑪斯高官遇刺 以歐關係雪上加霜

中央社 2010.02.21

以色列情治單位摩薩德是否捲入哈瑪斯高官艾爾馬伯遇刺案,各方揣測不斷。儘管以色列外交部長李柏曼駁斥各項指控,但以色列與歐洲國家之間原本緊張的關係,已更加緊繃。

根據曝光的監視器畫面捕捉10餘名疑犯的鏡頭,經交叉比對,其中有數人持變造的歐洲國家護照,又冒用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公民身分。這種宛如007電影才有的暗殺高官情節發生在真實的世界,震撼國際,更衝擊以歐關係。

尤其,去年初以色列出兵加薩,造成巴勒斯坦千餘名無辜平民死傷,雖然以色列一再辯稱,因控制加薩的哈瑪斯集團不斷發射火箭騷擾邊境城鎮,又挖地道走私軍火,它迫於自衛必須出兵。

可是在歐洲國家眼中,以色列出兵形同入侵,呼籲以戰爭犯的罪刑要求以色列負責的聲浪,從未平息。去年9 月,替巴勒斯坦人辯護的英國律師,即要求法院以觸犯戰爭罪名,逮捕以色列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Barack)。

最後英國法院雖以巴瑞克享有外交豁免權駁回律師們的訴求,但去年12月,英國法院簽發逮捕令,追捕以色列前外長李夫尼(Tzipi Livni),理由是李夫尼是以軍出兵加薩展開「鑄鉛行動」的核心決策人士,難辭其咎。

出兵加薩的陰霾仍籠罩以色列與歐洲國家間,尚未撥雲見日,刺殺巴勒斯坦反抗運動組織哈瑪斯高級軍事官員艾爾馬伯(Mahmoud al-Mabhouh)的殺手,持用變造自英國等國家的護照,又冒用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公民身分,引發的後續效應持續擴大。

特別是近來以色列媒體相繼披露,以色列情治機構摩薩德(Mossad)曾就變造英國護照可能引發糾紛提出示警,暗指英國事先知情,英方反指控以色列企圖嫁禍卸責,雙邊互信薄弱。

而英國與愛爾蘭在事發後相繼召見以色列大使,嚴辭要求以色列必須配合國際調查刺殺事件真相,說明變造護照的來源,這起刺殺案正朝著可能釀成外交風波的方向發展。

法國外長庫希內(Bernard Kouchner)除譴責以色列情治系統疑似介入刺殺哈瑪斯高官,又呼籲歐洲聯盟國家應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更是猛採以色列的痛腳。

鑄鉛行動的負面效應尚未化解,哈瑪斯高官又遇害身亡,嚴重衝擊以色列與歐洲國家間的關係,以色列能否挽回逐漸流失的外交籌碼?閃躲空間實在有限。



◆ 哈瑪斯高官遇刺 英媒指以總理授權

中央社 2010.02.21

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高官艾爾馬伯在杜拜遇刺真相撲朔迷離。英國「泰晤士報」今天披露,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就是下令情治機構摩薩德動手的幕後影舞者。

艾爾馬伯(Mahmoud al-Mabhouh)元月在杜拜下褟的飯店遇害身亡,因案情牽涉英國、愛爾蘭等國家護照被變造,這一宛如電影情節的謀殺案,正朝著引發以色列與歐洲國家外交衝突的方向發展。

先是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披露,以色列情治單位摩薩德(Mossad)曾就持變造英國護照的海外行動恐釀成糾紛,事先向英國方面提出示警。

英國政府發表聲明,直指這是以色列企圖栽贓嫁禍的脫詞,泰晤士報今天的報導更直指,暗殺行動的幕後影舞者就是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以色列主要媒體今天都大幅轉載泰晤士報的消息。報導說,尼坦雅胡是在今年元月初視察摩薩德時,聽取相關簡報後,裁定執行暗殺令。

尼坦雅胡視察時,摩薩德首腦達甘(Meir Dagan)率暗殺小組成員向他報告,已接獲可靠情資,艾爾馬伯將在元月抵達杜拜,隨即展開模擬刺殺艾爾馬伯的計畫。

暗殺小組在特拉維夫市某飯店的房間內密集訓練、沙盤推演,不過飯店的負責人卻完全不知情。1月19日艾爾馬伯抵達杜拜,摩薩德研判他極可能將轉往伊朗,籌劃走私軍火至加薩走廊的行動。

暗殺小組成員持變造護照,分別由巴黎、法蘭克福、羅馬與蘇黎世於杜拜會合,就在艾爾馬伯下褟飯店不到數小時後,暗殺小組即斷然執行任務。

除英國與以色列因艾爾馬伯遇刺身亡牽涉護照變造關係緊張,以色列外交部長李柏曼(Avigdor Lieber-man)即將於本週出訪比利時布魯塞爾,愛爾蘭外長馬丁(Michael Martin)也將要求李柏曼說明,為何愛爾蘭護照也被變造?

艾爾馬伯之死的真相尚未釐清,但以色列與歐洲國家因護照變造而引發的外交風波正越演越烈。



◆ 誰幹掉哈瑪斯首腦 杜拜指莫沙德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2.21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領導人之一艾爾馬布1個月前去杜拜採購軍火,但卻離奇陳屍豪華飯店客房,杜拜警方20日表示,證據直指以色列情報機關「莫沙德」指使11名職業殺手做掉艾爾馬布。

杜拜警察總長卡芬說,他們已有凶手電話聯繫的證據。此外,部分作案者是以同名的信用卡在外國購買機票入境杜拜,說明暗殺隊於數個國家使用同一本護照。卡芬堅稱有9成9把握莫沙德涉案,但未進一步解釋。

艾爾馬布是哈瑪斯軍事部門創始人之一,曾逃過多次暗殺。1月19日,暗殺隊化零為整抵達杜拜,入住艾爾馬布飯店對面房間。後來下手把艾爾馬布悶死,再故布吞藥自殺疑陣。飯店錄影帶協助警方查出11人共同犯案。

各國情報機關搞暗殺不是新鮮事,莫沙德最惡名昭彰,且因絕少失手而成傳奇。若此案是他們幹的,恐將添一敗筆。這是莫沙德首次遭人錄下行動,「杜拜11」暗殺隊照片又全被公諸於世。

莫沙德令人聞風喪膽,因為他們能為人所不能為,包括在絕望邊緣救回人質,應政治人物要求將一架俄羅斯米格21戰機駕至以色列,冷戰時,從蘇聯竊取機密情報提供美國。

1972年慕尼黑奧運以色列選手遭「黑色九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攻擊,其後恐怖分子接連遭獵殺,感認即莫沙德所為。幾乎所有恐怖分子均難逃一死,包括 1979年「黑色九月」頭頭於貝魯特死於汽車炸彈攻擊。

1973年,有次莫沙德殺手也是偽裝成觀光客,和「杜拜11」如出一轍。

另一樁駭人的暗殺行動是1987年於突尼斯刺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艾瓦齊爾。莫沙德30名特務乘小船登岸,佯裝觀光客和突尼西亞軍人,潛入艾瓦齊爾家中,當著他妻子與孩子的面賞了他70顆子彈。



◆ 新納粹遊行 萬人火爆封殺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法新社德勒斯登十四日電】2010.02.15

六千多名新納粹主義分子十三日在德國德勒斯登舉行歐洲最大的新納粹遊行,碰上一萬多名反對者攔阻封殺。雙方爆發衝突,造成至少廿七人受傷,約卅人被捕。

六千四百名新納粹分子聚在德勒斯登新城(Neustadt)火車站外,紀念二次大戰時同盟國對德勒斯登的大轟炸,為每年例行活動。參加者發表一系列演說並奏哀樂,但遊行被一萬兩千名反對者封阻。

警方出動近五千七百人維持秩序。警方表示,當晚新納粹分子和反對者爆發數起衝突,至少廿七人受傷,包括十五名警察。

反對者堵住高速公路、十字路口和鐵路,讓新納粹分子無法成行。德勒斯登市府表示,有一萬五千人響應市長歐羅施的號召,在易北河對岸組成人牆,成功攔阻新納粹遊行。

反新納粹聯盟發言人提耶雷表示,由於攔阻成功,新納粹今年的遊行規模不如往年。政治人物、藝術家和工會成員組成的團體「德勒斯登無納粹」成員羅特說,這是歐洲最大的新納粹遊行首度被成功阻止。德勒斯登市府一名發言人表示,結果顯示德勒斯登反對暴力、仇外,是對世人開放的城市。

反對者早前向當地法院訴請禁止新納粹遊行,但十一日被法院否決。

fsj 提到...

和平在望 蘇丹與達佛叛軍簽署停火協議

自由時報 2010.02.22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十日外電報導〕經過冗長談判,蘇丹政府與達佛地區火力最強大的叛亂團體「正義與平等運動」(JEM)二十日宣布,雙方已在鄰國查德簽署停火架構協議,預料最終停火協議可望在三月中旬出爐。

最終版本可望於三月中旬出爐

JEM發言人胡笙在查德首都恩加美納透過電話訪問表示,雙方已初步簽署架構協議,未來將討論包括讓流離失所者返鄉、權力與財富分享、賠償與人犯等許多議題,「我們承諾和平解決達佛問題」。胡笙還說,JEM領導人伊布拉辛要求JEM部隊停止「軍事任務」。蘇丹政府稍後宣布,撤銷對大約一百名「正義與平等運動」叛軍的死刑判決。

根據查德總統府發表的聲明,這場由查德總統德比義諾從中斡旋的談判,獲致蘇丹政府與JEM簽署停火架構協議的結果;該協議將帶來立即停火與展開如何落實停火的談判,預料最終停火協議可望在三月十五日、也就是在預定四月舉行的蘇丹總統大選與議員選舉之前出爐。

蘇丹總統巴席爾的達佛事務顧問沙拉海汀表示,他期許與JEM的談判會相當順利,並希望達佛地區的其他叛軍也能與喀土木政府進行和談。沙拉海汀說,他認為與JEM的談判應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希望能儘快與之達成最終協議…「這對達佛和平是重要的一步。」

達佛衝突 七年造成30萬人死亡、270萬難民

蘇丹政府與JEM達成停火協議,將可結束達佛地區衝突最頻繁的戰線,但其他規模較小的派系,如由流亡法國的努爾所領導的「蘇丹解放軍」分支派系,仍拒絕與喀土木政府談判。

蘇丹達佛地區的衝突七年來造成三十萬人喪生與兩百七十萬名難民,但蘇丹官方死亡人數則僅一萬人。JEM曾在○八年從尼羅河對岸攻擊蘇丹總統府,此舉為所有蘇丹叛亂團體首例。



◆ 以研發世界最大無人飛機 展翼尺寸同波音737

中央社 2010.02.22

以色列研發號稱全球最大的無人飛機,展翼尺寸與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37客機相同,最遠航程為數千公里,可達波斯灣。

這款名為蒼鷺(Heron)TP型的無人駕駛飛機,是由以色列航太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IAI)研發。不具名的以色列空軍軍官說,蒼鷺最長飛行時數可連續飛行20小時。

除肩負偵察重任,這名軍官說,蒼鷺還可從空中發射飛彈摧毀目標,其最大載重量可達數百公斤,以便執行遠距離任務。

蒼鷺的展翼尺寸為26公尺,與波音737不相上下,機身長15公尺,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234公里,號稱目前全球最大的無人飛機。

去年加薩戰爭期間,以色列軍方即證實,曾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執行偵察任務,成效卓著。蒼鷺正式服役,標示著以色列的無人飛機應用科技領先全球,邁入嶄新紀元,未來應用於戰場可大幅降低以軍死傷。

此外,以色列軍方也計劃在未來20年內,大幅增加無人駕駛飛機擔負作戰任務的比例。以色列空軍無人駕駛飛機中隊副指揮官吉爾少校(Major Gil)曾說,目前無人駕駛飛機可分擔30%作戰任務。

他表示,希望在2030年,無人駕駛飛機執行作戰任務比例可達50%,因無人駕駛飛機不僅具航程、飛行時數等優勢,又能克服天然條件如地形等限制,只要指令下達,往往使命必達。

不僅以色列空軍積極籌備無人駕駛飛機的戰力,去年有消息指稱,俄羅斯方面也打算斥資1億美元,購買以色列製的無人駕駛飛機,取代老舊的Tu-22系列機型,執行情資蒐集等任務。



◆ 社論-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本報訊】2010-02-22 工商時報

孫子兵法謀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次國安會秘書長異動,改由曾任國安局副局長的外交老將胡為真接任,各方都給予相當的肯定與期待,相信以胡氏過去的經歷,承擔國安會的任務應能游刃有餘。事實上,國安會除了是總統的最高戰略幕僚單位外,由於總統不僅擔任三軍統帥,同時也領導五院共謀全民福祉,因而國安會扮演的角色,不應只在狹義的國家安全,而應由更高的視野和更廣的戰略角度加以定位。

以台灣處於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中國之間,三者彼此之關係微妙複雜,俗話說「兩大之間難為小」,而台灣不只在「兩大」之間,而是夾在「三大」之間。要確保國家安全且增進國民福祉,最佳狀況是與三個大國維持平衡且互利的關係,此所謂「上兵伐謀」,也是我們對國安會新人新政的最高期望。

然而,從現實面觀之,三個大國之間彼此既是「戰略合作夥伴」,又是在不同利益衝突時的假想敵。以美國和日本的關係而言,在國家安全的合作上有「美日安保條約」作為兩國合作基礎,甚至規劃在「周邊有事」時把台灣納入安保合作範圍,其假想敵為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然是中國。然而,從豐田汽車事件,美國媒體大肆張揚,固然是豐田公司危機處理的失敗,也是兩國汽車產業間的暗鬥;甚至不只在汽車產業,在許多高科技產業方面,也是彼此激烈競爭,互不相讓。

以美國和中國而言,被美國前任總統布希「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的中國,事實上在貿易、匯率、人權等方面,與美國存在諸多衝突之處,甚至可能一觸即發。而在台灣問題及西藏問題方面,歐巴馬最近接連兩次踩了中國的痛腳:先是宣布售台武器,後又於2月18日接見達賴喇嘛。兩國關係弄僵,對於在夾縫中的台灣可能未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反倒可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至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基於二次大戰的餘恨,加上傳統民族主義的情結,以及美日安保條約的圍堵,中日之間僅在經貿層面因有共同利益而維持和諧關係,事實上中國人對日本人並沒有太大的信任與好感。相較於中國近幾年來在經濟、軍事上的快速發展,日本卻在經濟上長期停滯、在軍事上為了美軍基地遷移問題猶豫不決,近幾年來日本已經自顧不暇,而部分國人以為拉攏日本可以牽制中國,似乎顯得不切實際。

在中美日三國大演其「三國演義」時,台灣處於夾縫中要能面面俱到,確有實際上的困難,誠如孟子梁惠王章所云:「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國」。因此國安會在規劃上不但要「上兵伐謀」,必要時也需「其次伐交」。以胡秘書長多年的外交經驗,折衝樽俎於各國之間,雖說「弱國無外交」,但只要因應得宜,相信也能如晏子使楚而不辱使命。

雖然中美日三國之間的矛盾看似微妙複雜,但若仔細深入觀察,除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意識情結難以化解之外,各國之間的衝突都是為其本國經濟利益而發生。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就提出國安會的定位不應以狹義的國家安全而自限,而宜以更高的全民福祉為依歸。

因此在戰略規劃上,應設法讓台灣的經濟更加自由化、國際化:以台灣作為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讓各國將亞太營運總部設立於台灣。尤其在大陸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勞動成本提高,以台灣勞動力的高生產力,以及台灣高科技的傳統優勢,重新啟動吸引外商來台直接投資的政策,不但能以「亞太高科技製造中心」強化台灣安全,也可藉此提高國人就業機會與國民所得。

至於在戰術規劃上,中國還沒成為強權時,曾提出「無限戰」的觀念,意謂弱國要求自保、甚至致勝,不應以傳統軍事對決的武器資源與大國抗爭,而應統御各種可能使用的資源,以非傳統的各種戰術,出奇致勝,決戰境外。最近美國國防部之所以協助Google調查網站被駭客攻擊,一般都認為是懷疑中國政府背後的介入。就我國而言,除了「網路奇兵」外,各種國際宣傳、國際遊說,甚至人道救助等,都是提升台灣國際形象,爭取國際支持的非傳統戰術。

要言之,以今日台灣所處環境,國安會的定位不應侷限於狹義的國家安全。狹隘的國家安全觀念只能「伐兵」、「攻城」,春秋戰國時代的孫子,早已明白警告這是下策與下下策。正確的對策,應是「伐謀」、「伐交」:提升台灣經濟力量、善用一切資源,並讓台灣更加自由化與國際化,才是鞏固台灣安全的上上策。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評估:台灣戰機 能打仗的不多

【劉屏/華盛頓廿二日電】2010-02-23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台灣的空軍各型戰機有不同問題,所以戰力不足,難以抵禦中共攻擊。

此一報告由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簡稱DIA)向國會提出,報告說,台灣的戰機將近四百架機,但「只有非常少數有作戰能力」。

美國政府的評估報告很少使用這麼負面的字句形容國軍空軍。報告並分析國軍空軍現有的主力機種狀況。分別是:

六十架F-5已接近服役年限,實際具備作戰能力可能只有卅出頭;一二六架「經國號」續航力不足,負載量有限,限制空對空戰力,目前正在提升性能;五十六架「幻象」科技屬先進,但維修費用昂貴且必須時常維修,渦輪引擎葉片經常出狀況,影響出勤率;一四六架F-16A/B戰機需要改善電戰系統及戰鬥效能,提升程度目前不明朗。

報告說,因為上述種種現象,台灣正積極尋找性能更佳的戰機。報告提及,國軍F-16A/B可掛載美製AIM-120C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台灣現有一二○枚AIM-120C-5及二一八枚AIM-120C-7飛彈。

報告說,近年共軍戰機、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數量及質量不斷提升,使台灣愈來愈難抗衡。如何使戰機及機場不被敵人的飛彈摧毀,或在遭受攻擊後能夠迅速修復;特別是跑道及滑行道如何保持堪用等,是「檢視台灣空防戰力時的中心議題」。

這分報告是應美國國會要求而提出。依國會通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去年十月簽署的《二○一○年度國防援權法案》,美國國防部應在三個月內,就台灣空防現況、展望、如何強化台海空防等事項,向國會報告。

此一報告未提及台灣積極爭取的F-16C/D戰機。但報告的結論之一是:國軍需要新機種。今天上市的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引述專家的話說,如果沒有新的訂單,F-16C/D的生產線可能很快關閉,屆時美國及盟國必須轉而購買F-35,結果是台灣更難取得新戰機,使台海防禦面臨更大的困難。

國防新聞周刊說,二個月前廿四位立法委員致函四位美國國會議員,促請美國早日出售F-16C/D戰機給台灣。信上說,新型戰機對台灣「至為重要」,尤其共軍正在發展第五代戰機,將在二○一七年開始部署。受函者是參議院及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及少數黨首席議員。



◆ 美國防報告在台灣公布/我空防戰力 不堪中國一擊

自由時報 2010.02.23

〔編譯羅彥傑、記者羅添斌、許紹軒/綜合報導〕我國向美爭取採購不得的F-16C/D型戰機,美方態度可能出現重大轉機!

機齡多老舊 要抗中須升級

美聯社及路透兩大國際通訊社昨天不約而同在台北發布新聞,指根據美國政府最新公布的報告指出,台灣在與軍事對手中國進行戰鬥時,可供作戰的戰機數量將不敷使用,也凸顯台灣空防戰力已有「不堪一擊」的危機。

路透認為,這份報告可能促成美國在肯定觸怒北京的情況下,對台提供新的軍售,以確保台海情勢穩定;美聯社則點出,美國防部強烈懷疑:台灣是否擁有足夠抵禦中國攻擊的能力。

我空軍對此表示,美方正在評估台灣採購F-16C/D的可行性,目前我方尚未取得這份報告,因此不便對媒體報導評論。政府高層官員則分析指出,美國官方刻意將這份報告提供給國際媒體並選在台北發出,是向兩岸發出極為明顯的政治訊息,可能是為宣布出售F-16C/D給台灣進行暖身鋪路,我國政府靜觀這項發展,並會做好準備。

我爭取F-16C/D 出現轉機

歐巴馬政府上月底才通知國會,將對台提供六十四億美元的軍售,包括飛彈、黑鷹直升機及兩艘鶚級(Osprey class)獵雷艦等武器,不過不包括台灣極力爭取的六十六架F-16C/D戰機與柴油潛艦。

但根據美聯社及路透昨天發自台北的消息指出,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在美國國會命令下製作最新的單篇報告並選在台灣公布,日期標示為一月二十一日。

報告指出,台灣儘管擁有近四百架戰機,但「有作戰能力的戰機遠少於此數」,許多戰機因機齡老舊與維修問題而無法派上用場,同時,要保護距離中國僅一百六十多公里的台灣機場,也是一大問題。

美媒體解讀:對台提新軍售

國防情報局表示,台灣擁有的六十架美製F-5戰機已達到退役年限,一百二十六架自製的IDF經國號戰機欠缺續航力。報告強調,台灣的五十六架法製幻象戰機 2000-5型戰機雖然擁有先進科技,但需要經常且昂貴的維修,對其戰備妥善率有負面影響。

該報告也提到,台灣的一百四十六架F- 16A/B戰機中,有若干可能在航空電子與作戰效能方面獲得提升,但「相關戰機升級幅度、時機與品質,目前仍不得而知」。

報告提到,隨著中國軍力愈來愈強大,台灣戰機升級已有必要性。軍事專家、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施孝瑋昨晚表示,台灣現在向美方申購F-16C/D受到挫折,而F-16C /D戰機生產線約可再持續二至三年,這段期間是美國是否售予台灣F-16C/D戰機的觀察期與關鍵期,若無法解決,台灣與中國空中戰力失衡應是早晚的問題。



◆ 空軍:精進裝備性能 續爭F-16C/D

中央社 2010-02-23

國防部今天說,兩岸目前「戰力逐漸向中共傾斜,這是不爭的事實」。空軍對敵情與各型機使用有全盤規劃,運用現有裝備持續精進武器性能,面臨兩岸戰力日趨失衡情況。

外電昨日報導,據1月21日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DIA)報告顯示,儘管台灣擁有近400架戰機,「其中有作戰能力的戰機,遠低於這個數目。」

報告指出,台灣擁有的60架美製F-5戰機已屆服役年限,自製的126架「本土防禦戰機(IDF)」續航力不足。另外,56架法製幻象 2000-5戰機的製造技術先進,但維修頻繁而昂貴,對該批戰機的備戰能力形成不利影響。

國防部發言人虞思祖上午在記者會中說,目前還未接獲美方正式評估報告,所以暫時不對媒體報導內容發表評論。

他說,但F-16C/D型戰鬥機與潛艦是國軍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不可或缺的裝備,也是國軍多年積極爭取的軍購項目;未來國防部仍會持續軍購政策,展現國軍自我防衛的決心。也盼美國政府依台灣關係法持續供售台灣所需防衛性武器,使中華民國在推動台海和平的過程中更具信心。

對於空軍目前戰力,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韓更生說,針對目前敵情與各型機的使用有全盤規劃。

他指出,有關F-5戰機的使用受限,正在努力突破,目前未到達停用階段。IDF戰機已開始提升性能,後續對F-16A/B性能提升與幻象戰機都有整體規劃。

韓更生說,盱衡兩岸目前局勢,「戰力逐漸向中共傾斜,這是不爭的事實」。

韓更生表示,媒體報導以「不堪一擊」形容空軍戰力是言過其實,不符合實際狀況。

韓更生說,F-5約自民國64年起陸續接裝,使用至今已有相當長的歲月,老舊是一定的。但原廠都能滿足空軍運作與後勤維持需求,基本戰力可充分支持。

fsj 提到...

國際瞭望-拉美要「脫美」自組聯盟

【本報訊】2010-02-24 中國時報

拉丁美洲「里約集團」及「加勒比聯盟」的高峰會今天結束,如果說這是一次劃時代的會議應該是可以的,因為這地區的卅二個國家畢竟要團結,獨立於美國及加拿大的勢力之外了。

所有美洲的國家曾組成「美洲國家組織」,但是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獨大,這兩國在組織中便占有最大的發言權,這個組織逐漸也成為兩國的發言工具。

對這情形,拉美國家早已不耐,一些反美的國家例如古巴、委內瑞拉、厄瓜多固然早已認為應該成立一個沒有美加參與的美洲組織,而若干中間偏左的國家(以巴西、墨西哥為首)也認為,美洲組織如在美加操縱之下絕難使組織產生真正效果,例如二○○八年哥倫比亞與厄瓜多之衝突,由於哥倫比亞有美國撐腰,明明理虧而不讓步,最後還是由里約集團出面調停了衝突。另外一些右派親美國家如哥倫比亞也不反對成立一個排除美加的組織,這可以使本地區有個一致的聲音,對每個國家都是有利的。

巴西總統魯拉在本次會議之前便宣布,他支持建立一個新的拉美和加勒比區域的組織,類似美洲國家組織但不包含美國及加拿大。

而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會前亦表示在峰會上將推動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地區機制的建立,這組織將比美洲國家組織更靈活,有利地區國家在國際舞台展現共同立場。

親美的宏都拉斯亦表示,這次峰會將簽署宣言建立沒有美國和加拿大參加的拉美區域組織。

目前全球存有兩個「不純」的地區組織,美洲國家組織包含美國與加拿大,「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包含西班牙、葡萄牙。現正籌劃的,則是「純正」的拉美加勒比組織,這顯示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江河日下,連它的後院也不歡迎它踏入了。



◆ 福克蘭主權爭議 拉美32國替阿撐腰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0-02-24 中國時報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各國領袖已決定支持阿根廷,在福克蘭群島(阿方稱馬爾維納群島)的主權紛爭中對抗英國;同時,英國「想望石油公司」(Desire Petrolem PLc)廿二日展開於福克蘭群島海域鑽探油氣的作業,此舉料將使福克蘭的形勢更趨緊張。

「里約集團」峰會暨「拉美和加勒比海聯盟」峰會廿二日起在墨西哥濱海城市坎昆舉行兩天,會中卅二國領袖及代表據說已達成共識,將支持阿根廷對福克蘭群島的領土主張。與會官員說,峰會將通過正式決議,表達對阿根廷的一致支持。

英國與阿根廷一九八二年發生福克蘭戰爭,阿根廷戰敗撤兵,但並未放棄對福克蘭群島的領土主張。近年來福克蘭海域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據估計原油蘊藏量達六十億桶,好幾家英國石油企業爭取在此鑽探油源,結果由「想望石油公司」拔得頭籌。

想望公司在倫敦宣布,廿二日已開始於福克蘭群島北方約一百公里處的海域鑽探,整個作業預定持續卅天。

阿根廷先前已數度表達強烈不滿,指責英國在福克蘭海域開採石油侵犯了阿根廷主權。阿國總統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二月十六日並簽署行政命令,規定所有經由阿根廷港口和水域前往福克蘭群島的船隻,都須事先申請並獲准。但阿國這些作為未能阻撓英國的探油行動。

費南德茲女士廿二日出席坎昆峰會時,指責英國放任該國石油公司的作為是無視於國際法,並呼籲與會領袖支持阿根廷。峰會東道主墨西哥總統卡德隆說,針對阿、英福克蘭群島主權紛爭,與會領袖確認阿方具有正當權利。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則痛斥英國是殖民主義的餘孽,並稱英國如敢動武,他將派兵到福克蘭與阿根廷並肩作戰。不過阿根廷方面排除以軍事手段解決此一爭端。



◆ 印度企業 加入資源爭奪戰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0.02.24

印度企業正積極加入全球資源爭奪戰,希望趁不景氣壓低資產價格的機會,收購海外石油與天然氣資產,也擺脫國內繁瑣法規對營運的束縛。

能源巨擘信實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22日提議加碼,希望以145億美元收購荷蘭化工大廠LyondellBasell公司股權。該公司也打算併購掌控加拿大亞伯達省油砂的Value Creation公司。

信實工業的對手Essar集團也加速逢低布局的腳步,有意收購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與其他石油業者準備脫手的資產。

Essar集團想藉燃油需求下滑的時機,積極收購有多餘煉油產能的歐洲與美國石油公司,讓該公司石油產量增至每日100萬桶。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Essar集團正與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洽談,打算以10億美元收購後者位於英國與德國的三座煉油廠,但時機未明。

總部皆位於孟買的信實工業與Essar集團都向大型石油公司挖角高階主管,希望為拓展全球版圖注入新血。印度最大的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也傳出,計劃在十年內斥資300億美元收購海外資源。

印度企業遍尋全球,希望能鞏固原油資源,並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也想拓展全球煉油廠與偏遠市場資產的分布。印度每年耗資逾900億美元進口70%的石油。

由於印度政府對天然資源價格與開採的干涉拖累企業拓展腳步,企業也想藉收購海外事業來擺脫國內法規約束。

不過印度採購石油與天然氣可能遭逢海外敵手的競爭,尤其是中國。去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才斥資72億美元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此外,籌募資金進行大型交易也是印度公司海外收購的另一個阻力。

據數據分析業者Dealogic統計,印度企業去年海外併購總額較前年下滑37%至114億美元,但由於能源、電信與媒體業紛紛提出高價收購案,使併購案有漸增趨勢。

印度行動通訊龍頭巴提電信公司(Bharti Airtel),上周才出價107億美元收購科威特Zain電信公司。



◆ 末日博士:買農地囤黃金打骯髒戰

【聯合報╱編譯范振光/報導】2010.02.24

號稱「末日博士」的知名投資家麥嘉華22日語出驚人,建議基金經理人購買農地和農產品、黃金,以因應都會區可能爆發的暴動、生物武器攻擊和其他手段的「骯髒戰爭」。

麥嘉華(Marc Faber)在里昂證券的東京投資論壇上,對七百位退休基金和主權基金經理人演講時說:「下一場戰爭將是骯髒戰爭。如果手機不通、網路停擺或城市自來水供應被下毒,你該怎麼辦?」他認為投資人應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毀滅性事件,甚於單純的市場變化。

麥嘉華的預言維持其一貫末日悲觀論調,只是這次開出的處方箋相當傳統,他建議經理人在鄉下買房子,並囤積可隨身攜帶的貴重資產如黃金及鑽石,他也建議買小麥等農產品。

麥嘉華還宣稱美國財政即將破產,且美國和中國因原油逐漸枯竭而有軍事緊張的危險。他認為,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主政下,美國每年的赤字不會低於1兆美元。專家悲觀預測,10年內美國將出現35%稅收用於償還公共債務的窘境,而麥嘉華認為此比例可能高達五成。

在石油方面,美國在東西兩岸都有寬闊海洋可運輸,並可從南北鄰國墨西哥、加拿大獲得供應,且必要時可動用11個航空母艦艦隊在海上護油。相較之下,中國和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的中東油源必須經過蜿蜒海路和麻六甲海峽。另一方面,美國在中亞的軍事部署可能引起中方疑慮。

針對未來投資策略,麥嘉華認為半數資產應放在新興經濟體。他警告,主權國家倒債問題未來幾年可能激增,「最後的危機尚未到來」,所以建議作多黃金、白銀,放空美國公債。

至於亞洲投資,麥嘉華建議經理人因應糧食和飲水短缺,買進和農業、淨水技術相關公司股票。他認為日本市場今年表現會優於其他國家,日本金融類股尤其值得投資。

fsj 提到...

假護照刺殺行動 以國惹火澳洲

【蔡鵑如/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2010-02-26 中國時報

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重要領導人馬巴胡赫(Mahmoud al-Mabhouh),上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邦遇刺身亡。杜拜警方繼十五日宣布十一名以國殺手持變照的歐洲國家護照入境犯案後,廿四日再公布十五名涉案特工資料,使嫌犯增至廿六人。其中三人持變造的澳洲護照,澳洲召見以色列大使要求解釋。

警方認定莫薩德指使

馬巴胡赫是哈瑪斯轄下軍事組織「卡薩姆旅」(Izz al-Din Qassam Brigades)的領導人,他於元月十九日下榻杜拜的五星級旅館「Al Bustan Rotana Hotel」 ,預計從事軍火採購,但次日卻被發現陳屍客房內,死因係遭人電擊而窒息。

案發後,杜拜警方經深入追查,認為本案九九%是以色列諜報機關「情報與特別行動局」(Mossad,即「莫薩德」)幹的。警方先前查出,有十一名以色列特工持變造的英國、愛爾蘭、德國和法國等護照入境,參與暗殺行動。

儘管以色列外長李柏曼否認指控,但杜拜警方指證歷歷,外界也認定莫薩德涉嫌重大,這使得以色列與歐洲各國原已緊繃的關係更形雪上加霜。以國駐上述四國的大使都遭駐在國當局召見,歐洲聯盟也表達強烈譴責。

涉案特工擴增至26人

杜拜警方廿四日進一步公布更多以色列涉案特工資料,新增十五名疑犯中,有三人持變造的澳洲護照,其他人則分持變造的英國、愛爾蘭和法國護照。

警方指出,這些人大多負責刺殺任務的準備與協助工作。其中十四人在訂飯店與機票時,使用美國小型銀行MetaBank發行的信用卡,才讓警方查出他們之間的聯繫。

澳洲捲入變造護照殺人疑雲後,總理陸克文立即召見以色列大使,表達憤怒與關切,希望以國提出合理解釋。

澳洲追究揚言要報復

陸克文表示,此事關係重大,澳洲不會坐視,一定會追究到底,不排除對涉及變造澳洲護照的國家「進行報復」。外長史密斯也警告以國大使,若有證據顯示以色列偽造澳洲護照,將危及兩國關係。

fsj 提到...

鐵路、海洋、金錢與世界的中國焦慮

【劉必榮】2010-03-14 旺報

觀察最近國際上對中國外交動向的報導,我們發現國際對中國外交企圖心的焦慮,似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這些焦慮主要環繞在三個方面:鐵路、海洋、錢。

鐵路網向南向西延伸

先看鐵路。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維修及建設與鄰國的鐵路網,從1995年開始,中國投資泛亞鐵路中國段的金額,就已達到128億人民幣。該鐵路以昆明為中心,由東線(越南)、西線(緬甸)、中線(柬埔寨)三路並進,將中南半島的既有鐵路網串起,經曼谷到新加坡,全線預計2015年完工。

中國的鐵路企圖心不只是向南,還向西延伸。大陸正計畫修建一個連接中國西部與中亞的高速鐵路網,連接烏魯木齊、哈薩克與烏茲別克等國。

修建西部鐵路網的目的,一是促進西部的開發,一是方便中亞國家的資源往中國運輸。中國大陸承諾向這些國家提供技術、設備及高速列車,甚至願意對那些輸出資源給中國的國家提供修路費用。目前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都在跟中國洽談之中。這個發展很耐人尋味:似乎一個中國勢力範圍正在成形,而西方想拉中國一起制裁伊朗的努力,恐也將徒勞無功。

爭取國際海域話語權

其次是海洋方面。海洋又可以分成南海、日本海與北極三塊。香港《亞洲時報》3月10日報導,「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上個月就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活動,及其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召開了聽證會。該委員會主席沃特茲爾表示,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其航母艦隊有望很快投入服役,南中國海地區的軍力平衡將向中國一側強勢轉移。這讓越南與印度都相當緊張,也開始添購新的武器作為制衡。

為了讓國際放心,中國國家海洋局長孫志輝在11日趕緊指出,中國維護國際海域權益的基礎能力仍然不足。可是3月9日,外電又傳出新聞,中國跟北韓租用羅津港,讓中國百年來首次在日本海有了立足點。中國還將進一步開闢日本海通道!儘管中國租借港口未必有立即的軍事威脅,但已透露出外界對中國進入日本海的憂心。

海洋問題的第三塊是北極。當相關國家紛紛對北極表示興趣的時候,中國大陸的反應是絕對不能「局外中立」,絕對要爭取北極問題的「話語權」。透過這樣的姿態,北京在昭告世界,制訂北極秩序時不要遺忘中國。

世界強權的金錢殖民

最後是金錢。這一陣子媒體廣為報導的,是中國錢進巴爾幹。除非洲、拉美、東南亞之外,中國正在積極布局東歐。中國大陸貸款13億美元給塞爾維亞,投資電廠及多瑙河橋樑的修建。另外還出口巴士到馬奇頓,與克羅埃西亞談港口、機場、鐵路,也和希臘談租借港口。

「錢進巴爾幹」,與過去「錢進非洲」所引起的焦慮是一樣的。錢進非洲,讓溫家寶花多少時間澄清,說中國絕對不是新殖民主義。錢進巴爾幹,也讓中國官員費力解釋,說巴爾幹各國不會如一些人所擔心,變成中國的附庸。

話雖如此,中國藉巴爾幹布局,向世人昭告,中國不只是亞太的區域性國家,中國更是全球性的強權,也讓很多人對中國的下一步提高了警覺。

這些警覺與憂慮,最後會碰撞出什麼樣的國際情勢,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喬治亞電視謊報俄國入侵 首都陷恐慌

路透 2010/03/14

(路透特比利西13日電)喬治亞一家親政府電視台播出假消息表示,俄羅斯坦克車已駛進首都,且總統薩卡希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也遭謀殺身亡後,全國上下今天陷入一片恐慌。

喬治亞Imedi電視台預先表示該報導為「模擬可能事件」,不過許多觀眾都沒注意這項警告,造成手機網絡癱瘓,首都特比利西(Tbilisi)的居民也紛紛衝到街上。

這個報導讓前蘇聯鄰國回到2008年8 月,當時俄羅斯在5日戰爭阻止美國盟友喬治亞在叛亂區南奧賽提亞(South Ossetia)發動攻擊,俄國坦克並一路推進,一度僅距離喬國首都比利西45公里。

喬治亞內政部長表示,這則沒有置入假新聞警告標語的報導,引發「劇烈恐慌」。一位熱愛電影的人士表示,特比利西一家電影院內空無一人,家長們紛紛把孩子叫回家。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 News Agency)以「據稱」發表這則快報,不過沒有證實俄羅斯坦克進入喬治亞,也沒有薩卡希維利死亡的消息。「莫斯科回聲電台」(Echo Moskvy)並中斷正規節目來插播這則「新聞」。

當轉回直播談話節目時,主播為該報導引發的任何恐慌道歉,並表示:「我們只想呈現出喬治亞史上最慘的一天,會是什麼模樣。」中央社(翻譯)

fsj 提到...

美中新軸心 互賴亦敵亦友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0.03.15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以「未來十年的十大新觀念」為題,剖析政治、經濟、生活科技等領域的十大趨勢,文中認為美國不會式微,會和中國形成相互依賴、亦敵亦友的新軸心。

文中指出,就政治而言,許多人看衰、唱衰美國,但美國末日預言絕對是無稽之談,理由是美國化仍將是未來趨勢。

儘管美國因金融海嘯而蒙塵,這項危機其後更加凸顯美國的競爭力、靈活度與適應力。雖然八大國集團在全球經濟危機期間擴大成廿國集團,新成員的勢力仍不足以挑戰「美國之道」(American way)。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證明貨幣聯盟集團的政治、財政若步調不一致,是件危險至極的事,美元的全球貨幣準備地位也因此屹立不搖。下一個實力大國中國以採購美國債券賭美國未來。而中國、巴西、印度的中產社會崛起,創造了一個更安定的世界,也是美國商品與文化的新市場。

這些都證明美國末日論是謬言。單比財力,現今的美國確實不如人,但若以財富與全球影響力相加,美國並不輸人。美國的力量也在特定地區頗受歡迎,例如南韓、日本、越南樂見美國成為制衡中國的力量。

至於中美關係,兩國將於未來十年維持亦敵亦友關係,並在全球管理與支配上形成不可或缺的兩大軸心國。國際上不必期望中美可能出現類似廿世紀美英之間的同盟關係。中美將維持時而競爭時而合作,或者兩者同時存在的關係。

不過,中美關係不會是平等的婚姻關係,美國仍將是全球第一大國。中國將持續施展力量,於全球尋求石油、木材、礦產資源以維繫經濟成長。美國不會打壓中國崛起,但應鼓勵中國多支持全球的共同利益。

另外,時代雜誌認為,就中東而言,後殖民的政治邊界至今仍問題叢生,但是鐵路、油管的連結,可提高彼此的貿易與相互依賴。巴勒斯坦與庫德斯坦等新國家可能仍難誕生,但他們可能透過能源、運輸計畫,共同和平追求地區經濟發展,揚棄不安定與暴力的現狀。

※ 相關報導:

* 墨西哥毒販 槍殺美領事館職員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475612.shtml

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城(Ciudad Juarez)昨天連續發生2起美國領事館職員及眷屬疑遭販毒集團殺害事件。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發表聲明表示憤怒,矢言全力協助墨國警方緝兇。



◆ 被迫流亡時享用? 英媒:金正日歐洲藏4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3.15

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南韓情報官員的話報導,北韓領袖金正日在歐洲銀行的多個秘密帳戶中暗藏了4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以便萬一他被迫流亡時,能繼續享受奢華生活。

南韓情報官員指出,金正日的錢原本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開始加強管制洗錢後,金正日的代表從瑞士銀行帳戶領出現金,轉存入盧森堡銀行。

報導說,金正日財富來源包括出售核武和飛彈技術、毒品交易、保險詐欺、偽造外國貨幣、以及國內集中營的強迫勞動。

亞洲人權組織會長加藤表示:「相信這是組織犯罪史上最大規模的洗錢活動,這些錢的下落未受到應有重視。不知在什麼地方,一定有銀行家因為替金正日管理秘密帳戶而賺飽了錢,而北韓近900萬北韓人民卻飽受缺糧之苦。」

他認為,金正日的秘密帳戶目前在盧森堡,也可能在最近由盧森堡轉到其他避稅天堂。如果金正日的40億美元帳戶被凍結,他勢必迫得尊重人權、放棄核武,以乞求國際社會解凍基金,他才能用以收買高階官員,北韓歷史將為之改觀。南韓情報官員認為。如果北韓人民知道他們挨餓的同時,金正日有如此鉅款,可能起而推翻金家政權。

盧森堡政府發言人表示,盧森堡沒有義務調查所有牽涉到北韓的金錢交易;何況北韓人會竭盡所能的隱藏行跡,金錢往來也不會亮出「北韓」的身分。

有關金正日生活奢華的傳言不斷,前北韓軍官金鍾律(Kim Jong-Ryul,譯音)本月初出書揭露秘辛。金鍾律曾擔任金正日和他父親私人金日成的私人採買20年,金鍾律在書中指出,他經常持外交護照穿梭歐洲,手提箱中裝著數十萬美元現金,為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採購各種奢侈品。

1994年在金日成逝世,金正日接班。金鍾律後來逃往奧地利,藏匿至今,他說,金氏父子擁有十多棟超大別墅,裡面裝飾豪華。金日成只吃外國高級料理,並派遣北韓廚師到奧地利學習烹飪,金家擁有的名車包括賓士、福特、凱迪拉克、林肯,還有一架輕型飛機。



◆ 人道用途不受限 日武器出口三原則鬆綁

自由時報 2010.03.015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在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現行規範下,日本「朝日新聞」十四日報導,防衛省已開始檢討將人道用途軍備視為例外出口的可能性。該省將對日相鳩山由紀夫的私人諮詢機關「新時代的安全保障以及防衛能力懇談會」提案,希望此構想能夠列入年底修訂的新防衛計畫大綱中。

防衛省認為,被視為人道目的用途的軍備,並不符合前首相三木武夫所提出之「供軍隊、直接戰鬥所用」的武器定義,已著手檢討在「限定使用目的」前提下,予以出口的可能性。鳩山政府對此問題的立場,是在遵守「武器出口三原則」之餘,同時致力於制定新規範,讓有別於軍事用途的武器得以出口。

報導指出,舉凡如海上自衛隊用於海上救難行動,或離島急症病患運送的救難飛艇「US2」等,可能因此解禁出口海外。目前已有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向日本洽詢上述軍備出口的可能性。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於一九六七年國會答辯時,訂立武器出口三原則,也就是不對共產國家、聯合國決議禁止出口國,以及具有國際紛爭的當事國出口武器。三原則後經前首相三木武夫於一九七六年擴充後,實際上等同全面禁止出口武器。日本除與美國共同研發飛彈防禦系統外,也持續禁止出口武器以及相關技術。

防衛省唯恐日本受限三原則,無法出售或與他國共同研發軍備,造成日本防衛產業弱化,因而產生強烈危機感。部分人士認為,若能藉由新規範讓部分軍備得以出口,將有助強化防衛產業。

fsj 提到...

美、俄、印、中 大國博弈

【劉必榮】2010-03-22 旺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於3月18日訪問俄國,就裁除美俄戰略核武,以及制裁伊朗的問題進行會談。美俄關係最近呈現出緩和的氛圍,這距離去年美俄宣布雙方關係「重開機」(reset)剛好一年。

不過希拉蕊在莫斯科還是遭遇了一點小小的難堪。因為就在她訪俄期間,俄羅斯總理普京宣佈,將在夏天幫伊朗建完布希爾核電廠。希拉蕊說美國雖不反對布希爾電廠,但在這個時機宣布,難免會對伊朗傳出錯誤的訊息,以為美俄立場並不一致。所以雙方外交官現在都在努力,希望淡化這個事件,並減少它所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

俄在伊核問題展現彈性

事實上,伊朗在核武問題上的強硬,已讓俄國提高了警覺,所以莫斯科在制裁伊朗的問題上,也展現了一些彈性。而若俄國在安理會表決制裁伊朗時,真能投下贊成票,對中國無疑將是一個壓力。

普京在希拉蕊到訪前一個禮拜,剛剛去了印度訪問,和印度簽了一系列協議,包括興建十幾座核電廠,以及百億美元的軍售。印度近年與俄國的軍事關係非常密切,前一陣子宣布將以23.5億美元購進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及購進米格29艦載機等配套武器裝備,就已經引起國際普遍關切。

印度購買武器,有其做為區域強權的企圖,也有平衡中國勢力的目的。中國近幾年來在南亞的布局,包括在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修建或租用的軍港;軍援斯里蘭卡敉平叛軍泰米爾之虎;以及藉由「鐵路外交」,將尼泊爾從印度陣營拉到中國懷抱。這些行動在印度眼裡都是威脅,認為中國想在印度洋北部建立一條珍珠鍊,給予印度壓力。這是為什麼印度想要加強軍事力量的原因。但是向俄國購買武器,也有另一層意義。

印度在美俄間左右逢源

因為雖然印度傳統上與俄國關係比較近,但美國近年不斷加強與印度的關係。1998年因為核子試爆而加諸印度的經濟制裁,早因反恐戰爭而解除。歐巴馬上台後,將第一次國宴的榮耀,給了去年到訪的印度總理辛格。美印關係也已提升到戰略伙伴關係。從美國角度來看,拉攏印度一可平衡中國,一可為其中東外交與阿富汗戰爭建立後方。

這讓俄國一下提高了警覺。因為一旦印度倒向美國,俄國將失去重要經濟來源,也將被排除在印度洋的舞台之外,所以俄國也趕緊設法把印度拉回來。賣電廠與武器給印度,無論在軍售經濟上或外交布局上,也都有了重要意義。至於印度,則也樂得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這樣正可以藉美俄之力,增強自己在印度洋權力天平的份量。

面對美俄印在中國周邊的合縱連橫,中國大陸目前的反應是兩個方向:官方靜觀其變,表示印度向俄國購買武器,並非有意要挾中國,中印兩國在氣候問題上也持續合作,但民間鷹派則駁斥印度「中國在印度洋建立珍珠鍊」之說,並質問:中國援助斯里蘭卡何罪之有!

這樣的反應當然不是靜止的。因為在國際政治上,多邊權力關係是不斷變動的,不同議題上的合作與對抗,也是不斷轉換的。如此動態的四國博弈,最後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值得我們慢慢觀察。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fsj 提到...

50年大突破 美俄下月簽限核新約
http://www.udn.com/2010/3/26/NEWS/WORLD/WOR3/5498988.shtml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10.03.26

美國與俄國24日就裁減核武達成突破性協議,兩國同意將核武數量各降至約1,500件,創下50年來新低。兩國總統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可望於4月8日在布拉格簽署新約,這將是數十年努力降低全球核子戰爭危險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

華府與莫斯科的官員表示,雙方已進行削減長程核子武器的長期談判,一旦敲定技術細節,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即可簽署條約。歐巴馬與麥維德夫本周將再電話會談一次,敲定最終協議內容。

限武新約之所以選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乃因歐巴馬去年4月初赴歐洲參加美歐高峰會時,正是在此處發表演說,提出無核武世界的長程目標。白宮發言人吉布斯24日表示:「立基於戰略武器裁減條約的新協議近乎達成,但在歐巴馬總統與麥維德夫尚未再次協商前,還不能說新協議已經誕生。」

俄國上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馬格洛夫也說:「條約主體已經完成,我們正想著如何推動立法。」

美國與前蘇聯在冷戰期間處於敵對狀態,兩國掌握全球絕大多數的核子武器,但這項協議顯示雙方的信任與合作日增。

為期10年的新條約將取代去年12月到期,1991年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

根據新協議,兩國在7年之內必須將戰略彈頭由目前的2,200枚削減至1,550枚;雙方各自將發射器數量由1,600具減至800具;核子飛彈與重轟炸機的數量則以700為上限。新協議將是歐巴馬「重新設定」(reset)美俄關係政策迄今最重要的成就,歐巴馬有意讓此條約為他日後的限武措施鋪路。

歐巴馬24日上午在白宮會晤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民主黨參議員柯瑞及共和黨參議員魯加,向他們簡報條約現狀。雙方簽署的條約,必須要得到美國參院及俄羅斯國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 相關報導:

* 大陸中程核彈部署原則:對美造成「與台灣價值相等」的損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ltime/0,5255,110109x112010032601187,00.html



◆ 老鄧的20字 中對外政策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台北報導】2010.03.27

美國學者奈伊稱現在的中國放任民族主義,背離了「鄧小平的智慧」。鄧小平在1979年當政後,繼承毛澤東、周恩來的「不結盟、不當頭、不稱霸」外交政策。並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等廿字,作為中共對外政策,這廿字也被視為真言。

鄧小平說,中國要奉行真正不結盟的方針。「不坐到任何人的車子上去,也不把一些中小國家拉到自己身邊,自己當盟主」。這樣我們就可以同誰都來往,同誰都交朋友,誰也不得罪。這方針一天也不能動搖。

其次是不打別人的牌,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的牌。即使是美蘇兩霸做得不對,中國也照樣批評不誤。

第三,永遠不稱霸,永遠不當頭。鄧小平認為這個頭中國當不起,自己力量不夠,當了絕無好處。中國廣告天下,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



◆ 60年前舟山大撤退 保存台灣戰力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台北報導】2010.03.27

今年是國軍「舟山撤退」六十周年,「舟山撤退」早已被兩岸民眾遺忘。但這段撕碎舟山島一萬三千多個家庭的歷史,卻也讓台灣保存了重要戰力,它的重要性不下於一九三九年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來自浙江海洋學院港台僑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玲,在台灣以半年多的時間,為舟山島重新找回六十年前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舟山撤退發生於一九五○年五月。該次撤退行動的極為祕密,自十三日晚間進行至十六日,三天內共計十四萬多人撤退完畢。

舟山島位居杭州灣口,是東海的戰略要地。陳玲說,因戰略重要,蔣介石起初在舟山島部署十多萬重兵,作為「反攻基地」。

一九五○年開始,解放軍在蘇俄協助下,海空軍實力不斷強化,讓國軍備感威脅。

當制海和制空權喪失後,蔣介石決定撤出舟山島。對於蔣介石的決策,陳玲說,「他的決定是有智慧的」,儘管當時仍有部分國軍將領反對撤守。

當被問及若國軍不撤守舟山,當今兩岸又會是怎樣的局面?陳玲直言,「格局會不一樣」。

她分析,十二萬五千多名的島上守軍占了當時六十萬國軍的五分之一。但舟山島距離台灣的補給線長,若補給線被切斷,舟山島國軍恐將全被殲滅。

陳玲認為,「舟山撤退是國軍史上成功且重要的戰略轉移,對鞏固台灣基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舟山撤退,卻也讓一萬三千多個舟山島家庭,自此隔絕卅七年。陳玲說,三天的祕密撤退中,國軍在當地抓了上萬名男丁充軍,造成全島哭聲一片,「那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哭泣」。

舟山的精壯勞力因國軍撤退而頓時銳減。陳玲說,「舟山的勞動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壞」。



◆ 阿聯海軍 砲轟沙國巡邏艇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3.27

英國每日電訊報二十六日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軍日前在主權有爭議的波斯灣海域,對沙烏地阿拉伯一艘巡邏艇開火,造成兩名沙國士兵受傷,阿聯海軍並連船帶人扣押多日。阿拉伯國家正面衝突極其罕見,加上這次衝突地點在舉世最重要的航道和產油區,使外界對波斯灣安全疑慮升高。

每日電訊報說,這起衝突發生在沙國、阿布達比和卡達半島間主權有爭議的海域。阿聯海軍攻擊沙國巡邏艇後,把艇上人員押回首都阿布達比關了好幾天,本周稍早才釋回。

經波斯灣運送的原油占全球原油貿易額四成。沙國和阿聯為取得波斯灣海底的豐富油源,領海主權爭執已久,阿布達比直接從卡達接管輸送天然氣的計畫也激怒沙國,但雙方直接衝突,仍十分不尋常。這兩國無法合作,讓西方國家深感困擾。

沙國和阿聯都是美國在波斯灣的重要盟友,對西方抑制伊朗核武計畫和軍事野心有莫大幫助,兩國直接衝突,震驚國際外交界。

波斯灣目前是全球武裝最嚴密地區,最早是沙國為了防範伊朗的威脅而加強軍備和空防,後來阿聯也加入軍備競賽。阿聯雖是彈丸之地,目前卻是全球第四大軍火進口國。

※ 這新聞比南韓的還要重要。相關報導:

* 南韓軍艦沉無關北韓 疑艦內爆炸
http://udn.com/NEWS/WORLD/WOR1/5501378.shtml



◆ 會自殘的國民黨 何需敵人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特稿】2010.03.26

里昂報告點出了一個長時間以來,大家都知道的問題,國民黨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國民黨向來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這是大多數長期觀察國民黨政局的人,都會得出的結論。里昂報告提到國民黨會自我傷害,國民黨立委扯政府後腿,正是這種情況的延伸。國民黨人士若不能自省,很難說不會一語成讖。

國民黨的政治失敗,都不是對手太強,1994年台北市長敗選,輸在李登輝私心,2000年國民黨失去政權,輸在連戰、宋楚瑜兩派人馬內鬥,許多國民黨人士私心自用,挑撥離間,硬生生讓連、宋無法搭檔。2004年總統大選前夕,馬英九市府人馬帶頭宣揚投廢票,被藍營內部看作是扯連宋配的後腿。2008年馬英九不理會基層反彈,堅持己見提名綠營人馬擔任正副院長級高官,都鎩羽而歸,重創領導威信。

國民黨立委補選,連番敗陣,也因為不同系統、派系人馬,不能攜手合作,寧可見對手拿去勝利,也不願政敵人馬當選,最好弄個魚死網破,逼迫黨中央拿出資源安撫大家。國民黨從骨子裡就一直是個勝不能舉杯相慶,敗不能死力相救的集團。

里昂報告提到ECFA是馬英九志在必得,但是政府如何推陳表達ECFA與ECFA的內涵一樣重要,這些足以決定ECFA會幫助馬英九政府,還是會為馬英九政府帶來傷害。馬英九政府如果陷入民進黨設定的政治議程,通常都會吃敗仗,這種情況發生多了,民進黨就可能在2012年獲勝。

里昂的這段話發人深省,馬英九一直被藍營內部檢討的就是過於討好綠營,老跟著政敵的議題走,不關心支持者的心聲。報告也提到國民黨冷漠、反應遲緩,這更是長期以來,國民黨被民眾詬病的積弊。

而國民黨現在回應的,卻像是舵鳥一樣,以為只要集中批評媒體英文翻譯不對,就可以轉移外界對國民黨關鍵問題所在的焦點。國民黨其實不只是一個外資報告中會「自我傷害」的政黨,更是一個不需要敵人,光自己「自殘」就會把自己打敗的政黨。

外資的分析報告,雖然不能算是完全精準,但總能掌握到幾分國民黨當前的困局。接下來,就看國民黨人士有沒有自省能力。馬英九與國民黨能不能分辨出,什麼事情才是庶民真正關心的事,什麼是民粹鼓動出來的假議題,才不會淪為父子騎驢的尷尬局面。

fsj 提到...

南韓艦爆沉之謎 生還艦長不知情?
http://udn.com/NEWS/WORLD/WOR1/5502572.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3.28

南韓巡邏艦「天安艦」爆炸沉沒後,軍方對災難原因諱莫如深,令失蹤陸戰隊員的家屬極度不滿。約150名家屬27日衝到首都首爾南方的平澤海軍基地抗議,指責軍方說謊。基地上愁雲慘霧,哀號震天,一名婦女高喊:「我的兒,你在哪裡?」

聯合參謀本部只說爆炸發生在艦尾,但未公布爆炸原因。事故發生後,艦上58名陸戰隊員獲救,但仍有46人失蹤。家屬表示,救難人員告訴他們,「天安艦」漏水,需要修理。

群情激憤的家屬強行衝過基地安全警衛哨站,責問軍方官員。有些人在生還艦長駕車離去時,爬上他的車子,高喊「你說謊!」基地公布了失蹤士兵名單,家屬爭相細看。一名男子雙眉深鎖,愁容滿面,眼神空洞地看著窗外。另一名男子額頭貼在電視幕上飲泣。

中央社發自首爾的報導說,爆破成兩截而沉沒於黃海的南韓海軍「天安艦」,由於出事地點白翎島海域的海流強大,軍艦首尾兩截已被海流沖得相隔約4哩,讓趕往現場的海軍失蹤者家屬備感哀痛。



◆ 南韓軍艦爆炸 疑誤觸水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28/today-fo4.htm

自由時報 2010.03.28

〔編譯羅彥傑/綜合二十七日外電報導〕南韓總統李明博二十七日二度召開安保緊急會議,要求對南韓海軍史上最大慘案的「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進行迅速徹底的調查。對於爆炸原因現在有各種揣測,包括內部爆炸或是撞上北韓漂流水雷,但南韓軍方目前尚無解釋,必須等到打撈起沉船後才會明朗,這個過程可能費時數週。不過,南韓官方與駐韓美軍都認為,北韓介入的可能性不大。

南韓海軍史上最大慘案

根據中國媒體環球網訪問軍事專家分析指出,若軍艦遭魚雷擊中,船隻應立即沉沒,所以可以排除該可能性;因此,天安艦事故的最大可能原因,應該是艦內爆炸,或是撞上早期不知何方布設的水雷。

「天安艦」二十六日晚間在黃海白翎島西南方海域巡邏時爆炸沉沒,艦上共有一百零四名官兵,除二十六日晚間已獲救的五十八人外,仍有四十六人失蹤。在南韓海軍史上,巡邏艦級以上大型戰鬥艦因爆炸而沉沒,這還是頭一次。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爆炸把天安艦船尾炸出一個大洞,船艦失去動力開始下沉。因停電導致通訊設備無法使用,艦長在沉船前用手機報告當時狀況,前後僅兩分鐘。

天安艦艦長崔源一說:「當我在船艙內檢討作戰計畫時,出現爆炸聲,軍艦向右側傾覆。……我被困在船艙內五分鐘,後來同袍打破窗戶救我出去。當我出來時,船尾已不見蹤影。」

崔源一否認當時艦上有火藥味,對於汽油味則認為是爆炸導致油庫洩油。他並對自己能活著回來向艦上官兵家屬致歉。

由於事發地點靠近兩韓有爭議的海上分界線「北方限界線」附近海域,南北韓一九九九年與二○○二年都曾在此海域爆發浴血海戰,因此媒體一度懷疑天安艦遭到北韓魚雷或砲火攻擊。白翎島若干居民也聲稱,南韓海軍二十六日晚間似乎向不明身分的船隻進行約十五分鐘的砲擊。但南韓海軍表示,沒有海岸砲彈或導彈等地面攻擊,而天安艦附近的另一艘巡邏艦「束草艦」,在雷達上發現鳥群後進行射擊,這是正常行為。

美韓初步排除北韓介入

消息人士透露,經判讀衛星照片與雷達,並無北韓利用導彈或艦砲等發動海上攻擊的跡象。同時,天安艦沉沒位置,介於南韓在黃海管轄最北島嶼白翎島與大青島之間,與北方限界線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駐韓美軍消息人士也認為,有鑑於沉船事故後,北韓軍方無異常動靜,因此北韓介入的可能性低。南韓軍方也懷疑可能是天安艦內部發生爆炸,才導致沉船。不過,生還官兵相信爆炸來自艦外,也有人揣測可能是誤觸漂流水雷。國防部長官金泰榮說,熱像儀顯示天安艦斷成兩截。

韓聯社指出,南韓海軍此次動員包括十多艘水上艦艇與一艘海難救護艦等在內的所有海難救護隊(SSU)力量,同時在附近海域部署一艘登陸艦,空軍也出動偵察機與搜尋救難機,但由於事故海域海象條件惡劣,搜救工作進展困難。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美股週五午盤過後受到南韓軍艦沉沒消息衝擊,吐回先前漲幅,道瓊一度下跌四十點。在金融類股撐盤下,終場道瓊上漲○.○八%,收在一 ○八五○點,史坦普五百、那斯達克指數也收在平盤上下,歐股則沿路走跌,歐洲三大指數最後以小跌作收。

※ 相關報導:

* 電告南韓危機 媒體比國安系統快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171x112010032800121,00.html

國安系統解釋,此次韓國爆發軍事意外,並沒有主動告知我國,青瓦台內部事發後也未公開說明,且國際各國均由南韓媒體報導,得知第一手消息;當時錯誤傳聞滿天飛,指稱北韓發動攻擊,使得此訊息迅速延燒全球。



◆ 馬哈迪憂心 族群摩擦恐撕裂大馬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法新社吉隆坡27日電】2010.03.28

在馬來西亞仍具影響力的前總理馬哈迪27日表示,他擔心日益升高的族群摩擦會破壞馬來西亞的安定。

馬來西亞不同種族間近年來爆發一連串爭執,導致馬來人和其它少數族群間關係緊張,少數族群擔心大馬正在「伊斯蘭化」(Islamised)。

馬哈迪向媒體說:「我此刻憂心忡忡,因為在過去五到六年間,你看不到這個國家的成長…你看到族群方面的許多指控…馬來人指控華人、華人指控印度人、而印度人指控馬來人。以前你看不到這種事。」

馬來西亞人口雖然60%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但另有當地的原住民、大量的華人和印度人,這些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其它宗教。

為了保障馬來人的權益,政府給予馬來人住屋、教育和投資的優惠,但少數族群已日益對這些政策表示不滿。

曾擔任大馬總理超過20年的馬哈迪說,族群間的爭執可能助長「憤怒和仇恨」,影響國家的安定。

大馬警方今年元月表示,4個穆斯林認為不潔的豬頭被人放在兩間清真寺中;而日前非穆斯林使用「阿拉」一詞稱呼上帝引發的爭議,也導致11間教堂、一間清真寺和二間伊斯蘭教禱告堂接連遭到暴力攻擊。

fsj 提到...

莫斯科地鐵2爆炸37死 2女恐怖攻擊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41425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俄新網 2010/03/29

根據俄羅斯新聞網報導,莫斯科市中心地鐵站當地時間周一早上上班尖峰時段發生2次爆炸,分別位於盧比揚卡(Lubyanka)及文化公園站(Park Kultury),初步認定2名女子引爆炸彈,屬自殺式恐怖攻擊。2場爆炸至少造成共37人死亡,60多人受傷,傷者包括3名外國人,1菲律賓人重傷,2 馬來西亞人輕傷。

俄國緊急情況部證實,盧比揚卡地鐵站在早晨7點55分(台灣時間中午11點55分)爆炸,有25人死亡和18人受傷,文化公園地鐵站於8點40分爆炸,導致12人死亡和15人受傷。

俄國國家反恐委員會表示,兩起爆炸事件是精心策劃的恐怖襲擊,由2名女恐怖分子引爆黑索金(一種軍用炸藥,又名旋風炸藥),2人皆當場身亡,屍體被尋獲。

根據安全總局調查顯示,2名恐怖分子皆均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故官方懷疑爆炸事件是由高加索武裝分子參與。總理普亭強硬聲明,政府一定會盡全力找出發動恐怖攻擊的兇手,讓他們得到懲罰。

報導指出,莫斯科紅線體育站至共青團站因爆炸暫時關閉,改由公車及無軌電車接駁。目前莫斯科市內將嚴格檢查護照和身分,警察將監控市內所有機場、地鐵站、火車站、人口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及外來人口聚居地。另外,俄國國內所有機場及聖彼得堡地鐵也格外警戒。

俄新網表示,莫斯科已經開通查詢電話,向地鐵爆炸中的傷亡者的家屬提供協助:
莫斯科熱線電話:(496)622-14-30和(495)624-34-40。
地鐵公司熱線電話:912-37-39。 (其餘報導詳見原站)



◆ 南韓沉艦船尾 聲納偵測到了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9日電】2010.03.29

南韓軍方今天表示,搜救隊已尋獲在與北韓海上交界附近沉沒的軍艦船尾位置。這艘南韓軍艦因內部神秘爆炸而分裂。

合同參謀本部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據信失蹤的46名人員26日爆炸發生後,大多仍困在船尾部分。

他指出,軍方搜救小組今天稍晚將試圖潛入海中,搜尋28日晚間靠聲納偵測到的船尾,它距離1200噸的天安艦(Cheonan)沉沒地點約40-50公尺。

南韓艦艇發生爆炸事件以來,一直保持沉默的北韓今天抱怨,南韓在重兵防守的兩韓邊界從事心理戰,同時警告會發生「人命損失」等不可預測的結果。

法新社報導,北韓官方通訊社發表聲明,提到媒體訪問兩韓邊界及「其他不三不四」的人接近邊界,目的在準備「反北韓污衊宣傳」,北韓呼籲南韓盟邦美國進行干預。



◆ 南韓艦沉沒事件謎團待解

中廣新聞/陶泰山 2010-03-29

南韓(天安)號軍艦26號晚上在西部海域發生不明原因爆炸而沉沒,艦上104名官兵只有58人生還。這起被媒體認為是(南韓海軍史上最大的慘案),使得全韓震驚和悲痛。連日來,軍方緊鑼密鼓地搜救與調查,但由於風大浪高水流湍急,搜救工作沒有明顯進展,失蹤的46人至今生死不明。圍繞軍艦沉沒事件,也還有許多謎團待解。

首先是爆炸原因仍不明。南韓總統李明博昨天召集的沉船事件第四次安保會議上指示,要考慮一切可能性,但勿妄下斷論。

其次是(天安)號沉沒的時間和過程說法不一。南韓情報作戰處長(李基植)在27號凌晨舉行的緊急記者會上說,26號晚上9點45分,正在白翎島西南海域值勤的(天安)號因艦尾出現不明原因破洞而沉沒。但從(天安)號上逃生的艦長(崔元一)在為失蹤者家屬舉行的說明會上則表示,爆炸發生在晚上 9點25分,威力十分巨大,一瞬間軍艦引擎停止運轉,電力和通訊全部中斷,船體也隨即斷成兩截,艦尾在爆炸後失落,而船首所在的主體傾覆後沉沒。與此相反,艦上的另一名幸存者則全然否認曾經發生過艦長所描述的巨大爆炸。

其三是失蹤者能否幸存。據報導,生死不明的46人中包括30名副士官和16名士兵。他們處於船體後部的機械房、彈藥室、寢室和飯廳,大多因事發突然而未及時逃出。媒體引述專家的分析報導,如果密閉條件良好,室內人員最多可支撐60多個小時。

據南韓媒體報導,直到昨晚8點,海軍潛水員終於確認艦首位置,但搜救和調查仍無明顯進展。為此,軍方派遣亞洲最大運輸艦的(獨島)號今天趕赴事發海域,美軍的一艘3000噸級搜救艦也將於今天加入救援行列,以使搜救工作盡快取得重要進展。



◆ 漢光演習 首見炸船封港撤退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3203x112010032900103,00.html

【吳明杰/台北報導】2010-03-29 中國時報

即將於四月底登場的國軍「漢光二十六號實兵演習」,將首見海軍在蘇澳軍港模擬「封港撤退」,此作法除了炸毀碼頭設施外,也將出動兩棲蛙人在特定航道上炸掉特定商船。由於類似戰術在戰史上通常是戰敗兵力撤退時阻礙敵軍追擊時所用,因此這項演練也格外敏感引發注目。

對此軍方將領解釋說,海軍實施「封港」演練,是考量戰時敵軍可能利用港口進行重裝備和兵力補給,為阻絕敵軍後援並保存我軍戰力,因此才會將「封港」納入演習科目,絕非是為戰敗撤退做準備。

軍方稱阻絕敵軍後援 非戰敗撤退

據了解,將於四月二十六日展開的「漢光二十六號實兵演習」,模擬的台海戰役劇本,是中國以大國崛起的姿態,突然在國際上宣布將台海劃為「台海軍事區」,並警告他國軍事力量不得進入。隨後軍方將一如往年模擬共軍導彈攻擊、兩棲渡海和登陸等作戰想定,我方也以海空聯合截擊、聯合泊地攻擊等作戰計畫因應。

不過其中較特別的是,海軍將首次公開在蘇澳軍港實施「封港操演」,期間將模擬棄守蘇澳軍港時,所必須進行軍艦緊急出港保存戰力、炸毀碼頭設施、封鎖港口航道和布雷演練。

據指出,海軍研究的封港計畫,是先以軍用拖船將商船拖至港口航道定點,再出動兩棲蛙人將商船引爆沈沒,讓敵軍搭載重裝備和兵力的登陸艦和補給艦無法進港,以阻礙敵軍在沙岸登陸後,後續支援的第二波和第三波兵力能透過港口快速補給。

封港計畫擬引爆商船 保存我軍力

對於這項實兵演練,軍方高層說,基於拖船可能產生的維安考量,加上不可能實際找來商船並炸沈在蘇澳港口航道上搞成真的封港,因此軍方在漢光演習時只以「模擬」方式進行,到時整個過程會對外公開。

此外,軍方將領也強調,雖然這次演練的地點是在蘇澳軍港,但基隆港、高雄港和台中港等,才會是共軍在攻台時會首奪的補給港口,只是漢光演習的相關演練,軍方沒辦法在忙碌的商港進行,因此才會選在軍用的蘇澳軍港實施。

據了解,基於共軍攻台戰術至今不脫「打、封、登」,也就是先以導彈摧毀國軍指揮中樞、防禦設施和戰力,接著對台進行封鎖、阻隔美、日介入,然後對台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我國防部作戰單位在推演時早就提出,為保存戰力、以拖待變等待國際奧援,海軍方面必須有「封港」的作戰準備,以延緩共軍藉港口對台不斷挹注兵力。

今年國軍「漢光二十六號實兵演習」,也將派遣部署在林口的陸戰六六旅南下,首度在台中地區進行反登陸支援作戰演練,以支援遭圍困的陸軍部隊。

fsj 提到...

手機肥料情…別用台北看索國

【聯合報╱黃添棟/駐索羅門群島台灣技術團團長(索羅門群島)】

2010.03.31

看到媒體對於總統贈禮史坦利酋長的若干批評,筆者作為技術團的一員,身處索羅門群島,可說是感到相當挫折的。特別是,對於總統贈送史坦利酋長手機與化學肥料,有人說是菁英分子的傲慢與偏見。但事實上,多功能的手機是史坦利酋長既高興又想要的禮物;而肥料,則是史坦利酋長表示「該族(卡瓦部落)必需要的東西」,因此,我們才建議政府贈送肥料給卡瓦部落。

現代農業為了提高產量,有時會以化學肥料來補充土地的養分。特別是索羅門群島的卡瓦部落糧食尚未能穩定的自足,化學肥料對於他們的生計有極大的幫助。贈送肥料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幫助卡瓦部落的人民,而這也是部落的農民希望的。而以台北觀點來否定卡瓦部落的需求,說送肥料是菁英的傲慢,真的讓我們很無奈。

另一方面,也有人說謂索羅門人口少,能面對面交談,不需要手機。索國人口(五十八萬人)不多是事實,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索國是群島國家,由幾百個島嶼構成,最東與最西的島嶼甚至相隔一千多公里,如何「面對面交談」?

史坦利的次子羅斯林就在我們的台灣技術團農場上班,史坦利酋長來首都找兒子媳婦時,的確需要行動電話。而史坦利酋長所在省分的省都,也有基地台,事實上史坦利酋長本身也有使用手機的習慣,已經使用了三年,對於收到總統這份手機禮,覺得非常實用也非常開心。

這些批評「送禮不當」的言論,是想當然爾、先入為主的認定,史坦利酋長所在的是一個落後部落,他一定不會使用手機,因此送他手機是不實用的禮物。但這些推論,前提就錯了,因為史坦利酋長不但會使用手機,也有自己的手機門號,得知這樣的批評,我相信史坦利酋長也會很無奈。

台灣因為特殊的國情,與一些國際上特別需要援助的國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史坦利酋長對台灣的感情是真的,因為台灣的力量是直接進到了卡瓦部落,直接幫助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改善了他們的經濟。所以史坦利酋長在八八風災之後,才會為了送四千元台幣的捐款而橫跨海洋。台灣技術團工作人員真的很努力地在海外幫助我們的朋友,而批評台灣的外交「不符合索羅門群島需求」的朋友,是不是實際來住個幾周之後,再做評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