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4

財經漫遊-強權來了 非洲更窮了

【沈雲驄】2010-01-02 中國時報

哪個國家都一樣,總有人巴望著外國人來炒地皮。但假如有一天,有太多土地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結果會怎樣?

這,正是此刻困擾著非洲人民的焦慮。幾年來,這塊黑暗大陸上掀起一股「搶地潮」,一片又一片的國土,被有錢的國家與企業佔去。有的土地,是以極低的代價被外國的政府或企業「租」走,在土地上種了糧食,然後銷回有錢的國家;有的土地則被特許開發,然後讓負責開發的外資賺飽了荷包。

過去這一年,表面上大家都在收拾金融風暴的爛攤子,實際上有錢的國家並沒有停止在非洲搶地的動作。

例如韓國,根據一份剛剛簽署的協議,從今年開始,一直到二○一五年,韓國政府與建商將會在加納首都艾卡等十個城市,投入一百億美金,興建二十萬戶住宅。除了加納,韓國企業與政府一年來不斷聯手,在整個非洲大陸上找尋取得與開發土地的商機。

同樣看上這個商機的,當然不只有韓國。去年這時候,中東的卡達政府透過官方的主權基金,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這家新公司的主要任務,不是開什麼食品工廠,而是替卡達人民「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一個多月前,該公司與蘇丹政府達成協議,租下蘇丹北部一片估計將達二十五萬畝的土地。這塊地,將來不管種什麼,都會先造福卡達人民,而不是留在蘇丹。

說到蘇丹,一年來也很忙。這個戰火都還沒停歇的國家,官員們就已經揮舞著國土帳冊四處兜售。兩周前,該國財政部長沙拉拜,公開向有錢國家喊話。「我們有好幾百萬英畝的好土地,而且從沒被糟蹋過,」他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既然是好投資,有錢國家當然不會放過機會。總部設在埃及的一家私募基金,不久前就以極低的代價──每畝一年五毛錢美金──租下蘇丹高達二十五萬畝可耕地。蘇丹估計,今年可以吸引七十億美元的外資進場,而大部分將被用來取得土地。

這種外資進場搶占土地的現象,已經成了這塊黑暗大陸上令人憂心的危機。因為不只是蘇丹與加納,從衣索比亞、馬里、到馬達加斯加,現在全成了外資搶佔土地的天堂。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中心的統計,從二○○六年以來,開發中國家有高達五千萬畝的土地,落入了外國投資者的手中。其中光是去年上半年,非洲國家所讓出的土地,就已經比整個歐洲的可耕地面積還要大。來自有錢世界的政府與跨國企業,幾乎每個禮拜都在這裡上演搶地戲碼。

世界銀行很樂觀,認為這是好事,反正這些土地空著也是空著。非洲總共有八億公頃的可耕地,而目前使用的卻不到兩億。不如讓有錢的外國人來開發,還能帶來就業機會與技術,讓人民多賺點錢,國家經濟也可以更好。例如蘇丹,假如外資繼續買,就能讓經濟成長率從去年的五%,拉高到今年的六%。

經濟能改善,當然很好。但問題是,數字上的成長,到底造福了誰?國土一片片被官員們賤價出讓,這筆帳算下來對國家真有好處嗎?何況,有了外資,人民的所得真的會因此而增加?外國人拿了土地,栽種糧食,真的會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讓技術移轉給當地人民?

當然不。最近彭博新聞社的記者深入衣索比亞,就發現當地的農民在土地被外資拿走之後,所得不增反減,而且甚至低於世界銀行的貧窮線標準,照樣吃不飽地一窮二白。

非洲所需要的,是用土地種出更多糧食給自己的人民,而不是外銷。四年前,全球營養不良的窮人口約八億七千萬,現在已經突破十億人,其中大多集中在非洲;假如氣候暖化的趨勢不變,問題還會雪上加霜。換言之,自己都不夠吃,還讓外國人佔去土地外銷糧食,哪有這種道理?人民又豈能讓那些只顧著把土地捧給外資、把老百姓的實際福祉擺一邊的官員們,繼續為所欲為呢?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女人撐起半邊天 美勞動市場將首度女多於男

中央社 2010-01-02

才剛進入新的一年,美國勞動市場將出現新的轉變。「經濟學人」週刊指出,未來幾個月,美國勞動市場男女人數比例,將出現史上首次「女多於男」的局面。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週刊報導,在未來短短幾個月,美國勞動市場男女人數比例將出現史上首度逆轉,女性勞工人數將首度跨越50%的界線,美國勞動市場將出現「女多於男」的局面。

報導指出,回顧大約一世紀之前,美國就業市場女性勞工,多半負責一些內容重覆而煩瑣、不重要且卑微的工作。職場性別歧視問題相當嚴重,而且一旦結婚生子,女人常常就被迫放棄工作,專心當個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如今,在一些曾經把女人當做「二等公民」的大型機構、組織,決策者則常常是女人。

然而,這一波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使得美國在過去一年共計失去大約700萬份工作,如此殘酷的現實也讓不少女性受到衝擊。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2 月底公布,針對700名美國失業勞工所做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女性失業勞工比男性失業勞工更容易出現焦慮感或罹患憂鬱症。

為了幫助失業女性勞工重新站起來,非營利組織「穿出成功」(Dress for Success)就提供服裝造型與心理諮詢給失業女性,提供她們最適合自己的套裝、鞋子、皮包甚至飾品、化妝品,並且鼓勵她們帶著積極、正面的態度去找工作。

自2005年成立以來,「穿出成功」已協助約50萬名女性順利找到工作,前來這個非營利組織尋求協助的女性當中,高達七成為單親媽媽。

為了幫助更多地區、更多國家的女性獲得經濟自給自足,如今「穿出成功」在墨西哥、澳洲等九個國家也有分支機構。



◆ 產業外移 結構性失業人數6年新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1.02

主計處最新統計,去年前十一個月,「結構性失業」高達5萬6000人,比上一年暴增2萬3000人,人數創近六年最高。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台灣結構性失業人數攀高,主要是產業外移的後遺症。

財經官員解釋,所謂「結構性失業」,是指產業結構改變,使得勞工依原有技能無法找到工作。更嚴重的是,因產業結構改變而失業的勞工,即使景氣好轉,也未必找得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兩岸「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最快將在今年春天簽訂,外界已在擔心恐將使國內結構性失業問題更嚴重。財經官員指出,ECFA的確會衝擊國內弱勢勞工就業,因此政府已將分十年編列總金額高達950億元的預算,用來輔導國內弱勢產業轉型並提供救濟。

官員分析,前年開始的這一波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許多企業大量裁員,使得失業率大幅升高;不過,因為經濟循環伴隨而來的產業結構改變,使得許多勞工難以原有技術、知識獲得工作,是台灣結構性失業人數去年快速升高的原因。

過去幾年來,台灣的結構性失業人數平均約在3萬人左右;但去年前十一個月卻暴增至5萬6000人,顯示台灣結構性失業明顯轉趨嚴重。

在兩岸簽訂ECFA後,國內結構性失業問題是否將進一步惡化?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結果很難預測」。

辛炳隆強調,如果ECFA簽訂後,可以因為兩岸的貿易障礙降低、貿易量的增加,有助減少國內的結構性失業問題;但如果台灣產業界在兩岸簽署ECFA後,反而大舉西進中國大陸投資,而取消國內的投資計畫,恐將會使國內的結構性失業現象惡化。

依照主計處定義,失業原因的形成,主要分成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循環性失業三種。所謂「循環性失業」,是指季節性失業,主要是受到景氣高低起伏的影響,就像這次金融海嘯導致失業人數激增,多半屬於循環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則是指勞資媒合不良,市場中有人才,但資方找不到。

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指出,國內今年前十一個月的摩擦性失業人數降至22萬1000人,是近五年來最低;循環性失業快速攀升至33萬9000人,為歷年最高;結構性失業5萬6000人,創下近六年最高。



◆ 景氣好轉…中高齡失業暴增66%

【唐鎮宇/台北報導】2010-01-03 中國時報

金融風暴陰霾看似逐步遠離台灣,但中高齡失業的烏雲才正要來臨,主計處統計發現,去年十一月中高齡(四十五歲以上)失業人口較金融風暴之初(九十七年九月)暴增六六%,遠比全體值卅九%高;數據也發現,中高齡找到工作前的失業周數,正與平均值拉開,中高齡謀職真的越來越難。

五十四歲的潘先生,閒賦在家已兩年了。原先打算工作到六十歲再退休的他,不幸遇上工廠大裁員,拿著小學學歷尋職處處碰壁,「連大樓警衛職缺也不要我」、「年紀一大把,電腦也學不來」,只好早早領了勞保老年給付「坐吃山空」。

潘先生遭遇是很多中高齡失業者的寫照,主計處統計顯示,九十七年九月金融風暴發生之初,全體失業人口約四十六.四萬人,其中約有八.五萬為中高齡失業人口;但到去年十一月,全體失業人口增加卅九%、達六十四.五萬,中高齡卻增加了六十六%,達十四.一萬人。

中高齡失業人口增加比其他年紀多,同時工作還更難找了。

調查發現,金融風暴最烈時期,中高齡失業周數與全體差不多,約在廿七周上下;但去年九月失業率開始下降後,中高齡失業周數與全體平均越拉越開,至去年十一月已衝到近卅三周,而全體僅約廿九周。

中高齡促進就業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表示,金融風暴時中高齡因有家計壓力,較年輕人容易接受低階、低薪工作;但隨著景氣逐漸好轉,中高齡失業幾乎無法再轉職,資方傾向第一線工作人員要「年輕貌美」,連中高階的經理、襄理也越來越年輕化,中高齡一旦失業就宣告與職場說再見。

人力專家吳睿穎分析,現代職場重視電腦與外文能力,中高齡若不是中高階主管「一定失業」,要順利轉職、找到職場第二春,就不能把自己當成中高齡,唯有年輕化(學習能力)、E化(電腦能力)、國際化(外文能力),才有機會「東山再起」。



◆ 學者︰簽ECFA 台灣失業將惡化

自由時報 2010.01.01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政府推動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多位學者昨天質疑,台灣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此時若簽署ECFA,可能造成失業問題雪上加霜。此外,民眾認為兩岸經貿開放會讓台灣經濟更好的比例,已從前年三月的四成一降為去年十月的二成三,反映民眾沒有感受到開放兩岸經貿的好處。

台大昨天上午召開公共論壇,討論「ECFA對台灣政治社會的影響」,由台大副校長包宗和主持。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李碧涵質疑,金融海嘯仍未退去,台灣目前經濟尚未完全復甦,且失業率是亞洲四小龍最高,此時如果簽署ECFA,可能造成非典型就業的增加,同時創造出更多低薪、人力派遣工作,對台灣經濟及失業問題造成雪上加霜。

李碧涵認為,台灣現在所看到的經濟復甦景象,大多是股市、匯市熱錢所造成的資金行情,不全然是實體經濟成長,企業業務沒有成長,就不會聘用新人,對於增加就業的幫助有限。

另外,她也提醒,台灣如果開放中國專業技術人士來台,卻不是做原本專業技術工作,反而以較低薪質進入各行各業,更會壓低台灣年輕人的薪水。

李碧涵建議,簽訂ECFA同時,政府一定要針對失業率提出因應,過去歐盟開放東歐國家入會,法國農民群起激烈的反彈,就是最好借鏡。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主任陳陸輝認為,民眾對於兩岸經貿開放讓台灣經濟更好的比例,一年半來大幅下降,反映了民眾沒有實際感受到開放兩岸經貿的好處,自然對ECFA會產生問號。此外,也有三分之一民眾憂心兩岸交流太快,希望政府踩煞車。



◆ CEPA六年苦果╱亞洲貧富懸殊 香港最嚴重

自由時報 2010.01.01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世界和諧城市調查,香港是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代表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GINI)達○.五三,遠高於警戒線的○.四。去年上半年,香港貧窮人口較前年增加二.六萬人,總貧窮人口增到一二三萬人,創歷年新高,貧窮率達到十七.九%。這是中港簽署CEPA六年後的香港。

CEPA正式名稱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單來說,就是從香港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關稅逐步降低至零,且放寬香港服務業進入中國的門檻,也就是中國單向給香港更好的經貿條件。

香港是在二○○三年與中國簽署CEPA,當時背景是香港正遭到SARS疫情打擊,失業率大幅攀升,港民對香港特區政府失去信心,港府只好宣揚CEPA將可吸引製造業因零關稅赴港設廠、增加就業機會。但事實上,香港自二○○六年、二○○七年出口值都持續衰退,去年還出現連續一年多的負成長,CEPA並未讓香港製造業起死回生,甚至空洞化更嚴重。

少數資本家財富增加

CEPA帶給香港是「短視經濟」,也就是短暫的泡沫化好處;CEPA讓港股從低點飆漲二.八倍,房地產價格大幅攀升,但香港企業卻外移、業務外包,結果是低階服務勞力面臨空洞化,薪資所得下降,貧富差距拉大。CEPA只對少數香港資本主帶來更龐大財富,卻讓絕大多數港民付出代價。

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報告,去年上半年,香港貧窮人口較前年增加二.六萬人,總貧窮人口增至一二三萬人,創歷年新高,貧窮率達到十七.九%。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每人平均GDP僅從二七○五五美元微幅提高到二九三五○美元。根據香港去年九月公布的工資及薪金總額統計,現在工作人口中,有一半人每月工作收入少於一萬港元;收入最低的三成人,過去十年的實質工資不升反跌。這凸顯CEPA或許是香港資本主的大補丸,但對勞工而言,宛如土石流般可怕。



◆ NAFTA毀掉農民╱墨西哥窮人衝高 美夢破滅

自由時報 2010.01.01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東協加一即將生效,回過頭看看一九九四年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墨西哥,表面上看,墨西哥因開放貿易帶來經濟成長,但經濟上更依賴美國卻是不爭的事實,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處於貧窮線下的人口數不斷創新高,付出的代價難以想像。

墨西哥在一九九四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後,全面實施自由經濟政策,加速開放外資。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墨西哥GDP從一九八七年的一四○三億美元,成長到一九九七年四○一五億美元,二○○七年已經到八九三四億美元,成長相當快速。

玉米飆漲 四成汽油自美進口

然而,墨西哥完全打開大門後,美國卻仍然繼續農業補貼政策,最後墨西哥農業毀了,因為開放服務業,不敵美國低價產品競爭,工業與製造業也不行,諷刺的是,墨西哥人傳統食物之一的玉米,價格飆漲,就跟石油一樣,墨西哥是拉丁美洲主要產油國,最後卻有四成的汽油由美國進口。

經濟高成長讓墨西哥人生活成本變高,為求生存,墨西哥人紛紛北移前往美國找出路,美國廠商乾脆在美墨邊境大量成立被墨西哥人稱之為「血汗工廠」(sweatshop)榨取墨西哥廉價的勞動力。

據統計,約有一千一百萬墨西哥人在美國工作與生活,但高達七百萬人沒有身分,墨西哥人稱NAFTA根本是墨西哥農民的「死亡保證書」(death warrant)。

墨西哥貧富差距的擴大更直接打破墨西哥人對於自由貿易美好的幻想,墨西哥貧困人口比率從一九八○年代平均四成,到二○○三年上升到四十五%,墨西哥有過半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世界銀行資料顯示,二○○六年,墨西哥最高所得組為最低所得組的倍數是十一.五九倍。墨西哥人若能選擇,會不會感嘆當初真是太傻、太天真。



◆ 日人口負成長 二戰後新高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陳世欽/報導】2010.01.02

2009年日本人口繼續呈現負成長,人口自然成長數(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為負7.5萬人,是去年的1.46倍,創二戰以來最高紀錄。

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2009年有106.9萬人出生,較前一年減少2.2萬人,減幅2%,死亡人數114.4萬,不但連續第9年增加,人數並創下日本政府1947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並顯示日本人口連續3年減少。

日本人口老化日益顯著,主要是老年人壽命不斷延長,年輕人因擔心生活及事業發展的負荷而延後成家,導致新生兒不斷減少,人口持續不斷出現負成長。共同社引述一名厚勞省官員的談話報導:「總人口數遞減趨勢可能延續,因人口老化導致自然死亡人數增加,已屆生育年齡的婦女人數又不斷減少。」

由於日本婦女生育率極低,再加上國民平均壽命高居全球第一,日本面對著人口結構問題的定時炸彈,醫療與社福體系將承受極為沉重的壓力。

厚勞省估計的2009年新生兒人數,是二戰以來僅次於2005年的最低水平。老人死亡前3大原因,依序是癌症 (34.4萬人)、心臟病 (17.9萬人)及腦中風 (12.1萬人),幾乎與往年相同。日本總人口1.26億,估計至2050年將減少1/4。



◆ 2010年中國出現30歲「80後」族群憂心忡忡

中央社 2010-01-02

今年中國大陸「80後」將首次出現30歲的族群。最新一項調查顯示,近6成受訪30歲「80後」薪資不高,他們恐懼家庭責任,生活品質並不理想。

據人民日報報導,這項調查有近萬人參與。調查顯示,近6成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表示,不能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5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在工作上力不從心;近5成調查對象無房無車,且處於未婚狀態。

這類族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大城市。「80後」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瀟灑」和「任性」。在變化快速社會中成長的他們,同樣承擔著來自現實和思想上的雙重壓力。

調查顯示,將近6成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表示,不能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薪資分析師趙立鵬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目前這類族群的薪資和職位普遍偏低,在物質方面無法支撐家庭、貢獻社會,久而久之便開始喪失信心。

報導中提到,1家人資公司的資料顯示,月收入在人民幣3000-5000元的人數占比為31.2%,月收入在1500-3000元的人數接近3成,為28.6%。

趙立鵬表示,這樣薪水想要在京廣滬大型城市「獨立」,顯然不切實際。眼前社會節奏和生活壓力,真正的「獨立」還要遲幾年,35歲會是一個更好的標準。

資料顯示,目前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4成依然是普通員工;2成開始擔任基礎的管理崗位,升任主管; 擔任經理職位的比例僅為8.6%,不到1成。

調查顯示,即將年滿30歲的職場人中無房無車的比例為47.9%。此外,有4成以上的該類族群還是單身。

職場分析師郝健表示,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有房有車以及是否結婚,已經不能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獨立」的參考標準。

郝健認為,「80後」所面對的社會競爭壓力較前幾代人高出不少。以前房價還低時可找家裡支援,隨著近幾年房價的高漲,「啃老族」也逐漸淡出人們想法。

婚姻狀況方面,郝健認為,當下社會各種價值觀衝擊著人們的思想,以致「80後」並不會屈服於年齡而結婚。

資料顯示,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工作年限主要分為3-5年和5-10年兩類。將近5成的該類職場人頻繁換工作,頻率達到每年1次甚至更多,顯示該類職場人的工作缺乏穩定,「換領域跳槽」也不乏有人。



◆ 車子房子樣樣貴 山東新人無奈辦「裸婚」

中央社 2010-01-03

年底結婚旺季來到,銀行搶攻婚貸祭出利率下殺至2%以下,對籌備結婚資金的新人可說是一大福音。圖/本報資料照片

年底結婚旺季來到,銀行搶攻婚貸祭出利率下殺至2%以下,對籌備結婚資金的新人可說是一大福音。圖/本報資料照片

山東濟南日前有7對年輕人進行一場「裸婚」儀式,他們說,雖然沒有房子但擁有的是年輕人純真而勇敢的心。居高不下的房價,讓許多剛畢業的「80後」望而卻步,無奈之下只好選擇「裸婚」。

結婚買不起昂貴的結婚物品,大陸年輕人最近流行所謂「裸婚」,即結婚儀式「沒有鮮花與婚紗,沒有車隊與酒宴。」

剛剛參加完「裸婚」儀式的李志遠告訴香港大公報記者:「戀愛兩年多了,我和女友賬戶上存款至今少得可憐,望著高不可攀的房價,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他表示,「近期,幾個留在濟南的同學通過網路發帖發起了『裸婚』倡議──不買房,不買車,不買婚戒,不辦婚禮……只是到婚姻登記處花人民幣9元錢領取結婚證,大家一起舉辦『裸婚』儀式。於是,今天我們7對新人就相約來領了結婚證。」

李志遠說:「領到結婚證後,我們14人一起到泉城公園聚了十幾分鐘,7對新人相互面對,大家高興地彼此祝賀一番後就各自散去了。我和小麗很喜歡冬天河畔蒼茫的景色,於是還坐公交車去了趟黃河大壩,以此度過我們的新婚日。」

李志遠與女友,2005年大學畢業後都選擇留在了濟南工作,李志遠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女友小麗則在一所中學任教。「我和小麗家境都不好,除了日常開支外還需要經常給家人寄錢。」李志遠說。

經濟條件有限,生活壓力較大成為不少年輕人選擇「裸婚」的直接原因。對於剛工作不久,沒有積蓄又不願過多依賴父母的年輕人說,「裸婚」多少有些迫於無奈。但與其攢錢結婚,他們更願意先結婚再共同攢錢。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薛林表示,「目前,房價的確超出了工薪族正常的支付能力,結婚買房的傳統觀念應該轉變,例如不要過於追求『一步到位』。『裸婚』一方面體現了現代社會對婚姻理解的轉變,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現代社會物質觀念的轉變。這是對婚姻本質意義的回歸,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薛林指出,「裸婚」也反映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心理特徵,他們敢於突破傳統觀念,表現了年輕人獨立、有責任感的一面。



◆ 釐清3事項 輕鬆付房貸

【高佳菁/台北報導】2010-01-03 工商時報

受薪階級釐清三大利率遞減型房貸事項,也能輕鬆付房貸。一:利率遞減的規則;二:減碼限制條款;三:平均利率至少要比較7-10年。

目前銀行推出的利率遞減型房貸,除了土銀前年就祭出低於2%的優惠房貸專案,其他第一階段的利率都很高,且各家銀行在利率遞減的配套,差異也很大,一般受薪階級到底要怎麼挑,才能輕鬆付房貸。

首先除了看第一階段的利率外,就是要釐清利率遞減的規則,如土銀只要前2年繳款正常者,第3、4年度享利率遞減0.24 %(目前為2.26%),第5年起如當月繳息正常,次月利率自動遞減0.01%,遞減至I+0.28%(目前為1.31%)為止。

而上海銀則是對繳款正常者,次1年度遞減0.04%,最多遞減6次;玉山銀則是前2年繳款正常者,第3年度遞減0.24%(目前為2.29%),第4年起如前1年繳息正常,次年利率自動遞減0.12%,遞減至定儲指數(目前為0.91%)為止。

在了解各銀行利率遞減的規則後,也要看清減碼限制條款,因為各銀行對於繳款正常定義也不一樣,如上海銀規定借款人須按月於約定繳款日繳款,不可超逾繳款日10天或產生違約金。

土銀則是借款人須按月於約定繳款日前1日,將應繳款項匯入約定扣繳帳號,並於約定繳款日凌晨扣款成功者。若前2年期間有1個月繳款不正常,第3年由2.5%開始調降。

而玉山銀的定義跟土銀一樣,不過,若前2年期間有繳款不正常,依正常還款月份數0.01%減碼,若逾期超過1個月以上將不再適用遞減規則。

大眾銀行則是借款人必須按月於約定的繳款日繳款,超逾繳款銀行將會催繳並請客戶繳納滯納金,次年遞減之減碼不變。

由於各家的減碼相當複雜,因此,民眾要了解到底那家實質利率較低,則可請銀行試算至少前7-10年的平均利率,最後的平均利率做比較。

如不管前7年或10年平均利率最低都是土銀,分別為1.94%與1.80%;至於前7年利率最高是大眾銀貸款20年專案,利率為2.35%,而前10年利率最高則是上海銀2.3%。

※ 相關報導:

世代正義
無論貧富,不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不利
全球化下的台灣高教
從勞保年金到實質薪資
長照保險延到101年立法
世衛:全球健康不公平程度更甚30年前
喚起對飢餓人口關注 糧農組織發起絕食一天
搞垮經濟的十個辦法
如何超越胡士托風波
視民怨為大事 才能解決民怨


諾貝爾經濟學獎 2美學者共享榮耀

* 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
http://www.npf.org.tw/post/2/962

* Producing Social Capital
http://abs.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40/5/606

Social capital
is a sociological concept used in business, economics,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health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general to refer to connections within and between social networks. Though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lated definitions, which have been described as "something of a cure-all(萬靈丹)" for the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they tend to share the core idea "that social networks have value. Just as a screwdriver (physical capital) or a college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can increase productivity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so do social contacts affect the productivit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失業率未降 王如玄連說4次抱歉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1.04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去年立下失業率4.5%,但去年失業率一舉衝破6%,王如玄今天在新年記者會中,為此一連說了四次「抱歉」。對於經建部門明年設定失業率在4.9%,王如玄說,這是經建會規劃下的目標,既然設定,只能全力以赴;如果有任何勞工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她「很抱歉」。

目前失業人口還有60萬以上,面對年關將近,王如玄透露,除了勞工紓困貸款,勞委會還會在過年前,也就是本月下旬推出協助勞工過年措施。

至於經建部門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4.3%,但何時可反映在就業市場? 王如玄則說,至少半年,言下之意,就業市場在今年5、6月能好轉。她說,雖然金融海嘯己經觸底,但她還是會做最壞打算,今年就業仍是很重要的課題。

經濟復甦訊號陸續顯現,惟獨就業市場還聽不到好消息,王如玄今天的新年記者會,不斷被追問就業問題。尤其是王如玄去年的新春記者會表示,希望整年失業率4.5%以下,更成為媒體詢問焦點,王如玄答覆問題時,前後至少說了四次「抱歉」、「很抱歉」。

她說,失業率4.9%是政府統籌在經建會規劃下提供的目標,既然設定就全力以赴完成目標,很抱歉去年4.5%以下,她只能說盡了所有努力。她說,勞委會絞盡腦汁想有沒有更好方案,也收集世界各國的做法,能做的都做了,已經是竭盡所能,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 日失業族 棲身膠囊旅館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1.04

過去日本上班族晚上喝酒應酬錯過了末班電車,經常去投宿房間只比棺材稍大一點的膠囊旅館。紐約時報報導,現在這種日本特有的旅館成了失業或打零工的人棲身之所,有的膠囊旅館高達三分之一房客是長期月租戶,失業族一住就是一年半載。

每個膠囊只有不到200公分長、150公分寬,而且是上下鋪,根本無法站立。月租為5萬9000日圓(台幣2萬元),並非人人住得起,失業族還得有些存款或打零工才能在此棲身。

但膠囊旅館不需付押金和水電費,並有乾淨的床單、公共浴室和三溫暖,比在東京租公寓划算多了,因此成為失業族或待業族首選。東京是全球房租最貴的城市,一間普通的兩房公寓月租要4737美元(約台幣15萬元)。

想要在膠囊旅館一夜好眠不容易,膠囊沒有門,只有屏風,因此鄰居的咳嗽聲、鼾聲,聲聲入耳。

膠囊裡只有一盞燈、一台附耳機的小電視、衣服掛勾、一張薄毯和一個枕頭。所有個人物品都放在置物櫃內。公共空間內有幾張舊長椅、用餐的地方和盥洗槽。到處都是菸味和監視攝影機。

40歲的中西去年4月住進膠囊,他說:「只能爬進去睡覺,必須要習慣。」當時他還在快遞公司當夜班,去年耶誕節他失業了,不知道還能住多久。

新宿510膠囊旅館大約在20年前開張時,住戶通常是下班應酬錯過最後一班電車的男人。旅館經理說:「大約在兩年前,我們注意到有的客人一住就是幾星期或幾個月,今年旅館為住一個月以上的長期住戶降價,現在三百個膠囊中有一百個是按月租。」

住膠囊旅館的不只是男人,也有女性,多半是從外地到東京找工作的人。

政府表示,全日本約有1萬5800無家可歸的遊民,慈善團體估計應有更多,東京就有至少有1萬人,這還不包括「隱藏」的遊民,像是住膠囊旅館或是在24小時網咖或三溫暖過夜的人。

fsj 提到...

正義彰顯 代價又是什麼?

【陳賜良】2010-01-07 中國時報

日前媒體報導,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花蓮中城國小林姓教師因學童未按時交作業,以鋁棍連續兩天體罰學生,人本協助家長提告,花蓮高分院在上個月二十九日判決校方應在學校網站登載道歉聲明至民國一百年六月止,創司法史上罕見案例。去年八月甫上任的中城國小校長指出,本案纏訟三個寒暑,大家身心俱疲。

從這則新聞裡,幾個社會面向很值得國人省思:

首先,受體罰的學生雖然得到了賠償及道歉,但對他/她而言,在如此公然的訴訟及媒體批露之下仍然是件極嚴重的傷害,或許這位同學的心裡根本就不希望是如此的結果。此外在這纏訟的三年當中,家長、老師及學校,同樣也都經過漫長的痛苦的心理煎熬;學校更是無辜,因為一位老師不當的疏誤行為而聲譽受損,對其他全體非當事者的師生而言也都同樣尷尬,尤其是那分道歉必須持續到民國一百年六月。

如此的結果,正義真的彰顯了嗎?在那位同學身上?或者家長身上?是學校?或其他該校無辜的師生?這樣的結果,我們給全國的同學,也就是我們的孩子,甚至全體國人又做了一個如何的示範呢?興訟爭取自己的權利?那社會的和諧,國人彼此的互相諒解以解決問題的誠與禮的社會最根本的價值又在那裡?這些恐怕都不是一紙經過了三年的時間才出爐的法院判決所能彰顯實現的。

其次,我們應該思考除了訴訟之外,我們是不是有更好的其他方法來解決這樣的事件?

美國聯邦法院有高達九二%的民事案件是透過ADR(最妥適的衝突解決方法)解決。也就是當衝突或紛爭發生時,當事人會先選擇ADR程序中一種最好最妥適的,對所有當事人都好的衝突解決機制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當問題被送進法院時,法院也會透過ADR的機制過濾協助當事人選擇ADR中一種最適合的衝突解決程序。而美國的行政機關也都有ADR的建置協助國人解決各種衝突,以和諧社會並減少當事人的時間、精神與金錢花費,更疏減訟源,節約資源。

在我們社會裡,國人對衝突解決的方式通常是採取比較對立的態度,加上衝突解決的領域學門各不為國人所重視,故而在解決衝突時,常會撕裂許多社會的根本價值以達目的。以花蓮縣中城國小的案子為例,在ADR程序中可以選擇調解來處理,調解人可以協助雙方彼此傾聽,了解心聲,進而互相諒解,承認錯誤、道歉或做其他的彌補措置。當事人關於解決其紛爭可以做的彌補內容,比法院的判決內容要彈性得多,其結果將會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傷害也不致於發生。

(作者為執業律師)



◆ 高危險職務 禁用派遣工

【經濟日報╱記者伊娃兒‧撒布/台北報導】2010.01.07

勞委會今(99)年將大修勞動基準法勞動契約章,嚴格限制企業任用派遣勞工。勞委會官員表示,高危險性職務全面禁用派遣工,例如保全;其餘的任用派遣勞工不得超過僱用勞工的一成,部分製造業和從事電話行銷、催收的金融服務業受到衝擊較大。

官員表示,保全人員已確定納入全面禁用派遣工,其他的包括醫療、飛行、航海、公共運輸行駛與維修、採礦、製造業作業員等尚在討論中。官員表示,危險性高的行業若任用派遣工,對於職災等勞工保障不足。

勞委會官員表示,新版勞動基準法希望能提交立法院下會期審議,此次修法重點在於勞動契約章,1月底前勞委會法規會即可提出此章的勞動派遣法制化草案,希望 2月能通過勞委會委員會議,呈報行政院。修法中,以製造業作業員是否要列入禁用派遣爭議最大。勞委會表示,目前製造業多以派遣方式聘用作業員,若遇景氣低迷首當其衝,工會團體強烈要求應全面禁止企業任用派遣工,但因涉及層面較廣,因此仍在討論。

104獵才派遣事業群總經理蘇宏文表示,勞動派遣是全球趨勢,若修法可以明訂合理的規範和遊戲規則,不但可以健全勞動派遣業的發展,也可以增加企業彈性用人的管道,但限定特定產業禁用派遣工,應考量是否會對特定產業產生太大衝擊。

草案中也擬限定同一公司內派遣勞工人數不能超過公司原員工數的一成,並將增訂實際任用派遣勞工的要派企業須負起部分雇主責任,當派遣公司欠薪討不回來時,勞工可向要派企業索討。



◆ 首份企業家犯罪報告出爐 國企貪汙34億 民企詐騙暴力最多

【李文輝/綜合報導】2010-01-07 中國時報

大陸第一份企業家犯罪調查報告《二○○九年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出爐,民營企業家以詐騙及暴力犯罪為主,有七人被判死刑;國營企業家以貪汙、收賄罪最多,被定罪的卅四人,汙了卅四億多元人民幣(下同)。

調查報告出自陝西省執業律師王榮利,他多年來致力大陸預防犯罪研究,從○九年全大陸近百例涉嫌刑事犯罪的企業家個案中,挑出八十五例,分成國企、民企分析。

涉案的國營企業家卅六人,有中央候補委員陳同海、中紀委康日新、全國人大代表李經緯、張家嶺、陳鵬飛、全國政協委員張春江。其中確定罪名卅四人,分涉收賄、貪汙、挪用公款罪等十二宗罪,涉案金額逾卅四億元,其中「碩鼠」級的張家嶺、王先龍、王洪生三人,就席捲十二.九二四六億元。

涉案民營企業家四十九人,至少有卅六人身價上億元,具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身分的有河南省吳天喜、安徽省王吉鵬等人。

曾擁有「首富」頭銜的有:「國內首富」黃光裕夫婦、湖南首富吳志劍、浙江舟山首富黃善年、上海「公路大王」劉根山、浙江「八○後富姐」吳英。

其他還有「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王奉友、「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陳相貴、「中國房地產經紀風雲人物」劉益良、「史上最牛開發商」向世全、「年度經濟人物、資本狂人」顧維軍等。

已作出判決的廿一個民營企業家,死刑的是雇兇殺人王文襄、黑社會企業家許建強、集資詐騙吳英、莊勳華兄弟等七人;死緩一人、無期徒刑二人、廿年徒刑一人;十到十五年七人、五到九年三人。

※ 相關報導:

* 菁英罪犯增加 科研院也反腐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2447+122010010700408,00.html

僅北京海淀區就5年12起 涉案金額近300萬人民幣

fsj 提到...

勞基法將大翻修 6大行業禁用派遣人力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1.08

妥協未列入製造業

勞委會即將進行勞基法大翻修,將首度針對數十萬派遣勞工增訂「派遣專章」,並以負面表列方式規定派遣行業,初步明定醫療、保全、飛行、航海、公共運輸行駛與維修、採礦等六大行業不得採用派遣,各行各業都不能以派遣勞工替代參加罷工之勞工工作,最長派遣期限只有二年。該項修法對資方造成衝擊,勞委會修法方向也對資方有些妥協,例如製造業不列入禁止使用派遣員工的六大行業中。

勞委會修法方向原本也擬納入禁止行列的製造業,因為反彈聲浪大,改為只禁止該行業不得使用「登錄型」派遣。

每年1、7月定期申報

勞委會表示,未來各行業進用派遣勞工,將採「登記制」,每年1月及7月定期申報,以利管理。一旦建立派遣登記制後,未來政府單位更能有效掌握派遣勞工人數及進用情形。

基於保障正職員工,勞基法也將明定派遣勞工比例不得超過該事業單位員工總額10%,且要經勞資會議同意;但如果該企業工會半數以上員工加入工會,且經團體協約約定,則派遣勞工比例可以提高到30%。

近年來企業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大幅進用派遣勞工,針對派遣等非典型僱用勞工逐步增加,外界一再要求勞委會應另定專法保障派遣勞工權益,勞委會最後決定不採專案立法,而是在勞基法中增訂「派遣專章」,相關規定預計下周對外公告。

據了解,勞委會經參考國外立法外,決定以負面表列規定派遣行業,初步研議醫療、保全、飛行等六大屬於具危險性及與公共利益有關的行業,都禁止使用派遣勞工。此外,也明定要派單位不得使用派遣勞工做為替代罷工勞工的工作。

派遣期限最長二年

目前實務上實際使用派遣勞工的要派公司經常規避法律責任,但勞委會此次修法,明定「要派公司」具有「共同雇主責任」,不但在勞工安全衛生、性別歧視等情事,視為「雇主」,若派遣公司有積欠工資情事時,要派公司必須負給付責任。另外,派遣勞工遇有職業災害時,要派公司與派遣公司也要負連帶責任。

為防範事業單位「假派遣、真僱傭」,修法也比照「定期契約工」精神,派遣期限最長二年,一旦超過二年繼續提供勞務,視同不定期契約,也就是成為正職工。

新聞辭典/派遣

「派遣勞工」是很多企業為了減少聘僱正職勞工,減輕公司在提列各項人事成本的負擔,因此改以「派遣」型態進用勞工,一般以負責「非核心工作」為主。

「派遣」的三方關係,一般「派遣勞工」是由「派遣公司」僱用,然後指派到「要派公司」提供勞務。

例如甲公司決定將「電腦維修」工作由「派遣勞工」負責,便找乙派遣公司指派某位派遣勞工進入甲公司工作。此時這位派遣勞工受僱於「乙派遣公司」,但在「甲要派公司」工作。

派遣勞工的薪資、勞健保等費用一般由「派遣公司」負責,但工作則接受「要派公司」指揮監督。全台目前約有數十萬派遣勞工。



◆ 禁止派遣 醫療業大聲反對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1.08

勞基法修法禁止醫療採用派遣,不過在招不到醫師的中南部、偏遠地區,目前麻醉科、急診、心臟外科等派遣醫師、或是大小醫院間簽合約支援相當常見,有醫師質疑,未來不能派遣,民眾生病該怎麼辦?衛生署醫事處則表示,醫師並不適用勞基法,未來醫事人力相互支援應不在規範內,但還要進一步瞭解法令的實質內容。

部分醫院人力不足,醫師不願意值夜班、或是醫院經費不夠,需人孔急,之前曾有醫師成立派遣公司,手下號稱有數十位正牌醫師,醫師可以利用下班時間賺外快,一個月多2萬多元的收入,也能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

急救加護醫學會常務理事張國頌則表示,有些一人診所、或是小型醫院,假日需要人力輪班,或是中南部或偏遠地區,因為招不到正式人員,只能以派遣醫師應急,包括急診、神經外科、心臟外科、麻醉科等都有派遣需求,醫師公會也都會出面協調。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也說,大醫院普遍都會跟小型醫院簽約合作,派醫師支援,以後萬一都不准,「問題就多了」。

張國頌也說,醫療法也規定,醫院間若有需要,可以向地方衛生局報備支援,不需事先核准,何況,醫師工作本不適用於勞基法,休假、退休都不受勞基法規範,未來退休也沒有「醫師年金」,他認為勞基法突然管起醫師派遣「名不正言不順」。

對於這項規定,連衛生署似乎都覺得有點「怪怪的」,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則說,醫師是責任制,因此並不受勞基法規範,而且他說,不管是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等,都需要職業登記,隸屬某一家醫療院所,跟一般認定的派遣人力還是不一樣。

因此未來各醫院間如果有業務上需要支援,確實也只要報備就可以,他認為未來這部分應該還是照現況進行,應該不受這項新制的規範。

他認為,勞基法規定的禁派遣項目,可能涉及如清潔、運送等,過去醫院認為非核心業務,常外包給業者,衛生署還要進一步瞭解。



◆ 勞動派遣 企業愛、勞工憂

中央社 2010.01.0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擬將勞動派遣法制化,勞動派遣因能節省人事成本,企業多半持正面看法,勞工卻擔心權益被剝奪。

勞動派遣在台灣已發展10多年,勞委會在民國87年將派遣公司認定是人力供應業,並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也就是派遣公司應依規定為勞工辦理勞健保,並按時給付薪資。

對企業來說,派遣勞工是很好的人力彈性運用,企業不必再編列退休金;加上派遣公司彼此競爭,比實際自己招募僱用,可以節省不少人事成本,相對提高競爭力。

不過,派遣公司良莠不齊,有勞工到要派單位提供勞務,卻因派遣公司與要派單位有糾紛,領不到薪水;有些派遣公司甚至未依規定替勞工辦理勞健保。

勞委會去年 5月對全台88家勞動派遣業做勞動檢查,違反勞基法有 203項,以未舉辦勞資會議占27.09%比例最高,其次是18.72%未訂工作規則。違反勞工保險條例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有67項,以未依投保薪資投保占 41.79%最多,其次是未於勞工到職日辦理勞保占29.85%。

勞工團體指出,要派公司付給派遣公司的勞務給付,會先由派遣公司抽成後,再付給派遣勞工。一般新台幣3萬5000元的月薪,派遣勞工大約只拿到3萬元。

僱用的不安定性,是派遣勞工的最大隱憂。因為要派單位業務量一旦減少,派遣勞工是優先資遣對象;但因不是由法令上的雇主、也就是派遣公司資遣,派遣勞工也拿不到資遣費,時常引起勞資爭議。去年金融海嘯時,不少派遣勞工就是第1波失去工作的受害者。

勞工團體去年曾建議勞委會應立法,嚴禁所有行業使用派遣人力;不過,勞工團體也了解,全球產業及工作型態已走向多元化,勞動派遣未來只會愈來愈多,希望政府要做好監督,並保障派遣勞工的權益。

全國產業總工會建議,除明確訂出派遣公司與要派單位都要負起雇主共同責任外,派遣勞工應以補充性為原則,也就是一切勞雇關係還是要回到長期且穩定僱用;只有在例外情形下,例如正職員工請產假、育嬰假、留職停薪進修等,再允許補充非典型人力。



◆ 2020年中國將有2400萬男光棍

中央社 2010.01.08

中國社科院今天召開「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新書發布會,書中預估到2020年,中國將有2400萬可婚男性「打光棍」。

中通社報導,「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指出,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口性別比例總體上平衡,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出生人口性別比例越來越大。2005年全國1%人口抽查顯示,出生性別比例在130以上的省份有5個,120至130之間的省份有7個。

從目前情況可預測,大陸2020年可婚男性將「過剩」2400萬。

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顏燁指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近20年來生育意願和生育觀念發生重大變化。即使不實行強制性的計劃生育政策,一些年輕夫婦(尤其是在城市中)不願生育。

他說,西方發達國家曾經流行的「發展就是最好的避孕藥」口號,今天在中國同樣出現。

另一方面,在強制性計劃生育政策和低生育率作用下,重男輕女、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傳統生育文化,促使大陸民眾採取高科技進行性別鑒定,導致人工流產女胎現象非常嚴重,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普遍。

書中指出,貧困地區的男性還會遭受「經濟貧困」與「婚姻貧困」的雙重打擊;10至20年後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可能嚴重。

再者,未來中國的社會階層、消費、組織結構等都將更為男性所主導,兩性間不和諧問題會凸顯。其中婚配問題影響生育資源和生育機會的合理配置,有可能誘致「人口生態鏈」斷裂,給社會關係和民族延續造成極大障礙,成為影響大國崛起的另一個不利因素。

書中指出,解決性別比失調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確保一定水平的生育率,因此建立彈性生育政策很重要。同時倡導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圍,從物質保障上和觀念上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扶助女性發展;也可探討「跨國婚姻」的可行性問題。

fsj 提到...

美麗童話與冷酷現實

【聯合晚報╱社論】2010.01.09

全球各地受酷寒所苦,台灣也遭冷氣團籠罩了好幾天,氣氛陰霾。此時傳出郭台銘砸十億元在淡水買下近兩千坪豪宅的新聞,雖僅屬傳聞,卻把許多民眾拉進了童話故事一般的夢境。大家議論紛紛,或想像空中游泳池的美景,或羡慕如此豪宅可以在屋內騎腳踏車了。

這則新聞未經當事人證實,甚至不無可能涉及商業哄抬手法,故不宜過度衍伸。但近來豪宅新聞越來越多,豪宅價格屢創新高亦是事實,動輒上億元的私人房產,替台灣的社會變遷下了一個深刻的註腳。這個意義就是,M型社會不只是學理上的名詞,而是真確的現實。這個現實的一端是豪華城堡裡童話一般的美景,另一端則是很多人貧無立錐之地的冷酷實境。尤其拜媒體發達之賜,童話裡富人的奢華生活,直接向社會展現。

過去,台灣受到三民主義均富思維的影響,富人多低調不欲人知,有錢也得隱藏起來。那樣的社會氛圍裡,老百姓較能知足快樂。但資本主義狂潮侵襲,貧富差距年年拉大。尤其台灣經歷多年鎖國政策,整體經濟發展停滯十年以上,再加以金融風暴影響,貧者的處境更加艱苦,有錢人財富「復甦」的速度卻遠遠快於平均。M型社會的對比更加刺眼了。

如果這次郭台銘買屋的新聞屬實,與他的財富能力並沒有不符比例。這也像信義計畫區內誕生的貴婦百貨,據說是富豪爸爸回應女兒開咖啡館願望的一個意外產品。這些故事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有人視為美談,可刺激凡夫俗子「有為者亦若是」的成就動機;但另方面,卻也很容易變調為令無殼蝸牛族難以揮散的怨氣。

有人說,豪宅狂賣及精品店捲土重來的新聞,說明衰退已走出谷底,正步向復甦。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拿著漂亮的數據開新年記者會,指出台灣股市指數去年上漲 78%,外銷訂單與工業生產年增率都回復到高峰。但這些數字未必讓人民切身感受,很多人忘不了十大民怨調查,房子太貴買不起排上第一名。內閣的新一年,縮小貧富差距絕對是施政的頭號大事。



◆ 林毅夫:收入差距中國最大問題

【記者楊泰興/綜合報導】2010-01-09 工商時報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7日表示,中國的「收入差距」問題比人民幣匯率更加不平衡,是必須首先糾正的問題,他認為加快金融跟資源部門的改革,將有助於收入差距問題改善。據世行2009年的統計顯示,中國富貧收入差別達到近13:1。

出身台灣宜蘭的林毅夫,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共領導人夙來倚重的經濟智囊,對中國經濟發展政策深具影響力。

他是在出席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主辦的活動時發表上述觀點;他表示,由於金融和資源部門的市場經濟改革停滯不前,中國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如果這些部門的改革,這將幫助中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增加普通人群的收入。

林毅夫同時指出,外界關注的「貨幣不平衡」問題,是中國嚴格管控人民幣匯率的結果,它是中國外部失衡的一方面表現;另一個不平衡體現在儲蓄和投資比率上。他並預測,北京最終將允許人民幣緩慢升值,但是升值步伐將由中國國內經濟形勢來決定。

他認為,在中國眾多的不平衡當中,最重要的或者說最關鍵的不平衡是「收入的不平衡」,是城市與農村、富人與窮人之間收入的不平衡。

據了解,中國的的貧富差距正在持續惡化當中;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代表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從改革開放時的0.23,到21世紀初一舉突破0.4,近期(2007)更是高達0.473,學界一般認為吉尼係數的警戒線為0.4,該數據高於0.4代表所得分配問題嚴重。

而中國財政部最新調查指出,即便富裕的城市階級也是如此,1成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經達到「高度不平等」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周孝正更認為:「中國現在的貧富差距和經濟發展模式,使得中國有走向『拉美化』的危險,突破極限後就是階級鬥爭和革命。」



◆ 社科院:中國社會結構落後經濟結構15年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即時報導】2010.01.09

中新社報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指出,目前中國社會結構落後於經濟結構15年,使諸多社會矛盾產生。

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甚至有些指標表示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後期階段。但是,社會結構指標並沒有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而轉型,多數社會結構指標仍然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

報告試算,中國的就業結構要達到工業化中期水平約需要25年,中國的消費結構也需9至16年才能達到工業化中期水平。綜合主要指標,中國社會結構落後經濟結構大約15年。



◆ 中國新視野-中國糾結難解的貧富困境

【楊泰興】2010-01-09 工商時報

2009年11月底,一位貧困的上海女研究生楊元元半蹲著自縊。這一件轟動中國的自殺案的背後,意味著只要她站起來,就會避免死亡,但她並沒有。

死前,她喃喃地說:「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自殺原因據說是,因為她想幫無依的母親在學校宿舍申請一個床位,卻遭拒絕,奔告無路,終於放棄希望,也放棄了自己。

在這個繁華的大上海,一個沒留下半句遺言的女研究生,卻以死對中國的貧富問題提出最嚴重的控訴,最無助的求告跟無聲的最後抗議。

諷刺的是,在一甲子之前,國民黨政權的垮台,其實就是因舊政權的「朱門酒肉臭」,造成貧富差距過大終而導致民怨濤天,而遭革命的浪潮所衝垮。

一甲子歲月過去,中國儘管在近30年來,經濟上獲得了高度的成就,但卻在政權取得的重大基礎上,出現了嚴重倒退。

共產主義最講究公平,早在建國49年後到80年代之間,中國的所得分配數據吉尼係數穩定在0.23以下,相當平均;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在鄧小平「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主張下,一路攀升,直到吉尼係數2007年的0.473。

問題嚴重了,連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都提出:中國必須重視「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而中國高層豈可能沒有看到。

在中國,熱議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醫療保障制度問題、經濟適用房問題、改建棚戶區問題,皆是中共當局積極想改善貧富差距的努力。

甚至,日前中國在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放寬城鎮戶口,也是為了改善農村居民處境,增加其就業、就學、就居問題而提出。

但是成效有多大呢?事實上,相較於中國的亮眼經濟數據─2位數字左右的經濟成長率相比,實在績效有限。其實更可以說,中國追求60年的「經濟公平」,一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的「紅皇后」拼命奔跑,一停下來,紅皇后卻發現自己仍停留在原地。

中國的確富了起來,連出口在去年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但是鄧小平所希企的「其他部分人跟著富起來」卻還沒有個譜。

何以如此,其實有幾個關鍵,首先,近幾年中國的主旋律一直是「保增長」,一方面千頭萬緒,一方面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必須先搞好成長才談得到其他。甚至,大規模的貧富差距,同時也適時的扮演了造就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

綑綁的戶籍制度、足夠的貧富差距,才能從鄉村榨出「安土重遷」的樸實農民,到大都會打工、掙錢;安於低廉工資的民工大軍,正就是中國廉價出口品的由來,也正就是出口量打敗德國的幕後無名英雄。

這樣的路徑,其實在早期台灣經濟奇蹟也曾上演過,所幸台灣很快的走過了,可是中國走得過嗎?

其次,中國30年的經濟成就,造就了為數不少的一批既得利益階級,一旦管制放寬,儘管有助益於改善貧富差距,這些人願意放手嗎?

一如林毅夫所言,一旦放寬「金融」跟「資源部門」的管制,將可以改善所謂的收入差距問題,但這兩大部門正就是這批既得利益者滋生的溫床,想想幾大金融機構,想想幾大中字輩石油公司,再想想太子黨吧!

但要這些奪人口中之食者「引刀自宮」,現在的主政者真做得到嗎?林毅夫的坦率直言,正考驗著他們的決心!

fsj 提到...

大陸男人的 無妻徒刑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2481+122010011000123,00.html

【李書良】2010-01-10 工商時報

中國是全球著名的「世界工廠」,擁有幾乎用之不竭的勞動力。不過數十年嚴格執行一胎化的結果,不僅讓人口結構逐漸演變成「上寬下窄」的倒錐型,引發嚴重的人口危機,不僅老齡化、少子化情況突出,男女比例失衡更讓許多男性未來將被處以「無妻徒刑」。

當前中國人口結構的演變方向,正朝著大陸學界所擔心的倒錐型方向發展,因為這在經濟發展上,意味著進入食之者眾,但生產者卻逐漸減少的窘境,不利於經濟的長期發展。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受到人口不斷老化影響,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59歲)供給增長率在2004年首次出現下降,預測2011年左右,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不再上升,2021年開始絕對減少,屆時原本讓各國羨慕的「人口紅利」,將變成「人口負債」。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人口老化逐年遞增的現象,也直接催動了大陸的「銀髮商機」。

儘管有人認為老年人的購買力較低微,但因未來中國老年人口只會愈來愈多,由此延伸的關於醫療保健、日常用品、飲食、娛樂等老年商機,其市場大餅仍吸引許多業者投入。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大陸老年人口的年總收入約在3,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間,這些收入包括他們的養老金、再就業的收入,及親戚和朋友的贈與。從2025到2050年,預計老年人的潛在購買力將高達5兆元。長期來看十分誘人。

大陸人口結構的另一特徵,在於長期實施「一胎化」所帶來的少子化現象,雖引發對未來青壯勞動力人口不足的憂慮,但這一代幾乎是1980、 1990年代以後才成長的青少年,不像他們父母、祖父母一輩飽受憂患,物質極度困乏的年代,也因此他們更熱中追求個性化、認同感與流行型商品,加上獲得長輩的「金援」,成為市場上新興消費力。

另一方面,「一胎化」政策嚴格執行的結果,配合上中國人「重男輕女」的傳統,結果是讓當前中國人口結構出現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情況。根據去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公佈數據,2020年,中國男女比例將出現嚴重失衡,屆時適婚年齡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約4,000萬人,男女人口比例約為 143:100人。也就是說,平均每3個男性中,將有1個人會找不到老婆 。

其實,「娶妻難」的困擾不必等到2020年,現在就已經浮現,而這種情況也引發出許多讓人想像不到的商機。例如為了讓女性願意嫁給自己,男方家庭得努力購房、買車以提高自己的身價,直接帶動消費;許多婚友社、徵婚網站也大行其道,意外暴紅,甚至還引來創投公司願意投資。

顯然,看準了這波「搶婚」風潮,許多投資者願意放長線釣大魚,在這男多於女的環境中設法分一杯羹。(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河南人口將破億 全球11強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0.01.12

大陸河南省今年七月人口將破一億,成為大陸第一個人口破億的省份,全世界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只有十個國家的人口比河南省的人口多。

「大河網」報導,河南省目前已經進入第四次人口高峰,人口總量在2009年達到9968萬,預計今年七月將突破一億大關,成為大陸第一個人口破億的省份。

放眼世界190多個國家,人口破億的國家也不多,中國13億人口排名第一,其次為印度、美國、印尼、巴西、日本、俄羅斯、奈及利亞、墨西哥、巴基斯坦、孟加拉。若以人口數排名,破億的河南省,緊追在孟加拉之後。

河南省一個省的人口,更是超越歐洲各大國家,德國八千多萬人口、英國約六千多萬人口,法國六千多萬。河南省擁有兩個人口超過千萬的省轄市,即南陽市和周口市。有廿個縣(市、區)人口超百萬。

河南省人口和計畫生育部門表示,河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實行計畫生育以來,已為河南累計少生三千三百多萬人口,使人口總量達到一億的時間推遲十三年。

官方預估,即使是穩定的生育控制計畫下,年均出生人口也將達到一百四十五萬,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中等縣。到2020年,河南省人口總量將達到一億零七百萬,2026年前後達到最高值一億零七百卅萬。

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信奉「人多好辦事」,但是,人口太多對經濟發展也是沉重的負擔。為降低人口增長壓力,河南省要求加強計畫生育控制,要求今年年末總人口要控制在一億零一百萬人以內。

※ 相關報導:

* 大陸10年後 姊弟戀恐盛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360492.shtml



◆ 少子化衝擊 日5私大停招廢校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0/01/12

少子化效應已嚴重衝擊日本私校招生,日本今年將有5所私立大學因招生不足、經營惡化而廢校。過去也曾有2所大學廢校。

教育部電子報指出,日本1998年只約有8%之私立大學招生不足,到今年已多達46.5%,招生不足一半者高達31所。2008年決算後出現赤字的大學有 39%,學生數未滿2千人的地方大學有一半以上出現赤字。將關閉的日本五所私校,以從名古屋車站搭特快車約1小時可抵達的三重中京大學為例,曾有過2千名以上學生,但到去年只剩657人,春季入學名額為200人,卻只招到155人,於是去年4月宣布,今年4月開始連同短期大學部一起都停招廢校。

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鬆綁設校法規,大學紛紛設立。然而同時期18歲人口未增反減,招生競爭相當激烈。大和總研宇野健司上席研究員表示,「大學過度設立,因此難逃被淘汰命運。加上地理位置條件不佳,『賣點』不好的私立大學必然出現經營困難」。

文部科學省於2007年度開始推動支援學校解決招生不足的問題,持續給予5年經費補助,每年日幣1千萬~2千萬元,共153所學校申請,有62所校獲補助。

例如新潟產業大學於1999年首次出現招生不足。經濟與人文等2個科系原本應招收450名新生,2006年度雖然招到250人,卻只有183人註冊入學。學校力挽狂瀾,集中經濟學部,以增加教學課程,且針對本地高中生舉辦公開講座,派遣教師對外宣導,同時延長教職員退休年限等措施,使經營狀況改善,收支差額才回復到日幣1億的目標。



◆ 貧窮線拉低窮人變多 中低收納補助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0.01.12

行政院與內政部聯手研議「社會救助法」修正,貧窮線定義將由目前「最近一年平均消費支出的百分之六十」,調整為「最近一年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並首度將「中低收入戶」納入社會救助法範圍,預估有近二十四萬人受惠,但也將增加國庫近卅四億支出,預計民國一百零一年實施。

內政部指出,依貧窮線定義的低收入戶,除每月依地區標準可獲政府補助,包括健保費、國民年金費都全免,還享有醫療補助。至於中低收入戶,是指「低收入戶標準的一點五倍」,納入社會救助法後,也可享一定額度補助。

社會救助法的低收入戶有幾種認定標準,首先,若家庭總收入除以人口數,算出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在貧窮線標準以下,就符合低收入戶定義;其次,地方政府訂出的動產與不動產標準,若財產在此一標準以下,也可算低收入戶。

但是,過去戶內總人口把嫁出去的女兒也算在戶內,若女兒嫁入豪門,將可能使娘家不符合低收入戶;這次修法,可由申請戶及地方政府決定是否計入嫁出女兒。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也新增保障條款,原住民、身障者若能提出工作實際所得證明,收入將可打七折計算;若無所得證明,仍依基本工資計算;至於不動產的計算,公設保留地將不計入。

內政部說,目前最低生活費標準分台北市、高雄市、新北市、台灣省及金馬地區等(見下表),各定有不同標準,明年五都改制後,行政院將統一計算標準。

內政部說,去年九月底低收入戶已突破十萬戶,人數近廿五萬人,低收入人口占總人口百分之一點零八,遠較歐美為低,歐美約有百分五左右的低收入戶。

本月底內政部將提出新的貧窮線定義,現行定義是依平均消費支出的百分之六十,但若該區住太多富人,會使該區消費平均數拉高,使得貧窮線過高,不利窮人爭取補助;未來改依中位數,就不受富人數量影響,貧窮線較為穩定。



◆ 克魯曼專欄/社福政策 學學歐洲吧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0.01.12

醫療健保改革即將完成之際,保守派人士不斷捶胸頓足。即使比較冷靜的保守派人士也說,歐巴馬總統的醫療健保改革將使美國變成另一個歐洲式社會民主國家。眾所周知,歐洲已喪盡其經濟活力。

奇怪的是,人盡皆知的並不是事實。歐洲正面臨自己的經濟難題,但誰不是如此?你不斷聽到的例子,包括重稅與優厚的社會福利足以打擊成就動機進而影響成長與創新,與事實呈鮮明對比。來自歐洲的真正教訓其實與保守派人士的說法完全相反。歐洲已締造經濟成功的成就,這項成就足以證明,社會民主絕對行得通。

事實上,即使沒有統計數字佐證,歐洲的經濟成就應該相當明顯。對曾經前往巴黎旅遊的美國人而言,它看來很貧窮落後嗎?法蘭克福或倫敦又如何?當官方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與親眼所見有出入時,你該相信你的眼睛。

何況,現在統計數字已證實你親眼所見。

的確,在過去一個世代,美國經濟成長速度比歐洲快。1980年,美國的政治突然向右轉,歐洲不然。這一年開始,美國的GDP每年平均成長3%。接納部分前共產國家之前的歐盟15國平均成長率只有2.2%。美國贏了!

是這樣嗎?其實這一切說明的是,美國的人口成長比較快。1980年起,以真正影響生活水平的個人平均所得而言,美國及歐盟15國成長幅度大致相同,分別為1.95%與1.83%。

科技如何?1990年代末,你可能會說,歐洲並未搭上資訊科技革命的列車。然而在許多方面,歐洲已迎頭趕上,尤其是寬頻,不但歐洲普及的程度與美國相當,而且更快更廉價。

就業又如何?美國的表現可能略好。歐洲的失業率通常高於美國,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較低。然而如果我們談的是數千萬正值勞動黃金期的成年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2008年,歐盟15國25歲到54歲的成年人當中約有八成的人就業(法國為83%),比例與美國相當。也就是說歐洲人比較不像美國人年紀大了還要工作。這樣不好嗎?

歐洲人同樣很有生產力。他們的工時比較短,法國人與德國人的每小時產量卻接近美國。

關鍵並不是歐洲已是烏托邦。與美國相同,它也難以招架當前的金融危機。與美國一樣,歐洲的幾個大國也面臨嚴重的長期性財政問題。與美國的幾個州相同,部分歐洲國家瀕臨爆發財政危機的邊緣。然而如果以更長遠的眼光評斷,歐洲的經濟行得通。它會成長,而且充滿活力,與美國完全相同。

既然如此,何以許多學者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因為根據美國的主流經濟信條,歐式社會民主應該是絕對的災難。人們傾向於見所欲見。

有關歐洲經濟式微的報告嚴重誇大,關於歐洲重稅與優厚社福的報告則不然。部分歐洲大國的稅入占全國GDP的比例在36%到44%之間,高於美國的28%。健保普及全民,社會計畫開支遠大於美國。

主導美國公共議題的經濟假設認為,富人的稅率即使只是適度調高和弱勢享有福利,都足以嚴重打擊工作、投資及創新動機,如果這種說法有理,歐洲的經濟應該已停滯甚至逐漸衰敗。然而不是。

部分人士經常以歐洲為警惕的例子,似乎意在說明,如果試圖使經濟不那麼殘酷無情,試圖照顧陷入困境的國民,將扼殺經濟進展。事實上,歐洲的經驗正好相反:社會正義與經濟進展可以並行不悖。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瑞士「好野人」 超速被罰934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2/today-int1.htm

fsj 提到...

40歲→35歲 中年危機提早

【聯合報╱國際中心/路透紐約11日電】2010.01.13

最新研究顯示,現代人對經濟狀況和健康保險的擔憂,使得「步入中年」由40歲提前到35歲,意味中年危機提早到來。

荷蘭「菲力普斯健康福祉中心」表示,一般認知邁入中年的里程碑原本是40歲,但現在已降到35歲。

該中心說:「35歲現在是新的40世代,因為有中年危機之感的美國人比以前年輕。」

中心主任凱蒂.哈特利(Katy Hartley)表示,開始感覺在經濟和健康保險方面有壓力,通常是邁入40歲的典型症狀,但現在較年輕的世代也開始感到壓力。

接受「菲力普斯指數」(Philips Index)調查的35歲受訪者中,將近80%的人表示擔心經濟狀況,75%的受訪者有健康保險方面的煩惱。這些壓力使中年提早到來,也就是流失了5年青春。

報告顯示,經濟因素高居壓力來源之冠,約有74%的美國民眾為此所苦,幾乎是2004年調查結果的兩倍。

但是對於健康,多數美國人似乎「自我感覺良好」,不認為自己過重。據菲力普斯指數統計,只有39%美國人認為自己過重,然而美國衛生統計中心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

受訪的1503名美國民眾中,逾半數表示生病時會先諮詢醫生,其次是求助於網路。

但多數人認為,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才能對身心健康帶來助益,工作和薪水的效果遠不及前者。



◆ 94歲也中標 中國越來越多老人感染愛滋

中央社 2010.01.13

中國衛生部官員表示,中國老年人感染愛滋病比例正在上升,其中嫖娼等性接觸感染的比例最高。據報導,廣州有位94歲老翁透過性接觸感染。

官方英文「中國日報」引述中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郝陽說,2007年以來,大陸老年人感染愛滋病例增加數百人,南方城市尤為突出。廣州去年1年50歲及以上感染人數超過100人。

中國衛生部官員去年10月公布的數據是,大陸32萬愛滋病感染者中,70%是20歲至49歲。

郝陽說,老年人從來都不是大陸愛滋病防控重點,但今後將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由於目前在疫情監測和報告方面的能力局限,老年人口中實際感染的數字可能比醫生們所掌握的要更高。」

郝陽表示,有些老年人會找妓女,他們感染的風險非常大,其中很多人不使用保險套。

據統計,性接觸已經取代靜脈吸毒,成為中國愛滋病傳染主要途徑。2009年4萬8000例新發感染者中,約70% 經由性接觸感染。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預防控制科科長徐慧芳表示,目前發現感染愛滋病最高齡是94歲,根據病理學研究,很有可能是透過性接觸感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汪寧指出,目前中國有74萬人感染,絕大多數是20至49歲,遠高於老年感染者。

專家表示,老年人感染的數字增加,這和大量的嫖娼以及活躍的同性戀群體有關。

大陸防疫專家萬紹平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德輝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有400萬至1000萬性工作者,為約6%的20至64歲男性提供服務。部分價格低至每次人民幣20至50元,主要服務對象為老人和農民工。



◆ 林博文專欄-美種族歧視 200多年改不掉

【本報訊】2010-01-13 中國時報

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白人政客有意或無意地發表種族偏見及種族歧視的言論,已是一種習慣性的毛病,也是一種宿疾。兩百多年來一直如此,改也改不掉,這是美國政壇中屢見不休的「把腳放在嘴巴裡」的症候群,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種族自大症。

三年前以「大嘴巴」和「炮口亂射」出名的民主黨德拉瓦州資深參議員拜登,提到和他一起參與角逐民主黨總統初選的黑白混血參院同事歐巴馬時,就帶著種族優越感的口氣說道:「他是第一個口齒清晰、聰明、乾淨而又英俊的主流非洲裔美國人。」這句話傳出後,輿論大譁,拜登只好紅著臉道歉。心胸寬大的歐巴馬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不計前嫌,挑選拜登當他的副手,歐巴馬看中的是拜登的華府經驗。

三年後,大力協助歐巴馬推動健保改革的參院民主黨(多數黨)領袖、內華達州的哈利.雷德(Harry Reid),又被一本專談二○○八年大選的新書《遊戲改變》(Game Change)爆料,說他在選舉時預測歐巴馬將會成為第一個黑人總統,因為他有「淺膚色」,而且「沒有黑人腔」(雷德用了極具貶意的Negro dialect)。上周末(一月九日)消息傳出後,一臉愧色的雷德馬上打電話給歐巴馬致歉,總統接受其道歉,只說雷德用詞不當,令人遺憾,但他並無惡意,且稱贊雷德過去在民權問題的投票無懈可擊。雷德亦向三十幾位黑人領袖致電表示歉意。今年十一月,雷德將參與內華達州國會期中改選,競選連任,目前選情不太妙。最近有兩位民主黨現任參議員公開宣布退休,一個是康乃狄克州的陶德,另一個是北達科塔州的竇根。民主黨也許可以保住康州席位,北達科塔難保,內華達則有苦戰。民主黨想要在參院維持六十席,困難重重,如今雷德又失言,選情更加多艱。

共和黨看到雷德出事,興奮不已,連番炮轟,堅持要他下台,不要再當參院多數黨領袖。他們說,二○○二年參院共和黨(多數黨)領袖、密西西比的羅特(Trent Lott)因講了一段政治不正確的話而遭逼退下台,因此雷德亦應效法羅特,不要戀棧。但八年前羅特事件與今天的雷德事件完全不同,羅特是個十足的種族主義者,連布希政府都暗中迫使羅特下台。

南卡羅萊那州的老參議員索蒙德(Strom Thurmond)在美國近代政治史上有點名氣(也可說是臭名昭彰),他一向高舉白人至上主義的旗幟,一九四八年以州權黨黨魁地位投入總統選舉,主張黑白隔離,在工作、學校和軍隊都要黑白分開。二○○二年十二月五日,索蒙德在參院過一百歲生日,羅特以多數黨領袖身分發表祝賀詞,他說如果美國人民在一九四八年選索蒙德當總統,美國日後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此言一出,震撼全美政界和媒體,十五天後羅特宣布辭去多數黨領袖職位。羅特當年曾一再投票反對把金恩牧師生日列為國定假日,當眾議員時亦投票反對通過投票權利法案(賦予黑人投票權)。

反觀雷德的民權投票紀錄和處理種族問題的紀錄,都沒有什麼缺失。因此,他這次亂講話所掀起的政治風暴,站出來挺他的反而都是黑人和民主黨,不像當年批評羅特、叫他下台的兩黨都有,羅特後來還指控布希總統「拋棄」他。

八年前,羅特居然以參院多數黨領袖身分懷念種族隔離的時代,而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錯,強烈說明了種族主義有多根深柢固。其實,像羅特這樣具有濃厚種族歧視與種族偏見的白人,不知有多少。歐巴馬當選總統後,自認為白人至上主義的人比以前還多,他們也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對種族問題採取更偏激的態度。有些政治學者和社會學者認為這是歐巴馬上台後激發了一批頑固守舊的種族主義者,從幕後走向台前,他們要以言論和行動宣示他們的不滿。

從羅特、拜登到雷德,還有幾個月前哈佛黑人教授亨利.路易士.蓋茲二世遭麻州劍橋警察以「妨害治安」為由用手銬銬往警局的往事,在在說明了美國種族問題的改善,是一條漫長而又崎嶇的道路。這條道路的路面和路況,有時彎曲,有時布滿坑坑洞洞,而不是一條通行無阻的平坦大道。但不可否認的是,歐巴馬的脫穎而出,能夠成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對種族和諧、族裔融洽的正面貢獻,絕對超過部分種族主義者對美國社會的撕裂與傷害。

美國白人或隱或顯的種族成見,也許只能靠林肯在第一次就職演說中所提到的人性中「更好的天使」(better angels)來消除。

fsj 提到...

去年僅出生19萬人 人口負成長提早十年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0.01.14

去(98)年經濟大衰退,出生登記數只有19.13萬人,較上一年少7,000多人,再創歷史新低。看到這個數字,主管人口的官員都有些吃驚,因為它比經建會的推估早十年發生。

經建會人力處組長王玲表示,如果沒有移入新增人口,人口負成長可能提早到來。經建會已開始召集學者專家,準備重新修訂人口推估,人口推估兩年修正一次。

不景氣重挫台灣人生小孩的意願?之前也有人預期「宅」的時間增加,有可能製造更多小孩?主管統計的內政部官員哈哈大笑:「從統計數字上看,顯然不景氣沒有讓大家『宅』在家裡製造小孩。」

「早年,一年生40萬個,那時經濟那有現在好。」「生子孩與景氣有關?從歷史數字看,沒有這一回事。」官員說,今年景氣回升,也很難預期嬰兒數量跟著回升。

「人、錢、事是經濟增長動力。」上海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王慶仁教授說。他去年來台參加兩岸金融研討會,以中國大陸三者具備說明大陸經濟還有一、二十年的好光景。相對的,日本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經濟難以增長,台灣也有同樣的難處。

台灣「人」的難處提早到來。經建會推估20萬以上的出生數會維持到民國106年,民國111年出生數才會低於19.3萬人,如今提早十年以上。

王玲表示,出生數是人口推估中最大的變數,其他變數的變動都很小,出生數是最重要的人口增加,出生數減少,會使人口負成長時間提早到來,但這不表示人口負成長也會提早十年到來。經建會97年推估人口負成長始於民國117年。

王玲說,有兩件事立即得思考,新生兒六年後要入學,整個幼教市場跟著持續萎縮,資源需要重新配置。20萬以下的出生已連續兩年,新生兒的上一代是民國70年代以前,年年出生數約在40萬上下,新生代要面臨「19萬人要養40萬人」的沈重負擔。

出生數快速減少,也加速台灣人口老化速度。經建會已著手研擬因應高齡化時代政策方向,延後退休給付年齡以減輕下一代負擔是確定的政策方向,經建會官員指出:「歐洲國家已研議領年金的年齡延遲至67歲,台灣時下失業率仍高,不會立刻這麼做。」

※ 相關報導:

* 台灣生育率 去年全球最低
http://www.udn.com/2010/1/14/NEWS/NATIONAL/NATS2/5365046.shtml



◆ 搶救生育率 研議發兒童津貼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01.14

生育率再創新低,育齡婦女一生只生育1.05個小孩。為了搶救低生育率,內政部決定修改「人口政策白皮書」,希望五年內讓育齡婦女生育子女數回升到1.2個小孩,十年內回升到目前歐盟的水準,每個育齡婦女的子女數是1.6個小孩。

內政部26日將邀集中央、地方和相關部會研商修改「人口政策白皮書」,將從研議發放兒童津貼、改善育兒環境、加強宣導「養兒育女是延續自己的生命」等方面著手,搶救跌到谷底的生育率。

有關發放兒童津貼,據了解,在政府財政困窘下,初步傾向將各縣市已發放的生育津貼、托育津貼加以整合,也就是說,現階段只發放生育津貼,當婦女生育兒女時才發放津貼,但不會普遍發放兒童津貼。

至於住宅方面,將持續推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提供優惠房貸、租金補貼,協助年輕人成家。

今年將立法通過「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明年研議完成相關子法,加強幼托整合後學前教育與照顧,同時持續推動「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今(99)年至 101年扶持的對象每年成長3%。另開辦「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將保母托育納入管理,減輕家庭托育負擔。

內政部次長簡太郎表示,國內育齡婦女的生育率節節下滑,97年底育齡婦女一生只生育1.05個小孩,去年又更低,此一趨勢至今並未改變,「問題相當嚴重」。

簡太郎指出,政府有必要採取具體措施,以紓緩國內面臨的少子女化現象與趨勢,並減少少子女化可能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效應。



◆ 調查首見:南韓人轉念 不重生男重生女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10.01.14

南韓社會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已隨著社會新趨勢而逐漸消失。南韓政府調查顯示,南韓準爸媽想生女兒的比率超過想生兒子,而且不論是準爸爸還是準媽媽都比較想要女兒,是南韓史上首度出現「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現象。

南韓人轉念,主要是現今南韓社會福利制度比過去完善,老人多數能在社會安全網中安度晚年 ,不必再「養兒防老」靠兒子奉養。同時多數南韓人認為,女兒更能為他們帶來快樂與家庭和諧。

南韓國務總理室「育兒政策研究所」12日發表「韓國兒童分析報告」,針對2008年4至7月出生的2078名嬰兒,在懷胎期間對他們的父母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渴望抱女兒的準爸爸占37.4%,想有兒子的占28.6%,其餘34%回答男女都好。至於準媽媽,希望生下愛女的占37.9%,想得男的占 31.3%,其餘則說男女都好。

報告中說,這是南韓全國性調查中首度出現「重女輕男」現象。

南韓保健社會研究院每3年實施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果,希望生兒子的女性比率從1991年的40.5%,急劇減少到2000年的16.2%,2006年則再降至10.2%.

此外,實際出生的新生兒性別比(每100名女嬰相對應的男嬰數量)也從1998年的110.2,下降到2008年的106.4,愈來愈接近自然出生性別比103.8,因此可以認為南韓重男輕女風氣已褪色。

其實南韓社會過去雖有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觀念,但近年來早有許多人覺得兒子不如女兒,坊間說法是「生兒子可以享受搭火車遊南韓的孝道觀光」,但「生女則可享受坐飛機環遊世界的逍遙遊」,讚揚女兒是「貼心的寶貝」,嘲諷兒子是「替媳婦生的」。還有很多人根本不想生小孩,有「無子息乃上八字」的俗話,此想法導致南韓成為嬰兒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 家事服務法 外傭適用勞基法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1.14

攸關17萬外籍看護工及家庭幫傭的專法「家事服務業勞工勞動權益保障法草案」終於出爐。

勞委會研擬版本中,將外籍監護工、幫傭的工資、特休假、傷病假、資遣費都比照勞基法規定,較現行規定為優,亦即工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並增加雇主終止契約必須給付資遣費;另也比照勞基法,享有特休假 (滿1年給7天,以此類推)、傷病假、事假等權利。

由於目前外籍監護工不適用勞基法,薪資仍停留在基本工資未調整前的15840元,一旦立法要求比照基本工資17280元,17萬家庭勞工馬上加薪,但雇主負擔也會增加。

對於勞工休假時,勞委會主張雇主可以申請「居家照顧」)也就是喘息服務),但此部分將由內政部另外修法處理,不在此法規定。

不過外籍監護工的每日工時 (每天工作8小時)及夜間工作 (夜間10點以不得工作)則排除勞基法規定。至於爭議最大的工時、休假問題,則採甲、乙兩案,尚未確定。

草案雖明定雇主若因勞工無法勝任工作、看護者無照護需求等因素終止勞動契約時,必須給付資遣費。但屬於中低收入戶者,資遣費及積欠工資由就業安定基金給付。

對於外勞團體強烈要求的「每天工時」及「周休一天」,草案都排除勞基法第30條 (即每天工作8小時)、第49條 (女性勞工不得於夜間10點以後至翌日清晨6點工作)規定,但是如何處理,也都採甲、乙兩案。

工時部分,「甲案」以負面表列規定,明定雇主每天要給予勞工至少連續10小時的休息。休息時間若有需要勞工工作,勞雇應就工作內容及工資計算標準另予議定。「乙案」則全部將工作時間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

「周休一天」部分,「甲案」明定勞工工作每7天,至少應有一日休息,工資照給;雇主若徵得勞工同意繼續工作,應加發一日工資。「乙案」雖也明定每7天要休一天,但是規定,如遇緊急狀況,雇主認為有繼續工作之必要,得停止勞工的假期,並應加發一日工資,賦予雇主有較大的彈性空間處理休假問題。

特休假方面,勞工將可比照勞基法規定,一年以上未滿三年者,給7天特休假;滿三年未滿五年,給10天;五年以上未滿十年,給14天等。若特休假因雇主原因未休,雇主應給付未假日的工資。勞工也比照勞基法傷病假,一年有30天病假,工資折半。一年有14天事假。

由於家事勞工都未投勞保,草案明定雇主要為勞工投保50萬元以上,含有傷害、失能及死亡保障的商業保險。

外勞團體批勞委會版本不及格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勞委會有關家事勞動者的立法版本出爐,但外勞團體批評其中對外勞目前最被嚴重剝削的工時、休假、加班費都以甲、、乙案模糊以對,不做決定,而且未提供勞工休假時,雇主可以申請「喘息服務」,造成雇主與勞方對立,認為勞委會版本仍然「不及格」。

外勞團體也批評勞委會版本要求雇主為外勞投保50萬元以上商業保險,卻不直接要求投勞保解決,根本是圖利保險公司。

國際勞工協會顧問龔尤倩表示,勞委會的版本來得太慢,也不夠完整。國際移工聯盟早有自己的立法版本,最近會再就此與勞委會討論。

首先對於工時部分,勞委會雖有甲案主張勞工每天至少要連續休息10小時,但是乙案又退回「工作時間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之」,不但未前進,反而倒退;加班費的標準,勞委會版本也完全未提,仍要勞雇雙方談,外勞明顯不利。

fsj 提到...

BBC調查 赤貧是全球最嚴重問題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17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3個國家進行的國際調查,赤貧是受訪民眾認為全球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其次是環境污染,日益高漲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問題則排名第三。

BBC委託民調公司GlobeScan對2萬5128名民眾進行調查,71%的受訪者認為,赤貧是全球面臨最嚴重的問題,64%則認為是環境污染,63%認為是持續高漲的食品與能源價格。

其它依序是人類疾病的擴散、恐怖主義、氣侯變遷、人權被踐踏、全球經濟情況、戰爭、勞工權益被破壞等。

這項調查是於去年6月19日到10月13日,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舉行前進行。

調查顯示,日本民眾是唯一認為氣候變遷是全球面臨最嚴重的國家,中國則認為這是排名第二嚴重的問題。

調查並指出,英國、美國、肯亞、澳洲、巴西及智利民眾,認為赤貧是最嚴重的全球問題。

GlobeScan研究主任莫特福(Sam Mountford)說,全球經濟衰退是民眾今年最關切的經濟問題,但赤貧很明顯的是全球最嚴重的問題,其它的問題看來同樣不能小覷,這代表聯合國及20國集團(G20)未來將有重要的任務與挑戰。



◆ 成家先立業? 看老美多敢生

【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台中市)】2010.01.16

台灣生育率之低,世界第一。政府期待提高生育率,將出生人數增加當成重要施政績效,但成效越來越差。

從管理的角度,績效是「意願」乘上「能力」乘上「機會」。乘法的原理是任何一項為零,績效就沒有了。

生育是高難度的人生功課,在意願方面,包括男方、女方以及他們家人的態度。男人如果不想娶、女人如果不想嫁,婚都結不成,當然很難生兒育女。台灣適婚年齡人口群持續增加,但結婚對數自九十三年以後就從十七萬多對跌到十四萬對上下。「不敢結婚」與「畏懼婚姻」的男女很多,如果無法提高結婚對數,生育率當然很低。

即使結婚了,要不要生孩子更是難以決定的考驗,夫妻雙方都有掙扎,而且還要配合更關鍵的因素—能力。懷孕是性行為的結果,「性」字的左半邊是心,右半邊是生,意思是心理與生理都有能力,而且是男女雙方都有能有力。

機會更是難題,過去是「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現代人多以「先立業再成家」為主,但立業的難度上升,連就業都不容易了,如何能存夠錢結婚?婚後還是得忙於工作,又降低懷孕的機會。以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有助於生育,但如今許多職業都日夜顛倒,許多工作都要周末上班,要能順利懷孕,當然不簡單。更何況結婚年齡越來越晚了,又降低懷孕的機會。想到養育孩子的龐大經費,更得打拚,卻也使生育的難度遽增。

要解決問題,得對症下藥,也就是「提高意願、增強能力、創造機會」。

意願是個人的,政府只能用政策去刺激意願,政策必須強過個人不想生兒育女的意願。「重賞之下有勇夫勇婦」,若只有小恩小惠無法打動現代夫妻。能力也是個人的,談戀愛、求婚、經營家庭要能力、享受婚姻之樂也要能力,政府可以多教育訓練,使年輕人敢愛也懂得創造愛,有愛則容易有愛的結晶。

機會方面,男女互動的機會能否又多又好?各用人單位能否給員工時間去談戀愛、去結婚成家、去休息懷孕?是否能尊重員工的晚上與周末時光?是否能減少工作壓力使人們能輕鬆孕育下一代?如果老闆總是剝削、折磨、恐嚇,員工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不敢生孩子。

世界各主要國家的生育率,美國明顯偏高。為何如此?男女互動多、渴望愛、又積極學習。更關鍵的,有「樂觀」的心態,因此出生率高、自殺率低。我們台灣人則普遍悲觀,經常杞人憂天,考慮太多。這方面,該學學老美。能夠正面看待戀愛、約會婚姻、成家、生育、孩子…,出生率才可能止跌上升。

※ 相關報導:

* 社論-台灣出生人口創新低的警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10011600176,00.html

...10年前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的起薪有2.8萬元,如今已快跌破2.0萬元。這樣的大環境無疑是令人沮喪的,在經濟狀況不佳復以政府社會安全網仍不周全下,年輕人非但沒有足夠的經濟力結婚,即使結婚也是生不起、養不起。

* 1月工作機會25萬筆 1年半新高
http://udn.com/NEWS/LIFE/LIF6/5368934.shtml



◆ 社論-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雙低的警訊

【本報訊】2010-01-16 中國時報

女性經濟實力的崛起,被喻為廿一世紀最大的寧靜革命,不少專家都預估未來會有更多女性擔任企業負責人與高階主管,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今年台灣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逼近五○%大關,不過在亞洲四小龍中仍敬陪末座,與此同時,台灣婦女生育率卻滑落至一.○,創下全球最低記錄。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偏低,不僅關係女性經濟力的崛起,亦不利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執政者不能輕忽。

這波金融海嘯衝擊下,迫使婦女重返職場。許多美國已婚婦女因為先生被裁員,不得不重新投入職場,以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統計顯示,自二 ○○○年以來,歐洲新增加八百萬個工作,其中有六百萬是由女性擔綱。此外,美國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將超越男性,預估在二○一一年之前,大學女生將比男生多出二百六十萬人。

由於教育的普及與服務業蓬勃發展,女性進入職場已是擋不住趨勢。《經濟學人》指出,今年美國女性就業人口將首度超越男性。過去十年來,美國民營企業由女性創業的成長率是男性的兩倍,女性創立的企業所僱用的員工比全美前五百大企業的員工總數還多。女性經濟力的崛起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大的社會變革之一,各國政府如何因應這項變革將成為未來五十年的一大挑戰。

近年來女性逐漸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政府部會首長由女性擔任的比例逐年提高,越來越企業負責人與執行長由女性擔綱。不過,依主計處統計,最近十年來,台灣女性擔任民代及主管的比率由一.六三%上揚至一.八三%,增加的幅度有限。整體而言,台灣女性就業者占總就業人口的比率為四十三%,遠低於男性。

勞動參與率(勞動力除以十五歲以上民間人口)是觀察就業的重要指標,歐美國家女性勞參率普遍在六、七十%以上,台灣女性勞參率從十年前的四五%緩步成長,迄今逼近五○%,雖然有進步,不過在亞洲四小龍中仍是最低,也低於全球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婦女接受高等教育並擁有專業的比率越來越高,女性勞參率卻低於全球平均值,顯示台灣女性在進入職場方面,還有許多障礙有待排除。

其次,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報告,台灣女性平均工作所得為男性的六成,在國際上排名第六十二,而香港女性平均工作所得為男性的七成八,明顯高於台灣。全球排名第一的是瑞典,其女性平均工作所得為男性的八成四。從國際比較可以得知,台灣女性要爭取與男性同工同酬的待遇,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長久以來,女性進入職場最大的障礙是家庭與事業難以兼顧,即使性別工作平等法已經實施多年,職場上仍經常傳出企業對懷孕婦女給予不公平待遇,或不依法給予女性員工產假、育嬰假等應有的福利。許多女性無法出外工作,最大的理由是要在家照顧小孩。因此,要提升女性勞參率,最基本的是提供良好的托育福利,讓更多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可以無後顧之憂。

台灣女性勞參率不僅長期低於全球平均值,生育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的子女數)去年更滑落到一.○,創下全球最低記錄。去年台灣出生嬰兒跌破二十萬人,創新低。女性不敢或不願生育,主要也是經濟與照顧孩子壓力太大,擔心生下小孩後,無力撫養。許多專家早已提嚴重警告,如這個趨勢無法扭轉,將使國家的勞動力發生短缺,甚至影響國家競爭力,後果非常嚴重。

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雙低,也凸顯了現行托育政策仍有不足,最明顯的是公立托兒所家數非常有限,仍有七成以上的兒童必須送到私立托兒所,家長們要負擔的成本相對提高。面對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雙低的警訊,我們期待馬政府針對女性在國家長遠的發展的角色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具體改善婦女職場環境,加強兒童托育福利,以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



◆ 美調查:媽媽養家 歷來最多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15日電】2010.01.17

15日公布的人口普查局資料顯示,身為家庭中唯一賺錢養家者的工作母親人數,去年增加至歷來最高;家庭主夫的人數也有增加,顯示傳統的性別角色因大量失業而有轉變。

母親是夫妻中唯一工作者的人數連續三年增加,去年占勞力市場的4%,即96萬3000人;父親是夫妻中唯一工作者的人數則下降,占勞力市場的28.2%,即730萬人,是自2001年以來最少的;夫妻都工作的人數仍舊占66%,即1700萬人。

在母親是唯一賺錢養家者的家庭中,大多數是夫妻過去都工作,後來丈夫被裁員或退休,而妻子則繼續工作;也有的是家庭主婦重返職場。

經濟衰退對男人占多數的行業,如建築和製造業打擊最大;在更多婦女獲得大學學位,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後,職場也有長期的文化改變。

fsj 提到...

養兒防老的現代觀

【經濟日報╱社論】2010.01.20

台灣奇蹟又添一章,我們的出生率去年降至千分之八點二九,全球最低,每位婦女平均生一子女,全球最少;而且,下墜速度之快,也遠勝群倫。這表示,我們不止去年為人類創造了新紀錄,更有可能年年打破世界紀錄。不僅出生率超低,平均壽命也逐年拉長,使得人口結構不斷老化,將來食之者眾、生之者寡,更多的青壯人口必須負擔更多的老夫老婦。

我們不禁為下一代負責上恤父母、下育兒女的辛勤工作者深懷憂慮,愈來愈沉重的負擔,將使他們承受更多可怕的壓力;更不能不為數量日益增多的老者擔憂,他們所能分得的資源愈來愈少、供養愈來愈儉、內心的罪咎感愈來愈深,如何能安心頤養天年?

至於經濟成長會欲振乏力,平均所得恐不升反降、就業機會則僧多粥少,對辛勤工作下養上恤的青壯階層而言,更是懸在頭上的危機。

這樣日復一日、愈陷愈深的困境,可能逃脫?古往今來,只見到兩種對策:其一,就是直截了當地提高出生率,從根本解決問題。但七年之病,難求三年之艾,而出生率的下降,已是半個世紀旦旦而伐的結果,即使可以止住下跌的勁道,緩步回升,要達到足以挽回人口負成長的地步,非十數年不為功。其二則是引進外來人口,只要我們的生活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猶勝於人,則透過適當的誘因,讓以落後國家為主的移民遷入彌補人口負成長的缺口,亦可收立竿見影的速效。

對台灣而言,在當前的條件下,最適合的移民當屬對岸內陸地區居民,尤其是來台完成更高一層教育的青年學子。若學成仍願留台工作成家立業,可以立刻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分擔養老責任、補充青壯勞動力的最佳人選。過去美國年年的大筆獎學金吸取落後國家的腦力,近年新加坡極力爭取專業人才移民,都發生了恢宏的成效。只是國人在意識型態的挑撥之下,對於大陸人士深懷恐懼,百般加以阻撓,這條路大約行不通。

因此我們只能回歸正途、自力更生,努力鼓勵下一代多生多養。半世紀前政府大力鼓吹節育,不惜投下眾多人力、物力,許多相關觀念已然根深柢固,難以撼搖。近年來出生率加速度急墜而下,政府卻以財政艱困為由,連一些獎勵、補貼、減稅優惠都慳不忍與。何況,許多年輕家庭只生養一個子女乃至根本不生,與現代社會雙薪家庭結構有密切關聯,婦女教育程度大為提高、投身職場,家庭與事業常常成為魚與熊掌,難以得兼,勉強育得一子或一女已身心交疲,沒有極大勇氣不敢輕易再試。因此,只要順從市場機制自然運作,每位婦女生育一人乃至更少,本是理所當然。

前述種種出生率降低的禍害,並不會立即發生,而且是整個社會共同付出的代價,對個別家庭尤其是負責生養的婦女而言,並非切身相關。因而我們陷入一個標準的外部性困境:眾人共同的利害與命運,卻因人人事不關己而無人聞問,結果導致全體蒙受巨大傷害,噬臍莫及。

既然如此,外部性問題就只有一個解決辦法:由政府運用公權力與公共資源降低家庭養兒育女成本;換句話說,政府應視每家每戶的子女如國家共同資產,從生育、注射預防針,到保母育嬰、托兒、就學,絕大部分成本由國家所收取的租稅收入涵蓋或補貼;同時還要令相關設施既便利又安心,不必長途跋涉,更無需提心吊膽,就像穿衣吃飯一樣自在而輕鬆。只有這樣,這個國家才有未來、經濟方能安然發展,鰥寡孤獨廢疾者皆能有所養,而每個家庭得享天倫之樂,而錢仍然來自每個家庭,何樂而不為?



◆ 賴家王老五 義大利擬立「獨立」法

自由時報 2010.01.2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義大利政府要出手管一管那些已經成年,卻還賴在父母家的「賴家王老五」了。曾經也是「賴家王老五」的公共事務部長布魯內塔提議,立法強迫年滿18歲的年輕人搬離父母家,讓他們學習獨立。

這種長大了還住在父母家的單身成年人,在義大利被稱為「媽媽的孩子」(bamboccioni),因為他們吃、住都靠父母,甚至連內衣褲都還要父母洗。布魯內塔是在貝爾加摩法院日前裁定現年60歲的離婚父親卡薩格藍達,得支付每個月350歐元(將近台幣1萬6000元)繼續撫養還在念書的32歲女兒後,提出這項建議。

父母也要負責任

義大利「新聞報」調查,18到 34歲義大利人有59%還住在父母家,遠高於歐洲其他國家:英國約34%、西班牙10%、德國16.5%、法國23%,歐盟平均值為29%。報導說,其中約5成是基於「經濟因素」考量。不過,布魯內塔懷疑,其實許多人只是想讓媽媽幫他們洗衣服、煮飯。

卡薩格藍達1997年離婚後持續支付與前妻所生女兒的撫養費,直到2年前他認為女兒已經長大、又有兼職工作可以照顧自己才停止,但他失業的前妻認為,女兒一個月賺600歐元(約台幣2萬7000元)養不活自己,工作又難找,要求前夫繼續負擔女兒生計。

義大利社會學家薩拉奇諾說,義大利數代同堂的大家庭具有社會正面意義,「但也可能阻止人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布魯內塔認為,父母也要為這些「賴家王老五」負點責任,他承認自己30歲前都還住在父母家、媽媽幫他鋪床,他自認很丟臉,因此是該立法強迫年輕人學習獨立。但據義大利統計局資料,年輕人自立門戶有將近一半是為了結婚,想學習獨立的只佔約28%。



◆ 步入婚姻 男人賺到了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10.01.20

我們常以為女性比較熱衷結婚,是因為想要一張長期飯票,但最新調查,真正從婚姻中獲得經濟利益的其實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美國Pew研究中心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四十年來,隨著美國女性的教育程度與賺錢能力突飛猛進,女性嫁給比自己教育程度低、收入也比自己差的男性比例,已較1970年大幅成長。

報告作者佛萊與寇恩說:「以往,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婚姻因此主要是提高女性、而非男性的經濟地位,近幾十年來情勢丕變,男性從婚姻中獲得的經濟利益已高於女性。」其中一個指標是平均家庭收入。1970年至2007年間,已婚男性、已婚女性與未婚女性的家庭收入增幅都達到60%,但未婚男性的增幅只有 16%。

該報告針對美國出生、現年30歲至44歲男女性進行上述調查,發現介於該年齡層的美國人中,女性擁有大學學位者多過同樣擁有大學學歷的男性,是美國歷史上首見。

1970年,該年齡層的妻子有28%學歷低於丈夫,而教育程度高於丈夫的僅20%;到2007年,反過來變成丈夫學歷較高的家庭只有19%,而妻子學歷較高的增至28%。不過,夫妻學歷相當的比例沒變,同樣都占半數。

收入方面,1970年只有4%的家庭妻子收入高於丈夫,到2007年該比例成長為22%。

這段期間,女性收入成長44%,男性收入只成長6%,不過,儘管女性收入加速成長,兩性間工作待遇的鴻溝還是不小。據美國商務部普查局,2009年全職工作的女性工作待遇平均是全職工作男性的77.9%,但已較1970年的52%改善許多。

經濟衰退也加速了性別逆轉的趨勢,因為失業的男性比女性多。長青州立學院(Evergreen State Colleage)歷史學教授柯恩茲說,以往製造業提供許多工作,讓許多沒有大學學歷的男性可以養家活口,但製造業在近幾十年中迅速萎縮。她說:「如果不是女性運動拉近兩性間待遇,並激勵女性接受更高教育,很多家庭在衰退前生活水準就已陷入停滯。」



◆ 中國去年工安事故 近9萬人死亡

中央社 2010.01.20

中國經濟騰飛,但漠視工安始終為人所詬病。中國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在北京聲稱,去年中國工安事故死亡人數首度降至9萬人以下,近3萬人遭追究工安事故責任。

中新社報導,中國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正在北京召開,駱琳在會議中作此表示。

據報導,中國工安事故死亡人數在2008年降至10萬人以下後,2009年又進一步降至9萬人以下。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分別下降8.4%和8.8%。

駱琳表示,2010年中國安全生產工作的目標是使事故總量和傷亡人數繼續下降,進一步提升全國的安全生產總體水準。

報導引述官方統計說,2009年中國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處理2萬9880人,其中有7145人遭到黨紀政紀處分,有2102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據報導,今年1月以來,中國工安事故總量、大型事故件數均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工安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湖南湘潭立勝煤礦火災事故和河北武安市普陽鋼鐵公司煤氣中毒事故。經初步調查,這兩起事故都存在著違法違規生產、瞞報謊報遲報的問題,有關部門誓言將嚴格查處。

fsj 提到...

公共場所哺乳 政院通過保護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1.21

行政院院會上午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草案,明定婦女在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時,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即便是該公共場所已設置哺乳室,這項權利也不受任何影響。

違反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在公共場所哺乳者,除了處罰該公共場合行為人6000元以上、3萬元以上的罰鍰外,若是行為人是該公共場所的從業人員,將併處該場所負責人3000元以上、6萬元以下的罰鍰。

草案明定,包括樓板面積大於500平方公尺的政府機關、公營場所,或是服務場所樓板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尺的鐵路車站、航空站和捷運交會轉乘站,營業場所樓板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尺的百貨公司等,均應設置哺乳室,並有明顯標示。若違反相關規定時,要求限期改善,否則,將處3000元以上、6萬元以下的罰鍰,且可連續處罰。

不過,考量少數公共場所設立哺乳室可能有困難,例如經濟部所屬的中油加油站,包括車道、加油區、洗車區等場所屬於開放空間,恐怕會影響哺乳的舒適性,地方政府的納骨塔的性質比較特殊,若是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可以不設哺乳室。

草案明訂,依規定必須設置哺乳室的場所,應在本條例實施後的一年內改善。

新聞局長蘇俊賓轉述,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會中報告,哺乳是神聖工作,不應以有色眼光來驅離。

行政院長吳敦義指出,保障婦女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的權益,不但符合世界潮流,更呼應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是婦女人權進步的象徵。



◆ 放寬 3K產業可聘35%外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1.21

勞委會將在下周一舉行外勞政策諮詢小組,會中可望通過產業外勞政策調整案,高污染、高危險、骯髒等產業,可望放行聘用外勞比率,勞委會並有條件恢復3班制外勞,將3班製程併入3k產業提出申請;產業進用外勞比率由現行15%、18%、20%三級改為10%、15%、20%、 25%、35%五級制,也就是放寬最高可到35%;但勞保人數1000人至3000人之大型企業外勞比率調降2%,3000人以上者則調降3%。

勞委會強調,上述調整對外勞政策變動最小,而且屬於資源重分配,不會額外增加外勞核配人數,只是產業分配的人數結構改變。

勞委會舉例,此項調整案雖放寬部分特殊辛苦、骯髒產業(如染整、鑄造業)等,進用外勞最高比例可到35%。但是最低比率也由15%降到10%,因此如一般國人較高就業意願的科技業,以及員工人數較多的企業,外勞進用比率反而會調降。

隨著景氣回升,產業界要求增聘外勞聲浪再起。勞委會下周一外勞政策諮詢小組將重新討論原先調整產業外勞議案。據了解,對於原本禁用外勞的3班制,將採有條件恢復,也就是若屬3k產業,將以其實際僱用人數核配外勞,並且開放進用3班制 (夜班)外勞。也就是3K產業的外勞配額將改採廠商勞保人數乘以外勞核配比率計算,不再將未來可能增聘人力計算在內。

※ 相關報導:

* 家有兩名逾80歲長者聘外傭「落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379521.shtml

這樣或許可以多增加一些工作機會。



◆ 深圳擬立法 男性享30天育嬰假

中央社 2010.01.21

深圳市正在研擬一項條例,根據新規定,女方產假期間,男方可享有育嬰假,時間不少於30天。

香港文匯報報導,深圳市人大已將「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納入2010年深圳市立法預備項目,這是大陸對性別平等法規的首次嘗試,具有開創性意義。該條例將通過深圳市人大,在市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正式提交並進行審議。

新條例中的一項創新性規定較引人矚目:女方產假期間,男方享有育嬰假,時間不少於30天。

負責起草該條例的深圳市婦聯權益部副部長余長秀表示,這一規定是希望能給剛當上父親的男性多一些時間陪護配偶,並且可以享受更多的育嬰樂趣。她同時建議,這30天應由休假者自行安排,最好可以按需間隔休假。

余長秀同時指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婦女權益受到侵犯時,缺少一些剛性的法律依據,例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中規定的女性超過 40歲不能參保,男性超過50歲不能參保,這就是對女性的歧視。

其次,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的問題會導致女性養老金減少,在經濟上造成女性生活質量下降。另外,在一些公共政策方面,如長期存在的公共女廁擁擠的問題等,未考慮女性利益。

新條例的一些規定就是要消除這些問題。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劍昌指出,消除性別歧視的範圍不應該僅限深圳特區,而應該將龍崗、寶安等地也納入,因為這些地區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更嚴重。



◆ 提早打烊 南韓衛生部促「做人」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法新社首爾20日電】2010.01.21

負有提振全國出生率之責的南韓衛生部,決定辦公室每月強制提早熄燈一次,鼓勵員工提早回家增「產」報國。

南韓衛生部20日表示,每月的第3個星期三,該部辦公室將提早於晚間7時30分熄燈,「以便員工專注於『做人』與養兒育女」。有重要任務在身的該部員工不在此限。

一名負責這項政策的官員表示:「提早回家與提高出生率或許沒有絕對的關聯,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在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南韓社會,生育率偏低已是嚴重的問題。南韓的生育率是舉世最低之一,2008年的統計數字是每名婦女一生僅生育1.19名子女,許多人認為,南韓人口可能未來10年出現負成長。



◆ 穿4公分以上高跟鞋開車 南京將開罰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即時報導】2010.01.21

「穿高跟鞋開車,鞋跟不得超過四公分。」這是昨日,「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已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該「條例」指出,為了駕駛的安全,所以駕駛不得穿拖鞋、穿四公分以上跟高的高跟鞋或者赤腳、吸煙和一邊講電話、一邊開車的行為。一旦被發現,駕駛將被警告且處以五十元人民幣(台幣兩百四十元)的罰款。

對此,有南京市民表示,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們也指出,女性的高跟鞋隨便一雙就超四公分高,有什麼依據確定開車時高跟鞋不得超4厘米,它是一個安全高度嗎?更重要的是,在具體執行中,怎麼知道開車人穿的是不是四公分以上的高跟鞋呢?那男性墊在腳下「增高」用的隱形鞋墊,也算在其中嗎?

但也有南京市民為交警抱屈,以後交警天天要拿著一把尺,跪在地上給女性駕駛們量鞋跟,多累阿!

一旦「條例」通過後,以後到南京時,愛美的女性駕駛朋友可不要忘了,先換一雙低跟鞋才上路。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近日提請中國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批准,其中規定如果穿高跟鞋開車,鞋跟不得超過4公分。

據揚子晚報報導,除了規定不得穿4公分以上高跟鞋開車外,這項條例還規定,不可以有穿拖鞋、赤腳、吸煙和打手機等妨礙駕駛安全的行為。

一旦出現這些行為,駕駛者將被警告並處以人民幣50元罰款。

對此,有市民表示,這樣的規定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高跟鞋隨便一雙就超過4公分,有什麼依據確定開車時高跟鞋不得超過4公分,「它是一個安全高度嗎?」

更重要的是,怎麼知道駕駛穿的是不是4公分以上的高跟鞋?交通警察是不是要隨身帶把尺?

※ 相關報導:

* 女童高跟鞋歪風 恐影響發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21/today-int4.htm

fsj 提到...

最長的寒假 別成最餓的寒假…

【聯合晚報╱記者楊濡嘉、喻文玟、孟祥傑、黃瑞典/連線報導】

2010.01.22

失業率高、低收入戶增加,隨著史上最長寒假開始,很多弱勢家庭子女沒有午餐可吃,所幸部分縣市政府啟動救助機制,讓貧苦孩子免於饑餓。苗栗縣長劉政鴻便說:「讓學童們免於飢饉之苦,是政府基本的責任。」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為了讓弱勢兒少仍有午餐可吃,發給3000名弱勢兒少「寒假餐食券」,每人1000元,假期間可到超商、和市府合作的連鎖便當店購買便當、速食、麵包。市長陳菊表示,弱勢家庭生活拮倨,如果市府用金錢幫助弱勢兒童,擔心小孩不一定會拿到餐食費,因此改發餐食券,讓孩子能在沒有營養午餐的寒暑假期間仍可吃得飽。

社會局發給每名兒少的餐食券,每張50元,每本20張,等於每人1000元;由於是以兒少的正常餐食為主,因此餐食券不能購買零食。

台北縣政府提供到校參加課業輔導班、冬令營的弱勢學子免費營養早、午餐,若未參加學校活動但也有經濟困難的學子,只要向社會局「1957」專線請求救助,縣府也會提供急難救助金或供餐等服務。

教育局主秘黃靜怡表示,只要經濟弱勢或家中突遭變故、無預警失業使家計陷入困難的學子,參加學校寒假課業輔導班、冬令營等活動,學校都會提供免費的營養早餐與午餐,來解決弱勢學子困難。

台中市去年寒假全國首創推出「學生午餐安心餐券」,照顧弱勢學生的假期午餐需求,今年寒假有5152名學童受惠,已經在結業式當天發放,教育處編列781 萬預算,由學校與餐廳、餐盒業者或便利商店合作。教育處副處長葉俊傑指出,「安心餐券」的除夕到大年初五也供餐,弱勢學童每人每天補助50元,可以到校方合作的餐廳或便利商店領餐。

苗栗縣政府為讓縣內弱勢學童午餐不斷炊,訂定「苗栗縣98學年度寒假期間補助貧困學生午餐費作業要點」,寒假期間,貧困學生到校參加課業輔導或學校所辦各項活動,校方可協助提供午餐;但有些學校限於參加人數課輔班人數太少開不成班,貧困學生有需求也可到學校尋求協助,由學校向縣府申請補助經費或轉介社福機構。



◆ 美國大學生貸款 創9年新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22

美國一項全國性年度調查顯示,經濟衰退重創2009年秋季入學的大學新生,影響他們選擇就讀的學校,和支付學雜費的能力。整體來說,現在的大學新生比以往的新生,更有可能有一位家長失業,卻更不可能找到工讀機會。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由洛杉磯加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發現,2009-10年的大學新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非常」或「有點」擔心支付教育費用的能力,其中「有點」擔心的人占55.4%,是自1971年以來最高的比率。申請學生貸款的人占53.3%,是九年來最高的比率,比前一年增加 3.9%。

這項調查從44年前就開始,訪問297個大學校園的22萬名新生,。

4.5%的新生說父親失業,是44年來最高的比率;有7.9%的人母親失業,是自1979年以來最高的比率。在12年級時有工作的人為62.8%,低於 2008年的66.4%和2007年的69.3%。

基於財務因素選擇學校的人增加,有41.6%的人說,他們在選擇就讀學校時,學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44.7% 的人說,學校提供財務補助是他們選擇學校「非常重要的」因素。

學生也知道要選擇「高價值」的學校,56.5%的學生說,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好工作是他們選擇學校「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他們對那一行是好工作的想法已經改變,想從商的人降至12.1%,是自1976年以來最低比例。



◆ 絕育街貓 過個里送安樂死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0.01.22

為解決街貓問題,北市自95年起,開始委託民間單位執行TNR街貓絕育回置計畫,至今已有1756隻街貓受惠,不過動保團體質疑,北市街貓數量已高達1萬多隻,目前卻僅有32個里在做街貓絕育回置,呼籲應擴及全市。

台北市政府動物衛生檢驗所表示,會盡快研議可行性,2個月內提出實施完整報告,逐年擴大實施。

市議員李文英、周柏雅、許淑華昨天在市議會舉辦「越過死亡線,破除街貓TNR區里界」座談會,並邀請台灣認養地圖協會、台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等團體參加。

住南港區的街貓志工李柏青表示,平時有餵養街貓,也曾自掏腰包幫助過街貓進行絕育回置和除蚤,儘管街貓已經絕育,因街貓不住在實施TNR的32的里,只要有居民舉報,環保局就會派員前來捕捉,送到流浪動物之家安樂死。

李柏青質疑,貓咪怎麼知道哪些街區是TNR的實施地區,哪些不是,為什麼市府要以32個里界來判定街貓生死,為什麼市府不把TNR擴及到全市449個里。

實際上,市內街貓目前已達1萬1246隻,三年來,流浪動物之家也已執行了1577隻的貓咪安樂死。

動檢所所長嚴一峰表示,過去僅32個里可做到街貓TNR,今年度則編列了250萬的預算,是去年的2倍,將從32里擴大到40里以上。



◆ 金融風暴下 外國人注定先犧牲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446&f_ART_ID=232358

馬丁.沃夫/聯合新聞網 2010.01.22

馬丁.沃夫(Martin Wolf)是頂尖的經濟與金融作家。自1996年起,擔任《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首席經濟學家,在1987至1996年間擔任經濟總主筆,是當代國際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他的上一本書《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Why Globalization Works,早安財經出版),榮獲經濟學人年度好書大獎。

金融風暴下 外國人注定先犧牲

已故的金德柏格瞭解到「有幾起風暴純屬國家級……〔而〕有些國家可能不會受到衝擊鄰國之國際風暴所影響……然而,大部分的金融風暴都會流彈四射,從一個國家跳射到另一個國家」。何以如此,理由非常明顯:

˙不論是大宗物資或金融工具,市場相互之間會有直接連結;

˙發覺某個國家有意想不到的弱點時,也會增加對其他類似國家的疑慮;

˙幾個重要政府在某個案子中,沒有以預期的方式對風暴做出回應,會讓人對他們在其它地方採取行動的意願產生更多的疑慮。

˙由一場風暴所引起的風險意識提升,很可能會再一次的散布到其他市場,以及;

˙較高的風險價格,或更重要的,信用配給(the rationing of credit)給高風險之借款人——承諾支付高價的借款人,信守承諾的意願很低——根據此一原理,會讓先前還只是搖搖欲墜的狀況演變成風暴(我將會在第三章中再詳述這點)。

馬里蘭大學的吉勒莫.卡沃(Guillermo Calvo)認為,這種「突然中止」,說明了過去二十年來,許多困擾新興經濟體之風暴的嚴重性。基本上,恐慌是投資人斷尾求生的原因,他們知道自己並不瞭解所持有資產的風險。在這種狀況下,極大範圍的風險性資產之價值將會折損,而資本的國際流動中斷,可能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現在,許多(雖非全部)經濟學家接受,改變預期,可以創造出多重自我滿足的均衡——在這種均衡下,不論結果是好是壞,都是由預期所造成的。

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國際交易裡,是否有某種東西造成它們先天上就易於形成風暴?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對於外國人所做承諾的信任,很可能會低於對同胞所做承諾的信任。部分原因是人們對自己國家的經濟和人民行為的瞭解與認識,多於他們對外國經濟的瞭解——而國家越陌生或越「不一樣」的,越會如此。這種自然傾向,通常會被開發中國家有錢人的另一個強烈的傾向所抵消:他們對於先進國家的行為和制度的信任,會超過對自己國家的信任。他們預期自己的政府會騙人,制度也不成功——通常他們所想的都對。新興經濟體的政治特色是民粹主義和獨裁專制,這二者既是這些疑慮的原因,也是結果。

政府是國際金融交易裡——不管是暗中或公開——永遠的伙伴。他們決定一個國家的匯率和總體經濟政策、他們決定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他們決定國家是否應該有外匯管制。即使外國人有很好的理由去信賴他國的國民,他們註定還是不怎麼信任他國政府,因為後者之政權維繫,通常不靠外國人。一個有破產可能的政府,對外國人比對自己的國民,更有可能不履行債務,或沒收其資產。過去十年來,阿根廷就對這些傾向,做了絕佳的示範。

(本文轉載自馬丁‧沃夫新書《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出版發行)

fsj 提到...

台灣老化指數創新高 每10人有1老人

中央社 2010.01.23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去年底老化指數65.05%,創歷年新高。老化指數與美國相當,比歐洲國家及日本低,但比亞洲其他國家如南韓、大陸、新加坡來得高。

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內政部統計,去年底達245 萬7648人,占總人口的10.63%,平均每10人中有1名老人。

台灣老化速度相當快,以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除以14歲以下幼年人口數計算得出的老化指數來看,民國88年底老化指數僅 39.4%,但10年後,98年底卻達65.05%,創歷年新高。

嘉義縣的老化指數為105.6%,居全台之冠;澎湖縣102.32%次高,雲林縣 94.3%居第3。此外,桃園縣老化指數43.12%、台中市44.2%、新竹市47.62%較低。

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老化指數與美國65% 相當,比加拿大82.35%、英國88.89%、法國94.44%、德國的142.86%、日本176.92%低。但與鄰近亞洲其他國家,如南韓 58.82%、新加坡50%、大陸42.11%、馬來西亞12.5%、菲律賓11.43%比較,台灣老化指數略高。

98年底台灣戶籍登記人口為2311萬9772人,人口總增加率為千分之3.59,較97年微升0.17個千分點。

內政部表示,主要是因89年至90年大量增加的大陸配偶於98年已滿8年可入籍,以及98年8月起放寬大陸配偶取得身分證時間由8年縮短為6年,遷入人口數減遷出人口數的社會增加率增加幅度大於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的自然增加率減少幅度所致。

台灣人口集中北部縣市,台北縣387 萬3653人占16.75%最多,台北市260萬7428人占11.28%次多,桃園縣197萬8782人占8.56%居第3。

若從各地區人口總增加率觀察,北部地區各縣市除台北市及基隆市外均呈增加,其中新竹市、新竹縣、台北縣及桃園縣增幅均大於千分之10。

金馬地區各縣市也都增加,其中金門縣、澎湖縣及連江縣社會增加率均超過千分之10,金門縣社會增加率更高達千分之 97.03,主要受金門福利措施及小三通影響所致。



◆ 台灣生育率 5年內目標提高到1.2人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2010.01.23

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總生育率為1.0人,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面對生育率持續探底,所造成的少子女化現象,內政部將在近期舉辦人口政策業務會議,修正人口政策各項績效指標,並透過政策施行,營造友善的社會環境與福利制度,鼓勵年輕人結婚、進而孕育下一代。

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將在人口政策會議中,進一步提出目標值設定,透過各項政策誘因,希望在5年內將總生育率提到至1.2人,10年內達成1.6人的目標。

他指出,「少子女化」、「高齡化」以及「移民增加」是台灣人口政策的三大課題。目前政府相關政策作為,包括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推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擴充「社區保母系統」服務能量,同時為了完整銜接幼托整合後學前教育與照顧事項,教育部與內政部也共同研訂「兒童教育及照顧法」,並已送立法院審議。除了政府應有的政策與作為,他建議民間社會也應進一步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年輕人生育。

面對台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江宜樺表示相關施政作為,包括照顧未接受機構安置的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每月給予3000元或6000元生活補助費用,國民年金保險費分擔,其中40%由政府吸收,同時提供失能老人長期照顧服務,並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妥善照護老人生活所需。

江宜樺同時說明,政府目前的移民政策,一是擴大吸引高素質人力移入,另一是婚姻移民。在擴大吸引高素質外籍人士移入部分,政府已在法制面上修正放寬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藉以增加專業移民或投資移民的誘因。



◆ 拚生育率/宜蘭1胎1萬 領到5歲

【聯合晚報╱記者張源銘、林宜樟、吳淑君、翁禎霞/連線報導】

2010.01.23

台灣去年出生率僅千分之8.92,全球最低,內政部為此將修正人口政策,並邀集各縣市商議,宜蘭縣長林聰賢下猛藥搶救生育率,提出生育補助一胎一萬元,且每年可再領一萬元一直領到5歲,條件全國最佳,縣內另有6個鄉鎮市也有生育補助。

林聰賢表示,少子化嚴重,縣府資源有限,提供生育、托育補助,誘因還是不足,要讓年輕人勇於生育,就業率要提高,婦女在職場上的產假,津貼補助也要更優厚。他說,生育津貼不能單次給,他建議從1歲到5歲都由政府補貼,他要把這個「宜蘭經驗」推廣到全國。

生育率全國數第1名的基隆市,市長張通榮表示,他很重視基隆市的生育率降低問題,也一直在設法,目前社會處有鼓勵生育的辦法,去年就發出近四百萬元的補助,雖然補助名稱是弱勢婦女,但只要家庭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的一點五倍,就可獲得補助,一胎一萬元,限兩胎。另外,基隆生育率及人口會下降,主要是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外移,因此,他積極推動各項開發,希望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口外移及生育下降問題。

屏東縣生育率全國倒數第二,靠補助真能刺激生孩子嗎?副縣長鍾佳濱說,出生率低是全國性的問題,是否應有生育補助,應由國家統一制定人口政策。至於有些縣市出生率低,鍾佳濱說,應該與人口結構有關,像屏東縣人口老化嚴重,出生率可能很難提高。

嘉義市→雙胞胎1萬元

倒數第三的嘉義市政府為了因應生育率下降問題,主要以生育補助和教育補助為主,增加民眾生子意願。每生育1胎補助新台幣3600元,雙胞胎1萬元,3胞胎以上(含三胞胎)2萬元。市政府社會處表示,除了生育補助還有家庭托育補助,家有2歲以下幼兒聘有保母托育,一般戶補助3000元,低收入戶補助5000 元。



◆ 民眾反應/生育津貼助益不大 應補助保母費

【聯合晚報╱記者曹馥年、吳淑君、張家樂/連線報導】2010.01.23

台灣生育率創新低,內政部研擬增添補助,鼓勵民眾「增產報國」。但有民眾認為一次性的金錢補助幫助不大,不如從制度面著手。也有人認為,生育率低,不是養不起,是觀念問題。

嘉義縣江姓孕婦表示,現在物價高昂,錢變得很小,數千元的補助買一些奶粉、尿布就用罄,鼓勵作用不大,建議政府依照孩子年齡,分階段補助奶粉、學費等不同要求的開銷。新婚不久的陳先生表示,太太與他都是上班族,生小孩怕沒人照顧,希望政府補助保母費,或延長新生兒家長留職停薪時間,讓孩子獲更好的照顧,才有鼓勵效果。

新婚的蘇太太表示,生育率低,並非補助不夠,是因生兒容易養兒難,越來越多人認為,與其養小孩,不如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部分懷孕婦女在職場上仍會被排擠,若政府真要補助,她希望政府讓懷孕婦女有更穩定的工作機會,併補助孩子疫苗、醫療費用,讓孩子健康成長。

宜蘭縣懷第三胎的崔小姐說,政府的生育補助、生育津貼,都著重在出生給一筆錢,這對父母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她才不是因為這個小錢才決定生孩子的。她說,政府如果要搶救生育率,應該把眼光放遠,孩子從呱呱墜地就要花錢,奶粉、尿布一樣不能少,大一點上幼稚園,小學、中學開銷越來越多,經濟負擔沉重,這是一般家庭不敢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

南投縣府一名女性約雇人員說,現在的托嬰一個月要1萬5000元,還是只帶白天,再加上奶粉等其他開銷,一個小嬰兒,每個月的花費超過2萬元,幾乎是一個月的薪水,現在很多同事都因而只生一個小孩。

她說,政府獎勵生育,應把育嬰的免稅額拉高到一個小嬰兒20萬元,因為實際的花費,也是這個數字。這樣的優惠,對要申報所得稅的上班族,才有實質的誘因。

fsj 提到...

七年級「孩奴族」 花錢圍著孩子轉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01.24

繼房奴、車奴、卡奴後,大陸新興熱門族群「孩奴」。孩奴指的是即將三十而立,八○年後出生的主流人群。這群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拚,忙碌掙錢,失去自我價值。孩奴父母有幾個不敢: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大陸網站許多論壇上,不少八○後網友「曬」寶寶這一年消費的帖子,成為眾人關注焦點:「五千元?上好的幼兒園兩個月就要這個數!」「明年寶寶就入托了,又要多支出一千元費用!」各類帖子都表達一個意思:養孩子難,不敢生孩子。這些帖子,都是孩奴父母們發的。

在普遍感受到養育下一代壓力的八○後孩奴一族中,可細分為真正經濟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風的高消費孩奴族、時代特質鮮明的孩奴族。

缺錢一族 更捉襟見肘

真正經濟窘迫的孩奴族,這類父母自身和父輩家庭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隨著孩子出生,原本窘迫的經濟狀況在高物價、高房價擠壓下,更捉襟見肘。

案例:一九八一年出生的廣州天河某高校化學專業二年級女碩士小李,來自湖南某縣,老公小何在天河一家小型貿易公司謀得一個小職位,一家三口住在石牌村一間五十平方公尺的出租屋內。小李吐苦水說,現在一家三口,靠老公一個月四千元的工資過日子,三歲的女兒打算送到村裡的幼兒園,省錢。

高消費族 自己錢少花

盲目跟風的高消費孩奴族,夫妻收入頗高,很注重個人生活品質,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己的消費空間不斷被擠壓。

案例:同樣生於一九八一年的澳洲留學歸來的凱迪,○

五年一回國,就和男友阿林「奉子成婚」。隨著兒子的逐漸長大,平時喜愛度假、熱中名牌的這對夫婦不甘兒子教育落在人後,精英早教、鋼琴班、國際幼兒園…收費不菲的教育費,兩人捨得為兒子花。凱迪說:「我們兩個人的月收入至少也有兩萬來元,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花錢就只能圍著孩子轉了!」

生雙胞胎 忙到丟飯碗

時代特質鮮明的孩奴族,隨著八○後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不少擁有不只一個孩子的家庭不斷出現,加之坊間準媽媽生出雙胞胎甚至多胞胎,催生不少為多個子女奔波勞碌的孩奴族。

案例:「兩個孩子好像不知道互相是兄妹,整天打架,一個保母根本不夠用,天天照顧孩子,我只好把工作也辭掉了。」一九八二年出生的沙沙說,「打算把一個孩子送回老家養,要不我還不成了孩奴?」沙沙是獨生女,從小是家裡的小公主,自從生了雙胞胎,她感慨自己嚴重「降級」。

養兒花費 要父母幫忙

報導指出,當八○後漸漸三十而立,結婚生子悄無聲息地成為生活主旋律。網友「寶寶奴隸」在網上發帖,曬自己的養女「啃老」清單。這名網友月薪三千三百元,根本不夠支付女兒的全部生活費用。她坦言,除了奶粉、服飾、尿布、玩具這些瑣碎日常開支外,三歲的女兒每年萬餘元的保母開支、近萬元的幼兒園托保費,萬元的保險費、鋼琴課等費用,都需要雙方父母資助。



◆ 20孤老 共擁一個兒子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福州24日電】2010.01.24

陳忠晟是福建泉州的一名義工,他主要服務的是70歲以上的孤寡困苦的老人,除了平常送些柴米油鹽、幫做些家務外,陳忠晟更關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近十年來,他自創的志願者方略被越來越多的人學習。

海峽都市報報導,得知有的老人一輩子沒去過清源山,陳忠晟立即組織「泉州一日遊」。過年時,有些老人孤苦伶仃,他就帶著一幫年輕人陪老人過年。有的老人怕死後沒人送終,他承諾:「我當你的孫子,我為你送終」;他與長年幫扶的20個孤寡老人成了一家人。

報導指出,90多歲的黃婆婆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與陳忠晟見面的場景,2003年的一天,一群年輕人送來柴米油鹽和日用品,她的第一反應是:騙子來了。老人家趕忙揮手:「不用不用,我不需要,你們拿回去。」過了幾天,帶頭的陳忠晟又來了。當時黃婆婆剛被開水燙傷,陳忠晟見老人腿上有膿,趕緊帶黃婆婆去衛生站。這時,黃婆婆才明白陳忠晟是做好事的人。

黃婆婆說,自己孤苦伶仃,怕沒人跟她說話,更怕過年,一過年她就流淚,因為鄰居家兒孫滿堂,而自己只有一個人。她連「福」字都不敢貼門上。自陳忠晟來後,一連幾年都陪她過年,還帶來幾個外地年輕人,幫著黃婆婆一起做團圓飯,喊老人「阿媽」。此時,黃婆婆總是開心地往這些孩子碗裡夾菜,並說:「我也是個有福之人。」

據報導,陳忠晟把幫扶的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他說,即使自己不做志願服務了,也不會不管這些老人家。我們雖是異姓,卻已是一家人。他們離不開我,我何嘗又離得開他們?她們就像我的父親、母親,我捨不得他們。

陳忠晟從2001年做志願者到現在已10年,志願服務的時間超過3000個小時,這些年來,陳忠晟幫扶的老人有20個,每個老人都把陳忠晟當成自己的孩子。

報導指出,許多孤寡老人最怕死後無人送終,陳忠晟和其他志願者隊員們就開解他們:「你就把我們當成你的孩子,你百年之後,我們為你送終。」陳忠晟曾為幾名幫扶的老人辦過葬禮,每送走一人,心裡都很難過。



◆ 長照10年計畫 只能服務20萬人

自由時報 2010.01.24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面對台灣人口老化的危機,內政部的主要作為是長期照護制度,社會司表示,為擴大長期照護十年計畫的範圍,民眾自負額已於今年起從四十%降為三十%。

內政部次長簡太郎指出,老化指數攀升的問題,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將益形嚴重。內政部已針對少子化、高齡化、新移民等三大面向,制定人口政策白皮書,戶政司將於本週開會,作細節上的修正。

社會司長黃碧霞指出,內政部針對失能老人推出長期照護十年計畫,只要是六十五歲以上的失能老人,或僅喪失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的獨居老人,就可向戶籍地的長照中心申請照護。

照護項目包括照顧服務、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老人營養餐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長期照護機構服務、居家護理服務、喘息服務、社區及居家復健服務。

在費用分攤比率上,一般家庭的自負額為三十%,中低收入戶的自負額是十%,低收入戶由政府全額負擔。內政部表示已與一百二十八個單位的非營利組織合作,結合民間資源,共同執行長照計畫。

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表示,若能確實做好長照十年計畫,整合民間資源,建構完整的長照服務網,就足以面對近幾年的需要。不過,長照計畫只能服務二十萬老人,滿足其五%的基本需求,老人有更大的生活面向,像是健康、住宅、交通運輸、公共設施都需要去改造。例如交通運輸,台灣仍缺乏完善的無障礙空間,不管是車站、站牌、公車、轉乘機制,都亟須改進,特別是非都會區。政府應做更多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利於老人生活的友善環境。

fsj 提到...

「吃飽等死」的下一個世代?

【本報訊】2010-01-24 中國時報

從洪蘭的「雞腿說」到林火旺的「吃飽等死說」,台灣大學的學生最近成為輿論焦點。這些批評不只引起台大學生的反省或者反駁,也因為台大向來被認為是台灣第一學府,很多人相信,種種對於台大學生不夠上進、缺乏人生方向等的評論,其實也是在說著整個社會普遍存在於年輕世代的現象或者趨勢;很多上一代的人確實對新生代抱持著憂心和不認同的態度。

事實上,從「草莓族」這種說法就可看出社會對七、八年級生集體評價比較偏向負面。除認為年輕人吃不起苦頭、無法忍受挫折外,也常批評年輕世代在工作上讓人不信任;甚至日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還批判「現在的年輕人只想開一間咖啡店就滿足了,夢想在哪裡?未來在哪裡?」言下之意,開一間咖啡店「不登大堂之雅」──一個人如果要創業,就應懷鴻鵠之志。在工程師世代、黑手世代長大的人,和在設計師世代、軟體世代長大的人,對未來藍圖想像或許會有很大不同,但是要比較開一家以代工嵌入世界生產體系的公司,和開一家獨具風格的小店,哪個算是比較優質的志願,不同世代可能會有不同答案吧。

傳統上,東方社會較習慣於用批評督促努力;也就是指責別人什麼地方做不夠好、做錯了,用這種方式讓對方有一種壓力,然後一路進步。這些年,在政治對立和媒體名嘴的推波助瀾下,台灣社會的「負面指責」慣性愈來愈強烈;然而求好心切的愛深責切,慢慢變成互相看不順眼的對立,從政治認同到族群差異,「覺得對方就是差勁」的議論,近來似乎漸漸蔓延到了世代間的彼此評價了。上一代的人看年輕人就是覺得他們不認真、不踏實,如果是用這種輕浮的、無所謂的態度面對人生,怎麼可能做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而年輕人則覺得老師家長們思考老舊,行為制式,認為他們的見解對年輕世代如何在這個全新的世界裡找到一條可以存活發展的路,沒有太多參考性。若是世代間一直是以如此互相不了解、不認同的方式互動,誤解與鴻溝可能會愈來愈大。   世代與世代間生活環境的差異,會造成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差異。什麼是好的、對的、值得讚許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其實很難定論。上一代的人動輒批評年輕世代命好、不努力時,不妨思考:上一代台灣處於上昇階段,雖然物質條件跟現在比差很多,但就業問題不大,只要認認真真完成一定的學業,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原則上不難,因此當時年輕人對前程的規畫,心理上要篤定的多。如今的台灣,就業市場已供過於求,二○○九年全年平均失業率是五.八五%、創下歷史新高;台經院指出,台灣失業人口已經趨向年輕化以及高學歷化,失業已不像過去是中年人或中低學歷求職者較會遇到的問題。上一個世代服膺的生活規則是「按部就班就會有前途」,但是對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這樣順理成章的安全感已不一定存在。

過往的世代,環境單純,年輕人可選擇事物不多;也就是說,誘惑少、分心的事情也少。但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所面對的是一個複雜多變化的世界,今天有效、有用的東西,明天不一定還能繼續如此;因此,他們顯然必須具備與上一代不同的本領,才能在這個快速變遷甚至昨是今非的世界裡生存下去。簡單講,過去世代的人要有比較強的定力,而現代年輕人需要的是應變力,兩個世代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表現出來的行為很可能也會有所差異。

每一世代的人總是習慣性地為會下個世代煩惱。今天,對年輕人不滿的長輩們,自己年輕時應也曾有過被長輩指責不夠好、不夠努力的經驗。結果如何呢?四、五年級生不也在長輩們的搖頭嘆息中創造出了種種台灣奇蹟嗎?而今天的年輕世代是生活在全然不同的世界裡,他們的生存挑戰一點也不會小於自認打拚認真的上一代。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難題,每個世代也都有每個世代值得尊敬與肯定的地方。不同世代之間,不妨用更多欣賞與讚美的心情彼此鼓勵吧!這樣才能激發出更多美好的動力。



◆ 七十個狀元濟濟一堂

【聯合報╱社論】2010.01.24

七十位各自身懷專業絕技的狀元,齊聚一堂,那是怎樣的場景?考試院舉辦的各類專技考試榜首座談中,七十位各領域的榜首濟濟一堂,暢談夢想成真,讓國人看見果真行行出狀元。

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定義,成就也不該只有一種標準;七十位不同專業的佼佼者,是在不同專業支撐起社會網絡的中堅分子,彩虹不該只有一種顏色。

考試院脫出官式窠臼,請出今年七十位專技狀元來展現社會專業的多元價值,也為社會長久以來獨尊醫科、電子新貴、金融肥貓等以收入衡量成就的單一思考,帶來擴展想像的可能,這樣的嘗試令人喝彩。

在七十名狀元中,年紀最輕的是護士科榜首施玟君;她的母親驕傲地說,女兒從小到大念書都第一名,選擇「當護士不當醫生,是因為興趣」。醫生常是「第一名」的第一志願,但現在卻看到「第一名」的第一志願是護士。這位廿二歲的護士狀元,來自護士家族,從小就想當護士。母親的欣喜之情,代表另一種價值:選擇所愛、貢獻所能,這樣的人生肯定比扭曲心志、為家長期待當上痛苦醫師的人生要自在也有用得多。

在我們的傳統裡,太過度用同一種標準來評價一個人是否「成材」,每個人的人生都難逃這單一評價標準的檢驗。成長路上在各類升學考試中過關斬將,像產品通過長長的輸送帶,一一篩選,最上等的就進入醫科、法律、金融、電機那幾項分類,然後在人生江湖的貨架上一一上架,並標上最高的價格;其他選項似乎就不那麼炫、也不那麼重要,薪資、名望遠不如那頂端的品類,即使事實是在建造整個社會網絡的功能上,每一個行業及專業都不可或缺。

這幾年來,新聞中早不乏脫出常範的例證,總有些不在學業上頂尖的青年,老早聽見自己心裡與人不同的鼓聲,培養自己所長、追求自己所愛,烘焙糕點、鼎鑊生香,咖啡達人、調酒大師屢在世界奪得大獎;近幾年,愛玩電玩的小伙子一樣可以在國際大賽中出頭,一樣是台灣之光;而刺青師在愈見開放的社會中,早已脫去汙名,成為人體藝術的創作者。

這次狀元大會中,法醫榜首的鄭翠芬醫師是另一個例證。她說,很早就有當法醫的念頭,還夢想到美國找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看看如何能當上法醫,如何以科學知識破案。但因大學聯考考太好,分數上了醫學系,也就一路當了醫師,少時的夢想就被「壓抑下來」。

若由外科主治醫師到法醫,放棄的不只是較高的收入,還有備受病人仰望的地位;當了法醫,連孩子都擔心媽媽會「染上屍毒」。捨下救人活命的光環,必須躲在解剖室中與帶著死亡秘密的死屍為伍,與屍塊身上的蛛絲馬跡對話,拼湊凶案真相。這樣的工作落差,幾乎難以令人理解這位女醫師的中年選擇。但她對動機的闡述令人動容:當醫師救的是一個家庭,當法醫救的是社會正義與治安。

對這樣由看似光彩的高收入職業,自願選擇收入較低的另種行業,社會學者已給予「下移者(downshifters)」的形容。各國眾多下移者的想法十分類似:人生不該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追求意義」才是人生更重要的價值。寧願選擇「往自己的靈魂貼近」的工作,尋求眾人的福祉,即使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收入,卻換取更大的滿足與眾利,這樣的選擇就值得。

七十位狀元中,年齡也多元,證明年紀不是改變人生跑道的障礙。或許來到中年,有了稍可依恃的資源,在江湖幾年歷練中認清了自己,聽見自己內心的呼聲,年少時的渴望就在夢中向人招手,放膽去做吧。

全球職場正面臨一個危機,許多人不是從事難以發揮所長的職業,便是受制於唯利是圖的企業,以至於喪失了工作的快樂與意義。但當大家都能自在地選擇自己所愛的職涯,街道上面容枯槁的憂鬱上班族大概會少了大半。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能在人生的座標上站對了位置;勇敢地從外人的眼光,移往自己的夢想。



◆ 以色列學者新解/中年沒危機 人生40才開始

自由時報 2010.01.24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跟中年危機說再見,人生四十歲才開始!根據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家史全格的研究,醫療照護、教育與平均壽命的改善,已使得「中年危機」的定義成為過去式。

史全格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指出:「中年危機的時間這條線被畫在四十多歲中間及後半段附近。但當人們開始活得更久且更圓滿時,我們就必須把這個刻板印象束之高閣,開始思考『中年轉型』而不是『中年危機』。如果你有效利用自己前半生的自我探索,下半生就可以達到充分的自我實現。」

史全格說,大多數人會在大概三十歲這樣的年紀結婚、買房子及選擇人生方向。在做了這些困難的決定後,人們有開始享受人生且從錯誤中學習的自由。史全格認為,雖然未來還會出現挫折,但在年紀更大時,會有更好的準備去應付。

年輕人有無限可能 是幻覺

史全格也認為,嚮往青春的自由沒有多大意義。他說:「機會隨年紀流逝的觀念是根據一個錯誤的前提。年輕人有無限的可能—這是幻覺,因我們對自己及整個世界所知有限所創造出來的。」

雖然日前一份英國研究指出,人生在四十四歲感覺最悲慘,而且大多數人要到五十多歲才會開始覺得更快活。但史全格提醒,任何不相信他說法的人,只須看一下一九六五年首創「中年危機」一詞的精神分析學家賈克,也是在四十八歲之齡才提出此說法。

賈克在四十八至八十六歲逝世之間,結婚、寫十二本書,擔任英格蘭教會與美國陸軍顧問,並催生他若干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史全格說賈克的傳奇一生不應被視為特例,許多中年人可以像他一樣開發新的生活,甚至新的職業。

fsj 提到...

台灣老化指數 再創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01.26

台灣正在快速老化,國內老化指數再創新高,內政部昨(25)日公布最新統計,去(98)年國內老化指數為65.05%,不但較亞洲其他國家高,甚至超越美國的65%,台灣老化速度還在加速當中。

所謂老化指數是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對0至14歲人口的百分比。內政部分析,台灣快速老化主因國內老年人口比率逐年上升,幼年人口比例卻又因出生率逐年快速下降所致。

去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45萬7,648人,占總人口的10.63%,換句話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0至14歲人口有377萬8,018人,占總人口的16.34%,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只有1.6個小孩。

內政部表示,台灣老化指數仍較歐洲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低,但較其他亞洲國家南韓的58.82%、大陸的42.11%、新加坡的50%、馬來西亞的 12.50%、菲律賓的11.43%為高。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老化指數快速攀升,88至92年間每年約增加1至2個百分點,94至97年間每年約增加3個百分點,去年卻較前年增加了3.54個百分點,顯示老化的速度加速。

老化指數也呈現顯著的區域差異,以金馬、東部區域較高、北部區域較低,若按縣市別觀察,以嘉義縣105.6%最高,澎湖縣102.32%次高、雲林縣 94.30%居第三,桃園縣43.12%最低、台中市44.20%、新竹市47.62%較低。

婦女總生育率全球最低,也使得扶幼比(0至14歲人口對15至64歲人口的百分比)呈快速下降,去年為22.4%。至於扶老比(65歲以上人口對15至 64歲人口的百分比)為14.6%,呈平穩上升趨勢。

扶養比則續降至36.93%,是世界各國中屬於偏低者。扶養比是指0至14歲加65歲以上依賴人口對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的百分比。

閱報祕書/老化指數

老化指數(Aging Index)是衡量一個地區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標,以一個國家65歲以上對0至14歲人口的百分比呈現。去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人有245萬7,648 人,0到14歲有377萬8,018人,計算出來的老化指數為65.05%。

比較各國的老化指數,即可排列出人口老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老化指數為29.63%,開發中國家為20.00%,已開發國家就高達94.12%。 (記者蘇秀慧)



◆ 張花冠:嘉縣快變燒炭戶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太保報導】2010.01.26

新竹縣長邱鏡淳為財政困難掉淚,嘉縣長張花冠昨天以「欲哭無淚」說明財政困境,形容嘉義縣快變「財政燒炭戶」,連分攤補助國中小學午餐費近億元,都沒著落。

行政院同意撥款支應嘉義縣年關,但因執政黨將通過財劃法修訂案,張花冠說,財劃法與地制法雙修,有如海地大地震,使嘉義縣震落淪為四等縣。

「以人口、面積換算財稅分配不公平!」縣府財政局長簡世明說,嘉縣自有財源少,又統籌稅每年約30億元,去年短撥11億元,長期負債,前縣長李雅景任內累積負債167億元,陳明文任內累積負債278億元,目前縣府負債281億元。

簡世明說,財劃法修訂,直轄市一等縣,工商發達縣市二等,離島三等,雲嘉淪為四等;下學期國中小午餐費分攤配合30%,要近億。

張花冠說,五都崛起,嘉縣將淪為邊緣戶,直轄市可舉債占當年度總預高達250%、縣市只有70%,「叫窮縣怎麼活下去?」

※ 財政局長的話有道理。

* 地方政府財政困窘與因應之道
http://www.npf.org.tw/post/1/4018



◆ 花蓮秀林生育補助 最高1萬

【聯合報╱記者簡獻宗/花蓮報導】2010.01.26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前年推出人口生育補助,每胎發給津貼5千元,兩年增加323人,鄉公所今年再加碼,在和平村結婚、生育都各補助1萬元,希望帶動人口成長。

秀林鄉是花蓮縣幅員最大的鄉,人口數在全縣十三鄉鎮市排名第六,去年底統計為1萬5007人,其中約八成四是原住民。

鄉公所為刺激人口成長,前年起在鄉內九村推出生育補助,只要父母其中一人設籍在秀林鄉滿一年,每生一胎發給5千元,結果前年申請補助共151人,去年增為 172人。

由於辦法有效,鄉公所今年再加碼,在和平村設籍滿3年的村民,結婚或每生一胎都補助1萬元。鄉公所發現不到一個月,和平村申領結婚、生育補助已各有1人。

鄉公所社會課長蔡瑞光說,補助生育、結婚的財源都來自台電公司設在和平村的火力發電廠地方回饋金,除和平村加碼補助外,其餘八村的生育補助仍維持每胎5千元。

陳璦菱在秀林鄉公所主計室上班,3個月前產下頭胎女兒,領取生育補助津貼,她說,秀林鄉是全縣唯一發放生育津貼的鄉鎮,雖然福利好,但若生育補助津貼能再提高,應有助鼓勵民眾「增產報國」。

秀林鄉因條件特殊,除新生兒外,人口結構也出現變化。鄉民代表陳義諶,父親是榮民,母親為原住民,他原名張德龍,經變更從母姓取得原住民身分。

他說,原住民福利好,滿55歲就能申領老人年金,申領年齡比平地民眾提早10年,另有就學等多項補助措施,近年不少旅外鄉親遷戶籍回鄉,申請變更從母姓,取得原住民身分,希望嘉惠下一代;花蓮、吉安也有不少夫妻看中秀林鄉有生育補助,社會福利好,協調其中一人遷戶籍到秀林鄉,以便取得更好的福利。



◆ 人口老化動搖一胎化政策

【本報訊】2010-01-26 工商時報

日前,大陸媒體報導,北京市計生部門正在進行適度放寬獨生子女準生「門檻」的調研。傳媒報導,北京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彭彧華表示,民間有關「放開獨生子女政策」的呼聲日漸提高,北京市按照國家政策,現已調寬生第2胎的準入門檻。同時,北京市也可望取消婦女生育兩胎須間隔4年的規定。

雖然,此篇報導之後被北京市計生部門官員否認,表示「相關報導失實,採寫報導的記者已向採訪對象道歉」云云;並稱「計畫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計畫生育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不過,中國政府的一胎化政策實施幾十年來,已經給大陸人口結構帶來極深邃的影響,尤其是「少子化」與「高齡化」現象突出,青壯人口日稀,老年人口卻日趨成長,讓其人口結構成為「倒錐型」,並不利於國家國力的長遠成長。

為此,這幾年來中國大陸不斷有學者發出呼籲,表示至少要「有限度的」開放不可動搖的一胎化政策,儘管這些聲音並未能成為「主旋律」,但有些地方政府橫諸現實考量,在生第2胎的立場上已開始有所鬆動。

例如,之前上海已有鼓勵符合條件夫妻生第2胎以應對高齡化社會的說法,上海市人口計生委負責人表示,上海非常鼓勵符合再生育條件的夫妻生育第2胎。

而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向來敢衝敢闖,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落後於上海人。在上海傳出生第2胎口風鬆動後不久,廣東省人口計生委主任張楓明確表示,廣東的人口形勢與上海不同,不會鼓勵生第2胎,但宣導「依法生育」。

廣東省人口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鐘慶才分析說,上海人口高齡化程度超高,居全中國前列,其戶籍人口已經連續16年「負增長」,所以上海鼓勵「生二胎」有其合理性。不過,廣東省對於「夫妻雙方為獨生子女且只有一個子女的」、「夫妻雙方為農村居民(農業人口),只生育一個子女且是女孩的」等8種人,卻在其生第2胎問題上「網開一面」。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大陸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現象,卻也催生出銀髮市場與兒童市場兩大商機的強勁成長,這點,恐怕是當初制定一胎化政策的大陸官員料想不到的。

例如,過去市場上總認為老年人購買力薄弱,對錢計較,因此企業在開發產品與投放廣告上很少去考慮到老年人市場,唯一會想到的,就是保健食品(或藥品),卻不會去思考開發老人生活上所需要的用品。不過,現在隨著大陸老齡人口每年以數百萬人的速度在成長,開始有企業認真針對這塊市場採取進攻策略。

總之,由「天子腳下」的北京對於生第2胎仍是鐵板一塊,對照著地方上立場已開始出現鬆動,部份認為中國政府應該適度開放一胎化政策的學者樂觀認為,由於政策不改變,中國的人口結構問題就不可能獲得改善,如今上海、廣東這些經濟強市、強省已開始略微讓步,在日趨嚴重的人口壓力下,北京之後難免也得有所調整。

例如,今天大陸一育齡婦女應生育2.1個孩子,對此一數據,目前全中國平均值是1.81,而北京僅為1,人口壓力遲早會迫使官方正視現實。

大陸著名人口學家、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曾經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形勢變化,中國大陸應逐步調整生育政策。他建議,中國政府可在「十三五」期間即2015年左右,適當調整計畫生育政策,逐步允許民眾生第2胎。

fsj 提到...

聯合國:去年兩千七百萬人失業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1.27

聯合國勞工組織今天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揭幕日發表報告指出,2009年全球各地共有2700萬人失業,並警告可能出現失業型復甦。

「國際勞工組織」(ILO)表示,約1200萬近期剛失業者來自北美、日本和西歐。東歐和拉丁美洲的失業人數均暴增將近400萬人,而亞洲、非洲與中東地區去年的失業率較穩定。

ILO指出,這些數據點出了簽署「全球就業協定」,提振全球各地就業情況的必要性。

ILO首長索馬維亞表示:「避免失業型復甦是當今的政治首要任務。」他說﹔「我們需要把拯救銀行般的果斷政策,立即應用在挽救和創造就就業及生計上。」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ILO於長達82頁的報告中表示,它預期2010年全年失業人數仍將居高不下,且或許富有國家另有300萬人將失業,抑或在進入就業市場時無法找到工作。

並非所有失業人口都是從工作中被解雇。ILO說,青少年失業人數於過去2年增加超過1000萬人,這是自該組織於1991年開始編纂全球統計數據以來的最嚴重暴增。



◆ 英貧富差距 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

中央社 2010.01.27

根據英國「全國平等委員會」公布的最新報告,英國貧富不均的情況較1970年代更為嚴重,不僅如此,女性與少數族群薪資都有差別待遇,顯示英國普遍存在不平等的情況。

「全國平等委員會」(National Equality Panel)是2008年在主管社會平權的內閣官員哈曼(HarrietHarman)主張下成立。

調查發現,除了性別、種族背景,孩童出生家庭所屬的社會階層及財富多寡,都是決定他們未來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調查人員指出,和其它國家相比,在英國「出身」的背景至為重要,來自貧窮家庭的人,幾乎很難翻身。

根據報告,雖然44歲以下的婦女具備更好的工作條件,但是每小時的薪水較同年齡男性低21%。

就業的婦女中有許多做兼職的工作,但她們的時薪不及7.2英鎊,低於英國平均時薪的9.9英鎊。

調查人員指出,半數專業高收入者的淨資產超過90萬英鎊,但那些沒有特殊工作技能的勞工,存款與不動產的資產總值不到8000英鎊。

哈曼說,報告內容清楚顯示,政府必須針對社會平等問題,採取專注與持續改善的行動。



◆ 近八成行業十年來實質薪資倒退

中廣新聞/張雅惠 2010-01-27

台灣經濟規模的成長,扣掉物價上漲之後,十年來,實質成長將近百分之十八,但十年來的實質薪資卻不增反減百分之四點三,經濟成長與薪資水平嚴重脫勾。31個主要行業當中,將近八成的行業,十年來的實質薪資不漲反跌;跌幅最大的是「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倒退兩成七。

最新一期《商業周刊》探究誰偷了上班族的血汗錢?引用主計處的資料,比較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工業和服業薪資的成長幅度。最近十年來,GDP成長百分之二十九點四,扣掉這段期間的物價上漲之後,GDP實質成長百分之十七點五。同一期間,薪資成長百分之五點四,扣掉物價之後的實質薪資由正轉負,衰退百分之四點三。

受雇員工超過五萬人的三十一大主要行業當中,扣除物價之後,最近十年來,有八成的行業實質薪水不增反減。減幅最大的是「印刷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衰退兩成七,「汽車及零件製造業」衰退一成九,「金屬製品製造業」衰退一成七,衰退幅度在兩位數上以的還有食品製造、運輸輔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塑膠製品、以及零售業。只有人身保險業的實質薪資正成長一成二幅度最大,六大行業勉強維持個位數成長,包括建築工程、醫療保健、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造、電腦系統設計、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以及其他製造業。

報導分析,薪水不漲的主要原因是,貿易全球化、拉低工資;政策補貼,加重貧富差距;頭家不見了,受薪階級變多,分食者眾;國內服務業競爭力低落。



◆ 印尼簽證320元→800元 抵制聲起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台北報導】2010.01.27

印尼政府昨天無預警宣布調漲落地簽證費用,旅行業全國聯合會今將宣布,調漲的費用將由消費者自行吸收,並籲請相關單位向印尼政府抗議措施粗糙、對台灣遊客不友善,若無回應,不排除發動抵制印尼旅遊。

印尼政府臨時取消原本七天期十美金的短期簽證,費用即起從美金十元(約台幣三二○元)提高為美金二十五元(約台幣八○○元)。旅遊業者表示,多數寒假春節團都已下訂,且簽證是否為團費的一部分,屬於旅行契約的模糊地帶,對於「代收費用可否增收」,業者看法不一,但私下認為,糾紛難免。因此,多數旅行社都將採取「公會版」決議執行。

東南旅行社協理曾國澄表示,印尼簽證費調漲幅度高,且寒假旺季峇里島團量大,若要旅行社吸收,成本過高;以東南春節團為例,目前已有千餘人下訂,至少增加五十多萬元支出。業者粗估,寒假印尼團至少有兩萬人次,若全數要旅行業者買單,至少損失上千萬元。

業者認為,印尼政府昨日宣布調整簽證費,今天立即生效,完全沒有緩衝時間,做法過於粗糙;調漲後的簽證費用,也是亞洲各國之最。以目前各國紛採取免簽證、刺激旅遊消費看來,印尼政府此舉無異開倒車,旺季過後,一定會影響旅遊意願。

旅行業者表示,目前收取團費採取兩種收費方式,一種是單一售價的包團式收費,將簽證等所有費用全數內含;另一種是簽證等「代收費用」採外加或列舉的方式收取。但為避免糾紛,今日出發的團體,增加的費用多由業者吸收。

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認為,旅客與旅行社都是受害者,呼籲觀光局等單位向印尼政府提出嚴正抗議,若無回應,不排除發動抵制印尼旅遊。

fsj 提到...

社論-當前失業調查面臨的三個困境

【本報訊】2010-01-28 工商時報

近一年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台灣失業情況趨於嚴重,廣受各界矚目。然而受到抽樣母體(population)的限制、詐騙電話的橫行及政府組織再造的影響,失業調查正面臨三項困境,亟待解決,我們願在此提出我們的看法,以供有關當局參考。

日前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失業率時,同時公布去年各縣市失業率。眾所週知,國內各縣市的經濟發展差距甚大,但令人意外的是,去年各地區的失業率,竟然所差無幾。舉例來說,商業活動最熱絡、工作機會最多的台北市,失業率達5.8%,而農業地區如澎湖縣、台南市、宜蘭縣失業率為5.7%。另外,高雄縣、屏東縣、台中縣、雲林縣、新竹市等地區失業率同為5.8%,高雄市、嘉義縣、台北縣等地為5.9%,桃園縣、南投縣為6.0%,各地區的失業率幾無顯著差異。尤令人不解的是,向來就業機會不多的中南部地區,其失業率反而低於台北市。

台灣南北經濟不均衡,一向是政治人物最關心也最頭痛的問題,但從這份各縣市的失業統計看來,台灣各地區就業情況極為均衡,似乎不存在南北差距。但這顯非實情,各縣市失業率差異如此微小,原因在於目前我國的失業調查係以「戶籍人口」為調查的母體(population),例如一位戶籍在台東的民眾跑到台北市工作,依現行統計歸類,這個就業人數計入台東,而非台北市;再如一位戶籍在高雄市的民眾赴上海工作,這個就業機會同樣計入高雄市而非上海。調查母體既為戶籍人口,所推計的地區就業、失業人口,便不可能不失真,因此才會出現全國各地區失業率幾乎一致的情況。

其實,如今多數國家失業率調查的母體皆採「常住人口」,而非「戶籍人口」。換言之,前述這位從台東跑到台北市就業者,自然該計入台北市而非台東縣,而那位自高雄市赴上海工作的就業機會,也不應算到高雄市的帳上。如此一來,非僅能忠實地反映各縣市的失業率,更能準確地反映台灣整體的就業情況,且不致因為海外就業機會的增加,而誤以為台灣就業情勢一片大好。

或者有人會問,台灣「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有這麼大的差異嗎?其實,我們只要由每次總統大選,全台返鄉(戶籍地)投票的人潮之多即可瞭解,兩者確實有極大的差異。這說明政府若繼續依「戶籍人口」作為調查的母體,必然會使推估出來的失業、就業數字難以反映區域間的變化,也使政府難以著手進行總體資源的分配調控。為求失業率能更準確地反映區域的變化,行政院必須排除萬難,儘速建立常住人口的動態資料。

失業調查所面臨的第二個困境,乃是在國內電話詐騙橫行下,近年來一般家庭已普遍畏於接受訪查。最近內政部長江宜樺雖公開宣示肅清電話詐騙的決心,但多年來這些詐騙電話的陰影已深植人心,影響所及非僅社會互信蕩然,更使得失業調查進行時屢屢碰壁,不得其門而入。調查單位雖可以替代樣本進行訪查,但隨著抽樣的換戶比率,由過去7%到8%提升至12%至13%,必然會影響失業率的估計準度。

我們認為國內電話詐騙由來已久,歷任閣揆、內政部長也曾一再宣示掃蕩詐騙的決心,但四、五年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仍在於決策當局從未把這個問題當成大事處理,致使詐騙日益囂張,政府公信力日益低落。我們期望吳內閣在肅清詐騙這件事上雷厲風行,予人一新耳目,否則隨著拒訪者愈來愈多,官方所推估的失業率勢將愈來愈難反映實況。

失業所面臨的第三個困境,則是隨著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完成三讀,有關政府統計體系的定位將出現變革,各部會及各縣市統計單位的隸屬關係也面臨重新調整;如此一來,分佈在全國各縣市的統計調查網,全部約五、六百位基層調查人力該如何維繫,將是政府組織再造後的另一個重要課題。若這個調查網定位不明,無法得到足夠的奧援,未來失業率等政府一切調查也必然會受到衝擊。往後行政院實際著手推動組織再造時,必須格外重視政府統計這一領域。

其實,上述三個失業調查困境,不論是調查母體或社會詐騙的問題,由來已久,所以遲未能解決,實在是因為歷任閣揆對政府統計過於漠視。我們一直無法理解的是,歷來政府決策高層只想用統計資料,卻從不重視統計調查、編算所面臨的困境,這顯然不是現代、進步國家所應存在的現象。試想沒有準確的統計,何來施政品質可言?自上任以來一直強調庶民經濟的吳敦義院長,必須正視上述這三個問題,並且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才是。

fsj 提到...

房價飆 台塑總裁王文淵:我也買不起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許佳佳、陳東旭/綜合報導】2010.01.30

台北、上海兩岸房價齊飆,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天感嘆:「現在台灣(指台北)房價很高,誰買得起?連我也買不起。」

無獨有偶,上海市長韓正前天在市人大會議發言指出,上海房價太高了,上海會採取有效措施控制。

王文淵嘆房價,記者譁然,「這麼有錢怎麼會買不起!」王文淵強調,台北房價離譜,就算有錢,花這樣的錢也不值得。

王文淵的弟弟、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也說,他們有房子住,再買房子就是投資,但以目前的房價,買了也不確定後市會不會漲,不是划算的投資。

永慶房屋首席顧問葉國華說,在遺產稅、贈與稅降低,與海外所得擬課稅後,原本把錢放在海外的富豪,去年都趕著把資金匯回台灣,近幾個月常見抱著億元現金買房子的客戶。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也說,現在的房子不叫不動產,部分富豪買賣頻率不亞於股票。他看過醫生團、貴婦團在豪宅區內買進、賣出,幾個月內再追回、再賣出。

上海房價大陸最高,已達十六萬人民幣/一平方公尺(約一坪兩百五十萬台幣),且十萬人民幣(每坪一百五十五萬台幣)以上的房子已有十餘處。四萬人民幣(每坪六十萬台幣)以上的房產數百處。

上海內環以內幾乎已無兩萬人民幣/一平方公尺(約一坪卅二萬台幣)以下的房子。

台灣人集中的長寧區古北一帶,雖是中環,房價四萬起跳,好一點的要五、六萬人民幣(每坪八十萬台幣)以上。

上海年輕人根本無法靠自己能力購房。中上階級的白領夫妻,每個月家庭收入一萬人民幣計算,想搬進一百平米(卅坪)的普通房子,得不吃不喝廿年;想買新房或近兩年蓋的房子,得卅年才能圓夢。



◆ 9月開辦 全國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免費

【聯合晚報╱記者喻文玟、范振和、劉金清、吳淑君等/連線報導】

2010.01.30

全國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今年9月開辦,中央由前閣揆劉兆玄的全部補助,變為現任吳揆的補助7成,加上僅補助食材費及計算方式不同,實際補助地方不到五成。新科宜蘭縣長林聰賢砲轟中央半調子,把難題丟給地方。南縣長蘇煥智也認為馬政府學生營養午餐政策如同兒戲,強要地方埋單,他要求全部補助,否則將到總統府陳情。

8縣市 已辦免費午餐

目前全國已有有新竹縣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台東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8縣市辦免費午餐。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說,99學年度免費午餐經費需求,是採用97學年度學生數估算教育部補助經費,加入少子化趨勢的考量,勢必不足7成補助數。他說,如果民國100年起,縣市政府不配合,將不予補助。

台南縣:恐難跟進

台南縣府教育處表示,大台南地區今年9至12月營養午餐經費不足2億7000萬元,民國100年更高達13億5000萬元,將嚴重衝擊到校園整建、運動、資訊等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及學生的受教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蔡清華說,地方經費拮据,希望中央全額補助,或至少補助9成經費,「如果不能,高雄市就很難跟進。」

花蓮縣:負擔沉重

花蓮縣教育處副處長葉昌盛認為,花蓮縣財政短絀,中央政府應全部吸納,才是政府德政。他指出,全縣3萬2100多名中小學生一年營養午餐費2億4千多萬元,縣政府自籌3成要8千多萬元,負擔沉重。

宜蘭縣:萬萬不可

宜蘭縣免費午餐一年要3億5000萬元,地方若負擔3成要1億500萬元,勢必嚴重排擠學校水電費、業務費、建設費等,縣長林聰賢認為萬萬不可。

台中市:不會跟進

台中市教育處也表示「不會跟進這項政策」。因為台中市自籌3成經費要3億2千多萬元,若明年底縣市合併後,學生人數增加至32萬人,自籌款更達近7億7千 8百萬,會排擠其他教育預算。

基隆市:盼全額補助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長蕭錦利表示基隆今年9月一定開辦,教育部今年9月到12月先補助4823萬元,如果今年不申請,明年未必有補助,而且中小學免費學生午餐是市長張通榮的競選承諾,基隆市「先要先贏」。 蕭錦利也說,基隆市4萬多名中小學生,全面實施免費午餐,1年要2億6000多萬元,如果教育部不補助,全由地方自籌的話,勢必會排擠到教育預算,所以希望教育部最好全額補助。



◆ 免費營養午餐/家長聯盟 盼有排富條款

【聯合晚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0.01.30

教育部補助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今年9月上路,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期期以為不可。該聯盟常務理事、台中市家長協會榮譽理事長廖永鈞表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認為不應該全面補助營養午餐,聯盟走訪各縣市,聽到不少反彈聲浪,因為多數孩子都吃得起午餐,家長們認為應把經費用在最需要幫助的弱勢孩子身上。

中央補助7成 不加碼

教育部長吳清基日前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已表示,今年不辦全面免費營養午餐的縣市,明年就無法再得到相關補助。對於不少縣市表示財政窘困,希望中央「加碼」補助,吳清基說「7成就是7成,不可能加碼。」他還說,營養午餐要不要免費的決定權在縣市長,「因為他要為選民的小孩考量。」

據了解教育部原要求各縣市應在2月14日前,將申請午餐補助經費案送教育部審核,但為了給地方政府多點時間思考及作業,只要在下學期開學前,即2月22日前送件即可。

廖永鈞認為,教育部應該統計,吃不起午餐的孩子需要多少補助款,再比較整體實施免費營養午餐政策,是否可行?錢該花在刀口上,而不是「免費大贈送」的討好政策。

廖永鈞分析,一旦實施營養午餐全面補助,不是1年、2年,而是「永遠」,中央是否補助款充足?各縣市政府是否每年都能夠有財力自籌經費都要納入考量,不是一意孤行推行政策。

「免費午餐 不該齊頭式平等」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認為,即使要實施免費營養午餐,不應該齊頭式平等,要有排富條款,才能幫助真正弱勢的學生,也讓吃得起午餐的孩子懂得飲水思源。此外,各縣市自籌款也應該依照城鄉差距不同,有不同的比例分配。以台北市和屏東縣為例,城鄉差距很明顯,中央統一補助7成,很不合理。

廖永鈞認為,教育部應該組成一個評鑑小組,評估各縣市財力再訂定補助款分配比例;各縣市政府針對要補助的對象,也要把關。

fsj 提到...

廣東3千萬農民工 長期性飢渴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2010.01.30

有「廣東性學第一人」的廣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張楓,提出「廣東有三千萬農民工,很多人由於不能解決性生活問題,長期處『飢餓』狀態,容易引發多種社會問題。」

他呼籲政府不但要正視民眾的「菜籃子」,也要關心民眾的「被窩子」。

新快報報導,張楓表示,在農民工中,性病正在以人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傳播,愛滋病帶原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中。特別是夫妻分開後,很多農民工都會亂來。

他說,農民工的性問題,不但涉及傳染性病的問題,同時也涉及超生(超過法定生子數)、優生、性道德和性犯罪問題。

他認為,正常人都有「需求」,如果被壓抑,就會煩躁,影響情緒和記憶力,更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性問題若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生產力。

張楓說,去年他曾提案,但都被官方「槍斃」了,他覺得很遺憾。單單去年省計生委便發了一億多個保險套,由此可知大家是多麼「飢渴」了。若說農民工性問題不重要,那簡直是「飽漢不知餓漢饑」。



◆ 瑞典國內 大量欠缺醫生和牙醫

【聯合報╱記者陳玉慧/即時報導】2010.01.30

瑞典社會保障委員會年報顯示,瑞典國內仍大量欠缺醫生和牙醫,而助產士和藥劑人員的需要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瑞典並不缺護士和牙齒保健醫生。儘管1995年至2007年間,瑞典政府積極培養心血管護理、精神病和一般性疾病領域的人力,但專科醫生仍然短缺,特別在眼科、放射科、病理學和神經科等。



◆ 海洛英已成為俄羅斯國恥

【聯合報╱記者陳玉慧/即時報導】2010.01.30

俄羅斯聯邦藥物管理局局長伊凡諾夫表示,俄羅斯使用海洛英的人口大為增加,已是廿年前的廿倍,他認為,吸食海洛英已是俄羅斯的民族病。

伊凡諾夫表示,俄羅斯的海洛英毒品全數由阿富汗非法進口,在俄國境內約有二百五十萬人吸,百分之九十染上海洛英毒癮。

伊凡諾夫也說,登記自己有海洛英毒癮的俄國人只有二萬四千名,但事實上的數字遠遠不祗於此,伊凡諾夫認為,再這樣下去,吸食海洛英將是俄人之恥。



◆ 蓋茲捐百億美元 研發疫苗助窮國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1.30

美國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29日宣布,將從其夫婦名下基金會捐出百億美元(約3200億台幣)研發新疫苗,提供給世界最貧窮國家使用。

這筆捐款將分10年捐出。蓋茲夫婦在聲明中說,這筆善款將可提高貧窮國家兒童的疫苗接種率,目的在於確保這些兒童對腹瀉、肺炎等危險病症的接種免疫率可達 9成。

蓋茲夫婦呼籲各國政府、企業響應。蓋茲的聲明指出,必須讓未來10年成為疫苗的10年,各種疫苗已拯救並改善開發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命,研發新疫苗才可能拯救更多兒童。

蓋茲夫婦名下基金會這些年來為了贊助研發疫苗,累計已捐出45億美元。蓋茲夫婦是在該會夥伴機構「全球疫苗接種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簡稱GAVI)成立10周年當天宣布加碼。

該基金會表示,有了這筆百億美元捐款,到2019年將可拯救760萬名5歲以下幼童。此外若能在2014年之前研發出瘧疾疫苗,還能多拯救110萬名兒童,且若有結核病疫苗可打,甚至能拯救更多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陳馮富珍稱許蓋茲夫婦的大手筆捐款「前所未見」,並呼籲各國政府和企業響應。她說,如能廣泛施打新疫苗,且把全球疫苗接種率提高一成,則到2015年,可多讓200萬名5歲以下幼兒免於夭折。



◆ 東協筆記-泰柬邊境假藥 引爆瘧疾危機

【梁東屏】2010-01-30 中國時報

東南亞國家充斥各種假貨,早已稀鬆平常。一般的假貨如衣服、鞋子甚或日用品,頂多就是品質較差造成金錢上的損失,但是近年來,假藥也在泰國、柬埔寨邊境區域大行其道,非但使得當地人的醫療健康受到侵害,尤有甚者,假藥已經導致某些疾病產生抗藥性,在邊界地區盛行的瘧疾就是一例。

不久以前,科學家已經在泰、柬邊境一個不起眼、名為歐特倫的小村落得到證實,當地的瘧疾已經出現對一般普羅大眾比較負擔得起的抗瘧疾藥 Artemisinin,產生初步的抗藥跡象。按照目前的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一百萬人死於瘧疾,假定瘧疾對Artemisinin產生抗藥性,那就將會是一場大災難。

曼谷馬希度大學瘧疾專家尼克就指出,「這已不是普通的問題,而是個需要大家共同協力解決的問題」。

尼克指出,幾乎所有他檢視過、發生在西柬埔寨的瘧疾案例,都已經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在過去紅高棉老巢的百靈地區,服用 Artemisinin 的病患,如今要花長達八十四甚至九十六小時的時間,才能清除體內瘧疾寄生蟲,而不是以往的標準時程四十八小時。

這種具抗藥性的瘧疾,經由瘧蚊傳播,很快就可以從一戶對一戶到一村對一村,最後到一國對一國。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半個世紀以前,就是在前述地區工作的緬甸客工,把對 Chloroquine有抗藥性的瘧疾帶回緬甸,然後再從緬甸經過印度而傳播到非洲,最終使得Chloroquine變成廢物。

十年之後,同樣的過程,同樣的路徑,再次使得瘧疾藥Sulfadoxine|Pyrimethamine在全球範圍內失效。因此,Artemisinin也極有可能遭遇同樣命運。

最近,醫藥人員在寮國進行調查,發現出售 Artemisinin的藥房裡,百分之八十八出售的都是假藥,其中,大約有百分之十五是採取摻雜微量Artemisinin真藥的方法製成。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地方,因為完全是假藥還好,服用之後頂多就是無效,但是摻雜少量真藥的假藥,卻會讓瘧疾產生抗藥性。

這些假藥,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製造,經由緬甸流往寮國、泰國、柬埔寨以及越南等地。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三年前就已組成小組,專門對付假藥,但是很多時候成效還得取決於個別國家的司法配合度。

fsj 提到...

青年安心成家補貼 春節後申請

【王莫昀/台北報導】2010-01-31 中國時報

春節將屆,想要購屋者,要注意了!內政部營建署昨天表示,今年「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即將公告,其中,購屋貸款前兩年二百萬元零利率案,共有一萬戶,提供新婚或青年家庭首購族申請;另有租金補貼案,共一萬五千戶,每戶每月最高可申請三千六百元,最長為二年,預定春節後二月下旬受理。

營建署說,今年「一般住宅補貼方案」,一是購屋優惠貸款案,共一萬戶,提供每戶最高二百二十萬元,為期二十年;二是租金補貼案,共二萬四千戶,每戶每月三千六百元,為期一年;三是修繕住宅優惠貸款案,共五千戶,每戶最高貸款八十萬元,為期十五年,預定七月實施。

營建署國宅組長王安強說,去年首推「青年安心成家案」中,申請租金補貼者並不踴躍,今年決定減少五千戶為一萬五千戶;不過,去年購屋貸款前兩年二百萬元零利率案,申請者非常熱烈,申貸最多地區是北縣,顯示年輕人喜歡購屋而不願租屋。

近來大台北房價飆漲,令無殼蝸年望屋興嘆,營建署即將公告「住宅支援整體補貼方案」,包括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與一般住宅補貼方案,提供符合條件者購屋與租屋者,很大福利。

其中,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前二年二百萬元零利率房貸,以協助青年家庭減輕購屋負擔;另為協助無力購屋青年家庭居住於適居住宅,也提供租金補貼,每戶每月最高三千六百元,期間最長二年。

這項青年住宅補貼對象,為結婚未滿二年青年家庭或育有未滿二十歲子女青年家庭。

營建署說,凡年齡介於二十歲至四十歲、家庭成員無自用住宅、家庭年收入低於八○%分位點家庭(家庭年收入二百多萬以下者)就可申請購屋貸款利息補貼;另考量有換屋需求者,放寬申請換屋者年齡上限為四十五歲。

凡年齡介於二十歲至四十歲、家庭成員無自用住宅、家庭年收入低於六○%分位點家庭,就有申請租金補貼。

今年「一般住宅補貼方案」,資格條件並無年齡限制,但須是中低收入戶,且對弱勢族群優惠貸款利率比一般戶更低。該購屋優惠貸款為一萬戶、每戶最高貸款二百二十萬元;修繕房屋優惠貸款五千戶、每戶最高八十萬元,兩者一般戶優惠利率目前為一%左右,但弱勢族群與原住民優惠利率更低為○.五%左右。



◆ 老來子! 高齡生育率上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398144.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1.31

看見長者牽著幼兒,別以為一定是祖孫兩代,孩子可能是得之不易的「老來子」。

年輕女性生養孩子意願低落,高齡產婦卻開始挑戰自然定律,增產報國。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國內廿到卅四歲的婦女生育率,連八年下降,卅五到卅九歲高齡產婦的生育率,卻連四年增加。

官員坦言,若狀況不改,未來國內生育主力恐怕會是高齡產婦群。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委員、台灣人口學會前理事長孫得雄,形容生孩子也開始「M化」!一面是年輕的外籍配偶生「新台灣之子」;M的右邊,卻是老來想生子的高齡產婦。

他說,現代人不想生孩子,想很多理由,等到終於願意生了,卻都變成高齡產婦,只能生一胎。為了這難得的老來子,父母集中所有資源,反可能引發後續社會問題。

國內婦女生育率不斷滑落,三十年前,每位婦女一生平均生養三點七名子女,去年卻只願生一個孩子。

連國內生育率最強的廿四到廿九歲婦女,前年也首度讓出寶座,由卅到卅四歲婦女成為第一主要生育群,國內婦女生育步調明顯延後。

經建會官員研究發現,卅年來,卅歲以下婦女生育率如溜滑梯下降,但卅至卅九歲的婦女卻開始增產報國,民國七十六年後開始有上升趨勢。顯示國內走向「晚婚」、「遲育」。

官員分析,許多女性為追求職場個人成就,自然會推遲結婚生子時間;加上許多名女人都是高齡產子,如知名影星林青霞四十二歲懷第一胎、四十六歲懷第二胎;作家吳淡如四十四歲懷第一胎;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四十九歲產子,多少發生示範作用。

經建會副主委單驥則認為,卅歲以上婦女生育率增加,可能是生養第二胎,但無法否認整體婦女生育延後。不過,他強調「晚生總比不生好」,避免少子化的現象急遽惡化。

孫得雄呼籲國人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生命的意義不光只有享受人生、追求自我,更重要的是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 高齡生產 養老金、育兒費得同時存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0.01.31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的問題。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壽險業者指出,出得晚且生得少是台灣市場趨勢,現代父母得同步規畫兒女的成長基金和自己的養老金。

台灣人壽副總經理許義全說,現在大部分父母親因為孩子生得少,對孩子的保險幾乎都先以存教育基金為主。現在有些媽媽生第一胎時,已超過卅五歲,這個年齡層其實已經開始累積退休金,現在又多了一筆教育基金,成本壓力不輕。

他建議,父母親為小孩規畫儲蓄或教育年金,可選擇還本成分較高的儲蓄還本險,在小孩成長同時,可累積學費等教育費用。

父母要同時為子女及自己規畫,可考慮投資型商品,目前透過銀行買基金,定期定額最低門檻要五千元,若財力較緊,投資型保單門檻最低只要三千元即可。



◆ 全國失智患者 逾14萬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31/today-so1-2.htm

自由時報 2010.01.3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民國90年至96年,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增加了2萬8千多人,目前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已超過14萬人。

初期易被誤為憂鬱症

失智症在發生初期,多有記憶力減退的情形,加上病患常情緒不好,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直到家人發現,病患的動作有一些障礙,甚至有時連自己的名字都會忘了怎麼寫,才發現不對勁,病患最後被確診為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一般認為,年齡是失智症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75歲以上老人的失智人數,每5年增加一倍;另外,遺傳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如何預防失智症?精神科醫師表示,平時多活動、多看書、思考、做手工藝、彈鋼琴、打衛生麻將及做有氧活動等,都是不錯的活動,要多用、多刺激,大腦才不會退化。

此外,坊間有很多標榜可以預防失智症的食品,目前比較可以確定的是,銀杏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智症,但其副作用為易造成出血,有心血管疾病及正在服用阿斯匹靈藥物的人要避免。

※ 相關報導:

* 3好抗憂鬱 睡得好,動得好,作息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398359.shtml



◆ 台灣民眾壽命 超美趕英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0-01-31 工商時報

內政部昨日指出,在醫療環境改善、酒駕肇事減少下,台灣去年國人的平均壽命升至78.97歲,非但與美、歐等先進國家的平均壽命水準相當,且已有「超美趕英」的趨勢。

內政部每年都會依總體環境計算國人的死亡機率、生存機率,編算出國人的生命表,藉以了解國人平均壽命,這項生命表會呈現出每一年齡層的平均餘命,其中零歲的平均餘命又稱為平均壽命,統計顯示,國人的壽命近年持續升高。

內政部官員表示,去年兩性的平均壽命升至78.97歲,其中男性75.88歲、女性82.46歲持續升高。依內政部歷年生命表估算,台灣的男性在1984年之前還不到70歲,女性也是到了2002年才突破80歲,歷年女性都比男性壽命高。

非僅台灣如此,以2008年各國生命表編算結果也可以發現,日本女性85.6歲、男性78.7歲、美國、德國、韓國的女性同樣也都逾80 歲,而男性同樣在75到78歲間。

內政部官員表示,台灣這些年來的平均壽命提高,主要是因為醫療環境改善、國人重視生命、還有酒駕肇事情況減少,統計顯示去年醉後肇事的事件已較前一年減少2成,在死亡機率降低下,所編算出來的國人平均壽命因此顯著提升。

依國際比較,日本仍是最長壽的國家,2008年男女性的平均壽命達82.1歲,新加坡、瑞典、義大利、澳洲、紐西蘭也都逾80歲,台灣的平均壽命78.97已略高於美國的78.1歲、英國的78.9歲。

fsj 提到...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子?

【聯合報╱社論】2010.02.01

台灣婦女去年平均只生育一個子女,生育率降至千分之八點二九,是全球最低的國家。結婚人數也創下新低,僅十一萬多對成婚,離婚者卻高達五萬多對。更值得注意的是,高齡生育已蔚為風氣,卅歲以上的產婦成為「增產報國」的主力。

這些數字,結結實實打了經建會一個大耳光。一年多前,經建會才宣稱:台灣人口出現「零成長」的時間,將從原先推估的二○一八年,推遲到二○二七年;理由是政府已提出多項鼓勵措施,將使年輕人更樂於生兒育女,預估總生育率將從一點一人升為一點四人。未料,年輕世代對政府自以為是的獎勵措施無動於衷,生育率不升反跌證明政府的人口政策只是紙上文章。

台灣的人口變遷,從不婚、少子、到老化,其實有更深層的社會因素及心理因素,必須要有全盤的觀照,才能提出有效的對策。以為隨便發放生育補助,即可鼓勵年輕一代生兒育女,只是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對解決新生人口不足根本無濟於事。

不婚和不生,是全球社會變遷的共通現象,非台灣獨有;不同的是,歐美先進國家在一九六○年代即陷入生育低潮,但經過調整再出發,近一、二十年已有顯著的回升。美國生育率如今維持在二人的世代更替水平上下,歐洲平均也有一點四人。相對的,台灣在民國四十年代,一個婦女平均生產六名子女,政府必須力推「兩個恰恰好」的節育政策;不過短短半個世紀,台灣卻跌為世界最低,如此劇烈的變化,自不應掉以輕心。

台灣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意願為何如此低落?從正面因素看,年輕世代更喜歡追求自由、無拘束的生活,不願像父母一樣被婚姻及家庭束縛,這種以自我實現為宗旨的人生觀,本就無可厚非。包括新生人口適度降低,有助減緩環境負擔,降低生存競爭壓力,也未必不是好事。即使失和夫妻不要再當吵吵鬧鬧的同居怨偶,每年離婚人口增加,從社會思想更趨開放的角度看,也非全然是壞事。

但若從負面因素看,社會對婚姻的道德束縛固然減少,但升學及就業的競爭卻不減反增,這是年輕世代壓力無法減輕的主因。若進一步觀察台灣本身的特殊因素,近一、二十年來,政治的紛爭無日不休,族群和社會的裂痕愈來愈大;更重要的是,伴隨激盪的政爭過程而來的,是台灣經濟實力的頓挫和國家光榮感的消散。試想,在一個充滿焦慮和不安的社會,民眾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感,誰願意讓下一代降生在這樣不快樂的環境?

新竹市幾年前提出生育補助策略,婦女生育頭胎可獲至少一萬元的津貼,使該市躍居全台生育率之冠;一時之間,其他縣市均群起仿效,以為是催生靈丹。事實上,新竹的生育奇蹟是建立在科技新貴的高所得基礎上,絕非區區萬元勾起了年輕人「生」之意念。更別忘了,見諸媒體聚光的各種豪門婚宴,經常是冠蓋雲集而所費不貲,在在都誇耀著「婚姻當如是」的奢華觀念,也就更扼殺了市井小民對婚姻的平實想像。尤其,如今網路宅男宅女當道,如何增加他們在真實人生中互動與認識的機會,恐怕比提高生育補助更有效吧!

原本生育率極低的法國,近年已變成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其秘訣在於:政府把幫助家庭照顧兒童視為國家的責任,並將照顧年齡提早到三歲,所有三到五歲的幼童都可以進入公立托兒所。法國非婚生子的比率超過五成,但政府的照顧不加區別。由於不必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捨難決,法國職業婦女不生的比率極低,母親超過卅五歲的新生嬰兒更超過兩成以上。就這點看,台灣產婦高齡化其實也是正常現象。

政府必須承認不婚、不生是時代的綜合併發症,並誠實思考解決之道,不能再用廉價的津貼政策打發。台灣高齡生育飆升,正是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婦女工作和生活均已趨於安定;政府若還在高唱「早生最好」,那就太昧現實了!



◆ 女性就業率 連14年超越男性

【經濟日報╱記者伊娃兒‧撒布/台北報導】2010.02.01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現況,受到女性投入職場人數增加,女性就業率已連續14年超越男性;去年更因金融海嘯的高失業率衝擊,女性就業率達95.04%,領先男性1.58個百分點。去年男性就業率僅93.46%,創下新低,「家庭主夫」增加不少。

根據主計處公布的人力資源調查,過去十年,女性就業人數共增加68.1萬人。不過,儘管女性就業成長幅度高於男性,但女性總就業人數仍低於男性。

學者認為,過去台灣女性並未充分就業,女性就業人數增加,只是回歸常態,加上近年來男性失業率較女性高,迫使女性因為經濟壓力而進入職場。

根據主計處的調查,男、女就業率在80年到84年,都有超過98%的水準,之後每年互有增減,但85年以後,女性就業率開始超越男性。

雖然女性就業人數逐年成長,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台灣女性過去就業人數偏低,如今只是回歸常態,且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至今仍未突破 50%,不但低於韓國、新加坡、香港,婦女因婚育中輟工作後,再回到職場的比率也低。因此,政府若要刺激女性就業人數再成長,要先想辦法提高婦女二度就業比重。

勞委會分析,比較各國女性的就業曲線,可以發現其他國家都是M型,女性在35歲之後會出現再度就業潮,但台灣婦女勞參率卻是倒V字型,多數台灣婦女在就業高峰年齡,因為婚姻或育兒離開職場後,就很難再重新就業。

勞委會指出,要刺激女性勞動率成長,政府除了要制訂相關配套措施,創造有利婦女就業的條件,讓婦女即使結婚、懷孕、生子仍能繼續留在職場,還要降低婦女二度就業的門檻。

辛炳隆指出,經濟環境不穩使得許多人必須改變退休財務規劃,延長工作時間、重新累積財富,許多符合退休條件的就業人口,不但爭取延後退休,也可能在退休後重新創業,持續活躍於職場。

根據統計,由於台灣延後退休的趨勢逐漸成形,加上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使得危機意識高漲,中高年齡的女性就業者以及65歲以上屬於「退休族」的女性就業人數也逐年增加。



◆ 女性薪資 僅男性八成

【經濟日報╱記者伊娃兒‧撒布/台北報導】2010.02.01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過去十年女性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成長17%,成長幅度比男性高,但2008年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還是只有男性的八成左右。學者認為,性別歧視難消,是兩性薪資差異主因。

根據主計處「受雇員工薪資調查」顯示,2008年女性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3萬2,466元,比1999年的2萬6,657元成長21%,遠高於男性過去十年從3萬6,056元調漲至2008年的3萬9,728元,約一成的成長率。但即使女性每月經常性薪資成長率是男性的兩倍,目前台灣女性的每月經常性薪資還是約維持男性的八成。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台灣男女薪資有別,除女性工作內容主要以行政職,而非執行、管理角色外,職場的性別歧視還是難以根除。不過從國際趨勢來看,各國女性平均薪資大約是男性的六成到七成,台灣近幾年女性意識抬頭,且政府持續推動性別工作平等法,讓兩性薪資的差距縮小至不到二成。



◆ 1/4已婚者:不選他(她)當另一半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0.02.01

外遇問題有多嚴重?今天公布的「台灣家庭現況」調查結果顯示,近一成受訪者坦誠自己或另一半有婚外情,以台灣家戶數720萬推估,估計有72萬家庭存在婚外情危機。

調查也顯示,三分之一受訪者同意「不婚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孩」,四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不會選擇現在的另一半,且女性回答不要現在的另一半的比率,幾乎是男性的一倍。

「品格教育推展聯盟」委託政大民調中心進行「台灣家庭現況」問卷調查,調查時間從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1月8 日,有效樣本1076份,在95%信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

根據調查,有5.8%受訪者指配偶有婚外情,3.3%受訪者承認自己有外遇,兩者合計9.1%。主持問卷的千代基金會研究部主任胡正文表示,國人回答婚外情問題有很高的「黑數」,她推估台灣至少有一成、約72萬戶家庭,存在著婚外情危機。

顯查也反應台灣人對婚姻價值觀的改變,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婚後也可以有異性知心朋友,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夫妻之間應該保有個人隱私,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要求婚後仍有交友自由及個人隱私,大學以上教育程度者,高達九成四主張夫妻間的隱私。

胡正文指出,婚後繼續和異性知心朋友交往,夫妻之間有祕密,很容易「越界」發展為婚外情。

交叉分析顯示,財富是維繫婚姻的利器。家庭月收入超過20萬元的受訪者,百分之百願意來生再和另一半共結連理,月收入2萬元以下的受訪者多半來生想另覓良緣。另有近一成受訪者認為,多結一次婚,也許更幸福。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永遠的反對派金浩華

【本報訊】2010-02-03 中國時報

美國藝文界最近走了幾個名人,有六○年代暢銷小說《愛的故事》作者西格爾(Erich Segal)、雖未得過奧斯卡但演技與長相皆不俗的珍西蒙絲(Jean Simons)、寫過六十多本小說與傳記的紐約上流社會律師歐肯克勞斯(Louis Auchincloss)、離群索居近六十年的《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J.D.Salinger)以及專門向政府唱反調的左翼史學家金浩華(Howard Zinn)。

這幾個有頭有腦的人物中,最令我感到惋惜的是因心臟病突發終年八十七歲的金浩華。他是美國學界的一個怪傑、一個激進派、一個真正的人民歷史家、一個永不知疲倦的社會活動家、一個永不停止反對的異議分子。他最近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在左翼刊物《國家》(Nation)寫文章痛批歐巴馬第一年做得一塌糊塗;另一件是他出面邀請一批大牌影歌星錄製《人民說話了》(The People Speak)電視節目,請他們朗誦或歌唱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文獻、演講和歌曲。他擔任執行製作,因為他名氣太大,佩服他的人太多,包括摩根符立曼、麥特達門和天王歌手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在內的名家全都捧場,為兩個小時的節目增輝。

金浩華和永遠向權力說真話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被視為是當代美國最有分量、最有影響力的反對派。他們兩個人是好朋友,都是猶太裔,也都在波士頓一帶教書,金浩華是波士頓大學榮休教授,喬姆斯基是劍橋麻省理工榮休教授,金浩華比喬姆斯基大五歲。金、喬雖同為永遠的反對派,但兩個人的出身背景卻大不相同,喬氏生於費城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希伯來文學者,從小即在書香和中產階級環境中成長,金浩華卻完全相反。這也是喬姆斯基以著書、撰文和演說來發抒其異議,而金浩華則經常走出書齋、走向街頭、甚至走入監獄的原因。也就是說,成長環境殊異,使他們表達抗議的方式亦不一樣。

金浩華一九二二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貧民窟,父母親在經濟大恐慌時期開了一間糖果店,生意差,全家三餐常吃不飽。金浩華說他們住過布魯克林的每一個貧民窟,常因付不出房租而全家總是在房東討租之前就先跑一步。金氏高中畢業後就到造船廠打工,但他喜歡看書,先讀狄更斯小說,後來又加上馬克思,曾因組織工會被警棒打頭。一九四三年加入陸軍航空隊成為轟炸機飛行員(民主黨自由派大老麥高文亦為二戰轟炸機飛行員),因有戰功而獲勳章。他退伍後把勳章放在信封裡,並在信封上寫道:「Never again!」他說他並不否認戰爭總有它的道德核心,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每次發動戰爭或介入戰爭,總是號稱「為道德而戰」,難道對手都是希特勒嗎?

金浩華退伍後和他的妻子(當年在造船廠認識)住在老鼠為患的地下室,他去挖壕溝賺錢,妻子到釀酒廠做女工,金氏利用退伍軍人助學金(G.I.Bill)到私立紐約大學(NYU)念書,得了學士學位後,又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美國史,獲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五六年,金氏跑到南方黑人大學史坦爾曼(Spelman)學院當歷史系主任,教出好幾個有名的黑人,其中包括小說家愛麗絲.華克(Alice Walker)和「保護兒童基金會」創始人瑪麗安.萊特.費德曼(希拉蕊曾在這個基金會做事)。金浩華與學生一起為民權而示威,結果被學校解聘。一九六四年轉到波士頓大學任教,三年後出版第一本反越戰書,並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位牧師專程到河內要求北越釋放三名美國戰俘,他們把戰俘帶回了美國。

半個多世紀來,金浩華參與和組織無數次反戰、支持民權和其他抗爭,曾被下獄六次。七○年代初在蘭德(RAND)智庫做事的丹尼爾.艾斯伯獲得一部極機密的《五角大廈文件》(又稱越戰報告書),他怕聯調局查到,即把文件藏在金浩華家裡。一九八○年,金氏出版了一部以人民的觀點撰寫的《美國人民史》,出版社起初對這本書沒什麼把握,第一刷只印了四千多本。沒想到在很短時間裡即賣了二百多萬本,對新一代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史觀影響很大。歷史唯物主義者最愛講的一句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金浩華則在美國歷史的發展與演變中找出「人民的動力」,如廢奴運動、勞工運動、民權運動、婦運、同性戀爭權等,無一不是從小而上的人民改變歷史、創造歷史的動力。

金浩華一頭白髮,看到人總是帶著有點羞澀的微笑。一九八八年他從波士頓大學退休,上最後一堂課時他宣布提早下課,因他要去示威,並邀請學生和他併肩遊行。



◆ 凸顯人禍問題 川震紀錄片獲奧斯卡獎提名

中央社 2010.02.03

1部有關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紀錄片獲得第82屆奧斯卡紀錄短片獎提名。紀錄片主要描述校舍倒塌所反映的人禍問題。

紀錄片的英文片名是「China's Unnatural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直譯為「中國的非自然災害:四川的眼淚」,中文名為「劫後天府淚縱橫」。

短片由美國最大的家庭影院頻道HBO出資拍攝,由美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喬恩‧阿爾珀特(Jon Alpert)和助理馬修‧奧尼爾(Matthew O」Neill)執導,美籍華人、學者夏明和鄺治中擔任製片人。

製片人之一的夏明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說,「『劫』既指天災,又指人禍,這部紀錄片以天災作為背景,紀錄的則是人禍。」

夏明說,「地震天災造成死亡不可避免,但我們關注的是哪些是可避免的。比如如果校舍的建設更符合規範,即便能達到中國自己規定的抗震規定,許多建築即使被破壞,也會留下空間和時間讓孩子逃生。」

他認為,這部紀錄片獲得奧斯卡獎提名是因為表達對生命的關注與尊重的訴求。

夏明一行四人在四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第10天前往災區,在震區綿竹、漢旺、都江堰拍攝10天,親見家長為校舍中死難的子女討正義,進一步製作這部反映中國社會問題的紀錄片。

夏明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傳遞一些信息,包括:儘管中國政府在賑災過程中做出很大的努力,但腐敗、忽視民生等問題將災難演變成更大的災難,中國的發展需進入更高的層次。

夏明說,這部紀錄片與中國政府提倡的「主旋律」顯然衝突。中國突出的是災後中共黨、國家和軍隊的偉大,紀錄片看到的則是中國暴露出來的巨大問題,這更具有價值。

這部紀錄片去年5月在美國上映,許多中國網民紛紛下載和傳遞。

他說,「對這部影片的評判不僅是奧斯卡評委會,中國觀眾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評判。」



◆ 中共20名離退幹部 聲援劉曉波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02.03

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大陸知名異議分子劉曉波十一年徒刑。最近廿名中共部級、局級離退休幹部連署一份公開信,要求中共中央「糾正」對劉曉波案的違法錯判,當局應敦促北京法院撤銷劉曉波的一審判決。

香港明報報導,廿名連署人平均年齡超過八十歲,加入中共黨齡平均逾六十年,其中包括九十四歲的毛澤東前秘書李銳、九十歲的新華社前副社長李普、八十歲的國家新聞出版署前署長杜導正、著名散文家袁鷹、著名詩人兼評論家邵燕祥、曾為江青和王軍濤辯護大律師張思之、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江平等。

連署公開信消息傳出後,參與其事的離退休幹部遭到關切,有人已被警告,有人被勸「外出療養」,還有人家中電話被切斷,多名連署人昨天都表示暫時不方便接受採訪。

報導稱,這封信從一月廿八日開始草議、二月一日中午才定稿的公開信指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在事實和說理兩方面都不能令人信服,這是以司法名義損害中共的改革開放形象。

公開信說,一審判決書有關劉曉波頭條罪狀是「對黨和政府不滿」,但人民既有責任監督政府,也就有權利表達不滿,執政者應善聞批評之聲,尊重不平之鳴,把各種不滿化為動力才能改善工作、獲得民心,怎能以「不滿」治罪呢?如此激化矛盾、殘酷鬥爭,把有不同意見的人當成敵人,社會哪能和諧進步。

公開信還說,法院判決把「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列為劉曉波第二條罪狀。但「建立聯邦共和國」曾經是中共重要主張,載入第二次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怎麼劉曉波一重複就成了罪行?

公開信質疑,國體政體關係重大,沒有這種胸襟,「一國兩制」從何而來?退一步說,劉曉波主張即使完全錯誤,又與罪何干?憲法保護言論自由,難道只保護所謂「正確言論」嗎?

連署人邵燕祥說,他不認識劉曉波,但對劉曉波在一九八九年「六四」當晚在天安門廣場勸說大學生離場,避免更大流血事件印象深刻,參與連署主要是想表達公開信中的重要觀點。

※ 相關報導:

* 英學者提名 劉曉波角逐諾貝爾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405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