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6

發展結腸癌的新機制

Discovery of a novel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on canc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9213145.html

May 05, 2008

最近來自於芬蘭 Helsinki 大學 Finnish Academy Center of Excellence on Cancer Biology 的研究,闡明了結腸癌(colon cancer)發展的機制,或許能為這種疾病設計更好的療法。

結腸癌是西方國家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與女性都面臨終身會有近 6% 發展成侵略性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的威脅。 流行病學研究已證明有數種因子會促成這種疾病的發展,諸如:高脂肪、紅肉(red-meat)飲食、肥胖與飲食中缺乏蔬菜與纖維。

在絕大多數的例子中,結直腸癌最初從結腸內襯的增生開始,一種所謂的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那獲得與時間有關的有害突變,並轉變成一種危險的結腸癌。觀察性研究指出,腺腫--到--癌症的順序花上 10 年的時間。雖然將近半西方人口在 50 歲時或許懷有腺瘤性瘜肉,但據估計只有幾個百分比的腺腫會發展成癌症。

這項以 AOP 發表在 Cancer Cell 的研究,描述一種機制。無害的結腸瘜肉透過這種機制獲得形成惡性腫瘤的能力。來自於 Helsinki 大學的研究者發現 PROX1,這種胚胎中的蛋白質控制正常器官的形成,例如肝臟或眼睛,會在癌症發展初期異常地過度生產。PROX1 讓腫瘤細胞生長,即便缺乏來自於周遭組織的刺激訊號,這導致危險的增生,並發展成末期腫瘤。

從癌細胞移除 PROX1,會逆轉它們的惡意行為,這指出 PROX1 有希望成為結腸癌未來治療方法的發展目標。

※ 相關報導:

*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X1 Induces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Benign to Highly Dysplastic Phenotype
http://www.cancercell.org/content/article/abstract?uid=PIIS1535610808000603
Tatiana V. Petrova, Antti Nykanen, Camilla Norrmen,
Konstantin I. Ivanov, Leif C. Andersson, Caj Haglund,
Pauli Puolakkainen, Frank Wempe, Harald von Melchner,
Gerard Gradwohl, Sakari Vanharanta, Lauri A. Aaltonen,
Juha Saharinen, Massimiliano Gentile, Alan Clarke,
Jussi Taipale, Guillermo Oliver, and Kari Alitalo
Cancer Cell, Vol 13, 407-419, 06 May 2008
國人十大癌症報告 男肝癌女乳癌居首
國人乳癌年輕化 比歐美少10歲
新基因護肝 肝癌女低於男
中研院發現DNA關鍵序列 可望開發抗癌藥物
錸188治肝癌 動物實驗8成存活
治療「克隆氏症」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提早消費牛奶與甲型糖尿病之間的新洞見
連接「DNA 修補」與「癌症」的新發現
感染與毒素如何發動細胞的自我毀滅與警告系統?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摻一些鹽可種出更健康的番茄
研究:過敏帶來的苦難也許幫助預防某些癌症
逃離癌症,但更快老化?腫瘤抑制過程的黑暗面

2 則留言:

fsj 提到...

輕忽劇烈腹痛 小心命不保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8.05.13

腹膜炎為常見的腹痛因素,但如果忽略它的存在,當心自己的小命保不住!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榮譽理事長俞麗錦醫師表示,臨床上腹膜炎常發生劇烈的腹痛,且常併發腹脹、嘔吐、發熱、四肢冰冷、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心臟衰弱而死亡,不可不慎!

腹膜炎(peritonitis)是指腹腔內漿膜發炎,可分為急性、慢性兩種,其病因為腹膜腔內有感染物或異物,病菌可經由消化道疾病發炎或穿孔、腹壁受傷穿孔、血行性或淋巴性散佈、女性生殖道發炎、手術開刀造成意外感染等途徑進入腹膜腔。

俞醫師指出,傳統中醫將腹膜炎包括在腹痛證內,但是引起腹痛的證狀很多,尤其是腹部內有肝、膽、腎、脾、大小腸、膀胱、手足三陽、沖、任、帶等經脈運行,所以只要是上述臟腑、經脈受到病邪侵犯,或氣血瘀阻等情形者都可能產生腹痛。

腹膜炎的臨床症狀,患者多有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腹部漸漸脹滿,且腹腔內蓄水、鬱悶,大部分會有便秘情形,有時腹瀉,若是局限性腹膜炎,主要在於受刺激處有症狀,無論如何,若民眾有腹痛情形可進一步請專業醫師診治方為上策。

腹膜炎分型論治 考量原發疾病

肚子痛得受不了,小心這是腹膜炎!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榮譽理事長俞麗錦醫師表示,這種疾病為臨床常見的腹痛原因,治療上需辦證治療,但必須注意的是,腹膜炎常是其他疾病的併發症,所以治療時必須針對原發性疾病進行診治。

俞醫師指出,從證候來看,熱結類型患者常有腹部受寒而緊縮在一起、腹痛劇烈、腹部或右下腹可觸及塊狀物等症狀,適合處方可用大黃牡丹皮湯以清熱服下,可瀉熱破瘀、散結消腫;寒濕類型病患則常見發熱、惡寒、腹痛急、口不渴、胸悶等症狀,可用藿香正氣散來散寒燥濕。

虛寒類型病人其多有腹痛綿綿且時作時止、喜熱惡冷等症狀,可採用小建中湯為主方來益氣助陽、散寒;氣滯類型患者則多見脘腹脹痛、胸悶、打飽嗝、容易因情緒惡劣而腹痛更甚,當以四逆散為主方來疏肝理氣;血瘀類型病患常有腹痛長久不癒、疼痛加劇、痛點固定,適合處方為少腹逐瘀湯,能活血逐瘀。

濕熱類型病人常見腹痛發熱、腹瀉、裡急後重(裡急是指馬上想上廁所,去的慢一點就感覺要拉到褲子裡,後重則是指去廁所後卻只能拉一點點出來)、口渴而不想喝水等症狀,需視症狀以茵陳蒿湯來清熱利濕或用白頭翁湯來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食滯類型患者多有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便秘、腹瀉、打飽嗝有臭味,可用保和丸來消食和胃;蟲積類型病患則多見右腹疼痛、右腿屈不能伸、腹痛時作時止、面黃肌瘦、也有突發腹中劇痛、脅部痛、睡中磨牙等症狀,可用使君子散為處方以驅蟲消積。如有上述症狀者,建議立即至醫療院所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以便能夠早期治療,早日康復。

fsj 提到...

重視「瘜肉」問題 降低罹患『腸癌』風險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460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08-12-10

大腸(結腸)癌是大腸癌症,直腸癌是結腸最後6英吋部位的癌症,它們統稱為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是亞洲地區裡面最常見癌症的一種,在許多亞洲國家裡面,像是中國、日本、韓國,因飲食生活西化,其發病率越來越高。雖然大腸直腸癌發生的確切原因不詳,但是已經找出數個危險因子。這些因子包括了:年齡、家族病史、個人病史、瘜肉、遺傳性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飲食、喝酒、抽煙、糖尿病與肥胖。

而哪些族群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如、50歲以上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較高,但年輕人也有可能會罹患大腸直腸癌,特別是擁有陽性反應家族病史的人;另外,大腸直腸癌病患的親屬也是擁有比較大的罹患風險,而先前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的人,也會增加再次發病的風險。

瘜肉是從結腸壁擴展生長出來的一團細胞。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內科 - 吳淑明醫師表示,瘜肉的種類有數種,有一些可能會轉變成惡性,雖然增生性瘜肉很少會變成癌症,但是腺瘤性瘜肉則有可能會變成癌症,因此,在做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發現腺瘤性瘜肉時,通常都會將其刮除。有一些遺傳性疾病會影響到結腸,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例如:家族遺傳的腺瘤性瘜肉群症以及遺傳性非瘜肉群症大腸直腸癌。有長期的發炎性結腸疾病的人,像是長期潰瘍結腸炎以及庫隆氏症,也比較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

吳淑明醫師說,有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熱量含量高,而且鈣、葉酸、纖維、水果與蔬菜含量低,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同時,也有證據證明,喝酒與抽煙都會增加罹患以及死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肥胖的人與糖尿病病患,也都有較高的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大部份的癌症在早期可以治療的階段是不會出現什麼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早期與定期檢查很重要的原因所在,特別是高風險的族群更是如此。吳醫師提醒,要注意的一些常見前兆與症狀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血便、持續的腹部不適感、腸道蠕動伴隨著腹痛、感覺排便沒有完全解乾淨、體重減輕。」

從50歲開始就應該做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從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檢查。建議,每年要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如果是呈陰性反應,每五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每十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做更頻繁的檢查。吳淑明醫師強烈建議,要進行生活方式與飲食上面的改變。限制脂肪的攝取,特別是要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同時要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減少喝酒、戒煙以及定期的運動,以保持健康的體重。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在早期就發現並且刮除會致癌的瘜肉,是有很大的治癒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