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陽團隊研究發現,癌症病人身上若帶有第三號誘餌受體(DcR3)這種基因蛋白質,會抑制免疫系統,促使腫瘤生長,讓癌症生長擴散速度變快。
榮陽團隊由陽明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共同組成,此研究已發表在知名腫瘤暨免疫學期刊「血液(BLOOD)」。團隊成功將第三號誘餌受體轉殖在老鼠身上,使之成為全球首隻帶有此基因的老鼠,未來可發展血液製劑,監測患者體內有無第三號誘餌受體,作為治療指引,也可以透過帶有第三號誘餌受體的基因轉殖鼠作藥物測試。
癌細胞會抑制人體免疫力,但現有的免疫療法效果有限,且有些抗癌及化療藥物只對部分病人有效。陽明大學免疫學中心主任暨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研究員謝世良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隨著癌細胞出現的第三號誘餌受體會促進血管新生、調控巨噬細胞分化;這次利用微陣列技術,發現其對腫瘤伴隨的巨噬細胞有顯著影響。
謝世良表示,一般人若體內出現癌細胞,便會出現使異常細胞凋亡、活化免疫細胞及抑制血管新生等變化,以避免癌症惡化,但第三號誘餌受體會關閉這三種作用,使癌細胞增生及轉移。
研究也指出,第三號誘餌受體會促使體內樹突狀細胞死亡,使免疫細胞無法作用,同時促使腫瘤伴隨巨噬細胞活化,使癌細胞壯大;也會降低抗癌藥物如5FU、VP-16及化學治療療效。
第三號誘餌受體的血中濃度也與癌症惡化有關,若胰臟癌病人帶有它,存活五十個月以上者低於一成,若未帶有它,可存活五十個月以上者超過二成;大腸癌病人帶有它,兩成只能存活廿五個月,未帶它者,有五成可存活四十個月。
謝世良說,第三號誘餌受體有助癌症病人選擇新治療策略,例如可用組蛋白去乙醯化抑制劑降低第三號誘餌受體造成的免疫抑制;且未來病人不必做活體切片,只需滴一滴血在晶片上,就可知道有否此基因,並據此選擇適合的抗癌藥物。
◆ 榮陽團隊重大發現 血中DcR3阻斷抑癌 縮短存活期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8
國內癌症研究又有新發現!榮陽團隊發現,人體內若出現「第三號誘餌受體DcR3」,將阻斷人體正常的抑癌機制,導致癌症快速惡化。未來不需要活體切片,只要透過偵測DcR3在血中濃度,即可判別體內是否有癌細胞,也可依此為癌症病人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抗癌療法。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兼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腫瘤科研究員暨免疫學中心主任謝世良的研究團隊,領先全球從動物實驗及臨床上發現第三號誘餌受體(decoy receptor 3, DcR3)會促進腫瘤周圍巨噬細胞的形成,讓癌症惡化,癌症病人體內DcR3濃度越高,存活期越短。
此一研究已有連續兩篇論文刊登在世界著名的腫瘤暨免疫學期刊《血液》(BLOOD)。
謝世良表示,腫瘤細胞附近往往有大量白血球聚集,理論上這些白血球辨識敵我後,殺死變異的癌細胞,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偵測到敵人後,將信息傳給T細胞,由T細胞殲滅敵軍。但DcR3魔高一丈,會阻斷人體正常的抑癌三大機轉,導致癌細胞更活化,免疫被抑制、促使血管新生,反而加速腫瘤增生或轉移。
由於DcR3只存在人體內,研究團隊發現DcR3在免疫抑制的機轉,並成功在活體基因轉殖鼠上,證實DcR3會促使腫瘤周圍的巨噬細胞發展,讓癌症更壯大。研究也發現,胰臟癌和大腸癌病患體內若有DcR3,存活期明顯比濃度低者縮短,兩者存活期差距達三倍。
謝世良表示,此一突破性發現有助醫療界暸解癌症免疫抑制的形成機轉,並依癌症病人血中DcR3濃度高低,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癌症治療策略,以提高癌症治癒率。
研究也發現,使用「組蛋白去乙醯化抑制劑」藥物可降低DcR3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治癌療效,可望發展出快速及敏感性高的DcR3偵測試劑,追蹤癌症細胞生長;DcR3基因重組蛋白質也可運用在器官移植及自體免疫病治療。
朱立群/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免疫學教授謝世良發現第三號誘餌受體(DcR3)可能是致癌關鍵之一,國內相關領域學者認為「有潛力」,但還需大規模人體試驗驗證;之前有動物實驗證明有效,進到人體實驗卻一敗塗地。
長庚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教授張玉生表示,謝世良團隊的發現還不到「shocking」(震驚)的地步,並未顛覆癌症及免疫研究既有認知。不過「有潛力」,是個值得繼續測試的研究。
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還未讀過謝世良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他認為,榮陽團隊還須進一步指出DcR3切斷抑癌機制的作用究竟是針對所有癌症,或僅對特定癌症有效。但DcR3是「好的方向」,甚至可發展成新的腫瘤標記。
中研院院士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則表示,台大、長庚、國防醫學院等七個實驗都在研究DcR。
※ 相關報導:
* Epigenetic control of MHC class II expression i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by decoy receptor 3
http://bloodjournal.hematologylibrary.org/cgi/content/abstract/111/10/5054
Yung-Chi Chang, Tse-Ching Chen, Chun-Ting Lee, Chih-Ya Yang,*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Hsei-Wei Wang, Chao-Ching Wang, and Shie-Liang Hsieh
Blood, 15 May 2008, Vol. 111, No. 10, pp. 5054-5063.
doi: 10.1182/blood-2007-12-130609
* 涉及減數分裂與男性不孕症的性染色體基因
* 研究:懷孕之前的飲食決定羊的性別
* 結腸癌元凶 來自幹細胞?
* 發展結腸癌的新機制
* 殺死「癌幹細胞」 治癌新藥希望
* 研究:癌細胞可分泌使殺手細胞卸甲物質
* 外遺傳變化可在重度精神病中發現
* 酗酒者腦部的 DNA 會被重塑
* 評論:過動症兒童應少碰食物添加劑
* 糖連鎖可導致更好的自體免疫疾病療法
* 人體新基因RECK 抑制癌轉移
* 針狀奈米碳管 易致癌
* 十大死因第1殺手 癌症死亡破4萬
* 能在症狀發展前偵測癌症的生物晶片
* 基因療法「訓練」免疫系統摧毀腦癌細胞
* 尋酸「彈頭」承諾更安全、有效的癌症武器
* 基因治療:自我組裝的人造病毒
* NO 被誤解的重要角色浮現
* 研究:缺鐵細胞為何會燃燒更多葡萄糖
1 則留言:
榮陽團隊分離癌症幹細胞建立新藥篩選平台
中央社 2008-06-16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六日電)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醫學院今天發表研究成果,在口腔癌、頭頸癌、惡性腦瘤、肺癌組織中,分離出癌症幹細胞及其特定的基因或蛋白,也從中獲得快速篩檢抗癌藥物的專利,將來可望為快速惡化轉移、復發的難治癌症,量身訂製個人化的抗癌計畫。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幹細胞室主持人、陽明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邱士華指出,這四個癌症的幹細胞會大量製造不同蛋白質,有的可以對抗細胞凋亡機制,有的逸出胚胎幹細胞的調控路徑,雖然或多或少各有差異,但都是利於癌細胞躲過人體的免疫偵測,進而生生不息。
邱世華說,每一百癌症細胞中,才有一個或不到一個的癌症幹細胞,數量雖少,卻足以形成腫瘤,生成能力是普通癌細胞的百倍以上,只要打入一千顆個癌症幹細胞到動物身上就能夠致癌,愈是晚期、愈是惡性的癌症,可找到的癌症幹細胞愈多,為害愈烈。
不僅如此,癌症幹細胞還特別耐命,對化療藥物、放射線治療具有抗藥性,邱世華形容,癌症幹細胞像是流氓中的老大,一遇到癌症化療的「一清專案」時,這些「大流氓」會暫時休兵躲避,保留戰力留待日後伺機壯大再復發、轉移,結果化療殺死的是普通癌細胞,
因此,邱世華說,未來的癌症治療必須是擒賊先擒王,癌症藥物最好能鎖定辨識幹細胞特有的生物標記,當頭痛擊;或是能誘使癌症幹細胞變成普通幹細胞,再予以殲滅。
榮陽團隊已掌握分離與培養不同癌幹細胞關鍵技術後,去年三月已獲得一項專利,內容為加速分離癌症幹細胞的技術,另一項專利申請已送出,內容是無血清培養癌細胞的特殊培養液,並繼續進行後續研究,在掌握不同種類癌症幹細胞分離及培養的關鍵技術後,建立新藥開發及藥物篩選平台。
相關研究成果先後於今年五月份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研究期刊PLoS ONE (公共圖書館),並將於七月份刊登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臨床癌症研究)以及PLoS ONE (公共圖書館)。
※ 相關報導:
* Identification of CD133-Positive Radioresistant Cells in 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02090
Shih-Hwa Chiou, Chung-Lan Kao, Yi-Wei Chen, Chien-Shu Chien,
Shih-Chieh Hung, Jeng-Fan Lo, Yann-Jang Chen, Hung-Hai Ku,
Ming-Ta Hsu, Tai-Tong Wong
PLoS ONE 3(5): e2090.
doi:10.1371/journal.pone.000209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