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Cools 3-D Chips with Wat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31865033.html
June 05, 2008
在 IBM 的實驗室中,水構成的微小河流正冷卻著有電路與元件在上互相堆疊的電腦晶片,這種設計允諾能在未來十年領先摩耳定律,而且能顯著減少資料中心所消耗的能量。
IBM 研究者,在與柏林 Fraunhofer 研究所的合作下,示範一個原型,那透過直接在堆疊的每一層中為水鋪設管道,將冷卻系統整合到 3D 晶片中。
這些所謂的 3D 晶片堆疊 -- 那將傳統上並列在晶原上的晶片與記憶裝置,以一層疊一層的方式將它們堆疊在一起 -- 呈現出在其被預測的限制之外,加強晶片效能最有希望的一種方法。
這跟隨著 IBM 於一年前在一個製造環境中所達成的、在先進晶片堆疊技術中的領導地位,與 2D 晶片相較,那縮短資訊在晶片上所需行進的距離達 1000 倍,而且能為資訊的流動增加多達 100 倍以上的通道,或路徑。
"當我們以堆疊方式封裝晶片以加速處理器處理資料的能力時,我們發現傳統的、附加在晶片背部的冷卻裝置無法縮放(scale)。為了要利用 3D 晶片堆疊的高效能潛力,我們需要層與層之間的冷卻(interlayer cooling)," Thomas Brunschwiler 解釋,IBM Zurich 研究實驗室的計畫領導者。"直到目前,沒有人對此問題示範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大小為 4 平方公分,厚度為 1 mm 的 3D 晶片堆疊上,會有一種累積起來的、接近 1 千瓦的熱消散(heat dissipation)-- 比加熱板所所產生的熱要大上 10 倍。此外,每一層都為熱的移除增添障礙。
Brunschwiler 及其團隊將水的管道鋪設成冷卻結構,粗細與人類頭髮一樣(50 microns)位於晶片的每一層之間,以便從來源有效地移除熱。利用水優異的熱物理特性,科學家能在一個典型佔用空間(footprint)為 4 cm^2 的堆疊上示範高達每層 180 W/cm^2 的冷卻效能。(後面技術細節略譯)
這種將水密封起來的冷卻系統,類似於人腦中與數百萬個神經交錯縱橫在一起的幾萬條血管,那除了提供能量外,還能夠散熱。除了要蝕刻或鑽洞讓資訊能在每層間傳輸之外,他們完全以現有技術將每一層組合,科學家在每個互連( interconnect)四周留下一道矽牆(又稱為矽穿孔 (through silicon vias,TSVs 一種堆疊封裝技術),並添加一層很細的矽氧化物層,讓這些電互連與水隔絕,而且這些結構的組裝精確度必須要達到 10 microns,較目前晶片的互連與金屬化要精確 10 倍。
為了要組合每一層,Brunschwiler 等人開發出一種精密的薄膜焊接(thin-film soldering)技術。透過此技術,科學家能達到跟電接點一樣優秀熱接觸所需要的高品質、精確與強健,而不會短路。在完工階段,組裝好的堆疊倍放置在一個矽冷卻容器中,類似於一個微型臉盆。水從一邊唧入容器中,然後在從另一側離開前,流經晶片的每一層。透過模擬,科學家推斷這個 4 cm^2 測試載具的實驗結果,並達到 180 W/cm^2 的冷卻效能。
這項結果以一篇名為「Forced convective interlayer cooling in vertically integrated packages」的論文,在 IEEE ITherm conference 上發表,並榮獲 Best Paper award。
※ 相關報導:
* Made in IBM Labs: IBM cools 3-D chips with H2O
http://www.zurich.ibm.com/news/08/3D_cooling.html
* 微晶片大小的散熱「風扇」足以冷卻筆電
* NIST 將微感應器與微冰箱湊成很酷的一對
* 來自排氣管的電力
* 超立方體能成為奈米電腦的基石
* 以石墨薄片創造世上最小的電晶體
* 電路有記憶 華裔學者40年前預測成真
* IBM 推出新記憶體 10 年內終結硬碟
* 光子甲蟲:大自然替未來光學電腦打造鑽石般晶體
* 科學家解決玻璃水之謎
* 使電子在高溫超導體中結合的束縛
* 新製程能導使鈦金屬價格下跌
* 微小的粒子解決大問題:從 HIV 到奈米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