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6

從擴大內需、物價上揚到歐元升息抗通膨

* 倉促擴大內需 反而抬高物價
* 花完583億 項目碎碎列 地方「搞」大內需
* 交通部控管經費額度 高達三成
* 政院:預算見解不同 並不違法
* 馬政府急就章 預算案一團亂
* 就算急就章 也不應亂章法
* 核心物價 創9年新高
* 經建會:輸入性通膨已趨緩
* 豪雨成災 農作物損失已逾兩千萬
* 豪雨農損》復耕補助金 每公頃6千→1萬
* 下周起 六大賣場設平價專區
* 顧物價 更應強化經濟成長
* 政策惹民怨 馬願與藍委溝通
* 買電子產品 美國人學會再忍一忍
* 抗漲風 紐約餐廳換便宜食材
* 抗通膨 歐元區下月可能升息

◆ 倉促擴大內需 反而抬高物價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8.06.05

立法院預算中心上午剛出爐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評估報告中指出,馬政府為了減緩國際油價上漲及美國次級房貸的衝擊,提出「擴大內需方案」及「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但兩者目標明顯衝突。預算中心質疑政府沒有充足配套,擴大內需計畫將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產生反效果。

預算中心以80年代美國雷根政府解決高失業率、高物價上漲率的經驗做對比,當時雷根政府採用「小政府」策略,削減政府支出、減少有效需求,來減緩物價上漲,同時也能增加產量及減少失業,與馬政府擴大內需的作法顯不相同。

預算中心認為,行政院應是希望透過擴大內需,讓經濟成長率超越通貨膨脹的速度,透過增加人民所得,解決通膨問題。但要讓人民所得增加,政府的公共建設必須要有經濟效應,然而政府倉促提出計畫,不但未提出良善的配套措施,對於內容、預期效果、計畫變更、成本效益的分析報告也都付之闕如,讓人擔憂若公共建設沒有效益,將反而造成物價上漲大於國民所得增加,產生反效果。

預算中心指出,我國面臨經濟成長停滯、通話膨脹壓力(編註:通貨?)並存的情況,已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經濟成長趨疲、物價持續攀升。在其他狀況不變情況下,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來激發民間的消費與投資,來創造有效需求,將造成物價上揚,甚至會因為政府在金融市場籌措大筆資金來支應公共支出,導致銀根緊縮、利率上升,排擠民間投資,適得其反。

預算中心提醒新政府,為避免通貨膨脹惡化,應儘速提出良善的配套措施,包括如何穩定大宗物資供應來源,提升生產效能,並善用民間游資導入公共建設,來舒緩通貨膨脹的壓力,並審慎提出成本效益分析。

立法院院會明日將進行「9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減)預算案」及「97年度中央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特別預算案修正案」編製經過報告並備質詢。預算中心昨夜加班到深夜,在今日上午印製完成兩份評估報告。

※ 以下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花完583億 項目碎碎列 地方「搞」大內需

陳嘉宏、姚盈如、高有智、黃如萍/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這幾天,各地縣市政府計畫處忙著彙整資料,趕在六月四日前向中央提報擴大內需的細目資料,有的要求一級局處「生出」補助細目,有的要求各鄉鎮提出一定金額的工程計畫,這些從卅萬到千萬不等的小型工程款,如何有效擴大內需,的確讓外界狐疑。

甚至連官員私下都不禁說,「撒錢意味高於擴大內需。」

這次補助地方政府的五百八十三億擴大內需案中,台中縣政府依人口數分得卅九億,縣府不知道怎麼編,要求各鄉鎮自己提報計畫。據了解,一個鄉鎮分配到三千萬,一個村里分配到卅萬,每個中小學分配到五十萬修繕工程,就是要把額度用完。

國民黨縣黨部也提報工程計畫

台中縣議員李天生直斥這是選舉「後謝」,因為連他們縣議員都看不到這些細目,完全由縣市政府與鄉鎮長之間單線操作,再向中央請款。

上周,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與賴清德在總質詢時當場拿出一份國民黨台南縣黨部的內部公文,裡面寫道:「因應行政院辦理擴大內需計畫,請各位黨籍鄉鎮市長提報三百萬元小型工程的計畫,一組會交李全教主委辦理。」讓劉揆當場傻眼。立委痛斥,台南縣是民進黨執政,居然還有黨部主委囂張到要求底下樁腳提報小型工程,那國民黨執政的縣市不是更離譜?

事實上,以目前被披露的擴大內需工程細項,其瑣碎的程度的確頗為離譜。以宜蘭縣為例,經費規模多在數十萬元到百萬元之譜。民進黨執政縣市長也豁出去;小型工程款不夠看,像台南市就編列「登革熱多元人力孳生源清除計畫」、「仁愛之家安全防護計畫」;屏東縣還有「屏東蓮霧、蜜棗產業文化季暨國際歌謠節活動」,如此計畫要如何擴大內需?的確讓外界摸不著頭緒。

藍委:這根本就是公務預算嘛

儘管苗栗的「馬奮館」引起重大爭議,劉揆甚至在總質詢裡明白表示,「計畫報上來也不會准」。但知情人士私下表示,苗栗縣呈報給交通部的「苗卅六線及卅六之一道路拓寬工程」正是「馬奮館」的對外聯絡道。

至於政院宣稱不准「馬奮館」的硬體建設,但此次特別預算中,政院「很好心」地編列了「補助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兩百億元,只要這筆錢下到地方,透過預算的挪移,「馬奮館」當然還是能得利於這筆特別預算案。

此外,根據經建會發給各地方政府的各縣市地方公共建設申請流程,一直要到六月四日地方政府才將工作計畫書送到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六月十一日中央主管機關才填寫「初審意見」,之後還要送還給地方政府修正計畫。但這筆一千多億的擴大內需特別預算已經送達立法院,其中最重要的五百八十三地方建設款,要叫立法院審什麼?

熟悉預算的國民黨立委翁重鈞痛批行政院的作法,根本不符法定要件。他解釋,依預算法,是要算入不足才能裁減歲出或增加收入,但現在歲入並沒有減少,怎麼可以辦追加減預算?再者,特別預算是用在跨年度的重大建設,才會排除公債法適用,現在行政院叫各縣市提報半年可完成的小型工程,「這根本是公務預算!怎麼會是特別預算?」

※ 我要提報一個「尋找外星人同鄉計畫」...



◆ 交通部控管經費額度 高達三成

黃如萍/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總經費高達五百多億元的加強地方建設及擴大內需方案,交通部分配控管的經費額度占三一%,高居各部會之冠。對於地方政府提出的建設項目及經費需求太過瑣碎及空泛,交通官員直言,如何執行地方補助及擴大內需計畫,政府還沒準備好。

交通官員指出,五百萬元經費以內的新興計畫,前置作業期約需三個月;五百至兩千萬元的計畫,設計等前置作業期須四至六個月;兩千萬以上,至少要一年以上準備作業時間。以此原則檢視,地方政府提出的地方公共建設擴大內需計畫,三分之一以上根本無法在今年完成發包。

此外,購買設備、土地及舉辦活動屬於消費性支出,對帶動其他產業的生產、消費,成效不大,交通部建議地方政府利用擴大內需補助機會,先拿出重大交通建設的配合款,讓交通建設可加速執行。

至於地方節慶活動,交通官員坦言,因為活動規模、名氣及延續性不大,無法吸引國際觀光客,觀光效益不大,不具帶動擴大內需的經濟成長效益。交通部將以道德勸說方式,希望地方政府不要將補助經費花在經濟成效低的活動上。



◆ 政院:預算見解不同 並不違法

江慧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立法院預算中心指行政院擴大內需預算編列違反預算法,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澄清,依據預算法第七九條第三款及第八○條編列,必須符合「所辦事件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的要件,行政院和立法院預算中心對「法定預算」的解釋見解,可能有所不同。

史亞平指出,所謂的發生重大事故,並非針對原有的法定預算項目,不一定要對相同的科目照辦。主計處也列舉扁政府時代兩個例子,證實並非一定要針對原有預算追加。其一是九○年辦理「因應擴大公共投資振興景氣方案」,共追加八百億;其二則是九二年「因應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及擴大公共建設振興計畫」,政院也提出七八三億的追加預算,都沒有違背預算法精神。



◆ 馬政府急就章 預算案一團亂

自由時報 記者黃維助/特稿 2008.06.06

馬政府上台後首次提出的兩大預算案,昨遭立院預算中心重砲直批「有悖法制」,打了自詡「依法行政」的新政府大巴掌;檢視劉內閣速成提出的兩項預算案,不僅違背預算紀律,與預算法規牴觸情況更「罄竹難書」,這就是「準備好了」的執政團隊嗎?

行政、立法兩院分掌預算編列、審議之權,但政院送審的九十七年度追加減預算案及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修正案,內容卻多處違反預算法令,且屬重大違規,政院似乎渾然不察其嚴重性,甚至硬拗狡辯預算編列「合法」,言行不一,令人咋舌。

以工程會編列的補助地方政府營建工程物價調整款八十五億餘元經費,預算書竟主張「如有賸餘經費將辦理其他工程」,無視擴大公共建設條例規定的「未執行部分預算應依預算法規定解繳國庫,不得移用」,及預算法所定「其經費未經使用者,應即停止使用」,竟漠視法律至此。

更甚者,包括追加減預算案與補助地方擴大內需建設方案的數百億元預算,本應併同預算案送來經核定的細部計畫,卻付之闕如,形同強迫立院「閉著眼睛」審預算,因為沒有細部計畫,就不知道預算內容、效益評估,等於要立院簽張空白支票,就算與擴大公共建設精神差距十萬八千里的換燈具、買垃圾桶也都要照給錢,說得通嗎?還是如民進黨團所言,這些小型工程款真是「選舉後謝」?

看看過去藍軍如何對待扁政府,九十年扁政府上台後送審九二一特別預算案,其中二百億餘元預算缺乏細部計畫,藍軍掌控的立院二話不說直接砍掉,試問,現在一黨獨大的國民黨,難道可以「昨是今非」,放任違法預算過關?

馬政府標榜依法行政,急就章式的預算案卻編得一團亂,程序及實質都涉違法,若不反省導正,那就真是一黨獨霸、恣意妄為。



◆ 就算急就章 也不應亂章法

陳嘉宏、黃如萍/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6.06

姑且不論通貨膨脹的年代,是否適用擴大內需政策手段來「把餅做大」,新政府在上台不到廿天的短短時間內,急著送出總預算案追加減案以及與特別預算調整案,在程序與適法性上都已經出現嚴重問題,面對這種「化整為零」找不出政策方向的作法,立法院應該考慮退回這兩部預算案。

擴大內需方案匆忙上路,不僅部分地方政府對籌畫時間過短而抱怨連連,中央各部會的反彈聲浪也大,連官員都不解,「更換十字路口的燈號這麼小的工程,也要中央部會審查、督管」?政府的人力及財力被虛耗。

而就法論法,當初立法院為了「綁死」民進黨政府,立了一部頗為周詳嚴格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條例;其中還規定執行機關辦理擴大公共建設時,「應就其目標、執行策略、資源需求,財務方案」,甚至「環境影響評估及成本效益」提報行政院核定。新政府要不要告訴外界,宜蘭的「蘭雨節」要如何提出「環境影響評估」來交給政院核定?

新政府開小門,納進五百八十三億的補助地方建設經費,已完全紊亂正常公務與特別預算的分野,也悖離當初特別預算制訂的初衷。更不用說在進行總預算追加減時,完全「為了追加而追減」,甚至違背追加預算必須在原有「法定預算」範圍內的預算法規定。

五年前當民進黨政府提出五百億擴大內需方案時,國民黨提出「以追加預算辦理」(亦即不能舉債)、「全部列資本門」、「依縣市人口、土地、面積、財政、失業率等公平分配預算」等要求,試問,現在的國民黨政府做到哪一點?面對可能涉及違法的預算案,立法院不能輕忽自己的職責。

※ 別這麼說,這樣才能刺激經濟嘛...



◆ 核心物價 創9年新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6.06

主計處昨天公布,五月分扣除蔬果、魚介、能源等易受季節因素影響的核心物價,年增率高達百分之3.23,創下近九年以來新高。另外,今年一到五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百分之3.66,也是近13年新高。

五月分民生消費物品漲幅最高的是香蕉,漲幅高達百分之160;其次是沙拉油與調理油,漲幅逼近七成;木瓜與芋頭漲幅也超過六成。

所謂核心物價,因為已扣除蔬菜、水產、能源等易受季節因素造成價格波動劇烈的商品,可以穩定呈現物價的真正走勢。五月分核心物價創近九年新高,可見通貨膨脹問題的確已經造成衝擊。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也表示,核心物價連續三個月以超過百分之三的速度上升,顯然通膨壓力持續存在。



◆ 經建會:輸入性通膨已趨緩

于國欽/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6.06

經建會昨日表示,雖然5月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14.02%,輸入性通膨壓力仍高,但由6月美元轉趨強勢、國際油價走跌、穀物及金屬價格自年初高峰下滑看來,這一波輸入性通膨的壓力,下半年起可望逐漸趨緩。

主計處發布「進口物價統計」指出,若依美元計價,5月份的進口物價年增率高達23.99%,創下民國69年7月以來新高,以台幣計算的進口物價漲幅受惠於台幣匯率升值,漲幅僅14.02%,但這一漲幅水準相對過去幾年,仍然偏高。

主計處官員指出,與上年同月相比,進口物價漲幅仍在高水準,但若與年初相比,這些農工原料價格已自高峰下滑,例如:小麥自2月每英斗10.7美元降至7.6美元,黃豆由15.2美元降至13.6美元,棉花由每磅近80美元降至66美元,鋁由每噸3070美元降至2888美元,鋅由每噸2721美元降至1980美元,此外,國際原油更由每桶5月21日133美元降至6月4日的122美元。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自高檔下滑透露這一波輸入性通膨壓力正在紓解中,這主要是亞洲國家不再補貼油價,油品需求驟降使得國際原油難以再繼續哄抬。



◆ 顧物價 更應強化經濟成長

彭漣漪/新聞分析 中國時報 2008.06.06

五月核心物價再創高點,多種食物漲幅動輒六、七成,甚至逾倍,但經過連續幾個月物價漲漲漲,民眾開始出現免疫力,原有的彈性和韌性紛紛「恢復理智」,似乎不再那麼恐慌,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人還是受到相當大影響,關切未來物價還會不會繼續恐怖飆漲?

根據多家經濟預測機構分析,油價、大宗原物料上漲幅度中有很多是炒作成分,當漲幅到某個不合理的高點,對需求會產生抑制作用,價格太高、大家不買,結果就會使得價格下跌。目前國際情勢就是這樣,物價連續多個月看不到價格頂點的狀況不再,可說現階段可以鬆一口氣。

跟國際比較,台灣的物價漲幅其實並不嚴重,只是薪水沒有跟漲,造成普遍性的痛苦,新政府接任,首先面臨要追求經濟成長還是先控制物價的兩難抉擇。

經建會做過評估,擴大內需的追加減預算,將使經濟成長率多○.五九個百分點,但同時也會造成物價增加○.○三個百分點,經過權衡,對經濟成長幫助大、對物價影響相對微小,因此還是決定推動擴大內需方案。

其實台灣物價上漲問題相對不嚴重,而且這是全球性問題,台灣無法迴避,即使民眾對物價抱怨連連,政府除加強相關配套、監督市場秩序,可著力的不多;但在經濟成長方面可以做的事卻相當多。

所以與其逼使政府費力用在物價控制上,或推徒勞無功的措施,還不如讓政府將心力用在思考台灣未來遠景上;畢竟,唯有經濟高度成長,廠商因此賺錢,民眾因此加薪,才是對付高物價時代最有效的途徑。



◆ 豪雨成災 農作物損失已逾兩千萬

中時電子報方佳怡/台北報導 2008.06.05

大雨下不停,造成國內農作物傳出災情,行政院農委會今(五)日指出,截至上午為止,彰化以南地區受豪雨影響,農業災情陸續顯現,農作物損失持續增加,估計金額已達新台幣2029萬元,受害地區中以彰化、雲林及高雄等三縣最為嚴重,其中光是雲林縣就損失了1018萬元。

農委會說,此次主要受損農作物以葉菜類浸水最為嚴重,其他像是不結球白菜、韭菜、一期稻作、巨峰葡萄、結球白菜、蔥等,也因浸水而受損。

農委會表示,今天台北批發市場,蔬菜平均每公斤價格22.1元,較昨天22.9元,下跌0.8元,跌幅為3.5%,交易量為1377公噸,較昨天1194公噸,增加約183公噸。

農委會說,氣象局表示受滯留鋒面影響,今天台灣南部、東南部及中部地區還是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因此,農委會將持續輔導產地採收出貨,並將輔導農民團體與量販店及超市系統等直銷通路訂立供銷契約穩定貨源,以供應各通路需求。



◆ 豪雨農損》復耕補助金 每公頃6千→1萬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8.06.05

南部大雨造成農業損害,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在行政院會中表達對南部水患災情的關切,劉兆玄表示,對於農業遭到損害的民眾,將會視實際受損情況,酌予補助。另對於復耕補助金,農委會也決定從每公頃六千元提高到一萬元。

新聞局長史亞平轉述說,劉兆玄在院會最後裁示時表示,6月2日南部大雨造成淹水,尤其雲林台西永豐村因地層下陷,淹水很嚴重,雖然經濟部已立刻組成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協調排水,但水災確已影響農民生活。

她轉述劉兆玄的話說,目前粗估已造成雲、彰二千萬元農業損失,其中是以雲林蔬菜產區受到比較嚴重影響,而雖然受損情形還未達到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現金救助及紓困貸款標準,但已請農委會視現場受損情況,對蔬菜受損農民酌予補助。

史亞平說,目前農委會已決定專案提高復耕補助金額,即從每公頃六千元,提高到一萬元,希望能減輕農民負擔。另劉兆玄要求台灣已進入防汛期,希經濟部檢討恢復移動式抽水機的設置,並呼籲西南沿海民眾提高警覺,配合政府做好必要防汛準備。



◆ 胡亂加碼 開惡例

黃馨儀/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6.06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日至雲林勘災,決定將每公頃復耕補助由原本六千元加碼到一萬元,同時編列預算改善淹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早已確立補助標準,卻在新任主委勘災的「處女秀」中,上演胡亂加價戲碼,很難想像未來若是真的「狼來了」,官員們是否還能端出更肥美的「牛肉」?

前天在立院質詢時,陳武雄還口口聲聲強調目前災損尚屬輕微,全縣仍未達到天然災害救助標準(一億八千萬元),農委會不該也不會啟動救災機制,只針對較嚴重的鄉鎮專案補助。

不料昨日勘災後,面對農民與民代的粗口撻伐與惡言相向,馬上就改口,將復耕補助金加碼四千元,以平撫農民激動情緒。但新任主委似乎忘了,災情補助早有制度可循,一旦開惡例胡亂開支票,未來如何杜絕其他農漁畜牧業者的要求?



◆ 下周起 六大賣場設平價專區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許玉君、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8.06.06

下周一起,到賣場買東西,記得先找「平價專區」。

兼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委的副院長邱正雄昨天說,端午節過後,下個禮拜一開始,六家量販店將設置十項平價品專區,讓民眾一到量販店,即可比較市場價格,安心購買。

消保會督導組組長劉清芳表示,十項平價商品包括蛋、沙拉油、米、麵粉、奶粉(鮮乳)、泡麵、醬油等七項食品,及衛生紙、沐浴乳、洗髮精等三項民生用品,未來不排除視物價波動增加商品。「平價專區所販賣的商品除了低價外,還需符合國家標準,且除非特殊狀況,賣場不能隨便斷貨。」

成立「平價專區」的量販店包括家樂福、大潤發、全聯福利中心、松青、愛買、頂好超市六家業者。其中全聯福利中心在台灣全島及離島店面總數最多,共有四百零二家都設立平價專區。另有四十八家家樂福及廿三家大潤發,也提供低價民生用品。

劉清芳說,不清楚物價會飆漲到何時,平價專區成立後,還沒有確切的截止日期,一切都看市場物價決定。

由於這項計畫沒有法律依據,純粹希望業者能夠共體時艱。劉清芳表示,平價專區的產品價格比促銷價還低,若消費者沒有品牌忠誠度,就會以價格考量去購買平價專區的產品,賣場也能薄利多銷。「對產品業者而言,可能會壓低價格進入平價專區,用意在抑制產品物價持續飆高。」

端節將至,消保會也已聯繫這六家主要量販店,協調量販店允諾不囤積端節應景產品及民生必需品。邱正雄表示,目前天氣好轉,加上農委會展開調控,國內蔬菜供應價格應會下降,他相信端午節前,各種民生必需品與過節產品也能充分供應,民眾可過個快樂的端午節。



◆ 政策惹民怨 馬願與藍委溝通

曾薏蘋/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劉內閣上任後,多項政策民怨四起,國民黨立委對此炮火四射。據了解,擔心被抨擊「把手伸進立院」的馬英九總統,已決定親自出面安撫,透過黨主席吳伯雄居中牽線,馬將與藍委面對面溝通。一旦敲定見面模式,近日即可確定時間。

周三中常會,立委洪秀柱搬出南韓總統李明博為例,憂心台灣會出現「李明博現象」。還有地方黨部主委特地拜會吳伯雄強調,馬英九什麼都叫黨不要管,「既然這樣,黨幹麻幫你背書?」

據了解,對於黨內反彈聲浪,馬英九一直放在心上,雖然想和立委見面,卻又擔心被外界批評「總統府把手伸進立法院」。但最近反彈聲浪實在太大,連自家人都不挺,馬最後決定與立委當面溝通。黨務高層透露,吳伯雄已把馬英九的意思,轉達黨籍立委。馬英九願意聽取立委對行政團隊的建言,但立委必須了解,這不能被說成是馬總統將手伸進立法院。



◆ 買電子產品 美國人學會再忍一忍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6.05

擔心經濟進一步衰退以及不斷上漲的食品及能源價格,美國消費者不得不對消費類電器的購買三思而後行,尤其是大型家電,例如平面電視機、藍光影碟機之類。

華爾街日報報導,已經有很多美國消費者關注那些較低價的電子產品,主要是售價低於200美元(台幣6100元)的MP3、數位相框和數位相機等。

分析師及生產廠商認為,由於這類產品價格適中,消費者還會隨興購買,或許這也是一種經濟衰退的標誌。

Canon促銷低價相機

消費類電器生產廠商以及零售業者已經注意到這種趨勢,開始拓展低價高科技玩具產品,吸引開始厲行節約的顧客。日本佳能公司,已經把售價在200美元以下的相機,從去年的2款增加到3款。

低價MP3 侵略iPod版圖

不僅是數位相機,連一貫是時尚消費寵兒的iPod也受到MP3的大力挑戰。Sandisk公司的1GB容量MP3售價只有40美元。面對市場的挑戰,蘋果公司將2GB的iPod售價降低至69美元,1GB的Shuffle價格由原先的69美元降至49美元。

有業界市場調查公司對網際網路用戶的調查發現,有1090戶原本打算購買平面電視的用戶,其中35%已經決定延後購買計畫。這也是為什麼新力公司(Sony)決定在今年推出更加「入門級」的液晶電視的原因,售價約在500至1200美元之間,相比新力主力產品平均低200美元。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藍光影碟機平均售價為550美元。不過,沃爾瑪也將從本月開始銷售一款298美元的Magnavox藍光高畫質影碟機。沃爾瑪家庭娛樂資深副總裁認為,「我們認為,我們有機會在這個產品上領導價格的走勢」。



◆ 抗漲風 紐約餐廳換便宜食材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6.05

由於食材、油品價格持續上升,紐約市餐廳老闆各出奇謀抗衡。皇后區法拉盛的上海餐館「聚楓園」 (Maple Garden),不再在每一道菜中提供白飯。上西城的Good Enough to Eat餐廳,則在某些食品上多收兩元附加費。

紐約的廚師、主廚和餐廳老闆都想盡辦法,減低麵粉、雞蛋、白米和食用油等不斷漲價的衝擊。他們抱怨所有東西同時漲價,但他們盡可能不把上升的成本轉嫁到客人身上。

有些老闆削減侍應生和幫廚,有些則延長營業時間或增加菜餚款式招徠顧客。一名老闆說,她不調高菜單的價錢,但把銷售稅加在帳單上。

根據報告,紐約大都會區的食物和飲品的價格一年內上漲5.3%,升幅是自1990年以來最大。紐約州餐廳業聯會行政副總裁杭特說:「這是我們30年來最壞的一年。」

印度餐廳Devi的老闆兼主廚沙蘭說,他正考慮是否把菜餚量縮減,因漲價已行不通。白米和麵粉過去數個月漲價超過一倍後,Devi的「主廚推薦套餐」的價格已調至65美元。

經營Good Enough to Eat逾25年的卡莉.李文說,在溫暖的月份,她通常是以白米為主的菜餚,取待以馬鈴薯為主的菜餚,但因馬鈴薯的價格比較穩定,所以現在改回使用馬鈴薯。



◆ 抗通膨 歐元區下月可能升息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五日電】 2008.06.0

全球通膨竄高,各國央行紛紛升息或至少暫不降息以因應局勢。歐元區和英國等央行5日宣布利率按兵不動,印尼、菲律賓等央行則升息。馬來西亞和紐西蘭按兵不動,但紐西蘭暗示未來利率可能不升反降。

歐洲央行(ECB)5日決定,即使歐元區經濟已有降溫現象,但為對抗通膨,決定讓基準利率維持在4%的六年高點。特里謝在貨幣決策會後表示,通膨趨勢讓ECB「提高警覺」。歐元區通膨壓力恐比預期持續更久,而危及物價穩定的風險也會增加。ECB預期今年歐元區通膨率從先前預估的2.9%升到3.4%。

特里謝還說,「不排除」下個月利率可能「小幅」調升,這次會議中已有官員認為該升息。特里謝直言將加速升息,令市場大感意外。歐元區利率期貨交易顯示,市場預期ECB今年會升息兩次。

英格蘭銀行(央行)5日也決定按兵不動,連續第二個月讓基準利率保持在5%。但由於通膨居高不下,未來降息的空間恐怕不大。

面臨通膨飆漲和經濟成長減緩的兩難,繼越南和巴基斯坦後,亞洲又有多國也選擇升息抗通膨。菲律賓升息1碼至5.25%,為兩年半來首見。菲國5月通膨升抵9.6%的九年新高,第一季經濟成長比去年同期成長5.2%,增幅為近兩年來最低。

印尼升息1碼到8.5%,並暗示接下來還會繼續升息以壓制通膨。行動經濟公司(Action Economics)經濟學家柯恩表示,這不會是印尼最後一次升息,預估年底前利率可望站上10%。印尼央行同時宣布9日起將以隔夜拆款利率做為基準利率。

馬來西亞央行以現無急迫升息必要為由,維持基準利率在3.5%。但市場預期年底前通膨壓力恐怕還是擋不住,升息幅度上看3碼。

同樣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的還有紐西蘭,但紐國央行表示,由於經濟前景黯淡,第三季可能會降息。目前紐西蘭基準利率為8.25%。紐元5日應聲重挫,跌幅為近五個月最大。

為抑制通膨壓力續增,巴西央行4日也升息2碼,基準利率從11.75%升到12.25%。市場預期,年底前利率還會升到13.75%。到上個月中旬止,該國通膨已攀抵兩年高點。

※ 相關報導: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2007國際十大新聞頭條

糧荒 一顆黃豆恐整垮世界
IMF示警 糧價飆漲恐引發戰爭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 貧富的差距與差異
- 糧食危機癥結 土壤持續惡化
- 理財政治學
- 全球40億人 今夏面臨2位數通膨
- 索羅斯:油漲不停 泡沫化前兆
- 滿街沒頭路 華爾街真憂鬱/消費者信心史上第三低
- 投機資金炒作... 油價難重回100美元
- 國際研究:全球糧價將會下滑 但仍維持高價
- 面對通膨的巨浪
- 從美國調查油市炒作到化肥替代品
- 糧價大漲 肥了誰?
- 通膨是全球下一個挑戰
十億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給A了?
政府負債13兆 平均1人56.5萬
從歐洲重颳燃煤風到國際碳交易
高油價時代,要綠色交通網
綠色企業受金融市場獎勵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學生勤學,老師樂教
學者怎樣從政

17 則留言:

fsj 提到...

擴大內需預算 藍綠都開砲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黃雅詩、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8.06.07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到立院報告追加減預算與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案,藍綠立委都砲聲隆隆,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不滿行政院違法編列預算,將立法院當作提款機,要求退回預算案,並痛批所謂「擴大內需」只是在擴大南北差距,帶動物價上漲。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傍晚「突襲」提案要退回預算,國民黨一方面急電不分區及北部地區立委趕回立法院,準備表決,一方面持續與民進黨協商,經過四個小時的協商,朝野在晚上十時同意交付財政委員會審查。

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表示,劉兆玄上任後調漲油價,已經湧現通膨壓力,此時推動擴大內需方案時機不對,只會火上加油,且該方案經費按人口分配,造成重北輕南,將進一步擴大南北及城鄉差距。

立委管碧玲表示,行政院對北部(北北桃區域)建設僅小刪百分之七點九,卻對南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市鐵路地下化等重大建設工程大砍四十六億多元,刪減幅度達原編列百分之卅八點八,增加預算者僅有台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十五億元,明顯「重北輕南獨厚中」。

管碧玲還說,新政府所送特別預算案只有薄薄兩本資料,沒有細目計畫,如此就要立法院審查一千一百多億元預算,到底從何審起?

藍營自家立委也砲聲四射,對行政院擬依照人口數分配各縣市補助款,立委曹爾忠痛批,馬祖只分到三千萬元,「那拜託不要了,拿去四川賑災好了!」

專精預算問題的立委翁重鈞說,看到這樣的預算書很「心酸」,他認為劉內閣希望讓馬總統上任後馬上有作為,但違反很多基本預算法規,「欲速則不達」。

劉揆坦言,他自己也感覺預算提出有點倉卒,技術上希望本會期就可通過預算,受到立院會期時間限制,空間變小,預算細目會再補送審查。

立委吳志揚則抨擊,擴大公共建設可能增加通膨壓力,吃掉預期經濟成長率,「且花一千億多去增加零點四五經濟成長率值得嗎?」他建議政府不要出那麼多錢,應導入民間資金。

劉揆解釋,無法針對馬祖補助個案做出承諾,但依照人口撥款只是匡計標準之一,會考慮南北差距、離島因素。

至於外界質疑預算綁樁,劉揆表示,政院撥款給縣市沒有分藍綠,「如果計畫報上來非常不符合情理,會剔除,有些建設不會讓它通過。」



◆ 移民署 花1434萬買汽機車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8.06.06

入出國及移民署以配合兩岸周末包機與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政策為名,追加預算新台幣1億495萬元,其中竟有高達1434萬元用於購買汽機車,占入出國及移民署追加預算的七分之一!立法院預算中心質疑,入出國及移民署已擁有379輛車,為何還有必要再買35輛車?入出國及移民署副署長吳學燕表示,這些車子是作為國際事務大隊上下班通勤與公務使用,購入這些車子只是杯水車薪。

立法院預算中心在中央政府追加減預算案評估報告中指出,入出國及移民署成立後,每年皆購置百輛汽機車,97年度已編列預算購置20輛車,為何還要追加預算添購35輛車?預算中心更質疑,陸客來台跟兩岸周末包機沒有前例可循,入出國及移民署大量添購硬體設備,卻沒有充分評估,應先要審慎考量建置軟硬體設施的妥適性,並充分研究應變替代方案,否則有設備閒置虛擲公帑的疑慮。

立法院預算中心根據入出國及移民署第二預備金動支情形表及預算書統計,入出國及移民署在96年成立後,已從境管局、警政署移撥65輛車、港務基金與民航基金支援41輛;動用95年度第二預備金購置167輛車,96年度又購入106輛,總計已有379輛車。

若從車型來看,目前入出國及移民署已擁有7人座廂型偵防車67輛,追加預算又計畫添購1輛;8人座廂型偵防車34輛,97年度計畫再買4輛,追加預算又增加1輛;21座中型警備車2輛,追加預算計畫再買2輛;最驚人的是現有機車170輛,97年度又計畫購入16輛,追加預算還要再買21輛。

被質疑大量購車的必要性,吳學燕表示,入出國及移民署車輛不足,過去向航警局借用車輛,去年還得租車,才會在成立國際事務大隊後,決定編列預算購車解決問題,增購這些車不過是杯水車薪。新購置的車輛將作為國際事務大隊上下班通勤及公務使用。

※ 依照移民署編制,上下加起來約 800 人,而其中有許多都是兼任。



◆ 政黨輪替 分贓本質沒變

【聯合報╱記者 林新輝】 2008.06.07

立委翁金珠批評編列預算案違法,劉兆玄回答,「過去八年,我們有前例可循」,此言差矣。「前例可循」四字,證明今日民進黨立委的批評站得往腳,暴露新政府跳不出「舊思維」的窠臼。

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對「依法行政」的劉內閣無疑賞了一記耳光。過去八年,民進黨向立法院提出五次的追加減預算,立法院預算中心每次針對預算案進行的評估報告,結論是「有悖法制、籠統含混」。新政府上台的第一樁預算案,立法院預算中心專業評估報告的結論,跟民進黨政府一樣。

連劉兆玄都坦承,這次預算案,從各縣市提申請到經建會審核,時間確實倉促,壓縮中央把關審核的空間。但這不能成為劉內閣向立院提出急就章預算案的藉口。

擴大內需要發揮作用,重點在計畫及縝密的規劃,如果沒有,不但無法達到振興經濟,反而是對通膨壓力是火上加油。

國民黨多位預算專業立委不客氣的批評,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提出的計畫項目,必須在半年內能夠消化預算,對各縣市政府最便宜行事的方式,就是盡量報小型工程,「請問,小型工程如何振興經濟?」

況且,諸多計畫內容,跟「振興經濟」搭不上邊。像汰換老舊車齡的消防車、運動館、文史館,換燈具、買垃圾桶、買影印機,說穿了,就是為綁樁、消化預算。

民進黨執政時期,將立法院通過的追加減預算或擴大公共建設預算,在全省各地興建無以數計的文化館、辦公大樓、體育館、停車場,花錢無度的結果,造就無以數計的「蚊子館」,形成另類台灣奇蹟。根據行政院列管的資料,全台閒置建設的總金額三百億元。

悲哀的是,即使國民黨立委也看不過劉內閣的預算案,最後還是臣服於選舉的壓力。因為不敢開罪地方選民,只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政黨雖又輪替,但政客分贓預算的本質沒有輪替。

fsj 提到...

全球通膨如何解?美林:貨幣寬鬆為元凶

◆ 波羅的海三國 經濟恐硬著陸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拉脫維亞里加四日電】 2008/06/05

波羅的海三小國持續多年的經濟榮景後,如今隨著通貨膨脹竄升與銀行壞帳激增,經濟狀況已經開始走下坡,甚至可能硬著陸。

一年前,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公證處還門庭若市,大排長龍的民眾等著完成房地產交易,但現在就連非假日也一片死寂,經濟不振已使這波榮景宣告終結。

同時,靠近公證處的討債公司Paus Konsults業績卻蒸蒸日上,該公司主管指出,今年4月拉脫維亞銀行共提出超過6,500件新增逾放款,比2月激增45%,類似案子在資料庫中還有20萬件,牽涉230萬名債務人。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經歷四年的景氣擴張,如今經濟直線下墜,將波羅的海之虎推向漫長的冬眠期。分析師指出,經濟下滑是急速擴張的後遺症。

東方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維博格說:「多年來快速成長導致產能過剩,經濟急凍並不另人意外。」

波羅的海三國的經濟體去年開始走軟,但最新數據顯示狀況實際上更糟。愛沙尼亞今年首季成長減緩至0.4%,大幅落後去年同期的9.9%,創八年來最低;拉脫維亞的成長率從前一季的9.6%滑落至3.6%,且分析師認為跌勢還會延續。

在景氣活絡的2004至2007年間,愛沙尼亞的經濟成長高達42%,拉脫維亞更衝高至50%,創歐盟有史以來最佳紀錄。但隨後通膨開始失控,拉脫維亞通膨率竄升至18%,其他兩國也達到11%。

這三國1991年脫離蘇聯邁向自由經濟,雖然帶來便宜的融資,卻也掀起民間借錢消費的熱潮。2007年底,拉脫維亞的銀行借貸已竄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3%,其他兩國的多數家庭也深陷債務泥淖。

經濟學家預估,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經濟即將邁入衰退,問題只在硬著陸的狀況會多嚴重、持續多久。其中只有立陶宛是例外,該國經濟並未嚴重失衡,四年間成長速度維持在36%,國民也較少舉債消費。

對三國前景感到悲觀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估,拉脫維亞今年成長率將急速放緩,從去年的10.5%銳減至0.5%。

隨著能源、勞工與原物料價格上揚,包括芬蘭電子代工廠商Elcoteq在內的波羅的海區外商公司,已開始減少投資與精簡人力。



◆ 通膨惡化 東南亞吹升息風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6.06

東南亞國家吹起升息風潮!儘管面臨經濟成長走疲的風險,菲律賓與印尼央行為了對抗商品價格飛漲造成通膨惡化的問題,周四雙雙宣布調升指標利率1碼,印尼為1個月內第二度升息,菲律賓則為2年半來首度緊縮貨幣。經濟學家認為,同樣面臨通膨壓力的馬來西亞最快下個月就將展開升息循環,至年底前可能會升息3碼。

菲律賓周四公布5月通膨率,較去年同期飆漲9.6%,創9年新高,菲律賓央行之後隨即宣布升息1碼,指標隔夜拆款利率由5.0%調漲至5.25%,這是2005年10月以來菲律賓首度實施貨幣緊縮政策。

菲律賓央行總裁泰坦柯指出:「考量已有初步跡象顯示通膨會進一步惡化,貨幣決策委員會因此認定,有必要立即採取抑制通膨預期的行動。」

印尼央行同日發布升息1碼的消息,1個月期基準利率由8.25%調至8.50%。印尼5月才剛終結寬鬆貨幣政策,將指標利率調升1碼。

印尼央行升息幅度小於市場預期,經濟學家普遍預測本次貨幣會期升息幅度有2碼,經濟學家並表示,升息1碼不足以控制通膨,未來持續升息的壓力有增無減。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溫德斯福指出:「升息後該國的實質利率仍達-1.9%,顯示貨幣緊縮的幅度還不夠。」Action Economics經濟學家柯恩預測印尼央行將持續進行升息循環,9月時利率水準將上揚到9.25%,年底升抵10.0%。

受到政府宣布大幅調漲燃料價格影響,印尼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由4月的9.0%,躥升至5月的10.4%,創20個月新高。

馬來西亞不久前才剛宣布調漲油價與實施其他補貼政策的改革,通膨率有急速增溫之勢,馬來西亞央行總裁阿濟茲周四雖出面重申暫時無升息的必要,但也坦承今年全年通膨率預估將達4.2%,不但高於之前2.5%至3.0%的預測區間,同時將創下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馬來西亞指標利率自2006年4月迄今,一直維持於現行的3.5%不變,但道瓊斯向市場專家所做的最新訪調結果顯示,經濟學家認為該國央行最快將於下次表定會期(7月25日)升息,下半年升息幅度上看3碼。



◆ 通膨惡化 越南盾貶值壓力大

【林上祚/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2008.06.07

東南亞經濟成長最快、被譽為「亞洲小虎」的越南,今年以來因越南政府未有效壓抑通膨氣焰,通膨危機已經漫延到股匯市。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分析師,甚至警告當地可能發生金融危機,預言越南盾未來一年可能貶值33%。

原本被外界視為東南亞投資天堂的越南,通膨問題有逐漸惡化趨勢,五月通貨膨脹率高達25.2%,創下過去十六年新高。根據Global Insight Inc預測,今年越南全年通膨達19.6%,遠遠高於東南亞、東亞國家。

股市連跌21天 今年跌掉58%

由於市場擔心,越南貿易逆差擴大將導致越南盾走貶,外資五月起連日賣超越股,胡志明股市連續下跌21天,今年以來已跌掉58%。

由於越南政府對通貨膨脹的反應緩慢,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等信評公司,紛紛將越南主權評等展望調為負向。

美林亞太區股票策略部門主管馬修斯(Mark Matthews)表示,高通膨導致民間借貸利率升高,將因此抑制企業獲利成長,除非政府祭出救市措施,否則越南股市「短時間內很難出現明顯反彈」。

由於越南股匯市持續下挫,不少外資已經開始看衰越南,德意志、摩根士丹利都看貶越南盾。

《華爾街日報》分析,由於中國勞動成本提升,許多廠商紛紛轉進越南,其中又以成衣、製鞋最多,去年越南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高達二百億美元,其中包括全球最大鋼鐵廠塔塔鋼鐵,外資大量流入的結果,間接助長當地房價等物價上漲。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薪資成長幅度趕不上通膨速度,越南各地紛紛爆發工潮,許多外商投資工廠都被迫關廠,上周日商松下位在河內的組裝廠爆發罷工,要求調薪25%,公司方面承認,共有四分之一員工加入罷工。

各地爆發工潮 不少外商關廠

南部的胡志明市,最近幾個月也爆發多起工潮,《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越南修訂後勞動法,規定非法罷工員工,須對雇主損失須負起賠償責任,但根據越南官方統計,今年第一季罷工事件高達三百件,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倍,其中最嚴重的,是今年四月美商耐吉代工廠(台商),參加罷工人數高達二萬一千人,雇主最後被迫調薪一成。

目前越南盾兌美元匯率約為16000,根據近期越南盾一年期遠匯合約,越南盾未來依年可能貶值33%。

泰國發生金融風暴時,貿易赤字占國民生產毛額比重約6.5%,經濟學家擔心,越南政府如果拿不出有效政策平抑物價,越南可能重演十年前泰國金融危機。

瑞士信貸研究報告指出,越南貿易赤字問題尚未達到無法挽回地步,但如果越南政府無法拿出有效對策,情況可能會惡化。

銀行融資緊縮 仍遠低於通膨

越南央行副行長Nguyen Dong Tien表示,越南將透過調高存款準備率方式,緊縮銀行融資,不過越南基準利率僅12%,仍遠低於當地通膨。

《華爾街日報》指出,越南政府沒有及早壓抑民間通膨,導致股匯市出現重挫,其他亞洲國家應該引以為戒,印度、中國兩國,透過緊縮信用方式,避免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入資本市場,目前為止,比起升息更有效壓抑通膨,菲律賓與印尼二國,則是希望透過今年農業生產的提高,壓抑食物上漲壓力。



◆ 通膨高漲 危及中東主權評等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時報2008.06.07

穆迪信用評等公司警告,中東地區的通膨居高不下,已嚴重影響該區各國的主權信用評等前景。

目前通膨已是全球關注焦點,但中東已被點名是很有可能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因商品價格飆漲,伴隨強大的消費需求,加上該區許多國家緊盯美元的政策,限制各國央行難以實施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

穆迪評比的11個中東國家中,埃及、約旦、黎巴嫩、摩洛哥、突尼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評等最有可能遭到調降,阿曼、卡達、阿聯、巴林和科威特也有危險。

短期而言,該區較貧窮的非石油輸出國家,因社會、財政更為脆弱,較有可能因高度通膨影響評等,但長期而言,若通膨繼續惡化,較富裕的石油輸出國家也可能受到影響。

穆迪表示:「通膨壓力上升,已使得許多國家廣泛討論緊盯美元匯率是否恰當,特別是波灣地區的國家。在石油收入大增的此時,波灣各國政府很難刪減財政支出,而貨幣政策又大為受限,除非美元大幅回升,否則在不調整匯率的情況下,通膨問題很難有效解決。

雖然通膨很少成為穆迪作出主權評等的直接因素,但通膨可能透過財政、政治和經濟三方面影響評等。

而歷史上,通膨和評等有高度相關,評等較高的國家通常通膨較低,原因是通膨時期勞工要求更佳的新資或社會福利,政府很難嚴守財政紀律。高度通膨也可能導致政治不穩定並危害經濟成長。

根據IMF,2007年中東地區的平均通膨達10.4%,居全球之冠,預估2008年將更為嚴重。



◆ BDI 近兩年暴漲逾三倍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紐約時報六日電】 2008.06.07

這兩年來小麥、玉米與鐵砂等原物料價格飆漲,但這些原物料的運費漲得更凶,追蹤海運費用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自2006年中以來已暴漲365%,使得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 in London)備受矚目。

來自全球的交易員在波羅的海交易所敲定每日的船運費率。隨著BDI劇烈波動,投資銀行與避險基金也快速增加金融工具,連結到這個指數獲利。

船隻市場也火熱起來,載運鐵礦砂與小麥的乾貨船運費首度超越油輪,有些船主甚至因此把油輪改裝成乾貨船,二手商船的價格也跟飆高。

倫敦凱斯商學院(Cass)船運風險專家、曾擔任波羅的海交易所分析師的諾米可教授說:「這完全脫離常軌,五年前沒人想到市場會漲成這樣。」

波羅的海交易所執行長潘恩(Jeremy Penn)則樂見這番盛況。創立於1744年的波羅的海交易所當初是為了波羅的海的毛皮與維吉尼亞的煙草船運而設立。現在,來自挪威、法國、日本與澳洲等15國的57名交易員,在每天下午1點前敲定50條海運路線、八種貨船的運費。

中國大陸強勁的經濟成長是乾貨船運興盛的主因。大多數乾貨船的貨物都與鋼鐵有關,而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BDI成為大陸經濟的溫度計。

大陸以外地區對原物料需求也大增,許多貨船必須航行到更遠的地方,港邊的可用船隻因此減少。最近的港埠罷工與設施不足影響裝貨,信用緊縮使造船所需費用籌資困難。

貨運商需要對劇烈變動的運費避險,航運期貨市場日漸成長。這個2006年估計規模約500億美元的期貨市場,也吸引避險基金與投資銀行,瑞士銀行、摩根大通與巴克萊銀行都已宣布增加航運投資的計畫。

但專家也警告,隨著新船陸續交貨,2010年將是關鍵。假如大陸需求突然減少,船運市場1980年代的崩跌可能重演。



◆ 全球通膨如何解決?美林:貨幣寬鬆為元凶 需新興國家掌舵

鉅亨網黃欣.綜合報導 2008/06/03

在全球皆面臨通膨議題的狀況下,Merrill Lynch(MER-US;美林)上週發布全球經濟現況報告,指出了幾個關於通膨方面的誤解。

一、雖然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 CPI上揚幅度仍有限,但總體 CPI的走高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且一段時間後,核心 CPI也終將有明顯上漲。

二、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高油價將會拖累經濟發展,但美林說明,目前的高油價是全球經濟強勁成長的成果,若以其因果關係來看,油價不會對經濟成長有所影響。

三、一般認為央行卡在高通膨與低成長間進退兩難,但報告指出,對意圖控制通膨的央行而言,最理想的應對方法就是升息。如果想要維持相同幅度的經濟成長,就只有接受更高的通膨壓力。

四、雖然原物料價格上漲看來像是泡沫,但追根究柢,通膨上升和泡沫出現的原始原因仍在於全球的貨幣政策太過寬鬆。若不解決貨幣政策問題,泡沫只會重覆出現。

五、報告認為,全球通膨問題來自新興市場,尤其是那些持有高經常帳盈餘的國家,如俄羅斯、中國、海灣國家等。想光靠美聯儲 (Fed)的緊縮政策恐怕成效不彰,要等到新興市場央行解決通膨問題,全球的通膨循環才有望畫下句點。

在拉丁美洲方面,報告點出,持續高企的國際原物料價格對巴西國內通膨造了不小衝擊。而通膨風險的實質化趨勢,也是巴西央行目前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美國方面,今(2008)年第 1季 GDP修正值為成長0.9%,較初值的0.6%為高。然而,做為經濟成長動力主要指標的國內購買力,修正後卻仍為 -0.1%。報告中並預期,美國核心 CPI可能在 3季度後也會呈現明顯提升。

在已開發歐非中東方面,報告中預期,今年與明年的通膨威脅將較原本預估更加嚴重,各央行極可能以升息相應。而新興歐非中東方面,高油價的問題可能使中歐地區在未來 3個月,通膨上升幅度達0.4%至1%。波蘭與羅馬尼亞面臨較嚴重的衝擊,報告預估,通膨幅度可能在今年第 3季達到6%與9.5%。

亞太地區方面,報告認為,當日本在2009年至2010年從通縮轉進入通膨情形時,企業對在財務槓桿的使用是一值得觀察的要點。除日本外的亞洲其他地區,通膨將會是主要的經濟風險,而非成長放緩。同時,亞洲地區的內需成長也為投資人提供了許多投資機會。

fsj 提到...

從預算對象不明到高通膨周期

◆ 預算案近480億補助 對象不明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8.06.08

立法院周三審查行政院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資料,中央各部會編列獎補助費高達四百八十億元,占擴大公共建設總預算的八成二,卻未明列補助對象及計畫內容,僅以「獎補助費」科目編列,形成預算大黑洞,行政院逃避立法監督,並且嚴重壓縮立委審查權。

六個未明列補助對象及計畫內容的部會分別為交通部、內政部、公共工程委員會、體委會、原民會及勞委會。其中交通部為一百八十一億元、內政部一百六十億元、公共工程委員會八十五億元、體委會五十一億元、原民會一點九億元及勞委會的三千九百萬元,合計四百七十九億二千餘萬元。

國民黨立委昨天向行政院嗆聲說,他們會用「在野黨」的態度,嚴格審查,絕不會一味護航。預算立委翁重鈞表示,新政府提出來的兩大預算案,老實講「沒有看到新氣象的感覺」。高雄縣立委鍾紹和說,該監督、該刪的,他一定會做。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點名體委會,最近幾年競相辦理補助各縣市相關體育建設設施,成效不彰,這次體委會編列五十一億元補助各縣市,並且要在半年內完成,成效令人質疑。

此外,評估報告還指出,部分中央機關補助內容與單位預算重複。新聞局編列補助辦理金馬獎頒獎典禮活動所需經費一千萬元,跟經建會補助台中市政府的計畫重複。



◆ 油價飆破139美元 黃金玉米大漲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七日電】 2008.06.08

美國失業率勁揚引爆美元急跌,中東衝突疑慮加深,以及摩根士丹利公司預測油價上看每桶150美元,刺激國際油價6日一口氣暴漲近11美元,一度飆至每桶139.12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帶動黃金、玉米等商品行情一併走高。

紐約輕原油7月期貨跳漲10.75美元,單日漲幅達8.41%為史上最大,收每桶138.54美元。盤中接連跨越每桶137、138 及139美元關卡,一路衝上歷史最高的139.12美元。在倫敦,布侖特原油7月期貨也步步高升,大漲10.15美元至每桶137.69美元,創收盤新高,單日漲幅近8%,盤中並寫下每桶138.12美元的歷年新高。

歐洲中央銀行5日暗示7月可能升息,歐元區資產後市看漲,加上美國5月失業率急升至5.5%,意味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不願升息,引爆美元新一波跌勢,刺激油價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共跳漲16美元。

以色列媒體引述副總理莫法茲(Shaul Mofaz)對伊朗的強硬談話報導,更助漲油價。莫法茲說:「若伊朗繼續核武計畫,我們將發動攻擊。」Newedge USA公司能源研究主管哈夫說:「伊朗風險貼水已離開市場有一段時間,現在可能捲土重來,未來幾周將徘徊不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史洛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因為亞洲占中東石油出口的比重「前所未見」,油價短期內可能「飆漲」,預料西德州中級原油在7月4日前可能漲至每桶150美元。

休士頓石油與天然氣顧問業者Deloitte & Touche公司副董事長亞當斯說:「石油被投機客當作美元貶值的避險工具。投資人不斷尋求替代品,油價還會持續飆升」。

美元劇貶與油價狂漲,原物料成為絕佳避險工具,連帶激勵商品行情走高。追蹤19種商品行情的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數(RJ/CRB)6日下午暴漲3.2%,升至歷來最高的439.58點。玉米7月期貨漲1%至每英斗6.495美元,盤中漲至歷史新高的每英斗6.6325美元。金價創去年11月來單日最大漲幅,紐約黃金8月期貨漲23.5美元,至每英兩899美元。黃豆7月期貨漲至14.735美元,盤中升至三個月最高的每英斗14.88美元。



◆ 油價頻創新高 加州人生活作息改變

【中央社╱洛杉磯七日專電】 2008.06.08

國際原油價格昨天在紐約期貨市場漲破一百三十八美元,今天加州零售汽油立即反應,許多加油站一早掛出普通無鉛汽油每加侖四點四美元的價位,尤其全美都會區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洛杉磯和南加州橘郡,更相繼來到四點四五九美元,令駕駛人週末大幅減少出門次數,免得荷包縮水。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的市場追蹤,這個星期以來,油價有如田徑場上三級跳,各地調漲的幅度均較以往大得多。由南加州汽車俱樂部據已發佈的統計數字,更顯示洛杉磯和橘郡地區的平均油價,是自二零零三年八月以來攀升最多的一週。

統計指出,本周南加州普通無鉛汽油每加侖已經漲到四點四美元以上。其中洛杉磯油價平均上漲二十五點一七美分,比五月份超出四十四美分,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美元。

本週橘郡的平均油價則上漲二十二點一三美分,每加侖達四點三一美元,比五月份超過四十四點二美分,比去年同期上漲一點零零六美元。

事實上,過去十週以來,這兩個都會區平均油價已接連有九次創下歷史新高。

油價持續攀高,最直接與明顯的影響就是南加州的人現在不只減少駕車出門的次數,愈來愈多的上班族選擇共乘制或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就連一般夏季供不應求的自助旅行車出租生意也是一落千丈。

另外,專供中上階層人士學習駕駛技巧的小型飛機航空訓練學校,現在則門可羅雀,有些甚至步上打烊的命運。

油價不但居高不下、且節節攀高,可以說已經改變了加州以至美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習慣。



◆ 美痛苦指數攀高 經濟罩烏雲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七日電】 2008.06.08

最新公布的美國失業數字和繼續飆漲的原油價格,澆熄美國經濟可能逃過衰退的希望,也讓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秋季就提高短期利率的可能性破滅。

6日發表的美國就業報告顯示,美國的就業人口已連續五個月下滑。這項數字公布時正值國際油價再創新高、美元大跌,和道瓊指數暴跌近400點。

美國5月失業率攀升到5.5%,遠高於4月的5.0%,單月升幅是1986年來最大;就業人口遽減4.9萬人,使今年來損失的就業累計達32.4萬人。失業率升高加上食物與能源價格上漲,推升所謂的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代表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的綜合指標)攀升到近9.4%,除了2005年的一個月份外,這是1990年代初經濟衰退期以來的最高水準。

金融市場原本認為Fed降息幅度已經夠深,振興經濟的措施也已足夠,但失業率攀升、油價飆漲,加上美國住宅市場迄無起色,已改變市場的看法。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兼基金經理人穆勒說:「我本來就認為失業率會邁向6%,但卻沒料到一夕間已經走到中途了。」

就業報告公布前,利率期貨市場反映市場預期Fed在10月底升息的機率約80%;報告公布後立即掉到約50%。Fed決策者之前也預期經濟會減緩、失業會升高,進而紓解通膨上升的壓力,但美元下跌除了推升油價外,也使Fed更難達成控制通膨同時提振成長的責任。在美國經濟走軟之際,歐洲央行本周稍早卻暗示考慮7月就提高利率,使Fed主席柏南克近來靠喊話拉抬的美元回升行情曇花一現。

5月的就業報告凸顯出,美國的經濟問題已從房市蔓延到經濟的其他部門。商家以解僱員工因應生意滑落,經濟體中的購買力也隨之降低,並與就業減少形成惡性循環。部分官員和經濟學家質疑失業率勁升的合理性,認為勞工部可能誇大了新加入就業市場的人口。



◆ 高通膨周期敲門

先探投資週刊 2008/06/03 文/謝國忠

現在,世界經濟已進入停滯性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增長也開始下滑,預計這一階段將持續兩年。各主要央行正通過減息與注入流動性來穩定金融系統,但對金融穩定的偏重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要等到金融狀況足夠好的時候,央行才會將重點轉向價格穩定。

二○○九年下半年,主要央行將開始提高利率以反擊通脹,這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在二○一○年進入衰退。 隨著泡沫破裂,資金正在離開房地產和信貸市場,進入大宗商品市場。除供給約束外,這是推動商品通脹的主要力量。當商品通貨膨脹推高各地生活成本時,工資膨脹就近在眼前,於是帶來第二波通貨膨脹。為挽救金融機構而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更會火上澆油。房地產及信貸泡沫的破裂降低了經濟增速,這確實可以從需求方面減輕通脹壓力,但在成本方面,當前的貨幣環境是高度通貨膨脹性的,從工業用金屬、能源、農產品到勞動力,莫不如此。

二○一一年,下一輪經濟周期或許就將開始。它會和上一輪周期(二○○三年到二○○七年)一樣嗎?我認為不會。過去二○年的低通脹毋寧說是一個例外,而不是規律。未來,通貨膨脹會更為頻繁地發生。即便全球經濟從當前的危機中恢復,因鉅額債務而繁榮的商業,仍將步履維艱。

格林斯潘的錯誤

過去二○年,全球通脹率一直穩步下降,金融市場歸功於央行政策。即便每次美國經濟受到什麼威脅,格林斯潘就削減利率、注入流動性,通脹率也還是下降。很多人都以為,格林斯潘對保持經濟增長和低通脹有什麼秘方。但我多年來一直認為,格林斯潘正領導美國和世界經濟走上一條歧路。低通貨膨脹率不是緣於美聯儲或其他任何央行的政策,而是因為「冷戰」結束和全球化興起。

「柏林牆」倒塌,意味著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束,全球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轉變。前蘇聯、中東歐國家都已完成工業化,其經濟增長的一半來自政府指導的投資,政治制度改變後,國家投資隨之崩塌。在「華盛頓共識」指引下,這些經濟體採取了出口戰略,以期實現經濟復甦。然而,它們的資本結構不足以生產出西方國家想買的東西。沒有出口來補償投資疲軟,它們的購買力也大大減弱。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也改變了經濟發展方向。它們本是規模較小的農業經濟體,但隨著製造能力擴大,它們的改變為世界所感知。特別是中國,在全球貿易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三○年,中國出口增加一五○倍;二○○八年,中國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崛起的速度是史無前例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經是全球製造業的價格制定者。並且,隨著製造業企業不斷遷往中國,它也對全球勞動力成本有巨大影響。

蘇聯解體引起商品價格長期低迷,中國增長壓低生產成本,兩者結合帶來了全球低通脹。格林斯潘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正確的位置上,不斷降低的通脹與央行並沒有多大關係。而且,以美聯儲為首的各主要央行認為,低通脹意味著允許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犯了一個大錯誤。

寬鬆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有重大影響。前蘇聯和中國引發的通貨緊縮力量,阻斷了貨幣供應增長對消費品價格的影響,即貨幣供應增長沒有導致CPI上升。於是,貨幣流入資產市場,引起資產價格上升。雖然債券價格上漲,但其收益率在上世紀九○年代大幅下降。當債券市場不能吸收更多貨幣時,多餘的貨幣就流入股票市場,形成科技股泡沫。二○○○年,科技股泡沫破裂,過剩流動性又通過新的信貸工具流向房地產市場。而在債券和科技股泡沫時期,由於金融成本降低,財富效應增加,房地產價格已經被高估。(餘詳見該週刊)

匿名 提到...

今年繳了一兩百萬的稅,原本想說政府拿去救濟窮人、或者打消過去的債務、或者做些基礎建設都好。本來看得很開,結果看到政府拆成一堆幾百萬的工程分錢,看來實在很難過.. 納稅人一年省吃儉用也花不到多少錢,政府隨便就灑出去了,這當然可以衝高 GDP,但值得嗎?

fsj 提到...

擴大內「噓」?

◆ 地方狂丟帳單 修墓地共提50億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6.09

新政府想要「馬上撒錢」,各地方政府把所有帳單全部都丟出來,等著中央政府來埋單,浮報計畫搶食擴大內需預算情況嚴重。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目前呈報上來的一千兩百多項計畫中,只有近五成為小型工程,其他多是不合規定的採購計畫,例如買垃圾車、電腦、配置寬頻網路、贊助音樂會、買校園遊具、協助建立學校英語村等,連修墓地和殯葬設施這類地方建設計畫全都出來搶預算。

其中,尤以宜蘭縣、台南市與嘉義市的申請金額「爆大量」,分別比初步預算額度多出五倍、三倍與兩倍半,顯示各地方政府都對這筆額外預算使盡奇招。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所提報計畫總數約為一千兩百項,其中地方小型工程款達百分之四十七,其次為縣市政府相關機構設施改善,像是各地方戶政事務所建置無障礙空間、冷氣系統改善、汰換老舊消防車、警車、興建或修繕各地消防大樓、警察官舍等,苗栗縣想要花一億七千萬拓寬馬家庄的聯外道路也在其中。僅台北市沒有提出申請。

「提升文化素質」也是各地縣市政府的當務之急,計有十個縣市想要充實各地圖書館館藏或是相關整建計畫。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縣、台東縣五個縣市更不約而同提報公墓更新、納骨塔及殯儀館靈堂等整建工程,總申請金額逼近五十億元。

只可惜這五十億元不符合擴大內需的申請條件,官員低調表示,極有可能「被打回票」。

其他還有像是全台各地的校舍維修或擴建,總申請金額也超過五十億元,全台只有台北市、苗栗縣、澎湖縣與連江縣沒有老舊校舍需要整建。

另一種是內容模糊不明的計畫,台北縣提報「多元文化輔導幸福專案」、宜蘭縣的「整體空間永續發展研究案」、南投縣的「營造農村新風貌」、高雄市的「營造音樂產業發展空間」、台南市的「好望角專案計畫」等,總申請金額超過三十億元,卻不知內容為何。

此外,還有一些各縣市政府自辦的節慶或觀光活動,像是宜蘭縣的「國際蘭雨節活動」、「頭城海洋文化季活動」、台中市的「台中爵士音樂節」、彰化縣的「媽祖遶境嘉年華」、雲林縣的「台灣咖啡節」、嘉義市的「世界管樂年會」、屏東縣的「蓮霧、蜜棗產業文化季暨國際歌謠節活動」等,總申請金額也逼近十億元。經建會官員說,會交由各主管機關詳加審查,不會「申請就給錢」。



◆ 遭疑編列浮濫 地方反彈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8.06.09

擴大內需建設特別預算即將付委審查,藍營立委仍砲聲隆隆,有立委痛批縣市首長「不用功」、也有人直斥行政院太笨,讓人產生國民黨執政就坐地分贓的負面印象。

一位中部地區的藍營立委痛批自己所屬的執政縣縣長「不用功」,有些項目根本就該是縣府自己編列年度預算執行的,還有黨職幹部直言,縣市政府把汰換垃圾車或警車、消防車當成擴大內需的提報項目,「只是為了消化預算,很難看」。

【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經建會推動擴大內需方案,暗指多項地方計畫有編列浮濫嫌疑,結果引發地方反彈,首長親自出面背書。台中市長胡志強昨天就表示,把殯儀館整建工程納入中央擴大內需方案,符合地方的需求,且未違反中央規定。

彰化縣政府因為採購警用汽車、機車和汰換老舊消防車,被指採購商品可能無法通過預算審核,但彰化縣政府秘書長楊仲說,縣府財政困難,且消防車輛汰換關係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縣長卓伯源堅持將消防車汰換納入計畫,所以才想「試試看」。

花蓮縣政府提報廿八項工程,爭取國小及幼稚園危險遊樂器材及設施更新案,預算二千五百萬元,被指可能浮濫編列,縣府教育局長溫智雄昨天喊冤表示,今年三月間,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花東分會針對花東地區校園遊具調查,有百分之七十二校園的遊具不合格。此時爭取經費維修有何不對?

相關人員私下指出,「該不會是中央不想給錢,故意想爛招當藉口吧!」



◆ 經建會:小建設 沒啥不好

彭漣漪、蕭旭岑/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9

新政府編列新台幣五百卅八億元補助地方公共建設擴大內需預算,外界質疑有浮濫之嫌,新聞局長史亞平表示,各縣市提報的計畫必須送交經建會,由經建會會同相關部會審查,審查通過後才能獲得預算,外界擔心經費可能被浮濫使用的狀況應不致出現。

針對媒體批評地方擴大內需方案中,興建殯葬設施、購置垃圾車都在呈報之列,有消化預算之嫌,經建會官員回應,只要是地方真正有需求、可以創造經濟成長的案子,中央原則上都尊重地方政府的權限。

官員強調,大家不宜從中央的角度看地方需求,認為只有蓋高速公路、建下水道這種大型的計畫才叫建設,否則會失焦,地方有各自在地的需求,小建設也沒什麼不好。

官員說,經建會六月七日、八日都在加班處理擴大內需的案子,擴大內需項目會先送到內政部、文建會等主管機構做初審,再送經建會複審,經建會審完才送行政院,本周將密集審議,例如像購買土地這種無法創造經濟成長的案子會退回,辦煙火節這種案子也會退回,中央將嚴格把關。

※ 不是不給錢,不說清除,誰知道這些錢又落入誰的口袋去了。



◆ 馬政府怎麼都慢半拍

林晨柏 中國時報 2008.06.09

上任才二十天,馬政府亂象不斷,就像劉揆在立法院議場不知道該不該脫西裝一樣,陷入父子騎驢的兩難困境,而國民黨龐大的恐龍身軀,也一點都沒有改變,反應還是很遲鈍。

端午佳節,馬總統錯失划龍舟的機會,但對於勘災,還是堅持「尊重憲政體制」;劉揆則終於南下勘災,但還是被罵慢半拍。其實,勘災與憲政體制何干?除了跑步,馬總統還要多「跑」,威權時代的蔣經國都能如此了,何況是民選的總統。

相對於扁政府晚期完全無視輿論蠻幹,以國民黨立委爆料閣員申請隨扈浮濫為例,劉揆隨之起舞,便顯得過猶不及。

問題是,如果射到的是大鵰,那就不是亂槍打鳥,而是武林大事了。雙重國籍何等嚴重,李慶安的爭議一定要盡速給個交代,「沒有真相,就沒有立委」。而綠卡雖然法無規範,但馬總統在緬懷蔣經國的同時,可別忘了他當年的訓令。尤其,外交部長身負突破國際困境的重任,歐鴻鍊在大使任內申請綠卡,不要說部長,連大使都不適任。

立法院長王金平對「拍馬屁」的國民黨立委「下馬威」,立院預算中心也跟著「拍王屁」,立院兩岸小組更是磨刀霍霍,國民黨內微妙的政治氣氛,牽動政壇的敏感神經。

不過,馬政府接受朝野立委監督乃是天經地義,面對越來越嚴重全球性的通膨,除了凱因斯理論,是否也能傾聽不同的聲音?特別是,不能為了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濫用公帑,更不能假擴大內需之名,行「後謝前金」之實,否則,擴大的將是內「噓」。



◆ 中央集權集錢的老問題該重新檢討

中時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6.09

一連幾天,劉內閣面臨了幾項決策,包括陸委會是否同意地方首長赴對岸訪問,是否補助苗栗縣興建「馬奮館」,地方統籌稅款分配原則等等,均觸及新政府接續執政一個基本問題,即中央政府對於促進地方自治的政策態度,究竟是如何?

表面上看,新政府確實很快地展現了更尊重地方政府的姿勢。一項指標是經過立委抨擊之後,劉揆出面表示考慮將就縣市長訪問對岸,全面鬆綁;陸委會也隨即決定放行金門縣長登陸。之後台北市郝市長赴滬參加世博,高雄市陳市長參加北京旅展,似也有望成行。另一項指標,則是財政部日前邀請直轄市及縣市首長會商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今年預計要將分配給地方的統籌稅款增加一千六百億元,以實施所謂「錢權下放」的原則。

不過,苗栗有無興建「馬奮館」,劉揆已經表達了不予補助的態度;經過立委建議,行政院方面還要一次清查檢討中央與地方首長的隨扈人數問題。這看似兩件小事,卻足堪玩味今日台灣的地方自治,究竟走到了什麼田地。

試想,苗栗縣想興建一個不大不小的馬奮館,為何需要中央補助?地方首長的隨扈,為何中央要查?是否透露著中央對地方的干預與指揮,其實無所不在?地方政府無錢,自然也就無權,那有什麼真正的地方自治可言?

地方自治也者,就是地方自治團體(如台北、高雄為直轄市,金門、苗栗為縣)構成獨立的公法人,有自己的居民為其成員,應該有自己的財稅收入,支應憲法規定應由地方自治的事務經費,無庸中央政府過問的意思。地方自治的範圍受到憲法保障,與中央政府的管轄範圍形成垂直的分立關係,互不干預,本是憲法教科書上的金科玉律。可實際上台灣向來卻是中央集權。國民黨當年執政時期,民進黨以此進行批判;政黨首次輪替,位置互換,場景依舊,地方的在野黨仍然受到中央執政黨集財集權的政治控制,現在國民黨回到中央執政,會不會徹底檢討改善呢?

此中最大的關鍵在錢,地方空有憲法保障的自治權限,若是無錢,也是枉然。憲法為了維持中央與地方間必要的聯繫,規定國稅與地方稅的劃分,權在中央,於是中央政府就制定財政收支劃分法來分配財源。按理說,稅源的劃分,應讓地方可以從地方稅課中獲得足夠的財源支應地方自治經費才好。問題就出在這裡,中央寧可在「國稅」中撥出統籌稅款來撥給地方,也不願意提高「地方稅」的範圍。道理很簡單,拿著統籌稅款分配給地方,不僅數額大小由心;如何分配也可成為左右地方的籌碼;撥出的款項更帶著中央用錢的指示與監督,統籌稅款,就是地方仰承中央鼻息,縮減乃至窒息地方自治的淵數。

不僅如此,中央立法還每每從地方財源款中預定其支出項目。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台北馬英九市長與中央爭執誰付健保費的問題,大法官昧著憲法目光,硬生生創出一個憲法所無的「協力事項」,讓中央政府全民健保法的請客帳單,交由直轄市支付。當年台北馬英九市長對抗民進黨的中央政府,位置一樣卻黨籍不同的高雄謝長廷市長默不作聲,悄悄享受中央統籌稅款的增額撥付,地方自治的制度完全埋葬在政黨政治的黨同伐異之中。如今事過境遷,馬英九總統麾下的行政院,對於健保費是何態度?仍然要由直轄市埋單嗎?還是要等陳菊市長出面抗爭重演政黨殺伐的戲碼?全民健保是中央專管事項也罷,是委辦事項也罷,都輪不到地方付費。馬市長曾經對於大法官的解釋深不以為然,現在的劉內閣有沒有改弦易轍,回歸中央地方均權軌道,修改全民健保法要求直轄市政府埋單規定的打算?財政部提高撥給地方的統籌款額度,固然也算一種善意,願不願意更徹底地提高地方課稅的稅源,以直接增強地方政府辦理地方自治事務的實質能力?

劉內閣如果心中尊重地方自治觀念,在徹查地方首長隨扈的問題上,還有補助苗栗馬奮館的決策背後,都該想想有沒有中央過度集錢集權的現象需要改善。如果不知道問題的癥結何在,是否該請教請教馬總統,回憶一下台北市長的打拚歲月,想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吧!

fsj 提到...

從油價飆漲六元凶到地緣經濟改變世界

◆ 電價調漲案出爐 分五級距 家庭月增百元 省電有折扣

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9

七月一日起電價調整草案出爐,估計七月整體漲幅約十二.五%,家庭用戶則控制在七.五%之內。為達節能減碳目標,新電價機制將電費級距分五級,用電度數愈多度者,價格愈高;而且用電較去年少者享有折扣。以去年夏月每戶平均用電量計算,調價後,民眾每月支出多出約百元。

根據規畫,新制電價將畫分五級距,最高級距每度電價近四.五元,較最低級距的二.一元,高出逾一倍以上,主要是為了鼓勵節約用電,用電愈高者,付愈多。

上周五經濟部相關單位就電價調整草案進行討論,最快本周五召開電價諮詢委會員審議,拍板定案,對外宣布。

根據新制電價規畫,用戶分類將簡化,過去八大類用戶將整合為六大類,以往一分為三的低壓綜合營業、低壓綜合非營業、低壓電力等用電,未來會合而為一。

攸關家庭用電的表燈非營業用電,目前依時序分為「夏月」、「非夏月」兩種不同計價方式,計算級距前者為四級、後者為三級,未來會統合,並在夏月電價最高等級五○○度以上,再加以一個七○○度的級距。

也就是說新電價機制將分為五級,全年適用,級距愈高,電價愈貴;其中,用電量在七○一度以上者,每度電電費近四.五元,較最便宜的一一○度以下的二.一元,足足貴了一倍餘,在物價飛漲的當前,想省錢,民眾可要節約用電。

除了行政院已公布的照顧弱勢族群、社會公益、基本用電度數不調等原則外,為達節能減碳目標,七月實時新電價的同時,將會同步實施「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方案」。

根據台電規畫,七月起,用戶每兩個月平均日用電量低於去年同期,便可享有電價折扣優惠。

折扣獎勵採三段制,用電比去年同期低百分之五以下、百分之五到十五,以及十五以上,下期電費各給百分之二、百分之四與百分之六的折扣,台電估計約有六百萬戶受惠。

工業用電大戶方面,考量過去特高壓、高壓用戶供電價格偏低,這次電價調整,擬將特高壓、高壓用戶電價大幅提高,調幅將超過十二.五%,低壓電力等則維持在平均調幅上下。

至於工業用電原本計畫擴大離尖峰計價差距,鼓勵業者在供電成本較低的離峰時段用電,惟經討論後,為杜絕過去IPP(民營電廠)多在尖峰發電,高價賣給台電,離峰時全不發電的老問題,以及適度反映燃煤發電成本飆升,決定改朝「縮小離尖峰差距」方向調整。調整案中,雖然尖峰時段調漲金額較高,但漲幅僅約二成,離峰時段漲幅將提升近三成。



◆ 家戶漲多企業漲少 天然氣漲價 劫貧濟富

自由時報 2008-06-09

〔記者陳曉宜、曾韋禎/台北報導〕繼油價調漲時間欺騙民眾之後,政院欺騙民眾又一樁。

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五月二十八日公布天然氣每度上漲三點八五元,但大台北瓦斯公司表示,中油在第二天掛出的牌價是工業用天然氣每度上漲三點八五元,一般家庭用戶則是每度上漲四點○五元,大企業使用天然氣的上漲幅度反而低於一般家庭用戶,相當不公平。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邱鏡淳昨天痛批,政院根本是欺騙民眾,犧牲家庭用戶貼補工業用戶,應立刻調降。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表示,「這簡直是劫貧濟富」。

邱鏡淳表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獲知此事後,在委員會已要求經濟部說明,但經濟部始終含糊其詞不願調降,委員會已通過正式決議,要求一般用戶漲幅不能高於工業用戶。

邱鏡淳表示,他已接獲許多瓦斯公司反映,擔心六月帳單一出會被民眾罵死,但從政院宣布調漲至今已經十天,經濟部和中油卻毫無反應,簡直是漠視二百八十萬家庭用戶權益。

大台北瓦斯公司表示,至昨天為止,經濟部及中油公司均未通知各瓦斯公司要調降費用,因此六月份民眾收到的天然瓦斯帳單,每度就是漲四點○五元,工業用戶則調漲較少,每度調漲三點八五元。

另外,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也在上週通過決議,要求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天然瓦斯公司必須凍漲天然瓦斯,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表示,油價上漲後對民生衝擊很大,如果天然氣再漲,對一般家庭的影響將更大,而退輔會轄下的天然瓦斯公司共有十六家,供氣區域佔全國八成,且現在每度價格比大台北瓦斯的價格都高,人事作業成本應有調整空間,因此要求退輔會轄下所屬瓦斯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必須在這會期到院備詢一次,報告相關成本及營運狀況,在到院報告前不得漲價。



◆ 油價飆漲 六大元凶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6.09

國際原油價格正逼近140美元價位,以120美元計算,全球經濟產出將有8%花在買油,比率是2006年的兩倍。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油價如此飆漲?

千夫所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石油公司,油價上漲讓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的獲利高達400億美元。但是美國的石油業者掌握的原油比率很小,最大的埃克森美孚公司擁有的油藏量只排全球第14位。石油公司的煉油獲利也被高油價壓縮,他們並不是賺得最多的一群。

第二個理論指向石油生產國,有陰謀論說,原油期貨交易所需的保證金很低(7%),伊朗、委內瑞拉與俄羅斯等每月靠石油進帳100億美元的國家,只要拿出2億美元作多原油期貨,就能讓油價暴漲。但即使這些國家與美國不睦,他們是否會如此大膽,恐怕很有疑問。

中國大陸強勁的經濟成長是第三個理論,新興經濟體的強烈需求使全球原油供給短缺,石油新產能又因為國際政治不穩而難以開出。不過,就索羅斯來看,目前的油價是「泡沫」所致,不是供應不足。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也認為高油價是人為炒作。

若非供需問題,投機客炒作就是第四個理論。美國商品期貨市場主管機關CFTC已就此展開調查,不過話說回來,也有人指出油價高純粹是供給不足,石油投資大亨皮肯斯(Boone Pickens)就說CFTC調查是「浪費時間」。

另一個被點名的是投資法人,退休基金、校產基金等法人透過指數型基金,一味地買進原油期貨,直到「資產配置」完成為止。但也有人指出,在基金沒有染指的米市與鈷市,同樣出現價格暴漲。

第六個兇手指向疲弱的美元。如果以貿易加權計算,自2002年以來美元匯價已貶值25%,對歐元更重貶40%,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似乎理當飆漲。但這種說法有其侷限,過去曾有一段時間,美元與油價同步走高,如果油價漲到頂,美國政府可能被迫實施大規模減稅與刺激經濟成長,如此一來反而會推升美元匯價。



◆ 救經濟 南韓退稅3000億

【聯合報╱編譯莊雅婷/綜合首爾8日外電報導】 2008.06.09

面對國際油價屢創新高,南韓政府8日宣佈,7月起將發放總額達10.5兆韓元(約台幣3000億元)的退稅款與補貼金,幫助民眾與企業因應高油價的衝擊。

國際油價6日升抵每桶139.12美元的天價,南韓8日隨即公布高油價因應措施,並與美國在日本青森集會上,對油價屢創歷史新高表達「嚴重關切」,敦促各國改用替代性能源。

南韓總理韓昇洙說:「我們正面臨巨大困境,身為全球第五大石油消費國,卻不生產一滴石油。政府會竭盡所能為民眾紓解油價飆漲的壓力。」

根據這項經濟振興方案,南韓政府將退稅給年收入低於3,600萬韓元的勞工,相當於總勞動人口的78%;年收入2,400萬韓元以下的企業也會拿到退款,估計會有1,380萬人受惠。

公車司機、貨運業者、農民、漁民和其他低收入民眾,也將獲得政府提供50%的油價上漲補貼。1噸以下的小貨車車主也享有退稅優待。

此外,首爾當局還打算提撥1.3兆韓元,彌補油電費凍漲的半數損失,並給予投資節能相關設備的公司更多租稅優惠,免稅額度從10%提高至20%。

這項新政策預計從7月實施到明年6月,南韓政府計劃從上個會計年度的稅收撥出4.9兆韓元,加上5.2兆韓元的石油相關稅收,作為退稅支出,下半年將先釋出6.21兆韓元。

韓亞大投證券公司經濟學家金在恩(譯音)說:「政府介入防止經濟繼續走下坡的措施很正面,這些方法未必能刺激內需,但一定可以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

南韓政府還表示,若油價逼近每桶170美元,會考慮採取其他措施,包括調降石油產品的稅率。

油價過去一年來狂漲兩倍,推升南韓的物價與企業生產成本,5月通膨率竄升至4.9%,為七年來最高。



◆ 波灣六國 將籌組貨幣聯盟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八日電】 2008.06.09

波斯灣六國中央銀行9日可能就地區性單一貨幣架構,達成協議,提高六國貨幣繼續釘住美元的可能性。

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官員說,波灣六國央行總裁4月在卡達多哈集會時,同意研訂在2010年成立貨幣聯盟的原則。

六國如果訂出基本架構,或可減輕波斯灣國家貨幣對美元升值或放棄釘住美元的壓力;隨著波斯灣地區通貨膨脹升到空前高峰,各國貨幣放棄釘住美元的壓力也日漸升高。

滙豐銀行首席中東經濟學家威廉斯說:「最近幾個月裡,貨幣聯盟的計畫的確似乎獲得新生命,如果這個計畫出現再度陷入亂局的跡象,會使大家的注意力再度放在貨幣升值的可能性上。」

美國財長寶森2日說波斯灣六國貨幣不可能和美元脫鉤以來,沙烏地阿拉伯和大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一年期合約都下跌0.4%左右。

海灣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伍爾茲說:「六國很可能會努力維持這種立場,到2010年建立貨幣聯盟後才開始考慮改變。」

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國家早在2001年時,即已同意在2010年前,成立類似歐盟式的貨幣聯盟,以便促進貿易。



◆ 次貸效應... 金磚四國加速崛起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路透聖彼得堡八日電】 2008.06.09

率先提出金磚四國(BRIC)一詞的高盛公司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8日表示,西方金融危機將提高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這四國的擴張的速度甚至會超過原先預期。

歐尼爾於2003年提出BRIC一詞,形容上述崛起中的四大經濟體,並預測未來半世紀金磚四國的表現可望媲美、甚至超越西方的主要經濟體。歐尼爾8日受訪時說,源自美國抵押證券市場的金融危機,有助於拉高金磚四國占世界GDP的比重,「相對而言,這波經濟危機無疑可加速這四國的發展,占全球GDP的比重很快就會提高。」

他指出,這是西方國家的金融危機,但全球60億人口的絕大部分都未受到影響,「四周前我在印度,當地絲毫沒顯露被拖累的跡象。」

領導高盛全球經濟研究團隊的歐尼爾說,中國、印度與俄羅斯的經濟成長比預測平均高出2%,「這是個驚人數字,現在這四國總共占全球GDP的16%,一切發生得很快。」

金磚四國一直試圖在政治上結盟,希望把日益擴增的經濟實力,轉變成更強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上個月四國的外交部長首度在俄羅斯集會,就是討論結盟事宜。

歐尼爾希望西方領袖注意這次集會,並儘速把金磚四國納入八大工業國(G8)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因為世界不需要只關注發展中國家的政治俱樂部,或只照顧經濟下滑國家的舊組織,唯有兼顧兩者才是理想的政治團體。

歐尼爾說:「G8與西方領袖欠缺革新手段很糟糕,也是現今世界的嚴重問題之一。」他認為未來金磚四國的GDP總額,可望超越七大工業國(G7)的總合。

不過,持相反意見的人說,對BRIC經濟體的樂觀評估,忽略了諸多阻礙他們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例如未來政治動盪、貪腐猖獗以及老舊的基礎建設。

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曾信心十足宣稱,該國2020年之前,將成為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但他坦承必須先加強法治,並徹底根除貪腐。歐尼爾則說,俄羅斯應加速推動基礎建設計畫,並點明貪污會傷害該國的經濟潛力。



◆ 油糧價漲不停 地緣經濟改變世界

陸以正專欄 中國時報 2008.06.09

新政府上台才20天,在野的民進黨就為石油與糧食價格飛漲,吵鬧不休,彷彿「馬上」之後,所有內在或外來的問題都該立即消失,否則就是馬英九和國民黨的過失。

前年元月,我曾在本欄寫過一篇〈地緣經濟主宰21世紀國際關係〉。最近檢出重讀,令我驚訝的是環顧世界,各國多多少少都受到地緣經濟影響而不自知。

今日國際市場上原油與各種糧食價格漲個不停,強如美國或中國大陸也無力遏止漲勢,只能隨波逐瀾,眼看自身的「軟實力」愈來愈被分散掉。為什麼呢?因為石油和糧食已經不止是大宗商品,而變成「地緣經濟貨品」(geoeconomic commodities)了。

此所以稻米輸出國家也想學「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之例,組織一個「稻米輸出國家組織」。初聞似覺可笑,但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和孟加拉等如果真搞起OREC來,台灣應可自給自足,其餘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恐怕會吃不消。

原油和稻米這些地緣經濟貨品的價格有沒有回跌的可能?我敢斷言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包括沙烏地、俄羅斯與阿根廷在內,能獨力控制原油或糧食的價格。

回顧第二次大戰後世界政治與經濟互動的歷史,可簡化為三大階段:初期(1945-1989)是美蘇兩個核子強國的對峙,可稱為恐怖平衡時代。中期從1989年前蘇聯解體,到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為止;期間中國大陸崛起,東南亞迅速發展,世界對經濟力的重視,逐漸超過對軍事或政治力量的倚重。

第三期則以美國對抗伊斯蘭恐怖分子為主軸,現仍在進行中。這是個「世界無元化」(nonpolarity)的時代。舞台上的演員已經不以國家為限:類如「基地」恐怖組織首腦賓拉登、阿富汗反政府游擊組織「神學士」(塔里班)、半島(al Jazeera)電視台、巴勒斯坦政軍組織「哈瑪斯」(Hamas),當然還有壟斷全球產銷的跨國性石油公司如Exxon Mobil、BP、Chevron、Total等。它們一舉一動影響世人生活的能力,甚至超過任何國家的政府。

紐約「戰略預估研究所」(Stratfor)創辦人佛里曼(Dr. George Friedman)可說是美國「名嘴」,經常在CNN、Bloomberg、CNBC等電視網發表評論。7年前「九一一事件」後,《貝隆氏周刊》(Barron’s Weekly)立刻請他為文分析,做為封面故事,可見他被內行人尊重的程度。

今年5月27日,佛里曼在該所發表了一篇文章:〈論每桶130美元的地緣政治〉。此處所謂的地緣政治,實指地緣經濟,不管叫什麼,內容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最重要的是:油價與糧食價格飛漲,已經在世人不知不覺時,改變了世界形勢。

佛里曼舉例說,布希總統領導下的美國,原本以反恐戰爭為他在任最後一年的主要著力點。但不論政治或軍事力量,都敵不過經濟力。換言之,大家心裡都明白,每桶130美元的原油不可能回到100美元以下了。想讓它跌回70美元,無異作夢。

油價與糧價不斷上漲,輸出國自然是贏家,倚賴進口油糧者是輸家。贏家又可分為兩類:委內瑞拉、印尼和奈及利亞,雖然外匯收入劇增,但不知如何消化這些財富;而沙烏地阿拉伯和它在阿拉伯半島的鄰國則懂得如何運用賣油收入,一面穩定國內與鄰近地區的和平安全,又能進而影響世界走向。杜拜(Dubai)在沙漠中如何蓋起全球最華麗的「帆船大飯店」,招攬一擲千金的豪富旅客,便是一例。

這波漲風裏,最大的輸家是既需進口原油,而工業化又達相當程度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和印度。整體而言,東亞地區受創最大。日本所需原油100%仰賴進口,南韓情形亦同。

我的看法是,其他已開發國家雖然也受創,但不如中、印那麼嚴重。至於台灣,因為服務業已占GDP總值的72%,所以影響最小。倒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受創遠較一般人瞭解更甚,因為美國經濟被高油價帶來的通貨膨脹害慘了。

6月2日,享譽全球的財經雜誌《富比世》周刊發行人兼總主編Steve Forbes在該刊有篇短評,直言批判美國的能源與貨幣政策。他說,今日徘徊在每桶130美元左右的原油價格,一半是因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所致。美元跌而百物飛漲,後果豈止美國,連帶使各國中央銀行都變得無足輕重。

6月6日,倫敦《金融時報》更呼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趕快發表美元不應繼續貶值的言論,阻止繼續失血。同日,紐約道瓊工業指數大跌400點,投資者人心惶惶。這就是地緣經濟引起油價與糧價飛漲,正在改變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現實例證。

※ 與之前提到的經濟新民族主義互為表裡。



◆ 通過物價風暴 打造經濟未來

南方朔 中國時報 2008.06.09

從去年年底開始,物價暴動及示威罷工,就已成了全球政治最常見的風暴。它由經濟體質較弱的印度、印尼、埃及等首先發動,到今年三月物價示威暴動已擴及卅餘國,海地政府甚至因此而爆發流血衝突,政府被迫垮台。

而物價示威暴動並不只限於相對較貧窮的國家而已。跨越了油價破百這道心理關卡後,更多動盪也隨之出現。今年「五一」勞動節,俄羅斯爆發超過二百萬人的全國物價大示威。在歐洲,與油價距離最近的漁業,已在法國漁民帶頭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等國呼應,展開漁船封港抗議;而英國從倫敦到蘇格蘭的北海油田港埠艾伯丁,則出現運輸工會的封路示威。當然更別說,兼揉了物價、反美,以及政治鬥爭等意義,而在南韓出現的「反美國牛肉示威」了。南韓可能內閣總辭,這已使南韓成為繼海地之後第二個政府下台的例子。到最近則是馬來西亞和台灣也加入物價抗議的行列。

全球物價大幅飆漲,估計將有三分之二人口活在通貨膨漲率兩位數的情勢下,許多近年來被誇讚的國家如印度、越南、南韓、俄羅斯等都嚴重受創。

這除了經濟面之外,其實還有極大的政治及社會運動連動性。物價飆漲,全球過去十五年的一切「脫貧化」努力,已完全成為泡影。當人們努力十餘年,已由大貧變成小貧,而現在他們沒犯任何錯,卻又掉回大貧,這種努力與期望的落空,或許才可能解釋當今物價暴動示威何以如此激烈的原因。

也正基於此,人們對於像南韓這種已高度開發的新興經濟體,為何還會出現足以顛覆一個政府的物價示威?就必須代入一個「M型社會對物價變動的易受傷害性」這個概念了。當今全球每個國家都加速M型化,這意謂著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人口已處於所得遞減的威脅中,這時若再承受物價壓力,他們的「易受傷害性」和不明言的相對剝削感就格外強烈。這意謂當今全球各國在考慮通膨問題時,已不能不把M型社會的問題一併考慮在內。否則不但問題不能解決甚至還可能引發足以讓政權傾覆的危機。

對於這一波全球物價飆漲,各國都一直企圖尋找替罪羊,中國和印度等新興龐大經濟體的需求擴大是替罪羊之一;鑽油探油的投資不足也是油價問題的替罪羊。但追根溯源,美國長期以債養債,藉著美元過度供給而持續貶值,藉以稀釋其債務,俾讓這個以債養債的結構得以長期維持下去,或許才是真正的關鍵。由於美元持續貶值,能源及原物料出口國被迫不得不提高價格以挹注損失;為了防止美元進一步貶值,自然出現溢漲現象;此外美元長期過度供給所造成的熱錢泛濫,在這個債市房市皆相對已無利可圖的時代,遂大舉在新興市場的股市進出,甚至有高達二千六百億美元的熱錢在商品市場滾動,營造出價格高漲的氣氛。目前由於這波飆漲已嚴重衝擊到歐美社會本身,因而最近才會有美國國會通過授權決議,要求司法部控告油國組織哄抬油價,這雖是無理取鬧之舉,但美國國會議藉此向選民表態,已可看出物價壓力的嚴重性。這已迫使聯準會表態為美之喊話,美國也開始對炒作的熱錢進行調查。在種種作為下,油價糧價及其他原物料已有了回跌之勢。只是這種回跌並不太久,油價又立刻暴升。當今全球在美國帶動下,多數國家皆已進入負利率階段,這意謂美元貶值加上負利率,抑制通膨即難達成。它可以在短期的喊話壓力下被短期抑制,但進一步通膨的基本動力卻依然存在。

因此,目前油價,糧價及其他原物料價格跌後又回,通貨膨漲的壓力更加嚴峻,已無緩和的可能。許多國家一度涷漲補貼,但凍漲的獲益者多半皆為富人,而且凍漲已造成財政赤字的難以負荷;此外,通貨膨漲之初,會有一些被既有體制所吸收,和業者為免失去顧客只得忍耐吸收。台灣許多行業在物價上漲時代反而展開削價競爭,即是最典型的代表。這也意謂著在油氣電和其他物價調漲後,第二回合物價飆漲必將依序展開。物價已成了當今政府最大的考驗,稍有差池,更大的社會不穩定即會出現!

因此,當今的政府已必須將物價問題視為施政的首要目標,並做更全面並徹底的思考。這時候倒不妨以一九七三至七五年間面對第一次能源危機的經驗做為參考。

一九七一年發生美元之過度供給的金融危機,一九七二年出現世界歉收造成的糧食危機,七三年又有中東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在那個危機時代,台灣正在全力推展加工出口,加工出口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由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十三點一,到一九七二年已增至百分之四十五。油價糧價及其他原物料價格的上漲,對台灣當然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和威脅。這也是當時成立物價督導會報,國家領導人親自提調經濟,展開協商式的限價。及至經濟轉趨緊縮,當局遂決定展開建立石化、鋼鐵、造船、以及其他非鐵金屬的鋁銅等重要的原料工業;並同時對物價飆漲時受害的中小企業成立信保基金,扶植它們從物價風暴裡站起,接著又確定了電子工業為下一波發展重點。

這也就是說當時台灣在應付這一連串經濟危機時其實是有的一整套宏觀策略的。經過那次物價危機,台灣已有了更強的體質。台灣從一九七○年代後期至九○年代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即是通過物價風暴這條路而達成的。

也正因此,在台灣物價問題漸趨嚴重,第一次物價抗議已出現的此刻,政府已不能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在那裡因循泄沓,而必須以過去的經驗為師,將物價、M型化社會、產業重整、傳統產業的再復興等做出通盤的政策設計。新政府上台迄今已有三星期,無論任何問題都予人泄沓無能之感,它無視民瘼,已在民間失去了向心,如果不能在物價問題上展開新的作為,這個政府的前途其實並不容樂觀!

fsj 提到...

擴大內需籌錢 政院立委槓上

◆ 經部預警 本月物價可能大漲4.5%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06.10

經濟部穩定物價監視小組昨(9)日啟動,針對麵粉、醬油、衛生紙、食用油等十大項日用品,進行物價監視。受到5月27日調漲油價及天然瓦斯等影響,經濟部預警6月消費者物價漲幅(CPI)可能升至4.5%,躉售物價(WPI)可能漲破8.5%。

行政院主計處上周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漲幅,較去年同月漲3.71%,躉售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7.72%,但國內油價、天然氣及桶裝瓦斯自5月27日宣布調漲,經濟部統計處昨日預估,受到油氣價調漲,6月物價持續飆升。隨著7月1日起電價又要調漲,國際油價再創下每桶137美元的天價,7月1日公布的新油價,可能又要再漲。

經濟部官員指出,這次漲價的物價,都屬核心物價,可以預期,隨著5月27日油價調漲13%、天然氣及桶裝瓦斯調漲均逾二成,對物價影響估計將高達0.63個百分點。

經濟部穩定物價監視小組,在新政府成立穩定物價小組後,首度恢復啟動,昨日會議由經濟部常務次長施顏祥主持。



◆ 擴大內需籌錢 中華電信釋股遭封殺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08.06.09

行政院要賣中華電信股票籌措擴大內需預算,上午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遭到朝野立委封殺。交通委員會作成決議,為避免大幅釋股造成外資或財團炒作中華電信股價,要求交通部不得釋股。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上午進行中華電信釋股專案報告,發言的朝野立委幾乎都反對中華電信釋股,來籌措擴大內需追加預算,把中華電信公司當政府「提款機」。

立委陳根德痛批,擴大內需是「錯誤政策」;李鴻鈞也罵,賣中華電信股票籌募財源是「殺雞取卵」。立委林明溱、黃昭順更直言「堅決反對釋股」。

林明湊說,各縣市提出的擴大內需方案竟然是按照人口數分配,而且「連建納骨塔也放入擴大內需」,有損政府形象。他建議,現在兩岸關係趨於緩和,國防部少買幾項武器、外交部不再作金援外交,就可以籌到擴大內需預算。輪值主席陳根德更說,擴大內需預算「飛機少買兩架就有錢了!」

黃昭順說,她堅決反對在追加減預算明細不清楚的情況下,就把中華電信這個國家的金雞母賣掉。她也大罵,擴大內需預算項目裡,竟然有辦街舞、潑水活動,這樣的追加減預算「拿出去會被罵死!」、「國民黨和民進黨有什麼兩樣」。

立委李鴻鈞也說,擴大內需預算目前還在審查,細目不能照單全收。他批評用釋出中華電信股票籌募財源,是殺雞取卵。根據「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與監督管理委員會」決議,中華電信公股最適合比率是34%,釋出6.9%持股違反決議,他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擴大內需方案,暫緩中華電信釋股。



◆ 528億何處覓? 政院立委槓上

【呂雪彗/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2008.06.10

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作成中華電信不得釋股的決議,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昨天表示,若立委建議是可行的辦法,可以接受,行政院不排除採舉債方式籌措財源。財長李述德強調,舉債前提必須立法院通過以中華電信為釋股標的才能舉借融資,若立法院不同意籌措財源將無解。

史亞平說,日前立委曾在立法院會中建議交長毛治國,採舉債方式籌措財源,不一定要釋出中華電信股票,毛治國認為此為可行的方式,因此若立法院委員會所作成預算附帶決議內容可行、好的辦法,政院都會認真參採。

財主單位官員表示,依立法院通過擴大內需特別條例規定,可以釋股或舉債方式籌措擴大內需特別預算財源,且舉債不受預算法債務上限規定。

李述德也強調,該條例也有規定,若釋股未完成前,可以先以舉借融資方式籌措擴大內需必要財源,俟未來完成釋股,再償還舉借的債務。

他說,舉債前提仍必需立院通過中華電信釋股為標的,若沒有同意以中華電為釋股標的,根本也無法舉借,籌措財源會無解,因此將加強與立法院溝通,尋求支持。

財主官員補充說,釋股未完成前籌措財源方式,可以由交通部向銀行舉借短期債務,但股票不需質押,也可由國庫向銀行舉借融資。另一種方式可由國庫發行自償性乙種公債,等未來釋出中華電股票籌得財源再來還債。

高層強調,中華電釋股有多種方式,絕不會釋給單一對象,會考慮採全民釋股方式分散持股,讓中華電釋股7%後,政府仍可掌控過半 董事經營權,不會改變董事會結構。若能出售到好價錢,員工權益及經營權皆可受到保障。

官員說,若交通部以中華電為標的舉借短期債務,等於借錢經營,自然可擴大獲利,這是財務槓桿的運用。目前中華電外資水位為46%,政府官股仍有35.65%,若釋股7%,官股將低於三成。



◆ 越南 恐向IMF求援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朱小明/綜合九日電】 2008.06.10

越南經濟近年來持續成長,外資趨之若鶩,讓越南隱然成為「亞洲新小龍」,但今年多項經濟指標卻亮起紅燈,更叫人關注的是越南盾不斷貶值,遠期外匯交易顯示,未來一年越南盾兌美元可能會再暴跌近40%。經濟學家警告,越南過熱的經濟可能已出現泡沫化跡象。

越南盾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重挫,匯率一路下滑,最近每天都貶值5至7個百分點,上周五黑市價格寫下1萬8500盾兌1美元的紀錄,官方匯率則是1萬6000盾左右。由於貶值速度過快,河內每一小時公布一次越南盾兌美元的匯率,由遠期外匯交易來看,一年內幣值可能跌至2.4萬越南盾兌1美元。

越南在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各方普遍看好工資低廉的越南可望成為「迷你中國」,外資大量湧入,國內投資人爭相投入一飛沖天的股市,政府花錢如流水,銀行勇於貸款,越南一副亞洲新小龍的架式。

但連年高速成長已使經濟開始過熱,越南成長運轉已開始不順,高達6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讓經濟難以消化,造成兩位數的通膨率,在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影響下通膨日益嚴重。越南民眾對越南盾信心盡失,爭相把手上的越南盾兌換成美元或黃金,形成骨牌效應,通膨更一發不可收拾。

政府雖然嚴控糧食、石油及電價,5月分通膨率仍寫下13年來最高紀錄達25.2%,匯豐銀行預測,越南通膨率可能達30%。另一紅燈警訊則是貿易赤字迅速擴大,今年1至5月的貿易赤字達144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全年的120億美元。

在信用緊縮和投資人信心崩潰下,越南股市由全球最佳盪到最差,今年頭5個月股票指數下跌超過55%,跌幅為全球之冠。上周越南股市跌到400點以下,和去年3月的1100點不可同日而語,房地產價格今年也暴跌50%。

有些分析師擔心,越南的金融及貨幣危機一觸即發,情況與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前的泰國相似,可能將對中國、以至亞太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Aseambankers Research指出,越南最糟糕的情況是外資大舉撤走、引起國際收支帳危機,迫使越南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救。顧問公司DSG Asia分析師認為,越南可能在6個內就需要IMF的協助。

IMF駐越南代表賓韓建議越南政府,提高利率、減少公共支出、放寬匯率管制、加速國營企業改革,讓過熱的經濟降溫。他並呼籲越南政府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以重振投資人信心、恢復總體經濟穩定。



◆ 除了熱還是熱 紐約今夏高溫提前來到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6-10 10:37 調整字級: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九日專電)熱!熱!熱!連三熱,熱氣逼人!今天紐約全市持續高溫溼熱,達到攝氏三十六度,靠近法拉盛的拉瓜地亞機場區域,一度竄升到華氏九十九度(攝氏三十七點二)新高紀錄,曼哈坦中央公園溫度為華氏九十六度,僅次於一九三三年六月九日的華氏九十七度紀錄。

今天是週一,已經是連續第三天溫度達到攝氏三十六度以上,根據國家氣象局報告,明天還有一天,後天(十一日)以後才會回到九十度以下較為宜人氣候。

紐約客夏裝出籠,紛紛換上短袖、短褲,烈日當空,冰品大受歡迎。

各級中小學最近一、二週內將陸續放暑假,熾熱高溫,讓海邊戲水人潮突增,行人大都躲在室內吹冷氣避暑,由於紐約辦公大樓林立,用電量激增讓紐約市電力一度吃緊。

市政府今起在五大行政區提供三百個避熱中心,根據緊急救難中心指出,過去兩天,全市已有三千五百民眾使用避暑中心。市府同時建議民眾不妨前往購物中心或圖書館避暑。

官員指出,二零零六年,紐約夏季高溫曾導致四十人因熱死亡,另有六十人,因熱衍生其他疾病死亡。

紐約市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面對首波熱浪已做好準備,今天全市共約二千名居民受到停電影響。

由於今夏電費又將調漲,電力公司特別提醒民眾把空調定溫在華氏七十八度(攝氏二十五點五度),同時避免在用電高峰期間使用洗衣機、烘衣機等高用電量家電等,為荷包節省一些。



◆ 批美拖累全球 俄稱將主導國際經濟

中時電子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2008-06-10

俄羅斯新當家梅德維捷夫總統8日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發表上任以來第一次重要財經政策演說。梅德維捷夫抨擊美國的自私自利拖累了全球經濟,聲稱俄羅斯國力蒸蒸日上、自然資源豐富,未來應該在國際經濟領域上扮演主導的角色。

雖然梅德維捷夫過去的立場似乎較為溫和開明,不過外界普遍認為普丁仍然是克里姆林宮真正的主人,而梅德維捷夫8日的談話也頗有普丁之風,並不令人意外。

梅德維捷夫批評美國的「經濟本位主義」與保護主義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他說:「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侵略性的金融政策,不僅導致企業界損失不貲,全球大部分民眾的財產也因此縮水。」他並將矛頭指向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抨擊它們無法應付危機,因此俄羅斯必須挺身而出,今年內將舉行一場大型會議,討論全球面臨的信用緊縮、糧價飛漲等迫切問題。

第12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6日登場,在8日閉幕。這項會議過去知名度並不高,然而俄羅斯政府顯然要將它發揚光大,今年請來12位國家元首與1200多位企業家,3天會期中簽訂了146億美元的商業合同。主事者甚至誇口,這場會議的重要性未來將凌駕瑞士達弗斯的「世界經濟論壇」(WEF)。

今年最受矚目的與會者之一,是長住英國的俄羅斯首富阿布拉莫維奇,他駕著豪華遊艇「方位儀號」(Pelorus)來到濱海的聖彼得堡,據說普丁也上船接受招待。造價3億美元的方位儀號長115公尺,是全世界第11大遊艇。

普丁上個月宣稱,俄羅斯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之內可望追上英國,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不過世界銀行日前出版的《俄羅斯經濟報告》卻潑了普丁一盆冷水,指出俄羅斯經濟今年第一季雖然成長強勁,但已出現過熱現象,莫斯科當局必須控制通貨膨脹、加速經濟改革,否則高成長率將難以為繼。

fsj 提到...

石油供給充裕? 油國喊話失效 油價大漲

李鐏龍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6.11

油價周二遇空不跌反漲,主要因為分析師不認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有關石油供應充裕的說法,激勵指標油價大漲逾3美元,歐洲盤中來到海桶137.65美元,再度向歷史高峰逼進。

科威特與伊朗周二同聲附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提議,召集石油消費國與生產國一起開會討論油價的問題。

國際能源組織(IEA)發表最新每月市場報告,將08年全球日原油需求成長量預估值下修23萬桶。儘管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量預估值遭到下修,OPEC周二也重申當前高油價與供需無關,並強調供應充裕,但油價仍強勁反彈,歐洲盤中時,美、英指標油價分別大漲3.30美元與3.48美元,每桶成為137.65美元及133.41美元。

OPEC祕書長阿布都拉周二在路透全球能源高峰會上呼籲大家冷靜,因為現在已過度恐慌,「就我所知,情況已難以承受,我希望說的是,現在及未來都沒有短缺可言。」但分析師並不認同OPEC有關石油供給充裕的評估。美林的布蘭奇就說:「情況很弔詭,因為供給減少得和需求一樣快。」一位要求匿名的交易商說:「整體而言,我仍站在買方。」油價今年以來已上漲約40%,除了基本面供需緊絀外,還一直受到弱勢美元的推升。

油價上周五飆高11美元,創歷來單日之最,並寫下每桶139.12美元的歷史新高。受此影響,同時為免市場恐慌加劇,OPEC龍頭沙烏地阿拉伯周一表示,很快就將召集石油消費國與生產國舉行會議,討論油價問題。

由於進口原油價格創新高,促使進口總額締造歷史新猷,抵銷出口成長,美國4月份貿易赤字總額超越經濟學家預期,並創下2005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增幅。

美國商務部周二公布,美國4月份貿易赤字為609億美元,較前月增長約7.8%,不僅比華爾街經濟學師預估值多出9億美元,亦較3月份貿易赤字修訂值高出44億美元。



◆ 美國4月貿易逆差 增至609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華盛頓十日電】 2008.06.11

進口增加與原油價格飆漲,刺激美國4月貿易逆差擴大至609億美元,為去年3月以來最高。

美國商務部說,4月貿易逆差激增7.8%,高於3月修正後的565億美元,也超過經濟學家預估的600億美元。但如果剔除油價等價格上揚因素,則貿易赤字縮減至469億美元,為2003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4月美國進口增加4.5%,達2,164億美元,增幅為2002年11月以來最大;出口也成長3.3%,達到2004年2月來最高水準的1,555億美元,原因是商務客機、汽車與農用機械的銷售暢旺。

原油進口增至54億美元,每桶平均價格漲至96.81美元的歷來高點,進口量同樣刷新紀錄。其他進口大增的項目還有汽車、食品、電子產品與玩具。

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從3月的161億美元,增至4月的202億美元。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同樣擴大,從3,450萬美元增加到8,740萬美元。

燃料價格節節高漲將持續推升進口增加,但美元匯價疲軟刺激國外需求,提高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在國內房市暴跌與消費支出減緩導致成長停滯之際,海外銷售是少數較樂觀的部門。

亞洲成長中的經濟體是炒熱飛機等產品需求的推手。全球第二大商務客機製造商波音公司估計,今年公司營收可望成長5%,多數將由美國以外的市場貢獻。



◆ 美國反恐法 拖累全球貿易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2008.06.11

世界海關組織(WCO)委託法國里哈佛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反恐法要求所有貨船在離境當地港口須接受徹底掃描,將導致全球貿易成長進一步放緩。一旦美國反恐法實施,占美國拆併櫃貨物進口達75%的亞洲,受到的衝擊最大。

這份於周二公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於2012年施行反恐法,會削弱國際貿易活力,並造成全球貿易成長放緩的結果。

報告指出,美國的做法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保護主義手段,將該國的安全風險轉移給貿易夥伴承擔。

貨物拆併櫃使汽車零件與玩具等較小的物品得以經由海運、鐵路與道路迅速流通,為貿易帶來重大變革。然而,自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安全專家發出警告,這些貨櫃可能被恐怖份子用來將炸彈與自殺炸彈客運到海外。

美國的拆併櫃貨物進口量,在近十年從一年700萬個20呎貨櫃增加到2,000萬個。一年約有3.25億個20呎貨櫃在600個港口間移動,只有0.5%受到檢查。

目前美國75%的拆併櫃貨物進口來自亞洲,一旦美國反恐法實施,亞洲受到的衝擊最大。

根據該份報告,美國海關將須在2012年前將安檢人員從目前的50人增加到1,875人。

歐洲執委會周一曾表示,這個100%受檢計畫「既花錢、且對改善安全性的效率不彰、還有可能擾亂貨物運輸。」歐洲執委會並指出,英國南安普敦試行的100%受檢計畫已證明了這個看法。

報告指出,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是美國將在幾個大型港口投資安檢所需的科技,並且將安檢成本降到一個貨櫃低於10美元。

不過,美國加強海運安檢,對設備製造商而言卻是好消息。美國貨船安檢市場的市值規模,預估在2013年將從目前的3.8億美元擴增至12億美元。

※ 有沒有人研究反恐與經濟問題?

fsj 提到...

通膨怪獸肆虐 亞股熊出沒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路透香港十一日電】 2008.06.12

新興亞洲股市連續五年維持兩位數報酬率後,如今投資展望轉趨黯淡,因為日益惡化的通膨問題損及內需成長,亞股恐怕將邁入熊市。

亞洲各國政府減少能源補貼以削減預算支出,燃油漲價可能刺激消費者物價持續上揚。特別是印度、南韓、菲律賓、泰國與越南,由於經常帳收支不佳,食物與能源又極度仰賴進口,未來日子恐怕更難過。

其中又以匯率緊釘美元的國家,更無力提供消費者對抗高物價的屏障。

亞洲過去吸引投資人的低勞工成本、豐沛生產力與穩健報酬等優勢,如今已經黯然失色。

香港JF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服務部門主管路易士說:「全球通貨膨脹是當前一大隱憂。能否重返牛市,將取決於這個因素。」該公司管理650億美元的資產,上個月因通膨顧慮賣掉部分大陸股票。

油價近兩年來漲了一倍,穀物與其他糧食的價格也一路竄升,迫使亞洲領導人在過去幾個月不得不放手調漲油價。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與台灣,都冒著消費支出降低與引發政治動盪的風險,降低燃料補貼。

隨著油價高漲衝擊經濟,短期內印度與越南的狀況可能惡化。

今年前三個月,印度BSE-Sensex股價指數跌掉23%,創1992年迄今最大單季跌幅。印度通膨年率達8.1%,是三年半來最高,經常帳赤字更超過50億美元。

越南同樣處境堪虞。該國一年前還被視為亞洲地區下一個具備高成長潛力的市場,但越南股市今年來已失血近60%,通膨率也攀升到25%。

香港野村證券股市策略師達比(Sean Darby)認為,高通膨的衝擊才剛開始。

他說:「今年第二季起,企業將面臨出口訂單成長減緩。到了第三季,美國庫存增加,可能導致亞洲出口商向海外倒貨,或認列存貨減值。」

達比偏愛投資日本三井船舶(Mitsui O.S.K.)與泰國Precious海運這類公司,因為只要商品的銷售量大,他們就會受惠。



◆ 強力抗通膨 全球央行改升息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報導】 2008.06.12

從印尼到加拿大,通貨膨脹問題逐漸浮現,全球央行隨之紛紛收住調降利率的腳步,甚至改採升息。

石油和糧食價格不斷上揚,將通膨推到超過各國央行能夠忍受的水平,使通膨取代信用緊縮,成為決策者最關切的問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9日表示,他將「強力抵抗」任何通膨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08年將出現13年來最嚴重的全球通膨,因此,全球利率卻可能已經探底,降無可降。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經濟和利率策略主管蓋伊諾說:「各國央行都共同出現非常明顯的語氣改變,他們真的非常有意要抑制通膨預期。」歐洲央行(ECB)總裁特瑞謝重申,ECB最快下月就可能升息。加拿大銀行經過連續四度降息後,10日出乎預料維持聯邦基本利率不變。

棘手的是,目前各國面臨的狀況是通膨率升高、經濟成長卻減緩的「停滯性通膨」。英國央行總裁金恩10日指出,英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壓力加劇,經濟成長減退,而去年八月因美國次貸危機掀起的金融風暴,仍未結束,「我們正經歷多數人記憶所及最長的金融震盪」。

越南10日將利率調升到亞洲最高水平。巴西、菲律賓、印尼本月已調升借款利率。智利央行為抑制1994年以來最快速的通膨,10日晚上將基本放款利率調升半個百分點,升幅高於預料。

多倫多「BMO資本市場公司」代理首席經濟學家波特說,各國央行在通膨問題上如此急遽轉向鷹派立場,真的少見。各界都可感覺到,央行關切重點已從成長移向通膨。

印尼央行副總裁沙沃諾表示,為了減緩通膨,該行可能在7月連續第三個月調升重貼現率。

摩根大通銀行表示,以31家央行的政策為根據得到的全球利率標準,將不會低於本月的3.66%,而且到年底將上升到3.81%。



◆ 越南比十年前的泰國慘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6.12

物價急速上漲、股市房市幾近崩盤,匯率岌岌可危,央行卻缺乏銀彈保護自家貨幣。

越南現在看來比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中心點的泰國更脆弱不堪,可能成為全球經濟減速的第一個犧牲者。

越南通膨去年下半年開始惡化,去年底突破10%之後,今年5月便急速飆到25.2%,而十年前泰國爆發危機前通膨僅有4.5%。物價飆漲使人民信心決堤,紛紛要求大幅調高工資,通膨預期心理急速惡化。

越南經濟看壞使越南盾面臨沈重貶值壓力,雖然在官方管制下,今年來越南盾對美元即期匯率只滑落3.6%,遠期外匯市場卻顯示盾價可能再貶值40%。

打擊通膨最直接的作法是提高利率,否則坐任通膨的預期心理無限擴大,將導致貨幣體系崩潰。但升息將會重擊越南奄奄一息的股市與房市。越南股市今年來跌60%,房價也大致腰斬,雙雙接近崩盤,快速升息將補上致命一擊,也會導致外資加速外逃,進一步造成匯市崩跌。

越南央行若要守住匯價,需要有充沛的外匯存底作銀彈。不幸的是,越南貿易經常帳長期處於赤字,貿易逆差在加入WTO之後大幅擴大,目前高達27%,遠高於泰國爆發危機時的6%。今年越南外匯存底最多約為250億美元,但外債規模也將攀升到240億美元,且多半是今年到期,央行很難靠自己抵擋,可能需要IMF救援。

分析師指出,越南約有25%存款是外幣存款,等於75%的外匯存底,因此光是是越南國內民眾拚命換美鈔,就足以使盾價崩盤。

泰國在1996年時的債務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5%,越南現在的比率為96%。當初泰國銀行的壞帳比例高達50%,而越南現在卻聲稱僅有0.1%壞帳,低得不可思議。前些年越南銀行大幅放貸,隨著股市與房市泡沫的破滅,壞帳比率將急速升高。



◆ 越南經濟動盪 大陸股市剉咧等

白德華/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2

受到鄰國越南出現經濟危機、央行調升存準率、股民不看好奧運後市及諸多非理性因素影響,大陸股市昨天中場一度穿破三千點,牛市似有翻轉為熊市跡象。此外,受宏觀調控影響,大陸房市也陷谷底,和去年同期比深圳房市跌幅逾兩成,已創年來最低,上海下半年反彈亦無望。

延續前一日下跌格局,上海股市周三開盤不到一個小時就跌破三千點大關,雖然收盤勉強維持三千以上,收三○二四點,比前一天跌四八.○九點,但如果沒有政策做多,破三千指日可待。

一個多月前當時股市臨近破三千時,中共證監會官員以取消股票利所稅的利多,讓陸股維持穩定,但這次會否放利多,不少人持觀望態度。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翟鵬說,主要是宏觀大環境可能導致資本市場短期內好不了。

近月以來,越南經濟危機已讓北京高層憂心。社科院世界經濟所近日還發表報告,建議大陸當局出手「挽救」越南。

在國際熱錢的炒作下,越南近年的股匯市、房市不斷被炒高,股市不到一年從一百多點炒到一千三百點,匯率不斷升值更造成熱錢的湧入,但在美國停止升息跡象、美元逐步撤離之際,在雙赤字、外匯存底僅兩百億美元,加上通脹高達二五.六%,越南股匯、房市紛紛大跌,經濟形勢岌岌可危。

北京社科院世界經濟所所長何帆因此建議中共適時出手援越,或聯合日、韓,以「中日韓加東盟」框架,注資協助越南渡過經濟危機。越南形勢一旦穩定,也將能穩定亞洲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

「越南形勢讓A股市場面臨的外圍環境更複雜」,一位上海股民說,「同是新興市場的中國,雖然現在在抵抗風險的能力上,實力比越南強,但事實上,兩國面臨的風險是一樣的,越南的前車之鑒中國應注意。」

本周一大陸央行上調存款準備率一個百分點,達歷史新高的一七.五%,也是管理層表態對「貨幣從緊」政策的不變。大陸央行的此一動作,固然顯示是為應付通貨膨脹、減少游資及繼續往六千億美邁進的熱錢的炒作,但對市場來說,貨幣政策越緊,自然會讓市場失去信心。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錢啟敏表示,宏觀調控及對經濟增長回落的擔心,都會影響股市,另外,股民普遍不看好奧運會後的行情,及存準率調高也為下跌提高導火線。但他表示,管理層還有些絕招未出,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平準基金或港股回購等政策,但在全球性投資退潮之際,政府如何做,也是個兩難。

事實上,從大陸統計局剛公布的數據看,五月份工業品、食品類及原油價格都呈現大漲現象。五月分原油出廠價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三○.九%,食品類價格則上漲一一%,顯示通貨膨脹現象並未緩解。



◆ 巴西南部抗議物價高漲 爆發警民衝突

中廣新聞網╱謝佐人 2008-06-12

巴西十多個省份成千上萬民眾群起抗議物價飆漲,不少人闖進跨國企業總部等地示威,許多地方爆發警民衝突,造成多人受傷,還有不少人被逮捕。

巴西民眾不滿糧價飆漲,抗議聲四起,尤其在南部港口「阿雷格雷」,五百多人試圖闖進當地一家超級市場,結果與警方爆發肢體衝突,民眾以石塊攻擊員警,警察則發射橡皮子彈及催淚瓦斯,驅散民眾,在混亂中有十多人受傷,另外十多人被捕。不少抗議群眾在散開後不久,又集結在附近一個廣場,然後開始佔據主要道路,造成交通壅塞。

在此同時,巴西十三個省份、成千上萬名鄉村民眾湧入各地水壩、佔據鐵路、林園及一些跨國大企業的總部,抗議物價飆漲,稍早前,巴西一個無耕地農民組織「農村通路」的兩百多個成員,佔據「阿雷格雷港」附近一座林木栽植園,這座尤加利樹林是巴西最大一家造紙公司所有。他們指責這些大企業必須為不斷飛漲的物價負責。預計這一波民眾抗議可能會持續到週末。

巴西絕大多數的食物供應都是由大企業負責產銷,而全球油價物價飆漲,擠壓了小農民的生存空間,巴西政府已經緊急宣布優惠方案,提供境內大約一百萬個小型農場或個體農民低利貸款,協助他們增加生產。



◆ 新興市場金融危機 山雨欲來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道瓊社十一日電】 2008.06.12

華爾街日報11日報導,通貨膨脹如野火燒遍全球,各國央行雖升息或停止降息應戰,卻仍澆不熄通膨熾焰,投資人紛紛撤離風險高的新興市場,越南盾、大陸股市暴跌即為警訊,令人憂心新一波金融危機正山雨欲來。

大陸股市是最新引爆的地雷,大陸上周末調高存款準備率以抑制通膨,10日刺激上海綜指數大跌7.7%。越南央行為了抗通膨,宣布調降越南盾基準匯率。

同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警告油價高漲恐挑起通膨,強化美國利率看升的預期;加拿大央行基於通膨顧慮,決定不降息;歐洲央行也考慮升息遏制物價漲勢。

今年初,開發中經濟體面臨成長率受美國景氣降溫拖累的隱憂,但如今看來通膨問題更棘手。中國大陸的通膨率2006年初不到1%,現已超過8%;印度5月通膨率突破8%。

越南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一年前激升25%的消息傳出,引發越南盾在期貨市場急貶。摩根士丹利警告,越南金融危機恐造成越南盾劇貶,甚至引發類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抗通膨典型作法是提高利率,但升息往往傷害經濟成長、對股市不利,且有礙部分開發中國家維持匯率穩定以保持出口競爭力。

除了能源與糧食價格飆漲外,另有其他因素助長通膨。近年來,許多開發中經濟體出現大量資本流入,導致投資過熱,外匯存底堆積如山。同時,這些國家的內需與放款快速擴張,勞力市場則日益吃緊。

通膨烏雲籠罩讓投資人提高警覺、轉趨保守。Harding Loevner 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哈雷特指出,新興市場「風險日增」。

開發中國家央行面臨抗通膨重大考驗。經濟學家與投資人指出,多國央行至今尚未採取果斷措施緊縮貨幣政策,僅以控制麵粉、汽油等消費物資的價格因應。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新興市場主管紐伯恩(Curtis Mewbourne)就表示:「通膨正迅速攀升之中,央行的反應卻慢半拍。」

投資人因此紛紛撤離物價狂飆、經濟又顯露疲態的新興國家,導致當地股市、債市和貨幣俱挫,越南和中國是明顯的例子。其他通膨率達到或逼近兩位數的新興市場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印度、印尼和菲律賓。對照下,通膨壓力相對溫和但卻迅速升息防患未然的巴西,在新興市場中顯得鶴立雞群。



◆ 全球穀物收成恐低於預期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時報2008.06.12

受到豪大雨的氣候因素影響,美國農業部周二下修今年全年美國玉米收成量預測,激勵玉米期貨連2天創新天價。 美國玉米與黃豆今年收成不樂觀,澳洲乾旱也將持續衝擊小麥的收成,全球穀物收成可能低於市場預期,糧食危機有再現之虞。

由於5月美國中西部豪大雨不斷,玉米種植普遍受到影響,美國農業部周二因而將全年玉米收成量預測下修至117億英斗,較上個月預測減少3.2%。 受此利多激勵,芝加哥期交所7月玉米期貨繼周一創下歷史新高後,周二又大漲16美分或2.43%,收在每英斗6.7325美元,再創新天價,總計過去2年來已飆漲2倍。

去年冬季全球爆發糧荒危機,穀物商品價格暴漲,有20幾個國家出現民眾上街頭示威抗議,之後由於價格高漲農夫擴大種植的意願大增,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穀物收成將明顯成長,穀物商品價格才從高檔滑落。

如今看來,市場的預期恐怕太過樂觀。美國農業部表示,今年美國穀物種植面積估計達3.24億英畝,較去年增加4百萬英畝,但經過5月的豪大雨後,許多農田都泡在水裡,尤以印地安納與伊利諾的災情最為嚴重。

美國農業部指出,往年此時各地玉米田早已一片翠綠,但今年生長情況明顯落後,甚至平均每10顆玉米種子有1顆未冒出地面。

此外,據估計美國黃豆種植較去年少了16%,美國稻米生產重鎮阿肯色州的稻米作物也有成長遲緩的情況。

去年阿肯色州稻米收成創下平均每英畝達160英斗的歷史新高,但專家表示,今年1英畝地有150英斗就算是很不錯的收成成績。



◆ 麵粉價 8月有望降價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6.12

行政院昨(11)日舉行穩定物價小組會議,在大宗物資部分,麵粉公會同意國內麵粉出廠價格,維持一包(22公斤)581.91元至7月底,由於國際小麥價格3月後逐漸下跌,7月底小麥進口後,國內麵粉價格可望出現降價空間。

為打擊不法囤積,行政院決定採取兩階段查辦,第一階段將以行政稽查手段糾舉不法業者,第二階段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成立「打擊民生犯罪督導小組」,若查獲犯罪事證明確,將從嚴從重追訴。

經建會表示,行政院消保會已經協調家樂福、大潤發、愛買三家量飯店與全聯福利中心、松青超市以及頂好三家連鎖超市,配合政府設立平價專區,提供十項民生必需品供民眾選購。第一周來店採購人數約增加五成、營收增加兩成,其中衛生紙銷售超乎預期,行政院也指示經濟部協調廠商增加供應。

在大宗物資部分,經建會指出,國際小麥價格雖於3月後即逐漸下跌,但國內廠商採購期間正值國際價格高檔,加上航運時間落差因素,導致麵粉價格仍呈現上漲的情況。

不過,經濟部已經與台灣區麵粉公會協調,希望公會自行吸收標得的小麥價格上漲部分,麵粉公會也同意國內麵粉出廠價格將維持現今價格。

至於引起農民高度關切的肥料價格上漲問題,經建會說,自5月30至6月10日為止,國內肥料廠出貨量為3.5萬噸,足可供應農民所需,農委會並協調台肥公司自6月7日起,將肥料出廠包裝的製造日期,由黑色字體的黑標改為紅色字體紅標,增印出廠月份英文代碼,以供農友購買時辨識。

經建會分析,自5月28日國內汽柴油價格調漲後,至6月9日國際油價(WTI)上漲4.27%,整體而言,油價仍居高不下;5月國內鋼品價格也比4月上揚,但國內價格漲幅比國際鋼品低。



◆ 台灣的好 外國人很了

【經濟日報╱記者 劉煥彥】 2008.06.12

在旅台歐洲人的眼中,台灣的文化實力水準出眾,甚至可能成為吸引外國企業來台投資的重要加分指標。

歐洲商會會長畢彌堅以自己派駐曼谷、新加坡、香港與台北四個主要城市的多年經驗現身說法,認為台北地方小、文化厚度深入民間,加上居住成本較低,全都是為台灣大大加分的軟實力。

社交方面,畢彌堅不否認對跨國公司的人士而言,香港與新加坡擁有非常豐富的社交生活,但他也強調,社交生活不等於文化生活。台北外商圈的社交活動或許比不上香港,但文化生活在東亞大城市中絕對屬一屬二。

畢彌堅說明,國家兩廳院每天都有音樂會,劇場表演更是散布在北市好幾個場地,他自己就是忠實觀眾,而且買票的民眾不像星港一樣,大多是企業贊助參加的白領人士,而是像你我一樣的市井小民,意味台灣民眾對於古典音樂等藝術的愛好,早已深入民間。

包括畢彌堅在內的一些在台歐美企業負責人認為,台灣在這方面與日韓較接近,中國大陸、泰國或新加坡都還比不上台灣。

他舉例,在德國有「小提琴女神」之稱的著名小提琴家慕特,日前來台北演出。慕特在演出結束後為了滿足前來索取簽名的大批聽眾,足足花了45分鐘才能離開,而且這些民眾不是什麼企業大老闆,而是年輕人、古典樂迷與音樂系所學生居多。

再者,在畢彌堅眼中台北還有一個沒多少人「認同」的優勢,就是地方不大。他指出,上海或香港的地域範圍非常大,特別是上海,從這一頭到那一頭開車兩個小時非常正常。

反觀在台北,外商辦公室不是在信義計畫區,就是在敦北民生商圈,人住宅在天母,往來不用多少時間,對於有家庭的外商經理人非常方便。當然,台北有24小時開門的書店,對注重文化的歐美人士更是擋不住的吸引力。

fsj 提到...

商品市場 浮現泡沫危機

聯合新聞網 徐麗玲 2008/06/13

原油、穀物等國際商品價格飆漲,點燃全球的通膨火種,許多國家因此陷入政經危機,到處都瀰漫著不安的氣氛。由於近來市場上並無影響供需的新因素出現,價格漲勢悖離基本面的態勢益趨明顯,國際間對商品期貨市場淪為投機炒作樂園的疑慮加深,更擔心商品市場泡沫化的危機已經浮現。
國際油價飆高是全球通膨壓力的主要來源,6月6日油價創下9%的歷來最大單日漲幅,並登上每桶139美元的新高記錄,使得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漲幅達到42%。然而,當日並無任何關於原油供需的新消息出現,油價大漲完全是因為美國失業率上升、美元大跌,促使市場避險資金流向商品市場、瘋狂搶進原油所致,印證國際間普遍存在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

華爾街日報早在今年初就對國際油價的漲勢提出質疑,認為油價暴漲與美元貶值的關係密不可分。自2001年美元開始貶值以來,國際油價即從每桶30美元扶搖直上,目前已是四倍有餘;如果美元能夠維持當年的強勢,油價應不致於飆漲至此。當時該報即指出,依保守估計,油價中至少有60%是由避險基金、銀行及法人機構的投機炒作哄抬造成的。

其他商品市場的情況也很類似。由於全球糧食供應吃緊,國際間普遍預期穀物價格長期看漲,因而吸引更多投資基金注入穀物期貨市場,促使價格一飛沖天。而且由於美元長期貶值,加上去年美國次貸危機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尋求避險的投資基金充斥市場,這包括了主要國家及企業的退休基金、部分國家的主權基金、一些大學的捐款基金,以及投資機構的共同基金等等,而商品期貨指數就成為它們分散風險和改善投資回報的最佳標的。

商品期貨市場的原意是讓商業交易雙方藉以規避風險,但現在活躍於市場上的卻是無須實體交貨的機構投資人,讓商品期貨市場的真正功能遭到扭曲。原油、穀物等不再只是供商業使用的商品,也是用以投資獲利的金融資產。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從奉行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雷根時代開始,逐漸放鬆對商品期貨衍生產品的管制,而讓投資炒作者有可趁之機,以極小金額的保證金就可無限制地進行商品期貨交易,從中獲取暴利。演變至今,各類投資基金所構成的投機熱錢威力大增,已非傳統的商業交易人士所能匹敵。

美國參議院的國土安全暨政府事務委員會日前就商品價格飆漲舉行聽證會,在該委員會所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投資於商品指數的基金金額在2003年僅130億美元,但今年3月時已暴增至2600億美元,5年來成長了20倍。而假如退休基金等繼續增加投資組合中的商品比重,此一金額很快即可突破1兆美元,影響商品市場的能力不容輕忽。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麥斯特司在該委員會作證時則估計,目前這些機構投資人所掌握的小麥期貨,相當於足以提供美國消費者未來兩年所需,如果主管機關不趕快採取措施壓制不合理的價格上漲,未來全球將有更多貧窮人口陷入饑荒。至於市場上普遍把油價上漲歸因於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增加,但統計數字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對原油的需求量增加了9億2千萬桶,同一時期的指數期貨需求亦增加8億4千8百萬桶,兩者幾乎不相上下。

國際投資專家索羅斯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也指出,機構投資人大舉投資商品指數,已使商品市場成為「超級泡沫」;他並警告,一旦投資人大舉自商品期貨市場撤出,類似1987年股市大崩盤的狀況即可能重演。另一位知名分析師、雷曼兄弟公司首席能源經濟學家摩斯則認為,當前的油價走勢與90年代末期的網路股票泡沫近似。所謂的投資專家不斷提高油價預估數字,慫恿投資人瘋狂搶進,對油價漲勢產生推波助瀾的力量,這與國際原油供需的基本面無關,完全是投資泡沫而已。

當然,仍有許多分析師不認同此種看法。最早提出油價上看每桶100美元而聲名大噪的加拿大帝國商銀全球市場首席分析師魯賓,就認為不能把油價大漲全歸咎於投機炒作,因為新興國家對原油需求的成長,遠超過工業國家因油價上漲而減少的消耗量。他堅信油價的長期上漲趨勢不會改變,但也不否認法人機構在商品期貨市場的投資,的確是影響短期價格波動的因素。

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之下,一直堅稱市場並未脫離基本面的CFTC,終於開始對原油期貨交易展開調查,並且不排除未來可能把調查行動擴及穀物、棉花等其他期貨市場。然而,除了寄望CFTC以嚴格的交易規定來防制投機炒作之外,投資基金湧向商品市場的根本原因仍在於美元的長期弱勢,促使資金必須另尋避險管道,以增加投資獲利。如果美國政府繼續放任美元貶值,國際金融市場的亂象恐將難以根治。



◆ 專家警告:國際熱錢若撤 陸股房市遭殃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4

大陸股市跌跌不休,恐將對大陸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大陸國營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提出警告,一旦大陸經濟下滑導致國際熱錢撤退,受災最為嚴重的將會是大陸的股市和房市。

大陸上海、深圳股市13日繼續下跌,雙雙出現罕見的八連黑。而在上證綜指日前跌破3千點大關之後,深證成指也翻落到萬點以下。上證綜指13日跌幅達3%,深證成指更達3.9%。

大陸股市直直落,令外界擔憂是否帶衰大陸經濟。何志成在接受《瞭望》周刊採訪時則提出警告稱,如果經濟下滑導致熱錢撤退,受災最嚴重的是股市和房市。

他指出,4月份流入大陸的國際熱錢絕對超過4百億美元,但熱錢並不意味著都是惡意炒作資金,特別是流入大陸的熱錢中,有相當部分是避險資金。這部分避險資金與與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穩定升值有關。

不過,何志成根據國際間的經驗推測,流入大陸的國際熱錢中,應有7成屬於狹義熱錢,也就是短期投資熱錢。

但資料顯示,儘管炒作性質的熱錢大量流入大陸,大陸股市樓市卻仍徘徊低迷。何志成認為這與中國股市觀望氣氛濃厚有關,他指出,奧運會前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誰也不會輕易地拉抬股市;而房地產市場目前爭論很大,在通貨膨脹壓力愈來愈嚴重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預期收入沒有增加,這直接打壓了對房地產的需求。

何志成還認為,「如果不是有海外熱錢不斷湧入,房地產市場也許早就大幅度下跌了;反過來說,如果經濟下滑導致熱錢撤退,受災最嚴重的也是股市和房市。」

他強調,熱錢是投機和避險資本,故在「機會和風險沒了」時,熱錢便會離場,而且撤退的速度相當之快,以致若沒有必要的技術和心理準備,往往會對所在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金融危機正在發酵的越南,以及11年前被亞洲金融危機波及的各國,都深受其苦。

fsj 提到...

黃豆玉米飆 零售市場買氣低

◆ 黃豆玉米飆 飼料漲不停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08.06.17

美國中西部穀倉大泡水,玉米、黃豆大漲,台灣玉米現貨價昨(16)日大漲4.34%,推升到每公斤12元的歷史新高。飼料業也因成本上揚,再度調漲飼料價格,再牽動國內豬肉、豆粉、沙拉油價格上漲。

業者認為,國際黃豆、玉米行情竄高,對大宗物資業是「短多長空」,食品業可望重演今年第一季「上肥下瘦」的劇碼,包括大成、卜蜂、統一、泰山、 福壽、福懋油等業者,第三季業績可望回溫,但肉品加工業、小吃店及相關餐飲業,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消費者的荷包又得縮水了。

業者強調,黃豆、玉米價格大漲,將直接墊高畜產品、沙拉油等民生物資的成本,這波農糧缺貨問題所引發的物價上漲問題,其殺傷力不亞於國際油價。

大宗物資業者表示,因美國黃豆、玉米產地受洪水侵襲,災情嚴重,國際玉米、黃豆暴漲,造成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昨日大漲4.34%,每公斤達12元;黃豆粉單日漲幅更達5.33%,每公斤價竄高到15.8元;18公升裝的業務用沙拉油價格,也回升到每公斤930至950元。

業者表示,因昨天國際黃豆電子盤再漲,若國際黃豆行情漲到每英斗1,650美分,屆時業務用沙拉油,可能會看到每桶1,000元的新天價。

另一方面,不少肉品加工業鑑於先前豬價大漲,已展開一場「搶豬大作戰」,包括台糖在內,不少大型的養豬戶,都有肉品或是食品業者上門,希望簽訂長約,確保接下來中元節、中秋節的豬肉供應與價格。國內毛豬價格,昨天每公斤也突破76元,比上周五小漲0.5元。

台糖畜殖事業部副執行長李宗勳表示,飼料漲價縮小養豬戶的利潤,部分育成率較低的業者,可能會陸續退出市場,豬肉供給將更短缺,價格會再攀高,如今各項大宗物資價格又再上揚,飼料價格再漲,預料7月,國內豬價每公斤可能就會站上80元的新高。

泰山總經理鄒信南認為,美國中西部淹水,農作物的損失情況未明,即使農夫重新播種,也需要一段時間,國內大宗物資業都得面臨美國玉米、黃豆穀物收成量降低、甚至延後收期。

上周五黃豆、玉米飆漲,業者認為短線不排除略微回檔,但回檔幅度應該有限,以中國大陸、印度等國家經濟崛起帶動的龐大需求,黃豆、玉米的價格長期依舊看多。



◆ 水患攪局交通打結 美通膨恐惡化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六日電】 2008.06.17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中西部大水使鐵路運輸嚴重受阻,原本用來運送穀物、燃煤、肥料與廢金屬的密西西比河道也無法正常通行,水陸運輸打結的情況可能使美國通膨更加惡化。

密西西比河運打結,讓愛阿華州的Alter船運公司每天損失2.5萬美元,無法正常運送水泥等大宗物資。洪水也沖毀了愛阿華、威斯康辛、明尼蘇達、密蘇里以及伊利諾州的主要鐵道,迫使廠商延後交貨或取消送貨。

穀物輸送業者表示,由於洪水沖垮了橋樑等基礎設施,鐵路運輸中斷的問題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愛阿華的跨州幹道80號公路也因洪患關閉,卡車運輸因此同受衝擊。

美國的貨物運輸網已因油價暴漲而緊繃,洪患將使食物到汽車的各種消費產品全面漲價。

根據美國工兵團估計,密西西比上游河運網至少有11處運輸閘門因此關閉,這使美國失去一條重要的商業船運路線。河運業者通常以15艘貨船連結成一艘「曳引船團」(tow),每個船團約等於870輛卡車的運量,或200輛鐵路貨車廂的運量,可以裝載2.25萬噸的貨物。密西西比河的船閘每天可能有二、三十個船團通過,航道關閉損失的運量相當可觀。

Marquette運輸公司執行副總克羅里說,公司共有七艘滿載肥料、鋼鐵等物資的曳引船團卡在明尼蘇達與愛阿華之間,每天造成數萬美元的損失。

這場洪患是中西部15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在愛阿華市,水位曾漲到比1993年中西部大水還高的地方。

美國最大的鐵道運輸公司聯合太平洋表示,共有六條路線在過去數天曾停止運作。鐵道運輸受挫讓船運打結的狀況更難紓解,聯合太平洋目前把運煤擺在第一順位,因為這會影響美國的發電系統。

美國許多民生物資已經飆漲,蛋價過去一年上揚13%,牛奶更是飆漲30%。現在中西部大水不但可能造成穀物歉收,緊繃的運輸網也對物價添加上漲壓力。

業者表示,交通恢復正常要看水退的速度而定。愛阿華州淹水最嚴重的地區15日已開始消退。



◆ 重創阿根廷經濟 農民抗議提高出口稅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6.16

阿根廷農民團體領導人15日揚言,已經進行近一百天的抗議行動將繼續下去,直到政府同意針對爭議性新穀物出口稅問題展開談判。

一名工會領袖安吉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台訪問中指出:「只要情況需要,我們將無限期抗爭」,他並呼籲政府和工會進行「嚴肅且透明的對話」。安吉利指出:「政府並不想聽民眾的心聲。」

阿根廷總統基西納不顧農民的反對,繼續推動新關稅政策。阿根廷目前的農產品出口關稅是44%,但如果國際黃豆價格繼續上升到每公噸600美元,關稅很有可能會提高到52%。

這項抗議行動從今年3月發動以來,已經重創阿根廷國內經濟。農民和卡車司機封鎖道路,造成全國各地都出現糧食短缺情況。



◆ 高屏農損一千八百萬 瓜果最慘

張立勳、汪美芳/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7

南台灣連日雨勢不斷,造成高屏地區農作物損失。農業處昨統計災害,屏東農業災損初估達一千四百餘萬元、高雄縣三百五十多萬元,受損嚴重的包括水稻、葉菜及瓜果。

高雄縣農業處指出,水稻、香瓜、蔥、葉菜類、苦瓜等,農損面積約為廿公頃。

梓官蔬菜專業區尚未復耕完成的菜苗全泡在水中,蔬菜集貨場到貨量減少,只好從中部調菜應急。梓官鄉農會表示,若雨勢不停歇,或中部貨源減少,菜價有可能再次上揚。昨天的平均菜價為每公斤廿至廿五元,與前幾天價格差不多。

屏東縣農業處統計災損,初估已達一千四百餘萬元,葉菜及瓜果類受災最嚴重,目前洋香瓜浸水受損程度卅七%,可能達災害救助標準,農業處十七日將前往實地勘查。

屏東一期稻作收成接近尾聲,剛插秧的二期稻受害面積不多。但新園鄉剛要收成高麗菜、山東白菜及潮州等地區種植洋香瓜,浸水腐爛受害最嚴重,其他瓜果類如西瓜、胡瓜、苦瓜及茄子受害都很嚴重,農民望雨興嘆。

受鋒面滯留影響,雨勢還會繼續,農業處籲請農友做好防範準備,如蔬菜應加強疏濬排水溝,減少積水,已屆採收期水果,如芒果、木瓜、香蕉等,必要時應盡速採收,以減少農作物災害及財產損失。



◆ 肥料漲幅 台肥吸收15%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06.17

台肥總經理李仁傑昨(16)日表示,台肥公司同意吸收肥料漲幅15%,並維持年底前不再調整售價。為維持國內肥料供應穩定,台肥預定下月將把投資沙烏地阿拉伯的朱拜爾肥料公司所生產的肥料,回銷台灣。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舉行「肥料價格應如何回饋農民專案報告」,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原本漲幅由政府補貼七成,但考量農民承受能力,決定改由台肥也吸收15%,農民只負擔漲價的15%。

台肥估計自行吸引15%成本後,利益將短少約12.22億元。不過,李仁傑昨天表示,台肥這幾年獲利主要來自業外,包括土地開發案及海外投資案,法人估其今年尚能維持小賺。

李仁傑表示,今年台肥預計進行的土地開發案,為南港世貿展覽館附近R13及R5兩項,前者下月就要提報董事會,規劃為住宅區。



◆ 量販店近二千種商品漲價

陳彥淳/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6.17

民生物價漲不停,去年下半年由食品業率先點火,幾乎所有食品平均漲幅8%到30%,其中食用油漲幅超過一倍最為嚇人,奶粉漲幅30%居次,再來則是速食麵、糖果餅乾、罐頭與乳製品等,也有近20%漲幅;今年食品業持續上場,民生用品再加入漲價,衛生紙首先發難,萊雅、寶僑跟著喊漲,開架式保養品均上漲5%到10%,洗衣精、洗髮乳10%到15%,民生物資真的是全面漲價。

量販業者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來,店內至少有近2000種商品漲價,在店內的品項占比逼近10%;不僅如此,還有更多的供應商正不斷與量販店採購進行議價,下半年的物價上揚,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壓力。

如今民眾的消費客單價平均上揚超過15%,不過,這不是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變強,而是物價上揚所致,消費者購買一樣的東西,卻要花費更高的金額。

五月份的零售市場買氣低落,統一超商五月營收大幅衰退達10%,幅度可說是歷年之最,其它零售業也都面臨到消費緊縮的壓力,百貨業者靠著增加的520檔期撐腰,量販店祭出促銷搶市勉強維持,但面臨一波波的物價上漲,六月零售業者對於市場仍十份保守,甚至不表樂觀。

根據統計,量販店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陸續調漲的商品數高達上千項,若以量販店平均2萬支商品來計算,商品至少有10%調漲價格,其中又以食品與家用品為最主要的漲價商品,毋怪消費者在荷包未增加的情況下,都覺得生活愈來愈辛苦。



◆ 7月電價漲幅拍板 平均12.5%

侯雅燕/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6.17 

國內電價將於7月1日調漲,經濟部今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電價方案可望拍板定案。據了解,能源局與台電幾經密集討論過後,7月1日平均電價調幅約12.5%左右。電價諮詢委員會確定最後方案後,將呈報經濟部長尹啟銘核准後公布。

經建會內部評估,油電價調漲後對經濟整體影響,日前調漲的油氣價格,再加上下半年電價調漲10%條件下,直接衝擊消費者物價0.46個百分點,若再加計波及效果,則對消費者物價整體衝擊將達到0.64個百分點。

由於國際油價持續飆漲,發電成本不斷墊高,據了解,能源局與台電規劃的電價方案,主要是考慮從今年7月1日至明年6月30日的發電成本,包括燃料油、天然氣及煤炭價格,預期需要的售電量,金額約2000逾億元。

但因考量到民生,今年只先反映其中的一半,並分為二次調漲。第一次調漲於7月1日起,因適逢夏月電價,漲幅較低,平均電價漲幅約12.5%左右,其中家庭用電漲幅約7%,工業用電則調漲約15%。

10月1日起,漲幅將再調高,平均電價漲幅則提高至約25%,家庭電價漲幅約14%,工業用電漲幅則約30%。

另外,隨著此次電價調漲,台電也提出電價公式的部分調整,包括將用戶分類將簡化,八大類用戶將整合為六大類,而以往工業用電中的低壓綜合營業、低壓綜合非營業、低壓電力等用電,未來會合而為一。

為達節能減碳目標,經濟部也將確認「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方案」。根據台電規畫,7月起,用戶每兩個月平均日用電量低於去年同期,享有電價折扣優惠。折扣獎勵採三段制,用電比去年同期低5%以下、5%-15%,以及15%以上,下期電費各提供2%、4%與6%的折扣。

但根據台電估算,由於今年反映燃料成本,並不彌補上半的虧損,全年營運虧損仍會超過千億元。

※ 千億?拿來投資再生能源早就賺回來了!

fsj 提到...

美乙醇廠掀倒風 油價泡沫何時破?

◆ 美乙醇廠掀倒風 柴油荒加劇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08.06.18

玉米價格飆高,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廠毛利,由12天前的每加侖31美元遽降到每加侖4美元,美國乙醇廠掀關廠潮,也為國際原油、汽、柴油、石油腦等後續行情,帶來更大的上漲空間。

玊米行情創天價,對乙醇廠帶來致命的打擊,五家年產能1億加侖的乙醇廠關閉後,花旗銀行預料,「美國乙醇廠關廠潮,已經開始出現了」。

中油主管也認為,乙醇廠陸續關掉後,柴油將出現供應的大缺口,不僅會引發汽、柴油價格飆漲,也會帶動國際原油行情再往上墊高。

中油主管指出,國際油價以攀上每桶139美元的歷史高價,若美國乙醇廠出現關廠潮,國際油價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衝擊每桶140美元,屆時東京石油腦現貨價格將上看每公噸1,200美元。面對日益飆高的原料價格,輕裂廠經營將備感困難。

市場傳出,中油近日內要採購12萬公噸重芳香烴的石油腦,消息一出,7月石油腦現貨價格被炒至每公噸1,146美元,經細算後,每公噸乙烯的生產成本已逼近每公噸1,800美元;即使,中油6月乙烯合約追溯價格調漲至每公噸1,600美元,每公噸還得賠上約200美元。

面對國際原油價格屢創天價,帶動石油腦現貨價格連翻創歷史紀錄下,至少在今年,石化產業「上瘦下肥」的態勢將成常態。

市場法人分析,中油、台塑石化本業虧損已成定局。以內銷為主的中油公司,無法全數反映成本,今年虧損可能高達近800億元。



◆ 美中西部大水患 玉米飆天價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6.18

美國中西部好幾州在連日暴雨下,出現「500年一見」的嚴重水患。截至16日晚間,密西西比河沿岸有多達27處河堤極可能潰堤,令人擔心2005年有1600人喪生的卡翠納颶風大水患會再度發生。

由於這次遭水患襲擊的中西部農業州是玉米生產重鎮,玉米期貨連續第8個交易日創新高,16日一度衝破每英斗8美元。

6日開始的破紀錄強風豪雨在美國中西部六個州釀成水患,成千上萬民眾被迫疏散。連日狂風暴雨,已造成22人死亡,85人受傷,2萬6000多處停電。

正在歐洲訪問的美國總統布希回國後,19日將立即趕往災區視察。布希政府在上次的卡翠納風災中被批評反應遲鈍救災不力,這次記取教訓不敢掉以輕心。

美國陸軍工兵團根據最新氣象預報擬定防洪「作戰圖」,正在伊利諾、愛阿華與密蘇里三州的密西西比河沿岸堆放數以百萬計沙包。愛州的工兵團發言人傅尼葉表示,密西西比河有溢堤風險的地方多達27處,其中20處溢堤風險極高,且無從預料這些地方會否潰堤。

過去三天內,密西西比河已有六處潰堤,其中四處在密蘇里州,兩處在愛州。卡翠納颶風當年之所以造成慘重水災,就是因為潰堤。

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副會長羅斯指出,這次水患十分罕見,許多人說是500年一見的大水災,整個河堤系統承受巨大壓力,但若能把沙包放在適當地點,並找出河堤脆弱之處,還是有很大機會讓沿岸居民躲過水災。

密西西比河河道無法正常通行,已有約400公里長的河段關閉,航運暫停。大水還沖毀許多主要鐵路,穀物、燃煤、肥料等物資運輸嚴重受阻,在水陸運輸都不通下,美國的通貨膨脹可能雪上加霜。

此外,在洪水中泡湯的玉米田總面積可能超過130萬公頃,全美最大玉米生產州愛阿華州損失可能超過台幣600億元。玉米期貨連續8個交易日創新高,近5個交易日漲幅達16%,16日一度飆破每英斗8.07美元,黃豆期貨也逼近最高紀錄。

近一年來在生質燃料與牲畜飼料需求帶動下,玉米價格已狂漲83%。美國農業部估計,美國的玉米存貨可能大減53%,跌到13年來最低水準。愛州與伊州農田泡水,來不及播種,許多農產保險公司連帶受害慘重。



◆ 4縣農損近4千萬 瓜類最慘

【朱武智/台北報導】 2008-06-18 中國時報

中南部連日豪大雨,農損金額節節攀升,到昨天傍晚為止,苗栗、台南、高雄與屏東四縣共損失三九八七萬元,其中屏東縣災情較嚴重,農損二四八三萬元。受損作物主要是西瓜泡水,其次是苦瓜、茄子、絲瓜、青蔥、洋香瓜、葉菜浸水與椪柑落果。

高雄縣農損金額七○五萬元、苗栗縣六三三萬元,台南縣一六六萬元。此外,受豪大雨影響,菜農紛紛搶收,加上休市後恢復交易,昨天大台北地區蔬菜到貨量激增到一五○二公噸,比平時多出三、四百公噸,加上部分蔬菜水傷,交易行情偏低,整體平均批發價每公斤維持在廿.三元,菜價並未上漲。

農政官員預估,由於蔬菜浸水,平均批發價將略微上揚,但整體菜價仍應維持合理區間。

勞委會昨天也緊急核定五百個臨時工作津貼名額,協助南部失業災民重整家園,每人每小時一百元,每月最高可申請一七六小時,工作期間最長三個月。勞委會由「就業安定基金」提撥二千八百萬元支應,失業災民可向當地就業服務中心提出申請。

失業災民必須出具目前無工作切結書,以及房屋受損證明、農作物受損證明、親人死亡或重傷等急難救助證明三者之一。



◆ 滙豐銀:越南危機≠亞洲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2008.06.18

滙豐銀行工商金融業務環球聯席總經理梁高美懿昨(17)日表示,未來滙豐銀仍會繼續投資越南,她也不認為越南的危機會造成亞洲金融危機。滙豐在越南投資Techcom Bank 15%持股,如果越南政府允許,滙豐有興趣繼續加碼投資,不僅不會從越南撤退,反而會投資更多。

滙豐銀工商金融業務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台灣業務總經理鄭克家認為,越南這次的金融危機不會對台商造成太嚴重的衝擊。他指出,大陸實施宏觀調控是短空長多,大陸有1億5,000名勞工,廣東有5,000萬人,上海5,000萬人,其他地區5,000萬人,越南僅8,000萬人,而且越南的生產力與技術也比不上大陸。

梁高美懿也說,台商說在大陸大多賺錢,美國經濟成長放緩,很多人說要轉投資越南只是說說,還沒有真正去投資,很多台商其實想等經濟復甦後再決定,越南找地方不容易,沒工廠、沒人,發電也都是問題。

滙豐銀在越南有胡志明市與河內兩家分行、芹苴一家代表處,擁有越南科技銀行(Techcom bank)15%持股。2007年9月買進越南保險業Bao Viet Holdings 10%股權,2008年6月初獲得越南中央銀行許可,可望成為越南第一家外資全資子行。

梁高美懿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每個國家的舉債比都很高,97年之後不論是亞洲的國家或企業體質都已較健全,越南在亞太區仍屬小規模的國家,這次越南的危機不至於影響亞洲,也不等於是亞洲金融危機。



◆ 美英歐央行 升息腳步不會太快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七日電】 2008.06.18

美國、英國和歐洲中央銀行同步淡化市場對升息的預期,三大央行的官員這兩天透過不同管道,直指近來市場對美國、歐元區和英國升息的期待過高。顯示三大央行先前高調抗通膨的立場,在面對經濟前景依然不明的情況下,已有所鬆動。

倫敦金融時報17日報導,部份Fed資深官員不排除下一步可能就是升息,但認為市場預期的速度太快、幅度也太高。市場預估,Fed到年底前可望升息三至四次。

不過報導也點出,就算是立場較溫和的官員,對市場近來升息預期高漲,覺得並無不妥。一來他們認為升息是恰當的做法,二來是市場對升息預期升高,或許正好有助於抑制通膨預期心理。

華爾街日報則預測,除非通膨前景急速惡化,否則Fed到秋天前都沒有必要升息。該報指出,不排除8月可能升息,但該報和金融時報一樣,認為Fed此時既希望表達對通膨警覺的立場,卻也希望多點時間讓經濟復甦。

所以華爾街日報推測,Fed下周決策會後聲明的用字遣詞,對通膨風險的語氣可能會比上個月強悍,但也不至於讓市場誤認8月就會升息。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諾維克16日引述親近Fed主席柏南克人士的說法表示,柏南克此刻比較擔心的是油價失控對全球經濟的打擊;市場認為Fed準備升息抗通膨的臆測恐怕根本完全錯誤。

道瓊社最新調查顯示,初級交易商預測,今年底前Fed可望按兵不動。交易商普遍認為,由於目前陷入經濟成長減緩、通膨壓力遽增的兩難,Fed可望維持現行利率水準。

此外,歐洲央行(ECB)理事斯馬吉17日接受義大利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只要升息1碼,就足以讓通膨率在未來一年半到兩年間降至2%以下。市場原先預期,ECB年底前可望升息兩次。

英國上個月通膨意外增至3.3%,英國央行在會後信函中說明,今年通膨恐怕會飆破4%,但如果利率政策是要讓通膨在一年內回到2%,結果可能就是經濟和就業率會出現不必要的波動。言下之意,市場原先預期英國央行年底前最多可望升息三次,但如今恐怕不可能。



◆ 油價泡沫何時破

文/馬凱 理財周刊 2008/06/16

國際油價飛漲,已經成為決定今天全人類禍福的重要變數。除產油國之外,每個國家都因油價大漲帶動百物齊漲,一般小民日子愈來愈難過,群起抗爭者比比皆是。油價遽升,一面使生產者成本攀高,獲利飽受壓縮,一面又讓消費者荷包縮水,處處精打細算、能省則省;兩面夾擊,即令經濟成長動力受挫,人民所得難增,甚至工作機會也難保,因而各國經濟成長率都不斷向下修正。

但究竟油價何以落到這步田地,誰為為之、孰令致之?油價高至139美元,是高處不勝寒,眼看就要回落?還是會火上加油、節節高升?眾說紛紜,誰也說不出個準。

不久之前,若干能源專家與投資高手透露出好消息。他們指出,全球石油其實供仍過於求,因而油價飛漲,都是大量私募基金、退休基金乃至主權基金等投機炒作的惡果,一旦投機退燒,油價必定如響斯應地跌回70美元的水準。果真如此,全人類都要大大地鬆一口氣。

果不其然,就在這樣的言論廣受重視之際,油價忽從135美元一桶的天價滑落到120美元左右,幅度不小,而且後勢可期。只是好景不過幾天;不旋踵油價又漲到139美元的新高峰,而且看不見止歇之日。有的專業機構已在上看150美元乃至200美元。

雲霄飛車一般的油價走勢,真的無法捉摸嗎?倒也不盡然。今日油價之所以不斷走高,大家已有一個共識,是中、印等新崛起的超級大國需求日增所造成。

但中、印兩國雖然人口合計高達23億,然而除此之外,我們看到全球幾乎每一個像樣的開發中國家,近20年來都力爭上游,競以其閒置一、二世紀的無數廉價勞工資源作為開發動力,向全球市場換取更優渥舒適的生活方式,小轎車、冷氣、冰箱過去不敢夢想的奢侈用品,如今愈來愈多人已可企及。正是這群日增的幸運兒,想要仿效好萊塢式的現代化生活,竟然加重了地球能源的負擔。原因不只是其成功的速度驚人,更由於這一個努力向西方看齊的群體,總加起來,高占全人類66億之中的50多億。

只要這50多億人可如願享受為數不過幾億的先進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要額外增加好幾個地球才能滿足對能源的需求。當然這不可能成真,因而只能靠油價飛漲來調節供求。

未來數十年這50多億乃至更多人的夢想都難以成真,因而我們就要每天面對愈來愈猙獰的能源噩夢,與不斷飛漲的能源價格。價格飛漲,而且持續數十年,這兩者加在一起,恰為今天低利率時代無處可去的投資與投機資金指出一條明路,而且似乎是唯一的去路。因而過剩的資金瘋狂湧入,迄今據估計與資源相關的商品,已額外投入逾900億美元。同時,價格愈漲,資本利得即愈厚,聞風而來者愈多,形成一個螺旋上漲的大泡沫。只有泡沫戳破,油價才會從高空猛然墜落。

但負利率資金太濫,出路又太少,只有靠全球經濟大衰退足以戳破泡沫。但我們承擔得起如此沉重的代價嗎?



◆ 抗通膨 馬英九:擴大內需優於退稅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8-06-18 工商時報

對抗通膨,馬政府是否考量比照南韓退稅給全國民眾,刺激民間消費?馬英九總統昨(17)日表示,以台灣目前經濟情況,採取擴大內需比退稅的方式好。

至於國際油價仍不斷飆漲,副總統蕭萬長強調,主因是對沖基金炒作,大家不必有太過驚慌心理,這是預期心理在追漲,不是供需失衡問題。

馬總統昨天下午和媒體在總統府茶敘,對於媒體詢問台灣對抗通膨是否可能比照韓國推動退稅政策時表示,以擴大內需方式比退稅更適合對抗通膨。

馬英九表示,南韓總統李明博曾管制五十多種物價,在競選期間很多人問「是否會比照韓國這樣做?」當時就覺得管制商品價格對台灣並不合適,南韓做了之後,結果大家都看到,並沒有有效控制通膨。

他說,他當過地方首長,瞭解地方政府非常需要預算,通常地方提出預算需求,是財主單位核定的二倍以上,擴大內需可以把地方想做,但沒有預算的施政項目完成。

馬總統指出,行政院推動的擴大內需方案,並不是消化預算,地方政府都很歡迎,可以改善很多地方急需的建設。

很多地方政府非常需要錢,但是拿到預算後,中央政府應好好要求地方政府,希望把錢用在刀口上。馬總統說,把原先有計畫但沒有預算的項目,好好執行完畢,這樣才是善用國家資源之道。

對有人批評擴大內需方案花很多錢更新殯葬設施,他為縣市長喊冤,以台北市來說,殯葬設施是超限利用,因為其他縣市都跑來用,設施已經老舊,連修理時間都沒有,如果可以改善,對大家都是福利。

對OPEC已決定增產石油,但國際油價仍持續飆漲,蕭萬長則說,不必太過憂慮、不要有恐慌心理,這是預期心理在追漲,而不是供需失衡。

fsj 提到...

信用危機 美金融業恐失血近40兆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紐約十九日電】 2008.06.20

華爾街公司陸續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令人大失所望,種種跡象顯示全球信用危機尚未觸底,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鮑森(John Paulson)估計,金融業在這波危機中的損失總計可能達到1.3兆美元,超過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的9,450億美元。

美國主要投資銀行本周陸續發布財報,揭露更多房貸抵押證券(MBS)與高風險信用投資的虧損,粉碎華爾街認為市場動盪即將結束的希望。同時,區域銀行為了支撐營運,爭先恐後向市場籌資;18日更傳出雷曼兄弟可能被迫出售的消息。

面對難看的財報數字,高盛、摩根士丹利與雷曼兄弟等公司高層表示,很難判斷虧損何時能止血。摩根士丹利18日宣佈上季獲利銳減六成,降至10億美元;雷曼虧損近30億美元;而外界認為因應信貸危機最得宜的高盛,則發布獲利下滑11%。

投資人對金融業者信心不足,地區銀行的能耐同樣倍受質疑。為了強化資本結構,KeyCorp銀行宣佈增資16億美元,Fifth Third銀行18日也跟進籌資20億美元。

避險基金經理人鮑森日前在摩洛哥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說:「房市絲毫沒有回穩跡象,這些問題將擴及其他領域,包括非住宅營建與消費支出。」鮑森藉放空抵押貸款市場獲取暴利,去年以獲利37億美元創下避險基金經理人收入最高紀錄。

到目前為止,全球銀行與經紀商已經提列3,800億美元的次貸相關損失,但鮑森估計金額可能增至1.3兆美元,並預期今年美國將邁入衰退。



◆ 大陸油電價 雙漲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6.20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晚宣布,自今天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人民幣一千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一千五百元;自七月一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二點五分。

此外,世界銀行將今年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率上修為百分之九點八,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上調為百分之七。



◆ 沙國增產與中國漲價 世界油價大跌近五美元

法新社╱林治平 2008-06-20

(法新社紐約十九日電)由於沙烏地阿拉伯表示計畫每天增產二十萬桶石油,以及中國宣布提高國內汽柴油價格,世界油價今天重挫近五美元,下跌到大約每桶一百三十二美元的價位。

紐約市場主要商品輕原油的七月期貨價格暴跌四點七五美元,收在每桶一百三十一點九三美元。

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的八月期貨價格也大跌四點四四美元,收在一百三十二美元。

國際油價大跌,原因之一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表示,將每天增產二十萬桶,使日產量達到九百六十五萬桶。

沙國是在駐倫敦大使館的網站發布聲明,宣布這項訊息,但稍後又撤掉這份聲明,未作任何說明。

分析師表示,中國宣布自明天起將汽柴油價格調高逾百分之十六,也加重國際油價的跌勢,因為此舉料將抑制中國對燃油的需求。

fsj 提到...

通膨飆新高 股市新風暴?

◆ 76%美國人:國家走向錯了!

【聯合報╱國際中心/美聯社華盛頓19日電】 2008.06.21

「美聯社」與巴黎「艾普索斯(Ip-sos)」市場調查研究公司共同進行的民調顯示,面對糧食和汽油價格飆漲、房價下跌和無止無休的戰爭,有高達76%的美國人認為國家走向錯誤。

只有17%美國人認為國家的走向正確,創下這項調查2003年展開以來的最低比率。加上其他調查結果,這顯示美國正處於將近30年來最悲觀的時期。

認為國家走向錯誤的人,有六成把美國的問題怪罪於經濟,尤其是每加侖汽油價格漲破4美元,有23%責怪「領導拙劣」,20%則怪罪伊拉克戰爭。

將在5年內退休的典獄員歐維特說:「情勢發展很可怕。10年前我們有個民主黨的柯林頓總統,那時最糟糕的就是他的緋聞,可是油價、利率、失業率和聯邦預算赤字都很低。現在共和黨當家,一切都飆漲,讓人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這項民調顯示布希總統的支持度只有29%,接近4月間的28%歷來最低點。有67%的人不認可他的施政。

自去年1月以來即由民主黨主控的國會,支持度更低,只獲得23%民眾認可,有72%的人對國會的表現不以為然。

接受調查者有37%自稱是民主黨員,23%是共和黨員,23%無黨派,反映無黨派選民在今年總統選舉的重要性。

對於布希處理經濟的做法,有72%民眾表示不認同,48%更強烈反感;24%表示認可,7%強烈讚許。

這項民調強烈顯示消費者的悲觀心態,可能更甚於經濟統計資料反映的情況。

雖然能源價格創新高、股價下跌、房市和信貸緊縮,政府的報告卻顯示經濟還在成長,只是成長緩慢,通貨膨脹率和利率仍然很低,失業率也低於1990年和2001年上兩次經濟衰退之時。

穆迪經濟網站經濟學家桑迪說:「對一般美國人而言,一切都不對。我覺得許多家庭大有悲觀的理由,大部分人日子都比以前難過。」



◆ 墨西哥汽油比較便宜 美民眾冒險越境加油

編譯盧永山/特稿 自由時報 2008-06-21

由於墨西哥的汽油比較便宜,很多美國民眾冒著生命危險,駕車越境到墨西哥加油,導致墨西哥邊界城市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景,若干城市甚至因為缺油而開始實施配給。

美國汽油價格頻創新高,墨西哥汽油則獲政府補貼,美、墨的汽油大幅價差,使得很多美國開車族不遠千里來到墨西哥,甚至無視墨西哥邊境城市經常爆發的毒品私梟槍戰,仍不顧安全前往加油。

很多美國開車族表示,他們每兩週來墨西哥加油一次,每個月就可以省100美元;美國開車族大舉湧入墨西哥,已導致墨西哥邊界城市出現缺油,有些城市甚至開始實施配給。

自稱為泰瑞的加州工程師表示:「即便墨西哥邊界暴力事件頻仍,但仍值得冒這個險,我知道私梟可能殺我或綁架我,但在美國加油的成本實在太高。」泰瑞駕著紅色的福特小卡車,從聖地牙哥越境到墨西哥的Tijuana市加油。

美國平均汽油價格每公升為新台幣32.7元,在舊金山和洛杉磯等西岸城市,每公升汽油價格甚至超過新台幣36元;墨西哥汽油價格每公升約新台幣20.9元,柴油價格更便宜,邊界城市每公升柴油約新台幣18.1元,但亞利桑那州南部要新台幣37.2元。

美國和墨西哥開車族排隊加油時,經常發生口角。來自南加州的羅薩雷斯表示:「除非加到油,不然我絕不讓步,我才不管別人說什麼。」

※ 以前都是墨西哥以南的人拼命往美國跑



◆ 印度通膨飆13年新高 股市慘跌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二十日電】 2008.06.21

通膨全面肆虐亞洲,印度也難逃毒手,通膨率升至13年最高,主因是油價飆漲,迫使新德里當局在四個月內二度調漲零售燃料價格。投資人憂慮央行可能持續升息以抗通膨,孟買股市20日應聲重挫。

新德里當局20日說,至6月7日為止的這周,印度躉售物價指數由前一周的8.75%跳升至11.05%,遠高於經濟學家估測的9.79%。繼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之後,印度總理辛哈(Manmohan Singh)本月調漲汽油與柴油的零售價格。原油價格漲近一倍不僅推升補貼成本、侵蝕企業獲利,且將加重央行的升息壓力。

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陸20日調漲燃料價格,今年消費者物價可能上漲1個百分點。富通銀行(Fortis)駐新加坡策略師約瑟夫.陳(Joseph Tan)說:「若中國與印度繼續降低補貼,我們就不會看到通膨攀頂。」他認為,中、印為了抗通膨,必須緊縮貨幣政策,意味著成長將趨緩。

匯豐控股公司(HSBC)駐新加坡資深經濟學家普賴爾-萬德斯福德說:「近兩位數的通膨率,恐怕是任何政府在大選之前最不願看到的。印度準備銀行(央行)可能在7月29日集會再度提高附買回利率,以穩住通膨。」

印度政府本月4日調升汽油價格11%,漲至每公升50.56印度盧比,柴油與家用瓦斯分別漲9%和17%。

受通膨高漲的利空衝擊,印度股市20日重挫3.4%,孟買Sensex指數暴跌516.7點,摔落至今年最低的14,571點。地產、金屬、石油和銀行股跌得最兇。金字塔證券公司(Pyramid Securities )交易員卡帕迪亞說:「前景黯淡,通膨升幅驚人,不排除央行再度升息。」

原油價格在6月16日衝上歷史新高每桶139.89美元,南亞國家依賴從外國進口原油,以滿足四分之三的能源需求。為抑制通膨,印度央行繼4月兩度調升現金準備率後,6月11日將附買回利率由7.75%推上六年最高的8%。

另據道瓊社對八名經濟學家的訪調,新加坡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可能升至7.7%,再度刷新26年最高紀錄。星國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7.5%,為1982年3月以來最高。



◆ 印度社會動盪 恐引發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 2008.06.21

能源和糧食價格狂飆引發的通膨壓力,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但亞洲因長期以來沒有正視通膨問題,因此如果要扭轉危機,勢必得採取較激烈的手段。只是如此一來就得承擔經濟甚至政治不穩定的風險。

通膨問題如今已成全球共同挑戰,但亞洲的壓力可能更大,因為一來除日本外,亞洲多數國家的民生消費比重以食物最大,所以最無法承受食物價格上漲的壓力。二來是亞洲國家長久以來缺少長遠的外匯和貨幣政策,因此現在等於是自食惡果。

經歷十年前的金融風暴後,亞洲國家多致力於阻升本國匯率,以刺激投資和經濟成長。國際清算銀行(BIS)副總經理漢努恩就說,多數亞洲國家的實質匯率過去10到15年來都是負數,實在令人訝異。

但這一年來美國不斷降利率,大量資金湧入亞洲,亞幣開始面臨升值,所以亞洲各國央行起初並沒有很積極處理通膨。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吳爾布瑞吉警告,未能緊縮銀根代表目前由物價帶動的通膨,最後會轉為永久性通膨。

通膨到最後所引發的問題,恐怕就是當權者最不願面對的結果:社會動盪。

物價上漲,政府可以祭出補貼措施,但物價若一直漲不停,國庫也難以承受。亞洲目前已有七國調漲燃料價格,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在部份社會福利不完全的國家,這種做法對人民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民怨累積到最後,就是走上街頭抗爭。最嚴重的結果,就是推翻當權者。

其實大部份央行與政府都非常了解這些狀況,也知道怎麼做最好,問題是可能得付出很高的政治代價。若未能妥善處理通膨問題,各國央行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這十年間辛苦建立起的聲望,恐怕也將毀於一旦。尤有甚者,整個亞洲都可能再度面對另一個風暴。

其他區域的情況其實也同樣棘手。雖然亞洲通膨高漲、減少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有助於縮小貿易逆差。但少了亞洲製的廉價產品,歐美各國的物價壓力恐怕會只增不減。

(取材自金融時報)



◆ 原料缺價格飆 塑膠製品業恐掀倒風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南報導】 2008.06.21

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五大泛用塑膠原料供應吃緊,價格飆漲,塑膠製品業者生計受衝擊。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昨(20)日呼籲政府出面解決,否則下游塑膠製品業者將掀關廠風,估計至少會有100多家業者被迫歇業倒閉。

塑膠製品公會主張,政府儘速出面,協調中油三輕、四輕及五輕儘快恢復生產、並協商國內中間石化原料業者,產品可以優先供應國內、降低價格漲幅、不要斷料,共創上、中、下游多贏局面。

塑膠製品公會希望,原料廠能落實五年前的協商結果,塑膠原料一個月最多調價一次,不能周周調。

塑膠製品公會昨天召開會員大會暨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會中塑膠製品業者對石化中間原料價格漲不休,甚至像PP等原料,有錢還買不到,而PE價格節節漲抱怨不已,台聚等供應廠商甚至只按去年實績,打六折供應。

由於國際烯烴廠大廠意外頻傳,加上中油三輕、四輕因為原水鹽化而停爐,五輕歲修等影響,原料供應吃緊,包括聚氯乙烯(PVC)、PE、PP、聚苯乙烯(PS)及ABS等五大泛用塑膠原料,供應吃緊,最近現貨報價甚至超過2,000美元,漲至歷史新高價。

國內石化中間原料業者也紛紛調高五大泛用塑膠原料牌告價格,其中PP內銷牌告價,不到兩個月內,每公斤調漲13元,漲幅逾20%;PE每公斤則漲了5元,漲幅已逾10%;ABS漲幅也不小,每公斤報價漲8元至9元,漲幅已達15%。

塑膠製品業者昨天在大會中就頻頻叫苦,儘管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表示明年石化景氣可能反轉,屆時二次、三次加工業者就可以受惠,但最近泛用塑膠原料漲幅這麼大,甚至周周漲,許多訂單都至少是一個月前接的單,業者那受得了原料價格周周漲。

應邀出席發表演說的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則指出,石化原料價格,在全球市場的內外銷價,應有差別,但決定市場價格,不是成本,而是供需。

塑膠製品公會總幹事謝勝海則警告,近來五大泛用塑膠原料價格飆漲,已衝擊國內700多家塑膠製品業者生計,政府若不出面協調,恐怕掀起關廠潮,他擔心至少有超過一成,至少近100多家廠商,已瀕臨關廠。



◆ 大陸漲油價 幅度史上最高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6.21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自廿日起,汽油和柴油每噸提高一千元人民幣,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一千五百元人民幣;自七月一日起,全國銷售電平均每千瓦提高二點五分。

大陸石油行業兩大巨頭中石化和中石油,紛表示調價政策對公司具正面影響。

大陸交銀證券分析師賀煒指出,油價調漲對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利多。業內原本預測中石油今年每股收益為○點五元人民幣左右,調價後對中石油每股收益可能增加○點一元人民幣。

這是大陸有史以來油價漲幅最高的一次。中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表示,虧損過大是本次油電價格調整主要原因。他指出,油價漲與不漲各有利弊。不漲有利於穩定物價,但是成品油、電力供應都會出現困難。成品油供應出現問題後,將影響經濟秩序,再三考慮,決定適當調整。

長久以來,大陸的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成品油零售價則由國家高度管制。國際油價連創新高,大陸的成品油價格低於原油價格,「倒掛」問題嚴重,導致許多地方煉油廠出現鉅額虧損,陷入停產、半停產,大陸成品油市場供應也深受其累。雖然中石油、中石化一再表示全力保障市場供應,但排隊加油、停供、限供在大陸各地經常發生。

許昆林認為,這次大陸調漲油價將抑制國內消費需求,進而會對國際油價上漲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海證券報」報導,大陸經濟分析師則普遍認為,將給煉油企業帶來重大利多,有助於減少虧損,但是將打擊運輸業和製造業的運輸成本,可能導致剛被壓制下去的物價漲幅在今年下半年重新抬頭。

大陸業界預測,油價調價後,一些能源生產商的積極性增強,部分囤積庫存將被釋放,以往的油荒、電荒有望避免再現。



◆ 外資:利多在後 下半年回九千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06-21 中國時報

馬英九上任一個月,儘管包機直航等證件陸續兌現,但台股卻跌掉了一千點,德意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俊朗表示,用過去一個月的股市表現打分數,對馬政府來說並不公平,由於新政府接下來還將推動稅改與愛台十二項建設等利多,台股下半年應該可以重返九千點。

台股五二○以來,指數重挫逾千點,除了受國際油價持續走揚影響,大陸股市持續走跌也打擊港台投資人信心,大陸周四宣布調漲油電價格消息,造成昨日水泥、鋼鐵等類股下挫,塑化類股也出現全面重挫,日經指數昨日收盤下跌一.三%,香港恆生指數也下跌○.二%,但都不及台股跌幅深。

王俊朗表示,由於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明顯趨緩,德意志證券方面對於下半年股市看法,已經沒有年初時樂觀,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最近雖然上修,但當地民間消費的增長,主要是靠美國政府發放減稅稅款刺激,由於美國消費者信心仍弱,少了退稅激勵,美國第三季經濟前景相對悲觀。

所幸台灣目前為止,經濟數據仍優於預期,王俊朗表示,從電子業一到五月出口訂單,仍有一七%的成長率來看,台灣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動能還在,預計下半年台股仍有機會返回九千點。

但有鑒於全球總體經濟風險提高,德意志證券建議投資人,以多空對做模式規避市場風險,例如「買台積電賣聯電」。

王俊朗表示,目前海基、海協二會所公布的包機直航規模,雖然比市場期待的要少很多,但起碼這是好的開始。

瑞銀證券經濟學家Sean Yokota認為,今年以來儘管油價頻創新高,新台幣又升值七%,但台灣貿易順差仍能維持國民生產毛額的八%水準,顯示台灣是亞洲地區,最有能力對抗通膨壓力的國家。

穆迪信評表示,台灣五月內需較去年同期成長八%,顯示消費信心相對強勁。

穆迪認為,新政府持續擴大公共投資,將有助於民眾消費信心,七月四日陸客來台觀光,將進一步推升台灣零售業業績。



◆ 全球皮繃緊 未來3個月股市慘崩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6.20

去年開始的股市和信用市場跌勢,好戲還在後頭! 皇家英格蘭銀行 (RBS)19日建議客戶,通膨逐漸加劇而癱瘓全球主要央行,加上經濟成長頓挫,全球股市和信用市場將在未來三個月出現極慘的全面崩盤。

RBS的信用策略師賈努亞警告:「一個非常難看的階段就要降臨我們頭上:請大家皮繃緊,準備好。」

史坦普指數 可能跌到1050點

RBS研究小組警告,9月以前,華爾街的史坦普五百指數可能從目前的水平重挫三百點(22%),跌到1050點。這波奇慘的股災將會傳遍歐洲和新興市場,成為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熊市之一。史坦普指數19日以1342.83點收盤。

賈努亞表示,大環境危機四伏,全球各大央行陷入負隅困守的危境,重大決策失誤的機率「超高」。7月上旬華爾街可能出現短暫牛市,將成為今年最好的出脫時機。

挑非景氣循環性的投資標的

賈努亞的股災預測比迄今所見所有預言都更暗淡。他說:「我開門見山說話,再明白不過了。你如果一定要利用信貸投資,一定要挑品質好、期間短、非景氣循環性的防禦性標的。」

他表示:「現金是關鍵避風港。抱現金才不會虧錢、丟工作。」

RBS預估,華爾街7月上旬回升,但美國財政振興方案的成效後繼乏力,加上油價飆漲的遞延效果發酵,終至危害難以收拾。

去年預測信用危機 神準!

賈努亞說:「7月中旬到10月可能是我們見識過的熊市裡最熊的一個。成長率大幅下修,高通膨居高不下,將導至一直到2009年以後,盈利還會巨幅下修,而信用市場愈來愈弱,違約率愈來愈高,金融部門的問題則賴著不走。」

賈努亞表示,油價和物價持續將通膨高到市場震盪的地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和歐洲央行面對高通膨陰影,無法降息放鬆銀根來刺激經濟,結果是「我們為了得到低通膨,只好眼睜睜看全球成長牛步」。

賈努亞去年預測信用危機,鐵口神準,名譟一時。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力推生質油 歐巴馬向錢看?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06.24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被指與再生能源業關係匪淺,他鼓吹乙醇燃料,背後牽涉龐大的利益關係。

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的選戰全國共同主席、前參議院民主黨黨鞭戴希爾(Tom Daschle)目前兼任3家乙醇燃料製造公司董事。歐巴馬自己更曾在參議員任內領公家補助費搭私人企業專機而引人物議,其中兩次搭的是全美最大玉米乙醇燃料製造商、總部位於伊利諾州的亞丹米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專機。

歐巴馬與民主黨對手馬侃都主張發展生質能源,然而兩人對乙醇燃料的見解有天壤之別。馬侃反對美國政府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補助本國乙醇製造業者,也反對對能源效率與製造成本都優異許多的巴西甘蔗乙醇燃料課徵進口稅。

歐巴馬則不但贊成政府持續補助乙醇業,也以「協助美國能源自主」為由,支持對甘蔗乙醇課進口稅。然而美國政府給乙醇業者的補助款,一部分到頭來還是落入石油公司口袋,這些公司正是歐巴馬主張徵收「賣油爆富稅」的對象。此外,對甘蔗乙醇課進口稅也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疑慮。

許多專家都抨擊美國公款補助乙醇燃料業者是浪費公帑,只肥到大公司,沒照顧到小農戶。拿玉米製造乙醇,助長糧價飆漲,也讓近來反對玉米乙醇的聲浪更高張。

明尼蘇達大學國際糧食農業政策中心的經濟學家倫吉指出,要化解市場價格壓力,應該是降低關稅,為巴西乙醇開方便之門才對,政策與市場、現實脫節,是支持補助政策的利益團體勢力太龐大所致。

※ 油價跟這些利益團體關係匪淺。



◆ 油價峰會落幕 無助平抑價格

【楊明暐/綜合吉達廿三日外電報導】2008-06-24 中國時報

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港市倉促召開的國際油價高峰會議,經22日一整天討論,除了沙國做出杯水車薪的增產承諾外,與會代表未就任何有助疏解油價飆漲壓力的具體措施達成協議。

為期一天的油價峰會,結束時發表公報,呼籲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共同努力,加強對原油期貨市場的監督管理,提高石油市場的透明度,並敦促各國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更多投資。

東道主沙國認為這次峰會出席踴躍,因此是一次成功的會議。沙國並宣布每日增產20萬桶原油,未來若有需要,將擴大產能。然而專家們認為沙國這次增產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23日上午,最先對沙國增產消息做出反應的是新加坡油市,原油價格比上周五(20日)紐約收盤時的每桶135.47美元略為上揚,達135.72美元。

供需雙方皆同意,開發中國家需求增加,是促成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產油國勢必面對龐大的增產壓力。本次油價峰會讓外界明白,要把油價從現有創紀錄的高價位降下來,能選擇的方案非常有限。

身為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是唯一有能力迅速增產的國家。儘管油價上漲令沙國獲利頗豐,但它越來越擔心油價過高會傷害全球經濟,導致石油市場需求下降,並造成替代性燃料抬頭,威脅到石油經濟的長期前景。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以尖銳的字眼警告,油價攀升已促使大家更重視能源效率,並尋求替代性燃料。他說,這些都是「自然的自我保護措施」,且勢必會使產油國的中、長期收入減少。

油價飆漲已成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重要議題。篤定獲得共和黨提名的聯邦參議員麥肯呼籲國會放寬在沿海的鑽油限制,並得到布希總統的支持。民主黨準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表示反對,認為應打擊市場投機炒作。

美國國會已開始注意投機客,特別是退休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等投資大戶在石油期貨市場上扮演的角色。另外,聯邦眾議院日前還通過一項象徵性決議,授權美國司法部長控告油國組織(OPEC)哄抬油價。



◆ 越南金融危機 不致蔓延亞洲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06.24

越南股市重挫、越盾走貶,再度引起亞洲金融危機可能爆發爭論。不過,財金單位研究顯示,這次越南危機與1997年金融風暴引爆點不同,越南危機不會蔓延到亞洲其他國家,不致引發另一波亞洲金融危機。

同時,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金融調研團隊日前也發布「對越南金融動盪的分析與預測」報告,表示越南的財政及國際收支情況還沒有到爆發危機的地步。

但是該報告強調,因為越南國際收支平衡嚴重依賴境外資本流入,以去年新增外匯存底中來源在非貿易項目占222%,「一旦境外資本流動轉向,越南外匯存底將顯得捉襟見肘。」

財金單位分析,隨著日、韓、台等大舉進軍越南投資,過去兩年越南經濟高度成長,但在外資投資熱絡之際,恰巧碰上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在高通膨壓力下,外資對越南經濟發展持保留態度,致越股、越盾挫低。

相較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財金單位說,引爆點是1995、1996年泰國等經濟大好,且泰、馬、韓等股市全面開放、外資可自由進出,吸引熱錢瘋狂湧入狂炒各國股市,進而引發的泡沫。

財金單位表示,泡沫越吹越大下,1997年「泡沫終於破掉」,熱錢瘋狂匯出,金融危機蔓延到印尼、港、韓、新加坡及台灣等亞洲貨幣,各國貨幣大幅走貶。

相關人士說,不同於泰、馬等國,越南是外匯管制國家、股市規模極小,外資幾乎是直接投資(FDI),不輕易也不容易撤離;加上東南亞國家在歷經金融風暴洗禮後,「大家都有經驗了」,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東協國家會啟動換匯機制,穩定匯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越南爆發危機,加上高通膨壓力衝擊,近來亞洲股市一路重挫,引爆信心危機,資金亦有撤離亞洲的跡象。

財金單位強調,亞洲貨幣走低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反彈,資金有回過頭來持有美元資產的跡象。

此外,專家說,目前原油供需雖平衡,油價卻一路飆高,美方已經警覺到這波油價狂飆,問題出在弱勢美元,包括美國Fed主席柏南克,及美國財長不約而同進場喊話,甚至釋出有意干預美元的訊息,美方企圖透過要求沙烏地阿拉伯增產石油,及採強勢美元政策,藉此穩定油價。



◆ 索羅斯新書 預言金融危機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6.24

投資大亨索羅斯最近出版的新書「經濟市場的全新模式」登上全美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他說,他曾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寫過幾本書,警告金融市場會出大問題,這本新書也是檢討過去25年金融市場超級泡沫的破滅。

索羅斯最近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談到他認為目前經濟衰退是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

他說,雖然全球經濟不至於陷入當年大蕭條的景象,可預期的是經濟衰退期可能拖得很長,情況也許會類似日本的十年經濟成長停滯。

索羅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煉金術」提出全球金融體系會陷入危機,除非放棄美元另外建立一套國際貨幣系統。1998年他又出書談「全球資本主義危機」。

由於全球金融體系未像這兩本書中所推斷的陷入危機,索羅斯對金融市場的預言也曾被批評。

他在專訪中表示,包括最近出版的「經濟市場的全新模式」,他已是第三度預言金融市場會有大問題,「如同放羊的孩子叫喊狼來了,狼真的就來了」。

索羅斯說,全球經濟不景氣,他也會恐慌。不過,他能挺過難關是因為能認知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索羅斯強調,對所有決定應反躬自省。他說,2001年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時,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掌握先機以低利率政策抵擋,可是低利率政策卻延續太久。



◆ 台灣幸福指數 8月20日出爐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6.24

台灣競爭力論壇昨(23)日表示,將在網站上開闢專區,有系統蒐集整理各類國際競爭力評比資訊;此外,8月20日將公布國內首份「台灣幸福指數」調查,之後每半年公布一次,供政府施政及各界參考。

fsj 提到...

經濟學者:新政府自己搞壞台股

擴大內需不切實際 公務員應調薪帶動民間消費

2008年06月25日蘋果日報

【吳靜君、陳文蔚╱台北報導】馬英九上任後台股直直落,加權指數一口氣跌掉1557點,不僅分析師眼鏡碎了一地,更讓股民很傷心。台股到底出現什麼問題?為何如此弱不禁風?學者表示,新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不被信任、油電政策不明是讓民眾失去信心的2大關鍵,人民對消費與投資失去信心,股市很難大好。

內憂外患

美國去年7月次級房貸開始引爆全球經濟危機後,國際股市跟著美股漲漲跌跌,台股尤其與美股連動性強,只要美股一打噴嚏,台股就生病,而且美股跌的時候,台股跌得比別人多,但美股大漲時,台股卻只輕輕的反彈一下。

全球通膨造成恐慌

台經院研究員陳淼表示,馬政府上任後執行擴大內需方案,企圖利用公共建設提振國內需求,但多數學者認為,政府的擴大內需政策不被信任,成熟國家是利用刺激消費方式提振經濟,發展中的國家,才是擴大公共建設來提振經濟,但目前政府擴大內需方案中的公共建設,並非國人所需。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舉例,離譜的是方案中還有建造殯儀館或者補助地方政府,民眾認為轉交到地方政府手中,再擴散到自己身上的成效有限,自然不信任擴大內需方案。

陳淼認為,最直接方式就是提振國人消費能力,方法就是公務員調薪,即使私部門無法跟進,但是公務人員薪資水準上升,就有能力消費,刺激民間消費的效果就會逐漸彰顯。

台灣本土有擴大內需方案不被信任,外來還有全球通貨膨脹壓力,而這通貨膨脹是國際油價、糧食價格上漲的輸入性通膨,而非需求增加。

經建會前副主委、現為世新經濟系教授薛琦表示,政府對於油電價格的政策不明,使的民眾預期上漲的心態更鉅,像是油電價格調漲幅度擋或不擋,對於未來國內油價政策模糊,但國際油價、糧價還是持續上漲,民眾預期未來還是要反映在一般生活物資上,如此行為就會反映在投資、消費上。

薛琦認為,油電價格是否要回歸市場,相關的配套措施,政府有義務解釋清楚,才不會造成恐慌心理。

外資賣超新興市場

在國際因素部分,亞洲通貨膨脹讓外資已經連續2週全面賣超亞股,僅印尼本周有微幅買超,反倒是過去表現疲弱的日本市場,外資已經連續11周買超,國際資金明顯流入美、日等成熟國家。

摩根富林明新美國基金經理人田克杰認為,雖然全球信用緊縮問題仍在,但市場預期次貸最壞狀況已經過去,反倒是因為中長期經濟通膨風險仍在,導致新興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讓國際資金反而寧願選擇美、日等成熟國家。近2周外資賣超台股30.87億美元,導致台股資金動能明顯不足。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資金在世界流竄,因此短期資金流進流出是自然之事,不用太在意,但是要注意台灣是否有能力吸引中長期資金、台商回流。

※ 新政府或許該注意人民的心裡感受。



◆ 馬問財經首長 股市為何一直跌

【蕭旭岑、陳洛薇/台北報導】2008-06-25 中國時報

台股昨日跌破七千八百點,據了解,針對股市「跌跌不休」,已經引發馬英九總統的高度重視。從前天起,馬英九便開始找相關首長入府開會,了解股市情況;據悉,馬在會中非常嚴肅地問財經首長:「股市為何會一直跌?」

前天中午,馬英九與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開「五人小組」高層會議時,就觸及股市下跌議題。

據悉,當天下午,劉兆玄找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入府,向馬簡報相關議題。邱正雄日前出面喊話,營造政府護盤氣氛,馬英九、蕭萬長也與邱正雄等財經首長討論,沙盤推演政府基金進場護盤的相關情況。不過,以這兩天台股實績來看,護盤狀況顯然不如預期。

媒體也目擊內政部長廖了以座車在當天下午開入總統府,據了解,馬英九是想了解擴大內需預算方案,內政部相關規畫情形。消息人士透露,這兩天,馬總統密集找相關部會首長進府,掌握與應變股市下跌情況。

面對景氣持續低迷,副總統蕭萬長表示,政府將將盡速與大陸方面協商建立兩岸金融監理機制,適度開放大陸資金投資台灣,放寬海外金融商品在台發行及國人投資海外金融商品的限制,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並將檢討鬆綁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不得逾四○%等各項限制。

蕭萬長:兩岸金融盡速鬆綁

他也表示,兩岸經貿協商的新時代已經開啟,下階段將協商海運直航、共同油氣探勘等重要議題,預計今年下半年舉行。

蕭萬長昨日出席「二○○八台灣投資論壇」,發表「台灣經濟展望」演講指出,政府將檢討鬆綁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的各項限制,包括投資不得逾公司資產淨值四○%的規定,以及產業別投資限制等,以利企業全球布局。

蕭萬長說,為強化台灣金融業國際競爭力,政府將盡速與大陸方面協商建立兩岸金融監理機制,協助業者以更有利的條件進軍大陸市場,並將適度開放大陸資金投資台灣,放寬海外金融商品在台發行及國人投資海外金融商品的限制,擴大資本市場規模。



◆ 新電價公布 平均月增94元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8.06.25

七月起油電價將同步上漲,台電昨天公布七月和十月兩階段電價調漲方案,以一般家戶平均用電四百四十七度為例,現行每度電費三點六四元,七月起先漲至三點八五元,平均每月增加九十四元;十月起再漲至四點零五元,兩階段合計每月增加一百八十三元電費。

七月汽油每公升也可能再漲一點五元以上,民眾負擔更沉重。但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政府不會再「凍漲」。

政院昨天核定電價分兩階段漲價,七一起,先漲百分之十二點六,平均每月電費增加七十一元;十月一日起,再漲百分之十二點六,平均每月多付八十八元。兩階段合計,平均調幅為百分之廿五點二,一千兩百萬用戶兩階段電費支出平均增加一百五十九元。

如果習慣大吹冷氣、大開電燈,未來電費會貴更多。十月起,用電量七百度以上,夏月電費每度高達五點一元。

不過,台電不漲低收入戶的電價;另外,住宅用電及中小學校如用電量與上一年同期比較零成長或負成長,將依用電負成長百分之五以下到百分之十以上分成三級距,分別給予百分之二、百分之四和百分之六的折扣優惠。

部分立委批評,「笨」政府才會放任油電同漲,但尹啟銘說,不管笨還是聰明,都必須是負責任的政府,面對全球物價上漲趨勢,希望大家調整生活方式。



◆ 電價漲 節能設備 擴大優惠貸款

【呂雪彗、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06-25 工商時報

7月起油電雙漲,行政院昨天公布協助產業因應配套措施,將擴大辦理節能設備優惠貸款,優先核貸給電價上漲受影響較大產業,利率與貸款期間給予寬限,鼓勵輔導廠商節能。台電昨天公告7月1日起實施電價調整方案,平均調幅12.6%預估影響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直接效果0.277個百分點,間接效果為0.466個百分點。

此外,為穩定物價,政院也宣布信保基金提供中小企購料物資需求週轉融資信用保證期限延長至11月30日止,個別企業授信授權額度由1000萬提高至1500萬元,保證成數提高至9成。

新聞局長史亞平昨天表示,7月起油電雙漲,政院責成供油公司配合能源局穩定國內油氣供應,防止囤積,每日控管油氣產銷量,昨天能源局並行文各加油站民眾提桶加油行為,並避免漲價前一日加不到油之對策,預計本週內實施。

台電於昨天已公告電價核定結果,7月1日住宅用電110-330度用電夏月調為為每度2.87元,非夏月為 2.54元,第二階段10月1日起夏月每度為3.02元,非夏月每度為2.68元。也就是月用電在330度以內用戶,約佔全體用戶數52.8%(558萬戶),夏月每月電費增加30元;非夏月每月電費增加28元;全年每月電費增加約29元。

台電估計夏月每月平均用電448度,電費增加56元;非夏月每月平均用電323度,電費增加26元;全年每月平均用電365度,電費增加35元。

由於工業用電10月1日平均增幅30.77%,政院提供財稅獎勵,依促產條例提供公司購買節能設備可享投資抵減獎勵,同時受電價影響較大產業,優先核貸優惠貸款,在利率與期間給予寬限,利率最高不超過郵儲金2年定期年息機動利率加2.45%,鼓勵廠商節能、汰舊換新。



◆ 通膨噩夢... 中國製造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6.24

在天價石油的引領下,1970年代令人痛苦不堪的通貨膨脹又捲土重來了,要比30年前更普及全球,而這次的全球通膨可說大部分是「中國製造」。

路透財經特稿分析指出,為防止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並存的「停滯性通膨」長期存在,西方國家央行害怕重蹈覆轍,可能祭出狠招──升息。但這一招能否成功,卻需要發展中世界的配合,中國尤為關鍵。30年前的通膨夢魘中,中國經濟尚處於封閉狀態,但現在的中國已是舉足輕重。

油價大漲 主要因中國需求攀升

1970年代中期和末期兩次石油危機的導火線是中東減少供應,而最近的油價大漲卻主要是因為中國等國家需求攀升。不論危機的源頭為何,石油產國和消費國上周的緊急會議並未出現高油價問題可望迅速解決的跡象。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董事長羅奇指出,新興國家地區的通膨率要比美國和西歐國家高得多,「出現新一波停滯性通膨的風險正在升高,就像所有東西一樣,這可能也是亞洲製造。」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去年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通脹率大約是發達經濟體的三倍,這個差距今年還將擴大。IMF預測,今年全球通膨率將由去年的3.9%升至4.7%;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膨率將倍增至12%左右; 而發達經濟體的通膨率則從2.2%升至2.6%。

在貿易全球化下,通膨痛楚無遠弗屆,無論窮國或富國,燃油和食品價格的大漲導致一波又一波的抗議,從卡車司機、計程車司機、到漁民和農民,都要求政府採取行動。

專家建議新興國家放棄低幣值

至於如何因應通膨危機,經濟學家看法不一,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金恩認為,惟一的解決之道可能是七大工業國(G7)通過升息促使本國貨幣升值。

金恩認為,這種做法可能讓新興國家受到衝擊,但可對症下藥的處理全球通膨的根源:新興經濟體貨幣條件過於寬鬆。迫使新興市場國家面對經濟日趨成熟而貨幣政策上趕不上的問題,進而讓新興國家放棄低幣值政策。

但升息對發達國家的風險包括美國經濟的低迷可能加重,而受次貸危機和房地產下滑拖累的國家,也面臨同樣風險。渣打銀行的分析師也認為,過去中國對控制全球通膨有貢獻,現在則是禍大於益。但渣打分析師不贊成發達國家在成長減緩的時候迅速升息。

美元疲弱、發展中國家消費上升,使燃油和食品價格暴漲。渣打分析團隊指出,目前還沒有跡象顯示各國央行最擔心的問題已出現,也就是薪資大幅上調,導致物價/薪資螺旋。



◆ 美元積弱 全球化的結果?

【鍾玉玨/綜合廿四日外電報導】 2008-06-25 中國時報

2001年尾至今,美元大幅貶值,在全球的購買力平均下滑37%。

計算美元貶值幅度輕鬆簡單,但背後原因複雜,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

有些理論較為宏觀,認為美元匯價疲軟和美國國力式微相關。有些解釋則以技術面為主,主張貨幣漲跌屬循環過程,因此美元匯率現在雖然下跌,其實是為了將來上漲鋪路。

另一派說法則著重基本供需:市面上任何東西供過於求,價格勢必下滑。「紐約銀行梅隆公司」資深貨幣分析師伍福克以此認為美元下滑是「全球化無心插柳的結果」。

他說,新興國家的經濟榮景多半歸功於以低廉成本供應美國消費者各種商品。而美國過去10年來大量借貸,支付數兆美元給國外,購買石油等各種進口商品。

2000年到2007年之間,美國貿易赤字大幅竄升,累計至4.4兆美元。

全球美元氾濫,供過於求,自然加速其貶值速度,導致美元喪失優勢。

美國洛杉磯Payden & Rygel投資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分析師席金斯說,2007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大手筆降息,試圖降低次貸風暴造成的衝擊,卻重挫美元匯價。

低利率導致全球投資人對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國庫券與債券興趣缺缺,熱錢因而流入非美元計價的債券,而受投資人青睞的債券因熱錢湧入,刺激債券計價貨幣跟著水漲船高,卻讓美元持續失血。

不過席金斯與伍福克兩人都發現,自由市場早晚都得修正這樣的失衡現象。弱勢美元提高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但降低美國出口品價格,連帶縮減美國貿易赤字,是2001年來首見。

伍福克說,若美國經濟能在1、2年內擺脫困境,美國資產對海外投資人的吸引力應有助於拉抬美元價值。

儘管投資人現在普遍的想法是拋售美元,不再把美元當成全球第一貨幣,但席金斯說,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放眼全球,美元地位無可取代。」

他也指出,討論幣值消長應該對照歷史脈絡。他說:「美元走過長時間強勢與長時間弱勢。」美元從6年半前開始貶值,之前走了7年的大波頭。因此消長是循環,美元勢必會反貶為漲。

fsj 提到...

羅馬會 台股紅 政府底限亮牌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6.26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昨(25)日力挺總統馬英九,他說,台股不好,不能怪馬,要大家放馬英九一馬(give him a break)。他持續看好兩岸和平契機帶來的投資潛力,中國和台灣股市他都會逢低加碼,台灣的農業、觀光與刺激景氣相關的產業,是他最有興趣的投資標的。

台股連跌多日,馬總統昨天與羅傑斯的會面果然掀起「羅馬效應」,兩人在10點左右會面,大盤瞬間由黑翻紅,重回7,800點之上,股市裡有關政府底限是7,800點的說法不脛而走,終場台股大漲116點,收7,855點,成交量也重回千億元,共成交1,107億元。

馬總統說,最近台灣股市照媒體說法是「跌跌不休」,引起很多人擔心。他強調,政府正努力打造台灣發展的新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兩岸關係新開展,7月兩岸可以擴大通航,並開放大陸觀光客,這是過去十年中斷協商後的第一次,對台灣具有重大意義。

馬總統表示,羅傑斯此時來台具有重要意義,因為520後,台灣在全球的角色展現出跟過去不同的風格,這樣的轉變對台灣本身和對區域都具有重大意義。他說,此時物價飛騰、油價飆漲,台灣的股市也一直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的振作,很多人都對羅傑斯有很高的期待。

羅傑斯回應說,他已經開始投資台灣,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大中華及台灣有「和平」的機會,台灣選民選擇了馬英九,代表台灣人不希望中國的飛彈對著台灣。他認為,兩岸和平會改變世界歷史,過去60年,台灣受到政策及官僚體系限制而不夠開放,他建議馬政府開放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競爭力,吸引國際人才移民,才能與新加坡、香港競爭。

羅傑斯此次是為了簽書會而來,也是繼4月訪台後,再次來台。由於總統大選前,羅傑斯曾發表看好台股的看法,但在總統大選後,台股下跌幅度超過15%,羅傑斯的觀點受到挑戰。

羅傑斯回應,他雖然在台灣、中國的投資都受到損失,但他持續看好兩岸和平契機,開發中國家的股票他都賣了,只剩下中國和台灣的股票。他看好,農業、觀光、刺激台灣景氣相關的產業,也當面向馬英九提出此一看法,馬英九承諾會改革農業,若果真如此,台灣農業未來15年有發展潛力。

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間很知名,但羅傑斯更看好能受惠於台灣經濟改善的產業,如果以半導體企業和街角開雜貨店的老闆相比,他會更看好雜貨店的老闆。

羅傑斯表示,在中國股市,他買了發電廠等基礎設施、農產品、汙水處理相關類股,以及天然資源類股及航空事業,如果台灣也有類似好的企業,歡迎告訴他明牌。



◆ 投資大師羅傑斯:台股跌要怪就怪布希

【張子嫻、蕭旭岑、陳洛薇/台北報導】 2008-06-26 中國時報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 ,昨日會見馬英九總統。對外界把台股跌跌不休怪罪馬英九,羅傑斯為馬英九打氣,他說:「台股跌不能怪馬總統,要怪就怪布希或柏南克,民眾應該要給馬總統一段時間。」馬英九上任才五星期,且現階段恰好美國經濟蕭條,影響到歐洲跟全球各國。

對此,馬英九說:「很多事急不來。」他自上任後隨即著手改善兩岸關係,若他沒有上任改善兩岸關係,台灣的經濟可能會比現在更慘。」

股市「跌跌不休」引發馬英九高度重視,他利用接見投資大師羅傑斯時,特別對投資大眾信心喊話,強調政府已調整預算、擴大內需,明年將會擴大投資,希望藉由兩岸開展和增加政府投資,抵銷通膨壓力。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近日即向馬簡報股市護盤相關規畫。

投資台股 鎖定農產類

羅傑斯表示,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條件,本就具有許多有利投資因素,尤其面對近來大陸市場快速成長,台灣未來勢必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兩岸關係能持續朝向友善方向發展,不僅將創造許多有利投資的環境與可能性,也會是亞太地區穩定發展的重要象徵。

羅傑斯稱讚馬是他見過最聰明、博學的政治人物。對台股,他說今年起他開始投資台股,未來鎖定台灣的農產品的投資契機。他笑稱願意移居到台灣當農夫,顯現他對台股不只有信心喊話,更以行動證明他的支持。 兩人聊到投資,羅傑斯表示,農產品未來有十五到二十年的多頭發展,對目前農產品指數十分看好。對此,馬英九也相當同意,並表示台灣農業目前競爭力不夠,未來將展開第三次農業土地改革,使台灣農業改善。羅傑斯則笑說他願意來台當農夫。

羅傑斯說:「我這一輩子見了不少政治家,但很多都讓我瞧不起,因為他們都不是很聰明的人才。」但馬英九在他眼中,卻是鮮少讓他欣賞的聰明人。不僅瞭解世界趨勢,也清楚明瞭未來台灣要面對的問題,令他相當吃驚且印象深刻。

雖馬英九受到大師的青睞,但羅傑斯仍笑著自清,雖然他對馬的印象非常好,但並不代表馬在任上表現會很好。他說,台灣人民投給馬,表示人民拒絕飛彈對著台灣,也宣告台灣和平時代來臨,是他有生之年首次相信台海間會有和平。

政策鬆綁 才有競爭力

羅傑斯說,台灣過去有很多政策都太重管制,實際上應該要鬆綁,像香港及新加坡都敞開大門,歡迎人才及資金,台灣若希望有競爭力,且資金人才進入台灣,也要敞開大門。

他舉例說,他當年移居亞洲時,曾考慮過到台灣,但因台灣移民限制多,且使用的是繁體字,而非全球有十三億人口使用的簡體字,他不忍讓他已學簡體字的五歲女兒,再學一次繁體中文,因而轉移居至新加坡。



◆ 王金平:擴大內需問題不小

【姚盈如、陳嘉宏/專訪】2008-06-26 中國時報

劉內閣上任一個多月來爭議不斷,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表示,台灣現在面對的是停滯性通膨的問題,採取擴大內需的手段,問題不小;他同時也提醒行政部門,民進黨現在是一個有執政經驗的反對黨,包括全民退稅等政策主張,都相當犀利,一定要妥善因應。

談起新政府的黨政運作與劉內閣目前面臨的困境,王金平數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表示:「我不方便多說這個啦!」

他指出,劉內閣雖然有很多過去的政務首長回鍋,但「老手上路也是會碰到新問題」,站在他的立場,只能盡量鼓勵、協助他們。

王金平說,如果一定要他給內閣一些建議,他會呼籲內閣在施政時,務必要了解相關法規,包括程序和實體面的都通盤釐清後,才能有效進行規畫,國會配合起來也才能事半功倍。

王金平表示,現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朝野協商必須公開,那就照法令規定一步一步來。不過他也提醒,民進黨現在很聰明,法案的修正意見不在委員會提,到時候院會給你送上千的修正案來,依據新的規定,要一個一個提出協商意見,「那要怎麼提」。

但提到這次的擴大內需案,王金平也不免搖頭。

他表示,那時候他就跟主計處的官員講,一定要按部就班來,或至少要比照民進黨執政時的作法,當時候官員頭都低低的,一句話也不敢吭,後來才引發如此多的爭議。

他指出,很多國家都用過類似的手法(擴大內需),但是最後卻失敗,他到彰化企業座談,也有很多企業家表達憂慮。

王金平提醒,民進黨現在很有經驗,當起反對黨很犀利,這次提出全民退稅案,很多國家都有類似作法,國民黨政府一定要妥善因應。



◆ 六月民心調查:經濟信心大跌 政治信心大升

中廣新聞網╱張雅惠 2008-06-26

調查指出,六月份「民心指數」略有回升,其中,「政治信心」大幅彈升,首次出現「尚得民心」的正面評價,但「經濟信心」卻大跌,首次出現「大失民心」的歷史最低評價;通膨壓力倍增,立委和總統大選,泛藍大勝至今,民眾對經濟面的樂觀預期已經消失殆盡。(張雅惠報導)

遠見雜誌和經濟日報每個月例行發表「台灣民心指數」,六月份民心指數四十二點九,比五月份略有回升二點,不過,政經兩面卻背道而馳!「政治信心」大升到五十四點六,創有調查以來的最高點,也第一次來到「尚得民心」的正向評價;而「經濟信心」卻大跌到三十一點一點,是有調查以來的最低點,其中,對於「經濟現況」也首度出現「大失民心」的負向評價。

調查分析,民眾對總統馬英九、以及行政院團隊仍有相當的信任和期望,不過,對於國民黨的信任指數遠不如上個月還是在野黨的角色,顯示民眾認為國民黨角色轉換之後,全面執政仍有待努力;油電雙漲,通膨壓力持續升高,日常生活的經濟負擔沈重,加上國內外股市大跌,民眾對國內經濟狀況、以及個人財務信心每下愈況,並沒有因為政黨輪替而獲得支撐,反而持續重挫;從立委和總統大選泛藍勝選到現在,半年來,民眾對經濟面的樂觀預期已經消失殆盡。



◆ 中國過熱下的中國熱

【陳以信】2008-06-26 中國時報

中國經濟是否過熱了?這個問題其實已經過時,現下爭辯的重點在於:如何成功讓它冷卻下來?不過中國過熱的經濟現實,卻與台灣振奮的中國熱之政治現實,形成強烈對比,國內主其事者不可不慎。

上周世界銀行提出警告,中國如再不大幅放鬆人民幣匯率管制,中國貨幣政策恐讓大量流入的國際投機資本擊潰。根據渣打銀行研究,今年度前四月國際投入中國資金達三二四○億美元,為去年同期數額的兩倍。中國人民銀行四月分發布的外匯儲備總額,為史上最高之近一.七萬億美元,單月增加達七四五億美元,投資銀行黎曼兄弟分析認為,其中僅三十三%來自外國直接投資(FDI)與對外貿易順差,其餘來源多為國際熱錢,學者指出成因為人民幣匯率失衡,以及持續升值的預期心態使然。

而大量短線熱錢衝殺套利的結果,不僅造成證券與固定資產市場劇烈震盪,還進一步推升經濟泡沫化的可能性。儘管目前為止,分析報告仍然避免使用金融危機字眼,然而近期內國際熱錢大量出逃中國的風險確已形成,各方實該嚴陣以待。

經濟之路從不會是永遠上坡,有起沒有落。經濟成長本來就有擴張與收縮階段,如就中國GDP年成長率歷史曲線的波峰觀察,從一九五八年中國經濟體完成國有化後,到二○○七年間已經歷六段經濟週期,每段平均長度約為八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該曲線分別於一九八一、一九九○、一九九九年三度走到谷底,這三段波動都屬於擴張期短、緊縮期長的軟著陸型態,可算是得力於中共成功的宏觀調控手段。

然而最近一期自一九九九年谷底翻升後,至今已達連續八年的緩慢擴張,由於此一模式大不同於以往,於是帶給經濟學家的爭辯是:究竟等在前頭的經濟緊縮,會是如同慣例下第四度成功的長期軟著陸,還是長期平均週期下所可能預言的短期硬著陸?

事實上,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際成長速度,明顯超過其一般公認的七至八%的潛在成長能力;換言之,如果潛在能力未能隨同最近五年的實際速度,向上修正到每年十至十二%,經濟理論認為這種狀態,經過一段時間滯後之後,兩者間的差距將會轉變為通貨膨漲的型態展現。這便部分解釋了何以中國再怎樣緊縮貨幣,其通貨膨脹仍然處於十餘年來歷史高點的當下現實。

中國過熱是大陸的經濟現實,中國熱則是台灣的政治現實。台灣制定兩岸經貿政策將近廿年,其中最大盲點可能在於:經濟與政治現實的脫節,結果變成:該熱的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卻又冷不下來。新政府即將展開新時代的兩岸經貿布局,毋寧令人期待,不過台灣對陸投資的溫度不管該冷該熱,都不該來自於選舉的政治判斷,而應該來自於縝密的經濟計算。

(作者為英國倫敦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 中國熱錢十三兆六千八百餘億 超越外匯儲備

中央社 2008.06.26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流入中國的熱錢到底有多少﹖中國社科院最近發佈的報告指出,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第一季,累計流入中國的熱錢多達一兆七千五百四十二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十三兆六千八百二十八億元),約為二零零八年三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的百分之一百零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在報告中警告說:「一旦爆發金融危機,目前的巨額外儲未必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充足。」

在這份題為「全口徑測算中國當前的熱錢規模」的報告中,張明運用調整後的外匯儲備增加額減去貿易順差與FDI(外商直接投資額),再加上貿易順差與FDI中可能隱藏的熱錢的方法,計算了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第一季的熱錢流入規模。

同時,根據利差、人民幣升值收益以及資產價格溢價,計算了同期內的熱錢投資收益。

報告顯示,零三年至零八年第一季,累計流入中國的熱錢為一兆兩千零三十二億美元,熱錢在中國的累計收益為五千五百一十億美元(以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四兆兩千九百七十八億),二者之和為一兆七千五百四十二億美元,約為零八年三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的百分之一百零四。

張明表示,這足以說明,當前中國熱錢流入的規模是驚人的,一旦爆發危機,目前的巨額外匯儲備未必像想像中的那麼充足。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手段,控制熱錢的進一步流入,並未雨綢繆地防範熱錢大規模撤出。

他表示,熱錢流入中國的動因,在於獲得利息、人民幣升值收益以及資產價格溢價。熱錢的投資對象大致包括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三類。

他指出,自從去年中國樓市、股市開始走低後,熱錢作為套利性資產,理論上是一定會從這些領域撤出的。但奇怪的是,從中國目前的國際收支數據來看,外資仍呈流入態勢。

張明認為,一種可能是熱錢回到了中國境內的商業銀行中。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形成的利差,熱錢每年也可以坐享百分之十二的無風險收益。另一種可能,就是熱錢流向了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借貸市場。

外資通過向民營企業貸款,享受高額回報。由於大陸國內不允許高額借貸,因此熱錢很可能設法通過各種方式逃過監管。例如,與民企簽署短期的股權併購合同,外資首先購買民營企業一定數額的股權,在數月後,再由民企從外資銀行處回購更大數額的股權,從而達到熱錢套利的目的。

目前在中國大陸,這些資本回購、以及在回購中出現的資產溢價都是合法的。

相比真正投資於中國生產領域的境外直接投資(FDI),這些民間借貸市場的外資很可能是游離性的。它們只與民營企業簽署短期合同,如果能夠持續盈利,則可以不斷續約。但是一旦出現問題,短期合同使得它們可以隨時撤出中國資本市場。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