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8

學生勤學,老師樂教

邱天助 中國時報 2008.05.18

考季又將到來,為了避免十八分上大學事件重演,許多學校系組都紛紛訂定最低入學門檻,希望提升大學生的水平。然而,這種做法,只是掩耳盜鈴,並無法實質解決大學生素質低落的問題。如何教、如何學,也就是整體學習文化的提升,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教改多年,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指出,台灣學生整體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退步,明顯的落後於新加坡、香港、韓國和中國。造成這種令人憂心的現象,除教育制度、經費、人事因素外,在校園裡,許多學生不知為何而學,老師也不知為何而教?這種困惑、頹廢、低迷又苦悶的校園文化,才是讓競爭力逐漸衰退的主要因素。

前些日子,一位就讀國立名校研究所的外籍生曾經發表一封網路公開信,不諱言他在台灣研究所上課的感覺:驚訝、失望、與挫敗。他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在這裡看到的完全不是這一回事。他認為在這個不良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無心,老師也不用心。一些教學認真、要求嚴格的老師,常會面臨被「倒課」的危險,不得不與現實妥協,與學生一起打混。這種「嚴師吃癟」的校園文化,並非少數大學特有的景觀。

一些「識實務者為俊傑」的老師,迫不得已改弦易轍,調整上課方式,美其名是開放性、創意性教學,甚至以「學生需求、自由開放」為名,實施「來去自由、輕鬆過關」的教學風格。這種好逸惡勞的學風,說明了為什麼許多學生,進了研究所卻畢不了業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台灣教育為扭轉以往威權式的校園文化,過度濫用、扭曲「學生本位」和「自由開放」的教育理念,改變了師生關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形態與行事風格,更塑造一種表面活潑,內涵萎靡的校園文化。種種令人憂心的自我欺瞞現象,如今必須用更多的「品德教育」來收拾殘局。

如果依照日本腦神經生理學權威久保田競教授的說法,台灣學生欠缺的是給予「積極性禁止某些行為」的教育,過度強調感官的快樂,無法忍受延宕滿足需求的痛苦。他認為有些人缺乏耐性、時常有情緒性的反應、發怒、亂丟垃圾、逃避責任,是因為「NO-GO」訓練不足所造成。他/她們不知道有些行為是不應該、不可以做的,師長也很少去讚美一些學生,能控制自己不去從事不應該的行為。以往所謂尊重個人的教育,鼓勵學生依照自己的想法、興趣,甚至欲求,盡情放手去做,形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行為風格。

這種趨樂避苦、缺乏自律的心態與習性,使得越來越多學生不知道何謂「勤勉勵學」,也不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生活格言。因此,不管教育政策為何,如何重建積極奮發、熱心向學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勤於學、老師樂於教,才是提升學生素質的根本之道。

(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 學者建言 教改不要再大改了

自由時報 2008-05-18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新政府即將在五二○就任,多位重量級教育人士對教育政策提出建議。台大教授黃光國昨天強調,當前最急迫的教育問題就是「一綱多本還是一綱一本」、「九八課綱是否繼續」,然而,在馬蕭的教育政見中未見認真思考。

黃光國建議新政府停止實施九八課綱,針對目前的九五暫綱進行「宏觀微調、小步前進」,不要頻繁更動課程綱要,讓師生們無所適從。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昨天舉辦研討會,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也呼籲,新政府上台後「教育政策不要再改革了」,改來改去學生可憐得不得了,若要改,應該慢慢進行。

李家同: 建立品質管制機制

李家同也建議,教育部未來應確立教育品質管制的機制,目前國小和國中幾乎不論程度如何都可以畢業,有小四生不會加法、小五生不會減法、高工電機科學生不會分數加減,很多國中生完全不會英文。

李家同感慨,台灣高中以上學生的公、私立約為三比七,由於貧富家庭導致教育資源的落差,導致高收入的孩子多數可以進入便宜的公立學校,較低收入的孩子,多數只能進入昂貴的私立學校,完全違反社會正義,這是當前最嚴重的教育問題。

至於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估計未來十年每年至少增加二、三百億元的預算,經費不足恐成為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阻力。

台師大教授吳武典建議,可比照四十年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做法,向人民徵收「國教特別捐」,也可以考慮進行民調,徵詢民意是否支持。

吳武典認為,「錢從哪裏來」已成為十二年國教何時落實的重要考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提高台灣下一代的競爭力,政府應考慮向人民徵收「國教特別捐」。但他也坦言,當時物價飛漲,人民又對政府課徵稅捐有疑慮,要推動並不容易。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教改怎麼辦? - 黃武雄(台大數學系)
http://www.math.ntu.edu.tw/phpbb-2/edu/articles/article_02_12_10.htm

* 十年教改 成敗得失縱橫看
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rdasia0422.htm

瑞士記者眼中的台北:台灣的愛與寂寞

98學年開始 高中必修情愛學分
每科2.8分上大學 李遠哲:應該問「可以學到什麼?」
落實品格教育 逾9成家長認為應列入課程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對侵略行為的反應會相互影響青少年
素質低落 源於學習態度差
誰的地理,誰的知識
學童閱讀評量 台灣落後港星
勇敢面對教育典範的轉移
從藍領小孩科展奪冠到雙胞胎教師動漫人生
美國青年才俊的史盲症?學術風骨何處尋?
YouTube知識版「大思想」到環境教育蠻荒期
UB 化學家的努力不懈導致科學報導更正
T型人才 縱橫Web2.0時代
台灣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文化創產需要觀念革命
旅行台灣年啟動 讓文化消費轉換為生產力
 - 加註簡體字 台灣味盡失/我們機場究竟得幾分?
 - 陸客到台灣 最愛看人
 - 陸客亂丟垃圾吐痰 開罰沒辦法
是誰病了?

三千軟體工程師哪裡找?
世代正義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隱私國際』公佈 2007 年報告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教育不是為造就專家 而是為培養公民

朱敬一 中國時報 2008.05.19

二○○四年總統大選辯論會時,我與成大黃崑巖教授皆充當「社會公正人士」,同為辯論會的提問人。當時,黃教授提了一個非常基本、卻又極具震撼力的問題:他問候選人「什麼是『教養』?」這個簡單的問題幾乎使兩位候選人不太答得出來。事後,聯經出版公司更請黃教授寫了一本名為《談教養》的書,詳細闡述他的教養觀點。像我這種粗鄙之人,當然也就買了一本作為標竿,作自己琢磨改進的參考。

事實上,黃教授與我同為二○○四年國內七所研究型大學(台大、清大、交大、成大、中央、中山、陽明)通識教育評鑑的評鑑委員,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及「教養」與「通識」之間的密切關聯。今年,我又再次擔任前述七所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委員會的召集人,也許是該對通識教育與教養之間的關係,寫一些回應與感想了。

教養是什麼,其實非常難以描繪。黃教授的解釋很好:教養像是風,見帆動即知風過;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要在接觸此人時,觀察他對外界事務的見解、反應、談吐、判斷、風格。

我傾向將前述的見解、談吐、判斷等分為兩個層面來談,其一是外在的儀態,其二是內在的修為。許多人都把教養窄化為待人接物的輕聲細語,強調謙沖敬謹的儀態;但那只是教養的外顯特質。社會上其實有許多一肚子歪點子、卻能輕聲細語談話的大壞蛋。想想電影「教父」的情節吧:馬龍白蘭度與羅伯狄尼洛所飾演的老教父,不也是話語輕柔嗎?他們若是問你「最近女兒好嗎」?往往是威脅逼迫就範的婉轉說詞,本意卻是「否則將對你女兒不利!」即使有大哥級的人物如此輕柔詢問,我們也不會說他們有教養吧!

前文之所以要用黑社會老大的溫婉儀態做反例,就是要凸顯出:教養絕不能簡化為外表的談吐儀表。談吐溫文固然是教養必要條件,但是一個人內在的知識內涵,才是「誠於中形於外」的關鍵。然而這知識內涵究竟所指為何呢?黃崑巖教授在他《談教養》一書中一再指出,這內涵其實就是國外許多大學的「通識教育」。

在耶魯、哈佛、東京大學等國外知名學府,大一與大二兩年都不細分專業領域,而希望學生們能獲得廣泛通達的均衡知識,到了大三之後才真正進入專業領域學習一技之長。知名大學要求在專精之前先廣博吸收,就是希望各行各業的大學生都能或多或少理解其他的專業、欣賞別人的特長、涵養人文的優雅、判斷社會的是非。一個人有了這些通識涵養,才可能誠中形外,在談吐儀表上適切表達,呈現出「有教養」的外顯特質。反之,如通識涵養不足,甚至對人文社會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即使是合乎禮儀地表達出偏狹歪理,外界也會認為此人失言或失格,絕不會認為此人有教養。

從通識教育的內涵來看,由於所有專業人士的接觸對象還是以人為主,故通識的內涵比較著重在人文與社會,而與自然科學或生命科學的關聯相對而言較弱。前芝加哥大學校長何欽思(R.M. Hutchins)說,教育不是為了訓練專業,而是為了培養「公民」;這裡所指的公民素養,就包含人文與社會的廣泛知識。因此,公民素養的知識內涵,當然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在古時候,社會結構與互動並不複雜,教養的內涵頂多就只是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學校篇中所說的「詩書寬大之氣」,是一種人文薰陶與鑑賞能力總稱。但是到了現代社會,僅僅是人文知識已經不夠;任何人若要見識得體,就必須對社會知識有些基本理解,否則失言的機會極大。

以學歷採認為例,以前的社會沒有全球化的衝擊、沒有自由貿易區、沒有學歷文憑、沒有證照制度、沒有多少人是跨國勞工,因此當然也就沒有「台灣是否該承認大陸學歷」的辯證問題。現在,論者面對這樣的問題,若不能區辨學歷、證照、就業等管制的內涵與區隔,就會莫名奇妙地因為擔心就業衝擊而主張禁止採認大陸的學歷。若有這樣的認識偏差,究其原因,就是源自於對證照與移民就業管制的社會意義理解有所不足。再以教育部前主秘莊國榮回任政大的風波為例,莊先生既由政大「借調」暫離,其「回任」政大其實應該是自動的、不必議決的。若有人主張以種種原因要將莊先生解聘,也應在他回任之後,再於校內另行提案,不能以其先前在外之言行而拒絕其回任。簡言之,回任的程序正義其實是莊先生的基本人權,而法政通識告訴我們,大家不該以自己的好惡去否定任何人的基本人權。

網路、貿易、證照、學歷、人權等等,都是社會科學的通識內涵,也都是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養。以往一個人若能有「知書達禮」的人文修為,內在涵養也就足夠了。但是現代社會則比以往要複雜許多;除了人文素養之外,必須要對法律、政治、經濟等社會整體運作邏輯有所掌握。一個人在廿一世紀如果不太理解權力分立的原理、憲政主義的精神、市場運作的邏輯、社會運動的本質,即便悠遊在琴棋書畫的人文世界中,都難免還是會有極為謬誤的見解,不能算是何欽思校長口中的理想「公民」。若是將這些謬誤見解大剌剌地對外抒發,就算是輕聲細語,也難謂得體,當然就更談不上教養了。

在當下這樣一個經緯萬端的現代世界,我們周遭的社會環境也是隨時在改變。廿年前,我們沒有綿密的電腦網路、沒有基因科技、沒有知識經濟的衝擊、更沒有全球暖化的認知。既然我們面對的社會每一天都在變,而我們所應具備的法政經社通識,也就日日在更新。因此,通識的內涵要倚賴終身學習的充實,而教養則是一個終身追求的目標。孔子七十歲時自諭能「從心所欲不踰矩」;在到達那個境界之前,我們每個人都還稱不上有教養。教養二字清談不難,要身體力行,那才真是個挑戰─終身都是挑戰。

fsj 提到...

新生活運動 還缺什麼?

李丁讚 中國時報 2008.06.03

面對油價飆漲,台灣社會正掀起一股新生活運動,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面向,台灣人開始努力要節能減碳,過儉樸的生活。儘管這主要是因應物價上漲的策略,但對地球來說,這也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只是,這種策略能維持多久呢?對環境生態又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定位這個新生活運動呢?

根據環保署所公布的資料,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工業部門佔五二%,住商部門佔十八%,交通運輸站十四%,能源部門佔七%等。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產業部門才是台灣能源的最大消耗者。從消費與生活方式節約,固然有其意義,也應該要持續進行。但是,生產面向的配合與調節,乃至整個發展迷思的揚棄,可能才更是問題的關鍵。

可是,沒有發展產業,國家可以有競爭力嗎?國民黨「六三三」政策,追求六%的年經濟成長率,是一種發展掛帥的思惟。在經濟衰微的處境下,「拼經濟」固然有其正當性與吸引力。但長期來說,這種發展迷思並不能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幸福,其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廢氣,更是環境生態問題的元凶。

我們都知道,北歐是當今世界最具競爭力地區。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很低。經濟發展或成長,都不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目標。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才是全國上下所戮力追求的。但是,北歐國家並沒有因為不高舉發展而降低了國家競爭力,她們當然也是世界上節能減碳最成功的國家。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其實,嚴格來說,北歐諸國並不是在跟其他國家競爭,而只是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而已。所有北歐的重要產業,像芬蘭的NOKIA,瑞典的IKEA等,都和應社會的自然與人文特色相結合,也因此能創造出獨特的產品。她們的競爭力來自於本土特色的極致發揮,才能創造出高額的附加價值。這是一種「質」的競爭力,與發展掛帥國家用「量」來取勝是不一樣的。而且,也因為這些產業與自然人文結合,更能呼應節能減碳的生態原則。

其實,從個人開始,北歐的中小學教育就聚焦在個人的自我探索。她們的中小學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興趣與方向,而不是在與其他學生競爭名次。其實,學校從來不排名次的。但是,學生並不會因為沒有名次競爭而不努力。相反地,因為她的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所以都很認真愉快地工作,也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整個北歐的步調都很慢,因為她們內心篤定,不隨風起舞。只有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會有這種從容。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看到北歐也表現出同樣的從容,同樣的創造力,同樣的競爭力。這與東亞以發展掛帥的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東亞國家都沒有充分掌握自己的特色與資產,只是拼命地追趕。量的競爭,不只浪費資源人力,更犧牲人民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無味,當然也缺少創造力。社會更沒有主體與方向,而陷入一片忙亂之中。自然與人文資源都大量耗損。

本土化,是社會主體性的建立過程。它不是意識型態,更不應該與外界的割裂與斷絕。相反地,它需要全球化,或是說,它與全球化是互補的。只有在與全球的互動中,才能找出本土的特殊性,以及這種特殊性所代表的意義,進而才有可能深化這種特殊性,並把它變成這個社會的資產與特色。這才是這個社會的國際利基或競爭力所在。國民黨高喊三通或全球化是對的,但背後必須有「本土」的觀點,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的流轉中消逝。主體如果不能建立,先不談政治,縱使在經濟面向上也是致命的。

因此,在我們從事新生活運動時,除了把它當成一種省錢策略外,也要開始靜心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體會,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地簡單就可以快樂。只有內心清澈篤定之後,生活才有真正的趣味與方向,也才有創造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能力觀看全球化,並且從台灣的位置來找尋與全球的接榫點。我們會慢慢發現,競爭力原來可以不用競爭的方式來生產。這時,不只個人可以更從容生活,社會也不必陷入發展迷思中而失去方向。當然,自然生態也可以在這些改變中逐漸恢復生機。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 一胎化天之驕子 大陸新「我世代」

TVBS 2008-06-03

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大家都把小孩當成寶,許多住在上海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從小就把他們送進高爾夫球學校,學打高爾夫球,甚至從小就要開始學習國標舞;這些一胎化政策下誕生的天之驕子,長大後被稱為新的「我世代」(Me Generation),他們自我意識堅強,什麼事先想到自己,要賺大錢,更會享受。

※ 我世代一詞源自於《時代雜誌》去年的封面故事。

* China's Me Generation - TIME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647228,00.html

fsj 提到...

導師受罰 問題學生呢?

吳旻瑾/高雄市(研究生) 中國時報 2008.06.04

桃園縣自強國中爆發導師毆打學生的暴力事件,儘管導師聲淚俱下敘述她的本意,仍敵不過輿論指責,事後得必須面對校方行政上的處分,情況相當難堪。至於當事人之一的學生,似乎在學校和傳統觀念的保護下一付稀鬆平常,直到知名BBS站批踢踢實業坊裡,導師的同事出面力挺,才了解整件事情的遠因和導火線。

據透露該班總體素質不佳,頑劣學生多次帶頭對導師和其他教師做出違反倫常的不當行為。根據影片內容,當天導師眼見學生們藐視課堂糟蹋講義,開始火上心頭對當事人斥責,該生未作出對導師該有的禮貌,讓導師忍無可忍終於動手,該生雙手拍桌回嗆三字經,雙方就這麼爆出這場校園風波。消息傳出去後,媒體一開始斷章取義變相批判導師,此舉讓該生在自己的部落格,貼文沾沾自喜以為得到第四權的奧援,招致網友撻伐後,短暫關閉又貼出道歉文,但內容仍提及希望老師給他個道歉,論者以為那篇文章應是該生恐懼網路群眾的攻擊威脅,不得已做出的回應,真實誠意仍有待商榷。

台灣校園越來越多元開放,老師不再是過去的威權者,筆者認為,老師的暴力必須處分檢討,同一時候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校務懲罰,讓他真正明白做錯事必須得付出應有的代價。選擇不斷地原諒,其實也是讓問題學生繼續為所欲為,校園問題層出不窮。

※ 送去洗腦?該班素質不佳,老師也有責任。

fsj 提到...

擴大內需方案 挪用教育預算

自由時報 2008-06-04

空出七十五億 用於擴大內需

〔記者陳詩婷、劉力仁/台北報導〕新政府上任後倉卒推出新台幣一千一百四十四億元擴大內需方案,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天抨擊,行政院籌措經費,挪用頂尖大學「五百五百億」及「教學卓越」兩項計畫七十五億元投資公共工程,搶錢搶到學生身上!

民進黨團並質疑,許多大學都暗槓校務基金,導致學費不得不調整,而新政府挪用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的經費,更是造成大學調漲學費的主要原因。

五年五百億元 馬選時也承諾

馬英九總統在選舉電視辯論上,曾提出教育政見主張表示,大學評鑑可分為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建立不同標準,被評鑑對象的理念也要做為參考,補助比較實際;現行的五年五百億元卓越大學計劃可變成經常性預算,每年一百億元,讓大學有競爭力。現在行政院要挪出七十五億元投資公共工程,立委余政道批評,分明是選舉後謝,這些經費若用來照顧學生,有多少年可以不用調漲學費?

綠批選舉後謝 搶錢搶到學生

教育部會計長陳春榮昨天證實,今年度「五百五百億」及「教學卓越」兩項計畫,原規劃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一百五十億元,但配合新政府擴大內需政策,教育部改編列七十五億元,空出七十五億元改用於擴大內需方案,另外增列五十六點二九億元,補助地方政府充實設備及改善教學設施。

陳春榮強調,這筆錢行政院明年度會補編列回來,教育經費只是修正調度,並沒有挪用,也不影響頂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執行。而就法規面,這筆費用屬於改編預算,還要經過立法院審查,不是將已通過的預算辦理追加減,並無牴觸預算法或其他法規。

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發展頂尖大學計畫五年五百億及教學卓越計畫一百五十億,九十四至九十六年度分別已經編列三百億元及一百億元,因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時程較晚,九十四年度預算又遭立法院凍結,一直到年底才解凍,當年度幾乎都沒有使用,導致預算執行進度落後,仍有相當額度的保留款。

教部說是調度 明年會補回來

而今年為了配合擴大內需政策,兩項計畫的編列額度雖減半,但因有過去的保留款可以支應,應該對各大學並沒有影響。

至於民進黨質疑很多大學暗槓校務基金,才會導致調漲學費,陳春榮表示,校務基金來源包括教育部補助款使用結餘、捐贈或募款等,各大學都有基金監督及管理辦法,不至於被暗槓。



◆ 被挪75億 立委持續追打教育部

中廣新聞網/陳映竹報導 2008-06-04

教育部把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中的75億,挪用到行政院的擴大內需方案,今天民進黨立委持續追打。綠營立委陳婷妃、管碧玲質疑,特別預算被挪用,明年哪有錢還?陳婷妃更質疑,如果明年教育部經費要不回來,教育部長鄭瑞城是不是要下臺負責?鄭瑞城則仍然強調,75億元明年一定會補回來。

配合行政院的擴大內需方案,教育部挪用75億元作公共投資。民進黨立委陳婷妃就批評,教育部長鄭瑞城是個花錢又漲價的部長,如果明年行政院沒有依照約定還錢,鄭瑞城是不是就要下台負責?

立委管碧玲則是質疑,五年五百億發展頂尖大學計畫是行政院五年五千億的一部分,如今特別預算都花光了,行政院明年哪來的錢補回?管碧玲說,錢補不回來,勢必排擠到教育預算,希望鄭瑞城不要老眼昏花、不要昏庸。

國民黨立委江義雄也認為,特別預算已經沒了,98年怎麼可能還有預算可以編列?要怎麼還,教育部本來就應該跟社會交代清楚。



◆ 教長將再溝通 大學學雜費調整案延後公布

中央日報 張達智/整理 2008-06-04

中央社4日電,多位立委4日關切大學學雜費漲價問題,希望凍漲,教育部長鄭瑞城強調,宣布調整方案,主要是建立穩定學雜費調整機制,學雜費可能調漲,也可能調降;不過立委仍提案要求教育部公布前應先到立法院報告。經協商,教部同意先和大學溝通,下週一之前才會公布。

什麼都漲,多所公私立大學也醞釀學雜費要漲價,引起立法委員關心,教育部原本預計於下午公布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但立委管碧玲提案,建議立法院應先向教育部報告後才得以公布學雜費調整方案。

鄭瑞城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報告「技專校院增設科系(所)總量管制專案報告」時,針對立委關心大學學雜費調漲,表達教育部目前的立場和做法,並強調,公布方案是要建立穩定的機制。

他說,宣布調整方案,主要是建立穩定調整機制,大學學雜費可能調漲,也可能調降,以去年為例,申請學校只有八所獲准調漲、十所調降。

他強調,訂這方案,各校提出申請,會進行各種說服、溝通工作。

不過,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管碧玲、國民黨籍立委楊瓊瓔、鄭金玲等人今天都希望教育部對大學學雜費調整要謹慎;陳亭妃希望能凍漲,楊瓊瓔盼調降就學貸款利息,協助學生就學。

管碧玲指出,依所得級距五級中有四級共五百八十四萬戶家庭無法負擔二名子女就讀私立大學、五百一十一萬戶無法負擔一名公立、一名私立、四百三十八萬戶無法負擔兩名公立大學子女就讀的學費,高學費讓貧窮家庭遺傳貧窮,使年輕夫婦不敢生小孩,政府應正視。

管碧玲並提案,建議委員會要求教育部應先到立院報告後才能公布,不應先行公布。

經協商後,鄭瑞城同意,納入立委意見,再和學校溝通,下週一前會公布調整方案。



◆ 教師罵窮學生米蟲?和平國中:溝通出問題

中央社 2008-06-04

(中央社記者林紳旭台北四日電)台北市議員莊瑞雄、劉耀仁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和平國中一位教師罵家境貧窮的學生「米蟲、笨蛋!」傷學生的心,也傷了家長,是非常嚴重的歧視。和平國中校長李世文說,初步調查教師輔導中輟生過程中,溝通上出問題,校方將檢討改進。

莊瑞雄在記者會上公布受教師歧視的女學生自白錄影畫面,女學生的媽媽也出席記者會。影像中,女學生陳述,她是八年級生 (國中二年級),父親不久前因癌症過世,母親獨立撫養三名子女,家境非常清苦,有領政府低收入戶補助。

女學生指稱,學校教師常藉發考卷時,用言語羞辱她「政府給妳錢唸書,根本是浪費錢、浪費資源,妳是米蟲、笨蛋!」教師還常常點名「某某某學費未繳、某某某營養午餐費未繳」等語,讓她感到非常自卑。

女學生還指控,她因課業成績不理想,求助校方的輔導組長,但輔導組長竟然告訴她「如果不是國中義務教育,我希望妳不要來學校。」

女學生的媽媽說,她看不到公道,小孩子的爸爸因癌症去世,家裡經濟不好,小孩在學校和別的學生發生衝突,校方竟然只處罰他們家的小孩,難道因為家境窮,就要遭受處分嗎?

劉耀仁則批評,他如果敢說「不適任的教師才是米蟲」,相信馬上引發大批教師的抗議,和平國中的作法不是「有教無類」,而是「有教分類」,這是把學生當垃圾,只會使中輟學生加速成為更嚴重的問題學生。

李世文表示,經校方初步調查,女學生是中輟生,校方已列管輔導兩年,可能是教師一時氣不過,脫口講出氣話,這是溝通上出了問題,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他回學校後,會跟教師要求態度要改進。

※ 看來看去都是經濟問題。

fsj 提到...

「不要做米蟲」 2年輔導 一語破功

【聯合報╱記者詹三源/台北報導】 2008.06.05

台北市和平高中國中部一名列案輔導的中輟女生,昨天透過母親向市議員陳情,指控學校導師因她是低收入戶,成績又不好,就當眾羞辱她的女兒是「米蟲」。

不過,校方表示,被控導師輔導此個案已經兩年,花了很多心思,應是出於好意才有較激烈言詞,但言詞上仍然不妥,會告誡該師注意學生心理感受,督導老師改善,並加強和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

教育局督學室也表示,被控導師對列案女生的輔導資料,整理的很完整,顯示很用心在教學上,初步了解,導師是希望女學生「不要做社會上的米蟲」,將要求學校加強對輔導個案溝通,讓女學生盡快回到正常教育體系。

市議員莊瑞雄、劉耀仁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和平高中國中部一名女學生陳述遭學校導師責罵是米蟲、笨蛋的錄影帶;女學生的母親也到場,指控老師不應該因她是低收入戶,因她的女兒成績不好,就責罵她女兒「米蟲」、「浪費政府資源」。

女學生媽媽也指控,她的小女兒也在國中部就讀,曾經和老師發生爭執,老師因此不願幫小女兒申請補助款,還明知她們是低收入戶,卻故意在同學面前,點名她女兒未繳學費、營養午餐費,讓小女兒的自尊受損。

不過,女生媽媽的指控,和學校、教育局的說法有極大落差。校長李世文表示,此案兩姊妹都是輔導個案,姊姊因輟學1年而和妹妹同讀一個班級,最近因陸續蹺課而加強輔導,但妹妹已經回校穩定就學,姊姊則仍輟學在家。

李世文表示,老師並未不幫妹妹申請補助款,而是媽媽把獎助學金誤為補助款,必須成績達一定標準才可申請獎助學金。

fsj 提到...

基測雙峰 高低更兩極

◆ PR99量尺總分提升8分 基測雙峰 高低更兩極

韓國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九十七年第一次國中基測六科量尺分數PR值(百分等級)昨天公布,PR99的量尺總分較去年大幅提升八分,高達二九四分,創民國九十年開辦基測以來最高紀錄。因為PR99的分數實在太高,如果國、英、數、社會、自然等五考科各答錯一題,即使寫作測驗滿分,仍被排擠於第一志願建國中學門外。

按此標準,補教老師預估,台北建國中學申請入學最低錄取分數,可能會飆到二九七至二九八分。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基測高分群和低分群考生成績較去年更趨於兩極。雖然高分群考生的PR值分數比去年高出許多,但低分群考生的分數也大幅向下滑落,到了PR6的分數較去年減少高達九分;去年量尺分數是四十三分,今年降到卅四分。

台灣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分析PR值量尺分數時表示,從今年基測數學成績的分佈狀況來看,「中間稍微凹了一些,雙峰有可能成形,必須防止。」基測數學可能出現雙峰,是開辦基測以來,心測中心首度提出的說法。宋曜廷還提出警訊,如果不提升教學成效,「中間會更凹下去!」

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英語仍有雙峰現象,從成績分布圖看來,雙峰型態及人數分布和去年差不多。

去年基測首度採計寫作測驗成績,加上去年第一次基測自然科有兩題超難,沒有任何考生滿分。今年寫作測驗滿級分的考生雖然只有四四七七人,較去年的八一八九人少三千多人,但因其他學科沒有超難考題,所以今年拿到三一二分滿分的考生共十五人。

本次基測六科量尺分數,PR99的總分為二九四分,考生共三三四七人;PR98的總分為二八八分,較去年PR99的二八六分還高二分。

各科PR97是資優班的鑑定標準,台師大心測中心也公布各科PR97分數,國文五十六分、英文六十分(滿分)、數學五十六分、社會五十五分、自然五十七分。因為PR97考生有一萬人,估算今年基測英文滿分考生至少一萬人。

這次基測考完後,考生高喊「難」,補教老師解題也說,國文考題是最難的一次。宋曜廷表示,考生和補習班的說法未必客觀,今年基測國文,考生平均答對卅二.三一題,比去年多出近一題。

宋曜廷說,基測試題都設定在「中間偏易」,但並不代表沒有難題、甚至很難的題目。例如,去年自然科有一題電梯的考題,學生都覺得很難。因為基測採量尺分數,只要有一題很難,高分端就會差很多分。

fsj 提到...

學費限漲/走出PR值排名的迷思

◆ 學費限漲 大學失望、學生不領情

陳至中/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學學費調整辦法,昨天正式公布,今年最高漲幅「僅」二.八八%,這個方案讓各大學震驚,紛紛抱怨「落差極大」、「失望」、「真糟糕」。但許多大學表示,只能「忍痛接受」,表示將努力爭取二.八八%,深怕最後連漲都不能漲。

台灣大學日前放話,學費平均要漲五%,醫學院更可能超過八%,今年恐怕事與願違。台大校長李嗣涔說,符合低收入戶相關補助金的台大學生人數,過去頂多佔一.五%,意即台大家長的社經地位較高,但他們以比私立大學便宜近一半的學費,享受最好品質的教育,這是否公平,可留給社會公評。台大主任秘書傅立成對於教部的上限,也直說:「詫異」與「失望」。

校長無奈 忍痛接受

傅立成表示,希望二.八八%的上限是全校的「平均」調幅,讓學校自由調配,醫學院漲多一點,文學院漲少一點,而不是每個學院都不能超過二.八八%。先前教育部長鄭瑞城也提過要「分領域調整」,目前的辦法無法拉高醫、文學院的差距,還是無法達到「使用者付費」的精神。

台灣師範大學日前提出漲三%,較其他學校來的少,本以為是安全範圍,沒想到最後連三%都沒有。校長郭義雄接到記者電話,只說「真糟糕!」這樣的結果讓他很亂,必須花時間冷靜思考。

政大校長吳思華則是相當無奈,大嘆二.八八%的漲幅,「連漲價後多出的水電費都付不了!」他認為,教部制訂的辦法只著眼到物價上漲、學費跟著調整,並不能改善大學的基本體質。大學要增聘教授、改善師生比,只能靠自己,更別說要蓋新大樓。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也不滿意二.八八%,日前她提出的是醫學系八%,其他系五%,花了許多時間說服家長、學生,結果卻是徒勞。「但又能怎樣呢?只能『投降』。」吳妍華說,這樣的辦法不能拉近公私立學校的學費差距,無法改變既有問題,但站在校方立場,也只能接受,努力爭取最後的二.八八%。

中興大學原先提出要調漲七%至八%,全台最高。校長蕭介夫說,學費調整的主因,是近年水電費高漲,只調二.八八當然不夠,學校只好共體時艱,努力節能。

調整公式 應再討論

私校更失望。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對於教育部能訂到小數點第二位,感到相當「敬佩」。他表示,元智近年來多聘了十多位教授,加上油電價上漲,各項赤字已超過五%,但事已至此,學校只好努力爭取二.八八%。

文化大學和銘傳大學也都不滿,銘傳教務長王金龍抱怨,學校已七年未調學費…,訂出公式是好的,但合不合理,還值得討論。

陳至中/台北報導

日前大學提出的漲幅,最低也有三%,教部公布的上限,卻只有二.八八%。學生、家長大都表示「勉強可以接受」;但也有人認為,漲多少不是重點,最好配套措施,讓窮學生也能安心讀書,才是政府該解決的問題。

即將擔任政大學生會長的羅翌表示,二.八八%應是可接受的範圍,但對學生來說,漲學費的理由,不在學校賠了多少,而是學校的基本服務有沒有提升。他建議教育部制訂辦法,不該只考量到物價,校方是否與學生廣泛討論也該列入考量。

反高學費聯盟召集人游湧志表示,學費漲價歸根就底還是因應物價,顯示教育部還是用成本去計算,把教育當作「商品」。事實上學費漲多少都是「枝微末節」,高學費不是少數人的貧窮,而是普遍的問題,政府應從其他方面改善,例如課徵企業紅利稅,以專款專用的方式補助弱勢學生。

校際差異 不該忽視

也有網友批評,近日國中基測成績公布,有考生明明可以上明星高中,卻因付不出學費可能要去「賣檳榔」,讓人看了十分生氣。眼看著學費一直漲,到底政府為學生做了什麼?為什麼還有人考上好學校,卻沒能力去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站在家長立場,最好都別漲,但考量到物價飆漲、學校成本提高,這樣的漲幅只能忍痛接受。他建議教育部除了讓大學適度漲價,也該落實照顧弱勢學生。現在補助學校的方式,讓有些學校獎助學金發不完,有些學校卻不夠用,教部不該忽視校際差異。



◆ 辦學超優可漲五% 台大今年達不到

韓國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依據教育部昨天公佈的《大專院校學雜費收取基準》,未來若大學辦學績效超優,學雜費最高調幅可以達五%,且可連續四年以「最高調幅」調漲學雜費。

此外,教育部昨天也說,九十七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沒有排除獲得五年五百億及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的大學,這些大學只要達到調漲的標準,都可以向教育部提出調漲學雜費的申請。

教育部表示,若依今年的公式計算,九十七學年度大學學雜費最高調幅其實可以調到三.八四%,只不過沒有學校達到此標準。「台大九十五年的行政評鑑有二項未達最優,所以不符標準。」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昨天表示,台大九十七學年度最高只能調漲二.八八%(台大九十六學年沒調漲)。

但何卓飛說,如果台大明年的系所評鑑全數「通過」(系所評鑑分為「通過」、「待觀察」及「未通過」),九十八學年即可符合「基本調幅乘以二」的條件,學雜費連續調漲至最高調幅。

何卓飛說,教育部為了建立合理、穩定的學雜費收費機制,今年首度訂定了《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昨天正式公布,今後每年大專學雜費的收費基準,都要依據這項辦法擬定。依此規定,大學學雜費「基本調幅」最高不能超過二.五%,辦學績效超優者,可以調漲二.五%乘以二倍,等於五%;意即學雜費頂多可調漲五%。

何卓飛說,據大專學雜費收費辦法規定,要達到「基本調幅乘以二倍」的標準相當不易,須所有評鑑項目都達到最優標準,或所有系所都「通過」評鑑。因評鑑每五年會輪到一次,所以通過此項標準的大學學雜費的調幅可連續四年達到「基本調幅乘以二倍」。

此外,去年此時,教部一聲令下,獲得五年五百億及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大學,九六學年度學雜費全凍漲。但教部政務次長呂木琳昨天表示,九十七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也適用獲得五年五百億及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的大學,但這些學校決定是否調漲或如何調漲的時候,還是要參考輿論,審慎評估。



◆ 私校弱勢生 助學金增兩千

韓國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因應學雜費上漲,教育部昨天宣布,自九十七學年度開始,《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發給私立大專弱勢學生的助學金,調高二千元。調高之後,家庭年所得卅萬元以下的私立大專院校學生,一年可獲得三萬五千元的補助。

家庭年收入超過卅萬至四十萬以下的私立大專院校學生,一年可獲得二萬七千元補助;超過四十萬至五十萬元以下的私校學生補助二萬二千元;超過五十萬至六十萬元以下的私校學生補助一萬七千元;超過六十萬至七十萬元以下的私校學生補助一萬二千元。

根據修訂後的大專院校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家庭年收入在七○萬元以下的學生,分為上述五個等級,就讀私校每人每年發給助學金一萬二千元至三萬五千元,公立學校則為五千至一萬六千五百元。

教育部說,上述助學金再搭配原先的生活學習獎助金、緊急紓困金、低收入戶學生免費住宿等措施,經濟弱勢學生因這些措施所獲得的補助金額,遠高於近來學雜費調整所增加的支出。



◆ 藍委:應助貧生 綠委:堅持凍漲

羅暐智、林諭林、蔡慧貞/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教育部六日公布大學學費調整幅度。藍營對此調幅表示可以接受,呼籲教育部應管控大學經費是否浪費,建立獎助機制,幫助貧窮的學生;不過,綠營則表示不能接受,堅決主張繼續凍漲。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更痛批「校長內閣專漲學費」。青年部主任趙天麟直言,此次學費漲幅,比起過去民進黨執政的最後幾年的學費漲幅,一舉暴增三倍。教部貿然調漲學費,中下階層將永無翻身之日。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痛批,立院教育委員會多數委員希望教育部多花時間體查民意,等到下星期再宣布,不料,教育部卻閃電宣布,對於教育部的作法,管碧玲感到憤怒,堅決主張繼續凍漲。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則表示,漲幅比外傳低,還可以接受,但大學的財務結構不透明,呼籲教育部應該要嚴加管控,糾正所有浪費行為。另外,針對貧窮學生的學費,應建立一套獎助機制,協助其解決學費問題,光是貸款是不夠的。



◆ 北斗國中常態編班 整體成績拉高

自由時報 2008-06-07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今年國中第一次基測成績出爐後,北斗國中高分群維持往年水準,最難得的是低分群的學生成績大幅提昇,這一屆考生三年前入學時,校方嚴格貫徹常態編班,連能力分組都取消,在教育條件均等的情況下,明顯看到全體學生的成績都大幅拉高。

校方依基測PR值,分成高(六六─九九)、中(三三─六五)、低(三二以下)三級,九十四學年高分群一百卅九人,今年提昇至一百五十五人;低分群的學生人數,九十四學年有一百七十二人,今年銳減至九十人。

校長黃開成對於學生的表現非常欣慰,他說,以往能力分班時,學校把較多的資源投注在高分群的學生上,低分群的學生受到較少的關注,「升學班」、「放牛班」成為學生之間的最大鴻溝,但常態編班後,學生在常態下競爭,建立正常的人格,功課相互切磋,在老師眼中沒有一個被放棄的小孩。

他指出,常態編班後老師的壓力仍在,只是壓力不再集中於「明星老師」上,同事間彼此良性競爭,不會讓老師被貼上「教放牛班老師」或「教升學班老師」的錯誤認知。

學生家長顏裕鏜對於校方非常肯定,他認為,一昧追求成績,最後將扭曲學生人格,以後可能把教育的不滿帶到社會。他說,校方剛開始貫徹常態編班,一度受到部分家長誤解,走過三年的陣痛期,如今終於看到豐碩的成果



◆ 走出PR值排名的迷思

林瑞霞/嘉義市(退休高中教師) 中國時報 2008.06.07

國中基測成績日昨出爐,媒體少不了又將報導以下訊息「今年PR值九十九,量尺分數達到二九四分的考生總共有三三四七人,全台達到三一二分滿分的考生則有十五人」、上「台北建中」、「北一女」... 等等,報導中維持過去一元的僵化價值體系思惟,卻忽略了多元價值下,台灣的升學生態,需要更多不同的思維與更多元的報導。

朋友在外商公司服務,他的外籍友人問他一個問題,他還不知如何回答:「為什麼你們非常優秀的學生十八歲以前,沒有幾個國家贏得過你們;可是十八歲以後,這些優秀的學生卻贏不了幾個國家?」

台灣太強調國中小學成績如何傑出和優秀,可是有誰真正去追蹤這些孩子三年後,高中的發展如何?考大學如何?考上大學之後又如何?大學畢業之後呢?

目前就讀新竹地區國立大學的兒子,當年基測的成績,被台北親戚笑稱「這樣的成績,在台北只能讀後面幾個志願的學校」,學校也動輒拿PR值九八、九五以上的學校來比較,教吊車尾的學生不安,但三年後,建中、雄中、南一中、北一女可以通通是大學同班同學!

這表示:孩子的學習能量是會改變的!其實不該太去強調學校成績這樣的排名!吾人其實可以這樣反思,如果基測PR值這樣有意義,三年後考大學,這些學校都該繼續遙遙領先!更何況,這幾年升學的大環境生態已經大大改變,在這放榜時刻,筆者誠懇希望媒體,除報導傳統一元垂直排行,更該加篇特稿,協助家長走出PR值排名的迷思,讓社會大眾看到多元生態升學的真相,舒緩家長、孩子不必要的挫折,也算是造福莘莘學子,功在教育!

※ 因為考上大學後沒了方向,不知道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fsj 提到...

「怪物家長」

◆ 「怪物家長」處處干涉 日校怕怕

黃文正/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8

日本郊區的一所小學裡,舞台布置妥當,燈光逐漸暗下來,每個人都等著欣賞小朋友出場表演《白雪公主與七矮人》。小朋友終於出場了,但奇怪的是,怎麼每個小朋友演的都是白雪公主?而且為什麼台上有一堆白雪公主,七矮人卻一個也看不到?

不過,對坐在台下的「怪物家長」(Monster Parents)而言,25個白雪公主、沒有小矮人、也沒有邪惡的巫婆,卻是一大勝利戰果。

白雪公主變25位 7矮人沒了

經過連日蠻橫無理的威脅要求和電話騷擾攻勢,這群「怪物家長」不僅令老師們認輸屈服,也迫使校方低頭承認:單挑選一人扮演主角白雪公主,對其他女孩是非常不公平的。

這些常向學校和老師抱怨、提出不合理要求,刁蠻不講道理的「怪物家長」,令不少中小學老師感嘆,日本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已蕩然無存。儘管這些怪物家長堅信,她們只是維護基本的消費者權益而已。

尊崇服從與紀律的日本父母,向來支持嚴厲管教的教育體制,孩子若在學校發生事端,父母一定誠惶誠恐先向師長致歉,沒想到現在卻顛倒過來。問題是,無人知曉,這種轉變是好或壞?

數十老師難堪辱罵 被迫辭職

諷刺的是,愈有名氣的學校愈易成為怪物家長的攻擊對象。據統計,日本已有數十名老師當著憤怒的家長面前被迫辭職。

處處干涉的「怪物家長」確實成了日本特殊的社會現象,富士電視台已決定將之搬上小螢幕,劇名就叫《怪物家長》,由米倉涼子主演,預定7月正式播出。

日本明治大學教授諸富祥彥最近出版一本新書探討此現象,他在書上羅列上百個案例,並佐附插圖。他說,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的教室內秘密安裝影音攝影器材,有的家長則會軟硬兼施要求更改孩子的體育成績。

有人在教室偷裝攝影器材

某個案例,一名男童在學校操場不小心受傷,母親竟要求兒子在家休養期間,他的班級必須暫停上課,以維護其受教權益。

諸富祥彥教授指出,有些激進的怪物家長堪稱「老師獵殺者」(teacher hunters),她們組成一個小團體,討論怎樣趕走某位老師。她們甚至會訴諸暴力,在校園門口圍攻某老師,配合不斷的言語辱罵,直至看到該名老師的辭職信為止。

「這些怪物家長是從家裡餐廳或咖啡店孕育而生,那裡原是母親們聚會聊天或休閒場所。」諸富祥彥說:「平常簡單的聊天逐漸演變成緊急會議,氣氛愈來愈激動而情緒化,一個單純的抱怨,結果衍生出一支怪物家長大軍。」

許多人相信,這種快速的轉變其實是日本核心價值崩毀的一種社會問題病徵,它遠自1990年代日本經濟反轉以來便一直被壓抑住,只是最近才爆發出來。

※ 這些小孩將來會變成什麼?



◆ 謝師宴,丟盡老師的臉...

飛天/高雄鳳山(文字工作者) 中國時報 2008.06.08

昨天的晚餐令人難忘,因為「聲勢」實在太驚人了,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腦海裡轟隆隆地做響。

噪音來源是在同一餐廳裡進行的學校謝師宴,一群看來年齡應該是中學生的學子們正情緒high翻天。我們要求坐較遠的另一頭可能比較安靜,服務生笑道:「那邊是國小謝師宴,更吵!」又說:「這一個月謝師宴很多,都這麼吵!」於是在幾乎要耳語才能交談的環境下,我們無可奈何地吃了一頓熱鬧滾滾的晚餐。

平時,學子們的熱情與活力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微笑,但出現在用餐的公共場所,又有校長、師長們同行,卻給人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感受。實在是,太吵了!而且糟糕的是理所當然的吵,目中無人的吵,完全無視其他用餐者的權益,完全忽視用餐應有的禮節。

不禁叫人疑惑,學子們受教幾年,除了得到營養午餐的身體健康的照顧,是否也學習到用餐的基本禮儀?譬如,不貪婪的取食,不大聲喧嘩,不任意走動奔跑,不破壞環境的整潔?

從另一個角度看,「謝師宴」也是最真實的「校外教學」,同時也是驗收「校外教學」成果最實際的考驗,成果如何?大家到舉辦謝師宴的餐廳走一遭,就了然於胸。其實,既然名為「謝師宴」,應當是個感性的場合,學子們的目光理當集中在宴會的主角--「師長們」身上,師生們依依惜別,而非學子們放任歡樂,搞得像轟趴似的。否則要鬧至少也要在包廂裡,不影響其他人用餐。

總之,看到逐漸變調的謝師宴,令人憂心國民教育的成敗。

※ 死寂沈沈才叫謝師宴?



◆ 長榮師長洗腳 要學子記得謙卑

自由時報 2008-06-08

〔記者林孟婷/歸仁報導〕長榮大學昨日舉行畢業典禮,依傳統由師長為畢業生洗腳,讓學生透過儀式瞭解到謙卑、犧牲、真誠的意涵。

長榮大學今年畢業生加上研究生和博士生,約有兩千四百七十位,大批與會貴賓、師長、學生家長擠爆整個會場,校方邀請學校原住民社團表演「原聲團契」拉開序幕,再由師長為畢業生進行洗腳禮,被推選參與洗腳禮的學生代表共有廿四名,都是在校內外表現優異,熱心服務公眾而備受肯定的同學。

校長陳錦生與老師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洗腳,校方表示,耶穌為學生立下「謙卑、服事」榜樣,正好符合長榮大學校訓,也盼望藉此鼓勵畢業生進入社會之後,要以謙卑、服務的心志為社會、國家服務。

fsj 提到...

用對的方法幫助窮孩子

曾世杰 中國時報 2008.06.15

六月十一日的中國時報,說了兩個窮孩子教育的故事。時論廣場裡,沈雲驄談墨西哥經濟學者李維取消原有的食物補助,他告訴貧窮的家長,若要領現金補助,就要讓小孩上學、接種疫苗、維持健康。結果獲致驚人的成功。社會版上,林正盛導演拍攝的《我們的孩子》在台東首映: 台北市民權國小和台東偏遠山區的泰源國小,兩校孩子的生活及學習差距有如霄壤。

要問的是,李維式的政策,有沒有用在我們的窮孩子身上?我們給孩子的基本教育,是否能幫助孩子脫貧?

一位台東的國中校長皺眉告訴我,他們學校收到的國中一年級學生,個個聰明,但是讀寫和加減乘除都有困難,要他怎麼教?剛放榜的九十七年第一次基測,有許多國中,全校平均不到七十分。可以預測這群孩子有相當高的比例,在他的人生中複製著上一代的貧窮。

其實,中央及地方教育當局並沒有輕看偏遠地區窮孩子學力低落的問題,從民國八十五年的教育優先區到現在的課後照顧和攜手計畫,教育部挹注了大量課輔、補救教學及教學資源經費。甄曉蘭的調查中指出,東部的學校資源、合格教師比例、教師在職進修比例、藏書量等,幾乎都居偏遠地區之冠。而台東縣國小的課輔資源豐富,大約每兩位學生,就有一位得以接受免費的課輔;台東國中的課輔資源更佳,每位學生至少能參與一種免費的課輔。

問題是,中央、地方都看重,也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台東縣的學力為什麼仍然遙遙落後?原因很多。但在方法學上,沈雲驄文末強調的「用證據」決策的觀念,也許是各級政府要去思考的。目前台灣提供的教育,許多是出自於信念或直覺,而不是出自於證據。舉三例說明:

例一,國中的補救教學資源是比國小豐富的,這樣的資源分配也許是因為國中馬上面臨基測,決策者希望有臨陣磨槍的效果。但國外研究指出,年級愈高,補救教學的成效愈差,過了六年級才補救,孩子能拉回同儕水準的機會小之又小。洪儷瑜指出,花東的孩子早在國小時識字能力就落後於全國常模;尤有甚者,簡淑真發現,五歲幼兒進入國幼班的第一周,窮孩子在五種和閱讀息息相關的認知能力上,都顯著弱於社經地位較高的同儕。

例二,國小課輔的內容多以作業指導為主,國中的課輔則多成為正式課程的延伸,第八節全班留下來上課,這樣做,班上最弱勢的孩子仍然得不到幫忙,成為永遠的班後段。

例三,現在國小三、四、五、六年級一星期上兩次英文課,這樣的課程安排完全違背了學習原理(有效教學必須長時、密集的原則),兒童根本學不會。比較理想的安排,應該是將三四年級的時數移到五六年級,讓孩子每星期有系統地上四次英文課。這三個例子告訴我們,空有美意,決策若無證據支持,許多的資源都會白白浪費。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成功提昇學力的案例,再複製這些成功的經驗。台東鹿野國中,去年的基測平均值是七十五分,今年大幅提昇到一○一分,去年PR10以下的全校有二五%,今年只有不到一○%,這個成績對都會區的學校看來,也許不足一哂,但在台東,這是血淚換來的成果。他們成功的要素,才是決策者要學習的、要複製的,謹以本文向鹿野國中的師生致敬。

(作者為台東大學教務長,偏遠地區學力提昇研究者)

fsj 提到...

欺負後段班的學費政策

【黃樹仁】 2008-06-19 中國時報

大學學雜費是否應該調漲近日再度成為熱門議題。但輿論爭議卻停留在漲多少的枝節末葉,忽略了台灣中上教育的最大問題,其實在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嚴重差別待遇。

目前台灣的中上教育,成績較優的前段生進入公立學校,享受國家教育補助。後段學生被迫就讀私立學校,支付較高的學雜費,接受平均品質較差的教育,成為教育體系的二等國民。這是基於成績高低而來的教育歧視與財政歧視。這不僅傷害私校學生的教育人權,而且已經違反了憲法對人權的平等保障。

不幸的是,在這相信考試成績的社會裡,面對如此不公,前段班學生對於享受國家資源覺得理直氣壯,後段班學生則自慚形穢,不敢為自己爭權利。

有人以為,國民教育止於國民中學。國中以上教育屬於自願的投資,不是人民應享權利,因此也非國家之責。這是完全昧於事實的想法。

隨著科技與社會發展,現代人需要的知識不斷提高。經濟發展,使社會負擔教育的能力增加。壽命延長,使教育的投資回收年限也增長。這些因素使舉世各國的中上教育都急速膨脹。

我們的法定國民教育只到國民中學。但民國九十六學年度的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已超過百分之九十六,高中畢業生升學率將近百分之八十八,高職畢業生升學率將近百分之八十四。升學率之高,已使中上教育成為實質上的國民教育。除了少數實在不喜歡讀書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將中上教育視為必要。

這般對教育的追求,並非無理的幻想。所有研究都指出,教育年數與未來的所得與向上流動機會有密切關連。為了爭取較好的生活,多數人希望接受更高的教育,不是理所當然嗎?即使成績較低的學生,多上學幾年,生產力與生活品質也會提高,利國利己,何樂不為?

在民主國家,我無法想像國家可以拒絕人民受教育的願望,逃避提供教育的責任。但這卻是台灣的現實。

政府疏於設立充分的中上學校,以致於將近一半高中高職學生與大約六成大專生必須就讀私校。少數私校生確實是自願就讀。但多數卻是因為無法進入公立學校,被迫進入私校而負擔較高的學雜費。

西方國家也有學費高昂的私校。但前提是國家設立充分的公立學校,學生有選擇的自由。台灣多數私校學生卻是被剝奪了選擇公立學校的自由。

更有甚者,成績較低的私校生,有較高比例來自社經地位較差的家庭。經濟能力較差,卻要負擔較高的學雜費,接受品質較低的教育。畢業後,工作機會與待遇也平均低於公立學校畢業生。最常見情況,是私立高中高職的畢業生,幾乎註定了多數也只能進入私立大學。家境平均較差,卻要長期付高學費,長時間打工,成績欠佳,然後面對較低收入的未來。

在表面公平的考試制度下,我們的國家正透過公私立學校的差別待遇來強化社會不平等。這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但是當這社會的領導階層絕大多數是公立學校畢業的前段生時,他們普遍看不到這恥辱。他們只會因自己成績優異而自豪。

成績較差不是被歧視的正當理由,尤其是當成績高低相當程度受家庭社經地位影響的時候。國家不應因為後段生成績較差而剝奪他們平等享受國家教育資源的權利。國家或者應該設立充分的公立中上學校,或者補助私校生多付的公私立學校的學雜費差額。這是教育人權。

錢從何處來?很簡單,加稅,提高累進稅率。這是文明社會為自身未來的必要投資,沒有理由逃避。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fsj 提到...

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

【洪浩唐】 2008-06-21 中國時報

日前政大校教評會以「言行舉止違反兩性平等、違反教師倫理、有損師道、嚴重傷害政大校譽」為由決議對前教育部主秘莊國榮不續聘。暫且不論該會的這項處份案是否合理(或合法)?站在媒體角度,似乎可以看出本地各界對於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

讓我們先對上述事件作兩個假設情境:第一,如果莊先生當初不是在「電子媒體」(而是在「平面媒體」,諸如民意論壇之類的版面)發表嘲諷、批判馬父的言論;第二,又如果莊在發表此言論之前,沒去參與執行「去蔣化」的種種職務──不知「社會譁然」的程度是否依然強烈如昔?而莊先生的「下場」是否仍會如此「慘烈」?

根據第一個假設,社會大眾是否對同一言論,只因其呈現在不同性質的媒體(電子與平面),就給予不同標準的評價?例如日前東吳大學也曾明確表示希望限制該校教師上電視的談話節目的時數,以免影響教學品質或「校譽」。但令人不解的是,校方似乎完全忽略(或不知?)教授們在平面媒體上發表的評論(不管是否與其所學相關),理論上並不會比上電視更不花時間、或更沒機會令該校「蒙羞」。

也許學校考量的是電子媒體的「影響力」較大,但重點是如果學校認為教授們的「媒體表現」也是他們可以評量並據以列入獎懲考核的一環的話,那麼他們是不是也有義務向外界說明,其「評鑑機制」的具體內容為何(該由誰來監看媒體?何種媒體必須被監看?何種言論屬「不當發言」?文字與影像可有權重差異?);或評量其有無「影響教學品質」或「傷害校譽」的客觀標準為何?

而論及第二個假設,如果我們願意持平地來看待此事件可能會發現,莊教授在此事件的「過失」,其實只能算是「用語粗俗」,因為其指控馬父的「事實」,其實都是引自於當期《壹週刊》的報導,而非其「獨創」。

但試想,如果不是適逢總統大選倒數時刻和他早先因執行「去蔣化」而引起媒體的興趣(或反感?),而對手陣營又急欲拿此事來「平衡」「四傻踼館事件」對選情的衝擊,相信以莊教授本人的「政治份量」和本地媒體對政治人物「爆粗口」的容忍標準來看(例如媒體難道真會認為動輒罵人「台奸」、「死得很難看」的政治人物就顯得比較文雅?),此事在媒體版面似乎並不具成為一種「新聞風暴」的條件──而此事會發展成如今樣貌,則不僅可以讓人感到教育單位的「偽善」(在政黨輪替後,更很難不讓人有「政治清算」的聯想),更可看出新聞媒體在處理此類事件的「雙重標準」。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曾說:「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不是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同的思想自由,而是我們憎恨的思想自由」──大學不是幼稚園,與其擔心教授的「粗俗無文」會「帶壞」學生,倒不如藉此讓他們學習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或至少,學習容忍那些與自己立場相異的言論,這恐怕才是言論自由的真諦吧! (作者為自由作家)



◆ 阿里山姑娘不美?綠營:帥化民歧視族群

中央社 2008-06-20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今天指出,國民黨中常委帥化民所謂阿里山姑娘沒有比較漂亮的發言,隱含了帥化民不了解台灣、看不起台灣,對原住民傲慢的態度,帥化民有必要對原住民朋友說清楚。

鄭文燦上午在記者會指出,國民黨中常會日前針對陸客來台議題有一番討論,但部份意見隱含著看不起台灣、歧視族群等想法。

他說,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批評台灣只有三流機場,但是,台灣的機場多數是連勝文的父親連戰擔任交通部長或行政院長時期整治整修的,連勝文的發言證明過去國民黨規劃機場時,沒有長遠的眼光。

鄭文燦說,兩岸包機直航所需的設備設施,若未充分整修完畢,將會衍生安全及服務水準等問題,這本來就是國民黨在協商包機直航時應納入配套考量,連勝文的批評證明國民黨毫無準備。

另外,鄭文燦表示,國民黨中常委帥化民批評阿里山的姑娘沒有比較漂亮,這種說法隱含了不了解台灣、看不起台灣,對原住民傲慢的態度,帥化民發言不恰當,有必要對原住民朋友說清楚。

鄭文燦並指出,根據大陸旅行業者及這幾天踩線團的意見,阿里山被列台灣十大景點之一,國民黨對台灣沒有信心,才會說出觀光客只想看慈湖這種話。



◆ 言行不檢者 豈只莊國榮一人

【人民/花蓮壽豐(副教授)】2008-06-22 中國時報

《聖經》有則故事:某婦犯了通姦罪,依摩西律法當處亂石砸死。法賽利人將此案交耶穌仲裁,耶穌說:爾等之中若有人是無罪的,便可以拿石頭砸她。結果群眾紛紛放下手中的石頭離去。

政大校教評會最終以「行為不檢,有損師道」解聘莊國榮,輿論有認其處分過重者。依筆者陋見,莊是該受處罰,畢竟他必須為自己口無遮攔付出代價;但是,僅因他在選舉場合數句粗口的「劣行」,便一概不計較其過去在教學上對學生的付出與奉獻,妥當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政大完全不給莊國榮一個自新的機會,似乎也不是「秉承至聖先師遺訓」的教育者應有的態度。

筆者在大學執教有年,聽過也看過不少言行比莊國榮更「唐突」的教授,暗地裡行不光彩之事者,恐怕也比比皆是。只因大學自由慣了,誰也不太理會誰,對人性的幽暗面也比較看得通透,不太在意那些「小惡」,以致真的被揪出來「清算」者幾如鳳毛麟角。如果真要算計,那麼可仿效莊國榮「言行不檢」的標準而解職者不知凡幾。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請政大諸君子,三思孔聖之言!

fsj 提到...

人本:97%國中使用參考書

自由時報 2008-06-23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儘管教育部三令五申國中不得使用測驗卷及參考書,人本基金會昨天公布全台調查指出,高達七成國中老師使用參考書上課、而九成七的學校裡有使用參考書上課、三成三的國中生天天早自習都在考試。人本表示,國中使用參考書、測驗卷已經到了氾濫程度,只有教育部看不見。

台灣師大心理輔導系副教授林世華表示,學習評量原本不算壞事,但國中使用測驗卷考試已經到了「殺紅了眼」程度,出現扭曲現象。

一天考七、八次很平常

人本董事長史英表示,教育部三令五申通告國中不得使用測驗卷及參考書,但從統計資料顯示,學校跟老師都在「說謊」,不但大量使用測驗卷,而且一天考七、八次是常有的事情。

人本基金會派員以隨機抽樣方式,調查全台二十二個縣市二百二十九所國中,完成一千四百三十三個學生問卷樣本,結果讓人搖頭。

調查結果顯示,全台所有國中都有買測驗卷的班級,所有國中都有老師使用測驗卷考試,測驗卷成功打入所有校園。八成六的國中生表示,老師會用測驗卷考試。九成五的國中生在早自習考過試,更有三成三國中生天天早自習都在考試。

高達三成的國中生每一科都買測驗卷,如果用全國九十五萬國中生換算,相當二十八萬四千名國中生,每一科都買測驗卷。甚至有一成、約九萬四千名國中生,這學期的測驗卷買了超過十本。史英說,「去各國中老師座位看看,堆滿測驗卷,就知道情況多嚴重。」

教部:會加強監督

教育部主秘潘文忠表示,教育部認為參考書跟測驗卷都不是上課的必需品,老師大量使用是不適宜的,教育部會請各縣市政府在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的原則下,進一步加強監督。

fsj 提到...

會講髒話的人

【沈雲驄】 2008-06-25 中國時報

他死了。他在電視上髒話連篇。他讓家長氣憤不已。他在媒體、學術與法律界鬧得滿城風雨。他,是四度被提名葛萊美獎的單口相聲演員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星期天,七十一歲的他心肺衰竭,死了。

對於四十歲以上美國人而言,卡林是生活中熟悉名字。一九三六年出生於紐約的窮社區,中學沒唸完,就跑去當兵。從一九五四到五六年,人家從軍得勳章,他卻收到一堆的管制處分。退役後先流浪到德州當DJ,打零工,然後跟著DJ同伴傑克.柏恩斯,一起到好萊塢闖天下。

從六○年夏天起,兩人一邊於電台兼差,一邊在小咖啡館表演;幾個月後,兩人的才華被發現,上了著名的「今夜秀」,整個美國也因此見識了卡林的幽默、口才與表演天份。他的事業在六○年代快速起飛,不過短短六年,就錄製了生平第一張相聲專輯,並一舉獲得艾美獎提名。

不過,奠定卡林演藝地位並讓他聲名大譟的,是一九七二年的「髒話事件」。當時卡林推出一齣表演,叫做「七個不能在電視上講的字」。藉著反覆「說明」這七個字為什麼不能公開用,連續地大聲說出這七句髒話。

在那既解放又保守的年代,卡林的挑釁式演出博得掌聲,卻也激怒很多人。有人在廣播中聽到卡林大剌剌地滿口髒話,憤而向聯邦傳播委員會檢舉,卡林本人也於一九七二年因此遭到逮捕。這起官司一度引起媒體、司法與學術界的大論戰,後來一路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以五比四的票數判決他敗訴,今天,情色節目只能在夜間播出,影片中出現髒話時必須消音,都是因這項判決而起的。

卡林博得掌聲,當然不是光靠著講髒話。人們喜歡他,是因為他總是透過一句又一句的髒話,刺激人們反省自己的語言使用習慣。藉由髒話,他揭穿人類躲在語言背後的偽善,揪出隱藏在委婉措詞中的真實人性。「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以為光靠著改變說法,就能改變事實?」今天,傻子不見了,都是「智障人士」;「廁所」成了「洗手間」;甚至還有人主張,「醜」,應該改叫「外貌不足」,「被強暴」改稱「非自願接受精蟲」,「屠殺」是「去人口化」,「死人」要叫「往生者」。不用直接語言,卡林說,意味著我們根本不願面對真相。

從政治人物到企業大亨,從環保人士到女權分子,在卡林眼中,都是不願面對真相的人。他說,都是狗屎,狗屎,狗屎。「美國人之所以讓柯林頓當選再當選,就是因為他至少承認自己滿嘴狗屎。」商人?更是滿嘴狗屎,他們口口聲聲要消費者信賴他們,自己卻從來不相信別人,做任何交易,都先假設別人會騙他們,然後處處設防地保護自己,「帶著笑容懷疑對方」,真是狗屎。

他質疑政府禁娼,「性是合法的,交易是合法的,為什麼性交易就變成違法的?」他對「拯救地球」的號召嗤之以鼻,「地球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人類」;在他看來,所謂的「保護瀕臨絕種動物」,只是「自以為是的人類另一種傲慢地干預自然的方式」。

至於教育,他早在多年前就在連篇髒話中預告了未來:我們的制度過度保護孩子,以致許多孩子不再有勇氣與抗壓能力;我們不斷降低要求的標準,「總有一天,只要會拿鉛筆,就能上大學」。結果,我們教出來的孩子什麼也不懂,讓那些真正掌控一切的有錢人,可以繼續為所欲為。「現在,」卡林生前為HBO製作的演出中說:「有錢人把腦筋動到你的退休金上,要把你們的老本拿去給華爾街上的那些壞蛋。」

髒話,能說得引人深省,能說得讓人忘了髒話,死了都令人懷念。沒這種功力,不要亂講。

fsj 提到...

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同樣重要

中時社論 2008-06-29 中國時報

大學學費調整辦法日前公布,規定新學年度調漲幅度不可超過二.八八%,不少大學都反應此種調漲方式很難反映辦學成本,無法有效改善大學品質。但各大學也都已經陸續提出調漲案給教育部審核,趨勢上未來多數大學朝調漲的方向走,恐怕是已經確定了。

而這波大學學費調漲之所以會引發爭議,除了正好碰上通貨膨脹,時機的選擇太過敏感外,最主要還是台大李校長發言捅到了馬蜂窩,他指出符合低收入戶相關補助金的台大學生,過去只占一.五%,擁有社經地位較高的台大家長,卻只要繳私立大學一半不到的費用,讓其子弟享受全國最好的教育品質,相當不公平!

姑不論這樣的論調是否讓許多台大學生感到不服氣,李校長某種程度上確也反映了台灣長期以來高教學費的調漲盲點。早在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曾提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Free Lunch》的名言。當時國內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參考傅利曼的學說,對於那時的大學低學費政策提出了大學教育重視的是品質而非便宜價格的看法,認為如果繼續採取低學費政策,不但無法讓大學品質全面提升,反而會造成政府長期補助較有機會就讀國立大學的中上階層子弟、忽略弱勢家庭、劫貧濟富的不公平現象。

由於當時處在一九七○年代,國民平均所得只有一千七百元美金,社會上貧富差距不大,多數人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光明的未來,包括透過大學聯考制度,就可以有向上階級流動的機會。當時高教授的主張並未受到重視,政府仍然大量補貼公立學校,就讀國立大學每年每生只要交四千到五千元,雖然私立學校收費仍高於公立大學,但每個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不大,應屬於低學費時代。

事隔卅年之後,在歐美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國內歷經以鬆綁與放權為主軸,重視自由、競爭與效率等原則的十多年教改之後,在社會貧富差距加大之後,家庭資源與所住地區的城鄉之別,成了影響中小學生教育成就的關鍵因素。透過大學教育來進行翻身的機會相對在減少中。尤其幾年前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的《誰是台大學生》的報告,以台大為例,說明國立大學的低學費政策,其實只是幫助了中上家庭,並未真正協助弱勢家庭子弟。例如以目前國民平均所得約美金一萬六千元為例、國立大學學費每年只有約五到六萬元,私立學校卻高達十萬元以上,與卅年間國民所得與公私立大學學費相比雖漲了近十倍,可是過去的國民所得分配差距不大,如今國家所得分配差距逐漸擴大,所得最高的前十%和最後的十%來比較,兩者差距高達卅幾倍,甚至所得最高家庭全年勞動報酬是最低家庭卅六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維持現有大學學費的結構,只會造成「利富」而非「利貧」效果,甚至更加助長貧富差距的擴大。

只要花些心思去了解一下,就不難發現目前有為數不少的私立大學在學生,有因為不堪學費沉重負擔而選擇提前休學者,有因為每學期都申請助學貸款而提前欠下鉅額債務者,也有超時打工以賺取學費者,他們享有的教學資源與空間,與公立大學完全不能比,他們畢業後的競爭力也可能不如國立大學的畢業生,但他們卻必須付出比就讀公立大學更昂貴的學費、甚至更沉重的交通與住宿成本,才能完成他們的學位。這種差別待遇,要說是符合公平的原則,恐怕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吧!

而高等教育學費的每年調漲,未曾真正解決公私立大學收費的懸殊問題,何嘗不是讓富人享有白吃的午餐又一例!放眼世界各國,尤其是許多先進國家,高等教育真的沒有可以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在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如果要大學品質更好,甚至貧困學生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顧,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何嘗不是一個開始!

fsj 提到...

名嘴民代言語暴力 院士訝異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8.07.03

民意代表吵架甚至打架時有所聞,政論節目也常充斥吵鬧謾罵,不少中研院院士看不下去,認為這些言語暴力對社會有不良示範,昨天提案要求設立小組廣徵對策,培養「富而好禮」的社會,並建議教育部討論如何加強中小學人文教育,設計「公民社會」教材。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表示,這項提案針對誰要講清楚,不少從外國及大陸來的學者,從電視上看到台灣,都認為台灣人凶巴巴的,來了以後卻發現並非如此,一般民眾很和善。他表示,人文組這項提案「是對立委講的吧」。

中研院院士會議昨天閉門分組討論,人文組院士熱烈討論台灣電視及民意機關充滿言語暴力的現象,尤其是國外回來的院士,從電視上看到立法院、縣市議會,甚至政論節目相關人員的言詞表現,深覺不可思議。

有院士表示,電視上看到的民代,常是粗魯打架;有的民代則要求官員一分鐘就要答覆,咄咄逼人,十分不尊重,言語也充滿暴力,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類似情形,在美國、香港等地,十分少見,是台灣特有的現象。

另有院士說,台灣政論節目多,名嘴也多,有的名嘴講話很不客氣,指責官員時用「什麼東西」,動不動就要某某人下台,民眾不但不譴責,還打電話支持。

人文組召集人金耀基表示,日前余英時演講時稱讚台灣民主發展得很不錯,但民主離不開文化,也有「質」的問題,很多院士都希望台灣社會應該相互尊重,提高公民素養,培養「富而好禮」的社會。

金耀基說,希望中研院先建立小組,廣邀社會、教育、文化方面專家研商對策。另外,更建議行政院召集教育部等成立跨部會小組,討論如何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人文教育。他也強調,「我們沒有針對立法院,其他民意機關也是這樣。」



◆ 吵鬧謾罵已達羞辱人地步 政論節目、立委問政 院士批

【李宗祐、朱立群/台北報導】2008-07-03 中國時報

院士「看」不下去了!電視政論節目、民意機構屢見吵鬧謾罵,許多中研院海外院士認為「慘不忍睹」,直指在國外已達「羞辱人的地步」,甚至違法,且對台灣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昨日院士會議正式提案通過,建議政府和各界應正視台灣社會充滿語言暴力的現象,建立富而好禮的公民社會。

院士們也建議,由行政院研考會組織跨部會小組,討論如何在中小學教育加強人文教育,設計有關公民社會之教材。

中研院士兼此次院士會議人文組召集人金耀基指出,國內社會充斥語言暴力,電視節目與民意機構屢見吵鬧謾罵,對民主政治運作及公民社會觀念的建立造成負面影響,人與人之間缺乏互相尊重容忍的精神,院士們深表關切,覺得有提出呼籲的必要。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也說,有從大陸到美國唸書後來被選為院士者表示,到台灣看到電視上大家都「兇巴巴」的,但與民眾接觸後,覺得台灣人很和善。

翁啟惠作結論時說,中研院將成立議題研議小組,規畫如何對政府建言,他相信,「小組在研議時,心中也知道對象。」

要求匿名的院士透露,這項提案是由人文組多位海外院士昨日上午分組議案討論時提出,他們說,才多久沒回來,台灣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理念不同的人,不是在電視上罵來罵去,就是在議會中吵來吵去,讓人感覺到現在的台灣社會充滿語言暴力。

多名人文組院士在分組討論中踴躍發言表示,非常支持立委與電視政治談話節目的來賓嚴格但理性監督政府,但若以人身攻擊或暴力語言羞辱官員,則非常不可取。

海外院士表示,尤其無法忍受每晚打開電視新聞節目,看到立委魯莽問政的場景。有院士直指,不少立委質詢方式與內容簡直到了「羞辱人」的地步,這在西方國家甚至構成違法。

電視新聞結束後,緊接著播出的政治性談話節目充斥情緒煽動性,也被人文組院士認為「沒有文化素養」。有些談話節目的來賓發言涉及人身攻擊,對人不對事的討論只會助長社會暴戾之氣。有院士提出,媒體也應認知公民社會應有根本文化素質與道德修養。

金耀基指出,院士們認為,台灣的民主發展能夠這麼進步,非常不容易,但社會修養卻讓人擔憂。「我們希望台灣在民主進步的同時,也能夠成為富而好禮的社會。」昨日的討論主要是希望透過海內外院士們的力量,提升台灣社會的人文修養和品行道德。



◆ 學者:為收視率 國罵都出口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8.07.03

銘傳大學新聞系系主任許志嘉指出,中研院院士講出了實話。他認為,媒體為了收視率,一味要求播出效果,對台灣民意機關、電視充斥語言暴力的現象,更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許志嘉表示,台灣是過於民主的國家,言論自由至上。加上以往藍綠對決嚴重的氛圍下,只要打著言論自由的大旗,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罵,用字更是粗鄙。

他也指出,媒體對此也要負責,尤其是電子媒體。不少立委抱怨,很認真準備資料,理性質詢,但根本上不了新聞;只要罵人、打架,馬上就可上新聞,而且會做大。

許志嘉也指出,以前也有名嘴理性討論事情,但收視率不好,就不再請他們上節目 ;相反的,電視台為了刺激收視率,專找一些用字粗俗、強烈的名嘴,有人最後連國罵都用上。

許志嘉表示,民眾對電視節目的語言暴力不是沒有感覺,但在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只會消極抵抗,而非積極制止。不少朋友或家長跟他反映,受不了語言暴力的節目,只能不看。

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所長胡幼偉表示,西方文化中,公開批評通常對事不對人,且不作人身攻擊,但台灣在民意機關的質詢文化中,立委和官員都是公職人員,長久以來立委姿態高,且要強悍質詢,才算監督,很少注意應有的禮貌和尊重。他說,青少年社群的網路中,留言的言語粗鄙、失格,開罵的也不少。他認為,廿、卅年來,公民教育很少提及禮貌和尊重,可能讓民眾不自覺產生語言暴力。

許志嘉說,這種情形短期很難改變,但政治人物和公眾人物,有示範及帶動作用,應該以身作則;媒體也要自制。



◆ 教部:品格教育 列重點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8.07.03

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昨晚指出,提高公民素養,品格教育,大家都期待,也是教育部施政的重點之一。他也表示,孩子會透過各方面學習,除了學校教育要努力,希望社會也能給孩子正向的學習環境。

對於院士會議的建議,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未來可再研究如何落實,且擴展到社會學習。

潘文忠表示,剛上任的教育部長鄭瑞城日前曾跟媒體說,教育部在古代是禮部,他的施政藍圖中,除要建構優質的教育環境,還要培養自我實現的高素質現代國民及世界公民。

潘文忠說,鄭瑞城將服務學習、品德教育及美學教育,列為重點,希望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潘文忠指出,中小學的課綱中,品德教育也是一大重點,學校也透過各種活動,落實品德教育,並加強人文教育,院士提出的建議,正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但他也說,孩童、青少年學習不限學校,還有家庭和社會,而相關人員如師長、父母等的身教和言教,也都很重要,同時希望社會也要提供孩子好榜樣。

fsj 提到...

教練直闖黑道 搶救青棒中輟生

【聯合報╱記者婁靖平/台北報導】 2008.07.03

為了帶回誤入歧途的青棒球員,宜蘭縣中道中學總教練陸永茂直闖虎穴,誠意感動「大哥」放人,成功救回青棒中輟生。

這是「搶救雷恩大兵」的台灣青棒真實版,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米勒連長」換成陸永茂,兩名「大兵」是他青棒隊的球員,背景同樣如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陣營般險惡,但台灣版結局是令人喜悅的,陸永茂成功說服「大哥」,讓他繼續培植兩名「大兵」成為棒球人才。

現在,這兩名球員,一人已經升上大學繼續棒球生涯,另一人則入選中華隊國手。

故事開始於去年中,中道青棒隊兩名極被看好的球員受朋友影響,一心想加入黑社會,後來竟蹺隊、拜入角頭大哥門下。

一開始,陸永茂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去處。他們失蹤的期間,陸永茂和太太每天開著車,毫無目標的亂逛,連山區都去了,希望尋到兩名球員消息,有人勸他不要找了,陸永茂說:「如果連我都放棄,他們的未來怎麼辦。」

堅持找人的陸永茂,兩周後透過朋友得知,球員跑去「跟」大哥,在賭場裡當「小弟」,幫忙跑腿買菸、買酒,陸永茂聽了很心疼,他說:「這不是他們的人生。」

透過一層又一層的關係,陸永茂聯絡上這位大哥,第一時間就「登門拜訪」。

「你的小弟這麼多,不缺這兩人,而且他們從小就開始打球,什麼事情都不會,留在你身邊沒有幫助,不如讓他們回去繼續打球,如果以後可以打職棒,你也算做了好事。」陸永茂在緊張的氣氛中,力勸「大哥」高抬貴手。

陸永茂話說得直接,原以為會吃對方一陣排頭,沒想到黑道大哥很「阿莎力」,告訴陸永茂,「我會好好處理」。

隔天,這位大哥親自把兩名球員交給陸永茂,臨走前告訴他們,「不要再回來,如果不認真打球,我馬上找人修理你們。」

在黑社會的日子,這兩名球員連澡都沒洗,回學校的路上,陸永茂聞到兩人身上的臭味,難過落淚,他心裡想著,「棒球還是他們的唯一出路。」

這名黑道大哥之後和陸永茂變成朋友,「一清專案」被送到岩灣管訓期間,還不忘寫信鼓勵球員要加油,陸永茂把這封信帶在身上,當成「精神食糧」。



◆ 教練:不到最後 不放棄孩子

【聯合報╱記者婁靖平/台北報導】 2008.07.03

在基層球隊當教練,是苦差事,正值青春叛逆期的球員,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但陸永茂說:「只要我們不放棄,永遠都有希望救回(中輟)球員。」

陸永茂在基層球隊「打滾」多年,球員任何「把戲」都瞞不過他,「會發生這種事情,通常會有前兆,只要多留意,大部分都能解決」。

這兩名一度中輟的球員也是一樣,「蹺隊之前,他們就會有小團體,當時我就覺得不對勁」,但陸永茂也說:「教練沒辦法廿四小時跟哨,還是被他們趁隙溜走。」

陸永茂說:「我們球隊現在還有問題人物,我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絕不讓他離開視線,還得不斷開導,和他談心。」這招雖然辛苦,但效果不錯,「只要他在球隊的一天,就絕對不會變壞」。

陸永茂認為,就算預防不了,也得立即想挽救辦法,不能讓他們隨性而為,「教練一定要有耐心,就像棒球比賽一樣,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陸永茂也勸告正在「邊緣」的球員,「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優勢」,未來除了繼續打球,就是升大學拿文憑,「這是打球的路,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回頭,也不要走叉路」。



◆ 球員悔 「當小弟不如打球」

【聯合報╱記者婁靖平/台北報導】 2008.07.03

當初「誤入歧途」的兩名中道中學青棒球員,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荒唐」,如果時光倒流,他們寧願繼續在球場上曬太陽練球,不會再做同樣的選擇。

阿雄與阿國(假名)當時會想跟在「大哥」身邊做小弟的心態其實很單純,阿雄說:「那時候練球練得很辛苦。」阿國說,「去大哥那裡,有吃又有喝,也不用曬太陽,生活過得很輕鬆。」

阿國還說:「以前從來沒試過這種生活,可能也是單純好奇。」叛逆期的年輕人,很容易受到同儕鼓動,他回憶:「當時朋友一慫恿,想都沒想,就跟著走了。」

陸永茂說:「這兩名球員的家境都不好,父母親都在外地做工,本來就缺乏家人關心,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走入歧途。」

剛把阿雄與阿國從「大哥」那裡帶回球隊時,「他們還不是那麼願意繼續打球」,陸永茂苦口婆心、循循善誘,「你們真的不適合黑社會,還是專心打球,才能改善家裡環境。」

陸永茂說:「『大哥』的一番話,對兩人也有幫助。沒有靠山、沒有地方可以去,也只能專心打球。」

現在這兩名球員都很「乖」,念大學的阿國,每個月還會省下兩三千塊零用錢寄回家,陸永茂說:「光是這個改變,就讓我覺得很欣慰。」

陸永茂說:「不讓球員變壞,教練責任很大,(上周)高雄三信家商球員發生疑似黑吃黑的事情,就是教練疏忽,沒有及早注意到球員的不對勁。」

但陸永茂也很感慨:「最多只能保護他們三年,高中畢業之後就鞭長莫及了」,球員的前途還是得靠自己,否則再怎麼「救人」,都只有一時的效果。

fsj 提到...

大陸教授:道德文化是台灣強項

【蘇正國、高培德/高縣報導】 2008-07-07 中國時報

佛光山舉辦「全民閱讀博覽會」五日晚邀請星雲大師、柴松林教授,及最近在中國大陸爆紅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進行深度對話;錢說,在兩岸交流活動中,台灣官員陷入了極大的迷失,台灣真正贏大陸的是道德文化。

錢文忠說,中國大陸經濟快速起飛,但道德卻嚴重淪喪,每個人都很失落,社會變得很暴力、瘋狂;大陸升學主義嚴重,學生很會考試,例如GRE、托福成績很好,但卻開不了口。

兩岸交流 台灣官員陷入迷失

他告訴台灣的官員,台灣能給的是道德與文化的資源。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是1場大浩劫,產生的惡果幾十年難以彌補。儘管大陸已從世界工廠變成消費市場,但卻生產不了社會道德。

錢文忠指出,大陸對於宗教、媒體自由會慢慢地開放,但不能太樂觀;全世界的平面媒體都在萎縮,祗有大陸在蓬勃發展,但往往找不到1條有用的資訊,而且,大陸有許多分析資料都是假的,許多骯髒的事都會藉著自由到處橫行。不過他相信大陸終究會改善,無法再走回頭路。

星雲大師則指出,好的道德品格教育要從自己做起,人要懂得謙卑、奉獻、忍耐、平等、尊重、包容;人因愛而生,愛應昇華為慈悲,惟有讓慈悲存在,人類才能得救。

柴松林指出,台灣教育雖然普及,教育出來的學生品德卻未與普及率等齊,台灣的教育只像是補習班,祗培養學生的學業能力,卻未培養學生個人、公民等能力。

大陸起飛 但每個人都很失落

由人間佛教讀書會、人間文教基金會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共同主辦的「子德芬芳─2008年全民閱讀博覽會」,昨日在大樹鄉佛光山寺進行第二天議程,除安排各類型讀書會展示及介紹,並邀請陳怡安博士主講「溝通與領導」之外,還另規劃讀書會帶領人座談會,讓在場上千名愛書人親領神會專家學者的智慧法語。



◆ 捍衛台灣獨特性

【周奕成】2008-07-07 中國時報

用行動來愛台灣、護台灣的時候到了。

我並不是在散播某種恐慌,說中國觀光客登台、包機直航、人民幣在台兌換,這一類的兩岸交流會讓台灣失去獨立地位或被消滅掉。

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遲早都要正常化。兩岸的交流是無法阻擋的。兩岸的交流對台灣是必要的。台灣也不會因為這些交流就不存在了。但是,我們要非常清楚:台灣的獨特性,是需要台灣人有意識、有決心地捍衛,否則是很可能會流失的。

台灣早已發展了獨特的台灣文化。這台灣文化並不僅僅是「第一社會」(一九四五年之前就在台灣定居的社會)的文化,或舊意義下的所謂本土文化--一種相對於「第二社會」(一九四五年之後隨著國民政府軍隊來台的社會,或外省人)的文化定義。

相反地,獨特的台灣文化是「亞洲歷史的混搭」,結合了南島文化、日本和西方文化,而以華人文化為主軸--這華人文化也不是由「第二社會」所帶來的,而是跟著早期的漢移民來到台灣數百年,是原本就深植在「第一社會」裡的。現在的台灣獨特文化,當然是融入了「第二社會」之後又發展了數十年的跨世代本土文化。

這樣的台灣文化獨特性,已經是全體台灣人的共同認同,也是「第三社會」(台灣-中華民國共同體)的文化認同。我們的獨特文化,有美好也有醜陋,但我們珍惜。

二○○八年七月到八月,就是全體台灣人奮起動員,共同守護台灣獨特性的發起日。包機直航、人民幣兌換,直到北京奧運開幕,台灣民間首度幾乎毫無心防地暴露在巨大的中國之前。這是一百多年來不曾有過的經驗。

我們歡迎開放。但是在開放之下,我們應該有所準備。很不幸,馬英九政府並沒有準備。不僅沒有準備,甚至很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英九政府的理論家(假定有的話)沒有想到的,馬英九總統沒有講的,我們在民間不能不講清楚:

捍衛正體字。正體漢字是台灣為全球華人和全人類所保存的資產。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大陸觀光客而把優美的正體字改掉。讓他們來學學正體漢字,也是台灣的觀光特色。政府機關應該明文規定不用簡體字。民間商號用簡體字,該被輿論批評。

捍衛新台幣。台灣中華民國的合法貨幣是新台幣,人民幣在台合法兌換,不代表民間可以流通,可怕的是這種現象已經開始出現。政府要嚴查,絕對不能容許民間流通人民幣。金融擾亂的後果不堪設想。

捍衛台灣的中文詞彙。語言是文化的結晶,台灣的中文(包括漳泉河洛話、客家話等)都與大陸有所差異,不論是傳統詞彙或外來語、流行語皆然。讓我們講自己的話,維護台灣中文的獨特性,不必特意去學中國大陸的詞彙。媒體記者、主播,你們的示範責任最重大。

捍衛台灣的價值觀和言論自由。這是最根本的,也是全台灣媒體老闆和主管們絕對不可棄守的。台灣人有權利講愛台灣,台灣人有權利公開批評任何政府--包括我們自己的政府以及對岸中國的政府。這正是台灣在全球華人世界最大的獨特性。如果任何媒體開始自我設限,逐漸流失批評的空間,那就表示台灣的價值在淪喪。

全體台灣人,睜大眼睛看好,共同看顧我們所珍惜的獨特性。

fsj 提到...

嚴長壽.王文華 :國際競爭咱拚軟實力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 陳宛茜、梁玉芳】 2008/07/07

台灣雖小,卻有力搏大國的軟實力。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指出,台灣擁有許多優勢,但不懂得整合,我們必須善用文化優勢,形成國際競爭力。

力道比不過 那就比味道!

國際競爭力的前提,是要意識到全球化競爭的國際觀。作家王文華說,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格局,更是站上世界舞台的人文素養與胸襟。台灣不需跟人家拚力道,要跟人家拚味道。

問:不少人開始反省,台灣人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對這世界發生什麼事,似乎不太關心。兩位的看法呢?

台灣國際觀 只剩王建民?

王文華(以下簡稱王):國際觀從王建民開始,是很好的起點。我的國際觀就是從國中時代,看美國影集「三人行」開始的。只是,有了起點,還必須走到更遠的地方。

我們談「國際觀」,除了在行程上走出台灣,最重要的是心態、格局,要有四海為家的胸襟。未來你競爭的對象已經不只是台灣的學生,可能是印度的學生了。

從小學英文 就有國際觀?

嚴長壽(以下簡稱嚴):國際觀是種心態,有時我們以為早一點教英文是個方法,但英文只是工具,如果對自己的生活規畫只在台灣,台灣整個都可能被世界摒棄在外的。

曾有偏遠學校學生寫信來邀我去演講,說他們是偏遠地區的大學,從來得不到名人的青睞。我去了,說:我真的要來罵你們,我無法想像才跟台北差幾百公里,你們就認為是在偏遠地區!

連線全世界 上網一指靈?

當你上網,不管在台灣任何角落都可以跟全世界連線,跟加拿大或隔壁巷子的同學,其實你們是同樣距離的。台灣年輕人即使住在台北市中心,如果心態不改變,都是在世界的偏遠地區。

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本土的心態看問題。

王:沒錯,很多人都以為把英語學好就有國際觀,這邏輯有非常大的問題。就好像把中文講好,就了解中國大陸一樣,差很遠!

國際觀也不是考世界各國的地理常識;如果只化約成各國首都和你護照上蓋過哪些章,那又陷入考試的迷思了酖酖好像考試考得好,才是好學生一樣。

老外當助教 孩子開眼界

嚴:所以我一直認為,必須要創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我曾經建議教育部,比照日本招募英語系國家學生,畢業之後到偏遠地區學校做助理教師。

這些外國年輕人扮演的是「活動源」的角色,例如介紹加拿大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帶小朋友玩曲棍球。想想看,偏遠學校通常只有幾十或幾百個學生,來兩個外國人就創造了一個國際環境,孩子也會開始去關心原本以為很遙遠的地方。有了這因子,可以帶來正面的改革,很能啟發孩子的世界觀。

王:台灣人認識老外的場所,大多都是在夜店。如果有一天,我們認識老外的場所是在學校、公司,那該有多好?

我念大學時,通識課程沒有任何國際科目;哈佛卻在大一安排「世界社會」、「美國與世界」,這兩堂必修課都很重要。

fsj 提到...

念大學不是國民義務

【王乾任】 2008-07-15 中國時報

對於高教學費調漲問題,已經吵了很多年了,也從來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辦法,每一年都有學校說要漲價,於是,每一年都得吵上好幾回。

說起來,我是支持高教學費調漲的,不是說風涼話,而是,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生活在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話,那麼,政府是沒有必要保障所有人民的高等教育受教權的。政府該保障的,只限於義務教育的受教權(因此我反對裁減偏遠地區學校),超過義務教育之後,政府沒有必要保照人民的受教權。更何況,政府也釋出了助學貸款提供給經濟弱勢的學生,不能說完全沒有照顧到人民的受教權。

其實,大學不是一定要唸的,雖然大學錄取率已經超過百分百,雖然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是唯有讀書高,雖然沒有唸大學好像會失去競爭力,有然擔心會因此找不到工作。其實,大學教育和出社會工作所需的技能多半無關,除了律師醫生等特殊專業之外。

事實上,政府並沒有明文規定人民一定要唸大學,更沒有法律規定政府要保障人們念大學的權利,因而,政府當然沒有必要干涉高等教育的學雜費。我認為,政府應該監督高等教育的,考核他們所收學費的使用明細,是合理還是有濫收以賺取暴利之嫌?如果合情合理,非得漲價,就算人民抗議的聲浪再大,還是要讓他漲價,回歸市場機制,才是正途。

政府被迫得處理學費問題,我認為根源不在於學校不斷調漲學費之所以引發民怨,而是錯誤的補助政策,造成錯誤補貼。想要讓補助符合公平正義,必須大幅修訂高教補助方式。那就是不能厚此薄彼的給公立學校較多的補助,把私立學校丟在一邊,也不能補助已經有優渥薪資與穩定工作的軍公教的教育費用,這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因為,補助公立學校的錢來自於全民納稅錢,但並不是全民都可以進入公立學校,因而,政府沒有資格拿全民的錢補助少數特定人士。更何況台灣的高等教育例來有國立大學畢業生出國唸書之後,就不再回國,這等於是變相享受了人民的納稅錢卻不佣回饋。

現在越來越多經濟弱勢族群的升學管道被堵住,這也源自於錯誤的補貼政策。取消軍公教的教育補助與對公立大學的優渥補助,應該取消「身分」、「資格」式的補助,讓高等教育的學費回歸市場機制,該多少錢就多少錢,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也就是說,在各級學校廣設各種「能力」獎學金(例如社會/經濟弱勢而學業能力優秀學生的清寒獎學金,在校工讀的獎學金等等),以獎學金的形式,要求學生付出某種勞力(拿好成績或者替學校工作)來交換,補貼有能力、有意願的社會弱勢,才是真正的為國舉才,以教育保障向上流動管道的通暢,不至於被堵塞。(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fsj 提到...

大陸學歷採認 半年內訂方案

◆ 大陸學歷採認 半年內訂方案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7.18

教育部指出,從今年底開始,大陸地區的研究生、學者、音樂家等演藝人士、運動員、文化人士,來台研究、從事表演活動,居留時間可從目前的四個月,延長為一年。

但在採計大陸學歷、開放陸生來台攻讀學位等方面的開放,教育部表示,還在與陸委會研究階段,預計半年內可擬訂出具體方案,但目前還沒有開放的時刻表。

在行政院的兩岸政策鬆綁政策下,教育部決定修訂「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未來大陸的研究所學生要來台做研究、修讀學分,都不再限制居留四個月,而可延長到一年,審查要點將在年底前完成修正。

放寬居留期限的除了學生,還包括「有專業造詣的學術、文化、體育、演藝人士」,來台的目的則包括參觀、訪問、比賽、演講、領獎、參加會議、教練、表演、展覽等,過去這些「文教專業人士」來台均限制只能停留二個月,最長也不得超過四個月。教育部表示,未來表演者、藝術家如參加全台巡演、巡展時,居留期限最多可延長為一年。

至於來台講學的學者,過去限定居留期在申請延長後,最長也不得超過一年,此次修訂則未計畫放寬,仍維持一年限制。

教育部也強調,必須是有國際水準的表演者,或曾獲國際著名學術、文化、體育、藝術機構肯定,或曾獲獎者,或者是瀕臨失傳、台灣稀有的民俗技藝展演者,才能依此要點申請來台。



◆ 只進不出 這是哪門子開放

【韓國棟/特稿】 2008-07-18 中國時報

只「進」不「出」,大陸人的便宜有那麼好占嗎?

行政院昨天宣布明年起開放大陸學歷。教育部官員解釋,也就是九十八學年度開始,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而非台灣學生赴大陸求學;明年開始採認的是「大陸學生在大陸求學的學歷」,不包括「台灣學生在大陸求學的學歷」。

教育部及國內許多「非頂尖」大學,非常擔心開放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後,國內會有大學因招生嚴重不足而倒閉。

看看國內各大學想要招生陸生的心態,頂尖大學希望招收大陸頂尖的學生,以刺激老師教學品質及台灣學生的用功程度,用心具正面效果。但台灣民眾對於頂尖大學招收陸生,一定會嚴格要求「限量」,以免剝奪了台灣學生進頂尖大學的權利。

但許多招生有危機的院校卻不管阿貓阿狗,只要是繳得起學雜費的學生就好。如果教育部開放陸生來台的同時,又開放台生赴大陸求學,「一進一出」相互抵銷後,招生不足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這些學校豈有不反對的?

政府說,明年要開放採認大陸學生學歷,但相關配套全沒提出,民眾完全不知道開放後可能引發的效應,一方面懷疑台灣大學有多少競爭力和條件,吸引大陸學生?二方面也不懂憑什麼大陸學生的大陸學歷可承認,台灣學生的大陸學歷卻不承認?這是那門子的開放?



◆ 台灣的大學競爭力 考驗加劇

【陳至中、韓國棟、江昭青、石文南/台北報導】2008-07-18 中國時報

政府擬承認「大陸學生的學歷」,多數大學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確實為當務之急,私立、技專協進會已各自提交計畫送教育部,說明招收大陸學生的方式。教部預計十八日召開會議,彙整各方意見後做出政策決定。

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他個人想法,初步可先與企業界合作,大陸的台商需要什麼人才,就提供獎學金讓陸生到交大讀相關領域學位。交大在民國九十五年到九十六年間,曾有約十八位大陸學生經大陸相關大學教授推薦,到該校就讀四個月。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表示:「目前不記得有什麼特別的方案!」但相信會有大陸大學的名單,不會全部開放。政大教務長蔡連康說,較傾向先從博士班開放,再漸進擴及碩士班、大學部,「一下子門戶大開,可能會有問題!」

成大校長賴明詔希望政府趕緊開放,以吸引一流學生來台,與台灣學生在同一個環境下競爭、成長,讓台灣學生「看看人家怎麼拚!」

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也對陸生來台寄予期望,他表示,在少子化影響下,台灣學校招生面臨困難,開放可解決一部分問題。

但一名不願具名的大學主管認為,台灣私大的學費、生活費比大陸高許多,一般學生興趣不大,期待以此解決招生不足問題的學校,恐怕會失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台灣的大學在數量上已達飽和且有過多的現象,一些沒有競爭力、沒有品質的大學,在承認大陸學歷的壓力下,勢必面臨減招或關閉的命運,台灣的大學將面臨一場更殘酷的競爭力的考驗。

台商吳福濱也表示,承認大陸學歷的問題倒還好,重要的是,台灣方面開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唸書的問題,這個部分要漸進,也要有額度限制,他表示,台灣小、學校有限,與大陸十幾億人口不同,這可是生存、安全上的深度思考。

fsj 提到...

捨建中拿百萬獎學金 薪1萬教練倒貼救球隊

◆ 就是缺錢 捨建中拿百萬獎學金

胡欣男、吳江泉/連線報導 2008.08.14  中國時報

穿著印有「缺錢」字樣的T恤,來自屏東的清寒學生周傳易,頂著基測超高分二九五分光環,為了減輕單親爸爸的經濟壓力,昨天選擇到提供一百萬元獎學金的桃園縣私立啟英高中報到;由於他沒錢搭高鐵,校方還專程請老師南下接他北上報到。

留著一頭雜亂長髮,周傳易說他沒錢理髮,而且「長髮飄逸蠻帥的」,他雖貧窮但很樂觀,今年夏天第一件新衣服,是在菜市場買的一九九元,上頭印有「貧窮不是病,窮起來要我命」和「缺錢」字樣的短袖T恤。他自嘲地說:「我真的很缺錢啊!」

減輕單親爸壓力 周傳易抉擇

周傳易因家庭經濟壓力考量,幾個月前從媒體報導得知桃園啟英高中大手筆興學,早有意願。一次基測考出二九五高分後,當下便決定為減輕單親爸爸的壓力,放棄南部第一志願高雄中學和全台第一志願建中,選擇啟英。

周傳易說,父親工作壓力大,他根本沒錢補習,放學後全靠自己溫習功課,埋頭苦幹,有時為節省電費,甚至靠在窗邊透過電線桿和月光吃力念書,苦日子過慣,他毅然決定北上就讀啟英。昨天報到日,他只夠錢坐火車到左營,後來由啟英老師出資接他搭高鐵北上完成報到手續。

「是我叫他去桃園拿獎金讀高中的,因為要脫離貧窮,唯一的方法就是讀書,但是我沒有能力供他讀書,只有靠他自己拿獎學金過活了」。周傳易的父親周順堂昨天眼眶泛紅地說,大家都知道要讀建中、雄中,但家裡經濟不允許,只好找獎學金高的學校。

路燈借光念書 基測二九五分

已經失業兩、三個月的周順堂,之前做過家具工人,也在和生市場賣過菜,十年前跟妻子離婚,獨自一人要照顧一兒一女還有七十三歲的母親,已經不容易了;自己的弟弟跟妻子離婚後,也把一兒一女丟給母親照顧,等於一家六口現在都得靠低收入戶救濟及老人年金過活。

「家裡多的是過期食品」周順堂一邊翻著冰箱的餅乾、飲料說,鄰居、好心人士不要的食品,他還是撿來放進冰箱,等哪天沒錢買食物時,還能撐一陣子。

周順堂語帶哽咽地說,房租一個月要五千元,加上水、電費及一家六口開銷,政府補助的錢實在不夠用,有時候水、電沒錢繳被斷水斷電,還得向親友借錢來恢復,但親友救急不救窮,生活都搞到亂七八糟。

周父含淚叮嚀 省著用讀大學

周順堂說,女兒很聰明、孝順,放學的時候會把學校營養午餐帶回家,減輕家裡生活壓力,現在暑假學校沒上課,他家幾乎要斷炊,過期食品將是他們接下來的糧食。

「不要再窩在屏東了!」周順堂跟兒子周傳易說,到北部比較有機會,也可開闊眼界,所以在報紙上看到桃園啟英高中有一百萬元獎學金,打電話去確認分六個學期可領一百萬元,他馬上要兒子去辦理入學,盡快離開家裡貧窮的環境!

周順堂也叮嚀兒子,三年後考上大學,老爸可能也無力負擔學費,所以在三年內希望他能把百萬元獎學金存一部分下來,準備上大學用,窮人家的將來就是要靠自己打拚得來,窮也要窮得有骨氣!

※ 腦力敵不過財力。



◆ 3個教練薪1萬 倒貼救球隊

自由時報 2008-08-14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愛與夢想,讓一個經費不足即將解散的鄉下國中棒球隊,重新凝聚起來,並讓貧窮的山上孩子們能夠續圓棒球夢!

不忍母校球隊解散

今年5月南投縣魚池國中棒球隊的教練離職,校方經費也快撐不下去了,校長忍痛決定解散球隊。當小球員們黯然無言、準備各奔東西之際,26歲的畢業校友王鐘輝,不忍母校啟蒙球隊瓦解,他主動出錢出力、義務扛下帶領球隊的重任,表示「再困難也要讓球隊生存下去」。

月入1萬5 堅持帶隊

擔任總教練的王鐘輝只是一名月入1萬5000元的抄電表員,卻還從薪水中掏出3分之1,幫球員買點心飲料,並帶生病球員就醫。未婚的他說,抄電表一個月只上工1週,其他3週可待在球隊,「這是老天眷顧一個棒球痴所特別安排的工作」。

王鐘輝的精神讓校長蔡秋玲深受感動,「這是學校和球員的福氣,因為有他,窮孩子的夢想才能持續」。球隊隊長全文彥和投手王胤凱興奮地說:「球隊不解散,實在太好了!」「我們計畫今年底要去打全國中等學校青少棒聯賽哦!」

魚池國中棒球隊4分之3球員是原住民學生,校方每月負擔球隊宿舍水電費7、8000元、措籌每學期1到2次的外地比賽、每天約1萬元的球隊花費,開銷十分吃重;球員月繳4000元支付伙食和教練費,但不少人家貧,根本繳不出來。

當魚中棒球隊準備吹起熄燈號時,對母校有深厚情感的王鐘輝得知後趕回學校,表明「願意不計酬勞把球隊接下來」。

好友加入 一起幫忙

雖然眼前之路一片荊棘,但王鐘輝憑著一股熱力,先遊說同樣熱愛棒球的好友許宸頊和徐培倫加入,擔任教練兼球隊管理與內外野手訓練,球隊從6月起重新運作。住埔里、同樣未婚的徐培倫和王鐘輝不支薪,放下咖啡店工作的許宸頊與球員一起住宿舍,是唯一支薪教練,因球隊窮,月領只有一萬元。

球員練球回報

3位教練的苦心和用心,18名小球員都看到了,他們只能以認真練球來回報,每月只休2天,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在司令台睡午覺,和教練約定,「一定要在年底聯賽拿到好名次,為教練和學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