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3

人的身價vs.人生價值

人的身價vs.人生價值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22508.shtml

【聯合晚報╱社論】2011.08.12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發生登山意外,搜救行動困難,外界十分關注。林克孝頂著博士頭銜,是國內金控最年輕的總經理,事業成就不在話下。但熟識者對他的評語,新聞報導對他的介紹,多集中於他的登山興趣,他對於原住民遺址探索的熱情,和他個性有情有義的部分。他曾侃侃而談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大地之母」給他的支持和勇氣,令就算是陌生人也深為感動,默默祝禱這個朋友口中「很好很好的人」能獲幸運眷顧。

最艱困的時刻,一個人真實的人生價值才顯現出來。通常外界評價一個金控總經理,或者包括大企業的董監事,首先注目他們的「身價」。一場金融風暴,外界幾乎是幸災樂禍地議論著哪個CEO的身價縮水了多少;女星劉若英結婚,大家對她新婚夫婿的姓名和面貌尚未知其詳,先津津樂道傳聞身價多少個億。這樣的對比下,林克孝在此時受到識與不識者的誠意關切,他的人生價值和意義確實非比尋常。

台灣走到今天資本主義競爭激烈的年代,社會價值觀發生很大的變化。固然金錢至上的觀念流傳已久,但今日競逐名利、崇拜物質的風氣到了赤裸裸的地步,少男少女不諱言拜金的「志向」,連教育體系都似放棄了教人勵志的責任,一場指考放榜和大學院系排行榜徒然揭露了強烈的功利取向。

但台灣社會以「軟實力」著稱,應有發展更多元化價值觀的空間。例如以吳寶春為典範,未必全因世界冠軍的頭銜,而是他國中畢業、奮力上進的過程令人尊敬。企業界領袖如郭台銘、嚴長壽,都不諱言個人學歷並不出色,作為年輕人身教的是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如今林克孝的例子,美國博士和金控總經理的身價固然足以傲人,但他恐怕還是以原住民年輕朋友親熱喊他一聲「林大哥」為個人的欣慰。

今天向年輕人談「勵志」好像有點迂腐,但使得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力量未必全是物質主義所趨動出來的。媒體和教育體系與其聚焦於成功者的「身價」,也許應更多談談生命的「價值」。



◆ 高失業率…歐青年 病了絕望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21942.shtml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2011.08.12

英國暴動終於平息,英相卡麥隆也說了重話,他說,絕不會寬容暴動的病態青年。但他可能不知道,這樣的病態青年將愈來愈多。

英國暴民中不少是失業的年輕人,青年高失業率已是歐洲普遍問題。各國青年平均失業率已超過21%,西班牙青年失業率更達45.7%,希臘(39%)和義大利(28%)也好不到那裡。何況青年的失業率最難統計,因為年輕人很容易接受短期或沒有報稅的工作。

12日是第12屆國際青年節,應該是好好慶祝和歡樂的一天。但有什麼值得慶祝嗎?幾乎沒有。如今歐洲青年酗酒和嗑藥比率是有史以來最高,而就業率卻是史上最低。

希臘許多年輕人也加入反對政府抗議行列,因為沒事做;同樣情形在愛爾蘭和義大利也有,青年犯罪率也在增高。

歐洲債務危機對青年衝擊最大。幾個月來,數十萬青少年在馬德里和雅典走上街頭,他們不但對無能的政治感到焦慮和憤怒,也不滿成為政府節約預算的犧牲品。

英國的情況特別嚴重。英國貧富不均情況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中名列前茅,在倫敦一些高失業區,平均24個失業者競爭一個工作機會。失業補貼近年開始削減,年輕人想受教育脫貧,英大學學費卻不斷調漲,窮人根本負擔不起。

一些年輕暴民不承認他們的行為是犯罪,宣稱只是在對抗現有體制和歧視他們的警察。倫敦的暴動,基本上完全呈現這一代歐洲年輕人的絕望。



◆ 英暴徒 驚見富家女、教師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22878.shtml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2011.08.12

隨著英國暴亂潮漸平息,警方開始搜查民居、追緝暴徒,至今已拘捕1200多人,法庭亦通宵審訊被捕的暴徒。這些應訊人士包括教師、救生員及郵差等有正當職業之人,甚至還有一名成績優秀的富家女,因涉搶奪大批電子產品而被捕。

英國首相卡麥隆11日在下議院召開緊急會議宣布,他已授權警察得以要求滋事者摘下面罩,並要求官員研議,若再發生暴動,可考慮實施宵禁、關閉推特等社群網站,甚至出動軍隊協助平亂。他並撂下重話,只要暴動罪名成立的人,都應去坐牢。卡麥隆的強硬姿態似乎收到效果,11日晚間各地暴動暫歇。

英國各地已有1200多人被捕,大多數為未成年,不能公布姓名。最小的嫌犯是諾丁罕一名11歲的女童,她在庭上嘻皮笑臉,拒向法官道歉。

其他被捕嫌犯中有大學生、富商的女兒和一名11歲男孩。男童坦承偷竊一個50英鎊的垃圾桶,他被母親押往法院出席聆訊,他在庭上承認犯事。法官一度猶豫是否可以拘留12歲以下人士或讓他戴電子腳鐐,最終准予保釋,把他轉介地方法院判刑。

其中19歲涉案少女約翰遜,父母經營公司,家財百萬,一家居於肯特郡的大宅,宅內有網球場。她曾是著名私立學校的高材生,成績優秀,現於埃克塞特大學修讀英文及義大利文。8日晚,警方在倫敦截獲她的汽車,發現一批由大型商店盜來的電視、藍光DVD機、微波爐及手機,還有香菸和酒,總值約5500英鎊(約8917美元)。她暫准保釋,但要戴電子腳鐐及宵禁。

英國保險協會指出,倫敦及其他英國城市本周發生的暴動造成超過2億英鎊(3億2300萬美元)損失,比先前估計損失還多一倍。

卡麥隆也強調所有受害者都能申請賠償;沒有保險的人,可根據「暴動損害法」尋求賠償,申請時間從14天延長到六周,政府並成立2000萬英鎊基金協助遭破壞的商家。

雖發生暴動,卡麥隆在國會緊急會議中答覆工黨黨魁米勒班質詢時,仍堅持未來四年政府將減少警察預算中6%的現金,「我相信這個目標可以達到,而且不會減少警力」。



◆ 聯合筆記/倫敦夜未眠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521945.shtml

【聯合報╱張佑生】2011.08.12

奧斯卡影后茱莉亞蘿勃茲與休葛蘭合演過「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的浪漫喜劇片。女方演大明星,男方是小書店老闆,地點「諾丁丘」是英文片名。現實生活中,位於倫敦西郊的諾丁丘是異國風味濃厚、名流雅士聚集之地,在這次的倫敦暴動中也無法倖免。

連續三晚的暴動,加上其他幾座大城的青少年有樣學樣,讓英國首相卡麥隆不得不提前銷假返國。英政府加派一萬名警力維持秩序,共逮捕一千多人,總算讓倫敦市民勉強能安眠。

何以致此?大哉問,其實知道答案的人不多,因為大家很久未曾注意到鬧事地區了。以托登罕為例,自從一九八五年的暴動後,就沒再上過英國全國新聞版面,當地居民沒工作、居住空間令人窒息,卻無處可搬的困境,數十年來無人聞問。這次,他們終於上電視了。

記者問當地一名青年,暴動是否達成任何目標?青年回答:「有的,假如我們沒暴動,你也不會訪問我了,對吧?」青年說,他和兩千名黑人青年兩個月前到倫敦警局抗議,過程平和,結果媒體一個字也不提。不像現在,媒體爭相訪問當地青年。

長期遭邊緣化的年輕人感覺「我有話要說」,卻沒人當一回事,一定要等到暴動或鬧出人命,社會才肯聆聽。

輿論咸認,「藥頭」被警方槍殺只是導火線,因為英國早就像個彈藥庫。藥頭家屬看見各地的暴動,也嚇了一跳。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借題發揮,暴動牽涉到發言權的爭奪和情感的洗滌。憤青搶到了麥克風,社會也上了一課。但暴動過後會是如何?各行各業的職缺都不多,加上政府的撙節措施才開始推動,短期內情況不可能改善。倫敦,晚安。



◆ 家庭殘缺與幫派 動搖英國社會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6523324.shtml

中央社 2011.08.12

英國以民主文化大國自居,一連4天的暴動震撼世人,這場動亂暴露英國病態社會的面貌,幫派文化、破裂家庭、偏差的社會福利等複雜因素,需要政府根治才能避免暴力事件再次發生。

6日起從倫敦開始向外擴散的暴動,大多位在低收入戶為主的地區,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說,街頭幫派是推助這次暴動的主因。以無業青年為主的暴徒,長期依靠社會救濟金生活,沒有一技之長,透過販毒等犯罪行為維生,早已是社會治安的不定時炸彈。

社會學家說,這些幫派份子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大多是來自只有母親的單親家庭,成長過程中缺乏男性學習榜樣,沒有健全家庭,使他們對幫派更具向心力。

根據英國社會福利,未成年少女懷孕,地方政府需配發房子供她們居住,並提供撫養小孩的基本費用,這些未婚媽媽普遍教育水準低落,性伴侶複雜,未能善盡教育子女的責任,這種家庭出生的小孩,沒有適當的教育,是非觀念偏差,在講究階級的英國社會,成為永遠進不了主流的邊緣人。

前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主政時代,將這些數以萬計失業、無一技之長、甚至沒有住所的人,名為「下層階層」(underclass),這些社會底層的人長期依賴政府救濟金維生,成為財政一大負擔。

卡麥隆去年春天執政後,重大政策之一就是要改革扭曲的社會福利制度,要求有工作能力的民眾必須接受職業訓練,出門工作,不能再依賴救濟金生活;同時政府為解決龐大的財政赤字問題,計劃減少社會福利預算,也令這些長期接受救濟的民眾感到不安。

暴動發生後,許多英國民眾開始對這些拿著救濟金卻縱火搶劫、傷害無辜的暴徒表達嚴重不滿,政府網站上已有超過10萬人連署,要求將參與暴動的救濟金請領戶趕出政府提供的住宅,大家爭先協助政府,將警方公布的歹徒照片公布在網站,要求及早將這些不法之徒繩之以法。

和1980年代種族暴動不同的是,這次參與暴動的匪徒不只是黑人,也有未成年小孩及女性,他們趁著混亂場面進入商場偷竊,從平面電視、手機、各式酒飲、衣服、球鞋、香煙等不一而足,有人更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膽行搶。

一名被捕的11歲女孩告訴法官,她知道自己不該偷東西,但心想現場人很多,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倒楣被逮。還有母親到暴動現場接應搶了東西的兒子回家。

社會學家說,隨著社會愈趨物質化,這些低收入底層的民眾很希望自己也能擁有手機等物品,他們買不起,就用搶奪,滿足消費的慾望。

暴動現場也不乏投機份子,他們受到現場氣氛的影響,做了平常狀況下不會做的犯罪行為,但施暴的匪徒,則在暴動的現場獲得了渴望的控制權,放火毀物,讓他們壓抑的憤怒有如爆發的火山漿,一發不可收拾。

病態的社會,需要從根治起,這場暴動可以是英國整頓社會的好機會。

※ 相關報導:

世代正義
王文華:別再祝他們鵬程萬里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從勞保年金到實質薪資
如何超越胡士托風波
IMF總裁:2009 糟糕的一年 重建社會資本
IMF:陸房市若泡沫 危世界經濟
周行一:「LV社會」的反轉力
國債危機:今日的美國,明天的台灣
無感復甦 都是低薪惹的禍
缺工?學者:薪資結構不對

不完全復甦的年代 中產階級的消逝
歐元區的赤壁之戰
國家資本主義與帝國資本主義
「後金融危機」與「後後冷戰時代」

挪威連環恐攻91死 二戰後最大罪行
國家人權報告 同性結婚研擬開放

* 革命將至:資本主義崩壞宣言&推翻手冊( L’insurrection qui vi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Coming_Insurrection

我們愛著我們討厭的東西,我們討厭我們愛的東西。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取消福利、掃地出門 英秋後算帳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11.08.13

英國大暴動的激情沉澱中,輪到秋後算帳戲碼登場:被捕的1700人當中有600人遭起訴,首相卡麥隆除了表示將依法嚴懲,也不排除取消暴動者享有的福利與津貼,包括從廉價公寓被掃地出門。

逾10萬名英國人連署,籲請當局取消暴動者享有的各項福利。陪審團有權決定是否取消這些福利或變更相關辦法,俾在一旦享有福利給付的民眾犯罪時,自動停付。

卡麥隆表示,市鎮議會將獲得更大的權限,他可能支持必要時,取消福利給付的新措施。按現行規定,任何英國人如果被判刑,即自動失去福利給付。

英國就業及福利事務大臣史密斯主張納入不必服刑的犯罪人。準備將滋事者逐出廉價公寓的地方當局包括諾丁罕、曼徹斯特、沙福特、威斯敏斯特、溫德斯渥斯、格林威治、漢莫史密斯、福爾罕等地的議會。

部分人士認為,如果取消滋事者的住房權利,當事人很可能搬到其他地區後,再申請當地的廉價住房福利。如何阻止這種情形發生,英國官員尚無說明。

這次暴動的主因之一是年輕人經濟負擔沉重。一項年度調查結果顯示,明年起,英國大學新生畢業時的平均負債可能增加一倍,達到5.3萬英鎊(台幣250萬),其中又以倫敦各大學的學生負債最多。許多英國學生因為全國經濟衰退及生活開支增加而不得不從事兼職或暫時性的工作,而且可能必須盡量縮衣節食。

情勢獲得控制,當局不敢大意,內政部下令警方繼續在街頭巡邏,避免周末暴動再起。卡麥隆批評警方初期處理不當,遭到警方高層反唇相譏,表示讓秩序恢復的是警方,不是只出一張嘴的政治人物。



◆ 索國饑荒 聯國怕災區爆發霍亂

法新社 2011/08/13 王富民

(法新社日內瓦12日電) 聯合國今天警告,在數以千計災民為饑荒逃離索馬利亞南部的同時,索國的霍亂疫情恐會迅速擴散。今年已有至少181人在索國首都摩加迪休(Mogadishu)1間醫院因霍亂喪生。

聯合國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專家說:「目前在索馬利亞要擔心霍亂疫情的問題,這與飲水和衛生有關。隨著境內流離人民(IDPs)和人口遷移,使得進一步擴散此疾病的風險增加,這是我們所擔憂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賈薩瑞維奇(TarikJasarevic)指出,「因為霍亂,每個人都有風險感染,而摩加迪休現在的情況,正是霍亂傳播的絕佳溫床。」

根據世衛組織資料,今年初以來,摩加迪休1間醫院通報了4272例的急性腹瀉病例,其中181人喪生。

世衛資料顯示,死者有一半是2歲以下的幼兒。(譯者:中央社王富民)

fsj 提到...

蝦米! 美國人遭1千美元逼瘋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14

美國「全國信用諮詢基金」 (NFCC)7月做了一項線上民調,結果近日公布,很難看:臨時意外需要一千美元 (台幣2萬9000元)時,64%美國人拿不出來。

只有36%美國人不會被一千美元的不時之需逼瘋,因為他們有儲蓄可以提現。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意外,卻不是笑話,《時代》雜誌甚至形容為「很嚇人」。另外64%的人如何湊這筆錢? 應急之道大致如下:

‧貸款:9%。‧向朋友/家人借錢:17%。‧預支信用卡:9%。‧挪用每月固定開支:17%。‧出賣/典當資產:12%。

為什麼沒有緊急基金可用? 無法儲蓄的原因包括失業、就業不足、醫藥問題,等等。他們情有可原。但也有不少人沒把儲蓄當回事。根據分析,後面這些人:

‧成天嚷什麼東西都貴,但什麼都照買不誤。‧對折價券不屑一顧,餐飲費也毫無規畫。‧從來不考慮光顧寄售店。‧從來不等大廉價,也不上網找折價好康。‧絕不放棄任何耳目聲色之娛,因為自認應該有此享受。

專家說,你只要有一次必須跳過汽車付款來應急,最好開始想想理財之道。

NFCC發言人康寧罕說,「消費者如果沒有適足的儲蓄,碰到緊急情況時,能做的抉擇會少得可憐。很多人老說無力儲蓄,實情是,人禁不起不儲蓄」。他表示,無論從何處找錢,你只要不是靠儲蓄應急,都應該視為警訊。分析報告說,有心人不妨記住下列要領:

‧眼前犧牲,來日收穫:有人數度面臨懸崖邊緣,但挺過來,因為他懂得為了實現某些目標而割捨某些享受 (一切非基本必需之物)。

目標之一,是打造一筆應急基金。這筆現金即使微薄,也給你莫大心安,而且一旦開始打造,你就會節制開銷,萬一不得已動用,也盡快補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是你還沒有儲蓄,現在就開始。好好檢視你的預算,追蹤你的開支。每周省二到五美元,一年就有104到260美元。

一周省兩美元,看來寒傖,卻真的是個開始。而且一旦你看到儲蓄金額上升,你會更努力維持。

哪天需要一千 (甚至一百)美元急用時,就篇你還只拿得出其中一小部分,對你的信用卡、你每月固定的享受開銷,影響也會比較小。



◆ 薪資低物價漲 以國人群起怒吼

中央社 2011.08.14

以色列大規模社運領導者呼籲全國民眾挺身抗議物價高昂、生活困難後,數萬民眾今天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城外聚集,準備發起示威,希望得到社會各階層廣泛支持。

根據警方估計,格林威治時間19點整,以色列全國已有約7萬人動員起來。警方發言人羅森費德(MickyRosenfeld)指出,聚集人潮最多的港都海法(Haifa)有2萬5000人參加。抗議活動領袖說,他們希望參加遊行的人數比6日更多。6日有30萬民眾在特拉維夫和其他城市遊行,呼籲實現「社會正義」、建立「福利國家」。

以國過去這類大規模示威遊行通常以戰爭、和平等議題為主,但今天以國從北方的海法、阿富拉(Afula)到極南度假勝地埃拉特(Eilat)的遊行都以「社會正義」為訴求。

抗議領袖夏佛(Stav Shafir)說:「對我們來說,重點是要表現人民休戚與共,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來消弭社會鴻溝。」

俾什巴(Beersheba)抗議民眾艾斯勒(DanielEisler)告訴路透社:「富人和窮人間的差距擴大了,我認為現在人們真的感到沮喪,因為他們都有值得尊重的工作,領的薪水卻不夠養家活口。」

各抗議團體訴求如下:

徵稅:減少間接課稅,以色列的間接課稅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最高的;升高金字塔頂端富人個人稅率等級;改變資本利得稅參數,目前參數固定為20%,應依個人所得稅率徵稅;引進遺產稅。

住屋:將住房權利寫入法律;控制房租;發起國民住宅和學生宿舍等政府計畫;推動抵押貸款紓困計畫。

私有化:衛生設施和其他國家資產應停止更進一步私有化;成立委員會,檢討重要國家企業私有化政策。

教育:為所有年齡大於3個月的國民提供免費教育;將班級人數減至每班30人以下。

最低工資:調漲最低薪資,漲幅為每月平均薪資的50%。每月平均薪資約為2400美元。

就業:分階段取消約聘制,提供工人全職合約。



◆ 貪腐逼走青壯年

【顏嘉南】2011-08-14 工商時報

■俄羅斯的貪污和官僚已經成為年輕企業家和中產階級移居海外的主因。

■Corruption and bureaucracy: the forces that are driving the biggest exodus since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俄羅斯青年企業家特蘭耶夫(Alexei Terentev)在17歲時創立了網路公司,現已成為百萬富豪,他在去年6月拿到俄國名校大學文憑的次日,隨即收拾行囊移居捷克,連同公司一起帶走,再也不打算回來,因為他受夠了「政府官員不適當的關注」。

現年22歲的特蘭耶夫急著出走的原因和許多年輕企業家相同,俄國的貪污和官僚已經成為自蘇聯垮台以來人才外流的最大原因。

據VTSIOM調查顯示,21%不得已的俄國人有意移民,較1991年蘇聯解體時高了5個百分點。其中大多數都是受過教育和通曉網路的年輕人,是俄國總統梅德維德夫(Dmitry Medvedev)發展俄國矽谷所倚重的人才。

去年收賄5.81億美元

據俄國審計署資料顯示,過去3年有125萬名俄國人移居海外,大多為年輕企業家和中產階級,較蘇聯瓦解後的頭幾年,政治和經濟都不穩定的時候多了約25萬人,現在俄國穩定且繁榮,但小型企業主卻覺得更不安。

對草創初期的企業而言,最常見的憂慮不是市場競爭或破產,而是貪官污吏「登門拜訪」,他們通常到處索賄或要求支付保護費,這些人或機構即俗稱的「屋頂」(krysha)。上個月俄國經濟部表示,2010年俄國人付了高達5.81億美元的賄款給政府官員,是2005年的13倍,顯示貪腐情況已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過去也有多起案例顯示,企業主拒絕有個「屋頂」,接下來通常會有消防檢查員、稅務稽查員或是警察來訪,直到業主屈服於罰款和官僚作風為止。如果業主持續秉持著「硬頸」精神,官員就會羅織些小罪名,通常是像「非法企業家身分」等法律禁止但界定含糊的罪名。

蒙面人強行接管企業

對付最冥頑不靈的商人,通常他們的業務也遭競爭者垂涎,突襲公司是最好的手段,這種場景在俄國實在是太常上演,被戲稱為「蒙面人秀」。蒙面的持槍警衛或是特別幹員強行接管企業,扣押文件。

這種伎倆通常用在有政治意圖的案子上,例如2000年政府接管NTV電視,和2003年突襲石油大亨柯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這位俄羅斯第1富豪因詐欺和其他罪名被判坐牢14年。

然而藉由口耳相傳和網路的力量,這樣的消息在商業圈裏快速流傳。去年2月俄國大型網路主機公司Agava的資料中心,因遭懷疑散布未授權的網路遊戲而遭警方突擊,6周後該公司的伺服器群又被另一個警察單位檢查,這次罪名是其中一個伺服器散布兒童色情照片。特蘭耶夫表示,Agava的案子雖然和平落幕,但已損害產業信心,「Agava案給了大家一記當頭棒喝。任何人都能對你的公司開刀,競爭對手可以付錢給警察,帶走你的伺服器,順便接掌整個資料庫。」

旅英的俄裔學者蓋姆(Andre Geim)在摘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時,俄國記者問道,有什麼可以讓你重返祖國工作,蓋姆回答:「下輩子吧!」

fsj 提到...

陸婚姻法修訂:嫁富二代分手 啥都分不到

【聯合報╱本報記者羅印冲】2011.08.15

大陸婚姻法規定,夫妻兩人結婚,財產即共有,目的在保障較弱勢的女方,不論婚姻存續期間或離婚,男方若要賣房一定得女方簽字才成;但隨著大陸離婚率愈來愈高,加上部分一方心懷不軌,造成許多怨偶離婚時大打房產官司。大陸最近新修訂婚姻法,夫妻財產不再共有,對一心想嫁入豪門獲得巨富的女子不啻當頭棒喝。

大陸婚姻法最新修訂,不論婚前、婚後,以個人名義購置房產,離婚後都歸個人所有。婚姻關係不再是「有家可歸」代名詞。

但新法才剛出爐,各種意見就塞爆微博;僅僅三天,近十八萬條「帖子」幾乎炸裂討論區。有網友說:「新解釋(修訂)告訴我們,不要企圖用嫁人改變命運。」還有人直言:「嫁富二代已沒有任何保障,快去找潛力股吧。」

八○年代,大陸婚姻法明定夫妻財產共有,且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二○○○年起,在夫妻共有財產外,另定「個人財產」項目;再到日前公布的新解釋,夫妻財產基本已「涇渭分明」。

新修訂要點為:結婚前貸款買房,離婚後配偶沒份;結婚後一方父母為子女買房,離婚後配偶無權過問;刪除婚外同居補償條款,此條被視為防小三條款,同居後的小三無法要求金錢補償。

離婚後一方「獲益匪淺」過去經常可見,例如桌球好手馬琳前妻張寧益,最引人熱議。在經過六次審理後,長達兩年的離婚官司才告終;馬琳最後付出的代價是一棟價值八百萬(台幣三千六百萬)的別墅,與數百萬元人民幣存款。

過去大陸夫妻財產以「共有概念」為基礎,離婚分財產就像商業談判,非得爭到心滿意足;這也說明近年越來越多台灣女星,選擇遠嫁大陸豪門,因為夫家財產動輒上億,離婚未必是悲劇。

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資深媒體人常遠指出,婚姻法新解釋反映了大陸近年來逐漸猖獗的「婚姻詐騙」問題;許多人預謀結婚,藉機要車要房,婚後再挑起紛爭,騙到東西就離婚一走了之。

除減少婚姻糾紛外,新解釋也透露出傳統家庭觀念已經式微。

根據大陸最高人民法院統計,僅過去一年,就受理了一百十六萬件離婚案。大陸離婚潮湧現,伴隨個人意識抬頭,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婚姻觀、擇偶觀也悄悄產生變化。

在「真心難尋」社會氛圍下,大陸「紅娘節目」越來越火。尤其周末黃金時段,至少三檔節目公開「招親」;但南開大學陳姓同學在微博上直言,相親節目只不過是綜藝節目,「是真是假都沒人在乎」。



◆ 貴州幹部與30女有染 罹患愛滋

中央社 2011.08.15

涉及貪污而在押的大陸貴州三穗縣前副縣長楊昌明,被查出任職期間不但曾與30多名女性有染,生活作風「相當淫亂」,且染上愛滋病及「不只一種性病」。

大陸新聞晨報報導,今年不到40歲的楊昌明出身農村,曾擔任中共基層組織幹部,2008年升任三穗縣副縣長,主管經貿、招商、電力、石油、鹽務等業務,因貪污被當地商人具名舉報,被查出的受賄金額為人民幣40餘萬元。

今年3月遭停職調查、目前在押的楊昌明供稱,他在副縣長任內,曾與30多名女性發生性關係,其中多為女幹部及女教師,在當地已引發不小風波。

報導指出,當地司法機關多名辦案人員還證實,楊昌明生活作風「相當淫亂」,且染上「不只一種性病」。此外,三穗縣還傳出,1名女教師與楊昌明有染後罹患愛滋病,女教師憤而向警方控告楊昌明涉嫌性侵,進而使楊昌明腐敗罪行曝光。

報導說,楊昌明被刑事拘留後被查出患有愛滋病,在看守所內接受醫治。知情人士透露,楊昌明的妻子在得知他染病後非常氣憤,但兩人唯一的女兒仍不知情。



◆ 車臣總統衛隊 擄女強姦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4日電】2011.08.15

風氣保守的車臣共和國,在長期獨裁統治下女權始終低落,不僅男性被允許可隨意毆打衣著「不合適」的女性,坐擁兩妻的總統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更曾公開表示「女人是男人的財物」。據英國「周日泰晤士報」披露,卡德羅夫的親衛隊被指建立「性奴」集中營,恣意強擄民女洩慾,不少少女因此「人間蒸發」,人權團體痛批車臣女性下場比「流浪狗」還不如。

據台北蘋果日報報導,33歲的伊斯拉洛娃是受害者之一。她五年前為親衛隊高層生下私生女後即遭拋棄,隨後她被拐到集中營當性奴,直到四個月後成功逃脫出國,才向人權分子披露自己慘絕人寰的處境。

報導指出,伊斯拉洛娃透露,除了她之外還有十名少女被關進大房間裡。她們被迫全身赤裸,每天不斷遭軍人淫辱強姦,不少少女因此懷孕,有人流產,有人就在集中營中產子,更有人選擇自殺。

據報導,親衛隊與卡德羅夫關係密切,有性奴偷走軍人手機打給卡德羅夫求救,沒想到卡德羅夫痛罵該軍人「竟讓你的妓女打來煩我」,該女最終慘遭殺害。

然而成功逃出的伊斯拉洛娃也沒好下場,據報導,今年4月伊斯拉洛娃被家人遊說回國,不久即遭殺害。有指她的家人被迫騙她回家,等伊斯拉洛娃死後再冠上「榮譽殺人」的理由,掩蓋真相。

報導引述人權分子說法指出,車臣女性就算被殺,屍體若沒被發現,誰也不會去提起,「車臣表面上已回復和平,可怕事件卻依舊不斷上演。」

fsj 提到...

佛里曼專欄/科技雙面刃 創造高薪 激化動盪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1.08.15

倫敦在燃燒。「阿拉伯之春」激起阿拉伯世界人民對獨裁者的反抗。「以色列之夏」促使25萬名以色列人走上街頭抗議買不起房子,以及國家被少數幾個政商關係良好的資本家所把持。從雅典到巴塞隆納,歐洲許多城市的廣場被抗議失業及所得差距急遽擴大的年輕人占據;另一方面,美國則有茶黨打亂了美國政治。

這世界究竟怎麼了?會出現這些爆炸性發展的原因很多且各不相同,但某種程度上,這些事件可能有個共通點,我認為這個共通點就顯示在以色列中產階級暴動的口號上:「我們要爭取伸手可及的未來。」現在世界各地有許多中低階層人民覺得未來遙不可及,而且正設法向當局表達他們的心聲。

為何選在這時候?此趨勢的起源是全球化和資訊科技革命已發展到一個全新的水準。拜雲端運算、機械化、3G無線通訊、Skype、臉書(Facebook)、Google、LinkedIn、推特(Twitter)、iPad以及能上網的低價智慧手機之賜,這個世界已從相連變成高度相連。

這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一股趨勢,也是現在想晉升中產階級得更努力學習、更聰明工作、且更快適應的關鍵原因。科技和全球化正在消滅更多「例行」工作;而這類例行工作過去曾維持許多中產階級的生活。

全球化結合資訊科技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尤其是經濟衰退期間。衰退期間雇主以機械、電腦、機器人及優秀外勞取代勞力的意願增強。過去只有廉價的外國勞力容易取得;現在就連廉價的外國人才也唾手可得。這能解釋為何企業愈來愈富有且中等技術勞工愈來愈窮。好的工作是有,但必須具備更高的教育程度或技能。具大專學歷者目前失業率相對仍低,但若要取得此等學歷並利用學歷來找到好工作,每個人都得自我提升,這並不容易。

紐約時報2月曾報導,格林奈爾學院(Grinnell)是美國愛阿華州郊區一所學生僅1,600人的院校,但「申辦2015年入學的申請者當中,將近每十人就有一人來自中國」。該報導並指出,美國還有其他數十所大專院校出現類似的申請入學者激增情況,而且「今年來自中國的申請者有一半在SAT考試數學部分拿滿分800分」。

想拿到好工作的人必須具備更多技能,對於沒能力自我提升者,政府已負擔不起慷慨的福利支援,或是用於買屋的廉價信貸--這能大幅創造營建與零售業的勞力需求。二戰後的50年期間,擔任總統、市長、州長或大學校長通常意味著贈與,現在卻變成是剝奪。

全球化與資訊科技革命促成了全球性的怒火,目前各國的示威遊行正相互啟發,例如部分以色列民眾就舉著「像埃及人那樣走上街頭」的標語。這些抗議活動雖然不是新科技所造成,但新科技卻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全球化與資訊科技革命也使個人得以挑戰從企業到科學再到政府的既有階級制度或傳統權威人士。

這裡我要再次強調:中產階級能取得的寬鬆信貸、能從事的例行工作以及可享有的權益已愈來愈少,現在想要有個體面的工作需要具備更多技能,人民也更容易透過媒體發起示威抗議行動挑戰當局。與此同時,全球化結合資訊科技正為具備全球技能者創造高薪,進一步拉開了所得差距,也激發了不滿。這就是當前情勢的全貌。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



◆ 陸以正專欄-英國動亂 一葉知秋

【本報訊】2011-08-15 中國時報

許多人以為整天在街頭廝混的不良少年,只是美國兩岸大城市特有的現象。但在英國上周一連六天,從倫敦開始,蔓延到英倫三島各大都市,包括伯明翰、利物浦、布列斯托(Bristol)、諾丁漢(Nottingham)、克勞頓(Croydon)、巴斯(Bath)、格羅斯特(Gloucester)、伍爾辛頓(Worthington)、薩爾福特(Salford)、伊林(Ealing)等地,全都發生騷亂。英國本是最守秩序,最遵守法律的地方,難怪舉世為之震驚,無法置信。

為什麼呢?不瞭解英國情形的人,可能誤以為這類隨意縱火、搶劫、砸店、鬧事的年輕人,以下層社會的外籍人為主,大半是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迦納、蘇丹、埃及等國,或者東南亞那些英國舊殖民地來的新移民,實際卻大謬不然。

道理很簡單:外籍居民深怕一旦被捕,會喪失寶貴的居留權,因而閉戶不出。反而是金黃頭髮、湛藍眼珠的道地英國青少年,只為發洩過剩精力,既無目的,也不用大腦,闖下的滔天大禍。

八月一日開始的那一周裏,足足有六天,倫敦處於無政府狀態。事發後各級政府才手忙腳亂地恢復首都秩序。倫敦警力本祇六千人,四處借調結果,增至一萬六千人。受傷員警一百十一人。肇事青年被捕者,各區原共七百六十八人,現已增至一千二百人,其中年紀最小的才十一歲。這還只是大倫敦一地,散布全英各大城市的傷亡與被捕人數,尚未計算在內。

英國講究保護人權,不得公布未成年犯的姓名。迄今已結束調查,被起訴者僅一百六十人,其餘一千多人還待慢慢查明事實,有確實證據者才能起訴。但倫敦警察總署所屬各區分局的拘留所,都已「客滿」了。

久住英國的朋友說,今日倫敦街頭情況,與六十餘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大肆轟炸倫敦後的景象,倒有三分相似。不過當年的斷垣殘壁,是戰爭所造成。今日商家關門閉戶的淒涼街景,卻是自家問題少年的傑作。兩兩相較,情何以堪?

人民財產損失之大,恐怕無法估計。英國有條一八八六年的舊法律「暴動損害賠償法(Riot Damages Act)」,規定因民眾暴動,老百姓所受財物損失,政府有賠償之責。此法從未廢除,政府將來負擔之重,簡直無法想像。即使賠上國家所有的財力,恐怕也不夠。

保守黨政府這次的表現,也很差勁。直到今天,還拿不出一份事件究竟怎樣發生的明確報告。當初據說是一個名叫杜根(Mark Dugan)的人,與警察發生衝突,中槍身亡,引發這場暴動。現在卻查明杜根臨死之前,並未對警察開槍。真相越來越糊塗,難以理清。

今年才四十三歲的卡麥隆總理,事發時在國外渡假,臨時趕回英國處理善後。這位牛津大學畢業、去年才與自由黨組織聯合內閣、成為一百九十八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只能在下議院發表嚴厲的聲明。

卡麥隆說:「民眾大肆搶劫、破壞、和偷竊,讓舉國震驚,這就是犯罪,沒有什麼藉口可言」。他說政府定將嚴辦肇事者;今後如再有暴亂,警察得使用橡皮子彈,或用水龍沖散群眾。事實上他唯一做出的事,是考慮禁止電腦程式Twitter。此訊立即引起同屬保守黨的女議員Louise Mensch強烈反對。

一周以來,英國乃至歐美各國不論教育家、心理學家、或者犯罪學家,眾人議論紛紛,就是沒人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同樣的暴亂事件再度發生。從另一角度去看,問題在於這一代的英國青年,不瞭解民主自由之可貴,和享受的背面需要奉獻。他們的生活太優裕,嫌讀書太無聊,整天成群結黨在街上遊蕩,出事只是遲早問題而已。

也有人舉吉朋(Edward Gibbons)的名著《羅馬帝國興亡史》一書為例說,世上沒有永不敗亡的帝國。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葉,英國稱霸世界已四百餘年。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列名聯合國安理會五強之一,原就有些勉強,倫敦早該識相一點,自求多福,更不必學破落戶子弟,硬撐場面。

我的觀察是,英國真正的困難在於無法振興經濟。今年七月的全國失業率,已高達百分之七點七。放眼未來,國家經濟勢必繼續受歐盟與美國拖累,不可能有起色。高物價加高失業率,才是青年人爆發不滿的真正原因。一葉落而知秋,這次動亂會是大英帝國未來歲月的預演嗎?世人只能摒息以待。

fsj 提到...

發生暴動唯有「書店」不會被搶 引發學者與社會反思
http://www.nownews.com/2011/08/17/334-2736034.htm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林保宏 2011年8月17日

日前英國發生大規模暴動事件,近日包括倫敦及各大城市的情勢已逐漸控制下來,由於暴動事件接二連三,暴民幾乎搶遍了所有商店,包括食物、衣服、鞋子等日用品到液晶電視和iphone等3C產品,都被搜刮一空,唯有「書店」被視而不見,也引發了歐美各界之間熱烈的討論。

美國NBC新聞報導,「倫敦街頭的購物中心,所有的店面都難逃被搶劫的命運,但只有一種店例外,那就是書店」。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Wire)在8月11日的報導寫到「本周英國各城市的暴動暴民,搶劫了各行各業的商店,他們搶走鞋子、服裝、電腦產品、液晶電視等,但有趣的是,暴民們都置一項商店於不顧:就是書店」。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針對此現象提出看法,「暴民搶劫的目標是以容易轉賣的物品為主,而書刊的效益已明顯輸給了高價位牛仔褲及蘋果數位商品,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指標」。它還認為搶劫的暴民,其實就和普通消費者一樣,這樣的現象給書店業者一個警訊,對於現在民眾而言,社會大眾已對數位產品成癮,閱讀的需求每況愈下,書店對於民眾來說,已經愈來愈不重要了。

這類特殊的社會現象,在英美媒體的報導後,引來不少媒體人、知識份子與教育界廣泛的討論,並且產生許多不同作者、讀者的論述與觀點,為什麼暴民會對書店視若無睹,不管這些論述結果是否正確,都值得社會大眾反思。不少網友就反應,搶書能做什麼?除了攜帶不便價值也不高,而且趁亂打劫的人,哪有時間唸書啊?



◆ 被開除高中生 擬開學日炸校園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2011.08.18

佛羅里達州警方17日宣布,偵破一起重大校園炸彈攻擊未遂案件,逮捕一名17歲被退學的青少年,及時避免一場可能造成大規模傷亡的校園慘案。警方表示,這名青少年因不滿被坦帕(Tampa)一所高中開除,計畫下周在學校開學日發動炸彈攻擊,警方已在其家中查獲製造土製炸彈的材料。

坦帕警局局長珍‧卡斯特(Jane Castor)表示,遭坦帕北部自由高中(Freedom High School)開除的卡諾(Jared Cano),16日晚間被捕後向警方承認,他希望造成的傷亡人數能超過1999年科羅拉多州哥倫邦高中(Cloumbine High School)12人遭屠殺的校園慘案。

坦帕警方是接獲密報,指有竊盜和非法持有武器前科的卡諾,密謀下周在自由高中開學第一天,發動炸彈攻擊,目標針對學校兩名副校長和附近的至少30名學生。卡斯特說:「我們可能阻止了一場坦帕市前所未見的災難。」該校有2100名學生。

校長法卡斯(Chris Farkas)表示難以置信,平常學校常接到恐嚇行動,但多數都是謊報。但這次可是真的。他表示,下周開學時,全校會比以往更加強戒備。

警方在16日晚間上門逮捕卡諾後,在其家中搜出製造土製炸彈的材料,包括燃料、彈片、塑膠管、計時器和引信裝置,以及含有學校教室位置草圖的筆記本,和顯示其有意發動這場攻擊的聲明資料。

另外,警方也發現卡諾在房間內種植大麻。卡諾已被警方控以多項重罪,包括持有土製炸彈材料、威脅投擲、安置和引爆毀滅裝置,以及非法種植和持有大麻。

學區當局指出,卡諾於2010年4月,因在校外肇事,遭學校開除。

卡諾最近曾在「臉書」網站貼上一張他手持灣刀、喝著啤酒的照片,聲稱他已進入「大麻大學,專研種植大麻」,並揚言:「若非流血學得的教訓,將很快被人遺忘。」

fsj 提到...

高二生擬殺人計畫 今晨弒親

【聯合晚報╱記者林保光、王昭月、蔡容喬/高雄報導】2011.08.19

高雄市一名前三志願學校的張姓高二生,疑不滿父母管教,竟在筆記簿寫下「殺人計畫」,策畫弒親,今天清晨他拿水果刀偷襲母親,自背後刺殺母親,父親聽到求救聲衝出搶刀,父子雙雙受傷。母親送醫後因傷重昏迷,開刀急救中,父子傷勢較輕,無生命危險,全案由警方深入調查中。

警方調查,暑假過後即升高二的張姓少年(16歲),今天清晨6點30分在高雄市三民區住處,趁母親獨自在客廳看電視,從臥室拿水果刀走到母親後方,持刀猛刺母親下顎、背部各1刀,母親大聲呼救。他父親在臥室內睡覺,被驚醒後衝出臥室,與兒子爭奪水果刀,也被割傷腹部及右大腿,兒子則右手腕劃傷。

負責救治張姓高中生母親的高醫表示,張婦早上7點多送抵醫院時意識不清,全身多處刀傷,遍及頭部、耳朵、背部及大腿,有失血過多情形,至中午止仍在開刀房進行縫合。

張姓少年讀國中的妹妹也被驚醒趕到客廳,見狀趕緊報警求救,員警立即趕到張家,將姓少年壓制地上,救護人員隨即送張母到高醫急救。張父未送醫前,向警方說「兒子精神有問題」,並指兒子有妄想傾向,還寫下一本殺人計畫,他曾把計畫內容影印下來。

警方在張姓少年臥室裡找這本筆記簿,並發現他臥室內藏著另一把水果刀、香蕉刀、鋸子、鹽酸、硝酸、噴霧瓶、木炭、火種和一綑大型黑色垃圾袋。當員警找到筆記簿時,發現他在內容第一頁就寫著「殺人計畫」,這些東西竟都是計畫內要用的物品,讓員警看得直稱「心寒」。

警方另找到張姓少年7月27日到高雄榮總醫院精神科治療的藥包。據張父說,兒子有精神方面疾病,他夫妻才帶兒子去看精神科。

※ 相關報導︰

* 高中生殺傷父母 只因打電動被唸
http://www.udn.com/2011/8/19/NEWS/SOCIETY/SOC1/6537079.shtml



◆ 醫師:親子衝突暑假加劇…

【聯合晚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1.08.19

高雄市張姓高中生預立謀殺雙親計畫書,還利用暑假期間付諸行動案,連精神科醫師聽聞後都感到不可思議。

高醫精神科主任顏正芳說,演變到如此嚴重的程度算是特例,應是親子間衝突累積許久,加上孩子本身可能有個性或情緒障礙問題,才會釀成悲劇。

高醫社區精神科醫師唐子俊指出,暑假一到,父母開始對青少年生活作息、人際關係、甚至從事什麼活動都管,當然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管教產生抗拒,衍生出一連串衝突。

大同醫院精神科主任黃俊仁說,不少父母一開始都沒有意識到衝突是個「問題」,一直要到孩子課業出現問題、無故發脾氣,甚至一聽到父母名字就會發火的地步,才會想找專家求助。建議平日父母應多花時間陪伴小孩,並建立「革命情感」,改善相處技巧。



◆ 台蒙合作防制人口販運

【聯合晚報╱文/董介白】2011.08.19

移民署長謝立功(右)上午在蒙古的烏蘭巴托,與蒙古移民署署長穆倫‧達西道爾吉(MUREN DASHDORJ),正式簽署「防制人口販運合作瞭解備忘錄」,打響國際合作第一炮。

移民署指出,蒙古有275萬人,在人口販運問題方面,主要問題為性剝削及勞力剝削。被販往國家包括大陸、澳門、南韓、馬來西亞及香港;販運過程中若經台灣轉機,蒙古就需要臺灣共同合作打擊人口販運,這項備忘錄的簽署,對於蒙古打擊人口販運案件幫助頗大。



◆ 數百越南新娘 湖南人間蒸發

【世界日報╱北京19日電】2011.08.19

沒有公路通過的湖南大山中的村落,男人的妻子們最近集體失蹤。調查發現,這些妻子都是從遙遠的雲南、中越邊境「秘密運來」的「越南新娘」。沒有儀式,沒有結婚證,沒有戶口,沒有法律的保護,她們的人數只在村村間流傳,「至少六、七十人」,「可能有數百人」。她們被秘密賣到湖南山區,有的忽然「人間蒸發」,隨之又被轉賣。

過去兩三年,她們或單獨或集體「人間蒸發」,而到警方報案的只有一兩起。

鄭州晚報報導,每寫一個「正」字,代表妻子失蹤五天,一本學生練習本上,胡建和在妻子馬正芬的名字下,寫了17個「正」字。 2008年7月,他在媒人家見到馬正芬,第四天花了3萬6388元,把馬正芬領回家。 在他看來,妻子失蹤沒有任何徵兆。

後來聽說,鄰村胡國強的老婆馬蘭蘭也在這一天失蹤了。十多天後,村裡胡求來的老婆馬忠芳也失蹤了。

胡新發住在隔壁的黃石村,其老婆楊金美和馬正芬是好朋友,據稱,當天差一點也跟著馬正芬跑了。

據報導,楊金美說,在馬正芬失蹤前,她也經常接到一個說著她們老家方言的男人的電話,「電話裡他問我想不想家,如果想家的話,可以帶我回家」。

據胡建和的父親胡更清搜集的信息,「光周邊的幾個鎮,跑老婆的有一、二十人」。

7月中旬,胡建和接到馬正芬從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打來的電話。「她哭著跟我說,被人拐賣了,要我打2萬塊錢去把她贖回來。」

幾乎同時,胡求來和胡國強也都接到了失蹤老婆的來電,要他們匯款贖人。

此後馬正芬不斷打來電話,最後一個電話是7月31日打來的,馬正芬告訴丈夫,她已被賣到福建的一個山村。

報導指出,查詢發現,失蹤的馬正芬、馬蘭蘭、馬忠芳以及仍在當地的幾個「雲南」老婆,在公安戶籍系統裡沒有任何登記,這意味著,這批嫁到當地的女子都是「隱形人」。

據了解,人販子都是從雲南來的,「帶(成)一個,2000多元介紹費,是這邊男方給的。」買老婆的行情,則視情況3萬多元、4萬多元不等,2009年胡求來買下馬忠芳花了4萬3000元。

fsj 提到...

高中生結盟 反畸形12年國教

自由 2011.08.19

〔記者陳璟民、邱紹雯、胡清暉/綜合報導〕台北市率先拋出十二年國教「試辦先行」想法,議題發燒引發各界譁然,有跨縣市校際的高中學生,組成「反畸形十二年國教學生聯盟」,提出暫緩十二年國教等意見,廿一日下午要在教育部前,為教育環境與前途發聲。

二千人聲援 逾二百人準備上街

武陵高中二年級學生黃千嘉昨天表示,網路「臉書」號召兩個多月,兩千多人按「讚」聲援,回覆會參加的超過兩百人,已完成集會遊行申請程序,活動勢在必行。

建國中學三年級洪靖說,依教育部草案去做,將造成更大的貧富和城鄉差距,在規劃好配套措施前,應暫緩實施;他認為,若期待學生適性、多元發展,僅取消基測或聯測其實無濟於事,「課綱要鬆綁,落實選修制」,讓學生依本身興趣去修習課程,才有效果。

學生建議課綱鬆綁 落實選修制

南華高中畢業生詹之愷建議,政府應廣設公立社區高中,讓想讀高中的人都有夠水準的學校可以讀;成功高中畢業生潘寬則對學區劃分疑慮深重,擔心造成外縣市學生湧入北北基,北北基學生反而得到離家很遠的學校去唸書。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回應,會廣納各界意見並加強宣導。

另,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出席北市國小校長會議,與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上演「大和解」,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盛讚「丁局長」開創新遠景,對十二年國教北市先行作法,「沒有盛怒,只有支持與肯定」。

北市試辦先行計畫下週一送審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表示,將在教育部的課綱下,在「課程」上先行試辦,雖事先與教育部充分溝通,但未充分讓媒體所了解,所以造成字面上的誤解,要求教育局檢討,北市府會將十二年國教試辦先行的計畫送教育部審核。

教育局主秘馮清皇說,預計週六大架構出爐,最快下週一將計畫送交教育部審核,開學前會正式發函給各國中作為教師資源手冊,並在北市益教網公布。



◆ 十萬智利青年冒雨示威 要求教改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1-08-19

十萬智利青年冒著冰凍的雨水,在首都「聖地牙哥」街頭遊行示威,要求當局實施教改,部分青年在遊行快要結束時,與警方爆發衝突。

過去幾個月,智利全國各地大學生及高中生持續示威遊行,呼籲當局改革教育制度,不要刪減教育經費,提高教育品質。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在示威抗議中,經常與警方爆發肢體衝突,多次導致交通癱瘓。智利總統「品尼拉」為結束抗爭,提出妥協方案,但是學生代表不滿意、也不接受。

智利學生抗議經費遭削減後,使得許多學生難以負擔學費,而且教育品質也因經費不足而低落。30多名學生進行絕食抗議,其中三人在絕食31天後,週三送醫,其中一有生命危險。

這一波示威抗爭是智利自從1990 年、軍事獨裁政權被推翻下台後,最大規模的持續性示威活動。



◆ 印度新民權運動 帶動反貪腐

中央社 2011-08-19

印度反貪腐新民權運動,在中產階級和年輕人挺身而出後,對當局形成莫大壓力,但引領風潮的社運家海札瑞強調鬥爭才開始,民眾力量雖贏在起跑線,但能否抵達終點,仍須努力。

16日清晨,德里警方以優勢警力,在德里東區支持者住家將海札瑞(Anna Hazare)押上警車;19日中午,德里警方又改變態度,派出數十警力形成人牆,在逾千支持民眾簇擁下,護送海札瑞離開新德里提哈監獄(Tihar Jail)。

此前3天,聲援海札瑞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在全印度展開,中產階級和年輕人紛紛挺身而出,使得這場針對執政當局,以反貪腐為訴求的新民權運動,聲勢大漲。

數10名穿黑西裝白襯衫的律師,在孟買(Mumbai)高等法院前高舉右拳呼口號;南印卡納塔卡省(Karnataka)資訊科技大城班加羅爾(Bangalore)和芒加羅(Mangalore)分別有數百名學生和平集會;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的海得拉巴市(Hyderabad)也有數百公民上街示威。

在首都新德里,街頭隨處可見高舉國旗呼口號的抗議民眾。市區中心的地標印度門(India Gate)廣場,接連兩夜都有民眾攜帶標語牌或布條自動集結,用歌聲、燃燭等方式,和平支持反貪腐訴求。

報導說,「三色旗(印度國旗)銷路從沒這麼好過,原價250盧比(約新台幣158元)的大尺寸旗,現在賣500盧比都賣到缺貨;最便宜的50盧比國旗,民眾也願意花150盧比購買」。

也有民眾激情演出聲援海札瑞。德里東郊的北方省(Uttar Pradesh)諾伊達(Noida)區,在道路中央集結的大批居民,將代表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及國大黨(Congress)高層的布偶吊在空中,潑汽油焚燒,並持棍使勁杖打,發洩對團結進步聯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UPA)執政7年弊案有增無減的不滿。

在首都街頭巷尾,當成群丐童敲打過往車輛玻璃窗乞討的同時,大英國協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卡馬迪(Suresh Kalmadi),辦場國際體育賽事辦到中飽私囊並丟官繫獄、前通訊暨資訊科技部部長拉加(A. Raja)在位3年,分配2G(第2代手機通訊技術規格)頻譜,也捅出讓國庫虧空67億美元的電信弊案。

貪腐是印度官僚體系的結構性問題,民眾早就習以為常。去年下半年連續爆發的上述重大弊案,正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稻草。領導反貪腐運動的社運家海札瑞登高一呼,獲民眾熱血響應。

但當局反應慢半拍,仍未意識到山雨欲來。恐龍政府對這次海札瑞絕食抗爭的處置進退失據,不但使民眾怒火一發不可收拾,更自陷執政危機。

74歲的海札瑞4月反貪絕食5天,最後以政府全盤接受訴求收場。但執政者沒得到教訓,未落實承諾。海札瑞6月又警告,要在獨立紀念日隔天,於本月16日再度絕食反貪腐,目標是要施壓政府儘速推動嚴峻的「公民監督法」立法。

但當局仍不當回事,德里警方16日對海札瑞採取「預防性逮捕」,並關押在新德里提哈監獄,終於引爆全印怒火。當局雖立即改弦易轍,決定釋放海札瑞,但老人家不領情,在監獄內堅持停留了3個夜晚,場外數千聲援民眾也連日徹夜包圍監獄。

政府最後同意讓海札瑞,在足以容納近9萬人的羅摩力拉廣場(Ramlila Maidan)無條件絕食抗爭兩週。來自全印各地支持者,在大雨中恭迎從提哈監獄走向絕食廣場的老人家。

這場戰役高下已判,民眾力量再度獲勝。不過就如海札瑞步出提哈監時對支持者所說,「鬥爭還沒結束,才要開始」。印度反貪腐新民權運動已經啟動,但要根治貪腐?「同志仍須努力」。



◆ 非裔就業慘 與歐巴馬漸行漸遠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華盛頓17日電】2011.08.18

原本支持歐巴馬總統的非洲裔社區認為他一直漠視非洲裔失業問題,現在已導致國會非洲裔黨團會議(Congressional Black Caucus,簡稱CBS)與歐巴馬總統開始漸行漸遠。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17日報導,CBS處境為難,不便批評甚受非洲裔愛戴的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但又實在不滿歐巴馬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表現,更是厭倦再為他的政策不停辯護,只好「邀請」非洲裔選民向他們宣洩不滿,尋求社區諒解(unleash),開始放手批評,以便CBS向歐巴馬施壓。

明顯的跡象反映在CBS重要成員國會眾議員美心‧華特斯(Maxine Waters)16日在底特律發表的談話,表達了CBS的無奈。她說:「我們不能向總統施壓,因為各位喜歡他。各位以選出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為榮。如果我們逼總統太甚,各位就會對付我們。我們也喜歡總統並支持他,但我們已經太厭倦這種作法。我們願給他一切機會,看他能有什麼作為,如何領導下去,但我們始終不了解他的策略。」

她說,問題出在歐巴馬對非洲裔失業問題不夠關心,非洲裔的全國失業率高達16%,幾乎是底特律失業率的兩倍,而歐巴馬總統目前的中西部促進就業之旅,造訪地點竟沒有一個是非洲裔社區。

華特斯說:「我們是民選官員,我們想做正確的事情、對選民最好的事情。如果各位向我們宣洩你們的不滿,要我們跟總統對話,我們就準備這麼做。」

現場社區選民對華特斯吐苦水的反應,大都支持,「沒關係,放心去批評」。果真如此,歐巴馬總統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遇到黨內非洲裔國會議員的批評。目前不僅右派反對歐巴馬的施政,連左派及非洲裔社群也逐漸按捺不住,加入批評行列。

fsj 提到...

年輕化趨勢遊民被社會遺忘的一群

【謝錦芳/調查採訪】2011-08-21 中國時報

編按:大都會區房價飆漲,上億元豪宅持續熱賣;社會最底層的遊民,竟連租個小房間都成了奢望。七年級的新世代遊民,有人晚上做派遣工,白天睡圖書館、泡網咖。貧窮是個人不努力所造成,還是社會結構與制度的不公平?台灣的社會安全網有那些破洞,該怎麼補?「看不見的窮人」專題,將為讀者做深入剖析。

主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家戶所得五等分位差距比上年微幅縮小。然而,在人均所得逾二萬美元的富裕寶島,有人住億元豪宅,有人卻是貧無立椎之地。他們到處漂泊,到處被驅趕,其中有些人沒有勞保、健保、國民年金,也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是被遺忘的一群。

畫廊老闆淪落街頭 打零工維生

六十七歲的張影(化名),小時候住西門町紅樓戲院旁,母親把房子賣掉後移民美國,個性倔強的他一人留在台灣。年輕時曾在中山北路開畫廊,張影從來沒想到,有一天竟然必須睡公園。「為了尊嚴,我沒有讓家人知道,也沒有跟他們連絡。」

張影做過舉牌、出陣頭、工地粗工等零工,舉牌一天七、八百元,一個月大約賺五、六千元。他說,到工地做粗工,一天原本應有一千六百元,經過層層剝削,最後只領到一千元,若遇到無牌人力公司,只剩七百元。「真是太糟蹋人,被欺負成這樣,外界還要說遊民不工作又懶惰。」

在街頭流浪二年多後,張影在雙連租了一個鐵皮屋加蓋的小房間,月租二千五百元。「扣除房租,一天吃一餐,只要五十元,剩下的錢買菸。」他說,「肚子餓了,就喝水。」雖然沒有勞保、健保、國民年金,也沒有低收入補助,他也不在乎,因為「一切要靠自己。」

將軍之子、營造廠總經理成街友

從營造廠總經理淪為洗牆工、從補習班老師落難為街友,老天開了程曦(化名)一個很大的玩笑。

二○○八年五月,程曦來到台北車站,家人迄今不知他曾在街頭流浪。六十二歲的程曦,祖籍四川,父親是陸軍少將。他自官校退役後一度經營家裡的營造廠,房地產飆漲時,曾經一個晚上花掉二、三十萬元。後來因投資失利,他辭去職務並離開家,先後做過補習班老師、開送報車、洗牆工。「由於收入不穩定,不敢租房子,只好睡火車站。」

從雲端跌落的滋味很不好受。不過,幸福終於來敲門了。去年底他應徵一項倉儲管理職務,幸運被錄取,月薪三萬多元。目前他在大龍峒的老宅租了一個房間,生活開始步入正軌。歷經滄桑的程曦露出難得的笑容說,「希望這個工作好好做下去,明年可能有升遷機會。」

七年級生 夜間上工白天睡圖書館

家住南部的阿山,廿七歲,高中畢業後來台北找工作,二○○八年十月開始露宿台北車站,也常到南陽街泡網咖,一天花一百元。今年五月中旬,好不容易應徵到一家知名電子公司的工作,擔任助理技術員,月薪二萬六千元,工作時間是晚上十一時到早上八時。每天上午下班時,交通車從桃園工廠載送到新北市,他跑到圖書館睡覺,晚上再坐交通車去桃園上班。

「原本以為領到薪水,可以租房子了。」阿山上班後,興奮了好久。不料端午節過後,公司以簡訊通知他做到六月底,不必來了。這個消息有如晴天霹靂,那時阿山才知道自己是派遣工,不是正職。目前他忙著找工作,還沒有著落。

「近年來七年級街友有增加的趨勢,廿六至卅五歲大約占一成。」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指出,「在現今社會結構下,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落至最底層。」「我靠學生貸款完成學業,曾窮到連房子都租不起,只好寄宿同學家,差點也流落街頭。」

「遊民遭遇最大問題是被主流媒體汙名化。」三年多前某媒體一則有關遊民的新聞,把舉牌行情寫錯,嚴重影響遊民生計,郭盈靖與戴瑜慧等人設立「漂泊新聞網」,嚴正駁斥某些媒體的汙名化。

「流浪,成為遊民,可能是一時的。」郭盈靖指出,「他們只要有機會,都希望脫離街頭生活。」然而,派遣日益盛行,企業可以大力節省成本,但對勞工而言,工作權毫無保障,阿山的慘痛經驗說明一切。

景氣好,房價飆,生活在最底的民眾仍遠遠被拋在後面。從張影、程曦身上可以看出,再怎麼辛苦,他們寧願靠自己努力工作。「貧困,絕對不是窮人自己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日本暢銷著作《反貧困》一書作者湯淺誠指出,貧困的增加是因為政府通常認為「貧困現象還不是什麼大問題」。對於都市裡的遊民,多數人視而不見,但不設法解決,問題只會惡化。



◆ 社會救助補破網 拉他們一把

【謝錦芳/特稿】2011-08-21 中國時報

不論是東京的帳篷族、香港的籠屋或台北的鐵皮屋,在繁華都市的黑暗角落,最底層的民眾以最簡陋方式,過著最卑微的生活,也展現生命的軔性。對多數遊民而言,如果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誰願意在街頭流浪?

台灣的遊民人數究竟有多少,一直是個謎。內政部統計「受理或查報」人數,去年底截止為三八二一人。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教授水內俊雄認為,官方受理與實際遊民人數至少相差五倍。國內專研遊民問題的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鄭麗珍等人認為,如加計高風險的廣義遊民,這項差距大概有十倍。

國內民眾普遍對遊民排斥,認為他們懶惰、不工作,不過依當代漂泊協會對台北車站附近遊民的調查,九成遊民之前都有工作,他們可能因為生意失敗、工廠外移、產業結構轉型而失業,由於就業不穩定,最後淪為遊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七年級遊民興起,許多是派遣工,隨時會掉落失業的漩渦。

處理遊民問題,最大困難是被汙名化。台北市社會局社工科科長童富泉指出,社區對遊民認識與接納度不足,認為他們帶來髒亂與混亂,市府好幾項計畫因為居民反彈而功虧一簣。「如何促進遊民與社區的和諧關係,是重要的一環。」

相較於先進國家,台灣對於遊民的觀念,主要停留在「眼不見為淨」,或「殘補」式的社會救助。目前依《社會救助法》第十七條提供遊民急難救助,主要是醫治路倒的遊民,但第二階段(自立支援中心)、第三階段(正常租屋)等完善的社會安全網,全國尚未建立統一的制度。因此,政府有必要加速補破網,適時拉他們一把。別讓他們只因摔了一跤,一路溜滑梯,滑落到社會最底層。

※ 相關報導:

* 北市社會局:問題不處理 情況會更嚴重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112011082100316.html

全國各縣市中,台北市被公認對遊民服務相對較多元。北市社會局社工科科長童富泉指出,「我們服務做得越好,街頭遊民卻更多,因為外縣市遊民都來了。」「建議中央訂定遊民專法,建立各縣市照顧遊民的統一標準。」對此,內政部社會司司長黃碧霞表示「目前許多工作不必立法就可以做,至於訂定專法須再研究。」

fsj 提到...

只問我是誰…熱血少年 愈管愈叛逆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陳俐君/台北報導】2011.08.20

驚傳高二生弒親,引發社會震驚。精神科醫師表示,青少年期是精神疾病的好發年齡,愛上網或愛看某些書,不見得是導致異常行為的主因。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青少年雖有追求獨立的「熱血」,但實踐能力不足;若家長還以「教小孩」方式管教,不懂適時放手,雙方價值觀有落差,衝突在所難免。

台安醫院心智科主任許正典也指出,父母對於國高中生的教育,往往只重課業,與孩子背道而馳。若父母不懂發揮同理心,老是負面解讀孩子行為,長久下來,也會引起親子疏離。

高中生竟凶殘到謀殺雙親,葉啟斌認為,此應屬個案,不過他提醒,躁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都好發於青少年。這是因青春期時,大腦會進行「重整」動作,類似電腦重整,將出生以來的經驗重整,用進廢退,常用的、好的就留下來,不好的盡量刪除,做為成人期強化人格的基礎。

重整過程,若出了差錯,就易導致精神疾病。葉啟斌表示,基因、體質是原因之一;還有環境保護不夠,尤其青少年期課業重,易產生壓力荷爾蒙,左右情緒,家長若未適時發現關心,累積久了就可能有狀況。

除了疾病衍生衝突,葉啟斌提到,暑假孩子與父母相處時間變多,的確是親子衝突高峰期。許正典指出,孩子暑假在家時間長,又少了學校結構化的生活作息,父母若不懂得替孩子安排活動,又處處干預每天去哪玩,孩子難免會心生抗拒,不服管教。

葉啟斌建議家長,平時應發揮同理心,參與、陪伴孩子的興趣;溝通時,可試著利用MSN 、Facebook等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接觸,提高親近感;面對犯錯,別急著用大人口氣糾正,給正在「轉大人」的孩子一點空間反省,效果反而好。

青少年何時才會脫離好發精神疾病警報?許正典說,一般會從十三歲開始,直到廿五歲以後,人格穩定以後,才可能脫離好發危險期。他提醒,若發現孩子情緒突然暴喜、暴怒;莫名出現「有人害我」、「我想殺人」等怪異念頭超過兩周,嚴重影響課業表現或生活作息,最好快帶孩子就醫,以免釀成悲劇。

※ 相關報導:

* 驚見殺人筆記 傷心父:網路害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538219.shtml

十六歲張姓高二學生,昨天清晨手刃父母,引起社會震驚。遭兒子揮刀的父親,虛弱躺在急診室病床上,感嘆兒子沉迷網路和暴力小說,「都是這些害死孩子的。」

* 只想殺怪物…超級玩咖 愈宅愈危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538224.shtml

高雄榮總精神科主任陸悌表示,在電玩中打打殺殺一番,人殺光後又可以restart(重新啟動),對於暴力感覺遲鈍。他感嘆,現代父母工作忙碌,購買新科技產品給小孩玩,久而久之孩子習慣跟電腦互動,自然脫離現實,甚至搞不清虛實之別。

* 網友兩派舌戰 怪作家?怪自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538226.shtml

這個遊戲由於有炫光視覺效果,加上操作容易,頗受青少年歡迎。為了擊退怪物獲得愈高分數,曾有人建議,「把怪物視為仇人,就可以打得夠快夠狠」,網友質疑不知張姓少年是否也出現類似心態,把父母視為仇人?網友們對張生弒親的作法大都無法認同。



◆ 逆倫高中生回魂:對不起 是我心中的那個人要殺你

【李義/高雄報導】2011-08-21 中國時報

「對不起!是我心中的那個人要殺你。」手刃父母鑄下逆倫大錯的高雄市張姓高中生,被父親制伏在地後,看到眼前血淋淋景象,整個人彷彿回魂般突然清醒,對著父親吐出這句令人心碎的話。張父昨天在醫院病榻上心情平靜地說:「我原諒他,趕快治療好,我們等著他回家。」

前天清晨案發時,張生殺紅了眼,對著媽媽猛揮刀,身材壯碩的張父撲上前制止扭打,他奮力地想將兒子持刀的右手反拗至背後,因此右手臂、右大腿及右後背都被刺傷。

當張父將兒子壓制在地,右手反拗打落刀子的一剎那,張生突然清醒,睜大眼瞧著滿身鮮血的媽媽、爸爸,從口中吐出:「對不起,是我心中的那個人要殺你。」

張父選擇原諒,因為五月間,帶著兒子到高雄榮總就醫,那時,張父就知道自己的兒子「心裡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善良的人,一個是邪惡人。」

張父認為,殺父母的那一刻,是兒子心中的邪惡人跑出來了;是因為兒子沒有按時吃藥,才未能及時關住邪惡人。「他醒了,邪惡人又躲起來,善良的人又出來了,他才是我的兒子。」

張父平靜地面對這場令人難以承受的家庭巨變。他希望「兒子快去治療,我們等著他回家。」

頭、臉、右前胸、左後背有多處刀傷,還因深及肺臟而有氣胸、血胸,昏迷指數達五的張母,仍在高醫加護病房裡,尚未脫離險境。張父在長庚病床上,不時以手機連繫守在高醫的親戚,詢問住在加護病房內與死神掙扎的妻子病情,還有目擊哥哥弒親的女兒安好否。

張父還不時關心著凶案現場的家,沒有人在家,門窗水電是否關好,想重拾昔日全家天倫歡樂的心情溢於言表,令人為之鼻酸。

這起轟動社會的弒親案發生後,因張生僅十六歲,立即啟動相關機制,由少年法院接手,裁示張生不隨案解送,交由醫院治療,直到病情穩定後再進行審理。社會局原本要將張生妹妹安置,因已有親友出面,而交由親友照顧並派社工人員探視輔導。

司法界指出,殺害直系血親是重罪,可處無期徒刑或死刑,但張生因未成年、父母未死亡、有至精神科求診紀錄,因此,未來應可獲減刑,不過,可能要接受長時間的強制治療直至治癒,才能再面對社會。



◆ 渲染個案無益於制度改革

【聯合晚報╱社論】2011.08.21

高中生弒親案震驚社會,引起關注教育的又一波話題。這是新聞效應必然的結果,但未必是檢視問題全貌的好角度。何以這樣說呢?教育問題需要從全方位的視角,審視制度;而新聞單一事件,雖可能反映現實的冰山一角,但亦可能是個別的特例,如果抓錯重點,不僅於事無補,反而造成教育議題的混淆與恐慌。

這起高中生弒親案,當然可從學業壓力、父母期待等角度,去觀察整起悲劇的來由始末,但也不無可能是單一青少年自己人格特質與精神狀態的問題。社會檢討這件事情時,有些聲音慣性地歸咎學業壓力、教育目標等,卻忽略了青少年也跟成人一樣,是在外在壓力、自我期待與調適自我、完成自我的連串過程當中,不斷成長的。換言之,外界壓力大不大,是一種觀察角度;而如何調和壓力與自我之間的平衡,則又是另一種問題。

台灣社會透過媒體效應,常常拿放大鏡看問題。例如一方面擔心,整體競爭力有逐漸下滑的隱憂,要求年輕世代應面對來自全球化更激烈的競爭;然而另方面,卻又不斷呼籲讓教育過程減少競爭,遠離壓力。結果呢,制度改革越來越混亂,甚且出現自相矛盾的目標。

每個世代,都有青少年的焦慮與不安。同樣,每個世代,也都要經歷成長、學習、挫折與奮起的過程。每隔一陣子,總可能發生一些令社會震驚、憂傷的青少年脫序事件。但除了動輒歸咎於整體教育政策失靈的反射性批評模式,社會也應尋求理性的解答。畢竟,每起個案都有非常獨特的背景與線索。外界若輕易將之推論到都是大環境因素所致,除了陳義過高,一竿子打翻所有人,最終也難以取得對這些個案的真正理解。

針對青少年問題,應有專業人士發展更細緻的個案研究和心理分析能力,仔細去追蹤案主的心路歷程與周遭環境變數,說不定會得到更具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以此為基準,校園輔導機制才能經由個案分析而累積成果,針對可能的脫序行為進行防治工作。

fsj 提到...

倫敦傳真-一個轉角 兩個世界

【江靜玲】2011-08-21 中國時報

英國大暴亂已是一個星期前的事了,表面上,一切已逐漸回復平靜。

大暴動的新聞逐漸淡去。中斷在義大利塔斯卡尼(Tuscany)渡假,坐著英國皇家空軍特遣飛機,倉卒返回首都倫敦,緊急處理暴亂的英國首相卡麥隆,這個星期六已經坐在倫敦南區的Oval板球場,手上拿著啤酒,觀看英格蘭和印度兩國球隊的國際板球競賽。

但是,這並不表示,有關大暴亂的一切都已過去。當休假中的法官紛紛被叫回辦公室,準備休假的法院工作人員和警獄官員被告之一律停止休假,英國的監獄長們憂心因暴亂起訴判刑者湧入,監獄即將爆滿之際,社會學者、心理學家也開始忙著解析這次英國大暴亂的背景和原因。大家都想知道,素來以民主法治和高容忍度著稱的英國社會,怎麼會如此脫序失控?

一名派駐在倫敦的美國同業說,「這個國家四月的時候,才舉行盛大的皇室婚禮;八月卻發生打砸縱火掠奪大暴亂。老實說,這兩個畫面,實在很難連接在一起。」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暴亂平息後說,這次發生在倫敦和英國其他主要城市的動亂,是「道德淪喪」;英國在野工黨黨魁米利班也指出,這次暴亂,顯示英國需要的是從頭到尾的「道德責任重建」。一時間,英國政客和輿論間,「道德滿天飛」,多年來,除了英國工黨前外長庫克曾主張英國應從事「道德外交」外,不記得英國曾把道德如此掛在嘴邊。

但什麼是「道德淪喪」呢?長期居住在英國的人,或多或少都能體悟到這是一個社會階級涇渭分明、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在倫敦,郵遞區號通常代表區域的特徵。從倫敦西北區的NW8到倫敦西區的W10,搭車不過十分鐘,腳程快一點的話,步行半小時也能到。前者位於攝政公園附近,綠蔭林立,一般認定為生活較優沃的住宅區;後者位於倫敦西敏寺內最貧窮的北肯辛頓區內,傳統上,一位當地的議員親口告訴我,「是丟棄人渣的區域。」

我對那位工黨議員的話感到震驚,但從某個角度而言,他只是說了實話而已。從NW8到W10,同樣在倫敦首善之區西敏寺內,卻驀然發現,不過一個轉角而已,竟是兩個世界。NW8的步道整潔,搭公車的人上車排隊,垃圾回收井然有序;進入W10後,街道到處可見零星紙屑、果皮和瓶罐,張貼著不清理狗屎要被罰款布告正前方就是一堆狗屎,路邊大樹下和電線桿旁,往往是遺棄家具或廢物的最佳場所,搭乘公車主動刷卡的人屬於異數。坐上從倫敦市中心到W10的十八路公車,我曾刻意數算過,下午巔峰期間,擠滿了乘客的彎曲巴士(Bending bus)中,三十分鐘的車程裡,只有兩名乘客上車主動刷卡,誠實付車資,其中一人是我,另一名女士則在未進入W10前就下車了。

過去數年,把這些觀察和現象拿出來跟英國友人們分享時,得到的答案幾乎千篇一律,「這是倫敦,多元分裂。」我對這樣的答案是很不滿意的,我的成長經驗告訴我,這是明顯的社會貧富不均、缺乏公共道德和不誠實。可惜,我的堅持,在此間大部分自認為自由派的小知識分子朋友圈中,得不到共鳴,有人甚至反問,「妳的國家很乾淨、很公平,具社會正義,大家都很有公德心,很誠實嗎?」

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無瑕的,但因小見大,「不在意」才是問題。英國的社會不是分裂,而是破裂了。

這次大暴亂對生了重病的英國社會,不啻為一大警示,英國政府忙著下猛藥,不惜動用重典,藉以警惕大眾並防堵再次發生類似事件,但我想英國真正需要的是一次徹底的「社會健康」檢查。(clchiangr@yahoo.com)



◆ 英暴亂滋事者 年輕失業男居多 監獄快爆滿

【江靜玲/倫敦十九日電】2011-08-20 中國時報

英國大暴亂後,監獄出現人滿為患的緊急情況。英國典獄長協會十九日警告,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監獄將在數周內爆滿,呼籲政府速謀對策。而最新調查顯示,滋事者以年輕失業的貧窮男性為主,十八歲到廿四歲占多數。這推翻了先前英國政府強調,暴亂與貧窮無關的說法。

暴亂以來,警方迄今拘捕了二千八百廿三人,過去一周內,共有七百人入監服刑。每天增加一百名受刑人的數字,使英國監獄系統大感吃不消。

英國典獄長協會指出,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監獄目前已關有八萬六千六百人,為了因應暴亂後大量湧入的新犯人,過去幾天,各獄不斷轉移犯人,以挪出更多位置。但即使如此,英國監獄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個空位。而等待起訴的滋事者則逾二千人。

英國政府貫徹亂世用重典政策,但否認此次暴動與貧窮有關,左派《衛報》十九日則以數據分析,強調暴亂的源頭就是年輕貧窮和失業。

根據《衛報》,參與這次暴動的男性占九一%,女性九%。遭起訴的年齡,十一歲到十七歲占十七%,十八歲到廿四歲占四九%,廿五歲到卅歲占十三%,卅一歲到四十歲者六%,四十一歲以上者也是六%。

該調查分析指出,暴亂期間,倫敦的滋事者和掠奪者,都是在自己住家附近的街道和商店打砸搶奪。其他城市,如伯明罕、曼徹斯特則剛好相反,暴民多特別搭車,進入市區商店林立的主要街道打劫。

但無論在哪裡,這些滋事份子多來自區域內最貧困的地方。參與研究的利物浦大學都市計畫講師辛格頓指出,被起訴者中高達四一%來自英國十%最貧困區域,他相信,此次暴亂與貧窮,難脫關係。

利物浦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史考特則認為,英國這次暴亂,「就是一場英國的街頭社會階級戰。」英國由像首相卡麥隆、副首相克萊格這種公校、牛津劍橋中上階層精英領導的傳統,早就該加以檢討。



◆ 桃園半數刑案 都是為吸毒偷搶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2011.08.21

桃園檢警最近發現因吸毒衍生的財產性犯罪有增多趨勢,「為了買毒品而偷搶」,竊案和搶案大多數與吸毒有關,連監獄都人滿為患,檢警將以加強緝毒和協助戒毒雙軌併行,降低犯罪率。

檢警指出,吸毒者毒癮發作,為了解癮「什麼都做的出來」,衍生的財產性犯罪也日漸增多,其中以竊案最多,最常見的就是打破汽車車窗偷錢,因為可以快速得到現金、立即買毒品解癮,其次是偷不鏽鋼門、飛車搶皮包、搶超商等,也能很快取得金錢買毒品,其他如闖空門竊案和攔路劫財案等,也與毒品案有許多連結。

除了財產性犯罪,暴力性犯罪也屢見不鮮,如要不到錢買毒品解癮而毆打父母、妻子、殺死親人、毒犯間共用針頭感染愛滋病、再傳染給別人等,衍生更深層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據檢警和法院的統計,桃園縣毒品案占所有刑案的比率逐年提高,去年16.7%,今年1到7月提高到19%,因毒品衍生的竊盜、搶奪等財產性犯罪,幾占刑案的一半以上,已到密集的程度,也讓監獄人滿為患。

而毒犯的再犯率也偏高,根據台北監獄和桃園監獄統計,毒犯出獄後,半年內「回籠」的比率接近五成,一年內再進監獄的高達七成,他們在出獄後沒有工作,除了吸毒入監,也有為了解癮而偷竊、劫財而再度入獄,有如惡性循環、愈陷愈深。

「吸毒是財產性犯罪的根源」,檢警認為這種勢趨如果不遏阻,日後會成為治安大患,因此決定加強緝毒和減害計畫雙軌併行。緝毒包括加強查緝夾帶闖關、空運包裏走私和販賣毒品,減害計畫則以幫助毒癮者戒毒為主,希望減少吸毒人口和幫忙找工作,協助毒癮者回歸社會,降低財產性犯罪的發生率。



◆ 染毒很慘 過來人細訴毒害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2011.08.21

「為了孩子,我決心戒毒」,陳姓婦人的承諾沒維持多久就破功,丟掉孩子的監護權。毒癮難戒,因吸毒沈淪事例不勝枚舉,有牛排館夫婦淪為階下囚、富家子變街友、少女入風塵,戒毒成功的過來人奉勸「毒品沾不得,一沾上就甩不掉」。

一名吸毒6年的劉姓女子參與檢方減害計畫時現身說法表示,過去每天要花6千元買毒品,吸到敗光家產還負債,婚後夫妻一起吸毒,她表示,過去毒友間都以「玩藥」形容吸毒,事實上是「藥在玩我們」,如今夫妻倆參加減害專案,不再碰海洛因,現在過得很快樂。

桃園市一對夫妻,原本經營牛排店,月入卅多萬元,後來染上毒癮,不再親自下廚,店面租給別人,因吸毒費用入不敷出,最後賣掉店面,三年多就「吸」光家當,夫妻都淪為階下囚。

桃園縣一名高職女生染上毒癮無法斷戒,為了解癮,竟用肉體換毒品,也有女生因吸毒淪落風塵,讓檢警嘆息。

一名貨車司機,賺的錢不夠買毒品,花光積蓄還借錢買毒,家中幾乎斷炊,妻子四處打工維持家計,薪水還拿來幫助丈夫戒毒,也鼓勵丈夫戒毒「否則後半生會很慘」,但丈夫沒有毅力,戒毒失敗,二度入獄,最後落得妻離子散下場。

這些吸毒個案,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檢警指出,毒品像幽靈般啃噬著靈魂,吸毒的快感和毒癮發作的痛苦,讓戒毒更困難,成功戒毒個案如鳳毛麟角,大多數毒犯都沒有這分毅力,戒到一半又吸毒的例子太多,有的還愈吸愈多,終生被毒品綁架。吸毒過來人奉勸「絕對碰不得」。

fsj 提到...

460萬青年勞工 平均年賺不到54萬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8.28

「青貧一族」現象加劇!主計處調查顯示,去年國內未滿四十歲、約四百六十萬名的青年勞工,平均年所得不到五十四萬元,不僅倒退回十四年前水準,十五年來約只增加兩萬元。

此外,夫妻皆不滿四十歲的雙薪家庭,只要扶養兩個孩子,又住在台北市,就可能淪為官方定義的「中低收入戶」,成為名副其實的「青貧一族」。

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去年國內未滿四十歲的青年勞工,約有四百五十九萬兩千九百二十一人,占所有勞工的三成六;而青年勞工的平均年所得五十三萬九千四百七十八元,是全體勞工平均年所得六十一萬五千零一十六元的八成七左右。

這些數據雖然略高於前年,但官員解釋,由於二○○八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國人平均年所得連續兩年持續下探,直到去年才止跌回升,但增加幅度只有百分之一點八。

沒有工作或工作相對不穩定的未滿四十歲青年人,年均所得增加速度相對較小,去年和前年相比,從五十三萬五千六百六十九元成長到五十三萬九千四百七十八元,只增加三千八百零九元,增幅約百分之零點七。

而根據內政部今年七月推行的社會救助新制,台北市只要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費低於兩萬兩千一百九十一元,又符合一定的存款與不動產限制,就符合政府提供相關救助措施的「中低收入戶」資格。

以夫妻皆不滿四十歲,去年平均可支配所得九十萬七千四百三十八元的雙薪家庭,只要扶養兩個孩子,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就只有一萬八千九百零四元;如果存款又不多、名下沒有房產,就可能淪為台北市的「中低收入戶」。

事實上,「青貧一族」的現象不只出現在台灣,國外情況可能更嚴重。英國日前發生暴動,其中有不少暴民是失業的年輕人,而青年高失業率早已是歐洲各國的普遍現象;美國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兩波量化寬鬆政策撒了近兆美元到市場,失業率還是超過百分之九。

會形成這種現象,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分析,資本家「錢滾錢很容易」,勞動者的報酬在全球化、自動化浪潮下,反而走向停滯局面;尤其是這些薪資水準本來就不高的年輕人,政府必須多在相關政策上著力,如稅制改革、社福制度等,協助「青貧一族」。



◆ 新娘最大! 中國女性抬頭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8.28

經濟快速成長與男女比例懸殊的獨特現象,促成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崛起,大陸女性如今有大好機會撐起她們的那半邊天。

英國「衛報」(Guardian)最近的一篇報導指出,中國近30年來的經濟成長與社會變遷,促成了舊儒家文化也無力達成的女性地位提升。這項轉變源自在大陸各地滋生的物質主義,一胎化政策帶來的10比7男女比例,尤其讓年輕女性在婚姻中取得了議價權,也就是所謂的「新娘價格」(bride price)。

婚前看房 離婚搶著要房

報導指出,「新娘價格」主要透過房產市場反映。男眾女寡的結果導致大陸男性如今必須有房子、汽車和工作,才有討到老婆的機會。而隨著離婚率快速升高,新娘也寄望婚姻破裂時,至少能取得部分的房宅權利。

由於這種現象已變得十分普遍,大陸最高法院甚至希望加以反制,在最近的一樁離案件中,特別裁示男女離異時,房子將歸屬買方,通常也就是男方和他的家庭。

但這項裁決適足以反映正在改變中國的系列社會變遷,代表的是對共黨專政的挑戰,而且規模之廣、力量之大,是任何異議分子所無法想像。

中國向來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時至今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仍然沒有任何女性成員,政治局的女性委員也只占了五分之一。最近的一項工廠勞工報告並且指出,20%的女性勞工宣稱她們受到性騷擾。

不是弱者 賺錢功力三倍

然而,中國女性地位的提升已不容否認。目前在大學就讀的年輕人,有半數是女性,女性對家庭所得的貢獻,也已從經改初期的20%提高到50%。在各地工廠工作的大批女性民工,現在賺的錢是本世紀初期的三倍。

根據估計,約有四分之三的中國女性大學畢業生嚮往企業的管理職,美國女性的比率只有一半。全球白手起家的逾十億美元女富豪中,中國更占了一半,有些並已是大企業的主管。

例如,珠海格力電器集團的「鐵娘子」總裁董明珠,就以甚少對下屬露出笑容著稱。她宣稱:「我從不犯錯,永遠都是對的。在企業世界展現嬌柔,有如承認女性的柔弱。」

花錢不怕 奢侈消費大增

毫無疑問地,在經濟掛帥的世界,消費能力的展現就是實力的宣告,最高端的消費更是如此。2010年時,中國女性奢侈品消費者花費的開銷,平均比前一年增加22%。大陸售出的Maserati名貴汽車中,三分之一的買主是女性,而美國的女性買主只占5%,歐洲更只有2%。

在這樣的情境中,女性想捍衛她們的婚姻財產是很自然的事。何況,女嬰墮胎、生育率下降、男女比例懸殊等多項因素,都只會讓女性在婚姻中的議價權更加高漲,絕非最高法院的一場判決就能扭轉。

fsj 提到...

社論-我國的所得分配改善了嗎?

【本報訊】2011-08-29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發布9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所得分配已獲改善。惟綜合調查報告裡有關所得的定義、政府重分配的方式、調查的樣本及國內總體的財富分配環境加以研判,在在顯示我國的所得差距擴大問題依然隱憂重重。

根據主計處這份報告,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排序分為五組,前20%的家庭(最高所得組)平均所得為178萬7千元,後20%(最低所得組)為28萬9千元,五等分位的高低所得差距為6.19倍,這個差距已低於98年的6.34倍;近日府院高層紛紛對此發言,以為台灣所得分配已獲改善。這顯然是過於樂觀,也是對家庭收支調查的欠缺瞭解。

許多人看到所得差距改善這項調查結果,心中一定會有疑惑,因為這些年國內工作貧窮的現象日益嚴重,已是眾所周知。從官方統計也可以發現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在過去這一年持續升高至11萬多戶,比97年的9萬多戶高出不少。在低收入家庭持續升高下,所得差距怎麼會縮小?

原因就在於政府透過累進稅及發放各類福利津貼所進行的所得重分配(income redistribution),99年政府採重分配之前的原始所得差距為7.72倍,仍是歷年第3高;但經政府透過財政收支加以重分配之後,降至6.19倍,政府重分配的作為讓差距縮小了1.53倍。政府基於社會正義而採取重分配的手段,本應給予掌聲才是,但若細看重分配的內涵,我們實在要替馬政府感到無比的憂心。

因為,所縮減的1.53倍逾九成來自社福支出的效果,賦稅效果不及一成,極不相稱。歷年來我國政府的重分配皆著重於發放社福津貼,兩黨執政期間都不斷地加碼各式津貼以討好低收入者,另外又不斷地降稅以討好有錢人,才會出現這種極度扭曲重分配模式。試想,沒有稅收挹注,每年數千億元的社福預算從何而來?如此兩面討好的政策豈能長久?又豈能不陷財政於危機之中?政府的所得重分配手段本來是要匡正市場分配的失衡,但如今反而造成財政失衡。希臘諸國的財政危機讓我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沒有租稅正義的社會正義,根本不是正義」,最終引來的經濟災難,如今已是歷歷在目。

從民進黨執政時代直到近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這十年兩黨大方地調降土增稅、遺贈稅、營所稅、所得稅,表面上皆大歡喜。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政府在沒有稅收支應下,年年舉債、釋股、賣地籌錢,如此還不夠,近期又擬設置容積銀行準備開始出售容積,然而這些籌錢的方式後患無窮。令人扼腕的是,原本單純的所得分配失衡,如今竟已演變成財政失衡、都市環境失衡,政府短視之為害,莫此為甚。

我們從本次的調查結果還發現,前20%的高所得組可支配所得竟降至近九年來最低,這也與一般人的理解有不小的差異。別的不提,過去這一年台中港通關進口的賓士、BMW、保時捷等名車所形成的車海,早已名聞遐邇,進口名車數量之多更是蔚為奇觀,據聞車商的訂單已接到手軟。由此研判,若非有錢人的所得大幅成長,如何會有這一景象?這說明官方的家庭收支調查,低估了高所得家庭的收入。

家庭收支調查低估高所得者的收入原因有二:其一是有關所得的定義,這份調查所定義的可支配所得並不包括資本利得,因此買賣房屋、股票賺取差價的龐大獲利全數不計入其中。眾所周知,資本利得是有錢人最大的收入來源,捨此不計,官方所公布的所得差距怎能不低估;其二是家庭收支調查的樣本數過少,也是造成估計誤差的另一重要原因。民國81年台灣家庭總戶數529萬戶時,抽樣數是1萬6千多戶,如今全台戶數升至784萬戶,反而僅抽取1萬4千多個樣本戶,吳內閣如此吝於給予統計單位經費辦調查,如此而欲提升政府統計品質,豈非緣木求魚?

綜上所述,可知所謂99年台灣的所得分配已經改善並非事實。政府如果真想明白台灣的所得差距,我們認為首先要修正家庭收支調查中有關「所得」的定義,將資本利得納入,事實上美國在評估所得差距時早已納入資本利得了;其次,政府必須編列更多預算支援這項調查,調查的樣本數至少應達到失業率調查的兩萬戶才行。如果這兩件事都辦不到,那麼國內所得分配的真相恐怕永無大白之日。而在缺少真確的所得分配資料下,政府自然難以對症下藥,如此而採取荒腔走板的社福、減稅政策,反將陷台灣於更大的社會及財政危機之中。是非利害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希望執政當局也能儘速做出智慧的抉擇。



◆ 學費貴就業難 讀書無用論 陸農村發酵

劉正慶/綜合報導 2011-08-29 中國時報

北京大學廿七日迎來七六八二名新生,新任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當天特別為貧困學生發放內裝有洗衣粉、上網卡等物的「愛心禮包」,但學費貴、就業難,即使念了北大,「讀書無用論」還是在農村發酵。

二○○八年自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黃柯柯,考進北大那年,父母不惜重金在村裡擺上數十桌酒席宴客,因在陝西臨潼區西柳村老家,黃柯柯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念北大,老家的人都認為她將來是有出息、有前途的。

但作為寒門子弟,黃柯柯現在最好的發展選擇,反而是留在北京準備考研究所,而她的姊姊黃艷寧,二○○四年從寶雞文理學院應用數學系畢業後,投了一堆簡歷,也只能在家待業,直到今年七月才在一所高中當上數學老師。

「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是要靠爹。」出身貧困農戶家庭的黃艷紅無奈地說著。而對家中獨子黃磊,黃柯柯雖多次建議父親讓弟弟重拾學業,但黃父卻對大學生的出路失望透頂,覺得兒子就算讀二流大學,畢業還是找不到工作,倒不如早點出去賺錢。

《人民日報》在一篇文章中說,讀書改變命運,在大陸正受到現實的挑戰,愈來愈多農村子弟放棄大學入學考試。去年九百四十六萬考生中,棄考人數近一百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考生,他們大多選擇讀技校或直接打工。

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表示,緩解就業難才是破除「讀書無用論」的關鍵;北京外經貿大學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認為,應重視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讓學校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變化,即時調整專業和招生計畫。

如何才能暢通向上流動的管道?陸漢文建議,寒門子弟要改變傳統的擇業觀念;北大社會系教授劉能則勸戒農村學生必須加強學習,因為「接受教育,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無論走哪一條向上流動之路,沒有知識肯定不行。」



◆ 12歲買毒70次 毒樂不忘眾樂

網路結識損友 好奇試用 短短半年 交易頻繁
不僅自己吸食 還「以毒會友」曾被訓導主任逮過 家長卻渾然不覺

【林欣儀/台中報導】2011-08-29 中國時報

十二歲顏姓少年今年才要升國一,但國小開始就偷錢買毒,短短半年就交易了七十多次;不僅自己吸食,還「以毒會友」供應六名同學,曾被學校訓導主任逮過,偏偏家長渾然不覺,直到警方通知才恍然大悟。

台中警方日前查獲以男子謝瑩祺(廿四歲)、林期璋(廿一歲)為首的販毒集團,員警分別在大里區東明路、國光路逮捕兩人,並起出K他命、安非他命等毒品及一把九二空氣槍。

警方表示,謝、林銷售毒品的管道,主要是以青少年為主,這次被查獲的多名下游藥腳,不乏剛滿十八歲或未成年者,特別的是,其中一名顏姓少年今年才準備上國一,卻已經有半年多的吸毒經驗。

顏童供稱,半年前透過網路結識謝男,因為看到同儕間不少人吸毒,基於好奇才會試用看看,沒想到日漸沉迷,近五個多月,每三、四天就會向謝購買K他命一次,每次花費約千元,計算下來,總共購毒約七十多次,平常都是跑到公園或學校偏僻處使用。顏童說,因為父母經營便當店,抽屜內放的錢不少,每次都會偷拿錢去買毒,至今偷竊金額約有一、廿萬元,還曾經供應K他命給黃姓、戴姓等就讀國中的朋友,接受者共有六人,其中黃男就高達五次。

警方表示,顏童在今年六月初與黃姓友人吸毒後,還曾遭某國中訓導主任發現,但他未悔改,仍繼續吸食毒品,當顏被逮後,他的母親接獲通知趕到警局,相當震驚與氣憤,而涉嫌販毒的林男今年初才因販毒案被判刑十年,沒想到仍繼續毒害青少年,相當可惡。

顏童則告訴員警,這次被逮後,已經感到很後悔,決定聽從父母命令,到別的縣市就學,盼就此戒掉毒品。

fsj 提到...

胡晴舫:青年要團結起來

【聯合報╱胡晴舫】2011.09.01

發達國家逐漸高齡化,人數最眾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正值退休關卡,需要福利保障,社會趨勢少子化之際,銀行破產,政府負債累累,國家面臨倒債,理應為上一代債務買單及為自己儲存退休金的年輕世代卻大量失業,上街抗議,燃燒市街。這是近來新聞所傳遞的全球景象。

巴黎郊區青年暴亂,阿拉伯之春,希臘抗議失控,到倫敦青年暴動,事後大量檢討均跟青年失業有關。去年全球失業人口為兩億,其中七千八百萬為青年。歐陸最嚴重,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五,希臘百分之卅八,而每五個英國青年就有一人失業。抱怨太多「啃老族」的日本每十二個青年有一人失業,其他有工作的大多窩在7-ELEVEn便利商店打零工或站在街頭發面紙。台灣標籤年輕人為「草莓族」,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三,自願性失業者恐怕更難以估計。

隨著勞工意識高漲,勞工保護政策漸強,青年作為勞工市場的新來者本來就居於弱勢。他們缺乏經驗,不懂專業,即使具備技術也尚待琢磨。青年也比較有本錢等待,不似一家子嗷嗷待哺的中年人每天必須妥協開工,他們總是可以回籠學校,混在父母家,賺點散錢,直到一份他衷心認同的工作出現為止。

青年就業的解決之道,首要經濟持續發展。然而,社會經濟越成熟,發展越趨緩,同時人類越來越健康長壽,當查爾斯王子六十多歲仍接不到王位,張忠謀八十歲仍是台積電執行長,這幅畫面顯現了現今勞動市場難以流動的困境,尤其,青年失業越來越高學歷,不再是季節性現象,而是結構性問題,亟待政府重視。

然而,採取保護政策未必能治標,相反地,如何增強青年的競爭力才是重點。當台灣的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百,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卻僅有約四十,同時市場因為擔心他們的專業不足,不堪錄用,這已透露了我們的教育體制並沒有與市場銜接,師資恐與市場脫節,無法訓練出市場的所需人才。舉例美國SCAD設計學院延攬好萊塢師資,學生在學校時已對外頭市場有一定概念,並據此規劃就業方向,加強未來就業的所需技能,畢業後便能直接進入產業,從事服裝設計、動畫、場景設計等,學校與業界形成良好的供需關係。

當舊世代仍留在職場上,要做的並不是逼退,而是如何善用他們。當今人類正面臨一批前所未見的健康老人,體力腦筋不輸年輕人,隨著醫學越見發達,人類長壽只會變成常態,英國一項研究顯示今年十六歲的少年,每五人會有一人活到一百歲。老人如何繼續貢獻依舊旺盛的勞動力,如何將技能經驗無私傳給毫無生命經驗、遑論職業經歷的年輕人,而不鄙視他們,如何與年輕人肩並肩工作,且不以己身的社會資源與決策地位以霸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成為一項高齡化社會的共同課題。

我們習慣八十不稱老時,也別忘了十八歲已是法定成年人。就在不久前的廿世紀初,更多男人廿歲已是人家的爸爸。因此,產業應該給年輕人機會,不要受限於世代偏見,讓他們從工作中學習。有機會犯錯受挫,才有機會累積成長。草莓破皮了幾次,自然長出厚繭。

而青年人更應自我團結,在公共領域積極發聲,扛起社會責任,主動追尋自己的未來。畢竟,要人家不把你當孩子的前提便是自己先拒絕當個孩子。

(作者為作家)



◆ 白人比例減 移民成美經濟動力

中央社 2011.09.01

根據美國最新人口普查資料,首都華盛頓的白人人口首次不過半。過去10年,包括紐約、拉斯維加斯及聖地牙哥等22個都會區,白人總數已經低於其他族裔總合。

由於白人出生率降低,人口老化,加上拉丁裔與亞裔出生率及移民數量增加,改變美國族裔結構,變化特別集中在前百大都會區。

負責研究的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人口統計研究員傅瑞(William Frey)說,都會區向來是改變發生之地,目前進行的研究將提供未來勞動人口調整的基本資料,其它地區也會跟進。

以華盛頓為例,1990年白種人口有64%,2000年為55%,10年後跌到49%。有些地區族裔結構改變更為劇烈,連研究員都感到驚訝。

族裔結構光譜偏移不僅影響就業市場,有些地區學校已經感受到明顯變化。在維吉尼亞州北部與馬里蘭州,過去15年少數族裔成為校園主流。

為了因應族群成份變動,維吉尼亞州政府宣傳文件除了英文,還得增加西班牙文、中文、越南文及阿拉伯文等版本。

最重要的改變還有選民結構、投票意向與就業人口調整。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傅勒(Stephen Fuller)告訴「華盛頓郵報」,2020年時美國走出經濟谷底,對勞動力的需求將超過本地居民的數量。

傅勒指出,無論移民人口來自何處,都將是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隨著美國退休人口增加,未來職位空缺得靠外來人口填補。

fsj 提到...

大馬逾四分之一老人 遭棄養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03

養兒防老?馬來西亞官方統計,馬國約26%或63萬6461名逾60歲以上人士,遭子女遺棄或不獲子女奉養。

中央社報導,馬國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LPPKN)最新研究顯示,其中有60%的高齡人士是靠自身的儲蓄或投資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開銷,28%被迫再次投入職場工作。研究指出,缺乏孝道、經濟拮据、缺乏責任感、親子關係不密切,都是造成此一社會現象的因素。

研究也指出,高齡人士遭子女棄養方式包括生病時被兒女送到醫院後即再也聯絡不上、把父母安置於養老院後極少或不再探望等。

馬國逾60歲人士約240萬人,本地的退休年齡為55歲。



◆ 上海醫跑跑事件 副院長免職

中央社 2011.09.04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日前發生「醫跑跑」事件,目前事件原因已經查明,該院副院長被免職。事件中,一名病患因醫院發生火警,醫生卻先落跑,以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廣州日報報導,8月24日19時30分許,朱姓民眾因車禍被送進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3樓1號手術室,進行全身麻醉下肢截除手術。手術室內共有6名醫護人員,包括2位醫生、2位麻醉師、2位護士。

手術後期,也就是當天21時45分許,隔壁2號手術室空氣淨化器起火。當火勢蔓延到1號手術室時,2位醫生正在縫合傷口。但因停電沒有照明,煙霧又濃,在查明呼吸器正常工作,手術床無法搬動等情況下,只好撤離現場尋求救援。

不過,當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卻發現患者被困在1號手術室內,呼吸軟管脫落且斷口熔融,於是將他抬到3樓樓梯口,但搶救無效死亡,事後證實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此事傳出後,引起大陸民眾強烈質疑:「危急時刻,醫生扔下病人自行離開是否違法?」並且把這件事稱之為「醫跑跑」。眾多就醫患者表示,對醫生的信任程度大為降低,有人說:「救死扶傷不能只體現在口號上,如果關鍵的時候連醫生都指望不上,確實讓人心寒。」

報導說,事後公安、消防和衛生部門成立火災事故調查小組,認為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應急方案有缺失,醫務人員反應能力不足,為此免去分管消防安全的副院長陳愛東職務,同時給予院長方勇行政警告處分。



◆ 通膨破表 以色列40萬人示威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04

以色列幾個大城市3日晚間舉行大規模「社會正義」遊行,超過40萬人上街抗議房價和物價高漲,創以國民生議題抗議人數紀錄。抗議民眾要求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通貨膨脹。

以色列民眾7月間就開始類似抗議活動,3日人數再創新高。媒體報導,特拉維夫遊行人數超過30萬,另有約4萬人在耶路撒冷總理官邸附近抗議。海法、埃拉特、赫爾茲利亞等城市也分別有數萬人上街頭。

以色列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目前失業率約5.5%,但財富集中,有工作的「窮忙族」增加。薪水跟不上通膨腳步,稅負又重,以色列中產階級叫苦連天。

新華社報導,2011年第一季,特拉維夫一間四房公寓平均售價達247萬謝克爾 (約台幣1982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多達12.3%。而以色列中央統計局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民平均月薪8996謝克爾 (約台幣7萬2200元),要在特拉維夫買屋要23年不吃不喝。很多大學畢業生、退伍士兵、年輕夫婦無力買房子。

以色列2010年6月到今年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4.2%,超過政府設定的3%理想上限。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7月底曾推動立法簡化新建住宅和土地審核手續、改革房屋管理機構,緊急修建小戶型公寓,並承諾為5歲以下兒童提供免費教育。但示威者對政府方案並不滿意。



◆ 抗議緊縮政策 義大利小鎮獨立自印鈔票

謝佐人 2011-09-04 中廣新聞

義大利中部一座小鎮為了抗議政府嚴苛的緊縮措施,因而宣布獨立,並且開始印製自己的鈔票。這座距離「羅馬」東部大約100公里的小鎮「費雷提諾」只有550位居民。

根據義大利政府的新規定,為因應歐元危機,政府緊縮開銷,小鎮「費雷提諾」必須與附近較大城鎮合併。這樣一來,小鎮包括鎮長「賽拉瑞」等人都將失業。「賽拉瑞」為了自保,因此提出獨立的構想,隨即獲得鎮民熱烈迴響,他們開始印製鈔票,「賽拉瑞」還將自己的肖像印在鈔票上。現在當地商店已經開始以自己的鈔票進行買賣交易。

其實除了「費雷提諾」外,義大利全國有許多城鎮都不滿政府的合併措施,都想要獨立。

「費雷提諾」鎮長「賽拉瑞」表示,義大利以前就是由許多公國組成,例如目前位於義大利境內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如果「聖馬利諾共和國」可以做得到,「費雷提諾」當然也可以辦得到。

fsj 提到...

治安惡化 紐約陷槍擊惡夢

中央社 2011.09.06

儘管是美國勞工節長假,但紐約客卻陷入治安惡化的陰影。根據紐約市警局統計,過去48小時,紐約共有31人遭受槍擊,其中還包括一個派對上造成8人受傷的嚴重槍擊案。

這個被紐約媒體以「血腥週末」形容的嚴重治安問題,讓剛忙完颶風侵襲的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Bloomberg)不得不在週末出面召開記者會說明市政府的處理狀況,因為紐約是全美對槍枝管制最嚴格的地區,但這個週末卻讓紐約陷入槍擊惡夢。

彭博表示,這個週末發生的事是「不合常理的」,市府絕不會坐視治安惡化現象,他並要求紐約市警局加強巡邏與警戒,希望讓長假最後一天的紐約能恢復到過去的寧靜。

根據警方統計,過去48小時紐約發生14件槍擊事件,至少造成31人傷亡,光是3日清晨6時到4日清晨6時,就有24人因為槍擊案受傷。

其中不少涉案人是年齡不到20歲的年輕人,以造成8人受傷的派對槍擊案為例,槍手是個17歲的年輕人,遭到槍擊受傷的受害者從11歲到24歲不等,擁槍年齡層下降,也引發媒體高度關注。



◆ 越罪犯年輕化 專家籲關注

中央社 2011.09.06

越南近日連續發生多起重大社會殺人案件,罪犯不僅年輕而且手段兇殘,這種情形引起民眾擔憂和關注。

「首都安寧報」報導,目前越南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犯罪行為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民眾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許多大學生不顧人命搶劫殺人,甚至參與大規模的販賣毒品。犯罪手法和對象複雜多樣,有的家貧學生打工謀生,被壞人引誘犯罪,也有學生過著富裕生活,仍為奢侈花費而犯罪。

河內一著名大學的女學生因貪圖錢財,虛情假意與一位男老師談戀愛,連續6次欺騙老師,詐騙6億多越南盾(約3萬美元),最終被判9年徒刑;另一名年輕女子違反交通規則,動手打交警,也被判9月徒刑。

北江(Bac Giang)省未滿18歲的黎文煉(Le VanLuyen)圖謀鄰居金店財物,兇殘殺害3條人命,其中一人還只是1歲半的幼童;由於黎文煉不滿18歲,根據越南刑法最高僅會獲判18年徒刑。這一殺人案件震驚全國,犯罪手法兇殘,輿論和民意多支持嚴懲,18年徒刑令民眾覺得法律過於寬鬆,需要修改刑法,以保障民眾權益。

一名學者表示,法律只是底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手段。在採取法律約束人的行為之前,學校與家庭應該加強培育學生的道德教育。目前學校和家庭的道德、生活以及教育方式,不再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

這名學者同時指出,當今越南社會太重視物質價值,引起許多年輕人想不勞而獲,甚至為了錢財殺人。每天仍有許多學生偷竊財物,放學玩有害身心的電腦遊戲,接觸黑道份子,如果家長和學校不加強關心和管理,社會上年輕人的犯罪率不會下降。

fsj 提到...

雲端高不可攀 弱勢怎辦?

【聯合報╱李貞蓉/餐飲業(高雄市)】2011.09.07

媒體報導,有一位老先生於凌晨四點親至花蓮火車站購買中秋節往返台北的車票,卻因為網路預購票早已銷售一空霸占窗口,或許老先生的行為並不足取,但筆者對此卻心有所感。

在這個資訊爆炸,3C產品人人上手,連政府部門都趕上E化腳步的時代,很多人卻忽略了社會上還是有許多買不起電腦,或是不會使用網路的人,而他們也因此成了隱形的弱勢族群。

筆者父母住台南,家父年邁體弱,歷經兩次中風兩次肝癌(術後三年再度復發),平均每個月要到高雄榮總報到一次。為免父親長途奔波,候診時間過長,每次我都會先在網路上幫父親掛號,確定門診叫號的大概時間,才送父親到醫院。候診室裡永遠坐滿許多身形佝僂動作緩慢的老人家,後來聽父親和其他病患交談,才發現很多年長者不會使用網路,幾乎都是一大早來醫院掛號,卻因為現場掛號的名額有限,總得等上大半天甚至中午過後,才能完成看診。

可是,會使用網路的我,也曾經踢到鐵板。有一次身體不適,上午十點到高雄小港醫院掛號看門診,櫃檯人員告知現場名額已滿,原來每日現場掛號名額只有五位。櫃台人員建議:今早已不可能排上門診,如果病情不嚴重,我可以回家用網路掛號,改天再來。或者在現場先掛下午或晚間門診,然後等到下午或晚間門診。

數年前,為了開店,想申請廣告招牌登記,去電市政府建管處詢問申辦流程,得到的回答是:請自行上建管處網站下載表格。後來又因為稅務問題,去電國稅局,得到的回答依然是:請自行上國稅局網站下載表格。當時我突然好奇反問:如果我家沒有電腦或是我不會上網,那該怎麼辦?總機人員回答:可以請會計師幫妳辦理。那種「想當然爾」的語氣,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網路確實是現代人最方便的工具,可是有很多我們在家裡動動滑鼠,敲敲鍵盤,就能輕鬆完成的工作,卻也有人做不到;就像花蓮火車站那位老先生一樣。

在責怪老先生霸占窗口的同時,希望所有公共機關、醫院或公共運輸系統的主事者,可以多為這些網路弱勢族群著想。畢竟一張車票背後,是熱烈期待和家人團聚的心;如今父親已離世多年,醫院裡那些緩慢移動的身影還深深印在腦海之中,那些只為了看病拿藥得在醫院待上大半天的老年人,他們有可能是我們深愛的父母,也可能就是數十年後的我們。

科技日新月異,但人性始終珍貴。原本用意是縮短時間距離,帶來便利的「雲端科技」,不要真正變成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雲端!



◆ 出國壯遊找自己 台灣爸媽OK嗎

【聯合報╱鄧鴻源/大學副教授(新北市)】2011.09.07

台大新生訓練第一天,校長李嗣涔對大學新鮮人發表演說表示,支持大學生「有目的」的蹺課,例如到歐洲壯遊後找到人生方向。

其實美國許多著名學府都規定,新生第一年應該到其他國家從事公益服務活動,以培養國際觀,由學校出錢補助,因此有人到非洲、亞洲、歐洲從事各種公益活動。如此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人生規畫應該都有很大幫助,也更能關心和參與國內外政治與社會活動。

反觀國內一些著名學府,為了追求大學卓越,特地成立所謂菁英學院,集中少數學業成績突出者,在設備良好的教室聆聽國內外知名大師的指導,如此關在象牙之塔裡,如何培養恢宏的國際觀與人道精神?他們未來或在自己的專業有突出表現,但做為國家領導人或各行各業領導人物應有的素養,則恐怕有所不足。

一所大學之所以卓越,不是只有學術上卓越,學生人格的卓越才是重點。因此,台大不應只是支持大學生「有目的」的蹺課,還應該效法歐美著名大學的作法,補助新生到國外壯遊,特別是到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讓他們了解,有許多在我們看來最普通不過的事,別國家人民可要費很大力氣。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國際觀與人道精神,對他們未來的人生規劃,應該有很大幫助。

此外,國內如山地社區服務、育幼院與養老院探訪、學校附近社區服務、各地文化館與動物保育工作等,也都值得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

饒淑珍/服務業(台北市)

壯遊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是一種放空,把一向的生活形態與條件完全放空,帶著一個空的自己出去,才有機會汲取外方的養分,吸納各地的風土民情與文化,而成為另一個全新的自己,回到自己的地方後,才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

我曾經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待了近半年,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老中青少各年齡層匯聚之處,看到不少國際背包客以最精省的旅費,遊遍許多的國家,更看到為數眾多的日韓年輕人,多是隻身出國。

南韓的父母,會讓上了大學後的孩子休學一年,給孩子一年的時間到其他國家,除了訓練他們能以英語在外國與國際人士溝通外,也藉此拓展國際視野,以便回到學校後,更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方向。

另有一位在琉球念外文系三年級的學生,說服了不安的父母親,帶著自己打工存到的六千美元,以一年的時間,走陸路從曼谷、緬甸、柬埔寨、尼泊爾一路到了印度,等繞完一整個南亞及東南亞後,再到台灣與朋友會合。

「偶爾」蹺課的偶爾是多少的時間?是一個暑假還是寒假嗎?如果寒暑假就可以壯遊,出得了一個東方的玄奘,以及來自西方的馬可波羅嗎?一位長期居住在印度的朋友,常常會接觸到這些休學壯遊的南韓青少年,她看到的是南韓父母如何經營下一代的國際觀,以及日本青年如何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而每次回台灣後,再看到我們同年齡層的下一代,她總是有著很深的感慨與擔憂。

教育學者提到的壯遊,是講真的嗎?南韓父母的壯舉,以及日本青年的自覺,撞擊的正是我們的教育人與父母,以及青年的價值觀,我們真的能做到這樣嗎?



◆ 富2代不接班 富爸爸憂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1.09.07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廣東「富二代」不願接班,希望自行創業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成為「富爸爸」們最大的擔憂。

廣東民營企業超過80萬家,不少企業目前面臨二代接班問題,半數以上的廣東「民營企業家二代」表示,不願過早進入家族企業。四成左右的「富二代」都有出國留學經驗,他們接觸大量新潮事物,思想前衛,希望到更廣闊的天地去闖蕩。他們對父母從事的傳統產業不感興趣,希望搞創意產業。

一項調查顯示,廣東「富二代」中,由父母出資另外創業的達13.4%。一位留學英國5年的「富二代」表示,他的家族企業是經營毛織工藝品的,他說:「這個屬於勞動密集型,在國際市場上是走下坡路的,我接班要走新型產業道路,而且要邁向國際化。」後來家族企業注資成立研發、生產公司後,他就進入新型材料行業。

廣東私營企業主對二代接班問題的看法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大部分私營企業主刻意讓子女進入家族企業高層,或由低層開始鍛煉。資料顯示,企業主希望將來子女接班的達61.8%。另一種情況是,對第二代不刻意強調接班,而是先打好知識基礎,提高綜合素養,再通過不同崗位的鍛煉或個人的興趣發展,判斷是否能繼承父輩事業。

調查顯示,62%的企業主對接班人問題最憂慮的是「企業主子女自身能力不足,尚需教育培養」;51%的擔心「企業主子女無意繼承,或自行創業、或另選職業」。

一些「富二代」回國後感到困難和欠缺的是,不知道如何以中國式的人際交往方式和溝通技巧來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一名在澳州留學的「富二代」表示,每年暑假都會回國參加父親的見客應酬,「這種耗時費力的飯桌交際,我實在接受不了。」

多位受訪的「富二代」坦承,無論是接班或創業,父輩積累的人脈網路、打下的基礎都為自己助力不少。「父輩能把生意做那麼大,一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希望能學到他們思想的精髓」,「要傳承的是父親的理念和精神,而不是他的財產和事業」,對於「接班」,「富二代」有著這樣的理解。

fsj 提到...

消費支出多18% 薪資只漲6.1%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1.09.09

上班族生活壓力大,老闆加薪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壓力?主計處調查發現,去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21萬6000元,10年來成長18%,但若以新資成長幅度來看,10年來僅增加6.14%,顯示國人消費支出的成長速度遠高過薪資成長速度。

主計處調查99年台灣地區每戶家庭消費支出70萬2000元,較89年增6%,每人消費支出21萬6000元,較89年增18%。按支出內容觀察,家庭消費支出以住宅服務及水電瓦斯最高,占24.6%,但較89年減1.1個百分點;其次是食品飲料及菸草,占16.6%,減少0.7個百分點;但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加強,占第三位的醫療保健支出,占14.4%,10年來增加3.4個百分點。

交通及通訊支出占12.5%,排第四名,增加0.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家庭汽車、行動電話及網路設備日益普及。排名第五的是餐廳、旅館,占9.7%,增加0.8個百分點。主計處表示,由上述情況也可以看出,國人消費支出已由衣食溫飽轉為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

雖然10年來每人消費支出增加18%,但是對大多數上班族而言,生活壓力有增無減,因為10年來平均每人薪資從89年每月的4萬1861元,到99年平均每人每月4萬4430元,增加幅度僅6.13%,可以看出,廣大上班族薪資成長的速度,比不上消費支出成長速度。如果就每人可支配所得來看,89年每人可支配24萬6256元,99年每人可支配27萬3647元,成長幅度為11.12%。



◆ 歐洲貧富差距 呈地域性差異

中央社 2011/09/09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9日專電)新自由主義帶動全球化的趨勢,並未造成遍及全球的富裕,卻形成日益惡化的貧富鴻溝,在歐洲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不僅存在社會各階層,歐盟各國貧富差距也令人吃驚。

「富比世」(Forbes)雜誌最近公布2011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法國「路易威登集團」(LVMH)集團總裁阿爾諾(Bernard Arnault)以410億美元的淨資產,在富比世的十大富豪排行榜居第4,堪稱歐洲首富。

西班牙Inditex集團以生產女性旗袍起家而奠定全球服裝霸業的版圖,總裁奧蒂嘉(Amancio Ortega)的淨資產高達310億美元,在今年富比世的十大富豪排行居第7,且同去年排行比較,又推進兩個名次。

法國與西班牙這兩個南歐國家號稱歐元區第2和第4大經濟體,卻都陷入歐債危機的麻煩中,但是富豪的實力依然可觀,與一般靠著死薪水度日,必須同政府端出緊縮政策不斷衝撞、對抗的廣大勞工,不可同日而語。

富豪的奢華不僅歐陸才有,跨越海峽彼岸來到英倫三島,「好野人」的生活,似乎與前陣子首都倫敦爆發大規模暴動的亂象,猶如一個國度兩個不同世界,正是「一國兩制」最佳寫照。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最近公布英國境內的富豪大調查,總計1000位富豪的總資產總計約為3958億英鎊,比去年增加18%,其中財富超過10億英鎊的超級富豪達到73人。

既然是富豪,食衣住行當然得特別講究,報導說,像是全球最大的鋼鐵業集團阿塞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執行長(CEO)米塔爾(LakshmiNivas Mittal)最近在倫敦購置不動產,一出手就是1億4100萬美元。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專欄文章說,倫敦富豪的驚人消費力令人咋舌,一晚消費額介於1600至6100美元的夜總會依舊夜夜笙歌,零售價1公斤3500美元的鐵觀音,照樣有人打包毫不眨眼。

這些富豪猶如海賊王卡通描述住在「天龍國」的天龍人,對照歐洲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芸芸眾生,反差特別強烈。

布魯塞爾西北邊有座食物銀行,起重機正來來回回把各方捐贈的物資儲存到倉庫內,準備明天約632家慈善單位派人來提貨,再挨家挨戶轉送給約兩萬名有需要的人。

比利時食物銀行的「規模」及「業務量」不斷擴充,從1995年配送3910噸食物,至去年配送食物量已高達1萬700噸。

雖然他們很努力,但比利時食品銀行的發言人葛施溫特(Harry Gschwindt)說,他們希望可以做得更多,因比利時的國民平均所得去年排名全球第14,但境內仍有150萬人口生活水準低於貧窮線,約佔總人口的1成。

世界銀行(World Bank)研究所得分配與發展問題的學者米蘭諾維奇最近曾發表文章說,「倫敦的暴動是新自由主義的勝利。」

30年前冷戰結束,為破除冷戰期間共產與民主陣營國家堆疊各種阻礙交流及互通有無的壁壘,已故美國總統雷根與前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力推反對國家干預尊重市場機制,減少商業行為與財產權管制的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的風潮雖帶動備受企業歡迎的消費至上和物質方面的成功,但尊重市場機制的全面社會各階層全面企業化,伴隨而來的就是高學費貧困學生受教權被剝奪,企業為壓低生產成本尋找廉價勞動力,造成高失業率。

因立足點的不平等導致社會兩極化的趨向日益鮮明,因此米蘭諾維奇感嘆,當前歐洲面臨的困境,並非因市場改革的失敗,而是新自由主義的全面勝利。

近來歐盟各國高所得的金字塔頂端階層人士,紛紛響應股神巴菲特的訴求,呼籲政府盡快開徵富人稅。像是法國廣告業龍頭「陽獅集團」(Publicis Groupe)執行長列維(Maurice Levy)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坦承,他們是社會上特權份子,應該多繳稅,符合公平正義。

不過最讓歐盟頭痛的,不只是社會各階層出現的貧富差異懸殊現象,而是貧富鴻溝也逐漸拉開歐盟各會員國的貧富差距。

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2007年公布的統計數據,歐盟27個成員國,最富裕地區與最貧窮地區的購買力差距11倍。

其中最貧窮的羅馬尼亞東北部地區的購買力,只有歐盟平均購買力的24%,保加利亞有3個地區的購買力,只有歐盟平均值的26%,波蘭、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平均購買力,僅有歐盟標準的75%。

而去年2月間,同樣也是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英國倫敦是歐盟最富裕地區,而保加利亞的城市墊底,前者的富裕程度是後者的7倍。

統計顯示,倫敦每年人均產出為4萬9100歐元,是歐盟平均值的334%,最貧窮的保加利亞地區,每年人均產出為6400歐元,只有歐盟平均值的的26%。

且歐盟的貧窮國家多分布在東歐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和匈牙利,而歐盟的富裕地區多集中在西歐與北歐,除英國外,包括德國、荷蘭、丹麥、盧森堡,顯見歐盟的貧富不均明顯呈現地域性的差異。

貧富不均在歐洲確實是各個國家內部的棘手難題,不過倫敦暴動反應的只是冰山一角,放大至整個歐盟,更凸顯出貧富差距造成歐盟地域性發展的鴻溝,必須妥善因應。

fsj 提到...

杭州女教師:寧可為妓 絕不為師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1.09.11

昨天是大陸教師節,網路上卻驚現一杭州女教師在部落格寫道,「寧可為妓,絕不為師」,並稱「是不是妓女不重要,最重要是你接了什麼樣的客」。博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被網友轉載評論上千次,引起熱議。

名為「西子可兒」的女教師在文章中講述自己的教學經歷、杭州生活窘狀及對現實社會的悲哀無奈。她的文章說:「在杭州這樣的高消費城市,我無法讓自己的生活那麼愜意,可以曬著愛馬仕的名牌包包、可以開著豪車炫富,我有的只不過是每個月兩千多的代課工資,住在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

文章稱,「選擇從妓,工作時間自由,不必為了每個月少得可憐的工資大半夜備課、準備教案、吸著粉筆灰、管著一大群調皮的學生」。

她說:「我擁有高智商、高學歷,我要做一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氣質妓女,喝著洋酒、住著豪宅、挎著名包,這是做老師一輩子也實現不了的,小鳳仙也是妓女,可是她跟著蔡鍔就成了千古佳話,所以是不是妓女不重要,最重要是你接了什麼樣的客。」

一些網友質疑這位女教師正好趕在教師節說出如此「反動」的話,不是為了洩憤就是炒作個人名氣。大部分網友認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此女教師動機不純,竟讓如此低俗、敗壞道德的語言驚現網路,真為大陸的教育發展擔憂。

大陸媒體則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影響極大,若女教師昔日的學生發現此博文,知道自己的老師因生活窘迫甘做妓女,試問學生還敢對未來生活抱有期盼?

杭州市物業管理協會會長宋建慧認為,在杭州做教師只有二千多元的月薪,的確是有點低了。所謂「寧可為妓,絕不為師」,應是教師對待遇不滿的一種抱怨,雖然,這樣的抱怨有些另類。

她認為,應該提升教師待遇,讓教師靠自己的勞動過上體面的生活,不要讓生活逼迫,這才是對這句話的正確解讀。



◆ 各國暴動…失業怨氣正蔓延

【聯合報╱記者林育立/台北報導】2011.09.11

商品貿易和人力資源全球化,導致各國勞動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高失業率和高階人才供不應求問題,不僅成為先進國家常態,可能還是左右政局的關鍵。

「經濟學人」強調,隨著貿易全球化深入每一個角落,勞動市場結構已發生根本的變化,富裕國家的工作外移或外包到開發中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恐怕見怪不怪。

失業的怨氣正蔓延全球各地,成千上萬憤怒的西班牙年輕人,七月底才走上街頭,抗議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四十;高失業率不僅是英國暴動的原因之一,北非「阿拉伯之春」浪潮推倒埃及和突尼西亞政府,背後策劃的也是沒有正職的年輕人。

就連崛起中的大陸和印度領導人也擔心,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能否找到像樣的工作;美國總統歐巴馬拚連任的最大絆腳石,正是高達百分九的失業率。

諾貝爾獎得主史賓塞最近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點名,全球化才是富國工作機會消失的決定因素。

fsj 提到...

抗議財富不公 美國人示威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9.17

埃及、葉門、突尼西亞、敘利亞等國今年風起雲湧的發動民主示威潮,而今美國人也要起來了,不過目標是華爾街。全球有10萬讀者的反文化網路雜誌AdBusters在發起的「占領華爾街」和平示威活動,定當地時間17日中午展開,號召兩萬美國人人在華爾街公牛銅像前集合,並計畫在華爾街紮營兩個月。

AdBusters在7月13日提出「占領華爾街」的構想,讓不滿金融高階主管未受制裁的人有一個發洩的管道,包括抗議財富集中在社會金字塔頂端,是一項「99%」抗議「1%」的活動。

目前並不清楚有多少人會響應,AdBusters的臉書網頁只有8000人回應。AdBusters最初希望有9萬人參加,目前的目標是兩萬人。不過,消息在網路傳開後引發熱烈討論,全球有74座城市可能參與,包括日本、以色列和歐洲多個國家,AdBusters將播出各地活動的實況。網路駭客組織Anonymous 上個月也以影片表示支持。

AdBusters總編輯拉森表示,這是一個「沒有領導人的反抗運動」,希望提出單一訴求,至於訢求是什麼則尚未決定,將由參與活動的人討論決定。

拉森表示,最後決定的訴求可能是類似「打倒資本主義」的左派主張,也可能是「追拿經濟崩盤的禍首」,但AdBusters希望能促成歐巴馬總統成立委員會以檢討美國金融業。

拉森說:「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示威潮,引起我們省思,各地民眾透過推特、臉書等社群媒體串連起來要求民主。在歐美,許多人認為金融業高層宛如金融騙子,卻能置身事外,沈默的大眾應該也站出來,在華爾街和全球各地的金融區集合,迫使世界經濟制度走向更理想、更公正的方向。」

主辦單位強調和平、非暴力的性質,並安排瑜伽、太極拳、麥可傑克森的「戰慄」舞蹈等活動。主辦單位表示,策畫活動的多是受過高等教育而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年輕人,所以才有時間來搞活動。

活動的高潮是在紐約證券交易前靜坐示威,仿效突尼西亞示威眾占領突尼斯的「11月7日廣場」、以及埃及人群集在開羅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要求改革。



◆ 歐債失業潮 社會危機蠢動

中央社 2011.09.16

歐洲政府陸續推行減少赤字方案,民眾將面對增稅、購買力下滑。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經濟成長疲軟,令人擔憂緊接著歐債危機之後,社會危機蠢蠢欲動。

在一片救歐元、救股市、救銀行聲中,歐洲聯盟領袖討論第二波希臘紓困方案,總金額近1600億歐元(約新台幣6兆5300億元)。同時間,歐盟執委會公佈歐元區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0.2%,第4季預估為0.1%。

歐洲國家要拿錢出來挹注有償債危機的國家,而整體歐洲經濟根本停滯成長。預算出現赤字的各國政府陸續訂出撙節方案,在緊縮氣氛中,原本失業率便高的年輕人一時看不到未來。

根據歐洲統計局7月份公佈的數據,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西班牙高達46.2%居首,之後依次是希臘38.5%、立陶宛33.1%、斯洛伐克32.9%。

西班牙年輕人5月連續數週在首都紮營舉標語抗議,將「憤青」抗議風潮蔓延到其他國家。在巴黎遊行隊伍中,以「憤青」為名的抗議遊行,引來跨年齡民眾參與。民眾共同的心聲是:債務不是人民的。

不論是馬德里、雅典、巴黎或倫敦街頭,社會持續醞釀不滿的情緒,年輕人帶動的遊行或暴力行動,隨時可能重演。民粹風潮興起,也帶動反歐洲氣氛。

波蘭政論週刊「Polityka」引用英國學者史坦丁(Guy Standing)「無未來一族」(Precariat)概念,這1新詞指工作不穩定的一群人正在形成1個新階級。

Polityka指出,工作不穩的「無未來一族」可能是貧窮勞工;另外是受教育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第3種是失業的年長勞工。這批新階級人士正在助長反歐洲、反移民的勢力。

年長失業勞工將成為極右勢力的溫床,而年輕人則可能迎向極左運動,或參與無政府主義者、新共黨運動。

Polityka指出,歐盟領袖對付經濟問題顯得應接不暇,面對龐大的社會危機恐怕只有回應更慢。歐洲今天老化的政治精英維護的是他們那一世代的利益,更加重失業年輕一代的沮喪。



◆ 社論-美國就業法案真能帶領經濟走出低谷?

【本報訊】2011-09-16 工商時報

標準普爾(S&P)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固然是8月起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的重要導火線,但動盪的根本原因在於歐債危機惡化與美國經濟低迷不振,而且歐美貨幣與財政政策已無太大施力的空間,致市場信心盡失。就美國來說,2011年前兩季GDP成長分別僅0.4%及1.0%,而8月失業率仍高達9.1%,非農就業幾無增加,目前更存在約1,400萬的失業人口。在龐大的失業人口拖累下,即使美國經濟已回復成長但體質卻仍脆弱,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衝擊,亟需政府提出反景氣循環的政策應對。令人懊惱的是,當前美國聯邦資金利率已經降無可降,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也下滑至低點,極易出現流動性陷阱的危機,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空間實在有限。在財政政策方面,美國政府舉債已達上限,8月2日國會剛通過中期減赤計畫,未來十年美國財政赤字將至少削減2.1兆美元,此時擴大財政激勵措施實力有未逮。

9月8日歐巴馬總統對國會發表演說,提出「美國就業法案(American Jobs Act,AJA)」似乎為當前的鬱悶帶來一道曙光。他希望藉由規模高達4,470億美元的計畫,把目標對準問題極為嚴重的就業市場,企圖扭轉美國低迷不振的經濟現況。值得注意的是,AJA在此時推出有極深的經濟與政治意涵。就經濟面言,雖然8月2日的減赤計畫限縮整體美國財政赤字的空間,但AJA內容表明,在一定的預算限制下,調整支出結構以推出新一波的刺激經濟政策,仍可達到激勵景氣的作用,意指當前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彈性操作空間,為近期信心低迷的市場帶來一些希望。

就政治面言,自2010年美國期中選舉後,無論是預算或債務僵局的主導權皆落於共和黨手中,歐巴馬所屬的民主黨一直處於下風,不但造成其支持率持續回降,影響明年總統大選選情,更讓白宮無法針對當前低迷的經濟提出相應的政策。此次AJA的推出,顯示歐巴馬總統將轉守為攻,主動拋出財政議題,為明年總統大選議題辯論拉開序幕。

詳究本次AJA內容,高達4,470億美元的金額將分幾個部分支用,除擴大2009年對於薪水階級和雇主的薪資稅的減免、延長勞工失業救濟金補助以減輕勞工負擔及鼓勵企業增雇勞工外,同時援助地方與州政府回聘僱員並增加公共建設支出,提高市場勞工需求。此外,法案也將提出長期失業人員的培訓計畫,減輕美國失業人口由循環性失業轉入結構性失業的壓力。

若國會順利通過並實行AJA,可望對當前低迷的美國經濟提供些許的支撐,但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則有待觀察。具體地說,AJA的規模明顯不及在2008年及2009年因應金融海嘯所分別推出之7,000億美元的「經濟穩定緊急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EESA)」與7,872億美元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對症下藥的程度也不及前兩法案。EESA主要用於購入有毒資產以及注資金融業,有效地達到穩定金融體系的目的;而ARRA中有超過5,000億的資金是用於財政支出,只有2,750億美元用於減稅。由於在經濟低迷時,直接性的財政支出激勵經濟的作用遠大於減稅,而ARRA的直接性財政激勵政策的規模遠大於減稅,加以該方案的總規模龐大,因此的確發揮了激勵經濟的作用。然而在這次的AJA計畫中,減稅的規模高達2,450億美元,真正用於基礎建設、延長失業救濟以及職業訓練的金額僅2,020億美元,是以該法案對經濟的激勵效果勢必不及EESA及ARRA。這次歐巴馬之所以會推出政策有效性明顯不及EESA及ARRA的法案,其根本原因在於國會的僵局。由於歐巴馬所屬民主黨在眾議院為少數,為求議事能夠順利過關,因此其在AJA中明顯拉高減稅的比重,安撫共和黨的政治訴求。

儘管歐巴馬提高減稅在AJA中的比重,該法案是否能夠順利過關,仍有變數。最主要是因為在9月8日的演說中,他表示AJA的推出將以不增加財政負擔為主要前提,為此他將要求預計在11月時主導第二輪中期減赤計畫的特別委員會(因8月2日的法案而設立)提出額外的減赤計畫,以因應AJA的支出目標,而該減赤的方式預料將是先前共和黨所激烈反對的增加富人稅。因此,這樣的法案在國會中勢必會再掀一次波瀾。

綜上,歐巴馬總統提出的AJA雖為近期美國低迷不振的經濟帶來一些曙光,惟整體方案仍需交由國會審議,預期最終內容將會有所刪減,對美國經濟產生的效用亦有待觀察。但整體來說,即使最後僅採行延長薪資減免幅度與失業救濟金的措施,亦對美國短期經濟有一定的助益。此外,AJA還顯露一項意義,即使未來美國政府財政轉趨緊縮,但財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彈性操作空間,透過政策工具組成的變更,以節制長期支出支應短期激勵措施方式支撐經濟。

fsj 提到...

陸以正專欄-阿拉伯人覺醒了?

【本報訊】2011-09-19 中國時報

兩年多來,世人不斷聽到「阿拉伯之春」一詞,已經有點生厭。西方有識之士也警覺到它被過分使用,因而造成一種難以描繪的反感。其結果是逐漸形成兩個陣營:自由派人士,尤其高級智識分子,覺得阿拉伯人受壓迫歧視幾百年,現在他們覺醒了(the Arab awakening),西方有予以補償的道義責任。

另一方面,七月廿二日在挪威首都(Oslo, Norway)發生的布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先放置炸彈,又開槍掃射,共殺死七十七人一案,兇手的動機就是他對阿拉伯人的仇視,引伸成對伊斯蘭的反感。布雷維克先寫成長達一千六百頁的宣言,解釋他行為的動機;題目就是《西歐的伊斯蘭化(The Islamization of Western Europe)》。

此人或許是瘋子,也可能是自大狂。挪威是講究人權的國家,七月廿六日開調查庭時,布雷維克大言不慚地說:他如此作為是要拯救歐洲,免受共產主義和「伊斯蘭化(Islamization)」的影響,挪威最高法院把他「留置」至今,尚未提起公訴。

自由主義者如此曲意諒解寬容的態度,難免引起另一種反應。尤其在美國,華府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一直被以色列與國內的「猶太遊說團」所左右。反對者因此創出一個新字Islamophobia,意指美國過分懼怕回教極端分子,連帶也對阿拉伯人懷有偏見。

美國即使高級智識分子中,也有很多這類反伊斯蘭的人士。其中還有頗著盛名的多產作家兼評論家,例如史賓賽(Robert B. Spencer)之流。史賓賽寫過十本書,其中兩本曾被《紐約時報》列入十大暢銷書之列。他也經常在《人間事(Human Events)》與《封面雜誌(Front Page Magazine)》發表文章,聲名遠播。

史賓賽認為歐美文明國家對伊斯蘭激烈分子有太多誤解,因而把「聖戰(Jihad)」也理想化了。他率先創立了「阻止美國伊斯蘭化聯盟(Stop Islamization of America)」和「捍衛自由陣線(Freedom Defense Initiative)」,目標都為破除這類錯誤的認知。

另一位大聲疾呼,要美國人注意伊斯蘭化現象的作家,是鼎鼎大名的作家霍洛維茲(David Horowitz)。他幼年時,父母都是美國共產黨黨員,自己也是「新左派(The New Left)」的明日之星。但到他長大成人後,卻一反初衷,變成極端保守主義的喉舌,他所著《急進的兒子:世代之旅(Radical Son: A Generational Odyssey)》,頗能發人深省。

霍洛維茲創立了兩個團體,一個稱為「學生維護學術自由聯盟(Students for Academic Freedom)」,專門在各大學校園中與共產黨作對。另一個就叫「霍洛維茲自由中心(David Horowitz Freedom Center)」,全部經費由他的版稅收入捐出。

還有一位女士蓋樂(Pamela Geller)用她個人的「部落格(blog)」與史賓賽互相呼應,專門反對伊斯蘭信徒在美國的活動,並與史賓賽合作推動前述幾項反制活動,點閱人數頗為可觀。他們二人並合著一書,我猜測實際由蓋樂執筆,因為封面上她的名字比霍洛維茲要大一倍。此書由著名的Simon & Schuster書店出版,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John Bolton為她作序,她因此還獲得去年的Annie Taylor獎,表彰她寫此書的勇氣。她也上了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可見此書影響力不小。

她這本書把美國政府罵得一文不值。書名叫《後美國的總統:歐巴馬政府對美國的戰爭(The Post-American Presidenc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War on America)》。初次看到這本書的外國讀者,可能會嚇一跳,歐巴馬怎會對美國開戰呢?說穿了,不過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已。

這兩個陣營,一方同情阿拉伯民族的遭遇,因而支持「阿拉伯人的覺醒」。另一方則視伊斯蘭為邪教,認為中東問題全是伊朗革命與柯梅尼(Ayatollah Khomeni)引起。雙方形成正反兩極,看法天差地遠,各有各的邏輯,永遠無法相互瞭解,進而和平相處。何況其中還夾雜有歷史造成的歧視與誤解,無法還原真相。

兩個陣營的群眾都不肯設身處地,為另方著想。據說伊斯蘭教信徒正在籌募基金,準備在「九一一事件」被賓拉登炸毀的雙子星大廈(Twin Towers)遺址,所謂Ground Zero那兒,造一所清真寺。我相信紐約市政府不可能批准此事。阿拉伯人雖然覺醒了,但後果與自由派的期望,似乎有些距離。



◆ 受夠貪婪 700人華爾街示威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田思怡/報導】2011.09.19

受到「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的啟發,網路雜誌AdBusters發起美國版的人民運動,號召2萬人「占領華爾街」一個月,聲討華爾街金融業者貪婪腐敗引發金融風暴,引發經濟動盪並迫使政府紓困,導致社會福利預算被消減。但17日只有700人在華爾街附近遊行,還被紐約警方阻隔在華爾街核心地帶之外,顯然「占領」失敗。

主辦單位有意把紐約下曼哈坦區變成「美國的(開羅)解放廣場」,但警方把紐約證交所和聯邦大廳附近的所有街道封鎖。大約700人在華爾街附近集合,許多人帶了背包和睡袋,準備長期抗戰。

抗議群眾選擇距華爾街約300公尺的「三一廣場」紮營,「消滅腐敗」、「停止削減社福預算」和「貪婪華爾街,紐約客受夠了」的標語四處飄揚。許多人提到金融業者有政府紓困,小老百姓則無人聞問,就不禁怒火中燒。

不願具名的蒙面抗議民眾表示:「美國在利比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卻在國內削減教育、社會福利計畫。」「我們都很清楚錢流進誰的口袋!美國需要革命!」

根據主辦單位官網,「占領華爾街」的主要目是敦促歐巴馬總統成立委員會,終結「金錢對華府民意代表的影響」。雜誌總編輯拉森指出,示威群眾的訴求可能聚焦「討伐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埃及、突尼西亞、葉門和巴林的「茉莉花革命」民主浪潮風起雲湧,AdBusters雜誌認為「占領華爾街」是99%普羅大眾對抗1%貪婪富豪的運動。



◆ 英偷兒猖獗 竊電線火車停擺

中央社 2011.09.19

英國犯罪集團偷竊情況嚴重,隨著廢金屬價格走揚,竊盜集團鋌而走險,竊取火車銅電線,通勤火車班次因此停擺,交通打結。

英交通警察指出,過去3年失竊的電線約造成4300萬英鎊(約新台幣19億9300萬元)損失,過去12個月交通尖峰時間,因為火車電線被偷,造成至少1萬6000小時誤點。

警方指出,偷1500伏特的電線,事實上風險很高,今年7月1名16歲的青少年,闖進位在里茲(Leeds)的廢棄電廠,觸摸高壓電線後不幸身亡。

不過利益當前,使這些犯罪集團鋌而走險,位在倫敦南部的Bermondsey,最近因為65公尺的電線被偷,造成146班火車班次取消,840個班車誤點。

不僅如此,犯罪集團還把目標放在墓園,上週在西薩塞克斯郡(West Sussex)的火葬場,發生50個銅紀念牌不翼而飛,死者家屬聞訊後十分痛心。

報導指出,竊賊的第三隻手還伸進有貴重金屬裝飾品的花園,就連電話線也沒放過。

英國電信公司(BT)過去6個月,發生900起電話線遭竊案件,造成10萬名客戶受到影響。

眼見犯罪集團行徑愈來愈大膽,交通警察已加派人力防堵解決問題。

fsj 提到...

臉書奇蹟 創造逾18萬工作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20

美國馬里蘭大學商學院19日發表研究報告說,臉書社群網站應用軟體形成的生態系統,已為美國創造出至少18萬2000個工作,以及幾十億美元薪資和福利。

這項報告說,根據更激進的估計方法,臉書「應用軟體經濟」創造的工作更達到23萬5644個,今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21億9000萬美元至157億1000萬美元薪資和福利。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韓恩說:「我們的發現證實社群媒體平台創造出興盛的新企業。隨著臉書和其他平台成長,我們會繼續看到就業成長,以及這類進展為美國經濟帶來的漣漪效用。」

總部設在加州巴洛奧圖的臉書,在全球擁有超過7億7500萬個用戶,由第三方發展的臉書應用軟體數以萬計。

研究報告說,臉書用戶平均每天安裝2000萬個應用軟體,而軟體公司為臉書平台設計應用程式的作業,創造出超過5萬3000個工作,應用軟體經濟創造的工作,也刺激美國其他經濟部門創造更多工作。

臉書軟體對就業的貢獻,第一類是供應軟體開發商製造的工作,第二類是應用軟體開發商和企業供應軟體開發商員工的收入帶來的家庭開支所製造的工作。

研究報告舉例說,臉書風行遊戲「黑幫戰爭」(Mafia Wars)和「農場鄉村」(Farmville)的開發商Zynga公司,員工已超過2000人,估計市值150億至200億美元。



◆ 窮人受不了啦

【聯合報╱黑白集】2011.09.20

上周末在美國紐約發生了一場「占領華爾街」活動,網路上號召民眾集結,抗議金融業貪婪腐敗,禍首還享有政府紓困,反而連累社福預算刪減。這場運動盯住華爾街為目標,象徵意味十足,民眾高喊「美國需要革命」,看來老美的窮人已經受不了啦!

華爾街堪稱資本主義濃縮之地,不但視貪婪為正當,甚至是必要的工作動機。好萊塢以「華爾街」為名的兩部電影,主題即是「金錢從不睡覺」。富人賺錢還堂而皇之地聲稱是「把餅做大」,但餅做大了只落入富人口袋,以致貧富差距更大,窮人的相對剝奪感更深。美國最新統計的貧窮人口已增加到四千六百多萬,是半世紀以來之最。歐巴馬總統現在考慮要徵收號稱「巴菲特稅」的富人稅,但巴菲特不正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之說的創始者嗎?現在「美國需要革命」之聲響起,富人在貪婪過度之後,不知會不會開始有點恐懼了?

窮人鬧革命,過去多發生在獨裁者極權又斂財,導致民不聊生的國家。但現在連美國都有人說要攻占華爾街,不久前英國從倫敦延燒到其他大城的連串青年暴動,國庫損失達一點三億英鎊;還有以色列前所罕見的數十萬群眾上街頭,抗議房價和生活費用過高。這些非但都不是典型的窮國,且一向皆是舉世稱羨的富國,但顯然都有許多窮人覺得日子過不下去,「造反有理」的風潮正在各地蔓延。

台灣呢?看最近百貨公司接棒周年慶的精品成長業績,很多人感受不到貧窮問題。但經建會官員已提醒,台灣的貧窮人口和高齡人口日增,在全球貧窮普遍化的趨勢中,必須小心因應。放眼列國,窮人受不了啦,這問題的確不可輕估。

※ 相關報導:

* 全世界高的嚇人的失業情況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438&f_SUB_ID=4530&f_ART_ID=342892

來點小小的地理上的想像,可能有助於讓人瞭解西方世界失業狀況的規模。如果經合組織主要成員國內失業的共4400萬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國家裡,這個國家的人口將相當於西班牙的人口。



◆ 解救卡債族 貧窮不世襲

【吳宗昇】2011-09-20 中國時報

國片《賽德克.巴萊》上映時,多數都在討論原住民、日本人、主權等議題。但我注意到魏導演的太太為這部片負債,甚至擔任連帶保證人的情節。她的負債,讓我想起八月中在英國的年輕人暴動事件。

表面上這是兩件南轅北轍的事情,但我認為「負債」這件事牽涉到整體的社會流動和金融體制的社會傷害,也就是債務形成的貧窮世襲問題。假設這個片子票房不如預期,魏導的負債持續擴張,最慘的並不是公司,而是她妻子個人債務的擴大,以及下半輩子一連串的躲債生活。在台灣的法令中,公司破產並不難,但個人清算破產卻難如登天。可喜的是,票房順利的開紅盤,魏導的勇氣和夢想,終於可以實現。

但在台灣有另外一群人,運氣並沒有這麼好。他們因為投資失敗、發生意外、被公司解雇、貧困借貸、過度消費諸種入不敷出因素,向銀行或親友借貸金錢。更糟糕的情況是,銀行不去理會借貸人的條件,甚至故意提高借款人的信用,並刻意掩蓋過高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名目,對貧困或需求孔急的人進行放貸,因此造成過度放款,最後這些人也沒能力還款。

從十年前開始,這種掠奪性貸款在台灣以各種光鮮亮麗的名目誇張的進行著。在二○○五~二○○六年間,直接因為雙卡債務自殺身亡者,將近一八○人,到現在尚未處理債務者,至少超過四十萬人。如果計算起繳最低金額,或以通訊貸款、債務整合的人,人數勢必超乎我們的想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二○○八年開始實施「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但在我進行一年的調查中,發現有超過五成的人根本無法解決債務問題,也沒有任何法律資源可進行訴訟,只要銀行進行法律程序,他們就換工作,或是搬離原來的地方,甚至脫離正式的經濟組織,以逃避這些債務的催討過程。

社會學有個底層階級(underclass)概念,指的是那些在社會階層中淪落到下層的人,他們往往須用最原始競爭方式取得資源。當台灣階層流動越來越緩慢,向上流動變得困難,加上全球產業變遷,低階勞動者被甩出職業結構外,就有可能產生大量潛在底層人口。失業問題雖然有社會福利可以暫時救急,但千禧年後台灣恰巧出現銀行過度放貸的變因,使得情況更為複雜。最後,又缺乏有效的司法補救機制,因此讓雙卡債務成為隱形但規模更大的社會問題。

「消債條例」原本應擔任抑制「貧窮世襲」的平衡角色,讓債務人有重生的機會。但目前的司法體系過度強調保護銀行債權人的利益,而忽略銀行本來在法律和資金上都比債務人強勢,也不會有私人借貸的人情關係,因此迫使他們的生活情境越來越糟糕。更不公平的是,此族群的下一代繼承了一個毫無希望的經濟情境,加上貧富差距的擴大,都將使社會階層的矛盾逐漸擴大。

英國八月中的青年暴動,一開始只有道德性的譴責。但後來逐漸出現檢討的聲浪,認為那並不單純是缺乏道德感的暴動,更可能是由經濟差距的相對剝奪感、階級對立等更深層的結構因素所引起。換句話說,類似這種摸不著頭緒的集體脫序行為,更有可能是那些被掩蓋的不平等結構所引發的。最後受害的是整體社會,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社會福利、不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互相仇視的階級對立。

卡債族問題,絕不是單純金融問題,它牽涉到金融風險、社會安全網、司法職責及貧富差距的階級問題。國家可以減稅救銀行以避免系統風險,也應該具備有擔當的司法體系來保護人民,讓貧困者不至於繼續往下掉落。魏導的夢想和勇氣值得欽佩,但一個健康的社會更應該有保護「魏太太」的機制和胸懷。(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