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4

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免疫系統3人共享

◆ 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免疫系統3人共享(節錄)
http://www.udn.com/2011/10/3/NEWS/WORLD/WOR4/6628626.shtml

中央社 2011.10.03

美國科學家比尤特勒(Bruce Beutler)、法國生物學家霍夫曼(Jules Hoffmann)以及加拿大的史坦曼(RalphSteinman)三人,因在免疫系統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共享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殊榮。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發表聲明說:「今年的諾貝爾桂冠得主,藉由發現活化免疫系統的關鍵性原則,使我們對免疫系統的瞭解有了突破性改變。」

55歲的美國學者比尤特勒和70歲的盧森堡出生、已歸化為法國籍的霍夫曼,共享諾貝爾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148萬美元)的半數,68歲的史坦曼贏得另一半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讚揚指出,3人在免疫系統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開啟了治療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展望。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複雜防衛系統,訊息分子會釋放抗體和殺手細胞來因應入侵人體的細菌和病毒。

對免疫系統的瞭解,攸關新藥研發和緩和諸如氣喘、風濕性關節炎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等免疫疾病。

諾貝爾委員會說:「他們的研究開啟了研發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症、癌症和發炎性疾病的新康莊大道。他們使得發展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新方法成為可能,例如以改良疫苗來對抗感染症,以及試圖刺激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

它又說:「這些發現也將協助我們瞭解免疫系統為何會攻擊我們本身的組織,因而提供治療發炎性疾病的嶄新方法。」

比尤特勒和霍夫曼兩人發現活化人體免疫系統第一步的受體蛋白質。

史坦曼於1973年發現名為樹突細胞的新型態細胞,並闡明它在釋出T細胞上扮演的角色。

T細胞是免疫記憶的一部分,於相同微生物下次攻擊時,能迅速和強力動員防衛體系。史坦曼闡明了人體免疫系統能攻擊有害微生物,同時又能避免攻擊人體本身的細胞。

今年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12度頒獎給免疫系統方面的研究,包括1901年首次頒給貝令(Emil vonBehring)。

諾貝爾獎正式頒獎儀式預定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諾貝爾獎傳統上每年都最先揭曉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根據瑞典實業家及炸藥發明者諾貝爾(AlfredNobel)遺囑設立的諾貝爾獎,自1901年起開始頒獎給在科學、文學及和平方面貢獻卓著的傑出人士。

※ 其餘報導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英美三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桂冠
諾貝爾醫學獎法德3人共享
染色體研究三人共獲諾貝爾醫學獎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獲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者揭露人類--病原體蛋白質的互動網路
忙碌的B 細胞:以多重機制形塑免疫反應
研究:有作用的免疫系統可源自於胚胎幹細胞
科學家確認壓力與免疫之間的關聯
對抗過敏原與氣喘的免疫路徑被確認
設計接種新方法提供立即免疫力
糖連鎖可導致更好的自體免疫疾病療法

維他命D 對於免疫系統活化很重要
Omega 脂肪酸可改變免疫與基因表現
Pitt 科學家釣到大魚:omega-3 如何減少發炎

研究確定何種「Fas」導致程式化的細胞死亡
慢性感染顯與免疫系統蛋白介白素-21 有關
對粒線體的免疫反應有助解釋身體對傷害的發炎反應
適應寄生生物的免疫基因
腫瘤藉由模仿淋巴結躲避免疫系統
科學家確認自然的抗癌防禦機制
「天然 HIV 免疫力」之謎的新洞見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研究免疫系統 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0.04

二○一一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三日揭曉,美國的巴特勒、法國的霍夫曼及加拿大的史丹曼三位科學家因啟動先天免疫機能領域的重大發現,及發現樹狀突細胞在後天免疫系統扮演的角色而共同獲獎。

遺憾的是,得主之一的史丹曼等不及這項榮耀,他上周五因為胰臟癌病逝,得年六十八。長期與史丹曼合作的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指出:「史丹曼四年前確診罹患胰臟癌,他以自己設計的樹狀突細胞免疫療法延續生命。」

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詞中指出,一九九○年代,巴特勒(Bruce Beutler)與霍夫曼(Jules Hoffmann)共同發現的受體蛋白質可在細菌與其他微生物侵入人體時發現它們,隨即啟動又稱先天免疫機能的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為各種傳染病、發炎症狀與癌症的預防及治療另闢蹊徑。

史丹曼(Ralph Steinman)則於廿年前發現負責啟動並管理後天免疫系統的樹狀突細胞。後天免疫系統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可在微生物入侵人體時,予以消滅。醫學獎委員會委員勒容格林指出,各大藥廠正利用這些新突破研製效果更好的疫苗,只是目前尚未上市。

五十三歲的巴特勒現任加州拉賀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遺傳與免疫學教授。七十歲的霍夫曼生於盧森堡,曾任法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史丹曼一九七○年與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合作至今,擔任該校免疫學及免疫疾病中心主任。

諾貝爾委員會說,他們宣布得獎名單後才知道史丹曼已於日前病逝,雖然諾貝爾獎規定不頒給已過世的人,但他們還是會頒獎給史丹曼。

巴特勒與霍夫曼可以合得一千萬瑞典克郎(台幣四四五○萬)獎金的一半,另外一半由史丹曼獨得,十二月十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獎。

諾貝爾獎有兩次在得獎者死後頒發。一次是一九三一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瑞典詩人加爾菲德;另一次是一九六一年九月,聯合國前秘書長哈瑪紹前往非洲調停軍事衝突時死於空難,隔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修正為不頒給已逝者,史丹曼成為唯一例外。

※ 相關報導:

* 醫學/免疫學3先驅 築起人體防護牆
http://www.udn.com/2011/10/4/NEWS/WORLD/WORS1/6630273.shtml

江伯倫表示,這三位獲獎的科學家分別從體外培養樹突細胞,進而發現病原體入侵宿主時誘發所謂「烈鐸接受體」 (Toll-Like Receptors)的物質來識別病原體,從而保護其宿主的過程。



◆ 醫學/人體對抗病菌 分成兩道防線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詹建富、張耀懋/台北報導】2011.10.04

我們其實身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周遭布滿的各種病菌、病毒及微生物,均非等閒,都可致命,但我們還是存活下來。本屆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得主獲獎的重要原因,就是該研究揭開「人體免疫」之謎。

當微生物入侵時,史丹曼發現,類似「前哨探子」角色的樹狀突細胞便會發出訊號,「敵軍來襲!」從而啟動體內大軍,如巨噬細胞,不管三七二十一,吃掉所有來襲敵軍,殲敵於灘頭。這就是所謂的「先天免疫系統」。

但是,總有能突破或穿越第一道防線的敵軍,這時,就會喚起第二道防線,就是體內的淋巴系統的T細胞及B細胞產生抗體殺敵;霍夫曼最早從果蠅體內發現,有守門(toll)受體蛋白,可辨敵我,才不會誤殺友軍;這種辨認方式靠的多是過去的交戰經驗與記憶,就是所謂的「後天免疫系統」。

台大醫學院免疫研究所長許秉寧形容,如果B細胞和T細胞是精銳的飛彈和大砲,樹狀突細胞和巨噬細胞就是在前線打仗的哨子和尖兵。

如果樹狀突細胞在不該活躍時過度活躍,或是認友為敵,反過來攻擊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就是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紫斑等。

這一連串發現,解開許多免疫學的謎,對疾病治療有更大的助益。抗病如抗敵,可能賴友軍支援或自力更生。前者如吃抗生素、開刀等,針對該種疾病特質「對症下藥」。但若不是那麼了解疾病特質、或無特效藥時,我們也可以透過上述免疫機制,喚起體內免疫大軍,殲敵於體內;疫苗,就是最好的運用。

此外,科學家也可人造樹狀突細胞,以模擬藥物,看那種藥物夠魅力,可引起這哨子尖兵的注意,作為新藥篩選及開發的平台。



◆ 中研院院士 錢煦獲美國家科學獎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1.10.04

美國白宮今早發布,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錢煦獲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表彰他長期鑽研心血管生理學及生物工程學相關領域,為微循環、血管流變學及生物工程學帶來開創性視野,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研究貢獻深鉅。

將赴白宮接受歐巴馬頒獎

美國國家科學獎成立於1959年,由白宮委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辦理徵選,是美國政府授與科學家的最高學術榮譽。這次公布兩種獎項、12位得獎者,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10月21日在白宮親自頒授。

歐巴馬在白宮發出的公告表示,「這些傑出科學家們,向世人展現他們在逆境中奮鬥創新的無比勇氣,以及鼓勵人們朝向改善世界邁進。」

對獲得這項榮譽,錢煦透過中研院同仁表達感謝,「我以最謙虛與感恩的心情領受這份榮譽,我的實驗室同仁和在中研院及其他台灣院校的同儕貢獻甚多,他們應該分享此項殊榮。」錢煦認為,從事科研教學的目 到美國國家科學獎的認可,我感覺極大的榮幸和鼓舞。」

中研院第7位獲殊榮學者

錢煦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生物工程馮元楨講座教授、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總校教授及加州大學總校區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長,專長為循環生理學及生物醫學工程學。他為人溫文有禮,近年定期返國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對培育國內年輕科學人才不遺餘力。

錢煦是中研院第七位獲得此榮譽的學者,先前六人分別是李遠哲、楊振寧、朱經武、卓以和、丘成桐及馮元楨。錢煦的哥哥是前財政部長錢純,弟弟錢復曾任外交部長、監察院長,一門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