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5

動物實驗 治C肝藥可抗腸病毒71型

自由時報 2008-06-05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今年腸病毒可能創下近十年來最大一波流行,但目前腸病毒重症仍無法積極治療,只能採取支持療法,成功大學腸病毒研究團隊經動物試驗發現,治療C型肝炎所用的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對腸病毒七十一型可能具有療效。

小鼠存活率提高至三倍

成大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與成大小兒科合組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小鼠感染腸病毒的初期,若給予高劑量的雷巴威林,不但能有效降低小鼠體內病毒量,並能提高存活率至近三倍,從二十七%增至七十%,論文最近發表在國際傳染病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雷巴威林 常用抗病毒藥

研究領導者、成大微免所教授陳舜華表示,雷巴威林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潛力成為腸病毒用藥,但對人類是否同樣有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腸病毒容易侵犯小鼠的腦部、腦幹與脊髓,雷巴威林可抑制病毒複製,經治療後,小鼠腦部病毒量降低五倍,腦幹與脊髓的病毒量減少兩倍。經治療後,小鼠死亡率降低,疾病嚴重度也減輕,較少出現肢體麻痺等後遺症。

搭配干擾素 有效治C肝

過去已有其他學者發現,干擾素能增強免疫,對小鼠的腸病毒七十一型也有療效。成大將以干擾素搭配雷巴威林治療小鼠腸病毒,測試是否能提升療效,此用藥組合目前是C型肝炎的標準療法。

台大小兒感染科副教授張鑾英表示,以雷巴威林治療腸病毒,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如何在感染早期給藥,並提升藥物濃度,都還有待克服。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出現重症後才用抗病毒藥物,恐怕已來不及。

此外,黃立民也提醒臨床醫師,腸病毒重症治療應該掌握三原則:一、不要給病患太多水分,以免病情惡化。二、若病患心臟功能變差,應儘速送加護病房給予心臟加強用藥。三、若病患呼吸出現困難,應該要儘早插管。



◆ 腸病毒疫苗奶 保護力達九成

自由時報 2008.06.05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腸病毒目前仍無藥可治,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研發疫苗。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最近成功建立基因轉殖鼠動物模式,以乳汁產製出腸病毒疫苗,小鼠喝下肚後,對腸病毒七十一型具有九成保護力,為開發抗腸病毒口服疫苗奠定基礎。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歷經四年時間,研發出全球首見的「基因轉殖動物乳腺表現型腸病毒口服疫苗」,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疫苗」(Vaccine)。

研究團隊領導者陳全木教授表示,下一步將透過基因轉殖羊研究,研發腸病毒疫苗羊奶,如果未來人體試驗證實有效,能製成疫苗羊乳片,作為口服疫苗。

陳全木指出,腸病毒疫苗奶的製作方式,是透過基因轉殖技術,將腸病毒病毒顆粒的外鞘蛋白VP1的基因,轉殖到小母鼠胚胎上,等母鼠發育成熟後,其乳腺上皮細胞便可表現此蛋白,母鼠的乳汁就等同口服疫苗,乳汁中的病毒蛋白能激發抗體,抵禦腸病毒。

小鼠罹患腸病毒的症狀與人類相似度很高,輕則出現皮疹,重則肢體麻痺、抽筋、昏迷,最嚴重會致死。在此研究中,沒喝疫苗奶的小鼠,感染腸病毒後半數死亡,喝了疫苗奶的小鼠遭病毒感染後,九成無明顯症狀,僅一成有皮疹輕症。

陳全木表示,腸病毒七十一型的外鞘蛋白共有四種,若能將四種蛋白都納入口服疫苗中,效果勢必更好,是未來研究方向。病毒外鞘蛋白不具傳染力,這類基因工程口服疫苗的安全性相當高,前景看好。

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腸病毒七十一型疫苗則預計在明年第二季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腸病毒與小兒麻痺病毒屬同類型病毒,小兒麻痺早已研發出疫苗,研發腸病毒疫苗並非不可能,只是政府投入資源不夠。

※ 相關報導:

* Ribavirin Reduces Mortality in Enterovirus 71-Infected Mice by Decreasing Viral Replication
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abs/10.1086/527326
Zhao-Hong Li, Chien-Ming Li, Pin Ling, Fang-Hsiu Shen,
Shih-Heng Chen, Ching-Chuan Liu, Chun-Keung Yu, and
Shun-Hua Che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197:854–857
doi: 10.1086/527326

* Expression of VP1 protein in the milk of transgenic mice: A potential oral vaccine protect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http://dx.doi.org/10.1016/j.vaccine.2008.03.041
Hsiao-Ling Chen, Jiun-Yan Huang, Te-Wei Chu, Tung-Chou Tsai,
Che-Ming Hung, Chih-Cheng Lin, Fang-Chueh Liu,
Li-Chung Wang, Yi-Ju Chen, Ming-Fong Lin,
and Chuan-Mu Chen
Vaccine Volume 26, Issue 23, 2 June 2008, Pages 2882-2889
doi:10.1016/j.vaccine.2008.03.041

錸188治肝癌 動物實驗8成存活
糖尿病使末期 C 肝患者肝癌風險加倍

逾四分之一家長缺乏腸病毒警覺
預測新興傳染病的下一波「熱點」 -- 腸病毒新變種恐流行 醫界發現關鍵蛋白酶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二氧化矽聰明炸彈打擊細菌
基因治療:自我組裝的人造病毒
研究:新疫苗方法能避免、逆轉甲型糖尿病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成大研究 腸病毒不斷突變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09.11.25

成大醫院病毒實驗室昨天公布腸病毒10年來的追蹤研究成果,發現腸病毒也與流感病毒相同,會不斷突變,而每一次的突變都會造成下一波的大流行。

成大醫院副院長、疾病管制局前局長蘇益仁與成大小兒部部長劉清泉表示,台灣因為是腸病毒全球較少數的流行國家之一,近年在腸病毒的研究獨步世界,這項發現對於疾病的監測與防疫,具有重大的意義。

實驗室負責人王貞仁教授則指出,由於腸病毒不斷突變,目前研發中只針對單一病毒株的疫苗效果可能有限,應研發針對多病毒株的疫苗才有效,但她也感嘆,腸病毒的致死率比起新流感高出許多,但因為只有亞熱帶國家盛行,溫帶國家病例少,不受重視,疫苗的開發速度相當慢。

成醫病毒實驗室在腸病毒於1998年大流行、造成78名幼兒死亡時,率先鑑定出病毒株為71型,最近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醫學期刊「臨床微生物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發表,受到國際矚目。

台灣自1998年以來,共有4波大流行,實驗室監測與蒐集病毒發現,每波的大流行都是因為腸病71型病毒發生突變或重組,產生新的病毒株引起,每隔2到3年就發生1次,新的病毒株在前次大流行時已出現,但數量不多,2到5年後成為下一次流行的主角。

王貞仁表示,病毒會突變過去是一種理論,但從病例研究證實腸病毒病毒確實與流感病毒一樣會突變,而最近引起全球重視的H1N1新流感,也是流感病毒突變後造成大流行。

實驗室並分析出台灣4波腸病毒大流行的病毒株,分屬B及C不同基因型,並可歸納為3大群組。

王貞仁指出,國衛院目前在研發全球唯一的腸病毒疫苗是針對B4型病毒,而B4型是2000至2001年造成台灣流行的主角,去年已換成B5型,認為應研發至少能針對3大群組產生效用的多價疫苗,防疫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