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7

你要NHK、BBC 還是我們自己的公視?

專訪\郭至楨 撰文整理\胡智銘 2008-06-27 中時電子報(今日晚報)

你對公共電視的印象是什麼,是人人爭睹的「大醫院小醫生」、「人間四月天」?還是走遍台灣的「我們的島」?亦或是強調公民發聲的「Peopo公民新聞」?

創設至今十年,公共電視在政府有限的奧援之下,努力走出自己的路,製作了很多叫好叫座的節目內容,近來更是將觸角伸向網路,希望透過公民的力量,傳達在地的聲音。

在這些優質內容的背後,其實有許多艱辛的故事。或許大家知道公視一年獲得政府補助九億元經費,看似不少,但是你絕對不知道這九億元相當於每年每個國民投注在公視上三十九元,相較於歐洲國家大多上千元,甚至三、四千元,台灣公共電視所獲得的政府資源實在少的可憐。

公共電視董事長鄭同僚和總經理馮賢賢在接受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專訪時都不約而同的談到政府的公共電視政策,因為政府賦予公共電視引領技術發展和廣電環境優質化的使命,但是缺乏全面的規劃和計畫性經費挹注。

但是或許有人會說:政府適合介入公共電視嗎?對於這種疑問,鄭同僚作了個比喻。國家要去面對學校教育時,它應該分隔兩種事務,一種叫做學校的內部事務、一種是外部事務。

內部事務係指學校教學、如何評鑑等,應該讓它自主;外部事項指的是,學校如果要能在國家這個體制內運作,必須要有一些資源及制度,讓學校可以合理運作,這部份,政府應該干預。

媒體也是一樣。政府不應該管媒體內部的運作,特別是內容的部份,包括它的新聞立場。但政府應該建構一個更好、更容易良善競爭、好的媒體有機會把更多元的聲音帶進來的一個環境,這件事,政府不但不能說不干預,而且要積極干預。

不論如何,走過十年之後,公視的確做出一些成績,但也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對於公視的未來,馮賢賢表示,她的目標是讓公視成為一流的電視台。所謂一流,若以金字塔來比喻,最底層是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電視技術;中間這層是精準的掌握公共價值;最上層是要作為促進台灣社會進步的力量。

有別於公視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期許,身為台灣民眾的你希望有何種面貌的公共電視呢?是像日本的NHK、英國的BBC,還是與我們自己生活貼近的公共電視呢?如果你也有想法,請拿起電話、連上網路,想辦法讓公視知道你的期望吧!



◆ 公視10年專題 精彩訪談

專訪\郭至楨 撰文整理\胡智銘 2008-06-27 中時電子報(今日晚報)

※ 原文詳見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1+132008062701088,00.html

CBC新聞總監:秉持專業 不處理八卦新聞

EPIC 2014 - 媒體大預言
有線電視 六年後全台數位化
觀念平台:與魔鬼交易
梅鐸改寫全球媒體生態
媒體競爭全球化 內容是王道?
消費時代的政治和媒體之病
BBC計劃裁減兩千人 工會將罷工
不堪虧損 中時大裁五成員工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研究證實躁鬱青少年吸菸與物質濫用的風險增加
小孩壓力大 也會引發過敏反應

24 則留言:

fsj 提到...

公視福爾摩沙的指環 紀錄人與土地的故事

中央社 2008-07-02

(中央社記者陳俐妏、羅廣仁二日電)公視十周年環保紀錄片「福爾摩沙的指環」紀錄台灣人與土地的故事。導演劉嵩耗時近二年製作的HD(High Definition)高畫質影片,三集節目由十四個故事串連,跟隨十四位熱愛大自然的朋友,走遍台灣各個角落,發現台灣生態環境的獨特性和稀有性。

「福爾摩沙的指環」今天在誠品敦南店舉辦試映會。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指出,「福爾摩沙的指環」是HD規格所拍製,攝製比電影片複雜,卻能呈現細膩畫質與色彩鮮明優點。HD高畫質版今天起晚上九點在HiHD頻道首播,標準畫質版七月三日起晚上十點公視十三頻道首播。

「福爾摩沙的指環」由以「城市的遠見」榮獲2001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的劉嵩掌鏡,他表示,紀錄片是以所羅門王的魔法指環故事為發想,因為擁有魔法指環能讓人與自然萬物溝通。本片紀錄十四位心中戴有魔法指環的台灣民眾,他們是科學家、老師、義工甚至是平凡的小市民,卻能帶領大家重新領略台灣寶島。

劉嵩指出,製作團隊足跡遍佈全島,從海底的珊瑚世界到雲霧環繞的玉山頂端,題材多樣,宜蘭迷霧森林、棲蘭山的檜木、太魯閣峽谷、龜山島海底火山、綠島寄居蟹、候鳥等。不同以往深度環保紀錄片,他強調是站在引領閱聽眾的角度,運用畫面與觀眾對話。

故事中的主角海洋文學家夏曼.藍波安表示,即使參與過許多生態紀錄片,「福爾摩沙的指環」仍讓他感受海洋提供沒有阻隔的空間,深刻反省自然與人的關係。

fsj 提到...

預算未解凍 公視快沒錢用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07.28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上會期末在未經立委詢答情況下,快速通過今年度公視半數預算(約四點五億元)解凍案,事後立委洪秀柱以公視平台尚未整合、政府捐助預算遭到濫用等理由,堅決反對解凍案,因此未能在休會前送院會通過,創下公視開台後,七月以後半數預算無法動支的紀錄。

教育委員會去年審查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做成新聞局對公視基金會捐贈九億元預算凍結半數的決議,後經院會三讀通過。政黨輪替後,教育委員會於五月底,排定審查所轄部會多項預算解凍案時,公視二分之一預算仍舊未獲解凍。

教育委員會七月中旬再次將公視預算解凍案排入議程,洪秀柱事先即告知會議主席林正二,主張先讓公視人事費解凍,但委員會議竟然在半個小時內做成無異議通過解凍公視預算案的決議。

洪秀柱隨後要求教育委員會,不得將這項預算解凍案送院會,技術性阻擋此案,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也認同洪的主張,該解凍案最快也要等到九月下旬立院開議後才能處理。

洪秀柱出示公視內部的檢舉函指出,公視新聞部最近要再從華視搬回東湖公視大樓,是出自總經理馮賢賢的決定,漠視新聞部採訪組大部分記者認為在華視辦公對採訪工作較為方便的看法,並且再三搬遷也浪費公視預算。

檢舉函還指出,公視新聞部最近報廢了一批小型攝影機,並花費上千萬元購置新型攝影機,但是經工程部檢查,要報廢的那批攝影機是新聞部採訪輔助器材,不但沒有到達使用年限,而且也沒有故障到不堪使用,洪秀柱認為在未查明責任前,不宜將公視預算解凍。



◆ 公視預算凍結 馮賢賢:最多撐到10月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07.28

公視今年度半數預算遭立院持續凍結,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昨天表示,立院的決定對公視營運造成相當影響,以公視現金流量估算,最多只能撐到十月,希望立院在新會期開議後,能儘速解凍相關捐助預算,讓公視能有錢繼續營運。

對於立委洪秀柱質疑公視頻道未能整合,馮賢賢解釋,公視要負責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與宏觀衛視的業務,如果能將這些電視台所需經費併入每年新聞局捐贈給公視的預算,交由公視統籌,會改善這些電視台的營運狀況。

至於洪秀柱引用檢舉函指公視任意搬遷新聞部、浪費公帑,馮賢賢強調把新聞部搬回公視的搬遷費用很低,重點是重新調整新聞產製流程的新聞大平台規畫案,一旦完成,將可以讓公視達到跨文化、跨語言的新聞平台目標。至於華視與公視頻道分工的問題,公視則將在半年內提出規畫方案。

檢舉函另指公視淘汰未達報廢年限攝影器材,馮賢賢指該批使用六、七年的小型攝影機經常出狀況,維修費用比機器殘值還高,所以才考慮更換,但尚未發生。

fsj 提到...

開放競爭 創造數位匯流大未來

◆ 企業家觀點─開放競爭 創造數位匯流大未來

【蔡明忠】 2008-08-25 中國時報

二十四日閉幕的北京奧運,過去半個月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台灣民眾更是第一次透過手機、寬頻網路、隨選視訊等新媒體掌握奧運賽況。因此,當四家無線電視台因商業考量而未完整轉播賽事時,觀眾有機會選擇新的傳播管道,收看更高畫質的精彩比賽。這正是「數位匯流」(convergence)趨勢下,多元平台競爭帶給民眾最實質的好處。

什麼是「數位匯流」?近十年通訊科技與媒體傳播發展突飛猛進,歐盟早就預見數位匯流是不可擋的趨勢,一九九七年公布的匯流綠皮書指出,數位匯流就是:「能於各種不同平台上,提供本質相近的服務。」

二○○八年新媒體取得奧運轉播權,見證數位匯流時代如何帶動新媒體勢力的崛起,近一、二年台灣的數位匯流趨勢也逐漸成形。以行動通信為例,電信公司積極佈建3G網路,將傳輸速度提升到每秒7.2M,截至二○○八年第一季手機上網用戶數已達一二四六萬戶,等於一半的台灣人口已能隨時隨地透過手機看漫畫、MSN、收發email、分享網誌、下載mp3音樂、查詢生活資訊等,而不僅僅是拿手機打電話。

然而,台灣的數位匯流環境夠健全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若參考對匯流趨勢研究最為深入的歐盟經驗,台灣的數位匯流環境從最底端的實體網路層、中端的應用平台層到最頂端的內容服務層,正面臨開放不足的困境,消費者當然也無法真正獲得市場競爭帶來的價格下降、服務品質提升、內容更多元等各種好處。

首先,實體網路層是所有通訊傳播的基礎,沒有實體網路,所有通訊傳播服務都無法提供。台灣目前可以提供高畫質內容、速率超過10M的寬頻網路只有固網或是有線電視業者推出的光纖寬頻上網。但固網最後一哩的用戶迴路建設仍有九成以上由中華電信掌控,在缺乏市場競爭的狀況下,寬頻服務的電路費一直居高不下。

有人主張民營固網業者應該自行佈建光纖,建設用戶迴路,與中華電信競爭,批評其他固網業者不願投資建設,其實民營固網業者的困境是無法獨立解決用戶迴路建設上的先天障礙。用戶迴路建設遭遇道路挖埋申請不易、大樓電信室引進管空間不足等問題,也是網路建設最花錢、最費時的部分,無論投入多大的成本,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中華電信過去五十年奠定的基礎,當然也不可能建立市場競爭機制。

民營固網業者從二○○一年營運至今已七年,但三家民營固網業者總市話市占率仍無法突破三%,民營固網業者虧損虛耗事小,但整個台灣社會寬頻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還能再虛耗嗎?當日本家戶已可供裝100M速率寬頻網路,香港業者更已供裝1000M速率寬頻網路,台灣數位發展還要因用戶迴路獨占問題耽誤下去嗎?

此困境非台灣獨有,歐盟建議各國監管機關應以更主動積極方式,推動開放市內用戶迴路使用權。因此台灣網路建設一家獨大局面,應以政府力量介入,要求市場獨大的中華電信必須以合理的費用開放用戶迴路給民營固網業者使用,歐美各國其實已有相關規定與實例。

第二,在網路層未競爭下,應用平台層自然也遭遇困境。一個事業體在特定市場中獨大,由產業鏈的水平壟斷擴大到垂直壟斷,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消費者無法享有合理的上網價格、MOD內容貧乏無法吸引觀眾。

第三,最頂端服務內容,在缺乏競爭的網路及應用平台情況下,自然無法多元發展,也就不能吸引各種利基(niche)市場下的消費者訂閱,形成良性循環。我不禁要問,奧運後,我們還能在MOD上看到什麼?除非MOD平台上有更多營運者,才能鼓勵內容供應者投入更新資源研發創新,創造更多即時、互動的多媒體節目,或許下次台灣民眾在看奧運轉播時,才可再按一個鈕,搜尋到選手歷次出賽的戰績、奧運歷屆單項紀錄,而不只能單向仰賴「看」電視要餵給你什麼內容而已。

我相信,數位匯流的夢想絕不會隨著北京奧運閉幕就結束,而是剛要開始。期盼第二屆NCC委員真正打通市場競爭機制不足的任督二脈,為全民圓一個數位匯流的夢。唯有如此,台灣民眾才能以更合理價格,享受更多元、更優質的電信、媒體、網路匯流大未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短評─別又伸手入媒體

【中時小社論】 2008-10-08 中國時報

國民黨推薦四位立委擔任必須由「社會公正人士」出任的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馬英九競選發言人擔任中央社副社長、中央廣播電台藍綠人事鬥爭,這些公共媒體最新發展,已令人憂心馬政府再度將手伸入媒體。

馬政府與國民黨若不懸崖勒馬,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精神也將再度遭到嚴重傷害。

公視法規定,董監事被提名人須達審查委員會四分之三門檻才能過關,由於審查委員是依照政黨比例推派,國民黨推薦委員可以完全主導此波董事補選的生殺大權。但國民黨顯然還是不放心,才會指派政治色彩濃厚的立委擔任「社會公正人士」而落人口實。

中央社既已改制為國家通訊社,接受政府預算補助,其高層應由政黨色彩不濃的專業人士出任,只是社會各界對於中央社報導維持公正性的起碼要求。但馬政府卻任命競選期間發言人擔任副社長,濃得化不開的政治酬庸色彩,只會讓中央社增加更多包袱。

至於央廣藍綠鬥爭,其實已是一再上演的老戲碼,政黨輪替後就來一次「大風吹」。但藍綠色彩濃厚的高層人士來來去去,央廣還可能有活水出路嗎?央廣對匪宣傳的歷史任務既已不合時宜,若不徹底轉型,難怪已出現廢除聲音。

無論如何,政府就是不該把手伸進媒體,扁政府已經有過太多錯誤示範,馬政府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 NCC:頻道換照 將引進公民審議精神

中央社 2008-10-08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八日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天開會檢討電視頻道換照作業,會中達成共識,未來換照審議時,將頻道分類,並針對社會較有影響力的頻道,引進公民審議精神。

NCC發言人李大嵩說,委員會已確認增加公民審議,是未來電視頻換照審查必經的程序,初步構想是邀請與頻道節目相關的公民團體代表、學者專家,對影響社會較大的頻道,例如新聞頻道、兒少頻道等,參與換照審查討論,但最後結果仍須由委員會決定。

另外,NCC表示,因部分公民團體具有較濃政治色彩,未來在篩選公民團體時也會顧及各方考量,但公民參與審議的精神不變。

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頻道業者每六年應申請換照,今年底前還有六個頻道應換照,包括:中天電視的新聞台、綜合台,家庭票房公司的HBO及CINEMAX,三商多媒體公司的NHK WORLD PREMIUM及屬於直播衛星的侑瑋衛星通訊公司。

fsj 提到...

健全通訊平台 開創數位新藍海

◆ 企業家觀點:健全通訊平台 開創數位新藍海

【蔡明忠】 2008-10-20 中國時報

九月底,受到高度矚目的Google手機正式在紐約亮相,它採用開放平台,讓使用者得以突破既有製造商及服務業者的限制,自由地下載加值內容,充分展現了開放平台的魅力,也為行動電信的內容服務大未來,帶來新的憧憬。

反觀台灣,不論在數位電視、IPTV、網際網路或是行動加值服務,目前都面臨內容貧乏、發展困境。在此,我針對各平台營運環境問題癥結,尋找解決方向。

一,數位電視服務平台未成形。以有線電視為例,數位化是既定政策,推動起來還需要更詳細的配套。一方面,政府扶持全國性經營的電信業者加入電視媒體的競爭;另一方面,業者卻面臨法規不合時宜、經營規模受限的困境。

我認為,政府如能協助有線電視數位化發展,例如解除有線電視訂戶數市占率限制、放大經營區域等,將可讓有線電視具備規模經濟,加速數位化建設。

二,IPTV平台不夠開放。藉由MOD平台讓更多頻道上架,是解決IPTV數位內容發展困境的方式之一。北京奧運期間,MOD的開機率曾拉高到近五成,但多數時間似乎都不夠吸引人。同業為MOD平台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值得敬佩,但我認為,一個新型態服務無法僅靠單一事業持續賠本苦撐,應該吸引更多合作夥伴推廣業務,擴展市場,才能成功。

目前MOD平台上的合作者仍集中在台灣互動電視公司及與中華電信曾有股權關係的愛爾達科技公司,不夠開放。主管機關可以建立開放的MOD平台環境,讓更多營運者加入競爭與推廣,才能激勵更多內容業者投入,創作更多互動式、即時性的多媒體服務,如訂票、遊戲、金融等,而不再只限於單純的看電視。

第三,網路接取服務業者(IAP)間的數據互連法規環境不健全。網際網路最大的魅力,在於消費者可以透過IAP業者間的數據互連,到不同的內容網站抓取資料,獲得豐富多元的資訊。問題是,國內IAP市場一家獨大,數據互連付費機制的法規環境不健全,阻礙了整體內容產業健康發展。

舉例,台灣最大IAP是Hinet,在進行數據互連時,即使是Hinet使用者連到其他IAP抓取資料,其流量費居然還要由其他業者付費給Hinet!造成內容業者人氣愈高,其IAP需付給Hinet的流量費成本愈高的不合理現象,扼殺了IAP引進受歡迎內容的動機。

或許會有人說,國外似乎對流量付費機制並無管制,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美國、澳洲、日本等國,至少都有兩家以上的IAP免費互連,不像台灣僅有一家獨大。因此,除非打破IAP市場一家獨大的現況,不然政府對於數據互連的付費規範上,應有更積極的作為,如比照行動電話市場,要求互連的IAP應支付流量費給提供互連的另一方,如此內容產業與其IAP之間才能形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帶動內容產業蓬勃發展。

第四,行動加值內容服務管制應更開放。台灣的行動加值服務先天面臨業者家數太少、規模太小等困境,而政府現行鉅細靡遺的事先審查方式也讓其發展雪上加霜,致使許多國外早已十分成熟的服務,至今仍不能提供給台灣的消費者。

舉例來說,現行行動電信業者推出各項加值服務前均須提報資費備查,但當利潤或費率等超過某一比例時,即很難通過,此舉已明顯忽視不同服務間所需投入之各項成本、努力及付出,嚴重影響市場機制運作。

除此之外,行動定位(LBS)服務在國際上已行之有年,行動業者可藉由定位技術推出人身安全守護、防走失、防綁架等實惠功能;惟主管機關因手機定位牽涉個人隱私權,即使業者提出解決方案或配套措施,仍不同意開放。

我認為,行動電話市場目前已充分競爭,政府僅須做到確保消費者充分了解費率內涵並有完整揭露資費訊息即可;針對加值服務資費之審查應回歸現行法規規範「形式審查」之備查制精神,不應從嚴管制,其他都應該交由市場競爭及同業自律來決定,才能鼓勵加值服務產業創新能力,並形成百花齊放的蓬勃氣象。

fsj 提到...

數位匯流版圖 蔡董快拼好了

【經濟日報╱記者 費家琪、余麗姿、黃晶琳】 2008.10.22

富邦金董事長兼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忠始終懷抱著數位匯流大目標,在擁有行動電信業者台灣大與有線電視業者台固媒體後,正一步一步的跨向內容,意圖以內容稱霸市場。

蔡明忠過去面對媒體時,從不諱言未來將以併購或換股方式持續投資MSO(有線電視多系統業者)或內容頻道商,除計畫以台灣大庫藏股與凱擘換股外,今年來似也不放過任何布局電視台的機會。

蔡明忠對內開會時,不只一次提到「未來數位匯流,將是內容為王時代」的看法,日前更曾評估買下東森、八大及緯來電視台等,昨天取得中視部分股權,意欲搶進中視、中天的意味濃厚。加上中時集團核心事業的報紙虧損嚴重,外界傳出也有意尋找買家投資報紙等事業。

蔡明忠目前旗下台灣大及富邦集團已擁有台灣大的手機平台,用戶數600多萬,台灣固網則不排除發展網路電視業務,台固媒體則有60到70萬戶的有線電視用戶,平台版圖布局完整。

此外,頻道部分除了momo購物台及momo親子台,台固媒體旗下頻道代理也包含AXN、霹靂、momo親子台、超視、年代綜合台及好消息電視台,蔡明忠插旗中視後,勢力版圖可望從以有線電視台擴展至無線電視台,未來在數位匯流版圖將更趨完整。



◆ 富邦蔡明忠 加碼中視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葉慧心、余麗姿、黃晶琳/綜合報導】 2008.10.22

中時集團董事長余建新名下榮麗投資昨(21)日申報轉讓1,395張中視股票給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約占中視0.5%股權。這是富邦集團繼富邦人壽持有中視1.69%股權後,進一步加碼中視。

隨近期市場有關中視及中天電視股權異動傳聞不斷,市場人士解讀,兼任台灣大副董事長的蔡明忠看好數位匯流趨勢,未來不排除大舉進駐中視,甚至中天電視。不過,經間接問及他對此事的想法時,蔡明忠僅表示:「這次買進中視股份,數量就只一點點,大家不要扯那麼多,就只是個單純投資。」

蔡明忠及其領導的富邦集團近期動作頻頻,先是富邦人壽標下信義計畫區A10地上權,前天富邦金再吃下ING安泰人壽,昨天則是以個人身分買進中視股份,引起市場關注。

據了解,中時集團今年來積極整合內部,市場一度傳出蔡明忠有意接手中時集團,甚至也傳出壹傳媒有意入主中天及中視。中視及中天目前最大股東都是余建新旗下的榮麗投資,榮麗投資目前持有中視股權約44.9%,持股張數約12萬張,其中私募股票占5.17萬張。

法人解讀,蔡明忠這次取得的張數與所費金額雖然都不多,以中視目前股價5.9元計算,僅823多萬元,但象徵意義重大,應是富邦集團併購中時集團的風向球,更有可能是「一個開端」,富邦集團有可能繼續大量買進,甚至入主中視。富邦集團對此未有進一步回應;中視總經理鄭家鐘則表示,一無所悉,大股東的決議不會知會專業經理人。

業界人士指出,富邦集團過去便擁有中視一些股權,蔡明忠更有透過海外投資公司擁有中視少量股權,此次交易雖小,仍具相當意義。

市場人士認為,台北富邦銀行是中時集團債權人之一,加上富邦集團依舊滿手現金,富邦金在今年6月底帳上就有500多億元的現金與約當現金,併購所需的「銀彈」實力驚人。

據了解,蔡明忠昨天早上與台固媒體主管開會時,雖對入股中視一事隻字未提,卻希望台固媒體旗下頻道代理可從原本的AXN、霹靂、momo親子台、超視、年代綜合台及好消息電視台,持續積極擴張,希望納入中天代理權,增加在有線電視版圖;因此市場也臆測,除了中視外,中天也可能是富邦集團有興趣的目標之一。

fsj 提到...

短評─馬政府不要公視了嗎

【中時小社論】 2008-12-03 中國時報

沒有犯什麼大錯的公視,今年預算竟然被藍委凍結到現在,只能勉強發出員工薪水。府院高層則始終不吭聲,以為閉上眼睛就可以裝作沒這回事。馬政府不要公視了嗎?府院高層應該說清楚、講明白,不要再打馬虎眼了。

公視節目品質、經營績效見仁見智,但是,公視預算可是法律明訂的,不能任憑立委主觀好惡予以凍結剝奪。無奈的是,公視今年九億元預算從去年十二月遭藍委凍結一半至今,已嚴重影響公視正常運作。

過去一年,外界並無印象公視曾犯下大錯。公視內部雖傳出管理階層與工會嚴重不和,但這是公視的家務事,不應該影響法定預算依法過關。藍委長期凍結預算,只會被認為藉此施壓,影響公視走向。

匪夷所思的是,對於藍委長期凍結公視預算,府院高層至今竟然不置一詞,好像公視存不存在都沒關係。媒體圈甚至傳出藍軍高層欲藉此「讓前朝提名經立法院通過的董監事知難而退」說法,如果這項陰謀論是真的,藍軍高層只想把手伸進公視,視公視法任期保障於無物的心態實在可議。

社會對於公視的期待,是超越藍綠,以公益為依歸,但馬政府目前的曖昧態度,卻只會讓外界認為府院高層放任藍委干預公視運作,而這正是公視最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 要嘛廢掉公視,要嘛開放民營化。



◆ 不景氣寒冬 台北之音節目整合 公視預算遭凍

李雨勳、朱梅芳/台北報導 2008.11.29 中國時報

熬不過景氣寒冬,成立13年的台北之音結束與台北FM91.7頻道合作關係,2009年1月1日起在大台北地區僅以FM107.7發聲,節省人事成本,公視也傳出員工遭減薪的消息。

台北之音是第一家申請成功的民營電台,近日盛傳即將關門,台北之音昨發聲明,宣布與地方性頻道FM91.7合作11年後,因理念差異及先天發射限制,中止合作關係,明年僅以FM107.7中功率更好的發射品質服務聽眾,兩頻道節目得進行整合,有些主持人的工作勢必受到影響,人事確定會在12月公布。

此外,超視《新聞挖挖哇》日前有名嘴在節目上爆料,指出某家電視台的預算被凍結,12月份的員工薪水,最多只能領4萬元,也不發年終,主持人鄭弘儀補一句:「全台灣會被凍結預算的電視台只有1家。」記者向公視查證,公視執行董事鍾裕淵說,「原本有備案,即超過4萬以上的薪水,12月將領半薪,但最少可領4萬元。」

鍾裕淵說,公視有4.5億元的預算在立院被凍結,但因客家及原民台款項陸續到位,可補足公視之前代墊客家、原民台款項,因此公視員工12月薪水暫時已不必減半,但年終獎金計畫降為0.6個月。



◆ 茂伯挺公視 分文不收拍攝募款短片

NOWnews.com 記者古詩鈴/台北報導 2008/12/02

林宗仁(茂伯)以電影《海角七號》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週六即將揭曉,67歲的茂伯說:「平常心就好,一點壓力也沒有。」倒是演出《公視人生劇展─芭娜娜上路》,他坦言壓力很大,茂伯:「內心戲都很難演。」

為支持公共電視,茂伯分文不收為公視拍攝募款短片,期許號召更多民眾捐款挺公視,讓年輕一輩導演有個很好的舞台磨練、發揮,國人更可看到自製的電視電影,敘述在地的故事。

今年景氣差,企業募款不易,公視4日晚間再度推出「歲末電視募款」,希望民眾能慷慨解囊,協助公視度過景氣寒冬。屆時將有王偉忠、楊雅(吉吉)、潘麗麗、王曉書、陳濂僑、趙自強、許傑輝、小兵、黃韻玲、黃子佼、蔡燦得等,和《天平上的馬爾濟斯》導演王明台及演員林佑威、李康宜、路斯明,公視主持群何篤霖、康康、白雲、林書煒、蔓蔓,《公視人生劇展─芭娜娜上路》演員茂伯、馬如龍等人現身說法,為公視募款發聲。

另外,由茂伯擔綱演出《公視人生劇展─芭娜娜上路》,將於14日星期天晚間十時播出。故事描述終其一生在屏東鄉下種香蕉的阿財(茂伯飾),某日突然收到離家出走15年的兒子大勇寄來一張喜帖,看著喜帖阿財悲喜交加,也猶豫著不知該不該到台北參加兒子的婚禮。他和兒子已失聯15年,再加上身邊的錢也不夠到台北,也沒錢入聘;左思右想之下,阿財決定賣掉跟了他二十多年的老農耕車,然後帶著因價錢談不攏而賣不出去的香蕉到台北,去參加兒子的婚禮…

fsj 提到...

政治黑手別再伸進公視

【唐士哲、簡妙如】 2008-12-11 中國時報

在凍結預算近一年後,日昨立法院再祭出殺手。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竟通過一項公共電視等單位動用預算的附帶決議:未來新聞與一般節目的企畫、製作與播映等費用明細,都須經主管單位核可同意才能動支。另外,主導這項法案的國民黨立院黨鞭林益世,甚至提議增加公視董監事員額,理由是,目前的員額「無法完全反映社會多元的聲音。」

公共媒體的精神在於向公民負責,不受政治權力的控制,部分立委的動作,擺明藉由預算審查與人事權力,將政治的手伸進公視,陪葬的將是公共廣電獨立於任何政治影響的立法初衷。預算核可此舉雖沒有實質內容檢查來得直接,但對公視管理階層產生的寒蟬效應不言可喻。

公視最近的境遇,暴露了幾個台灣現今公共廣電發展的危機:

第一,是言論控制的問題。公視法制度設計,因強調經營財源的穩定,尚可在定額的預算下勉強維護其獨立性。如今立委將腦筋動到預算的審查權上,強調節目製播預算需主管機關核可,此舉無異是政治勢力藉經濟手段,進一步控制公共媒體的言論。

第二,是廣電制度設計因「黨」設事的問題。公視董監事員額該是多少人?數目為何是十五而不是二十一?這種人頭增減問題就像當初立委減半一樣,反映的是個人感覺與好惡,而非針對制度設計的嚴謹思考。若稱現今公視董事無法代表社會多元性,問題並非出在人數多寡,而是當初董、監事選任制度,只顧及反映立院政黨比例,且未能將公民團體納入人才選薦的徵詢對象中。於今立委基於個人主觀感受,便能在經營管理制度設計上隨意調整,那麼未來一旦出現董監事會運作不彰,是否也再仿效當初立委減半一樣,任由更多的主觀意見隨意調整人事員額?

第三,是將「公共」等同「公家」的謬誤。從一年前公視預算的凍結與此次有條件解凍,反映的是執政者對於公共電視的主子心態──簡言之:我是出錢的老子,你沒有不照著辦事的道理。預算核撥採條件制,已嚴重曲解了公視法當初設立的精神。依公視法第十五條規定,「審核公視基金會年度預算及決算」,以及確認「節目方針與發展方向」,屬董事會權責。基於維護媒體的專業自主,行政或立法機關,皆不應藉由任何形式手段,插手干涉節目政策,包括以預算審編為藉口的干預。我們的立委們,要何時才能體察,公共廣電不是一般公家機關的道理?

我們贊成公視需要更多以及更為透明化的監督,但這應指向公民社會的參與,建立更具公民問責的監督和參與機制,而不是由一黨獨大的立法院任意決定。(兩位作者皆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教師,媒改社執委)

※ 政府可用預算超支這種名義行媒體控制之實。



◆ 熱門話題─公視資金凍結 前景悲哀

【洪嘉蓮/台中沙鹿(大學生)】2008-12-11 中國時報

看見貴報刊登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聲明,自去年十二月中遭立法院凍結資金,且未獲得立法院明確告知不解凍之理由。身為公共電視支持者的我心中不免有所憤慨。

相較於日、韓兩國,台灣公共電視服務的起步慢了,資金也沒有確實到位,公共電視的建立過程長達十八年,現在,連立法院凍結預算都拿公廣集團開刀。

先拿投入資金相比,日本NHK與韓國KBC投入資金是台灣的至少十倍,甚至將近百倍,而台灣卻打壓公廣集團聲浪不斷,甚至於認為以公用頻道取代公廣集團的職責即可,不需要另設一個電視台增加國庫的支出;我認為大眾對媒體環境不夠信任,有識之士太少,這也讓公視有個警覺,該如何建立大眾對公共電視的信心與觀感,喚起大眾對媒體領域的自覺。

立法院凍結四億五千萬的公共電視資金,是台灣媒體自主的倒退與悲哀。我們應要見賢思齊,看看日韓,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發展公廣集團,服務多元的民眾傳播權。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眼光要放遠、放寬。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把手拿出公視

【中時小社論】 2008-12-12 中國時報

想想看,如果英國BBC、日本NHK都須經過「主管機關」逐項審核預算,執政黨更拚命把人塞進去董事會,BBC、NHK還可能維持獨立自主嗎?國民黨立委應該立即懸崖勒馬,趕快把手拿出公視吧!

國民黨立委以「監督人民納稅錢」為名,要求公廣集團各台預算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能動支,並提案修法將公視董事提高到十七至廿一人,此舉看似理直氣壯,其實大開民主倒車,已經實質干預公視獨立性。

首先,依照公視法,新聞局每年捐贈九億元作為公視運作經費、經立法院通過後動支,已經明文規定由國會負起監督預算之責。藍委硬要增加「主管機關」這個必然服膺執政黨意志的惡婆婆,豈非擺明公視今後只能看主管機關臉色行事?

其次,公視現任董監事皆經藍軍推薦席次占多數的立法院審議委員會通過,國民黨竟然還不滿意,打算讓更多藍軍推薦人選主導公視董事會。此舉分明是政黨把手伸進公視,企圖讓公視董事會今後決策能夠符合執政黨的意志與利益。

馬英九總統就職時曾明確宣示「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藍委如今赤裸裸把手伸進公視,府院高層還能沉默嗎?如果府院坐視縱容,馬政府將賠上整體形象。

fsj 提到...

公視成待宰羔羊? 健全財務制度趁現在

◆ 難擋一黨獨大 公視成待宰羔羊?

NOWnews.com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08/12/11

公共電視是政府的電視?還是台灣公民的電視?國民黨立委林益世提案要求公視執行預算時,應該逐項報請新聞局等主管機關核可。包括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60個社運團體聲援公視,並批評國民黨凍結預算並將政府黑手伸進公共電視。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依「公共電視法」規定,主管機關並無審核公視預算權力,這明顯違反公視法第11條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其經營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涉。」

先前的方式都由公視提出預算,立法院通過後動支,主管機關並無審核公共電視事業預算之權力,其目的就是維持公共電視的財源穩定與經營獨立性之設計,如果變成逐項核可就破壞了立法當時的初衷。

國民黨決議擴編董事會名額,從15人增加到21人,這個舉動也讓人有產生控制董事會的聯想,其實隨著政黨輪替,人事的更迭原本是意料中事,只是國民黨如今在立法院內擁有壓倒性多數,就算手握龐大權力也應該感受到人民對於此事的觀感與想法。

根據「公視法」,公共電視成立三年後,立法院應成立評估小組,評估其績效, 以決定是否繼續編列預算捐贈。只是國民黨立委除了要求將節目、製作與企劃採購等細項,都送給主管機關審核同意,確實公然破壞公視當初成立的原則。到底公視的「質化」與「量化」績效哪裡出了問題,才是國民黨立委諸公們磨刀霍霍之前,應該要向人民說明的事項。



◆ 健全公共廣電財務制度 趁現在

【石世豪】 2008-12-13 中國時報

公視基金會因立法院審查預算時附加動支條件,先在各大報刊登半版廣告抗議不當干預,繼而召開董監事聯席會議呼籲立法院撤案,並主張修法將原視、客家、宏觀等頻道預算改編直接捐贈公視,作為根本解決之道。公視基金會奮起捍衛獨立自主空間的堅定立場,令人動容。然而,面對一個歷年政府捐贈財產殘值超過廿億元,每年又從政府獲得近廿億預算挹注的財團法人,卻始終擺脫不了浪費、效率不彰陰影,國會真的只能呆立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紅線外袖手旁觀嗎?

公視基金會在籌備階段就被人事酬庸傳言纏上,隨後又在浪費及與民爭利指控聲中被套上「小而美」頭箍。近年終能排除萬難,讓各界捐款從二○○三年的略高於一億元,逐年增長至二○○七年時已近二億元,足見獨立自主的組織架構及其所代表的公共價值,已逐漸贏得社會信賴。至於其獨立自主運作所不可或缺的財源規畫,卻始終沒能跳出東挪西湊因而顧此失彼的窘境。

猶記得公視提出數位無線電視營運計畫時,曾以第二頻道DiMo替換同屬公廣集團的原民頻道,致使未受「共星共碟」計畫照顧的都市原住民無法免費接收節目訊號;為此,原民會四處奔走協調,礙於公視已用盡數位頻道而苦無結果。對照之下,上屆立法委員通過「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規定:「原住民族電視專屬頻道節目之製播,交由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辦理」,就顯得格外突兀。

由於我國並未具備西歐、日本等公共廣電體制所賴以順利運作的成熟公民社會,公視法第一條陳意甚高的「多元之設計」,終究不脫「立法院推舉審查委員」、「行政院提名董、監事候選人」的間接政治任命格局,掌握立法院多數或取得行政權的政黨難免根據本身價值判斷,自行解讀「多元」意義。這也正是兩次政黨輪替之際,朝野始終無法精確拿捏公視基金會董監選任、預算監督的應有界限。關於原民、客家、宏觀等頻道委託製播,原有超越朝野黨派利益的族群利益可資判斷公視績效,只要不涉及個別節目內容並尊重公視基金會內部治理,轉由共同捐輸公廣集團財源的原民會、客委會、僑委會,直接根據各自所服務的特定族群觀點,具體認定本身所屬那一「元」的公共利益是否在公共體制下實現,其實正可以補強公視法在近用主體面向上近乎真空的制度缺憾。

公廣集團真正需要的,恐怕不是每年花納稅人廿億元又不受監督的道德制高點,而是一套昭信大眾、讓政黨無從操弄的預算編審程序及財務稽核制度。類似確保公共廣電體制獨立不受國會變動中的多數所左右,又不能無限上綱深掘民眾荷包的緊張局面,在西歐各國及日本自然也不能免俗。

以採行廣告與規費混合財務制度的德國公共廣電為例,廣告收入既因競爭多有限制而逐漸拱手讓給私營電台,各公共電台對於近似稅捐的廣電規費倚賴日深,議會於是透過規費調整同意權一再藉機干預節目製播方針。到了一九九○年代,終於演變為憲法爭訟,聯邦憲法法院介入為兩造劃定「財政監督不得影響節目製播方針」、「公共電台應遵守財政紀律」兩條「楚河漢界」。原屬任務編組的公共電台財政需求調查委員會(KEF)從此法制化,由產業經濟、人力管理、法律、傳播、技術等領域專家及各邦審計院代表組成獨立委員會,透過第三者專業客觀的財務稽核程序,在代議政治與公共體制之間確立制度化的防火牆。

這次公視與立法院「撕破臉」,如果兩造能從本位主義上各退一步,多替全民迫切需要的公共領域設想,或許恰是健全公廣集團財務制度的最佳契機。

(作者為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在朝當思在野時

【中時社論】 2008-12-14 中國時報

俗話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照這個標準,執政的國民黨實在算不上是君子!為了公廣集團的年編預算,國民黨立院黨團從去年尚未執政開始,就和公共電視台槓到現在;最近,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九十八年度公廣集團旗下各電視台的預算,卻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附帶決議,除了擴大董事席次,還要求未來各電視台必須提報節目製播企畫和細目等,經主管機關核可後始得動支,等於要對公廣旗下媒體進行節目的「事前審」,國民黨此舉不但是走回頭路,還是走回兩蔣時代的回頭路,不能等閒視之。

在台灣這個藍綠立場對立難消的變態社會,要搞任何「公共」事務都是困難的,唯其困難,更要珍惜。公共電視自成立以來就是波折重重,朝野都自認公正卻又都想干預公視;誰當家,就希望公視是政府的政策宣傳工具。尤其是扁政府八年,不擇手段地把政治的手伸進媒體,從威脅到利誘簡直讓人深惡痛絕。但是,公共電視台和扁政府時代成立的原民、客家等電視台到底做了多少不符合新聞專業的事呢?除了節目收視率還是沒辦法和講究重口味的有線頻道相提並論,以至營收有限,還得靠政府每年編列巨額預算支應外,有偏差到嚴重違反所謂「公共利益」或不符「媒體中立」的具體事實嗎?

馬政府就任以來,從政府部門到事業單位,人事陸續更迭,即使外界仍有酬庸之譏,但多少還符合任期原則,任期屆滿該換則換,誰也沒話說。公廣集團董事長去年才更迭,遑論依照公視法的規定,其董事名單由行政院推荐之後,還得送立法院,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派的評審委員通過;換言之,凡有藍綠色彩過重者,根本通不過立法院的評選,這一屆董事會的組成就是這麼來的,立法院既已經同意通過董事長,何須又要以附帶決議的方式,干預公廣集團的正常運作呢?難不成重新執政半年,國民黨就忘了,曾經完全同意且欣然接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

國民黨已經完全執政,在國會擁有最大多數席次,反對黨連基本的委員會提案權都有問題,國民黨還有什麼可怕的?媒體監督政府是天職,只要行得正、所談合乎公共利益,不能因為他是公廣集團就禁止他做媒體應為之事。執政者手握權力、資源,格外要自我警惕,否則就會步上扁政府的後塵,徒然惹人厭恨。偏偏,最近國民黨立院黨團的作為,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除了審查公視預算,硬帶上一筆附帶決議外,還放任個別立委闖關,硬把選舉訴訟二審定讞改為三審定讞的提案排進院會,準備進行三讀,嚴重違反社會觀感。

選舉訴訟遷延時日早為社會詬病,過去總是官司打完任期也已屆滿,官司定讞與懲戒作用完全無關。當選無效訴訟二審定讞基本上符合社會要求,選不對的人,在最短時限內可有改變機會,何況三審都是法律審、書面審,僅就二審引用法令是否有誤進行審查,而非事實審查,以選舉訴訟二審定讞並不為過;國民黨立委在提案文中指,無法接受「法官虛偽正義感」的速審速決,卻忽略了,社會大眾也無法接受「民代無視正義」的故意拖延。這個修正條文從國民黨立委提出就引發爭議,國民黨一方面指會多聽社會意見,另方面卻又一路闖關大搞兩面手法,這是堂堂正正最大執政黨所應為之事嗎?

國民黨在野八年,理應生聚教訓,深切體會民之好惡,那有執政才半年不到,就故習重犯?不要忘了,國民黨能拿回執政權,靠的不只是立委們批綠鬥扁,靠的是國民黨還有一個正派形象不變的馬英九。馬英九的正派為國民黨撐起了一片天,但是,這片天光靠馬英九個人是撐不了多久的,國民黨得要向社會大眾證明:國民黨就是正派的黨,不搞私利私怨的黨;否則,民意如風,今日來明日去,上得了台就下得了台。國民黨得行由正道,至少不要讓自己下台太早吧。



◆ 我見我思─黨政軍退出媒體了嗎?

【莊佩璋】2008-12-14 中國時報

國民黨立委認為公視太綠,拚命想把人塞進公視董事會;此外,怕公視「搞怪」,還掐住脖子,要求公視預算需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能動支。

公視,還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民進黨執政時,綠營怪它太藍,公視對大陸配偶、樂生療養院、高鐵、蘇花高、蚊子館、紅衫軍…等議題的處理,綠營府、院、黨都非常感冒。綠營始終認為「台灣的媒體結構,根本就是深藍的,新聞工作者全是黨國遺孽;政黨一輪替,就故意唱衰台灣」。

扁政府時,綠營政客當做「自己人」的新聞工作者,十根手指頭可以數完;而絕大部分的公視董監事可還不夠格當「自己人」。

當時的公視總經理胡元輝私下就常自嘲為「門神」,「門開著,外人看他在裡面;門一關,他其實也是外人」。

儘管對媒體結構不滿,但民進黨政府卻莫可奈何。因為稍微「整頓」一下TVBS、東森,馬上鬧成國際新聞;即使想「改善」公視結構,也因藍軍掌控國會,董藍事需經國會審議通過,而難以下手。

就在這種綠掌行政、藍控立法的恐怖平衡下,「公」視名符其實,成為台灣少有既公正又客觀的電視台。雖然綠的批、藍的罵,「門神」還是僥倖地沒被劈掉當柴燒。

遺憾的是,國民黨「完全執政」後,形勢完全失衡。就如同陳水扁說「任內絕不會關任何一家電視台」,並不代表民進黨尊重新聞自由;馬總統宣示「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也不保證國民黨會容忍公視成為「自走砲」。對執政黨而言,「公正」,其實就是不友善,不出手教訓一番,豈不辜負「完全執政」。

福克蘭戰爭時,BBC據實報導戰事不利的新聞,惹毛了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痛批BBC「不愛國」。沒想到BBC比她還「鐵」,竟公開聲明「對媒體而言,真相比愛國更重要」。當然,對英國人而言,BBC絕對比政府更重要,懾於民意,霸氣如鐵娘子,也始終不敢動BBC一根汗毛。

當初,我們照BBC的形狀,塑造公視。如今,國民黨似乎想毀掉公視精神,讓以前的「老三台」借屍還魂。黨政軍退出媒體,看來又是春夢一場!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重建公視監督體制

【魏玓、劉昌德】 2008-12-17 中國時報

上周立院國民黨團黨鞭林益世立委提案,要求公共電視動支經費需經行政主管機關核可,聲稱此舉是要「監督公視」。此一提案等於是將公視改造成政府電視,違反普世公共媒體的建立精神與運作原則,除了國民黨意圖藉著這些過程上下其手,外界很難想像其他的答案,也引發公視及觀眾和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

林委員提案表面上仗的是一個理由:公視應該被監督。當然!誰曰不宜?正如同民主社會裡面所有被賦予權利的公共建制,包括立法院在內,都應該有某種接受監督的機制,公視以公共預算行公共之事,又哪有不該被妥善監督的道理?問題是,林委員的提案卻給了一個謬誤的答案。行政機關經由預算箝制進行直接控制、或者國會中各政黨對預算進行政治審查,都只會掐死公共電視。

那麼,究竟怎樣的監督是合宜的?

首先,我們得確認公視的建制性質,才能合宜地談監督。公共媒體建制是當代民主國家的一個特殊設計,其目的是創造一個不為國家或私人企業所控制的公共平台,達成包括提供所有公民高品質內容服務、呈現社會和文化多樣性、以及促進政治民主等任務。因此,它既不是行政機關的一部份,不受立院直接監督;也不是私人媒體企業,所以不歸特定行政機關轄管。為了保障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監督的原則和建制相對複雜,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說明。

第一個面向是整體管制架構。在此一架構中,首先,除了在法律上賦予公共媒體特殊地位、明訂義務與責任之外,還需建立一套評量其內容是否履行責任的標準,包括基本普及率、及提供新聞資訊或弱勢族群服務之節目比例等相關規定。

再者,更需要設置一套監督建制,用以評估公共廣電機構的整體表現。雖然各國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共同原則是:以事後報告和長期評估為原則,並分散監督主體,避免單一機關主控公視。以英國BBC為例,董事會為自我管制主體,傳播主管機關可提供政策建議但不介入運作;BBC董事會每年向國會提供年度報告,接受國會批評和建議;最後每隔十到十五年女王會任命獨立委員會,定期重新檢討BBC的預算和任務,等於是對BBC最關鍵的考核。

第二個面向是內部稽核和組織民主。除了前述董事會作為民眾代表,負責在內部從制高位置監督公視的運作和成果,公視在營運層次尚須訂定節目製作準則、設置財務稽核單位,以及透過組織民主精神,讓公視員工適當參與決策和檢討機制;而且以上相關資訊都應向社會以及相關機關公開。

第三個面向是公民社會的參與和監督。公視負責的主要對象,其實是全體公民,但是因為公民社會缺乏跟政府、國會相應的組織和權力,需要法令設計以及公視主動建立管道來讓公民學習和參與,例如設立直接向董事會負責的閱聽人諮詢委員會,以及其他各種節目反應調查機制。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要討論公共媒體功能和任務,「監督」並非是最好概念,而應是「確保」。僅僅聚焦監督,只能說是謬誤地看到硬幣的反面。硬幣的正面是,必須提供公視足夠資源,特別是穩定經費使其得以妥善運作。要確保公共媒體發揮應有的積極功能,保障跟監督同樣重要,保障與監督並行,才是認真看待公共媒體之道。(魏玓為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劉昌德為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二人皆為媒改社執委)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多元觀點公民發聲 公民新聞獎得主出爐

中央社 2008-12-18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8日電)公共電視第2屆PeoPo公民新聞獎今天頒獎,評審團從30組入圍作品中,評選出5組得獎作品,得獎的報導深入社會角落,關懷教育、環保等多元議題。

得獎名單是:「颱風來了!97年秋天水災心情記事」、「『關懷流浪動物3』—晶片狗開放認養時間未知民眾無所適從」、「走車人的心聲」、「健康守護的缺角」和「我要讀冊」。

化名sadapeopo的王耿國報導的「颱風來了」,以台南善化為事件地區,報導今年因颱風引起水災,民眾淹水的心聲;羅雨函報導「晶片狗開放」,關心收養流浪狗所遇到的難題;18歲的學生楊曜任報導「走車人的心聲」,以雪隧開通後,國道客運業者加班發車對計程車業的衝擊。

追蹤街友生活出名的「漂泊新聞網」,主播郭盈靖以「健康守護的缺角」為題,報導遊民在繳不出健保費下,生病時需要尋求不同救濟管道的困境;蘆荻社區大學林偉芬、張慧誌報導「我要讀冊」,以學員的學習權遭到破壞,報導成人教育爭取學習權的過程。

另外,評審團為鼓勵公民參與,頒發特別獎項給「重回八掌溪‧赫見八掌湖」、「2147發送信件」、「上帝的寶石」、「我想要課輔」、「蚵貝藝術」,彰顯公民記者對議題和報導地方新聞熱情的鼓勵。

所有獲獎和入圍作品都可在 www.peopo.org 上觀賞。

fsj 提到...

公視應由全民來監督 有線電視業者三分天下

◆ 立委插手公視 學者轟民主大不幸

自由時報 2008.12.19

〔記者陳曉宜、曾韋禎/台北報導〕預算動支遭國民黨團「卡住」的公視,昨舉辦「搶救公視、全民監督」公聽會,多個民間社團及學者出面聲援,批判國民黨政治黑手介入,強調公視不是政府宣傳單位,立法院無權監督公視運作。當年曾大力催生公視的學者瞿海源表示,公視成立十年,至今還要告訴執政者公視的基本精神,令人感慨,也是民主政治很大不幸。

國民黨:監督預算非節目

國民黨在上週提案要求九十八年度起,政府捐贈公視經費,應附具年度事業及收支預算(包含新聞節目製作購買費用、一般節目製作購買費用、節目企劃購買費用、節目製作播映作業費用等相關細目),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 另要求公視接受客家、原住民和宏觀電視委製的節目製播經費,也要比照上述審核始可動支。此舉引發公視批判。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國民黨從頭到尾都沒要求進行節目審查,立法院是在監督預算,是監督客委會、原民會、僑委會所屬客視、原視、宏觀委託公視製播節目的預算。

但先前林益世也指出,公視拿錢還不甩部會指定的政策宣導節目,並強調立院如果不能對國家捐助的金錢做監督的話,那要立法院何用?公視每一分錢,都是人民納稅錢,為何公視要逃避監督?

對於國民黨立委林益世等人聲稱,國民黨團提出的主決議目的在於審查預算,非審查節目內容,民進黨立委反批,用預算審查架住公視的咽喉,公視能不從嗎?

社團:立院無權監督公視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媒體觀察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團體及多位學者昨也都出面聲援公視。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表示,公視不是政府的電視台、政府的行政機關,不是給錢的就是老大,依公視法,政府捐助公視,對內容、人事、經費都不能直接干涉,有監督權的是公視董事會,而董事會成員,依法就是由行政院提名,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提名公正人士組成遴選小組產出。

劉昌德說,國民黨要求政府審查節目製作費,就會對節目內容有影響,就是侵害節目自主權,至於公視受原視、客視、宏觀委製的節目,雙方自會有契約約束,立委無權插手。



◆ 藍委批:公視龍頭是綠打手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12.19

針對公視高層刊登廣告指控立院政治力介入公視,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反擊,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在記者會點名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與總經理馮賢賢是綠色打手,想繼續把持公視,國民黨團要求這些綠色黑手退出公視。

林益世質疑公視高層阻擋立院了解公視基金會預算,讓人懷疑有貪汙、交代不清的問題,他說,今年度尚未解凍的四億五千萬元補助款,在立院了解預算使用情形前不會放行,並將請審計部調查公視補助款運用。

出席的公視工會常務理事謝啟明表示,公視今年五月曾做過一次公司管理階層的評鑑,總經理馮賢賢倒數第二名。公視員工網站已有大批批判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與馮賢賢的留言,還指公視領導高層是極權帝后統治。。

洪秀柱表示公視以「公視之友會」名義預估花了上百萬元廣告費批立法院,但公視之友會募款給公視基金會絕不是讓公視刊登這種廣告,她要求追究這筆廣告文宣費如何報銷。



◆ 黑手vs.打手 公視藍委互批

自由時報 2008.12.19

〔記者陳曉宜、曾韋禎/台北報導〕國民黨與公視的戰火越演越烈,在公視刊登廣告痛批國民黨以政治黑手介入公視後,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昨召開記者會回批,指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總經理馮賢賢是最大綠色打手,鄭、馮二人則舉過去監督民進黨政府及總統大選報導為例反駁。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反問,公視董監事須經立院審查小組通過,在國會長期藍大於綠的情況下,公視董監事怎可能是民進黨打手?

林益世表示,在公視工會網站上,要求馮、鄭下台的有上千篇,痛罵民進黨政治力介入的有上萬篇,公視裡的最大政治力竟有臉指責監督預算的立法院是政治力,就像強盜指責警察看起來像壞人一樣,簡直丟臉可恥,這些綠色打手才都應退出公視。

公視:藍綠都在罵 證明中立

對此,馮賢賢反批,立委扣人帽子要有事證,不能光用網站黑函貼標籤,她一向秉持公視獨立超然公正精神,過去民進黨執政時,她監製拍攝紀錄片,揭發政府置入性行銷及教育單位能力分班等惡行,總統大選期間舉辦審議式辯論,參與公民同樣對謝長廷犀利提問,當時她還被綠媒點名臭罵,「請問我是誰的打手」?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也說,大選期間藍綠兩邊都在罵公視,這就證明公視是客觀中立的獨立自主媒體。

對公視今年仍有預算遭凍結,林益世諷刺,公視有錢刊廣告,怎沒錢發薪水?公視員工的薪水和年終獎金一定會發,即使預算不解凍,錢不夠新聞局也會補辦預算,明年九億預算也會給,請公視領導階層不要說謊搞民粹,慫恿員工上街頭。

馮賢賢則說,他們從頭到尾都告訴員工薪水一定會發,從未慫恿員工上街頭,刊登廣告是董事長與員工都認為公視應積極面對並經內部討論的結果,不是她個人決定,廣告內容也是陳述事實,無任何挑釁之意。

林益世表示,國民黨一定會修公視法增列六席董事,並研擬下週逕付二讀,目的是納入原視、客視和宏觀的董事,下會期一定會表決通過。林淑芬則說,國民黨增加六席董事要稀釋公視現職董監事的權利,就證明國民黨不讓公視成為其打手絕不罷休。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也批評,國民黨不能因為公視董監事非國民黨執政時所聘任,就把公視污名化。她強調,民進黨執政時公視也不盡友善,但公視只是善盡媒體監督的天職。馬政府現在正透過掌握公共媒體、用置入性行銷收買一般媒體、換上高度政治性的新聞局長,三管齊下,試圖搶救低落的執政聲望。



◆ 公視 應由全民來監督

記者陳曉宜/特稿 2008.12.19 自由時報

國民黨與公視戰火煙硝瀰漫,已經混淆真相,這場媒體自主的戰爭應分為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監督公視問題。戰火起於國民黨立委林益世想用預算審查權監督公視,使公視長期監督機制不完善被正視,這是林益世在此爭端上的「貢獻」。但大眾必須清楚認知,依公視法與公視成立的精神,政府和立委都無權,也不能以此干涉。

因為維護公視自主,不受政治力介入,是為維護最高民主價值。公視法載明,監督公視年度經費的單位是公視基金董事會,採行的是自我監督機制,如果要由立委或政府直接監督,法律何須規範由立院聘公正人士成立審查委員會遴選董事?

公視監督機制不足的真正問題是,董事會經常被執政黨把持,這也是國民黨這次要修法增加董事席次,令人質疑之處。而公視員工對經營團隊的監督機制和公民參與的全民監督機制闕如,這正是公視應積極改善,向全民負責之處。

其次、公視的管理問題。這是公視變成公廣集團過渡期的必然現象,但公視領導團隊無法平息內部員工怨氣也是事實,這必須靠勞資間互信協調解決,無法解決問題者,就該被董事會汰換。但若立委認為,有權以員工不滿領導階層為由,干涉公視自主權,那就大錯特錯。

第三、公廣集團問題未獲解決。從民進黨到國民黨執政,公廣集團問題在政策上、法理上都未獲明確共識。馬英九上台至今,對公廣集團的定位一直沒有完整藍圖,假如想要藉由政黨或國會多數席次之力,左右公視的自主,除了粗暴二字,還有什麼可以形容!



◆ 有線電視業者 三分天下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2008.12.19

電視廣告近來大幅下滑,加上NCC調降部分縣市有線電視收視費,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為鞏固版權費,積極拉攏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業者(MSO),中嘉大股東安博凱入股八大電視、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則與TBC及台灣數位光訊越走越近,凱擘除擁有東森電視,更取得緯來代理權,國內有線電視產業版圖將三足鼎立。

近年私募基金投資台灣有線電視業者,三大MSO均為外資持有,私募基金也積極投資頻道業者,頻道業者為了穩固自己的頻道版權收入,積極拉攏MSO業者,有線電視三股新勢力即將浮出檯面。

年代董事長練台生除旗下年代電視以外,更擁有三立、JET、MUCH及東風等頻道代理權,目前掌握台灣寬頻TBC頻道版權代購權,MSO業者台灣數位光訊在支持行列,目前以年代練台生及TBC等MSO業者共可掌握約100萬用戶,及11到15個頻道,在240元版權費中可望掌握約50元版權費。

安博凱投資八大電視之後,八大電視等於擁有最大MSO中嘉的支持,加上TVBS及中天頻道代理權,據了解,八大電視也積極拉攏台固媒體,預估可掌握約170萬用戶,掌握約18個頻道版權費,預估在240元版權費中可掌握約50到52元頻道版權費。

MSO業者凱擘大股東凱雷同時也握有東森電視的經營權,近期凱擘更拿下緯來電視代理權,同時與獨立系統台及頻道代理商合作,可掌握130萬用戶,以及25個頻道,可望掌握每戶約100元版權費。

業者認為,有線電視產業形成三種勢力,可望帶動產業競爭的平衡,加上未來數位電視推出,各方勢力角力也將陸續浮出檯面。

事實上,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主要收入來源除廣告以外,還有MSO支付的頻道版權費,今年總統大選過後,景氣急凍,廣告收入頻頻下滑也讓業者感到壓力。近期進行明年有線電視費率審核,雖然台北市及台北縣費率持平,但NCC調降待審地區包含南投、嘉義、雲林、澎湖、金門及連江縣等地有線電視收視費率,降價幅度20到50元不等,樂了消費者,卻讓MSO苦不堪言。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拉高格局看公視爭議

【鄭同僚】 2008-12-22 中國時報

近日台灣社會對公共電視的關注,是公視成立十年以來所少有,似乎變成一個機會,讓台灣社會重新反省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公共電視。

最近公視課題的癥結點,主要是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把公共電視當成政府電視。他們的邏輯是,政府編預算給公視,當然有責任審查公視節目與新聞的預算細目。這種說法乍聽有理,卻隱藏大危機。民主社會中,政黨會輪替,政府會「換人做做看」,如果讓政府握有控制公共電視的機制,公共電視就很容易變成政黨的傳聲筒。沒有人能永遠執政,但控制的慾望卻永遠活在政治人物心中。公視若無法獨立超然於政府控制之外,誰執政誰就控制公共電視,惡性循環下去,公共電視將只剩游離黨性而無公共性與可信性。公視法中明文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其經營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涉」。公共電視不該是政府電視,其理在此。

公視在台灣藍綠對峙中堅持走「獨立自主」的路,很辛苦。以今年總統大選為例,有人罵公視偏藍,有人罵公視偏綠;兩面挨轟之際,有位BBC的朋友提醒:根據英國經驗,當兩邊都罵你時表示你做對了。公視自知新聞與節目需要改善的還很多,但我們謹守的,只是所有國人共同在乎的優質視聽需求,遠遠超乎藍綠狹隘政治視野,這可由公視節目歷年來總囊括幾乎過半的大小金鐘獎獲得證明。

公視獨立自主辛苦之二,是經費長年不足。公視不能播廣告,收入主要靠政府每年捐贈九億。比諸英國BBC一年有兩千六百億台幣,日本NHK有一千九百億台幣,韓國公視體系有四百七十六億台幣,台灣公視就算計入原、客、宏三台預算,一年仍不足廿億。由國際格局看來,台灣何其小哉!韓國電視節目外銷量與過去十年相比,增加廿倍,台灣竟是主要輸入國之一。有人主張公視要「小而美」,看看韓國,若台灣要與人競爭,不淪為他國影視文化殖民地,我們至少要追求「稍稍中而美」吧?

政府對公廣集團徒生而未善養,讓台灣公視體系嚴重缺乏與鄰國競爭的物質條件,令人扼腕遺憾。政府應該趕快提出具國際視野與數位匯流思維的國家廣電政策,並儘速修公視法讓已具雛形的公廣集團能有更穩定的經營環境。

最近遇到一位在對岸投資多年的台商,他語氣深重說:「面對中國,台灣很需要公視。」他說,中國發展迅速,很憂心台灣全面失去競爭優勢,還好我們有對岸不敢學也不能比的民主制度,而一個獨立自主的公共電視體制,是台灣民主制度最重要的象徵之一,一定要守。旨哉斯言。

用兩岸或亞太競爭的高度來看公視面臨的預算凍結、政府審查與修改公視法董事人數等,都是島內自亂陣腳而於國際競爭大局毫無裨益之舉。執政者有權也有責,對公視究竟應採「包容」或「壓制」,兩者之間,格局天差地別,於民眾觀感也大異,應該不難抉擇。

(作者為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公視好在哪裡?

◎ 李偉農 2008.12.28 自由時報

日前中國國民黨以監督預算為名要求修改公視法第十三條,讓公視未來的新聞與節目企劃、製作、購買均需獲得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後才能進行。面對公視節目獨立製作的宗旨可能被破壞,許多社運與教育團體發出了不平之鳴,但多數民眾的反應卻是出乎意料的冷漠。立委拋出的「本應受監督」、「收視率低一定有問題」的兩個論述,卻輕易的被許多人所接受,我這才發現,大家對公共電視的好瞭解太少。

現在的公共電視好在哪裡?當各新聞台每天都在念報紙抄雜誌,播報不查證的政客爆料口水好讓你消化不良時,公視花了更多的時間把新聞變有用的資訊,並反映政客名流以外的更多元聲音:例如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出獄後如何投入農民運動?野草莓的學生到底在想什麼?菜價上漲是菜農獲利還是菜蟲得益?商業新聞台頂多給這些議題三分鐘的時間,然後繼續猜阿扁晚上有沒有吃豬腳麵線去霉運?頭髮變長到底有沒有洗乾淨?以及審案法官最近睡眠狀況好不好等。看厭了這類新聞,請試著轉到入圍卓越新聞獎四十%獎項的公視新聞,它絕對適合闔家觀賞,也絕非有心人口中刻意營造的「報喜不報優的脫離社會現實」。

再看公視製作的戲劇節目,以國內戲劇最高獎項的金鐘獎得獎名單來看,二○○八年金鐘獎戲劇類得獎節目公視佔了四十二%、二○○七公視則佔了四十四%,除非我們否定金鐘獎的評判基準,否則它的得獎數據已足茲證明它的存在價值與品質。

從關心生態環境的「我們的島」、提供不同觀察角度的「獨立特派員」、比較各國社會發展的「國家的遠見」等專題節目,到得獎無數的本土戲劇,及相對深度的每日新聞等等,公視提供了幾十家商業電視台都無法提供的品質與內容,它們也都具備了極高的收視價值。

公視的發展當然也絕非完美,它的營運與發展,需要更多公民參與監督,但在聽信政客侃侃而談之前,不妨轉到第十三台,自己體會一番,相信你會產生更多不一樣的想法。

(作者為公務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fsj 提到...

對全民負責 公視簽承諾書

自由時報 2008.12.30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在民間團體疾呼下,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鄭同僚昨天簽下對社會大眾的承諾書,允諾落實產業民主、多元發聲、資訊透明、公眾監督的經營原則,並將在明年一月二十三日前提出具體規劃時間表。這是台灣媒體首次回應社會批評,公開簽署承諾書的行動。

發起社團有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公視的老闆是全體人民,人民有權要求監督。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說,今天上午將會見立法院長王金平,呼籲支持解凍公視預算、撤銷國民黨黨鞭林益世提出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及要求未來公視節目須送審再撥預算的主決議。

昨天的簽署行動在台北NGO會館前廣場舉行,承諾書內容包括公視應貫徹公視法精神,將有關營運、財務、公部門往來的文書,上網公開;並以最大誠意與行動解決既有的勞資爭議,內部的管考、績效評估、協商與決策機制應強化員工參與;另強化公眾參與之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定期透過節目及其他形式,與公眾進行溝通。

鄭同僚表示,公視是公共的資源,當然應接受全民監督,並以上述承諾作為改進落實的方向。

聲援團體、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說,公視節目最適合全家觀看,孩子看公視,家長最放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公視「我們的島」長期關注台灣環境議題,也只有公視記者跟著他們深入各鄉鎮報導千里步道倡議的慢速旅行,這是商業電視台做不到的。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目前僅公視開闢有非營利組織觀點的節目,關注弱勢團體。她並強調,國民黨籍立委提案公視節目須送審的作法,令人不可思議,沒有任何國家的公共頻道須接受此項政治干預。

管中祥表示,支持公視獨立自主的連署已超過十萬人,創下台灣最多人連署紀錄,一月一日的遊行至少三千人參加,包括「囧男孩」導演楊雅?、「無米樂」導演顏蘭權、莊益增,及曾獲金馬獎的紀錄片導演鄭文堂、金曲獎音樂人林生祥、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等人都將走上街頭。

fsj 提到...

觀念平台─讓公視獨立於藍綠之外

* 觀念平台─讓公視獨立於藍綠之外
* 王小棣痛批政治黑手入公視 15萬人連署搶救 要求創作自主權
* 「還給獨立自主空間」 搶救公視上街頭
* 新聞局:保留預算重新編入

◆ 觀念平台─讓公視獨立於藍綠之外

【李丁讚】 2009-01-01 中國時報

在藍綠對峙的社會氛圍下,公視自然很容易被貼上藍綠的標籤。民進黨執政時,當時的政府官員對於公視也頗有微詞。像公視有關大陸配偶、紅衫軍、蚊子館、蘇花公路、中國發展的報導等,在在引起民進黨政府不滿或不愉快;當時他們認為公視是「藍的」,因為她在揭露真相、監督政府。但是,揭露真相、監督政府不正是媒體的天職嗎?

今天國民黨執政,公視還是一秉過去的立場,揭露真相、監督政府,同樣引發國民黨政府不滿,甚至還想用政治力干預媒體運作。國民黨立委林益世就提案,公共電視動支經費預算須經行政院主管機關核准。林益世並沒有具體指出公視綠在何處,也許是因為在陳雲林訪台期間,公視報導國家機器壓制遊行群眾的暴行,或是對其他施政不當的分析與揭露等,這些不利於政府的報導,其實頂多只是不挺政府──「不藍」,但是看在深藍的眼中,就變成是「綠的」。對待公視,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邏輯完全一致。但公視其實沒變。

台灣是一個藍綠兩分的世界,不是藍的,就是綠的,好像很難讓「不藍不綠」者有生存的空間。自己心中有顏色,總會把別人也看成是有顏色的。因此,藍的把「不藍的」必然看成是「綠的」,而綠的把「不綠的」必然看成是「藍的」。「不藍不綠」總難免被分別貼上藍綠標籤的命運。可是,我們不是要求媒體要「不藍不綠」,要客觀公正嗎?公視總是被貼上藍綠的標籤,其實是政客們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鏡所造成,不是公視本身的問題。

除了有色眼鏡外,「短視」也是另一個問題。政客們之所以不滿意公視,大抵是從當下執政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長時段」的觀點來看的話,我們馬上會發現,公視其實很公正,對任何執政者都不放過,而且,以同樣尺度對待不同的執政者。政客們罵公視,其實是因為他/她們沒有看到公視以前的作為。

這是為什麼西方政治力對公共電視的監督都是採取「長時段」的視角。英國BBC每十到十五年,才向女王提出報告一次,由女王組「獨立委員會」進行評估。BBC雖然每年也必須向國會報告,但這是年度結束後的報告,國會也只能做建議,與林委員的事前審查截然不同。

馬英九在上任前信誓旦旦,「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今天國民黨正企圖以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是世界先進國家公共媒體所沒有發生過的現象,將嚴重影響台灣的國際聲譽。更可悲的是,台灣的電子媒體,本來就有相當濃厚的藍綠色彩,公視是難得的異數。一旦這個法規通過,政治力將大舉介入公視,藍色執政時固然有利於藍,但綠色執政時,又要轉綠,兩黨都不是贏家,整個台灣卻是最大的輸家。



◆ 王小棣痛批政治黑手入公視 15萬人連署搶救 要求創作自主權

自由時報 2009-1-1

公視去年底接連面臨「政治迫害」,除了預算二分之一遭凍結,立院在上個月9日也通過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提議,要求公視等單位在執行年度預算時,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能動支。對此王小棣表達憂心:「身為文化創作人,先決條件就是要擁有自主性。」呼籲政治力量退出媒體,還給創作者獨立空間。

王小棣:政治退出媒體

中國國民黨政治黑手介入,公視年度預算4.5億遭凍結引爆經營危機,網友發動「搶救公視」連署至今過了20天,已達14萬7千餘人次上網聲援,今天民眾也將走上街頭發動「救公視」遊行!長期在公視拍戲的導演王小棣昨天大力聲援:「日前跟多位導演開過幾次會,我最厭惡創作遭到政治力介入!」痛批公視自主性遭政治干預。

曹瑞原:不要綁架預算

曾在公視拍「孤戀花」、「孽子」等劇的導演曹瑞原也感嘆:「公視在影音創作上奮鬥了這麼久,如今卻走到這個地步。」但他強調,雖公視內部也有其問題,但不能以「綁架」預算作為手段,這樣做只會傷害難得具獨立、中立精神的電視台。

人民上街頭捍衛公視

在此公視內憂外患之刻,繼王小棣在三立拍完「波麗士大人」、梁修身則正在拍「比賽開始」,傳曹瑞原近日也將投奔三立。對於培育出來的創作者紛紛「出走」,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日前表示,公視所培育出來的創作者為全民所有,她反而擔心:「公視是孕育出這些優秀的文化工作者的搖籃,現在卻因缺乏經費,拍攝工作也無法發包。」

今天下午1點,媒觀會、媒改社等民間團體將在「自由廣場」集合走上街頭,以「人體骨牌倒立院」的方式捍衛公視預算,除了訴求「捍衛公視預算,拒絕立院提案,並協助公廣集團真正公共化」,並籲公視本身須「資訊公開、公眾參與、產業民主」。



◆ 「還給獨立自主空間」 搶救公視上街頭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9.01.01

控立院凍結公視4.5億元預算

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所發起的「搶救公視、 監督國會」大遊行,下午在立法院周圍舉行,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總經理馮賢賢一起走上街頭。他們訴求立法院應解凍捐贈給公視4.5億元預算,同時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13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還給公視獨立自主空間。

「搶救公視、全民連署」斗大的標題,就貼在公共電視官方網站上最醒目的位置,標題下方的連署人數,不斷翻新,朝15萬人數逼近。遊行於中午1時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集合,約在2時30分到達目的地立法院後,參與民眾圍立法院一圈,進行「人體骨牌倒立院」活動。

批政治黑手伸入淪政黨傳聲筒

公視高層批評,國民黨立院黨團凍結公視預算,提案修法增補公視董事席次,就是企圖將政治黑手伸入公視,藉由預算審查以及撤換公視經營團隊,掌控媒體。高層說,網站連署人數不斷增加,以及下午遊行,是民間高度憂心公視淪為政黨傳聲筒的力量集結,公視堅持獨立自主不容政治干預的底線不會退縮。

公視執行副總鍾裕淵表示,4.5億元未能解凍,導致公視營運面臨重大危機,優先考量員工薪資發放的情形下,年度正規徵案作業幾近停擺,呼籲國民黨立院黨團摒除政治私欲,避免損及國內影視產業發展。

至於客家電視台、原民台與宏觀電視的預算,鍾裕淵認為也應比照公視法精神,以政府捐贈方式處理,如果國民黨立院黨團意圖藉由審查上述三台的預算,將手伸進公視,以事前審查,箝制公視的節目內容,公視不排除不再接受上述三台委製。

控改變董事席次 撤換經營團隊

針對國民黨團提案修改公視法,增補公視董事席次,由目前16席增加至21席,改變現有公視董事會結構,進而撤換公視董事長與總經理等經營團隊。鍾裕淵說,政府對公共媒體的認知與民間出現差距時,改變董事會席次,只會引發民間強烈反彈。鄭同僚已在日前正式簽下承諾書,公開落實產業民主、多元發聲、資訊透明與公眾監督的經營原則,表示將在1月23日前提出具體規畫時間表。

至於藍委點名公視新聞評論節目「有話好說」,立場偏綠,鍾裕淵表示,「有話好說」前主持人史英,批判性強,節目已換主持人,由台內記者陳信聰主持,呼籲國民黨立委脫下色眼鏡,公正持平看待節目內容。



◆ 新聞局:保留預算重新編入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9.01.01

新聞局廣電處長何乃麒表示,公視遭凍結4.5億元預算,新聞局將保留,重新編入99年度預算。國民黨立委提案修改公視法,增補公視董事席次,新聞局尊重國會的監督職權。

新聞局官員表示,面對公視與國會對立,新聞局夾在公視與國會之間,處境尷尬為難,新聞局能做的,就只有為公視保留遭到凍結的預算。

至於國民黨立委提案修改公視法,增補公視董事席次,將董事席次由目前的16席增加至21席,新聞局沒有預設立場,尊重國會的立法機制。

官員指出,公視法明定,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舉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小組,針對行政院長提名公視董事人選進行審查,現有的15名董事,其中9席為前政府提名,另有6席董事為新政府上台後重新提名補實,如果立法院完成修法,確定增加公視董事席次至21席,原公視董事會結構必然產生變化,新的董事會是否會對現在的經營團隊進行人事調整,則是董事會的職權。

fsj 提到...

公視預算傾向解凍 立院議事預定2月直播

* 公視預算傾向解凍 還須溝通
* 立院議事 預定2月直播
* 購物台擠壓中天綜合台頻道
* 有線電視大移頻 NCC要為觀眾把關

◆ 公視預算傾向解凍 還須溝通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江祥綾/台北報導】 2009.01.06

新聞局去年補助公視半數金額四點五億元遭立院凍結,引起社會關注。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昨天表示,立院國民黨團傾向本會期休會前解凍。但因公視元旦遊行讓部分藍營立委不滿,對補助款解凍態度保留,林益世還須與藍委溝通。

林益世表示,黨團有意在今天的程序委員會,將解凍案排入周五院會的報告事項,周五院會時再變更議程,將該案改列討論事項,經朝野協商後,希望做成讓公視獨立超然營運的主決議方式通過,解凍補助款。

林益世表示,公視發動元旦遊行抗議國會,讓全案出現變數,他必須再與教育委員會黨籍立委溝通後,才能確定。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上周要求教育委員會召委,在本會期最後一周召開委員會的機會,排定公視基金會預算審查,但被輪值召委江義雄以已排定其他議程為由婉拒。

不過藍營立委對公視上街抗議國會的不滿尚待化解,立委洪秀柱質疑迄今公視連續兩屆董事會,部分董事獲全體審議委員會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是違法聘任,表示不排除將全案移送監院調查。

洪秀柱表示,如果依新聞局「全體審查委員總人數四分之三以上多數同意」的董監事門檻解釋,第四屆公視董事中,朱台翔、黃明川、梁定澎、阿←利格拉樂、陳東升與洪蘭(加聘)等六人的當選資格有問題,其中洪蘭是政務委員曾志朗的妻子。

對四點五億補助款可望解凍,公視執行副總鍾裕淵表示歡迎,但他呼籲,希望能夠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還給公視獨立自主空間。



◆ 立院議事 預定2月直播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1.06

攸關國會議事透明化的立院議事直播終於定案,預定下一會期開議日、約二月起,民眾可透過網路觀看立法院會議實況,可容納約一千名民眾同時上線,網址為http://ivod.ly.gov.tw。

議事轉播內容為立法院包含院會及委員會議的影音內容,以不經剪接、不加旁白、不設主持人的方式,在網路上隨選播放。民眾若有興趣,也可以點選播出日期,收看到近三個會期裡院會與各委員會的議事紀錄。

至於有線電視頻道轉播部分,因涉及選定轉播頻道與合作電視台問題,將待第二階段再推動。



◆ 購物台擠壓中天綜合台頻道

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9.01.06 中國時報

國內電視購物台愈開愈多,已經擠壓到既有頻道商頻道位置,收視戶超過一百萬戶的中嘉網路,今年度準備將中購媒體經營的Viva二台,擠入三十幾頻道。

由於國家通訊船播委員會要求,購物台必須區塊化,Viva二台很可能會擠壓到收視率頗高的中天綜合台第卅六台位置。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上月決議,電視購物台無須再向NCC申請執照,原本還在等待執照過關的ViVa二台,頓時得以立即上架。

由於ViVa購物台所屬中購媒體,與國內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網路,大股東均為中信集團,中嘉日前緊急撤回九十七年度第三次頻道變更申請,準備將ViVa二台排到第卅六頻道位置。

但由於目前使用第卅六頻道中天綜合台,有全民最大黨、康熙來了等高收視率節目,頻道一旦發生異動,將影響到不少收視戶權益,目前中天與中嘉,正針對ViVa二台定頻問題緊急協商當中。

NCC發言人李大嵩表示,NCC購物台未來雖然無須申請執照,但購物台頻道數依規定仍不得超過總頻道數的十分之一,以一百個頻道計算,購物台數目可達十台。

據了解,在NCC委員會通過購物台無須申請執照後,系統業者隨即放出風聲,考慮調高電視購物頻道上架費,ViVa二台定頻事件,不排除是頻道大挪移的前奏曲。

※ 不能移到 100 台以後嗎?觀眾可不是花錢來看購物台。



◆ 有線電視大移頻 NCC要為觀眾把關

中時電子報╱林淑惠、潘羿菁/台北報導 2009-01-06

NCC證實,中嘉及台固媒體已在日前送審的年度營運計畫書中,申請旗下系統台變動頻道。市場傳出,一旦頻道申請案獲准,凱擘及地方系統台也有意跟進,將牽動自4年前新聞局實施頻道區塊化以來、國內最大一波有線電視移頻風潮。

據了解,中嘉在營運計畫中,為所屬新視波、興雙和、長德等8至9家左右系統台提出頻道變動申請作業,希望將目前放在34台的購物頻道移至36台,目前在36台及26台的節目將因此移至26及34台。

台固媒體則為觀天下、永佳樂、新和、紅樹林、北海岸、聯禾、鳳信等所屬系統經營者提出頻道變更申請作業,希望將購物台從34台移到36台,36台節目移到37台,37台節目改在26台播出,26台節目改放到34台。

市場人士分析表示,從中嘉及台固媒體此次申請頻道變動的排頻內容來看,2家公司旨在將購物頻道移轉至訊號較為穩定的36頻位,但也因此使得頻道業者不得不將經營多年的頻道移轉移到其它頻位,頻道業者認為,系統業者未事先溝通,此例一開,茲事體大。

一者,恐怕未來系統台為了收取更高上架費,逕行調整頻道位置將成慣例,頻道位址成了系統業者收取更高上架費的工具,更重要的,也將影響廣大消費者多年收視習慣與權益。

NCC表示,中嘉及台固媒體為所屬系統台申請移頻案,將先經過有線電視廣播審議委員會完成審議後、送NCC委員會討論,確定無虞,系統業者才能進行移頻行動。

NCC官員表示,有關移頻事宜,屬於商業機制,完全由系統商與頻道商協商,但系統商必須先行與頻道業溝通,NCC只會針對頻道變動是否影響消費者權益等議題進行把關。

原本外傳,NCC委員會議可能在10日召開審查會審議變頻案,NCC昨(5)日強調,有線電視審議委員會尚未將審議案送至NCC,因此,NCC審議委員會10日召開的有線電視例行會議、不大可能針對移頻案進行審查,最快也要等到農曆年後。

fsj 提到...

公視僅98年預算過關 立院附帶決議

◆ 立院附帶決議 搶救公視聯盟不滿

公視 2009-01-14

立法院昨晚挑燈夜戰,通過98年度公視的預算,不過去年度的預算,還是有一半繼續被凍結,公民團體繼元旦走上街頭之後,今天也成立了公民搶救公視聯盟,要搶救公視的獨立性,針對國民黨通過預算提出的附帶決議文,以及原、客、宏觀三台,未來經費都要報給相關主管機關同意才能動用,民間團體表示不能接受。

公視98年度預算,立法院已經同意通過,也提出四個附帶決議,針對公視營運及內容出現疑慮時,主管機關新聞局,可以組成評議小組,另外針對原、客及宏觀三台,從98年度開始,相關經費,都要報給主管機關同意才能動用,這些內容,公民搶救公視聯盟都表示不能接受。

「在元旦當天,民間團體跟公民走上街頭,舉行搶救公視大遊行之後,民間團體在14號,也組織【公民搶救公視聯盟】,要搶救公視的獨立性。」

「聯盟成立後,隨即拜會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公視基金會也發出聲明表示公視秉持【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規定,主動建議修訂原來國民黨版本,以落實【依法辦理、專業獨立】的精神。」

「原來國民黨團的版本,是要求相關經費,包括新聞節目、一般節目製作購買,以及製作播映等費用細目,都要報請核可才能動支,最後修改為,相關經費應附具年度事業計畫及收支預算,報請後循預算程序同意後才能動支」

公視強調,絕無出賣原、客電視台。此外,公民搶救公視聯盟也認為,立法院一開始凍結預算,根本就是干預的手段,他們不排除申請釋憲,未來,他們也打算拜會新聞局以及立委,表達立場。



◆ 預算仍未解凍 鄭同僚澄清絕未出賣原客台

中央社 2009.01.14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今天表示,公視對於98年度原住民族與客家電視台的年度預算處理態度,一切都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規定辦理,絕無「出賣」原、客電視台情事。

公視發布新聞稿表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說,立法院通過國民黨團提案要求自98年度起,原、客電視台的預算都必須分別報請客委會與原民會同意始能動支,是鄭同僚所擬提案,是為了求公視預算而出賣原、客兩台。

鄭同僚在新聞稿澄清表示,在面對同為公廣集團所屬的原、客電視台98年度的預算作業時,公視仍秉持公股條例的規定,主動提出建議修訂原國民黨團提出的版本,以求落實「依法辦理、專業獨立」的精神,絕無「出賣」情事。

鄭同僚表示,公視基於善盡經營責任,虛心接受各界監督的立場,在面對97年度預算遭立法院凍結新台幣4.5億元未能解凍,以及98年度預算繼續遭凍結4.5億元的情況下,未來仍將主動積極尋求與立法院各黨團與各委員間的善意溝通,努力尋求任何可能化解誤會,解凍預算的機會。

fsj 提到...

公視去年預算下會期解凍 媒團籲改公視法

◆ 公視預算 立院下會期解凍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1.16

新聞局去年度捐助公視半數補助款四億五千萬元解凍案,因民進黨團書記長賴清德拒絕在朝野協商簽字,無法列入昨天的立院臨時會議程,行政院會在下會期提追加預算案送立院審議,才能實質解凍。

新聞局長蘇俊賓表示,國民黨團支持解凍,但民進黨團沒有簽字,無法排入議程,非常遺憾。新聞局將辦預算保留,繼續溝通,希望能在下會期一開始就將解凍案排入議程。

公視高層前晚仍在對解凍案做最後努力,爭取賴清德簽字,但賴清德表示,周二晚間立院院會表決通過限縮原民台、客家台與宏觀衛視等三台自主權的三項提案,他得知這些提案都是公視董事長鄭同僚所擬,才拒絕簽字。他要求國民黨團要提出復議、撤掉這三項提案,才同意簽字。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拒絕賴清德的提議,朝野協商破局,公視預算解凍案無法趕在昨天臨時會三讀,這筆四億五千萬元的補助款將全數繳回國庫。

民進黨團也提案刪減新聞局捐助國營電台「中央廣播電台」補助款一億元,其餘三億九千餘萬元全數凍結,昨天在臨時會遭否決。



◆ 媒體監督團體籲修改公視法 解決預算爭議

中央社 2009-01-15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5日電)媒體改造學社等團體今天表示,唯有修訂公共電視法,將原住民族、客家和宏觀電視台明確定位為公廣集團成員,才能解決預算的爭議。

立法院在13日通過決議,自98年度起,原住民族、客家和宏觀電視台相關預算須附上年度事業計畫及收支預算,各經原民會、客委會、僑委會等行政部門同意始能動支。

媒改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天發表共同聲明,前項程序違反「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與立法精神,無異開啟主管機關干預相關節目的大門,將對原民、客家、宏觀的獨立性造成傷害。

對公視基金會董事長鄭同僚提出「自98年度起,相關經費應附具年度事業計畫及收支預算,報請客委會(原民會、僑委會)循預算程序同意始能動支」作為相對主張,媒改社等團體認為,雖然相對於立法院版本對原、客、宏3頻道傷害較低,但他們同樣無法贊同。

媒改社等團體主張,主管機關及立法院應該朝向健全公廣集團制度著手,儘速修訂公共電視(廣電)法。

修法方向包括,將原民、客家、宏觀3台在保留特殊廣電服務的自主性前提下,明確定位為公廣集團成員。相關主管機關以捐贈方式,統一提撥足額預算給公廣集團,不能以審查預算干預節目製作與特定內容。但主管機關可以透過年度的廣電服務政策與目標建議,由特殊服務頻道適當採行,以及派任代表參與諮議委員會等方式,使3台完整發揮公共服務功能。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短評─公廣集團大辯論

【中時小社論】 2009-01-22 中國時報

公廣集團背負全民期待,至今發展卻不如人意,原因出在定位不清,沒有把公共價值真正內化。公廣集團發展的關鍵,不能被窄化為經營團隊保衛戰,而應談清楚如何深化公共價值。就此而言,公民團體是該進行一場路線大辯論了。

不容諱言,民間搶救公視的行動已明顯出現歧異,發起「搶救公視、監督國會」遊行的媒體觀察基金會、社大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並未加入人本基金會等團體另組的「公民搶救公視聯盟」,兩者的行動與思維方向皆大不相同。

媒改團體並不認為「支持公視經營團隊」等同於「支持公共化」,因此要求同時監督與批判公視,落實產業民主、公眾監督、資訊公開,才能讓公共化的價值真正落實;「公民搶救公視聯盟」則是高度支持公視經營團隊,希望具體保障公視的改革,並建議與公視合作節目以呈現公民社會性格。

民間社會對於政治力不應干預公視雖有高度共識,但對於公廣集團如何回應社會期待,卻已出現上述兩種不同的路線與思維。公民團體不妨就此進行良性辯論,才能進一步釐清公共化價值。

搶救公視只能阻止政治力不當干預,公廣集團要如何健全發展、深化公共價值,還得靠自己的反省與努力。在這層意義上,搶救公視行動其實只是開始,而非已經結束。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公民監督廣電媒體 NCC傳播內容申訴網啟用

中央社 2009-01-30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30日電)為鼓勵公民參與監督傳播內容,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建置的傳播內容申訴網已上線啟用,民眾如要申訴廣播電視及網路的問題,可上NCC網站表達意見。

NCC表示,原受理民眾陳情傳播內容案件來源不一,除其他政府單位轉來的陳情案外,NCC也在2007年1月12日委外設置「電視妙管家」網站,供民眾申訴或檢舉廣播電視播送的相關內容。

為統一網路申訴窗口,NCC特別建置「傳播內容申訴網」,原「電視妙管家」網站已從今年元旦停止受理檢舉案件。

NCC表示,為擴大公民參與監督傳播內容,提升傳播內容品質,保障公眾權益,自今年元月起,NCC傳播內容處每週登錄民眾對傳播內容案件的意見表達,逐月彙集分析,並每季對外公布,以便瞭解民眾意見及追蹤處理情形。

NCC認為,傳播內容申訴網的建置,預計將可強化民眾申訴傳播內容的處理機制,提供更即時、有效的回應方式,並減少處理時間成本。

民眾可進入申訴網站網址:http://www.ncc.gov.tw/chinese/,點選網頁右邊的「我要申訴傳播內容」,進入傳播內容申訴網,表達意見。



◆ 立法院視訊系統開放 議事過程透明化

中央廣播電台╱王韋婷 2009-01-30

去年初立委選舉後,民間要求議事透明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立法院朝野協商也達成共識,最慢2月底,就能開放讓民眾透過網路,點選院內視訊系統,觀看院會和各委員會的開會實況。至於透過有線電視頻道的轉播系統,由於涉及頻道分配和衛星工程,將等到下一階段再來推動。

國民黨立委黃義交表示,朝野已經達成共識,將現有的院內隨選視訊系統(VOD)向全民開放。根據立法院國會議事轉播7人小組的規劃,最慢在2月底,下個會期就會處理。

黃義交說,先進國家早已透過電視轉播議事議程,立法院在這個部分還有些落後,目前計畫分兩階段推動,第一階段開放網路點選的會議實況,將包括院會及8個委員會的內容,提供民眾透過網路點選。至於第二階段的國會轉播有線頻道,則還要與NCC協調提供頻道及租用衛星等事宜。

他說:『問政本來要接受監督,而且有這樣的機會能夠統一由國會規劃專屬的電視頻道,不管是哪一個選區的委員,跟部會首長問政的過程,能夠全部地、不加剪輯地、不加評論地、原汁原味地重現,這是有助於選民對他的認識,他的努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這是對國家有利、對社會有利,對公民社會的形成也有利,沒有理由反對,所以我們會盡速來推動。』

黃義交說,VOD的開放只要經過向院會報備,就能責成幕僚單位開始辦理,預估在院會處理後15天內就能正式對外開放。

fsj 提到...

立院議事 今起網路直播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2.20

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攸關國會議事透明化的「議事網路直播」也在今天上路,立院資訊處處長陳熙揚表示,受到頻寬限制,初期只能提供大約七百位民眾在立法院外,以網路同步收看立院議事實況。

陳熙揚指出,立法院期望能與中華電信Hinet在內的各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合作,讓數萬人可以同步上線瀏覽、甚至擴大到十萬人的規模。

資訊處工作人員最近加緊進行網路系統測試,預計今天上午九時起,正式對一般民眾開放上線瀏覽。

對國會議事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透過http://ivod.ly.gov.tw的網址,觀看立院議事實況轉播。民眾上網時,可以循日期、立委姓名與委員會等不同途徑,點選搜尋到想要觀賞的議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