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57107831.html
March 24th, 2009
Mayo Clinic 研究者發現,當小孩在他們前三年的生命中需要在麻醉下進行多次手術者,之後有較高的風險會發展出學習障礙。數項研究已指出,麻醉藥物也許會導致年輕動物的腦部發生異常。這是第一個針對人類的研究,要指出兒童的麻醉暴露也許會有類似後果。當期的 Anesthesiology 期刊報導這項發現。
利用來自於長期的 Rochester Epidemiology Project 的資料,研究者研究來自 Olmsted 郡 5,357 位孩童的醫療記錄,他們在 1976 - 1982 年間誕生。
該研究團隊,由 Robert Wilder, M.D., Ph.D. 領導,Mayo Clinic 的麻醉醫師,發現雖然麻醉的一次暴露並無害處,但超過一次,小孩在 19 歲之前被確認有學習障礙的風險幾乎加倍。風險也隨著麻醉持續時間增加而增加。
"父母與家人了解這件事很重要:雖然我們在暴露於麻醉的小孩中,清楚看見學習障礙頻率的差異,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差異是否實際上由麻醉所引起," Randall Flick, M.D. 說,Mayo Clinic 的麻醉師,同時也是本研究共同作者。
"問題在於,任何接受麻醉者,也都有動手術," Dr. Wilder 說。"並不清楚是麻醉劑、手術的生理壓力或著使手術成為必要的醫療問題要為學習障礙負責。"
年輕小孩的腦部更易受到種種問題的傷害,因為它們正經歷動態性的生長。腦部正迅速在細胞之間形成連結,並整理過多的細胞與連結,Dr. Wilder 說。
在研究期間所使用的一般麻醉化學物質大部分都是 halothane 以及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笑氣)。然而美國已不再使用 halothane,那已被更新的藥劑取代,那對於腦部有類似作用。氧化亞氮則廣泛用於美國及世界各地。
在動物(囓齒目)與人類研究間的發展關連性(developmental correlation)存有爭論。某些人認為在人類中,相關的暴露時期會是生產前後(perinatal,懷孕最後一個月與出生後前半年),故研究者重複他們的分析,檢查 2 歲前的暴露,並發現類似結果。
"除了正常的決定外,當我們決定讓我們其中一個小孩動手術時會經歷過這件事,父母與醫師需要平衡這項資訊," Dr. Flick 說。"雖然有可替代這些藥物的選擇存在,但它們都有限。無疑地,進行手術而沒有適當地麻醉是不能接受的。"
這項研究中的小孩在 Rochester 學校系統中接受檢測,成為教育過程中自然的一部份。他們在讀、寫或數學當中的表現並沒有跟他們的 IQ 測驗一樣好。
其他研究已將年輕孩童的麻醉暴露關聯到行為問題。Dr. Flick 表示 FDA 已經意識到麻醉的可能問題。"他們已相當前瞻性的試著要盡快、儘量收集資訊," Dr. Flick 說。"但在我們能夠推斷麻醉本身會導致這些問題之前,還需要更多研究。" 他也鼓勵有問題的家庭應前往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以及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esthesia 的網站。
研究團隊正準備取得資金,將資料庫擴展十年(1982 - 1992),這個時期將包含更現代麻醉劑的使用。他們也要與 FDA 合作以完成一項針對曾接受麻醉小孩與具有類似醫學問題但不曾麻醉過的小孩進行比較的研究。
※ 相關報導:
* Early Exposure to Anesthesia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a Population-based Birth Cohort (開放存取)
http://journals.lww.com/anesthesiology/Fulltext/2009/04000/Early_Exposure_to_Anesthesia_and_Learning.21.aspx
Wilder, Robert T.; Flick, Randall P.; Sprung, Juraj;* 研究者開發世界第一套自動麻醉系統
Katusic, Slavica K.; Barbaresi, William J.;
Mickelson, Christopher; Gleich, Stephen J.;
Schroeder, Darrell R.; Weaver, Amy L.; Warner, David O.
Anesthesiology: April 2009 - Volume 110 - Issue 4 - pp 796-804
doi: 10.1097/01.anes.0000344728.34332.5d
* 麻醉藥使腦部產生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變化
* 美止痛藥先驅 遭控研究造假
* 研究:酒精如何對腦細胞產生影響
* 甘冒風險者因處理多巴胺能力減少而受驅使
* PSD-95、NO 與多重軸突
* 成年人的腦神經元可重塑連結
* 台灣科學家以人類幹細胞治癒脊損老鼠
1 則留言:
無痛拔牙新技術 不只麻更讓你「醉」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1.10.23
拔牙麻醉技術近年再升級,藉助先進的靶控注輸儀器進行更精密的麻醉,患者可處於「類催眠」狀態,拔牙時配合醫師指令做張閉口等動作,卻不受醫師持器械在口腔裡鑽、敲、挖等醫療行為的「干擾」,大大減低看牙的恐懼。
署立旗山醫院麻醉科醫師范國棟引進英、美國家舒眠鎮靜技術,去年起與牙科組成專業團隊為100多例患者進行治療前麻醉,患者不論植牙、拔牙,都能輕鬆接受治療。大家普遍反映是「像睡了一覺」。
「過去拔牙只做『麻』,不做『醉』」,范國棟醫師解釋,「麻」是讓人沒痛感,但意識仍清楚,因此病人一聽到器械鑽探等嘰嘰聲,就像待宰羔羊,會不自主緊張、恐懼,視看牙如畏途。
他表示,不少國人對看牙就怕,病患幾乎是撐著膽子進牙科,無法按捺情緒,也衍生治療困擾,有醫院乾脆將患者送手術房插喉管、全身麻醉,結果病人更不諒解,抱怨「只不過看牙,卻要送開刀房」!
范國棟說,坊間牙科傳統的麻醉作法,在病患緊張不適時只能安撫,無法克制他們的恐懼。而國外的牙科門診,則會由專業麻醉醫師介入加強「醉」的部分,讓患者在深度鎮靜狀態接受治療。
署立旗山醫院去年起即整合牙科與麻醉科,頗受病友歡迎。目前這項專業概念也逐漸被醫界接受,大陸南京各大學口腔醫學院,就邀范國棟醫師前往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