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67481105.html
July 22nd, 2009
由(英國)Reading, Cardiff 與 Bristol 這三所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喝牛奶能減少因冠狀動脈心臟病(CHD)與中風這類疾病而死的機會達 15%-20%。
近來,牛奶常被媒體描寫成一種不健康的食物。這項研究,由 Peter Elwood 教授(Cardiff)與來自 Reading 大學食物鏈與健康研究專題的 Ian Givens 教授所領導,旨在確立飲用牛奶的健康利益是否比消費它所導致的任何風險來得大。
重要的是,與飲用牛奶有關的疾病風險中,這些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數量首度被觀察。
這份檢視(review)結合來自 324 項已發表的、牛奶消費成為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與糖尿病預測者的研究證據。牛奶消費與癌症的資料則基於最近的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報告。這些結果接著與這些疾病當前的死亡率進行比較。
Givens 教授解釋:"雖然生長與骨骼健康對(身體)健康及運作至為重要,但牛奶與乳製品消費對慢性病影響的最大關連,是在於減少發病率並存活下來。我們的檢視使得「增加牛奶消費是否提供存活優勢」的整體評估成為可能。我們認為那確實如此。
"我們的發現明確顯示,當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與結直腸癌症的死亡數字被納入考量時,在此有強烈證據指出,由於牛奶的消費,因這些慢性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全面減少了。除了前列腺癌(攝護腺癌)以外,我們確實沒發現飲用牛奶也許會增加任何疾病發展風險的證據。統整後,所有證據令人相信,牛奶消費與西方社群中的存活增加相關。"
這些檢視者也認為,牛奶消費的增加或許因慢性病與相關發病率的減少,大幅減少了健康照護的成本。
"在理解涉入其中的機制,以及為了將研究聚焦至確認流行病學的證據上,這裡有迫切的需求,因為這個主題對於農業食品產業有著重要的牽連," Givens 教授補充。
◆ 小時候多喝牛奶、吃起司 鈣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09.07.29
小時後多喝牛奶、吃起司,長大後,比較不會中風。根據澳洲、英國研究顯示,若讓小孩補充牛奶、起司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小孩長大後,未來死於中風的機率就會下降。研究人員宣稱,下降幅度多達60%。不過也有專家建議,最好將牛奶、起司納入均衡飲食菜單,小孩若攝取過多牛奶、起司,更要小心脂肪過量。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中心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追溯1930年代檔案,研究人員檢視當時英國家庭的飲食習慣。研究人員追蹤當時4374位小孩的健康、生長情況,追蹤時間長達65年,在1930年代,這些孩子年齡介於4到11歲之間。研究人員調查他們平時的飲食習慣,包括鈣質攝取量等,也會檢視他們是否有中風病史。
研究人員發現,當年鈣質攝取量最多的孩子,長大後死於中風的機率最低。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心臟」期刊(Heart)。研究人員表示,在兒童時期,家庭飲食若帶有大量鈣質,未來中風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和一天鈣質攝取量低於400毫克的孩子相比,若一天鈣質攝取量超過400毫克,長大後中風死亡機率就會下降40%到60%。
研究人員也發現,和過去鈣質攝取最少的孩子相比,鈣質攝取最多者在65年後,其死亡率少了25%。不過英國心臟基金會專家表示,飲用牛奶、吃起司時,最好選擇脫脂或低脂乳製品,以免脂肪攝取過多,反傷害心臟健康。
英國中風協會專家也建議,日常飲食應該力求均衡,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 百歲中醫養生之道 50年不吃米 日喝3000cc牛奶
NOWnews.com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09/07/27
想要活到百歲的秘訣是什麼?答案是不吃米。全國最老的中醫師姜通今年高齡101歲,年紀一大把但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他透露養生祕訣除了多吃菜多運動,每天喝3000cc牛奶加好力克,更重要是50多年都沒有吃過米。
姜通今年101歲出身中醫世家,曾入選「海峽兩岸十大技術名醫」,專長過敏性鼻炎,雖然已經百歲,但是每周看診5天,連藍綠政要人士都找他看病,有人說他長的像經營之神王永慶。百歲中醫師姜通指出,「有人說這個耳朵好像王永慶,是真的有一點像啦,蔣經國時代我們和王永慶都很熟。」
長的像王永慶卻比王永慶還長壽,姜通有獨特的養生之道,每天要喝6杯500cc的牛奶加好立克,更特別的是他不吃飯。姜通表示,「我是不吃飯的,我在美國沒有飯吃,自己也不會煮,同時我就喝牛奶,吃好立克也吃習慣了,所以就吃牛奶跟好立克,我認為這個對身體營養很夠。」
50年來沒碰過米飯,姜通也不吃紅肉,只吃蔬果和深海魚,每周也會燉一鍋土雞進補,每天早睡早起,起床前還要踩腳踏車100下,獨特的養生祕訣就讓老中醫年已過百,但畢竟這是他的養生之道,不見得適用每個人,保持健康最好還是均衡飲食以及常運動準沒錯。(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101歲中醫師 1天6杯牛奶不吃飯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7.27
高齡百歲的姜通,是國內年紀最長且仍在看診的中醫師。沒老人病纏身的他,養生之道很特別,五十年來滴米未進,但一天要喝六杯牛奶,每周固定燉土雞進補。
中醫藥學會昨天舉行研討會,同時切蛋糕慶賀姜通百歲,蛋糕上的蠟燭數字是一○○ ,但老人家說若算虛歲:「我是一百零一歲囉!」他還說:「我沒什麼特別的健康秘訣。」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樂,一個人要健康,就要「多笑、多動、少欲望」。
姜通曾在大陸獲選為「海峽兩岸十大技術名醫」,出身中醫世家的他,已是第十一代行醫,他每周固定看診五天,專長過敏性鼻炎,不少患者慕名而至,許多人一家兩、三代,老老小小都找他看病。
姜通寫書的習慣也從沒斷過,還堅持一定要用毛筆。老人家常有的老花眼、糖尿病跟高血壓,姜通一樣都沒有,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但他精神奕奕、動作俐落,走路速度之快,讓年輕人都自嘆弗如。
因為看診占去大部分時間,沒多餘時間運動,姜通接受一位老和尚建議,每天早晨掀開棉被第一件事,就是做「床上運動」,先騰空踩腳踏車一百下,接著雙手交握繞頸運動及深呼吸各一百次,再起床。
姜通最特別的飲食習慣是「不吃飯」。早晨做完運動,姜通會先來一杯烏龍茶或人參茶,早餐則是一杯好立克牛奶,偶爾加上幾片餅乾或一小塊蛋糕。他喝牛奶的本事,讓周遭人嘖嘖稱奇,幾十年來,每天至少沖泡六大杯五百西西的牛奶喝,挺直的背脊、腰桿,就跟年輕人一樣。
姜通說,近幾年來,他吃魚、吃雞,不吃牛肉、豬肉,最常吃的水果是洋香瓜、柳丁跟番茄。另外,姜通每周一定會為自己跟家人燉土雞湯,補充營養。
※ 下面是第一篇所提到的論文。相關報導:
* The Survival Advantage of Milk and Dairy Consumption: an Overview of Evidence from Cohort Studies of 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and Cancer
http://www.jacn.org/cgi/content/abstract/27/6/723S
Peter C. Elwood, MD, D. Ian Givens, PhD, Andrew D. Beswick,* 給母牛起名可提高牛奶產量
BSc, Ann M. Fehily, PhD, Janet E. Pickering, MSc and John
Gallacher,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Vol. 27, No. 6,
723S-734S (2008)
* 提早消費牛奶與甲型糖尿病之間的新洞見
* 美兩研究 喝低脫脂奶 罹攝護腺癌率提高
* 研究:牛奶中的細菌如何導致克隆氏症?
* 治療「克隆氏症」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 臨床試驗以特殊優格對付胃潰瘍細菌
* 再見了~針頭,以「果昔」傳遞疫苗
* 研究發現麩質過敏症更加普遍
* Omega 脂肪酸可改變免疫與基因表現
* 陽明團隊發現 Cisd2 長壽基因
* 11種健康食物 甜菜、甘藍菜... 多吃有益
* 國人營養失衡飲食指南應全面翻新
* 藥品食品檢驗明年大一統
22 則留言:
「不生病的生活」的作者,新谷弘實,反而認為喝牛奶不健康,喝牛奶反而會導致
骨質疏鬆,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哪一方是真的?
還需要更多研究,可能因個人體質而異。
關心老爸身心 比送禮吃飯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3465&f_ART_ID=140715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08/08/07
父親節快到了,孝順的子女應多關心老爸健康,中老年父親常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另有調查顯示,多數男性身處骨質疏鬆高危險群而不自知,不慎可能導致一年內死亡率高達兩成的髖部骨折。
亞東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百峰說,送禮、請吃飯讓老爸開心,不如讓他日後「好解」,50歲以上男性超過一半有攝護腺肥大毛病,80歲老爸幾乎是百分百有此困擾,但可能是礙於顏面、工作忙碌或擔心手術後遺症影響性生活,寧願忍到底。
61歲的謝先生忍著「滴尿」多年,血尿嚴重才到醫院看診,劉百峰提醒老爸上廁所時間長、次數多、夜尿,如廁時水聲無法連貫、容易滴得到處都是,就得留意、及早診治。
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以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荷爾蒙抑制劑為主,五成以上可有效控制,但需要終生服藥,或有低血壓副作用。若服藥效果不好,症狀較嚴重者,則要考慮手術,傳統電刀刮除術有健保給付,凝血功能不佳者可考慮新一代綠光雷射手術,但須自費,一次約15萬元,價格不便宜。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與104人力銀行,針對300名50歲以上男性主管調查發現,7成5男性有罹患骨鬆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喝酒、飲用過量咖啡、少運動、少曬太陽,但4成覺得骨鬆與男性無關,覺得骨鬆是女人病。
骨鬆學會常務理事侯勝茂表示,50歲以上男性都不該輕忽骨鬆,以免發生骨鬆性骨折,研究發現台灣人髖骨骨折比率是華人之冠,且男性患者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比一般癌症平均死亡率還高。
他強調,有效治療骨鬆藥物為口服雙磷酸鹽,時下熱門的維骨力與治療骨鬆「一點關係都沒有」,卻有七成以上男性誤會,也不知道維生素D有助鈣質吸收。
骨鬆學會理事范佩貞說,憂鬱症者罹患骨鬆比率是常人兩倍,除了與造骨細胞荷爾蒙相關外,壓力、不正常生活形態,加上年長男性不容易表達感受,子女應多關心老爸身心狀態。
侯勝茂說,想要瞭解未來十年內是否有骨質疏鬆骨折,可至英文網站http://www.shef.ac.uk/FRAX /tool.jsp?locationValue=9,子女可以幫爸爸填寫、評估,有風險者應盡早降低危險因子,改善生活形態、多多攝取鈣質,適度日曬,補充維生素D,65歲以上每年檢測骨質密度。
※ 其餘內容詳見原站。
立秋 調養秋燥、預防小感冒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09.08.01
立秋將至,氣候將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應特別注意「養護收藏」保養原則, 調養秋燥症狀、預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緒放鬆、小心憂鬱。
今年立秋在8月7日,表示秋天將近,但近日烈陽、酷暑不減,多數人沒想到涼爽舒適的秋天已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立秋是邁入秋涼的先聲,但在初秋時,盛夏餘炎未消、秋陽肆虐,還會有好一陣子濕熱天氣,也就是所謂「秋老虎」。
「秋到早起差下午」,看天吃飯的農民們,必須趕在立秋前後完成插秧工作,因為再晚一些,稻作可能就生育不良、難以收成。許多立秋的諺語,皆是老一輩農漁民預測收穫的根據,不妨作為參考、注意氣候變化。
「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如果立秋打雷,二期水稻收成可能歉收,而「一天落雨一天涼」,則表示立秋後,若有下雨,則氣候便逐漸隨著雨天而轉冷,但是「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立秋不下雨,當年收成恐不佳。「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是說立秋在農曆六月,漁業會比較早結束,而在七月,天氣將持續穩定,漁業會較晚結束,漁民收入也會較多。
百合銀耳蓮子粥
材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適量。
作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百合性味甘微苦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可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煩止渴。
資料提供申一中
芝麻、蜂蜜、梨...滋陰潤燥
夏轉秋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也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提醒,雖然初秋濕熱,但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通常是白天熱、入夜涼,身體有不適症狀,很容易傷風感冒、舊病也容易復發,即所謂的「多事之秋」。
因此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以「養護收藏」為原則調養身心,申一中解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為轉換時期、進入冬寒,應養精蓄銳、以應付來年春夏生長發育時期。
秋為「金」當令,而「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而產生眼乾、眼澀、口渴、口乾、鼻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秋燥證,秋季飲食應以「潤其燥」為原則。
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例如芝麻、蓮藕、蜂蜜、梨、柑桔、柿子、枇杷、杏仁等,也可以選擇「適辛多酸」,「酸」味能收能澀,有健脾生津、收斂固澀的作用,如山楂、烏梅。有「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開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如一般所謂的五辛─蔥、薑、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類等。
直到秋天、夏天瓜果還是多產,雖然有生津潤燥功效,但申一中提醒,瓜果性味偏寒涼,還是要少吃為妙,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秋風葉落,也容易引起心中淒滄之感,特別是有憂鬱傾向者,隨著氣候轉涼而傷感、情緒不穩,申一中建議可透過靜坐、冥想、散步放鬆心情、安神定志;而秋高氣爽時節,也非常適合運動鍛鍊,隨著天氣漸涼,也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但全身出汗後,不要急於脫掉衣物,以避免感冒,也可登山遊覽,一來訓練心肺功能,也可藉由登高遠眺,拋開憂愁!
順時養生健康吃 依生理時鐘作息 病不侵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09.08.03
從養生觀點,中醫認為人體致病的因素有哪些?中醫師李芬蓮表示,依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致病主要大致可從自然、飲食、勞逸三個因素來看。造成外邪侵襲,人體抵抗弱而發病。還有吃過多膏梁厚味,易生痰溼,阻礙脾胃消化等功能。以及勞逸不均,生活起居不正常、壓力等,造成的文明病。
中醫師李芬蓮表示,依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致病主要從三個因素而來,包括自然因素;在自然六因中,包含所謂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當六氣平和,人體較不易受病,一旦六氣太過,或在天氣變化過大,人體當抵抗力下跌,就容易傷風受寒而感冒,或是發生夏季的中暑,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通常抵抗力強的人不易受風寒侵襲;而抵抗力差的人就容易受外邪影響而感冒。
李醫師表示,而在飲食因素部分,通常都是吃過多膏梁厚味,如此易生痰溼,阻礙脾胃消化和臟腑功能,國人吃東西愛吃精緻美食,如燒、烤、炸、甜食等食物,或添加人工調味,化學食品加工,飲食的不節制,容易造成三高問題,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上身,都與飲食不當有關。
另外,勞逸不均因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生活起居不正常,常見失眠、便秘、憂鬱症紛紛出籠,也因缺乏運動,血循環不佳而生病。還有常見退休的銀髮族,也可能因為生活太過安逸,不知安排生活者,也可能出現關節酸痛、失眠困擾。
日常作息安排與養生有密切關係。中醫師李芬蓮表示,平常作息順應生理時鐘,尤其中醫強調在子丑時,也就是半夜11點到凌晨3點,是儲血造血解毒等重要生理功能開始運作的時間,最須靜養休息睡覺,應避免熬夜,從事任何活動或吃宵夜,以養肝膽。
李醫師表示,養生強調順應生理時鐘,在半夜11點到凌晨3點,是儲血造血解毒等重要生理功能開始運作的時間。中醫認為,後天屬肝膽,在夜間是儲血造血解毒等重要生理功能開始運作的重要時間,最須靜養休息睡覺,不宜從事其他活動或吃宵夜,否則肝脾胃都會受到傷害。許多人多違反自然法則,尤其是年輕人,經常熬夜,使用電腦、看電視或吃喝玩樂到深夜,睡眠不足、日積月累,會影響身體體力、抵抗力低下,自然常生病感冒。
此外,許多退休銀髮族因為不用上班,也因為愛看電視到深夜,生活起居不正常,血壓升高,氣血循環不順暢造成腰酸背痛也常見。醫師強調,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才能幫助養生。讓身體充分的休息,也才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礎。另外,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等運動,也都能達到舒解壓力,促進血液循,助眠和增進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早餐吃溫食 胃腸最有益
◆ 起床喝溫水 早餐吃溫食 胃腸最有益
【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2009.08.05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講究效率,早餐常吃未經加溫的生冷飲食,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喝冰牛奶、冰咖啡、蔬果汁、冷的三明治、或是不吃早餐,奇美醫院中醫師陳彥行表示,這種飲食習慣對人體氣血的運行不利,對脾胃陽氣是很大的傷害,很容易導致脾陽受損,濕邪內生,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痛、腹脹、腹瀉,婦女則更有白帶過多、痛經等現象。治療上可採溫陽健脾的方式,避免過食生冷,使症狀緩解。
陳彥行醫師表示,中醫講的『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以及所屬經絡、肌肉、四肢、口唇等,不單指解剖學上的脾臟和胃,他說,『脾開竅於口』,所以脾經有問題常會在口唇上表現出來,像是食慾減退、口淡無味、口瘡嘴破等,都是脾胃的運化出現問題的外在表現。
陳彥行醫師表示,情緒也會影響五臟,中醫講『脾主思』,『思則氣結』。原本思慮是人類的正常思維活動狀態,但若過度思慮,所思不遂,或者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時,就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
陳彥行醫師指出,當消化機能出現障礙,造成氣機不暢而氣滯氣結時,就會有吃不下飯、全身無力、腹部脹悶、甚至大便不順暢,毫無便易感等症狀。一般而言,從肝脾下手,以疏肝理氣為主,佐以潤腸,都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門診當中經常會遇到病患提出『醫師,我胃口不好,不會餓,也不想吃,能不能幫我開脾?』『我滿口嘴破,好了又復發,是不是火氣太大?喝很多冰水還是很不舒服!』『我經常便秘,一點便易感都沒有,也沒吃什麼東西,肚子總覺得大大滿滿的,渾身不舒暢。』
陳彥行醫師說,『顧胃腸』不是光吃一些當歸、黃耆、枸杞這麼簡單而已,應先尋求合格中醫師,根據不同個人、不同體質,擬出最適切的藥方服用才是上策。脾胃不好最簡單,最省錢,最有效的養生方法就是睡醒先喝一杯溫開水,早餐一定要吃溫食,同時利用山藥來健脾胃,補腎氣,同時配合穴道按摩,簡單又省錢。
保健方面,平常要放鬆心情,作息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食用寒涼、辛辣、刺激性、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高纖維蔬菜等。
◆ 醫療資源差很多! 北縣1位醫師顧千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08.04
「平平」住在台灣,但是不同縣市,可享受到的醫療資源大不同,城鄉差距明顯。醫改會統計發現,各縣市民眾每人平均分配到的衛生預算,領先縣市竟比後段班縣市高7倍;各縣市的醫護人力、病床數等也有懸殊差距。
醫改會表示,多數縣市政府的衛生局主管機關預算不高,約僅佔年度總預算1.5%至2%間,各縣市之間更出現極大差異。以台東縣而言,去年平均每人每年分配到1669元預算最高,其次是台北市的1649元,比後段班的台北縣261元、桃園縣243元、台中市222元,整整高出7倍之多。
在西醫師、護士與助產士、以及藥師等醫護人力等資源的比較上,台灣各地也呈現城鄉差距。醫改會表示,依據衛生署96年提出合理的人口與西醫師比,每位西醫師平均照顧636位民眾,但醫改會計算後,只有台北市、台中市等5縣市低於平均值。
醫改會更發現,人口眾多的台北縣,平均每位醫師要照顧1051位民眾、苗栗縣則是1063位,與台北市的342人、台中市的376人相比,醫事人力差距高達3倍,十分懸殊。
另外,在各縣市擁有健保給付、不需自費的病床數上,也呈現類似情況,以縣市總人口除以病床數,全國平均值約233人可分配一張病床。但台北縣等10縣市達不到全國平均值。例如台北縣每411人才能分配一張健保病床,與資源較充足的嘉義市每106人分配一張病床相比,差異很大。
生機飲食 也會吃出問題?
◆ 哈佛醫師養生法/生機飲食 也會吃出問題?
【文、圖/摘自《哈佛醫師養生法》/許瑞云醫師著/皇冠出版】2009/08/06
生機飲食,在台灣向來是個爭議頗大的領域。很多人因為生機飲食,治癒了難纏的疾病,但也有很多人因生機飲食而吃壞了身體。在我所接觸的病人中,很多人因為不懂得吃生食的正確時間,加上過量,以至於身體變得很寒,病痛一大堆。
(中略)
基本上,我並不建議生食,因為人體的胃喜歡溫暖的食物、而非冰冷的食物。任何古老醫學,包括中醫及印度醫學,它們都不贊成生食。印度的阿育吠陀提到 prana(火),中醫也講氣,意思是胃裡要有能量。吃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胃的能量;越吃越寒,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尤其,在不對的時間吃生食,身體很容易變寒,缺乏元氣與火氣。
如果非得吃生食不可,提供幾個建議供讀者參考。
正午時間才吃生食
有些人一大早起床就喝冰涼的精力湯,午餐、晚餐也都以生食為主,身體因為太寒,臉色也顯得很不好看。其實,生機飲食要看身體的狀態,調整吃的時間及吃的方法。如果身體容易怕冷、常腹瀉或是舌苔很白,這些都是身體較寒的傾向,並不適合吃生食。
如果真的非採取生機飲食不可,建議在正中午吃。因為清晨、傍晚的時間,剛好是氣候轉換的時刻,早餐、晚餐不適合吃生食。同時,也得視季節、當天的天氣,來判斷是否可以吃生食。譬如,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刻,只要經過退冰的程序,早上也可以生食。然而,就算是炎熱的夏天,如果下雨、天氣有點涼,中午時分還是吃熟食對身體比較好,也較容易消化。
此外,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生食。真要吃的話,只喝單一的水果汁或蔬菜汁就好,不要喝蔬菜及水果混合打成的蔬果汁。因為水果較易脹氣,最好避免兩種以上水果混打成汁,蔬菜則可以混吃,譬如:菜、紅蘿蔔或甜菜根,可以混吃。
祛寒的方法
生食易使身體較寒,記得要加一些老薑、枸杞、堅果或辛香調味料,或是熬一鍋能量湯(用老薑、帶殼的龍眼乾、紅棗或黑棗、黃豆芽,加上小火炒過的糙米一起熬湯三十分鐘,只喝湯,可熬煮三次。)等一起食用。且最好選擇中午時段,一天一餐生食即可,進入秋冬季節或是遇到陰雨天、大冷天,最好不要生食。幾種常用的辛香料包括薑黃、丁香、胡椒、辣椒、肉桂、大小茴香等溫熱的東西,但身體屬虛熱、實熱的人不適合吃。其中,薑黃是一個很好的抗發炎及抗氧化劑,丁香也具暖胃的效果,但是胃潰瘍、胃躁症、腸發炎者不適合使用丁香。另外,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也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小茴香有抗潰瘍、鎮痛等功效,但它較易發霉,食用時需特別注意。
清洗蔬果妙方
若要生食,清洗過程要特別留意,需將有可能沾附在果皮及蔬菜中的細菌、寄生蟲、黴菌等清除,否則很有可能引起感染。若打算不削皮就吃下整顆水果,建議用過濾可飲用的水,將蔬果一葉一葉、一粒一粒的分開洗乾淨,因為用自來水洗過的蔬果,氯就會附著在蔬果中。建議免疫系統較差的人或化療中的人,必須用滾水很快地燙過蔬果,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生機飲食的好處在於食物的營養不會遭到破壞,缺點在於身體必須代謝那麼大量的金屬、礦物質和維生素,反而是個沉重的負擔。很多人一天三餐都採用生機飲食,不但太寒,維生素、礦物質也超過攝取量,身體器官既要吸收、又要排出多餘的營養素,是不是太折騰它了?而且,有些礦物質排不出去,留在身體裡也不是一件好事。我曾經看過某些人越吃臉越黑沉,有些女病人的月經甚至因此停止;也有人只吃生機飲食,可是還沒上年紀就得了癌症,這都是吃太多偏寒冷的食物。最好學會觀察自己的臉色,適時調整,並不一定吃多就是好。
社會上有個迷思,很多人宣稱是靠著生機飲食治癒疾病的。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些生病的人,除了重新檢討自己的飲食以外,他們的作息、睡眠、運動和心靈也做了很多的改變。因為這些生病的人開始大量閱讀,開始檢討自己「我的身體為什麼出了錯?」他們捨棄了大魚大肉,選擇了少污染、少加工的食物,再搭配早睡早起、運動、減少心理壓力和思想障礙、心存善念,讓身體回復到他們原本需要的狀態,身體才慢慢痊癒。
因此,與其說是生機飲食治癒了難纏的疾病,倒不如說是這些人已經深切地體認到「身體的需求」。他們的心念改了,摒棄過去那些引來疾病的錯誤生活方式,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發揮作用,疾病自然遠離。
※ 其餘內容詳見原站。
◆ 248綠色市集 手工麵包窯人氣夯
自由時報 2009.08.08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每到颱風來臨前,菜價總是聞風而漲,台北市內湖的「248綠色市集」,販售產地新鮮蔬果,價格穩定且品質新鮮;市集中還有人氣最夯的手工麵包窯,新鮮美味現場烘烤與分享,讓「吃」變得很有人情味。
週日在內湖新闢的「248綠色市集」,提供有機農友展售平台,讓以往只在生產端默默耕耘的小農直接面對消費者,傳達健康飲食的概念,中間也去除了中盤商的利潤剝削,公開種植與銷售資訊;即使颱風天各地菜價上揚,這裡仍維持穩定的價格與品質,吸引眾多婆婆媽媽們前來購買。
綠色市集同時也營造濃厚的人情味,由電子工程師李瑞源友情贊助的手工麵包窯,定時開爐,以市集內的新鮮食材為原料,無論是農友的地瓜、玉米、馬鈴薯、南瓜,還是撒在麵皮上成為Pizza,每次出爐香味瀰漫,民眾皆聞「香」而來。
運用耐火磚、煙囪效應與熱循環原理製作而成的麵包窯,造型可愛,有小煙囪、窯口還有門把,炭火燒烤的溫度最高可到300度,還有架子可以擺放鏟子等廚具,在市集內詢問度超高,目前已有民眾下單訂購,希望能在自家庭院享受窯烤樂趣。
內湖「248綠色市集」每週日下午2點至8點,在內湖區新湖三路23號(和樂家居廣場),「248農學市集」週五下午2點至8點、週六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在忠孝東路四段248巷內,兩個市集由不同農友組成,但擁有相同的用心。
◆ 打造有機農園 謝正獅養病成科技農
記者彭健禮/專題報導 2009.08.08 自由時報
在苗栗縣三灣鄉經營農園的謝正獅,曾是1家精密儀器公司的總經理,因積勞成疾,15年前選擇退隱山林務農,休養身心。多年來,不但健康狀況大幅改善,憑藉理工專長將農業與科技結合,成功打造有機農園。
身高178公分、皮膚黝黑、看來健康有活力的謝正獅,很難想像病重時的他,體重曾落到只剩48公斤,經過多年農耕勞動及健康飲食控制,已回復到標準的78公斤。
53歲的謝正獅早年在台北創立原形精密儀器公司,當時在業界頗負盛名,因工作緣故,需長期在實驗室中研發產品的他,積勞成疾,38歲就有胃潰瘍、胃出血、膽固醇過高等病痛,更引發腎衰竭。
農業與科技專長結合
經歷病痛折磨的謝正獅,不想靠洗腎過日子,在醫師建議下,放棄了在精密儀器領域苦心經營的成果,選擇搬遷至三灣鄉內灣村1處農地,過起揮汗耕作的日子。他說,醫師建議每天排汗5000C.C.代謝,且需攝取天然健康的食物,他乾脆當個農夫,自己種菜自己吃,透過耕作又能達到健身排汗的效果。
謝正獅說,隔行如隔山,起初對農業一竅不通,以為有機農業就是不灑農藥,後來研究土壤改良土壤,甚至進口土壤,終於以油桐樹、相思樹、楠木等木屑混合生菌,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有機培養土,開始經營有機農園。
謝正獅說,他現在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擁有的健康,是用金錢無法換取的。
◆ 紅心芭樂 做成饅頭滋味佳
自由時報 2009.08.08
〔記者胡健森/員山報導〕宜蘭縣員山鄉盛產紅心芭樂,年產量超過650噸,因口感、風味絕佳,深受消費者喜愛;為了增加紅心芭樂的價值,有人研發出「紅心芭樂饅頭」,不僅顏色好看,而且還有獨特的果香味。
紅心芭樂是員山鄉的重要農特產品,每年7月至隔年3月都是盛產期,產季長且營養豐富,是相當普遍、平價的優質水果;但因芭樂不好存放,多少也影響了果農的收益。
為了提升紅心芭樂的經濟價值,有人突發奇想,將紅心芭樂當作製作饅頭的材料,將芭樂去籽後打成果汁,再與麵粉混和、柔捏,製成了一顆顆顏色、風味獨特的「芭樂饅頭」。
研發者林長庚說,「紅心芭樂饅頭」吃起來不僅會有濃郁的芭樂香味,還富含纖維質,吃了特別容易消化,而芭樂也富含維他命C,可說是相當好的健康食品。
除了利用紅心芭樂做成饅頭,另外還有螺絲捲、冰棒、冰淇淋等,都是新鮮果汁製成,吃了不僅不會感到甜膩,更格外消暑解渴;不過這些商品,目前只有在枕頭山休閒農業區內買得到。
拒絕三高3招 搶救水桶腰
【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2009.08.15
葫蘆腰,作為女性美與魅力的象徵,女性的性感區為胸部、臀部與大腿,所以有些女性真的愛美成癖,為了擁有葫蘆腰的苗條身段與性感高雅,一心一意追求苗條的身材,展開瘦身追逐戰,於是各市場大行其道、減肥食譜、纖維素製品充斥市面。
什麼樣婀娜多姿的體態,才叫苗條呢?一般而言,腰臀比率為0.7即可稱為苗條。在現代醫學,已把腰圍的粗細,作為代謝症候群的指標,殊不知腹部油脂部,隱藏其後的是新陳代謝疾病。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統計資料,國人10大死因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死亡率高達35.7%;其中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三高)。依國人的體型標準,當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出80公分時,一個警戒值就是新陳代謝症群的高危險族群,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就上升 14%;女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就上升5%,而活在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陰影當中!
關於傳統醫學,也有許多安全有效的「搶纖享瘦、曲線塑身」。
1.吐納呼吸法:雙手放在肚臍上面,先慢慢深呼吸,一直到腹部有脹滿感,然後慢慢吐氣,同時雙手按壓肚子,在吐氣吐到盡頭時,雙手同時也按壓肚子到最凹陷處,此時同時提肛並且閉氣3至5秒,這樣就是整個的吐納程序。一個吐納的時間長久,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原則上每次做10至15分鐘,每天約做3至5 次,無論是坐在辦公室、坐車、看電視等等,隨時都可做。
2.針灸推拿按摩減肥法:以天樞、滑肉門、水道、梁門的穴位,作為針灸或局部按摩、推拿、搓揉,以消除腹部的多餘贅肉。
3.本草纖體方:決明子、菊花、山楂、生地黃、何首烏、甘草等各3錢,洗淨曬乾後,放入砂鍋中炮製。飲用時,將此方放入茶杯中,悶泡5至10分鐘即可。對於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血壓,可以作為清除血管的「通樂」,降低許多的血管性疾病,遠離肥胖的隱憂。(本文作者兼具中、西醫資格)
癌末、失智、中風 安寧療護 9.1納健保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09.08.21
九月起住院及安寧居家療護納入健保給付,癌症、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老年失智、中風等末期病患,經醫師評估及病家同意書後,可選醫院或住家接受安寧療護。
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科長李純馥指出,健保局自八十七年七月試辦癌末病人住院安寧療護,之後納入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因成效不錯,經與相關醫學會、團體討論後,決定把安寧療護納入正式給付項目,並擴及非癌症疾病。
包括老年失智、大腦病變(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嚴重肺纖維化、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衰竭末期等病患,住院每天定額給付四九三○元,安寧居家療護則給付醫師、護理訪視費等項目給付。
在生命倒數階段,健保讓病人可以選擇安寧療護,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北縣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也肯定這項進步,他強調,任何人都可能因病而死,癌症只占所有病死者四分之一,醫師或家屬都應接受病人臨終的事實,不必做無謂的用藥與治療。
湯麗玉說,國內高達十六萬名失智症患者,這些人從發病到死亡,平均八到十年,如果病程已進展到重度失智,甚至只能躺在床上,毫無理解能力,住院已無意義,也有半數以上家屬皆認定「最後一天」終將到來。
湯麗玉說,社會大眾多半在親人瀕死時不知該怎麼辦,乾脆要求醫師儘量急救,卻不知道如何讓病人安詳、舒適地離開。她建議,多數民眾對於安寧療護仍一知半解,健保局應加強宣導及推廣。
賴允亮指出,目前全台近六十家醫院設置安寧病房,總床數只有五百多床,可能不敷所需;但只要好好運用安寧居家照護,患者就可如願在家庭及親人的陪伴下往生,即使在臨終前住院,也能獲得醫療團隊給予完整的關懷,達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
◆ 得舒飲食+健走 降血壓有效哦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09.08.20
陳太太年過半百,不只有高血脂,血壓也飆高,今年3月起不得不吃藥降血壓。因為不想一輩子當藥罐子,她開始吃「得舒飲食」,搭配健走,降壓成效顯著。
陳太太說,剛開始不吃白飯,改吃穀、豆類及堅果,蔬菜則以水煮烹調,以簡單素肉醬調味,每天固定步行半小時,「一、兩個月後,血壓開始降」。7月陳太太更改吃「得舒飲食」,每天吃足水果、蔬菜各5份,還有兩分低脂奶,收縮壓已降到110到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則為70到85。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原則很簡單,選擇全穀類、每天蔬菜、水果各5份、多喝低脂乳、紅肉改白肉、吃堅果,用好油,就富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說,一般民眾吃得舒飲食兩周,收縮壓平均可降低5.5毫米汞柱,舒張壓可降3毫米汞柱。若是已服藥的高血壓患者,平均能減少收縮壓、舒張壓11.4、5.5毫米汞柱,等於可少吃一顆藥。而且得舒飲食還能降血脂、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對骨質健康、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
董氏基金會特別請西華飯店,依照得舒飲食五大原則,設計中、義、日式三種套餐,有興趣民眾可以上基金會網站(http://www.jtf.org.tw/)查詢。
蕃薯葉、洋蔥、苦瓜 能幫助代謝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09.08.27
補充蕃薯葉、洋蔥、苦瓜有助代謝異常者養生,改善健康狀況。中醫師柯宗卿指出,天然蔬果對代謝異常者有益,民眾可多補充。
部分代謝異常與懷孕有關。但對於懷孕時的過度肥胖一般來說不建議孕婦喝任何減肥茶,中藥使用亦須留意。基本上醫師也大都不會為了刻意幫助孕婦減肥而施以針灸,避免任何可能影響順利生產的風險。
飲食方面,醫師認為肥胖患者可適量增加高纖維蔬菜如黃豆、銀耳、甜椒、山藥、芹菜、蕃薯葉、菠菜、空心菜、蘿蔔、洋蔥、苦瓜、白菜、大白菜、萵苣等。低糖的水果如番茄、李子、桑椹、葡萄柚、吉利果、番石榴、蘋果、火龍果也可選擇。
儘管醫師認為孕婦用藥或針灸必須謹慎,但為避免肥胖造成妊娠糖尿病機率大幅增加,連帶增加巨嬰症風險,肥胖的孕婦最好從飲食作息調整。
醫師並建議肥胖者晚餐7點以後就不再進食,每日喝水2000ml以上,遵守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原則。同時精算飲食熱量,懂得拒絕高熱量食物誘惑,早上、晚上量體重,注意早晚體重變化。此外,孕婦依然要有適度的活動。
身材越胖 腦袋越小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08.28
身材越胖,腦袋越小?根據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體重過重的話,大腦組織較少,大腦組織會縮小,且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研究人員也發現,和維持健康體態的人相比,體重過重者的大腦老化速度較快,肥胖者大腦老化時間提早16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病學教授保羅‧湯普森(PaulThompson)研究發現,和維持健康體重的人比起來,體重過重者的大腦組織平均減少4%,大腦比同齡者老上8歲。如果體重已達肥胖標準,大腦老化現象更嚴重,大腦組織平均減少8%,大腦會提早老化,老化時間提前16年之多。
總共有94位民眾參與研究,年齡多在70歲上下,主要分成三個族群,分別為肥胖組、體重過重組和體重正常組,研究人員以電腦電層掃描檢查他們的大腦。研究人員發現,肥胖者的大腦前額葉和顳葉部位都出現組織流失現象,大腦前額葉和顳葉主掌一個人的計畫能力與記憶力。
不止如此,若肥胖、體重過重,大腦其他區域也會跟著退化,像掌管注意力、執行力、長期記憶力和行動能力的大腦組織都會受到影響。保羅‧湯普森教授表示,當大腦組織大量流失時,認知能力會減弱,阿茲海默症、其他疾病更容易攻擊大腦。保羅‧湯普森教授建議,想維持大腦健康,飲食必須均衡、健康,更要控制、維持健康體重。
在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在1999到2000年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年長者當中,約有27%的人體重過重。中華民國全適能健康生活發展協會資料顯示,20年前,台灣肥胖人口約占12%,到了2004年提升到44%。行政院主計處在2006年曾做過統計,台灣19歲以上約600萬人體重過重。
◆ 紅斑性狼瘡患者 生機飲食有禁忌
自由時報 2009.08.28
紅斑性狼瘡(SLE)好發於年輕女性,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多變的症狀使得患者發病初期可能出現臉頰蝴蝶斑、關節發炎、全身疲勞、皮膚紅疹、發燒、體重減輕、口腔潰瘍、掉頭髮與厭食等。
造成紅斑性狼瘡發病的原因至今仍然不明,各國學者專家研究過的基因、遺傳、環境、藥物、人種不同與感染,都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的誘發因素。飲食也可能誘發紅斑性狼瘡。
文獻中,曾探討過高卡路里、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引起或加重紅斑性狼瘡病情的研究,即使身體健康的人,這些食物對身體的危害也很大,原本就不宜多吃,而紅斑性狼瘡的患者更應該避免此類食物。
其他曾被文獻報導過,可能誘發紅斑性狼瘡的食物,還有紫錐花。紫錐花常被當做花茶來沖泡飲用,身體健康的人可以藉此強化免疫力,但是在自體免疫的患者如紅斑性狼瘡身上,強化的免疫力反而不利病情。
近來健康生機飲食十分熱門,各種疾病患者都有人以生機飲食調整體質。苜蓿芽就是生機飲食及一些素食餐點中,常見到的食物,但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食用苜蓿芽後,會增加發炎反應,可能使紅斑性狼瘡及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惡化,應避免食用。
各國文獻也研究過對於改善紅斑性狼瘡可能有益的營養補給,包括魚油、硒、亞麻籽、維生素E、維生素A,及以日本人認為是健康聖品的維生素C;且因為紅斑性狼瘡患者常服用類固醇控制病情,因而增加骨質流失、抑制腸道對鈣質的吸收,服用鈣片合併維生素D可幫助改善骨質疏鬆症。但是也請遵循醫囑,適量補充這些營養補給品,不可服用過量。
紅斑性狼瘡是可以用藥物良好控制的疾病,只要患者按時回診、保持規律生活、避免日曬、按照醫師指示服藥,患者可以跟正常人一樣自在生活,擁有彩色人生。
(作者為新竹陳君毅診所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 壓力大 易誘發增添脂漏性皮膚炎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07/31
當人在承受壓力時脂漏性皮膚炎常被誘發出來。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這種病症跟壓力有關,或是當身體發熱、皮膚乾乾的時候,或是吃燥熱、容易上火的食物也有可能,可用中藥處方來調理體質,西藥可用於短期治療,若長期使用恐引起皮膚血管增生,甚至是免疫系統方面的毛病。
脂漏性皮膚炎常在皮脂腺分泌旺盛部位反覆發作。廖醫師指出,患者常覺得臉上好像花花粗粗、容易發紅、有乾燥脫皮情形發生,並不一定會合併出現搔癢感,但嚴重者會出現紅腫、發癢,有時產生發黃、油膩的皮屑,若患處在頭部,傳統中醫稱為「白屑風」,臉部則稱「面游風」。
廖桂聲醫師表示,中藥治療上,適合使用玉女煎,能滋陰清熱,涼血潤燥,或是使用麻杏甘石湯,能清熱解表,宣肺平喘,有助於減少分泌物的產生。不過,處方的使用需透過中醫師辨證後,依患者個別的體質、症候用藥,如此才能真正地對症下藥。
預防保健方面,建議飲食宜清淡,咖哩、燒烤、油炸、麻辣鍋及酒類等辛辣厚味之物最好少碰為妙,可多吃白蘿蔔、大白菜、蓮藕、絲瓜、冬瓜、綠豆、薏仁等性味偏清涼退火的食物。
※ 相關報導:
* 神奇食補》中藥食療 消除青春痘
一枝冰棒=半碗飯 DIY冰品無負擔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09.08.28
氣溫炎熱,許多人習慣來一枝冰棒或吃盒冰淇淋。署立雙和醫院營養師薛安栗提醒,一枝市售紅豆牛奶冰棒,熱量約有160大卡,大約是半碗飯,一盒冰淇淋也有約 290大卡,熱量相同於一碗飯。薛安栗營養師建議想減少熱量攝取,又想享受冰涼感覺,可以考慮採用蒟蒻、白木耳、椰果等食材作為冰品配料。
薛安栗也提供一份低熱量冰品食譜-杏仁豆腐,可以準備杏仁露20毫升、脫脂鮮奶60毫升,代糖2公克,洋菜粉2公克。先將水燒開,加入洋菜粉,煮到溶化就可以離火。再加入杏仁露、脫脂鮮奶和代糖拌勻,拌勻後倒到模型裡面,冷卻後放到冰箱冷藏室,等凝結成凍,就可脫模切塊食用,熱量為42大卡。
薛安栗指出,像紅茶包、咖啡粉等都可以作為冰品食材。可以準備紅茶包一包,脫脂鮮奶60毫升,代糖2公克,冰塊100公克。將紅茶包用100cc溫水沖泡約3分鐘,再加入脫脂鮮奶和代糖,倒入冰沙機,倒入冰塊,打成冰沙狀,就是奶茶冰沙,熱量為29大卡。
薛安栗提醒,有些代糖不宜加熱,一旦加熱就會甜味盡失。苯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某些代糖,也要特別注意。另外,就算是低熱量冰品,吃多了還是會累積熱量,胃部也會被撐大,所以要有所節制,不餓的時候,盡量不要吃東西。
冰品中若含有大量蒟蒻、白木耳、椰果等高纖食材,可以減少熱量攝取。不過薛安栗也提醒,腸胃發炎、胃出血、胃潰瘍患者最好少吃蒟蒻、白木耳、椰果等食物,因為在腸胃敏感的狀況下再吃這些食物,可能讓出血、發炎症狀更嚴重。
神奇新藥 1顆小藥丸=3公斤番茄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01
英國科學家研發含番茄紅素(lycopene)等成份的藥丸,每日服用一顆可以降低血管內脂肪,有助預防心臟血管疾病。
位在劍橋的「治療診斷科技」(Theranostics)生化公司聘雇劍橋大學科學家研發的這款神奇小藥丸,成份除了番茄紅素,還有乳漿等,人體很容易吸收。
報導指出,小藥丸提供於相當於3公斤的番茄,初步人體實驗顯示,健康成效良好。
研究人員對150名心臟病患的實驗顯示,病患每日服用一顆番茄小藥丸2個月後,不僅可以停止,甚至可以減少動脈血管壁的脂肪,而且沒有任何的負作用。
多項研究已顯示,義大利式的飲食─豐富的番茄、魚肉、蔬菜、堅果及橄欖油,有助大幅降低膽固醇,同時預防血管疾病。
這顆名為Ateronon的神奇小藥丸,每月購買的費用約需35英鎊。
報導說,研究人員今年將在劍橋、美國、義大利及芬蘭等地,就Ateronon的療效進行大規模的實驗。
◆ 生理期後體內水分、廢物已排出 減重最快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09.09.01
天氣炎熱,許多女性為展現美麗身材,可能利用許多方式減重。中醫師李佳築提醒,有些減重偏方只會讓人腹瀉,而腹瀉只是把水分排出體外,身體廢棄物卻還滯留在體內,減重效果有限,而水分一旦缺乏,體內廢棄物更容易濃縮,反而阻礙身體新陳代謝。
李佳築醫師解釋,有些中醫藥方可幫助細胞代謝廢棄物,患者吃下藥方後,短時間內體重可能變重,那是因為藥物幫助水分進入細胞當中,將身體廢棄物充分代謝,因為細胞充水,所以患者體重暫時會增加一點,大約需要1到2星期才能真正調整體質,效果也才會比較明顯,因此減重者務必要有耐心。
月經過後減重效果最好,李佳築醫師也建議女性順著生理週期調養體質。女性因荷爾蒙影響,體重變化很大,月經前後體重可以差到0.5-2公斤。月經後減重最快,因為月經過後,許多水分、體內廢棄物都已排出體外,是最佳減重時機。有些女性在經期過後以四物調理身體,不過四物可能較為燥熱。
女性可在經期過後喝一點「補血湯」,取當歸1錢,黃耆6錢,4碗水煮成1碗水份量,1天1碗,連喝3天,有助補足血氣、恢復體力,彌補耗損腎氣。
許多女性喜歡喝烏梅茶等幫助減重。李佳築醫師指出,以烏梅茶來說,除了烏梅,可能還有山楂、決明子等,這些藥材都比較「刮胃」,如果腸胃本來就不好,氣血虛弱的人可能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對比較精實、火氣較大的人,短時間可能較有成效。不過時間一久,氣沒那麼旺,效果自然逐漸遞減。
李佳築醫師強調,減重過程並非一種藥方從頭用到尾,這麼做也可能產生抗藥性,每個療程都需要根據不同階段、體質調整藥方和藥量。
馬鈴薯/有B有C有纖維 接近全營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1437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2009/09/09
馬鈴薯又名洋芋、山藥蛋、土豆、薯仔等,為原產於南美洲的茄科植物,體型從球狀、扁圓狀、橢圓形到卵形都有,表皮也有黃色、土白色、紫色、紅色等。因為營養價值高,已成為歐美地區部分國家主食。
馬鈴薯含有微量生物鹼,食用成熟馬鈴薯對人體安全無虞,但發綠、發芽的馬鈴薯,生物鹼含量較高,食用過量可能導致中毒,千萬別捨不得丟掉,即使挖除芽眼,也不建議食用。
是蔬菜也是主食 熱量約白飯1/4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五穀根莖類的馬鈴薯,別看它其貌不揚,卻兼具蔬菜、主食雙重特性。
有些人怕胖,不敢碰馬鈴薯。但拿它跟白飯比,100公克馬鈴薯不但份量看起來比白飯多,熱量只等於1/4碗白飯,不如想像中那麼高,吃起來更易有飽足感。
一盤咖哩飯 半碗蔬菜纖維質
馬鈴薯的纖維質含量豐富,近100公克馬鈴薯(約五、六塊),纖維質含量就有1.5公克,光看數字可能不起眼,但以一般蔬菜為例,半碗菜的含量平均在1公克上下。吃一盤咖哩飯,也能吃到半碗蔬菜的纖維質。
歐洲人最愛 營養素樣樣不缺
除了纖維質,令人意外的是,馬鈴薯的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而且,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也都有,還有少量蛋白質,幾乎接近全營養,唯一含量較少的只有脂肪。古代歐洲人出海遠航,都會帶著馬鈴薯,馬鈴薯是很不錯的食材,可以避免壞血病。
土洋比一比 只有纖維輸地瓜
有些人喜歡拿地瓜跟馬鈴薯相比,馬鈴薯的維生素C、鉀含量都比地瓜多,不過,纖維質含量只有一半左右,但對於有些人吃地瓜後腸道容易排氣或脹氣,吃馬鈴薯反而不會有這類困擾。
馬鈴薯幾乎接近全營養,但一般人食用時仍要留意,它畢竟是主食,富含澱粉,記得白飯少吃一點,才不會吃進太多熱量。另外,糖尿病患、慢性腎疾及洗腎患者則要少吃。
易吸附油脂 烹調方式多留意
馬鈴薯燉肉、馬鈴薯炒肉及咖哩飯都是常見的烹調方式,清蒸、水煮後的馬鈴薯做成沙拉,可以取代主食。
要留意的是,馬鈴薯容易吸附油,炸薯條、薯球等油炸馬鈴薯還是少吃,才不會吃進過多熱量。
含有生物鹼 熟食較保險
另外,現在流行生機飲食,坊間相傳,馬鈴薯榨成精力湯後飲用,可以防癌。
馬鈴薯含維生素C、礦物質等,對防癌有正面效果,不過,即使是成熟的馬鈴薯,仍含有微量生物鹼,發芽後會大量累積,食用過量可能導致中毒。馬鈴薯精力湯並不是不能喝,但一定要確保來源且保存妥當。
從營養師的觀點來看,熟食還是比較保險。
西方主糧食 中國當藥用
健銨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家蓓:
馬鈴薯是歐洲很重要的糧食作物,西元1847年,愛爾蘭因為馬鈴薯欠收,近百萬人餓死。
不只西方人吃馬鈴薯,唐朝開元年間的「本草拾遺」裡,已有關於馬鈴薯藥用功效的記載,可以用來治療水痘,在中國,很早就已開始食用馬鈴薯。
解食欲不振 助消化排便
生馬鈴薯性甘、味辛,有些許毒性,不建議食用;煮熟後,性味轉為甘、平。中醫認為食用馬鈴薯可以益氣、健脾,感冒、熱病造成的食欲不振,吃馬鈴薯能開胃,慣性便秘的人,食用後能幫助消化、排便,從現在營養學觀點來看,主要是因為馬鈴薯富含纖維質的緣故。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禿男喝四物湯 哇…頂上生細毛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09.09.10
許多女性都服用過四物湯,但很難想像四物湯居然也能改善男性的雄性禿!35歲黃先生頭髮稀疏,額頭髮線一直後退,服用四物湯加減之方劑治療二個月後,禿髮獲得改善,長出了新毛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表示,當人體血液虧少,不足以供給毛髮營養,毛髮就會失去潤澤,最後脫落。「雄性禿」疾患如果服用四物湯加減之方劑來補血,可幫助毛髮新生。
黃先生表示,22歲就發現前額及兩側額角髮線漸往上移,頭頂正上方頭髮越來越少。由於哥哥、弟弟都有頭髮稀疏現象,父親也禿頭,可能就是無可迴避的遺傳「雄性禿」宿命。
兩個月前,黃先生到中興院區中醫科就診,服用四物湯加減方劑,頭頂上居然慢慢長出細毛,讓他喜出望外。
黃先生說,一開始服用四物湯時,總覺得怪怪的,因擔心這是專門給女生服用的,「一個大男人如果長期喝四物湯,會不會頭髮沒有長出來,反而變得很娘?」
林在裕表示,其實只要有血虛症狀,如感覺疲倦、臉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指甲蒼白、眼瞼色白、頭暈、目眩、心悸等。無論男女都可使用四物湯來調理身體。
四物湯係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所組成,最早記載於宋朝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具有調經、補血、活血功效,被稱為婦科聖方。
傳統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也就是毛髮生長需靠人體血液來供應養分,從髮質好壞,可察知血液盛衰盈虧。氣血充足,毛髮才會潤澤。血液虧少,毛髮就容易脫落。
林在裕指出,「雄性禿」疾患在服用四物湯加減之方劑後,可以達到補血效果,幫助毛髮新生。容易掉髮的人應多吃綠色蔬菜、葡萄、櫻桃、蘋果等補血類蔬果。在服用四物湯之前,應先請醫師診斷體質,搭配適合藥方來拯救禿頭危機。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09.10
愛美的民眾一定要多多攝取維生素C,英國、葡萄牙醫學專家最近發現,維生素C可以保護皮膚細胞,提升皮膚再生機能,細胞中的DNA如果受到損害,維生素C 也能幫助移除細胞受損部位。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由基生物醫學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and Medicine)。
英國萊斯特大學和葡萄牙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運用「微陣列生物晶片」科技觀察基因表現和DNA受損、修復情形,結果人員解釋,夏天的時候,陽光紫外線更強,皮膚很容易受傷,體內產生許多自由基,細胞DNA受損,進而增加皮膚癌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維生素C衍生物「抗壞血酸2-磷酸鹽」在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有何作用,並觀察細胞中有哪些基因易受維生素C刺激。
研究人員提亞哥‧都爾特(Tiago Duarte)指出,維生素C能刺激纖維組織母細胞分裂,幫助傷口復原。維生素C也可以增進纖維組織母細胞修復的能力,讓細胞中的DNA逐漸恢復元氣,這項發現也許可用於保養品工業,讓更多愛美民眾受惠。
過去研究顯示,自由基可能引起皮膚提前老化,而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對抗自由基。研究人員馬庫斯‧庫克(Marcus S.Cooke)博士進一步補充,這次研究發現,維生素C有助皮膚傷口癒合,維持皮膚健康,且可以保護細胞中的DNA,將氧化作用的傷害降到最低。
五臟健康容顏美 氣血調順皮膚白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09.09.16
許多女性致力於美白保養,希望擁有白皙的皮膚。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素卿表示,容易曬黑的人因容易產生黑色素沉澱,而紫外線曝曬量增加,也會加速黑色素的活動而讓膚色變黑。本身壓力大、飲食不均衡、錯誤使用化裝品等,也可能會讓皮膚變黑。而中醫同時強調保養應從五臟著手,對於容顏美白也有幫助。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調養臟腑,改善血液循環,幫助補氣養血,從根本的體內由內而外,舒通經絡,可以幫助達到潤膚增白,讓皮膚富有彈性的作用。一般來說,婦女經期時產的黃體素及懷孕過程中荷爾蒙容易失調,也多是黑色素產生的高峰期。還有壓力大、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錯誤使用化裝品等,也會讓皮膚變黑。
中醫強調,人體的五臟健康,容顏才會美麗。此外,食物所謂的五味和五色,也與人體五臟相呼應,平時注意攝取食物的五味、五色,也有助皮膚美白作用。
楊素卿表示,食物所謂的五色,大致可分為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及黑色。作用上,綠色養肝,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而紅色養心,也能益血脈。而黃色養脾,能補脾養胃、長益肌肉。而白色補肺,能補肺澤膚,增加皮膚美白。還有黑色入腎,能補腎壯骨,也有抗氧化和防紫外線損傷等作用。
楊醫師指出,綠色養肝,主藏血、疏泄,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並且綠色蔬菜含有葉綠素及葉黃素、維他命C含量高,具有很高的抗氧化作用,像是菠菜、花椰菜、芥蘭、黃瓜等。而紅色養心,能補心、益血脈;紅色蔬菜含有豐富維他命C和茄紅素,如茄紅素是強力抗氧化物,可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預防皮膚曬黑的效果,代表食物如番茄、紅椒、西瓜等。還有,黃色養脾,能補脾養胃、長益肌肉。黃色食物含胡蘿蔔素,屬於一種抗氧化劑,可增強皮膚抵抗紫外線照攝。
白色補肺,能補肺澤膚,增加皮膚美白,像是牛奶、百合、杏仁、白木耳等對於美白相當有幫助。以及色黑則入腎,能補腎壯骨。通常深紫色水果一般都含有大量花青素,抗氧化和防紫外線損傷能力非常強,有助於防止皮膚曬傷,代表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海帶等。
茶飲調理方》當歸柔膚 紅棗增白 百合潤膚
中藥茶飲對於美白也有幫助。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中藥當中,像是常應用當歸入茶飲方,有養血活血柔膚功效,可抑制黑色素增加。還有紅棗,可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皙。還有百合不僅補肺,還有潤膚的作用。
楊醫師表示,茶飲方可以選擇包括「人參當歸茶」,做法為準備人參2錢、當歸1片,沖適量熱開水飲用。人參可增強抵抗力,補元氣,具有滋潤皮膚功效;而當歸養血活血柔膚功效,抑制黑色素增加。還有「枸杞紅棗茶」,準備枸杞20顆、紅棗3個,共煮飲用。枸杞補肝益腎,提高皮膚吸收營養,起到美白作用;而紅棗可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皙。以及「百合龍眼茶」,準備百合、龍眼各1兩,共煮飲用。百合可補肺、潤膚;而龍眼也能幫助補血美膚。
※ 相關報導:
* 醫二三事/四體液論 人體內微妙平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137403.shtml
四體液論,約2500年前創立於希臘,主宰西方醫學近2千年,直到17世紀才式微。其理論精髓是:人體是個小宇宙,內有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體液,當四者完全平衡,就是健康。
它的發源與中華民族將天體、宇宙觀融入醫學觀的過程非常相近,根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六世紀就已確立的四元素─土、水、氣、火,這是指構成宇宙基本四元素。1997年法國導演盧貝松執導、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電影「第五元素」,就是以此推演並創造出「愛情」為第五元素的劇情。(詳見原站)
◆ 黑豆漿優格 能抗幽門桿菌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09/09/16
「黑豆漿也能對抗幽門桿菌?」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5名學生以黑豆漿為原料,經過一年多研究,研發出能抗幽門桿菌的高機能優格,讓不敢喝牛奶的人也能保健康。
生科系5名學生張明傑、張齊桓、顏靖軒、文雅芳、江昀潔,組成「好胃道高機能優格」研發團隊,採黑豆漿來發酵,顛覆傳統乳製品觀念。日前參加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生物技術研發創意競賽獲銅牌,不僅抱回5萬元獎金,也為國內保健食品帶來新發展方向。
銘傳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陳奕伸表示,醫學報導國內成人感染幽門桿菌機率超過5成,「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幽門桿菌」,目前治療方式多透過三合一藥劑,易產生抗藥性和副作用,「用非醫學方式來抑制幽門桿菌,已成產學研究指標。
張明傑說,從實驗室500多株乳酸菌中成功篩選出可有效抑制幽門桿菌的Lactobacillus animalisMCU-3菌株,同時考量有人不敢喝牛奶,改以黑豆漿為原料,經過多次嘗試開發出能抗幽門桿菌的「好胃道高機能優格」。
◆ 五穀雜糧 冷藏保鮮毒素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16/today-life1-2.htm
自由時報 2009.09.16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我國環境濕熱,食物保存不當即可能發霉,滋生真菌毒素,其中「黃麴毒素」易引發肝癌、肝硬化,「橘黴素」與「赭麴毒素」則易引發腎臟病變。醫師懷疑,後兩者與我國洗腎率偏高可能有關。
衛生署即將公告的新標準中,除新增「橘黴素」於紅麴色素、原料用紅麴米及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還新增「赭麴毒素A」於米、麥類食品,與「棒麴毒素」於蘋果汁、含有蘋果汁的混合飲料。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赭麴毒素是與橘黴素類似,長期低劑量攝取,會導致腎血管細胞壞死,引發腎臟病變,也可能傷肝。孕婦攝取過量,會增加流產與畸胎風險。
醫師:宜購真空包裝
林杰樑建議,除了米麥類,所有的五穀雜糧、咖啡豆、中草藥都應該將赭麴毒素納入定期抽驗項目。
林杰樑表示,食物輕微發黴滋生毒素時,肉眼難以辨識,建議民眾只吃新鮮的蔬菜、五穀雜糧、小麥與稻米,五穀雜糧與稻米最好購買真空包裝,吃剩的應放冰箱保存,在冷藏狀態即便發黴,也比較不會滋生毒素。
古法釀造 食用小心
此外,一些需要發酵、「古法釀造」的食品儘量少吃為妙。儘量不喝「非真空包裝」的咖啡豆或咖啡粉,用剩者同樣應該放置冰箱冷藏。
中藥材使用前最好清洗乾淨,水煮後第一次沸騰後,先將水倒掉,因第一次煮過的水中,可能含有高量的真菌毒素。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職場3大死因 少動、腰粗、高壓力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2009.09.19 自由時報
少動、高壓力、腰圍粗的上班族,儼然已成為「辦公桌馬鈴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攀升,醫界呼籲,不運動加上超時工作,恐引爆「猝死」的不定時炸彈,運動、戒菸、改善生活習慣,可減少8成死亡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指出,我國30到54歲死於心血管疾病人數,從1999年至今攀升20%。黃瑞仁表示,少動、高壓力、腰圍越來越粗,對心血管疾病形成嚴重的潛在傷害。高危險群在過去是躺著看電視、喝啤酒、吃零食的「沙發馬鈴薯」,近年因經濟不景氣與職場競爭激烈,「辦公桌馬鈴薯」早已比比皆是。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一名50歲的國營企業高階主管,本身有高血脂,因業務繁忙,平均每天加班5小時,連續每週出差3到4趟,回台北的路上,急性胸痛呼吸困難,緊急接受急救後,兩個月後,死於加護病房,確診為過勞死。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陳思遠表示,過去醫界建議心臟病患應臥床休息,反倒造成心肺功能衰退、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運動可增加生活品質、避免復發、增加存活期。
陳思遠表示,運動量不足是急性心肌梗塞重要的危險因子,建議每週累積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達150分鐘、或是累積75分鐘之激烈有氧運動,每次至少10分鐘,而最簡單的,就是從健走做起。
不過醫師也提醒,運動前,別忘了評估自己的體能狀況,是否會頭暈、胸悶、關節疼痛,建議與醫師討論合適的運動模式。除了持續運動之外,醫師處方的心血管藥物,不可擅自停藥。
拒當辦公桌馬鈴薯,可以這樣做︰
◎根據2008年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
●每次持續10分鐘以上的運動,才可以累計算一次。
●每週應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跳舞等;或累積75分鐘在運動過程中,會感到費力之激烈有氧運動,例如:慢跑、登山、競走等。
●肌力訓練每週至少2天,從事8到10組大肌肉群的肌力訓練。
◎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從健走做起。要怎麼健走呢?
●18到44歲的人,每分鐘126步以上,每分鐘達85到95公尺,以這樣的速度,建議可以根據歌曲節拍,如蔡依林的「舞孃」、蕭敬騰的「王妃」來健走。
●45到64歲的人,每分鐘113步,每分鐘達75到85公尺,如王力宏的「Happy Ending」,或楊丞琳的「慶祝」都是符合此節拍的歌曲。
●65歲以上的民眾,每分鐘仍可達113步,但速度約每分鐘70到75公尺即可。
※ 相關報導:
* 東京風向球-幸福為何物?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91900378,00.html
◆ 標示非以整包為單位 營養、熱量知多少 看你算術好不好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687+112009091900118,00.html
【唐鎮宇、黃天如/台北報導】2009-09-19 中國時報
消保會抽檢市售零食,發現零食營養標示相當不友善,多數業者營養標示並非以一整包為單位,因此整包零食的熱量、鈉有多少,消費者還得算半天。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修改《營養標示規範》,要求業者直接標示整包食品營養素含量,增列各營養素占每日建議攝取量,並加強稽查。
「本產品每分熱量三百四十七大卡,每分四十二克,本包裝含二.五分」、「本產品每百公克熱量八百一十三大卡,本包裝僅七十六克」。看到這些標示,算得出來整包吃下去有多少熱量嗎?
消保會抽檢零食營養標示,發現多數業者標示方式「不友善」,包裝計算單位是以每卅克或每百克計算,但實際一包卻可能是「六.三分」、「五.七分」等非整數的表示,「好像在考消費者數學」,對零食所含的營養素根本霧煞煞。
吳小姐的丈夫愛吃洋芋片,但是罹患家族性高血壓的他,鈉含量必須限制在一千兩百毫克,所以每次採購洋芋片都是吳小姐在把關。吳小姐每次都得依包裝註明的計算單位再乘以總容量才知道整包的鈉含量,常常被複雜的計算搞糊塗。
另一位消費者陳先生最近在減肥,所以每次買食物都會先看營養標示,一開始看到洋芋片標示熱量僅「一百零九」大卡,狐疑「怎麼可能這麼低」,定睛一看才發現標示單位都不是以整分計算,「每次買零食還要拿手機出來計算,真的很麻煩!」;飲料也是一樣,一瓶廿五元的可樂標示「每百毫升四十二大卡」,看似很低,但事實上整瓶容量為六百毫升,全部喝下去相當於吃了一碗白飯。
消保官莊惠媛說,這種未依整數標示的方式,消費者不僅要自行計算成分含量,如遇上非整數的分數,還真得拿出計算機來算。
衛生署技正許景鑫回應,衛生署已著手研擬修改《營養標示規範》,包括要求業者在包裝上直接標示整包食品各營養素含量,增列內容物各營養素所占每人每天建議攝取量(例如衛生署建議國人每天鈉攝取量不應超過二千四百毫克),以及將食品中易引起過敏之原料或成分,以警語方式適當標示等。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秋分」宜登高遠眺 養陰潤燥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09.09.19
下周三(23日)是秋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從此北半球白晝漸短,夜晚變長,天氣也慢慢變涼了,中醫建議人們在此時應注重養陰潤燥,不妨登高望遠來保持神志安寧。
開業中醫師鄧正梁指出,古書《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雖然秋分等於是秋天走了一半,但屬於亞熱帶的台灣,秋分應該視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由於氣溫開始轉變,但此時天氣又不至於太冷,因此古人有「二八亂穿衣」的俗諺,也就點出在農曆二月和八月這兩個月份正處於季節交替,讓人不知道該穿短衣或長袖。
鄧正梁說,由於秋分已經進入到秋季,晝夜時間相等,民眾養生就要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務必使身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也就是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
此外,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
此時正是紅柿、柚子和龍眼生產的季節,但紅柿和柚子的食物屬性偏寒性,龍眼則屬熱性,因此平常怕熱、易口乾、小便黃赤、容易便秘、煩躁者,就不宜多吃龍眼;而平常怕冷、易手足冰冷、容易腹瀉、面色蒼白者,則不宜多吃紅柿和柚子。
鄧正梁說,歷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將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因此,平日的飲食搭配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證而用膳,所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這也是避免身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
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
●秋分藥膳
百菊麥冬茶
材料:百合、菊花、天門冬、麥門冬各3錢
煮法:上述藥材洗淨後,加兩碗水,待煮沸,過濾藥渣,即可飲用。
作用:滋陰潤燥、生津行水、瀉熱除煩
川貝梨
材料:梨1粒、川貝6克、冰糖10克
煮法:把梨中間挖開一個洞,置入川貝和冰糖,放入電鍋中蒸5分鐘,待川貝和冰糖同時融入梨肉,即可食用。
作用:鎮咳化痰、潤肺生津
提供/鄧正梁中醫師
老公有責任感再加點神經質 老婆健康加分
文/柯俊銘 2009.09.21 自由時報
俗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許多女性都希望能嫁個好人家,幸福過一輩子。在擇偶的同時,除了考量外表、經濟地位、教育程度等條件外,為了往後的身心健康著想,可別忽略性格的重要性。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教授Brent Roberts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心理科學」的報告便指出,當先生是屬於有責任感,且加點神經質時,對太太整體健康的維護似乎最有幫助。
這份研究是以2203對,年逾50歲的夫婦進行的問卷調查。統計分析顯示,當個案越傾向是認真、負責類型的人,其配偶的健康狀況往往愈好,若兩人都具前述特質時,彼此的健康都能受惠。
值得注意的是,先生若再合併有神經質的傾向,也就是較容易焦慮、擔心,他的太太的健康情形會更好。
研究者表示,何以會有如此差別?仍有待進一步探討,但以往文獻證實,有責任感者會比其他人更健康與長壽。
探究原因,不外乎是其做事循規蹈矩,遵守原則,較會規律運動、吃營養的食物、服用藥物的配合度高,比較不會去抽菸、酗酒、物質濫用或進行高風險的活動。另外,其人際關係也傾向較穩定,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社會支持。
而在心理學所言的「互補效應」下,或許也會以這樣的生活態度去同化或督促配偶,透過不時的關心、勸告,為對方的健康把關。
有鑑於此,建議正在找尋能共渡此生的Mr. Right或Miss Right者,不妨參考上述結果去挑選另一半;即使暫時還遇不到,多結交有責任感的朋友,相信對自身健康的促進也會有所裨益。(作者為心理師)
代謝平衡 三餐都要吃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09.22
每餐從蛋白質吃起
越吃越瘦是許多人的夢想,最近在歐洲推行的「代謝平衡健康飲食法」引進國內,認為只要吃對食物,遵守「三餐都要吃」、「每餐從蛋白質吃起」等五大原則,就能幫助身體重新分泌適量的荷爾蒙,尤其是胰島素及抗老化荷爾蒙,進而讓自己變瘦、體力變好。
德國的內科醫師沃夫.方法 (Dr. Wolf Funfack)推廣的「代謝平衡健康飲食法」,經由出版社引進國內,作者號稱這套飲食法從2001年正式推廣後,至今已推行歐洲20個國家、35萬個成功案例。在德國也有半數以上的保險公司推薦保戶實行,以減少因疾病理賠的金額。
不吃脂肪無法有效減重
方法醫師認為,把關身體新陳代謝的主要荷爾蒙是胰島素。常見的飲食建議如「不吃脂肪」或「少吃」,無法有效減重,原因在於吃錯營養。若攝取食物導致體內胰島素過多,就會引起老化、造成血壓升高與動脈鈣化等慢性病。
他建議,要遵循身體對營養的正確需求、吃對食物,幫助身體重新分泌適量的荷爾蒙;此外,食物種類要多樣,份量要足夠,如此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還能避免肌肉與皮膚鬆弛。
方法醫師提出的五大原則,包括每天一定要正常吃三餐,讓血糖正常升降,同時每餐用餐順序,從蛋白質開始,然後再吃碳水化合物,而且每餐只能吃一種蛋白質。
每天最後一餐 晚上9時前吃完
還有,餐與餐之間間隔5小時,期間不能進食,每天最後一餐要在晚上9時前吃完,以及每天至少喝兩公升水。如果在非用餐時刻有飢餓感,可以喝水取代零食。至於現代人喜愛的茶與咖啡也要限量,每天最多三杯不加糖的茶、或三杯黑咖啡,嚴禁喝酒或果汁。
◆ 減重只管代謝平衡不管熱量 挑戰飲食習慣
中央社 2009.09.22
德國醫生發明的「代謝平衡飲食法」,三餐先吃一樣蛋白質食物,再依序吃蔬果和澱粉,這套拋開熱量的飲食法引進台灣,就看台灣民眾烹調習慣能否接受。
擁有內科醫師及營養博士位的沃夫.方法(Dr.Worf Funfack)今天來台發表「吃對營養,享受健康」新書,他提出五大飲食原則,即每天吃三餐、每餐都從蛋白質吃起、每餐間隔5小時、晚餐晚上9點前吃完、每天至少喝水2公升。
方法醫師解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互動很微妙,第一口食物是蛋白質,會啟動某種糖類酵素,再依序吃青菜、非精製澱粉的長鏈碳水化合物,能讓血糖緩升緩降,飽足感維持5小時,沒有多餘的胰島素讓人饑腸轆轆,如果為了減肥而刻意不吃脂肪,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反而胖更多。
原本體重破百的方法醫師不但親身試驗,也推廣到35萬人,其中包括前德國駐台經貿辦事處代表范育德(Jurgen Franzen)在內。范育德表示,德國的保險公司將代謝平衡飲食法列入給付範圍,且在醫療人員監督下進行,這比醫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要省錢。
台灣已有健康管理業者引進,打算以量身訂製外送餐包方式服務客戶;不過,有人質疑這套飲食方式不適合台灣,當麻婆豆腐、蝦仁炒蛋、客家小炒同時端上桌時,真的很難按照「一餐只吃一種蛋白質」準則進行。
方法醫師、范育德和另一位見證人呂禧鳴都說,如果胖到危害健康,就有足夠的動機讓人對代謝平衡飲食法持之以衡,范育德身高192公分,半年前的血壓、血糖都超標,現在120公斤,血壓和血糖都趨於正常。
范育德曾試過代餐等減重法,他說,那些草莓、香草的餐包口味,剛開始覺得不錯,幾天後,就噁心到想吐,「那像是飼料,不是給人吃的東西」,結果當然是失敗收場,這次減重只有初期痛苦兩天,半年就減去30公斤,還要再甩16公斤。
◆ 天然戰疫 蔬果汁強化抵抗力
自由時報 2009.09.22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新流感疫情增溫,許多人聞之色變。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師許秋萍說,預防流感,除了營養均衡,最重要的是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強化抵抗力,她提供作法簡易的蔬果生鮮料理,民眾在家就可以動手做。
許秋萍指出,蔬果中有許多天然抗氧化營養素,包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茄紅素、黃酮素、蒜素等,這些營養素具有消除自由基,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防止細胞過氧化作用,進而增加抵抗力。
她提供的「神奇蔬果汁」,食譜一次可製造4杯200c.c.果汁,以台灣當季水果為主,但腎臟病人要忌口,因為果汁鉀離子含量高,腎臟病友少喝為妙,一天只能飲用1至2杯。
●神奇蔬果汁(200c.c.,4杯)︰
《材料》:奇異果2顆、蘋果1顆、鳳梨400克、苜蓿芽半碗、果糖20c.c.、冷水300c.c.。
《作法》:
奇異果、鳳梨、蘋果削皮洗淨切小塊;苜蓿芽洗淨瀝乾。冷開水倒入果汁機,加入前述處理好的蔬果並加入果糖,攪打至質地均勻即可飲用。
《注意》:千萬不要過濾!
●番茄體健湯(6人份)︰
《材料》:番茄2顆、黃豆芽半斤、乾昆布50克、排骨半斤、紅蘿蔔一條。
《作法》:
乾昆布泡發、排骨汆燙,胡蘿蔔去皮切塊備用;番茄洗淨切塊、黃豆芽洗淨備用。
水煮滾後,放入上述已處理的食材,大火煮滾後,再用小火煮30分鐘即可。
《注意》:有黃豆芽,普林值較高,建議痛風或尿酸較高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或可改用大白菜或高麗菜取代。素食可去掉排骨,改用大白菜或高麗菜、豆腐。
◆ 台北榮總開先例 下月設心律不整門診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09.09.22
九成猝死病患,常是快速的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造成,台北榮民總醫院下月起,開設心律不整特別門診,希望減低病患因心律不整造成的併發症和猝死風險。
過去心律不整病患大多掛心臟內科看診,但時因醫師專長不一,常需改掛號,台北榮總首開國內醫院先例,由心臟內科主任陳適安與心律不整治療團隊,在周一至周五開特別門診看診。
一般人的心臟跳動頻率,約每分鐘60到100下,但頻率會因呼吸變動,如深呼吸心跳加快,吐氣時心跳變慢,如心跳頻率過快或過慢,就可能是「心律不整」或「不整脈」。
心律不整的病患,有人可能毫無症狀,有人會感覺不規則心跳、心臟撞擊、胸部不舒服,甚至疼痛、頭暈;但嚴重的心律不整,則可能引起病人昏倒、休克甚至猝死,因此對心律不整發生的原因,絕不可掉以輕心,當自己感覺心跳不正常,一定得找醫師詳細檢查,找出心律不整的類型,才能給予適當治療。
台北榮總表示,診斷心律不整,會先由醫師問診,之後病人可接受心電圖檢查,視情況包括一般常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霍特心電圖檢查,以便在檢查中記錄到心律不整的發作,進而判斷其心律不整的類別及嚴重度。
如果這些檢查還無法得到確切診斷,或心律不整較不頻繁發作的病患,則可利用長時間心電圖記錄儀,可記錄一周或10天的時間。當病患心律不整發作時,按下記錄鈕,此心電圖機即可記錄,或將訊號經由電話數據機立即傳回醫院,供醫師分析診斷。
有些病患,無法以這些非侵襲性方法診斷出心律不整,可安排住院接受心電生理檢查;而適合做電燒術治療的病患,也可安排住院接受心電生理學診斷及電燒術,以治療心律不整。
※ 這對於過勞的人而言很重要。
◆ 新列腎功能比率值 提早抓出腎病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2009.09.22
台灣腎病發生率與盛行率在全球都名列前茅,專家研究認為原因之一與檢測數據呈現失真有關,明年起健檢抽血檢驗腎功能,將直接列出腎功能比率,藉此篩檢出初期患者,避免洗腎。
成大醫院腎臟科主任宋俊明表示,過去抽血檢測腎功能,都是列出肌酸酐數值,一般認為數據在1至1.2毫克/100c.c.都屬正常,3以上才會注意,甚至認為4至5才會轉診腎臟科,但事實上光看數值不準確。
他表示,腎功能與肌酸酐數值之間的關聯,隨著每個人的體重及年齡等變數而有不同,國際間有標準的換算公式,將肌酸酐換算為腎功能比率,例如肌酸酐1.5,在35歲的人來說,腎功能約有50%,但對85歲的人來說,腎功能只剩下25%。
過去基層診所或非腎臟專科醫師如果只看肌酸酐數值,很容易忽略腎病初期的患者,以成大醫院腎臟科為例,每年接到的患者,很多都是發現不對勁就醫,4成以上已是腎病末期病人,需要洗腎;因此,早期發現相對重要。新換算公式在歐美已應用多年,但國內使用較少,不少醫師並不會推算腎功能比率。
由於台南縣、市腎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都位居全國各縣市之冠,國健局與成大合作研究,將自明年起,要求健檢應以腎功能比率呈現,腎功能90%以上正常,90-60%為2期腎病、60-30%為3期、30-15%為4期、15%以下為5期,4、5期已到洗腎階段。
宋俊明表示,成大近期已開始用腎功能比率呈現在健檢報告上,也確實引起醫師與患者的重視。
因應這項改變,國健局也開始請醫學中心協助做基層醫師的訓練,成大醫院動作最快,9月底將有第一梯次的訓練;宋俊明表示,明年起基層醫師收腎臟病例及轉診,都有經費補助,加上新的計算公式,有助於找出腎病初期的患者。
蛋黃酥才一個 膽固醇就過量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2009.09.26
月餅是中秋節應景食品,高糖、高油、高熱量,多吃容易造成健康負擔,營養師提醒民眾,食用前,最好先看懂營養標示及學習如何換算熱量,以便滿足口腹之慾,也健康過中秋。
看懂營養標示才能健康吃
台南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書綾表示,不論廣式、台式、蛋黃酥、綠豆椪等,都是又油、又甜且高熱量,1塊150克廣式月餅熱量500大卡,約1.8碗飯;1 顆60克蛋黃酥熱量280大卡,約1碗飯;50克綠豆椪250卡,相當於0.9碗飯;熱量較低的是冰皮月餅,50克140卡,等於0.5碗飯。餅皮是關鍵,糯米粉的餅皮,油脂少,因此熱量低。
張書綾指出,月餅的營養標示除注意熱量外,還注意醣類、蛋白質、脂肪的含量,15公克的醣類等於4分之1碗飯,7克蛋白質約1兩肉,5克脂肪約1茶匙油脂。
控制醣類攝取是糖尿病患者飲食的第一要務,油脂的攝取量也不能高,要格外注意營養標示醣類、脂肪含量,以維持穩定的血糖值,正餐要多攝取纖維,纖維可延緩血糖上升。
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怕油脂上身,月餅的油多是飽合脂肪酸,攝取過多不利健康,避免吃蛋黃酥或有蛋黃的月餅,一顆蛋黃膽固醇240毫克,一顆蛋黃酥已超出一天的建議量200毫克。
1個月餅熱量折抵慢走3小時
肥胖者對熱量要斤斤計較,吃1個500大卡的廣式月餅,至少要慢走3小時,或騎單車2小時,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滿足口腹之慾的代價不小。
腸胃消化慢者,要注意吃月餅的量與速度,月餅油脂含量高,會降低胃排空速率,吃太快會增加胃的負荷。此外,也要在進食過程中,細嚼慢嚥,避免吞入過多空氣,造成腹脹。
營養師建議,吃了月餅以後,最好減少主餐的飯量,多攝食高纖食物,與家人分享月餅是不錯的做法;吃月餅的同時,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搭配菊花茶、山楂、陳皮、決明子等,都有去油解膩的效果。
得舒飲食,降血壓新妙方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1855&f_ART_ID=210906
【文/蔡睿縈】2009/09/29 大家健康
有高血脂、高血壓毛病的陳媽媽,常覺得頭痛、肩膀酸痛、失眠,在營養師建議下嘗試「得舒飲食」,以多種穀類和根莖類取代白飯,每天吃10份蔬果、2份低脂奶,搭配每天走路30分鐘,1、2個月後體重減輕、三酸甘油酯恢復正常、血壓下降,且意外發現走路時,腳關節變得輕鬆,排便也變順暢,開心的她忍不住拉著老公、親友一起力行。
長期飽受高血壓困擾的王爸爸,過去血壓高達152/103毫米汞注,每天必須服用5顆降血壓、血脂藥物,前年還曾進行心臟血管支架手術。後來遵循得舒飲食原則後,血壓很快就降到131/90毫米汞注,還減少了高血壓藥物的服用量。
連續2週吃「得舒飲食」,效果媲美一顆降血壓藥
得舒飲食為何能降血壓、血脂?中研院生醫所暨台大流病所教授潘文涵表示,「得舒飲食」(簡稱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飲食療法,臨床試驗證實,使用2周後可降低8~10%的血壓,效果等同一顆降血壓藥物,同時也具多重健康效益,能降血脂、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有利骨質健康、預防大腸直腸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也說明,得舒飲食正面建議了高血壓患者應該多吃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限制,很多人也藉這套飲食方式成功減重。
得舒飲食特色包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董氏基金會將其歸納成「台灣版得舒飲食5原則」:1.主食選擇全穀根莖類、2.天天5+5蔬果、3.多喝低脂乳、4.紅肉改白肉、5.吃堅果用好油,簡易的口訣,不僅能幫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控制血壓、血脂,也能協助一般民眾輕鬆預防慢性病。
20招聰明DIY,誰說健康飲食不美味
得舒飲食與國人常見的飲食習慣相較,需吃更多的蔬果及低脂乳,同時也要補充原本不在東方人飲食習慣內的堅果類,怎麼運用於生活中,許惠玉提醒以下烹調技巧。
■選擇全穀根莖類
1.主食盡量2/3以上選用全穀根莖類。
2.全穀根莖類如:糙米、紫米、燕麥、蕎麥、麥片、薏仁、紅綠花豆、地瓜、芋頭、馬鈴薯、蓮藕、栗子、蓮子、菱角、荸薺、山藥等。
■蔬果入菜,每日蔬果5+5
3.每天攝取超過5份蔬菜、5份水果。建議多選含鉀豐富的莧菜、韭菜、菠菜、空心菜、金針菇、綠蘆筍、竹筍、芭樂、哈密瓜、桃子、香瓜、奇異果、椪柑、香蕉等。
4.蔬果入飯。如:彩蔬毛豆拌飯、三色腰果拌飯、芒果咖哩、鳳梨木耳。
5.搭配不同口感蔬菜。如:瓜類滑脆、菇蕈類柔軟多汁、根莖類Q軟、筍類有嚼勁。
6.飲用不加糖蔬果汁。每天不超過240CC。
7.可用天然果乾代替水果。如:未加糖葡萄乾。
小祕訣》若蔬菜因颱風等因素而價格上漲,建議改選根菜類(蘿蔔、洋蔥、竹筍、蘆筍、茭白筍、芋頭)、蕈菜類(金針菇、香菇、木耳)和果菜類(番茄、茄子、甜椒、辣椒)、海藻類(海帶、紫菜)等。
■低脂奶入菜,高鈣好選擇
8.每天攝取2份低脂或脫脂乳品。
9.低脂奶加入麥片成牛奶麥片,或與燕麥一起煮成粥。
10.將低脂奶加入湯、菜中烹調,如:奶香玉米濃湯、烤奶香白菜。
11.低脂起司覆蓋在蔬菜上焗烤。
12.點心選用低脂優酪乳加水果
13.現榨果汁加脫脂奶(粉)。
■多白肉,少紅肉
14.以豆製品、及白肉(魚、去皮的雞鴨鵝肉)為主,少吃紅肉(豬、牛、羊肉)內臟。
■吃堅果用好油
15.選用各式好油,如:橄欖油、芥花油、沙拉油、葵花油等,取代奶油、豬油、棕櫚油。
16.每天吃1湯匙核果。如:花生、松子、核桃、杏仁、芝麻、腰果、夏威夷豆等。
17.將核果加在菜餚、沙拉或灑在飯上。
18.選擇含核果種子類的饅頭、土司,如:核桃饅頭、堅果麵包。
19.芝麻粉、花生粉拌入牛奶。
20.少吃油炸、油煎的薯條、炸雞、三層肉。
※ 全文詳見原站。
骨鬆檢測到處有 別輕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20134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09.10.19
一名五十多歲婦女,一個月內先後到診所、衛生所做了三次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居然三次結果都不一樣,診斷從骨質密度正常、偏低到嚴重骨鬆,婦人不知所措。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超音波骨密度篩檢,立法委員黃淑英說,超音波骨密度檢測準確度偏低,衛生署應訂定骨質密度檢測標準作業規範,改善骨質檢測品質。她建議,在標準尚未制訂前,民眾不要在戶外健檢活動或診所做超音波骨密篩檢,徒增困擾。
明天為世界骨鬆日,台灣女人連線昨天上午舉行「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記者會,公布與婦女團體合作,由志工媽媽到縣市診所、衛生所及戶外健檢活動所做的骨密度篩檢結果。
調查發現,有近半數超音波骨密度篩檢都不是醫事人員在做,更離譜的是,連檢驗數值的判讀也不一樣。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以台北兩個健康管理中心的判讀為例,T值若介於負一到負二,一健康管理中心認為正常,另一個卻認為骨質已流失,該信那一個?
黃淑英說,不少診所、藥房門口都提供免費檢測,民眾看到檢測報告骨密度偏低,就信以為真,沒到醫院進一步做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就花大錢買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成了冤大頭。
讓她更不滿的是,明知超音波骨密度檢測準確度低,政府不但沒好好把關,還帶頭舉辦超音波檢測活動,利用骨鬆檢測吸引民眾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等健檢,讓更多民眾陷入恐慌。
女人連線昨天出示一張骨質密度檢查報告,是一名婦女在衛生單位的篩檢活動做的檢測,骨質密度雖然正常,但蔡宛芬說,報告上竟推薦特定廠牌健康食品,建議吃該產品補充鈣質。
「骨鬆篩檢已淪為商品行銷!」黃淑英說,民眾做了超音波骨密度檢測若有任何疑問,應該到醫院就醫,不應隨便輕信坊間業者推銷的保健食品。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