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1

科學家:糖會使大鼠上癮

Sugar can be addictive, scientist say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8116045.html

December 10, 2008

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的一位科學家,今日將說明「糖」能成為一種使人上癮的物質,其在實驗室動物腦部所發揮的影響力,與許多遭受濫用的藥物類似。

Bart Hoebel 教授以及他在心理學系還有 Princeton 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團隊,多年來在大鼠的身上研究「糖成癮(sugar addiction)」的症候。直到現在,研究中的大鼠符合成癮三要素當中的二項。牠們展現出一種增加攝取的行為模式,接著顯示出戒斷(withdrawal)的症候。他目前的實驗捕捉到渴望(craving)與故態復萌(relapse)以完成整副拼圖。

"如果狂飲糖真的是種上癮的形態,在腦部的糖成癮中應有持久的效應," Hoebel 說。"渴望與故態復萌是成癮的關鍵要素,我們已能利用不同方法,在飲糖的大鼠身上證明這些行為。"

在亞歷桑納州 Scottsdale 的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年會中,Hoebel 將報告大鼠身上一種深切的行為變化,那透過實驗條件,已被訓練成依賴高劑量的糖。

"我們有頭一個完整的一組研究,顯示大鼠糖成癮的強烈暗示與其下的可能機制," Hoebel 說。這些發現終將對於人類飲食失調的治療有所影響,他說。

在 Hoebel 的實驗中,當實驗室動物在學會狂飲後,在重新讓牠們飲用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斷絕糖的攝取。

牠們所消耗的糖比牠們之前所曾消耗的都要來得多,這指出渴望與故態復萌的行為。牠們的對於糖的動機已經增長。"在此例中,禁食讓內心增長喜好," Hoebel 說。

當大鼠的糖供應被中斷後,牠們較平常喝下更多的酒精,這證明腦部功能因狂飲行為而有了逐步的改變。這些功能是一個通往其他毀滅性行為的「門戶」,例如增加酒精的攝取。此外,在接受一定劑量的安非他命之後(通常劑量如此之小,以致於沒有影響),牠們變得顯著地「過動(hyperactive)」。對於精神刺激劑(psychostimulant)所增加的敏感性,是一種持久的腦部效應,能成為成癮的一種要素,Hoebel 說。

Hoebel 將要公佈的資料包含在一篇研究論文中,那已送交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訪問學者 Nicole Avena,她在 2006 年從普林斯頓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委內瑞拉 Los Andes 大學的 Pedro Rada 與 Hoebel 合寫本論文。

Hoebel 證明大鼠在飢餓時會吃下大量的糖,這種現象被他形容成糖狂飲(sugar-bingeing,譯註:bingeing 也有狂熱之意),腦部則經歷過神經化學的變化,那顯然模仿了因物質濫用所產生的現象,那包括古柯鹼、嗎啡與尼古丁。糖也會誘發行為上的改變。"在某些模型中,糖狂飲導致腦中持久的效應,並增加其他藥物濫用的傾向,例如酒精,"
Hoebel 說。

Hoebel 及其團隊亦發現,當飢餓的大鼠喝下含糖溶液時,一種稱為多巴胺(dopamine)的化學物質在腦部一個稱為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的區域釋出。這種化學訊號被認為會觸發動機,而且在反覆後,終將會上癮。

研究者接著在大鼠睡眠與清醒後四小時內,透過限制牠們的食物繼續這項研究。"那有點像錯過了早餐," Hoebel 說。"結果牠們迅速吃了一些食物,並喝了許多糖水。" 接著他補充道,"這就是所謂的狂食(binge eating)-- 那時你一口氣吃了很多 -- 在此例中牠們狂飲了 10% 的蔗糖溶液,那項一種軟性飲料(不含酒精的飲料,同常含糖)。"

狂飲糖的飢餓大鼠在牠們的腦中激起了多巴胺巨浪。在一個月後,這些大鼠的腦部結構適應了增加的多巴胺濃度,某些類型的多巴胺受體數量較以往更少,而類鴉片受體(opioid receptors)則變多。這些多巴胺與類鴉片系統涉及了動機與獎賞(motivation and reward),這些系統控制了想要與喜愛某種東西。類似的變化也可以在吃了古柯鹼或海洛因的大鼠腦中看見。

實驗裡,研究者能透過取走牠們的糖供給而誘發戒斷症候。大鼠腦部的多巴胺濃度降低,結果牠們展現出焦慮,成了一種戒斷的跡象。大鼠的牙齒格格作響,不願前往臂桿開啟的迷宮,寧願待在隧道區域。正常的大鼠喜歡探索牠們的環境,但出現糖戒斷症狀的則顯得過於焦慮以致無法探險。

這些發現令人振奮,Hoebel 說,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以了解對於人們的牽連。在人類世界中最顯著的應用是飲食失調的領域。(後略)

※ 或許與過動症也有關。相關報導:

孩子偏差行為? 嬰兒養育是關鍵
酗酒者腦部的 DNA 會被重塑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研究對過動症(ADHD)的診斷與療法提出質疑
評論:過動症兒童應少碰食物添加劑
研究證實躁鬱青少年吸菸與物質濫用的風險增加
30 年的研究證明葡萄糖控制的益處
腦部對於卡路里的「第六感」被發現
研究:卡路里過多使腦部發炎
身材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 是肝脂肪
糖尿病防治 ABCs 123s
超音波經證明能「遙控」腦部迴路
神經突觸的接收與傳送端均具高度適應性
憂鬱症 新檢測
研究:過敏帶來的苦難也許幫助預防某些癌症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研究:女性不攝取碳水化合物 易失憶

【中央社╱黃貞貞倫敦13日專電】 2008.12.14

不少好萊塢女星為保持窈窕身材而不攝取碳水化合物食品,但這種飲食法,近來引發可能不利健康的爭議。一項醫學研究指出,女性如果不攝取碳水化合物食品,可能造成失憶。

英國媒體引述美國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對19位22歲到55歲女性的調查,發現不食用義大利麵、麵包、比薩、馬鈴薯等高能量食品達一週的女性,出現記憶與認知能力受損。

不過,只要再恢復食用這些高能量食品,記憶與認知功能就能恢復正常。

負責這項研究的心理系教授泰勒Holly Taylor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攝取的食物對認知行為有立即的影響,「低碳水化合物」或「無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對大腦的思考及認知有最嚴重的負面影響。

泰勒說,雖然這個研究的樣本數不多,時間也僅有三週,但結果清楚顯示,經過一週嚴格的禁食碳水化合物食品,受調查女性的記憶表現,特別是對困難的腦力工作表現受到損害。

她指出,腦細胞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但腦細胞無法貯存葡萄糖,需要透過血液持續供應,碳水化合物食品攝取不足,可能造成腦細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供應減少,因此,對學習、記憶及思考力造成傷害。

這項研究報告將在2009年2月的「食慾Appetite」期刊發表。

fsj 提到...

兒童零食吃太多 影響注意力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0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2008.12.30

一月元旦假期、寒假、春節假期將屆,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許正典提醒,過動兒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孩最好不要吃太多糖果、餅乾、巧克力等零食或油炸食物,可樂也最好不要碰,以免零食、可樂中的人工甘味劑、化學色素、咖啡鹼等添加物擾亂大腦功能,讓小孩的注意力更渙散,收假後情況更糟糕。

許正典主任解釋,大腦中影響專注力、注意持續力的物質以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為主。可樂裡的咖啡鹼或糖果、餅乾裡所添加的化學色素、人工甘味劑等,這些人工添加物都可能影響多巴胺的分泌,孩子對事情的專注力也可能跟著降低。

許正典主任進一步解釋,像炸雞、薯條等油炸食物可能影響正腎上腺素分泌,正腎上腺素主掌注意力持續度,若吃下過多炸雞、薯條等油炸食品,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變得較為短暫,較容易分心。另外,糖分多、鹽分多的食物也可能干擾血清素分泌,小孩子會變得較亢奮,情緒高低起伏變大,情緒若不穩定,專注力自然也容易受到影響。

許正典主任指出,許多小朋友很喜歡吃巧克力,家長可以偶爾拿巧克力作為獎賞小孩子的禮物,但如果吃下過多巧克力,便會影響孩子體內升糖激素高低,血糖不穩定,孩子專注的時間就會縮短,只要一不吃巧克力,注意力可能就會變得更渙散。許正典主任建議,放假期間,小孩子最好多吃青菜、水果等天然食物,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天然營養素,有助穩定大腦化學物質的代謝。放假期間,吃飯一定要定時定量,身心才能維持健康狀態。

許正典主任強調,有些過動症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需要藥物治療,放假時,家長千萬不能擅自讓小孩停藥,若擅自停藥,情況會更為惡化,而且假期結束後,小孩子要收心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