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1

迅猛龍有羽毛

Velociraptor had feathers
http://www.physorg.com/news109516799.html

September 20, 2007

對某些老骨頭的新觀察顯示迅猛龍(velociraptor),這種恐龍因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而出名,有羽毛。一篇在 9/21 Science 期刊上發表,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所撰寫的論文描述這項發現。

科學家多年來已知,許多恐龍都有羽毛。現在連迅猛龍都被記載擁有羽毛,那是最具象徵意義的恐龍之一,同時與鳥類關係匪淺。

該小組所檢查的化石樣本迅猛龍的一隻前臂,1998 年在蒙古出土。他們發現它清楚的指出羽莖瘤(quill knobs) -- 次要羽毛(secondary feathers,現代鳥類的飛羽或翼羽)的羽莖所在之處,藉由韌帶固定在骨骼上。

羽莖瘤也能在許多現存鳥類物種中發現,而且最明顯者都是鳥類中的強壯飛行者。然而那些最初都高飛翱翔或著已完全失去飛行能力者,研究顯示牠們通常都缺乏羽莖瘤的徵象。

"缺乏羽莖瘤並不代表那隻恐龍沒有羽毛," Alan Turner 說,該研究的領導研究者,以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古生物學畢業生。"在迅猛龍身上發現羽莖瘤,這很明顯地表示牠擁有羽毛。這是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在懷疑的事,不過一直無法證明。"

恐龍有羽毛的先前徵象,受限於某一特定種類的湖泊沈積物(那偏好保存小體型動物)中所發現的化石。

當前研究中的迅猛龍,站立起來約 3 呎高,5 呎長,體重約 30 磅。加上與現代鳥類進行比較,相對較短的前肢,這些都指出牠不具飛行能力。研究者指出,或許迅猛龍的祖先已失去飛行能力,不過仍保留羽毛。對迅猛龍來說,這些羽毛對於炫耀、保護巢穴、進行溫度控制或是在奔跑時協助控制都相當有用。

"當我們愈研究這些動物,我們愈發現鳥類與牠們關係較近的恐龍祖先,如迅猛龍,之間基本上沒有差別," Mark Norell,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部門的管理者,亦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二者都有叉骨(wishbones)、在牠們的巢穴中孵蛋、都擁有中空的骨骼而且還披覆羽毛。如果像迅猛龍那樣的動物存活在今日,我們的第一印象會認為牠與鳥類看起來沒啥二樣。"

※ 相關報導:

* Feather Quill Knobs in the Dinosaur Velociraptor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17/5845/1721

Alan H. Turner, Peter J. Makovicky, Mark A. Norell
Science 21 September 2007: Vol. 317. no. 5845, p. 1721
DOI: 10.1126/science.1145076

暴龍組織分析 支持恐龍與鳥類有所關連
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祕魯發現巨形企鵝化石
大小行星相撞 恐龍滅絕元凶
DNA條碼 納入全球180萬物種
強烈證據指出:地球近日點改變會觸發冰河期
太陽系在銀河平面間的「反彈」終結了恐龍?(更新)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澳恐龍化石 挑戰古大陸漂流理論

潘勛/法新社巴黎十日電 中國時報 2008.06.12

科學家在最新的研究中表示,一塊發現於澳洲的恐龍前肢化石,其時間點及類似南美洲恐龍的程度,足以挑戰南半球各大陸漂移分離時間點的傳統理論;即澳洲與南美洲完全分離的時間點,不可能在距今8000萬年前,而可能在較近的年代。

這塊恐龍骨骼化石是在澳洲東南部維多利亞省的奧特威角出土,長19公分,與9000萬年前活躍於南美洲的肉食性「大盜龍」化石極為類似。因此學者表示,遠古「岡瓦納」超級大陸分裂成南美洲、非洲、南極洲及澳洲的時間點,值得重新商榷。

正統理論認為,先分離開來的是南美洲及非洲,時間點約在1億2000萬年前。澳洲與南極洲直到大約8000萬年前才分開。澳洲變成海島型大陸,此後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動植物種,迄今猶然。

但科學家認為,上述的澳洲恐龍前肢化石顯示,澳洲的獸腳類恐龍與岡瓦納古大陸另一塊的南美洲之恐龍有關係。以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史密斯為首的研究團隊指出,兩大陸恐龍如此相似,那麼不可能在那麼遙遠的過去便分開,原因是太早分開,演化的壓力會迫使恐龍往不同的方向發展,以適應變化中的環境。

學者們因此推測,南美洲與南極洲列島之間,必定有陸橋存在,一直到距今大約4000萬年的「始新世後期」才完全分開。新的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會誌: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