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

生物時鐘控制染色體纏繞的直接證據

Direct evidence that bioclocks control chromosome coiling
http://www.physorg.com/news114872572.html
November 21, 2007

對於「生物時鐘(biological clocks)如何運作」這個問題,現在有了新的意外轉折。最近幾年,科學家發現生物時鐘,能幫忙組織一系列使人頭昏眼花的體內生化過程。儘管有許多假說,但事實上,這些微小的「心律調節器(pacemakers)」如何在人體內每個細胞中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依然是個謎。

現在,一項新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顯示生物鐘能以一種精巧的方式,在白天使染色體纏繞的更緊緻,在夜晚則放鬆,進而影響許多不同的基因。

"正個基因組都在振盪這樣的構想真的很酷," Vanderbilt 大學生物科學教授 Carl Johnson 充滿熱情的說,他所領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 11/13 PNAS 線上版。"振盪能成為控管機制這項事實,告訴我們某些關於 DNA 如何運作的重要東西:是某些 DNA 操作者(jockeys)需要思考的事。"

Johnson 的團隊,那由資深講師 Mark A Woelfle、助理研究教授 Yao Xu 與畢業生 Ximing Qin 所組成,以藍綠藻(cyanobacteria),已知擁有生物時鐘的最簡單生物,完成這項研究。藍綠藻當中的染色體,被組織成環形的(circular) DNA 分子。在其釋放狀態下,它們會形成單一環圈。不過在細胞內,它們通常被「超纏繞(supercoiled,超螺旋)」成一系列小型的螺旋狀環圈。那裡甚至有二族特殊酵素,稱為 gyrases(旋轉酶、迴旋酶)與 topoisomerases(拓撲異構酶),它們的功能是纏繞與解開 DNA。

研究者聚焦在藍綠藻內一段小型、非必要的 DNA,稱為質體(plasmids),那在藍綠藻內自然形成。因為質體應當與較大型且更笨重的染色體有同樣的行為,科學家認為它會是染色體本身行為一個很好的替代品。

當質體被釋放時,它會打開並展開,而當它是超纏繞時,它會被繞成一個較小的、更濃縮的狀態。故研究者使用標準方法,稱為膠體電湧(gel electrophoresis),在日/夜週期中不同的時間點測量質體的寬度。

研究者發現一種明顯的日/夜週期:質體在明亮期間比它們在黑暗期間更小也更緊緻。他們也發現當藍綠藻保持在固定黑暗之中,節律性凝縮( rhythmic condensation)會消失不見。

"這是生物時鐘藉由染色體的纏繞,對 DNA 結構施展其效力,最早的一項證據之一,而那接著能讓它管理這個生物當中所有的基因," Woelfle。

某些藍綠藻使用它們的生物鐘來控制二種基本程序。在白天期間,它們利用光合作用將陽光轉換成化學能。在夜晚,它們自大氣中移除氮,然後將它吸收到一種化合物中,它們可用那種化物製造蛋白質。

根據 Johnson 實驗室的「振盪模型」,涉及光合作用的基因應當位於染色體某些區域上,那些區域上的基因會在日間 DNA 緊纏時被「開啟」,然後夜間 DNA 放鬆時「關閉」。

同樣地,涉及氮固定的基因應當位於 DNA 在日間緊繞時會被「關閉」,然後在夜間 DNA 更加放鬆時會被「開啟」的區域。

研究者不解為何較高等生物(包括人類)體內的生物中,並沒有以類似樣式運作。"這可能是種普適主題(universal theme),而我們才正開始破解," Woelfle 說。

較高等生物當中的 DNA 比藍綠藻要大上很多,而且它是直線狀而非環狀。如果頭對頭伸直,哺乳類動物細胞的基因組大約 6 呎(1.83 m)長。為了要能夠裝入微小的細胞中,DNA 必須被封裝成小螺旋(coils),某種向微型 Slinkies(一種彈簧玩具)的東西。

先前的研究證實,在較高等生物的基因組中,約 5% - 10% 之間的基因,受到生物鐘支配,相較下,藍綠藻是 100%。在較高等生物的例子中,生物鐘的控制很像是局部情況,而不像藍綠藻那樣全面。

對於一種環型染色體(如藍綠藻的)來說,在任何一點扭轉它會影響整個分子。然而,當你在任一點搓捻一條直線般的染色體時,影響只會延伸到二方向上的有限距離,因為末端並未相連。這與「生物時鐘對線性染色體的影響僅限於某些特定區域,而區域上特定基因的管控也是局部的」這樣的構想若合符節。

※ 相關報導:

* Circadian rhythms of superhelical status of DNA in cyanobacteria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abstract/104/47/18819
Mark A. Woelfle, Yao Xu, Ximing Qin, and Carl Hirschie Johnson
PNAS, November 20, 2007, vol. 104, no. 47, 18819-18824
10.1073/pnas.0706069104
研究發現晝夜節律主宰生命機能
會 "落跑" 的鬧鐘與賴床之謎
研究發現限制卡路里與壽命之間的關連
癌症的另一種理論:染色體錯亂
世癌基金會:肥胖是致癌罪魁禍首
癌症新療法:利用致癌基因殺死腫瘤細胞
高血壓、心律不整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新方法能避免蛋白質瘢塊扯上阿茲海默症
研究:睡眠多寡會升高糖尿病風險
睡眠品質決定腦袋要將「記憶」存在何處
人眼中第二套感光系統掌控生理時鐘
「瞌睡蟲」幫助研究者解釋睡眠的演化
科學家發現大樺斑蝶遷徙的分子基礎

研究者描繪染色體功能的新管控者
蛋白質演化與物種的新陳代謝速率有關
植物壽命與尺寸相關 暖化是平衡後的結果?
新數學模型預測:未來的微生物會更致命
化石記錄支持全球暖化將會造成物種大滅絕

能瞬間將 DNA、細胞、分子分離的新技術
電漿子能以空前解析度觀察活細胞的化學反應
在電腦內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

拼湊藍綠藻之謎
藻類也能當飛機燃料
基改藻類產生更多氫與生物燃料
研究者成功模擬光合作用並設計更好的葉子
科學家無法解釋的藻類爆發

群 - 現在進行式?
2025 年 12 大技術創新領域

2 則留言:

fsj 提到...

上夜班易罹乳癌、攝護腺癌

黃文正/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01

夜班工作容易致癌?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日夜顛倒熬夜工作者,罹患乳癌和攝護腺癌的機率,遠超過日間正常工作者。世界衛生組織癌症預防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預定十二月正式將之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

倘若此說無誤,恐將影響全球數千萬人,專家推估,全球已開發國家中約有二○%的勞動人口,係從事夜間工作。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癌症流行病學教授李察.史蒂文斯,乃最先提出熬夜工作可能致癌的學者之一。他在一九八七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稱,熬夜工作易罹患乳癌。他分析,一九三○年代以降,女性罹患乳癌突然驟升,主因便是全球進入工業化時代,許多人開始從事夜間工作所致。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此論點,另外,針對男性的研究也發現,上夜班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較高;動物實驗同樣證實,晝夜生活規律顛倒,確易長出惡性腫瘤、甚至早死。不過,目前研究對象多只針對護士或者航空公司機組員,上夜班與致癌的關係,仍需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這分將於十二月號《刺胳針腫瘤醫學》期刊發表的報告,引起高度重視,「美國癌症學會」已表示可能跟進。目前該會仍將夜班工作與癌症的關係視為「尚未確定、有爭議、未經證實」。科學家表示,日夜顛倒工作打亂生理時鐘,影響人體細胞分裂、基因修復,免疫系統容易出現狀況,無法抵禦癌細胞的攻擊。

專家表示,能抑制腫瘤生長的荷爾蒙「褪黑激素」通常是在夜晚製造,但長期在夜間人照光線下工作者,褪黑激素無法有效生產,褪黑激素不足,便易罹患癌症。不過,比起上夜班者,一下子輪值日班、一下子夜班,作息無規律的人,情況可能更慘,「因人體生理時鐘會變得更亂七八糟。」

fsj 提到...

無關星座? 出生季節影響人生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7.12.03

科學家認為,影響人一生的是出生的季節而不是星座,因為出生的季節可能預先決定了一個人的個性與健康。

英國星期電訊報報導,在北半球,五月誕生的女性最衝動,十一月的最理智。春天生的男性比冬天生的人有恆心、有毅力。

其他研究顯示,秋天生的人運動細胞佳,足球踢得好,春天生的人比較喜歡用腦,適合下西洋棋。

九到十二月生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突來的恐慌,冬末與早春出生的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較高。哈特福郡大學心理學家魏斯曼指出這一切與氣溫有關。

占星學家以此為證據,說明一個人的個性深受星座影響。但是科學家堅稱,季節影響的背後,另有根本的生物原因,這些與星宿的位置或是星宿的移動無關。

瑞典烏米亞大學教授邱泰說,孕婦體內荷爾蒙的濃度,會因嬰兒誕生的季節而有不同變化,這些變化讓胎兒在母體內形成天生的特質。

邱泰說,氣溫、病毒傳染、陽光多寡、生活方式、食物營養均會因為季節而改變,例如冬天氣溫低、陽光少、病毒傳染較多等,而這些改變會影響母體荷爾蒙的濃度。

夏天出生的孩子比較少得氣喘,但較容易近視,是出生季節影響健康的證明。

另外,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沃斯在研究英格蘭與威爾斯的夫婦後發現,星座和人們如何尋找愛情完全無關,世上並無哪個星座特別吸引哪個星座這回事。這點可能讓占星家不以為然。

※ 有的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