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1

世癌基金會:肥胖是致癌罪魁禍首

中廣新聞網╱朱克威 2007-11-01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佈新版癌症預防報告,重新修訂提出十條最權威的預防癌症建議。報告中強調,肥胖是導致癌症的罪魁禍首,避免肥胖、控制體重和多運動是最重要的防癌措施。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召集二十一位著名科學家組成專家組,用五年時間整理分析後得出這份結論報告。

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表示,除了煙草外,身體肥胖是一個跟生活方式有關的重要癌症決定因素。包括結腸癌、乳腺癌、腎癌在內的6種癌症,都已證實與身體肥胖有關。而活動則可以減少結腸、直腸癌發生機率,也很可能減少乳腺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會。

專家們提供了透過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癌症的十條建議。跟以往不同的是,十大防癌作為的前三條都是關於維持健康體重、控制肥胖和鼓勵適當活動的建議。然後才是多吃蔬果、少吃紅肉、少喝酒這些傳統防癌建議。

在十條防癌建議之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特別提醒所有人:「永遠不要吸煙」。



◆ 英醫學研究:喝酒吃紅肉及肥胖皆易導致罹癌

中央社 2007/10/31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三十一日專電)根據英國醫學人員今天將公布的大規模癌症研究分析,喝酒與食用紅肉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肥胖更極易造成罹患癌症,呼籲民眾保持正常體重,注意個人飲食。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對全球過去五年已公布的五十萬份報告進行分析,挑選其中七千份與癌症相關的報告,再進行深入分析。負責研究的倫敦大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教授馬莫特指出,報告明確顯示,肥胖與癌症的關連性甚高,這個結果令他感到意外。

馬莫特說,過去有關體重超重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報告不少,但肥胖與癌症密切相關的研究較少見,也特別值得民眾注意。研究發現,體脂肪與腸癌及乳癌的關連性最高。

另一位研究人員魏斯曼教授指出,癌症並不是「宿命」,它涉及的是罹患機率,要降低罹癌的機率端視飲食與生活習慣,很重要的一點是,民眾必須感覺對自己的生活有主控權。

馬莫特呼籲民眾,二十一歲後,體重應該不要再增加,如果現在的體重已經超過標準,應該每天運動健身,試圖減重,才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特別警告,民眾應立即停止食用加工的肉品,例如火腿、培根、臘腸,如果一定要吃,每週的攝取量應在五百公克以內,以每週五個漢堡為上限。

雖然研究人員同意,少量的飲酒有助健康,但男性每天不宜超過兩杯,女性則每天不宜超過一杯。含糖的飲料也應該避免,果汁的飲用量也應減少。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並高度肯定餵母乳的預防癌症效果,指出餵食母乳不僅有助降低母親罹患癌症的機率,同時可以預防嬰兒肥胖。

魏斯曼說,雖然三分之二的癌症罹患的原因與飲食或生活作息無關,但每年全球一千萬個癌症案例中,至少三百萬個案例是有關連,如果病患依據建議過健康的生活,都可以遠離癌症。



◆ 婦女肥胖 最易患大腸癌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十五日電】 2007.10.16

石溪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15日說,肥胖是女性得大腸癌最大的一個危險因素,不過肥胖與男性的大腸直腸癌沒有顯著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的婦女大腸裡面比較容易長息肉,而且肥胖比抽菸或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更能夠預示哪些人大腸會長息肉。

主持這項研究的安德森博士(Joseph Anderson)說:「在年齡、家族史、抽菸等各種危險因素中,最重大的就是肥胖。有五分之一大腸息肉可能是肥胖造成的。」

在各種癌症中,大腸直腸癌造成的死亡人數在美國排名第三。美國防癌協會預計今年將有15萬3000名美國人得大腸直腸癌,5萬2000人將因此喪生。

家族病史、抽菸和飲食都與大腸直腸癌有關,不過專家還在尋找造成大部分病例的原因。利用附有微形攝影機的大腸鏡,不僅可以檢查出尚未出現癌細胞病變的大腸息肉,還可當場切除,防止變成癌症。

研究小組審查1252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女性的病歷,把她們按年齡、抽菸歷史、家族大腸直腸癌病史、身體質量指數(BMI)加以分類。BMI達到30以上即屬於肥胖。

他們也探究哪些人大腸息肉最多,哪些人最可能長息肉。安德森說,研究結果顯示BMI是最重大的危險因素。

他說:「我們必須建議民眾注意減肥和保持身材苗條的重要性。鑑於美國肥胖病患不斷增加,確定肥胖的高風險可能對篩檢疾病造成重大影響。」

他說,肥胖何以與大腸癌有關,原因不明,最可能的因素就是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肥胖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內臟脂肪增加,而這些人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量也較高。

※ 相關報導:

研究發現限制卡路里與壽命之間的關連
研究:骨骼是內分泌器官 控制糖尿病與肥胖
胰島素管控抗老荷爾蒙 Klotho 的分泌
研究:抗菌化學製品會擾亂荷爾蒙活性
研究顯示吸菸與二型糖尿有密切關連
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是「第三型」糖尿病!
高血壓、心律不整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研究:睡眠多寡會升高糖尿病風險
睡眠品質決定腦袋要將「記憶」存在何處

科學家發現引起神經退化的新原因
有駕馭能力者或能避免阿茲海默症
新方法能避免蛋白質瘢塊扯上阿茲海默症
人類天生就愛巧克力?科學家量身訂做飲食?
硫化氫握有長壽關鍵嗎?
研究:紅景天能延長果蠅壽命

從瘦肉精、氯黴素到雙酚A
維他命 C 如何阻止癌症(Cancer)?
西式飲食未生育者 乳癌高危險群
吸菸會開啟基因 -- 永久地
戒菸新藥效果高1倍 門診有補助
研究:酒精如何對腦細胞產生影響
晶片植入與動物癌症有關連
MicroRNA 被判引發癌症轉移
癌症的另一種理論:染色體錯亂
研究:外遺傳致癌起因於細胞對 IGF-II 上癮
奈米科技研究者發現癌細胞「感覺比較軟」
研究者確認人類血液細胞之母
精子的免疫機制或能解釋癌症如何擴散

研究:人類的 DNA 不盡相同
中國完成第一個亞洲人基因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失去存在已久的基因促成人類演化
新數學模型預測:未來的微生物會更致命
更進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祕密語言

英研究:癌症病患存活率 大幅提高
「電場」有治療癌症的潛力
臍帶血幹細胞療法的奇怪現象
女性需要不同的心臟治療方法
研究:植入胚胎心臟細胞可避免心律不整
從WHO計畫為兒童打造藥品到大藥廠專利過期

慢活與慢遊正流行
NEAT 新概念 邊上班邊運動
每秒走兩步 40分鐘消耗109大卡
常穿高跟鞋... 膝蓋骨軟化
研究顯示為何 『運動』可增加腦力
研究斷定:肥胖會傳染給朋友!
未受監督的小孩更好交際也更活潑
想減肥 試試水中運動吧

10 則留言:

fsj 提到...

高脂食物 易致癌症

【世界日報╱本報綜合三十一日電訊報導】 2007.11.01

一群世界頂尖科學家31日公布一項重要報告,指出飲食習慣和體重與罹患癌症機率關係密切,過多的體脂肪可導致乳癌、腸癌和胰腺癌等六種常見癌症,飲酒、食用紅肉與加工肉品也會提高癌症罹患率。

該報告由科學家探討七千份大型醫學研究,費時五年撰寫而成,其中包括十點預防癌症建議。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營養科學助理教授霍夫曼(Daniel Hoffman)說:「過量的體脂肪可引起癌症應該不令人驚訝,因為肥胖與慢性疾病有關。」

但是羅斯維爾‧派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癌症預防與人口科學處(Division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Population Science)的康明思(Michael Cummins)反駁說:「飲食習慣和癌症罹患率的關係複雜,尚未被完全理解。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高收入國家的肥胖人口持續增加,但過去20年,癌症罹患率和死亡率下降。」

該報告也發現,每天攝取1.7盎司的加工肉品會增加21%直腸癌罹患率,每天食用1.7盎司的紅肉會提高15%的癌症罹患率。飲酒會增加口腔癌、喉癌、喉頭癌、食道癌、乳癌和肝癌的罹患率。

該報告建議,理想身體脂肪指數在18.5到24.9之間,腰部的脂肪最可能導致癌症。每天紅肉攝取量應限制在2.5盎司,多吃植物性食物,例如蔬果、豆子和穀類。減少攝取高脂、高糖以及高度加工的食品和飲料。男性每日飲酒應少於兩單位,女性則為一單位。鹽的每日攝取量是一茶匙。多從食物攝取營養,而非維他命。母親應哺育母乳。民眾可到 www.dietandcancerreport.org 查詢該報告的詳細資料。

fsj 提到...

美1580萬糖尿病人每年消耗1320億美元

中央社 2007-11-03

(中央社記者張蕙燕亞特蘭大二日專電)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長期調查顯示,美國的糖尿病病患比二十五年前增加了一千零二十萬人,全美每年消耗掉的費用高達一千三百二十億美元。

這項從一九八零年到二零零五年的長期統計指出,美國在二零零五年時的糖尿病患者為一千五百八十萬人,遠遠高出一九八零年的五百六十萬人。

其中,六十五歲以上的患者便佔了百分之三十八,而在二零零五年時二十歲以上人口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者,為一百五十萬人。

據估計,美國當前還有四千一百萬人正值「糖尿病前期」,將有發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

糖尿病已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大負擔,統計顯示,糖尿病在美國每年大約花費掉一千三百二十億美元。其中,直接用於醫療的費用是九百二十億美元,間接費用諸如請假、喪失生產能力等價值四百億美元。

不過美國疾控中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糖尿病患者由於戒煙、控制高膽固醇與高血壓、以及每天服用阿斯匹靈治療等因素影響下,同時罹患心臟病的比例呈下降的趨勢。

這項自一九九七年到二零零五年期間,針對三十五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所做的統計調查表示,三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糖尿病患者,在一九九七年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一點一,到了二零零五年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六點七。

據指出,糖尿病多年來一直高居美國前六大死因,而因患心臟病和中風引起的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六十五;而同時患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人,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二到四倍。

另外據調查顯示,在二零零六年時糖尿病患每天自行檢驗血糖佔了百分之六十三,比一九九七年時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二。

fsj 提到...

研究:高脂肪食物擾亂生理時鐘影響新陳代謝

法新社╱樊劍萍 2007-11-07

(法新社芝加哥六日電)今天發表的醫學研究結果證實,高脂肪食物不僅對心臟不好,而且會擾亂人體的生理時鐘,並且引發一連串反應,干擾新陳代謝的許多功能。

醫學專家以老鼠進行的研究顯示,人體內部的二十四小時生理時鐘,與新陳代謝運作節奏的關係相當密切,生理時鐘控制人們睡眠與清醒的循環過程。

飽和脂肪食物帶來的高熱量足以擾亂人體生理時鐘的節奏,因此引發的惡性循環使得新陳代謝若干過程的時間也跟著紊亂,肥胖症與糖尿病的風險也隨著增加。

芝加哥西北大學內分泌學家巴斯說:「時間與新陳代謝幾乎是個聯合運作的體系,假如我們擾亂了兩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就會出現有害的結果。」這篇醫學研究發表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細胞新陳代謝期刊」中,巴斯是這篇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

巴斯以兩組老鼠進行實驗,一組老鼠吃正常食物,另外一組老鼠吃高脂肪、高熱量的西式食物,實驗時間長達六星期。

吃西式食物老鼠百分之四十五的熱量來自於脂肪。兩星期後,這一組老鼠的進食活動與休息睡眠節奏自然的發生變化。

這些老鼠開始在它們通常休息或是睡眠的時間內進食。然而另外一組吃正常食物的老鼠,卻沒有出現這種行為方式的改變。

巴斯說:「吃西式食物這一組老鼠不僅是在正常進食時間吃的更多,而且這些老鼠的進食習慣也改變了。這些老鼠在通常的休息時間也吃東西,因此這一組老鼠的食物攝取量過高。」

除了行為改變之外,醫學專家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也顯示,吃西式食物這一組老鼠的腦、肝與脂肪組織傳送訊息的分子活動的程度也受到抑制,這些由基因製造的分子負責管制生理時鐘的節奏。

巴斯說:「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造成的傷害之一,就是擾亂生理時鐘機制的微妙平衡,這可能使形成糖尿病與肥胖症的過程加速進行。」巴斯指出,動物、植物與人類擁有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內部都有一具二十四小時運作的生理時鐘。

fsj 提到...

糖尿病第二型青少年患者多 醫師籲留意

中央社 2007-11-08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八日電)糖尿病不是成年人的專利,研究發現,台灣約有一萬名兒童青少年有糖尿病,且多數屬第二型患者。中華民國糖尿病醫學會理事長莊立民今天表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若沒有及早控制血糖,恐引發失明、洗腎等併發病風險。

莊立民表示,糖尿病是無聲殺手,全世界平均每十 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死亡,台灣地區平均每五十四分十四秒有一人死亡,罹患糖尿病人數已超過一百萬人,估 計其中一萬人為兒童青少年,而且第二型患者多出第一 型患者約六倍,以十三歲到十五歲患病風險最高,顛覆傳統觀念。

他指出,兒童青少年糖尿病增多的罪魁禍首就是肥胖,胖小孩的糖尿病致病因子足足比正常小孩多出二十倍,其次則與家族成員有無糖尿病史有關。

康泰基金會執行長陳良娟表示,糖尿病發病之初症 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兒童青少年病友如果血糖控制 不佳,引發併發症機率增加,失明、洗腎與血管疾病和 截肢等風險也會增加。

莊立民與陳良娟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肥胖,又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或是疲倦想睡、皮膚癢等症狀時,就應小心是否罹患糖尿病,提高警覺及早診治,以免延誤治療引發併發症。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聯合國定十一月十四號為國際糖尿病日,今年是第一屆,台灣的101大樓將與世界同步,和美國帝國大廈、東京鐵塔以及雪梨歌劇院等全球地標,一起點亮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全球識別標誌的藍色夜燈,共同提醒世人注意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

※ 根據統計,因缺水每15秒造成一名兒童死亡。

fsj 提到...

中共領導養身 日吃25種食物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7.11.11

中共領導人的生活,向來蒙著神秘的面紗,領導們吃什麼、怎麼吃,是不能公開說的秘密。原北京醫院營養科主任、首長營養保健專家曾煦媛爆料,領導們多吃粗糧,少食多餐、科學飲食方式,是中共領導人均壽命一直居世界前列的主因。

曾煦媛透露,中共領導養身的基本法則,是每天吃夠廿五種食物。

少肉多粗糧 均衡營養

市場報報導,曾煦媛指出,領導們的食譜,不像一般人想像的山珍海味俱備,恰恰相反,他們吃更多的粗糧,更少的肉類;他們一系列飲食方法,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如法炮製。

曾煦媛解釋,每天吃夠廿五種食物,是說食物的種類,而非廿五道菜。大陸營養學泰斗、從事營養工作六十多年的原北京軍區總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瑞芬也說,領導們吃「四條腿動物」的肉比較少,從營養上來說,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鵝),兩條腿不如一條腿(菌類),一條腿不如沒有腿(魚)。

曾煦媛透露她為中共「老首長們」配餐,講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則,只有當食物種類夠「雜」,才能使營養均衡。

正餐七成飽 兩頓零食

曾煦媛列舉為領導們安排的食譜:早餐是半杯牛奶、一盤小菜、一個小麻醬鹹花卷、一小碗小米粥或蓮子羹;中餐是裡面放十種以上食物的什錦砂鍋,一兩左右的紅豆燜飯或薏米飯;晚餐是汆蘿蔔絲鯽魚丸子、小米粥。

兩餐間要加零食,曾煦媛說,領導們一頓正餐只吃七成飽,在上午十點左右和下午三點左右,補充一些零食。比如,上午吃一小碗銀耳蓮子羹或麥麩,下午則喝半杯酸奶,吃幾粒堅果。據了解,享壽九十一歲的已故元老陳雲,每天都要吃十三粒花生、散步十三分鐘,會客只三分鐘。他的妻子、著名營養專家若木,則奉行「五果為助」的原則,要陳雲飯後吃兩根香蕉或其他水果。

烹調少炸炒 酒前打底

曾煦媛指出,食物的烹飪方法同樣重要,以蒸、煮、燜、拌、汆為主,這些烹飪方法能夠減少營養流失,保證低脂飲食。領導們的食譜中並非完全沒有炸和炒,但每星期只吃一次。而不管何種烹飪方法,低鹽、低脂、高膳食纖維,是領導食譜必須遵守的原則。

此外,領導們會多吃健腦、養心食物,如豆類、杏仁、芝麻、核桃、葡萄酒等。領導喝酒前,會吃些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曾煦媛說,酒精會損傷胃黏膜,會讓體內缺乏維生素B群,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糧、雜糧、瘦肉、花生等「打底」。

飲食+運動 難怪長壽

曾煦媛強調,只注重飲食,遠遠不夠,一些中共老領導們所以能夠長壽,堅持鍛鍊身體很重要。一位今年已一百零二歲高齡的將軍,年輕時開始打網球,直到八十八歲,每周還打四、五場,每次一兩個小時。

現在的中共領導,同樣注重運動,胡錦濤乒乓球打得不錯,溫家寶訪問日本時,則露了一手打棒球。

吃得很簡單 但要安全

領導們吃得雖簡單,但食品來源一定要安全。據悉,中央領導吃的米、喝的水,都有特定產區供應。北京每到秋天九保桃盛產季,最好產區的九保桃一定是送往中南海,以及退休領導家中。

fsj 提到...

糖尿病發病年輕化 醫界籲防新國病

中央社 2007-12-0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九日電)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今天指出,由於肥胖人口增多,促使國人提早罹患糖尿病,許多人比父母那一代提早十年到三、四十歲就發病,胖小孩會更早,因此父母和孩子都要控制飲食加運動,預防糖尿病成為下一代的國病。

身為台灣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的林宏達表示,日本在1976年到1995年研究顯示,日本兒童青少年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在二十年間遽增三十倍,台灣針對二百八十六萬名學童的調查研究也發現,六到十八歲的孩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六倍,而且高達八成五的兒童糖尿病是因肥胖所致。

林宏達說,過去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糖尿病的案例以第一型糖尿病(自體免疫破壞胰島素分泌功能)較為常見,但近幾年來,因先天遺傳因素及後天飲食習慣不良所引發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第二型糖尿病,也逐漸向兒童青少年族群伸出魔掌。

除了肥胖,遺傳也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林宏達指出,百分之七十四患者的父母或祖父母等一、二等親患有糖尿病,媽媽在罹患糖尿病後所生的子女,在兒童青少年期發病的機會是同一母親罹病前所生子女的三倍。

糖尿病在罹病二十年左右才會出現明顯的併發症,林宏達說,過去罹病的高危險年齡層落在四、五十歲,因此六、七十歲會開始出現視力退化、腎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如果提前到青少年發病,併發症的後作力將會三、四十歲發生,嚴重影響人生的黃金歲月。

所幸,愈是年輕、愈是早發現治療,愈有機會逆轉糖尿病,林宏達說,胖父母的胖孩子最好是在升大學時檢查空腹血糖、胰島素分泌是否正常,如果在糖尿病前期就發現,透過體重控制、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服藥就能抑制病情惡化。

這次糖尿病協會及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辦的糖尿病防治兒童演講比賽,也有小朋友說出家人罹患糖尿病的痛苦,也有第一型糖尿病童表示能體會第二型病人的切身之痛,鼓勵其他小朋友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更要小心糖尿病這個無聲殺手。

fsj 提到...

警訊 肥胖成孩童糖尿病主流

黃天如/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0

「過度餵養與虐童無異!」台灣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林宏達昨日嚴肅地說。過去兒童糖尿病多以先天自體免疫功能破壞造成的第一型糖尿病為主,近年因後天肥胖造成的糖尿病卻躍居兒童糖尿病「主流」,患者人數初估為第一型的六倍。

林宏達憂心忡忡地說,糖尿病嚴重併發症如失明、尿毒症、腎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截肢,多於罹病廿年後爆發。國內兒童糖尿病日益盛行,若再不節制,屆時這群正值青壯年的台灣國民健康曲線恐呈現經濟以外的另一個「M」型,造成國力莫大損失及社會負擔。

國內目前有關兒童糖尿病研究,最新、規模最大的是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台大內科主治醫師莊立民在一九九二到二○○○年,對國內二八六萬六至十八歲學童的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國人兒童糖尿病比例大增,盛行率約每十萬人八.三到十二人,初估全國約一萬人,其中多達八五%是因肥胖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顛覆了「能吃就是福」的觀念。

醫界憂 國民健康曲線呈M型

為喚起家長對兒童糖尿病預防的重視,台灣糖尿病協會昨天舉辦全國性兒童演講比賽,參賽者全是糖尿病患。參賽小朋友神色自若、侃侃而談「要把糖尿病視為自己一輩子的朋友,與它和平共處」,令人感觸良多。

該會理事長、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保健推廣中心主任林宏達表示,少子化社會中,每個孩子都是寶,在家長縱容之下,小朋友餐餐可樂、漢堡者大有人在。影響所及,台灣平均每三到四名學童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儼然成了「小胖子國」。

父母疼 每四名學童一人過重

林宏達舉例,某次他發現一名身材「圓滾滾」的女童陪著肥胖型糖尿病父親來看診,追問之下,身高一五○公分的小女生才小六,體重已破六十公斤。

女童坦承,平常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跟爸爸一起享受美食,尤其父女倆每晚結伴看電視時,少不了滿桌糖果、餅乾。檢查結果,女童空腹血糖飆到一六○以上(正常值為一一○),證實「遺傳」爸爸的糖尿病。

事實上,年初新聞報導,英國一名八歲、體重八十六公斤男童,由於社工評估父母對他的放任達「疏忽照顧」程度,考慮向法院建議取消家長監護權,將男童強行安置寄養家庭。

fsj 提到...

全球平均每天2萬人死於癌症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華盛頓十七日外電報導】 2007.12.18

美國癌症學會十七日表示,今年全球確診的癌症病例約有一千二百卅萬例,死於癌症者約七百六十萬人,平均每天二萬人。

這份全球癌症統計報告指出,今年初至今,已開發國家確診的癌症新病例約五百四十萬例,死於癌症者有二百九十萬人;開發中國家則為確診六百七十萬例,約四百七十萬人死亡。

報告指出,在今年的癌症死亡人數中,估計約九十七萬五千名男性與卅七萬六千名女性死於肺癌,約四十六萬五千名婦女將死於乳癌。在歐洲與北美洲,百分之七十五的罹癌兒童平均可活五年;在中美洲,百分之四十八至六十二的癌童平均僅活三年。

美國癌症學會的傳染病學專家吉邁爾表示,開發中國家的癌症負擔有增無減,這是因為傳染病致死與兒童夭折率下降,民眾平均壽命延長所致。此外,年齡較長者也比較容易罹癌。已開發國家癌症病例也在增加,因為人們養成抽菸、大量攝取脂肪等與癌症有關的習慣,而抽菸與肺癌大有關係。

已開發國家男性最普遍的癌症包括攝護腺癌、肺癌、結腸癌,女性是乳癌、結腸癌與肺癌。開發中國家男性依序是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則是乳癌、子宮癌、胃癌。在較貧窮的國家,感染是男女罹患胃癌、肝癌,以及子宮癌、胃癌的主要原因。全球約有百分之十五的癌症病例與感染有關,開發中國家的比率高於已開發國家,各約百分之廿六與百分之八。

fsj 提到...

加研究:加人肥胖率與居住城市有關

中央社 2007-12-19

(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十八日專電)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對國內城市的一項廣泛研究,為加拿大人描繪出一幅肥胖圖。也就是說,加拿大的肥胖率與居住的城市有關。

研究報告作者,亞伯達大學經濟學教授凱西表示,城市中的快餐店垃圾食品店愈多,那裡的人們就易肥胖。

凱西和研究人員檢視了全國各城市肥胖人數資料,並統計各城市快餐店及垃圾食品店數目。他們於今年初完成此一研究報告,並曾於加拿大農業會議上以海報型式發表。

凱西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一個城市肥胖人數的多寡,確與快餐店及垃圾食品店多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快餐店與垃圾食品店密度愈高的城市,那裡過於肥胖的人也就愈多。

研究報告指出,溫哥華、蒙特婁及多倫多快餐及垃圾食品店的密度較低,平均每一萬人才有不到兩間。這些城市人口的肥胖率因此也較低。

相對而言,大西洋省份的城市,平均每一萬人有三點五至四間快餐及垃圾食品店,因此那裡人們的肥胖率也較高。

凱西表示,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大西洋省份的肥胖率居全國之冠。像聖約翰斯肥胖率超過百分之三十六,那裡平均每一萬人有三點五四間快餐店。

凱西強調,他的研究報告僅指出肥胖與快餐店多寡之間的關連,並非確認兩者間必然的關係。他說,快餐店多,是否就會導致更多人食用垃圾食品,還須要更多的研究證實。

凱西表示,他的研究僅證實了,全國各城市快餐店多寡與肥胖率高低的關連。

加拿大皇后大學人類健康學教授傑生表示,此一研究報告的範圍太廣,因此在解釋報告所發現的現象時宜格外謹慎。

傑生指出,一項大範圍和小範圍的研究,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他表示,他在實驗室內對肥胖所做的個人研究,結果便與凱西的研究結果完全不同。此外,其他有關肥胖的各項研究也都對導致肥胖的直接因素莫衷一是。因此,傑生認為,真正導致某個城市肥胖率過高的因素,有可能是快餐店密度高以外的因素。

傑生並舉例說,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或運動可能才是人們是否過於肥胖的直接因素。他不知道這些因素在凱西的研究中占何種地位,凱西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否也曾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

凱西承認,他在撰寫研究報告結論時,並未將人們收入水準納入考慮。他也同意,今後有必要在此一主題上再做進一步研究。亞伯達大學目前也正在策畫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fsj 提到...

Wii運動遊戲 無助減肥

【世界日報╱法新社二十一日電】 2007.12.22

一項研究指出,家長如果希望孩子透過玩任天堂的Wii遊戲機做動作,以達到減肥效果,他們是在欺騙自己。

英國利物普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運動科學研究員找來13歲到15歲的六名男童和四名女童,令他們使用手持式控制器玩四款電玩遊戲各15分鐘,計算其體力消耗量。

其中一款遊戲是「世界街頭賽車3」(Project Gotham Racing 3),使用微軟的XBOX350坐著玩。另外三款遊戲是Wii Sports的保齡球運動、網球運動和拳擊運動。每款遊戲間隔五分鐘,兒童共使用兩個主機玩一小時。

結果發現,使用Wii的體力消耗量「明顯較大」,比使用XBOX多51%,但光憑這項數據會造成誤導,因為使用Wii的額外熱量燃燒總數僅每小時60卡路里,僅為一個Mars巧克力棒熱量的四分之一。

該研究指出:「在這些研究參與者平常玩電玩的一周內,與坐著玩電玩相較,活動電玩增加的體力消耗總量少於2%。」但該研究承認,即使數字「小到微不足道」,活動電玩仍對體重管理有所貢獻。

該研究也表示,一款促使青少年練習運動肌肉基本控制和基本運動技巧的遊戲有正面意義,且「由於兒童體重過重和肥胖是現今普遍現象,正面的活動應被鼓勵。」

但即使如此,沒有東西可以取代走出家門做運動,研究人員說:「玩Wii Sports遊戲消耗的體力不夠多,無法達到科學家建議的兒童每日運動量。」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idcal Journal)於21日公布,並刊載於22日發行的該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