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勾結安養院 A健保2400萬
* 離譜貪醫... 一卡盜刷千次
* 慎選安養機構 上網查優劣
* 公布黑名單 透過市場機制淘汰
* 連動債自救會抗議 失智婦買連動債 300萬虧186萬
* 中信金:銷售若有瑕疵 負責到底
* 處理連動債案 別大小眼
◆ 醫院勾結安養院 A健保2400萬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不肖醫療院所勾結養護機構,詐領健保費的情形很嚴重!根據中央健保局專案稽查報告顯示,五月共查核七十家養護中心,違規五十五家,違規率近八成,被詐領的金額高達二千四百萬元。誇張的是,住在養護中心的老人每人屁股都被畫一刀,被當人頭充當痔瘡病患,申報住院開刀費用。
中央健保局昨天在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中提出專案報告,由於醫院勾結養護中心詐領健保費的情形時有所聞,健保局五月將特約醫療院所勾結養護中心的詐領案列為查核重點,全局出動卅九人,鎖定有異常的安養中心七十家進行稽查。
查核七十家養護中心 八成違規
查獲違規的型態,包括:浮報醫療費用、未依處方箋或病歷記載提供醫療服務,未報備擅自派醫師出診,未依規定申報費用,未依醫師診斷提供醫療服務等。違規查獲率達七八.五七%。
健保局稽核室表示,安養中心的老人大多行動不便、無法言語,訪查困難。從實地稽核過程發現,不肖醫療院所詐騙手法千奇百怪,例如安養中心的老人長期住院,但卻一直有「分身」到門診就診領藥,另外,還有養護中心將老人集體安排到不同的醫療院所「輪流」住院,有的老人長期臥床卻申報復健費用。
幽靈病歷 人住院分身去看門診
健保局指出,在此波稽查之前,已發現多家醫院違規情節重大,例如高雄的祐泰醫院利用七家分布在高雄、屏東地區的養護中心,每個老人屁股都被開一刀,這些老人沒痔瘡也被當人頭成了病患,醫院再向健保局詐領住院開刀費用。
另外,台南的安平診所也涉嫌勾結九家養護機構,醫師不管老人有無看病,全部把他們的健保卡帶回診所一律刷卡兩次,隔月即可申報兩筆費用。
詐手術費 每個老人屁股開一刀
位於台中的敬安精神科診所和永旭大藥局勾結,中部九家養護機構的老人全部到同一藥局調劑,甚至有位住在南投縣草屯鎮保生老人養護中心的老人,不遠千里到這個藥局拿藥,完全違反常理。
健保局表示,此次稽查有問題的醫療院所以中南部中小型的醫院診所居多,目前已全數送檢調單位偵辦。對於此次查獲的違規醫療院所,十八家已被停止特約,廿三家被扣減費用,九家限期改善,五家違約記點。
健保局強調,安養中心的老人多為失智失語,「即使沒看病,被亂開刀,老人也不會講」,不肖人士藉機詐騙詐領費用,非常不應該,這一波稽查只是第一波,健保局將會同檢調單位,持續對養護中心稽查。
※ 這就是老人的剩餘價值?千萬別讓自己得了阿茲海默症...
◆ 離譜貪醫... 一卡盜刷千次
洪榮志、鮮明、郭良傑/連線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部分縣市發現有醫療院所勾結安養院,盜刷院民健保卡詐領健保費情形,其中,台南市安平診所醫師翁英豪涉嫌從九十四年起勾結九家安養院業者,共同盜刷病患與安養院生健保卡高達兩萬多次,合計詐領健保費一千三百七十五萬元,還有人一年被盜刷上千次。
另外,台中地檢署去年也曾查獲身兼台中縣市多家老人養護中心門診的精神科女醫師范世華,涉嫌要求養護中心提供老人健保卡供她登錄,詐領上千萬元健保費,范世華一審被依詐欺罪判刑三年。
台南地檢署是在去年四月協調台南市調查站與南區健保局合組專案,查緝健保卡使用次數異常的維康、長榮、南台、華恩、家園、如新、人慈、長恩、大愛等九家台南地區安養中心,全聘請五十四歲安平診所負責人翁英豪為特約醫師,他在安養院生沒有看診情況下,竟然盜刷他們健保卡詐領健保費,還偽造病歷資料。
檢調初步統計,兩年內翁某至少虛報高達一萬四千多件,詐領健保費三百卅萬元。另外,部分自行收集健保卡盜刷安養機構,同時間內也至少盜刷上萬筆,詐領健保費一千零四十五萬餘元。目前翁某已被羈押禁見,涉案九名安養院業者也分別被諭令三至十萬元交保。
台中檢方調查,范世華身兼台中縣市九家老人養護中心的門診業務,但她每次前往養護中心看診只看二、三名病患,卻要求養護中心提供所有老人的健保卡供她登錄,開出內容相似、遠高於實際用藥量的處方箋,短短一年內共以不實處方箋向健保局請領一千零六十九萬元藥費,轉售回收藥品亦有六百多萬元的不法利益。
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鍾忠孝表示,在檢方指揮下,刑事局南打中心今年四月初,查獲屏東復興醫院涉嫌利用安養病人,製造假病歷及假手術,向健保局南區分局詐領上千萬元健保費。
鍾忠孝表示,除了查獲小型診所利用免掛號費,偽造病歷詐領健保費的案件外,檢方也鎖定大規模詐領健保費的不肖安養院及醫院,指揮相關司法機關調查中。
◆ 慎選安養機構 上網查優劣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白秀雄指出,政府每年都會針對安養照護機構進行評鑑,並分為優、佳等不同的等級,民眾可以上政府網站參酌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
白秀雄說,國內的安養機構主要分為兩大類,安養中心主要是收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養護機構則是以無法自理、長期臥床,需要他人照料的老人,安養中心和養護機構均須設有專業醫護人員,但有些安養中心可能考量成本,醫師是以特約巡迴看診。
目前國內的安養市場是供不應求,大醫院附設的養護或安養中心品質較有保障,經常是滿床狀態,白秀雄表示,國內長期照護系統起步太慢,對於有問題的安養中心,政府應毋枉毋縱,從嚴管理,同時應將評鑑資訊公開,以方便民眾選擇。
◆ 公布黑名單 透過市場機制淘汰
張翠芬/新聞分析 中國時報 2008.05.31
中央健保局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密集稽查不肖醫療院所勾結養謢機構,發現違規事實比想像中嚴重,不但醫界形象大損,也凸顯安養機構管理漏洞百出,連弱勢民眾最基本的權益把關都沒落實。
健保財務吃緊,但不肖人士還是想盡辦法「撈錢」,一般人盜刷健保卡領取費用,多少仍有自覺,也想從中貪點小便宜,例如蓋一格健保卡可領一些紀念品或保健食品等等;但安養機構的老人被利用,卻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行動不便、無法言語、甚至是植物人,即使吃了虧也無從討回公道,不肖醫療院所為了賺黑心錢,吃定這些最弱勢的族群,情節比一般單純的詐領健保費案件更加惡質,這種行逕對醫界形象更是一大傷害。
為什麼安養機構有機會可以和醫療院所掛勾?坦白說,就是管理不善!在高齡化社會,國人安養需求隨著年齡老化增加,國內大大小小的安養機構難以計數,不少有規模的養護構確實經營得相當用心,但更多遍布在社區的中小型安養中心,素質卻良莠不齊。
加上政府管理鬆散,主管的內政社福單位鮮少對這些機構加以整頓管理,讓不肖養護中心在「無政府狀態」下為非作歹,有可乘之機,利用弱勢的老人大賺黑心錢。
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照顧弱勢,對於躺在安養中心的老人們,老實說,政府的照護真的做的不夠,每個人都會變老,存夠老本的有錢人,可能可以住進媲美飯店的優質安養中心,但對一般大眾而言,如何為長輩挑選一處讓人放心的養護機構,卻無所適從。
政府當務之急,除了健保局與檢調單位等相關單位聯手主動稽查不法,衛生主管機關有必要公開惡性重大的醫療院所,內政社福部車也應對與醫院掛勾的養護機構好好列管,並公布黑名單,透過市場淘汰機制,保障弱勢民眾的權益,別只是空口說白說而已。
◆ 投資連動債血本無歸投資人控訴銀行未告知風險
中廣新聞網╱程平 2008-05-30
有民眾聽信了銀行理專的投資建議,見石油價格連番飆漲,就拿著大筆資金去投資石油連動債,但沒想到油價真的持續在漲,但他們所購買連動債的價值卻大幅縮水,這些投資人今天找上立委黃偉哲陪同召開記者會,質疑銀行在推銷連動債時沒有確實告知其中的風險,讓他們辛苦賺來的錢,拿去投資後血本無歸。(程平報導)
現在因為投資連動債而產生投資糾紛加入自救會的民眾已經超過400名,其中大多數是家庭主婦和退休老人,陷入其中的資金,也超過了十幾億,自救會幹部游先生表示,很多理專在和投資人簽約時,並沒有清楚告知連動債有100%損失的風險,甚至僅誘導投資人在資訊告知處簽名,事後理專在私下替投資人打勾,偽造已告知的事實。
對於自救會成員的指控,中信銀副總隋榮欣表示,目前的爭議只不過是萬分之二左右的個案,而且虧損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市場因素造成。而出席記者會的金管會銀行局張允中科長則表示,在目前所接受的投訴案件中,確實會有舉證困難的問題,但由於在國外是禁止銀行將連動債販售給自然人,目前金管會也會朝著個方向做研議。
◆ 連動債自救會抗議 失智婦買連動債 300萬虧186萬
張子嫻/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退休教師毛老太太(化名),在二○○五年十一月時,向中國信託買了十萬美金的條件式保本連動債「三年期明日之星連動債」,如今,本金賠了六十二%,只剩下三十八%,折合新台幣約一一四萬元,高齡八旬的她,不止買時弄不清楚買了什麼,買後連賠錢都不知賠多少。
毛老太太的兒子毛先生說,她母親民國九年生,今年八十八歲,但近年來她神智不清,幾乎已是失智,前一秒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下一秒就記不清,甚至年年都覺得自己八十二歲,這樣情況下,理專依然將高風險性的產品賣給她,心態可議。
毛先生說,銀行在申購書上還點出:「委託人瞭解並接受所投資之產品與本身投資風險屬性不符,且確認同意投資該產品」。這段文字根本是銀行用來規避風險。
對此指控,中信財富管理處副總曾清傳表示,事實上在銷售過程中,常遇到許多高齡的投資人想購買投資商品,上述文字是提醒投資人,但投資人若執意要買,銀行方面就會要求申購人簽署「高齡執意申購書」。
毛先生則強調,在購買當天理專的確沒有拿出「高齡執意申購書」要她母親簽署,而是拿了一堆說得不清不楚的文件請她母親蓋章,文件太複雜,老人家根本不知自己簽了什麼。
中信財富管理處協理阮麗璇表示,事實上相關主管機關沒有正式規定不可銷售連動債給高齡投資人,但中信銀自今年起,因考量到投資人的風險承擔,因此中信銀內部已規範,理專不得將連動債商品賣給高於七○歲的投資人。
◆ 中信金:銷售若有瑕疵 負責到底
張子嫻/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連動債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日上午上百名連動債自救會成員到立法院陳情,下午又轉赴中信金總行抗議,現場一度推擠,協商過程各執一詞。陳情者認為,他們因購買連動債而賠掉一輩子的積蓄,理專絕對要負相當的責任,因此要求中信金負起責任。
中信財富管理處副總曾清傳則表示,因不排除是某些個案理專沒有把風險講清楚,因此目前傾向採取個別協商方案,逐案瞭解當時的銷售及購買過程,還原現場後,若能證明是理專銷售過程有瑕疵,中信定會站在客戶的角度負責到底。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昨日接受連動債自救會的陳情,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國內已有逾萬名的投資人,因投資連動債導致血本無歸,若情況繼續惡化,可能將步上卡債風波的後塵。他希望金管會及銀行業者,應立即協助受害者收拾殘局,勿讓傷害繼續擴大。
買了三檔連動債,投資總金額近千萬的廖太太,就是在連動債跌破下檔保護後,美好的配息夢才醒。她說:「投資期間只收過寫有購買單位數的通知書,國小畢業的我根本不會用電腦,怎樣上網看淨值,理專也未告知淨值,中信直到今年二月才寄通知書告訴我,已跌破五十五%的下檔保護,理專甚至連通解釋電話都沒有。」
「如果是我自己想買連動債,我會自己去銀行,不會是理專連來我家三次跟我拚命解釋商品。」今年八○歲的王文漢,去年房子改建與太太拿到兩千多萬元,原想到中信銀存錢,銀行理專卻三度到家拜訪,說服王氏夫妻購買「跟定存相似的連動債」,如今兩千萬元折腰剩千萬元,事後理專雖登門道歉,但也只剩下一句「我也沒有辦法。」他怒喊,已八○歲的他辛苦大半輩子,僅剩的退休金,一句道歉就了事。
◆ 連動債集體訴訟 還得等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05.28
結構型金融商品短期內恐怕難適用投保中心集體訟訴規定。金管會內部討論後初步認為,因法律適用上的認定尚有爭議,長期仍須修改投資人保護法方式,讓結構型金融商品適用集體訴訟,短期只能儘量協助維護投資人權益。
連動債投資糾紛頻傳,民意代表跟主管機關不斷接獲民眾申訴案件。為替投資人爭取權益,金管會也積極研議是否能引用「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規定,讓這類結構型金融商品投資人,能適用投保法中的集團訴訟規定。
經過多次會議研商後,金管會內部初步決定,長期仍將朝修法方式,將結構型金融商品適用集體訴訟規定,在法修改前,證期局及銀行局也會儘量協助投資人維護權益。
有關官員昨(27)日表示,長期要走修法方式,主要是因為相關法律適用上尚有爭議。由於有些結構型商品的設計相當複雜,是否認定為有價證券,適用投保法中的集團訴訟,各方仍有不同見解。
有人主張,連動債最簡單的就是類似可轉債型態,可轉債就是有價證券的一種,除此,連動債有的是會再連結一個選擇權,如幾個月後,當股票價格達到某種價位時,投資人是否放棄選擇權等,選擇權就是期貨商品的一種。
有價證券跟期貨商品都是投資人保護法適用的範圍,因此要讓結構型金融商品適用投保中心的集團訴訟規定,並非完全沒有空間。
但也有人認為,結構型金融商品屬於財富管理業務,通常是經由銀行信託部門銷售,屬於信託業務的一種,不是投資人保護法規定的有價證券或期貨商品,因此若要適用投保中心的集團訴訟,初步看來有困難。
而且將來訴訟對象是銷售的銀行還是國外發行機構,可能也是另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官員表示,近來因連動債投資紛爭頻傳,外界才會希望投資人有救濟的途徑,當有投資糾紛時,如果投資人個別去告,可能會很麻煩,如果投保中心可以出面協助集體訴訟,對投資人權益會更有保障。
目前來看,必須等修法後,結構型金融商品才能適用集體訴訟規定,但金管會主委胡勝正也已指示證期局及銀行局,應儘量協助維護投資人權益。
◆ 處理連動債案 別大小眼
謝錦芳/新聞分析 中國時報 2008.05.31
台灣號稱要邁向「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希望吸引來自全球的資金,發展卓越的財富管理專業,諷刺的是,昨日一群連動債投資人走上街頭,其中不乏七、八十歲退休老人,因為買下不保本的連動債,結果退休老本都沒了,這凸顯國內金融理財教育不足,銀行理專的專業亦非常有限,才導致投資糾紛不斷。
對於連動債的陳情案,金管會一般處理原則是轉交各銀行依個案審慎處理,不過,銀行對不同的申訴案的賠償其實是大小眼。
立委費鴻泰說,有一家銀行提供給理財專員的內部文件指出,如果有影響力人士:例如民代、政要、黑道、律師、政府機關等介入,最高理賠二十%或一百萬元以上,其他人則不一定獲得理賠。在這樣情況下,沒有後台的小老百姓求助無門,只有走上街頭了。
金管會去年月七月起不斷接獲來自各地的申訴案件逾七百件,其中約七成左右與銀行達成和解,另外三成無法和解,最後只有走上司法途徑。
金管會統計,銀行業銷售的連動債總額逾九千億元,其中不保本的連動債約二千八百億元,這些不保本的連動債是目前出問題的主要商品,其中尤以退休老人受衝擊最大。
對連動債受害者的陳情,金管會向來非常被動,等到事態嚴重之後,才要求銀行公會通過自律規範,嚴格要求銀行控管理財專員銷售連動債的流程,必須明確告知風險。
然而,先前無明確規範下,理財專員為爭取自身紅利與業績,強力推銷各種高風險不保本連動債給退休老人,埋下今日眾多糾紛的種子,對此,金管會難辭其咎。
在金管會官員眼中,投資本來就有風險,投資人先前賺了錢都不說,現在賠了錢才怪銀行,因此,主管機關基本上維持中立。或許,這樣的投資人也不在少數。
不過,金管會官員忘了,他們最重要的責任是保護較弱勢且金融常識不足的投資人,先前毫無規範的連動債市場,任令理專銷售高風險商品給退休老人,其實是造成今日亂象的根源。這樣的亂象是否能獲得改善,除了要求銀行自律之外,金管會當然不能置身事外。
◆ 買連動債,如何確保不破財?
SMART 智富月刊/第 74 期
儘管近來傳出部分結構式商品(連動債)被發行機構強制贖回、投資人被迫提前出場:或是因Fed接連調升利率,導致前兩年購買逆浮動利率連動債的民眾,因擔心本金大幅縮水,而紛紛探尋是否該提前出場的負面新聞。
即使如此,連動債相關產品還是一波波上架,不管是銀行端,還是壽險公司,甚至連證券營業員都可能向你兜售此類商品。不過,這些結構式商品雖然標榜保本、高配息、高預期報酬,但仍然依照產品結構與連動標的的不同,而有相當的投資風險,民眾在決定申購前,應破除「保本、高獲利」的迷思,或許你還沒有抽絲剝繭、完全解析產品的能力,但做好基本功課與認知,還是能讓你投資連動債時明哲保身。
破除迷思,明智投資
連動債產品中,連結利率、指數與一籃子股票,以保本的長天期設計的產品,為保守族的最愛;而連結高收益個股的連動債(又稱ELN)獲利大,風險也大;而連結信用風險者,甚至有可能最後抱回債券或者改持有債權,風險最高。富邦銀行金融服務部襄理徐佩琳指出,連動式債券雖然變化多端,但只要掌握基本的認知,避免以下的迷思,選購時仔細拆解產品,才不會大失所望。
連動債有5大連結標的
連動債連結的標的可分為五大類,包含利率、指數、一籃子股票、高收益個股,以及信用風險。
迷思1◎連結標的投資失利,也能100%保本
真實情況:到期保本,期間並不保本
不管保本率標榜100%還是95%,這種保本保證通常是「產品到期才算數」,假如投資人未到期便出場,不僅無法享有保本保證,可能要多付2~3%的違約金,若出場的時間點遇上連動標的淨值下滑,本金可能損失更高。
迷思2◎是外幣保本,還是台幣保本
真實情況:投資原幣保本,非台幣保本;即使保本,扣除投資成本後,可能還是虧錢
連動債多是以外幣投資計價,所提供的保本保障也是投資原幣保本,非台幣保本。因此,當產品到期面臨贖回之際,若遇到台幣相對升值,則會侵蝕獲利,本金就有可能縮水。除非台幣貶值,才能賺取部分匯差,擴大獲利。
另外,在結算投資的損益時,此類商品的投資成本(手續費1~1.5%+信託管理費每年約0.2%)也要合併計算。若將到期的保證收益扣除這兩項成本,才是真正獲利。萬一投資失利,即使保住本金,但扣除投資成本後,還是虧錢。
迷思3◎產品年期雖長,但獲利到達一定比例,即可提早出場
真實情況:產品連結的一籃子股票可能表現不佳,根本無法提前出場
最近壽險公司大熱賣的連結一籃子股票的高配息連動債,標榜每半年配息8~9%,或首年配息16~18%,雖然產品年期為10年,但因獲利公式設定只要累積配息超過20%,即可提前出場,吸引了不少投資人申購。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旦這類產品如果在2、3年內達不到提前出場的報酬率,這筆資金肯定就要「鎖10年」,才能拿回當初宣稱的配息和投資老本。
迷思4◎投資一籃子股票,股票越多,越能分散風險
真實情況:股票越多,獲利可能越少
很多投資人以為連結的「股票標的」愈多,就能分散風險,其實並不然。連結「一籃子股票」連動債的獲利公式,多是以「股價表現最差」的那檔股票的損益來計算,因此發行機構選股組合中是不是檔檔強棒就很重要。如果是連動太多支股票,表現最差得出的結果可能是「零」,投資人只能拿到最低保障收益。
因此,連動的股票支數最好不要超過20支,除非股市大漲,否則你可能拿不到投資收益。且個股的選擇最好分散在不同產業,以降低下跌風險。更保險的做法是請銷售通路拿出這些個股近期的股價表現,再判斷值不值得投資。
迷思5◎連動債的報酬率一定比定存佳
真實情況:一旦利率超過2%,連動債可能無利可圖
以目前利率逐漸上揚的趨勢來看,雖然連動債券保本保息,不過若運氣不好,一直達不到提前贖回的要求,若以六年保本保息獲利12%的產品來換算,年獲利率約只有2%,若未來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高於2%,對投資人來說,等於獲利比定存還差。
迷思6◎免收手續費,可以省下投資成本
真實情況:降低參與率,讓可拿到的收益變少
有些銷售通路為了吸引投資人,標榜「免收手續費」,卻在產品的參與率上動手腳,讓民眾以為省下手續費,卻不知道投資收益也跟著縮水。例如原來發行機構推出參與率100%的連動債,但銷售通路為了以免手續費來吸引客戶,便更改產品契約,將參與率降為60%,雖然投資人省下了手續費,但實則累計收益率也要跟著打六折。
迷思7◎倒流測試結果正報酬,代表產品一定賺錢
真實情況:過去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績效,到期後可能不賺反賠
如果你在產品說明書上看到過去的倒流測試,表示過去五年或十年的利率或股市表現,套用在這檔產品上是絕對的正報酬,且獲利驚人的話,先別衝動購買。普羅財經專案行銷部經理王馨翎表示,倒流測試只是模擬報酬,而非絕對報酬的保證。尤其是若為十年期產品,但倒流測試卻只抓了五年的歷史表現,或只抓過去某一個十年間的表現,那可能更不客觀。
迷思8◎高配息代表高報酬
真實情況:配息幣別可能非主要貨幣
如果你看到兩支連動債產品結構很像,例如年期相同、連結標的類似、配息公式相近,但產品配息率卻很懸殊時,便要仔細比較配息與投資的「幣別」了。屬於高配息的產品可能也是因為採取高利率的外幣投資,例如澳幣、鈕幣等,此時,投資人應該評估此類雜幣是否在整體資產中的配置比重,不應顧此失彼。
迷思9◎即使投資失利,也可換回績優股
真實情況:到期時,績優股股價也是縮水許多
ELN是風險較大,但相對獲利空間也大的產品,適合積極型投資人。通常可連結國內外單一個股,或者三到五檔股票,主要產品訴求並非保本,而是投資天期較短,約三個月到半年,卻可提供利率誘人的「預期配息」,當然也不保證拿得到。
獲利空間愈大,代表風險係數愈高,此類產品最大風險就是當個股股價大幅下挫,投資本金可能被迫轉換為股票。雖然這些連結的個股多是市場中的績優生,但是到期時拿回股票的淨值,可能也比進場時下滑好幾成,如果選擇賣出,等於是認賠出場。
迷思10◎看好股市時,投資連結股票的連動債;看壞利率時,投資逆浮動利率連動債
真實情況:連專家也看不準何時投資什麼產品最賺
連動債的連結標的很多,可以是利率、股票,或是指數等,且同一種連結標的產品又可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結構與條件設定。市場在變,連動債產品的結構也會隨時調整,因此並沒有哪一種時點投資哪一種連動債最賺的保證說法。
以目前市場的連動債產品來看,主流產品多為強調高配息的長天期產品,年期約在六年以上,這也等於是投資人的時間成本。然而,連動債商品只是眾多投資商品的其中一項,建議你還是回歸到資產配置的大原則,選擇一個在可承受風險範圍內、報酬率愈大的產品,而不應把大部分的閒置資金重押在這項商品上,以分散風險。
※ 相關報導:
* 綠色企業受金融市場獎勵
*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 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
* 公開醫療服務品質資訊提升醫療品質
* 從器官分配到殯葬業
* 醫生傲慢沒口德 更令患者吐血
* 台灣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 阿茲海默症也有性別差異?
* 能觸發免疫反應、避免阿茲海默症的疫苗
* 腫瘤誘餌 癌細胞擴散變快
* 十大死因第1殺手 癌症死亡破4萬
* 長壽的祕密也許不在基因
* 在沒有監委的日子
* 從《民法》修繼承編到司法改革的長路
* 從電腦錯亂存戶A錢到要求檢查客戶電腦
* 王又曾在美獲釋 兒子統統關起來
* 考夫曼:合體金融巨獸…野性大發
*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2007國際十大新聞頭條
* 道德放兩邊:從亞力山大到企業肅貪與邪惡指數
* 卡債族急脫困 當心成肥羊
*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2 則留言:
由連動債看保險行銷
【經濟日報╱朱水源】 2008.06.01
自從去年全球股市的表現開始降溫以來,前幾年熱賣的商品,不管是銀行端的基金或是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業績都隨之衰退。在傳統的觀念下,股市不好、債市好,市場上的風向紛紛往債市轉進。而近幾年因客訴狀況多而聲名狼藉的結構型商品,竟也在壽險業乘著這股風潮下奮力熱賣而鹹魚翻生。
以近三月壽險業的保費收入來看,有絕大比例是結構債商品,而且銷售成績之佳可和以往主要的銀行通路分庭抗禮。然這樣的榮景卻讓人不禁思考,保險公司何以大力銷售此類商品動機與其立場是否合適。
結構債解析
結構債是金融創新的商品,兩千年後因利率走低,在市場希望追求更高報酬率的情況下順應而生。傳統上的結構債是以零息債券為主,以零息債券折價後的貼水來操作積極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因此在結構債的分類上即以所連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來作分野。
若績效符合預期,則在結構債到期時可獲得原零息債券所約定給付的本金加上投資收益,反之若績效不振,則到期可能僅能拿回零息債券的金額,甚至會發生投資部分的虧損侵蝕零息債的本金的狀況,近期結構債的糾紛便肇因於此。
經營者迷失
而以最近壽險業熱賣的結構債內容來看,多以連結因原物料題材而表現強勢的紐幣、澳幣為主,雖然因應壽險業客戶的屬性,在設計上多為到期時保本的概念,但結構債券確實為不折不扣的理財商品。在近日保費收入的結果來看,壽險公司等於跳脫了傳統上定位於風險管理、保障功能的角色,把焦點投注在投資報酬率的訴求上。
金控時代的來臨加上退休理財議題的發酵,提供了保險、銀行、證券等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一次整合行銷的機會,不管是對於消費者需求可提供一次購足的理財規劃,或是對於彼此握有的客戶群進行交叉銷售,理財市場的餅因此作大,但也形成對於壽險公司經營者新的挑戰。
因為在金控下傳統的界線消失,一個保險公司的經營者不單面對壽險同業的競爭,同時也需要面對銀行、證券來瓜分市場。如何在任內讓成績單亮麗一點呢?
以重視保費收入、市占率的壽險業來看,傳統保障型的商品在理財氛圍下對於客戶來說不但較缺乏吸引力,很難擴充新的市場、增加營收。而以基金連結為主的投資型商品在股市看壞下賣點變差,而且各家投資型商品的結構大致雷同,不易有創新突破的空間。因此以強勢貨幣為題材的結構債成了標準答案,保險公司一窩蜂的募集,保費衝高了,市占率擴大了,CEO的心情也輕鬆了。
業務員角色
自從投資型保險開辦以來,保險業務員被迫往理財的範疇移動,經濟市場的數據、各種金融工具的操作,幾乎讓保險業務員成了跟銀行理專一樣,無時不刻地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和狀況。
然而和過去所熟悉的保險產品相較起來,傳統保險商品強調是確定,在規劃時便可知道未來實際發生理賠的結果,不確定性只在於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但是金融商品的變動則是過程的不確定性,而且獲利的機會更是建立在極端的不確定中。
在股市大好的時候,業務員可以暫時忽略擔憂和懷疑,因此正報酬率會支撐足夠的銷售信心,但在市場開始走空時,對於報酬率的不確定性,甚至對於本金可能會虧損的擔憂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亦可從年初以來投資型保單銷售的衰退獲得驗證。
因此連動債變成了一個解套,有條件式的保本還有機會是保本,雖然匯率風險仍在,但至少可以忽略市場變動的風險。而配合上半年保險公司往往會展開業務競賽,連動債商品恰巧作為核心的策略,上從保險公司的宣導、同業間旺盛的推出、到對於無特殊商品可賣的情況下,最近業務員開口閉口的賣起了連動債。
客戶的需要
消費者願意選擇並規劃金融商品,必定是期望能夠解決某個財務目標,然而這樣的期望究竟有沒有被所謂的財務顧問來滿足則要打上個問號!因為判斷商品是否對於消費者合適,不僅僅在於預算能否負擔,更在於整個溝通的過程必須奠基在消費者的需求之上,確實了解客戶的需求及想法,並且將資訊儘可能地揭露,但在今日實際的狀況看來,保險業務員還有相當進步的空間。
以連動債來看,在國外多以法人或是高資產客戶為最主要的推薦對象,因為連動債的包裝複雜,且其中充斥的許多資訊不是一般大眾有能力去作掌握判斷,所以連動債在先天設計上便不適合消費大眾,且連動債在到期前多為不保本設計,因此在分析上更不能把它與銀行定存或是傳統保單作比較。但以今天的狀況看來,保險業務員非但沒有為客戶的口袋把關,甚至本末倒置的成為了連動債銷售的主力。
今日連動債熱賣的狀況絕對不是偶然,反映了整個業界上下對於保險所代表的保障認知長期以來的忽視,更為消費大眾必須去思考的部分,使保險行銷能與提升國人在保障規劃的質量是所有保險業界的工作者都應該正視的問題。
(作者是RFC協會講師)
急診室害死人!病患倒地沒人理 警衛還搬椅看戲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編譯 2008/07/02
醫院一向被認為是最能照顧病患身體健康的地方,不過美國卻發生一件讓人心寒的新聞,一名婦女在醫院急診室昏倒,沒想到旁邊的工作人員與警衛竟然無動於衷,最後這名婦女在昏倒1個小時之後被人救起,早已回天乏術。
醫院監視器錄下,一名婦女原本好好的坐在醫院急診室的等候區,沒想到突然昏倒在地,讓所有在候診區的病患都嚇了一跳,不過誇張的是,大家明明就發現這名婦女已經昏倒,卻遲遲沒有人動手幫忙,甚至就連警衛看到了也只是看了一眼,最後甚至還搬了張椅子,看熱鬧似地動也不動。
1分鐘過去了,2分鐘,5分鐘... ,最後過了將近1個小時,才有工作人員將這名婦女搬上擔架,但是由於昏迷太久,這名婦女早就已經回天乏術。律師羅伯可涵指出,「這名婦女之所以會死,是因為國王郡醫院對於病人的劣質照顧,這名婦女之所以會死,是因為冷漠無情的態度瀰漫在這所醫院的每個角落。」
這名現年49歲的婦女葛林,因為旁觀者的無情與麻木不幸喪命,她為了等待一個床位,已經在國王郡醫院等了超過24小時,最後又因為沒人理會,昏迷過久不幸身亡,她的律師將這段監視錄影器拍攝畫面公佈作為證據,醫院雖然已經辭退了6名相關人士以示負責,但是逝者已矣,殘酷的畫面說明了一切,只讓人看到了人情的冷漠。
※ 這名婦女是黑人。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