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9

亞洲四小龍 窮人翻身成絕響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報導】 2007.11.09

卅年前,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在短短一個世代間,分別克服天然資源短缺、人民普遍貧窮、政治動盪不安等難題,成為工業化的中產階級社會。在此過程中,許多出身寒微的人一躍變成今天的企業大亨、一流學者與政治領袖,陳水扁總統、香港特首曾蔭權、南韓總統盧武鉉就是其中典型。

但隨著四小龍經濟迅速成長期結束,目前四小龍面臨的共同困境是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萎縮、學位不值錢、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勞工階級晉身中產階級已愈來愈難,社會階級不再流動,未來很難再出現貧家子弟打拚之後躋身上流社會的情形。

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在一篇題為「社會流動之死」的報導中說,台港韓當今這三位領導人的經歷顯示,在經濟快速成長時期,社會提供個人無限的發展機會。現在四小龍的成長動力已由製造業改為新興產業及服務業,教育程度不高、沒有技能的職場新人不再能找到可維持生活的工作。

香港 製造業少60萬工作

四小龍全盛時期,創造了很多工作,薪水階級所得足以養家餬口、教育子女、購屋置產,甚至自行創業。但到一九八○年代後期,隨著中國大陸、越南等低成本經濟體開放外國投資,許多製造業工作消失無蹤,四小龍紛紛把工廠移往海外,轉而專注於軟體工程、高科技服務、財政金融及後勤服務。雖然這些新產業也創造許多工作,勞動市場的多數人口機會卻不多。以香港為例,自一九八六年以來,已有逾六十萬個製造業工作消失,服務業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動力,但多數起薪極低,且幾無福利。

南韓 下層子弟7%讀大學

教育危機使情勢加速惡化。就讀一流學府的多數是新菁英的子女,學業成績不好的學生只能進收費較高、名聲較差、出路不好的私校。像台灣大學二○○四年新生就有六成來自十所一流高中,南韓專業人士的子女有三分之一進大學,農家及藍領階級子弟只有百分之七進大學。

台灣 10萬大學生沒頭路

另一問題是過去十年大學暴增,使得學位不值錢,畢業生沒人要。在台灣,今年六月畢業的廿五萬名大學生,到九月底仍有約十萬五千人未找到工作。南韓大學生在最近一項調查中表示,對將面對的就業市場有強烈危機感。

新加坡 中產階級在淪落

連四小龍中就業市場最好的新加坡也警覺情況不妙,李顯龍總理今年初警告說,新加坡的所得差距已構成問題。他九月與大學生會晤時,一位學生表示擔心自己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李顯龍回答說,新加坡必須讓廣大的多數人民享有高品質生活,否則選民會唾棄他的政黨。

香港特首曾蔭權上月也在施政報告中說,香港必須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協助窮人,創造就業機會,並推動關懷文化。言下之意是過去三年的經濟榮景過度造福富人。

四小龍已遠離過去艱苦的日子,但讓少數清寒才智之士躍登龍門的社會動力卻有失去之虞,下一代人要像他們父母那樣過舒適生活恐怕不易。



◆ 太窮 11歲女孩自殺震撼菲國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八日外電報導】 2007.11.09

一名十一歲的菲律賓女孩因為貧窮走上自殺絕路,震撼菲國社會,有些民眾甚至憤而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當局則表示會進行了解並加以救濟。

住在民答那峨島南部納卯市的瑪麗亞尼絲.安珀,上周被人發現用一條尼龍繩上吊自殺。她留下一本日記,裡面寫著因為家境貧困,她和弟弟的學費成了父母的重擔;她也在日記裡祈求父親的健康狀況能夠好轉,並且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而不只是做些收入微薄的零散木工。

當地媒體報導,瑪麗亞尼絲自殺前曾寫信到一家電視台,希望電視台能送她一雙新鞋、一個書包、一輛腳踏車,並且幫她的父母安排薪水比較高的工作。瑪麗亞尼絲自殺的消息八日經報紙披露後,讓許多菲律賓人憤怒不已、上街抗議,卻有政府官員推稱「這只是個案」,以此打發抗議民眾。

在菲律賓致力解決貧窮問題的非營利組織「全球消除貧困聯盟」表示,一個小女孩的死亡已經太沉重了,聽到官員以「只是個案」簡化事件,更讓人憤慨。

社會福利和發展部部長加布爾表示,她已下令調查這起自殺案件。加布爾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想要了解瑪麗亞尼絲的生活環境和她自殺的原因,並弄清楚政府該如何幫助她的家人度過難關;政府會負擔瑪麗亞尼絲的喪葬費用,並且致贈她的家人五千披索(約台幣三千七百元)。」加布爾指出,菲律賓還有很多窮人,但是沒有人像瑪麗亞尼絲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她下令社工人員查明她自殺的來龍去脈。



◆ 和諧社會?中國官員執法懼富欺貧

中央社 2007-11-09

(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九日電)中國官員掛在嘴上的「和諧社會」,往往被為政者的「野蠻執法」弄得面目全非,日前發生在深圳的違建拆除案例中,官方採用的手法正暴露出執法貧富有別、弱肉強食的現實。

香港「太陽報」報導,深圳市為創建文明城市,近年大規模清拆違章建築,大量被視為有損城市形象的貧民鐵皮屋被清拆,但在深圳富豪區的銀湖別墅群中,卻有大量的建築物在未經報建的情況下僭建。

這些僭建物據稱是應富豪業主個人喜好建成的個性化建築物,動輒超過千萬元人民幣。令執法部門無奈的是,這些業主非富則貴,即使深圳市長下令查處,執法部門負責人只能慨嘆:「我一個街道辦副處級幹部,能拿那些廳級甚至是部級幹部的別墅業主怎麼辦?」

深圳豪華別墅區位於環境優美的銀湖周圍,是深圳最早、也是規模最龐大的別墅群,不少別墅的價值超過五千萬元。由於戶主的喜好經常變化,他們會聘請施工隊改建、擴建甚至重建別墅,造成別墅常年施工。

根據深圳市有關規定,商品房的改、擴建必須經深圳市規劃局審批,否則均屬違建,城管部門可以依法查處和強制拆除。由於別墅的主人身份非富則貴,使當地清拆執法部門難以執法。

事件引起深圳市長許宗衡重視,他於日前下令有關部門盡快調查,確屬違建應嚴肅處理,但有關執法部門仍感到無奈。

前天下午,由羅湖區各部門組成的四十多人綜合執法隊,全副武裝前往銀湖別墅群執行查處行動,執法隊員首先阻止了工人施工,但卻未像過去清拆貧民違章建築一樣剷除違建,只是對業主罰款了事。

執法人員對數間正在施工的別墅進行甄別和查處之後即離開,豈料數分鐘後,即有工人重新開始施工,這些工人表示並未收到停工通知。執法部門負責人苦笑表示:「這將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老鼠不僅狡猾,還很強大。」



◆ 經濟貧困世襲 政壇家族世襲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報導】 2007.11.09

亞洲四小龍窮人難翻身,形成「貧困世襲」現象,而在亞洲政壇,政治家族「權力世襲」現象也是不利國家發展。

最近數月,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亞洲國家政治動盪不安,連一向平靜的日本,執政黨也在參院選舉栽了跟頭,顯示民心求新求變,但因這些國家多由政治家族掌控,出面收拾殘局的依然是老面孔。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訪問學者柯蘭吉克在分析這個現象時指出,亞洲政治生態仍然由政治世家主宰,也因此阻礙了民主改革。以印度為例,甘地家族的拉赫甘地最近獲擢升為國大黨秘書長,但他才領導該黨在地方選舉嘗到敗績,也未提出多少新理念。在菲律賓,一項調查發現,逾半國會議員出身政治家族;中國大陸也有所謂的「太子黨」,藉父蔭發跡。

柯蘭吉克在十一月十二日一期的時代雜誌撰文說,在高壓統治時期,諸如翁山蘇姬(緬甸國父翁山的愛女)等偶像能讓人燃起希望,並讓人想起國家的黃金時代;不過一旦國家實施民主,政治家族控制的政黨就放棄理想,一心保護家族,不讓能提供理念、創造熱情的外人加入。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身政治世家,在任時,把心力放在日本戰時作為等歷史遺緒,而非處理如何提高就業率等迫切議題,結果黯然下台。但新首相福田康夫也是出身政治家族,似乎同樣缺乏新理念。

最近重返巴基斯坦政壇的前總理碧娜芝.布托,過去兩任期間,官員貪腐極為嚴重。任何政治都可能有貪腐,但家族政治會使貪腐更惡化,因為若知道後繼有人,政客就不怕秋後算帳。

儘管家族政治有這些缺點,人民卻仍支持政治家族,像碧娜芝及拉赫甘地的人望就都很高。柯蘭吉克認為,由於亞洲人很多都把幫助家人列為第一優先,一般百姓視家族政治為常態也就不足為奇。而且迷戀名流的心態也助長了政治家族的存在。



◆ 該管的是民眾荷包縮水 不是物價上漲

中時社論 中國時報 2007.11.09

最近半年,各種民生物資的價格都在不斷飆漲,無奈我們的主計處似乎是依據舊石器時代的公式在計算物價指數,總是堅稱國內物價「平穩」,漲幅有限。可是在原油價格漲至每桶近百元,麵粉、蔬菜、玉米、鮮奶、面紙等全面漲價的情勢下,民進黨政府終於理解到物價上漲的嚴重性,開始正視物價問題。

但是民進黨高官的「正視」,卻未必是件好事,也許檯面上大官多為推入聯公投的好手,平日勤耍嘴皮、善體上意、好鬥政敵,就是獨缺處理政務的能力。於是,對於物價問題,他們只知道胡亂點名公平會、調動特偵組、壓迫檢察官打壓物價。而行政院居然由祕書長陳景峻出面「保證」油價已達最高點。這都顯示民進黨對於市場與經濟的掌握,完全在狀況外。

物價政府該不該管呢?一般而言,價格是市場機能的靈魂;除非台灣不再是自由經濟,否則政府斷無全面干預物價之理。當然,對於囤積物資、炒作行情以獲暴利的,若是影響國民生計之均衡發展,依法政府就可以管。然而這一類的管制,也要依刑法十九章或其他相關法規行事,不能夠為了選舉而違逆市場法則、強行摜壓物價。基本上,一般物價是市場供需交互影響的「結果」,政府不但不能管,即使想管往往也管不了。

舉例來說吧,計程車是準大眾運輸工具,其費率上漲需要經地方政府審核。瓦斯是公用事業,其費率也受到政府管制,漲價必須經政府精算核准。但是對於其他米、糖、菜、肉、奶、紙等物品,雜貨店或量販店要漲要跌是經營者的決策,除非戒嚴或動用政府緊急處分,任誰也沒有權力干涉。官員即使去大賣場看到麵粉漲價,又能用哪一條法律禁止?天下又有哪一國的自由經濟,是不准店家漲價的呢?

如果麵包貴了,老百姓就只好少買麵包,改買其他物品。如果所有東西都漲價、只有荷包變薄,那麼人民就自然會質問政府「拚經濟」的成效。如果政府拚命以國家預算去吸收物價上漲,那也絕對成不了事,因為羊毛終究還是會出在羊身上。政府預算不足就得發行公債、平抑物價支出過多也會排擠其他公共支出,最後還是由老百姓吸收惡果。無論如何,政府可以對物價喊話,但真要去大規模管理物價,坦白說,古今中外還沒有成功的例子。

以台灣這種小型開放性經濟而言,除了土地這一類非貿易財,其餘絕大多數的商品價格都是國際行情的接受者。最近幾年中國大陸與印度快速發展,原物料需求甚大,以致全世界原物料價格都上漲。面對這樣的趨勢,台灣根本無力改變。當國際原油價格漲,台灣就遭殃;當國際鋼筋價格漲,中鋼就樂得眉開眼笑。台灣雖然不是鼻屎小國,但是在國際市場中,絕無影響價格的能力。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可與行政院長的勇氣絕無關係。民進黨立院黨團那一群立委,大可不必因為物價上漲而質疑張院長的適任性。

總之,物價上漲除了極少數寡占者聯合行為、或菜蟲米蟲等黑道把持之外,是根本管不了、也不該管的。問題真正的癥結是:物價拚命漲、但絕大多數人民的薪水沒有漲。過去七年間,台灣的舊產業出走、新產業未見生機,台灣的經濟成長多靠出口在支撐,但外銷訂單的代工收入卻多已外移至中國大陸,因此大多數的出口收入成長都流向了經營階級,一般民眾的荷包卻是日漸羞澀。這整體經濟的困境,才是今日民眾對物價上漲難以忍受的原因。

物價漲,當然令人不安。但民進黨大員上至行政院長下至祕書長、部會首長、立院黨團,面對一個漲價風波,卻暴露出自己對經濟運作的茫然、對公平交易法的無知、對自由市場的蔑視,這才是最令人民寒心之處。聽說入聯公投目前已有兩百多萬人連署,這沒什麼了不起。民進黨如果發起一個「台灣抗議全世界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公投,把它綁上總統大選,搞不好會有一千萬人連署。民進黨政府對物價束手無策,也許該發揮他們的長處,辦一場「物價公投」吧!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不過當人民被逼到無路可去時,就剩XX這條路了。

九歌雲門重演 依舊哀政治

為何收入不均事關緊要?
制度吃人 窮人難翻身
從W5到W7:倫敦的貧富差距
英國貧富差距 40 年之最
日本與歐盟的兩面問題
從全球生活費排行到全球化
全球化效應 富人惹人厭
政治語言與經濟語言都瘋狂了

供需失調 大畢生起薪倒退8年
從物價上漲、理財人權到治安
Out of Order
大陸勞動合同法衝擊台商
蔓延愛滋 中國血庫始作俑者
緬甸的「血」色寶石
長征300里印度貧農怒:還我土地
從政院掃蕩哄抬物價到俄羅斯限價
巴基斯坦實施戒嚴 媒體批總統二度政變
阿富汗史上最大一起自殺式爆炸事件
芬蘭校園槍擊事件死亡9人 包括女校長

生活優先,政治閃邊
消費時代的政治和媒體之病
觀念平台:亞洲投機大戰
反全球化「百哩飲食」正夯/語言快速死亡
從《民法》修繼承編到司法改革的長路
先正視台灣內部的聯合國
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

從山寨文化到台灣「幸福指標」
台灣走到第11個小時
移民法修正 受虐外配免驚 可在台居留
一國的「產品空間」決定經濟成長
文化翻譯 讓創意產品起飛
用資訊化和保險制改革農業
「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崩解
阻礙科技進步的 10 大障礙

1 則留言:

fsj 提到...

釋公糧 誰獲利?

鍾怡婷 中國時報 2007.11.13

嘉義縣太保市農會為了要捍衛稻農生存權益而拒絕配合釋出公糧,此舉引來注目。儘管在法律的規範之下,太保市農會的做法可能僅是口頭宣示的意義較大,但我們不妨藉此思索,平抑米價政策是否實質達到照顧消費者與農民的目的?

米價的平穩對於民生經濟的影響頗大,廉價的糧食供應有助於壓低民生基本消費,民生的基本消費低,基本的勞動薪資水準也就可以壓低,最終即是為了維持低水準的勞動薪資結構。於是,儘管國民所得增加、消費水準調整,物價上漲,但低糧價政策仍舊要繼續維持下去。稻農在低糧價政策的困局之下,並未得到合理的生產所得。

稻米價格被維持在一定水準以下,並未隨著整體原物料上漲而有合理的價格調升。但生產過程的所有支出,包括肥料、燃料、各式農業資材等等的價格都逐年上漲,截至今年九月,農委會網站資料指出,農業生產費用近十年來已經上漲了二十五%,上漲指數是一二四.三二(以民國八十五年為基準年),但影響著稻米市價的政府保證收購價格卻未進行結構性調整。處於最底層的稻米生產者,他們的生產收益已經在這種多重的不利條件下被夾殺。

今年秋收季節,因為颱風帶來的強風,造成了收成減少,農民損失嚴重。產地價格隨著收成減少而提高了,在此時農糧署提出了釋出公糧平抑米價的干預政策,使價格又再壓低。

採收期的產地價格反映的是生產成本提高(包含天災等風險成本)時,購買者必須付給生產者的合理價格,而政府於此時進行價格干預,造成了購買者壓低產地價格;在最底層的生產者,一方面遭受天災而收成損失,另一方面又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好不容易搶救回來的稻穀,遭到了雙重剝削。政府選擇在這樣一個時機點祭出的平抑米價政策,並未考量到農民生產者面臨的生存困境。

此外,農糧署所釋出的八千餘公噸公糧之中,有七千餘公噸是進口米,佔總釋出量的八成。台灣每一年必須進口外國米十四萬公噸,其中六十五%由政府進口,併入公糧管理,為了消化每年十四萬公噸的進口米,政府鼓勵休耕以降低本地稻米產量。大量進口米的消費問題為農政單位每年要煩惱的事,政府藉由此一時機釋出進口米,不失為解決糧倉中大量進口米的方式之一。然而,進口米的價格原先就比本地米便宜,此次釋出的公糧,其價格與目前市價相近,為每公斤二十九至三十元(糙米),在此時釋出,令人不得不質疑這項政策的實質獲益者是誰?

筆者並非完全反對穩定低價的糧食價格,而是希望低糧價政策應顧及政策正義。在我們思考著要維持民生基本消費在一定水準之下時,是否應提出更完善的補償政策,使得稻農在多重困局與剝削之下,至少能維繫其生存,這也許是太保地區的農民們一絲絲微弱的吶喊與要求。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生)

※ M 型社會就是這樣產生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