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3

明天過後 國會又變「大怪獸」

◆ 一黨獨大 藍須防鐘擺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任汶】 2008.01.13

立委選舉結果證明了以陳總統為主的執政路線與選舉路線全失敗,人民用選票嚴厲懲罰了民進黨。綠色執政幾乎在這次立委選戰中徹底瓦解,陳總統宣布辭去黨主席,狼狽下台,將走入台灣的歷史。扁及民進黨政府進入看守期,謝馬之爭將是下階段重頭戲。

選舉結果重創綠營士氣,從得票率來看,北藍南綠的邊界往南移動,藍營的政治勢力橫越濁水溪,直達嘉南邊界的八掌溪。藍營將更為強勢,重挫的綠營則必須重新尋找出路。

放眼七十天後的總統大選,綠營立委選舉既已重挫,淪為準在野黨,執政優勢不再,國會席次不到四分之一,縣市長勢力偏限南台灣,在這薄弱基礎上如何挑戰總統大位,已成謝長廷及民進黨最大難題。

在野已達八年的國民黨拿下國會及縣市長多數席次,如今只差中央政權寶座「臨門一腳」,選民是否會開始防範國民黨成為台灣政權唯一主導者,亦即是否會產生鐘擺效應,影響總統選舉,藍營恐無法掉以輕心。

另外,這次國會選舉首度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且立委席次減半,民進黨只拿到廿七席,低於總席次的四分之一,創下國會全面改選以來新低。國民黨則拿下近四分之三席次,則寫下國會改選後的新紀錄。這幾乎是戒嚴時代才可能出現的一黨獨大局面,居然在廿一世紀重演,政局震盪幅度極為驚人。

不過,在七十三個立委選區中,拳頭、銀彈、奧步,加上悲情牌紛紛出籠,比起過去的複數選區制度選風更加惡質,選制改革並沒有帶來清新的選風,也沒有引入中道力量,新當選的一百一十三席立委中,黑底立委、賄選慣犯與偏鋒路線的立委居多,立院問政品質堪憂,台灣民主政治有倒退跡象。

討黨產與反貪腐公投雙雙失敗,證明民眾對政黨操弄公投議題極度厭惡。選民的厭惡感與無力感,推倒了政客所築起的政治迷宮。未來總統大選的入聯及返聯公投,綠營操作空間大為受限,藍營是否進一步棄守返聯公投,綠營如何激起支持者對入聯公投的士氣,未來值得觀察。



◆ 觀察站》明天過後 國會又變「大怪獸」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 2008.01.13

首度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大勝。立委選制改變,早已確立我國走向兩黨政治的局面。單一選區贏者全拿,藍或綠在國會席次一面倒也非意料之外,但新制搞到一黨大到可以單獨決定修憲,修憲變得與修法一樣容易,絕非各界所樂見。

「極度權力導致極度腐敗」,此一立委選制出現的諸多缺失,實在有賴國民黨拿出改革誠意,尋求修憲解決。

這次立委選制變革,肇因於「立委減半」的朝野政治承諾。雖然各界長期不滿立委表現,但席次硬生生被腰斬,缺乏國會最適席次的規畫,加上「票票不等值」的席次分配導致立委代表性輕重失衡,以及過少的不分區立委席次使得國會問政地方化問題嚴重,都使這項民主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選制「橘逾淮為枳」,充滿「台灣特色」。

立委選制的「台灣特色」之一,即單一選區本在選出最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人選,避免過激人士出線,但各黨的黨內初選卻先篩選出極端人士參選,尤以民進黨「排藍民調」的操作更為明顯。政治學者長期主張的單一選區「良制」,在台灣完全不敵走偏鋒的政客。

「台灣特色」之二,即不分區立委席次不及區域立委之半,使得區域立委贏者全拿的問題,不能透過不分區立委席次加以調和。在新制下,區域立委為求連任,勢必更注重在地事務,使得審查法律案、預算案等立委本職重任,大幅落在不分區立委身上。但比例偏低的不分區立委,如何有效發揮立法效能?

由於區域立委當選者不乏地方派系中人,未來國會問政「只問家鄉事,不問國事」的情形將比過去更為嚴重。再加上國會內規未做根本性修改,許多長期為人詬病的立法院運作將雪上加霜,例如過去少數人即可操縱委員會或黨團協商,未來可能「更少人」即可達到相同效果。

當初朝野為了勝選,信口喊出「國會減半」,事後雖覺有問題,卻不得不信守承諾。但新制原本希望立委素質提高、理性問政,實際運作卻不然,甚至變成一黨獨大。如果不能透過修憲來補正制度缺失,實力懸殊的藍綠雖然「對立」不起來,立法院卻恐將重回過去「黨外」時代,經常出現焦土對抗,肢體衝突不斷。



◆ 賄選、黑函、不談政策 單一選區弊端多

蕭旭岑/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1.13

我國首度實施單一選區兩票新制,昨晚結果出爐。這個全新嘗試的經驗,對台灣民主發展有何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但綜觀這次選舉過程,負面多於正面,應作為下屆選舉檢討。

總體而言,這次選舉結果符合單一選區選制特性,小黨全軍覆沒,維持兩黨政治架構。但單一選區特性,讓民進黨即使在政黨票拿到三成六,勉強守住基本盤,區域立委卻潰不成軍,導致國會席次出現失衡局面。

更嚴重的是,台灣各選區「票票不等值」的先天架構,讓民進黨即使得票率維持平盤,但反映到席次卻天差地遠。這對未來國會運作與民主發展,並非好事。

整個看來,這次單一選區兩票制新嘗試的過程,出現了一些特性,產生了若干問題:

第一,賄選更加激烈化。由於選區變小,賄選手法大翻新,價碼也不斷飆升,部分選區傳出不斷「加碼」,激戰區賄選價格更傳出「歷史新高」;各地檢舉函上萬件,全國查獲移送、函送上百件賄選案,涉案人超過一千人,是歷年之冠;往年走路工發到村里長,今年更綁到鄰長,單一選區不但沒讓選風更好,反而更激烈化。

第二,負面選舉達到極致。單一選區制度是「零和遊戲」,非輸即贏,候選人殺紅了眼,黑函、負面文宣、暴力、恐嚇、散發攻擊性簡訊,每天都出現控告官司,各種負面手法,比過去還熾熱得多。

以立法院為例,這一個月來,好幾組同一選區的藍綠候選人,每天競相舉行記者會,將對方祖宗八代翻一遍,甚至連對方老爸、助理撞人這種無關的舊帳也翻出來。荒腔走板的選舉,卻成為單一選區的「特色」。

第三,民生、環保議題全面退位,中間路線沒有市場。原本外界認為,單一選區會讓藍綠選將不走極端,會更重視政策牛肉議題,但結果卻相反。兩大黨為防止小藍、小綠搶票,紛紛退回保守選舉策略,結果就是「綠的更綠,藍的更藍」。

兩大黨不關心公共政策議題,整個選戰都圍繞在入聯和返聯、去蔣化和一、二階段爭議。

第四,明星立委不敵地方強將。小選區的特性,讓有地方基層實力的候選人,更能在單一選區脫穎而出。部分過去問政表現搶眼的明星級立委,紛紛在與這些地方強將對決中敗下陣來。

包括民進黨內問政有口皆碑的李文忠、趙永清、蔡其昌等,都不敵地方實力雄厚的對手。這是單一選區新制的特性,當過鄉鎮市長者尤其容易當選,但未來國會走向是否更加「地方化」,卻是關注國政發展者特別憂心的。

單一選區新制實施後,對國內政治影響相當深遠,這次出現的弊端與負面因素,朝野都有責任透過制度調整、建立文化加以改善。否則,下次選舉,上述問題仍將重演,甚至陷入惡性循環。



◆ 投票未分裂 小黨無空間

丁仁方 中國時報 2008.01.13

自從二○○五年修憲通過包括單一選區兩票制及立委席次減半的國會改革方案之後,不少政治學者及政治人物都提出預測,這次修憲所設定的制度條件,相當程度地將左右台灣未來的政黨版圖以及政黨策略選擇,昨天這個預言終於獲得了初步的證實。尤其,民進黨在許多選區原本都居於劣勢,但在單一選區必須爭取多數選民方能勝選的制度限制之下,它卻選擇逆勢操作激進議題,企圖藉此爭取淺綠甚或中間選民的支持,結果反而造成近乎崩盤式的挫敗。

選舉結果顯示,在新的選舉制度中至少有三種設計的方式明顯地創造出一些優勢選擇的效果。首先,單一選區所採取的多數決制有利於形成兩黨制,政治學者幾乎都確信不移。在這次立委選舉區域候選人的選舉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小黨或無黨的候選人,除非有遠超過兩大黨候選人的豐厚地緣關係或財力,在全台灣各選區僅能多少牽動兩大黨候選人的選票流動,其他對選舉過程及結果影響則相當有限。不僅如此,多數決制也將逼使政黨盡量爭取在議題立場上居於中間的選民支持,以爭取更大勝選機會,民進黨在這次選舉過程卻不斷操作一些激進議題,因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次,是兩票制的設計,原本是要透過第二張選票反映社會多元價值,結果卻因為百分之五政黨門檻的設計,以及主要是台灣政治藍綠兩極化的結果,造成其他所有參選的十個小黨,在這次選舉中全軍覆沒。加上前述區域選舉所反映出的大黨優勢,很明顯地出現了大黨利益被過度代表的情形。

相對台灣所參照學習的日本經驗,自一九九六年選制改革之後,歷經多次國會議員選舉,日本選民在兩票選擇不同政黨的「分裂投票」比例越來越高,最近的一次選舉已經高達到百分之四十幾。本次立委選舉台灣選民「分裂投票」的比例並不高,以後立委選舉還可能會因為台灣政黨版圖兩極化,選民擔心投票給小黨難以發揮作用,分裂投票比例恐怕不會如日本一樣持續增加,則代表社會多元價值的其他小黨,在政黨版圖中恐將越來越難以立足。

第三、是縣市保障名額的設計,雖然賦予了每一縣市至少擁有一名代表的權利,但因為許多縣市人口較少,而通常這些縣市又是國民黨長期佔有優勢的地區,結果形成彙總起來,國民黨整體席次比例遠高於選票比例的過度代表情形,再加上小黨門檻的限制,小黨政黨選票應有的比例席次,完全被大黨瓜分,更加重國民黨的過度代表的現象。昨天的選舉結果,國民黨在區域立委的選舉的席次比遠高於其所獲得的選票比例,相對民進黨低額代表的比例差額。這種縣市最低保障名額的方式只要繼續維持,未來的立委選舉,仍將會持續反映出一黨優勢。

除了以上三種制度優勢,另外一個饒富意義的制度現象,則是南北政黨版圖的落差。整體看來,如果以濁水溪為界,台灣北藍南綠的政治生態雖然仍然維持,對未來選舉動員及資源的分配都可能創造出某種不均衡的效果。本次立委選舉結果,幾個在選前被認為具備指標意義的選區,最後的選舉結果也未有太大意外,不過這些選區的選舉結果,充其量也只有象徵性的微弱意義,對整體選舉及未來政治影響不大。對緊接三月間的總統大選,真正比較有意義的是整體立委選舉結果,到底會造成「西瓜效應」抑或是「鐘擺效應」?

其實台灣選舉常被提到的「鐘擺效應」主要是因為不同性質的選舉交互進行所造成的錯覺,譬如縣市長選舉在前,縣市議員選舉在後,前者因為是多數決的選舉,民進黨比較有議題操作的空間,後者則是多席次的選舉,而且高度仰賴組織與人情網路動員,通常國民黨比較佔有優勢,因此有時在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獲得超出預期的比例,而縣市議員選舉國民黨仍維持慣常的優勢,就常被誤認為是一種鐘擺效應。整體看來,本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勝選所形成的西瓜效應,對緊接的總統大選可能會有更明顯的作用,尤其對地方基層樁腳、派系,甚至一般選民,應該都會有不等的影響。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 地方世襲政治再起 派系換黨如翻書

【作者:陳朝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2008/01/12

立委選舉結果揭曉,藍軍形同跨越「修憲門檻」,綠軍則幾近崩盤的「準兩黨制」(一個半政黨制)形成後,既將影響國會的權力運作、三月的總統大選,也會對地方政治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首先,由於七十三席是以「單一選區」產生,小黨或無黨籍人士的參政空間確實不大。因此,地方政治發展將更趨向於「政黨競爭」、「兩黨對決」,儘管綠軍版圖已退縮至八掌溪、曾文溪以南;換句話說,地方精英仍須代表國民兩黨,才會有較大的勝算。基此,國民兩黨的對決將會擴及至更為基層的鄉鎮市長、縣市議員選舉,而非只是立委選舉或百里侯選戰的既有對壘而已。有趣的是,國民兩黨(尤其是幾近於全面獲勝的國民黨)固然可以利用「政黨競爭」、「兩黨對決」的態勢藉機收編地方派系,但未獲政黨提名的地方精英,卻也可能會「帶槍投靠」至原先敵對的陣營,以致於地方派系或家族勢力仍容易出現「換黨如翻書」的現象。

其次,許多「小縣大鎮」(即人口數在五十萬以下的縣市以及人口數在三十萬以上的縣轄市)的立委選區等於是縣市長或縣轄市長的選區,也會誘發「竭力輪流」的現象,亦即「小縣大鎮」選區內的重要職位(即地方首長或立委)將由不同派系精英或家族輪流把持的特殊現象,例如甲乙兩派交換(trade-off)選任地方首長或立委職位。其所產生的缺點是,地方派系或家族勢力反將找到生根茁壯的「強力定著點」,即「竭力輪流」的列車啟動之後,如派系精英選不上這一「頭」(地方首長或立委),仍有機會拿下另一「頭」(立委或地方首長),而形成「派系輪流執政」的地方政治傳統,坦白說,這將是未來地方政治無法進步的開始。

尤其是,人口數少的小型縣市(如宜蘭縣、基隆市、新竹市、花蓮縣、台東縣、嘉義市等)與大型縣轄市(尤其是板橋市、中和市、新莊市、三重市、桃園市、中壢市、鳳山市等七大縣轄市),政治權重已經相當,甚至大型縣轄市在總統大選的「票倉重要性」已不低於小型縣市,遑論還有些離島小縣的人口數才十萬人不到;則中央面對地方的資源分配,或許將不再是沿襲以往的「重視直轄市、輕視縣市、無視鄉鎮市」之傳統論點,但卻亦將因此全面轉型為「瞧不起中小型縣市與偏遠鄉鎮市」,進而導致國家資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補助款或統籌分配款的重分配)備受扭曲。

不僅如此,選舉新制僅有三成席次係採「政黨比例代表制」產生,加上「單一選區」的競爭限制,其對票源集中型的「地方立委」較為有利,自會扼殺票源分散但卻具備專業的「全國立委」之出線。也就是說,七成的立委(區域立委或原住民立委)將更專注於「選區服務」以求連任,導致國會的權力遊戲將形成以「選區利益」為中心的「地方政治國會」。更重要的是,其對地方政治所造成的潛在威脅則是,所謂的「選區利益」也以「大鎮」為中心,形成「小鄉」沾不到邊的不合理現象;畢竟各該「單一選區」內的主要票源仍集中在「大鎮選民」這邊,則小鎮、小鄉的利益就會受到忽略。

總的來看,單就選後的地方政治發展而言,地方派系或家族勢力又找回昔日「派系輪流執政」的機會之窗,而得與特定政黨(尤其是國民黨)長期合作,而重回「地方世襲政治」、「地方家族政治」的時光隧道,惟地方派系「換黨如翻書」的現象仍不排除隨時發生;最重要的是,當「大鎮」的政治權重不斷抬頭之後,「小縣」、「小鄉」則將淪為聊備一格的地方自治團體!



◆ 兩大黨化,未必是台灣之福

【作者:孫善豪/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2008/01/12

第一次「單一選區兩票制」以國民黨大勝做結。不僅區域選舉結果如此,不分區的政黨選舉亦然。從得票率來看,選民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分裂投票」行為,這使得「第三勢力」的出頭格外困難。

第二票的設計,原本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希望政黨能提出不以選民服務、而以政策與立法為主要工作的立法委員。其二,則是補救單一選區「贏者全拿」的大黨優勢,使小黨或弱勢團體也有機會進軍國會。

雖然各個小黨顯然也亟欲爭取這個機會,但是,或許是選民對政黨票太過陌生、或許是擔心所投政黨未過5%門檻而使選票做廢...,無論哪種原因,第二票的結果仍然複製了區域選舉的結果。

第三勢力的興起,是許多已對藍綠惡鬥感到厭惡的人的希望。但是,第二票既然沒有買票問題,則我們大可把它的結果看作選民對於藍綠惡鬥的評價:對大多數選民來說,或許,藍綠惡鬥儘管令人厭惡,但是解決之道卻不是第三勢力,而是「我方勢力」的擴大、再擴大。

這種策略選擇,固然本身就是「非藍即綠」的現實政治邏輯下的產物,更且,它會反過來加強兩黨的對立,因而毫無助於政治的和解或理性論政的培養。

而在壓縮第三勢力的同時,也必將付出相當的社會成本,例如弱勢者的權益將更難保障、貧富差距問題將更難解決... 等等。如果這些社會問題沒有政治管道可以解決,則衍生出來的對立、不滿,只會有增無減。

「兩大黨化」,未必是台灣之福。

不過,要指出的是: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非藍即綠」的政治態度,總統大選絕對是首因。

如果我們還希望政治有改善的機會、還希望多元價值有實現之日,那麼,把總統制改成內閣制、讓國會成為真正的政治中心、杜絕總統大選所帶來的病態性社會分裂,應該是唯一可以選擇的康莊正道。



◆ 全沒跨門檻 小黨同聲批選制

【聯合報╱記者林沿瑜、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8.01.13

立委選舉揭曉,小黨無一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單一選區兩票制成為眾矢之的。小黨異口同聲認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力求中道、多元的理想蕩然無存。

台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彭錦鵬表示,單一選區兩票制絕對正確,最大的錯誤是立委席次太少,跟一般民主國家比較,我們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違反票票等值的精神,未來可以考慮增加到二百席,另外政黨票的席次也可以增加。

紅黨:促馬兌現內閣制

紅黨秘書長姚立明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曾允諾推動「內閣制」,紅黨將觀察國民黨一黨獨大後的作為,決定是否和其他小黨督促馬英九兌現承諾。

第三社會黨召集人周奕成說,選戰結果顯示,藍綠兩大集團仍擺脫不了歷史的仇恨,而「單一選區兩票制」則加深了這種對立,台灣應採取議會內閣制,選制上參考德國的「聯立式兩票制」,同時提高不分區立委名額、降低席次分配門檻,以化解社會的對立。

綠黨:應降門檻增席次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認同議會內閣制的方向,也認為提高不分區立委席次、降低席次分配門檻為當務之急。潘翰聲以國外對環保議題的支持度觀察,認為綠黨堅持的環保議題仍有努力、揮灑的空間,也會在其他議題上和其他小黨合作。

台灣農民黨秘書長蕭漢俊主張,不分區立委席次分配的門檻應該降到百分之一,席次增加到四十席以上,否則小黨難有生存的空間;選戰過後,台灣農民黨會暫時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

【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新黨在不分區立委選舉拿下近百分之四的得票,隱然成為「第三大黨」,但卻拿不到一席,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得知選舉結果後表示遺憾,也直言對國民黨運用大黨優勢、誤導選民投票行為的作法感到不滿,並認為未來小黨在台灣的生存將是非常困難。

新黨:四趴民意監督藍

在昨天下午四點開票後,新黨的政黨得票率始終不見起色,位於中華路的新黨競選總部內氣氛相當低迷,輔選黨工坦承,在台北縣市都沒有開出理想的票數,是新黨未能闖過百分之五門檻的主因。

郁慕明表示,新黨拿到近百分之四的選票,結果竟然連一席立委都沒有,顯示選舉制度的缺失,他認為新黨可說是雖敗猶榮。他並認為,國民黨在選舉過程中,利用個人名義以及運用黃復興黨部、大肆刊登廣告打擊新黨、誤導選民,是造成新黨落敗的重要因素。

對於國民黨以絕對優勢掌控國會的結果,郁慕明期待國民黨能在如願以償之後能有番讓人民耳目一新的改革作為,也希望國民黨能不要忽視支持新黨的這百分之四的民意力量,新黨將繼續扮演泛藍陣營裡監督與制衡的角色。

郁慕明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小黨在政壇將難有生存空間,但如果國民黨未能展現改革成果,而在野小黨又能有效集中選票,在第八屆立委選舉,還是有可為。

※ 以上均不代表本人立場,不過選舉制度卻有檢討必要,真正的挑戰還沒開始,風雲變色,四年後見真章。

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力推公民否決票制 促使國會改革
從《民法》修繼承編到司法改革的長路

從山寨文化到台灣「幸福指標」
立委放「污」水開後門 痢疾確定病例53人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忘了M型吧
希拉蕊能擊敗歐巴馬?
聯合國刊物:肯亞問題在經濟
從勞保年金到實質薪資
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
北極搶能源浩劫來了 能源氣候糧食列三大挑戰

學者怎樣從政

8 則留言:

fsj 提到...

利維坦的威靈會重現?

劉子琦 中國時報 2008.01.27

立委選後,國民黨掌握第七屆立法院四分之三席次,獨大的政黨引來社會憂心立法專斷的問題;接踵而來的總統大選,若再由國民黨取得大位,將形成集行政與立法權於一身的黨政體系,彷彿是過去黨國威權主義的翻版。這不僅是李遠哲的思慮,也是民進黨的憂慮,更是社會大眾的疑慮。

儘管,馬英九與國民黨均力言今非昔比,沒有集權、濫權的條件,但是,話語的保證會比制度的制衡有效嗎?民主自由的價值勝得過政治的分贓體系嗎?個人的抵抗權敵得過集體同意的暴力嗎?應補選而不補選土城市長事件已然透露出一黨獨大權力佈局的痕跡。

回顧過去兩蔣時期所傳衍的黨國威權主義運作模式,所涵蓋的範疇不僅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正式、成文的制度,更是包括了中央與地方層次的政黨、派系、社團,乃至於人民的社會生活、文化認同以及意識形態等非正式的的操作。其間運作的機制是由內而外擴散的權力核心圈,以及由上而下的權力位階所構成。恰如威權體制之名,是由主人到親信、由親信控制黨機器、由黨機器控制國家組織與公共官僚的方式所構成的統治體制。

在如此由內而外、由上而下的單向控制模式中,既控制國家體制所具有的強大鎮壓武力,也排除了因政治參與所引發的政治不穩定,並塑造合法統制的意識形態。既形成了邊陲與核心對應的權力空間關係,也掌握了社會菁英的流動方向與權力的分配。作為一個統合機制,它不是一個形式、成文的制度,卻形塑了一個寄生在正式、成文制度之內的治理機制,穿透制度的邊界。

同時經由意識形態與象徵符碼的操作,左右人民的社會生活與思維方式,將社會成員的集體行為予以制度化。所以強人政治雖遠,但是所遺留的中央黨部與地方派系之間的「二元統治」格局並未終結,原本就是威權體制統治基石的地方派系反而在此次的單一選制中更形鞏固,成了國民黨還魂續命的仙丹巧門。

屬於地方派系勢力群聚的第七屆立法院,已然決定了日後的議事走向與權力情勢。妥協將是國民黨中央與地方派系的共通語言,因妥協無制衡的立院極可能讓威權體制重現江湖。國民黨看到這一點,所以才會有總統選舉前立院不集會、不組次級團體的聲音,以免地方與黨中央各行其是。在總統大選前,國民黨為了勝選,執政可以暫時約束地方派系。然而,對照今昔立院的運作,減半後的立委人數也讓利益團體更集中資源遊說關鍵立委。而立法院改為八個委員會,維持在十三至十五人之間的個別委員會,規定三分之一法定出席人數,讓五名立委出席即可會議,過半數的三名立委同意,即可作出決議。權力更集中,喬事更容易。來自五湖四海的立委角頭,怎麼可能在未來四年,放過「肉桶立法」(pork-barrel legislation)的機會,在預算撥款案中夾帶個別選區利益。

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以聖經中所述之「利維坦」巨怪為名,來指稱國家是由人類所創造的利維坦,是因個體的安全需求,恐懼動亂所成就的集體威權,而成為國家論述之先驅。然而,以穩定秩序之名行威權之實,正是利維坦式國家的弔詭之所在。若總統大選由泛藍勝出,行政與立法權合一於單一政黨,形成一黨獨大,同時引領行政與立法兩權,對肉桶分肥的狀況毫無節制之力。依此來看,實在令人憂心利維坦將會重現台灣。

(作者為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根都爛了

中時小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1.30

最近有兩件與地方政治相關的離譜事件,一是苗栗後龍鎮代會主席鄭蓉財涉嫌教唆殺人,竟然事隔九年才遭起訴,司法系統牛步化實在令人痛心;此外,新科立委盧嘉辰刻意延後就職,硬要拖過土城市長改選時間而改由縣長指派,則是國民黨為了既得利益而踐踏制度的政治負面示範。

鄭蓉財是在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因為偷倒垃圾遭監工黃金澤發現檢舉,因此以棍棒將黃打死,並教唆小弟以假車禍報案;但直到去年十月十五日,苗栗地檢署才兵分多路同步搜索鄭蓉財家中、辦公處所並予以收押。

如今苗栗地檢署雖以「身為地方民代卻魚肉鄉民,又教唆殺人導致被害人死亡,罪行惡劣至極」,對鄭蓉財求處死刑,但距離鄭嫌殺人已過了九年之久,司法體系是不是睡著了?其間鄭嫌又犯下數起恐嚇與傷害事件,司法體系難道不應該負責?

再來看現任土城市長盧嘉辰延後就職,憲法規定的立法院會期由二月開始,二月一日報到、就職是新科立委的責任與義務,但盧嘉辰竟為了國民黨一黨之私,在沒有不可抗力因素下延後報到,簡直視制度法令於無物。

地方型政治人物已大量進入新國會,如果個個都像盧嘉辰這樣,眼中只有既得利益與一黨之私,「立委地方化」將會是新國會的一大災難。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大家心裡有數。

fsj 提到...

藍委赴謝總部踢館引爆衝突 反遭謝支持者包圍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02350

時間: 2008/03/12
撰稿‧編輯:黃美寧

總統選戰今天(12日)晚上爆發第一起衝突,3名國民黨立委費鴻泰、陳杰以及羅明才,下午5點左右會同經濟部長陳瑞隆與第一金控總經理黃獻全,前往民進黨長昌競選總部,調查租用情況,結果反而一度被總部黨工困在電梯內。最後長昌總部報警處理,要將3名立委當作現行犯逮捕。警方抵達現場要護送3名立委前往警局做筆錄時,反而被綠營支持者團團包圍,要求檢方搜證後,才能帶離現場。費鴻泰等人12日下午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疑第一金控圖利長昌競選總部,將維新館租給美夢成真公司,妨害華山分行開幕;另外費鴻泰也指出,第一金控原先只租賃1至3樓,長昌總部卻使用了13樓辦公室,有侵占的嫌疑,於是在財委會結束後,帶著經濟部長陳瑞隆與第一金控總經理黃獻全前往長昌總部。 謝營人士指出,在警衛無法阻擋的情況下,一行人衝上13樓辦公室,在踏出電梯門口前,被幹部發現擋下;後來5人下到3樓時,電梯門又被長昌黨工堵住,雙方人馬互相叫囂,謝陣營更報警,要求將立委當做現行犯逮捕。 就在警方將費鴻泰等人送進警車後,綠營支持者卻已將警車團團圍住,長昌競選執行總幹事李應元也親自出面,要求民眾手牽手,圍住警車。長昌總部發言人鄭文燦表示,他們都是按照合約合法租用,國民黨立委早質詢過此事,綠營也回答過沒有任何違法,今天故意找碴,闖入候選人所在地,還挾持官員部長,妨害選舉。而現場民眾還一度席地而坐,阻止立委及警車離開。這場衝突到晚上7點左右,在主任檢察官到場後,才逐漸平息,立委也由警車載離現場。


◆ 學生遭挾持?立委報假案 台大騷動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content.html?sno=77517067

※ 看見這些事情在台灣發生,真感到很不可思議,看來立法院諸委員的職權早已凌駕所有政府部門,可以在無法院搜索票的情況下,直闖私人單位。今天幸好只是警車被砸,出了人命,這場選舉也甭選了。馬先生如果無法處理好這件事,恐怕會影響大局,加深所謂的鐘擺效應,切記。綠營也不用高興太早,以為佔得上風,大肆炒作也只會加深選民的反感,注意。

fsj 提到...

「完全執政」倒向保守退步

【何榮幸】 2008-06-28 中國時報

國民黨「完全執政」被期待的進步意義是:只要國民黨有心改革,阻力將會減到最小。但從考監兩院同意權審查態勢看來,國民黨不但無意建立進步制度,總統府也明顯向壓力妥協,「以黨輔政」口號已明顯朝著保守退步的方向傾斜。

民進黨執政八年朝小野大,立院無法建立理性、進步的聽證審查制度,尚可歸因於藍綠政黨相互毀滅的惡鬥思維;如今國民黨獨攬行政、立法大權,具壓倒性優勢的藍委仍無意樹立良性政治文化,實令人搖頭嘆息。

早在總統府正式提名前,藍委的關切焦點就在「封殺綠營背景的李文忠、沈富雄」、「親民黨提名全軍覆沒,宋楚瑜嚴重不滿」上打轉,李文忠因而中箭落馬;提名名單揭曉後,藍委抨擊重點變成「王建?『不拉票說』不尊重立委」,連王建?拜會立院沒握手都可做文章,還促請全民共同參與審查。

截至目前為止,外界完全看不出來,此次審查會跟過去不問資格、只問立場的「政治審查」有什麼不同。藍委泛政治化演出也就罷了,國民黨中央的縱容坐視,則令人懷疑「以黨輔政」的目的只是為了分享權力與資源,而不是為了讓政治文化更加清明。

藍委希望分享權力、不願做「橡皮圖章」的心情,外界不難理解;台灣「見面三面情」的政治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但是,身為占有國會四分之三席次的執政黨,黨中央竟連一點扭轉政治文化的努力都付之闕如,讓「完全執政」可能具有的進步意義喪失殆盡。

至於國民黨團喊出的「全民審查」,則無異於鼓勵黑函文化的滋長。行使同意權既然是立委職權,立委就應強化類似聽證制度等審查機制,自己做功課嚴審被提名人的基本資格、專業能力,而不是把責任交給各方人士爆料,如此何需立委諸公負責把關?

國民黨當務之急是認真面對「完全執政負完全責任」的深刻意義。不要讓「完全執政」成為阻礙進步的最大石頭,否則終須付出承擔「完全責任」的代價。



◆ 地方加薪自肥 立院「竟」付二讀

姚盈如、羅暐智、林諭林/台北報導 2008-06-28 中國時報

地方官員「馬上自肥」?在部分縣市政府強力動員遊說下,由國民黨立委江玲君領銜提案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昨日逕付二讀。該草案不但同意縣市政府祕書長及一級主管、科長增加一到二職等,還破天荒地讓這些公務員可以溯及加薪、計算退休基數,引發自肥批評。

這份草案規定,縣市政府祕書長職等將由現行的簡任十一職等至十二職等,調高為簡任十二至十三職等;現行縣市政府一級主管中,有一半是政務(簡任十二職等)、一半常務(簡任十至十一職等),為求公平一致,草案也一律調為簡任十二職等;另外,縣府一、二級單位的科長,也從現行的薦任七至八職等,調高為薦任九職等。

溯及去年 多享一年加薪

上述地方中、高階公務員職等調高,直接影響他們的薪水和退休金增加。但優惠的還不止於此,草案甚至允許這次修法可溯及到九十六年七月十三日適用。也就是說,公務員可以平白多享有一年加薪,去年的退休金基數跟著增加,可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和江玲君一起提案的立委包括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無盟總召顏清標等人。某南部立委指出,為了讓各縣市政府祕書長(昔稱主祕)、一級主管和科長「就地加薪」,包括桃園、新竹、台中、嘉義、高雄等各縣市都積極動員,由人事局處首長帶隊,分配責任區「各個擊破」,要求該法案在本會期一定要過。連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都坦承接過台中市長胡志強、台中縣長黃仲生、宜蘭縣長呂國華、新竹縣長鄭永金等人的電話,「關切的力量不小」。

連署提案 遍及藍綠立委

另一位北部立委指出,之前這些公務員已經來過好幾次,昨天為了能讓草案順利逕付二讀,他們一早就到委員辦公室緊迫盯人,因此提案和連署的立委遍及藍綠,「大家都有一樣的壓力,畢竟在地方很多事務都得和這些縣府主管交涉,但老實講,我是很不屑他們啦!公務員平常有這麼積極任事就好了。」然而罵歸罵,這位立委坦承,他還是迫於無奈簽名連署。

江玲君等人在提案說明中表示,修法是因長期以來縣市政府公務員職等和直轄市差距過大,無法鼓勵優秀人才留在地方,因此才會希望拉近差距。同時為符合體制,祕書長及一級局處首長提高職等的生效日期也應該一致,才會設溯及規定。

林益世指出,去年地方制度法修正提升縣市政府一級單位的層級,「組織升級,人事制度當然也要跟著升級,預算才能一致」。林益世說,他已經問過人事行政局,對方說這樣的修法合理、可行,他才支持,但回溯部分的規定,他個人持保留意見。

綠營高層坦承也有綠營執政縣市遊說立委支持此案,但他認為此案主要是要解決政府間人事流動的問題,「講自肥有點太嚴苛一點。」

民進黨人士透露,過去綠營執政,地方縣市就提出此案,前行政院長張俊雄也曾經嘗試要處理,但銓敘部一直有意見,這次縣市動員遊說立委,等於是拐一個彎,直接透過立委提案修法。這位人士坦言,明年底縣市長就要改選,此刻朝野同意修法,「無非都是想討好基層公務員。」

※ 明目張膽掏空國庫?



◆ 地方:現在發薪已很辛苦

曾秀英/中縣報導 2008-06-28 中國時報

朝野立法委員連署要求地方制度法修法,讓縣市政府一、二級主管比照直轄市提高職等,立委楊瓊瓔表示,縣市政府局長、科長改職稱為處長、科長,職等卻未跟著調整,提案目的是爭取名副其實;台中縣副縣長張壯熙則指出,縣府財政現況發現在的薪水都很辛苦,應檢討國家制度面,才能避免一視同仁的假公平。

楊瓊瓔說,這項連署由多個縣市共同發起,支持的理由是地方制度法修了法,縣市政府比照直轄市改了單位主管的職稱,職等卻未能同步調升,造成名不副實,民代為他們爭取是合情合理。

但職等調升等於未來這些公務人員的薪水也要跟著增加,以地方政府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真的能負擔得了嗎?張壯熙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光發現在的薪水都很辛苦,未來會增加多少支出、多大衝擊目前並沒有明確數字,但一旦修法就成了法定責任,不給也不行。

張壯熙表示,私人企業也有很多經理人,不是每個經理人都會要求一樣的待遇,他建議,應認真檢討國家的制度,視每個縣市不同單位與所負責任,決定應否調升薪水。



◆ 銓敘部:立法權侵犯考試權

林修卉/台北報導 2008-06-28 中國時報

針對國民黨立委江玲君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提高縣市政府主管職務列等,並回溯至九十六年,內政部民政司廿七日表示,調整地方政府職務列等將產生連動式影響,又涉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與考試院銓敘部權責,應循考銓體系調整。

考試院銓敘部官員則直斥,立法權不應侵犯考試權,立法院須考量國家整體人事制度的衡平性,不能想升等就找立委修法,這樣是破壞國家制度的體制。

考試院銓敘部官員指出,立法院在提案過程沒找過銓敘部協商,也未曾聽取銓敘部的意見,因此銓敘部目前還沒算出退輔基金需增加支付的退休金額度。

內政部民政司表示,公務人員的職務列等是連動式變動,目前廿二個縣市政府的公務人員共二萬九七六四人,只要某個職等稍有變動,將連帶影響其他職務列等,應循考銓體系調整人事制度,不宜貿然修法變動。

內政部民政司強調,內政部絕對贊同調高縣市政府的職務列等,有助提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但地制法過去只將縣市政務職首長與最高文官長的職等列入法條,從未把常任文官的職等寫進法條內,這個部分須加入銓敘部和人事行政局的意見。

fsj 提到...

這些立委為何永遠只問藍綠,不論是非?

【中時社論】 2008-07-03 中國時報

立法院行使考監委同意權,面對停擺二年多的監察院,乃至意識形態充斥八年多的考試院,社會各界對這次考試院與監察院多所期待,朝野立委審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無可諱言,朝野藍綠心結難解,但是資格審查不能淪為黨性表態,藍綠顏色絕對不該成為立委考量同意與否的標準。

立法院是國家的立法院,不是特定政黨的立法院,立法院的好惡不能淪為對特定政黨立場者的好惡,為國取才,必須重視的是人品、操守、專業和學養。

很遺憾的,在審查過程中,上述重要指標始終不是朝野立委最重視的元素,相反的,綠委審查重點在於提名人「愛台灣?還是愛大陸?」藍委審查重點則在「是統?是獨?是綠?還是深綠?」隨便舉例,監察院長提名人王建?長年在大陸從事公益事業,為大陸建構希望小學工程,因此,就被民進黨立委視為「中國人」,甚至懷疑他對台灣的愛有多深?這些口沫橫飛的綠委,無視王建?在大陸為窮孩子創造多一點生命機會之前,他已經在台灣從事多年的公益活動,從關懷老人到認養小學,而這些事卻是廟堂諸公長年疏忽的,講難聽一點,炮火對準王建?的人,不乏弊案纏身者,誰更愛台灣呢?

再舉一例,這一次前立委錢林慧君被提名為監委,她台聯背景竟成為審查過程中的最大障礙,不論其統獨立場為何,別忘了,台聯是中華民國合法成立的政黨組織,錢林慧君不論她的統獨理念是否與馬英九總統相異,她在擔任立委時,即是「中華民國立委」,遑論這一次她接受提名要擔任的職務是「中華民國監委」,這還有什麼國家認同的困擾?還有什麼忠誠表態的疑義呢?更別提大法官會議才在日前做成憲法解釋,認為規範政黨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均屬違憲。

政治立場屬言論自由,政黨立場只要合乎中華民國法律,有何不可?任何人在出任監委前的政黨屬性,與行使監委職權無涉,就不該成為立委思考的重點。錢林慧君適不適合擔任監委呢?有幾個指標至少朝野立委應該很清楚,第一,她在立委任內有沒有介入不當關說?第二,她在立委任內有沒有捲入任何弊案?第三,她在立委任內有沒有不正常的政商關係?第四,她在立委任內有沒有認真議事?這個標準,對許多擔任過立委的人來說,還未必都能符合標準,錢林慧君最低限度,從沒爆發過上述任何弊案爭議。

台灣已經被藍的、綠的吵了八年之久,還要再吵多久?這一次考監委提名前,若干人選就因為身上背負的政黨顏色,還沒被提名就打了退堂鼓,已經是一大遺憾,如果立委嚴審之後,再以顏色取人,誰還對台灣健康的民主政治有信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去考量,此刻身在立法院的朝野立委,明日有沒有可能搖身也成為獨立機關的被提名人,屆時可忍受這種忠誠表態的屈辱嗎?即使不是自己,試想如果是自己同黨同志,同樣在立法院面對異黨立委的炮火猛轟,不為弊案、不為人品,只為他自己曾經加入過的政黨,有道理嗎?誰還願意從事政黨活動呢?

中研院士會議召開中,有人文組院士感嘆,台灣社會亂象有兩個因素,一是叩應節目,二是立委。講來感慨,卻也反映社會大眾的多數看法,為什麼?就是因為立法院和叩應節目泰半以顏色論是非,臧否人事多以政黨為本位,當一個社會充斥是非不分的言論,不亂也鬧。電視節目不愛看,關機就是了,立法院你不看他,卻依舊運轉,最麻煩的是,不照常理運轉,罵人愈是大聲愈講不出道理。

立法院做為最高民意殿堂,豈可如此自貶?朝野立委在職分上,手握國家重大政策、預算、人事,位階比諸部會首長,薪俸待遇還遠高於部會首長,人民將國家議事大權交付立委,不是要立委只見藍綠、夸夸其談。以目前立法院生態,只為顏色刷掉一、二人都不容易,那麼朝野立委在審查過程中,一言一行就都該更加注意,因為那代表立法院的整體形象,更代表了台灣民主的品質。

fsj 提到...

單一選區立委 公然擁抱業者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 2008.07.16

經過六個月的「實驗」,單一選區新制加速法案「錢坑化」,提案的立委也不像過去猶抱琵琶半遮面,而是更肆無忌憚。

朝野立委聯手初審通過「發展大眾運輸條例第二條修正草案」,將三大汽車貨運業比照大眾運輸業,免徵汽車燃料費與牌照稅。提案修法的立委為了討好特定利益團體,平白讓政府一年減少稅收四十五億元,影響民眾享有一個較高道路安全品質的權利。

日前,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通過「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納編保育員年資併退休金計算,增加國庫支出。

立法院衛環勞工委員會,以偷襲方式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第八條修正案」,約一萬名國營事業中高階員工,在領完四十五個月約五三○萬元退休金後,還可享有新制百分之六提撥。

更早的有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連署提案,要求修改「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將村里長健康、保險、及獎勵辛勞的春節慰勞、出國考察等經費納入。

錢坑法案不是第七屆國會特有產物,過去立法院就有錢坑法案,但單一選區新制產生的立委,比大選區時期的立委更明目張膽擁抱錢坑法案,只要三、四名立委說好,錢坑法案都能走出委員會初審的大門,進入院會討論或朝野協商。

諷刺的是,錢坑法案大都是由執政的國民黨籍立委發動、提案,因此,行政院部會首長跑到立法院,親自向立法委員「說明」,拜託打消三讀立法。若立委不埋單,就轉向黨鞭求助,請求黨團在院會阻擋。

fsj 提到...

肉桶立法爭作秀 新國會理想蕩然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 2008.07.19

不論從四十多個民間團體結盟成立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評鑑標準,或是渴望看到「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民眾,國民黨完全執政的新國會第一個會期,並沒有展現新氣象。

總質詢爭相作秀、釣魚台吵嚷著要政府開戰、朝野競相提退稅增薪的錢坑法案,到監委審查要給馬英九總統「好看」,試委審查要送馬總統當「生日禮物」,新國會的理想性蕩然無存,甚至不如未減半的舊國會。

幫納稅人看緊荷包,是立委的基本工作,但審查擴大內需預算案,立委「肉桶立法」的吃相原形畢露,甚至還出現政府要五毛、立委給一塊的「加碼」荒唐現象。

五個月前,新國會開議的第一天,立委信誓旦旦,這會期要讓陽光照耀立法院。但五個多月過去,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政黨法草案、立委行為法、政黨不當財產取得處理條例等陽光法案,依然被鎖在櫃子裡不見陽光。

新政府上任後,只看到推動追加減預算及擴大內需特別預算,上任前強調的優先法案,像自由貿易港區法、呼應節能減碳的再生能源法也都跳票。

從民間社團提出的出席率評鑑紀錄,或是立委審查法案的專業素養、為了搶鏡頭使出廉價的謾罵質詢,以羞辱或護航行政官員為能事的表現,再參照民眾對新國會的期盼,減半的新國會,真是不及格。

※ 別這麼說,他們要應付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XD

fsj 提到...

火大! 上百律師組立法監督聯盟

◆ 業者寫提案 交「利」委連署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尚毅夫、林河名/專題報導】 2008.07.21

單一選區國會新制並沒有提升立法品質,立委紛紛提出錢坑法案,遭利益團體包圍的情形也更加嚴重。六月的經濟委員會,經濟部有一個「如何保障台商」的專案報告,業者竟然公然就在台下寫提案,並且分發給在場立委連署,囂張程度,官員都嘖嘖稱奇。

同樣在六月,經濟委員會審議「能源管理法」,委員會公然邀請建築公會榮譽理事長、前台聯立委陳銀河等利益團體列席。開會期間還有某開發銀行的黃姓副董事長在立委間穿梭、分送名片,遊說立委「不要通過能源法」。當時民進黨立委李俊毅一到會場簽到,就被業者包圍,還嚇了一大跳。

其他委員會也有類似狀況,只不過「挺身而出」的是立委自己。內政委員會審議建築法關於是否強制工地主任加入工會提案,業者普遍不贊成,某位營建業出身的立委在協商時說明假如強制入會,對營建業者造成多大的困擾,最後達成的決議是「工地主任加入工會,工會不得拒絕」,強制條款果然沒過。

為了讓朝野協商「攤在陽光下」,表面上立法院修訂立委職權行使法,規定所有朝野協商都必須錄音錄影,事實上錄音錄影只限於「台上發言」,立委在台下的交易完全不會入鏡,也不會做成紀錄,規定形同具文。

更荒謬的是,所謂的錄音錄影也只是當作存檔,即使立委都不能把資料調出來,遑論一般民眾和社會團體。為了避免「黑箱作業」的朝野協商錄音錄影,根本起不了任何監督作用。

國民黨立委呂學樟在休會前推刑法修正草案,擬擴大易科罰金適用範圍,法務部擔心將造成「富人用錢贖刑、窮人入監服刑」的結果,早就強烈反對,但因遊說團體著力甚深,竟連國民黨大小黨鞭都已簽字同意,法務部無力阻擋。若不是因為法案尚未達到一個月的協商期,在民進黨團尚有異議情況下無法表決,這個案子可能已經過關。

錢坑法案更多不勝數。衛環委員會初審表決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第八條修正草案,允許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具公務員身分的勞工,可享「雙退休俸」。近幾屆立法院都必定出現的「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修正草案」,這一屆新國會也不例外;不少立委挖空心思要幫村里長爭取福利,增加保險、出國考察等各種名目不一,既被歸為「錢坑法案」,也有「綁樁」之嫌。



◆ 陽光立法不敵肉桶 立委加油

【林晨柏】2008-07-21 中國時報

立法院休會開始放暑假,總計劉內閣上任共通過七個法律案,扣掉一個廢止案,實際只有六個,難怪民進黨團消遣說,比一位立委提案還少。立委諸公要為陽光法案加油,劉內閣也要加把勁!

立院剛要休會,中南部就碰到卡玫基颱風帶來的嚴重水患,馬總統親自帶著劉揆勘災,不再吝惜下指導棋,副總統蕭萬長、立法院長王金平與相關閣員也全員出動,什麼第一線、第二線的無聊爭論,不攻自破。

立院延會期間,除了通過監察、考試兩院人事同意權外,最主要是通過追加減預算與擴大內需預算。昨天,行政院也在馬總統一聲令下,劉揆決定擴大內需預算以治水優先,主計處也開始等各部會提出因應方案。原來,擴大內需也不是那麼需要,很有彈性嘛!

新政府上台面對的難題,通膨高於經濟成長,這也是馬總統與劉揆民調「反黃金交叉」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劉內閣還是迷信凱因斯理論,無視於可能使通膨加劇的警告。

還好,連市井小民都看出,擴大內需是虛,明年縣市長選舉前的綁樁恐怕才是實,若然,對通膨的影響有限,但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也有限。國民黨立委藉機肉桶立法,搬出一個個錢坑法案,行政官員則忙著滅火,不是要立委支持立法,而是不要立法,立法院儼然沒有執政黨,十足諷刺。

新國會組成時,立委信誓旦旦要通過陽光法案,但是陽光還是不敵肉桶。新政府上任前強調的優先法案,諸如自由貿易港區法、再生能源法也都跳票。暑假過後,劉內閣不能再拿新上任做藉口,立院也不能只顧著與政院相濡以沫。



◆ 火大! 上百律師組立法監督聯盟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7.21

幫人民看緊荷包是立法委員最起碼的工作,但新國會才運作一期,到處可見犧牲小民血汗錢、服務特定業者的修法。上百位律師對新國會的立法品質很火大,宣布成立「立法品質監督聯盟」,下會期起採取緊迫盯人,要為民眾掃除立法亂源。

聯盟主要由律師公會聯合會、台北市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法學會等多個組織發起。參與的律師都是長期關注環保、教育、勞工。

成員之一的律師詹順貴表示,單一選區國會讓中央立委的格局降為地方民代,立委忙著造福特定對象,修法往往為了還選舉人情或綁樁。例如「勞工退休金條例第八條修正草案」讓國營事業主管可領雙退俸,毫不避諱立委跟國營事業長期「合作關係」。

詹順貴指出,一千多億的「擴大內需方案」連是否真能擴大內需都沒評估就草草過關,非常不負責任。「發展大眾運輸條例」企圖修法讓跟大眾運輸無關的貨運業、遊覽車業免徵汽燃費及牌照稅,公平正義都不顧。

詹順貴說,有些立委故意夾雜無關緊要的法案,讓外界看不出意圖,例如國民黨立委鍾紹和日前修「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就被懷疑是為特定碳粉匣業修法。

律師林天財表示,未來監督的作法是,聯盟比照立法院八個委員會的編制,律師群也會結合學者成立八個監督委員會。要求立法院資訊必須更公開透明,在法案提出過程中民眾就有權參與並提出建議,否則法案一旦送審查很難監督。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民間社團組成的「公民監督聯盟」今年四月因立法院資料錯誤,導致統計委員會出席率出現誤差,日前遭國民黨立委陳根德控告兩成員妨害名譽,明天開庭。聯盟成員大嘆,「立委如此追殺,以後誰還敢監督國會?」

被告的包括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執行長何宗勳。

何宗勳表示,立院資訊不公開,且議事錄中沒記載陳根德在三月卅一日開了兩小時秘密會議,聯盟依立院議事錄統計出席率,錯不在聯盟。



◆ 數字的真相? 扭曲的生態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 2008.07.21

新國會的第一個會期結束,民間團體公布的立委問政評鑑報告,吹皺政壇一池春水。監督行動或許動機良善,但運用過於簡化的評鑑項目,極易讓國會多元化的問政形態遭到扭曲,監督國會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新國會改成單一選區選制,立委成為選區的唯一中央級民代,選區民眾沒辦法找其他人,所有服務案都湧向唯一一名立委;選區的基層壓力倍增,加上選區縮小,立委經營地方化是免不了的趨勢。立委都清楚,經營選區對連任的重要性,絕對大於開會發言,或是制定法案。

因此,不少立委情願終日在選區負責處理跑攤請託,也懶得多待在國會殿堂,為一些跟自己選情毫無關聯的法案多費唇舌,這當然讓立委問政及立法品質低降,不過,這種趨勢形成非個別立委之過,而是立法院的「共業」。經過一個會期後,單一選區的負面效應,已經清楚浮上檯面。

而民間監督國會,經常喜歡拿立委的簽到狀況,以及發言次數做為評鑑依據,這些數據最容易取得,但也是最容易產生錯誤假象,立委都懂得每天要穿梭各委員會簽到,不少人簽完到隨即下班交差;還有立委不夠用功,即使勇於發言,卻是言不及義,或是不知所云,如果要以這些膚淺的數字來評斷立委問政表現,極易造就出不少言行不一、虛偽造假的明星立委。

至於立委提案多寡,雖然可以視為立委表現優劣的標準之一,但如果只問數量、不管內容,那一旦有立委師心自用,或是糾結利益團體,提出爭議或錢坑法案,也能算成問政績效,替特定立委加分造勢,恐怕也有違民間團體監督國會的美意。

※ 透過「績效管理」監督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