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6

男人為何容易罹患肝癌?基因的性別戰爭?

Why men are more prone to liver canc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19631394.html

January 15, 2008

根據 MIT 研究者表示,男性與女性對於慢性肝病回應方式的根本差異,在遺傳等級上協助解釋為何男性更容易罹患肝癌。

"這是第一個泛基因組的研究,幫忙解釋為何在這個非繁殖(nonreproductive)器官的癌症中,有這樣的性別效應,在此你不會料想到有這樣的結果," Arlin Rogers 說,MIT 實驗病理學家,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該論文出現在上個月的 Cancer Research 期刊中。

在美國,男人發展出肝癌的比率是女性的 2 倍。在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男性甚至可超過女性達 8 - 10 倍。

肝癌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癌症,也是第三大殺手。雖然美國的比率較其他國家來得低,不過卻快速上升中,部份是因為 1970 年代,來自於輸血的高 C 型肝炎感染率與靜脈注射(IV)藥物濫用。肥胖與乙型糖尿病也是當前顧慮的額外風險因子。

"這是一種等著發生的流行病," Rogers 說,MIT 比較醫學系的主要研究科學家。

男性與女性的肝天生就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青春期開始出現,那時男性肝臟暴露在週期性的生長激素爆發。這促使男性肝臟有別於女性肝臟的基因表現,這解釋為何男性與女性對於某些抗生素與其他療法會出現不同反應。

此 MIT 團隊研究老鼠,那在雄性當中亦有較高的肝癌比率。老鼠受到肝原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的感染,那可產生與人類 B 型及 C 型肝炎相同特徵的肝炎症狀。

在人類與老鼠中,健康的雄性與雌性都能回應劇毒以及其他壓力。但雄性肝臟卻缺乏對付由某些傳染媒介所引發之慢性發炎的能力。

當雄性老鼠發展出慢性肝炎時,某些男性肝臟基因增加(upregulated)而其他則關閉。在同一時間,某些女性基因會再度活化。這導致不可預料的基因 profile,稱為「liver-gender disruption(肝的性別崩潰)」。

"這沒有任何道理。這全都是男性與女性基因的爭奪戰," Rogers 說。

當研究者測繪性別特定基因(sex-specific genes)時,他們發現與發炎路徑有密切關係。在具有慢性肝炎的雄性中,某些性別特定基因會過度表現,而其他則表現不足(underexpressed),肝臟無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癌症則在動物中則以一個顯著數量浮現。

作者們提出,成年雌性不容易受到 liver-gender disruption 的傷害,因為這裡無須活化訊號以維持一個男性基因 profile。因為女性肝臟跟隨一個「預設的」發展路徑,需要更大的擾動才能初始癌症程序,Rogers 說。

研究者預期當老鼠在一歲大罹患慢性肝炎,但沒有癌症時割除睪丸,將會有種保護效果。他們也給老鼠一種強力男性荷爾蒙,看看它是否會促進腫瘤。二種療法都沒有任何效果,證明男性性荷爾蒙,例如:睪丸固酮(睪丸酮、睪固酮,testosterone),並不會直接促進成鼠的肝癌。

這些結果也許對於其他器官的癌症(例如:胃癌與結腸癌)意義重大,那與慢性發炎有所關連,而且在男性中很常見。

"這項研究是一個比較醫療系與環境健康科學中心之間的共同研究。若沒有專門知識與我們在此所擁有的優異科學家團隊導向哲學,這一切都無法成為可能。"

※ 女性與男性的基因戰爭蔓延到肝臟上。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Liver-Gender Disruption in Male Mice
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67/24/11536
Arlin B. Rogers, Elizabeth J. Theve, Yan Feng,
Rebecca C. Fry, Koli Taghizadeh, Kristen M. Clapp,
Chakib Boussahmain, Kathleen S. Cormier and James G. Fox
Cancer Research 67, 11536-11546, December 15, 2007.
doi: 10.1158/0008-5472.CAN-07-1479
研究者見證雄性蝴蝶的戲劇性天擇
老鼠實驗:男女性反應跟大腦無關
女性細胞如何選出正確的 X 染色體
超越XY染色體 別太早為孩子貼標籤
幹細胞?月經證明不只是種詛咒
女性需要不同的心臟治療方法
注入活細胞 動物屍「心」動

酒駕撞人拖行致死 重判無期徒刑(更新)
研究:酒精如何對腦細胞產生影響
降低壞膽固醇、脂肪酸的新突破
研究:膽固醇也有益處
研究:數千種基因影響體重 快速減肥不太可能
西式飲食未生育者 乳癌高危險群
研究:孕婦採地中海飲食可避免幼兒氣喘
研究:花椰菜或能幫助提升老化的免疫系統

殺死「癌幹細胞」 治癌新藥希望
新分子能改善癌症疫苗與治療其他疾病
錸188治肝癌 動物實驗8成存活
中研院發現DNA關鍵序列 可望開發抗癌藥物

微調雷射可消滅血液傳染病,如 AIDS
雷射光或能憑著呼一口氣偵測疾病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Science「年度科學突破」:人類遺傳變異
尋找網路的演算法 -- 用於基因或網際網路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四十歲e抗原仍陽性 肝癌高危險群

中時電子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2008-03-15

患者體內e抗原是否轉「陰」,是醫界治療B型肝炎帶原者的重要指標,但何時是關鍵時機過去卻沒答案。林口長庚歷經十年研究發現,B肝帶原者若拖過四十歲後,e抗原仍呈陽性,則其惡化成肝硬化的風險,將是四十歲前e抗原轉陰者的三到四倍。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嘉明表示,肝病有國病之稱,故台灣一九八四年起為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惟在這之前出生的國人,推估至少仍有一五—二○%為B肝帶原著,全國約有二、三百萬人。

B肝帶原者感染前期,多數人肝指數正常,只是e抗原呈陽性,代表體內肝炎病毒活躍,有可能伺機作亂;惟對醫師來說,對肝指數正常的B肝帶原者過早積極治療似乎沒必要,延遲治療又擔心錯過先機,處境尷尬。

朱嘉明收集了該院近三百名肝指數正常、平均年齡廿七歲的B肝帶原者,歷經十年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於平均年齡卅一歲e抗原轉陰的患者,後來肝硬化的比例僅五%;另一組遲至平均年齡四十二歲e抗原才轉陰者,其肝硬化的比例則大幅增為一八%。

這份研究報告是全球首度針對B肝帶原者治療關鍵年齡所作的大規模、長時間研究,去年底順利登上國際知名的《病毒肝臟學期刊》(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朝偉說,根據相關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於○至十五歲多處於「免疫耐受期」,亦即雖e抗原呈陽性、但肝指數正常,代表肝炎病毒與宿主尚能和平共處。之後約於十五至廿歲進入「免疫廓清期」,亦即人體漸漸感受到肝炎病毒大舉入侵,故以肝發炎指數升高為因應。

再接下來則進入「非活動性帶原者」,此時每年平均都會有一○%的B肝帶原者,有機會不靠藥物e抗原自然由陽轉陰,到四十歲e抗原仍維持呈陽性者大約只剩一成。

這一成遲至四十歲e抗原都未轉陰的患者,以及部分e抗原曾經轉陰,後來又因重大疾病,如接受化療、重度憂鬱等緣故導致免疫力下降,體內e抗原又由陰轉陽的患者,都是罹患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高危險群。

許朝偉提醒,e抗原是病毒活性的指標,對B肝帶原者來說,無論當下e抗原呈陰性或陽性,都應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其中e抗原陽性又肝指數異常者,更應聽從醫囑考慮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 e抗原是什麼?

【聯合報╱施靜茹】 2008.03.15

e抗原(HBeAg)是一種B型肝炎病毒標記,當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繁殖,所分泌的蛋白質,就稱為e抗原。e抗原檢驗呈陽性時,表示B肝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肝病毒存在,也比較容易傳染肝炎給別人。

如果檢驗得知,e抗原為陰性,顯示人體免疫系統已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為e抗體,e抗體呈陽性,表示病毒活性降低,體內B肝病毒濃度下降,肝發炎情況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要了解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血清學的變化,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