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0

希拉蕊能擊敗歐巴馬?

劉世忠 中國時報 2008.01.10

希拉蕊調整步調,一改其過往女強人的鐵娘子作風,放低身段、訴求軟性,在新罕布夏州初選中驚險地扳回一城,成功複製她的夫婿前總統柯頓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次參與民主黨初選時從新州後來居上的經驗,避免「歐巴馬現象」的西瓜效應持續發酵。

希拉蕊能擊敗歐巴馬嗎?

歐巴馬的選戰訴求簡單而清楚,就是透過改變,尋求一股新的國家團結力量。正由於他僅任一屆參議員,沒有太多可以讓對手攻擊的參政缺失,更重要的是,包括民主黨黨員在內的多數美國選民,對於布希與柯林頓家族前後連續治理白宮長達二十八年所建構的「布希—柯林頓王朝」已感不耐,又如何願意再給希拉蕊另一個四年甚至八年?

不論歐巴馬有無能力和執政團隊來實踐他的競選承諾,他的清新、樂觀態度和幾無政治汙點,正巧契合美國人民厭煩政黨惡性鬥爭的亂局以及求新求變的企盼。至於種族問題,早在數年前有人力拱前國務卿鮑爾參選時已歷經一番辯證,「黑人總統」不再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歐巴馬也逆勢操作,在選戰過程中從未主打「種族牌」,反而贏得更多白人選民背書不難看出端倪。

歐巴馬雖未能在新州初選延續他首戰的勝選氣勢,惟已成功地營造了個人魅力,再來,月底以工會為主的內華達州黨團幹部選舉,以及半數選民為黑人的南卡羅來納州初選皆應屬囊中物,關鍵在於如何維持並衝高氣勢,同時壓制希拉蕊支持者重燃的信心。歐巴馬在新州敗選後的演說基調從原本的「我們要改變」轉為「我們一定做得到」目的就是鞏固士氣,避免現階段高支持度被逐步稀釋。

而歐巴馬的優勢剛好是希拉蕊的弱點。女性、高知名度、募款能力以及她與柯林頓微妙的婚姻關係固然讓希拉蕊占據媒光燈的焦點,但她的獨特性格與較欠缺親近度直接反應在選民對其愛恨分明的態度上,過去的政敵更是時時如芒刺在背。性別問題並未替希拉蕊加分,反倒是歐巴馬塑造的中產階級、好學歷、好男人、好爸爸的形象擄獲更多中間選民、婦女和年輕選票。若非希拉蕊在新州初選前夕改採柔性攻勢,展現屬於女性較為感性的一面,婦女票不會大批回籠。

不論如何,執政經歷往往是兩面刃。愛州和新州的選舉風向球顯示,希拉蕊未能超脫既有柯林頓家族治理模式,選民也無法感受她能帶來何種明確的新變革。偏偏如果她對歐巴馬採取更強硬攻勢,又坐實她不為人喜愛的強硬風格。未來一個月希拉蕊勢必須調整策略,透過有效文宣打破這一股「歐巴馬熱潮」。例如凸顯個人女性較為柔性的特質,同時加強質疑歐巴馬缺乏國家安全經驗的力道,以期扳回劣勢。

美國總統大選的漫漫長路方才開始,不論今年十一月五日美國能否出現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或是女性總統,民主黨在愛州與新州初選結果的震撼,註定要為這場選戰,注入有別於過去不同的新鮮動能和討論題材。

(作者目前從事外交工作)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



◆ 肯亞國會選舉 扯上歐巴馬

【聯合報/王先棠譯】 2008/01/09

尼可拉斯‧雷裘拉身旁圍繞著一群骯髒、肩膀寬闊的技工與木匠,沒等多久,他就抬出了那和他的村莊沾上了邊的美國聞人的大名。

參選國會議員的雷裘拉說:「現在全世界都在看我,因為我跟歐巴馬有關係。」

當然,他們究竟有什麼關係,沒人清楚。雷裘拉自稱是美國參議員巴拉克‧歐巴馬的遠房表兄弟,這個公開聲明已經變成雷裘拉在肯亞西部這兒打選戰的重要基礎。選舉將在今年十二月投票。

歐巴馬競選總統的陣營否認歐巴馬與雷裘拉有親戚關係,還表示他們只有地理上的關係:雷裘拉和歐巴馬的父親出身同個村子。

但是,在這個小小的鄉間地區,美國伊利諾州民主黨人歐巴馬的魅力很大,似乎很少人關注這些細節。雷裘拉也以和這位美國參議員有親戚關係為人所知。

去年歐巴馬訪問肯亞,受到英雄式歡迎,他與地方領袖會面、與家人相聚時,大批群眾將他團團圍住。甚至有一所學校以他命名。

歐巴馬的肯亞之行確實對雷裘拉非常有利,當地人都知道雷裘拉幫參議員在肯亞西部安排了許多行程,不過歐巴馬陣營不願對此表示意見。雷裘拉所屬政黨「橘色民主運動黨」的代表約書亞‧尼雅穆里說:「當地民眾對英勇的表現都非常尊敬。歐巴馬來肯亞參訪時「雷裘拉為他安排行程」,「大大拉抬了雷裘拉的聲勢。對當地居民而言,這也是一種英雄氣概。」

現年47歲、擁有一家教科書印刷配送公司的雷裘拉說,他無意打歐巴馬的名號來自抬身價,但是他也坦承很難完全不提歐巴馬。

他說:「我再怎麼不喜歡提,歐巴馬的名字總會冒出來。鄉親都知道我們是親戚,也當做話題。」

事情真相是,雷裘拉不能放過任何對自己有利的機會。他投入了肯亞獨立以來第二次非由執政黨操控的選戰。目前尚有其他17個候選人搶這個代表阿雷戈‧烏松加小小選區的國會席次,這個貧困的農業區域離維多利亞湖不遠。

不過,親友、政治專家與選民,對於雷裘拉與這位美國參議員的關係(不管是近是遠)能否影響選情,看法不一。

28歲的保險經紀人艾倫‧歐克羅說:「我不認為他有勝選的機會。他跟歐巴馬的關係不會影響他的選情。這甚至可能對他不利,因為民眾會覺得他想靠歐巴馬的名字勝選。」

雷裘拉最近乘車到西阿雅城近郊掃街拜票,一名保鑣沿途拋送印有雷裘拉肖像的日曆。有個年輕男子看著雷裘拉的相片,皺眉問道:「這傢伙是誰?」

參議員歐巴馬的叔叔薩依德‧歐巴馬說,不管別人怎麼想,雷裘拉是靠自己的雄心壯志打選戰。他說:「我想,早在巴拉克成為大眾焦點之前,雷裘拉已志在從政。但巴拉克的成功,或許給了雷裘拉額外的刺激。」(取材自紐時週報)



◆ 從人心求變到選擇改變─從美國總統大選初選談起

中時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1.10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提名初選一登場,就跌破了一堆選情專家的眼鏡。先是歐巴馬出乎大家意料,在愛荷華州擊敗希拉蕊;接著是希拉蕊出乎大家意料,在新罕布夏州贏得勝利。群雄並起的黨內初選,這種戲劇性的拉鋸所在多有,但民眾投票的趨向,卻已傳達出人心思變的共同心聲。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大特色,是重量級的戰將都屬在野的民主黨,無論希拉蕊還是歐巴馬,都是超級人氣王;反而執政的共和黨選將雖然不少,聲勢卻始終拉不上來,最近才有哈克比異軍突起,而堅持伊戰的票房毒藥小布希總統,對共和黨的選情幾乎毫無幫助。因此,打從一開始,共和黨這場仗就打得格外辛苦。

歐巴馬和希拉蕊的出線,顛覆了長久以來推敲美國政情的準則。傳統的選戰思考認為,無論候選人多麼形形色色,國家畢竟還是會由「權力主流」的白人男性當家。要不然,女性候選人也會比非裔的黑人候選人機會大,至少女性占了一半人口,票源會比少數族裔多,也不致受種族對立的影響。民主黨本來就是非主流族群的集合,但這次最可能出馬角逐、並進駐白宮的,一是女性,一是黑人,卻也是前所未見的狀況。

挾亮麗的從政經歷、金源、組織、人脈和宣傳造勢,希拉蕊和柯林頓宛如黃金拍檔,自選戰開打以來就氣勢如虹,還標榜一人當選兩人服務,把昔日小柯的執政資產悉數用上。歐巴馬從政經歷雖然不足,聲勢卻一路走俏,還得到歐普拉等名人的加持,在愛荷華州初選便先聲奪人,擊敗原本看好的希拉蕊,這項結果的政治意涵頗堪玩味,尤其愛荷華州還是個白人超過九成的地方。

雙方情勢因此一夕逆轉,在新罕布夏州的初選前,民調顯示希拉蕊落後歐巴馬一三%,媒體與選情專家也唱衰希拉蕊,不料結果卻是希拉蕊以三九%勝出,歐巴馬以三六%居次。有人認為是希拉蕊的眼淚攻勢奏效,有人說是民主黨傳統支持者回籠,無論原因為何,由於雙方差距有限,要當總統,希拉蕊還有得拚,歐巴馬也仍然有機會。

美國總統提名初選要經歷好幾場遭遇戰,總得好幾個來回才能分出勝負,不到二月初的「超級星期二」不能見真章。但從候選人的選戰文宣主軸,到民眾的投票傾向,都強烈傳達出一種渴望改變的心情。「改變」一字,既橫亙在歐巴馬的造勢會場,也頻頻出自希拉蕊口中,更在群眾之間迴盪翻騰。

求變的渴望如此強烈,甚至願意接納一位不符傳統主流形象的候選人。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美國陷在伊拉克戰爭裡焦頭爛額,始終沒有個脫身之計,如今經濟遲滯就業率不振,民眾怨氣沖天,共和黨候選人全都被牽累。另一方面,老布希當了四年總統、柯林頓八年、小布希八年,廿年來就光看這兩個家族那幾張臉孔,民眾實在也看膩了,希望來點不一樣的。

當然,人格特質也是一大因素。希拉蕊容易引起激烈的愛憎反應,喜歡她的人很多,但討厭她的也不少。許多人認為她強悍權變而虛矯,曾經支持出兵伊拉克更是抹不掉的汙點。尤其她已年屆六旬,望之無新意。四十六歲的歐巴馬不但年輕得多,更給人溫暖真摰的感覺,不作嚴苛批判或人身攻擊,也從不挑撥種族意識。黑白混血的他,挑戰了傳統的政治習慣,卻能夠跨越種族藩籬得到其他族裔的支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當然,現在只是剛開跑,最後誰會勝出,還需經過一段漫長的競逐。但從日本自民黨去年參院選舉挫敗,到韓國政權輪替,乃至美國共和黨陷入苦戰,都有一個共同點:民眾厭倦了意識形態之爭與空泛的政治口水,希望切身的現實生活與經濟利益得到更多照顧,而且勇於改變。當民眾投票時,他們選擇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對於習慣用過去捆綁選民的政治人物,這點值得多加警惕。

※ 相關報導:

維權鬥士 胡佳判刑3年半 -- 吳思:中國的民主要碎步前進

那個叫衣索匹亞的地方
聯合國刊物:肯亞問題在經濟

美國種族主義的繩繯
美國的中國恐懼
美國終於對台灣下重手
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 遇刺身亡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2007國際十大新聞頭條
外交封鎖 台護照南美寸步難行
「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崩解
『隱私國際』公佈 2007 年報告
美國之音年終報導:美中關係到亞洲城市化

美國青年才俊的史盲症?學術風骨何處尋?
YouTube知識版「大思想」到環境教育蠻荒期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科學家強調「生物燃料」的環境衝擊
忘了M型吧
藝術館鑿裂縫 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26 則留言:

fsj 提到...

民主怎堪一個亂字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8.04.25

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沒完沒了。

希拉蕊使用負面宣傳手法,火力全開,甚至成為民主黨第一位打九一一牌的候選人,贏了賓州大選,這位意志力堅定的絕地武士,誓言奮戰到底。原本人氣扶搖直上的歐巴馬地位不保,他不能一舉殲滅他的敵手成為他無能的證據。民主黨黨內初選於是歹戲拖棚,不但勞民傷財,且在美國大眾前醜態畢露。同時,共和黨內卻一片祥和,繼續募款,積極謀略,可是他們需要作的事情並不多,因為希拉蕊已幫他們把工作都做完了,身為民主黨同志的她早已找出歐巴馬的所有缺點,掀開他的個人歷史,攻擊他的種族負擔。她資料如此用功,攻勢如此凌厲,就算歐巴馬最終代表民主黨披掛出馬,早已傷痕累累,彈盡援絕。無怪乎,有評者指出,真正贏得賓州大選的人不是希拉蕊,而是共和黨的麥肯。

詭異地,人權觀念越進步、黨內初選越透明、黨員精神越自由的政黨在外界眼裡似乎最勇於內鬥,宛如一盤散沙,捏不成一團泥。去年法國大選時,反對社會黨候選人賀雅爾最力的聲音來自她自己黨內的「大象」元老,而台灣的民進黨選前就已血流成河,選完之後仍無法止血。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一九九二年在馬尼拉的一場演講裡說,他不相信「民主一定會帶來發展」,因為民主的爆發力容易會導向「缺乏紀律及擾亂秩序的情況」。新加坡的繁榮發展似乎證明了他的觀點。台灣而今重新選擇回到一黨獨大,人民彷彿透過選票在說,我們受夠了民主的吵吵鬧鬧,只求政治穩定。

的確,民主看似有種醜陋的特質,因為民主鼓勵公開辯論,支持自由表述,標榜獨立思考,以個體為單位,不全然以集體利益為考量,因此常常有個人或少數團體跑出來,大鳴大放,完全不顧團體團結,也不體諒社會和諧。偏偏民主社會重視一人一票,即使有釘子,也只能認知並尊重這項事實。

也因此,民主制度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決策過程緩慢而複雜,往往各方角力,不得終果。最常被拿出來比較的例子就是印度與中國。印度實施民主,宗教語文紛雜並立,連開條馬路都能搞得人仰馬翻,久久不能定奪;反之,在中國,中央決定蓋長江三峽水壩,上百個村子立刻沒入長江水,從此從歷史上消失。目的達到了,代價由誰來付,又由誰來決定誰該付、怎麼付,這就是社會制度的癥結。

為什麼,為什麼希拉蕊不能就消失呢,為什麼民進黨選個黨主席都不能接受協調呢,為什麼達賴喇嘛既然宣稱不求獨立卻沒有能力阻止他的隨眾組織全球抗議活動呢,為什麼,千萬個為什麼。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民主就是這麼一回事。你不能叫別人閉嘴,別人也不能叫你滾蛋。任誰來,總統還是乞丐,所享的人權是一模一樣的。民主之所棘手,就是因為無人能為所欲為,因為每個人都能為所欲為。

嘈雜乃是民主常態。能夠用唇槍舌戰解決事情,就用不到槍桿子。和諧若不是出自於尊重,而是出自於恫嚇,那只是在一鍋滾湯上加蓋子,以為聽不見沸騰的聲音就很安心,鍋子卻遲早會爆掉。

吵,就讓它吵吧。

fsj 提到...

媒體一面倒 宣告歐巴馬贏了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9日外電報導】 2008.05.11

儘管希拉蕊‧柯林頓還無退選之意,但全美各地媒體都一面倒地宣告民主黨初選已結束,歐巴馬獲勝,且民主黨的超級代表紛紛向歐巴馬輸誠靠攏。根據主流媒體的最新估算,歐巴馬掌握的超級代表票已首次超過希拉蕊,換言之,她已失去僅存的一張致勝王牌。

紐約時報報導,聲勢大振的歐巴馬過去24小時一舉爭取到7位超級代表支持,歐巴馬現有266張超級代表票,領先希拉蕊三票(263票)。美聯社報導,歐巴馬9日獲得9位超級代表支持,使他僅以271票落後希拉蕊的272.5票。

歐巴馬同時已開始調整競選團隊,朝11月大選布局,迎戰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馬侃參議員。歐巴馬在電視黃金時段接受訪問,加強對馬侃的攻勢,也正加快調整競選團隊架構,朝總統大選規畫布局。馬里蘭大學政治學教授金柏表示,目前歐巴馬要做的是展示已全面獲勝,大門已關,希拉蕊是局外人了。

紐約時報網站9日報導,歐巴馬加速宣告希拉蕊出局的做法已到令人為她抱屈程度。歐巴馬說他願意與希拉蕊討論如何協助她償還選債的計畫,以換取她儘早退選,開始團結黨內派系勢力。

儘管如此,希拉蕊9日仍繼續在俄勒岡州拉票,希望能延續政治生命。但是美聯社報導,就連希拉蕊的鐵票─女性主義者,有許多現在也轉向歐巴馬。

全美主要的報紙、政治名嘴及民調公司目前都不看好希拉蕊選戰前景,而全國的民調公司「拉斯穆森報導」(Rasmussen Report),9日乾脆宣告不再做希拉蕊的總統民調,理由是對手歐巴馬篤定獲得民主黨提名。

紐約郵報在6日印州、北卡州初選後翌日於頭版宣告:希拉蕊「被燒焦了」;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歐巴馬做封面,宣告勝負已定,「時代」還在封面上加註:「真的,這次絕對是歐巴馬贏了」。

fsj 提到...

歐巴馬初選勝 對手馬侃打經驗牌

中央社 2008-06-04

(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三日專電)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初選確定由歐巴馬出線後,他的共和黨對手馬侃今晚發表聲明祝賀,並讚許歐巴馬的魅力,但他也批評歐巴馬各項政見是「美國不能相信的改變」,更直攻歐巴馬年輕缺乏經驗,說「年輕人常帶來失敗的主意」。

南達科他州與蒙大拿州今天舉行投票之後,民主黨總統提名初選到此結束。晚間九時左右,美國各大媒體陸續宣布歐巴馬獲得足夠黨代表票,確定將可贏得提名,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

馬侃在八點多發表演說,首先恭賀歐巴馬,也稱讚歐巴馬與敗選的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蕊的卓越表現。

但馬侃說,美國的確面臨一個需要改變的時刻,但關鍵在於「好的改變、或是壞的改變」,「回到過去的改變、還是迎向未來的改變」。

他說,「美國人民需要關注總統候選人的判斷力,尤其當這個候選人聲稱他準備在沒有任何前提的情況下與伊朗、北韓對話,但卻拒絕前往伊拉克會見美軍指揮官,去親眼見證實際的進步,就揚言要改變」。

共和黨最近持續呼籲歐巴馬前往伊拉克前線了解實際狀況。歐巴馬則回應,他會在適當時機前往,但他是去「決定何時撤軍,不是去了解要不要撤軍」。

已經在參議院四連任的馬侃說,大家都知道他不年輕,但「大家也都知道,年輕人常帶來失敗的主意」。馬侃八月將滿七十二歲,如果在十一月勝選,將成為美國史上最老的總統。

馬侃說,過去的紀錄證明,他能向黨中央挑戰、有勇氣冒著遭支持者批評的風險,堅守立場來改變政策,改變華盛頓,但歐巴馬沒有這樣的紀錄。

fsj 提到...

報告:偽善的民主價值重創美國在國際社會威信

法新社╱盧瑞珠 2008-06-12

(法新社華盛頓十一日電)美國國會議員德拉杭特今天表示,國際社會反美意識處於歷史新高水準,除了拜伊拉克戰爭等美國政策之賜外,外界認為華府在信守自己的民主價值觀上,流露出偽善的面貌,也是重要的原因。

眾議院「國際組織、人權暨監督小組委員會」提出一份根據專家證詞和民調結果所做的報告,顯示美國的國際聲望從二零零二年起大幅度滑落至新低紀錄,特別是在回教國家和拉丁美洲地區。

報告指出,問題不在於美國文化、價值觀和勢力遭到排斥,主要在於美國支持獨裁政權的同時,還推動民主、人權和法制的政策。

小組委員會主席德拉杭特指出:「我們的付出不被認為是一種慰藉,反而被視為一種威脅;不是秩序與穩定的保証,反而象徵恫嚇、暴力與折磨。」

德拉杭特強調:「我們已經耗盡前總統葛蘭特所稱美國最強大的國際能量來源,也就是他稱為良心的聲譽,我想可以『道德威信』來取代他的用詞。」

報告將美國聲望低落歸咎於特定美國政策,特別是伊拉克戰爭、支持某些高壓統治的外國政府、在處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中感覺偏向某一方,以及違反國際公約規範「虐待和嚴刑拷打囚犯」。

報告指出,因為感覺接連幾屆美國政府為了國家安全或經濟目標,選擇性地忽視美國「自吹自擂的價值觀」,「痛苦和失望」日益升高。

委員會同時指出,美國單極主義,特別是在軍事行動方面,引發「憤怒和遭到攻擊的恐懼,把對美國政策的不滿,轉化成既深又廣的反美情緒。」

報告結論指出,這些因素加上簽證和移民政策等議題,「使得伊斯蘭世界越來越相信,美國利用『反恐』為幌子,遂行消滅回教的野心。」

fsj 提到...

回到孤立主義的下屆美國政府?

郭崇倫 中國時報 2008.06.17

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催生出來的「寶貝」,他對會議的重視更是空前,每一次的開幕演說都親自準備,演講內容包括亞太整體安全情勢評估,是與會者最重視的演講,他的父親內閣資政李光耀也都親自到場聆聽。

由各國國防部長與會的香格里拉對話,其籌設的背景是對應中國的崛起,對應的意涵有二,其一是對抗,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對抗,七年前正逢最鷹派的布希政府剛就任,EP-3海南撞機事件,似乎證實了大家的憂慮,即使是美國盟友的亞太國家,都有非常深的不安全感,擔心美國與中國的衝突擴大,李顯龍就在開幕致詞中表示,「我們不希望選邊,尤其是在中國與其敵人之間選邊」。

第二個方式就是以實力代替對抗,將北京逐步引導至「負責任的關係人」,讓他們知道合作是對他們自己有好處,但是這也需要美國為首的國家,以堅強的實力為後盾,明確遊戲規則,參與國際社會的義務,李顯龍強調美國在整合亞洲強權進入國際秩序中的關鍵角色,但是這也端看下屆美國政府是誰,「我們亞洲密切跟隨選情發展」。

但是基於外交禮貌,李顯龍不好說出口的是更深一層憂慮:不管是麥肯或是歐巴馬當選,美國下屆政府可能將會進入新孤立主義,這將造成無序的世界。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首先,目前兩位候選人的外交願景,令人擔心。

歐巴馬雖然年紀小的時候在印尼度過,但他的外交常識,可以用天真來形容,他在接受YouTube訪問時,表示願意無條件與美國死對頭坐下來談,包括伊朗與北韓在內,又說要派機直接轟炸庇護基地組織的邊界部落,甚至指稱人民幣低估,導致美國的入超,要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

其中每一個想法都與目前的主流思考背道而馳,連歐巴馬都發現不對勁,逐步在修正,但瘋狂大膽的想法仍所在多有。

麥肯雖然比歐巴馬了解亞洲,可是身邊現在被新保守主義者包圍,竟然提議未來要略過聯合國,組成「民主聯盟」,在遇到人道危機,如蘇丹達富爾,或是天然災害,如緬甸風災,可以逕行協助,「強迫援助」,無須主權國家同意,或者遭俄羅斯或中國作梗卡在安理會裡。

新保守主義的論點是:聯合國是廿世紀中葉的設計,無法滿足廿一世紀的需求,但是把俄中甩在外面,與美國多年來想把他們拉進來成為「負責任的關係人」,完全背道而馳,更不用說其他的民主大國法國與印度,考慮到市場與資源,可能不會參加此民主聯盟。

其次,美國民眾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後的心態,令人擔心。

一般民眾目前的情緒是厭戰與要求改變,對於伊拉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共識是盡快結束戰爭,把部隊撤回,爭議只是在快慢之別,尤其是對當初授權布希對伊拉克動武,現在沒有人認帳,未來海外用兵勢必會格外謹慎,這對伊朗動武可能是好事,可是未來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安全承諾勢必會打折扣。

目前競選議題更逐步由外交與伊拉克戰爭,移到經濟,尤其是油價漲到一加侖四塊美金,房地產價格崩盤,國家經濟進入蕭條期,民眾要的是減稅,要的是經濟復甦刺激方案,對於軍費與對外援助,是不願意再花錢的。

最後,美國帝國力量已經伸展窮盡(overstretched),令人擔心。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是全球唯一超強,所具有的經濟與軍事力量,讓美利堅成為諸多歷史上帝國的繼承者,雖然各國必須向帝國稱臣,但相對的帝國提供了大家都需要的秩序、交通、制度,一旦帝國失去這種能力,結果是各自稱王,自立藩籬,天下大亂。

現在無論從貨幣看,從爭奪資源看,甚至從海外駐軍看,美國都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華盛頓備多力分,帝國的衰落是無可避免的,對全球,美國越來越無足輕重了。

帝國研究現在是顯學,主要出於現實考量,想從歷史案例上了解,美國帝國是否正處於衰落的轉戾點,原因不在帝國對外政策的轉變,而是因為資源逐漸不夠分配,美國國力衰退的結果,即使是最雄圖大略的總統當政,也必須接受影響力退縮的事實。

fsj 提到...

民調逆轉 馬侃領先歐巴馬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08.08.22

美國總統大選情勢出現大逆轉,在幾個選戰關鍵州和全國性民調中,聲望一向落後的共和黨候選人馬侃都反敗為勝,支持度開始超越民主黨對手歐巴馬,顯示選戰即將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之際,馬侃正急起直追。

佐格比機構的最新每月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馬侃首次以五個百分點領先民主黨的歐巴馬。近幾個月全國性民調,歐巴馬支持度大都穩定領先馬侃幾個百分點。佐格比上個月的民調歐巴馬仍領先七個百分點,到了上周,馬侃卻反敗為勝,以百分之四十六超越歐巴馬的百分之四十一。

洛杉磯時報與彭博機構的民調,六月間歐巴馬領先十二個百分點,十九日公布的最新民調他的優勢卻縮小到僅剩兩個百分點。

有一半選民表示經濟是他們這次大選最關心的議題。在佐格比民調中,對於誰最可能妥善處理經濟的關鍵問題,馬侃以百分之四十九的支持度領先歐巴馬的百分之四十,歐巴馬上個月在這個問題還領先四個百分點。

歐巴馬最近改變了一些政策立場,包括不再堅決反對近海鑽油,贊成有限度開放。這些立場反覆可能損及他的支持度,尤其可能招致民主黨員和自由派不滿。

此外,一位民主黨的策士說,歐巴馬在初選中與希拉蕊的長期纏鬥,凸顯了他年輕、經驗不足的特質,許多選民對他還是難以放心,而相形之下,馬侃卻經驗老到。

其次,馬侃成功地取得了共和黨基本選民的支持。民主黨方面,希拉蕊的擁護者卻有四分之一不是表示要把票投給馬侃,就是還未決定支持誰。

邇近的國際情勢也幫了馬侃的忙。就在歐巴馬前往夏威夷度假期間,發生了俄國與喬治亞的戰爭。歐巴馬等於把舞台拱手讓給了對手馬侃。馬侃本人曾到過喬治亞不止一次,這種經歷平時或許沒什麼,此際卻足以凸顯他才具有擔任國家領導人的資格。而他對俄國一向強硬的立場,也深獲對俄國懷有戒心的選民認同。



◆ 房子太多不記得?歐巴馬猛攻馬侃房事問題

法新社╱盧瑞珠 2008-08-22

(法新社維吉尼亞州徹斯特二十一日電)馬侃究竟有多少房子自己都說不清楚?為此,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今天抓住話題猛攻,指他不食人間煙火,和一般美國人距離太遠。

在距離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日期不到幾天,總統競選選情也較以往緊繃之際,歐巴馬和他的同僚緊抓著馬侃在接受網路政治雜誌Politico.com訪問時內容猛攻。

馬侃在訪問中被問道有多少房子時,他說:「我想... 我會讓我的幕僚回答你。」

「都是一些公寓... 嗯,我會讓他們回答你。」

馬侃個人在接受訪問後即暫時離開競選活動三天,準備和高級助理討論競選策略。兩位參選人都將在近日內公布自己最後選擇的競選搭檔。

馬侃的陣營並沒有立即證實他到底有多少房子,但政治真相網站PolitiFact.com卻指出總數是七間,除了馬侃家族在亞歷桑那州塞多納的牧場外,大部分的公寓都在馬侃有錢的老婆辛蒂名下。

在維吉尼亞州耀眼的陽光下,歐巴馬在一場戶外造勢大會中重提馬侃最近一場輕率的談話。馬侃說,只有年賺五百萬美元以上的人,才能被視為真正的有錢人。

歐巴馬說:「現在想想那句話,我猜如果你認為有錢就是必須要賺五百萬,而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間房子時,難怪你會認為國內經濟基本上還是不錯的。」

「馬侃的世界和每天要辛苦過日子的選民間,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差距。」

馬侃的談話引發全面的政治風暴,使得他的競選陣營忙著把傷害降到最低。

馬侃的發言人羅傑斯指出:「一個在去年賺了四百多萬元,回到夏威夷私人海灘渡假,同時又在被判詐欺的朋友幫助下,買了百萬別墅的人,真的想辯論有關房子的問題嗎?」

「一個成天只會擔心芝麻菜價格,認為普羅大眾是因為經濟困境才會擁槍和信仰宗教的人,會真的想辯論誰和普通美國人比較有接觸嗎?」

這番談話意指歐巴馬在前友人瑞茲哥幫忙下,買了一棟房子;和他日前在一次私人募款會上,談到上班族的輕率言論。

fsj 提到...

觀念平台:1968的歷史課題

【張鐵志】 2008-08-30 中國時報

一九六八年八月,美國民主黨在芝加哥舉辦總統提名大會。反戰人士早就號召群眾、搖滾樂隊和詩人,在街頭舉辦嘉年華並抗議越戰。但上萬名警察、五千名國民兵和七千名軍隊也嚴陣以待。前一年夏天,數十個城市的黑人貧民區發生嚴重暴動;六八年四月,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被暗殺,更引發一百多個城市的黑人區發生動亂。芝加哥市長對暴動下令不惜開槍格殺。

結果是,在大會外的芝加哥街頭上,警察和抗議群眾激烈衝突,雙方在催淚瓦斯中打得頭破血流。被痛毆的群眾高喊「整個世界都在看」,成為經典名句。

那是狂飆的六○年代中最暴力的街景,也為美國兩黨總統提名大會帶來歷史上最鮮紅的印記。除了那些鮮明的畫面在美國人的集體記憶中揮之不去,那次民主黨大會更深深制約了後來的政治軌跡。當時,最大的社會衝突是環繞著越戰和種族主義。

六八年一月,越共發動春節攻勢,慘烈戰況讓越戰在美國越來越不受民意支持,但民主黨態度仍在游移。總統詹森因為越戰而放棄連任,但在八月提名大會上,最反對戰爭的總統候選人尤金麥卡錫未獲得提名,而是由副總統韓福瑞獲得提名。大選最後由共和黨的尼克森當選。

越戰對美國人、對民主黨,都造成深遠影響。民主黨或所謂自由派陣營對越戰的分裂意見一直延續至今。例如有人認為面對外國嚴重內戰或面對種族屠殺,美國必須進行「人道主義」的介入;有人則認為美國不應介入任何外國戰爭。二○○三年的伊拉克戰爭就再度在美國左派中引起嚴重分裂。另方面,這個外交策略上的分歧,也使得國家安全議題後來一直是民主黨的罩門。

種族矛盾更是當年美國社會的根本衝突。民權運動雖然通過重大民權法案,但不能解決黑人的憤怒。對於六七年夏天的黑人暴動,政府的特別調查委員會下了結論:「白人從來沒有徹底了解──而黑人從來沒有忘記──白人社會和黑人貧民區的出現脫不了關係。是白人社會創造了和維繫了黑人貧民區。」六八年後,種族主義繼續形塑美國政治,尼克森採取所謂「南方策略」,亦即利用南方白人選民對民權法案的不滿,來吸引原本支持民主黨的藍領和鄉村白人,塑造了此後共和黨的保守主義聯盟。

今年在丹佛的民主黨大會,場外仍有反戰群眾的高聲吶喊和搖滾樂聲,但這次民主黨提名的是從一開始就反對伊拉克戰爭並且是黑人的總統候選人。他能為六八遺留下的歷史難題找出路嗎?

事實上,即使歐巴馬有清楚的伊拉克撤兵計畫,但是民主黨的外交政策仍缺乏共識,尤其共和黨的麥肯正是標榜他在國家安全議題上的優勢。歐巴馬能否說服群眾仍有待考驗。

在種族問題方面,歐巴馬獲得提名當然是一大進步。但,六七年那份報告的結論似乎還是真確的:「美國有兩個社會,一個黑,一個白,是分開且不平等的。」幾個月前,歐巴馬的牧師引起的爭議就點燃了潛藏在黑白族群心中的深刻情結。而面對白人選民,歐巴馬未必能獲得民主黨白人支持。最近《紐約時報》就報導,南方的阿肯色州雖然是民主黨佔優勢,但歐巴馬卻勝算不高,因為這是南方最白的州,黑人只有百分之十六。

六○年代民權運動、反戰運動與反文化對體制的巨大衝撞設定了美國後來的政治議程,尤其是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對立。歐巴馬曾說,他不像希拉蕊背負了那個時代的包袱,他可超越既有的政治對立。然而,縱使六八的狂烈與激情已過去,但遺留下的歷史課題都將是歐巴馬與民主黨無可迴避的。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政治性演說 精彩,難傳世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 張宗智】 2008.08.30

經過18個月漫長的初選奮戰及黨內整合,47歲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歐巴馬,28日終於戴上民主黨總統提名人的冠冕,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的總統候選人。這一天,也恰好是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45年前在華府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的日子。

不過,許多人事前期待和預測歐巴馬接受提名的演說,將會是一篇可傳誦的歷史性演說,聽完後恐怕已大失所望。雖然歐巴馬演說還是十分精采有力,卻是篇平凡的政治性演說,缺乏「我有一個夢」的感人效果。

歐巴馬這篇演說用政客最常見的言詞和辯論邏輯攻擊對手,猛開畫大餅式的政見支票;有謀取政治最高權位的企圖,有現實和複雜的政治目的,卻沒有像金恩一樣為黑人同胞爭民權的單純理念,自然也無法成為一篇足以傳世的經典。

歐巴馬以個人特殊魅力,在當前特殊的政治時空下,得以擊敗許多比他政治資歷和人脈更雄厚的黨內參選者,因緣際會寫下黑人參政的歷史。許多黑人把歐巴馬當成族群的驕傲,民主黨全代會甚至刻意安排金恩一對子女演講,讓歐巴馬和「我有一個夢」的時空背景掛勾。

但歐巴馬深知他要選的是美國總統,光靠黑人的選票不能當選,金恩雖已寫入美國的歷史中,歐巴馬卻無法單靠金恩換取足夠選票,創造黑人入主白宮的歷史。

因此,歐巴馬對種族議題小心翼翼,他的選舉策略,自始就是保持吸引黑人選民種族優勢,卻也不忘強調自己母親是白人的多元特質。

所以,大談如何以黑人的身分「出頭天」,替金恩「圓夢」,完全不是歐巴馬演說的重點,全面攻擊馬侃和布希政府的施政才是。因此他批評造成美國當前經濟和國力衰退,全都源於「華府的破碎政治和布希失敗的政策」

「八年就受夠了!」歐巴馬也批評馬侃「支持布希九成的政策」,只是個缺乏判斷力的老兵,也代表共和黨一貫只崇尚市場機制,只會要人民自謀生路,想方設法替財團提供減稅良方的思惟。

歐巴馬除了批評馬侃,也明確針對馬侃未敢著墨的政策,提出當選總統後,將給九成五勞工家庭減稅,10年內達成不再依賴中東供油,發展替代能源計畫,以及在一定時限內自伊拉克撤軍等多項政見。

「若馬侃要辯論誰有當下一任三軍統帥特質和判斷力,那是我準備要迎接的辯論。」歐巴馬對馬侃批評他無治國經驗,下了辯論戰帖。

歐巴馬面對全國性的選舉,能否像初選那樣憑著個人魅力過關斬將,在11月4日一圓入主白宮之夢,未來60多天,仍有許多好戲可看。

fsj 提到...

從紐約客百年狂想曲到尋找左派政黨

◆ 紐約客的百年狂想曲... 我們要獨立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林少予】 2008.09.08

外人看紐約,看到的是世界之都的絢麗奪目,富裕、文化、影響力俱在,哪有缺憾?但對紐約人來說,百餘年來有個擱在心裡、聽起來似瘋又真的「想像」,三不五時搔逗著紐約知識分子與政治人物的癢處。

這個想像,是「分離」:建立獨立的紐約國,不然至少也要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

說這是「想像」,代表紐約人都知道分離運動不切實際,但紐約人卻不認為這是腦袋壞掉的瘋事,一旦講起如何獨立、怎樣建國,他們可是頭頭是道。

紐約分離運動始於18世紀末,兩百多年來是否獨立建國或成州的辯論,都圍繞在紐約市與紐約州的發展不均衡,從而產生的政治與經濟問題。

紐約市的地理位置控制了從大西洋進出東北各州甚至內陸的貿易管道,19世紀中期一位紐約市長伍德就曾鼓吹紐約獨立成為城市國家,並靠徵收棉花進口稅作為政府預算。

此後一百多年來,得天獨厚的紐約市成為世界之都,經濟與政治影響力加乘的結果,是紐約市除了「紐約」二字外,與紐約州幾乎毫無關係。但另一方面,紐約市諸多行政措施施行與否,卻需要州議會同意,這種經濟實力與政治權力不平等的情形,讓紐約人更覺氣結。

紐約市長彭博今年初在紐約州議會作證時,嚴詞批評州政府每年利用紐約市提供的各種服務與金錢,遠超過紐約市從州庫拿到的錢,短差至少110億美金(約3520億台幣),曾經在2003年於州政府提案要求紐約市脫離紐約州的市議員維農表示,「如果不跟紐約州切斷關係,請告訴我,還有什麼辦法不讓州政府拿百給一?」

此外,在文化上,紐約也獨樹一幟。伍迪‧艾倫在電影「安妮霍爾」中的一段台詞最能形容紐約的獨特:「你還不明白嗎?出了紐約,每一個人都把我們當成是左派、共產黨、猶太人、搞同性戀的色情狂,我自己有時候也會認為我們就是這回事,而我就住在紐約。」

紐約歷史上自然也不乏知識分子呼籲建國或脫離紐約州。

1969年著名作家諾曼‧梅勒出馬競選紐約市長,他的主要政見就是將紐約市改制為第51州,因為紐約必須能財政自主,而他主張新的州名就叫做「紐約」,至於那個被紐約拋棄的舊紐約州,則應該改名成「水牛」州。

不久前,另一位紐約著名作家保羅‧奧斯特在新作「暗黑之人」中藉虛構人物之口討論了紐約市獨立的議題;奧斯特接受「紐約雜誌」訪問時說,「如果紐約市脫離美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知道也許機會不大,但我對紐約市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我可是樂觀其成。」

紐約市幾乎具備了成為國家的所有條件:每年總預算592億美元(約台幣一兆九千億),比中華民國97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還多3000億。紐約市警察局就是現成的軍隊。講外交,紐約市長一直都是全世界唯一可以與元首平起平坐的市長;當然,位於曼哈坦的聯合國總部,更是將來「紐約國」的重要外交資產。

在基礎建設方面,紐約市百餘年前就開發了自有水源地;自給自足發電率也達到80%。此外,「紐約國」成立後,華爾街依然會向全世界提供無與倫比的金融服務,成為紐約國重要收益;畢竟華爾街是資本主義象徵。

雖然獨立條件俱在,但想像畢竟是想像,現實上終究於事無補。

※ 學魁北克?雖然並不具備語言上的差異。



◆ 尋找左派政黨

【劉志宏】 2008-09-08 中國時報

最近全國人民關注著陳水扁洗錢醜聞的最新發展,這幾天焦點又轉向新政府的六三三政見跳票,而一些更關係著小老百姓的議題都被忽略了。這些包括:賦改會所作成的對工商業者減稅共識、勞工團體對於最低基本工資的調漲訴求、以及台灣貧富差距創下了歷史新高等。而在這些議題的背後,均指出了一個問題所在,台灣缺乏一個能夠代表弱勢族群、勞工族群的左派政黨。

以歐美國家為例,整個社會往往就是兩股意識形態在進行著競爭。其一是代表資本家、企業家、以及有錢階級利益的右派勢力;另外則是代表著弱勢族群、勞工階級、無產階級利益的左派勢力。而表現在政治場域上的競爭,則通常是由左派傾向的政黨與右派傾向的政黨,一起向選民作訴求,最終由選民來決定出到底誰來執政。伴隨著這些派別政黨所孕育而生的是各式各樣的民間智庫、非營利組織、與利益團體。

以美國為例,現在的執政黨|共和黨即為右派意識形態的代表政黨。所以,我們發現到美國總統小布希一連串的減稅政策,其主要對象也都是以高收入、高所得族群為主(家庭年收入所得在二十五萬美金以上的人);對於美國的工商業發展有所阻礙的「京都議定書」,共和黨政府也遲遲不肯簽署。在野的民主黨剛好就站在政治光譜的另外一端,也就是較左的意識形態主宰了該政黨的政見訴求。

於是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二○○八年美國總統大選,觀察他們所分別提出來的政見訴求,可以明白看到這是一場名符其實的「左右之爭」。民主黨的歐巴馬的財經政策即開宗明義的指出,他會終結小布希政府對於有錢人的減稅政策、然後將資本利得稅從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而代表著右派勢力的共和黨候選人麥肯,則是沒有任何意外地宣稱,他會將小布希政府時代的減稅政策延續下去,成為永久性的政策,且要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百分之三十五降到百分之二十五。這樣壁壘分明的財經政策,幾乎是美國每次總統大選需要由選民去面對、然後由選民來進行投票決定出最後的勝出者。

反觀我國,民進黨最早由群眾運動起家,也常常與工運團體站在同一陣線,以對抗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以及黨國資本主義,似乎也有左、右之爭的意涵在其中。但是,後來民進黨發現到去炒作「統獨議題」(包括了:本土政權VS.外來政權,外省人VS.本省人等皆屬之)能夠得到的選票效果更大的時候,便開始逐漸往「統獨之爭」的道路邁進,而脫離了歐美社會最常見的「左右之爭」的軌道。

也因此,迥異於歐美先進國家的政治競爭,我國政治光譜的兩端分別是代表著與中國大陸站在一起的統派和代表著反抗中國大陸的獨派。而這股「統獨之爭」也取代了「左右之爭」,在每次的總統大選時候,成為由選民所決定的兩股意識形態。

而當一個社會由其他的意識形態來取代「左右之爭」時,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該國政府向左、右其中一方嚴重傾斜,而沒有辦法出現相對應的制衡力量。於是乎,我們發現到新上任的馬政府在整個賦稅改革政策上,往工商業者的租稅優惠靠攏,以及困擾高收入、高所得階級的遺贈稅率大幅調降;而困擾勞工團體多年的勞工基本工資多年未調整,只因工商利益團體的資源、勢力遠大於勞工團體。最後,我們也發現到央行的匯率政策所考量的是如何增加出口廠商的競爭力,而無視於廣大的人民所遭受到的輸入型通膨所苦。

因此,在民進黨接連遭受到選舉挫敗,以及陳水扁的洗錢醜聞雙重打擊之下,也許民進黨應該要思考重新回到昔日所重視的基本價值,開始擁抱群眾、站到勞工團體、弱勢族群的那一邊。讓台灣社會能夠有一股代表左派意識形態的力量,並且讓台灣社會回到真實的「左右之爭」的政黨競爭環境,而非一直停留在抽象、虛擬的「統獨之爭」。

(作者為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 唔... 共產黨現在算左派還是右派?

fsj 提到...

美國的民主

【中時小社論】2008-10-06 中國時報

拜金融風暴之勢,大家終於感受到地球村的威力,美國國會打一個噴嚏,無遠弗屆,全球股市都得股災。

不過,經濟市場也許是「天涯若比鄰」,政治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我們從美國國會投票過程得到任何教訓,應該要注意的是,同樣是國會,台灣和美國真有天壤之別。

美國眾院九月廿九日、及十月三日兩次針對七千億紓困案投票,雖然有不過與過的差別,但不變的是,共和黨都是反對多於贊成,第一次更有高達三分之二的共和黨眾議員反對。

共和黨眾議員不支持自家行政部門的重要法案,大家怪的是美國總統小布希未盡力溝通,因為美國總統雖然權力很大,但對國會卻只有「溝通的權力」,絕對不能頤指氣使。

自己人都不支持總統,美國總統制要如何運作?有趣的是,此次紓困案之所以過關,主要是至少六成的民主黨眾議員支持。

這樣的「跨黨派」投票行為,才是美國總統制的真正核心,即使是任內挑起意識形態對立、被譏為是「半個國家總統」的小布希,他的重大政策,只要是有實質效益,還是可能爭取到形同寇讎的民主黨支持。

跨黨派、真正尊重權力分立,讓美國總統制可以順利運作。全世界數十個國家效法美國總統制,但少了同樣的精神,運作起來總是扞格不斷。

台灣這十年來,也同樣根據「想像中的總統制」運作,但是,當我們的政治常態是:執政黨運作必須靠黨紀、朝野政黨永遠無法達成共識時,該思考的是:我們真的適合總統制嗎?



◆ 美政治版圖 是文化戰爭還是階級戰爭

張鐵志 2008/10/06 聯合新聞網

台灣的政治地圖分成藍綠,美國政治地圖一樣分成藍色和紅色。藍色是支持民主黨的州,主要是東北海岸和西岸;共和黨則是中西部和南部。

台灣的政治地圖分成藍綠,美國政治地圖一樣分成藍色和紅色。藍色是支持民主黨的州,主要是東北海岸和西岸;共和黨則是中西部和南部。

在藍紅版圖之外,有一種對兩黨區別的刻板描述:典型的民主黨人是曼哈頓上西區喝著拿鐵的都會雅痞,而共和黨人則是小鎮勞工。

可是,在意識形態的光譜上,民主黨不是比較中間偏左,所以應該較受低收入者支持嗎?主張小政府的共和黨不是應該屬於有錢人的政黨嗎?

如果這種描述是真的,那麼一種典型的解釋是,共和黨利用所謂的價值議題,如宗教、槍枝、墮胎和國旗等議題,來轉移中低收入選民,讓他們忽視自己的真實經濟利益,忘記共和黨的減稅和縮減社會福利政策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的。這是典型馬克思的說法: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讓人們忘記現實生活中的壓迫。

的確,美國政治在過去廿年陷入嚴重的文化戰爭,亦即政治分歧主要是圍繞著上述那些價值或文化議題,而不是以階級為主。有人甚至認為,選民上教堂的次數比收入更能預測其政黨傾向。這場文化戰爭的劇烈化是在九○年代柯林頓上台後;做為六○年代反文化之子,柯林頓成為保守派反對的典型象徵。二千年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後,從競選到執政,都在文化戰爭的戰場上激烈開火,積極動員這些價值議題:不論是修憲禁止同性戀婚姻,或是組織上動員基督教右派,更不要說以反恐和國家安全之名進行恐懼的政治。

然而,這場文化戰爭雖然是真實的,但是戰火硝煙下,卻有幾個迷思遮蔽了真實。

迷思之一是窮人比富人更在乎價值與宗教議題。事實是,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宗教虔誠程度預測選民的政治態度:常上教堂的比不常去的選民,有百分之十五的機率更可能投共和黨。和迷思相反的是,差別主要在富人和中產階級;在低收入者當中,宗教虔誠程度對政治態度沒有影響。

迷思之二是如今的富人比較傾向投給民主黨。事實是,民主黨確實從九○年代開始在比較富有的州(亦即東西岸)取得優勢,因此形成藍紅分裂的政治地圖。但是自戰後起,不論在富州或窮州,富人一直都比較支持共和黨;小布希在高所得的選民中獲得六成選票。不過,有趣的是,富州的富人比窮州的富人更支持民主黨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價值議題上比較自由開放,而和共和黨的保守價值衝突。相對的,總體來說低所得選民比半世紀前更傾向投給民主黨,而不是因為價值議題投給共和黨,除了南方白人。南方白人對共和黨的支持主要是因為六○年代後的種族政治,如我之前在這個專欄中討論過的。

所以,二○○六年美國國會大選時,共和黨反恐牌逐漸失效,民主黨又主打健保和最低工資等民生牌,他們終於奪回失去多年的國會主導權。

這是形構當前美國兩黨政治的新社會基礎,當然短期因素或候選人特質仍有影響,如這次總統大選中顯然種族和國家安全等因素會更為突出。但是能掌握選民基礎與其真正需求的政黨,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對總是限於統獨泥淖的台灣政黨有什麼啟示呢?

※ 無常的啟示吧,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



◆ 金融危機壓垮選情 麥肯陷苦戰

【楊明暐/綜合報導】 2008-10-06 中國時報

華爾街的動盪以及美國江河日下的經濟,已迫使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退居守勢。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戰略家皆認為,許多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州,政治版圖已出現有利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的變化。《華盛頓郵報》報導,過去兩周歐巴馬在全國和若干重要關鍵州,領先幅度都在擴大。

金融市場動盪、兩位候選人回應這一問題的表現乃至選民對麥肯搭檔裴林的疑慮不斷升高,都是造成麥肯落後的重要因素。

裴林惹禍 助長歐巴馬領先

日前,麥肯突然撤下其密西根州的電視競選廣告,將競選團隊調往別州,說明麥肯已發現情勢不妙。他原先的如意算盤是,攻下密西根這一工業大州,將重創歐巴馬,但密州在這波經濟衰退中飽受衝擊,麥肯知道想贏得該州比登天還難。

麥肯還發現,四年前支持布希的幾個大州有可能倒向歐巴馬,其中最重要的是佛羅里達州。麥肯今夏輕忽佛州,加上次貸危機效應,使他在該州陷入苦戰。

在其它幾個親共和黨的州,麥肯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四年前勉強投向布希的愛荷華州及新墨西哥州,現在強烈支持歐巴馬。而在維吉尼亞州和科羅拉多州,歐巴馬已微幅領先。連被共和黨視為「禁臠」的幾個州,如北卡羅萊納和印第安納,麥肯也有硬仗。

版圖消長 共和黨易攻為守

而據《紐約時報》報導,經濟問題讓歐巴馬得以在共和黨的地盤攻城掠地,麥肯則不得不放棄攫取若干親民主黨州的努力。

報導稱,歐巴馬正在至少九個四年前支持布希的親共和黨州內縝密布局。例如二○○四年布希大選大勝對手凱瑞一三%的北卡羅萊納,歐巴馬在當地大打廣告,並以該州作為準備七日候選人辯論的基地。

相形之下,麥肯只在賓夕法尼亞、新罕布夏、威斯康辛及明尼蘇達等四個二○○四年投向民主黨的州內積極造勢。他突然放棄密西根州,經濟衰敗固然是原因之一,畢竟過去八年白宮是由共和黨主政。不過經費充裕的歐巴馬在親共和黨州到處搧風點火,也迫使麥肯不得不回防。麥肯若能保有布希四年前拿下的各州,即使輸了普選票,他還是能靠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但現在情勢和二○○四年截然不同。

按民調和各項分析推斷,歐巴馬穩居領先的各州總計可讓他拿下一百八十九張選舉人票,他擁有優勢的幾州可再為他增加七十一張選舉人票,如此一來他便握有二百六十張選舉人票,距離當選所需的二百七十張還差十張。

傾力突圍 賓州重鎮成關鍵

麥肯穩居領先的各州可讓他得到一百六十張選舉人票,擁有優勢的幾州則有四十張,這樣他便握有二百張選舉人票。目前還難以定奪的有:科羅拉多、佛羅里達、內華達、新罕布夏、俄亥俄及維吉尼亞,這六州共有七十八張選舉人票。歐巴馬顯然比麥肯擁有更多機會跨過當選的門檻。

《華盛頓郵報》稱,歐巴馬可能嘗試採用「單州策略」,即傾全力搶攻一個大州,如佛羅里達或俄亥俄,這樣便能一舉突破二百七十張選舉人票,或維吉尼亞加上愛荷華或新墨西哥州的「雙州策略」,也有人提出愛荷華加新墨西哥和科羅拉多的「三州策略」。

反觀麥肯,他能考慮的選擇就很有限。麥肯也在親民主黨州全力尋求突圍,尤其是擁有廿一張選舉人票的賓夕法尼亞,該州白人居多,民主黨初選時支持前第一夫人希拉蕊。麥肯若拿下賓州,必定會嚴重衝擊歐巴馬的選情。

fsj 提到...

美國新總統若上台 亞洲政策洗牌

【世界日報╱法新社華盛頓5日電】 2008.10.06

不論誰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獲勝,美國的亞洲政策預期都會有重大的改變。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馬侃與歐巴瑪都對如何處理崛起的中國、有核子武裝的北韓,和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境內日益猖獗的回教好戰分子,有新的構想。

他們也都對增強與亞洲結盟、使亞洲參與維護能源安全,以及維持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有新的策略。

雖然一些專家認為布希總統的政策增強了與主要強權,如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係,但歐巴瑪和馬侃陣營都認為仍有需要修正之處。

歐巴瑪陣營的東亞專家季浩豐(Frank Jannuzi)說,歐巴瑪預期將推動中國加入8大工業國之列,並把北京納入一個與美國、日本組成的三邊核能合作網絡。他說:「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排除於G8之外,是荒謬的。」

雖然布希主要依賴中國的協助,來結束北韓的核武野心,但馬侃主張用更積極的政策,即透過與美國有條約關係的盟邦南韓和日本,組成連合陣線,對北韓施加更大的壓力,去達成目標。

馬侃支持一項未被國會通過的美國與南韓自由貿易協定,作為達成泛亞洲自由貿易計畫的跳板;但歐巴瑪反對,稱此協定有缺陷,對美國汽車出口至南韓的待遇不佳。此外,歐巴瑪將在北韓不遵守承諾讓聯合國證實其核子計畫,和不解決與日本間的綁架糾紛時,推動由聯合國安理會進行干預。

馬侃和歐巴瑪都同樣關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神學士勢力的猖獗,歐巴瑪說,如果美國發現凱達、賓拉丹的蹤跡,而巴基斯坦政府不採取行動,他將發動軍事行動,攻擊巴基斯坦境內的極端分子目標。歐巴瑪也主張把美軍從伊拉克撤出,調往阿富汗,對付重整旗鼓的凱達組織。馬侃則呼籲採取一個「新策略」來對抗阿富汗境內的凱達組織。

歐巴瑪和馬侃都贊成華府與東南亞國協 (ASEAN)簽署友好合作條約,以加入該組織的年度東亞高峰會,布希政府因為行政體系上,而非策略上的理由拒絕簽署此條約。歐巴瑪和馬侃陣營都表示,將在確保美國基本安全的條件下簽署此條約,以參與這個高峰會議。

fsj 提到...

卡斯楚:歐巴馬智慧沈著勝過馬侃

中央社 2008-10-12

(中央社哈瓦那十一日綜合報導)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今天表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在「智慧和沈著」方面,都「毫無疑問的」勝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

卡斯楚今天在網路上發表一篇文章分析美國的金融危機和即將舉行的大選,他在文章中指出,馬侃雖然年齡比較大,但他的健康並非「十分保險」。

在這篇題目為「叢林法則」的文章中,卡斯楚說,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發生在即將選舉,更換領導人的前夕,結果很值得觀察。

有兩年沒有公開露面的卡斯楚指出,美國的種族觀念仍相當深,在這種情況下,歐巴馬沒有步上馬丁路德‧金恩等黑人民權領袖的覆轍,是個奇蹟。

他稱讚歐巴馬能在逆境中保持沈著並能將對手的無稽指控置之一笑。但談到馬侃時,卡斯楚說,「他以好戰聞名卻是西點軍校最差的畢業生之一。」

文章中指出,馬侃自承完全不懂數學,談到更複雜的經濟學更是一竅不通,因此「毫無疑問的」他的對手(歐巴馬)在智慧和沈著方面都勝過他。

但卡斯楚認為,歐巴馬和馬侃都不想對世界經濟制度做根本的改變,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全世界人類的福祉遠不及佔不到世界人口百分之五的三億多美國人來的重要。

根據卡斯楚的說法,目前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美國「粗暴的紓困方案」將會帶來「更高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股市下跌、出口值的銳減以及更多的不公平貿易。」但他說,這也會讓世人「更加瞭解真相、良心發現並展開更多的反動和抗爭。」

※ 這報導頗有意思。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歐巴馬邁向勝利之路

【林博文】 2008-10-29 中國時報

四年前的夏天,歐巴馬正在伊利諾州競選聯邦參議員。有一天,伊州女眾議員珍妮絲.沙科斯基到白宮開會,她的上衣領口繫了一枚「支持歐巴馬競選參院」(Obama for Senate)的徽章。布希和她握手後,又回頭再看一眼徽章,沙科斯基馬上知道笨頭笨腦的布希心裡想什麼,她微笑著說:「是Obama,不是Osama(賓拉登的名字)!」布希說:「我不知道這個人。」沙科斯基答道:「總統先生,你會知道他的。」

四年後的今天,布希不僅知道歐巴馬這個人,而且心裡很清楚,他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下台的時候,他的繼任者很可能就是歐巴馬。

連續數周各種不同民調的數據顯示,歐巴馬入主白宮,幾已成定局。在剩餘的幾天時間裡,除非爆發震撼性的大新聞(或大醜聞),全盤改變選情,否則歐巴馬必然會斬將搴旗,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羅伯特.甘迺迪六○年代即預言五十年內美國會出現黑人總統,誠哉斯言!一九四八年民調預測杜威將會擊敗杜魯門的大烏龍,今年應不致發生。

美國主流媒體的選情觀察家幾乎一致認定歐巴馬會勝選,二○○八年大選形勢已定,七十二歲的麥肯終非歐巴馬敵手。此外,民主黨亦很可能在歐巴馬聲望大振,布希拖垮共和黨以及金融大崩盤的衝擊下,在國會參眾兩院大獲全勝,而同時掌控白宮與國會。民主黨的最大希望是,能夠在參院獲得六十席(目前為五十一席),以避免共和黨發動阻撓議事進行的接力演說(filibuster)。

歐巴馬連日來大聲呼籲支持他的選民,不要自滿,更不可得意太早,他提醒大家:「勿忘新罕布什爾!」今年年初新州初選前,民調一致預測歐巴馬會贏,結果輸給希拉蕊。時代創造了歐巴馬,歐巴馬亦創造了時代,他的遠見、智慧、鎮定與活力,使許許多多選民看到了美國的未來和希望,也使選民歷經布希無能到極點的八年統治後,渴望出現一個嶄新的國家領導人。被布希及共和黨糟蹋的美國,已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歐巴馬做事講究效率和共識,他的高層策士和貼身幕僚,從兩年前開始組隊以來,從未更換。不像希拉蕊的幕僚內鬥不已,也不像麥肯的助理頻頻換人,近日又傳出麥肯的幕僚和裴林摩擦的新聞。歐巴馬自己,其次是猶太裔的首席策士大衛.艾克索洛德(David Axelrod)。在紐約成長,在芝加哥當過記者的艾氏,和歐巴馬相識十六年,是歐巴馬走向勝利之路的頭號智囊。當年柯林頓擁有一個發明「別笨了,是經濟問題」口號的參謀傑姆士.卡維爾(James Carville),而拔得頭籌;布希身旁有一個詭計多端的軍師卡爾.洛夫(Karl Rove),而使這個平庸的浪蕩子做了德州州長之後又當了八年總統。艾克索洛德說,歐巴馬搬進白宮後,他仍將定居芝加哥,繼續經營他的選務顧問公司。

今年年初,歐巴馬在愛荷華州民主黨黨國會議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愛德華茲第二、希拉蕊第三),這個白人農業州(白人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四,黑人僅占百分之二點一)對歐巴馬的擁戴,開啟了二○○八年大選的精采序幕,回顧歷史,唯有一九六○年大選甘迺迪鬥尼克森,可堪媲美。當年名記者白修德(Teddy White)曾撰寫《一九六○年總統之產生》的經典著作,今年大選結束後,肯定會有一批「選舉書」問世。

歐巴馬不但激勵了一百多萬年輕男女當義工,到處為他拉票,而形成大選史上前所未見的組織戰和動員戰。同時,歐巴馬在初選一開始即為今年大選設定求變求新的基調,後來希拉蕊抄襲他,麥肯亦模倣他。歐巴馬的民調聲望過去就一路領先,金融崩潰後,差距逐漸加大,已非麥肯所能追上。幾個搖擺州(包括四年前布希勝選的紅州)已明顯偏向歐巴馬。麥肯是華府「老油子」,但他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的表現(宣布中止競選和辯論),暴露了他的魯莽、慌張和沒有大腦。當時有不少民主黨大老打電話給歐巴馬,建議他像麥肯一樣中止競選,飛赴華府以共商大局。歐巴馬斷然拒絕,認為沒有必要,他說一個領導人必須同時做兩件事,否則如何解決危機。

麥肯的最大錯誤是挑選裴林做競選搭檔,一個國內外大事一竅不通的人,怎麼能出任副總統候選人?麥肯此舉,等於搬磚頭砸自己的腳。選擇裴林,證明他的腦筋實在有問題。

歐巴馬這幾天將在幾個特級戰區衝刺,並發表一系列總結性演說。二十七日上市的《紐約》雜誌,封面是歐巴馬,並印上斗大的「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美國人民正等待歷史新頁的出現!

fsj 提到...

為當選的歐巴馬捏兩把冷汗

* 馬侃承認敗選 致電歐巴馬道賀
* 美國大選即時開票--歐巴馬篤定當選
* 歐巴馬勝選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 歐巴馬:44年來首位贏得維州的民主黨候選人
* 不敗公式 也算歐巴馬勝
* 今年選戰 顛覆美政治遊戲規則
* 同志婚、墮胎等一五三提案 同步公投
* 外婆病逝 歐巴馬造勢會上落淚
* 創造美國歷史 歐巴馬小故事
* 那個黑人乞丐 讓歐巴馬阿嬤害怕...
* 歐巴馬當選 有助華裔等少數族裔擴大參政
* 馬侃輸 學者:種族非唯一因素 關鍵在經濟
* 林博文專欄─為歐巴馬捏兩把冷汗

◆ 馬侃承認敗選 致電歐巴馬道賀

中央社 2008.11.05

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馬侃在美國東部時間四日晚間十一時二十分(台北時間中午十二時二十分)宣布敗選。他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一項集會上告訴支持者,美國人民「已經講話,而且說得很清楚」。

他說,他已經打電話向勝選的民主黨對手歐巴馬道賀。對於台下有支持者聞言發出噓聲,馬侃舉起雙手請他們自制。

他也呼籲支持者支持明年一月成立的新政府,共同努力恢復美國的繁榮。



◆ 美國大選即時開票--歐巴馬篤定當選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3841&f_ART_ID=158043

【聯合新聞網/許惠雯】 2008/11/04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即將全部出爐,目前民主黨的歐巴馬拿到338票,篤定當選,共和黨的馬侃目前則是拿到156票。



◆ 歐巴馬勝選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聯合新聞網/許惠雯】 2008/11/05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4日投票,兩位候選人:民主黨歐巴馬及共和黨馬侃終於到了一決勝負的時刻。民調一路領先的歐巴馬,一如媒體預期奪下白宮寶座,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在美國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觀察此次大選,歐巴馬獲勝的重要因素便是他掌握了關鍵州,在俄亥俄州、維吉尼亞州、科羅拉多州等勢如破竹,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美國總統選舉並非直選,而是採取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各州依照人口數量,選舉人票多寡不同(共538票)。選民普選投票,「贏者全拿」(註),在一州普選獲勝者,可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再由各州的選舉人團選出新任總統。

金恩的一個夢 歐巴馬來圓

美國黑人參政是經過一番辛苦耕耘的。非裔歐巴馬此次正式披掛民主黨戰袍本身,已經將美國政治推往一個新的里程碑,更何況,他獲勝了!這不僅圓了金恩博士的一個夢,也為美國的民權運動開啟了重要新頁。

美國建國以來實施種族隔離主義,黑人一直沒有投票權,直至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有鬆動的跡象。1963年8月28日,金恩博士發表了「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說,這個夢就是人們不再以膚色、而是從品格來評價各色人種。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1965年8月通過《選舉權法》,此後美國黑人的投票率才開始顯著提高。

歐巴馬是移民第二代,父親是肯亞留美學生,母親是美國白人。白人在美國占7成左右,歐巴馬勝選,沒有白人選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在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還不到50年的時間,歐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人人生而平等」不再是口號,而獲得了真正的實踐。但歐巴馬當選並不代表種族歧視的結束,只要這個現象一天沒有休止,就還有改變的空間。

民心望變 馬侃難抵擋

從政黨政治面來分析,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布希做了兩任,對習慣兩黨政治的美國選民來說,本就已經是時候「換人做做看」。

如果布希政績傲人,也許馬侃還有機會一搏,但在布希執政期間,對外戰爭未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拖累財政,加上當前金融風暴,美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聲望低迷,實是馬侃甩不掉的包袱。選前馬侃選擇對布希劃清界線,但效果終究有限。

這場仗馬侃打得很辛苦,在民調一路落後的情況下,他雖然宣稱自己將「逆轉」,必定會險勝歐巴馬,但選票是無情的,最後證實他還是無力回天。

新任總統 重擔一肩挑

新任美國總統沒有喘息的空間,他一上任就要面臨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政赤字及國際間如滾雪球般發展的金融風暴。此外,金融風暴促使各國與地區之間的密切結盟或合作,美國是否還能在國際間維持獨霸地位,也是新任總統必須迎接的挑戰。

美國財政部14日公布到9月30日為止的2008年預算赤字,打破了2004年因為減稅與對伊拉克戰爭所創下4,130億美元紀錄,狂飆到4,548億美元。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新總統上任的第一年裡,美國的預算赤字會突破兆美元。在這樣艱困的財政環境中,歐巴馬想要兌現競選支票,降低國外戰費、對高所得美國人課稅、對大多數中低階級減稅,可能還得多費思量。

在布希任內,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以及未簽署規範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都可看出布希試圖建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世界新秩序的決心。在金融風暴發生後,各國為了共商計策,誕生了新的結盟或合作,挑戰了美國在國際上的獨霸地位。未來在重要的國際合作議題上,歐巴馬還能讓美國「獨善其身」嗎?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歐巴馬當選 兩岸關係如何走?

此次大選,兩位候選人對中國的立場皆未成為選戰主軸,在美國內外交逼的現實下,他們都認知到,與中國的關係必須妥善處理。

觀察歐巴馬對中國的態度,他曾強調在國際貿易紛爭上不會對中國讓步,也曾指控北京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助長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配額將在2009年1月到期,屆時新總統如何面對,將是絕佳觀察時機。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及《台灣關係法》,歐巴馬均曾表態支持,並希望台海議題和平解決。至於執行層面部分,歐巴馬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但稱台灣應可實質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他也表示支持對台軍售,但軍售範圍是否包括具高度爭議的潛艦和F16戰機則未置可否。

在選舉期間,歐巴馬的外交顧問曾稱,若歐巴馬當選,將很快訪問中國。曾希望布希總統不要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也面見過達賴喇嘛的歐巴馬,就任後如何調整美國對台灣及中國的態度,兩岸都在關注。

註:「贏者全拿」的例外者內布拉斯加州和緬因州,這兩州採取「普選得票比例制」,按照普選的得票比例,將選舉人票劃歸不同候選人。



◆ 歐巴馬:44年來首位贏得維州的民主黨候選人

中央社 2008-11-05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五日專電)美國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篤定當選美國下任總統。他是一九六四年以來,第一位在大選中贏得維吉尼亞州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歐巴馬在這次大選中,對贏得維吉尼亞州志在必得。他從六月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先後訪問維州十一次,並在維州成立五十個競選辦事處。馬侃六月以來訪問維州的次數僅歐巴馬的三分之一,在維州只成立二十四個辦事處。

此外,共和黨籍的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約翰‧華納退休,民主黨籍的前州長馬克‧華納(與約翰‧華納沒有關係)與共和黨籍的前州長季爾莫,角逐遺缺。結果由馬克‧華納贏得勝利,使得維州的兩位參議員全部由民主黨人擔任。



◆ 不敗公式 也算歐巴馬勝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1.05

精確預測總統選舉的結果,一直是所有民意調查專家與政治預測者的夢想。一位俄羅斯科學家與一位美國歷史學者發展出來一套公式,曾經準確預測美國過去六次大選的結果,從未出錯。這套公式如今看好歐巴馬會獲勝。

俄羅斯的地球物理學家凱利斯波洛克發現,他用於預測地震的模式辨識技術,可以應用在總統選舉上,美國歷史家李奇曼則為他的理論提供必要的歷史陳述與判斷。

他們1981年發展出來的這套公式,共包含13項可以判定為正確或錯誤的變數或關鍵。如果低於五項的關鍵陳述是錯誤的,該公式便預測執政黨會獲勝,若錯誤的關鍵達到六項以上,就預測在野黨會勝出。

如果預測總統選舉的結果和擲銅板一樣是隨機的,連續猜中六次大選結果的機率是64分之一,或1.6%。

以下是李奇曼與另一學者德凱設計的13項評量關鍵,以及李奇曼對這些陳述正確與否的判定。
http://udn.com/NEWS/WORLD/WOR7/4586444.shtml



◆ 今年選戰 顛覆美政治遊戲規則

【陳文和/綜合四日報導】2008-11-05 中國時報

《紐約時報》四日指出,美國二○○八年總統選戰顛覆了白宮寶座之爭的傳統模式,民主與共和兩大黨候選人歐巴馬與麥肯在舉凡親近選民、募款、組織支持者、媒體公關、掌握及形塑輿論,以及政治攻防等層面都完全顛覆了美國政治遊戲規則。

紐時表示,在這次幡然改觀的總統選戰,民主黨於共和黨傳統票倉展現了一定的競爭力,鑒於民主黨人積極鼓勵非洲裔與西班牙語裔新選民和年輕選民登記、投票,此番選戰的選民人數與構成都讓人一新耳目。而共和黨陣營也期望透過密集的催票攻勢,讓投票人數一舉衝高到一億三千萬人,並帶動首次投票族的高度參與率。

由下而上 選戰模式通盤翻轉

曾任美國現任總統布希選戰策士的麥金農指出:「網際網路在今年的選戰中發揮的槓桿作用是前所未料的。宿昔的典範通盤翻轉,選戰從過去的由上而下模式,轉變為今年名符其實的由下而上模式。」

民主與共和兩黨都認為,這應歸功於歐巴馬陣營試圖瞭解並駕馭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以動員支持者,並藉以親近那些不再仰賴報紙與電視取得資訊的選民。包括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等二○○四年時尚未問世的平台,以及提醒選民四日投票的手機簡訊,都成為此次選戰的利器。

小額捐款 聚沙成塔成果驚人

而歐巴馬運用網際網路串聯小額捐款人,聚沙成塔,募得龐大選戰經費的成功模式,也為總統選戰募款奠立了別開生面的格局。作為美國首位獲主要政黨提名而拒絕公費競選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藉助網際網路,在民主黨候選人與政見鮮有曝光機會的印第安納州、北卡羅萊納州與維吉尼亞州組織選民、大打選戰廣告,勢將促成未來的總統選戰改弦更張。

美國現任總統布希二○○四年連任選戰策士尼爾森表示,這樣的進化趨勢對所有選戰操盤手都是一項挑戰,推陳出新的做法並將延續到二○一二年,甚至更久遠的年代。

此次選戰的諸多變革,除了有歐巴馬銳意革新的成因,也反映出美國選民的文化變遷。美國的新選民不僅資訊更靈通,也較具質疑精神,他們時而透過網際網路部落格,相互傳遞流言或質問所獲取的訊息,因此對於候選人的選舉語言通常會採存疑態度,也較常利用網際網路進行事實查證。

麥肯的選戰策士施密特指出,網際網路上傳播的新聞流通迅捷且多元異質,打破了選民接受資訊的傳統模式,同時為打選戰增添了許多機會與挑戰。

民主黨人指出,雖然這一切創新求變得以成功,都要歸功於歐巴馬具有無與倫比的領袖魅力,其他候選人如法炮製未必能收同樣的成效,「但這一切都已啟動,必將帶動恆久的變革。」



◆ 同志婚、墮胎等一五三提案 同步公投

【潘勛/法新社芝加哥三日電】2008-11-05 中國時報

美國選民四日投票選舉下屆總統以外,還創制複決多項提案,由保護懷孕母豬、准不准同志結婚、墮胎、增加再生能源使用率等等。

二○○八年選舉,諸如此類而列在州級選票單的提案有一百五十三個;此外,地方等級如市政府、郡政府還羅列數十個提案,要求選民投票時,一併做出決定。

許多選票上的提案是州方法律授權進行的,但也有不少是各色特殊利益團體推動的「公民創制」案。

例如加州選民這次投票,將複決要不要通過一條法律,保護懷孕中的母豬與生蛋中的母雞、不准把肉用小牛犢養在過於窄小、妨礙其坐臥走動的牛欄,本提案便是「人道學會」推動的。

加州保守派團結聯盟也推動修訂州憲案,把婚姻界定為男女之間的事,憑以逆轉加州最高法院最近的判決:禁止同性戀結婚不合憲。

加州留待選民創制複決的提案還有:持有少量大麻除罪化、增加再生能源使用率、青少女懷孕想墮胎要不要通知父母且經過一段考慮期。

※ 台灣還在為大選綁公投吵的不可開交。



◆ 外婆病逝 歐巴馬造勢會上落淚

【諶悠文/綜合三日外電報導】 2008-11-05 中國時報

美國大選投票前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三日接獲外婆鄧納姆已在夏威夷因癌症病逝的噩耗。他強忍悲痛,繼續最後衝刺拚選票,但晚間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場造勢大會上發表演說,還是傷心地落下男兒淚。

歐巴馬是在三日上午佛羅里達州東北部傑克森維爾市競選活動開始前,突然獲悉外婆已於二日深夜病逝,享年八十六歲,無緣看到他登上榮耀最高峰。但他一直強作鎮定,直到晚間在北卡羅萊納州南部夏洛特的一場造勢大會,提到失去對他有養育之恩的外婆,難掩悲痛潸然淚下。

歐巴馬說,他的外婆和美國許多人一樣,是「沈默的英雄」,他們沒有名氣,名字不會出現在報紙上,但他們每天努力工作,為兒孫犧牲。歐巴馬並承諾,如果他入主白宮,將為這些英雄努力奮鬥。

現年四十七歲的歐巴馬出生於夏威夷,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九年間和外婆同住,兩人很親近。她的個性對歐巴馬的人生影響很大,即使後來病重,仍緊盯電視收看歐巴馬的競選造勢活動,儘管歐巴馬離總統大位愈來愈近,她已沒有機會看到外孫當選美國下任總統。

歐巴馬與同母異父的妹妹瑪雅.蘇托洛發表共同聲明,宣布外婆的死訊。聲明中說:「她是我們家族的基石,是一名成就非凡、堅強和謙卑的女性。她鼓勵我們,允許我們冒險嘗試。」

歐巴馬的共和黨對手麥肯伉儷對歐巴馬痛失摯愛的外祖母則表示深切的哀悼。歐巴馬家族表示將在稍後舉行私人追悼。

上月歐巴馬擔心外婆撐不到投票,特地暫停選舉造勢活動卅六小時,飛往夏威夷在病榻旁陪伴她。歐巴馬的母親一九九五年死於卵巢癌,當時他來不及陪母親度過最後時光,他不想要這樣的憾事重演。



◆ 創造美國歷史 歐巴馬小故事

中央社 2008.11.05

四年多前,歐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以「無畏的希望」為題發表演說,他提到的希望包括「瘦巴巴又有個古怪姓名的小孩夢想美國必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時所懷抱的希望」、「奴隸圍坐營火高唱自由之歌時所懷抱的希望」。今天他當選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所憑藉應該就是這個無畏的希望。

其實歐巴馬本身的經歷就是「美國夢」最好的註解。多數美國選民能克服膚色的差別認同投票給他,應該也是受到他無畏的希望的鼓舞。

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歐巴馬在夏威夷檀香山出生。他的父親老巴拉克是出生於肯亞的盧歐族人,稍早之前以國際學生的身分來到夏威夷大學就讀,母親安.鄧漢是堪薩斯州威奇塔出生的白人,也是夏大的學生,兩人相識相戀後結婚,生下了這個長子。

但歐巴馬兩歲時,父母即分居並離婚。之後老巴拉克轉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母親則改嫁印尼籍的同學索圖圖,再生下一個女兒。

歐巴馬六歲時隨母親與繼父遷居印尼雅加達。四年後歐巴馬獨自回到夏威夷和他的外祖父母同住,五年級起進入檀香山著名的私立學校皮納侯伍就讀,於一九七九年中學畢業。

一九八二年,歐巴馬二十一歲時,父親在肯亞車禍身亡,一九九五歐巴馬三十四歲時出版回憶錄「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不久後母親也因癌症過世。

在這本回憶錄中,歐巴馬敘述自己在母親的白種人中產家庭成長的經歷。他對於自小就不在身邊的父親的印象只能來自於家庭故事和照片。

歐巴馬說,他從小就注意到父母膚色的對比。「爸爸的膚色像瀝青一樣黑,而媽媽則像牛奶一般白。我對此印象深刻。」

求學時期因為種族背景複雜,歐巴馬不易得到同儕的歡迎。他承認當時自己吸食大麻及古柯鹼,因為想把「我是誰」的問題想清楚。

高中畢業後,歐巴馬離開夏威夷來到加州,就讀「西方學院」,但讀了兩年之後就轉往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主修政治及國際關係,一九八三年取得文學士學位。

畢業後初入社會,歐巴馬進入一家金融顧問公司任職。一九八五年他又轉往芝加哥,為當地的一個教堂擔任社區工作者,協助附近居民改善環境及參與職業訓練。一九八八年底,他重返校園,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一九九一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在校期間,他曾獲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非洲裔主席。哈佛畢業後,歐巴馬回到芝加哥,受雇於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民權律師。一九九三年起到二零零五年當選聯邦參議員前,他並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憲法學講師。

一九八九年夏天,歐巴馬在律師事務所見習時認識了擔任助理律師的蜜雪兒.羅賓遜,兩人於一九九二年結婚,一九九九年及二零零一年各生下一個女兒。

一九九六年,歐巴馬踏上從政之路,首次參選並當選代表芝加哥第十三區的州參議員,公元兩千年又參選聯邦眾議員,但敗給現任者,之後續任州參議員,兩年後競選連任時未遇對手。在州參議員任內他和兩黨同仁都能合作推動法案,黨派的成見不深,頗獲好評。

雖然他的活動範圍仍侷限在伊利諾州,但他特殊的血統及出身背景仍然引起全國性媒體及評論家的注意,因而在二零零四年七月獲得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發表主題演講的殊榮,而這也是他從政歷程的轉捩點。

歐巴馬在演講中表示,無畏的希望並不是指盲目的樂觀,以為故意忽視就能解決失業的問題,或健保危機會自行化解。

他指的是某種更為深沈、更具實質的東西。他指的「是奴隸圍坐營火高唱自由之歌時所懷抱的希望、是移民向遠方異鄉出發時所懷抱的希望、是海軍少尉(指當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勇敢巡邏湄公河三角洲時所懷抱的希望、是工廠工人之子勇於克服險阻時所懷抱的希望、是瘦巴巴又有個古怪名子的小孩認為美國必有其一席之地時所懷抱的希望」。

歐巴馬以自己多樣而複雜的血緣與出身背景暢談希望,不但具有親身見証的說服力,而且立刻造成廣大基層民眾的共鳴。他這項演講霎時震撼全場,驚艷各方,一個全國性的政治新星於此誕生。而他也在當年十一月當選聯邦參議員。

二零零六年,歐巴馬將自己從政十年來的反省與展望撰寫成書,並以「勇往直前」為名出版,不但引起廣大好評,當期「時代」雜誌以他為封面人物,標題是「下一任總統?」

當時歐巴馬雖然仍表示無意於二零零八年競選總統,但各項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與布局多時的希拉蕊.柯林頓不相上下,許多時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歐巴馬如此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民主主義作風。他參選聯邦參議員期間遍訪伊利諾州各地,不論是教堂、俱樂部、工會、汽車旅館、美容院,甚至私人住宅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他不在乎人數的多少,那怕只有幾個人的場合他也都願意到場,並仔細聽取大家的意見。

歐巴馬曾寫道,這次參選所見所聞最讓他有深刻反省之處在於,不論這些選民的膚色、信仰、出身及故鄉如何不同,他們都對生活有一份同樣平實與謙遜的希望。

他們都希望能有一個能養家活口的工作、孩子能有良好的教育,不希望偶有疾病因而陷入困境、怕孩子考上大學卻必須因為經濟因素而放棄。

總之,他們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獲得起碼的安全。這個安全是廣義的,既包括經濟上的安全,也包括不受到犯罪、恐怖攻擊等的威脅,另外還能夠享受清新的空氣與飲水,孩子小時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年老時能尊嚴的退休。

在歐巴馬看來,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希望,是每個政府施政最起碼的目標。但目前美國政府實施的減稅只減了富人的稅,中產階級的負擔卻增加了。很多家庭被健康保險支出壓得喘不過氣;布希推動反恐,發動兩場戰爭,反而使美國人民所面對的恐怖威脅更為升高。總之,人民各方面的安全感都在下降。

歐巴馬在民主黨初選期間所面對的是素以紀律嚴明、糧草豐厚著稱的「柯林頓王朝」,歐巴馬卻以初生之犢的姿態擊敗了兩任總統之妻、現任參議員希拉蕊,所憑藉的只是他能以流暢的口才說出選民心中的疑問與希望。

當時包括自由派的主流媒體曾以「蜂蜜舌頭」(honey-tongued)形容他,言下之意就是他可能嘴巴很甜、能說善道,卻不如希拉蕊或參議員馬侃從政多年、經過實戰的檢驗。

但不論在黨內初選或之後與馬侃的對決,歐巴馬無論在選戰的決策、團隊的管理或募款能力上都遠優於對手,不但証明了他的行政能力,也讓「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等國內外媒體紛紛表態支持。

如今他果如眾望當選美國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無疑承載了選民對未來導正過去八年偏失,為內政和美國國際地位開創新局的巨大期望。



◆ 那個黑人乞丐 讓歐巴馬阿嬤害怕...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蔡繼光/綜合報導】 2008.11.05

歐巴馬在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說中特別指出,外婆梅德琳‧杜漢對他的世界觀影響深遠,也首次讓他感受到黑白種族問題。

外婆一直住在當年撫養歐巴馬長大的公寓十樓。歐巴馬回憶,有次他的白人外婆遇見一個強行要錢的乞丐,她心生恐懼,要外公陪她去上班。後來,歐巴馬問外公,外婆在怕什麼?外公才告訴他,她怕那個乞丐,因為他是黑人。這個回答讓黑白混血的歐巴馬,彷彿挨了一記重拳。他後來寫道,他知道外婆是深愛著他的,「但街頭那男子卻讓他們心生恐懼」;這是他首度意識到黑白種族問題。

杜漢出生在美國中西部的基督教家庭,繼承了內歛的生活態度,雖然對歐巴馬疼愛有加,但從不溺愛,即使歐巴馬贏得提名時,她也只是非常平淡的說:「挺好的,挺好的。」其實心裡對外孫的成就非常引以為傲。

歐巴馬在自傳中說,外婆不顧家裡反對,高中未畢業就嫁給推銷員的外公,外婆獨力撫養女兒。戰後她隨丈夫五度遷居而無怨言,一九六=)]年搬到夏威夷,次年歐巴馬出世,在歐巴馬的母親再婚後,她接下撫養外孫的重任。她能力甚強,在夏威夷一家銀行從小職員做到副總裁。

知道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外婆早早就以缺席投票的方式,把神聖一票投給歐巴馬。

※ 美國有種族問題,兩岸有民族問題。



◆ 歐巴馬當選 有助華裔等少數族裔擴大參政

中央社 2008.11.05

美國總統大選在黑人候選人歐巴馬號召下,今年非洲裔投票率創新高,亞裔投票人數也似較以往踴躍。多位華裔民代認為,歐巴馬當選對包括華裔在內等少數族裔,格外具有意義。

今年美大選突破一億三千萬人投票。其中,非洲裔選民占總體選民百分之十二,這些人以往大都支持民主黨,但投票率不高;至於亞裔約占百分之五,約達七百五十萬張選票。

根據聯合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報告,今年大選年,非洲裔投票率,不論在全美各地或各州都將打破歷史紀錄。究其原因,出身非洲裔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參選是最主要原因。

歐巴馬先前後擊敗同黨勁敵柯林頓‧希拉蕊及共和黨的馬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首位黑人總統。光是這項成就,足以改寫美國歷史。

華裔紐約市議員劉醇逸表示,歐巴馬突破族裔藩籬 的限制,順利當選,對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格外具有意義,美國民主將再次獲得提升。

即將卸任的紐約州眾議員楊愛倫也認為,歐巴馬當選,對少數族裔未來參政打開了一扇大門,勢必鼓勵更多有色人種參政,擴大影響力。 

她建議,歐巴馬上任後,應傾聽亞裔等族裔的聲音,即刻整治經濟、大力改革健保制度、重視移民政策。新當選的紐約州眾議員孟昭文,也推崇歐巴馬當選,對華亞裔族群,絕對是一大利多,顯示華人參政也可以更上一層樓,未來應當更有機會。

以往在美華人與黑人一般,對政治並不熱中,但近來觀念已有所改變,華裔選民都認知到,唯有參政,融入主流社會,力量才能彰顯出來,而積極參與投票或親身投入參選,就是重要起步。就以大紐約、新澤西州地區而言,今年共有四位華裔人士參選國會眾議員或紐約州參眾議員。從今天投票情形,華人投票明顯較四年前踴躍。 

由於亞裔人數和影響力日益增加,對諸如維吉尼亞和內華達州等搖擺州的影響力,隨之大增。而亞裔選民的高教育程度也是特色之一,擁有大學學歷的選民遠遠大於全美平均值。亞裔在今年大選中以進攻關鍵州為主要策略,其中「亞太裔投票」組織及「亞美行動基金」,都以此為動員目標,全力鎖定維吉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內華達州和俄亥俄州等,發揮關鍵少數影響力。

事實證明,歐巴馬今天從四年前共和黨手中拿下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等關鍵州。



◆ 馬侃輸 學者:種族非唯一因素 關鍵在經濟

中廣新聞網╱彭群弼 2008-11-05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對此,學者分析指出,種族並非歐巴馬的當選助力或阻力,關鍵還是在於美國的國內經濟狀況,歐巴馬當選,並非證明美國的種族問題已經消弭,反倒是歐巴馬必須致力消除美國各地的種族爭議,其次,經濟如果無法解決,歐巴馬當選,「也不會馬上好」,但,似乎美國人民,願意多給他一點時間,起碼,不至於要求歐巴馬一百天就要交出成績單。

台北時間中午十二點左右,歐巴馬的對手馬侃宣布承認失敗,歐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黑人總統,對於一百多年前,飄洋過海到美國當黑奴,歷經遭到壓迫,爭取同等參政權的黑人族群而言,意義自是不凡。不過,歐巴馬真的是靠膚色當選嗎?

對此,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陳一新教授表示:今年的總統大選。內外在因素太多,對歐巴馬而言,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合他能當選,並不意味著種族問題已經消失,因為他的對手,健康不好,布希的包袱,金融風暴,伊拉克戰爭等等,如果歐巴馬不能贏,恐怕才是意味著種族問題更嚴重,實際是對手弱。

陳一新認為:歐巴馬需要好好化解反對陣營的敵意,也必須解決外界認為他有社會主義色彩,甚至保護主義傾向的問題。其次,歐巴馬首要之務就是解決經濟問題,也不可能「馬上就好」,恐怕要花個半年一年,如果屆時沒有改善,兩年後的期中選舉,就會見真章,但不管怎麼說,大概不會像台灣一樣,上任一百天就要打分數。



◆ 林博文專欄─為歐巴馬捏兩把冷汗

【林博文】2008-11-05 中國時報

歐巴馬如上台,有兩件事令人憂心忡忡。一是欠缺政治(行政)經驗,二是生命安全。

這兩個問題在初選和大選期間,即是焦點話題,由於安全問題比較敏感,而又有所忌諱,談的人較謹慎;相對起來,歐巴馬從政經驗不夠,一直是他被批評和攻擊的弱點。

從希拉蕊到麥肯,都以歐巴馬沒有經驗當口實,甚至連「化外之民」的裴林亦誇耀自己的行政經驗比歐巴馬豐富。歐巴馬的公職生涯,寬鬆而言,包括〈哈佛法學評論〉社長兼總編輯一年,芝加哥黑人區社運工作三年、伊利諾州州議員七年、聯邦參議員四年。

如此菜鳥,能夠勝任繁重的國家大任嗎?卡特只做過一任喬治亞州長,結果沒做好總統,下台後始努力表現,將功贖過,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前任總統」。布希亦僅當過一任半德州州長,結果把白宮搞砸了,淪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爛的總統。

最近有一○九位歷史學者接受問卷調查,百分之六十一認為布希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爛總統,只有少數人認為布希是第二爛,最爛的是第十五任總統傑姆斯.布坎南,即林肯的前任,把美國帶至內戰邊緣。百分之九十八史家認為布希八年任期的表現「不及格」(Failure)。

甘迺迪入主白宮前,歷任眾議員和參議員,任上不太用功,目標只是要進白宮,也算是菜鳥總統。上台不久,即在登陸古巴豬玀灣事件中畏首畏尾,導致一千多名反對卡斯楚的「反共義士」被活捉,甘迺迪在記者會上說了一句:「勝利有一百個父親,而失敗卻是個孤兒。」遺憾自己沒把事情做好。過了一個多月,甘迺迪在維也納會晤赫魯雪夫,被俄共頭子教訓了一頓,〈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傑姆斯.雷斯頓說他看到甘迺迪「發抖和生氣」。雷斯頓強調,豬玀灣事件和維也納高峰會受辱乃是沒有經驗的代價。

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拜登最近在西雅圖民主黨籌款會上大膽預言歐巴馬上台後半年就會遭到世界危機的考驗,就像當年甘迺迪被考驗一樣。

以「大嘴巴」出名的拜登,怕聽眾不信,再大聲叫大家「記住我今天站在這裡講的話」。消息傳出,歐巴馬競選總部氣壞了,麥肯競選總部樂壞了。麥肯馬上把拜登的談話做廣告,全美播放;歐巴馬總部則要求拜登從此不可在公開場合發表即興式演講,今後所有談話都必須照稿宣讀,也不要隨便和記者聊天。「大嘴巴」變成了啞巴。

其實,外交經驗和國際知識豐富的拜登,還算客氣,國際金融風暴早已等著考驗歐巴馬,這次一九二九年大恐慌以來的超大型經濟海嘯,肯定完全讓歐巴馬憚精勞神很長一段時間。接下來還有美中貿易與人民幣升值問題,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泥淖戰局和美俄關係等。

欠缺經驗,誠然令人憂慮,但有經驗亦非保證能妥善處理政務國事。無能的布坎南做過眾議員、駐俄公使、參議員、國務卿和駐英公使,經驗夠豐富了,當了總統後,卻是飯桶一個。

老實說,當一個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和三軍統帥,最重要的是擁有第一流的判斷力、冷靜的頭腦、沉著的個性以及一批傑出的顧問與智囊。

甘迺迪當年能夠漂亮地解決古巴飛彈危機,主要是他可以和一批有腦筋的顧問(包括他弟弟羅伯特)密切磋商,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總統本人的能力。布希本人一無是處,又被一群邪惡狡詐的幕僚(以副總統錢尼為首)牽著鼻子走,難怪美國會走到今天這種地步。

前黑人四星上將、國務卿鮑爾本來打算在一九九六年出馬競選總統以對抗尋求連任的柯林頓,選情專家預測他勝選機會頗大,柯林頓很緊張。但鮑爾的妻子反對他選總統,擔心他被仇視黑人的極端種族主義分子殺掉,鮑爾只好打退堂鼓。

歐巴馬二十二個月前決定參選總統時,其妻蜜雪兒亦因安全問題反對丈夫出馬,後來才改變初衷。過去幾個月麥肯和裴林在各地造勢時,每次提及歐巴馬的名字,群眾裏總會傳出:「宰了他!」(kill him !)的聲音,候選人本人和安全人員皆未追查。在一些共和黨的傳統票倉,經常可以看到和聽到白人種族仇恨分子對歐巴馬的詛咒,大有必欲置之死地的味道。

許多民主黨人把歐巴馬當成甘迺迪再世,不少政治學者和選情觀察家則認為他傳承了甘迺迪的政治火炬。歐巴馬也許會像甘迺迪一樣受到一連串外交與內政的考驗,但我們應馨香禱祝他平安無事,千萬不要重蹈甘迺迪的悲劇!

※ 別輕忽占卜師的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歐巴馬的美國夢與挑戰

* 國際專欄─歐巴馬的美國夢與挑戰
* 歐巴馬 演出不可能的傳奇
* 黑白配之子歐巴馬 黑白間找平衡
* 博士級第一夫人 首務帶小孩
* 拜登 不搶戲的副總統
* 馬上到位 內閣名單,準備好了!
* 「歐」風席捲國會 民主黨完全執政
* 一黨獨大 執政未必立竿見影
* 歐巴馬的超級助選員 布希搞失蹤
* 甩獨斷布希 全球歡騰
* 日同名小村Obama 草裙舞祝賀
* 拉丁裔選民甦醒 發揮關鍵影響力
* 選出黑總統 種族藩籬撤除?
* 黑貓白貓》黑人白人,有領導力就是強人
* 歐洲,何時出黑人總統?
* 咱的社會─我們能不能也有一個夢?

◆ 國際專欄─歐巴馬的美國夢與挑戰

【吳芳銘】 2008-11-06 中國時報

歐巴馬當選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非白人總統,寫下了許多令人贊歎的驚嘆號。

第一,歐巴馬眾望所歸的關鍵因素是變革(Change)。「我們需要的變革」掃除了美國人對歐巴馬從政不久背景的疑慮,在民主黨內初選時讓希拉蕊的人氣與資質變得黯淡,面對與共和黨的競爭,也迫使了麥肯冒險挑選裴琳為搭檔,埋下了敗選的因素。

與其說歐巴馬打敗麥肯,不如說美國選民對布希投下了不信任投票。布希掌握八年的國家機器,把美國步步推向內憂外患的危局。歷史正要為布希執政八年蓋棺定論時,主張變革的歐巴馬重演一九九二年柯林頓挑戰老布希「笨蛋,問題在經濟」的經典戲碼,輕鬆過關斬將,還一舉把布希定位成美國經濟霸權衰退的重要罪人。

第二,民主黨重回華盛頓,入主白宮並以多數黨掌控參眾兩院,未來至少兩年或四年的美國,將出現柯林頓後民主黨執政下的一致政府。自七十年代民主黨失去廣大南部州的支持後,共和黨的保守主義長期主導美國政治。九一一事件更加強化了共和黨的地位,直到兩年前期中選舉,民主黨才在兩院取得優勢,這次的勝利可被視為政黨重組,選民代際的巧妙變化與反恐戰爭等因素促成了重組的發生。順此看,民主黨的一致政府,延續了期中選舉以來對布希政府的不滿,並拒絕了保守主義的失序統治。

第三,歐巴馬的當選宣告了誠如他所說的「我的美國夢一切都有可能」,「美國夢」已不是遙不可及,而是當下的感受。這個夢的實現,除來自於他的超凡魅力(Charisma)之外,還在於他善於行銷希望,扭轉劣勢為優勢,並成功地說服了美國人接受他的領導,諸如他顛覆了膚色的負面評價,為其參選賦予了歷史性的進步意義,並與「變革」的訴求相配套,成功地把自己送進白宮,改寫了美國二百多年來的歷史。

歐巴馬也善於行銷自己,引導不同背景的支持者或族群在自己身上找到共同點的共鳴。例如他用網路與年輕人溝通,讓小額募款如雪片般飛來,創下競選募款的歷史紀錄,讓黑人去思考膚色問題,與少數族裔對話爭取認同,對窮人訴求小時候領過食物補助券的共同經驗,讓高教育程度者看到了長春藤名校出身的背景。

不過,在「我的美國夢一切都有可能」的背後,美國的新領導人將面臨一系列內憂與外患的棘手難題,這是自林肯以來最難以應付的危局。

首先,在國際關係或世界秩序問題上,伊拉克戰爭後,美國的實力與其充當全球領導者的角色要求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甚至變成了美國把自己從單邊主義裡孤立了起來,世界各國不與之起舞,徒留全球單極霸權領袖角色的噓聲和虛名。

其次,在經濟上,歐巴馬將面臨三大經濟難題:挽救疲軟的經濟、穩定金融體系並重建遭受重創的金融系統以及中國貿易政策。在巨額國債和嚴重的金融風暴共作用下,經濟衰退首受衝擊,美國將陷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二○一○年失業率可能上升到八%以上,要有心理準備迎接會有點久的寒冷冬天。

美國政府對金融監管的不足與失策,摧毀了華爾街金融帝國,如何穩定並走出金融危局,以及透過政府與市場的新分工來重建金融系統,亦需時間與智慧突圍。中國已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和經濟伙伴,彼此間的經濟互賴越來越深,但是否會在紡織品配額、人民幣升值、貿易逆差等議題的磨擦下,發展成中國或新興市場國家有所疑慮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需要小心應付。

上述這些問題,民主黨政府不能像布希一樣關起門來自己搞,必須與國際社會一起設立共同議程,根據共同利益建立原則性的框架,處理單邊主義對國際關係的嚴重破壞與金融系統風險,包括:支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管制架構的改革,解決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以及京都協議書等綠色議程,重新議訂自由貿易協定,制定主權財富基金的行為準則,繼續鼓勵中國等新興國家增加匯率靈活性等。

歐巴馬的當選,有「美國夢」的憧憬,但在夢想背後還有許多歷史遺留以及新(國際)政經情勢的挑戰需要面對,危機時刻的變革領導,顯然是歐巴馬現在迫切的議題和應有的作為。



◆ 歐巴馬 演出不可能的傳奇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五日電】 2008.11.06

歐巴馬開創歷史、打破紀錄,當選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成就空前,不過他的一生從開始就極為不同凡俗,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不可能,但他總是把不可能化為可能,把不同凡俗化為不同凡響的成就。

「不可能」的歐巴馬傳奇從2007年2月開始,默默無聞的他站在伊利諾州議會台階上,敦促站在刺骨寒風中的幾千位支持者,和他一起大膽的進軍白宮。

歐巴馬說:「如果你們和我一起追求這種不可能,和我一樣覺得我們應該警醒了,應該拋棄恐懼了,我就準備展開競選總統大業。」

九個月後,離民主黨第一場總統初選還兩個月,歐巴馬聲勢最落後,在競選活動中排最後一個上台,時間接近午夜,會場燈光開始變暗,歐巴馬終於上台。

「我參選不是為了圓夢、不是覺得誰虧欠我,我根本沒有想到會來這裡,我總是知道參選總統之旅不太可能,不過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在場聽眾起立歡呼,開啟了這場不可能之旅。

歐巴馬現年47歲,媽媽是美國白人,爸爸是肯亞黑人,繼父是印尼人,小時在夏威夷和印尼住過,在美國最著名的大學念書和教書,在美國最窮的黑人社區推動社區發展,打敗民主黨內勢力最強大的柯林頓─希拉蕊幫... 種種紀錄都和美國其他總統、其他總統候選人截然不同。

歐巴馬1961年8月4日生,兩歲時,生父從夏威夷前往哈佛念書,就此一去不回,6歲時媽媽改嫁印尼商人,遷居雅加達,10歲才回夏威夷,在外婆照顧下上中學。大學先在洛杉磯念,再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在紐約工作兩年後,落戶無親無故的芝加哥,推動困難之至的黑人社區發展。

幾年後,歐巴馬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再變成民權律師。35歲步入政壇,2004年才當選聯邦參議員,是參議院的新面孔。

因為成長時父親不在身邊,人類學家的媽媽又長年在外,歐巴馬變成凡事都要靠自己解決。黑白混血促使他不斷的尋找認同,孤獨的青少年生活促使他躲進籃球天地避難。

雖然他是獨行俠,卻很合群,喜愛群眾,善於溝通,善於激勵受苦受難、絕望之至的人心,也善於提供合理的建議。從政後學到團結力量大、關係很好用的真諦。

他也有能夠妥協、卻不放棄原則的能力。22個月的競選過程中,他表現出善於號召群眾、善於組織、能夠察納雅言、能力高人一等的特質。



◆ 黑白配之子歐巴馬 黑白間找平衡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1.05

歐巴馬的崛起像一陣旋風,這股旋風起自遠離美國本土的夏威夷,在他一步步邁向白宮的途中,媒體紛紛前往夏威夷,探究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成長背景。

前衛的父母 黑白通婚

歐巴馬父母是黑白配,母親安‧杜漢在夏威夷大學念書時結識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留學生巴拉克,兩人很快墜入情網,安18歲懷孕,休學結婚,生下歐巴馬。這在當時是十分前衛的決定,因為那時美國仍有22州明文禁止黑白通婚。其實,歐巴馬的祖父更是大加反對,不希望白人汙染了歐巴馬家族血統。

曾掰自己是非洲王子

這段婚姻只維持三年,歐巴馬的父親為了哈佛獎學金,放棄了新家庭(其實他在肯亞已有妻小),此後歐巴馬只見過他一次。他10歲時父親回夏威夷,到學校探望他,卻意外戳破歐巴馬瞎掰出來的「生平」故事,同學發現他根本不是自稱的非洲王子,名字的意思也不是「燃燒長矛」。

外公早知他非池中物

這時歐巴馬的母親在印尼從事人類學工作,把他交給夏威夷的外公、外婆照顧。外公早就看出他不是池中物,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仍為他取得獎學金,送他進檀香山「普納豪」私立學校就讀。這所學校不僅培養了歐巴馬,也是「美國線上」創辦人凱斯和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的母校。

姓名被人拿來開玩笑

全校1700名學生只有屈指可數的黑人,在學校的紀念冊中,歐巴馬往往是照片中唯一的黑面孔,他不僅膚色特別、姓名更特別,有同學開玩笑的在自助餐廳外未乾的水泥上寫下「歐巴馬」這個古怪的姓氏,種種情形和他競選時如出一轍。

愛打籃球但常坐冷板凳

歐巴馬的功課不算頂尖,但總是維持中上,他熱愛籃球,以灌籃絕技而贏得O’Bomber(歐轟炸機)的綽號,但教練嫌他打球太過不講章法,常常讓他坐冷板凳。但他在球場上結識了許多黑人同胞,學習到黑人的價值觀,「有本事才能贏得尊敬」。私校生活則培養出他在有錢同學面前不亢不卑的態度,他也必須在黑白兩個世界間尋找平衡點。

哈佛學法獻身弱勢團體

歐巴馬就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時,父親因車禍去世,享年46 歲,這對歐巴馬來說是人生的轉捩點,有感於生命短促,而決心建功立業。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到芝加哥黑人居住的南區擔任社區組織幹事,展開族群認同之路。後來再到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成為獻身弱勢團體的人權律師。走上從政之路後,冷靜、從容、菁英的形象讓他連任三屆伊利諾州州參議員,在2004年以高達70%的得票率當選聯邦參議員。

身為在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在夏威夷接受多種文化的洗禮,讓歐巴馬跳脫種族仇恨,奠定他入主白宮的基礎,是2004 年民主黨黨代表大會他發表的「無畏希望」演說,強調美國沒有所謂「自由派美國」和「保守派美國」、「黑人美國」和「白人美國」、「拉丁裔美國」和「亞裔美國」、「紅色共和黨美國」和「藍色民主黨美國」之分,而是一個一體的美國。他成為首位少數族裔總統,就像他的暢銷著作「歐巴馬勇往直前」所言,是重拾這個美國夢。



◆ 博士級第一夫人 首務帶小孩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06

歐巴馬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四十四歲的蜜雪兒將成為首位非洲裔的第一夫人。從民主黨黨內初選到總統大選期間,護夫不遺餘力的蜜雪兒說,她不想在白宮團隊扮演角色,首要任務是把兩個女兒帶好。
苗條優雅,總統選戰過程中,蜜雪兒歐巴馬經常各跑各的。她談她父母,「我見過的最溫馨、最苦幹的人」。她談十歲和七歲的女兒,「上帝賜給我的最大禮物」,談她丈夫,說他的成長歷程使他有能力為辛苦掙扎的美國百姓解決問題,以及他為什麼會是個出色的人物。

她極少攻擊對手,也不越俎代庖地推銷政策,不去搶頭條新聞,而是撫慰群眾,要民眾放心選「他」。

選戰起跑時的蜜雪兒可沒這麼客氣,快言快語,一度被視為累贅,她說,「我們要是活在地球上其他地方,以歐巴馬的資歷、上進和能力,什麼都不成問題。」她還說,「美國這地方險惡極了」。

紐約時報六月批評蜜雪兒,指她需要「形象大改造」後,兩極化言論不見了,紐時八月稱讚她百煉鋼變成繞指柔,她談普羅百姓,語氣溫馨樂觀。她的選戰交通工具是小包機,只帶幾個助理和安全人員。

接受軟性雜誌訪談時只談家庭、親情,諸如嚴格規定女兒八點半上床,坐沙發不得蹦蹦跳跳,丈夫最愛的餐點是鮮蝦義大利麵,但常不疊被子,換洗的衣服老忘了丟進籃子…,向選民傳達這個信息:「我們和各位是一樣的美國老百姓。」

蜜雪兒大學念普林斯頓,拿哈佛法學博士,當過出色的律師,目前是芝加哥大學醫院副總裁。她說:「我的工作是讓大家認識我所知道的歐巴馬。」



◆ 拜登 不搶戲的副總統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1.05

相較一出道就搶盡鋒頭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林,歐巴馬的副手拜登成了被媒體遺忘的人,歐巴馬的各項競選活動也很少看見他的身影。雖然幾乎成了透明人,他卻甘願做個不搶戲的配角,以36年的參院資歷默默為歐巴馬背書。

拜登在30歲那年走進參議院,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36年的參議員生涯,讓他成為參院大哥大,他的任職時間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還要長10年,比歐巴馬更是多出30載,雄厚的實力讓他成為幫助歐巴馬勝選的幕後推手。

拜登覺得,他的資歷和形象早就深植人心,無需靠媒體大肆宣揚。競選時他只一再強調,會運用豐富的經驗輔佐歐巴馬,讓他不至於犯下新手上陣的嚴重錯誤,這無疑讓擔心歐巴馬太年輕的選民吃下定心丸。

拜登也許不如裴林鋒芒畢露,但不言之中傳達出的穩重感,和歐巴馬恰巧互補。競選之初他曾脫口說出,希拉蕊‧柯林頓可能比他更適合做歐巴馬的副手,這次失言讓他學到教訓,此後一直謹守沉默是金的原則,能不說時絕不多說一句,只要不要破壞既有的政治資本就已經夠了。

這次大選民主黨本來就看主角歐巴馬的表現,拜登樂得安居二線,讓歐巴馬盡情發揮年輕、改革、活力等特色,他的目標放在選後,在副總統的職位上發揮影響力。

拜登的人生經歷也讓成為沈默的英雄,1972年當選參議員後才一星期便樂極生悲,妻子和三個孩子出車禍,妻子和一個月大的女兒死亡,兩個兒子身受重傷。拜登悲慟萬分,一度萌生退出政壇的想法,終在民主黨前輩的勸說下打消念頭,在兒子的病床前宣誓就職。

1977年拜登五度求婚後終於再娶教師吉兒,婚後育有一女。吉兒也和拜登一樣行事低調,平常就在家鄉社區大學教英文,很少在華盛頓露面。這次大選,吉兒雖然帶著帶著孩子一起為民主黨拉票,但一得空就回到車上改考卷。她熱愛教書工作,早就表明,華府政治圈不適合她,她仍會安於老師生涯。



◆ 馬上到位 內閣名單,準備好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05

歐巴馬口袋裡已經塞著一份內閣名單,在他當選數日內就會公布,以便在1月20日走馬上任前就有一支能夠順利到位幹活的治國團隊。

歷來選戰贏家大多大選後急急忙忙物色內閣和白宮高層人選,歐巴馬十分有心上任第一天國事就上手,來個好的開始,因此心中早有人選。

他最急的事,當然是迎戰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因此今他必須全力避免權力陷入兩個月真空,任令經濟滑入深重的衰退。歷史教訓使歐巴馬覺得刻不容緩。大蕭條期間,小羅斯福在當選五個月後的1933年3月才就任,政府形同空懸,是當時美國經濟日益惡化的主因之一。

歐巴馬的過渡團隊由柯林頓的幕僚長波德斯塔主持,他馬上辦的要事就是和歐巴馬商量財政部長人選,名單上有三人,是紐約聯邦銀行長蓋斯納、柯林頓政府最後一位財政部長桑默斯,以及1980到1987年的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佛克爾。最近數月,佛克爾對歐巴馬的影響愈來愈大。

歐巴馬選前已經表明,他不想出席布希11月15日在華府主持的20國領袖全球經濟高峰會 (G20)。一方面,他不願搶布希的鋒頭,二來他不想由於參加了會議,今後施政束手縛腳。

歐巴馬的內閣和白宮高層人選,絕大多數將從民主黨籍州長、前柯林頓官員,以及歐巴馬自己的芝加哥人馬裡物色。

國務卿的優先人選包括現任新墨西哥州州長理察遜,他是柯林頓的聯合國大使,去年一度出馬逐鹿。另一位是2004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瑞。

兩個在親共和黨的州表現甚佳的州長也是熱門內閣人選:亞利桑那州長珍妮‧拿坡里塔諾可能成為檢察長,堪薩斯州長卡瑟琳‧西貝流斯可能是能源部長,或教育部長。



◆ 「歐」風席捲國會 民主黨完全執政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8.11.06

民主黨籍國會參院候選人搶搭歐巴馬的順風車,自共和黨手中搶下五席,在一百席的參院至少占了五十六席,另有四席尚未開出,但幾可確定民主黨無法拿下六十席,不能排除共和黨藉由冗長議事發言杯葛法案交付表決。

阿拉斯加、明尼蘇達、喬治亞、俄勒岡等四州尚未公布結果,現任的喬治亞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查姆布里斯初步開票結果以百分之五十領先對手的百分之四十六,民主黨翻盤不易。阿拉斯加州參議員史蒂文斯儘管貪瀆官司被定罪,但在已開出的百分之九十九選票中領先民主黨對手四千票。

民主黨本屆參院擁有四十九席,靠兩席無黨籍盟友剛好過半。參院改選三分之一席次共卅五席,民主黨確定拿下十七席,共和黨拿下十四席。

因此,新參院民主黨未能達到完全封殺共和黨所需的六十席,但已心滿意足。在目前的參院,民主黨要靠無黨籍的李伯曼和桑德斯支持才能過半,但關鍵一票的李伯曼和馬侃交情不錯,經常在伊拉克戰爭和國家安全相關法案支持布希,跟民主黨唱反調,民主黨缺了這一票就無法過半,讓他們相當困擾。

如今民主黨在參院過半優勢加大,就可不受李伯曼牽制,順利推動歐巴馬所主張的法案。在民主黨優勢較大的眾院,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這次參院改選,也讓民主黨自一九七六年以來首次在參院占絕大多數。

共和黨不只慘敗,還折損不少大將。擔任過交通部和勞工部長的杜爾夫人,是共和黨指標性人物,因為疏於經營選區,在北卡競選連任僅獲百分之四十四的選票,輸給僅任一屆州議員的哈根,還吃上誹謗官司。這為民主黨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北卡過去卅五年來一向是共和黨地盤。

共和黨南方的大本營新墨西哥州,在位卅五年的共和黨參議員杜明尼奇都被民主黨的尤達擊敗,江山易手。

不過,共和黨在參院最重要的人物、少數黨領袖麥康諾在肯塔基州獲得百分之五十一的選票第五度當選,為共和黨保住顏面,麥康諾是趙小蘭的夫婿;2002年競選時候,麥康諾大勝民主黨對手一倍選票。

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拜登第七次當選德拉瓦州參議員,州長可能會指派一名民主黨員遞補拜登的職位,任期到2010年。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歐巴馬旋風擴大民主黨在國會眾院的多數優勢。改選結果顯示將有廿九位共和黨眾議員因為連任失利或退休而離開眾院。本次有五名華裔競選國會眾議員,除了俄勒岡州華裔民主黨人吳振偉成功連任,其他四人均失利。

眾院四百卅五席全數改選,民主黨人已贏得二百五十一席,另有五席領先。共和黨人贏得一百七十一席,另有六席領先。預估民主黨可能比本屆增加廿席,共和黨則將創下一九九四年奪回眾院多數以來的最少席次。眾院目前有二百卅五位民主黨眾議員,一百九十九位共和黨議員,一席虛懸。

開票還沒結束,民主黨籍眾院議長波洛西興奮地表示:「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一夜,一波接一波。」民主黨承認,歐巴馬帶動的人氣使投票率高得驚人,使民主黨在眾院有意外斬穫。

兩黨為眾院選舉都不計血本。民主黨候選人全美共募集四億三千六百萬美元競選經費,共和黨候選人共募集三億二千八百萬美元。



◆ 一黨獨大 執政未必立竿見影

【劉屏/華盛頓五日電】 2008-11-06 中國時報

大選結束,眾議院多數操在民主黨手裡,即使尚有三席未定,參議院民主黨也高達五十六席,加上總統也是民主黨,彷彿又回到一九九二年柯林頓剛當選的時候。民主黨內部也傳出要在新總統就任後的百日推動多項立法。然而熟悉國會生態的人士認為,有前車之鑑,「一黨獨大」未必就能立竿見影。

歐巴馬與拜登都是參議員出身,尤其拜登在外交方面的見識、在國會運作的經驗,都可補歐巴馬的不足。拜登不但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多次出訪;也曾經擔任司法委員會主席,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審查程序的第一關;還在國會沉浸了卅六年。

據了解歐巴馬交給拜登第一件工作,就是擬定法案的優先次序,挾「府會一家」的民主黨優勢,選定下列幾項重大目標。

其一,伊拉克方案,包括要求伊拉克民選領袖負起更多責任,使美國可以設定時間點,逐步撤軍,每月以兩個旅為度。其二,提高資本利得稅以及高收入者的所得稅,以改革健保。其三,藉由購買股權以接收若干搖搖欲墜的銀行,從而使房貸正常。

然而,這些想法都有若干困難。以伊拉克為例,美國真的可以放手嗎?伊朗的問題又怎麼辦?美國軍方的考量又如何?

民主黨的優勢在於:取得各委員會的主席職位,因此掌握議事日程。但參議院不同,只要一個人就可以藉由占據發言台的冗長發言(甚至不眠不休逾廿四小時),迫使議事癱瘓。要想阻止這種干擾,唯有經由六十席通過,加以制止。這回民主黨最多只有五十九席,因此共和黨議員依然可以「一夫當關」,使民主黨無法如願。

兩年前,民主黨在兩院都居多數,眾院議長裴洛西認為機不可失,強力推動「百日革新」,要求儘速通過幾項法案,結果弄得同僚人仰馬翻,怨聲連連,成效欠佳。這回會怎樣演變,猶有變數。

在國會裡,民主黨經常是多數,因此「府會一家」時常出現。可是議員各自有選區壓力,所以未必能號令齊一。因此「一黨獨大」有時只是表象。而且,大選年獲勝的政黨,經常在兩年後的期中選舉失利;何況這回有的民主黨議員是隨歐巴馬旋風而上台,不可不慎,免得兩年後就結束,更要時時把選民置於黨鞭之上。



◆ 歐巴馬的超級助選員 布希搞失蹤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8.11.06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當天,布希總統不見蹤影。白宮發言人派里諾女士解釋:「總統完全清楚這場大選與他無關。」

怎麼會與他無關?半數選民強烈反對布希治國的方式,同樣多的人認為馬侃會延續布希的政策。無法與布希切割,讓馬侃選起來格外費力,最後輸掉大選。布希雖然提早表態票投馬侃,實際上他卻是歐巴馬的「超級助選員」。

八年來,美國捲入兩場戰爭,國際形象遭受重創,放任的經濟政策引發金融風暴,布希的支持率跌到剩二成。在國際間,布希的評價更差。數字會說話,成千上萬,成億上兆:四千名美國官兵在異鄉陣亡,三萬名官兵受傷,五十萬名伊拉克人喪命,阿富汗的罹難者不計其數,軍費支出高達三兆美元。

內政方面,遭遇不同,但同樣可怕。恩龍集團財務詐騙破產案、卡翠納颶風、次級房貸、七千億美元華爾街紓困案。布希在二○○○年就任時聯邦政府預算有盈餘,如今銀行破產,上兆美元蒸發,美國民眾為了健保、教育、退休金、房子和工作能否保得住而苦惱。金融風暴侵襲,美國打噴嚏,世界都感冒。

布希對美國做了些什麼,對全世界做了些什麼,都比不上他對美國總統職位所造成的傷害:濫權。尼克森對美國憲政的危害惡名昭彰,最後黯然下台。布希搖身一變成為「帝王總統」,國會制衡對他無效。無論他做了什麼,都可以全身而退,成為民主法治最壞的示範。

布希從什麼地方全身而退?國際法咸認某國遭受攻擊時發起戰爭為合法,布希卻揚言「先發制人」,並炮製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指稱海珊跟「九一一事件」有關,美國入侵伊拉克已構成犯罪。

布希以「愛國者法案」讓情報單位大搞國內監聽,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監獄囚犯遭刑求的醜聞頻傳。布希楬櫫的政策原則「道德的大多數」,其實既不道德,也非多數。

布希對美國的貢獻大概是喚醒「冷漠的大多數」,讓許多原本對總統選舉勝負不在乎,或不投票的人,體認到美國面臨必須改變的關鍵時刻。



◆ 甩獨斷布希 全球歡騰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8.11.06

全球各國四日熱切等待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他們期盼美國出現新紀元。部分國家的民眾慶祝終於擺脫獨斷獨行的布希政府,某些外國領袖則不諱言希望歐巴馬當選。

儘管全球聚焦歐巴馬,許多國家的領袖強調,無論是歐巴馬或馬侃當選,此次大選都是美國歷史的分水嶺。英國首相布朗表示:「我認為,無論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這次選舉已經締造歷史:婦女在總統大選出頭,非洲裔成為總統候選人,最後並當選美國總統。」布朗三日表示,美國新領導人將是金融海嘯出現後,全球經濟前途的「中心人物」。

盧森堡總理容克直言:「我支持歐巴馬。」德國財長史坦布律克與荷蘭財長博斯也希望歐巴馬獲勝。

反美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表示,歐巴馬當選將代表地平線出現一絲光明。他說,如果馬侃當選,只有更多的鬥爭與抗爭,他料到歐巴馬會獲得壓倒性勝利。馬來西亞外長雅丁也力挺歐巴馬。西班牙總理薩帕特羅表示,他希望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足以重振世人對於經濟與國際關係的信心。

歐巴馬很快就要處理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及中東事務。流亡的哈瑪斯領袖表示,巴勒斯坦伊斯蘭教運動將與任何美國新領袖舉行會談。

從德國柏林到法國巴黎,民眾策劃「送別布希」派對。許多法國人希望歐巴馬獲勝,因為它將象徵美國有真正改變。



◆ 日同名小村Obama 草裙舞祝賀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法新社日本五日電】 2008.11.06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隔了太平洋的日本福井縣「小濱市」市民也跟著興奮,原來「小濱」的日文發音正是「歐巴馬(Obama)」,覺得他們和歐巴馬是同一陣線。小鎮也拜歐巴馬當選之賜,聲名大噪。

歐巴馬確定當選後,小濱市民戴上夏威夷花環,穿著「我愛歐巴馬」T恤,大跳夏威夷草裙舞,慶祝在夏威夷出生的歐巴馬當選。四十四歲的當地居民石橋興奮地說:「歐巴馬跟小濱同音,真令人興奮。」

更有趣的是,第一個注意到發音有相同巧合的,竟是歐巴馬本人。他告訴日本TBS電視台,2006年他飛往日本時,一名海關人員出身地是小濱,他告訴歐巴馬小濱念做「歐巴馬」。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歐巴馬童年時期曾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銘丁第一國立小學就讀,該校師生五日慶祝他當選美國總統,高喊「歐巴馬贏了!」的口號,期待他有朝一日重返母校訪問。

歐巴馬的母校五日特別停課,讓學生收看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轉播。副校長蘇利文告訴學生,美國駐印尼大使館曾派員拜訪學校,說歐巴馬當選後不久會返回母校。

歐巴馬昔日同窗、國會議員奧塔屈表示:「小時候大家都叫胖嘟嘟的小歐巴馬『Berry』。歐巴馬很好相處,腦筋靈活。他那時就說『我想當總統』,大家都以為好笑,現在都為他感到驕傲。」



◆ 拉丁裔選民甦醒 發揮關鍵影響力

【郭篤為/巴拿馬報導】2008-11-06 中國時報

「沉睡中的巨人正在覺醒」,是今年西文媒體最常見的標題。總數一千萬的合格選民顯示了拉丁裔龐大的影響力,從而改變了民主、共和兩黨壟斷特定州份的傳統。

「沉睡中的巨人」象徵拉丁裔選民多年來對投票興趣缺缺,但這次由於兩大陣營挨家挨戶拉票,加上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積極遊說,終於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力。

拉丁裔人口近年來成長迅速,合格登記選民較二○○四年大選暴漲二百萬人,逼近一千萬人大關,在全國一億三千六百萬選民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六七%拉丁裔選民支持歐巴馬,遠較上屆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凱利的五三%為高。

推動拉丁裔投票的民間組織「美國民主Democracia USA」選前表示,兩黨拉鋸的十二個州中有四州的拉丁裔選票具關鍵影響力。拉丁裔過去大選的投票率從未超過五成,今年卻踴躍提前投票,投票率初估超過六成,打破歷來紀錄。佛羅里達州的拉丁裔第二代改變了過去半世紀老移民支持共和黨的歷史,也使歐巴馬拿下佛州這個關鍵州。

歐巴馬團隊推動拉丁裔與非裔抽空提前投票的策略,換得了亮麗的成績。卅四個州有三二%、兩千八百萬選民提前投票,其中相當比重來自拉丁裔。四日晚初步開票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拉丁裔票投歐巴馬。不再忍受近百年邊緣化處境的拉丁裔選民,認同了以生硬西語爭取拉丁裔的歐巴馬,他打破「布萊德雷現象」魔咒贏得拉丁裔選票,已是理所當然。



◆ 選出黑總統 種族藩籬撤除?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 2008.11.06

美國總統大選開票不到九十分鐘,就傳出歐巴馬攻克俄亥俄州的消息,這對早已居於劣勢,近來尤其傾全力強攻俄亥俄州的馬侃而言,無異宣告選戰已提前結束。

歐巴馬贏得選舉有兩大理由:布希與經濟。

美國選民早已用選票,在兩年前的聯邦眾議院選舉,對兩任布希政府施政的不滿,發出了預警。兩年來,民主黨全面掌控的眾議院毫無作為,但選民仍然義無反顧地擁抱歐巴馬這位政治履歷僅寥寥數行的新人。

歐巴馬「改變」的口號固然動人,但如果不是選民對布希政府的種種作為早已失望透頂,也很難提供「改變」迅速茁壯的土壤。

馬侃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後,由於選擇阿拉斯加州州長裴林的策略奏效,九月的民調曾經大幅領先過歐巴馬。當時不少非洲裔的學者十分憂心,在媒體上已經開始談論「萬一歐巴馬輸了?」華盛頓郵報五日也在一篇報導中提到,一向冷靜的歐巴馬,也坦承當時他也曾對勝選悲觀動搖。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布希政府,也完全抹殺了選民對馬侃和裴林這個組合的一絲期待。歐巴馬的民調自此與馬侃形成了黃金交叉,隨後遙遙領先,終至勝利。

歐巴馬雖然年輕,但選舉過程中不斷散發令選民傾心信任的領袖氣質,加上他擁有天時與人和,成功已在眾人預料之中。

但歐巴馬執政後,也有兩大迷思:無法期待他能「馬上好」,也不能就此斷言美國就此將去除種族藩籬。

「新聞周刊」上周以白宮新主人就任後,將如何接手一堆布希留的爛攤子「夢魘」為主題,邀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以及紐約市長彭博撰文,條列說明新總統在外交與經濟如何難為。

哈斯甚至點出民主選舉的吊詭和無奈:競選的說法是一回事,當選後如何著手,又是另一回事。歐巴馬和已然成形的民主黨國會,面對選民要求「馬上好」的強烈期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確實非口惠而實不至的政客,兩年後眾議院再改選,以及四年後的總統連任,都將再讓選民檢驗。

另一項迷思,則是認為美國在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後,就此撤除了種族的藩籬。

誠然,歐巴馬拿下超過半數的普選票,已如他所說,這次選舉已證明美國的確是一個超越種族的「合眾國」。但歐巴馬畢竟是一位非常不一樣的黑人,美國依然靠著法律和規範,強力制約著人們心中隨時可能竄出的種族歧見。

無論如何,歐巴馬跨越了民權領袖金恩博士四十五年前單純爭取黑人民權的夢,進一步達到了政治的頂峰,即將成為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黑人。這樣的歷史成就,證明了歐巴馬的傑出,也證明了美國民主發展的偉大。



◆ 黑貓白貓》黑人白人,有領導力就是強人

【聯合報╱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美歐所所長)】 2008.11.06

歐巴馬打破種族藩籬,當選美國總統,不但為美國政治史寫下新頁,反映了美國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在他明年就職前夕,美國將紀念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八十歲的冥誕。金恩「我有一個夢」演說中所期盼美國人不再以膚色,而是以品格作為判斷人的標準,也在這次大選中獲得具體實現。歐巴馬未來的政績表現,也將直接衝擊美國人的族群意識,對美國多元社會的本質形成深遠的影響。

近四個世紀以前,在英國第一批殖民抵達美洲後不久,就將黑奴制度帶入新大陸。十九世紀中葉經過南北戰爭林肯總統宣布解放黑奴後,廢除了奴隸制度。不過,保守的南方卻用各種州的規定,持續剝奪他們的參政及投票權。更嚴重的是,最高法院裁定黑白族裔在教育及公共設施使用的隔離作法,是「分離但平等」,並沒有與憲法牴觸。

沒膚色偏見 真平等

「分離但平等」的原則成為憲政體系內允許的不公平待遇。一九五四年最高法院終於推翻這個原則,建立「分離但不平等」的解釋,裁定將黑人與白人學童分開的做法就是不平等。這個裁定展開了五○年代末期至六○

年代的民權運動,不但讓黑人可以進入學區內白人為主的中小學就讀,也讓南方許多排除黑人入學的高等學府結束了教育歧視。在就業方面,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成立,就是要防止及懲戒包括種族因素在內的職場歧視。

不過,儘管美國已在憲政判例、政治運作、及教育就業機會等方面,排除了對黑人的歧視條款,但個人心中隱藏的偏見及狹窄族群意識,卻不是靠法律和制度所能夠完全改變的。就部分美國白人而言,他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很可能是在監獄的年輕人多過大學生、靠社會福利救濟的單親家庭、毒品氾濫的貧民區的一個族群,因此歐巴馬的獲勝,意味著大部分的美國人已逐漸擺脫對黑人偏執的看法,不再受種族主義所脅持。

當然,歐巴馬之所以能夠獲勝,應該與他的個人特質及傳播的信息有密切的關係。美國黑人政治領袖大致可分兩大類型,一種是參與過民權運動的自由鬥士,其中有牧師背景的演說家,他們具有群眾魅力,如金恩博士及一九八四及一九八八年兩度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的賈克遜牧師等。他們在演說中經常提及如何讓黑人脫離制度性歧視所帶來的枷鎖,賦予能力,讓黑人能夠脫離貧窮、擺脫不利的社會條件。紐約州的夏普頓牧師則是近年來最具煽動性的黑人領袖,曾參與民主黨二○○四年的總統初選。這其中也有部分是透過民權運動的洗禮,然後參與政治者,如喬治亞州的眾議員路易斯。

另一種黑人政治領袖則是在地方政治中透過傳統人際關係及利益交換而逐步爬升的政治人物,如紐約州眾議員阮格爾、前芝加哥市長華盛頓、前費城市長古德、前紐約市長丁勤時,當然也包括最近聲名大噪、已過世的前洛杉磯市長布萊德雷。

不打悲情 吸引新世代

歐巴馬並不屬於這兩種類型的黑人領袖,他或許比較接近前者,也存在後者的部分身影,但就因為他不是民權運動世代,因此可以不需要訴諸悲情、喚起被壓迫的集體記憶,而是以具前瞻性的「改變」為競選主軸,輕易跨越族群藩籬,化解白人選民疑慮。他也不像前述的典型地方性黑人政治領袖之豐富從政經歷,因而仍然保持了較為清新的形象,得以吸引新世代選民的支持。

有近六成的美國選民在這次大選中,將經濟視為最重要的議題。他們希望選出的是一位有願景、具有領導能力的總統,改變沉痾、振衰起敝的強人,而這位領袖不一定要是來自相同膚色的族群。鄧小平的名言—黑貓白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或許也可用在美國此次的總統大選結果—黑人白人,有領導力就是強人。



◆ 歐洲,何時出黑人總統?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05

歐洲黑人都高興歐巴馬創造了美國政治史紀錄,不過,他們在歐洲能不能如法炮製? 大多數人說,想就好,至少目前是這樣。更老實一點的人說,歐巴馬在美國的成功,反而凸顯歐洲的少數族裔離上層權力座位還遠著。

杜克洛斯是海地裔,他的巴黎店面賣一系列印著歐巴馬形象的T恤。他說:「這裡,整個制度都在擋路。法國人保守多了。」他旁邊一個留著非洲髮式的朋友,美式籃球帽上別著歐巴馬標誌。法國會不會出個黑人來選總統? 他大笑說:「這裡的文化不同。」

歐洲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逐漸撤出其全球帝國,移民人口很大,而且還在增加,法國和英國的黑人都不少。但是放眼全歐,找不到一個帶非洲口音,能像歐巴馬這樣成為主流政黨候選人的人物。

法屬圭亞納裔的克莉絲丁‧陶比拉,2002年競選法國總統,得票率2.32%,她說,法國社會有迎接黑人候選人的準備,政黨沒有:「政黨是路障。」

她表示,法國社會已準備享受歐巴馬提供美國的那種美麗探險,但大環境依舊難改。目前法國內閣僅有的黑人女性是人權部長拉瑪‧雅德,她也說,法國的政治制度不容許冒出一個歐巴馬,原因不在他是黑人,而在移民很難融入法國。

剛果裔的杜亞狄今年當選義大利第一個,也是僅有的國會議員,請49歲的他想像一下「歐洲歐巴馬」,他說,義大利政黨裡的黑人還太少,再看吧。另外,義大利還沒有移民形成的中產階級,而且歐洲國家紛紛制訂限制移民數目的法律,少數族裔的遠景不容易樂觀。

法、德、西、義等國無數民調顯示歐洲人樂見歐巴馬勝選,但精神支持是一回事,現實情況完全不然。英國有8%少數族裔人口,645個國會議員裡卻只有15人 (2.3%)是少數族裔。

※ 雖然有些非裔的法文比法國人還要好,這條路還很長。



◆ 咱的社會─我們能不能也有一個夢?

【萬言/北市(自由業)】 2008-11-06 中國時報

美國真的是一個值得喝采的民主國家,因為他們選了歐巴馬當總統。媒體評論起這件事,總不忘帶上一句金恩的名言「我有一個夢」,而這個夢真的就實現了。沒有人敢否定種族的敏感性,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血源連屬,美國人奮鬥了兩百年,終於接受一個有色人種當他們的元首,驕傲一下也是應該的。

只是我有一種疑惑,為什麼全世界的人,包括歐巴馬自己,都要一口咬定他「是黑人」呢?歐巴馬的父親是肯亞黑人沒錯,但他的母親可是不折不扣的白種人,生物學上的客觀描述應該叫「混血人」,只是膚色偏深而已。歐巴馬被稱為黑人,完全是父系文化的主觀作祟,設若美國是一個母系社會,而且黑人占多數的話,歐巴馬還會被稱為黑人嗎?

美國的人口結構正在改變,有朝一日白種人也可能成為少數,那時候吶喊「我有一個夢的」,會不會變成純種白人?也許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時間會解決一切,設想,歐巴馬的女兒長大後,和純種白人結了婚,她們的兒女該稱何種人?

再看看今天的台灣,文字、語言、宗教都系出同源,頂多只是先來後到而已,「本省/外省」、「中國/台灣」,冤深債重,吵得不可開交,我們能不能也有一個夢呢?

fsj 提到...

像我一樣? 歐巴馬要養雜種狗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8日外電報導】 2008.11.09

歐巴馬在記者會上被問到,要為女兒找什麼樣的寵物狗時,他脫口而出說:「像我一樣的雜種狗。」(Mutts like me)。他隨口說的三個字,卻提醒大家他的新政府將與過去完全不同,美國也將完全不同。

在美式英語中,mutt是雜種狗。人人皆知歐巴馬的母親是白人,父親是黑人,他將是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不過從他自己口中說出來,尤其是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說出來,仍是震撼人心的事。


他所傳達的訊息很清楚:我們有一位總統,能很輕鬆自在的討論複雜難解的種族議題,許多人仍不能自在的公開談論這個問題。而歐巴馬發表此言的時機別具意義,因為再過幾年非拉美裔的白人也會成為美國的少數民族。

歐巴馬說,他們家選狗「是一件大事」,在官網上引起的討論比其他事都熱烈。

他說,他們家選狗有兩個條件。第一是10歲大的女兒馬莉亞有過敏症,因此必須養低致敏性狗種。動物專家說,有過敏的人,貴賓狗是不錯的選擇。幾種前身是獵犬的小型狗,如約克夏,也可以考慮。

歐巴馬說,他的第二個條件是優先考慮從收容所領養流浪狗。他又加了一句:「大家都曉得,收容所的狗很多是雜種狗,像我。」



◆ 倫敦傳真:英國會出現黑人首相嗎

【江靜玲】2008-11-09 中國時報

相較於歐洲其他主要國家,英國一般民眾對美國這次大選的注意力,其實是偏低的。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歐洲各國中,對美國大選最感興趣的德國,比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在義大利,也有百分之三十二。可是,英國只有百分之十五。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英國是美國在大西洋彼岸最堅實的盟友,英國大眾對美國總統大選的興趣怎麼會遠不如歐陸國家呢?有人把原因歸於英國嚴重的經濟蕭條,社會的焦點都放在金融財政上的原故。可是,這個答案,只解釋了部分的事實。

「美國會出現首位黑人總統嗎?」這個疑慮,從頭開始其實是很困擾英國菁英社會的。若拿這個問題詢問英國中上階級出身知識份子,則會得到一個非常英式的回覆,「歐巴馬嗎?他有一半是白的。」

如今,美國大選結束了。歐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具有非洲黑人背景和血統的總統。挑戰英國社會和政界的新疑問是,「英國可以有個黑人首相嗎?」

這個答案在英國,絕對不是可以直接二選一的是非題。美英雖然都是種族多元化的國家,但種族歧視的問題,英國可能不像美國那麼分裂與顯著,真正畫分英國的是社會層級。英國社會講求的是一個人是什麼階層出身的,包括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語言表達。英國社會的階級畫分比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要深沉許多。

回顧英國歷任首相,人們通常會很驚訝的發現,迄至目前,共有十八位英國首相,出自英國貴族學校伊頓公學。包括十九世紀初的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十九世紀末的格蘭斯頓(Gladstone)、十八世紀的比特父子檔(William Pitt the Elder )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和魏爾波(Robert Walpole),以及二十世紀,一九五○年代的伊登(Sir Anthony Eden)和麥克米連(Harold Macmillan )等人,一九六四年出任首相的赫姆(Alec Douglas Home)也都是出自伊頓公學。

根據統計,像伊頓公學這種社會階級出身的人,在英國社會中,不及百分之一,但數百年來,這些人卻一直是英國政經和社會的領袖。迄今,英國政府機構,尤其是外交系統,以及主要媒體,這些中上階層出身的英國人,仍為主流。

階級之分往往是一個比種族更複雜,更不容易破除的社會現象。若從這個角度觀看,一個黑人家庭想要住進英國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恐怕比一個黑人家庭入主美國白宮更困難。

然而,歐巴馬當選現象,在英國仍然出現了一些新的黑色旋風。媒體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點。英國媒體中,黑人專欄作家一向十分罕見。立場素來左傾的《衛報》因為有一位黑人專欄評論員蓋瑞楊(Gary Younge),此刻,大受歡迎。《衛報》也樂的藉此大大重用此君。歐巴馬當選當天,蓋瑞楊的報導和照片甚至與美國新總統並列在該報頭版。

立場右傾的《每日電訊報》也有一位美麗的女性黑人專欄作家湯瑪斯(Lasley Thomas),平時以撰寫美容流行為主。但這段時間以來,《每日電訊報》總是把她的照片擺在頭版報頭上,明顯傳遞著這樣的訊息:「我們也有黑人專欄作者」。過去,這塊版面上,最常出現是伊頓公學出身,滿頭金色亂髮,目前仍每周為該報撰稿的倫敦市長強森。

這個周末,沒有黑人專欄作者的《泰晤士報》終於出了新招,找了前工黨倫敦市議會主席、現任英國公平觀察組織會長的菲利浦斯(Trevor Phillip)進行專訪。這位非裔背景的前英國政客直指,英國政治體系將會阻止英國歐巴馬出線。

菲利浦斯說出了英國政壇的事實。英國國會目前只有十五名少數族群議員。布朗領導的工黨政府,只有兩位閣員是少數族裔,這在英國政府中,已是開放的作法了。至於在野保守黨,毫無疑問,是英國公學菁英天下,除黨魁卡麥隆是伊頓公學出身外,保守黨政策研討制定負責人賴特溫,也是伊頓人。

英國是否能夠像美國一樣出現一位歐巴馬,癥結不全在政治體系或種族歧視,而在社會階級的分野。歐巴馬或許為英國社會開啟了一道新的思考方向,但英國要出現一位黑人首相,恐怕得等到英國皇室和貴族完全消逝那一天。

※ 或許真的要等到王室消失的那一天吧。

fsj 提到...

歐巴馬政府徵才 63問題細查身家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8.11.14

想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新政府中謀個一官半職,先得填寫一份共有63題,洋洋灑灑長達7頁的個人與身家調查問卷。其中大小問題都有,填表人可能得翻箱倒櫃或是進電腦檔案找出舊資料,才能正確填寫。

紐約時報報導,任何新政府上台用人時,均會設些特殊的「門檻」,以免重蹈舊政府之覆轍,或讓新總統難堪。以往問卷內容有變化,主要是為反映科技的日新月異,歐巴馬政府的問卷內容卻遠超乎想像。

這份問卷是專為想在內閣或高層謀職者設計,有些問題與眷屬及子女有關。歐巴馬新政府不計較小過,所以交通罰單低於50美元者不用申報,但家人是否有槍,必須據實以告,而必須附上的,還有對歐巴馬嘻笑怒罵的一切電子郵件內容、部落格張貼、Facebook社交網站的連結,以及個人在網路上使用的所有化名。

歐巴馬競選時,一再強調將杜絕政治遊說、利益交換、自肥等華府慣例,因此第18題問謀職者,他本人或眷屬、近親中,是否有人與政府接管的兩大房貸巨擘房利美、房地美,或是財務出狀況的美國國際集團(AIG)、華盛頓互惠公司有任何關聯,而且必須鉅細靡遺交代。

在家庭幫傭一項中,問卷要求申請人說明管家、保母、司機、園丁的移民狀態,以及申請人是否有為這些人繳稅。

看過這次歐巴馬高層人事的身家調查問卷後,曾在柯林頓總統與卡特總統的交接小組中工作的律師兼遊說業者柏曼說:「幸好我不打算到聯邦政府謀差事。」

問卷的第一題,是有關於申請者的「簡歷」,但所謂的簡歷,要列出過去10年所有謀職的簡歷與自傳內容。此外,房貸金額超過一萬美元,貸款擔保品價值,以及是否參加以種族、性別、宗教、性傾向為區隔的團體,均需清楚說明。

第63題則問申請者是否曾寫過日記,其中載有可能造成利益衝突、或是日記一旦公布可能讓個人、家人或總統當選人尷尬的資料。

※ 有沒有問及網路上的活動?

fsj 提到...

歐巴馬組夢幻團隊 避免三大錯誤

◆ 威爾許專欄》組夢幻團隊 避免三大錯誤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8.11.17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即將領導自由世界中最有權力的政府,但現在他面臨的是各行各業新老闆都會遇到的挑戰,最大的任務是組成合適的團隊。

如同其他的新老闆,歐巴馬即將發現籌組團隊的過程可以錯得多麼離譜,而且很容易出錯。長期盟友要求安插自己的人選,幾股強大的勢力封殺特定候選人。時間壓力與日俱增,直到某天你才驚覺,圍繞你身邊的核心人馬並非你夢想的頂尖團隊,而是各方妥協下的產物。

領導人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建立最佳團隊?更正確地說,既然建立團隊的過程潛在許多陷阱,在夢幻團隊形成期間,領導人不該犯哪些錯誤?

錯誤一:自動犒賞效忠者

喔,酬庸是多麼令人無法抗拒。不論努力了多久,一旦你取得高位,一定無法抗拒對早期支持者論功行賞的衝動。拿我們認識的一位新任執行長為例,他指派資深人力資源主管出任公司的數位部門總裁,只為回報她多年來的支持,但這麼做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此人在科技領域的經驗不足。

犒賞支持者若不是釀成災難,就是直達平庸,原因不是所有效忠者都是庸才,而是忠心耿耿不代表此人是某職位的最佳人選。才智過人、精力充沛且有能力激發他人者,才是不二人選。不具備這些特質的忠誠者,肯定永遠是當一級主管的二流角色。這是個大問題,理由很簡單。二流人才傾向任用其他二流、甚至三流的部屬,引發「表現不及格」的組織連鎖反應。

錯誤二:聘請渴求工作或趨炎附勢的人

當職位候選人注視你的雙眼,說他多麼渴望成為你的夥伴時,確實很難回絕。你心想:「太完美了,此人和我有共同的願景。」

或許是,但若是他另有所圖,例如企圖讓停滯不前的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或讓事業起死回生。這些人就像沙賓法案後,許多董事會爭相設置的「獨立」董事(董事會通常延攬倫理與金融教授出任獨立董事)。他們收取董事費,但像花瓶,因為「吃人嘴軟」,不太可能提供公正或相反的意見。

事實上,歐巴馬指派眾議員艾曼紐擔任白宮幕僚長時,成功避掉這個常見的錯誤,值得外界肯定。艾曼紐一向被批評是忠於黨的民主黨員,但聰明、精力充沛和坦率的特質在他身上展露無遺。更重要的是,未來他與新老闆意見相左時,能毫不膽怯。現實世界中有許多高薪、高聲望的工作等著他。

錯誤三:把全部心力放在危機處理團隊上

幾乎每個新領導人都有燙手山芋要接,所以很自然地傾向把重心放在找來能解決問題的團隊成員。這件事一定得做,但新老闆也必須分出部分心力在處理長期優先事務的領導職位上。要記住,你每任用一人,就會傳遞「我有多在乎」的訊息。

現在媒體關注的是,歐巴馬會選誰當財政部長。但想像一下,要是歐巴馬宣布的能源部長是一位優秀、充滿幹勁的人才,媒體會如何反應。就像企業領導人挑選廣受敬重的經理人來推動重大策略性計畫一樣,這樣的決定比任何政策演說更能有效傳遞訊息。

除了組成合適的團隊,歐巴馬還面臨一項所有新領導人都會面臨的考驗。歐巴馬既已成為老闆,就連他最信任的顧問也會想討好他。「諂媚」是醜陋的字眼,但就連最優秀的人也會逢迎拍馬,而領導人通常很難不聽信阿諛諂媚之言。

未來幾個月,歐巴馬更大的任務將是透過舉行辯論、稱讚反對者、推舉自由思想家為楷模等方式,抗拒龐大的奉承勢力。這很難做到,但領導人必須全力以赴。只要一開始他們身邊就有合適的團隊,就辦得到。



◆ 歐巴馬大權在手 卻保不住黑莓機

【黃文正/紐約時報十六日報導】2008-11-17 中國時報

六十五天後,歐巴馬將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成為地球上最有權勢的男人。不過,屆時他可能被迫先得放棄他最愛的黑莓機。

如同許多專業人士,多年來,黑莓機一直是歐巴馬最親密的伴侶。在競選期間,媒體經常可以看到他機不離手,小小一只的黑莓機,便是他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以及跟幕僚、親友溝通聯繫的主要工具。

然而,入主白宮後,歐巴馬可能被迫跟這個形影不離的夥伴說再見。除了網路郵件安全顧慮,他也須面對《總統紀錄法》(Presidential Records Act),即總統任內所有往來書信文件,都將成為官方紀錄,最終須接受公開檢視,若有不法,甚至可能收到法院的傳票。

美國總統雖擁有無上特權和許多權限,但法律與文化卻剝奪他使用若干企業執行長賴以生存的工具。不過,歐巴馬似乎傾向讓白宮更接近廿一世紀現狀,他的幕僚說,歐巴馬希望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在橢圓形辦公室使用手提式電腦的總統。

一年前,當歐巴馬與希拉蕊競爭白熱化時,許多民主黨金主或政治觀察家都直接打手機向歐巴馬表達關切,迫使歐巴馬換掉手機號碼,但他的電子郵件信箱並未更改,因此,收發電郵便成了他與外界最主要的聯繫管道。

過去八年來,黑莓機愈來愈受歡迎,收發電郵的數量逐日倍增。在四處奔波趕場的競選期間,歐巴馬即經常利用隱匿性較電話高的黑莓機,與親友們聯繫或掌握選情,此外,各種備忘錄和簡報也都直接傳至他的黑莓機。

歐巴馬並非第一個抗拒的總統。八年前,布希在宣誓就職前三天,曾用電腦發送郵件給四十二位親友。他在信中向眾人致歉說,因不想讓私人交談遭攔截外洩,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再使用電郵。

友人透露,雖然最近歐巴馬他還是習慣在黑莓機上撰寫交接事宜和其他事情,但已開始減少收發電郵的頻率。

歐巴馬是否願意跟黑莓機說拜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即便如此,他仍有其他新的聯絡工具可用。例如,十五日他代表民主黨發表的每日電台演說,即首次以錄影方式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播出。

※ 小心成為駭客們的頭號目標。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歐巴馬籌組「政敵團隊」?

【林博文】 2008-11-19 中國時報

最近有兩本書在美國非常熱門,一本是哈佛經濟學家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一九五五年出版的《一九二九年大崩潰》(The Great Crash,1929);另一本是女通俗史家朵麗絲.昆斯.古德文(Doris Kearns Goodwin)二○○五年推出的《政敵團隊:林肯的政治天才》(Team of Rivals: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歐巴馬有意任命前政敵希拉蕊為國務卿的消息曝光後,《政敵團隊》這本書幾乎天天出現在平面和電子媒體上。歐巴馬說他正在閱讀一批有關林肯和小羅斯福的著作,其中即包括《政敵團隊》。而分析家也都認為歐巴馬很可能會展現「勝利者大度」的傳說,邀請幾個政敵入閣,「化戾氣為祥和」,俾共赴國難。西方有句諺語說,把敵人放在你的旁邊,總比讓他(她)在外面作怪搗亂好得多。

歐巴馬會不會任命希拉蕊當國務卿,現已成為美國媒體最熱鬧的政治猜謎遊戲,正面反應遠超過負面反應。據《紐約時報》說,希拉蕊本人也很想轉換碼頭到國務卿當內閣第一部部長;既然未被歐巴馬拔擢為副總統候選人(據說歐巴馬從未考慮過她),有機會出任很風光的外交大臣,亦為一樁美事。目前唯一的阻力是希拉蕊的丈夫柯林頓肯不肯把他卸任總統以來的全部財務紀錄公開出來,讓歐巴馬的律師團先行檢驗?柯林頓下台後到處撈錢,搖身一變為國際掮客,許多財源有問題。

歐巴馬已公開說了無數次心儀林肯的話,當年林肯也像今天的歐巴馬一樣,沒什麼政治經驗。林肯更糟糕,僅做過一任兩年的眾議員,又面臨內戰的威脅。林肯當選總統後,不計任何嫌隙,力邀和他一起角逐總統的政敵入閣,而這些答應入閣的政敵都在內心深處看不起名不見經傳的林肯。古德文的《政敵團隊》即描述謙卑的林肯如何邀請紐約參議員西華德(William H. Seward)出任國務卿、密蘇里法官貝慈(Edward Bates)擔任司法部長、俄亥俄州長蔡斯(Salmun P. Chase)當財政部長和賓州政客克麥倫(Simon Cameron)做戰爭部長,以及林肯和他們的互動關係。由於克麥倫太無能,在內戰初期做了許多魯莽的決策,而於一八六二年一月被林肯撤換,由能幹的民主黨律師史坦敦(Edwin M. Stanton)接任。

如果希拉蕊出任國務卿成定局,則出現了歷史又重演的場面,希拉蕊是紐約參議員,林肯的國務卿西華德也是紐約參議員。西華德任內最大的建議是在一八六七年以七百二十萬美元向俄國購買阿拉斯加,當時媒體痛批西華德買了一個大冰箱,幹了一件蠢事(Seward’s folly)。紐約專欄作家陶曼玲諷刺地說,西華德買下阿拉斯加的後果是造就了二○○八年大選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琳!

歐巴馬常說他喜歡和身邊的幕僚及顧問進行腦力激盪,辯論問題,他不要這批人當應聲蟲。從初選到最後勝利,可以看出來歐巴馬是個有點自我中心的人,要掌控一切,有時也會顯出趾高氣揚(cocky)的樣子。最明顯的是十一月四日深夜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舉行盛大慶祝會,歐巴馬發表勝利演說時,不要任何一個人(包括妻子和副總統當選人拜登)在台上分享他的榮耀,由他一個人獨享光芒。

歐巴馬也許真的想組成一個政敵團隊,在今天這個多難的時代可以集思廣益、匯集百川,但美國媒體顯然太過美化(或神化)林肯當年的政敵團隊。事實上,林肯花了好幾個月才大致組成內閣,約一年時間始全部敲定,中間歷經無數爭執和傾軋。政敵團隊絕不是一蹴可幾的。

美國歷史上從參議員席位直接邁向白宮寶座的,只有三個人,第一個是第二十九任總統哈定(在位時間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三),未做完即猝逝於舊金山,被史家列為最爛的總統之一。第二個是第三十五任總統甘迺迪(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未做完即遇刺。歐巴馬是第三個。小說家海明威最愛講的一句話是,要看一個人是否有能耐、有本事,就要看他在壓力下是否仍鎮定如恒,保持風度(grace under pressure)。歐巴馬似乎擁有這種本事和能耐,這是做一流領導人的先決條件。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刻,不少人到圖書館或上網找高伯瑞的名著《一九二九年大崩潰》出來看,希望多了解一點歷史。歐巴馬在競選時經常提到今年金融風暴乃是一九二九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無形中促成了不少有心人重讀歷史的興趣。經濟史家認為,除了《富裕社會》,《一九二九年大崩潰》是高伯瑞寫得最好的通俗舊作之一。

兩本著作因時勢和選舉而再度引起讀書人的重視,這也是大選年的知識豐收。

fsj 提到...

歐巴馬外交國安團隊成形 傾中道路線

【閻紀宇/綜合廿二日外電報導】 2008-11-23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外交國安團隊正逐漸成形,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幾已確定出任國務卿;退役陸戰隊四星上將、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瓊斯(James L. Jones)可能接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至於國防部長,目前歐巴馬仍傾向由現任部長蓋茨留任一年。

《華盛頓郵報》指出,歐巴馬在遴選外交國安首長時顯然以經驗、聲望、老成持重為首要條件,也預示其外交政策將是中道而行。據消息人士透露,歐巴馬也考慮擴大國安顧問的職權,賦予像當年季辛吉那樣大的權力。

歐巴馬上任就將面對複雜艱鉅的國際情勢:美軍撤離伊拉克行動即將展開,阿富汗內戰局面日益惡化,巴基斯坦政情與社會動盪不安,伊朗核子工程計畫爭議愈演愈烈,北韓放棄核武進程隨時可能生變,以巴爭端仍然懸而未決。

歐巴馬將在感恩節(廿七日)假期結束後宣布新政府的外交國安班底。一位歐巴馬外交政策團隊成員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時間試探調適,必須立即進入狀況、因應變局。

希拉蕊是否願意出任國務卿,是近來華府政壇最熱門的話題。

據她的親信與友人透露,希拉蕊對於要不要跳入「霧底洞」(Foggy Bottom,國務院渾名)原本相當猶豫,但歐巴馬在廿日再度打電話催駕,承諾讓她決定國務院重要人事,並保證她日後可以上達天聽,不受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掣肘,希拉蕊才下定決心,準備走馬上任。

可能接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的瓊斯也絕非等閒人物。下個月將滿六十五歲的瓊斯投身軍旅四十年,在北約統帥任內曾主導對阿富汗用兵,去年二月才光榮退休。

瓊斯在軍事國安議題領域深受敬重,且能超越黨派紛爭,既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數十年老友,也是歐巴馬在選戰期間的重要顧問。瓊斯作風平易行事低調,嫻熟華府權力運作,因此歐巴馬認為他相當適合擔任必須協調不同部會、凝聚各方共識的國家安全顧問。

至於總管情報單位的「國家情報總監」(DNI),傳聞人選包括前美軍太平洋指揮部司令布萊爾、前任國家反恐中心(NCTC)主任布瑞南、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哈格爾,國土安全部長則以亞利桑那州長納波莉塔諾呼聲最高。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美國外交新鬥士希拉蕊

【林博文】 2008-11-26 中國時報

許多女性主義者對希拉蕊將出任國務卿的消息,大感興奮,已有人預言她會成為「馬歇爾第二」。二戰結束後到中國調處國共衝突的五星上將喬治.馬歇爾鎩羽而歸後,先在杜魯門內閣擔任國務卿,後再出任國防部長。在國務卿任內因推動歐洲戰後復原方案(即馬歇爾計畫)而獲得一九五三年諾貝爾和平獎。

女強人希拉蕊會不會成為「馬歇爾第二」,沒有人知道。女性主義者認為歐巴馬上台後會被金融海嘯弄得筋疲力竭而無暇顧及外交,希拉蕊將可大大施展一番,為世界帶來和平。這種想法太過單純,亦過於一廂情願,時代不同了,已沒有任何人可以隻手就為世界帶來和平,能夠不讓阿富汗局勢惡化,就已千幸萬幸。

其實,最令人好奇,日後亦將會使政治學者討論不休的是:歐巴馬為什麼會找她當國務卿?希拉蕊會成為怎麼樣的國務卿?像馬歇爾、艾奇遜、杜勒斯和季辛吉那樣出名,還是像羅吉斯那樣窩囊,或是像她前面兩任鮑爾和萊斯那樣平庸?

做過駐聯合國大使的親台派,也是大右派的約翰.波頓,今夏就預言歐巴馬會挑選希拉蕊當國務卿,結果被他言中。現在內幕消息傳出,歐巴馬果然在八月底民主黨代表大會後即萌生任命希拉蕊為國務卿的想法。他在考慮副總統人選時,從未把希拉蕊列入名單,兩個人在初選時已撕破臉,互不喜歡,歐巴馬的幕僚群更是痛恨希拉蕊。但在希拉蕊賣力為他助選時,歐巴馬開始想到為希拉蕊安排內閣位子的問題。

在初選時,希、歐兩人相互攻擊對方的外交理念,亦相互取笑對方的外交經驗。希拉蕊自稱在第一夫人任內曾走訪八十二個國家,見過無數外國元首,擁有豐富的外交閱歷,並嘲笑歐巴馬「天真、不切實際」;歐巴馬則反譏希拉蕊的所謂第一夫人外交,只不過是和外國元首「喝喝茶」而已。最有名的一樁插曲是希拉蕊製作了一項電視廣告強調半夜三點電話響了,海外出大事了,如果碰到一個沒有經驗的總統(暗指歐巴馬),會怎麼辦?

這些明槍暗箭的攻擊,都已成過去。憑希拉蕊的經驗、背景、地位、名聲、手腕和專長,很適合當國務卿。希拉蕊飛往芝加哥密晤歐巴馬商談出任國務卿的可能性,希拉蕊猶豫不決,回到家與丈夫深談分析之後,仍舉棋不定,但柯林頓鼓勵她換戰場,而且柯林頓亦准許歐巴馬的律師團審查他過去八年的所有財務紀錄,包括一批可疑的海外捐款人名單。

希拉蕊當然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她向歐巴馬表達她的疑慮,歐巴馬為了拉攏她,爽快地答應她有權挑選國務院的一級主管(包括副卿與次卿),並可隨時到白宮見總統,而不必通過國安顧問或白宮幕僚長的安排。

四星上將鮑爾當年被布希「誘騙」當國務卿後,發現國務院充斥了一批和他唱反調的新保守派(其中即包括波頓),而他想去晉見總統時,還得事先獲得國安顧問萊斯的核准。最可悲的是,當四年窩囊國務卿,屢遭副總統錢尼和國防部長倫斯斐的排擠與架空。難怪一肚子氣的鮑爾會以資深共和黨員身分公開力挺歐巴馬。

希拉蕊自己很清楚,她的總統夢也許將永遠破碎了,不管歐巴馬做四年或八年總統,希拉蕊東山再起而又能獲勝的機會,已微乎其微,而且也慢慢老了(今年六十一歲)。如再繼續做參議員,雖能獨立自主,但參院講究年資,她想熬出頭當龍頭大姊,還要好幾年,她只是一百個參議員中的一個。初選失利後,她曾找愛德華、甘迺迪和參院民主黨領袖里德,請他們為她安排主持一個健保組,卻被拒絕。與其留在議場,不如到外交界開展第二春。

希拉蕊如想做好國務卿,第一關就是要完全放棄再競選總統的念頭,全心全力跑外交,代表美國「母儀天下」,掙回被布希丟失的面子與尊嚴。第二關是要和歐巴馬保持互尊互信的關係,即使沒有真正的私誼,也要有密切的公誼,讓外國知道她是歐巴馬的代言人,跟她對談就等於和歐巴馬談話。第三關是在歐巴馬前面不要太過強勢或盛氣凌人,更不可具有和歐巴馬當「共同總統」的心理。當年希拉蕊就因有和柯林頓一起做「共同總統」的傲慢心態,才會在推動健保計畫時受到重挫,而使她的銳氣和元氣大受打擊,未能復原。

希拉蕊的條件遠超過鮑爾、萊斯和歐布萊特,論聲望亦不輸馬歇爾和季辛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不當參議員,便做第一流的國務卿,希拉蕊應可在國際外交戰場上開闢一個新天地。



◆ 歐巴馬團隊 亞裔精英耀眼

【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23日電】 2008.11.24

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正在積極籌組新政府,由交接團隊分組就各個聯邦機構,逐一清理交接工作。從歐巴馬公布的交接團隊名單來看,包括一些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其中有幾位是前總統柯林頓政府的華裔官員,除盧沛寧已經被發表為白宮內閣秘書長外,還有幾位華裔在不同部會參與不同層次的交接工作。

負責交接商務部中小企業署的劉珍珠(Ginger Lew)曾任柯林頓總統任內的中小企業署副署長,更早曾是卡特總統時代負責東亞事務的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她目前是「美國捷克企業基金」(Czech Slovak American Enterprise Fund)總裁。

Barbara Chow領導重要的白宮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交接工作。她曾任柯林頓總統的特別助理兼國會聯絡官,主管教育、勞工及社會福利等業務。早年畢業自柏克萊加大的Barbara Chow曾任白宮預算局副局長,目前在Hewlett基金會擔任主任。外界認為在歐巴馬任內初期有關內政與立法事務,將極為倚重她。

參與司法部交接工作的還有曾任柯林頓總統司法部主管民權事務助理部長的李亮疇(Bill Lan Lee)、參與經濟與國際貿易組的有Jacqueline Wong與Cecilia Mo、教育與勞工組的有Goodwin Liu。

未來實際與歐巴馬天天見面商討國政的核心團隊,將包括盧沛寧、崔京玉、夏蘇娜及饒思等華、韓、印、日等4位亞裔精英:

盧沛寧 與歐有革命情感

歐巴馬當選後,盧沛寧立刻被任命為白宮交接小組執行總管,日前,盧沛寧又被任命為白宮內閣秘書長,捷報連連,讓華人振奮。僅42歲的盧沛寧是如何躍升為新政府內職位最高的華人?

談起盧沛寧與歐巴馬的淵源,真正建立兩人的革命情感,要從盧沛寧2005年起加入歐巴馬的參院辦公室開始。盧沛寧對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日報」表示,他的職務就是處理歐巴馬「提出的每個法案、投下的每張票、進行的每場演講、和他每天如何度過每一分鐘」。

盧沛寧說:「這是在參院相當有趣的工作,但也是極為艱難的工作,因為你必須在短時間內清楚所有在參院發生中的事情…這可是會讓你犧牲好幾年壽命的工作。」也因為盧沛寧的拚命精神,讓他在極短時間內就被提拔為歐巴馬參院辦公室的幕僚長。

當歐巴馬宣布競選總統時,盧沛寧並未隨之加入競選團隊,而繼續堅守在參院的工作。盧沛寧說:「就算歐巴馬在競選總統,他知道他還是要做好參議員的工作。」

盧沛寧的敬業態度讓他的論文指導教授波洛(Tony Broh)至今仍讚不絕口:「他非常有條理、非常聰明,而且十分清楚他在做些什麼。」

這也是歐巴馬一路提拔盧沛寧的原因,而盧沛寧在擔任要職後仍不忘表示:「我的職責所在,就是確保每件事情都準時上軌道。」

崔京玉 經歷完整受重視

在歐巴馬交接團隊核心中的韓裔崔京玉,曾是前副總統高爾的核心幕僚,又擔任柯林頓總統時的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幕僚長。她的先生歐爾(Robert Orr)曾是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的副手。目前負責白宮經濟委員會的交接工作。

40歲的崔京玉在紐約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同時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1988年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得主,前往西德研習東西德的女權主義文學。在親眼目睹前蘇聯1989年解體和柏林圍牆倒塌後,她說:「我看到東德人為尋找自由而豁出性命爬過柏林圍牆的情景,讓我明白政治可以為人類的權利和機會,發揮某種作用。」

崔京玉1991年至1995年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德國特派員,1996年以「白宮學者」身分擔任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特別助理,30歲擔任前副總統高爾的國內政策顧問及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幕僚長,2000年被「華盛頓人」月刊選入「值得關注動向的100人」。

她在進入歐巴馬交接團隊前,在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負責中小企業貸款。

朝鮮日報報導,崔京玉是因過去的白宮行政經驗、擔任記者的經濟見識和國際業務能力,及在金融界工作的經歷受到重視。

夏蘇娜 印裔社區有異議

印度長大、美國求學的夏蘇娜(Sonal Shah)將成為打造歐巴馬新政府高科技政策的靈魂人物,但她也受到美國境內左派印度裔的攻擊。

夏蘇娜原是網路巨擘Google全球發展團隊領軍人物,日前才從Google被借將到白宮交接小組,在20日被任命為政策工作團隊(Policy Working Group)科技小組三巨頭之一。歐巴馬的網站上說,該職位將「發展提案與計畫以供歐巴馬、白登的新政府採取行動」。以歐巴馬政府將來要重用網路與選民保持聯繫,可以想見她未來的重要性。

夏蘇娜現年40歲,專攻經濟,資歷豐富完整,在2007年加入Google前,她擔任高盛的副總裁、歐巴馬幕後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American Progress Center) 副主席、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主任、聯邦財政部參與波士尼亞、科索伏、亞洲金融風暴的作業,後來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區域辦公室主任(1995-2002),也短暫借調到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任職(1998-1999)。

因為夏蘇娜的出生地被認為是恐怖分子所在地,所以「印度時報」連日來不斷攻擊她的出身,牽扯她與印度教激進派的來往,並批評歐巴馬忽略世俗派印度裔觀感,而拔擢她的行為是不智的。

饒思 參院老將受歐倚重

日裔的饒思(Pete Rouse)16日被任命為總統高級顧問,先前已被任命為白宮交接小組的共同主席。

61歲的饒思在1971年即已進入參院服務,歐巴馬十分倚重饒思的經驗,歐巴馬曾公開說:「饒思有辦法看清各項決策的細節,並且找出其中的重大意涵。因為他已經在這領域非常久,所以他能比許多人更快找到問題和陷阱所在。」

饒思被喻為民主黨最有影響力的國會助理,因為他曾任參院多數黨領袖戴紹(Thomas Daschle)的幕僚長,戴紹已被內定為聯邦衛生暨福利部長。當初,也是在饒思引薦下,歐巴馬才得以與參院大老見面,並探尋競選總統的可能性,最終在大老的支持下,促成歐巴馬參選總統。歐巴馬說:「饒思對華府的熟悉程度,使他的判斷能力成為我所相信的對象之一。」

饒思的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美國白人,所以他對種族議題也特別敏感熟悉,屢屢為歐巴馬的種族相關議案提出建言。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歐巴馬外交 走中間偏右?

【林博文】 2008-12-03 中國時報

歐巴馬周一在芝加哥希爾頓大飯店向公眾介紹他的外交與國安團隊,這些人選與過去幾個媒體所猜測的名單完全一樣。令人納悶而又影響深遠的是,歐巴馬找希拉蕊當國務卿,蓋茨留任國防部長,前四星上將瓊斯出任國安顧問,是否意味歐巴馬變了?歐巴馬是不是要走中間偏右路線?

希拉蕊、蓋茨和瓊斯都是屬於鷹派,客氣一點說,是屬於比較溫和的主戰派。

希拉蕊在民主黨初選被歐巴馬打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她投票贊成入侵伊拉克。許多支持歐巴馬的自由派選民連日來在網路上猛烈開炮,怒責歐巴馬還未正式上台就食言而肥,就背叛競選諾言,挑選鷹派人物主持外交與國安事務。自由派選民(網民)以二、三十歲的青年為主,他們雖不能代表絕大多數的自由派,但至少反映了擁歐陣營已出現裂痕。

歐巴馬為什麼找希拉蕊、蓋茨和瓊斯?歐巴馬是否將走中間偏右路線?先談第一個問題。找希拉蕊出任國務卿,可說基於幾種考量。第一,柯林頓夫婦在民主黨仍具呼風喚雨之力,希拉蕊在初選拿到一千八百萬張選票,即足以證明柯家班的吸引力。歐巴馬不考慮拔擢希拉蕊當副座,但不能無視希拉蕊的一千八百萬張選票。他考慮再三,決定邀希拉蕊出掌國務院,當美國的「外交部長」。

第二,希拉蕊當面聽到歐巴馬的邀請,心裡還是有點猶豫,她捨不得放棄參院的席位,但她的丈夫比爾鼓勵她換戰場,而他也願意把自己七、八年來的財務細目全數公開。此外,希拉蕊的參院年資仍淺(八年),權力慾很強的希拉蕊左思右想,自己只不過是一百個參議員中的一個,媳婦熬成婆,還要好幾年,何不到霧谷(Foggy Bottom,國務院所在地)風光幾年。

第三,歐巴馬在八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蕭條中上台,準備全力拚搏經濟,而把外交和國安交給鷹派去主理。柯林頓夫婦在外交上一明一暗可以幫歐巴馬大忙,希拉蕊在檯面上處理不了的,可由比爾以「特使」身分去斡旋(如中東問題和印巴糾紛)。柯林頓在海外的聲望比在美國國內還高。

關於歐巴馬是否會揚棄自由派中間偏左諾言而採取中間偏右的務實路線,從他的內閣名單裡已可看出端倪。深思熟慮的歐巴馬很清楚自己欠缺外交與國安經驗,而他又在競選期間力主美軍逐步撤出伊拉克;因此,在他拚搏經濟時,由一批鷹派人物來負責外交與國安,替他擋住來自右翼的攻擊,這是很高明的一招,但在中間偏左或左翼人士看來,很不是味道,難怪怨言迭起。

歐巴馬在重要職位上找鷹派擔綱,競選時跟隨他的鴿派幕僚則出任較不重要的職務,如擁有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學位的女黑人蘇珊.萊斯當駐聯合國大使,萊斯在柯林頓時代做過主管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另一個外交智囊柯雷格(Gregory Craig)則擔任白宮顧問,柯雷格和萊斯(與即將下台的女黑人國務卿同姓,但毫無血源關係)在初選時曾多次批評希拉蕊的所謂「第一夫人外交經驗」。

歐巴馬的競選口號是「求變」,但他所組成的財經、外交與國安團隊,除了蓋茨和瓊斯,幾全是柯林頓時代的舊人。歐巴馬自己經驗不足,還是需要借重有經驗的幹才來推動變革。歐巴馬是個威爾遜主義者(Wilsonist),在外交上倡導民主、防止戰爭,並且是融合自由主義、現實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理想派。先發制人和使用船堅?利以落實美國利益的所謂「布希主義」,都要扔到馬桶去了。歐巴馬在內憂外患中上台,兩個戰爭等著他,南亞及大陸的潛在風險遠超過伊朗建核與中東問題,他似乎不得不建構中間偏右的外交與國安路線,以顯示美國仍然強大,而且他也能夠「罩」得住。

歐巴馬不諱言喜歡找一批個性強、意見也強的人一起進行腦力激盪,他說他讀了不少有關美國總統的史書,不希望白宮變成一個沒有挑戰性的群體思維(groupthink)場所。希望他的團隊有好的開始。

fsj 提到...

華裔第二人 朱棣文入美閣

【聯合報╱本報訊】 2008.12.12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十日提名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擔任能源部長,是繼現任勞工部長趙小蘭之後,第二位出任美國內閣首長的華裔。朱棣文現任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也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六十歲的朱棣文上周才來台參加中研院「全球院長論壇」,他談到全球暖化問題時比喻,「我們就像坐在即將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上」,人類只能思考讓地球這艘大船轉向的方法。朱棣文透露領導實驗室的秘訣:「雇用比自己優秀的人,放手讓他們去做。」



◆ 朱棣文掌美能源部 目前是台灣中研院士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10日電】 2008.12.12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10日決定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現任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所長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棣文 (Steven Chu) 出任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將是繼趙小蘭之後,第二位出任美國內閣首長的華裔。

1994就當選中研院院士的朱棣文,上周還在台灣,出席慶祝中研院80周年的「科學院院長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

民主黨方面10日傳出消息,指歐巴馬已確定借重學界出身的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長;朱棣文也是歐巴馬目前已公布的內閣名單中唯一的華裔人士。

此外,歐巴馬也將提名柯林頓政府任內擔任環保署長8年的卡洛.布朗諾(Carol M. Browner)到白宮擔任「能源沙皇」的新角,負責監管能源、環境與氣候政策;請甫被任命為新澤西州幕僚長的前環保局長麗莎.傑克遜(Lisa P. Jackson)出任美國環保署長,並請洛杉磯副市長南西.蘇特利(Nancy Sutley)出任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主席。

歐巴馬在競選期間非常重視能源政策,這也將成為學界出身的朱棣文最大的挑戰。

媒體引述瞭解提名內情的人士透露﹐朱棣文可能將重點關注能源部的核心使命:基礎科學、核武器和清理一處冷戰以來發生汙染的核武器製造區。布朗諾將協調白宮的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政策,這兩個領域將是歐巴馬5,000億美元振興經濟計劃中的重要項目。

從這些人事安排可以看出,歐巴馬以此來表示他在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上是認真的。他上任後將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並推廣再生能源。

歐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政見最大的不同,就是馬侃主張開採美國蘊藏的石油,並增設核能電廠,但歐巴馬對此十分保留,強調應對油商課重稅,轉而支持研發風力、太陽能等乾淨的替代能源。

朱棣文在2004年接掌隸屬美國能源部的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他並贊助研究生質燃料和太陽能,力主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該實驗室在介紹朱棣文時,一開始就指朱棣文很早就宣揚以科學方式,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並領導該實驗室,成為世界替代能源研究的先驅。

朱棣文這位以研究激光冷卻捕捉原子的方法聞名,並因此獲得1997年諾具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去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曾表示,他過去幾年已愈來愈對能源及氣候變遷的議題感興趣。朱棣文在訪問中說,許多美國最好的基礎科學家都體認到,能源及氣候變遷議題已成了危機。

朱棣文也是位關注科學研究對政治決策影響的科學家。他在接受「時人雜誌」訪問時,談到科學家對決策者的影響力時表示,科學家有責任告訴人們將要發生什麼,科學家也能告訴人們做某些事是不健康或不明智的,不過政府和民眾不一定言聽計從。他表示他目前對政治決策者可能有些影響力,而且他本人也在試著影響決策者,比如在能源問題上。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父母為中國江蘇省太倉縣人;他在199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7年繼楊振寧、李振道、丁肇中與李遠哲後,成為第五位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 雷射捕捉原子 朱棣文奪1997諾貝爾獎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2.12

朱棣文出身大陸書香名門,在紐約市長大。1980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說,他在中學時表現不出色,成績只是中等,因此被重視教育的家人視為異類。所有的科目中,他只對幾何學和部份的英文課有興趣。

今年60歲的朱棣文祖籍江蘇太倉,父親朱汝瑾1943年來到美國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後來定居美國。朱棣文1997年結婚,夫人吉恩(Jean)也是物理學家,是英國人,目前擔任史丹福大學助理校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

朱棣文認為讀書一定要帶著批判精神,要重視推論過程,而不僅是結果,另外就是要深入和有創造力。朱棣文公餘喜歡騎自行車運動,也曾經喜歡打網球。這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以冷卻並用雷射光捕捉原子的研究,於1997年獲獎。他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將原子冷卻到攝氏零下273度,原子的運動會減慢到可以捕捉並操縱。朱隸文近年極力鼓吹並研究替代能源。



◆ 行動派準部長朱棣文 永遠的環保人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華盛頓十一日電】 2008.12.12

美國新政府準能源部長朱棣文長年關注全球暖化問題,主張減少石化燃料、研發替代能源,是一位用實際行動關心人類永續發展的環保人士。

朱棣文一直致力於環保工作,在擔任貝爾實驗室(Bell Labs)電子研究小組負責人時,曾主張以碳中和(碳平衡)能源來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

朱棣文說,2000年開始體認到人類造成氣候變遷問題,於是當年從量子物理轉行研究全球暖化。他說,剛開始研究時,不確定人類到底對全球暖化現象造成多大影響,也不知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如今,他強調,採取行動遏止全球暖化已成當務之急。

他解釋說,氣候變遷將引爆大規模資源戰爭,包括爭水、搶可耕作地、大量人口被迫遷移,影響範圍不只千萬人、而是數十億人,都可能因大洪水被迫遷移。

朱棣文2004年擔任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此後該機構的研究重點轉向綠色工程,包括研發生質燃料、人工光合作用及太陽能。

他在今年3月的演說中指出,生質能源的未來不在於玉米,而在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綠草。

除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廣獲世人肯定外,朱棣文也擁有相當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他也曾擔任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及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主任。

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長後將面對不少挑戰。他對能源部轄下的石油業及核武生產、維修等業務不夠熟悉。

政策方面,他與歐巴馬一樣,對在拉斯維加斯附近建核廢料儲存場的方案不熱衷,與國會立場不一致。

※ 不過生質能源能否減緩地球暖化仍有些爭議,請見之前報導。

藍桿藻能成為便宜的再生能源
利用生質的新方法
2030年 全球為資源開戰?

fsj 提到...

歐巴馬禪功... 阿囉哈精神啦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8.12.26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打了一場艱苦而漫長的選戰,卻始終保持冷靜和高EQ,不慍不火,他是怎麼辦到的?紐約時報分析說,目前正在夏威夷度假的歐巴馬繼承了他的出生地歐胡島的「阿囉哈精神」(Aloha Spirit)。

歐巴馬回到他出生和成長的歐胡島度假。在經歷他此生最辛苦的一年後,歐巴馬徹底放鬆,為未來的重責大任充電。他的友人說,他的沉著穩定來自於他在夏威夷的教養。

觀察家說,歐巴馬的心情代表了「阿囉哈精神」,這種「夏威夷禪功」是維持一種平靜的心理狀態,以友善的態度接受不同想法和文化。許多夏威夷人擁有輕鬆的人生觀,也信仰能提供生命能量的神祉和宗教力量。

歐巴馬父母的好友亞伯克洛姆比說:「歐巴馬上電視時,全國的脈搏都慢了下來。他具有讓人冷靜下來的效果。在我看來,毫無疑問,這是夏威夷精神。」

他說:「他(歐巴馬)是大漩渦裡一攤平靜的水,在現在這種危機時刻,正好派上用場。」

歐巴馬和希拉蕊‧柯林頓展開黨內初選時,一貫擺出慢條斯理、不慍不火的態度,曾讓許多支持者著急,認為他和希拉蕊比起來實在太「被動」。後來他贏得初選,許多民主黨人起初也擔心他這種姿態能否抵擋共和黨的猛烈攻勢。結果證明,以柔克剛的夏威夷禪功還真管用。

在夏威夷住了30年的夏威夷大學民族學教授肯特(Neil Kent)說:「夏威夷對歐巴馬的影響比芝加哥還多一點,他心情輕鬆、冷靜和鎮定。在夏威夷,大家幾乎不發脾氣,這是個小而封閉的環境,必須與其他人好好相處。」

不過,這不意味歐巴馬從不發火。他的幕僚說,前幾天狗仔隊用長鏡頭拍他的泳照,讓他傲人的胸肌曝光,讓他很火大。

fsj 提到...

美國總統壓力大 做1年老2歲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09-01-10 中國時報

歷任美國總統剛踏進白宮時,大都是腳步輕快,兩眼炯炯發亮,但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總統一再要做出重大決策,然而外界總是批評不斷,輿論更是反覆無常,逐漸磨損總統的精力,他的肩膀下垂,開始顯現老態。

根據美國最著名的大型醫療機構之一「克利夫蘭診所」羅伊忍醫師(Michael Roizen)的說法,總統在職期間老化的速度是一般人的兩倍,做一年總統等於老兩年,做八年等於老十六年。他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分析自羅斯福總統以來,歷任白宮主人的飲食、血壓、體力活動和生活習慣等資料獲得的結論。

羅伊忍是《真實年齡:你有讓自己儘可能年輕嗎?》(Real Age : Are You as Young as You Can Be?)一書作者,他對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真實年齡尚未進行評估,因為缺病歷資料。

心理學專家麥庫賓說,長期壓力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耗損,所以一位總統從上任到卸任,外表會有明顯變化。以柯林頓為例,他剛上任時除了頭髮有點灰白,身體相當健康,經過八年的政黨惡鬥,加上柳思基緋聞案和彈劾風波,讓他多了很多皺紋和滿頭白髮,甚至卸任後沒幾年就動了心導管手術。

已故總統雷根是另一個在任內明顯老化的例子。羅伊忍說,雷根剛進白宮時,身體站得筆直,經常拿時事開玩笑,到他離開時已經有點駝背,老態龍鍾,說的也都是老笑話。

但即將卸任的布希總統可能是特例。布希八年任內經歷不少考驗,包括九一一恐怖攻擊,近來因為伊拉克戰爭遲遲未能結束,加上全球金融危機,更讓他飽受壓力,但從去年底他躲避伊拉克記者柴迪那兩隻鞋子的矯健身手看來,依然是一尾活龍。

布希當了八年總統照樣生龍活虎,可能和他喜歡運動有關。日理萬機之餘,布希跑步、登山健走和釣魚樣樣都來。歐巴馬對運動也頗有興趣,經常上健身房,也愛打籃球。儘管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譏笑他是鳥仔腳,但日前裸露上半身的照片,健美肌肉讓美國人驚艷。

在民主黨初選期間,有天晚上歐巴馬要與對手希拉蕊辯論,但他當天早上仍上健身房。羅伊忍說,這件事顯示歐巴馬鎮靜過人,「或許他比較不會顯老,因為他比較能應付壓力,但從他吸菸這件事看來,他內心還是有壓力。」



◆ 惺惺相惜 蜘蛛人力挺歐巴馬

【閻紀宇/綜合九日外電報導】2009-01-10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還沒上任,就得到一位大英雄全力相挺。揮灑千絲萬縷行俠仗義的「蜘蛛人」(Spider-Man),在本月十四日出版的最新一集漫畫中,不僅要與歐巴馬惺惺相惜,還幫他化解一場驚爆危機。

話說一月廿日歐巴馬正式就職當天,蜘蛛人本尊彼得.派克以攝影記者的身分,前往華府採訪。沒想到居然有惡徒要在就職大典撒野,威脅總統本人安危。這時派克當然換上他紅藍相間的蜘蛛裝,挽救國家命運。

蜘蛛人見到歐巴馬的第一段話是:「嘿,總統大人!你在電視辯論的表現真不賴。」後來他還奉送這位美國第四十四位總統一個綽號:「書呆子最高統帥」(nerd-in-chief)。

出版《蜘蛛人》的「驚奇漫畫」(Marvel Comics)公司總編輯奎沙達表示,從小羅斯福到小布希,歷來有不少美國總統和蜘蛛人合作打擊邪惡勢力,但歐巴馬卻可能是第一個尚未住進白宮就登上漫畫的總統,原因很簡單:人家是蜘蛛人的粉絲,收藏了許多集漫畫。

去年八月歐巴馬接受《娛樂周刊》訪問時透露,他最愛的漫畫人物是蜘蛛人與蝙蝠俠,原因在於這兩位超級英雄「都歷經某些內在掙扎」。奎沙達補充說,現在歐巴馬應格外能夠體會蜘蛛人的座右銘:「能力越大責任越重。」(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fsj 提到...

歐巴馬為何向右轉 領袖都應以林肯為師

◆ 國際瞭望 歐巴馬為何向右轉

【本報訊】 2009-01-20 中國時報

美國人對歐巴馬的期望很大,但是,一個政治人物具有他的理念是一回事,實際上是否實行卻是另一回事,所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歐巴馬的理念經得起考驗嗎?恐怕也有問題。

歐巴馬應該是偏左的人物,至少與美國的右派政客是站在對面的,譬如他反對立法禁止同性戀者結婚,他曾向同性戀者承諾,他當選總統後立即提議廢除一項限制同性戀結婚的聯邦法案。在墮胎問題上,他也最大限度地支持,這種表示都顯示他的立場是在左方,一時得到開明的讚譽。但是,他在廿日的就職典禮上卻選擇了有名的福音派牧師華倫作為就職典禮的祈禱牧師,而這位美國當代福音派的重要領袖卻與歐巴馬的理念不合,他曾堅決支持加州票決禁止同性戀者結婚,在墮胎問題上,他也是堅決的反對。

歐巴馬為什麼作這樣的選擇呢?原因是他要安撫國內的保守派。

歐巴馬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也主張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在競選時,很得到選民的認可,而且他曾指責希拉蕊在參院支持布希的侵伊戰爭,但當選後,他卻與希拉蕊妥協,任命了不同立場的希拉蕊為國務卿。

在競選期間,歐巴馬說對美國的富人增稅,要增加資本利得稅,但當選後便說增稅一事要延後,他任命了索姆爾為經濟顧問,這是美國保守派能接受的人物。

他還沒有上任,便有這些安排,不惜違背自己的理念,原因在討好或者說是安撫右邊的保守派,畢竟美國選民大多是中間偏右的,而真正目的當然是為了瞄準第二個任期的競選而已。現在美國選民對他的期望太高太高,唯恐希望變成失望,而妨礙走向第二任期,早作綢繆總是好事。



◆ 國際專欄:優秀的政敵 歐巴馬敢用

【郭崇倫】2009-01-20 中國時報

雖然非裔美國人喜歡將歐巴馬視為金恩博士的衣缽傳人,歐巴馬真正的政治偶像卻是林肯,他宣布參選是在林肯與他都待過的伊利諾州參議院,重演乘火車進華府的儀式,甚至他宣誓就職手按上去的聖經,都要向林肯致敬。

雖然非裔美國人喜歡將歐巴馬視為金恩博士的衣缽傳人,歐巴馬真正的政治偶像卻是林肯,他宣布參選是在林肯與他都待過的伊利諾州參議院,重演乘火車進華府的儀式,甚至他宣誓就職手按上去的聖經,都要向林肯致敬。

歐巴馬認為林肯治國用人哲學的精髓,在於建立起「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這正是朵瑞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林肯新傳記的書名,她描述,在一百五十年前,林肯組閣時並不是聚集相同想法的人,反而是去找在競選過程中與他有過激烈競爭的敵人,「他們是全國最優秀的人,我要他們在我身邊」。

古德溫的書,歐巴馬一看再看,「政敵團隊」也是歐巴馬競選過程中念茲在茲的概念。歐巴馬不同於其他候選人只在求勝,他在競選時已經在考慮如何治理這個國家;在去年六月與時代雜誌的訪談中,歐巴馬認為美國人是實際的,不注重意識形態,「我要撒下大網,盡可能網羅各種各類的人才」;他強調未來政府不只是要那些同意他想法的人,「我更要那些不斷(挑戰我的想法)把我推出慣性圈外的人」。

從後來宣布的名單中,可以看到,他不怕用極端聰明的人,像諾貝爾獎得主朱隸文;他也不怕用有爭議的人,如被迫辭職的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

他會用敵對政黨的人,像留任國防部長蓋茲;他更敢用以前的敵人,譬如為民主黨提名曾經爭得你死我活的希拉蕊.柯林頓;另一個勁敵拜登,在初選中批評歐巴馬沒有經驗,「總統的職位不能邊學邊做」,歐巴馬同樣不計前嫌,邀請他當副手,而且還賦予重任。(見左圖,美聯社)

但林肯的經驗不是沒有瑕疵的,他的國務卿希瓦德(William Seward),原本野心勃勃要爭取提名,敗給林肯後,被邀請入閣,可是仍然以「閣揆」自居;另一位財政部長蔡斯也是林肯的競爭對手,被延攬入閣後,同樣眼高於頂。

用人不是問題,未來真正考驗歐巴馬的是怎麼留住人才,就像希瓦德一樣,現在用了一個你不能開革的國務卿,怎麼辦?更糟的是,如果她半年就辭職,不是總統識人不明,就是沒有能力擺平閣員間爭議。

歐巴馬的用人至今仍然是一片好評,許多評論都以「出類拔萃的一群」(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這是套用資深新聞人霍伯斯坦的書名,其中描寫甘迺迪拔擢長春藤盟校出身的一群精英加入政府。

但現在使用的人往往不察覺原來暗藏的反諷味道,霍伯斯坦真正要探討的是,為什麼這群最聰明的人,竟然會把美國帶入越戰的泥淖,他們集體的決策究竟有甚麼盲點,他們的領導人有甚麼盲點?

美國才剛從伊拉克的夢魘驚醒,歐巴馬政府大概不會再進入另一場不值得的戰爭,不過許多人擔心目前歐巴馬的財經團隊並沒有辦法掌握方向,使用錯誤的手段,將會掉入另一個金融經濟陷坑,其中財經團隊的主帥桑默斯,以及財政部長蓋特納最令外界擔心。

比起過去八年,布希強調「共識」、「忠心」,但身邊盡是圍繞著唯唯諾諾的大臣,歐巴馬的用人使人耳目一新,誠如古德溫所說,領導人需要有極端的自信,才能用比自己有經驗的人,管理「政敵團隊」型的人才,但極端自信的反面就是自負,這也正是歐巴馬的性格特質。

歐巴馬下令撤除白宮林肯寢室中的液晶電視,要恢復舊觀,很可能自己偶爾是要到那裏尋求靈感,不知道林肯在天之靈,會不會對歐巴馬的用人與個性告誡再三。

(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 南方朔觀點:全球領袖都應以林肯為師

【南方朔】2009-01-20 中國時報

美國歷任總統裡,被後人視為神的,只有華盛頓和林肯。效法林肯精神早已成為了後代總統宏願。由於林肯出身共和黨,布希即曾自命「林肯的黨」,但他的所為卻都是林肯的反面。而今歐巴馬就職,也以效法林肯自勉,世人也樂觀其成,希望他能成為廿一世紀的林肯,替全球帶來和平、包容與安祥。

林肯被刺身亡,迄今已一百四十四年,林肯神話裡,最動人的乃是它的靈魂到今天都尚未安息。曾有許多值夜警衛在白宮看過林肯飄盪的靈魂,也有人在他的故鄉春田市見過他的幽靈,近代美國詩人,也出生春田市的林賽(Vachel Lindsay)就寫過一首〈林肯子夜漫步〉,詩中有句曰:

而今他不能在丘陵墓園安息

他仍與我們同在──有如過去一般!

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我們

驚訝的發現,他經過了我家門前。

他頭低垂,想著人們和列國諸王

啊 當生病的世界在哭喊,他怎能安息?

太多鄉民在作戰,為了他們不懂的理由。

太多農家則在黑暗的恐怖中哭泣。

所有好戰軍頭的罪惡讓他的心如焚。

他看到巨艦在大海橫衝直撞。

他那圍巾裹住的肩膀

承擔了太多心酸,愚蠢和苦痛創傷。

他無法安息,除非精神的黎明

到來──歐洲閃亮的希望得到解放!

清明同胞的聯盟,工人們的大地

能將終極和平帶到這穀物之鄉,及山邊海疆。

列王仍在殺戮使他覺得心碎,

他為人們所付出的一切勞累

似乎仍舊徒然,誰能帶來安祥和平

到那時或許他才會在山丘再度沉睡?

林肯已死了一個半世紀,而他的靈魂仍對這個世界牽腸掛肚無法安息。林賽的上述詩句,已成了對林肯最好的禮贊,而論林肯的偉大及堪為一切政治人物的榜樣,原因有三:

第一,林肯出身寒微,他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年,他後來一切都靠自學苦讀,而影響最大的則是《聖經.新約》和《華盛頓傳》。他那真誠的謙卑,對正道的堅持,以及心靈的偉大,都因此而形成。

第二,他在總統任內,乃是國家撕裂的危險時刻,在所有類似處境的國家,他幾乎是唯一能夠站在歷史及道德高點,試著建立共識的領袖。他談話真切而感人,沒有任何彫琢,都是自然流露。在西方,他已被公認為是繼耶穌之後第二偉大的說話人。當代林肯學權威威爾遜教授不久前在《林肯之劍:總統職位和話語力量》近著裡,就明言林肯是用他那種人間幾乎難以聽到的高度話語力量呼喚著人心跟著他攀爬到另一個境界。他用「話語之劍」,征服了人心。

第三,林肯樸實、不做作,只是以普遍的人性標準對待一切問題。因而他遂能非常言簡意賅的掌握住政治的終極價值。他的政治哲學散見於所有談話中,而最重要的則是〈蓋茨堡演說〉。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一萬五千群眾聚集在蓋茨堡戰場墓園,人群散亂,主講人是曾任哈佛校長的演說名流艾佛瑞特,他語言如花,講了兩小時,而林肯則只說了二百七十個字,這二百七十個字救贖了內戰,也提出「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政治終極價值。當代學者威爾士以解釋這六個字聞名,他即說「這六個字改造了美國這個國家」。由於〈蓋茨堡演說〉太過偉大,甘迺迪就職時不知如何講就職演說,他的智囊就勸他反覆去讀這篇演講,「讓自己浸泡在偉大之中」。

歐巴馬以林肯自期,我們祝願他!



◆ 歐巴馬文膽年方27 人稱憂鬱美男子

中廣新聞網╱郭希誠 2009-01-20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團隊平均年紀很輕,頭號文膽是只有二十七歲的「鍾‧法福侯」。

法福侯是個帥哥,旁邊的人都說他還有點憂鬱氣質。不過,歐巴馬充滿朝氣希望的競選口號「Yes We Can」就是他想出來的,這口號可一點都不憂鬱。

法福侯四年前大學剛畢業,就加入參議員凱瑞競選總統的團隊,幫忙寫稿。後來碰上歐巴馬,才算是千里馬遇上伯樂。

法福侯靠著歐巴馬在愛荷華州黨內初選勝選演說起家。這幾個月幫歐巴馬準備了不少講稿。這一陣子為了確實掌握歐巴馬的想法,他跟歐巴馬形影不離。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歐巴馬明天十七分鐘的總統就職演說。

法福侯說,過去兩個多月自己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濃縮咖啡一杯接一杯,為的就是讓老闆歐巴馬的總統就職演說能夠一鳴驚人。他的功力如何,明天就可揭曉。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歐巴馬:偉大必須去贏取

* 宣誓就任美總統 歐巴馬:偉大必須去贏取
* Tex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 歐巴馬就職稿 27歲型男寫的
* 27歲首席文膽 捉刀就職講稿
* 歐巴馬好體格 熟男新偶像
* 雷根總統之後 歐巴馬說服力最強
* 數百人扔鞋 「歡送」布希
* 歐巴馬就任 日本Obama小鎮也瘋狂
* 緬占星家:暗殺歐巴馬 終將失敗
* 3影武者發功 助歐巴馬一臂之力
* 美國正式邁入歐巴馬年代

◆ 宣誓就任美總統 歐巴馬:偉大必須去贏取

【黃文正/綜合廿日外電報導】2009-01-21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於美東時間廿日中午十二時(台灣時間廿一日凌晨一時),在華府國會山莊廣場手按林肯總統當年就職所用的聖經,正式宣誓就任第美國四十四任、也是美國立國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歐巴馬手按林肯用過的聖經宣誓,藉以彰顯歷史傳承意義,兩人同樣來自伊利諾州,在就職典禮舉行前,歐巴馬還循當年林肯搭乘火車的路線前往華府,並在林肯紀念堂舉辦活動。

在就職演說中,歐巴馬強調:「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捨恐懼而選擇希望,捨衝突紛爭而選擇團結同心。」他強調,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如聖經之言,現在須拋下幼稚之行,確認美國恆久不移的偉大精神:眾皆平等,眾皆自由,每人都值得擁有一個追求最大幸福的機會。

接著歐巴馬指出,「在確認我們國家的偉大時,我們也了解,偉大從來不是被授予的,而是必須去贏取的。我們的道路從來不是捷徑,也從不妥協,是要去冒險、努力、創造的。」他誓言:「從今天開始,我們必須重拾自己,撢去塵土,再度展開再造美國的工作。」

在外交部分,對伊斯蘭世界,歐巴馬表示將依據共同利益與相互尊重,尋求彼此的新開始;對國際間試圖散播衝突或將其社會問題歸咎於西方的領袖,他希望對方理解,「你的人民將從你能建立、而非摧毀的東西來評價你」。而藉貪污、欺騙與使異議噤聲的手段緊抓權力的領袖,則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如果你願意放鬆拳頭,我們也願意伸手。」

歐巴馬表示,挑戰是新的,我們迎接挑戰的方法也是新的,但是我們成功所賴以的價值是舊的。這些價值就是努力、誠實、勇氣、公平、容忍、求知、忠誠、愛國。這些都是真實的;在我們的歷史中,它們一直是靜默的力量。

最後歐巴馬呼籲美國人民,鼓足希望,逆著風暴,迎向冰流,讓後代子孫傳述,這代人拒絕終止旅程,沒有轉向,沒有氣餒,憑著上帝眷顧,把視野放到地平線的另一端,秉持自由的珍貴遺產,帶給美國的下一代人。

為見證這歷史的一刻,估計至少有兩百萬人擠入國會山莊前的「國家廣場」,現場人山人海,創下歷年最多觀禮人數紀錄。而為確保就職大典順利進行,美國軍警和情治單位動員的維安人數,估計也達四萬人之多。

儘管廿日華府溫度僅有攝氏零下一度左右,但仍有數以萬計的美國人一大早起床,趁著凌晨四點起開放給沒有觀禮證的民眾進場機會,天色未亮便抵達國家廣場。

廿日一早,歐巴馬與副總統當選人拜登夫婦,出席了白宮對街「聖約翰聖公會大教堂」的禮拜,之後,歐巴馬等人驅車前往白宮,和即將卸任的總統布希、副總統錢尼共進咖啡。

歐巴馬的就職大典於廿日上午十一時卅分展開,由原任總統布希和新任總統歐巴馬自白宮一道搭車前赴國會山莊展開。抵達時,美軍陸戰隊樂隊奏樂,舊金山兒童合唱團擔綱獻詩。接著由華理克牧師帶領啟始祈禱、「靈魂樂之后」艾瑞莎.富蘭克林緊接著獻唱。

之後,在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文斯監誓下,拜登宣誓就任副總統,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等人接著登場演奏。中午十二時整,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監誓下,歐巴馬正式宣誓就任總統,並對現場上百萬民眾發表約廿分鐘就職演說。



◆ Tex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p/article/ALeqM5hKUtZaMLuh6KEQgRzqqEq1yTZ_2gD95R0C780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 Tue Jan 20, 2009

Tex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on Tuesday, as delivered.

OBAMA: My fellow citizens:...(全文詳見上述網站)

※ 聯合新聞網 -- 就職演說中譯 歐巴馬:這是個負責任的新時代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4701354.shtml



◆ 歐巴馬就職稿 27歲型男寫的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9.01.21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的就職演說講稿,竟是年僅廿七歲的小夥子泡星巴克咖啡店寫出來的。

稚氣未脫 首席文膽

歐巴馬發表就職演說時,小平頭,臉上帶著鬍渣、稚氣未脫的法夫洛(Jon Favreau)夾在達官顯要中,毫不起眼,但歐巴馬吐出的一字一句,全是他的心血結晶。

法夫洛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就職演講撰稿人,這個歐巴馬口中「能讀我心」、深受他信任的年輕人將出任白宮首席文膽,領導白宮西廂十多名資深文膽。

麻州「聖十字學院」畢業

法夫洛二○○三年從聖十字學院畢業,位於麻州的此學院雖然知名度比不上哈佛、耶魯等長春藤名校,但文理科系在美國頗受好評,法夫洛還在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致辭。

二○○四年,法夫洛為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瑞寫講稿,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結識歐巴馬。時任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的歐巴馬正為要在大會上發表的演說傷腦筋,法夫洛大膽建議他重寫,注重抑揚音律,讓歐巴馬大為折服。這場經法夫洛指點的演說,讓歐巴馬成為大會焦點。

經典口號 Yes, we can.

法夫洛被歐巴馬延攬投入總統大選,歐巴馬的經典口號「Yes, we can.」就出自他的巧思。他鑽研歐巴馬演說模式,不但熟記歐巴馬的民主黨大會演說,據說連歐巴馬自傳《來自父親的夢想》都隨身攜閱。

去年十一月歐巴馬當選時,歐巴馬和法夫洛只花一小時討論就職演說重點,就交給法夫洛發揮。

這兩個月法夫洛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助理小組遍訪史家、演講專家,也參考歷任總統的就職演說。資料準備就緒後,法夫洛就泡在華府的星巴克咖啡店動手寫就職講稿,經歐巴馬過目四、五次後定稿。

醉後惹上人形「希拉蕊」

繁重的工作壓力曾讓法夫洛凸槌。他去年十一月在一場宴會上喝醉,拿歐巴馬黨內競選對手希拉蕊的人形立牌開玩笑,對立牌上下其手,照片流到熱門社交網站Facebook,惹出不小風波。



◆ 27歲首席文膽 捉刀就職講稿

【黃文正/綜合廿日外電報導】2009-01-21 中國時報

歐巴馬歷史性的就職演說,備受各界矚目。而這篇演講稿的捉刀者與共同撰寫人,乃追隨歐巴馬多年的首席文膽、年僅廿七歲的強.法洛(Jon Favreau);有趣的是,長年酗咖啡的法洛,是在華府的星巴克咖啡店內,寫下第一篇演說初稿。

法洛追隨歐巴馬多年,充分理解歐巴馬的理念,以及演講模式與節奏,讓他獲歐巴馬欽點為白宮歷年來最年輕的演說「首席撰稿人」(chief speech writer)。

就職演說 外界高度期待

英國《衛報》指出,任何想要出類拔萃的政治人物都必須是優秀的演講者,歐巴馬也不例外,而他過去雖曾有多場震撼人心的精采演說,不過,外界對他廿日就職演說的期待,肯定勝於以往。

外界高度期待,除了因歐巴馬坦言以林肯的就職演說當作靈感外,此時美國正面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並且身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泥沼,歐巴馬深知他必須在就任的那一刻起,感動且鼓舞美國人心士氣。

為民表率 重塑負責文化

就職演講的優劣,對民眾反應,向來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美國第卅二屆總統小羅斯福當初在就職典禮上所說的經典金句:「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至今仍令人難忘。

內定白宮幕僚長伊曼紐已對外透露,歐巴馬就職演說的主題為「重塑負責任的文化」,「不僅要求美國人民,領袖也須為民表率」。

歐巴馬將此重責大任交付給法洛。歐巴馬約莫四年前認識這位年輕人,當時他正幫忙民主黨的約翰.凱瑞競逐總統大位。其間,歐巴馬在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以激勵人心的演說,將自己推上全國焦點,而法洛也深受感動,開始研究歐巴馬的演說模式和節奏。據說,為了多了解歐巴馬,法洛隨身都帶著歐巴馬的自傳《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

熬夜趕稿 常常酗濃咖啡

歐巴馬大部分的演講稿都是出自法洛之手。在競選期間,法洛常要熬夜趕稿,以便隔日讓老闆派上用場,他往往要弄到清晨三點才能睡覺,為了提神,他只好猛灌義大利濃縮咖啡和提神飲料「紅牛」,休息的空檔則打打電玩遊戲。

在去年大選投票投票當日,他預先撰寫了兩篇演講稿,一篇是當選感言,另一篇則是落選感言。當投票結果出爐那一刻,法洛寫了一封電郵給一位好友:「老兄,我們贏了,感謝老天爺!」

或是年少輕狂,去年十二月法洛和朋友在某個派對上,以手指著希拉蕊人像紙板的胸部,被人偷偷拍下張貼在社交網站Facebook,曾引起不小批評。

去年十一月,法洛開始構思撰寫歐巴馬就職演說的初稿,這對他來說,難度並不能算太高,畢竟,在先前長達十八個月的競選期間,法洛幾乎每天操練,對歐巴馬的政見、想法,以及演說的節奏、語氣和聲調,早已熟悉到不行。

17分講稿 在星巴克誕生

針對歐巴馬的就職演說稿,起初歐巴馬先花了一個小時跟法洛暢談他對演說內容的若干想法,而法洛則以電腦記下摘要。

之後,法洛花了幾個星期進行研究,他率領的團隊遍訪歷史學者、演講稿撰寫人,聆聽歷屆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以及研究這次金融危機的幾個過程。

當一切資料準備就緒,法洛定心寫下第一篇初稿,地點是華府的一家星巴克咖啡。之後,他多次與歐巴馬逐句推敲文字內容,約經過四至五次修改,這十七分鐘講稿才定板。



◆ 歐巴馬好體格 熟男新偶像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21

歐巴馬除了是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外,還因為勤於運動而扭轉了世人對中壯年男性體魄的看法。

倫敦每日電訊報廿日報導,許多政治領袖經常打出身體健康的宣傳牌,但歐巴馬持之以恆的運動健身不只是宣傳,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去年十二月偕妻女前往夏威夷度假時,攝影記者拍到他僅穿短褲在沙灘散步的畫面。照片中的歐巴馬體格健壯,讓全球眼睛一亮。《男人健康》雜誌主編杜艾爾表示:「歐巴馬證明,在青春活力掛帥的社會,歲數較大的男性可以、也應該樂於讓自己保持在健康狀態。如果悉心維持強健的體魄,你會感覺更好,外觀更好,也更強而有力。」

歐巴馬費心保持目前的傲人體格,每星期運動健身六天、每次四十五分鐘。男性一旦年屆不惑,罹患心臟病、癌症、中風、關節炎的機率就會提高。當選後的他運動不輟,而且強度驚人。每天上午七點半,他一定驅車前往芝加哥自宅附近的攝政公園體育館健身四十五分鐘。去年底赴夏威夷度假,他第一件事就是使用跑步機。

這不是新習慣。歐巴馬在自傳中指出,他廿二歲那一年決心遠離毒品與酒精,從此開始認真運動健身。一開始每天慢跑五千公尺,而且持續至今。歐巴馬二○○四年角逐國會參議院席次,以及去年進軍白宮期間,助理必須在他的每日行程表中列出健身的時間及地點。他還經常與幕僚、好友一起打籃球,並曾表示希望在白宮設一座籃球場。歐巴馬談到運動健身的目的時說:「主要是讓頭腦保持清醒,紓解壓力。」

※ 他已經對自己身體負責。



◆ 雷根總統之後 歐巴馬說服力最強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21

華盛頓郵報廿日報導,歐巴馬極可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總統之一。他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讓這種可能性更高。緊急狀態總是為指揮處理的國家領導人帶來新權威。

歐巴馬在多項有利因素結合的背景下就職,有些承襲而來,有些出自個人所創,抉擇與機運也占相當分量。普林斯頓大學的韋蘭茲表示:「歐巴馬有機會重塑總統一職的本質。雷根之後,美國未再出現說服力強如歐巴馬的總統。小羅斯福之後的歷任美國總統從未面臨外交、內政挑戰並至,卻可能因此重建行政部門威望與權力的契機。」

歐巴馬激發的信心前所未見。跡象顯示,聯邦參眾兩院的民主黨人可能比卡特時代的民主黨人更加擁護歐巴馬。如能維繫追隨者的忠誠,新政府將創下率先以網路動員、小額募款的基層運動者為強大支持力量的紀錄。

※ 時勢造英雄。



◆ 數百人扔鞋 「歡送」布希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1.21

在白宮的最後一天,布希總統打電話給全球十二國領袖告別。各國報紙紛紛發表社論,嚴辭抨擊布希態度傲慢、領導力差,打了兩場至今尚未結束的戰爭,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敗壞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形象和聲譽。另有數百名抗議者跑到白宮外面扔鞋,「歡送」布希下台。

各國媒體對布希完全不留情面。德國南德意志報以「失敗」為題發表社論說,「布希是一位不稱職的懦弱領袖」。多倫多明星報社論說:「再見,最蹩腳的總統。布希是個十足的災星,入侵伊拉克、全球暖化、卡翠納颶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編譯陳世欽/美聯社華盛頓廿日電】布希遵循傳統,在橢圓形辦公室為歐巴馬留下一張便條,祝他視事後一切順利。白宮官員拒絕透露便條的內容,僅表示布希十九日即已寫好,將它放在辦公桌的最上層抽屜。

雷根也曾經為接任的老布希留下一張便條,四年後,老布希為柯林頓留下便條。八年後,柯林頓如法炮製,另附老布希便條的影本。



◆ 歐巴馬就任 日本Obama小鎮也瘋狂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二十日電】 2009.01.21

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歐巴馬就任,日本也隨著美國的「變革」而起舞。日本有兩個與歐巴馬同音的地方「小濱(Obama)」,都要在歐巴馬就任的同時舉行慶賀會,為遠在太平洋彼岸的「鄉親」祝賀。

日本福井縣的小濱市,與歐巴馬相當有緣。據說歐巴馬還是議員的時代,有次到日本訪問,過海關時被檢查人員問說「你是歐巴馬?」歐巴馬回答說「是」,這位檢查員說「我來自小濱(Obama)」,從此歐巴馬知道日本也有個地方跟他同名。

小濱市後來在歐巴馬競選總統時,隔海向歐巴馬輸誠,村民並大跳草裙舞,祝賀歐巴馬當選,歐巴馬後來還寫了感謝信來,拉近了兩者的距離。

日本長崎地方也有一個溫泉鄉叫「小濱」,當地的旅館工特別花錢製作了四套「法被(日本人在祭典時穿的披肩服)」,送到福岡的美國領事館,希望能夠轉交給歐巴馬新總統一家人。小濱村還在當天舉行了「歐巴馬祭」。

日本市面上,歐巴馬英文演說集以及與他相關的書籍非常受歡迎,在英語學習參考書中創下前所未有的暢銷紀錄。



◆ 緬占星家:暗殺歐巴馬 終將失敗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1.21

緬甸五十三歲的首席占星家山—扎尼‧波(San-Zarni Bo)十九日在歐巴馬準備就職美國總統前預測,歐巴馬肯定會連任美國總統。

每天在緬甸電台節目發表預測的波說:「歐巴馬肯定將再度連任。獅子座的人是天生的領導人,他的占卜牌顯示他有帝王相。」

但他根據觀星象提出警告,二○○九、二○一○年和二○一三年將出現某些暗殺企圖,但因為歐巴馬的出生日期(八月四日)和出生時的星象,暗殺活動都不會成功。他說:「我可以說,暗殺陰謀都將失敗,不會成功。但是,沒有看過他的手相,我們無法準確預測。」

他還提到即將上任的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可能遇到危險,他說:「根據星象,箭頭正指向柯林頓夫人。」

在被問到歐巴馬能否幫助軍人統治下的緬甸民眾時,波說,每月四日出生的人是「站在弱勢民眾的一邊」。



◆ 3影武者發功 助歐巴馬一臂之力

【聯合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報導】 2009.01.21

歐巴馬宣誓就職後,據華爾街日報分析,三位前民主黨重量級人士:前總統柯林頓、前副總統高爾與前財長魯賓將如影武者在新政府中發揮重大影響力。

這種現象和柯林頓一九九三年入主白宮時,極力與卡特總統和他的人馬劃清界線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柯林頓團隊當務之急是盡力和卡特的民主黨政府切割。卡特任內美國經濟衰退,海外處境尷尬,最後黯然下台,人人都想撇清關係。柯林頓任內雖總統本人遭彈劾且不乏爭議,但他卸任時留下大量財政盈餘,民望也很高,歐巴馬會善加利用。

先說高爾,經濟和戰爭議題吸引大部分目光,導致美國人無暇注意歐巴馬的能源與環保團隊,但高爾影響力大。將成為白宮能源和環境事務「沙皇」的布朗納,出道時還是時任參議員的高爾手下,後在柯林頓政府擔任環保署長。新任環保署署長麗莎.傑克遜和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主席南西.蘇特利,在布朗納擔任環保署長期間都曾在她手下工作。歐巴馬任命的能源部長朱棣文,也和高爾一樣重視氣候變化和替代能源問題。

經濟方面,魯賓的影響顯而易見,從歐巴馬處理經濟衰退問題時的左右手可見一斑。如果不是因曾在花旗集團擔任主管,魯賓本人很可能入閣。魯賓衣缽傳人中有多人出任經濟要職,如財政部長蓋納、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桑莫斯、行政預算委員會主任奧扎格和白宮經濟顧問福爾曼,在柯林頓政府任內都在魯賓手下工作。

柯林頓與歐巴馬最明顯的聯繫來自將出任國務卿的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兩大政策遺產:預算平衡和自由貿易雖已不那麼流行;但歐巴馬似已從柯林頓那記取教訓:務實主義及一點點中立主義。



◆ 美國正式邁入歐巴馬年代

【中時社論】2009-01-21 中國時報

就在台北時間廿一日凌晨一時,歐巴馬剛剛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並發表了十七分鐘的演說。從他當選開始,一舉一動就已經受到美國與全世界的矚目。而向來擅長演說的他也以感動人心的詞藻,描繪出他對未來的願景。但歐巴馬究竟將如何面對橫在他眼前的挑戰與難題,才是真正試煉他是否能成為偉大總統的關鍵。

歐巴馬當選的衝擊,不僅震撼美國,同時也在全世界引發巨浪,過去歷次美國總統選舉充其量僅是外交政策的變化,從來沒有一次能像歐巴馬般這麼深入人心。

首先,這是種族平等的具體實現,根據民意調查,在歐巴馬當選前,認為金恩博士的願景已經實現的美籍非裔人僅有三十五%,但是一年後,歐巴馬當選,有兩倍高達七成的非裔人認為願景已經達到。雖然在社經結構上,種族鴻溝依然存在,但政治象徵上,黑人民權運動的目的「我有一個夢」的願景已經達到,單憑這點,歐巴馬已可永留青史。

歐巴馬當選不僅在美國有劃時代意義,對於全世界也有激勵作用,美國的霸權形象更做了翻轉,原本是少數劣勢種族,可以藉由民主程序,成為國家元首,這對全球的少數民族,或是認為美國霸權只是以強凌弱的人,都是強烈的啟發。

對美國而言,雖然迎來歐巴馬新政府,告別布希舊政權,但所遺留下的問題,仍需療傷止痛,其中又以反恐戰爭的傷痕最深。

伊拉克撤軍,是當務之急,但是要避免越南覆轍,歐巴馬必須謹慎轉移治安責任,在民主程序下扶持伊拉克政府;而在另一個阿富汗戰場,增兵也許是有效方式,但不能隨便假設伊拉克模式可以套用。這期間若出現任何差錯,像對美軍大規模自殺炸彈攻擊、伊阿兩國陷於種族屠殺,都會讓美軍撤退的時間拉長,屆時燙手山芋就會轉成歐巴馬的問題。

其次,美國之所以是美國,不似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政治報復並不流行,許多人權團體主張要追訴布希政府高官的責任,尤其是調查是否曾授權虐待戰俘違反人權的罪行,但歐巴馬已表示要「向前看」,爭取兩黨一致的支持合作,不預備翻舊帳。

但領導人知法違法,濫用職權,是民主國家的大忌,人權團體堅持要把事情弄清楚,而展開全面調查是有必要的,部分歐洲國家更為激烈,宣稱要羈押出國訪問的布希前高官,這可能會對歐巴馬構成內政與外交問題。

但歐巴馬真正的考驗在任職後的一百天,新總統的頭一百天,通常決定總統的歷史定位,這與民眾期待有關,也與所推動的改革有關。總統剛執政,民眾有很高期待,議會不敢攖其鋒,要通過甚麼就通過甚麼,但如果讓期待落空或是有太高不切實際的期待,短時間後,民眾就會產生失望,民意代表們當然藉機抵制,結果自然改革寸步難行。

眼前當務之急莫過於經濟金融危機的迫切緊急,目前歐巴馬的聲望極高,國會參眾兩院又都是由民主黨所控制,本來通過重大法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過去曾經有過例外,柯林頓在自己黨占多數的眾議院,照樣通不過健保法案,小布希的移民法案也過不了自己同黨占多數的眾議院,歐巴馬已經委託在參議院待過幾十年的副總統拜登擬定一百天立法計畫,排定優先順序。

《紐約時報》日前邀請五位總統傳記作家,各自寫五位總統在第一百天所面臨的挑戰與難題,其中提到小羅斯福總統面臨大恐慌經濟危機,宣誓就任後立即召集國會兩院緊急集會,在六小時內通過了「緊急銀行法」。可以預期的是,對歐巴馬提出的任何經濟振興方案,任何天文數字的赤字預算,國會肯定會循小羅斯福先例立即通過。

但與其說這是解決問題,還不如說是國會卸責,聰明如歐巴馬者,當然知道政策難有立竿見影之效,所以一再在公開談話中企圖降低民眾的期待。但是民意的耐性終究會很快磨損,而經濟復甦則是需要時間,兩者一旦出現落差,就是歐巴馬真正統治危機的來源。

未來這四年,將是屬於歐巴馬的時代,但即將開展的這個時代,也將是對他考驗最嚴酷的年代。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