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6

糧荒 一顆黃豆恐整垮世界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2.16

國際油價飆上100美元、金融信用緊縮可能都還不算是嚴重的問題,與即將來臨的糧食短缺危機相比,前兩者對世界的衝擊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

在高盛公司召開的分析師會議中,分析師柯瑞(Jeff Curie)表示,目前的商品漲勢是全面性的,從原油、玉米到小麥都在上漲,「未來12到18個月,我們認為許多類別的商品都將陷入(短缺)危機。而農產品將是風暴的核心。」

這種情況和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不同。油價飆漲對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的衝擊,可能只是少開點車、節衣縮食。而糧價飆漲的影響範圍卻更全面,對飢餓邊緣的貧民構成致命危機。

從一項指標可以看出,糧價已漲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起碼已讓對政情敏感的官員寢食難安,決定出手管制。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統計,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活在糧價管制中。

然而柯瑞認為,糧價飆漲只是全球資源錯置的冰山一角。依照經濟分工的常理,嚴重缺乏可耕地的沙烏地阿拉伯,應該把賣油所得積極購買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玉米田;而相對地,需要原油的美國應該收購沙國的油田。

然而政治上的互不信任,使這種資源分配不可能實現,甚至造成資源錯置更變本加厲。美國為了「能源自足」,以昂貴的成本把玉米提煉成燃料;而沙烏地阿拉伯則不惜血本地淡化海水,在沙漠裡栽種農作物。

政治因素造成的資源錯置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也因此高盛強力看好農產品的多頭行情。但對仰賴糧食救濟的難民來說,這波商品大多頭等於是他們的斷頭臺。

聯合國糧食署官員表示,由於糧價飆漲太快,他們現在的預算只夠填滿非洲難民糧食配給杯的三分之二。從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的信用緊縮危機,促使國際資金轉進原油、黃金等商品市場,而最後,卻可能是最不起眼的黃豆,將重創這個世界。

(取材自英國金融時報)



◆ 黃豆黃豆油期貨 飆新高價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十五日電】 2008.02.16

中國大陸暴風雪影響油菜籽收成,推升黃豆與黃豆油期貨再飆新高。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5月期貨15日早盤逼近14美元,黃豆油5月期貨也升抵59.35美分的歷史紀錄。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黃豆與蔬菜油進口國,但最近的大風雪毀掉油菜籽近半的收成。油菜籽跟黃豆都可以作為畜牧飼料及食用油原料。

東京商品經紀商岡地公司分析師重本貴樹說:「中國大風雪導致油菜籽收成損失是期貨市場升溫的一個關鍵因素。」雨量過多使巴西收成延後也是重要原因。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5月黃豆期貨15日早盤前上漲13.5美分,每英斗報13.99美元。黃豆油5月期貨也上漲0.49美分,每磅報59.35美分。

由於農民紛紛改種玉米,使去年美國玉米栽種面積達到1944年以來最大,而黃豆種植面積則降到12年來最小。此外,春季小麥價格再創新高,可能鼓勵美國農民種植更多小麥,而使黃豆種植面積繼續縮小。

由於進口商搶購,芝加哥軟紅冬麥期貨連續兩天上漲;在明尼亞波里斯春麥指數期貨價則改寫新高。

交易量最大的芝加哥小麥5月期貨15日早盤上漲17美分,報每英斗10.58美元,漲幅1.6%。小麥3月期貨11日盤中最高漲到11.53美元,是交易最活絡的小麥期貨的歷史價格。

南韓15日表示要進口2.33萬公噸美國小麥,伊拉克也說可能收購至少5萬公噸,日本14日宣布收購19萬公噸小麥,其中11.5萬公噸產自美國;埃及也收購23.5萬公噸,其中11.5萬公噸產自美國。這些消息都刺激小麥價格飆高。

明尼阿波利斯穀類交易所(MGE)的小麥5月指數期貨更大漲4%,創下每英斗15.8575美元歷史天價。交易較不活絡的3月指期更飆到每英斗19.83美元,是所有期貨合約的空前高峰。

芝加哥玉米3月期貨上漲3.5美分,報每英斗5.1450美元;玉米在6日寫下歷史高峰5.2875美元。過去一年玉米已上漲22%。

※ 政府應當好好整頓農業與相關政策,以避免可能的糧食危機。

樹、螞蟻與大象:平衡變壞了
10年內世界將遭遇糧食危機
美國乙醇計畫導致糧食價格飆升
石油危機演習油價飆到150 美無計可施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科學家強調「生物燃料」的環境衝擊
今日的垃圾明日的乙醇:生物燃料的創新製程

研究:空氣汙染中的超細微粒子會引起心臟病
植物如何輸送糖的研究攸關全球暖化
製造罕見葉綠素 d 的細菌被定序
新發現扭轉對於光合作用的概念
奈米纖維發電衣 走動就來電
環保未來屋 預防「明天過後」
反聖嬰現象持續發威
70股龍捲風 橫掃美5州
研究者調查大量蝙蝠死亡
預測新興傳染病的下一波「熱點」

考夫曼:合體金融巨獸…野性大發
核心物價創8年半新高 通膨壓力加大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YouTube知識版「大思想」到環境教育蠻荒期
台商回流專題報導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澳洲大旱 奶油好高貴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法新社十七日電】 2008.02.18

全球乳製品需求強勁,加上澳洲久旱不雨,使每100箱奶油的價格飆漲至逾2萬澳元(1.76萬美元),澳洲麵包師傅因為害帕奇貨可居的奶油被偷,甚至請保全半夜巡邏麵包店。

澳洲麵包師傅尼可從沒想過,得在麵包店安裝警報系統,並花錢請警衛在夜晚巡邏麵包店,以確保奶油不遭竊。他說:「奶油超級值錢,每100箱的價格已從6,000至7,000澳元飆漲至2萬澳元。價格高漲使我們不得不想辦法防竊。」

澳洲糕餅業者說,全球乳製品需求飛躍增加,及澳洲旱災是奶油價格飆漲兩大原因。奶油可以存放好幾個月,不像牛奶容易壞掉,部分製造商囤積居奇導致市場供不應求。

雪梨蛋糕製造商修伊斯說:「中國市場對奶油乳酪的胃口大增,他們才剛發現起司蛋糕的美味。」

澳洲乳品公司(Dairy Australia)策略知識部經理比爾斯說,奶油供不應求,最大因素是澳洲乾旱,而不是對外出口。她說:「乾旱的衝擊十分嚴重,牛奶產量在本季上半季約減少8%,這是奶油產出大幅減少的關鍵。」

尼可的Gumnut蛋糕店位於雪梨西南的南方高地,他每周從三家不同的供應商訂購奶油,並祈禱能買到奶油。他說:「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跟供應商訂貨,可能等上好幾周貨都沒來。」

從去年初以來,奶油價格已翻漲三倍。尼可說:「以前每箱(25公斤)超過70澳元,我就嫌貴。現在每箱要是不到200澳元,我就很開心了。」



◆ 亞洲食品漲幅 加速狂飆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法新社香港十七日電】 2008.02.18

全球食品價格去年暴漲近四成,使亞洲窮人的日子更難過,甚至演變成大型街頭抗議活動。但糧食專家擔心,隨著需求持續增強、以及油價在高檔盤旋,亞洲食品價格飆漲的問題會更加惡化。

專家憂心忡忡表示,這些不利因素恐將使稻米、小麥、牛奶等基本食品的價格永久居高不下。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的資深穀物分析師艾巴西恩說:「跡象顯示食品價格會居高不下。」

FAO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糧食價格飛漲近40%,導致緬甸、巴基斯坦、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窮人走上街頭抗議。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馮布朗說,亞洲經濟成長也是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國民所得高成長推升糧食的需求,尤其是亞洲」。馮布朗表示,窮人的日子更難過,他們將微薄所得的50%到70%花在食品上,食品價格上揚更加重其經濟負荷。

除整體食物需求增強外,據報導,消費者口味轉向偏好肉類,也推升價格上漲,因為畜養動物的飼料主要是穀物。

乾旱及惡劣天氣、高油價推升運輸成本、生質燃料需求殷切,以及庫存量過低也促使食品價格飆升。去年澳洲乾旱、歐洲與美國的寒冷天氣造成穀物欠收,禽流感等疾病爆發更重創亞洲家禽與肉類供應。

去年颶風襲擊孟加拉,催毀了6億美元的稻作,米價漲約70%,目前的米價約每公斤50美分,但許多孟加拉人每天僅靠不到1美元過活。又如,不久前大雪暴籠罩盛產稻米的華中地區,已造成糧食價格上揚,升高不安的疑懼。

全球暖化也帶動對玉米等糧食的需求,尤其是研發取代傳統燃料的生質燃料。油價在上月登上歷史高峰,使生質燃料更具商業可行性,農夫紛紛改種玉米、油桐等作物,供生質燃料工業使用,而非供食用。

在發生街頭抗議動亂後,亞洲各國政府開始嚴肅處理食品價格上揚問題,印尼調降黃豆進口關稅,並希望降低對進口的依賴,馬來西亞建立全國糧食庫存,越南表示將暫停稻米出口,印度去年也暫停稻米出口。

※ 各國政府再不注意調整政策,小心釀成大禍。

fsj 提到...

雪災重創糧產 漣漪效應擴大

彭志平/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2.20

華中、華南雪災已經過去,但是帶來的災害仍在持續擴大。大陸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七.一%,其中一個主因就是雪災導致糧食生產、運輸發生困難。大陸官方估計,一旦糧價上漲產生「漣漪效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和範圍都會越來越大。

目前全球糧價都在上漲,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統計,全球糧價已創下一八四五年以來的新高;在此情況下,所謂的「中國糧食威脅論」甚囂塵上。在大陸飽受雪災之苦、糧價飆漲之際,此一說法更讓大陸官方覺得刺耳。中國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反駁說,「中國糧食威脅論」完全違背實際,因為大陸糧食扮演穩定全球糧價的角色。

儘管丁聲俊強調大陸糧食已經連續四年增產,但是,丁聲俊的反駁在雪災過後顯得較為虛弱。根據大陸官方統計,雪災迄今大陸林業損失已達五七三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且不僅影響今年,還將影響未來三到五年的收入。森林受難,野生動物也不會好過,據估計已有三萬頭(隻)大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雪災而死亡。

另據估計,雪災在全大陸廿五個省份和新疆造成六九五六頭(隻)禽畜死亡,如果防疫工作沒有做好,禽流感、口蹄疫、藍耳病等疫病恐將發生。而到二月十二日為止,雪災波及廿一個省份,共計一.七七億畝農作物受災,其中八千多萬畝成災,絕收面積高達二五三○萬畝。

大陸農業部官員張玉香即指出,此次農業受災屬歷史罕見,「受災範圍廣、時間長、強度大、品種多」,「從總體上看,農業受災形勢嚴峻,災後重建任務艱巨」。其中油菜、蔬菜、柑橘等受災最重,可能加劇大陸的植物油、新鮮蔬菜、水果等的供應難度。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預測,今年大陸夏糧將減產四%到六%。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則認為,二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會比一月份高。而目前糧食、豬肉等農產品已經成為投入水中的石頭,由於農產品總體上漲可能是中期趨勢,「漣漪效應」所帶來的物價上漲幅度和範圍都會越來越大。

fsj 提到...

糧荒,全球政經未爆彈

聯合新聞網/徐麗玲 2008/02/22

加拿大中部草原省的農民近來都眉開眼笑。節節上漲的國際穀物價格,促使當地許多早已荒蕪的農地恢復生機。幾十年來陸續外移的人口突然回流,還有眾多其他省份的居民遷去落戶創業,房地產市場呈現30年難得一見的榮景。
這一切都是拜全球穀物需求激增、價格飆漲所賜。從2006年中開始,長期供貨充裕、價格穩定的小麥、玉米等穀物,突然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搶手貨,2007年全球小麥和黃豆價格都暴漲了70%。

供需失衡推動價格不斷衝高,上週傳出全球小麥庫存量降至30年來最低水準,美國小麥庫存也降至1948年以來最低水準的消息,刺激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價格登上歷史新高。至今,玉米價格較過去翻升了一倍,黃豆價格漲升將近一倍,其他包括大麥、扁豆等農產品價格也都是瀕臨歷史新高。

全球穀物供需失衡主要是由三個因素所促成的。

第一是中國和印度經濟起飛帶動人民所得提高,中產階級興起,積極追求更高品質的飲食。原本以米食為主的社會,在生活漸趨富裕之後,人民的飲食習慣改變,開始喜歡各種小麥製食品,包括南韓、台灣在內的亞洲地區對小麥的需求也都持續增加。

其次則是全球氣候異常,天災頻傳。本是全球主要穀物生產地區的澳洲、烏克蘭等國都面臨長期乾旱,嚴重影響穀物產量,以致於全球庫存量不斷走低,但需求量卻持續增加,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而近來肆虐中國大陸的雪災,將使全球糧食供應緊絀的情況更加嚴重。

不過,第三個因素卻可能是觸動全球食品價格飆漲連鎖效應的關鍵。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攀高,美國和巴西致力於發展生質能源,作為主要原料的玉米因而供不應求。經濟學家認為,去年全球對玉米的需求激增,美國大力推動生質能源必須要負60%的責任。

2000年時,全球以玉米生產的乙醇燃料產量為200億公升,至2007年增加為600億公升。而在2008年1月份,美國的產量就已達到60億公升,預料今年單是美國的產量就可創下520億公升,全球產量將再創新高。

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指出,在美國政府的補貼獎勵之下,今年美國用於乙醇生產的作物產量將會增加50%,犧牲的則是其他糧食作物的生產,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小麥。農民一窩蜂把其他作物的農地改為種植玉米,結果導致其他穀物產量減少,價格同步上漲。

據加拿大Lethbridge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Kurt Klein的分析,美國現在用於生產乙醇燃油的玉米數量,比加拿大全部穀物產量的總和還要高。換言之,全球玉米產量並未減少,反而是大量增加,只是人類都吃不到。

這對全球食物供應的衝擊巨大,因為生產75公升(亦即約一輛車的油箱容量)乙醇燃油所需的玉米數量,就相當於一個人維持每天2000卡路里標準飲食一年的用量。此即表示,一個人犧牲一整年的飲食所需,只能讓一輛車加滿油而已。

玉米同時也是家畜的主要飼料,畜牧業的成本隨之上升,肉類及奶類產品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隨著中產階級興起,亞洲地區對奶製品的需求量激增,如今市場上盛行的說法是:全球對牛奶需求的成長速度遠超過對原油的需求,牛奶將是新原油。

對於加拿大這種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全球農產品價格飆漲是數十年來難逢的機運,農民對加國可望成為「全球食品雜貨店」雀躍不已。但是對糧食需求殷切的國家來說,這卻是糧食危機即將爆發的徵兆。

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就警告,穀物價格的漲幅已令貧窮國家難以負擔,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正面臨糧食危機,主要是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該組織注意到,穀物價格高漲導致食品短缺,在某些地方已經引起社會不安。最近墨西哥發生數起抗議活動,起因就是薄餅價格節節上漲,令低收入的人民難以負擔,不滿情緒於是爆發。

另一種型態的保護主義也在部分國家開始出現。在供需失調的壓力之下,原本對外出口穀物的國家不得不考慮限制出口,優先供應國內所需。中國大陸已經對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稻米和黃豆等的出口,加徵5-25%不等的出口稅,以確保國內的貨源穩定。

食品價格高漲影響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然而經濟開發程度愈低的國家,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就愈大,對於生活水準的影響就更顯著。經濟學家擔心,所得重分配的大倒退正在悄悄進行,結果將使貧者更貧,而且在低度開發地區的情況將尤其嚴重,各種社會、政治效應都將陸續出現。能源危機受到全球重視,糧食危機的威脅更須妥善因應。

fsj 提到...

美國停滯膨脹正捲土重來

【工商社論】工商時報2008.02.25

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是指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也是一九七○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初期世界經濟面臨的困境,當時美國歷經三度衰退,失業率飆高到九%,通貨膨脹率一度衝到一五%,而且這種現象蔓延到全球各地,讓各國經濟飽受威脅。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很多經濟學家原本斷言,各國政府已有對抗因兩次能源危機引發停滯性膨脹的豐富經驗,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及科技的進步,全球生產力大增,停滯膨脹再度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這種判斷正受到嚴厲的挑戰,因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全球能源及糧食價格高漲、美元遽貶等錯綜複雜因素,停滯膨脹正捲土重來,而且一隻腳已跨進美國大門。

次貸風暴造成金融市場信用緊縮及美國房地產市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不景氣,導致美國經濟成長停滯,就業市場冷卻,經濟瀕臨衰退邊緣,今年一月以來連串的負面經濟數據,更證實美國經濟已無可避免將陷入衰退。而禍不單行,日前美國政府公布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四%,累計過去一年物價上漲達四.三%,為十六年來的高峰。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威脅同時升高,讓美國朝野憂慮停滯膨脹的重現,也讓聯準會(Fed)貨幣政策陷入兩難。

上週美國聯準會將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調低至一.三%至二%,這是從去年十一月以來第二度調降經濟成長預測,調降幅度總計高達一.二五個百分點。事實上,聯準會的預測遠落後於其他經濟指標,最近公布美國費城生產指數由一月的負二○.九下跌至負二四,是二○○一年二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前的最低水準;一月非製造業指數亦從上月的五四.四遽挫至四一.九,創下七年來最低點。關係美國民間消費的房地產市場也急速冷卻,去年第四季美國供出售及閒置的空屋佔房屋供應總量二.八%,已相當一年的供應量;今年一月美國新屋動工數下跌三%,是一九九一年來的最低水準,兩者均顯示民間消費及GDP成長很可能進一步大幅滑落。更讓人憂慮的,近來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飆高,讓生活開支大幅上升,嚴重侵蝕民間購買力。據美國勞工局統計,今年一月勞工實質薪資較去年縮水一.二%,勞工消費力已受通膨影響而大幅削弱,進而將可能拖累美國經濟成長,讓停滯膨脹的惡夢更加如影隨形。

部分人士期待,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將讓油價飆漲趨勢逆轉,原物料及糧食價格也將同步趨緩,進而紓解全球通膨的壓力。但是,這種期待恐怕也會落空,主因是石油供需失衡的因素並未消失:第一,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為彌補美元遽挫損失及維持油價,在上週油價飆破每桶一百美元後,不僅決定維持原有產量,甚至在三月後還可能減產;第二,委內瑞拉、尼日、伊朗、俄羅斯等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石油出口大國,因為政治因素及本身需求增加,短期內已無能力擴大出口;第三,近年新增石油需求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印度、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即使全球經濟成長減緩,這些國家能源消費亦難大幅減少;第四,最大石油消費者美國石油商用庫存量近來已降至二○○四年來的最低點,讓油價更是易漲難跌。石油專家認為,即使採用最樂觀的估計,今年石油均價至少會維持在每桶八○美元以上,對全球通膨的壓力難以減輕。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通膨加劇,也擴大全球通膨的壓力。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一路飆高,今年一月飆至七.一%,創下十一年的新高。大陸通膨加劇,勢必刺激工資大幅上漲,進而推升出口產品價格。在全球對大陸製造產品依賴日深的情況下,大陸成為輸出通膨的另一來源。近月美國物價的飆升,自大陸進口產品價格的上升,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聯準會正處於兩難的局面,柏南克主席雖暗示將繼續降息,以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是,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美國核心物價年增率高達二.五%,已高出聯準會設定的警戒值。聯準會若繼續降息,致令物價失控,美國人民實質收入降低及消費減少,可能完全抵消最近布希政府減稅及聯準會降息來刺激經濟的效果,聯準會下一步將何去何從,將是柏南克最大的考驗,也是能否遏阻停滯膨脹惡化的重要關鍵。

fsj 提到...

國際小麥價 驚漲25%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8.02.27

繼俄羅斯和阿根廷之後,哈薩克農業部宣布將對小麥課稅管制出口量,國際市場小麥價格25日大漲百分之25,再創歷史價位,黃豆、玉米、棕櫚油等農產品價格也繼續攀高。

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三月高級春麥期貨廿五日飆漲百分之25,盤中曾出現每英斗25美元的歷史新高,最後以每英斗24美元收盤,創下新高紀錄,比前一日上漲4.75美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三月小麥期貨在26日的亞洲電子交易也漲停,上漲90美分,每英斗11.99美元。英斗(蒲式耳)是容量單位,一英斗約36公升。

哈薩克政府宣布,三月一日起將對小麥課徵出口稅。惡劣的氣候導致全球很多小麥生產國作物受災,最近出現災情的有中國大陸華北和加拿大,以致小麥價格迭創新高,美國小麥產量預計將跌到60年來的最低點。

糧食供應商轉向美國和哈薩克等國進口,導致哈薩克糧食出口以空前速度成長,目前百分之75的小麥供外銷。三月起將對所剩的1億1000萬英斗小麥課徵出口稅。分析師表示,哈薩克的動作可能會對全球小麥供應構成更大壓力,在產量正常的時候一億一千萬英斗小麥不算什麼,但目前供應緊張,這個數量相形之下十分吃重。

小麥的漲風吹到其他農產品,有關中國和印度需求強勁,以及未來數月供應可能出現緊縮的消息,讓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漲幅已超過百分之24。廿五日棕櫚油期貨上揚近百分之6,創下每噸3914馬幣(台幣3萬8000元)的新高價位。

台中小麥被綁價

【記者陳秋雲/台中縣報導】麵粉價格大漲至每公斤28元,台中縣大雅鄉有72公頃小麥田,因與金門酒廠訂定一年契作合約,每公斤只售21元,農民急得團團轉。

約15年前,大雅鄉麥田有600公頃,收成的小麥沒人收購,麥農無利可圖紛轉作稻米;如今小麥身價超過米價,不少稻農計畫明年恢復種麥。不過農民也擔心,台灣沒有對口單位或糧商收購,怕會白種一場。



◆ 進口大陸麵粉? 衛生品質有疑慮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2.27

業者建議專案開放中國大陸麵粉進口,經濟部長陳瑞隆昨天表示,中國製食品有衛生及品質疑慮,目前沒有打算開放,但會持續觀察評估。

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驚驚漲,小麥價格更是直衝天價,創下史上單日最大漲幅,連帶影響玉米、黃豆等其他農業產品,也使得高度仰賴進口的國內物價岌岌可危。

對此行政院恢復了停開近兩個月的穩定物價工作小組,並提高主持層級,由院長張俊雄親自負責,希望能平抑國內物價。

但經濟部資料顯示,大宗物資價格走勢不甚樂觀;首先是美國農業部今年二月發布最新推估指出,今年美國小麥及黃豆收成面積可望略多於前年,只有玉米略為減少,但受到全球糧食價格高漲的影響,美國減少農產品出口的可能性不小。

官員強調,天候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澳洲及加拿大先前發生旱災,大陸最近雪災,進一步刺激需求、推升糧食價格。

※ 大陸自己都不夠用了,有可能出口嗎?台灣許多農地休耕甚至廢耕,剩下的農地種麥夠用嗎?要不要先唱首「無麥樂」?

fsj 提到...

世界缺糧鼓勵休耕 農委會挨批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萬丹報導】 2008.03.04

全球暖化,世界糧食歉收,小麥價格更飆漲,前萬丹鄉農會理事長陳進地昨天批評農委會還依往常要求農民辦理休耕,根本是不食人間煙火。農糧署南區分署祕書余錦訪說,今年鼓勵休耕農地轉種玉米等飼料作物,不再是任其荒廢領取獎勵金,稻作休耕仍援例辦理。

陳進地說,由於原物料上漲,屏東縣內市售包裝米,每包4.5公斤由149元漲到179 元,漲了30元;每斗(6.9公斤)由230元~240元漲到280~290元間,農糧署為抑制稻米價格繼續上漲,計畫釋出1萬噸存糧,以穩定糧價。

陳進地指出,全球飽受暖化威脅,氣候異常,農作物歉收,進口小麥等原物料持續飆漲,台灣受這波氣候影響相對低,適合農作物生產,政府應該掌握這波原物料上漲的趨勢,以現金方式鼓勵農民栽種稻米等原物料,賺取外匯,怎麼還鼓勵農民休耕呢?

余錦訪表示,目前國內稻米還有一定的存糧,不致於短缺,如果不辦理休耕,農民紛紛搶種,屆時將造成稻米盛產,而影響價格,所以休耕是必然的情形。

他又說,國內養豬等業者仰賴的玉米等飼料,幾乎仰賴進口,但價格大幅飆漲,由去年每公斤4~5元飆漲到目前的14~15元,讓國內養豬等業者大呼吃不消。因此今年特別獎勵休耕農地玉米契作,每公頃補助4萬5000元,農民領取獎勵金後,未來收成玉米還可以透過農會找廠商購買,一舉兩得。如果農民不栽種稻作,還是可以領取休耕獎勵金。

※ 不會改種其他東西?

fsj 提到...

27年來新高 進口物價飆 民生類全漲

彭漣漪、江慧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06

國際原物料進口價格壓力升至高點。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二月物價,其中以美元計算的進口物價年增率達到驚人的十八.九九%,創下廿七年四個月來新高,也是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新高。主計處坦言,輸入型通膨壓力的確存在,需密切注意。

經建會昨日也在行政院會報告「重要民生物資價格情勢」,行政院長張俊雄表示,原油、金屬、大宗穀物等國際行情持續攀升,物價上漲已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台灣經濟體系貿易依存度甚高,所受衝擊尤其顯著!」

根據統計,二○○六年第二季後,我國的躉售物價明顯攀升,去年上漲率達六.四六%,今年一月更較上年同月上漲了十.二一%,是二○○四年十一月以來的新高。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在高檔,去年年初至今年二月,小麥價格上漲二.一倍、黃豆上漲一.六倍、玉米上漲一.五倍。而石油輸出國組織原油價格,從去年年初至今年二月,每桶價格自五○.八美元上漲至九○.八美元,漲幅高達七九%。

主計處資料顯示,二月消費者物價上漲三.八九%,較上月的二.九六%大增近一個百分點,比去年十一月四.八%的高點已稍有和緩,但依然處於高點。

二月較去年同期比較,部分以前少有漲價的商品也開始上漲,例如婚喪喜慶用品漲一三.五九%,其他技藝學習費(舞蹈、繪畫等)漲九.四一%,學生學校住宿費漲八.四%,衛生紙、面紙、紙巾漲六.七七%。顯示繼雞肉、鮮乳、沙拉油、麵食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物價上漲領先群類項,物價開始有全面性上漲的跡象。

然而,二月較去年同期比較依然有跌價商品,除了向來持續跌價的電子商品外,洗、剪髮也跌了三.三七%,燙髮跌三.二七%,遊樂園入場費跌二.三七%,汽車跌一.八五%。顯示民眾對育樂類等可有可無的「奢侈品」,開始有緊縮消費現象,廠商成本雖然增加,只能忍痛降價。

※ 如果大家只顧圖溫飽,其他產業會崩潰。

fsj 提到...

糧食供需失衡 過度開發生質燃料 窮人更苦

黃文正/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08

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關卡後,世界各國無不卯勁推廣生質燃料等替代能源,不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提出警告,過度開發與採用生質燃料,將導致生產糧食的耕地大幅減少,除影響地球氣候變化外,且會造成糧食供需失衡,而令食物價格高漲,全球窮人恐怕更難以生存。

WFP執行長希蘭女士(Josette Sheeran)6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向歐洲議會發表演講,促請歐洲聯盟正視此一問題。「一窩蜂轉換生產生質燃料,已改變農地在食物鏈上的角色,」她說,「糧食價格,例如非洲的棕櫚油,現在已依據燃料價格而定。」

希蘭指出,急驟飆漲的糧食價格,已嚴重傷害WFP「援濟世界窮人的能力」,因為,光是去年6月以來,糧食價格已爆漲了4成。去年以來,由於中國、印度等新興亞洲國家的強烈需求,以及生質燃料使用的快速增長,全球糧食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儘管食物價格係由市場機制決定,但她認為「結構性因素只是今日糧食價格高漲的部分原因而已」,而如今全球各地許多農人將耕地改種玉米等生質燃料的來源,「這些作物或許是農人們的金礦,我也希望是如此,但在短期之內,這世上最窮困的貧民,無疑將承受嚴重傷害。」

去年,美國總統布希宣示,未來10年將大量增加採用乙醇燃料,導致提煉乙醇的原物料玉米價格水漲船高,許多農民紛紛改種玉米,大發利市。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種植玉米田的耕地面積達9050萬英畝,比前年增加15%,創下1944年以來新高紀錄,而其中有40%的收成玉米,都被送往工廠提煉成乙醇燃料。

此外,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貝汀頓教授(John Beddington)6日也向內閣官員們提出警告,大量開發生質燃料將造成全球糧食短缺,「我們很難想像,這世界可生產足夠的玉米去製造再生燃料,同時還可滿足全球對糧食的巨大需求。」

貝汀頓說:「以目前來看,糧食的供給根本無法跟上。」他憂心地說,全球人口從2000年的60億人,每年快速增加,2050年預期將可達90億人。他預測,2030年時,糧食的供給必須比現在增加50%才足夠全球所需,2080年時,則必須達2倍之多。

此外,大量耕地流失,也將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未來不僅糧食短缺,連水資源也會發生問題,地球乾旱情況將愈形嚴重。

※ 政策制定者難道一點意識都沒有嗎?

fsj 提到...

華北乾旱 威脅小麥收成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8.03.14

中共國家氣象局旗下的國家氣象中心警告,大陸主要穀物產區的華北及東北省分,2008年至今的雨量不足,對冬季播種的小麥收成不利,更可能造成玉米和大豆連續第二年產量減少。受到中國大陸在內的全球需求增加影響,國際小麥價格連續三天走高,並一路逼近歷史價位。

彭博資訊報導,中共國家氣象中心昨(13)日表示,華北乾旱造成土壤乾燥,今年冬末春初氣溫又高於平均溫度,對於春播不利,東北地區的土壤情況更是糟糕。

黑龍江、吉林與遼寧等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是全大陸最主要的玉米與大豆產區。

河北與河南兩省是大陸最大小麥產區。大陸農民通常在冬天播種小麥,春天播種玉米及大豆。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小麥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產地。但由於國內需求快速攀升,加上今年1月上旬起華中與華南大片地區遭受50年來最大暴風雪侵襲,北京當局已停止發放穀物出口許可,將所有自產穀物轉為國內市場使用,以協助抑制11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大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昨天指出,河北省64%的小麥作物與河南省59%的小麥農作,現在都還可以灌溉。雖然整體來說華北地區乾旱,目前尚未影響小麥作物。

2007年乾旱導致大陸大豆減產12%以上,玉米產量也縮減2%。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指出,北方省分通常春天缺水,而截至2月底東北地區部份農地仍然在冰凍狀態,反而免於乾旱的影響。

受到中國大陸等全球主要小麥消費國需求增加的刺激,美國5月小麥期貨價昨天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走高。



◆ 12年後 香港不再有冬天?

【歐洲日報╱本報香港十二日電】 2008.03.13

香港冬天的「末日」加速降臨!由於香港城市急速發展及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令氣候暖化加劇,天文台把本來在世紀末才出現的「冬天末日」預測大幅推前,指香港最快在十二年後便再沒有冬天寒冷的日子,相反每年酷熱的日子則會倍增。

多個環保團體批評政府未有積極規管溫室氣體排放,漠視公眾安危。

天文台二○○四年進行的氣候變化推算,預計香港的冬天在本世紀末會消失,但最近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發表的全球氣候變化評估,進行新一輪推算時,發現驚人的結果,香港冬天氣溫跌至攝氏十二度或以下的寒冷日子,預計最快提前至二○二○會減少至每年只有一天或以下,即冬天不再寒冷。即使全球共同努力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亦只可將冬天的壽命延長多二十九年至二○四九年。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說:「香港沒有冬天不可再說成是子孫的事,而是我們的事。」

fsj 提到...

全球稻米價格已漲五成 聯合國擔心引發「糧食戰」

東森新聞報/記者:何瑞珠/編譯 2008/03/14

台灣米價不斷上漲,在立法院甚至還爆發口水戰,其實稻米價格不只在台灣大漲,而是在全球都飛漲。國際糧食組織甚至擔心稻米再這麼漲下去,亞洲地區可能會爆發動亂。

稻米是亞洲人的主食,但目前全球稻米價格比起去年已經上漲約50%。CNN記者瑞佛報導說:「十年前這堆米約值兩千美金,自從價格不斷上漲,去年米價已翻兩倍,最近又再上漲,現在這堆米價值5300美元。」

泰國米如今一公噸要價500美元(約新台幣15000元),但專家說,米價還會再漲。泰國稻米出口協會主席斯帕瑟:「米價一公噸可能到900或1000美金,好追上油價。」

導致今年米價高漲的原因很多,印度和越南豪雨成災影響收成,國際油價連番上漲導致通貨膨脹,再加上許多農民改種生質能源作物使得稻米產量銳減,價格也跟著漲。如此下去,國際糧食組織擔心,亞洲地區可能會爆發動亂。

國際糧食組織發言人萊斯利:「我們很關心巴基斯坦、孟加拉和阿富汗,有證據顯示,高物價在某些地方會引發暴動,真的很令人擔心。」

泰國是亞洲最大稻米輸出國,泰國米價還有政府平抑,但泰國政府仍無法阻止漲勢,如今連泰國的中下階層都苦不堪言。在泰國這樣的稻米大國,窮人都快沒飯吃,亞洲其他仰賴進口稻米的國家,真的要鬧米荒了。

※ 除了天災之外,能源問題才是主因,解決問題要先找對方向。



◆ 只有漲8%而已?蘇嘉全澄清

中廣新聞/李人岳 2008.03.14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說出「米價只漲8%而已」,外界譁然!蘇嘉全今天刻意強調他從沒說這種話,而是說米價浮動是市場機制,必須讓農民反映成本,但是如果漲幅確實已經超過10%,就會考慮釋出公糧。不過還原當天的發言,蘇嘉全確實說出「只漲了8%而已」。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在立法院表示,米價比起三年平均值,只「上漲8%而已」。再度引發不知民間疾苦的爭議!蘇嘉全星期五特別強調,他從沒有說過才漲8%。蘇嘉全認為米價的浮動完全是市場機制,相對於進口米的漲幅已經上漲30%、麵粉漲了百分之百以上,總不能讓本土農民賠錢,必須讓農民反映成本。但是蘇嘉全強調,不能讓消費者負擔太重,因此米價如果漲到10%以上,就會考慮釋出公糧。

不過還原星期四上午10點鐘在經濟委員會,蘇嘉全面對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的質詢,確實說過今年的米價比起過去三年平均價格「只漲了8%而已」。當時蘇嘉全強調,民國93年的米價比現在還高。農產品的價格起起伏伏,現在他反而擔心降價,傷害農民收益。



◆ 新穀五月底才上市/四月前 米價恐會再飆高點

自由時報 2008.02.27

〔記者鍾麗華、楊雅民/台北報導〕由於去年柯羅莎颱風使得二期稻作歉收,加上政府今年起調高公糧收購價,使得米價平均較去年高出五%到十%。市場人士表示,由於新穀五月底才會上市,米價預計持續上揚,四月恐會再創新高。

大賣場表示,目前販售的是去年二期稻作的米,米價還算平穩,未來的漲幅及調漲時間還要再觀察。

去年二期稻作歉收逾十萬噸,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從去年十月起,米價即漲了一成一;今年一月份、農曆春節前開始出現另一波漲勢,平均漲幅二成左右,農曆年後,米價並未下跌。

未來每十天釋出公糧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指出,目前一般散裝蓬萊白米零售價格每公斤約在三十七至三十八元間,較去年同期上漲一成左右;秈白米每公斤約在三十五至三十六元間,上漲五至六%;糯米約在四十二至四十三元間,漲了四%到五%。

游勝鋒說,雖然今年起,政府提高公糧收購價每公斤兩元,使得市場產生預期心態,糧商紛紛收購稻穀,但最主要還是去年受颱風災害稻米減量,使得價格出現波動。該署已陸續釋出公糧三萬八千餘噸,未來每十天將釋出公糧,直到補足供應量的缺口為止,以維持稻米價格平穩,請消費者放心。



◆ 米價看俏 休耕農蠢蠢欲動

自由時報 2008.03.12

〔記者蔡文正/彰化報導〕物價飛漲,米價也水漲船高,目前正值春耕期間,許多過去休耕的稻田,今年都紛紛重新整地搶種,讓政府推行多年的稻田休耕措施面臨強烈挑戰,農政單位雖然一再宣導農民配合,但農民仍不領情,希望能搶搭米價創新高的便車。

坊間米價去年開始連番飆漲,最後還得仰賴政府釋出公糧來抑制,面對種稻有利可圖下,縣內許多原本休耕多年的農地,最近都悄悄進行整地恢復耕作,線西鄉農民黃呈瑞指出,農地閒置不用非常可惜,尤其每分農地收入約是以往的一點五倍,不趁機大撈一筆非常可惜。

面對休耕農地大量復耕,未來可能出現產量過剩問題,曾申請休耕三年的農民柯永松說,面對米價頻創新高下,恢復稻作,除可增加收入外,品質也較為可靠,將來收成後,即使政府不收購,稻米留著自己吃不但划算且可靠,所以他今年才會恢復重新種稻。

一期稻作的收成量,每公頃約比二期作高出七百台斤,尤其,去年二期稻榖每一百台斤的售價比往年高出約三成,和美鎮農民葉宗義表示,他種植約一公頃的農地,收入接近六萬元,比領取休耕補助款還划得來,尤其平時有工作可做,不會感到無聊,他不會申請進行休耕。

農民們也認為,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後,許多農地紛紛被改建成農舍,可供耕作的農地已大幅減少,產量銳減,政府不但無須再推展休耕政策,還應修改現行規定,提高每期的收購量,讓農地地盡其利,農民收入增加。

※ 問題是農民的稻米被收購時有拿到漲了「8%」以後的價格嗎?

fsj 提到...

食物狂飆 老美囤吃的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8.03.16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食品價格在雞蛋帶頭下無一不漲,消費者大喊吃不消,開始囤積食物,全美各地的超市都大排長龍。

住在新澤西州花田市的單親爸爸紐頓走出一家超市,他的購物車裡堆滿各種食物。他抱怨雞肉價格「簡直是敲詐」,雞蛋貴得嚇人,早餐吃的牛奶、穀類食品和柳橙汁也都驚驚漲。

在全美各地超市結帳櫃檯前大排長龍的消費者,都能感受到紐頓的痛苦。政府14日公布的物價報告指出,在過去12個月內,雜貨價格上漲了5.1%,美國正經歷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最嚴重的雜貨價格上漲。

除了少數例外,過去一年食品價格幾乎無一不漲,牛奶漲17%,乳酪漲15%,米和生麵糰漲13%,麵包漲12%。

但漲幅最大的是雞蛋,自去年2月以來上漲25%,過去兩年上漲62%。賓州的蛋農邵德說:「現在是蛋農的大好時機。我們從沒碰過這樣的好行情。」

雞蛋價格上漲原因不止一個。2005年和2006年蛋價下跌,以致許多業者退出市場;另外就是飼料價格大漲,從去年的每噸100美元,漲到250美元。

家中有四個青少年男孩的歐蒂茲太太說:「我們兩周的食物花費是600或700美元,以前只要400美元。」她丈夫提議最好去買幾頭牛,他說:「我要去買一個農場。」

fsj 提到...

薪水追不上物價 今年會更苦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17

物價漲勢不可抑制,每個家庭荷包大失血。根據主計處最新兩項統計,以二月的物價水準推估,今年如果要維持九五年的生活水準,平均每個家庭消費支出要增加四萬多元,增幅五.七%。而最低所得組的家庭,則毫無能力應付這些消費的增加,低所得的家庭的生活水準與品質勢必要下降。

更可恨的是,同期間每個人平均月薪只增加一千多元,一年一萬兩千元,完全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食衣住行樣樣漲,到底人們要多花多少錢,才能勉強保住生活水準不變?

九五年家庭收支 入不敷出

以主計處最新公佈的二月物價指數及「九五年家庭收支調查」數字作推估,物價上漲,各種收入家庭受到影響不同。根據主計處家庭總收入五等分區分,最低收入家庭(全年家庭年收入四五萬元以下)如果要維持九五年消費水準,消費總額將增加一萬七三三三元;次低收入家庭支出要增加二萬九九一五元;中等收入家庭增加四萬零五一元;次高收入家庭增加四萬九○四五元;最高收入家庭增加六萬六八六七元。

表面上,最高所得組家庭支出增加最多;但從比例來看,其實最窮家庭影響最大。

薪水增一萬二 消費多四萬

最低收入家庭九五年總消費支出三十多萬,最窮的家庭平均儲蓄金額只有一八三元。如今,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與消費水準,要增加一萬七三三三元,這些家庭根本無力應付這些新增支出,唯一的辦法就是降低生活消費與品質了。

反之,最高所得組九五年總消費支出一一七.三三萬,但還存了六十五萬。即使今年得多付六萬六千元,但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以上是以二月物價水準估算的金額,不過,油電價格目前已快壓不住,可以預見將來勢必面臨調漲,一旦油電價格帶動新一波物價上揚,數字勢必再向上墊高。

生活水平難維持 每況愈下

物價上漲對於薪水沒什麼漲的台灣人,痛苦格外深刻。主計處資料顯示,九六年全年,每個人的平均薪資,也就是已包含加班費、月薪、獎金等的收入,為四萬五一一二元,比起九五年的四萬四一○七元只增加一千零五元,增幅為二%。而今年也並不特別樂觀。

主計處九六家庭收支調查尚未出爐,九五年是最新資料,官員強調,這樣計算是可以推估出一個家庭支出可能增加金額,但是要注意,這只是推估的最高數字,不一定真的會多這麼多,如果物價變貴,消費者可能改變消費習慣,例如減少消費或改為消費較便宜的替代品。但,換個角度看,這種改變與調整,可能也是生活水準與品質的下降。



◆ 食品漲最凶 低收入戶縮衣節食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17

根據主計處物價調查,過去兩年,物價上漲的元凶,首推食物,其次則是健保與油價。光食品一項,如果要維持九五年生活水準,每個家庭食品費要增加一萬四八三三元,占總增加金額的三分之一左右,低收入家庭如果要吃飽,可能真的必須縮衣節食。

今年二月消費者物價,跟兩年前同期比上漲了五.七%。從大分類來看,漲幅最大的,依序為食物類九.六%,醫療費用五.八八%,交通及通訊類五.七五%。

因為這樣的漲價結構,食物類支出佔比重高的家庭受影響最大。初估,要維持九五年生活水準,最低收入家庭食品費用要增加七千多元,遠超過九五年儲蓄一八三元。如果要吃飽,低收入家庭一定得減少其他項支出。中等收入家庭也必須為食物,多付出一萬五四一八元。

在交通費部分,最低收入家庭要增加一四九三元,中等收入家庭則增加四九八八元,全體平均為五千餘元。

如果更仔細來看,過去兩年漲最多的品類,漲幅第一名是食用油二七%,第二名是藥品,漲二○.八四%。第三名則是油料費也漲了二成。

食用油與油料費的上漲,多半可歸因於國際價格的因素。但健保費則是因為台灣自身的制度設計,在前年提高民眾的部分負擔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被視為自給自足、比較不受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影響的多項食品,過去兩年也意外大漲。

漲幅最大第五、六、七名依序為蔬果、乳類製品、水產品,都漲了快兩成。多由本地供應的雞蛋也漲了一成四,排名第七。整體來看,主計處三十六中分類的品項中,有十一類漲幅超過一成,有多項都是本地供應,不牽涉國際物價。到底成因為何,是否有供需失調,值得主管機關注意。

主計處官員表示,國際農產品近年來大幅飆漲,推升食物類價格,而且幾乎沒有緩衝,反映時間很快,且反映得很直接,不像其他的原料產品可以靠中間製程降低成本,而除掉季節性波動性較大的蔬果及海鮮類,其他食物類有易漲難跌的現象。

fsj 提到...

美中年人回家「啃老」 林毅夫:中國農產品續漲

◆ 美不景氣 中年人回家「啃老」

【聯合報╱美聯社密爾瓦基21日電】 2008.03.23

20多歲的年輕人住在父母家裡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就業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但是,現在經濟低迷和信用貸款緊縮,迫使年紀更大的孩子也搬回家當「啃老族」,連一些50多歲的人都還得靠父母過活。

許多父母向理財專家打聽與收容離婚和失業的成年子女相關問題。加州理財專家金‧艾利克森說,她從沒有見過這麼多年紀這麼大的孩子這麼倚賴父母。

俄亥俄州理財專家凱琳‧史提夫勒說,父母繼續貼錢幫孩子,會危害自己的財務自由,可是當今文化讓父母很難拒絕子女,子女對父母也需索無度。她說,許多父母為幫助子女,須延後退休或讓自己夢想的生活縮水。

艾利克森有些客戶一口氣給孩子五萬美元。這些孩子經常是為了住豪宅和生活奢華而入不敷出,經濟走下坡也可能使他們面對失業。

父母不忍心眼睜睜的看著孩子日子過不下去,不過艾利克森警告他們小心使用積蓄,免得危及自己的生計。

美國退休者協會最近的調查顯示,28歲至39歲的X世代有四分之一還在接受親友資助。

對近1800名19歲至39歲的人進行網上調查,發現他們有57%自認為財務獨立,但有33%的人接受親友資助。

原來在高級休閒設施工作的嬌安‧鮑爾四年前被裁員,先後做了幾份待遇較低的工作,甚至宣告破產,去年12月終於接受老父老母邀請,搬回娘家。她已經52歲。

27歲的安娜‧馬裘三年前失去在洛杉磯的公關工作,搬回新墨西哥州洛薩拉摩斯的娘家。她找不到穩定工作,因此回學校念學士學位。

她的父親是已退休的核子物理學家,當指導顧問的母親也即將退休,而她估計父母每個月得為她花費大約一千美元。她正在找工作希望協助補貼家用。



◆ 華爾街金融業的問題衝擊紐約市經濟

中央社 2008-03-22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三十一日專電)受次級房貸問題拖累,華爾街金融業面臨嚴重虧損及大幅裁員。對紐約市經濟繁榮及市政府稅收極為重要的金融業情況不佳,衝擊紐約市各行各業。

瀕臨破產的投資公司貝爾史登上週已宣布計劃將目前一萬四千名員工的一半裁撤掉,而在元月間已宣布將裁員四千兩百名員工的花旗集團,上週也宣布再裁員兩千人。

美國「商業週刊」指出,金融業一向是紐約市最富有的行業。從事金融業工作者的收入佔紐約市所有的個人所得總額百分之二十三,所繳納的稅金則佔紐約市所有稅收的百分之二十七。

大批高所得金融業工作者失業,可想見他們經常前往消費的名店、餐館及娛樂場所的生意都會清淡許多。此外也會影響包括司機、房地產經紀人及其他服務業者的工作收入。

根據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顧問公司的估計,元月份及二月份紐約市從事和次級房貸業務有關的工作者,至少有一萬兩千七百人失業。紐約市的獨立預算單位IBO估計未來兩年紐約市金融業的失業人口是兩萬一千人,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紐約曾重創華爾街。紐約市經濟也受到影響。不過紐約市觀光業倒是在幾年內就復甦,而且更為蓬勃。

由於美元走跌,到紐約旅遊的國際觀光客人數大增,而且美國以外地區的投資者也會到紐約來看房地產。觀光收益可以幫助紐約市的經濟,但是卻未必能彌補金融業帶來的負面衝擊。

「商業週刊」指出,紐約房地產價格倒沒有因次貸風暴而下跌。紐約市的房地產價格在二零零四年到二零零七年之間平均上漲了不只十個百分點。



◆ 苦啊!香港通膨創10年新高

【李書良/綜合報導】工商時報2008.03.22

「香港居,大不易」,受到今年年初中國大陸雪災與大陸輸往香港的食品價格上漲等衝擊,香港二月份CPI漲幅已上升至六.三%的十年半最高點,通貨膨漲已對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壓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最新統計資訊,香港二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上升至六.三%,幾乎是一月份漲幅三.二%的兩倍,同時也創下自一九九七年八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當時的CPI漲幅同樣是達到了六.三%。

此一漲幅高於此前經濟學家五.○%的預測值。香港政府統計處表示,未來在全球食品價格上漲、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人民幣逐步升值和港元跟隨美元走弱等因素交替作用下,香港的通貨膨脹率還有繼續上升的風險。

香港分析師指出,食品價格是導致香港二月份CPI漲幅擴大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大陸是香港食品的主要供應地,今年大陸的雪災一度中斷了輸港的食品供應。加上大陸二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漲八.七%,創下了十一年多來的最高水準。因此,隨著中國大陸物價攀升,香港食品價格也出現上漲。

在上漲的食品項目中,豬肉大漲五六%;牛肉上漲四九%;新鮮蔬菜上漲三二.七%;罐裝肉類上漲百分三一.六%;米及食油則分別上漲二三.四%及二○.八%。

對此,交銀國際研究部董事黃文山表示,香港經濟基本面良好,市民收入增加,相信可以應付通膨問題。此外,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宏調以控制通膨,今年香港通膨會逐步下滑。

不過,市場分析師對於通膨帶給香港的威脅,看法則顯得謹慎保守。摩根士丹利經濟師任永欣表示,受到輸入型通貨膨脹以及美元疲軟的影響,香港今年的總體CPI將上升四.五%。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Joe Lo則認為,香港CPI漲幅已在二月份觸頂,將在第二季回落至大約四%,全年CPI漲幅將達到三.七%。但Joe Lo指出,香港的通貨膨脹壓力將在低利率環境下持續下去,特別是在美國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七十五個基點後,香港各主要銀行紛紛調降各自的最優惠貸款利率至五.二五%,而存款利率則降至零。



◆ 林毅夫:中國農產品價格續漲

中央社 2008-03-23

(中央社台北2008年3月23日電)中國大陸物價飛漲,中國經濟學者林毅夫表示,中國大陸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上漲,他同時提出三項惠及農民的措施。

中國新聞網報導,由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即將赴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學者林毅夫在論壇上直言,中國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上漲。

林毅夫認為,此次論壇已經得到一些共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會繼續下去,糧食價格上漲將會傷害貧困地區的農民;但如果採取有效的措施,將同樣使農民受益。

他提出的三條惠農措施包括:採取應急措施投資基礎設施和技術;減少貿易扭曲,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貿易扭曲,更好更有效的實現資源分配;創造機制和政策幫助受影響者。

報導表示,林毅夫認為,如果能實現這些措施,將可幫助中國應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

報導並引述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的話指出,中國糧價下降可能性不大。

他提出四條建議:第一,目前的價格上漲是結構性,貨幣匯率的宏觀政策手段對控制糧食價格難起大作用;第二,允許糧食價格在適當範圍上漲,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第三,增加政府和社會對提高農業生產特別是對科技、灌溉等基礎設施、中低產田改造等的投入;第四,建立和強化誠信社會保障性,支援和維護低收入群體和弱勢群體的利益,包括臨時的食品價格補貼,緩解物價上漲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壓力。

fsj 提到...

國際米價 飆上760美元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八日電】 2008.03.29

繼越南和印度限制稻米出口後,埃及與柬埔寨27日也宣布禁止稻米出口,以抑制本地米價飆漲。泰國白米價格應聲勁揚30%,升抵歷史新高價位。

路透資料顯示,全球稻米交易基準商品泰國白米,27日報價比前市的每公噸580美元暴漲30%,升抵760美元的空前新高。過去兩個月來,全球米價已急漲50%,從2004年來至少已成長一倍。市場預測,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再漲40%。

專家認為,近年來米價高漲,主因是燃料和肥料價格居高不下,加上病蟲害與氣候不良,造成稻米欠收。目前全球稻米庫存量為1976年來最低。

埃及和柬埔寨同聲宣布禁止稻米出口,刺激米價27日急漲。埃及下令,4月到10月禁止出口稻米, 以確保國內稻米價格平穩、數量充裕,並成為小麥的替代品。全球榖物價格飆漲推升埃及物價。上個月麵包和穀物價格攀升27%,食物和飲料價格則上漲16.8%。

此外,柬埔寨也要禁止稻米出口兩個月,以確保國內供應無虞。雖然柬埔寨並非稻米出口大國,但這項禁令更加凸顯出亞洲稻米供應吃緊的情況。柬埔寨國內米價,元月時每公斤35美分,目前激漲到92美分。

越南和印度上周都已限制稻米出口,但這兩天又推出更嚴格的緊縮措施。越南28日表示,今年稻米出口量目標,將從先前的450萬公噸調降到350萬公噸。菲律賓農業部長黃嚴輝表示,越南此舉是為了要兌現供應菲國稻米的承諾。今年7月前,越南預定要運送70萬公噸米到菲律賓。

印度27日則繼續調高非巴斯馬帝米(Basmati)的最低出口價,從650美元一口氣漲到1,000美元。稻米出口業者表示,目前印度米價為一公斤15盧比(38美分),若政府不限制出口,恐怕一下子就會漲到20盧比。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這些國家限制稻米的出口量,約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泰國米出口商協會總裁屈齊雅特說,不知道那些仰賴稻米的進口國要如何取得稻米。

※ 快追上黃金了



◆ 菜價跌昏 甘藍也耕鋤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03.29

社會上一片漲價風,唯獨蔬菜價格低迷。去年冬天以來始終價賤傷農的甘藍、大白菜等大宗蔬菜之外,短期葉菜最近也屢創低點,連價格較高的番茄、洋蔥也因為盛產而大跌。農政單位只好延長耕鋤期限,除包心白菜外,把甘藍菜納入耕鋤,希望菜價止跌回穩。

農委會官員指出,最近天氣好,多數蔬菜生產快速穩定,供應量大增;例如甘藍菜一天在全台各地的供應量多達一千五百噸,中南部產地每公斤三塊九毛,果菜市場批發價約四到六元,零售價一顆也只要廿多元。

農委會去年十二月起到今年一月底,曾經收購耕鋤一億多噸的甘藍和大白菜,數量創下歷史紀錄。農曆新年一度回穩,最近再度暴跌。為調節供需,農糧署除了先前的大白菜耕鋤計畫外,近日展開甘藍耕鋤措施,每公頃補助七萬元,預計月底結束。從三月廿四日啟動以來至今已耕鋤面積為廿多公頃、總重量一千多公噸。預計四月起,冬季蔬菜產期結束,菜價會逐步回穩。

價格波動最敏感的短期葉菜類也都到低點:青江菜、小白菜、菠菜在台北批發市場平均都是一公斤七元,萵苣與茼蒿每公斤只剩六元。

花果根莖菜類價格也一路慘跌,番茄產地批發價一公斤三到四塊。正值產季的洋蔥,批發市場一公斤七元,也低於去年同期的十多元。

※ 多吃蔬菜沙拉,抗老又養顏

fsj 提到...

阿根廷農牧業罷工抗稅 危及經濟

郭篤為/巴拿馬三月卅一日電 中國時報 2008.04.01

阿根廷女總統克莉絲蒂娜.費南德茲就任以來首度全國性農產品組織罷工封路抗爭,在短暫緩解後再度惡化,新崛起的「VISTA」金磚五國之一的阿根廷正面臨嚴重經濟危機。

阿根廷政府在三月十一日頒布提高農產品出口關稅的新稅法後,勢力龐大的四個全國性農產品組織隨即設置路障,全面封鎖農牧產品內外銷通道。長達十四天的大罷工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等主要城市出現罕見的牛肉與奶製品短缺,導致民眾走上街頭敲擊鍋盤的大規模抗議。

去年十二月就職的克莉絲蒂娜堅持提高農產品出口關稅,以平仰國內糧食價格,但受影響最大的黃豆業者堅拒在出口稅外加收所得稅,在此之前稅率為27%,而新稅率總計44.1%,每元僅剩六分利潤,根本無法生存。

「阿根廷農業聯盟」代表阿弗列多.德安赫利斯(Alfredo De Angelis)揚言,如果政府堅不退讓,他們計畫放棄種植五百萬公畝黃豆,作為繼續封鎖運輸通道行動的代價。他說:「總統女士,如果妳仍然堅持實施新稅法,那就等著看全國烽火燎原,我們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民眾示威遊行和華人為主的龐大「零售商協會」強烈抗議後,克莉絲蒂娜態度稍有軟化,親自主持與農工組織代表的談判,換取短暫解除奶製品與易腐類農產品的禁運。但由於談判沒有交集,不到十二小時後重新陷入僵局。

由於罷工封路影響供應,糧食在兩周罷工期間漲價12%,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農業廳長費南多.比內雅(Fernando Vilella)指出:「我們可以是世界的穀倉和牧場,但必須先餵飽自己;我們不想賣更多的黃豆給中國,但可以供應更多的豆腐。」

總統府已宣布,克莉絲蒂娜總統緊急取消原訂一日訪英的計畫,繼續與四大農工組織的對話。

阿根廷過去七十年間的大小政治動盪,最終都靠著農產品和牛肉的龐大出口收入支撐免於崩潰,農民一旦無利可圖,經濟支柱將難以支撐。

※ 阿根廷總統認為賺最多的是阿根廷的農民,只不過他們不願繳這麼多稅,就把大家拖下水...

* 阿根廷增稅與農民反彈
http://www.bigsound.org/leonard/2008/03/28/post_178.html

fsj 提到...

2800萬美國人 領食物券過活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2008.04.02

美國經濟情況持續惡化,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今年倚靠食物券(政府發給貧民供其兌換食物的券,最近已改為卡片)過活者,將增至2800萬人,是自1960年代食物券救濟制度實施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英國媒體甚至稱之為「2008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美國領取食物券的低收入戶,估計將自2007年的2650萬人增至今年的2800萬人。房屋貸款者贖回權被取消的案件增加,失業率攀升,食物及燃料價格不斷上漲,愈來愈多的家庭生活捉襟見肘。

自1960年代開始發放的食物券,原意是照顧低收入戶,使其不致營養不足。在美國收入低於或僅略高於「貧窮門檻」的人,或是一家4口年收入少於2萬7560美元(約台幣83.5萬元),即可申請補助。

以密西根州為例,平均每8人就有一人領取食物券補助,比例是2000 年的兩倍以上。這個曾以汽車製造聞名的地區,自汽車工業萎縮後,失業人數劇增。

密西根和其他州為了不使領取食物券的民眾感到羞慚,已將紙本食物券改成金融卡,政府每月存入額度。

自去年12月以來,包括密州在內,美國已有14個州發放的食物券額度再創新高。40個州表示申請食物券的人數增加,至少6州增幅達10%,包括佛羅里達、亞利桑納和馬里蘭州。

目前美國申請食物券補助的人數,是自1994年不景氣以來的最高峰。聯邦編列的2009會計年度救濟費用,估計亦將從今年340億增至360億美元。



◆ 世銀:通膨怪獸 重擊東亞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新加坡一日電】 2008.04.02

世界銀行表示,今年東亞經濟體成長可能出現三年來首度減緩,通貨膨脹對東亞的威脅反而大於全球不景氣的影響。世銀在報告中下修台灣今年的成長預估至4.3%,低於先前預測的4.6%。

世銀在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不包括日本與印度的東亞今年經濟將成長7.3%,低於去年11月預估的8.2%。明年成長率可望增至7.4%。

包含台灣、新加坡、南韓與香港在內的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今年經濟展望也不佳,將從去年的成長5.6%降至4.8%。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的成長速度也同步放慢。只有泰國成長可望從去年的4.8%加速至5.0% 。

亞洲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成長預估也遭世銀調降,從去年的10.8%下修至9.4%,結束連續六年的兩位數成長。

世銀指出,亞洲各央行官員在對抗經濟減緩威脅時,還必須防範能源與商品價格可能加速通膨竄升。石油價格上月一度漲抵每桶111.8美元的天價;需求增加、燃料與運輸成本提高等因素,也刺激稻米、小麥、黃豆與棕櫚油的價格節節高漲。

報告說,東亞政府因應食品與燃料價格的挑戰,可能比因應美國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疲軟的難度還高。東亞各國的通膨幾已達到令人不安的水準,但資本大量流入,使貨幣與信用成長更難控制。

中國的通膨率已升至11年來的高點;斯里蘭卡與越南的消費者物價也逼近或超過20%;新加坡同樣面臨1982年來最高物價水準。世銀說,東亞各國必須以貨幣政策防範惡性通膨導致核心物價上漲。

世銀也指出,金融風暴不僅提高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也衝擊全球今年的成長。出口成長將進一步減緩,並成為阻礙東亞經濟發展的主因。世銀估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可望成長4%至5%,不如去年的7.5%。

亞洲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是全球其他國家的兩倍,其出口有近六成銷往美國、歐洲與日本。世銀說,雖然對美國出口減少可望靠對歐洲、東亞其他國家及開發中地區的出口增加彌補,但今年的市場需求可能惡化。

fsj 提到...

糧價飆 瘦了你,肥了巴西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4.02

在國際糧食價格持續飆漲下,扁了糧食進口國的荷包,農業出口大國巴西卻寫下史上最高的農業收入紀錄,估計今年可「種出」842億美元(約台幣2兆5670億元),比去年增加14.4%。

巴西去年農業收入736億美元,其中甘蔗、玉米和大豆占了近六成,巴西農業部指出,農業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去年1 月到今年1月巴西主要產區的大豆和玉米價格漲幅達三到四成,未列為主要商品的樹薯、豆類價格也大幅上漲,其中豆類獲利率可望增加85.4%,花生增加42%、咖啡也增加39%。

由於部分作物的全球庫存減少、而糧食需求卻不斷增加,全球糧價節節上升。巴西農業部指出,巴西農業收入增加有65%得利於糧價飛漲,35%則得自產量增加,估計今年巴西穀物收成將增至1.4億噸。

巴西有十種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可說是「21世紀世界糧倉」,世界糧價上漲吸引了更多巴西人投入農業生產,由都市坐車到農場上班已不是新鮮事。

巴西本就是全球第二大的大豆產國,由於大豆交易價格飛漲,現在更是全國競相種大豆,農民放棄了原來種植的農作物、甚至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也放火開荒種大豆,2007至08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增加了4%,達2150萬公頃。

巴西農業咨詢機構Agroconsult公司實地調查後指出,農民克服去年為害的亞洲大豆銹病,並改種基因改造品種,加上老天幫忙降下灃沛雨量,預料巴西大豆產量將創新高,比去年的6450萬噸還高出10%。

Agroconsult說,巴西單位產量將由原本估計的每公頃47袋增至50袋(每袋60公斤),在主要產地馬塔葛羅索州和帕拉納州的部分地區甚至達60袋。里歐韋狄州大豆農班尼偉迪說,他的5000公頃農地單位產量將由去年的48袋增加到55袋,讓他有個豐收年。

※ 可憐的雨林...

fsj 提到...

提振生產力 亞洲農業當務之急

【經濟日報╱編譯 吳國卿】 2008.04.04

亞洲國家長期以來重視高成長的製造業,輕忽農業的發展,但近年來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價格暴漲,對亞洲經濟已形成嚴重威脅,也促使亞洲國家重新思考提振農業生產力的政策。

亞洲國家的農業支出往往錯誤配置,用錢出於政治考量多於實質改善生產力或增加耕種面積上,例如印尼每年的農業支出有40%花在補貼上,其中種籽補貼預算金額是所有農業研發的兩倍。

過去亞洲政府很重視農業考察機制,農政官員經常下鄉訓練農民,引進新技術,但這類公共服務幾乎已經消失,導致農業發展停滯在二、三十年前的狀態。

據聯合國亞太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Unescap)近日的報告,落後的農業政策是亞洲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之一。2000年到2002年亞洲的農業勞動生產力年成長率只有1%,低於1990年代的2.2%,和1980年代的2.5%。

長期生產力不振導致糧食產量增加有限,再加上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刺激需求加速成長,使全球糧食價格急遽攀升。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2007-2008年的全球稻米生產將落後需求約200萬公噸。

價格飆漲和政府採取出口管制,將助長越南和印度的非法糧食出口和黑市交易。菲律賓由政府專賣國際稻米貿易的政策,在國際價格暴漲時期暴露出低效率的缺點,亟需進行市場導向的政策改革。另外,印尼農民則面臨無法取得農地契和銀行貸款的問題。

亞洲政府都已承諾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例如中國和印度在最近的年度預算都大幅增加農業預算,其中印度提列150億美元的經費供小農戶貸款。不過,解決亞洲農業問題光靠錢還不夠。

中國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可耕地有限,而非農業生產力低落。中國是使用肥料的大國,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倍,因此較容易的生產力增進方法都已派上用場。

  不過,中國的可耕地增加一直趕不上糧食需求增加的速度。

糧食價格飆升可能刺激亞洲基因修改作物的發展。過去亞洲的基改作物局限於棉花、蕃茄等非主食作物,未來可能擴大到玉米、黃豆和稻米等作物。

由於全球貧窮人口有三分之二居住在亞太地區,相當於6.4 億人,使亞洲政府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益形迫切,亞洲農業需要類似1970年代「綠色革命」的轉型,基改作物是可供選擇的方案之一。

(取材自金融時報)



◆ 全球面臨缺糧危機 印度專家建議多吃馬鈴薯

中央社 2008-04-04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四日專電)印度知名的馬鈴薯研究專家建議說,在當前因氣候變遷和經濟成長需求而導致全球糧食短缺的危機時刻,不妨呼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二零零八年馬鈴薯年」運動,少吃米、麥,將栽培方法簡單,而產量及蛋白質、澱粉含量較穀物更高的馬鈴薯,作為首要主食。

在「印度斯坦時報」刊出的一篇專文中,印度中央馬鈴薯研究中心前主任庫拉納作了上述表示。他說,馬鈴薯其實是「神賜給窮人的禮物」,在當前糧價高漲的時候,愈顯馬鈴薯的可貴,只要有良好的宣導行銷和管理分配,馬鈴薯可以化解許多國家面臨糧荒和營養缺乏的危機。

三月二十五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秘魯召開馬鈴薯國際會議,正式推動二零零八年為「馬鈴薯年」。會中為馬鈴薯定義是地球「未來的糧食」,並確認有必要使全世界關注,馬鈴薯在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

儘管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穀物出口國,僅次於第一的泰國和第二的越南,但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二零零七年「全球飢餓指數」排行榜,印度在一百一十八個國家中排名第九十四,遠遠落後排名第四十七的中國大陸。

此外,糧農組織去年七月也發表一篇報告說,全球開發中國家飢餓人口約八億兩千萬人,其中亞洲地區就超過五億人,印度又佔了其中一半,平均每四個印度人,就有一個人處於飢餓狀態。

據糧農組織日前公布最新報告說,印度是全球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年馬鈴薯產量第三大的國家,產量達兩千六百二十八萬噸,僅次於中國大陸的七千兩百萬噸和俄羅斯的三千五百七十一萬八千噸。

庫拉納說,印度人並不熱中吃馬鈴薯,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量僅十七公斤,尚不及俄羅斯的十分之一。他表示,這與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和不善處理馬鈴薯的烹調有關。

馬鈴薯栽培方法簡單,熱能含量高,豐富的澱粉含量僅次於玉米、小麥和大米,是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

據報導,中國大陸農業專家已提議讓馬鈴薯成為主要糧食作物。在秘魯,糧食價格的暴漲也促使政府鼓勵人們食用添加馬鈴薯粉的麵包,作為減少高價小麥進口的一種措施。

庫拉納也表示,馬鈴薯用途廣泛,可作為糧食安全作物、經濟作物、飼料,而且還是許多工業用澱粉的來源。他說,平均每公頃農地生產的馬鈴薯價值,可媲美兩到四公頃生產的穀物,而每公頃馬鈴薯所含的蛋白質也是小麥的兩倍。

上月六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警告說,由於氣候變暖、自然災害、中印兩國對糧食的巨大需求以及人類對生物能源需求的增大,導致全球糧食吃緊,基本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趨勢將會持續到二零一零年。

糧農組織說,由於食品價格上漲,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吃不飽。



◆ 美經濟重感冒 資源國不驚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三日電】 2008.04.04

美國經濟發展向來牽動全球,而這波金融市場引發的大風暴也是如此。華爾街日報3日報導,儘管美國已連累全球經濟成長,但部分資源豐富或傳統資本財出口大國受到的衝擊,不像其他債台高築或依賴對美出口的經濟體來得嚴重。

面對這場源自美國房市泡沫破滅的經濟衰退,全球顯然都逃不過。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8%,不如去年的4.7%。

但世界銀行(WB)總裁左立克2日在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演說時表示,這回金融風暴和以往顯著不同的地方,在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表現。這次風暴並非始於開發中國家,而且目前為止對市場的影響程度也截然不同。

相較於美國經濟的慘澹,澳洲、巴西、俄國、阿聯和卡達等國仍持續擴張。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徵就是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或農產品。對他們而言,如今最大的危機反而是經濟過熱。中東石油產國大舉造橋鋪路,更新石油開採設備,但由於美元不斷貶值,導致進口物價飆漲,這些地區的通膨反而不斷竄高。

另一群受到打擊較小的國家,是包括德國和日本等機械設備生產大國。這些國家向來是重型機械等資本財的出口重鎮,不僅他們的技術難以取代,而且他們的市場較分散,就算經濟出現減緩跡象的市場,仍需要進口機械從事生產。

反觀中、東歐如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巴爾幹半島國家,本來經濟成長都還不錯,但主要是靠向國際市場舉債、刺激國內消費和不動產市場。但如今面對國際信用市場緊縮,這些國家顯得搖搖欲墜,1990年代席捲拉丁美洲、俄國和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甚至可能在這些地方再起。

此外,歐洲和亞洲主要仰賴出口消費性商品到美國的國家,也直接受美國消費支出減緩衝擊。美元匯率又不斷貶值,出口價格失去競爭力,再再衝擊他們的經濟發展。

不過,1990年代發生於亞洲的金融風暴,應該不至於在亞洲重演,畢竟這些國家都已累積龐大外匯存底和經常帳盈餘,足以支應外債。

fsj 提到...

米價飆漲 貧窮小農生活負擔加重

公視新聞/記者徐家仁報導 2008.4.07

由於人口增加、經濟成長,促使糧食價格節節攀升。而這更使得主要稻米生產國,紛紛限制或禁止出口,進一步促使米價飆漲到19年來新高紀錄。

不過,根據國際前鋒論壇報的分析,受限於產銷制度,許多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小農,不但不能因為糧價上漲而受益,他們的生活負擔甚至重到幾乎過不下去的程度。

俗話說,榖賤傷農。但是對菲律賓、孟加拉這些東南亞開發中國家或低度開發國家的農民來說,榖貴一樣傷農,而且傷得更深。國際前鋒論壇報6號的一篇分析指出,許多小農家庭吃的比種的多,辛苦的收成不但無法賣什麼好價錢,還得花更多錢才能讓一家大小吃飽。

即使是狀況比較好的泰國農民,也沒有從稻米價格這波漲勢獲利。因為當地的稻米主要在每年11月收成,此時市場供過於求,米價是一年當中最低的,但農民沒有碾米和倉儲設備,只能全數賣給糧商。後者可以在囤積一段時間後,趁著米價上漲大賺一票,而這些利潤,基層農民幾乎完全享受不到。

更糟糕的是,對這些貧窮的農民來說,食物在日常生活的花費中佔了大部分,例如孟加拉的窮人,他們的家庭收入有七成到八成用來買糧食,但一天仍舊只夠吃一餐飯。因此米價飆漲不但無法讓他們得到任何好處,還大大加重了他們的生活負擔。

世界銀行估計,包括糧食和油價上漲引發的通膨危機,將使得孟加拉、埃及,乃至於阿根廷、墨西哥等33個國家,出現社會動盪不安。也就是說,這已經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如果沒有妥善因應,甚至有可能導致區域情勢動盪。



◆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溫家寶:中國今年可以養活自己

鉅亨網/邱勤美.台北綜合報導 2008-04-07

正當各國都面臨糧食危機之際,新華社引述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只要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中國能夠保持今年糧食生產的基本穩定。中國能夠靠自己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溫家寶在河北考察農業和春耕生產時指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的糧食儲備是充裕的。他又指出,中國連續 4年糧食豐收,去年超過5000億公斤,今年無論從播種面積還是從苗情看,只要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還能保持糧食生產的基本穩定。

他透露,國家現有 1.5億噸到 2億噸的儲備糧,庫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此外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

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又採取了10項扶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在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達到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農業投入 252.5億元,作為農民購置種子、柴油、化肥和其他生產物資的直接補貼。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 2月份中國糧食價格按年升6.0%,對比 1月份5.7%的升幅以及2007年6.3%的平均升幅。

fsj 提到...

亞洲通膨危機 比次貸風暴可怕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04.08

亞洲國家不該擔心老美怎麼拯救信用危機,也不必擔心哪家投資銀行或避險基金即將倒閉,應該擔心本國米價、物價爆漲!因為物價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殺傷力可能遠超過美歐的信用風暴。

30億人賴以維生的米價頻頻改寫歷史新高,物價飛躍上漲,對快速成長的亞洲國家才是真正的危機,因此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阿里說:「糧食只是冰山一角,亞洲各國都出現過熱的跡象。」

亞洲通貨膨脹激升背後另有兩大力量,一是低利率造成的資產價格暴漲,二是工資快速上升,這些因素湊在一起,就變成可怕的景象。難怪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今年亞洲通膨會升到十年來最高水準。

從美日兩國多年來不斷降低利率的作法來看,物價飛漲趨勢早就可以預見。亞洲國家外匯存底不斷增加,經濟快速成長,工資迅速提高,都助長物價上漲。

其實食品價格上漲不是循環性現象,而是長期趨勢,深知其中道理的阿里現在改口說:「高成長、低通膨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各國政府現在必須勒緊褲帶,將來才可能再度起飛。」

話說的很重,不過今天一波又一波的物價暴漲,顯然可能重挫辛苦熬過金融風暴的亞洲國家,各國央行別無選擇,勢必提高利率,而結果可能是成長減緩、股市下跌。

食品價格是亞洲國家政府面臨的迫切危機,過去政府用補貼和出口管制,掩飾食品價格漲勢,現在價格漲到政府再也無力補貼的地步,政府不是大幅提高債務水準,就是把衝擊轉嫁到民眾身上。

過去亞洲很多國家的家庭把所得的一半,用在食物上,這一波物價漲勢使民眾的食物負擔大為加重,形成貧者愈貧的效應,嚴重衝擊得來不易的較高生活水準。

物價上漲也形成了「成長路障」,從水泥到鋼筋都拚命漲價,使亞洲國家推動基礎建設時問題大增,也使基礎建設變成了助長通膨的因素。

糧食和其他商品不同,汽油貴了,可以想辦法對付,黃金貴了,可以改買白銀;米、麥、玉米、黃豆、豬肉和食油貴了,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這就是通膨在政治上和社會上具有極度爆炸性影響的原因。(彭博資訊)

※ 看來大家還是不在意這顆超級未爆彈。

fsj 提到...

亞非33國陷入動蕩危機 缺糧救援大作戰

◆ 中國評論新聞:國際糧價狂漲八成 亞非33國陷入動蕩危機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 2008.04.08

中國、埃及、越南和印度,這四個大米出口量共佔全球1/3的國家,今年以來已通過關稅等手段收緊了大米出口;印尼表示也有此打算;在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菲律賓,政府調查人員上月底突襲各地糧食倉庫,打擊囤積大米的行為;世界銀行已經警告說,由於糧食和能源價格達到連續六年來的最高點,墨西哥、葉門等33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蕩"。

據統計,世界主要糧食價格自2005年來已上漲80%。今年3月,大米價格達到19年來最高,小麥價格創下28年來最高。僅今年頭兩個月,世界糧食價格就上漲了9%。


糧價上漲窮人受影響最直接

日益走高的世界糧食和食品價格引發各國關注。在6日結束的西方八國集團部長會議上,本不在議程的糧價問題成為熱點。有與會官員表示,該議題應當在今年八國首腦峰會上討論。

此次會議為7月的八國首腦峰會做準備,但部長們中途"轉移"話題,討論糧食價格問題。他們認為,如果不解決日益上漲的糧食價格問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會受損。一名日本官員還建議,有必要把高糧價問題放到今年的八國首腦峰會上討論。

目前,世界糧食計劃署正準備一份清單,列出對糧價上漲"最為脆弱"的30個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是已經存在大量饑民,有的是因為糧價過高導致出現了大量新的饑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裏亞說,在世界糧價上漲中,"最令人不安的是窮人,他們受糧價上漲的影響最直接、最嚴重。"


米價翻番或引發暴動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7日的大米期貨價格上漲2.4%,達到創紀錄的20.985美元/100磅(約合0.463美元/公斤),這一價格已經是一年前的兩倍,自2001年以來更是漲了五倍。分析認為,這將會影響社會動蕩,最受影響的窮人有可能引起暴動。

稻米生產國採取的出口限制措施正在不斷抬高米價:在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前兩名為泰國和印度),總理阮晉勇3月底宣佈,今年越南的大米出 口量將減少11%至400萬噸;越南糧食協會本月2日還稱,已要求其成員在6月之前停止簽署大米出口合同;中國也從今年1月1日起,對出口大米徵收5%的 暫定關稅;埃及則禁止在10月前出口大米。

創紀錄的米價助推了通脹。由於食品價格上漲,3月22日結束的那一週,印度的批發物價指數(可視同印度的通脹率)升至7%,為3年多來的最大漲幅。


全國抗議高糧價 埃及騷亂80傷

埃及多個城市周日爆發示威,抗議糧價物價上漲和薪金停滯不前部分示威抗議更演變成騷亂,其中在北部一個工業城鎮,有示威者更搶掠商店,向警察擲磚頭,警方發放催淚彈驅散人群,至少150人被捕,80人受傷 。


反對派千人示威 燒路軌搶商舖

示威者衝擊市政廳,在街道焚燒車胎,又在鐵路路軌縱火,阻止火車通過,有人更打破商舖櫥窗,搶走電腦等商品 。警方表示,至少兩間學校被焚燒,多間銀行的外牆被蓄意破壞。

分析家指出,這是反對派近年首次發起全國示威,意義非比尋常,"反映了社會的普遍不滿"。埃及7600萬人口中,約四成生活在貧窮線邊緣或以下,每日生活費不足16港元。聯合國 月初表示,埃及平均家庭開支自今年1月以來增加了50%。該國都市通脹率在今年2月創下12.1%的年度新高,食油與大米等日用品的價格近月增加近倍,窮人爭相搶購政府補貼的麵包,多人在混亂中死亡。


忽略農業發展 亞洲埋動盪炸彈

而糧食價格高企也令亞洲地區政府面對巨大壓力,世銀和亞洲開發銀行早前都警告,通脹已成為亞洲國家最大威脅。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區內浮現的糧食危機,除了受全球能源與食品價格高漲影響,亦與各國政府致力發展高增長行業,忽略農業,導致糧食增產追不上消費水平的上升有關。

世銀上周警告,通脹對東亞經濟構成的挑戰,比當前的信貸金融危機還要嚴重,呼籲東亞各國行動紓緩糧價上升對低下層的壓力。亞銀也指亞洲多國的通脹,今年將升至數十年來最高水平。


補貼農民做法治標不治本

區 內國家近年集中發展製造業等高增值產業,並大搞基建滿足不斷膨脹的城市人口,另一邊則透過提供農業補貼來控制物價,維持社會穩定,投入於開發新農業科技的 資源相對缺乏。例如,印尼去年逾40%農業開支,都是用於資助農民。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反而導致許多國家農業生產力的增長,與居民急劇上升的消 費水平脫節。全球2/3窮人生活在亞太區 ,其中70%為農村貧民,城鄉差距擴大,為社會動盪埋下計時炸彈,通脹急升更令政府的大撒金錢補貼農民做法難以為繼。


油價破百推高通脹 非洲貧民百上加斤

隨著全球糧價油價茘升,非洲多國政府都要面對由此引發的社會動盪。今年2月,喀麥隆發生的糧食暴動 造成40人死亡。科特迪瓦、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及布基納法索等國自上周二起也因糧價飛漲而發生嚴重暴力騷亂。埃及當局就採取嚴格措施,阻止民眾參與相關 的遊行示威。津巴布韋通脹率高達100000%,摩洛哥的主要商品 價格較6年前翻了5倍。非洲各國財長上周舉行會議後指出,國際糧食危機"對非洲經濟增長、和平及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作 為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塞拉利昂,米價已暴漲3倍,科特迪瓦、塞內加爾及喀麥隆等國米價也上漲50%,而棕櫚油、糖、麵粉等進口商品價格也大幅攀升。非洲 現已成為主要石油出產地,但油價破百直接推高通脹,令貧民負擔不起高昂的交通費。在幾內亞,由於油價急升61%,政府停止補貼與油價相關的服務行業,巴士 及的士被迫停駛。幾內亞比紹油價由於供應短缺暴漲8倍。專家指出,全球油價上升及急速的城市化發展,是當地糧食油價急升的主因。

為紓減通脹 壓力,喀麥隆、塞內加爾及科特迪瓦已暫停徵收主要消費品的增值稅。喀麥隆增加公務員薪金,蘇丹增加糧食補貼,埃及停止大米出口6個月。專家稱長遠來說,非 洲需要自給自足及開發新能源,以減少糧食入口及石油依賴。塞內加爾政府已率先宣布下年起生產大米,並計劃未來將進口大米列為非法。


歐美發展生物能源"與人爭食"

糧價高漲,除了因為天災影響供應、國際炒家托高,也因為歐美多國加緊提倡發展生物能源、造成"人與機器爭奪糧食"。世銀表示,主要糧食價格3年上升80%,發達國民眾可節衣縮食,但這在發展中國家卻可釀成營養不良及社會動盪。



◆ 鉅亨看世界-缺糧救援大作戰

鉅亨網/林佳萱 2008/04/03

2008年 2月,南蘇丹 Boro Medina地區的婦女正吃力地抬著救濟口糧,打算在傳統市場出售以換取肉類及其他食物。多年來,百萬人仍然在飢荒的死亡邊緣掙扎,聯合國世界糧食組織(World Food Program)一面力抗糧食與能源物價上漲,一方面必須勉強扛起全球更多飢餓的人口。

Pascal Joannes來自比利時,他主導世界糧食組織蘇丹地區的採購,擔任貧困民眾的「雜貨店」長達15年,他的責任就是上天下海尋找糧食供應來源,讓穀物、豆類與油脂都能填滿蘇丹窮人前來請求救濟的食物籃,求糧的人從蘇丹達佛(Darfur)難民到南蘇丹的學童都有。

聯合國世界糧食組織成立的宗旨之一,在減緩全球的飢荒人口。但現在52歲頂生華髮的Pascal Joannes越來越少出外購買食物,反而盯著商品價目表發呆,他簡直不敢相信寫在商品前面的數字。

「豆子... 價格... 1160...... 1160美元?太誇張了吧! 2年前我在衣索比亞時才只要 235美元而已!」

扶搖直上的糧價和能源價格,搭配疲軟不振的美元,再加上全球對生質能源的需求以及接二連三農作物欠收,聯手造成世界糧食組織的運作成本猛然翻漲,然而嗷嗷待哺的人口還在增加。也就是說,如果需要救濟的人數維持不變,現在已經需要更多資金才能養活這些人,但請求援助的人數卻持續劇烈攀升。

這就是世界糧食組織執行長 Josette Sheeran所謂引發全球飢荒的「完美風暴」。

世界糧食組織上個月提出一項緊急呼籲,希望募齊目前大約 5億美元短缺的資金缺口,事實上,糧價通膨讓資金缺口還在擴大當中。該組織表示,情況再不改善,勢必在減少糧食配給量或減少救援人數兩者中做出抉擇。

世界糧食組織認為,這次飢餓危機讓某些新興地區也陷入困境。新興地區的居民過去每天能夠吃到三餐、接受基本的健康照護、而且能讓孩子受教育,他們居住在市區,在超級市場購買食品,原本至少不至於餓肚子。

但這些人再度連肚子都填不飽,讓當地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請求援助,包括阿富汗的都市貧民、中美洲倚賴海外親人匯款的家庭,已經再也負擔不起近乎兩倍價格的玉米和豆類食品。

John Aylieff在世界糧食組織位於羅馬的總部任職,工作是評估部門的緊急協調員,他表示:「這些人對救援組織來說,又是一份額外的負擔。」他和同事評估了 121國需要救助的人,發現大約40個國家將判定為嚴重飢荒、或具備嚴重飢荒的徵象。

判斷標準包括:該國倚賴食物進口的程度、都市人口規模、近期通貨膨脹比率以及家戶購買糧食的開支佔收入的比重(例如在中非蒲隆地共和國,比重是 77%,在美國則只有 10%)。

官方預測,短期內有可能因糧食短缺而爆發騷動或政治動亂的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埃及。在埃及,政府補貼的麵包短缺導致罷工、示威、暴力事件發生,有 7個人因此喪生。

而長期來看,全體民眾的健康情況和教育水準都往下滑落。

世界糧食組織評估部門的資深顧問 Arif Husain最近才從長期派駐的蘇丹調回總部,他表示就他的觀察,「這將造成民眾努力售出自己身上有價值的資產,但始終無法改善貧困的經濟情況。」

許多國家都開始採取行動防止飢荒蔓延,埃及與印尼都立刻增加對民眾的補貼,中國則禁止重要的大宗物資出口。

阿富汗是第一個向國際請求緊急援助的國家,Hamid Karzai 總統 1月時請求替該國 250萬民眾想辦法,這些飢餓的民眾多半是市區貧民,結果世界糧食組織除了原本負擔的 500萬農村貧民之外,又多扛下 250萬人口。

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 Abdul Fatah和妻子 Nooriya靠她一份教師的薪水要養 5個小孩,因為先生 Abdul Fatah在1年前失去公職。年紀45歲容貌卻遠比年齡蒼老的 Abdul Fatah表示,「日子一天比一天難捱,家裡已經一個月都買不起肉了。」

阿富汗的小麥價格在去年飆漲了超過 2/3,由於主要日用品例如米、油和豆類都很貴, Abdul Fatah與妻子有時買不起孩子上學的基本用具,像筆、筆記本等。更沒辦法買了糧食又買燈油,所以全家人只好晚上早點睡覺。

Mahmooda Sharif 是一個在喀布爾生活的家庭主婦、 3個小孩的媽媽,她對物價的波動感受最深。她說過去一週能夠吃兩次肉,現在家人一個月只能吃兩次肉。飯錢、小孩的學費和全家的醫藥費讓一家感覺捉襟見肘,她因為負不起錢所以好久沒去看牙醫了。

在地球的另一端,薩爾瓦多山區盛產咖啡豆,現在處處可見人們營養不良的跡象。薩爾瓦多國內糧食價格也上漲許多,此刻購買食品必須付出比 1年前多一倍的價格才能買到,世界糧食組織表示,這代表薩爾瓦多人的營養來源攔腰減半。

Maria De Las Mercedes Ramirez 今年41歲,是 4 個薩爾瓦多小朋友的母親。她說,「孩子想要吃東西,我怎麼能不餵飽他們?他們需要蛋和豆類的營養,我必須買給他們,當媽媽的只好吃少一點了。」

她們一家棲身Taltapanca附近廢棄咖啡園的簡陋棚屋,這裡有70戶人家都住在這裡。自從10年前咖啡價格暴跌後,這些家庭的日子很難熬;大部分靠母親照料家中一切,父親們則必須遠赴薩爾瓦多首都找工作,或甚至出國去尋求生路。

Maria De Las Mercedes Ramirez 每個月靠丈夫寄回來的80美元工資養家活口,偶爾靠打零工剪咖啡貼補家用。過去幾個月來,她花在購買玉米的錢已經增加了 50%,食用油則增加 75%,豆類更多出一倍。

非常多家庭全靠學校提供餐點,讓孩子一天能至少吃上一餐。校長 Delsy Amilia Chavez表示,「當家長來接小孩時,臉上的關心與不安顯而易見。有些媽媽因為營養不良而貧血,因為她們吃不起豆子,無法補充足夠的鐵質。」

學校提供的飲食是來自世界糧食組織,但是這項工作最近正準備移交給各地政府,而據傳有些學校因此無法再繼續供應食物了。

世界糧食組織薩爾瓦多的執行主管 Carlo Scaramella 認為,去年的颶風與乾旱造成16萬人缺糧,有 100萬人可能要靠救濟才免於餓死。

情況轉到埃及, Hosni Mubarak總統下令,原來供應軍方糧食的麵包工廠每天要製造 120萬條麵包送入當地市場,減輕需求匱乏。埃及政府今年也分配了10億美元的麵包補貼經費,每天補貼 2億1000萬條埃及人日常食用的麵包。就在大宗物資飛漲的此時,麵包補貼顯得彌足珍貴,商店排隊的人形成了長長的人龍。

埃及商業部官員 Farag Wahba Ahmed表示,未補貼的麵包售價已經漲到10倍,一個星期內米也漲了 2倍。

世界上最大的緊急糧食調控中心在蘇丹,由世界糧食組織監管,官員正在小心的討論糧食資源分配計畫,在供給特別少的情況下每個處理的決策都必須相當謹慎。

「窮人的雜貨店老闆」Pascal Joannes表示,現在根本不能說「手上沒有糧食可以給」,否則會引發暴動。

達佛(Darfur)是蘇丹西部被圍困的一塊區域,有 3/4的世界糧食組織工作站位在這裡,他們的任務艱鉅,負責分配63萬2000公噸的糧食,總價值相當於 700萬美元,要分給 560萬民眾。(遠超過阿富汗、孟加拉和印尼加起來的總合)。

世界糧食組織為了降低糧食成本,開始將採購火力分散在各個當地市場,購買當地農人的農作物可以降低開銷,減少運費。但因為該組織是個非常巨大的國際買主,他們購買的舉動必須很小心,以不影響當地市場機制為原則。

過去 4個月間,蘇丹糧食價格上升 30%的主因是當地高梁價格飆漲,世界糧食組織吸收了該國全國產量的 6%,但又擔心買太多會讓當地市場價格過度波動。

Pascal Joannes很得意的表示,最近在衣索匹亞找到不錯的糧食來源, 1公噸只需要花 700美元就能買到,遠比當地目前直線猛漲的白豆要划算。但這樣的交易並不是每天都做得成。

再回到世界糧食組織的總部羅馬。糧食採購服務主管 Nicole Menage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接收到各地的回報,價格起漲、存量直落的態勢持續。像是一場隨時多因素變動的資源配置遊戲。

她和她的同事去年想在中國調度 12000噸玉米送往北韓援助民眾,但隨即被中國頒布的出口禁令甩了一巴掌。幸好最後她把坦尚尼亞的糧食及時調往北韓。她說,「最重要的,就是盡可能把資源分配網絡拉大」。

fsj 提到...

海地糧價暴亂 危及民主政體

郭篤為/巴拿馬十日電 中國時報 2008.04.10

國際油價與物價競相攀升,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民眾抗議糧價高漲的行動失控後已轉為暴亂,民選總統蒲雷華政權首當其衝。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已呼籲國際社會及時伸出援手,避免騷亂擴大,危及脆弱的海地民主。

5天暴動已有5人喪命

持續5天抗議糧價暴漲的運動,7日由南至北蔓延至首都太子港,國立海地大學學生罷課後還上街參與總統府前的示威,並向警察投擲石塊。公車司機也加入抗議行列後,全國被迫停止上班上課。而截至9日上午為止,全國已有5人在暴亂中喪生、40人送醫。

8日上午,大批民眾衝擊總統府,要求蒲雷華總統下台負責,而這位深受愛戴的「平民總統」2年前才以破紀錄高票當選。

近午時分,聯合國藍盔「海地穩定特派團」(MINUSTAH)應總統府請求,派出10餘輛巴西部隊的裝甲車進駐總統府周邊,並以催淚瓦斯驅散示威群眾。而企圖趁亂佔領太子港國際機場的暴民,也在維和部隊增援後被驅離,但位於太子港南郊的「家樂福」量販店,則成為民眾趁火打劫的目標。

遭放逐前總統幕後煽動

本月4日,海地南部第三大城萊凱民眾首度上街抗議糧價上漲,當地選出的國會議員佛頓在住宅與辦事處遭遇攻擊後,被維和部隊救出並送往太子港,萊凱的商店與糧倉泰半被劫掠一空。佛頓指稱,暴亂係由4年前遭美國與法國聯手放逐的前總統亞里斯第德在幕後煽動,企圖牟取政治利益而東山再起。而聯合國維和部隊出面維持秩序時,車輛被燒毀,暴民甚至攻擊部隊基地。

政府成立平仰物價基金

抗議風潮5日蔓延至另一大城鞏奈與首都太子港,雅克.愛德華總理在暴亂發生後承諾緊急撥款4200萬美元成立平仰物價基金,並提供年輕人數千就業機會及補貼微型企業,但坦承這些措施都需要時間,民眾必需要有耐心。他透過廣播宣布的方案沒有獲得預期回應,民眾表示生活狀況惡化,他們也被「騙怕了」。

萊凱市民眾則要求政府立即降低糧食關稅,因為糧食價格在1年間上漲將近兩倍,上周每袋120磅的米價更由35美元狂漲至70美元,民眾根本買不起。人口逼近900萬的海地是美洲最貧窮的國家,全國約八成人口生活赤貧。

聯合國非會員台灣長期援糧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7日曾發布聲明,提出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將引發動亂的警訊。聲明中指出:「我們在海地見到的和其他國家雷同,價格上漲使窮人所能獲得的糧食相對減少,越來越多的人則根本買不起糧食。」該組織為維持海地170萬貧民基本糧食募得的國際援贈承諾高達9600萬美元,但實際到位的只有1240萬美元僅約13%,而台灣是唯一長期援贈的非聯合國成員國。

※ 糧荒才是「超完美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