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6

十大生技聚落形成 年產值衝2100億

【王尹軒/台北報導】2008-07-06 工商時報

經濟部工業局估計,生技新藥條例施行後,業者在全台已形成10大重要生技聚落,其中又以南港生醫園區、竹科,以及南科3處成長迅速;由於業者投資意願轉強,生技產業2008年產值上看2,100億元,產業成長率可維持7%到10%。

工業局即將出爐的「生技產業白皮書」表示,我國生技產業在2007年有明顯進步,業者家數達1,116家,年產值為1,912億元,全台已形成10大重要生技聚落,包括南港生醫園區、宜蘭生醫園區、台東深層海水生技園區、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台南蘭花生技園區、嘉義香草藥生技園區、彰化國家花卉園區,以及竹科、中科、南科。

業者主要分布情形,南港生技園區目前進駐滿額,業者多達50家,營運重心都放在研發;竹科則是有28家生技業者獲准進駐,10家已營運,去年合計營業額為近32億元,成長率約3%;南科則是具有多家研究機構進駐優勢,目前在台南基地與高雄基地,合計吸引41家業者進駐。

官員表示,生技產業前幾年較乏人問津,不過,在生技新藥條例通過實行後,業者投入產業的意願,大為提高,去年民間投資額270億元,成長近3成。行政院國發基金為扶植產業,目前也核准投資36家生技投資案,金額達127億元,其中,17家業者已登錄興櫃,伺機辦理上市、櫃作業。

工業局並將在7月24日到27日擴大舉辦「2008台灣國際生技大展」,集美國、紐西蘭、澳洲、日本、泰國、加拿大等40家生技業者,及國內400多家業者報名參展,預計吸引8萬人參觀,創造3億元接單商機。

工業局表示,多家業者首度發表最新生技科技,尤其是2007年成長最多的新興生技產業,生技醫藥、服務、生活等不同類別,預計最受矚目;醫療器材業及製藥業,也有多家業者參展。

此外,廣達、大同、奇美、鴻海等資訊通訊大廠,去年起紛紛跨入醫療器材領域,成立研發團隊,對於帶動後續生技產業的成長,相當具有潛力。



◆ 印刷式感測器 抓住醫療商機

【經濟日報╱黃以馨】 2008.07.06

隨老年人口增加,健康照護需求日增,無論是早期偵測早期預防的個人化預防或是分散式照護(point-of-care),都是目前健康照護的重點。傳統的求診過程,通常是在病人有些疾病徵兆出現,例如乳房觸診發現腫塊,或皮膚上的痣發生明顯變化而主動到醫院求診,醫師會安排切片並由專門的病理醫師分析判斷,推測罹病的可能性或是病程,並推測可能的治療方式。然而此傳統診斷方式卻隱含了許多問題,而且當病人感到徵兆或組織產生病理變化時,往往病程已進行到某一程度了。

如果有操作簡易的檢測工具,讓民眾可以不需到醫學中心,能在診所或居家作檢測,而如果這樣的檢測的價格低,可以更經常性的檢查,便能真正作到早期偵測、早期治療,並透過檢測以追蹤健康情形的變化。這也是預防醫學及分散式照護的意涵,強調的是可及且即時的照護,而這樣方便又便宜的服務,現在有印刷式有機感測器來為我們達成。

印刷式有機感測器運用印刷製程,製造成本低於需光罩、真空、無塵環境的傳統感測元件製程,且有機發光體在偵測到標的後會自行發光,不需額外光源,所以體積比傳統感測器更輕巧,尤其是lab-on-a chip的檢測應用,結合以微流體為基礎的微矩陣以及印刷式有機感測技術,所有的檢驗步驟將能在單一晶片完成,意即檢體不需送到實驗室便可就近檢驗,複雜的檢測流程也不需依賴熟稔技術的檢驗人員便可操作。

印刷式有機感測器的運用,不僅是在醫療檢測,從基因體與蛋白質體檢測、環境監測、藥品食品的智慧包裝、具感測外部環境與監測生理狀況的智慧衣,甚至是偵測生化武器與流行疾病的監測,都是印刷式有機感測器的應用範圍。

在訴求個人化預防醫學的時代,從基因檢測作分子層級的診斷、到驗尿或血糖之體外檢測、為個人服藥時間設計的智慧藥盒、穿戴式的生理監測儀器、防跌倒感測網,全都可運用印刷式有機感測器提供更經濟、使用便利的產品。

這樣的應用已受到市場的回應,根據NanoMarkets 公司的市場分析,估計2007年全球印刷式有機感測器的市場約有1.6億美元,預測到2015年可達2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9.75%。

(作者是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日擬建亞洲各國頭腦循環構想科技智庫

中央社 2008-07-06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六日專電)日本政府擬定一個「亞洲頭腦循環構想」,希望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加上日本、中國等六國,總計十六國的科技研究人員能廣泛交流,形成一個亞洲智庫。日本官員將在後天於菲律賓召開的亞洲科技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此構想。

日本「讀賣新聞」今天報導,這個構想是促成東南亞國協十國之外,再加上日本、中國、印度、南韓、澳洲、紐西蘭六國的科學技術研究人材廣泛的交流。日本有意主導此構想,以加強國際競爭力,創造一股有別於美國、歐盟的科技第三勢力。

後天,在菲律賓召開的十六國亞洲科技部長級會議上,日本的科技大臣岸田文雄將正式提出此構想。

日本政府希望針對參與這十六國之間所推動的科技研究大計劃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建立一個所謂的「亞洲科技人材資訊平台」,以進行各國或各研究機構之間的人材延攬與活用,加速亞洲地區的共同研究。

日本政府計畫先從建立研究人材的資訊系統著手,然後再擬定研究內容的概要、研究所衍生的智慧財產權等的問題進行資料庫建檔。

※ 相關報導:

成立國家疫苗基金 擴增兒童預防接種
從WHO計畫為兒童打造藥品到大藥廠專利過期
Google 聯盟對抗專利流氓到科技產業之星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全球研究者齊聚對抗細菌生物膜
台灣科學家揭開登革熱致命奧秘
台灣研究領先全球 發現mRNA剪接可逆向反應
讓台灣人基因庫全民共有

「礙」台12項建設 殘盟大點名
以科學家發現手機--癌症之間的關連
研究者開發世界第一套自動麻醉系統
電腦科學家把他的臉變成遙控器

研究者排除藥物發現的瓶頸
新抗生素大勝超級病菌

國人愛用藥 生態環境受汙染
200萬慢性腎臟病患 僅3.5%知情
十大死因第1殺手 癌症死亡破4萬
疾病大流行時醫生該讓誰死?報告提供答案

17 則留言:

fsj 提到...

政院通過 胚胎幹細胞研究 嚴禁複製人

【江慧真/台北報導】 2008-07-25 中國時報

行政院院會廿四日通過「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條例」草案,未來立院若審查通過,我國疾病治療技術將邁前一大步!儘管開放幹細胞研究,但為維護人類基因完整、尊重人性尊嚴,草案也嚴禁研發「複製人」、「製造雜交體」,違反相關規定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兩百萬元罰鍰。

從全世界第一隻複製動物「桃莉羊」問世後,全球研究單位瞬間掀起「複製人」的討論風潮。體細胞核轉植製複製胚胎,進而複製人的可能性,除了可為醫療研究開創新頁,也引發胚胎使用的倫理爭辯。

禁止以金錢或個人利益為報酬

行政院長劉兆玄指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管理,將採「合理禁止」與「有效管理」策略並行,對台灣生物醫藥科技發展、疾病治療技術創新與國民健康福祉提升,將有積極正面助益。

該草案參考中國大陸、南韓、瑞典、印度等國管理規範,允許使用「生殖用之剩餘胚胎」,及以「體細胞核轉植製造研究用胚胎」進行研究。為免危害道德倫理及社會善良風俗,嚴禁對提供者誘以金錢或個人利益作為報酬,但可以酌給必要的費用。

草案中規定,研究用的胚胎來源,必須是自然流產或依法施行的人工流產,或者依《人工生殖法》中規定可以提供研究使用的胚胎,或者以「體細胞核」轉植製造等;若違反規定,將可開罰研究人員最高十萬元罰鍰。

違法重罰七年徒刑、二百萬元

官員強調,依照現行社會通念,製造「複製人」的行為,將嚴重影響到社會倫理,導致社會倫長秩序崩解的行為,侵害社會法益甚大,將處以較高刑度的重罰,才能收到嚇阻的效果。

草案第六條中嚴加禁止: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絕對不能植入人類或其他物種之子宮,也就是複製人,更不得以人工受精方式製造胚胎,甚至製造雜交體,以其他物種細胞核植入去核的人類卵細胞。此外,也不得製造「非懷孕目的」的胚胎。

研究人員若違反上述規定,將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最高二百萬元罰鍰的重刑;研究機構也將遭併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 以群體利益立法 仍會有不同聲音

【黃天如/台北報導】2008-07-25 中國時報

為破解各種基因疾病「密碼」,近年世界先進國家相繼投入胚胎幹細胞研究,也引發科學與倫理爭議。衛生署表示,昨天送行政院會通過的《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條例》草案是兼顧生命尊嚴及人類群體利益,或許不盡如人意,卻已是邀集各界召開近百次會議形成的共識。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楊芝青表示,早在九十一年便公告《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規範》,去年八月進一步公布《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政策指引》,但因沒有罰則,強制力相對不足。之後,邀集科學、倫理、社會及宗教等各領域專家不斷討論,訂定《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條例》草案。

楊芝青表示,目前先進國家對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的管理共識包括,禁止製造複製人以及不得使用分裂逾十四天以上,或已出現「原條」(primitive streak),為胚胎早期開始發育器官組織的生物訊號,出現通常在精卵結合後十四天前後)的人類胚胎作研究,其餘開放研究範圍不盡相同。

例如,奧地利、愛爾蘭、波蘭等國家禁止所有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是全世界規範最嚴格;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允許使用胚胎幹細胞株進行研究,但禁止胚胎研究;歐盟、法國、荷蘭、巴西、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僅允許使用生殖用的剩餘胚胎進行研究。

我國參考南韓、瑞典、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及中國等國家規定,允許使用生殖用剩餘胚胎,也同意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轉植」製造研究用胚胎,方法是用人類的體細胞核,植入人類或其他物種卵細胞內。

但英國、新加坡等國家進一步放寬的體外受精製造研究用胚胎,台灣則不允許。

雖然自認立法出發點為群體利益,且已盡到最大努力兼顧不同立場人士的看法,衛生署官員不諱言,待草案今年九月送到立法院,勢必引起討論與激辯,又以主張生命起於精子與卵子結合瞬間的宗教團體最有意見。



◆ 專家肯定:終於有遊戲規則依循

【黃天如/台北報導】2008-07-25 中國時報

台灣幹細胞學會常務理事、陽明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光申表示,政府規定,即使是以體外受精方式,亦不能製造研究用胚胎,在科學家立場有些遺憾,但衛生署的草案至少讓他們有了可遵循的「遊戲規則」,用心仍值得肯定。

為了進行心臟幹細胞分離與再生研究,李光申曾與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水深合作,因健康心臟組織取得困難,只能利用心臟移植患者摘除不要的心臟,選取其中較正常的組織,進行幹細胞分離與培養。但因研究「材料」原本就有缺陷,研究結果並不完美。

李光申表示,對於國內科學家來說,像上述這樣想進行分化功能較低的成體幹細胞(分布於人體成熟組織器官的幹細胞)研究,有諸多限制,遑論跨足幾乎可以發展成所有器官組織的胚胎幹細胞研究。

但即使未來可能只能使用自然流產、依法施行之人工流產、依人工生殖法規定得提供研究使用之胚胎,以及以體細胞核轉植製造的研究用胚胎,藉以取得胚胎幹細胞進行研究,對他來說仍是值得振奮的一大步。

雖然不能像英國或新加坡以體外受精方式製造研究用胚胎,李光申強調,國內因不孕症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愈來愈多,衛生署草案中所謂「依人工生殖法規定,得提供研究使用之胚胎」,指的就是植入當事人子宮之外的剩餘胚胎,來源應不虞匱乏。

此外,依現行規定用不到的人工生殖剩餘胚胎,亦應於冰存十年後銷毀,未來可以用來作研究,倫理上的爭議也不大。

李光申強調,草案中所謂利用體細胞核轉植製造研究用的胚胎,雖然也包括以人類體細胞核植入其他物種之卵細胞,但其胚胎帶有的仍百分之百是人類基因,與將人類體細胞核植入其他物種胚胎、形成帶有跨物種基因的嵌合體(chimera)完全不同;嵌合體乃至於其成形後的人獸雜交體,都不在我國允許的研究範圍內。

fsj 提到...

藥廠併生技大熱門 總值增逾八成

【黃文正/綜合報導】 2008-09-03 中國時報

儘管全球景氣低迷,企業整體購併案明顯下滑,但全球各大藥廠收購生技製藥公司卻頻創新高,為企業購併案(M&A)成長最快速的產業類別。預估今年全球大藥廠購併生技製藥公司總值可望較去年成長八七%。

今年卅二件提出的購併案中,金額最鉅的就屬瑞士羅氏藥廠(Roche)以四四○億美元買下生技公司「Genentech」所有股權,羅氏先前已入股該公司。另外,製藥大廠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提議以四十三億美元併購「ImClone」,也令市場為之震撼。

「Ropes & Gray」律師事務所生命科學企業購併案主管威爾考克斯表示,以前藥廠多選擇以便宜的授權方式與生技公司合作,只要預先支付少許金錢,藥品成功了再投資加碼。直接購併卻必須一次付清,風險不可謂不大。

多年來,各大藥廠均獲利甚豐,光是去年,全球藥品銷售總金額便達七一二○億美元。不過,由於若干長賣的藥品專利即將到期,加上生技公司合法仿造具有同樣療效的藥品陸續上市,傳統大藥廠的獲利前景恐不太樂觀。

以全球賣得最好的輝瑞藥廠(Pfizer)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為例,它去年營收達八十一億美元,但專利權將於二○一一年截止。標準普爾分析師西佛的預測,全球大藥廠今年營收成長將從去年的六%下滑至四.五%。

因此,購併生技製藥公司便成了大藥廠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首先,生技製藥公司可望研發出新世代的熱門藥品。「Genentech」的「Avastin」與「ImClone」的「Erbitux」兩種抗癌新藥,都有可能治療十餘種癌症,前提是先獲得美國聯邦藥物暨食品管理局(FDA)的批准。

其次,生技製藥產業尚未對傳統化學藥廠構成威脅,目前不必如傳統化學藥廠般,受到專利期限的限制。這意味生技製藥公司可提供大藥廠長期的獲利。目前,美國國會仍在審議生技產業的相關專利法案,研究機構「Global Insight」指出,FDA將待國會制定的法案出爐後,才會正式批准「Avastin」與「Erbitux」相關學名藥上市。

fsj 提到...

富豪捐6億美金 助基因療法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4日外電報導】 2008.09.06

億萬富豪艾里與愛迪絲‧布洛德(Eli and Edythe Broad)夫婦4日在麻州劍橋宣布,他們將為2004年捐款二億美元設立的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合作的布洛德研究院(Broad Institute),再追加四億美元贈款,以加快生物醫學研究。

這是他們迄今所捐出數額最大的贈款。

這個研究院致力於發掘重大疾病的基因關係,以確定這類疾病的分子原因,藉以找出新的診斷方法,預防疾病,研發新藥物。

布洛德夫婦表示,這所實驗性質的研究院工作進行順利,他們計畫把它變成永久性的研究機構。艾里說:「進行四年後,我們在此宣布,這個實驗相當成功。美國對我們實在不薄,我們把這個計畫視為一個機會,更視為我們回報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布洛德研究院是一項少有的合作計畫,促成彼此競爭激烈的兩個高等學府互相合作。不過,儘管這個研究院有自己的科學家,但在那裡工作的大多數研究員,都與全球其他研究機構有關係。

新的捐款將由哈佛大學聲名遠播的投資部門負責管理,目標是把基金擴大到10億美元,以確保這所研究院的未來,並使其成為全球財富最多的科學研究中心。

fsj 提到...

生技產業 明日之星

【經濟日報╱廖美智】 2008.09.07

「轉變」是2008年全球生技產業發展的最佳寫照。最大轉折在於人們對健康態度由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加上人口結構變動、各國醫療支出撙節、糧食危機與能源危機等因素,生技產業除了預防醫學外,也以疾病風險評估與診斷、藥物基因體學、個人化醫療、生質能源、基改食品、農業生技產業為發展主流。

放眼全球,生技廠商約有4,414家,其中上市公司約占18%,798家上市生技公司於2008年創造848億美元的營收,較前一年成長8%。以各地區產業表現來看,美國仍是生技產業最大的市場,不論是生技公司家數、員工數、營業額、研發經費及市場等,都領先其他國家,產業也開始獲利,但由於藥價給付及用藥安全等事件,增加了產品獲利的困難度,未來企業在獲利時程上將被延長,2007年營收總額上升18%,達651億美元,占總市場的77%。

歐洲是第二大市場,2007年是歐洲成效開始展現的一年,在歐洲有多項產品進入臨床二期試驗,且藥品許可件數較前一年倍增,2007年歐洲營收總額上升13%,達129億美元。

至於亞洲各國,對生技的重視不下於歐、美,包括我國在內,無論是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澳洲,甚至泰國、馬來西亞都努力推動生技產業,但大部分國家創新產品尚少,產業規模無法與歐美相比,還需持續努力。

我國生技產業依特性區分為生技藥品、再生醫療、醫用診斷、農業生技、食品生技、特化生技、環保生技以及生技服務業等次領域,多數生技公司屬於中小規模,約有53%的公司實收資本額低於1億元,但每年產值穩定成長。

根據生技中心ITIS計畫的「我國生技/醫藥產業廠商問卷調查」結果,我國約有342家生技廠商,2007年總產值達225.7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0%,與全球生技產業相較,我國生技產業營收不到全球的1%,由此觀之,我國生技產業在全球生技社群中的地位並不顯著。

台灣生技產業早於1980年代初期即開始規劃、並加強生物科學及生物醫學的研究,為生物技術的發展鋪路。在近30年的時間,台灣生物技術在政策帶動下穩健發展,雖然目前生技產業的營收尚不具規模,但建立了重要關鍵技術,其中有不少技術領先全球,也創造出具經濟價值的產品,甚至出口至國際市場,如醱酵技術廣泛應用於味精、抗生素、健康食品及生技藥品的生產。

組織培養技術獨步全球,具有培養多樣性蘭花品種技術,創造出全球每二株蝴蝶蘭就有一株品種來自台灣的佳績,十分具有國際競爭力。此外,以基因工程與基因轉殖技術開發的螢光魚,更是吸引全球的目光,外銷全球各地,更被國際雜誌評選為最重要的科學研究之一。

在醫用檢測方面,除血糖計出口屢創佳績外,亞洲基因的「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探針檢驗劑」,顯示極高的靈敏度和專一性,性質優於國際相似品牌,也已打入印度市場。

以我國各產業領域的營收規模及成長潛力來看,食品生技(產值60億元)、醫用檢測(38.9億元)、農業生技(34.7億元)、特化生技(23.6億元)是最具市場規模之產業,且占總體市場的六成比重。再生醫療(20.7%)、醫用檢測(20.1%)、生技醫藥(12.9%)、生技服務業(11.2%)則是成長率達兩位數的產業;其中醫用檢測產業無論在市場規模及成長潛力來看表現都極為出色。

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以政府為火車頭,由政府策動我國生技產業的大方向,如積極打造指標性生技園區、通過「農業生技創業投資計畫」、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帶動創投加碼生技投資,2007年7月更突破環境諸多限制,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並陸續於2008年2月公布施行細則,未來將提供多項租稅、人才培養以及股東認股優惠等獎勵措施,展現政府積極扶植我國生技產業的決心,以及對生技產業成為未來經濟主力的期待。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即將在2009年取代「促產條例」,將是提供生技產業租稅優惠的主要政策措施,因此各生技製藥廠商莫不全力爭取成為主管機關審定的生技新藥公司,得以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投資獎勵。

截至2008年7月止,已有中天生物科技、懷特生技新藥、泰宗生物科技、順天生物科技及鴻亞生物科技五家廠商通過。除了完全研發型的新興生技公司外,國內藥廠從事新藥開發的大藥廠,因事業體龐大,有不少公司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新的子公司,將研發支出比重提高,以符合新藥條例中「生技新藥研究發展費用,須占公司總營業收入淨額5%」的規定,如中天生技新成立合一生技、友華生技成立友霖生技、及杏輝醫藥集團成立杏國生技。

剛上任的馬蕭新政府,也將生技產業納為重點,規劃一系列未來生技產業發展重點,包括: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研發經費四年內倍增;建立透明及有效率的藥物審查機制與流程;發展農業生技產業;在西部地區由中往南建立「農業創新黃金走廊」;發展台灣成為「中草藥研發中心」、「醫療工程應用與產製中心」及「亞太地區多發性疾病臨床試驗中心」等;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發展蛋白質藥物產業。

展望未來,無論是投資市場或是產業發展,預估在諸多政策利多的激勵下,產業將會持續成長。(本文乃摘錄自「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8」)

(作者是生技中心/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fsj 提到...

電子業思維 不適用醫療業?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 2008.09.08

鴻海集團董座郭台銘去年9月宣布捐150億元給台大,除應用在癌症質子治療中心,也將供台大進行生醫研究,這項捐贈實現郭台銘救人的善念,也被解讀為鴻海進軍醫療產業的試金石,尤其郭台銘除捐贈台大外,也傳出將在北京及越南興建醫院,這些醫院未來都可能成為鴻海醫療設備的潛在客戶。

郭台銘去年在生醫產業的宣示動作,還包括投入醫學影像設備生產,他還和鴻海光機電事業群總經理黃震智,聯袂前往日本爭取醫學影像設備代工訂單。當時不少生醫界專家認為,郭台銘對高階醫材產業的競爭力有誤解,靠代工及降低生產成本,並不能幫鴻海創造醫材市場優勢,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毛利率有七、八成掌握在系統整合的智慧財產上,鴻海的發展重心應放在研發而非生產。

此外,類似MRI、PET等高階醫學影像設備,售價動輒上百萬元,以台灣為例,市場需求不超過1,000台,用電子業龐大的生產思維,要投入這個產業,恐怕會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些問題不僅挑戰鴻海,對大多數有意進軍醫療產業的電子業更成難題。但郭台銘過去一年,仍持續向國內外各研究機構尋求對策,初步構想仍想透過大規模量產,降低產品成本,並藉由降價,刺激高階醫材市場需求更加普及。

製造端的醫材策略地圖完成後,若再配合鴻海在兩岸三地所串連醫院通路體系,鴻海醫療產業布局才算完整。問題是鴻海所捐款對象台灣大學及台大醫院,在國內學界及醫界都處龍頭地位,是否願配合實現鴻海霸業,對郭來說也是大挑戰。

※ 這個問題,可以請教西門子。

fsj 提到...

經濟部 助廠商衝刺醫療電子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09.2

廣達、鴻海、奇美電、台達電等電子大廠相繼切入醫療電子產業,成為低毛利電子業的新藍海。經濟部已責成工業局和工研院共同協助廠商朝高附加價值智慧型醫療產品布局,並促成國際併購和合作,希望至2015年帶動我國醫療器材產值達2,400億元。

高齡化社會已至,加上新興市場生活水準改善,對醫療器材需求增加,市場持續擴大,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營業額在2007年已達749億元;其中,醫療電子產業在電子業完整價值鏈與製程管理優勢下,被政府列為重點推動的新興策略性工業。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長王雅各表示,電子大廠積極投入毛利高、價格相對穩定的醫療電子產業,更令政府看到產業利基,因此多管齊下,除透過主導性新產品輔導計畫提供研發資源外,也委託法人單位執行法規、專利、製程改善、市場趨勢等諮詢與診斷服務。

此外,工業局亦著手建立醫療器材檢測驗證中心網,輔導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協助廠商縮短產品研發時間並減低風險,加速上市;同時協助企業布局和拓展國際市場。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邵耀華表示,過去醫療電子業因為價格下降,品質可能跟著下滑,所以政府介入,將光電、通訊電子大廠拉進來,以電子大廠擅長的晶片、系統整合、微小化優勢來爭取國際大廠訂單,可快速壯大醫療電子產業。

工業局目前已訂出五項發展策略,一、要發展微小化、低侵入式、可攜式、多功能、整合性的高附加價值智慧型醫療產品;二、要導入異業廠商能量,開發共通型關鍵組件,補足產業鏈缺口。

三、將扶植具產業優勢廠商,運用國際併購或合作策略,促成大型旗艦公司的成立;四、將整合醫材、資通訊業者與醫院資源,提供全方位整合方案;五、是提供單次購足服務(ONE STOP SHOP),拓展國際通路。

同時,工業局已推出「醫療電子產業推廣服務計畫」,委託工研院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執行,輔導廠商開發關鍵核心技術。王雅各舉例,電動代步車的馬達和超音波的sensor(感測器)等,都是重點發展的核心技術。

邵耀華則表示,對國外大廠而言,台灣的製造業品質優、速度快,把訂單交給台灣廠家,可大量製造,降低成本並維持高品質,進而促成產品普及化,窮人也可享有富人的高品質產品。

為改變過去的產業媒合作法,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研院承辦的「2008醫療電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將於10月2日至3日登場,今年為首屆舉辦,邀請國內外醫療電子大廠和通路商共同探討台灣在全球市場中的戰略地位,朝全球醫電王國目標努力。

邵耀華強調,這次要讓國外大廠和通路商知道台灣電子大廠進來了,並與小廠串連,為進軍國際預先布局。他認為,相較於電子廠本業的產值,新投入的醫療電子產業短期效益雖不大,但以大廠飛利浦為例,未來五年產值一定看得到,投資會是值得的。

台灣現在在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市占率仍不到1%、約19億美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是我國醫療電子產品占醫療器材產值達六成,相較國外的四成,更凸顯我國醫療電子的優勢。

邵耀華指出,國內醫療器材產值目前每年成長率為16.5%,高於全球成長率的6.1%,希望透過政府的介入協助,達到每年20%的成長率,且成為新興市場領導者,至2015年達到2,400億元產值。

fsj 提到...

國家生技諮議委員會 今啟動

◆ 產業發展露曙光 國家生技諮議委員會 今啟動

【張令慧/台北報導】 2008-10-06 工商時報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蘇懷仁指出,從國際上生技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藥開發所需要投入的資金與時間是相當巨大與漫長,這是小型生技公司難以承受的,因此,台灣要在新藥開發上看到成果,最佳的策略是由政府投入資金成立生技產業投資與管理公司,這個投管公司必須負起建置生技產業園區、成立育成中心、尋求國際合作,以及進行學術界研發能量整合等基礎建設的工作。

事實上,從2000年以來,政府雖數度表示要積極推動生技產業的發展,但幾年下來,產業發展卻似乎遇上瓶頸,有趨於冷淡的跡象。因此,蔣碩傑文教基金會決定在今年舉辦的紀念演講會,以「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為題,邀請美國Shire公司副總裁蘇懷仁、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美國Vertical Group創投公司合夥人張有德,以及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等人舉行演講與對談,期能帶動我國生技產業的成長。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樂觀的說,他已經看到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曙光。他認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優勢在於,擁有相當不錯的生技與新藥開發的基礎研究能量;加上選定新藥開發、高級醫療器材,以及農業生技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此,他認為,現在最短缺的,是要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順利移轉給產業界承接,這就需要靠育成中心擔任教練的角色。

至於就醫療器材的發展,Vertical Group合夥人張有德認為,台灣總以為要以資通訊的產業基礎,來支持醫療器材產品的開發,這並不完全正確。基本上,許多醫療器材的開發,只需要相當簡單的技術,譬如:心血管支架、骨骼疏鬆的減壓裝置以及手術機器手臂等都是,但重要的是要有創意,能想到這些技術與產品的應用。只要選對目標,台灣自然有能力開發高級醫療器材。

行政院將從今(6)日起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指出,他會依據委員會所提的各項建議,提出具體的生技產業行動策略方案,陳報給行政院院長,以推動我國生技產業向前行。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認為,生技產業的推動,必須進行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與經建會等的跨部會整合,只要行政院訂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國發基金將全力配合投入資金。

※ 希望不會變成另一個生技中心



◆ 發展生技 專家批機會少限制多

中時電子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10-06

生物科技產業曾被民進黨政府列為「兩兆雙星」產業之一,也被馬蕭政府列為我國另一個「兆元」產業。但昨日有學者專家直言,台灣生技產業缺乏具體發展計畫,國內業者對醫療器材產業存有「錯誤期待」。

「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昨日邀請美國Shire公司資深副總裁兼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蘇懷仁就「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發表專題演講,並邀請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美國Venomatrix總裁兼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張有德以及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對談。

蘇懷仁指出,台灣工業傳統的發展策略都是「Me too」(老二主義),投資產業周期都非常短,競相追求短期回收和低風險,但這樣的產業投資機會已越來越少。台灣投資者知道生技產業是下個值得投資的產業,但真正敢把資金投進去的比例非常低,主因是生技產業回收周期長、風險又高,投資者沒信心。

蘇懷仁表示,他接觸很多國內的投資者都說,政府如果願意帶頭投資生技產業,他們也會跟著投入。但在成功案例誕生前的階段,如何帶動生技產業投資風潮?他說,這就是冒險家的機會。

我國為何無法吸引旅外資深生技學者及專家返台?蘇懷仁直言,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沒有具體計畫,否則很多在海外的人都願意回來,這是中國大陸近幾年能吸引海歸派學者返鄉的主因,「因為中國政府的夢想跟他們一樣」。

翁啟惠指出,發展生技產業最重要的是經營模式、人才和資金,成功的經營模式沒有建立,人才就沒有出路,資金投入也受影響。台灣如何鬆綁法規、創造環境,讓海外有經驗的人才願意回來,是政府最迫切的課題,「我們現在的環境是機會太少,限制很多。我們要有可行策略,創造新的機會。」

政府把醫療器材列為我國生技產業旗艦計畫,張有德指出,台灣發展醫療器材產業的概念必須改變。一般認為,電子資訊產業是台灣的強項,要發展醫療器材產業就得跟電子資訊產業結合,這樣的觀念反而會自我限制。

他並說,台灣許多業者到美國參觀,看到人家的產品後,經常說:「這個很簡單,我們也會做。」問題是,人家懂得創新,可以想出新產品,這是醫療器材產業最重要的價值。

fsj 提到...

生技新藥條例 擬鬆綁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0.09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昨(8)日表示,為獎勵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將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法規鬆綁,將獎勵對象擴大到第二等級醫材;同時衛生署也將比照美國模式,儘速成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
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日前召開「2008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會議結論由張進福、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美商SHIRE全球研發資深副總裁蘇懷仁、及美商The Vertical Group生技創投公司創辦人張有德出面說明台灣生技產業藍圖。

張進福表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對醫療器材的獎勵僅止於第三等級高階醫材,為了擴大對醫材產業的獎勵,將開放讓第二等級醫材,和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試劑(IVD)適用。

張有德指出,去年台灣醫療器材產值約有750億元規模,但多是生產注射針筒、血壓器與輪椅等低階器材,占全球醫療器材產值不到1%。由於高階醫材產品開發需五年時間才能回收成本,建議應設立投資抵減條例來協助廠商發展。

張進福也強調,過去醫師在診斷上需要新醫材的協助時,很少有機會和工程師相互溝通,因此也會成立共同研發及育成環境。

另外,這次會議討論焦點,將包括衛生署提出TFDA成立,依照計劃,衛生署將整合藥政處、食品衛生處、藥檢局,及管制藥品管理局四大局處。

依照衛生署規劃,TFDA除了整編署內四大局處之外,也會增設醫材、新藥及學名藥等組,TFDA成立後,衛生署希望能擴充藥品及食品檢驗人力,將長期委託給財團法人機構的工作收回到TFDA。

而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內,有關植物抽取新藥的審查,以及醫事處有關細胞培養,及幹細胞審查等工作,都會移到TFDA運作,已成立十年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將獨立在TFDA之外,繼續扮演顧問諮詢角色。大型蛋白質藥物代工廠的建立方面,翁啟惠指出,台灣不少公司新藥發展進度,已陸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政府可以思考建立蛋白質藥物代工廠的必要性。



◆ 專家建議 每年推十大潛力候選藥物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8.10.09

過去十年政府投入生技製藥業的上游研究並不吝嗇,但是整個製藥研發過程在動物試驗與早期臨床實驗的中游階段卻出現缺口。專家建議,上游的研究機構在2010年起,每年應選出至少十個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進入臨床前試驗,若將成果賣給大製藥公司,每種藥物的進帳上看15億美元。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日前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諮議委員、美國Shire公司資深副總裁蘇懷仁指出,製藥研發的過程漫長,至少十年的時間,在上游研究階段約要三年,這個階段並無法產出實際的價值。

第二階段是早期臨床實驗階段。蘇懷仁說,如果將上游的研究計畫交付中游的法人單位進行臨床前試驗,完成後,除了選擇繼續進入產品商業化量產,也可授權給國內外藥廠或策略聯盟,「可以賣到2.5億到15億美元」。

他表示,如果要自行發展出新藥,尚須投入至少5000萬到上億美元的資金。

fsj 提到...

人用疫苗 注射龐大商機

【經濟日報╱許毓真】 2008.10.12

一、成長中的疫苗市場

疫苗市場在近年來受到SARS、禽流感、炭疽熱、腸病毒等傳染病及生化攻擊紛起,以及創新技術的發展促使治療性疫苗的成功開發,全球人用疫苗市場迎來了屬於它的黃金時期;2003年全球疫苗市場為63億美元,2007年成長為162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38.5%,約占全球藥品市場的2.3%左右。估計2008年將能達到195億美元,且至2012年時將會成長一倍而達364億美元。

雖然對藥品市場而言,疫苗的市場比例相當低,但是,預期未來幾年(2008年到2013年),疫苗市場將以複合年成長率(CAGR)13.3%的成長速度,成為藥品市場成長的重要動力。

過去疫苗市場多以兒童疫苗為主,2007年成人用疫苗占疫苗市場比例首次超過兒童疫苗,主要是由於Merck的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 在2006年上市後,帶動整個成人疫苗市場成長,但未來仍將是以兒童疫苗為成長主力,預估2008年到2013年,兒童疫苗及成人疫苗年複合成長率將各有14.2%及12%

二、國際疫苗廠商高度集中

據估計,全球疫苗廠商約有200家左右,但全球市場的集中度相當高,呈現寡佔的局面,前大疫苗廠的市占率高達97.3%,剩餘市場則由眾多廠商瓜分。

2007年全球前五大疫苗廠商為Merck、Sanofi Pasteur 、GSK、Wyeth及Novartis。Merck由於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的熱賣,使得它從第四名竄升至第一名,其次為Sanofi Pasteur SA占25.9%,以及GSK占24.2%,Wyeth則因其產品肺炎雙球菌疫苗Prevnar,其市占率略有提升,達15.2%,第五大疫苗廠商則由併購Chiron的Novartis所取代。

三、未來趨勢

綜合目前疫苗產業現況,驅動疫苗市場成長主要可歸類幾項原因:各國政府不斷提高疾病預防的投入,在疫苗的使用及安全庫存量皆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疾病可用疫苗預防或治療,如癌症、人類乳突病毒、B型肝炎等;新興國家的經濟起飛,連帶對疫苗需求增加;先進技術的發展得以研發出對抗癌症、愛滋病及人類乳突病毒等疾病的DNA疫苗,促進市場的成長;疫苗研發資金的湧入;以及全球化使得國際間交通往返頻繁,造成成人疫苗接種需求增加。

目前全球約有40種以上的傳染性疾病未能藉由接種得到控制,禽流感、SARS、西尼羅河病毒症等新型疾病的出現,百日咳、結核病等舊型疾病的再現,開發中國家對運輸冷藏的設備落後,全球大部份地區的低接種率,以及醫療照護的取得不易,都將促使更多廠商投入疫苗產品的發展。

未來藉由新技術提升疫苗產品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將可有效提高人們接種意願;更具效益的疫苗生產方式及新的疫苗運輸方法發展,降低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冷藏保存的必要,都將有效節省廠商的成本;高齡化的人口結構也將開發人們對疫苗的需求。

(作者是生技中心/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未來疫苗不一定要打針。

fsj 提到...

2008年台北國際醫療展覽

◆ 2008年台北國際醫療展覽會系列之一:20年卓然有成 打造亞洲優質醫療產業聚落

中廣新聞網╱徐韻翔 2008-11-04

「 打造亞洲優質醫療產業聚落」(徐韻翔報導)

醫藥生技業的重頭戲,由外貿協會與台灣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2008年台北國際醫療展覽會」即將於11月6號到9號,在台北世貿一館展出。台北醫療國際展不僅是國內唯一的專業醫療展,也是亞洲地區醫療業界重要的交流以及採購平台,今年已經邁入第20屆。今年醫療展共計有266家業者參展,有541個攤位。

外貿協會展覽處副處長洪銘欽表示,今年醫療展共設置有8個展區,包括「醫療IT及通訊產品暨圖書區」、「檢驗儀器及醫院設備、耗材醫材區」以及「生物醫學產品暨藥品區」、「復健保健、輔具暨美容產品區」、「醫療服務區」、「外商區」、「海峽兩岸展區」以及媒體區等,展區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醫療服務主題區」,由國內十多家知名醫療院所參展,期望打造亞洲優值健檢中心,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表示,服務區將展現台灣國際醫療服務技術與水準,提供多元的產品、價格合理的醫療技術與完善的軟硬體設備等,提昇台灣在健檢與美容醫學、專科醫療服務等國際能見度,此外,觀光醫療也是今年的主推項目,國內共有15家醫療院所共襄盛舉。

台灣醫學會副秘書長蕭自佑表示,台灣醫學會歷史悠久,近20年注入「入世」想法,與貿協合作,為的就是希望醫療展的服務對象能夠從醫療人士推展到各行各業都能接觸認識,讓醫療延伸民眾的生活方便性與提供健康的管道。

而今年的醫療展當中,將同步舉辦「創新產品獎」選拔,在27家報名廠商所報名的39件產品中,選出15件入圍產品,台灣區醫療器材生技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濱表示,經濟蕭條,金融風暴,要生存更需要創新,台灣醫療產品的創新,代表未來的豐沛商機,去年(2007)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已經有750億的產值,預估2008年會有2位數的成長,若逐年倍數成長,2015年可望衝破2000億大關,「錢」景可觀。

主辦單位表示,展覽期間,活動相當多元,第一天下午有採購洽談會,探討近年最受矚目的觀光醫療議題,第二天則有輔具產業發展策略座談以及銀髮族消費趨勢與商機相關演講活動,第三天及第四天,將在展覽大樓二樓第四會議室舉辦國民健康週系列講座,探討如何維護骨頭、視力與牙齒、健康減重等生活議題,歡迎民眾免費入場。

「2008年台北國際醫療展」展覽時間為11月6日到11月9日,其中6-7日 9:00-17:00 只供國外買主及醫療產業相關人士憑參觀證或現場登記入場。而8-9日 9:00-17:00 則開放一般民眾入場,12歲以下孩童謝絕入場,展出地點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樓展場A、D區,歡迎民眾參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

fsj 提到...

醫療電子:金礦正待開採

◆ Intel正式殺入數字家庭醫療市場

驅動之家/作者:上方文Q 2008年11月12日

Intel曾經在前任CEO貝瑞特的帶領下殺入了很多新的領域,但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成功,同時核心的處理器業務也陷入了低谷。痛定思痛的Intel隨後精兵簡政,陸續賣掉了不少周邊業務部門,專注於發展處理器產品。

現在,處理器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Intel又開始了擴軍,今天就正式發佈了自己進軍數字家庭醫療市場的首款產品「Health Guide」,一種專為看顧長期病患者的專業醫護人員設計的護理管理工具。

Intel Health Guide於今年7月份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辦法的上市前通知書,即510(k)。它包括軟硬兩大部分,其一是家庭醫療設備「PHS6000」,其二是在線管理界面「Management Suite」,能遠程監控家庭病人的狀況並提供醫護服務。

技術規格方面,PHS6000外觀為乳白色,尺寸約28×9×27厘米,淨重約3.82公斤,配備10.4寸彩色觸摸液晶屏,內部配備Intel處理器和主板、40GB密碼保護硬盤,提供RJ-45網絡接口、四個USB 2.0接口並支持藍牙2.0無線連接,集成麥克風、揚聲器和攝像頭,支持128-bit加密和SSL安全連接。

Management Suite則是相應的管理軟件,可提供遠程視頻電話、生成分析報告、制定針對性醫療計劃、多媒體醫療教育內容等等,並支持加密數據傳輸以保證安全。該軟件目前只能在Windows XP Pro操作系統下運行,且需要IE6 SP2、.NET Framework 2.0、Adobe Reader 7或更高版本的軟件支持。

這款產品將於近期在歐美地區上市,但價格並未披露。

※ 相關報導:

* Intel dives into medical market with home health monitor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5603534.html



◆ 醫療電子:金礦正待開採
http://www.eepw.com.cn/article/89444.htm

作者:迎九
時間:2008-11-12
來源: 電子產品世界

醫學電子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是IC和醫學的交叉學科,其發展得益於微電子業和生物醫學的巨大突破和緊密結合。近年來,這個金礦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眼球。

醫芯及便攜式:充滿挑戰

便攜式醫療設備由於其獨特性,對芯片的要求要高於常規的便攜式產品,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o 超低功耗。由於人體的生理週期長,有時需要幾小時到幾十小時的檢測,因此需要超低功耗。「一些芯片的功耗小到1mW以下。」 中科院微電子所的微電子設備研究室主任夏洋說,「因此選擇芯片時,要盡量採用0.13微米及以下工藝的芯片,工作模式也需要優化,例如有些信號沒有必要高速採集,採用合理的電源管理模式等方法。」

o 低成本。一些吃下肚的芯片(例如膠囊內鏡)是一次性的,並且為大眾服務,因此降低成本非常重要。採取的措施是盡量集成、並進行批量生產,芯片最好還是可配置的SoC。

o 智能化。過去無源芯片多。但是現在有源的智能芯片湧現,他們的集成度較高,通常要集成了傳感器、AD、RF等。例如重慶金山公司的膠囊內鏡,代替了常規的內窺鏡,在體內每分鐘拍照1~2次,並通過無線把圖像傳輸出來,需要持續8小時。

o 小型化。為了方便患者攜帶,或者直接吞下肚(有時還是孩子吞服),需要產品小型化。因此,應盡量採用SoC、SIP(系統封裝)或高密度模塊。高密度集成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把多傳感器放在高密度的範圍內時,干擾錯綜複雜:物理參量、數字-模擬、發射-接收、強信號的體現,如何實現最優化處理等等。

o 無線通信和體外控制。體內與體外的通信也很重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例如低功耗的無線信號的發射和接收。胃內窺鏡到了食道如何在胃裡呆十多個小時不下去,涉及到膠囊鏡的方向如何控制,重慶金山公司主要採用兩種方法:1,重力,2,體外磁場干預。

o 參數測量的複雜性和處理。相對來說,體溫較好測量,而脈搏很複雜,心肌信號、腦電圖的信號小到0.3Hz,信號處理具有難度。同時,還要解決好時間和信號參數的關係。例如孩子早晨咳嗽是風寒,晚上咳嗽是風熱。

o 封裝。因為封裝是和人體直接相關的,必須適合穿戴。

嵌入式+網絡+信息化:潛力巨大

儘管開發醫芯和醫療電子方案的難度比其他電子產品大很多,但是其巨大的商業前景也吸引著眾商家的目光。例如Freescale曾做過一個大概的計算,到2015年,普通人一天就能夠輕鬆地接觸1000多個嵌入式處理器件,其中在健康和醫療方面佔了可觀的比重。以下看看Freescale和Intel等公司對醫療的設想。

醫療/保健方案

「多核技術可以為醫療電子做出貢獻。」Intel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亞太研發中心總經理王文漢博士舉例說,「現在照X光片,結果看上去模糊不清,將來可以讓8核、16核幫忙——從各個角度照片-計算。過去在大醫院做的複雜掃瞄,現在小型醫療站就可以做,不用去大醫院排隊等候了。」除了圖像處理方面,在計算方面多核業舉足輕重,王博士說,現在患者用的藥,將變成針對每個人的個性化藥,就像我國古代的華佗把脈,說用什麼藥,要幾兩幾錢,每個人配的藥都不同,將來通過多核,用戶的PC機就變成神醫華佗了,可以精確地處理你個人專用的藥,而非藥房統一劑量的配藥。通過多核還可以測算你的DNA。在保健方面,嵌入式處理器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你吃的東西量。「多核的優勢還有低功耗,」Intel中國區嵌入式產品事業部王禾經理補充道,「醫院手術室的無影燈,需要低功耗的無風扇多核處理器控制,以減少噪聲干擾。」

Freescale的CTO(首席執行官)Lisa T. Su說道,很多器件使診斷設備達到了新的水平,例如Monebo Technologies開發的心電圖監控設備,還有其他公司開發出的便攜式脈搏血氧計等,可測量病人血液中的氧飽和度。 還有一家公司甚至推出GlucoBoy,一個適用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器件,它把葡萄糖測量和手持視頻遊戲結合起來。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是使用技術遠程監視、診斷,有時甚至進行治療的技術,而無需與病人同處一地。當前需要把病例電子化,然後,「我們需要從過去的信息收集(電子病例)轉變為更積極的遠程測試、檢測和防禦功能,Freescale稱之為「Wellness(全面健康)」。Lisa T. Su博士展望了嵌入式控制其為醫療電子所做的貢獻,「目前,遠程醫療通常要使用一些便攜式或家用診斷器件,測量血壓、心率以及其他生命體征,以便進行跟蹤。然後,您必須把這些結果上傳到PC,並通過網絡發送給醫生或醫療提供商,以監控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為干預。

「網絡技術的進步在不斷對此進行改進。 例如,加拿大New Brunswick的聖約翰醫院的護士測量術後在家休養的病人的生命體征,以確定他們是否在正確康復,或是還需要其他救助。這實際上降低了病人的醫療成本,也空出了醫院非常緊缺的術後病床,並使病人更舒適地在家休養。」

雖然當今的遠程醫療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很多事情要做。下一步就是讓智能器件和系統不需要診斷,真正通過自動遠程醫療實現先進的治療。

在自動遠程醫療中,關鍵藥物療法可根據聯網傳感器和器件收集的信息進行實時調整。通過比較病人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可在合理範圍內自動調節劑量。

嵌入式智能不僅在上述領域發揮作用,還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實現機器人手術。目前,通過使用可消除人手正常抖動的操縱桿,醫生能夠進行本地機器人手術,從而幫助外科醫生更精確地進行精密手術。

機器人手術目前僅在病人和醫生同處一個病房的情況中使用。未來網絡延遲和視頻等問題將解決,屆時我們有望進行遠程機器人手術,因為醫療專家基本上可在全球範圍內按需分配。

然而,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條件現在還沒有完全到位。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保證有近乎完美延遲的高質量網絡,來發送視頻圖像,控制機器人。 到2015年,這種可能性將更大。 我們將擁有更快、更強大的多核處理和先進的聯網功能,同時還將改進網絡帶寬和視頻壓縮。有了在處理、視頻和網絡功能領域的進步,遠程機器人手術將成為可能。

遠程醫療+人工智能

超級電腦能夠戰勝國際象棋冠軍Gary Kasparov,是因為它儲存了很多過去的比賽、策略和結果。醫療人工智能利用基於多年的實際醫療數據和病歷的先進算法,幫助醫生更好地決策。

醫療人工智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概念。大概在10年前,研究人員就開發了一個使用人工智能的系統,來診斷心臟病發作風險,它比大部分資深的心臟病專家的效率還高10%。然而採用嵌入式智能,其管理和處理大量數據和更豐富數據類型的能力,將使這些系統在診斷能力方面更加先進。

未來10年,我們設想醫療人工智能系統不僅能使用複雜算法進行智能決策,而且能通過捕獲、分析和調節持續的實時病人數據流真正地學習。例如, 研究人員正試驗使用醫療人工智能和傳感器網絡,幫助老年癡呆患者過上更幸福、健康和安全的生活。老年癡呆病人的一些常見症狀是健忘和精神混亂,這些有時會使他們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個系統,該系統能夠從家中傳感器網絡中自動收集病人數據,並使用醫療人工智能分析數據。支撐這一切的,是把病人的家庭轉變為一個「智能家庭」:傳感器將與日常物體集成,以確定病人是否打開爐子,或者是否打開冰箱、櫥櫃或大門等;熱力和壓力傳感器將確定病人是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還是在房子裡散步;生物傳感器將測量心率和體溫等生命體征,告訴我們它們的情況。來自這些傳感器的實時數據共同提供一幅病人在室內的位置及其精神狀態的無比清晰的圖片。如果人工智能系統檢測到一個異常情況,它會自動觸發應急響應,提醒病人吃飯或吃藥,或者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室內沒有記錄任何活動,它就自動撥叫急救電話。

結語

「保健產業蘊含著兆億美元的商機。」曾出任布什和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的保羅o 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指出。我國在21世紀也面臨著如何有效改善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挑戰,例如,國務院新近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指出,重大疾病防治藥戰略前移,重點研究開發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預警和診斷、疾病危險因素早期干預等關鍵技術。不過,我國醫療電子剛剛起步,而且90%的醫療設備市場被外國公司所佔有!大力開闢醫療市場,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設備,成為我國從業人員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醫芯」會務組編,第一屆低功耗生物醫學系統芯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蘇州,2008.9

2,Freescale北美FTF大會寫真,http://www.eepw.com.cn/event/topic/Freescale/

fsj 提到...

廣達亂世併購 瞄準醫療車用電子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8.11.20

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NB)代工廠廣達電腦正積極跨入醫療器材及汽車電子領域;廣達財務長李杜榮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明年將是併購好時機,其中又以醫療及汽車電子產業最適合切入」。廣達發言人楊俊烈昨(19)日表示,廣達早已布局此兩領域,並積極探詢併購可能性,不過目前尚未有明確併購目標。

廣達NB全球市占率高達30%,內部評估此市占率已觸及「天花板效應」而難以突破,因此積極拓展非NB領域;目前廣達有高達88%營收來自NB代工,其餘營收來自消費性電子、工業電腦及通訊產品,醫療及汽車電子仍在耕耘階段。

受金融海嘯衝擊,全球企業股價探底,但也成為積極型企業最佳擴張時機,廣達亦有意趁熊市時積極尋覓併購目標。

廣達今年6月獲經濟部通過「醫療級骨科診斷裝置(ADSI)技術開發計畫」,在國內資訊大廠紛紛投入醫療器材研發之際,已取得領先位置。廣達目前醫療器材部門是由資深副總經理趙永民及來自工研院醫材中心的團隊負責。

楊俊烈指出,醫療及汽車電子產業產值較高,較具未來性。依市調機構Espicom預估,到2010年時,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可望突破2,000億美元,醫療電子隨整體醫療器材市場成長,約占其中的45%,達900億美元,新台幣約3兆元。

法人評估,廣達現金滿滿,第三季止時握有現金及約當現金達740.58億元,面對全球股市低迷,併購成本大幅降低,此時確實是危機入市好時機。

李杜榮指出,併購方向不止非NB產業,亦包括NB產業鏈的關鍵零組件產業。廣達今年將加碼投資機殼廠展運,可供應廣達機殼比重提升至30%;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日前於法說會指出,垂直整合機殼、模具等,將是廣達明年的重點工作。

廣達雖積極跨足非NB領域,楊俊烈指出,NB產能已經足夠,短期不需擴線,但研發人員編制將持續擴充。李杜榮也指出,廣達沒有計畫裁員,也不會凍結人事,更不會減薪。



◆ 多角經營 廣達建立第二隻腳

【經濟日報╱記者 李立達】 2008.11.20

廣達第三季財報令人驚豔之處,除獲利超過預期及股東權益報酬率首度突破30%外,還有前三季淨現金部位高達274.77億元;當時廣達就表示,將積極並謹慎地尋覓併購對象,擴大經營方向。

廣達NB全球代工市占率達30%,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曾表示,猶如碰到天花板一樣,很難突破了;主因是品牌客戶不願一家代工廠獨大,多家競爭,才可降低風險及創造殺價空間,廣達因此積極擴展非NB事業,建立集團第二隻腳。

不過,廣達近年擴展包括液晶電視、通訊等產品,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發展並不順遂,醫療電子、汽車電子及工業電腦,已成為廣達多角化事業的新觸角,不過汽車及醫療等領域需慢火細燉才有機會修成正果,若能藉此熊市良機併購優良產業,不失為絕佳切入點。

面對金融海嘯,廣達股價與其他同業相較抗跌,顯然市場看好其穩健財務操作及營業規模;市場冷颼颼,現金成為企業度小月的最佳防護罩,更成為積極型企業併購擴張的利器,廣達就是一例。

fsj 提到...

漢方生技檢測 引爆爭議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08.11.25

國內生技廠商產品被驗出含西藥類緣物,累計已有100多家業者遭移送法辦,剛接任台灣生技經貿協會理事長的晶旺生技董事長馮源鳳,日前因此被法院判處二年徒刑,引發業界強烈反彈,認為此舉已扼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台灣生技經貿協會近日將發動會員,到立法院、衛生署陳情抗議,要求政府儘速訂定可供業者遵循的具體檢測規範,「為台灣生技產業爭取一條活路」。

據了解,晶旺生產的「蟲草晶力旺」在民國94年被檢驗出含有西藥類緣物,依違反藥事法移送,並判處二年徒刑及60萬元罰款。馮源鳳上訴到最高法院,日前被駁回,也引爆台灣生技業與衛生署長期以來對西藥類緣物的爭議。

馮源鳳指出,藥事法並無明文規範西藥類緣物是什麼?95年以前,很多國內生技業者在衛生署無公告、無通知、也無民間政府認證的檢驗公司可驗證下,就遭移法辦,根本毫無法理可言。

國內90多家生技廠商及專家學者共同籌組台灣科學生技產業經貿協會,今年7月舉行成立大會時,皇將科技董事長楊勝輝獲選第一屆理事長。由於皇將積極規劃上市作業,楊勝輝在考量無法專注會務下決定交棒。協會日前召開會員大會改選,由馮源鳳接任理事長,協會並更名為台灣生技經貿協會。

目前協會會員包括:台灣農業生技、英橋生技、仁濟生物製藥、沛首生技、松樣綠纖維科技、楓荷實業、統芳生技、萬寶祿生技、生能生技、台灣樟芝生技、陞陽生技、榮駿興業、摩米國際、鼎馨生技等。

近幾年政府全力推動生技產業,但許多從事漢方生物科技的業者,卻因以天然植物研發的產品中,被查出有類似西藥的結構或功能,就被認定為西藥,遭相關單位移送法辦。

馮源鳳說,天然植物本來就存在很多成分,在沒有標準品的情形下,根本無法檢驗、也不準確。例如苦橙中有類似諾美婷的成分,具備抑制食慾的功能,可用來研製減肥產品,但藥政單位卻將此列為西藥,讓業者無所適從。

※ 有些植物本身就會產生類似西藥的成份,如何認定?。



◆ 動輒觸法 怎會有明天

【經濟日報╱記者 宋健生】 2008.11.25

政府積極推動「兩兆雙星」政策,但與執行卻背道而馳,由於藥檢標準不明,市場頻傳生物科技廠商觸法事件,業者甚因此被判刑,業界大嘆,長此下去,台灣生技產業沒有明天。

業界直言,台灣藥物、食品檢驗至今都沒有明確的檢驗標準。毒奶事件就凸顯出這個問題,每家檢驗結果都不相同。其實天然植物就存在很多成分,在沒有標準品的情形下,根本無法檢驗、也不準確。例如刺五加、紅景天等,都具有類似威而剛或樂威壯的分子量(效果),相關單位卻列為西藥成分,不准業者做為保健食品使用。

業界認為,中醫有數千年歷史,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資產,但漢方生技業者卻不敵外來的西藥,隨時會被扣帽子、被移送法辦,這與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發展背道而馳,更打擊廠商投資台灣的信心。

國內生技業者最近籌組成立「台灣生技經貿協會」,決定自力救濟,爭取為生技產業建立明確的遊戲規則。如果政府不正視此嚴重問題,恐怕台灣生技產業會沒有未來。

※ 要靠台灣的 FDA 制定合理標準。

fsj 提到...

鴻海攻醫療 搶2,000億美元商機

【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8.12.05

鴻海集團在健康照顧產業初試啼聲,由鴻海組裝、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50套10吋觸控式螢幕電腦與血壓計給台北市府,提供500位市民照護服務,未來並考慮再擴大規模,全力爭取全球未來高達2,000億美元的市場。

台北市政資訊處長張家生說,台北市最近推動市民照護服務,在鴻海集團居間幫忙下,捐贈50套10吋觸控式螢幕電腦與血壓計,將在最近上線,放置在社區與住宅中,初步提供500位市民遠端居家健康照顧,明年將再拓展到1.5萬位市民。

台北市政府表示,這套系統是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鴻海負責組裝,民眾量測血壓或血脂後,再透過觸控式螢幕電腦,藉ADSL寬頻網路傳輸到資料庫中,以有效提醒市民健康,降低慢性病發生的機率,由於目前正在測試系統中,預計明年初會在偏遠地區提供這類服務,未來會在12個行政區與449個里中會陸續拓展這項服務。

這也是鴻海集團介入醫療產業後的第一項服務;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之前曾宣布將投入1,000億元,進軍生技醫療產業後,也曾與台灣大學簽定捐贈150億元用來發展癌症質子治療中心的備忘錄,並計畫透過與台大合作研發,進軍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以與鴻海的製造事業發揮綜效。

鴻海跨足醫療設備產業,主要是鴻海是專業電子製造大廠(EMS),具有完整的電子零組件整合,以及上、下游供應鏈整合體系,並希望進一步拉高代工層次,因此有意進入高端醫療設備製造市場。

除了鴻海,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廣達對醫療電子同樣抱持高度興趣。廣達財務副總經理李杜榮日前曾指出,明年將是併購好時機,又以醫療及汽車電子產業最適合切入。

廣達今年6月獲經濟部通過「醫療級骨科診斷裝置(ADSI)技術開發計畫」,在國內資訊大廠紛紛投入醫療器材研發之際,已取得領先位置。廣達目前醫療器材部門是由資深副總經理趙永民及來自工研院醫材中心的團隊負責。

廣達評估認為,醫療及汽車電子產業產值較高,較具未來性。依市調機構Espicom預估,到2010年時,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可望突破2,000億美元,醫療電子隨整體醫療器材市場成長,約占其中的45%,達900億美元,新台幣約3兆元。

※ 鴻海想要游出紅海。

fsj 提到...

生技業求突破 王金平:先鎖定難度低的研發

【薛孟杰/台北報導】 2008-12-22 工商時報

生技業是我國兩兆雙星產業中的重點發展項目,台灣要如何與國際研發水準並駕齊驅?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立院院長王金平接受專訪時表示,政府必須集中資源、全力鎖定幾個重要的生技項目發展,才可能讓國內生技業趕上國際水準。

積極推動國內生技業發展的王金平指出,兩兆雙星計畫推動迄今,去年國內生技產業的總營業額新台幣1912億元,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049億元,新興生技產業廠商家數為294家,與政院預定10年內總營業額要達到台幣2500億、總投資金額達到1500億,10年內要成立500家以上的生物技術公司目標,還有一段差距。

他指出,生技產業絕對是未來最值得期待明星產業之一,外界預估,全球生技產業每年市場高達8000億美元,目前台灣產值僅佔全球市場0.5%,若能集中資源發展特定項目,做出成績,未來要衝破佔全球市場1%目標,絕對有可能,關鍵在於政府是否願投入資源、牽引業者動力。

王金平說,相較國外大藥廠不惜投入鉅額資本持續多年研究、研發新藥,台灣恐難望其項背,卻可集中火力,專攻難度較低項目研發,儘管生策會已展開協調統合業者工作,但效果有限。他建議劉揆,應該指派一位政務委員,專門負責相關業務,因目前相關資源分散在國科會、衛生署、經濟部、中研院、國衛院、工研院等單位,有待整合。

他建議,政府應重新盤點國家資源與規劃分配,瞭解各單位資源及實際投入生技新藥發展的比例與合理性,進一步評估其實際產出成效,交由無私公正機構協助整合規劃國家資源,並藉著加強政、學、研與產業間合作,加速商品化、商業化流程。

王金平認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與藥事法、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健保局新藥核價原則等規定,對新藥定義不一,影響廠商投入新藥開發意願。另業者反應,政府在健保藥價政策上,未提供公平競爭環境,不利國內藥業發展,藥價調整與調降是首要解決問題。

※ 學學新加坡吧。

fsj 提到...

新竹生醫園區 加速建設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8.12.25

不畏金融海嘯引發的景氣寒冬,竹科管理局長顏宗明昨(24)日宣布,將加速新竹生醫園區內的醫學中心建設工程,啟動近百億元的公共工程,目標是民國101年完工。屆時除將採委外經營的方式營運,更仿傚竹科產業群聚的效應,建設成國家生醫產業發展基地。

竹科管理局昨天舉辦生醫園區招商說明會暨記者會,由科管局局長兼新竹生醫園區主任顏宗明主持,新竹縣長鄭永金、台大醫院長陳明豐、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陽明大學研發長郭博昭等均到場與會。

顏宗明表示,新竹生醫園區開發政策方向變更,過去定位以引進新藥開發與醫療器材廠商進駐投資為主。

目前,在總統馬英九的拍板下,確立恢復醫學中心興建,大部分土地將供醫療中心與醫療服務使用。

生醫產業相關廠商將以進駐週邊的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的產業專區為主。

顏宗明說,生醫園區土地取得與公共設施建設已耗資100餘億元,預計未來將再投入80億至100億元興建醫學中心。

顏宗明強調,醫學中心原訂四至五年完工,他則力促提早於101年完成建設。未來醫學中心將定位為國家級醫院,以臨床與轉譯醫學功能為主,盼透過醫學中心與生醫產業結合,帶動國家生醫產業發展。

位於新竹竹北六家高鐵站旁的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是以國際級醫學中心與生醫產業並重為主體的知識創新與培育型生物醫學園區,並將醫學中心、生醫研究、產業及生活結合,並運用竹科原有之ICT產業能量及經驗,有效縮短研發歷程,加速台灣生醫產業發展,使台灣成為國際生物醫學社群研發、醫療與商業重鎮,吸引相關領域高科技人才,創造我國生醫產業旗艦園區。

fsj 提到...

兩岸交大 進軍生醫業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9.02.06

新竹交大與上海交大日前簽訂交流合作計畫,將以雙方互補的技術及臨床優勢,攜手進軍生醫工程產業。新竹交大校長吳重雨日前赴上海,與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共同簽署合作計畫。

兩岸交大的合作模式,將由新竹交大提供電子工程技術及台灣醫界人才,在上海交大進行臨床試驗,雙方合作希望能在下一波生醫領域中締造佳績。新竹交大此行成員有校長吳重雨、國際長許尚華、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尤克強、講座教授李源德、顧問何彥毅醫生等,他們利用寒假訪上海交大。

吳重雨表示,新竹交大一直以通訊、半導體、IC設計等電子工程領域聞名竹科與美國矽谷。但在面對下一波重要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時,卻苦無醫學院及附屬醫院,以致無法快速發展。

由於上海交通大學近年合併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之後,即擁有12家附屬醫院、1.2萬床病床、每年約計6,000萬以上的門診量及20萬次以上的開刀量,臨床經驗豐碩。因此,新竹交大與上海交大兩校決定雙方結合各自優勢,迅速共同邁向下一波重要的生醫工程產業。

吳重雨表示,在醫用電子工程領域,雙方具體合作項目包含由新竹交大與上海交大國家型幹細胞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全中國幹細胞組織銀行實驗室認證體系。

這項畫將由交大校務策略顧問何彥毅醫師負責,內容包括ISO15189、ISO17025 、TAF、CAD等實驗室認證體系規範再生醫學、人工器官認證體系。其次,共同合作植入型電子醫療元件的臨床試驗計畫。由新竹交大各學院相關生醫工程實驗室與上海交大共同合作研究開發晶片的技術平台與元件,並利用上海交大附設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並由上海交大提供臨床病人及臨床試驗所需之經費,共同完成移植成功案例,創造新興產業。

※ 新竹交大也可以跟旁邊的清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