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0

造林不是減碳萬靈丹 藻類正夯

◆ 造林不是減碳萬靈丹

【關秉宗】 2008-07-10 中國時報

最近數則新聞報導部分企業欲以造林做為擴大其產能之交換條件,近期國內許多企業亦大力推廣「造林減碳」的活動。一時之間,造林似乎已成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萬靈丹。但此種期待與事實之間卻有相當的差距。

首先,除非造林木能成為主要之替代能源,否則人造林在二氧化碳排放議題上所能發揮的最大功能不在於減量,而是在減緩其排放進入大氣之速率。因如同其他生物,林木之壽命有限,一旦死亡後便會分解。是以林木所吸存的二氧化碳遲早會釋放進入大氣。

其次,目前許多宣稱每株林木每年能吸存數公噸,或每年每公頃森林可吸存超過上百公噸二氧化碳的數據,均高估森林淨吸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若林木能有該等吸存能力,則無須「十年」便可「樹木」。高估的原因可能在於僅考慮到林木淨光合作用的能力,而未考慮到林木會因呼吸作用所需,消耗大部分光合產物,排放二氧化碳。

由台灣大學實驗林多項長期生長量試驗資料看來,未曾經過撫育經營的人造林每公頃每年平均最多淨吸存十五至二十公噸二氧化碳。農委會林務局近年委託進行的人造林二氧化碳吸存能力研究亦得到類似結論。是以森林淨吸存二氧化碳能力實屬有限。

然而上述論點並不代表造林無用。畢竟,新植造林是京都議定書中認定目前唯一能有效且長期地減緩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圈的方法。重點在於如何增加單位面積人造林淨吸存能力與延長二氧化碳儲存於林木的時間。前者需積極地經營管理人造林,使其儘可能保持在高淨吸存能力的狀態,而後者則需合理與有效地利用人造林。此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直覺相左。關鍵在於若不利用人造林,則林木會逐漸衰老,逐漸喪失淨吸存能力,而死亡後更會釋放二氧化碳。

若能利用造林木製成家俱或其他產品,並延長其使用年限,便可延緩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亦可因此降低對水泥與鋼鐵等耗能物料之需求。人造林利用後所釋放的空間,可再循環地用於建造新森林。是以合理地經營與利用人造林是非常先進環保的作法,京都議定書中特別強調需有效與永續經營森林的原因亦在此。

此外,許多國家近年來積極地研發與推動以造林木為基質的生質能源。就如同其他生質能源,木質能源具有不會增加二氧化碳淨排放量之優點,亦可避免利用糧食作物做為生質能源之缺點。其實在使用石化燃料前,林木便是人類最主要的能源。目前研發的重點在於如何增加木質能源之種類與提升效率。新一代木質能源開發雖然尚處於初期階段,但其潛力值得重視。

總之,僅依賴造林絕對無法達到減碳的目標;就算全台灣所有閒置土地拿來造林,可能亦無法抵銷一座火力發電機組或鋼廠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達到真正減碳必須要從節能著手。在國內可用於造林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欲使人造林能發揮減緩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功能,需有整體長遠的經營與利用規畫。

(作者為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 不如試試藻類吧... 效果比種樹好,還能開發生質能源與保養品。



◆ 減碳大作戰 日本公司試用藻類吸收CO2

中央廣播電台/何宗龍 2008/07/09

汽車零件大廠日本電裝品公司(Nippon Denso)9日表示,他們已經開始研究是否可以用藻類來吸收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豐田汽車旗下的日本電裝品公司在研究一種叫做pseudochoricystis的微小綠藻。這種藻類可以在溫泉和其他地方找到。日本電裝品公司表示: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藻類能夠吸收從工廠和設施排放的二氧化碳。這種藻類也會產生輕油或生質柴油,但日本電裝品公司目前並無大量生產輕油的具體計劃。這種藻類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脂肪和輕油。

日本電裝品公司的實驗室估計,這種藻類最多可以生產相當於它本身重量三成的輕油,但是發言人表示,這種製造過程比直接從原油提煉輕油成本更高。發言人補充,日本跟海外都在進行利用藻類製造輕油的研究。



◆ 大林電廠研發微藻減碳 高於4倍植樹效果!

NOWnews.com 記者陳順成/高雄報導 2008/07/04

環保減碳風盛行,政府大力推動「綠海計劃」之際,台電公司大林發電廠3日宣布,成功研發出獨步全球的「微藻減碳法」,減碳效益遠比植樹減碳高出將近4倍。由於成效驚人,目前已有許多機關團體致電有意前來取經,另外由於培養出來的微藻,可做為保養品與機能性食品的原料,讓這項研發計畫兼具經濟效益。

台電公司大林發電廠自93年起,與該公司綜合研究所化學與環境研究室,一同合作進行「海水脫硫∕海水淡化∕微藻固定CO2減量整合研究計劃」,到目前為止,已在廠內進行了海水淡化、海水脫硫等5大項計劃。

在這5大項計劃中,有一項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減量研究計劃;配合計劃於廠內設置螺旋藻池,同時建立開放式光合作用立體實驗設備,利用台灣亞熱帶日照充足的環境優勢,建立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減量的先導型試驗規模。

台電大林發電廠長邱泰川指出,微藻進行光口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及陽光,轉換成生生不息的微藻體質及釋放出氧氣。經實驗證實,電廠所排放的煙氣溫度,有助於微藻的生長,加上二氧化碳可幫助微藻分裂生長,可增加固定二氧化碳之減量,對環境保護極有助益。

微藻固碳減量的效益極大,1年1公頃可固碳減量達58到90公噸,遠比植樹固碳減量的1年1公頃25公噸,高出2到4倍之多。以該廠內的螺旋藻池而言,10平方公尺大的面積,1年的減碳總量即可達到0.58到0.9噸。

除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養殖微藻所產生的質體還可研製為高商業價值的微藻生技產,包括保養品與機能性產品等,達到生物資源化利用的目的。其中研發的保養品,經該廠女性員工使用後,證實效果良好。

邱泰川廠長強調,藻類富含特有活性高經濟價值的天然資源,而生物資源化利用範圍相當廣泛,開發的生技產品所產生的價值,預期可降低減碳成本,抵減未來碳稅的負擔,產生友善環境的作用。

※ 相關報導:

浮萍基因組定序的全球性牽連
零垃圾村落 日小町綠金奇蹟

環保造林 企業必修新顯學
台灣環評大調查 謊言? 真相?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從歐洲重颳燃煤風到國際碳交易

解決電荒 台電擬增十部核電機組
MIT 測試獨特的核融合發電方式
當能源飆漲時 日本大規模測試燃料電池
可縮放的風力渦輪發電機也能裝在屋頂上
以便宜方法駕馭陽光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新燃料電池系統 水與空氣即可產生電力
來自排氣管的電力
自行車客製化 讓你獨行天下
Sharp 公開太陽能電視
從綠化學製「胺」到中碳 GMP 熱銷
奈米粒子 → 節能?
新材料讓微波爐廚具加熱更快、更節能
愛因斯坦的「綠色冰箱」東山再起

氣候變遷 要積極面對
北極搶能源浩劫來了 能源氣候糧食列三大挑戰
反全球化「百哩飲食」正夯/語言快速死亡
從「游擊園丁」到「神農街」
研究:每個人身上至少有一種殺蟲劑
摻一些鹽可種出更健康的番茄
新鮮的大蒜比較好
11種健康食物 甜菜、甘藍菜... 多吃有益
歐盟被力促抵制 3 種新生技(基改)作物
2030年 全球為資源開戰?

13 則留言:

fsj 提到...

從城市農業到節能減碳

* 花園變菜圃 英人自種自食抗糧荒
* 因應糧荒 冀望杜哈回合談判暨基改作物?
* 低碳足跡生活 抗暖化油荒糧荒通膨
* 節能減碳 卻燃煤發電
* 美國政府延後對溫室氣體排放採取管制行動

◆ 花園變菜圃 英人自種自食抗糧荒

【江靜玲/倫敦】 2008-07-13 中國時報

油價高漲、全球糧荒,生活愈來愈艱困。二戰期間,逐漸為英國人遺忘的蔬菜花園,再度蔚為風尚。曾經拜訪過英國查理王儲的私人住宅,海格洛夫莊園。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莊園內變化多端的園藝設計中,王儲畫室後面不遠處,有一個叫做「廚房花園」(kitchen garden)的園區。

這個「廚房花園」裡種植著各種香料,從薄荷、迷迭香、九層塔、月桂、茴香、香菜、洋香菜、蒔蘿、蛇蒿、鼠尾草到百里香,應有盡有。此外,還有馬鈴薯、包心菜、葫蘿蔔,豆子、黃麻和蘋果等各種蔬果。查理王儲只要在海格洛夫莊園裡吃飯或宴客,餐桌上,提供的一定是自己種植生產的菜餚。

「絕對自給自足!」王儲卡倫斯宮的新聞官說。但來自南歐,尤其是對城市農業較為熟悉的西班牙同業,則忍不住嘲弄,所謂「廚房花園」,不啻是英國「紳仕貴族的娛樂」。

二戰缺糧 院子種菜自給自足

這樣的評論,倒也沒錯。英國確實有很多「紳仕農夫」。這些人出身英國中上層社會、高等教育背景,但決定買個農莊,過村夫生活。

不過,類似這種「紳仕農夫」的風雅日子,其實是重拾1950年之前,慢慢被遺忘的記憶和生活方式。

二次大戰期間,甚至到戰後,英國人依然缺糧,家家必須勤儉度日。當時,養雞種菜者,大有人在。每個英國家庭的院子裡幾乎都有一塊「蔬菜花園」,院子裡也種植有果樹。

可是隨著生活愈來愈充裕便利後,許多人家的蔬菜花園逐漸荒蕪,果樹也乏人問津。蒔草種花,取代了人們對種植蔬果的務實需求。

這一波的全球經濟緊縮和糧荒危機,再次開啟了英國人封塵多時的生活記憶。去年,英國人買果樹的比例增加了43%,各式香料植物增加了6%。今年上半年,購買蔬菜種子的比率首次高出購買花草,「這是30年來第一次!」位於倫敦西北方的一家花圃店家的老板驚訝的指出。

「自己種植食物」,成為一種潮流。在倫敦,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城市農業」,大家都十分認真的照顧自己種在小院子裡,窗台或家門前一塊小角落上的果菜。

不僅城市居民,倫敦的公園管理,也有所改變。市區內兩個著名的皇家花園,也都打破傳統,種植蔬菜。

蔬果種子 購買率首度逾花草

白金漢宮附近的聖詹姆斯公園率先種植了蕃茄和豌豆,且讓參觀的學童和民眾把成熟的蔬果帶回家食用,「聖詹姆斯公園裡的蕃茄,第二天就成了我午餐三明治裡的一部分,太奇妙了!」

位於杜莎夫人蠟像館不遠,以玫瑰花園聞名的攝政公園,也計畫在花圃中,種植包心菜和葫蘿蔔。攝政公園執行長巴特利表示,只要選對蔬菜,許多蔬菜一樣可以開出美麗花朵,根莖既可觀賞又可食用,「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上周在倫敦市政廳舉行的一場「為倫敦種植食物」座談會中,各種主意紛紛出爐,甚至有人主張,把倫敦人行道旁的樹木改為可食用的果樹和各式堅果樹。此外,英國在各主要城市,包括倫敦各區域內的「市民菜圃」(allotment)也應徹底執行「荒蕪或績效不彰者,立即開除使用權」的政策。

「市民菜圃」是政府提供給居民自行耕種的公用地。租金便宜,每個公民都有權登記申請。不過,由於土地有限,擠破頭都很難取得一席之地。以倫敦為例,平均要等上二年半,才能排到使用菜圃權。如今,「城市農業」興起,市民欲租用政府菜圃,更遙遙無期,難怪嚴格執行使用權聲音四起。

城市農業 向開發中國家看齊

「城市農業」不只自己種菜自已吃,同時兼具資源回收、環保、重返自然和勞動四肢的功能。

古巴首都哈瓦那,迫於現實需要,40%到50%的食物,是由居民自種自食的。在倫敦,許多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難民,付不起昂貴的英倫物價,也早把花園變成菜圃。如此看來,英國「城市農業」,還要向開發中國家看齊。



◆ 因應糧荒 冀望杜哈回合談判暨基改作物?

中央社 2008-07-13

-世紀危機專題報導系列之八(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三日電)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沙漠化,生質能作物排擠穀物生產,全球正爆發前所未有的糧荒!科學家認為,全球耕地面積與人口成長呈負相關,研發高產量、耐旱、抗冷的基因改造作物才是因應之道。經濟學者主張,達成 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去除農業保護壁壘後,就沒有糧荒問題。

2008年 5月,上萬名索馬利亞民眾攜家帶眷走上街頭,抗議玉米價格飆漲,政府軍對空鳴槍示警,才暫時止住動亂場面。

這一兩年類似的抗議暴動不斷在各國上演,科學家以往所擔心的糧荒問題似乎提前引爆!

「人口增加與糧食短缺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所關注議題。

1950年全球人口不到30億,2000年已增加到60億。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約將成長至92億人,因此,未來40年間全球對穀物需求,每年約以1.2%至1.4%成長。但全球穀物生產收穫面積卻很難有相同成長速率。

地球現有耕地約15億公頃,約有一半用來生產穀物。根據美國礦物局的研究,全球穀物生產收穫面積最近20年大致維持7.6億公頃至7.8億公頃之間。美國農業部研究顯示,全球穀物產量最近10年約維持18億至19億公噸,總收成量幾已達瓶頸。

另外,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報告顯示,本世紀末可能出現極端酷熱、乾旱、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匱乏、可耕地面積減少等,均可能衝擊農業。

科學家所擔心糧荒問題,似乎已提前引爆。不過,經濟學者則認為,現今不是糧荒問題,而是糧食價格高漲問題。

換句話說,廉價糧食時代似乎已告終結。

面對這波罕見糧荒,各國都有因應策略,美國把生產糧食優先供應國內使用;部分歐盟國家擬限制小麥出口;阿根廷限制穀物出口;印度僅准許部分高價稻米有條件外銷,其餘糧食禁止出口;越南、泰國等稻米出口國也是優先供應國內,未簽約國家要求提供稻米,採逐案審核。

糧食問題衝擊各國,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認為,「其實沒有糧荒問題,是美國等先進國把玉米都拿去發展生質能了。若WTO能盡速完成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先進國家去除農業補貼及關稅壁壘,不要扭曲市場價格,讓開發中國家得以發展農業,就不會有糧荒問題」。

今年六月在羅馬登場的世界糧食高峰會,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共同發表「世界糧食安全宣言」,誓言消除飢餓,也籲請WTO成員國盡速完成杜哈回合談判,盡量減少可能增加國際糧價波動的限制措施。

一旦順利完成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是否有助於解決糧荒問題?

長期關注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談判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組織科技正林家榮認為,「農業問題不能用純經濟角度看待,因為各國政府為保護弱勢農民及本國糧食安全,通常會有政治力介入」。

「以往國際糧食市場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出口國多半要求已開發國家去除農業補貼或降低關稅壁壘。但2008年已逐漸變成賣方市場,日本等農產品進口國紛紛要求出口國採取禁止出口前,必須先經過WTO諮商」,林家榮分析。

「這波糧荒使許多糧食進口國主動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波糧荒可加速達成杜哈回合農業談判。但另一派學者主張,各國鼓勵農產品進口,也要有東西可以進口,現今國際糧食市場已變成賣方市場,可能更不利完成談判」,林家榮說。

不少科學家主張發展第二波的綠色革命,增產糧食來因應這波糧荒,其中,基改作物再度受到注目。

長期專研農業生物科技議題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中心主任孫智麗認為,面對氣候變遷、全球可耕地有限、地力鈍化等因素,「發展基改作物確實是未來的一條路」。

「基改農作物確實有助於提高農業生產力」,她分析,「透過基因改造,可培養出抗逆境的種子,可以抗旱、抗蟲、添加具抗老化等營養素、增加口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減少使用化學肥料,透過推廣生物肥料,還可讓農地重新恢復地力」。

不過,基改種子自問世以來,反對聲浪沒有斷過。反對者認為,基改科技加速農業工業化,讓生物多樣性消失,更重要是讓跨國生技公司得以壟斷基改市場,讓窮困地區數百萬農民處境更艱困。

「在科學界中,贊成與反對基改作物的比例大約五比五。物理學家反對最力,他們認為基改作物違背了大自然法則。在農業界裡,反對與支持者比例大約二比一,農業學者大部分較支持傳統雜交育種方式,而不贊成基改作物」,孫智麗觀察指出。

但這波糧荒卻使許多國家加速推動基改作物相關立法工作。

「歐洲國家大部分都很反對基改作物,其中反對最力的法國,日前也在龐大壓力下,通過基改作物種植管理法」,孫智麗說。

她表示,傳統雜交育種也是合成一種新的蛋白質,只不過,透過基因改造方式,可以更有效率,是一種知識型的農業創新。

但孫智麗也認為,農業有很大的問題是在於「分配」,而且目前大部分基改技術都掌握在全球前幾大生技公司手中,對小國及窮國農民確實較不利。

「國際糧價走揚,是受到天候異常與生質能政策的影響,未來要跌回過去低價價格已不太可能,糧價可能維持高檔,但會下跌」,孫智麗說。

在科學家眼中,在人口增加、可耕地未增加、氣候變遷成常態的前提下,「基改作物確實是重要的解決之道,是未來的一條路」。

只不過,在全球前幾大生技公司重金壟斷許多基改專利,以及基改技術有利農業大國前提下,想透過基改作物解決糧荒,也許不僅僅是科學議題,還牽涉到政治、經濟與國際公平正義等許多層面。



◆ 低碳足跡生活 抗暖化油荒糧荒通膨

中央社 2008-07-13

-世紀危機專題報導系列之十一(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三日電)人類正面臨地球暖化、油荒、糧荒與通膨的世紀危機!許多人開始力行「低碳足跡生活」,包括多走路、少開車、少吃肉、多吃蔬果、注重食物里程、珍惜資源,期盼透過節能減碳,因應危機,維護永續地球。留日碩士賴青松是力行者之一,他幾年前帶著一家人到宜蘭務農。

為力抗全球暖化、油荒、糧荒,科學家、環保、公益團體都發出警語與推動許多活動。隨著這波全球通膨愈演愈烈,愈來愈多人響應節能、減碳活動。

在台灣,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今年推出「蔬食抗暖化宣言」,獲百萬人連署,共同許下承諾,第一,少吃或不吃肉,多採蔬食餐飲與當地食材;第二,以步當車,減少不必要交通;第三,珍惜資源,減少不必要浪費,支持低碳能源政策;第四,傳播這個重要訊息。

素食團體主張,畜牧業耗費能源、耗水,造成環境污染,更重要是生產一人份肉食餐飲所耗能源,可以生產十人至十五份的蔬食餐飲。一人吃素一天,減少排放4.1 公斤的二氧化碳;一人吃素一年,可等於全年未使用家庭用水與瓦斯所省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與其要求大家少吃肉,不如要求每個人能更注重「食物里程」(Food Miles)重要性,以食用當地生產的食物為主。

保育專家珍古德很早就開始倡導「食物里程」觀念,鼓勵大家多食用當地食物。

廉價石油讓全球化日益風行,農業大國靠著生產成本優勢以及打著世界貿易組織(WTO)開放旗號,農產品坐船、坐飛機到世界各地,因此,在台灣民眾可以吃到美國農民種的芹菜、紐西蘭奇異果、日本富士蘋果。

但這些蔬菜水果搭乘飛機,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卻也消耗多重能源,他們必須從產地先運到機場,搭機到台灣,從桃園機場到通路販賣,再由民眾買回家中,這之間的「碳足跡」,對地球而言,可就是完全多出來的。

回到當年不濫用地力,不用化學肥料,可以盡情品嚐當地農產品的日子,充分實踐「食物里程」概念,賴青松正是身體力行者之一。

擁有日本國立岡山大學環境法碩士學位、五年九班的賴青松,因為「魂瑩夢牽著當年阿公靠著一方沃土,種稻、種甘蔗、種菜頭、種荔枝、龍眼、蓮霧的農家時光」,他2001年帶著太太、兩個小孩回到宜蘭務農,堅持推行不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自然栽培法。

「只想好好做田,種出值得等待的好滋味」,不想成為資本市場中另一種優質米品牌,完全摒除市場機制,賴青松克服不用農藥的種種困難後,發想組成「穀東俱樂部」,成為穀東才能享受這種幸福滋味,而他是這些穀東共同聘請的「田間管理員」。

因此,在那方水田,春天可以看到上百名都市穀東一起來插秧;七月穀東們攜家帶眷一起來刈稻;冬至大家一起搓圓仔,吃湯圓。

「把老家種回來」,是賴青松的夢想,尋找一個可以把心放下的所在。與他一路相隨的牽手美虹則學習親手釀製醬油、釀豆腐乳、曬甘蔗燻臘肉。

走出資本主義商業邏輯的框框,穀東俱樂部讓他們與許多台灣土地守護者結緣相識,例如有人不用農藥,在海濱沙地種紅蘿蔔;有人在梨山種植有機果樹,以復育森林等。

他們的作法、理念,與現今日本許多地區興起家庭菜園,不謀而合,自產、自栽、自用,而且完全有機栽種。不用化學肥料,可減緩地球暖化,這正是十足的低碳農業。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種回土地上,但「低碳足跡生活」人人都可以響應,因為用愈少的碳,對地球的傷害愈少。

環保署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可以計算每種活動所生產的碳,在食衣住行育樂中,都可以力行減碳,例如吃八分飽、自備環保筷、舊衣回收、冷氣溫度調高一度、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

隨著國際油價飆漲,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通用的名詞,只要每個人能身體力行,回歸簡單素樸生活,也許正是解決這波世紀危機一帖藥方。



◆ 節能減碳 卻燃煤發電

中國時報 【華健】 2008-07-13

六月十日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法院表示,新政府會用各種方式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接著在電視上現身說法,從換用省電燈泡到調高冷氣溫度設定,教全國民眾如何省電。經濟部也具體實施了節能減碳獎勵辦法,並教民眾可輕鬆收節能成效的具體做法,預期一般家庭的電費應可不漲反降。幾天前,經濟部又與全國十九大集團醫院、二十一大集團旅館業及十三大集團百貨業,簽署了自願性節約能源協議,並指出將創造十.四億元節能商機。剛開過的中研院院士會議所研議出的「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報告當中,也明白建議政府取消鋼鐵、石化、水泥等產業的政策補貼,並對新設的高耗能產業僅汰舊換新,只生產滿足國內需求的原料而不求外銷。

只不過矛盾的是,前幾天環保署卻通過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一三二六萬公噸的林口火力電廠擴建案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而同樣位於台北縣的另一座,每年排放八八四萬公噸二氧化碳的深澳燃煤電廠,也早已先通過環評審查。這二座經建會於四年前通過的燃煤電廠,當初經費分別逾五八○億和八三○億,迄今已成長近一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座預計運轉四、五十年的電廠所燒的煤,價格已從二○○五年的每公噸四十二美元漲至如今的兩百美元。

台灣發電所用燃料幾乎完全仰賴進口,若不能有效運用每一個電廠除役更新的機會,勢將排擠追求永續發展的潛在良方所迫切需要的機會。尤其在電力上,不僅須在消費面上力求節約與效率,在政策能充分掌握的供應面上,更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提升效率的機會。火力發電技術早在二十年前即進入「超超臨界」的設計。前年底投入商業運轉的浙江華能玉環電廠即已達到五○%以上的發電效率,歐盟THERMIE電廠即將在二一○○年進一步以五二至五五%的效率服役,美國能源部更預期,這類電廠效率即將提升到六○%。在台灣,目前也已有效率比傳統燃煤電廠高出三○%,整體二氧化碳排放少五○%的通宵與大潭複合循環燃氣渦輪機發電的先例。其無論耗水或對大氣、海洋、陸上的排放都少得多,同時也避免了儲運煤燃料與煤灰所需要的裝卸碼頭、防波堤等設施。然而儘管如此,目前大肆擴建的深澳、林口二電廠卻是效率僅四三.五%的「超臨界」燃煤電廠,其中深澳電廠並將建造長一四二○公尺、高出水面十公尺的防波堤,和七.六二公頃填海新生地及卸煤專用碼頭。

不久前,台電陳董事長宣稱台電去年已虧損四百億元,今年估計將再虧千億元,明年擴大到一千六百億元,主因即在於化石燃料價格高漲。監察院長王建?日前在立法院表示,核四停建、續建已經不是政策錯誤,而是怠忽職守,而儘管當初決定停建核四的官員已經去職,仍表示要查核四案。無論是政策錯誤或怠忽職守,但願未來監察院的作用能從事後的追究責任提前到防患未然。

試想,在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公園面對,有「海底秘密花園」之稱的番仔澳當中,以一個結合效率最高、規模最小的傳統燃料電廠及各類型陸上與海洋再生能源的發電系統與設施而成的「明日能源公園」,用以取代目前規劃的燃煤電廠,不正是展現追求經濟與環境雙贏的第一步嗎?(作者為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副教授)

※ 排碳大戶不改變做法,其他人再怎麼節能減碳也沒用。



◆ 美國政府延後對溫室氣體排放採取管制行動

法新社╱陳政一 2008-07-13

(法新社華盛頓十一日電)美國總統布希的政府今天明白表示,它基於問題的「複雜性和龐大性」,正在延後對溫室氣體排放採取任何管理行動。

美國最高法院去年判決,環保署必須根據乾淨空氣法案,制訂管理汽車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

但是環保署在今天公布的五百八十八頁報告中說,鑒於「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和龐大性」,「溫室氣體是否能夠根據乾淨空氣法案有效的管制」仍有疑問。

環保署長強生表示,與其試圖就「極度複雜、具有爭議性、立法時引發激烈辯論的事項」形成共識,他決定公布其他部會的看法,並在一百二十天檢討期內尋求對這些看法的評論。

觀察家表示,這項拖延意味任何實質的管理行動幾乎可確定將留待下任政府採取。

強生在報告中說:「有一點很清楚:根據乾淨空氣法案任何部份對溫室氣體所可能採取的管理措施,可能會導致環保署權力空前的擴張,而對幾乎所有經濟部門均有深遠影響,並影響這個國家的每個家庭。」

最高法院去年四月判決,環保署必須視溫室氣體為污染物,並加以處理。這項判決在政治上是對布希的一項打擊。

這項判決是對麻州等十幾個州以及環保團體所採取司法行動的回應。這項行動旨在訴請法庭決定環保署是否擁有管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力。

※ 看看美國最近的天災,布希還在玩躲貓貓。

fsj 提到...

減碳?一名立委 年收兩百本預算書

◆ 一公噸紙 要砍廿棵樹 一名立委 年收兩百本預算書

羅暐智/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7.14

立法院每個會期都在審查不同型態預算,根據統計,一名立委每年收到超過兩百本預算書,立委提案呼籲,希望政府部門送到立法院審議的預算書,是否改以電子檔案取代紙本預算書,以達到節約用紙的目的。據蔡同榮國會辦公室統計,如果全國的公部門能夠謹慎使用紙張,可以少砍超過廿萬樹。

行政院昨晚回應,基於對立法院之尊重,如經立法院決議,改以電子檔方式提供,行政院在作業上將配合辦理。

行政院表示,行政院為便利立委問政需要,近年來已於每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請立法院審議時,同步提供資料庫電子檔,供委員查詢及分析資料之用。

行政院新聞稿指出,中央政府總預算書及單位預算書,主要係提供立法院各委員審議及參考用,其分送數量及作業方式係配合立法院需要,依據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公文通知辦理,並非政院可逕予決定;若立法院有決議,行政院可以依決議辦理。

蔡同榮表示,據民間單位研究,每生產一公噸的紙張,需消耗廿棵樹齡廿年至四十年的原木,據統計,公部門每年使用上萬公噸的紙張,等於耗損近二十六萬棵樹,如不妥善控制,再多的樹也不夠砍,綠化絕對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以立法院為例,每年預算審查會期時,光是每名立委每會期都會收到超過兩百本中央政府預算書,每個部會送往立委辦公室的預算書,有些甚至都沒拆開看過,就整疊被丟棄。

※ 不能做成網路資料庫?查詢也比較方便。

fsj 提到...

拚節能減碳?看看台灣現況

* 長春麥寮廠 把二氧化碳變原料
* 蕃子澳建卸煤碼頭 2藍委率眾互嗆
* 周錫瑋反卸煤碼頭 批台電「騙到底」
* 5年後電力 台電憂心供應見破洞
* 小車貼大車? 營業車將免汽燃費、牌照稅
* 營業車免稅費 自用車主氣:沒天理,要抗繳
* 公務機關回收碳粉匣不再優先 環團火大
* 資源回收再利用新法若過 印表機業很樂
* 竹縣焚化廠停建 環署判賠6.2億
* 1縣市1焚化廠 政策錯估垃圾量

◆ 長春麥寮廠 把二氧化碳變原料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07.15

長春關係企業麥寮廠第三次變更計畫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昨(14)日進行專案小組審查,長春企業預計以回收二氧化碳方式,生產醋酸酐及醋酸,達到減碳節能效果,可望成為國內首例回收碳作為原料增產、並向他廠購碳的廠商。

長春關係企業於雲林離島工業區麥寮廠三家公司大連化工、長春人造樹脂、長春石化,昨天提出第三次變更計畫環差分析報告。長春擬利用大連化工、台塑六輕部分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醋酸酐及醋酸,後者是纖維、塑料、生醫材料及染料的重要化工原料。

長春的做法獲環評委員稱許,認為是相當創新的作法,但委員也指出,長春的整體排碳量濃度足夠,才有回收條件。這項計畫牽涉長春三家公司共約十個廠的變更計畫,規模頗大,而預定用來生產的三個排碳廠剛好在同一區,便於以管線收集原料。

環評委員、台科大化工系教授顧洋說明,長春廠區排碳濃度高達94%,有回收的條件,但並非每個石化廠都能這麼做。委員指出,長春要再針對如何專管輸送二氧化碳、計量方法提出環差說明。

長春擬利用大連化工已運轉、生產醋酸乙烯及丙烯醇的兩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藉由技術以部分氧化還原法製造出一氧化碳(CO),再將其轉化為醋酸酐及醋酸等產品。

大連化工總經理陳顯彰表示,原先的重油裂解法製程需經水解蒸餾,新計畫省略水解步驟達成節能減碳,空汙、需水及廢水量皆下降。

長春指出,將來麥寮廠年產醋酸及醋酸酐各可達60萬及20萬噸,後者附加價值比醋酸高出2.5倍。為達此年產目標,需使用14.7萬的二氧化碳,目前預定供應的大連化工兩廠總排碳量為8.04萬噸,剩餘的6萬多噸二氧化碳,擬向台塑六輕購買。

配合此建置變更,長春將為旗下三個公司共新增、擴建三廠,並刪減附加價值較低的五個廠,預計整體年產能將從189 萬噸提升到215萬噸,增加13%。依環評法規,開發行為變更導致產能增加,在汙染量減少的情形下,可經由主管機關及環保署同意後,免重作環評。



◆ 蕃子澳建卸煤碼頭 2藍委率眾互嗆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07.15

為了是否支持台電在瑞芳「蕃子澳」興建卸煤碼頭,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謝國樑昨天上演兄弟鬩牆戲碼,雙方各自動員數百人到立院抗議。基隆選出的謝國樑質疑碼頭會破壞「海科館」資源,李慶華則喊出「北縣的事不需要基隆立委來干涉」。

暫停運轉的台電深澳火力發電廠,位於北縣瑞芳深澳灣附近。九十三年起台電就陳報更新擴建計畫,除了機組更新以外,計畫還將在基隆、北縣瑞芳交界的蕃子澳西側興建一個卸煤碼頭。

昨天謝國樑動員基隆地方民代,甚至還有北縣金山、萬里民眾,在立法院側門抗議。謝國樑等人表示,卸煤碼頭設置的位置,就在基隆「海科館」對面,一旦開挖,將嚴重影響海科館的取水以及灣內的自然生態。

謝國樑等人認為,歷次環評都沒有邀請基隆市政府,和海科館籌備處參加,而且在比較不興建卸煤碼頭採用火車從蘇澳港輸運、在深澳港興建碼頭,以及在蕃子澳興建碼頭三案時,也把結論導向興建「蕃子澳卸煤碼頭」。

據了解,李慶得知謝國樑要動員群眾到立院,臨時號召瑞芳鄉親到立法院表達不同立場,也因此並未經過合法申請,過程中警方也數次舉牌要求解散。

李慶華說,「基隆的民眾和立委憑什麼干涉瑞芳的事?」其實問題非常單純,這個案子既然已經過環評且通過,就應該執行;蓋在深澳碼頭對民眾影響大,運煤則會增加成本且不切實際,蓋在蕃子澳是較好的選擇。

李慶華更意有所指的說,謝國樑想擋下蕃子澳碼頭並不是為了生態環保或者觀光,而是「有前立委涉入運煤利益」。

謝國樑立委研究室則表示,謝「從未反對興建卸煤碼頭」,只是反對把碼頭設在蕃子澳;謝國樑甚至反對讓深澳電廠重新運轉,又何來涉入運煤利益?

立法院國民黨團昨天則批評,行政院不應放任讓不同主張的黨籍立委各自提案,還放任國營事業鼓動黨籍立委,造成黨團內部衝突。立委洪秀柱致電行政院長劉兆玄,提醒他要審慎處理這個問題,不要再釀成新的內閣風暴,劉兆玄則是充諾會儘速解決。

了解內情的藍軍立委大多數都站在謝國樑這邊,認為經建會已開會做成蕃子澳卸煤碼頭對海科館營運及附近觀光旅遊、海洋生態有不利衝擊,不宜考量的決議,經濟部與台電就不該再運作立委,與政府唱反調。

由於藍營立委為了這個案子僵持不下,國民黨團決議暫時凍結蕃子澳碼頭興建和深澳火力發電廠更新機組的預算,行政院需在兩個月內作出做後決定,假如屆時仍無法服眾,就由國民黨立院黨團自行表決決定。



◆ 周錫瑋反卸煤碼頭 批台電「騙到底」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縣報導】 2008.07.15

深澳火力電廠卸煤碼頭興建案,台北縣長周錫瑋昨天以「烏煙瘴氣」形容此案,強調「絕對反對」,並痛批台電欺下瞞上,從地方到中央「一路騙到底」,此案即使通過環評,縣府也不會配合。

周錫瑋說,台電在北縣產生的問題,不是環保署長出來就能解決,最近他會求見馬總統或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要求解決台電在北縣製造的問題。

周錫瑋表示,深澳火力電廠造成當地空汙、煤渣、煤灰之苦,北縣已有三座核電廠,為何還得忍受火力電廠?他警告台電,過去是民進黨執政,現在是國民黨執政,不要認為環保署長出面就可以解決,縣府過去很隱忍,後來才開始罰鍰,「縣府仍會繼續處台電罰鍰,事情還有後續」。

據了解,周錫瑋所謂的後續,應指縣府環保局已備妥上百張對於台電開罰的罰單,金額共二點一億元,預計本周要移送強制執行。



◆ 5年後電力 台電憂心供應見破洞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07.14

台電深澳發電廠更新案的卸煤碼頭興建,引爆立委李慶華率台北縣民表達「贊成」,與立委謝國樑率基隆市民表達「反對」的對抗情勢。台電主管表示,如果不能就近興建碼頭,深澳更新計畫恐怕要暫時擱置,民國102年以後電力供應將出現破洞。

深澳更新計畫是將舊式發電機組拆除,就地興建2部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以滿足民國102年以後台灣本島的用電需求。由於發電需要大量燃煤,而燃煤又很笨重,所以就近興建卸煤碼頭最經濟也較環保。

台電解釋說,如果卸煤碼頭不在電廠附近,就得多一趟鐵路或公路的載運,不僅經濟上不划算,而且載運會耗用大量能源,並排放二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不符合環保要求;另外,鐵路或公路的載運,也會嚴重衝擊到鐵路與公路的客運交通,造成交通瓶頸與堵塞。

所以在深澳更新案中,如果將卸煤碼頭不論在蘇澳港或台北港,在現實的經濟、環保與交通評估都屬「不可行」。

而就近興建卸煤碼頭,基本上只就現有深澳灣與番仔澳兩地。而台電評估認為,深澳灣太緊鄰民宅,卸煤噪音在晚上8 時至翌日上午7時,無法符合噪音管制標準,且中油已與居民晚間8時後即停止運轉,所以晚間8時以後無法卸煤,故每天最多只能卸煤13小時,致使電廠全年運轉不足80萬噸,年發電量會減損21.6億度。

※ 立委滿腦子都是地方利益?誰管你生態保育?看看教育部的函:

* 教育部:95年5月11日台社(三)字第0960073278號函覆:
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762916371171.doc

有關經濟部擬於蕃子澳海灣進行台電公司深澳電廠卸煤碼頭、防波堤、煤場築堤填地及灰塘等工程,此舉恐將嚴重衝擊東北角自然景觀,並與我國推動海洋立國政策之「永續經營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厚植海域資源、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等理念不符,基於整體國土開發之合理規劃、自然環境破壞之不可回復性及建港之整體經濟效益,本部業於96年5月3日內政部營建署召開之現場會勘及於96年5月9日正式行文建請經濟部審酌適當之設置地點。



◆ 小車貼大車? 營業車將免汽燃費、牌照稅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07.15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天藍綠有志一同,火速初審通過「發展大眾運輸條例」修正草案,將三大貨運業、遊覽車、小客車/小貨車租賃業等所有營業車輛,全都免徵汽車燃料費及牌照稅,立委快馬加鞭要趕在周五休會前完成三讀,政府將因此一年短收四十五億元稅收。

政府一年四百四十一億元的汽燃費收入,九成以上都用在道路維護,貨運、貨櫃、遊覽車業免徵汽燃費,一年就少了廿六億元,而且這些營業重車,往往也是破壞路面最大者。交通部認為,這樣等於自用小車補貼營業大車,要社會大眾負擔使用道路衍生的成本,不符公平原則,反對這項修正案。

交通部日前宣布免徵三大貨運業(包括汽車貨運、貨櫃貨運、路線貨運)及遊覽車業者下半年的汽燃費,立委更進一步提案,直接修法讓業者永久免徵收汽燃費及牌照稅。

交委會昨天審查由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提出的修正草案,原本黃昭順版本只有汽車貨運三業與遊覽車納入,民進黨立委王幸男、國民黨楊麗環也分別提案,在不斷加碼下,最後連小客車租賃業、小貨車租賃業統統納入,並獲得郭玟成、林建榮、曹爾忠、邱鏡淳、林明溱、吳敦義等朝野立委連署。

交通部認為貨運業不屬於大眾運輸業,黃昭順「堅決反對這個說法」,她要求草案修正「不得經過政黨協商」、「一定要通過」。王幸男也認為,這個法案是拚經濟的重要法案,主張逕付二讀。楊麗環則認為,現在交通運輸業的生計非常困難,不能讓經濟發展最根本的交通運輸工具停滯。

昨天會中只有李鴻鈞、曹爾忠等少數立委有「異」見,李鴻鈞認為,所有車主都是油價上漲的承受者,獨厚部分業者不公平,會後他也特別向媒體聲明他的態度,「我希望大家知道立法院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曹爾忠反對的理由則是,行駛馬祖間的不定期船舶沒有一併納入。



◆ 營業車免稅費 自用車主氣:沒天理,要抗繳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07.15

藍綠立委聯手修法讓所有營業車輛都免徵汽燃費及牌照稅,由於七月剛好是自用車汽燃費開徵期,讓許多四輪跟兩輪車主氣憤不已。楊姓車主就說,貨運業用路、用油最凶,卻可不必繳稅費,看到監理處寄來的繳費通知單,「實在太沒天理了,真想抗繳。」

對於昨天立法院初審通過的修法草案,也讓運輸學者搖頭痛批。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張學孔批評,這樣的修法只是救急,無法達到節能效果,尤其補助大眾運輸已經沒有固定財源,免徵營業車輛汽燃費後,可運用經費變少,屆時勢必排擠已經非常稀少的大眾運輸財源。政府如果要推廣大眾運輸,就應該有永續的財務制度,而不是像這樣毫無配套的救急措施。

逢甲大學交管系副教授李克聰也抨擊,這根本違反節能減碳的精神,把不載客的貨運也納入大眾運輸之列真的非常荒謬,這項提案固然是由立委發起,但政府也沒有清楚的政策與說明,他不客氣地說,「扭曲的政策反映的是政府無能」。

他主張,根本之道還是要推動汽燃費隨油徵收,尤其現在能源危機,政府應趁民意可用,順勢推動。

原本是四輪族的林先生,現在周一到周五都當捷運族,只有周休二日才開車,但不是為了出遊而是熱車,以免車子太久沒開而壞掉。林先生不平地說,他的車是一千三百CC的小車,明明他現在已經是捷運族了,但一年還要繳四千八百元汽燃費,「我現在一年加的油都比汽燃費還少!」汽燃費不能隨油徵收,真的太不公平了。

聽到昨天的修法草案,林先生更氣得大罵,「我們走路磨破了鞋,要自己買新鞋;他們重車壓壞了馬路,卻不用繳稅。」



◆ 馬政府只拔燈管 該管不管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惠萍】 2008.07.15

立法院交委會通過的「發展大眾運輸」修正草案,是雙重不公的法案,操路最凶、用油最多的大車反而免繳汽燃費和牌照稅,變成「小車補貼大車」;而多年來不斷被詬病的汽燃費「隨車徵收」政策此刻更顯不公,許多自小客車主因為油價高漲已經改搭大眾運輸,每年汽燃費卻還是跟開車一樣高,形成雙重剝奪。

早先,當貨運三業、遊覽車要求減免汽燃費及牌照稅時,交通部以「大眾運輸是以固定路線載客為主」拒絕,最後還是抵擋不了立委壓力,宣布減免半年。現在立委乾脆修法從半年變永久,自失立場的交通部反對的聲音理不直氣不壯。

被納入免徵的營業車輛業者中,像貨運業向貨主收取的運費中,已包含汽燃費,而租賃車的使用者幾乎是老闆;現在反而變成一項都減免不了的四輪族與機車族車主,要去養護被砂石車、貨櫃車壓壞的馬路,還要負擔大老闆租車的汽燃費,根本是劫貧濟富,不公不義。

政府宣導節能減碳,但汽燃費隨車徵收完全違逆這項精神,改搭大眾運輸的小客車主汽燃費一毛也少不了,用油多的大車,卻一毛也不用繳,道理何在?

去年底,立院交通委員會通過「公路法」修法草案,將汽燃費隨車徵收改成符合世界潮流的隨油徵收,但交通部以以地下油行會更猖獗、大眾運輸業成本增加等為由,跳出來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馬政府成天宣導節能減碳,總統府內辦公室拔燈管、行政院長劉兆玄上電視教民眾關機,整天專注在枝微末節,卻不下決心推動真正能節能減碳的隨油徵收政策,無異「只見秋毫、不見輿薪」。

※ 如果台灣在幾年後二氧化碳排放依然高居世界前幾名,一點都不會讓人意外。



◆ 公務機關回收碳粉匣不再優先 環團火大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鄭朝陽/台北報導】 2008.07.15

立委鍾紹和、鄭金鈴昨天提案修法,取消公務機關應優先採購環保碳粉匣的規定,引發田秋堇等立委和環保團體強烈反彈。田秋堇批評,馬總統高喊節能減碳,國民黨立委卻反其道而行,「我搞不清楚政府是誰在領導?馬政府不是詐騙集團,是什麼?」

環保署「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六條規定,處理廢棄物的優先順序應先考量「再使用」,其次才是「再生利用」;國民黨立委與環保署昨天聯手在委員會提案取消這個優先原則,首當其衝的就是碳粉匣。

目前市售碳粉匣分成回收充填再使用的「回收匣」,以及用過即丟、回收破碎再製的「原生匣」。回收匣可重複充填碳粉使用,減少製造新匣的能源消耗;原生匣業者雖然強調高品質,但較耗費資源,價格也比回收匣貴三到六成。

不過,環保署同時頒給回收匣和原生匣「環保標章」,讓消費者難以分辨誰比較環保。因此,環保署依資源回收法精神訂定「綠色採購」規定,要求各公務機關優先採購回收匣。

鍾紹和主張,現行法條將「再使用」、「再生利用」排出優先順序,不利推廣多元回收途徑,「不同產品應有不同處理方式。」環保署長沈世宏也說,廢棄物處理應採取最佳的減量方法,亦即以焚化處理也行。

據了解,目前共有三家原生匣業者領有環保標章,有業者賣碳粉匣給公家單位時,因前項規定受阻,多次向環保署抗議,環保署也都搬出該法力擋。該修正案昨天再度闖關,未來如果三讀通過,等於是清除了原生匣的「路障」。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昨天孤軍奮戰,她強調,修法違反國際潮流,環保署應堅持資源回收立法精神,不能為了特定業者,「把一個公平的法修得不公不義。」

投資生產回收匣的榮科實業協理黃郁乘說,節能減碳應從碳粉匣做起,回收匣業者本來就慘淡經營,若修法通過,恐雪上加霜。田秋堇則強調,「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涉及龐大利益,「賺錢要取之有道,但不要傷害國家!」



◆ 資源回收再利用新法若過 印表機業很樂

【聯合報╱記者祁安國/台北報導】 2008.07.15

環保署公告修改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取消處理廢棄碳粉匣不必先要求「回收再使用」,可以「再生利用」。印表機業者昨天表示樂觀其成,未來應會有更多的公單位會優先採購正廠碳粉匣。

EPSON品牌暨企業責任室長王玲珉表示,未來若通過此法,還是要由市場決定,看消費者是要花多一點錢買較有保障的碳粉匣,還是少花點錢買到較沒保障的碳粉匣。

目前EPSON和HP的碳粉匣回收率不到四成,也就是說有六成流入再生填充市場或是成為塑膠垃圾。目前一支空的正廠碳粉匣收購價是五十至一百元,EPSON和HP也以積點換贈品的方式獎勵回收。

印表機業者表示,政府站在環保的立場比較主張國人多用回填、再生的碳粉匣,但其中有很大的「環保利益」,正廠業者吃了不少悶虧卻不敢言。

王玲←強調,EPSON目前並未計畫在台灣成立碳粉匣回收再使用廠或再生利用廠的計畫,但EPSON的所有產品都會符合政府的法令和規範。

惠普、EPSON兩大印表機業者並強調「副廠」的碳粉匣品質不一,易折損印表機壽命。

惠普耗材產品經理蔡馥冲表示,「副廠」碳粉匣在列印時會傷及印表機的感光鼓,目前印表機送修服務不少都是使用「副廠」碳粉匣所造成,就算在保固期間仍無法享有免費維修的服務。

EPSON品牌暨企業責任室長王玲←表示,使用非原廠碳粉匣,EPSON都不會免費維修。

※ 立委也面臨各利益團體拉扯。



◆ 竹縣焚化廠停建 環署判賠6.2億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彭淵燦/連線報導】 2008.07.15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日前裁定,環保署片面取消興建新竹縣焚化廠,造成業者損失,須賠償六億兩千萬元。這是國內第一宗因政策停建焚化廠引發的賠償官司。據了解,除了新竹縣廠,另有十一座焚化廠建案正在仲裁中,政府還有得賠。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主任委員詹順貴表示,仲裁結果具有法院判決效力,任一方不服仲裁,須先撤銷仲裁後再提起民事訴訟,但撤銷的機率不高。

民國八十年行政院核定「台灣地區垃圾焚化廠興建工程計畫」,計畫興建卅六座焚化廠,達到「一縣市一焚化廠」的政策。民國八十五年再核定「鼓勵公民營興建焚化廠方案」,計畫興建十五座。

但民國八十五年後環保署陸續推動資源回收,垃圾量大減,再加上建廠屢遭地方抗爭,環保署陸續取消十座焚化廠興建計畫。由於焚化廠停建都因政策改變而起,預料仲裁結果都對環保署不利。

環保署督察總隊長張晃彰表示,新竹縣焚化廠在工程進度達三成時宣布停建,賠償金額較高,後續九座停建的焚化廠都在規畫階段就停建,問題較小;另已興建完工的雲林縣廠、台東縣廠,因爆發工程違規,尚在仲裁中,雖完工但無法運轉。

新竹縣焚化廠的新工公司於民國八十六年與新竹縣政府簽約,但民國九十三年到九十四年之間,行政院與環保署遲遲敲不定是否停建新竹縣焚化廠,導致業者停工。業者前年發函環保署求償卅九億,後雙方依合約尋求仲裁解決。

雙方不接受 要打民事

張晃彰指出,仲裁結果出爐後,環保署認為賠償金額過高、但業者認為判賠金額過低,「雙方都不滿意」,因此環保署與業者都已聲請撤銷仲裁,將打民事訴訟官司。

新竹縣環保局副局長廖其貴昨天表示,環保署和新竹縣環保局都無法接受這樣的仲裁結果,已向台北地院聲請撤銷仲裁。

新光合纖公司所屬子公司新工環保公司承包這件工程,新光合纖發言人何奇峰說,仲裁結果只有六億兩千萬元,和公司要求的賠償金額差距太大,已委請律師商討對策。



◆ 1縣市1焚化廠 政策錯估垃圾量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7.15

「一縣市一焚化廠」興建計畫十多年來爭議不斷,律師公會環境法主任律師詹順貴表示,政策錯估主要因當時評估人口成長過於樂觀,再加上低估後續資源回收成效,導致如今實際垃圾量不到當年評估的一半。

環保署統計,全國卅六座焚化廠如全數興建完成,每天可處理兩萬四千公噸垃圾;陸續取消十座焚化廠興建後,現有正在運轉的廿四座焚化廠,每天可處理的垃圾量約兩萬公噸。

環保署推動資源回收後,加上前年起推動垃圾強制分類,垃圾量大減。詹順貴表示,垃圾不足導致全國搶垃圾,但依合約規定,即使垃圾不足,官方還必須依當時核定的處理量,每公噸付給業者兩千五百元處理費。

據環保署統計,去年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是零點五公斤,資源回收率三成,每天全台垃圾量一萬三千公噸。預估民國一百年資源回收率達四成一,每天全台垃圾量只有約一萬公噸,不到原先興建焚火廠時預估的一半。

其中以台北市、高雄市的焚化廠評估最離譜。台北市有三座焚化廠,每天可處理四千兩百公噸,但是目前每天卻只產生一千四百公噸;高雄市兩座焚化廠每天可處理兩千七百公噸垃圾,卻只有兩千噸的垃圾。

環保署督察總隊長張晃彰指出,各地焚化廠空出的餘裕處理量並沒有浪費,地方政府收一般事業廢棄物,估計每公噸一般事業廢棄物可收兩千五百元,是地方政府一筆不小的財源。

詹順貴認為,最令人擔心的是,目前垃圾廠地點多數是經非都市計畫變更後的農業用地,地方收的事業廢棄物不明,未來恐爆發土壤及地下水汙染。



◆ 一筆糊塗帳 要全民埋單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 2008.07.15

垃圾焚化廠的評估興建,堪稱廿年來一筆糊塗帳,環保署可能在與業者打官司時節節敗退,可憐人民跟著輸到底,為錯誤政策埋單。

廿多年前,官員急著處理滿街垃圾的心情或可理解,但高估人口成長、低估資源回收的趨勢也是不爭的事實。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認錯、一錯再錯,還放任不處理,導致爭議愈滾愈大,後果也愈來愈難收拾。

從民國八十六年推動資源回收後,垃圾即明顯減量,但環保署卻閉著眼睛繼續發包、簽約焚化廠,直到民國九十年起地方居民抗爭、焚化廠被迫蓋不成了,才被動宣布停止興建。

但停建時間太晚,導致違約官司不斷,政府一路輸,人民一路賠,用的當然是人民的血汗錢。

如今廿六座焚化廠可處理的垃圾量,比實際的垃圾量多出一倍,台灣究竟需要多少焚化廠,恐怕至今還是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垃圾不夠燒,環保署除了補貼業者,還允許地方政府利用焚化爐,收費處理事業廢棄物,美化「焚化廠是地方財源金母雞」。

近年來推動垃圾強制分類,只見環保署不斷誇耀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巨大垃圾回收替政府賺了多少;其實資源回收是全民的功勞,政府不但沒想到回饋民眾,卻不斷用納稅人的錢替環保署錯誤政策收拾善後,到底要這種政府做什麼呢?

※ 錯誤政策也猛於虎。

fsj 提到...

毛治國:汽燃費應納入能源稅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07.16

交通部長毛治國昨(15)日表示,汽燃費主要用於道路修建養護,未來開徵能源稅應將汽燃費納入,他們已將此一意見向財政部反映,而免稅的對象仍限定大眾運輸工具,不包括貨運業,立委若有意見,交通部願意溝通說明。

朝野立委日前聯手提案,將修法把三大貨運業、遊覽車、小客車租賃業等,納入大眾運輸的範圍,全部免徵汽燃費和牌照稅,引發各界議論,交通部也強烈反對。昨天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並未該法案排入本會期議程。

交通部路政司長許俊逸表示,三大貨運業等納入大眾運輸範圍,路政司一開始就反對,因為這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面對油價高漲、業者紛紛要求補助,解決方法就是改徵能源稅,取消汽燃費。

毛治國說,汽燃費每年徵收的金額為450億元,主要用於道路養護和公路修建,部分用於公路監理,未來開徵能源稅後,如果不反映原來徵收的汽燃費,將沒有經費可以修繕公路,「交通部恐怕要關一半的門」。

fsj 提到...

電腦節能 每台年省1500元電費

全國一年可省60億度電

自由時報 2008.07.17

〔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我國個人電腦設置數超過千萬台,據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引用美國研究數據估算,若個人電腦做好電源管理和關機,全國每年可省下六十億度電力,減少約四百一十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台電腦每年約可省下一千五百元電費。

環品會表示,去年由Google和Intel等資訊產業界的主要業者,共同發起一項國際「電腦節能拯救氣候行動」(Climate Savers Computing Initiative,簡稱CSCI),藉著電腦和相關製造商承諾製造更具效能的產品、承諾購買高效能產品、以及推廣個人電腦使用節能等方式,減少電源消耗和排放二氧化碳。

每天下班後關機14小時

據CSCI建議,包括桌上型或筆記型個人電腦,可妥善使用電腦內的「電源管理」功能、做好三個「未使用電腦」時的設定,且不用電腦就關機,以及每天下班後關機十四小時,在美國每年每台電腦可減少排放近五百公斤的二氧化碳,省下超過六百度的電。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解釋,CSCI和美國環保署觀察並模擬一般上班族每天使用電腦辦公的行為,發現大約每十五分鐘,使用者可能會因為講電話、上廁所等事情,而沒使用電腦,「其實可以省下待機時的電力消耗」。

閒置15分就關主機螢幕

依美國數據推估,若將個人電腦的電源管理設定成十五分鐘後(或更短的時間)關閉螢幕顯示器與硬碟、三十分鐘後(或更短的時間)就進入系統待命狀態,加上每天下班後關機十四小時(即每天上班八小時),在台灣每台電腦每年應可省下超過六百度電力。

依每度電二點五元、排放零點六三七公斤的二氧化碳計算,等於可省下一千五百元電費、每台電腦減少排放近四百公斤二氧化碳。

據行政院主計處九十五年底統計,我國個人電腦設置數達一千零四十一萬台,約等於減少排放四百一十萬公噸公噸二氧化碳。

劉銘龍表示:「使用電腦時,還可以省更多電!」也呼籲教育部應要求各級學校進行電腦教育時,將節能觀念融入其中。



◆ 因應氣候變遷 澳洲擬兩年內建立碳交易機制

法新社╱吳昱玟 2008-07-17

(法新社雪梨十六日電)澳洲政府今天宣佈,將在二零一零年前執行碳排放交易計劃,並形容這將是這個世代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措施。

澳洲氣候變遷事務部長黃英賢表示,政府這項計畫的目標是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以經濟上負責任的方法來因應氣候變遷問題。

澳洲是世界上每人平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黃英賢表示,澳洲必須要面對令人洩氣的現實,即不能再一股勁的把碳排入大氣,好像不必付出任何代價。

她說:「澳洲是地球上最熱且最乾的大陸之一,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經濟和環境會受到氣候變遷最快速且最嚴重的衝擊。」

「氣候變遷威脅我們的食物生產、農業和水資源,也傷害了大堡礁和卡卡杜濕地等代表性景點,以及它們帶來的價值數十億元的觀光事業。」

在所謂「總量管制和交易」的計畫下,政府對整個經濟體產生的碳實施總量管制,然後提供企業限量的排放許可,超過標準須額外付費。

fsj 提到...

高爾呼籲 美國10年內零碳發電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綜合報導】 2008.07.19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十七日仿效已故甘迺迪總統,呼籲美國人效法當年登月精神,十年內完全放棄以化石燃料發電,改用太陽能、風力等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環保能源產生電力,解決地球暖化與國家安全危機。
高爾在白宮附近舉行的一場能源會議上說,「美國的生存」與「人類文明的未來」已經陷入危機。美國過分依賴進口原油,嚴重威脅國家安全,而氣候變遷產生的數億氣候難民,遷徙時恐使世界各地動盪不安。

高爾說:「當甘迺迪總統刺激國人,要挑戰在十年內完成將人送上月球且平安返回的任務時,許多人懷疑能否達成目標。但八年兩個月後,阿姆斯壯和艾德林在月球漫步。」高爾語畢,滿座的觀眾爆出歡呼聲。

甘迺迪在1961年宣示將進行人類登月任務。1969年七月廿日,阿波羅十一號成功登月。高爾並引用阿姆斯壯的名言:「再一次,我們有機會跨出人類的一大步。」

高爾說,要在2018年徹底停用煤礦等化石燃料發電,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必須維持在目前的水準,太陽能、風力、地熱與新式環保煤炭發電的利用率則必須大幅提高。美國也必須投入鉅額資金研發節約能源與連結現有輸電網路的新科技。

高爾認為,要達成上述目標,最重要的政策變革是對燃燒消耗石油、煤礦者開徵「碳稅」,同時減徵薪資稅。

他說,大幅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的最大阻礙之一,是如何使美國的輸電網路升級,藉此將太陽能板、發電風車與水壩產生的電力傳送至各個城市。此外,特殊利益團體對於政策制定有很大的影響,也是十年內能否達成目標的關鍵。

在2005年,燃煤發電量約占全美總發電量的一半有餘,核能發電與天然氣發電分別占全美發電量百分之廿一與百分之十五,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則占百分之九。波士頓環球報說,高爾的提議若成真,將使美國人的用電來源發生「重大移轉」。

高爾認為,民主、共和兩黨準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馬侃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議題上,「遙遙領先」多數美國政治人物。

歐巴馬呼應高爾說法強調,當選總統後,會儘速推動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投資計畫。極力呼籲擴建核電廠的馬侃則表示,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他與高爾並非完全同調,但他相信高爾所提的願景確實可行。



◆ 推廣氫氣車 難度超級高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路透底特律十七日電】 2008.07.19

即使汽車製造業者克服技術上的困難,還需要美國政府補貼五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兆六千七百億元),氫燃料電池汽車仍得等上十五年,才有辦法在市面上和其他汽車競爭。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公布的研究結果指出,在最好的情況下,汽車製造業者可以在西元2020年時賣出二百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屆時還不及美國上路汽車的百分之一。

氫燃料電池車的提倡者表示,「氫燃料電池」可降低石油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燃料電池是將儲存的氫氣和氧氣混和在一起發電,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只會排放水氣。

不過推展氫燃料電池車面臨許多挑戰。一方面,加氣站必須建構製造、運輸、儲存氫氣的設施。再則,燃料電池的重要成分「鉑」是貴金屬,不僅占一顆燃料電池六成的成本,未來能否供應無虞也是關鍵。

※ 鉑是催化劑,不會消失,但回收要做好。根據多數專家預估 2015 原油產量可能到達頂峰,而許多汽車大廠也以新設計逐步與石油脫鉤,相信會加速車輛汰換。



◆ 專家潑冷水:成本高 效率低 「不可能」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李順德、李青霖/綜合報導】 2008.07.19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提出「十年內揚棄石油」的主張,對此學界與環保界人士指出,這當然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願景與理想,不過十年內停用石油,現實上完全不可能。

元智大學綠色科技中心主任蘇艾指出,從消費面上看,美國人的高耗能消費習慣的確需要改善。不過就供給面而言,以目前的太陽能、風力等發電方式,都存在有成本高昂、效率低的問題,能夠供給的能源非常有限,加上對核能使用也有疑慮,因此十年內絕不可能汰除石油。

蘇艾也表示,國內應儘速通過「碳稅」的觀念,才能夠給工業界壓力,採用減少污染排放的生產方式。至於符合環保的能源方面,目前風力發電算是技術比較成熟的系統,國內也已經設立不少發電機組,但往往出現沒有足夠備份零件或維修技術人員的問題。

政府與民間也極力鼓吹使用替代能源,行政院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即將定案,具體計畫包括鼓勵民眾更換節能燈泡、道路紅綠燈改為LED紅綠燈、推動纖維酒精替代能源及電動機車,較具創意的是補助住宅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可提供家庭用熱水及簡易用電。

台電目前已提出提高核電廠功率的計畫,將送至原子能委員會審查。工研院最近也提出「海藻生質能源」計畫,副院長曲新生說,這塊領域全球都剛起步,未來很有機會。曲新生說,海藻生質能源的優勢是,海藻含油率約百分之五十、不跟人類搶糧食、不破壞土地,又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 心裡想著不可能的人當然永遠都「不可能」,學學瑞典的 2020 吧。



◆ 49億美元 德州押注風力發電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美聯社德州奧斯丁十八日電】 2008.07.19

美國石油業大本營德州將押大注在風力發電上,該州17日初步通過一項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的再生能源計畫,將斥資49億美元興建新風力發電用的電力傳輸網,並在常年有風的西德州發展風力發電,供達拉斯等都會地區使用。

德州已是美國風力發電發展最快的州,目前以風力生產5,000百萬瓦電力。但風力發電支持者說,缺少傳輸網使許多風力電無法利用,且阻礙發電渦輪的興建。德州公共事業委員會以2比1的投票,通過這項計畫。

大部分的德州風力發電集中在產油的西德州,有近4,000座風力渦輪散布在油田的抽油機間,利用吹過曠野的風發電。新計畫將不直接興建新發電渦輪,而是興建能傳輸1.8萬個百萬瓦電力的輸電網路,估計足以供應逾400萬戶德州家庭所需電力。

支持者預測,該計畫將刺激新風力發電計畫、創造就業、降低汙染和能源成本。德州的電費費率高居美國之冠,部分原因是電力傳輸網不勝負荷。

消費者團體公共市民組織(Public Citizen)德州會長史密斯說,德州電力用戶將在未來幾年負擔興建成本,每月多支出3到4美元,但降低的電費應可彌補增加的負擔。

史密斯稱德州目前的傳輸網是「兩線道的泥巴路」,而新計畫將興建一條「再生能源高速公路」,將對世界各地的製造商發出「德州已準備好成為世界級再生能源重鎮」的訊息。

這項計畫仍需德州公共事業委員會正式通過。傳輸網三至五年內將無法開始運作;興建的細部計畫也仍待擬訂。

美國各地從麻州鱈角到愛達荷州和德州南教士島的風力發電廠,都招致環保人士與地主抗議,抱怨發電渦輪破壞景觀和危及候鳥。

美國的風力發電業因為億萬富豪石油業鉅子皮肯斯(Boone Pickens)的支持而大振。皮肯斯計劃在德州Panhandle興建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廠,面積廣達20萬英畝,完成後的2,700座發電渦輪將可生產供應130萬戶家庭的電力。

皮肯斯已儼然成為風力發電的傳道士,他主張這是終結美國仰賴外國石油的方法,並在一波他發起的廣告活動中警告:「我一生都是石油人,但這不是我們可以靠鑽更多油解決的緊急情勢。」

fsj 提到...

計程車擬共乘、設招呼站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07.25

油價飆升,政府呼籲全民節能減碳,但滿街跑的計程車,頂上燈箱幾乎都亮著「空車」。為協助計程車轉型,交通部規畫,年底前要擴增派遣車隊家數、增設招呼站、制定共乘費率及路線,同時推動大台北計程車年底前至少有四分之一改裝成油氣雙燃料車(LPG)。

但交通部強調,目前構想屬鼓勵性質,不強制,也無處罰措施,希望在年底前由各認養縣市或相關主管機關先做出幾個示範項目,「好讓其他縣市copy(複製)」,交通部會每月追蹤、考核。

據最新調查,大台北計程車空車率高達八成。交通部昨天邀集環保署、各縣市監理單位、公路主管機關及運研所共商改善計程車空車率、協助計程車轉型,不過並未邀請計程車公會或業者參與。

交通部預計要在一年到三年半內完成的具體的內容包括:要求車隊規模要達卅輛以上,車輛數低於最少規模達二分之一者,要限期補足或合併,輔導小規模公司或合作社合併,並落實牌照管制。

目前大台北地區已有四家大型衛星車隊,但不少民眾還是習慣隨招隨停。

交通部希望北中南三大都會區能設立電話叫車專線,增加派遣車隊家數及車隊數。目前北部部分區域已設有招呼站,交通部希望北縣市再增加招呼站及排班點,起帶頭作用。

因為高油價,交通部也希望計程車能加入共乘。運研所正規畫在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各至少擇定一條路線辦理共乘,像在台北市會擇定一條路線,可能會是點對點的路廊,屆時共乘可搭配招呼站一同實施。

目前環保署規定車齡超過五年改裝LPG不予補助,交通部希望能放寬計程車改裝不限車齡。大台北地區現有一萬一千九百多台輛改裝成LPG,交通部訂出年底要超過四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四千九百多輛。

※ 現在省錢奇招是把自用車改成營業車,這樣還可以拿政府補貼。



◆ 空車太多 學者促訂退場機制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8.07.25

交通部訂出的種種計程車轉型方案,看在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眼裡「邊際效應有限!」他說,計程車問題在於車輛數太多,釜底抽薪之計是減少車輛,「花了那麼多的精神,還不如訂出退場機制比較實在吧」。

張學孔對計程車問題有長期深入研究,最近才完成一份最新的北北基地區計程車問題研究報告,計程車時間空車率居然已經高達八成,距離空車率也超過一半達到五成七;此外,台北市平均八十二人就有一輛計程車提供服務,這也是全球第一。

張學孔表示,計程車一定要大型化才能生存,也是政府應該鼓勵的方向。

他說,政府手上有資源,「油價補貼就是最好的工具」,如果真要鼓勵成立大型衛星車隊,就應該透過油價補貼體現政策方向,例如車隊可以享有比較高的油價補貼,個人的就少一點。

對於交通部打算廣設招呼站,張學孔說「這是錯的!」交通部應該推廣「虛擬招呼站」的概念,「你家門口就是坐車的地方」,也就是透過叫車搭乘計程車。

不過,運研所運管組組王穆衡說,計程車數量這幾年一直在減少,只是「減少的幅度趕不上大環境萎縮的速度」。對於回收計程車牌照,王穆衡並不贊同。

他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應設立一套輔導轉業計畫,如果運匠接受輔導轉業在某一個工作崗位上待上三、四個月,就給他一筆獎勵金,但「代價是要把牌照繳回來,」不是直接把牌照cut掉。

fsj 提到...

節能減碳 這回政策能成功嗎?

* 四年內 全面改用省電燈泡
* 政院拚節能 雙旗艦計畫啟動
* 換掉白熾燈泡 年省18億減碳50萬噸
* 電動機車 四年要推10萬輛
* 鼓勵改裝LPG車 廣設150家加氣站
* 一場住與行的寧靜革命
* 老政策老問題 這回能成功嗎

◆ 四年內 全面改用省電燈泡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8.07.26

推動節能減碳,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宣布,四年內要達成以下四個目標:

◎ 全國計程車全部改裝為瓦斯車;
◎ 可抽換電池的電動機車達到十萬輛;
◎ 換掉白熾燈泡,全面改為省電燈泡;
◎ 增加十四萬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另外,三年的目標是將全國交通號誌改用省電的LED燈。

行政院昨天在陽明山台灣銀行員工訓練所舉辦內閣研討會,相關部會分別提出對策以及執行計畫,希望徹底落實節能減碳的施政主軸,並確保糧食安全。

劉兆玄率領全體閣員舉行記者會,他表示,為了因應高油價時代來臨,政府將以政策導引方式,促使國人改變交通與居家習慣。

行政院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涵括「住」、「行」兩大範疇,除了改裝計程車、推動電動機車、換裝省電燈泡外,也希望在廿五縣市廣建腳踏車道,補助偏遠地區客運;並推動綠色建築,增加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以期名列世界前茅。

這些新政策究竟如何執行?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表示,有關計程車改裝成瓦斯車,政府不會立罰則,而是持續採補貼方式鼓勵,未來會不會提高補貼金額以增加換裝的誘因,行政院將請相關部會提供意見。

但朱雲鵬表示,除了補貼以外,推廣瓦斯車主要關鍵,還是要有方便的加氣站,目前加氣站數量太少,政府未來要輔導廣設加氣站。

此外,朱雲鵬也表示,為了加速國內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改變,政府將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旗艦計畫」及「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雙旗艦計畫,政府也將提供新台幣五百億元優惠貸款,協助企業投資節能設備。



◆ 政院拚節能 雙旗艦計畫啟動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7.26

因應高油價時代來臨,行政院決定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與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的「雙旗艦計畫」,其中將先提供500億元優惠貸款,協助企業投資節能設備,太陽能相關業者不論在技術研發或市場拓展面,都將受到更多關愛眼神,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新推出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將全力發展能源科技產業。能源局長葉惠青說,包括太陽光電、地熱能等,將投注國家資源全力發展。

葉惠青表示,國家型計畫有嚴格的定義,未來會思考要投注多少金額、發展何種能源科技等;至於「太陽能產業發展旗艦計畫」,目前已經確立在年底以前,與德國TUV合作在工研院設立認證實驗室,以利廠商出口認證。

以太陽能產業來看,未來在認證實驗室、技術提升,將有國家資源「加持」,市場部分又有鼓勵綠色建築等措施,包括上游的矽晶圓廠中美晶與綠能,下游的太陽能電池廠茂迪、益通、昱晶,將是直接受惠者;至於鼓勵民眾購買太陽能熱水器,對千附及櫻花等熱水器業者也是一大利多。

行政院昨(25)日舉行內閣研討會,行政院長劉兆玄在會中宣布政府節能減碳政策的八大改變措施,同時因應高油價時代來臨,全球面臨糧荒問題,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勢必調整,除了雙旗艦計畫,經濟部研議協助企業投資節能設備優惠貸款,行政院昨天通過從100億元增加至500億元。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指出,「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將配合行政院的政策如結合節能減碳,還要照顧環境等,第一年的經費可能會少一點,但會逐年增加經費。

在產業結構調整部分,政院將鼓勵低碳產業,以低碳新廠取代高碳舊廠。行的方面,包括四年內全國計程車將全面改為瓦斯車;推廣可抽換電池的電動機車,四年內達10萬輛;全國25縣市廣建腳踏車道路及配套設施;補助偏遠地區客運,建立大眾運輸網。

住的方面,政府將推動全國白熾電燈,全面改用省電燈泡,其中政府機關要在一年內達成目標,全國則要在四年內完成;三年內全國交通號誌改用LED燈,與新加坡並列全球第一;四年內增加14萬戶太陽能熱水器;以及增加建築物能源效率,推動綠色建築。

在糧食安全方面,推動22萬公頃休耕農地活化利用,並增加稻米庫存,確保糧食安全;「小地主、大佃農」示範計畫。此外,推動合理化施肥及推廣有機肥,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



◆ 換掉白熾燈泡 年省18億減碳50萬噸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7.26

全台要在四年內全面汰換白熾燈泡,根據能源局數據顯示,只要每一住家將一盞白熾燈泡改成省電燈泡,每年每戶可省電費二百四十八元,全國一年至少可省下十八億餘元。

能源局資料顯示,一般住家常用的一百瓦白熾燈,若是替換成二十瓦的省電燈泡,可節省八成的用電量,以全國731萬戶家庭計算,每年至少可省十八億元的電費。

能源局長葉惠青表示,全國目前約有兩千兩百萬顆白熾燈泡,年用電量約十億八千萬度電;如果四年內全部汰換,初估每年可省約八億度電,減少近五十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造林兩千七百八十四萬棵樹。

葉惠青說,未來會分成五大方向循序漸進,透過強制、自願及獎勵等方式逐步完成。

第一階段是政府機關,將在一年內全數強制汰換完畢;第二階段是針對白熾燈泡年使用量約為五萬盞的傳統市場;第三階段是百貨公司、旅館、飯店等營業場所,能源局將協調業者以自願節能減碳方式,促使業者儘可能配合政策。第四階段是一般家庭用戶。第五階段是訂定能源使用效率標準,未來不符合能源效率標準者,不能生產、進口。

環保署表示,包括包含日光燈管、安定器內藏式螢光燈泡、緊密型螢光燈管、及各式白熾燈泡等都屬公告應回收廢棄物。回收管道包括:各地方清潔隊資源回收車、回收販賣燈泡的商店。



◆ 電動機車 四年要推10萬輛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07.26

為推動節能減碳,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推動電動機車產業,四年目標10萬輛。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最快9月完成電動機車檢測標準制定,成為全球第一個檢測標準,有助業者外銷;環保署則規劃補助每輛電動機車1.5萬元。

目前三陽已規劃三年推動目標,第一年為6,000輛,至第三年為2.4萬輛;摩特動力則以第三年1.2萬輛為努力目標。

光陽也規劃10月先推出電動自行車,測試市場水溫值和電池的安全性,明年3月再推出小型輕型機車,後續再進一步推出輕型機車;山葉機車的計畫仍在進行中。

節能已成全球趨勢,加上環保署明年將強制實施第五期環保法規,符合新環保法規的機車每輛成本達5萬元以上,工業局今年密集規劃再次推動電動機車產業,陸續邀集國內四大電動機車廠開會研議推動方案外。

據瞭解,環保署打算由空汙費中提供價差補貼,對小型輕型電動機車補助每輛1.5萬元,拉近電動機車與汽油機車的價差,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以四年10萬輛估算,補助總額約15億元。

在產業推動方面,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為推廣電動機車,已陸續在日月潭等觀光區提供出租,強調電動機車環保、沒有空氣汙染的優點。目前檢測標準的制定進度相當順利,最快9月、最慢在年底完成。



◆ 鼓勵改裝LPG車 廣設150家加氣站

【張子嫻、黃馨儀/台北報導】2008-07-26 中國時報

昨日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四年內將全國計程車改成瓦斯車。對此,經濟部表示,過去已規劃五年一五○家加氣站目標,目前全台已有廿二家加氣站,預計今年底前可再新增六至七家加氣站,未來考慮提高設加氣站的補助經費。而中油也希望設站法規能鬆綁,以加快加氣站增設速度。

環保署空保處表示,目前全國總共約有九萬輛計程車,大約有一成五,也就是一萬四、五千輛計程車已改裝成功,預估未來三年內就可能全數改裝完畢,屆時平均每輛車每月至少可省下五成油錢,也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於五年內的新車,環保署將會補助每台兩萬五千元改裝費,加上燃料費用較低、排放汙染較少等誘因,目前已有許多計程車大排長龍,等待變裝。

LPG車需要加氣站供應油氣才能上路,因此加氣站的普遍設置成為必要條件。根據經濟部規畫,希望五年內中油直營加氣站可增設置五十九家,剩餘的九十一家則由民間業者增設。

能源局局長葉惠青表示,為鼓勵民間業者興建加氣站,因此經濟部也祭出補助計畫,申請通過可興建的加氣站,依照面積及大小不同,申請不等的補助金。

葉惠青說,原先每站最高補助為七二○萬元,而後將補助金額提高二○%,最高補助金額提升至八四○萬元,且目前能源局也考慮再將補助基數提高。除了補助金額,能源局規畫,在加氣站設置部分,快則在下個月就能將法規鬆綁。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朱少華則說,設置加氣站之前,要有兩年時間準備各項證照和環境影響評估。順利的話,再花一年蓋站。蓋好之後,再花一年半時間取得各種使用許可等,前後得要四年多時間,希望政府能加速鬆綁加氣站設站法規。



◆ 一場住與行的寧靜革命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 2008.07.26

劉揆昨天端出施政大菜,其中一新人民耳目的是,要改變國人行和住的習慣。這是為了因應高油價時代,所推動的寧靜革命。

在一般政治人物好大喜功、習於大興土木的政治文化之中,劉揆願意投入心力推動這項寧靜革命,看得出來,劉揆是想做事的人,而不是作秀的官。

劉揆推出的節能減碳政策,沒有一項有「開工典禮」可作秀,更沒有一項有「完工剪綵」可表功,或「題字留名」昭告天下。做的完全是一點一滴,改變人民生活習慣的事,如搭大眾運輸、改用省電燈泡、改交通號誌、裝太陽能熱水器等。這雖不是速成快餐的有形政績,但是一旦落實,對國家、人民的影響非常深遠。

高油價時代,環保風席捲全球,騎單車在台灣也蔚為風潮,賣腳踏車的生意特別好。但是因為缺乏道路設施等相關配套,很多單車族想騎車通勤,卻危險重重。現在劉揆要在全國廣建腳踏車道路,可以說是以政府之力,扭轉人們對汽車的依賴癡戀,建立新的生活態度。

騎單車通勤,省錢健身,只要劉揆發揮執行力,趕快提供人民單車安全通勤的路,則如荷蘭般單車在城市中穿梭的景象,不是不可能。政府施政必須多為人民著想,從人民需求出發,不應放煙火、濫蓋蚊子館,浪擲人民的納稅錢。

人民習慣的養成或改變需要時間,劉揆推動的節能減碳習慣要深植人心,需要好幾年,難求速效。但是,多少年來,台灣政治人物已經少有人願意投身基礎改造工作,僅此一點,劉揆的寧靜革命就令人期待。



◆ 老政策老問題 這回能成功嗎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 2008.07.26

十多年來,政府推動所謂的「清潔車輛政策」從未成功過。LPG、電動機車都是經歷過慘痛失敗的老政策,如今重新推上前線,政府就必須提出具體配套做法,否則難以說服民眾配合。

電動機車的慘敗已經是環保署官員不願回首的往事。民國八十四年起環保署補助民眾買電動機車,在花了十七億五千元推廣費後,民國九十一年終於宣布不再推動,政策草草收場。

電動機車推不動原因出在一輛機車四顆電池、每顆重達十公斤,當初也提過廣設充電站,但未落實,請問有誰會把這麼重的電池抱回家充電?更何況充一次電要六到八小時,卻只能跑廿公里。

LPG車推了十年推不動,問題同樣出在加氣站不足、政策變來變去,一下要補助、一下又不補,民眾擔心車子改裝後沒處加氣,事實證明,許多改裝後的車子幾乎有七成機會還是要用汽油。

民眾至今對改裝後的車子安全、引擎性能尚有疑慮,雖然「瓦斯車」改名叫「油氣雙燃料車」,但民眾並不會因此就比較安心。

這些基本的問題至今都還無法解決,但如今政府投入更多預算推動,萬一政策再度失敗,後果將比過去更難承受。不但失信於民,而且環保署投入大筆空汙基金去推動LPG車後,勢必排擠其他空汙改善經費,一旦政策失敗,將是省油、減汙兩頭空。

※ 節能減碳要先從「大戶」著手,協助規劃新製程或提出配套政策。根據網路上的一項統計數據:X輕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 6769 萬公噸,X煉鋼廠預計每年將排放 1490 萬公噸,相較之下換省電燈泡才減少 50 萬噸。

fsj 提到...

節能 西班牙要省2兆元

* 節能 西班牙要省2兆元
* 經濟又環保 印度推廣使用太陽能鍋太陽能燈
* 節能減碳效益高 綠建築將列都更獎勵

◆ 節能 西班牙要省2兆元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8.02

夏季空調不得低於攝氏26度

能源飆價,百物漲價,未來日子怎麼過? 西班牙說未來的世界應該慢一點、暗一點、熱一點,1日公布一套包括31項措施的省能節油方案,包括汽車減速、推廣省能燈泡、減少路燈照明,方案目標明確:到2014年要省油4400萬桶,將西班牙對進口石油的倚賴降低10%,節省414億歐元 (台幣1兆9800 億元)。

西班牙炎熱出名,但依照這套方案,西班牙的公共建築、公家辦公室夏季空調不得低於攝氏26度,冬天不得高於攝氏21 度。醫院和民間住宅不強制規定。

高速公路的速限都降低20%

主要城市市內和聯外高速公路的速限都降低20%,高速公路是80公里,市內是40公里。巴塞隆納地區早已領先全國這麼做。

政府用車2009年前必須至少使用20%生質燃油,並鼓勵民間多用生質燃油,希望2014年前全國路上有一百萬輛電動車或汽電車。

鼓勵民眾多騎腳踏車,大眾運輸系統在周六和周日延後收班,以鼓勵民眾利用,少開車。航空方面,開放民間航空公司使用軍用航線,估計可以將飛航距離減少20%。

路燈移除或減亮 電量少一半

政府將免費分送全國家庭每戶兩隻省能燈泡,2009年一隻、2010年一隻,目標是2012年消滅耗能燈泡。全國各地的路燈將移除,或亮度降低,將路燈用電量減少一半。

西班牙是依賴進口石油最多的歐盟國家,能源需求有84%仰給於進口石油。工業部長塞巴斯欽表示,過去12個月,西班牙花170億歐元買油。西班牙人今年吃足通膨之苦,而且貿易赤字勁增13%,達到428億歐元,買油是主因。

省能大作戰的用意,是培養民眾的節能意識。塞巴斯欽呼籲全國上下共體時艱,特別引用甘迺迪1961年的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他說:「我們的腳每次離開加速器,國家財政就獲得改善。我們每搭一趟地鐵,不開車,或者,我們每次將空調上升一度,都是在幫助我們的國家。」不過,電視民調顯示,政府有心,民間可能無意。首都馬德里一名男子說:「告訴你,我們現在好端端的。我們不想減速,要是開車那麼慢,那不搞得每個人都猛按喇叭。」



◆ 經濟又環保 印度推廣使用太陽能鍋太陽能燈

中央社 2008-08-02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日專電)印度一年約有三百至三百三十天是陽光普照的日子,太陽能幾乎無虞缺乏,政府在多年前就補助鄉村貧戶使用太陽能鍋,免除婦女撿拾柴火的辛苦或燒煤的污染,最近又考慮將補貼貧戶購買燈用煤油的經費,換購太陽能燈使用,不但可免除煤油污染,也省下建設電力輸送系統的大筆費用。

印度主管非傳統能源事務部自多年前開始,即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鍋,鼓勵本土廠商研發生產,同時也補助鄉村貧戶購買,結果成效卓著。據非傳統能源事務部官員表示,印度目前約有四十家小規模的太陽能鍋製造商,總年產量約七萬五千個,預計市場需求量至少可達一千萬個太陽能鍋。

據非傳統能源事務部推廣處官員古普塔表示,最受鄉村居民歡迎的太陽能鍋,是由非傳統能源事務部自行研發的,一種由單片太陽能反射板組成的箱型太陽能鍋,使用簡便,適合家庭使用。其次,另有一種可供大眾食堂使用的組合型太陽能鍋系統,可將太陽能熱引導到廚房不同的烹調器皿使用。

古普塔說,供一家四至五口使用的家庭用太陽能鍋,政府補助後的成本約一千盧比(約二十三美元,合新台幣七百元左右),使用年限可達十至二十年,每年可節省三至四桶十六公斤裝的液化石油氣。

大型太陽能鍋則需要銜接多個引熱系統,補助後的成本約五萬盧比,但功能不輸一般食堂器皿,一樣具有炒、炸、蒸、煮的功能,一小時內可供應一千多人熱騰騰的飲食。古普塔說,大型太陽能鍋可以產生五百公斤的蒸汽,足以供應五百人兩頓的餐飲。

鑑於近年地球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問題愈趨嚴重,以及國際油價高漲壓力,印度非傳統能源事務部也開始認真考慮進一步的因應對策,計劃將原用來補貼鄉村貧戶購買燈用煤油的部分經費,改以購買太陽能燈後交給貧戶使用,一來可以達到減碳和降低空氣污染的目標,二來可以減少居民感染呼吸器官疾病的機率,更可以減輕政府採購油源的負擔。

印度石油需求,有百分之七十以上仰賴進口。

據古普塔表示,印度這項計畫已在最近送交總理府能源協調委員會審議,將在與全國各省地方政府磋商後定案。

古普塔表示,長期以來,環保團體就呼籲政府當局廢除煤油補貼政策,改採親環保的替代能源,此外,地方居民也普遍歡迎這項計畫,因煤油容易引發黑煙污染,並造成使用者感染呼吸道疾病。



◆ 節能減碳效益高 綠建築將列都更獎勵

【于國欽/台北報導】 2008-08-03 工商時報

內政部昨日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800件建築物取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證書,在節能減碳效應顯現下,估計一年可為台灣省下4.5座寶山水庫,減碳的效益等於創造了66座大安森林公園。為引導民間投入綠建築行列,即將公告的「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將增列綠建築、節能減碳為獎勵項目。

綠建築自89年推動以來雖有1800件建物申請並獲標章,但是其中近九成都是公有建物,民間僅有200件,營建署官員表示,為加強民間新建築申請綠建築標章的誘因,未來將把綠建築、節能減碳放入都市更新的獎勵容積的選項。

建研所官員則指出,單以這1800件的綠建築來估算,已經為台灣的生態環境帶來可觀的效益,估計一年可省水2,359萬噸(等於4座寶山水庫)、同時省電5.5億度,以生產一度電平均排放0.65公斤的二氧化碳來估計,這1800件綠建築減碳效益等於66座大安森林公園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每年節省的水電費高達15.7億元。

fsj 提到...

打破玻璃屋迷思

【林憲德】 2008-08-04 中國時報

由日本建築師操刀,取名為「捷運之心.祈禱」,在高捷美麗島站出入口的「貝殼狀」公共藝術的玻璃帷幕,已成高市新地標。但萬萬沒想到在高雄港都豔陽照射下,折射的強光直接照射到附近商家裡,讓商家生意大受影響。鄰家甚至被反射陽光照得眼睛張不開,連工作都要帶遮陽帽,客人也因此不敢上門來,使其生意一落千丈。

高捷為了平息眾怒,研擬在貝殼玻璃附近放置綠樹盆景或看板,以遮掩陽光折射入商家,但如果盆景高度不足,遮陽效果不佳;如設置大型看板阻擋,根本就毀了「美麗島站」的藝術景觀。高捷也協調在商家前裝遮陽棚架以防堵折射陽光,但棚架會讓店面變小,簡直讓商家無法做生意,目前根本找不出為人接受的對策。

然而,要小心「捷運之心」不只是光害而已,其浪費能源的恐怖更是潛在的危機。依筆者的熱流計算,這種玻璃天窗空間假如沒有空調的支撐,在夏季的室溫可能高達四十度,簡直是炙熱的人間地獄;假如以空調來調節溫度,其空調耗電量可能是一般屋頂隔熱良好空間的二至三倍之多,簡直是能源的大殺手。在今節能減碳之時代,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建設真應該三思。

我在九十六年間,曾量測台南市一座標榜美麗透明的玻璃天罩地下道的氣候,在夏天的最高氣溫高達三十七度。我再以反應周圍輻射的黑球溫度計來量測,其氣溫更高達四十八度,其炙熱的程度有如烤箱,這使得民眾寧願冒著生命危險違規穿越馬路,死也不肯使用此玻璃地下道。

我也在台北台大醫院旁看到一座玻璃地下道出入口,在夏天的炎熱讓民眾紛紛走避,有些非經過不可的民眾,必快速跑步通過,甚至須撐起陽傘才敢通過此玻璃罩。以我數十年來的能源研究觀之,儘管市面上有很多節能玻璃的出現,但無論多高科技的玻璃節能技術,在隔熱遮陽與節能上均比不上單純實牆隔熱的經濟效益。為何這種民間疾苦,不為政府官所察?

然而,這種只求表面光彩、不求舒適健康、甚至違反政府節能減碳政策的玻璃屋建設已經到處氾濫。不只是「美麗島站」而已,各都市的地下道、捷運站出入口、候車亭、航空站與醫院的大廳,在競相炫耀的氣氛下,正展開玻璃屋建設的大競賽。許多市政府受到一些毫無熱學專長的顧問公司的慫恿,把原本遮陽隔熱良好的地下道打掉,紛紛改建成炎熱的玻璃隧道;許多通風遮陽良好的「涼亭」,陸續被改建成玻璃包起來的「熱亭」。

況且這些玻璃建設很容易被污染,政府又必須編列大量預算去清潔,但台灣大部分的清潔業均使用違規清潔劑,正醞釀著嚴重的環境荷爾蒙錯亂的危機。我擔心「美麗島站」的光害糾紛恐怕只是起步,政府放縱這些玻璃能源殺手的大氾濫,有如正在埋下子孫浩劫的未爆彈。

事實上,上述大玻璃建設所引發的光害、能源、環境的傷害,只要依循現行建築法規與綠建築標章來規範是可以避免的。例如現在的建築法規已開始禁用高反射率的玻璃,對於玻璃屋頂的隔熱遮陽已有嚴格限制,但是現行捷運站、港務局、高鐵、交通建設、工業園區的建設,在行政上根本被免除於正常的建管體系管制之外,也是目前政府推行綠建築認證的化外之地,這也是造成交通車站、地下道建設、工業建築嚴重浪費能源的原因。

在此呼籲我們的政府,根本不必受到顧問公司的操弄,也不必顧忌一些外行民眾的壓力,只要將所有公共建設納入現有綠建築的審查制度,根本可以防堵上述弊害的發生。趁此「捷運之心」光害糾紛之際,我「祈禱」民眾可以反省節能減碳的生活,政府可以下決心不要用放煙火、蓋「光之穹頂」來討好民眾,如此地球才能更好,子孫才能更有希望。(作者為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

※ 改用散射陽光的材質,例如北京老山自行車館屋頂的「雙層面聚碳酸酯板」?

fsj 提到...

屋頂貯水 酷暑睡覺要蓋被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鹿野報導】 2008.08.20

鹿野鄉茶農林耀精12年前在自家屋頂貯水降溫,家中未裝冷氣,就算是酷暑,晚上睡覺也很涼快。林耀精說,他不想被冷氣破壞呼吸好空氣的權利,也剛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林耀精說,台東的空氣清新、乾淨,他家附近都是林蔭,如果待在冷氣房裡太可惜了,所以當初蓋屋前,他就沒有裝冷氣,12年來,只要一到夏天,他就在屋頂貯水,家人從來不覺得熱,無意中形成天然冷氣房。

他強調,他原本從事營造業,對建築有一點了解,才敢在屋頂貯水,在水泥固漿後3小時左右,他就放水鞏固水泥間隙,所以至今屋頂貯水也不會滲漏,「如果當初固漿沒有做得很好,而在屋頂貯水,可能不僅做不出天然冷氣房,還可能出現人造雨。」

例如台東縣內某公家單位,主官曾為了降溫,在樓頂舖土植栽,不過因防漏未做好,每到下雨天,室內室外一起下雨,等到當事人調離後,新任主官移除樓頂的舖土和植栽,恢復原狀。

林耀精表示,他沒有測過家中溫度,但客人曾估算室溫大概在攝氏25度左右,就算外面熱得要命,只要走進屋子,就能感受涼意,近日因颱風逼近,天氣轉熱,但他們一家人晚上睡覺反覺得冷,「晚上不蓋被子,隔天可能要打噴嚏了。」

※ 稻田也有類似功效。

fsj 提到...

節能減碳顧身體:少喝冷飲

◆ 節能減碳顧身體 董氏與醫師籲少喝冷飲

中央社 2008-08-20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日電)響應節能減碳顧健康,別忘少喝冷飲!由於光是全台超商冷藏冷凍耗電就製造相當於九十五萬顆樹的碳轉化量,董氏基金會今天呼籲超商、賣場採用節能設備;中醫也建議民眾,冷飲只宜偶一喝之,猛灌不僅傷腸胃、皮膚,還會妨礙減肥計畫。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台灣八千一百百二十家連鎖超商,據經濟部商業節能服務團的調查,其冷凍冷藏設備佔其耗電量的三分之一,達五萬一千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建造五百七十座大安森林公園、九十五萬樹的碳吸收量。

許惠玉說,先進國家已發現冷藏冷凍設備浪費能源而採取對策,例如,英國計畫逐年將鮮乳的供應轉換成保久乳;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所供應的飲品也幾乎以常溫為主;美國沃爾瑪百貨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做為選擇供應商的考慮因素;英國的特易購承諾上架的八萬項產品會有「碳標籤」。

因此,董氏基金會呼籲,國內超商、賣場可增加販售常溫保存的飲品,採用變頻冷藏櫃等節能設備,視保存條件不同彈性提高冷藏溫度,開架冷藏系統增設透明簾防止冷氣散逸;至於消費者,可盡一分心力,就是少喝冷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吳建隆也指出,炎炎夏日灌冷飲看似暢快,卻不知冰冷食品屬性虛熱,在降低人體核心溫度之際,腸胃水濕的人可能因此腹痛、拉肚子,腎氣不足的人容易水腫,皮膚容易長出濕疹、汗皰疹;鼻過敏、黑眼圈的人可能加重病情,愈喝愈易過敏。

值得一提的是,吳建隆說,正在減肥的人老是貪涼喝冷品,會影響到基礎代謝率,加上水腫不易排除,恐怕減肥效果打折扣。

fsj 提到...

為愛人種樹 16日號召萬人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2008.11.04

台北縣政府16日將在10個鄉鎮市同步舉辦「為心愛的人種一棵樹」萬人植樹活動,縣府昨天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踴躍響應16日的種樹活動。

縣府昨天邀請前跆拳國手立委黃志雄、縣議員洪佳君夫婦擔任代言人,與縣長周錫瑋、新莊市長許炳崑等鄉鎮市長,一起在樹上掛「真情許願卡」

周錫瑋在許願卡寫下「健康美麗」,表示北縣大力推動環保,今年更榮獲環保署評比為最乾淨城市,接下來還要為380萬縣民每人種1棵樹,16日的萬人植樹活動有三重意義,一是為每位縣民種樹,二是民眾可為心愛的人種樹,三是企業界響應節能減碳,代替大家種樹。

農業局歡迎民眾參與,16日當天共計將種下10多種樹種、計10萬棵樹,也力邀馬總統、外國使節及中央官員一同參與。

北縣共有10處種樹地點,16日上午10時,由周錫瑋在樹林市鹿角溼地帶領民眾種樹,隨後再騎自行車到三鶯新生地種樹,8處地點同時種樹,分別在新店溪親情河濱公園、新莊頭前重劃區、五股垃圾山、永和福和溼地、淡水漁人碼頭、八里龍形碼頭、三芝根德水車公園及貢寮海岸防風林。

活動當天將發放「真情許願卡」,可寫祝福話語給心愛的人,懸掛於許願區。即日起並舉辦「為心愛的人種下一棵樹」徵文活動,只要寫下與樹有關的感人故事,回傳至農業局林務科,作品將公布在縣府網頁,前100名發文者,活動當日可獲贈盆栽,詳洽2960-3456轉3046謝小姐。



◆ 百人除草清汙 生態池活起來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2008.11.04

彎彎垂柳與環湖小步道,卻淹沒在荒煙蔓草裡,北港鎮溝皂里為爭取重建生態湖,組成百人義工隊全面清理水塘、雜草,里民希望中央感受大家的熱情與期待,早日補助,實現夢想。

溝皂里長蔡坤哲說,幾年前,水土保持局補助將該里一座蓄水池闢為環湖花園,但因缺乏管理,導致雜草叢生,宛如一座廢棄池塘,里民鑑於近來單車運動盛行,許多民眾有感於水池荒廢十分可惜,因此發起重建生態池運動。

昨天組成百人義工隊,沿著水塘四周除草清掃、打撈池中雜物,使清澈池水再現,滿塘紫花、楊柳垂岸,美不勝收,加上鄰旁的百年大榕「福榕公」相互輝映,水景步道,讓人心曠神怡。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勝利說,里民共同築夢,期待把這座佔地約兩公頃的水塘闢為生態池,尤其季節更替時,候鳥群飛,鷺鳥池中跳躍捕魚,如能善加整理,將成為北港最美的池水生態。

蔡坤澤說,目前水池設施不盡完善,里民已提出計畫,但大家認為不能光只靠政府補助,想達成目標,地方得盡心力,因此主動組成義工團,並終身認養生態池。

他說,從北港沿著新街蔡家古厝、轉入閹豬社,再進入溝皂,沿途車少,風光明媚,尤其這座生態池與溝皂的武真殿廟結合為一,可作單車休息站,希望政府協助,讓溝皂能花小錢圓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