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智/專題報導 2008-06-29 中國時報
小兒麻痺患者唐峰正熟練地駕著電動輪椅,緩緩駛出北市捷運圓山站,這是每天上班必經的道路,短短不到五百公尺的路途,卻是滿布各式各樣的陷阱。道路仍滿布危機,不良的道路設計常常讓他們叫苦連天,甚至被車撞、跌得頭破血流。
記者跟著小唐走一遭,才剛步出捷運站,眼前坡道出口就發現一輛汽車,不偏不倚擋住去路,只好繞道而行,好不容易要上人行道,就發現有洗車店家「霸占」路面,小唐又是一聲無奈,摸摸鼻子繞道慢車道,小唐當場感嘆地說:「我們常常有朋友就是這樣跑到馬路後就被撞,但這難道是我們活該?」
無路走 殘胞:我們活該被撞?
小唐沿途指著未鋪平的水溝蓋,笑稱那是「輪椅族的殺手」,到了孔廟附近,一個轉彎只剩狹小的路面,人行道被路邊座椅所擋住,雖然道路狹小崎嶇,所幸小唐還能身手矯捷穿梭而過。
不過,到了下一個路口,路旁的施工單位以整面圍籬擋住了人行道,逼得小唐最後只能走到大馬路,「我的人行道每次就只能走到這了!」小唐每天的上班路,總要遇到四、五個障礙關卡,這是小唐的遭遇,也是多數身心障礙者的無奈心聲。
政府七月將推行新的無障礙設施規範,立委陳節如國會辦公室、殘障福利聯盟、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脊髓損傷聯合會與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等團體串連發起『破除「礙」台十二項建設行動』,希望能凸顯無障礙設施的觀念長期遭到漠視,呼籲社會重視改善。
不少身心障礙者反映,目前道路仍滿布危機,政府雖然訂定規範與推廣,但一般民眾根本欠缺觀念,尤其人行道、坡道占用,不是機車腳踏車隨意擺放,就是攤商占用,常常都是設法找路走,很多不良的道路設計甚至常常讓他們叫苦連天。
道路滿布陷阱 盲友經常一身傷
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楊錦鐘指出,盲胞出門常常以白手杖摸索前進,但一般的電話筒、郵筒或公車站牌,上面突出底下卻都是中空,白手杖根本就碰不到底部,常常因此撞得鼻青臉腫,不然就是會被停放在路邊的摩托車刮破褲子,還有一位盲友就被公車站牌刮到頭部,足足縫了十四針。
他強調,盲胞常見的死角,往往就是最怕遇到水溝不平,甚至施工單位有時候都只用警示帶,沒有圍籬也沒有護欄,他們一不注意就會掉到坑洞裡去。
殘盟無障礙環境推動委員會主委劉金鐘本身就是輪椅族,他認為,無障礙設施不是針對身心障礙者設計,很多老人、小孩、孕婦,甚至年輕人打球受傷都可能需要坐輪椅,這是全民都需要的環境。
劉金鐘常常到處去考察評鑑無障礙設施,他也說,殘盟過去曾經做過統計,全國公共建築物的無障礙設施的達成率只有兩成三,近來雖然有提高,但是恐怕還是只有六、七成,對於人行道、騎樓與大眾運輸系統比例更低,未來都需要全民努力。
◆ 觀念錯誤 無障礙設施障礙重重
高有智/台北報導 2008-06-29 中國時報
台灣不少地方雖標榜無障礙設施,然而,對於身心障礙朋友而言,往往卻是「障礙重重」,尤其導盲磚的浮濫鋪設,常常造成反效果。
「我們盲人又不是只會走導盲磚!」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楊錦鐘說,許多導盲磚根本就是浪費,胡亂鋪設一通,根本就不知道盲人的動線,經常都會害他們碰壁,甚至迷失方向。他強調,盲人只要經過定向訓練,往往邊坡及護欄等都具有導引方向功能,根本就不用導盲磚。
不僅盲胞抱怨導盲磚功用不大,坡道鋪設導盲磚更常讓輪椅族吃盡苦頭。殘盟無障礙委員會主委劉金鍾就抱怨說,盲人又不一定要走坡道,許多地方常常就把導盲磚鋪在坡道上,顛簸的坡道只會增加他們的困擾,就連醫院急診室也有鋪上導盲磚,讓受傷的病患顛簸痛苦。
他強調,不少無障礙設施根本都是作給明眼人看的,就連公家機關都是錯誤連連,有導盲磚就直接鋪在座椅底下,有的竟然直接在導盲磚上面標示「盲人專用」,還有公家機關在電梯內鋪設導盲磚,這些根本就是「脫屁股放屁」,浪費人民納稅錢。
關心無障礙設施的建築師公會理事王英烈曾經多次考察日本,他發現,過去台灣的導盲磚都是引自日本的觀念,但日本在五、六年前早就陸續停用,頂多在路口設置警示磚,美、加、紐、澳、英、德各國更是少用。
他也說,過去導盲磚缺貨時,一塊磚高達七百元,鋪一公尺長成本要八千元,胡亂鋪設,台灣近年來已漸減少,不過透過台商介紹,通通跑到大陸去,上海、西安還在複製台灣錯誤經驗。
除了導盲磚的問題,不少無障礙設施根本就是不堪使用,有些坡道原本要提供給輪椅族進出,但為了防止機車騎上人行道,卻不斷增設車阻,到最後竟連輪椅也上不去;無障礙廁所常常也是因為設計不良,或者空間不夠,失去去功用。
劉金鍾批評說,目前公共場所廁所都還在用醫療用長型馬桶,當初原本是專門提供給重度身障者使用,方便醫護人員從背後擦屁股,一般肢障者根本不能用,馬桶過長常會失去平衡,「看到那種馬桶都怕,憋著不敢上廁所。」
※ 相關報導:
* 台灣行無礙-帶著輪椅去旅行 - 回顧九年無障礙空間的推動與無奈
http://www.sunable.net/blog/accesstw/post/30/187
* 建築空間的專業與民主
http://tsd.social.ntu.edu.tw/classicnoblock.htm
* 全球第一部手語參考語法 問世
* 大學生發明能替聾啞人「說話」的手套
* 「流體手」:能分別移動每根手指
* 聲控福祉車 輪椅族重掌方向盤
* 眼神操控病床 癱瘓患者不求人
* 新一代人造角膜能恢復數百萬人視力
* 3D立體地圖 視障生摸得到地形
* 樂譜資料庫 幫視障者跨「樂」障礙
1 則留言:
希望拼圖─台北無障礙洗手間的奇景
【郝明義】 2008-08-15 中國時報
在台北,我有個一般人不太有的苦惱,與樂趣──使用「無障礙洗手間」。說苦惱,是因為要找到一個合格的無障礙洗手間真難。說樂趣,是因為台北總會出現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有障礙洗手間」,有障礙的情況又真是爭奇鬥姘,不時可以令人啞然失笑。
本來,國際上對於無障礙洗手間的設施,是有一套標準的。只是日本、美國、歐洲等地,在功能標準一致的前提下,各自在一些細節的外觀與設計上有些不同。任何人要裝設一個無障礙洗手間,只要照著他們國家的系統裝配即可。各國無障礙洗手間系統的外觀特色,看他們國際機場裡的那一間就知道了。那一間,可以說是樣板。
隨著各國的發展程度的不同,無障礙洗手間能從國際機場往外普及多少,也有不同。先進國家,可以從機場、觀光飯店、大眾交通樞紐,而到一般商業及辦公機構,處處普及。比較落後的國家,起碼可以做到機場加五星級觀光飯店是及格的。
台北無障礙洗手間之所以值得觀賞,是因為從國際機場和許多五星級飯店開始,就和國際標準與系統走不同的路,並且各處都有些裝潢得很有特色的「有障礙」。
無障礙洗手間的國際標準設施,有九點:
第一,門口不要有任何門檻。再低的門檻,也不便輪椅進出,也容易使拄拐杖的人絆跤;
第二,要顧慮到有人手部損傷,或不方便使力,所以門鎖要方便開關。國際標準的配備有兩種。用紅綠兩個電動按鈕來開關。或是利用槓桿原理等設計,而使得門鎖非常容易開關;
第三,空間不見得要多大,但總要足夠輪椅進去,並有一個迴旋餘地;
第四,馬桶兩邊有金屬支撐把手。但是不能兩邊都完全固定,至少有一邊把手必須可活動,能夠拉起、放下,以便輪椅可以併靠貼近,方便使用者移動;
第五,馬桶沖水把手在比較靠外的位置,方便按下;
第六,洗手台的高度適中,可以讓人坐在輪椅上不致覺得太高;
第七,洗手台的鏡子,可以讓人坐在輪椅上也照得到。這又有兩種國際標準。一種是把鏡子做得夠長。另一種是讓鏡子可以調整角度,傾斜到一個可以照到你上半身的位置;
第八,馬桶(或洗手台)附近,有一個近在手邊的緊急呼救鈕,萬一的時候使用;
第九,垃圾桶沒有蓋子,方便投入垃圾。
但是台灣太多的「無障礙」洗手間,卻根本不理會這些,因而讓我們看到許多奇景:
奇景一,就是以為只要洗手間門口掛上一個輪椅標誌,就是無障礙洗手間,完全不顧輪椅是否進得去。代表地點是福華飯店,以及其經營的國家劇院一樓。
奇景二,是以為輪椅進得去就好,卻不顧關不關得上門。號稱台灣之光的一○一大樓,五星級的君悅飯店,都是如此。你需要有一個同伴,用力地幫你推進門再關上。關上後,你也卡得根本動彈不得。晶華飯店更厲害,就是根本關不了。不光是飯店,台大醫院公館分院的輪椅洗手間也是如此。連醫院都如此,所以說是奇景。
奇景三,以故宮博物院新館和信義新光天地為代表。故宮一樓和二樓,完全是兩種規格。一樓的,不但有洗手台,還寬敞到令人感覺有點浪費。二樓的卻小而沒有洗手台。要洗手,得到外面一個狹窄得無從排隊的公用輪椅洗手台。新光天地,有一邊的洗手間及格還帶電動開關,但是另一邊的洗手間的門是手拉不說,並且要近乎參孫的力氣才拉得動。
奇景四,以小巨蛋為代表。小巨蛋的輪椅洗手間,空間很大。但是很奇怪的,馬桶和洗手台的位置卻設在空間最侷促的一側。空間白大了。華納威秀也類似。空間大得不得了,但是馬桶的形狀和位置都很不方便上下。
奇景五,以故宮新館二樓為代表。垃圾桶是帶有蓋子,必須用腳去踩才打得開的那種(但一樓卻是沒有蓋子,方便投入垃圾的)。我花了些時間去拍攝了這些奇景。很歡迎到我的部落格www.rexhow.com去看一下。
※ 郝先生也是行動不便人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