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3

馬英九擬開放3浬拖網 創造海底沙漠?

◆ 開放3浬拖網 學者轟開保育倒車

自由時報 2008.06.18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我國禁止三浬(約五點五公里)內漁船拖網,明年就滿二十年,但農委會漁業署為兌現馬英九總統競選支票,近日將研商解禁之道。學者與環保團體抨擊,新政府沒有「永續經營」的觀念,一再犧牲台灣環境來交換選票。

邀產官學討論季節開放措施

馬總統的農政政策白皮書在「活絡漁業經濟」上表示「將三浬內全面禁止拖網漁船撈捕之規定,放寬為季節性開放」,而總統週日下鄉與漁民座談時,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也向漁民承諾,會針對各區域漁港作業特性和季節性,協調開放拖網時間。

不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邵廣昭批評政府「大開保育倒車」,他強調,各國無不積極保育三浬的沿岸漁業資源,因為沿岸提供小魚長成大魚的環境,魚長大之後會游到更遠的海洋,影響深遠。雖然漁民生計要照顧,但政府也要發展生態旅遊或是觀光等方法創造雙贏。

提高附加價值才能改善收入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宋克義說,開放三浬拖網是「竭澤而漁」,政府應該要提高漁產品的附加價值,才能幫漁民增加收入,過去漁民努力捕撈櫻花蝦,結果價格崩盤,漁民自動限制漁獲量後,現在品質佳、價格好。

他也指出,台灣沿近海生態相當多樣,但拖網對底棲魚類破壞甚大,拖過的都「死了一片」,而且網具對魚種較無選擇性,很容易產生誤捕及棄獲,漁民拖網八成以上漁獲都沒有帶回,而是當場丟棄,實在浪費,世界各國對拖網也開始加以管制。

殺雞取卵 不如提高用油補助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表示,三浬的沿海是魚卵、仔稚魚、蝦蟹等的孵化與成長場所,開放對漁民不見得有利,漁民賺了一、兩年,但以後怎麼辦?此舉無疑是「殺雞取卵」。如果因為油價高,漁民想在近海作業,政府倒不如提高漁船用油補助。

漁業署坦承,拖網已被國內外學者公認是對沿近海漁業資源傷害最大漁法,但為顧及漁業界需求,農委會將邀請產官學界,全面檢討沿岸三浬的漁業管理措施,以落實總統的政見。該署副署長沙志一則強調,並不是全面開放,將會視地區進行檢討開放,並求取保育與漁民生計平衡。



◆ 三浬拖網開不開放 兩派激辯

自由時報 2008-06-29

農委會擬解禁

〔記者邱顯明、唐聲揚/連線報導〕國內海域目前禁止3浬(約5.5公里)內漁船拖網,但農委會漁業署為兌現總統馬英九競選支票,將研商解禁之道,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日前公開表示,計畫以區域、季節性,開放近岸拖網漁船撈捕底棲魚蝦,引發正反兩面激烈討論。

拖網利用沉重漁具沉入海洋底層搜刮,產在海底的魚卵、底棲生物、海泥都被刮除,向來被認為是「殺雞取卵」式的漁法。

反彈聲浪紛起

胡興華談話被報導後,馬上引爆話題,有學者公開反對,網路上也出現「訐譙」聲浪;有人諷刺政府︰「沒有魚開放個屁!」

漁業署官員說,禁止3浬內漁船拖網,實施十幾年,是否解禁,各界一直有爭論,尤其南部漁民多主張開放,漁業署正委託水產試驗所針對魚種繁殖、漁獲量等問題進行研究,2個月內將邀集專家學者討論。

官員強調,這是通盤性檢討,目的在於讓禁漁規範更符合現況,換句話說,有可能開放,也有可能更加嚴格,要視區域特性而定,例如4到7月是經濟魚種鮸魚、石斑、鯛魚科產卵季節,不但不能輕易開放,甚至可能考慮以禁漁區搭配禁漁期,加強保育。



◆ 開放3海哩拖網、採珊瑚 漁民轟保育開倒車

NOWnews.com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08/07/03

政府將開放3海哩拖網及採珊瑚,台南市從事近海捕魚的漁民認為事態嚴重,2日放下手邊工作,前往市府請願抗議,並要求撤換不適任的漁業課承辦人員。經協商後,漁業課承辦人員留處察看,換漁業執照太慢的問題,則研究縮短流程補救。

漁業資源保護協會會長鄭信泰表示,3海哩禁止拖網是世界海洋公約的規定,也是世界潮流,最主要是要保護近海漁業資源,有了近海漁業資源才有遠洋漁業資源,海洋生態就是如此的環環相扣,政府不應短視近利只顧慮到少數人的利益而影響整體利益,他也認為政府開放採珊瑚也是海洋生態保育開倒車的作法,為了海洋生態他們絕對抗爭到底。

漁民表示,高雄市換漁業執照只要2天,台南市卻要2個禮拜,船員證只要1天,台南市卻要2個禮拜,過去大家對漁業課承辦人員敢怒不敢言,怕的就是被找麻煩,如今油價漲價,政府政策又不能保護漁業資源,讓他們忍無可忍,他們強力要求換掉專找漁民麻煩的承辦人員。

市議員李文正表示,他是漁民子弟,瞭解漁民辛苦,可是政府官員只會紙上作業,根本不瞭解海洋問題、漁業問題、漁民問題,他覺得市政府漁業課承辦人員長期來根本不是在服務漁民,而是在糟蹋漁民,才會造成漁民這麼大的反彈,他舉例漁業法64條第3款4年1次漁業執照沒有定期檢查,要處以6-30萬罰款,實在要漁民的命。



◆ 擬開放3海里拖網 南市漁民抗議

自由時報 2008.07.03

〔記者黃博郎/台南報導〕報載馬政府將開放3海里拖網及採珊瑚,引起近海漁民一陣錯愕,擔心將造成漁業資源枯竭,南市漁民昨赴市府拉白布條抗議,並要求撤換刁難漁民的漁業課承辦人員。副市長洪正中出面滅火,承諾向中央反映不合理政策。

數十位近海漁民在市議員李文正等人陪同下出面抗議。漁業資源保護協會會長鄭信泰表示,3海里禁止拖網是世界海洋公約的規定,主要是保護近海漁業資源,政府不應短視近利,只顧慮少數人利益,忽略整體利益,馬政府開放採珊瑚是海洋生態保育開倒車作法,他們絕對抗爭到底。

也有漁民表示,新政府上台後,油價馬上漲,對近海舢舨漁民沒有任何補貼政策,如今又要開放3海里拖網及採珊瑚,讓靠海維生的漁民感到不可思議。

漁民指出,高市換漁業執照只要2天,南市卻要2週;辦船員證只要1天,南市要2週,過去大家對漁業課承辦人員敢怒不敢言,如今已忍無可忍。漁民吳惠森說,漁業執照每4年換照一次,很少人會清楚記得換照日期,漁業課在未通知換照情況下,對他違規出港祭出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公平正義何在?

與會漁民因而大聲要求換掉不為漁民服務,還專找漁民麻煩的承辦人員,甚至要求撤換建設處長。

洪正中表示,市府會向中央反映,若真的開放,市府也會劃設保育區並禁止拖網,請大家體諒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辛苦,勿要求將承辦人員調職。



◆ 黑鮪季落幕 漁獲11年新低

【聯合報╱記者許正雄/東港報導】 2008.07.02

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昨天落幕,今年漁民只捕獲2855尾,漁民捕獲的黑鮪魚比去年的4261尾,少了1406尾,創下東港區漁會有統計的11年來最低紀錄,產值減少2億元,漁民說北邊的日本與南邊的菲律賓今年都「抓」得嚴,漁民寧願不捕魚,也不想再冒風險。

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捕黑鮪魚的主要海域,北起與日本交界的琉球群島,一直延伸到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的交界,今年日本、菲律賓抓得很嚴,漁民多不敢越界捕魚,尤其與日本的暫定執法線,漁民擔心有爭議,是捕獲量減少的一個主因。

東港區漁會魚市場統計,從1997年台灣捕獲的黑鮪魚有統計,當年捕獲6441尾,產值2億4500多萬元,1999年創下最高紀錄捕獲量達1萬1311尾,產值4億5700多萬元,2001年開始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後,捕獲量雖降到6686尾,但產值因活動宣傳與行銷反而增加,達到5億3400多萬元。



◆ 櫻花蝦大豐收 為保育減少捕撈

林和生/東港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06

櫻花蝦捕撈期從去年十一月解禁後,屢屢開出紅盤,相較以往捕撈總量高出許多,捕撈櫻花蝦的漁船主各個滿心歡喜,但為不讓海底資源枯竭,漁會產銷班規定,原本每日限制每艘漁船捕獲最高11箱,現已下縮至9箱。

捕撈櫻花蝦的陳姓漁民解釋,為維護櫻花蝦漁業資源,避免超捕現象發生,漁會在八十一年成立產銷班時就管制捕蝦數量,每艘漁船每天的捕獲數量,最高上限為11箱(每箱25公斤裝),其中9箱為漁船所得,2箱做為產銷基金。

但今年開盤後捕獲量就持續攀升,相較去年同時期捕獲量已高出5 2萬8400公斤,價格也都維持在每箱4千多元,許多漁船凌晨出港,拋網一次就已豐收,大夥都相當開心。

但產銷班人員擔心海底資源消耗殆盡,怕下季的捕撈期會發生漁貨枯竭的情況,因此緊急下縮限制從原本的11箱改至9箱,也在春節期間放了20天的長假,東港百艘產銷班的漁船主都樂意配合。

漁船自律 每艘每日限捕9箱

陳某說,海底資源很難預測,今年豐收或許明年就抓不到蝦,因此適時的保育漁民都能接受。

通常上午9點就能達到捕獲上限,許多漁民改在海上捕撈其他下雜 魚類,入港後同樣入市販賣,賺取兩分收入;而漁民多捕獲的數量也可送給友船販賣,因私事無法出海作業的漁民也會技術性的出港10分鐘,回來就有權利販賣多餘的櫻花蝦,漁友都開心的享受這豐收喜悅。



◆ 哀慟台灣海洋生命
http://e-info.org.tw/node/34301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繼開放96艘非法的珊瑚採集漁船之後,農委會漁業署嚴禁了近20年的三海浬底拖網漁業,又要開放了。這樣青天霹靂的噩耗,對於原本早已崩解的台灣沿海海洋生態補上最後一槍,更對海裡那些無法提出抗議的海洋生命,作出最無情的殺戮。

連漁業署都承認,底拖網是所有漁法中對海洋生態傷害最大的漁法之一。想像一下,底拖漁船排列在海上,每一艘上都有一張數十公尺長寬的漁網躺在海床上,漁網底下附上滾輪。當所有船機的引擎一開動,數百公尺的底拖網開始轉動,凡滾輪滾過的海床立刻變成平地,驚慌的魚蝦貝類,在猶如地震般恐怖的巨響下,來不及逃走,不論大小通通入袋。起網後,海底一片死寂。

通常底拖船會在同一地點拖上數次,然後揚棄這個漁場,再去他處尋找下一個漁場。20年前在東北角、澎湖和台灣的西南海岸,海底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就是這樣消失的,至今根本無法恢復。況且被底拖上來的漁貨絕大部分都是無經濟價值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當有經濟價值的魚蝦貝類在船上被取走後,大部分的生物屍體則被丟回到海裡。

20年前國民黨政府做了正確的決定,禁止底拖漁船的作業,至少給了台灣海洋一點喘息的機會。同時,在決定三海浬內嚴禁底拖漁法之後,為了延續漁民的生計,開始大量在台灣的沿海投放人工魚礁。一來說是要阻止非法底拖網漁船作業,二來可以提高高經濟價值魚類的漁獲量。但是由於投放的錯誤、缺乏管理與海洋生態的改變等等問題,人工魚礁的問題層出不窮。投了將近30億新台幣到海裡去,台灣的海洋生態並沒有恢復的跡象,漁業資源仍日漸枯竭。開放三海浬底拖不就是自掌嘴巴,又證明政府的人工魚礁政策的失敗嗎?這些責任是要誰負呢?

最為諷刺的是,雖然法令是禁止的,但非法使用底拖網漁船大有人在,然而,當魚網碰到人工魚礁掛在礁體上後,就變成危害海洋生物的「鬼網」(ghost net)。當魚蝦不小心誤觸鬼網,就是永不超生了。為了處理這些鬼網,漁業署每年還要編列龐大的經費,派潛水員下海清除。每年都有至少上萬公斤的鬼網從海裡清出,但至今仍然還有龐大的底拖鬼網留在海裡,不斷蠶食那些殘存的海洋生命,這些都是底拖網造的孽!

根據科學研究的數據顯示,全球漁業資源正走向枯竭的命運。如果不趕快進行保育和永續的行動,40年之後(2048)海裡將沒魚可捕。全世界的國家無不想盡辦法去改變與改善海洋生態,以防止這個預言的發生。過去,我們一直以獵人的姿態進行海洋生命的獵捕,海洋生物對台灣人而言只是食物,從來就沒有被我們當作生命來尊重。海洋生命的枯竭已經讓我們不得不去正視這些生命形式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且學會和這些生命共存。

開放珊瑚漁業和三海浬底拖的錯誤政策,都和世界海洋保育與永續漁業潮流相違背,政府應該趕快停止,回頭是岸。不然,不用等到40年,這些錯誤政策一旦重新開放,不出10年,捕不到魚的詛咒就會提早降臨到台灣的海洋裡,我們就等著看吧!

※ 如果這個政策通過,馬英九不必談連任了,惡搞下去以後只能吃水母。

* 台灣底拖漁業資源資料庫
http://coatbp.sinica.edu.tw/homepage.htm

* 拖網漁業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545

* 漁獲量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2488

* 「國寶蝦」-- 櫻花蝦
http://www.otoroshop.com/ptming/new_page_751.htm

巨型水母侵日 愈殺愈多漁民慌
從東沙芝麻開門到8國生態IM論壇

近沿海漁源枯竭 漁村經濟破產 獨留老人望海
河水汙染 鰻魚苗歉收
養殖盛行過度開發 泰海岸遭嚴重侵蝕
濫捕情況若不扭轉 再過40年全球將食無魚
鮪魚缺貨 衝擊日本
海底牧場網害 魚源流失
海豚都到哪去了?
澎湖寒害冤枉! 測到低溫沒人報
新研究對海洋「混獲」緩和策略表示憂慮

191國同意設深海自然保護區
美澳研究顯示 海洋暖化速度遠高於預期
氣候變遷 要積極面對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重視國際法及海洋意識

6 則留言:

fsj 提到...

釋出善意 日本願意再停止獵捕座頭鯨一年

法新社╱陳昶佑 2008-07-03

(法新社東京二日電)日本高級官員今天說,如果國際捕鯨談判取得進展,日本停止在南極海域獵捕座頭鯨的行動將延長一年。

由於澳洲等國強烈抗議,日本去年停止展開獵捕座頭鯨的計畫,為四十年來首次。

日本首席談判代表森下丈二說,如果國際捕鯨委員會出現進展的跡象,日方願意暫停獵捕座頭鯨,藉此與委員會現任主席合作。

森下召開記者會說:「我猜,最後決議要到最後一刻才能決定。但是,國際捕鯨委員會正在取得進展,所以我認為相同的情勢將出現在未來的研究季。」

據報導,委員會現任主席,美國籍的霍加斯呼籲日方延長一年停捕座頭鯨,避免在已相當分歧的委員會中,再度引發不和。

擁有八十個會員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上週在聖地牙哥的年會中,同意由二十四國組成工作小組,在明年於葡萄牙馬迪拉群島召開會議前,針對解決方案提出建議。

但是森下說,會議的氣氛已不若前幾年緊繃。

森下說:「大家確實都受夠了國際捕鯨委員會非常尖銳的氣氛。」

一九八六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凍結商業性捕鯨,但日本利用暫停令的漏洞,每年捕殺千餘頭鯨進行「研究」。僅挪威與冰島完全拒絕接受暫停令。

日本原先計畫在最近一次的南極海域任務中,捕殺五十頭座頭鯨,這是自一九六零年代日本前往該海域獵捕該鯨種以來首次,但是對於澳洲的賞鯨客而言,座頭鯨是主要景點。

捕鯨船隊展開五個月的航程,已於四月返航,期間船隊持續獵捕其他鯨種,但因環保人士阻擾,捕獲量僅為原先設定九百五十多頭的一半。

fsj 提到...

大陸滾輪拖網 掃平魚蝦的家

【聯合晚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 2008.06.10

基隆漁民在台灣北部海域作業,今年的漁獲量奇差無比,民眾吃魚的價格更節節攀升。

有漁民說,近一、二十年來,大陸滾輪式拖網漁船密集在彭佳嶼海域作業,滾輪會隨漁船前進在海底滾動,幾乎把海底壓平,海底即使沒被夷為平地,魚蝦的「家」也毀了大半,漁源枯竭,自然捕不到魚。

漁民說,台灣的拖網漁船是利用網板將網具沉入水面,並張開網眼。有些網板不會沉底,只是水中漂流,不會直接危害海底生態;部分沉底的網板因為呈弧形,碰到海底岩石也會「彈」起來,對海底地形破壞也不大。

隨漁船前進 將海底夷平地

反觀大陸的拖網漁船,是用長約五公尺的滾輪讓漁網下沉。滾輪沉到海底後,會隨漁船前進在海底滾動,幾乎把海底壓平,這形同把魚蝦的「家」毀了,魚蝦當然會越來越少,最後捕不到魚。

老漁民說,大陸拖網漁船的滾輪把海底夷為平地,依照現行法令規定,大陸漁船進入彭佳嶼12到24浬內,我方可以驅離,進入12浬內,就可扣押,但海巡署巡防艇出海執勤的航次有限,大陸漁船現在都是白天在彭佳嶼12浬附近作業,和巡防艇玩「你追我跑」的遊戲。入夜後,巡防艇回到基隆港的基地,他們再侵入12浬內作業,肆無忌憚的拖網捕魚。

海巡署屢次規畫護漁專案,扣押越界的大陸漁船進八斗子漁港,先沒入船上的漁具和漁獲,再驅離到24浬外。漁民說,大陸漁船彷彿摸清了我方政府的政策,他們作業幾天,就會把捕來的魚先運到搬運船上,減少被扣押時的損失;船上的網具被沒收後,海上也會有補給船提供新的網具,馬上又能作業。

漁民建議,日後扣押大陸漁船,一定要把船上的機具「拆解乾淨」。一來,讓被扣押漁船非得回大陸修理不可,再者,消息傳開,其他漁船就有所顧忌,不敢囂張。

扣押拆網不拆機具 徒勞無功

漁民說,台灣北部沿海海底受到如此破壞,政府護漁無方要負很大責任,苦果最終仍由漁民吞下。



◆ 深海漁具 淺海終極殺手

【聯合晚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 2008.06.10

針對大陸漁船破壞海底地形,國立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謝寬永表示,大陸滾輪式的拖網漁船越界到我海域違規捕撈,以澎湖海域最多,也對當地的珊瑚礁及海洋生態產生嚴重衝擊。

謝寬永以大陸廣西北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網站資料指出,大陸滾輪式拖網漁船也叫「套環」,作業時因要跨越一般障礙物,避免漁具被勾住,只適合在深海使用,但很多大陸漁船卻在淺海處使用滾輪式拖網。

謝寬永表示,滾輪式拖網在淺海作業時,很容易就會破壞珊瑚礁,漁具雖然會受損,但大陸工資便宜,就算修補也划得來,而大陸拖網漁船會越界到我海域作業,也代表他們的海域也抓不到魚了。

他說,珊瑚礁受到破壞,藻類就無法附著生長,魚類也少了產卵棲息的地方,海洋生態受到破壞,要重新恢復生機,必須花很長一段日子。

謝寬永表示,我國禁止拖網漁船在三浬內作業,目的在避免破壞海洋生態,不過,聽說也有台灣拖網船偷偷在珊瑚礁區作業的傳聞。

小辭典》滾輪式拖網 連礁帶魚拖進網

【記者肇瑩如】滾輪式拖網漁船與一般拖網最大不同,就是在網口沈子綱處加上圓形滾輪,使漁網能在水深約20到40公尺的珊瑚礁海域作業。由於滾輪多以具有彈性廢棄輪胎切割而成,可在珊瑚礁群上耐撞及滑動、甚至壓碎珊瑚,使漁網不致像一般拖網會卡在珊瑚礁上,而能暢行無阻的連礁帶魚一起拖進網內,是對珊瑚礁生態破壞相當嚴重的捕漁方式。

※ 這是生態浩劫殺手,全世界都在禁止這種把海洋變成海底沙漠的「刑具」,大陸應該立法嚴懲。

匿名 提到...

竭澤而漁

fsj 提到...

漁業浩劫 學者籲長江禁捕10年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7-06 中國時報

長江未來恐成無魚江,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調查發現,由於漁民濫捕幼魚,現導致長江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魚庸魚)的魚卵數量急遽下降,漁業資源嚴重衰退。若不全江全面禁捕十年,日後長江恐無魚可補。

據《長江日報》報導,從事長江漁業資源研究的曹文宣日前在一場座談會表示,在宜都監測點的草魚、青魚、鰱魚、魚庸魚的魚卵數量已不足一億顆,而四十多年前,該監測點的魚卵數量多達七十多億顆,當時整個長江幹流魚卵數更高達一千多億顆。

濫捕是導致魚卵數急遽下降的主因,「四大家魚」為長江流域居民食用的主要淡水魚類,每年四至六月禁捕期一過,漁民常不分成魚或幼魚全都大肆捕撈,許多不足兩個月、身長不到一公分的「魚娃娃」,也成為魚市場交易魚貨,濫捕導致長江流域漁業資源快速衰竭。

曹文宣以去年在岳陽洞庭湖畔拍攝的捕魚照片指出,這些一根根插入湖中的網籪(一種捕魚工具),可在湖區水域形成「迷魂陣」,游進來的大魚小魚通通跑不掉,而類似的網籪在東洞庭湖上至少有六千套,每日可捕撈經濟魚類幼魚數量高達六萬多公斤。

面對長江漁業資源遭逢浩劫,曹文宣痛心地強調:「再這樣下去,就沒有魚吃了!」為此,他建議長江全江應禁捕十年以回復生機。至於禁補對漁業經濟的影響,二○○六年中國漁業產量五千二百多萬噸,長江捕撈產量僅十萬噸,「歇業」不會影響漁業發展。



◆ 開放3浬拖網 漁民怒批漁署不智

【王貴郎/貢寮報導】2008-07-06 中國時報

沿海3浬海域魚類資源枯竭,農委會漁業署最近卻擬研開放掠捕性強的拖網漁船,駛入3浬水域作業,招致北縣漁民反彈,並揚言將串連國內漁民,抗議漁業署此「不智」之舉。漁業署則表示,最近將召開全國漁業會議說明。

漁業署官員透露,開放初期將就區域性、季節性,開放50噸以下拖網漁船進入3浬作業。

政府為應底棲性漁業資源逐年降低的趨勢,自民國五十六年起採取拖網漁船漁區作業限制,管制漁船數量的增加,並自七十八年起全國實施漁船(筏)限制建造,以減緩資源採捕壓力。

同時,漁業署依據「漁業法」及「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等相關規定,訂定「50噸以下拖網漁船不得在沿岸3浬內作業,50噸以上的拖網漁船不得在沿岸12浬內作業」,以及「舢舨漁筏不得經營拖網漁業」等管理措施。

如今,漁業署擬開放50噸以下拖網漁船進入3浬作業,引起瑞芳、貢寮等地區漁民氣憤,漁民說,漁業署凍結核發國內各區漁會3浬漁業證照,致區漁會無權管制其他縣市漁船進入3浬作業,造成各沿海3浬水域魚類資源枯竭。

漁民並說,漁業署若開放拖網漁船進入3浬作業,拖網漁船作業的掠捕性強,大小魚通吃,屆時3浬海域魚類生態將陷入萬年不劫,希望漁業署三思而行。縣府農業局漁業科最近也接獲許多漁民的不滿電話,環保團體向該科表示將聲援漁民向漁業署抗議。

據漁業署統計,國內50噸以下的拖網漁船,共有870多艘。漁業署最近將召開全國漁業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各區漁會溝通後再作決定。

fsj 提到...

鉅亨看世界-北冰洋鮭瘟

鉅亨網/羅力元 2008/07/08

在美國阿拉斯加,塔納納地方的育空河畔,這裡每天都有許多病死的北冰洋鮭魚被撈起來,漁民們想煮成魚湯作為狗的食物,但狗兒們也不大領情。

「你看!這些魚原本是又大又美麗!」漁民Pat Moore用夾著香菸的手,指著眼前一堆死去的鮭魚。「看了真教人難過。就算是我的狗也吃不下這麼多,我看這些魚會先被蛆啃光吧。」 Pat Moore難過的原因,是從育空河捕上岸的這些鲑魚都被科學家檢驗出帶有疾病。

《Los Angeles Times》 報導,育空河原本屬於較寒冷的河水,科學家們推斷,因為全球暖化影響,水溫提高,讓病菌、寄生蟲等病源體生長的範圍,向北方高緯度地區傳播。美國地質測量中心研究員 Kevin D. Lafferty 表示:「氣候變遷並非是疫情發生的主因,但是它改變了疾病控制的範圍。」

而造成洄游到這裡的北冰洋鮭魚死亡率上升的原兇,就是「何氏魚孢黴 (icythyophonus hoferi) 」所引起的「魚孢黴菌症(icythyophonus)」,俗稱「白斑症」。

對漁夫及養殖場老闆來說,漸漸擴大的白斑症疫情很難讓他們靜心面對。阿拉斯加野生北冰洋鮭魚一直深受洛杉磯、紐約、倫敦及東京饕客喜愛,如今漁民的生計卻面臨挑戰。

迴游到育空河的北冰洋鮭魚是鮭魚中的王者。牠們擺動著強而有力的尾鰭,快速穿梭於河水中,陽光灑落在牠們閃閃發光的魚鱗,搭配著水光,這些王者身上閃爍著紅色、藍色、銀色等令人讚嘆的美麗色彩。

為挑選上等的鮭魚,精明的日本買家都會在特定季節來到鮭魚迴游的河岸。這些魚為了繁衍後代,會奮力游上2000英哩穿越阿拉斯加,回到牠們的出生地產卵。當然,牠們的肉質定是鮮美可口,放進嘴裡就可感受到滿滿的脂肪在舌尖化開。

但如今,從河裡撈起的鮭魚遠遠就可聞到令人作嘔臭味,就好像水果在陽光底下腐爛般。這些魚身也泛起許多白色斑點的鮭魚,還未放入煙熏室裡,就已經令人不敢正視。而煙熏過後更加慘不忍睹,不但沒有原本應令人胃口大開的鮮豔色澤,熏過的肉色澤反而變得黯淡,帶著黑色油光、散發陣陣惡臭,好像一片片腐爛的芒果,這確實很難讓人鼓起勇氣吞下肚。

出售鮭魚肉片是這些以漁獵維生的塔納納住民主要的收入來源。

「如果不趕快處理這些腐敗的魚肉,它們的臭味會充斥整間煙熏室。我只想要可以吃的上等魚肉,並不需要這些不能吃的垃圾。」 Pat Moore拿著刀,邊切肉邊表達他的不滿。

上等的鮭魚肉會讓塔納納漁民的冬天過得很舒服。「這些魚肉在城裡是高價的食材,你可能得準備20美元或是超過 1英磅才能享用。」Pat Moore 的妻子Lorene 說,她也是塔納納的原住民。

Bill Fliris 是第一個發現鮭魚出現問題的塔納納漁民,他在1980年晚期就把染病的魚肉送到一位生物學家手上。但這位學者卻對Fliris說:「那些東西呀,我把它們清掉了。它們送到我這裡的時候,都不能吃了。」

隔年,Fliris不死心,又送去更多檢體樣本,這次學者決定認真檢測,可是毫無所獲。後來,有人建議他把整條魚連同內臟,完整地送到美國奧勒崗州立大學 (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魚類疫病研究中心做檢驗。

奧勒崗實驗室發現,這些魚的腎臟異常腫大、肝臟密佈白色小結節。他們很快就確定,這些鮭魚得到「白斑症」,由「何式魚孢黴」所引起。這是魚類常見的疾病,對人體無害,但是對魚類傳染力很強。一個水族箱中,只要一條魚得病,其他的魚很快地也會相繼感染死亡,而目前也無有效的控制方法。

在育空河,得到白斑症的鮭魚比例逐年增加。漁民每次的漁獲都要丟棄約 30%染病鮭魚,他們只好去抓更多魚來儲備過冬。

然而,阿拉斯加漁業狩獵處的官員卻對育空河的疫情不感興趣,也沒有撥出經費來研究。他們說:「這是天然災害,我們也無能為力。」

Fliris決定請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魚類疾病專家 Richard M. Kocan來幫忙。 Kocan在2000年開始檢驗這些魚。而同年育空河的水溫大幅變化,也迫使漁民停止捕撈。

在育空河河口常有商用網捕漁船出入, Kocan發現這裡約有 25%到 30%的鮭魚受病菌感染。然而魚群的外觀及行為,難以明顯看出有疫病徵兆。類似的感染狀況也在塔納納的育空河中游發現。這些游到中游的魚死後,解剖發現內臟有小白斑,而魚身也一樣有發臭的情形。

Kocan 繼續溯河而上,找到了鮭魚產卵地,而他也發現有些鮭魚仍然可以順利產卵。Kocan 原本推測,這些染病鮭魚的體力可能撐不到游回產卵地。若說是在最後一段回家的路上感染病菌又旋即痊癒,則更加不可能。因為他認為,在這段長達數週的旅程中,牠們沒有空閒去找尋食物來回復體力。

為了證實自己的理論, Kocan將染病的魚跟健康的魚的游泳狀態做比較。他在實驗室中,將不同狀態的魚放進一定流速的水池裡。他發現,健康的魚會盡力游10 分鐘才會顯得疲勞,然而染病的魚卻撐不到 2分鐘。 Kocan說:「這就好像要有心臟病的人跑10公里一樣,他不可能跑完全程。」

但既然實際上仍有可能順利產卵,Kocan 進一步推測,可能是另有變數,使牠們無法撐到回到產卵地,也因此才會在河川中游就發現牠們的屍體。

然而持續追蹤這些魚的行為非常困難。夏天的育空河河水非常渾濁,魚群多在河床底層,很難目視魚群的動向。

Kocan 及他的學生仔細檢驗推敲每一個影響鮭魚的變數,最終他們認為可能是水溫變化惹的禍。在最近30 年來,育空河河水平均溫度正逐年上升,春季提前到來,河面冰層也提前消融。

不像其它恆溫動物,鮭魚的體溫是隨著水溫變化。在一份有關鳟魚白斑病疫情的實驗報告中得知,只要水溫升高,特別是超過攝氏12度,魚群死亡率及得病率也會提高。

Kocan 在育空河畔,花了 5個夏天研究病菌,並且直接向當地漁民分享他的發現。雖然造成不小的騷動,但他認為,早點開始跟漁民一同思考對策,總好過浪費時間,慢慢等待阿拉斯加漁業狩獵廳審查他的報告。

假設Kocan 的論點成立,那麼沿著河岸捕撈的漁民可能要先停止商業捕撈,等待魚群回復健康,並且順利游至產卵處。

可是他突然發現研究資金將見底,因為阿拉斯加議會反對他繼續進行育空河的研究,強行將經費刪除。

Kocan 表示:「我們在育空河的工作本來就被很多人在背後議論。」他指出,阿拉斯加漁獵廳官員Gene Sandone並不喜歡他研究的結果。「他並不真正瞭解育空河的慘況,更不想改變他的監督管理方式。」

Sandone 否認Kocan的說法,說他並未反對Kocan對育空河的研究,但他也不太能理解漁民的苦難。

Sandone 認為,育空河的鮭魚是由於染病造成活動力下降,然後才在返鄉的途中,被魚網或是漁船捕獲。所以,像Pat Moore 這種在河岸捕魚的漁夫就只能抓到生病的魚,因為健康的魚會躲在河床底層,或是遠離河岸。 Sandone說:「這是我的推測,牠們並不是直接死在河道上。就算死在河道上,能有什麼影響?畢竟漁獵處也有規範漁民捕撈的數量,好讓這些鮭魚能到產卵處繁衍下一代。」

Sandone 認為,關於捕撈數量的規範執行得一直很不錯。「只不過在去(2007)年,我們與美加地區漁業協定的鮭魚捕撈規範數量相比,下降了 50%而已。」

不過塔納納的漁民並不認同 Sandone的說法,反而覺得今年年底就要退休的 Sandone,還是提前退休比較實在。漁民們希望的是政府能趕快進行研究,找出合適的方針整治育空河,並拯救北冰洋鮭魚。

西雅圖生物學家Mary Ruckelshaus已經將氣候變遷的因素放進運算模組,想努力預測這些北冰洋鮭魚的未來。她認為,假如人類不努力將水溫降低,將傷害減損至最小,這種魚甚至很可能因此絕種。她說:「這就像是一個限時炸彈。如果人類再不想點辦法,那麼這個大滅絕隨時都會爆發。」

fsj 提到...

資源復育路漫漫

【杜宇】 2008-07-12 中國時報

繼日前開放九十六張珊瑚漁業執照後,農委會漁業署再度考慮將放寬三浬內全面禁止拖網漁船撈捕之規定,這些措施即便在漁民間也引發不同的看法。此舉顯有違國際傾向嚴格管制底層拖網漁業的趨勢,對台灣原已不佳的保育形象將帶來更大的衝擊。

這一連串的開放措施,加上日昨劉揆興建蘇花高替代道路的宣示,更讓國內保育團體與相關學者專家,強烈質疑新政府上台後,台灣環保政策正在全面退縮,過去為拚經濟犧牲環保的作法,似乎又再度成為施政的主軸。漁業署官員雖宣稱是為了兼顧現實與體恤漁民生計,並強調將以有效管理來取代一味的禁止。但是從漁民守法觀念與政府過去執行取締非法漁業的績效,對照今日台灣沿岸海域漁業資源的嚴重短缺來看(目前沿近海漁業只佔總漁產量與總漁產值的一六.三○%與一八.三八%),保育人士憂心此等措施,將會對原已受傷的漁業資源與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顯然是對漁政機關的執行力,有很深刻的體認所致。

我國禁止三浬內漁船拖網已近二十年,原因在於沿岸海域是魚卵、仔稚魚、蝦蟹等的孵化與成長場所,業者在使用底拖網作業時,在其拖行過程,往往會破壞海床表層,傷害不少固定在海底生活的生物,加以拖網對魚種選擇性較低,容易產生誤捕及混獲(蝦拖網平均每網到一公斤的蝦,要丟棄五公斤的非目的漁獲物),影響其他漁業經營。初期為顧及漁民生計,政府機關並未給予嚴格規範,業者肆無忌憚捕撈的結果,終於導致台灣沿近海漁業資源的大幅萎縮,在各方強力要求下,政府才頒此禁令,希望能亡羊補牢。隨著科技進步,更多的科學證據顯示,底拖網漁業確實為一種對海底傷害極大的破壞性捕撈方式,為此聯合國強烈要求各國,應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避免海底拖網捕撈對海洋生物與海底環境繼續造成傷害。台灣政府如果貿然開放,是否會因管理不當,造成台灣沿岸漁業資源的浩劫並給國際留下不良觀感,實不容輕忽。

過去由於對海洋漁業資源的認識不清,以為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把漁業資源當做是一種公共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入捕撈,長期濫捕的結果,終於換來今日全球海洋漁業資源明顯的銳減,而漁民也嚐到捕不到魚的苦果。為讓海洋漁業資源能有休養生息的機會,國際間對推動責任制漁業已形成共識,不僅對部分海域每年可捕撈經濟魚類配額進行限縮外(如二○○七年全球南方黑鮪總許可捕撈量減少二○%;歐盟與日本同意削減鮪魚配額超過兩成),更要求各國應針對所屬兩百海哩專屬經濟海域內的生物資源,積極從事養護工作,並做有效的管理,台灣要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豈可反其道而行。

受到國際油價不斷飆漲,大陸漁工薪資提高、漁獲量大不如前,魚價低迷等因素影響,讓國內從事漁業經營的漁民生活更加艱困。雖然開放三浬內全面禁止拖網漁船撈捕禁令,或可解部分漁民一時燃眉之急,但是從長遠來看,是否為「引鴆止渴」,恐怕是官方與漁業界必須要深思的課題。畢竟解決當前漁業困境有多種藥方,包括:擴大休漁、發展生態養殖、推動增殖型漁業、結合陸客轉營休閒與娛樂漁業等等,都是可以採行的方法,政府施政必須要有遠見與整體觀,在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與有效的執行力之前,切勿輕言開放,以免禍延子孫。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成員)



◆ 海洋牧場構想 恐化為烏有

自由時報 2008-07-12

〔記者唐聲揚/基隆報導〕台電計畫在番仔澳興建卸煤碼頭,開發海域正好位於基隆市水產資源保育區及望海巷人工魚礁區範圍,政府多年來投入高達2億元保育經費,未來並規劃作為「海洋牧場」,市府產業發展處長張水源說,一旦卸煤碼頭建成,所有努力恐化為烏有。

民國66年起,包括市府、漁業署、水產試驗所在內,各單位便在長潭、望海巷、番仔澳海域投放各類人工魚礁,數量超過7000座,另有船礁114艘,經效益評估,聚魚效果佳,生物豐富,成功改造沿岸漁場,是漁民傳統漁場之一,市府去年並提出所謂「海洋牧場」構想,將增加箱網養殖區。

張水源指出,台電曾建議,箱網養殖可外移至防波堤外,問題是堤外水深達50至60公尺,水流強勁,箱網錨錠系統施作困難,流速也會影響魚群索餌、成長速度,至於另覓人工魚礁區,選址條件非常嚴苛,不是說換就能換。

此外,論法而言,該海域屬於環境敏感區位,依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規定,開發區域內若有資源保育區、人工魚礁區,應經主管機關許可;且距離沿岸3浬內,屬於基隆區漁會專用漁業權區,開發案已侵犯漁業權。

張水源強調,海洋資源保育經過30年努力,得來不易,卸煤碼頭及灰塘處理場一旦在蕃仔澳建成,勢必造成水域污染,破壞生態,並影響海水交換率,站在市府立場,反對到底。



◆ 威脅生態破壞景觀 台電漠視地方發展

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特稿 2008-07-12

台電如果在蕃仔澳興建大型防波堤和卸煤碼頭,將嚴重威脅當地海洋生態,對番仔灣內的海洋牧場、軟絲仔產房和珊瑚礁造成浩劫,也會扼殺興建中的海洋科技博物館及基隆美麗的海岸景觀,地方損失的觀光及漁業產值高達百億元以上。

台電興建番仔澳卸煤碼頭的位置,刻意挑在台北縣境內、卻是對基隆市殺傷力最強的區域,番仔灣是基隆最主要的人工漁礁投置區,也是北部海域最重要鎖管、花枝和軟絲仔產區和珊瑚秘密花園,若是噩夢成真,當地漁場將萬劫不復。

台電執意要為深澳電廠興建卸煤碼頭和防波堤,將對海科館領域和環境生態平衡產生功能性衝突,目前海科館正在積極籌建中,也不可能停建,台電的卸煤碼頭還處於規劃階段,而且有替代方案,台電卻不顧上級指導單位經建會的裁示,改為遊說立委,企圖用立法院挾持行政體系,不僅心態可議,其做法也違背行政倫理。

目前基隆市僅有少數民意代表看到事情的嚴重性,極力奔走力圖阻擋,但是人單勢孤,唯有基隆市民能主動關心這件事對大家和後世子孫的長遠影響,唯有主動表達抗議,挺身捍衛自己權益,才有機會為基隆留下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