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1

191國同意設深海自然保護區

楊明暐/綜合波昂五月卅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1

在德國波昂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與會代表連日來就一系列措施達成協議,這些措施目的是為了避免地球生物種類大規模滅絕,並阻止人類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受到無法復原的破壞。

參加本屆會議的191個締約國大約5000名代表在過去12天的會議中,就保護地球自然生態免受人口增長、汙染及氣候變化所破壞進行了討論,議題則包括「生物剽竊」(bio-piracy)、基因工程、生質燃料... ,不一而足。

代表們同意聯手對抗生物剽竊,即非法盜取生物資源的行為,常見於先進國家科技公司利用開發中國家的「基因資源」生產藥物和化妝品,並申請專利據為己有。

會議也決定,利用基因工程生產新樹種須先經過風險評估。此外,會議決定採取若干步驟,俾使未來能制訂開發生質燃料的全球標準,以防森林過度砍伐,並避免農民為生產燃料作物而放棄糧食作物,導致飢荒蔓延。

代表們還同意設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深海自然保護區,並擴大陸上保護區的範圍。按印尼、馬來西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波士尼亞等國的方案,將有數千萬公頃土地劃歸自然保護區。

至於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sation)計畫,則決定暫緩實施。此計畫希望藉由增加海洋中的養分,促使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海藻增長。支持者認為這是對抗全球暖化的新利器,反對者則認為該計畫未經過充分實驗,恐將危害海洋生態,可能使海水的酸性增加。

與會代表和環保人士也強調,人類的活動和溫室氣體排放,已造成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地球生物物種最大規模的消失。平均每小時,便有3種生物自地球上絕跡。

這次會議代表們達成的各項協議,被統稱為「波昂之約」(Bonn Mandate),日後將被附加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內容當中。



◆ 台灣海洋平台 上網逛海去(節錄)

【聯合報╱傅彩珺】 2008.05.30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提升全民海洋保育內涵,帶動海洋與人類生活的連結,並永續台灣海洋生態資源,特別整合建置一套完整多樣、互動性佳的海洋專屬平台網站──台灣海洋平台,藉由海洋相關資訊服務,讓民眾更了解海洋、親近海洋。從去年11月開始推動至今,受到網友熱烈下載訂閱,海洋平台也和國外網站同步連結,與國際接軌。

台灣海洋平台網站採主題頻道方式呈現,每個頻道各有專屬圖示做區別,方便民眾上網輕鬆點選。頻道種類包括海洋生態研究、海洋新聞、海洋生活、海洋保育、海洋文化及海洋音樂等系列。每個頻道各自獨立,提供不同的海洋相關訊息。(後刪...)

台灣海洋平台內容多樣、互動性佳,不但操作方便,與生活息息相關,最大的特色為下載相當容易,民眾只要先連上蘋果電腦iTunes網站,下載iTunes軟體之後(免費下載網址:http://www.apple.com.tw/itunes/download),再回到台灣海洋平台網站點選欲訂閱的圖示,即可開始下載節目。節目下載完畢,可直接在iTunes的Podcast列表中,點選喜愛的頻道節目欣賞。除了可在電腦上操作使用,本功能另有同步行動學習服務,可經由iTunes同步到iPod、MP3等隨身播放器,讓Podcast語音或影片方便隨身攜帶、行動學習。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王維賢表示,台灣海洋平台從去年11月起開始推動至今,受到大家熱烈的下載訂閱,同時也連結到國外網站,同步與國際接軌。除了期望台灣海洋平台的建置,能夠提升台灣的海洋文化,也希望全民都能共同盡心保育海洋資源,就如同總統馬英九曾經提出的海洋政策口號「台灣不只有海鮮文化,還應加強海洋文化」。如欲了解更多關於「台灣海洋平台」訊息,可上 http://top.nmmba.gov.tw/網站查詢。

※ 相關報導:

氣候變遷 要積極面對
美澳研究顯示 海洋暖化速度遠高於預期
新研究對海洋「混獲」緩和策略表示憂慮
禁止捕魚護衛珊瑚礁避免掠食性海星爆發
日航海家駕波浪驅動船完成橫越太平洋壯舉
颱,神奇 崎頂沙灘回來了

變調的海洋 - Altered Oceans
歐洲和俄羅斯污染向北極蔓延
美軍倒入海中的毒物?
從東沙芝麻開門到8國生態IM論壇
環團:台灣只有海鮮文化 沒有海洋文化
公視重回海洋紀錄片 思索台灣海洋生態環境
蚵仔殼築堤 把海岸還給海洋
濫捕情況若不扭轉 再過40年全球將食無魚
海豚都到哪去了?
中國海洋專家:渤海早成死海
澳洲卡布其諾海岸 泡沫漫天
從北縣保護丹頂鶴棲地到全球紅樹林減少1/5
巨型水母侵日 愈殺愈多漁民慌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巨大的海洋生物
澎湖寒害冤枉! 測到低溫沒人報
研究:受到壓力的海藻能影響氣候
科學家揭露洋流具有「條紋」
全球暖化?研究表示下個十年將會比較冷
大型哺乳動物活的更辛苦,滅絕的更快
新 DNA 證據推翻南島人口遷移理論

新系統 研究海鳥追蹤海洋健康
天氣、波與無線電:超強發訊
微波轟炸 殺死外來入侵物種
可縮放的風力渦輪發電機也能裝在屋頂上
風箏能為 10 萬戶人家提供電力

3 則留言:

fsj 提到...

挑戰世界紀錄 太平公主號將往返美洲

中央社 2008-06-03

(中央社記者李安東台北三日電)結合台灣、香港、中國兩岸三地心力與智慧建造的中華古帆船「太平公主號」,即將於十五日自台灣啟程,橫渡太平洋進行往返美洲之旅,以挑戰世界紀錄並重塑六百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

「太平公主號」是依照中國明代戰船型式製造的古帆船,從選材、造帆都使用傳統方式,但是古帆船沒有設計藍圖,沒有準確的比例圖,建造過程中雖然遍訪國內外各大圖書館和中外學者專家都不得要領,最後終於由船長劉寧生在台灣國家圖書館找到可靠的官方檔案「閩省欽定戰船條例」,再拚湊在中國南京發現的戰船條例下半部分,才複製完成明代古戰船。

劉寧生說,「太平公主號」在中國福建晉江深滬港由一名陳姓老師傅製造,船長十六公尺、寬四點五公尺、吃水深二公尺,排水量為三十噸,船速約八海里。歷經一年後完成,將由十二名船員,以無引擎的方式,依照先人的智慧,利用風帆進行世界首度無動力中華帆船往返美洲的世界紀錄。

目前,「太平公主號」經過香港海事博物館與英國海事博物館嚴格檢驗後,將於七日自香港來台,預訂十一日抵達,然後於十五日由台灣基隆碧砂漁港啟程,踏上橫渡太平洋之旅。沿途將經過琉球那霸、日本橫濱、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最後抵達舊金山。明年三、四月間,「太平公主號」將返抵台灣,全程歷時十一個月,航程一萬八千海里。

六十一歲的劉寧生也是台灣畫壇「老頑童」劉其偉的二公子,他曾在2001年完成駕駛無動力帆船環球航行的紀錄,六年來他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讓中華古帆船再一次揚帆四海,讓西方人見識中華古帆船的悠久歷史與智慧結晶,而在返航後,「太平公主號」則將捐贈給台灣的博物館,做為展示和教育之用。

※ 可悲呀,船還要登記成香港籍。



◆ 受限法令 跨世紀號2年沒揚帆

記者:柯鳳儀/TVBS 2007.11.18

從民國87年劉寧生駕著跨世紀號出航到現在,相處10年的歲月,甚至像是自己的女友一樣,劉寧生怎麼捨得把它轉賣,原來劉寧生是認為台灣管理休閒船舶的法令不夠周全,跨世紀號無法就地合法,還必須被當成商船,每出港一次就要申報安檢,與其在台灣綁手綁腳,還不如把船送到國外。

明明是帆船,跨世紀號航行到馬來西亞之前,還是必須比照商船,來到安檢站。跨世紀號船長劉寧生:「這不是漁船工作船,它是休閒的船,所以麻煩你,我們也特別準備這個(鞋套),老懷疑這條船在做一些賺錢牟利的勾當,不要這樣子想,想好的嘛,想我們海洋教育。」

安檢、出港申報,跨世紀號不能自由地說走就走,就是受限於台灣的法令,管理休閒船舶的法規,先是討論了4、5年的遊艇法沒有下文,船舶法中的遊艇專章跑了一年半還沒有過關,無法可管,20噸重的跨世紀號被當成商船處理,船頭的美國國旗也拿不下來。

劉寧生:「我在美國可以買船,登記在我的名下,回到自己國家,反而他把它看成是商船,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

環遊世界一周,民國90年風光回台的跨世紀號,如今被迫落寞地離開台灣,法令綁手綁腳,讓跨世紀號2年沒揚帆,對劉寧生來說,滿是無奈。跨世紀號船長劉寧生:「它是我異性的好朋友,但是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來認識它。」



◆ 受限法令難入籍 劉寧生忍痛賣船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2007.11.18

熱愛海洋的劉寧生,六年前駕駛「克莉思汀號」環遊全球,如今這艘遊艇因受限法令不能入籍台灣,在台灣海域反寸步難行,不得不遠賣法國,今天下午將告別台灣,長年推動海洋活動的劉寧生船長海洋夢碎。

劉寧生是已故藝術家劉奇偉的兒子,目前是台北市帆船協會副理事長,他在一九九九至二○○一年間,駕駛「克莉思汀號(也稱跨世紀號)」帆船,創造華人駕駛無動力帆船環航世界的壯舉。

然而這艘伴他走遍全球的廿五噸帆船,卻因法令限制,入不了台灣籍,從高雄到台中就等同出國,須接受繁雜的安檢。劉寧生氣憤說,若想揚帆出海,海巡人員就會前來錄影蒐證,甚至恐嚇移送法辦。

劉寧生說,目前台灣無大型帆船管理規定,現行船舶法視廿噸以上為大船,包括貨輪、商船等,使得廿五噸的克莉思汀,被視同商船、貨輪管理,要求聘雇船員,還要有商船船長執照。「其實我們是比較大一點的遊艇」,台北市帆船協會四、五年來爭取修訂法規,但都無法如願。

劉寧生表示,政府震天價響高喊「海洋國家」,卻一直沒有解除「海上戒嚴」,相關法規不全,讓完成「環航世界,希望之旅」的克莉思汀號,只能被「五花大綁」停泊在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遊艇碼頭。

努力推展海洋帆船教育的劉寧生傷感說,今天克莉思汀號即將告別台灣,有興趣的民眾,可在今天中午前到鼓山區哨船頭遊艇碼頭,再看它最後一眼。

※ 海洋立國?笑掉人家大牙。相關報導:

* 海洋之子劉寧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54987

fsj 提到...

重建明代古戰船 邀你橫渡太平洋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8.06.04

中國明代古戰船,將在鄭和下西洋之後的六百年後,重新躍上世界舞台,並遠征美洲大陸。航海家劉寧生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福建晉江依循古法打造了一艘中國明代復原戰船「太平公主號」,即將在十五日從台灣啟航,橫渡太平洋預定年底抵達美國舊金山。

劉寧生是知名畫家劉其偉的兒子,他在四十歲那年放棄了事業與家庭,一頭栽進航海的世界,在二○○一年成為首位駕駛無動力帆船環球航行的華人。他曾表示,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是激起他航海夢的原因;他感嘆,「初中時還在野柳看到有師傅在造中國木船,現在大概只有福建還有人會做了」。讓中國古帆船再度揚威四海是他這輩子的願望。

劉寧生在國家圖書館搜尋中國古代船舶資料,找到了一本清代「欽定閩省戰船則例」,裡面記載了明末清初戰船的工藝技術,「就像是工料單,但完全沒有藍圖、比例圖」,他認為清朝的記載應該具很高的可信度,於是到福建去找造船的老師傅,先做模型,再將模型放大成十五倍的實體戰船。

太平公主號屬古代的「趕繒船」,超過九成以上運用天然材料、遵照古法製造。劉寧生表示,除了外貌、工法遵照古法,在航行的過程中也完全不使用現代化的動力引擎,完全利用風力,「跟祖先用同樣的智慧、工具在海上航行」。操作古帆船和現代帆船的最大差別在於人力的需求,同樣的規模,如果是現代帆船,只要一個人就能搞定,但是太平公主號至少要八個人才能操作。

太平公主號十五日從台灣出發,目的地是舊金山,途中會經過日本琉球、橫濱,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預計年底前會離開舊金山,循南太平洋回到台灣,如果順風航行,估計最快明年三月可返台灣。劉寧生指出,從台灣到日本航程中遇風暴機會較大,到北太平洋則會比較平順。

太平公主號目前正在徵求體驗航員,報名可洽中華民國海洋發展協會:(○二)二九三八六三四五。



◆ 仿明代戰艦 全船找不到螺絲釘

葉基/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4

彷如電影情節,通過時光隧道,現代航空母艦開進了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場,日本自衛隊裝甲車闖進了幕府時代;如今,明朝帆船戰艦「太平公主號」十五日則將從基隆港出發橫渡太平洋,老船長劉寧生咬了咬手指頭,證實自己並非在作夢。

中華海洋發展協會理事長彭弘光與劉寧生,合力出資興建的明末清初戰艦「太平公主號」,是福建「趕繒船」的複製品,由經驗豐富的福建造船工匠採用六百多年前的帆船建造技術,運用天然材料製造。

彭弘光說,明朝的帆船戰艦沒有設計藍圖,沒有準確的比例圖,更沒有建造標準,連文字記載都很少,因此建造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戰船十分困難;最後他們在國家圖書館,找到台灣銀行在數十年前出版的《閩省欽定戰船條例》,而「太平公主號」就是依照此書復原建造。

「衛星導航設備除外,『太平公主號』的設備都遵循古法,包括採用風帆動力,原本船上有一具十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也將拆除,」彭弘光說:「我們排除了以現代材料建造此船的各種可能,在船上你找不到任何螺栓、螺帽、螺絲釘、聚酯或塑膠合成樹脂的材料。」

船長劉寧生所使用的中國明代航行科技,在四百多年前領先全球,今天依然經得起大自然的考驗,「包括從竹子汲取靈感的隔水艙、由竹、麻組成,不易磨損又能如扇子般在甲板上操作收放的硬帆,此外還有中央船舵、櫓、與作用等於羅盤的水針。」彭弘光說。

中國人的智慧讓劉寧生激賞不已,不過中國人喜歡留一手的習慣更讓劉寧生頗多感慨,「提供造船藍圖、模型的晉江老師傅並未公開所有的建造技術與數據,儘管他的子女們不願繼承父業,但師傅寧願讓寶貴的機密技術未來隨著自己帶往別的世界,也不願公開於世,很多中國古老智慧就這麼失傳了。」

「太平公主號」船籍登錄在香港,則是另一個令人頗感無奈的事,「因為依照兩岸遊艇帆船管理辦法,『太平公主號』將被登錄為漁船,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只好在香港註冊船籍。」彭弘光解釋鼎鼎有名的「太平公主」為何落籍香港。

fsj 提到...

阿瑪斯號浩劫後 龍坑珊瑚長回來了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屏東縣報導】 2008.08.12

「歷經七年半時光,遭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所載燃油汙染的墾丁龍坑海域珊瑚已恢復汙染前原狀。」接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監測的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說,最近調查發現,珊瑚覆蓋率已達百分之廿六,和發生浩劫前的覆蓋率相差不多。

他指出,龍坑生態保護區浪濤洶湧,每次颱風過境都會帶來巨浪,珊瑚生長不易,覆蓋率最高時僅達百分之廿六;最近調查遭燃油汙染區的珊瑚,也已恢復到百分之廿六。

原在龍坑海域漂流的小片船骸被打撈上岸後,珊瑚已有逐年增加趨勢;龍坑珊瑚浩劫恢復如此快,世界罕見,應與風浪大,又在保護區內,人為干擾少,環境適合珊瑚生存有關。

龍坑生態浩劫發生在九十年一月十日,重三萬五千噸的阿瑪斯號貨輪在鵝鑾鼻附近的龍坑發生機械故障,漂流四天後觸礁,船身斷成兩截沉入海底,船上所載一千一百多噸燃油漂散並汙染海域,船骸、礦砂覆蓋海底,影響海域面積達五萬五千平方公尺。

樊同雲說:「龍坑的珊瑚在船骸碎片隨海浪亂刮及礦砂覆蓋後,珊瑚驟減,幾乎到零。」四年前國科會委託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珊瑚覆蓋率仍在百分之五以下,政府把阿瑪斯號沉船汙染海域日訂為「台灣海域受難日」。

環保署曾赴挪威打國際海洋官司,向船公司索賠三億五千九百萬元,法院以缺乏珊瑚損失數據,只判賠九百萬元,比官司費一千六百萬元還少。



◆ 崎頂浴場蓋殯儀館 「發神經!」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竹南報導】 2008.08.12

竹南鎮公所有意將崎頂海水浴場改為殯儀館,當地里民聞訊譁然。昨天上午,鎮公所到當地辦公聽會,大批里民頭綁抗議白布條,罵聲不絕;鎮長康世儒的發言一再被打斷,只好離去,公聽會不歡而散。

鎮公所有意將海水浴場改為殯儀館,消息曝光後,連日來,鎮長信箱網站幾乎被「塞爆」,上百封電子郵件一面倒地反對殯儀館,有人大罵「發神經」,有人說「鎮公所頭殼壞去,只想賺死人錢」,還有人諷刺「崎頂第9景─海岸殯儀館」。

「沒需要!沒需要!」昨天上午,鎮公所在崎頂里福龍宮舉辦公聽會,台下群眾齊聲鼓譟,強烈拒絕殯儀館進駐崎頂,里民還成立自救會,現場發起連署。

會場四處掛著抗議布條、標語,有人抱怨鎮公所故意挑上班日開公聽會,害他們須請假參加;有里民強調,殯儀館已引起全里老中青三代反彈,絕對不該設置。

里民認為,崎頂海水浴場有七十多年歷史,里內還有啤酒廠、牧場、老車站觀景台、懷舊步道、母子隧道,而海岸地帶多年來推動觀光,設有自行車道,如今不拚觀光卻想設殯儀館,是錯誤決策。

有人提出數據,強調去年全鎮往生419人,沒有設殯儀館的需求,且頭份已斥資3億籌建,竹南、頭份同一都市計畫,沒必要蓋兩座殯儀館。 新竹縣竹北、竹東等大城鎮也沒殯儀館。

里民齊聲反對,鎮長康世儒回應時,群眾一直打斷他的發言,康世儒迫於無奈,只有離去,公聽會在群眾不滿聲中結束。



◆ 研究:保育有成 座頭鯨和南露脊鯨數量回升

法新社╱盧瑞珠 2008-08-12

(法新社日內瓦十二日電)根據「國際保護自然聯盟(IUCN)」今天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原本快要瀕臨絕種的座頭鯨和南露脊鯨,數量已經開始回升,生存威脅機率降低。

但是,這項報告警告,一些較小型的鯨魚,包括一種鼠海豚,正面臨更大的絕種危機。

IUCN主席李維茲指出:「座頭鯨和南露脊鯨由於受到保護免受商業捕殺,在許多分布區,數量都正在恢復中。」

他認為:「這是一個保育成功的重大案例,同時也清楚的顯示,在保護這些海洋巨大生物時,應採取那些行動。」

但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小型鯨魚,存活數量仍受到威脅。其中百分之十被列為瀕臨絕種或嚴重瀕臨絕種,鼠海豚即為一例。

IUCN表示,鼠海豚生長在加州灣,被認為是下一個可能滅絕的海洋生物,目前野生鼠海豚的總數只有一百五十隻左右。

IUCN是一個國際生態保育組織網,由超過一千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組成。它所發出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被廣泛的作為瀕臨絕種動植物的索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