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07-04 中國時報
國家衛生研究院三日發表台灣第一份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調查,國人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患者高達十二%!平均每八人有一人,低社經地位的弱勢族群更每五人就有一人。推估全國約有二百多萬名患者,但僅三.五%知道自己罹病。此一研究結果於六月底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
《刺胳針》「The Lancet」六月廿八日出版的期刊上,刊出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研究室發表的「探討全台灣因慢性腎臟性疾病而死亡的重要性」論文,溫啟邦分析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廿歲以上、約五十萬人的健檢資料,因樣本數多,首次可以將腎臟病做完整分期,獲得國際重視。
溫啟邦發現,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或肥胖者,特別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幾乎每三人有一人,低社經地位的弱勢族群每五人有一人罹患此病,比高社經地位者高出二.五倍之多。據推估,台灣每十人有一人死於慢性腎臟性疾病,近半數在六十五歲以前死亡,台灣的慢性腎臟病人約達二百萬。
溫啟邦將慢性腎臟性疾病依嚴重性分為五期,第四、五期病人已需要洗腎。值得警惕的是,只要出現非常少量的蛋白尿,死亡危險性即顯著增加,總死亡約增加八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一倍。
溫啟邦說,台灣病人對早期腎臟病缺乏警覺,多數人已屬於第三期,即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六十,腎功能指數變低,死亡危險性高。問題是,此時多數民眾仍無自覺症狀,都是到快洗腎時才知道自己罹病,甚至還沒洗腎就因心臟病或中風而死,其死因也因此未歸類在腎臟疾病,以致這項發現令多數民眾驚訝。
台灣洗腎比例高居世界第一,每年五、六萬人洗腎,花掉健保二八○億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溫啟邦說,必須從「認識、檢查、預防、治療」四方面努力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是,檢驗血中的肌肝酸及有無尿蛋白。生策會計畫三年投入二億,推廣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檢,別讓台灣人活在洗腎陰影中。
溫啟邦表示,經常吃中草藥的人,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風險增加二○%,長期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者也是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
◆ 糖尿病非小病 併發症別輕忽
鍾玉玨/紐約時報二日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7.03
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文明病,哪個比較嚴重?若以1-10分評比(10分代表最嚴重),受訪者多半給癌症、心臟病打9或10分,給糖尿病4或5分。顯示一般認為癌症、心臟病的嚴重性遠高於糖尿病。
「美國糖尿病學會」執行長霍斯納說,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糖尿病「有藥可醫」、「糖尿病患者氣色超好」、「從來沒聽過有人死於糖尿病」,顯示大眾對糖尿病的認識少之又少。
但糖尿病絕非小病。霍斯納說,糖尿病會影響全身功能,諸如聽力、視力、性能力、睡眠甚至心理健康。該病會併發失明、截肢、腎衰竭,患者也是心臟病、中風的高危險群。
糖尿病係因身體無法將血糖轉換為能量。第一型糖尿病患問題出在胰臟不分泌或僅分泌微量的胰島素,泰半是自體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破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病患以孩童與青少年為主;第二型糖尿病患好發於肥胖或缺乏運動者,約佔所有糖尿病患的90%-95%。
對糖尿病的認知與實情落差過大讓專家憂心不已。全美糖尿病患持續激增,「聯邦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糖尿病患已突破2400萬人,佔人口8%,另外有5700萬人血糖值異常,已符合「糖尿病前趨症」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確有藥可醫,不過患者得時時提高警覺、注意飲食、改變生活習慣,始能控制病情。
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教授布斯說,病患若能多注意病情,定期接受治療,活得長壽、活得健康並不困難。
不過一些病患太忙,未妥善照顧身體;有些低收入戶因為負擔不起醫藥費,無法定期回診;就算病患有醫療保險,須定期回診與拿藥,自付額是一筆吃不消的開銷。
糖尿病之所以嚴重,在於它會併發其他疾病。《美國醫學會期刊》上周報導,憂鬱症病患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偏高,反之亦然。可能是憂鬱症會影響病患的自主管理,導致飲食、體重、血糖等控制全亂了套。
身體從頭到尾逃不過糖尿病的影響,不僅會誘發憂鬱症,也會造成失眠、中風、失明、影響牙齒健康、聽力喪失等。
糖尿病也是肝病與腎臟病的元兇之一,重者會造成胃癱瘓、腸蠕動無法自主。因為血液循環差,每年約有8萬6000名病患遭截肢。
此外,糖尿病會影響男女關係。約50%-80%男性病患有勃起障礙,女病患喪失性慾。
為了扭轉病患對糖尿病的認知,美國糖尿病學會明年開始將加強醫師與病患之間的溝通,讓病患了解病情之嚴重。協會強調,調整策略並非在嚇唬病患,而是讓病患正視該病的嚴重性,達到預防之效。
※ 相關報導:
* 揭露肥胖基因
* 二歲大 -- 兒時肥胖的臨界點?
* 遺傳變異與含糖食物連結
* 運動飲料 1瓶等於5.4顆糖
* 墨西哥研究:砷污染水源可能導致糖尿病
* 國人愛用藥 生態環境受汙染
* 美醫界呼籲腎臟買賣合法化
* 糖尿病使末期 C 肝患者肝癌風險加倍
* 亞洲女性輕微超重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 可可會是種對糖尿病患者有益處的治療
* 11種健康食物 甜菜、甘藍菜... 多吃有益
* 晝夜節律與新陳代謝之間的關連找到了
* 研究:骨骼是內分泌器官 控制糖尿病與肥胖
* 胰島素管控抗老荷爾蒙 Klotho 的分泌
* 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是「第三型」糖尿病!
* 中年得糖尿病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研究:胰島素受體可管控腦部迴路的結構
* 乙型糖尿病也許因「腸道」機能障礙所引起
* 研究新奇的腸-腦-肝迴路確認糖尿病潛在藥物
* 提早消費牛奶與甲型糖尿病之間的新洞見
* 研究:新疫苗方法能避免、逆轉甲型糖尿病
* 肥胖與糖尿病:脂肪殺死β細胞的新手法
* 含氯殺蟲劑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 「胰島素藥丸」可取代胰島素注射
* 人工腎臟 隨身穿戴 不用辛苦洗腎了
* 小孩壓力大 也會引發過敏反應
* 長壽的祕密也許不在基因
* 疾病大流行時醫生該讓誰死?報告提供答案
4 則留言:
解毒劑排鉛 減緩腎病惡化
自由時報 2008-07-09
延後洗腎四年 減輕健保負擔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重金屬鉛會傷害腎、腦等器官,醫界過去對低量鉛暴露造成的慢性傷害束手無策,但最新研究發現,對第三期慢性腎病患者注射鉛解毒劑,將鉛排出體外後,能減慢腎病惡化速度,至少能延後洗腎四年,每人「至少」省下兩百四十萬元洗腎支出,甚至還能紓解健保每年被「洗掉」三百億元財務重擔。
由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二○○三至二○○六年間,針對一百一十六名三期腎病患者,進行嚴謹的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注射鉛解毒劑把鉛排出體外的群組,腎功能惡化速度明顯減慢。
林杰樑表示,兩組病患最初腎功能平均都只剩三十八分,追蹤治療四年後,治療組腎功能還在三十六分,對照組腎功能已掉到二十四分。一般十分以下就準備要洗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群病患原本的血鉛值平均才僅五μg/dL,遠低於目前政府訂定的成人血鉛安全值為十μg/dL,但林杰樑指出,這是因為血鉛值反應的是近期鉛暴露,並不代表體內沒有過去累積下來的鉛。
以這次研究為例,患者血鉛平均值雖然低於成人安全值,但被解毒劑逼出體外的體鉛總量,平均高達八十微克,證實其體內確實有許多過去蓄積的鉛。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螯合療法」,腎病患者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少量注射將血鉛值壓低,幾乎無副作用,受試病患四年來平均注射十三支,只花一萬三千元,就省下兩百四十萬元健保洗腎支出。
此療法僅適用體鉛值較高者
林杰樑認為,若病患持續接受追蹤治療,還能再進一步延後洗腎的時間。他的門診有些三期腎病患者,追蹤治療已長達十多年,腎功能至今仍維持穩定。
不過林杰樑強調,此療法適用體鉛值較高的腎病患者,不應拿來隨便亂打。其中又以尿蛋白較低的患者效果最好,尿蛋白較高者雖也有療效,但效果比較差。
168新生活運動 糖尿病患的好朋友
【聯合報╱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2008.07.12
糖尿病患控制病情,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家藥廠設計一套幫助糖尿病患自我管理的系統,透過網路,提供長達24周關於血糖、飲食、運動、生活的資訊,並已開放免費使用。
因為共24周,換算等於168天,故稱「168不慌糖新生活運動」,網址為www.dcfl.com.tw,只要加入會員,就能免費享用這套系統。來自義大利的糖尿病醫師Patrizio Tatti說,糖尿病患常感孤立,容易放棄,不知道該找誰幫助。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蘇秀悅說,糖尿病患常常「知易行難」,許多衛教宣導對病患來說只是一句話或一篇文章,無法有效落實,必須改變行為,才能改善病情。
「168不慌糖新生活運動」網站有許多個人化功能,例如有24週健康日誌,不但會顯示人的圖像,觀看自己的血糖、血壓、BMI(身體質量指數)曲線變化;還提供由台大營養師設計的100多道菜單,說明熱量、材料、作法,只要用滑鼠拖曳,就能自己規劃喜歡的菜單,並幫忙計算熱量,還有由外文翻譯的健康文章,可供閱讀。
47歲的查先生,罹患糖尿病已10年,他說,過去他的三餐老是在外,又愛吃油炸的食物,以致。不容易控制飲食,也常吃肉配青菜,現在則倒過來,多吃青菜少吃肉;餓的話,就泡一點燕麥片充飢解饞。
39歲的翁先生,雖然年輕,但今年四月意外發現血糖值竟高達300多,每次吃完飯都疲倦想睡,原來是高血糖的警訊。過去為了工作經常熬夜,現在則積極調整作息,秉持自己烹煮、少量多餐和運動,6周就瘦了2公斤,空腹血糖也順利降到100多。
三從四不得戰腎新國病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08.24 中國時報
一位45歲運動健將因痛風常使用止痛劑,雖曾被告知腎功能不全,但未加以注意,結果,在重大比賽前,出現嚴重腎功能障礙及貧血,加上天氣熱,排汗多,最後全身虛弱、浮腫、呼吸急促,只好接受洗腎。
這是四年前,帶領中華隊參加2004雅典奧運的棒球教練徐生明發病歷程。當時他因痛風一直服用止痛藥,回國後病況惡化到必須洗腎,幸虧弟弟捐腎,才讓他脫離洗腎的命運。
台灣人洗腎的比率,在世界屬一屬二,國內洗腎人數約5萬多人,每年新增8000多名病患,這種名列前茅的現象,讓腎臟科醫師感到憂心。
每8個成人有1人 罹慢性腎臟病
根據國衛院溫啟邦教授的研究,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罹患第1-5期慢性腎臟病者約200萬人,也就是說,每8個成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但僅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病。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腎臟科林裕峰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平時並無症狀一旦症狀出現,腎功能往往惡化到相當程度,需要洗腎。
但民眾對洗腎充滿恐懼,深恐「一洗腎一輩子就完了」,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江守山醫師直言指出:「恐懼來自無知!」其實,洗腎是在為病人「保命」,並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當病人肌酸酐、尿素氮及肌酸酐廓清率等數值,來到警戒線時,醫師會建議患者洗腎,走到這一步,代表患者的腎臟已經無法負荷身體的代謝,再不透析,則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產生其他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江守山分析,國內洗腎患者的發生原因,第一名為糖尿病占39%,第二為腎絲球腎炎占35%,第三為腎臟間質病變占27%,第四及第五名為高血壓及不明原因。
3高等八大族群 得病機率更高
要避免走上洗腎之路,就須好好護腎。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委、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黃尚志表示,護腎有「三從四不得」的原則。
「三從」是指腎臟功能已受損的病患要遵從低蛋白、低鉀、低磷、低鹽「四低飲食」、每3個月作3項腎臟功能「定期檢查」、並遵循「醫師指示」;「四不得」是指「危險飲食」高磷、鹽、鉀、蛋白食物要不得,「高血壓、血糖、血脂、尿酸」要不得,「濫用藥物」與「暴飲暴食」的行為都要不得。
什麼樣的人是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黃尚志說,每個人都有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會,特別是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痛風與尿蛋白患者、65歲以上成年人、藥物濫用者、有家族腎臟病史者、抽菸者等八大族群,更是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腎絲球濾過率盼納入檢查指標
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平日應從蛛絲馬跡自我觀察,有無「泡、水、高、貧、倦」等症狀,例如,有泡泡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食慾不振等現象且原因不明時,就應該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腎臟醫學會也大力推廣將「腎絲球濾過率」納入腎功能檢查的新指標,黃尚志說,一般健檢的腎功能項目只有肌酸酐或尿蛋白,就像只量體重不量身高,無法反應真實的健康狀況。
腎絲球濾過率的計算並不需要做額外的檢查,只要將血清肌酸酐值、體重、年齡、性別等項目,代入特定公式,即可評估每分鐘有多少水分經由腎臟過濾,先進國家公認這是較精準且最能反應真實的腎功能指標。
民眾若想要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上腎臟醫學會網站,將血清肌酸酐值輸入公式就一目了然。
實施健保 我洗腎率飆世界第一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08.26 中國時報
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洗腎發生率和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答案竟然是「實施全民健保」!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楊五常分析台灣洗腎現況發現,八十四年實施全民健保後,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即快速增加;今年的最新統計,洗腎人口達五萬六千多人,較實施健保前一年足足成長了三.五倍。
健保制度已改變末期腎臟疾病流行病學的趨勢,這種特殊的「台灣經驗」日前登上歐洲最權威的官方醫學期刊《腎臟、透析、移植》(Nephrol Dial Transplant)上,引起國際矚目。
擔任台灣腎臟醫學會前任理事長的楊五常和高醫腎臟科醫師黃尚志收集台灣健保透析登錄資料,回顧分析民國七十九年至九十年,台灣透析末期腎衰竭疾病的發生率、盛行率和死亡率趨勢,並解析洗腎這個號稱「台灣新國病」對全民健康保險的衝擊。
達五萬六千多人 成長三.五倍
楊五常表示,台灣因末期腎臟疾病而需要洗腎的患者,發生率及盛行率在八十四年全民健保開辦後,均呈現快速增加現象。在七十九年,洗腎人數八○五一人,到八十三年健保實施前一年,洗腎人數一萬六六五○人,八十四年健保開辦,人數快速成長為一萬九九七八人,到了九十年,已達三萬一八七六人;發生率成長了二.六倍,盛行率更成長了三.五倍。
他進一步分析發現,健保實施後,洗腎病患平均年齡從五十三.八歲增加為六十一歲,提高七.二歲,增加的病人以年老、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最多,八十四年全民健保開始這一年成長最為明顯。病患第一年死亡率也大幅上揚,在八十三年死亡率為每千位病患七.八人,到九十年死亡率成長一倍以上,達每千人有十八人死亡。
年耗三三○億 健保局「做功德」
研究也分析,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病患累積存活率,結果大出意料,因為七十九年至八十三年的群組(即未實施健保之前)的洗腎老人,竟然比八十四至八十八年的群組(健保實施之後)累積存活率更好。顯示全民健保已嚴重影響患者的流動及死亡率。
楊五常表示,全民健保確實是一種「福利」,洗腎納入健保給付造福很多病人,但增加的多是高齡、糖尿病和重症患者。過去重症病人因為洗腎須自付,所以多半放棄治療;有了健保後,家屬明知道病患身體狀況不樂觀,還是要求洗腎多爭取一點時間,有的病人可能多活幾星期或幾個月,因此也造成洗腎第一年死亡率升高的現象。
楊五常說,台灣洗腎技術進步,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其實是因為病人累積存活率增加,病人活得久、累積人數當然越來越多。他強調,台灣應加強慢性腎臟疾病防治,降低洗腎人數,並進一步減輕健保醫療負擔。
防治應重於洗腎 減輕健保負擔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坦言,健保對於洗腎患者的照顧如同是「做功德」,根據健保局統計,台灣一年洗腎人口約五萬六千多人,健保全年四千四百億元的醫療費用,有三三○多億元花在洗腎上,平均每位腎友一年花費約六十萬元,是一般人的卅倍。近年洗腎新增人口及洗腎人數成長幅度已趨緩,但長遠看來,洗腎仍是一筆龐大的健保支出。
◆ 台灣人腰子不好? 是防治太差
張翠芬/新聞分析 2008.08.26 中國時報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二○○七年報顯示,台灣每年新增洗腎病患和洗腎盛行率均高居世界第一位,這意味著什麼警訊?難道是台灣人腰子特別不好?還是政府的防治政策需要徹底檢討?
依照腎臟科醫師的說法,台灣洗腎盛行率高主因是洗腎技術好,病人可以長期存活,累積的人數也因此越來越多。但「新增」洗腎病人發生率也拿第一名,實在說不過去,這表示台灣的腎臟病防治工作做得太差!
日本、台灣、美國一直是世界洗腎盛行率最高的三大王國,過去多年來均由日本居冠。但近年來日本從第一名缺席,台灣馬上躍居首位。腎臟科醫師分析,保險制度、器官捐贈風氣不盛、用藥習慣不良,都是造成洗腎人數上升的因素。
以美國為例,廿五%的疾病未納入醫療保險,但只要病人開始接受洗腎,即可享有保險給付,因此美國洗腎人口快速成長,一九九八年約卅萬人洗腎,美國醫界預估,到二○一○年將成長至六十萬人。
在歐洲國家,例如英國,病人接受洗腎有許多限制,因為醫療資源有限,所以年紀超過六十五歲,保險不給付洗腎。但此舉曾遭受嚴厲批評,目前已彈性放寬。
不過,健保給付確實造成一些醫療資源的浪費。一位醫師私下表示,洗腎有政府全額埋單,很多不該洗的病患也要求洗,例如,九十歲高齡、癌症末期、全身器官衰竭、意識昏迷的病患,家屬要求一定要洗。結果病人洗腎後拖了兩星期還是往生,家屬「不肯放手」的堅持,其實對病人也是一種痛苦與折磨。
在國外,尤其是歐洲國家,多以換腎取代洗腎。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有些國家法律規定,除非生前簽立拒絕器官捐贈書,人民死後身上的器官依法成為器官移植來源。施行此法的國家有西班牙、拉脫維亞、奧地利,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芬蘭、匈牙利、丹麥、波蘭、瑞典、以色列、盧森堡、斯洛伐克、希臘、保加利亞、新加坡等國。
面對「尿毒新國病」,除了檢討洗腎的醫療資源分配,鼓勵捐腎以利換腎外,更需思考的是導致國人「敗腎」的真正原因。特別是不當用藥問題,包括濫服中草藥、止痛藥、類固醇等,政府不該只是消極的宣導,更應拿出具體控管行動。
◆ 洗腎病人 C肝感染率高10倍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08.26 中國時報
台灣的洗腎率領先全球,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研究員分析國內五十萬人健檢資料也發現,洗腎病人感染C型肝炎的比率是一般人的十倍,國內的洗腎品質有待加強。
溫啟邦針對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提供廿歲以上約五十萬人的健檢資料進行世代分析,推估全台灣慢性腎臟性疾病的人數高達十二%、約有二百多萬患者,但僅三.五%知道自己罹病。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他從五十萬人資料中分析發現,洗腎病人罹患C肝的比率高得超乎尋常。慢性腎臟性疾病依嚴重性分五期,第五期屬於末期需要洗腎。根據統計,無腎臟病的人罹患C肝比例約二至三%,第一、二、三期腎臟病患C肝比例約三至四%,但第五期病患的C肝比例突然躍升到廿%,即每五個洗腎病人中,就有一人感染C肝。溫啟邦表示,「如果因洗腎而感染C肝,是很不划算的」。
肝膽腸胃科醫師透露,台灣有些地區的C肝盛行率甚至高達四十%,新增病例大多和院內感染有關,曾有輸血病史、洗腎時間越長,感染危險也越高。
溫啟邦認為,國內的洗腎品質恐怕有待改善,例如人工腎臟重複使用、院內感染等問題,都需要檢討。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表示,十幾年前沒有C肝檢驗,當時洗腎患者只要洗個三、四年,幾乎百分之百都感染C肝。近年醫院很重視感染管控,因洗腎感染C肝少有新增個案,這項研究主要是長期洗腎累積的老病人。
不過,C肝病人洗腎時需要特別隔離,以免病毒傳播出去,將來即使想要換腎重生,因C型肝炎病人會有較大的排斥反應,如果沒有治療好,成功換腎機率不高,甚至不會被列入優先換腎名單中。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