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IMF示警 糧價飆漲恐引發戰爭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法新社華盛頓十三日電】 2008.04.14

國際貨幣基金(IMF)13日警告,糧食價格飆漲恐為全球帶來嚴重後果,包括引發戰爭,呼籲各國儘快採取行動抑制通貨膨脹竄升。世界銀行也強調,高糧價造成開發中國家動盪不安,當務之急是提供糧食援助飢民。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在華盛頓舉行的IMF春季會議中說:「倘若糧價繼續照目前走勢攀升,結果將不堪設想,成千上萬的人會餓死,導致經濟環境瓦解。」過去五年或十年來的發展成果可能因此「付之一炬」。

他警告社會動盪可能引爆戰爭,「按照歷史經驗,這類問題有時得以戰爭收尾,若全世界要避免『可怕後果』,就必須解決糧價飆漲的問題。」

稻米、小麥、玉米與牛奶等主食的價格漲勢最凶,開發中國家受害甚深,這些國家通常把大量收入用在購買生活必需品。

能源價格上揚也助長糧價飆高,使通貨膨脹更加惡化。最近幾個月,這個因素更導致海地與埃及等國發生騷動安。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目前已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

史特勞斯康指出,通膨加劇使解決金融危機面臨更棘手的挑戰。

IMF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強力措施,把世界經濟導回正軌。IMF在聲明中說「決策官員應持續回應處理金融危機與從事支援行動的挑戰,同時確保通膨獲得控制」,並強調「世界經濟遭逢全球性的考驗,亟需會員國的強力行動與密切合作。」

IMF的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主席夏歐帕也說:「這個全球危機必須用全球觀點與強化多邊機構角色的方式解決。」

同時,世銀決策官員13日也在華府集會,討論世銀總裁佐立克在日前提出的國際性合作計畫,希望藉此減少飢荒。

糧價高漲正嚴重威脅貧困國家的政局穩定,佐立克呼籲,應仿效美國羅斯福總統對抗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格局,採取全球糧食政策的「新政」化解危機。



◆ 糧漲 海地總理下台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4.14

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因食品價格上漲而引發暴動,儘管總統蒲雷華12日宣項降低米價的計畫,參議院仍在緊急會議中,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解除總理亞利克西的職務。

據非正式統計,海地的糧食暴動十多天來已造成200餘人受傷、5人喪生,12日並有一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士兵在巡邏時遭暴民射殺。

議員批判總理領導無方

蒲雷華表示,國會罷黜亞利克西的決定「不公平」,但他將遵照憲法規定,和國會領袖磋商提名新總理。參加周六緊急會議的17位議員有16位投票要求蒲雷華的左右手亞利克西下台,這對蒲雷華來說是一大打擊。

參議員抨擊亞利克西「領導無方」,聚集在國會的群眾聽到消息則齊聲歡呼。

稍早,蒲雷華和海地食品進口商達成協議,政府將使用國際援助資金補貼糧價,50磅(23公斤)包裝的米將由每包51 美元降至43美元,降幅15.7%。他說:「由於國際社會捐款300萬美元援助,政府已同意這項行動。」降價8美元中有3 美元由業者吸收。

米價漲1倍 汽油暴漲3倍

蒲雷華並未宣布降價措施何時開始實施,但已有海地人表示,降價幅度不夠,恐怕不足以平亂。海地米價本周上漲了一倍,110磅(50公斤)包裝米漲到每包70美元。

自2007年中以來全球糧價上漲約40%,而海地的食品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包括80%的食米,海地國內米、馬鈴薯和水果價格比去年上漲50%,麵食價格則漲了一倍。汽油更在兩個月內暴漲3倍,對每天的生活費用還不到2美元的多數海地人來說,實在吃不消。

飢民上街抗議 攻擊警察

飢餓難當的海地南部民眾2日率先上街抗議,以石塊攻擊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和海地警察,暴亂向全國蔓延,手持棍棒的示威民眾占據首都太子港街頭,洗劫超市、加油站、政府米倉及辦公室。並有暴民試圖攻進總統府,要求蒲雷華為糧價節節高升辭職,聯合國維和部隊隨後趕到,驅散民眾。

蒲雷華12日在記者會上說:「全球各地都出現困境,大家都得有所犧牲。」他拒絕調低糧食稅率,表示如果減少稅收,海地將沒有錢進行創造工作機會、振興農業的長期計畫。

世界糧食計畫署原定今年向海地提供近1億美元的援助,但至今只募集約1000萬美元。



◆ 窮人 就等「馬上」翻身

【聯合報╱記者 許玉君】 2008.04.14

國內物價漲勢又急又猛,關乎食、衣、住、行的民生必需消費品,今年第一季漲幅更創下廿八年同期新高。對於多達七百萬人的中低收入者,物價高漲是「生活中難以承受之重」。

當中低收入家庭每月收入全用在維持基本溫飽時,其實只是勉強維持生活,隨時可能因為一個颱風造成的菜價高漲,就讓收支出現赤字。若不幸面對債務,連基本尊嚴都可能因借貸而蕩然無存。

今年起,許多非洲國家,如喀麥隆、象牙海岸、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及布吉納法索等,陸續因為糧價飛漲發生嚴重的暴力衝突事件;在玻利維亞,政府已接管部分麵包店,確保窮人能吃到麵包;在秘魯,軍隊開始供應由馬鈴薯製成的「麵包」,作為士兵的主食。

在主要稻米生產國酖埃及,上周也發生了罷工和示威,因為人民無法獲得基本的麵包供應;美洲最窮的國家海地連續五天發生暴動,這兩個相隔超過千里的國家,不約而同發生為糧食犧牲性命的悲慘事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說得好:「最令人不安的是窮人,他們受糧價上漲的影響最直接、最嚴重。」

眼見物價漲勢一波高於一波,要如何才能減低對生活的衝擊?馬蕭元年的財經陣容備受矚目,雖然可能充斥著前朝遺老,或許會被外界譏為「老狗玩不出新把戲」,但只要讓經濟「馬上」有起色,即使是「老人內閣」,也趕快先做點事情吧。



◆ 國際爆搶糧大戰 台灣安啦

【經濟日報╱記者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04.14

全球稻米庫存量陷入近30年低點,國際糧食安全出現警訊,農糧署長黃有才日前表示,國內稻米自足率高達九成,且安全庫存達90天,不會有缺糧問題,不過,若是作為生質能源的玉米等價格再飆漲,將考慮研議稻田復耕政策。

國內糧食安全問題主要視小麥及稻米的供需狀況,小麥一年的消費量為120萬公噸,主要生產包括麵粉、麵條及麵包等產品;稻米一年消費者約150萬公噸。

台灣小麥絕大部分要靠進口,這幾年小麥價格因供應量減少,價格節節高漲,今年2月價格更是與比去年同期上漲74%;麵粉批發價格也跟著上揚,以高筋麵粉來說,今年3月與就比去年同期足足上漲近60%。

黃有才表示,小麥價格上漲,是因能源價飆漲引發,小麥、麵粉等國際價格的波動,國內無法干預,但另一主食稻米,我國有高達九成的自足率,且全台還有22萬公頃的休耕土地,將保障國內糧食安全。

黃有才指出,國內稻米一向自給自足,92年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我每年約開放14萬4,000多公噸進口,進口地包括泰國、越南、埃及、美國及澳洲,全部進口量約占全台消費量的一成左右,比重不是很高。

目前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國發生搶糧大戰,澳洲前幾年即以停止出口,埃及宣布4月起六個月內禁止稻米出口,越南也下令稻米出口量降低四分之一等,泰國也在搶糧,農糧署擔心今年米進口國際標恐會流標。

黃有才指出,進口米若因出口國暫停出口,國際標發生「有錢買不到」時,因比重不高,且國內產量充足,並不會造成國內缺糧,國人不需擔心。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指出,國內稻米種植面積達26萬公頃,一年產量是130萬公噸,並有90天約31萬噸的安全存量,如果小麥價格持續飆漲,造成米供應量吃緊,還有22萬公頃的休耕土地可復耕提高稻米產量,若全部復耕,一年供應量新增100多萬公噸,國內糧食安全無慮。

游勝鋒說,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36公斤的麵粉,吃掉48公斤的米,最近小麥進口量並沒有大幅減少,代表麵粉需求量差不多,且麵粉漲價轉而增加食米需求的量也未浮現。



◆ 糧食安全 應設警戒線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 2008.04.14

全球發生糧食危機,尤其是亞洲地區「搶米大戰」一觸即發,農委會農糧署向國人拍胸脯保證說,我們有90天的安全存糧,而且可以復耕,不會缺糧。

但糧食安全問題,米、麥緊緊相扣,米存糧夠,小麥價格卻不斷上漲,兩者勢必相互影響,政府對糧食安全問題應有全面性的關注,即使稻作要復耕,也應提前準備。

根據世界銀行估計,糧價和油價上漲將讓33個國家出現動盪不安。不少國家因糧食問題發生抗議暴動,台灣寶島有幸稻米自足率達九成,若真的不夠吃,還有26萬公頃土地可復耕種稻。

台灣在民國92年時加入世貿組織(WTO),開放稻米進口,為避免供應量超過,政府鼓勵農民休耕,每期休耕土地每公頃補助4.5萬元,一年兩作共補助9萬元。

襲捲全球的能源危機,玉米等能源作物和稻米搶地競爭,引發糧食安全問題,台灣因安全存量多,還沒達紅色警戒線,雖然農糧署強調將會持續觀察國際情勢發展,但我們的紅色警戒線在那裡?小麥、麵粉價格漲到多高?米的庫存剩多少時,政府才會討論復耕,農糧署卻答不出來。

麵粉及米食環環相扣,針對糧食政策,希望新政府也能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



◆ 公糧不斷釋出 紅燈亮起

【經濟日報╱記者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04.14

國內稻米今年不斷釋出公糧,至今已釋出7萬多公噸的糙米,有人說:「我們已經開始吃豬吃的米。」台灣大學教授吳榮杰則表示,能源飆漲已引起糧食安全的問題,糧食問題會由市場機制平衡解決,令人擔心的是能源需求所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

農糧署表示,政府收購稻米的安全庫存量為31萬多公噸,約三個月庫存量,每年多少都會釋出公糧流通到市場,沒釋出去的,會拿去給軍隊、監獄食用或是援外,至於不太適合給人吃的米,才會拿去做飼料。

受到去年颱風影響,台灣去年第二期作稻米欠收,供應量不足,農糧署從去年10月至今不斷釋出公糧,至今共計釋出7萬多噸,相較95年約釋出2萬多噸、96年釋出1.5萬噸,今年釋出較多。

今年3月白米零售價格,國人最常吃的蓬萊米,每公斤已漲到38.5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達13%;用來加工做米粉、米糕的在來米,漲幅也有6%;糯米價格也上漲6%到8%。

長期關注農業問題的楊儒門說,小麥國際價格上漲,政府應該關注,小麥價格上漲,是否會造成米的需求量提高,進而影響稻米安全庫存,他強調,公糧應是備而不用,如今不斷釋出,似乎已顯露出糧食安全的警訊。

農經專業、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表示,有不少國家開始搶糧,這是繼1970年後最嚴重的一次,不過,他認為這個現象不用恐慌,早期也曾發生糧食國際保護主義興起,但後來國際糧價下跌,這波糧食問題,應由市場機制平衡、解決。

吳榮杰指出,這波糧食問題為能源節節飆高所導致,因能源高漲,作為生質能源的農作玉米等與稻米搶地,引發糧食問題,最根本問題,也是最重要的課題,即是尋求替代能源,解決國際能源危機。

※ 戰爭是無遠弗屆的,那有糧往那打。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10年內世界將遭遇糧食危機
全球化之番茄紅不讓
反全球化「百哩飲食」正夯/語言快速死亡
石油危機演習油價飆到150 美無計可施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糧荒 一顆黃豆恐整垮世界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研究:基因改造玉米導致老鼠肝腎出現問題
基因改造後的棉花子可食用 將成重要糧食
複製禽畜 美FDA為安全背書
吸入豬腦微粒 美24人得怪病
污染的解決辦法就是... 不要吃蜘蛛
研究者成功讓「人造染色體」在植物中遺傳
合成細菌基因 人造生物大突破
新汙染源:讓病菌產生抗藥性的 DNA
無藥可救:問題超級病菌可抵抗每樣東西
確保奇妙材料不會變成莫名奇妙的污染
暖化?科學家澄清一種外遺傳的繼承機制

科學家強調「生物燃料」的環境衝擊
今日的垃圾明日的乙醇:生物燃料的創新製程
解決電荒 台電擬增十部核電機組
MIT 衍生公司計畫製造便宜有效的太陽能電池
MIT 測試獨特的核融合發電方式

「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13 則留言:

fsj 提到...

大陸大旱 威脅春播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4.14

「新京報」報導,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本月10日,全中國耕地受旱面積2.59億畝,北方地區遭受近五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為中國今年的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敲響警鐘。

今年1月至3月上旬,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不到10 毫米,東北大部分、華北中北部累計平均降水量出現1951年以來同期最小值。

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作物生產基地。由於受旱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大部和西北的部分地區,對春播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財政部、水利部近日緊急撥付人民幣六億元特大抗旱補助費和人民幣30億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協助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等24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以及13個糧食主產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建、改造及灌溉區末端水渠改造。



◆ 暴跌! 上海股市半年腰斬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4.15

去年表現亮眼的大陸股市,今年持續疲弱。受到美股大跌拖累及市場憂慮情緒升溫影響,昨天上海及深圳股市一開盤就湧現大量賣壓,滬市收盤重挫196點,跌幅百分之5.62;深成指下跌984點,跌幅高達百分之7.39。

上海股市在去年十月中創下歷史新高6100點,昨天上海股市失守3300點關卡,相較去年高點,腰斬近一半;深成指昨天表現更糟,重挫近千點,滬深兩市共計兩百支股票跌停。

中共國家統計局將於本周四公布三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估計,三月份CPI可能上漲百分之8.3,通膨壓力極為沈重。市場預期,央行將出台緊縮性政策,若人行再加息抑制通膨,更不利股市。在美股接連大跌等內外利空消息下,大陸股市已瀰漫恐慌性情緒。

昨天大陸股市收盤,上海「A股第一權重股」中石油跌破17元,比去年11月最高價的48元腰斬一半還多,其他如金融股、地產股、原物料、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型權重股跌幅都很驚人,一片綠油油。

今年初以來,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的跌幅已高達三成七。跌幅之深、速度之快超過以往,不僅讓大陸股民去年賺的全多吐回來,不少人更因此慘套。



◆ 糧價3年漲1倍 上億人將更窮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4.14

世界銀行總裁佐利克今天表示,過去三年來翻漲一倍的糧食價格,可能會讓較貧窮國家約一億的民眾更加貧困,各國政府必須介入解決已造成數國動亂的糧食問題。佐利克提出解決糧食危機的「全球糧食政策新政」,獲世銀發展委員會通過,包括短期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中長期促進開發中國家提高糧食生產。

世銀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在華盛頓舉行的春季年會中,各國經濟部長指出,糧食價格飆漲對經濟和政治穩定的影響,更甚於金融市場的動盪。

佐利克在會後的聲明中說:「過去三年糧食價格倍增,可能會使低收入國家的一億人民進一步陷入貧窮。國際社會必須把錢花在嗷嗷待哺的地方,才能讓挨餓的人得到食物。」他指出,這已經不是短期需要的問題,同時也要確保子孫後代不必因此付出代價。

世銀和IMF呼籲先進國家應向受糧價衝擊嚴重的國家提供緊急援助。佐利克敦促各國政府儘快提撥所承諾的糧食援助經費,在5月1日前提供聯合國糧食計畫署5億美元。

自糧食計畫署提出5億糧食援助金額後,糧價又大幅上漲。糧食計畫署警告,如果不獲立即協助,可能必須減少糧食分配。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過去三年來,全球糧食作物價格平均上漲83%,小麥價格更飆漲181%,過去兩個月米價漲幅達75%,而世界糧食儲備則日益減少,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糧價大幅攀升讓民眾生活不堪負荷,最近幾個月,埃及、喀麥隆、象牙海岸、衣索匹亞、馬達加斯加、菲律賓、印尼等國相繼因糧食問題引發動亂。糧食仰賴進口的海地更因食品價格上漲引發暴亂,導致政府垮台,更凸顯迅速採取國際行動的重要性,世銀已宣布提供海地1000萬美元貸款。

由於糧食與油價暴漲,世銀估計有23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盪。佐利克呼籲仿效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羅斯福總統推出的「新政」,推動全球糧食新政策。

佐利克所提解決糧食危機的新政,除了呼籲各國捐助5億美元以解決糧食危機外,世銀將把對非洲農業的貸款額增加近一倍,達到8億美元。

佐利克並些建議,主權財富基金把1%的投資額投入非洲,以減輕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給非洲帶來的衝擊。以主權基金3兆美元計算,1%相當於300億美元,這項建議已獲多國正面回應。



◆ IMF:生質燃料 是人道罪惡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4.14

生質燃料的使用日益增加,已引起出席世銀春季年會的各國部長高度關切,擔憂替代能源崛起可能威脅世界糧食的供給,並使開發中國家的動盪加劇。

很多出席世銀年會的國家,都把當前的糧食危機歸咎生質燃料的日益普及,因為很多替代能源都從玉米、甘蔗等作物提煉而成,需求的激增也促成糧價激揚。

美國、歐洲與其他地區近年來都提高生質燃料的生產,一方面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另方面也可減少促成全球暖化的廢氣排放。

印度財政部長齊丹巴蘭呼籲工業國家切斷對所有生質燃料的生產補貼,他說:「在饑餓與貧窮的世界裡,挪用糧食作物來生產生質燃料,是站不住腳的,對窮人或環境都不是好政策。」

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承認,生質燃料的影響對很多開發中國家是一大憂慮,他說,使用糧食來生產燃料的作法,已被許多國家部長貼上「人道罪惡」的標籤。世界銀行估計,糧食危機已讓33個國家面臨社會動盪的威脅。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說,生質燃料的爭議是工業國家必須回應糧食援助,並且降低貧窮國家農業產品關稅的另一理由。許多工業國家也承認這種顧慮確實存在,但在13日的會議中並沒有加強援助的明確承諾。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表示此次會議的主要精神在於如何「緩和商品價格高漲對貧窮國家的負面衝擊」。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則警告,價格管制與消費補貼可能扭曲經濟,並不是協助弱勢團體的有效方法。

※ 因為承諾就等於拿石頭砸自己推行的失敗政策。

fsj 提到...

全球糧荒 窮國動盪 富國也難安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2008.04.16

全球已有近四十國糧食奇缺,形成新的世界危機。糧荒不僅在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多國引發動盪,連日本、美國和新加坡等富國也都開始感受到威力。

日本天然奶油嚴重短缺,幾無庫存,是最先陷入食品缺乏窘境的工業大國。主因在於製造奶油的原料牛奶多半自澳洲進口,而澳洲卻因乾旱導致牧草減產、牛奶出口銳減,外加中國大陸、印度爭相向澳洲搶購,竟讓日本面臨奶油短缺窘境。

在新加坡,糧食價格上漲,吃免費愛心餐民眾大增。新加坡一座佛寺住持透露,平日來寺中吃免費齋飯民眾大增三成,周末更是人潮洶湧,從三個月前的三千人暴增為五千人。星國一個免費提供老人家早、午餐與下午茶的慈善機構也說,用餐的老人家比兩個月前多一成,許多人還多拿,打包回家當晚餐。

美國也面臨十七年來最嚴重的食品漲價,而且繼續惡化,使貧民生活更加捉襟見肘。過去十五年美國食品價格每年平均提高百分之二點五,去年卻大漲百分之四,今年漲幅更可能高達百分之四點五。食品開支增加,迫使一些美國貧民讓孩子多喝汽水少喝牛奶,因為汽水比牛奶便宜。

當然,受害最深的還是窮國。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最近上修貧窮國家今年進口穀物開銷預估總額,把兩個月前估計的三百卅一億美元一舉調整為三百八十七億美元,調幅達一成七。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十四日警告,糧價飆漲可能導致「恐怖」後果,考驗許多國家民主政體與政權存續,「眾所周知,過去這些考驗不時導致戰亂」。世銀總裁佐立克也說,糧價三年來翻漲一倍,可能讓貧窮國家約一億民眾更貧困,甚至後代也付出代價,難以翻身。

近幾個月來,第三世界國家相繼爆發饑民暴力示威。糧食仰賴進口的加勒比海國家海地,民眾餓到以泥巴混和蔬菜油與鹽烤成「餅乾」充飢,糧食騷亂也讓總理被國會罷黜,世界銀行已宣布提供海地一千萬美元貸款購買糧食。

稻米進口國孟加拉陷入卅多年來最嚴重糧荒。巴基斯坦出動數千兵力護衛運送小麥與麵粉的卡車。印尼爆發抗議黃豆短缺的示威,菲律賓、印度也出現類似抗議。斯里蘭卡政府鼓勵民眾少吃米飯,改以馬鈴薯為主食。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頻傳宵小偷割稻穗。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宣布購買一百萬公噸稻米,並雷厲風行查緝囤積白米。總統艾若育矢言嚴懲囤積稻米,違者處以無期徒刑,竊米賊也一律下獄。

缺糧引發的動亂頻傳,墨西哥、烏茲別克、葉門、埃及、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喀麥隆、象牙海岸、尼日、衣索匹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等地均爆發類似事件。



◆ 兩極!窮人搶米 富人搶農糧基金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8.04.16

全球糧食荒,根據外資券商報告顯示,這個趨勢未來幾年內可能都不會好轉。今年全球糧食缺口達240萬公噸,未來地球每年預計增加七千萬人口,如何餵飽人民,已成各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

今年以來,包括高盛、花旗、瑞信、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券商,紛紛對糧食危機發出警語。分析師認為,糧食短缺風暴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主因之一是農作物主要生產區的亞洲、澳洲、美國等地,氣候指標都已出現不尋常跡象。

根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資料顯示,過去八年稻米期貨價格漲了四倍;美國農業部更警告,如果糧荒不能有效解決,全球貧窮國家將有近一億人民瀕臨餓死的危機。

根據復華投信統計顯示,代表農產品的DAX全球農業綜合企業指數一年內就漲了百分之98,遠遠領先同時期跌跌不休的歐美股市;就在非洲及中南美洲等多國,因食品價格高漲、人民發生暴動之際,與農產品相關題材的基金卻成為資本市場上最夯的投資標的。

不僅農糧基金被喻為會再創兩千年網路股的瘋狂商機,瑞信證券資料也顯示,歐亞多國的農產相關企業,例如肥料廠、農藥、農業機具等次產業都變成金磚,股價紛紛改寫歷史新高。糧食危機在國際市場上,已形成「窮人搶米、富人搶錢」的對比。

外資報告指出,今年內類似中國大陸之前大雪冰封內地的災情,可能在亞澳地區以暴雨肆虐的方式重演,而美國的乾旱現象則會比去年加劇。

氣候不良會加大農作收成的缺口,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這對目前糧食庫存創卅年新低的市場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 安啦!自給自足 糧荒對我影響小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2008.04.16

全球糧食短缺危機,已引發多國動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呼籲行政院及早因應,檢討全國22萬公頃休耕農地的重新利用。農委會農糧署長黃有才表示,休耕農地隨時可以復耕。

民進黨團昨天邀請黃有才報告糧食短缺及米價上漲問題,黃有才表示,國內糧食供應無虞,依兩年前通過的糧食管理法第五條之一規定,有三個月約31萬公噸的安全存量,而休耕的22萬公頃農地,也可隨時復耕。

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質疑,依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觀察,米類及其製品已較去年同期上漲約百分之7.48,顯示米價已有上漲趨勢。黃有才強調,我國每年稻米消費量約在132萬公噸,自給率高達九成,進口稻米數量少,因此國際糧食短缺對國內稻米市場影響有限。

黃有才說,比較美國、泰國,國內白米價格相對穩定;對糧食價格上漲,行政院考量低收入戶家庭支出,已透過各縣市政府提供低收入戶免費救助糧,每人每天0.4公斤,而為提高農民收益,97年度起稻米收購價格每公斤也提高兩元,近年更積極輔導稻米輸往價格較高的市場,讓農民有更好的收益。

賴清德表示,行政院除應檢討休耕農田的重新利用,讓地盡其利,也可考慮種植飼料用玉米等畜產飼料,緩和飼料價格高漲的問題,而長期以來,農產品價格上揚,但並未直接回饋到農民身上的產銷問題,更應力求解決。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全球糧食短缺,立委主張休耕農地復耕;但在嘉南平原主要農業區,農民復耕意願不高。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長連忠勇表示,進口糧價雖上漲約一倍,仍比本地稻米價格便宜,如要復耕,不見得拚得過進口米,現階段尚無鼓勵農民復耕計畫。

農糧署嘉義分局人員說,政府保證收購價格雖從去年每公斤21元增至23元,但農民收割工資及租用收割機費用、油料漲得更多,農民復耕意願不高。

※ 是呀,米價「才」漲 8% 而已...

fsj 提到...

世界糧荒小心面對/工總提十訴求

◆ 工總提十訴求 嗆看守內閣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04.17

政府進入「看守內閣」時期,各項決策進入凍結階段,工總昨(16)日邀集30餘個產業公會代表召開記者會表達不滿,並提出十點訴求,要求官方一周內予以正面回應,否則將號召10萬產業大軍走上街頭,進行更大規模抗議與罷工。

本月已號召5,000人走上街頭的營造公會,昨日更派出多名代表與會。身兼工總副理事長的台灣區營造公會理事長潘俊榮,措辭更加激烈,他認為,政府要有誠信,不該選輸就推翻已研商一年的舊工程補貼款共識,政治這麼現實,營造人活不下去,只好走上街頭。

陳武雄說,產業界對於舊政府以「看守內閣」為由,將產業問題留給新政府,感到相當憂心。他舉例,一個人如果生病住進加護病房,在520以前急救,或許還來得及;520過後才救,可能要找和尚唸經了,舊政府應面對問題,才是有作為、有責任感的政府。

工總昨天傍晚召集30餘個產業公會代表共同召開記者會,包括營造公會、水泥製品公會、皮革公會、糖果餅干公會、合成皮公會等。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強調,國際原油高漲,帶動原物料上漲,糧食又將面臨短缺,這是極嚴重的警訊,比過去兩次能源危機更嚴重。

工總提出十點訴求,包括:一、盡速調降國內油品營業稅;二、國內相關重要物資應暫停出口,優先供應國內需求;三、積極擴大原物料進口來源,並考慮調降主要原物料進口關稅;四、加強查辦不當漲價。

五、浮動油價計算基準可將國際原油反映在國內油價的比重,由現行八成降為六成;六、因應糧食危機,檢討22萬公頃休耕田是否復耕;七、原物料差價補貼規定由漲幅5%補貼門檻降為零。

八、擴大原物料差價補貼並給予低利率融資等優惠補助;九、公共工程建材改由政府購買,承包營造廠只負責施工;十、若油電價在520後一次漲足,將帶動其他材料上漲,公共工程經費將更加不足,應有因應措施。



◆ 日本糧荒 奶油賣光光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4.17

全球缺糧使日本又拿了個第一,很不是味道的第一:第一個奶油缺貨的工業化國家。

東京最高檔住宅區裡,距普拉達旗艦店面五分鐘路程,一家超市經理無奈聳肩,一臉頭痛。她道歉說,日本的奶油存底快光了,敝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貨。

不久前對低價進口牲畜飼料不屑一顧的日本農民,現在陷在全球穀價飆漲潮裡動彈不得。35年來盤子裡要什麼有什麼的日本人忽然為食物安全發慌。

數十年工業化、食物自滿、與日俱增的進口、與日俱降的自足,是日本傲人的成績,如今頓成弱點。糧食危機對開發世界可能有何影響,倚賴全球糧食市場極深的日本是活教訓。

開發中的亞洲,尤其中國和日本,可以從日本的工業化歷史看見,經濟發達產生一個肉食中產階級,對食物需求有什麼衝擊。中國每人今天的食肉量每年50公斤,是1980年代兩倍。日本50年前即達此數。

日本人口數目遠遠超過其農業所能支撐、農業人口老化且滿腔不滿、糧食自給率偏低而人民胃口已習慣進口食物。其他開發國家可以從這樣的日本看見全球糧食短缺對他們自己可能的影響。

日本曾是糧食出口國競相討好的首要買家,但新興經濟體需求劇增而加入競購行列,日本的優勢已經消失。

比奶油短缺更驚人的是歷史悠久、組織紮實的日本乳品工業受創如此既速且重。兩年前,日本春季牛乳產量過剩,除了棄置一千公噸,北海道乳農在火車站外一箱箱免費分送。

日本富裕,尚無饑荒、搶糧之類社會騷動之虞,但高盛經濟學家指出,日本有個走向偏高食物價格的長期「結構」移轉,這移轉現在顯示效應堪驚。

問題根源 (不只是對日本)在全球小麥和玉米庫存的歷史性低額。全球小麥和玉米只剩一月庫存,世界糧食系統失去了緩衝防摔的墊子。財富不保證你能置身世外。拿米其林三星的東京館子數目傲視全球,政府上周一項民調卻發現,40%日本人說吃的品質江河日下。東京澀谷一家麵館的老闆秀村說,日本也是全球糧食市場動盪的受害者。

中國逐漸成形的中產階級愛喝咖啡,全球原有的咖啡貨源不足以供應,越南農民眼尖瞄到商機,於是改種這種「現金作物」,胡椒出口量因而大減,賣到東京麵館的胡椒已漲價將近80%,秀村說,他的麵已不得不少放一點這道調味聖品。



◆ 哈薩克 小麥禁止出口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4.17

世界糧食危機15日加劇,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宣布暫停出口,印尼也禁止農民將穀物外銷,農產品期貨價格幾乎全面上漲,米價躥升至創紀錄高點。

哈薩克總理馬西莫說,鑒於國際市場糧價大幅飆升和全球糧食短缺,決定在9月1日前禁止小麥出口,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

哈薩克年產小麥2000萬噸,其中三分之二出口。人口1500萬的哈薩克每年糧食需求量約1000萬噸,自去年收獲季以來,出口糧食已超過800萬噸,並以每月110萬噸至140萬噸的速度繼續出口,政府因此在15日喊停。

過去一年來,小麥價格暴漲已引起埃及和象牙海岸等國暴動。哈薩克面臨18.8%的通貨膨脹率,繼俄羅斯、烏克蘭、阿根廷、巴基斯坦之後,試圖藉限制出口來平抑國內物價,使得市場供應更加吃緊,預料短期內將刺激小麥價格上漲。

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農產品期貨價格普遍上揚,五月交貨的小麥盤中最高每蒲氏耳9.16美元,因獲利回吐收在8.9575 美元,是一周來最高價,但仍低於2月7日所創的13.495美元天價。

而東南亞最大稻米消費國印尼也宣布禁止穀物出口,將使其他出口國面臨進口國的更大需求,有可能使這些國家也實施出口禁令。主要稻米產國印度、中國、越南和埃及已採取限制出口措施。

印尼今年稻米產量可望比需求量多200萬噸,但政府為穩定米價和國內市場,仍對出口嚴格管制。印尼貿易部表示,在國內庫存達到300萬噸之前,禁止稻米出口。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市場動盪的另一警信是,日本大型食品企業「日本食品化工株式會社」表示,迫於玉米價格暴漲,該公司將首次購買較為廉價的基因改良玉米。使用基改作物並不違法,但為日本社會禁忌。日本食品公司的作法顯示,面對創紀錄的食品價格,反對基改食品的聲音可能會減弱。



◆ 食物三個月漲兩成 嚴防通膨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17

中共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第一季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高達八%,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中共國家總理溫家寶上月在兩會上提出今年CPI要控制在四.八%左右。中共官員坦承,從目前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大壓力」。

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昨天公布數據稱,中國一至三月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為六兆一千四百九十一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十.六%,比上年同期低一.一個百分點。

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略低,但為遏制熱錢游資過多與物價膨脹過高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同時宣布,自本月廿五日起,再度上調銀行存款準備率零點五個百分點。這也是中共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率。

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八%,漲幅比上年同期高五點三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七.八%,農村更上漲八.七%。

其中,造成通脹率高漲的最大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三月中國食品價格上漲二一%,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六點八個百分點。

據李曉超分析,今年一至二月中國大片地區發生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同時世界範圍內也出現因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引發的信貸危機,影響到中國整體的經濟發展。



◆ 世界糧荒 小心面對

杜宇 中國時報 2008.04.17

近年來不僅小麥、黃豆、豬肉、食用油等漲聲不斷,國際米價更是在短短三個月幾乎漲了一倍。考量本國糧食安全,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國不但未增加出口,反而調漲出口稅,讓問題雪上加霜。自古以來糧食問題關係著國計民生,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而國際間任何糧食貿易也都是在不影響本國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我們如何面對這一波的世界糧荒?

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在主要發展中國家,目前食品價格的年上漲率為十一%,較二○○六年的四.五%顯著為高。不少開發中國家因而出現通貨膨脹,不僅要擔心荷包縮水,更擔心窮人可能發生暴動,造成社會動盪。聯合國糧農組織甚至預言稻米、玉米、糖和黃豆價格還要漲好幾年。種種跡象顯示糧食危機似乎一觸即發,也因此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才會發出,農產品短缺將繼次貸危機後,成為下一場風暴所在。

造成國際糧食價格急漲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需求大增(中國每人每年平均肉類消費量從一九八五年的二十公斤,增加到二○○六年的五十公斤,而每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用掉八公斤的飼料糧食,所以在這些國家中肉類消費增加會引起糧食需求的增加。),天候不佳導致澳洲等糧食大國的出口量銳減。

再加上許多稻農轉種報酬率高的生質能源作物,導致稻米產量縮水。都市化與沙漠化也導致農地短缺,而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國際資本的炒作也起推波助瀾的作用等。從這些原因綜合研判,最近糧食價格的暴漲恐怕是結構性危機而非如過去是由於氣候變化等短期性因素所造成,也讓問題更加棘手。

過去對於糧食安全所考慮的大多局限於稻米、穀物,事實上隨著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轉變,人類對於食物的追求已擴大到其他品項,因此在觀念上應該將過去所謂的「糧食安全」存量轉為「食物安全」存量,範圍應從稻米、雜糧、肉類,擴大到水產品。

目前台灣糧食的自給率仍偏重在稻米、穀物,但近十年持續下降,最大宗的榖物自給率由近五十四%降至四十四.五%,小麥、玉米的自給率則不到十%;肉類的自給率雖達七十二%,但也集中於豬肉,牛肉的自給率亦不到一成,顯示台灣的糧食供應仍高度依賴進口,無法避開全球糧食危機。

面對國際糧食短缺與價格長期的看漲趨勢,國內除了可以針對現有二十二萬多公頃的休耕土地重新做適度的復耕與整體規劃,並透過生物技術運用培育適合台灣土壤、氣候的優質基改農作物,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以降低對進口糧食依賴。目前水產品是提供人類所需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中成長最快速者,魚類養殖的利潤更是優於豬、羊、牛及雞等。

由於魚類為變溫動物,不需要消費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因此在蛋白轉換過程中所需的飼料也明顯少於畜禽類,相較之下魚類屬於資源節約型養殖產業,符合未來環保需求。根據專家以健康和安全為主要指標,調查全球消費者對食物滿意度(包括:瘦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無藥物殘留和病原菌等要素)結果發現豬肉、牛肉、雞肉、魚類分別為三.○、三.五、三.九、四.二,魚類明顯高於豬牛雞。從健康和營養觀點,水產品勢將在提供人類動物性蛋白質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台灣過去在水產養殖成就深受國際讚譽,可惜的是受到管理不當與守法精神不足等人為因素影響,養殖造成部分地區地層嚴重下陷,引起社會輿論撻伐。近十年台灣在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如:鰻魚與黑鮪魚的完全養殖、水產商用疫苗開發、新興魚種育成、無水運輸、綠色飼料等明顯落於先進國家之後,讓國內高經濟魚種產量難以達到規模經濟,致逐漸失去產業競爭優勢。是民間生命力依舊旺盛。

因此在思考糧荒危機時,期盼新政府能有新的思維,並儘速調整農漁業政策,讓台灣能遠離下一個風暴。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成員)

※ 糧荒的根源除了天災之外,就是人禍,其中又以生質(生物)燃料為最。至於通膨,與能源供給也有關係。

fsj 提到...

番茄園擺爛/生質能源,從良方變禍首

◆ 1斤3元真悲哀 番茄園擺爛

【聯合報╱記者李鋅銅/莿桐報導】 2008.04.18

雲林縣莿桐鄉外環道路旁,採了半箱的番茄,放了2天沒人理。農民說,採收不夠工,「懶得運到市場」,路旁滿是棄置的紅番茄。斗六市的水果攤,1台斤最低只有3元,平均1 個不到1元。

外環道路旁的番茄園內,停了一輛三輪手推車,手推車上墊著乾稻草,手推車旁地上是磅秤,兩天來不見農民採收。番茄園外側的路旁人行道上,1個藍色塑膠箱裡,十多台斤的番茄已放了2天,從青綠放到微紅、鮮紅;紅透的被丟棄在路旁。

採到一半的番茄園,不見主人,只見到路旁棄置一個個火紅熟透番茄。隔壁農民說,15公斤賣90元,有的甚至只有70元,「十幾年沒有這麼差的價錢了,收不收嘛差不多!」農民離去時,和記者說:「要拿就拿回家,反正也賣沒錢!」

斗六市民生南路的水果店,番茄堆滿兩個大木架。較好的1台斤5元,差的1台斤3元。「以前柳丁最便宜時,1個1元,現在番茄1個只有幾毛錢。」水果店人員說,今年番茄價格太低,種的量太大,價格當然好不起來。距離水果店不遠的另一個小攤,1台斤10元的番茄,幾乎沒人買。

西螺果菜市場昨天番茄交易價格,每公斤6元至13.5元,市場人員也認為量大價低。莿桐鄉農會總幹事鄉張鈺萱說,多種農產品價格創新低,主要是產量太大。雲林縣農會總幹事林啟滄說,以前還可賣給食品公司做果汁,現在許多都是進口,量大的番茄不易消化。

※ 唉... 多少人沒東西吃。



◆ 生質能源,從良方變禍首

聯合新聞網 徐麗玲 2008/04/18

生質能源曾被各方視為對抗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利器,而今國際油價的漲勢未歇,氣候變遷依然受到舉世關注,但是全球糧食短缺演變為迫在眉睫的危機,生質能源的光環頓時退色,成為眾矢之的。

早在歐美等國有意推展生質能源之初,許多經濟學家即提出警告,指各國政府冀望藉生質能源來維繫能源供應的安全性,並遏阻氣候變遷惡化,將會嚴重擾亂全球糧食作物的生產,並造成劇烈的價格波動。只是經濟學家們也沒料到,這些警語在極短時間內就成為事實,全球各地都嚐到苦果,貧窮國家的處境尤其艱困,亞洲、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各地相繼出現動亂。

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和能源價格高漲,可能在全球33個國家引起社會動亂。世銀報告並且預測,至2015年大部分的穀物價格都將居高不下,並遠高於2004年的價位。原本大力鼓吹生質能源的聯合國,現在也立場丕變。聯合國食物權特別報告員齊格勒譴責,生質能源是「違反人道的罪行」。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負責人帕喬里日前也指出,生質能源政策對於糧食穀物生產有重大影響,可能衝擊糧食供應的安全性。

著名經濟學家庫克曼直言,推展乙醇等生質燃料是嚴重的錯誤。環保專家更紛紛指責,生質能源其實是製造環保問題,而非解決問題。據科學雜誌的分析報導,原本寄望開發生質能源一方面可以減輕對原油的依賴,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調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現象持續惡化。但是現在部分國家政府及農民為了商業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種生質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燒燬大片熱帶雨林,這對於減少碳含量不僅無助,反而是危害更甚於石油。

時代雜誌最近也以封面專題,大篇幅批判生質能源政策的不當。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之下,全球各地都掀起發展生質能源的熱潮,造成環境生態的浩劫。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全球對生質能源的投資在1995年時僅50億美元,至2005年已增為380億美元,預期在2010年即將突破千億美元。

當前全世界最熱衷於發展生質能源的地區是北美與歐洲,美國的生質能源產量已是10年前的五倍,而美國政府計畫10年後的產量將是目前的五倍。2006年,美國的玉米作物有14%是用於製造乙醇,預料至2010年這項比例將增加為30%。加拿大聯邦政府不久前也宣佈,將在未來9年間投資15億加元來發展生質能源。

歐洲亦是以補貼措施鼓勵種植生質能源作物,預料至2020年將有15%的農地轉移從事生質能源的生產。義大利計畫在明年興建8座生質能源廠,俄羅斯則宣佈將建造30座生質能源廠。歐盟已經決定,2010年時的運輸燃料油中必須含有5.75%的生質能源,至2020年再提高為10%。英國則已於4月15日開始實施新的燃料措施,加油站所出售的汽油和柴油必須混入2.5%的生質能源。

不只是工業國家積極投入,在強大商業利益的吸引之下,就連人民已因米價飆漲而爆發抗議浪潮的菲律賓,最近政府也通過了發展生質能源的法案,將對生質能源作物的生產提供補貼。甚至在饑荒頻傳的非洲,肯亞和奈及利亞也計畫用甘蔗和樹薯來提煉乙醇,無視於樹薯是非洲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儘管糧食危機迫在眉睫,呼籲檢討生質能源政策的聲音湧現,並在最近舉行的全球財金首長會議中成為焦點,但是主要工業國家並無具體回應。由於農民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可以領取政府補貼,衍生的商業利益又非常龐大,政治人物大多不敢公開反對。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三位參選人,在政見中都強調將加強推動生質能源;來自農業州的美國國會議員,更對生質能源導致糧食危機的說法嗤之以鼻。歐盟執委會則強調,無法接受齊格勒的說法,也絕不會考慮更改既定的生質能源政策。

生質能源對糧價的影響有多大,各個研究報告的結論不一。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認為,近來全球商品價格大漲,生質能源佔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責任。而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則估計,生質能源促使糧價漲升10%至15%。

然而,不論生質能源在全球糧食危機中應扛負多少責任,這卻是人類唯一可以掌控的因素。氣候乾旱、人口增長、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等等,雖然都導致糧食供不應求,人類卻無法扭轉這些趨勢。如今要調整生質能源政策,固然仍是緩不濟急,但是至少有助於改善未來的糧食供應。只是各國政府需要極大勇氣去面對國內既得利益團體的反彈,而全球所付出的代價將是非常驚人。

fsj 提到...

糧食飆漲四大禍首/以空間換取金錢

◆ 糧荒 民怨 暴動 各國傷腦筋

尹德瀚/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19

糧食危機席捲世界各地,成為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飢餓不再只是窮人的專利,對藍領或中產階級也造成威脅,在很多國家,越來越多人民心生不滿,怒火與暴動已對政府造成強大壓力。

在非洲的埃及,糧食價格一路飆漲導致民怨四起,迫使政府必須在開羅街頭部署鎮暴武力,以防止示威抗議行動。在布吉納法索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糧荒引起的暴動空前嚴重。就連在相對富庶的馬來西亞,糧價與油價飆漲也幾乎導致政府垮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特別顧問、經濟學者薩克斯表示,這是30多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多位專家說,解決危機沒有捷徑,因為牽涉到太多因素,包括新興經濟體如中國的強大糧食需求、油價持續上漲、某些糧食被用來生產生質燃料等等。

在亞洲,消費者唯恐通貨膨脹而搶購食物和其他日常用品,導致多國政府祭出禁止囤積的措施。在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的泰國,儘管每年稻米產量超過本國消費量達1000萬公噸,超級市場仍貼出告示,限制消費者食米的數量。

而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目前面臨下台壓力,有可能成為這波糧價與油價飆漲中第一位中箭落馬的政治人物。印尼當局因為怕人民上街示威,最近修訂2008年的預算,將糧食補貼的支出大幅提高2億8000萬美元。

塞內加爾是非洲最老牌最穩定的民主國家,上月民眾因糧價高漲而上街示威,甚至攻擊一家電視台,迫使政府出動鎮暴警察鎮壓。埃及的糧食價格在2個月內漲了1倍,開羅街頭還有不少賣食物的攤販,但很少人買得起了。

這波糧食危機衝擊最深的可能是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海地本來就是美洲最貧窮的國家,糧價卻在1年間上漲將近2倍,讓很多人活不下去,街頭甚至出現一種以泥土為主、加上油和糖烹調的食物。本月初各地出現糧荒引起的暴動,已經蔓延至首都太子港。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的分析師胡先說:「為什麼會出現暴動?因為生存是人類的本能,為了生存,人類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所以最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太多。



◆ 糧食飆漲 四大禍首

【經濟日報╱編譯 吳國卿】 2008.04.19

國際糧食價格飆漲已引發缺糧國家面臨暴亂的威脅,且這股漲勢未見停止跡象,追究根源可以發現背後有四個重要因素: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國際匯率體制混亂、錯誤的市場干預,及原油價格持續攀升。

◎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的名目聯邦資金利率只有2.25%,已低於目前的消費者通貨膨脹率。低實質利率不但會刺激對利率敏感的支出,如企業投資,也會鼓勵投資人在匯市賣出美元。

美國上次出現實質利率為負值是在1970年代中期。當時也出現需求被過度刺激而推升糧食價格上漲,以及美元遽幅貶值,最後導致經濟蒙受停滯性通膨的惡果。

◎國際匯率體制混亂:1970年代以布列敦森林制度崩解導致外匯市場動盪聞名;今日的國際匯率體制問題出在部分貨幣匯率升值太少,部分則升值太多。

新興市場國家與產油國家的匯率低估,導致外匯存底迅速累積。他們也採取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同步的利率政策,使本身原已過熱的國內經濟益發升溫,助長通膨升高。管制匯率也提升這些國家對美元計價商品的購買力,導致糧食美元價格暴漲。

◎錯誤的市場干預:政府強力推動低效率的乙醇能源工業,導致玉米價格過去三年上漲逾一倍,對有替代性的其他商品價格帶來壓力。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的決策者迎合民粹的壓力而提高糧食補貼,造成財政壓力;他們也限制出口,因而損失貿易利益。

◎油價持續飆漲:1970年代油價飆漲的破壞有目共睹,現在的情況更比當年嚴重,原油價格自2001年來漲幅已逾四倍。許多仰賴能源的產業面臨成本升高的壓力,需要使用肥料與大型機械的現代農業也不例外。

除了上述原因外,現在糧食價格上漲也與中國、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的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所得提升,和對食物的需求增加有關。

好消息是,糧食生產商會對價格作反應,雖然增加生產需要一段時間。目前美國已提高栽種玉米的面積,創下194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其他國家也會採取增產措施。

Fed必須密切注意通膨壓力和通膨預期心理,美國政府也必須削減對玉米農戶的補貼,以為新興市場國家樹立典範。同時,全球必須保護開放的貿易體制,以促進經濟效率。



◆ 巴西經濟暴衝 熱到不行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4.18

巴西經濟熱到幾乎要暴衝了。生質燃油走紅,深海石油提供能源獨立,政府稅收充裕,有錢灌溉沙漠、在亞馬遜河流域遍開高速公路。

巴幣強勁,出口暢旺,外債還清,經濟以逾5%的年成長率前進,信用日益普及,無數人開始購屋買車。甚至比這些榮景還大的佳音是,里約熱內盧外海新近發現可能是全球第三大的油田,粗估有330億桶。

數十年來,巴西人一直覺得這個曾經落後的國家應該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亮眼的一席之地。這一天可能快到了。有錢就能改變別人目光,巴西政治地位隨經濟起飛,可能在南美蓋過姿態日高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躋身八大工業國 (G8)行列,甚至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裡占有一席。

美國駐巴西大使索柏爾表示,今天的巴西已經擺脫過去暴發暴縮的經濟循環,前景無可限量。索柏爾說:「只要巴西人能有個穩定的環境,有利長程、安全的投資,只要商品在全球市場繼續強勁,巴西就會繼續成長繁榮。」

巴西利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富萊雪表示:「長程看來,巴西將成為一個石油強權,巴西作為能源大戶,在南美和全球的地位都將提升。」

巴西當然有開發中國家根深蒂固的一些難題,包括揮之不去的貧窮、都市暴力和上下橫行的政治貪污。

當局掃貪,本周逮捕數十名市長,涉貪公款超過一億美元 (台幣30億元)。衛生體系甚待加強,里約州最近爆發巴西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教育制度堪稱破敗,雖出了一些頂級工程師,程度夠的中學畢業生卻供不應求。社會正義也乏善可陳,貧民區觸目皆是,毒幫統治自成化外之地。農場工人要求土改,封鎖一條鐵礦出口的鐵路。

巴西當務之急是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這需要就業,就業帶來金錢。巴西多的是石油、生質燃料、鐵礦,一切俱備。富萊雪說:「潛力是有的,而且一年比一年看好,就看怎麼把潛力化為現實。」



◆ 阿國大火燎原 濃煙直衝烏拉圭

黃文正/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19

阿根廷牧牛業者及種植大豆的農民放火整地、清除雜草,引發300多處草地大火,而大火產生的濃煙遮蔽了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天空,道路、港口及機場都因此關閉。許多民眾被嗆得送醫,濃煙甚至一路飄到了二百多公里外的烏拉圭首都蒙狄維歐。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痛批說:「這些大火是人類兩種惡劣天性的結果:不負責與不理性。」並要求相關單位立刻逮捕違法放火者。

放火整地釀禍 政府要辦人

阿根廷內政部長蘭達佐表示,最近幾日,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部的巴拉納河三角洲大約有7萬公頃的土地失火,而失火面積相當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或南非開普敦或伊朗德黑蘭的幅員。他說:「這場災難全是人禍使然,焚燒牧草是違法的犯罪行為。」他已下令偵辦,而犯者將以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罪名起訴。

民眾求醫 陸海空交通中斷

官員說,醫院塞滿因大火濃煙求診的民眾,大家都抱怨呼吸困難,眼睛刺痛。布宜諾斯艾利斯近郊兩條主要高速公路、該市港口設施及都會機場,也因此關閉數小時。

濃煙並越過拉普拉塔河,飄抵布宜諾斯艾利斯東方223公里的烏拉圭首都蒙狄維歐,造成3個機場班機延誤。當地更有民眾驚恐萬分,還打電話向消防隊詢問大火是否已延燒至附近。

阿根廷內政部長蘭達佐將大火產生的濃煙,歸咎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不負責的牧牛業者,指責他們為了省錢,放火焚燒乾草,以利新草成長。他表示,消防員正在處理300處分散的草地火場,而某些地方亟需消防飛機協助滅火。

不過,阿根廷「國家農業及家畜養殖技術研究所」認為,這場大火係因農民放火整地,以便搶種利潤更好的大豆,大豆是阿根廷主要出口農產品。他們指責這些放火農民不尋求專業建議,是不負責的行為。

※ 以空間換取金錢。

fsj 提到...

全球糧食價格暴漲 生質燃料成為攻擊目標

法新社╱陳維聰 2008-04-20

(法新社巴黎十九日電)幾個月前,生質燃料還備受稱讚,被認為是對抗全球暖化的尚方寶劍,而現在則受到猛烈抨擊,被認為是從窮人口中搶走食物的元凶。

目前全球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以甘蔗和穀類為基礎的乙醇與生質柴油,目的在協助富有國家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而化石燃料是人為全球暖化的主要來源。

行動最積極的國家是美國、巴西和加拿大,它們渴望把玉米、小麥、黃豆和甘蔗轉換成較乾淨的燃料,而歐洲聯盟也將推動自己的龐大計劃。

不過在糧食價格暴漲,使得地球上更多最脆弱的人面對飢餓之際,生質燃料突然從氣候的救世主變成了被誤導的恐怖實驗品。

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史特勞斯.卡恩昨天說,生質燃料「構成真實的道德問題」,並呼籲延緩利用糧食作物作為汽車、卡車和巴士的動力。

史特勞斯.卡恩說,全球暖化的重要問題「必須與一種事實取得平衡:那就是許多人將被餓死」。

瑞士籍的聯合國食物權報告人齊格勒稍早也說:「生產生質燃料是一種反人道罪行。」

生質燃料可能仍在嬰兒階段,不過它們正迅速成長,年產量以兩位數成長。

美國總統布希在十六日的演說中,設定美國降低廢氣排放目標,他指出將提出立法,要求美國生產者在二零二零年之前,至少供應三百六十億加侖(一千三百六十億公升)再生燃料。

據美國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說,二零零七年,美國生產的穀類,有百分之二十|八千一百萬噸被用來製造乙醇,並預估今年這個比率將大幅上升至接近百分之二十五。

布希總統的氣候改變問題首席顧問康諾頓前天在巴黎舉行的一項會議中說:「我們展望再生燃料將增加五倍。」不過他說,這些再生燃料的一半以上來自「第二代」生質燃料,也就是由雜草與木材副產品等非食物來源所製造而成。

歐盟與巴西代表在巴黎的會議中,爭辯生質燃料與世界糧食危機的關連性。

巴西大使賽拉說:「這是誇大其詞。擴大生質燃料的生產與糧食價格上揚,其原因與結果沒有真正關係。至少這在巴西不會發生。」

歐盟環保專員狄瑪斯說,專家們將就如何保証歐洲擴大生質燃料計劃不致於影響到環保或窮人,在五月底之前提出報告。

他說:「有關社會衝擊、物價上揚和環保問題,已引起非常大關切,因此,我們希望立法時堅持永續性。」

※ 問題是二代生質燃料目前所佔比例有多少?會不會與農爭地?說再多也沒用,歷史自然會有評斷,如果還有人寫歷史的話。

fsj 提到...

米、麵粉…限購 老美開始囤積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報導】 2008.04.24

糧食短缺和限量購買一向是發展中國家的現象,但據紐約太陽報報導,美國已出現糧食限量購買的情形。美國東岸和西岸多家大型零售商對麵粉、米和食用油開始限購,部分消費者也開始囤積五穀糧食。

在加州高科技重鎮矽谷山景市好市多(Costco)賣場,貨架上找不到大包裝米,顧客氣沖沖的問:「米到那裡去了,連米都買不到,太荒謬了。」這家賣場平常都有四、五種米,現在架上只剩下最高級的印度Basmati香米,9公斤要15.99美元(約台幣485元)。有的顧客忍痛拿了兩包,結帳時才發現每人限購一包。

結帳口掛著告示:「由於米供應有限,本店根據會員過去的購買紀錄,限制購米量」。店裡的顧客說,限購措施已實施了好幾天,而早在數周前米已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

好市多執行長辛尼加21日說,由於全球食品短缺的陰影,部分顧客囤積某些基本物資,導致米和麵粉等商品銷量異常增加,加州灣區一帶的分店已對米和麵粉等商品限量銷售。他說:「會員的購買量增多,但我們認為還不至於失控,已採取適當措施。」

紐約市皇后區的好市多職員表示,他們店裡沒有限制顧客買米,食用油和麵粉卻限量購買。網路報導指出,由於美國麵粉批發價最近漲價一倍,麵包店紛紛湧往賣場掃貨,造成麵粉供不應求。

SurvivalBlog.com 的羅爾斯說:「這種情形恐怕會愈來愈普遍,過去三到五周間,愈來愈多讀者反映,看到限量購買的告示。」

目前出現貨品短缺和限量購買的主要是大賣場。羅爾斯說:「全球糧食短缺的新聞不斷,有些人出現囤積心理。現在大賣場為降低成本都盡量減少庫存量,所以顧客只要增量購買兩成,所有貨架都會被清空。」所以並無法斷定貨品不足是因為漲價囤積或產量不足。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舉世面臨糧價飆漲的「靜默海嘯」,飆漲的糧價恐將使上億人陷入飢餓困境,糧食計畫署署長薛納說,「這是新面貌的饑荒」。



◆ 印度鼠患讓糧荒更嚴重 收成稻米不到五分之一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06709&t=1

時間: 2008/04/19
撰稿‧編輯:海青青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 (中國廣播公司)

印度東北部偏遠的米佐拉姆省鬧鼠患,老鼠大軍肆虐稻田,在糧食價格飆漲,窮人快要填不飽肚子的這個時候,鼠患已經引發當地飢荒的恐懼。

米佐拉姆省50年前也鬧過鼠患,現在當地90萬居民,有將近7成受到糧食短缺的影響。目前,當地還沒有餓死的案例傳出,不過地方官員說,今年當地稻米收成量還不到往年的5分之一,已經有部分居民越界到緬甸購買白米。

米佐拉姆已經向聯邦政府申請救災,如果這個月內,拿不到1萬5千噸的援糧,將可能發生飢荒。

去年,米佐拉姆省曾經實施獎勵滅鼠計畫,每撲滅一隻老鼠,可以領取相當於台幣1塊半的賞金,不過滅鼠計畫顯然成效不彰,鼠患照樣發生。



◆ 糧商成本升高 米價蠢動

【經濟日報╱記者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04.24

政府提高公糧收購價,糧商向農民買米的價格每公斤也將漲2元,市售白米不排除跟著上漲,不過農委會說,短期內供應量大應能抑制價格,年底才能看得出價格的波動。

農委會農糧署為考量農民生產成本,今年第一期稻穀收購價每公斤提高2元,今年編列5億元收購25萬公噸公糧。

國內公糧稻穀收購價自82年至今從未調整過,每公斤21元,糧商向農民買米的價格為每公斤18元,政府提高至23元收購,糧商勢必也會每公斤提高至20元,才能搶到米。

目前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國發生搶糧大戰,澳洲、埃及都禁止出國,越南、泰國都在鬧糧荒,農糧署提高收購價,增加稻農收益,但在糧商也提高買米的成本下,糧商不排除市場上每公斤38.6元的白米價格有可能吹漲風。

農糧署表示,糧商會不會反應成本,造成白米價格上漲,要到今年底才能看出價格波動。因為第一期作5、6月收割的稻穀供應量較大,約15.7萬公噸,量大的情況下,價格會受到壓抑不容易波動。又因一、二期時間緊鄰,因此白米價格會不會漲價,年底時才會比較明朗。

目前美國進口台灣的糙米每公斤24、25元,國內價格則為28、29元,國內稻米價格仍較國際高,但若國際糧價不斷上漲,我國的稻米價格具有競爭力,可望外銷出口,屆時可能改變國內的價量關係。



◆ 促進農業企業發展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之道

世華財訊提供 2008.04.23

聯合國糧農群組織總乾事迪烏夫強調,通過促進農業企業的發展和擴大農產品貿易,才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之道,並建議各國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據半月談4月23日報導,國際糧價再創新高、全球糧食儲備告急、食品短缺在一些國家引發騷亂。在過去幾周裏,國際糧價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國際糧價的大幅飆升,不僅增加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還可能引發局部或全球性糧食危機,導致部分地區政治動盪。

國際糧價自2002年開始溫和上漲,但近年來漲勢明顯加快。據聯合國營關機構統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

進入2008年後,國際糧價繼續大幅攀升,而且漲勢更加迅猛。根據世界銀行4月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從1月份到3月份,美國出口小麥價格從每噸375美元漲至440美元,泰國出口大米價格從每噸365美元漲至562美元。3月份,國際小麥價格一度達到19年來最高點,國際大米價格一度達到28年來最高點。

實際上,參考過去幾周國際糧價的最新行情,世界銀行所公佈的數據已稍顯落後,糧價 "瘋漲" 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現實。與此同時,聯合國營關群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自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專家指出,近期糧價飆升由多方因素共同推動。首先,過去幾年,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不僅推高了化肥等農資產品價格,而且導致農業運輸等綜合成本上升,增加了糧食的生產和運輸成本。

其次,隨著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糧食需求因應增加,而且,一些國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居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肉類食品所佔比例增加,導致飼養家禽和家畜所需的飼料也在增加。

第三,近年來興起的生物燃料產業正在形成 "與人爭糧" 的局面。由於油價高漲,美國等國家提出以玉米等農作物為原料生產生物燃料,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局面。

第四,全球氣候變化引發各種自然災害,導致越南等國家糧食產量下降,出口減少,這也是推動國際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最後是期貨市場的投機炒作。自2007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後,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加上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大量投機資金進入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大宗產品期貨交易市場。

從更廣泛的角度講,國際糧價居高不下將增加各國控制通貨膨脹和減少貧困人口工作的難度,一些國家加緊對糧食資源的爭奪甚至有可能引發國際區域政治局勢動盪。

根據聯合國糧農群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除海地外,埃及、喀麥隆、科特迪瓦、毛裏塔尼亞、莫桑比克和塞內加爾等國也出現了因糧價上漲和供應短缺造成的騷亂活動。

實際上,糧食供應短缺問題已經引發全球眾多國家的擔憂。在亞洲,泰國、越南和印度等大米生產國正減少或限制出口,以平抑國內蒙古大學米價格和確保供應。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則提出了多項旨在增加大米產量的措施,菲政府甚至派出全副武裝的士兵保護政府補貼糧食的銷售活動,並表示將嚴懲囤積居奇行為。

相對來說,糧價飛漲,對發展中國家人民造成的影響更加深遠,因為他們平均50%至60%的收入都用於購買糧食,而發達國家人民購買糧食的花費只佔收入的10%至20%。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舉行春季年會前表示,在城市地區和一些低收入國家,窮人每天都在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他警告稱,糧價上漲可能會使一些國家經過艱苦努力所取得的減貧工作成果出現倒退。據統計,目前全球接受世界糧食計劃署救濟的人數超過了7,300萬。

關於國際糧價未來走勢,世界銀行強調,目前糧價居高不下並非一個短期現象,受全球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糧價都將保持在高位。世行估計,2008年和2009年國際糧價將繼續攀升,但在此後隨著供求關係調整,糧價將有所回落,但在2015年之前,國際糧價都將保持在2004年的水準之上。

聯合國糧農群組織已經建議,該群組織191個成員的領導人出席2008年6月3日至5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進階別會議,以討論目前出現的 "緊急狀況" 。

針對國際糧價飆升的局面,世行、糧農群組織等國際機構和一些專家都提出了應對之策。世行提出,國際社會應立即聯手,對低收入國家受糧價上漲影響的人群提供援助,同時還應為各方應對糧食問題提供行動和政策建議。

世行將採取的行動包括:呼籲國際社會向世界糧食計劃署增加5億美元的援助,以滿足低收入國家人群的緊急需求。此外,世行還計劃在2009財政年度,把對非洲農業援助貸款從4億美元增加到8億美元。

聯合國糧農群組織總乾事迪烏夫建議各國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包括改善水利灌溉條件和糧食存儲設施,並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他強調,通過促進農業企業的發展和擴大農產品貿易,才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之道。

關於生物燃料產業 "與人爭糧" 的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乾事喬塞特?希蘭3月6日對歐盟領導人警告稱,世界糧食儲備日益減少,如果繼續大力發展生物燃料,那麼許多人將受到飢餓的威脅。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專家開始呼籲,放慢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步伐,以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此外,一些國家還提出了厲行節約和避免浪費等主張。

西南政法大學學者黃勝忠指出,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糧價高漲和由此引發的糧食安全問題已超越國界,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機構和各國政府應聯合起來,集中資金和糧食儲備等資源解決目前所面臨的緊急問題,減輕糧價上漲對各國低收入人群的損害。與此同時,各國還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依靠科技進步等手段增加糧食產量,以從根本上解決全世界人口的 "吃飯" 問題。



◆ 星國澳洲通膨飆高 匯價狂升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二十三日電】 2008.04.24

燃料、食品價格節節攀高,推升亞洲各國的物價至多年來巔峰。新加坡3月通貨膨脹率升抵26年來最高的6.7%,澳洲第一季通膨率突破4%,為七年來首見。通膨上揚使各地利率看升,刺激星元對美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澳元對美元則登上24年峰頂。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原油及食品相關商品的價格迭創新高,已助長澳洲、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的通膨率,加重各國央行提高利率的壓力。

澳洲統計局23日就表示,第一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首季挺升4.2%,比去年第四季上升1.3%,分別高於分析師預估的4%和1.1%。

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經濟學家塞伯斯勤說:「央行5月很可能再升息,以對抗通膨預期心理。就業市場緊繃、國內需求強勁,加上全球糧價高漲,澳洲不能冒險放鬆控制。」

澳洲經濟連續第17年擴張,失業率降到30多年來最低,工資隨之上漲。澳洲3月剛調高基準利率至12年來最高的7.25%,是七個月來第四次升息。澳元23日站上95.17美分兌1澳元,是1984年3月漲抵96.53美分兌1澳元以來最高。分析師說,若澳元守住95美分,一個月內可望上探阻力線96.5美分。

同日新加坡統計部說,3月CPI比去年同月勁升6.7%,高於2月的6.5%,是1982年以來最高。

鑒於能源價格高漲,全球糧食短缺又造成亞洲主食價格近月來狂飆,新加坡貨幣管理局(央行)為抑制通膨,4月初意外地放寬星元升值幅度,但若全球商品市場漲勢不歇,放任星元升值恐不足以控制通膨。

新加坡滙豐銀行經濟學家萬得斯福說:「通膨可能還會再小幅上升,不會像央行預期那麼快降下來。」滙豐預測今年新加坡通膨率平均6%,高於央行預估的4.5%至5.5%。

新加坡央行把星元匯率控制在某個未公開的區間內,10日央行舉行半年會時,決議將該區間提高。分析師說,這項緊縮貨幣政策舉動讓星元對一籃子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升值約1.5%。星元兌美元匯價23日盤中觸及歷史高峰1.3463星元,隨後回檔到1.3480星元。

讓星元升值是新加坡抑制通膨最有力的武器,但經濟學家說,藉此抑制通膨的效果要數月後才會顯現。花旗集團駐新加坡經濟學家曾傑偉(譯音)說:「通貨收縮的效果短期很有限,年底才會充分展現。」

fsj 提到...

全球鬧糧荒 重啟多哈談判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工商時報2008.04.25

全球糧荒挑起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又加劇糧荒,形成惡性循環,引發搶糧大戰,越來越多國家禁止稻米和小麥出口,情勢愈演愈烈。如何解決糧荒將成為國際多邊談判主題,並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的進展。

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前多哈(Doha)回合談判,下一次的部長級會議可能在5月底或6月舉行,將成為透過貿易自由化解決全球糧食供需失調的平台。多哈回合談判的目標,就是要達成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協議。

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敦促以協同行動打壓糧價引起的通膨,並表示會在7月於日本舉行的8國(G8)高峰會上提出這個議題。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表示,糧荒及全球金融動盪所引發的關切,已刺激多哈回合談判朝獲至協議的方向進展。聯合國食品及農業組織祕書長迪伍夫表示,希望當前的危機,能賦予我們政治意志力及資源,去做成事情。

全球稻米出口第二大的印度、第三大的越南,相繼禁止稻米外銷,巴西政府也在周三宣布將暫停稻米出口,以確保國內供應充足。阿根廷則已無限期地暫停小麥出口登記作業。

同時,有數個非洲國家、印尼及海地,爆發糧食引起的動亂。據聯合國食品及農業組織(FAO)指出,迄已有多達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則在周三宣布加入古巴、玻利維亞及尼加拉瓜等南美左派盟邦,聯手設立一個糧食安全基金,共同打擊糧價上漲,造福該區窮人。查維茲和其他領袖也保證推動聯合的農業發展計畫,但並未說明細節。

面對全球糧食供需失序,亂象迭起,聯合國食品及農業組織祕書長迪伍夫表示,有解決方案可供採行。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呼籲,世界貿易組織應向產糧國施壓,要求維持出口。

某些國家限制主食類的農作物出口,係為避免其國內短缺。但亞洲開發銀行批評這種做法,認為是亞洲國家政府對於價格激漲過度反應,採用了扭曲市場的不當措施。



◆ 拉美左派4國 花30億壓糧價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4.25

以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為首的四位拉丁美洲左派國家領袖,23日共同創設一個一億美元(約台幣30.3億元)的「糧食安定基金」,以因應傷害窮人的糧食價格飛漲。

查維茲與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雷斯、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古巴副總統拉赫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舉行高峰會,除了成立「糧食安定基金」,還承諾聯合成立農業發展方案。「糧食安定基金」和農業發展方案如何運作,尚無詳情,但前者旨在緩和糧價的漲勢,後者可能包括促進穀類(尤其玉米、稻米)、豆類及乳類的產量。

四位領袖將目前全球糧價上升歸咎於資本主義和炒作。查維茲表示,這波糧食危機是「資本主義模式的歷史性失敗」的最大證明。他並表示,與會四國有必要建立一套配銷網,才能免於中間商和投機者的操縱。中間商和投機者利用供應吃緊哄抬價格。被官方指責囤積居奇的糧商則抱怨,政府實施價格管制,根本無利可圖。

四位領袖表示,全球糧價飆漲,禍首是美國用玉米製造生質燃油。前古巴領袖卡斯楚一年前也警告,玉米是全球無數人的糧食,拿去做生質燃油,窮國將會遭殃。

古巴糧食大多仰賴進口,2008年將花19億美元進口糧食,比去年多20%。尼加拉瓜免息放款給生產玉米、稻米、小麥、大豆的小農,鼓勵增產。

委內瑞拉的石油財富夠支應昂貴的糧食進口,但鮮乳、糖、牛肉不時出現間歇性短缺,查維茲六年前推動農業改革,但至今大宗糧食仍靠進口。



◆ 美國、巴西合作 甘蔗煉生質柴油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聖保羅二十三日電】 2008.04.24

美國一家生技公司與巴西的乙醇生產商準備設立一家合資公司,預計到2015年以前,每年可以從甘蔗製造出10億加侖(38億公升) 的生質柴油。

加州的Amyris生技公司執行長梅洛說,Amyris公司已發展出一種和石化柴油 (fossil diesel)類似的新式環保柴油,可以和傳統的柴油混合使用。

梅洛說,載運巴西多數民生消費品的大卡車,可以使用含有50%至80%新柴油的混合燃料。

如果這項計畫能夠成功,將使巴西的柴油消耗量與進口量大幅降低。從種子與動物脂肪提煉而成的生質柴油,目前已是巴西所有柴油中的必要成分,但混合的比率只有2%,預定今年7月可再提高到3%。

Amyris考慮在中美洲與印度也開創類似的事業,並已完成一項可行性研究,要把美國南部生產的甘蔗轉化成可與噴射機燃料混合使用的燃油。

巴西去年消耗將近120億加侖 (450億公升)的柴油,到2020年時,每年的消費量預料將增至211億加侖 (800億公升)。梅洛說,只要原油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的價位,巴西生產的新柴油就有能力與傳統的柴油競爭。



◆ 生質燃料令全球鬧糧荒 巴西可以獨善其身?

中央社 中國時報 2008.04.25

從去年八月起,全球的稻米、大麥和玉米價格上漲了百分之四十。同期的牛奶和肉類成本也調高一倍。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最為嚴重,因為人民所得的百分之七十都花在購買糧食上面。非洲、亞洲和中美洲超過三十個國家陸續發生民眾抗議食品價格居高不下。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糧食漲價不是暫時性的現象,至少將持續到二零零九年。

造成食物變貴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主要是全球人口和經濟成長。

「紐約時報」報導,全球人口至二零五零年應達九十億人,要吃飯的人實在太多;而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奇蹟」亦產生一群新的中產階級,「像美國人一樣的大吃大喝」。兩星期前,巴西總統魯拉訪問荷蘭時就曾以此為藉口,說目前食物漲價是正面的趨勢,因為意味著「現在的窮人吃得較從前多」。

然而,在米糧與肉類等食物需求量提高的同時,卻剛好碰上全球穀物產量降低,因為許多生產國家都將玉米、黃豆等用來提煉生質燃料。過去十年,無論是政界、學術界還是民間團體,都視生質燃料為拯救地球暖化和石油危機的選擇,但風水輪流轉,如今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卻指生質燃料是導致全球鬧糧荒的罪魁禍首。

生產生質燃料的土地不能用來栽種糧食作物。二零零六年,美國百分之十四的耕地被用來栽種提煉酒精的玉米,估計至二零一零年的比例將達百分之三十。要扭轉這樣的趨勢並不容易,因為只要減少生質燃料作物就會令石油價格上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人泰納說:「假如我們不採取行動,地球持續暖化,那麼大部分的人都會死掉,剩下的則會變成食人族。」

生質燃料的捍衛者認為這些都太過誇大其詞。巴西蔗糖工業聯盟指稱,不能將生質燃料視為令糧食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頭號敵人,充其量只能說是其中的一項構成因素。

該聯盟表示,美國使用愈來愈多的玉米提煉酒精,導致糧食短缺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巴西的酒精乃採用甘蔗進行提煉,不會和糧食競爭;更何況,甘蔗僅佔巴西農作物的一小部分。

巴西農業部長史迪凡尼斯也指稱聯合國所指的情況不適用於巴西,因為美國和歐洲予以農民津貼製造乾淨能源,卻沒有適當的原料提煉酒精,所以將用來栽種人類糧食的耕地替代生產燃料。

然而,新興國家的人民收入提高和生質燃料成長迅速,的確促使國際期貨價格飆漲,致使糧食產量原本足夠供應本國市場的國家,如巴西,糧價跟著上漲。

理由很簡單,因為期貨升值,出口變得比內銷更有利潤,國內的農產商就開始將產品銷往國外市場,減少國內市場供應量,促使消費價格提高。

為控制糧食的通貨膨脹,某些國家政府採取嚴格管制價格和提高關稅的辦法。印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稻米生產國,以降低外銷壓低國內市場的通貨膨脹;柬埔寨決定暫停兩個月出口稻米;而在馬來西亞,若沒有政府的特別許可出口麵粉,也視同犯罪。

巴西政府二十三日也發布消息暫時取消稻米的出口,以保障國內市場的米糧供應和遏止米價上漲。農業部長史迪凡尼斯說,雖然巴西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除了政府儲存的官糧之外,每年還有八十萬至一百萬公噸的剩餘可以外銷,但政府擔心的是未來六個月至八個月收成之間,青黃不接時,國內市場的供應是否能夠正常。

巴西是亞洲地區以外全球最大的稻米生產國,目前的年產量約達一千三百萬公噸,佔全球產量的百分之二,拉丁美洲的百分之五十。巴西全國有十六州栽種水稻,面積約一百三十萬公頃,主要產地是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產量約佔全國的一半。

最近幾星期,全世界最關心的話題都是糧食需求量提高和物價上漲帶來的後續效應,巴西也接獲來自南美洲和非洲多國的米糧訂單,甚至還答應出口五十萬至六十萬公噸的稻米。但有鑑於亞洲某些國家已封鎖外銷,巴西也決定暫停出口。

巴西國內市場的米價在最近幾周上漲了百分之三十,為促進內銷和平衡價格,政府也決定拍賣儲存的一百四十萬公噸官糧其中的一部分。由於今年三月以來全國約達一千兩百萬公噸的稻米收成,迄今只售出一百五十萬公噸,官方認為是產商故意囤積,打算等到價格上漲後再拋售。

據芝加哥期貨市場(CBOT)指出,近三個月,每袋五十公斤米的價格已從十五點五美元漲到二十四點四六美元。

史迪凡尼斯表示,巴西政府會隨時注意全球稻米生產大國的動態。他相信,因為巴西還有數百萬公頃的耕地可以使用,只要產商認為價格有利,隨時可以提高稻米產量,讓供應情況在明年就可以恢復正常。

fsj 提到...

解決糧荒 中研院改造水稻基因

【彭漣漪/台北報導】中國時報2008.04.26

中研院研究以水稻基因改造技術讓作物長得快、長得好、防蟲,協助解決糧荒問題。中研院表示,相關技術台灣領先全球,已可技術輸出,四月底、五月初將與全球最大農業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簽技術使用授權約,跨國大型生技公司孟山都也在洽談。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領導水稻基因技術研究,她表示,中研院已找到可降低水稻中無用的木質素的基因,也找出可以讓水稻長得快、長得高的基因,相關基因有幾十個到幾百個,如果完成研究,相關基因技術可以「一個一個賣」,而且從實驗到商業化的各階段技術,不同階段有不同授權金,「會發大財」,巴斯夫這次買的技術就是實驗階段的。

突破技術 找出快速成長基因

余淑美表示,美國主要研究玉米基因技術,歐洲主要研究小麥基因技術,亞洲國家則主要研究稻米,全球有五成的人口食用稻米,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全球最領先,因為台灣原本農業技術就很好,而且氣候適合種水稻,中研院相關技術在三、五年內應該可以成熟商用。

余淑美說,她兩年前開始研究水稻基因技術時,沒有人看好,但現在糧食缺乏問題已發生,她也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基因技術變得很重要,水稻基因技術甚至可以應用在玉米、小麥等作物上,發展潛力好。

大眾普遍對基因改造作物有疑慮,余淑美則強調,美國基因改造玉米已上市十三年,是很安全的食物,大家不必一味恐慌,基改作物的好處比壞處多,未來水稻可以少用肥料、農藥等,對環境也好;壞處是花粉可能影響到野生物種,但這可以靠控制距離來解決。

22萬公頃耕地廢耕 應多利用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雲鵬表示,糧食價格升高,食物供應緊張,《經濟學人》雜誌稱之為「沈默的海嘯」,應該謹慎應對。他指出,過去台灣擔心糧食生產過剩,全國有二十二萬公頃耕地廢耕,未來農業資源應該有效利用。

朱雲鵬說,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各國都在研究新技術以提高能源的效率,這方面基因研究應該會扮演一定的角色,不過也應注意可以造成的衝擊。至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衝突該如何解決,朱雲鵬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科技,經濟學者馬爾薩斯曾預言,人類數量如果超過一定數量,糧食會不夠,因此對人類的前途感到悲觀,但最後證明並沒發生這樣的事,原因就是技術的提升使生產力增加,未來能源價格可能可以很便宜,這都要靠技術。

4月30日,宏仁集團、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將舉辦「能源、糧食、農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中國時報協辦。細節請見http://2008taiwan.chinatimes.com



◆ 中經院︰今年全球穀物庫存 25年最低

自由時報 2008-04-27

籲全面檢視能源糧食政策

〔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全球糧食危機到底有多嚴重?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輔佐研究員施舜耘、顧問曾淑霞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不僅未來十年穀物價格將持續飆漲,2008年全球穀物庫存也將降至25年來新低,加上全球能源危機、通膨壓力日益沉重,政府應針對國內能源及糧食政策進行全面的檢視及調整。

根據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在今年4月份所發佈的「穀物展望及糧食情勢」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止,國際小麥、稻米的價格已較一年前遽增一倍,玉米價格也漲了三分之一,若是由2005年至2008年3月底計算,則全球糧價也已上漲了88%,預計在未來十年糧價還會持續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糧食危機大多集中在貧窮且天災頻傳的低度開發國家,但是目前這一波糧價飆漲所帶來的糧食安全隱憂卻已逐步蔓延至已開發國家。

以高度仰賴糧食進口的英國為例,2007年該國食品及飲料價格上漲了4.7%,創下近14年來最大漲幅,而美國的食品價格漲幅也有4.4%,主要卻是生產生質燃油導致玉米的需求激增所致。

至於台灣方面,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的食物類指數今年1至3月的平均漲幅達8.1%,雖較中國的20.8%、香港的9.9%低,但仍高於美國的4.8%及南韓的2.2%。

報告中另引述世界銀行的評估表示,全球糧價高漲及供給不足,也使得全球各地動盪不安的風險升高,由於國際糧食及能源價格觸及六年來新高,除了墨西哥、葉門等33個國家受到糧食安全及能源危機的威脅外,一旦全球糧價於近期內再度出現漲幅達100%的狀況,估計將有一億左右的人口會陷入更為貧窮的深淵。

fsj 提到...

澳洲苦旱六年 引爆全球缺糧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七日電】 2008.04.28

澳洲南部一座南半球最大的碾米廠去年12月停工,三個月後,世界最大稻米生產國開始限制食米出口、搶購食米風潮從菲律賓吹到香港,甚至傳染到美國超市,從埃及、海地、泰國到義大利都爆發街頭動亂,抗議米價高漲。

澳洲苦旱六年是這一切困境的重要成因,苦旱造成澳洲稻米生產崩盤,稻米產量暴降98%,也影響澳洲農畜業每個部門,改變了澳洲核心農業區的面貌,衝擊眾多農民與畜牧業者。

有些稻農已放棄種植需要大量用水的稻作,改種小麥之類比較耐旱的作物,尤其是增加種植釀酒用的葡萄,有些稻農乾脆賣掉土地或水權,水權大部分是賣給種植葡萄的農民,小部分賣給生產較高經濟價值牲口的畜牧業者,形成寶貴水資源的重分配。

苦旱對澳洲農民的影響已經明顯表現出來。沒有把土地或水權賣掉的稻農已經開始改種不同的稻種,或改採用水量較少的農法,因此澳洲已經成為每單位用水量稻米產量最高國家。

但是因為很多農民賣斷水權,澳洲的稻米總產能大約已經減少三分之一,去年政府供應的用水只有承諾供應量的八分之一,嚴重缺水造成稻米產量劇減。

種植釀酒用葡萄的農民意外的成為苦旱受益者。

即使最近米價上漲一倍,達到每噸1,000美元,種植釀酒用葡萄比種稻的利潤還是高多了。

整體而言,葡萄農每種植1公頃葡萄,稅前利潤可達2,000美元,也就是每英畝獲利800美元。種稻的話,每公頃的稅前利潤只有240美元,也就是每英畝96美元。

一位擁有3.75萬英畝的養羊業者,也努力減少用水量,正在鋪設一條長度近15公里的水管,取代水渠,以免流經水渠的水90%蒸發掉。

畜牧業者也開始想出合作方案,把羊群趕到遠處最近降雨的地方放牧,或用貨車載運羊群載到遠地放牧,以免羊群乾死、渴死。

這種變化使澳洲米產量變得更少。例如,由澳洲稻農擁有的食米貿易與行銷業者太陽稻米公司(Sun-Rice),五個月前看出稻農幾乎沒有種稻,準備把南半球最大的碾米廠關閉,開始到國際市場上買米,以便滿足國內市場與外國市場的需求。

太陽稻米公司執行長賀樓承認,該公司加強買米,使其他稻米進口商更不容易買到米,也是米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正在設法解決全球食米缺少的問題,因為澳洲農民較有彈性,讓專家相信氣候變化即使不能改變,也可以減少傷害。



◆ 公糧援外 農糧署喊卡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8.04.27

全球糧荒,許多國家發生搶糧危機,台灣擁有數十萬噸公糧白米,以前可以慷慨援外,更是飢荒國家的最愛,但最近也決定喊停。農委會農糧署和社福團體證實,今年4月起,無法再提供公糧援外,公糧濟貧只能以國內優先。

農糧署官員指出,台灣的稻米產量充裕,一年產量一百多萬公噸,全年有30萬噸的公糧存糧,也因此從91年起制定糧食援外作業要點,每年以10萬噸為原則,透過國際人道救援團體或外交部,免費提供給落後國家和友邦濟貧。

例如2004年12月南亞大海嘯發生時,農糧署便提供4萬多公噸白米,由外交部、慈濟、展望會運往印尼和斯里蘭卡援助災民。非洲、外蒙長期飢荒,農糧署也透過人道組織和外交部,提供白米援助當地飢民。

去年、前年,農糧署每年也都釋出了4萬8000公噸左右的白米,運往史瓦濟蘭、海地、尼加拉瓜、印尼、寮國、賴索托等國家賑災濟貧。多年來的濟貧援外工作,也讓台灣贏得國際肯定。

世界展望會台灣分會資源發展處處長郭秀齡表示,近年愈來愈多落後國家發生缺糧問題,台灣能擁有充裕的公糧,讓許多國家非常羨慕;展望會全球總會更是重視台灣的援外公糧,每年都會拜託台灣分會盡早向農糧署送件申請,以便隔年能順利輸出台灣白米到貧困地區,讓災民有飯可吃。

但今年因為全球糧食安全亮起紅燈,農委會農糧署也不得不調整公糧援外方針。農糧署官員表示,今年1到3月只釋出9700公糧援助史瓦濟蘭、海地和尼加拉瓜,但這都是去年核准的申請案,今年4月起,農糧署決定公糧要優先用來安定國內需求,因此已陸續駁回社福團體的申請,短期內不會再同意民間申請。除非是基於外交邦誼,有邦交國提出需求時,農委會才會再與外交部研商。

世界展望會台灣分會也證實,台灣公糧援外的確已暫時喊卡,但台灣NGO援助貧窮國家的行動不會叫停,展望會台灣分會決定把原本公糧援外的運輸經費改做農技訓練費用,提供種子、農具和協助生產之用。



◆ 全球糧食危機 比戰爭、環保危機更嚴重

陸以正 中國時報 2008.04.28

台灣陶醉在馬蕭劉「鐵三角」組閣成功,即將正式執政的氣氛裏,不知世界上還有30幾個國家正面臨空前未有的糧價高漲,大部分人民生活難以維持的危機。

從海地到辛巴威,北韓到阿富汗,摩多瓦到車臣,數以千萬計的貧苦人民已經買不起維持活命最低需要的玉米粉、糙米、或雜糧,正在飢餓邊緣掙扎。原物料與石油價格飛漲導致的糧食危機,比發生戰爭、全球暖化或環保失控的危機更加嚴重。

這並非危言聳聽,本月上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華盛頓聯合發出警訊,呼籲工業化國家和各國的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要出錢出力,支持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世銀總裁佐立克提議的「全球糧食政策新政」(New Deal on Global Food Policy)。

佐立克要這些主權財富基金捐出它們總資產的1%,亦即300億美元,在最窮困的非洲國家投資並協助開發。他說,今年以來飛漲的糧價,等於全球救助貧窮的戰爭「倒退了7年」!聯合國援助貧窮國家的糧食計畫署(UN Food Program)現在還短缺5億美元,則希望已開發國家盡速捐輸,補足這個缺口。

世界銀行估計,各國貧苦家庭有75%的開支都花費於基本的糧食需求。僅最近2個月裏,全球米價就漲了75%。1年來,世界市場的小麥價格漲了120%。如將所有糧食價格合併統計,過去3年平均上漲率也有83%。

台灣在加勒比海最大的邦交國海地,月初就因糧價飛漲,窮人上街焚燒搶掠暴動,持續1星期之久,而總統浦雷華為挽救局勢,立即撤換總理,強迫壓壓抑米價。現在連美國人也在囤積食物,超市的米價駭人聽聞。南美有4國更由左傾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倡議,設立1億美元的糧食安全基金,幫助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古巴渡過面前的難關,可見問題嚴重。

依照世界糧食暨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簡稱FAO)調查,面臨糧食危機,急需援助者:非洲有21國,亞洲9國,拉丁美洲4國,歐洲2國,外加俄羅斯聯邦成員之一的車臣共和國,共計達36國之多。

FAO按缺糧原因再把它們分類為:一、嚴重缺糧者,非洲有賴索托、索馬利亞、史瓦濟蘭、辛巴威;亞洲有伊拉克;歐洲則有摩多瓦。

二、大部分地區買不到糧食者,非洲有厄立垂亞、賴比瑞亞、茅利塔尼亞、獅子山;亞洲則有阿富汗和北韓。

三、地區性糧食供應極不安定者,非洲有蒲隆地、中非共和國、查德、兩個剛果、象牙海岸、衣索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蘇丹和烏干達。亞洲有孟加拉、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東帝汶。中南美則有玻利維亞、多明尼加、海地、和尼加拉瓜。

《紐約時報》在社論裏指出,美國即使低收入的家庭,食物只占所得的16%;與奈及利亞家庭把73%的收入都花在食物上,簡直不成比例。該報統計,糧食倚賴進口各國的外匯支出去年比前年多負擔了25%,玉米在國際市場的價格2年來漲了1倍,小麥價格更打破了28年的紀錄。

平心而論,有些促使糧價飛漲的原因無人能加控制。中國大陸與印度人口仍在增加,生活大幅改善,對糧食的需求自然節節上升。另一項因素,是拿玉米來製造稱為乙醇(corn based ethanol)的汽油替代燃料。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調查,3年來使玉米價格高漲的原因,至少有一半應歸咎於對乙醇的熱衷。已有學者指出,這種乙醇沒有像樂觀者預估可減少二氧化炭排放量達五分之一,反而使它增加幾乎2倍,對全球溫室效有害無益。現今因能源短缺,許多國家鼓勵本國廠商自製乙醇,對進口品則課以每加侖7角美元的關稅,也造成玉米缺貨。

由此可見,糧食供應與全球人口總數、農業生產技術乃至環保危機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地球只有這麼大,170年前,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 1766-1834)已經提出人口論,預言糧食生產永遠趕不上人口增加率。

今年6月3至5日,聯合國將在羅馬召開「研討世界糧食安全與氣候變化和生質能源的高階層會議」,恐怕又將是空談一場,於實際無補。

我上網查的結果,信不信由你,《時代》周刊早在1974年就曾以〈世界糧食危機〉作為封面故事。真應了英語裏一句俗諺「太陽下沒有新鮮的事物」。人類雖已進入21世紀,糧食不足的老問題,依然揮之不去。

※ 台灣的餿水卻是多到連豬都吃不完,台灣人過的太幸福了。

fsj 提到...

農業公司 大發糧荒財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道瓊社三十日電】 2008.05.01

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正當糧荒在一些國家掀起社會動亂之時,大型農業公司卻為錢賺太多而大傷腦筋。

穀物加工公司ADM上一季獲利大增42%,而旗下負責穀物儲存、輸送與交易的部門純益更是銳增600%。種子與農藥公司孟山都(Monsanto)、農業機械公司迪爾(Deere)與肥料公司莫賽克(Mosaic)最近一季的財報也十分亮麗,獲利增幅從50%到十幾倍不等。

許多專家認為,目前的糧食危機可能是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國應儘快填補世界糧食計畫署(WFP)7.55 億美元的財務缺口,以免貧困地區的糧荒惡化。

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對食物的胃口大增,惡劣天候減少穀物存量,燃料價格上漲,加上更多土地種植的作物被挪去提煉生質燃料,共同導致這波糧食短缺。

這些賺錢的農業公司強調,該為糧食漲價負責的不是他們。而且這些利潤將用來投資研發更好的技術,在未來提高農產品產量。ADM公司公關副總波德斯塔說:「也許問題不該是『你們在賺錢嗎?』,應該問『你們拿這些錢要作什麼?』」

投機客可能是價格上漲推波助瀾的一股勢力。AgResource公司估計,指數基金投資於穀物、牲畜、肉品期貨市場的金額目前已超越470億美元,比2006年的100億美元增加數倍。

孟山都最近一季的獲利增長逾一倍,競爭對手杜邦公司與Syngenta公司也都調高今年獲利預期。迪爾公司的盈餘成長55%,莫賽克公司的淨利更是激增11倍。ADM公司的對手也荷包滿滿,嘉吉公司(Cargill)的獲利大增86%,Bunge的獲利更是暴增至原本的20倍。

但並非整個食品產業都在賺錢。與農夫打交道的上游公司大賺,但與末端消費者交易的卡夫食品(Kraft)、泰森肉品(Tyson)等公司則有苦難言,因為他們難以調漲產品價格以反應升高的原物料成本,以致獲利下滑甚至虧損。



◆ 中研院基改稻米 技轉巴斯夫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8.05.01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發的基因改造稻米,讓稻米長得更快更多的技術,吸引全球最大農業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重視,預定5月與中研院簽署授權合約;全球最大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近期也來台洽詢台灣在稻米、蕃茄,和玉米的基改技術,台灣農業改良精湛技術,成為這波全球糧荒新寵。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去年以來積極推廣生質能源,昨(30)日更在由宏仁主辦的「能源、糧食、農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中呼籲,希望發揮台灣農業基因改良技術,克服能源作物對糧食產生的排擠效應。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在會中表示,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六年前她開始建立全球前四大稻米基因種原庫,透過基因改良技術,提升稻米許多新的附價值,包括以稻桿來生產生質酒精。這項技術若能成熟,將讓生質能源不再與人類搶糧食作物,避免全球糧價持續高漲。

此外,余淑美更透露,利用水稻基因改良技術,中研院已吸引巴斯夫的高度興趣,雙方將在5月簽署技轉合約,巴斯夫取得授權後將繼續後段研發,一旦正式將基因改良稻米推入市場,中研院將可獲取市場授權金。

據了解,中研院與巴斯夫的合作,主要是以增加稻米單位產量為訴求,中研院已找到數百個改良水稻的基因,未來可以應用的項目,還包括觀賞用水稻及抗病蟲的水稻等,相關技術預期三、五年內應該可以成熟商品化。

除基改水稻外,中研院近年來投入蕃茄、及玉米的基改技術,也已吸引孟山都公司的高度興趣,近日將來台洽詢合作的機會。



◆ 基改農產海外淘金 待鬆綁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 2008.05.01

水稻生技專家,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研發基因改良稻米,引發國際大廠興趣,將在5月簽下授權合約,諷刺的是,余淑美幾年前就已研發出基改稻米,但因農委會的保守態度,讓余淑美的研究成果過不了田間試驗關卡。

為了解決糧食不足及病蟲害問題,余淑美自六年前開始投入稻米基因種原資料庫的建立,並成功研發出多項基改新品種稻米,中研院將基改稻米研究成果授權給民間公司,但因農委會對基改稻米抱著相當保守態度,讓這項基改稻米一直無法上市。

基改農作物除了無法通過農委會的田間試驗之外,更被政府限制不得將產品賣到海外,僅能透過技術授權方式與國外共同合作,不過由於國外有興趣的公司必須自己重新生產基改農作物,造成台灣與國外公司談判籌碼備受影響。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嘲諷,政府對於基改農作物的政策並非「不明」,而是「不准」;該校十年前已成功研發出基改木瓜,可對抗輪狀病毒,但是至今政府不開放上市,造成對岸中國的技術超越台灣。基改農作物不能在台灣上路,主要原因來自環保團體的壓力;以台灣地狹人疇的土地面積,若是擔心種植基改農作物將「汙染」其他非基改農田,或許政府應該放寬基改農產品釋出海外的限制,讓台灣的技術在海外發揚光大之際,也能創造更多技術權利金回台。

※ 基改作物真的安全嗎?



◆ 大陸原料禁入 黑豆醬油恐消失

陳雅玲/雲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1

一片片白斬雞肉、白切豬肉,沾上甘醇的黑豆醬油,吃起來齒頰留香,未來想這麼吃,很有可能變成奢侈的享受!素有黑豆醬油故鄉之稱的雲林縣西螺鎮接獲通知,無法從大陸進口黑豆,使得多家業者將面臨無原料可用之生產的窘境,可說是百年來最大的產業危機。

西螺鎮黑豆醬油(又稱壺底油、蔭油)業者日前接獲貿易商通知,以「其它乾豆類蔬菜」稅號進口卅多年的黑豆,突然被歸類為不准從大陸進口的「其它黃豆」類,造成業者面臨無原料產製的危機,業者擔憂此舉可能造成國內黑豆醬油產業消失。

黑豆歸類蔬菜 一錯卅多年

瑞春醬油董事長鍾朱洪表示,日前有貿易進口商向基隆關稅局提出進口黑豆稅則預先審核的要求,關稅局發現黑豆卅多年前被誤認為稅則第七章的「其它乾豆類蔬菜」,實際應歸類為第十二章「其它黃豆類」,不准從大陸進口。目前已聽聞有兩家進口商的黑豆卡在海關,無法進入國內市場。

他指出,多年前泰國、屏東南部曾有人種植黑豆,但因工資上漲,目前已無人栽種。卅多年來,所有黑豆都仰賴從中國東北地區進口,每年需求超過萬噸,關稅局突然禁止進口,不能保護任何農民,反而有圖利特定貿易商之嫌。

禁令傷害農民 貿易商獲利

大同醬油董事長曾朝勤表示,西螺黑豆醬油以古法釀造聞名,具百年歷史,全球超過九成以上的黑豆醬油來自台灣,是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產業,連日本也發現黑豆醬油的甘醇與養生特性。近年日本也從大陸進口黑豆釀造醬油,一瓶售價近台幣千元,超過台灣五倍。

他說,日本能從大陸進口黑豆,為何台灣不能?且黑豆價格從去年每台斤八.五元逐月調漲,今年初已漲到十九元,四月初傳出禁止進口消息後,每台斤立即上漲到廿六元。

全球獨特產業 日本也釀造

他表示,西螺醬油甘醇,是許多豬腳、雞翅等滷味業者的獨門秘方,關稅局此舉不僅有圖利貿易商之嫌,更造成業者生產成本增加,因此,未來醬油、小吃業者恐將面臨再次調漲,影響消費者權益甚鉅,且規模較小的業者將無法負荷成本,導致醬油產業沒落甚至消失。



◆ 因應糧食危機 印度出口香米課稅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08.05.01

印度政府為抑制通膨並穩定國內糧食供給,最近採取了一連串措施,除了兩度調升存款準備率之外,還計畫對出口香米課稅,同時降低進口鋼鐵產品關稅以平抑物價。

路透報導,印度央行29日宣布,5月24日起印度銀行的存款準備率將調升一碼至8.25%,希望減少金融體系內的資金流動,印度央行並表示已做好準備,有必要時將再次調高存款準備率。

這是印度央行4月第二次調升存款準備率,先前該行已於17日宣布調升兩碼,新率5月10日開始實施。

今年4月中,印度躉售物價通膨率已超過7%,為三年來最高,當局正為居高不下的食糧和原物料價格所苦。對於有2.6億貧窮人口的印度來說,食物占了生活支出的大部分,窮人比其他人更難承受糧價飆漲的衝擊。

除了因應通膨,印度政府也提出糧食危機對策。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告訴國會,3月底宣布的「除頂級香米外,其他稻米一律禁止出口」命令仍將維持,此外印度將對出口稻米另外課稅。

奇丹巴拉姆亦表示將減少進口含鐵合金的關稅,以壓低國內鋼鐵價格,他說未來幾天將再公布其他關稅優惠措施。

印度將於2009年5月舉行全國大選,在未來一年內,打擊通膨成了印度政府的當務之急。印度總理辛哈29日會晤商界人士時表示:「農作物由糧食轉為生質燃油原料,以及作為生質燃油原料的穀物和植物油數量日益增加,都是造成這波危機的原因。」

經濟學家指出,雖然印度央行積極介入,但是在經濟成長減緩、通膨壓力來自供給方時,央行在貨幣政策上能做的有限。學者認為央行偏好調升存款準備率來調節現金流動,將降低企業投資意願。

fsj 提到...

西螺醬油原料 大陸黑豆准進口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05.03

大陸黑豆日前遭到財政部關稅總局勒令不准進口,造成生產雲林西螺黑豆醬油業者恐慌。關稅總局昨天傍晚發布新聞稿表示,財政部已核准大陸黑豆採專案進口;另外還將研議將黑豆修正為大陸地區准許進口貨品,讓黑豆不致缺貨。

西螺黑豆醬油(又稱壺底油、蔭油)以古法釀造,名聞遐邇,關稅總局日前發現,黑豆卅多年來一直被誤認為稅則第七章的「其他乾豆類蔬菜」,但其實應該是第十二章「其他黃豆類」,因此不准從大陸進口。

不過,卅多年來,國內黑豆以大陸東北地區進口為主,每年需求上萬噸,黑豆禁止進口消息一出,引發業者高度恐慌。

關稅總局昨天發布聲明,為避免影響進口廠商權益,造成國內供需失衡,財政部昨天已獲得經濟部國貿局同意,已進口的大陸黑豆、以及五月到七月擬進口的產品,將採專案許可方式放行。

此外,顧及廠商權益,產業正常營運和物料供需平衡等問題,關稅局也請國貿局召集業者及相關貨品主管機關,研議將黑豆修正為大陸地區准許進口貨品。

fsj 提到...

國際稻米研究所 提出稻米增產9大建議

【中央社╱馬尼拉四日專電】 2008.05.04

總部設於菲律賓內湖省的國際稻米研究所 (IRRI),在一份報告中就米價高漲問題,向各國政府及國際機構提出九項短期及長期解決策略,希望能讓全世界貧民都有飯吃。

國際稻米研究所在題為「稻米危機,如何因應」的報告中說,全世界約有十一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一美元,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二是住在吃米的亞洲國家,貧民必須將所得的三成至四成用於買米,米價的飆漲已令這些人吃不消。

報告指出,以泰國普通米為例,去年十二月的價位為每噸三百六十二美元,但今年四月已漲至每噸一千美元。

國際稻米研究所稱,世界各國必須進行第二次的綠色革命,以避免饑荒以及群眾饑餓的事件發生,而保持米價低廉的最佳策略就是讓產量增加的速度快過需求。

為達成此目標,這個機構提出了數項策略,包括:對亞洲稻米生產進行農藝改革,以縮小供需鴻溝;加快傳播新的收成後技術,以減少損失;加速引進並採用高產米種;強化並提升稻米培育及研究管線。

此外,國際稻米研究所還提到:應加快對全世界上萬種米種的研究,以利專家充份運用此廣大米庫所蘊藏的潛力;培養新生代的稻米專家及研究員;增加針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資;改善輸入及輸出項目的行銷系統效率;為貧民強化食品安全網等。

報告分析,全球稻米價格高漲、供應吃緊的背後原因,包括了消費量增加、年收成增長減緩、稻田面積擴展有限、投注於農業發展的公共投資減少、氣候異常、蟲害問題捲土重來以及農田原料及燃料成本上升等。

國際稻米研究所成立於一九六零年,距馬尼拉以南約六十公里,是亞洲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農業研究機構,在總部附有面積二百五十二公頃的試驗稻田,且在亞洲及非洲十四個國家設有研究站。